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202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东亚货币合作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天津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东亚货币合作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姓名:白晓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姚莉
20090501
内容摘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深刻感受到了地区汇率安排和货币合作的重要性。进
入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
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东亚货币合作问题日益受
到东亚各国的关注,进行新一阶段的更深层次的区域货币合作已经成为大多数东亚国家的
共识。
中国作为本地区日益崛起的经济大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
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中国有条件
成为东亚地区主要的市场提供者,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将成为区域经
济增长的稳定器与区域货币政策的“驻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
合作,致力于建立次区域货币区一人民币货币区,提升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
进而促进中国国内经济、金融的发展,增强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论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作为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从研究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东亚货币
合作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区域货币一体化通常的三种模式,认为东亚货币合作应采取多
重货币联盟的模式。然后从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能性、路径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且
从中国的层面出发,认为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两个战略选择。最后,从中国的视
角提出具体实施的设想和策略,进而促进人民币尽早成为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货币。
关键词:东亚货币合作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核心货币
Abstract
After the 1 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Asian countries profoundly feel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of the area and currency exchange rate.And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has
been making progress since the 2 1 st century.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the credit crisis of United States.especially the increasingly impact on the
economics of East Asian countries,cooperating between East Asian currencie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concem of them,and i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to CalTy out a new phase of deeper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China,as a growing economic power in the region,has all important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sia.Along with China’S growing economic strength,the increasing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East Asian economies and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industrial
linkage as well,China may be able to become a major market providers East Asian.What’S more,
the stable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will become the regional stabilizer of Asian and the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become regional monetary policy anchor.
Using tool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 gives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s a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n.And then,through study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ast Asian currencies cooperation and the USUal three modes of 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the paper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manner of multi-currency union.After that,the author studies,from
the angle of China,the possibility for Asia to establish optimal.currency areas and the route of
empirical analysis,pointing out that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is
faced with tWO strategic options.Final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the paper put forward
specific ideas and strategies implement tO promote the RMB currency becoming the core of East
Asian currencies’coopera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East Asia Monetary Cooperation;The OCATheory;China;Core Mone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财经大学或
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臼胃氧签字日期:2。。7年岁月2j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天津财经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矿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臼曰乞导师签名:C≥p刁
签字日期:2-o哆年,月z瑁签字日期:工.,。夕年f月二f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第1章导论
1.1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主题的背景与目的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
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反思、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以及欧元的成功示范作用改变了东亚国家和
地区对区域货币合作的消极态度。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合作机
制得以建立,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货币合作。从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东亚货币基金、
“10+3"模式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亚货币合作进展很快。目前,随着以美
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东亚
货币合作问题日益受到东亚各国的关注,进行新一阶段的更深层次的区域货币合作已经成
为大多数东亚国家的共识。
本课题从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模式、可能性和路径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且从中国
的层面出发,认为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两个战略选择。最后,从中国的视角提出
具体实施的设想和策略,进而促进人民币尽早成为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核心货币。
1.1.2研究主题的意义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和中国的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无论是从经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
是从现实角度均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一方面,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结合了国际
金融、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历史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
科的色彩,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研究是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和拓展这一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从现实角度来说,首先,欧元区已经在2002年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美元区随着不断
有美洲国家单方面实施美元化而日渐扩张,而迄今为止东亚国家对于东亚货币区的前景、
发展模式、最终形态等各方面的认识均不明朗。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的美国次贷危机
的爆发,使东亚国家愈发认识到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并积极寻求东亚货币合作的新突
破。其次,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中国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在其中力争发挥主导作用,
使东亚货币合作朝着有利于中国和其他成员国经济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同
时中国也可以通过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利用东亚货币合作的大环境,通过中华货币区的建
立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并以此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研究,最为经典的是蒙代尔(Mundell)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
币区理论(Optimum Currency Aiea简称OCA),该理论认为一些经济比较开放,要素流动
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相对协调的国家(地区)所组成
的区域较宜组成独立的单一货币区。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一国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一
效益分析,认为只有净收益大于净成本才能使一国作出加入货币区的合理决策(Kruglnan,
1998),他在货币合作的两国模型中用博弈论原理对两国货币合作的效果进行了效率分析。
M—F模型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从而可以分析具
体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什么样的货币合作政策较为合适(Mundell&Fleming,1970)。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最新研究主要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运用数学工具从理论上分析最
优货币区标准,建立OCA模型体系,Devarajan and Rodisk(1991)、Aizeman and
Flood(1993)、Bayoumi(1994)、Ricci(1997)、Beine and Doequier(1998)等学者在这一
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二是从影响OCA实际因素方面来分析货币区的实际绩效,
neerauwe and Heens(1993)、Ghosh and Wolf(1994)、Frankel and Rose(1998)、obstfeld
and Peri(1998)、Bordo and Jonung(1999)等学者均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对于东亚能否构成一个最优货币区,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Bayoumi和
Eichengreen(1999)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应用于东亚,应用向量自回归(VAR,
Vedor Auto Regreesions)方法对东亚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最优货币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HazelYuen(2000)沿着Bayoumi和Eiehengeen的思路,采用动态方法,分析了东亚地区是
否是一个最优货币区,提出了可分步推进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设想。
在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和途径方面, Mare castellano(2000)指出,亚洲货币合作的
长期目标是实现单一货币,在目前情况下,应先建立亚洲次区域货币联盟,在文莱和新加
坡己经建立的货币联盟的基础上发展东盟货币区,再建立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澳门特别
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省的货币联盟,以及日本、韩国的货币联盟。接下来扩大这三个联盟区
2
的规模,最终使货币联盟涵盖这个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针对这三个货币联盟进行
整合,以建立整个地区的货币联盟,并建议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应以新加坡元作为其货币
锚。A1fredsteinherr(2003)在亚洲开发银行组织的一次国际论坛上指出,亚洲应关注金
融制度的协调,以提高金融制度的稳定性,然后开展在汇率制度方面的合作。
关于东亚汇率合作,目前有三种提议。其一是麦金农(2000)提出的东亚美元本位制。
他通过超风险溢价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存在名义锚的钉住汇率制优于浮动汇率制的结论,
并指出危机之后东亚各国货币高频钉住美元的现象反映出钉住美元的合理性。其二是关志
雄、大野健一等部分日本经济学家的日元区建议。其核心内容是把日元作为东亚地区的基
轴货币,使日元在东亚承担马克在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以日元作为驻锚货币建立起区
域性汇率联动机制。其三是包括wizliamson(1999),BenassyQuere(1999),kwan(2001)
等主张的以美、日、欧三大货币为基准,确定篮子货币加权汇率管理目标,实施共同管理
浮动的一揽子目标区爬行钉住(BBC)方案。最后是Oh and Har-rie(2001)提出的亚洲汇率
机制方案,该方案建议设立类似于欧洲货币体系中欧洲货币单位的亚洲货币单位(ACU),
作为各成员国单一的货币篮子目标,并为各成员国设立了可以在一揽子货币中心平价上下
浮动的范围。
此外,有关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的话题也逐渐进入理论界的视野。Von
Furstenberg和Jianjun Wei(2002)提出,鉴于日本潜在的银行和债务危机,日元更加不
适合充当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货币本位,除新加坡之外,东亚大多是把美元而不是日元视作
为共同外部锚。一旦区域内主要国家与中国大陆资本账户可兑换取得进展,则美元锚很可
能变得不可维持,区域内锚货币一定会从中国货币统一中产生。Roland-Holst(2002)运
用动态预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今后20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东亚地区贸易格局及其
模式的影响。与“中国的出口将会抑制东亚近邻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观点相反,预测
结果显示,从2000到2020年的20年间,中国将成为东亚最大的贸易实体,特别是在
加入WTO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将为东亚其他经济体提供史无前例的市场机会。
1.2.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成果显著。黄梅
波(2001,2005)主要研究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出建立两岸金融合作机制的构想。
白当伟(2002)研究发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区比较符合OCA标准,并
3
进一步指出,在这些国家之间应该先建立货币联盟,然后再向外围成员国扩展。谭庆华
(2002)在论文《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再考察一个基于经济冲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分析
了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供给冲击相关性,认为存在“东南亚子区域”,由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泰国组成,还有一个“东北亚子区域",包括日本和韩国。从需求冲击相关性
看,整体上显示出较弱的相关性,但在日韩之间、新马泰之间都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结
合以上两个方面的考察,在“东南亚子区域”和“东北亚子区域"内部先开始进行汇率合
作比较恰当。他同时发现目前中国与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均显示出较弱的相关性,这与中
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一致。这个结果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他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余永定(2002)等对亚洲金融合作的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
析。张蕴岭、张斌(2002,2004,2005,2006)在多篇论文中重点研究了东亚合作的驱动力、
