« 上一篇下一篇 »

# 982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姓名:杨学锋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张宗成
20060507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II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加入WTO 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商
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
体系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
本文在对国内外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与要求,充分借鉴、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对我国商
业银行现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其中的绩效指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指标、产出指标和与产出有关的绩效指标、短期和长期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绩效评价体系,使银行管理者能引导各种资源、能力和知识去达
成银行的长期目标。除此之外,希望通过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体系不仅仅能成为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管理者、员工、投资者甚至客户
沟通的渠道, 而且能被当作一个用于信息交流和不断学习的系统使用。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注重单一财务指标为主的自律性绩效评价体系。在这种
体系下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过于强调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
益,势必会引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
以创新的精神,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则建立起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
指标和员工发展等指标在内的,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首先对于自身发展阶段进行界定,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目标。在明确的战略目标指导下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在体系指标中,应该包括有财
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和市场层面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对于财务层面的指标,应以EVA
为核心,通过因素分解选出能够体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给予其不同的权重来构建财务指
标体系;对于市场层面的指标则从客户、内部经营、学习成长等方面来构建指标体
系。整个体系最终依据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将财务层面指标体系和市场层面指标体系
构建为一个有着因果关系的系统。
关键词: 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性绩效指标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V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 entering WTO,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ompetition pressure. Improving the bank business model and setting up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s a topic that is rich with the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on bas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development-direction and requsets of
the modern commercial bank, good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foreign
advanced commercial bank are adopted to modulate and improve our banks’ curr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a set of widely accepted
metrics which managers and investors can rely on to measure the value creation in banks.
Our performance indexs ought to includ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outcome meas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drivers of those outcome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bjective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As a result, the balanc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an serve as the focal point for the organization’s efforts, making managers can
guide the energies, the abilities, and knowledges towards achieving the firm’s long-term
goals, defining and communicating priorities to managers, employees, investors, even
customers, and can be used as a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system.
For long time,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system of single
financial index oriented business examination. The financial index carries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this kind of system, emphasizing shareholder’s value too
much, over-emphasizing the short-term benefits, certainly will cause bank to conduct the
short-term actions between manager and employees. Therefore, with creative spirit, china’s
banks should set up strategic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Scorecard, which emphasizes the financial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V
results and future direction by means of both financial index and non-financial index.
Firstly, commercial banks define developing-stage of us, expounding strategic goals in
line with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 Secondl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s built
under guidance of definitely strategic goals. Indexs in this system should includ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measures. Thirdly, in order to offset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profitabil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our commercial banks,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 should be taken as the core of financial index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financial indexs should be selected through 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which focuses
on efficiency, profitability, liquidit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allocate different
ratio for these factors by sensitive analysis. The last, for non-financial sectors’ strateg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 which is discussed in customer,
inside control and study&development aspects.
In conclusion, the whole system is the combination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dex, which has the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of the Balanced
Scored card.
Key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 Performance Index
Economic Value Added Balanced Scored Car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
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
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按照中国加入WTO 的承诺,到2006 年中
国将对外开放银行业,截至2004 年12 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
总额达到31.59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负债总额为30.32 万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13.8%。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达到53.6%,
总负债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53.5%。[1]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
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 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
控制。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
严重。据银监会统计,到2004 年底,中国银行业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合计为1.72 万
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3.21%。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8 万亿元,不
良率达15.57%;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有1425 亿元,不良率为4.94%。[2]而且
上述不良率的水平,已经包含了近几年各银行贷款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可望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大量
的居民储蓄和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兑换将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银行消化历史问题提
供良性的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随着WTO 时间表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将逐步放
开,竞争将日益激烈。所以,我国银行面临着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任务,需要在银行
业完全放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之前,打下基础,消化历史包袱。中国银行业存在
的问题很多,但面对市场化的过程中,内部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造成资
产质量不佳、管理运营低效迟缓的重要原因。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银行业,既要完成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竞争模式的转
轨,又要实现由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因此如何改善经营模式,完善绩效评价体
系显得尤其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1.1 研究目的、意义
1.1.1 研究目的
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经济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
经营业绩是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
所做出的贡献;管理效率是指在获得经营业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和核心
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也正逐步面向市场化,也正由原来国家包办一切转变为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随着日益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发展,基于绩
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于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绩效评价体系在测量商
业银行经营目标、发展战略、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
中国从1979 年开始改革开放。改革基本上是一个连续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从
早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国家调控市场,
后来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演进趋势是向着建立市场竞争制度演进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金融体制逐渐趋于复杂化。1979 年2 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
立,3 月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独立出来,10 月中国建设银行从财政部划出。1983
年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央银行,即人民银行,同时成立工商银行代替人民银行原有的
存贷款业务。80 年代以来,银行业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竞争机制不断形成,表现为:
一是四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分工逐渐淡化;二是国家允许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来促进
竞争,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地区商业银行等不断进入到中国银行业市场。1999
年,将四大国有银行13939 亿元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2004 年1
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向这两家银行
注资450 亿美元,补充其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在没有建立相应科学的绩
效评价体系下,新的巨额不良贷款又产生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原有绩效评价模式下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
约束机制的商业银行低效率运营的现实,使经济理论学者和改革实践者们认识到中
国银行业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
银行业管理绩效既然是经营者管理银行的业绩和效率,就需要界定一些指标来
体现这些业绩和效率,这些指标就是银行管理绩效指标。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
1)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建立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中国加入WTO 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将于2006 年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
中国的数量将不断增加,经营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面对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的外资
银行的竞争压力,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运行机
制,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并通过合理经营及
最优的财务决策,不断增加银行财富。
2)探讨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
光是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评价商业银行的价值是不够的,财务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更多是对前期经营情况的总结,而不能体现银行未来经营的方向。依
靠单一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利于在银行业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容易导致管理层经营的短期化趋势。探讨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平
衡计分卡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体系中结合财务指标和市场化指标,可以有
效引导银行业的资源向着有利于银行业长期发展目标的领域投入,在银行业中培育
以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还可以成为投资
者、经营者、员工甚至客户进行沟通、传递信息和学习成长的系统。[4]
1.1.2 研究意义
对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表明,在商品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金融因素的作用在
不断增长,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因素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既然金融
在现代经济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金融运行的效率状况就对社会健康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中国金融资产中银行业资产占有绝对的份额,商业银行是否安
全和稳健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正是有鉴于此,本文将构建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作为研究和讨论的中心,
以期在理论和实证上对如何建立起简单并行之有效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
和深入的研究,试图能有所发现;在实践上,通过尝试构建战略性综合绩效评价体
系,为优化我国银行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和提高银行绩效,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有
价值的建议。具体说来,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面临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竞争的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市场化改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
强有力的冲击下。新技术、新知识所带来的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拓展。面
对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优秀的商业银行正进行一场管理革命,建立了以绩效
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绩效评价体系层出不穷,保持
了商业银行旺盛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国际冲击,中国商业银行必须以全新的姿态来
面对、吸收先进的思想,迅速从原有“经营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转变,通过建立
以绩效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来优化经营行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银行自身的自我评价,可依据评
价结果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可依据评估结果决定
投资的金额及方向;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主要是银监会),可根据评价结果
为每家银行量身制订监管要求。从整个银行业的高度来说,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竞争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2006 年金
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中的生死存亡问题。
3)对银行绩效问题研究有助于银行业稳定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国际化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如何在国际化
和市场化的进程中,保护国内银行业的安全稳定,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是我国银行业
面临的紧迫问题。提高银行绩效,优化银行资源的配置,是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开放
条件下实现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保证。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现代代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经营
者对其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计对他们的行为有着
直接的影响,如何避免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设计合理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委托人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
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且两权分离的程度越高,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缩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差异,降低所有者的监督成本方面的作用就越高。
总之,商业银行绩效问题研究,无论对于丰富和发展金融理论,还是对指导银
行改革的金融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因而对
于现代企业理论和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是设计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或选择评价
指标的前提。
19 世纪中后期,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在西方工业国家开始
兴起。到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业绩评
价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评价应用范围和领域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逐步被其
它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的来说,纵观国内外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的演进,经历了三个显著时期:[6]
第一个时期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相统一的单一评价主体时期,由于产品和业务较
为简单,采用简单的财务指标,如利润(当时最主要的指标)就足以满足需要,各
指标之间也相互独立,尚未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第二个时期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二元评价主体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提高和竞争意识的提高,这种简单孤立地使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绩效
已不能满足资本家最大限度攫取利润的要求,逐渐形成了以净资产利润率为核心的
财务指标体系。净资产利润率综合考虑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评价要求,明显带有二
元评价的特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已日趋完善,但它不能也无
法涵盖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
第三个时期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理论出现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该
理论认为:公司不单纯是为资本所有者谋利益,而是要为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
内部经营者、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谋利益。这种理论的实质是
承认各要素所有者都是企业价值的来源,因而都有评价企业绩效的要求。[7]企业面临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
的环境日益复杂,单纯以财务指标评价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非财务指标的作
用日益得到重视。由于非财务指标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更能反映企业价
值形成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信息,因而是多元评价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
绩效评价已发展到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有机结合。[8]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近10 年来,国内外出现或应用的较
为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模型;二是国内外最新应用绩效评价体系模型对银行业的绩
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1.2.1 国外较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模型的综合分析
近10 年来,西方出现的较为成熟的战略性绩效评价模型主要有克罗斯(Kelvin
Cross)和林齐(Richard Lynch)提出的业绩金字塔模型、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
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CO)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模型、杰弗利(Jeffrey)等人于1997
年提出的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REVA)模型以及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
( Robert.S.Kaplan ) 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 管理咨询公司) 总裁大卫.P. 诺顿
(David.P.Norton)创制的战略平衡计分卡模型。
1)对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评价系统的分析[9]
为了凸现战略性绩效评价中总体战略与业绩指标的重要联系,克罗斯(Kelvin
Cross)和林齐(Richard Lynch)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把企业的总体战略与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即业绩金字塔。
在业绩金字塔中,企业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的传递呈多级瀑布式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制定
了科学的战略目标,作业中心就可以开始建立合理的经营业绩指标,以满足战略目
标的要求,然后,这些指标再反馈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制定未来战略目
标的基础。其结构如图1.1 所示。
在这个体系中,着重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业绩评价指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反映了业绩目标和业绩指标的互赢性,揭示战略目标从上而下和经营指标从下而上
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这个逐级的循环过程揭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对正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
确评价企业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业绩金字塔模型最主要的缺点是在评
价指标中没有涉及到组织学习能力方面的内容。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组织
学习能力的评价却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该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比较完善,但在
实际工作中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1.1 业绩金字塔模型
2)对经济增加值(EVA)评价系统的分析[10]
EVA(Economic Value Added)评价系统也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作为
一种理论上比较成熟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目前受到许多英、美公司的青睐。EVA
指标实际上是经济学中剩余收益的概念,从算术的角度看,EVA 等于调整后的税后
净经营利润减去全部的资本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资本成本
这一评价指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联系较紧密,较好地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目标。
EVA 指标虽然克服了传统利润指标忽略了企业资产价值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
化,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的缺点,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其一,EVA 评价体系仍限于财务的框架内,运用EVA 会对企业的各个方面产生
影响,但它在非财务方面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
其二,一个企业在按照EVA 指标评价财务经营业绩时,似乎已为股东创造了财
目标
部门
运作系统
事业部
外部有效性内部有效性
质量和评价
工作中心
反馈
顾客满意度生产率
操作活动
质量交货期生产周期废品
灵活性
市场财务
战略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
富,但如果按交易价格来计算,则企业并未创造股东预期的收益。例如,某公司是
一个完全以股票融资的无负债企业,期初共有股票100 股,该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
为25 元,每股的经济价值为20 元。因此,该公司的期初市场价值为2500 元,期初
经济价值为2000 元。假定市场的投资者预期该股票在本期应获得10%的回报,则该
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由于投资者预期获得的回报是以该股票的市场价
值25 元为基础,而不是以经济价值20 元为基础的,所以投资者预期的每股回报是2.5
元,而不是2 元。如果该年度企业创造的NOPAT 为225 元,则该公司当期创造的EVA
为:
EVA=NOPAT—(2000×10%)
=225—200=25(元)
如果按市场价值来计算,则:
EVA=NOPAT—(2500×10%)
=225—250=-25(元)
因此,从EVA 指标的角度看,该企业在当期为其股东创造了25 元财富,而从
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则该企业的股东财富在本期减少了25 元。
其三,EVA 指标仅仅关注企业当期的经营情况,没有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整个未
来经营收益的预测。
EVA 是目前比较流行也是运用在绩效管理中较多的指标,详细的介绍在本文第
五章会有。
3)对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REVA)评价系统的分析[11]
为了弥补EVA 指标的不足,Jeffrey 等人于1997 年提出了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
(Refind Economic Value Added:REVA)指标,它以资产市场价值为基础来评价企
业的经营业绩。计算公式如下:
( ) −1 = − × t t REVA NOPAT Kw MV
其中:NOPATt 为t 期末公司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
MVt-1 为t-1 期末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
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REVA 克服了EVA 的缺点,运用交易评价法反映了市场对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
企业整个未来经营收益预测的修正,只要REVA 指标为正值,该企业的股东财富就
会增加。此外,REVA 从市场意义上定义的企业利润,考虑资产的市场价值,将股东
财富最大化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
然而,REVA 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REVA 作为一个企业整体业绩
指标,主要适用于企业层面,对于战略业务单位等较低层面的业绩衡量无法体现出
来。
4)对卡普兰和诺顿的战略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的分析[12]
以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P.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大
卫.P.诺顿(David Norton) 于1992 年创制的战略平衡计分卡为标志的战略性绩效评
价,弥补了财务评价指标的许多缺陷。相对于业绩金字塔来说,卡普兰和诺顿的战
略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更全面综合。平衡计分卡既有财务方面的指标也有非财务
方面的指标,财务性业绩指标直接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相衔接,而且恰当的财务性业
绩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公司业绩。该类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现金流
量以及资产周转率等。整个指标体系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等
方面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即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
和顾客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条因果链,展示了业绩与业绩动因之间的联
系。为提高经营成果,必须使产品或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要使顾客信赖,必须提
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为改进内部生产过程,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新的信息系
统。一个设计优良的平衡计分卡能够满足企业组织的使命、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的需
要。它在帮助企业改进和强化管理部门的计划和控制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这也是本论文中设计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理论根据。本文会在第六
章做详细论述。
1.2.2 国内应用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综合分析
我国开展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对于非金融企业目前只有财政部
四部委于1999 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绩效评价细则》。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
对于银行业适用的是2004 年初正式颁布实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设计》
和《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
1)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计分方法。其中评
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财务收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
个层面构成。根据2002 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对这四
个层面内容的评价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 项指标组成。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由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资产负
债率、资产积累率等8 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评价企业的基本效益水平。
修正指标是指用以对基本指标进行校正的重要辅助指标,它依附于基本指标而
发挥作用。其基本功能是对基本指标评价中的不真实情况和客观因素进行校正。修
正指标主要由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12 项指标构成。
评议指标是指用以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
证,以进一步修正定量评价结果,使企业业绩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准确。评议指标主
要由经营者素质、服务满意度等8 项指标构成,用以概括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制
度建设、经营机制等多方面的非计量因素,是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13]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见参考文献。
通过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
上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
业绩评价的短期性导向和业绩评价的不全面问题。然而由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
系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下所有者(国家)对经营者的监督、控制的指导思想基础
上,目的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划分出档次,以此为依据决定对经营者
的奖惩。所以和前面我们所述的卡普兰平衡计分卡相比,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卡
普兰的战略平衡计分卡不仅仅在于对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积
分卡实现战略目标的战术转换,并实施战略管理,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身来看,不足之处体现为: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
科学性;从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作用来看,没能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要求,
即未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状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指标之间缺乏独立性。
从业绩评价方法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加权的加法合成。从评价体系中所应用的财
务指标来看,相关性较强,缺乏指标间应有的独立性。
二是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在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有些是正指标,有些是逆指标,如资产
负债率、不良资产比率,但却同时进行加权平均。我们知道,对于逆指标,在和正
指标一同加权计算之前,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取它的绝对值的倒数使其变为正指标,
然后进行计算。所以,用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其结果可
靠性并不准确。
三是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仍侧重于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权重占
80%),而涉及到企业战略性发展业绩评价方面的指标却很少,如客户方面、职员方
面和内部经营过程方面的指标涉及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这是国有资本金效评价体
系的一大缺陷,它不利于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设计》(下称《评级体系》)
该《评级体系》参照了国际通行的“骆驼”(CAMEL)评级法,结合我国股份制
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
管理状况、盈利状况和流动性状况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大致方法先是对资本
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市场风险状况这六
大要素分别按照百分进行计算,然后对各要素评价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后进行相加,
其总和为综合评分。其中各要素的权重分别为:资本充足状况20%,资产安全状况
20%,管理状况25%,盈利状况20%,流动性状况15%。暂不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
量化评分。根据综合分值将评级对象确定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
五个档次。
3)《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2004 年,由于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财务状况明显改善,
大部分历史包袱得以消化。因此,银监会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将四家银行分为
改制银行(中建两行)和未改制银行(工农两行)两类,分别进行考评。工农两行
仍按照原《暂行办法》进行考评;中建两行按照《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
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所确定的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考评。
我国银行目前实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后面章节有专门的介绍,在此就不多费笔墨。
1.2.3 国外实证研究的情况
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在考核银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激励机制和企业发展战略方
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革新的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绩
效评价体系对于银行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并不试图去穷举所有的
方法。而是选取其中有代表性和主要使用的方法和结论。
早先比较重要的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都是通过测量银行的各个方面的表现
来进行。大多数的研究都依靠计算商业银行的X-效率,其他研究则采用基于财务或
非财务的数据上构造银行绩效指标的方法。
正是过去二十年以来所使用的许多绩效评价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正被用于形成
现在的财务数据信息。
使用较多的方法,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前沿效率分析方法(Berger and
Humphrey,1997)[14]、价值创造指标 (VCI)(Cap Gemini Ernst & Yong) 、不可视平衡
表 (Annell etal.,1989)[15]、 无形资产监视器 (Sveiby,1997)[16]、平衡计分卡 (Kaplan and
Norton,1996)[17] 、经济增加值(Stewart, 1991a, 1991b)[18][19] 、IC- 指标 (Roos et
al.,1997)[20]、技术经纪人 (Brooking, 1998) [21]、无形资产测量的财务方法(Rodov and
Leliaert,2002)[22]。
1)使用财务比率指标
这项研究使用财务比率来测量商业银行绩效表现。表现为使用财务比率来测量
商业银行的信用、资产流动性和收益表现。 Bird 和McHuge (1977), Leve 和Sunder
(1979), chen 和 Shimerda (1991) 使用比率来评价公司的绩效。Ross (1991), Spindler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3
Etal (1991), Sabi (1996), Hempel 和 Simonpson (1998), Samad (1999) 并且Samad 和
Hassan (2000) 使用比率指标来测量商业银行绩效表现。[23]使用比率最大的好处在于
消除了由于银行规模大小对绩效的影响。缺点在于财务指标一般是对过去经营状况
的反映,使用单一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业绩进行评价容易导致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
不能引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长期和持续的发展。
2)前沿效率分析
在已有的比较重要的研究中更多采用边际方法测量银行 X-效率。Leibenstein 将
X-无效率定义为“基于某种原因,个人或组织正常工作时既不尽力又无效。在竞争压
力轻的情况下,许多人将会以无效的较大努力作交换,或者寻求感觉较少压力以及
更好人际关系的效用”。[24]Frei,Harker,Hunter 认为,X-效率描述了除规模和范围影响
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是关于整合技术、人力资源及其他资产来生产给定产
出的管理水平的测度。[25]
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因而效率分析本身也就成了金融机
构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分为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种,[26]
其出发点都是构建一个生产前沿面,单一银行与该前沿面的距离就是这家银行的技
术效率或称前沿效率。前沿效率是一个相对值,不同样本组、不同定义及计算方法
都可能得出不同的效率值。使用较多的前沿分析方法有五种:其中两种非参数的方
法分别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方法)和无界分析方法
(free disposal hull-FDH 方法);三种参数方法分别是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 方法)、自由分布方法(distribution-free approach-DFA 方法)以及厚前
沿方法(thick frontier approach-TFA 方法)。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随机前沿方法(SFA)
以及数据包分析 (DEA)。
使用这些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
使用SFA 方式,Kraft 和 Tirgiroglu(1998) 对于 1994 年至 1995 年期间克罗地
亚的银行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新的银行相对旧的银行更加 X- 无效率和规模无效率
的,而且收益性与 X-效率是认为不存在有相互关系的。[27]
Berger and DeYoung(1997) 分析商业银行中贷款质量和成本效率之间的关系,发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
现成本效率在反映未来问题贷款或问题银行时是一个好的指示指标。[28]
在相同规模的前提下, Kwan 和 Eisenbeis(1996) 发现在美国的小银行通常是
缺乏 X-效率的 , 而且X- 无效率的程度小银行比大的银行变化的多。[29]除此之外, 拥
有较多资本的银行比那些资本小的银行更有效率。低效率的银行比较高效率的银行
有更高的风险倾向。
在 DEA 方式, Grabowski ,Rangan 和 Rezvanian(1993) 发现有分支机构的银行
比银行控股公司更有效率。[30] Grabowski etal (1994) 观察存款超过$10 亿的银行有最
高的技术上的效率。[31]
Miller and Noulas (1996)测量了美国201 家大银行在1984 到1990 年间技术无效
率,认为相对规模较大和利润较多的银行技术上更有效率。[32]
Chen, and Yeh (2000),从另一方面,发现在台湾私营化国有的银行在 1996 年比
私人的银行技术上缺乏效率。 [33]
Aly et al. (1990)基于 1986 年322 个美国独立的银行样本认为,银行效率与银行
规模存在正的相互关系,而与产品类型存在否定的关系。[34]
分析英国商业银行的 580 个分行,Athanassopoulos(1998) 发现技术上的无效率和
规模无经济性在分行水平上是存在的。[35]
Avkiran's 研究 (1999) 澳大利亚1986 到 1995 银行数据的经验的证据指示银行
效率在缓慢而稳定地上升. [36]
Bauer, Berger, and Humphrey (1998) 在澳洲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测试银行经营
效率的一致性和差别,结果发现使用非参数 DEA 方法比 SFA 参数法的计算出来的
效率值平均情况下要低。[37]
3)其它方法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被 Kaplan 和 Norton(1992) [38][39][40]介绍用于激励与绩效评价。 记分
卡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 (也就是客户、内在商业流程、学习与成长) ,提供了当前运
营表现和将来绩效的一张平衡表。
价值创造指标 (VC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5
Cap Gemini Ernst & Young 的商业革新中心 (CBI) 发展一个价值创造指标
(VCI) ,指标实际是由决定公司价值创造的九个最重要非财务绩效指标构成的列表。
九个指标为:革新、质量、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同盟、技术、品牌价值、员工关
系、环境和社会问题。
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由Stern Stewart 公司广泛用于公司绩效考核中来测量和解释公司价
值的增加或遗失。
IC 指标
IC 指标联合策略,非财务标准,财务和管理附加值, 并且合并这些因素为一个单
一指标。[41]
1.2.4 国内实证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使用西方经济学家
已建立的计量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检验。本文主要
对于近几年来的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
1)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谭中明,2002)[42]
其所选用的样本为10 家国内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
及交通、华夏、光大、招商、广发及民生银行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两家外资银行 (花
旗银行与美洲银行)。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尽量围绕商业银行的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选择能反映
两者对比关系的指标。投入指标包括资产规模、权益资本、职工人数、费用指标等,
产出指标包括经营收入、利润、存款、贷款等。最终构建了由9 项指标组成的指标
体系,着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的盈利效率、成本费用管理效率和资产管理效率。
选用的9 项指标为:资产收益率 (ROA)(X1)、资本收益率(ROE)(X2)、人均利润率 (万
元/人)(X3)、成本收入比率(%)(X4)、边际利润率(%)(X5)、存款费用率(%)(X6)、
权益资本乘数(EM)(X7)、人均存款(万元/人)(X8)、资产利用程度(AU)(%)(X9)。运
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分析技术,对12 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6
样本银行1999 年的效率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最后得分得出12 家样本银行效率状况的因子综合测评分及排序整体上
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较大地落后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但国内股份制商业
银行的效率明显高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尤其是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不仅
总测评分逐渐接近国外优秀的商业银行,甚至在某些单项指标上已有超越后者的趋
势。如1999 年民生银行NPM(收入利润率)就高于花旗、美洲两家世界著名银行。
2)使用DEA 方法(张健华2003)[43]
使用DEA 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1997 至2001 年的效率进行研究,作者在样本选
择上包括了除住房储蓄银行之外的所有商业银行,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 家股份
制银行、37 家1997 年之前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2001 年底的资产合计占
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7.65%,足以代表商业银行的行业状况。经过对银行的效率
进行全面分析:一是测度了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对各家银行进行了效率排
序,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源利用水平。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经营业绩近年来
有了较大的改善,在不考虑不良资产影响下,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效率值在1997-2001
年间增长了20%以上,而标准差降低了12%以上,说明商业银行不仅整体效率有很
大提高,而且经营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二是计算出了我国银行业的规模效率。经过
测算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最大的四家
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规模效率还是分组测算的平均效率均较低。除国有商业银行所
在的最大规模组别外,其它分组的银行规模经济现象明显,规模越大,平均效率值
越高。但整体效率偏低,规模普遍偏小;三是利用效率指数(Malmquist)对我国银
行业近年来的效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商业效率自1997 年以来呈逐年上
升趋势,2000 年至2001 年间效率下降的银行数已由1997 年至1998 年间的37 家减
少到6 家,下降机构占全部样本银行数由72.55%减少到11.76%,效率改进的银行数
则由11 家增加到43 家,占全部样本银行的84.31%。尽管一些银行在全部样本中效
率不如别的银行高,但与自身相比,其效率仍有所提高。
通过利用DEA 方法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Malmquist 指
数进行了测度和初步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中最具活力、效率最高的是10 家股份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7
银行,效率最低的是服务范围限制在单一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尽管
在历年的效率评价中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但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其年平均
效率不仅没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国银行业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外,可能
还存在着X-效率。说明只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实现在
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使用EVA 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考察(高莉,樊卫东2003)[44]
使用EVA 体系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考察。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将样本银
行分为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重点考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时间期间为1996-2000
年,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各年的样本数量都不一样。
首先测量了银行业总体创值能力,重点围绕EVA 回报率(EVA-SPREAD)和社
会EVA 回报率(SEVA-SPREAD),分析银行业的创值能力和经营绩效。总体来说,
中国银行业在1996-2000 年间,经营绩效没有创造正的价值,甚至也没有创造正的社
会效益。其二,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创值能力比较。无论从EVA 回报率和社会EVA
回报率比较看,上市银行均要好于非上市银行,而且,投入资本回报率(ROC)要
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说明上市银行更具有投资价值。其三对国有四大
商业银行创值能力分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EVA 回报率全部运行在负值区域,其
社会EVA 回报率也在负值区域,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近80%左右的金融资产
总量,对于全社会资金利用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结合传统财务指标,经过EVA
分析,中国银行业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现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现象,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利用状况更为堪忧。
李红卫,叶晴(2003)[45]也使用EVA 方法对五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 年的经营
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各类资产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时运用市场风险VAR 值测
算法,并设定股东的资本期望回报率为10%。[46]并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五家上市银行2003 年EVA 值与EVA 回报率评价
五家银行中,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用于抵偿资产风险的资本分配就越多,其
资本成本也就越大。银行的EVA 由于扣除了资本成本,与税后利润相比都有大幅降
低,EVA 的大小排序与税后利润基本是相对应的。[47]从近三年的发展来看,招商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8
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EVA 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
EVA 回报率下降(包括另外两家),说明近年来利润和经济增加值的增长主要是由外
延的规模扩张来实现的。
其二,EVA 与传统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
EVA 回报率和传统的财务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银行的经营绩效。2003 年,华
夏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OA)尽管超过浦发银行,接近招商银行,但其EVA 回报率
远远低于这两家银行,说明其资本运用效率有待提高,资产结构有待优化。[48]
4)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加以评价(刘芳2003)[49]
刘芳(2003)在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中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加
以评价,试图避免综合评价法在权重的设置上难以做到公平、客观的问题,以力求评价
结果的客观、公正。主成分方法的基本原理:设有p 个指标x1 ,x2 , …,xp ,它反映了
被评价对象的各个特征,因此每个评价对象的p 个指标值就是一个样本值,即是一个p
维的向量。如果对n 个对象进行评价,就得到n 个p 维的向量组,用矩阵表示出来就
是:
X=
     


