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242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姓名:叶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肖殿荒
2003.6.1
⑧ 硕士学位论文
~1、SI'EK’S1、I此Slb
内容摘要
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突出特征和重大成果。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城镇居
民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的利益格局也经过了重大调整。
那么,市场化改革到底给居民收入分配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
中哪些人成为佼佼者,哪些人又日益陷入贫困,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收入分配的后果。
这些是普通居民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变化,并能指引他们
今后行动的方向。这些同时也是决策者关心的问题,因为这能使他们在公平与效率
的权衡中把握今后改革的方向。可见这一问题意义之重大。
本文将市场化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渐进的和复杂的过程,并从劳动力市场化和资
本市场化两个方面论述了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后对市场化造成的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后果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是概述。笔者首先分析了有关市场化和收入分配的基本范畴的涵义,然
后将市场化作为一个渐进的和复杂的过程概述了过去的二十多年中随市场化改革的
推进,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发生的变化。在这一部分的末尾笔者
提出由于劳动和资本是居民获取收入的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将分劳动力市
场化和资本市场化两个部分分别论述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劳动力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笔者论述了渐进的劳动
力市场化过程带来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教育收益率的提高和“脑体倒挂”
的改善、城镇职工下岗并成为低收入阶层。笔者还论述了复杂的劳动力市场化过程
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地区和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同形成了教育收
益率的差异。
第三部分是资本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笔者论述了渐进的
资本市场化过程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财产性收入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重的
增大、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解释因素,间接促进教育收益率提高。
其次,笔者论述了资本市场化的复杂性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各部门资本市场化
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异。
第四部分是结论、评价和对策建议。在这一部分笔者首先对前面的分析做了总
结,然后评价了市场化造成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
硕士学位论文
、1^SI J:R’S lIIESIB
后,笔者对本文的分析方法做出评价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市场化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化资本市场化
Abstract
Market transition is the typical character and important resul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nn.During market transition,the mode and stru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residents has undergone a great change and the situation of benefit changed with it.诤置af
influence has market transition had on income distributiQn in urban residents?Who have
become the rich people?Who has got into poverty day by day?How should we treat the
result of income distribution?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se problems that relate to
their own benefit and will give them a fight direction to go.The decision—maker is also
concemed about these problems,which will make them lead the reform in fight direction
after balance equity and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regards market transition as a gradual and complicated course.It discusses
the impacts that the market transition has on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residents from
two angles:market transition of labor and market transition of capital.In the end,the
author gives her op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result of income distribut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ile first part is a summary.First,the author analyses a few definitions regarding
market transi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Second,regarding the market transition as a
gradual and complicated course,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nge in the mode and
stru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of reform.Last,the author
explain that since labor and capital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based on which
people obtain earnings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impacts the market transition has on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residents from two aspects:the marker transition of labor
and the market transition ofcapital.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impacts that the market transition of labor has had on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residents.The author discusses two results caused by the
gradual market transition of labor:the increase of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emergence
of the poor lay—off workers.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results caused by the
complicated market transition.
III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the impacts that the market transition of capital has had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residents.Firstly,the author discusses three results caused by
the gra‘lual market transition of capital:the income from property make a bigger
proportion in personal income;the difference in income from property become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 in personal income;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has been
increased indirectly.Secondly’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has the complicated market
transition of capital influenced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residents:the difference
of market transi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department will lead to different returns to
education.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part the author sums up the
analysis above.Afterward,the author remarks on the results caused by the market
transition and give her suggestions.Last,the author make remarks on her own method of
research and give her suggestions on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Market Transition Income Distribution Market Transition of Labor
Market Transition of Capital
引言
市场化是过去20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突出特征和重大成果。经济学家林毅
夫、蔡舫和李周在《中国的奇迹》一书中证实,中国经济已由典型的计划经济转变
为市场机制主导的体制。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
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说明在今后市场化还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分配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前人们还在安然享受着平均主义大锅饭,20年后的今天却习惯了在竞争中生
活;20年前人们还没听说过股票一词,20年后股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字眼,更不用
说对股市趋之若鹜之势。
本文要研究的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城镇的收入分配方式从而收入分配格
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样理解这些变化。本文将市场化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转
变过程,从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方式、
分配格局以及对相关收入阶层的影响。之所以从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两个方
面研究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因为居民在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别
获得劳动要素的报酬和财产性收入,而这两种要素收入构成了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研究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可以使我们大体上把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市场化
过程中的变化。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市场化和居民收入分配的相关范畴做了解释,
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和居民收入分配方式的改变做了简要阐述;第二部分分析
劳动力市场化带来的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的改变以及对相关收入阶层的影
响;第三部分分析资本市场化对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第四部分概述了
本文得到的相关结论,并指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做出评论。
一.市场亿改革与我豳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概述
(一)市场化改革和收入分配的基本内涵
改革开放的20年是我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20年,计划经济和市场
经济作为两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
称为市场化。计翊经济和市场经济怒两个必须首先弄清的概念。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涵
计麓经济计划经济的实质是由中央计划机关运用行政强制手段配置资源,它
的特点慧主观人为编制。在计划经济体锖Ⅱ下,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和怎样生产这些
经济学瀚基本润蘧都亩中央竣麝来安排决定。
枣场经济枣场经济是蠢帝场遴过价格、傲求等因素进行资源配置的手段。它
的主要特点憝枣场自发豹、无意识懿调节。在枣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根据客观的供
求机制Bl导枣场主体为实现剥益最大他的晷标,自动傲浅一系列决策,扶焉逶过稀
缺资源谯各部门器地区的自由滚动发挥其效耀最大他鲍作用。生产仕么取决予消费
者的货币选票和厂商在成本期供绘上的决策;如愿生产取决于厂亵之阗瞧竞争:为
谁生产取决予个人收入的分配情况。
2.居民收入分配的内涵
要了解居民收入分配必须先了解个人收入和收入分配的涵义。
历来经济学家和老百姓都对个人收入有不同的认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斯
(Simons,1938)这样界定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可以定义为这样两项之和,一项是
行使的消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另一项是资产存量价值的变化”。。用通俗的话来讲,
个入收入包括个入的消费部分和储蓄部分。如果储蓄是为了将来消费,个人收入又
霹戬被餐作为一定时期肉获得静用于个入或家瘫现在与将来消费的资源的市场价
傻。这一投入定义基本上梭谶际学术赛和各满统计部门新普遍接受,其体到实际收
入的计葵上,与她定义最靠遥静是家庭或个人可支配收入。
獗究鼹民收入分配阉题,还袈区分戬下耩个穰念:功能收入分配和溉模投入分
。转引自李蛮:‘中国错民收入份配回顾与碰望’,
http://wwWl。cei.gov.cn/union/doc/lhcasrep/200212242743.ht“.
2
配。功能收入分配又称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它涉及的是各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
的关系,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以说明劳动或资本等生产要素得到的
收入份额是多少。规模收入分配又称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个人或家
庭与其所得收入份额的关系,是从收入所得者的规模与所得收入的规模的关系的角
度来研究收入分配,以说明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
规模收入分配由功能收入分配决定,所以研究规模收入分配不能不研究功能收入分
配。本文的分析既涉及功能收入分配又涉及规模收入分配。
(二)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变迁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
化:一是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199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854
元,比1978年的343元增长了16倍,比1990年增长了2.9倍,扣除物价因素,实
际分别增长3.4倍和1.6倍。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
据统计,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为1999年的0.295,上升了13.5
个百分点。。在原来“均贫富”的城镇出现了一批由个体私营企业主、专家、学者、
高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先富起来的阶层,同时,也出现了一批由下岗失业工人和低技
能者等组成的新的贫困阶层。高低收入的差别逐渐明显。
市场化作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改革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成果无疑对城镇居民收入
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市场化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通过
资源配置发生作用的。在任何时期,任何社会,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
求又是无限的。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使得任何集体或个人在使用资源
时都得首先考虑运用什么样的资源组合才更有效率,于是资源配置的问题也就随之
而来。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密切相关。资源配置方式是收入分配
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分配是资源目标实现的必要环节,是资源配置带来的利益
关系的最终实现。资源配置方式与收入分配方式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什么样
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与之呼应。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本和土地等资源均归国家配置,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和
1D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2000年第37期.转引自李爽主编‘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
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11月.
