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162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姓名:武鑫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姚先国
20031101
内容摘要
信用彳i仪是一个社会经济运作的润滑剂,也是保i正合作秩序拓展、经济增长
与繁荣的重要来源。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非常薄弱,大量出现
的失信行为已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科技领域中同样存在严重的信jH
问题。科技失信行为,比如剽窃他人知识产权、滥用科研经费等,造成了科技资
源的低效酣置,也会抑制科技合作(交易)机会。另外,由1二科技工作者独特的
社会影响,科技失信行为反而会对社会信用的整体水平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科技失信行为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信用本质上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科技失信是信用制度缺位在科技
钡域中的表现。文章从信用和科技信用的概念入手,结合科技活动的特点归纳出
科技信用制度机制运行的条件,从而为考察科技信用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
架。使.}}j这个框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现有科技体制中很多制
度安排违背了科技信用机制运行的条件,从而造成大量科技失信行为的发生。从
科技信用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科技体制的现状和不足,或许会发现一些科技体制
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用科技信用科技失信科技体制改革
Abstract
Credit is not only the lube for the operation of a society and an economy,but also
the key source of the cooperation order’expansion and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due to many reasons,the credit institution in our country is very weak and lots of
discredit conducts have imped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erious
credit issues also appear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Science-discredit
conducts such as plagiarizing other'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 abusing lhg.D
funds cause inefficient colloc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also restrain
the opportunities of science—technology cooperation(transaction).In addition,
science·discredit conducts may have negative affects on the whole society’credit
level because of the science-technology activity’special status.We can conclude that
science-discredit is a urge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science-technology.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credit is an institutional issoe in essence and science-discredit
is the embodiment for the credit institution’absence in science-technology activity.It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credit and science-credit,then induc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unction of the science-credit mechanism,SO provides a theoretic analysis framework
to study the science—credk issues,Witllin such a l阡amework,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se conditions ale violated by som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contemporary science-technology system of our country,which is the major cause of
science-discredit.Some n删methods may be found to renovate the
science-technology system from this new aspect of“science-credit'’.
Key Words:
credit,science-credit,science-discredit,renovation ofscience-technology system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1.导言
近年来,关于信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是一个热点。国外对信刚的研究
和社会科学所普遍关心的合作问题有关。如果人们能够合作的话,社会学所研究
的种种社会闯题就会减少,政治学所研究的种种政治冲突就可以避免,经济学所
研究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交易机会就会大大提高。。”而国内对信用的关注则和我国
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失信行为密切相关。失信现象的普遍性,失信领域的广泛
性,失信主体的多样性,失信行为的麻木性,失信影响的隐蔽性和长期性,是目
前我国信用的整体状况。所有这些特性的结果必定会造成整个社会秩序的严重无
序,这在经济活动领域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针对我国的信用问题,十六届三
中全会公告中己明确提出要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
会信用制度”。
社会可以理解为处于分工状态中的人群的结合,社会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直接
或间接的联系。信用问题有其社会性的土壤,失信行为的破坏力像连锁反应一样
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科技界无法超然于外;信用
问题同样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得以体现。国内科技领域中种种不端的行为屡屡发
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调查显示,有关申报基金项目的投诉绝大多数都基本
属实,申请项目过程中弄虚作假、剽窃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滥用科学基金等事
例的绝对量在增加嗽“。这些行为一方面造成科技资源的低效配置,科技产出的
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造成科技投入风险加大、交易成本增加,进而抑
制科技合作(交易)行为,破坏了科研活动投入的持续性。另外,由于科技括动
芹u科技工作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的失信行为反而会对社会信用的整体水
平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科技信用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阻碍我国科技
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羁绊。
对于信用问题已有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心理学
角度对中国人人际信用度进行的测度”1;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对组织中人际信任的
本文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科技信用管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姚先国教授,
课题编号:2002P诅gDSB03.
“”。从制度上遏制’学术腐败”‘人民日报》,(2002年02月20日第六版).
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信用行为的探讨呻1。总的来看目前主要有
这么两种理解。一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信任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即在多大
程度上持有可以依赖他方行为实现自己IA的的预期。持这种观点的多为心理学
者,他们将信用理解为由情景因素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并表现为个人的人
格特质”⋯”““。二是认为信用是社会制度与文化传统的产物,是建立在正式制度
和非正式乐4度基础上的结果,信任基于社会关系中的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这种
观点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中,倾向于将信任还原到社会制度环境中
去“”“。经济学则认为,信用也许跟文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信用往往是人们
理性选择的结果。已有的这些关于信用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和规范的理论
概念,很多还停留在171常概念上,而且几乎没有涉及到科技领域中的失信行为。
对于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和学术腐败行为的研究也形成了大量的文献。一部
分研究工作提出在国家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中考察科技资源的配置问题和探讨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科技政策和改革思路。””3。肖峰
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社会动力来源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技术发展落后局面恶化
的原因。“”陈友芳则从微观分析的层面指出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利用体制中存在
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事实上所谓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不仅存在科技经
费的使用中,在科技管理、科研过程、科技成果评估等各个环节中也存在大量类
似的闻题。对于这些问题已有的研究工作都有所涉及,但并没有揭示其根源所在;
或是由于角度的不同没有对科技失信行为进行分析;由此提出的政策建议缺乏整
体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认为信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失信行为主要是在一个不完
善制度下发生的行为扭曲;科技领域中大量的低效、不端的行为可以放在“科技
失信行为”的概念下考察。制度作为行为的规范,对于主体的行为选择有着关键
性的作用。虽然主体的类型千差万捌,似是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多数人遵循
行为规范,提高人们行为的可预期倒。我国由于正经历着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各
项制度建设的落后或超前容易造成人4i'1fl'、J不适应;加上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
制度资源的历史积累,我国信用涮度川“j溥弱,从而导致信用的普遍缺乏、失信
行为不可遏制利接个社会的信任危机。科技失信行为是信用制度缺位在科技活动
44jiJ或q-,n0表现。剥技界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貌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虽然科技活动本身对科技道德、学术规范有极强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工
作者必然就是道德楷模。事实上科技主体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科技体制环境的
影响。本文从信用的视角考察我国科技体制和体制下科技主体的行为,试图说明
现有科技信用制度的缺位或不完善是造成大量科技失信行为的制度根源。
从对信用历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分工与交易是信用产生的条件,信用的发
展为分工与交易进一步的演进提供支撑。随着越来越复杂的信用交易活动的出
现,客观上需要构建更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机制。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信用
制度和各种信用机制形成了可选择的信用制度结构。现代科技活动中分工与交易
形式的出现是本文使用科技信用的现实基础。在科技分工的条件下,不同社会主
体之间以这种形式对科技产品的生产交易曰益频繁。信用由此进入了科技领域,
并形成具有科技活动自身鲜明特点的科技信用。科技活动的特点也决定了需要有
相适应的科技信用制度结构作为支撑。本文从信用和科技信用的概念入手,将我
国微观和宏观上的科技活动低效放在“科技失信”的概念下研究,并结合科技活
动的特点给出科技信用制度结构选择的依据,归纳科技信用制度机制运行的条
件,从而为考察我国科技信用问题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使用这个分析框架可
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现有科技体制中很多制度安排违背了科技信用制度机
制运行的条件,从而造成大量科技失信行为的发生。从科技信用的角度重新审视
我国科技体制的现状和不足,或许会发现一些科技体制改革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二部分提出一个关于信用的概念框架,并讨论信
用的经济学含义。第三部分给出科技信用的定义,以科技活动的特点探讨科技信
用与一般信用的区别;在科技失信的概念下说明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严重程度。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科技信用行为的约束机制和制度结构,按照从单--N复合的次
序考察道德约束、双边约束、声誉机制和第三方保证这四种类型的信用机制。第
五部分主要从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标的的价值量两个维度说明随着量值
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增加,维持信用活动的制度结构要求也从简单变为复杂。这里
给出了科技信用制度结构选择的机制,并归纳出科技信用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
第六部分从科技体制的层次性入手探讨我国科技体制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比说
明现有科技体制与科技信用制度结构和其运行条件的背离;最后以一个数学模型
描述在现有体制+F科技人员有失信的倾向。第七部分给出了信用视角下的科技政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4度分析
策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2.1信用的内涵
信用的概念及经济学解释
信用是~个可以从多视角界定的多义词,也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词汇,关于它
的解释和理解不尽相同。我国《政治经济学大词典》把信用定义为以偿付为条件
的价值运动方式,即指商品买卖时延期付款和货币的借贷关系。“”《辞海》(1989)
列出了“信用”的三种释义:其一为“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一般认为英语中与信
用相对应的词汇是credit,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87)列出的释义有:“信
仰或相信某事物的正当合理性”,“在还债或处理货币事务中受信任的品质”,“购
买商品及服务后一段时间内偿付的制度”。词典中的释义似乎是很清楚了,但没
有脱离日常用语的语境,无法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来考究;金融意义上的信用概念
则局限于特殊的价值运动,虽然与本文探讨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无法作为
更本质的理论基础。作为本文的逻辑起点,信用需要作正式的定义以避免内涵的
混淆。对于名词的不断加细的定义过程就是概念的展开过程,而概念在其展开的
过程中就表现为理论。
从社会建制的意义来看,信用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道德范畴的
含义,也包括经济活动中的信用,还包括法律意义、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信
用。而从信用的本体角度讲主要包括个体信用和组织信用。由上述关于信用的释
义不难看出,包含信用的社会活动意味着一方在合作中承担的风险程度受其他方
的行动所影响,合作的结果取决于合作的各方,而不是由单个主体所决定。因此,
信用必然包含着一种相互性和社会性。合作前,各个主体需要表达自身履行承诺
的能力和意愿,在取得相互信任后,合作活动得以进行。合作的一方在合作前对
另一方的履行承诺的能力和意愿进行测度,然后加上在合作过程中和结束时对他
方的评价,综合形成一种对他方可靠性的心理体验。如果存在将单个主体的评价
信息进行记录和传播的社会化、制度化过程,则个体的评价就上升为社会性的评
价,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即“社会认可的可信任性”(socially perceived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秘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trustworth i hess){15]o能够约束个体行为、调整各种信用关系的制度就是信用
制度。在有效的信用制度环境下,一个人信用程度越高,则取得别人的信任、实
现交易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信用可以使不同的、特别是彼此陌生的主体之问建
立一神行为的可预期性,于是当看N-’个人的信用记录是良好的、行为具有连贯
性时,人们就有理由去信任他。信用高的主体还可以通过替别人担保来实现其信
用的经济价值。良好的信用就是其拥有者的无形资产。正如美国开国元勋、著名
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48年《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所
说:“切记,信用就是金钱”。
信用的价值由被信任者(trustee)所拥有,但其价值大小却取决于社会的
评价。在社会化、制度化的信用体系下,信用脱离了个体心理体验的局限。成为
能够体现经济价值的资源,即信用资源。社会主体有动机去维护、投资并使用自
己的信用资源,并按照信用的内在要求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因此,对于单个主
体来说,狭义信用就是指能取得他人信任的守诺履约能力和意愿的社会评价。与
此相对应,广义的信用应该理解为一种社会机制,即以诚信为道德准则、以取得
社会信任为目的、以守诺履约为特征的社会行为模式。
2.2信用的制度规则
正如信用的定义所显示的,一定的规则和约定是建立信用关系的要素。这些
规则或约定构成了信用的制度规则。违背信用制度规则的行为就是失信行为,信
用的制度规则给人们提供了判断失信与否的依据。
2.2.1正式制度规则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对于信用的正式制
度规则来说,关键之处在于制度约束的行为不仅能被双方观察到(observable),
而且能为第三方(法官、专家)所见证(verifiable)。正式制度约束包括(1)
界定复数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为行为外部性的内部化提供规范。(2)
关1二个人之问分工的规则,即对单个人的经济职能做界定。用亚当·斯密制针的
例子来说明,就要约定哪些工作由哪些人做,所有的工人一起来完成针的制作。
也可用市场的例子来说明,就是约定哪些商品由哪些人生产。用新古典经济学的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话说,就是为人们给出行动的目标。(3)界定每个人可以干什么和不可以干什么
的规则。因为每个人追求以最小的努力换取约定的好处的行为可能会危害他人的
利益,例如强取豪夺。或者,用新古典学派的话,就是为人们定出“选择空间”
的边界。(4)关于激励和惩罚的规则。约定个人之间分配收益(包括负收益)的
规范和违反规则所要付什么样的代价。(5)“度量衡”规则。交换的各方需要约
定如何度量每个人的物理投入与物理产出。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确定交换的价值
量。
以上各种规则绝不是天然清晰的,而做到可观察与可见证需要付出代价。例
如选择空间的规则,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被赋予该权利的人所作的
保护其权利的努力。。”比如关于在安全条件下生产的权利就是可伸缩的,很难确
定到底在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的生产条件。一般说来,当某种行动所采用的技术
服从所谓“双值逻辑”时(即要么使用这种技术并产生可度量到的结果,要么不
使用这种技术从而不产生任何可度量到的结果),例如是否迟到早退,权利或选
择空间的边界才是可以定义的。当某种行动所采用的技术服从所谓“多值”甚或
“连续”逻辑时,例如污染环境,权利的界定就成了问题。又例如惩罚的规则,
首先是如何确定“失信”这件事,这在上边的讨论中已经谈到。但还有一个监督
的问题,例如损坏机器是一种失信,但如何监督机器的磨损程度昵?其次是如何
执行惩罚,确定某人犯规,但其时其地的条件使惩罚成为不可能,或执行惩罚的
成本高昂,这是常有的事。如果某惩罚规则因不合时宜而常常不能执行,就会失
去定义。至于度量规则的无定义情况,就比比皆是了。在一个信息含量丰富的交
易活动中很难对各方的绩效进行评估。比如现代技术也难以确定个人所投入的心
智上的努力,正是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使得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提出了“团
队理论”(team theory)。啪1能否满足可观察性与可见证性是定义信用正式规则
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中要实现这个条件却是一件耗费资源的事,有时候这个代价
高昂使得交易本身失去意义。
2.2.2非正式制度规则
非正式制度被定义为所有在正式规则无定义的场合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
用的惯例或作为‘‘标准”的行为m1。这些非正式规则主要包括人们在长期交往中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如伦理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
态等。从上述正式制度约束的分析巾可见,在一些交易活动中无法满足可观察与
可见证的条件,或者即使满足的话也是代价极大。此时在正式规则没有定义的地
方,信用制度的非正式规则就起着约束人们相互关系的作用,而且相对来说是一
种成本较低的选择。
经济学在讨论信用问题时一般假定前提是人是自利和理性的,即在没有有效
的约束条件下,人总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会出现失信行为。如Williamson认
为,确信地判断他人的机会主义得到抑制是不可能的,这种相信并不能产生可信
的防护;如果信任超过了自我利益的计算,便会产生盲目的无条件的信任,这是
不明智的,且不可能在市场中生存;只有在一定的保障措施下保证互不欺骗,才
足符合逻辑的。o”不同的意见则认为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会迫使经济主
体即使在没有正式规则定义的情况下也会采取互信与合作的行为。08Ribsteln
就明确提出,信任他人并与之合作是人们的天性,或者说是因为他们的合作已经
被社会化了,而不是某些成本结构促使他们去计算可信性。““这些观点实际上修
改了“经济理性人”的假设,把信用的非正式约束、文化内化到偏好之中。假定
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恪守诺言的倾向或许比完全的机会主义的假定更具有现实
性也更有解释力。“”在本文的信用制度结构分析框架中同样面临这样的分歧,但
不管这两种假设背后的哲学思想有多少冲突,至少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两者的区
分只在于论证的方式方法上。而采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区分显然更能简捷
地得出结论。
2.3信用的经济学解释
信用造就了广泛的社会合作能力和信息网络,这甚至在从猿到人的转交过程
中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1进入人类文明社会后的信用的发展与商品交换和市场
的发育是同一过程。在早期的商品交换活动中就出现了赊销行为;如文献记载我
国周朝就有“赊”、“欠”等信用销售的记录。原始赊销活动的发展使得物物交换
逐渐被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取代。信用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畴,信用工具如货币
本身也加入了信用交易过程,出现了信贷活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信用活动
主要体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成为市场经济中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现代意义上
8
浙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的信用制度发源于1830年的英国和1937年的美国,其标志是征信公司(Credit
Consulting Company)及其服务的出现。
市场分工与交易的出现是信用衍生社会性的必要条件。分工被看作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基本手段,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是每个人都能
提高劳动产出,但是分工的结果必然是商品初始分配的不均,任何社会个体必然
要通过与其他主体交换生产剩余物,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071事实上,
市场分工与交易本身就蕴涵严格的信用机制,因为专业化分工和所谓迂回生产程
度的加深意味着对直接消费生产资料生产的放弃,这种放弃必须是以信任(并且
事实上可行)通过自己的产出可以交换到别人生产但又是自己所需的产品。当分
工出现时“一切人都依靠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
人”““。信用成为维持分工与交易这种合作秩序的保证,它不仅是一个社会经
济构建和运作的润滑剂和包含于交易行为的基本要素。1,也是保证合作秩序拓
展、经济增长与繁荣的重要来源“”⋯1。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交易活动就是信用
活动。根据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而使本来不相识的人之间建立
信用关系是市场交易范围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制度作为经济主体行为的规
则,是建立和维护主体之间信用关系的根本保证。如果合适的制度结构使得交易
者履行合约比不履行合约更符合自身利益,人们之间的信用就容易建立起来。正
因如此,信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制度问题。虽然说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功
利性的,市场主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实现功利性的目标。这种非道德的行
为,需要通过他律加以约束。但它也蕴涵着信用伦理的禀性。亚当.斯密1759
年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
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入们前往市场之前就
必须拥有的”。商业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基础就是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契约自由
和尊重个体产权是建立在这个道德基础上的基本社会共识。由这种道德共识派生
出来的对财富的追求就具有了合理性和正义基础。守诺履约、诚信无欺成为一种
美德加以倡导。只有在这样的道德基础上,理性人的逐利活动才能和利他行为统

