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132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苏州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姓名:陶凌云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赵增耀
20100301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摘 要
I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摘 要
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在宏观层面和产业层面
上利用外资的效果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产业层面的引资效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高
新技术产业严重依赖外资,产业关联效应不强,FDI 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不强等等。为
了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并实现外资和内资在产业层面的协调发展,本文将
FDI 的产业效应作为研究主题。通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外商
直接投资理论和对跨国公司的产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市场不完全性的假设
前提,对FDI 的产业效应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不仅从理论机理上阐述了FDI 产业
效应的形成机制,还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对FDI 产业效应的构成体系和影响因素,
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选取江苏省制造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可以提升
FDI 产业效应的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战略。
在FDI 的外部性、市场不完全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前提下,FDI 的载体跨国公司不
管在国际生产链的扩张阶段、集群阶段还是整合阶段的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产业经济
特征,这是FDI 产业效应产生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FDI 的产业效应就是跨国公司
的投资行为,透过资本、商品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机流动,在产业层面上改变东道国(地
区)的需求结构和资源结构,间接影响经济效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会间接地通过传导
机制直接深入东道国产业内部,借助生产活动的安排,利用多种生产要素向其他企业、
前后向关联产业流动,促进当地产业和企业与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提升东道
国整体产业的效应表现。由于实现产业增长需要一定时间,FDI 在促进东道国资本形
成及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优化的过程中,会对产业投资总量、产业关联度发生影响,
并表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性。因此,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
效应就是FDI 产业效应中的间接效应。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就是FDI 在产业层面上对国内资本存量产生影响的过程。行
业层面上,FDI 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生产函数的选择。而FDI 对任一个行业
内的国内资本存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商投资的动机和外资所来源的行业的特征。
一般来说,市场寻求型(水平型)FDI 倾向于具有正面效应,而生产成本驱动型(垂
摘 要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II
直型)FDI 可以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效应。行业需求越缺乏价格弹性且跨国公司在该
行业内的比重越大,垂直型FDI 的正面效应就将越大。投入品行业的FDI 趋于对国内
资本存量具有正面效应,而产成品行业的FDI 却可能同时具有正面或负面效应。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是FDI 进入东道国某一产业后,引起该产业变化的同时,对
其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包括FDI 在刚刚进入时的初始生产效应和与当地企业发生关联
后的反馈效应,并且处在上游和下游的跨国公司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力。当外资企
业处在下游时,那么外资项目的出口倾向越大(或者进口替代),外资项目在细分的
市场中与当地企业区别越大,外资项目越多地使用当地的中间产品,则FDI 的初始效
应就越大;当上游产业的不完全竞争程度越高(价格越是高于成本),反馈效应就越
强;当下游产业对下游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以牺牲进口为代价扩张销售额的潜力越
大。反馈效应使产出进一步扩张并使福利增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就是FDI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发生的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
机制和互动效应,主要表现为FDI 与产业集聚度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互动机制是
互动效应实现的重要保障。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互动机制保障的前提条件下,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共分两个步骤实现:一是产业集群形成对FDI 的引力,二是
FDI 增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可以将FDI 集群的升级看作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发
挥,也就是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出现了良性的互动效应。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选取江苏省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FDI 的产
业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并且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差异也会对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产生一定影响。最后在提升FDI 的产业效应的研究主旨下,本文
提出了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整合战略。以产业效应为基础外资政策的调整包
括:在引资方面应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以培育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外
资进入模式上要鼓励跨国并购,以强化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后向联系;注重产
业集群的区位及产业选择的导向;考虑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向的引导并通过
集群政策来强化服务功能。以产业效应为基础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包括:以集群政策代
替传统的产业政策,并在FDI 产业投资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政策。
关键词:FDI FDI 的产业效应 产业投资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集群效应
作 者:陶凌云
指导老师:赵增耀
The Study on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Abstract
III
The Study on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the nation with the largest inflow of FDI among the developing
nations. But the effect of FDI is much different between the macro and industrial level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industrial level is not optimistic. For example, high-tech industry
depends on FDI seriously. Besides, industrial linkages are not strong and the root of FDI
industry is not strong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DI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we study the industrial effect
of FDI.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nd based on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or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alysis of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we have made a deep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incomplete industrial market. We have not only explained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in theory, but also analyzed the system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it
through models. Finally, we 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to make empirical tests
and put forward the coordinating polices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externality of FDI, incomplete market and the cluster theorie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s the media of FDI, have shown an extent of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at the stage of enlar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and cluster,
but also at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We think that the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are just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t goes through the organic inflow of
capital, commodities and labor force, and changes the structure of demand and resource in
host nations on the industrial levels. It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effects indirectly and such
changes will penetrate into the inner industry in host nations indirectly through
transmitting mechanisms. Tho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factors flowing
into the other firms and connecting industries, it can also encourage the contacts among the
domestic industries, firm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ed
Abstract The Study on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IV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effects. Because it takes some time to realize industrial growth,
FDI will affect total industrial investment, industrial linkage and show some cluster
characteristics in host nations during the course of capital 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us,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FDI include
industrial investment effect, 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 and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The industrial investment effect is the course that FDI affects the domestic capital stock
on the industrial level. The relationship of FDI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on the industrial
level mainly depends on the choice of production function, but the impact of FDI on
domestic capital stock in any industry depends on the motive of FDI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uring industries. Normally, market-seeking FDI is inclin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while
the cost-driving FDI can ha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More inelastic
of the industrial demand and bigger percentag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vertical FDI will be bigger. FDI in input industry tends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domestic capital stock, while FDI in output industry may have double effects.
The 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s of FDI are the impacts on the upper and lower industries
after its entry into host nations and induced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nclude initial
production effects after entry and feedback effects with linkages with local firms. Beside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on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
and impact. When the foreign companies are on the lower reaches, the exporting tendency
of foreign projects is bigge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eign project and local firms
is bigger, foreign projects will use more local intermediate goods. Then the initial effects of
FDI will turn bigger. When the extent of incomplete competition on upper reaches is higher,
the feedback effect will be bigger. When the elasticity of products on lower reaches is
bigger, the potentiality to enlarge the sale at the price of import will be bigger. The
feedback effects enlarge the output deeply and improve the welfare.
The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of FDI i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FDI and cluster during the agglomeration, and mainly behaves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FDI and cluster. Usually, interaction mechanism is the assurance of
The Study on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Abstract
V
interaction effect. Under the premise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FDI and industrial
cluster,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action effect has two steps. Firstly, industrial clusters form
the attraction of FDI. Secondly, FDI strengthens the mo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We can
look on the upgrading of FDI cluster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ffects, which arises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FDI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choose Jiangsu province to mak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have found the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of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Moreover,
the 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s and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s can also affect the industrial
investment effects of FDI. 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coordination of FDI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 with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On the basis of
industrial effects, the adjustment of FDI policies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projects with high industrial linkages to foster domestic related industries, the
encouragement of transnational merger to strengthen the backward linkages between
foreign firms and local firms, the emphasis on the orientation of cluster region and industry
choic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rnal cluster structures and the guidance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cluster polices.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effect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es include the substation of cluster policy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al polices and deepening the industrial cluster polices on the basis of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Key words: FDI the industrial effect of FDI the industrial investment effect of
FDI the 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 of FDI the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of FDI
Written by: Tao Lingyun
Supervised by: Zhao Zengyao
图 目 录
图1-1 1990-2008 年中国吸收FDI 的概况......................................................................2
图1-2 FDI 对我国资本形成的贡献情况表......................................................................3
图1-3 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情况.....................................................................................4
图1-4 FDI 企业从业人员年增长率与总从业人员年增长率比较..................................5
图1-5 1996-2007 年我国外资企业整体的当地成分.......................................................8
图1-6 本文的研究范畴...................................................................................................11
图1-7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的逻辑思路........................................................................17
图3-1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44
图3-2 FDI 的产业福利效应图........................................................................................44
图3-3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变迁.......................................................................................46
图3-4 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产业升级...................................................................46
图5-1 下游产业的供给和需求.......................................................................................82
图5-2 生产的影响效应和反馈.......................................................................................84
图5-3 上游产业的供给和需求.......................................................................................86
图6-1 FDI 集群互动机制的效应....................................................................................98
图6-2 产业集群对FDI 的引力作用...............................................................................98
图7-1 江苏省近年实际利用FDI 额及占全国的比重.................................................105
图7-2 江苏省跨国公司投资分布演化趋势.................................................................107
图7-3 2002-2007 年间江苏省制造业区位熵的变动...................................................110
图7-4 2004-2007 年江苏省制造业分行业FDI 数据..................................................119
图8-1 FDI 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132
表 目 录
表1-1 中国吸收FDI 的产业统计(截至2007 年底)...................................................6
表1-2 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 (单位: 亿美元、%)..................7
表1-3 不同行业前后向关联系数以及国内外投资率比较.............................................8
表2-1 关联效应的案例分析研究...................................................................................28
表3-1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36
表3-2 FDI 的类型与产业分布........................................................................................38
表5-1 跨国公司产业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影响...................................................55
表4-1 不同生产函数对模型结论的影响.......................................................................58
表4-2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65
表5-1 跨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或组织)的关联.......................................................72
表5-2 特许经营的优点和缺点.......................................................................................74
表6-1 产业升级的4 种途径.........................................................................................100
表7-1 2008 年不同省市的FDI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比较........................................104
表7-2 2002-2007 年江苏省制造业集群的区位熵.......................................................109
表7-3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类别..................................................................................... 111
表7-4 截至2007 年止江苏省内流FDI 前10 位来源国及所占比重(%) .............112
表7-5 2000 年年江苏省工业外资企业增加值的行业分布及该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
应度系数..............................................................................................................113
表7-6 总方差分析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117
表7-7 15 个部门各自4 个主成分的得分Component Matrix(a) ................................117
表7-8 江苏省制造业15 部门FDI 后向关联效应总得分及排名...............................118
表7-9 江苏省制造业FDI 集群互动机制的实证结果.................................................121
表7-10 江苏省FDI 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的回归结果...............................................123
表7-11 五种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127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1
第1 章 导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世界银行曾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带来诸多好处——技术转让、管理技能、产品
出口渠道等。如果发展中国家希望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技术差距,提升管理水平,开
发出口市场,就必须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吸引直接投资”(World Bank, 1993)。国际直
接投资,不仅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而且促进了全球性企业——跨国公司的迅
速成长。而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FDI 的流入、
流出总量以及输入、输出存量持续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际
贸易的增速,成为世界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数据,在
1973—2005 年期间,FDI 的年流入量从250 亿美元增加到9160 亿美元(2000 年达到
将近1.4 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2006 年1.3 万亿美元,接近2000 年的最高峰),增
长了近36 倍,而同期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从5750 亿美元增加到103931 亿美元,增长
了约17 倍,增速不及FDI 的一半。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令全球瞩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截至2007 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已近约25 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并已成为世界第
三大贸易国。中国成功地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型成为“世界工厂”。西方经济学
家惊叹:“在近20 年的时间里,中国10 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 倍。在人类历史上,
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速的改善”’。进入新世纪的中
国,己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经济转
轨的成功。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激进式的经济转轨方式不同,中国选择了渐进式的制
度变迁模式,采取边际性的增量改革和“试验推广”方式推进经济转轨。无疑,这种
成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理论界对此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争论,但是学术界和
世界银行获得共识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的渐进式经济转轨的成功得益于FDI 持续的流
入。1992 年后,中国进入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FDI 持续流入,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2
给我国经济带来全方位、深入的影响。2003 年,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资引进国。截至2007 年12 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
企业37871 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7.68 亿美元①。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仍然保持着
引进FDI 最多的地位。尽管如此,中国吸收的FDI 在宏观和产业这两个不同层面上
的经济效果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一)宏观层面的引资效果显著
1、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
我国的引资政策大致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1978-1991年),高速增长阶段
(1992-1995年),调整和低速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以及强劲增长阶段(2002
年至今)。图1-1描述了1990-2008年我国吸收FDI的总额、年度增长率和FDI占GDP的
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FDI流入的绝对额逐年增长,从1990年的32.47亿美元增加到
2008年的923.95亿美元,增加了近30倍。其中,1992年实际吸收FDI的增长率高达
152.13%,之后出现回落,甚至在个别年份出现负值,这主要受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的
影响,总体上还是保持平稳增长的。而从FDI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FDI的持续流
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有一定贡献的,并在1994年高达6.1%.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亿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
FDI绝对额
FDI增长率
FDI/GDP
图1-1 1990-2008年中国吸收FDI的概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度。
① 中国统计年鉴,2008 年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3
2、FDI已有一定的资本形成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并不一定等同于外商所形成的投资。如果外商采用兼并或收
购的方式进行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一般不会超过其所形成的投资,甚至会降低
总投资,仅仅是现存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用于新建或扩建原有的国
内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引起国内投资等量增加;如果外商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资,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小于其形成的投资。FDI 作为一种资源或要素,它流入的结果是其
中一部分转化为东道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和资本形
成,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随着外商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
源中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不断上升,FDI 在我国资本形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如图
1-2,FDI 形成的固定资产占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定比重,这一比重较稳定,
只在1994-1998 年出现迅速上升的阶段,这也与我国引资政策的阶段性特征相吻合。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从流入到形成固定资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经历外资引进的迅速
发展阶段后,这一比重就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扬,其中1998 年达到峰值8.98%.
国内总投资包括本国投资者所形成的投资和外商所形成的投资两部分。如果外商
直接投资所形成的投资增长过快,就会将部分国内投资挤出实体经济之外。而从图
1-1 可以看出,尽管目前中国吸收的FDI 规模不断增大,但在其总量上对国内资本的
挤出效应并不明显,FDI 的流入量在中国的总固定资本形成中并没有出现持续上升的
趋势且从1998 年后出现下降。由此可以认为,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
贡献还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外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
FDI占固定资
产投资的比重
FDI形成的固
定资产占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
资的比重
图1-2 FDI对我国资本形成的贡献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4
3、FDI已具有一定的就业促进效应
FDI 的就业促进效应是对就业数量的直接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直接吸纳的
就业人员的数量。FDI 企业进入中国发展,为适应本土化的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实现员工的本土化,这本身就会为社会提供许多的就业机会。如图1-3,在我国外
商直接投资企业中,从业人员总数逐年增加,从1985 年的6 万人猛增到2007 年的
1583 万人,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并呈不
断上升的趋势,从1985 年的0.01%上升到2007 年的2.06%。这说明FDI 企业吸纳的
劳动力数量很多,而且承担越来越重的就业吸纳量,对我国就业数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从FDI 企业从业人员年增长率与总从业人员年增长率比较来看,虽然FDI 企业从业
人员的年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明显高于总从业人员的年增长率,如图
1-4 所示,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起着很重
要的作用,FDI 已形成一定的就业促进效应。
图1-3 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5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FDI企业从业人员全国从业人员
图1-4 FDI企业从业人员年增长率与总从业人员年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通过国家统计局2005 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二)产业层面的引资效果不容乐观
持续流入的FDI 在我国三大产业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如表1-1 所示,截止2007
年底,第二产业吸收FDI 的比重最大,达到67.53%. 因而,产业层面上的引资效果
势必会与整个经济基本面的引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FDI 的宏观经济效应可以为东
道国的产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却未必带来东道国的产业成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
景下,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FDI 导致国际产业分工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并导致新一轮
产业转移。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或产业时,由于一直保
持着转移“梯度”①,跨国公司始终掌握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特别是发达国家
在高技术产业和领域的技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另一方
面,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强化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并且控制着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
节,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处于不利的从属地位或边缘地位,削弱了发
展中国家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的自主性。由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
深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大量引进FDI 将会使其缺少自主性进而使产业发展乃至产业安
全受到威胁②。
① 转移梯度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区域转移顺序上来看,主要沿美国→ 日本→ 东南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NIEs)→ 中国和东盟四国这样的区域梯次结构;二是从产业转移顺序来看,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梯度依次进行。
② 吕政,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2)。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6
表1-1 中国吸收FDI 的产业统计(截至2007 年底)
产业 项目数(个) 比重(%)
合同利用外资金
额(亿美元)
比重(%)
总计 632297 100 13011.6 100
第一产业 17520 2.77 235.47 1.81
第二产业 457540 72.36 8786.71 67.53
第三产业 157237 24.87 3989.42 30.66
资料来源:根据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
1、高新技术产业过度依赖外资
当FDI 投资于某一行业时,可以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很有可能
不是中国意义上的产业发展。外来投资可以促进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但由外资带动
的产业转移是否一定能带来国内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中国
目前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大量外资进入的产业大大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但这些产业不是中国(资本)的产业,其中外资比重过高,如表1-2 所示,尽管
从2002-2007 年,我国的总出口额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在逐年增加,外资企业的
出口在全国总出口中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自2005 年后有了少许下降。如果按2006
年统计数据,全部流入的外资中FDI 占97.74%计算,则中国出口竞争力的53.17%来
自外资。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优势更显而易见,截至2007 年底,这一
比重已经高达86.76%. 这就说明由大量外资掌控的产业的增长并不是东道国真正意
义上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过度依赖于“三资”企业。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即使那些在国际市场中被广泛认为已经具备竞争能力
的产品,如家电业,实际上许多核心技术都在西方跨国公司手中。目前我国高新技术
产品出口的88%、机电产品出口的74%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7
表1-2 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总出
口额
高新技术产
品总出口额
外资企业高新
技术产品总出
口额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中外资企业所占比
重(%)
外资出口占
全国出口的
比重(%)
2002 3255.96 678.70 356.60 52.54 52.2
2003 438.28 1103.20 942.60 85.44 54.8
2004 5933.26 1655.40 1445.90 87.34 57.1
2005 7619.99 2182.48 1919.64 87.96 58.3
2006 9691.00 2814.86 2478.83 88.06 54.4
2007 12180.00 3674.70 3188.70 86.76 55.4
数据来源: 根据商务部外资统计和进出口数据计算而得。
2、产业关联效应不强
从长期来说,企业生产效率的改善和生产力的提高比获取短期的经济增长更为重
要,产业间协调、联动发展比主要由外资带动的单个产业发展重要得多。外商投资企
业可以通过对国产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强度来消除对本国内企业的关联效应。当然这也
和外资所投入的行业本来的产业关联度有关。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具有“两头在外”
的特征,其先进机器设备以及零部件主要来自母公司,即生产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
同时其产品也主要销往国外,即“大进大出”。外资企业的这种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
上阻断了其与国内企业的关联,根植性较差,形成了所谓“草根工业”。外资企业所
在行业的产业关联度及对东道国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可以用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当地
成本来衡量①。如图1-5,外资企业的进口额除了在1998 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
略微的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一直在增加。外资企业的整体的当地成分具有一定的波
动性:1996-1998 年上升,1999-2004 年下降,2005 年至今又开始上升。外资企业的
中间品投入在这些年都呈现上升。然而,这种测算结果实际上是夸大了真正意义上的
由“本土企业”提供的中间投入品的比例。因为外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一
部分“中间投入品”是由我国境内的企业(包括本土企业和在境内的其他外资企业)
所提供的。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外资企业在全国中间产品的进口中占
75.48%。由此可见,外资企业对国内的中间投入品的需求非常有限。而表1-3 则描述
①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当地充分问题,竺彩华(2007)给出的公式为:当地成分=(外商投资企业的中间投入—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总量)/外商投资企业的中间投入。外商投资企业的中间投入采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
值与工业增加值的差值来估算;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额按当年的平均汇价折算成人民币。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8
了2002 年那些外资市场份额较大的行业的前后关联效应以及这些行业内国内投资和
国外投资变动的特点。对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和
家具制造业等市场份额由外资占据的行业,影响力系数均>1,但感应度系数却很小,
这说明这些行业有一定的后向关联效应,但前向关联效应不显著。再来看这些行业的
投资状况,不难发现,外商投资的增长率要远远高于国内投资的增长率。由于RDI
均>0,说明在这些行业,外商投资只是对行业内国内资本的形成有相对的挤出效应。
0.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亿元
0
10
20
30
40
50
60 %
外资企业的中
间投入(亿
元)
外资企业的进
口额(亿元)
外资企业整体
的当地成分
(%)
图1-5 1996-2007年我国外资企业整体的当地成分
资料来源:根据1997-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商务部历年进出口数据整理。
表1-3 不同行业前后向关联系数以及国内外投资率比较①
行业
外资市场份额(以
产品销售收入计算
的%)
影响力
系数
(2002)
感应度
系数
(2002)
RFI(%)
(2002)
RDI(%)
(2002)
电子及通讯
设备制造业 81.91 1.27 0.79855 25.35 12.56
仪器仪表文
化办公机械
制造业
72.33 1.32 — 21.46 12.27
家具制造业 50.49 1.22 — 21.90 6.20
皮革毛皮羽
绒及其制品