进程、前景、长远目标和可能障碍等问题。张斌、何帆(2006)在《亚洲货币单位对东亚货
币合作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一文中侧重研究了亚洲货币单位(Asia Monetary Unit,
简称AMU)具体的编制方法及AMU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李富有(2004,2005)利用平行货币理论进行分析,认为日元和美元都不可能成为东亚货币
合作的主导货币,东亚货币合作需要采用平行货币向单一货币过渡的方案。他认为,先在
东亚次区域小范围内实现货币合作与联盟,条件成熟时可建立日元区、新加坡区、中国元
区,在这二种货币的基础上发行东亚地区平行货币,在次区域小范围内同时流通两种货币
然后,亚洲其他次区域再进行货币合作,再发行平行货币,实行多重平行货币立体交叉的
合作制度最后,在东亚单一货币的基础上实现亚洲统一货币。
此外,不少学者对提高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有过多次探讨,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曾宪久等(1989)开始了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姜波克(1994)
和胡定核、程海泳(1996)从货币国际化的一般性条件及规律出发,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必
要性、可行性、经济效应(即成本和收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提出了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构想;李狲(2002)和“人民币区域化与边境贸易发展政
策研究"课题组(2003)在人民币区域化的途径或路径选择方面,要更加关注人民币在周
边国家的流通及其自发的市场化进程。李晓、丁一兵等(2002,2004,2005,2006)在多篇论
文中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经济冲击对称性与东亚区域经
济合作的问题及中国的地位与作用。他们的研究发现,日本对其他东亚经济体输出的是资
4
本与资本品,而中国则承担了其他东亚经济体资本与资本品输入国的角色,从而在扩大区
域贸易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和吸纳FDI等多层面成为东亚地区生产过程分散化的核心引导
者,这预示着中国作为东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推动者的地位有可能很快超过日本。
赵春明、李小瑛(2007)认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应该发挥核心货币的作用,并对
其可行性进行了的分析和论证。他们在论文中较严谨地界定了核心货币的概念。他们认为,
“核心货币’’是指在次区域内可代替别国货币使用,在现实区域货币一体化之后将被区域
共同货币取代的货币。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中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核心货币。它不同于主导货
币,主导货币是指在整个区域内某一种可以代替别国货币使用并最终成为区域共同货币的
货币。
张延良(2005)、祝小兵(2006)侧重研究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制约因素。他们认为,如果
建立货币联盟,就会遇到“第N种货币问题”,即在新的共同货币创造之前,成员国为了
规避国家霸权的出现,不得不选取区域内一种主要货币作为法币并使其他货币与它钉住,
但是,目前东亚区域内的两种主要货币一日元和人民币都难以成为锚货币。于辉(2008)
在肯定东亚地区内部次区域具有组建最优货币区可能性的基础上,对比了协议合作路径、
美元化路径以及多重货币合作模式,找出适合东亚经济特点的合作模式,即多重货币合作
模式。郑婧敏(2008)认为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作用的发挥方式与方法很多,其中采
取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时刻防范由此带来的国际风险。
1.3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研究思路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主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整体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
新点,并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第二章研究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一最优货币区理论,从早期理论的提出到最新
的发展两个层次,为后面的分析做理论准备。
第三章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分界点,从危机前和危机后两方面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进
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现实基础。
第四章把东亚地区究竟适合采取哪种模式,进而选择什么路径来实现货币合作作为研
S
究关键。探讨了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能性、模式及路径,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
亚货币合作应采取多重货币联盟的模式,最有潜力进行货币合作的地区是东盟、中华货币
区、东盟+日本、东盟+中国这四个次货币区域。
第五章从中国的层面出发,研究中国是否应该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应该选择哪条路径。
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很有必要,并且面临着两个战略选择:究竟是先
选择建立中华货币区,还是先建立东盟+中国货币区。
第六章从中国的视角提出一个具体实施的设想:一方面从应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金融海啸的角度出发,中国应支持成立亚洲货币基金;另一方面设立短期、中期和长期
目标,即把中华货币区的实现作为短期目标,把东盟+中国货币区的实现作为中期目标,
把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作为长期目标。
1.3.2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定量研究,以提高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定
量研究在人民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2)比较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在研究人民币究竟是先选择建立中华货币区,还是先建立东盟+中国货币区的问题上
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3)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文章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证研究,从而有理有据的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
的可能行、模式及路径设计,容易让人信服。
1.3.3创新点
(1)结合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具体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东亚各国经济的冲击和
货币合作进程的影响。
(2)在研究分析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战略选择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案:
一方面从应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角度出发,中国应支持成立亚洲货币基
金;另一方面设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即把中华货币区的实现作为短期目标,把中国
+东盟货币区的实现作为中期目标,把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作为长期目标。
6
第2章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
最优货币区理论所研究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适合组建货币联盟,或进行货币
一体化。该理论来自关于一个区域是否应该拥有自己的货币,或者说是关于在固定汇率制
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间进行选择的辩论。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Mundell)发表了
著名的论文《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概念。后又经麦金农
(Mckinnon)、凯南(Kenen)、英格拉姆(James Ingram)等人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该理论己成为国际货币研究领域的核心。
2.1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
2.1.1最优货币区的概念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出发点是说明一个最优货币区、货币联盟或货币一体化应具备的条
件。1961年Mundell在其经典论文中提出了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s,以下
简称为oCA)的概念,随后的学者们从Mundell的研究出发,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化了货币
区理论。简单说来,“最优货币区”是指最优的单一货币的地理空间使用范围,或者是最
优的多个货币的地理空间使用范围,这多个货币的相互汇率不可变地永久性钉住并且相互
之间可以完全自由兑换;这个单一货币或钉住的多个货币对区外的货币自由浮动。
2.1.2划分货币区的标准
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划分货币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开放度
McKinnon(1963)认为,一个成功的货币区应该具有高度的内部开放性,即区内产品
的广泛交易。而对一个高度开放的地区而言,浮动汇率制对校正国际收支失衡的效能不高,
比如用对外贬值来纠正对外收支失衡时,首先,会引起进口贸易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
而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全面波动。这时,如果要限制非贸易商品国内价格上升,就必然带
来需求紧缩和失业。其次,由于开放经济缺少“货币幻觉",货币贬值后,人们会明显地
感觉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所以人们会要求相应地增加工资,这样会引起
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
(2)要素流动性
7
Mundell(1961)指出,国家间如果存在很高的劳动力流动性,则因为需求转移而导致
的供给和需求失衡,可以通过劳动力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来解决,以汇率调整实现经济均
衡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如果替代汇率进行均衡调整的这种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则需
要地区间实际汇率变动来实现两国的重新平衡。Ingram(1962)进一步补充,区域内高的资
本流动性也可以降低汇率调整的必要性。较高的资本流动性可以降低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成
本,同时资本流动可以实现国家间需求和供给的调解,扭转国际收支的失衡,并使经济恢
复均衡,从而降低汇率调整的必要性。
(3)生产结构多样化
从分散经济面临的冲击和增强经济调整的效率角度出发,Kenen(1969)指出,一国拥
有较高的生产多样化程度,将降低汇率调整的必要性。比起产品结构单一的国家而言,生
产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面临的需求冲击来源相对分散,从而缓解冲击对整体经济均
衡的影响,此时,以汇率变动进行调节的必要性下降。
(4)工资与物价的灵活性
不对称冲击既可通过要素流动来吸收,也可以通过要素价格的灵活性来调整。
Fredman(1953)、Kawai(1987)指出,作为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和稳定的工具,一国的工
资一价格弹性越高,则保留自主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越低。如果市场的价格机制拥有完全
的弹性,那么汇率制度的选择将不会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
(5)通货膨胀的相似性
Fleming(1971)指出,如果各个国家位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位置,那很可能选择不
同的政策搭配,从而需要汇率调整来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
各国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选择不一致,当国家间的通货膨胀率相似时,货币区更容
易实现汇率稳定。
(6)贸易结构的相似性
Mundell(1961)指出,如果一个区域内的国家间具有相似的贸易结构,则意味着对特
定风险的敏感度相似,由于他们在第三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此时若没有一定程度的汇率
合作,极易诱发相互间的竞争性贬值。因此,当国家间的贸易结构对称性较高,使用共同
的货币政策则可以实现经济均衡。
2.2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
8
上节分析表明,以某一指标作为最优货币区的唯一标准是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虽
然所有这些指标都从一个角度或多或少反映出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却无法对区域性
货币合作作出圆满的理论解释和说明。例如:以IMFl970—1980年的统计数据考察实行
货币一体化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未实行货币一体化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可以发现,上述六
项标准中没有一项可以就为何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货币一体化而东南亚国家联盟没有实
行货币一体化的问题作出单独而圆满地说明。因此,只有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
础上,才能判断某一地区是否适宜实行货币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优货币区随
着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有所修正。
2.2.1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将新的研究方法和宏观经济学的新观点引入对最优
货币区的分析,开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加入货币联盟的成本一
一收益分析。1994年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以欧盟和芬兰为例,分析了芬兰加入欧盟
的成本——收益曲线,得出了著名的GG_LL模型(见图2.1)。
在图2.1中,横轴表示货币联盟参加国与所在货币区其他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纵
轴表示加入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一国加入货币联盟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经济效率的提
高:一是取消了汇兑结算的交易成本;其次是消除了来自于与浮动汇率相关的不确定性带
来的风险。GG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了一国同所在货币区其他国家的经
济一体化程度与其加入货币联盟的收益之间的关系。GG曲线斜率为正的特征说明,一国所
在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跨国贸易和要素流动越广泛,加入货币联盟的收益就越
大。从长期看,货币同盟的成本和收益可能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欧盟委员会观点如下:
(如图2.2)图中横轴表示各组国家之间的贸易一体化程度;纵轴各组国家之间的经济趋
异程度;TT曲线,向下倾斜表示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趋异程度上升,有关国家间由于变的
更为相似而导致面对的不对称冲击减少;OCA曲线表示使得货币同盟成本等于收益的各种
趋异和贸易一体化组合。OCA线右边的所有点都是收益大于成本的点,可称之为OCA区域。
在图中,欧盟15国点在OCA左侧表示,整个欧盟15国也许不是一个OCA,但随着贸易一
体化,Eul5点将移至OCA区域,按照这种观点,从长期看,货币统一逐渐对欧盟所有国家
都有利。这个长期动态模型还说明个别国家加入货币同盟的决策有可能加速一体化进程。
货币不同造成各国市场分割,个别国家即使不完全符合OCA标准,加入货币区后,也会自
我完善。
9
Ql 经雾卜一体化程度
图2.1 图2.2

2.2.2最优货币区(OCA)指数法
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1996)根据一般均衡模型的指导,创造了
OCA指数法(Optimal Currency Area Index)以评估特定地区满足OCA标准的综合情况,并
称之为“OCA理论的简化分析方法"回。巴尤米和艾臣格林认为将最优货币区理论变成可操
作验证的关键在于能否分析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他们的方法是将这些与影响汇率波动有
关联的变量,作为解释汇率波动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量是对产出的不对称冲击、
贸易关联、交易中货币的有效性、劳动力的流动及自动恢复平衡(automatic stabilizers)
的程度。
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ehengreen)建立的解释双边汇率波动的回归方程为:
.妒k)=口+层肋(?yf一?),』)+∥2DISSM盯+f13TRADE#+f14SIZEo 公式2.1
这里,肋b)是i国和j国之间年末双边汇率的标准差;SD(?Yi一?),,)是i国j国之间实
际产量(用GDP代替)对数变动的标准差;DISSMi是农产品、矿产品及制成品贸易在总商
品贸易中份额的绝对差之和;TRADE,i是两国的双边出口与国内GDP的比率的平均值;
SIZEii是用美元计算的两国GDP对数的平均值。在每种情况下,所计算的变量都是样本期
的平均值。口、届、屈、屈、厦均为参数。可以用某一年参数的估计值和自变量的值来
NNN变NNN,所得到的汇率波动的预计水平阳(勺)可以看成是“0CA"指数。其数值
越小,说明组建最优货币区的综合成本越小,则表明各经济体更加接近一个最优货币区。
2.2.3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
o Stefan Collignon,Jean Pisani--Ferry&Yung Chul Park eds.Exehange Rate polieies in Emerging
Asian Countries.Rootledge.1999.354页
10
Frankel和Rose(1996,1997)提出,贸易开放度和经济对称性等标准本身就是内生于
汇率制度选择的。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构成“最优货币区"依赖于区域内这些内生变量(汇
率、贸易联系和对称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To L T2 区内■■/锄P
图2.3动态标准与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
Frankel(1999)进一步明确提出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定。如图2.3所示,假设一国当
前处于Ql点,就短期看,该国的经济基本因素决定了其如果加入货币区会带来净损失;
但如果在贸易联系和产出相关度之间存在正向联系,图中的RR。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则加
入货币区一降低交易成本一促进区内贸易联系提高和产出相关度同步提高一降低加入货
币区的净成本会形成良性互动,该国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将为正。因此,在统一货币与区域
内一体化相互促进和依赖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提前推动货币联盟而取得出所满足标准的效
