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3632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新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姓名:温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鲍敦全
20050101
摘要
在将全疆划分为天山北坡经济区、北疆西北部经济区、东疆经济区、南疆东
北部经济区和南疆西南部经济区的基础上,对新疆这五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进
行分析,并对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分析中,首先以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各区域之间经济
差异的指标,并通过极差、极值比、标准差、变异系数这些定量化分析方法,从
不同方面分析了新疆各区域之间自1978年以后至2002年的区域经济相对差异、
绝对差异状况。
其次,重点分析了1978年以前各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区位与自然资源、投
资、市场化、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差异、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人口、
教育、城市化、科技这些因素对1978年以后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影响。
再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是否有必要调控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是否具
有可能性这一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并对建国以来我国己实践过的二种区域调
控方式:均衡战略,非均衡战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作者所倾
向采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目标及实施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调控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促进新疆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调控;协调发展战略: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divides Xinjiang into the economic region on nonhem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the north-western economic region of Northern Xinjiang,the
economic region of Eastern Xinjiang,the north-eastern economic region of Southern
Xinjiang and the south—western economic region of Southern Xinjiang.Based on the
dividing,this paper analyses econo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ve economic regions
in Xinjiang and studies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
that regulated
the Xinjiang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In the analysis,first,this paper selects gross domestic product,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s index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region.
Then,This paper use some quantitative methods including the range,the range ratio,
Standard deviation,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o analyze the absolute economic
difference and the relative eco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region in Xinjiang
from 1978 to 2002 in different respects.
Nex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acl of some factors on regional economy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region in Xinjiang from 1978 to 2002.These factors includ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every region before 1978,the posi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investment,development degree of market,development
degree of non·state-owned economy,industrial structure difference,policy,population,
education,urbanization.
Third,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to give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bout whether has essential to regula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and whether
has possible to regula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Then,this paper h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wo regional regulation ways:balanced strategy and nonbalanced
strategy that has already been practiced since 1949.On this basis,expla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economic that author inclines to
adopt.
Finally,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above analysis,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tat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Xinjiang,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economics’demand,connotation,object,restrictive
term of implementation,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regula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Xinjiang,to promote each regions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Key words:The regional economical differences in Xinjiang;Influential factors;
Regul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Measure
11I
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 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对新疆地区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新疆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
会进入信息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中国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
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落后的西
部地区加快发展。而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其地缘优势日益显现,其丰富的
自然资源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重要的影响,因而其发展不仅是西部大开发
战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更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关键。为
此必须深入研究新疆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找到提高新疆经济
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从而达到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驾御经济活动的目
的。
第二、新疆国土面积16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是全国面
积最大的省区,境内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经济发展各具特点。
全疆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落实到备个子区域,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
利用各地区的资源条件,使处于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根据各自的区情制定发
展战略。因此有必要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并
提出新疆各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促进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勰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
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
施参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新疆内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对新疆经济发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展和社会进步已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己引起了政府、社会的高度关注,需
要政府调节这种区域经济差异。因此,有必要在研究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帮助政府科学决策。
最后,按照“十六大”的规划,在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
发展也需要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而,有必要研究新疆区
域经济状况,为采取相关措施调控新疆区域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1.2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区域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最早源于以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为研究对象的地
理科学。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经济地理学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并提出发展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基本观点。然而.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区域作用的日益加强,自然因素作用的相对减弱,
这种观点逐渐被否决。随之兴起的空间经济学研究,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的生产组
织区位研究扩展到近代的产业区位分析,进一步发展到结构经济和宏观经济分
析,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迅速兴起。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与各国的内部地域分工的深化,及当时国家
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经济科学对区域经济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
经过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现代区域经济学。
对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主要有以下两位。
其~是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教授。在其代表作《区位和空间经济学》一
书中,艾萨德归纳总结了杜能、韦伯、克里斯塔勒和瘳什等人的区位论观点,把
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区位决策引入到一般化的经济学当中,探讨在平衡状
态下空间经济的一般形态,并进而探讨空间经济的相互依存问题,并设计出区域
分析和应用的模型。【l】他的这些贡献为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后另一位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学探讨》一书中,最
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即:厂商的一般区位偏好,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
绪论
的影响,区域的工业部门结构,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政策问题等,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
性;(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2J他的这些观
点,对今天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仍然有巨大的影响。
目前,区域经济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
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
以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其理论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其一是收益递增;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其
三是运输成本,并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外围模型”。
新制度学派其研究的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
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其主张的
区域政策内容包括:(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生产的空间转移;(2)产业和部
门规划是区域政策的第二部分:(3)缩小区域差距是区域政策的第三部分。
区域管理学派是区域经济学融入管理学的内容后形成的新的学派。其主张的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1)区域经济发展管理;(2)人口管理;(3)环境
管理。
此外,前苏联、东欧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也很有意义。
我国区域经济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通过对东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
比较研究,在批判吸收东西方区域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区域经济研究
发展很快。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l、区域经济学的理论
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理论经济学路径。从理论
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系。第二,应用经
济学的路径。从实际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2、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主要包
括区域之间的合作、冲突与协调。4、区域政策。5、区域开发。[3】
而作为区域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
迅速发展起来。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研究中国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Lardyiq【5】研究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乡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
内陆与沿海之间的产出与收入差异,但由于数据和信息有限,他发现还没有明确
的事实证明中国各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Riskin Car/6]和Lippit,Victor D.[71认为
各省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异明显地缩小,比起其他欠发达国家,中国取得了明显
的进步,特别是在提供安全保障方面。相反,Friedman[81等和Selden[9]等认为改
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地区发展差异在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官方数据的大量公布和研究方法的改善,一
些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进行了考察。其中,Lyonsflol
首次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按照现价分析了1950。1987年期间中国各
个地区人均净产值差异的变化情况,他发现在“大跃进”(1958—1960年)和“文
化大革命”(1966—1976年)时期相对差异扩大,但在1978.1987年期间相对差异
缩小。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对中国区域差异的
构成与来源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分析。Ravi kanbur和Xiao bo zhang[111对基尼系数
和Theil系数进行分解,发现在1983.1995年期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大于
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Thomas.RLyons/121缩小了研究的地域范围,在县级单元
的基础上分析了自1978年到1995年之间,福建省内差异的变化情况,他发现无
论从绝对差异还是从相对差异上看,福建省内部差异都在扩大。在国内学者中,
杨伟民㈣采用基尼系数,用人均GNP指标分析20世纪80年代来,中、西部之
间收入差异的变动,得出结论是:东部布局优先和政策倾斜的发展战略并没有从
总体上扩大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之间的收入差异,收入发展水平的总
体差异没有扩大,反而缩小。杨开忠【14l以省医单元采用加权变异系数用人均GNP
指标计算得出的结论:中国省区经济差异变化以1978年为转折,大致呈现倒“v”
型变动,即:1978年以前扩大,1978年以后缩小。魏后凯、刘楷(15】分析了1978.1992
年问三大地带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大地带的经济实力都有所提高,但从发展
的程度上看,中、西部地区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中、西部同东部地区的差异在
绪论
不断扩大;他们还预测了1993-2010年中国三大地带的经济增长,仍然将会呈现
出不平衡的增长格局,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绝对差异还不可能出现逐步缩小的趋
势,其相对差异近期内也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大。陆大道㈤和胡鞍钢【17l
等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在1978年以前不断扩大,1978年以后则
逐渐减小,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差异又增大了。袁钢明【18l认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区域差异变化的主导趋势是地带之间差异扩大,而且区域差异变化与宏观经
济变动的时间、趋势大体一致。林毅夫【19】从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来考察中国经
济转型时期(1978.1994年)的区域差异变化,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区域
差异水平呈现倒“V”型,在1990年以前地区之间的差异减小,而1990年以后
地区之间差异逐渐扩大。李小建和乔家君【20】第一次以县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
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县城经济发
展相对差异明显变小,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则出现扩大,经济增长较快
的县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京广线和长江沿岸三大经济增长轴,经济不发达地
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一些学者还对中国区域差距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蔡方和都阳【211认为增长
率的差异导致了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他们分析了地区绝对差距扩大的初始条
件: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源禀赋等等,认为西部地区在
这些方面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刘强吲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着明
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
正相关关系。向志强和孔令锋【23】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地区发展
差距的原因,他们认为西部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生产效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的落后,而是包括市场发育,商品化程度、文化观念在内的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
落后,落后的局面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力
资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本存量和知识产出的不足是导致西部地区落后的
重要原因。
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新疆地州、市县经济差异的研究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方面,对新疆内部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趋势、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较少。其中,
高志刚‘24】㈣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
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新疆地州经济发
展水平来看,1978~1990年,绝对差异在扩大,而相对差异在缩小,进入20世纪90
年代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基本都呈逐年扩大趋势:从地,jq、f居民收入来
看,1978~1999年,城镇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异
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基本是逐渐缩小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呈扩大态势。赵建新[261在研究中指出:1978至1990
年间,新疆县级区域间的绝对经济差距虽然在持续扩大,但其相对经济差距却在
不断缩小;1991至1995年间,绝对经济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但相对经济差距
较前一时期相比,下降趋势明显停止,呈现上下波动状况,相对差距水平总体上
有所扩大,但仍低于1985年前的水平。司正家127J在研究中首先以新疆的87个县
市作为基本区域单元,其次以16个地州市为基本的区域单元来分析全疆县市间
人均GDP差距的变动状况,指出:在1978至1990年间,全疆县市间的绝对经济差
距虽然在持续扩大,但其相对经济差距却不断缩小,而且后者缩小的速度(平均
下降率为4.39%)大于前者扩大的速度(平均增长率为4.12%);在1990—1996年间
绝对经济差距仍在扩大,相对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明显下降,平均增长率为负,
已接近于零;地州市间经济差距变动状况与县市间的变动状况基本相同,但其差
距~般是前者大于后者,而极比差距指数正好相反。其他学者对新疆区域经济差
异问题的看法与以上文献类似。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方案,
这些调控方案既有主张平衡发展战略iRtg有主张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但近年来的
主流意见主张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但由于对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不同,
具体操作方案各不相同,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研究也出现了与全国相同的
情况,各种看法百家争鸣并未形成共识。并且,由于研究中缺乏对新疆区域经济
差异成因的分析,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各种操作方案缺乏针对性。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第二章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2.1 对新疆各经济区域的划分
2.1.1 经济区域划分的原因、依据
著名经济学家埃得加·M·胡佛指出: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空间距离的
不可灭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这三个条件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
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历史发展经验也己证明经济区域客观存在。因此,
在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的基础上,有必要根据特定存在差异的地区进行分区划
