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3872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策选择

广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策选择
姓名:席鹭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阎革
20040501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策选择
摘要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将抽象的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
径,其过程表现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扩散,最终形成产业。
它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诸多因素的影晌或制约。政府作为高新技术
产业化要素之一,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晌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
实现的,表现为最大程度地消除诸多不利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负面
影响,推动其进程。本文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事业构建一个符合
我国实际的、科学的、合理的政策框架,从而优化其外部政策环境,支
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技术创新理论及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涵义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晌因素
进行了概述,并从经济学概念——外部性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介入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必要性。第二章分析了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从中得
出了几点启示。第三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现状和政策实施情
况,明确了其不足之处。第四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根据以上章节的分
析,笔者提出了一个粗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框架,主要包括税收优
惠、发展风险投资、培养和激励高科技人才、优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等。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开发政府政策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THE INDUSTRIALlZATION OF HIGH.TECH
AND THE DESCISION 0F POLICY
ABSTRACT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 is the effective way for the abstract high.tech
changing to the productive forces of reality.Its conrBe is expressed i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application and diffusion of high·teeh,and the flnal Form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It i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There ale many essential factors
that influenee or restrict industriaiization of high-teeh.The government is one of the
essentiaI factor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The influence on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 of government is realized by way of formulating and the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that is able to eliminate fuIly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on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 of unfavorable faetors.The dissertation aims at Construct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olicy frame that fits our country’s reality,thus optimizes the outsid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supports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Chapter I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high-tech and
high-tech industry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that the government
Intervenes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eh.Chapter H analyses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eh that foreign governments have implemented,and a few
enlightenments have therefore reached.ChapterlIl 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 by way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olicy of our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Chapter IV is the conclusive part。which is the purpose of the dissertation.
In the chapter,author puts forward a roelgh policy fram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 that includes chiefly the preferential tax revenue and cultivation of risk
investment and excitation of high—tech tal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tech development
industrial zone,etc.
KEY WORDS:high-tech;industriaIiz曩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government;policy
2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序言
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把握世界局势和科
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
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及时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
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了要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
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
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迸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
略决策。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荆棘重重,高新技术难以自发、顺利地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并形成产业。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化本身具有高风险性
和强外部经济性,产业化主体不能从自身产业化行为中得到全部利益,同时还必须
承担较高的风险,必定减弱其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机。这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产业化效率的个人最优和社会最优的偏离,市场在纠正这种偏离时显得苍白无力,
也就是说市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最优资源配置功能失效。另一方面,我国高
新技术产业化还面临着一些其他制约因素,例如,资金短缺、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
激励人才龟Ⅱ新机制的缺失、人才管理与评价制度不合理、教育体制落后、科研部门
与产业部门缺乏有机结合等等。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
开展,这就要求政府制定行之有效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利因素
的影响,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及
技术创新理论,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
2.数据分析法:收集推理了大量有关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相关方面的数
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比较,作为论文的实践依据。
3.综述法:在上述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综合沦述和展开。
广两人学坝I:学位论义靠新技术产业化‘i政镀选择
三、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如何构建一套符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
化政策体系,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扶持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最
大程度地消除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则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这
是政府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关系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形成和长远发展,具
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读研三年来,我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经济热点问题兴趣浓厚,阅读了不少相关
文献和著作,同时我也勤于思考、勤予总结。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对高
新技术产业化的机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现状及政策实施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
识。因此,也就有这样一个想法——系统地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并构建一个适合我
国国情的、科学、台理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框架。因而,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结
束之际,我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策选择”为硕士论文的题目,进行论文创作,
期望检验我三年以来的学习效果,并傲个阶段性的总结。
四、论文思路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创新理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涵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
定义和特征及其过程,并运用系统论知识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素进行了分类,明确
了政府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本要素之一,之后运用西方经学知识(特别是博弈论)分
析了商新技术产业外部经济性的经济后果,从而为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制定高
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国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从
中得到了几点启示,并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我国实施
的政策措施及其不足;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个粗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框架,
主要包括法律保障、税收优惠、风险投资、人才激励与培养、保护科技知识产权、高
新区建设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论文的第一章第三节,笔者运用西方经济学知识(特
别是博弈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的经济后果,由此提出了政府有必
要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观点,这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是笔者阅读了有关文献,得到启
发而提出的。
第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化及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一、技术创新理论
(一)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
谈及技术创新,首先想到的是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著作中首次提到
了创新概念,并对创新进行的分析,指出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
玎辟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
织形式。⋯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两个技术创新模式,一个是企业家刨新模式,另一个是大企
业创新模式。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家创新模式,表述如下:
(1)科学发明一般独立于企业和市场之外;(2)企业家意识到发明的潜在价值,因
此进行技术创新;(3)技术创新一旦成功,创新者将获得短期的超额垄断利润,但这
种垄断利润会随着大量的模仿者进入而被削弱。企业家创新模式如图1-1”1所示。
图卜l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式
浚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把技术看成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菲利蒲斯在《技术与市场
结构》中发展了企业家创新模式,提出了第二个技术创新模式,称为熊彼特大企业创
新模式.其表述如下:(1)技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创新部门;(2)成功的技术创新使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因此得以壮大,形成暂时垄断;(3)大量模仿者的进入削弱
了垄断者的地位。大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做以下图解,如图1-201所示。在这个模式中,
Il J参见熊彼特:t经济发燧理论).商务EIj书馆,1990.73—々4页
【2J参见嵌庆蜊:‘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经济管理Ⅲ版杜.2003.1,4哑
{3J参见Idj:,5页
广西大学碰』:学位论文l岛新技术产业化1i政锻选择
大企业取代了企业家的位置,创新活动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研究丌发机构承担。
圈1-2艨梭特大企业的刨新梗斌
上述技术创新模式表明,虽然熊彼特已经看到了个别制度因素(如R&D制度)在
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总的来说,制度因素在其理论体系中并来受到足够的
重视。
(二)技术创新的制度因素
受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技术创新经济学家逐渐纠
正过去单纯注重技术因素的偏差,开始重视影响技术创新的制度因素。弗里曼在《技
术与经济绩效:来自日本的经验》一文中,指出政府的政策是技术创新制度因素之一,
并对日本的技术创新制度因素进行了考察后,认为政府(主要是通产省)制定了一系
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在促进了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纳尔逊在
1987年的《美国支持技术进步的制度》一文中,指出创新的制度因素包括市场制度、
专利制度和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和计划。他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府
对研究与发展的支持政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技术创新制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对技术创新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技术创新制度类型是适
宜的税收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合作研究开发的政策、创造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加强科
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合作的政策等。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安排与技术创新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制度
是促进和保障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政府的政策是制度安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制度因素。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
并形成产业的技术劬新过程,它的重要制度因素之一同样是政府促进和扶持高新技术
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政策,即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广两人学倾l: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述
(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涵义
为了有效地讨论高新技术产业化及政策选择问题,必须先对高新技术和商新技术
产业的涵义进行必要的探讨和说明,明确什么技术是高新技术,什么样的产业属于高
新技术产业领域。
高新技术(High—tech),也称为高技术或新技术,源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编撰的《技
术和国家贸易》一书,后来这一概念不断出现于世界各国文献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关于什么是高新技术,至今还没有公认而严格的定义,各国众说纷纭,但本质是一致
的,即高新技术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文明起先导作
用的技术群;也可以说,高新技术是现代尖端科学知识密集和尖端技术密集的、在现
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巨大革命作用的技术领域。因此,高新技术具有以下三层涵义:
首先,从技术结构上看,高新技术是尖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技
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革命性影响;其次,从时间上看,高新技术是以最新
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技术,是最新颖和最时新的技术;再次,从与科学的关系看,高新
技术是基于科学的发现而产生的技术,即高新技术是Science—based技术。
到底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什么技术?由于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
水平存在差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普遍得到世界各国认同并将列入
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
领域有八个:信息科学技术、软科
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生命科学
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
术、环境科学技术。这八个领域形