怎样生产都由中央计划当局集中决策。生产前这些资源的集中配置决定了生产的结
果即收入也必须按计划进行分配。国家意志决定了劳动者收入应如何分配a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引导市场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自动做出决策,
从而引导稀缺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间自由流动。市场通过一整套完善的价格体系来
完成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要素的报酬也主要地通过市场实现,即生产要素价值的
实现受到市场的约束,在市场上“供过于求”或卖不出去的产品难以实现价值,则
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在市场上得不到报酬。生产要素的市场报酬就是
生产要:秦在市场中体现出来的均衡价格。市场中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反映着各种
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的不同,它们的价格就不
同,越稀缺的生产要素,则市场反应的均衡价格就越高,要素所有者的市场报酬也
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劳动者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越多,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越高,
则劳动者的收入越高。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相应的我国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的变迁也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下面是对这
一历史过程的简单回顾:
1.渐进的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尚是百废待兴,商品经济的发
展程度低,一切现代的工业都还没有建立。此时,政府成为生产和分配的决策中心。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收入分配也是由国家计划来调节的。国家将企业收入集中
汇总,然后将收集中分配给个人。在城市里是固定的等级工资制。一方面,工资等
级工资标准和工资水平基本上由国家制定;另一方面,同一部门、同一行业的工资
标准基本上全国划一,只是不同部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略有不同。总体看
来,全民所有制企业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
第二二阶段(1979年一1992年):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蓟l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
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
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
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事实上,在80年代初期,城市的农贸市场开
始出现。随后,个体商店、餐馆、街头小贩等逐渐增多,进入市场调节范围的商品
和劳务逐渐增多,计划调节范围内的商品和劳务逐渐减少。
一方面,随着小的农贸市场的出现和个体商店、餐馆、街头小贩等非公有制经
济逐渐增多,靠市场调节的商品越来越多,以“人才市场”为名的劳动力市场也开
始形成。这使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不再单一,除了在公有制企业取得工资外,还有经
营性收入。另一方面,从国家开始给国有企业下放决定职工工资的权力,扩大企业
奖金分配自主权,到后来实行“工效挂钩”,城镇居民的工资越来越有与市场衔接的
趋向。另外,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开始以市场规则获取收入。
第三阶段:(1992年一)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针对人们的
思想障碍,强调指出计划多一点和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
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在全党思想逐步统一的基础上,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中
共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也成为指导实践的方针。
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已放开了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一个完善的产品市
场已基本形成;从90年代初中国股市的建立和第一批股民的出现,到现在已形成包
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等在内的资本市场:现代企业
制度的建立和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大规模人才
市场的建立,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长期设有人才市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促
使全国性的人才市场渐趋完善。
这些使城镇居民的收入获取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随现
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基本上拥有了用工自主权,可以自行在劳动力市场挑选合
适的劳动者,与劳动者签订契约,劳动者工资也基本成为劳动者本人和企业博弈的
结果。在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劳动者工资完全由企业和个人博弈决定的。
1992年以后资本市场的大发展使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更为丰富。他们除了可以获
得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劳动报酬和福利性收入以外,还可获得通过投资入股、购买
债券、房屋租赁等资产性收入。
中国的市场化不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复杂性体现在:
S
不同枣场的发展速搴是不屈;不同韶f1、不冠地区枣场化鳃程度也不鼹e由此形成
了收入分配在各地区各部f1的差异。
2。复杂的市场化改孳与城镇詹&收入分配
(【)不同市场的发展速度不同
产品市场的发展是最快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放开部分产品的价格到
90年代初绝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已经放开,中间经历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到现在,
一个宛整的产品市场已经建立。
相对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相对落精。政府统一安排工作,个人无
衩选择:£作场所、工作职务,也无权调换工作的情瑰在80年代初一直题续蓍,但从
那时超,个傣、私营经济和三资企、监开始催生劳动力市场。1992年以来的变纯是
髭著的;一方面,城市舅动力管理俸素l教革进一步深亿,对于个入求联、离职、调
换工作瓣限裁己罄本解除:弼一方瑟,在国有企韭无力扩大就照、蓬勃发袋的菲国
有经济提供了越;|乏越多的就数橇会。至I 90年代中螽期,盈然在蠲有郯fj内豁,职工
还在一定程发上延续羲对工作的依隧关系,健劳动力枣场已经形成。也裁是浇,城
镇居民缝借势动在劳动力枣场获褥ll叟入从80年代裁开鲶了,到了∞年代以屠,劳
动者凭偕其劳动力在市场获墩收入成为一秽簧遮现象。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最为缓慢的。在80年代,国家控制着资金的流动与觏置,政
府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金融活动是在彳亍政协调下进行的。有所突破的是,外资开
始涌入沿海地区。同时,民间信贷在一必地方出现,譬如温州。1992年以后,情况
大为改观。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外资投入迅速增长,民间金融活动日趋活跃。但国
有金融体系仍然没有多大改善,因此,信贷市场发展滞后。从总体上说,到现在为
止,瓷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政府对资本流动的干预仍然大于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
由诧看来,城镇藩民凭借资本获取收入的现象在80年代就有零星出现,但到了90
年代方有大发震,城镇蓿民可班获取殷惑收入、债券i{殳入等财产性收入。现在,城
镶藩琵凳借资本获敬收入还楚没有毙借势动力获取牧入瞀遍。‘
(2)不阂的遮嚣枣场住靛程度不爨
在不同躲避区,枣缓他熬程度也不一样。由子恁方保护主义和户籍制度的存在,
城镇羼民的收入还无法残一个全国统一懿劳凌力枣场内决定。户籍刳度经{导劳动力
无法经各地鼠出流动,有违枣场经爨的鼷贱。我凰~些地方妇辽苏、黑龙江等煞己
6
⑧ 硕士学位论文
、1、SI ER’S lIIES[S
开始尝试取消户籍制度,而大部分地区还在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在劳动力可以自由
流动的地区,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就是在一个统一的劳动力
市场中形成的。而在一些地区,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劳动者的收入只能在一个狭
小的范围内决定。
(3)不同的部门市场化程度不同
在不同的部门内部劳动者工资报酬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一些
已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和所有私营、三资企业中的劳动者报酬是
由对这种生产要素的供求机制决定的。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部分国有
部门内的收入分配仍主要实行的是计划分配;首先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等事业部
门、因其性质功能、活动方式和目的的特殊性,决定其收入分配不能由市场机制决
定,而必须由政府分配机制所决定,政府通过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这些部门的收入
分配显然具有客观性:其次是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优势的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它
们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其收入分配本应由企业自行决定.也就是由市场机制决定,
但却因改革的艰巨性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这一部分企业的收入分配至
今仍主要实行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从以上市场化和收入分配变迁的进程来看,劳动力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以及资本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至关重要。因为第一,
城镇居民是凭借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获取收入的。从开始的按劳分配
到现在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我国城
镇居民由开始的仅仅只能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到如今可以通过劳动和资本获得报酬,
劳动和资本要素逐渐成为居民获得收入的两种主要生产要素。第二,市场化的过程
就是由计划进行资源配置转向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而其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方
式的转变即生产要素市场化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的转变密切相关。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进入市场调节的生产要素逐渐增多,这使得凭借生产要素获得
收入的居民的收入决定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受到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两个方面探讨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
入分配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化与居民收入分配
市场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由原来的用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逐渐转变为由市场
来配置劳动力资源。我们把用计划方式配置劳动力向用市场手段配置劳动力的转变
称为劳动力市场化。劳动力市场化离不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市场化的过程
也是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从d,N大,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一)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化
随劳动力由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劳动力的供需双方的
自主权、竞争程度和劳动力流动性都发生了变化。
第~,劳动力的供需双方自主权的变化。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劳动力的供需
双方都没有自主权。对劳动供给者而言,虽然他们都有绝对就业的权利,但没有选
择企业的自由,没有选择职业和岗位的权利。对劳动需求者而言,同样没有自主决
策权,微观企业的招工人数、职工类型都是劳动人事部门计划安排决定.企业无权
按照企业技术要求确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也无权裁减多余人员。在向市场体制转
变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供需双方的自主权逐渐增大。对劳动力的需求者而言,从开
始国家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奖金分配的自主权到工资总额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自主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需求者(企业)
的自主权是逐渐扩大的。对劳动力的供给者而言,从开始由国家分配工作到现在自
由择业,从开始接受工资到现在可以与资方谈判工资,他们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第-2,竞争程度的变化。在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供求主体之间不存在竞争,劳动
力的供给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劳动力需求者之间也不存在竞争。他们都是行政安排
的接受者。市场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终于有了谈判:随企业逐渐
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人刁‘战也打开了。而劳动力的供给者也开始为了某个职位互
相竞争,竞聘上岗也出现了。
第三,劳动力流动性的变化。在原来的计划体制下,劳动力几乎是不流动的,
要流动也是行政安排的“工作调动”,在企业中,劳动力是能进不能出。根据八十年
代的一个调查,我国某大城市专业技术人员的“单位流动次数”和“岗位流动次
8
数”平均为O.79次和0.7次,绝大多数人终身未换过单位和岗位。。市场化推进了
劳动力在产业、部门、地区间的流动。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城市中出现了
“农民工”;个人求职、离职限制的基本解除使城镇劳动力的流动率提高。但与世乔
其它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率还是比较低的。
劳动力市场化通过影响教育在个人获取收入中的作用的变化和城镇就业结构的
变化而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二) 劳动力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化的渐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居民收入分配的转变既是~个渐进的过
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教育收益率提高和脑体差距拉大
(1)教育收益率提高
教育收益率简单的说就是劳动者的教育年数每增加一单位,其收入所增加的倍
数。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教育收益率会有差异。
在传统的计划条件下,由于国家工资级别按工龄、职务和技术等级来制定。“‘不
同学历者的工资虽有差距(学历不同因而技术等级不同。),但差别极小,而且,由
于工资长期不变。另外,除工资外,不同学历者在其它福利待遇方面是基本一样的。
一个人在工作阶梯上的位置次序似乎也与教育关系不大,有时教育还起副作用,即
受教育水平越高,其位次越靠后。决定一个人职位升迁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出生
和政治思想素质。”。所以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的收入差别也很小,教育收益率也
很低。
在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收入(也就是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会
完全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力量。也就是说,劳动者的收入会主要取决两点:一是企
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企业对某种劳动力的需求又取决于劳
动者的边际生产力,企业对边际生产力高的劳动者的需求大。而教育能影响一个人
。郑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背景》, 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f}i等教育理论莹点》。建设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76页。
。符钢战:《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经济分析——从微观到宏观),1992年1月第l版.第24负。
。笔者注.
