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442利用外资与中国西部经济增长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利用外资与中国西部经济增长
姓名:余先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任治君
20030301
内容摘要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存量
和流量迅速扩大,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被誉为世界经济
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虽有一
定波动,但基本上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3%。
从地区分布来看,利用外资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格局。东部利用
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2001年占全国的85.3%,对其
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从纵向看虽有较大增长,
但其利用外资总量小,在全国的比重始终低于4%,对经济的拉动作
用不明显。
西部地区经济要取得快速增长,需要引进大量外资,弥补其资金
缺口。本文借助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三个代表性理论来指导西部地
区的利用外资工作。他们的逻辑关系是:两缺口理论(针对西部地区
的资金缺口问题)——跨国直接投资理论(指导西部地区从理论上了
解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和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以吸引更多外资)——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导西部地区解决改善投资环境中“瓶颈”问题)。
经过对三个理论的阐述,可引出几个影响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主要
因素:利用外资效率、投资环境、外资投向等,并在深入分析利用外
资对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因素剖析西部利用外资落
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由四章组成,其结构与内容如下:
第一章“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笔者阐述了利用外
资与经济增长的三个代表性理论,逐一叙述了其提出的背景、主要观
点、意义、评价及对我国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启示。本章共分三节。
两缺口模型理论认为,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一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
缺口,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储蓄——投资——增长能否顺利转化,主
要取决于投资的利润率和市场的完善程度。因此受资国应改善投资环
境,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
品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描述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
其动因或重点在于发挥投资国公司的优势,或重点在于利用受资国的
比较优势,但只有当这两种优势相结合时,合作才能成功。因此,作
为受资方必须针对投资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情况,结合本身实
际,有选择地吸收,引导外资投向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或急需发展的
行业,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创造区位优势。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
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即使没有要素投入的增加,单是制度创
新就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或地区,或~国
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此时此地制度效率是最高的。同时,在制度
创新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也较高。对吸收外资来说,制度会影响利用外
资的交易成本。从这三个理论可以看出,影响一国或一个区域利用外
资的主要因素有:利用外资效率、投资环境、外资投向、对不同产业
和不同技术水平的外资的选择吸收(并不是对各种类型的外资一概吸
收)等。其中,利用外资效率可具体分解为人力、技术、自然资源等
投入要素的质量和配置问题:投资环境又包括政策、制度、区位、基
础设施、市场潜力和可投资项目等。对目前市场化程度还不发达的西
部地区来讲,在这些因素中制度是最主要的。因为,一方面它本身直
接制约投资环境的好坏程度,另~方面,它也制约着人力、技术、自
然资源等要素的利用程度和效果,也影响着外资的投向和对吸收外资
的选择能力。
第二章“利用外资与西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从需
求方面分析外资对西部地区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共分为五
节。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快,但总规模小,
还不能完全弥补其资金缺口,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正面影响不十分
明显,但具有正相关关系;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西部各省、市、区之间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差距大,发
展很不平衡;在西部地区内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外资;利用外资
对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而对工
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与外资在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分
布在工业领域有关。
第三章“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落后的原因”。根据第一章有关理论
引出的影响一国或一个区域利用外资规模与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结
合第二章的分析结果,本章主要从政策、制度、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
资源利用效率、市场和与市场相关的可投资项目、投资硬环境等方面
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落后的原因。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制度供
给不足是制约西部利用外资的最主要因素,本章所述及的其他因素都
与此密切相关。因为政策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制度类型,政策供给不
足是造成西部不良引资制度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产业结构和企业结
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过去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布局政策
的结果;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和可投资项目的缺乏与市场制度建设滞后
关系紧密;西部“投资硬环境”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在
基建投资方面实行的“东倾”政策造成的。
第四章“西部扩大利用外资的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章提
出了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一是中央应给西部地区更多的制度供给,
解决制度供需严重失衡问题;二是西部各省、市、区应联合起来,共
同打造市场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三是西部各省、市、区
内部应苦练“内功”,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具体的措施是:加快制度
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
整;加速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利用
外资效率;探索新的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提高引资水平;注重
引进内资,加强“东西”合作和“西西”合作。本章共分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贡献:
(一)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统计比较和
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包括对外借款和FDI)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较全面、科学、深入的分析,得出了比较客观
的结论。过去有少数同志对西部地区利用FDl的情况作了一些初步分
析,既不包括对外借款部分,也未对利用FDl对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
标的影响作深入分析。
(二)借鉴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有关理论的指导,对制约西部地
区吸收外资的主要因素作了深入剖析,得出了制度建设滞后是造成西
利用外资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针对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西部地区利用外资
的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利用外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制度投资环境
Essay Summary
Since early 1 990s’,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Both the stock and flow expanded and became the locomotive of
world economic growth.China’S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upgraded to an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23.3%despite
of up and down since its opening up.Geographically,there is an East high
and West low situation in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with all ever-growing
east proportion.From 2000-2001 it took up 85.3%ofthe toml nationwide
and serves as an impetus towards economy.
To gain rapid growth in economy,west China needs to introduce
lots of foreign capital to fill the gap of fund.This essay tries to provide all
approach in foreign capital management with 3 classic theories in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VS.economic growth.Their logic relations are:Two
--Gap-Theory(to deal晰吐l fund gap in west China),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Theory(to help understand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requirements in investment environment),New System Economics
(to deal with bottlenecks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A couple of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Can be related to therefore:efficiency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investment
orientation etc.Studying the fun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in the
West and these factors the reason for the backwardness of local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can be traced and treated.
The essay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I‘'Foreign Capital Vs Economic Growth”.There are three
parts.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ree classic theories in this
field··----Two-Gap·-Theory,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Theory and
New System Economics Theory,and providing the backgrounds the main
ideas,reviews and hints of each for Chines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Studying these three theories on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in a country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investment
or a region:
environment,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orientation,selection of foreign capitals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level.Among these factors,the efficiency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can be treated as an issue of quality and allocation of
manpower,technology and natural resources;investment enviro衄。m
includes policy,system、location,m行astrlwture
market potential and
proiect for investment etc.For the underdeveloped market of West
China.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which one hand it dnctly
detemines me quality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also
detemines the utilization and its eff.ect of manpower,technical and
natural resources,thus can affect the orientation and sele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Chapter II“Practical Analysis of Foreign Capital Vs Economic
Growth’,.There are five part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capital
impact on major indexes of national economy in West China.It shows:
the forei凹capital utilization in the west enjoys rapid growth however the
overaIi scale is small,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n major indexes of
national economy is not obvious,but related;th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has positive towards system innovation in the west;the
imbalance of m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within the west;domestic
contribution is greater than foreign capital in the west;the foreign capital
contribution toward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
the west declined while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economy growth
because of its big portion in western industry.
Chapter III“The Reason for the Backwardness in th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of the west’’This chapter tries to approach the problem
from policy,system,industrial structure,organization,l'esource utilization,
market,investment project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etc.It shows that
insufficient system support is the main factor addressing to this issue and
2
related to other factors mentioned in this Chapter.Because policy itself is
a type or part of system,it becomes all another reason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problem is the consequence of ol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distribution policies;low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lack of project for investment is related to the backwardness of system
building;the backward hardware is resulted from the tilt policy of state
towards East in infrastructure long time ago.
Chapter IV‘‘Treatment of Expanding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in
the West”.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to solve the problem within five
parts of the Chapter.First,more system support to the Wes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get rid of the imbalance.Second,the coalition of
the western provinces to form advantages in market,resources and
locations.The mird.the western provinces should make big efforts to
improve investment environment.To be more specific,they should speed
up system reform to become friendly towards investors;fairly conduct
foreign capital orientation to improve its local economy structure;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forming resource market,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upgrade level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to
seek for new ways and channels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omestic capital introduction to reinforce East—West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in the West.
New ideas and contributions ofthe essay:
1.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s,quality and quantity study,
statistics and model,apply to the study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including intemational loans and FDI)and its impacts on economic
growth.The analysis is thorough,systematic,and deep,and the
conclusion is objective.
2.Deep analysis of main factors hindering the west from rapid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with classic theories of foreign capital VS.
3
economic growth,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ackward system
building is main factor of backward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3.Providing solutions at three levels to th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problems in the west.
