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542环黄海经济圈经贸合作与山东经济发展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环黄海经济圈经贸合作与山东经济发展
姓名:贾继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范爱军
2002.9.10
出东天拳磷±掌僚论文
中文摘要
2001年世界经济发生了199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生
。要是美簪经济的衰退弓l起的,受箕影响,全球GDP翁平均增长率只述2%,较上
年下黪2,7%。欧臻凭氆区域疑济一体化骢嵩痰发展,所受轲毒较轻。事实上,送
域经济~体化已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任何一个翻家要想发展
经济,就必须面对这股潮流的冲击,我豳作为一个芷在开放的国家,更有必要对
魏加戳研究、穰矮,淡键遴我蓬改革开放事邋豹发袋。
环黄海经济圈是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次区域经
济合作模式,从地域看,包括中国的渤海地送、日本的两南沿海、韩国的西海岸
授朝鲜半岛鼢西海岸疆迸。由东襻为渤海堆醒的重簧成爨,当务之惫是戳侮稀麓
醛参期这一经济嬲的会撂,以深化月日本及韩国豹经燹关系。作者坚持理论稠实
践相绪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区域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入手,
在对环黄海经济圈内中因(牢等别是山东)、日本、韩国三方经济互补住的特点及经
燹合撵静实黢详缨考察、势爨教萋勰上,提蹬了自兹熬袋赢。
f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7歇盟的发展历程及它带绘我们的崩
承。第二部分分析区域经济~体化的经济政策及由此产生的效应,提出这种制度
蜜箨辩成员鬻经济发震所起的积辍作用,获稀为探讨东甄嚣域经济一体纯、环黄
海经济鼹的次区域会柞奠定爨论基础。第三帮分对环荧海经济瞩的现实性进行了
论证。环黄海经济豳是东亚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对东亚地区的区域含
作有着蓬要影响。这一次区域合作模式楚建立在各方尤焚是中胬山东、日、韩三
方弱嚣经臻势及要替毪戆特蠡之上,毒饕浑实豹客浅基旗。{f筝黉簌多今角度进孬
了分析,并强调了区域合作对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第四部分对山东与只、
韩的贸易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对襻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为探讨山东参
每环黄海经济鋈靛合作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五部分。据骧上分耩,僚耆提出7涵
东参热环黄海经济耀会律毂战略;按梯次发震强定黧经济,带动全省经济乎衡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进一步调整对日、韩的贸易结构;加强对日、韩客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工作;
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参加环黄海经济圈的建设:建立大型综合外贸企业。芦∥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环黄海经济圈f战略)F-/
韶施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 DoNG
AND ECoNoMY AND TRADE CooPERATRoN
oF CLRCLE ARoUND YELLoW SEA
ABs.rRACr
In the year 2001.there happened the most serious economic crisis since 199l,
which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America economic decline.As a result,the global
GDP only reached 2%。decreased by 2.7%that the last year.However,the European
Union was less affected owing to its deep development ofregional integration.In fact,
regional integr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the momentous trend.Every country should
face this fact,including China.As an open countryp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and make
full use of it to promote Our open-reform cause.
The Economic Circle Around Yellow Sea iS a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odel put forward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deepens.It is geographically composed of BO hai District of China.Southwestern
coastal district of Japan,wastem coastal district of Korea Peninsula.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mbers ofBo hal District,the urgent task is which strategy we should carry
OUt tO deepe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the other two sides of Japan and Korea.
111e author puts forward her own point of view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and删dyz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mong China(especially Slum dong),Japan and Korea.
nIe paper consists offive parts.n圮first part concisely summarizes the European
Union history and the enlighten it brings.111e second pa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policy carried out i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embers 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ussing the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S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the
一3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conomic circle Around Yellow Sea.The third part mainly proves the reality of the
Economic Circle Around yellow Sea.It is a brealEthrough in the process ofEast Asia’S
integration.111e geographic advantages the economic reciprocity character of each side
provides the Economic Carle Aro强d Yellow Sea谢礓a stable basis。麓le author
analyzes this from differcnt angles and emphasis that the Co-operation e粕∞s an active
influence on Shandong’S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fourth part maillly focuses on the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dong and Japan,and Korea,and analyzes蜘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realistic cites for discussing how Bo hal District takes part
in the Co-operation in the Economic Circle Around Yellow Sea.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in the fifth part,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to take
part in the CO-operation in tIle Economic Circle Around Yellow Sea,Shandong should.
gradually develop export-oriental economic to push forwar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whole province;improve the trade guidance for investment from Japan and
Korea;further better investment in"vn'oment;take part in the building of the EcorIomic
Circle Afo黼d Yellow Sea;establish big,comprehensive foreign trade礅嘧两∞s。
Keywords: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Economic Cirele Around Yellow Sea
s锄埔egy
GNP:国民擞产总值
鲫:溪疼生产慧篷
ApEC:亚太经合组织
符号说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环黄海经济圈经贸合作与山东经济发展
2001年,世界经济发生了1991年以来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全球GDP的
平均增长率只达到2%,而2000年的平均增长率是4.7%。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主要是由美国的经济衰退引发的。虽然美联储不断地通过降息来刺激股市回升以
及经济的复苏,但是美国经济还是一路下滑。其实在9.1l事件之前,美国经济就
已经开始进入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当时许多人预测美国经济已经走到了经济周
期的底部,马上就要开始回升。但是9.11事件一发生严重打击了美国消费者的信
心,从而大大延长了美国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仍然受到经
济增长缓慢,银行呆坏帐问题的严重困扰,前景不容乐观。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
响,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是萎靡不振。m
欧盟经济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衰退,但发展速度较2000年明显减慢,2001
年欧盟地区GDP增长率仅仅达到1.7%,较2000年3.4%的水平有大幅度的下降,
可以说欧盟在2001年的经济发展没有进入衰退阶段,但是也已经进入了低速增长
期(见表1)。欧盟经济虽然进入了低速增长期,但和美国、只本相比,其经济发展还
是较有潜力的,这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盟所选择的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策
略。
一、欧盟的发展过程及给我们的启示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已经从自由贸易区发展到了经济和货币
同盟,欧元自1999年1月1日问世并在欧元区内与各国货币并行流通以来,已经
走过了三个年头,2002年欧元成为唯一的合法货币,可以说真正完全意义上的欧
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建立起来了。展望单一的欧元对欧盟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有
必要回顾一下欧盟发展的历史,即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过程,来分析欧盟为何
一步一步从关税同盟发展到单一货币。
周韬.200l——2002:欧盟经济H顾与艘颦.世界经济导刊.2002.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l 1998年——200i年整莽各个堍区韵实际GDP年增长率(%)
1998 1999 2000 208l
世界平均2.8 3.6 4.7 2,0
歇驻2.8 2.6 3.4 t.7
欧炎区2。8 2.6 3,4 1.6
a}欧戤地区2.8 3.8 4.9 2.3
美国4.3 4.1 4.1 1.O
日本1.1 O.8 1.5 —一0.7
亚洲4。7 6。6 7,O 4。7
中东—巾.8 3.6 6.3 7.5
资料来源EURoF黜址促
经济~髂纯麸低级鬟离级发展,箕形式霹戮努为嚣释:第一释楚自盘贸荔蘧,
即组成贸易区的国家相互取消关税和其它贸易限制,使各国的蠢晶在贸弱区砖可
以自由流动,但对各因的关税税率。由各国自行制定。第二种是关税同暇,即在
鑫崮贸易诞静基磕上,戒瑟藿对舞实符共同关税税率。第三种是共同市场,都除
了要实现关税网腰掺,还簧求作必生产要素豹资零农劳动力艘够在经济嚣蠹鑫蠢
流动。第四种是经济和货币同盟,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保护各国在经济政策
上的步调~致,各成贸国韵矫汇储备威予联营,最终要设立单一的中央银行,发
霉统一货蘑。
(一)欧洲各国联合的过程
第二次遵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瓿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
震、跨嚣经营等新墼警理模式豹键避下渔际分王不断两级深发震,国际贸易总额
持续上嚣t资本、技术、劳动力在世赛范曩内广泛流动。这莘巾经济形势的变他捉
使统一地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棚邻近的国家实行经济联合。采取相同的经济方
赞、敬策藕箍施,形成趣区性的巍济共同俸。二战结束l:盂后,西欧各国的经济相
当困难,荚国静玛戢尔诗划糍韵实现欧溅经济瓣莰复,健美鬻鳇毽戆是为了逶过
欧洲的发展形成对苏联的包围,因此,欧洲务国意识到了为摆脱美阑对自己的控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为了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保持自身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欧洲必须联合
起来,建立欧共体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1.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初始阶段,也是其重要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如
果没有统~的关税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通,共同市场就不可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1957年的《罗马条约》明确了关税同盟的主要内容:在欧
共体内取消成员国之间商品的关税和限额,使商品得以自由流通;对欧共体以外
建立共同税率,并执行共同的关税立法。促使关税同盟建立的原因有两个:首先,
欧共体的目标是拆除欧洲各国之间彼此阻碍经济交往的壁垒,保证商品、人员、
技术以及资本在成员国间自由流通,而这四大流通的前提就是关税同盟的建立,
这样,各成员国之间的跨国贸易就可以不受关税和数量的限制。其次来自美国及
其它国家的外在压力是关税同盟建立的外在因索。欧洲各成员国因国内市场狭小,
缺乏竞争力,只有在关税同盟的作用下才能扩大为共同市场,提高资源的有效利
用率,才能与美、日竞争。关税同盟于1968年建成运行,它给欧共体带来许多积
极影响:其一,关税同盟扩大了外部市场,促进了区内贸易的发展。其二,区内
贸易的增加,促进了区内生产专业化和科技化,导致了欧共体内部劳动生产率较
以前有很大提高。其三,专业化分工生产实现了规模经济,从而加强了成员国的
国际竞争力。其四,关税同盟保护了成员国的新兴工业,避免了来自欧共体外部
的竞争,促进欧共体逐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2.共同市场
尽管关税同盟自建立以来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给
欧洲经济~体化的进程带来了消极影响,要求欧共体进一步采取措施向一体化迈
进。从内部原因来讲,第一,各成员国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商品、
人员、资本以及技术的自由流动仍然无法实施。第二,各国的财政、贸易政策的
不同最终影响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第三,关税同盟所造成的内部大市场
为没落产业提供了保护伞。导致欧洲的信息、通讯等高科技产业与工业制造方面
都不如美国和同本,因此各国只有进一步联系起来,发展更高级的一体化,才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增强经济实力.改善竞争地位。从外部原因来看,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
等一系列外部冲击的影响将欧洲各国带入滞胀阶段,要求欧洲各国进一步联合起
来以增强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以上原因使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提到了日程上
来。
1985年,欧共体成员领导人签署了《单一欧洲法案》,为实现这个目标,欧
共体先后发布了280项法令,目的是消除成员国之闯各种各样的阻碍商品、人员、
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三大障碍。这三大障碍是有形障碍(欧共体内部边界阻碍、
海关控制以及繁琐的公文手续等问题)、技术障碍(各国不统一的产品标准、技术
管理规则以及相互冲突的商业法规)和财政障碍(各成员国之间不同的增值税、
消费税制度),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实际上也就是对兰大障碍的消除过程。
1992年以来,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取得了很大进展。给欧共体带来
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并加深了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从生产者来讲,统一大市场将导致生产成本下降、规模经济产生、公司
重组、资源在新的竞争机制下最有效组合E趿产品以市场为中心等结果。对消费
者来说,由于各种产品组合将以最便宜的方式生产出来,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使消
费者获得的福利大大提高。总之,统一大市场使得商品、技术、资本、人员在各
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使得生产、销售甚至投资的过程都扩展到了~
个更大的空间,从而使经济活动的优化组合和资源配置能够突破传统的地域与国
界的限制,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和更高的效益水平。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竞争
作为大市场的运营机制一旦得以开启,就会不断扩大深化为促进欧共体经济一体
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统一货币
建立了统一大市场后,尽管影响“四大流通”的障碍消除了,但经济一体化
的进程还远没有停止。从内部原因来看,在欧盟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内部
公平和效率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汇率问题,因为在汇率可以波动的情况下,
一国可利用本国的货币贬值的办法与其他成员国开展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
吖“.●.己茸“JL址删口矗厶山+_1苦口口坩立廿白·,·法:盖M伽田r荨7n,4. 扩审I一雎
啦末丈学硕女掌盈沦文
也是影响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一个很不利的因素,而在个冀惟统‘的大市场
中,不能存在汇率波动的问题。从外部原因来蓊,1972年与1973年美元两次贬
蠹篁导致竣美元为孛心载慈雷顿森转体系镪疯崩浚,在以蓐豹国黪金融熊规巾-世
界金融市场大量抢购西欧的硬通货,西德玛克莆当其冲,谣欧各闺经济深受其害。
在这种欧共体内部自身因素的促进署珏外部客观现实的冲击下,欧共体决心建立一
