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902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姓名:刘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张曙临
20060301
摘要
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可以
用三个指标来衡量: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阶段性波
动;第二,农民纯收入中暂时收入的变化状况;第三,内部收入差
距也是反映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一个指标。三个反映农民收入不确
定性的指标综合反映出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是成上升趋势的。
影响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因素有五个:第一,农民的收入结构;
第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第三,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农业是一个
弱质产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农业灾害的发生增加了农
民收入的不确定性:第四,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结构也是农民收入
不确定性的成因之一;第五,制度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收入不确定。
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反复变动,造成农民收入的不确定。其中,
农产品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不但扭曲了市场价格机制,而且不
符合wTO的有关规定:在存在其他风险规避措施的前提下,多元
化经营对减小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措施来减小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第一,发
展和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减少农产品价格风险;第二,发展和规范
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重构农产品市场交易主体,建设农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第四,发展农业保险市场
为农民均摊风险;第五,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减小农产品的销
售风险。
关键词:不确定性,农民收入,市场化措施,风险规避
Abstract
The uncertain谚of peasar“s income is an objectiVe exlstence·l he
uncertainty of peasant’s income can be weighed wim廿lree index曾:F1rs‘,
the Dhased fluctuation of actual grow血rate of peasant’s mcome;Second,
the challging state 0f peasant’s temporary income;TKrd,me intemal
income gap is an index of the uncenaint),of peasant’s lncome too·l ne
t11ree indexes of uncertain哆synthetically renect mat me uncertaInty ot
peasant’s income becomes ascendant·
Mainlv mere are four reasons causing the u11certaInty ot peaSant。s
income:First,the risk of market for陆啊products;Second,the natural
risk that a州cul.[1lre胁js.A嘶cul机re is a weak indus咄me d。gre。ot
deDendence to natural conditions is Very hi曲,the emergence ot me
a商culmral cal锄ity has increased me uncena洒ty of peasant’s 1ncome;
Third,the two economic stmcture that separates in urbaIl锄d mral areas
is causes the uncertainty of peasant’s income;Founh,the uncertamty ot
the govemment’s measurements causes the uncertainty ot peasam s
income. ”Game rules”that the goVemment makes are challged so
reDeatedly that the uncertain谚ofpeasallfs mcome arlses·
In a situation that other rjsk eVading measurements eXlst,1t ls Ve叫
Iimited to manage me uncertair町with plural income;SupportIng‘he
price of a画culmral products not only twists me price mechanlsm ot the
market,bm also it does not accord wi也the releVant regLllations of WTO·
So.we should take tlle market-based measuremems to reduce me
uncertaillty of peas列s inc哪e: FirSt, develop 叭d standardize me
a2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to reduce the price risk of agrlcultural
Droducts;Second,develop and standardize the wholesaIer market for
agriculture product;Third,recons仃uct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lng
ll
subject, bund countryside professionaI cooperative economic
o玛aniz“on to strengthen the peasaJlt households’abⅢty to resjst rjSk;
Fo毗,implement me strategy of the a鲥cultural product brand to
reduce me selling ris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Fiful,develop me
ag打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 to share the“sks equa“y with the
peasants.
Key Words: uncertainties, peasant’s income, market_based
measuremem,risk evading
¨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绪论
O.1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三农”
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
问题,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新一届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出发,高瞻远嘱的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了全党工作重中
之重的位置。“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
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时,
影响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因素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往往被混
为一谈了。收入不确定性问题和收入增长问题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
同问题,把这两个问题加以区别,并对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问题进
行单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不确定性经济学理论和农民收入理论,另
一方面使我们的对策研究更有针对性。因此,本文对我国农民收入
的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本文包括绪论部分在内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单说明了论
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国内
外对不确定性和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现状。
全文以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作为主线,第一章交代了不确定性
的概念,并且对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表现做了研究。通过对农
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三种测度指标的分析,把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和
收入增长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指出了农民收入不确定性问题的客
观存在,这是本文可能存在的一个创新之处,也是本文研究的基础。
然后在第二章中,先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五个因素:收
入结构、农产品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政策不稳
定性;再构造了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把这五个因素对农民收入不
确定性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和分解,结果表明农产品市场风险和自然
风险是造成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在第三章中,
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指出农产品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不但扭曲了市场价格机制,
而且不符合wT0的有关规定;在存在其他风险规避措施的前提下,
多元化经营对减小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然
后,提出应该采用市场化措施来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这也是
本文可能存在的一个创新之处。具体的市场化措施有:发展和规范
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业保险市场、建设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对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定性研究与定
量研究、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比较研究以及影响农
民收入不确定性因素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
0.2文献综述
0.2.1国内外有关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
西方最早提到不确定性的经济文献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边
际效用价值论的创始人之一庞巴维克(Eugen V.Bohm—Bawerk)所
著的《资本实证论(The Positive Theory of Capital)》,庞巴维
克在该书的第五篇《现在和未来》专门论述了跨时选择与时间偏好
的问题,他认为“评价未来物品时常遇到一种因素,它使我们对未
来物品评得略微一或甚至大大一低于它们得未来边际效用”,“这个
因素就是不定性。对我们来说,未来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在经
济联想中⋯⋯我们的希望能否确切地成为事实,.严格说来,还是永
不能确定的:它总是有几分或然性的。当然,这种或然率常常是这
样的大⋯⋯。但是,通常,全部实现的或然率要小得多。例如:一
个农民可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耕田、施肥、播种等等,期望丰收:
但收成可能受到冰雹、霜冻、洪水或虫灾等灾害而遭致部分或全部
的毁损。”①在这里,庞巴维克明确提到了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问题。
第一个把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独立范畴研究的是经济学家弗兰克。
奈特(F.H.Knight),他在其所著的1921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
①庞巴维克著;陈端译.资本实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64:2 51
2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与利润(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一书中明确区分了不确
定性和风险。他认为不确定性是一种无法测度的风险,而风险是一
种可以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他把概率型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
定义为风险,把非概率型随机事件定为不确定性。奈特对不确定性
的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利润的来源i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经济
学家都认同他对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两分法,但是他对不确定性的分
析开创了不确定性经济学的先河。
凯恩斯(Keynes)在1921年出版的《概率论》中,提出了一般
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概率的问题,并确信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程度是由
做出判断的个人的经验或知识而决定的,并不是由所考虑环境特征
所决定的。凯恩斯确信经济行为是受不确定性和不可决定性支配的,
他在其第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货币改革论》中,通过考察价格
水平的稳定性和投资支出间的关系来考虑不确定性对决策制定的影
响,首次表达了对预期机制的关注。凯恩斯认为,当决定确切的名
义值时,预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凯恩斯在其著名的资本边际
效率学说中提出了未来不确定性的概念,资本边际效率的基本特点
是来自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这种不确定性思想体现在其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每一篇章中。凯恩斯将经济系统看作
是一个拥有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否定了不可概率的不确定性与可
概率的风险之分,其不确定性总是不可概率化的。凯恩斯所建立的
不确定性概念既是其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又是贯穿于其整个经济
思想体系的一条鲜明主线,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凯恩斯才得以构建其
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然,凯恩斯和奈特均将不确定性置于他们各自
经济理论的中心,虽然他们二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如他们都是从
概率的逻辑理论出发,对可数量化的风险和关于未来不能严格演绎
出的不确定性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区分;都强调不确定性对未来预期
的影响,对预期和预期的不确定性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都关注和信
奉不确定性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内生因素;都认识到不确定性对个体
和集体决策的重要影响等。但他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不确定性
的作用:凯恩斯假设在一个企业家经济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
硕士学位论文
货币体现出了很大的重要性;而奈特则研究不确定性对创造利润、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奈特批判古典经济理论忽略掉不确定性作
为一个内生变量,并建立了一个理性经济人假设,使得他主张限制
政府的作用,强化游戏规则,从而保证自由市场的平稳运行。与奈
特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是:凯恩斯力主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只要政府
