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332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姓名:谭姝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梁世昌
19990620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研究生:谭姝
指导教师:梁世昌
专业:经济学
中文擅要: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
大战略举措,做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第二/卜飞跃”的重
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在我国全面铺开。为更好推行和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深入探索。全文共分
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的探索。分析论证了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基本特征、理论依据和发展模式.第二部分阐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我国实现农村改革第二个飞跃的主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部分总结了几年来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取
得的成就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加’决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
措施.
关健词: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不缘起于我国,美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开始实施农业
产业化经营,但他们并不Ⅱq农业产业化经营,丽叫农业一体化。在美国进行
的农业一体化经营是在社会亿大生产不断提高,工业化结构不断升级的条件
下产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一、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20世纪90年初,在中国农业经济变革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
象,人们把它叫做农业产业化经营。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人们有不同的
解释,但有一点是共识的,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理论上的
探索。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界定
产业是近代、现代的概念,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F,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和整个农业再生产的过程中,产前、产中和产后各
环节被截断,农业仅指产中环节,而将产前的服务、产后的加工和运销划归
了供销、工业和商贸部门,这样的农业生产不能称其为产业,只是国民经济
中的一个生产部门。只有当农民从一个自给性生产者转变为一个商品生产
者,开始进入专业化、社会化大市场,并且农业突破产中环节的局限,不仅
从事原料性初级产品生产,而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运销业和涉农服务业,
使再生产过程逐步向产业一体化转变,才算开始向现代市场化农业产业转
变。
就世界范围来讲,农业产业化(国外称农业一体化)在本世纪50年代起
源于美国,随后很快在西欧和日本兴起,其实质内容是把农业生产的产、
供、销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1957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戴维斯和
戈尔德伯格将这一经济发展行为定义为“农业一体化”(Agricultufal
integration)。所谓农业一体化,指的是农业生产环节企业将其生产过程中
同其它产业的企业,如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在经济上或者组织上进行的某种
协作或鞋合。现代农业中出现的各种农工商联合企业,就是实现这种一体化
的具体组织形式。
2
鉴垦垒些£些些丝兰塑堑壅
由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还不够深
入,近年来在一些报刊上论述农业产业化的文章很多,笔者涉猎所及,关于
农业产业化有如下一些定义:
第一,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
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
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简言之,它就是指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
和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
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④
第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生产
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
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在实践中它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
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特征。”@
第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咀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
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
化服务,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
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按产业来组织和发展农业,即农业产业化。,,④
第五,“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概括。从最
一般意义上,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⑤
第六,“农业产业化即农业的工厂化生产。这好象是国外的一种理论,可
中国目前的农业尚不到这个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正在实践中,
它是动态的行动,但见诸大众传媒中,还是让大众易看懂和听得明白为好。”
@
第七,“农业产业化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0:1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市场化和集约化这两个前提下才
能得以顺利进行。”⑦
墨叁查些生些竺丝堇竺堡垄————
第八,tt农业产业化,目前较严谨的说法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就是把一
个农产品开拓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在内的
完整的产业系列。”o
从以上辑录的有关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阐释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农
业产业化规定性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但强调的重点又有所不同。
当然,要给农业产业化经营F一个科学、确切、全面的经济学概括,还
需要进一步探讨。总结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就笔者所见,对农业产业
化经营可做出如下表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
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
部有机结台、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
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包括以下几方面涵义: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的,农业要得到持续稳定发
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认真研究市场,收集大量的市
场信息,分析市场需求量与价格动态,及时作出正确的市场羚断,这样才能
确保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2.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实现经营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一定利益机制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资
源重新配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投入要素和投入行为的变革,围绕主导产
业、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产前、产中、产后形成生产、经营和
服务的一体化经营。
3、确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培植主导产业,并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建立龙
头企业,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成为农民(农业)进入市场的载体和
媒介,以带动整个一体化经营的强劲发展。
4、健全农业产业他经营的机翩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形成一种利益互补机制,使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
营中得到好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追求整个一体化经营过程的利益最大化的
同时,要使农业生产环节即农户得到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润,从而实现以工
