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172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广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姓名:黄全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梁国钊;范旭
2000.5.1
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摘要P 3《3769
大型技术工程的建设,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
的。因为大型技术工程的建设会给当地注人大量的资金、引入先进的
技术、植入先进的管理经验,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恰恰缺少这
些要素。本文交叉运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对
\、
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作用进行有益的探索af本文分为四个部

分。第一部分考察了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理论研究的依据和理论
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国内外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经验教
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大
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的历史和现状,并提出了发挥大型技术工
程积极作用的一些建议,第四部分分析了三个大型技术工程案例与民
r丫
族地区互动的状况/
关键词:大型技术工程民族地区区域经济
社会评价资源开发交通建设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rge
technical projects and minority areas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technical projects is essential for minority
areas'social economy to develop,because it will bring lots of capital and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experienced management to minority
areas.As we known.The capital and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experienced management are necessary for minority areas.This thesis has
used altemately two methods of generalization and deduction,and it
makes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n the interaction function between large
technical projects and minority areas.
This paper consists four parts:
111e first surveys the basic theor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rge
technical projects and its region.
The second proves the interactive achievement and experiences
between large technical.progeets and its region in china or abroad.
ne third and the fourt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paper.
The third mostly analyses historical and present interaction between large
technical projects and minority areas,it also proposes a mechanical
system that plays a positive part on large technical projects.
The fourth probes into three cases and draws some conclusion which
handle the disadvantages of a project.
Key words.The large technical project
The minority areas
Regional economy
Social assessment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ransport construction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推进民族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开发民族落后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
在民族落后地区建立若干个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技术工程项目以拉动当地社会
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引进、
技术的开发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植入等;而大型技术工程的建设恰好能把资金、人
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机地捆绑在一块,集中放在一个地方,有利于民族
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型技术工程往往是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多,动辄就是以亿元为单位,而
且往往都采用当代国内外相当先进的技术,同时积聚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专
家学者和熟练技术工人。因此,大型技术工程在该地区的建设,“可以对当地社
会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充分认识并自觉地利用这种作
用。’’①
50年来,为了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开发当地丰富自然资源,发展
民族经济,从内蒙古经陕西、甘肃到四川,中央政府在该地区的投资大略估计有
3700亿元,建成了9条铁路和几千个大中型国有企业,其中不少是大型技术工
程,但这些工程并没有成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启动力。从总体上看,“国
家大型工程项目作为增长极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扩散效应,与地方经济的融合程
度低,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国有些大型技术工程主管单位、企业与驻地政府、
居民(特别是农民)的关系不太协调,经常产生各种矛盾,各种经济利益摩擦时
有发生。当地农民盗窃工程项目物资、材料司空见惯。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当地居
民哄抢工程项目物资,蓄意破坏工程建设的恶性事件。有些企业建成后,在很长
一段时期内形成孤岛型企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
就大型技术工程而言,除首先要搞好企业内部管理、抓好企业的经济效益工作外,
∞范旭:‘试论国家大型技术工程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科技进步与对镱'1997年第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工程项目与外部环境特别是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为
任何一项大型技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环境的支撑。
从整个国家的利益角度来看,实现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的
协调发展,带动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良性发展是国家立项投资的初
衷。而如何通过大型技术工程与当地社会经济的互动达到大型技术工程与欠发达
民族地区共同发展,使项目资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当
前进行大型技术工程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在民族地区投资的许多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就像汪洋大海中一
座座孤岛,没有带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失败的原因在哪里?现实生
活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今年三月,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
=、本文要研究和解决的问囊
本文拟用归纳和演绎两种科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归纳法对国内外大型技术工
程在不同地区投资建设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从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多角度
对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进行理论分析,试图发现世界各国特别是作者认为富
有代表性的国家(例如美国)的大型技术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负面
影响,以及造成这些正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
国内的大型技术工程投资与少数民族地区互动作用的考察上面,从历史和现实两
方面去研究我国的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及
造成这些影响的众多因素。然后,通过国内外情况的比较分析,从中抽取相同因
素和非相同因素,相同影响及非相同影响,从而得出关于大型技术工程建设与区
域互动的某种结论。
本文研究重点放在第三章《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分析》和第四章<大
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的案例分析》。照理应该把第四章有关案例分析情况
放在第三章之前,但由于文章结构的需要,我们把它#f]xCi周T。在这两章内容里
面,我们对平果铝业公司、天生桥水电站、南昆铁路三个大型技术工程进行个案
分析和比较分析,从中认识大型技术工程与地方的互动机制以及发挥大型技术工
程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2~
£堕查堂堡主兰壁堡塞:!查型苎查三矍兰里堕苎垦兰垫堡室! .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比较、归纳、综合和分析,从理论和实
践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她考察,分析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特别是
民族地区与当地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建设的互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调,并以此为基
础推理出一些结论,为今后国家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各省
区的大型技术工程的评估、立项和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三、对大型技术工程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对大型技术工程概念的界定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大型技术工程这个概念
是沿用范旭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发
展互动作用的系统研究》中所确定的一个新概念。笔者在国家图书馆曾用中西文
主题词“Large project”、‘'large technical project”、“工程”、“大型技术工程”输入
该馆图书及期刊系统,结果是中文主题词“大型工程”、“大型技术工程”和西文
主题词“Largeproject”、“largeteelmiclproject”四个主题词在该馆系统内没有反
应。中文主题词“工程”有相关图书298(本)篇,内容主要是工程评价、工程
管理、工业工程学等等,西文主题词“Projeet”有相关图书148(本)篇,相关
内容亦主要是engineering project,project management ere,没有找到有关大型技术
工程的西文定义,也没有找到大型技术工程的中文定义。
据范旭教授‘试论国家大型技术工程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文中表述,“大型技术工程是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密集的建设项目”。也就是
说,大型技术工程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投资多,三是技术密集。
而规模大的定义到是什么?本文认为,规模大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广。投资多应当理解为以亿元为单位的建设项目。技术
密集应当理解为该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水平或该项目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分类,本文根据资源开发方式不同分为:
一类为资源加工型。例如铝业基地、天然气化工基地、煤炭火电基地等不可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类为资源利用型。例如水电站工程建设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类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机场建设和邮电通讯建设
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3一
£堕查堂堡主堂壁丝壅:!查翌垫查三墨兰垦蔓些垦塞塑堡塑! .一一——
第一章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理论研究
实践证明,建设项目是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在实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理论分折
本文涉及到有关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理论主要有三个:一是工业化理
论;二是非均衡增长理论;三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发展初期,该国或地区国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往往与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成正比。如1952年我国工业在社会总产值中只占34.4%1
入均国民收入仅102.5元,1970、1980、1990和1992年,工业在社会总产值中
的比重分别增长到55.7%、60.4%、63.O%和66.4%,人均国民收入也相应分别增
加到232.1元、373.6元、1258.1元和1703元。由此可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
经济的发展,工业落后则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贫困。特别是农村地区,工业落后
决定着该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的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农村首先富起来的主要
得益于乡镇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贫困县未能摆脱贫困,也主要是因为没有工业
企业或工业企业过于薄弱。我们从表1.1中看到,改革lO年后农村社会总产值
中农村工业所占的比重是依沿海开放县、省级扶贫县、国家扶贫县豹顺序递减。
人均社会总产值和人均纯收入也是按此顺序递减。这就表明了无工不富,要想脱
贫致富、使经济有更大发展,必须先工业脱贫,由工业积累资金然后再支援农业,
兴办第三产业,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走向蓬勃发展道路。
有关农村经济人均量的比较(表l—1) (单位:元)
经济数据沿海开放县省级扶贫县国家扶贫县
农村社会总产值3442.5 929.9 725.6
农村工业总产值1960.0 213.1 146.0
农村社会总产值中
的工业比重(%)
56.94 22.92 20.12
纯收入1395.0 417.0 328.2
资料来源:Ⅸ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 991.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农村致富的重要保证,更是工业脱贫的关键环
一a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机场建设及邮电通讯建
设,是促进工业脱贫的基本保障,因为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旌的依赖越来越突出。
依照范旭教授《试论国家大型技术工程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
用》一文所阐述的理论,大型工程项目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科技进步可以带来社会经济的变革。科技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因
为“科学技术进步通过变革生产力诸要素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内涵性增长;通过创
新生产要素的组合促进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影响社会
基础结构,改进经济系统运行状态。”。大型技术工程是一个大的科技源,这个大
的科技源通过技术的示范、转移和扩散,通过科技的普及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影
响。相反,社会经济条件也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适宜的社会经济条件
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欠发达地区的落后状况会给技术的应用造成种种
障碍。所以,在欠发达地区进行大型技术工程建设时,要注意改善当地的社会经
济条件,创造出适宜协调发展的环境。
实践证明,在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要使经济有大的飞跃和突破,必须有雄
厚的资金注入,尤其要植入能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的大型企业。例如我国三大铁矿
之一的攀枝花——西昌地区,原来只是一个深居内陆、交通闭塞、经济极为落后
的少数民族地区,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国家给予了雄厚资金投入,“植
入”了攀枝花钢铁公司和攀枝花矿山公司等大型技术工程,后来该地区就以其为
中心堀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攀枝花市,目前仅攀钢一家公司的纳税额就占了
全市的五成以上,地方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还有,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性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普遍存在的现
象。因为发展中大国往往国土辽阔,而且还是由若干个经济区域组成:各个区域
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人口密度和素质、技术水平和原有的发展基础等条件不
同,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在发展中大国
里,国土面积最大的算中国、巴西和印度三国,这三国的总面积占114个发展中
:范旭:‘试论国家大型技术工程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年第2