对经济进行干预,就能有效的解决经济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避免经
济危机的发生,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随着20世纪40年代信息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信息与不确定
性之间的关系。信息经济学是在不完全信息的假定条件下进行研究
的,更具有现实性,也决定了市场不确定性的始终存在。完全信息的
假定并不符合现实,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很
不完全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如何使不确定性缩小或排除的问题。阿
罗(Arrow)在修正一般均衡理论时引入了信息因素,使之成为减少
经济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他认为未来商品市场意味着人们面临的
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当确定性存在时,风险厌恶者便会采取措
施降低风险,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行为,并促成了许多新的市
场。阿罗分析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行为人信息非对称问题,认
为只要经济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人们就可以通过花费一定的资源来
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西蒙(SimOn)通过创立有限理性
假设来解释不确定性,他认为如果经济学家要与不确定性打交道,就
必须理解人类行为实际面临的不确定性,信息和计算能力会限制人
类的决策实际上,西蒙已经把不确定性归结为在复杂的决策环境下
最优化决策的成本约束问题。沿着西蒙的不确定性思路,斯蒂格勒
把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在信息不完全的条
件下,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市场价格不能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确定性表现为信息搜寻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因此不确定性问题可
以化为特定信息成本约束下的最优化问题,也正是这一根本性的转
变,不确定性问题得以纳入古典经济分析的框架,进而完全排斥了
奈特所提出的不确定性。
5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将不确定性运用于金融领域盛行的资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产组合理论。金融理论的基础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托宾指出,由于
投资的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必须将财富分别投资在收益较
低而安全性高、或虽有风险但是收益较高的资产上,以保证其财产
增殖在总体上的最大化,这就是著名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这是不
确定性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产生于70年代的混沌经济学对经济系统不确定性的内涵进行了
深入研究。混沌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的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经济系统
具有极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是由于多重因果反馈环及不确定性的
存在导致经济系统本身处于一个非均匀时空中。由于经济变量之间
存在非线性关系,便能产生混沌行为,从而导致系统的不确定性。在
看似简单的系统中,却可以产生复杂行为,确定系统可以产生不确定
行为。
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制度学派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决策理论、
博弈论等诸多经济分支领域的发展。博弈论的核心假设是信息的不
确定性和不完全性,贝叶斯理论原则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纳什
均衡理论的贝叶斯知识理性框架是从现代不确定性决策理论的核心
发展而来的。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时间因素,把经济变量都看成是
复杂的和不确定的,正是因为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才有必要设
计各种制度安排来降低它们,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诺思认为,由于人
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计算能力的有限,使得个人对环境做出的反应不
一,人们的理性相对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来说是很有限的,而
制度恰恰能够设计一系列规则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而克服人
在有限理性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遇到的困难。
费希尔(Fisher,1956)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最早尝试对
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他们发现,当个人职业更
具风险时,预防性储蓄动机导致储蓄倾向更高。利兰德(Leland,1967)
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作了理论推导。利兰德的研究证明效用函数的三
阶导数大于零时,消费者将采取比确定性下更为谨慎的行为,储蓄
主要是为了防范未来不确定收入所带来的冲击。桑德马
(Sacmodmo,1970)、米勒(Miller,1974,1976)、西布里
硕士学位沦文
(Sibley,1975)、泽尔迪斯(Zeldes,1989)、卡巴利罗
(Ca2ballero,1990)、金伯尔(Kimball,1990,1991)、韦尔(We订,
1992)、迪顿(Deaton,1991)和卡罗尔(Carr01l,1992)等建立了许多
模型对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预防性储
蓄理论的核心就是对不确定性是否存在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测度和检
验。
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对不确定性问题进行研究。李拉亚(1994
年)以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为主题,研究了不确定性与粘性
预期问题、信息混淆与滤波问题、非线性领域的泡沫与混沌问题、
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问题。刘怀德(2000)研究了经济学中的时间与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与预测等问题。龙志和与周浩明(2000年)、齐
天翔(2000年)、臧旭恒(2001年)、孙风(2002)、万广华(2004年)
等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下,对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进行了理
论与实证分析,他们大多都是从城镇居民的不确定性与储蓄行为的
关系方面来进行的研究。
0.2.2有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决策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
对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很多。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不能在此一一
枚举,本文仅对所了解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下介绍。
姜长云认为要确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观,科学的看待农村发
展新阶段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以“两中两主"(即中西部地区、中
低收入农户、粮食主产区和以农为主的户)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
点。为了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需要坚持城镇化、一体化的
观点,应用工商业的思维加快农业的组织创新,加快行政体制和财
税体制的改革。
陈锡文认为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扩大
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二是如何使农
民转移就业,从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邵宗明等利用全国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指出,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周其仁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得出影响产权界定明晰的一系
列制度因素越来越阻碍农民收入的增长,要增加农民收入则应从产
权明晰入手。
林毅夫认为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他对增
加农民收入的两种通常做法,即增加农业产量和给予农民以直接补
贴,表示质疑。林毅夫认为要长期、持续、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
必须要有几个方面的配合,核心是以农村劳动力从务农向非农转变,
然后再配合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同时还要有科技水平的保证。
樊纲认为那种想在与农业有关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想法是没有
出路的。他认真分析了他所谓的三个“不是出路"的问题:一是中
国农业经营规模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人口的问题,一
个就业和收入的问题;二是很难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维持农民的收
入;三是土地承包制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能变。中国农业问题以及
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即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产业化,
或称“农民的非农产业化”,也就是多数以至绝大多数农民最终都能
在非农产业中获得稳定的就业。
晓亮认为必须把融入和适应国内外大市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壁垒必须彻底打破。土地要能
够流转起来,向种田大户集中。农业的结构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
调整,生产要专业化、产品要特色化、经营要多样化。
杨伟勇(法国奥弗涅大学)利用中国29个地区1982—2001年
的数据研究,指出农作物种植的多元化和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林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而农村林业的
多元化结构调整尽管降低了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但是也降低了农
^
民的收入水平。
毛青森(日本东京大学)利用中国11个省1986—2002年的数
据,以大豆与玉米的替代关系为例进行研究,其结论是中国农户面
对预期收入和风险的反应是理性的,但由于风险的预测比较困难,
硕士学位论文
农户在播种决策时更多的关注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而很少关注可能
面临的收入风险。因此,政府应当为农户创造有利于获取市场信息
的环境。
可见,国内外对不确定性问题和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很多,但
是,专门从不确定性角度来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
然而,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农民收入不确定性问题
和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对我
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进行尝试性研究。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表现
1.1不确定概述
1.1.1不确定性的定义
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不确定性的概念,经济学家对于不确定
性的理解的不同之处集中在不确定与风险的区别方面。各派经济学
家根据其研究目的的需要,或对风险与不确定性加以严格区分,或
把风险看成一种弱不确定性。在实际中,大部分经济学家还是倾向
于把风险看成是一种广义的不确定性。本文的观点是:影响经济系
统运行的可概率化和不可概率化的随机事件都是不确定性。这是一
种广义的不确定性,可概率化的风险也包括在广义的不确定性含义
中。本文这样定义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从理论上说,可
概率化的风险和不可概率化的所谓的“真正的不确定性”都有一个
共同之处,即它们所定义的事件的结果都不是唯一的,两种定义下
的事件其结果都有许多种可能;其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
别的经济学派的关于风险的理论。
1.1.2不确定性的分类
经济学家对不确定性作了多种分类。Koopmans把不确定性分为
初级(primary uncertainty)的不确定性与次级(seconddary
uncertainty)的不确定性。初级的不确定性是由于自然的随机变化
和消费者偏好的不可预料的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次级的不确定
性产生于缺少沟通,即一个决策者没有办法知道其他决策者同时做
出的决策和计划。威廉姆森认为Koopmans的次级不确定性具有非策
略的特征,因为他没有提到由于策略性地隐瞒、掩盖或扭曲信息所
引起的不确定性。威廉姆森把策略性不确定性归因于机会主义,他
称之为行为上的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和博弈使经济主体的行为更加
复杂。樊刚(1994)提出了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他认为
凯恩斯主义把预期利润作为决定投资和总需求的因素,把资本主义
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中的盲目性归结为人的主观预期,这就是人的主观因素导致的
不确定性;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性倾向用社会经济
关系本身进行说明,即私有制、社会不能统一组织生产等资本主义
经济的无政府的生产方式客观决定了不确定性。张培刚(1997)认
为不确定性包括市场不确定性(market uncertainty)和事件不确
定性(event uncertainty)。所谓市场不确定性是指每个人完全确知
其自身的变好、资源配置和生产机会,但是不知其他经济主体的情
况;而事件不确定性是每个经济主体对所有市场价格都知道,但不
能确知意外事件。黄淳和何伟(1998)也把不确定性分为主观不确
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他们认为客观不确定性是客观事务的特征,
认识不能消除客观不确定性,例如,在抛硬币是出现正面还是反面
是随机的,无论试验多少次,也不能改变其结果是不确定性的事实。
而主观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知识的缺乏或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这是可
以通过认识加以改善的。刘怀德、孙凤把不确定划分为内生不确定
性和外生不确定性。内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形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
范围之内,影响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的不确定性。这类不确定性于经
济系统本身的运行有关。例如,由于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质量不能
确定、对其未来价格趋势不能确定等等可能导致其推迟购买行为,
使交易不能完成。为了克服内生的不确定性而达成某项交易,买方
会努力寻找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卖方也会增加信息的传递,这就增
加了交易费用。外生的不确定性是指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
之外的不确定性。比如农业生产就受到气候的影响,而气候是经济
系统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又比如人们的医疗支出是受人的身体健康
状况影响的,而人的生老病死是经济系统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不能被简单的归纳到上面所提的任何一种
不确定性之中去。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所
引起的,这就属于市场不确定性或者内生不确定性;然而,农民收
入不确定性也有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所造成的,这就是