49.25 1.23 — 13.32 9.60
① 竺彩华,FDI 外部性与中国产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P217。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9
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业 41.53 1.21 — 11.14 9.00
塑料制品业 41.44 1.20 — 16.58 13.44
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 36.36 1.21 — 10.92 6.63
金属制品业 36.23 — — 9.66 5.48
注:影响力系数即衡量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的经济参数;感应度系数反映某一产业对其他
产业前向关联程度的经济参数;RFI 表示行业实收外商资本的增长率;RDI 表示行业实收资本(包括本土企业和
外资企业的投资)的增值率。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3 年。
3、FDI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不强
近年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经常出现的“群体式迁移”投资,有可能会割断与地方
生产系统的联系,使地方生产系统逐步丧失竞争优势,由此损害东道区域的自主创新
能力,造成对跨国公司的过度依赖(朱华晟,2002)。这就是说,依据当地企业与跨
国公司系统的关联程度,至少可以区分两类产业集聚区域:一类是可以为跨国公司提
供战略资产并提升其所有权优势、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地方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的一些
专业化产业区),而另一类就是群体式迁移所带来的产业飞地——与地方生产系统关
联甚少的企业群聚。这种群聚非常类似马库森所定义的“卫星平台式”产业区。虽然
最终产品在东道国市场大量销售,但中间品供应渠道却被限制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
当地企业无法与子公司形成有效的产业关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集群的
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生产系统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联系(苗长虹等,2002)。
受关联效应的限制,中国的FDI集群的“飞地”效应在短期内的确存在。外资企业主
要嵌入于全球生产网络和外资企业间网络中。为了重复使用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 并
降低交易成本, FDI集群总有整体迁移和维持原有协力网络的倾向。而本土企业主要嵌
入于当地社会网络中①。不同的网络嵌入使得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依据各自的社群网
络吸取资源而发展, 形成二元性的网络结构。
上述现状说明利用FDI不能只注重引资规模,还要注重引资质量的提高。而对引
资质量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宏观层面的经济效应,还要考虑产业层面的评价。这就使我
对FDI的产业效应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它确定为论文的研究主题。迄今为止,理论
① 张晔, 梅丽霞,网络嵌入、FDI 主导型集群与本土企业发展———以苏州地区自行车集群为例,中国工业经济
2008(2)。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0
界并没有专门针对FDI产业效应的系统研究,也没有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因此,在分
析我国产业层面引资效果的现状时,我不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在影响东道国
产业发展的过程中,FDI的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究竟是什么?(2)FDI的产业效应究
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是什么?(3)FDI的产业效应对于一
国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订及调整有何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对FDI的产业效应进行
界定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1.1.2 选题意义
对FDI 的产业效应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还具有一定的
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1)本文的研究开辟了FDI 经济效应的产业分析视角,并将FDI 的直接经济效
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做出区分。研究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20 世纪80 年代以
来的一个热门课题。一方面,FDI 作为资本,进入东道国将产生资本效应,即作为投
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对国内投资产生替代或互补效应,影响东道国资本形成,
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FDI 作为一项“打包”资本,包含资本、管理、技术
以及渠道等综合因素,对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由此,可以
看出FDI 进入东道国并不会直接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那么究竟要通过那些渠道的
间接作用才能形成经济增长的效应呢?本文将FDI 的直接经济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
做出区分,可以对FDI 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有更直观的评价。然而现有的文献都是
从宏观的层面,用总量的衡量方法来解释FDI 对东道国产生的经济效应。产业层面的
系统研究通常被忽略。因而本文对FDI 产业效应的系统梳理和剖析,开辟了新的视角。
对产业层面上FDI 经济效应形成的机理和内在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FDI 产业效应的发生机理、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并通过实证分析对FDI 的产业效应进行评价,使得产业层面上FDI 经济效应的研究
不再是简单的定性的描述,整个理论体系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
2、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分析FDI 产业效应中的间接效应,也就是对FDI 影响产业经济效果的途
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提升FDI 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通过对FDI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11
产业效应体系的综合研究,可以发现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有利于实现外
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也就是经济政策的制定既要考虑引资的效果还要注重产业
发展的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主导产业的确定,还可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从而提
高外向产业的竞争力。
1.2 研究范畴及方法
1.2.1 研究范畴
图1-6 本文的研究范畴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影响的日益加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研
究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热点之一。如图1-6,从东道国视角来看,对FDI 的研究主要
涉及以下领域:
(1)FDI 区位选择。主要包括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决策机制研究;影响FDI
区位选择的因素研究;各国(地区)对FDI 竞争的研究等等。
(2)FDI 特征研究。主要包括FDI 动机、类型以及进入方式等研究。
(3)FDI 经济效应研究。主要研究FDI 对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经济增长效应、资本形成效应、技术外溢效应、贸易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升级效应
等。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
FDI 研究范畴
FDI 区位选择 FDI 特征 FDI 经济效应FDI 政策
宏观层面 产业层面 微观层面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2
(4)FDI 政策和管制问题。主要研究东道国的FDI 激励、管制等政策以及国际
比较。
本文的研究范畴主要是产业层面上FDI经济效应的研究,并且是间接效应的研究。
从产业层面上来说,FDI 的流入必然会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面上的
资本形成、产业层面的技术水平、产业增长等等发生一系列影响,主要包括直接效应
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就是FDI 本身对东道国产业的直接影响。例如,就对产业结构
的影响来说,根据FDI 流入时所进入产业的差异,可以初步判定FDI 是否带来东道
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然而,FDI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存在间接效应。当FDI 进入东道
国的某产业从事生产活动时,受专业化分工的影响,通常会与上下游的企业发生一定
的关联。借助产业关联的功能,产业结构能够调节自身的运行,并实现不同产业间布
局的合理化。因而产业关联机制可以被看作产业结构赖以协调和运转的方法和手段。
产业关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是否能够实现优化,即合理化和高级化。FDI 的
产业关联效应也就属于FDI 在促成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间接效应。因此,本文所要
研究的间接效应就是指FDI 进入东道国某产业后,通过与当地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活动
中的相互联系,对产业增长产生一系列影响的过程,它包括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产
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其中产业投资效应可以影响产业面上国内资本的形成,
产业关联效应可以影响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布局,产业集群效应可以影响东道国产业组
织的优化。至于FDI 对产业内和产业间技术水平的影响,一来由于理论界这方面的研
究已经较多,二来我们认为可以将其纳入产业增长的范畴,因此,本文对技术溢出效
应就不做研究。
尽管本文研究主题是FDI 的产业效应——属于中观层面FDI 间接效应研究的范
畴,但还要涉及到FDI 的特征甚至FDI 政策方面的相关研究。从东道国视角来看,
普遍认为:吸收FDI 是为了实现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包括资本存量的提高、产业结
构和产业组织的优化,并最终实现产业的增长。但是很显然,这种观点仅考虑了FDI
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由于实现产业增长需要一定时间,FDI 在促进资本形成并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过程中,会对产业投资总量、产业关联度发生影响,并表
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性。因此,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
就是FDI 经济效应中的间接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FDI,这种产业效应会有不同的表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13
现,并且会影响东道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对产业层面FDI 间接效应的研究有利于提高
东道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并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
1.2.2 相关概念及界定
基于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特定的研究范畴,现对以下概念做出界定。
1、FDI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现代资本国际化的主
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FDI 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
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
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
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
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①。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间
以及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有关于“持久利
益”(lasting interest)的衡量有2 个原则:① 直接投资者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长期合
作关系的存续性;② 直接投资者在东道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的重要程度。根据以上
原则,直接投资的企业就是拥有一定的股份或投票权,从而允许直接投资者参与对东
道国企业的有效管理或控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没有在时间框架上给予“持久利益”(lasting interest)
明确的定义,而更加恰当的标准就是在东道国企业中的所有权的比重。IMF 对此设立
了门槛,即拥有东道国企业10%的普通股股权或投票权或类似的对单一企业的权利。
OECD 也提倡用10%的普通股股权或投票权来衡量直接投资关系的存在。如果达到了
这一标准,那么FDI 的概念中将包括下列机构主体:
(1)子公司,即非本地的投资者拥有50%及以上的权利(控制权)。X公司在下
列情况下会成为N公司的子公司:①N公司是X公司的股东,对行政、管理和监督主
体具有任免权;或者拥有X公司50%的股权或投票权;②X公司是N公司子公司Y下面
的子公司。
① OECD《外国直接投资定义的详细标准》第三版(巴黎,OECD,1996 年)和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华
盛顿特区,IMF,1993)。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4
(2)联营公司,即非本地的投资者拥有10%-50%的控制权。如果企业N、其子公
司及其下面的其它联营公司拥有R公司不超过50%的股权或投票权,或者企业N及其
子公司在R公司有直接的投资利益,R公司就是企业N的联营公司。因此,如果N企业
和其子公司在R公司拥有10-50%的股东投票权,就可以将R公司视为企业N的联营公
司。
(3)分支机构,即非本地的投资者全部或共同拥有对某一企业的控制权。分支
机构是与主权国联系不很紧密的一类企业,它可以是直接投资者的永久性机构或办公
地点;也可以是直接投资者和第三方之间的一般性伙伴关系或者合资企业;还可以是
被外国居民所直接拥有的土地、机构和不动产;或者在一个经济体内至少单独运行一
年并被税务当局认同的动产。
对于上述FDI 主体,可能存在外国投资者虽然只拥有很小比例的股权但却控制整
个公司的情况,或者当外国投资者拥有很大比重的股权但却对企业的管理没有任何控
制权的例外。IMF 认为大多数直接投资企业都采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形式。
2、产业效应
所谓产业效应,应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如外资的引入)
使某一产业在产量、技术、品种、组织优化结构等方面达到现实的状态,它实质上反
应的是市场机制在内外经济环境下运行的效率①。也就是市场行为在产业层面上作用
于经济并产生一系列效果的过程。
在FDI 的外部性、市场不完全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前提下,FDI 的载体跨国公司不
管在国际生产链的扩张阶段、集群阶段还是整合阶段的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产业经济
特征,这是FDI 产业效应产生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FDI 的产业效应就是跨国公司
的投资行为,透过资本、商品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机流动,在产业层面上改变东道国(地
区)的需求结构和资源结构,间接影响经济效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会间接地通过传导
机制直接深入东道国产业内部,借助生产活动的安排,利用多种生产要素向其他企业、
前后向关联产业流动,促进当地产业和企业与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提升东道
国整体产业的效应表现。
3、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① 龙晓柏,开放市场下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2003 年硕士论文。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15
FDI 进入东道国首先会对该国的资本存量发生影响。而FDI 在产业层面上对国内
资本存量产生影响的过程就是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该种效应可以借助于跨国公司生
产活动的变化,通过产出价格的变化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间的关联来影响国内企业的投
资,从而使不同类型的FDI 在不同的行业内的投资呈现不同的特征。
如果某产业的FDI 与东道国该产业的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外商直接投
资对该产业的国内投资产生“挤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便促进了该产业的资本形成,
则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就为正;反之,如果某产业的FDI 与东道国该产业的国内投
资之间的关系是互替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该产业的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外商
直接投资便不利于该产业的资本形成,则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就为负。因而从资本积
累和资本形成的角度来看,东道国对产业增长的影响要受到FDI 产业投资效应的制
约。
4、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是指FDI 进入东道国某一产业后,引起该产业变化的同时,
对其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实质上就是一种福利效应,包括FDI 在刚刚进入时的初始生
产效应和与当地企业发生关联后的反馈效应,并且处在上游和下游的跨国公司会有不
同的表现和影响力。
FDI 进入东道国某产业时,会改变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即当FDI 进入
东道国的某一产业使该产业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动时,由于产业间存在通过供给联系或
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而影响或波及其他产业部门。这种影响或波
及效应就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FDI 通过产业关联这一机制对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和经
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一是通过供
给和需求关系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技术途径,通过
技术外溢,提升东道国产业技术水平。
5、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所谓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就是指FDI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发生的与产业集群之间
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主要表现为FDI 与产业集聚度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互动
机制是互动效应实现的重要保障。
在产业投资和与当地产业发生关联的过程中,FDI 通常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FDI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6
集群是建立在企业集群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分别从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实现对产业组织的优化。因此,FDI 的产业集群
效应可以视为FDI 优化产业组织过程中的间接效应,当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出现良
性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时,FDI 就可以促进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升级。
1.2.3 研究目标和方法
1、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是什么?第二,FDI 产
业效应的理论内涵和作用机制是什么?第三,FDI 产业效应对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制
订有何启示?
2、研究方法
(1)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遵循规范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基本假设
出发,分析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及其面临的约束条件,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推导出
可证伪的结论,最后通过实证方法加以经验检验。
(2)本文在数理分析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运用了逻辑推理分析及图表等
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图1-7 是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针对产业层面引资效果的现状提出问题,在
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进行梳理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FDI 产业效应的形
成机理。并在产业的层面上对FDI 的直接效应:产业投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
集群效应,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还以江苏省为例进
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FDI 产业效应的协调整合策略。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17
图1-7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的逻辑思路
2、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写作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以及创新和不
足之处,提出了论文写作思路且对论文的框架做简要介绍,并对全文所涉及到的重要
概念进行界定,为文章展开论述作铺垫。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本章首先对论文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即外商直接
投资理论和FDI 外部性理论按照其演变过程进行简单回顾,找出本文研究的起点;然
后对产业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发现目前关于产业效应的研究几乎都是关于产
业结构优化效应方面的研究;最后以FDI 促进东道国产业增长为出发点,分析了国内
外文献中有关于FDI 产业效应方面的研究;最后做出简要评论,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
点。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首先分析了FDI 的基本类别及相应
的经济效应,然后从中观的角度分析了海默的不完全市场理论和波特的产业集群理
问题的提出
研究综述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FDI 的产业
投资效应
FDI 的产业
关联效应
FDI 的产业
集群效应
FDI 产业效应提升的协调整合策略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第1 章 导 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8
论,从而对跨国公司的产业经济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分析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
机制,主要包括对产业资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增长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研究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首先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层面
FDI 与国内投资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接着用一个能在企业层面上使国内投资与国外
投资产生互补的生产函数来建立模型,发现不同类别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及对资本存
量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研究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基于产业关联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功能,对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分析。接着在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模型,并通过初始生产效应和反馈效应对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
联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列出了影响产业关联强度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主要研究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首先介绍了FDI 集群的形成和主要类别,
并基于产业集群的中间性组织的属性,在经济合理性要求的基础上,从FDI 与产业集
群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两个方面阐述了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主要表现,最后对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七章主要选取江苏省制造业为例,首先对该省FDI 流入及产业效应的现状进行
分析,然后分别对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投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其中,运用SPSS 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行业的FDI 后向关联度进行综合评分排名,并
分别对江苏省制造业FDI 集群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产业关
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大小对制造业行业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FDI 的产业投
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部行业来说,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为正;就产
业关联效应的影响而言, 对于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较高的行业,FDI 与同行
业内的国内投资存在互补,并有挤入效应。
第八章主要是基于FDI 产业效应的现状,讨论为了提升FDI 的产业效应,外资政
策和产业政策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和如何协调的问题。
1.4 创新点与不足
1、本文的创新点
(1)对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开辟了FDI 经济效应研究的产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1 章 导 论
19
业视角。
(2)将FDI 的产业效应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行研究,并试图发现它们各自的形
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在产业层面上
对FDI 与国内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2、不足之处
(1)在理论分析方面,没有对FDI 产业投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
应之间的互动关系做深入分析。
(2)在实证分析方面,由于研究FDI 集群效应对数据要求的特殊性,只选取江
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难免使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为了测算的准确性和
可行性,本文对模型中的数据做了相应的处理,可能会导致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20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本章的目的在于对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具体分三
节展开:相关理论回顾;产业效应研究综述;FDI 产业效应的研究综述。最后在分析
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切入点。
2.1 相关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上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跨国经营得到空前的发展,而跨国经营往往伴随
着大量的国际直接投资。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趋势引起了国际经济理论界和各国政
府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纷纷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
论,用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指导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以及政府制定外资政策。
据有关学者统计,当前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不下20余种,几乎每一种理论的提出
都会给予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以新的解释①。如果以探讨FDI形成的原因及其如何被决定
为线索的话,可以分为:一是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FDI理论,显然,这一理论借鉴
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思路,即比较利益学说为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
础。二是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FDI理论。美国学者Hymer(1960)首先用垄断优势来
解释FDI的发生,后经Kindleberger(1969)等人不断地发展,最终由Dunning(1981)阐述了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总结性地提出对外直接投资所必须具备的“所有权特定优势
(ownershiP)”、“内部化特定优势(Iniemalization)”、“区位特定优势(Locatinn)”三个条件,
即“OLI”分析范式。需要指出的是,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FDI理论本质上区别于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如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对直接投资行为的解释是建立在不完
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这就完全区别于传统贸易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由于本文
的研究主题是FDI的产业效应,因此下面只对基于产业组织学说的FDI理论进行梳理。
1、垄断优势理论
1960 年,海默(Stephen H.Hymer)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②。海默认为,美国的跨国
① 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竟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② Hymer,S.,1976.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MIT press.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单纯的基于各国利率差异通过资本转移来获取利润,
而是依托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一些特定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企业竞争,
维持并扩大自身的垄断力。海默的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gerger)对这个
理论进行了补充①,进一步论证了海默提出的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从而将该
理论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假定之上的。海默抛弃了关于国际资本
流动理论中的完全竞争的假定,认为正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才有可能使跨国公司在
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加以利用。海默认为,跨国公司的垄
断优势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财务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和大
规模生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优势等等。垄断优势使跨国公司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能
力。金德尔伯格指出,只有当美国企业获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时,直接投资才有可
能发生。当地企业虽然拥有熟悉本国消费者偏好、了解法律法规、信息灵通等优势,
而美国企业要承担远距离经营的额外成本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但由于垄断优
势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了因跨国经营而额外增加的成本和风险并取得了超过了当地企业
的利润。跨国公司所拥有的特定优势是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这种优势的本
质与构成,后来的学者在核心资产优势和资本与货币优势方面做了一些补充和完善。
总之,垄断优势理论奠定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
后来的学者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启发。
2、内部化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虽然提到了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导致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的原
因,但对跨国公司如何利用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获取特定优势没有进一步研究。内部化
理论正是在研究跨国公司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市场不完全性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
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John H• Dunning)提出国际生
产这种折衷理论②。1981 年,邓宁在其名为《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的论文集中,对
① Kindleberger, Charles P., 1975. Monopolistic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George Modelski e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World Orders: Reading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② Dunning, J.H.,1977.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 First Published in B.Ohlin Per Ove Hesselborn and Per Magnus Wijkman ed. The International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22
其折衷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述。该理论在H-O 要素禀赋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
位优势理论(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s, “L”优势),并结合垄断优势所强调的所有
权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 “O”优势)、内部化理论所提出的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 Specific Advantages, “I”优势),认为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是由该企
业自身原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是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所谓OLI(Ownership- Location -Internalization)范式。邓宁认为,
企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种优势。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国际生产理论可以分为产业组织理论、厂商理论和金融理论三大类,但它
们对国际生产的解释都不够全面,各有侧重。邓宁在吸收上述三种理论主要观点的基
础上,结合区位理论,形成了后来被广泛接受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折衷理论并非是对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简单总结归纳,而是从跨国公司国际
生产这个高度,讨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
作用。西方学术界认为邓宁理论有三大特点:一是高度的概括性。折衷范式几乎对各
种直接投资理论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概括性,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二是广泛
的涵盖性。折衷范式涵盖了各种跨国经营活动。三是较强的适应性。不仅可以用于分
析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可以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说,国际生产
折衷理论是迄今最完备的、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综合型国际生产模式,因此也被称为国
际直接投资领域里的“通论”。它不只限于讨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决定因素,而且
力图解释跨国公司的整个国际经济活动,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
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J.克莱格)①。
2.2 产业效应研究综述
产业效应问题的研究必然需要涉及对产业一词的界定,“产业”一词虽然使用频
繁,但目前尚不规范,口径不一。一般的理解是: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和
微观经济(企业经济)之间的中观的经济概念;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经济系统。产业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从事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London: Macmillan.
① Clegg,J.,1987.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World Competition.London:Macmillan,p.2.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3
同类物质生产或相同服务的经济群体。①”对于“同类”或“相同”的含义应理解为:
(1)从需求方面说,是指具有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商品或服务;(2)从供给方面说,
是指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性质相同的服务业。
目前关于产业效应的研究现状都是将产业视为一个系统的基础上,考察各种产业
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与物质技术资源) ,如何通过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关联关系来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对产业效应的
衡量就被等同于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效应的考量。
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
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20 世纪60 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
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Bristow ,1916 —2003) 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
段》。他在分析经济史料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通过考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世界经济和历史普遍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般模式,即人们
所说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
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
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
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罗斯托同
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
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行业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前项效应、旁侧效应和回顾
效应来实现的。主导行业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结构关联作用,
使其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性总结研究,奠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的坚实理论基础。
美国人赫希曼(A. O. Hir schman) 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
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
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
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在投资上不均衡,使得供给与需求上也不
① 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P4-5。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24
均衡,从而对重点产业行业部门进行重点性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进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达到整体发展。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
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
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美国人赫希曼对产业结构研究的
贡献在于他对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样优化升级产业结
构。但正是他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
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注意,并吸引了专家学者们
的眼球,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重视,从而要求专家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再
深入研究。
国内在1996 年以后才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层面的研究。为加快我国工业化
进程,国家提出的“九五”计划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大力发展石化、汽车工业,振兴机
电及建筑业这四大产业结构之后,各省、市、县在制定“九五”规划过程中,纷纷提出产
业结构调整的各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导致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繁荣。
从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表现出由国家层面向地方基层层面转移的趋势,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主要从优化升级实证研究、优化升
级基准研究 优化升级指标体系研究和优化升级评价方法研究四个方面展开。
总之,国内外关于产业效应的研究比较关注的是各种产业经济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的效果,而且多集中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由于通过产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来影响经
济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因此,目前的研究未免有一些局限性。
2.3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综述
由于本文只研究FDI 产业效应中的间接效应,所以下面只对FDI 影响产业投资、
产业关联及产业集群方面的文献进行评述。
2.3.1 FDI 影响产业投资的研究
目前理论界主要集中于FDI与国内投资关系方面的研究,专门针对FDI影响产业投
资的研究比较少。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5
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主要表现为FDI的挤入(出)效应。FDI 的挤入(挤出) 效
应是指FDI流入量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 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东道
国国内企业的投资行为) 。如果FDI 增加1 单位,而东道国总投资(等于FDI 与国内投
资之和) 的增加额小于1 单位,则表明FDI “挤出”了东道国的国内投资;如果FDI 增
加1单位,而东道国总投资的增加额大于1 单位,则表明FDI“挤入”了国内投资;如果
FDI 增加1 单位,而东道国的总投资亦增加1 单位,则表明FDI 的影响是中性的。
在挤出挤入理论研究方面,相对权威的研究当属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跨国公司
与投资司(UNCTAD,2000)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1999》。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
如果跨国公司(MNEs)在资金缺乏的东道国贷款进行投资,这会使东道国的国内利率
提高,有些国内企业可能因此而无法融资,这样部分内资将因此而被挤出。相反,如
果跨国公司用从国外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东道国的投资总额就会增加,增加的数量
相当于较高的利率无法进行的那部分国内投资。如果东道国存在金融抑制(也即国内
企业面临在当地金融市场融资的困难),外资的流入几乎可以肯定会增加金融资源的
供给,在此情况下,国内企业金融挤出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如果相对于东道国
金融市场而言,FDI 流入规模很大,那么可能会导致汇率上升,从而降低东道国的出
口竞争力,抑制内资对出口市场的投资。第二,如果外资进入东道国已存在竞争性的
国内企业的行业,那么外国投资的活动可能会夺去在没有外资进入时国内企业获得的
投资机会,换句话说,这类外资减少了国内投资,因为如果没有国外投资者的进入,
国内生产者本应立即或在将来进行这样的投资。相反,如果外资将新产品新服务引进
东道国市场,更有可能由于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而引起国内投资增加(即挤入效应)。
麦金农在分析外资与内资相互关系时,认为挤出的原因在于国内资本市场。他说:
“如果国内资本市场是近于崩溃的,那么使用外国金融资源就变得富有吸引力了,由
于在国内经济的运转中,外国人面临的风险要比国内公民遭受的风险大,所以外资往
往是昂贵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分割性假设认为,国内企业家握有投资机会,但难
以从企业外部得到资金,因而不能利用这些投资机会,因此可能把这些投资机会廉价
让与外国人”(麦金农,1988)。在麦金农看来,国内金融命脉被阻塞是造成外资对内
资的挤出原因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Griffin(1970)认为:外资流入可能会减少国内投资(即挤出效应),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26
原因在于:第一,外资流入会引起消费支出增加,放宽对进口的限制,从而导致国内
储蓄降低,国内投资也随之降低;第二,外资流入争夺了内资的投资机会。
Grossman(1984)应用职业选择模型分析了FD 工对国内投资的影响。他认为FD 工的
流入增加了雇员的工资收入,降低了企业家预期利润,因而有更少的个人选择成为企
业家,由此得出结论:FDI 对国内企业家的形成(及因此国内投资)存在抑制效应。
在对FDI 挤出(入)效应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外经济学者也对此问题展开了大量
的,而且更为丰富的实证研究。
在有关这个问题的实证研究中,早期的案例主要与加拿大有关。Lubitz(1966)、
Riehard Caves 和Grant Reuber(1971)基于加拿大1951 一1962 年的季度数据分析发现,
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 美元引致加拿大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加2~2.5 美元。Richard,
Caves 和GrantReuber(1971)同时也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加拿大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
是动态的,经济繁荣时期这种影响特别强,经济萧条时期则明显弱化。而FranceS Van,
Loo(1977)、Noorzoy(1979)的分析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 美元导致加拿大资本
形成总额仅增加1.27~1.4 美元,远低于Lubitz、Richard Caves 和Grant Reuber 等人
的估计。
据我们了解,目前行业层面上关于FDI 对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只有
Hejazi 和Pauly(2002,2003)以加拿大为样本的研究。他们发现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和国内投资在行业层面没有关联性,而外商直接投资(inward FDI)却对国内的资
本形成有辅助作用。但是,他们的研究显示,这种辅助作用在按行业和国别对资本形
成进行分类时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异质性。
而且,仅有一些研究对FDI 和国内资本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模型。Desai,Foley 和
Hines(2005b)提出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其中跨国公司同时选择国内和国外的投入品。
他们主要集中研究生产函数的形式及由此对国内和国外资本互补性的影响。
Barba-Navaretti et al.(2004)也采用了类似的产业间前向和后向关联的模型。他们通过
区分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关联效应来分析FDI 在东道国的效应。关联效应通过跨国
公司与当地企业在供求方面的联系产生。这种关联效应能在跨国公司与国内的生产之
间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从而抵消或推翻了产品或要素市场潜在的负效应。相比之下,
Barba-Navaretti et al.(2004)主要集中于水平型FDI 对东道国的影响,而没有考虑FDI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7
对国内资本存量的影响。
国内关于FDI与行业层面的国内投资关系的研究也比较少。王永齐(2005)通过总量
和产业两个层次上对FDI与国内资本形成进行分析发现:从总量上来看,外资并没有
对国内资本产生挤出效应,而从产业层面上来看,绝对挤出效应并不存在,相对挤出
效应确实存在,并且外资也倾向于向相对挤出效应大的行业进行投资。冼国明,欧志
斌(2008)通过构建FDI与东道国国内投资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2003 ~2006年中国
八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及进入壁垒对
该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 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
在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存在并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在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却存在明
显的挤入效应。
2.3.2 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
Hirschman (1958)是最早提出后向和前向关联的学者。 Rodriguez2Clare (1996)对
跨国公司关联效应与东道国(Lithuanian)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得出跨国公司
进入首先会通过后向关联引起东道国上游部门生产变化,导致东道国中间产品生产种
类增多,同时通过前向关联导致东道国下游部门有更多的新企业进入,并引起东道国生
产效率的增加。
Markusen和Venables(1999)通过对跨国公司、东道国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和东道国
消费品生产企业建立模型得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会对同行业内东道国本土企业
产生两方面效应:一是在同行业内产生直接竞争效应,抢占市场份额;二是通过后向关
联对东道国上游
本土企业形成需求效应,在生产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上游企业中间产品产出上升、价格
下降,通过前向关联惠及下游同行业内的本土企业。从而得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东
道国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Pack和Saggi(2001)研究证明跨国公司通过后向联系向东道国本土企业进行技术
转让的可行性,其模型包括一家技术转让的跨国公司,一家接受技术转让的上游本土企
业,一家接受技术扩散的上游本土企业和一家与跨国公司在下游形成竞争关系的潜在
进入企业。其结论是在Bertrand垄断竞争模式下,当下游行业内产品需求弹性足够大,
竞争不够激烈且技术扩散效应越完全,下游潜在进入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接近跨国公司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28
的生产成本时,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会同时从后向关联的技术转让中受益。
Balsvik (2003 ) 通过比较跨国公司四种进入模式(出口模式、水平FDI模式、垂直FDI
模式、本地化采购模式)的最优利润均衡解,得出只有在东道国本土化采购模式下,跨国公
司才愿意向东道国上游本土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从而产生较大的后向关联效应。
Javorcik (2004)通过经验分析考察立陶宛内资企业的生产率与上游和下游产业的
外资企业进入的相关关系,得出:第一,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后向关联产生的垂直技术外
溢显著,而水平关联和前向关联不显著;第二,后向关联效应与合资形式的FDI相关,与
独资形式的FDI无关。跨国公司的独资子公司更倾向于进口中间产品,后向关联效应较
弱,合资子公司倾向于购买东道国中间产品,后向关联效应较强。
此外, Stewart ( 1976 ) 、Lim&Fong ( 1982 ) 、Lall(1985 ) 、Schive ( 1990 ) 、
Barry&Bradley ( 1997 ) 、Moran(1998)通过案例研究均证明外商直接投资能产生关联
效应、尤其是后向关联效应(见表2-1) 。
表2-1 关联效应的案例分析研究
作者 国别/
地区 行业主要地区
Stewart (1976) 爱尔兰
制造

1.爱尔兰本土企业产生的关联效应强于外企;
2.在所发现的关联效应中, 有很少是表现为地
区性的;
3.依靠财政激励和地区特色吸引来的FD I不易
产生关联;
4.FDI的来源国不同, 所产生的关联效应不同。
Lim2Fong (1982) 新加坡
电子

1.来自美国的MNE的关联较少;
2.有出口导向的MNE创造关联效应。
Lall (1985) 印度 卡车1.外国汽车部件制造商跟进整车制造商;
2.存在后向关联效应。
Schive (1990) 台湾
制造

1.FDI多集中在后向关联性较强的行业;
2.MNE的关联效应因进入时间不同而不同;
3.MNE与供应商的相互学习与了解程度直接影
响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
Barry&Bradley
(1997) 爱尔兰
制造