信用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兴起还是近20多年的事,这是因为主流的新古
啪1娅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1版.P6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典经济学框架将信息/f;完全和交易成本排除在了分析的前提条件之外,而这正是
研究信用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虽然古典经济学家也涉及到了信用问题,如亚当嘶
密在讨论借贷问题时就指出,贷款人由于不知道借款人的情况,导致一些偿债能
力低的借款人趁机蒙骗贷款人,而如果提高贷款利率则又会使得一部分好的贷款
人退出市场。””马歇尔提到效率工资时也指出,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不得不实
行更大程度的工资率的提高,因为:[人总不会如实的按照所得支付劳动的
(Marshall,1928)。其他如韦伯(Weber,1925),西斯蒙第o“,穆勒
(Mi 11,.Ir,,1848)等都涉及到了信用问题。“。但是当新古典经济学框架构建完
善之时,市场假设是信息完全的,交易双方都知道交易商品品质,交易瞬间完成。
因此在阿罗一德布鲁体系的交易模型中不存在违约、偷懒等信用问题。随着对新
古典理论的修正和与不完备市场相关理论的兴起,信用问题相关的研究逐步在主
流经济学领域收到重视。现实交易中时间的分布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是不能忽略
的,事实上正是这两种性质决定了交易的复杂性与信用机制的必要性。
交易过程在实际的情况中总是呈现出时间轴上的分布状态。在某些情况下参
与交易的一方提供劳务或交付货物以后,另一方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一般的
现货交易。有一种情况是双方以各自的行动结果互为报酬,因此,双方首先都将
资源投入,待行动有了结果,才能使对方满意,如合作完成一本著作。还有一种
可能是一方把资源单方面转移给他人,并预期能因此获利,如银行信贷等。即使
是消费者购买日用品也只能等到消费之后方可知道商品的品质信息,而事前充其
量只能进行所谓的代表性考核。141时间轴上的分布性使交易涉及到现在与未来,
因而就出现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客观偶然性或不可抗拒因素,也
可能来自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和意愿。交易主体必须承担由于时间分布带来的风
险。不仅如此,由于个人信息禀赋、知识等约束条件不同,必然存在信息的不对
称问题,即一方要比另一方知道更多的关于其交易客体的信息。这样情况下具有
信息优势的一方势必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而更多的攫取对方的剩余,失信问题
随之而生。经济学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来
集中描述上述存在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时,交易主体的各种失信行为。逆向选择
被用来说明事前(签约或交易之前)某种信息分布导致的交易者对交易的选择问
题,如著名的“柠檬市场”问题。而道德风险则被用来描述契约签订之后的履约
1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过程中,交易主体彳i完全按照约定的条款行事或者,在条款并未明确规定的情况
下尽量是从自身利益来行事。例如投保之后,所有人对所保财产的维护努力程度
会降低等。有时候由于获取信息的费用相当大以至于交易根本无法达成,或者是
事先预期到失信行为的可能发生而减少专用性的投资。因此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
下,一个交易合约不可能将所有沿时问轴上的状态以及在每种状态下各方的权利
和义务都规定清楚,或者即使从理论上讲有这种可能性,但由于成本太高,也会
足以抵消交易的好处。这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交易是风险性的,交易方必须充分
考虑这个因素。
通过包揽无遗的缔约活动来解决交易包含的不确定性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
人具有有限理性。。”“”那么要确保交易各方严格履行合同承诺就要做到每次交易
自行对交易对方的可靠性进行考察,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督,在合同执行
后区分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等,而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相应的技术手
段。这样一来过高的成本可能会抵消交易的好处,抑制交易活动的展开。信用制
度作为⋯种简化机制对社会经济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大大节约了用于契约及其
监督执行上的资源而提高交易效率。⋯3信用制度的巧妙安排就是使交易者为了获
得k期利益而自觉履行合同,使为了短期利益而发生的失信行为得以抑制。啮1
在有效的信用制度环境中,信用提供了介于一无所知与完全了解之间的信息,代
表了信用制度和信J日机制约束交易者的成效、简化交易风险的程度。““这样对于
交易风险及可能的监督和惩罚成本的顾虑,就可以简化为对交易对方信用的考
察:对方的信用度高则实现交易的可能性大,而对方的信用度低则拒绝与其合作,
或者是让其提供额外的保证。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科技信用与我国科技信用问题
分工与交易是产生信用的社会条件。现代科技活动中分工的演进决定了科技
本身对科技信.1=iJ的需求。这是本文使用科技信用概念的现实基础。科技活动具有
不同于一’般生产活动的性质,因此科技信用区别于一般信用。在科技信用的概念
下可以归纳我国出现的种种科技失信行为。
3.1科技分工与科技活动的特点
3.1.1科技活动与科技分工
科技活动作为创造知识的过程需要投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及作为中间产
品的知识和信息等科技资源。因此科技活动可以看作是生产知识产品的投入一产
出行为,即以尽量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产品。
这种产品表现为两种形态:知识形态,如论文、报告、其他文献资料等种种信息;
物质形态,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随着科技活动的社会分工以及科技领
域内部分工的发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形式逐步确立为不同科技资源拥有者通过签
约立项来规定科技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科技信用正是伴随着科技分工与交易的进
展为科技主体所拥有和使用,逐步构成科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科技研究现在己被公认为是一种社会职业,科技人
员以向社会提供专门化的服务为生,科研逐渐变成一种谋生必须掌握的手段。科
技活动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演变为人类社会中体制化的分工体系(直到
19世纪末,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还属于业余性质,如氧气燃烧学说的创立者拉瓦
锡是地方政府的财税官员。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是修道士。)工业革命的兴起
使社会经济开始从小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过渡,科学技术被大量地直接地用于生
产过程中,成为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科技
活动逐步从社会化大生产分离出来,由专门的科技人员完成。科技人员成为社会
劳动者总体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许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人员开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始迅速增加,科研火规模进入大学,研究生教育制度得以建立,专业实验室开始
出现,如1871年建立卡文迪什实验室,爱迪生1881年建立发明工厂,一大批专
、lk科学学会等学术团体开始改组或者陆续建立,科技活动从此成为社会分工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活动形成了社会分工体系,因此可以从交易的角度来看
待多数科技研究活动,这也是本文使用科技信用概念的现实基础。
现代社会中的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担负着生产知
识、教育和专家咨询的任务。作为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科技研究的服务对象主
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和政府;另一类是科技共同体(即某一领域科技团体本身)。
企业和政府通过各种计划项目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科研主体;科技共同体往往通过
自由申请、专家评选把科学基金项目委托给某一科研主体。科研主体获得科研经
费并展开研究工作,在项目结束时按项目申请时的承诺提供学术报告、科学论文、
工艺配方等相应形式的科技成果。而科技项目完成的确定和科技成果价值的评价
必须通过专家评审鉴定或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科技分工的条件下,不同社会
主体之间以这种形式对科技产品的生产交易日益频繁。信用由此进入了科技领
域,并形成具有科技活动自身鲜明特点的科技信用。
3.1.2科技活动的特点
科技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偶然性、复杂性、延时性、结果的模糊性和对科
技共同体的依赖性。首先,科技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和探索,而创新和探索则意
味着尝试、变化、偶然和机遇,这大大提高了知识产品生产与交易的不确定性。
科技投入与产出缺乏一般物质产品生产那样稳定的对称关系,其中蕴藏着大量不
c,JI事前预测和控制的环境因素。一个项目的失败到底是科研人员的原因还足因为
外部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这很难加以区分。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的重火科研项目来说,科技活动的偶然性带来的就是高风险。
其次,科技活动需要多种多样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其中不仅包括可编码的知
识,还包括不可编码的默会知识,。1这就大大提高了科技活动的复杂性。现代科
技活动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科研人员往往只能在广袤的科技版图中专注于一个
或几个狭小的领域,从本专业跨越到其他领域对于科技人员来说需要另外接受巨
量的知识信息和1i同的训练,这相对于有限的科研生命来说极为困难,这就对科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技活动,f,的合作提出r更高的要求,合作的对象不仅包括众多的科研人员、科研
单位,还有科技管理部门、评审专家、中介机构、融资系统等,而这又进一步提
高了科技活动的复杂性。
第三,科技活动的延时性表现在,一个科技项目一般需要经过申请立项、实
施研究、成果完成、汗估验收、成果使用等多个环节,这样每一个环节完成过来
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问;而科技产出的收益在项目结束时并不一定能见到,往往需
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闯才会出现。延时性使科技投入、产出及分配在时间轴上的位
置更加分离,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加难以预测。
第四,对科技成果很难准确测定。一般来说,科技成果的价值构成可以分为
几个层次:其学术价值必须得到专家的评价和认可、经济价值须得到市场的检验、
社会价值则要在很长的时问内通过观察其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得以确定。
科技成果根据不同的科研性质,其包含的各种价值的比例及侧重点又有很大的不
同。而成果的各种价值又难于统一度量,如经济收益的货币衡量和社会效益、学
术声誉很难进行直接比较。o”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研究多数是创新行
为。创新的成果往往是新生事物,有时没有现成的标准对其进行评判,其价值也
就难以确定。
第五,科技活动对科技共同体具有依赖性。现代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需要专门的知识、信息的共享和积累。一项科技成果可能只有在共同体内部才能
被解读和评价。在专业不断细分的情况下,科技人员也需要通过共同体进行个人
或组织间的交流和认可。科技共同体作为相对自治的社会建制,确立了在科研活
动如科学理论的形成、技术发明和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人们应该遵守的思维方
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即科技共同体规范。科技活动顺利开展依赖于共同体
规范的完善和成员对规范的遵守。
3.2科技信用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科技活动不仅包括纯粹的研究与发展活动,还包括科技管理与评价等
相关活动。这些活动都体现了科技活动的分工与科技资源的交换、配置。科技信
川是科技分工与交易的产物,而现代科技活动的演进要求有制度化的科技信用作
为保证。概括地说,所谓科技信用是指科技共同体对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科研
1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4度分析
能力与遵守科技道德、共同体规范等各方面表现的统一评价。出于科技活动的特
殊性,科技信用与一般信用概念有很大区别。首先,科技活动的不确定性、复杂
性和延时性决定了科技活动信息含量巨大而且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获得完全
信息的成本很高,有的私人信息事实上无法获得。科技活动对信用的需求更加强
烈,但也很难保证信用的规范。因此,很多情况下只能依赖当事人内在的道德约
束去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其次,制度意义上的科技信用是一种社会性评价。但科
技活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这种评价作为~种心理体验主要来自
科技共同体成员,如此才能保证对科技主体信用信息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科
技共同体规范也足科技信用的一项重要的制度约束。科技信用与科技共同体有紧
密的联系。再次,科技成果的生产与交易受到很多主客观条件以及可控与不可控
制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对科技交易结果的影响难以清晰区分,因此也很
难判断科技人员对科技研究的失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应承担多少责任。但
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科技活动足创新的过程,失败是正常现氖,是成功的必
经之路;如果一味强调和追究科技人员的责任反而会抑制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不利于科技研究的发展。由此可见,科技信用中应该体现一种包容性,即对
合理失败的宽容。最后,对比商业信用可以发现,科技信用具有很多人格化的要
素。科技活动的特点使科技信用不仅包括履约意愿的因素,还强调履约能力的因
素,因此对科技信用有突出的人身依附性。商业信用可以通过担保等形式向其他
主体转移,但是科技信用的价值仅限于其拥有者。
3.3科技信用的制度规则
对照信用的正式制度规则可以发现,科技活动中正式制度在很多情况下没有
定义,这是科技活动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所谓信用的正式制度规则必须满足可观
察性(observable)和可验证性(verifiable)。科技活动的偶然性、复杂性使
主客观诸因素对科技交易结果的影响难以区分,科技交易活动不可避免地体现了
不完全契约的性质。比如信用正式制度需要界定复数个人之间分工的规则,即给
出人们行动的目标。但是在科技铋新活动中结果总是不可预料的.而且使发散的。
有的情况是交易前制订的目标并没有达到,但往往其他有意外的重大收获。这些
都是事前无法清楚界定的。再比如“度量衡”规则,它是如何度量每个人投入与
1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f钳度分析
产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确定交换的价值量。但是科技活动包含巨量的信

