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27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姓名:黄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刘兴华
20091201
摘要
持续的“双顺差"结构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步入新世纪后,我国国
际收支结构借、贷双方都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贷方增长速度远大于借
方的增长,形成了两大一级账户的大量盈余。近几年来,次级账户除了服务账户
逆差外也都实现了盈余。一定程度上,我国多年来靠出口和投资拉动GDP的经济
增长模式使得对外政策对双顺差结构提供支持条件。但是,2008年9月爆发的全
球性金融危机使大部分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美国金融体系几近崩溃,美国超前的
消费方式受到了威胁。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国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和资
金的流动,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收支。因此,我国的对外政策也需要做相应
的调整。
本文密切结合新世纪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
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对经济的影响和持续性的问
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提出了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政策。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持续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
我国的储蓄投资缺口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困难所造成,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得
不到解决,再加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移以及全球流动性的输入,使得我们国
际收支各账户间相互促进影响,呈现了多年的双顺差结构。外部经济的失衡反映
出我国内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是我国内部经
济和金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反映。
“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部分,对我国经济多年来
高速的增长起着不容忽略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拉动消费、注入资本和增加就业
等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为之付出的代价。由于双顺差
使我国被迫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这笔巨额外汇需要大量的管理费用,面临汇率
风险。另外,外汇占款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此引发我国货币政策非独立性
使得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的时候也常常处于被动。
国际收支结构是否可以持续对我国政策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
别通过短期和长期视角对国际收支结构的持续性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不同阶段政
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客观现实是我
国的贸易顺差面临减少的可能和FDI流入短期看好。长期来看,国际收支的调整
还是一个调结构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国际收支结构的形成有其历史和制度原因,因此收支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长
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我1'f]xC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要分别设立短期和长期的调整
目标,短期以稳为主,有效利用外资,增强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素质,使金
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降至最低;长期目标以均衡为目的,通过对外部均衡的调整
来促进内部均衡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要扩大我国内部的消费,降低我国经济的
对外依赖性,增强我国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金融危机
2
Abstract
The lasting bi-surplus 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concemed by the academic fields.
As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our country BOP(balance of payments)accounts has been
sharply increased,including both the debit ones and the credit ones.And,the growth
speed of the debit account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credit ones,resulting to large surplus
in the tow primary accounts.These years,there is surplus as well as in secondary
accounts except service accounts.To some level,our foreign policies provide supports
to the bi—surplus structure,as we have the growth pattem that the growth of GDP is
based on the export and investment.But,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tarting in
September of 2008 hit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In the USA,financial system almost
collapses,ahead consume has been threatened.The change of intemational economic
sphere straightly impacts the demand of our goods and the flowing of funds,and then
impacts our country’S BOE As a result there must be some adjustments in foreign
policies.
Close connecting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of Our BOP,this article uses both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It detailed analyses the causes ofBOP,its
impact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Based on this,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djustment policies to BOP structure on the angles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 causes of long—year-lasting bi-surplus are in many aspects.The basic cause is
the gap between save and investment and the difficult for save’s changing into
investment.The existent of the two problems years,plus industrial structural migr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global currency input,made the mutually promotion of.
accounts and forms the long—year-lasting bi-surplus.The imbalance of external
economic reflects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intemal economic.And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BOP reflects the imbalance of intemal economic and structural imbalante
offinance. ”

As one part of our economic,bi·surplus has an impact to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Can not be neglected.This impact OCCurS in the ways of pulling consumption,injecting
capital and increasing employment.At the same time,we must realize that we also paid
costs for it.Our country passively accumulated a great exchange reserve.Beside the
huge management fees and the exchange rate risk,it also brings threat of inflation.So,
our currency policies have dependence,and this leads to the passiveness of macro
3
adjustment.
The sustainability of BOP structure has very important guide significance to our
policie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BOP on the impacts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This call supports basis to policies of different terms.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internal and extem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The reality is that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decrease of export surplus,and that short-term FDI inter-flowing can be
optimistically expected.In the long run,the adjustment of BOP is also a process of the
adjustment of structures,and this will take a long time.
The causes of BOP structure include some historical causes and some system
causes,SO the adjustment will be a long and difficult process.As a result,we must
establish both shot.term and long.term target.In the short run,we must take stabilize
the most important,use the foreign capital effectively,increase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ME,and keep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to Our country the lowest.
In the long run,we aim at equilibrium.We Can come to the target of internal equilibrium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out equilibrium.More important is to enlarge the internal
consumption and to lower the dependence tO the out economic,SO as to increase the
stabilize of Our economic:
Key Words:BOP Structure,Sustainability,Financial Crisis
4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江西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
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盗盐一日期:驾陋生一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江西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日期:兰三窆竺当
1.引言
1.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国际收支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国际收支结构是国
际收支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研究
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2008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仍然维持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
的模式。纵观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历程,像中国这样有着特殊国际收
支结构的国家有不少,但由于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不同,对外政策策略
的选取也不同,因此对于各个国家来说这种普遍性又有其独特性。20世纪80年代
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演进,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阶段理论,因此分
析国际收支结构特殊性的成因以及中国的这种特殊的收支结构是否可持续,不仅
对于检验、丰富和完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具有重要的尝试价值,而且对于正确理
解当前中国经济中内外均衡的突出矛盾,探究其政策调整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随着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断开放,我国对外均衡问题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一方面,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引起了贸易账户及至经常账户在数量上和结构上
发生与直接投资无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导致整个国际收支账户及其结构变得更
难以预测和控制,进而影响到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与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不仅带来美国经济的衰退同时也对世界
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样对于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来说,如今外
界经济状况的变动已经明显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上,未来是否给资本流动带来更
大的影响,进而对国际收支结构持续性产生影响?国际收支可持续性的研究,有
利于对当前国际收支结构的均衡性做出评价,有利于对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趋
势的预测,有利于我们适时调整国际收支结构的状态,以便实施稳定经济增长的
国际收支结构政策。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 国际收支结构
在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中,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
账户两大一级账户,经常账户下的次级账户主要有:货物和服务、收益以及经常
转移;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次级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而金融账户又主
要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及储备资产构成。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因此所有的国际收支账户的差额均为零,表示为:经常
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0。
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是并列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一级账户,
这与IMF有显著性的不同,体现了储备资产在我国国际收支中占较大比重。因此
我国的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O,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
户差额=.储备资产。
杨柳勇(2003)第一次系统的将国际收支结构定义为国际收支不同账户流量
的构成及其差额平衡关系结构。对国际收支结构的阐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际
收支账户的流量结构,以反映国际收支不同账户发生的国际交易相对规模;二是
反映国际收支账户之间内在联系的差额平衡关系的差额(平衡)结构1。本文就是
基于这两个层次来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
1.2.2 国际收支均衡和国际收支可持续性
(一)国际收支均衡
(1)均衡的发展。自1769年,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euart)第一次在经济
学中使用均衡这一概念之后,经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fohnSt uartMili)、马歇尔
(A.Marshall)和瓦尔拉斯(L Walras)等人发展,逐步有了动态学、局部均衡理论和一
般均衡分析方法,使得均衡理论发展完美并得以广泛的传播。
(2)均衡的概念。马克鲁普(Frtiz Machlup)为均衡的概念下了两个定义:
均衡的第一个定义用在经济学中,指的是一组经过选择的相互关联的变量互相调
节至一种稳定状态:由它们构成的模型不存在内在的变动趋势。均衡的第二定义
是指一组经过选择、相互关联的变量在特定数值上达到相互协调。
(3)国际收支均衡。将均衡的概念用于国际收支中,就是国际收支均衡。姜
波克(2001)认为,国际收支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
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交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均衡包含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同时实现,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
合,将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经济平衡联系起来,同时实现宏观经济的内部均衡与
外部均衡。内部均衡是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相比较而言外部均衡
比内部均衡更加难以理解。
理想的国际收支平衡是外部经济均衡的同义词,当一国达到外部均衡以后,
即表明实现了最佳规模的国家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进出
口贸易、国际信贷及国际投资活动在最佳规模状态下展开,并能在某段时期或在
1杨柳勇.国际收支结构研究:理论模式国际比较及对中冈规实的分析.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P16.P17
2
1.引言
一个经济周期内以较小的调节成本取得收支的基本平衡;它有助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并能使国民福利最大化。因此,外部均衡的实现应该有一个
重要的约束条件:外部均衡应是一种优化的均衡。
(二)国际收支结构的可持续
朱云高在《资本账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一书中对可维持性的
定义如下:如果国际收支结构和当前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相一致的,这种国际收
支结构就是可维持的1。可以理解为:如果国际收支结构与当前的宏观政策是相冲
突的,那么当前的国际收支结构是不可持续的。也就是说可持续性的国际收支结
构在不会引起外部冲突的前提下,还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内经
济金融的运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本文通过分析当前
的国际收支结构给我国带来的众多的外部冲突以及对我国内部均衡带来的影响,
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可持续性。
国际收支可持续性有两种形式:在长期内,在保持内部均衡的条件下,一项
账户的差额可以被另一项账户的反差额所弥补或者一项账户在一个时期的差额被
另一个时期的反差额所弥补。
由此可见国际收支结构的可持续性问题建立在国附f、均衡的基础上,国际收
支结构可持续性不仅包括内部均衡问题,也包括国际收支问题。一国实现国际收