果,并获得福利的改善。然而,如果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了区域内经济的离散性,如图中RR2
曲线拥有绝对值大于OCA曲线的负斜率,则加入货币联盟的决策将不是动态最优的。
Frankel和Rose(1998)对21个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和产出相关度模型进行了截
面数据的单一方程回归,证实了贸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能够促进国间产出对称性的增加,
验证了其基本假设。Rose和Engel(2000)对世界范围的货币联盟成员间的贸易联系和趋同
性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同等条件下货币联盟成员之间比使用独立货币的国家拥有更紧密的
贸易联系(货币联盟间相互贸易是后者的3到4倍),更重要的是商业周期更加同步。由于
货币合作有助于降低汇率波动,而后者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对称性增强密切相关,则货币
合作本身将从汇率稳定一增强一体化一提高区域对称性和产出关联一增强汇率稳定的合
意性这一个良性循环中获得动态收益。以货币合作的方式促进经济融合和发展,并且推动
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成为欧洲经验的一个主要启示。
第3章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东亚货币合作现状
自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政府改变了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消极态度,
开始积极地探讨区域货币合作的各种可能形式,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构想,.并在一些领域
努力付诸实施。始于2007年夏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业收缩,使实体经济活力下
降,美国需求增长放缓通过贸易渠道向其他国家溢出,东亚各国经济的步伐明显放慢了。
此时,进一步加强东亚各国货币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3.1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3.1.1。10+3一合作模式
“10+3”合作框架最初是“10+3’’会议,即东盟十国加中国、日本、韩国的领导人每
年定期开会,讨论东亚的经济金融合作问题。1997年12月15日在吉隆坡召开的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的主要议题是:21世纪东亚的发展前景、亚洲金融危机、深化地区经济联系等,
这标志着东亚合作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1999年11月28日,第三次“10+3"会议就
推动东亚合作的原则、方向和重点领域达成了共识,首次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
决心“在各个领域实现东亚合作990 2000年的第四次“10+3"首脑会议上,又提出进一步
扩大合作的问题,并对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此后,“10+3”合作框架
的执行机制日益明朗化,它包括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议三个层次。2007年的
第十一次“10+3”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通过了《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及(2007
年--2017年“10+3’’合作工作计划》,“10+3"机制的长期目标也确定下来,即建立“东亚
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合作的范畴囊括了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等领域,这表
明“10+3"模式正在走向制度化的轨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1.2清迈协议’
AMF由于未能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有力支持而被搁置,但经受金融危机洗礼的东亚各
国,尤其是中、日、韩之间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商,东亚国家政府之间的货币合作
逐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0年5月,东盟“10+3"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就东亚地区财政
金融合作和“10+3"机制下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共识,签署了“建立双边货币互换
机制"的协议,即《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简称CMI)。该协议的目标是建
12
立更大的“亚洲储备基金",以便在东亚国家货币遭受攻击时可以互相支援。协议强调,
为进一步保持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加强彼此间的政策对话和区域合作,应首先建立一个充
分协调区域经济和金融监控及资金支持的相互援助体系。涉及金融合作的协议主要有:(1)
扩大与加强仅在东盟五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之间的货币互换协定,
中、日、韩之间相互缔结货币互换协定,中日韩三国分别与东盟成员国缔结双边互换协定;
(2)充分利用东盟“10+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数据及信息的交换;(3)通过完
善亚洲各国间货币的直接外汇市场并建立资金结算体系来扩大亚洲货币间的交易。
这一具有实际内容的协议签定符合东亚有关国家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于建立东亚国
家间新的国际金融合作框架具有重大的意义。协议的诞生引起了人们对于建立东亚区域货
币合作的广泛热情。2000年8月,东盟“10+3”各国中央银行又将多边货币互换计划的规
模由2亿美元扩展到10亿美元。一年后,CMI取得了实际性进展:拓展东盟互换协议(ASEAN
Swap Arrangement,简称ASA)和双边互换回购协议(Network of Bilateral Swaps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简称BSA)。
(1)拓展东盟互换协议(ASA)
东盟5国早在1977年就签订了互换协议,由各国共同提供硬通货资金,对国际收支
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流动性支持。2000年11月,互换协议已扩展到所有的东盟成员国,并
且总额从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互换协议下的货币除了美元,还包括日元和欧元,
其适用的基准利率分别是欧洲日元和欧元的LIBOR(伦敦同业银行拆借利率)。参与国提供
的资金按照支付能力可以分为两组(见表3.1)。按照协议规定,每个成员国的最大借款额
限于在ASA下其承诺金额的两倍,互换交易的到期日不超过6个月,延展期期限也不超过
6个月。
表3.I东盟互换协议下各国交纳金额
组别国家金额(亿美元)
第一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各15
越南6
缅甸2
第二组
柬埔寨1.5
老挝O.5
资料来源:2002年亚洲开发银行http://1mv.adb.or舀/defau It.asp
(2)双边互换回购协议(BSA)
双边互换回购协议是以美元为参与国货币互换的形式提供短期流动性援助的一种制
度安排。东盟“10+3’’互换安排的基本机制是:(1)互换安排是对目前IMF提供的国际融
13
资的补充;(2)原则上金融援助与IMF提供的援助相联系,但提款权最大金额的10%与IMF
提供的便利无关;(3)每次安排下提款的最大金额由双方磋商决定;(4)支付额将根据提供
互换国家之间的磋商以一致的方式实行,各国要协调磋商进程。2001年11月,东盟“10+3"
财长会晤后,中、日、韩开始与东盟国家商讨BSA事宜。截至2009年3月底,在CMI框
架下,东盟10+3各国之间已经签署了16项双边互换协议,其中7项单向协议、9项双向
协议,涉及互换金额总计1 155亿美元(参见表3.2)。参与互换协议的成员国在互换协议的
基本框架与主要原则上达成一致,包括与IMF相联系的贷款条件性、贷款期限以及利率等。
表3.2清迈协议下“10+3”BsA情况表(截止至2009年3月,单位:十亿美元)
互换国家互换币种规模签约时间单向/双向
中国一印尼人民币/印尼盾14.6 2009.3.23 单向
中国一日本人民币/日元3.0 2007.9.20 双向
中国一韩国人民币/韩元26.3 2008.12.13 双向
中国一马来西亚人民币/林吉特11.7 2009.2.8 单向
日本一韩国日元/韩元30.O 2002.12.13 双向
中国一菲律宾人民币/比索2.O 2007.5.2 单向
中国一泰国人民币/泰铢2.0 2004.12.5 单向
印尼一日本日元/印尼盾12.0 2009.2.3 单向
印尼一韩国韩元/印尼盾2.O 2002.12.30 双向
日本一马来西亚日元/林吉特1.O 2007.10.10 单向
日本一菲律宾日元/比索3.O 2001.8.27 单向
日本一新加坡日元/新元3.0 2005.8.8 双向
日本一泰国日元/泰铼3.0 2005.1.25 双向
韩国一马来西亚韩元/林吉特1.5 2005.10.14 双向
韩国一菲律宾韩元/比索1.0 2005.10.17 双向
韩国一泰国韩元/泰铢1.O 2005.12.12 双向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的信息编制
CMI的签订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协议谈判中,各国就建立区域
资本流动监控机制及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等问题达成共识,开创了东亚各国相互合作的新
范例。CMI对于加强东亚地区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东亚区域的货币金融危机,意义非同
凡响,同时还有利于东亚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
14
3.1.3亚洲债券基金
随着东盟“10+3’’货币互换取得进展,东亚各国也开始探索推动区域内金融市场发展
和一体化。2002年10月,泰国在世界经济论坛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成立“亚洲债券基金"
(Asian Bond Fund,简称ABF)的设想,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2003年6月2日,东亚
及太平洋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建立ABF。
ABF是由EMEAP各经济体从其官方储备中出资建立的一个共同基金,它将投资于EMEAP
成员(除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发行的一篮子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以增加该类
债券的流动性,由此推动其它投资者进入亚洲债券市场,促进这一市场的发展。由于亚洲
各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发展不尽完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为使该基金尽快投入实际运行,
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EMEAP各成员一致同意先期建立以美元计值的ABF,同
时为防止对亚洲地区的美元债券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冲击,该基金初始规模限定为10亿美
元。2004年,EMEAP宣布了亚洲债券基金二期(ABF2)的构想:ABF2投资于区内的本币债券,
包括泛亚债券指数基金(PAIF)和债券基金的基金(FOBF),前者投资于EMEAP成员发行的本
币债券组合,后者则由投资于EMEAP成员各自发行的本币债券的子基金构成;同时,基金
规模扩大至20亿美元。
ABF对于推动亚洲地区金融合作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BF的建立标志着
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从危机应急机制向纵深发展。该基金被认为是东亚货币联盟的重要前
奏,有可能和东盟“10+3"货币互换一起演变为亚洲货币基金的框架。
不过,ABF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推出的两个ABF总规模也只有30亿美元,所以仍只
具象征意义;该基金由东亚各国政府出资建立,不是建立在市场参与人和市场原则基础上
的,从长期看,它在推动投资者队伍扩大方面的作用有限。最为重要的是,若金融危机再
次来临,各国只能出售官方储备以稳定本币,而由官方储备出资的亚洲债券也会被出售,
这必将打击地区债券市场,恶化危机。因此,现阶段东亚还需要积极推进和完善地区债券
市场的建设。
3.2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东亚货币合作新进展
3.2.1美国金融动荡对东亚的影响
美国金融形势的动荡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东亚造成三大方面的影响,这包
括东亚美元资产面临损失的危险,同时,使得东亚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为东亚宏
15
观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
(1)对东亚实体经济的影响
尽管美国这种从依靠消费转向依靠贸易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考察,但是
短期内对东亚的影响却不可低估。美国历来是东亚重要的贸易伙伴,来自国际清算银行
(BIS)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东亚新兴经济体对美贸易几乎占到各自经济体对外贸易的
1/7一I/5。美国经济情况的变化将对东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的衰退将直接导致
东亚对美出口的下降,并进而影响其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美国中短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将对东亚长期以来所推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带来调整的压力。
首先是直接影响。美国经济增速下降,直接导致了对东亚商品进口的减少。从2007年
开始,东亚对美商品输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降甚至是倒退,中国和韩国2007年的对
美商品出口增速分别较2006年同比下降了6.5%和0.9%,东盟10国整体更是出现了O.2%
的负增长。2008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亦未有明显改观。
其次是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在美国经济收缩中面临调整压力。
东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就,这种高储蓄、低消费、严重依赖出口的
经济发展模式甚至一直到现在仍成为东亚某些经济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一过程,
东亚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并被指责为是造成全球经济非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
的调整,无疑为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外在的压力。美国对商品吸纳能力的降低,
迫使东亚必须把经济增长的注意力从贸易部门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内部消费上,如果东
亚不想出现经济明显下滑的话。这种调整是艰难的,但却是有益的。
(2)东亚所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着损失的风险
大量的贸易盈余,使东亚成为世界上拥有美元储备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
公债持有者。来自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东亚11个经济体持有美国
的长短期资产共计15838亿美元,占外国持有美元资产总数的16.2%。其中又以美国国债为
最大多数,占到总量的46%,其次是机构债,大约占总量的35%,这是因为机构债的收益性与
安全性也相对较好,如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机构债。最后是股权资产和公司债。
目前,东亚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着三种损失的风险。首先,来自美元贬值的风险。以东
亚目前持有的美元资产基数来看,如果美元贬值1%的话,东亚作为一个整体将损失约158亿
美元。其次,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动荡已经使美元资产的风险加大,特别是一些股权资产和公
司债。例如,美国对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接管,在一定程度上说
明了在目前情况下,机构债也存在着不稳定性。第三种损失的风险则来自美国政府对于金
15
融市场的救助。美国对于金融市场稳定与救助的多项计划都需要巨资金,如对问题金融机
构的救助,对于问题资产的购买等。然而这些资金并不能直接来源于财政部的预算支出,而
必须通过增发国债进行融资。一旦这些大笔资金以增量国债的形式出现,必将对美国国债
市场造成剧烈的冲击,致使国债价值缩水。
(3)美国经济波动造成了东亚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
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的首先表现,是东亚经济波动的加剧,然而比这种波动更可怕的是
这种波动并不是来自东亚非稳健的经济环境,而是来自美国经济的“恐慌"传导。这种恐
慌有时比实体因素更要可怕,历史上从不缺乏因恐慌而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甚至摧毁整个
金融体系的案例。东亚受美国经济影响而导致宏观经济波动最明显的例子莫过股票市场。
东亚股票市场的波动已经脱离了东亚经济的实际情况,在美国三大股指的冲击下不断下
跌。例如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下跌5.11%,这导致8日东亚的日经225指数、韩
国KOSPI综合指数、恒生指数和海峡时报指数分别下跌9.38%、5.81%、8.17%和6.61%,在
中国降息的利好消息下,上证指数亦下跌3%。从2008年年初截至到10月底,东亚各股票市
场几乎毫无例外的都经历了一个急剧的缩水过程,股指跌幅程度从40%-70%不等,并且远甚
于危机来源地美国。
(4)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东亚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东亚宏观经济形势也变得异常严峻,一个极大的威胁来自通货膨
胀高企。从2007年开始,东亚各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如风筝一般起伏上升,东盟国家中像菲
律宾、印度尼西亚的通胀率都已上升到10%以上,越南更是在20%以上盘旋。而剩余的几个
经济体情况也不乐观,虽然在各国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后通胀势头得到初步抑制,但通胀水
平仍远远高于各国预期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组织就
多次在不同场合提醒政府应对通胀,亚洲开发银行还为此提高了亚洲国家的通货膨胀预
期。通货膨胀不仅严重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其最大的威胁还来自作为应对措施,政府将
不得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这对于大多数东亚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2008年初开始,
作为对通货膨胀的应对,东亚大部分国家都提高了利率水平,但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下,
东亚经济又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2008年上半年开始,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
坡、越南等国经济已经出现减速的兆头。因此在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压力下,东亚经
济体的宏观经济决策显得异常艰难。
从各个国家来看,美国经济波动对东亚各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极大冲击。在短短一年
多时间里,各货币当局几乎都经历了一个相反的决策过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经
17
历了一个从减息到加息过程,而中国和韩国则经历了一个加息到减息的过程。从整体上看,
东亚在货币政策上出现了分歧。这表现在,一方面,在通货膨胀降低的情况下,中国和韩国
开始大幅松动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在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尽管面对经济