息使度量本身成为代价极大的事情。一项科技成果,它的鉴定费用一般是这个项
目的总投入的百分之三十,按工作量汁算也是如此,这就为度量本身制造了障碍。
美国的甲骨文软件公司让美国的数据局给它的数据库产品做鉴定,数据局连续运
行测试这个数据库产品一年后才能得出结论。事实上在一定的技术能力下有时并
不能区分出哪种因素对科技活动的结果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如果是比较重大
的创新成果,可能连现有的评价标准都不具备,因为创新的结果是前所未有的,
对它进行评价的标准还未建立。而当“度量衡”规则无法明确时。对于激励和惩
罚的规则也就无从谈起。
基于上述原因,科技交易中有大量无法满足可观察性(observable)和可验
证性(veriliable)的场合。而当正式规则没有定义的时候,就需要有非正式规
则来规范当事人的行为。科技共同体规范就是科技活动领域中独有的公允规范。
科技人员在科技共同体小环境中,被赋予了“科学的精神气质”,即指约束科技
人员的有情感色调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它是共同体成员为保障学术研究实现
知识创新的目标而约定俗成的基本的道德律令,即“普通主义、公有主义、不谋
私利精神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Ⅲ’。科技共同体规范中包含的极强的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与信用道德伦理十分契合。科技界因此,还因为其独特的社
会功能,成为社会建制中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群体。公众给与科技界极大的荣誉
和尊敬,并将其作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净地和道德楷模。共同体规范将科技作为一
种伟大追求,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感召科技主体投身其中。共同体规范强调了自
我的融洽,而非外在的监督。在这种精神理念的指引下,处于正式规则无定义场
合的科技人员会遵循“科学的精神气质”,恪守事实和真理的标准,避免出现科
技失信行为。此处的信用制度是简单丽有效的,科技信用问题也不会凸现。但事
实上,科技研究活动对一部分杰出的“科学人”(science--man)而言是一项以
追求真理为目的、圣洁而崇高的事业,而对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而言,科研不过是
一种谋生手段。科技活动并非价值中立的,它始终浸透着人的价值观念;当一些
不正当的、或是与共同体规范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相抵触的价值观念左右着科技工
作者的行为时,科技失信行为便有可能发生。
1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n度分析
3.4我国科技失信行为的表现
科技失信行为是指在科技活动中违背科技信用制度规则的种种不端行为。在
我国科技活动中大量的失信行为主要是微观上利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条件对科
技合约有程度不一的背离。由于科技活动的特点,很多微观的科技失信行为并不
能在短期内显性地被观察到。但最终在宏观上表现为我国科研水平和科技竞争力
长期徘徊在国际中低地位,科技投入和产出的低效率和科技投入的不足,国内科
技研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3.4.1科技失信行为的微观表现
科技失信行为在国外文献中相近的提法是科技不端行为,国内也有类似的科
技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科技失信行为,如
比较典型的“巴尔的摩事件”。1986年国会和联邦经济情报局因有人投诉对一篇
经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尔的摩教授署名的论文进行调查。
直到1991年3月,美国National Institute of liealth(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简称NIII)又经过两轮调查,iE式指责。实验的日期与记录不~致,两个关键实
验的数据是伪造的,这是严重的科学界的不端行为。后虽证实巴尔的摩对数据造
假的确不知情,但他还是撤回了这篇发表在期刊《细胞》上的论文,公开向揭发
着欧·托勒道歉,著辞去了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这一案例说明在科技活动
中客观存在着失信行为得以发生的条件,而对科技失信行为的鉴别需要经过很长
时问和耗费大量的资源。科技失信的微观表现可概括如下:
首先是在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失信行为。科研人员或机构在申请科
研项目时不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夸大或虚报自身研究能力,隐瞒不利因素;
在研究过程中,不能遵守合同要求,在项目目标、进度、经费使用等方面随意更
改;部分权威专家和单位领导牵头项目,但不履行项目负责人的义务;不能全面
如实地反映项目进展程度;在提交成果时不遵守学术规范、合同约定和有关政策,
侵占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或是用尚不成熟的结果搪塞;由于科研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或投入精力不够等原因,未能很好地完成合同规定任务,未能辨别
所引用资料的错误,或科研技术方法有误,而错以为真,得出错误结论;成果验
1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收后不完整提供技术资料,或不配合检查监督;在成果发布、验收和转化中不负
责任地夸大成果的成熟性和适用性,误导投资者和公众等等。这其中比较突出的
表现为科技成果的粗制滥造。尽管我国每年发表的科研沧文数量_i少。申报的科
研成果也很多,但在重要科技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原创的成果却很少。各种导向的
影响下,科技绩效过多地强调科研论文和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科技创新的质量。
另外是科技经费渗漏严重。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中被挪为他用和浪费使用的现象
不在少数。比如贵重科研设备重复购买,使用率低;项目设置上的浪费:许多的
科技项目在立项之前并不重视检索和查新工作,不少项目前人早己作过.或者其
他单位正在进行研究;经费使用上的浪费:多数落实到科研单位的经费,用于出
差、各种补助、项目验收、成果鉴定、雇请临时工等等上的费用保守的估计都要
超过课题总经费的50%,真正用于研究工作的经费相当可怜。⋯1
其次是参与科技评审、咨询等活动的部分专家出现了失信行为。由于本人、
本单位的利益或是个人的偏好等原因,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客
观公正和科学严谨的原则,滥用赞美之词,夸大项目成果价值,隐瞒和淡化问题
与缺陷,丽对一些存在利益或学术观点冲突的项目极力贬低}泄漏和侵占被评对
象的关键技术资料,为本人或相关单位谋取学术或经济利益;违反规范,泄漏评
价意见:与被评对象或其他评审专家串谋,与隐瞒不利事实或提供虚假信息;自
身专业知识、相关能力不够,不能准确对被评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不能按要求
完成评价任务等等。
再次是科技管理部门在项目组织申报、项目推荐、审查审批、监督等各种管
理活动中不能认真负责,未能严格核对和审查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单位串
通,隐瞒甚至捏造事实,帮助项目单位申请项目或通过验收:轻信并夸大一些成
果内容,导致社会公众被误导;由于政策水平、专业知识、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管
理能力低下,不能及时杜绝、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
3.4.2科技失信行为的宏观表现
微观上的科技失信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将其全部识别出来是不现实的。
对科技失信行为严重程度的考察还可以从宏观层面进行验证,因为微观下的低效
率最终能够在可观察到的宏观指标上体现。科技失信行为一方面降低了科技活动
1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的绩效,造成科技投入一产出的效率损失,从而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
新的要求,表现为科技竞争力指标的落后和科技投入一产出的低效率;另一方面,
科技失信行为抑制了社会与经济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对潜在科技交易的达成形成
阻碍,其表现为科技经费投入总额的不足。
3.4.2.1科技竞争力指标
国际上公认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指标是瑞=J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通
过《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简称《洛桑报告》)发布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指标。该
报告是国际上针对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后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报告,
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期。2002年纳入该报告评价范围的国家和地区包括29
个经合组织成员和20个“新兴经济体”。在《洛桑报告》的评价体系中,我国
的科技竞争力总体排名基本稳定在25—28名之间。可以说明我国科技竞争力和
总体科技实力在国际上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地位。近几年我国科技竞争力
指标排位如下表3.1:
袭3.1
1 年份1997年1998年1999年
l我国的排位第20位第13位第25位;暑主l耋兰篆l一霉暑篆
资料来源:历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
其中1998年排名第13位,比1997年提升了7位,有些文献将其作为我国
科技体制改革效果的证明(吴林海,2001)。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于当年的6项软
指标调查数据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青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企业问技术
合作充分程度”最为突出,分别比前一年度上升了17和16位。次年,这些不稳
定指标均有所回落,总体排名也回到25位。此后,我国的总体排名应当说基本
保持稳定在中等偏下的位置。
我国近几年GDP总量的世界排名一般在第六、第七左右,科技竞争力的排名
显然落后于经济竞争力的位次,是一个比较滞后的指标。虽然说上世纪90年代
以来,我国的经济主要以外延扩张的方式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尚未转变到依靠科
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而对科技进步、科技成果的需求不是十
分强烈。但是经过量的扩展后,我国经济已经到了提高质的阶段。尤其是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好,将要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I度分折
争和发展的支撑。加快科技发展已成各闰共#{,各国都将加大科技投入作为提高
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国政府也相当重视科技的发展。1977年.邓小平同
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科教发展是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
的先导;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技投入的力度逐渐加大。国家
科技实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还未能彻底摆脱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整体实
力、特别是高技术实力落后的局面。中国自有知识产权数量和技术环境在亚洲区
域也处于中下水平。
3.4.2.2科技经费投入与产出不对称
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GDP)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评价科
技实力或竞争力的首选核心指标。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
既包含了科技投入的基本内容,又从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方面直接测度
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各国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均十分重视这一指标。改革
开放后,从上世纪80年代末算起,我国的研发费用与国内总产值之比到1995
年,不但未升反而连年下降,使本来很低的研发费用与总产值之比(R&D/GDP)
由O.7%降到O.48%,而发达国家则高至2.6.2.8%,瑞典甚至高达3.6%以上。90
年代厉期,我国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上
升,如表3,2所示:
表3 2
199l 1992 1993 1994 1995
R&D经
费支出159.5 198.O 248,0 306.3 348.7
(亿元)
增长速
了.39 15.1 9.3 3.0 0.6
度(%)
R&D/GE)P 0.74 0.74 0.72 0.65 O.60
1999 200l
资料来源:历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表3.2 r11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
2000年为1.o%,2001年为1.09%,按照这一评价指标。我国科技投入水平应该
州|曼一
9
3
~3