。赵人佰,李实.卡尔·李思勤主编:‘中嗣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1999年5月第1版,第465贞.
9
硕士学位论文
、{^S’1ER’S11fjESiS
的生产力,Mincer认为:教育稷度表明生产知识和技能水平,即认为教育提度裹的
劳动者的生产力大。所以,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企业对教育程度晦的劳动者的震
求大。另外一种解释企业对受教育程度商的劳动者需求的观点来自于Anrow和
Spence。他们强阋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教育证书有信号作用,企业将教育证书
视为在劳动力市场挑选员工的实用手段。那么不管教育是否能实际上影响劳动考的
边际生产力,企业也相信有较离学历者会带来较高生产力,从而对受教育程度漪的
劳动者的需求较大。不管是基予Mincer的解释还是基于Anrow和Spence的解释,
在糖闻的劳动力价格下,企妲更愿意雇佣商学历者。二是劳动力的供给。在中阑这
样一个发震中国家,劳动力的总供给是过剩豹,僵有高学历的舅动力却是稀缺的。
基予以上两点,帮褪对予受教育较少静劳动者,市场对受过较多教育的劳动者
终需求大恧其供飨樱对少。因此,褒劳动力市场中,受过较多教育的劳动者应该眈
受教弯铰少卷鲍工资摄戮要离。也就是说,教育的}|殳益率盛该楚高瓣。教育能瓣劳
动者的收入蠢影响,教商作为一摹孛人力资本投资,它是癍该带来牧入静。。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教肖收蕴搴的关系是,第一,随罄劳动力枣场的完善,国
家对劳动力进行配置!的力量减弱,那些由于错误的安排劳动力在不会逶的嶷位上赝
造成的i箭学历者边际生产力低下的问题褥到改善,离学历者从蕊能自由选择适食鸯
己的就业岗位而发挥应有的高生产力。第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完祷,劳动力的需
求方企业的自主权增大,逐渐成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实体。出于增加企业利润的考
虑,企业会更多的雇佣能给企业带来较多利润的受教育较高者,而不再盲目接受国
家安排。这样对高学历者的需求会比原来大,在高学历者供给仍然相对稀少的情况
下t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的收入会提高,也就是说随着劳动力市场化,教育收益率会
提高。焉这一点也得翻了数据的证实。
遗撼的是,由于统计数据的缺乏,至今没有入统计过1988年以前的有关教育收
兹率的数据,只有t988年疆螽的教育收益率的数据。
中国屠民收入分隧漾遂维以1988年帮1995年酌两次全国住户收入抽样调套的
数据为基础分别对这嚣个时期熬中国屠瓮教育收益率骰了估算。由于这两年的估算
所用资誊l来源计纂方法收入撰标选择等均基本一样,因j匏其骞较大的可院校。传算
。Becket,G.,Human Capital National Bureau OfE∞#omlc Resea心, New Yo斑,1964.
10
⑨ 硕士学位论文
、1^SIER’STl也S13
结果表明:与1988年数字相比,1995年的教育收益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全
国平均数字来看,全国平均教育收益率从3.8%上升到5.73%,提高了近两个百分
点;男性职工的教育收益率从2.5%上升为5.14%,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女性职
工的教育收益率从3.7%上升到5.99%,也提高了近2.3个百分点。固下面是1988
年和1995年两年的教育收益率圆的对比:
表1 1988年和1995年两年的城镇居民私人教育收益率
f 全国’ 男女
1988芷1995焦1988年1995年1988但1995拒
I教育收益率0.038 0.0573 0.025 0.0514 0.037 0.0599
资料来源:1998年数据来源于李实、李文彬:‘中国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的估计》,载《中固居民收入
分配研g‘》。主编: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数据来源于赖得胜:《人
力资本、劳动力市场与收入份配》.载‘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主编:赵人伟、李实、卡尔·车思勤,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以上数据只是说明,从1988年到1995年的8年间,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
度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提高了。作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片段,
这7年的变化虽不足以说明这20多年来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
但却能况明一种趋势,即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劳动力市场化的逐步深化,我国
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呈上升趋势。
与教育收益率的提高相伴的一个现象就是脑体收入差距拉大。
(2)脑体收入差距拉大
上面已经提到,在计划经济时代,各个劳动者的差别不会因为受教育程度的不
同而有较大的不同,过去平均主义盛行。因此脑体劳动者之问的收入差距不大,相
。赖得胜:‘人力资奉、劳动力市场与收入份配),载《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土编:赵人}{i、牟实、卡尔.李
思勤,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5月第j版,第456页.