支的可持续性,并非指每年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的总量都达到平衡,而是更
侧重于国际收支内部结构能保持协调和平衡的趋势。因为如果国际收支内部结构
协调发展了,一国的经济才得以长足发展,内外均衡才能得以实现,进而有良好
的循环;否则,即使当前能够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那么在以后的年份国际收支
仍可能会恶化。
1.3文献综述
1.3.1 关于国际收支结构的早期研究
国外最早的关于国际收支结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发展阶段理论中,
最主要的国际收支发展阶段理论有:(1)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等人(1976)总
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提出的“四阶段论”,萨缪尔森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表明该
国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2)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从实证角度对
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流量的历史变化及其平衡状况作了三阶段论的划分:(3)英
国经济学家邓宁(20世纪80年代初)以人均国民收入为标准,提出了国际直接投
姜波克,朱云高.资本账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件.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p18
3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资发展四个阶段模型。他考虑了67个不同类型国家在1967.1978年间的对外直接
投资、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额的分布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说明了不同经济发
展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和流量是不同的。
国外关于国际收支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是说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收支结构
中几大主要账户的演变趋势,但并没有总结出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出现的
各具特色的国际收支结构模式。
国际收支结构在中国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1997年,余永定教授在《关于外
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国际收支结构这一概
念。他深入剖析了外汇储备伴随着资本金融账户和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而迅速增
加这一国际收支结构(实际上是“双顺差”加上储备增加的差额平衡结构),以及
这一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从而提示人们注意,对于中国国际收支的关注,不应
仅仅在于其某个账户是否顺差,是否会带来#l-?r-储备规模的扩大,而应更多的关
注国际收支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来看是否合乎经济理性。2003年,杨柳勇在《国际
收支结构研究:理论模式、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现实的分析》一书中,首次将国际
收支结构这个概念做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界定,并首次将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
展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演变相对
于标准模式而言是“超前"的。他还建立模型对各账户余额进行了详尽的计量分
析,但我们认为,虽然分析结果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国际收支各账户余额形成的理
解,但在他的分析中,国际收支各账户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并不能很好地
解释“双顺差"的成因。2006年邹欣《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外资流入的分析》。
该书基于外资流入的角度较为深刻地剖析了外资流入对经常账户顺差、自主性的
金融项目顺差、资本外逃以及外汇储备增长形成的内在机理,由此指出当前这种
国际收支结构发生经常账户转型与资本流入逆转的潜在风险。
1.3.2关于国际收支结构成因研究
国外关于国际收支结构成因的研究。英国财政大臣Nigd Lawson(1988)认为,
如果经常账户逆差是由私人部门的行为变化引起的就不必担忧,只需关注那些由
财政赤字引起的经常账户逆差。这意味着如果是私人消费增长引起私人储蓄下降
使得储蓄—投资缺口增大,美国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引起了专家学者极大关注:
Obstfeld和Rogoff(2004)、Roubini和Setser(2004)、Erceg,Guerrieri(2005)则
分别从贸易余额、储蓄与投资、国内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的
成因。Dennis Snower(2006)提到金融市场的发展、人口因素、经济增长对消费
习惯的作用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因素,只有更快地进行金融改革,建立健
全的金融市场,改善银行系统,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才能降低储蓄愿望,纠正
4
1.引言
外部失衡。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研究。
2000年以来,我国有相当多的文献涉及“双顺差”的研究。目前,国内从各
个角度来解释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成因,比较一致的观点有:(1)经常账户顺差
源于储蓄一投资溢出,而造成储蓄一投资溢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经济结构的
不合理、人口年龄结构、贸易条件因素、金融体制角度等。(2)资本与金融账户
顺差的主要成因是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而引资政策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资
本与技术的需要、地方政府获得政绩的需要、改革的需要以及国内储蓄“回流”
的需要。
通过总结看出,前人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现状持续多年的原因分析多是分别从
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是两
个相关的账户,他们之间的双顺差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事件,两个之间是存在
着必然联系的,找出它们的联系也许对国际收支结构持续性问题研究有一定意义,
这个也是我这篇文章努力要做到的。
1.3.3关于国际收支账户可持续性研究
经常账户逆差不可持续:Obstfeld and Rogoff(1994)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方法
将经常账户余额作为经济行为人前瞻性储蓄—投资决策的结果,按照这一理论,
经常账户逆差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增大一国的福利。经常账户逆差也反映了有价
值的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缺口。该理论表明,经常账户逆差不一定是坏事,问题的
焦点在于逆差所反映的资本流入是否能弥补国内投资资金缺口。许多国家正是通
过资本账户可兑换来引人大量国际资本,突破国内储蓄的瓶颈制约,扩大国内投
资规模,加速经济增长。如果一国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入的资本,既有相应的
物质条件按期予以偿还,又能够缩短经济增长的路径,那么经常账户逆差就是可
维持的。Reisen(1998)在Milesi—Ferretti和Razin(1996)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
一个债务动态模型。Reisen用这个模型对4个拉美国家和4个亚洲国家经常账户
可持续性进行衡量。Reisen认为,劳森法则隐含李嘉图等价定理不成立。据估计,
发展中国家的李嘉图抵消系数平均为0.5%,这意味着经常账户逆差与GDP的比率
为5%,要求财政赤字与GDP的比率为10%。再则,私人部门的债务往往成为政
府的或有负债,进~步加重财政负担。此外,经常账户逆差增大会带来实际汇率
的上升,动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加上私人支出增加不是用于投资而是用于扩
大私人消费,这些都会使得经常账户逆差不可维持。但是,国外估计经常账户可
持续性的模型基本上是针对经常账户逆差的可持续而言,且估计结果的差异不大,
不能照搬到中国的实际中。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杨柳勇(2001)对货物收支与服务收支账户、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投资收益
流出等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模型对贸易差额、经
常收支账户差额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等重要账户做出预测,最后总结了我国国际
收支结构的演变趋势。杨柳勇(2002)建立了一个经常账户差额回归模型,用国
内GDP增长率和出口份额两个变量解释经常账户差额,预测只要GDP增长率适
度,出口份额会稳定增长,那么经常账户的顺差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因而中国的
国际收支超前结构也将保持下去。姜波克、朱云高(2005)从传统货币金融角度
研究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出发,考察了在资本和金融项目开
放条件下资本流入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并且他在此基础上对资本账户的可持
续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资本流入可持续性的含义、影响因素及资本流入的可持
续性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可持续性的关系,并分别从银行贷款、组合资本和FDI三
种不同的资本流动机制入手分析如何实现资本流入的可持续性,找出了资本流入
不可持续的原因是东道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康立(2006)用两缺口模型
和实证分析我国超前的国际收支结构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并对我国的引资战略
的结构、形式和政策提出建议。
研究国际收支可持续性的文章多是研究经常账户逆差和资本金融账户j顷差的
这一国际收支模式。而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对我国特殊的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可持
续性的研究对我国国际收支政策的制定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4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本文共分6章。
第l章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理论意义,整理了前人对国际收支结构已做
出的研究成果,厘清了国际收支结构和国际收支可持续性两个基本概念。
第2章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借助大量图表详细地从流量结构和差
额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一级账户和主要次级账户的基本特征及
其变动趋势。
第3章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首先用二缺口
模型分析了我国存在多年“双顺差”的本质原因——二元结构的存在,然后分析
“双顺差"持续并且越演越烈的其他原因,其次分析了进出口和FDI两个账户之
间的关系,最后在杨柳勇的研究基础上整理影响国际收支结构主要账户的变量,
以储备资产变化代替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用计量方法分析影响我国收支结构的
因素。
第4章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阐明了“双
顺差"结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分别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和FDI流入对我国
6
1.引言
经济增长贡献的途径,用可持续的眼光从货币政策的独立角度分析了双顺差给我
国带来的成本。
第5章我国当前国际收支结构的可持续性分析,首先结合当前形式分析了金
融危机下我国收支结构的持续性问题,然后从结构性原因的分析“双顺差"存在
趋势。
第6章政策思考,基于前几章的分析从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来对我国国际收
支结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
l、尽量采用能找到的最新数据。本文结合图表重点分析我国收支结构新世纪
后出现的特征以及趋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经济变动分析“双顺差"
结构的持续性问题。
2、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成因时考虑了出口和FDI流入账户之间的相互影响。
不少文献专门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分析“双顺差"成因的时候很少有
人考虑收支结构账户本身对国际收支结构的关系。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两个账户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双顺差结构的影响。
3、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影响因素时,采用外汇储备资产变化与GDP占
比代表国际收支结构的流量变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影响变量,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变量。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2.1 我国国际收支一级账户的基本情况
自1994年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呈现“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格
局。除199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60多亿的逆差外,双顺差持续了十余年,这
种情况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特别是新世纪以后,双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快速
积累的势头,并且贷方增长速度远大于借方的增长,形成了两大一级账户的大量
盈余。本节在杨柳勇《国际收支结构研究》一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2000年以后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
2.1.1 我国国际收支一级账户的流量结构
国际收支的流量结构分为贷方流量结构和借方流量结构。贷方(正号)表示
代表国外资产持有量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借方(负号)代表国外资产持有量的
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具体而言,国际收支贷方反映实际资源的出口以及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入;国际收支借方反映实际资源的进口及一国
的资本流出(对外投资)。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1各自的贷方流量占贷方总流
量的比例就是贷方流量结构。同理,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各自的借方流量
占贷方总流量的比例就是借方流量结构。
表2.1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流量构成(2000-2008)单位:亿美元,%
贷方流量借方流量
年份总流
经常账户金融账户
总流
经常账户金融账户
j里邑贷方贷方J童借方借方占比占比里占比占比
流量流量流量流量
2000 3910 2990 76.5 ’920 23.5 3685 2785 75.6 900 24.4
2001 4174 3179 76.2 995 23.8 3652 3005 82.3 647 17.7
2002 5158 3875 75.1 1283 24.9 4481 352l 78.6 960 21.4
2003 7392 5196 70.3 2196 29.7 6406 4737 73.9 1669 26.1
2004 10441 7007 67.1 3434 32.9 8646 6320 73.1 2326 26.9
2005 13184 9036 68.5 4148 31.5 10987 7428 67.6 3559 32.4
2006 1797l 11479 63.9 6492 36.1 1 5411 8946 58 6465 42
2007 23865 14679 61.5 9186 38.5 19442 10960 56.4 8482 43.6
2008 24958 17259 69.2 7699 30.8 20507 12998 63.4 7509 36.6
注:总流量是贷方流量和借方流量之和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而成。
。因为在我国国际收支中,历年来资本账户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和:此处统计时忽略不计。
8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由表2.1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一级账户流量结构的特点有:
1、中国的国际收支借方流量和贷方流量均持续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以后,
2008与2000年相比,贷方流量从3910亿美元增长到了24958亿美元,贷方流量
增长6.4倍;借方流量从3685亿美元增长到了20507亿美元,借方流量增长了5.6
倍。总体来说,2000年以后我国的贷方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除了2001年我国借
方总量也是逐年增长,从数字上看,借方总量增长缓于贷方总量增长,这反映了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幅度提高。
2、一级账户流量结构发生变化。经常账户的流量结构中仍在总流量结构中占
主导地位。但是,2000.2007年经常账户借方流量占比和贷方流量占比都有所下降,
说明资本流入流出规模变大,一方面受我国经常账户流量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
表明我国的资本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但是2008年金融账户借方流量占比和贷方流
量占比都有所下降。
3、借方流量结构和贷方流量结构变化不同步。从贷方流量结构上看,相对于
借方流量结构而言,经常账户的贷方结构和金融与资本账户的贷方结构变化比较
小,表明出口的实际资源及对外资产减少或对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所占的比例
构成较为稳定;从借方流量结构上看,2000年以后,经常账户所占的比重持续下
降,金融账户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2.1.2我国国际收支一级账户的差额结构
我国一级账户有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净误差和遗漏账户及储备资产
变动构成。其中,储备资产变动差额与前三个账户差额之和数量相等,符号相反。
9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表2.2国际收支一级账户差额及总差额的变化(2000.2008) 单位:亿美元
年份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变动
2000 205.】9 19.22 -1 18.93 -105.48
2001 l 74.05 347.75 -48.56 -473.25
2002 354.22 322.91 77.94 ·755.07
2003 458.75 527.26 184.22 -1170.23
2004 686.59 ll 06.6 270.45 -2063.64
2005 1608.18 629.64 -167.66 -2070.16
2006 2532.68 66.62 -1 29.49 —2469.8 1
2007 3718.33 735.09 164.02 -4617.44
2008 426 1.07 l 89.65 .260.94 .4 l 89.78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到
我国国际收支一级账户的主要特点有:
1、我国历年国际收支综合差额顺差年份远远大于逆差年份。1982年.2008年
的27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顺差的年份有23年,逆差的仅有4年。自1993
年以后我国的国际收支综合差额一直持续顺差。从表2.2得出,进入新世纪以后,
我国持续9年顺差,顺差总额累计17914.86亿美元,常年累计的大额顺差就是我
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2、我国的双顺差主要来源于经常账户。从2000年到2008年,经常账户差额
增长了20.8倍,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增长了9.9倍。从国际收支顺差结构来看,
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增长速度来看,除2001、2003和2004年经常项目的差
额远大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差额(表2—3),除2001、2003和2004年经常项目占
顺差差额远大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占顺差差额,经常账户在我国的双顺差结构占主
导地位。
10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表2.3 2000.2008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单位:亿美元
项目2000 200 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国际收支总