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
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各区域政府制定区域
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区域划分的依据视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区域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从总
体上看,一般都应符合以下划分依据:
(1)经济区域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经
济区的一般原则。区内相似性即区内主要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的潜
力与问题,面临的任务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近似性。区内相似性是经济区域存
在的客观基础,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别于其他经济区的主要依据。区内相似性体现
在区际之间就成为区际差异性,这是区域分工的基础。
(2)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综合经济区域应该是以中心城市为
核心,以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市与乡村相互结合
的区域整体。在这里,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核心,它可以把经济区
内各部门、各子经济区、各级城市的经济活动凝聚成一个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
中心城市对经济区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经济区域划分时,一般以中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心城市为核心,在一个经济区域中一定要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中心城市。
(3)经济区域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综合经济区域的发展是靠
一系列政策来实现的,这些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各级行政区的政府机构,完
全脱离行政区的划分,很难得到顺利发展。同时,一般而言,行政区的划分都尊
重民族感情,原则上保持民族地区的完整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也要充分考虑
到这一点。另外,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都是按行政区划汇编的,
如果经济区域划分和行政区划不一致,在研究经济区划和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时很
难得到楣应的资料。
(4)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域
地域范围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域应覆盖全
部国土。同时,具体的综合经济区划方案中各级综合经济区都应该有明确的界限。
2.1.2新疆经济区域划分的原因,具体划分方案
新疆东西长约20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面积达166.3万平方公里。
新疆的空间范围十分广阔,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土面积还要大,新疆的国土面
积相当于欧盟15国面积总和的一半多。这样丈面积的国土,资源禀赋上不可能
是均质的。事实上,单就新疆地理系统来番,就由山地半荒漠系统,绿洲系统和
盆地荒漠系统所组成,各系统组合的方式不同,加之不同气候条件及不同自然资
源分布配合就构成各地区之间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全国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
的。
同时,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绝大多数地区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活动范
围主要在绿洲范围内,经济活动又主要集中在人工绿洲的范围之内,所以经济活
动的范围大约只有其土地面积的4%左右,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的非常强烈。
而绿洲和高山,荒漠唇齿相依,手足相连,绿洲不可能离开高山和荒漠孤立存在,
绿洲只能在水、土、光、热,地形等自然因素最佳结合部位形成,所以绿洲往往
互不连带成群。这使得新疆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块块绿洲上,而一块块绿洲
的空间距离又非常大。新疆87个县(市)串珠状镶嵌在2万多公里长的交通线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上,县与县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12公里;各地州政府驻地至所属县城的平均距离
为155公里,最长的达794公里(库尔勒至且末县城),各县县城至所属乡的平
均距离为35公里,最长的达到了317公里(和静县城至包音乡);自治区首府乌
鲁木齐市至各地州市的平均距离为742公里。
自然禀赋的巨大差异,空间距离的遥远和绿洲经济活动的集中性,决定了新
疆经济区域化表现非常明显,在新疆境内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代表新疆,没有
一种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适合所有地区,各区域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如不顾
这些特点,仅仅对新疆总体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与各地区实际情况会相去甚
远,以此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难以有实质性的作用。所以,新
疆的特殊环境决定了研究新疆经济必须立足区域的观点,这样才能更真实地把握
新疆的经济发展规律。
在具体制定新疆区域划分方案时,在遵循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的同时,还要
考虑到以下几点:
(1)绿洲经济的特点。新疆各区域从气候上来看,天山以南地区属暖温带
干旱区,沿天山北坡一带属于中温带干旱区。气候的不同导致绿洲的生产方式,
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同时,绿洲对水资源的依赖非常强烈。绿
洲的天然降水量很少,而蒸发却很强烈,水资源主要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
的永久积雪线以上形成的大量冰川的消融供给。冰川消融流向山下,汇成数以百
计的河流,而绿洲就在这些河流的流域内形成。所以新疆经济区的划分以主要河
流流经区域作为区域划分的重点考虑因素是十分正确的。新疆是农业大省。自然
环境对其经济影响很大,往往是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
及面临的闯题也高度相似。在区域划分时,应充分尊重绿洲经济的特点是十分重
要的。
(2)在新疆的区域划分中,城市尤其重要,由于绿洲比较分散,在地理上
相对封闭,这造成了绿洲与外界在交通通讯上的不便。绿洲与较近的中心城市之
间首先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进行商品、信息、人才等的交流,然后再依托中心城
市对外交流,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在干旱地区的绿洲经济中,城市的作用要
远强于其他类型的地区。所以,在新疆区域划分时,一定要在每个区域中有规模
相对较大的中心城市存在,如没有这样的城市存在,原则上不宜单独划作一个经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济区。
(3)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区,在行政区划分上更多的考虑到各民族分布的特
征,民族的不同对社会、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虽然整个社会、经济在不断融
合,但在不同的民族地区,民族的特点仍能强烈的表现出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
充分重视民族分布特征是新疆在进行经济区域划分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最后,本文在研究中按照以上区域划分的原则及新疆的具体情况,参照新疆
自治区“十五”期间的区域规划,将新疆内部区域划分为——天山北坡经济区:
包括乌鲁木齐、昌吉州、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乌苏市和沙湾县;北
疆西北部经济区:包括伊犁地区、博尔塔拉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不
包括乌苏市和沙湾县);东疆经济区:包括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南疆东北部
经济区:包括巴音郭楞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南疆西南部经济区,包括克孜勒苏
自治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
2.2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相关说明
2.2.1 区域经济差异测度指标的选取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相应的测度指标作为衡量各区域之间差异的标
准。在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中,研究者所使用的测度指标不尽相同。究其原
因,一是研究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表征认识不一样;二是由于受统计资料的限制,
指标选取的范围各不相同。就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用于测度区域经济差异
的指标主要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P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C),人
均国民收入(NlPC),入均社会总产值等等。此外,一些研究者从经济发展必须
阻人的发展为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实际生活质量指数(The Physical Quality
Life ofIndexPQLI)、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mIndexHDI),基本需求
满足度(B鼬ic-needs attainment)等指标去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
其中,实际生活质量指数是衡量国家或区域,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性
指标,由识字率,期望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组成。【28】人类发展指数是在1990年联
合国发展计划中提出的,由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构成。㈣基本需
10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求满足度是世界银行所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
系,由食物、健康、卫生、给水、住房等方面的十余项指标构成的。poj在我国,
不少学者对如何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差异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
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于1990年提出了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指标”
体系,由人均GDP、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等方面的16项指标构成。
131]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刘再兴先生提出了用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活力,地区自我
发展能力,工业化结构比重数,结构转换条件,人口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指数,
城市化水平和屠民生活质量等9个指标所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比较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总水平。【32:J
比较上述各种可用于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它们各有其特点。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总产值和人均国民收入等单一指标简单,
代表性强,在统计资料获取方面比较容易,易于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因而经常使
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t人类发展指数和基本需求满足度等指标没有直接地反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而是侧重于衡量经济发展给社会进步或人的发展所起的作
用。因而,它们较少用于直接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社会指标”体系和刘再兴先
生的综合指标体系适用于全面地比较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但不适用于单独
反映区域闻的经济发展差异。
根据对上述经济差异测度指标的分析及对比,本研究中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及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理由如下:
第一,GDP是一个关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概念,用它来衡量区域经济规模绝
对差异比较合适。同时,在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研究中,由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Per Capita GDP)是标志发展及富足程度的最佳近似值,它被广泛采用,而且
各个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连续的,便予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第二,在有关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及入均
国内生产总值去衡薰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情况较为常见。本研究选择国内生产总
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析指标便于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第三,从指标的可获性来看,新疆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较易取得。
2.2.2 区域经济差异中指标的价格计算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砸,主要采用两种价格计算
方法,即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可比价)。多数研究者认为:用于测算区域经济差
异的指标的价格应采用可比价才更为合理。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按现价计算,
还是按可比价计算,对地区经济差异的比较影响不大。”特别是在讨论地区差异
的变动比例时,“按现价计算和按不变价计算的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33】并且
由于历史统计资料的限制,进行价格换算存在较大困难。f34】
考虑到新疆这一区域相对全国来说,内部各地区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同时,
由于距离其它省份较远,相对封闭,经济运行自成一体,各地区商品差价很小,
对同一年份区域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现价衡量和比较可能更
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所使用指标的价格均为现价。
2.2.3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兵团数据的处理
在具体统计资料处理中,绝大多数统计数据里都包括了各兵团及兵团单位的
数据。统计时一般将兵团各基层单位的有关资料并入所在的行政区。如果有些资
料中不包括兵团数据,在本文中将按兵团各师、团所在地,以师、团为单位把兵
团有关资料纳入区域经济分析中。
2.2。4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时间序列
研究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时,一般可将时间序列分为三段:一、建国初期到
70年代末,以此反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情况;
二、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1990年),以此反映改革开放第一阶段,新疆区域
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三、90年代初至今,反映改革开放第二阶段,新疆区域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本文在研究中,只重点研究1978年以后新疆区域经济差
异的状况。
2.2.5 区域经济差异的定量分析与方法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定量化指标很多,譬如,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
尼(Gini)系数法和锡尔(Theil)系数等。经过多方面分析和比较,本文采取几
种定量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方法,以便能够从不同方面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
经济差异的状况。这些分析指标与方法有:
(1)极差极差是衡量绝对差异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R=X。。一X。。(2—1)
在(2.1)式中,R表示极差,X。。表示最大样本值,x。I。表示最小样本值。
可见极差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的一种极端情况。
(2)极值比极值比是衡量相对差异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生(2.2)
Z。
在(2-2)式中,I表示极值比,x。。和X。i。的含义与(2.1)式相同。
(3)标准差标准羞在统计学上称之为方差根,是用来反映样本远离总体
平均值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S= (2.3)
在(2.3)式中,s表示标准差,xi表示样本值,i表示样本平均值,n表示
样本个数。显然,标准差越大,考察的样本就越分散,样本之间平均差距也越大。
可见,用标准差可以衡量区域之间绝对差距的总体水平。
(4)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衡量相对差异的一种常用指标,它能够较全面
地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C。:兰:
Z
旄G,一i)2,,z (2—4)
在(2·4)式中,C。表示变异系数,其他变量的意义与(2.3)式相同。
2.3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基于现行价的数
据,采用有关定量分析方法对1978.2002年期间,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
析。
2.3。l绝对差异分析
2.3.1.1 GDP总量和GDP占全疆比重的差异
首先通过对新疆五个区域之间GDP总量,GDP占全疆比重的比较,来看耨
疆各区域GDP总量上的绝对差异变化。
图2-1和表2-l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新疆五个子区域GDP总量及其在全
疆所占份额的变化状况。由图2一l可见,天山北坡区的GDP总量一直远远超过
其它四个区域;而东疆区GDP总量虽然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较小,一直位于
全疆最后一位。九十年代以前,北疆西北部区、南疆东北部区、南疆西南部区的
GDP总量相近,GDP增长速度也较为接近。九十年代以后,南疆东北部区GDP
增速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区域,其GDP总量也超过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
位于全疆第二位;而同一时期南疆西南部区GDP增长速度相对较慢,GDP总量
增幅不大,仅仅超过东疆区位于全疆第四位;北疆西北部区GDP总量增速一直
较为平稳,GDP总量在九十年代后期位于全疆第三位。这~趋势也可以从表2,l
中,各区域GDP占全疆GDP的比重反映出来。天山北坡区占全疆GDP比重由
1978年的46.2%提升至2002年的51.7%,东疆区占全疆GDP比重由1978的6.6%
上升为2002年的7.4%,同一时期南疆东北部区占全疆GDP比重则由15.8%上
升至18.2%,而北疆西北部区占全疆GDP比重由1978年的15.8%下降至2002
年的13.1%;南疆西南部区占全疆GDP比重由1978年的14%下降到2002年的
9.3%。由图2一l可见。,北疆西北部区与南疆西南部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在九
。九十年代以前各区域GDP占全疆比重变化不大,这说明五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率差距不大。
新疆备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卜年代以后明显慢于其它三个区域,占全疆GDP比重在九十年代以后处于下降
趋势。而其它三个区域GDP增速在九十年代以后,明显快于北疆西北部区和南
疆西南部区。
图2-1 新疆各子区域典型年份GDP总量的阶梯变化
表2-1五区域GDP占全疆比重的变化(单位%)o
\孛劳
。一\ 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
魈毯\
北疆西北部区17.4 16.5 16.9 16.1 14 12.8 1 3.1
东疆区6.6 7 6,6 6 7.6 7,7 7.4
南疆东北部区15.8 15 14.3 15 17.7 18.8 18.2
南疆西南部区14 15 16 15 12.4 9.I 9.3
。如无特殊说明原始数据均由以下资料整理而得: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新疆辉煌五十
鲁,发展中的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腾飞发展的新疆工业.发展中的新疆城市,中国统计年鉴。各资料
具体情况见参考文献。
5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由于总量里面包含着人口因素,GDP
差异状况,下面通过对人均GDP的分析,
异的变化过程。
2.3.1.2人均GDP极差和标准差的变化
总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来进一步揭示新疆各区域经济绝对差
从图2—2上首先可以直观地发现,1978年以来,新疆五区域之间人均GDP
的绝对差距是不断增加的。从计算出的各区域之间人均GDP的标准差来看,1978
年各区域之间人均GDP的标准差为171元,2002年各区域之间人均GDP的标
准差则上升到2058元。而从极差来看,五区域之间人均GDP的极差由466元上
升到13156元a从图2-2上,可以发现,从人均GDP的标准差及极差的变动趋
势来看,1990年以前二者都呈现出一种缓慢上升趋势,1990年以后二者都开始
大幅上升,尤其是各区域之间的极差上升幅度很大。这说明九十年代以前以人均
GDP衡量的各区域的绝对差距是缓慢上升的,九十年代以后各区域间的绝对差
距则迅速扩大,最发达区域与最不发达区域之间的人均GDP绝对差距更是被极
度拉大。而图2·3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全疆各区域之间人均GDP绝对差距的变
动趋势。从图2-3可以看出,1978年时,全疆只有南疆西南部区人均GDP达不
到全疆水平,只有全疆平均水平的一半多。而最发达的天山北坡区人均GDP水
平也仅仅是全疆平均水平的2倍多。雨从1980年到1990年间,超过全疆人均
GDP水平的只有天山北坡区与东疆区。而其它三个区域均未达到全疆人均GDP
平均水平。其中t990年北疆西北区只有全疆人均GDP水平的77%;南疆东北部
区为全疆人均GDP水平的87%;南疆西南部区为全疆人均GDP水平的50%。
而N-J"2002年时与1990年时相比,天山北坡区人均GDP水平虽略有下降但仍
达到全疆人均GDP水平的186%;东疆区与南疆东北部区则分别上升了25和10
个百分点,达到了全疆人均GDP水平的125%和98%。丽北疆西北部区与南疆
西南部区则分别下降了16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分别只占全疆人均GDP水
平的61%和29%。由此可见九十年代以前各区域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在缓慢扩
大,而九十年代以后,各区域人均GDP绝对差距则迅速扩大,具体表现为北疆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西北部区与南疆西南部区人均GDP占全疆人均GDP的比重大幅下降。
^均差㈤14咖
12000
】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78—2002年,各区域之间极差和标准差的变动
1978年1985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07年1999年2001年
图2-2各区域之间的极差和标准差的变动

图2—3典型年份各区域人均GDP与全疆人均GDP之比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2.3.2相对差异分析
2.3.2.1极值比的变化
新疆区域间人均GDP的极值比就是1978年以来人均GDP最高的天山北坡
区人均GDP与人均GDP最低的南疆西南部区人均GDP之间的比值,它反映的
是新疆各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从图2-4可阻看出,新疆各区域之间人均GDP
的相对差异变化与绝对差异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1990年以前,
人均GDP的极值比处于一个下降过程:而1990年以后人均GDP极值比总体上
是不断上升的,但个别年份如:t994年、2001年、2002年与前一年相比略有下
降。这说明新疆各区域之间以极值比表示的人均GDP的相对差距在1978~1990
年这一时期是一个趋于缩小的过程;而1990年以后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人均GDP
的相对差距呈现一种扩大的趋势。由此就各区域人均GDP极值比的变动趋势可
以反映出,1978年以来,新疆各区域之间相对差距的扩大,主要是在1990年以
后形成的。
各区域之阔人均6DP极值比变化曲线
8
7
6
5 极值比4量甄
3
2
1
0
1978年1985年190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年2001年


图2-4新疆各区域人均GDP极值比的变化曲线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2‘3.2.2变异系数的变化
变异系数是综合衡量地区之间相对差距的指标。从图2—5可以看出,新疆各
区域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在1978~1980年之间略有上升,1980年~1990年期间
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上在1978~1990年之间呈现出一种并不十分显著的下降趋
势。1990。1992年之间,各区域之间人均GDP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1992—1993
年期间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1994年虽有下降,但直到1999年基本上都处于
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开始,各区域问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又呈现下降趋势,
但这一趋势并不明显。所以,从总体上看1990年以后,新疆各区域间人均GDP
的变异系数呈扩大态势。以上情况说明1990年以前,新疆各区域相对差异有缩
小趋势但并不明显,1990年以后则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上各区域
之间的相对差异还是扩大了。
::
糕0.
帕0.

0.