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体系,各类高
新技术都源于人对智力的探索,信
士器7德弋名拶B(粼H 黼:突鹭父黧妒
鼗骚挈蓑檗术尊蚌搿9“掌n球
息技术和软科学技术是其他具体高新技术形成的前提和条件,而各具体高新技术是对
本领域的探索得以形成的,如图卜3所示。我国对于高新技术的认定采取列举法.主
要根据原国家科委1991年3月颁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条例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的,包括以下技术领域: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
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
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
广两人学坝I:学位论立廓新技术产业化’牡2策选择
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保护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工程
技术、其他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该《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范
围是根据国内外科学发展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的,因此,高新技术行列是开放的
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有新的高技术加入进来。
高新技术必须形成产业,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发挥其巨大潜能。那么,什么是
高新技术产业,在此列举几个主要国家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美国学者认为:
高新技术产业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种生产部门;闩本学者认为:
以当代尖端科技和未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群为高新技术产业:而英国学
者认为:高新技术被认为是一组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
前沿的其他技术的产业群体;法国学者普遍认为:只有当一种新产品使用生产线生产,
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占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分支产业时,才能称之为高新技
术产业;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部把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
与科学技术人员联系紧密的那些生产新产品且有科学或技术背景的产业;国内学者一
般描述为: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由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等形成的企业群
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尽管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表述形式不同,但实质是相同
的,主要包括以下三层涵义: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是基于高新技术建立的,其产业特征
是高新技术在产业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高新技术被应用于产品和生产过程,形
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市场产品;三是使用高新技术或相近技术的企业构成了一个群
体,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足以替代旧的产业并构成一个新的产业。此外,国际
上还存在两种比较权威的高新技术产业量化认定标准:一是美国商务部制定的标准。
主要包括两个指标:(D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②每千职工中科学家、工程师和
技术工人的人数。在美国,前一指标大于3.5%并且后一指标大于25人的行业被视为
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制定的R&D强度(即R&D经费
占产值的比重)。OECD组织把R&D强度高于3%的行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1%一3%
为中技术产业,小于1%为为低技术产业。“1世界各国都是按照这两种标准界定本国高
新技术产业,并进行国际比较。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定义及特征
众所周知·产业需要技术的支撑,而技术只有和产业融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能,
也就是说,高新技术只有经过产业化才能实现其价值。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tech)是指高新技术通过研究、丌发、应用、扩散而
11 J参见许IF中:《J%新拙术产业t财政政策’』发摧战略》,朴会科学_立:献⋯版社.2002 Il,25负
f2I参见MI:,26负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不断形成产业的过程。“1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表现在两方丽:一方面是以高新技术研
究丌发和应用为基础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如信息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等,
有学者称之为第四产业;另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
产业进行渗透、改造、提升,促使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协调、优化,在传统产业中通
过加强技术创新,培植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高新技
术研究开发并形成新的高技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高新技术只有通过产业化过程才
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形成产业优势。
赢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高新技术创新并形成产业的重要途径。具有区别于传统技术
产业化的重要特征:第一、高投入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的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这
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在高新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以及设备投资等方
画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还必须更多资金跟进投资;第
二、高风险性。由于高新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河景难蛆预测,加之高额的资
金投入,导致了高新技术化过程中充满风险;第三、高收益性。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
高的技术附加值。一旦产业化成功,必然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由于其高风险
性,一旦失败,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第四、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产业化能促进高新技
术快速地传播和扩散,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阵容,不管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经济效
益上都有较快的增长速度;第五、高外溢性。高新技术产业化能促进高新技术渗透到
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渗透到传统产业,
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进、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第六、可持续性。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无
形的、边际收益递增的人力资本代替有形的、边际收益递减的物质资源,实现了生产
上的增产减耗,减少坏境污染,从面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解析
从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定义可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技术成果为起点,以市
场为终点,经历技术丌发、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丌发、市场丌发四个阶段,如图1-4
所示。第一个阶段是技术丌发,即通过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开发活动,创造出资源更省、
品质更好、效率更高的新技术。这一阶段是离新技术产业化的起点,也是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原动力。第二个阶段是产品开发,即将高新技术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
潜力的新产品,进而扩大生产能力。在这一阶段中一般要完成工业化生产、工艺、设
备、检测能力的,j:发,中试、新建、扩建、改建生产线等工作。第三个阶段是生产能
力丌发,即高新技术成果扩散和辐射到其他企业,从而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也就是
商新技术产业。这~阶段要完成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捡测能力的开发,形成规
参见兑金l螂牟铁、卜欧坷1涛:《商科技经济》.国胁科技出版社,2001 5,37_!iI
广西人学硎.}: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模生产能力。最后是市场fl:发阶段,将高新技术产品投放市场,为高新技术产品丌辟
市场需求,以期获得规模效益。这一阶段包括市场需求预测,销售网点、信息和售后
服务网络的建立、广告宣传,包装,运输。
扩大理用既嘲叫腻生产r—叫布缅销售明i昌
菱囊道理环境阿如上工艺研究
下硪蠢殴番l厢户纛见l ● 0
技术开发产品开岌生产缒力扦发带辅开发
明I.I焉焉披术产业化垃擐
由此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个动态递进的过程,技术开发是基础.产品开
发和生产能力开发是手段,市场丌发是目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条件,后一阶段
是前一阶段的深化和发展,彼此紧密联系。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有赖于四个阶段问
相互良性循环、相互促进以及系统构成要素间协调,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素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自身赖于存在和发展的要素系
统,主要包括基本要素、组织要素两大类。
1、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要素
高新技术基本要素是指存在于任何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具有独立功能、不可替代、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全局的关键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信息、企业、
政府、市场七大要素。然而它们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从系统
论的观点来看,可将这些要素分为三大类,如图1-G所示。第一类是核心要素,包括
技术和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技术的研究、开
发、扩散和推广,并最终形成产业的过程,因此,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以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作
为基础,离开了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化则变成无
源之水。人才则是技术的创新者和研发者,一切
高技术的出现都源于科技人员的研究活动。所以,
技术与人才在要素结构中处于最本质、最核心的
地位。第二类是支撑要素,包括资金、设备、信
息。商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必须有充足的资金、精良的设备和充分的信息支持,才能得
以顺利进行,这类要素是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要条件,称之为支撑要
广两大学颂I?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
素。第三类是动力要素,包括政府与市场。政府的扶持、市场竞争与需求的驱动是高
新技术产业化不竭动力。
2、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要素
除了基本要素以外,高新技术产业化还有三大组织要素.包括主体、载体和环
境。(1)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与否、产业
化的规模如何,取决于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而只有企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能灵敏
地扑捉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并且懂得市场运作,因而企业是产业化的运作主体。(2)
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化通常还需要选择一定区域。在科研、人力、物力、财力、基础
设施方面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高
新技术产业逐步聚集,从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这样的区域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
载体或基地。包括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等。高
新技术产业化需要产学研结合,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一般靠近研究性大学和科研
机构.往往是由研发体系、企业孵化体系和产业化体系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体。(3)
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就是要形成宽松、创新和激励的文化
环境,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敢于创新、敢于创业、敢于竞争、勇于冒险、崇尚合作的
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是激励人们进行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精神动力;二是健
全的中介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知识和技术流动、
扩散、转移的桥梁和纽带,能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科技中介服务
体系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科技成果交
易中心、技术经纪行、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事务中心、资本市场、技术市
场、人爿‘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
3、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要素结构中的地位及熏要作用
上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诸要素及其作用.其实各要素功能
的发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使它们不可能单
独发挥作用,要素之削的彼此制约、选择、执同、放大,使整体表现出新的属性。因
此,可以把影响商新技术产业化的诸要素视为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对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推动力表现为各要素的合力。政府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尽管处在
要素结构的外围,但是它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非常深远,突出表现为通过各种政
策工具激发和放大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例如,政府运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激励人才技术创新和企业投资产业化;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
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发展教育,为商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完善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生存平台和拓宽其发展空问,营造良好
的载体等等。
广两大学颂l:学位论文痛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三、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外部经济性,本节将分析外部性对高新技术产
业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为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外部经济性解析
“外部性”这一概念1890年首次出现于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此后很多
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进行了探讨,并促进了这一概念不断深化和发展。外部
性又称外在性和外部效应,是指市场主体行为引发的成本或收益未全部由行为人承担
或获得。因此,外部性有正、负之分,当市场主体引发的成本不完全由行为人承担,
也就是说社会成本大于行为人的私人成本,我们称其为外部不经济或外部负效益;相
反,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则称之外部经济或外部正效应。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同益突出,不仅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本身
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会产生很强的外部
经济性,从而带动其他企业和产业及经济社会中相关部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乘数效
应。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化主要产生难外部性,但同样会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
状态,产生“市场失灵”现象。
1、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的成因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知
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品投放于市场的过程,其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的外溢
和共享以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要素
与资本和劳动不同,具有外溢性和公共物品特性。一方面,知识发明的成果最终必须
以一定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为载体,而当新产品和新工艺进入市场后,市场中诸多“搭
便车者”者,通过“学中干”、“干中学”对新知识加以利用或进行模仿再创新。这样
原本属于私人的知识就逐步转变为公共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本身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从而在无法阻止他人使用知识这一要素。其次,企业一旦将高新技术成果投
入产业化,形成一定的高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就不可避免地被市场其他企业观察到,
从而“免费”学习、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并通过“反求工程”对高新技术产品进行
模仿创新,产生技术的溢出效应。高新技术进一步传播、推广以至广泛应用,形成技
术的扩散,这种非自愿的技术传播和扩散导致对高新技术的无边界地使用。
2、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的经济后果分析
新占典经济理论认为,外部经济性会造成行为人利益受损,减弱行为人的市场行
为动机,使得市场行为的效率达不到社会最优水平,最终导致市场最优配置资源的功
0
广两人学硕I:学位论文赢新技术产业化‘锺t策选样
能失效,造成市场失灵。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也不例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图
形加以分析,图卜6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导致了产业化主体利益损失,
C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本线、PR为产业化主体收益线、sR为社会收益线,由于外部
经济性的存在,社会收益曲线位于产业化主体收益曲线的上方,社会从高新技术产业
化活动得到的收益(AD)大于产业化主体得到的收益(BD),两者的差额即为产业化
主体损失的收益(AB)。在收益损失得不到补偿的情况下,产业化主体不可能有强烈