Key words: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West China,Economic
growth,System,Investment environment
4
导言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影响一国乃至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通俗地讲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对西部地区来说,投资是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消费的作
用次之,出口最弱。以四川为例,2002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
51.7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只占46.6%和1.7%。西部地区要缩小
与全国特别是与东部的差距,实现小康社会,经济需要跨越式地发展,
这就要求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障。然后西部地区资金缺口巨大,光
靠自身积累远远不够。根据四川省计委和四川省招商引资局预测,从
2003——2007年,四川1 GDP要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年均固定资
产投资需2400亿元人民币,扣除政府投入和省内其他资金投入外,
每年还需从省外和国外引进资金约500亿元(2002年四川引进的国
内外资金只有270亿元):
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特别是加入WTO后,
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跃居全球第一。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
越大。从1980——1999年在中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
有2.7个百分点来自于利用外资的直接和间接贡献。①从中国的三大
经济区域来看,外资分布极不平衡,外资对东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十分明显,这是造成中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最重要原因。据测算,外
商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东部地区为18.11%,西部地区为1.15%,
东部与西部之间GDP估计增长率差异,大约有9070是由外商投资分布
的差异造成的。@因此,西部地区如何吸引更多外资,弥补其资金缺
口是支撑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因笔者长期从事利用外资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
。参见赵晋平的《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第16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参见魏后凯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文,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第25
页。
践经验,在工作中也遇到许多难题,所以拟通过此文,借助利用外资
与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引出几个影响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因素:
利用外资效率(包括人力、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的质量和配置)、
投资环境(包括政策、制度、区位、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和可投资项
目等)、外资投向等,并在深入分析利用外资对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
基础上,根据以上因素剖析西部利用外资落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
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西部地区乃至四川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统计比较和模
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利用外资与西部经济增长的有关问题进行研
究。为准确定位西部利用外资水平,本文采取了与全国相比、与过去
相比的纵向比较方式,也采用了与东部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外经贸部的利用外资统计制度,利用外资包括
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外商其他投资三部分。因外商其
他投资数量少(到2001年全国累计只有27.9亿美元,西部地区基本
可忽略不计)、统计数据不全,故本文所指外资只包括对外借款和FDI
两部分。而且还因为FDI在全国、西部和东部地区利用外资总量中所
占比重大,对外借款比例小、统计数据的获取相对比较困难(“中国
统计年鉴”只公布过3年的对外借款数;这项统计工作的直接负责单
位——国家计委也未向外公布分地区的对外借款数),所以在研究过
程中侧重于对FDI的分析。
第一章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
一国或一个区域要成功吸引外国投资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东道国
或一个区域要有资金需求,希望别人来投资:另一方面是外国投资者
愿意到该国或该区域投资。当前,西部地区对外资有大量需求,但外
国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是否愿意到西部地区投资,关键取决于他们
的投资策略和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
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出于市场战略考虑,有较强烈的“西进”
意向。那么,这种意愿能否变成最终决策,就取决于西部地区的投资
环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而目前制约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改善的最主
要因素是制度,即制度因素是决定外国投资者是否到西部投资以及在
西部投资成败和效率的关键。
基于上述见解,本文在对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进行实证分析之前,
就西部地区如何扩大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作一阐述。他们
的逻辑关系是:两缺口理论(针对西部地区的资金缺口问题)——跨
国直接投资理论(指导西部地区从理论上了解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和
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以吸引更多外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导
西部地区解决改善投资环境中“瓶颈”问题)。
第一节两缺口模型理论
’二战以后,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经济发展的道
路。但是,发展经济又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
不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H·B
·Chenery)和斯特劳特(A·M·Strout)在一篇题为《外援和经济
发展》的论文中,提出了“两缺口模型”,试图从经济理论上说明发
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
“两缺口模型”为:I—S=M—X。I—s表示储蓄缺口,M
—x表示外汇缺口。其基本内容是,为了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
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差额(储蓄缺口)同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外汇
缺口)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投资、储蓄、进口、出口这四个因素都是
独立变动的,因此,这两个缺口不一定能平衡。为了使其达到平衡?
可以有两种调整办法。
一种是不利用外资条件下的调整办法。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
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
就必须缩减进口或增加出口。按这种调整办法,除非不可能增加储蓄
和出口,否则就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
另一种调整办法是在缺口之外寻找财源,使其达到平衡,这就是
利用外资。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不必
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这项投资品又不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
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填补两个缺口,可以减轻因加紧动员国内资
源满足投资需求、支付进口费用而出现的双重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
增长。。
长期以来传统的发展理论关于储蓄——投资——增长呈现正向
因果关系的论点被国际社会所推祟,也为东亚经济高速增长所证实,
被非洲国家低储蓄率——低投资率——低增长率循环所验证。但是,
储蓄——投资——增长并不是一个平滑的转化过程,储蓄主要取决于
收入和财富,投资主要取决于利润率和风险。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
程中,一国市场的完善程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
国低储蓄率可能会因外资流入而实现高投资率,一国高储蓄率也可能
因为资本流出而出现低投资率。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低储蓄常常造
成“贫困陷阱(Poverty trap)”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通过引进外
资以缓解资本供给的不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已成为发达经济的许多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初期均依靠外国
资本的流入使经济持续增长。比如,加拿大在1870~1914年间,外
资占国内总资本的比例约为40%;澳大利亚在1861~1900年间,外
资比重约为37%o战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
都不同程度地依靠外国储蓄来发展经济。1965~1992年间,发展中
。参见李岚清主编的《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第54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 995年4月。
国家平均储蓄率为13.3%,而投资率则保持在20.8%的水平上,其差
额便是由外资来弥补的。但利用外资来弥补储蓄与投资的差额也并不
总是自动发生的,在投资与增长之间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与障碍。这决
定了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一系列其他补充性投入作保证,
如人力资本、技术知识以及保证投资质量的经济机制等等。
引进外资即利用国外储蓄是有成本的。以债务方式流入的国外储
蓄是一种纯粹的债务,外债规模不能超过国力承受的限度,净债务量
存在着一个对国民收入和进出口规模的“警戒比例”。一般认为,偿
债率,即清偿债务和国民收入的比率以25%为警戒线;债务率,即清
偿债务和出口总额的比率以10096为警戒线。以直接投资形式流入的
国外储蓄虽然没有外债那么强的还本付息约束,且受资国也较少承担
投资的风险,但由于国外直接投资者经常能获得比间接投资的利息收
入更高的利润收益,所以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内储蓄流出。
从根本上说,受资国能否成功地利用国外储蓄,关键在于国内资
本利用的效率如何。如果资本使用效率长期偏低,那么国内储蓄的缺
口将伴随国内储蓄的流出而有所扩大,使得一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国外
储蓄,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如果伴随国外储蓄的利用,资本使用效率
不断提高,就会减弱受资国对国外储蓄的需要程度。
两缺口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填补缺口,突破“瓶颈”而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
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注重创造好的
投资环境,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特别是作为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更
应重视这个问题,使外资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进出口的增加,促进储
蓄的增加,增强偿还能力。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急
剧增加,成为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这对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的
经济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从各种不同的
角度对这种国际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形成
充分利用它们在资金、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技能等方面的优势来弥
补本国经济资源的不足,发展和壮大民族经济;另一方面,又要采取
切实措施限制跨国公司垄断行为,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对于旨在转移传统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我们必须进行具体分
析,根据本国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引进,要剔除那些技术水平不
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项目,切不可来者不拒,一概接纳。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尤其要重视这一因素。
此外,由于各国经济技术水平不同,一种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
处的阶段也不同。当~种产品在原创新国己处于成熟阶段时,对经济
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来说,也许正处于创新开发阶段。我国在吸收国
外直接投资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时空差,引进我国需要的成熟生产技
术,同时结合我国的其他优势,开发本国的新产品,或者建立起新的
产业部门。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或重点在于发挥投资国公司本
身的优势,或重点在于利用吸收投资国的比较优势。但只有当这两种
优势结合起来,使投资方和吸收投资方的优势实现互补,建立一个新
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时,才能使双方的合作建立在互利和互补的
可靠基础上。例如,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只
有在兼具所有权、内部化、区位三种优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
作为投资方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吸收投资方提供所需要的资金、
技术、管理经验等。而作为吸收投资方就必须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包
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创造区位优势。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忽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那里制度
至多是经济增长的研究前提,而不是原因。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经
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有效率的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无效
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科斯和道格拉斯·诺斯、詹姆
斯·布凯兰等人为新经济制度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制
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制度是指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或管束人们行
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行为。
制度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制度主体有意识地创造的
法律规范,从政治规则和经济规则直到个别契约。非正式制度是在一
个社会长期历史进程中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如社会的价值观念、伦
理规范、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第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来源于人们通过分工和交易
实现的合作,而人们之间实现合作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
安排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保证。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观点可以
概括为:只有在制度安排使得生产性努力有利可图时,才会出现经济
增长:在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是财产权的界定;由于承担保护财产
权利的主要是国家,所以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
难以替代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一个不
缺的因素,而且还是最根本性的因素。
第三、制度主要提供以下功能:一是制度的激励功能,即通过对
财产权的明晰和保护,形成一种激励和约束相对称的制度安排,二是
降低交易成本功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即使没有要素投入的增加,
单是制度创新就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经济活动的总成本
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技术创新会降低生产成本,制度创新则会
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制度的导向功能,即制度引导人们通过生产性努
力来实现财富的积累。四是制度的信息功能,即通过影响信息与资源
的可获得性,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则,塑造人们的思维,影响人们
的行为选择方式。o
第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制度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同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技术知识一样,都是社会生产过程和社会经济运行所不可
缺少的要素。因此,也应象分析其他生产要素那样分析制度的需求、
供给、均衡、失衡。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制度均衡的实现。