     


xn1 xn2 ... xnp
.....
x21 x22 ... x2p
x11 x12 ... x1p
主成分分析方法就是:已知数据矩阵X,能否找到反映p 个指标x1 ,x2 , …,xp ,的
线性函数式
Σ=
p
i
a x
1
1 1
,使其能够最好地反映x1 ,x2 , …,xp 的状况。这个线性函数式就
是一个代表性很好的指标,它反映出了p 个变量的主要成分(principle component) 。
找出这个线性表达式的方法就是主成分分析法。[50]
计算过程:
(1) 根据数据矩阵X,求出其协方差矩阵V;
(2) 求出V 的特征值λ i (λ1 ≥λ 2 ≥≥λ p ) 和相应的特征向量α i = (α i1 ,α i2 , …,
α ip ) t ;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9
(3) 确定评价函数:
如果λ1/ Σ=
p
i 1
λ i ≥80 %(或还可以大些,根据要求而定) ,则λ1所对应的特征向量α=
(α1 ,α 2 , …,α p ) t 的各分量就是所求的主成分表达式中的系数,即评价函数为:y =α1x1
+α2x2 + …+αpxp
如果最大的特征值λ1/ Σ=
p
i 1
λ i < 80 % ,可以对主成分分量的坐标系进行旋转(因
子分析的方法) 或考虑将前几项的特征值之和≥80 %的各特征向量的分量分别作为几
个因子的主成分表达式系数,得到相应的因子表达式。
(4) 根据特征值的贡献率, 确定相应因子的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
作者对12 家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绩效评价,根据银行自身特点,设计其评价
指标时应以效益和效率为中心,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兼顾为指导思想,建立
以下综合评价指标: 资产收益率、费用利润率、逾期贷款率、非生息资产率、流动
比率、资产使用率、自有资本率。
根据《2001 年中国金融年鉴》中的统计数据,经过整理计算,得出十二家银行
综合得分及排名。
将综合评价中的主成分评价方法运用于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评
价上,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往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公平、客观地反映各家银行的经营状况,
有助于银行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力避免劣势,有的放矢的提
升自己的竞争能力。从上述评价中也可以看出,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要注重资产质量及
自身的资金实力,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但是,上述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商业银行可获取的财务经营数据或使用估算的数
据进行评估,如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等方面,评价的视域
较为宽泛,评价的方法较为简单,评价标准的制定较为主观,计分权重的确立较为
粗放,缺乏系统的理论归纳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运用历史归纳法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发展沿革;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
体系,以客观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为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改善盈利能力、
挖掘盈利潜能提供翔实的信息支撑;通过引入国际流行的“平衡计分卡”分析方法探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
讨发展市场层面的商业银行战略绩效评价体系。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由于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使用的都是以单一财务指标进行考核的体
系,本文通过对于先进管理理论和国外优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来探讨
国际借鉴下,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设想。具体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通过运用历史归纳法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来评析我国商业银行绩效
评价体系的演进,并在对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发展情况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我
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改善思路。
2)通过对传统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评析,提出建立以战略为导
向的KPI 体系,并具体阐述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指标的选择问题。
3)在分析我国商业现阶段绩效评价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管理模式
变化和竞争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完善,主
要增加持续经营指标。
4)对于财务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以EVA 作为其核心财务评价指标。
5)通过引入国际流行的“平衡计分卡”分析方法探讨发展市场层面的商业银行战
略绩效评价体系。
6)并在本文设计的财务层面评价体系基础之上,对我国上市股份银行最近三年
(2002-2004 年)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3-2004 年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来发
现其绩效变化情况。
由于整个体系的建立是个系统的工程,还依赖于诸多基础条件。本文研究主要
集中于在已有成熟的理论和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提出我国商业银
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思路和体系指标。对于设计的整个体系的检验,由于缺少统
一标准的历史性资料和数据,各家商业银行在2002 年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又有差异,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1
所以在本文中尚不具备使用整个设想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仅对建立的财务层面的指
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1.3.2 研究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关于银行绩效的研究集中于
体制、产权结构或者绩效有关指标的某一方面。本文将在吸收、借鉴和利用经济学
理论、金融学理论、会计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有关银行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围绕着构架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为中心,以演绎归纳分析和规范实证分析为
基本研究方法,多层面、多角度地剖析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现状、国际
比较下的不足、改进思路,关注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等指标,基于平
衡计分卡的原理,结合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来探讨面临国际接轨下的我国商业银行
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
1.3.3 创新点
1)在对传统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衡
计分卡思想,构建以战略为导向以KPI 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设想。
就是在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基础之上,通过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采用财务与
非财务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地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并及时地反馈信息,
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有关利益方综合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有
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综合能力。
2)针对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和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根据我国商业银
行管理模式变化和经营的要求,对我国现行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西方优秀商业银行运用的EVA 指标做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的核心。
3)传统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数据指标考核体系虽然能反映有关决策的的执行成
果,但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评价体系中,加大非财务指
标的比重,重视对金融产品及经营过程控制,顾客服务及满意程度,以及商业银行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2
创新与学习能力的关注已成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方向。本文引入平衡
计分卡的思想,尝试系统地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起市场层面上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
4)在本文设计的财务层面评价体系基础之上,对我国上市股份银行2002-2004
年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3-2004 年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来发现其绩效变化情
况。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
2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现状与国际比较
2.1 中国经济结构、市场化及商业银行改革
2.1.1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中国银行业改革是在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进行
的,经历了长期的、阶段性的演变过程。正是银行业在向着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
绩效评价体系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有助于我们认识
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变化。
早在1979 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这一思想指导
下,中国银行业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正式
起步,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国家专业银行阶段(1984-1994)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惟一的金
融机构。1984 年,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从人民银行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
加上原来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原来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
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
银行职能,从此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中国二元银行体制。
回顾这一阶段,尽管国家专业银行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专业银行运用信贷资金的权力有限,在信贷计划“笼子”内不能越雷池一步。但
不管怎样,这一阶段的改革还是宣告了几十年的“大一统”银行体制的结束,二元银
行体制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延续至今。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1994-2003)
1994 年,国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199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专业银行的国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4
独资商业银行地位,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
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这次改革的初期,由于整
个国家处于转轨阶段,仍存在政府对银行的干预问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很难真正
做到自主经营。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经济金融稳定,1997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措施:
一是进行财务重组。1998 年,定向发行2700 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资本
金,使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按1996 年标准达到4%;1999 年,将1.4 万亿元资产(其
中9800 亿元为四家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二是改善内部管理。四家银行进一步强化统一法人体制,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
制度;国家正式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将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纳
入对四家银行管理者的考核,实现了由行政评价向经济评价的转变。同时,较大规
模精简了机构和人员。
三是强化外部监管。适应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
会,分离了人民银行对证券、保险业的监管职能,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的监管,
集中精力监管银行风险。
通过上述改革,加之四家银行内部也进行了多项改革,许多先进理念和方法被
引入,四家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内控机制得以初步建立。
3)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阶段(2003 年至今)
2001 年12 月11 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从当时算起再经过5 年的过
渡期,外资银行将大步进入中国市场,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同一环境下开展竞
争。在这种情况下,依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如不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将难以应
对加入WTO 的挑战。加入WTO 预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紧迫性。
2002 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
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方向是按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这为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5
2003 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
革试点,并于12 月30 日通过汇金公司注资450 亿美元。这为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
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2004 年,两家试点银行大规模的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改革全面展开,银行业改
革开始进入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51]
2.1.2 中国经济结构与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中国经历三次经济结构的调整:
1)1979—1984 年
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价格、财政等政策,调整了积累和消费
的比例,加快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开始明确,轻工业与重
工业之间比例得到调整,能源供应得到较好的改善。但是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加
工业发展过快的新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原材料工业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速度,
供求矛盾开始突出,加上农副产品的供应增速跟不上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通货
膨胀开始出现并越发严重,为此,自1988 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了第二次结构调整。
2)1988—1991 年
1988 年9 月,中国政府提出了治理整顿、全面深入改革的方针,在大力治理通
货膨胀的基础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此次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和贷款结
构,在消除经济过热的同时,实行向部分产业和企业“倾斜”的政策,把其他方面压
缩下来的资金、原材料、能源和运力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使得农业、能
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增加了有效供给。这次调整尽管有效地增
加了短缺商品的供给,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只是缓和了部分经济结构方面的突出矛
盾,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
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1992 年出现的新一轮经济过热
使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仅没有得到优化反而有劣化趋
势,最终成为1994 年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
3)1997 年以后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6
1993 年下半年以后,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
利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需求膨胀,同时继续推进了价格体制、流通体
制和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至1996 年,宏观调控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但是,
在经济总量平衡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再次突出。原来存在的基础产
业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变,某些方面的“瓶颈”状况更为尖锐。此外,“大
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还很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
高。为此,1997 年以后中国政府再次加大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此次调整的主要
内容是:
一是加大产业政策执行力度 。1998 年中国政府选择了纺织、煤炭、建材、钢铁、
汽车和石化6 个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工业行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1997 年以后,中央政府明确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
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方针。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三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 。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
化、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
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7 年-1999 年三年中,中央政府共增发了2600 亿国
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00 年,在预算1000 亿元国债基础上又增发了500 亿元
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国家确定的重点投资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向基础
设施领域的大量投入,使得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并对
相应投资品生产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是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 年6 月,中央政府开始要将西部开发作为国家
重大战略任务,摆上了重要地位。
与上两次调整不同,此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此次经
济结构调整是首次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的调整,调整方式正在由单纯的政府导向
向发挥市场作用方向转变,调控手段则正在由主要靠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
结合必要行政手段的方向转变。其次,中国即将加入WTO,国际市场环境和游戏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7
规则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与过去封闭、半封闭条件下进行的结
构调整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三,与短缺时代不同,此次结构调整的目标,已由过去
的增加短缺商品产量和品种,转变到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由国内企业与行业
的发展,转变为参与国际范围内竞争。第四,此次经济结构调整是从增量和存量两
个角度推进的调整。这与过去仅从增量角度进行的调整有着明显不同。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大大提
高,综合国力空前增强,经济发展发生阶段性的重大转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
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起主导作用;短缺现象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化正由前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转变,经济结构的水平提升加快;政府职能由直接
的计划管理趋向间接的宏观调节,企业已逐步成为市场主体;非国有经济蓬勃崛起,
多种经济成分竞争发展;对外开放全面拓展,与世界经济的融通日趋加深。这标志
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全面迈进的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影响:
1)从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的单一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到
对公有金融产权进行简单分解为四大专业银行,再到推动建立股份制银行,并使各
专业银行迅速融入市场竞争,向商业化银行演进。这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中国银行
制度不可避免的变迁。
2)中国经济结构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借鉴西方经验推动银行制度公司化
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向公司化转变的里程,
以适应国家经济的市场化转型。但要认识到,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进入正常轨道
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政府就会由主导改革转变为营造改革的环境,市场推进的作
用就会日益凸现,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就会日渐加大。
3)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仍会保持较为强劲的自主性增长势头,执行偏
紧的“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过热”行业的投资将继续受到严格限制,“煤电
油运”等瓶颈行业将继续成为重点倾斜的领域,环保评价之类的工作将成为调控的新
手段。在一段时期内经济运行将更加平稳,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部分行业
和企业尤其是一部分热衷于粗放型扩张的企业将继续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微观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8
环境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根据我国加入WTO 的承诺,2006 年中国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据统计,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经超过200 家。自2003 年12 月1 日我国
宣布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以来,已有61 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
办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面对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作为以传统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
入来源,以优质高端客户为主要利润增长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无疑将首当其冲地
受到强烈冲击。当这种竞争成为必然时,中资银行应该学会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
去应对。
5)从银行业来说,金融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2004 年在调升人民币存贷款
利息的同时,人民币利率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此举宣告我国利率全面市场化
的到来,在竞争的驱动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净利差收窄,建立科学的资产
定价机制,培养优秀的资产议价能力,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增值服
务拓展客户、提高盈利水平、增强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同时外资银
行加快进入,经营地域和业务领域不断延伸,证券、保险、信托等也不断加大创新
发展力度,进一步挤占传统银行业市场空间,银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另
一方面,监管加强与管制放松的趋势并存,逐步强化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同时,监管
机关对金融创新的管制逐步放松,为商业银行摆脱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
束缚提供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
2.2 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发展情况的评析
西方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绩效评价工作是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此前,商业
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一直受到高度监督,其特点表现在低利息率和存款利率受到严
格控制,收益曲线也比较容易预测。那时大幅的利差非常普遍,商业银行几乎总能
盈利,因为缺乏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也很少进行成本控制,几乎不需要进行绩效
评价。
银行业的管制放松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并且持续了30 年。管制放松不仅缩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9
小了利差,最重要的是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不仅拓宽了产品种类,而且拓
展了其业务的地理延伸范围。同时,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非金融公司也进入金融服务
行业。这样,在商业银行管理中,加强绩效评价工作日益重要。为提高经营效益,
保持竞争优势,绩效评价工作围绕效益展开;并试图通过业绩考评改进内部管理,
提出不能创造效益的工作环节和服务品种。与此同时,外部专业评级公司和政府监
管部门也开始涉足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1971 年,美国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开始对商业银行发行证券进行评级,1985 年引
入存款评级。1994-1995 年,又引入了银行财务实力评级,根据贷款、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资本、存款、利润等要素的增长率以及盈利水平、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
流动性等方面的指标,将银行的财务实力评为A、B、C、D、E 五个等级。[52]
1978 年以后,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评议委员会制定出《统一鉴别法》,统一了
对商业银行的检查标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
合等级评级体系,这就是现在很多国家都参照使用的银行评级制度“骆驼银行评级体
系”。这一制度正式名称是“联邦监督管理机构内部统一银行评级体系”,俗称为“骆驼
评级体系”(CAMEL Rating System)。包括五大类指标,即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
和流动性(Liquidity)。各指标内容包括: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逾
期贷款率、呆帐及损失贷款率、风险性投资比率)、管理水平(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职员的业务素质、银行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银行内部的技术控制系统是否完
善、银行更新金融服务和吸引顾客的能力、董事会的决策能力)、盈利水平(资产收
益率)和流动性(考评内容有:贷款期限结构是否与资金来源相匹配、银行存款的
波动情况、银行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可临时变现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资金
对利率的敏感度、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水平、向外借款的数量和频率、银行借款的
能力)。该体系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分别考评,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水平进行综
合评价,最后给出综合等级。
1997 年1 月1 日,美联储及联邦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CAMEL 评级体系进行了
重大修订,形成新的评级体系即CAMELS。新体系与旧体系相比,一是增加了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0
风险敏感度指标。二是充分重视风险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各个具体评级项
目中普遍强调风险因素和对管理层的考证,突出M 即管理水平的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西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
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50 年代的单一业务考核阶段。该阶段商业银行为实现既定的
经营目标,开始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实行业务经营考核。银行分别以资
产流动性最佳,或税负最小为重点目标,对重点部位实施专项目标成果判断,此间
较为关注备付率(第一准备金率、第二准备金率)、贷款证券收益率,经营考核思想
开始萌生。
第二阶段:效益控制考核阶段。进入60、70 年代,总分制与母子制银行有所发
展,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效益与负债管理需要,常借助资金市场净额负债管理和贷款
净额负债管理方法增强流动性与安全性,借助资金分配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
原理,对分支行实施效益性控制。资产收益率、贷款收益率、投资报酬率是当时主
要的考核指标,并运用了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技术。
第三阶段:财务考核阶段。进入70 年代后期,伴随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国际
借贷金额激增,银行竞争加剧,国内国外业务风险增加。为顺应国际监管的需要,
防止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各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国际合作。1975 年制定了
著名的国际监管法则《巴塞尔协议》,其核心是资本充足评价。[53]政府绩效评价开始
介入商业银行考核,之后,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当局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以资本充足
率为重心的控制指标,并据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同时,各国银行业协会为
了维护同业良性循环,所有者及投资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纷纷委托非政府
评价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专项或全面评价,社会评价进入银行经营评价。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展,在原有的效益考核指
标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包括回报率、利差率、不良资产率、流动比率在内的涵盖“三性”
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
第四阶段:战略一体化评价阶段。80 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西方商业银行逐步把绩效评价系统建立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是存储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1
着有关产品、客户、细分市场、交付渠道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数据库,可以从多
角度展示产品、客户、组织单位和部门为银行总利润所做出的贡献。90 年代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银行间的竞争进一步发展成为价值链的争
夺,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银行必须考虑其战略目标,并更加注重对智力资本、创
新能力、市场占用率等非财务指标的关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信息,从市场角度来
全面评价经营业绩。业绩评价的主导方法主要是综合平衡评分卡和EVA 经济增加值
评价法。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已日臻成熟和完善,
其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各种经验和做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可以
对促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2.3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演进评析
结合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过程,来反观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我们不难发
现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金融市场始终是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一统金融业发展的
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既担负商业银行的职责,又发挥着中央银行的作用。在计划经
济条件下,对银行的考核主要以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主,银行绩效完成好坏与直接责
任人没有直接经济联系。
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银行逐步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1984 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成
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由于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专业银
行,而其业务分工又相对明确,同业竞争环境并不激烈,银行对部门、员工进行绩
效评价的要求也不迫切,对部门、员工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年末评语上,评价结果应
用的范围也十分有限。而对于作为金融企业运行的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评价工
作仍然局限于成本、利润指标,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说尚未
开展严格意义上的绩效评价。
进入90 年代以后,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蓬勃
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争夺逐步显现,竞争加剧,各家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为应对市场竞争,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管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2
理层的重视,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围绕存款、贷款、利息收入、不良贷款等业务指标
开展,开展的方式为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定期排名通报、年末兑现奖惩等。90 年代
后期开始,随着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结束以及不良贷款的大量显现,各家银
行的经营效益下滑,效益压力日渐增加,银行的绩效评价开始关注效益指标的完成
情况。由于分支机构的效益指标容易计算,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评价很快就
转变为以效益指标为主;而对内部职能部门与员工的绩效评价由于相关效益指标的
考核难度大,而对存款、贷款等业务指标的计算考核简单易操作且比较直观,所以
各家商业银行对部门与员工的绩效评价仍以业务指标为主。期间,政府监管机构对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推进缓慢。1993 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的指标考
核体系、1995 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 年四部委联合颁布
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指标体系仅适用于对工商企业的绩效评价。由于商
业银行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上述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现存的国有银
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上都只能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起到参考作用。
2000 年,监管部门与穆迪公司合作,制定了《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下
称《暂行办法》),并从2000 年度开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考评。
《暂行办法》主要从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比例、资本充足等四大类十三项
指标进行考核评价。这四大类十三项指标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貌,考核满
分为100 分。其中,资产质量由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呆账贷款率、信贷风险
资产抵补率等4 项指标加权考核;盈利能力由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人均利润
率、利息回收率、应付利息充足率、效率比例(即非利息收入/经营性收入)等6
项指标加权考核;流动性比例指标由流动性比率考核;资本充足由核心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2 项指标加权考核。
2000 年,根据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综合收息率、流动性比例和财务状
况等指标,银行监管部门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划分为六类:最好的一类行,其主要
标准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5%以下,持续盈利,收息率在70%以上,资本充足率超
过8%,主要指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最差的六类行,其主要标准是已经资不抵债
或濒临资不抵债,已经爆发过支付危机,或处于支付危机的边缘。2002 年,全国城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3
市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各行间的差异仍在扩大。为此,监管
部门对城市商行分类标准又及时进行了严格调整:一类行主要标准是不良贷款率保
持在15%以下,持续盈利且未分配利润为正,收息率在80%以上,资本充足率超过
8%,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比较完善,主要指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六类行主要标
准是已属于高风险行,不良贷款率在40%以上,连续亏损,接近或已经严重资不抵
债。
2004 年初正式颁布实施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设计》(下称《评级体
系》)。该《评级体系》参照了国际通行的“骆驼”(CAMEL)评级法,结合我国股份
制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
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和流动性状况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大致方法先是对
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市场风险状况
这六大要素分别按照百分进行计算,然后对各要素评价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后进行相
加,其总和为综合评分。其中各要素的权重分别为:资本充足状况20%,资产安全
状况20%,管理状况25%,盈利状况20%,流动性状况15%.暂不对市场风险因素进
行量化评分。根据综合分值将评级对象确定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
五个档次。
2004 年,由于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财务状况明显改善,
大部分历史包袱得以消化。因此,银监会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将四家银行分为
改制银行(中建两行)和未改制银行(工农两行)两类,分别进行考评。工农两行
仍按照原《暂行办法》进行考评;中建两行按照《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
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所确定的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考评。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在借鉴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以中国银监会考评办法为重要依据设置
绩效考核指标,以指标标准值为努力目标,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绩效
考评体系。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都确立了“以业绩论英雄,凭效益挣工资”的经营理念,业务发展速度明显
加快,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集约经营水平大幅提高,但在指标设置的控制力上,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4
未能有效地解决业务发展速度与控制风险、提高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问题;
二是考评体系较为松散、指标设置过多,部门协调成本较高;
三是考评理念先进,激励政策到位,但受管理体制、组织架构改革滞后的影响,
降低了政策实施效果。
四是方式大同小异,但实际功能相关悬殊。绩效评价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一是判断功能;二是预测功能;三是选择功能;四是导向功能。其中导向功能最为
核心,起到引导经营行为、资源分配的作用。但从我国商业银行实践看,绩效评价
远没发挥上述功能作用。
2.4 基于国际借鉴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改善思路
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估银行的目标,激励管理层和发展策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变化的加快,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
银行生存和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仅仅依靠单一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对于正确评价银
行的价值是不够的。
因此,在对测量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建立一套系统的,投资者和管
理者能够依赖并被广泛认可的标准绩效评价体系的紧迫需要 (Kaplan and Norton 1992,
1996)。[54]财务和非财务评价指标被包含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成为必需。这些绩效指标
应该包括产出指标与产出有关的绩效指标、短期和长期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绩效评价体系,使银行管理者能引导各种资源、能力和知识去达
成公司的战略目标。[55]除此之外,一个好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能成为组织的努力
方向,同时也是管理者、员工、投资者甚至客户沟通的重点, 而且能被当作一个沟通、
信息和学习系统的使用。
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国银监会绩效考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现代商业银
行的发展方向与要求,充分借鉴、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
法,对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与机制进行调整和改进。
1)转变绩效评价理念
绩效评价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发展道路。
商业银行只有转变和创新绩效评价理念,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向和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5
管理要求,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绩效评价要坚
持效益性、激励性、连续性的原则。
所谓效益性是指绩效评价要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引导各级银行树立资本
制衡的经营理念,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激励性是指绩效评价要达到激
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鼓励各级银行系统内争先、同业占优作风,逐步提高核
心竞争力;连续性是指绩效评价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促使各级银行有计
划、有步骤地开展经营活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明晰评价思路
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又符合本行实际评价管理的体系,
必须确立科学的评价观:一是绩效评价机制要充分体现中国银监会的政策导向和管
理意图,评价指标必须涵盖中国银监会考核办法的全部指标;二是绩效评价要具有
战略眼光,紧紧把握住全行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促进全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
是绩效评价制度的管理方法要创新,提高绩效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推动全行管
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绩效考评指标设置、权重分配要针对业务经营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突出全行经营导向和管理重点,解决当期主要矛盾;五是绩效评价要充分
考虑地区经济和分行历史包袱的客观差异,提高对当期业绩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充
分调动各级银行、全体员工的业务经营积极性;六是绩效评价要结合国家金融体制
改革的背景,构建与行长业绩考核、员工效益增资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使绩效评
价真正成为银行内部经营机制的核心内容。
3)调整评价方法