新疆各区域人均GDP变异系数
廿廿廿J{卜j}卜J{卜廿廿J{卜廿廿J}卜廿廿廿廿乎
萋萤誊莹萋墨墨§§蓍譬萋星§蓦g
图2-5新疆备区域人均GDP变异系数的变化曲线
213.3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
以上通过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对过去新疆各区域的变动有所了解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但对于对各区域的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却不清楚。下面本文通过计算各子区
域1 978年~2002年GDP总值的相对增长率V。:
,,沤域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的比重
”沤域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的比重
然后将其作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并采用区域2002年人均GDP(pj)
作为发展水平指标,然后分别和全疆平均值比较,将新疆各区域划分为4种经济
增长类型。吲
a繁荣型b上升型
K>V,PJ>P ¨>V,A<P
c衰退型d落后型
K<V,P,>P 形<V,P,<P
繁荣型区域是指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大于全疆平均水平的“双高型”区域;
上升型指发展速度高于平均发展速度,但发展水平低于平均发展水平,具有上升
趋势的区域;衰退型指发展速度低于平均发展速度,但发展水平高于平均发展水
平,具有下降趋势的区域;而落后型区域则是发展速度和水平都低于平均值,将
会持续落后的“双低型”区域。按照以上对区域经济增长类型划分标准,划分新
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类型,可以了解新疆各区域在1978年以来的经济差异变动
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未来地区差异的格局演化中的变动趋势。
表2-2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发屣水平指标
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的分析
由表2.2可见,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都高于全疆平均值的区域有2个,分别
是天山北坡区和东疆区,这两个区域属于繁荣型区域,是未来新疆经济发展的核
心区。经济发展速度大于全疆平均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属于上升型区域的区域有一个,是南疆东北部区域。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只是
略低于全疆水平,在较高发展速度的支持下,相信很快就可转型成为繁荣型区域。
因而这一区域是未来促进新疆整体发展的又一重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都
低于全疆水平,属于落后型区域的区域有两个,分别是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
部区,其欠发达状态仍将持续很长时期。
2.3.4小结
综合以上对新疆各子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既已存在。
第二,无论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GDP总量上看,新疆各区域之间的绝
对差异都越来越大。
第三,各区域人均GDP的极值比、变异系数揭示了大致相同的一个变化趋
势,既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在1978—1990年间总体上是一个缓慢的缩
小过程,而在1991-2000年期间则迅速扩大,2001-2002年期间又开始缓慢的缩
小。
第四,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看,属于繁荣型区域的天山北坡区,东
疆区将继续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全疆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拉大了与落后
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属于上升型的南骚东北部区将快速发展,不但推动全
疆经济的发展也将有利于新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韵缩小;而处于落后区域的
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则继续保持其缓慢的发展速度,若进一步拉大与发
达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第三章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在上一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过程及状态以后.
本章将进一步研究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变化的原因。本文认为新疆区域经济
差异产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发展基础、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与
环境条件、经济结构、投资、区域政策、社会文化因素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影响了新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了新疆区域经济
差异的产生、变化。本章针对以上一些主要因素,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分析它们
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变化的作用。
3.1经济发展基础差异
按时间顺序研究总体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疆目前格局
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趋势,并进而把握总体的发展方向。
3.1.1解放初期新疆各区域发展基础
新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各区域的经济差异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一
直存在。
表3-l 1949年全疆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地区分布(GDP数据为1990年不变价P
。本表缺失克州1949年GDP,但以克卅f 1955年GDP占南疆西南区GDP的2.1%来看这一缺失影响不大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3—1可了解到,1949年时,新疆的经济核心区,人口聚集区均在南疆
西南部区。当时,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46.65%,几乎占
到了全疆经济总量的一半,它的经济规模和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四个经济区域。同
时,南疆西南部区的人口规模也是最大的,当时它集中了全疆51.85%的人口。
而北疆西北部区经济总量占全疆经济总量的25.t7%,处于第二位,人口占全糠
总人口的15.6%,处于第三位。而当时天山北坡区和东疆区的经济规模、人口总
量都很少。值得注意的是南疆东北部区,当时该区域经济规模仅占全疆经济总量
的9.78%,人口却占全疆总人口的18.28%,该区域是当时全疆最落后的地区。
1949年以前,新疆基本没有现代工业,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全疆国内生
产总值中87.61%的份额由农业提供,南疆西南部区的农业开发较早,绿洲面积
较大,其光、热、水,土资源又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这一区域农业规模较
大,占全疆GDP总值的近一半,另外一个农业资源丰富并且农业基础较好的区
域是北疆西北部区,这一区域不同于干旱荒漠区,气候温润,降水充沛,牧场广
阔,适合牧业发展,因此这一区域在全疆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之前,
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完全取决于农业发展状况,新疆各区域经济实力排序是以各区
域农业规模大小而定的。这一状况预示着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格局必
将随着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彻底被打破。
3.1.2 1952.1978年期间的区域政策及其作用
1978年以前,经济运行完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内,新疆经济发展政策的
制定、实施受到了很多政治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干扰。
建国初期,由于新疆距离内地遥远,交通不便,而原有的农业生产已不足以
解决新疆人口的吃饭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
开始了大规模的屯垦活动。屯垦的主要区域在天山北坡区,在这一区域形成了大
片的人工绿洲,农业产量急速上升。随后备区域也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屯垦活动,
各区域农业产量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单靠农业的发展远不足以改变新疆的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经济格局,虽然天山北坡区,南疆东北部区和东疆区的农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南疆
西南部区和北疆西北部区,但直到1995年新疆农业增加值的各区域排序与1949
年的各区域排序仍是一致的。。事实上,真正使新疆区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的是各区域工业化进程的不一致。
“一五计划”时期中央把大力发展内陆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实现
沿海、内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间经济关系合理化的一项主要任务提出来了。而
新疆工业布局从一开始就主要集中在了天山北坡区,这是因为,按传统的布局思
想,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除了是政治文化中心外,一定也是全疆的经济中心,
同时,乌鲁木齐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又远离边界线,在国际关系紧张的年代,
工业布局很少考虑到边界地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疆的工业布局很少在
南疆西南部区和北疆西北部区。正是在这~布局思想的指导下,乌鲁木齐市在很
短的时间里就建起了比较齐全的工业基础。在天山北坡区的另一个点一克拉玛依
市,由于较早的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按照石油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和原材料就地加工的布局思想,较早地建立了以石油开采,加工为基础的工
业体系。天山北坡区的迅速工业化使得这一区域占全疆GDP的比重迅速提高,
经济发展水平也渐渐超过其它四个区域。而其他四个区域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也
直接影响了这四个区域经济实力的提高。这一时期新疆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过程
正如表3-2所示。
表3-2 1978年全疆各区域GDP分地区比I[(oAXl,990年不变价)
天山北坡区
北疆西北部区
东疆区
南疆东北部区
南疆西南部区
11。92
25.17
6.48
9.78
46.65
22.6l
22.84
6.00
8,59
39.85
43.78
18.|5
7_36
15.23
15.48
新疆在1978年以前人口的机械变动较大,考察新疆人口的地域分布变化,
。吴一丁,毛克贞,瓤强区域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8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新疆经济格局的变化。
1949年,作为新疆经济规模最大的南疆西部区,其人口规模也是最大的,
当时它集中了全疆51.85%的人口,人口总数达224.73万人,仅喀什一个地区的
人口就己达到149万人。南疆东北部区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18.28%,但该区域
经济规模仅占全疆经济总量的9.78%。1949年以后,各区域人口总量都有很大的
增加,但人口在区域分布上却有很大的变化。天山北坡区和北疆西北部区的人口
比重持续增加,其中天山北坡区的人口比重增加的尤其迅速,从1949年到1978
年,天山北坡区占全疆人口的比重从9.72%上升到26.83%,一跃成为全疆人口
第二大区域,而南疆西南部区的人口比重则不断下降,到1978年,已不足全疆
人口的30%,东疆区和南疆东北区的人口比重在50年中仅有很小的变动,东疆
区略微上升,南疆东北部区略微下降,两区域的人口比重变动幅度只有一个百分
点。1978年所形成的人q比重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南疆西南部区,天山北坡区,
北疆西北部区,南疆东北部区,东疆区,1978年以后,新疆的人口格局无论是
在各区域人口的位次排序上,还是各区域人口比熏的变动幅度都保持了高度的稳
定性,各区域人口比重的变动幅度在一个百分点之内。
表3-3各区域人口比重(%)
天山北坡区9.72 12.22 26.70
1978年之前是经济格局变动较大的时期,而同时也是人口格局变动较大的
时期。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人口总量增加也较快,经济发展较慢的区域人口总量
增加相对较慢。1978年之后各区域经济格局相对稳定,同时人口的区域分布变
动也是1949年以来最小的时期。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3.1.3 改革开放以前各区域的发展基础对改革开放以后各区域经济
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的区域经济格局,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改革开放以前的基
础密切相关。
3.1.3.1 1978年的GDP总量与1 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高度相关
各区域1978年GDP总量及1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如表3-4所示。
.壁垦堑曼墨垦些!!!!望堕竺竺垫曼墨!墅!竺竺竺塑堡塑!塑墨塑堡壁Σ矗矗⋯978轾叫2002 197稀8年G1978 2002 GDP 1978
2002GDP \ 年年~。.。誉= 』::一麓。.:::::
\ 总量总量年GDP增量I::=三==:= ’==■:三:i_l
地区\
⋯⋯⋯ ~⋯⋯⋯
天山北坡区
北疆西北部区
东疆区
南疆东北部区
南疆西南部区
211330
79500
30300
72600
64000
从表3-4可以看出,1978~2002年期间各区域GDP增量的空间分布与1978
年GDP总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大致相同的趋势,即1978年GDP总量大的区域,
其1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也相应的较大。1978年GDP总量小的区域,
1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也较小。将各区域1978年的GDP总量和1978-2002
年期间的GDP增量排序(如表3-4),并对它们进行秩相关分析,计算二者之
间的秩相关系数:
6Ed,2
乓21一而i=丽l ‘3·1’
9
3
0
4
如∞∞甜叭mⅢm狮瑚鼢瑚|呈泓伽l
5
5
1
8
"坶n拍” 卵∞弛矸" O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在(3.1)式中,rg为秩相关系数;n为样本数,此处舻5;d,2由F式计算
d,2=(Rl,一R2i)2 (3—2)
(3.2)中,令RI代表各区域1978年的GDP总量的位序(自然数),R2代
表各区域1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的位序(自然数)。
经计算各区域1978年的GDP总量和1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的秩相
关系数r。=0.9,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上是显著的。可见,
二者的相关性很高。这说明各区域1978年的GDP总量是其1978~2002年期间增
量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区域在国内生产总值上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改
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3.1.3.2 1978年人均GDP与1978—2002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量高度相关
新疆各区域1978年人均GDP与1978~2002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量如下页的
表3-5所示。从表3-5可以看出,1978~2002年期间各区域人均GDP增量的空
间分布与1978年人均GDP总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大致相同的趋势,即1978年人
均GDP总量大的区域,其1978~2002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量也相应的较大;1978
年人均GDP总量小的区域,其1978~2002年期间的GDP增量也相应的较小。
对各区域1978年的人均GDP和1978~2002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量进行相
关分析,计算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窆G。一;)(y.一歹)
(3.3)
在(3.3)式中r为相关系数;xi代表各区域1978年的人均GDP,Yi代表各
区域1978~2002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量;x和Y分别表示Xi和yi的平均值。
经计算各区域1978年的人均GDP和1978~2002年期间的人均GDP增量的
相关系数r--0.97,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990A的置信度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
27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各区域t978年的人均GDP是其1978-2002年期间人均GDP增长的基础,改革
开放以来各区域人均GDP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
的人均GDP决定的。
表3-5 1978年新疆各区域人均GDP和1978—2002年期间各区域人均GDP增量以及各区域
1978年的人均GDP与1978—2003年期间人均ODP增量的排序×器均人2均02淼蠹麓1978‘lz至20芋021978 GDP
\ 年人均1978年至2002 二:二_:=二= 年人均GDP增
\ GDP 人均年人均GDP增量:=:。:: 量在各区域中
地区\
。~⋯⋯
的位序
天山北坡区
北疆西北部区
东疆区
南疆东北部区
南疆西南部区
642 15579
320 5123
406 10475
333 8252
176 2423
14937
4803
10069
7919
2247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新疆各区域之间,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量上的差
距,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改革开放以前的基础密切相关。
3.2区位与自然资源条件
3.2.1 区位条件
区位是一个经常使用而又很难量化的概念,它不能简单地用位置、方向、范
围等纯地理要素去表达。一个地区的区位由于受到地缘政治形式以及国家的宏观
政策等因素影响,往往随着时代发生改变。因此,一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的优
劣,是由自然、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等要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由世界银行发
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中,列出的衡量区位条件优劣的三个标准为:①地缘政治
关系;②与海洋的相对位置;③与经济核心区的相对位置。【36】而区位条件的优劣
对于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自然资源贫乏而区位条件优越的区域有着很高的经济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但区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难以量化,
在本文里只对新疆各区域的区位条件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对区位对各区域经济差
异的影响作用给予定性的分析。
就新疆整体而言,其区位条件不是很好,但其改善的潜力很大。新疆深处内
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距遥远。同时,新疆作为中国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一,
在目前以海洋运输贸易为主的年代,很难被其他区域所重视。过去很长~段时间,
国际关系相对紧张,这对于全国最大边境省区新疆来说,封闭的国境,更使其区
位条件处于劣势。而新疆区位条件改善的潜力较大是基于三点:一是新亚欧大陆
桥的建成使新疆的战略地位提高了;二是在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大趋势下,国际关
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新疆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三是2l世纪中国西部大开
发的战略使新疆成为重点开发区,这~切都在改善着新疆的区位条件。
但是新疆境内各经济区域的区位条件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天山北坡区地处新
疆的中部地带,与东疆区,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东北部区紧密相连,区域内已形
成了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新亚欧大陆桥横贯整个区域,向东沟通着与祖国
内地的联系,向西连接着中亚各国并可延伸至欧洲大部分地区,成为新疆走向世
界的便捷通道;乌鲁木齐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港,已开通了对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
和对中亚,西亚以及俄罗期等多国的国际航线,新疆的主要公路骨干国道312、
314、216、217也在本区域纵横相交穿越,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和乌奎高
速公路的建成使这一区域的交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天山北坡区的地理位置使其
与新疆其他区域的平均距离最近,使这一区域自然成为新疆物资及人员的集散
地,这对发展贸易有很大的便利条件。
北疆西北部区与蒙古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接壤,有漫长的边界线,区内
有9个陆运口岸,是全疆五大区域中口岸最多的区域。新亚欧大陆桥从其中穿过,
由其境内的阿拉山口口岸最后出境。可以说,在向西开放上,该区有得天独厚的
区位优势。但该区域内交通却十分不便,虽然。亚欧铁路穿过境内,但这条铁路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对该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却十分有限,因为该区整体呈南北长方形走势,东西方
向是其最狭窄处,而亚欧铁路正是东西方向穿过该区域。并且铁路所经地区均为
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落后,人口最稀少、城镇最散落、土地开发成熟度最低的
地区,而区域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基本在该区域南北两头,距离亚欧铁路都很远。
区域内主要经济区之间没有直通的公路连接,其物资和人员交流常需绕道天山北
坡区的西端进行。该区域除了和天山北坡区的联系相对方便外,与其他区域的联
系十分不便,虽然和南疆东北部区地域相连,但由于天山高大山脉的阻隔,需绕
道才能进入南疆东北部区。
东疆区处于新疆与祖国内地相联系的必经之地,自古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
的中道、北道的交汇区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疆区的绿洲面积较小,绿洲主
要集中于哈密市和吐鲁番市两个地区,而这两块绿洲之间距离遥远,由兰新铁路
相连。东疆区与其他四个区域的距离较远,在整个新疆经济都相对封闭时,虽然
东疆区占据了出疆口以及与内地相对较近的地缘优势,但与新疆其他区域的联系
并不紧密。随着各区域的开放性日益加强以及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增多,这一区域
的区位优势会逐渐显露出来。
南疆东北部区是全疆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地处南北疆交通咽喉,南疆铁路,
国道314、218线横贯全区。该区西与吉尔吉斯坦交界,拥有别迭里一类口岸对
外开放,南与南疆西南部区,西藏自治区相邻:东与青海省、东疆区相连;北靠
北疆西北部区和天山北坡区,可以说南疆东北部区是全疆五大区中惟一一个与其
他四个区都直接接壤并且都有直接相连道路的区域,这作为开展区域协作的基础
条件十分重要。
南疆西南部区偏于新疆西南一角,仅与南疆东北部区相连,与其余四个区都
相距遥远,这造成该区域在经济上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该区有吐尔尕特和红其拉
甫两个陆运口岸,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等多国
接壤,但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都很落后,与该区域的经济交往也十分有限。南疆
西南部区交通不便,交通线过长,造成运输成本的较商,使该区域在目前的情况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下明显处于区位劣势。
目前而言,考虑到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并联系全疆总
体来看,区位条件最好的是天山北坡区,其次为南疆东北区,再次为北疆西北部
区,第四为东疆区,最后为南疆西南部区。
在不同的区位条件下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不同的。区位条件好的区域经
济发展的机遇较多、信息流通量大、思想观念较为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
较多。而区位条件差的地区则相反,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多的不利条件。因而,区
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2.2 自然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新疆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由于自然资源不
只一种,我们需要把多种自然资源综合在一起来分析评价各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的