4
茎垦璺兰兰兰些丝萱塑丝壅一——
带农、以工帮农、以工补农和工、农、商、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使农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在对农业产业化内涵有了一定认识后,我们在判断某一经营实体是不是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用四条标准来衡量:一看“龙头”企业与多元参与者
主体是否具有共同的交易利益;二看是否有稳定的组织方式或经营载体来联
结;三看是否有稳定的制度来维系;四看是否按照一体化运营约束机制来运
作。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不能算是农业产业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探索中发展的,从总体上看尚处于初始阶
段,从目前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I、商品化。商品化是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从事商业化的生产、加工、
销售为主的经营形式。
2、专业化。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中以某一产品或以某个产品为
主的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经营的特征。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是商品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3、集约化。集约化是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农业生产环节中,投入
较多的资金和科技等生产要素,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
变。
4、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是指农业产业化组织能够形成聚台
规模经济。
5、一体化。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
程度后,农业发展的基本走向。一体化经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
导向,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
节联结为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农业产业仡经营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且随着农业产业
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各种特征的内容还会进一步丰富,甚至一些新的特征也
会呈现出来,因此,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在理论上还须深入的探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从白发到自觉开始实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绝
非想当然,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管的研究
l、农业发展阶段理论一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时提出,在畜牧时期以
后,农业还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农业阶段一农上(农产品加工)阶段一农工
商(权产品加工商品化)阶段。
“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量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
土地),都会引起分丁的进一步发展”。o
根据农业同社会的联系,参与市场交换的程度,分别被判定属于自然经
济还是市场经济,也就区别为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在
市场需求引导下,社会分工愈益深化,不仅工业分化为不同的产业部门,而
且商业性农业迅速发展,从中分化出不同的专业化部门,在专业化基础上又
产生联台,构成更加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系统。在发达国家,农业的产业化
过程与其工业化进程是同步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市场经济互相衔
接,相辅相成,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不仅发生较
晚,而且与国家工业化起步和推进(初期发展阶段)也不同步,这是因为我
国的工业化起步和推进阶段实行的是产品经济,农业仍然保持自给半A给状
态,基本上属于自然半自然经济,极为有限的农产品购销和加工从农业的分
离,不是市场交易引发的,而是行政指令部门分割的结果。改革开放开始打
破自然封闭和传统计划经济的限制,到90年代国家工业化跨入中期发展阶
段,同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我国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才
在更大范围迅猛展开,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蓬勃发展,而且各类加工品普遍高
度商品化,生产为了销售,是市场引导加工,加工带动生产,这标志着我国
农业正在告别自给、半自给生产,从全社会规模上向产业商品化阶段转变,
从而在产业层次上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即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
场革命。因此,把我国目前农业定性为产业化发展阶段,是有其理论根据
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弦律。
2、制度变迁理论一一合理确定政府行为
由于体制改革引起的组织、制度、机制的变化,叫做制度变迁。制度变迁又
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由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
6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___-●__-r'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一
要求导致的自发性变革;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以行政
命令推行的制度变革。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农业产业化及其所伴随的农民重新组织化、农业
经营方式和产销制度的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
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致的自发性整体创
新,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山东省诸城市,在
解决了温饱以后,转入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自发地发动“商品经济大合
唱”,接着以“贸工农一体化”为先导跨入农业产业化,都是基层广大农民群众
根据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由自发到自觉一诱致式进行的,并非
政府强制实行的交革,更菲某个人的主观臆造。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其发展特点是历史过程的渐进
性,要经历相当长的渐进深化过程。执顺序上看,先是在市场化程度高和附
加值高的产品或部门中兴起,以其高效益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
立发展能力,支持粮棉生产并带动其走向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越低和低价值
产品,其产业化进程排序就会越靠后。这是贯穿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全过程的深刻革命,需要很长的发育成长过程,经历电不规范到规范化,
由以经验治农到以法治农的逐步完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诱致性
制度创新所引致的产业进步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引致的急促变革的一大区剐。
因此,在定性为农业产业化为诱致性变迁的前提下,对于确定政府在农
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和应当起什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市场机制理论一一市场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参与竞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范畴。属于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
律是价值规律,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1)比较效益论一农业成为强势产业的可能性.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农工商脱节、供产销分离,使农业部门仪
限于原料性初级产品生产,与制造业和商业相比,是比较效益低,表现为比
较劳动生产辜低,单位投入比较收益率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
以分享市场交易利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件下,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
后环节连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服务、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经
营,进行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发挥组织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生成聚合
7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_。___。-。_——-。_-‘-—,__。-。_●—_●。w。_-—__。_。●--___。’。_-_—_。●‘。。——'_。●。_‘——1。。-。_——。‘_-。。。—1’。’-。‘———。。’。。。。—1,。’。。。—1。。_。一