撒I誓
;;;
¨
5
一∞




一幔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说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了。与俄罗斯并驾齐驱,高于印度、巴西0.9%的水
in但是我国这一指标仍低1二世界1.6%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2.2%的平均水
甲相比,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表3.3(见附录1)中数据显示,2000年世界R&D
经费支出总量中,美国所占比重高达41.7%,日本为22.3%,欧盟15国占25.3%,
台湾省为1%,俄罗斯为0.4%。我国占I.7%,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13,
接近韩国、加拿大、意大利的份额。这表明我国R&D经费支出占世界总量的份额
还很小。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
2000年令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围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的战略性科技发
展量化指标。即使1999年和2000年两次扩大R&D经费支出的统计范围,1999
年增加了国家高新区小型企业,2000年又增加了国家高新开发区以外的小型企
业,以及外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独立研究机构、软件开发。地质勘探与水利和综合
技术服务等服务行业。1999年的R&D/GDP指标只有0.83%。2000年也刚刚达到
1.o%,与预定目标相去甚远。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又提出2010年R&D/GDP
比重达到2.O%的科技中长期发展目标。如果能够达到上述目标,无疑对我国在
本世纪初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与技术保障。但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近几年R&D投入的增长速度离实现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R&D经费支出的不足说明现有科技体制不利于科技投入的实现,许多潜在的
科技交易活动没有达成。从另一方面来看,科技信用的缺失和科技失信行为的发
生I乜使已发生的科技活动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通过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分
析可以说明这一问题。论文和专利是两个重要的产出指标。我国从事科技活动的
人员数仅次于美国,但我国的每十万人被收录论文和每十万人申请专利无法同发
达国家相比。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同印度、巴西相比也存在产出一投入效率上的差
距:三国的财力资源投入差不多,人力资源投入中国大大超过印度和巴西(中、
叩、巴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分别为407.8、119.0、67.0千人),
而在科技产出上仅处于同一档次,一定程度甚至还落后于它们(每十万人被收录
的论文篇数分别为2.2、2.4、5.7篇)。我国国内居民每百万人中获得专利数仅
有i项,不仅远远低于日本(994项)、韩国(779项)、瑞典(271项)、美国(289
项),||jlj且低于巴西(22项)与印度处于同~水平。这表明我国科技资源的投入与
2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产出没有很好呈现出正比例关系。⋯1
分析比较国家实施的几个重点科技计划中投入产出的情况可以说明作为我
国科技活动主体的几大科技计划电存在明显的产出低效。见表3.4:
表3.4
1991年一1995年几大科技计划的投入产出情况
“八五”总投入获得国家级成果(项) 申请专利(项)
(亿元) 总数每亿元投入产出数总数每亿元投入产出数
B}家“863”计
15.00 73 4.87 244 16.27