224 522 677 986 1794 2238 2599 4453 445l
顺差●
经常项目差

205 174 354 459 687 1608 2532 3718 4261
占总顺差比

92% 33% 52%47% 38% 72% 97%83% 96%
资本和金融
项目差额
19 348 323 527 1107 630 67 735 190
占总顺差比

8% 67%48% 53% 62% 28% 3% 17% 4%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到
3、经常账户的差额增长趋势比较稳定,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波动比较大(先
增后减然后增加)。我们进一步从借贷两个方面来看其差额的来源,可以看出两个
一级账户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经常账户的贷方和借方都是逐年增长的,而且经常账
户的贷方流量的增长总是大于借方流量的增长: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贷方和借方流
量都是逐年增长(除2008年),相对而言借方的增加有其不稳定性,说明我国资
本的流动总体水平是增加的,在结构上看贷方(FDI的流入、我国发行的证券、我
国持有非居民的证券减少等)和借方(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当期债权的赎回和
股票的还本、我国持有非居民证券的增加等)增长幅度的不一致导致了资本与金
融账户差额的不稳定。
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仍表现为由经常账户占主体的国际收支双
顺差结构。从借贷双方的变动趋势来看,又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一级账户流量结
构表明我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作用越来越大:一级账户差额结构表明我国资本
与金融账户在双顺差中所占比例有较大的波动性。
2.2我国国际收支次级账户的基本情况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扫除了低价商品的出口障碍,加大对外开放程
度,之后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呈现着迅猛增长的态势。’
2。2.1 经常账户下次级账户的特征分析
进入新世纪,我国国际收支一直显现出经常账户盈余及贸易账户的长期顺差
明显特征。由表2.3可知,2000年以后,主要由经常账户顺差引起的综合差额顺
差年份有6年,可见经常账户盈余对我国国际收支现阶段双顺差的结构起十分重
要的作用。
我国国际收支结掏分析及其调整
表2-4 2000-2008年锌常账户次级嫩户结构单位%
项口2000 200I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货物项目
1 70 8 】95 4 124 5 97 39 85 88+83 46 S5 95 84 8I 84 65
差额5比
服务项t-I
-27 7 ·33 91 一1915 -1 B 74一14)2 -5 85 .3 47 -212 -2 77
差撒占比
收益项目
—72 8 tlIo 34—4I 97 一16 99 .5 09 6 59 6 6 9I 7 37
差额占比
经常转移
项目差额297 48 S5 36.62 3834 33 33 1 5.8 11 52 10 41 10 35
占比
总蓐额比
】oo 】00 100 loo 100 100 loo 】oo 100
一1I_|
.“-._|___11 lJ r ⋯~一一一一一o
2000 200I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
图2.1 经常项目账户结构分析图
由图2.】和表2-4可以看出2000.2008年经常赡户各项目有以下几个特征·
1、收益账户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且有持续的趋辨。根据国际收支第五版规定
该账户包括了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
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职工报酬即为劳动者报酬所得。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
目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
资收益(利息)。经常账户的各次级账户中变化比较大的是收益账户,从2005年
转逆差为顺差后,顺差逐年增长。收益账户};}1职上报酬和投资收盏两部分组成。
|||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表2.5 2000.2008年收益账户的构成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收益差额职工报酬差额投资收益差额
2000 -14666 -477 -14188
2001 -19173 -554 -18619
2002 -14945 .277 .14669
2003 .7838 162 .8001
2004 .3523 632 -4155
2005 10635 1520 9115
2006 15156 1990 13167
2007 25688 4340 21348
2008 3 1438 6400 25038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到
从表2.5中看出2004年以后我国的收益账户由逆差转为顺差,职工报酬差额
和投资收益差额都有很大程度的增长,其中投资收益的差额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进一步分析投资收益账户的进出口情况(表2.6),说明我国对外投资得到的利润、
利息和收益得到增长,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的必然。
表2-6 2000.2008年我国投资收益进出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投资收益差额投资收益出口投资收益进口
2000 -14188 12349 26537
2001 .18619 9092 2771 1
2002 .14669 7671 22339
2003 ‘.800l 14812 22813
2004 4155 18530 22685
2005 9l 15 35622 26507
2006 13167 50322 37155
‘ 一●
2007 21348 761 97 54849
2008 25038 82478 5744 l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到
2、货物项目顺差逐年递增。货物项目差额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来
源(表2.4),货物项目差额由商品贸易贷方余额减去借方余额得到,即商品的出
口减去进口得到,表2.5和2-6分别表示近5年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趋势,分
13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别从我国货物进口和出口结构两方面表现了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表明:1、
出口方面,2004.2008年在我国所有出口商品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机电产品,然后
是加工贸易,其次是一般贸易,占比重最小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出口
占比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到2008年仍占有47.3%的比重;2、进口方面,2004.2007
年我国进口商品比重最大的是机电产品,然后是一般贸易,其次是加工产品,比
重最小的也是高新技术产品,2008年一般贸易品进口占总进口一半比重。
表2—7 2004年.2008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单位:亿美元,%
2004 比重2005 比重2006 比重2007 比重2008 比重
出口总
5933 7620 9689 12178 14285

其中:
一般贸2436 41.1 3151 41.4 4162 43 5385 44.2 6626 46.4

加工贸

3280 55.3 4165 54.7 5104 52.7 6176 50.7 6753 47.3
其中:
机电产3234 54.5 4267 56 5494 56.7 701 1 57.6 8229 57.6

Ⅱ口
其中:
高新技1655 27.9 2182 28.6 2814 29 3478 28.6 4156 29.1
术产品
数据来源: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历年统计公报数据和2008年国际收支报告编制而成。
表2-8 2004年.2008年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单位:亿美元,%

2004 比重2005 比重2006 比重2007 比重2008 兰田
进口总额5612 - 6600 — 7915 . 9560 — 1 1331 .
其中:一
般贸易
248l 44.2 2796 42.4 333 1 42.1 4286 44.8 5727 50.5
加工贸易2217 39.5 2740 41.5 321 5 40.6 3685 38.5 3786 33.4
其中:机
电产品
3020 53.8 3504 53.1 4276 54 4990 52.2 5387 47.5
其中:高
新技术产1614 28.8 1977 30 2473 31.2 2870 30 3419 30.2

口口
数据来源: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历年统计公报数据和2008年国际收支报告编制而成
14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表2-9我国2004.2008年商品贸易差额结构单位:亿美元,%
项目2似警200s警2嘶警2唧警200s警
贸易差
321 — 1020 218 1774 73.9 261 8 47.6 2954 12.8

其中:一
般贸易-45 — 355 889 831 134.1 1099 32.3 899 -18.2
差额
加工贸

1063 — 1425 34.1 1889 32.6 2491 31.9 2967 19.1
其中:机
电产品
贸易差
214 — 763 257 121 8 59.6 202l 65.9 2842 40.6

其中:高
新技术
产品贸
4l 一205 400 341 66.3 608 78.3 737 21.2
易差额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得到
3、服务项目持续逆差。2000年.2008年服务项目从56亿美元逆差逐年扩大到
118亿美元逆差。服务项目主要逆差项目体现在:运输和保险逆差,主要顺差项目
包括:旅游、建筑、计算机信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
表2.10 2000.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0 200 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差额一56 —59 —68 —86 —97 —94 -88 -79 一118
出口304 333 397 467 624 744 920 1222 1471
进口360 393 465 553 721 838 1008 1301 1589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得到
2.2.2资本和金融账户下次级账户的特征分析
我国对外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短短9年时间增长了8.3倍,其中直接投资流量
是原来的5倍,证券投资的流量为4.7倍,其他投资的流量为10.3倍。
资本与金融账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金融账户仍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的主要来源,资本账户从2005年转逆
差为顺差,并且有持续稳定趋势(表2.11)。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
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骚其调整
2-11 资本与金融账户构成单位:百万美元
项目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髓乖‘1金融
嘛,:·照额
】922 34775 3229】52726 10660 62964 6662 73509 I 8965
资本Ⅲ*户筹

35 r54 —50 —48 -69 4102 4020 3099 305I
金融账户差
1958 34829 32340 52774 110729 58862 2642 70410 159l 3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隶》整理得刮
2、直接投资仍然是金融账广的主要顺差来源。直接投资总流量有逐年递增的
趋势,且贷方流量总体高丁二借方,体现了我国大量的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持续性,
直接投资是由我国在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所构成。在国际收支平衡
表中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增加为负号,因为它是记录在借方中,属于资_;串=流出我国。
从图2-2可以清楚的看到构成直接投资账户的两个账户的发展是失衡的,我国吸引
外资规模远远大于对外投资规模。
图2-2金融账J、构成图
3、证券投资的差额波动较大。证券投资包括殷本证券和负债证券两种证券投
资形式,而对这两种投资的记录分为资产和负愤曲个方面。其中资产的借方表示
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增加,贷方表示我国持有的非居民证券减少;负债的贷方
表示当期我国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借方表示当时股票的赎回和债券的还本,出
于我国储备资产的增加,我围对外证券投资的J州模存逐渐扩人。从证券投资差额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流量情况来看,近些年来我国证券账户基本是逆差,到了2003年和2004年证券
投资出现了较大的顺差,但是2005年和2006年出现了逆差,2007年和2008年有
出现顺差。2008年我国证券账户出现了426.6亿美元的顺差,这主要是受境内机
构(主要是银行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回流影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证券
投资项下呈净流入态势。从流量结构上看(表2.12):证券投资总流量有先增加后
下降再增加然后下降的变动过程,且借贷的结构变化也十分的大,这是因为证券
投资受国内外的投资环境的变动、汇率变动、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证券
投资的总体流量和借贷流量结构都有比较大的波动性。
表2.12金融账户各次级账户结构百万美元、%
金融账户贷方直接投贷方比证券投资贷方其他投资贷方
年份
流量比例资流量例流量比例流量比例
2000 182015 50 46709 90 19619 40 l 15687 36
2001 164233 6l 56749 83 24124 10 8327l 60
2002 224302 57 59358 89 14916 15 150029 47
2003 386488 57 63785 87 13187 93 309516 49
2004 57597l 60 68680 89 20834 97 486457 54
2005 770740 54 104321 83 48928 45 617491 50
2006 1295706 50 l 17636 74 158761 29 1019309 51
2007 1766882 52 181689 83 109266 59 1475926 48
2008 1517199 5l 231788 70 92756 73 1 192655 45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整理得到
4、其他投资在近两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其他投资是一个剩余项目,指除直接
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声的金融交易。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方法,从
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记录这些金融交易。2008年直接投资账户产生了121l亿美元的
逆差,产生这种大额逆差主要在于外国在我国的其它投资的大幅下降以及我国在
外国其它投资的大幅上升两个方面的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图2-3直接投资账户构成分析图
本节通过对一级账户以及主要次级账户进行分析,看到资本与金融账户在国
际收支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这一账户相对经常账户而言有较大的波动
性i在次级账户中发现我国收益账户从2004年开始盈余,该账户是和资本与金融
账户联系较为紧密的经常账户坎级账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外投资以及外
商对我国投资的力量对比。
2 3各主要次级账户的趋势分析
2 3.1经常账户的趋势分析
(一)我国商品贸易的结构趋势分析
(1)进出口商品结构趋势分析
从2004年至2008年,低附加值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13占多数,高科技
产品进出口占少数的商品出口结构并投有改变。
据海关统计,我国2008年进出1:3的主要状况是:一般贸易顺差下降、加工贸
易顺差增长放缓、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速放缓、高耗能产品出13下降。
表2.13 2008年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单位:亿美元,%
项目出口增长值增幅进口增长值增幅
一般贸易6623 23 .6 5727 34 5
加工贸易6753 9 .】2 3786 3 -】2
机电产品8229 17 .10 5387 8 9
高新技术产品41 56 13 .】l 3419 4 12
高耗能产晶
数据来源:数据由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饕理得刊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由上表看出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有显著的减少.这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产业结构调
控政策取得仞步成效的结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产能过剩、资
源利用效率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以及出口局部棍乱锋现实问题。
我困是第二大出口园,第三大进n国。对美国、欧洲、n本等前六位的贸易
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们总出【I额的70%。但是出口利润却不容乐观,根掘8
月9号中央电视台和统计局等联合推出的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的调查结果,被调查
的4000家出口企业中,69 9。/6出口企业的利润低于5%。塌让人担心的是一蝗传统
观点认为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利i|可率也不高,比如汽车、通讯等行业
利润率在5%以下的占到了扪。也许这从一定桎度r说明了我国的出口产品的技
术含量不高,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低价成本,即使是高技术领
域的产品的出口增长也是粗放型的增长。那么对于前文我国高技术出口此蕈在上
升,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的分析要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
(2)进出【1企业主体分析
从进出口量来看,外资企业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进口方面均占二人主体中一
半以L的比例。由此可见外资企业是我国进出口的重要主力之,的确外资企业
进入我国市场,能够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率,但是
我们仍不能忽略外资企业对我国低廉的劳动力的利用以及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
虎视眈眈,过分依赖外资只能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大的依赖性。因此要优化我国贸
易收支结构还是要强大我国的民营企业,增大民营企业的出口份额。
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日渐强勘,而民营企业出l】是否能持续直接影响到贸易账
户顺差是否持续。2008年我国进出口的三大主要辛体巾,民营企业进出口的增长
最为迅猛,民营企业出口比2007年增长了28%,进口比2007增长了26%;贸易
顺差增长29%,占同期贸易总顺差的75%。但是现在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融
资困难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图2-4 2008年我国三大辛作进m r]构成情况
蹄弋■, 一≮Σ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二)服务贸易结构趋势分析
我国的服务业相对于工业贸易来说整体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况。我国
服务业首先是发展起来比较晚,其次是垄断性较大,最后的是开放程度不高。历
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逆差项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
特许费等方面;顺差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由
于服务行业的流入大于输出,多年来服务项目一直保持逆差。虽然自2005年起,
服务逆差有缩减的趋势,但是去年我国服务贸易有逆转的趋势。服务贸易的竞争
力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水平的竞争力,在服务贸易这块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投资收益结构趋势分析
投资收益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账户。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外商投资起
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外商投资的收益会体现在投资收益账户中,而投资收益账户
有一定的滞后性,外商今天的投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投资收益账户放映出来;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对外投资带来的利润、利息和收益随之增
长。在当前情况下,这两个方面的力量对比仍然十分悬殊,我国对外投资影响并
缓慢改变投资收益账户的差额。
2008年我国贸易结构有喜有忧,喜的是高新产品进出口有所增长,高耗能出