为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性和有效性,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理念,从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模式出发,在评价方法的调整上,首先要锁定存量状态考
核,突出增量进步考核。所谓锁定存量是以某一年为依据,根据年度各行考核指标
值与全行平均值的差异情况计算各行存量得分(即基数得分),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
不变;而突出增量是以各行当期指标值与某一年指标值进行比较后计算的各行进步
得分,并逐年提高进步分值在综合分中的比重。针对某些商业银行,可以把存量与
增量放在一起考核,当期业绩的体现不明显,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存量绩效较差
的银行,因长时间不能摆脱落后局面,业务经营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可以考虑采
取“锁定存量、突出增量”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弱化外部环境、历史经营基础、存量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6
差异对业绩的影响,也有利于准确反映各级银行当期经营绩效的实际情况,提高评
价结果的准确性,促进全行均衡、持续、有效的发展。
其次要拓宽评价范围。为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与考核,应增设对各级银行领
导班子绩效考核体系,从经营效益、风险控制、竞争力和内控管理等方面评价各级
银行领导班子的管理绩效。建立银行领导班子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科学考核
分行领导班子的当期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更有利于维护大多数员工的应得利益,
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重构指标体系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为提高绩效评价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各项业务全面、协调发展,建议对银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必要
的调整。
一是重新完善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层面的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
体系应该服务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相应设置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结合商业银行的
发展战略,引导资源的配置,增强盈利能力,降低成本,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
竞争力。在现行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按照我国银行业发展方向进行调
整。
二是增加经济增加值指标,突出经济增加值考核。
经济增加值(EVA)是风险调整后的税后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额,是对传统的
利润指标、资本回报率指标的改进和完善,是银行真实的利润积累和真正的价值创
造。因此,建立风险资产模拟拨备制度,实施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和以经济增加值为
核心指标,并赋予较高的计分权重,可以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银行经营绩效。
三是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层面的战略评价指标体系。
单纯的财务评价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过去的经营成果,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现在和
未来的绩效水平,具有滞后性;不能全面衡量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绩效水平,
有些经营活动是难以用财务数据来衡量的,具有片面性;财务评价指标只反映结果,
不反映过程,会导致机会主义、短期行为。我国商业银行要以创新的精神,引入平
衡计分卡思想,拓展市场层面的战略评价指标的应用,健全客户层面评价指标、内
部经营层面评价指标和学习与成长层面等评价指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7
5)创新激励机制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与绩效评价挂钩的效益增资,但由于缺乏长期
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各级银行绩效贡献与效益增资增长不同步,不能有效地促进全
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各行要建立健全效益增资的长期激励机制,加大挂钩激
励政策的调整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分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挂钩、与员工效益增资分
配挂钩;增加与领导班子进步分值挂钩的效益增资指标;增加与等级银行评定、其
他资源(不含效益增资)配置挂钩的政策;可参照建设银行的评价办法,建立以一
级分行、二级分行为单位的职工效益增资奖金池制度,以避免有的银行年度间绩效
增资总额不均衡,实现“以丰补歉”,确保经营绩效和员工效益增资稳步增长。
6)规范评价秩序
为切实解决目标多元、多头考核挂钩的问题,规范绩效评价秩序,商业银行总
行必须明确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统一全行评价标准。既保证总行的经营导向和政
策意图在各级银行均能得到全面贯彻,又可提高银行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有利于
总行把握全系统各分支行的经营情况,实施分类指导。
对于正在进行改革的中国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
准备的工作是巨大和复杂的,限于篇幅和知识的限制,本文只针对上面列举的第四
个不足“重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8
3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选择与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注重单一财务指标为主的自律性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单
一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过于强调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益,势必会引
发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以创新的精神,按
照平衡计分卡的原则建立起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员工发展指
标在内的,以战略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为核心
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56]
3.1 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传统绩效评价体系评析
绩效指标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一系列具有经营导向性的标准。它既
是银行确定目标的依据,又是衡量银行经营好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因此作为商
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成为经营者以及银行管理研究者关
注的焦点。
在商业银行中,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作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认为:商业银行只
有满足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才能取得立足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因此商业银行生存
的根本也是唯一目的就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财务收益;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好坏根本
在于是不是为股东创造了财务收益。
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
一财务评价指标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过去的经营成果,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现在和
未来的绩效水平,具有滞后性;
二单纯的财务评价指标不能全面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绩效水
平,有些经营活动是难以用财务数据来衡量的,具有片面性;
三财务评价指标只反映结果,不反映过程,会导致机会主义、短期行为。例如,
过分重视短期财务指标,可能导致经营人员减少有关商业银行未来增长的投资,包
括新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培训、信息系统开发等,从而侵蚀银行创造未来绩效的能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9
力,还可能使经营者通过提价、降低服务水平等方式来提高短期获利能力,而使商
业银行丧失客户。[57]
简而言之,单纯用财务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绩效,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股东
可能因获得短期的收益而丧失了持久收益。
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3.2.1 商业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的内涵
商业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的定义:是从战略和价值的角度,动态地对商业银行
的业绩进行评价,并提供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商业银行形成正确的决策,从而引导
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管理体系。我们知道,战略性绩效评价是在传统的业绩评价系
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结合商业银行的战略,采用财务与非财务性指标相结合的
方法动态地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并提供及时反馈信息。所以它不仅仅是一种
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58]
3.2.2 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特点
战略性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
而进行的总体性经营业绩评价。它是一种短期与长期、结果与过程、内部与外部结
合的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体系。概括起来,有以下主要特点:
1)注重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经营业绩评价过分地重视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了商业银行经营者
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得商业银行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赢利目标
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以致于商业银行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而在
长期的价值创造方面投资过少。对于为商业银行未来创造财务价值的投资行为,传
统评价不能提供充分的行动导向。而战略性绩效评价在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战略目标
的基础上,注重对商业银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侧重衡量商业银行的长期利益以
及未来商业银行的驱动因素。如用智力资本投资比率(商业银行总投资中对人力资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0
源投资所占的比重)衡量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潜力,揭示商业银行对未来成长能力
的预先准备情况。
2)注重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过程的评价。
传统经营业绩评价往往过分注重商业银行财务业绩中的一些可直接量化的价值
因素,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不可直接计价因素。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管理者
进行决策时,仅仅依靠传统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已经显得明显不足。战略性绩效评价
侧重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否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过
程成为其评价的重要内容。
3)重视与外部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
传统经营业绩评价所描述的是过去的状况,这对于工业时代的企业来说是足够
的,因为以投资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以及改善与顾客的关系对这些企业能否取
得成功并不是很重要。然而,信息时代的商业银行要投资于政府、顾客、供应商、
雇员,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完成创造未来价值的行程,对于指导和评价这一行程来
说,传统业绩评价捉襟见肘。战略性绩效评价在注重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过程的
同时,将视野投向商业银行外部的利益主体,关注如何吸引顾客、如何让股东满意、
如何获取政府的支持,以及如何赢得公众的好评等。也就是说要本着满足商业银行
外部相关利益主体的需要来制定业绩衡量指标。
4)重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主要以财务指标来考核商业银行的管理业绩。我们知道,
财务指标不仅显示的是商业银行过去的业绩状况,具有事后性特点,难以对经营过
程中发生的不良行为施加影响,而且管理者根据财务指标体系所提供的信息做出的
决策也主要是短期的和内向型的。因此,传统的财务性指标业绩评价方法不是从全
方位和战略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业绩进行综合计量和考核,它重财务指标而轻非财
务指标,缺乏对智力资本的正确评价,忽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没
有真正发挥业绩评价的控制和激励效用。[59]战略性绩效评价是一种综合业绩评价系
统,既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又重视诸如服务水平、金融产品种类、业务流程、
员工满意度、员工知识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因而能达到较好的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1
评价效果。
5)战略性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绩效评价系统。
传统的业绩评价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因而是静态的
评价。而战略性绩效评价则把商业银行战略、具体行动和业绩评价不断重新组合;
战略通过具体行动来实施,而绩效评价则指导战略的实施,并通过实际效果调整战
略和计划。战略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指标与战略结合起来,主要从提高竞争地位的
角度来评价绩效,抓住了绩效评价的本质,能充分促进商业银行工作质量的提高。
3.2.3 战略性绩效评价的要素
商业银行战略业绩评价的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和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一般是指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关心评价对象业绩状况的相关
利益人。与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相关的利益方包括:
1)出资人
出资人(股东)是商业银行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主体。作为商业银行的所有者,
股东的利益直接受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追求的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因而股
东是比较关心银行经营业绩的。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达,股权交易越来越活跃,
这样就出现了一些纯粹的资本投资者,他们投资商业银行的目的是把银行作为一个
产品来出售。作为商业银行的短期股东,他们关注的只是商业银行的短期业绩,从
而往往牺牲商业银行的长远利益来创造商业银行的短期业绩。特别是目前在我国资
本市场中,这种资本投机者正越来越多。
2)管理者和职员
商业银行管理者和职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和薪水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
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得商业银行无形资
产价值攀升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知识与智力资本已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价值增值的重
要来源,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员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相关
的风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商业银行中的广泛推广,出现了一批职业管理者,即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2
所谓的职业经理人。然而正是由于人力资本市场的成熟,当管理者不能很好满足股
东的利益时,促使商业银行股东频繁更换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这样的结果是
也促使管理者只关注商业银行的短期业绩。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中,股民们看重的就
是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状况,只有业绩好的商业银行才会受到资本的追捧,从
而使得股东们手中的银行股权升值。因而管理者就会想方设法来创造公司的虚假繁
荣(短期业绩)甚至通过做假账,虚构利润,来达到迎合股东的目的,这也是为什
么会出现像美国安然公司会计丑闻的原因之一。
3)债权人
尽管债权人通过契约明确了其自身权益,但债权人作为商业银行利益的相关者,
如果出现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情况,债权人也会遭受损失。
4)政府
政府部门出于对商业银行上缴税收的关心,以及商业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重要
作用,也需要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由此可见,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商业银行经营业
绩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与衰退,不仅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经
营者、员工、债权人、政府的利益,从而加深了相关利益者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
关注。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单纯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以经营者业绩为重
点的评价行为,我们称之为单一主体观,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以商业银行相关利益人
为主体的绩效评价行为,称之为多元主体观。
“单一主体观”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利于对商业银行经营业
绩作出客观评价,不利于调动各方面因素去关心和支持商业银行的成长和发展;“多
元主体观”把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在相关利益人的充分关心上,有利于商业银行对经营
业绩作出客观评价,形成具体有可比性的评价结论;有利于商业银行了解自身的优
势和弱势。把评价工作与经营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
管理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多元主体观”并不是否定出资人在商业银行经营业绩评
价中的作用,而是更有利于出资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来关
心商业银行的发展,把业绩评价工作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3
利于商业银行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使商业银行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实
现出资人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指实施评价行为的对象。任何客体都是相对于确定主体
而言的,它由主体的需要而决定。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客体由商业银行相关利益方
的需要所决定。
另外战略性绩效评价要素还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这些要素在
后文中将详细论述,这也是本次论文设计的重点内容。在这里就不多作论述。
3.2.4 战略性绩效评价的功能分析
战略性绩效评价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商业银
行相关利益方综合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
和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综合能力。[60]概括起来,商业
银行战略性评价具有衡量、预测、导向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功能。
1)衡量功能
衡量是战略性绩效评价的基本功能。评价的过程就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
价值判断的过程。它通过对各种评价指标的预算,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状况;
并将测算的指标值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比较后对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发展能力和
综合竞争能力等作出价值判断,从而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和衡量商业银行经营
管理的水平。
2)预测功能
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是为了预测未来。战略性绩效评价的重要功能是通过对商
业银行过去和当前绩效的评价去预测和判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从
而使商业银行相关利益方能更好地规划未来,把握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3)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战略性绩效评价的重要功能。因为评价结论不管是好是坏,对商业
银行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商业银行可以透过评价指标及其结果,克服缺点;
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对经营管理者和职员实施奖励,引导经营者采取有效措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4
施弥补差距,争创先进,促使商业银行快速、健康发展。
4)管理功能
商业银行开展战略性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商业银行管理,提高商业银
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只有把绩效评价工作与
加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工作不流于形式,才能把评价结果转化为商
业银行发展的动力和压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使商业银行保持长期的竞
争优势。
3.2.5 战略性绩效评价的一般程序
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程序按照评价工作顺序依次包括确立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指
标体系、组织实施并获取评价信息、选择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反馈等五
个阶段。
1)确立评价目标
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为什么而开
展绩效评价活动?这是实施评价工作的前提。绩效评价的目标是整个评价系统运行
的指南和目的,经营绩效的评价是属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绩效评价的
目标应服从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所处的经营
环境不同,其经营管理目标就不同,因而绩效评价的目标也就不同。其中宏观的经
营环境,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着商业银行的
子目标或战术目标,因此,经营绩效评价要处理好评价目标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总目标和子目标的依存关系。
2)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设计是确定评价目标后的主要环节,指标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设计和选择评价指标时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认同感。即评价指标应使商业银行相关利益方都能认同,社会各界易理解。
二是可比性。即所设计和选择的评价指标能够在同行中进行比较,能够在比较
中判断商业银行经营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5
三是适应性。即能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
标的实施。
3)组织实施并获取评价信息
将指定的评价指标落实到各单位部门,付诸实施,同时获取评价的相关信息。
获取评价信息是开展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工作的又一主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评
价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获取评价信息时要求信息要全面、客观、准确,
而且还要对信息进行处理,筛选出有用的、关键的信息。此外还得对评价信息进行
加工整理,使信息符合评价工作需要,更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4)选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价值判断就是根据评价
标准体系而作出的判断,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评价结果。
评价方法也是形成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
不一样,如同样的数据采用功效系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其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5)评价结果反馈
进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得出最后的评价结论,而形成评价
结论的主要过程是:将评价客体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分解;以评价指标衡量评价客体
各个部分(方面),得出关于评价客体的单项评价值;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如
加权平均),得出关于评价客体的综合价值,最后将得出的评价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形成评价结论报告。
需要明确的是形成评价结论报告并不是商业银行开展战略性绩效评价的最终目
的。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衡量商业银行取得的经营绩效,更重要的是将评价结
果反馈到各个方面,从而认清商业银行的优势,寻找商业银行存在的差距,指明今
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商业银行要以评价促发展,把评价结论转化为商业银行未来
发展的动力和压力,进一步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3.3 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中国商业银行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原则,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6
系,其目的就在于将商业银行一定发展阶段的宏观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可操
作性的战术目标,通过将抽象的、文字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没有歧义的指标,
从而使战略意图层层传递,并成为组织内部沟通和协调的语言并成为宏观战略决策
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最后通过完成绩效评价后,将所得的结论又用于评价战略实
施、重新审视战略规划、调整战略目标的依据和手段。这样,基于战略为导向的绩
效评价不再是独立的管理工具,而是成为从属于战略管理并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的
商业银行策略。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起战略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系其重要意义就
在于:
其一,使KPI 评价体系不仅成为银行员工行为的约束机制,同时发挥战略导向
的牵引作用;
其二,通过员工的个人行为目标与银行战略相契合,使KPI 体系有效地阐述与
传播商业银行战略,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实施的工具;
其三,战略导向的KPI 体系在评价监督员工行为的同时,强调战略在绩效考核
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3.3.1 战略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系设置原则及考虑因素
要设计一套适应银行战略管理要求的,能科学、客观、综合反映商业银行的战
略性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就要明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对影响商业银行经营
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设置原则
为了正确地评价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实现情况和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
状况,为了满足银行战略管理的需要,根据管理理论的要求,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
标体系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指的是指标体系应与商业银行战略经营目标、战略
管理要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的评价相关。首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充
分体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状况,为商业银行战略经营管理提供所需信
息,应能预示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其次,指标体系应能综合体现商业银行的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7
能力。
第二,适应性原则。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反映商业银行独特
的特征,这也是权变管理理论的要求。绩效评价系统的重要目的,不仅仅在于评价
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更重要的在于战略管理,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处
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其经营特点不同,战略目标也不尽相同,为此,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应适应不同商业银行的环境要求和经营特
性。
第三,预测性原则。对商业银行业绩的评价要求指标的设置应具有预测性,即
应有反映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价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四,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商业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
能全面、系统并相互联系地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一方面,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应包括影响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形成的内外部各个主要因素方面,便于从
不同的主要侧面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作出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指标项目的不同
层面之间还应具有因果关系,能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作出综合
的评价。然而,全面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应抓住能反映绩效的最主要因素方面。
过于全面的、面面俱到的指标体系会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评价变得模糊不清,
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论。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该注重全面性与重要
性相结合原则。
第五,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标项目有关数据信息收集的可行性
以及指标体系本身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原则是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一
项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
是无用的。
2)体系设置考虑的因素
在设置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着重考虑几下几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设置,具体而言,主要有成本、收益、战略目标、相关利益方等。
第一,成本。成本对于一个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非常重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
在的市场竞争,低成本都是商业银行获得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随着战略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8
管理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成本内容发生了变化,成本的范围得到了拓展,这时的
成本不仅仅是指资本保值增值条件下的成本概念,还包括为赢得客户、进行管理创
新、职员培训等所花费的全部支出。
第二,收益。影响收益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在总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成本就
成了影响收益的唯一因素。但事实上,任何商业银行的收入总是不断变动的,因而,
我们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应该着重关注影响总收入变动的因素。随着商业银行经营
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商业银行收益的因素很多,商业银行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须提
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关注客户,提高商业银行
及产品信誉和扩大市场份额;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增加员工满意度;
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关注业务流程的科学化;关注外部相关利益方,建立一个有效
的竞争集合体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
因素的影响。
第三,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行动指南,是商业银行生产
经营目的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商业银行的目标来进行。在“新
经济”时期,商业银行进入战略经营时期,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为实现商业银行价值
最大化,这一概念包括股东权益最大化和其它相关利益最大化,因而,在设置评价
指标体系时应全面考虑各有关因素,客观、公正地评价商业银行的业绩,为商业银
行的战略管理提供服务。
第四,相关利益方。相关利益方指的是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密切相关的企业、
部门或群体,分为内部相关利益方和外部相关利益方。商业银行内部相关利益方有
股东、职员、管理人员等。商业银行外部相关利益方包括商业银行所在的经营链条
中各个利益方和商业银行所在地的政府及相关群体等。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相关
利益方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利益,所以往往会采取相
关活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在设置业绩评价
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存在。
总之,综合考虑成本、收益、战略目标和相关利益方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业
绩评价的影响,是构建新时期下商业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的客观需要。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9
3.3.2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评价体系与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区别
KPI 是衡量商业银行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商
业银行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
得高效益。使考核体系不仅成为激励约束手段,更成为战略实施工具。
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以控制为核心。以战略导向的KPI 评价体系在评价、
监督员工行为的同时,强调战略在绩效评价中的核心作用,区别与一般绩效评价体
系如下:
1)假设前提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认为被评价对象会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以达到事先确
定的目标;而一般绩效评价体系假定被评价对象不会主动和不清楚采取什么行动以
实现目标,并认为制定与实施战略与一般员工无关。
2)评价的目的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以战略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运用都是为战略服
务的;而一般绩效评价体系以控制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来源于控制的意
图,也是为更有效地控制个人的行为服务。
3)指标的产生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的指标是在在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
分解产生;而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的绩效与目标
产生的。
4)指标的来源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的需要;而一般绩效评
价体系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过去行为和绩效的修正。
5)指标的构成及作用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
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指标本身不仅传达了结果,也传递了产生结果的过程;而一
般绩效评价体系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注重对过去绩效的评价,且指
导绩效改进的出发点是过去绩效存在的问题,绩效改进行动与战略需要没有联系。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0
6)收入分配体系与战略的关系不同
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体系实现与KPI 的值、权重相搭配,有助于推进组织战略
的实施;而一般绩效评价体系与组织战略的相关程度不高,但与个人绩效的好坏密
切相关。
3.3.3 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流程
中国商业银行应以创新的精神,改变原有业绩考核模式,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
则建立起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其基本架构如图3.1 所示。
图3.1 战略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图
在商业银行建立起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综合评价体系
的操作思路如下:
第一层次:
战略定位
财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市场层面指标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层次:
策略分解
第三层次:因
素分解
资产
管理
能力
指标
体系
盈利
能力
指标
体系
偿债
能力
指标
体系
持续
发展
能力
指标
体系
客户
角度
指标
体系
内部
经营
角度
指标
体系
学习
成长
角度
指标
体系
KPI1KPI2KPI3 KPI1KPI2KPI3 KPI1 KPI2 KPI3 KPI1KPI2KPI3 KPI1KPI2KPI3 KPI1KPI2KPI3 KPI1 KPI2 KPI3
第四层次:
KPI 确定
银行战略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1
1)进行商业银行发展阶段界定与战略定位。
在商业银行探讨建立战略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就要确定商业银行的发展
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因为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根据银行发展状况
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营重点。只有明确的战
略和发展阶段定位,才可能制定出具体、有效、可执行的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不在同的发展阶段由于所掌握的资源、能力、产品和所面临的市场状
况以及环境的不同都应当有不同的战略重点。而且随着市场的细分,不同规模不同
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实际来确定适合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重
点。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界定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一是萌芽阶段,指有很好的发
展前途,具备一定的经营市场环境 ,但条件不成熟,同时还需进一步积累技术和资
源的商业银行。战略重点应该是技术积累、客户满意度;二是发育阶段,是指已掌
握新技术,已具备将新技术转化为有前途的产品服务的能力与资格,但生产条件、
相关技术、营销网络或客户服务方式、内部管理等不成熟或刚起步的商业银行。战
略重点是加快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形成创收能力;三是发展阶段,是指有成
熟产品、成熟技术、较大商业空间和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已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
和客户,具备相当的经营规模的商业银行。战略重点是抢占市场机会,适度扩大市
场占用率,提高投资回报率。
2)进行策略分解选择业务重点
在界定了商业银行发展阶段和战略重点之后,就需要找到影响商业银行的战略
展开的主要因素。影响战略展开的因素有五项:一是技术准备,包括知识产权的拥
有、技术的先进性和超前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二是产品准备,包括产品的市
场需求、市场空间、利润空间等;三是人才准备,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
人才的储备等;四是生产准备,包括经营场所、人员、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准备;五
是资金准备,包括购置资产、经营流动现金等。通过综合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界定
和影响战略展开的因素分析后,最终确定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重点。并根据确定的
战略目标重点,进行策略分解,找到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注意的业务重点,这些业
务重点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关键绩效领域。提出完成战略目标所要达到的财务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2
初步拟定关键性财务指标。
3)关键因素分析
在初步确定了关键性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就需要进行关键因素分析将指标分解
可具体、有效、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通常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进行关键驱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找出对商业银行整体价值最有影响的
几个财务指标。对于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的通常做法就是将一个指标定为
可变指标,而其他指标视为不变指标,通过引起的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或净资产
收益率的变化程度来决定指标的重要程度;
第二就是将后置的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与前置的非财务(市场层面)价值驱动因
素连接起来。这就有赖于使用平衡计分卡来建立这种联系。通过对于后置指标和驱
动指标的共同监控,保证战略实施过程的正确。对于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运用本文在
下面章节有详细论述。
4)KPI 的确定
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四个方面
关键要素的提炼,形成财务策略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员工
管理策略目标,进一步将关键要素转换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员工管理四个方
面的指标,通过指标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到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
施到战略修正的目标,即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
面通过员工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开发、服务的创新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在总分行一级KPI 体系建立以后,还应该继续分解为部门二级KPI 体系,把目
标逐级分解到部门、产品线、业务单元和员工。在分解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平衡计
分卡原则,即要求各部门根据部门的职责定位响应组织的战略和策略目标,在组织
战略的指导下确定部门的目标,在组织策略目标的指标下分别确定部门的财务策略
目标、客户策略目标、内部运营策略目标以及员工管理策略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3
3.3.4 依据平衡计分卡建立KPI 体系
平衡计分卡由哈佛商学院Rober.S.KapIan 和David.P.Norton 两位教授提出,最初
只是针对传统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财务评价方法)的弊端而设计的。这种方法能综合
考察商业银行财务及非财务衡量方法、长短期目标、外部和内部绩效评价、对结果
和过程的衡量、管理绩效和经营绩效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能够反映商业银行综
合经营状况的平衡计分卡,使绩效评价趋于综合和完善。
平衡计分卡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价方法的缺陷,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
学习和成长4 个方面来综合衡量商业银行绩效,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组织短
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提高
客户的满意度,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展示组织的战略轨迹(图3.2)[61]。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角度去界定商业银行的目标。这四个目标同时又互为手段。
从财务(股东的角度)界定:要取得出色的财务状况,要求我们必须怎样出现
在股东面前?与此相关的指标有:股东价值、投资回报率、资产利用率、资源调配、
利润率等;
从客户与市场的角度界定:为了达成我们期待的远景,要求我们必须怎样出现
在客户面前?与此相关的指标有:客户价值承诺、客户流失率、服务质量、满意度;
从内部管理、业务流程的角度界定:要使得我们的客户满意,我们必须在何种
流程上做得出色?与此相关的指标有:生产率、成本、标准化建设、瓶颈问题;
从学习与发展(员工)的角度界定:为了达成我们期待的远景,我们应如何保
持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与此相关的指标有:技能水平、革新、员工发展、能力建设、
知识共享与传送、员工流失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4
这四个方面的因果关系如图3.3 所示:员工的素质决定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
产品/服务质量决定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及产品/服务质量等决
定财务状况和市场份额。
图3.3 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因果关系
图3.2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思想
财务角度
「为了财务成功,我们对
股东应如何表现?」
客户角度
「我们以何种形象展现
给客户?」
内部经营过程角度
「我们的经营效率如
何?」
学习与成长角度
「为了达成我们期待的远
景,我们应如何保持学习
和发展的能力?」
愿景