规模经济,从而大大提高农业腑比较效益,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致使农业有可能成为利润率最高的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件F,农业生
产率的增长,农产品加丁业相当高韵增值率和集约化种养监直接刨造的较高
价值,绝大部分留归于一体化经营系统,从而可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这
是农业由弱质产业转变为强势产业的物质基础。
(2)市场竞争论一一确定多元参与主体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是弱者,难以进入
社会化大市场,而在一体化经营条件下,多元参与者主体作为联合经营主
体,以“龙头”为中心形成新的合力.在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运销业
以及集约化养殖业中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就不再是弱者,就可以以平等的贸
易伙伴身份和法人地位参与市场竞争,合理分享市场交易利益。由于多元参
与者主体联合进行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交
易成本,具有比较优势,从而达到较高的产品适销率、市场占有率和成本利
润率。
(3)平均利润论一一合理确定利益驱动机制
利益驱动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力源泉。产业化经营多元参与主体和其
他社会利益集团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各自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反复较量
的结果,消除垄断,达成公平,形成平均利润。也就是说,经过竞争,同一
市场同类产品大体上获得平均利润,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大体上获
得平均利润.农业劳动与非农业劳动大体上获得同等收益。这是正常的市场
竞争促成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追求和各经营主体所能够接受
的目标。
4、利益共同体理论一一合理确定“非市场安排”制度
多元参与者主体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
业化经营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参与者主体对一体化系统的投入和
他们在其中的资产产权得到承认,得到可以接受的回报和收益,是激励其积
极性和刨造性的动力源,通过利益共同体与市场关系相结合的利益调节机制
和高效率运作达成一体化系统的共同目标和各参与者主体的个别目标,实现
这两类目标的最佳结合和交易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8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的一个规律。一体化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一种
特殊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经济利益共同体最基本的运营特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的非市场安排是共同体内的特殊服务机制,也是
“龙头”企业与签约农户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其内容包括: (1)资金支持:
(2)无偿或低偿服务; (3)低价供应或赊销生产资料; (4)保护价格(也
是一种制度); (5)风险基金制度等等。在这些方面应发挥政府的特殊职
能。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任何产业和行业的经营类型,我们都可从不同角度和标准划分归类。依
据各地的实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类型,主要表现在主导要素和组织载
体的不同形态上,因此,牵头单位或主导要素与农户的各种组合,就成为从
表象上区别农业产业化经营类型的标志。据此,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发展模式大致归纳出以下四种发展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
“龙头”企业带动型,是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下、运销
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
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
体。在实际运行中,“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这种
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各地都有比较普
遍的发展。
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形式中,公司强化农业资源开发,增加产
出.并使其增值,统一组织运销,起到嫁接市场的桥梁作用,所以,尤其适
合在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高、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以及资金技术密集型
生产领域中发展。同时,这种类型对公司各方面的要求较高,它应以充足的
资金为基础,以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为先导,具有高效率的管理能力,从而
达到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产出率、高附加值,在国内外市场顺利畅销。
“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
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
是合同契约-“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村或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签约双
方的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户具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提供全过程服务,设
9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
质产品,由“龙头”企业加工,山售制成品。
2、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
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优势,节省交易
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专业市场”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起步阶段的可选形式,
目前在各地都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全国各地均把市场带动型
一体化发展形式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以致于人为进行过多“市
场”资源的配置,使市场趋同现象严重,也从反面导致了部分市场建成后投有
形成一定的带动作用,造成浪费。因此,市场的建设必须以区域资源优势为
基础,从市场观念出发,切不可盲目建设。
3、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
近年来,各地农民自办或在政府引导兴办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
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登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台,由于它们都是农民为发展
商品经济而自愿地或在政府引导下组织起来的,网而具有明显的群众性、专
业性、互利性和自助性,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效果较好。
以专业协会为依托,创办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运销企业,组
织农民进入大市场,是受农民欢迎的好形式。
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
的最显著特点是其合作制的原则和动作机制,把农业产业化组织中企业与农
户通过股份的形式,使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变成一个利益主体,对外讲求经
济效益,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盈余返还,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农民是
产业化组织的主体和主人,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
济共同体。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和完善,这类组织形式将逐步发展并
发挥重要作用。
4、中介纽织带动型(“农产联”+企业+农户)
以中介组织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某一产品的经济再生产全过程的
各个环节上,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并逐步形成
10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的一体化企业集团。
目前,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
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种发展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目前在实施中还
有其它几种发展类型,如依托农业科教事业单位或农业服务体系,实施农业
产业化经营;但无论哪种发展类型,重要的是它们都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共同特点,呈“龙”形组织结构,能够引导和组织分散的小农户进入社会化大
市场,企业与农户有不同形式的利蔬联结方式,共同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
将现代科学技术导入农业,提高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水平;重新惆
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组生产要素,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引
入现代农业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在组织制度创新和完善中发展和壮大农户经