1.外国工厂比国内工厂更可能进口中间品;
2.MNE能否产生显著的关联效应令人质疑。
Moran (1998) 墨西哥 汽车
来自FDI的后向关联广泛存在。
资料来源: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2008(4)。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9
国内学者主要有王文治(2008)对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做了经验分析,他
以我国外资相对集中的制造业为例,对我国制造业1996至2005年15部门的面板数据进
行回归分析, 对比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制造业所产生的竞争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
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效应并不明显, 然而其通过后向关联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
的发展。
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会随投资的地域、时间、行业不同
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研究通常缺乏对FDI
产业关联的福利效应的分析。而且,也没有也区分产业内关联效应和产业间关联效应。
2.3.3 FDI 与产业集群相互影响的研究
目前关于FDI产业集群效应研究的专门文献尚少,相关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产业集群是影响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二是FDI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1.产业集群作为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Keith Head , John Rise , Deborah Swenson(1994) 等美国学者以20世纪80年代日本
制造业同一产业的对美投资中显著存在的产业集群现象为例,研究影响日本企业在美
国各洲投资地点的选择中重要的因素, 包括: (1) 东道国企业在当地的产业集聚影响;
(2) 已有的投资国企业在当地的产业集聚影响; (3) 企业集团组织的集聚影响; (4)
地区边界附近同产业的企业活动。KeithHead等又根据Mc Fadden 1984年的Logit模型,
用极大似然法计算了厂商选择地区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 集聚效应在外资地区选择
中具有重要作用, 集群存量每增加10% , 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的可能性就增加
5% - 7%。Wheeler andMody ( 1992) 认为集聚经济是基础设施质量、工业化水平和利
用外资水平等的函数, 并发现集聚经济和市场规模决定了美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
区位选择。上述文献都是侧重于从集聚经济或产业集群作为FDI区位决定因素之一的
角度来论述的。这些研究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是东道国吸引FDI的重要因素之一。
2.FDI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Lilach,Nachum,DavidKeeble(1990)通过论述伦敦传媒业中外资企业的子公司面临
着全球及地区双重的影响,说明了外资企业在将全球网络与地区联系起来的过程中作
用于集群,提高了集群的竞争力。恩赖特(Enright,2000)通过香港金融产业的案例分
析说明了香港的外资企业与当地集群是相互依赖的关系,金融跨国巨头通过国际市场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30
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为香港创造大量工作机会,贡献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集群中的知识外溢,完善了当地的产业链。布肯歇(2000)在综合己有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外资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他将产业群分为成熟
产业群与高增长产业群,认为外资企业对成熟产业群的影响是正面的,对高增长产业
群的短期影响是积极的,而中长期影响却不确定。EdmundR.ThomPson(2002)则通过
对香港制衣公司对大陆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分析证明,集群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比非
集群区更明显,外商投资的集群化更有利于技术与知识的转移,从而对集群技术升级
和子公司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述文献说明对FDI集群的研究正逐步兴起并趋于完善的过程。最初学者的研究
都是选择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外资参与的集群来进行数据说明或者案例分析,单纯从定
性的角度来判断外资对产业集群所起到的作用。到布肯歇的研究己经开始深入,根据
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说明外资对集群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最后,有学者开
始从定量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外资对集群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使FDI集群的
研究更加严谨和完善。
国内有关FDI与产业集群互动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郭立伟、杨哲等(2006)运用
大量统计数据, 对国内FDI的分布集中情况以及产业集群的现状做了比较分析,并对
FD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实证层面, 对制造业的20个大类
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N指数与分行业的FDI进行了Granger检验, 找出了其
因果关系。吴丹丹、谢建国(2007)以江苏省制造业集群为例,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
了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
效应,而FDI的进入强化了这种路径依赖。陆妙燕、王焕祥(2007)从企业集群与FDI
之间技术水平是否对接、产业是否同构、FDI来源地决定的FDI属性等方面对江苏企
业集群与外资的关联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利用可得到的投入-产出数据,从产业感
应度和产业影响力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江苏企业集群与FDI的上下游关联。
上述文献在实证分析时,都没有将FDI集群分行业的集聚度和产业集群吸引FDI
的力度同时做实证检验,也没有对FDI和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机制做深入分析。而且
在论证过程中,对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和集聚经济等概念没有严格区分。FDI对不同
行业集聚度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那么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31
还需要对FDI的产业集群效应做深入研究。
2.4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切入点
尽管学者们已经从投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的视角对FDI的产业效应展开了相
关研究,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FDI产业效应的理论研究仍然是传统外商
直接投资理论的薄弱点,它主要表现在:
1、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地解释FDI产业效应的理论框架。从产业的层面上来考察
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相比较,究竟有什么区别?FDI的产
业效应到底由哪些部分构成,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产生影响的?在FDI的产业效应
的基础上,政府的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应该如何调整以提高FDI的产业经济绩效。现
有理论都没有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2、已有的研究只是对FDI 的产业效应进行笼统地研究,而没有区分直接效应和
间接效应。应当说FDI 本身对东道国产业的直接作用和影响,与FDI 对产业增长影
响的过程是有一定区别的。直接效应是结果,间接效应是过程。很显然,目前理论界
并没有将FDI 对产业关联和产业集群产生的影响纳入FDI 产业效应的研究范畴,也
没有深刻认识到FDI 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对于一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优化的重
要作用。
3、大多数研究都是在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归纳和总结,鲜有关于FDI
产业效应的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构建。这就说明已有的研究都是将FDI的产业效应作为
一种既有的经济现象,并对这种效应的大小进行实证分析。而对于这种效应发生的机
理缺乏有理论深度的论证。然而FDI在影响产业增长的过程中的产业投资效应、产业
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对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十分重要。
我们需要构建模型来发现影响FDI产业效应的具体因素,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东道国
产业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4、关于FDI产业效应的研究大多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出现,缺乏系统研究的专著。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FDI的经济效应为切入点,以不完全市场为假设前
提,在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对FDI的产业投资效应、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和FDI的产业集群效应进行系统分析,并试图找出它们各自的发生机
第2 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32
理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提供相关的依据。
2.4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对传统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简单地梳理,并将基于市场组织的外商直接
投资理论作为全文研究的理论背景。然后对产业效应和FDI的产业效应的研究现状分
别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
从产业效应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它是将产业视为一个系统的基础上,考察各种产
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与物质技术资源) ,通过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关联关系来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对产业效应的衡量就被
等同于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效应的考量。
FDI产业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FDI影响产业投资的研究,FDI的产业关联
效应的研究和FDI与产业集群相互影响的研究。其中直接关于FDI产业关联效应的研
究比较多,而专门针对FDI产业效应和FDI集群效应的研究却不多。
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包括:缺乏系统性地解释FDI产业效应的理论框架;只是对
FDI的产业效应进行笼统地研究,而没有区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是在经验研究
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归纳和总结,鲜有关于FDI产业效应的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构建;
大多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出现,缺乏系统研究的专著。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33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有学者认为,“FDI 是一国或地区企业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
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企业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
长期投资行为。”因此,FDI 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
资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企业通常会分布在不同的产业,FDI 在进入东道国的过程中,
在考虑区位因素的同时也要对进入的产业进行选择。所以,FDI 的经济效应除了对宏
观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主体产生影响外,还应包括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本章主要从分
析不同类别的FDI 所表现出的经济效应着手,通过对跨国公司的产业经济的分析,来
发现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3.1 不同类别FDI 的经济效应
3.1.1 FDI 的类别
按投资方向、投资目标和投资动这三个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FDI 可以有很多类
别:
1、按投资方向可以分为内向型FDI(Inward FDI)和外向型FDI(outward FDI)。
内向型FDI 即外国资本对本土资源的投资,可以看作是外国的非居民团体对东道国内
不动产的收购。外向型FDI 有时称为“对外直接投资”,即本国资本对外国资源的投
资。但也可以用作对外国商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投资。
2、按投资目标可以分为:
(1)新建投资。对新设备的直接投资或即有设备的扩张。新建投资是主权国家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因为它可以创造新的生产能力和就业机会、传播知识
和技术,还能建立与全球市场的联系。国际投资机构认为新建投资对一国或地区经济
的好处主要包括就业率增加(通常会产生比国内企业更高的工资水平);研发领域的
投资和额外追加的资本投资。而对新建投资的效率持批判态度的学者则认为它会导致
国内竞争性的公司的市场份额的减少。另一类对新建投资的批判则认为,投资的利润
绕过本国经济体而直接回流到了跨国公司的母国。批评者将这一点与利润完全留在国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34
内的本土行业进行了严格的比较。
(2)兼并与收购。将本土企业的资产转移到外国公司,这是FDI 的最初(主要)
形式。当把不同国家公司的资产和运作联结在一起建立一个新的法人公司时,就产生
了跨境的兼并。当对公司资产的控制权和运作权由本土企业转移给了外国公司时就发
生了跨国收购,这时本土的企业就变成了外国公司的附属机构。与新建投资不同,即
使在多宗交易中,本土企业的所有者在股份方面得到了收购方的补偿,收购行为也不
能为本土经济提供长期的利益,这也意味着交易当中的获利不能影响当地的经济。然
而,截至到1997 年,并购仍是FDI 的重要形式,大约占到美国FDI 的90%。兼并则
是跨国公司实施FDI 的最普遍的形式。
(3)水平型FDI 是指一外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同一产业内的投资。如果从投资国
的角度来看,就是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将几乎相同的生产活动在不同国家复
制。在水平型FDI 的模型中,母国和东道国经常被认为具有相同的规模,因此,水平
型FDI 通常是发达国家之间外商直接投资的典型模式,它主要解决如何最好地服务东
道国市场的问题。
(4)垂直型FDI 是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阶段的投资。在垂直型FDI
的模型中,母国的规模通常比东道国大。因此,垂直型FDI 则多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投资的典型范式,它主要解决如何最好地服务母国市场的问题。它主要包括后向
关联和前向关联两种类型。后向关联的FDI,即外国的产业提供跨国公司在国内生产
程序中的原材料。前向关联的FDI,即国外的产业销售跨国公司在国内生产的产品。
3、按投资动机可以分为:
(1)资源寻求型FDI。这类投资主要是寻求比本土企业更有效率的生产要素,在
某些情况下,这些资源在母国根本无法获得,如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此类FDI
主要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为典型代表,例如在中东和非洲寻求自然资源的投资,
或者在东南亚和东欧寻求廉价劳动力的投资。资源寻求型FDI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一
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全球的商品价格。
(2)市场寻求型FDI。市场寻求型FDI的目标是在有贸易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进入
外国市场。在没有贸易摩擦的世界里,一个跨国公司仅仅通过出口就能服务于国外市
场。但是交通成本和贸易壁垒通常使得建立国外的子公司更可取。市场寻求型FDI主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35
要表现为呈水平型联接的生产体系,并且将整个生产体系在多个国家复制。市场寻求
型FDI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当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将增加贸易壁垒
作为进口替代型工业战略的一部分,这就使得通过FDI来服务于外国市场变得相对节
约成本。市场寻求型FDI主要发生在一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部门。具有高的交通成本
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如食品、化工和金属业,首先出现了典型的市场寻求型FDI。
由于多数服务业是不能参与贸易的,服务部门的FDI几乎全部都是市场寻求型FDI。
近些年来,一些服务业由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而变得可以贸易,但是外包只占
到服务业FDI的很小一部分。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发展中国家将一些部门私有化如
银行业、公共事业和电信业,服务部门的FDI出现了迅速的增长(UNCTAD 2004)。
市场寻求型FDI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力和贸易壁垒。
(3)效率寻求型FDI,即公司通过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共同所有权来提高
效率的一类投资。这种类型的FDI通常是在实现资源寻求型或市场寻求型FDI以后再
实施的,通过要素价格的套利来降低生产成本并旨在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利润。多数会
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外包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效率寻求型FDI主要依赖垂直一
体化的生产体系,这一体系中仅有生产过程的某些阶段被外包到国外。较复杂形式的
效率寻求型FDI包括以出口为平台的FDI,即东道国作为一个生产平台向其邻近国家
出口,而跨国公司在在回国组装成品前,通过在很多国家加入的生产网络,用中间产
品交换深度加工的产品(UNCTAD 1993)。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和交通及通讯技术
的进步,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和管理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增强,效率寻求型FDI与出
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相关,并成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项重要的投资动机。效率寻
求型FDI在交通成本低和附加值高的制造业比较常见,如机械制造业、电器设备、计
算机、交通设备和纺织业。效率寻求型FDI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劳动力成本和贸易壁垒。
(4)战略资产寻求型FDI。邓宁认为,战略资产寻求型FDI 是20 世纪70 年代
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其目的并非是挖掘企业现有的所有权优势,而是通过收
购新资产或者与外国企业结盟来保护、提升本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说明这一趋势的最
好例证是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1995 年间,55%以
上的地直接投资是以并购形式出现,并且集中在发达国家的知识、信息密集型部门。
跨国公司追求的战略资产包括技术知识、管理技能、产业组织调整策略和中间产品供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36
应能力等(Dunning,1998)。
3.1.2 FDI 的经济效应
按投资动机进行的FDI 分类,主要在两个维度方面存在差异:投资的流动性和对
东道国的影响(见表3-1)。资源寻求型FDI 最缺少流动性。首先,采掘行业的跨国
公司投资目标单一,他们只能投资于拥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例如,南非占据2007 年
世界白金市场的76%,而南非前三大生产商的市场份额高达94%. 其次,资源寻求型
FDI 需要大量前期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这就会产生很多沉没成本。衡量一个企业资本
集中度的通用方法是平均每千名雇员所拥有的净资产、厂房和机器的价值。如美国在
2005 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中,这一指标在初级部门为89,500 万美元,而在制造业部门
为7100 万美元,服务业部门为5900 万美元。
表3-1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
对东道国的影响
投资的流动性
经济的一体化 分布效应
再创造
资源寻求型FDI 低 低 低 高
效率寻求型FDI 高 高 低 低
高**(制造业)
市场寻求型FDI
中等*(服务业)
高 高 低
资料来源: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the Sector Matter?
Heiner Schulz,2006)
市场和效率寻求型FDI 要比资源寻求型FDI 更加具有流动性。首先,市场和效
率寻求型跨国公司与资源寻求型跨国公司相比,不太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较为典型的
是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能够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实现要素价格的优势。例如,纺织业的
劳动力成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化集团中会趋于近似,而纺织业的制造商会在常规条
件下根据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来安排生产。虽然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与当地市场联结在
一起,但是市场寻求型厂商具有通过出口来选择外国市场的权利,这就大大增加了他
们的流动性。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寻求型FDI 相对缺少流动性,因为他们必须实实在在
地立足于外国市场。其次,市场和效率寻求型FDI 不会产生大量的沉没成本。如上所
述,他们的资本集中度比资源寻求型FDI 低得多,从而不需要大量前期的资本和技术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37
的转移。唯一的例外是公共事业部门,其资本集中度是很高的。如美国的公共事业部
门占到服务业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净PPE 的16%,但是它的加入却使美国服务业部门
的资本集中度的边际增长很低。
这三种类型的FDI 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也相差很大。多数资源寻求型的跨国公司
与经济体的其他部分分离,通常在较偏远的地区或者经济特区运营。他们创造有限的
就业机会,只从当地供应商获取少量的投入并且不在国内市场销售产成品。结果表明,
资源寻求型FDI 对国内企业、劳动力市场或消费者的影响很小,对东道国经济几乎不
产生正的溢出效应(UNCTAD 2007)。资源寻求型FDI 的主要获益者是东道国的政府,
他们可以从税收、许可证和利润共享协议中获得收益。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公共支出计
划来使东道国经济受益,但也可能被用于非生产性用途或者被少数群体侵吞。总之,
资源寻求型FDI 会为东道国政府创造大量租金,但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限。
相反,市场和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很大。这是因为他们通过
与当地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和劳动者紧密联系的网络而与当地经济融为一体。但是
他们具有不同的分配效应,这就使FDI 流入的制度效应更加好。
市场寻求型FDI 对消费者有正面影响,但却对既有企业有负面影响。消费者通过
新产品或服务,低廉的价格或更高的产品质量来从市场寻求型FDI 中获利。而竞争程
度的提高会影响FDI 的经济效应。由于本地企业被迫与跨国公司的改进相匹配,这种
竞争就会放大外商进入后的福利效应。但是增加的竞争也可能挤出既有的企业,他们
是市场寻求型FDI 中受损的利益集团(Farrell et al. 2004)。市场寻求型FDI 对当地劳
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依赖外资进入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否能抵消本地既有
企业所失去的就业机会。市场寻求型FDI 具有正溢出效应的潜力,但是非常有限。对
竞争对手公司的水平型溢出效应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主要取决于增加的竞争的
净效应。对上游或下游企业的垂直型正溢出效应,会由于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的水平
一体化结构而显得很有限。
效率寻求型FDI 对东道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小。它对国内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具有
正面影响,且具有产生正溢出效应的巨大潜力。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是为了国际市场
而生产,因此不会将国内企业挤出市场。结果,他们会在有明显的工资溢价的基础上
创造额外的就业机会。(Graham 2000)。由于效率寻求型FDI 只占据东道国整个生产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38
过程的某些阶段,他们却培育了当地的供应商库。垂直型生产结构也具有巨大的正面
溢出效应的潜力。这主要由于垂直型生产结构能与上游和下游企业产生关联从而培育
了垂直的正溢出效应。水平型溢出效应可以正也可以为负,由于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
并不与当地国内企业直接竞争,水平型溢出效应就会极小。由于效率寻求型FDI 集中
出口,其对国内消费者的影响极小。
表3-2 FDI 的类型与产业分布
FDI 的类型 经济部门 产业部门
资源寻求型 初级产业部门 能源、采掘业、农业
效率寻求型 机械制造、计算机、电器设备、交通设备、纺织业
市场寻求型
制造业部门
食品、化工、金属材料
市场寻求型 服务业部门 公共事业、金融业、信息、贸易、专业化服务
资料来源: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the Sector Matter?
Heiner Schulz,2006)
如表3-2,初级产业部门的FDI 实质上都是资源寻求型的,而服务部门的FDI 几
乎都是市场寻求型的。(可以参加贸易的服务仅占服务业FDI 的很小一部分。)最不能
确定的是制造业部门的FDI,它可以是市场寻求型也可以是效率寻求型。如上所述,
具有高交通成本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如食品、化工和金属业拥有典型的市场寻求型
FDI,而效率寻求型FDI 则在低交通成本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较常见,如机械制造、
电气设备、计算机、交通设备和纺织业。
3.2 FDI 产业效应形成的理论基础
3.2.1 FDI 的外部性理论
FDI 的外部性包括知识、技术外溢效应,出口市场外溢效应和产业重构效应①。
FDI 的外部性可以促进东道国实现在各个层面上的经济增长。早期的后凯恩斯增长理
论、新古典增长理论都有关于FDI 的外部性和经济发展的论述。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
首先,FDI 作为资本形成的一种来源,可以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资本形成是指一个经
济体资本存量的净增加,包括新建工厂、购置机器以及日益提高的基础设施等。作为
① 竺彩华,FDI 外部性与中国产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P10。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39
私人投资的一部分,FDI 自身的增加会引起总投资的增加,而总投资的增加可以直接
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其次,FDI 可以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他可以通过影响就业、出
口、消费和储蓄等宏观变量来影响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FDI 产生的许多“外部性”会使国内公司受益,它极有可
能充当一种传播新思想、新技术以及最新工作经验的工具。在外资流入东道国这一过
程当中,东道国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益。例如,外资企业演示他们的新技术,为
当地供应商或者客户提供技术帮助、培训员工等,而这些工人很有可能在今后被本土
企业聘用;外资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使本土企业更加有效地运转,激励他们引进
新技术;外资企业可以通过其良好的国际网络使本土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比如转包合
同就可以使本土企业借机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即使本土企业不是跨国系统中的一员,
仍然可以利用进入国际市场的这种优势。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主要因为:第一,
FDI 以其强大的“资本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种“资本存在”
由于规模巨大,使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同时也对东道国产业产生
巨大的外在影响(如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济中,
通过要素合作型的国际产业分工形式,使自己的高级要素(资本、技术、人才、标准、
品牌、国际生产网络、跨国企业组织等)流入并与东道国的低级要素(廉价劳动力、
土地)相结合,在获取巨大要素收益的题时,由于这些要素具备“知识性”特点,所
以在东道国要素结合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产生扩散和对外传播,就成为FDI 外部性产
生的另一源头。
具体来说,FDI 外部性通过市场机制对东道国产业发展作用主要通过对其所进入
的特定产业和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发生影响来实现,一方面,FDI 对其所进入的特定产
业会产生外在的产业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另一方面,与特定产业相关联的产业也会
由于产业之间的关联而受到影响,即产生产业关联效应。
3.2.2 跨国公司的产业经济分析
从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基于产业市场不完全特征下的一个非常
清晰的“能力—困难”的FDI 投资模型,这一FDI 模型揭示了跨国公司对外经营活
动与产业市场结构的紧密相连性。跨国公司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优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40
势,实际上主要来源于进入成本高、集中度高的产业。因此,跨国公司也就偏好于在
这样的高集中度的产业利用他们的特有优势,并且往往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将这些优
势以及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传导到受资东道国。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不同时期跨国公司的兴起及其对外投资扩张与国际范
围内的生产技术变革及其相应的生产组织安排之间具有很深的渊源。在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跨国公司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会不同。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经历了国际生产
链扩张阶段、国际生产链集群阶段和国际生产链整合阶段。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链中
的地位,以及与生产链中其他企业的分工合作关系,主要与跨国公司的产业经济效应
有关。跨国公司是FDI 的主体,因而在不完全市场结构下,分析一定的产业组织对跨
国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也有利于理解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和影响机制。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就提到了“在特别的地方,专业化
的产业集中”,这种“地方性工业”就是现代产业区的原始形态。迈克尔•波特在《国
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集群”这一概念,它是指某一特定区域中的一个特别领
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与协会,其实质
是一定的企业围绕着某个产业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某种紧密联系。集群是生产者为降
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自发产生的产业组织形
式。
产业集群的出现,使得产业、国家、区位的竞争力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系变得更
为密切,如果产业集群想要在全球持续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为更为广
阔的集群,即参与全球生产链而成为全球性的产业集群(又称为跨国公司的产业集
群)。在产业集群与外界的联系更新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着枢纽性作用。美国学者
马库森对美国、日本、韩国和巴西经济增长明显较高的集群区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了四种典型的产业区类型①:(1)马歇尔式工业区;(2)轮轴式产业区,其地域结构
围绕一种或几种工业的一个或多个主要企业;(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公
司的子公司组成,这些子公司可能是高科技,也可能是由低成本的制造和加工机构组
成;(4)国家力量依赖型的产业区。借用马库森对当前存在的产业集群分类中,我们
不难发现,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中的足迹无处不在。在第一种产业区马歇尔式工业区
① 任胜刚,产业集群:跨国公司的视角,学术月刊,2004(9)。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41
中,集群区内虽然主要由当地的小企业网络组成,跨国公司没有直接进入当地的生产
系统,但是这些产业区所服务的“客商”却大多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的
业务外包给这些集群区的企业,由当地的企业为之贴牌生产,而跨国公司也及时地将
外界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地区的生产系统,将集群区纳入全球的生产网络。外部环境的
变化,市场需求的变迁通过跨国公司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地方的生产网络,并促进了集
群区内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在第二种轮轴式产业区和第三种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中,跨
国公司对集群区成为开放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跨国公司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系
统,并促进了产业区的形成。跨国公司能够提供“胶”,使地方的小企业难以离开,
并鼓励它们留在本地发展,同时吸引新的企业进入那里。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建立的
机构,是跨国公司全球组织的一部分,它与公司内其他机构保持着联系,尤其是与公
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以及相关的生产机构紧密相连,通过这种联系,跨
国公司内部和彼此之间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的穿梭流动将集群区与外部环境和
全球经济紧密相连。而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网络是存在等级差异的,这也客观上造
就了不同集群区域所处的地位不同,全球分工不同,一些集群区域成为某个产业的创
新高科技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相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而另外一些集群成为中低
档服装、鞋类、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加工制造区域。此外,跨国公司全球性的知
识学习使知识交流不再局限在某个区域,跨国公司组织中企业家、经理人和技术专家
的内向和外向流动成为传递知识和创新的载体,外来知识和信息成为集群区内知识创
新和学习的重要源泉。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不仅参与了集群区域
的创新网络, 而且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
梁, 成为连接经济全球化与集群区域的纽带, 使某些集群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
分工网络的有益补充, 而不仅仅是当地化的地方性网络组织。产业集群有助于跨国公
司获得新的投资区位优势,有助于跨国公司取得直接投资中的协同竞争效应, 进而使
跨国公司成功迈向价值创造型经济;产业集群还可以提升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战略地位,
并使之成为跨国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集群的这些优势最终能否成为吸引
FDI进入的区位优势还取决于东道国的经济因素,通常包括制度方面的因素(如市场
的进出壁垒、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与非制度方面的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42
因素(如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投资率、贸易顺差等),这些因素通过作用
于跨国公司的企业特性得以反映。比如市场开发型跨国公司集群就会侧重于市场规
模、市场增值率与对外开放度等因素;而资源开发型的跨国公司则会注重于原材料获
得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及技能等。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容量与成本两大因素尤为重要,它
常常导致市场寻求型FDI及成本寻求型FDI的出现。正是上述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具备一定产业条件的跨国公司就能在某一个适当的地方形成集群投资,或者引领原有
的产业集群进行升级与发展。
按照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直接投资价值链的不同展开方式,可以将跨国公司分为垂
直型跨国公司和水平型跨国公司。两者形成的集群投资模式与影响也不一样。(1)垂
直型跨国公司投资集群是指将同一个生产链条上不同的生产阶段放在不同的国家进
行的跨国公司。这种类型的跨国公司有三个特点:第一,跨国公司在集群中有某些所
有权方面的优势,包括拥有专利权、管理方法等,这些优势是为公司的总部服务的。
第二,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是由几个按照不同的要素比例垂直联系的生产阶段组
成的,他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公司出于成本或者收益的目的将他们放在不同的国家
和地区。第三,价值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属于上下游关系,公司总是倾向于把企业定位
在靠近上游供货商或者下游消费者的地方。这种跨国投资集群的稳定依赖于成本。如
果集群成了产业中心,那么该产业就会非常重要。在要素不能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成本开始上升,开始促使企业寻找更加低成本的地方。当要
素成本超过贸易成本时,就会用贸易来替代集群。这时,企业要么撤离产业中心,要
么将要素价格高昂的部分产业迁出产业中心。这就会形成产业逐步演进升级的状况。
当然,这种投资集群的稳定性也依赖于需求。如果世界对产品的最终需求不大,能够
被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所满足,那么就不需要形成垂直型跨国公司的集群。正是
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世界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于是对某些要素的投入需求也增
大,使得成本上升,迫使跨国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而实现了
跨国的垂直化专业生产。(2)水平型跨国公司投资集群是指在国外开办工厂生产与国
内工厂同一的产品的跨国公司。这种跨国公司的突出特点就是存在着大量的产业内贸
易和公司内贸易。
FDI 的外部性理论以及对跨国公司产业经济的分析,为FDI 产业效应形成机理提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43
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产业市场不完全的前提下,当出现规模报酬递增时,FDI 的
外部性会使不同产业之间发生关联,一个产业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产业的更深程度的变
化,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且,FDI 模型中的市场结构以及波特集群理
论中的市场组织都会对跨国公司有一定影响。这些都说明十分有必要从产业这个中观
的层面来研究FDI 影响经济的过程及效果。
3.3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制
3.3.1 FDI 对产业面上资本形成的影响
促进资本形成历来被认为是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东道国相关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经营规模和资本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促进
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弥补东道国产业发展资本的稀缺性和国内储蓄的
缺口。
储蓄是投资供给的资金来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
国内储蓄和国外资本输入等外国储蓄。应该说,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可有效弥补“资
本一储蓄”缺口,对东道国投资产业的资本存量起促进作用,再加上国内的配套投资,
这种产业投资效应的形成相当明显。一般投资国资本要素比较丰裕,而东道国资本较
稀缺,所以投资国资本要素的价格相对较低,东道国资本要素的价格相对较高。由于
资本逐利的本性,这也是投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资本要素就会从资本丰裕的投资国
流入东道国,并产生国际投资行为在产业层面的影响。图3-1 描述了国际资本转移过
程中对东道国产业投资的影响①。其中,Da 和Sa 分别是投资国产业资本的需求和供
给曲线,Db 和Sb 是东道国产业资本的需求和供给曲线,Sc 是投资国产业资本要素
变化后的供给曲线。在国际资本转移前,投资国和东道国资本供需均衡点分别为Ea
和Eb,资本转移后,在东道国内,资本流入的增加降低了产业资本的市场价格,此
时,产业投资市场价格由Pb 降到P0,东道国产业因此获得a+b 的收益(生产要素增加
的结果)。但是,由于产业资本的价格下降,东道国资本要素供应者(本国企业)要承受
损失a,因此,东道国通过外来直接投资使产业的净收益为b。
① 龙晓柏,开放市场下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2003 年硕士论文。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44
图3-1 FDI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还表现在对包括资本收入、产业产出在内的产业福利的影
响。在此可借助于麦克杜格尔(G·MacD0ugall,1960)提出的国际投资产出和福利效
应模型加以说明。如图3-2,设东道国(资本流入国)A,资本输出国B,资本总存量为
MN,东道国资本存量为MA,资本输出国拥有资本存量NB(NB >MA),EK 和FK 为
A 国和B 国的资本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若两国市场属完全竞争型,资本收益率等于
资本的产出率。在国际投资发生之前,输出国B 和输入国A 的资本收益率分别为NT
和MH;B 国和A 国产业的产量分别为NTDA 和MHCA 和面积。在资本流动情形下,
因为NT<MH,所以产业资本从B 国流入A 国,均衡点为K。则A 国的产业总产出
为MBKCH 面积,其中ABKL 部分归属输出国产业投资者,故A 国(东道国)产业总
产出比吸收外来投资前的净增加量为LKC 的面积。
E
F
C H
S K L I
T D
N B A M
B 国资本拥有量 A 国资本拥有量
图3-2 FDI的产业福利效应图
资 本 边 际 产 出
资 本 边 际 产 出
Da Db Sb
Sc Eb
Sa Pb
P0 a b
f d c
Ea Pa
Sc
Da Sb Db
Sa
投资国产业的总投资量 东道国产业的总投资量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45
可见,外商直接投资确实促进了东道国产业产出的提高,优化了国际范围内产业
资源的配置效率,加速了东道国产业分工的国际化进程。
3.3.2 FDI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
件的内在联系。从产业之间供给与需求联系的角度看,一个产业对其相关产业产生的
效应主要有后向关联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是一个产业对直接或间接地
向本产业供给生产要素的产业产生的影响,一个产业对该产业主要产生需求拉动作
用;前向关联效应是一个产业对直接或间接地需求本产业产品或服务的产业产生的影
响, 一个产业对该产业主要产生供给推动作用。一个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是一
个产业通过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而产生的总效应。借助产业关联的功能,产业结构能
够调节自身的运行,并实现不同产业间布局的合理化。因而产业关联机制可以被看作
产业结构赖以协调和运转的方法和手段。产业关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是否能
够实现优化,即合理化和高级化。我们认为,产业关联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一种过程,也就是说FDI在影响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产
业关联效应(虽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关联效应的强弱会因产业差异而不同)。
而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布局和产业内分工层次的升
级。
1、产业层面的结构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会增加东道国的资本供给,引起东道国的产业转移,从正面促进产
业结构的升级。一般而言,产业结构优化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
提高的过程,其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二方面。具体表现在:①外商直接投
资促进了东道国新兴工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间关联推动东道国相关辅助产业的发
展,进而推动了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FDI 带动前向辅助性投资主要是批量外资企
业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而后向辅助性投资则主要指经销商、代理商和其他服务商。外
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高新技术在前后向辅助性投资的保障下,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升
级。②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推动了东道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有助于东道国产业结
构的调整,即投资国用高层次的传统产业改造东道国低层次的传统产业,从而提升东
道国的产业平台。产业结构的演进变迁可见图3-3: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46
产业发展水平
附加值
研发
高 售后服务
零部件生产 销售
组装