一5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洚
国家国土总面积的1/4以上,而这三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最为显著。
例如印度在19世纪上半叶,第一批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恒河口的加尔
各答、达长和濒临阿拉伯海的孟买。再如巴西,在其东南部的圣保罗、贝洛奥里
藏特和里约热内卢构成的三角地带,不仅是该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南美洲最发达
的地区:该地区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却聚集了全国45%的人口,生产了
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部和中西部则人烟稀少,生
产落后,东北部更是南美洲最贫困的地区。再说中国,直到解放前,全部轻工业
和重工业的7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只有30%零落分散在内地。
不仅在发展中大国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就是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上,
同样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例如,大西洋沿岸地区和五大湖地区是美国
最早高速增长的区域,因为该区域交通发达、接近国内外市场,拥有丰富的矿产
资源,率先发展成为美国工业心脏地带。这个区域的形成为后来美国其他相对落
后经济区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带动了边缘区域的发展。
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依据是非均衡增长理论。佩鲁的“发展极理论”、缪
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威廉逊的区域增长差异呈倒“U”字
形变动趋向的理论等都是非均衡增长理论。
“发展极”理论是法国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来的。“发
展极”理论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国家发展经济学家的重视,一些英美学者将“发
展极”的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并命名为“增长极”或“增长点”。他们认为厂
商和行业之间的亲和力将产生外部经济效益,使厂商和行业在地理上聚集起来,
从而出现增长极,增长极的出现有利于在工业中形成网络关系而扩大外部经济效
益。所以,外部经济效益的产生是形成“增长极”或“发展极”的重要原因,也
是“增长极”作用的主要后果。
所谓“发展极”,佩鲁认为,它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
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信息、交通运输、服务、决
策中心,它就似一个“磁场极”一样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从而促进自身并
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佩鲁认为,形成“发展极”至少要满足三个条
件:一是必须在该区域有足够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由于企业家的
一6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主体动力和创新精神,使得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并通过其影响而产
生一批追随和模仿创新企业的新企业,即增长企业,而这些增长企业在“增长极”
的影响下形成增长中心。二是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发展极”
所在区域或城市不仅要聚集一定数量的企业、部门,而且这些企业、部门还必须
集中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三是必须有适当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缪尔达尔1957年提出的。缪尔达尔运用
动态的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一种“地理上的二元经
济”,即存在着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缪尔达尔认为经济
发达地区的优先发展,不仅对邻近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存在着
不利影响。由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工资和利润水平以及其他的要素收益都高于
落后地区,必然会吸引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
即产生极化效应(回波效应),使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使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
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13稠密、交通挤塞、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等原因,会使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下降,使该区域的快速增长变得愈来
愈不经济,从而出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倒向落后地区流动,即产生
扩散效应(涓滴效应),从而促进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J.G.威廉逊的区域增长差异呈倒“U”字形变动趋向理论认为:
一国经济开发初期,其内部的差异不大,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差异“令人讨厌而
不可避免”必将扩大。但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小,这就会
使区域经济增长里倒“u”型的变动趋向。威廉逊认为倒“u”变动趋向是由人
1:3迁移成本、投资收益率、国家发展目标及区域之间的连锁效应四个因素决定的。
因为在经济开发初期,人17分布不均,迁移成本高,阻碍劳动力从落后地区流
向发达地区,同时也阻碍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向落后地区,拉大了区域间的差距。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I:1迁移成本逐渐下降,有利于人才和劳动力的流
动,从而促进了地区间差距的缩小。投资收益率因素,就是一国在开发初期,发
达地区的投资收益率高,促使资金流向发达地区,使发达地区增长加快,从而拉
开了区域间的差距;当全国性的资本市场逐渐形成时,发达地区的投资收益率下
降,资本收益率趋于平均化,资本会流向落后地区,促进了区域间的差距缩小。
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搿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持
国家发展目标因素就是一国经济开发初期,国家目标一般会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
增长,所以将公共投资集中投向具有发展优势的发达地区,政府也必然给发展快
的地区提供优惠政策,从而拉开了区域间的差距;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国
家目标一般会从全国经济增长目标转向全国福利目标,公共投资更多的投向落后
地区。至于区域间的连锁效应因素,就是在经济开发初期,区域间缺乏连锁效应,
导致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社会变革等效应传播很困难,因而无法带动和促进落
后地区的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间连锁效应增强,发达地区的效
应传播加快并能够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区域问差距缩小。
范旭教授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具有优势的地区随着产业的
聚集成为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可作
为增长极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扩散是一个非常复杂
艰巨的过程,障碍较多,仅靠自发的过程难以达到区域间差距缩小的效果。从战
后不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极化效应作用往往大于扩散效应作用,二元结构的产生
出现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只要“国家在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有目的地引导企业和当地政府重视整体效益,强化扩散效应过程,防止或弱化二
元结构。”具有经济和科技优势的大型技术工程,可以起到区域增长极的作用。
它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作用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资金、技术、
人才的扩散和转移,科学的普及影响,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问题的情况下,人类对
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的反恩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忧患和觉醒而提出全新的人类
发展观。可持续发现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_吒O年代,人类在工业化对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下,对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众说纷纭,在1991年的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
科学联合会举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上,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
“保护和加强环境交流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同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在生存不超出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社
会的生活品质”。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视可持续发展为“当发展能够保证当
8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势
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
兰夫人主持撰写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至今仍被认为是
最有权威的定义。
根据布伦特兰夫人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
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A匀与自身发展的决策的基础上:它
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
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可
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的和谐统一,它追求社会的全面发展。
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建设,特别是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利用项目最容易达到
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也最容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我们也把可持
续发展理论也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社会评价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对拟建项目如果仅从财务上和经济上进行评价,是不足
以对项目作出最优选择的,还必须从项目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方面分析
其利弊得失,使项目得以整体优化,以保证其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社
会全面进步。
(一)社会评价的涵义
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是指分析评价项目为实现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社会发展
目标所做的贡献和影响,以及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的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
分析、评价方法。社会发展目标一般有两个:一是经济的增长,亦称效率目标:
二是公平分配,亦称公平目标。
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项社会政策的贯彻执行,
如就业政策、公平分配政策、扶贫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等。因
此,项目的社会评价是以各项社会政策为基础的,分析研究项目对各项社会政策
和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建设项目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是指
由于项目的实旌给社会创造的效益,如新的卫生设施,使人民的保健水平得到提
一o~
£堕查堂堕主堂壁丝塞:!查翌垫查三堡皇曼蔓丝垦兰塑塑室兰——————一
高:新建项目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改善人民的劳动条件等等。项
目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包括自然影响与社会影响。自然影响一般是指对人民
生活的间接影响,社会影响包括如对人口、劳动形式、劳动组织、社会就业、社
会政治、人民的生活收入、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
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分析,包括项目与社区居民的相互影响如何,如何
相互适应。社会对项目是否适应,包括如社区对项目的吸收能力如何,是否需要
提高其吸收能力以适应项目的生存:承担项目的组织结构的能力如何,是否需要
采取措施加以提高等等。
在我国进行项目社会评价的目的是使项目与当地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避免投资的社会风险,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持续发挥效益,提高投资效益;同时,
采取措旌增强项目的有利影响,减轻或消除不利影响,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
会进步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杜会评价钓基本特钲
项目的社会评价相对于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而言,它有以
下基本特征:
一是社会评价具有宏观性
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研究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影响,虽然并不是每个建设项目
都能惠及社会的每个领域,但每个项目社会评价的考察角度应包括社会各个方
面、领域。也就是说,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从全社会宏观角度去对建设项目做出
分析和评价的。
=是社会评价具有定量难的特点
社会发展目标可以用实物定量也可以用货币定量,而衡量建设项目对社会发
展目标作出多大贡献或有多大影响的评价方法,有许多方面是不能通过定量的方
法加以衡量的。如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对国家各层次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与
影响差异很大,各个项目的社会因素比较复杂,影响面广,评价指标差异很大;
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类型的项目社会因素也各异,因此多数社会因素不能或难以
定量计算,常常不能以一定的公式进行定量计算。近年来,对建设项目进行社会
评价时,也采用了~些综合定量方法,运用较多的是多准则分析方法,它主张对
一10一
£堕奎兰堡主兰些丝塞:!查型垫查兰墨兰墨塑垦兰垫堡室!
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可利用权重和评分的方法进行定量化,但这种方法
也有一定的缺点,如主观偏好强,费时费力,不能客观地给予详细的具体描述,
因此。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必须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分析
在社会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当前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主要趋势。
{兰)经济评价与社会评价之异同
经济评价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基础。但社会评价与经济评价的评价角度不
同。财务评价是从企业或项目自身的角度去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经济角度去
追求资源最佳配置;而社会评价则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评价项目,旨在从全社
会更广泛的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第二,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目标不同。
财务评价追求的目的是企业财务盈利的最大化,国民经济评价则以国民收入增长
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即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而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要涉及
到国家、地方、社区各层次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II标,必须分析多个社会发
展目标和多个有关的社会政策效用,属于多目标分析。因此社会评价不仅要求项
目产生国民收入最大化,而且要求这些收入在全社会各收入阶层和地区得到合理
分配,从而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所以其目标是多元化的。第三,社会评价和经
济评价所采用的价格不同。项目的财务评价使用的是现行价格,国民经济评价采
用的是效率影子价格,而项目的社会评价则是在效率影子价格的基础上考虑收入
分配的影响,采用的是社会影子价格即社会价格。第四,社会评价和经济评价采
用的折现率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的折现率是各该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现行贷款利
率加风险报酬率,国民经济评价所使用的折现率是以资金的边际产出率为依据制
定的社会折现率;社会评价采用的折现率是在社会折现率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形
式收入给社会边际价值的贡献而确定的计算利率。两者差异看下表更加一目了
然。
经济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主要区别
评价层次考察范围评价目标价格折现率6
财务评价项目(或企业) 利润增加现行价格基准折现率
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国民收入增加效率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
社会评价全社会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分配社会价格计算利率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判断拟建项目的合理性,必须要考察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作为一个国家、
一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应当包括国民福利的最大
化。进行社会评价是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的需要。国民福利的最大化包含两方面
含义: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优化:二是经济效益的合理分配。只有从经济增长
和收入的公平分配两个方面去考察建设项目,才能筛选出有较大社会价值的建设
项目。
(四)社会评价是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比较发达的地区大都属于“加工型”区域。工业发展
水平和生活水平落后的地区大都属于“资源型”区域,即工业的支柱主要是矿产
工业和其他基础工业,这些地区大都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但因投资不足,限制了
资源的开发。显然,这些落后地区增加单位投资所创造的产值比发达地区增加单
位投资所创造的产值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只有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在进行项
目投资决策时才有利于比较落后地区拟建项目的入选,从而通过投资资金流向的
调整逐步改变我国不合理的区域布局。社会评价还是财政、税收等政策的必要补
充,是解决投资资金短缺问题的需要。另外,建设项目能否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与该项目能否与其社会环境的协调密切相关。如项目建设与当地