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同时,它们在组成和发展上突破了多重界限和
制约;一是突破了所有制的界限,将国有、集体、个体经营联结起来:二是
突破了行政区域的界限,将省内外、国内外企业衔接起来;三是突破地区行
业隶属关系豹界限,将农工商贸科技诸行业结合起来;四是突破了城乡分割
的旧体制,把城市与乡村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和产业的合理调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实现了系统内利益互
补,阁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村改革第二个飞跃的重要
途径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
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跨进中期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粗放数量型增长向集约
效益型增长转变的历史新时期。继80年代初农业经营体制第一次变革带
来农业高速增长t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之后,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
从党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纵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历程,发
生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84年。这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通过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推行和普及,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确立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
中的主体地位。到1984年底,全国99%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
营体制。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
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从而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i985年至1992年。这是确立改革目标模式的探索阶段,
改革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价格与流通体制的改革废除传统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
度, 逐步扩大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 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而使农
民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使农业发展水平达到
了一个耨的高度。但在此阶段农业生产中产前、产后阃题日益突出, 农民
如何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标志,在第二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出台,
将农村与城市融为一体,全面改革政府职能,将管理经济的手段由直接国家
参与转变为间接调控,使城乡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流通、大调整。
此阶段的实质是农业如何实现“两根本性转变”。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改革是在农村内部进行,商品经济的竞争只是在农民
与农民之间的竞争,那么第二个阶段,特别是第三个阶段的改革使竞争远远
超出农民之间,农民面临更多的是市场竞争。在此阶段的深层矛盾:一是国
家投入能力与农业持续发展要求不适应,农业基础脆弱,比较效益低下,内
在动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
难以进入杜会化大市场,狭小的经营规模不经济,农业比较效益低。三是传
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
用不适应,成为市场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四是以提供原料性初级产品为主
的农业生产结构对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不适应。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缘起的
基本背景。要解决这些深层矛盾,就必须研究变革农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探
索引导分散的小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途径,构建市场农业发展的动
力机制和利益机制,提出我国市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农民和农业组织形
式、农业产业经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层面进行整体创新。解
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业的
垄墨查些主兰些丝堇竺竺塞
比较效益。应该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是必要的,但提高农产品价格受
到国家财政补贴能力和消费者承受能力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限制。如
我国刚刚出台的粮食最低保护价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而采取的
措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提高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其中的弊端也
同时暴露出来,需要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二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
农户经营规模。实践证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扩大农户经营规
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办法。如南方省
份等经济发达地区,通过转移劳动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这种方式是以大量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前提
的,只限于在二、三产业较发达地区,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农村大多数地方
不具备这种条件。此外,还有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强化集体经营层次的
统一服务功能等等,这些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多
着眼于农业本身,还无力解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面临的深层矛盾。已有实
践证明,必须跳出农业内部小圈子,着眼于建立农产品生产、加_[、销售一
体化经营,建立大市场、大流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
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有农业产业化
经营较为成功的范例。从种植业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到
养殖业的猪、牛、鸡和特种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布在农村的各个领
域。从组织形式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以大中型“龙
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经营,又有大中型专业性批发市场引导农户生产经营
等a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广泛实施,拓宽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
总体思路,加快了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步伐,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选择
促进农产品稳定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目
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市场牵动作用,最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
给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引导生
墨垦查兰£些些竺兰竺竺壅一产,有什么样的消费结构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结构。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在
注重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重视品种和质量问题,尤其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
储藏、保鲜、加工业。从实现农村小康、富裕农民的角度看,也迫切需要开
辟增收的新渠道。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如收获1元
钱的农产品,通过储藏、保鲜、加工处理,美国可以再创造3.72元的产值,
日本能获2.2元的收益,而我国却只能得到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丁
的数量一般占农产品总量的80%,我国只占2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
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3倍,我国不到三分之。现在看来,实行农业产业
化经营,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把产后储藏、保鲜、加工和销售等产业发