优劣。在分析中,从两个方面来反映一个区域资源丰裕程度,一方面是各种资源
总量的丰裕程度,另一方面是各种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的丰裕程度。在具体分析中,
选取了水资源、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绿洲资源、耕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
源等六项自然资源作为综合考察对象来进行全疆五个区域之间的比较。并用资源
综合优势度作为反映各种资源总量丰富程度的指标;用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综合
指数作为表示各种资源人均拥有量丰裕程度的指标。
新疆各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的具体情况如表3-5和表3-6所示。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表3-5 自然资源综台优势度。
各水资源
馨可开发利用
舞土地资源
馑绿洲资源
,墨耕地资源
瑗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
综合优势度
4
4
4
1
1
4
0.50
1
1
2
2
4
2
O.75
5
5
5
5
2
1
O.29
3
2
3
4
3
5
0.42
2
3
1
3
5
3
0.54
表3-6 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指数和综合指数。
水资源
可开发利用
士地资源
绿洲资源
耕地资源
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
综合指数
30.56
51.29
69.56
107.87
175.04
21.84
59.63
19648
181.02
116.29
144.93
83.13
134.61
137_33
45.36
155.24
83.11
40.62
299.29
948.63
137.47
134.70
145.08
125.64
111.94
95.22
33.73
97.94
91.85
55.99
105.93
67.88
6.73
28.00
43.70
从六种资源总量的丰裕程度看,北疆西北部区资源优势明显,矿产、水土资
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南疆西南部区、天山北坡区和南疆东北部区资源总量相
差不大,六种自然资源在各区域各有优劣;东疆区由于其水土资源的劣势较大,
虽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资源总量仍与其他区域有较大差距。
从六种资源的人均综合水平看,东疆区和北疆西北部区的人均资源综合水平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北京,中圜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66
“同上
32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最高,但两个区却有很大差别,北疆西北部是由于资源量大而使人均量较高,而
东疆区则是由人口较少而使人均量较高。由于人口较多,天山北坡区、南疆东北
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的人均量远未达到全疆平均水平,南疆西南部区人均量甚至
还不到全疆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三个区域内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较大。
综合考虑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北疆西北部区一枝独秀、自然资源丰裕度上全
疆虽然表现出一区较高、四区相近的格局,但在自然资源搭配上,各区之间的差
异却很大。东疆区的资源组合最差,这使东疆区丰富的矿产和能源的开发受其他
自然资源的限制较大;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东北部区有较好的资源组合、资源种
类丰富并且搭配匀称;天山北坡区和南疆西南部区则由于分别短缺水资源和能源
资源而限制了对其它资源的开发。
总体来看,北疆西北部区资源条件最好,该区综合发展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南疆东北部区也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使该区的经
济有较快的提升;南疆西南部区和天山北坡区的资源条件相对较弱,以现有经济
技术水平而言,自然资源的开发潜力有限;东疆区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资源开
发的难度较大,不利于该区经济综合发展,该区应突出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区域
间合作,以削弱劣势资源对优势资源开发的限制。
3.3经济因素
影响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的经济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各区域非国有经济发育
程度的差异,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等。本文只选择投资因素、市场化程度作为
分析的重点,仅仅是因为数据的可获取性的不同。
3.3.1 各区域非国有经济发育程度及产业结构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Nil有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
献越来越大。各区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程
度。全国经验表明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新疆各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区域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多大,是否与全国其他地
区的经验类似,由于缺乏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之间存明显的收益差异。在我
国,由于价格体系不合理,致使产业之间的收益差异更大。所以,各区域产业结
构的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疆1998年至
2002年三次产业对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这一影响。
襄3-7 1998年至2002年三次产业对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
313.2投资因素
众所周知,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哈
罗德——多马模型认为一国或者地区经济增长在资本产出率一定的条件下,主要
取决于实际发生的储蓄率或积累率。因此,可以说投赘在区域之间的交化是引致
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重点分析投资总量、人均投
资量、投资效益、投资结构以及资金的空间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影响。
3.3.2.1 投资总量对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
各区域投资总量的不同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到新疆各区域
投资总量的不同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对各区域的影响又略有不
同。近十二年新疆各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比重具体情况如表3—8所
不: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表3-8 不同时期新疆各区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的比重变化(%)。
无山北坡区
址疆西北部区
东疆区
南疆东北部区
南弱西南部区
由表3.8可见,近十二年来,天山北坡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比重~
直在45%以上,最高达58%,吸收了全疆近一半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北疆
西北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比重在1991年至1996年之间一直处于下降
趋势,最低只占全疆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69%;1997年至2002年全社会固定
资产占全疆比重又开始上升,最高达12.36%。但总体上看北疆西北部区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占全疆比重偏低,长期只占全疆总额9%左右。东疆区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最高时期的16%左右,下降到最
低时期的7%左右。考虑到该区域经济总量较小,这一比重并不低。南疆东北部
区则一直维持了较高的投资比重,大部分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比重都
在18%以上。而南疆西南部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一直较低,最商时占全
疆比重也不过7.47%。联系上文的分析,可发现固定资产投资量较大的区域,如
天山北坡区,东疆区,南疆东北部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固定资产投资本平较
低的区域,如:北疆西北部区,南疆西南部区,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的地
区。
表3-9 199t-2002年新疆各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瓷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地区天山北坡区北疆西北部区东疆区南疆东北部区南疆西南部区指标\
相关系数0.896
o沙湾县1992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缺失,以1991年与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平均值替代
。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斟上相关系数在99%的置信度水平上是显著的。
H毋嘶让扣"¨7"5 ”让"粥∞ ”惶,", ∞拍如跖钾
鳃9
8培5
叭船卯m
≯殳&殳io
5
l
”“∞:2鸵
"8
H拍拍¨卵7“5
靳8
%曲知博邱8丝4
"7
D"卯¨卯“8¨他4 卯蚰H乩铭硒0¨挣, 伸H昕帖M 9加4
"9
"9拍硝, ”捕盯∞酏耵9协拉4 他伸¨¨” M”3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为了验证这一关系,本文考察全疆五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
值之间关系,本文用1991年至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
据资料,计算了全疆五个区域的两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由上页的表3-9可见.
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本文还考察了各区域之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
GDP总量变异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二者关系如图3-1所示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
经测算二者的相关系数在99%显著水平下为0.673。这充分说明,近十二年来新疆
各区域GOP差距的扩大与投资的区域分配具有较大的关系,新疆落后区域投资总
量不足是造成这些地区GDP总量低下与新疆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直接原因。
图3-I 1991-2002年新疆备区域投资差异与GDP总量差异对比
3.3.2.2人均投资对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
近十二年来,新疆各区域之间人均投资额的羞照也较大。如表3.10所示名
区域之间人均投资额的绝对差距(极差)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距(极值比)在
不断缩小,由199t年时的23.32下降到2002年的8.55。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表3-10 新疆各区域人均投资额(元)变化趋势
\乒劳
\ 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地区\
—————————.————....:j.—...——————————————————.————,—.。,。—。....—————.———————————————,——————.....—————...。.———————————————..,.....—————.——..,。.。..—————————————.—。。.———.—.————一天山北坡区1287 1871
北疆西北部区325 450
东孺区1998 2835
南疆东北部区1097 132l
南疆西南部区86 137
檄差1912 2698
极值比23.23 20.69
为了验证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人均GDP的相关性,本文用1991年至
2002年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资料,计算了全疆五
个区域两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表3-1 1所示:
表3.11 1991-2002年新疆各区域人均8塞堡壹擐壅墨厶塑国内生圭璺焦塑苤墨墼
\地区天山北坡区北疆西北部区东疆区南疆东北部区南疆磋南部区
指标\
相关系数0.979 0.877 O.697 O.861
显然,1991年至2002年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显著
相关。这充分说明,近十二年来新疆各区域人均GDP差距一定程度上是由各区域
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差距造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区域之间分布不
均是新疆各区域之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直接原因。
3‘3.2.3投资效益对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
同样的投资数量在不同的地区投资的效益是不同的。如果简单地用上一年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除本年度GDP的增加额代表投资的效益系数,进行对比
。该项关系数在99%的显著水平上成立。
5
6
3
5
7
B
5 跳|軎㈣|蓦蛳㈨蛳
4
3
O●6
8
2 矾㈣删‰舢忱
6
O
3
5
2
4
B 篙凳蠹㈨
O
3
8
7
5
5
B ㈣础姗蟠秘㈣
6
3
4●7
9
2 ㈣粥矾驯撕㈣耋i
5
9
6,5
0
D |奉啪|蓦冽;晏锄!薹
3
7
5
3
3
O
8 篙螂絮嚣
5
5
3
2
l
4
5 |垂|呈姗凇川蝌l言
6
0
9
6
4
2
2 |萋踟蕈|麟槲耋;Ⅲ
9
9
8
6
3
5
翟翟竺一8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分析,结果如表3—12所示。
表3.12 1978年以来新疆各区域的投资效益系数对比。
天山北坡区
北疆西北部区
东疆区
南疆东北部区
南疆西南部区
从投资效果系数来看,经济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的北疆西北部区投资效果
系数较高;工业基础较好的东疆区投资效果系数低于其他区域:经济相对落后的
南疆西南部区的投资效果系数不稳定变化很大;而经济最发达,工业比重较高的
天山北坡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南疆东北部区这两个区域的投资效果系数位于全
疆中游。这主要是因为,北疆西北部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较大,经济增长的很大
一部分,并不是投资引起的,农业生产情况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工业特别是石
油采掘业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其见效期往往推迟很长时间,这就使天山北坡区和
东疆区两个工业比重,特别是采掘业比重大的东疆区,区域投资效果系数相应降
低;南疆西南部区的投资额比较小,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农业,而该区域农
业生产波动较大;南疆东北部区近年来,工业生产性投资比例比较高,拉动了经
济发展。
这一情况,从另一角度说明,通过投资调整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的
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点,对缩小新疆各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十分有效。
3.3.2.4外资对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总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较弱。新疆的外商直接投
。将当年GDP按上年不变价格调整后减去上年GDP求出当年GDP增加额。当年GDP增加额与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均为上年价格具有可比性。

硝他驼他
n
吼0乱n

¨"M¨
耋|
㈣哪㈣㈨
n
n
n
n
n

∞舢虬酣
n
吼0仉n

””舛柏
m
n
n
n
0
n
n
m
n旺

弛挎驰“
c;
n
n吼n

£;∞咐∞
O
n
O
n
D

∞”勰¨
n
乱n
n吼

㈣毗嘶㈣

斟∞b
M
n
n吼n廿

佗¨¨墙
¨
c;n
n
n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资呈现出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小,投资很不稳定(各年起伏较大),已在疆投资企
业追加投资很少。这说明新疆在投资的软硬环境上都不尽如人意,经济结构中外
资的力量微弱。并且外资投资的区域差异很大,进一步扩大了各区域之间投资总
量的差距。近年来新疆实际利用外资数如表3—13所示:
表3-13 新疆各区域实际利用外资数(万美元)。
天山北坡区
北疆西北部区
东疆区
南疆东北部医
南疆西南部区
天山北坡区集中了大多数的实际利用外资数,其他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数很少
外资对除天山北坡区以外的新疆其他区域作用不大。
3.3.2.5资金的空间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羞异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及新疆北坡经济带由予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投
资的机会多,投资的回报率大,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等因
素,使得一方面新疆各地区的资金流向东部地区,导致新疆整体建设资金缺乏,
另一方面新疆内部落后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向天山北坡经济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迸一步加剧了新疆内部各区域资金的不平衡。这都导致了薪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性迸一步加剧。
3.3.3市场化因素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种渐进式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
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方面在调节
。因资料不全,1995—1997年新疆各区域实际利用外资数缺失。
猫m啪。o ㈣训跎m” 粥舛“m帖跏玎协啪”
阱O
O
0
O
6
㈣粥,旧。瑚淄为螂“
哪%o
o
o
Ⅲn
o
o
o
w
m蛐。o
卿o
o
o
o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活动时计划的作用在减弱,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不断增强。这
种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其实质是实现经济资源以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
主的根本性转变,这个过程被称为“市场化”。经过1978年以来近20多年的发
展,新疆的市场化程度随着全国改革的进程已有明显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新疆
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政策,经济发展程度,思想意识,对外开放的程度
不同,新疆各区域的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很大。这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了
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影响了新疆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扩大了各区域的经
济差异。
表3-14 2000年新疆各区域市场发育程度综合指数(以全疆为100)。
从表3.14可见,天山北坡区市场发育程度处于全疆的最高水平,比其他四
个区域都高出许多,是唯一一个超过全疆平均水平的区域,这也表明,新疆目前
能承担起大商贸,大流通任务的只有这一区域;末疆区和南疆东北部区的市场发
育程度基本上代表了新疆的平均水平.北疆西北部区与全疆平均水平有一定差
距,而南疆西南部区与全疆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不到全疆平均水平的60%。
由此可以发现,新疆各区域中,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较强,经济
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地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在
目前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高于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再次得到验证。因而,
新疆各区域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也是造成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3.4 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因素
新疆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调控主体长期以来拥有相当数量的财政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85。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支付能力,以及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权威和组织控制力,因而政府对新疆各
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形成新疆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前文已经分析了
改革开放前政策因素对新疆区域经济变动的影响。下文分析改革开放后新疆区域
经济变动的政策因素。改革开放后,新疆经济经历了近六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时期,
每个时期发展战略的不同都对新疆区域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3.4.1“六五”时期
“六五”计划是改革开放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虽然各地区经济发展思
路有所改变,但对经济管理方法并没有多大改变,“六五”计划仍沿用了传统计
划思想,计划内容主要是针对各行业提出计划完成指标,对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并
没一个主体发展思路。在区域问题上,“六五”计划提出要进行国土调查,以摸
清各地区发展状况和潜力,并且在个别地区进行国土整治的规划试点。“六五”
期间除加强了南疆西南部区的能源工业建设外,规划的思路和发展思想与以前相
比没有多大变化,南疆西南部区的工业比重有所提高,天山北坡区的工业比重有
所下降,其他区域则变动很小:在行业发展上,加强了交通,商业流通领域的发
展,这一政策使各区域的第三产业比重都有所提高,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新疆
区域发展趋向均衡化,所以在“六五”结束时,天山北坡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
疆的份额有所下降,而北疆西北区,南疆东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的经济份额都
有所上升。
3.4.2“七五”时期
新疆的“七五”计划明确的提出了地区经济布局思想,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
是“积极开发,突出重点,循序前进”。在总体布局方面提出了南疆和北疆两个经
济区域的划分,并划出一条很长的工业带。在南北疆经济区发展的关系上,“七
五”计划提出:以北疆为重点,同时加速发展南疆,使南北疆互相支持、互相促
进、共同富裕。切实搞好哈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一带现有工业基地的改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造和扩建,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增强其开发其他地区的能力。在北疆强调了大
力发展农牧业,特别是天山北坡区一带,建成全疆最发达的农牧业;而在南疆则
建设一大批能源工业。“七五”计划在诸多方面带有明显的矛盾性,北疆地区作
为重点发展区,应该发展其优势产业,而恰恰发展的是其相对较弱的农业产业,
事实上在“七五”计划执行结束后,北疆地区的农业在全疆的份额并没有上升:
在工业发展上,能源和轻工业发展投入较多,由于能源和轻工业主要布点在南疆
西南部区,所以这一时期,该区域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提出
建立畜牧业,瓜果园艺业和粮棉油大田种植业三大农业支柱,并提出各种植业比
重下调到农业总产值的68。8%,畜牧业产值上升到农业总产值的22%,但由于农
业各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七五”计划中并不突出,在“七五”执行过程中受市
场影响出现一些偏差,致使在“七五”结束时,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仍高达72,15%,牧业产值仅比1985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还未完成“七五”
计划应该提高的一半。
总之,在“七五”计划中,非常重要的是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有了~定的方向,
这是~个很好的开端。但传统计划管理模式并没有大的改变,投资体制仍以行业
为主,而非突出区域特点。虽然确定了重点发展区域,但在产业投资上并未体现
出来,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上也未体现出来。计划内容的制定和实施基本沿着原
先的惯性在运作,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在一个统一的增长速度指导下去找
实现的办法。从自治区总体计划安排上看,也是去平衡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比如,