个楣对稳定豹货幕区,以裁激经济一律纯黥逶一步发展彝撄魏誉裂豹国际余融环
境。
为消除成员国乏间的汇率波动,欧盟选择了实行单一货币,欧盟簧建立统一
大市场,固宠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怒盛须簧颦掩的,成员鬣赣努须将蟹币竣策鹃
制定投统一交绘致缀豹货币当竭,褒欧爨范疆内实纷统一的货币。如果把货币发
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权留给成员圜的政府,一国中央银彳亍创造货币就会影响到
其他成员国,而创造货币的国家反而可以免受赞币扩张带来的通货膨胀弓l笈的恶
巢,弱辩保餐残员嚣黩赞景会绘爱jI孝敬溯赞象翁久黧骞瑟鼯,入粕对歇溯孛夹银
行发行的可以在各国流通的货币就会缺乏信任,而且在成员国货币之外再发行一
种货币,很容易造成欧戤货币区内货币流通量过多,不利予控制膨胀。
欧元酶癀动会给参鞠罾带来蔽下尼个方蟊豹簌懿,其中主要色据:经济效率
的提裹、徐据魏稳定和熨如稳健豹财政。蓉先,多种货币的存焱,为囊品交易增
添了货币兑换这一环节,从而增加交易成本。而单一货币的出现可以消除外汇交
易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银行跨国清算的费用和时闯,减少企娩处理外汇簸务静
蠡芟本。其次,在霉骣贸易纛跨国投资孛,汇率交动的苓确定挂影昀人织熬傣心,
加太了贸易和投资的风除。而单一赞币的出现,可以说消除了汇率变动产生的基
础,实际上为各国货币撼供了光成本的、无限制的傈值。也就燕说,多种货币的
滔失,慧味蕾汇价举确定性消失。菊井,攀一爨希静萼|入遴过利率均等证,还降
低了各嗣资本的使用成本即剥息,商利予投资的发展。最艇,欧洲中央银行的首
要目标熄保持价格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单一货币的启动是统一央行成功避作的
重要傈诞,有了欧冗,可以形成一个单一的国家债券市场,财政干预市场就有了
德程工其,公嚣枣坛操馋裁剪以毒瓣藏矢,不必在分裁熬露场上活动,欧元将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证欧洲货币联盟远离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r--)欧盟给我们的启示
欧洲各国由于各自狭小的市场及有限的资源,为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对
抗来自美日及前苏联的竞争。必然会选择区域经济~体化这条道路。而一旦选择
了这条道路,就会一步一步地从自由贸易区最终走向经济与货币联盟。而实践证
明,从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到现在的欧盟,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得非常顺
利,也的确给欧盟各国带来了好处。整个欧盟15国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资源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欧盟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随着
2002年欧洲12国货币退出流通,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投入使用,将使交易费用下
降,汇率风险消失,从而必将更加促进欧盟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自上世
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除原有的经
济组织纷纷重整旗鼓以外,一些新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也相继出现。如北美自由贸
易协定在1993年正式签署,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关税及各种非关税壁
垒大幅度降低,加快了该地区内部经济贸易的交流;1995年1月1日由南美四国
组建的“南方共同体”的正式启动,则标志着拉美国家经济已经进入加强区域内
合作的新阶段;东盟也在紧锣密鼓地讨论如何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区域集团正在蓬勃发展。其原因在于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
的多次重组,各国经济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状况日趋显著,尤其是现代科学技
术的高度发展,使地区变得越来越小,以区域块结构为基础的经济国际化趋势已
不可逆转。而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反过来加速了经济一体化
发展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本国经济,就不能不考虑这股世界潮流的冲
击。同样,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开放的国家,更有必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加以研究、
利用,以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迸一步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正逐步聚集成一股世界性的潮流,遍布于世界各个重要区域。
当前119个国家(地区)溶入到这一潮流之中,已组成或酝酿成立的区域性经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织有23个。这些经济组织内的国家(地区)依靠地缘临近,经济联系紧密、历
史文化渊源极为相似等有利因素,消除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通过相
互协作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这种国际经济结构便是区域经济一
体化组织,区域内各国依靠这一组织获得共同发展。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区域内各国的经贸政策协调与统一的程度为主要标志
分为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些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货币同盟、经济同盟。一体化形式每高一级,成员国间的经贸政策协
调与统一的程度也越高,相互间的经济联系就越密切。
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取消了它们问的贸易壁垒,实现了区域内的商品
自由贸易:在对外贸易政策上,每个成员国可单独保持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并不要求协调一致,但对某些产品保留一些限制,如规定原产地原则。1994年1
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宣告成立,依照1993年12月7日的美加墨自由贸
易协定,这一区域将在15年内取消全部产品的关税,同时取消产品配额、许可证
等非关税壁垒。这一协定还规定了原产地原则,只有“北美商品”才享受成员国
间的免税待遇。“北美商品”是指“北美成分”达到规定比例的商品,如小汽车和
轻型客车的“北美成分”必须达到62.5%以上才算“北美商品”。
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对内实行商品自由贸易,对外
采取统一的关税,实施共同的海关税则.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包括:取消成员国间
的关税,禁止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捐税;取消数量限制,禁止具有与数量限制
同等效力的措施。共同海关税则包括:实行统一的对外税率:统一税则商品分类
目录:统一海关估价。欧共体对来自第三国的农产品征收差价税,使进口农产品
以不低于共同体内部市场的价格出售,以保护区域内的农产品。
共同市场内部,不仅商品可以自由流动,技术、劳动力、资本等也可以自由
流动,对外来商品和要素则设置贸易壁垒.于1993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欧洲统
一大市场将欧共体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推进一步。市场内部实现了“四大自由”,
即货物、劳动力、资本、技术四者自由流动。为了保障这“四大流动”不受有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壁垒(边界限制)、技术壁垒和财政壁垒的阻碍,欧共体制订了286项立法,包括:
公开放开采购市场;统一海关检查手续;协调各成员国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货币同盟和经济同盟是区域一体化的高级形式。货币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
上协调成员国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实现区域货币一体化。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
上最高一级的一体化组织形式,欧元作为各国统一的货币已于1999年1月1日在
区域内流通。经济同盟则统一成员国的包括财政金融在内的经济政策,决策权由
一个中心机构掌握,各成员国则丧失了独立的重大经济决策权。各国经济紧密地
连为一体了。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股世界性潮流关键在于这种制度安排给区域内各成员
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活跃了区域内部经贸交流。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
方面:
l、成员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区域内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一体化组织采取了减少或取消成员国贸易壁垒的政策,对非成员国则构筑起
贸易壁垒。因此。成员国在更为优惠的条件下会增加彼此问的贸易,非成员国进
入和从此区域内获得贸易的机会相对减少,区域内部贸易日趋活跃,贸易规模不
断扩张。
我们以关税同盟对此加以分析。假设B、C两国与A国发生贸易关系,共同
向A国出口某种商品M的价格分别为P(B)和P(C),如图1所示,P(C)<
P(B)。如A国对B、c两国征收相同的关税,单位商品征收关税为T,则从B
国进口该商品的价格为P(B+T),从C国进口为P(C+T).P(B+T)>P(C+T),
C国商品比B国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因此,A国倾向于从c国进口。我们将A国
生产商品M的价格P(A)视同P(C+T)。A、B两国组建关税同盟后,两国间
取消了关税,对外采取统一的关税,以A因的对外关税为基准。B国进入A国可
免征关税,而c国的商品进入A国则要加征关税.这时,B、C两国向A国出口
商品M的价格分别为P(B)、P(C+T),P(B)<P(c+T)。B国具备了向A国
l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C国则相对处于劣势,A国又倾向从B国进口该商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图1的供给曲线ss可以看出,A国进口商品M的价格由P(c+T)降到P(B)
后,国内该商品的生产数量由Q1降到Q3,从需求曲线DD可以看出,进口量由
(Q2—Q1)降到(Q4_.Q3)。C国若是将出口价格仍维持在P(C+T)水平上。则
难以进入A国市场,若是将价格降到P(B)水平上,则每单位商品就会损失【P(c+T)
---p(B)1,出口收益受到影响。
图l商品自由流动效应示意图
DD SS
价格
P(B+T)
P(A)=P(C+丁
P(B)
P(C)
Q3 Ql Q2 Q.
数量
这种贸易流向会产生两种福利效果,一种是贸易创造(TRADECRE桶0N),
另一种是贸易转移。贸易创造是指关税同盟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
为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原来本国生产的,现在较多地从成员国进口,从
而“创造”出新的贸易。实行关税同盟后,A国从B国进口商品M的价格P(B)
低于国内价格P(A)【P CA)=P(c.}T)】。它所获得的贸易创造在图1由两个三
角形x和Y构成,x代表生产者效果,Y代表消费者效果。由于从B国进口的商
品M的成本比国内的生产成本低廉,A国就可以把生产商品M的资源较多地转
向生产成本低廉的其它产品,从而获得利益。双方的比较优势都可以得到发挥。所
谓贸易转移,是指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后。由原来的第三国进口成本较低
的产品改为从成员国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即“自低价供给来源向高价供给来源
转变”【1】会造成一定的损失。A国从B国进口商品M的成本虽然比国内成本低,
但若抛除关税因素,却高于从c国进口。所以,缔结关税同盟,由c国进口商品
周宝廉译.(E1)小岛清著.‘国际贸易'.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2 ~1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转向从B国进口,A国就要遭受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实质就是从B国进口商
品所付出的代价,即机会成本。在图l中,这部分损失由z部分代表。关税同盟
所带来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对比。若是贸易创造大于贸
易转移,进口国的净福利增加,反之,则减少。但是,不管净福利增加还是减少,
成员国间贸易活跃,贸易量不断增加。
2、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间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各方均能从要素流动中获益
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推进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将自由贸易的范围由商
品贸易拓展至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商品、技术、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区域
内部能够自由流动。这些要素在利益驱动下总是朝着报酬高(劳动力趋向高工资,
资本趋向高利润)的国家或地区流动,因而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整个区
域的国民生产总量和收入(以及净福利)就会增加。
我们以资本为例对此进行分析。假定A、B两国生产资本所属产业部门相同,
劳动力(包括其他人员也相同),但资本边际生产率不同。图2左、右分别代表两
国的资本生产情况,MCPC(A)代表A国资本边际生产率曲线,MCPC(B)代
表B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曲线。A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MCP(A)低于B国的资
本边际生产率MCP(B)。在未组成区域一体化组织前,A国的资本额为OQ2,B
国的资本额为OQ3,资本不能相互流动,两国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不管各
国的有关课税如何,单位资本的边际利润等于边际生产率。在资本边际生产率为
MCP(A)的情况下,A国的总收益为(b+e),总生产为MCPC(A)曲线以下和
OQ2之内的那一部分,即(a+b+c+d+e);在资本边际生产率为MCP(B)的情况
下,B国的总收益为(i+k)总生产为MCPC(B)曲线以下和OQ3之内的那一部
分,即(j+i+k)由此可以推出两国的劳动所占的份额,A国为(m十d),B国为
i。在两国组成区域一体化组织如共同市场后,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受利益驱动机
制的影响,资本由边际生产率低的A国向边际生产率高的B国流动,直到两国的
边际生产率在MCP(M)的水平下实现均衡为止。这时,两国的国民生产总量有
所变化,由于资本边际生产率由MCP(A)升至MCP(M),A国国内的生产降
到(a+b+d),而其他国民生产【包括转移到B国资本利润返还(g+f)】则增加(g-e)。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由MCP(B)降至MCP(M),国内生产相应地提高了
(f+g+h),而国内生产在减去返回A国的利润外增加了h。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区域一体化的建立,资本的自由流动使A、B两国各自的国民生产都有不同程度
的增加。其它要素的流动亦会产生此类效应。
另外,区域外的要素在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存在的情况下难以自由进入该
区域内。前面所分析的商品自由贸易所产生的效应同样存在。从成员国进口的要
素价格因没有关税壁垒要比从加征关税的非成员国进口的要素价格富有竞争性,
非成员国的要素进入的难度加大了,它们为绕过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而采取的在区
域内直接投资和设立网点的做法又增加了交易成本。
图2 资本自由流动示意图
资本边际
兰产率
3、成员国间的国际分工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愈益密切
成员国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为基础,借助专业化合作这种形式来促进各自
的工业化进程或提升工业化水平。商品、技术、资金、人员在区域内部的自由流
动,为这种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因而日趋活跃。就
水平一体化而言,各成员国间会在资金、技术方面展开合作,从产品研发到生产
以至市场开拓的全过程展开合作,从产品的专业化到零部件的专业化以至工艺的
专业化展开合作,成员国工业化水平会因此得到很大提高。从关税同盟建立到70
年代初,欧共体内部国际分工加深及扩大的趋势一直在加强,按不变价格计算,
欧共体国际分工系数和1960--1972年期间,除1967--1971年因危机影响有所下
降外,平均保持在2.7的较高水平上,高于1970年的西欧和世界分工系数O.8个
一15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就垂直一体化而言,成员国依靠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
互补关系展开合作,发达国家将传统产业或衰退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后者在
国内经济有所发展后也逐步尝试对前者进行投资,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多层次
的分工格局,如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内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产业合作就属此种
类型。成员国在一体化形式下形成的国际分工模式要比其参与世界范围内国际经
济合作而形成的分工模式的稳固性要强,效率要高,它不仅源于体制和政策上的
保障,更主要的是从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传统所得到的有力支持。随着一体化水
平的提高,分工合作程度的加深,成员国的经济逐步连为一体了。
4.成员国的经济得到快速成长
一体化采取的共同政策并不排斥成员国间的相互竞争,它还鼓励和促进竞争。
在区域一体化组建前,成员国内的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常可以借助于贸易壁垒的保
护。但一体化组织成立以后,成员国问的贸易壁垒不断减少,这就使各成员国的
生产者都面临着来自其它成员国的更为激烈的竞争.为维护和扩大自己在区域内
乃至世界范围的利益,这些生产者不断注重科技进步,加强管理,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区域内相互间的投资会不断加大,
区域内生产规模、投资规模不断扩张,带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经济学家欧
文对主要欧共体国家洗衣机、货车、轿车的贸易发展、工厂规模、产量和单位成
本进行计算后,得出因出口扩大,使产量增加和资源节约的结论。节约资源占这
三类产品双边贸易的比率分别为:洗衣机54%、货车48%、小轿车53%,他进而
推算出6国共同体的产量提高了12%,相当于生产总值的3—4%。表2欧共体成
立前后各国经济成长率的变化表明了区域一体化对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
极作用。
5、集团整体的对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各成员国对外协调一致,共同用“一个声音讲话”。【lJ
因此,在对外经贸谈判中讨价还价的余地很大,能够争得有利于成员国的贸易政
策。欧盟在农产品、汽车等竞争激烈产品的国际贸易谈判中,始终维护集团的整
{:五~详,(荧)约翰·褥奇舞等著t‘国际经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w
—16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利益:它甚至还干预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商波音和麦道的强强联
合,以维护空中客车在集团内部市场以至世界市场的份额和利益。
表2欧共体成立前后各国GDP增长(%)比较
(1958年价格)
平均增长率增长率
国家
1953年到1958~1959年1958—1959年到1964乍变化
比利时一卢i8i堡2.7 5.1 2.4
法国4.7 5.6 0.9
西德6.9 7.I O.2
意火利5.2 6.0 0.8
荷兰4.5 5.6 1.1