的产业化动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必然出现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效率的损失。以图
i-7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是如何造成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效率的损失,为
了分析的方便起见,假设高新技术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Mc固定不变,MR为高新技术
产业化主体的边际收益曲线,虚线MSR为社会边际收益。对于整个社会来来说,最优
的产量是社会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Q2);而对于产业化主体来说,最优
的产量为产业化主体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Q1),达不到社会要求的最
。产业化烹出口l q2 产量
田1.6商撕拄木产业化牡蠹啦赫勾囊^啦整田I-7焉新披木产生他垃蓐,}谢艇应
优产量Q2。这样就造成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损失(Q2-Q1),生产效率的损失为阴影部
分的面积sm=f::‘(MSR—MC)dQ。
oV o
再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的经济后果。假设技术可以
自由扩散和共享,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规制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的政策和措
施。这种情况下,技术成果一旦产业化,形
成一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很容易被
市场上其他企业获得,进行吸收、改造和模.·曲
仿。因此,企业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积极性
不高,都想坐享其成,“免费”学习他人的
技术成果,产生“搭便车”行为,可以通过
n企皴
投曩产业他不投羹严业化
霸1-8得益矩阵
下面的得益矩阵来分析这种状况。如果两家企业都投资产业化,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
都得到提高。两家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利(假设为3):如果一家企业投资产业化而另
一家企业不投资,由于商新技术产业化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外部经济性,投
资产业化的企业要单独承担高额的产业化费用和风险,极有可能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
广两人学颅Ij学位论文南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掸
(假设其收益为一1),而不投资企业则可借机免费学习他人技术成果,进行模仿、改
造,并且不需支付高额的产业化成本(模仿成本远远低于产业化成本),而获得暴利(假
设为6)。如果两家企业都不投资产业化,虽然不需支付高额的产业化费用,但社会
缺乏技术供给,生产得不到改进,双方都没有赢利(假设为O)。本来就总体而吉,
两家企业都投资产业化,大家都可以获得利益,是一种最佳选择,但由于双方都不知
道对方是否选择投资产业化,而怀疑本方选择投资产业化,对方选择不投资,免费享
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了避免自身收益下降,双方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即不投资产
业化,于是就出现所谓的“囚徒困境”的情况。在缺失外部经济性规制的社会里,企
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热情不高、动机不强的现象由此可以作一般解释。
(二)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I必要性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的经济后果反映了人
类社会的一个内在矛盾,即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最优与
社会最优不一致的问题。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使得产业化主体不能从
自己的产业化行为得到全部的利益。因此,从个人理性的角度出发,产业化主体不会
增加产业化投资,产业化实际支出水平达不到社会最优水平,进而私人的产业化最优
效率与社会最优效率产生背离,导致市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最优配置资源的功能
失效,资源配最处于次优状态,造成“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
化,弥补市场缺陷,规制外部经济性,补偿私人部门的收益损失(使得私人收益尽可
能地接近社会收益),从而调动其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整个
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率的目
的。J下如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在
《微观规制经济学》中所指出的,
如果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如垄断、
不完全信息、信息偏在和外部性
等市场失灵问题。政府规制便具
有潜在的可能性。
舰制外部性是政府研究的一
个重要课题,解决高新技术产业
化外部经济性的理想方法是制定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对具有深
远外部影响的高薪技术产业和企
圈1-9高新揎米产业化政策措施
高新技术产业化特征政蘸措藤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税收优惠
培彝和激威高科技人才
高外都经济性
优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专利保护
发晨风险攒瓷
高风睑性
政府采购
业给予适当的激励和扶持。除了商新技术产业化外部经济性以外,其商风险性特征也
要求政府积极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其发展。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上特征,政
广两人学硕1’学位论义扁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府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措施,如图卜9所示。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目标和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作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其制定目的主要是最
大程度地消除不利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负面影响,给从事产业化的市场主体提供
一定程度的激励和扶持,从而调动其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加快我国高新技
术成果研究丌.发、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步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
为了达到以上政策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化应具备以下三大功能。一是激励功能。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人才等方厩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
政策环境,激励、支持高新技术成果研究丌发、商品化、产业化,加速知识创新、技
术创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形成产业优势。二是引导功能。通过政策的导向性
规定,一方面引导技术创新,使之符合国家的科技战略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目
标;另一方面引导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三是协调功能,通过高新技术产业
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协调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行为和资源,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系统地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的转化;协调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转化主体相互
关系,减少缺乏沟通而给高新技术产业化造成的信息障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
产业的关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逐步改造传统产业,达到优化产业
结构的目的。
第二章国外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政府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为了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详尽而周密的高新
技术产业化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这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政府行为。
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大同小异,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实施财政科技投入政策
科技研究与开发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各国政府都给予了高新技术
研究与开发活动大量的资盒支持。美国主要采用直接的研究与开发投资政策,重点用
于社会效益较大的公共产品以及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
势。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按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60%,
1989年美国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高达1292亿美元,比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
加拿大的总额还要多。近十年,美国政府的科技投入占全国研究开发投入的一半.其
中,很大部分是用于公共产品性质的领域,例如信息技术和国防等。由于高起点和高
投入的资金支持政策,美国在信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能源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
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法国国家研究成果推广署通过“创新资助金“扶持创办不到三
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政府为鼓励企业借助外脑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还应用“技术
咨询补贴”资助企业,补贴额为两万法郎和补贴企业咨询费的50%。日本政府采取无
偿或低价向民lljJ企业转让国有的基本专利,以低价将国有实验研究设备提供给民间企
业使用。通产省和邮政省成立“基础技术研究促进中心”,吸收国家和民间资金,向
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民间企业有条件的无息贷款,条件为技术开发并产业化成功,
则必须付息。韩国政府是通过基金形式来援助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例如,科
学技术振兴基金,国产机械购入基金,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
(二)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世界各国或地区政府促进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普遍做法.各国通过减税或免税,鼓励民间创立高新技术企业。美国政
府颁布《s项修改法案》,规定技术密集型企业减免1/3的税款;1978年国会通过《岁
入法案》将资本收益税从49.5%降低到28%,促进了创业投资增加了十倍;1981年通
过了《经济复兴税法》,规定投资税税率出49%降到25%,而后国会又通过了对该法案
的修iF案,将投资税税率再一次降到200/0,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投资。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J盘;新技术产业化畸政镱选择
英国政府制定《企业扩展计划》,规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减免60%的投资税,新创
办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减免1000,6的资本税;公司税税率从3896降为3096,印花税由
2076降为1%,起征点山2.5万英镑提高到3万英镑,取消了投资收入附加税。⋯在金
融体制不利创业投资的情况下,德国政府于1997年出台了《德国金融市场促进法》,
免征风险投资公司工商税和风险投资股权转让收益税,自1997年起取消财产税和营
业资本税。台湾出台《科学工业园设置管理条例》,规定园区内企业可以全部免进口
税、货物税、营业税和土地税,企业五年内免征盈利事业所得税,外销产品不征税。
(三)开辟风脸投资渠道
风险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风险企业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其活跃程度直接关系到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局。因此。各国政府大力培育风险投资,纷
纷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完善jxL险投资体制。为了壮大风险资本,提高民I刨参与风险投
资的积极性,美国政府采取了提供贷款担保和直接注入启动资金的举措。1958年美
国迫予来自前苏联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压力,成立了风险投资体系典型代表韵中小企
业管理局(SBA),j:要职责是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贷款在15.5
力f美元以下的提供90%的担保,贷款在15.5万美元以上的提供85%的担保。同年美国
国会通过了中小企业法案,同意批准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为支持其发展,
允许SBIC每注入一美元的资金就可以向中小企业管理局借4美元的低息贷款,这一
举措强烈激励了SBiC的发展,仅5年中就成立了629家SBIC,捌有资金4.64亿美
元。”’197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成立了州技术发展公司,由州政府提供风险资金,由
此吸引更多的民问资本,1978--1985年,该公司平均每一美元的政府投资就吸引私
人资本5.5美元的民问资本,使该州风险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1978年一1980年间,
美国劳工部对《雇伽退休收入保险法案》中的“审慎人”及“计划资产”等项目进行
了修改,允许养老基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缓解了风险资金不足的矛盾,如今养老基
金为美国风险投资提供了将近~半的资金来源。在韩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中,韩国
政府出资建立了四家主要风险投资公司,1974年韩国政府成立的第一家风险投资公
司——韩国技术振兴株式会社(KTAC),1980年又相继建立三家风险投资公司——韩
国技术开发株式会社(岍Dc)、韩国开发株式会社(KTIC)、韩国技术金融株式会社
(KTFC)。1986年,韩国经济部制定《新技术事业金融支援法》,将上述四家公司合
并为新技术金融株式会社,业务范围定为技术项目的研发、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新技
术转让和应用推广。目前该公司的资本将近2000亿美元,由7.2%的股权和92.8%的
债权及租赁组成,政府资会占35.2%,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介入。韩国新技术金融株
fl】参见毕颥:‘商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我国政府的政壤取向》,自d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3
{2j参见古洁辱最黼:《芰固政府在美国风硷投资中的作用》.管理现代化。200l 4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式会社在实践中孵化和扶持大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关键是建立适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和风险资本退出的“二
板市场”,此类市场的特点是股票发行标准低于一般证券市场。1971年美国政府成立
了二板市场即NASDA(3市场.与纽约交易所相比,NASDAQ上市的标准较为宽松.上市
费用比较低廉,为尚1:具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打开了方便之
门。韩国也成立了商衔达克二板市场。日本政府于1983年在大版、东京和名古屋设
立了二板市场,允许市净值85万美元以上,税|ji『利润率4%的公司都可以上市。⋯
(四)培养高科技研究人才
为了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达国家采用各种措施
培养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美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1990年教育经费超过了国防预算,金额高达3530亿美元。同
时.政府各部门纷纷制定教育计划.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国立卫生研究
所,国家航天局,能源部,农业部都制定了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并提供了大量经费;
其次.美国政府还醴立了“活特曼奖”、“总统青年探索者奖”、“工程色U造奖”、“青年
研究员计划”等专门奖励青年科技人员,鼓励他们在科学前沿、工业界的研究开发活
动中做出贡献;再次,美国政府还采取了“研究员薪金制”、“研究费用申请制”等制
度激励科技人员进行岗位竞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日本政府则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
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圭{要措施:闩本科技厅分别设立“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制度”和
“科技特别研究员制度”,针对35岁以下的科技人员,以合同形式进行自由研究,科
研人员经批准的自选课题可获得资助:R本通产省与大企业合作,建立专供青年科技
人员使用的实验室:实行“以博士程度研究者为对象的新研究人员任用制度”,用人
单位可直接任用技术人员,无须国家考核:建立青年研究基金;实施“先驱研究2I
计划”,从1991年起n本科技厅在3年内向被选中的45名青年研究人员每人支付6000
办F{元的经费,支持他们从事能够在2l世纪取得重大突破的技术领域研究。英国政
府通过改革大学资助体系,增加被资助的大学生人数;牛津、剑桥大学设立功劳奖,
减少人才外流,强化工业培训等措施;政府还建立剑桥科技园,通过产、学、研联合,
使经济、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德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缩短大学、研究生学制,加
强学习与研究工fl'-}ll结合,调整大学学科等方面培养人才:同时,还制定了培养青年
科学家的“海森促进计划”,设立“墨斯计划”,旨在为大学青年人才从事有限合作研
究提供经费资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对国内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韩国政
府以国家科学技术学院、光州科学技术学院、高等科学院为主要基地,设立了“产、
J参见毕颍:‘高新拙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1i我国政府的政策取阳》,f.1f北经戤人学学报,2000.3
6
广腑人学倾11学位论殳商新技术产业化‘j政蘸选样
学、研协同硕、博士过程”教育,大力培养高级人才。
(五)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
也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生产的聚集地。因此,国外政府非常重视对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的建设,主要是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旌、提供公共产品和政策保障。日本筑波科学
城的建设,前后经历20年,共耗资13000亿曰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了一系
列鼓励研究人员在此生活和工作的优惠政策。西班牙政府投资100亿美元,用于卡贾
图科学城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般不对高新技术开发
区进行直接投资,而是完善园区发展大环境.主要通过国家采购和制定优惠政策引导
高新区的发展。发达囤家和地区大多按照产业分工和产业关联性及产业集群的原则建
设高新技术开发,因此高新区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
化载体和区域创新系统。
二、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榜l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地位
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划分,企业该干什么而政府该
干什么,都有明确的制度安排。美国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尽管商新技术产业非常重要,政府也非常重视商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但不能代替企业进行产业化的功能。政府即使对企业的产业化活动进行支持和帮
助,在制度安排上,也不能动摇企业自负盈亏、自主决策的产业化主体地位。其他
