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432上海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姓名:冯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李铁岗
2003032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i§照日期: 趔l:坚:!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人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i自勉导师签名:迸日期: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现代物漉中心是集约化的、大攫模的物流设施紧中地和多手孛物瀛鼹线的交汇
遗,其蠢练合、转运、集教、{|罄繁,蕊工、餐浚熬送、售患爨务等功栽。它粒建
设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网络化的大区域市
场体系的形成。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理论和现代物流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
考察。并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上海现代物流中心舱建设发
展润题遂行了对策蛙分手厅磅究。文章共分强部分。
第一鼯分,阐述了现代锄溅中心的概念内涵。秘流中心律为现{弋貔流娩的主
要组织形式之~,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策中布局的场
所,是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综合性、高层次、祭敞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
集结点,捉有开敖性、完整燃、个性化、信息化的特点。
蘩二帮分,着重分褥了上海建设发震嚣我耱滚中心对经济俸餍,烹要售括缵
强发展极作用,促进分工经济和整合经济,完善蘩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强化创新功能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五方面。在这部分论述中,作为一种新的尝试,
将区域经济学中的发展极理论与现彳弋物流理论楣络台,阐明了建立发展现代物流
孛心将键遴上海经滚懿发震缀俸蘧静集聚蟊辐菇终愆,以穗子霹整拿长、江三霆潮
地区发挥强大的经济渗透作用与带动效应,从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
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本文还将分工理论引入现代物流,
指出发展现代物流将进一步撮黼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水平,扩大市场蒲闺。
第三部分,扶基本条{牛与发疑条{孛甄令方嚣,瓣上海建设发矮现代锈滚中心
靛条佟遴嚣分掇。本文谈淹,在建设发震现代秘流中心酶基本条箨方麟上海其有
以下优势:l、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2、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腹
地经济;3、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础;4、高效的政府与完善的服务体系;5、
丰富的人力、科技资源。
在发袋条{孛方瑟,上海建设发矮瑗代蘩滚中心溺欠成熬,这藏为蒸圭簧静麓
约因素。主要包括:l、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2、缺乏对物流发展褥隧域性长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运翅剜,3、技术装备霹技术环壤稳瓣落螽,4、经营管理和瑕务东平较低,5、
耪流专照入考缺乏。
第四部分,通过对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本文提
出了以下对策措施:l、政策措施,包括按经济区域舰划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
物流中心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以及进一步加强援关的软硬设擒建设。2、
技术氆藏,镪摇完善黪滚蠡港亿髂系帮麓浃鐾滚照黪售惑镬二建设。3、警遴疆楚,
建没性地掇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中心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默互联网为
依托,一方懒将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客户管理、需求蛰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
配送管理和袋购管理等供应链镎理的几大关键业务横块化、功能化,另~方面又
基于Web鼓术连接它翻,软弱优化了业务滚程,实瑷了集约讫管理,增强了物滚
中心供应褥管瑾的竞争优势。4、人力资源措藏,纛点是建立物流学科体系和完
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5、辅助措施,建立权威的物流咨询机构和大力发展会展
经济。
论文骥究豹意义在于,以上海审褥妨瀛产韭歹l为“卡五”翘划强大获兴产韭
之一为契橇,全嚣分韦厅了上海建设臻代物漉中心静必癸往、可麓经,并强针对各
种制约因索,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上海实现建设~个龙头、四个中心的战
略耳标和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关键溺鬻代物滚中心俊势条件翻约因素供应链管瑾
。马噱伊’.
4
Ⅶ.~
ABSTRACT
The modern logistics center is the base of large·scale physical equipment.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logistics center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s structure of the
area.This paper,which is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many related materials,analyzes
the modern logistics center of Shanghai.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lains the concept,the figures and the func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center and its figures.
The second part emphasized the effect On econom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logistics center in Shanghai.For an instant,consummating the instruction of
basic equipment.This part tries to combine development pole theory and modern
logistics theory in regional economics.From a new sight,divis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into modern logistics.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logistics the
social division and specialization will be improved,and the market will be expanded.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advantage of Shanghai modern logistics center.For
example,its convenient traffic,powerful economics,highly developed service system,
and competitive industry base and plenty of human resource.
On the other hand,it analyses the factors,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logistics.And they restrict the center oh physical logistics in Shanghai also.The
factors mainly include:1,division on management system;2.1ack of far-sighted
payout on physical logistics;3.technique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hangs behind;
4.10w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5.1ack of qualified personnel and basic
theory ofphysical logistics hangs behind.
The fourth par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triction factors,provides some
resolving methods:1.policy method:instruct the center of modern physic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regional economics,create an advantaged environment and
reinforce the instruction of equipment;2.technique method:improve the standard
5
山尔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system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increase the information instruction;
3 management method: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business,provides a kind
of module o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center The module is
based on the intemet,and modularizes the key operations.such as,client management
demand management,storage.management,transport management,deliver
management,and purchase management.And on the other halld,they are connected
by this kind of module based on web technique.Using this module,we can optimize
the operation flow,realize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compete advantag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center,4.human resource method:the
emphasis is on establishing the subject system and improve qualifie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5.aiding method:establish the inquiry
organization.
The meaning of this paper is that wholly analyzing the necessar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struction and developing the modern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 Shanghai
And it also provides some methods On how to resolve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modem
physical distribution.All the above do good use to Shanghai on realize its strategy
aim and increase the economics of Changjiang delta area.