口有所减少,忧的是服务贸易仍不够发达,尤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另外,外商
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大影响着经常账户的差额情况。
2.3.2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趋势分析
(一)FDI流入的趋势分析
高敏雪12009年引用第一次(2004)经济普查的数据对外资存量的估计,不难
看到多年来FDI流入多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工业领域,这也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对外
开放程度低引起的,外资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也要小于第二产业。
表2.14外资存量产业构成单位:亿元
项目觜外震丢桨实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鬻
第二产业26803 2132l 6083 9574 19684
工业26653 21192 6045 9538 19598
建筑业1 50 129 38 36 86
第三产业13448 l 1595 3840 4376 9271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40251 32916 9923 13950 28955
业合计
境内外资企业合计40989 33159 10105 14206 2948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金融
数据中不包括银行业,建筑业的数据中包含一定估算的成分。
’高敏雪,刘晓静.中国外商投资存量估算及拓展分析.经济理论与绛济管理。2009,6:pll~16
20
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基本情况
对于外商企业来说,投资于我国的第二产业.制造机电和加工产品符合发达
国家产业转移的目的,再加上我国有相对的人力和资源优势,外商投资产业倾斜
这一状况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趋势分析
08年我国对外投资77%集中在亚洲地区.地区的集中度较高;另外.在对外
投资的产业结构上,偏重于低级产品产业.受限制于我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
总的来说,我国对外开拓市场的实力不够.对外投资由于缺乏经验和丰富的案例
有一定的盲目性。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对外投资的时机,但是对外投
资有风险,做足准备工作,加强对投资囤投资准入政策的了解,研究投瓷国法律、
市场和劳工情况,深入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同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水平
都是我国对外投资首先应该注意的。
■非洲
D欧洲
图2-5 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区域分析
本节从各主要次级账户的趋势上看,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的
优化有一定的效果,进出口商品的结果有优化的趋势,服务贸易账户有待改善,
投资收益账户值得长期关注;FD]的流入偏向于第三产业,我国对外投资区域集中
投资实力还有待提高。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持续十多年并且愈演愈烈的双顺差结构的存在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这个原
因应该是错综复杂的。对“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的解释最原始的是双缺口模型,
除了结构性问题以外,一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结构多受该国经济、对外政策以及世
界经济的影响。我国双顺差的结构有其相互联系。
3.1 “双顺差”的结构性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持续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
我国的储蓄投资缺口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困难所造成,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得
不到解决,造成了我国双顺差难以从根本上根治。
3.1.1 二缺口模型对双顺差结构的解释
二缺口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模型。它
的核心方程式是:
,一S=M-X (1)
I.S指的是投资与储蓄差额,表示储蓄缺口;M.X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表示
外汇缺口。如果投资等于储蓄,则贸易平衡;投资大于储蓄则存在贸易的逆差;
反之则存在着顺差。
二缺口模型认为,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消极的调整是减少进口或者增
加出口来填补缺口;积极的调整方式则是利用外资平衡缺口。通过引进外资能同
时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同时增加进、出口资源;另一方面,增加投资而不带
来储蓄压力,使两个缺口在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下达到均衡。这个模型解释了经常
账户顺差的原因,历来是发展中国家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我国的情况是S>I,X>M,且经常账户的差额主要由贸易差额构成,所以
可以将式(1)变形得有:
S—I=x—M=CA (2)
其中CA表示经常账户的差额。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的储蓄大于投
资,引起经常账户的顺差,也表明我国用我们多余的储蓄通过经常账户盈余向国
外输出资本。
余永定(2006)根据我国的国情对二缺口模型进行拓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
探究了我国在双缺口不缺的情况下,FDI流入的原因以及双顺差的本质。他将储蓄
和投资按主体细分,储蓄=国内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投资储蓄,投资=本土企
业投资+政府投资+外国投资者投资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其中,外国投资者储蓄=再投资利润+投资收益汇出,外国投资者投资=再投
资利润+新的FDI流人(3)
GDP=消费+国内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再投资利润+投资收益汇出=消费+本土
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再投资利润+新的FDI流人+出口一进口(4)
上述关系可以表示为:
(国内私人储蓄.本土企业投资)+(政府储蓄.政府投资)+(进口.出口+投资
收益汇出+再投资利润+新的FDI流入)=O (5)
其中按国际收支平衡表定义,进口.出口+投资收益汇出+再投资利润=经常项
目差额,我们将经常项目逆差记为CA,FDI=新的FDI流人+外资企业再投资利润。
在中国,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被记为FDI的一部分。故式(2)可以变化为:
(L—s.口)+(t一—&)+(,厂一CA)=0 (6)
上列符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表示:国内企业投资、国内储蓄、政府投资、
政府储蓄、FDI和经常账户逆差。将上式变形可得:
(-咒一L)+(最一‘)=,厂一cz (7)
式(4)表明正的国内储蓄投资缺口加上政府储蓄投资缺口等于外汇储备增长。
而我国当前的情况是:外汇储备大量增长,经常账户顺差,FDI大量流入,既是
If-CA>0,If>0,CA<0。根据余永定的观点,中国的FDI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
类为技术导向型FDI,主要着眼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第二类为出口导向型FDI,
强调外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第三类为市场寻求型FDI,外资企业以进军中国消费
市场为目标。这三种类型FDI的构成决定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
FDI大量流入、贸易顺差表明:FDI带来的外汇并未被用于购买外国资本品、
管理或技术,而变成了以美国国库券为形式的外汇储备。
另外,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各个主体的投资总等于储蓄总和,即:
I=ic+ls+If=s,+sg+sf Q心
将上式变形得:(t一讳)+(‘一殴)+(0一邑)=o (9)
其中:S,=S+S, (10)
式(10)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外国储蓄净利用,跨境外国储蓄利用和外资企业再投
资率。即:外国储蓄净利用由新的跨境流入的外国储蓄和境内外资企业利润中既
未消费掉也未汇出的部分(即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所构成。
由(6)、(9)得:CA=Sr=S+S, (1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第一,根据经常账户的长期顺差,我国是一个
资本输入国,外国利用的国内储蓄部分『F是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第二,FDI流入
是因为我国的储蓄无法正常转化为投资。流人中国的FDI是由中国储蓄通过迂回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的方式提供融资的,外资企业代替中资企业利用了中国的储蓄’。
所以双顺差结构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投资缺口,二
是国内储蓄能否顺利转化为投资。
3.1.2 二元结构对双顺差结构的本质解释
我国的投资率高达40%之多,位于世界前列,同时,我国的储蓄率却达到更
高位,2008年我国的储蓄率为51.3%,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的差额导致经常项目
的顺差。有这么高的储蓄投资缺口按理说我国用于发展本国经济的资金是充裕的,
没有必要引入FDI,而连年FDI引进的局面,恰恰说明了我国高额储蓄向投资转
换的过程中发生了困难。
近年来,我国持续保持较高投资率,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
引擎,当然有一部分是国家政策推动的影响,投资和储蓄缺口的存在是我国引入
FDI的重要原因。无论是经常账户顺差还是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都可以用我国的二
元结构来解释,我国的二元结构不止是指二元经济结构,还包括二元金融结构,
分别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和金融市场的失衡。下面从二元结构的角度分析
我国高额的储蓄水平很难转化为投资的原因。
(一)我国二元的经济增长结构。我国的二元经济增长结构是国有经济和非
国有经济并存,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并存的二元增长结构,我国是一个国有经济
和非国有经济并存的国家,在总量上,国有经济占优势地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因为灵活性而彰显其活力,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还存在着比较大
的差距,东部和西部的发展也不平衡。
(二)我国的二元金融结构。二元金融结构是指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农
村金融和城市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融资主要依
托于银行这个中介机构,我国的银行结构由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构成,虽然建
立了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国有银行资产仍占银行总资产的主导地
位,在间接融资中,国有银行存贷款所占比重超过融资总量的60%。非国有银行
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占市场份额低,难以形成多渠道的竞争机制。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社会上的大部分资金由国有银行占有,然后分配到
国有企业中,贷款不断向大客户集中,非国有企业很难或者几乎不能从国有银行
融得资金,于是形成非国有企业发展瓶颈。同样的道理资金无法顺畅流向农村,
西部地区,造成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失衡。二元经济结构的
存在使得国有经济、城市发展、东部建设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非国有企业、
1上文的详细推导过程参考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穴办法.世界经济,2006,3:P32.37
24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长期如此,造成我国国有银行的贷
款效率低下,资金并未分配到最需要的部门,而国有企业缺乏动力,机构冗余,
效率低下,为银行贡献大量不良资产,农村经济和西部发展受到限制,影响平均
收入水平,更主要的是使国内储蓄很难转化为投资,造成储蓄投资缺口。资金是
经济增长的基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有力的支持。二元
的金额结构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二元结构。如此循环我
国经济就陷入了经济发展的怪圈:一方面我国存在大量的储蓄投资缺口,而且以
经常账户盈余的方式向外国输送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又大量的引入FDI,造成了经
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
3.2国际收支结构的其他原因
3.2.1 贸易顺差的其他原因
一方面,我国产能占GDP的比重有70%,但是国内消费大约只占GDP的35%,
约有一半产能是国内市场无法消化的,产能较大的行业主要有:铁合金冶炼、铝
冶炼、炼焦、等行业,预期产能过剩的行业有:炼铁+钢冶炼、煤炭和电力、水
泥、汽车、纺织等行业1。
查阅2006和2007年的统计年鉴,出口产品中数量比较大,金额较多的产品
有:大豆、食用植物油、天热橡胶(包括胶乳)、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原木、
棉花、纺织用合成纤维、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铜材、金属加工机床、汽车和
汽车底盘、小轿车、卡车、飞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实际生产大于有
效需求为我国出口创造了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世界加工工厂促使我国经常账户顺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传统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
断缩小并逐步向有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新兴市场(如中国)转移,第三产业服
务业(金融、教育、房地产等各类专业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伴随着美国等国
贸易逆差的持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环
节转移到新兴国家,形成消费性和制成品的迸1:3依赖,形成美国和东亚地区贸易
的失衡。我国的贸易顺差是中国强大供给能力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移的
结果。
王岳平.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宏观绎济管理,2006,6-p15~18
25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3.2.2 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其他原因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资本
项目也开始产生顺差,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日益高涨。与此同时,美联储实施宽
松的货币政策,长期低利率政策使逐利资金伺机追寻投机机会。
另外,来自美国、日本等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升值
预期逐渐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国际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扩大了国
际收支双顺差。这种资金流入名目繁多,如商品及服务贸易盈余、FDI流入甚至是
无法正式统计的灰色交易,最终导致我国资本账户顺差扩大。于是,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又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投机性资本就随之涌入我国,从这个角度来讲,
国际收支顺差与我国投机性资本是相互推进的,形成了一个自我加强的循环过程。
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是由我国良好稳定的投资环境和全球过剩流动性输入需求共
同作用造成。
3.2.3政策制度引导作用
外贸顺差和FDI确实能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我国在出口
和FDI引进方面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例如:出口退税制度和对外资实行的“超国
民待遇"等这些直接政策,也有一些间接政策:1、建立起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
行)为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担保等方面的金融支持;2、放开企业的外贸
经营自主权;3、在资本流入方面对外资的管理很松,主要是产业政策上的指导,
而对外债和证券投资外汇方面的外资的流入管制很严。
由此可见,外部经济的失衡反映出我国内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是我国内部经济和金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反映。(1)产能释
放,国内消费不足,加上多年来出口退税制度和“奖出限入"政策的刺激,大批
物美价廉附加值低的加工类产品涌向海外寻求市场;(2)储蓄转化为国内投资渠
道不灵,多余的储蓄无法顺畅的转化为投资,加上我国对FDI的优惠政策,使得
FDI变相流入;(3)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移以及全球流动性的输入,使得我们国
际收支各账户间相互促进影响,呈现了多年的双顺差结构。
3.3 出口和FDI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的差额)和FDI流入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
要的两个方面,因此贸易顺差和FDI流入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各国学者关心的热点
问题。国内外学者从计量实证方面对这两个账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
26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出口的增加促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长。如Hein(1992)和Lucas(1993)
的研究,Hein通过对拉美以及东亚各国数据的分析,得出那些国家由于成功实施
了促进出口政策使得出口的扩张,出口的扩张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
Lucas(1993)以--些东南亚国家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
的弹性往往要大大高于对国内总需求的弹性;冼国明(2003)依据1983.2000年的
数据,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我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进行协整检验,运
用误差修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研究方法,对近二十年来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较为完整的计量研究,分析得出:
出口的增加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增长促进了出口增加。金紫汇、杨臻黛(1998)
利用外资企业商品出口额在全国商品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说明了外资企业在我国
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决定作用日趋明显。王检1(2005)采用1995.2002年的数据,
建立了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欧盟等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华累计FDI
以及中国对其出口之间关系的模型,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FDI存量与中国对其出
口的关系显著,面板数据的使用既解决了国别和地区的差异问题,还解决了序列
相关问题。李萍等2(2003)采用板面数据(一共包括1980—2000年间的23个省和
3个直辖市)研究滞后一年的FDI对出D(EX)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
LogEXit=f(LogEXi(t-1),LogFDIi(t-D,DumT,XUi,XUFDIi)3。李萍在回归中注意到了投
资、生产和出口的先后关系,把滞后一期的FDI作为解释变量,把当前的出口作
为被解释变量,得到结果:1、虚拟变量XUFDI的t统计量值很大,说明我国不同
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差异;2、我国出口对外
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平均弹性为O.24,即前一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l%,平均导
致本年度的出口约增加0.24%。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是
非常明显的。冼国明,严兵(2005)采用1998.2003年的省际层面的数据,分析外
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运用各省的专利申请数据为独立变量,通过对东、中、
西部地区回归模型的协方差分析检验得出FDI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
.正面溢出效应。.