战略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5
本文根据平衡计分卡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KPI 体系指标设想如表3.1:
表3.1 依据平衡计分卡建立商业银行KPI 体系指标示例
指标类型权重分类指标具体指标
资产管理能力
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
财务指标 70%
持续发展能力
详见4.3
客户满意度
客户指标 10% 市场占用率
客户利润率
详见6.2.1
创新能力
经营能力
内部运营
指标 10%
资本运营
详见6.2.2
员工能力
信息化程度
学习与发
展指标 10%
员工满意度
详见6.2.3
依据平衡计分卡建立的KPI 体系兼顾了对结果和过程的关注,但是基于战略分
解产生的全面KPI 体系还要同本年度指标的精选相结合。[62]
3.4 商业银行KPI(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
商业银行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和选择是整个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所
在。表3.1 向我们展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建立的KPI 体系涵盖的指标非常的多,包
括范围也非常广。如果直接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无论从成本和可行性方面都存在
问题,而且做为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有别与一般工商企业。因此,要基于发展战略
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选择,既要明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对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6
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符合发展战略当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绩效
指标。
3.4.1 关键绩效指标(KPI)选择的原则
KPI 选择的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首先符合SMART 原则: 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
的;A(attainable)可达到的;R(relevant)相关的;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63]总而言之,
就是确定的指标是可以衡量的或是可计算的。[64]
Specific。“具体的”是指关键绩效指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不能是抽象的,
而应该适度细化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是指关键绩效指标应该是数量化的,即指标尽可能量化,
对于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也要尽可能行为化,以便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
是可以获得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是指上级和员工共同制定的绩效目标在员工付出努力的
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就会给员工造成挫折感,过低员工感觉不
到成就感。
Realistic,“现实的”是指关键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可以被证明和观察到的,而非
想象的。
Time-based,“有时限的”是指使用时间单位,规定完成关键绩效指标的时间。比
如“1 个月内实现纯利润100 万元”等。
其次绩效指标的选择能够从四个方面来反映绩效评价:一是既有财务指标又有
非财务的指标;二是既有反映外部的指标又有反映内在的指标;三是既有前置驱动
性的指标又有后置结果性的指标;四是既有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又有反映主观性的
指标。然而这四种类型的指标不是相互排斥的。例如,资产收益率既是外部指标也
是后置结果性指标同是也是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7
3.4.2 KPI 的选择方法
KPI 选择方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65]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
过程中,存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在每个部
门和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
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行为,进行分析和衡量,就能抓住绩效评价的重心。
通常有三种方法来选择KPI,分别是:
其一外部导向法即标杆基准法(Benchmarking),通过选择行业最佳商业银行或
流程作为基准,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其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这些标杆商业银
行的绩效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自身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标准和绩效改
进的最优策略的程序和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业界最佳业绩标准作为参照的
基准数据。确定最优绩效标准后,商业银行需以最优绩效标准为牵引,确凿银行成
功的关键领域,通过各部门及员工持续不断的学习与绩效改进,缩小与最优基准之
间的差距。
其二是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提炼自身银行历史成功经验和要素进行重点绩效
监控。其基本的思想就是通过分析银行成功或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提炼
出导致成功的关键业绩模块,再把业绩模块层层分解为关键要素,为了便于对这些
要素进行量化考核和分析,又将其细分为各项指标,即KPI。其指标的选择要满足
有效性,就是要求指标能够客观、最为集中地反映要素的要求;量化性,尽量使用
定量化指标,避免凭感觉、主观判断来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易测算性,考核
测算的数据资料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并且计算过程尽量简单。
其三是采用综合平衡计分卡思想的策略目标分解法,通过建立包括财务指标和
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进行监控。
本文采用综合平衡计分卡思想的策略目标分解法:
首先要确定商业银行战略。商业银行各级目标的来源必须是商业银行的战略目
标,只有经过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才能保证所有的部门和员工的努力方向与银行
保持一致;
其次要进行业务价值树分析,找到业务重点。业务重点是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的
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重点,这些重点就是商业银行的关键绩效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8
第三就是关键驱动因素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对于商业银行业务重点影
响最大的财务指标,并将其与前置的非财务指标联系起来
第四依照上面的方法进一步确定下一层次的KPI。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是它既强调了绩效管理与商业银行战略之间的紧密关系,又
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指标框架体系,能够将部门绩效与银行、组织整体绩效很好地联
系起来,使各部门工作努力方向同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联系起来。
平衡计分卡指标的确定必须包含财务性和非财务性的,因此有“平衡计分”之说。
强调对非财务性指标的管理。深层原因是财务性指标为后置的结果性指标(Result
indicator),非财务性指标是决定结果性指标的前置性的驱动指标(Driver indicator)。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均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战略,所以在战略与目标之间形成了一
个双向的绩效改进循环。
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共同评价商业银行绩效,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
界的重视,普遍认为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可以弥补财务指标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使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非财务
指标能提供更多关于代理人行动选择的信息,从而使激励约束更加科学有效。从利
益相关者理论来看,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处于商业银行价值链的不同阶段,因而对商
业银行绩效评价的重点各不同,决不仅仅满足于财务绩效方面的评价,而商业银行
的社会绩效只能通过非财务指标来反映。
当然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以战略为导向的KPI 为核心的综合绩
效评价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变化、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指标完成情况等
来不断修改KP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9
4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4.1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财务指标现状
在商业银行中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以KPI 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是
整个评价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的评价考核体系大多从
银行的财务收益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资产安全性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和内部经
营管理状况出发,设计20 多个指标(指标情况见下文),通过这些指标基本可以反
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情况。[66]
4.1.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在2002 年9 月18 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了对资产质量、
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评价,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价要作为经营绩
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评价体系以银行盈利性和风险控制为中心,将风险控制作为重
点考核。指标如表4.1 所示。
表4.1 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考评指标体系
1.财务效益状况4.发展能力状况
(1)净资产收益率(1)营业收入增长率
(2)总资产报酬率(2)实收利息增长率
(3)利润净值率(3)总资产增长率
(4)成本费用利润率(4)固定资产增长率
(5)营业收入利润率(5)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6)效率比率(6)三年效率比率平均增长率
2.资产安全状况5.内部管理状况
(1)不良贷款率(1)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2)呆滞贷款率(2)服务满意程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0
(3)呆帐贷款率(3)基础管理水平比较
(4)未收利息率(4)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5)资产损失率(5)服务环境状况
3.资产流动状况(6)内部防范水平
(1)流动比率(7)经营发展战略
(2)现金流动比率(8)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3)备付率
资料来源:黄陈:《商业银行评价问题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81 页
4.1.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
2000 年,人民银行开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等七类金融机构贷款质量、盈亏状况
等真实性大检查,制定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首次对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定量考核,并加强了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考
核评价主要从资产质量、盈利和减亏能力、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进行,
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动态评估,督促商业银行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经
营业绩。指标共分4 类13 项,详见表4.2 所示。
表4.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评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指标考核内容指标
A.盈利能力1.资产利润率B.流动性1.流动性比率
2.资本利润率1.逾期贷款率
3.人均利润率2.呆滞贷款率
4.利息回收率3.呆帐贷款率
5.应付利息充足率
C.资产质量
4.信贷资产风险抵补率
6.效率比例D.资本充足率1.核心资本率
2.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谢平等:《运用信用评级原理加强金融监管》,《管理世界》(2001),35 页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1
4.1.3 中国银监会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2004 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由银监
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表现形态和内在风险控制能力进行量化考评,对股份制商业银
行风险及经营状况的综合评级,系统地分析、识别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实
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持续监管和分类监督,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具体指
标如表4.3 所示。
表4.3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指标体系
考核内容定量指标分值定性指标分值
资本充足率30 银行资本的构成和质量6
核心资本充足率30 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对资本的影响8
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8
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或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的能

8
资本充足
状况评价
银行对资本的管理情况10
不良贷款率15 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银行
整体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
5
估计贷款损失率10 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5
最大单一客户、集
团客户授信比率
10 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有效性10
拨备覆盖率20 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5
资产安全
状况评价
非信贷资产损失率5 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5
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10
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10
银行公司治理的执行机制10
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10
银行公司治理状况、公司
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及问责10
风险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文化10
风险识别与评估10
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10
信息交流与沟通10
管理状况
评价
内部控制状况
监督与纠正10
资产利润率15 银行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和趋势15
资本利润率15 银行盈利的质量、银行盈利对业务发展和资产损
失提取的影响
15
利息回收率15 财务预决算体系、财务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10
盈利状况
评价
资产费用率15
流动比率20 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5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
比率
10 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资金的调配情况5
流动性状
况评价
外币备付金比率5 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情况2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2
(本外币)存贷款
比例
10 银行以主动负债形式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5
外币存贷款比例5 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银行头寸的能力5
净拆借资金比率10
金融机构盈利性或资产价值对利率、汇率、商品
价格或产权价反向变动的敏感程度
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市
场风险敞口的能力
源自非交易性头寸利率风险敞口的性质和复杂程

市场风险
评价
源自交易性和境外业务市场风险敞口的性质和复
杂程度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整理
最后将其各要素评分值乘以权重后汇总为综合评分,然后进行评定等级。各要素
的权重为:资本充足率20%,资产安全状况20%,管理状况25%,盈利状况20%,
流动性状况15%。综合等级为五级:1 级为良好,分值85 以上;2 级为一般,分值75-85;
3 级为关注,分值60-75;4 级为欠佳,分值50-60;5 级为差,分值50 以下。
4.1.4 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
2004 年,中国银监会对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制定了新的
评价办法。为全面考察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改革效果,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
商业银行的通行做法,从经营绩效、资产质量和审慎经营3 个方面设置7 项考核指
标,并按国际排名前100 家大银行的平均水平确定两家银行2005 年和2007 年的股
改目标,持续跟踪各行达标状况。从评价思路和重点来看,中国银监会从银行“三性”
管理出发,突出了资本约束和资产质量考核。[67]其具体考核指标如下(表4.4):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3
表4.4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考核指标
指标类型指标公式指标要求
国际排名前100家
大银行10年来指标
的平均水准
总资产净回
报率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2005 年度达到
0.6%;2007 年度应
达到国际良好水平
1%
股本净回报

净利润/平均股本总额2005 年达到11%;
2007 年提高到13%
12-14%
经营绩效
成本收入比营运成本/营业收入35-45% 35-45%
不良资产比

不良资产/资产总额3-5% 3-5%
资产质量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
除项)/(风险加权资产
+12.5 倍的市场风险资
本)
≥ 8% 巴赛尔协议
大额风险集
中度
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
/资本净额×100% ≤ 10% 国际银行业通行标准
审慎经营
不良贷款拨
备覆盖率
准备金/不良贷款余额
2005 年底中国银行
达到60%;建设银
行达到80%,2007
年底继续增长
100%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银监会有关法律法规经整理列表。
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所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于
银行业是较难评价的行业,加之我国银行以国有银行为主体,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
的时间短,长期以来对国有银行的评价大多从执行政府政策的角度出发,而对经营
性绩效评价不够,这也是我国银行业的评价与西方银行业绩效评价的不一致的主要
方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开始借鉴西方银行业的
绩效评价体系,下面本文将吸收已有的评价体系的优点,本着简单易考核的原则来
探讨设计一套适用于我国所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当其冲就是对财务指标体
系的完善。
4.2 财务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正如本文前面所论及到中国银行改革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目的主要有:
一是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以降低经营风险;二是改变股权结构,使股权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4
多元化,从而解决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在股权多元化,产权明晰的
基础上,根据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高经营效率和盈
利能力;四是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商业银行的规模化,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和竞争能力等等。但归根到底,无论出于提高经营效率还是完善治理结构,最终目
的还是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
所以本文讨论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服务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相应设置的绩效
评价指标必须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引导资源的配置,增强盈利能力,降低成
本,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发展战略,制定绩
效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4.2.1 体现资产管理能力的原则
资产管理能力是体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管理效率化程度。即人员的配置、
资金的运用与设备投资达到最佳组合,以提升商业银行经营之生产力。在新技术和
新产品不断的研发和创新的推动下,银行能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
来创造丰厚的利润。设计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人均营业收入额、不良贷
款率等。
4.2.2 体现盈利能力的原则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主体,也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宗旨,并以持续经营为目的。
商业银行能形成良好的盈利,短期可反映其经营成果,长期则将决定商业持续经营
的能力。故商业银行必须以盈利为目的,以支付经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避免亏
损的发生。同时,商业银行做为经营货币的中介组织,其资产负债率较一般产业为
高,自有资本、核心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是比较低的,财务风险也较一般产业高。
所以盈利是一个方面,保持盈利的稳定性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的指标有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率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5
4.2.3 体现偿债能力的原则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运营的资金来源中绝大部分体现
为负债,财务杠杆远高于一般企业,加之商业银行面对的系统风险也远比一般企业
为大,这就使得银行流动性管理提高偿债能力是成为银行安全的重要部分。一旦商
业银行出现经营风险,就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于一国的经济是致命的打击。
保证银行良好的资本结构以及偿还短期和长期债务的能力,是维持银行资金安全正
常经营的重要保证。主要有流动比率、贷存比率和资本充足率等。
4.2.4 体现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
是指银行在将来经营中具有的发展潜力,商业银行应保持稳定的盈利,促进自
身持续而平稳的发展。业务量的成长代表获利可能增加,同时显示经营规模的扩大
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主要指标包括净值增长率、近若干年营业收入(利润)平均增长
率等。
4.3 商业银行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在以战略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商业银
行的战略规划和长期目标的实施,而不是简单对当期和短期财务指标的考核。基于
此目的,我们从其体现其资产管理、盈利、偿债、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能力来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某一类评价目标所选取的指标既要
具有代表性,同时要遵循重要性的原则,[68]不能太多太滥。具体包括指标体系列表
(表4.5)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6
表4.5 完善后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列表
指标类型权重指标公式权重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6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平均贷款总额6 资产管理
能力18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净额/员工人数6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2
盈利能力36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2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8
偿债能力22 贷存比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7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7
净值增长率(本期净值—上期净值)/上期净值8
营业收入增长