Key Word:modern logistic.5 edgier;advanced condition:restricted factor;suppl,y chain
management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上海市“’卜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
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培育生物制药、新材料、环境保
护、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关键
时期,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上海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将起到基础
性作用。这是因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在运输和仓储方面就会出现国际航运
和物流运筹的大量需求:在资金流动方面就会出现交融支付和资本交易的大量需
求;国际国内商业交易、货物运输仓储、金融交易的需求也会形成信息服务的需
求,而这些对于上海建成国际商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信息中心都具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解释现代物流中心的概念、特点及功能,阐述其对经济的作用,
分析上海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优势条件,探讨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旌,对上海实现“十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建设国际大都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现代物流中心的释义、特点及功能
1.1 现代物流中心的释义
现代物流中心的出现离不开物流的发展和演进。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运行
的形态是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早在20世纪初“物流”的概念在西方发
达国家产生,当时的字面意义从属于军事范畴,即所谓的“后勤”。进入80年代
以来,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资源、要素进行整合的cr物
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
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部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之后,物流资源整合
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供应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
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尉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
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和传统企业回归主业,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的呼声中,大量
的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起来。自此,现代物流以其加速资金尉转,降低
流通成本,进行一体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系统集成功能,逐步从各经济部门
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加速发展,而现代物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业
的主要组织形式也开始暂露头角并逐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代物流中心,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日本政府为了解决东京由里至4外、由
外到里星星点点的各种产业大量泰乇发、进出,商流与物流混成一体的交通混杂、
车辆空驶率高、城市功能低下的状况,着手将流通机能从城市中心分离出去,由
政府统一规划、集资,在东京近郊分别建设了葛西、和平岛、阪桥和足力四个现
代物流中心,并相应建立了商务交易大楼,大型仓库基地和公路货物集散中心等
物流设施,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
引大型物流企业在此聚集,使其或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改善城市环境,
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现代物流中心,又叫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旌和不同类型的物
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它是根据委托,由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外的第三
方负责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
等进行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销售之间全方位物流服务的
综合性、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结点。
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个新趋势,正处在迅速的发展
过程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日本,1965年以来已建成物流中心20个;荷兰,建
设了14个物流中心;韩国在“富各”、“梁山”建立了2个物流中心i台湾在赢
雄已建立了大型物流中心;德国的“布来美”货运中心占地数千亩以上,另外,
英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墨西哥等都先后建立了大型的物流中心和货运配
送中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现代物流中心的特点
1.2.1开放性
现代物流中心不断从外界获得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
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成,
把传统运输方式下相互独立的海、陆、空的各个运输手段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
组织起来,从而使客户获得最佳的运输战线、最短的运输时间、最高的运输效率、
最安全的运输保障和最低的运输成本,形成一种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绿
色”服务体系。
1.2.2 完整性
现代物流中心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
的概念建立起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
系设计和运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货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
有机统一,降低了社会生产总成本,使供应商、厂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及最
终消费者达到皆赢的战略项目,经济区域的内聚力一定程度上正是靠现代物流中
心得以维系。
1.1.3个性化
现代物流中心突破了运输服务的中心是运力的观点,强调运输、服务的宗旨
是客户第一,客户需求决定运输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生产趋向小批量、多样化
和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中心需要发展专业化、个
性化的服务项目。
1.2.4信息化
在各种运输要素中,现代物流更着眼于运输流程的管理和商业科技信息情
报,使传统运输的作业变为公开和透明的,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变成多种运输方
式的最佳组合,提高了了运输效率,缩短了中间储存的中转时间,大大降低了运
::———型些垄玺些型鳖———————一
输成本,加快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更是极
大的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运环节、方式
科学化和最佳化,加快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
1.3 现代物流中心的功熊
现代物流中心是集约化的、大规模的物流设施集中地和多种物流路线的交汇
地。它具有如下功能:
一是综合功能,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包
装、装卸、储存、搬运、流通加工、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信息、调度等工作。
二是集约功能,集约了物流主体设施和有关的管理、通讯、商贸等设施。规
模大,集约程度高,是流通领域大生产的~种代表,是具有规模效益的流通设施。
三是转运功能,可以有效集约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实现综合运输,多
式联运的最有效转化。
四是集中库存功能,可以通过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总量,并且实现有效库存
调度。
五是指挥功能,现代物流中心是整个物流系统的集中信息汇集地和指挥地。
六是调节功能,可以优化整个物流系统。
2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分析
综上所述,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是推进物流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
美、同、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
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中心服务体系,现代物流
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定位于国际化大
都市的上海,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则更加明
显。
2.1 增强发展极作用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中心通过其集聚与辐射功能在地区经济
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a日本的和平岛物流团地、阪神商业综合物流团地、
荷兰鹿特丹物流团地以及遍布美国大城市群的配送中心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
出了贡献,其中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的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比重
长期保持在44%上,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
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供
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城市经济档次。
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
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
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的角色,以其核心枢纽
作用将区内的其它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
型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
丽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也曾指出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
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要有益地组
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出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问市场结
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这里的“极化区域”或者“中心地”在区域经济学中被称为发展极。发展极
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美国城市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瑞典经
济学家缪尔达尔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发展极理论认为:~个地区
平衡发展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发展通常是从~个或数
个“发展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
发展极.推动空间经济极化发展。
发展极的作用主要是集聚和辐射。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城市来说,集聚作用
在于以城市的优势环境和条件(服务能力,基础设施、信息交换、交通运输等)
吸引众多企业和机构及社会经济各部门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集聚,进而对各种资
源要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城市成为资源转换中心、价值增值中心、资金配置
中心、信息交换处理中心、人才集聚中心。由于以上的集聚功能,又使城市具有
扩散其优势的作用(如技术、资金、管理、观念、加工体系等),以构筑起更大
空问的经济协作关系,提高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就是辐射作用。而这
种辐射作用和能力,更确立了城市对主导性作用及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是说,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本
质体现。
从城市经济在区域范围内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看,城市与其周围腹地区域构成
的巨大系统具有不平衡性,作为发展极的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与它相适应
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必然带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
济的发展。
作为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的上海,其经济调整任务是,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
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管理水平、开放环境、信息服务等良好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区域集聚,使高新技术的资源向上海汇集:另一方面不断向长
江三角洲及全国市场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观念,将高水平的服务和
先进的管理方式辐射出去,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社会发展的引导区和创新
区。所以,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现代物流中心的
建立,将会通过其本身的集聚功能,合理布局上海的物流设施,引导分布于各系
统、各行业的各式各样的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建立起按生产、生活区域
合理分布,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储、运、配、
拣和加工等功能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
