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612基于供求视角下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研究——以重庆为例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供求视角下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研究——以重庆为例
姓名:裴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谢家智
20090401
中文摘要
基于供求视角下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研究
——以重庆为例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裴升
指导教师谢家智教授
中文摘要
近年来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常常因为缺乏资金而变得一筹莫展,这严重制约和延缓了农
民致富的步伐,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
的实施。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有更多的学者开始重新
审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的问题,本文针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过程从资金供给
和需求的角度下研究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
证研究相统一;历史分析、现实分析和比较分析有机渗透,同时特别重视实地调查分析的运
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概括本研究的目标及假设、思路与方法、依据与内容等。(2)
对农业产业化融资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借鉴农业产业化理论和相关融资理论以及博弈
论,为下文进一步分析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做出铺垫。(3)利用博弈论的方法重点分析
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的相关行为特征。(4)从资金供给和土体需求角度考察重庆市农业产业
化的融资现状。(5)多角度对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进行问题透析并分析其原冈。(6)分
别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方面对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进行分析与比较。(7)提出实现
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从融资上具和融资机制两方面出发,设计农
业产业化融资的宏微观机制。(8)概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农业产业化各个融资主体之间不能达到均衡博弈。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融
资主体合作形成的机理,结论是:以博弈理论分析出农业产业化各融资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在
维持一种可行的,能产生规模效益的,资源有效配置的组织战略。在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条
件下,合作是农业产业化各融资主体在长期博弈中更注重长远利益的一种理性选择。
2.农业产业化存在融资供给不足的瓶颁。鉴于农业产业化的量化指标国内文献都没有给
出相关指标,本文采用资金供给的财政支农数据和农业贷款的数据米定量分析重庆市农业产
业化的融资供给情况,通过分析不管是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供给有效比例还是涉农贷款方
面的资金供给有效比例都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当前重庆市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的合理支
持,结合目前重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得出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不足是制约农业
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3.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主体融资难。在本文中,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通
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给予了一个比较定性的分析,反映出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融资
需求主体的满足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
程。应该指出的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作为融资需求主体的农户和中小龙头企业融
资难问题的解决并不时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其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关系
的存在是基于博弈分析的基础上的,一方面政府需要在外部环境改善上做好相关法律制度的
完善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等T作,另一方面,对于融资的需求方而言,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
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积极、稳妥地开展融资方式的创新才是促使其最终走出融资困境的“捷
径”。
4.农业产业化亟需一种稳定农户与龙头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供应链融资机制。本文
通过机制设计来克服融资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完备,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金融机构与企业、
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这种供应链融资机制作为一种抵押品替代机制,能够很有效的
克服融资过程中对抵押和担保的严格要求,从而避免融资主体之间合作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增加融资主体之间的稳定性,推动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之间合作的进程。
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放大其影响效应。财政对
农业的投入作为不可忽视的资金供给,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财政对农
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这除了尽快建立农业保障体系外,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二、
进行体制创新,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农业的弱质性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商业化取向,决定了
正式金融必然淡化或退出对农业的信贷支持。所以,在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必
要的制度设计或制度安排,要求金融机构增加信贷就只是一句空话。三、培育公司上市,发
挥直接融资潜能。上市公司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应该进一步通过企
业上市来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需求,从资本市场获得社会资金的供给。四、完善涉农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诚实守信是银企博弈达到均衡最优解的基本保证,应尽快建立和完
善中小龙头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中小企业自觉杜绝道德风险行为,真正做到诚
实守信。五、建立多层次的、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风险
补偿机制、建立财政弥补机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六、大力发展现代农
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产业化融资有效需求。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融资龙头企业抵押
Il
、英文摘要
The study on the financing of the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A Case Study in Chongqing
Master Candidate Pei Sheng
Supervisor Prof.Xie Jiazh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Chongqing,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rural financial system,farmers and
agriculture—relate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ten become unable to do anything because of the
lack of funds.This has seriously constrained and slowed the pace of rich for farmers,and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but also not benefit to the national”three rural”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olicy’conducive.Shortage of funds has become a constraint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bottleneck”,SO morg scholars began to
re-examin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made in the issue of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This
paper,stand on the financ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capital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to study the perspective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f the financing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basis of the need will be using a variety of research tools and
research methods: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unity;historical analysis,prac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rganic infiltration,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field surveys.Study include:(1)General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nd assumptions,ideas and
methods,the basis and content.(2)Defined financ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at the same time drawing on theory and
theory—related financing as well as game theory,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financing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pave the way to the main act.(3)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espectively from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inancing system.(4)Using of