出口和FDI的流入分别隶属于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这两个账户之间
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
出口对FDI流入的吸引作用。我国大量的出口吸引外商到我国来投资,对FDI
1王检.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北京交通人学!学报l社会科学版1,2005,3:pl、5+
2李萍.夕}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促进效应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璀训究.2003,6:p52~54
3 LogFDli(t.1)、LogFDli(t.1)分别表示t-1年度j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量千11耿白然对数后的外商直接投资量。DumT
为时间虚拟变量,XUi为地区虚拟变量。
27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流入有促进作用。根据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贸易是分工和专业化引发的内生优势,
而当分工进一步深化走出国门时,国际贸易产生了。首先,分工提高了生产率水
平,增加了产品的种类。劳动因为分工更加的专业化,效率的提高使得一部分的
人解放出来从事新的专业产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种类也因为专业化多样
化而增加,所以分工和贸易丰富了产品的种类。其次,分工促使经济结构趋于多
元化。随着分工的深化,个体的生产结构趋于多样化,个体劳动者的依存度、产
品生产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经济结构多元化。我国属于一个劳动力富足性的国家,
一开始我国就在国际的社会的分工中扮演了一个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者形
象。分工的结果使我国在加工行业产品的生产具有相对优势,吸引了外资到我国
来投资。
FDI流入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FDI流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有两个方面:首先
是对出口商品数量增长的促进作用,2008年我国的外资企业进出口为14105.8亿
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5%,可见外资企业对我国进出口的贡献是很大的,这是因
为外资企业大多数是进入我国的加工制造领域,促使我国进一步的融入世界分工
当中。
其次,FDI对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第一,在我国投
资的外商企业,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更完善的国际销售渠道和更充分
的国际市场信息。外商资本在中国投资的过程中,将这些优势运用到生产中提高
了我国劳动者素质和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第二,我国企业与外商资本的竞争,
促进了我国企业降低成本、改善技术及管理水平、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创新产品
及工艺,从而提高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典型的例证是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的快速增长。外商企业占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出口份额的60%以
上1。
竞争力的提高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回报率,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提高反过来会吸
引更多的国外厂商投资,进一步扩大出口,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形成一个良
性的循环。
双顺差的主要账户FDI流入和出口账户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上说明了两者之
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分析,国际收支结构各账户良性的相互促进有利于维持
双顺差结构。
1喻春娇,陶书巍.关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再思考.黑龙江对外绛贸.2007,2:p38-40
28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4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上三节分别从结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账户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等方面定性的
解释了我国“双顺差”的成因。这一节将从实证角度来探讨我国收支结构的影响
因素。
3.4.1 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净误差与遗漏账
户构成,这三个主要账户的总差额与储备资产的变动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所以
本文拟用外汇储备资产的变动的绝对值来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
研究各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变动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因素。
杨柳勇(2003)在《国际收支结构研究》一书中对国际收支结构中的重要账
户及其差额进行了模型分析,并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总
结,得出影响国际收支不同账户和差额的因素主要有5种类型1,分别是:GDP的
增长率、市场性指标(汇率、利率和物价)、国际竞争力和资本效率指标(投资效
率、出口份额)、FDI、虚拟变量。其中,FDI既是国际收支的主要账户又对国际
收支的其他账户产生影响,本文在上一节中有分析,但FDI本身是国际收支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因素不能够直接作为国际收支结构的解释变量。
3.4.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因素选取
一、外汇储备资产占GDP比重变动
用VRE表示。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汇储备资产的符号与实际的外汇储
备增减的符号相反。所以,VRE(%)用外汇储备资产的相反数除以当年的国内生
产总值计算得到。’ ‘
二、GDP的增长率
GDP增长率是解释主要账户(经常收支和FDI)的重要变量,所以GDP增
长率是影响国际收支结构的重要因素。GDP增长率用我国的GDP增长率和世界
GDP增长率来表示。一⋯.
我国的GDP增长率用GDPd表示,选取当年与上年相比的中国实际的GDP
增长率(%)的数值;世界GDP增长率用GDPw表示,选取当年与上年相比的世
界实际的GDP增长率(%)的数值。
三、市场性指标
市场性指标包括汇率、利率和物价等因素,物价和汇率因素反映了我国进出
杨柳勇.国际收支结构研究.第一版.北京:中田金融⋯版社,2003,P86.122
29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口的价格,对我国经常账户产生影响;利率变动对我国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账户
产生影响。
汇率用ER表示,因为本论文同时考虑了物价的因素,所以选取名义有效汇
率指数的数值;利率用Ri表示,选取中国实际利率.美国的实际利率;物价水平用
P表示,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数的数值。
四、国际竞争力和资本效率指标
国际竞争力和资本效率指标分别用出口份额和国内生产率来代替,反映商品
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对贸易账户以及FDI账户产生影响。
出口份额用SHx表示,用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例计算得到。
国内生产率用Wc示,用国内GDP增长率除以国内投资率得到。
五、政策因素。当有较大的政策变动时,国际收支结构也会受到影响,比如
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换。用虚拟变量来表示政策的变动。1996前为
0,1 996年后为l。
根据上述分析,国际收支结构模型拟采用如下形式模型l(模型原始数据及
变量见表3.1):
VRE=a+fliGDPw+f12GDPa+p3ER+§≮Ri+psP七8§H x七p掣c七p辽
表3-1:实证所用到的原始数据
年份VRE GDPW GDPD ER Rj P SHX WC X
l 985 —0.80 3.59 13.5 268 .8.68 8.8 1.3 0.35 O
1986 一0.69 3.32 8.8 193 .2.8 6 1.34 0.24 0
1 987 1.78 3.52 11.6 165 .2.58 7.3 1.43 0.32 0
1988 O.77 4.53 l 1.3 161 .8。48 18.5 1.5l 0。31 0
1989 .O.14 3.75 4.1 170 -4.49 17.8 1.52 O.1l 0
1990 3.40 2.84 3.8 139 .2.42 2.1 1.6 O.11 0
1991 3.86 1.Ol 9.2 125 .3.0I 2.9· 1.82 O.26 0
1992 -0.49 1.24 14.2 120 .3.18 5.4 2.0l 0.39 0
1993 0.40 1.19 14 118 .8.24 13.2 2.18 0.33 0
1994 5.45 3.01 13.1 80.7 .12.9l 21.7 2.56 0.32 0
1995 3.09 2.85 lO.9 82.1 .8.12 14.8 2.64 0.27 0
1996 3.70 3.22 lO 85.6 -2.83 6.1 2.58 0.26 l
1997 3.76 3.51 9.3 91.2 0.36 0.8 3 0.25 1
1 998 0.6l 2.08 7.8 98.9 0.15 -2.6 3.03 0.22 1
1999 0.80 3.1 7.6 98.3 0.74 .3 3.1l 0.2l l
2000 0.89 4.17 8.4 100 .3.19 一1.5 3.52 0.24 l
200l 3.58 1.48 8.3 105 .o.69 一o.8 3.9 0.23 1
2002 5.17 1.9 9.1 105 1.83 .1.3 4.51 0.24 1
2003 7.10 2.67 10 99.5 0.68 .0.1 5.15 0.25 1
2004 10.67 3.96 10.1 95.8 .2.7l 2.8 5.73 O.23 1
3.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05 l 9.24 3.37 10.4 95.5 .1.72 0.8 6.45
2006 l 9.33 3.93 11.6 97.8 .2.19 1 7.13
2007 l 13.65 3.83 1 1.4 100 .2.35 3.8 7.84
数据来源:VRE、RI由国研网整理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计算查得;GDPD、
GDPW由国研网整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查得;ER由国研网整理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OECD)数据查得;P由中国统计局历年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查得;SHX由国研网整理
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中国出口数据和世界出口数据计算得到;WC由国家统计历年
公布的统计年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数据计算得到。
3.4.3实证结果
对原始模型进行回归,得到R2值为0.849016比较好,但是GDPW、GDPD、
RI、WC、X等变量不够显著。通过初步判断,原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将t
值不显著变量逐个剔除后得到模型2:
VRE=.0.01 5457ER+2.124538SHX.2.686941X
(0.0041 93) (0.253797)(1.099766)
户(一3.685980)(8.371007)(一2.443194)
R2=0.81 6462 DW=I.883242
然后,进行怀特检验,得到表3.2结果。另外,从图3.1也可以看模型2对外
汇储备资产变动占GDP比率的拟合较好。总体来说这个模型有比较好的检验结果。
说明名义汇率指数、出口份额和政策变量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有比较好的说服力。
表3.2怀特检验结果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图3.1模型的拟合值与实际值比较
(1)出口竞争力指标SHX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表明出口份额对国际收支结
构顺差有一个正的影响。出口份额增加一个百分点,外汇储备资产的变动率2,1245
个百分点,说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国际收支结构顺差有较显著的影响。
M””
O
O
0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2)汇率对外汇储备变动率的回归系数为负,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变动影
响不大。说明美元升值一个点,我国的外汇储备相对GDP减少O。01545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结构顺差影响不大。这大概是因为外汇变动,以人
民币升值为例,一方面,进口减少,贸易账户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
的时候促进资金向境内流动,这与近年来国内外预期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巨额增
加的实际情况相符。
(3)政策变量的系数检验结果充分看出外汇政策对外汇储备资产变动有深远
影响。其符号为负说明人民币账户经常账户可兑换对国际收支结构有密切的联系。
说明政策大的调整对国际收支结构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4)GDP的增长率和国内生产率对国际收支结构的解释力度不是很大,一定
程度上说明我国进出口的需求缺乏弹性。
本节在杨柳勇整理前人各账户模型实证基础上,拟合回归了国际收支结构影
响因素的模型。通过整理各个账户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外汇储备资产变动代表
国际收支结构,选取了GDP增长率、汇率、利率、物价水平、出口份额以及国内
生产率几个因素进行回归,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后得到出口产品的出口份额、名义
汇率指数、虚拟变量几个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这和前文分
析到我国较高的出口份额、较高的外汇储备的和日益增长的双顺差结构是相符的,
说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汇率和政策等因素对我国收支结构的持续性产生
影响。
32
4.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4.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4.1 双顺差结构给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部分,对我国经济多年来高
速的增长起着不容忽略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拉动消费、注入资本和增加就业等
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和外资有一定的依赖,在
金融危机爆发前,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大概是:投资大约占39%,消费大约是
38%,进出口是23%,这是一个直观的从量上的判断。下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
下分别分析外贸和外国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1.1 国际收支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
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和在新古
典增长理论发展起来的内生增长理论(罗默一卢卡斯类型的模型);后凯恩斯增长
理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主要是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经济的增长。
新古典理论从生产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
认为各国的经济增长不仅由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增长率决定,还由受这些生产要
素的配置方式和使用效率的影响。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研发(R&D)、人力资本积累
和外部性的作用。
后凯恩斯增长理论以凯恩斯的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强调投资和储蓄对
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948年,哈罗德与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vesey D.Domar)同
时提出“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式"(Harrod.Domar Growth Model)用以动态、长期地
分析经济的增长问题。后来,哈罗德等人将乘数原理引入到对外贸易如何促进经
济增长的分析上,建立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要受到国际收
支的限制。后来瑟沃尔在国际收支均衡(主要是经常项目平衡)的假定下,构建
了一个国际收支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但随着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
越大,仅在经常项目均衡下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瑟沃尔和侯赛因对早期的
模型进行了扩展,将相对价格变动以及资本净流入都加入进来,建立了一个扩展
的国际收支平衡约束的经济增长率模型。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净流
入与出口这两个因素。
瑟沃尔扩展模型依据国际收支平衡等式:
匕■+C,=尸,M,巨(1)
其中,匕Z表示产品出121所获得的外汇;C表示资本项目差额,当资本项目
顺差,C,>0,即外汇增加;P,M,E表示进口所消耗的外汇。如果国际收支均衡,
外汇的获得和消耗正好相等。如果出现双顺差,只X,一尸,M,巨>0,c,>0。说明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有正的外汇流入,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对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说:
瓦X,+ct=PfM:El+R, ∞
两边取对数,同时求导,然后再引入进、出口需求方程,得到一个关于Y的槲:M:亟竺鱼兰尝兰丛④
』W
——万
Q
李振兴运用瑟沃尔拓展模型对我国1985—2006年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可以看
出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激增,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我国的双顺差结构由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组成,而这两个一
级账户的顺差又分别主要由贸易项目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组成,所以,“双顺差"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分为贸易顺差对经济的影响和直接投资顺差对经济的
影响两个部分。他们各自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两者之间又共同联
系相互促进。
4.1.2 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出口对经济的增长的促进作用的研究最早是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
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后来一些专业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促