(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上期营业收入
8
持续发展
能力
24
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上期利润)/上期利润8
资料来源:作者综合已有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原理设计
上述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体现绩效评价四个方面的能力为基础,区分四
个不同方面的财务比率变量来衡量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具体为:[69]
4.3.1 资产管理能力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速
度越快,反映资产管理能力越强,所带来的利润越丰厚。
2)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平均贷款总额,说明经营管理活动的业务水平,比率越
小,说明资产质量越好,资产管理的水平越高。
3)人均营业收入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净额/员工人数,用于衡量单位员工所能创造的营业收入
能力,可以有效消除规模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单位人员资产管理效率的比较。
4.3.2 盈利能力
1)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把银行一定期间的净利与商业银行的资产相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7
比较,表明商业银行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活动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指标反映权益资本所能获取收益的能力,比
率越高,说明获利能力愈佳。
3)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指标用来计算每单位的营业收入所需负担的营
运成本,也可以看作每单位营运成本可以创造的营业收入倍数。比率越低,说明盈
利能力越高,可以以较少的费用创造较高的利润。
4.3.3 偿债能力
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越
多,流动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
2)贷存比率
贷存比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该指标反映客户贷款在多大程度上与储户存款紧
密相连,该比率越小,银行的流动性越强。
3)资本充足比率
资本比率=资本/风险资产,该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资本用于补偿风险资产的能力,
比率越高,说明弥补风险的能力越强,经营风险越小。
4.3.4 持续发展能力
1)净值增长率
净值增长率=(本期净值—上期净值)/上期净值,该指标为正说明股东权益是增
长的,比率越高,说明增长越快速,绩效评价越佳。反之则说明绩效评价不佳。
2)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直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8
接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如果比率为正值,说明营业收入呈增长的趋势,比率
越高说明增长越快速,反之则说明业务萎缩。该指标还可以与同业指标或平均指标
进行比较,高于同业平均值说明市场占有率在上升。
3)利润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上期利润)/上期利润,此比率说明商业银行的获利的
变化趋势,正值越大说明获利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4.3.5 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评分制,评价的过程:
1)设定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的权重
将各个指标按照重要程度,同时参照各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当前的工作重点
赋予不同权重。其中对于银行价值因素给予充分的考虑,能够体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的指标给予其最大的权重。
每个层次的权重总值均为100 分,其中财务指标所占比重为70%,客户方面指
标所占比重为10%,内部运营指标占10%,学习与成长方面指标占10%。针对财务
指标类型的重要性不同,对于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占18%,盈利能力指标占
36%,偿债能力指标占22%,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占24%。具体指标及比重见表4.2.
2)指标评价标准设定
定量指标标准设定方法,定量指标标准体系由定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和与之相
对应的标准系数构成。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标的标准值可以根据经验来确定,
如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等,这类指标可以一成不变,称为标准参照型指标;另
一种是指标的标准需随时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净资产收益率等,这一
类为常模参照型指标。
标准参照型指标的标准相对固定,一般监管部门或国际经验值为中等值,其它
档次的标准采用等距离平均分布法,良好值等于中等值乘以1.2,优秀值乘以1.4,
较低值乘以0.8,较差值乘以0.6。
常模参照型指标一般采用递进平均法或者分段平均法推算。本文采用前者,即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9
首先将样本数据求出平均值作为中等值,然后将大于中等值的数据再求出平均值作
为良好值,再将大于良好值的样本数据计算平均值得出优秀值。同样按此办法得出
较低、较差值。
标准系数是对应定量指标五档标准值所确定的水平参数,用来计算指标实际值
对应于五档标准值的得分。每档标准值对应相应的标准系数,标准系数为0-1 之间:
优秀及以上标准系数为1,良好及以上为0.8,中等及以上为0.6,较低值及以上为0.4,
较差值及以上为0.2,较差值以下为0。
3)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得到各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后,就可以计算绩效各构成部分分值和总分值,
具体方法采用功效系数法:
基本指标总得分=Σ单项基本指标得分
单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功效系数=(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财务状况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在给每个指标进行评分时,应规定上限和下限,以
减少个别指标异常对部分造成不合理的影响。[70]评价的准确与有效的关键是“标准值”
的确定,只有长期连续实践、不断修正,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0
5 商业银行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EVA 的引入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银行服务
产品的内容变化,业务经营方式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经
营管理目标也在发展改变,由传统意义上的增加市场份额、增加盈利逐步深化为增
加股东的价值,基于价值的管理(VBM:Value Based Management)正成为现代商业
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全新的业绩衡量指标,经济增加值(EVA)克
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在西方大型公司和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
究,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并融入到企业战略思维和管理体系之中。本章
将在对EVA 的基本内容以及西方商业银行中应用介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
EVA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5.1 EVA 的基本内容
EVA 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 的缩写,是由美国Sternstewart 公司于20 世
纪8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EVA 不仅是近年来在国外比较流行的用于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
指标,而且还可以引入价值评估领域,用于评估企业价值。[71]
5.1.1 EVA(经济增加值)定义及机会成本
EVA(经济增加值)又称为经济利润,是经营所得在支付所有成本之后的剩余
部分。更具体地说,EVA 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债务资本和
权益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
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
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 指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
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它能
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或创造的价值,对全面准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1
着重要意义。[72]
EVA 与传统会计利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考虑了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是指经
营所得减去所有经营投入后的剩余部分,只考虑了实际发生的支出。而EVA 考虑了
投入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为某项经济活动投入的资源如果用于
其他活动所能争取的回报。从而认识到资本的投入使用也是有成本的,这种资本成
本就表现为资本因投入而丧失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能争取的回报。因此要运用EVA,
首先必须确定投入的资本成本,通常也称为必要报酬率。这是为了补偿投资者所认
知的风险而需要的最低报酬率,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银行、甚至是银行内部不同的
项目的必要报酬率是不同的。如果银行的利润正好等于必要报酬率,投资者并没有
获得利润,只有银行的利润比资本成本多的时候,投资者才可能获得经济利润。
资本成本的计算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但其实质是简单的。借入资本的成本就是
利息率。权益资本首先以长期国债的利率为计算起点(这是投资者可以参照的无风
险回报率),然后加上权益风险报酬。当然在本文下面将介绍这些方法,并在本文的
实证中选取较为简单可行的方式。
5.1.2 EVA 计算理论公式
EVA = (ROIC−WACC)× IC
= NOPAT−COIC
= NOPAT− WACC× IC
其中:ROIC(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投入资本报酬率
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IC(Invested Capital) 投入资本(债务和权益之和)
NOPAT(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 税后净经营利润
COIC(Cost of Invested Capital) 投入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WACC= kE
Dm Em
T kD Em
Dm Em
Dm ×
+
× − × +
+ ( )
(1 )
( )
其中:Dm 为公司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2
Em 为公司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
kD 为债务资本的税前成本;
T 为边际税率;
kE 为权益资本成本
上述公式中所涉及的参数税后净经营利润、投入资本都可以从会计报表中得到,
主要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要综合计算债务和权益资本的加权平均值。
债务资本成本的确定:
债务资本成本主要由无风险利率(Riskless Rate)、信用风险(Default Risk)和
债务的税收屏蔽(Tax Advantage Associated With Debt)等因素决定。对于发行流通
在外长期债券的公司而言,可以用债券的市场价格、利息和期限等计算出的债券收
益率作为债务的资本成本;对于非流通的债券的公司,可利用评级机构确定的信用
等级对应得出信用风险差价(Default Spread),再加上无风险利率得到债务的资本成
本;对于未得到评级的公司,可以通过最近的借款成本(Recent Borrowing History)
计算,或者通过计算财务比率来估计公司的信用等级,推算债务成本。[73]
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
权益资本成本就是股东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可以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74]确定权益资本成本。
CAPM 模型,公式为:
Re=Rf +β (Rm−Rf)
其中Re 为权益资本的期望收益率;
Rf 为无风险利率,国外一般以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
Rm 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Rm−Rf 就表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超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部分,称为风险溢价;
β反映了个别资产收益的变化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变化的关联程度,用
于度量股权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敏感性。β的预测方法主要有:
第一种:回归法。将个股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回归后得到的股票收益率与市场
指数收益率的协方差与市场指数收益率的方差的比值: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3
β=
( )
( , )
Var Rm
Cov Ri Rm
第二种:基本面法。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领域、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程度确定β,
通常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越高,银行的贝塔系数也就越大。
第三种:专业机构提供。目前证券市场都有专门的机构收集有关数据,计算各
种证券的贝塔系数,并对外公布使用。
5.1.3 EVA 计算中的会计调整及原则
EVA 的计算依赖于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但会计准则中提供了多种可
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会计利润容易受到操纵,因此,EVA 的计算就需要消
除这种影响,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价值。其中主要调整的项目包
括:研发费用、递延税款、备抵项目、商誉、转移定价、非持续性收益和损失等。
调整的项目涉及一百多项,但在实践中只需要对数十项进行调整,关键要遵循以下
原则:
一是重要性原则,即被调整的项目涉及金额应该是比较大的,调整与否对反映
公司真实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是可影响性原则,即管理层能够影响被调整项目;
三是可获得性原则,即将进行调整的项目和数据是可以获得的;
四是易理解性原则,调整是让人理解的,即便是非财务人员;
五是现金收支原则,即调整尽量反映公司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避免管理人员
通过会计方法进行利润调节。
5.1.4 EVA 的应用领域和功能
EVA 的应用领域和功能可以用四M 来概括:[75]
1)EVA 作为评价指标(Measurement)是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
由于会计利润未能满足资本保全的要求,因此基于会计利润的业绩评价很可能
与真实业绩相去甚远。而EVA 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并根据资本保全理论对会计利润
进行必要的调整,能够消除会计处理可能产生的扭曲和异常状况,保证绩效评价尽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4
量与经济真实状况相吻合。
2)EVA 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国际先进的公司通常将EVA 作为经营决策的单一指标,大大降低了多元财务目
标可能引起的损害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性。基于EVA 的一套财务指标体系可以涵
盖银行所有战略规划、资本分配、年度计划和日常运作等内容,为全面财务管理的
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在保证调动全行上下积极性的同时实现风险的约束机
制,将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统一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上来。
3)基于EVA 的激励报酬是有效激励机制(Motivation)的基础。
在未采纳EVA 的预算体制下,各级经营机构通常倾向是制定一个比较保守易于
完成的预算任务,从而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目标制定留有余地。但是,基于EVA 设计
的激励报酬可以促使各预算管理主体从所有者角度长远地看待问题,各预算管理主
体要实现报酬最大化就必须实现EVA 的最大化,而EVA 的最大化就是所有者价值
的最大化。因此,基于EVA 的激励报酬是有效激励机制的基础。
4)EVA 融合于企业文化有助于组织思想理念(Mindset)的统一
将EVA 和相关激励计划融入到企业战略思维和管理流程中,让EVA 成为沟通
管理各方面因素的杠杆,成为员工一切行为的指针和化解部门矛盾的沟通语言,有
助于帮助企业创造一种所有者文化,促进管理者、员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
5.2 EVA 在西方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随着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再适应银
行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存在调控会计利润的空间;二是投入资本是没有成本
的;三无法反映银行未来的发展状况。EVA 通过调整后的会计利润来减去银行使用
资本的成本,来表示商业真实的价值,也就是资本的收益应该能够弥补资本丧失的
机会成本,从而向投资者反映了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5.2.1 以价值最大化作为银行的经营目标
纵观西方商业银行在财务领域关于银行业经营目标和绩效评价的变化,从20 世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5
纪60 年代开始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60-70 年代,银行业的经营目标是增加市场份
额,相应的测评指标主要为存贷款规模、市场占用率等;80 年代,利润最大化成为
银行的经营目标,相应的指标主要为资产收益率(ROA)、权益收益率(ROE)等;
90 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相应的测评指标中
包括EVA。
5.2.2 西方银行业计算方法与标准公式的差异
每个应用EVA 的银行都会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设计EVA 计算公式,名称和计
算口径上各不相同,但实际内涵是大同小异,其基本计算公式下如前所述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税后净经营利润=产品利差收入+其他收入−预期信用损失−非利息支出−税
项支出+合理调整
资本成本=经济资本×资本最低回报率
在经济增加值标准公式中,对于资本包括债务资本,也包括权益资本,资本成
本是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加权平均计算而来;而在商业银行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中,
资本表现为经济资本,没有包括债务资本,资本成本也是按权益资本的最低回报率
来计算,无需计算债务和权益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商
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造成的,银行经营货币,存款对银行而言表现为债务,相
应存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既属于债务成本,同时又是银行主要的经营支出,而在计
算税后净利润的时候已经包含了利息支出;另外,银行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而非现金
流,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险,其规模应与其
风险匹配,即经济资本。因此,银行的资本成本构成就少了债务成本,而只由经济
资本规模与权益资本期望收益率确定。[76]
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反映承受非预期损失的实力,是从风险角度计算的银行资
本应保有额,是衡量银行运作能力和稳定性的标准。因此,要真正确定经济资本总
量,需要对风险进行合理测量。对此,国际上常用的有信用评级(包括内、外部评
级)、VaR 法和组合管理等。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银行经济资本要覆盖信用风险、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6
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有些国际先进银行也将战略风险、贷款集中风险等纳入经济
资本计量范围。
由此可见,经济资本也是一个依据风险管理水平高低而变动的量。但应该说,
我国现有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还无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资本数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无法跨越监管资本而直接建立经济资本体系,作为过渡期的
现实选择,银行仍要重视由于监管要求所形成的监管资本的约束,并为建立真正意
义上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本文实证也用监管资本来代替经济资本进行分析。
5.2.3 西方商业银行运用的实例
西方商业银行在实际运用EVA 时主要在权益资本包涵的内容和资本成本确定值
上各有不同。
新加坡渣打银行,选取的指标名称为经济利润,计算资本成本=信用风险资本
×12%,信用风险资本以贷款人提供的担保、违约损失、信用评级等因素确定,而12%
的最低资本回报率是考虑股东分红及再投资收益来确定,最好最低资本回报=股东分
红+股东分红再投资收益。[77]
汇丰银行:“经济利润是影响投资决策的核心指标⋯⋯虽然我们认为汇丰银行的
真实资本成本在10.5%左右,但是,我们将继续按照12.5%的最低回报率要求计算经
济利润。”[78]
劳埃德银行“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经济利润作为
经营业绩衡量标准⋯⋯经济利润的计算使用当年平均所有者权益和9%的资本成
本。”[79]
根据有关统计,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一些银行的资本期望回报率大
致在10%~13%之间。总之,西方商业银行在资本成本的确定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
但大致将资本期望回报率做为确定资本成本的标准。
5.2.4 EVA 对西方银行业的应用效果和经验
思腾斯特公司对EVA应用超过5 年的66 家客户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对每个人EVA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7
企业选取了一个规模相似的同行业非EVA 企业。通过对两个样本组的比较分析表明
实行EVA 的企业在5 年内比同业竞争者多创造了49%的股票市值财富。而对于银行
业中第一家推行EVA 的美国森图拉银行而言,其经济增加值从1994 年的100,000 美
元增加到1996 年的4,200,000 美元,其股票价格上涨了187%。
西方商业银行中推行EVA 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
一是应该把EVA 作为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它不在是单纯的财务指标之一,而
应该是整个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他所有指标都与它紧密相联。
二是所有决策都以EVA 为基础。规划、业务案例分析、预算制定过程都被重新
组织,帮助员工在做出业务决策时预测、实现EVA。只有在通过EVA 分析证明了项
目的可行性后,商业银行决策层才会考虑项目的施行。
三是整个组织的思想理念都要以EVA为中心。要在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进行EVA
的培训,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大力推广EVA,要把EVA 作为商业银行内外部有
效沟通的手段。
5.3 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和运用EVA
5.3.1 引入EVA 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1)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突出了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促使经营者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综合考虑收入、支出、风险、资本成本、短
期利益、长期利益等因素,合理分配并有效使用资源,使资源的投入产生更多的效
益,使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在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实现融合。
2) 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财务层面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银行转变经营观念,改
善经营机制和管理手段。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就要求各级商业银行经营机构在拓展
业务,抢占市场份额时,坚持以效益为标准,通过认真测算资金成本以及可实现的
经济增加值,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合理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从而实现有效
益的、健康的业务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8
3) 以经济增加值进行考核,避免了设置权重和计算方法选择的主观因素和道德风险。
避免出现以前各级商业银行为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而不计提呆坏账、不消化损
失或不愿进行有效益的资本性投入等能为银行带来长期效益的行为,从而保证了绩
效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更充分的作用,保证银行效益长期、稳定的增长。
4) 建立以EVA 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的传导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银
行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内部各级机构中的正确传导。
以EVA 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摆脱以前多指标、多权重,受其他机构考核的影响,
为各级商业银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便于各级机构在年初预测、年中实施、年
末预期自己的经济增加值。从而保证银行统一的经营理念在各级机构中准确在进行
传导。
5) 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员工创造效益的积极性。
正如前所述,EVA 的透明和可计算性,使得各级员工工作目标明确,以经济增
加值为核心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较为准备计算预期的经济增加值和相挂钩的激
励工资,从而使各级机构的员工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6) 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还可以使商业银行正确分析自己的生产经
营情况,竞争优势,对于针对性提高自身竞争力,规范各级经营机构的经营行为。
以及便于监管机构正确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加强监管,稳定金融秩序都
有着积极的意义。
5.3.2 采用计算公式
对于银行而言,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覆盖到银行的各个层面,既包括
纵向的,也应该包括横向的。但我国商业银行业正处于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
组织机构主要是职能型模式,还没有建立以业务线为主的经营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
无论从责任体系还是从资源配置、经营管理、责任承担、进行激励均以层级行为主
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管理会计、部门预算、信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目前
我们的商业银行还不能准备评价各个部门、客户、各种产品的业绩。因此现实条件
决定在现在条件下推行EVA 将以纵向上的分行层面为主体进行,部门、客户和产品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9
层面的EVA 评价有待时机成熟逐步推进。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自身的特点,采用以下计算公式:[80]
EVA = NOPAT− WACC× IC
其中:
NOPAT( 税后净经营利润)
=税后利润总额(NIBT)+贷款呆账准备的本年变化数+坏账准备的本年变化数+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本年变化数+本年商誉摊销+(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
在本年的摊销)
资本=股东权益+年末的贷款呆帐准备+年末的坏账准备+年末的其他资产减值准
备+累积商誉摊销+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
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 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5.3.3 会计利润调整
首先,准备科目的调整。出于稳健性的原则,银行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预
先提取各种准备科目,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各项减值准备(存货、投资、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由于当期提取的准备金并不是当期资产的减少,
准备金的变化也不是当期费用的现金支出。提取准备金的做法一方面低估了银行实
际投入经营的资本金额,另一方面低估了银行的现金利润,不利于反映银行真实的
现金盈利能力;同时,这也为管理人员人为操纵账面利润提供了可能。因此,计算
EVA 时应该将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资本总额中,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变化加
入税后净营业利润。
其次研发费用的调整。会计上将研究发展费用列作期间费用一次性予以摊销,
这种处理方法容易导致管理层减少对研发费用的投入,这在效益不好或管理人员经
营目标短期化时尤其明显。但事实上,研发费用是一项长期投资,有利于提高银行
的科技水平,提高未来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因此,计算EVA 时要资本化研发费
用,即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资本总额也增加
相同数量,并根据受益年度逐年摊销。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0
其三商誉的调整也与研发费用相似。商誉一般只在兼并活动中才会计算,会计
上对商誉的处理也是采用做为无形资产一次性摊销,但商誉和品牌效应对银行而言
是一个长期的,因此EVA 不对商誉进行摊销,以鼓励管理层进行有利于银行发展的
兼并活动。[81]
5.3.4 资本成本的计算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成本的确定可采用两种方法
1)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权益资本成本[82]
根据CAPM 模型,权益资本成本(或预期收益率)由银行的系统风险所决定,
公式为:
Re=Rf +β (Rm−Rf)
其中Re 为权益资本的期望收益率;
Rf 为无风险利率,国外一般以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
Rm 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Rm−Rf 就表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超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部分,称为风险溢价;
β反映了个别资产收益的变化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变化的关联程度,用
于度量银行股权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敏感性。
应用CAPM,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Rf 以及计算风险溢价(Rm−Rf)与β。Rf 我国
银行业可以取目前中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或者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
风险溢价(Rm−Rf)可以从一个市场收益率的时间序列模型计算得出,其最简单的
估计是历史市场风险升水的平均值;
β 可以表示为股权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回归系数, 实践中,
Fama&Macbeth(1973)[83]所倡导的回归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2)直接利用汇金公司对国有银行注资所要求的回报率11%作为资本成本。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2004 年1 月国
务院决定选择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并向这两家银行注资
450 亿美元,补充其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对于注资的回报,在《中国银行、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1
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第十六条规定就有体现:“两家试点银行股
本净回报率2005 年度应达到11%,2007 年度应进一步提高到13%以上,确保注资
的效果和获得良好回报”。[84]因此,我们可以将注资所要求的股本回报率11%作为资
本最低期望收益率。
5.3.5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EVA 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一是EVA 观念认知程度不高,制约了EVA 对于价值创造的指导作用,要做好
广泛的培训工作,形成价值导向的文化。
经济增加值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理念,在国内也是一个新名词。我国商业银行
原来以业务指标为核心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与以EVA 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是有很大的
差别,新事物在推广初期总是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加之这直接将导致薪酬制度的改
革,收入的调整,不可避免会导致部分管理层和员工的抵触。因此,要进行全面系
统的培训,尤其对于管理层,要让他们真正理解EVA 的精髓并将价值创造的思想贯
穿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商业银行内部各个机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流程都
体现出为银行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要求,形成一种价值文化。
二是管理信息系统落后,EVA 计算缺乏准确和科学的数据,要加快建设先进的
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的准确和科学性。
EVA 在进行会计利润调整以及资本成本的计算时,涉及许多会计科目、风险溢
价、贝塔系数等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银行的会计报表以及资本市场。由于我们现
在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财务会计工作上,对于EVA 计算需要提供大量的内
部转移价格、风险计量、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等管理会计的工作还比较薄弱。我国
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也比较短,上市的银行也有限,积累的数据对于计算EVA 也缺
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科技开发的步伐,改造和完善现有
的数据库,尽快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的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内部
转移价格、风险计算、收入归集、成本分摊和经济资本计量的自动化和科学化,为
EVA 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历史和区域条件不一致,影响EVA 考核的有效性,要区别差异性,体现EVA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2
考核的公平。
由于历史包袱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地理区域和经济条件的不一致,各个商业银
行乃至各个层次行的经营情况都各不相同,推进EVA 要充分考虑这种历史的区域条
件的差异,注意对增量的考核并调整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差异给予公平的资本期
望回报率,让不同考核主体在同一起点体现公平竞争。
外部环境的变化向传统的银行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日益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商业银行应树立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学习和借鉴西方商
业银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EVA 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层面的绩效评价体系。
EVA 在国际知名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成功运用表明,EVA 是衡量企业业绩较准确
的尺度,是有效激励的基础,是全新的管理系统,引入EVA 有助于将所有者与经营
者的利益真正的统一,促进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我们要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发
展的历史比较短,无论从思想理念、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对于全
面有效实施以EVA 为核心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应该认识
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EVA 相对于会计利润,在绩效的衡量与激励上是一个重大的飞跃。然而EVA 仍
然只是考虑财务业绩的一种工具,不是战略。如何将EVA 融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就
是下章所要探讨的BSC(平衡计分卡)。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3
6 商业银行市场层面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6.1 平衡计分卡及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当前,加大非财务指标的比重,重视对金融产品及经营过程控制,顾客服务及
满意程度,以及商业银行创新与学习能力的关注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改革的方向。平衡计分卡即是一种有利于商业银行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的管理体系。
6.1.1 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创新势必引入平衡计分卡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后工业社会,顾
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
银行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成功管理业绩,成为银行业持续成长、永续
经营的重要条件。而其前提是建立一套符合商业银行成长的,能促使银行业绩提升
的业绩考核体系。市场与环境的急剧变化,要求银行业绩考核体系的建立要有新的
视野;同时,变革传统的业绩考核体系,对于我国银行强化管理规范化,完善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当前,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弊端日显。由于传统的会计报
表完全按有关的会计原则来编制,无法按物价水平或通货膨胀程度来调整有关数据,
使账面值与实际价值有一定差距。加上不同银行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使不同
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缺乏可比性,严重影响到财务数据对事实的真实反映程度。
同时,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数据虽然能反映有关决策的执行成果,但不能很好
的预测商业银行的未来。近年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业绩报告已证明了这一点,
一些最早上市的商业银行本来有不错的财务指标,但由于不注意新产品的开发,不
注意市场份额的丧失,不注意银行内部技术能力、创新水平的提高,使得客户满意
程度逐渐恶化,公司走向衰退,而招商银行所提倡创新、客户满意度的理念使其迅
速成长为最有潜力的上市银行,这也使得投资者开始摒弃以财务数据为核心的银行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4
绩效评价体系,而越来越看重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在如今的3C(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时代,去
年一项赚钱的买卖可能今年就不再赚钱甚至亏损,仅靠单纯的财务指标:如资本报
酬率、现金流等,只能评估过去业绩情况,根本无法衡量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预期。
这样,作为激励约束经理人员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工具的业绩考核指标,可能滋长
经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
当前,加大非财务指标的比重,重视对产品、顾客服务及满意程度的关注已成
为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方向。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
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从而为建立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技
术上的可能性。
正是基于以下考虑,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于20 世纪90 年代
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考核方法设想,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综合。平衡计分卡
保留了企业中原有财务评价控制系统的成功做法,注入了有关无形资产和生产能力
的内容,形成了一项新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
6.1.2 BSC 在商业银行应用的基础
1)BSC 运用是建立在组织内部资源成本分配和计量基础上的。
有了内部计划系统和生产中心,才有了可能运用平衡计分卡来计量所有经营单
位的业绩,也才可以有业绩的财务评价,比如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也才可能很
好地计量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员工的业绩,从而通过激励和补偿来实现绩效考
核的结果。平衡计分卡所要求的量化的、客观的标准,必须要有相应的可计量的核
算系统来支持,主观的、模糊的评价是无法实现对不同层面、不同的人所做的贡献
进行衡量和比较的。比如,对于银行的客户经理,同样吸收一笔数额相同的存款或
发放一笔数额相同的贷款,所耗费的成本和所带来利润是否一样。表面上看,在同
样的利率条件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但所有的客户经理都会说,那是肯定不
一样的。而对客户经理本人来说,由于各种原因,营销一个好的客户和做一个好的
项目,以及他本人在相关的一笔业务中所做出的贡献,也会因此而不同,自然他所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5
获得的薪酬和奖励也应该不一样。所以,财务成本的核算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客户、
以及客户经理收益贡献率的大小。所以,平衡计分卡的建立,要有相应的管理会计
的系统相配套。它不仅关系到内部成本核算和计价,同时对在一个银行产品销售中,
如一笔存款,所有参与这笔存款的吸收的人员,行长、科长以及信贷人员,每个人
的贡献是多少,以至最终这笔存款转成贷款后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是多少,都可以通
过管理会计的内部核算反映出来。目前许多银行在内部成本计价中使用较多的是作
业成本法(ABC),它的具体操作就是以作业为中心,根据资源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
作业环节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
中。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为客户分析和银行管理提供实际的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
管理会计系统还可以使信息资料的统计更加准确和易取,减少了统计和各种成本。
而且,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个人、部门、分行的平衡计分卡的报告,使绩效的衡量成
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因为,对许多银行而言,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困难还在于缺
乏足够的数据来支持它的运行。例如银行在客户方面的指标有客户的贡献率、高端
客户比率等等。对此,就要求有相应的衡量标准、指标等。这就需要银行有比较完
整的基础数据,包括成本耗用、给银行带来的收益等。总之,没有相应的成本、利
润等方面的计量支持,没有一个信息完整、统计准确的管理会计的系统,就不可能
真正地实施平衡计分卡,并运用它来进行绩效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2)BSC 运用是建立在内部制度体系平台上的。
内部制度体系平台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内部岗位职责权力的划分、业务
流程以及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理念十
分先进的游戏规则,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项目必须建立在内部制度体系平台之
上。
首先,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平衡计分卡不能逾越的,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也必须服
从于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约束;
其次内部职责和权力的划分以及业务流程的分析,对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运用也
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平衡记卡指标的设置,是建筑在对组织当期战略目标的层层
分解,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将银行的战略目标正确地分解成为银行经营目标、部门目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6
标和个人工作目标,这也是业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其三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分析,可以使我们确定每一业务的核心流程和辅助流
程,明确其中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针对流程进行作业成本分析,从而完
成对业务经营的价值和成本分析。而银行则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平衡计分卡的
理论框架,来确立不同层面关键成功因素、衡量标准,特别是相互之间所存在的驱
动关系。同时,通过经营数据的积累、经营战略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情况进行调
整。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的工具,同时也是组织进行业绩管理的系统。它把战略
发展目标与组织绩效连结在一起。因此,必须有相应的薪酬激励政策配套,在具体
的标准方面也必须加以细化,并最终得到落实。
6.1.3 BSC 在商业银行中的尝试与运用
BSC 所采用的考核指标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它把组织的战略目
标与实现的过程联系起来,把银行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获利能力联系起来。它要求
银行经理人员从四个角度来观察银行,将财务测评指标和顾客满意度、内部经营过
程及创新与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建立有助于银行在产品、程序、顾客和市场开发等
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将所有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放
在同一份管理报告中,防止了次优化行为,如:银行为了得到较好的贷款回收率,
因而减少对优质顾客的贷款,带来大量销售收入的流失。通过平衡计分法将摒弃这
种次优化行为。
平衡计分卡是为了明晰组织在竞争中如何创造价值,而用来衡量组织创造价值
的四个主要绩效层面,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因果关系链应该遍及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例如:资本报酬率可以作为财务方面
的一个评价指标(财务方面),这个指标的动因是现有客户不断扩大的销售及现有客
户忠诚的结果,因此客户忠诚包含在BSC 中(客户方面),因为预计它将对资本报
酬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如何才能产生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对客户偏好的分析结
果可能会显示,客户注意产品的按时交付(比如贷款的及时发放),因此产品按时交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7
付有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按时交付,可能要求银行缩短内
部经营过程周期和提高内部经营的效率,于是在BSC 中又添加了缩短内部经营过程
周期和提高内部经营效率的指标(内部经营流程方面)。要达到缩短内部经营过程周
期和提高内部经营效率的目的,也许要求银行对相关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
与成长方面)。因此,我们就看到一条完整的因果关系链条,贯穿于BSC 中。
BSC 系统必须重视财务指标,银行在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成长方面所做
的努力最终都能转化为长期或短期财务业绩的提高。平衡计分卡始终是与商业银行
长远目标紧密联系,体现银行成功关键因素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所组成的一种
绩效评价体系,如果银行经营业绩的提高无法最终转变为财务业绩的提高,那么就
有必要重新考虑银行的战略或实施计划。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前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与EVA 指标融合到平衡计分卡中,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指标体系是重要的一个
组成部分,而财务指标体系又以引入的EVA 指标为核心进行评价。
平衡计分卡四个部分内容之间与内部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在
四个指标体系中,以财务指标体系为根本,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方面的绩效
会通过财务指标表现出来,银行的经营成果也是通过财务指标显现出来。只有内部
经营过程不断得到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在素质和服务质
量不断提高,才能使客户的满意度上升,从而增加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扩大
市场份额,实现财务目标。
随着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要想在市场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份额,已不再仅仅取
决于内部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而取决于整个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培育。因此,如
何建立科学、系统、全面衡量商业银行战略经营绩效的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商业银
行战略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正确评价。
6.1.4 商业银行BSC 的作用
1)平衡计分卡是衡量商业银行战略绩效的综合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将财务指标与市场指标相结合,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
过程、学习与成长方面,全面综合地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价:通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8
财务指标,能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经营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为经管决策提供相关
信息;通过客户方面绩效指标,可以对商业银行实行客户满意度进行评价和考核;
通过内部经营过程绩效指标,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做出
衡量和评价;通过员工学习与成长指标的评价和考核,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
员工满意度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通过平衡计分卡,能使管理者全面及时正确地
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第一手的有关经营管理的关键性信息。
2)平衡计分卡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转换
平衡计分卡将战略目标和计划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商业银行的战略
目标和任务是比较综合性的,只有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并
为大多人理解的目标,才可能有效的实施,也才可能加以评价。平衡计分卡通过将
财务绩效指标明确为所要达到的具体财务目标;通过客户方面绩效指标,使员工明
白要留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通过内部经营过程绩效指标,使管理者明白如何开发
创新、提高服务、增加收益来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日趋严格的要求,从而扩大市
场份额,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通过学习与成长绩效指标,使商业银行的员工
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己的素质来争取让客户和股东满意。
3)平衡计分卡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
平衡计分卡具有将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转化为阶段性的、具体的、可执行的目
标的作用,也就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具体化。这就使商业银行各级员工对自己的
任务十分明确,各部门还可以在战略目标分解形成的一级KPI 指标的基础上,制定
本部门或本小组的二级、三级KPI 指标。从这一意义上讲,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自上
而下的战略目标任务的分解与管理过程。通过平衡计分卡使所有者满意度和客户满
意度之间达到平衡;使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和员工满意度之间达到平衡;使过去的经
营结果考核和未来绩效衡量之间达到平衡。
总之,平衡计分卡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就在于:衡量、转换和管理。能够全面
反映和平衡内部与外部、成果与动因、客观与主观、短期与长期等多方面的因素,
突出管理者决策的重点并能使商业银行各部门和员工努力完成相应的目标,共同实
现商业银行的战略性发展,有助于形成其核心竞争力。本文在第四章已经对财务绩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9
效评价指标做了详细介绍,下面主要针对市场层面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
讨。
6.2 商业银行市场层面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6.2.1 客户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客户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地位随着市场的成熟、行业内外部竞争的越来越激烈
而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盈利性的
产品、良好的客户关系以及培养和维护商业银行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是成功的关
键。因此,商业银行要把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
价值之一。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在于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客户需要,并从顾客的
角度开发新产品,避免产品需求少、没有市场的局面。此外,根据客户情况可以对
市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销售、定价战略。这样,满足客户的需求
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根据这一战略目标确立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
值和服务,并依据该价值取向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来衡量和评价商业银行客户
方面的绩效。平衡计分卡在客户方面的内容应该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在市场中为客
户提供了什么的价值处于什么样的竞争地位。商业银行要把客户服务的概念贯彻到
商业银行的每一环节当中,通过不断细分,把客户服务的重要性明确到每一部门和
流程转化为商业银行内部的指标。使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以及财务、人力资源等职
能部门都围绕客户这一中心,确保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85]
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扩大银行市场占有份
额,实现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实现银行战略目标,由此看来,顾客层面的业绩评
价内容应做如下设计:客户满意度、客户利润贡献率、市场占有率。
1)客户满意度
评价客户满意度是一个涵盖银行经营全方面的指标,包括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多大程度满足了客户的需要。银行是否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了多样化产品和
差异化服务。客户因为需求而产生期望,满足客户的期望会导致满足感,超越客户
的期望还可以带来客户的忠诚度。具体指标设计可以包括银行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满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0
意程度、银行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银行信誉满意程度等。[86]
客户满意度是个定性评价指标,因而较难准确来衡量用户的满意程度。但我们
可以通过向客户直接发放调查表询问取得。
2)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用率反映商业银行对于市场份额的占用比例,同时也反映了商业银行现
阶段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的竞争趋势,是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的重要指标。衡
量的指标有存款市场占比、贷款市场占比、个人业务市场占比、公司业务市场占比、
中间业务市场占比、国际业务市场占比等等。提高占有比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盈
利和抗风险的能力。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市场占有率=本期银行某类业务的销售额/本期该种业务市场销售总额
市场占有率高,说明银行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适应市场能力强,比率低,
则正好相反。当然这一指标却不能反映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可运用相对市场占
有率表明银行市场竞争地位的高低和竞争优势状况。
3)客户利润贡献率
客户利润贡献率指商业银行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的水平。客户作为银行的利润
源泉,因此客户利润贡献率这个指标充分体现了客户对银行的内在价值。通常商业
银行的盈利也符合二八定律,也就是80%的盈利是由20%的客户所创造的。
所以能否长期获利、具有潜在的贡献能力成为面对客户营销的关键点。商业银
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对客户进行细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对于客户的评价
不能仅仅停留于当期和短期的盈利性分析上,对于当前盈利差但长期有增长潜力的
客户,仍然要重点培育。
经过分析,客户利润贡献率指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产品销售成本
图6.1 客户赢利性分析
一是客户总利润,即某一特定客户在和银行发生交易的持续时间内给银行带来
的利润净现值之和,用净现值指标来说明客户对银行的总利润,在于它考虑了资金
高 产品销售收益 低