事件的不确定性或者外生的不确定性。所以说农民收入不确定性问
题是一个由各种复杂因素引起的复杂问题,值得我们对它进行深入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的研究。
1.2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表现、测度与比较
对不确定性的测度和检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间
接变量代替不确定性。有的是以收入、消费、年龄、地区等分组数
据计算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大小来表示不确定性的强弱,该方法
的优点是在操作上比较方便,缺点是如果人们采用的数据不一致、
分组标准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会不一致;有的用户主的职业来
说明家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强弱(Friedman,1957;Skinner,1988),
其缺点是难以对职业风险的判定标准统一和量化。第二类是在调查
问卷中设计出有关对未来不确定性认识的问题,直接测算不确定性。
这种方法是由吉索、贾佩利和特里泽斯(Luigi Guiso,Tullio
Japelli and PaJnielo Terlizzess,1994)提出。该方法的缺点是调
查的可信度受到被调查者对调查问题的理解程度的制约。第三类是
将不确定性看作是潜变量运用一些分析工具如Pane 1 Data方法等,
测度出潜变量的大小。这种方法由卡巴利卢(Caballero,1991)提
出,其优点是即能反映出不确定性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分布状况,也
能反映出不确定性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与变动程度,缺点是以潜变量
代表不确定性显然把不确定性的范围和程度扩大了。孙凤运用中国
人民银行总行按职业分组的居民储蓄动机调查资料来考察中国居民
的职业特征与不确定性感受,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职业分组的中国居
民中,不确定性感受排在前三位的是一般农户、商业服务业和公交
建筑人员,他们对未来收入减少的预期也处在所有职业的前三位,
风险较大的农户的不确定性感受明显强于其他职业∞。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收入
结构中暂时收入的比重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三个指标来反映
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
收入的不确定性。
1.2.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波动
①孙风.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 39
ll
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适应性预期理论,在未来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而难以预见
的情况下,人们会参考过去已经发生的情况来一步一步修改自己对
未来的看法,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根据历史
经验来不断调整预期。因此,如果前期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幅度
越大,就说明收入增长的不稳定程度大,那么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
期就越不稳定。下面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波动状况来对
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进行研究。从表1.1和图1.1可以看到,
1979—2004年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率的
波动状况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78—1984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波动状况的第一个阶
段。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打
破了人民公社体制政社含一、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和“吃大锅
饭”的种种弊端,从根本上改造了农村微观经济的组织结构,强化
了农村基本生产单位的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农民成为从事商品
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主体,其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直接联系起来,
调动和发挥了农民的积极性,加强了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同时,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从1979年起,
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了
22.1%①。种种原因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民人均纯
收入获得飞速增长,1978~1984年农民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
14.58%。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
第一阶段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在高水平基础上小幅度波动,收入
增长最为稳定。
1984—1991年是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状况的第二个阶段。1985年
之后,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又一次作了调整,降低了粮食的收购价格,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导致农业经济出现连续几
年的徘徊局面,。加上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减少,以及最初的改革
效应出现边际递减的状况,体制变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
以农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已不再能支撑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①中国统计年鉴(199 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 995:304
12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因而农民收入开始出现波动性增长的现象。1984—1991年,农纯收
入年均实际增长率只有1.45%。在第二阶段中,1985年和1990年是
两个增长相对较高的年份,实际增长率分别为4%和9.18%;1986—
1988年增长很缓慢。由于国家对经济环境的治理整顿,减少对乡镇
企业的贷款,使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减慢,乡镇企业发展速度
减缓抑制了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较多的收入,1989年甚至出现了纯
收入负增长的情况,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因此,第二阶段农民收入
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最大,增长最不稳定。
表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城镇居农民消城市居农村居农民人农民人城镇居农民暂农民纯
年份均名义民人均费价格民消费民均实际均纯收民人均时收入
纯收入名义可总指数价格消费价纯收入入实际可支配收入标准差
(元) 支配收上年= 总指数格指数(元) 增长率收入实(元) (元)
入(元) lOO 上年= 1985年(%) 际增长
100 =100 率(%)
1978 133.6 343.4 100.7 lOO.7 132.7
1979 160.2 387.0 102.O 101.9 157.1 17.56 10.60
1980 191.3 477.6 106.O 107.5 180.5 12.65 14.80
1981 223.4 491.9 102.4 102.5 218.2 14.04 O.48
1982 270.1 526.6 101.9 102.0 265.1 18.65 4.96
1983 309.8 564.O 101.5 102.O 305.2 13.OO 5.00
1984 355.3 651.2 102.8 102.7 345.6 11.56 12.43
1985 397.6 739.1 107.6 111.9 100.OO 369.5 4.OO 1.43 175.28
1986 423.8 899.6 106.1 107.O 106.10 399.4 0.46 13.75 216.97
1987 462.6 1002.2 106.2 108.8 112.70 435.6 2.78 2.39 6.65 247.98
1988 544.9 1181.4 117.5 120.7 132.40 463.7 O.25 —2.34 3.26 375.03
1989 601.5 1373.9 119.3 116.3 157.90 504.2 .7.47 O .16.98 324.40
1990 686.3 1510.2 104.5 101.3 165.10 656.7 9.18 8.5l 12.22 493.09
199l 708.6 1700.6 102.3 105.1 168.90 692.7 O.93 7.14 10.5l 515.49
1992 784.O 2026.6 104.7 108.6 176.80 748.8。5.67 9.73 14_38 580.55
1993 921.6 2577.4 113.7 116.1 201.OO 810.6 3.39 9.54 14.22 731.92
1994 1221.O 3496.2 123.4 125.0 248.OO 989.5 7.36 8.52 22.66 907.80
1995 1577.7 4283.0 117.5 116.8 291.40 1342.7 9.97 4.88 35.75 1092.18
1996 1926.1 4838.9 107.9 108.8 314.40 1785.1 13.14 3.84 51.87 1234.4l
1997 2090.1 5160.3 102.5 103.1 322.30 2039.1 5.87 3.44 37.28 1341.60
1998 2162.0 5425.1 99.O 99.4 319.10 2183.8 4.48 5.77 24.96 1372.5l
1999 22lO.3 5854.O 98.5 98.7 314.30 2244.0 3.79 9.33 21.45 1382.90
2000 2253.4 6280.O 99.9 100.8 314.00 2255.7 2.05 6.43 14.28 1449.87
200l 2366.4 6859.6 100.8 100.7 316.50 2347.6 4.18 8.47 20.36 1524.64
2002 2475.6 7702.v 99.6 99.0 315.20 2485.5 5.03 13.43 28.45 1617.54
2003 2622.2 8472.2 101.6 100.9 320.20 2580.9 4.25 9.01 27.93 1725.00
2004 2936.4 9421.6 104.8 103.3 335.57 2801.9 6.85 7.65 39.57 18lO.6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有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硕士学位论文
1992—1996年是第三阶段。经过1989—1991三年时间的治理整
顿,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形式开始好转。在1992年至1996年这一
阶段,国家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并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
购农民余粮,同时对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实行最
高限价,以稳定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使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
幅度由1994年的21.6%,下降到1996年的8.4%。在第三阶段,虽
然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依然占据着较高比重,但增长的来源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农收入增加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
动力量。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村非农
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外出打工的增加,农民收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
恢复性增长。1992—1996年年均增长率达到7。91%。在第三阶段,
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比第二阶段要小很多。
1997—2004年是第四阶段。1997年开始,由于农产品收购价格
总水平逐年下降,农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也开始连续下滑,进入一
个低谷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
长幅度持续四年下滑。200l一2004年农民收入增幅虽逐步回升但速
度仍旧比较缓慢。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率扭转了连续四年增速下降
的势头,主要表现为在农产品价格回升的初期,农民收入增长幅度
开始有所回升,另外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以
及从2004年初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大面积取消农业税等原因,农
民收入增幅开始逐步回升。尽管当前农民收入较八十年代末有所提
高,但是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经连
续7年没有超过6%,1997年以来, 1997—2004农民纯收入年均实
际增速只有5.7%。第四阶段的农民收入增长率在低水平上小幅波动。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四个不同阶段的农民收入增长率的离散程度
来进一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状况。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
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反映出变量的不稳定程度,离散程度越大
的变量越不稳定,离散程度小的变量其稳定性越高。通常采用方差、
标准差或离散系数对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方差或者
标准差反映了每个数据与其均值相比平均相差的数值;离散系数是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利用表1一l中的数据,可
以计算出四个不同阶段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
是:2.86%、5.01%、3.97%、1.43%;离散系数分别是:O.20、3.45、
O.48、0.31.因此,四个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状况是:首先,
从第一阶段的最稳定的增长状态发展成第二阶段的最不稳定的增长
状态;然后,从第二阶段的最不稳定状态开始一直到第四阶段,农
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或者离散程度呈下降趋势,这是一种低增
长率基础上的相对稳定。
I 刀
y\ 入
\ 入▲/\ ./◆
弋,∥ 。V Y Y~
|1979⋯㈨8⋯⋯983 198{19851986 198”弋97”⋯99J 1992 1993㈣199s19⋯997 1998 m9200D200I 2002 2003 2M
Y
图1.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变化图

f · 7【入
.‘ 八/\ /\
. /\/\ ▲,—.、、. 入/ \
/\/\ /Y \ /\/ 7
.卜√ \/、/ \./
./ \/ k /’1
y ◆ \ √ ,。,。⋯。。。⋯⋯⋯⋯。。.。。。.。。、、。。—<二。。。⋯..。,,。,.。。.。。⋯。。,⋯⋯。.⋯,。。,,。。,,。
-
——●一农民人
均纯收
入实际
增长率
(%)
—◆一城镇居
民人均
可支配
收入实
际增长
率(%)
图l。2城镇居民人均司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翠爻化图
下面再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化状况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波
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解释,纯收入是指
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的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
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以
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
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