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项目建设与当地环境保护的协调等等。社
会评价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只有选择社会效益好并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项目,
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项目社会评价的意义在于: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使那些有益于落后地
区、有益于产生较高积累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项目易于入选,从而使有限的投资
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这一点已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践所证实。
(五)社会评价的应用范圈
一般来说,社会评价的重点是当地人民受益项目、对当地社区居民影响大的
项目以及易引起社会关注的项目。
一是农业、林业项目
农业项目包括品种改良、增加灌溉设施、改良土壤、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
强化农业科教及农技服务网建设、解决农村能源和牧场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
一12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林业项目包括植树造林、林种改良、林业副产品加工等。
这一类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一般是项目所在地的农民,项II的建设直接涉及到
项目所在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项目引起的社会变化对社区各方面的影响较大。
这类项目的建设必须注意项目是否适应当地的需要,当地人民的文化可接受性如
何、对项目的吸收能力如何、项目的收入分配是否有利于贫困户和妇女、承担项
目的机构能否适应项目的持续实旌等一系列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的问题。
=是水利项目
水利项目的建设具有发电、防洪、灌溉、养鱼等效益。小型项目一般是当地
人民直接受益,大中型项目一般是省、市甚至是全国受益。库区建设对当地的正
负面影响都较为明显,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人口迁移及其安置。移民及其安
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生产方式,如果移民安置未能妥
善安排,项目建设的阻力和困难便接踵而来,对项目建设产生很大消极作用。另
外,当地移民和安置地居民间的矛盾也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因此,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项目社会评价的重点。
三是能源、交通和其他大中翌工业项目
基础性项目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时经济效益难以量
化计算。这类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因此,对基础性项目的评
价,不仅要计算其经济产出,亦要评价其社会影响。大中型工业项目,一般对环
境影响较大,对社区居民生活有影响,通常涉及到土地征用、人口迁移等问题,
对项目所在地人民的影响是直接且长期的,对社区结构、社区发展有很大影响。
四是社会事业项目
社会事业项目一般都是为当地人民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其投资效益难以用
经济指标衡量,此类项目的效益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以当地居民的满意程度来衡
量。
这几类项目,特别是前三类项目建设,可以通过项目的社会评价,有效地扩
大有利影响,搞好群众参与工作,消除当地人民对项目的不良反应,减轻项目对
当地产生的不利影响,以促进项目与当地社会的协调发展。
此外,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及多民族聚居地区投资项目,还要特别注
1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意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这些地区进行
项目评价时,更加重视各种社会因素对项目的作用和影响,尽可能促进当地人民
对项目的参与和支持,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簏、项目与当地社会的协调一致。
本文所讨论的大型技术工程项目案例分析涉及到水利项目、交通建设项目和
资源加工大型工业项目等,适用于上述的社会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内容比较广泛,面临的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因此,
项目的社会评价的原则是:能够量化的一定要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不能定量的
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及当地具体情况和建设项目本身进定性分析。
兰、大堑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研究现状
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有待深入开拓、研究的
领域。国内研究相关领域的课题主要有广西社科院詹宏松、钟启泉、连友农的‘借
路兴桂发展通道经济》,云南社科院编的‘南昆经济带崛起之路》,郑友敬的‘超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评价》,席酉民的‘大型工程决策》和李甫春的‘资源开发与
民族发展》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出发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如《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评价》;有的是从某项工程建设与当地经济影响方面入
手,论述工程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影响,也有互动研究,如‘京九·中国最长的经
济增长带》、《资源开发与民族发展》等。国外的研究则是侧重于工程建设的经济
效益,例如:约翰·A·怀特(John·A·wh滟)、凯斯(Keneth·E·Case)合著
的{Pdnciples of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的第七章“Economic Analysis of
projects in the punic and regulated sectors';尽管文中也涉及到了工程建设对公众
利益的影响,但只有二三句话,其余更多的是从工程自身经济效益出发进行论述、
论证;再如美国的伯克(than.s.park)的(Contemporary Engineering Economics))
的第一和第十二章也提到了工程的冒险系数和未确定因素影响以及影响工程决
策的因素,但都没有提到互动的因素等,而侧重从工程的经济效益去论证。
从搜集到国内外资料看,对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关系的研究是比较零碎
的,并没有系统的论述。绝大多数文章都是从某一方面入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我们认为本文对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关系的考察是有创新性、系统性的
课题,很有研究价值。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第二章国内外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经验与教训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变迁对大型技术工程建设的影响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历来发展不平衡。自十九世纪帝国主义
列强入侵瓜分中国以来,更是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本世纪50年代前,
工业建设项目的70%以上集中在国土仅占12%的东部沿海,而占国土面积68%
的西南、西北和内蒙的工业仅占全国的9%。建国后,我国的大型技术工程的分
布、建设也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变化而变化。
中国大型技术工程布局和建设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50年代。5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初期,为改变工业集中布局在沿海的缺陷,
大型工程建设重点放在内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集中安排在
东北、华北、中南、西北地区,加快了内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基本建设投资总
额中,内地占53.3%,沿海占46.7%。这次工业布局建设的投入形成了鞍钢、武
钢等冶金工业基地;吉林、郑州化工基地等等。第二阶段是60.70年代。由于过
高的估计了战争爆发的危险性,经济建设服从备战需要,实旋的区域战略是向最
不发达地区倾斜的投资战略。在全国一、二、三线中,把建设和投资重点放在三
线即中西部地区。到了第四年五年计划时期,内地重大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占全国
重大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2/3以上。1978年,沿海地区在全国工业总值比重从建
国初期的70%降到59.8%,下降了lO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国家将沿海企业利
润的大部分集中起来投资到内地。其结果是:一方面,很多大型工程(企业)建
立在内地一些远离经济中心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综合配套能力差,
投入多产出少,资金收益率低。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劳动者素质普遍低
下,许多拥有先进技术的工程项目对当地的技术扩散作用并未奏效,最后形成了
“孤岛效益”,社会效益极其低下。另一方面沿海地区资金缺乏,设备陈旧,没
有扩大生产和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十几年一贯制。第三阶段是80年代。1979年,
中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部分地区,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5
月,又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初,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闽东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决定在海南建省,辟全省
为经济特区。整个80年代,在优先发展沿海地区,通过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全
国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绝大多数的大型技术工程主要是轻工业都投到了沿海
地区。第四阶段就是90年代。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严重,
但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投资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变化也出现了两个明
显的趋势:一是由南向北移;二是由东向西移。
80年代,产业政策开始强调发展轻工业,改变过去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缺陷,
加上为便于加大引资力度,中央毅然决定将南部辟为沿海发展重点,南部率先开
放办特区,吸引外资大兴工业化,使得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并带动全国的经济增
长。90年代后,产业政策从轻工业转向需要先进技术的重化工业发展。此时,
中部和北部显示出发展重化工业的雄厚基础和人才优势,所以进入90年代后,
中部和北部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处于中部和北部的江苏、山东和浙江,自92
年后工农业总产值就升至全国前列。因为该地区不仅具有重化工业和加工工业的
基础,而且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人才聚集,交通发达,是全国铁路、公路
最密集的区域,发展潜力很大。
由东向西移表现为以上海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为契机的长江沿江开放
与开发,这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从沿海向中部和西部内地纵深地带逐步
扩展。由东向西移的战略目标重在开发中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开发利用自然
资源主要是依靠大型技术工程的投资建设。长江全长6300公里;干流流经青海、
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
其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既有发达地区也有不发达地区,全流域人口占全国
人口63%,科技人员占全国的61%,劳动力资源丰富;重要的矿产资源储蓄量
占全国的57%,是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由此可见,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比东部
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更具有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以及促使全国经济向全面而均衡
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国内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一些经验教训
在中西部投资的大批大型技术工程(企业)并没有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
一16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展,也没有带动全国其它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大型技术工程(企业)只形
成了极化效应,其扩散效应并没有发挥作用。例如,60年代国家投资32亿元在
甘肃永昌县建立的大型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在最初二
十多年的建设中成了一个孤岛型企业,对地方的社会经济没有起到积极的带动推
动作用,这种状况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得到改善。究其原因,许多大型工程在开
发过程主要注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区域的社会效益一直都未得到重视;再者,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综合配套能力差,大型技术工程的建设不
能同当地社会经济真正联系起来,最终造成了二元结构。
包头钢铁公司与地方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分离到共同发展的过程。80
年代以前,包钢与地方互动不尽人意;80年代以来,包钢与地方互相支持、共
同发展。
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稀土联
合企业。40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中排名24位。
1993年全国1000家经济效益最佳企业中排名第九位,1994年度中国500家最大
工业企业评价中排名第2l位,年上缴利税占自治区财政收入1/10,成为内蒙古
的重要经济支柱。
自治区政府为包钢提供了优惠的经济政策以及矿石、煤炭、备件、电力和大
量生活用品。而包钢的发展又支援和带动了民族地方工业的发展。民族地区支援
了包钢,包钢更忘不了民族地区。
1、包钢用好、用足政策,努力搞好生产经营,多为地方创造财政收入。
“八五”以来,包钢充分运用自治区对包钢制定的“包死基数,确保上缴,
超目标分档分成”的优惠承包政策,实现了生产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1992年
到1993年两年迈出了两大步,等于新增一个中型钢铁厂。“八五”前三年累计实
现销售收入达144.4亿元,实现利税30.3亿元,利润10亿元。保证了企业经济
效益和上缴地方财政收入的两个持续快速增长。
2、包钢树立全局观念,注重社会效益,为地方企业提供各种廉价产品,支
援地方工业发展。
1991年以前,包钢每年向自治区提供14万吨钢坯、2万吨焦碳,供应呼钢、
£堕查堂堡±堂竺丝塞:!查翌垫查三堡兰垦塑些垦里垫堡室!——
呼铁局、包头化工厂等单位发展生产。同时将每年钢产量的10%,以平价优惠支
援自治区地方发展冶金工业。为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名优产品,包钢从1986年起,
专门为集宁焊条厂供应特殊钢材,使该厂的名牌产品有了原料保证,不断增强了
出口创汇能力。同时借款200万元为包头市兴建了啤酒厂,为包头填:tFT啤酒生
产的空白。
3、包钢积极帮助农村、牧区发展、开发煤矿、铁矿资源,促进了自治区综
合经济优势的发挥。
包钢先后投资690万元,帮助包头市、伊盟、阿拉善盟等地的10家煤矿扩
大生产,产品全部由包钢包销。平均每年收购煤炭达80多万吨,并投资134万
元,使内蒙西部地区的小型选矿厂由2个发展到12个。
4、包钢从地方采购各种材料,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包钢己向区内30多个厂家购进60余种材料,占包钢总采购量的1/4,
支付采购金额近2亿元。带动了地方建材、化工、五金、油脂、机械、轻纺等工
业的发展。在包铜每年支付上亿元的备件采购费中,从区内厂家订购的达69个
企业,订购的各种设备和备品、备件达5000余吨,订货款达6000万元。
5、包钢发挥技术优势,对地方企业给予技术支援。
包钢向自治区输送各类管理和技术干部200多人,技术工人500多人,承接
自治区较大技术咨询20多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20多个,为区内12个单位进
行技术服务36项。原来濒临停产的包头市第八塑料厂和东河化工厂,在包钢提
供技术和原料的帮助下,均已起死回生,年创产值均在数百万元以上。
6、包钢帮助牧区群众发展公益事业
乌盟达茂旗新宝力格苏木30多年来~直没有电力供应。包钢捐赠21.9万元,
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帮助架设了60多公里高压输电线,为牧
民安上了电灯。包钢还投资30万元,帮助达茂旗修建了45公里长的“白百”公
路,解决了该旗通向西部苏木的交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白云铁矿医
院接收1940名牧民住院,抢救危重病人424人,门诊治疗55000多人。包钢地
质勘察院,分文不取地为乌盟三合明乡都荣敖包苏木打井15口,解决了当地群
众的生活、生产用水。包钢专门成立了扶贫办公室,与贫困地区建立了对口扶贫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联系点,每年仅原料处雇佣对口贫困地区装卸工一项就支出劳务费153万元。
包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首先,内蒙古自治区给足了优惠政策,提高
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其次,地方为包钢提供了生产和生活资料,为包钢发展做好
后勤保障工作。可见,一个成功的大型技术工程必须与当地环境互相适应、互相
支持。
三、国外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经验分析
(一)美国西部大开发成功经验分析
开发前,美国西部有广阔无限的荒地,但当时开发西部的障碍和困难主要有:
一是交通运输不便。在通往西部的道路上,横亘着阿巴拉契亚山脉,由东北向西
南绵延2,300公里,它由许多褶曲山脉组成,所以道路极为曲折难行。二是欧洲
殖民势力在西部的存在。由于利益上的冲突,殖民势力的存在妨碍着西部大开发
的进程。三是联邦政府西部土地政策的弊端。1785年,联邦政府规定土地出售
要以640英亩为单位,每英亩出售价l美元(1796年提到2美元),由于出售单
位较大,一般移民没有这个购买力,导致西部开发步履艰难,畏缩不前。
美国西部开发历经170多年,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年代方取得最后的成功。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西部开发的成功原因主要是“自由土地”的形成和大规模的
人口迁徙。美国西部开发过程是劳动力和劳动资料不断结合的过程,因为劳动力
只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也就是说,“自由土地”和规模
迁徙人口相结合才有西部崛起。
西部崛起还有以下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一是政府行为激起了群众性行
为。在美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联邦政府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是关键,但大批的
农民、商人、土地投机商的参与,加速了西部开发的步伐。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据统计,美国本土300万平方英里,可耕地高达40%,而领土面积与美国
大体相同的中国,其可耕地仅占整个领土的10%。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可耕地绝大
部分都集中在西部,即密西西比河流域,而且那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西部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三是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
发现,是西部开发和崛起的直接动力。有人说,西部的发展是以开采金矿为动力
一19
广西大学硬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的,其经济起飞是由采矿业带动的;因为它带动了加利福尼亚工业的发展,尤其
是木材、铸造和机械等与采矿有关的工业,据统计,内战前夕加州的各类工厂达
3505个之多。它还带动了加州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耕地由1852年的110,748