展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村
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可见,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实现农村经
济发展目标的重要选择,也是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大市场的重要选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解决了,但在走向市
场的过程中,遇到一个突出问题是,难以把握市场信息,往往容易造成生产
行为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
适应。农业产业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新途径,“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
万户,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发挥了信息灵、实力强、规模大的优势,变干
家万户进市场为以“龙头”企业为主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
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的联结起来。农业产业化的过
程,也就是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过程,它不仅在农户与市场之间
架起了桥梁,而且构造了新的农业经营体制。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选择
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农户经营规模
小t不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实施,致使商品量上不去,劳动生产率上不去,运
用先进技术和物质装备的能力限制。目前我国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劳动力
人均只有0.33公顷左右,这种人多地少,只能进行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具体国
情下,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呢?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它
的独到之处在于;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又把农户组织了起来,围绕主导
产业和产品,形成~乡一业”、~村一品”、或“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实
14
查墨查些兰兰些丝堇竺竺壅一——
行区域性的生产,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程度;由于它是专业化生
产,能够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质装备,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水
平,有利于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性改造:弗通过廷馋农业产业链条·实现
了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有利于逐步形
成农业自我积累与发展的怠性循环机制。由此可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
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们
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选择
农业产业有其特殊性,一是农产品鲜活性强,不易储藏.要求尽可能短
时间、少环节、高效率地组织加_[和流通。二是农业生产具有自然风险和市
场风险双重压力,要求尽可能地与加工、营销环节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化
鼹风险,增加收益。基于这两点,发达国家采取的基本对策之一,就是实行
农业一体化经营。如美国农场主在过去的40年里,已逐步减少对期货市场的
依赖,更多地实行生产与加工、销售的纵囱联合,郎~体优经营。一些发展
中国家也在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各国农业一体化经营形式多种多样,综合
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合社,一手中是“公司+农户”。美国目前有4009多
个合作社.合作社加工、销售的牛奶占到全国总数的86%, 谷物和油料占
40%.棉花占41%,水果和蔬菜占200A,台作社生产、销售的农业投入晶占全鼠
总数的29%。欧洲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更为普遍,如芬兰2万多个奶牛户
(约占全国80%),组成47个乳制品合作社,设立33个加工厂,加工量占全国牛
奶总量的77%,年营业额达18亿美元之多。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发展农业一体化经营是一个普遍的做法。
可见,无论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大
趋势,都说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产业化
的思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促迸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与完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促进中国的农业进一步与国际
市场接轨,扶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
变”,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达到小康目
标。
壅璺查些£兰!!丝堇塑竺壅一一—一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和重要推动力量。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认真总结的探索,并
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将成为下一阶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其关键是龙头带动,其基础是农户
参与,其本质是由有关各方面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
参与各方面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生产专
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等综合特征。目前,农业产业
化经营在全国方兴未艾,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综观
全国农业产业亿经营的发展现袄,形势是喜人的,成果是巨大的。可以把它
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种纽织形式日渐增多
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大胆进行组织形式创新,目前我国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四种组织彤式概括如下: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猷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项产
业或产品,实行生产、加1=和销售一体化经营。这种形式发育较早,目剪也
较为普遍。据1997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资料,在全国11824
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5380个,占45。5%。
二是市场带动型。即通过发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带动区域
性专业化生产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形成。这种组织最早出现在山东寿光
市,目前在全国其它地区发展也很快。据博览会资料,市场带动型的有1450
个,占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的12。3%。
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即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特色经济入手,逐步扩
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体化的产业群、产业链。
四是中介组织带动型。郭政府专业技术部门、社区台作经济组织、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开展服务,培育和发展
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体化经营。
16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据博览会资料,中介组织带动型的有5380个,占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的28。
6%。
2.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内容El益广泛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之初,主要集中在畜牧、水产、蔬菜等产业上,内容
较少。种类单一,经济总量不大。近几年来,全国备地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实施内容,培育和壮大多样化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尤其是对一些新
兴的产业和产品一开始就实行一体化经营。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了内容丰
富,类型众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出现了许多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
增长点和增长带。据博览会资料,在全国1182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
粮油糖类有2483个,占21.O%:果菜类有3155个,占26.7%;畜牧类有3051
个,占25.8%;水产类有763个,占6.5%,其它类有2372个,占20.1%。