。本文所用的教育收益率是明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中的b值.明瑟(Mincer)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In(Y)=
a+bS+cEX+dEX2+e,试中.Y表示年收入,S表示受教育年限,EX表示工龄,a表示截距,e表示误差.b、
C、d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
11
对于锻力投资,膝力劳动者的收入低。艇谓“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渡反映
了这样一毒中“脑体倒挂”现象。从各行业分扳,媳有类似迹象,缎济资料表明,1978
年到1992年,在阂有系统内,脑力劳动袭密集的教育、文化郯门职工,其平均工资
~直低于蹩个国有系统职工的平均工资。
随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不惜花重金聘请能给企业带来巨大
利润的高科技入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近年来采取奖励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工资
制度,上述情况有所改变。与此同时,由于农中国,一般劳动力供大于求,而专业
入才菲常短缺,当市场祝带9进入分配后,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在不少领域逐步提高,
{搿体力劳动者韵收入往往提高较谩,应当认为.“脑体倒挂”现象已经或即将得到扭转。
霹鞋透过比较髓力劳动者密集度不葡的行堑钓平均收入阮的变纯来黼硌的说明
这一点。囱予脑力劳动者翡数据不哥_奁接得翻,掰戳用各行娩含专盈技术入员数来
钱蟹。擐擐(2001年中鬓统计年鉴》静资辩计算,截至2000年底,各行韭的专韭
技术人员密集发(各褥业专业技术人是数/各幸亍监胰鼗入爨数)最高静行避楚教育、
文化艺术秘广援电影呶褪事业,密集度达到73。2%,疆{蕊懿当然是农林牧渔溲,只
有0.24%,除此之钋,最低的是批发零售爨易积餐饮业,仅有3.26%。这些季亍业熬
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和职正平均工资变化情况如下:
表2:不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和职工平均工资
专业技术人员职工平均工资(元)
密集度(%) 1980矩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矩
农林牧渔业0.24 616 878 154l 3522 5184
采掘业14.75 854 1324 2718 5757 8340
翻造业5.75 752 1112 2073 5169 8750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21.9 1053 1239 2656 7843 12830
建筑监4.02 855 1362 2348 5785 8735
逡璇勘探堑承幂j管理娩2孕.09 895 1406 2456 5962 9622
交逶运输仓储鞫郏电通5.22 832 1275 2426 6948 12319
信事业
⑧ 硕士学位论文
、1ASlER’STIIESIS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3.26 692 1007 1818 4248 7190
金融保险业51.1 720 1154 2097 7376 13478
房地产业24.1 694 1028 2243 7330 12616
社会服务业6.6 475 777 2170 5982 10339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69.1 718 1124 2209 5860 10930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73.2 700 lt66 2117 6435 9482
影电视业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表我们看出,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高的行业的平均工资与专业技术人员密
集度低的行业的平均工资之比是呈上升趋势的。比如,专业技术人员最多的教育文
化艺术和广播电影事业的平均工资与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较低的批发零售和餐饮业
的平均工资之比在1980年为1.01,1985年为1.16,1990年为1.16,1995年为1.28,
2000年为1.32。随劳动力市场化的推进,脑体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从这里可见一斑。
2.教育收益率的部门和地区差异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居民收入分配变化的复杂性。在不同的城
市,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居民收入分配的方式也有差异。在不同企业,
由于面I临的劳动力市场开放程度不同,员工获得收入的方式也不同。
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教育收益率不同。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和私有制企
业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最低,这是由于在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
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国家仍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较大的控制权,企业中劳动
力的安排和工资奖金的分配仍有一部分要听命于国家行政安排。私有制企业中的劳
动力市场化程度最高,外资企业一般产权清晰,能自主决定劳动力的进出,劳动者
的工资完全由市场决定。因此,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教育收益率应该比在外资企
业中的教育收益率低。数据证明确是如此。下表是1996年不同所有制单位内不同学
历职工的收入对比:
表3:1996年从业于不同质窍制性质单位的城枣劳动力分教育提度的年平均收入
(单位:元)
总体全民所有镥Ⅱ职工集体艇有制职工私有制单位从业蠹
总平均7988 8303 5856 9649
文宵619l 12247 5242 4774
小学6625 7130 5616 7302
初中7134 7649 5457 8377
高中7599 7623 6234 10429
中专8557 8632 6827 10369
火专9III 9125 7087 11334
大本10795 10692 7374 1697i
以上数据显示:第一。1996年城市样本中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
平的关系星现出一致性。即无论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是在集体企业抑或是私有制企
业,受教育程度趟高则报酬越高。第二,相对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在私商制企业,
受过较高教育对劳动者的收入更高。比如199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的职工的平
均工资仅为10692元,而同年在私有制企单位工作的大学本科水平的劳动者的平均
工资燕16971元,两者相差6279元。第三,在私有制企业的脑体收入差距大于全民
掰有带l企妲的弦伟收入差距。199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大学本科的劳动者和小学
程度懿劳韵者的收入院为1.so,丽褥年私有制企妲中的这一数值为2.32。不同所有
制单位态教育收蕊率翁差筹帮脑体收入差距豹差异觚这墅可觅一斑。
是终,李实熬分孝厅也表嬲了不嗣辑有毒《攀位淘教育收益率静差拜。攀实等入对
1995年款城市住户调查黔数攥进行题归分撰褥到全氐鼹鸯制企鼗和矫资企监职工教
育收益率的传磐馕,其中金民蹶套割企业职工的教弯收盏率戈5。03%,外资企业秘
教育收益率为6。9%①。
。赣褥魅.《^.力裘本、势动力乖场与收入分配》。载{串蓬詹琵收入势螽芒再磺究》,主编:赵^伟、牵宴、卡尔。李
思勤,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挂1999年5月第1舨,第47t.页。
不同的地方教育收益率不同。在不同的地方,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速度很不~
样。在开放比较早的沿海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最为充分,而在西部地区和内陆
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较为迟缓。这给在不同地方工作的职工的收入产生了不同的
影响。前面已经说过,随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的要素报酬会越来越取
决于对其的供求。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高学历人才会因为稀缺而获得较高的劳动报
酬,而学历较低的只会从事简单劳动的人会因为供给过剩而只能获得较低劳动报酬
甚至于失业。在行政力量比较强的地方,国家计划仍然在配置劳动力的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教育程度并不是计划者决定劳动者工资的重要因素,工龄和关系才是最
主要的。那么,在市场化程度高的沿海城市的教育收益率应该高于行政力量相对较
强的内陆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李实等人利用1995年的统计资料,对不同省市的教育
收益率作了估算。如果把不同城市的合同工比重作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
下面就是不同劳动力市场发展程度省市的教育收益率对比:
表4:1995年不同省市合同工比重及教育收益率
I 广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I 北京辽宁山西甘肃云南
b同工比重(%1 82 79 68 66 61 59 46 46 44 34 32
I教育收益率6.23 6.31 6.13 6.04 5.96 5.7l 5.58 5.37 5.38 5.61 5 12
资料来源: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5月
第一版。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合同工比重较大的(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
东、江苏、安徽等省的教育收益率较高,都在6.10以上;而在合同工比重较小的(也
就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山西、甘肃、云南等省的教育收益率较低,都在5.7
以下。
3.失业下岗人员成为城镇低收入阶层
我们的市场化改革会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触动,而其中受到触动最大的莫过于
下岗职工了,他们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牺牲品,从无忧无虑的生活中跌入
城镇最贫困的阶层。从目前公布的数字来看,1999年末,全国累计有下岗职工650
万人。1999年城镇下岗人口占城镇总失业人口的31.6%。⋯
(1)劳动力市场化造成了近年来的城镇下岗
酋先,市场化使原来的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最性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政府对城市劳动者统包安排就业,为了做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以实现“社
会公平”目标,在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的情况下,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也就
成了当然的选择。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劳动参与率极高,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低。
冗员。通道三个途径悄然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了:一是企业编制。中反映出的普遍劳动
力过剩。在“平等就娩权”和“完全就监计划”的翻度背景下,编制本身往往已具
有趣逡企、监实际需要觞特性,戴因震、豫东璜于90年代初的抽样调蠢表鞠,企业超
编葱达到32%。怒编翡原因是企犍出于掰变龟袱粕现实存在的压力不得不接受静富
余人员供给,企数往往无法绘这些人安撵岗岱。二是存奁在职斌闲者。闲为职工工
资由计划袭统一剁定。在相当长豹时耀壁存在工资冻结,低工资和无差别工资必然
造成劳动效率低下。磅突表明在鸯严接劳动监餐与核雾懿提下.,一令人程没窍积极
性的情况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撵出20%~30%;在积极性极裹、烤缝饱潢愦嚣‘F
工作,其能力则可发摆出80%~90%,这样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来完成本必只瓣要几
个人来完成的活。三楚企业职工素质障碍形成的劳动力过剩。由于劳动者由蝈家分
配,国家往往没有完全的信息.所以会给企业分目B来一些专业和兴趣不对口的劳动
者,这些劳动者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因而造成企业中无效劳动力供给和冗员的形成。
计划体制下,企业的职工数量并不反应企业真实的劳动力需求状况。市场化改
革把企业推向了潮头,企业逐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成为独立核算,独立经
营的经济实体。企业会按照市场要求瘫佣所需要的人员,国家强制企业接纳人员的
现象也逐步解除。在这样的情况下,骤来企业的冗员会逐渐被释放出来。90年代以
来的歇工F岗”与豌不无关系。戴酒震、陈东琪予90年代初(那时国有企业的现代
金渡铡度还没宪全建立,行政安撵的经霞还跑较浓)豹抽样调查也表明了这一点。
。《2000年中国统计年箍》.
。残爨悬揖按企业瑗寄静驳芏数鐾与垒妊接带场效宰嚣准生产对掰需静有效劳动力数盏之差.这}j狡义的冗员
不周。狡义的冗员拖的是在企业中难以安排岗位和无确定岗位的多余而闲散的人员.
4编制是基舂企监豹上缀主管部门嘏据鬻家太员就照计翔和对有关企监鞭工可容量和需求羹的估计决定的.对
企业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质.