。参见刘灿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一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思考”文,载于李萍主编的《西部开发热点问
题探索》第17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第五、制度失衡是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为消除制度失衡,需
要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制度创新和变迁也是一项
有成本的活动。因此,条件是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收益高于其成本。人
们进行制度创薪和变迁的动力也就在于充分利用制度的功能,创造出
最大的收益。制度变迁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可分为诱
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类型。
制度能够产生效率,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新制度经济学
的一大发现。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之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就在于:从历史、现实与理论相结合的全
方位角度证明了制度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生变量,探讨了制度变迁
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运行效率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还有不少局限
性,一是制度不像一般商品那样容易量化,因此,难于给予准确的定
义和模型化:--I茜U度变迁通常过程漫长,因此统计资料一般不完备,
难于进行严谨的计量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时,提出了一个很
有价值的观点,即在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或地区,或者一国处在新旧
体制转轨时期,此时此地制度效率是最高的。同时,在制度创新过程
中经济增长率也较高。一旦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以后,制度效率就会处
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制度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更
具有实用价值。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阶段,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
识到,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最基础的地
位,它决定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决定着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
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而改革开放导致的制度变迁正成为中国经济
增长的动力源。
对西部地区来说,由于西部地区的市场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相差
很大,而且也远远滞后于东部地区,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
用。具体到西部地区的利用外资来讲,西部地区的财产权结构问题和
交易成本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外资的利用效率,影响了其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因此,制度创新是西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效率
的首要任务。
小结:从上述三个理论及其对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启示可以看
出,这三个理论对分析西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
强的指导作用。在本章第一段笔者描述了三个理论的逻辑关系,经过
对理论的阐述,可以看到,这三个理论给我们提出了影响一国或一个
区域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主要因素:利用外资效率、投资环境、外
资投向、对不同产业和不同技术水平的外资的选择吸收(并不是对各
种类型的外资一概吸收)等。其中,利用外资效率可具体分解为人力、
技术、自然资源等投入要素的质量和配置问题;投资环境又包括政策、
制度、区位、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和可投资项目等。对目前市场化程
度还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讲,在这些因素中制度是最主要的。因为,
一方面它本身直接制约投资环境的好坏程度,另一方面,它也制约着
人力、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利用程度和效果,也影响着外资的投
向和对吸收外资的选择能力。
因此,下文在深入分析利用外资对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
根据以上因素剖析西部利用外资落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
的对策。
第二章利用外资与西部经济
增长的实证分析
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需求方
面,利用外资会影响投资、出口(出口通常被认为是供给行为,因为
对生产者和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需求的是进口商品,而不是出口商
品)、消费等即期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二是供给方面,
利用外资会影响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考
虑到当前我国和西部地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需求,以及需求
方面的统计指标完整等情况,本章利用有关模型从需求角度分析利用
外资对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利用外资与消费之间的统计数据不
完整,而且考虑到外资在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工业领域,所以本章(未
分析利用外资对消费的影响,而改为)相关部分主要分析引进外资对
工业增长的影响。
第一节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概况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利用外资水平得
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
年利用外资总额达655.9亿美元,其中FDI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
美国成为全球利用FDI最多的国家。从利用外资合同金额与实际金额
各年的增长速度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除少数年度外基本上保
持了持续增长态势(见表2-I),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8.5%和
23.3%。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利用外
资水平的迅速提高又进一步为经济增长增添了动力。利用外资在我国
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我国吸收外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86年的起步阶段;
1987—1991年的持续发展阶段;1992—1995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和
1996年以来的结构调整阶段。⋯
一、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在全国的地位。
从全国来看,利用外资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格局。西部地
区利用外资的绝对数与比重很小,和东部地区差距大,这在一定程度
上与西部整体经济落后有关,反过来,利用外资数量小也加剧了西部
与东部的经济差距。这里,将西部和东部利用外资作一对比考察(因
1999年以前东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区,西部地区为10个省、
市、区,从2000年开始,广西、内蒙古分别从东部和中部划入西部,
所以1999年以前的统计数和2000年以后的统计数不能作简单相加)。
对比全国利用外资的四个阶段,西部地区吸收外资也大体呈现
以上4个阶段(见图2—1)。1999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1.4亿
美元,是1983年的33.2倍,年均增长率为22.7%。特别是1992一1996
年增长最快。1999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350.5亿美元,是1983
年的57.6倍,年均增长率为28。8%,略高于西部地区。截止1999年,
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2893.2亿美元,占全国总数的64.7%,而西
部地区只有124.9亿美元,仅占全国的2.8%。从1978—1999年,东
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而西部地区实际利用
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增长极小,始终不超过3%(见表2一1)。2000年,
广西、内蒙古划入西部后,西部利用外资的比重上升到3.8%。由此
可以看出,尽管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从纵向看有较大增长,但横向比与
东部地区差距大。
“参双晋平的《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第24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14
图2-1 1983-1999年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曲线图
单位:万美元
表2-1截至2001年东部、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年份全国金额占全国比重占全国比重
金额金额
(%) (%)
1978—1986 162.9 61.O 37.4 3.2 2.O
1987一1991 505.8 235.7 46.6 14.6 2.9
1992—1995 1495.1 1037.0 69.3 44.3 3
1996-1999 2304.3 1559.5 67.7 62.8 2.7
总计4468.1 2893.2 64.7 124.9 2.8
2000-2001 1186.0 1011.8 85.3 45.2 3.8
注:①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
山东、广东、广西、海南。
②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西藏。
③1999年以前,东部地区为12个省(市、区),西部地区为lO个省(市、
区)。从2000年开始.广西、内蒙古分别由东、中部划入西部地区。下同。
④资料来源:1999年以前数据根据赵晋平的《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计算所得,2001年出版。2000年和2001年数根据中国外资统计计算所得,下表
同。
⑤本文表格中数据小数位误差均是由舍入造成。
从利用外资结构看(见表2—2),西部地区利用FDI的比例与东
部和全国一样,均远远高于使用对外借款的比例。东部地区的外资中
FDI占绝大多数,截止1999年对外借款仅占其总量的6.6%,大大低
于西部的20.7%。对外借款可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商业贷款三部分。西部使用对外借款比例高于东部的原因主要
是,西部整体市场环境落后,对FDI的吸引力不强;而对外借款中的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带有援助落后地区建设性质,对市
场环境的要求不高。西部地区使用对外借款的金额低于东部的原因主
要是,东部市场环境发育成熟,经济水平较高,企业利用国际商业贷
款的能力强,数额大:而西部企业效益差,还款能力弱,使用国际商
业贷款的数量少。从2000一2001年的情况看,西部使用对外借款的
比例大大下降,而东部地区则快速增加。
由于统计制度原因,如中央有关机构直接承贷的对外借款在统计
上未归入西部地区,但这部分借款又投入到西部,实际上西部地区利
用对外借款的数额远远高于表2—2中的金额。
表2—2截至2001年东、西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结构
单位:亿美元
利用外资
对外借款FDI
地方名称总额(A) 占全国金额(B) B/A(%) 金额(C) C/A(%)
比重(%)
1978-1999
全国4468.1 1391.8 31.1 3076.3 68.9 100.O
东部2893.2 190.8 6.6 2702.4 93.4 87.8
西部124.9 25.9 20.7 99.O 79.3 3.2
2000—200l
全国1186 310.1 26.1 875.9 73.9 100.O
东部1011.8 280.8 27.8 731.O 72.2 83.5
西部45.2 7.5 16.6 37.7 83.4 4.3
从利用FDI看,截至1999年东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FDI占全国
的87.8%,而西部地区只占全国的3.2%。2000年,由于广西、内蒙
古在统计上划入西部地区,2000-2001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FDI在
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为4.3%。同期东部地区占全国的83.5,略有
下降。、
二、西部各省、市、区利用外资情况。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但与东部差距大,在全国的比重小,而且西
部各省、市、区之间的差距也很大。从表2—3可看出,截至2001年,
西部地区利用FDI最多的省份是广西,实际利用FD73.3亿美元,比
位居第二的四川省约多95%,占西部总数的36.1%,在西部地区遥遥
领先。而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贵州、宁夏实际利用FDI不到
全国的0.5%,占西部FDI的比重都在5%以下,青海、西藏占全国比
重几乎为零(西藏实际利用FDI为3万美元,在下表中反映不出来。)。
表2-3截至2001年西部各省、市、区利用FDI情况
实际投资
地方名称占全国比重(%) 占西部比重(%)
(亿美元)
全国总计3952.2 100.0
西部203.3 5.1 100
广西自治区73.3 1.9 36.1
四JII省37.6 1.O 18.5
陕西省34.O O.9 16.7
重庆市25.1 O.6 12.3
云南省10.O O.3 5.0
内蒙古自治区7.5 0.2 3.7
甘肃省5.3 0.1 2.6
贵州省4.5 0.1 2.2
新疆自治区3.9 0.1 2.O
宁夏自治区1.5 O.1 O.7
青海省O.6 0.O 0.3
西藏O.0 O.0 O.0
注:此表数据根据“中国外资统计”和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从FDI的行业分布来看,外资在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
造业,且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高科技项目、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务、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投资还很低。以四川为例,截至2002年,FDI
投向制造业的金额占全省FDI总数的56.6%;其次是房地产业,占
12.3%;建筑业占8.2%;社会服务业占5.2%;电力煤水生产供应业占
4.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3.1%;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占2.4%;
其他行业占7.4%。
第二节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QDP的影响
为分析利用外资对西部GDP的影响程度,这里我们选用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其中产量用GDP表示,投
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力。为了便于分析国内投资与国外
投资各自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可把投入的资本要
素分为两部分: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
GDP=A(DK)‘a(Fc)‘B L‘Y
两边取对数得
InGDP=C+Q In(DK)+B in(FC)+Y InL+U
其中C--InA:DK--国内固定资产投资:FC=实际利用外资;L=就业人
数;U=随机误差项。在回归分析中选用1995——2001年东、西部
各省的存量数据(见表2—4、表2-5)。
表2—4东部地区相关数据表
GDP 国内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就业人数
年份
(亿元) 投资(亿元) (万美元) (万人)
1995 33506.81 10996.23 3397239 26361.60
1996 39532.08 12301.71 4067102 26466.80
1997 44366.12 12818.11 4073449 26734.50
1998 48114.54 14435.7 3949012 26016.70
1999 47599.75 15686.06 3504974 26071.OO
2000 55689.58 16710.74 4646262 23731.70
2001 61393.17 18363.12 5472218 23934.80
表2-5西部地区相关数据表
GDP 国内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就业人数
年份
(亿元) 投资(亿元) (万美元) (万人)
1995 8140.28 2280.72 150168.0 14558.00
1996 9613.22 2743.76 198224.0 14645.30
1997 10754.89 3236.44 178511.0 14786.70
1998 1i522.05 4032.58 137555.0 14660.60
1999 12002.80 435l-6l 113767.0 14641.30
2000 15654.62 5922.48 219590.0 18264.40
2001 18221.44 6976.37 232489.0 18296.40
注:①两表中2000,2001年的数据,东部地区不包括广西,西部地区包
括内蒙古、广西共12省;②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等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利用
外资数;③两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外资统计》计算而得。
经计算得到如下结果:(运算当中Y表示GDP;Xl表示DK;
X2表示FC;X3表示L)
表2—6东部地区回归分析结果
Model Summary
I Model
. 1 8 1 8qua。E1 A83“。s。t。e。d。3 5。t。d。.;r。r。o。mr。:I
I 1 .988I .97_7| .9531 .04384
注:①Predictors:(Constant),LNX3,LNX2,LNXl
②Dependent Variable:LNY
Coefficients
Unstandardized Standardized
T
Sig. collinearity
Coefficients Coefficients (P值) Staristics
Model B Std.Error Beta Tolerance VIF
l (Constant) 一10.932 9.953 -1.098 352
LNXI .991 174 .889 5.686 .011 .318 3.145
LNX2 .368 183 .297 2.017 .137 .359 2.782
LNX3 649 730 158 890 .439 .245 4.078
注:Dependent Variable:LNY
表2—7西部地区回归分析结果
Model Summary
Adjusted R Std.Error of
Model R R Square
Square the Estimate
1 .9991 .998I .996 .01904
注:①Predictors:(Constant),LNX3,LNX2,LNXl
②Dependent Variable:LNY
CoefficientS
Unstandardized
Standardized Sig.