下行风险,东盟五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对于减息仍然保持谨
慎态度,印度尼西亚甚至在2008年10月7日加息25个基点。同时,美联储为刺激经济,不
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不但加剧了东亚国家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拉大了美国与东亚经济
体之间的相对利差,这将影响到国际资本在东亚经济体间的流动,为东亚经济增加新的不
稳定性。因此,经济减速、通货膨胀压力及相对利差的扩大,这都为东亚各经济体的宏观经
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货膨胀并未离我们远去,而经济减速似乎就在眼前,看来东亚必
须要在二者之间作出一个艰难的平衡。
3.2.2美国次贷危机中的东亚货币合作新进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尤其是东盟国家的经济构成了严重影响,
部分国家的股市甚至一度关闭,国家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20世纪90年代对东盟国家造
成的创伤阴影使东盟倍感恐惧,东亚货币合作需要进一步加深,这已经成为东亚各国的普
遍共识。
(1)2009年2月22日,东盟与中日韩在泰国普吉岛召开特别财长会议,发表《亚洲
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各方同意将筹备中的区域外汇储备库规模从800亿美元扩大至
1200亿美元。目前各方正继续努力,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推动储备库的磋商谈判,
争取在今年5月前就储备库主要要素达成一致;建立独立区域经济监测机构,加强区域经
济监测能力。
(2)在“清迈倡议”指导下,截至2008年4月底,东盟与中日韩共签署了16份双
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840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
尼和菲律宾等6国签署了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235亿美元。另外,2009年2
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或400亿马来
西亚林吉特。3月2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000亿人民
币或175万亿印尼卢比。中国与泰国就4亿美元,与越南就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正在进行
磋商之中。
(3)当前东亚合作呈现出明显的“三环"态势,即以东盟10国为核心,加上外围的
中日韩为一环,以及更加外围的澳新印。另外,美国、欧盟以及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与东
盟的合作关系也在不断发展。2007年,日本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目前韩国和中国
18
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处于关键时期。2009年2月27日,东盟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东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8年双边贸易额超
过2000万美元。2008年10月,中国与新加坡已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与东
盟老成员国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2009年将是双方积极筹备,争取按时顺利实现的
关键时期。
近年来,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中日韩在各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开展了深入稳健的双边
与多边关系。除了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会间会外,各方还
在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一系列跨地区、地区间合作安排中相互协调立场,争取推动
东亚一体化进程稳健发展。尤其是中国利用与东盟部分国家地缘邻近的优势,开展的大湄
公河次区域合作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推动了东盟国家对中国东盟政策的高度认
同。
(4)东亚国家强调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国家之间建立安全信任措施,
诉诸预防性外交,对关系到农业、粮食、减贫、能源、非传统安全、人力资源等领域综合
性的共同安全议题采取合作安全政策,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与争执。在中国
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近期的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将会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各方需要在如何
实施与巩固《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妥善处理与解决东盟各国南海部分岛礁主权争议,约
束各国单边行动、防止争端升级,同时加强合作开发等问题达成进一步的共识,避免南海
问题成为破坏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大局的导火索。
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肆虐的历史时刻,东亚各国应该摒弃前嫌,求同存异,促进理解、
共识与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因此,尽管近期柬埔寨与泰国边境再次发生争端,但
并没有影响双方对参加东亚系列峰会的主流民意。会前,泰国总理阿披实希望各国在会议
中讨论20国集团峰会的经验,认为此次会议应该是亚洲影响全球政治、特别是应对国际
金融危机的重要机遇。
(5)第十二次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10+3”领导人会议于2009年4月11日将
在泰国中部海滨小城帕塔亚举行。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并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
现之际,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的一次重要聚会。会议将重点讨论如何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
危机,并就开展地区金融合作发表政策声明。分析人士认为,东盟和中日韩联手推出政策
举措,对进一步推动东亚金融合作、带动地区经济早日恢复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艰难时局下,这次“10+3"领导
人会议对于深化金融合作、提振市场信心,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19
第4章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模式、可能性、路径及实证分析
4.1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选择
区域货币一体化通常有三种模式:单一货币联盟、主导货币区域化以及多重货币联盟。
4.1.1单一货币联盟一欧元模式
单一货币联盟(Single Currency Union)是指区域内成员国承诺放弃本国货币发行
权,创立全新的区域货币的货币合作模式。这种由区域内n国共同创立第n+1种货币作为
名义驻锚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内部驻锚(Internal Anchor)。单一货币联盟具有透明性、
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盟(EMU)就属于此类,因而这种区域货币一体化路径又被
称为欧元模式或协议路径。下面以欧盟为例来阐述一下欧元模式的特点:在货币合作的动
因方面,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欧盟国家长期以来谋求政
治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欧洲内忧外患的结果。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缺乏真正
有物质保障和价值基础的共同货币来作为世界货币,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又使得单个欧洲国家难以与美国抗衡;其次,20世纪初常年的战争毁坏了欧洲的物质文明
成果,欧洲衰退,要求政治联合的愿望迫切。在货币合作的形式方面,欧洲货币合作属于
“水平分工模式",即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以多边协定的形式放弃本国的货币
主权而另行创立全新的单一货币(欧元),形成统一的货币区(欧元区)。欧洲货币合作是发
达国家货币合作的典范。
4.1.2主导货币区域化一美元模式
主导货币区域化是指在区域内各国政府法定或私人部门的事实选择下,由区域内某种
货币逐渐取代他国货币的地位,并最终充当该区域的主导货币。一个由n国组成的区域内
n一1国直接将第n国的货币作为内部名义驻锚。这种主导货币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广义的美
元化(包括政策的美元化、事实的美元化和过程的美元化),可以完全消除区域内投机的可
能和汇率波动。这是目前美洲国家进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主要路径,因此又称美元模式。
下面以拉美国家的美元化来阐述美元模式的特点。
在货币合作的动因方面,拉美国家美元化是受市场自发力量推动的货币替代,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欧亚两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外部压力;二是拉美国家内部经济一
体化不断发展、美元化趋势日渐加强以及拉美国家国内经济缺陷和金融危机风险加剧。
在货币合作形式方面,拉美地区乃至整个美洲的货币合作是以美元为主导货币的“垂
直分工模式",即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美元为主导货币,不断
向北美、南美渗透和扩张,最后形成统一的美元区域共同货币。
从以上两种货币合作模式的动因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
缺陷成为了欧洲和美洲开展货币合作的主要动因。东亚的货币合作同样受到这两个动因的
推动,因此,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货币合作路径成为了东亚待解决的问题。
4.1.3多重货币联盟一东亚的现实选择
多重货币联盟(Multiple Currency Union)是指先通过地区内次区域货币合作,然
后再过渡到单一货币联盟,主要包括货币局安排(Currency Board)和平行货币制度
(Parallel Currency Union),它们可被视为向更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一路径一般经过次区域的“混合驻锚"(Combinational Anchor)(刘力臻、谢朝阳,2003),
最后向内部驻锚的单一货币联盟过渡。下面我们来分析在上述的货币一体化模式中哪一种
更适合东亚:
(1)采用欧元模式,效仿欧元创立“东亚元",东亚可以先构建记帐的东亚货币单位,
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东亚单一货币。这是一种最为理想化的构想。但是,欧洲类型的货币一
体化是建立在较高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和较高的政治意愿基础上,是双头合作的格局,由汇
率机制逐步过渡到货币主权的统一行使。而东亚既缺乏经济基础又缺乏政治基础,无法将
这一构想付诸实践。
(2)采用美元模式,则对于主导货币的选择有三种可能:麦金农(2000)倡导的以美
元作为东亚地区的主导的货币。他认为长期以来美元作为东亚经济的对外交易媒介和“货
币锚”,己经形成了一种规模经济效应,同时美元能够提供相对完善的避险机制,可使经
济主体更加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因此,为确保东亚地区内部双边汇率与对外汇率的长期
稳定并防范投机资金的冲击,各经济体应当确立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建立正式的区域性美
元本位制度。在实际操作上,东亚美元本位制的最大优势在于简单易行、转换成本低。然
而,必须指出的是,东亚美元本位制的最大缺陷在于忽视了日元的作用。当东亚其他经济
体钉住美元而日本保持浮动汇率时,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必然通过日本与东亚其他经济体
的贸易、金融交易成为不稳定的源泉,1997年的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麦金农对此提出
的解决办法是让日元也加入美元本位体系,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这显然又低估了包括日
本在内的东亚各经济体在经济周期、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目标上与美国的差异,低估了以
美元为本位的货币体系所蕴涵的潜在不对称性,这种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的美元
2l
本位制就像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议一样,其现实性很值得怀疑。关志雄、大野健一等
部分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日元区建议。其核心内容是把日元作为东亚地区的基轴货币,使
日元在东亚承担马克在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以日元作为驻锚货币建立起区域性汇率联
动机制。日元区的建议有其优势:首先是可以使东亚多数经济体来自日本的进口和外债保
持稳定,其次是日本的经济周期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也更为一致。但是三大缺陷使日元难以
成为区域主导货币:一是日本经济长期陷于萧条之中,其狭小的国内市场也不足以吸收亚
洲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二是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日元国际交易市场不发达,流动
性成本较高;三是日本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没有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短视行为,这反过来又
强化了本地区其他经济体对日本的不信任情绪。其三是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东亚货币联
盟。由于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表现出坚挺不贬值的独立风范,因此也有经济学家提出
东亚应当考虑建立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东亚货币区。众所周知,由于目前人民币还不能自由
兑换、中国还实行着严格的资本管制、国内金融形势并不乐观、人民币缺乏弹性汇率机制
等困难因素存在,因此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东亚货币区仍不是现实途径。
(3)采用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则先形成区域内子货币区,然后相互融合,最后是东
亚单一货币区的诞生。如果充分考虑到东亚区域主义的特色及东亚目前,则多重货币联盟
路径更符合东亚实际,较切实可行。采取多重货币联盟的形式涉及到如何确定区域内哪些
国家先形成子货币区,以及子货币区以何种形式或顺序过渡到最终的东亚单一货币区的问
题,下面一节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破题之法,寻找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路径。
4.2东亚建立最优货币的可能性
关于在东亚按何种方式建立多重货币联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Mare castellano(2000)认为应在文莱和新加坡己经建立的货币联盟的基础上发展东盟货
币联盟,再建立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省的货币联盟,以及日本、韩
国的货币联盟。白当伟(2002)认为在日本和“四小龙’’之间建立货币联盟是可行的一条途
径。李富有、于静(2004)认为,东亚地区在10--15年内有可能出现东盟货币区、日韩货
币区和中国货币区。
蒙代尔(Mundell 2000)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
洲货币区,即金融“稳定性三岛No①2001年10月16日,蒙代尔在北京大学再度发表了大
胆的构想——亚洲国家应考虑未来建立亚元共同货币区。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货币
合作进程开始起步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尽管如此,东亚各国是否具备组成最优货币
区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本节将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采用巴尤米(Bayoumi)
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的OCA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东亚是否具有建立最优货币区的
可能性。
4.2.1采用OCA指数法研究东亚组建最优货币区的可能性
Goto和Hamada(1994)研究发现,东亚国家间(除日本之外)像西欧国家间一样,在
主要经济指标如货币供给、利率、CPI和投资占GNP比率上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依据投资
变化测算的实际冲击,东亚比西欧更加对称;依据货币需求变化测算的货币冲击,东亚与
西欧显示出同样程度的对称性。Goto和Hamada得出结论,东亚满足最佳货币区(OCA)标准。
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1996)提出了一种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应
用,通过设立最优货币区(0CA)指数来评估一组国家是否适合组成货币联盟,并判断某
个国家是否符合加入货币联盟的条件,本文在第2章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巴尤米
(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的估计方程为:
SDle,FI-口+层.妨p咒-?y,)+f12DISSM盯+屈脚乞+屈SIZEo 式(2.1)
巴尤米和艾臣格林首先针对全球21个工业国之间的汇率、产出、贸易等进行回归,
然后利用回归结果进行样本外的预测,分别对1987、1991及1995年的0CA指数进行计算,
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1。这些国家可分成三组,即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删)的基本候选国、
正在向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姗)趋同的国家以及趋同性很小的国家。列在第一组是奥地
利、比利时、荷兰、爱尔兰、瑞士,这些国家在1995年的指数都小于0.025,这说明这些
国家与德国的经济差别很小;对于渐渐趋同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的一组包括瑞典、
意大利、希腊、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国家的指数在渐渐下降,至1995年已平均降为0.06;
趋同性很小的国家如英国,其0CA指数在1995时为0.089,与德国的经济差别很大。
表4.1欧盟主要国家和德国的0CA指数赢\邀1987 1991 1995
法国0.068 0.067 0.074
意大利0.070 0.065 0.059
①Robert Mundell(2000).Currency Areas,Exchange Rate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CEMA Working Papers
167.
23
英国0.099 0.094 0.089
奥地利0.008 -0.004 0.008
比利时0.003 -0.008 0.013
丹麦0.063 0.060 0.074
芬兰0.098 0.095 0.087
希腊0.053 0.054 0.054
爱尔兰0.043 0.036 0.02l
荷兰0.003 -0.008 0.007
挪威0.078 0.078 0.077
葡萄牙0.068 0.066 0.062
西班牙0.088 0.082 0.073
瑞典0.068 0.063 0.056
瑞士0.038 0.030 0.023
资料来源:Table 1,Eichengreen.B.And T.Bayoumi(1996),Ever Closer to Heaven?
An Opt imum-Currency—Area Index for European Countri es.