三、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看环黄海经济■的现实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以日本、中国、朝鲜、“四小龙”
及东盟组成的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区域内各国自二战以来获得了不
同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着整个东亚经济不断发展。
闩本是该地区经济、技术实力最强、最富有竞争力的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4.1%,而同期美国仅为1.7%,欧共体中最快的意大利也只有3%。新加坡、韩国
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六十年代起步,七十年代起飞,八十年代成长为新兴
工业化国家及地区。东盟国家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起步并快速成长,取得了骄人
的经济实绩。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1996年又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
低通胀的“软着陆”。
(一)东亚区域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东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
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相互依存,菸同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规模扩大,贸易联系不断加深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内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不断增长。1985
年至】989年,日本同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48%上升到1.65%,同“四小龙”的
贸易依存度由2.56%上升到4.67%,“四小龙”同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2.54%上升
至3.08%,“四小龙”间的贸易依存度由3.42%上升至5.63%。中国与区域内的其
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也愈来愈紧密,1991年以来,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
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199l一1993年,东亚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年均增长率为20%,高于整个东亚地区对外贸易12.4%的增长
率。区域内部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86年的35%升至1992年的43%。
2、区域内部投资不断发展
E1本在80年代末将投资重点由欧洲和美国开始向东亚的“四小龙”、东盟及
中国转移,1993年,日本对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额已达到65亿美
元,占其全部投资额的18.1%,1994年这一比例又上升到25%。韩国、新加坡、
香港和台湾实现工业化后对东盟的投资迅速增长,对日本的投资也开始起步。1986
年.四者对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投资为2.84亿美元,1988年
则迅速增加到40.64亿美元,“四小龙”之间的投资也有所增长。1992年,东亚地
区接受投资总额的65%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2000年,中国大陆吸
收外商直接投资的46.6%也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3、区域内部的国际分工模式使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及互补性造就了东亚地区特有的雁行分工模式。日本
经济高度现代化,拥有资本一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较优势,因而成为这一模式中
的领头雁,“四小龙”、东盟则依次紧随其后,三者间形成了富有层次的动态的垂
直分工体系。“四小龙”在实现工业化后,将逐步丧失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
盟大规模转移,重点发展初步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日本有
了部分的水平分工。中国同日本、“四小龙”问亦具有某些雁行分工的特征。由于
中国在东亚体系中参与合作机会不断增多,竞争实力和发挥作用明显增强,这种
雁行分工模式有所变化,出现了“双火车头的列车行进模式”。东亚经济犹如在山
区中行迸的列车,日本和中国两个火车头在前面拉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几种选择模式
1、实现东亚区域一体化是东亚地区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东亚各国(地区)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品及生产要素客观上要
求不受阻碍地实现跨国自由流动,这就要求各国抛开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宗教
信仰等方面差异组建区域性经济组织,为商品及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组织、体制
上的保障。有人将欧盟、北美经济圈、东亚经济协作区并称世界经济中的三大经
济圈,前两者已沿着一体化的轨道快速前进并将圈内各成员国紧紧连为一体,而
东亚地区至今尚未正式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因而,各国间的贸易与投资
政策难以协调与统一。资源难以在区域内实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各国(地区)
在这一体系内的比较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整个东亚地区的活力也难以得到充
分发挥。
近年来,东亚有关国家(地区)频频遭受来自西欧、北美经济集团贸易保护
主义的竞争与威胁。日本因对美国持有巨额的贸易顺差而时常与之发生贸易纷争
与摩擦,美国不断施加压力,几欲动用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制裁,迫使其开
放国内市场,如农产品市场、汽车市场:欧盟曾裁定,1996年日本对奥她利、瑞
士、芬兰输出的汽车课税10%;在投资方面,欧共体成立欧盟前,曾要求欧共体
内的日资企业生产产品所需零部件及原料至少50%在欧共体企业采购。“四小龙”
因对美长期保存有大量贸易顺差而被取消了酱惠制待遇,对美出口竞争力下降,
出口市场萎缩。中国也时常遭到美国反倾销的指控和征收反倾销税。西方贸易保
护主义的抬头和加强加快了东亚国家将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
伐。为顺应这一趋势,需要在区域内组建一个一体化组织,逐步实现贸易与投资
的自由化,深化各国(地区)的经济联系,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同时,这一组
织还为各国开展同区域外国家的经贸活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保护伞,通过
集团问的对话以至对抗维护区域内各成员方的经济利益。
2、东亚地区一体化的选择模式
东亚各国(地区)也有着组建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有关
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构建这一区域性经济组织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和方案,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及次区域一体化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东亚经济圈、东亚经
济集团、环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等。
东亚经济圈是由日本竹下登政府咨询机构经济审议会国家经济部提出来的,
这一经济圈以日本为中心,将“四小龙”及东盟组织在其周围,通过贸易、投资
等方面的合作组建一体化组织,以形成日本主导下的区域合作及分工体系,进而
与西欧、北美两大集团对抗。日本提出这一构想,试图加强东盟及“四小龙”对
其依赖性,通过主宰东亚经贸关系来实现其在区域内的最大利益,进而实现其在
世界经济中的利益。由于对中国存有戒心,这一构想将中国排除在外。
东哑经济集团由马来西亚于1990年12月提出后又发展为“东亚经济群体”。
按照这一构想,由同本、东盟、“四小龙”及印支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组
建一个区域性的有形组织或共同市场。其原则为:不损害东盟集团的利益:不与
关贸总协定相抵触;不妨碍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等现有的亚太合作机制的进
程。
在东亚地区组建自由贸易区或区域共同市场一类的一体化组织并非一蹴而
就。该区域内各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体制、政治社会制度、文
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和民族情感等方面差异较大,各国所追求的对
外经济发展目标及追求的经济利益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短期难以协调与统一起
来,因而一体化进程呈现出艰巨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整个区域一体化只能循序渐
进地推进。通过次区域的合作,即通过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经济联系及政策便于
协调的局部地区的一体化来带动周围地区,进而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是一种比较
好的选择。目前,拥有15个成员国的欧盟早期便是由6国组成的关税同盟开始其
一体化进程的。
东亚地区的次区域合作开趋活跃,有的已开始实施,有的J下在酝酿,出现了
若干次区域经济圈的并联和串联。比较典型的有:
(1)环日本海经济圈。由日本、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参加。从地域范
围上看,包括俄罗斯沿海地区、中国的东北三省、日本、朝鲜半岛及环日本海的
沿海地区。八十年代以来,该地区局势逐步出现了缓和的气氛,有关国家由过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对抗走向对话,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起步并趋于活跃。环R本海经济圈的
掏想由此而生,以便进一步扩大该地区丰富的资源、资会、技术、劳动力和管理
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2)环黄海经济圈。早先由韩国政府提出,又经同本经济学界扩充到环黄渤
海经济豳。它是由中、日、韩、朝环黄海周围地区组成的跨国经济区域,包括中
国的环渤海地区(京、津、鲁、辽)、韩国西海岸、朝鲜半岛的西海岸、日本的北
九州、下关市等西南沿海地区。
(3)东南亚联盟。东盟6国于1992年1月签署了‘有效普惠关税协议》,决
定从1993年1月1日起,实行共同有效的特惠关税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逐步
削减关税,在1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在1997年的雅加达APEC会议上,服务
贸易又纳入该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范围。
(4)经济成长三角。相邻的几个国家(或地区)在边缘交错的三角地带组成
地方化的经济合作带,利用相互间的经济互补及政策协调,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实现规模经济,以出口带动该地区的经济成长,这一经济合作带就是经济成长三
角。比较典型的是“新马印成长三角区”,由新加坡于1989年提出并于次年为东
盟所认可,它由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巴丹岛组成,又称“金
三角计划”。与其相似的模式在东亚还有:如马来西贬、印尼和泰国边境组成的“北
三角”;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边境构成的“东三角”;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与台、
港地区组成“华南成长三角”。
3、东亚区域一体化的突破口
这些次区域经济圈紧密相联,圈圈相套,不断推动着东亚区域的整合。但它
们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所处的地位因其参与方的经济影响力及地理位置的差异而有
所不同,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所起的作用亦有轻重之别。选择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突
破口就是在这些次区域经济圈寻找一个最具实力,能够吸引并带动其它经济圈推
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应具备如下条件:(1)强大的发展与合
作潜力。该圈参加方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合作愿望强烈,代表并影响东亚经济
的发展方向。(2)辐射功能。这一经济圈的合作成效不断向其它经济圈扩展与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透,推动着其它经济圈的发展。(3)凝聚功能。圈内各方通过与其它经济圈的贸
易投资及分工关系的不断加深而形成一种向心力,其它经济圈紧附在该圈的外围。
辐射功能与凝聚功能相互辉映,使圈圈相套的经济合作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4)
对外协调功能。代表着该圈乃至东亚各方的利益同其它经济集团进行协调,使辐
射及凝聚功能得以不断发挥,推动着区域一体j■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依此标准对几个次区域经济圈进行比较,环黄海经济圈是最为理想的,东盟
及其内部的几个成长三角虽然日趋活跃,进程不断加快,并对该地区经济产生积
极影响,但它们对东亚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难以担当领导东亚一体化的重任。
华南经济圈属“国家型经济圈”,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有限,难以成为东亚一体化
的突破口。东北亚经济圈和环黄海经济圈紧密相联,都包括东亚重要国家和地区,
在东亚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同本和俄罗斯一直存
在着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使双边经贸关系难向更深层次发展,政治、军事上的
利益冲突与分歧很有可能打破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这一经济圈虽有中方参加,
但东亚地区在全国的影响和辐射力难以与渤海地区相比。相比较而亩,环黄海经
济圈对东亚一体化更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环黄海经济圈有
着厚实的客观基础,即中国、日本、韩国有着开展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及互补性
经济特点,对促进东亚区域内部贸易和产业合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
用。
(三)环黄海经济圈的特点
对黄海经济圈所应包括的地理范围问题,各国有着不同的看法,经过多年的
争论,现在已越来越集中到了较相近的意见上。即黄海经济圈主要包括韩国(重
点是西南海岸地区)、日本(重点是西日本地区)和中国的渤海地区(山东省、辽
宁省、河北省、天津市)以及毗邻黄海的江苏省。黄海经济圈的概念是由韩国首
先提出来的,1986年韩国内阁建设部和国土开发院先后提出‘重新划分工业布局
的计划》和《国土综合开发方案》。在该计划和方案中,韩国的决策部门顺应已变
化了的国内和国际经济态势,一改以往强调重点发展东南海岸经济方针,第~次
提出2l世纪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把发展经济和国土开发的重点转向一直被政府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略的西南海岸,也就是韩国濒邻黄海的地区。在该计划和方案中,韩国政府提出
将投资10万亿韩元在西南海岸地区兴建、扩建近百个大型工程项目。到1989年,
韩国政府又大幅度地调整了原定计划,将投资增加到了23万亿韩元,工程项目也
增到126项。韩国政府如此大规模地开发西南海岸地区,目的就是为了以此来促
进黄海经济圈的建设,改善并发展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以达到区域性优势互补和
共同发展的目的。
中国政府对于黄海经济圈的建立与发展问题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
黄海经济圈的发展程度与中国经济的进步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深化。这种开放和进步,在
沿海各省市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在制定宏观发展计划
和进行资源布局调整时,已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国际性因素,把中国的商品、劳务、
资金、技术等要素放在了全球化的大格局里面进行通盘配置,能出口的尽量出口,
该引进的一定引进,力争通过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来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然而,
巾国政府的这种全球性经济发展战略,近年受到世界各国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
影响和制约。从西欧到“东盟”,从北美到南美,各种类型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愈
来愈强调集团内部的协作和发展,相对削弱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这种形势
对于急迫要求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中国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不过,中国也
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和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合作。中
国对外开放度较高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带,在新的形势下,东南
沿海各省市加快与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合作,并提出了建立“南中国经济圈”的设
想。中国的东北沿海各省市则把对外经济交往的目光重点瞄向了15t本和韩国,以
求在这个地区建立起一个共同繁荣的经济协作区。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黄海经
济圈的提出和实施,受到中国政府,特别是该地区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就成
为必然的与合乎情理的了。
同本作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也非常重视黄海经济圈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
协作问题。随着近年同元汇率的不断升值和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扬。使他们更加感
到加入环黄海地区经济协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本希望以此来抵消其主要贸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伙伴美国不断发出的贸易报复的威胁,把更多的商品销向黄海经济圈内的国家和
地区,并利用自己在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借此输
出己逐渐失去竞争力的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普通技术产业,使自己的经济,特
别是西闩本地区的经济能够借助黄海经济圈的协作力量,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1.环黄海经济圈的特点
环黄海经济圈既不同于欧盟,又不同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有着极为鲜明的
特点。
(1)复杂性。中、日、韩三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模式上存在
较大差异,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又存在一定矛盾,各国对合作又存有一定的顾虑,