进作用。例如,Feder等人认为,出口部门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高效管理会对非出口
部门产生外溢效应,从而带动所有部门产出的增长;Esfahani从外汇和市场角度认
为出口增加有助于进入国际市场和消除外汇约束。以Romer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
论则着重从规模经济和技术扩散角度论证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有关推导过程可以参见李振兴.基于涉沃尔模型的双顺差与中国经济增K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
ll:p48~51
4.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表4-1 我国的进出口依存度单位:%
年份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
1990 29.78 15.99 13.79
1991 33.17 17.57 15.6
1992 33.87 17.37 16.5
1993 31.9 J4.96 16.94
1994 42.29 21.62 20.67
1995 38.66 20.48 18.17
1996 33。9l 17.67 16.24
1997 34.15 19.2 14.95
1998 31.8l 18.04 13.77
1999 33.34 18.02 15.32
2000 39.58 20.8 l 8.79
2001 38.47 20.09 1 8.38
2002 42.7 22.39 20.3
2003 51.89 26.72 25.18
2004 59.76 30.7 1 29.04
2005 63.82 34.19 29.62
2006 66.52 36.6l 29.9l
2007 66.82 37.45 29.37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
从最基本的依存度的指标来看我国的GDP的增长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是越来
越大的。但是这个依存度的分析仅仅是从量上进行分析,根据古典的经济发展理
论,一国经济的增长不仅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关,更会受生产要素组织方式的
影响。显然,出口的增加是可以直接促进我国国内生产产品的消费,也就是提高
需求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出口有没有能促进我国的进出口企业改进技术,
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呢?根据第二章的分析,我国出口的产品仍大多是技术含
量低的加工贸易品,短期内,出口需求并不能促使我国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而从
进口方面来看,我国历年来进口的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在长期范围内会促进技
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优化我国生产函数,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4.1.3 FDI流入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对于贸易顺差,FDI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更加的复杂。FDI是外国
企业到我国投资的行为,随着FDI的流入,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设备、原材料、
零部件的进口,之后创造投资收益,这个收益可能会进行FDI再投资,也有可能
汇回母国,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有可能出口到国外。由此可见一个FDI的流入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国际收支账户上看,除了对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影响外,它
会影响进出口账户,投资收益账户。通过不同的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且不说FDI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带来的可利用的资本流入和生产过程中带动就业,而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带动结构
的优化。
FDI对东道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用古典增长理论和后凯恩斯增长理论进行
解释。按照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观点FDI的流入是外国资本的流入,本身是通过增
大我国的生产函数的资本的投入量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而另一方面,FDI的流
入还是一个包括资金、技术、管理方式流入的复合体,FDI的引入对一个国家研发
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都有促进的作用。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充分就业增长
率,世界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增长率分别相等时,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途
径是存在的,为了维持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必须保证充足的投资以形成生产能力,
而充足的投资又依靠不断形成资本得以保证,所以外资的进入有利于资本的不断
形成。
天下无免费的午餐,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绝非是为给我国带来发展,对于
外资企业来说FDI流入中国主要有两种目的:一种为出口导向型FDI,这种类型
FDI的流入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第二种为市场寻求型
FDI,这种类型FDI的流入目标是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
为目标FDI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l、对于第一种类型的FDI的
流入会促进出口的增长;2、无论是哪种类型的FDI流入,在我国进行生产就不可
避免的要用到我国的劳动力能够为我国劳动力提供培训。3、FDI的流入有利于给
我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
另外,由持续的双顺差积累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国家,需要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应对危机的。2.1万亿美
元的外汇储备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4.2持续的双顺差给我国带来的代价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为之付出了代价,由于双顺差使我国被迫积累了大量的
外汇储备,除去这笔巨额外汇面临的管理费用和汇率风险外,外汇占款带来通货
膨胀的压力,由此引发我国货币政策非独立性使得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的时候也
处于被动地位。
(一)双顺差结构对我国物价稳定的影响
(1)双顺差结构对国内通货膨胀产生的压力
由持续的双顺差产生的大量的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完
全冲销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必然会增加国内的基础货币供应,资金的宽松容易产
生流动性过剩,刺激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放贷量,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加大货币供
应量,推动了物价、资产价格等的上涨,产生通胀压力的问题。
36
4.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内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1994年汇率并轨后,
中国经济经历了1998年之前高通货膨胀的软着陆,2007年7月份以来CPI连续保
持在5%以上的高速增长直到2008年3月份的8.3%CPI,纵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
来的多次通货膨胀,我国的通货膨胀多伴随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并处于经济增长阶
段。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密切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
(2)双顺差结构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X2顺差结构宏观政策的制定
上带来影响)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控制货币供给。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只需要关注
国内经济均衡,货币供给取决于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货币政策不受外部条件的
影响;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外部货币的干扰,货币供给取决于本国经济
增长状况、对外贸易状况和资本流动状况等,使得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逐步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受到国际收支的冲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上文分析,我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会使得我国
货币的供应量增加,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故为维持物价稳定,央行势必采取冲销
的政策。这样我们国的货币政策就缺乏了其独立性。
(二)伴随我国持续大量的双顺差的是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增长成本
首先这种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具有被迫性的。因为人民币还未成为储备
货币,我们没有办法持有人民币作结算货币,所以被迫持有美元这种国际储备货
币;其次,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也存在着成本。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
家斯蒂芬.罗奇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作报告时指出:中国每年新增外汇储
备中有60%.70%用于购买美元资产,大约每年购入最少1200亿美元的美元资产1。
(三)双顺差这极度的不平衡使得我国国际收支面临更大的风险
我国经济长期由.高额的进出口和FDI流入拉动,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强
的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即我国的发展受制于两个方面:第一,国外经济状况的
变化,比如出口国和FDI主要流入国的经济状况对我国的影响;第二,和我国主
要相关国的意愿。
(四)双顺差对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相对优
势主要:廉价的劳动力,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比较宽松的投资环境。廉价的劳动力
是因为我国的劳动人口众多,整体的劳动者素质水平低。廉价的劳动力对应的就
是低廉的收入,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口+∥,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边际消
费倾向∥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较低时,而收入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时候,
整个社会的消费比较低,.储蓄水平较高,这就是我国当前的情况。我国利用我国
1张杨.从国际收支角度解析中国经济发展方』℃转变的必要性.理论导刊,2009,1:p25-27
37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的不可再生能源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对我国的生产的持续性是不利
的,另外宽松的投资环境是否具有短视性,当代的政绩观是否会影响后代人的发
展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双顺差带给我们的充裕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忍受着双顺差
的国际收支结构给我国带来的弊端,更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双顺差是外部经济失
衡的体现。诚然任何好处都要付出代价,经济合作的双赢能否在我国实现,这种
外表风光的双顺差结构是否能够继续持续下去?我想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将目光集
中在国际收支总量的盈余,而其子账户之间优化的结构才能够为经济的增长发挥
持续的效应。
38
5.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分析
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分析
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改革开放以后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一方面,
我国经济暴露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中,整个世界的经济处于萧条和衰退期;
另一方面,我国也正处于国内经济转型期,即前些年高速增长积累起来的结构失
衡引起的一次周期性调整。可以说现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在这
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我国的每一步的战略的调整都有其重大的意义,既要分清
形式,既要持谨慎态度对待危机,同时要锐意迸取善于运用机遇为我国经济的腾
飞画上浓重一笔。
国际收支结构是否可持续对我国政策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分别
通过短期和长期的视角对国际收支结构的持续性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不同阶段政
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5.1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持续性:短期分析
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大部分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美国金融体
系几近崩溃,美国超前的消费方式受到了威胁。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国
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和资金的流动,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收支。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客观现实是我国的出口顺差面
临减少的可能。另外,FDI流入短期看好。金融危机首先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状况,
缩减需求,减少了世界资本流动;同时为了应对危机,各国纷纷调整政策,政策
的调整又进一步的影响到了国际收支状况。
5.1.1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贸顺差持续性分析
(一)危机对国外经济及其对外政策的影响。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
对美国的影响是最直接巨大的,首先从美国金融市场爆发,然后引发大批的失业
率,打击实体经济,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降低美国的收入水平,原来依靠贷款
获得的消费就不能得到满足,消费降低,进而减少进口。与此同时,危机引发的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深远影响。
金融危机对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影响使得其他的国家对外政策发生改
变,包括进口,对外投资策略。危机沉重的打击使得危机的主要受害国处于慌乱
和痛苦之中,排斥外来经济,甚至出现了新时代的闭关守国现象。当人们陷入恐
慌的时候,就要寻求保护,要求关闭国门,将外国人驱逐出去的呼声也就越来越
高,这在美国、日本还是欧洲都是随处可见。
这场危机后,2009年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1月31日,欧盟对
39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中国出口紧固件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3月11同,美国通过“727条款”,限制我
国禽肉制品的进口;9月1 1日,美国对中国轮胎实行的特保案;lO月初对美国对
我国纺织品进口提交了特保调查申请。这一个个案件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沉
重打击,更让人担心的是可能会引起其他行业和国家的效仿,贸易摩擦进一步升
级。
(二)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在开放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
金融经济领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进口、出口、
投资、消费、就业、收入以及民众信心等方面渗透到我国经济各方面。作为一个
开放经济中的经济体,危机对我国最大的影响表现我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中,即
进出口以及投资方面。通过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经
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以及民营的出
口企业,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重大,民营及中小型企业现阶段遇
到了外贸出口受阻、技术门槛低、融资难等问题,使企业举步维艰。海外产品订
单大幅减少,生产的产品没有技术优势,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企业在投资和扩大
生产上显得尤为谨慎,另外,企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原料价格波动较大,潜
在经营风险并未完全释放;国家保增长项目中,能使民营企业短期内直接受益的
寥寥无几。
(三)危机所引起的我国政策的调整。我国在对外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等方面都做了调控,以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8年是我国经济政策调整幅度最大的一年。2008年上半年,我国采取的是
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的措施,下半年为缓解我国企业出口的困难,保持国内经济
的稳定增长,主要采取的政策就转变为了积极推动外贸增长。l、财政政策方面,
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支持外贸稳定增长。2008年7月到12月末,5次调整相关产
品的出口退税率,使纺织服装、轻工业、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等受影
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金融支持方面,改善涉外经济
金融服务,便利贸易投资活动。提高出口结售汇比例,简化有真实出口背景企业
审核程序,提高企业外汇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开展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3、引进外资方面,简化和规范外资投资性行政许可程序,加强对外资并购的管理