英亩增加到1855年的461,772英亩,满足了成千上万采矿者的生活需要。它也
带动了西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强了各中心城镇和采矿营地之间的联系。五十
年代,在加州建成的12个驿站,事实上都是为各采矿营地服务的。总之,采矿
业有助于西部贸易中心的创立,有助于广大的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为农产品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四是交通革命又给西部开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独立之前,美国
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并不好,因为各殖民地互不相隶属,经济上未能打成一片,致
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在英国统治的七十多年里,美国的内陆交通主要
依靠河流和大道,运输工具则是马车和帆船。交通不便明显地制约着经济发展和
政治的进步。例如,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在大西洋沿岸购买一蒲式耳燕麦仅
需30.40美分,运到边疆则卖到60美元:从巴尔的摩到俄亥俄中部地区,马车
要走一个月左右。因此,交通革命包括道路和运输工具两方面的内容。为了解决
交通运输问题,杰斐逊总统上台后,于1806年3月批准了一个修筑“国道”的
计划。该路从马里兰的坎伯兰城开始,路过惠林,于1833年修抵俄亥俄州的哥
伦布,后又修至伊利诺伊的范达利亚,全长834公里。国道“切白兰大道”打开
了东、西部之间交通,它刚修抵惠林时,就已成为千千万万移民通向西部的第一
条主要通道。在改善东、西部之间的交通条件方面,对西部崛起着重要作用的还
有:(1)伊利运河;(2)费城一匹兹堡运河;(3)切萨比克——俄亥俄运河。
美国交通运输业的真正革命是从铁路开始的。铁路运输克服了水路和汽船运输的
缺点,它可以穿山越岭直达内地,速度快、载重多,真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通
运输体系,根本改变了美国的交通运输状况。美国第一条铁路于1830年建成,
仅有13公里可以通车,但到了1880年,美国已建成的铁路长达150,086公里,
而当时整个欧洲的铁路长度也就是169,000公里。是什么推动了铁路建设的发
展?主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只有铁路才能与西部开发的规模和速度相适应,
两者相辅相成。
交通运输革命是整个美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标志。因为交通革命在乡村和城
20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镇、生产与消费、产品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刺激着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二)国外大型技术工程与区域互动的若干问题
项目是以加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它们必须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这样才叫发展。西方发展社会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的关键因素,项
目投资建设及其资源安排应围绕人这一核心来进行。大型技术工程的建设,意味
着大量资金的注入,大量资金的注入可能激发短期的经济增长,但如果没有协调
机构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同步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暂的而不能持久。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资金和技术。国外许多实例说明,大型技术工程建设对
当地来说,并不是缺少资金,而是当地社会是否有能力有效地利用外部资金,是
否有能力制定出能够吸纳这些新资金、采用项目中新技术的有效措施和战略。还
有建设项目必须是文化上可以接受的,必须被当地的社会活动者以及他们的机构
组织所理解并能运行和维护。对项目文化可接受性的判断主要考虑他们的价值
观、风俗习惯、信仰。
由于大坝、高速公路或港口建设引起的强制性迁移,破坏了人们先前的居住
环境、生产方式、社区网络和社会组织形式。因此会使一些人无家可归,丧失土
地并造成贫困化。全世界每年平均有300座大坝开工,造成的移民约400万人:
城市发展和交通工程项目又会造成另外600万移民。世界各国大型技术工程建设
项目普遍都造成许多非自愿移民,这些移民中许多变成了无家可归者,而移民问
题是大型技术工程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例如印度Narmada Sardar Sarover
和Almati大坝分别迁移7万人和16万人,印度尼西亚的Ciraxa和Saguling项
目分别迁移7万人和6.5万人;土尔其的Kayralaepe和Atatuk大坝分别迁移2
万人和5.5万人;巴西的Sobradinho和Itapaxica大坝分别迁移6.5万人和4万人。
但是,搬迁安置问题往往是政府投资项目最后考虑的问题,这是世界各国的大型
水利工程存在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世界银行于1980发布了第一个声明,随
后于1986年和1990年相继发布了新的声明,再三强调要重视移民问题。该声明
要求凡引起移民的项目应把恢复迁移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作为优先问题
考虑,并保护安置区人口的利益。
广西大学硬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第三章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分析
一、民旅地区社会经济特征
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繁衍的地区,特称民族地区。我国民族地区最大的特点
是“小聚居、大杂居”,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全国各地,相对集中于边境、边疆
地区,交通很不方便。广西有俗话“汉人住街头,壮人住坎头,苗瑶住山头”,
在云南则有“汉人住街头,壮人住水头,苗彝住山头,瑶族住箐头”之说。我国
的少数民族分布面广,城镇或农村、平原或山区、河谷或山谷均有分布,但人口
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程度不同。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98%,但居住地的面积却占全国
总面积的64.3%,民族地区的土地、水能、矿产、石油、森林、草原、旅游资源
十分丰富。我国各种矿产资源70%以上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新疆的石油、青海
的盐、内蒙古的稀土等,储量可观,均居全国各省前列。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在国家发展战略西移的大背景下,东西部横向经济联合日益紧密,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投资政策,促进和带动了西部民族
地区的资源开发,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建设即将成为了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
极。但是大部分民族地区工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的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能耗
所取得,资源开发的同时造成了极大浪费和破坏,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后续资源
日益枯竭,严熏的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农牧业生产看,目前内蒙古水土
流失面积已达2.79亿亩,居全国之首,沙化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化
面积的50.6%,并且每年以1200万亩的速度继续恶化。从工业生产看,民族地
区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都在4.5T标准煤左右,丽全国平均能耗仅为1.5T标准
煤左右。民族地区这种靠拼资源、拼消耗而换来经济的一时增长,是不能长久发
展的。长期如此,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将会臼益弱化,甚至变成劣势,根本不可
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境地区,与周边的邻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和
经济往来,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以及对外
开放的扩大,边境贸易日趋活跃,进出121总额大幅上升,有力地带动和促进民族
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广西为例,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
从1989年4.5亿元猛增到1992年的31亿元人民币,整个90年代一直在30亿
一2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Ⅸ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元上下;广西有10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分布着7个县(市),区域面积1.8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万,但其沿边区位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
因,主要是产品技术含量低而竞争能力低。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依然比较低,制约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原来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人员思想观念陈旧滞后、
文化科技素质过低:传统体制的痼疾没有完全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
全。
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要求,片面追求数量的扩张,忽
视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忽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观
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定的相对独立性,它不会立马随着体制的改变而改变,
落后的观念,对新体制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我国民族地区长期处于封
闭落后的状态,加上多年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以及其它“左”的思想影响,商
品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很陈旧落后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
开放实践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较
大发展,人们的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都有所增强。但思想观念的全面转变是一个
长期的历史过程,一些陈旧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根
本改变。
民族地区基础差、起点低,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目前正
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先后从不
同的社会形态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尽管社会形态上有了飞跃,但基础还是很薄
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仍处于初始阶段。据云南分类调查统计,目前云
南民族地区处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有91万人,处于商品经济过渡阶
段的有140万人,处于商品经济补充阶段的有120万人,处于自给自足阶段的有
228万人,分别占全省民族地区总人口的8.4%、13%、12%、和2l%。可见,民
族地区自然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全面提高劳
动者的素质,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
生产力。而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民族地区的义
务教育和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但由于历史原因,观念陈旧落后以及经济基础的制
约,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文化教育事业滞后,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八五”期间,我国文化教育发展较缓慢的
一23—
广西大学顼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宁夏等民族省区的文盲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西藏由44.43%下降到40.01%,青海由26.95%下降到22.70%,甘肃由27.93%下
降到24.28%,云南由25.44%下降到21.03%,贵州由24.27%下降到20.38%,宁
夏由22.04%下降到17.94%。但由于这些民族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较发达地区比较,文盲率仍很高。北京的文盲率只有
6.38%,上海、吉林、辽宁、广东等省市的文盲率均在8%以下。文化素质的低
下,严重地制约着民族地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致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发达省份的水平,导致经济增长的滞后。而经济的落
后又制约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恶性循环的怪现象必须由国家政策的
倾斜而采取有效措施方能消除。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劳动方式落后,仍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特征之一。
民族贫困地区仍以畜力耕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从1994年
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绩卓然,但由于历史、地
理和自然环境的原因,民族地区的贫困人数至今仍达5800万人之多。尽管政府
下了决心全面消除贫困人口,但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贫困人口在民族地区依然存
在。
=、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存在的翔纛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对邻近地区产生的辐
射作用有两种:一是强大吸引力,它把近邻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
集中,与新技术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边际效益而提高区域经济
的综合实力;二是巨大扩散力,它把发展极的新技术、新思想、新人才、新的生
活方式等向四周推广,使区域的文明进程全面加快。西部自然资源的开发,实际
上是国家在民族地区布局新的生产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发展极的建
设,向邻近区域辐射,带动区域的全面发展,最后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
繁荣”的目标。因此,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重大资源开发活动应以有利于民族地区
的全面进步为衡量标志。
建国以来,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发重大资源却普遍出现了开发效益辐射受阻的
现象。受阻的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展反差性大。一座座国家现代化
大型企业在民族地区拔地而起,年产值上亿元,但企业四周村庄少数民族群众却
温饱不济。二是产业发展的不协调性。高度现代化的工业企业的周围却是刀耕火
一2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种的自然经济,农民并不因为重大资源的开发而获得直接利益。相反,重大资源
开发所造成的迁移、淹没、污染、征地等问题,使得农民丧失原有的生产发展条
件,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三是资源开发效益的逆向流转。企业往往把它所创造
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大部分上缴,而地方财政收入偏低、受益不多,地方财政状况
并没有根本改变,还有许多贫困县——重大资源开发项目所在地——的干部和职
工工资依旧不能按时发放。
我们在调研期间,发现重大资源开发对当地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主要有前
期补偿投资少,后期扶持力度低,移民生活艰难。例如:广西大中型水电站库区
前期补偿标准较低,在50.60年代移民人均补偿不足200元,70年代不足400
元,80、90年代也不过3000元。后期扶持资金主要是从1986年开始执行的一
度电一厘钱的库区维护基金。西滓等八大老库区平均每年维护基金为280万元,
移民人均9元。库区的许多村庄淹没前是渔米之乡,淹没后变成了贫困村屯。到
1996年底止,广西八大老水电站库区32万移民中,未解决温饱的还有10.56万
人,占移民总数的35.7%。还有当地政府税收受益少,库区群众用电照顾少。
白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全国共兴建8万多项水电水利工程,造成非自愿性
移民1600多万,而广西就占170多万人,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尽管当时各级
政府对移民安置做了一定补偿,但由于存在“重工程、轻移民;重建设,轻安置”
的思想,且各个时期的移民待遇不同,移民人均补偿从50年代的200元到90年
代的l~3万元,这种差别使库区移民遗留大量问题。
据初步统计,自1992年9月以来,广西岩滩电站库区的移民因生产、生活
出路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发生上访、静坐、堵路等事件多达847件1.3万多人
次。有问题就要解决,但国家至今仍没有设置移民管理机构,移民遗留问题的处
理仍没有一个法定的标准和依据,移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在这种形势
下,《水库移民安置法》应当是非常迫切、呼之即出。
客观地说,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
带头作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朴实的民风也有利于大型技术
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给民族地区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当地造成生态危机和对
自然环境的破坏。当然,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开发建设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和对自然
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在民族地区存在,在发达地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国外发
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类似危机与问题。但是,生态危机和自然环境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Ⅸ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降
破坏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想大力发展生产
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快走上康庄大道。本来,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无可非议,
但它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却忘记了或忽视了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破
坏和压力。然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更使当地政府官员们处心积虑,因为当地的
生存问题显然是比生态环境问题更为迫切。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其实,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诞生以来
就遇到的一个永久性话题。不过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和整个生产力发
展水平较低,人类面临的主要是如何依附和利用自然环境的问题,同时当时人类
改造自然界的水平较低,还不具备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的能力。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也
就开始大规模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大规模破坏开始于资本主义时代。工业文明使
社会生产力得到奇迹般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飞速。同时,这种进步又是以牺牲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当人类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力推动下,发展的同