Collinearity
Coefficients T Statistics
Coefficients (P值)
Model B Std.Error Beta Tolerance VlF
1 (Constant) .955 1.428 .669 .551
LNXI .651 .048 .896 13.606 .001 .169 5.922
LNX2 .148 .058 .134 2.542 .085 .262 3.824
LNX3 .129 .240 .048 .536 .629 .090 11.123
注:Dependent Variable:LNY
将东、西部各自的计算数据放在同一表格中比较
表2—8
东部估计系数T检验值西部估计系数T检验值
常数项-10.932 —1.098 常数项0.955 0.669
InDK 0.991 5.686 InDK 0.615 13.606
InFC 0.368 2.017 InFC O.148 2.542
1nL 0.649 0.890 inL 0.129 0.536
从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1、从东、西部的Model Summary表可以
看出,R平方和调整后的R平方均接近于标准值1,说明该模型能有效
地反映各指标之间的关系。2、实际利用外资(FC)与东、西部的GDP
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有所不同。东部地区FC每增长一个百
分点,其GDP将上升0.368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FC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其GDP只上升0.148个百分点。这说明FC对东部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比
西部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东部本身的经济水平较
高,对于外资有着有效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与西部相比,东部有
着优良的体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丰富的人力资本,这必然
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外资投入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3、
就西部本身而言,DK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增长O.615个百分点,这
远远高于FC引起的GDP增长,而且西部地区DK与Fc之间的比例也大于
东部地区的比例,这表明无论从横向、纵向来看,西部的经济增长对
国内投资的依赖性更强,经济发展大部分可能还停留在国家政策引导
的层面上。4、虽然常数项与劳动力两项指标的T检验值不高,但在东
西部整体回归分析中,两项检验指标(R‘2值和F值)都是显著的,所
以,从常数项与劳动力的估计系数中仍然能看出东部地区拥有更利于
经济增长的体制、技术、经济结构、人力资本。东部地区劳动力每增
长一个百分点,GDP增长0.649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劳动力每增长一
个百分点,GDP增长0.129个百分点,可以说明东部地区劳动力要素中
技术含量更高,人力资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三节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从动态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经济的潜在产出取决于劳动(人力
资本)、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的积累水平。利用外资对一国乃
至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在于其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之
一。
一、FD 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情况。
从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利用外资(FDI)规
模逐年增加,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由1981年
的3.8%提高到1996年的15.1%,以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降
低,2001年为10.5%。但自1992年起,利用外资在规模上超过国家
预算内投资,成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国内贷
款的第三大资金来源。从西部地区来看,与全国情况一样,1997年
以前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不断提高,1996年达4.4%,
1997年后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见表2-9)。但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
投资比重的总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只相当于1981年全国的平·
均水平。对近几年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不升反降的原因
进行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商来华投资的增幅下降,西部地区也同样受到影响。二是西部地区
制度环境和投资环境不够理想,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没有大的提高,
导致利用外资数量没有明显增长。三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四是青海、西藏利用外资数量很少,
而其固定资产投资却在上升,因此,就对西部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
资比重的增长起到负面影响。
表2-9 1996--2001年西部地区实际使用FDt占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表
西部全社会固定西部实际使用
苦B/^
全国实际使用FDI占
资产投资(A) FDI(B) 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年度亿元人民折合亿美
亿美元% %
币兀
1996 3620.0 436.1 19.4 4.4 15.1
1997 4112.3 495.5 16.5 3.3 14.8
1998 5046.8 608.1 23.5 3.9 13.2
1999 542l_3 653.2 18.4 2.8 11.2
2000 61lO.7 736.2 18.5 2.5 10.3
2001 7158.8 862.5 19.2 2.2 10.5
注:①此表西部地区为12个省市区;②美元与人民币按1:8.3折算;③此
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二、对外借款对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
西部地区通过借用国外贷款,弥补了其资金不足,建成了一批
重点项目,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经济增长。西部地
区借用国外贷款的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了其固定资
产投资,同时还带动了一批国内配套资金的投入,其对固定资产投资
的贡献已超出其本身的金额。这里以四川为例进行说明。目前四川省
在水利、电力、公路、机场、工业、城市环保等领域投资额最大的固
定资产投资项目均使用了国外贷款。如,全省己建成的最大水利项目
——武都引水一期工程,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其中使用世行贷款
6700万美元。全省己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总投资285
亿元人民币,其中使用世行贷款9.3亿美元,为至今为止世行对全球
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工程。全省已建成的最大火电厂——江油电厂四
期工程,总投资37亿元人民币,其中使用法国政府贷款2亿美元。
刚建成的成都——南充高速公路,总投资64亿元人民币,其中使用
亚行贷款2.5亿美元。双流机场扩建工程,总投资24亿元,其中使
用荷兰政府贷款3500万美元。四川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攀钢
二期工程,总投资96亿元,其中使用国际商业贷款1.2亿美元。
正如本章第一节提到的由于统计制度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实
际使用的国外贷款要比统计表上显示出来的数据大得多,相应地对固
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也要大得多。
第四节利用外资对西部工业增长的影响
考察外商投资经济工业产值对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可
以直接反映出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工业经济规模扩张的影响程度。从
表2-10可以看出,1996—2001年,虽然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工业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总水平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但从纵向看
增幅大,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100%。从1999~2001年,西部外
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这表
明外商投资企业对茜部地区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张起到了越来越大的
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在西部工业经济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
西部地区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的提高。表2—11表明,除工业增加值
率外,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工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高于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企业,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高
50%。
2—10西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
西部工业
西部工业西部外商西部外商投资
全国外商投
年度总产值
总产值比投资企业企业工业产值B/A
资企业工业
上年增长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
产值占工业
(A) 总产值比重
(%) (B) (%)

(%)
1996 8709.3 462.3 5.3 15.1
1997 7479.7 -14.1 601.8 30.2 8.1 18.6
1998 8252.8 10.3 589.0 —2.1 7.1 24.O
1999 8554.3 3.7 636.0 8.O 7.4 27.8
2000 9815.3 14.7 743.5 16.9 7.6 22.5
2001 10767.8 9.7 1138.4 53.1 10.6 28.5
注:①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区:②此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下表同。
来渝投资,包括日本的发条株式会社、自动车铸物株式会社、香港银
建公司以及东京锻造等,吸引的配套投资数量和比例都相当可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外资对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无
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了西部地区
的工业化进程。
第五节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
利用外资对一国或一个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推动一国或一个地
区对外贸易的扩张;二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增长推动进出口商品
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从数量上看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规模扩张的影响。
从全国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外商
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升高,2001年已达
50.8%,占据半壁江山。从1997年到2001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
口占总进口比重有所降低,而出口金额占全国总出口金额的比重却不
断上升,从41%升到50.1%。同期,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
其总进出口的比重与全国的情况相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
1997年的23.6%降到2001年的15.2%。该比重与全国水平的差距越
拉越大,2001年比全国低35.6个百分点。1997—2001年,西部外商
投资企业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重逐步降低,而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
徘徊不前。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数量小,
对其对外贸易规模扩张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而且此作用呈现越来越
小的趋势(见表2—12)。
表2—12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及其比重
年份进出口迸口出口
西部囊B/A 鬟西部霾D/C 滩西部霾F/E (%) (C) (%) (E) (%) 熬
(F)
(A)
(B)
(%)
(D)
(%)
1997 llg 3 Z8 l 23 5 4,.U 38.4 18.b bU.b b4.b 8Z.9 9.6 11.b 41.0
i_98 13Z f Zb.1 19 7 48 r b1.1 10.9 "21.Z b4 T 81.b lZ.Z 10.U 44 U
l甘H9 14U U ZU Z 14.4 48 4 62 8 11.8 lH.g b3.b 77.Z 8 4 1U 9 44 U
2UUU j,L, Z3 3 14., 4H g ,Z.4 1Z.g l√.g 5Z.1 gg.3 lZ.4 lZ.5 4Y.9
ZUUI 158 4 Zb.6 la.Z bU.8 fi.畸14.Z 18.Z b1.7 gU.b lL 4 1Z 6 bu.1
注:①1997年西部数据不含重庆:②西部包括12个省、市、区;③此表数据根据《中国统
汁年鉴》计算丽得。
分析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其总进出口比重下降的原
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青海、西藏吸收外商投资数量极小,外商投资
企业进出口几乎可忽略不计,而这两个省、区的对外贸易总量还呈上
升趋势。二是西部地处内陆,交通不便,运距长,发展加工贸易的成
本高。外商到西部投资看重的是本地市场,而非加工后把产品出口到
国际市场。这是造成西部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数量少、发展慢的主要
原因。
二、从商品结构来看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
级的影响。
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这里以四川为例进行分析。从出口商品来
看,1997-2002年四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年均增长27.2%,高于同期
全省出口年均增长19.2%的速度,而同期四川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
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8.2%和50.1%。从表
2-13中可看出,四Jll夕l-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总出口的比重呈小幅
波浪上升趋势,但此比重不大,平均约为1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
产品是四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要商品,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出
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65.2%上升到2002年的85.4%,增幅超过外商
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总出口比重的增幅。
从进口商品看,1997—2002年四川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年均增长
21.7%,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均增长12.5%,远远低于
同期全省进口年均增长49.4%的速度。从表2-14可知,四川外商投
资企业出口占全省总出口的比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与出口一样,机
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是四川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主要商品,其占
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81.9%下降到2002年的
72.8%。这两种产品占全省总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1.5%下降到
2002年的14.4%。
以上分析表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
产品为主,其对提高四Jl J出口商品档次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因这两种
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不高,作用仍不太明显;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
对全省进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作用呈下降趋势。
表2—13 四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商品构成.