和审查,加强对外资非正常撤离的防范和追究。·
在政策上,我国保持国际收支的稳定增长同时更注意到了外贸结构的优化以
及利用外资质量的改善。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我国采取的措施有:1、优化
’由2008年国际收支报告整理
5.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分析
产品的出口结构,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不同的出口退税率;2、
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成对“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
订,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产业转移师范园区,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加工贸
易转型升级。在利用外资质量的改进方面,我国采取的措施有:修订“外商投资
产业指导目录",重点鼓励现代服务业等发展。
进入2009年,我国在出口方面也陆续出台鼓励政策。有的增加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率已经恢复到17%,有的降低出口关税,初级产品出口关税,包括粮食
出口关税,实际上停止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针对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出现经济增长速
度明显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国家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高
强度,高密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有:出台“十大行业振兴规
划"、4万亿的投资方案、扩张信贷等政策对经济加以刺激,以及出台“境外投资
外汇管理新规"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扩张性政策目前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国内和国际经
济进行再平衡,未来几年中国和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增长放缓的时期,因为此前
几年的出口繁荣局面不大可能再现,而民间资本投资限制和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
问题很可能导致投资放缓。
(四)危机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09年1.5月,全
国进出口总值为7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4261.4亿美元,下
降21.8%;进口3373.5亿美元,下降28%。国际环境的改变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
因素来影响我国的外贸。
1、需求因素,国际环境的恶化,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对我国贸易商品的
需求递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钟表、服装纺织品.、玩具、鞋类、珠宝等传统劳
动密集型企业很受伤,去年频频传出一些传统行业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难以应对
严峻的经济形势而纷纷转型或者歇业。
2、人民币升值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加快,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
下半年升值10%以上‘,相当于在此之前两三年的升值幅度,我国出口面临的压力
大幅增加,出口增长率由前三季度的22%迅速降至四季度的4%。
从经常账户来看,一方面,受到其他国家需求的减少,当前的外贸顺差增长
势头有缩减的趋势,我国出口的多为一些初级的贸易产品,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产品升级又需要一些时间,所以靠出VI得到的产品的利润会有限制,因此在贸易
抬头的趋势下,我国的出口厂商,尤其是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厂商受到比
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要达到成熟的债权国阶段、依靠稳定可观的对外投
资收入来进行发展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对外投资收益至少在两年前还
4l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是逆差,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实行了则已有20多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
了前期的利润再投资之后,未来还是很有可能加大利润汇出的。综合这两方面的
情况来看,至少在短期和中期,维持经常账户的顺差还是可以起到促进经济增长
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作用。
5.1.2金融危机下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性分析
根据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8年国际收支报告,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流入160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流出53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从全年来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依然保持在较高
水平。但是从单月来看,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08年10月以来,我国吸收外
国直接投资已连续8个月下降,今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
20.4%。
(一)金融危机对FDI流入的影响
6月30日,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国际金融主管曼索尔·戴拉米在《全球发展
金融》报告会上预测中国2009年的FDI将下降20%到30%,如果下降20%,那么
中国的FDI将为130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的三分之一,占全球FDI的十分之一。
从宏观层面来看,现阶段处于世界经济的紧缩期。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表示,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约21%,由2007年的1.83万亿美元历史
最高峰骤减至1.45万亿美元,跨境并购下降近28%,始于2004年的国际投资增长
周期已结束。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经济,整个世界经济处于下
行期。
从微观层面来说,首先是受全球流动性的影响,FDI中跨国公司的并购资金紧
张自然就影响到了FDI的流入;再次,金融危机引致市场需求减少,影响了投资
的动力,跨国公司的投资随之缩减;最后金融危机给投资者信心带来的打击以及
未来的局势的不稳定也影响到了FDI的流入。
但是我们还应客观地看到,相对于去年同期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FDI流
入,故今年的小幅度的FDI流入的下降,有去年政策滞后效应的影响。从我国经
济发展的需要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FDI流入,一方面投资是拉动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一方面,外国企业对我国企业的投资,相当于外国
企业为我国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能够带动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和解决我国就业问
题,由此我国有稳定和吸引外资的动力,或许会推出政策来鼓励外商在华投资。
FDI流入或是看重东道国的丰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矿产资源等实物资源;
或是看中东道国广阔的投资前景,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中国市场有其劳动力低
廉,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优势,而且在危机中我国现有的不凡的表现使得在海
42
5.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分析
外的投资者看来我国有着美好的前景。因此在长期来看,我国的FDI的流入有旺
盛的趋势。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1)并购现状
并购是对外投资最主要的方式,《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根据可获得信息统计,
2008年至今,各类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共有49起,其中19例已完成,30例尚
在进行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共有28起。目前我国的海外并购有并购量越来
越大,交易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行业越来越广的特点。根据邓宁投资发展周期理
论,一国的人均净对外投资额随着该国人均GDP的增长而变化,在这个曲线上,
中国正处于曲线底部的上升阶段,有强大的增长潜力。考虑到近年来中国经济的
高速增长势头和大型企业集团全球化步伐,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中,中国企业在全
球并购市场上会有更多更为复杂的并购手笔,甚至有可能在亚洲地区主导并购格
局。随着国力的增强,在融入国际大环境之后,中国企业在计算机、家电、化工、
电信、通讯、汽车、配件等行业都将有进行海外并购的需要和机会1。
近期,中石化成功收购瑞士的石油公司,这就是中石化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布
局,这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改善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购买石油资源还可以抵
御通货膨胀,但购买美国国债则做不到这一点。
(2)我国并购遇到的机遇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公司金融资产的价格十分便宜,国外的企业出现
了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而我国在经济危机中还尚存在着较为充裕的资金为我国
企业走出国门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底气。
(3)存在的问题以及趋势
但是我们仍不能忽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
规的融合存在的问题,中国的管理层在治理国外公司方面经验缺乏:二是中国的
一些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阻力,比如企业的商业行为被政治化,在投
资的领域方面有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等;三是国外市场获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高,或
者受到保护主义限制。一一~⋯⋯ 一一‘ .’I’ 一
从资本与金融项目来看,中国有十分好的经济前景,当前中国经济的表现使
我国仍然有十分强的投资诱惑,但是,由于经验和现行制度的原因,我国企业走
出国门的对外投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试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能力还
有待于提高。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
高,我国对外经济扩张会增大,在未来或许有顺差缩减的趋势。
‘孙加韬.中罔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防范与化解.亚太经济,2005,l:p42,--45
43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5.2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趋势:长期分析
长期来看,我国的储蓄率过高,而且储蓄向投资转变的尚且存在些问题,国
际收支的调整还是一个调结构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首先,我国居民储蓄率过高,按照两缺口理论,一旦储蓄大于投资就会出现
经常账户顺差,我国储蓄率过高和消费水平较低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由于流动
性约束以及较低的收入水平,50%以上的居民储蓄是用于未来特定的支出(养儿、
防老、购房和预防意外事件),居民储蓄的刚性特征致使利率对储蓄并不具有显著
的正效应;二是市场化改革不仅加大了居民所面临的系统风险,同时也加剧了居
民个人所面对的个体风险。他们认为推动储蓄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力量是不确定性
所带来的谨慎储蓄的上升,以及由于流动性约束所造成的居民住房和教育消费水
平的缓慢增长。三是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我国的养
老保险整体覆盖率不高,广大农民及农民工仍然依靠自我保障,随着老龄人口的
增多,养老负担加重,储蓄上升。
其次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我国储蓄转为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金融机制效率低下。在跨部门的储蓄一投资转化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处于
极其重要的中介地位。然而,目前我国金融机制却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
观需求。一方面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转化机制陷入不良循环,银行惜贷、企
业赖贷、呆账坏账上升、转化效能低下,实际形成投资比例不高。另一方面,非
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较低,难以形成多渠道的竞争机制。再次是资本
市场发育不健全,融资功能差。(2)风险制约。由于多数居民比较缺乏市场经济
知识和实际投资运作能力,普遍受到投资风险的困扰。一是疏于运用资金,更不
善于规避风险,因而宁愿将钱存在银行以求保险。二是资金数额较少,形不成投
资规模,缺乏抗风险能力。三是投资环境欠佳。政府部门管理不够完善,民间小
额投资经常受到挤压和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加上目前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的所有
制歧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3)外资替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从现阶段我国资本运作
情况来看,外资替代现象较为严重。从储蓄投资缺口看,我国有较大的储蓄率,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又大量引进外资,必然有相当一部分储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
利用,未能转化为有效的实物投资。
5.国际收支结构可持续性分析
表5.1 2000。2007年我国居民储蓄投资消费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GDP值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储蓄率投资率消费率
2000 98749 . 64332.4 65.1 35.3 62.3
200l l 08972.4 73762.4 67.7 36.5 61.4
2002 l 20350。3 869 l 0。6 72.2 37.9 59.6
2003 136398.8 103617.3 76 41 56.8
2004 l 60280.4 1l 9555.4 74.6 43.2 54.3
2005 188692.1 141051 74.8 42.7 51.8
2006 221651.3 161587.3 72.9 42.6 49.9
2007 263242.5 1 72534.2 65.5 42.3 48.8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历年的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通过分析我国持续多年的储蓄率和较低消费率的原因,由于制度、历史还有
观念等原因还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国际收支结构是否可以持续对我国政策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通
过短期和长期的视角对国际收支结构的持续性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不同阶段政策
的制定提供依据。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我国国际收支结
构的国内外环境,客观现实是我国的出口顺差面临减少的可能。另外,由于世界
其他各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增大,相对发展良好的中国经济无疑让其他国家投资者
看到了希望,所以在短期内有更多的FDI的流入。长期来看,国际收支的调整还
是一个调结构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45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6.政策思考
6.1 “双顺差"的调整目标
国际收支结构形成有其历史和制度原因。因此收支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
而艰巨的过程,所以我们对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要分别设立短期和长期的调整目
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确定对应的国际收支政策。
通过上文分析,“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依赖于外部环境(对外贸易和FDI流入),这使
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受到
影响,承受着国际收支顺差的隐形成本。由此,这种国际收支结构是不可持续的。
首先,我们要重视双顺差的危害以及解决双顺差的艰难性。日本上世纪80年
代以后也出现了巨额顺差,决策当局为扩大内需和避免日元大幅度升值,采取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促进消费和降低日元资产吸引力。但是过分扩张的
政府支出和银行信贷,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我们应当接受教训,避免重复其
他国家的失误。同时,从成因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多年“双顺差"结构的形成,
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个特殊现象,因此双顺差的调整有其必要性和长期性。因此我们在做战略调整
时也应该制定短期调整目标和长期的调整目标。
短期来说,经常账户中贸易这一部分,现在已经受到了影响,全球性的金融
危机带来的寒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有所影响,所以贸易顺差有进一步
缩减的可能。而在当前,我国的内需还没有被拉动起来,产能过剩的矛盾又一直
都存在,同时受本国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国企业难免会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所以FDI对我国投资也会受到影响。长期来说,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基本
面持续保持良好状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丰富外汇储备的积累使我国有一定的
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我国位于金砖四国之首,在未来经济有一个不错的
发展前景。这些利好都会对我国国际收支有促进的作用。
短期的政策目标:为了实现我国“保增长,促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在短