3、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地域逐步拓宽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始于东部沿海地区.但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也较快。
据统计,东部地区有5813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占总数的55.9%i中部地区有
4334个,占36.7%;西部地区有877个,占7.4%。随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
不断增强,一些龙头企业台q基地建设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有的还建成了跨省
区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如山东龙大企业集团1996年不仅在本地建立了15万
卣蔬菜生产基地,而且还跨区域在江苏、安徽、河北和天津等省市的20多个
县建成了3万多亩地的协作基地。
4.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过去的农产品大多只经过简单的初加工就进入市场,从地间到餐桌的产业
链条很短,农民获益较少。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一些龙头企业积极提高皂身
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动为农户生产提供产前的信息、生产资
料供应、资金扶持和产中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病虫害防治以
及产后的运输、贮藏、加工、分类、包装和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大大拉长了
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的收益因此
也有了较大的增加,
5.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结合日趋紧密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在于以和益为纽带形成经济共同体。近年来,各地
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建设,使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
l,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的各环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结合日趋紧密。目前,全国建立利益均沾、风
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合同契约型、股份合作型和租赁经营
型三种。
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知名品牌不断涌现
近几年来,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龙头企业已经在市场上
迅速确立了自己的知名品牌,鲡山东得利斯、江苏维维集团、北京鲲鹏、河
北旭日等等。一些龙头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大江股份”、“蓝田股份”、
“伊利股份”和“吉发股份”为龙头的农业类板块以其较为优良经营业绩和发展
前景,受到投资者的喜爱,尤其是农业类板块出现了一批高成长性、高收益
的股票,使农业板块备受市场关注。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正在不断
强化。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逄勃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体制转轨”和“增长转
型”的特殊时期,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化经
营在观念上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农业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不完备
首先从总体看,我国农业主导产品生产基地缺乏统一的布局和管理,地
域性和封闭性较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并集中在禽畜、蔬菜、水产养
殖项目上,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其次,某些主导产业的规模和档
次比较低。名优稀特产品的优势发挥得不够,特别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增
强市场竞争力,稳定外贸出口和国内销售市场方面,都有待一步解决。再
次,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还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的基地建设产业同构现象严
重,导致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总体竞争力不强。最后是缺乏与农业主导产品生
产基地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生产与加工不能衔接,信息传递受阻,
农业利益流失。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且存在一些问题
叁垦垒兰圭些些垒量堕竺查一—— 据农业部资料表明,全国11824个龙头组织中。平均每家企业销售收入
仅2602万元。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才30多家,这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很大,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另夕},“龙头”
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法律保障机制,
导致“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出现磨擦增多和矛盾,削弱了“龙头”企业抗御
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晟后一点是“龙头”企业之间竞争无序,企业内
部产权不明晰,经营管理薄弱。
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条件不完备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
地位和法人资格迄今未明确,政府对农业产业化也缺乏具体的扶持、保护政策
和措施。另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功能也不尽人意,无论社区性还是专
业性产业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化水平层次比较低,生产规模较小。凡此
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化发展。
4.市场化程度低
首先是我国市场经济法规建设不健全,指导农产品市场行为的政策变动频
繁,随意性和临时性较强。其次是没有专业市专场的分析与研究机构,对产品
导向和风险预期缺乏足够的分析。再次是市场建设不规范,经营管理水平低,
导致企业竞争无序,管理混乱。最后是缺乏对买卖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运转
约束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
5.人才匮乏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受阻的重要原因
尽管我国存在许多农业科研机构,然而多年来一直存在科研与生产和市场
相分离的弊病,更没有将人才这种活资源合理地配置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造
成科技成果的产业率和转化率低下,严重地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为现
代生产要素的引入,科研成果的扩散和农业技术变革的最终实现,均需要由具
备较高科技文化素质,较强接受信息的能力,掌握科学经营管理方法,敢于承担
风险及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操作的新型农民来推动。所以,解决人才问题
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中之重。
6.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仍存在着顾此失彼等短期行为
对全国农业产业仅经营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管理,政府搞”拉郎配,,的现象仍
时有发生。其次,政府所制定的法规缺乏连续性,造成许多法规形同虚设,利
19
鉴垦查兰£兰些丝兰竺堑垄————
益各方无所适从,各行其是。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滞
了农业产业化向横向纵向的大力发展。综上所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普
遍存在的一些阚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纯进程,是我Hj目前
在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重点
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
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具体实施中造成一定的盲目性。通过上述农业产业化理
论的阐述和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实施好农
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具备五个方面基本条件:一是要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主导产
业和产品:二是主导产业要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包括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区
域特色,并有较高的商品率:三是主导产业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通过深度开发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四是耍有动作灵括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五是要建立保障机制,股份合作机
制等.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必须着眼于五个方面建设.