。单位:万美元
四』|I外商四)ll,b商
四川外商
四川省总投资企业投资企业
投资企业A/B C/A D/A (C+D)/B
年份出口额机电产品高新技术
出口额(%) (%) (%) (%)
(A)
(B) 出口额产品出口
(C) 额(D)
1997 10166.6 127529 8.O 4202.9 41.3 2432.4 23.9
1998 12476.1 117112 10.7 5033.1 40.3 3480.4 27.9 7.3
1999 15828.9 113851 13.9 6604.1 41.7 4856.8 30.7 10.1
2000 24516.9 139437 17.6 12421.1 50.7 10172.5 41.5 16.2
2001 23997.0 158272 15.2 8265.9 34.4 6056.4 25.2 9.1
2002 32072.7 271000 11.8 15319.6 47.8 12053.2 37.6 10.1
资料来源:除四川省出(进)口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外,其余数由成
都海关提供,或据此计算而得。下表同。
表2一14 四川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商品构成
单位:万美元
四川外商投四川外商投资企业
四川省总
年份资企业进口A/B(%)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C/A(%) C/B(%)
进口额(B)
额(A) 术产品进口额(C)
1997 21089.4 54772 38.5 17265.8 8l_9 31.5
1998 18872.5 92162 20.5 13830.2 73.3 15.0
1999 27177.3 132996 20.4 20958.0 77.1 15.8
2000 37007.1 115083 32.2 26988.8 72.9 23.5
2001 42737.5 151644 28.2 35177.6 82.3 23.2
2002 34738.4 176000 19.7 25272.2。72.8 14.4
另外,由于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小,相应地对技术进步、扩大
就业、增加税收、提高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也比较弱。但他们之间也
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应该看到,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西部各省、市、区都得
深刻认识到利用外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意识到自身的投
资环境还不能满足外资大规模进入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对西
部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效应”,迫使各省、市、
区按中国入世承诺,清理、修改有关的法规、政策,精简对外商投资
的审批手续和环节,规范收费行为,为外资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小结:通过本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尽管西部地区
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快,从1983到1999年年均增长22,7%,接近全国
的水平,但总规模小,还不能完全弥补西部地区的资金缺口,对国民
经济主要指标的正面影响不十分明显,但具有正相关关系:利用外资
对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西部各省、市、区之间利
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差距大,发展很不平衡:在西部地区内资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高于外资;利用外资对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
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而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
与外资在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分布在工业领域有关。
第三章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落后的原因
根据第一章有关理论引出的影响一国或一个区域利用外资规模
与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结合第二章的分析结果,本章主要从政策、
制度、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市场和与市场相关的可
投资项目、投资硬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落后的原
因。
第一节政策因素
政策作为制度的特定类型,是直接影响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因
素。西方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与投入产出的技术因素相比,制度对
经济运行、资源配置的影响更大,因为任何投入产出都是在既定的制
度框架中存在的,制度既可决定投入的成本,亦可决定产出的收益。
在利用外资问题上,政策这一制度形态的效用表现为:它既可以施以
种种优惠,从而构造出有利于对外开放的制度框架,亦可设定多种限
制,由此形成不利于利用外资的制度环境。
从实践看,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利用外资在战略上偏重于东部
地区,因而东部地区政策环境总体上优于西部地区。不仅如此,由于
东部地区善于在政策实施中及时做出灵活处理,因而东部地区对外资
更具吸引力。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对政策效应的认识有了较为深刻的
感受,地方政府力图在本区域内营造出比东部地区更为优越的政策优
惠。这种努力虽显示出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地方政
策受制于自身的行政级别权限,因而实际上能够提供的政策空间很有
限;而超越全国性规定的地方政策是绝不允许的,也是难以兑现的。
这样一来,很难使境外投资者对西部地区大量投资,至多只能诱导一
些短期的投资行为。其二,与前者相联系,地方政策的稳定性较低,
变化较快,不能使投资者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其三,一些地区为吸
引外资竞相许诺优惠政策,形成“优惠政策竞争”,由此降低了政府
的权威性,损伤了政策的严肃性。
根据国家计委外资司2001年对西部6个省、市、区和中部2个
省的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以下简称“根据国家计
委的问卷调查”),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政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招商引资政策“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70.07%),二是“缺
乏强有力的政策执行机构(63.75%),三是“缺乏有吸引力的优惠政
策”(63.26%);四是“招商引资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实”(63.02%):五
是“政策不完善、不明确”(45.05%);六是“各地优惠政策竞相攀比,
令人无所适从”(33.82%)。
应该说,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开放开发的推进,话部地区有关利
用外资政策的优惠程度与东部地区已没有太大的差异,但问题在于西
部地区政策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政策的运作机制也不够顺畅,要形成
一整套公正、规范、稳定且系统化的政策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尚需一
个较长的过程。而且,笔者认为目前东西部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政
策趋同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东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形
成的政策环境水平差距大,西部的制度供求缺口远远大于东部地区,
需要给予比东部更为优惠的政策供给。政策差距是影响东西部利用外
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节制度因素
政策是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面已就政策因素对西部地区
利用外资的影响作了分析,这里对除政策外的其他制度因素如何影响
西部利用外资进行分析。探索西部利用外资落后的原因,一个不容忽
视的重要因素就是西部发展缺少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一种有效率
的制度必须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西
部扩大利用外资的直接因素有两个:第一,要素投入的预期收益必须
大于预期成本;第二,要素投入西部的预期收益率不低于投入东部的
预期收益率。总的说来,影响要素投入西部的预期收益水平的因素有
两类,一类是资源因素,主要是西部稀缺资源要素条件处于相对劣势,
这势必增大投资者的生产成本,另一类是制度因素,主要指低效率的
传统体制,它增大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资源要素的劣势在短期内难
以改变,并且它的变化取决于制度,而低效率的体制可以通过改革实
现制度创新。消除低效率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要素投入
的预期收益率。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发展滞后是由于缺少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要素投入预期收益率的制度安排。o西部地区低效率的制
度安排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地区体制转轨相对滞后,传统体制保留较多。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的进程相对滞后,在东部地区已比较成功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时
候,西部地区的经济体制还留着较浓厚的传统体制色彩。西部地区在
行政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企业制度等许多方面还保留着较多
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有的方面和地方还相当严重。由于传统
体制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容的制度,必然严重阻碍生产要素的
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阻碍西部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
二、国有经济比重高,非国有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西部地区工业的主体,绝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建立的,改革开放之初,工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高于其他地区(见
表3一1)。1980年西部地区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国有工业超过80%的
就有8个省区(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最高的甘肃省达92.2%,几乎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20世纪80年代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推进,东南沿海各省非国有、非公有经济迅速崛
起,西部地区非国有和非公有经济虽也开始萌动,但强度远弱于东部。
1992年当全国非国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占到48.5%,东部
浙江、江苏两省非国有工业已占到74%和72%时,西部非国有工业的
份额仅占33%,青海和西藏甚至不足20%。到2000年,东、西部非国
有经济占工业产出的份额,分别为86%和55%。改革以来,非国有经
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西
部的经济发展。
。参刘德华的“体制内创新与西部大开发”文,载于《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第“页。
91
表3-1三大地带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
1981 1989 1992 1995 1997 2000
全国25.24 43.94 48.50 66.00 74.48
东部29.79 56.26 59.64 72.67 79.76 86.00
西部15.09 31.84 33.29 45.29 52.66 55.00
资料来源: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从总体来看,来谣部投资的企业以中小公司为主,中小型外国投
资者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合资合作难度大。因此,西部
地区的所有制结构体制阻碍了相当部分外商到西部投资。
三、管理体制的“制度障碍”。
由于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地方政府仍保留着干预经
济生活的很多权力,尚未形成对政府干预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一些
部门、单位和个人凭借其权力,肆忌为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
利,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行政效率
普遍不高,审批项目太多,程序复杂。一些地方和行政人员法制观念
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在引进外资时,不顾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
对外商做出许多承诺,外商找到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却不予理睬,使
外商产生被“JQK”(勾、框、锯)的感觉。根据国家计委的问卷调查,
中西部地区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集中的依次是:
“办事效率太低”(72.75%),办事程序不透明不规范(65.45%),手
续过于繁琐(65.21%),工作人员素质低、态度差(61.56%),各类行
政审批过多(61.07%);以及对企业经营随意干预太多(37.96%)等。
可以说,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
求。在西部地区的行政系统中,有很多方面还存在阻碍外资大规模进
入的制度安排。
此外,西部地区的法律制度建设、市场秩序、信用环境等方面也还
存在很多缺陷,增大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制约着外资的流入。
第三节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
由于西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政府投资的一些采掘工业和重化工业的大
项目,因此,在西部的工业中,资源开采和重化工业的比重较高。
由于缺少西部的有关资料,这里引用江小娟对中西部地区的分析
作说明。o在中西部40个工业行业中,产值比重较大的前10个行业
依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食品加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蒸汽、热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采选业,烟
草加工业。1998年,这lO个行业实现总产值37717.9亿元,占中西
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的57.7%。
上述行业除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大多属于
增长速度缓慢、加工层次较低的传统产业,尤其是采掘和原料工业。
相反,近年来一些增长迅速的新兴行业,如服装、皮革、文体用品、
化纤、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不仅占中西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小,
而且占全国同行业产值的比重也不到20%,远低于中西部各行业35%
的平均水平。即使是西部较有优势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产值
也仅占全国的9.3%。很明显,这种行业结构特征是导致近年来中西
部工业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中西部资源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高的特点相关联,中西部大型
企业相对较多(见表3—2)。
表3-2 1998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比较(%)
全国中西部岖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工业增加值43.9 13.3 42.8 47.4 12.O 40.5
全音瓯目工^数30.3 17.1 52.6 33.1 16.5 50.4
固定资产净值53.O 15.8 31.2 57.3 16.5 30.8
利税总额60.8 10.8 28.4 67.2 9.3 23.6
资料来源:魏后凯主编,《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郑州,河南人民
出版社,2000年。