。鹫有金泣程工的下谢燕指函蓠有企韭的亏搦、停工停产或倒fij而不得不与原来的工作岗位相脱离,成为没有
岗位·没有收入。但却弗来与砸企业脱离势动关系的这酆分隧有龟业职{。
16
当那些国有企业的厂长或经理被问及:如果赋予你在机构设置、编制、人员处理、
资产处置方面的完全自主权,并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生产潜力,那么企业实际需要
的人员比现有人数是否减少、减少多少时,约96%的企业回答实际需要的人数可以
比现有人数减少一半以上。
其次,市场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农村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农业部门也产生了富余人员。农业部门
游离出来的劳动力由于其边际生产率几乎为零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又受当地
经济发展水平或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影响,使他们找不到新的岗位。另一方面,农村
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1983年,政府采取允许
农村劳动力暂时移居城市地区的措施。1984年,有足够的钱和食品并拥有住房的居
民可以成为城镇永久居民。目前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正在加紧进行,2001年3月国务
院批转的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全国县级市市区、
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所有在当地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
来源的人员及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对办哩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随市场化的推进,城镇国有企业冗员大量释放,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涌向城
镇,这使得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在许多城市,虽然国家通过建立职业介绍所、再就
业服务中心等方式给下岗职工安排工作,但由于下岗职工观念转变困难加上下岗职
工有很多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这其中有部分也是因为原来的计划体制造成的),
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仍将在长期内存在。
_F岗失业人员的增加必然造成部分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根据“中国城镇居民
收入差距研究”课题组的调查表明,下岗或失业是造成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甚至贫困
的最重要因素。事实上,在前几年的一些有关城镇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也把下岗或
失业列为城镇贫困户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岗失业人员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生活
困难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下岗失业造成在岗职工和下岗人员的收入差距拉大。
第一,在岗职工的收入与上岗职工的收入差距悬殊。李实等人根据1995年对中
。李爽主编,‘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17l页。
17
嚣城镇住户收入调查蛉数摄{轰计,该年内有过下岗、失渡经历的人员的平均收入比
其他城镇职工低37.9%,亏损企业职二[的收入比疆利企业职工低21.3%。由此可以
算出,一个在亏损企业的下岗职工要比一个农盈刹企业的上岗职工的收入要低60%
左右。
第二二,下岗失业是形成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李实等人在1995年的研究还
表明,如果把所有失业和下岗职工的样本从1995年的大样本中删除,那么城镇职工
工资收入的基尼系数将会降低1-3个百分点。孟昕在对1995年的调查数据和1999
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下岗失业对城镇职工工资差异的解释,在1995年是
1.4%,在1999年上升到9.1%。
第三.下岗失监日益成为城镇家庭致贫的重要谶素。住户可支配收入的回弱分
板结粱表明(Meng,2001),在1995年仅仅户主豹下岗绒失渣会使家庭可支配收入
下降10%,到了1999年这一下簿跑铡为30%。鲡莱夫妻同时下岗失蛰,在1995年家
庭可支甏收入只下降22%,到t999年会下降接j琏60%。曩瞬(Meng,2001)。裂蹋
1999年终撼榉调囊数据,对城镇贫爨的艨因进蟹分孝蠢居获得瓣结果表明,下岗失业
人员家庭陷入贫爨的概率要比一般家庭裹出7~8售。
以上讨论了劳动力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其中第一点潮第三点都
是劳动力市场化的渐进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第二点是劳动力市场化的复杂性对收
入分配的影响。
仅仅探讨与劳动者获取势动报酬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化是不够的。从发达国家的
经验褥,居民个人的金融资产等非劳动收入部分占了全部收入的很大部分,而资本
市场就是实现这些收入的场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
中发生了较大变化,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例如,1990年城镇居民财产收入
比重还不到1.12%,而1997年已经达到了2.56%。这是与资本市场化分不歼的。
。Meng Xin,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ttlNA。
http:/lrspas。anu。edu。越l,ec挑油ies/staff/meng/E}eng.ht%。
18
三、资本市场化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一)我国的资本市场化
说到资本市场化必须首先谈到资本的形成过程。资本市场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资本形成渠道由行政转为市场的过程,也是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
善到完善的过程。
1。资本的形成方式
传统的资本形成理论认为资本形成取决于储蓄,资本形成总额等同于储蓄总额,
但往往忽略了资本形成中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资本形成即储蓄⋯转化为投
资@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实际储蓄的增加,这取决于人们的储蓄倾向和
储蓄能力;第二,能够动员和引导这些储蓄转化为投资基金:第三,利用这些储蓄
投资于资本产品,这取决于企业。
投资和储蓄之间有一个转化机制和转化方式的问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是
与金融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密切联系的,它在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过程中呈现出
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体制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是不
同的。一般来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有两个:一是直接转化,即储蓄主体将自
身的储蓄资源转化为投资,这时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合二为一。在简单经济的条件
下,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是合二为一的,所以储蓄相投资转化是通过这种渠道的。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政府集中了大部分国民储蓄,控制集体储蓄的总额,决定
和统一安排最适宜的投资规模。政府是最大的投资主体,又是最大的储蓄主体,储
蓄向投资转化的任务主要由政府来承担,经济各部门基本不存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
选择权和在社会上筹资的选择权。储蓄在各个投资主体之间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行政
计划来进行的。二是间接渠道或称金融渠道,即储蓄向投资转化,主要通过资本市
。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见商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版第437页.中固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1年8月.
“投资是指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f享货的增加.新住
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高鸭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版第472页.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8月.
19
场和金融工具来实现,各经滂主体自主决定德藿使用方式秘投资方式,健蓉肉投资
转化通过金融交易来竞成。投资者即储蓄的净供成部f1,如居民邋过赡买股票、债
券、存款等金融工具,使剩余的货币资金得以运用;筹资者即储蘩的净需求部门通
过出售股票、债券、存款等金融工具,筹措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在这种金融圭导裂
机制中,资本市场成为储蓄向投资转移的中介。储蓄在各投资主体之间的配鬣主要
是通过资本市场的竞争、供求和价格机制来进行的。
2.我国的资本市场化
在我阐,资本形成渠道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和复杂的转变过程。
传统的计翊经济体制下,国家实际上控制着绝大部分的缀济资源和财产权利,
腻丽成为事实上唯一的财产主体。首先,企堑没有财产权。虽然溺家的财产怒由企
韭占用豹,褪众监对其谴鳎熬嚣|产没裔任何实际权利,企泣与国家之闻只存在行政
隶属关系,甭存在财产关系,企业只楚国家懿辫媾锈。其次,个人豹财产极为有隧。
国家通过“裹积累,{蕊工资”麴政策集中了个人大部分静生产黍l余,佼个人懿工瓷
仅够买维持生活的必嚣品,没有缀多余钱。瑟且,个人熬消费瑟瞧是国家遥避计划
来配置的。所以个人对消费晶没有选择权,个人也不是财产主体。这样,在计划体
制下,鼠家既是储蓄主体又是投资主体,资本的形成秘配疑竞全文国家来安撼。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刃:始由计划缀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资本市场从此经历
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渐壮大的过程,我国的资本形成渠道也由原来单一的
直接渠道(财政渠道)转变为点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并存,而且间接渠道逐渐占据主
导地位。这一转变过程有以下特点:第一,财产主体多元化。经济市场化过程就是
多元财产主体的形成过程,因为发展市场经济,要由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必须承认
客观存在的和益差剐,形成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随市场化的进程,一方面,我国在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震私营和三资企业这些财产权利明确的私有经
济戏分。舅~方面,铁80年代对函有企业放裰让和的改革到90年代建立现代企业
铡发,毽鸯企妊芷逐步残魏独立经营懿财产主体。另矫,随国家的收入分配逐渐向
个人颁皴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震,慝民收入大稻增长,接购买生活必需晶井,还
有了更多的余钱。第二,髅蓄转化必投资戆渠道溺接能。枣场纯改革健国民收入流
程发生变化,财政收入逐年下降,加上沉重的改革戏本,绘财敬带米润题。1981年,
我国首次发行豳债,标志者我嘲资本枣场的萌芽。1983年实行“拨改贷”馁嚣信赞
20
市场开始萌芽。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深圳两地证券市场正式启动。虽
然,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中还有国家行政干预的影子,但和原来比起来毕竟已
是两个时代。完全由国家来安排集聚资金和进行投资向市场配置资本转变。第三,
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以股票市场为例,我国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已从1993年的
24.83%增长为1999年的32.74%。
资本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影响是多方面的。资本市场化主要通过影响城
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来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分配格局。
(二)资本市场化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1.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个人收入中的比重增大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居民投资渠道逐渐多样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投资主要以是简单耐用消
费品为主的实物资产投资和手持现金、银行储蓄存为主的金融资产投资。改革开放
之初的几年中,居民投资的渠道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只是原有资渠道所
包含的内容和数量、规模发生了变化。在实物投资中,除具有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
品和农村居民住建房有了迅速扩张外,居民实业投资成为我国居民实物资产投资的
新内容。而居民金融资产投资仍旧是以银行储蓄为主。尽管1981年国债丌始发行,
但是由于当时国债发行规模还极其有限,国债的发行、流通、兑付等制度还不全,
所以国债当时还没有成为居民投资的主要对象。1984年以中央银行制度确立为标志
的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银行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质量提高以及银行储蓄存款利
率稳步提高(实行保值贴补,1992、1993年连续调高利率),银行存款逐渐成为80
年代中期以后居民投资的主要选择。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债发行、流通、兑付
等制度的完善1990年底和1991年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全国性的证
券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居民证券投资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证券投资也成为
居民投资的新选择。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居民有了更多的收入渠道:储蓄存款利息、购买股票所得股
息、红利、利差收益和购买债券所得债息等。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情
况。
表5:改革开放以来97年以前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变化情况:
居民生活费收入各项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收入
绝对额比重绝对额比重绝对额比重绝对额比重
(元) (%) (元) (%) (元) (%) (元) (%)
1985年685.32 100 615.70 89.84 3.74 5.46 65.88 4.7
1990矩1387.27 100 1121.66 80.85 15 60 1.12 250.Ol 18.03
1994芷3179.15 lOO 2635.97 82.91 68.84 2.17 474.34 14.82
1995住3892.94 100 3214.90 82.58 90.43 2.32 587.61 15.10
1996焦4377.15 100 3604.75 82.35 111.98 2.56 660.42 15.09
资料来源:根据‘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注:l表中数据为中国统计局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材料.