某一地区在农业上投入多一些,在工业上就相对小一些,总之是要维持各区域大
致相同的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新疆区域经济格局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所
以,“七五”计划结束时的1990年和“七五”计划执行前的1985年相比,区域
经济格局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各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990年和1985年相比,最大变动幅度为O.77个百分点。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3.4.3“八五”时期
“八五”计划提出的地区经济总体布局战略是:依托中部南下西进、突出重
点、有序展开。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了五个经济区域,对于全疆经济发展目标的实
现方式也都落在了各经济区具体产业的发展上。对天山北坡区(“八五”计划中
称为北疆中部经济区,不包括克拉玛依市和乌苏市)提出在大力发展原有的煤炭,
电力、石油化工、轻纺工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北疆西北部区的
农牧业、南疆西南部的种植业,南疆东北部区的粮食生产以及东疆区的石油基地
建设都给予了重点扶持。“八五”计划执行期间又提出了重点发展棉花和石油的
发展战略。这一切都对新疆区域经济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八五”计划结束时,
天山北坡区发展相对较快,不但工业发展迅速,农业由于在种植业上重点发展了
棉花,致使天山北坡区的农业在全疆的比重有了很大的是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更
为迅速;东疆区由于石油的开发,在这~时期发展的非常快,该区域国内生产总
值占全疆的份额在“八五”时期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提
升,1990年该区域的三产比为34.82:32.65:32.54,到1995年为26.01:47.50:
26.49,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南疆东北部区在这·时期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
都不是重点发展区,所以其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南疆西南部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
农业,“八五”期间农业有所加强,但工业的发展却极其缓慢;北疆西北部区由
于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黄金生产及皮毛加工业,工业地位有所加强。从政策作用
的结果看,天山北坡区和东疆区经济实力上升较快,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
区保持稳定,而南疆东北部区经济地位有所下降,1995年南疆东北部区在全疆
的经济排序从1990年的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
3.4.4 “九五”时期
“九五”期间各区域经济发展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
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了地区比较优势,加强了地域分工,
并且实施了“依托路桥,扶南促北,强化重点,有序发展”的区域布局战略。这
一时期的特点是加强了天山北坡区的建设(比如“九五”计划安排的28个重点
43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有16个与天山北坡区有关),使这一区域的工业发展极为迅速。
同时由于“一黑一白”战略的实施,南疆东北部区成为石油和棉花发展的重点,
使这一区域经济地位提升很快,在“九五”计划结束时,其经济地位从“九五”
初期的全疆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并且以石油开发为依托的工业也占到了全疆的
第二位。南疆西南部区以扶贫开发战略启动其经济发展,扶贫开发的重点在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上,而基础设施和农业发展上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该区域的
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下降。北疆西北部区和东疆区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较为平
衡。
3.4.5 “十五”时期
“十五”时期新疆政府提出遵循“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实施区域
突进、构建特色经济、发展融合经济、实现共同进步”的原则,突出重点,扶优
扶强,率先发展基础较强、区位优越、增长潜力巨大的天山北坡经济带,辐射带
动全疆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要加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建设使之成
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基础完善、开放度高、结构合理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
化的经济区域,更好地带动和辐射全疆经济发展。同时其他区域应从本地的实际
出发,贯彻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找准自己
的突破口,把区域增长与产业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结构调整、区域融合发
展与产业布局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条件好的区域、产业和产品率先发展,
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要把地州所在中心城市作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各自
的交通、口岸、旅游、资源等优势,加速发展,尽快形成带动和辐射本区域发展
的区域经济中心。并且继续加大对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卅I三地州
和贫困牧区、山区的扶持力度,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贫困
地区发展,使贫困人IZl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从“十五计划”前两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天山北坡区、东疆区、南疆东北部
区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北疆西北部区、南疆西南部区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比较缓慢。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3.5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
类的生存质量。人类是生存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只有在社会
不断进步,文化日益普及的基础上,人类的生存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因此,一方
面社会、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又是经济
发展的条件。因而,社会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根据目前能掌握的资料,本文拟从人口、教育、城市化、科技能力四方面来说明
社会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3.5.1人口因素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晟活跃的因素,所以人口因素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
重要方面。区域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区域人口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和文化
生活的需要;反过来,人口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
人口素质的高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而人口的增长率却与经济发展水平
成反比。新疆各区域之间人口的增长、人口的素质、人口流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
差异。
3.5.1.1总人口及总人口增长
新疆人口的增长一直比较快,1978年以前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1978年
以后的人口增长速度。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人口年报资料看,1949年到
1978年全疆人口年均增长3。65%,1978年到2000年,全疆人口年均增长1.73%。
1978年以前的人口增长中,人口机械迁入占有很大比重,1978年以后,人口迁
入量则在减少。在全疆五个区中,天山北坡区1978年以前人口增长速度最高,
年均增长达7.35%,这说明该区是新疆人口机械迁入的主要区域,1978年以后该
区人口年均增长速度降至1.6%,与南疆东北部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持平,共同排
在全疆的第四位;北疆西北部区、东疆区和南疆东北部区的人口变化规律与全疆
基本相同,比较特殊的是南疆西南部区,该区1978年以后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快于1978年以前,1949~1978年该区域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而
1978~200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速度则达到了1.88%,和全疆人口变动规律相反。
人口的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方面,人口的增长使劳动力更丰富,劳
动力资源不会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短缺。人口增长也使市场规模更大,对经济发展
有利;另一方面,人口增长需要经济更快增长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人
口增长越快,对经济的压力就越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越大。就新疆目前的
情况来看,新疆人口过快增长的弊大于利。这是因为,首先,新疆劳动力资源并
不短缺。以新疆平均劳动生产率作为分析指标,新疆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o,特
别是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更是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新疆干旱半
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十分有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人与自然协调
发展角度,提出干旱地区最适度的人口密度为7人,平方公里。这是教科文组织
的有关专家、学者根据对世界范围干早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
和资源状况以及现代社会人类综合消费指标的全面考察、测算提出的适用于世界
上所有的干旱地区的指标。新疆在2000年人口密度已达到了11人/平方公里,
人口对环境已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天山北坡区和南疆东北部区,由于人口和经济
发展都比较快,两个区人口对资源都已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近年来,两个区水
资源的短缺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以及部分居民的生活。
3.5.1.2人口流动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的户籍制度,长期以来限制了人口
的自由流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大规模,自发的人口区际流动。人
口流动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进程。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对人口流入区来说,为迁
入城市和地区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对流出区域来说,减少了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减轻了就业压力,增加了收入,另
外流动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为流出区带来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但人口流动中,
。新疆2003年垒员劳动生产率为55712.7元,人年,GDP总值为1878亿元,由此需要约337万人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流出区也会出现耕地撂荒等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90年代,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使按户籍统计的人口与实际人口有很大出入。为了更准
确地反映全疆及各区近年来的人口变动情况,本文选择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
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I:3资料作为分析人口流动的基础。(见表3.15)
表p15人口流动
指标芝\,纂西撩东疆区东囊嚣区西喜嚣区北坡区西北部区⋯一一东北部区西南部区
总人口
(1990年第
四次人口
普查)
人口数
(万人)
构成
(%)
台计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394.75
252.64
142.11
64.00
311.09
75 88
235.21
24.39
88.3l
29.69
58.62
33.62
255.51
70.47
185.04
27.58
465.94
54.Ol
411.93
11.59
36.00 75.6l 66.38 72.42 88.4l
在全疆的五个区域中,天山北坡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该区经济的高
速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人口集聚效应,同时该区也是全疆唯一城镇人口高于乡村人
口的区域。但是该区在近十年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乡村人口增长率,主要
啜因是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兵团团场职
工在1990年时算入城镇人口,丽在2000年则计入乡村人口;北疆西北部区的人
口增长速度在全疆是最慢的,十年总人口增长了1 5.23%,低于全疆平均水平6.59
个百分点,该区经济落后没有产生大量的人口迁入,在区域内部也产生了乡村人
口向城镇集中的现象;东疆区的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在全疆排名第二,其城镇人口
比例由1990年的36.62%,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44.30%,是全疆城镇人口上升
幅度最大的区域。该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乡村人口下降了0.89%,这说明该区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速度很快;南疆东北部区由于经济规模较大,在近十年经
济发展又相对较好,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也较为明显,十年的人口增长为
25.14%,仅低于天山北坡区,排在全疆第二;南疆西南部区人口机械迁入量不大,
但该区人口出生率却很高,所以该区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高,这加大了南疆西南
部区经济发展的困难。该区城镇人口增长全疆第一,这与该区域原来城镇人口基
数较低以及人口从更落后的乡村向相对较好的城镇转移有关。
从总的看,新疆人口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从乡村向城
镇转移的特点比较突出。
3.5.1‘3人口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人口素质对于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推动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依靠知识、依靠人才。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
间的竞争,表面看是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新疆的人口素质在各区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导致新疆各
区域之间经济差异的原因之一。为了比较各区域人口素质高低,本文用人口素质
系数来进行分析。人口素质与人口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人
口素质就越高。人口素质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成正比,与文盲半文盲人口数成
反比。人口素质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人口素万人中大专以上.万人中文盲
质系数文化程度人口数。半文盲人口数
根据2000年全疆人口普查资料全疆及各区域人口素质系数见下页表3—16。
全疆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6.69%,达到123.6万人,其中,南疆
西南部区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疆该类人口的39.61%,是全疆文盲半文盲人口
最多的区域,天山北坡区文盲半文盲人口也占到了全疆较高的比例(24.19%)。
从万人中文盲半文富人数来看,南疆西南部区最高,达到885.63人,北疆西北
部区最低,为526.33人,全疆万人中文盲半文盲人数为669.48人,五个区域中,
四个区域均低于这一水平。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全疆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5.14%,达到94.9万人,天
山北坡区集中了全疆一半以上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该区域大专以上文化程
度人数占全疆该类人数的54.16%。从万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来看,天
北坡区万人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为1006.01人,在全疆第~,远高于其
他四个区域;南疆西南部区,南疆东北部区和北疆西北部区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南疆西南部区仅为207.38人,比全疆平均水平低306.66人,是全疆高层次人才
相对最缺的区域;南疆西南部区不仅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低,而且受高中教育
的人口比例也很低。万人中高中文化程度人El数,全疆为1208.90人,南疆西部
区只有607.93人,另一个南疆区——南疆东北部区也只有972.41人,这两个区
的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甚至低于天山北坡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El比例。
表3-16人口素质系数o
i≥\芝!全疆,裟西:一东囊霎区西怒
总人口(人) 18462572 5109698 3584725 1043123 3197508 5527518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口
数f人)
1236037 298949 188674 5978l 199100 489533
大专及以I-文化程度人
口数(人)
949050 514038 149498 55753 115130 114631
万人中不识字或识字很
少人口数(人,2rA.1
66948 585·06 526 33 573 10 622 67 踮5 63
万人中大专殛以f-文化
程度人口数(人/万人)
514·04 1006·0l 417·04 53448 360 06 207 38
万人中高中立化勰席人
口数(人,万人)
12嘴·90 1856·48 1329·92 1530·24 972·4l 607—93
人121素质系数o.77 1.72 o.79 o 93 o招o 23
从人口素质系数来看,全疆的人121素质系数为0.77,显然未受教育人口比重
还比较大,全疆五个区中有三个区超过全疆平均水平,两个区低于全疆平均水平。
天山北坡区人口素质最高,该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ISt比例超过了末受教育的人口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67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比例,这在全疆也是唯一的区域。天山北坡区的人口素质在全疆非常突出,比处
在全疆第二位的东疆区的人口素质系数高出84.95%;北疆西北部区的人口素质
与全疆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南疆西南部区和南疆东北部区人口素质则要比全疆
平均水平低得多。总的看,南疆的人口文化素质低于北疆。从总体上看人口素质
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是匹配的。
对照上述分析,发现落后区域既是人口素质低下的地区,也是人口高速增长
的地区,又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三者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3.5.2教育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新疆的教育水
平有了显著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全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于新疆各地区
原有的基础不同,教育投入能力不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新疆各
区域教育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又进一步作用于经济发展过程,从而
使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
一般来说教育状况从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两方面来考察。在考察中选取中学
教育以上(含中学教育)的学校和教师数作为分析基础。根据2000年有关资料,
计算了全疆及五个区域教育基本状况指标。
表3—17教育状况o
;纛\\o!全疆,恐西播区东骚区东慧区西喜羹区
翌全塑亨!竺聱育以上1.06 1.14
学校数(所,万人)
⋯。⋯1
翌七孥!冀警教育教师50.78 62.61
数(人/万人)
1.3l 1.13 0.96
56.56 66.92 43.35
0.88
37,35
天山北坡区万人拥有的中学教育以上学校数高于全疆水平,排在全疆五个区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85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中的第二位,万人拥有的中学教育以上教师人数也排在了全疆的第二位,另外,
全疆的高等教育几乎都集中在了这一区域。
北疆西北部区万人拥有的中学教育以上学校数排在全疆第一位,万人拥有的
中学教育以上教师也超过了全疆平均水平,该区教育状况也相对较好。东疆区的
教育状况与北疆西北地区相类似。东疆区万人拥有的中学教育以上教师达66.92
人,在全疆是最高的。但是东疆区没有普通高等教育,中专教育也很薄弱,在更
高层次的大中专教育上,该区处于劣势。
南疆东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的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这两个区万人拥有的中
学教育以上学校数都不足一所,万人拥有的中学以上教师数均低于全疆平均水
平。这两个区的教学设施落后和教学师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而教育
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人口素质的低下,低素质人口对两个区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
负面影响。
3.5.3城市化因素
在总人口过快增长的情况下,人13相对集中形成城市,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
有利。对于地广人稀,人口相对分散的新疆来说,城市建设更有其独特的作用。
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它是区域入口、经济、信息、技
术、活动、智力、金融集中地,且集中程度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丽提高。经
济活动的聚集,使城市成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大量的生产和经济活
动部门,彼此互为市场,相互提供和利用燃料,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甚至
可以有效地利用废料,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规模,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和协作
性。城市的分工效益也是聚集效益的一种具体体现。城市中企业集中,分工专业
化协作的发展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分工愈细,协作愈紧密,效
率就愈高。新疆地域广阔,如不以城市的形式进行人口和经济的集中,势必造成
人13、经济在地域上的过度分散,这会增大分工协作的难度;同时在物质、信息、
技术、金融等交流中增大成本,使区域产品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人13,经济的分
散使人类活动及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不宜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形成不了规模,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也大大降低,这对于新疆比较脆弱
的生态环境来说,威胁更大。城市是生产和生活高效率的体现,而绿洲经济的特
点就是要求有高效率,否则,在低效率下绿洲无法承载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再者,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对周围区域产生扩散作用。城市的教育文化,科学
技术,思想观念会向周围的农村进行传播。同时城市富余出来的人才、资金、生
产设备也会向外扩散,起到带动区域整体向前发展的作用。城市对区域经济增长
具有显著的“棘轮作用”,即允许区域经济的“车轮”向前,也能有效地阻止“车
轮”后退下滑。原因在于城市以其强大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实力,充分发挥主导
产业的作用,不断培育新产业;城市经济的多样性,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强;