因而合作进程将是缓慢而曲折的。欧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相同,经济发展水
平差异不大,产业水平分工这一纽带将各国密切地联为一体。尽管有些时期民族
心理、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该区域的合作,但仍难遏制一体化的进程。北美自由
贸易区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在美国的主导下
形成了各国发挥比较优势的垂直一体化。两者一体化进程的制度性因素阻力小。
环黄海经济圈发展的阻力较大,合作更为复杂。
(2)开放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一个基本的特征和功能便是排它性,对
内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对外则构筑贸易与投资壁垒,保护区域内的市场,排
斥非成员国。环黄海经济圈各方一方面有着加强经贸合作,推进自由化的愿望强
烈,一方面同其他国家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关系,各方借助环黄海经济圈来排斥它
囤的意原并不强烈或明显,因而开放性特征明显,排它性特征不强。正如韩国人
士所分析,环黄海经济圈的地区化趋势,不应朝封锁方向进行,而应走向建立更
大的区域合作之路,并与其它经济地区结合起来。
(3)松散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在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将各国经
济紧密连为一体,环黄海经济圈各方经济联系虽然不断加强,但组织制度保障明
显弱于两者,具有一定的松散性。
(4)地方性和协作性。从一定程度上讲,黄海经济圈是次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是各国部分区域的经济合作,达不到国家间的区域化程度,具有地方性,因而,
山东夫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区域协作为基本轨道。
(5)环海性。黄海这条纽带将疑沿岸的中、日、韩三围的部分区域联系起来,
三地相距虽不遥远,侄国于公海的存在,包括运输、遭讯、环保在肉静合作难度
尽霹避免邀擞大。
2.环黄海经济圈的优势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觅,环黄海经济圈的主爱国家在该地区合作问题上缀然备
囊静想法不溺,毽在健逡帮捺动该缝区按痒发矮这一熹上龆是◆分鞠逶懿。麸瑟
使建立黄海经济圈这一黧大国际性婀题有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1)黄海经济圈建立的可行性
蓄先,该魂区产鲎结梅上和资源配警上豹优势鬟补,葵定了籀妥合佟鹃区域
利益基础。爨际经凌发麟如冠县穴经济发展~梯,其分工、协作及资源配漫都受
到经济利益的制约和诱导,各方为了最小的投入和最大的产出惭携手和联合。环
黄海她送各方在产妲结构上的优势备不相丽,疆本鹬商薪技术产照独占鳌婆;中
髫豹劳动密集型产照竞争力强劲,韩星囊g处予二耆之闼,造憝、钢铁、汽攀、家
电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及部分势动密集型产业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夜
媛地区的分工协作中,他们要以发挥各自的产妲优势,达到取入之长补己乏短的
爨豹。获资源状况来看,审毽豹莠动力豢源,士逡资源及各静矿产瓷源箨瓣魄较
参富,两资盒严重缺乏,技术也比较落威。只本和韩国的情况与中国正相反。同
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网,外汇储备也高居世界首位。韩隧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资本也范眈较雄厚。两阑的技术氇诧较免迸,瓣本静嵩新技术和韩嚣的技术都受
中国金娩器浆毒骧。毽弱舞弱矿产资源却十分贫乏,嚣浊、煤炭、本携严熏不足,
势动力短缺且成本高昂。工业用地紧张。农副产品也需要大量进口。正是由于该
地区各方在产业结构和资源上存在的这骜巨大的差异,才使得该稚醛的经济台傺
辩缀深发震蠢7露行栏。
其次,该地区备方的联手发展,既符合各嗣的利益,也符龠了t骁界经济稳定
增长的总体利益,从而奠定了相互合作的熬体利益基础。冷战结束后,世界备国闻
的经济关系龟越来越离予政治关系鞫军事关系,各国也聂孢更多豹精力用在发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国的经济上。在世界经济中亚洲地区的作用日趋重要,特别是东亚地区,其经
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更是引起世人的瞩目。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东亚将
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因此,在这一地区是否能形成
一个均衡而又稳定的区域经济圈,既符合了该地区各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经济
稳定增长的总体利益。在这种种利益机制的交错推动下,使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
联手发展有了更大的可行性。
(2)环黄海经济圈各方的区位优势
在环黄海经济圈中,中国的渤海地区、日本西南沿海及韩国西海岸地区处于
极为有利的地理位置,有着开展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为山东半岛、华北平原、辽东半岛、辽河平原所环抱。
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及北京、天津两市构成了渤海地区,又称环渤海地区。渤
海外与黄海、Et本海、太平洋相通,渤海地区因此既是华北、东北其它省份及西
北一些省份和我国的邻国蒙古进入太平洋最近的海上门户,又是韩国、日本通往
欧洲便捷陆路通道的中国起点:同时,该地区向南可联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及港澳地区、东南亚,因此,渤海地区发挥着外引内联、贯通东西、沟通南北
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是我国交通条件
最好的地区,主要能源供应相对宽松,多年来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瓶颈在近两年
得到缓解,铁路运输紧张和电力供应难以满足需求的状况有了实质性的改观,为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渤海地区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具潜力的
地区,不少经济学家将之称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东部沿海和全
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浪”或“第三波”。渤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正向纵深发展,对
外经贸交流与合作能力日趋增强。从1984年起,国家先后批准天津市、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及河北省秦皇岛地区为对外开放地区,包括天津市和18个省辖市及这些
市所属的对外开放县构成了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的环渤海开放地区.1992年以
来,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由沿海向内地加速推进的趋势,形成了多层次、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该区对外经贸活动的迅速开展,外向型经济进一
步增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韩国西海岸地区正成为韩国经济开发的重要区域。这一地区黄海沿岸有众多
的海湾和良港,釜山是韩国的第一大良港,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全市的国民生产
总值仅次于汉城,占全国的10%。该市是韩国最大的贸易港,在韩国的对外贸易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口额占韩国GNP的15%。仁川是第二大贸易港,是韩国
茸都汉城在黄海的外港和门户(汉城距黄海仅30公里)。过去,韩国政府将经济
发展重点一直放在东部地区,西海岸地区未能很好地发展起来,造成了东西部经
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为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韩国政府于1989
年10月拟定了“西海岸开发计划”。以仁川一大田一全州一光州一木浦为轴线大
力丌发西海岸地区。目前,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紧实施这一计划,
包括新建交通运输设施和新兴工业区、农业开发、完善通讯及文化设施等126项,
计划投资总额达300多亿美元。可以预见,这块位置优越,以东北发达地区为腹
地的区域不久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带动韩国经济增长的新的一波。韩国政
府实施这一计划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以此为窗口,加强同中国尤其是渤海地区的经
济联系。正在兴建的牙山、大佛、加露村、比仁等新港和扩建的仁川、群山、木
浦等隔黄海与中国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在内的渤海地区相望。发展两地的贸
易往来和产业分工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日本西南沿海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九州是日本四大工业
基地之一,占日本GNP的8.6%,人口1400万。这一地区的地方自治体对参与区
域经济合作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面向黄海的日本最大城市福冈,正筹建“太平
洋中心”.主要目的是面向东亚发展区域性的经济和文化合作,以此来带动本地区
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以东部发达地区为腹地,这一地区开展对外合作有着厚
实的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渤海地区、日本西南沿海和韩国西海岸地区分别在三
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交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黄海为纽带组成的环黄海
经济圈。对于促进三地合作进而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3)环黄海经济圈各方经济互补性分析
环黄海经济圈合作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该区域内各方经济互补性及各自比较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依据赫一俄模型,各国要素禀赋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贸易结构及分工模
式。在各国要素需求给定的情况下,要素的价格会因供应的丰缺而有高低之分,
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偏低。而稀缺要素价格则偏高。生产要素的价格决
定着依其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因而产品价格也会在各国间因资源要素禀赋的
差异而相应地产生差别(~个国家以其禀赋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偏低,以稀缺要
素生产的产品价格偏高),产品便会跨越国界出价格偏低的国家流向价格偏高的国
家,赢至价格在区域内实现均衡。所以。一个国家倾向于生产出口较密集地使用
本国供应丰裕的要素的产品,进口和消费较密集使用其短缺要素的产品。这种交
易会使各方节约劳动,各获其益,对于进口方来讲,获得了比国内产品更便宜的
产品,对于出口方来讲,因产品有了国外需求.国内价格由跌转升。
环黄海经济圈中,渤海地区、日本西南沿海、韩国西海岸在资源、资金、劳
动力、技术、管理等方面各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呈现出极强的互补性,商品及要
素客观上要求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实现合理配置。
第一,渤海地区的资源禀赋与日、韩资源匮乏的互补性
渤海地区拥有发展现代经济近乎所有的自然资源,是我国东部资源最为丰富
的地区。许多关键矿种异常丰富,分布和开发程度较高。原油、天然气、铁矿、
菱镁矿、金刚石的储量丰厚。韩国资源匮乏,成为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仅有50多种,而且至今尚未发现
有丌采价值的石油和烟煤。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对外依赖严重,原油、
铝等完全依靠进口,煤、焦炭等动力资源的70%也要靠外部供应。随着韩国经济
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能源危机便在韩国发生7,韩国
不得不开辟新的进口渠道.韩国西海岸的情况亦是如此.日本西南沿海资源对外
依赖性更高。
三地的农业也呈现互补性。渤海地区的农业基础较好,大部分地区位于华北
平原和辽河平原的主体位置上,具有鲜明的暖湿带季风性气候,发展农业的土壤
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盛产的主要粮食和经
——2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高梁、稻米、棉花等。韩国土地资源短缺,农业发展
落后,原棉完全依靠进口,粮食供应不足部分依赖进口,国内粮价居高不下,政
府为稳定农业,支持高价粮而给予的农业补贴既增加了财政负担,又易引发通货
膨胀。日本西南沿海地域狭小,农业的发展条件并不优越,农产品产量有限。难
以满足本地需求,粮食及其制品须依靠进口。
第二,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等要素的互补性为渤海地区同日本、韩国
产业合作,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渤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其素质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
提高,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供应丰富、成本低廉、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优势。闩本、
韩国劳动力资源供应相对不足,劳动成本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同
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丧失了比较优势,韩国的竞争能力则不断的下降,两国国内
供给相对不足,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因此不断增加。渤海
地区可以和日本、韩国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
J。业,扩大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或者同两国开展“三朱一补”业务,从日本、
韩国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加工,再返销到两国市场上。二是开展劳务合作,向两
国输出劳动力,尤其是向正在加大开发力度的Et本西南沿海和韩国西海岸输出劳
动力。
渤海地区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同闩本和韩国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具有~定的互补性,可以带动渤海地区工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渤海地区的工业得到厚植。科技水平的
不断发展为工业提供了技术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冶金、石油、化工、机械、
建材及纺织等部门有着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己成为该地区的六大支柱产业,构建
了该区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达的工业结构。重化工业基本上是以能源、矿产
为依托而建立的,.因此,在资源聚集地相应地形成了重化工业基地。
渤海地区的工业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长方
式仍基本属于粗放型,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还
未转移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上来。长期存在的速度与效益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很
山客大学硪士学僚论文
好地懈决。二是传统产业老化严重,技术进步仍嫌缓慢,新的支柱产业尚未成长
越来。冶金、建榜、橇械轻绣等瘸该区瓣传统王整甚至蔻菜些省帝豹支较产盈,
整体嫂模虽大,倪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能力差,设务更裁缓慢,困焉增长缺
乏后劲。技术装备相当落后是制约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因索。汽车工业厂家虽多,
馋难戮形成规模缎营帮取得髋模效益,稠互阉的专娩纯秘作水平不商,因而发糕
缓慢,竞争力不强,产学磅缨会静力度琴够,辩研成果转化戈生产熊力缓慢。产
业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又受资众的制约。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研发及开腠
规模经营归根到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j:£宁省在九十年代仅改造老企业所需资
会印达1000亿美嚣。毽是区域痰炎金供应有袋,难虢瀵蹩这一需求。
韩国八十年代中期跃屠凝兴工妲化凰家行列,鼹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当藏,
韩国正处于转型期,即向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具备了更为肖
力的条件。产韭绪构豹调整步伐热俊,不断向商级纯演避,电子和高级电子产渡
(如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凝拱辩等凝兴产业正成为韩国国民经济
的主导产业。这些部门纂本上为大财团所控制,能够实现规模经营和取得规模效
盈。因为按照韩国政府羽规定,该区新建企业必须怒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娩。这
謦大金犍蚨致必据点霉舞震对澎海缝嚣熬投炎羹隽馁零j。
相对于渤海地区、韩国西海岸地区,日本两南沿海地区工业高度发达。在Fl
本“技术立豳”的发展战略推动下,西日本的技术进步不断加快。拥有90年代的
先进技术秘70年代孛翳滋及80年代国鼯承平静成熟酌瘦用技术,已建立了以电
子、电器、机械、汽车、船舶、办公皇动化设冬失主导的产业体系,井忘劳动警
约、高附加慎、高度关联的方向发展。其中,电子产品居于世界前列,精密机械
和汽车正韭冀有一定的竞争力。该地区还其有较强的对外投资熊力,在日本保持
髫额贸易蹶茇强基廷不叛舞篷瓣压力下,瓣乡}投资、转移夕麓产犍豹步伐雯抉了。
九州地区的黛化工业不断萎缩,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渤海地区可以借助日本、韩国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现
代纯靛籍瑾经验、充裕懿资金实瑗疹鳖舞缀帮蹭长方式豹转变,蠢辩,渤海逢嚣
的工业和技术基础也为R本和韩国企业实施产业转移,加快对鲐投资步伐掇供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利条件。
(四)山东在环黄海经济圈内的优势分析
本文重点在山东参与环黄海经济圈的策略探讨,所以有必要对山东在这一区
域中的优势加以分析,以寻求适合山东发展的思路。
I.生产资源优势分析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是各自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各种形式进行
的经济往来,即在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劳务、管理等领域共同开展的较长期
的经济合作。资源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自然基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
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蕴藏量和利用效率,而资源的需求量和供应量
是非均衡的。对资源的需求与本国(地区)拥有的资源量不一致,这种矛盾构成
了国家(地区)经济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区域经济合作的
实质是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具体表现为各国
(地区)以各自优势的生产要素(如资金、资源、技术、劳务等)作为条件而进
行的合作活动。以下从山东参与区域合作的经济基础入手,分析参与合作的可行
性。
(1)资源
山东省拥有的资源禀赋在区域内是有目共睹的,山东是一块宝地,农业资源、
矿产资源和海产资源相当丰富。山东素以“粮油之乡”、“水果之乡”著称。粮、