时也就开始了盲目地开发和掠夺。工业文明所创造的强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变成
了对自然环境的强大的破坏力量。
面对着日益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自七、八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许多有
识人士和理智的学者就开始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课
题,并努力寻求未来出路。他们反对那种认为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资源的观
点,也反对功利主义那种认为大量的消费可以导致经济无限增长的观念。
西部开发是当今中国最热门话题。西部开发的地理范围包括贵州、云南、西
藏、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西部地区居住了大量的少数
民族,但现在所说的西部已经超越了地理概念,山西、广西、河南、江西老区等
都把眼睛盯上了西部开发这趟快车。在许多人眼里,西部开发就是大进步大发展
的象征。其实,西部大开发绝不仅仅是解决西部大发展的问题,而是对当前和今
后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性调整。大家都想挤上
西部开发这趟列车,是因为西部将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商机。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竭泽而渔,牺
牲后代的生路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应当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走可持
续性发展道路。
一26—
广西大学顼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三、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机制问题研究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
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民族地区集中了80%以
上全国的贫困人口,解决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等于解决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要
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首先要农村社会工业化,而大型技术工程在民族地区开发和
建设,正是“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改造和提高
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正如前面所论述,大型技术工程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有成功的项目,也
有失败的例子,或者说有效果比较满意的亦有不尽如人意的。
民族地区建设大型技术工程项目,要坚持“发优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
项目。民族地区要进~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
契机,积极接纳优势产业到民族地区来,发展同发达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民族地区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生
产力水平不发达的状况,民族地区的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应当选择~些技术比较先
进的项目,如果总是选择一些别人淘汰的技术,民族地区永远都会落后,永远跟
着别人跑。实践证明,原来落后的地区完全有可能跨越落后技术直接引进世界先
进技术,用先进技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中国的电讯、电视电子产业,
从落后状态一下子跨入世界先进行业。技术完全可以避开慢慢发展之道路而走直
通车道路。
大型技术工程项目与民族地区的互动机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才能发挥
其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国家利用宏观调控的机制,选择民族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和项目,专
门制定优惠政策以指导和吸引国内外的投资。
外资的投入,也将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法。这
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民族地区将会引起强烈的震撼和
反省。在重新审视过去的同时,民族地区人民会切实地感到自己的落后所在。为
什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赶上先进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会时常萦
绕在民族地区群众脑海中。
。选自‘党的十五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
。同①
一2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民族地区之所以落后,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是国家投资少、交通不
发达、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所致。因此,民族地区要发展,首要
的任务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电力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大、周期长,回收期长,民族地区一般难以承受,象南昆铁路的建设需要60多
亿人民币,广西、云南、贵州能承受得起吗?很难!这就需要中央政府政策的倾
斜、扩大投资力度才行。
近年来,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依靠的就是中央政府在资金上
的扶持。仅1999年,全国增发国债600亿人民币,我区就争取到国家安排基础
设施项目48项,国债及配套资金97.5l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其他投资,有效
地拉动、促进我区经济的增长。
(二)正确处理国家(中央)、地方、企业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利益关系,对大
型技术工程建设与民族地区互动机制发挥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纵观国内外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成功的项目无不与当地政府、当
地人民群众关系非常融洽。一旦建设项目与当地政府、群众关系不融洽,那么企
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经营将受到影响。例如,贵州铝厂吸收太多低素质农民进厂
做工,由于这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组织纪律性差,下班随手拿走铝锭回家,
企业损失很大。又因为大多数职工是本地农民或由本地政府安排的,企业领导班
子不好处理,弄得企业与本地农民和本地政府矛盾重重,最终受害者是企业是国
家。平果铝业公司吸取贵州铝厂教训,适当吸收当地农民做临时工,并对进厂做
工的农民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使农民做工能进能出、企业能招能辞,企业拥
有很大自主权;对于当地政府安排到厂工作的复员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也要从严
把关。
(三)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大型技术工程发挥积极作用
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一些发达
国家科技贡献的比率已达60~80%,而我国只有40%左右,民族地区则更低,在
35%以下。大型技术工程是技术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
素质人才,而落后的民族地区往往人才匮乏。因此,在这些地区必须高度重视科
技和教育,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为工程建设输送各
类合格人才。只有这样,大型技术工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Ⅸ大型技术工程与民巍地区互动探索》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
改造自然的武器,成为当今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科学技术只有与经济
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显示其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因此,科学
技术要在大型技术工程充分发挥其增长极、带动作用,又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
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要使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在民族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利用工程建设
的辐射力消灭贫困。
1994年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民族8省
区和民族自治地方就有295个,占49.7%。目前,全国5800万贫困人口一半以
上生活在上述民族地区。大面积的贫困人口,已经成为大型技术工程对民族地区
发挥带动作用的一大制约因素。只有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大型技术
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作用的积极方面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采取向西部民族地区大幅度倾斜政策,加强对中西部
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优先在这些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旋建设,改变当
地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的内部。因此,打好扶贫攻坚战,当然
主要靠当地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
性。但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内因也不起作用。大型技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采
取直接补偿、以工代赈、异地开发或吸纳当地劳动力的扶贫形式,使民族贫困地
区的贫困人口切实受益。
(五)实行联合开发政策,让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
现行的重大资源开发的征地补偿,一般是按征地前三年平均产量的3~12倍
一次性赔偿。赔偿后资源归国家大型工程企业所有,当地老百姓“靠边站”,不
再享受资源开发的利益。这样既不利于移民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地方的社会稳
定和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应大胆改变资源开发形式,由鞘极赔偿改为积极联合,
由纵向运行变为横向发展,就是通过国家、地方、群众三位一体的联合开发,在
开发资源的同时,也把当地民族经济带动起来,真正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起来。具
体方法是:改赔偿为合股,把属于地方和群众的那部分土地折价纳入开发的原始
投入,按所占比例长期分红、长期受益。
(六)当地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传统优势,对群众进行宣传
教育。民族地区的群众应从大局出发,不要因为眼前利益不均、受损而思想波动、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渖
上访闹事,而应积极配合项目的建设。大型技术工程的开发建设将给当地带来新
的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方式和新的理念。当地群众将从中学习到新颖的东西,
改变自己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民族地区政府、群众应
积极做好大型技术工程项目的配套生产工作;在为大型工程项目贡献自己力量的
同时,尽力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30—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联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捧
第四章大型技术工程和民族地区互动的三个案例分析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广西投资建设的大型技术工程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
目。
水能资源开发项目是国家“八五”、“九五”期间在广西投资的重点项目。10
个红水河大中型梯级电站的总投资近300亿人民币。水电站建设不仅改善当地人
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因为电站的配套服务需要可以
带动相关其他产业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明显的带动作用。除
此之外,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由于汇集了大江南北的技术人员、民工,各地的风
俗习惯、语言、世界观、人生观也随人而至,当地居民会受到很大影响,居民的
思想观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要致富,先修路”是我国各界人士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影响认识的
俗语化。某个地方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状况就是窗口问题,是投资环境的
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颈瓶”问题。美国西部大开发从18世纪末开始历经100
多年,在一个多世纪里,美国各届政府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高度发达
的交通运输业建设对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长期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是典型的能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矿产资源开发项
目是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头戏,因为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产业关联度大,
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且影响时间长,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有至关重要
作用。
本文拟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国家大型技术工程项目中选出具有典型
代表性的天生桥水电站、平果铝业公司及南昆铁路作为三类项目的各自案例代表
进行分析。
一、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与民族地区互动作用探素——以天生桥水电站t设为倒
(一)天生桥水电站带动民族地区发展情况
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隆林各族自治县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和进步。1992年以前,隆林的财政收入都是徘徊在1200万元左右,
自1992年电站开始交纳营业税后,当年财政收入猛增至2800万元,1998年该
一3l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联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势
县财政收入达1.29亿元,其中8000多万元是从天生桥水电站建设所交纳的各种
税费中获取的。天生桥水电站每年还给隆林地方留成电5.2亿度(其中l亿度给
西林县)作为土地湮没补偿,这几亿度电为隆林铝厂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隆林铝厂1997年速成当年就上交税收1200万元,1998年上交利税超过1500万
元,加上间接收益,每年隆林铝厂给隆林县带来3000万元以上的财富。
天生桥电站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突出表现为隆林县城容城貌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至1998年,县城住房面积增32万平方米,其中70%
以上属私人修建。县城还劈山平坡修建了一条近3公里宽畅平坦4车道的环城大
道。隆林因天生桥水电站而富也因天生桥水电站而美,而且美得让人不敢相信这
是传说中贫穷、落后的隆林。天生桥水电站发电后,隆林县原来没有通电村屯的
70%(除非常偏远外)都用上了电。许多农民是第一次看上电视,人们开始通过
小小屏幕去认识山外的世界,人们的传统思想开始现代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天生桥水电站附近居民的教
育事业蒸蒸日上,桠权、天生桥、革步、金钟山的小学中学入学率和升学率也随
着工程的建设日益增长。(见附表一)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一九A-年动工兴建,一九九二年第一台机组发电,电
站建设施工征地涉及隆林县3个乡(镇)、10个村委会、1054户、5995人,搬
迁移民93户488人,征地总面积12433.13亩,征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不足0.3
亩的有15个自然村、362户、1792人。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于1991个立项兴建,
于1998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水库淹没涉及隆林县3个乡(镇)、及其所辖的
22个村委、164个经济合作社,淹没涉及人口达23975人。需搬迁43个农村居
民点和3个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共需搬迁移民16561人,其中农业移民15275
人,非农业移民1286人。在农业移民中,原规划后靠安置8666人,外迁6609
人,由于原调查确定的库区剩余资源不准确,规划后靠人数过多,导致后靠资源
不足,现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桂政办发119981127号”文件精神重新确
定后靠安置人数为6775人,外迁安置人数为8500人。
天生桥~级水电站隆林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1994年开始进行,1997年
初开始实施大搬迁。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从大局出发,对天生桥水电站的建设给
予极大的重视,要人给人,要地给地。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亲自下库区,动员移
民搬迁。到目前为止,农村移民共搬迁2732户13326人,其中后靠搬迁1434户
7079人(304人属外迁对象),统一外迁656户3245人,投亲靠友357户1759
3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人,自谋职业258户1243人;革步、天生桥两个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已基本
迁建完毕。所有后靠点已全部建好水池并架通了引水管道,21个点拉通了输电
线路,全部后靠移民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房子并从迁建转入生产开发。外迁移民
搬迁安置经过几年联系选择,现已确定有平果金沙种畜场、西林县的西平、木呈、
足别、同乐、坡龙、牛街、泥洞、者夯、和隆林县的城北三期开发区、城北农贸
市场等11个安置点。目前尚未迁移的多迁移民还有450户2253人,其中未落实
外迁去向的还有351户1856人。已搬迁的外迁移民,有的已开始投入生产开发,
有的还正在落实耕地和建房。隆林库区需要迁建学校41所,现已建好房的18所,
正在建房的2所,已平整屋基未建房的有2l所。目前,库区移民个人应得的各
项补偿费现已基本兑现,上级拨到隆林县的移民经费已基本兑现,上级拨到隆林
县的移民经费共32797.76万元,。已兑现和投入资金共32375.99万元,尚需要投
入的主要是征地与生产开发经费、外迁移民优惠补助费、公共设施补偿费等。
(二)存在问题
天生桥水电站建设给当地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移民问题是
隆林县最头疼的事情:一是移民文化素质低,移民除了种田外,其他知识和技术
很少,迁到县城又不会做生意;二是搬迁费给足了,由于耕地少生活不能自足,
般迁费用完后又到县政府闹事,甚至上坝静坐睡觉。移民问题确实给地方增加了
很大压力,可是搬迁费远远不能解决农民一辈子的生活问题。矛盾重重,目前隆
林县政府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有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安置工作存
在的主要问题:
1、外迁工作难度尚存。由于库区移民故土思想严重,对外迁安置顾虑重重,
部分外迁对象不愿外迁而强行后靠。自治区发了文件给了优惠政策促进了外迁工
作的开展,但由于文件下达时间太晚,部分已强行后靠建房的外迁对象要求按库
区房屋补偿标准补偿新建的房屋才外迁。有些外迁点确定和实施的时间太晚(西
林有4个点98年底才确定),加上外迁到西林安置点的移民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
困难,影响着移民搬迁的积极性,造成移民不安心生产生活,没有搬迁的不愿外
迁。外迁西林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原西林县征地组改组,征地工作断断续续
影响到征地手续的办理,部分土地丈量后不能按计划办理征用手续和支付征地补
偿费,移民拿不到土地耕种。②西林县政府要求拨给赞助费和收取耕地占用税,
电业部门要收取供电入网费、电贴费,税务部门要收取移民建房税,林业部门要