发达国家和美国一样,普遍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特别是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但
政府的作用仍然定位于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规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外部经
济性。因此,发达国家实施扶持政策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该始终奉行支持
而不干预企业的理念,从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开发到市场开发的整个产业
化过程都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政策保障和公
共产品,为高新技术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实行财政科技投入和税收优惠并举
从发达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做法来看,大多采用了财政投入和
税收优惠并举的方式,激励了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为,科技
成果的研究开发利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会投入,并且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正外部性,
这就要求政府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减少风险和弥补正外部性带来的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收益损失。从而调动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积极参与风险投资,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从美国和韩国风险投资发展经历来看,在风险投资发展的早期,政府在培育风险
投资方面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投入种子资金弓l导民阊资本鸽进入风险投资领
域,而且完善风险投资体制,特别是建立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和股权转让的二板
市场,可以说风险投资的繁荣与政府积极参与是分不丌的。当然,政府的直接参与只
适合-7=IRL险投资市场发育的早期,从长期发展来看。它并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发
展规律。这是因为,在风险投资市场发育的初期,市场中风险资金来源渠道少,风险
资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风险企业难以从市场中获得足够资金。这时政府就必须积极
参与风险投资,提供启动资金、优惠贷款和信用担保,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
从而为风险投资营造良好的-开端。但从本质上看,烈殓投资是一秘商业行为,丽非政
府行为,所以随着风险投资市场的逐渐完善,政府应逐步退出风险投资者的行列,不
能越俎代庖。且前我国风险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和成熟的风险资本市
场,政府积极参与风险投资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重视高科技术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要素,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智
力资源的竞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人才培养计划和设立了各种奖项,加速了人才1成长。可以说,人么’优势造就了美国高
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我国应借
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投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设立各种
奖项和计划,逐步建立我国人才方面的优势地位。
(五)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应高新技术产业现实发展要求而产尘的产业化载体和产
业集群地.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
培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的区域剑薪系统。发达国家都j#常重视
优化商新技术产业丌发区的建设,包括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制定优惠的政策和培植
各种中介组织,并且发达国家的高新区大多都是按照产业分工、产业关联性及产业集
群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并
不是按照以上原则建立.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园区内企业关联性不强、经济效
益差等弊端,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优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商新技术
丌发区的集群效应。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第三章我国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实条件及相关政策
一、我国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实条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江泽民同志审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
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带动我国传统
产业改造升级的号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经将
近20个年头,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创造了
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条件。不可否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事业仍然存在一些制
约因素,一定程度』: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1、研究开发经费保持较快增长
近年来,出于商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全社会对技术研发
重视程度与日俱增,R&D经费呈逐年增加趋势。自“九五”时期以来,全国和各主
要执行部门R&D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如表3一l所示。2002年,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
院所R&D经费投入为3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高等院校为130.5亿元,增长
27.5%;国内各类企业为787.8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为560.2亿元,增长26.7%),
增K 25.o%。“’同时,政府拨款是研究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之~,近年来政府逐步
加大了财政对科技研究的拨款力度,促进了研究丌发经费保持较快增长,如图3一l
所示。
表3一l各主要执行龋]R五。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九五’时期年平均2001年2002正
全国107 16.4 23.5
科研机构12.0 1l 7 21.8
高等院校12.7 33 4 27 5
-k中猁T4h弗qp. 20 l 25.1 26 7
资料来湄:中国科技帮两站6-制.most.cov神
Ill参见中田科技部:《2002年会固R矗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挑增长》,中圜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
9
广跗人学顺}: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
亿元
圈3-1财政科披拨款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强:t[2003年中圈科技坑计年度报齿',(-㈨sts.org.cn)
2、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取得一定成果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高新技术研究丌发得到了社会各界普
遍关注,高新技术研发得到进一步加强,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据原国家科委2001
年9月首次发布的2000年度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统计公报,2000年登记的重大科技成
果32858项,比上年增长了6%,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2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50项。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顺利实现了产业化,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
献。例如,在塔里木盆地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用新的石油勘探技术探明了9个大众
型油田;攀枝花的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了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提高了经济效益:
连铸连轧技术,减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等。此外,我国还取得
了一系列世界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如航空遥感传输技术、离子束生物工程应用技术、
城市污水回用成套技术、农作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等。诸多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获得,
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化基地作用逐步加强
在高新技术产业丌发区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成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
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质量有所改善,逐步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我国已经建
成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加上各地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共有200多个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呈逐年增长趋势,就拿2002年度来说,高新区有28338
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353家)企业进入统计,年术从业人员349万人:
实现营业总收入153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工业总产值12937.1亿元(增长
28%)、工业增加值3286.5亿元(增长25%)、净利润801.1亿元(增长24%)、实际
上缴利税1567.5亿元(增长27%)、出口创汇2732.4亿美元(增长45%),如图3-2
所示:高新区以上各项指标自1992年以来,保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1%、52.8%、
42.1%、54.5%和55.1%;工业增加值从1998年初次统汁的1060.7亿元,增长到2002
年的3286.1亿元,四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2.7%,是全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期增长
薹\

jll
乒.一
兰一1;; 攀|萋
当一


9一

|-

墨H
l吾

掣二m尝一

瓤一~


骞一

≈黔瓣链鬈
速度的2.5倍以上,2002年高新
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新增部分占
全国工业增加值新增部分的
22%。⋯1991年,全国高新区内
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有7家,
而到2001年,年产值过亿元的企
业已经达到1539家,过10亿元删纛嚣只盖甚:譬落黟器薯鼍是。。。。神
的企业185家,过100亿元的lO
家。【2l以上数据显示了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作
用.其产业化基地作用逐步加强。
(二)我国高额技术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因素阻碍了产
业化的进程.制约了高新产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开发经费不足及结构不合理
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研究和开发活动处于最基本、最核心的地位,因此世界
各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首先表现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的竞争。R&D经费绝对
数和R&D强度(即R&D经费占一国GDP的比例,反映了该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规模
的对比关系)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园家科技投入的主要的两个指标。尽管我国研发经费
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表3-2的数据显示,不管是R&D经费绝对数,还是R&D
强度.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表明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I拾吨孔∞年世鼻●劈一毫‘■同的韬兜每麓曩舞彝俏况
蕞大粕巾蕾
中田羹瞄日奉镥量捧重叠矗脚嚷丈椿矗
囊蠹鼎
Mo妊
囊C亿冀1I】.口撇, 'j岫J ^3i, 搬1 ”46 ld}3 蟪M 馥弗"J
辩.
占ODP
‘%’
I.加撕I舣2冀】n I童3 I.鬻2" l礴2n,
豢量勰:O拭D耋奠飘臻疆簟tldSl"l,·湖l·“
研究开发支出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支出。若以基础研究支出为
l,2002年我国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3:13;美国2000年此比例为1:l:3;
Ill参见中闺科拽郝t(2003年中周科技统汁年度撒告》,中周科技统计州(wwwsts.org.cn)
12J参见中目科拄部火炬中心;(2002年田家商新区发腱综_述》,中困辩技统计螂(ww.sts.org.cn)
广两人学硕I: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
法国1999年为1:1:2;意大利1998年为l:2:2;日本1999年为1:2: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两类活动经费比例仍然偏低。从以上两
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并且结构不合理。究其原因,是
由我国传统融资体制不健全所致,主要表现为创业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
2、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产业是新兴产业,急需资金,有着较高的利润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
国是拥有巨大居民储蓄的国家,截止2002年lO月,国内就有近8万亿的居民储蓄。
按常理,巨大的居民储蓄应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然而,实践中,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吸收资金缓慢,资金来源不足,资金实际投放量少,资本效率低下,
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始终没有形成。究其原因,我国还没有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
民间资本为主导,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自由流动的风险资本体制,其中特别是还没
有形成专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
和退资的“二板市场”,风险资本自
由流动受阻,退资渠道狭窄,导致
投资风险难以社会化,从而严重影
响了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
积极性。例如,我国研究开发机构
科研经费主要是来源于政府财政投
重争3醑冠与开置魄柑科娃虹冀耳矗■采舞龋杓
警鹪素强:协∞审叠树臻I齄t茸蠢曩■,·t tw_¨.‘%柏)
入,而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如图3-3所示。
3、缺乏对刨叛型人才有效的激励
在我国的创新型人才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导致具有创
新潜质的人才被埋没,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受到限制以及创新人才严重外流。原
因主要有:一是计划经济管理思想根深蒂固,论资排辈、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仍然
存在于部分企业和研究部门之中;二是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缺
乏创新人才.的评价和遴选的合理标准和指标,以致于创新人才不能脱颖而出;三是社
会保障和户籍管理等项改革仍需深入,相当多的部门和地方在人才使用上仍然是能上
不能下,能进难退,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四是科研、奖励和分配等制度不健
全,不能保证对创新人才的合理支持和激励。这方面,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高
新技术企业产权关系残缺是导致不能形成对创新人才有效激励的根本因素。与传统产
业不同,在高新技术产业诸要素中,人力资本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高新技术
企业在制度上特别是在企业产权制度安排上也要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对于创新者和经
J参见中用科技部:(2003年中周科技统计年度报告》,中田科技统汁删(www.sls.org.eli)
广两人学碰I: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营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企业要提高其积极性,激发其潜能,只能依赖于一种自我约
束机制,自我约束的动力来自于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即承担较大风险的人拥有较大的
控制权,并相应地拥有较大的剩余索取权。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和技术的地位往
往高于物质资本的地位,一方面人力资本所有者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远远大于物质资本
所有者,人力资本实际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另一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制度
安排上却比较滞后,仍然崇尚传统的以物质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股东至上主义”
或“资本至上主义“模式,人力资本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这样,企业的剩余控制
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搭配是错误的,这种残缺的产权制度显然无法在制度框架内调动创
新者、创业者、经营者等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教育体制相对落后,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制度和知识积累型教育模式,
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比较滞后、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
(1)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新技术在一定程度
上是以当代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的技术,是新兴的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的尖端技术和
前沿技术,对科技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均有特别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
的专业设簧过于狭窄、单一和陈旧,缺少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不能适应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的要求;(2)教育应试化、学校化。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都强调素质
教育,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走出分数教育的怪圈,分数第一,文凭至上的
观念仍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实质是一种应试教育,
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目标。在这样
的教育模式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令人担忧。另外,我国传