期内要减少国际收支结构剧烈变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要实现的是我国国际
收支结构较为平稳的调整。
长期来看,外部均衡的实现对内部均衡有巨大的反作用,内部均衡以外部均
衡的实现为手段。所以,我国“双顺差”的调整目标是逐渐促使收支结构向均衡
的方向回归。在新的均衡下,我国贸易结构得到优化,FDI流入质量得到提高,我
国资本能够高效合理流出等等。
6.政策思考
6.2政策建议
短期目标以维持经济稳定为主,有效利用外资,增强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的素质,使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降至最低;长期目标以均衡为目的,通过对外
部均衡的调整来促进内部均衡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要扩大我国内部的消费,降
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增强我国经济的稳定性。针对短期和长期目标的不同,
本文尝试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
6.2.1 短期目标的政策建议
短期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和外部环境下行期,我国虽然积累了2.1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面临着缩水的危险:长期以
来的外向型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链条比较脆弱。在这个时候我国制定政策应
该持保守谨慎的态度,采取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手段和经济刺激政策。国际收支的
持续性是在内部经济的均衡的条件下的外部的均衡,国际收支结构的剧烈变动对
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尽管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是不可持续的,但是
国家政策还需要考虑内部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就业、物价稳定关系民生的问题是
我国宏观调控应该关注的头号问题。
第一,抓住契机,关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成长。
正确引导资金流向中小型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加强中小企业实力。我
国小企业占企业各数比重超过90%,对GDP贡献超过60%,并且提供80%左右的
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农民工就业机会,但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担保,自身
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就是在近阶段我国贷款发放较为宽松的时期,中小企业得到
的贷款资金也很少,一些业内专业认为不超过10%,资金缺乏不仅会影响企业正
常生产和盈利,更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提升。
在融资方面,扩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合作金融,加强地方
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政策支持上,加大政策
上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力度;增加民营企业自主出口权。
第二,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勇敢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1)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强对外投资力度。对我国有相对优势的企业(如
纺织、成衣、家电等行业)加强对外投资,加大对外转移力度,以缓解对外贸易
摩擦;对于能源型企业的对外投资有利于稳定国内资源供应,通过掌握上游资源,
也可从相关原料的价格上升过程中获益。
(2)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走出国f-j仓,J造良好条件。由于我国企业缺
乏国际运作经验,一些国家对我国对外投资设立准入障碍,使得我国企业海外并
购困难重重。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活动的余地较大。这
47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就意味着企业“走出去”必然面临较的风险。政府责无旁贷要肩负起相应责任,
采取措施降低各类风险。通过组建无偿援助项目等形式降低政治、政策风险;建
立国家风险评级,降低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风险等;为企业提供外汇融资便利,
规避汇率风险。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由于我国政策的刺激拉动,我
国上半年的投资增速十分巨大,其中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用于固
定资产投资,投资增大,而我国以前依赖的出口消耗我国内需的方式显然是行不
通了,所以在现阶段还是要放松出口政策,但是在出口结构上要优化。
第四,在吸引外资方面,一是吸取新加坡的经验,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在政
策制定上避免盲目的采取各种优惠外资的政策,而是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的经营
环境,诸如廉洁高效的政府办事效率、安定的社会秩序、较低的通货膨胀以及公
平、稳健的游戏规则。在外国投资者的选择上,注重选择拥有先进技术和长期投
资意向的公司。二是外商投资流向调整。支持中西部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外
资进入中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的发展。
第五,通过对外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低附加值的产品大多利润较低,出口退
税的对外产业政策就对这些产品的出口影响很大。通过出口政策的调整抑制低附
加值、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产业,通过向技术型的外商资本学习先进的技
术和管理水平,通过海外购买与投资提高本国的要素禀赋,对高新技术产业吸收
外资提供支持政策,再配合人民币的汇率升值,来达到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目标。
总之,在短期内,外资的政策措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稳规模、促就业、调结
构上,进一步调整政策,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
6.2.2长期目标的政策建议
在亚洲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亚洲危机爆发的原因
是:纯粹靠增加投入来实现的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他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来
自生产率和技术的提高。这对当前中国政策倾向的制定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警示。
在长期以来,要使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向均衡的方向发展,就要从消除我国国
际收支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开始,改变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结构性失衡,从制度
上改变二元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第一,通过针对性的投资拉内需,促增长。我国财政政策在公共建设领域的
长期缺位,特别是落后偏僻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学技术研究和传播
滞后等等这些我国制度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居民面临未来的教育、医疗、
养老等方面有较高的预期,加之城乡收入不平衡,地区收入不平衡等问题,使普
通百姓有钱不敢花,长期以来消费低迷。增加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
6.政策思考
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投资,改善落后地区交通、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
业的研究和技术传播,促进农村地区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使社会抵抗风险的能力
加大,对未来预期支出减少,增强的安全感促使储蓄率下降,才能缩减私人部门
的净储蓄动机,真正达到增加消费的目的。无论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还是通过宽
松货币政策,最终的目的都是要通过国有经济带动非公有经济,拉动私人投资,
促进消费。
第二,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夯实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我国进出口存在
着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出口的产品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品无核
心技术,附加值不高,而且作为加工工厂无自主品牌,容易受制于国外需求,薄
利多销的盈利模式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同时又很难进口到我国急需的技术和设
备,我国的设备投资60%以上考进口,而国内的技术创新贡献率只有39%。因此,
中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首先,对附加值低的产
品减少退税率或者增收关税,从价格上限制出口;其次,加大与外商在技术研发
上的合作力度,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最后,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自主创新,提
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政府可在产业政策上加以调控。
第三,做好规划,促进产业升级。对国际收支结构而言,在短期内调节国际
收支水平可以通过调整政策的搭配来实现,而国际收支结构的长期改变根本上还
是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培养我国相对优势产业成为竞争优势产业,逐步
转变我国被动世界加工厂的地位,未来大力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完成产业升级
是十分重要的。
49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参考文献
[1]杨柳勇.国际收支结构研究:理论模式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现实的分析.第一版.北
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P8-200
【2】杨柳勇.中国国际收支的超前结构一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世界经
济,2002,11:P11~18
【3】杨柳勇,沈国良.夕}~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统计研究,2002,2:P6~8
【4】梁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影响极其调整:【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
旦大学图书馆,2008
【5】吕江林,杨玉风.当前我国资本大规模流入问题及对策.当代财经,2007,2:56-61
【6】孙加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防范与化解.亚太经济,2005,1:P42.45
[7】金戈,杨柳勇.不同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政策的比较及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1,
6:P45~49
【8】杨柳勇,金戈.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经济主权风险监测与控制.浙江大学学报,
2002,7:P138~145
【9】杨柳勇,张全兴.我国国际收支项目变化的分析与思考,中国外汇管理,1997,6:
P7~10
【10]姜波克,朱云高.资本账户开放研究:一种基于内外均衡的分析框架.国际金融
研究,2004,4:P12~19
【ll】姜波克,朱云高.资本账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第一版.上海: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P2~225
【12]高敏雪,刘晓静.中国外商投资存量估算及扩展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6:P11-16
【13】王岳平.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6,6:P15~18
[14]zE检,李雪松.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5,l:P1~5
【15]李萍,宋晓梅,刘庆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促进效应实证分析.经济与
管理研究,2003,6:P52-54
【16]喻春娇,陶书巍.关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再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2:P38-40
【17]李振兴.基于瑟沃尔模型的双顺差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11:P48~51
[1 8]张杨.从国际收支角度解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理论导刊,2009,l:
参考文献
Y25~zl
f19】曲昭光,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基于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分析.
世界经济,2006,2:P62~70
【20]赵晋平.利用外资与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世界,2001,3:P27~33
【21]张建清,李洁,张天顶.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6,
12.P38-44
【22]余永定.关于资本流入宏观管理的几个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10:P5~8
【23]康立.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引资政策:一个悖论分析.经济评论,2006,3:P71~75
【24]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世界经济,2006,3:P31-41
【25]余永定.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世界政治与经济,1997,10:
P18~23
【26]李扬.中国对外经济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经济研究,1998,2:P14---24
【27]郭克莎.夕p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0,2:P34--45
【28]冼国明,严兵,张岸元.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 983.2000年数据的计
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3,2:P45--48
【29]冼国明,严兵.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世界经济,2005,10:P1-8-25
[30】邹欣.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基于外资流入的分析.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6
【3 1]Obstfeld.Maurice and Rogoff,K.The Intemporal Approach tO the current Account
NBER Working paper 4893,1 994
【32]Reisen,Helmut.Sustainable and Excessiv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OECD
Development Centre working papers 1 32,February 1 998
【33]Milesi-Ferretti,C.and Razin,A.Sustainability af Persistent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NBER Working Paper 5467,1 996
【34]Edwards,S.Thirty Years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Current Account Reversals
and Sudden Stops.NBER Working Paper No.1 0276,2004
【3 5]A.Razin.The Dynamic·Optimizing Approach to the Current Account,in
‘。
EKenen(ed.),Understanding Interdependence:The Macroeconomics of the Open
Economy,Princeton NJ.1 995
【36]Ostry.J.d.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 in Asian Countries:Are They a
Problem?,IMF Working Paper No.5 1.1 997
【37]Taylor,M.P:The Balance of Payments:New Perspective on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Edward Elgar,1 990
5l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及其调整
【3 8]Charles Oman.:Policy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 Study of
Competition among Governments to Attract FDI,OECD Development
Centre,2000
【39]Caroline L.Freund.:Current Account Adjustmen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Number 92,2000
[40】Jaume Ventura.Towad ATheory of Current Accounts.NBER Working paper
NO.9163,2002
【4 1]Helmut Reisen and Marcelo Soto。Which Types of Capital Inflows Foster
Developing—Country Growth[J].International Finance 4:1,2001:PP.1—14
52
致谢
经过半年的阅读、思考以及将想法付诸实践,终于完成了硕士论文的写作,
同时意味着两年多的研究生生活也步入了尾声。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感谢我的导
师刘兴华老师,他不仅给我论文悉心的指导,还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我嘘寒问暖,
在我成长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感谢论文开题答辩指导小组的吕江林院长、邹玲老师和曹邓老师中肯的意见
和建议。另外,感谢所有教授过我的老师,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引领我走入金融学
的殿堂。感谢曾经给我帮助的朋友和同学,他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最后还要感谢
我的家人,谢谢他们一如既往的给我最大的支持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