收取建房木材“三金一税”,交通部门要收取移民点道路叉口费等,而这些税费
3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势
国家没有给予补助,移民又承担不起,影响移民的用地、用电、建房、交通及子
女就学等。③由于移民暂时没有征到山地,当地群众不许移民到山上放牧、要柴;
灌溉用水要先付水资源费后,并必须满足当地群众用水后移民方可用水。④部分
后靠移民不愿购买外迁移民的剩余资源,而外迁移民也不愿以国家规定的1500
元代价将剩余资源转给后靠移民。
2、移民迁建补偿差距大。由于国家审定的补偿单价与迁建单价实际差距很
大,造成资金严重缺口。国家审定的集镇砖混结构房屋补偿单价为326元/m2,
而库区集镇建房实际造价为:天生桥520元/m2,革步乡650 Tu/m2,金钟山乡720
元/m2,实际造价比补偿单位平均要高出304元/m2。
3、基础设施实施工程量比国家审定工程量大。国家审定的隆林库区移民外
迁点只有平果金沙种畜场和城北三期开发区2个点,而在实施过程中因后靠资源
不足而增加外迁人数,外迁点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11个,水、电、路、场地平
整等基础设施的工程量及学校、卫生等配套设旌也就相应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远
远超过国家调概投资。
4、天生桥二级电站移民安置问题日益突出。二级站建设期间,由于有关移
民安置政策、法规尚未建立,电站建设在没有进行移民安置规划的情况下,采取
“急用先征、急用先搬”的办法实施征地和搬迁移民,导致征地移民至今仍存在
很多遗留问题,移民因此经常上访,甚至静坐堵路。电站征地和搬迁移民大部分
都在1982年至1983年底进行,当时水田补偿1039.5元,亩。旱地补偿487.2元/
亩,拆迁房屋补偿50元,m2,征地搬迁后,时逢通货膨胀、市场物价攀升,很多
搬迁户因建房经费不足而不得不挪用土地补偿费来建房,生产资金缺短。再者,
补偿费管理使用不当,致使目前有些移民无资金开发生产。电站建设初期,国家
尚未制定出相应的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规定,征地补偿费基本兑现到移民手中,
由于征地后剩余耕地少,移民就拿有限的补偿费来维持生活,补偿费早在征地后
5年内就用完,没有资金开发生产,生活困难,到处上访静坐,造成了社会的不
稳定。
(三)一些建议
大型水利工程的关键在于移民安置是否妥当。移民安置好了,工程建设就能
顺利进行。针对天生桥隆林库区移民安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出有关移民安置政策和法规,作好移民安置规划、搬
迁后生活生产规划,使移民搬迁后生活上切实得到妥善安排,尽快恢复生产开发,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氍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从根本上解决“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片面思想和做法。
2做好搬迁移民技术技能培训、科学文化教育工作。使得移民一技在身,生
活有保障,不能让移民坐吃补偿费,吃空后又找政府。要使移民从根本上掌握生
产技艺,提高生存能力。
3.补偿费要集中管理使用,使补偿费真正用在生产开发上。补偿费全部兑现
到移民手中,移民可能挪为它用,或建房或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挥霍无度,最
后一无所有,生产开发资金没有着落。生活困难又来找政府解决,解决不了就上
访静坐,影响极坏。
4.当地政府和群众建房屋、修道路要看菜吃饭,要量入而出,不可一味追求
高标准、高档次,使得基础设旅建设资金缺口拉大,并以此为借口向国家“哭奶”,
伸手。
5.当地政府要切实做好移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
情动人;对移民动辄就上访静坐堵路的行为首先要做好教育工作,把矛盾化解在
萌芽状态,对个别不讲道理、不听劝阻、蛮横霸道的要采取积极有效行动和措施,
予以适当处理,确保国家大型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与民旅地区露动作甩探素一以平果铝业公司为倒
(一)基本情况
平果铝业公司(以下简称平果铝)是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投资兴办的,集矿山开采、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特
大型综合性国有铝工业企业。一期工程投资42.86亿元人民币,设计生产能力为
年产65万吨铝精矿、30万吨氧化铝、10万吨电解铝。远景规划是,经过若干阶
段建设后,最终形成年产250万吨铝精矿、120万吨氧化铝、30万吨电解铝和
10万吨铝型材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之一。
广西平果县有发展铝工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铝士矿资源极为丰富。己探
明的平果县那豆、太平、教美三大矿区的铝土矿储量为2亿吨,可供平果铝业公
司按设计最大规模开采百年以上;矿石品位高,铝土精矿含氧化铝58%以上,铝
硅比为9:15,高居全国第一,可满足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拜尔法生产工艺对矿
石的需要;埋藏浅,矿层厚度一般为4—5米,可全部露天开采;运输距离短,
现矿山距厂区仅7公里,同时生产氧化铝所需的优质石灰石距厂区仅3公里,储
量2.7亿吨,可完全满足需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联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净
二是电力资源丰富。毗邻的红水河流域经国家批准开发的水电蕴藏量逾836
亿千瓦时/年。目前已建成的天生桥、大化、岩滩等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94万千
瓦,平果50万伏变电站从西南大电网上以双回路向平果铝供电,能源有了可靠
充足的保障。
三是水源充足。桂西最大的河流右江流经厂区,可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四是交通便利。南昆铁路通过厂区,经专用支线与干线接轨,由南宁通防城
港、钦州、北海,构成了平果铝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平果到百色二级公路已建成
通车,平果到南宁二级公路正在建设;右江长年通航,上溯百色,通航能力250
吨,下达南宁、梧州、广州、香港,通航能力360吨,水运费用低廉。
平果铝业公司是国家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建设的
重点工程。1986年批准立项,1991年5月开工建设,并列入国家“八五”重点
项目。1995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短短四年时间,在右江河畔的乱石荒滩
上,一座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铝城赫然崛起,成为我国铝工业发展的一颗耀眼的
新星。
平果铝一期工程不仅综合采用了我国铝工业最新科研成果,而且又从国外引
进了当今世界铝工业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丹麦的氧化铝焙烧工艺,荷兰的矿浆
隔膜过滤输送技术和设备,美国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德国的电解铝系统的关键
技术和设备,瑞典的可控硅供电整流技术和设备,法国的多功能天车。可以说是
集世界铝工业先进技术和设备之大成。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铝冶炼企业之一。
平果铝还拥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先进的技术设备需要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
员来操作平果铝一期工程开工就汇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铝厂的优秀工程技术
人员,同时在贵州、山西、郑州等铝厂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近年来又通过大专
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还选送了一批人员出国
接受专门技术培训。截止1998年6月30日,平果铝5928名正式职工中,共有
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1250人,占21.09%,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4
人,副高94人,中级492人:职工的文化素质较高,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
1881人,占31.7%,其中研究生7人,本科428人,大专602人:职工平均年龄
32岁,发展潜力较大。
平果铝的公司职工来自五湖四海,是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公司有
少数民族职工2166人,占职工总数的35.7%,其中壮族1734人,还有瑶、满、
侗、土家、苗、彝、回、布依等十几个民族。平果铝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
3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政策,注重少数民族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公司现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
人员456人,占同类人员总数的25.35%,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人员128人,占
同类人员总数的17.23%。公司现有正式职工5928人,仅为国内同规模企业的30%。
结构的优化,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能力,使平果铝具有生产经营自如,资源配置有
效,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整体优势。1994年9月,电解铝系统提前一年投产,8
天产出合格铝锭,半个月就产出了特级铝;1995年9月,电解铝系统提前一年
投料试生产,8天就打通湿法生产流程,开创了氧化铝一次投料试生产成功的范
例。
1997年是平果铝全面建成投产后的第二年,由于加强了生产经营管理,公
司全年生产氧化铝33.5万吨,电解铝10.3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创工业产值
18.45亿元,缴纳各种税费9500多万元,偿还贷款3.58亿元。
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使电解铝的直流电耗、综合交流电耗、电流效率、氧
化铝碱耗、蒸气耗、综合能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有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氧化铝碱耗大大降低,1998年1—5月,平果
铝每生产1吨氧化铝只消耗碱粉54公斤,比上年减少20公斤,比处于国际先进
水平的希腊圣尼古拉铝厂(58公斤)还少4公斤。
平果铝全面推行了质量管理,通过了IS09002质量认证。所产“右江牌”全
砂状氧化铝填补了广西以前不产氧化铝和国内不产砂状氧化铝的空白,质量可与
进口同类产品相媲美。“右江牌”氧化铝和“右江牌”铝锭一投入市场,便连年
被评为自治区和全国的名优产品,荣获金奖。铝锭1997年11月被中国质量管理
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100个用户满意产品之一。在国内外铝市场持续低迷的
情况下,平果铝的产品质优价平,依然供不应求,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一直保持
100%,产品库存为零。并且利用右江的水运优势,帮助广东市场用户实现原料铝
库存为零,减少了资金占用,赢得了用户的赞誉,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平果铝建厂伊始就着手建设花园式工厂。在一期工程总投资42.86亿元中,
环保投资3.64亿元,占8.49%,环保一次性投资之大居广西首位,为全国之最。
现己建成大型烟尘净化系统8套,固定废物处理场6座,工业废水处理站一个,
生活污水处理站一个,其他中小型除尘设施81台套,拥有价值100多万元的环
卫设施。每年为环保动员的义务劳动5万人次,组建了专业绿化队伍。1995年
平果铝获广西十佳环境保护企业和全国部门绿化400佳企业、全国绿化先进企业
称号;1997年又被评为全国环保先进企业。
一3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羚
(二)平果铝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分析
平果铝是广西有史以来一次性投资建设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央对广西最大的
扶贫开发项目。平果铝资源开发建设,为壮乡特别是百色革命老区、平果县的经
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平果县以铝业为中心的新兴产业群蓬勃兴起并迅速壮
大,建筑、建材、运输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果铝已经成为拉
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1.平果铝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地方套配工业保证了平果铝建设的顺利进
行。
平果县在1949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工业。1949年后也只有农机厂、酒厂等几
个技术装备简陋的小企业。一直到平果铝决定上马前的1985年,全县的工业总
产值仅3700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平果铝上马后,平果县根据“借铝兴
平”的思路,围绕适应平果铝生产生活需要选择辐射项目,大力发展地方工业。
到1997年,全县乡级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已有101个,总产值24980万元(不
含平果铝),是1985年的6.75倍,目前,平果县效益较好的大都是与平果铝配
套的企业,如县氟化盐厂、运输公司,水泥厂和饮料厂等,它们均已成为平果县
的骨干企业。投资3348万元建成的氟化盐厂,主要为平果铝配套生产人造水晶
石、氧化铝和氟硅酸纳,1997年产值2527万元,上交税金109万元,实现利润
10万元;平果县运输公司负责矿山每年65万吨铝精矿的运输,年利润10万元;
1997年营业收入637万元,上交税金2l万元;平果铝工程建设带动了县水泥厂
走出困境,连年扩建发展,由当初年产4.4万吨扩大到1993年8.8万吨、1995
年23万吨的规模,技术、设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1997年实现产值168万元
(现价),上交税金10.5万元;另外,投资600多万元在建的为平果铝和县氟化
盐厂提供原料的县硫酸厂即将投厂,年产硫酸4万吨,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预测
可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平果铝的建成带动了广西电力、煤炭、化学工业的发展。平果铝是广西电业
最大的用户,仅电解铝厂16亿度的用电量就相当于首府南宁市的用电总量,每
年电费5亿多元,平果铝从未拖欠,加之用电负荷稳定,对广西电网的平衡运行
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果铝每年消耗广西产煤炭45万吨,碱3万吨,其它原材料
和消耗品也大部分由广西地方供应,在这方面受益最大的是右江矿务局和南宁化
学工业公司(简称南化集团);右江矿务局是广西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所属14
个矿、厂、公司分布在田东、田阳、百色、平果、宾阳等县(市),其中田东县
一38
广西大O-颈-J:学位论文·《大基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小龙矿是平果铝的配套矿,年供平果铝20万吨左右,南化集团是平果铝生产原
料的一大来源基地,年产烧碱6万吨,其中50%以上为平果铝采用,企业经济效
益较好,被评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和中国化工百
强企业之一。
平果铝促进了广西铝工业的发展。平果铝因其工艺技术先进、生产能力大、
产品质量好而成为我国南方铝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正是有了平果铝,才使广西的
铝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广西氧化铝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1%,全部为平果铝
生产,广西电解铝产量占国产量的9%,三分之二来自平果铝。平果铝为其它铝
厂提供技术人才和优质原料。由平果铝提供原料和技术,投资1.6亿元建成的隆
林铝厂年产电解铝1.2万吨,每年可为地方提供近3000万元的财政收入,已经
成为隆林各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桂林铝材厂(荔浦县)是较早使用平
果铝优质铝锭的的铝材加工企业,总投资4000多万元,是桂林地区最大的乡镇
企业,也是广西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厂家之~,年产值超过亿元,创利税1500多
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平果铝建设为地方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改变了周边农村的贫
困落后面貌,富裕的农村为平果铝建设提供了一个安稳的社会环境。
近邻的平果县马头、新安、果化三镇依靠平果铝的辐射,积极发展建材、塑
料纺织、冶炼、食品、饮料、服装等乡镇企业,均被评为百色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的十强乡镇。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
平果铝基地所在的马头镇雷感村,世称地瘠民贫,直到1990年前,这里的壮族
农民单纯种植玉米和稻谷,人均纯收入仅450元。看着平果铝一开工建设,他们
就联户组建了25个采石场,lO个采砂场,4个砖厂和1个建筑安装公司,为工
程提供大量的砖、木、灰、沙、石和建筑安装配套服务,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一跃而成为平果县的首富村。199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3580元,是1990年的8
倍,集体固定资产100万元。该村945户4120人,共有手扶拖拉机150台、摩
托车180辆、货运卡车4辆、微型汽车18辆、小轿车6辆;彩电、冰箱、洗衣
机、液化气灶、组合柜等高档家电、家具进入普通壮族农家,大部分农户益起了
新楼房。乡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政府、公
司上访、闹事的事件相对少了。
3、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司的关怀是建设中出现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的关键。
平果县为了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群众产生的纠纷,专门成立了协调工作
一'9一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牵头,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在厂
区设有办公点,负责解决厂区与周边群众的日常纠纷。自治区和百色地区党委政
府也给予平果铝建设极大帮助,碰到问题及时解决。使工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
行。
4.平果铝的建设大幅度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平果铝已成为百色地区国税、地税系统最大、最重要的税源。平果县的财政
总收入,1990年不足千万元,1997年就已超亿元,增长了lO倍多。现在,平果
县近60%的财政收入来自平果铝交纳的各种税费,见下表
平果铝对平果县财政收入的贡献~~\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上半年
指标~—~~
平果县财政总收入(万元) 6682 7283 11253 16353 12771
平果铝提供的收入(万元) 1572 2287 6631 8084 8029
占平果县财政总收的比重(%) 23.52 31.40 58.93 49.43% 62.89%
资料来源:平果县财政局
平果铝从1995年9月正式投产至1997年底,上交国家的各种税款达10490
万元,其中归平果县级财政收入4734万元,占县级财政收入的30.4%。此外,
1995年按照增值税的3%向平果铝征收教育费附加收入24万元,1997年又按增
值税的4.5%征收防洪保安费102万元,高于百色地区的平均增长幅度34.23个百
分点。可见平果铝交纳的税费,使平果县财政收入的增量跃居百色地区首位,为
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开启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5.平果铝推动了平果县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1993年,全县开通了程控电话,由平果铝出资270万元帮助建设的邕色(南
宁——百色)微波通信线路和县微波通信站投入使用,使平果县的通信设施一下
子跨越了30年。全县已开通自动电话一万门、无线寻呼一万户、移动电话及传
真2000户,实现国内外电话直拨,各乡镇实现了有线电视联网。县城的主要街
道已经拓宽,20条中心街道总长26.4公里,其中铝城大道和火车站前大道50一
60米,是城区主要干道,路面铺装率已超过90%。城市绿化覆盖率为20%。自
来水普及率为100%。一批较大的商场、饭店、集贸市场开张营业,形成了以县
城和平果铝为中心的两个商业区和遍布全县的大小商业网点。1987年前,平果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碰大塑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县城的面积仅1.44平方公里,人El不足3万,现已扩展到12平方公里(其中平
果铝8平方公里),人口已达8万(其中平果铝2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6.平果铝的建设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和社会进步
几年之间,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铝城、电气化的南昆铁路一齐涌现在亘古
荒凉的石滩山弄上,给世居的壮、瑶、苗、汉各民族带来了令人茅塞顿开的两个
文明新风。在铝城和筑路工地,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建设者和当地各族农
工,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交融在一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
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平果铝新招的2000余名工人和吸纳的千名