1.抓好农业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巩固已有的生产基地,形成合理的农产品商
占占生产基地体系。按照自然、生态资源等特点,确定农业生产的基本布局,
逐步打破过去那种基地建设的封闭状态,通过辐射和引导来带动基地周围地
区,扩大基地建设的效果,形成基地建设区域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在保证粮食生产基地,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培育自我发
展、自我积累的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动态、合理的商品生产基地体系。
(2)集中力量办一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生产基础。可以在现
有基地的基础上,打破地区界限,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建成区域性的、大规
模的生产基地。可以考虑在种植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按照食物链条,必建
畜牧业生产基地。从而促进集约经营,创造规模经济。
(3)加快基地建设的市场化进程,鼓励多层次、多渠道的建设农产品商
品生产基地。要克服基地靠国家单一建设的格局,对于一些经营性的商品生
垄垦垒些£些些竺堇塑竺垄
产基地建设,可以逐步走向市场,通过社会、企业等渠道筹措资金来进行建
设。也可以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条件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
励并种渠道来建设一批高产、优质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4)建立、健全稳定的基地运作机制,尤其是基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的机制。属于政府建设基地类型的,在完善政府投资和追加投资的基础上,
按照农产品的流向和增值情况,建立起稳定的农产品转化方式,推进产后环
节的增值部分向产中环节返还。用社会力量兴建的基地,可以按照一体化经
营的要求,和基地(农户)与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同契约关系,
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以确保基地的良好发展势头。
(5)完善基地的系列化服务。围绕基地加强服务组织和服务建设,把龙
头企业、经济技术部门和乡村社区性组织的服务结合起来,从技术、物资、
信息等方面。为基地提供有效的服务,使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在这一
点上,沈阳第一村,于洪区北陵乡小韩村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村投资1.2
亿元.建立了“沈阳靓牛饲养加工基地”,每年平均自育、屠宰优质肉牛11
万头,还把“边角余料”分门别类,成立了皮革、骨粉、生物药、工艺品和
有机肥第6大加工厂,实行一条龙产业化经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小
韩村的二、三产业以及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也日渐成熟。l 9 9 7年被定为
全国“小康示范村”。
2.培育和建设“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辐射带动能
力强、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将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层次。
(1)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资源,来建设一批c-龙头”企
业。目前我国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很多。既有外向型经济主体,又有
~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营战略转移成为“龙头”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利用当地
资源和密切联结农民的优势,就地加工转化,形成种养加相互转化增值的生
产经营流程,在“龙头”企业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要明确“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要打破地域界限、部门界限、所有
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
的“龙头”企业。对于新建“龙头”企业要突出“大”(规模大、带动面广)、“高,,
2l
墨墨查兰兰些!!丝萱竺堑垄
(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
所有制、多种形式),立足于高起点、高层次。
(3)要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龙头”企业。建立起真正含义的现代企业,
是指企业能真正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农业产业化
经营中,建立起现代企业的“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
度的企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要大力推广‘农科教与“龙头”企业联姻, 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的科技
含量。农业科研院校与“龙头”企业联姻,用经济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
养现代适用人才,推进农业产业化上一新水平。
3.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
贸工农~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其中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组织资源,而且在农业产
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积极而稳妥地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问题并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
(2)明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从法律上明确合作经济组织法人
地位,可以避免若干不必要的争论,有利于促进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法律的要
求开展活动。
(3)因地制宜,确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对有条件或已形成社区
性或专业性产业一体化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大扶持和引导的力度,特别是
办好龙头企业,使其上水平、上规模,逐步在市场竞争中巩固和扩大产品占
有率。
(4)制定切实有力措施,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县、乡农协实体
可以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财政部门要为农协提供开办费和启动资金,税收部
门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照顾,金融部门要允许承贷承还和税前还贷,并利用
进行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来支持农业产业化,对以外资企业为龙头的产业
化企业要积极给予外汇倾斜,帮助其做好结售汇业务,并鼓励其刨汇。对农
协需用贷款在确有经济效益和偿还保证前提下,银行要适当降低协会自有资
金比例,利率从优。
.些墨垒兰兰兰!丝堇竺堑壅.
4.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本质上说就是发展市场农业。通过发育农产品
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增减主导产业,带动区域化生产,
把生产与销售联结起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水平。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市场体系是实施经济发展
战略的目标要求。
(】)健全以初级市场为基础,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全国性批发
市场为龙头,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设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
络。
(2)继续加强和完曹市场管理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3)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农村资金市场和土地市场,并进
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4)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
格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5)健全和完善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建立和落实重要
农产品的风险调节基金制度以及相应的自动监控、自动调节的运行机制。
(6)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督体系,以保障市场体系的有序运行。
(7)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运行机制。一是市场竞争环境迫使“龙头企
业”与农户建立的利益机制:二是建立法律约束机制,认真履约,违约必究;
三是受理约束机制,企业决策要体现多数职工的意愿,并符合章程的规定。
5.坚持和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人才战略,有目的地推进农业科研机构的
市场化进程。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构建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必须进
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在人才使用上实行基础和理论研究,高新技术
应用研究,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层次结构的合理人才搭配;
同时·逐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进入市场,面向市场搞科研,坚持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并重原则,使农业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对已出现的大型农业
企业集团,要注意保证对科技的投入,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使农业企业
集团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大型高科技农业企业集团。
(二)、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经济规律,以间
接调控和服务的方式进行,做到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1.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统一指导和协调管理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呼吁尽快建立全国性农业产业化统一组织协调机
构,对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整体指导,以避免农业产业化建设重复过
去T作中那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大而全⋯‘,J、而全”的老路。建议成立全国农
业产业化组织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落实全国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