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
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由此可见纯收入和可
加坫
m
5
0


硕士学位论文
支配收入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两者具有可比性。通过观察图1一l
和图卜2,我们可以直观的认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的不
稳定程度小于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不稳定程度。我们根据表卜1
中的数据,可以测得1979—2004年间,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标
准差和离散系数分别为:5。91%、0.8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
长率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别为:4.43%、O.64.因此,农民收入增
长率的离散程度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的离散程度,也就是说农
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程度大于城镇居民。
1.2.2收入结构中暂时收入的变化‘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小于他们先期收入
的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弗里德曼批评凯恩斯的家庭消费
行为概念基本上是错误的,他认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没有对先期收
入给予恰当详细的说明。弗里德曼对收入的概念作了区分:他称个
人先期收入为测得收入,并将测得收入分为永久性收入和暂时收入
两部分。在任何一年,消费单位的永久性收入并不一定等于那年的
测得收入,而等于消费单位预计其一生可获得收入的平均值或数学
期望值。暂时收入则是由暂时性因素影响而使测得收入偏离永久性
收入的那部分收入。弗里德曼认为暂时收入的变动是偶然的、非持
续的,它有正负之分。因此,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暂时收入的变
动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暂时收入的比重越大,人们对收入的预期就
越不稳定。弗里德曼承认对永久性收入进行一般性描述是相对容易
的,但是要给予准确的定义则很困难,因为它们是无法直接观察的。
巴拉(卧a11a,1980)针对发展中国家所应用的持久收入计算公式是:
匕=o.24(y/P)一2+0.323(】厂,P)一l+o.437(】,/P).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本文也采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我国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与暂时收
入(见表1.1),从图1—3中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波动幅
度大,暂时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
定性越来越大。



0

—∞
“..∥..人. .斗∥▲ 田;\鲫/助国皿脚翻哂隅日日衄∞m锄娜锄
郾农滔曦喇匿
1.2.3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
亚历西纳和罗德里克(Alesina and Rodrik,1994)、珀森和泰
布里纳(Persson and Tablleina,1994)的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和财
产分配上的不平等,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社会紧张感和政治上的不
稳定感,使得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强,因此,不同收入组
间的收入以及差距基尼系数都可以反映人们的不确定性感受。由于
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和按收入分组的历史数据都难以准确获得,这
里用地区收入的标准差代替分组收入的标准差来测度收入的不确定
性,方法是:先对各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然后每隔五个取一个,先后取上海、福建、江西、广西、河
北、新疆和贵州七个地区的数据代替七个组别的人均纯收入,最后
硕士学位论文
计算出各年份的组间标准差。图卜4表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呈扩大的趋势,这种收入和财产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强了农村居民
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
2000
1500
1000
500
O
。●。一
r,卜◆一P。
一。r/
●◆_/^弋厂。
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I 1992 1993 994 095 1996 1997 199B 999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3 年份
图卜4农民纯收入标准差变化图
具体数据见表1一l
1.3小结
十农民纯收
入标准差
(元)
综合考察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暂时收入的变化以及农民内
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这三个测度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可以这样认为:
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是越来越大的。当然,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不
只是目前的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大小的问题,不管农民收入的不确
定性在目前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总是存在
的,我们应该找出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存在的原因,并寻求减小农民
收入不确定性的对策。
反映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三个测度指标中,农民纯收入增长率
的不稳定性或者波动幅度经过了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变化。如
果能找出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就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能帮
助我们更好的对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第二章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成因分析
2.1影响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因素
2.1.1收入结构与农民收入不确定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农民收入的多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
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资产组合理论说明风险厌恶型的经济人
为了达到风险较小而预期收益较高的目的,就应该以不同的风险资
产形式持有其财富。一般说来购买多种风险资产比购买一种风险资
产所面临的风险较小、收益较稳定。同理,农民的各项收入都具有
一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如果排除政策因素的影响,只有一种收入
来源的农民其收入的不稳定程度要大于收入多元化的不稳定程度。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从收入来源来看,虽然家庭经营收入和劳动报酬收入始终是
农民收入中的主体部分,但是其内部构成发生了变化。1978年,农
民劳动报酬收入的96.6%①是从集体组织中获取,到1985年来自集体
的劳动报酬下降到4.4%④,与此同时,来自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劳动报
酬却在不断上升。1980年以前,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绝大部分来
自于农林产品收入、饲养家畜家禽收入以及采集捕猎收入;而1981
年以后,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业收入以及社会服务业收收入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
重都大幅提高,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6酽。由此可见,随着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收入的多元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农民收
入的多元化分散了农民收入的风险j减少了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
性。许多关于农业多元化和风险的研究(Newbery and
Stiglitzl981:Chavas and H01t, 1990; Rosenzweig, 1993;
Kurosaki,1997)表明,在缺乏事后风险管理措施(如金融、保险市
①、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8),第345页数据计算得出。
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 005),第369页数据计算得出。
硕士学位论文
场缺失)的情况下,种植业结构多元化是事前规避风险的·种有效
手段;杨伟勇(2004年)的研究表明农作物种植业的多元化和乡镇
企业的多元化减少了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而农村林业的多元化结
构调整也降低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总之,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
收入的多元化降低了收入的不稳定性。虽然农民收入多元化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但是许多研究(Dercon,1996;
Reardon bt a1.,1998;杨伟勇,2004)同时也指出其他风险规避
措施的存在会减低农业多元化的必要性。并且,我们对农民收入不
确定性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大小或程度
方面,也不能只停留在收入多元化这一个对策方面,我们要寻求的
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存在的原因以及更多的能有效减小农民收入不
确定性的对策。我们只是从这里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能降低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多从
市场方面来寻找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成因与对策。
2.1.2农产品市场风险引起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2.1.2.1农产品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农产品市场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定义。狭义的
农产品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所有权交换的有形场所。广义的农产品
市场则是指任何其他形式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不一定要占据一定的
有形交易空间,例如通过网络进行的农产品交易。一般说来,农产
品市场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交易主体,即从事农产品交易
的当事人,他们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中间商;二是交易客体,即
用于交换的农产品以及各种支付手段;三是交换场所、空间、设施,
包括进行农产品交换所需的有形和无形场所,以及冷藏设备和仓库
等必要的设施。
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农
产品市场风险较大。农产品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
者在市场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对其主体经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济利益产生损害的可能性”①。农产品市场风险可以细分为价格风险、
销售风险、竞争风险、电子商务风险和物流风险。第二,农产品具
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产品市场的货
源随农业生产季节而变动。农业生产有周期特点,其供给在一年之
中有淡旺季之分,而数年之中又有丰产、欠产和平产之分。而农产
品需求价格弹性小,需求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农产品很难做到
自发的供求平衡。第三,“农产品市场的二元结构”(杨继国,2003)
特点。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是完全自由竞争,而农产品面对的买方或
流通中介是垄断的,既有市场垄断又有政府垄断,形成一种特殊的
二元市场结构。所谓市场垄断,指农产品的收购方凭借自己的信息、
资金优势,对农产品压级压价。所谓政府垄断,是指政府以稳定农
产品价格为由,对农产品的收购进行干预、指定收购商、限定收购
价。但是,当农产品过剩时管制就放松,让其市场化,当供给不足
时就垄断价格和垄断收购,农民总是处于市场的弱势地位。第四,
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干预较多。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通
常都会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干预:干预农产品的生产,例如降低各种
农业生产的投入费用、实行生产配额、控制价格等;干预农产品的
流通过程,如直接参与农产品的流通、通过农产品国际贸易调节国
内市场、调节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等等。
2.1.2.2农产品市场风险与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内在联系
农产品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引致的不确
定性”(葛颜祥,2004)。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转变,拥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的农户将依据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
系及价格信号做出决策。但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农产品市场发育
程度、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国家农业政策、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变
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农产品市场供求的大起大落,形
成价格的不确定性。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供给短期弹性较小,
长期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一般较小,加上农户的适应性预期的
作用,农产品价格呈发散型蛛网波动。自发的市场机制会使农产品
①张曙临.转型时期农产品市场营销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1
硕士学位论文
供给出现较大波动,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导致农民收入不确
定。葛颜祥等人认为当前农产品价格风险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
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引致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收
入的不确定,价格风险对农产品产出的影响比同自然风险更为显著。
由于农业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农产品价格波
动越大,意味着农产品收入的不确定性越大。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农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如图2—1所示,图中
可以看出,农业收入的波动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基本上是同步的。以
农业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Y)为被解释变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
数(P)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为:
Y=48.28+0.58P
(2.85) (3.64)
括号内数字为T检验值, R2=0.72,F=46.5.