①参见江小娟的《中国的外资经济一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第9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过去20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大陆吸引的外
资以来自香港、台湾等地的中小型投资者为主,投资的行业以轻型加
工业主为。西部以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和大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使西部地区对外商缺乏吸引力,是西部吸引外资较少的重要原因之
一。
第四节资源利用效率与人力资源
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制约着外资的投入——产业比率。资源可分为
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这里主要以西部相对比较丰富的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主进行分析。
一、资源利用效率。
西部地区是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矿产品的种类和探明储量、农
副产品的品种和生产量以及劳动力资源的数量都比较丰富。一般认
为,资源条件是西部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最有利因素。然而,从近
20余年的实践看,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对外资并未形成强大的吸引
力。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资源的开发滞后,开发技术水平不高,资
源经初步开发和加工后,虽然价格低,但质量也较低,后期加工还需
较大投入,因而资源的优势并未转化为现实的优势。二是,在市场开
放程度提高的情况下,资源的流动性较强,资源的流动淡化了特定区
域固有的资源优势。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部地
区,就四川I省而言,每年约有600多万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打工”,
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西部与东部在劳动力资源上的势差。对西部地
区资源优势的真正形成,尚待资源开发达到一定水平,而资源开发水
平的提高又必须使资源与加工产品的比价趋于合理化。三是市场经济
能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企业关
注投入与收益的关系,关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西部地区市场化
程度较低,存在着许多阻碍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因素,如,陈旧的用
人制度使一批高素质人材无用武之地,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再如,
未形成有效的技术作价入股制度,技术资源无法合理化配置,等。这
些都使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降低。
二、人力资源。
国际经验表明,享有基本教育和拥有基本技能、文化的人力资源
储备,符合私营部门需要的国民教育计划,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而调
整的劳动力的教育计划,会增强一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对西
部而言,开发人力资源具有尤其重要的特殊意义,因为西部地区最大
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沿海地区在过去20多年取得了高速的经济发展,
主要在于它拥有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廉价的劳动力。西部地区的大量
廉价劳动力是其吸引外资的显著优势之一。但西部从业人员受教育程
度低,技术熟练程度不及东部,削弱了这一比较优势。从本文第二章
第二节的模型分析可知,东部地区劳动力素质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对
GDP的贡献比西部地区高0.52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计委的问卷调查,外商投资企业认为中西部地区人力资
源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丰富但素质不高”(62.53%)。主要表现
在中高级管理人员不足(65.45%);中高级技术人员不足(59.37%);
一般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难以管理(52.55%)等。企业基
本能够在本省得到所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只有26.03%,
大部分能够得到的占22.38%。总之,多数外资企业对中高级人才的
需求都不能在当地得到完全的满足。实际上,西部的人均工资固然低
于东部,但其人均效率工资却高出东部。外商为了获得比较利益,宁
愿花高价聘请熟练工人、技术工人,也不愿因为节约工资开支,而使
投资效益下降。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外商很可能做出即使多花点工
钱,也要在东部投资的决定。
第五节市场和与市场相关的可投资项目
在市场经济中,投资的回报取决于产品的市场销售。因此,在特
定区域中能否为特定产品提供较好的市场前景,这是影响乃至决定投
资的首要因素。
西部地区市场环境的总体特点是:理论需求潜力很大,但有效需
求不足。从理论需求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空
间大,具有很强的理论需要。然而,从有效需求看,虽然西部地区有
众多的人口,但低收入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加之绝大多数城市收
入水平低,综合购买力呈弱势。2001年,西部人口3.6亿,占全国
的28.7%,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国的17.5%。同期东部人口
占全国的37.6%,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占全国的60.0%。再从人
均收入来看,西部城镇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和东部水平,农村人均收入
则比东部低一倍多(见表3—3)。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人均GDP比全国低2500元,比东部地区少一倍多,原始积累能力较
弱,缺少足够的实力支撑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表3—3 2001年东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
人口人均收入(元) GDP
总额

占全国占全国
区总数
比重
总数
比重城镇农村
总额人均
(万人) (亿元) (亿元) (元)
(%) (%)

127627 100.O 37595.2 100.O 6859.6 2366.4 95933.3 7543.0


47922 37.6 22562.4 60.0 8610.0 3686.8 61393.2 12811.1

西
36447 28.7 6591.4 17.5 6169.9 1755.1 18248.4 5042.7

注:①此表根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②东部包括11个省、市,
西部包括12个省、市、区。
同时,西部地区对周边国家市场的辐射能力也很弱。西部地区与
10多个国家接壤,理论上讲,这对扩大西部市场的辐射面十分有利。
但由于这10多个国家本身经济落后,购买力低;并且西部与这些国
家接壤处地形复杂,道路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影响了商品运输;同
时我国与这些周边国家在贸易政策、货币结算、口岸建设、人员进出
境制度等方面协调不够,使得西部地区对周边国家的实际出口量少,
对扩大西部市场容量的作用十分有限。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绝大多数是
销往美国、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而非与西部接壤的周边国家。
再从项目看,西部地区城乡的生活消费层次差异较大,因而市场
消费档次也很鲜明。从理论需求角度看,不同档次的产品在西部地区
都应有广阔的市场,但低收入阶层购买力的不足则为这种市场的快速
扩展设定了局限。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理论需求最突出的建设项目是
基础设施,但投资回收期较长、回报较慢。同时,基础设施投资收益
水平受制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这也在~定程度上影响了投
资者对西部地区的信心。据国家计委的问卷调查,63.26%的外商投资
企业认为中西地区缺少吸引外资的项目。四川省每年向国内外投资者
推出200—300个招商引资项目,但外商感兴趣的少,成功率不到10%。
另外,西部的市场制度建设也相对滞后,市场体系不完善,规则
不健全,交易技术手段不高,特别是还存在许多人为的市场分割和无
序竞争现象。如,前几年香港华润集团在川收购的啤酒厂所生产的啤
酒在有些地方的商店被禁止销售,否则会遭至砸货等问题。
西部地区市场环境的这一特点限制了其利用外资的速度与水平,
而东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明显高于西部,有效需求比较充分,城乡差
距比西部地区小,其市场环境更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第六节投资硬环境
这里主要从地理区位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分析西部地区的硬
环境。西部利用外资落后的一个需要重视的因素是地理区位。东部地
区所以能够在利用外资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主要在于东部
地区依靠海上通道的便利与区域外形成广泛的联系,同时,又得益于
东部地区居民与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亲缘联系。海上通道与亲
缘联系构成了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说来,
西部地区没有东部的优越交通条件,与区域外的联系也较少。从我国
利用外资的具体情况看,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
由于西部离出海口远,交易距离太长,交易成本高,影响了外资进入。
根据国家计委的问卷调查,51.09%的外商投资企业认为中西部地区地
理区位劣势突出。
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海拔起伏较大,修建公路、铁路、机场
等成本高,加之西部各省(市、区)自身财力紧张,大多是吃饭财政,
所以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搞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投资硬环境的改善速度慢。同时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基建投资十分有
限。从表3—4可以看出,除“三五”计划外,其他计划时期,中央
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较低,都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从“四
五”开始,投资比重不断降低,而东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却不断增加。
2000年国家对东部地区的投资比重高达57.8%,而对西部地区仅为
16.3%。
.中央政府的投资差异,导致了东西部投资硬环境的不同。东部地
区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城市化水平高。而西部地区交通不便,通
讯设施落后,城市环境差。据统计,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综合
密度为29公里/平方公里,这与东部地区1597公里/平方公里相差甚
远;西部地区的铁路密度是全国最小的,仅为全国水平的38.2%和东
部地区的17%;西部地区的航空设施也较少,许多城市至今尚未通航。
另外,在经济信息化时代,要参与国际分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而西部地区的通讯设施和手段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都不利于西部地
区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反而可能使资源外流。根据国家计
委的问卷调查,有57.91%的企业认为中西部地区交通、通信、能源
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其中反映运输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占31.87%,
电力供应不足的占24.33%,通讯条件差的占24.09%。
表3-4 中央政府对东部和西部基建投资的比重(%)
“一五” 调整时期“三五” “四五’ “五五” “六五” “七五” “八五”
1997 2000
1953一1957 1963一l%5 1966一1970 1971—1975 1076_1980 198l一1985 1986一1990 199l—1995
东部
36 9 34 9 26 9 35 5 42.2 47.7 5l 7 54 2 53 3 57.8
西部
18.O 25.6 34 9 24.5 19.9 17 2 15.8 14.7 16 3
注:①西部地区为10个省市,不含内蒙古、广西。②资料来源:江小娟著《中
国的外资经济一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小结: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制度供给不足是制约西部利用外资的
最主要因素,本章所述及的其他因素都与此密切相关。因为政策本身
就是一种特定的制度类型,政策供给不足是造成西部不良引资制度环
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过去国家
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布局政策的结果;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和可
投资项目的缺乏与市场制度建设滞后关系紧密;西部“投资硬环境”
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在基建投资方面实行的“东倾”政
策造成的。
第四章西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的对策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外
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一是全球外资回落,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2002年世界投
资报告》称,2001年全球FDI出现十年来第一次大幅下降,比上年
猛跌51%,下降到7350亿美元。与灰暗的全球总形势相比,中国吸
收的FDI却不断增加。2003年,世界经济预计还将低迷,加之受中
东局势的影响,估计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不会回升。而中国仍将吸引大
量国际投资(2003年1至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比上年增长53.6%),
这对西部地区扩大利用外资十分有利。
二是外资在中国投资的行业转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
务业为主。由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及较低的制造成本和较强的制造
业配套能力,“入世”后,中国制造业依然是投资热点。2001年,外
商在华投资明显增加,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投向制造业领域。加入wTO
后,中国承诺绝大多数服务业部门对外开放。服务业是全球跨国投资
数额很大、比重较高的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服务业的
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60%左右,有巨额资金在寻求跨国投
资机会。目前,有一大批跨国公司已经和正在进入中国的服务业领域。
今后几年,外商在我国服务业中的投资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是跨国公司加速在华投资扩张,控股渐成主流。中国加入WTO,
大大增强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信心。目前已有多400家世界500强公
司在中国投资。他们在华的投资出现以下新特点:加速投资,争设地
区总部:投资控股渐成主流,产业垄断加强;投资趋向系统化,辐射
性控制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演变至今,已从单个项目,转向全方
位的系统化投资。
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外资“西进”;同时西部省、
市区之间引资竞争加剧。近三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科教事业发展等领域重大项目
的投资,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扩大西部地
区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这将使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增强
对外资的吸引力。这几年,西部各省、市、区增强了开放和招商引资
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加剧了西部省际间的引资
竞争程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西部地方政府为追求本位利益最
大化,不惜在优惠政策上互相攀比,存在着拼政策、比优惠的无序竞
争趋势。