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物流中心有着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物流的网络
化,国际化、区域化服务,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发挥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
与带动效应,势必会带动该地区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
促进该地区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诸
多产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内贸易和商品的快速流通,
联通区域经济协作,最终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全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促进分工经济和整合经济
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断成熟与扩大,离不开专业化分工,根据分工理
论,作为市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的交易,是由产权界定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与人
们消费上的多样化偏好产生的,专业化程度越深.专业化种类越多,分工结构越
发达,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就越大,市场就越发达。由此,交易起着不同专业分
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之间的联系纽带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但是,
交易行为本身是需要费用的,是有成本的。这样,一方面,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
会带来经济主体之间更多的交易行为,进一步拓展经济网络;另一方面,分工与
专业化的发展会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过高的交易费用会阻碍分工与专业化的发
展,减少人们之间的交易行为。而交易费用的降低又会促进人们之间通过交易获
得来自专业化和分工的好处,加速市场化进程,而市场范围的扩大会推进专业化
分工的发展,经济中的递增报酬正是源于专业化分工与市场范围扩大之间的正反
馈效应,也就是分工的网络效应。所以,一个地区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孤立的,
而是由它所处的经济网络的分工水平决定的,由此要获得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不断得促进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
观之于现代物流,其本身就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物,而且专业化的物流
能实现城市货物运输的社会化分工,可以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和库存,
提高物流效率,在宏观上可以更加优化地配置社会资源,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也
是社会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的迸~步深化。上海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
产业,可以提高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水平,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源配置,扩大
区域市场,符合其向统~的大市场过渡以及在此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发展
目标。
同时,现代物流又兼有整合经济的特点,第三方物流,特别是经营综合性外
包业务的现代物流中心,由于它能够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的
配置,更有利于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总成本。物流中心之所以能提供优质、低成
本的服务,其关键在于它将物流过程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能充分利用现有
资源,减少浪费,并且在发展中实行工作程序、运输工具、仓储设备、相关机具
的标准化,在规模化基础上大量采用自动化拣选、配送、装卸设备,充分利用信
息技术发展成果,降低交易成本,在更大的范围内考虑问题,从而达到了成本和
效率的双重优化,可见,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最终的
社会化是物流中心的发展特征,也是它的竞争优势所在。
在上海的未来经济发展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
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将愈来愈错综复杂。
:参见王“鎏、烹銎::苎i!j浮、地置分工与地方贸易保护”,t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l卷第,期弟625-638页,北京大学“I敝社,2002年
。“ ⋯⋯”
1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现代物流中心需要的主要是横向组合,是交通、信息、商业、物资以及海关、
税务、金融、保险等多个横向部门的无缝对接和全线贯通,而不是条块分割,各
行其是。所以,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将为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销售商提
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还会促进城市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提高,它是维系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物资流通是支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血脉,是~个跨行业、多部门、各种运动
形式交集的活动。这些活动要求有一个有效的、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撑。
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载体,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
系。其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类,
包括机场、铁路、道路与航路网络、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站
场、停车场、港口与码头、信息网络设施等。其次是设备类,包括物流中心、配
送中心内部的各种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流通加工设备、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他各秘设备。再次是标准类,比如物流术语标准、托盘标准、
包装标准、卡车标准、集装设备标准、货架标准、商品编码标准、商品质量标准、
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仓库标准、作业标准等。如此,物流先进与
否,从载体及其他基础设施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经济发达的国家物流业相当
成熟r集中体现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在发达国家,可以看见完善
的高速公路系统、快速或者高速铁路系统、高密度的航空运输系统、宽阔的停车
及装卸作业场所、大型自动化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中设
置的高架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商标准化的可流通托盘、
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CIS系统等等。这些部是高级物流阶
段物流平台所应具备的物流设麓环境。
由此,现代物流中心必须要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作为定位于国际
化大都市的上海可以通过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如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大力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旌的建设力度,特别是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着手开发“大都市信息网络系统”,包括涉及到都市方方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面的若干个子系统,并广泛联网,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区
域信息网络,并与世界各大功能城市实行信息即时、实时传输,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另外在铁路、公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水运及港口潜力,建
立各种运输方式联运的快速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辅之建设网络型光缆干线
网,数字微波通信网,作为骨干的高速、安全可靠的宽带信息通道。
2.4 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
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
产业向二、三产业升缴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上海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兴建物流业的大型批发市场,培
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进城市现代物流业向专业
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
三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
可推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城市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
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还将进一步给上海带来商流、资金
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
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
建设物流中心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大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
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
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
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
立物流中心有利于上海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2.5 强化创新功能
根据发展极理论,创新是空间极化发展的推动力,应该鼓励和促进区域创新
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动不仅使单个企业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还通过创新效
应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从技术上看,发展极内推进企业的技
术创新活动,使其产出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落后地区同类企业,从而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起周同和其他企业的学习和效仿:从社会结构方面看,通过创新使现有的社会价
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更容易朝着变革方向转变,使之适应创新结果,并
成为下一次创新活动的基础;从社会心理方面看,创新强化了社会群体的进取意
识,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劳动力为改变他们自己进入发展中心的比较劣势而努力
提高A身素质。
创新也正是现代物流的内在需求,以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
新为例,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体制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
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改革,目前还
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在提高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
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
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而技
术创新方面更以电子商务发展滞后最为明显。这~方面由于资金不足,使技术进
步缓慢;另一方面则在经营理念上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
愿意在发展电子商务上投入资金;而且即使已经建立了一定档次的电子商务系
统,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电子商务发展的滞后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技术
_}: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我国的信息产
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通过发展物流产业,
建设物流中心,一方面上海可以使区域的创新资源向上海汇集,加快自身体制创
新,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上海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另
一方面,上海可以也可以依托其区域发展极的功能与定位,打破产业行政隶属关
系,将创新体系向江、浙等周边地区扩展,从而加强上海的辐射功能,更充分地
发挥上海对长江三角洲的带动作用。
2.6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一方面,发达的物流产业,完善的物流中心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
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
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都非常注重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
例如,以直销商业模式闻名的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Dell),为适应其快速发展
需要,选择了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作为其新的生产基地,而没有选择其总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部所在地得克萨斯州澳斯汀地区。原因之一就是前者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及服务
和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更具竞争力。而戴尔公司总部所在地得克萨斯州澳斯
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当地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却没有相应的增加,使得