城市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所以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能极大的
增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新疆经济结构具有强烈的城乡反差,二元经济
结构非常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疆城市数量过少,规模过小,农村富余人口不
能有效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
另一方面是过少,过小的城市无法有效的大范围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辐射
功能所能起到作用的范围太小。新疆经济增长有着严重的不稳定特征,这对经济
发展是十分有害的,而新疆城市经济占总体经济的比重过小,又是造成新疆经济
不稳定的很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城市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像新疆这样一
个特殊地区,城市的作用就更加突出。2000年新疆各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如下表:
表3-18 城市化水平指数(指全疆为100)。
如表3.18所示全疆只有天山北坡医城市化水平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全疆19
。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80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个城市有8个集中在该区域。按照中国城市规模的划分,人口超过100万为特大
城市,入口在50万至100万之间为大城市,人口在20万至50万之间为中等城
市。人口小于20万为小城市。天山北坡区有一个特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规模
也相对较大,特别是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对该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大。东疆区
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全疆平均水平,在全疆城市化水平排第二位:南疆东北部区城
市经济较为突出,但由于人口聚集度低,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在全疆城市化水
平中排第三位: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两个农业区域,城市化水平都非常
低,城市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都非常小。
因此,全疆的城市化建设在各区域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影响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3.5.4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科
技水平的高低代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区域科技水平进步的快慢决定了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直接影响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另一方面,科技
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下表3.1 9反映新疆各区域2000年的科技水平综合情况。
表3—19 科技水平综合指数(以全疆为100)o
。曼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05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由表3.19可见,天山北坡区的所有单项指数及综合指数均超过了全疆平均
水平,矗个单项指数中的三项都排在全疆第一,科技练合水平排在全疆的第二位,
是科技水平较高的区域;东疆区的科技综合水平排在了全疆第一位,该区农业机
械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综合技术创新能力是该区最大弱项,该区此指数仅
排在全疆第四位,与全疆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南疆东北部区在五个单项指数
中只有两项超过了全疆平均水平,而且优势不明显,全社会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
两项指标接近了全疆平均水平。总体看,该区科技综合水平也接近了全疆平均水
平;北疆西北区科技水平的所有单项指标均未达到全疆平均水平,其中工业技术
装备水平,不到全疆平均水平的一半,该区综合科技水平与全疆平均水平还有相
当的差距,属于科技水平相对较弱区域;南疆西南部区在反映科技水平的所有方
面均排在了全疆的最后,科技水平表现出极大的弱势。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科技水平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度不够,
是新疆落后区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3.6小结
区域经济增长是导致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变的一个最直接的,决定性的因素。
丽原有的发展基础,区位与自然资源条件、政策、社会文化、经济结构、投资、
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均通过影响新疆各区域经济增长而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变化
产生影响。本章经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从经济发展基础看,新疆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形成的新疆各区域
经济发展格局是形成目前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投资的区域分配不均,市场化程瘦的差异,以及各区域非国有经济发
育程度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均是造成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文化素质低下,科技进步水平低,区域创新能力
弱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因素及区位与自然资源、政策都是导致新疆落后区域经济发
展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差异调控的思考
第四章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差异调控的思考
在分析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后,本文将开始从理论上探
讨如何应对新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
4.1对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必要性,可能性
4.1.1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差异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对新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发展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从经济方面看,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
刺激作用,增强各区域加快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促成了区域经济的活跃。
但是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则会导致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扭曲,误导区域经济主
体的决策和行为,使区域经济趋于无序化,引发或强化国民经济发展的波动。尤
其是,区域经济差异的过度扩大,不仅会使欠发达地区处于不利地位,削弱其发
展能力,而且也会降低它们对新疆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减少它们对发达区域在
资源和初级产品上的供给能力,在市场需求方面的支持力。这样,发达区域最终
也会因为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足而在继续发展过程中受到牵制。
2.从社会发展方面来看,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可以通过促进区域之
间的人口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式促进区域之间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上的融合及
趋同,但是欠发达区域会因经济能力的相对弱化而导致社会发展的迟缓,进而有
可能诱发区域之间在情感上的隔阂和分离倾向,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
一。尤其在新疆,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不发达的南疆地区,其影响更大。
3.从社会制度的层面考察,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规
定了在我国内部不能容许因区域经济差异的过度扩大而产生区域之间在经济上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将区域经济差
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从以上三方面看,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4.1。2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可能性
区域经济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控,但其有
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否能够人为干预昵?我们仔细思考区域经济差异的本质,就
会发现区域经济差异反映的是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
化现象,这个现象包括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方面的变化,以及区域之间在
人口增长方面的变化,而这两方面又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
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就有可能使它们发生相应的改变,也就能够影响区域经济
差异的变化。
另一方面,从具体实际情况来看,新疆各区域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各自的
经济利益要求和利益冲突,但是在经济和社会权益上是平等的和相互依存的,都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部分,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关系。同时,新
疆政府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调控主体,拥有政策的制定权和相当数量的财
政支持能力,以及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权威和组织控制能力。由上可见,在
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调控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使这种调控完全有可能实
现。但同时,由于对区域经济的调控涉及到资源配置方式、发展战略和种种利益
关系的调整,以及财力、物力的投入,这种调控是有一定限度的。
综上,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调控。
4.2对已实践的两种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战略的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与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政府
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仅直接决定了国家在某个时期内对各个区域投入的多少,
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差异调控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不同区域所采取的差别政策使各个区域所获得的发展机会,资
源的获取以及支配能力等都有比较大的差别,这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关键
性因素之一。反过来,我们自然也可以发现,国家作为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
主体,就可以利用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影响各个区域的
经济发展,从而达到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调控的目的。
4.2.1均衡与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许多类型,但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均衡战略和非均衡战
略两大类。
所谓均衡发展战略也称之为平衡发展战略,它认为区域的各个产业之间存在
着互补性,一个产业的供给恰好是其他产业的需求,因此,各产业之间必须保持
平衡的发展关系。均衡发展战略主张:区域经济发展要推动所有产业部门同时发
展,齐头并进,要保持各个区域之间发展的平衡。通过同时推动各个产业和区域
的发展,来实现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增长。这一发展战略实质上体现了经
济发展中的公平原则。
所谓非均衡发展战略又称之为不平衡发展战略,它的理论根据是:区域经济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产业之间、区域之间一直处于不
平衡状态。产业间或区域之间发展上的短期均衡是一系列不平衡发展造成的,因
此,实现持续增长必须不断创造不平衡,依靠重点发展某些产业和少数区域来带
动其他产业,其它区域的发展。这一发展战略实质上强调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原则。
在我国两种发展战略都有过实践。均衡发展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
体制下实施的,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统一计划和组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为
了使内地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国家在投资上向内地倾斜,重点建设项目基本上
都是布局在内地。但战略实施之后,并没有像开始预期的那样使东部与内地的经
济差异趋于缩小。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政府进行以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为目标的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迅速提高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推行以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一方面使
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了持续地高速增长,各个区域也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
期,区域经济空前活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
系列区域经济问题。主要有: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
的区域经济差异也随之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区域之间的相
对差异和绝对差异都出现了加速扩大的趋势。二是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同时,
区域经济的结构问题也凸显出来。三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经济秩序紊
乱。
总的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实施的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在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各有利弊。但是,都没有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
4.2.2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及效果
从前文第三章对新疆各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
后直到1978年新疆经济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天thug坡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的大规模的屯垦活动主要区域在天thug坡区,使得之一区
域形成了大片的人工绿洲,农业产量急速上升。另一方面新疆工业布局从一开始
就主要集中在了天山北坡区,天山北坡区的迅速工业化使得这一区域占全疆GDP
的比重迅速提高。这一时期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使原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天
山北坡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远远超过其它四个区域,带动了新疆整
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为全疆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他四个区域工业
发展相对落后,也直接影响了这四个区域经济实力的提高。总之,这一发展战略
使原本南疆相对发达北疆相对落后的不平衡格局转变为天山北坡区及东疆区相
对发达,而其他三个区域相对落后的新的不平衡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孰为目标的改革开放的
大背景下,新疆各五年计划大多体现了突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
略在整体实力不强的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形成全疆的“宏增长极”,促进了新疆
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同时使原本已经存在的区域经济差异被进一步放大。
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差异调控的思考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区域经济经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4.3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全新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总结经验,选择全新的有利于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战略,需要考虑以下
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把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放在首位。我国尽管取得了十多年
高速经济增长的成就,但整体上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发
展竞争,就必须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国家经济实力
的进一步增强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
第二,要同时照顾到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利益增长的要求。要争取
使每个区域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都能够有机会获得发展,都能够使人民的生
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注重发挥各个区域的力量和积极性为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做出贡献。
第四,重视促进区域在经济发展上的关联,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
制约的关系。区域之间一旦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就会
把它们从利益上联结起来,那么,各个区域就会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去考虑如何
正确地处理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就会自觉尽量减少在经济发展中损人利已的行
为。
第五,发展战略必须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孰过程中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相
适应,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在调控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地运用好政府
的宏观调控政策,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在综合考虑以上要求,结合国内外经验,1996年,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lO年远景目标纲要》,在这个
《纲要》中,正式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指导方针。从而,正式提出了全新的区域经济协调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般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
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从效率与均衡的角
度看是一种既不同于区域均衡发展,也不同于非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去正确、全面
地把握。
首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和核心是实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和谐,经
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社会的共同进步。
其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使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形成相
互联系,关联互动,正向促进的关系。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个区域都有
自己的经济权益,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为了增大或保护本区域的利益,不少区
域就不可避免地会做一些损害其他区域的事情,或者是对其他区域的发展漠不关
心,以为只要本区域发展好了就行了,不必去帮助别的区域发展。对于这样的区
域经济行为,我国主要是采取行政协调、干预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做法确实起
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但是,由行政方式所推动的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并不是建
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上的互惠互利的行为,所以,不可能最有效地发挥各个区域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我们强调,要使区域之间在经济利益上联系在一起,通过产
业之间的技术和经济联系,市场供给与需求联系,企业之间的组织联系等,形成
~种相互依赖,依存关系。这样,相关的区域就会彼此相互支持,而不是漠不关
心,因为,一旦别的区域经济发展不上去,也会制约到它自身的继续发展。区域
之间在经济上达到了关联互动,正向促进的状态,才会有利于各个区域自觉地消
除相互间的冲突和矛盾,协调相互关系。
再次,衡量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发展,可以把区域之间在经济利益上是否同向
增长,经济差异是否趋于缩小作为检验的标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的一点就
是尊重各个区域的经济利益。各区域经济必须是同向增长的,不应该再重复过去
那种以牺牲某些区域经济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少数区域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做法。同
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差异调控的思考
时,还必须使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发展。
总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调控新疆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差异
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按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来制定促
避新疆各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战略措施是促进新疆经济持续高
速增长,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4.4小结
本章经过分析认为,有必要对新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进行调控,并且也
有条件、有能力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调控。但均衡与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
略均不是有效的调控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而
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来看,遮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目前条件
下有效调控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6l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第五章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