根据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针对西部地区在利用外资
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和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西部地区应从制度
创新,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扩
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
会发展。
第一节加快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
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到西部地区投资,亟需给外资创造一个有稳定
预期回报的市场制度环境。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证明,东部地区
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外资主要得益于其市场化程度高。从东西部地区市
场化程度的差距来看,市场发育水平排在前14位的省份中,东部地
区就占了12个,其中广东省的市场化指数达96.2%,居全国第一;
而西部的青海省居最后一位,市场化指数只为14.8%。∞按照新制度
经济学的观点,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因素,有效率的经
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创新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收益率。
根据目前西部地区的情况,笔者认为制度创新是吸引外资大规模进入
的关键所在。
一、中央政府应对西部地区实施区域差别政策,拓宽西部经济发
展的政策空间。
目前,中央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管理、项目审批、资源开发、
①参刘灿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思考”文,载于李萍主编的《茜部开发热点
问题探索》篼】7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月。
融资等方面管得很紧,给省级政府的自主权很少,市、县一级政府可
以说基本无“实权”。近几年,中央给西部地区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
但这些政策的优惠程度远远不够,作用不大,而且很多政策只是原则
性的,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无法落实。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
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渐加快和国内市场大
环境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没有特殊的政策,西部经济很难在日益激烈
的国际、区际竞争中求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区域差别政策与市场经济制度并不矛盾,市场缺陷与政府干预的
作用可以证明,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地区发展反差的矛盾,需要政府
区域政策的调整。同时,区域化差别政策也不违反WTO规则。因此,
中央政府应给西部地区下放更多的地方税收管理权、地方融资权、资
源开发权、项目审批权和边贸管理权等。比如,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外
商投资企业,其适用税率要比东部低,征税税种要比东部少。用地价
格要比东部低,土地使用年限要比东部同类企业长20年以上。在西
部地区从事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外商投资企业,可在今后5年内免
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矿产资源的开
发年限比东部长20年以上。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外商在西部地区投资
的成本,增强吸引力。
政府行政管理权限向西部地区的“分权”不是直接给西部“移植”
一种市场制度,但它能有效拓展西部经济的活动空间。市场制度是内
生的,但在相对宽松和收益率更高的活动空间中,西部地区可以在“边
学边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地区知识、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和市
场制度的扩散性。同时,中央政府要加强对西部地方政府的开发规划、
优惠政策等的统筹协调,避免西部省际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人为造成的
市场分割,促进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好的西部市场制度环境。
二、地方政府应当充当制度创新的重要角色。
西部地区要加速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
展,地方政府最关键的任务是供给一个新制度,以制度优势去培育竞
争优势,比忙于替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或“招商引资”更为重要。当前,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大所有制结构
的调整,大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使其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通过明晰产权或建立产权保护制度,创
造一个激励体系,鼓励知识、技术创新和企业提高绩效;建立有利于
扩大交易、降低成本的市场组织,规范市场行为,破除行业垄断;发
展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养,诱导人们更新观念;转换
政府职能,建立高效、廉洁、干预适度、决策民主、行为规范的政府;
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将极大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三、调减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
市场化程度就相对偏低,经济增长速度就相对缓慢。适当减少西部地
区国有经济的比重,有利于增加民间投资,提高西部经济市场化程度,
增强西部发展的持久力。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
在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应从146个行业逐步撤离,包括服装、
纺织、食品、饮料、日用品等行业。保持一定控制力的35个行业中
包括三种类型:第一,比较重要的自然产业,如煤矿、铁矿等:第二,
关系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如航天、新材
料、计算机技术、生物医药等;第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
如电子、石化、汽车等。必须由国家垄断为主的行业有5个,如军工、
电力等。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决心撤离的行业大部分分布在东
部地区,而西部国有企业大部分属于国家保持一定控制力的行业或垄
断行业,这些行业或企业恰恰又是左右西部发展的主导产业。叫为了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应适度放宽民间投资在西部主导
行业的政策限制。应当鼓励民间资金尽快进入水利、电力、公路、铁
路、公共工程、城市改造、旅游等设施的建设。对于电讯、邮政、金
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也应降低准入条件,吸纳民间投
资。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并不是全部退出,也不是一退了之,
而是根据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保持适度的资本数量,同
时,与民间资本较多采取混合所有合作经营方式,既发挥非公有制企
业的经营优势,又保持国有经济的影响力。
。参见刘德华的“体制内创新与西部大开发”文,载于《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第56页。
43
在调减国有经济比重的同时,要在国有企业中尽快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一是实现股权多元化,二是建立规范的法
人治理结构。多个股东包括非国有股东以重大决策的制衡可以减少决
策的随意性,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金渠道过分依赖国家的情况。法
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克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和决策非盈
利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应当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和东部有实力
的民营企业集团运用合资、合作、BOT、项目融资、转让经营权等方
式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创新。通过兼并、股份制、转让股份期
权、承包、租赁、稼接、委托经营、出售、破产等多种形式,加快实
现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民有民营化进程。国家要为西部大企业进入主板
市场,为中小企业进入二级市场积极创造条件。
第二节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西部各省、市、区要根据当前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再次提
出鼓励外商投资的优势产业目录,报中央政府审批。以此来合理引导
外资投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引导外
资投向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项目。
西部地区有着许多宝贵的矿产资源,有着良好的光热条件,有辽
阔的土地,大部分地区还有丰富的尚未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在西部地
区从事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土地密集型产
’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地区有着许多秀美的自然景观,旅游
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西部有着丰富的水电,发挥电价低廉的优势,
发展高耗能的金属冶炼工业,是东部地区不可比拟的;西部劳动力成
本相对较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很大的潜力。西部地区要在加
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引进有技术和有资金的外国投资者,
从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项目,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产业
优势、经济优势。
二、鼓励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西部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拥有一批高科技人才和全国著名的科
研院所,要发挥后发优势,直接引进国际大公司到西部投资于新能源、
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软件等高新技术项目,并引进和设立一批规
范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使用和退出机制,培
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
为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同时,还要重视引
进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以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能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
值,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从而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后,中国利用外资将逐步从以工业为主向重点发展服务
业转变。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滞后,有很大的需求潜力。目前,不仅
国内的机构和个人对高质量的服务有很大需求,而且已在西部地区投
资的外资企业更渴望得到国际水准的服务。如成都家乐福超市有限公
司希望当地政府能引进一家法国银行来开设分行,为其提供金融服
务。因此,西部地区要根据我国服务业开放时间表和中央有关外资进
入服务业项目的审批条件,整合现有服务业资源,加大在通信、旅游、
金融、保险、贸易、咨询、会计、律师、信息、广告、资产评估、商
业、物流等领域的引资力度,以提升西部服务业水平,为吸引更多的
国;'t-N造业、高科技公司来西部投资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促进产业
间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
三、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西部投资和并购国有企业。
大型跨国公司是全球知识创新的主导者,几乎所有的技术转移都
与跨国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并购浪潮的推动下,跨国企业将
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得低成本的进入、扩张和本土化融资发展的优势。
虽然近年来,全球并购数额有较大幅度下降,但这是当前跨国公司投
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提高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吸
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考虑到目前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经
济改革与发展遇到的障碍十分突出,西部地区应认真落实“有进有
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把那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不关系国
计民生的企业的大门打开,鼓励外国公司来兼并和资产重组。通过并
购后的资源、管理整合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促进国有企业向市场
化和规范化发展。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鼓励外资并购国企的具体政
策,’西部地区应提前提出一批拟进行外资并购的国企项目,做好资产
评估、人员分流和安置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突出引进外资的重点区域。
西部幅员广大,省际间、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
差别大。在招商引资方面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区域的、具有竞争优
势的特色经济和资源来吸引外资。通过重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促进整体经济增长。一是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要充分
利用现有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大力吸引外资进入高新技术、生物医
药j商贸、金融、物流及其它服务业等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这些区
域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二是西宁——兰州——银川经济区,川I、
滇、黔接壤工业区,北疆工业区,滇中经济区,黔中经济区要发挥矿
产、水能等资源优势,努力引进外资进行资源开发和加工;三是成都
平原、攀西地区及新疆部分地区要突出农业优势,通过引进外资提升
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四是西部的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充
分利用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跨国公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
新技术产业。
第三节加速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加快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提高利用外资效率
西部地区要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加大投入,提高要素的质量,优
化要素配置。
~、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速资源的市场化配置。7
西部地区外资的投入产出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的市场
化配置程度低,特别是自然资源、人才、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的流动
不畅,配置不合理。因此,要大力改革现有的体制,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从自然资源的使用来看,当前重点要大力推进招投标市场、产权