运输、配送等项基础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本身就
是美国中部的交通枢纽,拥有快捷的配送网络,而且当地政府对戴尔公司的到来
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主要措施包括捐赠价值650万美元的生产用地,投资改善
运输和电信基础设旋(仅机场改建投资1000万美元),并给予其与创造就业机会
相互结合的财产减免政策。同时,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地区总部的集聚也是国际物
流中心得以形成的有利支撑,这是因为跨国公司的业务本身就是跨国界的,公司
的全球采购和销售可以为物流中心带来稳定的业务。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在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
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无论足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作为中国经
济增长亮点的上海,都面临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快上海现代物
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竞争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
所有的上海企业和上海经济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从整体上提高上海企业和上海经济的竞争能力,这对上海经济发展有一卜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然而,
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有赖于其基本条件和发展条件是否完备,因此有必要对
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条件进行细致地探讨分析。
3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
3.1 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条件
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跨度大、范围广、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发达国
家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取决于其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基本条件
和发展条件,其中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区位条件。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离不开特有的区位条
:=———些垄里鐾丝鳖——————:—::
件、资源禀赋以及对它们的有效利用。
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一个城市建设物流中心的基础,它主要体现在~个城
市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水平和经济结构上。经济实力反映了该城市的总
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基础设施。这是现代物流中心能够承载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它主要包
括城市的建设状况、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等。
服务能力。这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具有聚集和辐射功能的重要因素,它主要
表现为对周边地区专业化工业服务能力、专业化商贸服务功能、专业化交通运输
功能等。
以上4个条件只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还存在其他很多非直接因
素即深层次的发展条件来决定和影响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上,现代物流的关键在于系统化的
管理,对组成物流系统的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仓库、货站、港口、堆场等
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各个环节综合协调管理是相当复杂的,但对于物流中
心的构建又是必需的。所以只有形成了相应的协调机制,并建立了物流统筹领导
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部门关系.推动物流资源整合,才
能使现代物流中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中心要加速发展,提高专业物流服务水平,必须要
拥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顾客反应系统(ECR)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
使物流配送向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同时,现代化的物流
中心也应能够提供设施和系统以接受产品的回流,能够通过因特网或呼叫中心提
供客户退货支持,回收原材料支持,授权跟踪号码,能够为货物提供种种方便的
运输方式,并提供基本的维修服务和客户回收报告,而这些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
术的支持。
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化体系是物流规范化、高效化的基础条件,只有在统
一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物流的设施及装备,才有可能实现物流活动的合
理化、加快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人爿‘战略。物流中心要迅速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现代物
:———』堕些些鐾丝鲨———————一
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金融、海关、商检
等许多领域,而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中
心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其中既要有懂得现代物流运作的人才,又
要有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不仅要有管理者,还要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基层队伍来
实现既定目标。
此外,现代物流中心的健康发展还离不开合理的发展规划、有利的宏观环境、
科学的物流管理等因素和条件的日趋完善。
3.2 优势条件一基本条件分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和口岸城市,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近些年,
上海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
方面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经济与社会各方面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可以说上海建
设现代物流中心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3.2.1 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上海的地理区位优势非常独特。有人把中国绵延的海岸线形象的比喻成太平
洋西岸的一张弯弓,而长江流域和上海则是搭在弓弦上的箭身和箭头。从经济区
位看,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两条经济带,上海正好位于
“黄海海岸”与“黄金水道”T字型交汇的结合部,扼长江入东海的出海IS],临
江濒海,海陆兼备,使得上海成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枢纽城市。同时,上海又位
于北太平洋西岸中部,与日本、东南亚诸国联系便利,一直是中国内地尤其是长
江流域各个省区与世界交往的门户,是中国内外货物流通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发达的交通条件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托,进入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上海的交通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交通条件得到了长足的改进,新建的浦
东国际机场就是上海迈向国际性大都市的重大举措。上海已基本建成以浦东机场
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的组合性航空国际枢纽港,其周边的机场也初
具规模。在港口方面,2001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达1093亿美元,占全国的23%。
上海港的年吞吐量达5.03亿吨,排名世界第三,其中集装箱运输达634万箱,
排名世界第五。目前上海正在加紧进行外高桥深水港四期和洋山港建设,洋山深
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港区处于杭州湾五大潮汐通道水深条件最好的黄泽洋通道,贴近国际主干线,
与支线有着广泛联系,可以成为亚洲列E美、亚洲/欧洲两条世界贸易主要航线上
的首靠港和尾靠港,这一条件是上海周边港口无法替代的。在城市交通方面,内
环线高架道路、外环线快速道路、南北高架道路、延安高架道路、沪闵路高架、
沪嘉、莘松、沪宁、沪杭、京沪等高速公路,上海的快速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
成。
3.2.2经济实力和腹地经济
综合性的现代物流中一11,需要强势的经济背景。面积0.63万平方公里,占全
国O 06%,人口占全国1%的上海市,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4950.84
亿元,占全国5.2%,该比重比2000年增长0.1个百分点,按可价格计算,GDP
增幅比2000年增长10.2%,至此,上海经济已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统计
数字表明,自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中,上海每年的经济增长幅度都在10%
以上,平均增幅达到12.5%,高于全国GDP同期平均增幅2.65个百分点,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增长速度最快,增长质量最高的时期之一。并且,根据20世纪90
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各国工业化的发展规律,预计2002-2015年中国国民
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7.2%以上,以上海比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2个百
分点来预测上海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变动,在此期J曰,上海将保持
9%的增长水平。。
腹地广阔,经济发达,才‘能为现代物流中心的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
为经济中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121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
荣、人民生活最富庶的经济区域。古往今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
的经济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优势,构成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两个辐
射扇面的战略枢纽点。改革开放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呈现出持
续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上海的直接经济腹地,从地理学上看,长江三角洲可以有
大小之分,小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
。转引自陈诗一-“上海经济增K变动轨迹殷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上海综台经济》2002年第5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镇江、南通、泰州(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
舟山(浙东北地区),共计15个城市,土地面积99678,5平方公里。1999年,总
人口为7470,5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374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9.5%。大
长江三角洲(GreaterYD)包括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
年Greater YD地区的GDP和和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的1/5强,而进出isl总额
占全幽的比重超过了1/4,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规模、市场交易还是从对外贸易
的角度审视,上海的经济腹地的优势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表1: 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基本经挤数据及其占全国的比重
指标,地区长江三知洲上海江苏撕江
面积(平方公罩) 210741 634l 102600 10l 800
人口(百万) 134 3 13.2 74.4 46 7
GDP及其占全国比重l 9170.5 4551.5 8582 7 6036.3
(亿人民币,“) (2l 4) (5.1) (9.6) (6 8)
人均GDP(美元) 1726 0 4169 4 1394.9 1563.0
工业增加值及其占全8688 5 1956.7 3848.5 2883 4
国的比重(亿人民币.
%) (22.0) (4.9) (9.7) (7.3)
进出口总额及苴占全1354 2 547 0 491.9 315.2
国的比重(亿美元,%) (28.6) (11.5) (10.4) (6.6)
注:(1)表1的数据根据《中罔统计年鉴2001》计算得出,上海的人口和人届GDP指标参照的是
《上海统计年鉴2001》。
(2)表1中的&江三角洲指的是广义的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和江浙两省。
(3)括号中的数据为相关指标占全周的比重。
除了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工业基础扎实的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
悠久的人文传统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集中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与教育力量,拥有雄
厚的综合科技实力,综合科研与教育水平代表着全国一流水准。特别是汇集了许
多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全国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因此,从人力
资本存量的角度衡量,长江三角洲的优势也是明显的。
3.2.3产业优势
根据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相关产业基础尤其是制造业基础是现代
物流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形成,上海作为制造业
中心“核”地位使上海的物流产业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早在新中
山东火学硕士学位论定
量裁立翅鲻,传统载诗划经济藏为主海建立了较为完善楚工盟侮系,馕。t海战为
孛蓠名副箕实静工受基戆,“上海裁遣”斡嚣恚蠹今奁诲多孛藿天弱脑海中还有
很深的印瘸。90年代以柬,垒球的产业结构开始了新一轮调整,二[=业亿程度较
高的“弧洲暇小龙”的制造业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扩散。与之相适j:夔,中国大陆