2备项痔动收入包括国有集体单位职工的从单位获得的工资收入和其他收入、离退休人员收入、其他就业
收入其他劳动收入和个体经营劳动者收入。.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从1990
年的平均每人15.60元增长到1996年的平均每人11 1.98元。1996年的财产性收入
是1990年的7.18倍,而1996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仅是1990年的3.16倍,1996
年的各项劳动收入仅是1990年的5.85倍。第二,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
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1990年开始,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生活费收入的比重逐年上
升,1990年为l‘12%,1996年达到2.56%。
从我国个人税收的来源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
的比重变化。1995年到1999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来源已由主要是工资、薪金所
”这里的财产性收入与我国国家统计局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财产性收人”的外延基本相㈣,包括的
内容有:利息、红利、股息、侦恩等和房屋租金.有些学者把居民自己投资所产生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也
归纳在财产性收入内·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所以采用‘中固统计年鉴》
,的财产收入概念·文中统计数据中的财产性收入的外延也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财产性收入的外延相同.
。晏鍪个体经营者收入中既包括资产收入又包括劳动收入,但不好区分.所以将个体经营劳动者收入也包括在
劳动收入中.
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个人劳动所得,转为主要是个人劳动所得和利息、
股息、红利所得等资本所得的结构。1995年,个人所得税收入来自于工薪所得的比
重为43%,来自于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转让等资本所得的比重为7%,
而2001年上述比重分别为41%和35%。
以上分析皆说明了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情况。这是与
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分不开的。90年初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银行储蓄利率稳步提高(利率下降是98年以后的事),国债流通、兑付制度完善以
及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这些资本市场的突破性改革给中国城镇居民
逐渐增加的收入带来了投资场所,也成为他们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
2.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解释因素
资本市场化不仅使财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还会加大财产收入的
差距,从而对总收入差距的拉大造成一定影响。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必须要有最初
的财产,而在资本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形成之前,最初的财产差距就形成了。而最初
的财产差距的形成又与不同市场化的复杂性不无关系。
(1)市场化使一批人通过各种途径富裕起来。
首先,市场化的最早期,是普通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最主要进入这一领域
的是待业青年,在80年代中期,他们以个体户之名而存在。通过相对简单的方式迅
速获取财富,由此形成了中国的第一批高收入群体。这一领域获得暴利的日子,在
90年代初便告结束。
其次,生产资料领域的市场化。这一时期开始于80年代后期,当时的“双轨制”
政策是促成这一领域市场化最重要的动因。钢铁、木材还有土地等等在计划内外的
倒腾,十分容易取得超额利润。这样就诞生了中国的第二批高收入者。
侮次,金融领域的市场化。随着金融债务、上市公司的大量出现,中国又诞生
了第三批高收入者。一批具经济头脑的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们在最初的股
票市场获得了收益。
有了最初的财产差距,通过资本市场就有可能形成更大的差距。
(2)资本市场有可能促进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首先,资本市场化会可能加大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在资本化的初期t在资本市场尚未有很大发展的时期,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
23
较少,投资渠道也相应较少,比如在80年代,人们除了壤多余的钱蠲于健豢(饕不
考虑自己进行实业投资)钋别无选择。拥有较多资产的富裕阶层和拥有较少资产的
贫困阶层若只进行储蓄,如果他们在银彳亍储篱时选择相间期限的存款,那么他们将
面对相同的利率,得到相同的投资收益率。但是,富裕阶层一般除了为自己的交易
需求而存有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外,将有大部分的钱用于定期存单,而贫困阶层为
了交易需求而进行活期存款以外,就没有多少钱用于定期存款了。由于定期存款的
利息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率,那么富裕阶层将比贫困阶层得到更高的收益率。
所以,即使在只有银行存款的80年代,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可能由于定期和活期存款
这两种金融产品的投资l{芟益率差舜而拉大。但这种差姬远没有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
大发装对的差距大。
到了90年代,我国浚本市场大发展时,股票市场形成且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
期。扶1990年到2002年静12年润,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从iO家增加剿1224家。
截至2002年9只,我藿境内上誊公嚣达到1212家,慈枣值45000多亿元,约占国
内生产总馕的50%,圭l廷域分露覆羲了除台湾省之羚静金国各个省、垂浚区、豢辖市。
与此用时,国馈二级枣场形成,投资基金也楣继矮世,这使羼民选撵更多豹投资渠
道成为可能。有以下甄个渠遂会使居民邋过股票蠢场获褥的金融资产出现“马太效
应”:第~,拥有较多资产的居民个体,在资本市场中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期投资方肉
都较多,便于资产组合,舰避风险,产生资金的“规模效益”,收入增长稳定且快于
低收入居民。”第二,拥有较多金融资产的居民有可能操纵股市从而更容易的获褥股
市上的投机收益。这两点都有可能将加大原有高、低收入群体拥有金融资产的差距。
根据豳家统计局资料,1996年6月末,按居民金融资产拥有照排序,拥有金融资产
最多的20%的家庭,拥有居民全部金融资产的48%,最少的20%的家庭拥有全部
居民金融资产的4%,前者是后者的12倍。到了1999年6月末,拥有金融资产最
多的20%的家庭,翻有稀民全部金融资产的55.4%,最少的20%的家庭拥有全部
慰民金融滚产的1.5%,蓊者变为后者酌37倍。也就是谎这4年中居民鑫融资产的
差距变大了。可以说,是居民透过在疑本市场翡投资雨扩大了财产佼收入的差躐,
从两扩大了其赝搠喜豹金融资产的差距(假设投资者不送密瓷本市场,财产性投入
。昧孝共,‘‘资本市场作用尊t涮&对居&收入分配灼影魄”,《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4期.
24
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形成金融资产):同时,居民本身所拥有的金融资产的差距又会通
过资本市场而进一步扩大。
已有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随资本市场化的推进而拉大。
卡恩和李实分别根据1988年和1995年城镇住户收入调查的数据对这两年的城镇居
民总体收入差距和各分项收入的比重以及其集中率做了分析。卡恩对1988年的数据
的分析表明,1988年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率为0.437;李实对1995年的数
据的分析表明,1995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率为0.489。对比两个结果可以
看出,从1988年到1995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集中率提高了0.052,即上升
了22.8%。。这说明这七年中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更为不平均了。
其次,资本市场化有可能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一方面,资本市场化使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另~方面,
资本市场化可能使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拉大。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居
民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增大。卡恩和李实的分析表明,居民财产性收入
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由0.9%上升到2.2%。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可
低估的地步。并且可以预期,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将来会变
得越来越强,资本市场化的步伐的加大,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可能会与总体收入差距
一起构成一对相互作用,相互强化的影响因素的。
3.间接促进教育收益率提高.
在原来的纯计划体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大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全民所有
制企业的投资主体只有一个,就是国家。全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都是国家的孩子,
因此国家这一单一的投资主体自行进行资源配置,包括劳动力的配置和资本的配置。
如前所述,行政的资源配置方式只会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道路,教育程度不是个人
在企业中获得收入多少的主要因素。
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突破在于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国有企业,原来的国有企业
变成了拥有外资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1978年,我国工
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占80%,集体经济占20%,到了1996年,国有经济占28.5%,
。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回顾与展望”,http://州1.eel.gov.cn/union/doc/lhcasrep/200212242743.htm.