统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视全日制在校生的教育,相对忽视了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难免
出现“江郎才尽”的窘境:(3)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脱节。这既不利于现有科技人
爿‘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发挥作用,又不利于高等院校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
产业的突出特点是知识密集、智力密集、信息密集。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
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配备了实验设施.拥有大量的图书和资料,理应在高新技术
丌发和科技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安排的束缚,教育与
科研脱节,教育与生产脱节,我国的高等院校并未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发挥先锋和
带头作用。
5、科研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离导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然而在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仅
就“863计划”成果而者‘,2000年得到应用的仅为38.2%,已形成商品即创新成功的
广两人学l啦I: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掸
仅占10%,而有较大经济效益即产业化初步成功的为2.5%。⋯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主
体应该是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企业有雄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以及销售实
力,理应承担起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任,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然
而我国却出现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国
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高
等院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重点项目5096;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0%
以上。到2001年,高校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5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143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先后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22项,国家技
术进步奖2178项,分别占获奖总数的30.3%和25.9%;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技术
开发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能力十分薄弱,全国2.4万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有
技术开发和人员的企业1.12万家,仅占46%,一半以上的企业是生产型企业。01同时,
产业部门和企业低估科技成果的价值,有商业前景的成果难以成功转化,而科研单位
自己进行产业化转换又因资金不足,规模较小,难以转变为产业优势;此外,很多科
研人员不重视市场调查,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只负责科学技术研究,在某
项工艺上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不考虑研发产品的用户需求和企业应用的困难,
即不真正从产业部门的需要出发。以上原因就造成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局面,究其
根源,是科技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分离。据科技部统计,在全
部科研机构中,46%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近70%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集中在独
立于企业之外的科研机构中,所使用的经费占全国科技投入的70%。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实施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一定程度
上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高新技术产业
化政策仍然存在一些局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1、制定科技发展方针和计划
为了推动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早在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
制定了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
要》(简称12年规划),确定了原子能、火箭喷气技术、电子汁算机、半导体、自动
化等57项高科技重点项目。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下,山国防和经济建设需求
ltl'参见中阃科技部:(2001年中周科投统计年度报告》,中国科技统计嗍(Www.stS.org cn)
12】参见中困科技部:(2002年中周事臌统计年度报告》.中l:i4科投统计州(www.sts org.cn)
广两人学硕I:学位论文赢新技术产业化‘扣鬟策选掸
推动,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工业部门的大力协同,提前完成这一规划。1962年国家
又制定了《1963一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在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新材
料技术、激光技术、分子生物等重点项目和前沿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
业向前发展。研制出一系列的高新技术成果。然而,“十年动乱”使我国丧失了一次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发以后,我国先后实施了“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
计划。863计划的制定,揭开了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发高新技术的序幕,
第一次系统地从总体上将高新技术的立项和研发作为规划的对象,不仅规划高新技术
项目,而且规划高新技术领域、产业、企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
展进入一个新时期。863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突破了一批重大关
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2)推动阶段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开始为改造
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出贡献;(3)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高新技术研发队伍,为
我国高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4)组织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随后
出台的“火炬计划”是一项推进高新技术研究成功商品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与
发展的计划。其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
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该计划自1988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
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2)促进了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3)初步建立起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2年国务院批准下达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
术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我国到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此
外,为7"JJn强以调照结构、分流人才、转变机制为重点的科研体制改革的力度,1999
年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当日口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领域指南》、《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政策文件。
2、建立高额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规模化生
产基地,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和产业化。
因此,政府非常重视高新区的建设,制定火炬计划目的就是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高新技术产业化营造局部优化环境,其宗旨是:要依靠我国及各地区的科技实力与
工业基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部条件,实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改
革开放,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条件的局部优化环
境,加速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地区经
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
国家科委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丌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舰定》、《国家高新技术产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罐选择
业歼发区高新技术认定条件和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税务政策的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资金、政策和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家级高新
技术开发区达到53个,加上各地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共有200多个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
3、制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税收、土地、人才、资金、外贸、海
关等方面。(1)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经认定的高新技
术企业,减按t5%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减免到期后,若当年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
企业全部产值的70%以上的,可以按现行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技
术转让以及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
包所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年净收入在30力.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为生产出口产
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许可证,海关按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以实际
加工出口的数量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产品税、增值税;自产品出口.除国家限制
出口或则另有规定的产品除外,免征出口关税等。一些地方政府在对新办高新技术企
业.从成立或投产年度起,实行2—3年的免税;有的地区还实行自投产年度起,3
年以上的减免,减税期税率为7.5%一15%;对经营期10年以上的外资或合资高新技
术企业从获利年起,免征2—6年,减征3年,减征税率为7.5%。(2)土地政策。各
地在土地政策上,分别有各种不同的优惠。如,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免征
或减征土地出让金:土地价格优惠:对应纳的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甩税、房产税享受
边征边返优惠等。(3)人才政策。对高新区企业引进人才,各地在户籍、家属、子女
教育、奖励、待遇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和措施。(4)资金政策。资金政簸主要措施有
财政拨款、建立各类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确定和增加贷款额度及贴息支持,技术入
股,高新技术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加快折旧,风险担保,土地入股或参股投资,引
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等。(5)外贸、海关政策。外贸政策主要有享受外贸经营权,在
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设立保税区,保税工厂,支持在境外发行股票,简化产品进
出口和人员出国手续,免征出口税等。海关政策主要包括设立专用储备仓库、自理报
关权、免交保证金、简化和补办关税报关手续。除以上政策外,各级政府对高新技
术企业还有一些扶持政策,包括有关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发展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
有关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技术交易等政策。
4、制定法律法规,保障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法律法规是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种重要的制度保障形式,是高新技术产业
化政策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法规是通过指导、规范、权益保护
广埘人学硕I:学位论立商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掸
等方式对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保障的。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立法主要
包括:一是各种综合性、专项性法律中有关促进科技进步的条款,例如,宪法、企业
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以及产品价格、质量管理条例等。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对促
进科技进步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宪法总纲的有关条款中指出:国家要发展教育事业,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和方
法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为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的
科学技术,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保护环境,防
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为了贯彻宪法的精神和原则,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我国有关法
律和法规就体制改革与宏观管理、人才培训和使用管理、企业生产进步管理、企业科
学管理、科技成果的转移、税收及征收额外费用的管理、财政及信贷等方面做出了许
多规定;二是推进科技进步的专项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中华人民
共和囡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囡技术进步法》
明确规定:国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商新技术产业,以及应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活动;鼓励企业
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和协作。增强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能力;企
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可以依照国家的规定享受优惠待遇:国家推进高新技术
的研究,发挥高新技术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先导作用,扶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
成和发展;对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实行国家规定的优惠
政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也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分别负责全国和本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对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保
障措施、技术权益、法律责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存在的若干问题
1、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导向不够明确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政策必须着力于引导、鼓励、扶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但现实
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在这方面的导向性不够明显。例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热
衷于不断申请课题,最后组织专家进行科技鉴定草草了事,评定的标准是经鉴定的科
技成果的数量及新颖性.至于技术成果的市场前景则无人问津,fm重影响了科技成果
的转化。这种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固然与传统的科研体制和科研意识有关,但缺乏
口月确的政策导向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比如,目lji『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
的扶持政策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按照《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
广lJ町人学倾I‘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定》,新办的开发区高技术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从投产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
所得税,而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则从获利之年起两年内免征
企业所得税。这种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低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投产后迟迟不能盈利,更为重要的是,与外资企业相比,高
新技术企业得到的优惠非常有限,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协调性不足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群,但由于各政
策制定主体复杂,政策层次多样性,政策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协调性不够。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l、政策的类型单一。一般集中在税收、贸易、土地等,缺乏政策的结
构配套。2、政策的内容单调。例如,企业所得税优惠,基本局限于税率优惠与定额
减免,没有形成税收优惠、加速折旧、技术丌发基金、对无形资产及研发费用列支等
全方位、多层次的优惠政策;3、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的政策不配套。例如,人才
管理与激励政策不合理,教育体制落后,社会保障政策不健全,等等。
3、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缺乏科学、统一、系统设计
地方政府制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则往往立足于本地区局部利益,各自为政,
追求本地区的短期效益,政策缺乏科学性、统一性、系统性。因此,有些地方政府高