150
140
130
120
110
lOO
90
80
. 盈-八∥K ★一黼/\∥、\ ▲ 一%一‘-遗啤■~·一1——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图2—1农业收入发展速度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同步波动
具体数据见表2一l
上述结果表明,农业收入发展速度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呈的正
相关关系,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每波动0.58%,农业收入发展速度同方
向波动1%,反之亦然。因而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导致农业收入的波
动,价格波动越大,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农产品销售风险主要是由农产品供过于求引起的,农产品市场
供求状况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以粮食这种主
要的农产品为例,我国的粮食产量“随着气候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呈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波动性发展"∞。1978年至今,曾出现四次全国性的“卖粮难”和两
次“买粮难"。四次“卖粮难”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4年、1990
年和1996年,这四年均是粮食丰收年,并且前一年国家进口粮食数
量较多,造成粮食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两次“买粮难"分别发生在
1989年和1994年,其主要原因是粮食歉收、市场封锁以及粮食出口
过多。由于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往往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
因此,农产品销售风险是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国内或者国际市场上如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
价格与竞争相比处于劣势,那么农产品经营者就面临着竞争风险。
价格风险和销售风险是针对整个农产品市场来说的,是由于不利的
农产品的宏观经济环境所造成的;而农产品市场竞争风险产生于微
观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相互竞争,即使农产品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较
好,只要有市场竞争,农产品市场竞争风险就不可避免。我国已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产品将面临很大的国际竞争风险。我国
的农产品整体质量比较低,优质产品较少,农残超标,农产品质量
不能与美国、泰国等粮食出口强国相比;并且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
价格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在农产品价格和品质不如国际市场的前
提下,一旦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农产品市场就
会受到巨大冲击,从而加大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农产品在运输、储藏、包装、保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农产品使
用价值上的损失上,形成农产品市场物流风险。农产品在生产或加
工出来以后、达到消费者手中之前要经过许多物流环节,农产品在
物流过程中的保质保鲜要求比工业品要求高,而我国的农产品物流
大多采取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因此,农产品在物中的损失很
大,造成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2.1.3自然风险引起农民收入不确定
农业具有弱质性,农业生产不但有市场风险,而且还面临自然风
险,即农业灾害。农业灾害是指“直接危害农用动植物和农业生产
①牛若峰.农业与发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63
23
硕士学位论文
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进并而危及人类生存的灾害"U。
农业生产受自然影响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农业生产要
求有较为适宜的条件。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农业生产为农民
提供了主要的物质资料,农民衣食所需依赖于农业,生产资金依赖
于农业。当农业灾害发生时,往往使大面积的农田、果园、牧场、
鱼塘等遭到破坏,农产品品质和产量都会下降。因此,农业灾害使
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实
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利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汲取了大量的农
业剩余,导致农户缺乏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改造。农业基
础设施是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的保障体系,基础设施落后降低了农业
抵抗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剧了农民收入的不确定
性。图2—2很清楚地的表明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与农作物成灾面
积呈反方向变化。农作物成灾面积大的年份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低,反之,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就相对较高。
30
20
10
O
一10
h户—弋,一丫一P■■.\■
\一入—厂卜★_r ”a。”“m“m mt三’童tm m“一ma伸”tm m”m.的“m:ooom”叩。m:w
+农作物成灾面积比重
(%)
+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图2—2农业收入增长率与农作物成灾面积比重呈反方向波动(%)
具体数据见表2—1
2.1.4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民收入不确定性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最初起始于传统经济中的若干产业部门,
由此形成了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同时并存的二元经济结
构。刘易斯(William A。Lewis)认为传统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为
零的隐蔽性失业或过剩劳动力,使现代城市工业部门能以不变的低
工资得到源源不断的劳动无限供给成为可能。这有利城市经济的发
展,但是对于民工来说却是不利的。由于供过于求,农村剩余劳动
①张波.衣业灾害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
24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力进城务工的就业机会随着城市对民工的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并
且农民进城就业确实面临着不公平的环境,如一些大中城市限制农
民进入的行业和工种,对迸城农民工的收费过多过滥,农民进城务
工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卡,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因此,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是暂时性的、不稳定的,而务工收入是
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农民增
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民工进城务工收入不稳定会导致
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2.1.5政策不稳定导致农民收入不确定
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说,它们是
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的约
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
产权)组成的”①。制度定义的是社会特别是经济的激励结构。政策
也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范畴。政府政策的不稳定、不连续会打
乱社会的经济次序,造成激励机制的失灵。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产生了新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
入增长迅速。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转到城市。1985年1月
宣布取消实行了30多年的粮食统一收购政策。1985年下半年,由于
粮价的波动幅度过大,上升过猛,国家从1986年起又恢复粮食定购,
实行价格和流通双轨制。政策的反反复复不确定导致农民收入预期
不稳定。1986—1988年的三年治理整顿时期,不仅在城市从事建筑
业的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就连乡镇企业也受到不小冲击,导致农
民的非农收入下降。对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问题,政策制定者在
粮食由政府“调价”还是向市场“放价"两者之间不断权衡变化。
最早是完全由政府调价(1979年),继而是“调放结合,,,但强调“以
调为主”(1984、1985年),形成了以政府价主导的粮价双轨制。再
往后,又出现了先放后收、明放暗收的局面(1993、1994年)。即使
是政府价格,也有统购价、合同定购价、国家定购价和政府议价。
①道格拉斯.C,诺思炜0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25
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不确定也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重
要原因。‘

2.2计量研究
2.2.1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根据前面一节的理论分析,下面构造一个计量经济型模型来对
影响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实证与分解。计量分析所采
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正式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在原始数据的基础
上,构造以下变量。
表2—1样本数据
农民纯收农民纯收农副产品收农作农村居民农业收入农业收第一支农支出
年份入实际增入名义增购价格总指物成消费物价(元) 入发展产业占财政总
长率波动长朝数灾面总指数速度收入支出的比
指数积比(%) 比重重(%)
重(%) %
1984 6.53 14.69 104.O 10.58 102.80 250.36 112.89 70.46 9.10
1985 .1.03 11.9l 108.6 15.81 107.60 263.81 105.37 66.35 8.30
1986 .4.57 6.59 106.4 16.41 106.10 278.98 105.75 65.83 9.19
1987 .2.25 9.16 112.0 14.07‘ 106.20 300.79 107.82 65.02 8.65
1988 -4.78 17.79 123.O 16.53 117.50 345.64 114.91 63.43 8.59
1989 .12.50 10.39 115.O 16.68 119.30 371.65 107.53 61.79 9.42
1990 4.15 14.10 97.4 12.0l 104.50 398.10 107.12 58.0l 9.98
1991 .4.10 3.25 97.O 18.59 102.30 519.60 130.52 73.33 10.26
1992 .64 10.64 103.4 17.35 104.70 543.70 104.64 69.35 lO.05
1993 .1.64 17.55 113.4 15.66 113.70 589.57 108.44 63.97 9.49
1994 2_33 32.49 139.9 21.17 123.40 780.9l 132.45 63.96 9.20
1995 4.94 29.2l 1 119.9 14.86 117.50 996.51 127.6l 63.16 8.43
1996 8.11 22.08 104.2 13.93 107.90 1192.60 119.68 61.92 8.82
1997 .84 8.51 95.5 19.69 102.50 1267.70 106.30 60.65 8.30
1998 ..55 3.44 92.0 16.17 99.OO 1237.40 97.61 57.23 lO.69
1999 .1.24 2.23 87.8 17.09 98.50 1180.00 95.36 53.39 8.23
2000 .2.98 1.95 96.4 21-99 99.90 1136.10 96.28 50.42 7.75
2001 ..85 5.Ol 103.1 20.42 lOO.80 1165.17 102.56 49.24 7.71
2002 0 4.61 99.7 17.67 99.60 1167.79 100.22 47j17 7.17
2003 ..78 5.92 104.4 21.33 101.60 1198.28 102.61 45.70 7.12
2004 1.82 11.98 113.1 10.6l 104.80 1398.OO 116.67 47.6l 8.2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的数据整理与计算。
农产品价格风险由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波动来衡量,农副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产品收购价格变化越大,农产品价格风险就越大,并且农产品价格
风险是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一个指示性指标。用农作物成灾面积比重
来衡量农业的自然风险,农作物成灾面积越大,自然风险越大。第
一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出收入多元化的程度,因
为第一产业收入比重越高,其他收入的比重就越低,收入多元化程
度也低;反之,第一产业收入比重越低,就说明农民收入多元化程
度越高。用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制度
因素,财政支农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就越大。以上变量是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是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用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率的波动指数的绝对值或者农民纯收入名义
增长率来衡量。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煳=(积一锹)/锹“
式中,脚是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指数;硪为农民收入增长率
的均值。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指数反映了收入增长率偏离均值的的
程度,I麟I越大,说明收入增长率偏离均值越大,稳定性越差,收
入的不确定性程度也越大。根据第一节的理论分析,构造如下理论
模型来对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
WGR\=仪+8.AP+y.s+9·CP七n·AGRc+(p·FsC+s
式中,I煳』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率波动指数的绝对值,4尸是农副产品
收购价格总指数,s是农作物成灾面积比重,CP是农村居民消费物
价总指数,彳锹c是第一产业收入比重,脚是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
支出的比重,口、∥、y、乡、77、缈为待估计参数,占是残差项。各变量
的样本数据见表2。1。
2.2.2参数估计结果及统计检验
用spss统计软件估计模型, 得到如下结果:
l脚I=一18.48一o.19彳尸一o.34s+o.42cP+o.07彳G次c—o.22胱
(一1.63) (一1.56) (一1.76) (2.17) (0.67) (一O.25)
R2=0.67 F=10.8 D.W.=2.O
可知方程的拟合度不高,并且,根据括号中的t统计量来看,
第一产业收入比重(彳GRc)和财政支农支出比重(邢c)的t统计
硕士学位论文
量极小,不能通过检验。为了提高方程的拟合度和变量的显著性水
平,剔除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么锹c)和财政支农支出比重(胱)
这两个变量,重新估计参数,得到如下方程:
ly-GRI=一1 8.22一O.1 9么尸一0.37S+O.45凹
I l
(一1.82) (一2.18) (二2.23) (2.61)
R2=0.84 。F=21.2 D.W.=2.1
2.2.3直接用农民纯收入名义增长率(GR)做被解释变量,剔除
不显著解释变量以后,得到如下方程:
GR=一6 1.1 3+O.29么尸一O.63S+O.5CP
R2=0.86 F=15.6 D.W.=3.62
统计检验显示,各变量的显著性和方程的拟合度较高。
}‘
2.2.3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收入多元化程度(用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
入的比重来表示的)不是减少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显著因素,这就
验证了第一节的理论分析:在存在其他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措施
的情况下,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性会减小。
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是减小农民收入不确定性
的显著因素,这就说明过去的财政支持与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不
确定性所起的限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或许是由于过去对农业的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或许我们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怎样减缓农民
收入的不确定性。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率波动的显著原因,农
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变化0.19%,农民收入增长率偏离均值1%;且
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上升O.29%,农民纯收入名义增长率就增加
1%,反之,就减少1%。这就说明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农民收入不确定
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作物成灾面积比重也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