game theory analysis methods focus 011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financing to analysi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relevant acts.(5)From the main supply and demand of funds perspective
Chongqing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financ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6)From
multi—angle of the Chongq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financing and
to analyze its causes.(7)To achiev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ongqing innovative
give the basic ideas of financing mechanisms and the framework from both the financing
instruments and financing mechanisms,and desig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III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macro—micro financing mechanism.(8)Summed叩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and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fter some research,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Groom of all agricultural industry’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financing.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s cooperating forms the main financing mechanism.The
conclusion is:By game theory to analyze the financing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ain bodies is in the maintenance of a viable and can generate economies
of scale,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ategy.Participants are fully rational in
the circumstances;cooperation is the financ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main game
focus more on long—term interests of a rational choice.
2、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financing bottlenecks has exist in supply.In view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literature of the domestic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not given,the
paper money supply data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loans data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ongqing financing the supply si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hether the financial supply funds or support of agriculture and effective
agriculture—related loans 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effective ratio of capital supply are not well
reflected in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on the supply of funds to
support the reasonable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city of Chongqing,Chongqing,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come to the financing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the
bottleneck lacking of supply constrai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3、The financing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main financing needs cannot be
suffice.In this article,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o meet the financing needs of the extent of
adoption of the form of the questionnaire given to’a more qualitative analysis,reflect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o meet the financing needs of the extent
of the main body has not been very good to meet,to a certain extent hindered Chongqing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as the principal financing needs of farmer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rom time to time problems happen overnight should
not be so anxious,and its capital supply and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main relations
The existence of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game based on the one hand,government needs to do a
good job in improv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legal system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work,On the other hand,demand-side financing,the
strengthening of its own Credit building,constantly enhance their own strength,positive and safe
way to carry out the financing of innovation is going out to the ultimat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shortcut.”
4、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farmers,as well as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ng mechanisms for the supply chain.Through the financing mechanism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 main game between the incomplete realization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farmers.Supply
chain financing mechanisms such as an alternative mechanism for collateral,can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to overcome the financing of mortgages and guarantees strict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avoid
financ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ain uncertainties and risks,the main additional sources of
financing between the stability,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ain financing processes.
英文摘要
For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First,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port for efforts to enlarge its influence effect.Financial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as the supply of
funds that call not be ignored,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should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financial support.In addi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security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it should also be strengthen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Second,increas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redit.
Agriculture’S weak and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S commercial orientation,decide a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to play down or withdraw from the financial inevitable credit support for
agriculture.Therefore,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initial stage,if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system design or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requir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increase credit is only
empty talk.Third,cultivate a company is listed,the potential to play a direct financing.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importance,therefore,it should be further increased
through the enterprises listed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inancing needs,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the supply of social capital.Fourth,improve the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As honest and trustworthy business bank balance game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optimal solution.So i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a system to ensure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ciously act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moral hazard,truly honest and trustworthy.