环节
上游 下游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时间
图3-3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变迁
资料来源:龙晓柏,开放市场下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2003 年硕士
论文。
2、产业内分工层面的升级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采用的是垂直化的分工体系。在垂直专业化生产的背景
下,产业升级不仅包括在不同产业间的转换,还包括由同一产业内部的生产环节的提
升。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来说,产业的升级过程将表现为竞争优势的培育,由
劳动密集的一般加工环节逐渐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战略环节的转换过程。这一过程中
会出现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图3-4 描述了一条关于产
业链内分工工序与价值分享程度的“微笑曲线”,在曲线上承担高端环节的发达国家
获得了较多价值增量,发展中国家分配增量较少。虽然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垂直专
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低档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的地位,但是,参与这种专业化分工为发
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升级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图3-4 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产业升级
资料来源:汤永林,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5 年。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47
在这种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分工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升级主要体现
在四个方面: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Kaplinsky,2001)。
工艺流程升级是通过提升价值链条中某环节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的效益,由此达到超
越竞争对手的目的。产品升级是通过提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的效率来达到超
越竞争对手的目的。产业功能升级是通过重新组合价值链中的环节来获取竞争优势的
一种升级方式①。普遍认为,产业升级一般都遵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产
业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在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集聚区域的企业利用劳动力优
势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和营销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简单的工艺流程
升级。随着技术能力的逐步积累和关联产业的发展,逐步由工艺提升向更高层次的中
间品与整件产品的生产链条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FDI 对产业关联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FDI 所带来的产业升级的
进程,如果FDI 越能够迅速地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那么不管是前向关联效应
还是后向关联效应,都会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得越强。
3.3.3 FDI 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1、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
一般而言,中间性组织可以理解为市场中的企业关系网络,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有
两个,一是存在大量的中间产品,二是企业间中间产品交易的效率要大于企业内部交
易的效率(吴德进,2004)。按Porter(1990)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
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
间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而产业集群正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性经济组
织。产业组织作为一种中观组织,通过相应的运行机制,将微观层面有密切关联的经
济行为主体联系起来,使其要素和资源的空间配置经历了从混沌到秩序、从分散到聚
集的过程,并且实现了一些特定的效应,从而为增进各行为主体经济优势,推进产业、
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可以将产业集群
视为产业组织一种形态。
借助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产业集群可以分别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
① Kaplinsky,Raphael.2001.Is globalization all it is cracked up to b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8(1):45-65.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48
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实现对产业组织的优化①。主要表现为:
(1)产业集群可以调整与优化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某一特定市场或产业中企业之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它是通过产业集
中度、产品差异化、厂商进入退出壁垒等指标来衡量。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对外适度
垄断、对内充分竞争的集群式市场结构。既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又避免了“一体化”
和大集团所导致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无论作为要素投入的买方力量,
还是作为制成品或服务的卖方力量,在市场竞争中都掌握着主动权,具有很强的议价和
获取垄断利润的能力,能形成强大的市场势力。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适度的产业进出
壁垒。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壁垒,不仅可以增强集群内企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更能形成
对独立于集群外企业的进入壁垒。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以质量为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
势。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集
群内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产业集群可以优化企业行为
不管是在产业集群内还是与外部企业相比,产业集群都具有一定的定价优势。对
于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企业来说,长期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和交易能够形成一种契约,
从而形成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产业集群可以通过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交易成本的节约、专业化分工以及有效的劳动力供给等优势带来低成本优
势,使得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对输出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方面掌握着主动权。同时产业
集群还能通过其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优势以及区域“区位品牌”营销优势
等获得定价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通常采用灵活分工的专业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集
群内一些企业常常可以利用自己掌握信息或者拥有订单的优势,通过在集群内进行外
包活动(即将生产能力以外的订单交给下级承包商生产) ,而不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追
求利润最大化。产业集群内由于信息完备,加上共同的社区文化和熟悉的环境,它们对
下级承包商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商业信誉等都非常熟悉,在多次博弈中,几乎不存
在机会主义行为。因此,通过产业集群内纵横交织的网络进行生产的交易成本比企业
生产经营内在化的管理成本要低。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不仅能提升企业在自己所在专业
的竞争力,而且能分散风险,增强对生产和经营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① 李志翠,发展产业集群:我国产业组织优化的新路径,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2)。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49
(3)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优化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有利
于形成较高的组织效率,较高的组织效率能调动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资源,使集群减少了
资源获取和转换的障碍,在集中、管理和升级各种资源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形成
较高的资源动态整合的能力。产业集群能够实现包括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内的外部
性,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产业集群还可以技术进步,并实现产业结构
的升级。
2、FDI 与产业集群的升级
在全球化条件下,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纵深发展,跨国公司的战略已经日趋全
球化,这导致跨国公司在进行具体选址时不再囿于单一区位因素的考虑,而更强调区
位因素的综合与集成(李恒,2005)。由于信息成本、知识外溢、竞争环境和规模收
益等方面的优势,产业集群几乎集成了所有跨国公司区位因素的四个方面,这就使得
FDI 的区位选择具有一定的产业集群的指向性。而由于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及对产
业组织的优化功能,FDI 影响东道国产业组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FDI 的产业集群
效应,加速了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FDI 的持续流入可以实现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
产链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带动。表现在:
(1)跨国公司是高度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系统,其内部具有完整且结构紧密的生
产链条。跨国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终端一方面具有相对决策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服
从跨国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这使得这种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系统同时又取得一定
的水平一体化形式。而地方产业集群主要是一种水平一体化的网络组织,群内各企业
在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整体的发展战略,从而难以顾及整体的
利益。当具有强势的跨国公司子公司进入地方产业集群后,这些子公司就成了联结产
业集群网络组织与跨国公司等组织的纽带,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一定战略趋同性。
(2)跨国公司本身的生产系统内部已经嵌入了全球价值链,跨国公司为了获取
规模收益和进行全球战略的需要,所进行的垂直一体化战略将原材料的生产与采购直
到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过程纳入其中,同时又通过与其他跨国公司和生
产系统的相互作用将这种价值链进行横向联结和纵向深化。产业集群吸引跨国公司进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50
入并与之融合的过程就是自身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
(3)跨国公司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的主体,进行技术的吸收、模仿和创新,
是地方产业集群摆脱当地要素依赖,走创新型道路的重要手段。地方产业集群通过吸
引跨国公司,包括跨国公司R&D 机构的进入,能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并
学习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从而实现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升级和组织升级。
3.3.4 FDI 对产业增长的影响
FDI 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FDI 对不同产业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狭义
上说就是FDI 的对各个产业的GDP 的贡献率。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在
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不仅是现存的各种生产要
素,而且更应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应用,对东道国而言,外资企业R&D 的日益本
地化,不仅促进了东道国的产业技术能力,而且会产生积极的福利效应。传统而言,
投资企业倾向于把R&D 中心定位于母国,但投资企业为适应东道国的特殊市场环境,
以及随着东道国投资政策的自由化和市场竞争激烈化的加强,投资企业R&D 本土化
趋势日益明显。其效应主要表现为R&D 中心的技术扩散效应,可促进当地产业技术
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产业的福利水平。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和贸易总量,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增长。
然而,我们认为,基于FDI 对产业投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群的影响,FDI 所产
生的对产业增长的影响应该是更广义层面上的,它既包括FDI 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就
业和贸易总量扩大的贡献,还包括FDI 对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资本形
成效应提高等方面的作用。FDI 对产业增长的影响就是对引资质量和效果的度量,也
是利用外资的最终目标。
3.4 本章小结
按投资方向,FDI 可以分为内向型FDI 和外向型FDI;按投资目标,FDI 可以分
为新建投资、兼并和收购、水平型FDI 和垂直型FDI;按投资动机,FDI 可以分为资
源寻求型FDI、市场寻求型FDI、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FDI。不同类型的FDI
的经济效应是有差异的。总之,资源寻求型FDI 会为东道国政府创造大量租金,但对
当地经济的影响有限。而市场和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此外,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3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理
51
不同类型FDI 的产业分布也有差异。这些都成为FDI 的产业效应形成的重要依据。
FDI 的外部性理论以及对跨国公司产业经济的分析,为FDI 产业效应形成机理提
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产业市场不完全的前提下,当出现规模报酬递增时,FDI 的
外部性会使不同产业之间发生关联,一个产业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产业的更深程度的变
化,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垄断优势理论中FDI 模型的市场结构以
及波特集群理论中的市场组织都会对跨国公司有一定影响。这些都说明十分有必要从
产业这个中观的层面来研究FDI 影响经济的过程及效果。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FDI 对产业投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和产业
增长的综合影响。FDI 对产业层面投资的影响表现为FDI 对总投资量的优化配置和对
包括资本收入、产业产出在内的产业福利的影响。FDI 对产业关联的影响主要存在于
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为
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升级,以及产业内分工层面的
升级,即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由于产业集群的组织
属性、产业集群对产业组织的优化作用以及FDI 区位选择的集群指向性,FDI 对产业
组织的影响过程也就表现为FDI 流入所带动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FDI 对产业增长
的影响主要表现为FDI 对不同产业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狭义上说就是FDI 的对
各个产业的GDP 的贡献率,而从广义上则既包括FDI 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就业和贸
易总量扩大的贡献,还包括FDI 对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资本形成效应
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52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基本需求因素,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
用与消费和出口是不同的。消费和出口是比较纯粹的需求因素,而投资在短期内是需
求因素,从长期看又是决定潜在产出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即投资具有双重性,既
是需求因素,又是决定供给能力的因素。外资的流入除与东道国内的投资一样具有双
重性之外,还具有国内投资所没有的独特辅助功能,如加快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制度
创新步伐等。可见,研究FDI的投资效应对于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说来,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主要是关于挤入(出)效应的讨论。FDI 的挤入(挤
出) 效应是指FDI流入量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 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
(东道国国内企业的投资行为) 。如果FDI 增加1 单位,而东道国总投资(等于FDI 与国
内投资之和) 的增加额小于1 单位,则表明FDI“挤出”了东道国的国内投资;如果FDI
增加1单位,而东道国总投资的增加额大于1 单位,则表明FDI“挤入”了国内投资;如
果FDI 增加1 单位,而东道国的总投资亦增加1 单位,则表明FDI 的影响是中性的。但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在进入东道国时,首先会对进入的产业做出选择,并且在东道国的
分布也会存在行业的差异性,那么产业层面的FDI的投资效应势必会与宏观总体层面
上的有所区别。本章首先分析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行为对东道国资本存量可能存在的
正面和负面影响,然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产业层面上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
最后通过构建FDI的产业投资效应的理论模型,来发现FDI产业投资效应的影响因素。
4.1 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影响
根据20 世纪70 年代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提出的跨国公司“边际产业投资
论”,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体,对外投资就是将投资国
企业已拥有的先进的管理知识等资产移植到东道国的子公司。边际产业扩张论的核心
思想是:“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边际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包括的范围较广,主要指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或同类产业中处于比较
劣势的中小企业,也包括同一企业中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小岛清认为,国际直接投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53
资不能仅仅依靠从微观经济因素出发的跨国公司垄断优势,还要考虑从宏观经济因素
出发的国际分工原则。小岛清模式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
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及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
的比较优势的部门,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就不能
被利用。这样,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
贸易。
尽管小岛清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投资国为主体而不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实际
上假定了所有跨国公司都有相同的动机并且也是投资国的动机,难以解释复杂的国际
环境下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但该理论还是考虑了产业因素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影
响。从“边际产业投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分工模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制造业
部门。或者说外资在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这就说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产业投资具有一定的资本形成效应,并且会由于外商直
接投资所进入行业的不同而出现行业间的差异。
在现代发展经济理论中,资本一直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要
素。在当代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依靠自身又依靠外部力
量,才能突破自身封闭低资本积累率的瓶颈。所以,外资的进入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
的进入,有利于克服东道国经济发展中资本不足的问题。概括来说,跨国公司的产业
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正负效应两方面的影响(见表5-1):
1、资本积累的正外部效应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作用的正外部效应主要体
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跨国公司从母国和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东道国国内急需的
资金。跨国公司凭借其巨大的平均规模和资产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促成了东道国资本
存量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弥补东道国的期望投资与国内储蓄之间的缺口。第二,跨国
公司充当金融中介的作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不仅仅是投资者,而且也是储蓄者。它
们可以便利地从国际金融市场中得到资金支持。当跨国公司将储蓄从投资国或国际金
融市场转移出来时,本身就起到了金融中介的作用,这些储蓄随后又主要投资于东道
国。第三,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乘数效应,通过前后向关联,对东道国资本形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54
成产生产业连锁效应。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带动产业前后向辅助性投资而对东
道国产生投资乘数效应。前向辅助性投资通常来自东道国外资企业产品的中间产品供
应商,后向辅助性投资则来自于东道国外资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其他服务商。当外资
企业需要在东道国当地采购时,通过购买当地生产者的商品和劳务,与上游企业建立
起前向的产业连锁关系,外资企业对当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
产业的繁荣,并带动相关产业进行相应的辅助性投资;当外资企业为了拓展市场渠道
而选择当地企业做其分包商,或其产品作为中间产品进一步被当地企业所购买时,又
与下游企业建立后向的产业连锁关系,在促进当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投资。第四,FDI的市场扩张效应①。FDI进入后,东道国国内市场的竞争程
度增加,推动市场均衡价格降低,从而刺激需求增加;并且随着FDI的进入,整个行
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这为市场价格降低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性。同时,FDI的进入还会带来新产品(包括新款式、新功能等),从而激发消费者的
消费欲望。在这二方面力量的作用下,整个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此即为市场扩张效
应。市场扩张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和激励国内企业增加投资。第五,
跨国并购的积极作用。市场导向型的并购发生以后,跨国公司一般会从根本上改变被
并购企业的经营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后续投资。跨国公司为了使被并购企业具
有竞争能力,一般会转让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被并
购企业是濒临倒闭的企业或者面临着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局面,那么跨国公司并购成
功以后的追加投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成功以后,一般会保
留被并购企业原有的关联,如果这些关联被作为并购方的跨国公司认为是有效率的,那
么这种关联可能会被加强,其结果是我国本土的供应商得到提升或国外的供应商进行
“跟进”投资,从而产生挤入的资本形成效应。但如果这些关联被认为是没有效率的,
那么,作为并购方的跨国公司会转向国外寻求供应商,结果必然会使得我国本土的供应
商受到冲击,从而产生挤出的资本形成效应。而新设投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
会逐步在我国建立当地的供应关系,从而产生挤入的资本形成效应。
2、资本积累的负效应
英国经济学家格里芬认为,由于外资流入可能引起消费支出增加,并放宽对进口
① 程培堽,FDI 对国内投资挤出(入)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南京农业大学2008 年博士论文。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55
的限制,导致国内储蓄的降低,并出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这一点
表现在:首先,如果跨国公司的资金主要从东道国金融市场上借贷或筹措得来,甚至
把东道国本来就不多且已在利用的储蓄吸走,那么必将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当东道
国对外国投资者进行支付时,资本可能会逆向移动。第三,在发展中国家,当地供应
商供给的中间投入不能满足完成跨国并购的外国的标准和等级要求,就会导致外国企
业减少当地采购的比例(Dolan,Humphrey,2000; weatherspoon,Reardon,2003;Dries,
Swinen,2004)。这有可能导致上游国内企业减少产出,压缩投资。最后,如果跨国公
司凭借其竞争优势,夺走了东道国民族企业原来占据的市场,使东道国民族企业破产,
或者夺走了熟练技工等关键资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抵消作用就会发
生。此外,如果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是为了将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出售, 也就是
由不想进行重组或合理化的收购者对能独立生存的企业进行收购、分拆和出售,目的
是获得利润而进行的投机活动。那么这种并购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会形成负面的
影响。
表5-1 跨国公司产业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影响
正效应
􀁺 新设投资直接扩大东道国内投资规模。
􀁺 跨国并购盘活资本存量并进一步地追加投资。
􀁺 带动产品前后向及相关产业投资。
􀁺 提升东道国消费层次,引发东道国相关产业投资。
负效应
􀁺 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
􀁺 跨国并购的外国并购方将部分中间品的采购转向国外。
􀁺 跨国公司会挤占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造成国内
企业减产, 投资萎缩。
4.2 FDI 与产业层面国内投资的关系①
评估FDI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既可以基于跨国公司的角度讨论FDI进入对
东道国国内投资可能造成的影响,即根据跨国公司对母国投入和东道国投入的选择以
① 本部分内容参考冼国明,欧志斌:FDI 对中国国内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及进入壁垒对该效应的影响——基于
行业面板数据的重新检验,世界经济研究2008(3)。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56
及这种选择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来展开研究,也可以利用对称性从东道国的角度
研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本文从东道国的行业层面出
发,基于简单的行业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研究在一个以国外投入和国内投入作为基
本生产要素的行业,其国内投入和国外投入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研究共同作为投入要素的FDI和东道国国内资本之间的关系。
假设X为东道国某行业,X行业的生产函数为Q(D,F,d,f,θ)。其中,D为东道国投
入,F为国外投入,d代表影响D的特定变量,f代表影响F的特定变量,θ代表技术水
平以及同时影响D和F的其它变量,假定θ在特定时点为常量。另外,用C(D,F,d,f, θ)
代表行业的成本函数。
由于d代表影响D的特定变量,因此假定d不会直接对F产生影响,而只能通过D
对F产生影响。我们假定,在X行业,国外投入水平取决于国外投入的边际收益和边
际成本。当国外投入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X行业将吸引到更多的国外投入;
当国外投入的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X行业将转到利用更多的国内投入。当国外
投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国外投入实现规模最优。因此可以得到,当国外投
入实现规模最优时:
由于d 的特定性,所以假定d 的微小变化不会影响F 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即
对式(4-1)两边求d 的导数,得:
化简得:
式(4-3)反映了东道国投入和国外投入之间的关系。由该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如果D 和F 在市场和成本决定上完全替代,即且,则dF 1
dD
= −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57
如果东道国投入和国外投入在生产上完全替代,而东道国投入和国外投入在成本决定
上是线性分离,如C(D,F,d,f, θ)= θ[aDg(d)+bFh(f)](a、b 为常数),那么。
更为一般的情况是,只要成本函数为线性(即生
产函数对东道国投入表现为报酬递减,同时国外投入和东道国投入在生产上表现出替
代关系,都能够得到国外投入和国内投入相互替代的结论( )。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国外投入的增加往往导致更多的东道国国内投入。为了更
进一步说明国外投入和国内投入的关系,我们设定一个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
其中,b 和c 为常数,h 代表产出的规模报酬率,假设b、c 和h 都为正数。如果
假定成本函数为线性,则
由式(4-5)可以得到关于结论,关键取决于生产函数的选择。生产函数
的变化取决于生产函数的选择。生产函数的变化取决于参数h 和β(见表4-1)。在
前三种假设当中,规模收益不变生产函数和Leontief 生产函数的结论表明,F 和D 存
在替代关系,F 和D 会按各自的当前投入比例反向变化。线性生产函数表明F 和D
存在互补关系,F 和D 的互补性取决于参数b/c,如果b/c>1,D 的较小比例变动会引
起F 的较大比例变动,如果平缓些。第四种假设的变化比较
灵活。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58
表4-1 不同生产函数对模型结论的影响
假设假设条件 结论
一 线性生产函数 β=1
二 规模收益不变生产函数 h=1
三 Leontief生产函数 limβ→∞
四 Cobb-Douglas函数 limβ→0
当生产函数选择Cobb-Douglas函数时, 由b、c、h、D和F共同决定。当
=0,即当生产的规模报酬为0时,国内投入的变化不影响国外投资的变化;而当h=1
时,
假如当前F和D的生产投入中的比例是1:2,那么ΔF=-0.5ΔD,则D增加一个单位会
导致F下降约0.5个单位。此外,不存在的情况。
4.2 FDI 产业投资效应的理论模型
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研究都没有完全解释FDI 和国内资本存量之间的关
系。超越企业和行业的宏观层面的研究没有阐明国内投资和外国投资互补的根源。使
用企业层面的数据不能反映出不同企业之间的反馈效应。在企业数据的基础上估算
FDI 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需要进行一项 “反事实的实验研究”(指在不同条件下有
可能发生但违反现存事实的)。例如,在一个匹配模型中(matching model),首先要
找到一批相对而言没有国际联系的企业,然后把有FDI 的企业的国内资本量,与没有
FDI 的企业的国内资本量进行对比。根据定义,这种在企业层面上的测算忽略了有
FDI的企业对没有FDI 的企业的影响。我们从中观的产业层面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59
我们将FDI 对同行业内国内企业、供应商和需求者的影响都包含在模型内。因此,我
们的模型将FDI 在部门间的竞争效应和部门内的溢出效应区分开来。并且模型集中于
研究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变化如何通过产出价格的变化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间的关联
来影响国内企业。为了解释这一关系,我们使用一个能在企业层面上使国内资本与国
外资本产生互补的生产函数。这主要受到Desai,Foley 和Hines(2005b)的实证研究
的影响。
4.2.1 模型概述

为了从产业水平这个中观的层次上研究FDI 对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我们将外商
直接投资所涉及的产业划分为3 类:一般集中讨论的,外资企业进入后所处的产业Y,
为产业Y 提供中间投入品的产业I,以及那些将Y 产业的产品当作中间品投入的企业
所处的产业O。因此,我们的模型将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来说明FDI 对东道
国的资本形成的影响。为了评估这三个不同产业的FDI 究竟如何影响国内的资本形
成,我们更进一步将东道国市场上Y 产业内的企业划分为3 类:纯国内企业(PDE),
国内的跨国企业(MNE)和外资企业(FHE)。纯国内企业由国内企业主拥有,在当
地生产且只为国内的产品市场服务。国内的跨国企业由国内企业主拥有,但既在国内
市场又在国外市场运行(生产和销售)。外资企业由外国人持有,也是既在国内市场
也在国外市场运行。
我们依据企业的生产函数来描述这些企业。因此,我们并不会考虑一个企业去组
织生产的细节,而是采用最简化的形式来描述由于FDI 的流入后,企业盈利能力的效
应。MSEs,PDEs 和FHEs 这三种企业的生产可能性可以用下面的形式表示。跨国公
司用生产函数 为国内市场生产产品,其中 是投资国内(或国外)
的资本, 是任一种在国内(或国外)使用的投入。L 可以是任一种没有经过交易
的投入品,我们称为“劳动”。 符号表示外国变量。这一生产函数主要说明了MNE
利用一切可能性将其一部分生产活动安排在国外。国内企业的生产函数为g(Lg,Kg).
最后,外资企业的生产函数为h( ). 和MNEs 相似,FHEs 也具有进行国外
① Christian Arndt, FDI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An Industry-Level View, Discussion paper, 2007(7).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60
生产的机会。为了便于用符号表示,我们假设所有的MNEs、PDEs 和FHEs 都是完
全对称(completely symmetric)的。
对于国内市场,我们主要使用下面的生产函数:
f􀵫Lf , L􀷨f , Kf , K􀷩f􀵯 􀵌 L f
afL􀷨
f a
􀷤f Kf β fK􀷩
f
β􀷩f
g􀵫Lg, Kg􀵯 􀵌 Lg
ag Kg
βg (4-6)
h􀵫Lh , L􀷨h , Kh , K􀷩h􀵯 􀵌 Lh
ahL􀷨
h
a􀷤h K h
βhK􀷩
h
β􀷩h
为了排除规模经济,我们将生产函数中要素比例的和限制为我们只
集中于短期和中期,其中企业的数目被看作外生的,但是企业可以选择投入,包括资
本存量来使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总数目被标准化为1。为了便于用符号表示,我们假
定所有的企业都生产同质产品。因此,国内产品市场可以用需求函数P(X)来描述,X
是MNEs、PDEs 和FHEs 的全部总产出。市场价格P 能够使产品市场出清。所有的
企业都认为价格是给定的,也就是所有的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对这一分析的扩展
将允许企业生产异质性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将不能再用单一市场价格来表示,
而是用具有负交叉弹性的产品的特定价格。因此就有下述的类似的竞争效应。
在给定国内(国外)劳动要素的价格为w 我们假定MNEs、
PDEs 和FHEs 通过选择要素投入来使利润最大化。由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
要素价格不需要在国际间均等化。但是,企业将优化利用要素价格的差异性来选择要
素的投入。我们采用局部均衡的方法并不考虑各产业的要素需求对整个要素市场价格
的影响。
MNEs、PDEs 和FHEs 的利润函数表示如下:
(4-7)
我们从研究要素的需求如何对投入和产出的价格做出反应开始,然后再解释外商
直接投资在不同产业的特定效应。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61
辅助定理1
如果由于需求的外部变化,国内产出的价格P 上升,那么所有的企业都会增加他
们对要素L 和K 的需求。
证明:
假设一个纯国内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分别求L 和K 的偏导数,可得:
为了决定PDE 的资本存量是如何对价格P 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可以:
其中,
为了保证该方法与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致,我们需要检验是否> 0。很容易看出:
如前面所假设的,如果的话。
既然, .
注意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62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PDE 的
下面再来看国内的跨国公司(MNE),他们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为了考察MNE 是如何对的变化做出反应的,我们下面来看:
其中,
且由于假定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MNEs 是如何对产品价格变化做出反应的。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63
其中,由于.
更进一步看,
就可直接得到
相类似的研究可以展示,FHE 由于价格的上涨而对国内资本的要素需求的增加。
辅助定理2
如果国内的投入品价格w 下降,那么所有的企业都会增加他们对要素K 和L 的
需求。
证明:
为了决定国内要素价格w 的下降对PDE 的要素需求的影响,我们需要测定
其中,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64
由于.
因而就可以直接得到
同样我们可以得到

这主要是由于假定条件.
PDEs 和FHEs 的证明同理。
辅助定理3
如果外国投入品价格下降,那么MNE 和FHE 就会增加对要素和K 的需求,
而PDE 则会减少对要素K 的需求。
证明:
首先来考察MNE。由于, .
并且,此时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65
于是可以直接得出
对于FHEs,我们可以推导出相类似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的变化对PDEs 的国内要素需求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
价格效应的存在, 的变化会有一种间接的效应。
为了验证这一效应,我们运用市场出清的条件
此时假定只有MNEs 和PDEs 为当地市场进行生产,且他们的市场份额的和相加
为1。
那么,
因此, 的下降所引致的产品价格的下降将会降低PDEs 对K 的要素投入的需求,
这点在辅助定理1 中已经可以看出。
表4-2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 的来源
FDI 的动力 Y 产业 I产业 O产业
低廉的外国投入价
格(垂直型FDI)
情况1
MNE 和FHE 经历
了的下降
情况3a
MNE,PDE 和FHE
经历投入价格的
下降
情况4a
MNE,PDE 和FHE
要么经历p 上升,
要么经历p 下降
更高的外国产品价

(水平型FDI)
情况2
如果产出价格在
国内外市场呈现
对称,MNE,PDE
和FHE 就会经历p
的上升
情况3b
对MNE,PDE 和
FHE 没有任何影

情况4b
MNE,PDE 和FHE
经历p 的上升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66
4.2.2 不同类型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为了分析FDI 是如何影响国内资本形成的,我们有必要区分驱动外商投资的不同
动机。外国资本存量的增加有可能是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或者是寻求市场的动机。前
一种投资被称为垂直型投资,第二种被称为水平型投资。为了验证这些观点,我们将
一方面通过外国投入品价格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产出品价格的变化,来反映这两种
投资动机。因此,一项垂直型投资可以被看作由外国投入品价格的下降所驱动,例如
东欧和亚洲国家由于丰富的劳动力而形成的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而一项水平型的投
资可以被看作由外国产品价格的上升所驱动,例如由于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或者直接
影响来自外国销售额的净收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
FDI 对东道国的影响取决于外商投资的动机以及可能受到不同影响的投入和产
出部门。我们在上文已经研究了三大产业的FDI。在每个产业内,FDI 可能会受到投
入品价格变化或者外国市场上产品价格变化的驱动。因此,共需要考虑6 种可能的情
况。表4-2 从Y 产业的企业的角度出发对这6 种情况做了概括。
1、同一产业内的垂直型FDI的影响
首先考查受国外增加的生产机会所驱动的垂直型外国投资。我们通过相关外国投
入品价格的变化来获取这一效应,特别是当不变而变化时。为了探讨这一效应,在
有共性的前提下,我们只考察MNEs 和PDEs 两类企业。企业的总数目被标准化为1,
MNEs 的比例为q,PDEs 的比例为(1-q)。因此,总产出就为X=qf + (1-q)g.
从辅助定理3,我们知道外国劳动力价格的下降会使一个MNE 增加对外国劳
动力的雇佣。这就导致国内产量的增加和由此更低的市场价格p。然而,根据辅助定
理1,我们知道p 的降低会减少要素的的需求。这对于PDEs 会有负面影响,意味着
使用更少的国内劳动力和国内资本。总体效应可以概括如下:
考虑到Y 部门的FDI 受到外国劳动力价格驱动,因而会有两个影响:(1)
MNEs 的国内资本存量Kf 增加;(2)PDEs 的国内资本存量Kg 减少。而国内资本存
量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国内产品市场的价格效应,当MNEs 的比例q 越大,产品越缺乏
需求的价格弹性时,这种效应很有可能为正。
证明: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67
为了推导出的变化对国内资本需求的总体影响,我们需要测定
最后的符号取决于这些效应的相对大小。q 越大,最后的符号越有可能为负,即
下降就越可能增加对国内资本的需求。类似地,价格效应越小,最后的符号就越
有可能为负,即国外工资的下降就越有可能对国内的资本需求有正面影响。
因此,总效应取决于负的价格效应和MNEs 与PDEs 的相对市场份额,哪个影响
更大。
国内市场的总生产不会降低。如果真的降低的话,国内产品的价格就将上升,
PDEs 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MNEs 的竞争力提升,PDEs 的生产在一定程度
上会被MNEs 代替。由于MNEs 同时需要国内资本和外国资本来进行生产,即使国
内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总量在增加,其总的国内资本却有可能在减少。
现在,再来看FHEs 的情况。在有垂直型投资的情况下,这类企业的资本形成究
竟会受到FDI 怎样的影响?作为跨国公司,他们应该和MNEs 一样从增加的生产机
会中获益,在产量和国内要素的需求都增加的情况下,他们也应该和MNEs 一样具有
相同的反应。
2、同一产业内水平型FDI的影响
我们所要阐述的水平型外商投资是受外国产品价格上涨的驱动,例如由于外国市
场规模的扩张。这对于国内的生产和要素的需求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一种可能性就是
外国产品价格的上涨反映了全球经济处在上升期,从而也导致国内产品价格的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国内产出价格p 来获取水平型投资的效应。国外需求与
国内需求的变化越是相关,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变化就越对称,水平型FDI 就越可能对
国内市场有正面影响。
但如果外国产品价格只是纯粹的局部上涨,我们依然期待国内的生产会受到外资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68
在国内市场上的正外部性的影响①。在这种情形下,外资的效应与情况1 中所分析的
由外国要素价格降低所引起的效应相似。使用辅助定理1,我们可以把结论概括如下:
考虑Y 部门的FDI 是由外国市场价格的上涨驱动时的情形。假设国内市场的价
格也同样上涨。那么MNEs,PDEs 和FHEs 的国内资本存量都会增加。国内价格涨
幅越小,国内资本存量增加得越少。
3、投入品行业FDI的影响
下面,我们考察向Y 产业提供中间产品的I 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如果这
种投资是受产品价格变化所驱使(情况3b),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期望它会影响Y 产业。
但如果这种投资是受投入品价格变化所驱使(情况3a),那么Y 产业的所有企业将经
历投入品价格的下降。在这个意义上,投入品产业的FDI 具有类似于同产业的生产外
包后的效应。我们通过国内投入要素L 的价格w 的下降来获取这一效应。如辅助定
理2 所示,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考察提供中间投入品的I 产业的FDI 的效应,其受国外低廉的投入品价格所驱动。
对于Y 产业的企业来说,I 产业的FDI 将导致国内投入品价格w 的降低,并反过来
促使国内资本存量的增加。
4、产成品行业FDI的影响
最后,我们转向从Y 产业购买投入品的O 产业所进行的投资。如果该投资是受
国外投入品价格的下降所驱动(情况4a),且如果这种投入品正好是Y 产业所生产的
投入品的替代品,那么所讨论中的该行业产品的价格下降就会发生。相反,如果外商
投资是由投入品价格的变化所驱动,但该投入品与所讨论的产业生产的投入品互补,
或者如果外资是受国外产成品价格的上涨所驱动(情况4b),那么本国产品价格将上
涨。如辅助定理1,就会有以下结果:
对于受国外低廉的投入品价格驱动的产成品行业的FDI,如果该投入品是Y 产业
生产的投入品的替代品,Y 产业的企业将经历产成品价格的p 的下降,并因此减少国
内的资本存量。如果投入品是Y 产业生产的投入品的互补品,或者如果产成品行业
的FDI 是受国外高的产品价格的驱动,Y 产业的企业将经历产品价格p 的上涨,并因
此增加他们国内的资本存量。
① 外国的生产并没有用模型清楚地表示出来,但是在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互补的范围内,外国生产可以被看作是
与国内生产对称的。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69
总之,根据上述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有以下推论:
第一, FDI 对任一个行业内的国内资本存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商投资的动机
和外资所来源的行业的特征。
第二, 市场寻求型(水平型)FDI 倾向于具有正面效应,而生产成本驱动型(垂
直型)FDI 可以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效应。行业需求越缺乏价格弹性且跨国公司在该
行业内的比重越大,垂直型FDI 的正面效应就将越大。
第三,投入品行业的FDI 趋于对国内资本存量具有正面效应,而产成品行业的
FDI 却可能同时具有正面或负面效应。
4.3 本章小结
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投资论”可以看出,它与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分工模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制造
业部门。或者说外资在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了一定的比
重。这就说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产业投资具有一定的资本形成效应,并且会由于外
商直接投资所进入行业的不同而出现行业间的差异。外资的进入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
的进入,有利于克服东道国经济发展中资本不足的问题。概括来说,跨国公司的产业
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正负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正面效应主
要包括:新设投资直接扩大东道国内投资规模;跨国并购盘活资本存量并进一步地追
加投资;带动产品前后向及相关产业投资;提升东道国消费层次,引发东道国相关产
业投资。负面效应主要包括: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跨
国并购的外国并购方将部分中间品的采购转向国外会导致国内投资下降;跨国公司挤
占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造成国内企业减产, 投资萎缩。
行业层面上,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生产函数的选择。规模收益不变
生产函数和Leontief生产函数的结论表明,F和D存在替代关系,F和D会按各自的当前
投入比例反向变化。线性生产函数表明F和D存在互补关系,F和D的互补性取决于参
数b/c。当生产函数选择Cobb-Douglas函数时,F和D的关系由b、c、h、D和F共同决定。
为了从产业水平这个中观的层次上研究FDI 对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我们将外商
直接投资所涉及的产业划分为3 类:外资企业进入后所处的产业Y,为产业Y 提供
第4 章 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70
中间投入品的产业I,以及那些将Y 产业的产品当作中间品投入的企业所处的产业O。
因此,我们的模型将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来说明FDI 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的
影响。为了评估这三个不同产业的FDI 究竟如何影响国内的资本形成,我们更进一步
将东道国市场上Y 产业内的企业划分为3 类:纯国内企业(PDE),国内的跨国企业
(MNE)和外资企业(FHE)。从研究要素需求如何对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化做出反
应开始,然后再解释外商直接投资在不同产业的特定效应。主要包括:(1)考虑到Y
部门的FDI 受到下降的外国劳动力价格驱动,因而会有两个影响:MNEs 的国内资
本存量Kf 增加和PDEs 的国内资本存量Kg 减少。国内资本存量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国
内产品市场的价格效应,MNEs 的比例q 越大,产品越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对
国内投资存在正面影响。(2)考虑Y 部门的FDI 是由外国市场价格的上涨驱动时的
情形。假设国内市场的价格也同样上涨。那么MNEs,PDEs 和FHEs 的国内资本存
量都会增加。国内价格涨幅越小,国内资本存量增加得越少。(3)考察提供中间投入
品的I 产业的FDI 的效应,其受国外低廉的投入品价格所驱动。对于Y 产业的企业
来说,I 产业的FDI 将导致国内投入品价格w 的降低,并反过来促使国内资本存量的
增加。(4)受国外低廉的投入品价格驱动的产成品行业的FDI。如果该投入品是Y 产
业生产的投入品的替代品,Y 产业的企业将经历产成品价格的p 的下降,并因此减少
国内的资本存量。如果投入品是Y 产业生产的投入品的互补品,或者如果产成品行
业的FDI 是受国外高的产品价格的驱动,Y 产业的企业将经历产品价格p 的上涨,并
因此增加他们国内的资本存量。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71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通过上一章对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投入品行业的FDI 与产成
品行业的FDI 对东道国某一行业内的资本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而即使在同一产业
内,垂直型和水平型的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也会有差异。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某一产业
的投资与一般的国内投资一样,也会对相关产业和企业产生影响。既然不同类型的
FDI 会对产业投资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么不同类型的FDI 对一国的产业关联效应
究竟有没有影响呢?受到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任何企业都只能完成价值链的某一环
节,要么提供投入品,要么提供产成品,要么从事的是中间产品的生产。因此,价值
链的不同环节之间必然存在一定关联。那么,当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他们与当地
的企业究竟会产生何种关联?本章主要研究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首先介绍FDI 产
业关联效应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在产业市场不完全和FDI 外部性的基础上,构建FDI
在东道国的产业关联效应的理论模型,具体分析外商投资项目处在生产的不同环节时
的情形;最后分析了影响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具体因素。
5.1 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关系长期形成的一种供给方
面的契约。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东道国中间投入品的供应来降低价格、提高
灵活性和扩大销售。当东道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时,不仅能扩
大出口销售额,还能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获得提高生产效率所必需的知识和信息,
并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总之,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所产生的关联效应会加速
当地关联企业的迅速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还有助于
当地产业集群的完善。
5.1.1 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内涵
赫希曼(1958)在其著作中引出了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的概念,并且分析了它们
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说:“伴随一个产业的建立,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对
投入品产生需求的新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而不管这些投入品一开始是否由国外供给”。
这个促生的市场就产生了后向的压力,促使建立相关产业为新进入者供给相关投入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72
品。赫希曼把这个过程叫做后向关联效应。“每一种非初级的生产活动都会引致国内
为其生产供应投入品”。类似地,当一个产业使用另一个产业的产出作为其投入品时,
前向关联效应就产生了。“任何一种生产活动,只要其本质上不是专为最终消费而生
产,那么就会有一些产业来利用它的产出作为投入品。①”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在《2001 年世界投资报告——促进关联》
中提出,产业关联为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当地供应商都带来了利益。制造业跨国公司通
常会将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购买投入品,而在电子和汽车等产业,该比例会更高。一
些企业甚至把全部制造过程都分包给“合同制造商”,仅保留研发、设计和营销等职
能②。随着FDI 在东道国经济生活中重要性的提高,东道国追求的不仅仅是投资的数
量,为了持续的经济发展,也随之对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愿望,一
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和东道国的国内企业建立关联,主要有
三种方式: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水平关联。关联方式及内容如表5-1 所示。
表5-1 跨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或组织)的关联
跨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
后向关联 前向关联 水平关联
跨国子公司与
非商业组织
“纯”市
场交易
跨国子公司仅是从
柜面上购买投入品
(如原材料)
跨国子公司仅是
通过柜面卖出产

短期关联 对投入品签订仅一
次或间断性的合同
对于产品签订仅
一次或间断性和
合同
长期关联
·有关投入品的采
购签订长期性的合

·有关中间产品和
终端产品生产的转

·与当地批发商
或最终顾客签订
长期的合同
·资源输出从国
内企业到跨国子
公司
和作为竞争对
手的国内企业
的项目合作
·和当地院校、
研究中心的
R&D 联盟
·院校组织的为
公司的培训计划
·管理培训生
联盟关系
·与当地供应商成
立联合企业
·作为供应商的新
的跨国子公司的进