客户类型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1
的时间价值,因而更科学,更精确。二是客户总成本。即银行和某一特定客户发生
交易的持续时间内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之和,同理折算成现值来计算,它包括根
据作业成本法得出的服务于每一特定客户所需的营销、技术、销售和管理费用。而
且根据客户利润贡献率、成本指标可以对客户进行分析,见上图6.1。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户主要分为四类:(1)高收益,低服务成本,(2)高收益,
高服务成本,(3)低收益,低服务成本,(4)低收益,高服务成本。只有位于图中
对角线上方的客户才能为银行带来利润。因此,银行应根据每一类客户的特点,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如对于①的客户,低成本且能产生高收益,银行应密切
关注他们,向他们提供价格折扣或其他特殊服务,以留住这些高获利性客户。而对
于④的客户,他们的服务成本很高,而且提供的收益很低,银行可通过改进同这些
客户的关系,使他们的图标向左上方移动,以实现盈亏相抵,并进而获利。某一客
户利润贡献率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Σ
Σ
=
=
=




+




+
n
t
t
t
n
t
t
t
c
p
1
1
1 i
1
1 i
1
某一客户利润贡献率
其中:t表示时间段(单位年);n 表示某一客户与银行持续关系的周期;Ct 表示
某一客户各年的服务成本;Pt 表示某一客户各年为银行创造的净利润;i 为折现率;
客户利润贡献率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100%
1
× × =Σ=
企业各年净利润现值总额
客户利润贡献率某一客户利润贡献率该客户各年净利润现值之和
n
i
客户利润贡献率高,说明银行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就高,反之则低。需要注
意的是公式只适合计算客户数量为少数时的客户利润率,在银行对客户进行分类统
计时,这两个公式一般用来对客户的利润贡献作定量分析,以便对客户进行区分,
采取不同的策略。当客户数量很多进,而且无法全部统计出来,因此在计算整体客
户利润率时就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其计算结果也会存在偏差。因而我们采取了另一
种更为直观的算法,其具体算法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2
= ×100% 客户服务总成本
客户利润率客户利润
客户服务总成本包括研发、营销、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成本,客户利润为营业利
润减去投资和其它收益。
综上所述,顾客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下图6.2。
图6.2 顾客层面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6.2.2 内部经营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测量指标,应当来自对客户满意度有最大影响的业务程序,
包括新产品投放、服务质量、员工技能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商业银行还应努力
确定和测量自己的核心能力,即为保证持久的市场领先地位所需的关键技术。商业
银行各部门的高效运作是实现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商业银行要完成顾客
满意度最大化战略,就必须监测商业银行内部运作的效率,督促和激励各部门和流
程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针对各部门和流程设计各项内部运作指标。由于经济环
境和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改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新的业务流程必
须达到以下目的:商业银行能够迅速预知客户的需求,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从
而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此外,由于商业银行具备的核心流程不同,从而
导致该方面测评指标具有较大的差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核心流程加以评
估。
内部经营层面的指标选取,可按照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资本运营三方面进行
设置。
1)创新能力的评价
创新使得商业银行远离竞争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银行的竞争
顾客层面
客户利润率
市场占有率
顾客满意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3
能力,促使银行迅速发展壮大。因此,对银行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我们认为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用研究开发费用率、新产
品开发能力、新产品投资回报率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研究开发费用率。是指银行每年对新产品、新服务功能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所投
入的费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 ×100% 本年度银行费用投入总额
研究开发费用率本年度研究开发的费用投入
这个值越大,说明银行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就越大。
新产品开发能力。研究开发费用率指标只能说明银行对产品创新的投入情况,
并不能评价其产品创新的能力(效率)。因此,设置了“新产品开发能力”这样一个指
标来解决这个问题。其计算公式如下:
= ×100%
本年度企业计划开发的新品种数
本年度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数
新产品开发能力
新产品投资回报率。新产品的研发应该以顾客为导向,银行应根据市场的需要
去开发新产品。然而,银行在进行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
银行投入了巨大的研究费用进行产品开发后,产品在市场上却并不受欢迎。产品所
创造的利润也非常有限,有时甚至亏损。因此,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在进行创新能
力评价时,应该重点以经济效益来衡量。新产品投资回报率正是反映这样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 ×100% 新产品的成本费用
新产品投资回报率新产品的利润
其中新产品的利润是指新产品销售所得的收益减去新产品生产成本、研发费用
和销售成本。这个指标值越高,说明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回报越高,银行的创新能力
越强。
2)经营能力的评价
银行不同于别的工业企业,银行的经营过程包括向客户出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
过程。这一过程强调向客户及时、有效、连续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因而,评价指标
主要有部门工作有效性、客户平均满意度、营销投入产出比等。
部门工作有效性指标可以采取部门间相互打分的方式,通过分值排序来衡量内
部业务流程中各部门的工作有效性,并根据打分结果进行整改。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4
客户平均满意度指标是用来衡量银行内部经营流程对于外部客户的服务情况,
可以结合客户投诉率等来综合考核。这个指标区别客户层面角度的客户满意度指标
在于,这个指标考核的是银行整体内部经营流程中对于外部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的水平,而前面客户满意度是针对银行客户细分下能为银行带来利润的优质客户的
服务水平。
营销投入产出比是衡量内部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比率越高,说明越符
合成本效益原则;比率越低,就越需要对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调整。
营销投入产出比= 100 % × 该业务流程投入
某一业务流程产出
资本运营能力的评价
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货币,良好的资本运营能力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对
外开放的进程,更为银行资本运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资本运营类指标可包括
资本运营效率、资本运营人员素质等指标。
资本运营效率,该指标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的比率来判断资本运营的效率。
资本运营人员素质=
资本运营人员总数
某一层次(如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资本运营人员
商业银行资本运营是一件高技术性、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具
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个指标计量不同层次的人员数量来判断素质情况。
综上所述,内部经营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下图6.3 所示。
图6.3 内部经营过程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业务流程指标
创新能力
研究开发费用率
经营能力
资本运营
新产品开发能力
新产品投资回报率
资本运营效率
营销投入产出比
部门工作有效性
客户平均满意度
资本运营人员素质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5
6.2.3 学习与成长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客户与内部层面都是将焦点放在组织现状的竞争力上,而学习与成长层面则是
强调组织要不断的改变,并能保持其竞争能力与未来发展,因而管理阶层与基层员
工也必须不断地寻求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例如,新产品与服务必须迅速有效地在市
场中推出,新科技的学习与运用,营运成本的持续递减,找出增加附加价值的方法
等。总之,面临多变的营运环境与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改变其目标与策略,
以求不断地创新与成长。创新与学习反映了公司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商业银行
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竞争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通过创新
与学习,才能将顾客、内部流程和财务指标融合起来,才能增加商业的价值,使商
业银行具备前进的动力。
我们认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员工能力、
信息化程度、员工满意度。
1)员工能力的评价指标
员工能力是指职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可用职员的知识水平、员工的建议能
力和员工生产效率来衡量。
员工的知识水平,指的是银行职员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可根据职员拥有的学历
层次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 ×100% 银行全体员工数
员工的知识水平银行某一层次(如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员工人数
员工建议能力,是指员工对银行的管理等各方面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可以用
在一定时期内银行采纳员工建议的数量来评价。
员工生产效率,可以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员工创造的收入或每职员创造的价
值增值为标准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银行的员工人数
员工生产效率= 某一时期内银行所创造的总价值
2)信息化程度
银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评价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等先进技术
手段进行的现代化管理的能力。我们认为其评价指标包括:电子商务比率和员工运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6
用信息化系统的效率。
电子商务比率是指银行通过网络交易完成的业务量占银行总的业务量的比重,
网络业务量的大小可以用交易额来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 ×100% 总营业额
电子商务比率由网络完成的交易额
该指标越大说明银行的信息化程度越高。
员工运用信息系统的效率,是指银行的信息系统能否为员工提供工作各方面所
需要的信息。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3)员工满意度
要想让顾客满意的首要条件是让员工满意,只有员工满意了,才能最大限度地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客户服务。对员工满意度的评价,可用员工培训费用率和员工
的保持率或流动率评价。
员工的培训费用率是指某一时期内银行对员工培训所投入的费用与银行总投入
的费用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 ×100% 某一时期银行的总投入费用
员工培训费用率某一时期对员工培训的费用投入总额
这里的银行总投入费用指不包括原材料等直接费用在内的费用,包括员工培训
费用、技术开发费用、设备更新和维修以及发生的其它费用。
员工的保持率,可以一定时期内,银行重要人员保持的百分比来计量与评价,
如具有某一职称以上的人员的保持率,这一值越高说明银行留住员工的能力越强,
员工的满意度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 ×100% 银行全体职员数
员工的保持率某一时期重要人员保持数
综合以上对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到如图6.4 的指标体系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7
图6.4 学习与成长层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3 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改进探讨
前面根据平衡计分卡的经典理论从四个层面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
系。设计包括了所有者层面的财务指标体系、客户层面的指标体系、内部经营流程
层面的指标体系、员工层面(学习与成长角度)的指标体系,并将其构成一个完整
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实际经营情况,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是还应考虑以下的改进:
6.3.1 建立综合体现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品质的市场效率指标
在财务指标体系中,引入了统领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EVA。同样,在
非财务指标体系中也应该确定综合体现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品质的市场效率指标。
它应该包括银行富有效率的金融产品研发机制、市场营销能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
率和投入产出水平,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服务品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反映的是银
行技术构成对整个生产率的贡献水平。这种创新能力越强,表现出银行包括非利息
收入在内的创收能力就越强,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收入结构,同时也有利
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竞争能力。
6.3.2 外部关系及银行商誉层面的评价
1)银行的外部关系
员工能力
员工满意度
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
员工的知识水平
员工的建议能力
员工的生产效率
电子商务比率
员工运用信息化的效率
员工培训费用率
员工的保持率
信息化程度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8
银行的外部关系及银行文化是指银行在经营上具有的一种无形资源。外部关系
包括与政府、新闻媒介和其它团体的关系,其评价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银行外部的重要关系之一,正确处理
这一关系对于银行发展的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像我们国家,政府对商业银
行的经营,影响非常重大,国家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都影响着银行的发展,
因而银行应该协调好与政府的关系。对于评价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
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经过我们的认真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评价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可
以由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定量指标有银行为当地政府创造的GDP 贡献率或上缴的
税收率、银行给当地所创造的就业贡献率;定性指标有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紧密度,
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专家的选取要来自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和银行所在的政府主管
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银行与新闻媒介关系的评价是个定性方面的评价,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进行,调查对象应该包括媒介人员、银行内部员工及第三方顾客。
2)银行的商誉
好的商誉形象对银行来说是一项无形资产,具有竞争优势。而不好的商誉和形
象则对银行的经营起负面影响作用。对银行商誉的评价比较复杂,也存在较大的争
议。
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
其一,充分反映银行经营理念和市场特征的商业银行文化标志。商业银行文化
建设是商业银行科学管理的延伸,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得到
全体成员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传统风俗和礼仪等内容组成的有
机整体,它具有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个性化特征以及导向、凝聚和激
励作用。它通过共享价值观念和公认的行为标准,在培养员工对商业银行的认同感
和归宿感的同时,塑造有别于同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使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
充分发挥,促进竞争效率最大化。
其二,银行进行经营活动时,对方对银行的信任程度。按照银行经营的特点,
其评价可以从别的群体、顾客的角度来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9
其三,经济信誉度。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组织,吸收着大量的存款,因此经济信
誉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考核其抗风险和经营稳定性的指标。因而对于经济信誉
度我们可以从借鉴监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每年的考核结果。
6.3.3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平衡计分卡的完善
不难发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已经从银行经营的利益相
关者角度来思考银行绩效评价体系问题。财务指标体系是从股东所有者的角度来考
核银行的经营情况;客户角度的指标体系是从顾客的角度来测评组织的生产经营情
况;内部经营流程角度指标体系,也是基于顾客的角度从测量对于经营有着较大影
响力的内部业务流程来考核经营情况;学习与成长角度的指标体系则是从员工的角
度,来测量银行如何增加收益,提高核心竞争力。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包
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竞争者、国家,而经典理论的平衡计分卡
只考虑了股东、客户、员工三个方面,为此,我们将卡普兰的绩效指标体系从银行
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重新分类并将其扩充,将其扩充包括经营者、竞争者、国家这些
利益相关者的指标体系。
1)经营者角度的绩效指标
经营者角度的绩效指标是综合性指标,我们所分析的银行管理绩效就是经营者
的管理活动的绩效。但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特征上考虑,经营者的
满意度影响银行整体绩效,所以经营者角度的指标应该单独突出出来。
经营者满意度:经营者的工资和福利;对经营者的股权激励。
经营者管理协调能力: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经营者的学历以及领导能力;经营
者的知名度、名誉、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责任感;经营者的信息系统功能。
2)竞争者角度的绩效指标
竞争强度:行业集中度;行业利润率。
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市场份额;现金流量;增值额;研究与开发(R&D);团队
学习状况。
3)国家角度的绩效指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0
国家满意度:税率与纳税额;纳税及时性。
减免税能力:合理避税能力;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的能力(关系)。
6.4 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运用和注意事项
每家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具体应用平衡计分卡时都应有各自不同的做
法,但也有大量共性的东西。建立平衡计分卡一般需经过下面几个具体步骤:
一是准备阶段,包括说明远景、沟通和联系、设计测评指标。
设计出初步的平衡计分测评指标体系后,要在组织内外进行沟通和联系,使相
关各方了解平衡计分测评指标体系。与银行内部员工、大股东、重要顾客进行会谈,
了解它们对银行产品的期望。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对初步平衡计分测评指标体
系进行修改。沟通与联系的过程可重复进行几次,直至最后在四个角度测评指标之
间达到平衡,能全面反映银行战略目标,最后确定平衡计分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
测评指标。
二是实施阶段。
根据银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在测评指标与数据库和
信息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在整个银行内宣传平衡计分卡,鼓励和帮助下属经营单位
开发出二级指标。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构造出全新的执行信息系统,把最高级经
营单位的测评指标向下贯彻,与各下属单位和各现场的经营指标联系起来,在这一
阶段中,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项是要将员工报酬计划与测评指标联系起来,促使员工
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银行平衡计分测评体系中的各项测评指标,进而实现银行的战略
目标。
三是定期考察,完善阶段。
若平衡计分卡的各项测评指标未能选择那些能真正反映银行战略目标实现的指
标,平衡计分卡便无法帮助银行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银行应定期对平衡计分卡
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看其是否真正有助于银行实现战略目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测评指标,完善平衡计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1
分测评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为银行战略管理服务。
应用平衡计分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谨慎选择测评指标。测评指标的数量不应过多,一般而言,四个角度的测
评指标加起来不应超过20 个。并且,测评指标还必须是客观和可量化的,须有人为
之负责。
二要重视信息系统的选择。信息系统在帮助银行高层管理者分解总体性测评指
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果银行选择信息系统不当,信息系统不够灵敏,
无法满足银行使用平衡计分卡的信息需要,它便会成为绩效测评体系的致命之处。
三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时注重财务绩效和经营绩效。财务和经营是银行发展的两
个重要方面,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财务绩效和经营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联
系,好的财务绩效是好的经营绩效的结果,但好的经营绩效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财
务绩效,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健康发展,银行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
四是考核的立足点--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以往通常用权益
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银行的资本营运效益。
但这些指标一般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
增值效益。为了考核银行全部投入资本的净收益状况,要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
本,评价银行当前已经实现的收益。如果使用传统的基于利润的业绩评价方法,银
行或事业部的经理们会倾向于只注重利润指标。使用EVA 的价值在于:在用EVA
进行评价时,经理们不仅要注意他们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还要考虑他们所应用
的资产量的大小以及使用该资本的成本大小。如果资产收益小于资产的使用成本,假
设单位资产使用成本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实际净资产收益率小于同期贷款利
率,[87]即使银行的利润大于零或有很大的利润数额,银行的财产也可能是贬值的。
经济增加值指标能综合的反映银行投入资本的规模、税后平均的资本成本,以及资
本收益,更直接的真实反映了银行资本运营的增值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2
7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此对所设计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受各家商
业银行会计政策千差万别和数据披露的限制,本文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国有四大商
业银行和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进行分析。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财务指
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包括本文完善后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和做为财务指标
核心的EVA 指标的实证分析。
7.1 样本描述
样本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东发
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
样本选择说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市
商业银行、非上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其中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比较规范,
基本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报表披露,会计数据比较真实可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
模最大,占到整个银行业的一半以上。因此本文选择四大国有商业和上市商业银行
进行实证分析,样本的资产规模占到整个银行业的80%以上,具有充分代表性。
样本分组:一是规模最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二是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
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
样本时间段:上市银行选择2002-2004 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选择2003 年-2004
年。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样本时间选择2003 年-2004 年,是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
款呆账准备金的分类和提取分为两种:一般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一般准备金商业
银行年末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专项准备金的提取,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
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提示》(银发「2002」98 号文件)的标准:正常类贷款提取率为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3
关注类为2%,次级类为25%,可疑类为50%,损失类为100%。上市股份制商业银
行已基本执行了上述提取办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就一般准备金进行了足额提取,
对于专项准备金,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对2001 年以后新发放的贷款,按照贷款风险分
类结果进行计提专项准备。加之2003 年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按国家的要求将经营利润
的绝大部分用于准备金的提取和非信贷风险资产的核销,造成四家银行2003 年前后
的会计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所以本文选取2003 年和2004 年对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
财务绩效指标和经济增加值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于2003 年的数据是依据各家银行
2004 年年报中公布的经调整后的期初数据,并非直接采用各家银行2003 年会计报表
的数据。
样本的数据来源:各家商业银行各年度会计报表并经综合计算而来
与已有实证分析的区别:
1)时间最近。对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国内现有的研究最近的也只到商
业银行2002 年的数据,本文主要集中对上市银行2002-2004 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
2003-2004 年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
2)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分析的数据更可靠。
财务指标分析涉及大量资产准备科目的调整,2002 年以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准备的提取标准、范围、提取的金额各不相同。2003 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按
国家要求又进行了不良资产剥离、充实资本金、经营利润的绝大部分用于准备金的
提取和非信贷风险资产的核销等经营活动。使得四家国有商业银行2003 年前后的会
计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之前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大多依靠估算,而且各家国有商业银
行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差别比较大,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所以本文选取2003 年和2004
年对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于2003 年的数据是依据各
家银行2004 年年报中公布的经调整后的期初数据,并非直接采用各家银行2003 年
会计报表的数据,使用的数据更可靠。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4
7.2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与比较
根据本文第四章所设计的财务评价体系,对四大类十二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方法采用功效系数法,针对不同的指标分为标准参照型指标和常模参照型指标,其
中不良资产率、流动比率、资本充足率为标准参照型指标,采用国际或相关规定的
通用标准,其它指标为常模参照型指标,采用递进平均法推算标准值。
7.2.1 样本银行2002-2004 年绩效评价指标计算
通过对于各样本银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得到表7.1:
表7.1 2002-2004 年样本银行绩效评价指标汇总表 单位:%
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贷款率(≤15) 人均营业收入(万元) 总资产收益率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中国工商银行\ 2.14 2.31 \ 21.24 18.99 \ 27.64 33.71 \ 0.05 0.05
中国建设银行\ 3.44 3.40 \ 4.27 3.92 \ 41.44 40.9 \ 0.67 1.3
中国银行\ 2.47 2.54 \ 16.28 5.12 \ 49.2 57.58 \ 0.57 0.51
中国农业银行\ 1.74 1.70 \ 30.66 26.73 \ 11.5 13.03 \ 0.06 0.05
招商银行3.00 3.10 3.60 5.99 3.15 2.87 79.31 85.1 111.71 0.54 0.51 0.57
民生银行3.84 4.09 4.51 2.04 1.29 1.31 169.66 228.52 281.4 0.47 0.47 0.51
深圳发展银行3.86 3.33 4.19 10.29 8.49 11.41 94.6 92.61 118.92 0.3 0.24 0.15
浦东发展银行3.60 3.70 4.06 3.38 1.92 2.45 121.77 153.98 189.86 0.57 0.48 0.47
华夏银行3.98 3.99 3.93 5.97 4.23 3.96 104.67 126.91 154.52 0.45 0.38 0.37
平均值3.66 3.11 3.36 5.53 10.17 8.53 114 90.767 111.29 0.47 0.38 0.44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5
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贷存比率
流动比率
(标准值≥60)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中国工商
银行
\ 1.56 1.64 \ 46.71 41.98 \ 70.24 67.05 \ 39.85 38.72
中国建设
银行
\ 12.02 24.85 \ 41.14 39.17 \ 62.49 63.78 \ 44.07 52.23
中国银行\ 10.58 10.19 \ 39.73 40.02 \ 71.06 64.22 \ 63.86 63.99
中国农业
银行
\ 1.39 2.57 \ 64.21 62.53 \ 75.68 74.18 \ 27.34 25.02
招商银行10.37 12.21 15.06 40.02 35.45 32.71 68 75.57 73.34 77.08 76.12 77.45
民生银行13.7 14.42 15.79 24.47 24.94 24.42 68.73 73.47 75.88 86.46 74.82 74.09
深圳发展
银行
4.15 9.67 6.19 33.38 34.42 29.52 98.18 92.68 75.45 93.1 90.88 74.64
浦东发展
银行
15.39 13.04 14.29 31.76 28 26.44 71.49 79.2 78.63 116.61 115.19 116.19
华夏银行19.59 9.29 10.58 29.86 26.57 25.25 59.74 72.02 67.62 83.81 88.29 90.35
平均值12.64 9.35 11.24 31.90 37.91 35.78 73.23 74.71 71.13 91.41 68.94 68.08
资本充足率(标准值≥8) 净值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中国工
商银行
\ 5.52 9.12 \ -0.04 -0.04 \ 17.49 17.84 \ -60.62 0.87
中国建
设银行
\ 6.51 11.29 \ 0.74 0.05 \ 100.66 11.38 \ 420.14 116.14
中国银