国家藿点科技
90.OO 125 I.39 800 8.89
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
16.40 211 12.87 819 49.94
基金项口
面上山政府拨
507.78 3046 6.00 88652 174.19
款的科研项目
数据来源:国家科委科学技术黄皮书第三号《中国科学技术指标》)1996年
从表3.47以看出,作为国家几个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包括“863”计划、国家
重点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与面上卣政府拨款的其他科技计划项
目相比,其每亿元投入所产出的国家级成果数和专利数除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
国家级成果数每亿元投入产出12.87项,明显高于“面上项目”每亿元投入产出6
项外,其他计划的都明显低于“面上项目”,其中以国家重点攻关的投入产出率
最低.每亿元投入所产出的国家级成果数只有I.39项,仅为“面上项目”的23.17%;
“863”项目为4.87项,也只有“面上项目”的81.17%,优势并不明显。申请国
家专利的产出数三大计划项目更是远远低于“面上项目”。虽然并不是通过取得
国家成果数和专利数两个指标就可以完全说明这些计划的全部意义和贡献,虽然
许多的科技人员对申请国家专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它也已经从两个比
较重要的侧面说明了重点科技计划中存在投入产出不对称的问题,也说明现有科
技体制下存在的低效率。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割度分析
4.科技信用的约束机制与制度结构
对j二科技失信行为的理论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一些文献从科技主体出
发,强调“学术良心”、“科学道德”对科技信用行为的影响,认为科技失信与否
是科技工作者内在的选择。“””“男一些将科技失信归结为社会背景使然的科技道
德水平下降。“2“”3事实上主体行为的选择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做出的,制度作
为约束主体的规则对行为选择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主体的类型千差万别,但
完善、有效的信用制度可以保证大多数的行为遵循信用规则。用Kreps的“信任
博弈”(trust game)这个经典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制度
约束保证了科技信用行为的实现。m1
4.1道德约束机制
“信任博弈”假定两个阶段的博弈情况下有两个当事人,一个是委托人
(principal),另~个是代理人(agent)。第~阶段,委托人可以选择信任代理
人,也可以选择不信任代理人。如果选择不信任则博弈结束.双方收益为0。如
果委托人选择信任,则代理人可以选择守信,也可以选择失信。如果代理人选择
守信,双方各得到一个合作的收益,比如(5,5)8”。如果代理人选择失信.
则代理人得到一个更大的收益而委托人将亏损,比如(-5,lO)。对于代理人而
言,在委托人选择信任之后其最优的战略就是选择失信,而委托人在预示到代理
人的占优策略之后就会剔除选择信任的劣战略,因此委托人会选择一开始就不信
任,从而双方都获得零收益,如图4.1:
唯”括号前的数字表示委托人的收益和亏损,后丽的数字则代表代理人的收益和亏损。
2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如果按照上述模型的推理则交易活动就不会发生,那么人类社会也不复存在
了。幸运的是现实远没有这个理论模型来得残酷,即使在所谓的低信任度的国家
交易还是得以维持,因为信用的制度结构无论完善与否。都事实上对这个模型参
数敛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使(信任,守信)成为可能的均衡选择。道德约束
就是信用制度结构中最普遍也是成本最小的作用机制。文化和人类学家认为,信
用道德是一种历史遗产,它来自长期的文化积淀。例如宗教对信任度会有影响,
人们出于对来世惩罚的恐惧会在现世守信。无论道德约束的形成原因如何,它都
体现为社会主体在发生失信行为的同时产生内心的谴责,形成一种心理成本。当
然这种心理成本除了主体自己能感知外,无法被外界所观察到。心理成本通过对
支付的改变,同样能改变决策。而且道德约束是一种内在的规范机制,不需要耗
费外界的资源,因此实施成本较低。可以假设由于道德约束的存在每个人的内心
都存在一个临界值x,当失信的直接好处小于X时,人们就保持信用,而无论外
在约束是否有效(Chen,2000)。一个当事人发生失信行为可以获得一定当期收
益。也要付出心理成本.其大小大于或等于这个临界值。在这个假设下,如果设
代理人的失信临界值X=3雌”上述模型可重新调整如图4.2:
图4.2
唯“每个人的x属于私人信息,但x值在人群中的概率分布函数可以是公共知识(common knowledge)。此
处x取3是为了表示小于图l博弈树中的支付取值,因为经验表明仅靠道德的约束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形式
较简单、价值量较小的交易活动。
24
浙江火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图2表示当代理人守信时收益为(2.2).如果代理人失信则委托人有两单
位的损失,代理人虽然获得4单位的收益,但减去心理成本X=3后,最终的收
益只有l单侥,所以代理人在第二阶段的最优选择应该足守信。委托人在第一阶
段哥J‘以理性预期到当交易客体价值量小】二社会平均X时,代理人失信的概率儿乎
为零,则(信任,守信)成为可能。道德约束机制一方面足说对自己有内在的约
束力,即使在技术上完全可以毁约,但是“机会主义行为将亵渎其行为的价值、
原则和准绳“⋯,从丽保证自己会守信;兄一方面足相信道德约束机制同样可以
规范他人的行为,事前预期别人不会失信,认为即使没有外部条件的约束都自发
地信赖他人。对“科技道德”.“学术良心”的强调可以提高科技主体的x。但是
仅仅依赖道德约束是十分脆弱的,虽然它无疑是实施成本最小的信用约束机制。
对于科技活动这种形式复杂交易,人们的行为就难以预期,委托人很难事前对代
理人失信概率进行判断。事实上在大量的一般短期交易中,信用机制还不得不依
靠担保和抵押来支撑,商业交易巾的抵押担保及其各种变异的表现形式相当普
遍。例如预付金制度几乎是所有大宗交易必采用的担保机制。但是,在担保中被
担保方同样存在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因此对于科技交易活动,人们除了依靠道
德规范,还需要寻找更精巧的信用制度机构来维持合作关系。
4.2双边信用约束机制
在没有其他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信用很难在单阶段的交易中实现。因为在单
个阶段的囚徒博弈中,自利的个体因为机会主义行为而无法形成信用与合作,对
他们来讲,不管对方采取何种行动,选择背叛永远是占优的策略。双边信用约束
机制则认为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交易者之间则容易建立信用关系,因为未来合作
的收入流足以支撑交易主体放弃采取欺骗行为获取短期利益的企图,这种短视行
为被认为是不符合理性的经济人假定的。大量的文献都证明(如Rander,1985)
在长期搏弈巾采取“触发战略(trigger strategy)”是占优的均衡战略。⋯1该
战略是说参与人起初选择合作,当观察到对方一次不合作的行为之后,就选择永
远不合作。很显然,对于背叛后长期合作收入流的丧失的考虑会迫使参与人放弃
背叛的念头。如果增加交易次数,即将图l描述的博弈重复次数足够多的话,对
于未来收益的贴现会超过现期背叛的收益,则双边信用约束机制就可以实施。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给定委托人采用“触发战略”,如果代理人选择欺骗.他得
到本期收入lO个单位,以后每期的收入为0,所以总期望收入(贴现)为lo个
单位。如果代理人选择不欺骗,他得到本期收入5个单位,有J的概率在下期得
到5个单位的收入,有J2的概率在下下期得到5个单位的收入,如此等等,总
的期望收入(贴现)为:
‘ 5+55+582+5矿扣一击
因此,只要}≮≥10,即J≥0.5,不欺骗就是代理人的最优选择。假定
i—D
P5≥O 5,委托人的“触发战略”就足最优的.长期合作关系得以建立。这就足
双边信用约束机制的实施,其核心在于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
骗带来的一次性好处的诱惑。⋯1
双边信用机制度也是一种双边惩罚机制(bilateral punishment system),
就是说当背叛的行为发生之时,交易双方将启用这种机制来惩罚背叛者。如果一
旦发现代理人背叛,委托人将结束与代理人的合作,转而与他人合作。而代理人
将因此失去未来的与委托人合作的所有收入贴现。“”重复博弈文献中的无名氏定
理(The Folk Theorem)““223证明,对于相同的个体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奔,如果
参与人具有足够的耐心,则互利的结果可以作为予博弈精炼均衡(subg鲫e
perfect equilibrium)。换句话说,只要参与人交易的结束概率足够小,即交易
具有跃期性,巳交易双方对未来收益的贴现足够高,则双方将从长期利益出发来
维持相互的合作。合作博弈的形成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必须对背叛行为做出惩
罚,否则信用合作就无法成为集体稳定战略。在现代科技活动中存在长期合作的
趋势,比如近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多次以集体的名义出现;公司之间建立的长期
研发联盟等。但是一般的科技活动还足以短期或单次的形式出现。现实中对失信
行为缺少惩罚或惩罚力度不够是我国科技体制的不足,这在大型国家科技计划实
旋中尤为明显。
4.3声誉约束机制
在双边约束机制巾假定重复博弈的委托人固定为一个人,而大多数情况下这
个假定不存在。比如把委托人理解为消费者,代理人理解为商店,消费者往往并
浙江火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厦分析
不足“老丰顾”、“回头客”。特别足像旅游景点这样的地方,人们通常只是光顾
一次而已。这样对商店来说与固定的消费者建立长期交易的可能性就很小,无法
满足双边约束的条件,代理人讲不讲信用就很大程度上二依赖道德约束的强度。而
如果说代理人只有一个人,这个假定如果在现实中成立的话,则代理人建立信用
的积极件仍然不高。比如还是订:消费品市场,如果只有一家商店。没有竞争对手,
顾客实施双边惩罚机制的可能性就很小。在3.2.3的例子中假设代理人的欺骗行
为给委托人带来5个单位的损失,例如商店销售的是“毒大米”.会损害身体健
康,这时即使只有一个代理人,委托人中断交易的威胁也是可信的,双边约束机
制足以使得代理人在重复博弈中讲信用。但是如果商店只是以次充好,提供的是
陈年大米,不会损害身体健康但口感不好。这时的博弈修改为代理人欺骗,委托
人得到2单位的收入(不是5单{{7=的损失),代理人得6单位收入。那么在没有
其他代理人的情况下,委托人中断交易的威胁就是不可信的,毕竟2单位的收入
比没有收入要好。预期到这一点,即使在重复博弈中,代理人也不会讲信用。但
是,如果代理人有竞争对手,委托人不仅可以退出交易,也可改交代理人,从而
惩罚代理人的失信行为。在我国科技体制中部门条块分割的情况比较严重,课题
项目只在本系统内分配,相当于代理人(比如承接课题的机构)没有竟争对手,
这实际减弱了对科技失信的约束。
上述两个方面的讨论说明对于更复杂的交易与合作行为不能单单依靠双边
机制来维持信用,有时候甚至根本无法形成信用机制,从面导致交易瓦解。由于
社会中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存在,现实中大量的重要交易并非频繁发生,普遍的
情形是,个体不断地改变交易伙伴。此时就需要声誉机制来保证大量交易行为的
实现。设想如果存在信用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过程,失信行为可以被市场上所有的
人观察到或得知。这样,极端的情况是一旦有人失信,则可能完全丧失在市场中
交易的机会及交易带来的好处。这一巨大的威胁使每个人都要足够的动力去保持
信用行为,从而在市场上建立一个良好的声誉(reputation)。这就是声誉约束
机制威力之所在:对于失信行为,不是由受害者本人而是由市场中的其他成员进
行惩罚。比如在委托人为消费者、代理人为商店的例子中,即使每个消费者只购
物一一次,只要消费者数量足够多,而商店的失信行为信息能在消费者中共享,商
店就有强烈的动力去建立自己的声誉。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在传统社会巾或在国家IF式的合约实施系统建立之前,社会信用保障制度也
是依赖于信用信息的传播形成这种“多边声誉机制(multilateral reDutation
mechanisin)”和“多边惩罚机制(multilateral punishment mechanism)。例如
在乡村社会中,人际的信用维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间的“闲言碎语(gossip)”
和乡里的长期往来(Merry,1984)。而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社会组织
构架,人口的高度流动和商业关系的全球化开展以及越来越复杂的交易方式的发
明使得自发性或非正式声誉制度效率大大降低。例如Greif(1994)对马格里布
商团的研究就表明,这种具有集体主义特性的团体信誉很难推动贸易范围的扩
展。原因就在于缺乏公认的强制力量的情况下,交易的扩展会导致内部的信息充
分流动性迅速下降和信用信息的失真,最终会导致声誉机制的瓦解。⋯1
4.4第三方信用保证机制
正式制度与司法系统、专家系统构成了现代匿名社会非人格化的第三方信用
保证机制。正式制度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机构,其强制性的根本作用在于改
变博弈的预期收益,从而形成稳定的纳什合作均衡解。对失信行为实施强制性处
罚丽不是简单的取消未来合作,将增加失信的成本。而对于类似交通规则的强制
性制度则有助于筛选多重纳什均衡,形成更加明确可信的预期。例如对于解决图
1显示的博弈困境的另一个方法是双方事前签订一个合约,规定:如果代理人欺
骗,将要赔偿委托人6个单位的收入。如果合约是iE式规则有定义的,违反合约
的行为能够在法院上被证明,代理人选择履约的收益是5个单位,选择失信则得
到4(10~6)单位的收入,所以最优选择还是履约。如果委托人预期合约能被
执行,他将选择信任代理人,交易达成。博弈树如图4.3:
图4.3
2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正式朐强制机构实旌由于惩罚可信度的增强(如可以剥夺一个失信主体的产
权等),IⅢ可能导致博弈预期的改变。但是强制力量的使用不可避免的需要投入
资源来满足合约中可见证性与可观察性的要求。如果每一项交易活动都需要使用
强制性信用工具的话,这样花费的资源可能使信用制度本身就起不到节约交易成
本的作用。事实上第三方信用保证机制功能发挥的关键在于同自我实施的声誉机
制的结合。以国家权威为基础的强帚0机构可以使信用制度成为一个国家内的公共
物品.从而克服了非正式声誉制度在随市场范围同步拓展时边际成本递增的矛
盾。在声誉机制的作用一F,强制性机构如法院做出的判决就足以使失信方接受惩
罚。无需强制性力量的实旖。这是因为强制机构做出的判断使本来并不明确的失
信行为成为公共信息。失信方如果不接受判决和做出补偿,整个市场将根据这个
公共信息对其进行抵制,其威慑力比国家强制力量要有效的多。另外,专家系统
的存在,如民间的仲裁机构,可以提高鉴别失信行为的技术能力,使被披露的关
]二交易者的信用信息质量大为提高、强制机构的判决信息更为可信,从而可以部
分替代正式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
多数市场主体预期到正式机构的强制力量和市场抵制的威慑力,刚更积极地
遵守信用规范,使交易顺利完成。因此说正式强制性机构的建立不是由于它提供
了一种新的执行合约的手段,而是在于它降低了管理信用的交易费用。随着时间
的推移,信用固定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诚信和信任升华为一种商、lk美德;信用
使行为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成为一种内在的约束制度。此时很多可观察
的交易行为表现为只需道德约束机制就可维持,但是其背后的第三方保证和声誉
机制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法制建设在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上
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信用制度建设的着眼点也在于司法体系的有效性。但是需要
注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家权威本身是公正的。实际中国家强制权利的介入有时
会带来信用体系的不稳定性,例如政府信用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
会信用度的高低。“”
正如上述分析和信用的发展历程所显示的,信用活动f_}{境之初并没有iF式的
信J13制度加以支持,但随着越来越复杂的信用交易活动的出现,客观上需要建立
更完善的信门J制度来提供保障。信用制度中的正式规则、非Ⅱ.式规则及信用7{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阃题的制度分析
机制共同组成了信用的制度结构。信用约束机制是信用制度规范发挥功能的条
件,表现为信用手段、渠道、方式的统合体。制度约束机制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
识别标志是行为主体所承受的违规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将有效地提高
人们违法(违规、违约)的有形和无形成本,从丽使这种行为得不偿失。哪!有效
的信用制度结构可以在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大大节约了消耗在谈判、设定
合约、监督执行、违约惩罚等一系列活动中的资源,从而使交易有利可图而且是
互惠的。复杂程度不一的交易活动需要相适应的信用制度结构来加以支持。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5.科技信用制度结构的选择与实施
交易活动的类型于变万化,不同的交易活动需要相适应的信用制度加以支
持。一般来说形式越是复杂的交易所需要的信用制度结构也越复杂,可能不仅需
要有正式的合同文本以备“对簿公堂”,还需要有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减少细节上
的争执,甚至要借助信用中介发布相关的信用信息呲”。信用制度结构选择的标
准在于既要尽可能地提高交易当事人预期对方会守信的可能性,也要尽可能地降
低可使用的信用制度的实施成本。假定上述四种信用约束机制均存在且可用,这
单主要从交易活动的两个维度来讨论相适应信用制度结构的选择。科技活动的特
点决定了科技活动本身需要选择相适应的科技信用制度结构作为制度支撑。
5.1科技信用制度结构的选择
5.1.1信用制度结构选择的一般理论
对于合约选择典型的研究是wil 1 iamson对交易契约关系规制的研究。他认
为,混合型和高度特质的交易需要进行第三方规制,而古典契约(相当于没有正
式强制机构的情况下)对于这类交易规制失灵,因为断绝交易关系的威胁对于弱
势方的损失要大于强势方。对于弱势方而言,有更强烈的激励促使契约进行到底
直到完成。因此。他们会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促进契约的执行。””Barney与