大中专毕业生中,仅百色地区籍的(主要是当地壮族)就占63%。古老又年青的
农耕族群,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渗透,传统的生产和经济活动方
式以及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在渐变,右江河畔这块红土
地等待开发的巨大潜力,引来了有远见的业者,不仅有壮乡百色、南宁、玉林等
地的,还有黔、川、浙、台的以及来自西欧北美的金发碧眼的铝业行家,有的投
入资金,有的输送技术,独办或联办企业。纯朴的右江各族农民,也从山乡弄场
走向全国。平果县太平镇和风梧乡两家运输公司的几百辆汽车,其客货运输业务
遍及区内外,远达滇、豫、粤等省,年营业额达5000多万元。
平果铝附近的太平镇、马头镇、果化镇、新安镇、城关乡的农民的科学
文化素质也逐年提高,法律意识,致富意识大大加强,因为平果铝的建设对当地
农民传统意识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对教育学习日益重视。对小孩上学读书倍加重
视,附近几个乡(镇)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升学率在本县均居前列。(见附表
2)
(三)平果铝目前存在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企业债务负担沉重,亟待解决资本金问题。
平果铝一期工程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兴建的。决算总投资42.56亿元,
建设期间实际到位41.4亿元。在总的资金来源中,目前可算作资本金的仅占
2.73%,其余全靠国内银行贷款和外资贷款,虽经几次降息平均利率仍为10%。
致使企业债务逐年增加,负担沉重。其资产负债率1997年为114.76%,1998年
1—5月增至116.33%,负债总额54.9亿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平
果铝资本金问题得到朱镕基总理的高度重视,曾两次批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尽
早批准上马二期工程,以形成规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边疆民
一4l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势
族地方经济的更大发展。
2、征地难,征地费用不断提高。
第一次征地平均每亩1912元,第二次增至3685元,第三次高达13263元。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征地补偿费用将越来越高;厂矿始建时安置了
一些征地农民的工作,但随羞公司定员已满,难以安置更多的人员。丧失土地的
部分农民生活困难,群众意见大而发生数次“挡工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征地
的障碍增多,耕地报表数字与实有面积出入大,新开荒地多,投机垦植、突击抢
种、提等提价现象突出,征地费用越来越大:复垦任务重,难度大,资费高。
3、污染问题。
首先应该肯定,平果铝在保护环境控制污染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显
著成效。但也出现了污染果化镇玻利、永定、那吉村部分农田的问题。而且由于
自治区环保监理所和百色地区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受污染面积出入大,赔偿只按
照较小的面积付给,群众意见大,由此引发了数次“挡工事件”,成为影响厂群
关系的头号潜在危险。这个问题,尚待企业、地方进一步协商妥善解决。
4、企业办社会问题。
平果铝建厂之初,公司领导曾表示不把平果铝办成小社会。他们在开展社会
化协作方面确实也作了许多工作,如将矿石、锅炉用煤、液碱运输,石灰石开采
运输,部分备品零件加工等都委托社会力量承担,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由于平果铝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区域建立起来的,建厂
之初,他们不得不自办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商场、宾馆、公安警察等,企业
自然要为此支付大笔开支,增加了负担。地方干部群众对此也有意见,平果县要
求把某些生活、社会服务设施交由地方承办,要求对一些即将开工的服务项目在
资金、技术、人才、劳务、房地产等实行合股联办,把它们办成平果县第三产业
的骨干,增强地方的经济实力。这样做也有利于平果铝集中精力抓主业。
5、复垦工作任务艰巨。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复垦工作尚未得到重大突破。据调查,复垦的土地
肥力很低,不宜农作物生长,复垦工作的进展有赖于技术上的突破。复垦工作关
系到平果铝周边群众后代生存的问题,应当予以研究解决。
(四)国家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作用的一些经验
客观地讲,平果铝的建设开发对平果县、百色地区乃至整个广西的经济社会
一4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H
影响很大,工程对民族地区的带动、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尽管平
果铝与当地群众尚存在征地摩擦、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总体来说,积极作用大于
消极作用,可以称为工程与地方协调发展的典范之~。
平果铝这个崭新的现代化大企业,在短暂的几年里,已经对国家和当地少数
民族作出了遍受称赞的贡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它的神速堀
起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是很丰富的。最基本的、颇具普遍意义的经验主要
有两条:
1.国家在民族地区进行重大资源的开发,应该也必定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和社会迸步。
国家大型企业平果铝定点在壮族聚居的中心区——右江流域,是中央实施加
快中西部发展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国家着意赋予了这一大型企业“扶老携少”
的光荣使命。中央的决策,成为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平果铝的领导者们创建和
发展企业的指导方针之一,成为企业自觉地扶助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原
动力,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光荣感。
实践证明,随着平果铝的建设和生产推行社会化协作,已经和正在带动了右
江流域的平果、田东、隆林等县一批中型骨干企业以至更远的南化集团和桂林铝
材厂等,在协作生产中立见兴旺发达。尤以近年的平果县中型骨干企业和乡镇企
业的群雄勃兴,令人瞩目。企业从开工兴建时起,就注意在当地吸纳和造就了一
批少数民族的现代技术工人和专业管理人才,录用的临时工绝大部分是当地壮族
青年农民。从而为当地少数民族造就现代化建设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平果铝一
期工程建成并正常投产两年,平果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就荣膺自治区脱贫先进
县。平果铝的崛起,与红水河几座大型水电站、南昆铁路大动脉、邕色(南宁一
一百色)二级公路的建设相匹配,互联互动,使这一地带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滞后的旧貌正在加速改变。平果铝对百色地区内外强劲的辐射力,令人信服
地说明,国家在民族地区进行重大资源的开发,使那里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是应该做到、也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大企业周边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平果县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识大体,顾
大局,在慷慨献出世代赖以生存的万亩土地(其中耕地六千余亩)同时,紧紧抓
住国家重点工程开发建设的机遇(一期工程四年建成,一纵即逝)“乘机抬船”,
及时跟进,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文化基础还很稚弱的实际出发,投入劳工,
参与土石方的开挖、填埋工程,供应砖、木、灰、石等初级建材,组织客货运输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aZN-与R族地区互动探索Ⅺ
和生活服务。在支援大企业的建设中获取资金和发展进步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贫
困落后面貌,则是对国家企业的拉动和扶持作出的积极的回应。
2.正确处理国家(中央)、地方企业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发挥大型技术
工程与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的关健。
纵观影响平果铝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1)资本金问题。
(2)矿山征地问题。(3)环保污染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企业与中央的关系,第
二,第三个问题属企业与周边群众、地方的关系。三者都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才
能长期、稳定、持续发展。资本金问题能否以及如何解决,是平果铝命运攸关的
大事。矿山征地问题,由于矿藏是国家资源,土地实为农民集体所有,矿石生成
在农田表土下面,矿、田一体而权属两厢的现实,注定了采矿与毁田长相伴的格
局。平果铝的“百年昌盛”,预计征地将突破10万亩,相当于10万以上的壮族
农民将陆续失去稳定的生活来源(当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这就需要国家、企
业、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步骤,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给予
妥善的安置,使他能随着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至于环保、
污染治理和受损补偿也是一个需要郑重细心解决的问题。
近十年来,为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地方政府和企业严格遵循有关法规政策,
主动协调配合,各方面的关系总的来说是融洽的。我们在调查中看到,作为国家
企业的平果铝的领导者们,在厂群发生矛盾时,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冷静对待,
及时与平果县的领导会商,通常比较善于体谅壮族农民兄弟的难处,考虑他们的
意见,给予适当的照顾:平果县的领导同志,则本着兼顾国家(企业)、地方(县、
乡、村)和农民个人利益的原则精神,深入了解下层情况,进行耐心的调解工作。
企、县双方默契地配合,加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百色地区行署的指导和协调,遇
事能够及时化解。可以说,近十年来,围绕着平果铝的创建和发展,各种矛盾、
关系的处理基本上是妥当的,成功的,兼顾了有关各方的权益,形成了团结奋进
的祥和氛围。这是平果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在较高的起点上,一期工程高速
优质顺利建成投产、稳定发展,取得明显效益的基本保证。但是,旧的矛盾解决
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实事求是地说,矿山征地的矛盾,环保、污染的矛盾,依
然存在,今后仍需继续本着兼顾国家、企业、地方和群众利益的原则正确处理,
保证平果铝和当地经济社会能长期、稳定、持续地发展。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与民族地区互动作用探索——以南昆铁路为饼。
(一)南昆铁路建设基本概况。
南昆铁路是国家“八五”、“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它东起广西南宁、
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全长898公里。全线共修建隧道263座,隧道总
长195.4公里;共修桥梁461座,桥梁总长70.5公里,桥遂总长占线路总长的
30%。1990年12月,广西段率先动工;1991年12月,1993年4月云南、贵州
境内工程相继动工,1997年12月全线通车,工程建设历时7年。
南昆铁路是我国大谣南和沿海联系的一条大动脉,为我国疆南地区开辟了
一条新的出海通道,直接拉动着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
加快西南资源开发的速度,对调整西南地区生产力布局提供了新的机遇。南昆铁
路的开通必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对实现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
协调发展将产生功不可没的作用。
南昆铁路东接湘桂线、黎湛线、南防线,南连凭祥、北海、防城和钦州港,
西通成昆铁路进四川,北至贵昆铁路入贵州进重庆,从而形成了沟通滇、渝、J1I
黔、桂的铁路网,开通了一条大西南最便捷的南下出海大通道,是加快西南经济
发展的“金桥”。南昆铁路还是国家最大的扶贫工程。
尽管南昆沿线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历史遗迹,
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开发,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再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
物流不畅、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仍占很大比重。1995年沿线地区仍有300多
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仅百色地区有70多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广西
贫困人121的14.4%。这些贫困人El大都是集中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深山区、高
寒山区和岩溶山区的少数民族。部分居民仍然保留着刀耕火种、洞穴栖身的原始
生活方式。一些居民居住在四壁通风的茅棚里,睡在稻草铺上,有的全家竟无一
床被子御寒,有的人畜同居一室,还有全家家当仅值几十元钱的。交通落后、商
旅不便、流通不畅、信息不灵,导致当地居民视野狭隘、观念落后。尽管南昆沿
线地区是资源的富集区,但是,南昆线开通前,由于落后交通的制约,好东西运
出去,只好根据运量定产量;由于远距太长、费用高,外商轻易不愿来投资,资
~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嵌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丰富的资源
并没有增加了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南昆线与百色地区互动分析
南昆铁路通过百色地区的隆林、田林、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六个县
(市)境内,直达广西首府南宁。1997年以前,百色地区从没有铁路通过,交
通十分落后,地处一隅,十分闭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南昆铁路通车后,
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条件,刺激、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沿
线地区经济资源的开发。
随着南昆铁路的动工,平果铝业公司第~期工程于1991年5月破土兴建,
于1995年建成投产,一个年产30万吨氧化铝、IO万吨电解铝的铝工业基地在
乎果县屹然崛起。平果铝业公司兴建当年就为平果县地方财政增加近l千万元,
当地农民也从平果铝配套工程中获益。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南昆铁路平果铝动工之
前的230元左右增加到99年2199元,增幅近四倍。(见附表三)在农村,人们
也悄悄地把自己同南昆线联接起来。田阳县群众最先领悟擦背而过的南昆铁路将
带来巨大财富。没有先进的筑路工具,他们手拉背挑,硬是将500多公里的乡村
公路延伸到南昆铁路旁。
目前,百色地区的农民正从以往那种“养鸡换油盐、养猪为过年”的自然
经济、小农生产传统习惯中走出来,在铁路沿线遍地开发大规模农业。例如,田
阳的“万亩冬早蔬菜基地”、田东、田阳的“万亩芒果园”、田林的“万亩田笋基
地”和“万亩油茶林”及百色的“万亩甘蔗基地”。南昆铁路为革命老区各族人
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机遇。路通观念变、生产方式也在变,南昆铁路把百色革命老
区群众引上山外经济大市场。
南昆铁路的兴建开通,给沿线民族地区带来了脱贫的机会。田林县在南昆
线开工初期,每年可获各种费税近500万元;在全面动工的1995、1996、1997
年三年里,每年可获各种费税近l千万元,利益是直接的(见附表--)。可我们
在调研期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抱怨南昆铁路停工,因为停工给当地财政直接带
来巨大损失。1999年田林县的则政减收1千多万,就因为南昆线完工各种费税
——4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Ⅸ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持
锐减。
南昆铁路的开通,给百色地区各族人民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看法⋯⋯一
切都是新的。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听到一些村民由于愚昧无知而在南昆线途中
强行拦截乘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在铁路旁招手要求搭乘便车等令人啼笑皆非
的故事。
南昆铁路的开通,打破了百色沿线地区相对封闭状态,拓展了经济发展空
间,使之从偏于一隅变成大西南和东南沿海的结合部,接受双向辐射。也将沿线
地区纳入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同国际市场接轨。南昆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百色
沿线地区接受东部和大西南的辐射,有利于带动自然资源的开发,拉动当地经济
发展。
三、南昆铁路开通对百色沿线地区的影响及对策
南昆铁路的开通,对百色沿线地区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不能正视
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是:“铁路穿岭过,山河面貌故”的境况。
影响一:生产要素进一步流失,百色市的区位优势不复存在。东部沿海地
区经济基础较好,开放度较高,投资环境好。南昆铁路通车后一方砸改善了百色
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比较利益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所以,
可能会导致沿线地区生产要素继续向东流。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
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通过该地区流向大西南各省,大西南地区的生产要素通过该
地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百色沿线各县(市)一定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
旖,这样才能吸引东西部的生产要素的集留。
影响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加剧。铁路通车后,紧邻铁路的地区有可
能产生~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比较繁荣的城镇。但右江河岸两侧的深山区,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的相对贫困状态会进~步扩大,尤其是石山地区交通
条件并没有随着铁路通车而改变,封闭落后的面貌更不会因铁路通车而迅速改
观,扶贫任务依然繁重。
影响三:产业结构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百色沿线地区基本上是以
47—
广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工业除平果铝、隆林铝外,寥寥无几。没有雄厚的工业作
后盾,仅靠卖原材料是很难带动经济起飞的。因此,沿线地区应抓紧调整产业结
构,尽快走向工业化,增加对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
影响四: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会影响该地区经济的腾飞。沿线地区的基
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比较落后,南昆铁路的通车大大改善这儿的交通条件。但配套
设施如公路网络、通讯网络、供排水系统、市场体系等不健全,会影响该地区经
济的发展,下一步工作要加强硬件投资。
影响五:有可能带来资源掠夺性开发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环。交通条件的
改善,沿线地区的丰富资源会得到开发,但在开发的幌子下,有可能产生掠夺性
开采,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地政府应制定有效的保护条例。
——48—
广西大学硬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第五章结束语
在本文初稿完成之际,时逢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召开,会议的主题是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使得本课题更富有实际的研究意义。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契机。在将来的几年里
国家将投入上千亿元的人民币,旨在开发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工程项目建设与区域互动是否能够发挥其
扩散效应作用。本文就大型技术工程项目建设与区域特别是民族地区互动关系做
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仅仅是一个开头,后面的研究工作仍然非常繁重而更有
意义。
刚接手本课题时,深感责任重大。对导师梁国钊、范旭教授的信任,喜忧
参半。在一年的调查、研究工作里中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松懈,
唯恐愧对导师的信任。事实上,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伧促,文章肯定还有许
多不足之处,恳请阅读本文的各位专家、学者斧正。
——49—
.丑求陋妖露
.*扑索最散.*扑<捉。燃
1 o、
翟荨