棉、油、果、菜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矿产资源的种类与配置的优势在全国是独
一一无二的,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煤炭、黄金、‘海盐、建材生产基地。沿海有广阔
的水域,海洋、水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山东有丰富的人文、旅
游资源,是著名的孔盂之乡.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
学家,创造了博大的齐鲁文化,文物古迹众多,名胜遍布全省,为海内外旅客所
向往。山东有8975万人,劳动力资源充裕,整体素质较高,合理开发和充分利
用这些资源是山东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区域内的R本,国土狭小,是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岛国,R本国土的自然
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尽管同本努力发展节能型产业,不断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新技术、新能源,但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
进口国。韩国与日本类似,自然资源贫乏。矿藏种类少,目d≯韩国工业用的主要
原料尚需大量进口,如纺织原料、煤炭、石油等,均为韩国经济建设所必需。韩
国地域狭小,可耕地少,所需的农副产品主要是从我国进口,山东丰富的自然资
源是同、韩两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但由于勘探技术不足和开发资金缺乏,很大
部分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这样山东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缺乏开发条件与日、韩两
国对资源的需求巨大又掌握了先进技术和过剩资金形成一种经济上互补关系。
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规模扩大和劳动力价格提高,日韩已由劳动力富裕变
为劳动力相当缺乏。山东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山东的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很大比例,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只
本和韩国的投资是双方都能获利的合作形式。山东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只本、
韩国由于与山东地理位置上的邻近,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山东的旅游资源十分
感兴趣。2000年,山东的旅游业。日本、韩国两重点市场的接待水平占外国游客
总量的60%以上,且潜力较大。山东可采取多种形式与其合作,如开辟空中和海
上旅游热线,建立旅游综合网点。并借助日本和韩国力量联合促销,开发山东丰
富的旅游资源。如近期山东与韩国联合开发的高尔夫球项目就相当成功fI】
(2)资金
经济发展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诸要素的投入和组合过程。其中
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资本形成的
来源有两种:其一是国内的资金积累,即储蓄,这是资本形成的基础来源:其二
是国外资本的流入。即外国投资,这是资本形成的核心来源。当国内发展资会缺
乏时,有必要引进外资加以弥补。
在中国,资金短缺是各省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山东在这方面更突出一些。自
建国50多年以来,山东历年贷款大予存款,只有在“八五”末期,即1995年,
存款才大于贷款,改变了山东多年以来“入不敷出”的局面。山东在“六五”、“七
/1-”、“八五”和“九五”时期的存、贷余额(见表3)。
擎德鸿.山东庸尔大熬过寒冬.财富时报.2002.9.18
——3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山东历年存、贷余额(力‘元)
年份存款余额贷款余额
1981 l。489,036 2,140,886
1982 l,688,534 2,404,139
1983 2,094,338 2,766,247
1984 2,736,912 3,600,417
1985 2,745,277 4,495,372
1986 3,548,078 5,674,24l
1987 4,666.177 6。698,88l
1988 5,605,856 7,754,020
1989 7,246,。567 9,413,406
1990 9.340,575 1l,677,376
199l ll,707,229 14,325,128
1992 14,555,338 17。174,893
1993 18,219,657 20,769,379
1994 25,225,337 25,182,825
1995 34,243,843 3l,289,040
1996 42,938,4ll 36,802,427
1997 5l,346,379 46,637,287
1998 57。554,782 5l,067,900
】999 65,629,934 56,799,537
2000 74,7ll,987 62,090,468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01年
资金不足,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对外开
放的扩大,利用外资得到较快增长,“八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利用外资
额为304亿元,年均增长41.7%, 其中1994年和1995年两年利用外资额就达
——3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0亿元,相当于“七五”时期的2.1倍,外资成为山东资金的重要来源。近年来,
外商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稳步上升,1991年为5.6%,1992年为12.6%,1993
年为14.6%,1994年为26.8%,1995年为26%左右,“九五”期间平均为20.6%,
其中外商投资占70%以上,例如,2000年,外商实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的19.7%。与此同时,闩、韩两国则拥有强大的资金优势。由此可见,山东与同
本、韩国存在着资金供求的互补关系,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运动的基本规
律,不难分析出他们之间有资金合作的可行性。
(3)技术
在经济发展中与资金同等重要的另一个要素是技术,技术先进与否决定经济
效率的高低,是一国生产力水平的具体表现,引进技术,成为发展中国家追赶经
济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使山东对技术引
进的需求更加迫切,首先,是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
山东现有的技术条件,难以改变长期以来重视扩大外延的数量型经济增长而忽略
国民经济质量的状况。为了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必须加强技术引进。其次,是
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引进技术所付出的成本比我们自己开发和
探索所需的资盒少,可以较快地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缩短各经济部门技术改造
的时间。再次,是改善国内市场供应,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引进先进技术,
可增加国内市场的消费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最后,是改善经营方式,提高管
理水平的需要,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往往引进了国外科学管理经验,有助于企
业的经营和管理。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在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方面有
较强的优势,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实力,在经济技术的某
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韩国在工业化方面比我们领先一步,在应用技术、资金、
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营方面有较强优势,其生产技术水平和外围技术水平如操作、
组装、制作及细节设计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开发和创新、核心技术如基
础设计、系统和软件等仍有一定的差距。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的R本,在技
术的应用、开发和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有优势,同本已是世界技术输出大国,并
由末大学硕女学位论文
开始输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其技术出口主要集中在录像机、彩电等家用电器技术
和计算机、汽车、半导体的制造等领域。随着冈本经济结构调懿,某些在囡本国
内市场融趋饱和的技术需要转移国豁发震应擂,形成了与犬壅设备出麓、辩努投
资、“夕姻产业”孙移等配套的出口方式。
这样。山东的技术引进需求与臼本的技术出口趋向,以及与韩国的“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战咯,构成了一种糯实的互补关系,为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酶
投资与技术合作提供了可能。
2.山东参与区域合作的比较利益分析
区域性经济合作要以一定的优势和比较优势为基础,山东省的资源优势与生
产力的笈达水平已莛备了参与送域会俸豹能力,由东豹发袋战酶,投资方囱,产夔
重点和经济技术水乎与日本、韩国都有很大的蓑距,双边存在多方面的互补特性,
参与区域合作可以获取比较利益。
(1)贸耪上的稍益分析
区域一钵化组织形式是以成员爨(地联)之婀毒在一定缀济关系特别是贸易联
系为基础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山东参与区域内贸易合作的意义:
第一,资源的甄补幢,各有优势,互有需求。由东经济发展的优势是戳丰窬
斡资源藏长,嚣本、韩戳豹资添匮芝,大部分王监聚辩窝燃糕簌靠送嗣,势且嚣
幽地域狭小,农业发展受到限制,食品依靠进妇,因此是食品消费市场,而山东
是农业较发达省份,农产品、水产晶丰富,向冈、韩出口有一定的优势;山东省
经济建设所需翡重纯工照晶、税械产燕及电子工韭、石油纯工等方蠢豹应掰技零
瞧嚣从韩国和日本进日。日、耱嚣灏由予产业羚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
格不断上涨,而山东是人口大省,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成本较低,区城内开
展劳务贸易有很大的潜力。海外承包工程楚韩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发
浸速度莰,弦年{弋兹平豫增长率超过lOO%,远运越过出疆贸易戆壤长速度。承
包规模也大,90年代初期,韩国共肖56家建筑公司在世界37个国家和地联从事
承包,平均外派的工人、技术和管理人员多达16.5万。其承包额占世界承靓总额
的10%。韩溺~方滔颦撩海羚承包涵动,另~方瑟l帮蠢裕麓劳露力短缺靛麓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计划在今后几年招收lO一15万名外籍劳工。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可以和韩国丌展承包工程合作,也可为其提供设计技术和劳动力。
第-,区域内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的发展模式,将扩大贸易规模增加潜
在贸易机会。在环黄渤海经济圈内,以山东为代表的中国,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
“四小龙”和发达国家日本之间的分工是垂赢分工,分工的结果就出现雁行发展
模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日本一直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地位,日本进行一
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后韩国就竭力仿效日本,跟随其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样就
带动了区域内山东、辽宁、江苏、河北、天津各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结果使区域
内各地区的经济往来既存在互相依存又相互赶超,取长补短又激烈竞争,使区域
内分工将逐步形成在多层次上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的局势。以垂直分工为
特征的经济互补性会扩大彼此的贸易机会,以水平分工为特征的产业贸易将获得
进一步发展。日、韩两国由于开放国内市场,内需增长很快,同元、韩元不断升
值,工资不断提高,因此,这两个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的技术产品
需求越来越多,使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返销增加,进口需求迅速扩大,对山东省
迸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是一次重要机遇。
第三,山东在区域内的地位会更加重要,这不仅因为山东是区域内一个尚待
开发的市场,而且更因为山东的经济增长较快,在中、长期内市场潜力巨大,不
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市场,山东是一
个潜在的大市场,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空前增多,山东人口基数
巨大,人均购买力的微小变化,即可在数量上绝对地扩大市场规模,为国际贸易
创造更多的机会。山东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日本和韩国的高技术产品提供了巨大的
市场,使区域的合作优势互补。
(2)投资上的利益分析
山东与同本、韩国的经济合作尤其与韩国的经济合作,主要是投资领域内的
合作。山东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廉价劳动力资源及不断加快的改革步伐所吸引的
外国直接投资,构成了山东经济新的增长源。
山东调整产业结构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求市场规模已成为日、韩资本流入的主要动因,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主要着眼
于长期考虑,因此投资规模一般较大,技术较先进。这种投资更多的集中于技术
密集部门,因此这种投资对山东改善产业结构,促进比较优势的转换和加快工业
化步伐是非常有利的。闩本的产业结构升级比韩国快,在汽车、电子、化工等行
业具有相对优势,山东利用市场优势吸引外资是一种可行性的政策措施。
R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获取资源,韩国的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
力成本有关。山东利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促进外资对传统工业
的投资,改造和嫁接老工业,更新设备,实现传统中的优势互补,将具有重要意
义。这一方面会增加出口,另一方面又将竞争机制引入出口部门,促使其进一步
提高效率,只要山东能够继续在工资成本上保持优势,那么各部门投资无论在短
期内,还是在中长期内都将继续获得发展。
山东积极对外投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向型经济是
不可逆转的双向循环系统,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外投
资对引进外资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也是利用外资的更高阶段。尽管山东总的技
术水平比日本、韩国低,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优势,是其对外投资的基础。资金的
’一进~出,既保证了国内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来源,也从国外取得了丰富的投
资利润和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山东在“引进来”的同时,努力“走出去”,利用
国际资本进行海外投资能使外资在双向投资环流中。实行对外积极活动的动态平
衡。据有关资料,韩国为吸引外资已修改了有关规定,将放宽对投资者的评估标
准,简化申请手续,废除由产业银行进行的外国投资基金的审查制度,山东应抓
住这~机会。
3.良好的政策推动
政府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利用自身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形成了“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
的大丌放格局,与此同时,山东等也逐步加强外贸政策和法规政策建设,陆续出
趔忠沾.山东迈向经济强省的探索.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3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台了许多外贸政策和有关法规,以适应山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
(1)山东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划区布点”总体规划方案
1992年12月,山东省推出了《山东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划区布点”总体规
划方案》,即拟在沿海地区新建一批新的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在西部地区建立开放
综合实验区或选择重点旅游城市建立旅游经济开发区。
丌发区制定下发了开发区管理办法和有关税收、资金、基建、土地管理和人
/j‘引进、吸收外资、简化出国手续等五十多个优惠政策和管理规定,已初步形成
了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发区的崛起与迅速发展,已成为山东
省外向型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山东省已有12个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出
口加工区,77个省级开发区。山东各类开发区在全国各省市是名列前几位的,由
于投资环境优越,开发区已成为外商来鲁投资的热点,2000年各类开发区引进外
资项目451个,合同外资额14,871,7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84,912万美元。
利用外资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充分显示开发区吸引外资的
区位优势。山东省开发区已走上了一条产品结构以出口为导向的路子,2000年,
各类开发区对外出口249,393万美元,占全省总出口额的15.26%,区内三资企业
出口9.26亿美元。占全省三资企业出口的26.28%。各类开发区当年实现GDP246.70
亿元,出口依存度为50.75%,比全省高34.36%。
青岛保税区是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家
保税区,在发展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及参与区域合作,具有其他任何区域无法取代
的重要地位。1996年青岛市政府重新修订了保税区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随
着国家三项涉外税制的改革,青岛保税区的“含金量”相对增加。功能开发方面,
进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库等功能得到初步开发。现在,烟台也
披批准建立保税区,威海已兴办四家保税工厂,三个保税仓库,在原外运仓库建
立了出口监管仓库。韩国目前几大港口超负荷装卸,压港、压船严重,韩国有意
利用中国沿海建立保税区,搞仓储加工、保管业务,山东省利用国家保税制度的
政策优势及区位优势,可以韩国为合作对象建立一大批多功能、多层次的保税仓
库、保税工厂。山东的开发区已成为全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示范基地,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山东参与区域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2)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管理的政策、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推出的政策、法规,从海关管理到进出口许可证配额
的发放与分配,直到进出口经营秩序的维护与商品结构的调燕,都逐步体现了山
东省进出口贸易管理工作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迈向规范化的轨道。
1994年4月,青岛海关在改革海关管理工作方面推出了十项新政策,体现了