本文沿用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的研究方法,并根据早期最
优货币区理论的单一标准加上下列变量加以调整:(1)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2)两国利
率的差异。由于东亚国家中许多较细致的统计数据,TRADE,j和DISSM{『及要素流动的
数据残缺不全,所以贸易方面的数据用两国相对开放度(Openness)的值来代替。因此,
本文所构造的回归方程变为:
SD(eij)=o:,+flISD(?y,-?yJ)+屐sD(吗)+屈sD(吣)+屈sD(DPE?vE鼹口)+flsSIZEo
式(4.1)
其中,?),=DLOG(GDP)=LOG(GDP)一LOG(GDP一1),表示两国之间实际产量(用GDP代替)对数
变动的标准差;.妨(崛)表示两国通胀率的差异:sD(吣)表示两国实际利率的差异;
SD(OPENESSF)表示两国开放程度的差异;觋是用美元计算的两国GDP对数的平均值。
为了把这个模型应用于东亚地区,本文收集了东亚地九个经济体1985——2008年共
24年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九个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
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有关数据基本上取自中经专网的数据库。
24
另外,IMF的《国际金融统计》、《贸易方向统计》、联合国的《贸易统计年鉴》、《世界
经济年鉴》、《港澳经济年鉴》、《黄金海岸年鉴》等都是重要的数据补充来源。模型中没有
考虑东亚其他经济体的情况,原因如下: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虽为东盟成员国,但
是与东亚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显然太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也很低,对东亚是否组
建最优货币区影响相对不大;另外,由于东盟十国的完整资料难以获得,对东盟的很多分
析往往以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为主;文莱的经济
规模相对很小,虽然人均收入很高,但是经济规模太小,一旦东盟核心成员国组建最优货
币区,文莱自然也将加入;中国澳门的情况也是如此,一旦中国与其他国家组成最优货币
区,澳门自然也将加入;朝鲜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并且与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很
低;中国台湾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在国际上几乎没有政治空间,
不可能与其他国家结成货币联盟。
4.2.2东亚组建最优货币区可能性的实证结果和分析
根据本文所构造的回归模型,利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以下是1986—2004年
东亚九个经济体的初次回归结果:
SDE=-0.405274SD(?y)一0.246215刚引慨一o.032161IS【D小刀R+o.120361肋DPE?v:巴镕
(-3.318233)(-1.076382)(-0.132684) (2.305236)
+o.073186眺一O.813268
(7.134625)(-3.846251) 式(4.2)
R2=O.682914 S.E.=0.016253
公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字是t检验数,由式(4.2)可知,SDINTR的系数比较不显著
(-0.132684),将SDINTR这个变量去除之后,再次进行回归,其结果如下:
SDE=--0.409168SD(?y)-O.219685.sD,ⅣF£+o.12653815DDP巨:ⅣE:ss+o.072572SIZE
(.3.935162) (.2.361524) (3.851634) (10.62413)
-0.861649
(-7.653142) 式(4.3)
R2=0.651436 S.E.=O.014259
模型所保留的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的值均大于2,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拟合效果R2
达到0.651436,拟合效果较好,表明东亚地区比较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其中,SDGDP和
SDINFL的系数为负,表示实际产出冲击和长期通货膨胀率差异越大,各经济体放弃自主
汇率和货币政策的成本就越高,维护汇率稳定或实行单一货币的成本也就越高;
SDOPENESS和SIZE的系数为正,表示经济开放度和经济规模差异越大,汇率的波动性就
越低,则维持汇率稳定或实行单一货币的收益就越大。由于样本外的预测与结构式的稳定
性密切相关,所以本文沿袭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1996)的方
法,对1985—2003,1986—2004,1987—2005,1988—2006,1989—2008几段不同的样
本区间,分别做了回归,观察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如(?Y)、SDINFL、
SDOPENESS和SIZE系数,显著性基本上稳定。不同样本区间的回归结果当中肋(?Y)的
系数有随时间减小的趋势,而SDOPENESS的系数则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不过减小或者
增加的幅度都比较小。这一点跟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1996)
研究欧洲的结果不同,表明东亚国家的汇率变动越来越依赖于贸易,即开放程度的变化,
且由于亚洲没有统一的汇率机制,因此东亚国家难以在面临不对称冲击的时候稳定他们之
间的汇率。
为了对东亚货币合作可能性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也就是求出东亚国家彼此间
的OCA指数,必须根据回归结果预测样本外的汇率波动。而进行样本外的预测,首先就要
得到解释变量的预测值。本文利用1985_1996年的数据,得到了1997--2008年东亚各经
济体肋(?Y)和SDOPENESS的预测值,对于其他解释变量(SDINFL、SDINTR、SIZE)
本文采用其实际值代替。然后将得到的预测值和其他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带入回归方程
(4.3),就得到了东亚各经济体相互间1997—2008年的oCA指数,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2。
在预测过程中,当用开放程度差异的标准差做样本进行线性预测时,由于有些样本呈递减
趋势,所以很有可能得到小于零的预测值,因此被解释变量的预测值也可能为负数,这与
直觉不符。由于经济开放度和标准差都不可能为负值,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当其预测值小
于零时,本文以零代替。从表4.2可以看出,东亚经济体间的OCA指数总体上逐步减小,
显示随着各经济体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东亚地区货币和综合成本越来越小,因此,
该地区进行货币整合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与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
(1996)得到的欧洲各国与德国间的OCA指数的大小相比(见表4.1),东亚各国间的OCA指
数,有不少与欧洲经济趋同的一组国家间的OCA指数相近似(中马、港韩、印韩、菲韩、
菲泰),有一些甚至比这一组国家间的OCA指数还小(中菲、港新、印泰、马韩、马泰、
新韩、韩泰),这显示了东亚地区有一些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程度已经近似或者高于
欧洲国家彼此间的依赖程度,说明这些国家(地区)已经接近~个最优货币区,适合组建
货币联盟。
表4.2东亚9个经济体之间的OCA指数甚入芝竺1996 2002 2008
中港0.078 0.057 0.040
中日0.135 0.131 0.108
中韩0.085 0.072 0.041
中印0.095 0.093 0.091
中马0.061 0.042 0.036
中菲0.061 0.045 0.025
中新0.091 0.085 0.075
中泰0.092 0.086 0.072
港日0.052 0.083 0.077
港韩0.043 0.037 0.033
港印0.066 0.052 0.048
港马0.032 0.041 0.038
港菲0.045 0.061 0.067
港新0.081 0.031 0.023
港泰0.036 0.041 0.043
印日0.057 0.070 0.057
印韩0.076 0.031 0.025
印马0.072 0.054 0.046
印菲0.034 0.085 0.088
印新0.098 0.066 0.061
印泰0.074 0.022 0.015
日马0.072 0.096 0.074
日韩0.073 0.064 0.058
日菲0.095 0.068 0.055
日新0.047 0.067 0.057
日泰0.046 0.081 0.065
27
马韩0.068 0.033 0.018
马菲0.036 0.043 0.047
马新0.038 0.062 0.058
马泰0.072 0.021 0.006
菲韩0.049 0.035 0.028
菲新0.035 0.067 0.059
菲泰0.071 0.041 0.033
新韩0.038 0.028 0.023
新泰0.072 0.069 0.021
韩泰O.016 0.013 0.007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目前最成功的区域货币合作组织,欧洲从维尔纳计划(Werner
Plan)到欧元诞生耗费了30多年,其经验表明,甚至在高度一体化区域内,通向货币联盟
的道路仍是漫长的。东亚国家虽然已经开始积极加强合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
共同货币联盟的建立是基于区域成员国央行的绩效和管理以及区域政治与经济环境基础
之上的。与已有几十年历史的欧洲货币合作相比,东亚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东亚地区要
想实现货币一体化,最终组建货币联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4.3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路径分析
根据第二节的回归结果(4.3),可知东亚九个主要经济体OCA指数模型回归的R2为
0.651436,标准差为0.014259。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1996)
回归的R2为0.51,标准差为0.027。与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1996)
的回归结果相比较,本文的结果中,R2较大、回归方程式的标准差较小。拟合效果较好,
表明东亚地区比较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一些研究者已经为推进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走向
共同货币区提出了~些具体的对策。如巴尤米(Bayoumi)和艾臣格林(Eichengreen)、
Yuen(2000)等,他们主张,在东亚一些具备条件的次区域可率先建立次区域货币区。
Yuen(2000)基于潜在冲击对称性、地缘亲近性和社会文化相容性,认为东亚存在着三个亚
群,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台湾和香港。这些亚群可率先建立次区域货币区,
然后随着东亚各国或地区经济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在实现必要的前提条件、
取得充分趋同之后,可考虑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并成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
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力量在东亚地区一体化中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已经形成
或正在形成多层次的区域、次区域合作组织,如APEC、“10+3’’会议机制、东盟、日新自
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以及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自由
贸易区(拟议中)等。各次区域组织又相互合作同处于同一个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之
中,“大全套小圈’’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基本特色。据此区域货币合作的情况,本文将东亚
地区分为以下几个亚群,分别采用OCA指数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1)中、日、韩三国
(2)东盟十国
(3)东盟+日本
(4)东盟+中国
(5)中华货币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
4.3.1东亚五个亚群的实证结果
(1)中、日、韩三国的实证结果
采用OCA指数方法,根据本文构造的回归模型,利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以下
是1986--2004年中、日、韩三国回归结果:
SDE=O.007312SD(?Y)一0.000173SDINFL+O.000162SDINTR
(3.431625) (一3.615244) (1.561345)
+0.004612SDOPENESS+O.004821SIZE—O.01 1286
(1.938244) (4.382516)(-0.716031)
R2-0.629145 S.E.=0.047219 式(4.4)
公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字是t检验数,由式(4.4)可以看出,SDINTR和SDOPENESS的t统
计量都接近于2,其他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的值都大于2,说明t检验比较显著;R2表示拟
合度,R2达到0.629145,拟合效果较好。表明中日韩三国接近一个最优货币区。
以1986--2004年的回归结果试(4.4)为基准,分别求出中、日、韩三国彼此间的OCA
指数。本文利用1985--1996年的数据,先行预测1997—2008年中、日、韩三国的SD(?