25
集体经游占39。4%,个体经济积其他经济占32.1%。公窍毒4经漭成分减少露非公有
制经济成分增多。多元投资主体出现给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沓来了契枧。jE
公有制经济的投资主体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仃】是追求刹润最大化的主体,
知道企业必须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绘有较高生产力的高学历者莘【l较
低生产力的低学历者以高低不同工资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外资和民营资
本参股国有企业就会对原来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方式产生影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劳动力要索的定价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人人有饭
屹”的平均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方式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演
交,如前掰述,市场化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将会使教育收益率提高。
霹戳预料的楚,随着我萄加入WTO,我蘅的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会更大,外
资将会以歪大的步伐遴入孛甏,疆寄资本的院诵将会眈躲来透低。受到冲击最大的
可§£会是露翦受黧家保护最多的阑有垄酝部门,在时闻表豹遥遣下,保护会逐渐取
淤,大规模的终资进入已是不霹忽略豹嚣景。终资熬进入将给我国的国有企泣带来
先进的技术鄹管理经验,这管理经验攫露最不曩于行政体割下静一条就是按市场规
律办事,工资的分配也是如此。边燕节的磅究表瞑,在吸弓l终资较多的城枣,久力
资本的回报也较高,瓷本的市场化提藤了人力资本的鲤搬。o
4.不同公司职工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形成
资本市场发展的复杂性在于并不是全国所有的资本都是流动的,不同性质的资
本的流动性是不同的。在中国,资本要流通必须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在企业股票在
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二是发行公司债券,三是在产权交易所进行产权交易。
但是,由于我国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数量,能通过上市而流通的资本只是全国一小
部分企韭的资本,而鼠多为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发行公司债券和进行产权交
荔更楚受到严格的限嗣,所以能够流通的瓷本只是社会资本的很小一部分。上市公
霹职工移蒋上布公司的职工的收入因诧丽受到影晌。
。遗燕节,张鼹耘+“奄蜗化与收入分配”。‘孛基社会辩学》,2002年第5期.
26
股份公司开始组建时一般都有一部分内部职工股。或公司职工股。。我国绝大多
数上市公司都发行过内部职工或公司职工股,只是有的公司的职工股已经上市流通,
有的还没有上市流通。内部职工股基本上都是以面值为发行价,以至许多职工股的
发行价格大大低于每股净资产值,客观上向职工让了很大的和。目前我国股市还处
于供不应求阶段,股票的上市价格一般都大大高于发行价,社会公众在认购公开发
行的股票时,由于中签率非常低,所以认购成本远在发行价之上,企业职工能以发
行价轻易买到股票,赚钱几乎就成定局,所以以这种方式发行内部职工股,也是一
种不折不扣的福利行为。这其实是~种不公平的现象。
所以上市公司的职工有可能比非上市公司的职工获得更多由于职工股上市而得
到的利差收益。这种收入差别的形成来源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
公司的资本都能上市而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流通,上市与非上市的差别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职工收入的差别。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在这里只
是对两者之间因职工股丽形成的收入差距做了说明。
资本市场发展的复杂性会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使他们的收入产
生差距。以上只是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影响。资本市场
化的资本逐利的特征还可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变迁而对不同产业从业者的收入产
生~定影响;另外资本市场化不同的地区的居民收入也可能因此而产生差异。
以上讨论了资本市场化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些影响,其中前面三点都是资本
市场的渐进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后一点是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4内部职工股和公司职工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我国进行股份制试点初期,出现了一批不向社会公开发
行股票,只对法人和公司内部职工募集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作为投资者所持
亨的公司发行的股份被称为内部职工股.1993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明确Ji91定停止内部职工般的审批和发行.
4公司职工股-是本公司职工在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时按发行价格所认购的股份.按照‘股襞发行和交易
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公司职工股的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公众发行股本总额的10%.公司职工股在本公
司股票上市6个月后.即可安排上市流通.
豳、结论、评价及对策建议’
本文力求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把撵和解释中国的市场化及其相应收入分配格局的
变仡。在分耩过程中,本文予巴市场纯看侔一个渐进的也怒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
市场亿被看露是一个整体的、在城市间简步的过程。其次,市场亿被看作一个复杂
懿过程,在不嗣姥区、不滔靛帮门市场能靛程度不同。本文研究从势动力市场纯和
资本市场化薄个方瑟分李厅了枣场纯对我国城镶屠瑟浚入分配豹影响。
黢市场化蛇遴程,城镇屠民收入莲躐呈现一种扩大之势。分耩劳动力市场纯和
资本审场化让我们知道收入到底在哪些人手中集中了,琵哪些入正辫入赘匿,成为
城镇低收入阶层。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他,我们发现:劳动力审场化正在打破蹶来
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腋体劳动收入差距的形成,受过良好教育蛉舞学颜
者、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在成为城镇高收入阶层,丽受教育程废不裹砻和城镇下爨职
工逐渐陷入贫困的境地。通过分析资本市场化,我们发现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使居民
财产性收入提高的同时也促成了脶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拉大,财产性收入日箍成为
影响腐民收入差躐的重要因素。如不加干预,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下,收入差距和财
产性收入差距的相互强化将形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斑该怎样看待这些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后果昵?
i.正确对待市场亿过程中教育收益率提商和脑体收入差距拉大。
巍该承认市场仡改革的雄迸确实是健进了生产效率的。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
普逮存在羲平均注意颧南,干好干坏一个样,极大地磨灭了势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能怠4造裹生产力鲮人力+由予不能褥到耀应的报戮孺不愿努力工作(当然不挥陈有一
些具有较嶷生产潜力的人是Y理论中蹶说豹天生努力工佟者,不需要报酾的激励就
会努力工俺从薅发挥较裹的生产力,傻这撵蛉劳动者在意汤经济弱益发达酾今天是
越来越少T。),商生产力从丽无法发挥,影响了经济黪发展帮生活懿改善,这实际
上是“拭嘲贫穷”。市场化承认给予具蠢不同生产力的劳融者以不鼹款擐酬,奄较商
生产潜力的高学历者、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因能获季导较毫的报酬豹激励露发挥出葜
最大的生产力。而低工资的压力也迫使低生产力者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嶷皇己
的j支能,从而提高生产力。虽然造成了一定脑体收入箍别,但这熄提离了生产效率
的,有和予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商和经济的发展。蛋糕做大之后,最终会有利于整
个社会收入水平的提态。
虽然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带来劳动收入差距是符合效率原则的,也是体现过程的
公平的。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在教育投资能力方面的差羚,
这会带来一种起点的不公。从目前来看,家庭教商投资水平的差距已经拉开,而家
庭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从1999年不同收入组家庭娱乐教育文化
服务支出情况看,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为l:1.9:2.7。
对1f;万户调查显示,1998年家庭总收入在l万元以下的低收入户,有七成的人认
为大学费用每年在5000元以下才可阻接受;而家庭收入在7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户家
庭持就观点的不到1/4。在7万元以上的商收入家庭中,有22.7%的家庭认为每年费
用在2万元馥上仍可接受。。不同收入东平的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承受力差距显著。家
庭教努授资的差躐一照形箴并继续扩大,势妊会形成牧入水平低一教育投资东平低
一下一代就盛竞争力低一收入东平低酌锤环效应,为未来低收入群锌=钓形残埋下铰
笔,势对经济增长质量豹提蔫产生重要影响。
辩此,政府嶷在赠力允谗的范国内努力绘每个人创造平等鲍受教育枧会。要特
别关注于贫困学生。可以在设立蕊对贫困家庭子女的专项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宠
成学业,并鼓励社会餐阶层在获襁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向jE营刹机构捐款。
2.关注市场化改革中的下岗职工收入闯题
职工下岗是我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历史现象,是我
国原有的深层次体制矛盾引起的。应该说这是对计划体制下“隐性失业”的一种矫
正,熙企业“冗员”的释放。对企业来说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的。如果说从总体上认为目前由于市场化改革所造成的下岗或失业怒~种正常现象
的话,那么目前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扩大也应该是,至少暂时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
解决舀前城镇下陶失业人员的低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问题不应该放慢改革的步
伐。
穰是,下岗失韭造残豹丰±会穗位和玺活求平豹降低对下岗职工采说却是一种难
跌接受的现实。下岗失整久受秘低收入除层的扩大不利予社会的稳定,特瘸是育根
。溪家汁委宏麓经济研究院谍瑟缀:串藩城镇屠强l{蹙入差鼯豹影响及遴度性分析
http:11210.35.200.239/coursenet/fead/dxDecon/18.htm。
29
多下岗职工还未从原来“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中走出来,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如果心理极限被突破极有可能做出过激的行动从而造成社会动乱。有人考察了30个
国家收入不平等与政治动乱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在18个国家中,税前收入不平等与
死于政治冲突的人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34;在另外12个国家中,税后收入不平
等与政治冲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36。⋯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正确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使他们从原来的陈旧的思想观念
中脱离出来,一方面要给予实际上的帮助,比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各种提
高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训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正确看待财产性收入及差距问题
应该正确看待市场化过程中资本要素收入比重加大和集中的趋势。在资本市场
化的过程中财产性收入比重加大是必然的,这与资本市场的发育分不开。资本原来