原因,农作物成灾面积变化O.37%,农民收入增长率就偏离均值1%;
农作物成灾面积提高0.63%,农民纯收入名义增长率下降1%,反之,
就提高1%.因此,农业的自然风险也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原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因。比较农民收入增长率对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弹性与对农作
物成灾面积比重的弹性,得知:农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对农副产品
收购价格指数的变化更敏感,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风险成为了农民
收入不确定性的首要原因,价格风险比自然风险对农民收入不确定
性的影响更大。
总之,.农产品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
成因,要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农产品市场
风险和自然风险的防范上,并且要把治理农产品市场风险作为重中
之重。“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减小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市场化对策研究
3.1传统的风险规避措施的不足之处
前面的研究表明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成因在于农产品、市场
风险和农业的自然风险,并且,传统的风险规避措施并不能解决农
民收入的不确定性。首先,农业保护政策的作用有限。农业保护政
策是通过制定一个适宜的保护价格来保护农业生产者收益,其实施
的基础“在于国家具有足够的财政实力和制度效率”①。但由于国家
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加入WTO以后,对直接的价格补贴的限制,农
业保护政策的使用会越来越少。从国际经验看,减少对农民的价格
补贴也是一种大势所趋。而且,为了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保证农
民收入的稳定性而实行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的一个消极影响就是
政府的干预严重扭曲了市场价格。其次,多元化经营的效果不佳。
一般来讲,多元化经营是经济主体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策略。但是,,
由于信息的闭塞、农业生产资料的专用性以及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
等原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期很长。而且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是一
种比较被动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传统的风险规避措施已经不适
应农业市场化的发展,必须寻求市场化的风险规避措施。具体来说有
以下一些措施。
3.2减小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市场化手段
3.2.1发展和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the futures market)是指在一定的场所、按照一
定的规则和规范进行期货合约买卖的市场。期货套期保值是指在期
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其将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的现货
商品数量相同的该商品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在现货市
场上买进(或卖出)现货商品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原
①甘正在,刘加.期货市场与国有农场价格风险管理[J].中国衣垦经济,2003(4)
30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来所买进(或卖出)的全部该种商品的期货合约,而将现货市场价
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出去,达到锁定成本或收入,保证既定盈利的一
种经济活动。目前,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已成为国内外贸易中一种较
为成熟的、高层次的交易方式和机制。期货市场回避价格波动风险
的功能,为农户获取稳定收益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农产品期货市场能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的原因有几个。第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能事先提供市场价格信号,
减缓价格波动,为农产品价格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从而减小农民
收入的不确定性。期货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对商品价格的变
动具有预期性。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只能向农户提供近期的
供求信息,并不反映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农产品供求关系,若农户仅
仅根据现货市场组织生产与经营,其生产结果可能与下期的农产品
供求状况背道而驰。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减少农户生产经营的盲目
性,从而有利于减缓价格的波动和收入的不确定性。第二,农产品
期货市场在有大量投机资本的介入情况下,可以吸纳剩余,缓和供
给,对农产品周期性波动起到熨平作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减缓了现
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为农户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价格环境。
第三,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农产
品期货交易可以大大减少农产品实体的储藏、运输,降低现货转让
成本。此外,期货交易所集电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众多的买家和卖
家统一集中在交易所进行交易,买卖双方比较容易找到交易对象,
大大减少了交易者搜寻、分析、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提高交易效
率,从而减少收入的不确定性。’
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的优点与可行性。首先,农产品期货交易
不会扭曲市场价格,其发现价格的功能还能为农业提供及时的未来
价格信息,从而有利于实现均衡市场价格,改善资源的配置和提高农
业效率。其次,农产品期货交易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在传统的农
产品价格保护政策情况下,由国家承担了价格波动的风险。我国是一
个农业大国,庞大的农业产业的补贴将会使国家财政背上沉重的财
政负担。而期货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可以作为国家价格保
硕士学位论文
护的替代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期货市场的投机性吸引了大量的投
机者,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保证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承担
了市场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农产品的价格风险,实际上就是把
农业产业的风险转移给社会投机者。使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
意义在于,吸引社会资金向农业这个弱质产业转移,减轻了国家的
财政负担。例如,美国政府鼓励农场主利用期货期权市场管理价格
风险,并对农民提供保证金上的支持。通过期货市场应付价格风险,
既使农产品价格风险得到转移,又减少了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保证
了市场价格机制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分析:第一,期货市场法制不
健全,市场秩序有待提高。我国的期货市场成立仅有十余年的历史,
虽然通过一系列条例,如《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我国
期货市场的规范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
管理水平相比,我国仍有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对期货市
场的利用。第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品种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的需
求。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货交易品种设置
直接关系着期货市场对相关现货产业发挥作用的程度。目前,我国
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只有十一个:大豆、绿豆、豆粕、小麦、
籼米、红小豆、啤酒大麦、花生仁、天然橡胶、玉米和棉花(玉米和
棉花为2004年新上市)。市场交易量灾的适合期货交易其他品种的
农产品没有列入期货交易市场的范围。过少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已严
重制约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仅靠当前的上市品种很难满
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使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难
以充分发挥。第三,期货市场是风险交易市场,使用农产品期货交
易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期货市场采用保证金的杠杆交易机制,使
期货市场的风险容易放大。在参与期货交易时不注意控制风险,可
能导致更大的风险。如果交易风险控制不严格,可能导致投机者操
纵市场,引起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第四,
农产品期货交易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缺乏。期货交易是一项风险大、
智力密集型的经营活动,需要对期货市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期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货交易技巧比较熟悉,才能对未来价格走势进行较正确的判断,达
到转移风险的目的。但是,农户在期货市场的知识和技术上面都很
缺乏,影响了农户对期货市场的利用。
为了使农产品期货市场能有效的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就
必须采取措施发展和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第一,要增加大宗农产
品交易品种,扩大期货市场规模。上市品种越多越丰富,期货市场
功能发挥所影响的行业和领域就越广泛,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力越大,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显著。目前,我国进入期货市场交易的农产
品品种只有十一种,而“美国目前约有27种农产品期货合约和23
种期权合约”∞,期货市场对于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产品
期货市场上市品种的确定是期货市场治理整顿期间的结果,随着我
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和加入WT0后我国经济
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农产品期货品种创新的空间十分巨大,必
须改变目前期货易品种过少的局面,在规范发展原有交易品种的基
础上,积极推出混麦、花生、早籼稻、籼菜籽等品种进入期货市场
交易。第二,积极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形成一个结构合
理、理性成熟的套期保值者群体和投机者群体。首先要加大国有粮
食企业改革力度,包括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产业
化经营企业等,把企业培育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
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期货市
场的套期保值交易手段,逐步进入期货市场。在发达国家,参与期
货保值交易是该企业市场信誉的重要保障。国外银行在进行放贷时,
往往愿意将资金贷给在期货市场上己经做了套期保值的企业,因为
这些企业规避了风险,锁定了利润,有利于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收。
因此,政府和粮食主管部门应对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予
以扶持,在政策、税收等方而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为国有企业参
与期货保值交易提供便利。其次,要允许实力较强的期货经纪公司
代理农户开展农产品期货交易,以克服农户由于缺少相应知识和技
能而不能直接参与交易的弊端。第三,完善法规,规范监管体系,
①范力,冯科.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对策【J】.金融证券,2004(6):38
33
硕士学位论文
强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监管。要加快期货立法,明确期货市场
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期货交易秩序和依
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使期货交易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2.2发展和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的概念来源于日本。1923年,‘日本制定了《中央批发
市场法》,1980年,经修改后称为《批发市场法》。该法规定:“批
发市场是指为鲜活商品等批发业务开设的市场,场内设置有批发交
易所、汽车停车场及交易、加工、分装商品等所需设施,并连续开
放使用。"我国自1984年开始建立了第一个蔬菜批发市场,逐步
形成了适合批发市场交易的包括工业品、农副产品等各种商品的、
多层次的批发市场体系。国内贸易部颁布的《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中对批发市场的定义是:“批发市场是指为买卖双方提供经常性地、
公开地、规范地进行商品批发交易,并具有信息、结算、运输等配
套服务功能的场所。"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进行农产品批发活动
的场所。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
批发市场;按其辐射范围可以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
中心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减小农民收入不确定性,这是因为:第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价格同
商品的实际价值和供求状况比较接近。在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上形
成的“郑州价格",对粮食市场上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第
二,由于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它的生产和供给具有不确定性,
而农产品的消费则是比较均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连接生产与消费,
信息来源广泛,又拥有多样化、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因此,农
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价格等各种信息服务可以协调产销关系、调节和
稳定供求关系。第三,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服
务,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其储运、保鲜
与物流配送服务,减了少农产品的中转环节,降低了物流风险。所
以说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减小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为了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发展和规范
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一,要在立法调研和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法规经
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其他有关法规。通
过立法来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办目的、市场规划、市场准入、
交易规则、关联从业人员职责、政府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罚则等
行为。第二,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借
鉴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经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
同时也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建设。第三,积极发展批发代理和拍卖交
易方式。要促进批发代理交易的发展,让大型的批发商组织与生产
者、经纪人或专业组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以提高交易的组织化、
专业化程度,从而为拍卖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已经具备条
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销地批发市场,要积极尝试进行拍卖交
易,对于拍卖设施不完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暂取手势等传统的
叫价方式;对于档次高、标准化和规格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要逐步尝试电脑拍卖,实现批发市场管理、交易、结算等的电子化
和信息化。
3.2.3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随着农
业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
中,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获取更大的效益和保护自
身利益,而自愿结合起来,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
新型组织”①。是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组织和制度创新,对于促