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不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就拿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建设来说,各地为了强占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盲目效仿,竟相建立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关联性及产业集群原则建
立高新区.导致全国范围内高新区重复建设,结构过剩、浪费资源,并且一些地方高
新区管理机构为了本地利益,展开无序竞争,制定不切实际的优惠政策和降低入园标
准,吸引企业入驻.导致园区内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寥寥无几,非高新技术企
业充斥其中,高新区没有成为名符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产业集群地,不利于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科学、统一、系统地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改变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分割、独立发展的局面。
广两大学硕l‘学位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第四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选择
为消除制约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负面影响,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
程,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外部政策环境,应做如下政策选择。
一、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化法律保障体系
健全的法律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可消除高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营造
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复杂、涉及面广,政府应设计一套完整法
规体系,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要有相应的法规加以保障和规
范。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以宪法为指导的,以科技基本法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法为
主体,以其他法律为辅的高新产业化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宪法对高新技术化及其产业发展有明确的指导条款,例如,宪法总纲的有关
条款中指出:国家要发展教育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提高劳
动者的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并为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充
分发挥创造条件;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
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发展杜会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基本法也对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做出了不少原则性的规
定,例如,《科学技术进步法》有关条款规定:国家推进高新技术的研究,扶持、促
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发展传统产业;对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
发、生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实行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经国务院批准,选择有条件的
地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立法比较欠缺的是有
关高新技术专项法规(特别是各高新技术领域的专门性法规).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缺
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因此,应完善各高新技术领域的法律建设,建立各具体高新技术
领域的相关法规,例如,信息技术法规、生物技术法规、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法规、
空徊J技术法规、海洋技术法规等,同时.鉴于我国还没有成型的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的法规,应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丌发区法》,从而保障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区
的良性发展。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二、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高毫fi技术产业化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政策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税收政策能激励企业进
行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有力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一)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原则
为了使高新技术产业化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化和合理化,其制定和执行必须贯彻以
下原则:第一、减少产业化风险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着眼于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化投
入的风险和成本上,采取鼓励开发和投入的办法,诱导和激励企业对科技玎发的投入,
并主动将高新技术转化为产业:第二、优化服务原则。税收优惠措施要注重优化服务,
即简化税制,减少手续,提高征管效率,用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
纳税成本;第三、适度原则。政府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对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
应同国家的财政实力相适应,保持合理的比例。既不逾越财政承受能力,也不破坏市
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第四、公平原则。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技术
开发和产业化的标准视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而定。只要对国民经济和
社会进步贡献率达到某个程度,就应不分所有制成分、内外资、是否处在开发区等情
况而公平地享受税收优惠;第五、法治原则。所有优惠措旌和政策都要用立法的形式
确定下来,保证其得到切实贯彻和执行。
(二)深化税制改革,实施优惠税收政策
1、改革现行增值税税制
我国增值税税制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行实施的是“生产型”
增值税制,固定资产负担的进项税款不能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普遍较高,
拥有高价值的精良设备,这些设备负担的进项税额比较高,而且得不到抵扣。其次,
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狭窄,没有囊括所有的行业,有些行业的相关费用不能取得增值
税专用发票,进项税款得不到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投入主要不是用于购买直接材
料,而是用来购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支付研究开发费用、技术转让费、
特许权使用费以及科技费等阃接费用,而现行增值税税制不允许列支无形资产和间接
费用抵扣进项税额,这样必定增加科技企业的税负,不利于其产业开发。从财政收入
角度来看,生产型的增值税比消费型的增值税更具聚财功能,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多,
而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少。但从企业税负角度来看,生产型增值税税负远比消费型税负
要高,不利于激励企业投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世界各国大多采用消费型或收入型的
消费税.而我国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采用生产型的消费税。
因此,为了支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政府必须创造条件,对现行的增值税税制进
广两人学顽I: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
行改革,可以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扣
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高技术设备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同时,企业
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和广告宣传费等,可以按产品实际摊销数额,从产品
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计增值税。这样,既可以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加
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投入,又不会过多地减少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2、改革现行所得税税制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公平税负
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规定.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为15%。丽内资众业则为33%,内
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生产型
外资企业自盈利之日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后3年减半征收;而新办内资高新
技术企业,自投产日起,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所受优惠待遇存在不平等
现象。因此,所得税的改革应着眼于减少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加大对高新技术企
业及产业的所得税优惠力度,可以考虑逐步减少生产型外资企业“两年免三年减”的
优惠,税收优惠重点向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转移。
(2)改革现行企业所得税列支办法
企业所得税制规定,对发生在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中的计税工资列支、生产
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实行统一的列支办法。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较高,职员工资个人所得税由企业代缴,计税工资总额过低,企业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过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的利润下降。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税后利润分红在缴
纳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又要交纳一轮个人所得税,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因此,为调
动商新技术企业及人才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积极性,应根据地区差别提高科技人
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允许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工资可据实列支。同时,允许企
业在税前列支一定比例(一般为销售收入的3%一6%)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风险投
资准备金或技术开发基金,用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
开发的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96以上的,可按实际发生额5%左右给予抵扣企业所得税。
(3)实行加速折旧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规定,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20年、机器设备为10
年、其他固定资产为5年,可见税法规定的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较长,并且固定
资产计提折旧前必须扣除残值。此外,税制还规定,国内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得加速折
旧。因此,我国税制应允许高新技术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某些特殊企业选
择自由折旧和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4)允许投资抵免所得税
投资税收抵免是较为直接的税收优惠措施,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产生
广列人学坝J‘学位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直接、有效的激励作用。在发达国家,投资税收抵免是政府经常采用的税收优惠措旅,
但我国至今没有税收抵免的有关规定,为健全税制,可考虑增加税收抵免的条款。参
照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镱,凡企业把未分配的利润转化为投资,用于研究开发和
扩大再生产,这部分利润应允许抵免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技人员,把奖
金和利润分红收入再投资企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这部分奖金与分红收入已征收了个
人所得税,应予于返还。对科技人员取得的科技转让收入,可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
税,以技术入股获得的股权收益,可免征个人所得税。同时,为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丌拓海外市场.应提高其退税率,直至实现零税率,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一)风险投资及其功能
风险投资(risk investment)是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潜力的
商新技术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其目的不在于获得利息或红利,而当投资对象的市场
评价达到较高水平时,通过股权活动,一次性地为投资者带来尽可能大的市场回报,
即取得中长期资本利益。风险投资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市场筛选功能。强化了投
资者之间的竞争,并突出了市场决定的功能;二是企业培育功能。风险投资的过程本
身,就是一个不断培育、发展企业,促使其不断成熟的过程;三是风险分散功能。风
险投资体系提供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社会化承担的机制。四是产业导向
功能。风险投资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政府和民间资本融合的产物,在这个融合过程
中,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介入,体现政府的产业意图。
高新技术产业化背后要有稳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的支持,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离
投入与高风险的特点,使其难以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传统的融资方式获得充足的资
金.这就为jxL险投资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出了现实要求。一直以柬,缺乏有效的资
金支持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是政府财力有限;二是
企业自筹力低;三是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力度不够。因此,就现阶段来说,期
望单纯通过传统的融资渠道扩大科技投入已经不现实了。政府应以金融创新为切入
点,构造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及其对资金的需求状况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培育适宜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风险投
资,也就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五个
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扩张期、稳定和成熟期。在这血个阶段中,公司发
展所需的资金规模、资金性质、资金来源有所不同。(1)种子期阶段,创业者对新技
术和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出判断的阶段。在这阶段,新思想、新发明和新技术的拥有
者们,要对拟生产的产品及其市场潜力做出基本判断。这一阶段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
少,创业者个人的储蓄可以满足资金需求。(2)创建期阶段,即发展创新产品直到符
合市场需求阶段。一般来说,这一阶段非常耗时和耗财,对资金的需求较大。由于创
新存在商风险,因而这一阶段的筹资难度较大,也是风险投资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时
期。(3)成长期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产品已进入
市场,公司成功的前景变得明亮起来。但是,由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销售收
入和现金流入极不稳定,客观上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注入较多的资金以求发展。
传统的资金仍会采取观望的态度,这一阶段,主要的资金提供仍然是风险投资。(4)
扩张期阶段,不断赢利、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由于现金已开始大量地流入,从传统
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一阶段企业面lf缶的筹资难度大大降低。(5)稳
定与成熟阶段。公司的组织、市场和资本联系已经稳定。企业已经成为成熟的高新技
术企业。然而,为了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换代以及大规模投资,有时还可能需要
创业资本。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是充满风险的过程,从形成概念,创造种子,
到生产样品,进行实验生产,直到形成企业,最后发展成为产业,中间要经过多次“惊
险的跳跃”,而风险投资体系作为一种特殊的资金,它贯穿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按
个历程,是培植和孵化高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三)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1、营造风险投瓷的良好外部环境
(1)明确界定高科技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活动,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经济秩序的稳定,必须
对风险投资的主体及其行为进行严格界定,界定哪些属于风险投资,并可享受优惠政
策,哪些不能。政府可以通过界定风险投资的对象——高新技术项目来认定风险投资。
(2)、放松管制
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及市场法规极不完善,因此政府为了保持市场秩序及经济
运行的稳定,对经济采取了许多管制措施。这些管制措施对稳定市场确实起到一些积
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它也抑制了许多风险投资活动。因此,适当放宽管制,发挥潜在
的经济活力,有利于j)cL险投资的发展。首先,适当放宽社会保障基金及养老保险基金
的投资范围,允许其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我国保险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资盒实力雄厚,
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数额庞大。但由于保险法的限制,养老保险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
资领域。在美国,养老保险金是风险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公、私养老保险金为风险
投资提供了近一半的资金。应借鉴国外经验,适当放宽对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限制,
广谢大学坝l‘学位论盘商新技术产业化{ti政镱选择
允许一定比例的保险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风险投资业。目lji『我国保险制度处于改革过
程中,许多管理措施和制度还没形成,政府应加快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允许社会保险
金进入嫩险投资领域。其次,降低门槛,放松对风险投资公司设立及其投资业务的限
制。由于非法集资事件的不断爆发。政府对投资公司、基金的建立设立了严格的规定.