Y)和SDOPENESS,然后将得到的预测值和其他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带入回归方程就得到了中、
日、韩三国相互间1997--2008年的OCA指数,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3。
29
表4.3中、日、韩三国间的OCA指数
1996 2002 2008
中日0.224 0.192 0.162
中韩0.141 0.094 0.082
日韩0.105 0.076 0.068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2)东盟五国的实证结果
根据OCA指数模型,利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以下是1986—2004年东盟五国
的初次回归结果:
SDE=一0.27265 1 SD(?Y)+0.000 152SDINFL+0.1 90246SDOPENESS
(-1.953484) (O.129461) (5.816522)
+0.010716SDINTR+O.125913SIZE—1.395162
(2.610832) (7.315925) (一6.025152)
R2=O.851632 S.E.=0.019524 式(4.5)
公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字是t检验数,由式(4.5)可知,变量中SDINFL的系数比较不显著
(0.129461),去除这个变量之后的回归方程为:
SDE=一0.262523SD(?Y)+0.010924SDINTR+O.192514SDOPENESS
(-2.925634) (2.716523) (6.165235)
+0.123851SIZE一1.425153
(7.845514)(一6.824515)
R2=0.882532 S.·E.=0.018925 式(4.6)
t统计量的值都大于2,可知t检验比较明显;拟合度R2=0.882532,可知拟和程度很好。
说明东盟五国已经构成一个最优货币区,适合组建货币联盟。根据式(4.6),求出东盟五
国彼此间的OCA指数。本文利用1985—1996年的数据,先行预测1997—2008年东盟五国
的SD(?Y)和SDOPENESS,然后将得到的预测值和其他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带入回归方程就
得到了东盟各经济体相互间1997--2008年的OCA指数,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4。
表4.4东盟五国间的OCA指数
1996 2002 2008
新泰0.084 0.089 0.087
新马0.075 0.062 0.053
新印0.081 0.074 0.066
新菲0.074 0.069 0.073
泰马0.032 0.015 0.004
泰印0.035 0.017 0.016
泰菲0.049 0.035 0.030
马印0.061 0.055 0.048
马菲0.053 O.05l 0.058
印菲0.081 0.086 0.094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3)东盟五国+日本的实证结果
根据OCA指数模型,利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以下是1986--2004年东盟五国+
日本的回归方程:
SDE=一0.352143SD(?Y)+O.001724SDINFL+O.007875SDINTR
(-1.456382) (0.981462) (1.195136)
+0.105173SDOPENESS+O.103514SIZE-I.161542
(2.962145) (4.602541)(-3.725413)
R2=O.581463 S.E.=0.028413 式(4.7)
公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字是t检验数,式(4.7)可知:t检验比较显著;R2=0.581463,拟
合效果较好。表明东盟+日本接近一个最优货币区。
以式(4.7)为基准,求出东盟五国+日本彼此间的OCA指数。本文利用1985--1996
年的数据,先行预测1997--2008年东盟五国+日本的SD(?Y)和SDOPENESS,然后将得到
的预测值和其他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带入回归方程就得到了东盟五国+日本各经济体相互间
1997—2008年的OCA指数,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4
表4.4东盟五国+日本之间的OCA指数
1996 2002 2008
日新0.080 0.064 0.058
日泰0.097 0.082 0.074
日马O.112 0.097 0.083
日印0.081 0.064 0.063
日菲0.083 0.069 0.062
3l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4)东盟五国+中国的实证结果
根据OCA指数模型,利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以下是1986--2004年东盟五国+
中国的初次回归结果:
SDE=一0.195869SD(?Y)一0.000291SDINFL一0.004425SDINTR
(-1.450125)(-0.198425)(-0.106125)
一O.079254SDOPENESS+0.026102SIZE+0.036142
(-1.296524) (1.594215) (0.138152)
R2=O.532451 S.E.=O.014251 式(4.8)
公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字是t检验数,由式(4.8)可以看出,变量中SDINFL和SDINTR的
系数比较不显著,去除这两个变量之后的回归方程为:
SDE=-O.231254SD(?Y)一0.057146SDOPENESS+O.033254SIZE一0.087254
(-1.742516)(-I.149254)(2.182541)(-1.392514)
R2=0.572541 S.E.=0.024152 式(4.9)
由式(4.9)可以看出:t统计量的值都大于1,可知t检验比较显著;R2=0.572541,拟合
效果较好,表明东盟五国与中国比较适合组建一个最优货币区。
以式(4.9)为基准,求出东盟五国+中国彼此间的OCA指数。本文利用1985—1996
年的数据,先行预测1997--2008年东盟五国+中国的SD(?y)和SDOPENESS,然后将得到
的预测值和其他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带入回归方程就得到了东盟五国+中国各经济体相互间
1997--2008年的OCA指数,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4。
表4.4东盟五国+中国之间的OCA指数
1996 2002 2008
中新O.113 0.092 0.084
中泰0.097 0.089 0.086
中马0.064 0.043 0.042
中印0.103 0.099 0.096
中菲0.076 0.061 0.034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5)中华货币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的实证结果
为了把模型应用于中华货币区,本文收集了台湾、澳门1985--2008年的数据。但由
32
于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本文在对汇率变动的估计中只选取了GDP、开放程度和通货膨胀的
相关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而舍去了利率。所以,这一部分的回归方程变为:
∞(勺)=口+屈.妨(?yf-?y,)+f12SD(INFL:|『)+f13SD(OPENESS{,)+8,SlZE;j 式(4.10)
根据此方程,利用利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以下是1986--2004年中华货币区的回
归结果:
SDE=-O.20625SD(?Y)一0.00 1 3 1 5SDINFL一0.009979SDOPENESS
(-1.280125)(-0.962541)(-0.282415)
一O.035635SIZE+0.482541
(-5.761852)(7.965241)
R2_O.935241 S.E.=0.059254 式(4.11)
公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字是t检验数,由式(4.11)可以看出:t检验比较显著;R2=0.935241,
拟合效果非常的好,表明中国大陆同港、澳、台地区非常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
以式(4.11)为基准,求出中货币区彼此间的OCA指数。本文利用1985--1996年的
数据,先行预测1997--2008年中华货币区的SD(?y)和SDOPENESS,然后将得到的预测值
和其他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带入回归方程,就得到了1997--2008年中国大陆同港、澳、台
相互间的OCA指数,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5。
表4.5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OCA指数
1996 2002 2008
大陆+香港0.041 0.041 0.031
大陆+台湾0.102 0.081 0.053
大陆+澳门0.037 0.028 0.017
香港+台湾0.082 0.057 0.034
香港+澳门0.047 0.027 0.014
台湾+澳门O.231 0.134 0.092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4.3.2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中、日、韩三国的OCA指数,呈明显递减趋势(见图4.1),但是数据都很大。说明中、
日、韩三国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较高。其中,与中韩、日韩关系相比较,中国与日本
的关系相对没有那么密切,这可能跟中国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和中国与日本经济差
距较大都有关系。另外,近两年来中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也可能间接的促成了
33
这种结果。
图4 1中、日、韩三国OCA指数的时间趋势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东盟五个主要国家间的OCA指数有的明显下降,有的明显上升,有的比较稳定或略有
上升的趋势(见图4.2)。其中,泰马下降得最多,印菲上升的最多:泰马和泰印的OCA指
数已经小于欧洲主要国家中同德国间的OCA指数最小的一组;新泰是OCA指数蕞高的一组
国家,其大小同欧洲国家与德国间OCA指数最大的一组——英德间的OCA指数相等。这表
明东盟各经济体问的经济差别已经同欧盟在1995年的情况相接近,因此,这些国家比较
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
图4 2东盟五国0c^指数的时间趋势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慝一~鹃
田4 3东盟五国+日本OCA指数的时间趋势
资慝㈦料来源:作者卜根沁据计算结果编≤制吲i忙霾到碉Il
l。——199—6——2—002——i2008 0 时间
图4 4东盟五国+中国大陆0c^指数的时间趋势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日本和中国大陆与东盟五个主要国家间的OCA指数均是在减小(见图4 3和圈4 4),
但中国同东盟五国间OCA指数的递减趋势更为明显。这显示了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的经济水
平日益上升,中国与东亚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尤其对于近年来正紧锣密鼓
进行的“i0+i”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更是提供了经济的论证。由此我们看出,
在东亚货币合作的长期发展趋势中,日本和中国均具有成为东亚货币合作领导者的可能
性。但是,与欧洲国家同德国间的OCA指数相比,日本和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国家间的OCA
指数还比较大,说明目前日本和中国同东盟进行货币整合的成本仍然较高。
关于中华货币区的问题,由表4 5和固4.5的结果看来,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0CA
指数明显呈递减趋势,而且除台湾与澳门的数据之外,所有其它数据都较小。这显示了中
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适合进行货币整合,组建最优货币区。
图4 5中国大陆+港、澳、台∞^指数的时间趋势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计算结果编制
4.3.3结论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东亚各国间0CA指数随时问呈递减趋势,表明东亚各国间经济关系非
常紧密,贸易依存度很高而且目益增加。如果东亚地区能够成功推进货币一体化,组建货
币联盟,不仅可以太大降低成员国之间的金融交易成本,还可以降低东亚企业的成本,改
善经济环境,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与融合。所以,虽然目前东亚地区建立
最优货币区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随着东亚经济合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克服这些困难
和障碍,组建最优货币区,实现某种形式的货币联盟是非常有可能的。
从路径选择上说,东亚地区可先从几个次区域开始,进行货币合作,随着东亚经济合
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然后逐步扩大,最终包括整个东亚。本章将东亚地区分为几个亚
群进行了实证的分析,最有潜力进行货币合作的地区是东盟、中华货币区、东盟+日本、
东盟+中国这四个次货币区域。其中中国和日本均具有与东盟进行整合的可能性。至于那
个国家会最终在东亚货币合作中起到主导作用.那还要视东亚与国际经济、政治发展形势
以及各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的诚意和决心而定。而中日两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较大,近年经济贸易领域矛盾增多,加上政治、历史、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两国当
前进行货币整合,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能性不大,进而也将影响到中、日、韩三国整体的
货币整合。从货币合作的形式上看,东亚有必要以更加制度化的货币一体化安排作为长期
目标。
36
第5章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
5.1中国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5.1.1改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弱势地位需要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上415以上的外汇交易用美元进行,近一半的出口额以美
元结算,各国官方储备中美元的比例从1990年的112增加到2005年的2/3。而众多发展
中国家的货币(包括人民币)在与西方货币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严重劣势。人民币的弱势地
位对中国国内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损失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竞争中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主要是铸币税的缴纳。现代信用货币的最大特点就是货币表现形式同货币价
值基础相分离,每一个发行法偿货币的政府都可以不需任何补偿地用纸制货币向自己的居
民换取实际经济资源,从中攫取发行货币所产生的特定收益。这部分由货币发行主体垄断
性地享受“通货币面价值超出生产成本’’的收益,就被定义为铸币税(seigniorage)。铸
币税是源于货币创造而获取的财政收入,本质上是政府当局拥有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而发行
货币取得的收入。一般而言,这种收入几乎是无成本的,其成本仅限于涉及、发行和保管
货币所需要的支出。当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货币持有人范围就从居民扩大至非居
民。于是,货币当局所获得铸币税收益不仅来自于居民的货币持有额,也包括非居民持有
部分。非居民持有国际货币无非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钞形式,一种为中央银行所拥有的该
货币储备资产。其中,非居民现钞持有比例极为有限,而且从来源上来看属于居民所持货
币流出而形成的,这部分铸币税收益在国内铸币税收益中已有所反映。而作为一国官方国
际储备资产,并未离开发行国银行体系,属于货币国际化所引起的国际货币供应。由此,
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国际货币发行国银行体系中由其他国家央行持有的新增储备资产定义
为国际铸币税收益。
从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使用的主要币种及其所占比例(见图5.1)中可以
看出,人民币处在国际货币竞争的弱势地位。因此,我国就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但是,另一方面,储备外汇对我国来讲,就是向这些币种的货币发行国缴纳的国际铸币税。
截止到2008年1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0亿美元,这构成了弱势人民币造成的
37
直接经济损失。
图5 1中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货币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无法直接用于国际交易,因此它们必须将自己收入
中的一部分以美元等国际货币形式持有,在币种转换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就要付出手续
费、咨询费等相关费用。这部分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相比,金额更为庞大,也更难以估算。
(2)汇率制度选择困境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但是,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汇率制度。尽管现行人民币
汇率制度存在一定优点,但在中国逐步走向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固定的盯住汇率串幢日益
显露出许多弊端:首先,固定的名义汇率,使人们只能接给定价格进行外汇交易。这种价
格可能会丧失其真正的经济意义,阻止了经济的均衡调整,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其次,
应付冲击的能力较弱。冲击发生时名义汇率固定,那么实际汇率就很难达到均衡。频繁的
调整不仅增加了市场对经济的不良预期,而且这种不连续调整比浮动汇率下的连续调整更
加具有破坏作用。第三.削弱了本国货币政策效果。由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从属地
位,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必然要处于美国等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指挥之下.而发达国家与我
国的经济周期并不同步,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脱离本国经济实际,降低了宏观调节的效率,
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同时,中国不能直接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因为:一方面,我国担心贬值的紧缩效应,
也害怕升值可能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增长造成损害(Guil]ermo A Calvo,1999;
38
Carmen M.Reinhart,2000);另一方面,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了我国政府一个重要启
示,即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本国货币免受外部冲击。塞驰(Sachs,1998)认为,单一货币
联盟是现行汇率制度下获得稳定的途径,几个国家在货币领域的密切合作,会形成更加一
体化、更具流动性的区域资本市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这些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
家在国际货币领域中的竞争实力。因此,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使人民币成为在次区域
内逐渐被其他国家接纳,对中国经济而言,这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5.1.2发展中国经济需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
中国是一个东亚大国,积极参与东亚的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中国的利益。近
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见图5 2,5.3)和外国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东亚地区。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东亚货币台作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加强,中国与东亚各国或地区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关联越来
越密切。截止到2008年,来自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
的70 04%。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可以在许多方面受益。在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浪潮
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不受外部影响和干扰的独立发展。各国可以从市场扩大、技
术扩散和资本流动方面深受裨益,但也比过去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尽管
中国是一个部门齐全、经济多样化的大国.回旋余地较大,但随着经济对外依存度的不断
加深,外部世界包括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据日本财务省统
计,中国已经替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日本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
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rolij是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
额仍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311 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东盟成为我国第五太贸易伙