和东盟国躲的制造业在经济申的比重不断上升,并成为世界中低档成鼯的重要生
产纂建。凌孳二长茳三曩濑遗嚣壤市密集疫蠢,城市体系橇鞠会莲,蘩磁茛藤较麦
完善,商务成本较低,辱宓g上入力资源往于中嚣任何其位地方,瓣辨帝《戆业鲍进
入首先瞄凇的足长江三角洲烛隧,目前长江三角洲的外资制造业比黧闷益提高,
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把生产加工中心转移到这一嫩区,而上海不容鼹麟将成为这
一建嚣蛹中心,这些裁造垃厂窳婚逶遘±海褥箕产燕扩数餮整个整赛,这裁为上
海疆彳鼍秘流串心提供了广瓣麴帝场蠡景。
另外,根据中央的部署和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上海市提出了“三、:、一”
的产业发腮战略,大力发展粥兰产业,同时,在粥二产业内部,加快了黼新技术
产业和支柱产业酾发展步伐,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入瞩目的成绩,产业缝拇逐渐
趋予乎辫,强丈熬产耍貔势绘物滤孛心戆蓑露葵宠‘了颦实戆基磁。
3.2+4政府职能和服务体系
积极丽主动地面对八世硝的体制挑战,在全围攀先建立起一个商效、精于的
疆努型联瓣,跫主海枣致裔最羹襞鼹霞囊2一。农期袄联寒酸瑟转交方西,开藏
型戆.}=海~鬣走在全潼戆蘸戮;在过去酶霓年中,上海已对20年洒锻建的三千
多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愈颟梳理,并按照WTO法则首
批废止和畿诮失效了近百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最近,上海还依据台法、合
理麴琢裂t改革豉府行政窜戤铡痿,取瀵了五嚣多颂政府事援顼强,并承避在今
曩数囊离褥潮溅近五吾矮孬酸枣据顼g,螫藤蠢戆敢府事矮疆少50%,就辨,主
海市还在卦离桥傈税区、松强出口加工区等园匦捺行告知承诺制和髓记备案制,
在全社会滟嗣内推进符合国簖惯例的、较为完善的诚信体系的建立,闻Ij寸大力推
进行业中介组织和行业挤会的舰范和发展,这些都为培育市场竞争环境,健全社
会主义舞场经济羲彦霆蘩了嶷磐浆俸惩。
簪瓣楚验表贸,只育依靠经济、金融、贸翁盼支持,现彳弋殇流中心才能得瑷
山东人学颐‘}:学值论文
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各种服务业的
数量与质量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以贸易为例,目前上海拥有各类贸易中介机构
600多家,注册会计师事物所87家,律师事物所453家,各类咨询企业上千家。
在金融服务方面,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拥有众多的中外金融机构,仅浦东
陆家嘴地区就拥有中外金融机构达123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60家。保险业务
方面,截IP_2001年底,在浦东落户的各类保险机构达22个,各保险公司的险种
不断增加,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逐年递增。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
上海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将不断拓展,能为现代物流中心提供较为丰富的融资
手段、避险工具和资金管理便利。
3.2.5人力、科技资源
上海足我国最大的人刁’集聚地之一,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全市共有
46所高等院校和数百家研究机构,每年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各类人爿’。上海每
年还从国内外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大量的海外留学人才回流上海,使上
海成为中外知识交汇的集中地,更突显了上海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人才高地优
势。而且,上海也是中国科技R&D资源晟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如2000年上海
科研机构有1022个,科技活动人员19万,科研经费124亿元,R&D的支出占
GDP的比重为1.52%,科研成果1305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有524项,强大的
科技实力为以技术与管理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3 制约因素——发展条件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见,上海已经具备了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并且享有
竞争优势。然而就发展条件而言,由于受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慢的现状影响,
还显得不够成熟,这种状况成为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它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
当前,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如对运输的管理是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的,每个部门又都自成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系地实行层级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
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而且不同部门都有涉及相关物流部分的工作计划及长期规
划,它们基本上是以分立的形态开展的,缺乏系统性、一体化的考虑,尤其是公
路、铁道、水运、空运交汇而形成的综合性特点,更是不受重视:又由于实行“分
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也都是自成一统,地区封锁、市场分割
成为阻碍物流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顽症。
这种体制弊病也是与现代物流中心应有的跨区域、跨行业、网络化的特征格
格不入的,它直接导致了各种存量物流要素的分散和难以整合,影响以多式联运
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使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
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总之,管理体制上
的分割给将会给未来现代物流中心的协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3.3.2缺乏区域性发展规划
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较大规模的物流中心建设,一定要与城市的目
标定位相结合,一定要与所在地区的发展远景相衔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
合,充分利用既有的基础设施,加以必要的改造和提高,合理规划,兼顾近期运
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符合上海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防止出现盲目
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核
心城市,其物流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区域内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并应着眼于整个区
域的现代化进程。然而从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目前的状况看,区域内分工合作与
对外开放的进程相比尚有差距。许多城市在积极发展对外合作的同时,却疏于区
域内协调,出现地区经济一体化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割裂的现象。由于经济一体
化进程滞后,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省市之间乃至同
一省市的区县之间出现了物流业的恶性竞争现象。再加上长期的条块分割管理,
更助长了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不良习气。这种风气不仅干扰了地方政府之
间的合作,还导致一些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缺乏统筹协调。由于长江三角洲
分属三省15市,这方面问题集中反映在港口等重大交通设施方面。例如,长江
岸线的刀:发利用缺乏综合规划,区域内凡有港口资源的城市,都把水陆运输枢纽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和临港重化工业作为自身发展的支撑,竟相建设集装箱港口,在几个重要的沿海
城市之间,更是相互争夺国际主枢纽港地位,但在港口建设沿线过长,导致资源
浪费。国家虽然已经确立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但在整个长江三角洲
地区内,与之相关的交通设施还缺乏综合协调。此外,在长江口越江通道和国际
机场建设问题上,也同样存在着相互争夺的现象。整个区内机场多达lO个,但
除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机场外,其他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不超过10万,最
少的只有数千人。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经济大区,出于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区域
内台理分工和产业优化布局的巨大潜力远未得到发挥。如果我们统一发展理念,
利用上海物流中心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开放性、综合性的特征,把参与经
济全球化和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密切结合起来,规划整体开发与发展的思路和政
策,加强地区间协调,全区域就有可能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效益。
3.3.3技术装备和技术环境相对落后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的物流技术装备虽然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但与蓬
勃发展的物流市场需求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物流
器具的标准配套,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及配送、分拣系统的有机组合等都
还存在巨大差距。即以商品条码为例,我国目前尚没有全国通用的标准,常见的
只有各企业、超市内部使用的一套条码。商品进入市场,第一件事情就是撕去原
来的条码,换上新的条码。这极大地延误了时间,多费了劳动和资源。此外,公
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共享、库存查询、货物跟踪等物流服务也难以达到货
主要求的标准。物流技术装备的落后,会严重阻碍物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影响
装卸、保管和运输效率的升级。
物流与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脱节。我国目前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
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
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不超过3%;而美国企业70%的业务行为、欧盟企业
5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而且电子商务的意义在于物流与商流、信
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我国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
电子、轻商务的倾向。在这方面,上海由于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情况较全国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讲要好一些,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物流业仍缺乏现代网络技术的充分支持,如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l)、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顾客反应系统(EcR)以及为客户提供退货支持,
回收原材料支持,授权跟踪号码的呼叫中心等等,这些使物流配送向网络化、信
息化、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对于上
海市来说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3.3.4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应当讲,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远远
不能适应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虽然近几年来物流管理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企
业的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加强物流管理,如何设计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物流中
心管理流程,如何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物流中心的作用并培养起自身的核心能力
都尚未成熟,我们的企业有很多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运输、储存管理的物流
认识,认为只要建立起具有运输能力和仓储能力的场所就是物流中心,而忽视了
物流中心是一种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的作业
管理能力、经营战略的管理能力以及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而且物流中心一
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
务,这正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
具体到上海来说,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管理和服务
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
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
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以及
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
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
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3.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和科学的物流管理来自于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一般来说,
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有物流职业教育(由行业协会组织),物流管理专业教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育,以及物流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在欧、美、日等物流产业发达国家,十
分重视物流人才教育工作,各大院校都开设有供应链管理的专业课程,在美国,
物流管理者92%拥有学士学位,41%拥有硕士学位。而且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
会的组织下,开展在职教育,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物流管理者只有取得诸如
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证书才能上岗。这种职业教育,为物流产业培养了大
批的专业性人才。即使是亚洲的东南亚国家,也由政府出资与国际贸易中心组织
就物流与供应链专业人才的培训教育。