\ 6.98 10.04 \ -0.07 0.01 \ 20.26 12.82 \ 126.66 -2.88
中国农
业银行
\ 未披

未披

\ 0.01 -0.43 \ 16.66 13.25 \ -33.66 4.21
招商银

12.57 9.49 9.55 2.4 0.09 0.14 10.64 41.97 46.59 26.11 28.6 41
民生银

8.22 8.62 8.59 0.17 0.52 0.34 40.9 67.04 49.04 38.01 56.05 46.52
深圳发
展银行
9.49 6.96 2.3 0.09 0.01 0.18 42.02 8.59 38.88 7.46 -1.6 -31.83
浦东发
展银行
8.54 8.64 8.03 0.18 0.44 0.12 33.86 47.46 39.36 21.03 21.85 23.24
华夏银

8.5 10.32 8.61 0.72 1.4 0.07 16.79 36.21 27.69 10.24 13.61 26.86
平均值\ \ \ 0.71 0.34 0.05 28.84 39.59 28.54 20.57 63.45 24.90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3、2004、2005》及各银行年报有关数据计算;贷存比率未区分本外币合并计算;
中国农业银行2003-2004 年资本充足率没有披露,数据处理按0 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6
7.2.2 样本银行绩效指标评价标准
对于四大类十二个指标,分别计算其评价标准,对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和
流动比率分别采取15%、8%、60%的为标准值中等值,其它指标采用递进平均法进
行计算标准值。并得出表7.2:
表7.2 2003-2004 年样本银行绩效评价标准汇总表 单位:%
总资产周转

不良贷款率人均营业收入
总资产收益

净资产收益

成本收入比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优4.04 4.25 9.00 9.00 191.25 235.63 0.62 1.30 12.92 24.85 64.21 62.53
良3.71 3.95 12.00 12.00 150.51 171.28 0.54 0.67 11.99 17.50 47.95 45.93
中3.11 3.36 15.00 15.00 90.77 111.29 0.38 0.44 9.35 11.24 37.91 35.78
低2.36 2.18 18.00 18.00 42.98 36.31 0.18 0.16 4.08 6.23 29.88 27.67
差1.94 1.70 21.00 21.00 26.86 23.37 0.06 0.08 1.48 2.11 26.50 25.37
贷存比率流动比率资本充足率净值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

利润增长率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优92.68 77.26 84.00 84.00 11.20 11.20 1.40 0.26 83.85 47.82 420.14 116.14
良80.78 75.50 72.00 72.00 9.60 9.60 0.78 0.17 58.67 43.47 273.40 57.63
中74.71 71.13 60.00 60.00 8.00 8.00 0.34 0.05 39.59 28.54 63.45 24.90
低69.86 65.67 48.00 48.00 6.40 6.40 0.00 -0.10 19.84 16.60 3.46 -1.28
差62.49 64.00 36.00 36.00 4.80 4.80 -0.06 -0.43 14.25 12.48 -31.96 -17.36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3、2004、2005》及各银行年报有关数据计算
7.2.3 样本银行得分及排名
综合得分情况(见表7.3),我们发现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普遍好于国有商业
银行,这也是以前有关学者对2002 年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普遍结论。但本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7
在分析中发现,中国建设银行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003 年的排名是第3
位,2004 年的排名是4 位,这是和以往的研究有比较大的区别。说明国有商业银行
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经营绩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做为已经在香港上市的第一
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如此提高也是情理之中。
表7.3 2003-2004 年样本银行得分及排名汇总表
2003 年2004 年

得分排名得分排名
中国工商银行27.61 9 37.68 8
中国建设银行71.29 3 70.41 4
中国银行54.77 7 55.96 7
中国农业银行29.88 8 31.97 9
招商银行67.56 4 73.51 3
民生银行72.85 1 76.14 1
深圳发展银行58.32 6 56.82 6
浦东发展银行71.9 2 73.76 2
华夏银行65.25 5 58.15 5
在进行财务绩效指标的计算过程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是按照同
一个标准来进行计算和比较的,并没有区别经营规模和资本的大小。由于传统财务
指标并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成本,所以在下面的EVA 实证中将弥补这一缺陷。
7.3 我国商业银行EVA 评价与比较
7.3.1 我国商业银行EVA 模型的简化设计
在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EVA 计算: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8
=税后净营业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最低回报率
主要涉及的变量有三个:
1、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利息支出,由于商业银行作
为金融企业经营货币的特殊性,利息支出在经营成本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税后净
营业利润可以用税后利润来代替;
2、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反映承受非预期损失的实力,是从风险角度
计算的银行资本应保有额,经济资本也是一个依据风险管理水平高低而变动的量。
但应该说,我国现有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还无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经济
资本数据,作为过渡期的现实选择,本文用2004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
理办法》中明确的总资本来代替经济资本进行分析;
3、资本最低回报率:广泛运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但由于我国资
本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加之银行上市数目较少,以及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缺乏连续
性和完整性,因此本文直接利用汇金公司对国有银行注资所要求的回报率11%作为
资本最低期望收益率。根据有关统计,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一些银行的
资本期望回报率大致在10%~13%之间,本文使用11%的资本最低回报率是合适的。
本文使用的EVA 简化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总资本× 11%
其中变量计算如下:
税后净经营利润
=税后利润+贷款呆账准备的本年变化数+坏账准备的本年变化数+其他资产减值
准备的本年变化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在建过程减值准备等)
总资本
=股东权益+年末的贷款呆帐准备+年末的坏账准备+年末的其他资产减值准备(长
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在建过程减值准备等)
第二,EVA 相对指标的建立。由于资产规模的不同,银行的EVA 值也不同,为
了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使用“EVA 回报率”指标来进行分析,其中:
EVA 回报率=EVA/资产总额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9
7.3.2 实证结果
上市商业银行实证分析结果:
1)2004 年EVA 与EVA 回报率
由表7.4 可以看出,银行的EVA 的大小排序与税后净经营利润基本是相对应的。
各家银行的税后净经营利润在扣除了资本成本以后都有大比例的下降。但值得高兴
的是各家银行的EVA 都为正值,说明各家银行实现的利润足以弥补资本的机会成本,
都为股东增加了价值。
表7.4 上市银行2004 年EVA 及回报率