JJansen则区分出三种不同的信用制度模式:弱模式、半强模式与强模式。弱模
式指交易环境十分稳定,各方面对较小的交易风险,因此几乎不需要正式的合同
或制度约束就可以建立信用关系,顺利完成交易活动。半强模式指交易的一方有
机会通过损害对方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受害的一方愿意为采取防范措
施投入一定的资源。这种状况下需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合同的形式来建立信用关
系,并有相关的治理机制来促使交易方使用信用信息和自觉实施合同。而当交易
者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时,交易者会因为不确定性被对方利用而承担巨大损失,
Ⅲ’在通用汽车公司与联合汽车工会长达1700页的台同中,仍然有许多需要非正式协议解决的部分。(转
引自张维迎.2002⋯)
3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从而很难信任对方。这时就需要有多种制度设计联合形成完善和有效约机制以维
持交易活动,即建立强模式。“3从交易活动自身性质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模式实
际上对应了在两个维度上取值不J础的二利,典型交易。这里丰要考虑的交易的两个
维度就是交易活动包含的信息量与交易客体的价值量。
交易的信息含量首先是指关于交易标的本身的信息。不同交易标的所包含的
信息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买一双鞋所需要掌握的内容远少于购置一套房产所
涉及的知识。如果交易标的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话,则iF式规则中“度量衡”的
规定就很难有定义,或者说对交易的绩效评估就不容易明确,因为这样所需要的
技术手段使监督和评估成本提高。其次是指交易条款的信息,比如支付方式、权
利义务的分配等。复杂的交易条款形式也使信息劣势方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交
易的信息含量增多会放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丰富的信息含量
导致获得全面测量各种商品的成本很高,所以交易活动中都存在攫取财富的潜在
机会;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财富溢出,进入“公共域”(public domain),
个人就花费资源去攫取它。由于人们总是期望从交易中获得好处,所以他们也总
是会为攫取财富花费资源。。”落入公共领域的剩余对于交易各方都是可获得的,
但是信息优势方能更方便得攫取到剩余而不会被轻易观察到,或者是需要极高的
技术手段才能被识别出来。当信息优势方的攫取行为违背了信用正式规则或非正
式规则时就是失信。对于信息劣势方来说,信息丰富的交易活动中高昂的信息收
集成本使其面临不完全的决策信息,因而难以判断交易对方履约守信的概率,这
样就取消了很多交易活动。每一桩交易活动都会因为信息成本存在而形成公共
域。如果假定信息成本一定,则交易标的的价值量越大,落入公共域中的剩余越
多,人们去攫取剩余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此时信息优势方为获得公共域中大量
的剩余往往会出现失信行为,面信息劣势方在面对巨额支付时会更加谨慎而不会
轻易信任对方。总之,信息成本越高、交易剩余越大时对信用的需要越强烈,但
维持信用的难度也越大。在这两种情况下,交易者之间难以建立信任关系,实现
交易与合作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像现代科技活动本身包含巨量信息,同时会需要
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强信用制度模式来维持的交易活动,其
中彳i仅包括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规范,还要有信息披露机制和专门的科技鉴定祝
构的约束与威慑。事实上复合而精巧的信用制度能够通过提高信用程度、减少交
浙知.大学顼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m鏖分析
易成本而使大虽潜在的交易机会变为可能。但信用制度结构在不断复合的同时其
本身的运行成本和使用成本也在增加。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当实现交易机会的整
体收益和信用制度结构实施成本在边际卜相等时就决定了信用制度结构的内容
和形式。而对于社会中个体而言,在给定的信用制度条件下,选择不同信用制度
工具的依据在于根据交易信息量与价值量的取值,按照从可能的交易中获得的预
期收益与信用制度工具的使用成本边际相等的原则进行权衡。
5.1.2支撑科技信用的制度结构
科技活动的特点说明科技信用需要实施含有多种信用机制组合的信用制度
结构作为支撑。有效的科技信用制度集合应该包括多种约束科技信用行为的规范
及其执行,其中既有正式的科技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文化传统、社会道德
及科技活动特有的科技共I司体规范,还应该有完善的科技信用信息记录和传播机
制。单一的道德规范约束作用有限。原因在于科技人员处在价值和道德标准多元
化的社会中,内化于每个人的道德意识不尽相同,失信行为的界定也会有差别。
在自我监督不容易为外界观察和比较的情况下,容易利用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信息
严重不对称来损人利己。科技信用意识的建立依赖于科技信用行为模式的长期稳
定及对科技道德的宣传和熏陶。丽这依赖于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即双庐J监督与第
三方监督)的完善。
双向监督是交易活动中对各方行为最根本的外部约束条件。因为只有利害相
关者本身才有动力去监督和惩罚对方的失信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在科技
分工与专业化的条件下,科技交易的一方总是比另一方掌握某种信息优势,处于
信息劣势的一方很难去监督和惩罚信息优势方。在这种条件下,信息劣势方可以
寻求第三方监督的支持。在相对自治的科技领域中,科技共同体本身可以提供评
判科技失信行为所需要的大量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情况,科技共同
体内部可以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或常设的专家组对科技失信行为进行
调查。现代市场经济中科技交易日益频繁,科技交易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商业信用,
政府机构如法院等也会介入科技失信行为的调查,成为科技活动中第三方监督的
另一个主体;但其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主要也来自科技共同体。迸一步发挥外在监
督效力的制度工具是结合外在监督建立科技信用信息机制,将单边的信用约束转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化为多边的社会约束和惩罚。这几种信用制度机制的组合实施才能为科技信用提
供有力的保障。
5.2科技信用制度的实施机理
各种科技信用制度规范执行的目的在于增大科技主体失信行为的实际成本,
并以此影响科技主体的预期成本,从而抑制科技失信行为的出现。科技信用制度
规范有效性的首先一个前提是能够准确判定科技失信行为,并对失信方惩罚。对
于科技交易活动来说,科技活动的偶然性和复杂性使得任何科技交易合同都是不
完备的,无法事前就清楚界定什么样的行为就是失信行为,甚至事后也难以取得
足够的旺据说明交易一方的行为失信。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共同体规范加以约
束是不够的。科技共同体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力量来鉴别失信行为。但是即便是
能够将每一次的科技失信行为调查出来,并有足够的权威对失信方惩罚,这种制
度的执行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如果科技信用制度仅仅在这个层面上运作,那
么它还不是T.w.舒尔茨所说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科技信用信息机制
的作用就足将个别科技交易中的失信行为转变为失信方与科技共同体之间的矛
盾。这一机制运行的基础在于对科技信用信息的记录、积累和传递。~方面要求
科技主体的失信信息能够迅速在科技共同体内传播,另一方面需要独立的信用信
息的提供者在合法的范围内收集和整理科技主体的信用信息。满足科技交易对信
用信息的需求。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使科技主体之间的一次性博弈转化为其与科
技共同体的重复博弈。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在完善的科技共同体中,该信息会被
迅速披露并传播给其他成员。共同体内的科研基金会、专业学会,科研单位、学
术期刊、出版社等,以及外部的科技资源提供者如企业等将调低失信者的信用评
价,并根据失信的程度减少甚至避免与失信者进行合作。专门的信用信息处理机
构会长期保存这些失信记录,为每一次科技交易决策提供参考。这样,失信者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失去交易机会,甚至就此结束科研生涯。
如果科技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包括了失去长期合作的机会,那么,科技主体
就不得不考虑由此带来的失去长期合作机会的风险,而不是仅仅估计一次科技失
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科技活动的复杂性使得科技主体之前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形
成科研活动的专用性资产,科技主体不会轻易退出科技领域;而且科研生命是短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暂的,科技丰体因为被排除在共同体之外将会遭受巨大损失。这样一来,科技信
用的实施机制就使得失信行为成为非理性选择,这将促使科技主体自觉遵循信用
准则,保证科技合约的完成。在科技信用制度结构下,科技交易活动具有了自实
施的性质,每个主体有内在激励去避免失信行为,从而节约了外部监督的成本。
5.3科技信用实施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科技信用的维护善需要科技信用制度的有效运作,我们可以将其发生作用的
条件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科学的科技信用评价标准。信用制度规范是判断失信与否的依据,
这一方面要求科技信用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保持相容性,另一方面也要求对
科技绩效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能相容,则对科技失
信行为的界定就会比较模糊,从而对于失信行为进行惩罚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没有对绩效的科学评价方法,则科技主体的行为会被误导,守信与失信无法
统一界定。当事人就无法明确信用的价值,也没有动力去维护自己的信用。
其次,要有完善的与科技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技鉴定能力。科技交易活
动实际上是知识产权的转移,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交易起到了保护作
用,减少了其中出现科技失信行为的可能。健全的科技法律与法规加上鉴别科技
失信行为的技术能力可以保证科技信用信息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第三,信用信息的记录与披露是科技信用机制运作的重要保证。完善而迅速
的信息传播使科技活动中的一次性交易转变为重复博弈,科技主体必然考虑一次
行为的长期后果。科技信用信息的记录使信用在科技制度结构中得到积累,科技
主体就会去维护和投资自己的科技信用,充分利用科技信用的价值。
第四,科技信用机制要发挥作用,科技主体必须有足够的积极性对失信行为
进行惩罚。只有科技主体有积极性去维护自身利益、惩罚失信行为,才会借助外
部监督的力量去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或是使用信用信息考察共同体内的其他成
员。如果交易的一方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去监督和惩罚失信行为,就是纵容失信行
为。
第五,科技交易活动是竞争性的,而且是公平性的。信用只有在竞争的市场
巾才能体现价值。如果每一项课题都注定会交给一个特定研究机构,那么这个研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究机构不会有动力去维护自己的科技信用。当科研课题分配是竟标的形式,那么
科研机构会通过加强自身的科技信用水平以期增加获得课题的可能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6.我国科技体制与科技失信行为的产生
对照科技信川制度实施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可以发现我国科技体制存在很
多背离这些条件的现状。其中关键一点是现有科技体制没有按照科技活动的层次
性进行构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弊端。这是造成我国大量科技失信行为的
制度根源。
6.1科技体制的层次性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科技活动是一个生产知识产品的投入一产出过
程。科技资源需要在不同科技主体之间进行配置,以达到最优的生产和交易效率。
科技体制作为对科技活动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是决定科技信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因
此可以从科技体制的考察寻找失信行为的制度根源。科技活动并不是性质如一
的,它具有层次性,大致可分为三个领域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与
每个领域相对应的知识产品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性质。知识产品性质的
不同决定了生产交易组织方式的不同。科技体制的建设应该遵循不同层次的科技
活动中的不同规律,否则这种体制就是低效率的,体制中科技人员的行为会被扭
曲。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
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
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成果形式是论文、专著等。基础研
究的成果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为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础
研究的重大突破将深远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不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
其成果的知识产权仅限于科技共同体内的领先意义;成果发表后对社会是完全公
开的,无法形成市场需求。因此,如同具有巨大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样,基础研
究应该主要由政府投入。政府在决策基础研究投入方向时应充分听取科技专家的
建议。
应用研究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
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由于应用研究强调了适合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研究成果
具有经济价值,投入应用研究成果生产的人可以申请专利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以获得成果收益。这样就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使成果需求方与成果提供方达
成合作。从事牛产实践活动的企业应该是应用研究的丰要需求者。因而也是:lj=要
的资金投入者。投入方向由企业分散决策。应用研究的成果并不能完全消除外部
性,因此政府也有必要作为成果的购买方或提供方。但政府更重要的作用是为科
技交易活动提供监督和维护的制度保障;其购买或提供应用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
引导科技发展的方向符合本国社会经济的需要。
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
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
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这一类研究活动如果从交易的
角度来看,由于交易频率极大、投资专用性较高,一般应该内化到企业中去,从
而保证交易成本最小,投资收益不会外溢。
6.2我国科技体制的现状和弊端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科技体制形成以下特征。第一,科技体制
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研发机构多为国有。政府是科技活动的主要支持者。第
二,政府直接组织科技规划、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并直接管理科研机构,其人力、
经费、物资等完全由政府按计划统一调配,科技成果只是产品而非商品。第三,
中央政府是这一体制的中心,但是虽经多次集权分权再集权的变化,却从未达到
前苏联那样的集中程度,部门、地方在体制中有重要作用。第四,这一体制建立
的基点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发展科技事业,因此它是一个横跨几乎所有科技
领域,纵贯从基础研究直到成果扩散、科学普及等科技活动全过程的复杂庞大的
体系。。41政府控制了绝大部分的科技资源,并使之独立于企业之外。这种体制最
大的问题是科技与社会、经济的脱节和科技活动的低效率。80年代的科研性质
改革拨款制度改革和90年代的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实际上正是体现了政府有意识
地释放科技资源的改革思路。改革至今。我国科技体制有了整体性的变化,科技
体制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他1但对比科技活动的层次性要求,我国目前科技体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舶现状乖f弊端还是在于政府对整个科技领域干涉过多拳l干预不当,具体表现为其
直接和间接控制了应用研究领域中本应服务于企业的大部分资源,而对基础研究
领域投入不足,并造成科技共同体自治能力低下。
到2001年底,我国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及转制机构