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
来进行。为了使这些措施有的放矢,需要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根据前文分
析的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确定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目标;其次,确认
制定具体措施所受的约束条件;最后,以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为指导,按
照经济差异调控的目标并根据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及前文分析的影响新疆区域差
异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
5.1 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应具有的目标
制定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求:
(1)新疆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西部边境省份又是多民族聚居区,其社会的稳
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疆发展过程中,稳定始终是压倒一切
的要求。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只有处理好了稳定关系,
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社会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2)新疆作为西部落后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所作为,抓住这
一时机,赶上沿海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保证新疆整体经济能够稳定快
速的增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新疆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潜力,不但要促进发达地
区的进一步发展,更要帮助落后区域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新疆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变化是各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解决新疆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本文以为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短期目标应是在
“十一五”计划期间,减缓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使之不至引起新疆经
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济秩序混乱,诱发社会动荡;同时要努力促进全疆经济有一个高于全I目平均经济增
长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再者帮助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减少贫困人口。
长期目标应是逐步缩小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不但实现发达地区高速发展并且使
欠发达地区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使全疆经济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
512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具体实施面临的约束条件
5.2.1政府的协调能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政府的协调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对区
域经济的协调能力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政府拥有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支配
权,另~方面是政府拥有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的制定权。政府这两方面的协调能
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集中掌握着全区域绝大多数资金、人力和
物力,因此,政府可以运用大量投入资金、人力、物力的方法来发展某些区域。
这种方法在历史上对各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
进行,这种以直接投入为主来干预区域经济的做法已经开始失灵,首先,国家所
推行的一系列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打破了过去全国财政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的
做法。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逐步分开,并走向规范。这种改革使得中国中央财
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使得中央实施财政再分配,对落后地
区进行转移支付的能力下降。丽新疆自身财政收入状况不佳,主要依靠国家税收
返还、补助和部分预算外收入,经济建设资金匮乏,直接用来协调新疆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其次,劳动力就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受政府支配的
程度急剧减弱。一些传统的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如:不调户口,不放人事档案等
方式,对阻碍人员在行业和地区之间流动的作用起来越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主要是受不同区域的劳动力预期收益高低的影响。比如:目
前的大中专毕业生愿去预期收益较低的南疆四地州工作的很少。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在运用政策、制度和法律手段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控,情况也
与计划经济时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
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一些相应的其他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指
令性的管理。这种调控是一种硬性的干预,各个地方只是按照中央政府或上一级
政府的具体指标去组织经济活动。所以并不需要有法律的支持、辅助。然而随着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上级政府虽然还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但是,这种计划已
经逐步地失去了指令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只是对各区
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基本上是一种软约束,只具有行政上的约束力,只能起引导
作用、指导作用,地方政府的行为更大程度上受地方的实际情况、利益要求的影
响。这一重大转变,就使得各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决策方面具有越来越
大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硬约束的法律手段也就成为间接调控区域经
济发展的有效工具。所以在目前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运用政策和法律相互
配合来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具有比较太的作用空间。同时与计划经济时期不
同,新疆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许可范围内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变革、制定、
更新相应的制度。这样,政府作为各项制度的制定者、改革者,完全可以通过在
不同的区域选择制度更新的范围,时间先后,从而影响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和质量。
总的来看,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疆政府由于所掌握的物质资源有限,
直接干预的方式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从经济体制转轨的
大趋势来看,政府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更多地体现在制定、推行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度、法律方面。
5.2.2市场化条件下,各区域之间的发展竞争、利益矛盾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各项措施必然会涉及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区域之
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每个区域都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
利益主体,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维护和增大本区域的
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经济利益,各个区域之间就必然地要展开经济发展方面的竞争。既然是竞争,那
么,每个区域在进行经济发展决策和具体的经济活动当中,都会以本区域的利益
为重,搞自我中心,专门利已。每个区域为了增大本区域的经济利益会想方设法
在整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争取发展空间。
并且,目前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发展
经济方面面临着来自社会大众的压力。尤其是新疆区域作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区,
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易引起社会的动荡,危害国家安全。再者,地方经济的
发展状况是上级政府考察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这样,更强化了地方政府为
了自身的政绩丽不惜牺牲其他区域的经济利益。在种种利益驱动下,各个区域地
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必然会展开竞争。各地方政府在上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
划时,都要求把本区域摆在重要的位置、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争取上级政府给
予本区域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投资项目。
在区域地方政府竞争成为一种常态情况下,新疆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战略的措施时,就需要认真对待地方区域政府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具体措施的制定,首先应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区域的经济权益,不应阻牺牲
某些区域利益来换取整体或其它区域利益:政策措施的制定应以市场竞争和机会
公平为基本原则:第三,政策措施的制定必须寻求使各个区域达到“双赢”的效
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所有区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政策执行才不会遇到阻力。
5.2.3协调发展的体制障碍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还存在着来自新
旧体制方面的一些障碍。体制的不和谐往往给制定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协调发
展的方式,以及政策的实旄方式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中,市场与计划都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影响,只是市
场的作用在不断地增强,计划的影响在逐渐地减少。新旧体制的共存往往使区域
经济发展受着体制矛盾的冲击。比如:如前文所述新疆各区域市场化程度有很大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差异,有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有的区域受计划的影响大一些,市场化程度低
一些。在政府调节经济发展时,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会拥护政府采取市场调节的
方式,而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则相反,希望上级政府多给予照顾、援助。这就使
得政策需要在市场环境与计划环境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也并没有完全完成向市场经济
条件下政府角色的转换,在涉及经济活动的许多方面,各级政府仍然不同程度地
在经济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中沿袭计划经济的传统做法,没有跳出计划的思维。上
级政府在调控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时,倾向于使用直接物质投入、下计划、定指
标的直接调控方式,而较少使用创新制度、制定政策、法律的间接调控方式。
这导致各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大对本区域经济活动的干涉,以完成上级下达的
任务,另一方面总是希望能从上级政府多得到一些直接投入或优惠政策。这样,
一方面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扭曲,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当地自我发展能力的培
养。
因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区域政府主要是一个调
控者,对市场机制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利用政府掌握的制度,政策的制
定权和公共投资的配置权,修订市场机制在区域之间资源配置方面的偏差,控制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而不是直接参于经济活动,来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各地方区
域政府应着重加快区域市场化改革,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5.3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在明确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以及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目标、措旖实施的约束条件后,结合前文分析的影响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关键因
素,本文提出了一些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
政策和措施。
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5.3.1新疆自治区各级政府应加快各项制度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协调
发展的体制环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逐步
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
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演变为相互之间的发展竞争关系。如前文所分析,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区域的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强弱与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有着
十分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其在国内的经济发展竞争力也就越
强;反之,其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也就越弱。
再者,新疆各区域之间在市场化程度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也已经是妨碍新疆区
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第一,新疆内部各区域在市场化方面的
差异是导致区域之间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在竞
争中往往利用符合市场规律的、灵活的手段去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人才、
技术,去占领市场。而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由于较多地受到传统计划体制的约
束,往往选择反市场的方式去限制本地的资源、人才和技术流向别的地区,用行
政的手段去保护本地的市场。例如:南疆四地州各单位往往利用扣押人事档案、
户口等方式来限制人才的外流,而天山北坡区一些单位往往不对人事档案、户口
等做出限制,人才的流动相对便利。第二,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未能释放。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其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国有经济改革相对滞后,
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受行政限制较多,分配制度缺少竞争机制,这些都限制了各
种要素的合理配景,有效使用,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第三,市场化程度的差异,
还使得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与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在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时遇
到许多困难。例如: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区域,各自区域内企业的决策权,管理方
式、激励机制都有较太差异,这就影响了两区域间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使得区
域之间的互补性也难以实现。
因而,在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调控时,应重视各区域市场化进程的
统一,从而为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创造一个平等的平台。而市场化的程度又是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直接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紧密相关的。促进各区域市场化进程的一致,重点是
加快落后区域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具体来看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落后区域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由于目前国有经济在发展方面
受到的体制约束较多,历史包袱较重,发展活力相对较弱。而从沿海地区的经验
看,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体制转轨时期不仅本身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适宜的政策支持下,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快速发展起来,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
很大的贡献,而且,它们的发展对国有经济,公有经济从竞争上产生了比较大的
生存压力和触动,迫使其主动改革。因此,应当大力发展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
使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
二、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对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股
份制改造,明晰产权,明确权责,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一些规模
较小的国有企业,在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下,国有资本应退出这些小企业,
将它们转让给民营经济去发展。
三、加快落后地区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促成人力资源按照市场原
则自由地进行流动。这样将促使落后地区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并随之提高人才
待遇,正真做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通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体系,为完成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为改变劳动者就业观念,促进他们合理流
动,减轻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五、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换,使地方政府逐步从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上退
出,把主要精力放在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服务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
公共服务,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5.3.2建立规范的空间转移支付制度,扶助新疆落后地区的发展
新疆区域之间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变化,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国家长期
投入与政策的区域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新疆落后区域的经济基础薄弱,
68
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能力差,依靠自身的能力很难发展起来。因此,完全有理由有
必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区域间的再分配。通过空间转移支付,相对平衡区域之间的
经济支出水平,帮助落后区域发展。
依靠建立规范的空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调控,『F在世界上
一些国家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德国为解决区域之间经济水平“南高北低”的差
异,实现其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目标,采取空间转移支付的办法建立
横向拨款制度,使各州之间保持“横向财政平衡”。通过人均收入高的州向人均
收入低的州拨款,使各州的财力大体接近,以保证支出水平不至相差悬殊,保证
各州有大体相同的生活条件,为人民提供基本相同的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和水平相
近的服务效果。㈣德国的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根据新疆的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空问转移支付制度,帮助落后区域的经济
发展,调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合理的空间转移支付依据
一般,应该以全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空间转移支付的基本依据。一般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区域应定为流出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区域应定
为流入区。但考虑到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商,即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天山
北坡区与沿海发达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
国家对新疆经济发展给予的资金支持有所增加。因而,为不影响新疆整体经济发
展,应将发展水平较高的天山北坡区,东疆区作为自我发展能力较强的区域,不
进行空间转移支出,以增强其经济发展能力。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南疆东
北部区,作为国家转移支付的重点,支持其优势产业——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对
于经济发展基础较弱的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区,也应作为国家转移支付的重
点区域,支持其基础设施的建设,贫困人口脱贫项目的实施,从而增强其经济自
我发展能力。
(2)划定空间转移支付款的使用范围
空间转移支付款可分为指定用途项和一般性款项。指定用途款项就是规定流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入区域只能在哪些方面使用。一般,指定用途款项主要应用于这些区域的道路,
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和能力方
面,其次是关系到区域发展的重大工农业建设项目。一般性款项可由流入区域视
情况决定用于何处,可以用于扶助贫困人口或解决其他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问
题。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指定用途款项应大大高于一般性款项,
而且,’一般性款项不能用于支付行政开支。
此外,空间转移支付标准,使用范围,扶助对象等都应随各区域发展状况的
变化作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扶助落后区域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5.3.3建设区域性增长核心区,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建设区域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域,就是在落后区域选1—2个发展基础和条件