制定全国性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文件和发展规划,明确全国农业产业化指
导方针、发展思路和政策倾向,使地方的工作更主动一些,步伐迈得更快
些。
2.政府给予积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1)政府对农民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农业产业化起步阶段,人们对它
的认识不可能深刻和完整,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帮助干部群众认识其重要意
义.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农户和企业积极主动地、自愿地投入到农业产
业化中来。
(2)政府要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最重要的是产业政策导向, 政府要以
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基础,规划、干预和引导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
而做到纠正产业结构的偏差,选择主导产业,避免产业同构和产业趋同。
(3)积极出台资金投入政策。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应该起到导
向和引路作用,推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投入,依靠农户、企业、社会向农业产
业化投资。一是设立农业产业化建设专项资金,资金运行实行有偿使用,滚
动周转。二是引导外资投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大产业化的宣传力度,积极
调整和完善各项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独资、
合资、合作等形式,吸日I外来资金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三是
积极鼓励城乡工商企业向农业领域延伸。应该鼓励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对
接,城乡联动等方式,引导资产雄厚的工商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向农业产业化
靠扰。四是以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产业化建设资金。可考虑选择~些
规模火、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和有一定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
行股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管的研究
政府在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
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
用,进一步明确和理清农村工作思路,加快农业变化进程,即将各参与者主
体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建立科学的组织体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
风险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率运作的经营系统,最终
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4采取措施保护各市场主体的利益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排除传统体制的障碍,将农业产业各环节
的利润更多地让利于农民,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发展动力,政府在其
中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立法,明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具体地措施,明确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法律地位。二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为农民从事生产经营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三是农业产业化经
营系统实行价格保护政策,逐步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价格保护政策和风险
保障机制,以帮助农民抵御来自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两方面的风险。四是处
理好利益分配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
5、发挥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
通过国家引智推广项目,将对引进国外智力在农、畜、渔等方面形成的
产业项目给予全额资助,并提供全程服务。结合目前全国进行的政府机构改
革,将政府原来的一些经济管理部门改造成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组
织,利用政府在科技、人才、信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建立各
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制订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等。同
时,要搞好科技服务,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地区农业创新体系,集
中力量优先发展农业新兴技术,此外还有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工程技术等。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研
究,并迅速将其研究成果转化和扩散到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从而,提高
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到90年
代初,部分地区也进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毕竟
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挣脱出来,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很深。如何在有中国特色
查垦查些生些!!竺堇塑翌塞——一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探索阶
段。
AbStract
To develop AgrieUltural integratiOil vigoroHslY i S olle of the
impor rant strategi C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n China’s
agri 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y.Agri CIllturo,1 integration has spread
al 1 ovel-the country as the nlaill method to real ize the”second
leap”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llomy,which i S advanced by
Mr.Deng Xiaoping.In order to make thi S new matter well knovrn and
to promot,e China’s agri ellltural and rur£t1 economy.thi s e s say
researches profoundlY on agricultufal integrati011.
Thi s article i s Compo Sed of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mainlY
cO rlCerltrates on the searching for the theory 012 agricultufal
i rltegratiOn. It analyzes and illustrates the basic feature s
theoretic foundation and the developing mode for AgricultufallY
integratiOil.The second part states that agricultufal integratiOll
i s the maill way to realize the”second 1eap”and the necess£try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fal and rllral
econorily.The third part Stllnlll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 sting
probl e rfl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And the last part
propo ses a seties nleasure to quicken the step for China’S
agriculturo,1 integratioil.
注释:
①《论农业产业化势,1 99 5年l 2月11日《人民El报社论》。
@农业部:《农业发展报告》(1 99 5),第1 5 9—1 6 0页。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④潍坊市长王大海等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定义,转71自艾丰等: 《造就一种新关系新格
局》,《人民日报》1 9 9 5年1 2月1 3 E1.
④吴亦侠等: 《山东农村考察报告》, 《农村经济文稿》1 994年第1 2期。
@姚中利等:《农业产业化与海南农业》,《中国财经报》l 99 6年1月1 6 El。
@潘耀国:《也谈产业化*,《农民El报》1 99 6年1月1 6日。
@熊学刚: 《产业化: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啦光明日报》1 996年4月6日
@王学习: 《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55, 《改革与试验》1 9 96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年第l版第2 5页。
参考文献
l, 李江、颜波:《中国经济问题报告》,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11月
2. 李东旭、石兴利:《1999中国经济预测与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3. 韩俊、陈劲松、张庆忠:《产业化:中国农业新趋势》,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4. 范小建: 《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 998年2月
5 牛若峰: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框架》, 《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5月
6. 姚志奇: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农业经济》1997年第5期
7. 丁力: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形式与政策》, 《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2月
8. 杨继瑞: 《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机制的思考》, 《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4月
9. 许行贯: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 《中国农村经济》1997
年7月
10.魏法元: 《农业产业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农业经济》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