将审批权收归中央,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风险投资业
的发展。因此,为了构建活跃的风险投资主体,必须遵守市场秩序的前提下,放松对
投资公司及基金的限制。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允许从中央到地方分别组建各级风险投资
公司,也鼓励国有、民营、外资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创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其次,
税收优惠,激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前面已作了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2、建立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类t政府资助、大公司和大企业的风险投资、
政府担保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民间资金。其中,民间资金包括:养老基金、保险
基金、富裕的个人资金、捐赠基金和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根据媳险投资基金上述资金
来源和我国风险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的资本市场条件,政府需研究制定一套
胍险和收益得到合理配置的融资机制,也就是要建立一个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
本为主体,共担风险、相互补充的风险资本融资体系。建立这种风险投资体系,应做
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构建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
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从国家政策性银行、各级财政及国外机构和政府捐助渠道获
得资金。政府可以通过这种基金扶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产业
化活动,例如,军事、航空、农业和基因工程等科技项目,这类基金不以赢利为目标。
扶持方式主要有:(1)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为实施国家重点发展规划,诸如“火
炬计划”、“863计划”等,对一些处于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直接投资,该类投
资风险大。其他市场主体不愿投资,但社会效益大。政府以较小的投入可以获得较好
的社会效益。(2)以低息的政府贷款和贷款担保扶持民间_丌展风险投资活动。(3)参
股商业性风险投资基金,为其提供种子基金,吸引其他社会投资者。总之政府以其有
限的财政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起到诱导作用,放大风险投资的力度和规模。在风险投
资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出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是不发达国家的常用做法,其意义在
于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活动来引导民问风险投资活动的进入。起示范作用,这是很必
要的。但是政府的资金扶持应按市场规则来进行,而不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财政拨款
和无息贷款。
(2)鼓励商业性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
商业性嫩险投资基会是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个人以及其他机构募
广两人学碗{j学位论文廓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集资金,主要投资于具有竞争性和商业价值的高科技公司。政府应在政策上鼓励商业
性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此类基金的设立门槛,加强监控和管理。
(3)鼓励依附型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
依附型风险投资基金是由大企业集团或投资银行直接出资组建,对与自身业务或
发展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投资银行着眼于以后的证券承销及并购业
务,倾向于投资较成熟的,有明确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大企业集团,则着眼
于自身的发展战略需要,凭借技术优势和行业投资经验向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投
资,但其投资领域则限于相关领域,服务于其发展战略。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大企业集
团和投资银行组建依附型基金.并为这类基金的设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控制贷款风除,引导银行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体系
银行资金是风险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银行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惜贷现象
严重,主要源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高风险特征。为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必须进
行金融体制创新,控制贷款风险,以便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风险
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政
府应试点选择一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合作伙伴,设立该类基金,集中存放于
承办银行,由银行统一管理。通过承办银行的信用机制,争取数倍于专项基金的相对
稳定的贷款规模,为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开拓专用资金渠道,化解商业银行
贷款JIxL险.鼓励商业银行向风险投资业提供科技贷款;二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性
与收益性对等原则,应制定高新技术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政策或实现高新技术“准
市场化利率”政策,实现高风险、高回报;三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贷款呆帐准备金率
(3%左右),增强核销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呆帐能力:四是探索多种抵押担保形式,如
允许知识产权、技术成果、企业信誉、产品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
3、建立多渠道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普通证券市场的上市标准较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达到要求。
而且,在严格的指标管理之下,高新技术企业即使有机会进入主板市场,交易的数量
也大受限制,无法满足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以及风险资本退出的要求。因此,建
立低上市标准和低交易指标限制的风险投资的二板市场,对于风险资本的退出尤其重
要。风险投资的二板市场是指专门为中小高成长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的小盘股市场,使
经过风险资本培育到一定程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一市场中得到进一步成长,然后退
出这一市场进入一般的股票市场,其功能是为企业提供退出机制。然而。我国资本市
场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制约了二板市场的形成。鉴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和高新技
术企业自身的发育和成K特点,政府应该为风险资本提供宽松的多渠道的退出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柬有拓宽风险资余的退出渠道:
广两人学颂lj学位论义商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掸
(1)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标准,增加其上市数量
关键是修改和完善公司法,增加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的特别条款,
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准入标准,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标准应该低于传统企业,以便
增加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数量,从而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和退资提供方便。
为了有序地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交易,可以在现有的证券交易所内组织单独的交易
系统,进行交易。
(2)条件成熟时,建立二板市场
①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风险
目前,我国建立二板市场还存在一些风险。首先,建立二板市场有可能增加证券
市场的投机活动。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和法规还不完善,现在的证券市场只是个投机
性市场。盲目建立风险较大的二板市场,较低的交易成本会诱导更多的投机活动,为
投机性炒作提供便利。其次,我国机构投资者非常缺乏,市场承受j)II|险的能力十分有
限,以中小散户为主要投资者的市场很难承受=板市场上市企业的破产和经营不善。
摄后,低上市标准将增加广大投资者的风险,特别是增加中小散户的风险。这主要是
由于二板市场定位于具有较高风险的中小高科技企业。
②制定符台我国实际的二板市场政策
二板市场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和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渠道,一旦条件成熟,就必
须果断地建立二板市场。同时配备一定的政策来规范二板市场的运行。首先,严把在
二板市场上市企业的科技含量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设立专业认证机构,并制定严格
规则和指标,严防部分传统企业投机取巧混进高新技术企业行列,蒙骗上市。其次,
防止过度投机,控制市场风险。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适宜的入市规则,对上市的高新
技术企业的股本规模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是对财务和赢利水平要严格要求。待市场
运作逐步规范和监管水平提高后,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可不设最低赢利要求。再次,
二板市场应该是个全流通的证券市场,以便给风险投资机构退出老企业、进入新企业
提供重要保障。因此,二板市场不应有公众股、国家股和法人股之分,全部进入流通。
最后,股票发行由指标管理转变为标准控制,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二板上
市后可申请转主板上市。
(3)构建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市场,拓宽风险资金的退出渠道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完善风险投资相关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二板
市场缺失造成的技术成果难以转让和风险资本难以退出的矛盾,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
市场主要包括技术市场和产权市场。
技术市场是高新技术出研发走向应刚、扩散的纽带和桥梁,能降低技术成果转让
和扩散过程巾的交易成本,为风险投资提供优良而又廉价的投资对象币I载体,同时又
广刊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方便。因此,政府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的
规则,为技术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政策支持。同时,从技术交易、中介、评估、仲裁
等配套服务方面促进技术市场的发育,成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技术经纪行、技术合
同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等。另外,从风险投资的运作看,产权眈迅速流动
和转让是风险投资运作的基础,而产权的通畅流动依赖于产权市场的发育程度。完善
的产权市场不仅是风险投资者获取自己合法经济利益的保证,而且是风险资本退出的
重要渠道。因此,政府要加大产权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完善各类产权中介组织,
为商新技术企业产权转让创造条件,从而为风险投资韵退密提供方便。
四、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入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要素,人才数量的多寡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成败,关系到高新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创新型人才是知识创新、技术
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要依靠大量各种类型的创新型
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商。无唐置疑,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鼠的
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仍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培养
创新型人才。
(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强化其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作用
高等院校是教育资源密集的地方.有着良好的教育软、硬件设施.理应成为创新
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仓q造性人才的重任。但是我国传统高等
教育体系存在诸如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景不合理、教育手段落后等一系列姆题,其
中最突出的是教育方式还没向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综合素质低。因此,我国教育主管
部门和高校应重视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创造有利于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学术上自由讨论、创
新恩想火花迸发、优秀创新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使有
限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学科的培养环
境。三是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加快面向21
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建设,加强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具有宽厚的知议基础、掌握最新
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其知识储备,使学生处于丌放型的知识体系之中。四足加强课
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五是学科
建设联系产业实际,没立了“产、学、研协同硕、博士过程”教育,使高级人才的培
养与产业紧密结合。
广刊大学坝l‘学位论盘商新技术产业化{.i政镱选择
(二)干预在职培训,实施终身教育
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识老化加快,知识更新期大大缩短。据
统计,近年来技术的年淘汰率达到了20%以上。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高新技
术产业从业者若不及时更精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将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高
新技术产业化的需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更新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就是重视后大学
教育。根据岗位要求进行在职培训,最终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取
了职业培训方式,加快人才成长。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在职
培训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的更新和储备,关系至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
发展。政府应依法干预企业职工培训,鼓励各类企业增加培训投入,拓宽培训范围和
严格培训考核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合理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创新,不
合理的制度环境却阻碍创新。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体制,有利于
调动人才从事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长远发展。
(一)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人才管理体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人才管理体制
对于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所普遍存在人
浮于事的现象,科研人员创新的效率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应对人才管理体制进行大
刀阔斧的改革.~方面要下决心解决“出”的问题,大力精简非科研人员和一些已不
称职的科研入员,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平竞争,不拘一格选聘一}ll:优秀的创新人才,实
行公平竞争上岗和竞争淘汰,克服以资历论英雄的陈旧思想,通过竞争,为具有真才
实学的创新人才提供担当重任的空间。
(二)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i平价标准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一般以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多寡为衡量
标准,往往只考虑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新颖性,而不考虑可转化性和市场潜力。显然,
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科技人员往往一味追求科技成果的新奇和科研成果的数量,而
忽视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的现实性。为了促进更多的科研成采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政
府职称评定部门应改革职称评定制度,不仅要以论文、著作的多寡以及新颖性、创造
性作为衡量指标,更应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水平、效益来衡量。同时,为鼓励人爿‘进行
科研,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科研项目的完成
38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业商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人员。
(三)健全杜会保障制度,切实降低人才流动障碍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起来的企业,企业员工的劳动就业没有
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实行聘用割。职工收入完全来自企业经营收入并
与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职工的医疗和住房等保险福利也要依赖于企业而非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人才频繁向其他高收入的传统产业流动,原因之一是社会保险体系的不完
善。相反,由于普遍存在户籍、住房、养老、医疗和失业等方面的障碍,一些传统产
业的人才难以向高新技术企业流动。这样就造成人才流动的不平衡,不利于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因此,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统一化,各类产业
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都能公平地享受社会保障,切实减轻或解除人才流向高新技
术企业的后顾之忧与障碍,有效地改善人才流动的环境。
(四)实行知识产权资本化
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突出了技术的价值。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来看,
首先是有了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产品雏形甚至仅仅是理念,然后才有大量的资金介
入。资金要围绕技术转,并与技术一起,催生高新技术企业。因此,一方面,要大力
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又要承认和实现技术生产要素的价值,技术可以作价入股,
可以参与分配。技术人员相应权利的缺失,导致人才流失和创新效率的下降。是我国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产权的角度看,要有效地激励技术人员,赋予他们
相应的剩余索取权。也就是说要在产权结构上做出调整,解决所有权的问题,将入股
资产从资金实物扩大到无形资产的技术、管理、人彳‘等人力资本,肯定科技人员的劳
动成果,从而提高其创新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在制度上给予知识产权资本化相应的保
障,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
分配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并监督这些制度在企业得到切实执行。企业应建立有效的
激励机制,例如期权、期股和年薪制等。政府在宏观上的制度保证与企业在微观上的
具体执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激励人才技术创新。
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20世纪中后期,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了各国对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实践中,各国政府都试图用一个圈定的区域把高新技术
企业与其他企业分开,以便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
有利于政府统一政策、统一管理。高新技术产业丌发区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高新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商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馕选择
技术产业化的最适宜的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向规模化生
产的必经之路。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产学研结合的最佳地点
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研究型大学和大学群为依托,利用大学的智力、技术、实验
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起来的
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及规模化生产基地。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地区正是依托大
学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密集区,硅谷依托的是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州州立
大学和社区大学体系,“128公路”地区云集了波士顿地区的诸如哈佛、麻省理工学
院等一批名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合了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创业者的企业家才能.