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管理工作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有利于促进外贸事业规范、有
序,健康的发展。例如,改革传统监管模式。全面推行稽查制度;改革现行的联
检制度,便利船舶、货物进出和装卸:扩展保税仓库功能,加大保税制度的推广
力度;支持鲜活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等。给山东区位优势的发挥
提供了外部保障。
山东省狠抓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推出有关政策。整顿出口经营秩序,
提高出口效益。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和出口商品目录,有序的开展经营,
未经批准,不得超范围经营:对交叉经营的大宗商品和部分专业性强、国际市场
比较敏感或需保护其商标和专利的商品,尽快划归一家公司经营,或实行联合经
营,一致对外等。另一方面,采取政策,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向制成品、高技术产
品倾斜,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基建和技改项目向出口产品生产倾斜,
提高出口产品生产投资占全省投资总规模的比重,建立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基金;
筹建外贸财务公司,由中国银行青岛分行、省国际信托公司、外贸总公司、专业
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共同出资,联合经营,直接运用融资、信贷、利率等手
段,调整出口产业和产品结构。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山东省进出口稳步增长。
1996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8.6亿美元,比全国平
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2000年出口达到155.29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工
业制成品比重占全部出口产品的76%。参与区域合作的地位不断提高,参与区域
贸易分工的层次逐步上升,比较优势转化为比较利益的条件日益成熟。
(3)山东省外贸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省围绕两个根本转变,深化改革,在转变外贸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制度
创新方面推出有关政策法规,对原有的经营方式和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使国有外
贸企业逐步面向市场,成为有活力的竞争主体。
为使更多的生产企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山东省于1988年4
月15日发布了《山东省生产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暂行规定》,对生产企业或生产企
业联合体(集团)申请自营出口的条件及审批程序做了规定。1992年11月颁布
了《山东省实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办法》对此作了进~步的
规定,进一步落实了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规定。1996年,山东省通过进出
口经营权的申报和审批制度,一大批生产企业被直接推向国际市场。
在外贸企业组织形式上,1988年4月15日,山东省规定了‘山东省加快和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开始在全省外贸行业推行承包制,同时还采取有关
政策,加快外贸企业的实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的实力和竞
争力。并且制定了《市场实施多元化战略规划方案》、‘山东省海外企业管理暂行
规定》、《关于加强海外企业信息交流的意见》等规划性文件,鼓励外贸企业走出
国门办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施外贸企业国际化政策。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
使山东微观外贸企业主体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增强,活力增加,是推动山
东外贸增长的直接力量。
(4)山东省有关外贸投资的政策规定
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办好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山东省结合实际,于1990年指定了《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重新修订了《山东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规定》、《山东省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
措施》,对有关三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做了优惠安排。涉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审批权限:
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以及技术贸易与技术合作等。1996年出台了《山东省关于
扶持30家骨干(明星)三资企业(项目)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三资企业豹
信贷资金列入优先贷款计划,简化企业人员出口审批手续等。
以上政策措施体现了山东省的产业政策导向,推动了山东与外商的合作向高
层次发展,改变目前只以产品贸易为主的现状,使合作深入到资金、资源、生产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技术、市场合作等方面。这样一方面为吸引大量的外资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另
一方面,促使外资投向高层次,并趋向合理。提高出13产品的档次,提高竞争力,
扩大区域合作生产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又可以更好的满足区域内同本、韩
国消费者的需要,对于有互补经济结构的合作各方面都十分有利。
(5)山东省积极发展其他贸易方式的政策规定‘
山东省的外贸中,加工贸易占有相当的比重,加工贸易有投资少,风险低,
效益高的特点,加上山东劳动力资源丰富,加工能力强的优势,使其得以迅速发
展,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30%。日本对山东的投资形式,以补偿贸易为
主,韩国对山东的投资以加工贸易为主。山东省推出的《山东省开展对外来料加
【装配和补偿贸易方式的试行办法》和《山东省迸料加工出口试行办法》对加工
贸易和补偿贸易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众多的生产企业注入了资金和技术,信
息和管理。
这~系列政策法规,为山东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外商在山
东的投资及贸易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山东在环黄海经济圈中的经贸合作状况
山东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得山东省在这一区域合作
t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东与日、韩的贸易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同日、
韩的贸易关系有所变化。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同日本、韩国的经贸关系出现了
许多积极的变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逐步改善,日、韩对山东投资水
平有所提高,同时,三方的合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山东同同、韩的贸
易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山东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1.经贸合作状况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建国初期,山东与日本就有贸易往来,只不过是以民间贸易为主,贸易规模
不大,60年代有一定的发展,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政府缔结了贸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易协定.互相给予最惠国的待遇,签定了和平友好条约。双边关系的改善为贸易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双边贸易持续扩大,贸易额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进
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山东对日贸易更是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新
时期,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达到20%以上,其中2000年对R贸易
达到59.6亿美元。
(2)贸易结构不断完善
中国对日贸易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维持着出口以农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
主的贸易结构。九十年代前,日本对山东出口主要集中在钢铁、合成树脂、化纤、
皮革、电器、电子零件和汽车等商品上,而山东对日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
品、煤炭、石油、纤维、化工产品等商品上,其中初级产品和纤维类织物占近70%。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种贸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山东省的出口情况看,2000
年,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所占比重为21.7%,比1996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1989
年下降18.2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刨汇所占的比重为78.3%,比1996年上升
了3.2%,从山东省的进口情况看,进入90年代后,山东省在基本建设,加工出
口产品的原材料纺织、设备、畜产等方面进口有所增加。而在化工、轻工以及电
子等行业则有所下降。
(3)日商投资企业作用扩大
近年来,凭借良好的中日合作关系,和山东独特的地理位置,日商在山东的
投资不断增加,其中投资于从日本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制成品以外销为主的
加工贸易上,加工贸易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山东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廉价及加
工能力强的比较优势,又能利用日本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较好地体现了双方互
补性的经济特点及山东“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2.山东与同本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山东与同本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较大的
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与山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还不适
应,还存在以下问题:
(I)山东与日本贸易区域过于集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胶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
皎东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三市经济发展迅速,与日本交流频繁,日商百分之
八、九十的投资都投在这三个沿海城市中,虽然,山东内陆地区也一直在积极引
资,尽可能地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但由于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收效甚
微。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沿海三
市与R本一衣带水,又拥有许多大型港口,交通便利,与同通商方便。而西部的
内陆地区则较为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故而难以吸引外商投资。另一
疗面则是经济政策的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沿海三市相继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
重点发展对外贸易,因此,无论在资金、人力还是物力上,山东省都在向沿海三
市倾斜,使沿海三市在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建设方面有着内陆地区不可比拟的优
势。而内陆地区由于短期内难以适应对外发展的需要,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
视,在资金方面也有所欠缺,从而影响了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吸引
匀不大。山东省本来经济发展就不够平衡,东西部差距本来就比较大。上述状况
的存在,一方面为东部沿海三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会进一步加快东部沿海
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内陆地区却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下缓慢发展,这样,双
方差距将会迸一步扩大,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山东经济的均衡发展。
(2)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近年来山东省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应当注意,
这些工业制成品与日本出口到山东省的工业制成品有着质的差别。山东出口的工
业制成品多是一些初级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很多产品都是在简
单组装或对原材料简单加工后出口到日本的。在出口商品上,农副、纺织、服装、
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占了较大比重,显然,这些产品创汇率是很低的,换汇成本
较高。这种以农副产品和粗加工产品去换取别人高附加值的昂贵产品的做法是不
合算的。因此,如果山东省不能适时地将出口商品转到出口价格较高,附加值较
大的名特产品,电子产品,各类机电产品为主的档次较高的产品上来,那么对山
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山东省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距所造成的。日本是世界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技术上、资金上都有着山
东省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讲,山东省经济结构中高附加值的高
新技术产业实力薄弱,缺乏有力的后援产业支持,难以满足出口高档商品的要求。
另一方面,同本国内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成本较高,而山东相对来说资源丰富,
对月出口食品及肉类、原料、能源等初级产品对日本有较强的互补性,出口阻力
较小。因此,外贸指导思想中一直在强调发挥山东在农副产品和劳动力方面的自
身优势,忽略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客观变化,因而外贸出口货源明显缺少新的增长
点。
r3)外贸企业受出口创汇任务的影响,效益不高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出口刨汇作为指令性任务下达给外贸企业。为了完成创
汇任务,许多外贸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和鼓励出口数量的增长上,而对出口
效益缺乏应有的重视,有时甚至亏损或靠政府补贴也要出口,来赚取外汇。这种
不正常的现象使经营秩序出现了严重问题。1994年后山东生丝出口到日本的价格
比1991年下降62%,致使原有传统优势的丝绸业,由于不正当的压价竞争,使许
多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有的甚至已倒闭。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于山东省的外贸专业公司缺乏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山东省外贸专业公司
在承包时背着亏损总额达6.8亿美元的挂帐包袱,而出口任务却年年加码,上述
亏损每年需支付利息就达3500万元,这当然增大了出口货物的成本,效益提高也
出现了困难。
(4)外贸企业出口权的放开,出现了多头对外,竟相压价的现象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外贸政策的转变,许多生产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进出口权,
原来只能由外贸企业经营的进出口业务现在许多企业都可以做了。这样,这些企
业在对外贸易中有了更大自由,可以不再单纯依赖外贸公司进行进出口业务,从
而有了更多的提高自身效益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却又在对外贸易中出现了多头
对外、竞相削价的怪现象。近几年,有不少外商在与山东省进行贸易交往时都发
现,经常有多个山东客户同时与自己接触洽谈同一笔生意,要求出口同样的商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样,在向只出口中形成了典型的买方市场,R商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
在竞争过程中,出口商品的价格一降再降,使我方蒙受巨大损失。1993年山东省
在向日本出口芋头的过程中,与日方客商接洽的中方企业仅山东就有5家之多。5
家企业为了达到出口的目的,彼此竞争激烈,竞相降价,最终以低于正常价格一
倍多的低价卖给了日方客商。在1994年也有数起类似的现象发生在山东与同商交
往中,使企业和国家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有些企业受单纯追求出口数量增长,忽视出口效益
的错误思想的影响,片面理解出口任务。为了达到既定的出口数量目标而不惜损
害整体利益,亏损出口。这种做法,-N自家受损,二则也给日本客商留下了不
良印象。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由于整个外贸体系缺乏~套强有力的管理和约
束机制。外贸政策调整之前,进出口业务统一由外贸部门进行,其他生产企业没
有进出口权。这种管理过死的状况束缚了生产企业的手脚,限制了它们的对外发
展。外贸政策的调整,进出口权的放开使许多生产企业受益非浅,但是由于没有
相应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作保障,使得我省整个外贸工作由管得过死变为无人去管。
各企业不顾大局,盲目出口,导致了目前这种混乱局面。
(5)出口商品质量和出口企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受传统经营思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山东省出口到日本的商品质量~直
不离。尤其鼍出口到日事柏农副产品,无论在商品本身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与
R囊秘曩采奢一定的差麓.因此有时为了出口,在难以达到对方要求的情况下,
只■簿低售价出口,再经日商加工包装之后,才能进入日本的超级市场,这其中
的差价有时甚至比产品本身的价格还要高。
鼹曩寸,有些出口企业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少数企业在与日商交往过程中,见
利忘义,出现了多起出口商品不合格和付款不及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山东产品
在同的信誉。同本客商也反映山东有些企业经常不按期交货,有的交货质量不按
合同规定的要求,如山东省向日本出口的煤炭,在日方进口时安装上质量分离器
后,质量不合格率达30%左右。日本一家研究所经过大量调查得出结论,影响山
东省商品出口的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质量,二是包装,三是交货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即技术水平难以
达到要求。我省出口的许多产品在加工处理和包装时缺少相应的现代化加工处理
设施和包装设备,有的企业甚至还以手工劳动来进行,商品质量显然难以保障,