反观我国物流方面的教育非常落后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
的约有10所左右,占总数的l%。研究生教育方面,国内惟一的物流管理工程
博士点设在北方交通大学,而物流职业教育方面近乎等于零。在职人员方面,中
国物资行业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7.5%,大大低于其他行业,这其中还
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存在知识老化现象。以上这些都使得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专业物
流人才如凤毛麟角,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4上海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的对策措施
为了消除以上制约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条件,上海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发展经验,着眼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政
策、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努力建设一个国
际化、系统化、标准化、全方位、综合性的物流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政策措旗
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历程来看,物流需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正在发生着结构
性的变化,政府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工作的目标在于对
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
政府作用的有效性依赖于管理部门的协调。
401.1按经济区域规划现代物流中心
依照国外建设物流中心的先进经验,城市型物流中心的服务区域规划原则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该是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J
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像行政区域划
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
济区域的开放性。它们之间的另外⋯个差别是行政区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r:】数
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具有相对长
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现代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
进行规划,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强化了行
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现代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
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规划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
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
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物流中心
的完整性和开放性。
因此,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的上海,其现代物流中心的规划定位也应
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作为发展和服务范围,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应对经济全
球化和WTO的挑战,加快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变的同时,更好的充分利用自身的
各种区域优势与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关的载体,形成一种共同开发、共同分享的合
作竞争的利益关系,通过分工、整合的方式加快自身的发展。
具体说,上海的现代物流中心应着重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上海竞争优势的中转
型物流,即强化向周边辐射的功能,开拓自身物流腹地,强调物流的中转功能和
物流的发散功能,并以此作为物流中心发展的主导方向。因为如果上海只在本地
区建立单一层面的物流中心,势必会与江、浙等周边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发生冲突,
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和多种资源的浪费。所以,而作为开放性、国际化的上海现
代物流中心,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科技实力,管理水平,开
放环境,信息服务等良好条件,一方面与国际物流市场的接轨,定位于国际和国
内的物流的中间环节,作为国际物流向国内延伸部分,强调物流的中转功能,另
一方面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产业协作调整,将国内地区间物流逐步过渡给周
边的次级物流发散地,形成从聚向散、由外转内的开放性、流动性格局,从而突
出了物流中心的分层辐射功能。只有这样,作为发展极的上海,才能通过与周边
地区充分地分工协作,促进市场范围的逐级层次性扩大,进而又推进专业化分工
ljl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不断发展,从而利用专业化分工的网络效应以物流中心为平台构筑多层次,系
统化,专业化的经济网络,造就统一的大市场,真正实现经济中的报酬递增。
4.1.2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现代物流中心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很多政策、制度等宏观因素和条件的
指导和支持,而这些都必须由政府出面来积极推动甚至实施,具体可包括以下几
点:
首先,建议由上海有关经济综合部门牵头,交通、铁路、内贸、信息、外经
贸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一个物流中心规划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多
个交通部门、流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的工作,制定规范的物流中心发展政策措施。
其次,制定物流中心发展的扶持政策,总的政策应大力鼓励发展,并将其
列入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策导向中。具体政策可包括,优惠性政策,对物
流中心实行与工业同等地价优惠,不要将物流中心简单等同商业服务业而收取高
地价;调整性性政策,减低物流税率,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物流中心的积极性:保
护性政策,坚决制止乱扣押、乱收费、乱罚款:限制性政策,禁止物流中心污染
环境;服务性措施,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公布统计信息。加大投资进行物流
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新建;放宽物流技术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和物流中心的土地使
用政策:调整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放松对运输行业
的管制,鼓励竞争;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
务的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
务的供应者: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
场等等
再次,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物流经济也是法律经济,要靠严格的法律规范爿’
能健康运作。当前加强立法的内容可包括:公正公平竞争,禁止地区封锁,消除
行政壁垒,建立物流契约规范,统一物流交易规则,风险赔偿等等。
4.1.3进一步加强软硬设施建设
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全球
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积极发展与现代物流中心密切相关的软硬环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尤为重要,具体到上海,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快“十五规划”的重点——“三港建
设,,(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搞好基础设施特别是各项El岸设施建没,提高
机械化和智能化水甲,来促进物流中心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是充分发挥港口的作用,提高上海现有港口基础建设的速度和建设规模,
加快深水港(洋l_L|港)建设启动步伐,做到可供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舶可全
天候进出,以确保上海港I___】吞吐能力特别是集装箱吞吐能力能够适应甚至超前于
卜海口岸贸易量,同时要加强与苏、浙港口的分工与合作。
二是利用上海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优势,积极发挥空港对上海现代物流中心
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我国航空客运业的同时,要加快虹桥机场的改造和浦东机场
二期工程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空港在物流中心体系中的航空货运智能。
三是进。步完善上海城市外引内联交通网络设施建设,强化物流中心的辐射
功能,拓展内陆物流腹地,公路方面,重点建设以解决车流为目标的城市外环和
郊区环线,形成上海两环十射的高速公路网,达到“153060”的城乡交通目标、
即市内各新城、城镇、主要工业点通过次一级公路,15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
从中心城到新城和省界30分钟到达:高速公路网上的任何两点在60分钟内相互
到达。铁路方面,除重点建设沪宁、沪杭两个方向的高速铁路外,还应加速规划
建设北面连接安徽芜湖的江南铁路,南面连接金山和浙江乍浦的沪乍铁路,东面
连接苏北的浦东沿海铁路。
在加强物流硬环境的同时,也应该改善物流的软环境,特别是在航运、空运
等物流业务方面迅速同国际接轨,为用户提供一流的物流管理服务。
主要是在加强上海海关进出口监管、提高各项管理职能的同时,强化职能部
门的服务意识,尽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目前,要研究
尽早推广“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实施“电子口岸”自理远程报关,
即向海关作“预申报”,实现“网上报关”,简化进出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方
便企业合法进出。同时,对于其他项管理,应当遵循“一个窗口’’服务的原则,
尽量使商检、卫检和动植检在一个窗口实施检查、检疫,简化手续、减少周折,
突出服务的宗旨。另外,尽力缩短货物口岸滞留时间,在出口退税、外汇核查、
核销等金融管理方面也应尽可能提高效率。
再者,还要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以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转物流货源。上
海在继续发展外高桥保税区的同时,可考虑建立一个口岸保税物流区,并在不久
的将来尝试在规划中的洋山港建立综合性自由港模式的航运特区,实行部分自由
港政策,推行相应的积极管理模式,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
三是可以抓住上海自身未来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培育成熟的物流金
融、保险市场、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务。
4.2 技术措施
4.2.1完善标准化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相接,
在本国物流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因为若
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
础上又增加了因标准化系统不统一所造成的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因此,物流
中心标准化问题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物流中心的标准化问题,主要包括软件的标准化和硬件的标准化。软件标
准化包括统一物流术语标准、商品代码标准、接口标准、统一的操作规程等。在
物流术语方面,国家即将颁发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包括目录、托盘、集装箱、集
装袋、集装器具、包装单元货物、危险货物运输等七章,将对物流中心的发展起
到促进作用。
硬件标准化方面,包括进行相关机具、工具的标准化、装卸、运输、储存作
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以及仓库、堆场、货
架的规范化。以托盘为例,我因的托盘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Rt本标准,
有少量是自己定义的,有O.9×1.1米的规格,也有lXl.2米的规格。国外
的托盘,如澳大利亚采用N-乖tti,tI,入库时不用卸下,直接用叉车将货物连托
盘卸之货架即可,出库时也是一样。而我国由于托盘不统一,要将货物卸下,重
新装上。
Iltii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在上海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加强标准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
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建设,即首先建立与国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标准中的基础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和贸易标准相吻合的标准体
系。而其他物流环节的技术标准则可以逐步从国际标基础标准中,依从相应的行
业技术标准,把重点放在抓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行上,例如对托盘、集装箱、各
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
梳理、修订和完善,并形成系统的标准法体系。
4.2.2加快物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
撵,将原本分离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
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中心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物流中一Ii,赖以生存的根本技术保障。试看国外诸多先进
的物流中心,无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监控系统以及现代化立
体仓库,货物的分拣均采用条形码扫描,中心库区内不同重量,不同规格的运输,
分别采用自动传输带和地面轨道运输,运送大件货物的各种车辆也分别装用可由
电子监控中心统一发出指令的液晶显示屏,正是由于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才
可以在配备极少的操作人员的情况下,实现货物的高速流动。例如,西班牙巴塞
罗那大众汽车物流中心承担着为大众、奥迪、斯科达、斯亚特等大众系统四个品
牌的汽车配送零件的任务。整个中心由进货区、加工.区、出货区全自动立体仓库
以及先进的质量检测手段、电子数据交换监控系统构成。中心内各环节全部采用
条形码扫描确认和自动传输,实现了真正的货畅其流。而且四个品牌的汽车在整
车下线的前两个星期,中心保留着有关这些车辆88000种领部件,也就是说,假
如新车出现故障,只要在欧洲范围内,24小时内就会由专门的配送公司把客户
所需要的零部件送到手中。o