共4550个,但是其中仅有925个机构转制到位(即以企业加以核算)122e3 o在科
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中,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支出288.5
亿元,占27.6%。2001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也达到703.3亿元,占全年科技经
费的27.2%。该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经费总量的60.4%,科研投入的主体地位
日渐形成。。”但实际上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及国有企业的研发部门与政府部门
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研发投入方向多是围绕国家科技计划实施,较多地体
现了政府的意志。政府还将一部分科技经费以国有企业研发项目的形式投入,实
际上相当处于政府的控制下。另外政府把很大的力量投入在本应由企业完成的很
多技术活动叶1,如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企业科技攻关,并实施配合于此的奖励
措施。奖励的目的虽然在于显示政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的
导向作用,但是这种奖励手段和原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聚积了大量应用领域的
科技资源,使其按照政府意图运转。这样,政府仍然直接占用和间接控制着大部
分科技智力资源,对应用研究有巨大影响。而本应作为需求主体的企业自身研发
力量仍然薄弱。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7.5%,
其中基础研究仅为区区的0.4%,发达国家企业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的比重一
般在25%以上。“”我国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低端的试验发展阶段,研发
力量依然薄弱,不能有效吸收科技成果。
政府在控制大量应用领域科技资源的同时,对基础研究投入却显得不足。据
2001年数据显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为52.2亿元,仪占研发总支出的5%,低于
7%这个国际一般水平。而在0ECD成员国中,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其
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均在22%以上,美国为16.2%。
舢’科技部: “2001年我国国有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概况”,-t钆most.gov.cn。
性”见(2002年度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汇编》,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编。
3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6.3现有科技体制对科技信用制度结构的背离
现有的科技体制下,一方面是政府控制的科技资源配置被证明是相当低效
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体制的历史原因和政府的过度和不当干预造成对科技信用制
度结构的背离。对比科技信用制度机制的运行条件可以看出科技失信行为的制度
原因。
首先是科技信用的非正式规范不符合正式制度规范。我国1982年就提出《首
都科技工作者科技道德规范》,《上海市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这是第一次对科
技工作者提出的正式规范。2001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了
近30位院士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院士们纷纷强调,加强道德建设,从我做起,
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国科技界,并倡议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行
为自律准则》。但是由于我国的科技体制是在不稳定甚至是对抗模式中发展的,
即或是注重结构、秩序、专业化管理但却强化了体制的条块化和组织的僵化.或
是强调同经济或生产的结合,却严重忽视了专业化的训练和管理。体制的混乱导
致一些违背共同体规范和正式信用制度的气氛产生。。”当前我国科技活动中大量
的失信行为就与科技界中时常可见的“一团和气”现象大有关系。比如图内成果
鉴定过程中,鉴定专家碍于情面或者有所顾虑,从而鉴定结论几乎都是“国际前
沿”、“国内领先”、最低也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很少有通不过的情况。这样就
使本来是粗制滥造的失信行为堂而皇之地变为精心之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不能相容会使科技主体的行为被误导,本来被定义为失信的行为由于而被容忍和
默认。对f失信行为进行惩罚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当事人无法明确信用的价值,
也没有动力去维护自己的信用。
其次,政府的科技管理能力与被控制的庞大的科技资源不能适应。这导致由
政府部门和各行政单位兴建的科研机构处于管理体制和条块分割,从而形成军民
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学科分割的局面,“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割裂
封闭状态。⋯1政府控制的科技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突出的问题是科技投入的低水
平重复。如一种卫星对地观测传感器,每套造价100万美元。这样的系统我们国
家只要有l或2套就足以满足全国的科研需要。在英、法、德国就各有1套,而
在我国,现在却已有14套,仅在北京地区就有8套。由于相互封闭,数据不能
共享,许多科研院所还要继续上马。据统汁我国大型仪器设备总量和欧共体相同,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而利用率不到25%憾⋯。科技资源的条块分割使科技交易活动处于封闭状态,失
去本应有的竞争性和公平性。信用只有在竞争的市场中才能体现价值。体制的分
割使课题项目1i能采用竞标的形式,j{足在内部进行分配。研究机构没有竞争的
压力,也就不会有动力去维护自己的科技信用。
再次,政府科技管理的委托代理链过长,科技投入的监督薄弱。“十五”国
家重大科技专项预计总投入近200亿元,涉及社会经济诸方面,是我国“十五”
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如此大规模的国家科技计划,却不能像国外以立法形式
来执行,这样就无法避免政策的随意性和缺乏责任条款,一旦出现问题时难以追
究责任。科技管理的薄弱导致对挪用、浪费科研经费等科技失信行为的约束力大
大降低。只有一方有积极性去维护自身利益、惩罚失信行为时,才会借助外部监
督的力量去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在现有科技体制下,政府作为科技活动的委托
方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或能力去监督和惩罚失信行为,就等于是在纵容科技失信行
为。
第四,在应用研究领域中政府的投入决策难以代替企业决策。事实证明所谓
产学研~体化在实践中结合得不够好,很多科研成果的出笼基本上是先提出项
目,然后申请经费,成功后进行鉴定,最后科研单位写成论文发表,整个过程中
没有企业的参与“⋯。研究立项并生产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也是我
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低于发达国家一般60%的水平豹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科技成果缺少应有的实际价值,其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科技工作者转而热衷
于各种科技奖励及与奖励挂钩的待遇,如职称、提薪、分房等。据对中国科学院
一项调查反映,有57.3%的科技人员认为,申请专利不如申请科技成果奖励实惠;
有53.6%的科技人员认为。获奖比专利光荣。淹“对于应用型的科技成果而言,
最公平和公正的评价是来之于实践。在现有体制下,信用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并
不契合,评奖评优不可避免地会因人为因素而使标准多元化。科技工作者往往会
将资源投入到评奖的过程中,而不是科研的过程中,从而导致科技绩效的下降、
科技失信行为的发生。
第五、科技共同体监督与信息功能薄弱。共用体的使命之一是保持科学的公
⋯’科技日报电子版帅_stdMly.corn,“科技投入:钱该怎么花?”03年3月10日
呲”同L注21,“加大科技投入不能全依赖国家”03年3月10日
㈦4任林,杨志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国科技论坛,1@99(1)
4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正和纯洁性,因此要有~个运行良好的监督机制和信息机制,对科学失信行为及
时揭露,对失信主体给予严肃处理。如美国公共卫生局成立的研究廉正室、国家
科学基金会成立的科学侦探室等,作为共同体内部提供的鉴别机构对于科技失信
行为的鉴定提供技术能力和手段。“”这样既能判断出科技失信行为,也能保证科
技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信用信息的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收集、记录和传播
的功能,科技活动中的一次性交易转变为重复博弈。强调独立性,是为了避免政
府意志的刚性。但实际情况是共同体还做不到这些,现有体制下没有独立的专门
机构来承担鉴定和信息中介的功能。使得科技信用信息缺少透明性,对于违反科
学道德的人没有对媒体、对公众公开;或者是违反科学道德的小人物得到处理,
而知名人士就很难处理,个别的反丽继续委以重任。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纵容
了科技失信的发生和发展。另外共同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缺少科学道德和知识
产权教育的内容。
6.4我国科技失信行为的制度根源:一个模型的分析
由于改革的阶段性,政府参与应用研究领域依然过多、独立的科研机构与企
业之间的合作相对欠缺。大量科技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国家科技计划中种种不端
行为,典型的就是承担课题项目的科研机构的失信行为,如申请科研项目时夸大
自己实力、隐瞒不利因素;科研实施过程中挪用经费,减少对科研活动的资金和
时间的投入;提交科研成果时无法保证质量,甚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由于
现有科技弗《度安排对科技信用制度结构的违背,科研单位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
上来说是在给定制度环境下的优选择。以下用一个数学模型对其加以描述。
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是委托方,承担科研项目的机构是
代理方。用A表示代理人的科研努力行动的集合.a∈A表示代理人的一个特定努
力水平。a越小说明代理人失信的倾向越大。令口是不受委托代理双方控制的外
生随机变量,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分别为G(0)和g(口)。在代理人选择a后,
外生变量口实现。a和0共同决定一个可观察的结果x(a,p)和一个货币收入
牙(a,们,其中石(a,口)的直接所有权属于委托人,实际分配由具体合同而定。
假定石是a的严格递增的凹函数,是口的严格增函数。委托方与代理方的v—N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闷题的制度分析
M期望效用函数分别为v(,r—S(x))和u(s(zc))~c(a),其中c(a)表示代理方努
力给自己带来的负效用;∥>o,v”≤0,“7>o,“’≤0。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问题是
设计一份合同s(万),使科研机构选择理想的a,来解决下列问题:
maxjv(x(口,目)一s(x(a,口)))g(o)ao
s.t.Ju(s(x(a,臼))培(目)dp—c(a)≥”
这里先假定a是可观测的,委托人可以强制代理人选择任意的a;甜是指代
理人不接受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可以成为保留效用。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a,5(,r)):Jv(x(a,p)一s(x(a,p))涫妒)dp+砸J甜(5(石(n,8))涫(孚)dp—c(由一甜】
最优化的两个一阶条件分别为:
一∥+触’=0
和∥(豢一嘉娑Oct≯(p矽伊+A卜嘉娑Oft g(∞一睾aft I=。\们d石, l仃石I
其中第一个等式是s(万)的一阶条件,第二个等式是a的一阶条件。使用第
·一个一阶条件丑=v’/u’,第二个一阶条件可以简化为:
∥9-吾g(O)aO。耋:o
或用期望值E表示:
E卜警一^期=o;等西’[警~≥翱=。
其中v'Ox/Oa可以解释为用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度量的努力水平a的边际收
益,Adc/da可以解释为委托入的效用函数单位度量的a的边际成本。因此上式
是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努力的期望边际收益等于期望边际成本。
但是当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努力水平a时,而且s(石(a,0)给
定时,代理人选择的a无法实现上诉帕累托最优。这是因为,给定8(石(a。0),
代理人将解下列问题:
max fu(s(x(a,日)))g徊)dO—c(a)
上述最优化的一阶条件是:
浙?【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十鱼亚生l=o Eu,I Os
Oxa:rOa da Oa.一嘉鱼da i=。I l “’ I
令厅是上式的解,比较厅与帕累托有效的解可以看出,因为国/Orc<1,
d2c/d口2>0(根据假定),西小于帕累托有效的解,即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小于帕
累托最优努力水平。在国家科技计划中,由于政府决策与社会现实需要的脱节,
立项研究的科技成的经济价值较低,加上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善,可以认为科
研单位得到的s(石(a,口)就是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即s(石(a,0)是给定
的。另外由于科研活动的复杂性和独立性,科技管理部门无法准确观察科研机构
的努力水平,或是观察的成本极大。由上述模型可以看出,科研机构有减少努力
水平的倾向,在现实环境中就表现为种种科技失信行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7.改进我国科技体制的建议:科技信用的视角
信用制度的形成是~个自发的社会过程,科技信用制度的形成与科技共同体
的自主成长密切相关。在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信用制度的
建立应该以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的自主发育成长为前提,而科技信用制度的建立
则有赖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共同体的真IE自立。具体地,对于我国科技信用制
度的建立和完善来说:
首先,政府应该纠正在科技领域中定位,减少政府对科技活动的过分干预
和对科技资源的垄断,真正做到“政科分开”。对于应用研究来说,政府可以有
选择地挑战略性的领域加以扶持,但真正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与科研机构。让“知
识市场”在去配置科技资源。对于有公共品性质的基础研究,政府应该加大经费
投入,使科技研究活动按照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发展。
其次,培育自治、自发的科技共同体去规范科技行为。~方面是借鉴国外
信用材度建设的经验,加快科技信用和一般社会信用的法制化进程,用正式的制
度规则来约束科技和社会失信行为;另一方面是完善共同体规范,提升科技道德
水平,用非正式的内在约束规范科技主体。
第三,将科技信用制度建设与一般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融为一体,鼓励包括
科技共同体在内的社会第三部门建立市场失信和科技失信调查机构,积累信用信
息,开发有效的评判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包括科技信用在内的各
类信用信息。
第四,在普及和提高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科技伦理和道德规范的
教育,这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研究生阶段开展关于科技失信案例的讨论和
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专门教学。
塑坚查兰堡主兰竺堡苎垫垦翌垫堡旦塑垦堕堂坌塑
附录
表3.3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研究与发展经费(亿美元) 占GDP的比重(%)
J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I
中国61 42 66 59 82.OI 10820 ]25.94 O∞ O.7 醴33 I.00 l 09
澳大利
5614 59.43 l 5l
亚一
奥地利35 20 3779 38.95 35 06 3607 l 7l l 79 l 86 l 86 1 91
l , J _
比利时45,74 47-53 .49.20 I.87 I 89 1.96
一一一
加拿大10706 10875 11606 128.8l 134.76 1.7l 1 79 l 79 l 82 l 94
捷克6.J4 7.08 6,84 6.86 7.45 1.16 l埘】.24 l,33 J.3J
丹麦32 78 35.5l 3629 1 94 206 2.09 —
~ ,
芬兰33 27 37 32 4l 32 4075 2 72 2.89 3.22 3.37
法国3ll 93 31487 314.59 285.18 288.39 222 2.17 2.18 218 2加
_ u_
德国48340 49627 513 42 466 36 468.89 2 29 2 3l 2.44 2.49 2.53
—J
甸牙利3 31 3 20 3.30 3 73