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入世之后,我们面对的是国外一
些发达国家的农场,不仅比我国的农户经营规模大,实力强,而且
经过一百多年的合作化进程,组织化程度非常高。我们分散的农户
如果不组织起来,就很难应付国外的竞争。农民如何进入市场参与
竞争,国内外经验证明根本性的措施是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
①张新荣,薛丽.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民进入市场专用通道[J].农村集体资产视
线,2003(5):1 4
35
硕士学位论文
组织,使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使他们既有通过调整结构获得
产业上的优势,又有通过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获得的组织优势,
大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收
入的不确定性。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传统的农业合作社相比具有以下特
点。一是专业性的特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
专业分工,从事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二是农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是合作制和股份制的结合体。这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与传统的合作社最不相同的地方。传统的合作社是劳动者实现
共同目的的联合自助组织,是弱势者的劳动联合体,而非资本的联
合体。传统的合作社组织产权不清晰,影响农户的加入;而农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但是劳动者个人的结合,而且还有资本的结合,
兼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这样的产权安排,由于组织内部“产权清
晰、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界定明确”(卫龙宝、卢光明,2004),
所以调动了组织发起人的积极性、降低了组织的交易成本、减少了
交易的不确定性。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减小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以下
几个。第一,减少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产品的
生产交换活动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就生产而言,农业是自然属性极
强的产业,任何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反常变化都会影响农民的收成;
就交换而言,农产品自身的品质、,交易对手的特质、消费者偏好、
市场供求结构等因素都是农产品市场主体难以控制的外生变量,这
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交易契约的签订和执行。同时,由于机会主义
行为的存在,合同执行者在市场情况变得不利时,很可能违约,给
对方带来损失。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村信用缺
失、合同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乏的背景下,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概
率更高。“订单农业”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违约情
况的发生,农产品交易双方就需要把契约写得十分周详,力图包括
一切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每~种情况发生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结果,
交易越复杂,交易谈判、缔约的过程就越复杂,客观上增加了交易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成本。如果能把单个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农业企业的形式进入市场
以实现农业市场化,就可以把若干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实现规模
经济,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易次数和交易磨擦,降低交易成本,
实现帕累托改进。第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从事弱质产业的
弱小经营者的协作和联合,它把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各
环节联系起来,把加工和销售中增值的一部分按内部利益机制返还
给农民,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于抵御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都有很大作用。第三,通过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了农
户经营规模小、信息不完全、自我素质低的不利状况,提高了农民
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增强了竞争能力。合作组织的成员联系
在一起,互助合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并且,合作经济组织能提高技术普及和推广,最大地发挥了新技术
所具有增产、增效潜力,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分析:第一,农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具备基本条
件;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真正开展生产经营服务,没有发挥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应有作用;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按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实行二次返利,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
存在着产权不清的现象。第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规模效应。
目前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规模偏小,自身实力弱,缺乏配套的
收购场地、仓储、冷库及加工设备,服务手段有限,服务范围比较
狭窄。第三,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
主要制约因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求有懂经营、善管理,
具有较高威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又要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才,
但在农村中,这样的人很少。第四,政策环境制约着农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企业,又有别于
社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还没有合作社法人,
目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
的,属于企业法人。于是便带来了税收问题。如农民销售自产的农
产品,不需要纳税,而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销售,就要纳税.这
硕士学位论文
就挫伤了农民入社建社的积极性。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因此不进
行工商、税务登记或不建账,影响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第
五,管理体制不顺。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看,还存
在着部门不协调、关系不顺的现象,影响政府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的管理指导和服务。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应该采取
措施规范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中要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农民加入专业合作
组织后,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
所有权,并明晰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产权关系。第二,制订优
惠的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加大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力
度: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对农
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业、林业、渔业等自产自销的农产品,
应视同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村信用社应向农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生产经营服务。
第三,政府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
和服务。要努力协调好部门关系,形成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第四,
培育好的管理者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者和管理者既要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又要有服务群众的品德。应该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合作思想、合作
原则、运行机制、信贷、投资等基本知识,增强解决农业生产经营
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2.4发展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生产均摊风险
在不确定性环境中,风险厌恶型消费者会采取风险均摊的方式
来规避风险和实现效应最大化,其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进行保
险;第二,通过资本市场把有形资本转变为对企业的所有权来转移
分摊风险;第三套期保值。后两种措施我们已经进行过具体的分析
了,下面再农业保险问题进行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
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
保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的发
展受到许多小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农
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建立灾害保障体系,减轻国家的负担;农业保
险补偿功能的发挥,可以帮助农民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保证农村
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可以使农民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优惠等。而且我国是世贸组织的成
员国,根据wT0农业协议的规定,对农资价格的补贴,对农业市场
的支持水平要控制在农业生产总值的1%以下,而农业保险可以避免
与WT0农业协议的冲突。
7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是
个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然而,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保
险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局面。有资料显示,1993
—2003年农业保费收入从近6亿元下降到4亿多元,2004年我国农
业保险保费收入4亿元,仅占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总额的O.09%和财
产险保费收入总额的0.36酽, 按全国2.3亿农户计算,户均投保费
用不足2元②。另外,在保费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农业保险的险
种数日也在不断减少,由最多时候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不
足30个。1993年——2004年农业保险赔付率不断上升,2004年达
到75%@,高于保险界公认的70%的临界点。高赔付率、高风险,加
上业务经营的费用支出,,使农业保险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国
家1996年开始免征农业保险的营业税,但与高赔付率的风险相比根
本微小足道。农业保险虽然市场巨大,但高赔付率,高风险使得各
商业保险公司避而远之、不愿经营,使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举步维艰、
停滞不前,处于日益萎缩的困境局面。
农业保险的可行性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市场潜力大,从理论上
讲完全符合保险数理基础的大数法则;从政策角度看,我国政府也
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第364页数据计算得出一
②费友海,张新愿.对我国农业保险供求现状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4(3)
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 005)第356页数据计算
39
硕士学位论文
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三农”问题的提出为我国农业保
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实践的角度看,外资保险公司也陆
续进军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的经
营模式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农业保险能为农民分摊风险,能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应
该采取措施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第一,加强农业保险立法。要用
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支
持作用、保险费率的形成机制、经营主体应享有的政策的支持、农
业保险补偿体制的框架、农业保险再保险的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协
调机制等内容,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或因财力问题而忽
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通过农业保险立法加强农民的保险意识,促
进农业保险的稳定发展。第二,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和高
补贴的政策。农业保险的自身经营效果不高,但农业保险是“具有
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费友海、张新愿,2004),社会效益却非
常明显。为了确保农业保险的稳定发展,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实行低
费率和高补贴的政策。归纳分析国外的农业保险经营状况,各国采
取的补贴方式和标准有所不同。从补贴对象来说,可以是农民,也
可以是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从补贴内容来说,包括费率补贴、经
营主体管理费用补贴、经营主体亏损补贴;从补贴方式上来看,可
以直接补贴给农民,提高农民的付费能力,也可以农业保险经营主
体:自从1996以来,国家财政支出中每年的农村救济费都在40亿
元以上,2004年达到了85.87亿①,政府可以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支持
各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商业保险公司如果有了
政府的补贴,那么农业保险费率就可以降低,从而减轻农民的参保
成本。我国在经营农业保险时,应借鉴国外的做法,进行科学的分
析,制定合理的费率,同时防止农业保险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和逆
向选择。第三,积极开展农村保险市场,树立“大农业保险”②的观
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我国虽然己
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第356页数据计算
②张堂云.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2):23
40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涉足农业保险领域,很少有保险公司进入农村的人寿保险、医疗保
险等领域。农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如果能适当地开发农村人
身保险及其他的财产保险市场,即用种植业和养殖吸引农民投保,
用良好的服务吸引农民投财产险和人身险。这样就可能提高保险公
司的偿付能力,使农业保险亏损的空缺得到填补。
3.2.5实行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用以
辩明某个或某群卖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
务相区别"(菲利普.科特勒,1997)。农产品品牌作为特定农产品的
标志,有几个特点:第一,农产品品牌具有地域特征。不同地域具
有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土质、温湿度、曰照、水源等自然条件
的差异,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形成。即使是同一品种的农产品,
也会因不同的地域而显示很大的品质差异。所以许多农产品脱离了
特定地域,这些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就会减小,甚至被认为是假冒伪
劣产品。第二,农产品品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特征。“古龙贡米”早
在清朝康熙四年已开始出名,被指定为宫廷贡品,也一直是百姓馈
赠的礼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三,农产品品牌
具有自然生态、绿色时尚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
越注重生活质量,健康意识明显增强,绿色食品倍受青睐。因此,
大多农产品品牌选择自然生态产品作为其特色。实行农产品品牌发
展战略就是要以农产品品牌的树立、使用和保护为核心,在分析研