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只是在近些年,才被承认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
生产要素,是可以获得报酬的。
由于财产性收入差距和收入差距将会成为一种相互强化的因素。即个人财富积
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资本市场可以促进个人收入的迅速增加,加速财富积累,从
而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所谓“马太效应”。那么分辨个人用于获得财产性
收入的初始财产以及参与资本市场的规范性是关键。
我们可以把拥有较多初始财产的居民分为三类:一类是利用双轨制进行“寻租“
活动而暴富的。这是我国渐进式的改革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这只能靠不断完善市场
机制而减少。一类是通过偷税、漏税、走私、贩毒等非法手段而暴富。这两点不但
隐含着很大的源头上的分配不公,还不断产生着由此递延的财富孳息生利引起的收
入分配不公。对此,政府应多加干预。另一类市居民通过城市劳动合法经营积累起
来的财富,这是公平合理的。
另外,在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规范性上存在差异。一类人(特别是
机构投资者和内幕人员)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规模较小、证券监管不成熟、投机性
较强的条件下,进行资金非规范运作,他们利用其资金、信息优势,人为操纵股市,
牟取暴利,大量敞户盲目跟风,亏损累累。这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收入在不同居民间
。塞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2页
30
⑧ 硕士学位论文
、1、SlER’S’¨IESIS
的再分配,带来新的分配不均。这一点引起不少中小散户的不满,降低了投资者的
积极性。当然,即便是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也具有一些投机性质,总有一些人信
息灵通,判断准确,能在股价涨跌中获利,引起收入再分配。这种再分配是规范的,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但由于它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故很难定性、定量分析。只
有通过规范证券市场而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
由于资本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不能否定资本市场,不能中断资本市场
化的进程而是要完善法律执行,.减少非法收入;完善税收征管,减少偷漏税;开征
遗产税,
4,正确看待市场化的复杂性引起的收入分配差异
我们曾经分析了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市场化程度不同所造成的教育收益率
不同。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具有相同教
育程度的人获得的收益不同。这会影响社会生产效率,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不公。
人们所感到的公平不仅来源于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报酬的对比,还来源于自己
的付出报酬比和别人的付出报酬。当自己与具有相同学历(假设具有相同生产潜力)
并在别的部门和地区工作的人获得的收入有差异时会感到不公(主要是低收入的一
方),从而压抑了其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制度性分
割的存在,劳动者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这种不公平感及其导致的生
产效率低下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消失。所以,在各地、各部门的市场化程度
仍然存在差异的时候,我们牺牲了公平换来的却是低效。
我们也对不同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所造成的后果作了分析。上市企业的职
工比非上市企业的职工多获一项由于职工股上市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说,职工股本
身是没有错的,它设立的初衷就是激励本企业的员工。但在获取上市权这个问题上
却有违市场经济原则。我国的企业是否能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政府的意思,
有实力的企业不一定能上市。这~点不仅对效率有损还使人们感到不公。
鉴于上面所说,市场化进程在各地、各部门的差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公
平还有损效率。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努力推进市场化程度低的部门和地区的市场化
进程,逐渐消除这种差异。比如,取消户籍制,促进劳动力在各地之间的自由流动,
努力消除地区分割,对公司上市采取严格的核准制等等。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会
3l
引起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收入分配的变化。总体来说市场化造成的收入分配的结果是
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促进效率的,是应当肯定的,但EIt圳C沦为低收入阶层的人们
也应引起关注。另外改革中必然出现的有损公平又不能促进效率的结果将是我们今
后努力克服的方面。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本文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两方面来分析市
场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晌的。这种分析方法是有欠缺的,它忽略了市场
化的其它方面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且对这方面的孤立分析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
上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是相互关联的,本文只在“资本市场化间接促进教育
收益率提高”中说明了资本市场化与劳动力市场化的联系,并没有做过多的说明。
另外,对转型中的中国而言,收入分配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作
用是巨大的,但不是唯一的。要对收入分配的变化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需
要结合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市场和计划以外的结构性因素和文化因素。现实呼唤
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这也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挑战。
硕士学位论文
、I^SIER’5 jJ娅SJS
参考文献
{:1]马凯,曹玉书.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2
1:2]张大军,白津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3]陈东琪,李茂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4]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J999.
:5]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4
[6]杨宜勇.公平与效率[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7]戴园振,陈东琪.劳动过剩经济的就业与收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8]张道根.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符钢战.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经济分析——从微观到宏观[M],1992
[10]冯文荣,赖得胜,李由.中国个人收入分配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
[11]‘‘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中国财富报告[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2
[12]李杨,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3]李爽,常兴华.杨宜勇.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计
划出版社,2002
[14]张汉亚,林志远.中国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5]余甫功.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分析与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l
[1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 7]Meng Xin,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URBANCHINA[N]
硕士学位论文
、I、S11ER’5 IIIESIS
http://rspas.anu.edu.au/economics/staff/meng/meng.htm
[18]陈晓宇,闵维方.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与劳动力市场化.教育研究[J].1999,1
[1【I]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J].2002,10
[20]陈希敏.论十六大报告对收入分配理论的新贡献.经济学动态[J].2003,l
[2t]边燕节,张展新.市场化与收入分配.中国社会科学[J].2002,5
[22]李景友,蔡汉波.收入分配中的制度差异.理论探索[J].2002,8
[2加王兰芳.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理论探索.经济评论[J].2002,4
[24]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研究[J].2002,8
[25]李实,John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经济研究[J].2002,10
[2(j]顾建平.可支配收入、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管理世界[J].2002,9
[27]曹添旺.台湾家庭所得不均度的分解与变化试析.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
[J].1996,5
[2}{]毕先萍,简新华.论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经济评论
[J].2002,4
[29]任武.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讨论.经济学动态[J].2003,2
[31)]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回顾与展望.[N]
http://wwwl.cei.gov.cn/union/doc/lhcasrep/200212242743.htm
[3i]赵人伟.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动态[J].2002,
[3羽刘丁.制度变迁与收入分配.社会科学辑刊[J].2001,3
[3:{]杨云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双轨调控问题探析.经济师[J].2001,9
[3,t]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
[35]信卫平.论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工会理论与实践一中国工
运学院学报[J].1996,l
[36]周彦文,陈莉霞.试论财产收入概念、性质和功能.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J].2000,1
⑧ 硕士学位论文
^1^S兀:R’S TI{ESIS
后记
此文即将付梓,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文章拙陋,难见之于众。即成铅字,又
窃喜于心。想恩师指导之悉心,朋友关怀之备至,无不犹记于心,感激于怀。
零零年秋,恩师肖殿荒先生不嫌我资质愚钝,收我为弟子。自此师从先生,习
治学做人之道。先生严谨治学、宁静致远之学者风范,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之师者
风范将铭刻于心。谨在此致谢先生于此文的悉心审阅与修改,于我的教诲与关心。
师:j芒定者。求学之中,师张绍焱、曹阳、刘小怡、张启春、梅德平、陈银娥、
李庆华、段从清,或授我学业、解我困惑,或授我做人之道,或供我实践之机会,
或与我!£活之关心,无论传道、授业、解惑、关怀皆细心备至,今一一在目,唯有
感激。今生得遇各位先生实乃幸事也。
同窗好友肖力、董理、王亚柯、易应、李俊、闵敏与我朝夕相处,其与我之关
怀、帮助与启迪乃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若无他们,此文无法完成,今一并致谢。
含辛茹苦养我之母亲,默默支持我之兄长乃我漫漫求学路上前行之动力,其恩
其德,唯盼来日报答。知己余江,风雨路上,伴我同行,其支持与关怀使我得成此
文,得成今日之我。感激之情尽在不言。
叶林
癸未年夏于武昌桂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