另一方面则是主观原因,即企业在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理解片面或为了简单盈利而
出口劣质产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以一流的质量,二流的价格,
三流包装这样的面貌出现的。对于包装问题直到现在省内还有不少企业不够重视,
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包装问题不会影响大局,因此对出口产品只是经过简单包
装后交付外商,影响了产品的总体质量。更有少数出口企业抱着“宰客”的心理,
以次充好,欺骗外国客商,使山东省的信誉遭到极大的损害。
(6)技术贸易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存在问题较多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在基础工业、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实力。但与日本相比,在技术应
用、开发和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距。另外,日本在应用技术、资
金、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营方面也有较强优势。因此合理引进日方科技加以吸收利
用,必将给山东的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然而,山东在对日贸易中,商品贸易
所占份额极大,而技术贸易所占比重则较小,在整个贸易中,商品交易占双方贸
易总额的92%以上,技术贸易和劳务贸易总额还不足10%。l”而且在引进的技术
中先进的技术不多,更多的是已标准化的技术,而且很多属“三来一补”或进口
散件组装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项目。
f7)缺乏出口创汇的大型企业
日本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发展腾飞的诀窍之一,就是政府实行倾
斜政策,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集中人、财、物力扶植和培养了一大批的大型企业
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在经营内外贸业务的同时,组织和协调大型的海外资源
开发和地区性发展投资项目,大大推动了其重工业的国际化和中小型企业设备现
代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山东不仅平均单个企业规模
偏小,效益偏低,且大型企业活力有限,国际竞争力不强。
奉贸易振兴会.‘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2000年敝
——4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政府倾斜措施不够。原因在于政
府要照顾的面太宽,国有大企业、小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都要照顾,从而造成
了许多效益较差甚至亏损的小型企业分流政府资金的现象,使得政府难以集中精
力扶植大型企业。第二,企业本身也存在较多问题。企业进行改革的幅度不大,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政府政策的优惠,加快自身发展,尽快走出国门,发展成为
世界大型的跨国公司,应成为山东企业当前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关系
1.经贸合作状况
中韩之阳J的贸易关系起步较晚,是通过香港进行间接贸易为发端的。1979年,
韩囡三星公司通过香港将中国的煤炭进口到韩国,成为中韩间的第一笔贸易,结
束了中韩问贸易全面禁止的状态。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贸易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贸易结构不断完善,两国发展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山东自中韩恢复贸易关系以
来,对韩国的贸易额一直增长很快。目前,韩国是山东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988年,山东对韩出口额为O.5亿美元,1992年8月,随着中韩政府的建交,
韩国与山东省的经贸合作又掀起了新的高潮,1993年,山东对韩出口额高达6.96
亿美元, 1995年出口达16.9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45.7%,1998年出口12.4
亿美元,2000年出口达22.7亿美元,是1988年出口额的45.4倍。从进口来看,
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8年,山东从韩国进口数只有97万美元,到1991年,
迅速增加到0.17亿美元,到1995年,进口额达到6.65亿美元,到2000年进口额
达到33.93亿美元。
(2)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完善
从山东与韩国的贸易结构来看,韩对山东出口主要集中在钢铁、合成树脂、
化纤、皮革、电器、电子零件等商品上,而山东省对韩出口的商品集中在农产品、
煤炭、石油、化工产品等商品上,其中初级产品的纤维类织物占近70%。进入九
{一年代之后,这种贸易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山东省开始从韩国进口用于基本建
没和加工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如运输机械、有机化学制品等,另外在纺织、设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畜产品等方面进口数额也有所增加,而在化工、轻工以及电子等行业则有所下降。
(3)韩资企业对山东省投资发展迅猛
韩资企业发展迅速,对山东省的出口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山东省与韩
国地理位置接近,彼此之间的经济交往发展迅速。山东在与韩国进行经贸合作的
初期,韩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技术档次较低。据1992年底的统计.在山东省的
韩资企业共293家,合同外资额2.2l亿美元,其中200__500万美元的项目约占
三分之·一,而500力.美元以上的项目很少,多数为2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且多
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高技术产业几乎没有。这种状况随着中韩两国于1992
年8月正式建交而出现了转机:1992年以来,韩国大宇、三星、现代等大财团已
与山东企业界签订了投资意向书,来山东省建立“三资”企业。1993年,大宇公
司在山东泗水投资3亿美元建造的现代水泥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独资企业。到
1995年下半年,韩国在山东投资的企业有1583家,实际利用外资达8亿美元,
超过1000万美元的韩商投资项目达28个。1995年lO月,被国家批准为我国“九
五”期间首批重点项目之一的中韩合资轿车零部件项目在山东青岛的高科技工业
园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准备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
达78亿元人民币,合资期限为25年。
韩商投资企业对山东省与韩国的贸易交往和山东省的出口贸易,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因为大部分韩商投资企业是外向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在
山东的韩资企业出口额至少2亿美元。而且,若所有批准项目正式开业,其出口
额将超过5亿美元,所有在山东的韩资企业其进出口超过10亿美元。由此可见,
韩资企业在山东省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山东与日本的贸易一样,山东同韩国的贸易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韩国投资主要集中于胶东半岛地区,广大的内陆地区投资很少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半岛地区的青岛,烟台,威海与韩国交往频繁,据
统计,到1991年底,在山东邀请韩客商来访人数中,与沿海三市洽谈交流的大约
占90%。这种状况到1992年伴随中韩正式建交开始有所变化,逐步向山东省的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陆地区扩展,如大宇集团投资三亿美元在泅水独资建立的年产250万吨的大宇水
泥为全国的最大外资项目。但韩商来山东洽谈项目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沿海三市,
所办三资企业也有超过80%的仍在沿海三市兴办。山东内陆地区虽也一直积极与
韩商接洽,但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制约,收效甚微。
(2)投资规模偏小,资金到位率低
中韩建交前,来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多属中小企业,大企业很少,投资规模
偏小。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韩国大企业投资虽有所发展,但仍赶不上其他国家
对华投资规模,韩商投资项目多数在100月美元以下,韩国在山东的投资项目平
均仅为75力.美元。这一状况与两国一衣带水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极不相
称,急需改变。韩国在山东不仅投资额低,其资金到位率也很低。一是项目承诺
多,实施少。其实际项目与许可项目的比率仅为61.99%;二是实际投入额与协议
金额差异大。1999年底,实际投入额仅占协议金额的26.5%。在山东省,韩资是
所有外资到位率最低的。
(3)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创汇效益低
同出口到日本的商品结构一样,山东出口到韩国的产品也存在技术含量低、
附加值低、出口换汇率低的问题。韩国近年来也逐步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技
术上、资金上都有着山东难以比拟的优势。山东省经济结构中高附加值的高新技
术产业实力薄弱,难以满足出口高档商品的要求。
(4)贸易发展不均衡
山东省在中国对韩开放的最前沿,对韩国的出口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
中国对韩出13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八五期间,山东对韩出口在较高的基数
上维持着相当高的速度。1991.1995对韩出13额外分别为2.77亿美元、4.22亿美
元、6.33亿美元、11.58亿美元、16.9亿美元,中间三年占当年全国对韩出口额的
比例分别为11.3%、16.1%、21.4%。从发展速度看,山东省对韩国的这五年出口
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53%、52.4%、50%、83%、46%。与这一期间全国对韩出口
的增长速度相比,除1991年低于全国4.1个百分点外,1992、1993、1994年高于
全国同期增幅41.1个百分点、44.5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对韩出口贸易占山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对外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定增长,这五年的比例分别为7.2%、8.9%、10.6%、
16.O%、17%,韩国成为山东在世界上的第三大出口市场。1996年对韩国出口达到
26.93亿美元,占山东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24.73%,金额比1995年增加了10亿
多美元,连续多年有大量贸易顺差。但到1993年。中韩贸易发生变化,韩国对中
国出口由贸易逆差改为贸易j顿差。这一迅速改变是九十年代尤其是1992年以来,
双边贸易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在中韩建交和中国确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
方向后,韩国贸易商改变了以往对中国市场的疑虑甚至观望态度,开始重视和研
究中国市场,对中国的出口热情不断高涨,1998——2000年韩国出口山东金额分
别为22.7亿美元、26.7亿美元、33.9亿美元,而同期山东出口韩国的金额分别为
12.4亿美元、15.8亿美元、22.7亿美元。这三年山东的贸易逆差分别为10.3亿美
元、10.9亿美元、11.2亿美元。由此,韩国对中国贸易由原逆差转为巨额顺差,
丌始主导双边贸易。
五、山东进一步参与黄海经济圈经贸合作的策略分析
(一)山东在以往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山东与日本、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结合山东省在黄海
经济圈的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我认为山东在以往的经贸合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
题:
1.贸易发展不平衡
一是从贸易收支上看,在山东与日本的贸易中,多数年份是同本保持大量顺
差,山东只有少数几年有贸易顺差。在山东与韩国的贸易中,在双方贸易开始的
几年里,山东保持较大的顺差,但进入九十年代后,韩国对山东出口大增,贸易
额迅速上升,在93年由逆差转为巨额顺差,尤其近几年随着韩资企业在山东的大
力发展,其顺差增加速度更快。二是从贸易额占各自的比重来看,1996年,山东
对日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24.7%,而日本对山东出口仅占其贸易额的7%。2000
年山东出口韩国占出口总额的14.6%,出口日本占出口总额的28%。另外双方出
口商品的结构也不均衡,日、韩等国对山东的投资分布不均衡。日、韩投资过分
地集中于半岛地区,其中沿海三市各占全部同、韩投资比例的80%,在广大的山
一S“—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东内陆投资却很少,这样,对山东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很不利的。
2.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质量不高
虽然最近几年,山东出口到日、韩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上升,
但与日、韩出口到山东的工业制成品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山东出口的工业制成品
多是一些初级的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低,则附加值低,创汇率也较低,换汇成本
较重。而日、韩的工业制成品多数技术含量高,换汇成本高,对山东外贸很不利,
山东出口的商品,因为技术含量较低,其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加之一些出
VI企业素质较差,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对山东外贸在日、韩的形象起了很坏的影
响。
3.山东对外贸易缺乏统一管理,竞争无序,缺乏大型出口企业
其一,是我国的外贸企业都有创汇指标,受其影响,许多外贸企业只求完成
任务,不管出口的效益。其二,外贸进出口权的放开,出现了多头对外,竟相压
价的现象,各企业为了达到出口的目的,不惜损害其他企业甚至全省的外贸利益。
其三,我省缺少大型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各个小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
一的一致对外的核心企业。使山东在对日、韩贸易中越来越处于劣势,而政府对
此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因此,山东外贸整个处在无序竞争状态。
4.技术贸易所占比重较小,技术入股作价偏高,投资规模偏小,且资金到位
率低
山东在对日、韩贸易中,商品贸易所占的份额极大,而技术贸易比重则较小,
如1994年,在山东与韩国的贸易中,商品贸易占双方贸易总额的90%以上,技术
贸易和劳务所占的比重不足10%。引进的技术中先进技术也不多,大多是成熟技
术。另外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技术作价入股时。估价过高,
且与技术配套的设备较多。相应的技术软件很少,大多数用汇额都放在了购买设
备上。二是投资规模小,在山东的韩资项目平均仅75万美元。另外,即使合作方
尚有资金承诺,但经常不能到位,在山东韩资是所有外资到位率最低的。三是重
复引进现象严重,同一技术,同一生产线,在省内不同企业中不断出现,造成资
金大量浪费。.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山东参加环黄海经济圈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山东对外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对外
经贸合作中应充分重视环黄海经济圈对山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环黄海经济圈是在中、同、韩三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基础上的一种构想。目
前虽然只是处于探讨和准备阶段,但日本西南沿海,韩国西海岸地区正对此表现
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加大了开发力度,迎接黄海时代的到来。日本西南沿海的北九
州和四国地区的官民,对发展黄海区域特别是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很重视。中国应
积极响应。尤其是山东省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制订具体的战略参加合作,与曰、
韩共同推进环黄海经济圈的发展。这一战略要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从山东
与同本、山东与韩国的实际出发并结合环黄海经济圈的特点来制订,具体可以概
括为,分层次加强同同、韩两方的合作,分步骤推进山东参加环黄海经济圈一体
化的进程:不断改善同同、韩的贸易结构,实现贸易的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投
资环境,加强同日、韩的产业合作,强化渤海地区内部合作与协调,增强对外合
作的整体实力。
1.参加环黄海经济圈建设,扩大对日、韩的贸易交往
(1)主动与环渤海经济区其他省市加强协作,逐步形成互补性合作的整体
山东省参与环黄渤海经济圈建设,首先应加强同我国环黄渤海区域其他三省
一市的协调与合作,从而在该区域市场统一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向外部扩展,
共同参与环黄海经济圈的建设。在这个问题上,一个统一的市场在环渤海经济圈
的形成是该区域经济开发的首要任务。通过建立统一市场,打破现存的各种封锁
和割据状况.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建立统一市场,应达到下面
两个要求:
第一,通过对环黄渤海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成一个纵横交错且相
互依赖的产业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分工与比较利益的优势。环黄渤海经济圈
各省市在各自的产业的发展方面,由于自身条件及政策倾斜度的不同,都有着各
自的优势,但同时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辽宁省的优势在重化工业,而轻纺工
业则非常薄弱;河北省有资源优势,且加工业发展较快,但在资金、技术方面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较多困难:天津市在工业发展、科教方面有一定优势,其中工业发展较为均衡
且门类齐全,但原材料供应、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是其劣势;江苏省农业
基础雄厚,纺织工业发展迅速,电子产品和机械产业都有一定的优势,但能源和
原材料却严重不足:山东省则在农业、资源以及轻纺工业方面具有相当的实力,
而在能源和技术方面存在劣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黄渤海经济圈我国的各省市都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各省市应进行产业分工,集中力量发展自
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通过彼此间商品流通,充分享受产业分工带来的利益,
从而可以大大增强环渤海经济区的整体实力。
第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区域内贸易的各种渠道的畅通,使之充分发
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各省市应从战略高度出发,以超脱
的地位和眼光,统筹区域内的经济联合,推动区域内不同网络、不同范围、不同
梯度的经济联合,按照预定的轨迹向深层推进,真正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共
同繁荣。对此,山东省应主动和区域内其他省市协商,解除各区域省市现存的各
种或明或暗的关卡,终止对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各项补贴政策,使整个区域能够形
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促进各种产业部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