卜o
8
一赢



V
扑一菩薯
廿

瓮矗
n
∞ n t
葛葛冷
一< 束一< 束一< 索一< 束一( 求一< 索一< 索
g 8 g 冀苫
_ 一州器一
8 8 峪
— 一器葛
8 8 8 吨
_ — 一摹岳
q 吨
扑鬃0
t 叶q
凑摹次
-, 卜

d

q s{ 凑兰
,< 隶一< 隶一< 隶一< 隶一< 索一< 索一< 索
篪醛蜷峨弓咄凶幽
划嚣嚣簧
基H< 排铡趔
蝴陕
妞错_
,-.;j,}.‘P‘.-I
h4£宰曲.÷LPH.K.
¨瞄_E
廿
西
西
廿
。。a
廿卜口
廿
、。
A
j{卜
In

廿甘
西
j{卜
n吼
廿H g 葛__ 小
j{卜
一昏
j{卜8 是。一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摹摹摹摹摹摹摹拳零摹摹摹摹摹摹摹墨誉摹摹紧累采摹摹摹摹摹摹累
袖。V V V V u V V V u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u 、, V 。V V V V
褂褂槲斟瓣瓣瓣褂静糌静糌碍斟褂槲槲静褂斟槲瓣褂甜姗褂槲褂瓣僻
扑扑扑扑者卜粘粘孙扑料扑扑扑扑扑孙扑粹扑扑貅貅孙扑料貅孙扑粘琦卜
‘霞一< 隶群一< 隶释一< 束群一< 束臻一< 索臻一< 索驿一< 束群一< 索群一< 索释一< 隶群
扑扑旬}’ 哥哥导扑孙扑哥导哥扑扑扑罟廿廿扑孙扑岳导岳扑扑貅蚤岳导
≈ 。● ÷ 霜屦霜÷ ÷ ÷ 器霜暴÷ ÷ ÷ 霜屦辖≈ ’● ÷ 屦霜霜’寸Y ÷ 霜霜器
{j]
窭枢诤4{宾栽啦靶1c:Ⅲ镣葚锱群萁与籼靶

心杉1;卜蝼唧冰璐唧冰醛田|∈鼍蝼田|∈翠蟮
g 8
一一
g一


'十氓
2 g q
H 露
8 一峋
一8 蜜
小寸会
q
荨葛譬

t'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摹摹摹摹摹摹摹零摹摹摹摹摹摹摹摹摹摹摹摹摹摹爨摹摹摹摹摹摹
一u V V V u V V V 、一、一、一V V 、一V 、一V V u V V V V V 、一V V 、一
褂褂褂辟褂瓣瓣槲甜斟惜辟褂料锵瓣僻褂得僻糌锝料甜褂赫骷褂糌
扑扑扑扑扑扑扑孙扑孙鼎扑孙孙扑扑孙孙孙孙扑扑舯扑貅扑扑扑哿卜
束群一< 索群一< 散醛一< 隶群一< 散隳一< 求群< 隶骤一< 索群一< 束群一< 束群
拂扑廿廿廿扑粹扑哥导导扑孙扑哥哥哥扑扑鼎导廿岳扑扑扑廿哥岳
’ ÷ 霜霜暴÷ ÷ ÷ 屦屦霜÷ ' ÷ 届墨辖≈ 乓乓霜屦器≈ ≈ 乓霜屦犀
糕#萁梏喧嚣嚣议宴斌米宴蟮商靶
坛牛《鹱{bl垛鬈水吣黛水吣四水j醛
苫。

q荨
^ ^ ^ ^ ^ ^ ^ ^ ^ ^ ^ ^ ^ ^ ^ ^ ^
摹更摹摹摹摹更摹摹摹摹掌摹V 。V 。V V 摹摹摹摹一V V V V u 、, u V V V
褂糌槲僻静槲斟甜瓣骼祷褂甜斟辟褂褂
扑料扑扑貅扑料扑鼎扑扑扑扑扑扑扑扑
索群一< 束释一< 表群< 隶隳< 求群一< 求醛
扑扑晋岳哥扑扑扑导导导扑萄}. 扑哥导任
_ ÷ 屡屦霜’- ÷ 七霜屠霜÷ ÷ 七器屦器
辐斟葚岳蜷舞景馨靶
辐悄璐糕{M蜒螺牛K吣
。岷状轷掣斟《醐廿砖螺陋L:》差鼎般Lv卜酶长葵斌。燃
廿
8 8 般k k k 嘹
00
o ‘o 00 卜o ∞ ∞
o d
一要。。置
一∞ 卜o) 豁口)
k R R k k R
廿N o 卜寸∞ 呻
卜高科2 嚣
。∞ 吲co c。co 芝
心R k k R 恢k
廿∞ 吲卜口) o 0 吲
c。t ;;
器岛

o 呻∞ ∞ 吲∞
j{卜
堪k k k R R R


— 00 ∞ 卜H 口)
器呻器
o “ co N 罱吲吲吲
8 8 k 妖k R k
廿一州∞ 0 o ∞ o

卜一高罡器2
。、“ 一N co N ∞ N
过k R k k k k
廿呻00 N 0 卜0 o

h 2 譬高2 2
o — 卜N 吲Io 呻N
8 R R k R k k
廿∞ a, u’ 卜o 0 一

∞ 导譬呙
。“ 盛一e4 器N 2
趟R k k R k k
】{卜∞ H N o, N ∞ 卜

叫2
口) “ 曲2 斟n N 譬
固k
R
廿to ∞ k N R k k
o
o n d o 寸∞
高=
o — 吲口) N N 一H
R
越R 。‘o R k
廿卜lf) 一d ∞ 卜R
o 鼍譬
高k 寓∞
∞ -一畸. N N 一∞
辽k
一R R R
廿N ∞ ●
I_O
H 00 k
00 ● g
譬譬g ∞
∞ H ∞ 葛R 一— 翟
发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蛰娶娶# 擎罂擎擎罄罄馨擎擎馨
餐霜餐霹餐霜餐霜餐霸餐霸餐霜
窿_< 盏< 嫠_< 蠢< 盘一< 蠢< 蠡<
钕出授咄钕呶钕呶椒世恹瞰假瞰
鲴搂簧搂簧《嗣《嗣搂舞搂舞锚

掣框娟邱曲呐面
迥】姐】羹医帐咪嚣
秣避枣<馨嗽黑,餐篮捂晾脚搿船衄怔凶爨羽陋。川琳莲妞恼田田田牛幽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联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持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2、文明:《投资经济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胡建平:《投资》,中信出版社,1998年。
4、汉姆·列维:《投资学》,任淮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5、王巾英、王朝纲:《中国建设项目评价》,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6、杨华峰等:《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7、李敏新:《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
8、金德环:《投资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9、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lO、华民:《公共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1、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2、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
13、Lyn spuire and Herman G‘van der tak:“(Economic Analysis of projects》”world bank
Research publication,1975.
14、《Eeonomies of the Environment}(seleted readings)edited by Robert Dorfman and Nancy
S·Doffman,1977
15、Richard·R·wick:{Economicsand cultures},west'viewpress.1996
16、[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
印书馆,1972年。
17、马克思:<资本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18、《马克思恩格思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19、《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0、乌尔希叶夫:《试论解决我国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7年第4期。
21、詹宏松、钟启泉、连友农:《借路兴桂发展通道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22、[美]迈克尔。M·塞尼,《把人放在首位——投资项目社会分析》,王朝纲、张小利译,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23、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4、皮德义:《民族经济之光》.新华出版社,1998年。
25、金一飞等:《广西工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6、亚太发展中心l P.盖托碧、卡利德.山姆斯主编:‘有效地摆脱贫困》,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6年。
27、翁君奕、徐华:《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一5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Ⅺ
28、吴天然《中国农村工业化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9、扬瑞龙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0、范宏贵、顾有识:《壮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
31、汪和建:《现代经济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2、阎文学:《富饶的贫困:掣肘与成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
33、李京文:《走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34、[美】帕金斯:《发展经济学》,李荣昌、胡和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
35、盛仕斌:《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1998年第1期。
36、林凌、女q世庆:《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讨论》,《改革》2000年第3期。
37、李甫春:《资源开发与民族发展》,民族出版社,1995年。
38、贾晔:《西部重大资源开发效益辐射受阻的原因和对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8年第2期。
~5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致谢
本文在梁国钊、范旭教授两位导师的悉心拍导下,终于完成了。
从文章的选题、构思、提纲的钦定、作文方法到文章的修改、定稿,
都凝聚着两位导师的心血。没有他们的帮助,本文不可能顺利完稿。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得到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借这
次难得的机会,在此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镧}意和最衷心的祝福。
特别感谢梁国钊、范旭两位导师三年来的辛勤培养。他们是我至
今遇到最好的老师,在我学习遇到困难、生活陷入迷茫时,导师会给
我勇气,为我拍点迷津。他们闻博的学识.高屋建瓴的视野,永远是
我追术的目标;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正直厚遁、宽
容待人的生活态度,将对我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导师组的其他成员罗汉军教授、蒙绍荣教授在各方面也给予我很
大帮助。秘书周健老师在学习、哇活、工作各方面给予我无微不至的
关怀。同时,我也向三年来给我授课的所有老师致以最诚挚的镧}意。
感谢妻子和父母弟妹对我求学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同学刘佳、李
盛成、邱辉耀、万峰峰、曲用心、丁蕊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各种
帮助。感谢曾经帮助过我而在这没有提及名字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黄全胜
2000年5月20日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代大型技术工程与民族地区互动探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黄全胜:《水电建设给当地带来繁荣,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第1期。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