因此,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现代物流中
心构筑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之上,加快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力求通过网络平
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联结起来,实现对物流各个环节
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管理和信息共用。具体说来可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
。参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台会赴欧考察团考察报告”,《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24期,第”.23页
3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是在库存环节,物流中心可采用自动扫描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仓储管理系统(WMS)以提高库存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在订购环节,可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及时反映技术和订货管理系统
(OMS),以求较为明显的提高该环节的效率:
三是在配送运输环节,这方面的物流管理技术是即时跟踪技术,即通过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双向
通讯、动态调度、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
四是在物流决策指挥环节,物流中心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决策管理程序
化、简单化。这方面可采用的技术是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资源计划(ERPⅡ)
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此外,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相关信息系统也
广泛问世,如现已发展很快的需求计划和预测工具软件(DPAFT)、客户关系管理
系统(cRMs)、可扩展标识语言技术(XML)、以及在供应链管理系统和ERP系统
之上架构运作的协作问题解决放案(CIRS)等。如果这些信息系统得到合理的应
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现代物流中心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以上几个环节,而是涉及到所有的物流领域,新的相
关技术更是层出不穷,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广泛吸收信息技术
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4.3 管理措施
4,3.1推行供应链管理
现代物流的核心在于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即由涵盖不同过程中活动的
上下游企业链接而成的组织化网络,这个网络的功能就是向最终客户交付产品和
服务的价值。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包括从最终用户一真到初始供应商的向客户提
供增值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商务过程一体化。这里的商务过程实际上包括了两个
相向的过程:一是从最终用户到初始供应商的市场需求信息的逆流而上的传导过
程;二是从初始供应商向最终用户的顺流而上而且不断增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物流
过程,供应链管理就是对这两个核心商务过程实施一体化运作,包括统筹安排和
统筹运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扩展,是物流中心现代化的本质
特征。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过程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将有如下作用:
第一、供应链是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现代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综
合从供应者到消费者的供应链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供应链网络的
最优化,即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第二、物流中心可以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的整合,形成更为先
进和强大的物流系统。
第三、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
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
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是物流中心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
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
4.3.2供应链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的集合,在电子商务平台之上的物
流管理很大程度上才是信息流、资金流(包括安全支付、认证等等)、物流、商
流浑然一体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现代供
应链管理成为可能。供应链管理以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将商品需求、商品流通
和商品生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它不仅可以在库存数量、存货地点、定货计划、
配送运输几个方面实现最佳选择,优化经营者的利益;而且能在准时的时间、准
确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和便捷的方式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整合供应链,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是现代物流
中心供应链管理的焦点问题。以下基于Web技术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帮助物
流中心有效地管理自身所处的供应网络,从系统最优化角度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
争力。该模式遵循物流一体化的原则,通过对供应商和客户上下游关系的管理,
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如下图: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采购管理
定单管理
在线管理
在线拼标
销售管理
定单}ilj售
在线铺售
征线竟拍
ERP集成
月录管理
物资目录管理
库区目录管理
系统j}{户管理
用户角色定义
用户权限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资料管理
用户服务管理
客户跟踪管理







内部用户web服务器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内部用户
供应商
分销商
仓库管理
库存管理
阼区管理
日常管理
运输管理
运输资抖臀理
运输调度管理
货物l&踪管理
配送管理
配送信息管理
配送业务管理
辅助决策
支持系统
价格管理
统计查询
数槲分析
计划管理
聚购计划管理
供席计划管理
锵售计划管理
台耐管理
采购台嗣营理
销售音尉营理
供应台州管理
系统安伞管珲
图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该模式可以涵盖物流中心供应链管理的七大关键业务: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供应链管理的第一
步就是识别对物流中心的经营使命至关重要的关键客户,并与它们发展合作关
系。
客户服务管理。一方面服务是获取客户信息的惟一来源,另一方面服务为客
户提供实时、在线的产品和价格信息,以支持客户对交货期和货物状态的查询。
需求管理。一个好的需求管理利用POS系统和关键客户数据来提高供应链
管理的效率和减少不确定性,并平衡客户需求和企业供应能力。
完成定单。要高效地完成客户定单,需要将企业的制造,分销和运输计划综
合在一起。
计划管理。供应链中的生产是“拉动式”按翥生产,企业要进行柔性生产以
适应频繁的市场需求变化。计划管理的改进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客户响应速
。蕞网一上鞋器盈盈舻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
采购管理。与供应商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以支持企业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工作。
产品开发与商品化。使客户和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以便在更短
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开发出客户需要的成功产品。
该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一方面将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几大关键业务模块化、
功能化,另一方面又基于Web技术连接它们,从而优化了业务流程,它的主要
特点是:
集成化,系统将逻辑~L相互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重复工作和多余数据被
完全取消,流程被优化,集成化的业务处理取代了人工操作:通用性,能适应生
产企业、流通企业、商业企业、专业物流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不同用户需要和
特定行业的要求;模块化,各模块可以拆分、组合使用,满足企业的不同管理需
要;先进性,根据供应链管理理念,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融合现代
物流技术(EAN/UCC编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GPS技术),通过Internet/Intranet
将供应商、分销商、客户按业务关系连接起来;实用性。将传统供销与电子商务
活动整合在一起,适应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初期的实际需要。
该模式的竞争优势在于:
模式通过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重组,在供应网络里建立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
链,使多个企业和多个客户能在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下实现协调运作和信
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大大增加供应链在市场中的整体优势,提高供应链的竞争
优势。
与其他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是通过中心外部而非中心内部建立供应链网
络,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有多个生产、销售、物流等企业组成的虚拟的动态网
络联盟。这个动态联盟是为完成向顾客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
联合所形成的一种联盟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信息技术将这些企业连成⋯个供应
网络,以便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完成单个企业不能实现的市场功能。
这不仅是单个企业保持了自身的原有优势,更可以是单个企业可以共享链中其他
企业的优势资源。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了加速商品的流通,往往是以物流中心
为核心,上与生产企业,下与零售商、连锁超市相连接,建立企业联盟,将企业
纳入供应链的管理中,从而有效地规划和调用整体资源,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
此外,该模式也是现代物流中心的网络信息平台,既是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业
务操作的信息系统,也是为物流客户、联盟伙伴、物流资源等提供连接、管理和
服务的门,、,。它将供应链管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建立全新的以客户为
中心的经营体系,基于Web技术,它还具有以下辅助功能:
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包括了行业新闻、行业法规、物流企业信息、物流供应
信息(仓储、运输、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有利于客户快速准确地了解国内外物流动态。
解决方案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优化、网站建设
等在内的完整的物流管理和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地降低了客户的物流成
本。此功能在客户管理功能模块中体现出来,它包括推荐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两
部分。每一个方案可以进行模拟,方便了客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交易服务功能:依托信息资源和物流资源优势,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实现信息
资源和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促进客户的经济效益和物流业社会效益的提
高。
物流在线教育功能:包括物流系统知识的培训,物流报刊杂志和图书集锦等
等。
物流专家论坛和学术交流功能:主要包括专家在线接受咨询和定期联合相关
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等等。
4.4 人力资源措施
|_{_{于现代物流配送涉及电子、信息、机械、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领导这
些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和从事物流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
识,对于现代物流最新的管理理论及技术都要有相当的认识与接触,会运用电脑
实现零库存管理,合理安排资金流,加速资金周转,能够向用户提供物流网络设
计、预测、订货管理、库存管理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有效利用信息系统平台来
消除无效物流和冗余物流,使之趋近“按需运送、零库存、短在途时间、无缝隙
传送”的物流理想状态。
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必然会对高水平、专业化的物流人才有极大的需求。为此,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应在参考国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专业学科体
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一方面加大对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吸收的国外
先进物流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消化吸收和转化,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
理论;另一方面在高校中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为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培养理
论基础扎实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部分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中设立物流专业培
训机构,建立物流产业职工终生教育系统,使从事物流业的员工及时更新知识结
构。