产率,那些在竞争中难以生存的企业,应通过转产或者破产的方式进行改变,减
少乃至消除那些靠政府“救济”生存的企业。因这些企业难以承受本区域加入环
黄海经济圈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对于效益太差或不得已而破产的企业的剩余物力、
财力和人力则可以向其他区域省市相关部门流动或投放到其他发展较快而又在
人、财、物方面急需“补给”的企业。同时,山东省应尝试同其他区域省市联合
组建大型贸易集团公司,即在加快组建本省综合商社的同时,与其他区域省市相
关企业进一步联合,形成跨省市的集团公司。组建这种集团公司的主要目的,是
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补缺泄余”。一方面可以利用规模效益,将贸易成本
降低至最大限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商品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在建成环渤海经济圈基础上,加强环黄海经济圈建设
近几年,关于建立环黄渤海经济圈的理论逐渐增多,而且已经逐步转向实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动,但中国的环渤海地区与t=1、韩两国(尤其是日本的北九州地区和韩国西海
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提出的具体措施也不多。根据这一区域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应采取阶段性措施,以逐渐适应本区域的发展:
第一阶段,可借鉴亚太经合组织形式,组建一个三国协调性组织。但由于环
黄海地区的特殊情况,因此在环黄海地区建立的协调性组织只能是代表地方经济
实体的国际性组织,而不是像亚太经合组织那样代表各国国家或中央政府。我们
可以称之为“环黄海地区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由
不同国家及其相关城市、地区组成,属于国际性经济圈:第二,具有边界性,即
属于坏黄海省市合作,而不属国家级的:第三,协作性,即合作各方达不到国家
间的集团化程度,只是以相互协作为基本轨道。主要协调合作各方及各方与其中
央政府的关系,为该区域发展扫清障碍。
第二阶段,环黄渤海地区各省(中国)、道(韩国)和县(日本)在相互合作
发展的基础上组建自由贸易区。在组建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阶段进
行,减少实际操作中的摩擦和争端。而且也应意识到,这种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
由贸易区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参与者并不是整个国家,而只是三国的部分地区。
第一步,区域合作各方各自划出一定范围作为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在合作初
期可先在部分城市尝试建立自由港,自由港是目前世界上各类经济区中诞生最早、
自由度有限的非关税区。合作城市应在内部广泛兴办保税仓库、保税商店、保税
市场、保税区,对来自合作方的多数商品免征进出口税,实现商品在试验区内自
由流动。待试验区尝试获得成功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二步,在整个环黄海地区构建自由贸易区。首先,区域合作各方提出自由
的非减税商品目录,对该目录中的商品维持或略加降低原有关税,不作为参与合
作的商品:再对其他商品提出具体的减免税措施,共同协商,制订协议方案,做
好开放市场的准备;然后合作各方在适当时期,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相关商品、
物资市场,最终形成经济繁荣、技术先进、文化教育发达、城乡协调、环境优美、
生活富裕、达到发达水平的经济区域。
2.按梯次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全省经济平衡发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前,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的地区仍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市,广大西部内
陆地区则发展相对迟缓,使全省对外贸易倾斜过大。对此,山东省在继续充分发
挥沿海三市的地理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应按梯次发展的要求,深入内地,
带动全省经济平衡发展。
第一,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市继续扩大对日、韩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在已
有的各项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在高科技、深加工领域加强同日、
韩两国的合作,并在交通、通讯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合作下功夫加以完善。
第二,日照、济南、潍坊、淄博四市充分发挥本市工业优势,在劳动密集型
产品和低附加值技术产品上进一步加快发展,以满足日、韩两国由于开放国内市
场,内需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对此类产品需求的增加.
第三,东营市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地下石油资源,一方面,加大对臼韩的石
油出口数量;另一方面,与同、韩两国加大合作力度。利用同、韩两国的技术优
势,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进行石油深加工处理,带动我省化工行业发展。
第四,其它地市应充分利用自身农业的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加大对同
韩出口;同时,应把重点放在与日本合作上,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冷藏处理等
方面,利用日本相关技术,使自身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调整和完善对日韩的贸易结构,协调贸易政策,实现双边贸易的均衡发展
目前,山东对日、韩两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虽然以制成品为主,但低附加值,
粗加工产品居多,技术含量不高。如机电产品就比较明显,我们出口的大多数是
附加值较低的单件产品,创汇率很低。初级产品进入日、韩市场更是价格低廉,
如我省出口的蒜头,其价格仅为台湾产的44%。
对此,我们应在已有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基础上地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
结构。近期内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尽快实现出口资源性产品为主向出口制成品
为主转化,同时,应充分利用对方产业升级、传递和技术转移的浪潮所提供的机
遇,发挥山东矿产资源和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劳动密集
型产品和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品,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尽可能多
地占领日、韩两国退出的国际市场。在出口商品质量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取胜的战略,在出口生产企业,广泛推行出13商品许可证制度,加强认证工作,
实行IS0---9000系列标准,严把出口商品质量关,以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在引进技术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提高“软件”的含量,重视引进技术的先进程
度,减少机械设备尤其是属于重复引进和技术水平不高的设备的进口,对已进口
的设备应加强商检力度,尽量避免低质设备进入山东。因此,要引进先进的技术
和设备,尤其要重视引进有利于发展山东农、林、牧、渔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设
备,以进一步提高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从总体来看,山东省
的投资环境还是相对较妊I白勺,但其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从投资硬环境来讲,到目前为止,山东省沿海无直接通向日本的航线,日本
商人出入山东要通过上海或北京转道,非常不方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
本商人来山东投资的兴趣。因此,在投资“硬”环境方面,需要我们多方面筹集
资会,优先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加快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
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目前已有设施的前提下,注意加强对日、韩客商投资的“硬”
环境建设。一方面,尽快开通山东对日本的海上航线,为日本客商来山东投资创
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对韩国的海上和空中航线,加大吸引
韩商来山东投资的环境改造力度。
从投资软环境来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各种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有法可依显然会增强日、
韩客商在山东投资的信心。除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外,山东应结合日、韩客商投
资的特点,在符合国家对外商投资总的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以各种条例、省长
令等形式明确对月、韩客商投资的优惠措施,为日、韩客商扩大对山东的投资创
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二,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要转变职能,强化投资服务意识,注意提高
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把精力从单纯重视引进转移到引进后的管理上来,帮
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注意按国际惯例办事,进一步扩大外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减少不必
要的行政干预,由市场来决定企业的生存,并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而给外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培育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为保证外商投资企业能
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应注意优先发展包括生产资料市场、
资金市场、外汇市场、人才市场在内的各种市场,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一个相对
宽松的经济环境。
5.加强对日、韩客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工作
第一,做好投资项目规模的导向工作。目前Ifl、韩两国在山东的投资仍以中、
小型项目为主,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做好投资项目规模的导向
工作,以提高大型项目在投资中所占比重。引进大型资本,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管
理,可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这一点是那些粗放经营的中小企业所不具备
的。因此,我们可以规定来山东投资的大型资本的规模界定(如'1000万美元),
对于达到和超过这一标准的投资项目应给予比中、小项目更多的优惠条件,而如
果这个项目同时又是向鲁西北、鲁西南等内陆地区投资的,则应在税收方面给予
更大的优惠。
第二。做好投资产业的导向工作。在吸引日、韩客商来山东投资时,应注意
引导资金主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也应成为外资
主要投向的目标。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在不损伤投资积极性的前提下,限制
日、韩客商对某些高能耗、物耗项目、粗加工项目的投资,以减少资源损失。
在进行投资产业的导向工作时,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山东是中国的
农业大省,农业是山东与同、韩两国进行合作的一个重点项目,因此,还应注意
把外资适当影响我省的第一产业。山东的农副产品、水产品是出口到日、韩两国
的大宗商品,但在质量、品种、保鲜及包装方砸却存在许多问题。乌拉圭回合谈
判之后,世界农产品自由贸易度加大,各国都在设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而山
东的农产品由于存在上述问题,竞争力相对软弱。而日韩两国在这些方面却有着
资金和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因此,应主动引导日韩资金、技术向各方面发展,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建立大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使山东的农副产品不仅能在日韩两国
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亚洲地区之外也能留下足迹。
6.建立“大外贸”管理体制,组建大型综合外贸企业
应建立一个有权威、有能力的指挥中枢,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全省的对外贸
易。进行配套改革,建立各部门、各团体齐抓共管的大外贸管理体系。我们应从
山东实际出发,在计划、经贸、财政、金融、税务、投资、价格、外汇、劳动、
分配、经济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改革。应重点保证外贸
出口所需资金和进出口用汇。还应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等民间贸易组织在外
贸经营活动中的协调、指导、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建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发挥各研究咨询机构和学会、协会的信息服务功能,形成健全的信息服务网络,
建立必要的法律、会计、审计事务所,为外向型企业提供有关外经外贸方面的服
务和社会监督。
向同本商界学习。组建综合商社。综合商社在同本是自然发展形成的。对日
本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综合商社的最大特点,在于他集中了
贸易、筹资、收集信息等职能于一身,经营范围极其广大,不分臣细。无所不包。
目前,山东省内各种综合性外贸企业数量很多,但大多数规模很小,而经营范围
却很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管理,加上企业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在各自利
益的驱动下,自行其事,造成了对内抬价抢购,对外压价倾销的混乱局面。组建
综合商社,扶持少数大型外贸企业走上综合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经营道路,则
有利于调整外贸组织结构,形成外贸经营的合理分工。对此,山东应以政府推动
为基础,以少数的大型外贸企业为龙头,大多数小型外贸企业为后盾,以更多的
生产企业为保障,大型外贸企业为小型外贸企业作代理,小型外贸企业为大型外
贸企业做专业化经营,依靠和指导生产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实行贸工、贸农、
贸技、贸商等结合,走多种经营,规模经营的道路,组建自己的综合商社。这样,
才能解决外贸经营秩序混乱,政府难以调控的问题,扭转我省进出口宏观经济效
益差的被动局面,联合统一对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1.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1.
2.范爱军.国际贸易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3.薛荣久.国际贸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日)山泽逸平著, 范建亭等译. 亚洲太平洋经济论2l世纪APEC
行动计划建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崔瑛.高福来主编.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1999.
6.孔德涌主编.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韩经济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逢秀贞,张钦先主编.现代日本经济,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
8.蔡鹏鸿.面向未来的亚太经济合作,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9.逢秀贞等主编.山东经济研究(上、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10.富志峰主编.省情·使命,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
11.张义国.山东经济问题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12.倪永康.2002年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13.朱孔来.山东经济热点问题的统计分析,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
14.王新奎(日)原口俊道,国崎威宣主编.中国对外开放与中同经济关系,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5.赵善伦.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1995.
山袈大学碳士学位论文
16.黄范章,(日)弘中喜捷.中目合作——系征经济白皮书,jE京:中国计
划蠢激挂,1996.
17。攀文彦主编。中麟经济合作——装谈山东沿海地区的发展,北京:经
济管理出版社,1998.
18.赵志浩.山东迈向经济强省的探索,托京:中装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19。{凳容瘫.2002每出东省灏民经济帮社会发展豢豢,漭露:出东入民窭舨
壮,2002.
20.陈清泰主编.中日投资含作策略,北京:中臼发展出版社,1999.
参考文章:
1.朱文晖.国际经济形势的逆转与中国对外缀贸战略的调整,教学与研究,
2002.2.
2.李窳饕。“入关”爱爨本产泣改簸兹交位、影豌,避雾经济导裂,2001.2.
3.刘昌黎.日本缎济集团化战略的变化,中阑企业咨询网,
http://www.companyfaq.tom.
4.诲海.蠢本跨潮公司在华逡接投资盐绩研究,终溪经济与营瑗,2002.2.
5.杨彦春,离峰。试板东盟与中、日、韩及东照与巾国合作枧割的基础与浆
景,区域经济,2001.2
6.林昶.中国东北亚研究的现状,当代驻太,2002.4.
7。周瓣。200l——20殴:欧浆经济回黩岛展望,毽界经济导铡,2002。1.
8.周小兵.东亚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长期趋势及影响,http:ll www.yq.gov.cn.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论文付梓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范爱军先生,从论文初期的选题、提
纲起草到论文的写作指导、修改都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鼓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因个人原因时间拖得很久,导师始终不厌其烦,谆谆教诲,让我终于能顺利的完
成论文写作。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执著的敬业精神、谦和的处世
念度,都让我非常钦佩。师从范爱军先生的这段经历,将使我终生受益。
同时也向给我学习和指导的经济学专业的各位老师、研究生办公室的吕民老
师、石新济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
另外,我还要感谢山东轻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刘波教授,在我攻读
学位期间,刘波教授从各方面给予了大量帮助与支持,在此谨表我深深的感谢!
作者
2002年9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浅谈隐形经济的成因、危害及治理.高教研究与实践探索,200一206页,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9,独立完成。
2.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4.第46—50页,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