·和当地批发商
户或最终顾客成
立联合企业
·作为批发商的
新的跨国子公司
出现
·水平联合企业
·与新进入的跨
国子公司进行
联合
与R&D 中心、
培训机构和院
校的联合
资料来源:UNCTAD WIR 2001
① Herschman A.(1958),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② 冼国明等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1 年世界投资报告——促进关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年版,第
8 页。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73
从表5-1 中可以看出,后向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从东道国的当地供应商获得产品
(或服务);前向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向东道国的当地批发商或最终顾客提供产品(或
服务);水平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与有竞争行为的东道国的当地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所要研究的FDI 的产业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与东道国的当地企业在上下游建立
的垂直关联,属于狭义的层面,而不包括广义的存在于跨国公司与非商业实体之间,
比如与大专院校、研究技术中心等机构的关联。
5.1.2 FDI 产业关联的一般形式

1.子公司与供应商的后向关联
跨国公司子公司在东道区域获得投入品可以有三种选择,即中间品进口、在当地
自行生产和向当地供应商采购。如果当地供应商的产品拥有相对成本和技术优势,子
公司将更倾向于当地采购(UNCTAD,2001)。发展中国家东道区域设定的本地含量
要求也在客观上有助于后向关联的出现。
分包制引发的筹供关系(supplier relations)已经成为东道区域当地企业从跨国公
司子公司获得技术、管理、产业组织,甚至财务支持的重要渠道。邓宁就明确指出“过
去30 年大量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外国公司的存在可以帮助很多本国供应商提高标
准、改善劳动生产率,而这将对供应企业的其他业务产生有益的溢出效应。②”以分
包制为基础的后向关联近年来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其一,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地方供
应商都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牢固、稳定的筹供关系,以获得较高的产品质量保证和生产
稳定性。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供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技术升级的可能性大幅
增加;另一方面,其他当地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供应链的进入障碍也相应提高,跨国公
司供应网络变得越来越封闭。其二,与出口加工型直接投资相比,市场寻求型直接投
资更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建立筹供关系,这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发展中国家
本国市场所要求的规模经济水平和产品质量标准均较低,当地供应商与子公司建立筹
供关系相对容易;二是东道区域政府设定的产品的本地含量要求鼓励市场寻求型直接
投资扩大当地采购量。其三,为了提高筹供系统的效率,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企业
开始实行日本丰田公司率先倡导的“及时制”生产方式。在区位选择上,跨国公司子
① 王传英,关联与集聚:影响东道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P108。
② John Dunning(1992),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P.456.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74
公司与供应商间的地理距离越来越接近,这就为双方更加紧密地协作、交流创造了客
观条件。
紧密的后向关联对全球价值链的直接影响在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等级制特征日
趋显著。例如,在产业集群特征明显的地方生产网络中,子公司成为居于支配地位的
“旗舰企业”,地方供应商在战略和组织上完全依赖子公司的领导(Rugman and
d’Cruz,2000)。
2.子公司与分销商和工业客户的前向关联
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价值链下游当地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是以产品销售和资本货物、
中间投入品供应作为纽带。特许经营是最重要、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前向关联
形式。(见表4-2)。通过这种经营模式,“知名商业系统的所有者(特许经营授权方)
以合约的形式授权特许经营者开展类似业务。特许经营者向授权方支付特许经营费,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同时有权利用授权方的商标,并可获得包括产品营销指导、详细
的特许经营手册、员工培训、设备和原材料采购、现场指导等在内的各类帮助”
Altenburg(2000)。作为一种经营方式,特许经营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仍表现
出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20 世纪末,特许经营额已占美国商业零售额的40%;1971
年以来,美国只有不到5%的特许经营店停业。与此相比,60%以上的非特许经营企
业在前五个经营年度停业。
表5-2 特许经营的优点和缺点
特许经营授权方 特许经营者


􀁺 实现业务迅速扩张;
􀁺 特许经营者的资本投入有利于企
业成长;
􀁺 特许经营者还提供必要的财务、
人力资源;
􀁺 授权方仅雇佣有限的固定工作人
员;
􀁺 市场覆盖更广、更快;
􀁺 大额集团采购数量更多;
􀁺 对销售机构的日常管理仅限于对
这些特许经营者进行监管;
􀁺 资本风险转移给特许经营者
􀁺 得以使用知名商业系统的无形
资产;
􀁺 由于特许经营项目已具有良好
业绩,经营风险大幅降低;
􀁺 授权方负责开发新产品,并对市
场竞争做出反应;
􀁺 可全力以赴投入日常经营;
􀁺 授权方提供员工培训和其他支
持;
􀁺 与独立经营相比,资本需要量较
少;
􀁺 可以从授权方广告、品牌和促销
活动中受益;
􀁺 授权方负责集团采购和谈判;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75
􀁺 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风险资



􀁺 为了维护特许经营项目的声誉、
诚信和一致性,授权方必须对特
许经营者实施长期监管;
􀁺 特许经营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商
业系统;
􀁺 维持与特许经营者的长期关系耗
费精力;
􀁺 依据特许经营者收入而收取的特
许经营费可能偏低
􀁺 必须严格贯彻质量标准;
􀁺 初期资金投入和后期特许经营
持续付费的耗资巨大;
􀁺 很难对授权方以往业绩进行有
效评估;
􀁺 繁冗、详细的合作条款限制特许
经营者的创造性;
􀁺 通常不被允许销售、转让特许经
营项目;
􀁺 高度依赖授权方的无形资产;
􀁺 授权方的政策调整可能会给经
营者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 特许经营产品种类有限;
􀁺 授权方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可能
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 经营者在与授权方打交道时往
往处于劣势
资料来源:M.Henrique and R.E.Nelson(1997),Using Franchises to Promote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Vol.8 NO.1, P.25.
与后向关联传递复杂的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 knowledge)不同的是,前向关联
主要传播相对简单的、以各类商业计划、业务指南、成套设备为载体的编码化知识
(codified knowledge)。这种在知识内容和复杂性上的差异也反映在溢出效应的实际
效果上。一般认为,后向关联的溢出效应更加显著。
3.跨国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种产业关联表现为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区域当地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关系,结
盟双方是处于同一行业相互竞争的企业。此类关联使当地企业得以熟悉国际企业运作
经验,获得来自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技能。而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子公司也能
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情况、社会文化特征和消费偏好,并有效地协调与东道国各级
政府部门的关系。但是,鉴于联盟双方在企业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在联盟的权力结构
中,当地企业经常处于劣势,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联盟的不稳定性。造成这种不稳定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双方悬殊的实力所决定的讨价还价能力上的差别,也有联盟双
方因追求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发展目标而形成的在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上的冲
突。(Navaretti,1991)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76
合资企业是此类关联的最主要形式。除东道国政府的政策要求外,当地企业与跨
国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的动机还在于获取先进的技术、管理专长和企业声誉等无形资
产。但是,此类知识或技能大都属于跨国公司的核心能力。为了避免先进技术流向当
地竞争企业,跨国公司会主动采取措施防止技术外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外商独
资企业相比,合资企业从跨国公司母公司得到的技术投入相对较少。(Reuber et
al.,1973)。
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考虑,成立合资企业主要有两种方式:新建
企业或收购当地现有企业。这两种进入方式都允许当地企业以拥有新建或被收购企业
股份的形式称为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方式可以影响跨国公司与
当地企业的关联强度(UNCTAD,2000)。
在新建的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一般要投入更多的资本以购置生产设施,并增加
东道区域的就业机会(Meyer,2003)。另外,新建企业还可以对当地竞争企业构成巨
大压力,刺激他们提高经营效率和技术水平。为了建设全新的生产设施,跨国公司母
公司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设备,这在客观上为溢出效应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很多研究
显示,在新建企业运营的初期,一般由子公司控制的合资企业更倾向于从母公司采购
中间品,这实际上切断了后向关联的可能性。
与新建企业相比,被收购企业大多已有现成的研发能力、稳定的中间品供应渠道、
知名产品品牌等。被收购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关联能否继续取决于合资企业对现有供应
网络的态度。如果合资企业保留现有网络并积极帮助他们升级,正的溢出效应就会产
生。与此相反,如果合资企业中断与当地企业的筹供关系而转向国际供应商,溢出效
应就会消失。总的来说,被收购企业的关联强度往往大于新建企业(Meyer,2003)。
Belderbos 等(2001)对日本跨国公司两种不同进入方式所引发的产品本地含量的实
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以筹供-客户关系(supplier-buyer relationships)为基础的产
业间关联的强度要高于产业内关联。有关实证研究似乎也证明了这一判断的合理性。
Smarzynska(2002)对立陶宛的研究显示,上游配套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下游外国投
资占主体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正相关,而同一产业内部的溢出效应却并不明显;
Blalock(2001)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77
5.2 FDI 在东道国的产业关联效应的理论模型
一个新的投资项目会在东道国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与其他的供应商相互作
用,在要素市场上,主要是竞争性地获取生产要素。我们对要素市场的互动采用最简
单的研究方法,即简单地假定企业和产业部门所使用的劳动力和其他初级要素的供给
弹性无穷大。我们主要集中研究产品市场,并发现促使该投资项目与其他生产者之间
竞争和互补的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外资企业和国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为相同的市场
供给——这个市场同时具有地理维度(即国内市场或出口市场)和商品维度(即外资
企业是否和当地企业处于相同的细分市场)。
互补性主要来自于中间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产业部门间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
联。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关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中间产品按边际成
本定价,而改变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数量就显得没有任何社会价值。但在一个不完全
竞争的环境中,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不同公司的行为
之间创造了外部性。例如,扩大售价高于边际成本以上的商品的生产就具有一定的社
会价值。此外,如果不完全竞争能被清晰地展现在模型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需求
和供给的变化是如何引起公司数量的变化,进而改变竞争强度和产品的数量,并最终
导致会影响不同经济部门的价格变化。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因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具有更深的反馈效应,
这就会创造一种累积效应。例如,一个投资项目会导致供应商行业的产量增加,这是
后向关联,同时也反过来对项目自身和所有用户行业的其他公司受益,这就是所谓的
前向关联。为了解决这些复杂性,我们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模型建立在Dixit-Stiglitz(1977)的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并参考了Rodriguez-
Clare(1996),Markusen 和Venables(1999),Fujita et al.(1999)及Baldwin et al.(2003).在此
模型被分解为几个通过投入和产出矩阵而相互联系的几个产业。每个产业都是不完全
竞争的,包括很多在规模经济下运行的不同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提供有差异性的产
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并且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不管是在生产初期
还是长期,每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取决于企业因盈利还是亏损情况而做出的进入或
退出决定。 尽管我们只研究单一的经济体,但也还有为本国提供进口并对本国产品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78
产生需求的其他经济体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就是属于产业间贸易,一国可能同
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的产品。
5.2.1 模型