通过产业界与大学的合作强化其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化的作用。因此,高新
产业-丌发区是科技链与产业链互动的最佳途径,也是产学研资源契合的最佳地点。
(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孵化器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空间组织形式,更是高新技术企
业的孵化器,它提供国际先进水平的孵化服务,为进驻企业提供一个局部优化、适合
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使企业能够迅
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符合国际要求技术信息交流设
施,并能为进驻企业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包括从进驻企业初期的工商税务登记、
物业管理、各类培训和政策咨询服务到信息提供、各种合作及社会中介服务等。同时,
进驻企业在高新区内还可享受到一定的政策优惠.从而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发
展,最终形成产业化规模。
(三)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集群理论分析
1、集群经济与产业集群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集群是集群经济的一种典型形式。所谓“集群经济”是指
在特定的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是经济
活动在空fIlJ上的非均撒分布而呈现出来的一种局部的聚集特征。这种聚集可以产生规
模经济效应,与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对应,又彼此发生相互作用。然而,与企
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不同的是,它不是单一企业内部规模的扩张所产生的规模经济,而
是众多企业在空间上的局部集中并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可能产生的一种聚集规模经济,
是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这种外部的经济性是由行业规模带来的,它是产生纵、横向
的一体化区域的集中,而不是单一企业的一体化的发展。当集群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
集群区就形成了一种良好循环的“产业生态链”和“经济生态链”,使其中的单个企
业均可从中获益,提高效率。从以上所述看出,集群经济的主要特征:(1)地理位簧
广两人学顿}: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0政策选择
的集中;(2)产业领域集中;(3)相关人才集中;(4)原料和产成品相对集中;(5)
行业信息集中;(6)买者意向集中和配套机构集中等。“集群经济”是特殊地域、同
业交往、行业文化、产业技术链、产品价值链的集合,其实质是竞争、合作、交流、
知识共享和文化共通。
作为集群经济的典型形式——“产业集群”,简单来说,它是指相关产业在一个
地区的集中并以多种环节联系在一起。它是为了获得新的和互补技术,从外部资产和
知识利用的结合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进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的进入壁垒,取
得协同经济效果,分散创新带来的风险,在其区域空间网络中的企业、有关机构、中
介组织及客户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2、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经济分析
按照对产业集群的一般理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应用面广、辐射作用大的高
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开辟新的需求和产业,发展新的技术和产品,在其周围汇集
大批相关企业,当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达到临界数量时.在一个地区就会形成产业集群,
成为高新技术园区。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新技术已成为国与国之间
相互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纷纷建立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载体。但若仅考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构建
性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身规律,根据产业的关联性及集
群效应,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现象受若干经济规律
的牵引,下面仅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加以分析。产业关联性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本特
征t向上关联,它需要获得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向下关联,它需要有效的市场需求
和成熟稳定的销售网络;旁侧关联,它需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产业服务机构。高
新技术本身的渗透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关联更加明显。所谓高新技术发展的产
学研结合,其内在的根本动力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联经济效应。相关技术中,
任何一种技术的产业化都会影响和带动其他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同时,技术链条上的
相关产业必然因为技术间的相关性而聚集在一起互动发展。如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就必
须依赖电子行业、软件行业、材料行业的并行支持。一旦各种相关产业都得到专业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经营便得以实现。这使得集群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使
企业可赢得更及时、更集中、更方便、更低廉的生产要素供给,减少获得专业信息的
成本,加速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完善集群区的配套服务体系。所以,高新技术园区应
该是纵、横向相关产业组成的有机内部交流体系,使得园区中的任何产业都能得到相
关产业的支持,同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园区内高新技术,t业整体提高。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开发区并没有依据以产业分工为基础、产业间互动发展为核
心的原则建立,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园区内产业的空『自J集群只不过
是企业的盲目堆砌,丽不是真难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因而,难以形成真正的集群竞争
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就不能长期、稳定、持续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1、政府应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及做好引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的聚集和产
品的集散地,而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应该全方位地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一方
面要搞好道路、环境、通讯、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
的产权机制、融资渠道、人才吸引和政府效率等软件方面下功夫。同时,政府在高新
区建设上,应该统筹规划,做好宏观调控,引导高新区的良性发展:(1)根据各地区
的经济比较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集群。例如,在中关村建立“硅谷”,在武汉建立“光
谷”,在上海建立“药谷”,在沿海地区建立“海洋谷”,以免各地结构趋同,重复建
设,浪费资源。(2)以产业关联性为依据,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
通过产业关联各环节来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形成集群。(3)政
府应在高新区内建立“产学研结合”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为
产业部门和研究部门合作牵线搭桥,整合研究资源和市场资源,促进科技链和产业链
互动,发挥研究开发与市场运作的整体集群效应,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的成功率。(4)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是创新的精神动力,因此,有必要在高
新技术‘丌发区内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奉献和宽松的文化氛围,并且大力倡导敢于创
业、敢于冒险、勇于竞争、崇尚合作的价值观念,从精神上激励人才创新。
2、培育园区内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商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基于园区内产业的相关性和外部性建立起来的,是不断
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配备良好的社会中介组织,为技术开
发到市场开发整个产业化过程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前期需
要市场分析、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中期需要制作、测试和市场检验;后期还需要推
广销售、技术服务、物流配送等。其中牵涉众多的环节,众多专业,经常需要跨企业
的合作,这就要求在园区内,在技术孵化、信息咨询、培训、金融、法律及财会、管
理、审计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政府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中介组
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管理咨询公司等;
成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技术经纪行、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以
及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虚拟制造中心、模具制造中心、产品测试中心;逐步建
立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爿‘市场、信息市场、,“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市场的服务体系,并不断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使各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
广刊大学坝l‘学位论盘商新披本产业化{.i政镱选择
结束语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商风险性、
强外部经济性是制约商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强外部经济性会导致高
新技术产业化主体利益受损,减弱其从事产业化的动机,抑制了产业化活动的开展。
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还面临一些其他制约因素,例如,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
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教育体制相对落后、缺乏对创新型人才.有效的激励、科研部门
与产业部门的分离导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要求政府介入高
新技术产业化,制定商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法律保障体系;二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四是强化高科技研究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五是按照经济比较优势和产业关联性及集权经济的原则,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
建设等。
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是个复杂的问题,在某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
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I)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和我国
加入WTO的现实情况,应该适时地研究制定某些符合国际竞争环境的政策措施,以
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内涵和扩大其外延。(2)为减少政策措施之间的摩擦、提
高其整体实施效果,有必要对各类政策措施之间的兼容性、协调性和内在联系进行深
入研究,把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措施糅合为一个整体。由于篇幅和作者专业水平
的限制,在这些两方面研究不足,尚需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匹叁堂蟹:生堂些堡苎垒堑垫L术兰兰竺些:!壁苎垄堑.一
中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袁志刚.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4、刘溶沧赵志耘.财政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3.3
5、马洪孙尚清.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2
6、胡安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枷.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1
7、许正中.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社会文献出版
社.2002.10
8、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蛔.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4
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共和国科技50年:图强·改革·创新[M].广西: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9.9
10、雷德森黄敬前.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11、季风.科技产业化呼唤中国[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1
12、宋伟杨汉平.高新技术产业法律保护[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8
13、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
14、吴金明李铁平欧阳涛.高科技经济[帼.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5
15、蔡兵戴燕艳等.市场机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i0
1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7、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18、秦宪文.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J]力研究.2003.2
19、邓燕雯吴艳英林玲.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市场机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2.3
20、王柏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及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6
2l、叶德磊.美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J].管理科学研究.2001.8
22、郑州,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及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1
23、隋映辉..1)cL险投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J].软科学.2000.3
24、梁燕黄跃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
广两人学倾:}:学位论文商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究.2000.5
25、李桂华.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2.1
26、高金梅.美国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措施[J].中国物价.1998.12
27、吕崇竹.风险投资: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美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
策略与启示[J].华东科技.2001.5
28、温海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4
29、张金杰.论欧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调整fJ].世界经济.1999.10
30、李力余永跃.国家干预在美日经济发展中作用之比较【J].战略与管理.1995.3
3 1、余永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历史考察【J].江汉论坛.2001.6
32、徐向艺孙卫敏马强.美国企业R&D与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
索.1995.5
33、陈永忠.我国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验和问题cJ].中国工业经济.1996.12
34、左传长.构建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J].中山大学学报.2000.10
35、秦远建.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1995.6
36、郭小明雷光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瓶颈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2.5
37、曹政.论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J].当代财经.2000.12
38、余燕春.美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3
39、张玉柯张学英王嫒嫒.韩国风险投资浅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
40、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
划纲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9
4l、何永芳.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
报.2001.1
42、车维汉.日本信息技术落后于美国的制度分析及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3
43、刘辉余永跃.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1.2
44、刘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取向[J].金融早报.1999.10
45、杨飚魏冬.创业投资基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体制的完善[J].中国经济问
题.1997.3
46、陶爱平张海鹏郎春雷.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经济性与激励性规制[J].中国科技
沦坛.2003.3
47、毕颖.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
广两大学r嘲l:学位论义高新技术产业化’j政策选择
报.2000.3
48、吉沽季景满.美国政府在美国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管理现代化.2001.4
49、中国科技部.200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中国科技统计网(www.sts.org.cn)
50、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2002年国家高新区发展综述.中国科技统计网
(WWW.sts.org.an)
51、中国科技部.2002年全国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科技部网站
(www.most.gov.cn)
外文参考文献:
1、M·Dodgson and J.Bessant,Effective Institutions Policy,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6
2、OECD,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OCDE/GD(1996)168
3、OECD,Fiscal measures to Promote R&D and innovation。OCDE/GD(1996)165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J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致谢
本论文写作历经一年多的时问,今终于定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在整个论文的
构思和写作期问,从选题、收集资料、草拟开题报告、撰写、修改、直至定稿.都得
到了我的导师阎革教授的悉心指导,正是他耐心细致地指导我写成了本论文。在此.
我由衷地向他道一声谢谢了!三年以来,阎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指导,而且在生
话上对我也关怀入微,使我感受到了温暖l更让我受益非浅的是他那严谨、执着的治
学态度和谦和、仁厚的为人风范一直影响着我,在我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了
我学习的楷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大有裨益。
此外,在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朱仁友博士、甘宜沅博士、陈喜强老师和庄晋
彳’博士和我的同学潘传德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最后,我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和爱人,是他们给予了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
支持,使我能顺利地完成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业!
广州人学Iiji|J‘学衄论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镱选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浅谈经营者激励机制及对我过公司的启示》,《市场与计划探索》,2002,1 l
2、《广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与就业思考》,《市场与计划探索》,2002,12
3、《论经营者激励机制及完善我国公司激励制度的思考》,《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