伴。在相互投资方面更加突出,日本是第一对华投资大国,中国也是韩国第二投资对象国。
前十位出口市场

香港
匿5 2中国对外贸易莉十位出口市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美国
前十位进口来源地
5 3中国对外贸易前十位进口来源地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罾海关统计
外向态势的中国经济需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中国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
用商品和劳务的流动规模还是用资金流动规模来衡量,中国经济的外向态势已经形成。中
国的出口总额已经从1978年的97 5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14285,5亿美元。进口
总额则从1978年的108.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1330.9亿美元如图5 4所示,中国成
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日趋巩固,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吸引
对外投资方面,200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是世界
上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国家。
图5 4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我国对外贸易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要素流动性加强、
产品多样化必将是个趋势,推动货币联盟无论是按麦金农的“经济开放度”标准,凯南的
“产品多样化”标准,还是按蒙代尔的“生产要素流动性”标准分析都有其合理性。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有助于增强中国抵抗金融冲击的能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虽未对
人民币形成直接冲击,但由于东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削弱了中国产品在货币贬值国以
及第三国的竞争能力,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使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在1998、1999
连年连续下降,出口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同期,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协议金
额和实际金额也连续两年下滑,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慢。因此,中国经济和东亚经济在
很大程度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使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积极参
与东亚货币合作,通过一系列货币合作的制度安排如在危机时的救助机制等可以降低周边
经济体的金融风险,是我国增强抵抗金融冲击的较好选择。另一方面,经济的高度相互依
赖使得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与其他国家的可能反应密切相关,一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必须充分
考虑其他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国通过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定期协调彼此的宏观经济政策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外溢效应带来的政策失效。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在近几年会
面临广泛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重组、外部市场重新定位等诸多方面的挑
战,进口增长可能会大大加快。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应当为可能出
现的调整中的动荡和外部冲击做好各种应对准备。这其中,推进东亚地区建立一个有效的
货币合作机制,利用集体力量提高自身的抗风险冲击能力,是中国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的
战略抉择。
最后,中国还可以通过参加东亚货币合作,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进程,可以促使人民币尽快成为亚洲的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并实现成为国际关键货
币的目标。
5.2人民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分析
根据本文第4章的结论,最有潜力进行货币合作的地区是东盟、中华货币区、东盟+
日本、东盟+中国这四个次货币区域。从中国的视角来考虑,面临两个选择:到底是先选
择建立中华货币区,还是先建立东盟+中国货币区,以下就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5.2.1中华货币区
中华货币区即是包含港澳台和大陆的货币区。当前大陆、港、澳、台在经济交往不断
深入,越来越成为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成立自由贸易区已是水到渠成。在大陆与香
41
港和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签署以后(CEAP),两岸三地的经济合作与融合不断加强,事
实上已经实现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在市场统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可以考虑货币统一,
或者以人民币为统一货币,或者创造一种新的货币。
首先,香港和澳门已经具备了货币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从货币层面上看,由于澳门实
行与港币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两地间的汇率相当平稳,利率水平也基本上随美国利率的变
动而变动,在财政预算的趋同标准上,两地不存在财政赤字,不会影响到货币的稳定,虽
然两地的物价指数差别较大,但物价水平及其波动正趋于接近。从实物层面上看,两地的
人均GDP相差不多,经济增长速度较为接近,经济结构完全相同,都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两地的失业率也几乎相同,两地又都是高度开放的地区。从现实基础来看,两地具有共同
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制度,这创造了两地货币统一的基础。同时,港币在澳门地区
广泛流通的现状也为两地货币统一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因此,两地已经具备了货币统一的
经济条件和现实基础,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实现货币的融合。
其次,人民币和港币正在逐步融合。由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在文化传统和地理位置等方
面较为接近,两地的贸易和投资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大陆己成为香港首要的贸易伙
伴,而在东亚地区,香港也己成为大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港币和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
正逐渐形成,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港币的民间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在香港的也
已被称为“欧洲人民币",因此,港币和人民币之间正在不断融合。中国内地、香港、澳
门在内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中华
的传统文化背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也会成为货币统一的一个有力推动。台湾问题则随着
两岸经济与政治交往的加深,在获得政治上的共识后实现覆盖两岸的中华货币区。
5.2.2东盟+中国货币区
(1)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受金融危机影响,东盟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低迷。亚洲开发银行日前预测,今年亚洲发
展中国家经济体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由2008年的6.3%降至3.4%,为上世纪90年代亚洲
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日前表示,印尼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
于原先估计的4%至5%,仅能达到3%。受伤最重的是出口贸易,据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显
示,仅今年1月份的出口总额就较去年同期下降36%,创1986年以来下滑幅度之最。另据
印尼科学院最近预测,印尼今年失业率将达9%。
在东盟的其他国家,金融危机也带来巨大的影响。数据显示,.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
42
的泰国2009年前两个月,泰国工业生产指数缩减20.5%。出口额减缩18.4%,遭遇了1997
年以来的最大幅度下滑。制造业的严重萎缩导致失业率迅速攀升。据泰国泰华农民研究中
心4月6日的研究报告预测,失业人数可能从2008年的51万人,飙升到今年的150—170
万人,失业率提高到4%-4.5%,接近于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水平。另根据马来
西亚央行预计,2008年马来西亚经济实际增长4.6%,但2009年经济增长却在-1%至1%之
间,失业率将会上升到4.5%,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将由去年的4.8%上升到
7.6%。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盟别无选择,唯有在扩大共识、凝聚力量的基础上,深化“10+1"
如“东盟+中国"的合作,共同抵御危机。
(2)中国与东盟之间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具体体现在:
第一、资源结构互补。东盟大多数国家农、林、水、矿、畜产品资源都很丰富,如越
南的煤矿、磷矿、石油储量都十分巨大。但是他们目前急需更多的工业制成品,而这正是
我们可以提供的。这样就形成了资源结构的互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使得资源
的交换会更便利,而且各种限制的放宽以及关税的调整使得交易会更加容易和频繁。
第二、商品结构互补。从当前中国边境贸易的情况来看,东盟大多数国家对我国商品
的需求绝大多数为国内相对过剩且在毗邻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轻工、纺织、农产品、
机电等产品为主,进口则以钢材、废旧金属、木材、化肥、天然橡胶、能源、食品等资源
性产品为主。
第三、技术结构的互补。东盟大多数国家(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的工业基础
薄弱,设备和技术相当落后,资金短缺,工业生产不景气,产品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
造成产品结构单一,且主要以农矿初级产品为主。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措施,西南各省可以更
方便更好地在贸易区内投资设厂,从而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和带动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东盟国家也可以得到更便利的技术支持。这样就达到了互惠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进行比较,两个方案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存
在着一定的困难。中华货币区的建立面临着大陆和台湾的统一障碍,而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则面临着中国与东盟成员在领土争议、信仰差异等方面的矛盾,相互间还有很多疑虑和戒
心。此外,各国对货币合作的要求和期望也就不同,都希望更多、更快地从合作中受益,
对付出的接受程度却是非常低,即普遍表现出一种典型的“搭便车"心态,这些都影响了

中国和东盟货币合作的进程和成效。
43
第6章东亚货币合作设想:中国视角
对于中国如何参与东亚货币合作,最大限度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上一章提出了两
个较为理想的方案。本章将从中国的视角提出一个具体实施的设想:一方面从应对当前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角度出发,中国应支持成立亚洲货币基金,提高东亚各国和
地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另一方面设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即把中华货币区的
实现作为短期目标,把中国+东盟货币区的实现作为中期目标,把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亚洲
单一货币作为长期目标。如下图所示:
6.1应对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建立亚洲货币基金
蒙代尔曾在其演讲中指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可以被认为是迈向亚洲货币一体化道
路的一部分,它将是亚洲迈出的一大步,将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建立更好的政治关系起到
催化剂的作用,并最终导致亚洲单一货币。’’(Mundell,200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IMF对亚洲国家的援助姗姗来迟并伴随诸多苛刻条件,
在处理方法上的不当,坚定了亚洲部分国家自力更生、加强区域间货币协调与合作的决心。
但由于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亚洲区域货币联盟
目前还不具备现实基础。相对而言,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宏观导向机构则更具现实性。亚洲
货币基金正是作为这样的一种机构被提出来的。这一构想得到了亚洲部分国家的积极支
持,1998年8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时向我国领导人表示,希望中国支持筹组亚
洲货币基金,以应对未来的区域性金融动荡。2000年3月,菲律宾前财政部长艾斯塔尼斯
洛表示,在这年的亚洲国家外长与经济部长联席会议上,促请美、日、中等国考虑这一议
题。中国在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之初曾表示过强烈的反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
国亦意识到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重要意义而持支持的态度。被普遍认为是迈向“亚洲货币
基金"跳板一“清迈协定”的签订,更反映了东亚各国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决心。由此可
见,现阶段推行亚洲货币基金应是亚洲各国理智而现实的选择。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目前中国仍是一个地区经济强国,
还算不上是世界经济大国,与日本相比仍处于相对劣势。而且我国经济的规模,以及在世
界贸易和投资中的比重,使得我国还不具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人民币还未实现完
全的可自由兑换,因而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既是中国的现实利益需要,也是中国推进亚洲货
币统一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亚洲货币基金的进程,其实已经自1998年的“新宫泽构想"开始启动。1998年1月,
日本提出建立亚洲基金的倡议,并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提供了贷款援
助,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提供了贷款担保。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在泰国清
迈达成“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清迈协议”,其未来目标是建立更大的“亚洲储备
基金"。2005年5月,东盟+中日韩财长宣布,对强化“清迈倡议"达成一致:建立集体
决策机制和共同的救助启动机制,将各国承诺的395亿美元双边互换资金自动扩大到790
亿美元。2007年5月,东盟+中日韩财长决定建立一个自行管理的储备池,允许参与国在
自行管理自身储备的同时,将一定比例的储备设定为储备池专用。储备池的设立,在技术
层面将“清迈倡议"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中日韩三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于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非正式会谈,商讨成
立外汇储备基金以共同应对不断扩散的国际金融危机。韩国方面在会后透露,与会13国
领导人一致同意,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成立总额高达800亿美元(约合5464亿元人民币)
的外汇储备基金,以维持本地区货币稳定。据称,该基金约80%将来自中日韩三国,其余
20%则由东盟10国分担。
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建立,是实现“清迈倡议"多边化的重要步骤。与之配套的措施,
45
如共同决策机制和共同基金启动机制的建立,以及必要的监督实体的产生,将使“清迈倡
议"真正制度化。如果后续措施推进顺利,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将起到类似货币基金的作用。
届时,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将水到渠成。这将为本地区更高层次的货币合作提供平台。
6.2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设想
6.2.1短期目标:实现中华货币区
在两岸四地之间建立货币联盟,以统一的“华元’’带动亚洲货币合作。中国可以华人
经济圈为基础,构筑人民币为亚洲区货币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所谓“华人经济圈”,
按一些学者的定义,有几种组合:一是“大中国经济圈”,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
澳门(即两岸四地);二是“亚太华人经济圈”,即在前面的组合上加上新加坡、印度尼西
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华人影响力相当强的国家;三是全世界所有华人经
济组合。“华人经济圈’’的问题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为人们所广泛关注,世界银行及IMF
的经济学家们在正式的报告中也曾多次使用这一提法(Chinese Economic Area),并预言
该经济圈将是全球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5700万海外华人,遍布了世界60多个国家,其中85%在东南亚,
美国加州拥有华裔达100多万,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社区(乐后圣,2002)。欧元启动
后人们对“华人经济圈”问题更加关注,甚至提出了“华人货币区”的构想。从EMU成员
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对外贸易的相互依存性、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似性等方面,给我们启
发,在传统文化更为一致、经济互补性更强的“华人经济圈’’应该可以进行货币方面更密
切的合作。
由上述三个层次的华人经济圈来看,最大的外圈,即全球华人经济圈根本不存在货币
合作这个问题,因为海外华人在大多数所在国家处于极少数地位,不可能左右所在政府的
货币改革与政策决策;在中间圈,即亚太华人圈,可以设想或期待的是通过华人同文同种
的有利条件,加强相互之间的投资和贸易联系,以此促进本地区各国或地区经济的共同繁
荣。以最里层的“大中国经济圈’’,即两岸四地为核心,设想相互之间结成货币联盟并非
十分遥远。两岸四地之间由于经济内聚力结合度高,社会内聚力强,具备实现金融合作、
建立统一的华元通货圈的经济基础。
由于政治方面的变数,可以进一步设想为先建立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三地货币
联盟”,建立“人民币区”。然后再考虑通过建立统一主权下的“华元区",将台湾纳入进
来,实现两岸四地利益最大化,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另一方面,从经济实力角度分
析,两岸四地联合起来实力与日本相当,共同的华元将比单独的人民币、港币、台币、澳
元有更强的实力与日元抗衡。
6.2.2中期目标:中国+东盟货币区的实现
1.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TA)是这样一个区域:各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商品贸易的关税壁垒,商品
可在区域内完全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持各自的关税结构,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
国征收关税,其基本特点是用关税措施突出了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的差别待遇。
因为FTA创立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如果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所使用的货币
不稳定,就会背离FTA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初衷,所以FTA成员国相互间的汇率协调
以及使用统一的货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可见,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不仅为区域内的货
币合作打下基础,而且必然会创造出区域内货币合作的需求。
2.争取人民币成为中国+东盟货币区的核心货币
人民币同日元一样,短时期内无法转变为国际货币,但其国际区域化、周边化、东亚
化的进展顺利。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可靠,国际信用良好,人民币在一些周边国家流通,
且享有“小美元"的美誉。