都比较好的地区进行重点发展,使之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组织核心,依靠它们的
发展增强本区域整体实力,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新疆落后区域城市化水
平普遍较低,如前文所分析,已严重制约了落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必要重
点发展以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核心区域。具体来说,在北疆西北部地区应重点
发展伊犁地区;在东疆区应重点发展吐鲁番、哈密这两个经济核心区;在南疆东
北部区应重点发展库尔勒、阿克苏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核心区:在南疆西南部区,
则应重点发展以喀什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之所以选择这些地区作为所在区
域的经济核心增长区是因为,首先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所在区域很大比重,如
伊犁地区经济总量一直占北疆西北部区50%以上。其次,这些地区基础建设条件
较好,交通方便。其三,都以所在区域的最丈城市为依托,有利于经济活动的聚
集,克服新疆地广人稀,经济活动分散的缺点,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区域性经济
增长核心区的发展,除了依靠本区域自身加大资金投入量外,新疆政府也应将一
些国家投资项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在这些区域,对这些区域个
别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应给予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给予当地政府一定的制
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度制定权,促进制度创新。
5.3.4加快区域的交通干线建设
交通线长、线路不成网、客货运输成本高、信息不畅是制约新疆各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大因素。加快区域的交通干线建设,可以为区域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便利,
也利于信息和现代社会观念、技术在地区间的交流,推动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解决新疆交通线长,运输时间长,成本高的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公路
等级,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降低成本。在这方丽应主要依靠新疆政府及
中央政府的投入,同时也可考虑申请世行贷款等其它灵活的融资方式来加快高等
级公路的发展。
5.3.5组织区域合作,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落后区域经济实力较弱,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很大。
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是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
方式。但这种合作应符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既这种合作应建立在公
平竞争,互惠互利,不损害各参与区域利益的基础之上。这种区域合作可以从多
方面、多层次组织展开。
5.3.5.1推动各区域政府间的区域合作
所谓政府间的区域合作主要是指由各区域政府承担的联合开发,发达区域对
落后区域的对口支援。在联合开发方面,新疆政府应采取经济和行政的措施鼓威
各区域之间就大型的开发项目和边界接壤地区的基同开发等,在自愿结合,互惠
互利的前提下,按照以投入资产比例分享利益,承担风险的原则开展合作。这种
方式不仅对欠发达区域有利,使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对
相对发达区域也能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产品。例如:天山北坡区的水资源相对短
缺,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制约性日益显现。而北疆西北部水资源丰富,但开发水
资源的力量有限。为解决天山北坡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天山北坡区各级政府可与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北疆西北部区各级政府合作,实施区域间调水工程,这样既能解决天山北坡区水
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推动北疆西北部区水利建设,拉动北疆西北部区的经济发展,
并且还能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把两个区的经济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对口支援方面,除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各区域的支援外,新疆发达区域也应
尽可能在技术、人才培养、文化扶植等方面支持落后区域,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
经济文化联系。
5.3.5.2增加企业间的区域合作
在这方面,政府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企业根据市场规律自主
决策,同时各区域政府尤其是落后区域的政府要转变观念,善于以资源、市场等
吸引企业投资合作。对于企业来讲,应善于把握机会,把发达区域富余出来的,
并且放在落后地区能体现更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以获取较高的
回报。
5T3。6引导民间力量参与
新疆各级政府在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控新疆区域经济方面担负着
重要责任。但新疆各级政府所掌握的各项资源是有限的。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
发展,中国民营经济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时,新疆各级
政府利用所掌握的政策、制度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吸引民间力
量,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间力量来参与新疆落后区域的经济建设,将会大大
地增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在经济和社会等多
领域、多层次产生方方面面的积极影响。
5.3.7消除绝对贫困
新疆的绝对贫困入口大都集中在南疆西南部区,北疆西北部区,且少数民族
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消除这些贫困人口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
增强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缩小新疆
对新疆采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调控区域经济差异措施的建议
区域经济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消除落后区域的绝对贫困需要中央政府、新疆各级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
力,新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难题不仅有扶贫资金缺乏,人口素质低,市场经济
观念差,缺少技术,还有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管理水平差、民族文化差异、
语言差异等难点。这些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新疆多年来的
扶贫实践也已证明,仅仅依靠资金等物质的投入远远不能解决贫困问题。新疆的
扶贫战略,不能单纯依靠输血救济,而应采用综合的扶贫开发战略。可采取的主
要措施有:
(1)加强对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的管理,提高其组织管理水平;(2)积极鼓
励教育、文化、新闻等机构开展文化扶贫,信息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人13素
质,传输经济信息,培养市场经济观念。(3)组织部分素质较高的贫困人口到发
达区域的各领域进行工作、学习以培养其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意识,能力;(4)
变直接的扶贫救济为劳务扶助。具体作法为:开展贫圃地区的道路,水利设施建
设,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建设,按其劳动绩效,利用扶贫资金,给予商于~般水平
的报酬,以起到示范作用,帮助贫困人口建立劳动意识,自力更生意识,摆脱“等、
靠、要”的意识。
5.3.8严格控制落后区域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科技
水平
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时指出,新疆落后区域既是人口素质低下
的地区,也是人口高速增长的地区。而人口增长过快,教育水平落后,影响人口
素质提高,科学技术的普及,不但直接影响人均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还进一步
影响了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因而严格控制落后地区的人口增长,加大
对教育的投入,扶持。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科技发展水平,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的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2)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为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增长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3)对生育子女少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物质奖
励,并优先帮助其脱贫;(4)寻求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
团和个人)对我国贫困区域教育发展的支持;(5)开展教育对口支援,选派发达
区域的优秀教师定期到贫困地区助教,同时选派落后区域的教师到发达区域教育
质量较高的学校进修;(6)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7)加大
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的教学条件。
5.3.9重视依靠法律来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回顾中国过去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所开展的许多工作,可以发现,有不少战
略、规划和计划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得不到正确地执行,与预期的结果发生比较
大的偏差。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计划、政策、措施缺乏法律地位,约
束力不大。一些地方、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有选择地执行这些
战略,规划和计划,当这些战略、规划和计划与自己的利益相同时,则会忠实执
行,一旦与自身利益有冲突,则予以变通,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新
疆在这方面可以吸取教训,应尽量将切实可行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措施、
规划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出来。通过法律的硬约束力,使各项措施、规划在执行时
获得预期的效果。
5.4小结
本章在分析了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应具有的目标及该战略具体实施
面临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及新疆区域
经济的状况、影响因素,提出了九项具体的措施来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促进
新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
结论
结论
本文经过研究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天山北坡经济区、北疆西北部经济区、东疆经济区、南疆
东北部经济区及南疆西南部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有着如下变动趋势:首
先,1978年以来各区域GDP及其占全疆比重、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所反映的
新疆各区域之间的绝对经济差异一直在扩大并且九十年代以后绝对差异扩大的
速度大于九十年代以前的扩大速度。其次,1978年以来人均GDP的极值比、变异
系数所反映的新疆各区域相对经济差异在九十年代以前是缓慢缩小的,九十年代
以后各区域相对经济差异开始扩大,但2001至2002年闯又开始缓慢缩小。第三,
从未来新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看:属于繁荣型区域的天山北坡经济区、
东疆经济区以及属于上升型区域的南疆东北部经济区将继续快速发展,而属于落
后型区域的北疆西北部经济区和南疆西南部经济区则将保持缓慢的经济发展趋
势。今后若干年内新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二、区域经济增长是导致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变的一个最直接的,决定性的因
素。而原有的发展基础,区位与自然资源条件、各区域非国有经济发育程度及产
业结构、政策、投资、市场化进程、人口、教育、城市化、科技等因素均通过影
响新疆各区域经济增长而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变化产生影响,它们是造成新疆各
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新疆各区域之问的经济差异有必要也又可能进行调控。但在我国已实践
的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并不能有效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经过分析比较,本文认
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才是调控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最优选择
四、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并考虑影响新疆各区域经济差异的
影响因素、实施协调发展略的各项措施的约束条件,可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控
措施。这砦调控措施主要有:l、加快各项制度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协调发展的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体制环境2、建立规范的空间转移支付制度,扶助新疆落后地区的发展3、建设
区域性增长核心区,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4、加快区域的交通干线建设5、
组织区域合作,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发展6、引导民间力量参与7、消除绝对贫困
8、严格控制辫舌区域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科技水平9、重视依靠法
律来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埃德·M咖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W·艾萨德.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与生产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孙久文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Lardy,N.R,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 978.
[5】Lardy,N.R,Regional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in Robert F.
Demberger,eds.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6】6 Riskin,C.China’S political Economy,The Quest for Development since 1949,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f7】.Lippit,Victor D.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Armonk,N.Y.:
Sharpe,1978.
[8]Friedman,Edward.Maoism and Liberation ofthe Poor,World Politics,1987,39,
Apm.
[9】Selden,Mark.The political Economy ofContemporary China,Armonk,N.Y
Sharpe,1988.
[10】Lyons,T.E Inter-provincial Disparities in China:Output and Consumption.
1952-1987,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1,39,471—506.
【11】Ravi Kanbur,Xiaobo Zhang,Which Region啦Inequality?The Evolution of
Rural·Urban and Inland—Coastal Inequality in China from 1983 to 1995.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 999,27(4).686~701.
[12】Thomas P.Lyons.Intmprovincial Disparities in China:Fujiang Province。
1978~1995.Economic Geography,1998,74(3).201~227.
77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13]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1).70~74.
[14】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28~33.
115】魏后凯,刘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
年(4),28~36,
[16】陆大道,薛风旋等.1997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7】胡鞍钢,邹平.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M】.杭州:浙
江人民出版社,2000.
[18]袁钢明.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1996年(10),49~56.
[t91林毅夫,蔡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0
年(6),3-10.
【20】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
2001年56(2),136~145
【211蔡方,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fJ】,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2),
48~54
【22】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6),70---77
[23].向志强,孑L今锋.人力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关于区域发展差距的
另一种解释【J】.人文地理,2001年16(4),53~56.
[24】高志刚:20年来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2年(3)
【25]高志刚:改革开放后新疆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年(2)
[26】赵建新:新疆区域间经济差距变动状况分析(J】,新疆社会经济,1997年(5)
[271司正家:新疆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政筑思考【J】,薪疆财经,
1999年(4)
[28】E.Wayne Nafiger.The Economies ofDeveloping Countries,second edition,
P25,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1 990.
参考文献
[29J Robert V Horn,SatiStical Indicators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P92,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Cambridge,1993.
[30]同【29]
【31]朱庆芳,我国社会发展到底居世界多少位[N],人民日报.1990—7—9(5)
【32]刘再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3年版.24—25页
[33】张曙光,关于地区经济差异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1993年(9),第19
页.
[34】杨伟民:对董藩同志商榷意见的答复[J】, 经济研究1992年(7),第65页
[35]周民良,论我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政策[J】.管理世界,1997年(1).174-175

[36]陆大道,薛风旋等: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f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7]潭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第73
页.
[38]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39]韩风芹,国外政府干预地区差距的实践及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
(10),第2页
[401刘荐兴.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1993
年版
[4l】张敦富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版
[42】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版
【43】翁君弈等.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44]杨开忠.走向空间一体化——中国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M】,重庆:四
新疆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5】母爱英.区域经济政策新视角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统计年鉴(各卷)[J】,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
【47】《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编,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各卷)
[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8】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新疆辉煌50年(1949—1999)下卷(数据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
出版社,1999年
【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经领导小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 发展中的
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1949—1995)[h仰,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普查办公室编,腾飞发展的新疆工业(上下卷)[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5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社会经济调查队编, 发展中的新疆城市(奎屯、乌苏卷)[M】, 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1997
[5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个时期的《五年计划》和《远景目标》[R]
[531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各卷)[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0
后记
后记
在论文完成即将毕业之际,细细回顾三年研究生生活,深感这是一段难忘的,
痛苦并快乐的青春岁月。学习中的疑问,生活中的迷惑,不时带来痛苦:而各位
良师益友的答疑解惑、关心帮助则如甘泉一般滋润着心田,时时带来快乐!
在这学业即将顺利完成之时,谨向各位良师益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鲍敦全教授对我的教诲。鲍老师所建立的自由宽松、勇于
探索、团结合作的学术气氛为我的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氛围;鲍老师广博的学t}{、
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科研事业的不懈追求,是我学习的楷模,并将对我今后的[
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鲍老师教学中诲人不倦的耐心,生活中如朋友‘般的关怀,
更使我终生难忘!
衷心感谢宋岭教授、何伦志教授、秦放鸣教授、吴一丁老师、毛克贞老师等,
他们丰富的学识使我受益非浅,严谨的治学胍格令我敬佩。
衷心感谢各教研室的老师、研究生秘书松柳老师、高建明老师以及资料室各
位老师的大力协助!
衷心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们。三年来,他们给了我纯真的友谊和无私的帮助,
为我顺利完成论文斟及学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所有帮助、支持!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在生活和精神上对我‘直一来的支持,正是他们的支持使
我能够安心完成学业f
最后,感谢各位审阅我的论文的专家教授和老师们,谢谢大家!
温波
2005年5月25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