交易市场的建立,完善有关法规、政策,将国家以行政配置自然资源
的方式转向以国家可调控的市场配置方式,包括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矿
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土地资源的开发权和长期使用权、水资源
的开发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权、生态资源的保护、合理开
发和利用的权利等。从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来看,要大力改革现有的
劳动人事制度、户口管理制度以及国内外人员出入境的管理制度,为
国内外人员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流动“松绑”;完善人才市
场、技术交易市场;打破科研院所的行政、事业身份,使之进行市场
化运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关管理、技术、
知识等生产要素入股的政策,充分调动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人才、技术合理流动
提供有力保障。
二、采取多种方式加快科技创新。
一是国家设立的各项科技基金、科技计划经费等专项经费应向西
部倾斜。重点围绕西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
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加强西部科技
能力建设,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和基础
数据库、生物基因资源库、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基础性建设的支持。
二是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主体。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应制
定相应鼓励政策,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开发经费的开支比重,支持西部
企业与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科技公司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加大科技型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西部中小企业的力度。三是国家和西部地方政
府应出台具体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吸引留
学人员创办高科技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工作。
三、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已采取一些措施,增大对教育的投入。
但笔者认为还有以下方面需加大力度。一是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
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书本费等应全免,并尽快改善贫困
地区中小学的软、硬件设施。二是降低大中专院校在西部地区招生的
录取分数线。目前,不仅上海、北京等地的重点大学在西部地区招生
的录取分数线大大高于在当地招生的录取分数线,而且西部地区重点
院校在西部地区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也高于在非西部地区招生的录取
分数线,这不仅不公平,且有碍于西部地区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影响了西部地区整体人员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
增大投入,采取当地培训,到东部地区培训和出国培训等方式,培养
一批西部地区紧缺人才。四是引进一批外籍人才和出国留学人才。对
到西部工作的这类人员要在报酬、工作经费、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特
殊待遇,以使其安心工作。
第四节探索新的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提高引资水平。
西部地区要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引资方式,
扩大引资渠道,以增强招商实效。
一、创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式。
由于西部地区相对比较封闭,对外界联络的渠道较少,知名度不
高,所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需要由政府组织大型招商会,为企业
搭建交流和项目洽谈的平台,扩大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在过去的
工作中,这种大型会议招商形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企业对外
资流能力的增强和途径的增多,这种形式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因此,
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西部地区要注重招商方式和引资渠道的创新。
一是注重行业招商、专项招商、产业链招商。分行业专题性的(如
化工行业、旅游业等专题招商)招商活动,针对性强、成功率高,今
后西部地区的招商活动组织应向这方面转变。同时,根据当前跨国公
司投资趋向系统化、产业辐射性控制增强的特点,各地区要对重点发
展的产业链条进行研究分析,推出一批拟发展的、外商有投资兴趣的
产业链系列项目,或某个产业链中的关键项目。这类项目针对性强,
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成功率高。二是推进“团地招商”。所谓“团
地招商”,就是由政府选定一块区域(如某个开发区),制定专业化的
产业基地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市场化的招商,引进负责总体开发的企
业,由企业承担该区域招商和建设的任务。这是近几年探索出来的成
功方式,在西部某些省也有了成功的范例。三是依托上市公司的“壳
资源”进行招商。西部有相当一批上市公司,是潜力巨大、十分紧缺
的资源。一般来讲,争取上市的公司要通过辅导期和证监会审查,时
间需要三年五载,上市成本也很高。因此,“壳”资源是西部对外招
商的很好载体。通过盘活“壳”资源,引进外国的大公司、大财团,
与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做强做大西部企业,实现特色产业的
扩张。四是要培育、扶持中介招商,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上
招商。在基础设施领域扩大包括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
二、利用多种方式拓展间接引资。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西部地区除大力吸
引外商直接投资外,还要积极利用间接外资。一是继续争取长期低息
的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的贷款。按这些贷款使用条件的规定,用
于发展农业及基础设施方面。二是支持利用国际商业贷款,提高利用
外资的自主性。使用重点应逐步向关键行业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引进倾
斜。三是扩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到海外的证券市场上融资。西部地区
已有一些企业在香港证交所上市,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进入
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新途径。四是积极利用国际债券市场筹资。由于
国际债券面向公众筹资,债权人分散,发行人可根据需要选择币种、
面值及投向,没有任何干预及附加条件。国际债券筹资的还款期长、
其利率低于贷款利率等都有利于西部地区根据经济建设需要控制投
向。目前,国际形势有利于我们发行国际债券,西部地区可选择好的
项目向国家申请到国外发行债券,以取得低成本的筹资。
第五节注重引进内资,加强“东西”合作和“西西”合作。
本文主要是论述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问题,这里提出引进内资问题
与利用外资有无关联?笔者的考虑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近几年
有很大一批技术成熟产业和区域市场相对饱和的企业向西部转移。这
些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不仅能弥补西部的资金缺口,而且其在技
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西部企业要高,能有力促进西部经济增
长和提高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推动市场制度建设。本文第二章第
二节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地区内资对经济的贡献要高于外资。当
西部的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达到一个更高水平时,自然更有利于外
资的进入。显然,引进内资对利用外资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东西”合作(指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经济合作)主要侧重于西部
从东部引进民间资金,主动接受产业转移。而“西西”合作(指西部
省际间的合作)的重点在于西部地方政府间共同加强市场制度建设,
如在交通建设、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合作,联合打
造市场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一个好的
大环境。
一、“东西”合作的重点。
一是重点合作区域。西部地区应以经济发达的上海、浙江、广东、
福建、江苏、北京、山东为主要招商重点,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和产品
链的延伸,发展腹地经济,与东部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990年
以来,浙江省已向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超过900亿元。近两年,上海、
江苏、福建、广东到西部地区的投资大幅度增长。以上海企业到四川
投资为例,2002年上海企业到四川投资由2001年的4亿元增长到1l
亿元,增长了175%。因此,西部地区在招商工作中,要突出区域重
点,以提高引资实效。二是重点产业,西部地区要利用资源优势,集
中从东部引进劳动密集型、高耗能、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型项目。三是
以企业间的合作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在东西合作的初
期,政府间的推动作用很大。以川浙合作为例,2001年四川I与浙江
两省政府建立了政府间的联合工作委员会,共同促进浙江企业来川投
资。2002年浙江企业大批入川I,投资额比上年有大幅增长。
二、“西西”合作的重点。
一是加强省际间交通发展规划的协调,着力打通省际间的陆路和
水路通道。二是在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开通与东盟的陆路和水路联系,
提升四川——贵州——广西出海大通道和新疆通往中亚地区公路的
档次,加强口岸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人流、物流的通关速度,扩大
西部市场辐射范围。三是共同做好西部省、市、区之间毗邻地区的资
源开发规划,联手引进国内外资金参与资源开发。如大力推进川、滇、
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开发和川、陕合作“三国旅游资源”开发。四
是打破市场封锁,相互开放市场,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
西部地区在做好“东西”合作、“西西”合作的同时,也要充分
利用中部地区的纽带作用,注重在与中部地区在市场开放、交通建设、
50
资源开发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使西部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
总结:本文的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从纵向看增长快,
但横向比,与东部的差距大,规模小,还不能完全弥补其资金缺口,
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贡献作用还不大。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
增长,缩小与东部的差距,需大量引进资金。由于当前西部地区的市
场制度建设滞后,投资软、硬环境都不能满足外资大规模进入的要求,
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果措施加以解决。一是中央应给西部地区更多
的制度供给,解决制度供需严重失衡问题;二是谣部各省、市、区应
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市场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畅通西部地
区与中部、中亚、东盟的交通和市场联系渠道,扩大市场辐射能力,
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三是西部各省、市、区内部
应苦练“内功”,着力通过制度创新,改革行政体制,调整经济结构、
企业结构,加速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
理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和引资水平。这样西部地区才
能吸引更多外资,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西方新制度经济学》,马洪、孔尚清,发展文库,1996年2
月。’
2、《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李岚清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5年4月。
3、《国际招商学》,李达昌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月。
4、《西部大开发干部读本》,柳斌杰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5、《战略重心的西移》,周兴维著,民族出版社,2001年1月。
6、《开放与经济增长》,牛南洁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8
月。’
7、《西部开发热点问题探索》,李萍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8、“区域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李萍、李未无,《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2002年7月。
9、《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研究》,辛文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年6月。
10、“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我国西部利用FDI”,刘长庚、毛中根,
《经济学家》,2002.2。
11、“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王惠珍、崔大沪、欧阳欢子,
《世界经济研究》,2003.1。
12、《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江
小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13、“体制内创新与西部大开发”,刘德华,《经济评论》,2002
年第2期。
14、“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武剑,《经
济研究》,2002年第4期。
15、《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赵晋平,人民出版社,2001
年6月。
1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魏后凯,《经
济研究》,2002年第4期。
后记
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的利用外资和
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然而,西部地区要通过扩大利用
外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遇到许多
难题。笔者以此作为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是想运用所学理
论,结合实际,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学识有限,虽已竭尽
全力,但对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上仍有不足之处,
还望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指教,尤
其是我的导师任治君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草拟提纲、收集资
料、修改、定稿,无不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心血。经济学院院长李萍教
授对论文的选题、构思、修改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很多指教。另外,张
旭同志、刘方健教授、吴晓东副教授、杨川生老师、任治俊同志、李
剑峰同志、卿燕同志以及我的家人也对论文写作的成功给予了极大的
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余先河
2003年3月于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