0 72 068 0.69 0.80 —
一一
冰岛l 36 1 66 20l 2 32 2.23 l 86 2,05 2,37 273 2.90
1
1
意大利122.66 127.63 12278 114 80 1.05 1.07 1.04 1.07

日本1222,74 1t58.79 ri319.73 142017 2.83 2.94 2.94 2.98

韩国12810 80 89 10028 12245 2.69 2.55 2.47 2 65
塑坚奎兰堡主主堡堕苎塞旦登垫堕旦塑壁塑型堡坌堑
墨西哥13跎15 90 2065 0.34 O 38 043
荷兰7689 76 3l 8058 72 9l 2.04 1.94 2 02 1.97
波兰1025 11 52 ll 57 11 04 1l 87 07l 0.72 0.75 0 70 0.67
西班牙45 90 52.51 53 22 52 69 5616 O 82 O 89 0.88 094 O 97
瑞典8765 91.76 3.67 — 3.78 —
士耳其9 34 9 99 11.6窖12.77 O.49 0.50 0.63 0.64
英国23994 255 94 273 90 265.44 1 81 1 80 1 88 1 85 —
美国212725 226825 244068 2651.舳2s22.93 2 58 260 265 272 2&Z
以色列32.53 34 45 39.53 4960 49.52 3 16 3 3S 3.83 4 35 4_43
罗马尼
204 2 07 1.43 l 37 1 58 O 58 049 0.40 0 37 040

俄罗斯42.27 25.B4 19.53 27.27 36.09 0 97 0.92 1.OI I.05 L16
L ‘
新加坡14.17 14.89 15.67 17.46 1804 1.53 1.78 1.89 1.88 2.11
巴西。4623

0.76

印度’ 23.03 067
一一
南非’ 779 8.96

0.66

070
^
泰国。1.97 1.47 3.17

OiS 012 O.26

资料来源:除中国其他国家数据引自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2/2;‘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国
际竞争力报告》1998--2002年。
塑坚查堂璺圭兰堡堡兰塞璺登垫堡旦塑墨堕塑壁坌堡
参考文献
[1]Andrew J.I .]ones. On the concept of trust.Decision Support
System.2002:33:225—232.
121Arrow,Kcancth Some Mathematical Modes of Race Discrimination h the Labor market.in
Pascal(ed.)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Economic Life.D.C Health,Lexington,Mass,1972
f3]Barney J.B&Hanscn M.H.Trastworthincss aS S SOUrCB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traWgic
Management Jokffnal.1994;15:175-190.
[4]Barzel Y Measurement COSTS and thv organization of market. Joum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2;25:27-48.
【5]Bjorn Johnson&Bengt Ake.Why all this fuss about codified and tacit
knowledge7.DRUID Winter Conference.2001:I:18—20.
[6】Ocutsch,M.Trust and suspicion.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 ion.1958:2:265—279.
【7]Fama,E.AgencyProblem andtheTheoryoftheFirm Joal'nalof PoliticalEconomyl980;88=
288--307.
[8】Fudenberg,Maskin.The Folk Theorem in Repeated Games with Discounting or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Econometrica.1986:54:533—556.
[glGcorge AkedofThe Market for Lemons:Quah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Quart日ly Journal ofEconomics.1970;84:488~500.
[10]Greif.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Histomal and The毗6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Journal of Poh'tical Economy.
1994;101(0cL,5):912~50.
f】】JKnack,Stephen&Ko曲ex,Philip.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s Economic Payoff?A
Cross-CounWy Investiga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97;112:1251—1288.
[12]Kreps。David.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nomic Theory.in 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oll tical Economy.edited by James Alt aad K_‘mneth Shcpsle.Cambridge:Cambridgc
Unwersity Press,1990.
塑垩登亟圭兰竺笙苎墨里型墼笪望塑壁塑塑壁坌塑
[13]La Porta,Rafacl,Lopez—de—Si lanes,Florcncio,Shleifcr,Andrei&Vishny,
Robert W.Trust in Laz‘ge Orga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333—338.
f14]Lewish J.D&Weigert,A.,Trust as a social reality.Social Forces 1955;63:967-985.
【15 IMacnci!,I.&The New Social Contract:an Inquify into Modem Contractua!Relations.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116]Mayer,R.C,Davis,J.H.,&Schonrmm%E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Managcmont Review.1995;20:709—734.
【171McAllister,D1J.Affect—and cognition-based trust as foundations for interpe佰onal cooperation
in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Managemont Review.1995;38:24-59.
【18]Miehele Willams.In whom we trust group membership∞an affeetive context for trust
devdopment.Academy 0fManagement Review.200t;26:377-396.
1191Rander,Roy.Repeated Principal—Agent Games with DiseoumaS.Econometrien.1985;.53(5):
1173-1198.
120]Ribstain.LaⅡE.。Law v TrusL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School ofLaw.Draft2000,
【21}RoRa" J Interpersonal Irnst,trustworthiness and 删b砬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0;35:1-7.
[22]Rubinstein.A.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Bargaining Model.
Econometrica.1982:50:97~109.
[23]Sismondi,S.de.Poli tical Economy(1814).New York:Kelley,1966.
【24]Stiglitz,Joseph 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Dependence of Quality
oB Prices Journal ofEconomic Literature.1 987;XXV:l_48.
[25]Wil liamson.Oliver 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es.1979:22:233—261.
【26]Williamson O.E.Calculativeness,tru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3:36:453-486,
【27]Yongmin Chen.Promises,Trust,and Contracts.The Journal of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2000;16(1):209-232.
[28]阿尔钦与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原载{American Economy
Review)),1972年6月号.中文出自《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陈昕主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11月.
[z9]巴泽尔,费方域、段毅才译.《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
浙江丈学颈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6月
[303陈介玄,高承恕.台湾企业运作的社会秩序:人情关系与法律.东海学
报.1991:32:18-23.
f31]陈劲等《解读研发》.第l版.北京:机械]:业山版社,2002.
[32]陈友芳.从信息经济学看当前科研经费的利用体制改革.自然辨证法研
究.2000:3:18—21.
【331范洪业.作伪行为的辨识与防范.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3-5
【341方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科研管理.1999;3:6·12.
【351方新.科研运行机制研究.科学学研究.2001;3:28—35
[36】福山著.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译本.第l版.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1.12.
[37]哈耶克.冯克利等译.致命的自负.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81黄文平√青用经济政府责任.学术月刊.2002;4:84-92.
[391李伯聪.道德呼唤和道德约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3:49-50.
f40】李红芳.近年科学越轨问题研究评述.科研管理.2000;3:16-18.
【41】林聚任.学术失范与学术规范的制度化.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5:3.-4.
【42】刘家和.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2;3:23.26.
【43】刘磊、胡树华.国内外R&D管理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启示.科
学学研究.2000;3:62—67.
【44】(美)罗伯特·K·默顿著,林聚任等译.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第l版,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5.
Ds]o.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第l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8.
[46]阮赞林.区域信用建设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i月.
[47]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
1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8]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5:15—2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莸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49】汪丁丁.信誉: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意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1.2003;3:128.136
【501t锋.科技不端行为及其成N.盘tl析-乖}学学研究.2002;2:11—16.
[5113E绍光.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社会学研究.2002;1:5.13.
【52]吴林海.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与反思.科学管理研究.2001;6:52.56.
[53]肖峰.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动力分析.未来与发展.2001:2:23-27.
【541熊万胜.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3:9—12,
[551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第l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l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1.
【571杨起全_乖}技活动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科技管理研究.2002;4:5-10.
【5s]杨雄.论我国科技的危机与挑战.科学学研究.2000;3:43—50.
[69】姚先国等.比较经济体制分析.第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60】姚先国等_浙江经济竞争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第l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2001年lO月.
【61】叶飞霞.论科学技术与科学道德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2;5(3):58—60
[62]张建新and M.Bond.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
型.心理学报.1993:2:34—45.
【63】张九庆.自牛顿以后的科学家.电子版:2001.
[641张N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制度创新.科学学研究.2001;3:40-45.
【6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第l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
【66】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经济研究.2002;1:3—13.
【67】张卓元主编.政治经济学大词典.第l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8]郑也夫.代价论.第1版.北京:三联书店,1995.
[691 友德.美国科学家越轨行为的防范及其措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1996;6:27—33.
【70】周寄中等.在国家创新系统内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管理科学学报,2002;6:40—5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
后记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我国科技信用问题的制度分析》,不仅是国家科技攻关
课题《科技信用管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也是我三年硕士生学习的一
个映射。但限于自身功力、时问与手头的资料,文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
师长、学友批评指正。
在浙大的求学期间,有幸得到姚先国教授的悉心指教。姚老师思想深邃,学
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和姚老师的交谈中,经常能享受到思想上豁然开朗的乐趣。
姚老师传授的知识、思考方式及人生的态度都让我受益无穷。本文从选题、写作
到目前的修改和定稿,始终都是在姚老师密切关注和悉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此向
姚老师表达我深深的谢意。同时我还要感谢张钢老师和陈丽君老师在课题研究过
程中发表的真识灼见,本文的写作从中得益良多。三年的读书期间,我结识了一
批同窗好友,和他们的交流与探讨,使我克服了个人见解的偏差;与他们的友谊
也为我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在这里,向李晓华、俞杭、黎煦、赖普清、
潘晨苏等同学致以我的谢意.并祝他们一切顺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大姐和二姐,他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时刻感到
内心的暖意,使我有动力不断去丰富人生的意义。
52
武鑫
2003年11月于浙大玉泉
E—mail:wu_xin@126 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