我们分四步来描述模型:首先是生产部门,其次是需求方,生产技术,最后是企
业的行为。
1.生产部门
有两个部门,a 和b.每个部门,i=a,b,由ni
L 个当地企业以pi
L 的价格供应原料,或
者从ni
f 个外国企业以Pi
f 的价格进口.我们所研究的外商投资项目位于b 行业。在右下
角用m 来表示该项外国投资项目,以和当地企业和进口相区别,所以外资项目产品
以pb
m 定价,而该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为nb
m.
2.需求
所有这些潜在的供应商都生产差异化的产品,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主要来自支出函
数恒定的替代弹性。对于产业a 通常采用以下形式:
(5-1)
Ga 是单位支出函数,或价格指数,是a 产业内众多差异性之间的弹性,我们假
定这类弹性要比单位弹性大。对于产业b,也就是外资项目所在的行业,我们使用一
个更加复杂的两级结构,
(5-2)
(5-3)
(5-4)
这个公式说明本地企业所生产的任何一对差异性之间的弹性都是σb,而由外国企
① Niko Matouschek, Anthony J.Venables, Evaluating investment projects in the presence of sectoral linkages,
Mimeo,1999.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79
业或外资项目中企业生产的任何一对差异性之间的弹性也是σb。但是,这两类公司
所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弹性却可能有差异。特别是,我们将设定σ<σb,是为了说明外
商投资项目和外国企业处在一个与同一行业的本地企业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果σ=σb,
则市场的对称性就被恢复。
鉴于这些支出函数,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的对各类公司在国内销货的需求函数:
(5-5)
(5-6)
(5-7)
(5-8)
(5-9)
这些需求取决于价格、其他公司的竞争(也就是上面归纳的价格指数)和支出水
平。γ j 是对来自j 产业的产品的国内支出,被假定为外生的,而ηj 是关于整个部门
的价格指数的最终需求的弹性。Ij 是为使用中间产品对j 产业的的国内支出,见下面
的推导。
除了这些国内的需求,这些公司可以在市场销售产品,他们面临的需求函数是:
Za Zb Zb (5-10)
这当中是出口价格, 是需求量,而Zj 是出口需求曲线的位置。
3.技术
本地的生产主要由国内企业和外资项目承担。他们的技术可以用总成本函数描
述,
(5-11)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80
(5-12)
(5-13)
这些公式说明固定成本和产出量( + )都使用了混合的投入。这种混合的投入
采用中间产品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形式,其中价格Gi 和要素的投入都采用相应价
格的指数幂的形式。他们还使用劳动要素,其具有价格的统一性;而是个常数。鉴
于这种投入-产出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对每个产品的中间需求的价值表述为:
(5-14)
(5-15)
4.企业行为
企业根据边际成本定价,而边际成本取决于已知的价格弹性。在出口市场这就是
来自于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曲线的斜率,所以价格可以表述为:
(5-16)
(5-17)
(5-18)
在国内市场我们会考虑企业之间战略互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古诺模型的情形,则:
(5-19)
(5-20)
(5-21)
这当中是i 类型的单个企业在国内j 产品市场的份额。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81
最后一点是,在长期中,本地企业的数量和,要调整到正常利润时的情形,也
就是国内和出口销售额的总和与总成本相等。
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我们首先分析外资企业在下游产业时的情形。此时,b 产
业是下游产业,所以它的产品是不会被用作生产过程的投入,且技术系数是
ba=bL=bm=0. a 产业处在上游并向本地企业和b 产业的外资企业提供投入,所以aL 和
am 为正。我们假定它不会向自己供给投入,因而aa=0。紧接着,我们会转到b 产业
在上游而a 产业在下游的情形。投入—产出系数唯一不为0 的情形是每单位产出a 的
投入b,即ba>0.
5.2.2 外商投资项目在下游时的情形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分析处在下游产业的外资项目的初始生产效应和反馈效应。
我们想确立处在下游产业的外商投资项目对该产业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对相关产
业的经济效应。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较有帮助。首先,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初始生产效
应进行分析,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1)该项目的生产;(2)挤出效应:由于该外资
项目的竞争而导致的本地企业产量的变化;(3)供应商行业的产量的变化,这是由于
该行业的企业经历的对其产品需求量的变化。在初始效应的分析中,我们允许在下游
产业运行的企业的数目的变化,但是上游产业的企业数目保持不变。
再来看反馈效应。当上游产业的变化反过来影响下游产业部门时就出现了反馈效
应,这也是不同产业之间互补性的源泉。在我们的模型中,当上游产业的企业的进入
和退出改变了产品的品种和竞争的强度时,反馈效应就会发生。其他相关的机制也会
在下面讨论。
这些效应可以用简单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图形来表示(见图5-1)。在该图里,我们
主要聚焦国内市场并假定其没有国际贸易,所以需求曲线代表的就是下游产业产品的
国内需求。初始的供给曲线S0 是在没有外资项目进入时的本地企业的供给。外资项
目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产量AB。由于我们假设外资项目至少和本地最好的企业一样具
有效率,供给曲线将移动到S1,并在E1 实现新的均衡。均衡产量的变化为CD,要
比AB 小,这主要是一些本地的产量被挤出了市场。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整个行业
的产出的增加要比外资项目的产出小。而初始的生产效应就是均衡产量的变化CD。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82
当上游产业的变化引起价格变化,并反过来引起成本变化和之后下游产业的供给
曲线的变化时,就出现了反馈效应。我们将在后面具体的讨论这一机制,但是这一效
应可以用下游产业的供给曲线的位移来表示,即从S1 移动到S2,形成了新的均衡产
量和产出水平。我们需要比较准确地找出决定这些效应的因素。下面首先来看初始的
生产效应,然后再分析反馈效应。
价格
S0
S1
E0
S2
E1
E2
需求D
A B C D
下游数量
图5-1 下游产业的供给和需求
1.初始生产效应
我们需要识别由于外资项目进入而引起的每一产业产出的变化。外商投资项目产
出的价值为而在东道国销售额的直接变化是
). 外资项目的产量和销售额的差异是由于它既可以出口也
可以进口替代。例如,该外资企业先前可能进口而现在变成了本地的生产商。下游产
业的初始生产效应是+ , 也就是该外资项目的产量加上同行业内本地企业产量
的任一诱导性变化. 上游产业的初始生产效应受到引致需求变化的驱动,故
当中和是外资项目和b 产业的本地企业所使用的中间品的
价值,我们在此处还假定没有任何中间品的进口。
为了研究初始的生产效应和反馈效应, 我们将相对当地供给定义为
a≡( / ),其中/ 是当地企业销售额的变化与当地企业产量变化的
比值,并可以表示为/ = ( + )。因此,相对当地供给衡量的是外资
初始 反馈效应
生产效应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83
项目的产出所创造的当地销售额的程度——而不是出口或进口替代——主要是相对
于本地销售额与本地企业产量的比值的表述。我们还定义了相对当地取材am/aL,即
外资项目和当地工厂的技术系数的比率。因此在东道国市场上,如果外资项目比当地
的企业更加依赖进口,则相对当地取材将小于1。
最后,我们还定义了当地的替代性即β≡ / ). 这个描述的是外资项目每一单
位销售额对当地企业销售额的替代程度。因此,如果这一指数为0,那就没有当地企
业在同一个细分市场里和外资项目竞争。β 可以从模型中如下推导出来。外资项目增
加了当地市场的供给量,从而降低了价格指数和,并因此减少了当地企业的销售
额。(见公式5-7)。我们设当地的产业处在初步的长期零利润的均衡状态,所以相关
的利润的减少就会导致企业数量的变化, . 对于我们这个最基本的例子,我们使
用“大集团假定”,从而企业都设立了固定的高于成本的价格,并会在达到既定销售
额时实现收支相抵。因此,一旦长期调整是完善的, 对(5-7)和价格指数(5-1)
求微分,是为了找出的变化和β 的表达式。如果,则:
β ≡ / = λ(1-σ)/[ -σ-λ(1-σ)] (5-22)
其中λ 是本地销售额中当地企业所占的比例。上式中,若σ=σb,则β=-1。在这
个例子中,由于外资项目和本地企业共处在同一个细分的市场中,就会有100%的挤
出效应。如果减少参数σ 会降低当地企业的产品和b 产业中的其他产品的替代程度,
从而使β 的绝对值降低。如果σ=1,则当地企业的销售额固定,挤出效应就会接近0。
借助相对当地供给、相对当地取材和当地的替代性,我们可以将外资项目的初始
的生产效应表述为:
且 = ] (5-23)
下面再来看图5-2,横轴表示的是相对当地供给α. 如果α 为0(也就是外资项目
只生产先前需要进口的产品或者将所有产品出口的情形),那么下游产业的产量就会
因为外资项目的进入而增加。但是如果α 为正数,外资项目对当代企业销售额的正面
效应就会被本地企业的挤出效应部分抵消。对下游产业的产量的净效应取决于相对当
地供给α 与当地替代性β 的相对值。在bb 线上α=-1/β,这种净效应就为0。
图5-2 中,纵轴表示相对当地取材,比率为 根据式(5-22),外资项目对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84
上游产量的净效应取决于这一比率与αβ 的比值。特别是当=-αβ 时,净效应为0,
而当<-αβ 时,净效应为正,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为负。就图5-2 来说,在aa 线上,
外资项目对上游产量的净效应为0,而在该线之上为正,该线之下为负。可以看出,
在该图的左下方,即使下游的产量会增加,上游的产量还是会减少。这种情况只有当
外资项目与当地企业相比,较少使用当地生产的中间产品时才会发生。
将bb 线和aa 线放在同一图中,我们可以将平面划分为4 个区域。在相对当地供
给中,下游产业的初始生产效应逐渐增加。在bb 线的左侧为正,而在右侧为负,与
相对当地取材无关。上游产业的初始生产效应在相对当地取材中逐渐增加,而在相对
当地供给中逐渐减少。在bb 线之上为正,在该线之下为负。
相对当地 b b’
取材
c
下游产量↓
下游产量↑ 上游产量↑
上游产量 ↑ a
下游产量↓
上游产量↓
a
-β b’ b 相对当地供给α
α = -1/β
图5-2 生产的影响效应和反馈
2.反馈效应
在考察了外资项目对相关产业的直接影响之后,下面来考察反馈效应,来看看部
门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假设上游产业在初期处于长期均衡。下游产业销售量的任何
变化都会改变企业的获利性,从而导致企业的进入或者退出的变化(即影响企业
的数量)一直到利润重新变成0。可以通过对模型的全微分来发现这种效应的大小。
给定上游产业的企业数量有变化,这对于下游产业的意义在于这种变化对价格指数
Ga 的影响,通常被包含进下游企业的成本。的增加会通过两种机制降低价格指数
Ga。一个是多样化效应:上游产业的新企业进入带来的多样性会带来经济剩余, 越
上游产量↑
下游产量↓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85
低,经济剩余越大。另一机制是价格效应,如果新企业的进入降低每个企业的既有市
场份额,并且企业之间具有古诺模型(公式5-19~5-21)中的寡头互动行为,那么上
游产业增加的竞争强度会降低利润空间。因此,上游产业的扩张(后向关联效应)对
下游产业具有正面影响(前向关联效应)。对于上游产业的扩张可能会降低下游企业
成本的原因,除了企业进入的数量外,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可能是由于技术的溢出效
应——下游企业提供生产或质量方面的技术帮助,而这种行为未被完全内部化,就会
导致下游产业内其他企业也可以具有更低的价格。或者,在没有不完全市场或技术溢
出的情况下,上游的扩张会对下游企业的成本没有影响或者具有负面影响。如果由不
变效率的企业构成的上游产业是完全竞争的,且凭借具有不变价格的基本要素,则上
游产业的扩张就会在不变价格下发生而且没有反馈效应。如果这种扩展导致投入品价
格上涨,那么就会有负面的反馈效应,上游产量的增加会提高下游产业的成本。
反馈效应可以用图5-2 中的虚线b’b’表示。bb 线的转动是因为,即使下游产量没
有直接的生产效应,也会存在一种间接效应,主要通过上游产量的扩张或收缩和随之
发生的反馈。因此,像在c 点,下游产业会经历投入成本的下降。这就会导致产量的
扩张,所以该区域中的c 点会出现上游和下游产量的同时增加。由此,可以看出:
(1) 当外资项目具有以下特征时,外资项目的初始生产效应会更大:
􀂗 外资项目的出口倾向越大(或者进口替代);
􀂗 外资项目在细分的市场中与当地企业区别越大;
􀂗 外资项目越多地使用当地的中间产品。
(2)当上游产业的不完全竞争程度越高(价格越是高于成本),反馈效应就越强。
(3)当下游产业具有以下特征时,反馈效应使产出进一步扩张并使福利增加:
􀂗 对下游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 以牺牲进口为代价扩张销售额的潜力越大;
􀂗 出口销售额扩张的潜力越大。
5.2.3 外商投资项目在上游时的情形
下面我们开始分析投资项目处在上游产业的情形。和前文一样,投资项目还是在
b 产业,但是投入-产出系数现在改变了,使得b 产业是上游产业而a 产业是下游产业。
再次,我们将分析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因外资项目的进入而发生的初始的生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86
初始 反馈效应
生产效应
产效应,然后是来自于产业内关联的反馈效应。我们从供给和需求分析开始,现在先
来看上游产业而不是下游产业。
价格
S0 S1
E0
E2
E1
D2
D0
A B C D
上游的数量
图5-3 上游产业的供给和需求
和图5-1 相似,图5-3 表示的由于外资项目的进入而引起的供给曲线的移动。给
定上游产出的需求曲线,这就产生了上游产业的初始生产效应,即图中的E0 点移动
到E1 点。假定下游产业的企业数量不变,这种初始效应允许上游产业的企业数目的
变化。与此相关联的是,上游产品的价格下降了,所以下游产业会增加使用上游产业
的产品(即在沿着D0 曲线的点的移动)。那么现在反馈效应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上
游产品的价格的降低会提高下游产业的利润,这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下游产业。
就图5-3 而言,需求曲线将移动到D2,并引起上游产业产出的进一步扩张(即反馈
效应)。
对这一论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首先,为什么我们称此为反馈效应?我们刚刚假
定长期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更加有弹性。我们使用这一术语主要为了说明产业之
间可能会出现的互补性。上游产业最初的挤出效应会被上游产业增加的需求所抵消,
这主要产生于下游产业利润和进入企业数目的增加。其次,如果当地企业的供给曲线
具有无穷弹性时会如何?从图形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无关紧要的。当地的上游产业的
产出会面临100%的挤出效应,所以不会再有初期的生产效应且上游产业的价格不变,
因而也就没有前向关联效应和反馈效应。这就显示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之间的显著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87
区别。对于后向关联效应,很有可能即使没有初期的生产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却还存
在,(例如,如果相对取材不等于1)它会使上游市场发生变化并导致反馈效应。但
对于前向关联,只有当上游产业的价格变化时,一种效应才会从上游市场传递到下游,
也就是上游产业的初期生产效应的存在对于下游产业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
有前向关联的情况下,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并不能像在有后向关联效应的情况下那样
被分离开来。
在外资项目与当地企业在同一个细分市场里竞争的情况下,一旦我们考虑到上游
产业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基本的模型就不能够产生任何前向关联效应。为了前向关
联效应,我们从两方面对模型进行修正。一种可能性就是外资项目不与当地企业在同
一个细分市场里竞争,换句话说就是当地的替代性小于1。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企业
就不会在自己所处的产业内形成对当地企业的完全的挤出效应。因此,只要对当地的
替代性小于1,外资项目就不会导致上游产品价格的下降并因而产生前向关联效应。
第二个修正就是多数外资项目会在实际过程中同时产生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很
多产业会通过一定的投入-产出系数相互关联。因此,外资项目很有可能处在一个中
间品的行业中,先使用当地上游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进行生产,然后再把产品销售给
当地的下游产业。在上文我们就发现这种项目会产生后向关联效应,即导致上游产品
的价格下降。我们还发现如果上游产品的价格越是高于成本,这种反馈效应就会越强。
这种低廉的价格又会反过来让中间品产业更加有利可图,因此当地企业也会进入中间
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当地企业至少会销售一部分产品给当地的下游产业(而
不是出口),这就会导致中间品行业的的价格下降,前向关联效应就产生。因此,有
以下推论:
(1)项目的特征:收益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外资项目的进入可以带来上游产品的
价格的下降。由于这也是挤出效应的动力,因而收益的必要条件就是外资项目应该和
当地企业处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里。
(2)下游产业的特征:下游产业对国际贸易和竞争越开放,其收益就会越多。
(3)上游产业的特征:上游产业的不完全竞争程度越高,收益就会越大。
5.3 影响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因素分析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88
与外国子公司建立关联对发展中东道国至关重要,因为外国子公司为国内供应商
提供了生产与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关联构成了知识传播的直接渠道,而这个渠道
可以通过对经济中其他部分的溢出效应提升国内供应商的技术与其他能力。这种知识
传播对仍在寻求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尤为重要(UNCTAD,2001)。然而,能否建
立这种供应联系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东道国市场容量和市场开放度是影响关联水平的
客观条件。毫无疑问,当地市场容量越大、居民购买力越强、市场竞争越强烈,对跨
国公司产品本地化水平的要求就越高,就越容易产生促使子公司建立“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经营活动的激励”。此外,跨国公司的采购决策通常会在中间品直接进口、当地
自行生产或当地供应企业购买等三种筹供方式中进行权衡。因而在微观层面上,还存
在跨国公司投资类型、子公司在跨国公司系统中的地位和产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UNCTAD,2001)。
1.不同类型的FDI 战略的影响
按照在东道区域投资的目的,邓宁将对外直接投资分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
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等四种类型。跨国公司选择不同的投资类型是其贯彻本
企业国际战略的直接结果,而外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建立关联的倾向受到跨国公司投
资动机的影响。
总的来说,市场寻求型直接投资最容易与当地企业建立供应联系。在很多发展中
国家,满足本国市场的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普遍较低,由于国内采购普遍存在成本优
势,而且国内供应商也更加了解当地消费者偏好,跨国公司子公司倾向于本地采购。
但是,跨国公司的效率寻求型投资和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大多采用全球一体化的
采购策略,产品除部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大量出口,而东道区域的政府部门出于吸引
外资、增加出口创汇的考虑,对子公司的采购活动干涉较少。较高的中间产品成本和
质量要求迫使子公司更多地利用现有筹供网络,从国外进口或从当地的外资供应商采
购。当然,在汽车产业等具有等级制的供应系统中,虽然国际供应商相对固定而且竞
争力较强,但本地企业依旧存在作为下级供应商进入供应系统的可能性。可以认为,
当地供应商在供应系统中等级越低,后向关联所催化的溢出效应就越不明显。
资源寻求型直接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自然资源的可获性,但由于最初产
品以出口为主,而采掘业投资项目往往耗资巨大,许多跨国公司愿意向“已经建立长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89
期合作关系的非居民供应商订货”。与此相反,东道国国有采掘企业与本国供应商的
筹供关系通常要更加紧密。例如,西非各国在将石油产业收归国有后,石油、天然气
生产过程中本地采购量大幅提高。实际上,正是国有化政策才促使炼油和石油化工产
业在这些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UNCTAD,2007)
2.子公司在跨国公司系统中的地位和产业特征
UNCTAD 的研究指出,那些利用成熟的、非专有技术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子公司
愿意选择外部市场,而生产技术先进型专业产品的子公司则倾向于与少数经过挑选的
供应商保持供应关系。另外,如果子公司具有很强的自主权,它就会在东道区域培育、
发展独立的供应系统,当地企业进入该系统的几率也会较大。与此相反,如果子公司
地位较低,它就会听命于总部的安排,在供应商的选择权上没有发言权。
有关研究进一步显示,后向关联的水平还与子公司所处产业的特征相关。如果子
公司的“价值链”不易分割,就更容易进行当地采购。在初级产品部门,由于“价值
链”不易分割,投资项目多属资本密集型,当地采购的比例通常很低。与初级产品部
门相比,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较长,而且比较容易分割,因此后向关联大多较强,
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普遍愿意吸引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原因。但即使在制造业内部,不同
产业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纺织、服装业关联水平一般较低,而食品加工业则较高。汽
车、电子产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市场的特性。如果以国内市场为主,关联水平会
很强,如果是出口导向型则较低。
3.跨国公司供应链的开放程度。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间的供应关系是实现产业
关联的重要途径,产业关联的强度与跨国公司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跨国公司
供应链的开放程度则与跨国公司国际战略密切相关。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可分为多国
本土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在执行多国本土化战略时,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向东道国转
移得最完整,绝大多数的生产活动都在当地完成,大部分中间产品需要从当地企业采
购。这种战略保证了跨国公司生产系统与地方企业间高强度、高频率的产业关联。而
全球化战略则是跨国公司根据综合比较优势和协作优势,抢占产业中高附加值、高技
术环节,而将低附加值、低技术环节转包给其他企业。在海外生产布局中,经常会出
现跨国公司子公司与配套企业同时在东道国的同一地区落户的“群体式迁移”模式①。
① 王传英,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调整对投资国产业关联的影响及启示,经济纵横,2006(5)。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90
这种战略的实施导致跨国公司依据各国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来安排不同活动,中间
产品的生产由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子公司完成,供应链的封闭性决定了跨国公
司生产系统与地方企业产业关联的强度非常有限。这种战略在汽车、电子等产业得到
广泛运用。
5.4 本章小结
所谓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关系长期形成的一种供给方
面的契约。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东道国中间投入品的供应来降低价格、提高
灵活性和扩大销售。当东道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时,不仅能扩
大出口销售额,还能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获得提高生产效率所必需的知识和信息,
并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总之,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所产生的关联效应会加速
当地关联企业的迅速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还有助于
当地产业集群的完善。
本文所要研究的FDI 的产业关联是指跨国子公司与东道国的当地企业在上下游
建立的垂直关联,属于狭义的层面,而不包括广义的存在于跨国公司与非商业实体之
间,比如与大专院校、研究技术中心等机构的关联。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三种形式包
括:子公司与供应商的后向关联,子公司与分销商和工业客户的前向关联,跨国公司
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FDI 在东道国产业关联效应的模型中,我们主要分析了外资企业分别处在上游和
下游时的初始生产效应和反馈效应,并发现外资项目的特征和上下游产业的特征会对
FDI 的关联效应产生巨大影响。具体来说:(1)当外资企业处在下游时,那么外资项
目的出口倾向越大(或者进口替代),外资项目在细分的市场中与当地企业区别越大,
外资项目越多地使用当地的中间产品,则FDI 的初始效应就越大;当上游产业的不完
全竞争程度越高(价格越是高于成本),反馈效应就越强;当下游产业对下游产品的
需求弹性越大,以牺牲进口为代价扩张销售额的潜力越大;出口销售额扩张的潜力越
大。反馈效应使产出进一步扩张并使福利增加。(2)收益的必要条件就是外资项目应
该和当地企业处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里;下游产业对国际贸易和竞争越开放,其收益就
会越多。上游产业的不完全竞争程度越高,收益就会越大。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5 章 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
91
效率寻求型FDI 和战略资产寻求型FDI 比资源寻求型FDI 更易增加跨国公司在
当地的产业关联效应强度。子公司在跨国公司系统中的地位越高,价值链越长且容易
分割,则后向关联效应越强。跨国公司供应链的开放程度越高,则产业关联效应越强。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92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 在产业投资的过程中具有产业聚集的特性,而且在产业关联的作用下,这种
聚集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越来越的的证据表明集群(指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与
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在某些产业集群中,如Hollywood(影视业集
群),Wall Street(金融业集群), Madison Avenue(广告业集群), Basel(制药业集群),
The city in London(金融业集群), Sruttgart(汽车制造集群),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
司在当地建立公司的区域总部或子公司。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集群式
的投资和区位选择(Enright,1998),将产品生产和业务单元的总部安排在特定的地
区(Birkinshaw,1996)。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的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明显,跨国公司
不仅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某些集群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当代集群
对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和组织结构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本
章将着重分析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首先对FDI 集群做出界定,并介绍了其在形成
过程中的几种类型。最后着重分析了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6.1 FDI 集群的形成和类别
产业集群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经济组织,新古典框架下并不存在这
种组织。从大卫•李嘉图开始,经济研究的焦点就已经从经济组织的理论转向了资源
配置理论(杨小凯、黄有光,1999),由于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能
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企业就作为一个“黑箱”来参与经济的运行,并认
为企业内部总能够在既定技术条件下进行最优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这也符合其以市场
价格机制为核心来研究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将视角放到市场中的企业行为
中来。在古典竞争中,不允许企业间进行合作,企业间的合作被认为是串谋和垄断的
表现,是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和倾削消费者福利的行为。经济组织或是企业科层组织或
是市场竞争组织。然而从现实来看,很多的经济组织既不属于纯粹的企业科层组织,
也不属于完全竞争中的市场组织,而是处于这二者之间,是一种中间组织。威廉姆森
(1975)最早研究了这一问题,指出“在以完全竞争市场和一体化的企业为两端,中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93
间性体制组织介于其间的交易体制组织系列上,分布是两极分化的”①,并认为中间
性体制不仅广泛存在,而且相当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种企业间协调的方
式来组织交易和生产活动,它也更多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关于这种组织形式的
属于非常繁杂,诸如网络组织、混合组织、组织网络等(杨瑞龙、冯健,2003),一
般而言,中间性组织可以理解为市场中的企业关系网络,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二,一
是存在大量的之间成品,二是企业间中间产品交易的效率要大于企业内部交易的效率
(吴德进,2004)②。按Porter(1990)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
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集
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而产业集群正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性经济组织。
外商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企业行为,这些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市场或者更加低成本的
生产要素,或者为了寻找一个资本报酬率更高的区域,而进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
行为,但却在一定条件下促成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并不是外商直接投
资的目的,而是他们的行为结果。产业集群这种中间性经济组织能有效地减少交易费
用和避免一体化大企业所导致的组织成本和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这就是FDI 集群
化的收益。具体表现在:FDI 集群化可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货物储运成本和谈判履
约成本等交易成本,并可以带来一定的代理成本和组织成本的节约。由此可以看出,
作为中间经济组织的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组织属性,可以看作外商直接投资FDI 的组
织形式。在这些经济合理性要求的基础上,FDI 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成模式③:
1.以私人资本为主的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
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是指一般具备坚实基础、具有成群条件甚至是已经形成地方
产业集群的区域,通过吸引跨国公司进入,形成集群内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紧密
的产业关联的一种情形。如浙江嘉善木业产业集群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创造型产业集
群,虽然嘉善木业集群最初的孵化得益于台资企业中兴的进入,但在产业集群形成后
又通过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从而实现了集群的升级。这种产业集群虽然多以跨国公司的
子公司进入为主,从企业规模而言,呈现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的特征,但由于跨国公
司具有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更大的市场能力,跨国公司往往能够主导产业集群的后
① O.E.Williamso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The free press,New York,1975.
② 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中国工业经济,2004(7),P14-20。
③ 李恒,基于FDI 的产业集群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P50。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94
期发展,在技术创新、知识传递和市场能力各方面具有轮轴式产业集群的性质。这一
类的产业集群最初多基于私人资本形成。徐康宁和陈奇(2003)指出,中国自20 世
纪80 年代以来形成的多数产业集群多是由私人资本通过自身繁衍和裂变的方式完成
的。外资进入虽然可能改变原有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但私人资本仍将是此类集群的基
础。在已经形成的地方产业集群的情形中,由于群内企业已经高度专业化,吸引的外
资的进入是为强调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这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对既有产业进行
技术改造,增加知识积累和技术投入,减少对本地资源的依赖性,实现升级;二是拓
展产业链条,深化分工,从而在强化产业专业化的基础上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在吸引跨国公司时具有很强的产业导向性,集群所形成的市场效应
具有自动吸引相关产业跨国公司进入的机制,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对跨国公司也具
有很强的吸引力。
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专业市场的充分发育有关,专业市场的出现首先为
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商品市场条件、充分的信息市场机制和劳动力市场机
制,使群内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熟练工人和进行产品销售,这符合马歇尔
所说的产业集群形成所需的外部经济规模因素。其次,专业市场也形成了细致的内部
分工,分工同时也发展了为专业市场服务的机构,内部分工与协作的优良传统为产业
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产业集群形成是基于专业化的市场创造,而其吸引跨国
公司进入也与发达的专业化市场有关。跨国公司进入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不在于
寻找低廉的原材料供应,而在于获取市场,这符合克鲁格曼提出的收益递增条件下寻
求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的理论。比较典型的是浙江嘉善木业产业集群,虽然其最初的孵
化得益于台资企业中兴的进入,但在产业集群形成后又通过吸引跨国公司进入从而实
现了集群的升级。
2.以FDI 的投入为主的资本迁移型产业集群
资本迁移型的产业集群形成是指地方尚未形成企业的集群效应,但区域具备吸引
跨国公司进入的区位条件,当政府以政策措施吸引某一家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或某一
跨国公司因为偶然的因素发现这个地区的优势而迁入后,如果该地区的要素条件适合
该企业的生产,则该企业在该地区便会产生如克鲁格曼所言的“锁定”效应,进而可
能引发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向同一地区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95
FDI 作用下的产业集群,其早期形成虽然不强调当地企业发育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优
势,而且市场制度和私营资本未必发达,但区位要素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且与外
部市场的联结具有紧密性。此类基于外资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战略管理的跟进,另一个是基于上下游生产企业的“群居链”。根据Humphrey 和
Schmitz(2002)的研究,产业集群中的价值链主要有四种类型: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层
级价值链、准层级价值链和网络价值链,而此类集群主要是通过短距离市场价值链和
准层级价值链来进行群居迁入的。所谓短距离价值链是指,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方
式是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市场作为载体来沟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主体进行交易,企
业之间的价值链没有必然的定制和标准化;而准层级价值链则强调某一个企业在价值
链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具有在生产过程中核心企业发起而其他企业响应的机制,从而
核心企业具有一定的控制权。这些居于生产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向同一地点迁入的实质
是他们之间交易行为“群居链”的复制过程(曹建伟、张鹏,2001)。如江苏的昆山
自行车集群是典型的外资资本迁移型产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在昆山的经济增长中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昆山的自行车产业集群具有非常典型的外资企业“群居链”复制
形式,其原有的合作伙伴的跟随进入形成了以外资为主的产业集群。
3.强化开放下融资本土化的 FDI 空间扎堆
这类聚集起因于发展中国家强化开放、获取技术的手段,所吸引的跨国公司可能
不是处于同一产业,他们之间也缺乏产业联系和必要的价值链关系,但跨国公司的空
间扎堆蕴含着生成产业集群的机遇,一旦条件成熟或给予一定的刺激,就会形成以跨
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具体而言,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就是
一种典型的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空间扎堆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既是一个由于政
策刺激从而形成国际贸易公司云集并最终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的典型。
由于引资政策的“超国民待遇”,市场的条块分割以及与当地企业的合资或并购,
强化开放下的FDI空间扎堆较易出现融资的本土化。由于政策人为地创造了内外资企
业在赋税方面的明显差异,利益相关联的内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桌底”交易,内资企
业可以通过外资企业的名义实现避税,外资企业则可以通过外资企业名义在本地大量
融资。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渗透, 在政策允许或政策欠缺、监管松散等内部环境下,
通过与内资企业合资或并购, 实现融资本地化。实现融资本地化的外资企业一方面借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96
助被并购的东道国企业的名义大量占有和使用国内资源, 另一方面, 利用外资身份把
大量的利润汇回母公司。这不仅会将内资企业挤出信贷市场,还会侵蚀东道国的资源,
并进而控制东道国的经济命脉。
具体而言,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就是一种典型的以优惠政策
吸引外资的空间扎堆区域。一方面,基于优惠政策所吸引的跨国公司产业关联较弱,
与当地联系也不紧密,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这些跨国公司的聚集对当地企业的发
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且一些区域也形成了集群,如东莞电子信息制造
业集群、上海外高桥贸易企业集群等。空间扎堆并蕴含生成产业集群机遇的此类组织
其形成动力依赖于制度分割①。通过产业集群战略来吸引FDI,并有导向性地促进技术
进步和产业升级,必须以制度来规制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演进路径和组织属性。而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扎堆于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这类政策区域,其主要动力就是获取
制度分割的收益。
6.2 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主要表现
FDI 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可以从多个侧面展开,例如在宏观层面上与经济增长之间
的相互影响,在微观层面上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目前这
方面的研究已经较多,而中观层面上对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的研究则较少。并
且已有的研究没有严格区分FDI 集群的互动机制与互动效应,也没有解释FDI 究竟
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即集聚度。FDI 集群是产生FDI 与产业集群
的互动效应的主体,它是随着市场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而产生的新的产业集群
模式。已有研究认为,FDI 集群是由相关产业的跨国企业在全球的某个地区相对集
中,并在当地相关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共同参与下形成的一种紧密的具有协同效
应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网络②。本文认为,FDI 集群是建立在企业集群基础上的一
种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形式,它具有较广的产业跨度和多元的产业参与主体,除了以
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主体之外,还有政府、大学和一些科研机构及民间的商会组织等机
构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且FDI 集群并不是集中于个别行业,可能会表现出具有协同效
① 制度分割是指正式制度决定主体(主要是政府)通过建立制度壁垒限制或约束制度作用对象的决策行为。可以
区分为强制性的制度分割与诱致性的制度分割。
② 赵鹰,FDI 集群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04 年博士论文。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97
应的众多行业的集聚。聚集经济只是FDI 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因为一
旦FDI 集群形成之后,它可以是跨越省域或国界的地理分散型集群,只要在集群内存
在企业之间的紧密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
发展较好的FDI集群会出现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即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是指FDI和产业集群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促进并形成
FDI集群的一种机理,主要体现在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双向”互
动关系。产业的地理集聚形成吸引FDI的区位优势,而FDI的流入也会促进产业集群
的发展,集聚度较高的产业集群会吸引FDI的持续流入,这是一种循环累积的“相互
联动”的关系,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而不是静态的终极状态。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则是FDI集群实现良性互动的一种制度保障,同时也是FDI与
产业集群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因为单纯的FDI的流入并不会直接促使产业集群
的集中度的提高,这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引导,还需要FDI与产业集群内各
活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而,当FDI与产业集群之间
的互动机制出现良好发展后,必然会出现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FDI与产业集
群之间的互动可以看作是FDI集群发展的终极状态。如图6-1,FDI集群的互动体制主
要体现在FDI的流入与产业集群的总产出、国内投资水平、工人工资水平、出口总量
和结构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上。只有当FDI与这些指标相互作用并共同影
响产业集群的发展时,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才能形成,个别环节的FDI促进效
应并不能保证FDI与产业集群互动效应的出现。除了互动机制的促进作用,政府、科
研机构、民间商会等一系列主体的积极参与,也会强化FDI集群互动机制的积极作用。
在FDI与产业集群之间互动机制保障的前提条件下,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
共分两个步骤实现:一是产业集群形成对FDI的引力,二是FDI增强了产业集群发展
的动力。为什么说产业集群的引力作用要早于FDI的动力作用呢?因为外资流入首先
考虑区位选择因素,产业的聚集能够提高外资的回报率。产业集群产生的群体效率、
低交易成本和高回报是外资积极投入的关键所在。如图6-2,产业集群对FDI的引力作
用主要基于静态成本优势、动态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静态成本优势不再是传统意义
上的区位优势,而是包含了合理的企业公共设施布局、基于合作和信任的生产网络关
系和集群内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等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约。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98
成本优势
动力作用
引力作用
与当地企业
融合
外部性和内部协作性可使外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进入产业集群的跨国公司能获得明
显的配套成本优势,如采购原材料、中间产品,委托加工零部件和产品部分工序,不
仅节约了交易成本、储存成本,而且节约了流动资金占用。正是这种由于生产要素的
地域集中和交换行为的空间重叠,给外资投入的后期带来了很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
赋予了FDI集群一定的动态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作为FDI
载体的跨国公司与集群内的企业在生产的上下游环节存在紧密的合作和依赖关系,在
一定时间内,某个跨国公司在某地的投资会带动数个、进而数十个、上百个相关行业
的配套企业的跟进,从而在客观上产生滚雪球般的“联动效应”。在FDI持续流入的
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引力作用和FDI的动力作用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而FDI的
动力作用可以通过多种环节和渠道实现,例如FDI分别与产业集群的总产出、行业投
资、行业工资和出口等环节之间的互动。
政府、大学、科研机构
大学、科研机构、民间商会
图6-1 FDI集群互动机制的效应
图6-2 产业集群对FDI的引力作用
资料来源:刘红霞,FDI与我国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总之,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具有丰富的内涵,他们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
静态成本优势 产业配套能力
产业集群 外资集聚效应
的引力作用 动态成本优势 产业开放度
区位品牌优势
协同竞争效应
竞争优势
新的投资区位优势
产业集群 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
动机制(FDI 与总产
出、国内投资、工人
工资、出口的互动)
FDI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99
6.3 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因素
6.3.1 产业集聚度的影响因素
UNCTAD 的研究表明,经济活动通常有地理集聚的倾向。而已经形成产业集聚
的区域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吸附作用正在增强。为了揭示产业集聚对直接投资
的吸引作用,英国经济学家安东尼•维纳伯里斯曾提出一个两国经济模型:在报酬递
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因为存在产品供求关系和贸易成本,上游厂商和下游
厂商出于成本节约的考虑,在企业选址时愿意相互靠近①。
产业的集聚程度首先与FDI 的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有关,这种差异与产业的技术水
平密切相关。UNCTAD 的研究发现,在六个代表不同技术水平的制造业部门中,技
术水平最高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地理集中度也最高,其次是半导体与电视、收音机产业,
然后是汽车产业,而技术水平最低的食品、饮料与纺织产业的地理集中度最低。
产业的集聚程度还与价值链的复杂程度联系密切。实际上,集聚效应对于那些产
品生命周期短、技术变化激烈、最终产品由为数众多的中间品构成的产业意义尤为重
大,如软件产业、信息通讯设备产业、时装产业和汽车制造业等(郑京淑,2004)。
波特将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前者与产品
生产直接相关,而后者则起辅助作用。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链活动中,并非每个环
节都能创造价值,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一方面,企业间分
工的原则就是将战略环节留在本企业内部,而将非战略环节放到企业边界以外,依靠
“分包制”从经济网络中获得;另一方面,“弥散”在产业集聚区内的隐含经验类知
识和熟悉本地市场变化的研发人才,是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宝贵资源。随着跨国公
司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构建灵活、高效的企业网络。他们从
上游配套企业中选择、培养少数领导型企业,使其成为一级分包商,负责全部配套产
品的设计、生产和组装,并对整个配套供应系统进行管理。这样一来,跨国公司可以
集中精力从事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最终产品组装和市场营销等活动。
① Anthony Venavbles,1996,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rade performance”, Oxford Reveniew of Economic Policy,
12(3):52-60.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00
6.3.2 产业关联、集聚与FDI 集群的升级
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新
内涵(梅丽霞等,2005)。对于FDI 集群来说,FDI 的产业效应对于该类产业集群的
升级意义重大,特别是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的发展程度,而这与FDI 的产业关联度和
FDI 的产业集聚度的强弱有关。可以说,FDI 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聚的共同发展更加
有利于FDI 集群的升级。FDI的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的升级。
Humphrey 等(2000)将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分为四类:产品性(product
upgrading)、工艺流程(process upgrading)、功能性(functional upgrading)和交叉产业
部门(inter-sectional upgrading)的升级。其中,产品性的升级强调生产效率的提高,功
能性升级则强调获得新的更高的附加值功能,交叉产业部门升级是指将应用于甲种产
业的资源转换到乙种产业实现升级,其主要特征如表6-1 所示。
表6-1 产业升级的4 种途径
升级途径主要特征
产品性
升级
扩大产品宽度,增加产品功能,提高单位产品(或服务)的附
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工艺流程
升级
通过引进新工艺或重组生产网络来提高生产效率,更高效地将
投入转化为产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功能性
升级
获取价值链上更复杂的功能,如从简单的生产功能提升到设计
和市场营销功能
交叉产业部门
升级
将用于一种产业的专门知识应用于另一种产业,如:将加工石
料的专业技术与人力资源用于开发石雕工艺品,通过产业转换
提高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
资料来源:Humphrey J. and Schmitz H., “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a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 Regional Studies,2002,36(9),pp.1017-1027. 转引自梅丽霞、蔡铂、聂鸣:《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
业集群的升级》,《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第11-13 页。
FDI 集群的升级是产业集群长期发展中所必须关注的,而且FDI 集群的升级并非
单纯追求产业升级或结构优化,而是强调集群能够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基于生产链
条的每一环节进行升级,从而能够突破集群的功能锁定、技术锁定和区域锁定,保持
持久的竞争力。可以将FDI 集群的升级看作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也就是在FDI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101
与产业集群之间出现了良性的互动效应。因而,当出现上述任一种类型的产业升级时,
并不一定就是FDI 集群的升级。在产业升级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以筹供关系为基础的
FDI 产业关联度和FDI 产业集聚度,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将更加有利于FDI 集群升级
的实现和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
Altenburg(2000)根据筹供关系的技术水平、强度和稳定性,将筹供关系分为以
下三类:
1.低成本、低效型筹供关系
作为跨国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当地企业缺乏专用的知识密集型资产,与子公司和
其他供应商相比,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缺乏竞争力。此类供应商唯一的优势是劳
动力成本低廉,并愿意接受短期、不稳定的贸易条件。这种筹供关系主要集中在劳动
密集型产业,如玩具、服装和鞋靴制造等。跨国公司通常是在市场需求突然大幅增加
的情况下才与当地企业发生联系。因此,这种筹供关系为当地企业创造的溢出机会非
常有限。可以预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规模经济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低成本、低效型筹供关系将很难继续。
2.低成本、高效型筹供关系
虽然筹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成本的影响,绝大多数跨国公司不愿在产品质量
上做出任何让步。单个供应商的失误可能直接威胁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声誉。为
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要求供应商严格遵守有关产品质量、成本和交货时间的各项
规定。为了维持筹供关系,当地企业执行高标准的质量控制程序和产品认证标准。从
这个意义上讲,当地企业从事某一生产活动的专业能力越强,获得的经验越多,筹供
关系就越稳定,也越有可能从简单的买方优势型产品分包转化成长期合作,从而享受
更多的溢出效应。鉴于低成本、高效型供应商在技术专长、资本投入和产品认证上的
优势,该产业的进入障碍较高。
3.创新型专业化筹供关系
在电子、汽车等技术复杂型产业,为了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与最终产品生产商一
道开展联合开发项目,供应商必须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供应商在很多领域保持独特
的技术优势,与跨国公司的筹供关系也非常稳定。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企业网络的
发展,创新型专业化筹供关系在汽车、电子等技术复杂型产业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02
一大批实力强大的全球供应商(global supplier)出现,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industry
co-evolution 或supplier co-evolution)的新局面(Sturgeon and Lee,2001)。从这个意义
上讲,全球供应商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于借助后向关联而成功实现的价值链升级。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及时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跨国公司在主观上愿意将工厂靠
近产品市场。这种创新型专业化筹供关系必然导致共生集群的出现。共生集群内,跨
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良性互动会形成全球性供应网络,并促使供应商产生分化,而当
地企业由低成本、低效型供应商向创新型专业化供应商转化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借
助后向关联实现价值链升级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以创新型专业化筹供关系为基础的FDI 产业关联度和FDI 产业
集聚度的提高才会促使FDI 产业集群的升级,这是一种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
群的升级,而吸引跨国公司的持续进入是FDI 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途径。因为跨国公
司是高度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系统,其内部具有完整且结构紧密地生产链条。跨国公司
的生产和销售终端一方面具有相对决策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服从跨国公司整体发
展战略的需要,这使得这种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系统同时又取得一定的水平一体化形
式。跨国公司本身的生产系统内部已经嵌含了全球价值链,跨国公司为了获取规模收
益和进行全球战略的需要,所进行的垂直一体化战略将原材料的生产与采购直到生
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过程纳入其中,同时又通过与其他跨国公司和生产系
统的相互作用将这种价值链进行横向联结和纵向深化。产业集群吸引跨国公司进入并
与之融合的过程即是自身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也是FDI 充分发挥产业效应使得产
业集群升级的过程。
6.4 本章小结
FDI 集群是建立在企业集群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形式,它具有较广
的产业跨度和多元的产业参与主体,除了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主体之外,还有政府、
大学和一些科研机构及民间的商会组织等机构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且FDI 集群并不是
集中于个别行业,可能会表现出具有协同效应的众多行业的集聚。FDI 集群在形成过
程中主要有:以私人资本为主的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以FDI 的投入为主的资本迁移
型产业集群和强化开放下融资本土化的FDI 空间扎堆三种类型。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6 章 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
103
发展较好的FDI 集群会出现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即FDI 与产业集群之
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是指FDI 和产业集群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促进并
形成FDI 集群的一种机理,主要体现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双
向”互动关系。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则是FDI 集群实现良性互动的一种制度保
障,同时也是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互
动机制保障的前提条件下,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共分两个步骤实现:一是产业
集群形成对FDI 的引力,二是FDI 增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可以将FDI 集群的升级看作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也就是在FDI 与产业集
群之间出现了良性的互动效应。因而,当出现任一种类型的产业升级时,并不一定就
是FDI 集群的升级。在产业升级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以创新型专业化筹供关系为基础
的FDI 产业关联度和FDI 产业集聚度,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将更加有利于FDI 集群
升级的实现和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04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本章主要选取江苏省制造业为例,对FDI 的产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介绍江
苏省FDI 整体流入概况和制造业FDI 产业效应的现状,然后分别对FDI 的产业关联
效应、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和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7.1 江苏省制造业FDI 流入及产业效应的现状
7.1.1 FDI 整体流入概况
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吸引的FDI 数量也在
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FDI 流入最多的国家。截至2008 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
资923.95 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 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吸引的FDI
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江苏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截至2003 年,江苏合同
利用外资数量已连续5 年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在连续8 年居全国第二后,
2003 年也首次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外资在江苏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关于FDI 的金融特征和产业效应的讨论,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数量还要关注利用外资的质量问题。前文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述,本
章主要选取具体的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在国内吸引外资较多的几个省市中,为什么要
选择江苏省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呢?这不仅在于江苏省近年来吸收FDI 的绝对额和占
全国较高的比重,还在于FDI 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贡献度。具体看表7-1 和图7-1。
表7-1 2008 年不同省市的FDI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比较
FDI/GDP
省份 FDI(亿美元) GDP(亿元) FDI/GDP
江苏 251.20 30312.61 5.76%
上海 100.84 13698.15 5.11%
浙江 100.73 21486.92 3.26%
广东 191.67 35696.46 3.73%
资料来源:2009 年度各省统计年鉴
注:2008 年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 美元=6.9451 元。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05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亿美元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实际利用FDI额
实际利用FDI占
全国的比重
图7-1 江苏省近年实际利用FDI额及占全国的比重
资料来源:1996-2009 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表7-1 描述的是2008 年度中国沿海各主要省份的FDI 流入额和对GDP 的贡献情
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省是全国引进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份,2008 年
共吸引外资251.20 亿美元,远远高于浙江、广东省和上海市。尽管江苏省的生产总
值并不是全国最高的,但是FDI/GDP 的比重却达到5.76%,要高于其他三省市。说
明FDI 对江苏省内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全国是比较高的。图7-1 描述的是近年来江
苏省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额及占全国的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实际利用FDI
的绝对数除了在2004 年出现波动外,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1995 年江苏省实际利用
FDI 只有4.78 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为12.74%,而2008 年江苏省
实际利用FDI 达到了251.20 亿美元,比1995 年增长了50 倍以上,占全国实际利用
FDI 总额的比重也达到了27.19%,比1995 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其中2003 年江苏省
实际利用FDI 占全国的比重最高,达到了29.53%.
上述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了江苏省近年来引进外资的巨大成就,然而伴随着FDI
的流入,江苏省的外资分布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与过去吸引外资规模的分散化相比,近年来吸引的重大外资项目逐渐增加。
2007 年江苏新批总投资在3000 万以上的外资项目有223 个,新批9000 万以上项目
82 个。2008 年6 月,江苏制定了全省重大外资项目信息通报制度,确定231 个项目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06
作为重点推进的重大外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合计317 亿美元,合同外资146 亿美元。
其中新设项目198 个,增资项目33 个;在谈项目90 个,在批项目38 个,在建项目
87 个,竣工投产项目16 个;世界500 强企业投资项目28 个。目前世界500 强已有
153 家落户在江苏,投资领域分布在电子信息、化工造纸、冶金、机械等行业。
(2)FDI 的流入主要集中在各个开发区。2008 年上半年,江苏省12 个国家级和
75 个省级各类开发区新批合同外资135.1 亿美元,实际外资48.6 亿美元,分别占全
省的56.5%和60.3%。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实际到
帐外资均超过3 亿美元。
(3)制造业利用外资保持主体地位。2008 年上半年,江苏省第二产业新批外商
直接投资项目2982 个;合同外资200.7 亿美元,增长12.37%; 实际外资71.1 亿美
元,增长38.1%;占全省三项指标比重分别达到83.6%、83.8%和88.3%.
(4)区域分布上,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格局。2008
年,苏南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168.02 亿美元,苏中和苏北地区相对较少,分别
为54.01 亿美元和29.17 亿美元。2008 年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
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6.89%,21.5%和11.61%.而2008 年以来,江苏重点推进的重大外
资项目,从地区分布中,苏南,苏中和苏北分别有179 个、38 个和14 个项目,投资
总额分别为231 亿美元、71 亿美元和14 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73%、23%和5%①。
(5)利用外资的来源突破了原来以港、澳、台为主的局面,来自欧美的外资逐
渐扩大。2008 年上半年江苏省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英属维尔京
群岛、日本、台湾省、美国和韩国。上述国家和地区实际外资均超过4 亿美元。
7.1.2 制造业FDI 产业集聚的现状
首先采用变异系数来描述装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布局演化的总体趋势。具
体分析中,所考察的时间跨度从1990年到2002年,地域范围涉及江苏省11个地级市②。图
7-2给出了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在江苏不同城市投资分布的总体变异系数(VC)演化情
况。
① 赴江苏省调研利用外资情况报告,山东外经贸年鉴,2008 年。
② 陈健,集聚效应、路径依赖和外商投资分布演化——基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考察,世界经济研究,
2008(8)。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00 2001 2002
(年份)
V
C