根据我国及上海地区物流教育的现状,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重视物流教育,建立物流人才开发战略。在2l世纪,物流人才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在信息社会,不但物化劳动会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且由于人,j
资源将成为新的战略资源必然会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J二海应尽
甲建立长远的物流人才开发战略。
其次,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北方交
通大学招收物资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已经50余年,物资管理工程专业于1982年被
国家教委批准为第一批硕士点,后又成为国内唯一的物流管理工程的博士点。目
前,面对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应该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恢复“物流管
理”专业,建立健全物流专业教育的层次。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等学校教师、
科研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
识和渊博的知识结构。大学本科主要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
的理论基础、比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专科层次主要培养中级管理人
才,培养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再次,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发展职业培训。我国的物流在职教育更加贫
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极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培训学校。建议
由上海相关的物流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仅要组织各种短训班,还应该组
织系统的培训,将参加物流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作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
的上岗基本资格。结合物流产业的实际需要,尽快建立物流从业人员的终生教育
制度。
最后,大力开展物流教育的专题研究,保证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流教
育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物流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物流人才的人力资源
LU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管理模式研究、物流人刁‘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贡献研究等和世界各国物流教育制度
的比较研究等专题。
4.5 辅助措旋
4.5.1建立权威的物流咨询机构
物流行业的本质属于综合服务业,市场咨询本身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常重
要的一种专业化服务,物流咨询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是一种先进的
管理和服务手段,具体说就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物流理论和运作模式与现代技
术手段相结合,为企业物流提供物流模式研究与战略咨询服务,为资本市场提供
物流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研究成果以及投资中介服务,同时还为其它企业提供
与物流业务有关的咨询服务。
为了使上海的物流产业日趋成熟,同时也为现代物流中心提供更为广阔的发
展空间,需要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权威的物流咨询机构,具体可以采取
以下对策措施:
第一、确保咨询机构主体行为企业化,创建物流咨询品牌。
首先,物流咨询的从业主体应以公司制企业或合伙制企业为主导。一方面,
政府机构的服务部门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开展咨询活动,促使物流咨询机构的市场
化运作;另一方面,从事物流咨询的个人应采取规范化的企业运做模式。个体业
主可以以出资或出智的方式成为咨询企业的合伙人或所有者,也可加盟成为咨询
企业的顾问,以企业的名义从事咨询活动。其次根据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物流发
展趋势,以专业化发展为指导思想,制定物流咨询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第二、规范物流咨询程序,保证物流咨询质量。
在物流咨询过程中,物流咨询企业应进一步规范物流咨询的基本程序,包括
整个咨询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按目标和任务可划分为
五个阶段:接洽咨询阶段、预备咨询阶段、正式咨询阶段、方案实施阶段和追踪
改进阶段。每个阶段的步骤和内容见下图所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接治咨询阶段
A初步接洽
B研究回复
C深入商谈
预备咨询阶段
A预备调查
B确定醒题
C签署协议
正式嵛询阶段
A初步接洽
B研究回复
C深入商谈
D提交报告
方案实施阶段
A指导实施
B总结工作
追踪完善阶段
A意见反馈
B解释说明
c}h充修改
第三、巩固物流咨询发展基础,提高物流咨询水平。
首先,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咨询项目数据库,及时对咨询成果进行总结、分
析。使新的咨询工作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必每次从头开始,达到事半功倍;
其次,将最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物流技术与实际相结合,在咨询项目中运用、推
广,并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保证其先进性、科学性;再次,以创新思想为指
导,立足于个性化、本地化,将“创新”贯穿于整个咨询活动中;最后,采用适
当措施,发挥物流咨询的催化剂作用,推动物流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发
展。合理解决产学研工程中的脱节、条块分割、协调困难和权益纠纷等诸多问题,
使得高校和研究机构真正成为物流发展的支撑平台。
第四、抓好市场调查和预测环节,确保咨询工作的科学性。
首先,在市场调查的准备阶段需明确市场调查的内容和目的,调查人员应在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为什么要进行市场调查以及通过调查要解决哪些问题有一
个明确的认识,拟订详细、周密的调查计划;其次合理运用一些调查技术和技巧,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必须突出重点,适合客户心理、便于资料加工,设置一定数量
的过滤性问题:再次,发展预测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获取的各种信息
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影响物流业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对各种条件下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状态进行估计和判断,最后,在使用物流预测
方法时,要重视定性分析方法的使用。
4.G.2注入新的物流内涵——会展经济
所谓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和展览,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带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
的,也被称之为”会展产业”或”会展市场“。会展能起到促进经济贸易合作的作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每一个展览会上都能签署金额可观的购销合同,投资、转让、合资意向书。据
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340多亿美元,
内贸交易120多亿元人民币,各类专业性、综合性的国际展览会有力地促进了中
外的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等。而且,展览会若
能与高级研讨会、业务洽谈会、技术成果拍卖会、人才交流会等成套举办,那么
所起到的作用将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它不但能带动房地产业、宾馆业、餐饮
业、交通业、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当场落
到实处,还能推动知识更新、观念转型等。
根据国外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展览与物流是密不可分的,展览为物流带来
市场,物流服务为展览展销创造了必要条件。日前,上海己成功申办2010年世
博会,将激增基础设施投入,并将此扩大出口贸易、消费等需求。所有这些,都
需要快速、高效、低成本、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为其服务,需要有供应商、经销商
组成的巨大的物流系统来加以支撑。在这个意义上讲,上海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
既是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迫切需要,又将成为2010年世博会成功举办的有力保
证。
总之,我国的物流产业刚刚起步,上海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中心既拥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也面I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只有以完善的物流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
体系为基石,以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有利的宏观环
境为保障,统筹规划,合理建设,科学管理才能使现代物流中心在经济中发挥巨
大的作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Ronatd H.Ballou,,Prentice-Hall,1999.
2.Introduction To Suplly Chain Management,Robert B.Handfield,Ernest
LNichols,L.Jr,Prentice—Hall,1 999.
3.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选:2002版》,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6.[日]汤浅和夫,《物流管理》,张鸿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
7.[日]花房陵,《物流构造》,聂永有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
8.张卫星,《物流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9.郭世华,《物流经理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lo.崔公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11.王铮、邓悦、葛昭攀、杨妍、周嵬、蒋铁红,《理论经济地理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教程》,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李仁贵,“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理论评价”,《经济学动态》,
2000年第3期,第70~74页。
14.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经济分析》,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肖义家,“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构架”,《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第9
期,第9一13页。
16.张铎,“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第10期,
第32—33页。
17.刘华、程海峰,“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中国物资流通》,200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第1期,第18-20页。
18.魏修建、刘雪亮,“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心的发展”《中国物资流通》,2002
年第2期,第22—23页。
19.张亦驰,“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竞争战略”,《中国物资流通》,2002年
箢4期,第20-2l页。
20.刘丁有,“我国物流业的国际比较及发展措施”,《商贸经济》,2002年
第9期,第24。26页。
21.卢穿,“国外物流中心建设:经验和做法”,《商贸经济》,2002年第9
期,第27—29页。
22.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中国物资流
通》,2002年第10期,第17.20页
23.丁俊发,“划当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认识”,《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
年第22期,第24—27页。
24.王大明,“传统物流的转型与物流园区的建设”,《上海综合经济》,2002
年第4期,第40.42页。
25.姜耀中,“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综合经
济》,2002年第11期,第4—5页。
26.周振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的基础和重点”,《上海改革》,2002
年第9期,第19:24页。
27.倪前龙、张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环境分析与模式”,《上海投
资》2002年第10期,第58—62页。
28.郭占匣、宋炳坚,“长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研究”,《上海经济
研究》2001年第4期,第3—13页。
29.陈维,“上海:现代国际化大都市魅力的培养与比较”,《上海经济研究》
2002年第2期,第3—16页。
30.郭玉林。“上海,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经济》,2002年第7/8
期,第8-9页。
31.吴菊亚,“上海会展业考察”,《上海经济》,2002年第9/10期,第16.1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李铁岗副教授,论文
自开题以来一直受到李老师的关怀,并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他大量的关键性的指
导和帮助。在此还要向经济学院的其他任课教师表示谢意,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
使我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要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卢文鹏博士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张叫助理研究
员,他们是我多年的同窗挚友,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支持,并对论文初稿
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如何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之浅见”,《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
第1期第125~127页,第一作者。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