究农产品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
的总体行动计划。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的要求。农
产品品牌战略能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
一,农产品品牌战略能使优质农产品的价格预期稳定、销售稳定,
从而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收入不确定性。传统意义上,农产
品被视为质量差异最小的产品类型,凭经验就可以判断产品的质量。
可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各种污染物的增加对农业生产环境
硕士学位论文
造成威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目标,大量化肥、农药的
投入,使农产品带毒问题日趋严重,对人们的生存质量造成潜在的
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的质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买方仅
对农产品本身进行观察是难以得出质量等级结论的,在农产品交易
市场上,作为生产者的卖方成为质量信息的优势方,作为消费者的
买方成为信息劣势的一方,这就是农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无法判断该商品消费中带来的价值,
也就无法给出相应的价格,卖方也无法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否优质品,
从而农产品市场上也就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价格对资源优化配置的
作用无法实现,出现市场失灵。农产品品牌作为一种信号显示
(signaling),是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措施。优质农
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产品品牌战略向市场发出信号以后,规避
风险的消费者愿意为名牌支付高价,消费者更信赖有品牌的农产品。
农产品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保持农
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增长。因此,通过农产品品牌战略可以改善优质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价格和销售预期,降低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第二,农产品品牌战略能减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风险,从而减小农
民收入不确定性。我国加入wT0以后,农产品市场将全方位开放。
国外农产品具有高品质及低成本的优势,并且,农产品的竞争从价
格竞争、质量竞争逐步走向品牌竞争,这使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
争将更加激烈。积极创建自己的强势品牌,使之能与洋品牌相抗衡,
就能减小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风险,从而减少收入的不确定性。
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第一,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许
多农业生产企业的营销观念仍然停留在产品营销的层次,不注重品
牌形象的树立与推广。这些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农产品“品牌
是农业的一种新的资源”(张署临,2003),没有认识到农产品品牌
竞争时代已经来临。我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史上
就有不少具有特殊品质的农产品。我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时间
也有十来年。但是我国目前的全国驰名商标主要分布于纺织服装、
家用电器、饮料、食品等行业,其中虽然有一些是农产品的加工品,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却没有一件是初级或真正的农产品商标。许多农产品只有商品名称,
没有品牌商标,我国农产品商标绝对量小,因此,很多农产品特别
是初级农产品没有品牌商标也能在市场流通。第二,市场监管不力,
假冒品牌产品充斥市场。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纵容和不法商人追求暴
利的利益驱动下,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严重影响品牌形象,造成“劣
币驱逐良币"。另外,原产地标志的滥用使得一方面原产地名称被淡
化,成为同类产品的普通名称或标志,使传统久负盛名的真正原产
地域产品被混同、假冒;另一方面,被许多原产地以外的企业抢先
商标注册,从而剥夺了原产地域其他生产者使用原产地域名称的权
利,形成了不公平的垄断,影响了该产品的发展。
为了减少农产品的销售风险,减少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必须采
取以下措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第一,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
意识。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先决
条件。针对农民品牌意识较为淡薄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农户的引
导,逐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让农民积极投身到农业创品牌活动
中去。政府要把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当作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
任务,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优
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产品品牌给予积极支持,要使农产品经营企业充
分认识到农业创品牌是关系农产品经营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而
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第二,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
量。发达国家的农业都实现了标准化,其农产品从内在质量到外观
形象,从分级到包装,从生产到管理,都是严格按标准进行的,从
而使农产品提高了质量,创出了品牌。因此,我国的农产品要提高
产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实施农业的标准化管理。要积极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要加快我国
农业标准体系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
都有技术标准可依。第三,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首先
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宣传是一种事前主动的品牌保护措施,有效
地宣传品牌农产品,是保护和发展品牌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好酒
也怕巷子深",即使是品牌也必须坚持不懈地利用广告、新闻媒体或
。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赞助等形式加强宣传,从而巩固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
地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保护农产品品牌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
对品牌农产品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活动对品牌农产品的冲击。
总之,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农民收入
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
景下,我们应该挖掘市场机制的潜力,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措施来减
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及其成因与对策研究
结语
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农民的收入结构、农产品
市场风险、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风险、我国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
结构以及政策不稳定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其中,农业
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又是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传统的风险规避措施不能有效减少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发展和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构农产
品市场交易主体,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产品品牌发
展战略、发展农产品保险市场等市场化的风险规避措施是有效减小
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市场化措施。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
今后我们仍要一如既往的关注农民问题。要继续完善对农民收
入不确定性的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把各种不同的测度指标进行综
合,以求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要继续探讨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对
策,对于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市场化对策,也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可
行性论证,对策的具体实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
仍然要把市场化的风险规避措施作为研究重点,当然,凯恩斯所提
出的政府干预的思想也不能否定,只要能有效减小农民收入不确定
性的措施都应该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季德,利斯特著;徐卓英等译.经济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l 986
[2】庞巴维克著;陈端译.资本实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64
[3]凯恩斯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9 O
【4]刘怀德.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ool
[5】梁吉业,李德玉.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知识获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李拉亚.通货膨胀与不确定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95
[7】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9
【8】陈冬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9】刘凤英,许锐.有限理性的奠基人西蒙评传[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1 o】韩建新.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1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 994
【1 3]尹世杰,蔡德客.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4 J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fM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l 994
[15】孙风.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 002
【16]刘茂松.市场经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1 7】苏洪.走出节俭的误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l 999
[18】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99
【19]王育红.发展经济学【M】.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0】张曙临.转型时期农产品市场营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21】牛若峰.农业与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2]黄祖辉,林坚.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3】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 003
[2 4】里特森.农业经济学一一原理和政策:原理和政策[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2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6]姜长云.“三农”问题的多维透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 004
[27】黄祖辉,宋顺锋.中国“三农”问题理论实证与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05
[2 8】张波.农业灾害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L 999
[2 9】甘正在,刘加.期货市场与国有农场价格风险管理【J].中国农垦经济,2 003(4)
[30】范力,冯科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对策.[J].金融证券,2004(6)
[31]费友海对我国农业保险供求现状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农村盎融研究,2004(3)
[32】Friedman, Milton.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M】. Princeton:
Pr inceton Univer s ity press,1 957

[33】J.M.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 st and Money【M】.Macmi 1 lan
ST.Martin’s Press.i 973
[34]P.Davidson.Money and the Real world【M】. London:Macmi 1 l an. 1 972.
[35】F.H.Kni ght.Ri sk uncertain cy and Profit[M].Chicago: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 s, 1921
[36】Modigli ani.Franco.Life Cycle,Individual Thrift,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J].The Ameri can Economic Review,v01.No.3.June 1 986
47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支出差异关联的实证研究》,湖南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我国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与预防性储蓄的研究》,《吉首大
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论我国村居民的不确定性与非持续消费》,《中北大学学报》
2005第6期
致谢
本文从选题、提纲的拟定、初稿的修改到定稿都凝结了我的导
师张曙临教授的心血。恩师在身体极度虚弱的状态下,仍然对我的
学业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我借此机会向恩师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恩
师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渊博
的学识,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师母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
我难以忘怀的。
衷心感谢尹世杰教授、刘茂松教授、马伯钧教授、谷兴荣教授、
唐未兵教授、李立辉博士,还有其他很多关心和指导过我的老师,
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将是在我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的典范。刘
茂松院长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使我终身受益。卢满兰老师、何菊莲老
师对我的关怀我将永记于胸。
感谢商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理论学习的环境,让我获得了知识、
培养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收获的力,对我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
大的益处。
感谢商学院2003级的全体硕士同学,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
互相督促学习、互相关心,在我读研的日子里,写下最友爱的一笔,
他们在学业上也给了很大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
此外,还要感谢室友石和春和卢斌同学,在共同的生活和学习
中,他们给我的关怀与体贴,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父母的督促、爱人的支持和妹妹的关怀,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他们的关爱呵护,永远是我生活中的阳光,我对家人的感谢是无法
用言语所能表达,也永远报不尽的。
最后,向参加论文审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刘建
2006年3月22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受缈
门∥年j7月矿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n2、不保密口。
;刀眵(请在以上相应方雄内打“、,”)
鬃耄之锎乙蒜象£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