目前接受人民币境外流动的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体:第一类经济体,是指在边境贸
易中已经使用人民币,或人民币已经在全境或局部通用的经济体;第二类经济体,实质己
经接受人民币存款或将来十年有希望接受人民币的经济体;第三类经济体,是指与中国有
密切经贸往来的、有人民币储备需求以及民间可能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经济体。在东盟10
国中,缅甸、越南、泰国属于上述第一类,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属
于上述第二类。第三类,其他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币境外(东盟)流动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成为
中国+东盟货币区的核心货币的可能行会越来越大。这个阶段实现的时间预计在2020一
2025年。
6.2.3长期目标:建立以人民币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
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经济学家鲁迪·登布森教授在德国《明镜》周刊发
表的文章中曾经指出:20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将肯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种货币。在南美
和北美,美元将通用;在亚洲,中国的人民币将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其余地区欧元
47
将成为主要货币。
(1)中国经济总量是人民币成为单一货币核心货币的基础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已进入全面、快速工业化阶段,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进行超
长期预测,到2050年中国GI)P总量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人均约为1.1万美元,经
济总规模居世界各国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许宪春,2002),200卜
2050这50年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基本趋势是逐渐缓慢下降,50年的
平均增年率为5.8%。其中,2001--2010年为8.1%;201 1—2020年为6.4%;202l一2030
年5.4%;2031--2040年为4.9%;2041--2050年为4.3%。
(2)一国货币在世界上的地位,与该国出口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份额有直接
关系。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将更有助于中国经济以无可媲美的速度在不久的
未来整合成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曾指出,中国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能在10年内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目前,
中国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中排第二位,其吸收到的外资占所有发展中
国家的三分之一。
人民币成为亚洲单一货币的核心货币的具体想法是:重新建立全新的亚洲中央银行。
现有的亚行组织之所以不能成为亚洲中央银行,是因为它实行的是基金份额制,投票权、
决策权基本上取决于各国所认缴的多少,这使它无法摆脱大国的控制。主张建立新的亚洲
国际金融组织,充当亚洲中央银行的职能。这个组织不要资本金,因为中央银行是无须资
本金的。它独立于任何国家,其决策运作机制类似于现有一些国家的高度独立的中央银行,
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自己的货币政策,它的首要职能是稳定物价,以此推进亚洲经济的
增长。由亚洲中央银行发行亚洲通货。亚洲通货是亚洲地区各国的通用货币,也是唯一合
法的货币。由于现代货币是完全的信用货币,无须货币发行准备,所以根本用不着各国认
缴资本金。亚洲中央银行完全根据世界经济增长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决定货币发行量规模。
通过亚洲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亚洲货币,实现统一的关键是在亚洲各国推行货币政策
的独立化过程,严格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界线,限制货币政策向财政直接融资,促
进各国相互开放市场,加快亚洲统一市场的形成。但是,亚洲走向联合和货币统一的路途
将是十分漫长的,欧洲从提出并建立煤钢联营到实现货币的统一总共花费了47—48年时间。
亚洲在实现货币统一将遇到比欧洲更多,更难以克服的障碍,所以单一货币的实现将会在
2050—2060年。
6.3我国为实现单一货币应创造的条件
6.3.1加强同东亚地区各国的经贸往来与合作
(1)中国要加强与日本、韩国的贸易合作。中国和日本是本地区的大国,两国国民
生产总值(GDP)占东亚的83%,人口占东亚的70%,对东亚向何处去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
影响。中日在区域合作中是互补的。中国的优势一是地理上位于东亚中心,与近20个亚
洲国家接壤或隔海相望,有较深的地缘和文化联系。二是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丰富的
劳动力资源,三是科技和工业开发水平比较适合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日本的优势
一是经济总量占东亚的60%,具备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能力,二是与东亚各国有着传统的产
业分工和贸易投资联系。我们双方完全可以在东亚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进而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与其它东亚国家一道寻求互利共赢。中国应在这一进程上与日本加强协调。
(2)在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及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东亚国家货币金融方面
的合作。具体措施就是积极倡导东亚各成员财政和中央银行对话的机制化,目的是通过平
等的磋商来协调解决成员之间的政策冲突,建立安全的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货币金融
相互救援体系。为此,中国有必要在金融监管的透明度、金融政策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
政与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官方共同行动等方面同区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寻求共识。
(3)在外交政策方面,由于东亚特殊的社会、文化、宗教环境,合理的外交政策是
维护良好经济金融合作的先决条件。首先,要进一步完善“10+1"机制,消除在东亚国家
中“中国威胁论”的影响。采取领导人互访,签订互助协议等方式,宣传中国的外交政策,
声明中国既不想称霸,也反对一切国际霸权主义。其次,在“10+3"框架下,可以考虑通
过加强中、日、韩之间的对话和联系,强化“10+3"的机制和作用。中国应保持务实、谨
慎和协调的态度,增强各方的共识,以最终实现东亚经济金融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6.3.2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
首先,要稳步推进国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稳定国内经济金融秩序,加深金融市场的
深度,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进一步缩小与周边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建立健康稳定的
金融体系做足准备;
其次,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要提升产业结构,避免与东盟各国发生恶性竞争。我国
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基本属于互补型,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构性产
品。因此,我们要提升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尽量减少与周边国家的产业趋同
和产品趋同。
最后,要争取早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结合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未来
良好预期,逐步放松国内资本项目外汇的管制,适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汇率
选择上应注意消除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压力,在经常项目保持顺差的情况下改善自身的外
汇储备结构,防范汇率风险。
6.3.3积极推进中华货币区的建设
目前,我国是四币共存:人民币、港元、澳元和新台币各司其职,不利于两岸四地各
级市场的整合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必须采取措施完成中国货币区建设。必须加快启动由
两岸四地共同组成的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内相互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对外仍
保留各自独立的经贸机制,使两岸四地间要能够无障碍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
在台湾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过程存在的阻力较大,可在中国货币区内再划分更小的次区
域,比如,可以从香港、澳门入手一步一步展开区内的融合。
实际上,随着各项政策的放宽和自由贸易的扩大,两岸四地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在
客观上增加了这一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汇率安排上看,中国香港、澳门、
内地实行的都是美元联系汇率制度,且三者近年来的汇率波动幅度相对稳定,这为货币合
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同盟必然要求货币合作,经货同盟必然导致政治的合作与同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演进必然导致货币合作,最终将台湾纳入中国货币区,不仅可以完成中
国货币区的建设,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创造了条件。
6.3.4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第一,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去补偿经济上的不足。通过实行稳
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升人民币的公信力。有意识地推进
人民币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便利程度,逐步提高人民币使用的规模,
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
第二,扩大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业务,增设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人民币的国际化
需要金融机构经营的国际化,在东亚其他经济体增设分支机构,接受人民币存款,为人民
币的海外存放、流通、转换提供保证。
最后,建立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打造国际性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连接国内金融
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环节,可以实现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直接融合,在
各项条件上,上海都已具备,完全可以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而香港则可以建立成为
人民币离岸中心。
参考文献
【1】Barry Eichengreen&Ricardo Hausmann.Original Sin.The Road to Redemption[R].Paper
presented to a conference at the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Novernber2002
【2】Francisco Paolo.New Views on OCA Theory:What is EMU telling us[R].ECB Working
Paper April 2002
【3】Frankel Jeffrey A.Verify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J].Development Economics,February
2001 .
【4】Grace Juhn and Paolo Mauro.Long—mn 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 :A Simple
Sensitivity Analysis[R].IMF Working Paper 02/1 04,June 2002
【5】Guillermo A.Calvo&Carmen M.Reinhart.Fear of Floating[R].NBER Working Paper
No.m7993,November 2000
【6】Ivan Tchakarov.The Gains fro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Revisited[R].IMF
Working Paper,January 2004
【7】刘力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58,101-107
【8】安忠荣.现代东亚经济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5—80
【9】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2—68
【10】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1--67
【11】李富有.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实践与亚洲的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5—62
【12】田中青,王伟军,钟乃仪.共赢一崛起中的东亚经济合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65—84
【13】耿峰,吴俊.从德国货币一体化协调政策看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合[J].当代经济(下
半月),2007,(01)
【14】刁节文.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研究、实践进展及中国的选择[J].上海立信会计学
院学报,2006,(4):66—70
【15】徐明棋.从日圆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入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J].世界经济研究,
2005,(12)
【16】杜秋莹,李国平.东亚货币合作的收益成本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5下):59—61
【17】魏润卿.东亚货币合作的前景一从蒙代尔关于“金融稳定性三岛"的预言说起[J].天
S1
府新论,2008(01)
【18】何帆,张斌,张明.对《清迈协议》的评估及改革建议[J].国际金融研究,2005,(7)
【19】何慧刚.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构想、困境与现实选择[J].当代亚太,2005,(7):30—41
[20】黄梅波.从国际货币体制的演进看东亚货币合作[J].学术月刊,2001,(11)
【21】黄梅波.关于建立两岸金融合作机制的构想[J].东南学术,2005,(5):11卜115
【22】郭华.东亚货币合作中主要货币竞争力比较.CNKI:CDMD:2.2007.145216
[23】王芬.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人民币与日元之争[J].商场现代化,2008(02)
[24】李建民,支大林.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力量辨析[J].东北亚论坛,2006(06)
【25】吴盼,李汉丹.对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探讨[J].时代经贸,2008(03)
【26】姚枝仲.不对称竞争压力与人民币的亚洲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7)
【27】白当伟.东亚货币联盟的收益与成本分析[J].亚太经济,2002,(3):6-8
[28】李富有.平行货币:理论、功效及其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实践[J].金融研究,2005,(1):
65-73
【29】张宇燕,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一兼论亚洲货币合作[J].当代亚太,
2008(02)
[30】邱兆祥,粟勤.货币竞争、货币替代与人民币区域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2)
【31】封大结,谢建宁.基于货币竞争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策略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8
(01)
[32】李晓,丁一兵.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
战线,2003,(4):72—85
[33]李晓,丁一兵.经济冲击对称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东亚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J].吉
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46-58
【33】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世
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1-7
[34】李晓.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J].世界经济,2005,(6)
【35】孙立,王东东.人民币国际化的约束条件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5,(8):27—30
[36】谭庆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再考察:一个基于经济冲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
经济文汇,2002,(5):59—69
【37】郑婧敏.论东亚货币合作中人民币的地位和作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
(08)
52
【38】曹红辉.人民币区域化的新进展及发展态势[J].中国金融。2008(10)
【39】华红梅.日元与人民币作为东亚货币合作中心货币的对比分析[J].经济论坛,2006
(07)
【40】黄梅波,熊爱宗.美国金融危机:东亚的挑战和应对[J].亚太经济,2009,(1)
[4l】佟锦霞.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及展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1)
【42】罗俊钟,周幸峨.中日在东亚货币领域的博弈与竞争[J].现代日本经济,2008(01)
[43】王勇辉.东亚货币合作中的美元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7,(1):5卜53
【44】赵春明,李小瑛.人民币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核心货币地位探析[J].当代亚太,
2007,(2):26—43
【45】徐洪水.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及战略思考一基于人民币周边流通的分析[J].国际
经贸探索,2004,(5):25-38
[46】张斌,何帆.亚洲货币单位对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J].管理世界,
2006,(4):1 1-18
[47】任伟,颜芳.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中国东盟货币一体化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6,
(5):48-51
【48】祝小兵.东亚金融合作与制约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研究,2005,(6):59—63
【49】张蕴岭.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J].当代亚太,2006,(1):3—12
后记
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修正的过程。东亚货币合作这一问题涉及的
方面众多,使作者感到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证工具方面的不足。今后一定会进一步拓宽视野,
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来自老师、同学和朋友各方面的帮助。首先要感谢我
的导师姚莉教授,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她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姚老师严谨的教学态
度、博学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梳理论文框架逻辑性的灵活思路,对我的论文的思路形
成以至最后成文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同时还要感谢在研究生就读期间所有教导和
帮助过我的老师,他们这几年期间对我的帮助和教育,不仅深化和加强了我的专业理论基
础,同时也不断端正我的求学和做学问的态度。感谢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帮助和关心的同
学朋友如孙敬祥、李耀辉、许志远、李涛、杨意、刘云超等,他们对我论文的完成给予了
很大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尤其是我刚满一周岁的儿子,是他们给了我求学的动力
和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