税后净经营利润(千
元)
资本成本(千
元)
EVA(千
元)
总资产(千元) EVA回报率
招商银行3,975,003 2,634,209 1,340,794 602,765,487 0.22%
民生银行3,142,507 1,919,559 1,222,948 445,398,682 0.27%
深圳发展银行1,305,821 1,203,156 102,665 204,286,424 0.05%
浦东发展银行4,597,427 2,516,031 2,081,396 455,532,286 0.46%
华夏银行1,778,687 1,537,465 241,222 304,325,736 0.08%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成本;EVA 回报率=EVA/总资产
2)近三年EVA 的变化情况
由表7.5 可能看出,五家银行近三年的EVA 都为正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要注意的是,除了招商银行近三年的EVA 呈现递增的增长外,其它四家银行的EVA
在三年里面都呈现比较大的波动。华夏银行还呈现连续三年负增长,这说明近年来
银行的利润和EVA 的增长主要依靠外延的规模扩张来实现,宏观经济变化,信贷紧
缩后直接体现为EVA 的大幅降低。
表7.5 上市银行近三年EVA 及回报率
EVA(千元) EVA回报率(%)
银行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招商银行121,955 1,127,846 1,340,794 0.03% 0.22% 0.22%
民生银行122,956 2,832,270 1,222,948 0.05% 0.81% 0.27%
深圳发展银行201,066 487,288 102,665 0.12% 0.25% 0.05%
浦东发展银行1,000,445 5,002,944 2,081,396 0.36% 1.35% 0.46%
华夏银行330,692 250,818 241,222 0.19% 0.10% 0.08%
平均值355,423 1,940,233 997,805 0.15% 0.55% 0.22%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0
3)2004 年EVA 与传统指标的对比分析
EVA 回报率和传统的财务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从表7.6
可以看出,虽然浦东发展银行的ROE 为14.29%,ROA 为0.42%,都高于平均水平,排
在上市银行的第三位,然而EVA 回报率0.46%,高居五家银行第一,说明其资本运
用的效率相比其它银行更高,资产结构相比更加优化。相应深圳发展银行和华夏银
行的各项指标都低于平均值,业绩有待提高。
表7.6 2004 年度EVA 与传统指标对比
银行EVA 回报率(%) 总资产(千元) ROA(%) ROE(%)
招商银行0.22 602,765,487 0.52 15.06
民生银行0.27 445,398,682 0.46 15.79
深圳发展银行0.05 204,286,424 0.14 6.19
浦东发展银行0.46 455,532,286 0.42 14.29
华夏银行0.08 304,325,736 0.33 10.58
平均值0.216 402,461,723 0.38 12.382
注: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利润/总资产 
股本收益率ROE= 税后利润/ 权益资本平均总额
国有商业银行实证分析结果:
1)2004 年EVA 与EVA 回报率
由表7.7 可以看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2004 年经济增加值除了中国农业银行为
负数以外,其它三家都为正值,说明资本成本的观念正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
核思想。农业银行2004 年的经营收益尚不能弥补资本投入的机会成本,其价值是在
损失。
表7.7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4 年EVA 及回报率
税后净经营利润
(亿元)
资本成本(亿元) EVA(亿元) 总资产(亿
元) EVA回报率(%)
中国工商银行528.54 230.13 298 56705.21 0.53
中国建设银行572.18 308.87 263 39047.85 0.67
中国银行447.29 308.13 139 42704.43 0.33
中国农业银行105.83 121.49 -16 40137.69 -0.04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1
2)近两年EVA 及回报率的变化
2003 年只有工商银行一家EVA 为正值,其它三家银行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为
负值,农业银行无法获得相关数据。2004 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EVA
和回报率都为正值,只有农业银行为负数,我们可以推断其2003 年的EVA 应该也
是为负值。值得注意是中国建设银行不但使EVA 由负为正,而且其2004 年EVA 回
报率名列四家银行第一,表明其在2004 年间注意资产结构的调整,提高了投入资本
的经营效率,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也难怪其可以做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一家在
香港资本市场进行IPO。
表7.8 近两年EVA 及回报率排名
EVA(亿元) EVA 回报率
银行
2003年排名2004年排名2003年排名2004年排名
中国工商银行139 1 298 1 0.26% 1 0.53% 2
中国建设银行-2 2 263 2 -0.01% 2 0.67% 1
中国银行-104 3 139 3 -0.26% 3 0.33% 3
中国农业银行/  -16 4 /  -0.04% 4
平均值11  171  0.00%  0.37%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成本;EVA 回报率=EVA/总资产
3)2004 年EVA 与传统指标的对比分析
对比2004 年EVA 与传统指标发现中国建设银行各项指标都排首位,工商银行
虽然传统指标靠后,但EVA 回报率却排第二,主要因为工商银行历史不良资产包袱
较重,2004 年提取的不良资产准备金额达到500 多亿,是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数倍,
直接导致传统业绩指标排名靠后。
表7.9 2004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EVA 与传统指标对比
银行EVA 回报率(%) 排名ROA(
%) 排名ROE(
%) 排名
中国工商银行0.53 2 0.05 3 1.61 4
中国建设银行0.67 1 1.24 1 25.40 1
中国银行0.33 3 0.49 2 10.23 2
中国农业银行-0.04 4 0.05 3 1.85 3
平均值0.37  0.46  9.77
注: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利润/总资产
股本收益率ROE= 税后利润/ 权益资本平均总额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2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在已有的样本中,除了农业银行以外,其它商业银行的EVA
都为正值,说明各家银行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满足投入资本成本的要求。总的来说,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和以往学者的实证结果有了明显的
变化。说明正在进行中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正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面向市场,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创造出巨大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3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结论
中国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既要完成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竞
争模式的转轨,又要实现由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因此如何改善经营模式,构建
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运用历史
归纳法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来评析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并
在对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发展情况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对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绩
效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结论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在选择与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
应以创新的精神,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则建立起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
营指标和员工发展指标在内的,以战略为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评
价体系。
其次,在分析我国商业现阶段绩效评价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管理
模式变化和竞争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完善。
结论认为在以战略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的设立应充分考虑商
业银行的战略规划和长期目标的实施,而不是简单对当期和短期财务指标的考核。
论文从体现其资产管理、盈利、偿债、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能力来完善我国商业银
行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引导资源的配置,增强盈利能力,降低成本,
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并对整个财务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引入以EVA 作为其核心财务评价指标。
其三,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数据虽然能反映有关决策的执行成果,但不能很好
的预测商业银行未来。当前,加大非财务指标的比重,重视对产品、顾客服务及满
意程度的关注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方向。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
尝试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层面指标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4
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本文所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评价
体系和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2003-2004 年和上市银行的最近三年(2002-2004 年)的
创值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一是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普遍好于国
有商业银行,这与以前有关学者对2002 年以前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相同;二是国
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中国建设银行经营绩效提高较快;
三是除了中国农业银行以外,其它样本银行的EVA 为正值,说明各家银行的经济效
益能够满足投入资本成本的要求。说明正在进行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正在促使
商业银行面向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创造出巨大价值。
8.2 研究展望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并不充分,对于实证部分由于长期
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历史数据的缺乏和会计政策的不一致,加之时间有限和工作量巨
大,因此本文对于整个设计的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实证在现阶段有很大的困难,只能
对于其中财务指标体系基于代表性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上市股份银行的最新的数
据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很多关键性工作需要开展:
一是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在一个特定的指标集合体中,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
权数,体现了各要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88]它是对评价指标进行处
理的重要条件,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项指标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占有的权重应有所差别。不同的
评价目的,评价指标权数的设置也有所区别。在商业银行建立战略性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对银行业绩的评价,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确定竞争制胜的
关键因素,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而财务效益和非财务效益方面都是整个指标
体系的重点。同时,根据多层次指标评价体系的特点,在权数设置上应进行分层处
理,根据不同层次指标评价的需要,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来确定指标权重比较科学合理。AHP 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5
授T.L.Satty 在上世纪70 年代提出来的,[89]它是处理某些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分析复
杂问题的一种有力手段。该法突出之点是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若干层次,在
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分析,并可将人的主观判断和定性分析用数
量形式表达、转换和处理。AHP 方法在工业,军事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二是主观指标的量化研究。构建的商业银行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综合全
面的评价体系,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如客户满意度、企业文化都是定性指
标。我们知道定性指标都具有主观性,要对这些带主观性较强的定性指标进行量化
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采用采用模糊评价方法,[90]形成可以量化的综合评
分,当然设计问卷和统计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总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文仅仅
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6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张宗成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这篇博士论文从最初的选题
到论文撰写成稿,自始至终得到了导师的精心指导、热情鼓励和不留余力的帮助。
本人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攻读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徐长生教授、唐
齐鸣教授、方齐云教授、张卫东教授等给予了我诸多的教诲和鼓励,我在此表示衷
心的感激,也同时感谢费建平老师及夫人等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我选择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这一课题作为论文的题目,是出于
我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对于如何构建系统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思考。对于处于
转型期的中国银行业,既要完成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竞争模式的转轨,又要实现
由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因此如何改善经营模式,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显得尤其重
要。加之当前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体制、产权结构
或者绩效有关指标的某一方面。正是在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吸收、借鉴和利用
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会计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有关银行方面的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结合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来研究面临国际接轨下的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绩效
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欧阳建新、李卫兵、危慧慧、苏应蓉等同学给予我
查寻资料等方面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在我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和学习研究期间,我的女儿降临人世,每当我面临困难
的时候,她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双方父母和妻子对女儿的悉心照料让我能集中精
力学习与研究,谢谢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最后,对理解、关心和帮助我的所有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文献给我的女儿杨思琦!
杨学锋
2006 年3 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7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监会网站,2004 年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
[2] 中国银监会网站,2004 年四季度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3] 杜胜利.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203-214
[4] Carbo,Gardener,Williams. Efficiency in Banking:Empirical Evidence form the savings
Banks sector”. The Manchester School, 2002(2):204-228
[5] 王振山.金融效率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第1 版.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0.30-33
[6] 毛道维.企业综合评价的趋势及理论.经济体制改革,2001(2):97-100
[7] Clarkson.Max B E.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Mississippi State,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Jan
[8] 曹建安,张禾.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几个新特点.生产力研究,2003(1):
271—273
[9] 戴均陶.现代管理评价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2
[10] Wliilan F. Christopher. Evonomic Productivity: A Value Added Measure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7(10):23-28
[11] 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社,2002.35-53
[12] Kaplan, R. S., Norton,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2000
[13] 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 第5 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6
[14] Berger, Humphrey.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Special
Issue
[15] Aly,H.Y.,Grabowski,R.,Pasurka,C.,Rangan,N.Technical,scale,and allocative
efficiencies in bank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0(23): 211-218.
[16] Sveiby, K. E.The 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Sweden:Karl-Erik Sveiby, 1997
[17] Kaplan, R. S., Norton, 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 (Jan-Feb): 71-79.
[18] Stewart, G.. B.,. The Quest for Value: A Guide for Senior Managers. New York:Harper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8
Business, 1991
[19] Stewart,G..B.The Quest for Value:the EVATM Management Guide. Philadelphia,
PA:HarperCollins, 1991
[20] Roos, J., G. R., Dragonetti, N.C., Edvinsson, L.. Intellectual Capital: Navigating in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Macmillan, Houndmills. ,1997
[21] Brooking, A.. Intellectual Capital.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 1998
[22] Rodov,I.,Leliaert, P. financial method of intangible assets measurement.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2(3) : 323-336.
[23] Samad,Abdus.Bahrain's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s During 1994-2001.
Credit&Financial Management Review , First Quarter 2004
[24] Leibenstein,Harvey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X-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v56(3):392-415.
[25] Berger, Hunter, Timmer.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review and preview
of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17):221-
249.
[26] Berger,Humphrey.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Special
Issue.
[27] Kraft,E.,Tirgiroglu,D.Bank efficiency in croatia: a stochastic-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98(26): 282-300.
[28] Berger, A. N., DeYoung, R. Problem loans and cost efficiency in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21):849-870.
[29] Kwan ,S., Eisenbeis, R.A. An analysis of inefficiencies in banking: a stochastic cost
frontier approach. FRBSF Economic Review, 1996:16-26.
[30] Grabowski, R., Rangan, N., Rezvanian, R.. Organizational forms in banking :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st efficienc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1993(17): 531-538.
[31] Grabowski, R, Rangan, N., Rezvanian,R. The effect of deregula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U.S. banking firm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94(46): 39-54.
[32] Miller, S.M., Noulas, A.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1996(20): 495-509.
[33] Chen, T. Y., Yeh, T.L. A measurement of bank efficiency, ownership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in Taiwan.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9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 2000(20): 95-109.
[34] Aly, H.Y., Grabowski, R., Pasurka, C., Rangan, N. Technical , scale,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ies in bank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0(23):211-230
[35] Athanassopoulos, A. D.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for assessing the market and
cost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bank branch network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 1998(30): 172-192.
[36] Avkiran, N. K. The evidence on efficiency gains: the role of merger and the benefits to the public.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1999 (23):991-1013
[37] Bauer, P.W., Berger, A. N., Ferrier, G..D., Humphrey, D.B. Consistency conditions for regulatory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comparison of Frontier efficiency method.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1998(50): 85-114.
[38] Kaplan, R. S., Norton,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2000
[39] Kaplan, R. S.Norton, D.P.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or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t I. Accounting Horizons , 2001,15 (1): 87-104.
[40] Kaplan, R.S., Norton, D.P.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or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t I. Accounting Horizons , 2001,15 (2):
147-160.
[41] Roos, J., G. R., Dragonetti, N.C., Edvinsson, L. Intellectual Capital: Navigating in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Macmillan, Houndmills, 1997.
[42] 谭中明.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http://www.drcnet.com.cn 10/11/2002
[43] 张健华.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 方法及1997-2001 年效率的实证分析.金
融研究,2003(3):11-25
[44] 高莉,樊卫东. 中国银行业创值能力分析——EVA 体系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考察.
财贸经济,2003(6):26-33
[45] 李红卫,叶晴.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南方金融,2005(3):12-14
[46] 李双杰. 企业绩效评估和效率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47] 张新.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5-38
[48] 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2001—2003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49] 刘芳. 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生产力研究,2003(5):86-87
[50] 胡永宏,贺思辉. 综合评价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2-43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0
[51] 唐双宁.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展望.金融时报,2005/02/05
[52] 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78-85
[53] 马之周编著. 国际银行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9-252
[54] Kaplan, R. S., Norton, 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Jan-Feb): 71-79.
[55] Kaplan, R. S., Norton,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1996.101-102
[56] 饶征,孙波.以KPI 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
[57] 罗伯特.S.卡普兰等. 高级管理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255
[58] 罗宏,朱开悉.企业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研究.生产力研究,2002(1):130-132
[59] 杨德新. 股份公司评价.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125-127
[60] 袁业虎. 高级财务管理.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56-58
[61] 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1996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62] Marlys Fascho Lipe & Streven E. Sacterio: The Balanced Scorecard: Judgmental Effects of Common
and Uniqu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uly 2000,VOL.75. NO3.
[63] 彼得.F.德鲁克等.公司绩效测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23-25
[64] 方振邦.绩效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35-38
[65]帕累托,许庆胜编译.二八法则---人生和商场杠杆原理.华文出版社,2004.156-158
[66] 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32-33
[6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
指引.中国银监会网站
[68]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13-25
[69] 刘星,杨菁.综合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7(5):67-69
[70] 亚历山大.沃尔.财务报表比率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6-210
[71] DavidYoung.economic value added:A Primer for European Managenr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7(15):335-343
[72] S.David yong&Stephen F.O’Byrne. EVA 与价值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1
2002.29-33
[73] 斯蒂芬A. 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杰弗利F.杰富.公司理财.第6 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07-422
[74] Sharp,W.F. Capital Asset Prices: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 Journal of Finance ,September 1964
[75] 蔡鄂生,王立彦,窦洪权. 银行公司治理与控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86
[76] 蔡鄂生,王立彦,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与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93
[77] 邹刚,李纬.经济增加值及其在新加坡商业银行的应用.现代商业银行,2002(12):49
[78] 经济资本分配的理论与实践,http://ccbinfo/zh./ccb,2002 年12 月
[79] 经济资本分配的理论与实践,http://ccbinfo/zh./ccb,2002 年12 月
[80] 南开大学证券与公司财务研究中心课题组. 价值创造、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上
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联合研究课题,2002
[81] 张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5
[82] Mark Grinblatt&Sheridan Titman. Financi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Stratege. 2edit.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Higher Education Group,2002.151-158
[83] Fama,E. &J.Macbeth. Risk,Returns,and equilibrium, Empirical T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71):607-636
[8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
指引.中国银监会网站,附录一
[85] Dar-Yeh Hwang, Chi-Chun Liu .Balanced Performance Index and Its Implications: Evidence
from Taiwan’s Commercial Banks.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Lishu Ouyang,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2005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Kunming, July 5-7
[86] 陈志祥,马士华,王一凡.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系统工程,1999(5):43-
48
[87] Ali Fatemi, Anand S. Desai, Jeffrey P. Katz. Wealth creation and managerial pay:
eterminant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Global Finance Journal, 2003 (14) :159–179
[88] 何晓群.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9
[89] 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
[90] 罗荣桂,郑宋峰.企业集约经营获利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0(9):68-71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2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 杨学锋, 第一作者. 股票期权激励与道德风险. 商业研究 ,2004(18):73-75
[2] 杨学锋, 第一作者. 股票价值的灰色评估模型及应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3): 37-39
[3] 杨学锋. 第一作者 商业银行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实证研究. 管理工程学报,
已录用
[4] 杨学锋. 第二作者 金融空洞化与“贫困恶性循环”. 当代财经, 2003(10): 51-
53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3
附录2 计量模型所使用的数据
2002-2004 年样本银行总资产汇总表   单位:亿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中国工商银行\ 47,767.73 52,791.20 56,705.21
中国建设银行\ 30,831.95 35,530.70 39,047.85
中国银行\ 35,361.69 39,799.65 42,704.43
中国农业银行\ 29,765.66 34,940.16 40,137.69
招商银行2,663.31 3,716.60 5,038.93 6,027.65
民生银行1,388.98 2,372.99 3,514.14 4,453.99
深圳发展银行1,201.27 1,661.66 1,934.53 2,042.86
浦东发展银行1,736.91 2,793.01 3,710.57 4,555.32
华夏银行1,350.50 1,781.46 2,468.29 3,043.26
2002-2004 年样本银行营业收入\成本汇总表   单位:亿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营业收入营业费用
中国工商
银行
\ \ 915.11 479.43 1,075.13 502.14 1,266.90 531.79
中国建设
银行
\ \ 568.06 301.98 1,139.85 421.92 1,269.53 467.37
中国银行\ \ 772.01 302.67 928.39 340.41 1,047.37 419.15
中国农业
银行
\ \ 482.54 340.14 562.94 386.07 637.55 578.98
招商银行86.49 29.46 95.69 38.30 135.86 48.16 199.16 65.14
民生银行51.20 11.97 72.14 17.65 120.50 30.05 179.59 43.86
深圳发展
银行
38.86 14.40 55.19 18.42 59.93 20.63 83.23 24.57
浦东发展
银行
60.93 19.70 81.56 25.90 120.27 33.68 167.61 44.31
华夏银行53.30 15.13 62.25 18.59 84.79 22.53 108.27 27.34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4
2002-2004 年样本银行员工人数汇总表   单位:人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人数人数人数
中国工商银行\ 389045 375781
中国建设银行\ 275029 310391
中国银行\ 188716 181894
中国农业银行\ 489425 489425
招商银行12065 15965 17829
民生银行4252 5273 6382
深圳发展银行5834 6471 6999
浦东发展银行6698 7811 8828
华夏银行5947 6681 7007
华夏银行2002 年的员工人数使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使用的2003 年6 月底数据;农行2003 年使用2004 年相同
数据代替
2002-2004 年样本银行贷款\存款金额汇总表   单位:亿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贷款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中国工商银行30022.83 41005.17 33929.37 46062.02 37052.74 50607.18
中国建设银行17663.88 25996.52 19959.9 31941.18 22255.85 34893.76
中国银行17391.76 27503.05 21574.73 30359.56 21464.62 33424.77
中国农业银行19129.6 24796.18 22683.93 29972.88 25900.72 34915.49
招商银行2069.31 3042.95 3074.8 4068.86 3759.07 5125.86
民生银行1283.46 1867.35 2017.73 2746.44 2883.62 3800.44
深圳发展银行1126.09 1146.93 1313.7 1417.48 1261.95 1672.66
浦东发展银行1743.77 2439.13 2551.11 3221.14 3109.05 3953.82
华夏银行883.11 1478.14 1507.56 2093.14 1811.12 2678.42
2001-2004 年样本银行资产净值\税后利润汇总表   单位:亿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资产净值税后利润资产净值税后利润资产净值税后利润资产净值税后利润
中国工商银行\ \ 1,782.08 67.49 1,705.01 26.58 1,629.83 26.81
中国建设银行\ \ 1,072.36 43.04 1,862.30 223.87 1,947.44 483.88
中国银行\ \ 2,194.26 95.09 2,037.52 215.53 2,053.51 209.32
中国农业银行\ \ 1,360.40 28.97 1,379.69 19.22 780.63 20.03
招商银行49.12 13.75 167.17 17.34 182.61 22.30 208.81 31.44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5
民生银行54.25 6.46 63.63 8.92 96.50 13.91 129.07 20.38
深圳发展银行36.28 4.02 39.40 4.32 39.65 4.25 46.85 2.90
浦东发展银行70.66 10.62 83.52 12.85 120.11 15.66 135.10 19.30
华夏银行20.96 6.40 36.01 7.06 86.27 8.02 92.21 10.17
2003-2004 年样本银行绩效指标得分表
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贷款率人均营业收入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贷存比率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中国工
商银行
1.77 2.53 0 2 1.26 2.16 2 1.5 2.47 1.87 9.3 8.67 3.33 3.6
中国建
设银行
4.26 3.68 6 6 2.29 2.47 12 12 9.68 12 7.97 8 1.6 1.59
中国银

2.58 2.77 3.09 6 2.56 2.74 10.5 7.93 8.32 6.7 7.64 8.2 3.6 1.81
中国农
业银行
1.08 1.2 0 0 0.49 0.67 2.4 1.5 2.25 2.67 12 12 5.06 5.92
招商银

3.22 3.84 6 6 3.46 3.61 9.15 8.56 10.17 8.66 6.46 6.29 5.03 5.61
民生银

6 6 6 6 6 6 8.55 7.93 12 8.94 2.26 2.31 4.39 6.54
深圳发
展银行
4.04 5.76 6 5.04 3.64 3.69 5.52 4.5 7.49 4.78 6.16 5.35 8 6.38
浦东发
展银行
4.78 5.24 6 6 4.9 5.15 8.7 7.51 12 8.37 3.47 3.52 5.98 8
华夏银

4.96 4.76 6 6 4.33 4.46 7.2 6.6 7.17 6.88 2.45 2.39 3.91 3.76
2003-2004 年样本银行绩效指标得分表
流动比率资本充足率净值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

利润增长率合计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2003 2004
中国工
商银行
1.85 1.72 2.03 5.18 1.07 1.75 2.53 3.37 0 3.33 27.6 37.7
中国建
设银行
2.34 3.41 2.9 7 6.25 4.8 8 1.46 8 8 71.3 70.4
中国银

4.65 4.67 3.31 5.99 0 4.37 3.24 1.74 5.28 3.04 54.8 56
中国农
业银行
1.06 0.97 0 0 3.25 1.6 2.29 1.9 0 3.54 29.9 32
招商银

6.08 6.24 5.5 5.56 3.62 6 5 7.55 3.87 5.59 67.6 73.5
民生银

5.93 5.84 4.74 4.72 5.45 8 6.93 8 4.6 5.86 72.9 76.1
深圳发
展银行
7 5.91 3.29 0.67 3.25 6.58 0.96 8.16 2.97 0 58.3 56.8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6
浦东发
展银行
7 7 4.76 4.23 5.16 5.73 5.46 8.31 3.69 4.7 71.9 73.8
华夏银

7 7 6.23 4.73 8 5.07 4.53 1.6 3.47 4.9 65.3 58.2
上市银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单位:千元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
损失准备2,533,382 393,142 2,589,193
呆坏账准备737,260 565,639 619,177 32,839 172,129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94,522 27,000
2001 年
准备合计737,260 565,639 3,247,081 425,981 2,788,322
损失准备3,239,036 1,129,362 2,950,086
呆坏账准备1,019,916 558,408 774,433 68,444 190,182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62,978 149,147 2,961 16,621
准备合计1,082,894 558,408 4,162,616 1,200,767 3,156,889
2002 年
准备变化值345,634 -7,231 915,535 774,786 368,567
损失准备2,139,025 3,226,216 4,174,150 6,268,205 3,640,457
呆坏账准备76,000 146,809 895,675 192,050 213,977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20,467 66,243 167,244 235,054 140,058
准备合计2,235,492 3,439,268 5,237,069 6,695,309 3,994,492
2003 年
准备变化值1,152,598 2,880,860 1,074,453 5,494,542 837,603
损失准备2,763,871 4,247,700 5,111,560 8,919,499 4,408,978
呆坏账准备-14,798 129,082 949,254 202,674 248,988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317,335 166,592 192,302 240,532 98,295
准备合计3,066,408 4,543,374 6,253,116 9,362,705 4,756,261
2004 年
准备变化值830,916 1,104,106 1,016,047 2,667,396 761,769
上市银行资本成本    单位:千元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股东权益资本总额资本成本股东权益资本总额资本成本股东权益资本总额资本成本
招商
银行
16,716,639 17,799,533 1,957,949 18,261,438 20,496,930 2,254,662 20,880,950 23,947,358 2,634,209
民生
银行
6,362,986 6,921,394 761,353 9,650,204 13,089,472 1,439,842 12,907,158 17,450,532 1,919,559
深圳
发展
银行
3,940,415 8,103,031 891,333 3,965,084 9,202,153 1,012,237 4,684,662 10,937,778 1,203,156
浦东
发展
银行
8,432,415 9,633,182 1,059,650 12,010,923 18,706,232 2,057,686 13,510,304 22,873,009 2,516,031
华夏
银行
3,601,369 6,758,258 743,408 8,627,077 12,621,569 1,388,373 9,220,696 13,976,957 1,537,465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7
注:资本总额=股东权益+年末的贷款损失准备+年末的呆坏账准备+年末的其他资产减值准备
资本成本= 资本总额×11%
上市银行税后净经营利润总额   单位:千元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招商银行2,079,904 3,382,508 3,975,003
民生银行884,309 4,272,112 3,142,507
深圳发展银行1,092,399 1,499,525 1,305,821
浦东发展银行2,060,095 7,060,630 4,597,427
华夏银行1,074,100 1,639,191 1,778,687
税后净经营利润=税后利润+资产减值准备当期发生额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单位:亿元
年份科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2003 不良资产准备389.78 935.67 2,363.42 /
年不良资产准备变化值343.03 81.69 164.32 /
2004 不良资产准备462.24 860.45 747.69 323.79
年不良资产准备变化值501.73 88.30 237.97 85.80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税后净经营利润总额    单位:亿元
2003 年2004 年
中国工商银行369.61 528.54
中国建设银行305.56 572.18
中国银行379.85 447.29
中国农业银行 / 105.83
税后净经营利润=税后利润+资产减值准备当期发生额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成本    单位:亿元
2003年2004年
股东权益资本总额资本成本股东权益资本总额资本成本
中国工商银行1705.01 2094.79 230.43 1629.83 2092.07 230.13
中国建设银行1862.30 2797.97 307.78 1947.44 2807.89 308.87
中国银行2037.52 4400.94 484.10 2053.51 2801.20 308.13
中国农业银行1379.69 / / 780.63 1104.42 121.49
注:资本总额=股东权益+年末的资产减值准备
注;以上数据都来自各股份银行年度报告并经计算而来,其中农业银行缺少部分2003 年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8
附录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全新改革实践,意义重大。
为确保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成功,
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目标是: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
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绩效这几个中心环节,用3 年左右的时间将两家试
点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三条 两家试点银行通过改革,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国际通行的财务指标方面,应
达到并保持国际排名前100 家大银行中等以上的水平。
第二章 公司治理改革
第四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
两家试点银行应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
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按照《公司法》
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机构,以科学、高效的决
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
第五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
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两家试点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要增强资本实力,
改善资本结构,还应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方法,促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
念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优化公司治理机制。
第六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9
两家试点银行应从自身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研究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竞争
优势,制定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综合发展战略,并分年度落实,确保实现。
第七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
两家试点银行应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风险管
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风险。
第八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实行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
理,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完善资源配置,提高业务运作
效率。
第九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按照现代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深化劳动用工人
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和上市银行的标准和要求,实行审慎的
会计制度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十一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管理与服务功能。
第十二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落实金融人才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和做好关
键岗位人才引进工作,同时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发挥现有人力资
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三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进程。
第三章 考核指标
第十四条 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考核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
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拨备覆
盖率等项指标。
第十五条 两家试点银行总资产净回报率2005 年度应达到0.6%;2007 年度应达到
国际良好水准。
第十六条 两家试点银行股本净回报率2005 年度应达到11%,2007 年度应进一步
提高到13%以上,确保注资的效果和获得良好回报。
第十七条 两家试点银行从2005 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之内。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30
第十八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从2004 年起对非信贷类资产实行五级分类,并按五级分
类口径对全部资产的质量进行考核,将不良资产比率持续控制在3~5%。
第十九条 两家试点银行从2004 年起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的有关规定进行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应在任何时点上保持8%以上。
第二十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对同一借款人授信的集中风
险,从2005 年起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
的风险指标。
第二十一条 两家试点银行2005 年底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中国银行应达到60%,
建设银行应达到80%;2007 年底应继续有所增长。
第四章 检查报告制度
第二十二条 两家试点银行应抓紧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
两家试点银行在处置历史损失的同时,应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严肃追究违
法、违规、违纪人员。认真做好资产保全工作,防止少数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银行
债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整个查处工作应在2004 年底前提交初步报告。
第二十三条 两家试点银行改革应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落实责任。两家试点银行的董事长应承担第一责任人
的责任。
两家试点银行应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通过严格的考评验收做出每个阶段的工作
评价,按季上报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年进行
全面、严格的检查验收。并将改革进展情况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通过总体和分年度考核、分季监测报告
的方法,对两家试点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监督考核。并将
监督考核情况分年、按季报告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指引自2004 年3 月11 日起施行。(来源:银监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