变异系数值
图7-2 江苏省跨国公司投资分布演化趋势
这里,我们可以将外资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江苏的空间分布演化特点按照时间顺序
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3年的聚集过渡时期。首先是无锡和苏州
依靠当年累积的外资企业形成了必要的聚集规模,在越过最低集中度门槛之后,这些地
区具有了明显的区位优势。这一阶段外资企业的地区分布开始表现出初步聚集特征,
但这种空间模式并不稳定,从图7-2中可以看到变异系数值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在
1992年呈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此时的投资地区分布仍处于扩散向聚集转化的过渡阶
段,为以后的空间布局创造了最初的演化路径。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1998年,是一个集
聚过渡调整时期。虽然在某一时期内(1996~1997年)外商投资的地域分布还是有所扩
散,但总体上已经开始呈现出朝着地域集中布局方向发展的特点。第三阶段是1999~
2002年的稳态聚集过程。在经历第二阶段的过渡调整之后,外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更
加稳定的聚集趋势,变异系数值由1999 年的1.164 稳步上升至2002 年的1.658。而路
径依赖作用又导致外资企业在苏南地区不断集中,特别是在苏州、无锡两地集中,苏北
地区则明显被边缘化。苏南地区四个城市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新建装备制造业外
资企业数占全省比重已由1999年的78. 9%进一步上升到2002年的85.5%。在相应的结
果中,我们发现,除了专用设备制造业没有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外,其他几个行业在
1990年到2002 年的时间段中,其变异系数总体上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
上升最为明显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表明该行业外商投资布局的地域集中化趋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08
势最为明显,发展也最为成熟。此外,分行业的变异系数曲线也有基本上类似于前面对
总体三个发展阶段的划分情况,其中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而言,我们发
现其已经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即稳态聚集阶段,而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于第
一个阶段,投资分布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从地域扩散向地域集中转变的特点来。
对于2002 年后FDI 的产业集聚状况,我们选择用区位熵来描述。区位熵又称专
业化率,哈盖特(Haggett,1996)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主要衡量某一区域要
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用区位熵的分析方法可以确认
在国家、区域、地方水平可能存在的集群。该方法从点到面、从中观到宏观表明本土
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例,既提供了集群存在于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迹象,也可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产业的集聚程度①。
选取2002-2007年江苏省2位数分类的27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并根据公式计算
出各产业的区位熵指标,结果见表7-2。2002-2007年间,江苏省的纺织服装、鞋帽制
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业的区位熵均>1,产业集聚程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图7-3则显示2002-2007年间江苏
省制造业行业的区位熵相对变动的情况。在该图中,横轴表示相应年份的区位熵,纵
轴表示在2002-2007年间行业区位熵的相对变动。图中右上部分表示原来相对分布集
中的行业在相应时段内更加集中;左上部分表示原来相对分散的行业在相应时段内趋
于集中;左下部分表示原来相对分散的行业在相应时段内更加分散;右下部分表示原
来集中的行业在相应时段内趋于分散。相对集中的行业更加集中,说明可能已经形成
的产业集群有进一步发展;相对分散的行业有所集中,说明从动态的角度看,这些相
对分散的行业可能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的趋势。
① 区位熵: , 其中,βij 表示区域j 行业i 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 qij 表示j 区域的i 行业的产值,
是高层次区域工
业总产值, n 是行业数量。这个指标能够测度该地区的生产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这个
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如果βij 大于1,表示区域j 的行业i 的集聚程度大于高层次区域行业的集聚程度,βij 越大,
表明区域j 的行业i 的集群程度越高。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09
表7-2 2002-2007 年江苏省制造业集群的区位熵
区位熵
行业/年份
2002 2003 2005 2006 2007
农副食品加工业 0.772 0.631 0.512 0.512 0.512
食品制造业 0.503 0.524 0.394 0.333 0.333
饮料制造业 0.651 0.651 0.583 0.583 0.539
纺织业 1.931 1.931 1.838 1.854 1.76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548 1.548 1.625 1.713 1.684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754 0.754 0.549 0.538 0.539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229 1.229 1.215 1.25 1.111
家具制造业 0.636 0.636 0.507 0.5 0.5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27 1.027 0.877 0.875 0.875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594 0.594 0.587 0.6 0.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335 1.335 1.187 1.167 1.2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389 0.389 0.397 0.396 0.38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05 1.505 1.48 1.462 1.47
医药制造业 0.801 0.801 0.842 0.813 0.75
化学纤维制造业 2.369 2.369 2.321 2.4 2.4
橡胶制品业 0.856 0.856 0.904 0.889 0.889
塑料制品业 1.138 1.138 0.997 1 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864 0.864 0.695 0.676 0.65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921 0.921 1.088 1.15 1.15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852 0.852 0.81 0.829 0.8
金属制品业 1.306 1.306 1.349 1.37 1.357
通用设备制造业 1.786 1.786 1.403 1.4 1.34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282 1.282 1.089 1.08 1.03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716 0.716 0.688 0.672 0.68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207 1.207 1.158 1.246 1.28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04 1.004 1.504 1.467 1.58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63 1.063 1.267 1.455 1.5
注:①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2003、2004、2006、2007和2008)整理、
计算。由于2005年年鉴工业产值、增加值数据未提供,故面板数据剔除200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②由于烟草加
工业对外资开放有限,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数据, 年鉴(2003、2004)均未
单独统计,只以“其他行业”代替,所以上述三个行业数据剔除。③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数据均为国有及规
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据。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10
图7-3 2002-2007年间江苏省制造业区位熵的变动
江苏省的产业集群属于典型的后发型产业集群, 其主要受FDI、政府政策等外部
因素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 集群内部兼有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东道国当地企业, 他
们或形成卫星平台式集群———主要由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组成, 并与公司总部联系
紧密, 但缺乏集群内部的联系或网络;或形成轮轴式集群———以一个或几个大企业
为中心, 与其他中小企业联系紧密, 具有集群内部的联系或网络。从表7-3可以看出,
江苏省的FDI产业集群属于在政府吸引FDI政策的科技园、开发区等基础上形成的,由
于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融入式”后发型集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吸引FDI的、
可持续的集聚性优势。该类集群内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之间能够建立起紧密的
前向、后向和横向生产关联, 通过两者间相互强化的特性来持续地吸引FDI, 跨国公司
FDI一旦进入该类企业集群, 其分支机构便直接参与到集群的产业内及产业间的分工
体系中,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与集群中的企业互补、互动。
0.0 0.5 1.0 1.5 2.0 2.5
-0.8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1.0
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ed
decentralization
decentralized
centralization
centralized
decentralization
centralized
Change of Region Entropy(2002-2007)
Region Entropy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11
表7-3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类别
类型 典型集群
与跨国独特技术吴江盛泽丝绸;海门市三星家纺;通州市川港镇家纺绣品等
公司FDI
非同构
非同构
技术
武进湖塘镇纺织服装;南通化工、食品;昆山机械、食品,织染;
连云港食品、医药;金家坝彩钢板;七都光电缆,苑坪缝纫机等
与跨国公司同构
苏州工业园区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密化工、医疗和医疗用
品、食品工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高新区的电子信息、
精密机械、机电一体化、精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南京高
新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张家港纺织印染;
江阴纺织印染等
资料来源:王焕祥、沈炳珍,苏、浙、粤三省企业集群与外商直接投资关联效率的比较研究,国际贸易问
题,2007(9).
7.1.3 制造业FDI 的产业关联度现状
1.FDI来源地差别的影响
跨国公司FDI的来源地,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分支机构的特定产业技术特征。
一般而言, 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大型跨国公司都是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化工商企业,
一方面, 其所在行业大都为包括新经济在内的技术标准发展成熟的产业, 不但全球化
经营程度深, 分工规模大, 产业价值链条长, 而且分工体系成熟、健全,FDI 形式多样,
如绿地投资、并购、外包、合同制造、供应商、战略联盟等, 本地企业易于进入其分
工体系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关联;另一方面, 这些跨国公司FDI所在行业大都先于发展
中东道国的主导产业而成长起来,在产业发展周期和产业技术方面与东道国的产业发
展有着很大的互补性。而港澳台等地区的跨国公司多为新兴的中小型跨国公司, 与欧
美日大型现代化跨国公司的FDI相较而言, 一方面, 多集中于传统的比较优势和中低
技术产业, 全球化经营程度不高, 分工规模小,产业价值链条短, 分工体系不健全, 本
地企业虽然易于进入其分工体系, 但不易与其建立较深程度的关联;另一方面, 这些
跨国公司FDI的所在行业大都与发展中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周期和产业技术方面具有同
步性成长阶段的特征, 在产业发展周期和产业技术方面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处于激
烈的竞争状态, 互补性则不足。
就FDI的来源地而言, 在江苏省的外资来源地中, 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大型现代化
跨国公司的FDI占了26.5%.这些公司所在行业大都为技术标准发展成熟的产业, 不但
分工规模大, 产业价值链条长, 而且分工体系成熟健全, 形式多样( 如外包、合同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12
造、供应商、战略联盟等) , 本地企业易于进入其分工体系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关联。
有资料表明, 近几年来, 跨国公司开始在江苏省面向产业的上、中、下游各阶段关联
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投资, 并且由一般加工工业向重化工扩展。
表7-4 截至2007 年止江苏省内流FDI 前10 位来源国及所占比重(%)
江苏(1985-2007 年)
排序
来源国/地区 存量(亿美元) 比重
1 中国香港 362.86 25.50%
2 日本 137.80 9.68%
3 新加坡 122.84 8.63%
4 中国台湾 112.90 7.93%
5 美国 104.26 7.33%
6 韩国 70.48 4.95%
7 德国 31.61 2.22%
8 英国 25.42 1.79%
9 荷兰 20.90 1.47%
10 法国 14.14 0.99%
总计 1422.98 100.00
资料来源:根据2008年《江苏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而得。
2.FDI 的产业关联度现状
江苏省既有大量基于纺织业等小规模技术产业的产业集群, 也有与跨国公司同
构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后发型产业集群。目前, 全省已有4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8 个省级开发区, 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吸引
了大量的FDI, 在吸引FDI 中起着主要作用, 使江苏省外资企业与此类集群的行业分
布有较大比例的同构(见表7-5)①。
①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课题组,“新加坡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中国的启示,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调查报告,2002 年。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13
表7-5 2000 年年江苏省工业外资企业增加值
的行业分布及该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行业 影响力系数α 感应度系数β 增加值占比γ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215 0.790 23.114
机械工业 1.201 0.728 13.221
金属制品业 1.180 0.804 3.7194
纺织业和服装皮革及其他纤维制造业1.178 0.969 14.425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1.086 0.639 1.788
化学工业 1.077 0.702 8.555
电力、蒸气及水生产和供应工业 0.868 0.469 4.575
运输仓储及邮电业 0.789 0.812 3.092
与γ的相关系数 0.6052 0.6064 1.000
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省2000年投入产出表(18个部门),2001年统计年鉴资料整理。
在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根植性、与当地企业的关联度方面, 苏州、昆山等地的台
资企业, 与当地集群内部企业的关联度仍然不高, 据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会的
资料显示, 在其14 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外资企业数目是2100多家,其中只有5个
开发区的175 家外资企业与苏州市134 家本地企业建立了配套生产关系, 其余9个开
发区内的内外资协作配套项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①。但由于江苏省外资企业对集群内
上游产业中企业的需求拉动较大,因此从FDI与产业集群的关联度来看, 江苏省的产
业集群在发展趋势上尚好 (见表7-5) 。若以产业感应度系数来衡量,江苏省感应度系
数和外资企业增加值行业分布比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64,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这就说明了从创造需求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吸引FDI业绩与其所产生的产业带动效应
之间关系紧密。同时, 外资企业对集群内下游产业中企业的供给推动也较大。而若以
产业影响力系数来衡量, 江苏省影响力系数和外资企业增加值的行业分布比例之间
的相关系数为0.6052, 两者之间也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说明良好的吸引FDI业绩与
其所产生的产业带动效应之间关系紧密。并且, 在江苏省的制造业中, 影响力系数最
大的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其增加值不仅是所有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多的,
① 肖颖,外资拉动的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4(6)。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14
且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说明, 即使江苏省的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较大部
分用于出口, 但也会给集群内下游企业提供部分中间投入品, 外资企业与集群内资企
业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产业关联。
7.2 制造业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外资进入江苏省所涉及的行业很多,综合考虑最终选取以制造业为例,主要原因
在于,从历年数据来看,江苏省制造业所利用的外资总量要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因此
以制造业为例,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而只对后向关联效应做出分析,主要是因
为后向关联效应对本土企业的拉动作用更大,而且从表7-4 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多
数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要比前向关联效应显著。
7.2.1 方法的选取和数据的来源
传统测定产业后向关联性的方法,一般采用影响力系数进行评价。美国经济学家
赫希曼·罗斯托提出,若影响力系数较大,则说明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性,其发展
能够有力地波及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对整个经济体系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因而
可以视为主导产业以重点发展。(j=1,2……n)表示当第j个部门增加一
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Fj 越大,表明
第j 个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关联性强,对社会生产有很强的辐射作用。bij表示当第j 个部
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个部门产品的消耗量。然而这种系数的定义尚存
在一定缺陷:将各列或各行的系数直接相加并比较大小,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法。这有可
能造成偏颇的结果:假设在第j列中的某值bij (设i = k) 显著地比表中的其他值大,而该
列中其他值都较小,则影响力系数Fj 仍然可能会比较大,但实际上,第j 个部门仅对第k
个部门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很小,总的来看它与其他产业关联性
较低,大力发展该部门只会造成它的畸形发展。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外商
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各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
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降维,把众多指
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 。这几个主成分是原来各指标的线性组合,保留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15
了它们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这样有利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同时可以根据主成
分计算各样本的
总得分,对它们进行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假设有n 个样品,m 个变量(指标) ,构成矩阵
1. 求相关矩阵R 的特征值,λ1 ,λ2 , ,λm ,特征值表示它对应的主成分反映样本
信息量的相对大小,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u1 , u2 , , um , 定义方差贡献率

2. 根据λm ≥1 的原则,在所有主成分中选取前t 个进行分析( f 1 , f 2 , , f t );
3. 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i=1,2, ,n;j=1,2, ,m), 其中,
,
4. 计算n 个样品的各主成分得分(i=1,2 ,t):
5. 以方差贡献率作为权计算各样本的总得分.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每5 年修订一次投入产出表,因此计算2007年制造业外商直接
投资的后向关联效应,应选取2005年制造业15 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
年鉴》2008 年) ,并计算直接消耗系数(bij) 表。表中上栏表示各产业部门每提供一个
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左栏的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消耗量。为了体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
制造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定义生产1 单位某部门的最终产品,外资企业对其他部门的直
接消耗系数近似等于HF-DIi bij (HFDIi 表示2007年i 部门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007
年该部门工业总产值) ,表示该部门外资企业对其他部门产品的需求,即:外商直接投资
后向关联效应的近似表达。例如:2007 年纺织业中三资企业产出占纺织业总产出的
0.245621,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中1单位
纺织业产品产出对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部门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16
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00304、0.001407,则纺织业1单位产出中,外资企业对食品制
造业和烟草加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直接消耗系数近似等于0.245621×
0.000304 ,0.245621×0.001407。通过这种方法重新构建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考虑
到spss 统计软件上栏为指标,左栏为样品,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栏视为样本,左栏视
为指标,因此数据录入时应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转置输入。
7.2.2 FDI 后向关联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根据spss 输出结果(见表7-6) ,选取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将原15个指标缩减至
前四个主成分,其包含的信息累计占总信息的80%,符合通常的做法。主成分个数提取
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
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 如果特征值小于1, 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
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 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 作为纳
入标准。通过表7-6可知, 提取4个主成分, 即m=4。 根据4个主成分的因子矩阵,分别
将这4个主成分表示为15个指标的线性组合,从而得出15 个部门(样本) 各自4个主成
分的得分(见表7-7) 。
f1=-0.126x1 + 0.235x2 + 0.026 x3+ 0.304x4 - 0.016x5 + 0.321X6 + 0.459X7 +
0.224X8 +0.132X9 +0.212X10 +0.204X11 +0.235X12 +0.346X13 +0.137X14 +0.418X15
f2=0.174x1 + 0.306x2 + 0.290x3+ 0.173x4 + 0.187x5 + 0.170X6 + 0.200X7 +
0.100X8 - 0.438X9 – 0.443X10 - 0.316X11 – 0.305X12 -0.189X13 +0.030X14
+0.175X15
f3=0.197x1 + 0.387x2 + 0.408x3+ 0.098x4 + 0.180x5 + 0.030X6 + 0.103X7 –
0.293X8 + 0.196X9 + 0.257X10 + 0.116X11 +0.190X12 -0.193X13 -0.497X14 -
0.260X15
f4=0.249x1 + 0.489x2 + 0.516x3+ 0.124x4 + 0.227x5 + 0.038X6 + 0.131X7 -
0.370X8 +0.248X9 +0.325X10 +0.146X11 + 0.240X12 - 0.245X13 - 0.629X14 -
0.329X15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17
表7-6 总方差分析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3.641 24.273 34.273
2 2.945 19.632 53.906
3 2.140 14.267 68.173
4 1.338 8.918 80.091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7-7 15 个部门各自4 个主成分的得分Component Matrix(a)
factor1 factor 2 factor 3 factor 4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240 .298 .288 .088
纺织业 .448 .525 .566 .363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049 .498 .597 .489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580 .297 .144 -.436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030 .321 .263 .24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613 .291 .044 -.440
化工工业 .875 .343 .151 -.20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28 .172 -.428 .062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2 -.752 .287 .068
金属制品业 .404 -.760 .376 .107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390 -.542 .169 .23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48 -.524 .278 -.15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60 -.324 -.283 .31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2 .052 -.727 .50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97 .301 -.380 .115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 14 components extracted.
最后以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ai (24.273、19.632、14.267、8.918) 作为权重计
算制造业各部门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总得分(见表7-8) 。
根据主成分分析排名结果,可以看出外资进入江苏省制造业,其后向关联性存在差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18
异,后向关联较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化学
工业和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2008年,这些行业中只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
械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到该行业总产值的60%左右,而其他三个行业的该比重均低于
50%。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8年三资企业的工业
总产值占到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92%,但FDI的后向关联效应却排到了第13位。这就
说明FDI的后向关联效应与该行业FDI的比重并不一定呈正比。由于FDI的其他外部性
的影响(如负的技术溢出效应),某行业大量FDI的涌入并不一定产生辐射作用并形
成对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当然对于那些FDI后向关联效应排名较强但FDI比重较低
的行业应继续鼓励FDI进入该领域。例如,纺织业。
另外,从总体上来看,除了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较为突出外,江苏
省制造业15部门的FDI后向关联效应差异性不是非常显著,其中仅有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的FDI后向关联效应为负值。对于该类后向关联效应较差的行业应限制FDI进
入,并且不能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表7-8 江苏省制造业15 部门FDI 后向关联效应总得分及排名
行业名称 FDI 后向关联效
应得分


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占该部门工业总产值
比重
纺织业 0.324935 1 0.245621
化学工业 0.282899 2 0.396693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0.238444 3 0.40661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208589 4 0.596144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0.180752 5 0.24062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172961 6 0.170473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0.115108 7 0.52290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084578 8 0.36171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082122 9 0.308439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0.049185 10 0.141763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0.033595 11 0.91598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31622 12 0.46858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015386 13 0.342902
金属制品业 0.012046 14 0.314617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3945 15 0.227754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19
7.3 制造业FDI 产业集群效应的实证分析
7.3.1 制造业FDI 的行业异质性的表现
图7-4 2004-2007年江苏省制造业分行业FDI数据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2008年。
注:①CR1-27 是指国家目前对制造业行业的最新分类标准,名称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
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
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
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
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
造业。②由于烟草加工业对外资开放有限,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
料回收加工业数据,年鉴(2003、2004)均未单独统计,只以“其他行业”代替,所
以上述三个行业数据剔除。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20
图7-4是个三维折线图,图中显示的是面板数据,其中X轴表示行业分类,Y轴表
示FDI值,单位为亿元,Z轴表示年份。从横截面看,,是由27个行业在某一时点构
成的截面观测值,从纵剖面看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时间序列。从横截面来看,自
2004-2007年,江苏省制造业的不同行业所流入的FDI值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纺织业、
纺织服装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这八个行业的FDI所占的
比重较大,尤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从04-07年,占FDI流入总量的比重分别
高达23.8%、24.9%、25.2%和25.6%,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纵剖面来看,共有9个行
业的FDI值出现下降趋势,其余18个行业都是逐年上升。这9个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
加工业、饮料制品业、皮革和羽毛制品业、造纸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中以石油加工业吸收的FDI
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54%。
7.3.2 制造业FDI 与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受到FDI分布的行业异质性的影响,江苏省制造业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是
否也会呈现行业异质性的特征呢?这就需要对FDI集群内与FDI相关的要素进行分
析,即对互动机制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对于各个行业来说,引入FDI的最终目的是
为了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但可以促进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却还包括行业内的国内投资
额、出口额等,FDI与这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互动可以共同促进行业的
发展,这也是FDI的动态效应的表现。具体设定模型如下:
GYit = aii +β1GFDIi(t-1) + β2GINVi(t-1) + β3GEXi(t-1) +εit (7-1)
在模型(7-1)中,Y表示行业总产出,用“三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表示;FDI
表示各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INV表示行业的国内投资;EX表示各行业的出口;G表
示各指标占行业总产出的比重;i表示行业;t表示年份;a1i为待回归的常数项,β1、
β2和β3为待回归系数。通过Eviews5.0软件,采用GLS估计法,结果总结如下,见表
7-9。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21
表7-9 江苏省制造业FDI 集群互动机制的实证结果
(1) (2) (3) (4)
GFDI
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 -
GINV
皮革、毛皮、
羽毛(绒)及其
制品业;
纺织服装、
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
毛(绒)及其制品
业;纺织服装、
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
毛(绒)及其制品

皮革、毛皮、羽
毛(绒)及其制品
业;纺织服装、
鞋、帽制造业
GEX
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
鞋、帽制造
业;
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
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纺织服
装、鞋、帽制造
业;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电气机
械及器材制造
业;纺织服装、
鞋、帽制造业;
GFDI*INV -
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纺织服
装、鞋、帽制造
业;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造业
- -
GFDI*OPEN - -
电气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化学原
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电子及通
信设备制造业
-
GFDI*INCOME
石油加工及炼焦
业;电子及通信
设备制造业
adj. R-squared 65.78 68.37 75.58 62.57
Std. Error
of Reg. 0.2539 0.2441 0.2145 0.2646
注:①样本数据皆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3-2008年,样本总个数为135个。②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
产业集群的总产出水平,表格中的行业表示回归结果中系数较大的行业,是经过归纳总结而成的。③模型中的变
量之所以都采取百分比的形式,是为了说明制造业集群中的FDI等各解释变量在互动的过程中对总产出贡献度的
大小。
从表7-9中可以看出,由FDI单独作用就对集群的总产出做出贡献的行业主要有电
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而这两个行业的FDI的贡献度的差异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22
并不是很明显。再来考察FDI与产业集群的国内投资水平和开放度的互动机制:如前
文所述,产业集群对FDI的引力作用要早于FDI对产业集群的动力作用,因此那些受
到FDI积极影响的行业,其集群首先要达到国内投资的资本门槛值。FDI进入后与国
内投资资本是互补的。与内向型产业集群相比,FDI对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影响更
大。故在开放度方面考察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时,我们主要选取行业出口值指
标。从表7-9的第二行可以看出,当国内投资达到资本的门槛值后,皮革、毛皮、羽
毛(绒)及其制品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会对集群的总产出发生积极作用。对
于江苏省的制造业FDI集群来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类集群的开放度较高,只受出口的单独作用就会对产
业集群发生积极影响。从表7-9的第二栏可以看出,FDI与国内投资在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产业呈现良好的
互动。FDI与出口的互动则体现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除了物质资本,FDI效应的发挥还表现在对制造业各行
业工人的工资的影响方面。FDI与行业工人工资的互动则体现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这说明,FDI的流入导致这两个行业的工人的工资
升高较快。总体来看,只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三个互动机制环节均呈现出较好
的表现。
从表7-9不难看出,在国内投资、出口和人员工资等环节上分别与FDI产生互动的
各个行业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
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等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属于资源寻求型行业。已有的研究表明,
资本密集型行业的FDI的进入更加注重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市场开发,而劳动密
集型和资源寻求型行业的FDI的进入则较注重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等传统的区位优
势。我们认为,FDI在江苏省制造业集群中分布的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FDI进
入的动机,而表7-9中有关FDI集群互动机制的回归结果则说明了市场寻求型FDI比资
源或劳动力寻求型FDI更易产生良好的FDI集群的互动机制。
7.3.3 FDI 与产业集群互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互动机制的FDI集群较易产生互动效应,而互动效应实质上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23
是FDI与产业集群的相互吸引,这就表现在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和FDI的相互影响,在
某种程度上即表现出FDI与集群区位熵的良性循环效应。
1.模型的建立及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所选取的是2003-2008年的《江苏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面板数
据,由于2002、2003年的分行业FDI数据缺乏,故用“三资”企业的工业实收资本来
代替。为了更直观地反映FDI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弹性值,采用变量的对数形式进行回
归分析。模型设定为:
lnFDIit = a1i+ b1lnβit +vit (7-2)
lnβit = a2i+ b2lnFDIit +εit (7-3)
模型(7-2)表示产业集聚度对FDI的吸引,因变量为FDI。模型(7-3)表示FDI
对产业集聚度的影响,因变量为区位熵。模型中,i代表第i个制造业分行业,t表示年
份。a1i和a2i为待回归的常数项,b1和b2为待回归系数,lnβit和lnFDIit分别为i行业在t年
份的区位熵的对数值和吸收FDI额的对数值。
2.回归分析结果
利用eviews5.0软件,模型使用了固定截距项检验,运用广义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
计,结果如下:
表7-10 江苏省FDI 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的回归结果
模型 (2) (3)
ai 3.930309
(37.85059)
-0.460963
(-4.753476)
CR1 1.555269
(3.820583)
-0.024206
(-0.66386)
CR2 1.265072
(4.968403)
-0.146669
(-3.696377)
CR3 2.818374
(6.238296)
-0.012306
(-0.294658)
CR4 0.735522
(1.959401)
0.246697
(9.658421)
CR5 -0.04183
(-0.08696)
0.242395
(8.439631)
CR6 3.569015
(7.820911)
0.00537
(0.107418)
CR7 -9.05335
(-7.45941)
0.292272
(5.76034)
CR8 2.630475
(6.835195)
-0.056315
(-1.188616)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24
CR9 2.815092
(1.333522)
0.09647
(3.577737)
CR10 3.750721
(8.334602)
-0.029512
(-0.525685)
CR11 -6.41918
(-6.22076)
0.28308
(6.07013)
CR12 1.938368
(7.77884)
-0.22388
(-4.244697)
CR13 2.090171
(3.533426)
0.179837
(7.631824)
CR14 2.97803
(2.878692)
0.071668
(2.101539)
CR15 -0.82749
(-3.05628)
0.407089
(11.78745)
CR16 5.519356
(3.109651)
0.103237
(2.930189)
CR17 1.298693
(0.577116)
0.134478
(4.42105)
CR18 -0.26942
(-0.37148)
0.042217
(1.577988)
CR19 -4.26866
(-2.22257)
0.149809
(4.40321)
CR20 4.568625
(3.723711)
0.088977
(2.417212)
CR21 0.620223
(0.773187)
0.182772
(6.70119)
CR22 0.863047
(1.65595)
0.201833
(7.879502)
CR23 -0.40468
(-0.29618)
0.141606
(5.260905)
CR24 -1.15984
(-1.80522)
0.022503
(0.874456)
CR25 3.894891
(3.381886)
0.140792
(5.899911)
CR26 4.519393
(6.534919)
0.125441
(6.398161)
CR27 -2.95022
(-3.5295)
0.218691
(6.059147)
调整后R2 0.787045 0.924553
D.W. 2.178609 1.952011
注:括号值为t统计值。CRi表示与前文相对应的行业分布。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2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也呈现出行业异质性特征,并且和
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呈现很大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集聚度对FDI 的吸引作用。总体上看,在α=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
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对FDI 的吸引作用较显著,拟合度高,且多数行业的弹性系
数较高。具体而言,江苏省的橡胶制品业和通信设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对FDI 的吸引作用较大,如通信设备等行
业的弹性系数约为4.52,表明产业集聚度对数值每提升1%,对FDI 影响的对数值将
会增加4.52%。这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都倾向于将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及销售放在
发达国家,而将制造和组装环节放到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江苏的劳动力和土
地价格低廉,而且依靠上海、接受着上海的辐射,因此是外商理想的投资地点。
第二,FDI 的流入对产业集聚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在α=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
江苏省FDI 的流入对产业集聚度的影响也较显著,拟合度更高。从弹性系数来看,江
苏省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的集聚度受FDI 的流入最大,即FDI 对数值每增加1%,化学
纤维制造业集聚度的对数值就会上升约0.41%,并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此外,
江苏省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
造业等行业的弹性系数也比较大,说明这些行业的集聚度受FDI 的流入也比较显著。
但对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FDI 的流入却对产业集聚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FDI 对数值每增加1%,该行业的区位熵的对数值下降约0.22% 。
第三,产业集聚度和FDI 的互动关系。如前文的分析,这里主要是指FDI 与产
业集群之间的循环累积的互动效应,在表7-10 的回归结果中即表现为方程(7-2)和
方程(7-3)的某行业的弹性系数同时都比较大。不难看出,江苏省的造纸及纸制品
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的两类弹性系数都比较高,说明这些行业的FDI
集群已出现FDI 与产业集聚度互动的良性循环。
7.4 制造业FDI 产业投资效应的实证分析
7.4.1 模型及数据来源
从前文的理论模型可以得出,东道国X行业在国内投入和国外投入方面可能存在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26
替代或互补关系。如果我们假定东道国X行业的国内投入和国外投入都是资本品,或者
更具体地将国内投入品定义为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FDI,而国外投入定义为
FDI,同时考虑到国内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那么可以建立如下计量模型来检验FDI
与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关系。
(7-4)
其中, DIit表示t年i行业国内投资(即i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i行业流入的
FDI) , FDIit表示t年i行业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 Saveit表示t年i行业的储蓄。由于储蓄并
未划分行业,因此采用国内城乡居民储蓄泛指i行业的储蓄。对变量取自然对数的目的
是要使数据更平稳,有利于计量检验,所得系数表示两变量的弹性值。本文所采用的数
据是根据2003~2008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而得。根据《江苏省统计
年鉴》对行业的划分及本文的研究宗旨,同时鉴于数据统计的不一致性,本文按产业关
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的高低将行业进行了不同的分类。首先根据上文的实证结果,
按照产业关联度的总分值和排名将全部行业进行分类:关联效应较高的行业(包括仪
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
业;)和关联效应低的行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
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
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然后再根据产
业集群效应的实证结果将FDI与产业集群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同时较好的行业归为产
业集群效应较高的行业类(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业、
纺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 其
他行业均为产业集群效应低的一类。进行这样分类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产业关
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各自对FDI产业投资效应的影响,即在行业投资领域内,外商
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是存在互补性还是互替性。
7.4.2 实证分析
由于面板数据包括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模型设定的正误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
效性。因此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进行检验以得到有效的参数估计(李子奈和叶阿忠,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27
2000) ,主要检验模型参数在所有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是否相同的常数。我们通过F
检验分别判断回归方程应采用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变截距模型,如果采用变截距模型,我
们将进一步通过Hausman检验判断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
经过检验,全部行业、产业关联效应低和产业集群效应低的行业的回归方程的F统
计量均大于各自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因此对于产业关联度高和产业集群效应高的
行业的回归方程,我们采用混合估计模型,而全部行业、产业关联效应低和产业集群效
应低的行业则采用变截距模型,并经Hausman检验,分别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我们得出不同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和统计检验结果见表
7-11。
表7-11 五种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类型全部行业
产业关联效
应高的行业
产业关联效
应低的行业
产业集群效
应高的行业
产业集群效
应低的行业
α0 -9.386
(-4.446)*
-8.669
(-2.196)*
-13.337
(-10.025) *
3.945
(-7.467)*
5.834
(-9.467)*
lnFDI 0.431
(3.569)*
0.670
(19.668)*
-0.192
(-1.769)*
0.715
(25.312)*
-0.435
(-1.834)*
lnSave 1.328
(7.231)*
1.109
(3.323)*
1.966
(16.412)*
1.258
(4.161)*
1.562
(12.257)*
F值 49.872 205.373 1538.192 108.246 187.451
调整后的R2 0.976 0.962 0.990 0.956 0.945
DWR统计量 1.729 1.552 1.827 1.693 1.524
注:(1)括号内为各系数对应的t统计值,*表示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2)在全部行业及进入壁垒较高
行业两个检验方程中,截距项在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上表中其对应的截距项为其公共截距项。
由表7-1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1)对于全部行业来说,全省的储蓄作为行业投
资的重要来源,起到了主导的促进作用,行业内储蓄每增长1% ,将带动行业省内投资增
长1.328 个百分点。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即行业流入的FDI每增长1% ,行业省
内投资增长0.431个百分点。其原因可能在于,鉴于数据的齐整性,本文选取的时期为
2003~2008年,处于FDI进入东道国的后期阶段。在FDI进入的早期,跨国公司相比内同
行业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资本和技术的优势,从而在进入东道国初期往往会将行业内
效率较低的企业挤出该行业。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
国内企业获取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28
争力。此外,跨国公司还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国内相关投资的发生。(2)就产业
关联效应的影响而言, 对于产业关联效应高的行业,FDI与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存在互
补,并有挤入效应。从上表可以看出,产业关联效应高的行业的FDI每增长1%,行业
内国内投资将增长0.67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FDI的进入创造了对上游国内企业中
间投入和服务的购买需求,从而推动上游国内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同时由于外
国企业的进入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了下游产业的中间投入品的价格,从而使
下游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并因此扩大生产。然而对于产业关联效应低
的行业来说,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就会减少0.192
个百分点,即该类行业的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这可能是由于FDI占比重较
高的某些行业是属于产成品行业而非投入品行业,FDI的进入对当地投资的带动效果
不强。还有可能是FDI的当地采购率较低和中间投入比率不高。(3)就产业集群效应
的影响而言,对于产业集群效应高的行业,FDI与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具有互补作用,
即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就会增加0.715个百分点。但对于产
业集群效应低的行业则不同,即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就会
降低0.435个百分点。这说明FDI与产业集聚度之间具有良性互动效应的产业内,FDI
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FDI的流入会促使同行业内的国内资本的增加,而对于FDI
与产业集聚度之间没有出现显著良性互动的产业,FDI的持续流入反而对国内同行业
的投资具有负面作用。这可能主要是因为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是建立在FDI与
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基础上的,而这种互动机制本身就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与国
内投资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并且FDI产业集群在资本形成过程中较容易出
现投资的路径依赖,产业集聚度越高,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越强,其对国内资
本的吸收能力也会越强。(4)FDI的产业集群效应对FDI产业投资效应的影响要比FDI
的关联效应的作用大。这说明FDI与产业集聚度之间出现良性互动的产业集群更有利
于促进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这主要是因为产业集聚度是与价值链的复杂程度有关。
当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出现创新型的低成本的筹供关系后,有利于提高FDI的产业关
联效应,并进而对FDI的产业集群效应有更加深入的影响。因而,可以说一定程度上,
对于绝大多数的产业来说,FDI的产业集群效应是建立在FDI的产业关联效应基础上
的,因此,对FDI产业投资效应及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也更大。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7 章 FDI 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129
7.5 本章小结
与浙江、上海和广东相比,江苏省不仅是FDI 流入额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FDI
占GDP 比重最高的省份。然而伴随着FDI 的流入,江苏省的外资分布出现了行业分
布不平衡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局面。选取江苏省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由于制
造业FDI 的较高比重,以及制造业FDI 自身的行业异质性表现。
影响力系数将各列或各行的系数直接相加并比较大小,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法。这
有可能造成偏颇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各
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根据主成分分析排名结果,可以看出外资进入江苏省制造业,其
后向关联性存在差异,后向关联较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
造业,纺织业,化学工业和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从总体上来看,除了仪器仪表
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较为突出外,江苏省制造业15部门的FDI后向关联效应差异
性不是非常显著,其中仅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FDI后向关联效应为负值。对于
该类后向关联效应较差的行业应限制FDI进入,并且不能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互动机制的FDI集群较易产生互动效应,而互动效应实质上
是FDI与产业集群的相互吸引,这就表现在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和FDI的相互影响,在
某种程度上即表现出FDI与集群区位熵的良性循环效应。对于江苏省的制造业来说,
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也呈现出行业异质性特征,并且和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
机制呈现很大的一致性。FDI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循环累积的互动效应,在江苏省的造
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较显著。
在构建模型来检验FDI的产业投资效应时,我们假定东道国X行业的国内投入和
国外投入都是资本品,或者更具体地将国内投入品定义为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
去FDI,而国外投入定义为FDI,同时考虑到国内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并按产业关联
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大小将行业进行分类,得到如下结论:对于全部行业来说,全
省的储蓄作为行业投资的重要来源,起到了主导的促进作用;就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
而言, 对于产业关联效应高的行业,FDI与同行业内的国内投资存在互补,并有挤入效
应;就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而言,对于产业集群效应高的行业,FDI与同行业内的国
内投资具有互补作用;FDI的产业集群效应对FDI产业投资效应的影响要比FDI的关联
效应的作用大。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30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借助FDI 的外部性理论和对跨国公司的产业
经济分析,讨论了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制,并详细分析了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和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江苏省制造
业对这三大产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有:
FDI 产业效应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FDI 通过对产业面上资本形成的影
响,产生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FDI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生FDI 的产业关联效
应;FDI 通过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产生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因此,从理论上说,产
业层面上FDI 的间接经济效应与FDI 的直接经济效应是有区别的。间接效应更加注重
对FDI 经济效应发挥过程的研究,而基于产业的视角对FDI 的间接经济效应进行研究,
可以对引资的效果进行更合理的评价。
外资的进入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的进入,有利于克服东道国经济发展中资本不足
的问题。行业层面上,FDI 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生产函数的选择。而FDI 对
任一个行业内的国内资本存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商投资的动机和外资所来源的行
业的特征。一般来说,市场寻求型(水平型)FDI 倾向于具有正面效应,而生产成本
驱动型(垂直型)FDI 可以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效应。行业需求越缺乏价格弹性且跨
国公司在该行业内的比重越大,垂直型FDI 的正面效应就将越大。投入品行业的FDI
趋于对国内资本存量具有正面效应,而产成品行业的FDI 却可能同时具有正面或负面
效应。
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三种形式包括:子公司与供应商的后向关联,子公司与分销
商和工业客户的前向关联,跨国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当外资企业处在下游时,那
么外资项目的出口倾向越大(或者进口替代),外资项目在细分的市场中与当地企业
区别越大,外资项目越多地使用当地的中间产品,则FDI 的初始效应就越大;当上游
产业的不完全竞争程度越高(价格越是高于成本),反馈效应就越强;当下游产业对
下游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以牺牲进口为代价扩张销售额的潜力越大;出口销售额扩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31
张的潜力越大。反馈效应使产出进一步扩张并使福利增加。效率寻求型FDI 和战略资
产寻求型FDI 比资源寻求型FDI 更易增加跨国公司在当地的产业关联效应强度。子公
司在跨国公司系统中的地位越高,价值链越长且容易分割,则后向关联效应越强。跨
国公司供应链的开放程度越高,则产业关联效应越强。
FDI 集群是建立在企业集群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较好的
FDI 集群会出现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即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促进的关系,它是指FDI 和产业集群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促进并形成FDI 集群的一
种机理,主要体现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则是FDI 集群实现良性互动的一种制度保障,同时也是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互动机制保障的前提条
件下,FDI 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共分两个步骤实现:一是产业集群形成对FDI 的引
力,二是FDI 增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可以将FDI 集群的升级看作FDI 产业集群
效应的发挥,也就是在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出现了良性的互动效应。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本文选取江苏省制造业为对象,分别从FDI 的产业关
联效应、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和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
结果与上述的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说明FDI 的产业效应对于产业层面
上引资效果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利用外资中
所忽视的问题。
8.2 提升FDI 产业效应的协调整合策略
8.2.1 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必要性①
对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价不能只集中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的引资效果同样值得关
注。而通过上文对FDI 产业效应地系统研究,不难发现,FDI 的产业投资效应、产业
关联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是通过FDI 对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影响过程中
产生的,并且这些效应也具有一定的行业异质性。因此,要提升FDI 的产业效应,需
要同时考虑到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作用。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作用可以用图
①程培堽,FDI 对国内投资挤出(入)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 年。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32
8-1 表示。
图8-1 FDI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
在图8-1 中,首先假设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状态,并在古诺模型的框架下来考虑
政策实施的效果。当政府决定对该产业进行扶持时,该产业内的中、外资厂商都将享
受到产业扶持政策给企业生产成本带来的优惠,表现为各自反应曲线同程度地右移,
并在E’达到新的均衡。此时,产业扶持政策使产业内的中外企业产量都有所增加,
因此不会加剧FDI 挤出效应,或者说产生新的挤出。一种理论上合理的政策搭配,应
该是在不损害产业中内、外资企业任何一方投资热情的情况下,至少增加另一方的投
资积极性,即两种政策的运用应该使反应曲线移动后的均衡点处于政策协调有效区内
(兰天,2003),如图8-1 的阴影区内,当变动后的均衡点处于有效区时,政策搭配使
得内、外企业都扩大其投资规模,即便均衡点处于有效区边界上,也至少保证在不影
响一方投资热情的情况下,鼓励了另一方的投资积极性。
假设,政府为了鼓励外资进入该产业,并且制定了针对该产业的外资优惠政策,
那么,该政策会有何效应呢?外资反应曲线R2R2 进一步右移到R2’’ R2’’,而内资反应
曲线左移到R1’’ R1’’,形成新的均衡点E’’,此时E’’已不在图中阴影区内(射线EH、
EQ 围成),这意味着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是大大增加外资的投资热
情,同时抑制了中资厂商的投资规模,因此可以推断,这种政策搭配会加剧外资对内
资的挤出。借助内、外资企业反应曲线的移动规律,我们不难发现,为使政策变动后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33
均衡点处于有效区内,应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内、外资企业各自反应曲线的斜率相对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资企业的
反应曲线斜率越陡峭,外资的反应曲线越平缓,政策协调配合空间越大,相反则越小。
由于内、外资厂商的反应曲线斜率由各自的规模效应和彼此产品的替代性所决定,因
此,制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原先该产业内内、外资企业规模大小和产品可替代性的强
弱。当产(行)业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益且内资企业已达到最低规模时,如我国的金
融行业,实施相对较强的外商投资政策不仅能顺利实现吸引外资,同时有利于推动国
内企业采取防御性投资战略。当外资产品对内资产品的替代性较弱时,如高新技术产
业,实施相对较强的外资政策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产业政策协调。
第二,两种政策的相对强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外资政策的强度高于产业扶持
政策强度时,新的均衡点易落在有效区之外,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挤出的出现,外资政
策的强度最好弱于产业扶持政策的强度。
第三,两种政策实施的先后顺序。对于开放或将要开放的产业领域(如电信领域),
应努力做到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优先于外资优惠政策实施。这样做,一方面能培育内资
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克服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协调困境。
8.2.2 提升FDI 产业效应的外资政策的调整
目前我国对外资的产业引导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业的开放程度。
在这方面,国家出台了外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具体规定了“限制外商进入的
行业领域”和“鼓励外商进入的行业领域”,没有提到的行业即是“允许外资企业进
入的行业领域”。第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组织形式。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指导
目录中规定,对一些特定的产业,国家只允许外资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本国市场,
对独资的进入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第三,合资企业中外资方所持的股权比例。在
一些允许外资以合资企业形式进入的行业中,国家对外国资本能否持有控股权也进行
了相应的限制。尽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引导外资的产业流向起了关键性的作
用,但是,这一指导目录有些笼统,还不能完全体现我国的引资战略意图,因此还必
须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力度。
(一)以FDI 的产业关联效应为基础的外资政策的调整
1、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以培育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当今全球制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34
造和全球分销风靡世界、产品内分工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零部
件的高质量以及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会不断地强化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供应企业的
技术水平,并在供应企业中推广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技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
践经验已经证明具有良好带动效应的汽车、电子、电器与通讯行业的跨国公司直接推
动了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类制造业由于生产环节多,需要不同的零部件和
中间产品,国产化倾向比较高,因此产业关联效应也比较强。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吸引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汽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并积极引导其进行生产、经营与研
发的当地化,促使我国企业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之间的产品内分工,使其在为外商提
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干中学”过程中获益。
2、在外资进入模式上要鼓励跨国并购,以强化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后向
联系。流入我国的外资一直偏好新建投资,最近几年每年引进的FDI 中,新建投资一
直占95%左右,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进入的仅占5%左右。新建投资可以直接带来生产
能力的增加,在增加税收和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
化导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现实经济状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就结束了短缺经济状况,并且许多行业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
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缺乏准确市场定位的新建投资可能会形成重复建设,难以取
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并购型的跨国公司更容易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更倾向
于当地采购,从而产生更强的关联效应。因此,应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综合考虑并
购和新建两种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鼓励企业通过并购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或加强与跨
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完善并购环境,进一步发展和开放资本市场,放宽跨国并购的行
业限制;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并购行为的监管以及对外商并购过程本身的监管,制定反
垄断法和防止不正当交易法,约束外国投资者可能出现的不正当并购行为。
(二)以产业集群效应为基础的外资政策的调整
中国的高新科技园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产业集群,其成长模型、管理模式和驱动
模式都与国家的外资政策密切相关。由于园区引资优惠政策的驱动,本地企业在建园
之初步具备进入优势,因此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外资都成为园区的投资
主体。外资也是园区发展的主导力量,这包括园区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外资虽然
掌握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新产品的生产工艺,但外资进入发展中国家主要在于获取当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35
地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和政策优惠;这也会带动本地企业的发
展,培育本土的企业家,将先进的经营理念与发展理念引进来,因此集群的发展会一
直置于外资的主导之下。在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的基础上,外资政策应注重导向、规
制和服务三个方面的调整。
1、外资政策应注重产业集群的区位及产业选择的导向。FDI 的产业集群效应说
明产业集聚度越高的产业越利于吸引FDI 的持续流入。引资政策通常由政府制订,引
资政策所形成的FDI 区域集聚虽然是一种政策效果,但由于政策效应在区域间的不平
衡作用,在微观层面上也导致了这些区域的产业集群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资的限制。从
中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整体思路来看,基本上选择在基础设施较好、区位较好
的沿海区域或内部城市。这些区域具有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园区建成及吸引外资
之后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市场机制的甄别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淘汰那些条件
较差或与其他区域相比处于劣势的集群。针对中国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应
实行有选择的优惠政策,并将产业优惠和地区优惠结合起来,产业优惠优惠中体现地
区差别,地区优惠中突出重点产业。如东部地区的优惠重点可放在机械、电子、化工
及其高新技术产业上;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重点则放在轻纺业、农业、原材料、能
源、交通、旅游等产业上;对投向中西部地区而又是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外资,则实
行“惠上加惠”,即在享受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资优惠的基础上再享受该行业的优惠。
以此来促进中国三大产业之间和东部、中西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2、外资政策中也要考虑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向的引导。由于发展中国
家的产业集群大多是基于充裕资源及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低成本传统制造
业集群,以低成本营造的竞争优势在开放的条件下不可能长久,面临着升级的压力。
以政府的集群政策来规划集群的发展方向,限制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进入与退出、
企业制度的选择和企业规模,同时通过引资政策来对集群吸引外资的产业领域、经营
方式进行规范,易于规制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关系,促进集群的创新,同时,避免
集群内大企业的垄断行为和不规范竞争行为,从而降低FDI 对行业内国内投资的挤出
效应。
3、外资政策还可以通过集群政策来强化服务功能。理论研究证实,在一个集团
中,除非集团中的人数较少,或者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36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也不会单独采取行动以确保实现他们
共同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曼瑟尔•奥尔森,1995),否则为了产业集群的共同利益,
需要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主体来提供公共服务以促进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基于FDI
的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企业,他们的经营方式和利益结构各不相同,纯粹
由本地企业或外资企业进行推动的集群公共服务均不能满足集群的发展所需,这就需
要政府以集群政策的形式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提供劳动力培训机构、推动集群与外
界的经济社会联系等。这样也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FDI 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
8.2.3 提升FDI 产业效应的产业政策的调整
1、以集群政策代替传统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一种干预, 即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措
施干预资源在产业之间的分配, 并使资源配置方向不同于市场机制引导下的配置方
向。传统的产业政策基于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侧重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和补贴, 强
调对创新资源的投入,政府在其中始终是主角。政府对产业的作用常常是扶持和直接
干涉。传统产业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产业规模的扩张,而不是从产业组织的视角来考虑
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大企业是产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集群政策作为一种更适应
经济全球化和本地化共存的政策, 与传统的产业政策有着极大的不同。集群政策注重
创新价值链中主体间的关联和相互依赖性,不存在选择“重点产业”。集群政策的目
的是为了巩固所有集群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传统产业政策的某些
方面已经不能更好的促进产业的发展, 而集群政策作为一种新的政策弥补了传统产
业政策的不足。
通过对FDI的产业效应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业可以通过集群式发展获得整
体竞争优势。以集群政策代替传统的产业政策对于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而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国际经验表明,这方面政
策是积极有效的。制定产业集群政策,应充分考虑我国的产业发展特点和各地区情况。
要形成综合有效的集群政策体系,可以从国家和地方两个不同的政策层面入手。国家
层面的产业集群政策应基于国家整体的产业发展重点,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全国产业
集群的发展和布局进行总体部署,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和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集群
的持久竞争力。地方层面的集群政策则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家产业集群政策的基础上,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第8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37
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制定出更加详实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国家还是地
方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都要注意弥补市场失灵,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消除信息传递的
障碍,为FDI产业效应的提升创造稳定、可预见的市场环境。
2、在FDI 产业投资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政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的形成和行业内国内投资的影响受到产业差异性的影
响。能与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并产生互补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的
长效发展并提高一国利用外资的质量。由于FDI 产业效应显著的外商直接投资容易对
国内投资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在这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提高FDI 的产业效应并扩大
其影响。一系列的产业集群政策可以提高FDI 的产业集聚度,但要提高FDI 与产业
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还需要相应的产业配套措施,包括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销
售中心甚至是公司地区总部的引入,积极争取与跨国公司建立合作的研发基地,以此
来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促进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注重对集
群内相关机构的培养,产业集群不仅是企业的集聚,同时需要大学、科学研究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的参与和配合,特别是在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方面,
政府应该担负起职责。此外,在FDI 产业集群内还要注重产业关联效应的培育,要大
力发展前后关联效应比较强的行业部门,以这些行业为突破口,促进更多的FDI 进入
该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38
参 考 文 献
1. 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 薄文广, FDI挤入或挤出了中国的国内投资么?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与
检验,财经论丛,2006 (1).
3. 陆建军,FDI对中国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 2003 (9).
4.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5. 杨柳勇、沈国良,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统计研究,
2003(3).
6.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经济研究, 2002(6).
7.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0(2).
8. 卢阳春、吴凡,FDI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优化——基于1978~2008年的经验和
数据实证,经济体制改革,2009(3).
9. 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
10. [美] 迈克尔• 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11.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12. 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3.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
14. 万解秋、徐涛,论FDI与国家经济安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5. 张纪康,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效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17. 张义强,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FDI经济效应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18. 刘茂余、于丽英,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北方经济.2008(6).
19. 吴丹丹、谢建国,FDI对产业集群作用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
为例.世界经济研究.2007(6).
20. 陆妙燕、王焕祥,江苏省企业集群与FDI间的关联效率研究.社会科学家.2007(1).
21. 郭立伟、杨哲、饶宝红,FD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经济问题探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参考文献
139
索,2006(11).
22. 刘红霞,FDI与我国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3. 吕政,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2).
24. 竺彩华,FDI 外部性与中国产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年,217-218.
25. 张晔、 梅丽霞,网络嵌入、FDI 主导型集群与本土企业发展——以苏州地区自
行车集群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8(2).
26. 龙晓柏,开放市场下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硕士论文,2003 年.
27. 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竟争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8. 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
29.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研究,中
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
30. 王文治、王喆、王艳蓉,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行业差异性分析——基
于我国制造业的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
31.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业发展——基于后向关联效应的研究,世界经
济研究,2008(5).
32. 任胜刚,产业集群:跨国公司的视角,学术月刊,2004(9).
33. 任胜刚,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4. 王益民,基于共同演化视角的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互动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35. 谢光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分析:以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6.
36. 章文光,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互动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7. 汤永林,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博士
论文, 2005.
38. 李志翠,发展产业集群:我国产业组织优化的新路径,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2).
39. 程培堽,FDI 对国内投资挤出(入)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南京农
参考文献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40
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8.
40. 冼国明、欧志斌, FDI 对中国国内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及进入壁垒对该效应的
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重新检验,世界经济研究,2008(3).
41. 冼国明等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1 年世界投资报告——促进关联,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第8 页.
42. 冼国明、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管理世界,2006(12).
43. 王传英,关联与集聚:影响东道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8,第108 页.
44. 王传英,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调整对投资国产业关联的影响及启示,经济纵横,
2006(5).
45. 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中国工业经济,2004(7),14-20.
46. 李恒,基于 FDI 的产业集群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7. 赵鹰,FDI 集群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4.
48. 梅丽霞、蔡铂、聂鸣,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4),11-13.
49. 陈健,集聚效应、路径依赖和外商投资分布演化——基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跨
国公司的考察,世界经济研究,2008(8).
50. 王焕祥、沈炳珍,苏、浙、粤三省企业集群与外商直接投资关联效率的比较研
究,国际贸易问题,2007(9).
51. 肖颖,外资拉动的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4(6).
52. 郑飞虎,全球生产链下的跨国公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53. 王霞,FDI 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兼论中国的外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9.
54. 杜群阳,跨国公司 R&D 资源转移与中国对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5.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地理科
学进展,2007(3).
56. 肖文、林高榜,产业集聚和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
展的视角,国际贸易问题,2008(7)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参考文献
141
57. 王今、侯岚等,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11).
58. 王雷,FDI 驱动型集群演化机制及其锁定效应,改革,2008(3).
59. 李凯、王聪等,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一个FDI 的视角,经济论坛,2006(10).
60. 王黎民、赵德峰等,利用FDI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8(9).
61. 孙洛平、孙海琳,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模型,经济评论,2006(4).
62. 尤振来、刘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与辨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10).
63. 花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FDI 流动机制及其跨国公司在苏州投资的产业和空间
特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7).
64. 朱建豪,产业集群吸引FDI的博弈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9月(下).
65. 陈艳林,从中间性经济组织视角看FDI集群化,北方经济,2006(12).
66. 张孟才、刘玉梅、常爱敏,产业集群中产业关联对FDI引力分析,沈阳工业大学
学报,2008(4).
67. 潘素昆,FDI的新特点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07(9).
68. 刘兴凯,基于金融发展视角下的FDI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2).
69. 王英,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基于FDI总量和产业分布的实证分析,
工业技术经济,2009(10).
70. 钟良、于军威,FDI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影响研究综述,经济经纬
2005(2).
71. 李峰,产业关联测度及其应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72. 简钟丹、郝晓辉,从产业关联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统计与决策2005年4月(下).
73. 汪琦,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国际贸易问
题,2004(5).
74. 兰天,外商投资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协调博弈研究,财经研究,2003(3).
75. 傅元海、许小华,利用FDI质量的研究综述,湖南社会科学,2008(1).
76. 王文峰,外商直接投资、分工演进与中国产业成长研究,西北大学博士论文,
2006.
参考文献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42
77. 戴庆华,江苏制造业集聚现状分析及对策,产业经济研究,2007(6).
78. 筱原三代平,产业结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79. 刘勇,经济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商务印书馆,2006.
80. 刘红梅,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综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
81. 赵成柏、姚君,新型工业化下新兴主导产业,2006(10).
82. 王纬、梁嘉骅,基于产业集群演进的我国产业组织研究,经济经纬,2007(5).
83. 岳军,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脉络,财经科学,2006(2).
84. 林 巍、廖 伟,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产业集群导向,经济纵横,2007(2).
85. 万军,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投资的资本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国际经
贸探索,2007(1).
86. 崔新健,外国直接投资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当代财经,2002(10).
87. 黎慈,跨国公司在华系统化投资的分析与思考,世界经济研究,1998(5).
88.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2001.
89. AllenE,“The Market for Information and the Origi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90.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0,l:3~30.
91. Agosin, M. R. and Mayer R.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it
Crowd in Domestic Investment. UNCTAD Discussion Papers, 2000, 146.
92. Aitken, B.J. and A. Harrison, “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89,
605~618.
93. Alfaro,L.,A,Chanda,S. Kalemli-Ozcan.and S. Sayek,“FDI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 Jouna1of lntenational Economics,2004,64,
113-134.
94. Alfaro,L.,A. Chanda,S. Kalemli-ozean,and S. Sayek,“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Markets
On Linkages,Working Paper,2006.
95. Arrow,J.K.,“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Vol29,155~173.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参考文献
143
96. Borensztern, E. , De Gergorio, J. and Lee, J. W. 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8,
97. Chenery, H. B. and Strout, A. M. Foreign Assis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 56.
98. Desai.M A, Foley C. F. and Hines Jr. , J. 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Domestic Capital Stock.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05.
99. DesaiM A, Foley C. F. and Hines J r. , J. 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Economic Activity. Cambridg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5.
100. Misun J. and Tomsik V.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rowd in or Crowd out
Domestic Investment.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 2002, 40.
101. Van Loo, F.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Investment in Canada.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7, 59.
102. Heiner Schulz,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Does the Sector Matter? February 10, 2006
103. Head, K. , J. Ries, D. Swenson.Agglomeration Benefits and Location Choice: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5(38).
104. Hymer,S.,1976.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MIT press.
105. Julian Birkinshaw. Upgrading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2000(30).
106. Mihir A. Desai, C. Fritz Foley, James R. Hines J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Economic Activit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1717 , October 2005.
107. Wheeler, D. and Mody, A. (1992).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s, the
Case of US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33.
108. Lilach Nachum.David Keeble NeoMashallian Nodes, Global Networks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the Media Cluster of Central London ,1999.
109. Clegg,J.1987.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World Competition.London:
参考文献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144
Macmillan.
110.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the Sector Matter? Heiner Schulz,2006.
111. Dunning, J.H.,1977.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 First Published in B.Ohlin Per Ove
Hesselborn and Per Magnus Wijkman ed.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London: Macmillan.
112. Kindleberger, Charles P., 1975. Monopolistic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George Modelski e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World Orders: Reading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113. Enright. Host count r y c ha r a c t e r i st i cs and agglome r a t i o n i n f o r e i g n
direct investment.Applied Economi cs,2001(12).
114. Gene M. Grossman,Elhanan Helpman, Outsouring vesus FDI in Industry Equilibrim,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pril–May 2003 1(2–3):317–327
115. Richard Kneller, Mauro Pisu. Industrial linkages and export spillovers of FDI, The
World Economy, 2007Vol.30(No.1)
116. Albert Berry, Ph.D. SME Competitiveness:The Power of Networking and
117. Subcontracting, Washington, D.C.January 1997--No. IFM-105
118. Nirupam Bajpai and Nandita Dasgupta. What Constitut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mparison of India and China, CGSD Working Paper No. 1 January 2004
119. Kaplinsky,Raphael.2001. Is globalization all it is cracked up to b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8(1):45-65.
120. Christian Arndt, FDI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An Industry-Level View, Discussion
paper, 2007(7).
121. Herschman A.(1958),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22. John Dunning(1992),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P.456.
123. M.Henrique and R.E.Nelson(1997),Using Franchises to Promote Small Enterprise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参考文献
145
Development, in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Vol.8 NO.1, P.25.
124. Niko Matouschek, Anthony J.Venables, Evaluating investment projects in the
presence of sectoral linkages, Mimeo,1999.
125. Williamso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The free press,New York,1975.
126. Anthony Venavbles,1996,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rade performance”, Oxford
Reveniew of Economic Policy, 12(3):52-60.
127. Humphrey J. and Schmitz H., “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a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 Regional Studies,2002,36(9),pp.1017-1027.
128. Joshua Aizenman, Nancy Marion. The merits of horizontal versus vertical FDI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2 (2004) 125~14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FDI的产业效应研究
146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已发表论文:
1、 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的分析——基于江苏和上海的例证,开发研究,
2009(4),第一作者;
2、 欧盟的金融开放及对我国的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9(10),独立作者;
3、 风险控制下的供应链金融的分析,企业经济,2009(9),第一作者;
4、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的实证分析,征信,2009(1),独立作者;
5、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性风险和规模适度性的分析,金融与经济,2007(11),独立
作者;
6、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链的经济学分析,海南金融,2007(6),独立作者
主持项目:
1、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选拔项目:信贷配给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优势的培育
战略,2006年~2009年。
2、 上海金融学院校级课题: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性风险和规模适度性研究,2007
年~2008年。
FDI 的产业效应研究 后 记
147
后 记
博士论文的完成是十分艰苦的,最后一个句点虽已落下,但我的心还是没有放下。
总是觉得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自己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学无止境!
谨向我的导师赵增耀教授以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自入学以来,我时常感受
到导师清正的做人风范,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勤奋砥砺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育
人风格。导师在学问上的严谨,使我逐渐习惯于比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而导师在
学术上的开明,又使我敢于坚持并努力完善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导师耐心细致地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并敦促我反复琢磨,博采众长,务必有所创新。
没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我是无法完成这篇学位论文的。师恩似海,终生难
忘。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罗正英教授在专业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我的无
私帮助,是她将我引进学术研究的领域,并指导我不断取得进步。在此特别致谢。
我还要感谢万解秋教授、贝政新教授、王光伟教授、乔桂明教授与夏永祥教授在
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为我授课的各位老师,他们精彩的授课开
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学识,使得我在研究中受到很大的启迪。
感谢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他们不图任何回报,一直为我默默地奉献,我唯有
不断地努力和进步才能报答他们伟大而无私的爱。当然还要感谢我的先生廖仕杰博士
在我论文攻坚阶段给予的关心和鼓励!家是宁静的港湾,也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最后,本文是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理论界与本文有关的已有成果给
本文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要向本文所提到的所有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衷心感谢一切教育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陶凌云
2010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