Fifth,establish a multi—level,multi-channel of the credit guarantee system.To provide a good
external suppor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oriented institutions,the establishment of a risk
compensation mechanism,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mechanisms to make u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Sixth,vigorously develop modem agriculture,
and optimize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increas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effective demand for financing.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inancing
PacemakerCorporation Mortgage
V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基壬送苤塑鱼王壅些主些丝压虫壅闻题硒究
——以重庆为趔.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己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n一、
学位论文作者:兹哥签字日期:2 p护夕年彩月2 g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装哥
签字日期:2 p吵年幺月z彦日门1,
卅毯儿燃^ ,眈D、、降车卞钐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关注,开始认识到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产
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于是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来研究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并对怎样
构建高效、科学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特别在构建金融支持体系这
个角度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比较多。这些研究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研究提供
了一些理论方面的借鉴。
1.国内研究动态
在国内的研究动态中,主要是从农业产业化效应及农业投入角度和农村金融供给的角度
及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角度来研究农业产业化和融资活动的关系,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构建金融支持体系的
必要性和相应的对策。
(1)农业产业化及其效应。吴颧(2000)、尹成杰(2001)、牛若峰(2002)等认为,农
业产业化是引导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
力的有力措施。(2)农业投入问题。田力等(2004)研究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得出中国
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缺口,并有逐年扩人趋势的结论;周小斌等(2004)通过计量方法对影
响目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经营规模、农户投资和支付倾向对
农户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3)农村融资活动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系。李建民(2000)、
姜作培(2001)、褚保金(1996)等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投融资活动在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
变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指出科学合理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投融资结构的调整是农业
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关键。(4)农业资本的形成及困境。在中国农村,一边是资金极度稀缺,
一边是资金虎视眈眈(陈锡文,2003),大量资金难以成为农业资本。李剑阁(2001)认为,在
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经济效益根本无法支撑任何商业性的
金融机构的运行。钱彦敏(1991)则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投资需求不足以及二元
经济结构的存在是造成农业资本形成的主要障碍。高帆(2002)认为,我国在农村金融供给
不足的同时农户对正规金融部I’J的资金需求却相对有限,形成了我国农村的需求型金融抑制。
课题组(2004)得出农业产业化是金融支持的条件而不是结果的结论。(5)小农融资行为研
究。张杰(2004、2005)从我国长期传统的小农家庭功能与融资偏好,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
与传统农贷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必然联系。霍学喜(2005)对曲部传统农业区域农户的借贷
行为及借贷环境进行了研究。鲁春平(2002)、周欣宇(2003)、何广文(2001)等研究了农
业资本市场深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互关系。(6)构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对策的研
究。邓俊锋,温晓平,杨生斌(2001)在文章中,从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的概念界定入
手,着重分析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直接融资的
支持、间接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的支持。邓俊锋,赵敏娟(2001)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指出,从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本质上,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实质是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金融组织结构方面所需要建立的一系列金融制度。他认为,政府、金融主体和产业化主体
应有作为、主动出击和积极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金融体系。安增龙(2002)也指出,目前
农村、农业资金供给严重匮乏,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难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目的。着重从资金供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朱彤
(2003)指出,从黑龙江特色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金融政策、金融组
织和金融功能等几个方面构建金融体系。谢家智(2003)指出,通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机结合是解决农村经济落后的一个良好突破口。
李晓彤(2005)也指出,从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和特点的角度来看,对自己的需求量较大,但
从我国农村金融结构和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要想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
展,必须构建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周新德(2006)指出,农业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
具体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外部环境建
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农业产业化难以深化和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产
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2.国外研究动态
国际上关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贯穿丁.整个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之中,
到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以后,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也相对健全,并与城市金融融
为一体,其最具农村特色的合作金融也表现出商业化的特点。之后,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对发
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些J“为接受的理论。如:
(1)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
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美国耶鲁人学经济学家Hugh T.Patrick提出的两种模式:
一是“需求追随”模式,强调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
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二是“供给领先”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
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并且他认为,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
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该理论对于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制度供给具有
理论指导意义。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供给和需求,较新的研究
有,美国学者PaolN.Ellinger和David L.Nef(1993)运用两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金融
市场效率的七个因素进行了分析。Mire Devaney和Bill Weber(1995)通过评估一个农村银行
结构的动态模型,测试了美国的农村银行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农村的银行政策必须持续
地促进现行的和潜在的竞争。Mark Drabenstott和Larry Meeker(1997)分析了资本在农业经
济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关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三个特点,指出了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
陷,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以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即扩大社
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Junior R.Davis,Angela
Gaburici和Paul G.Hare(1998)从定餐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罗马尼亚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2
文献综述
的决定冈素进行了分析。定量方面着眼于影响贷款和储蓄的因素,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的
使用:定性方面着眼于金融服务供给者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过程中农户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动机。Claudio GonzalezVega(2003)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金
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经济主体的关系问题并分析了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即农村金融
市场的深化,包括切实优化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政治环境,深化金融服务功能,扩
大金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改革发展中国家现行的金融监管方式,改进各项法规制度,完成
金融结构调整。此外还具体分析了贷款难的主要问题在于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此外还有一
部分个案研究,如Neil Argent(2000)通过对澳大利亚和新两兰的集体农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及
其变化指出,改革农村金融产权制度使之商业化以及废除集体农业贷款提供商将从根本上改
变农业贷款市场结构。
(2)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三个金融形式构成,即政策性金融、合作金
融和商业性金融。欧洲对合作金融的研究较早,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二战
后至20世纪60年代,两方流行的合作金融理论主要有: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传统型合作
金融理论以及整合型合作金融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性质(互
助合作)逐步淡化,市场型合作金融理论成为目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对农村
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已突破了合作金融的范围,学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以
及各种1F正式金融组织。Wyn Grant和AnjeMacNamara(1996)通过对农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
的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的外源资金提供者的情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的发展
及其随后的商业化。同进指出大农户往往能更好地利用借款机会及新的金融上具。Brian
P.Cozzarin(1998)创立了农业部两大契约关系的概念模型(联盟和一体化),从而得出最优化
契约和一体化组织形式是比合作金融更重要而且有效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结论。
Korotoumou Ouattara,DouglasH.Graham(1998)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
务、存贷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他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和客户信息收集的优点,
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小的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研究方面,Hans
D.Seibel(2001)指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
模、延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止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更广
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止式金融止规化的观点。Shahidur R.Khandker.和Rashid
R.Faruqee(2002)通过对巴基斯坦的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正规贷款和非正规贷款两者在
农业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
当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贴时,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明白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支持。
KelleesTsai(200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
在很人程度上依赖丁非正式金融组织,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冈归纳为:正规贷款的
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以及许多微观金融组织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存在制度缺陷。
(3)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融资领域的研究
①农村经济与农业投融资的理论研究。爱德华·S·肖(1973)和罗纳德·I·麦金农(1973)
以发展中国家为背景的金融抑制理论剖析了滞后金融对经济的严重影响。帕特里克(1966)针
对发展中国家农村的金融发展提出需求追随模式(demand-following)和供给优先模式
(supply—leading)。②农业投资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钱纳里一塞尔昆多国模型的标准解
式表明,经济增长的最初加速主要是资本投入及资本积累的结果:Jensen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农业投资方面缺乏效率的结论。③小农融资行为
分析。舒尔茨(1964)、波普金(1979)强调小农与普通企业家一样具有的理性投资动机;而
Chayanov(1925)、Polanyi(1957)、Scoot(1976)则基于小农经济属了二“生存经济”的判断,
这个命题强调小农坚守安全第一的原则与谋求生存的取向,即小农缺乏投资的动力和热情。
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1985、1990)研究了中国小农经济制度和小农的融资行为,认为中国
的大部分小农具有“内源融资”偏好,即“不轻言债”。④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投融资工具研究。
Winnen(2001)对非传统的农业融资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介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贸易融资
方式(Trade Credit)、租赁融资方式(Leasing),以及以定单农业为基础的商品融资方式
(Comodity contract)。⑤农业资本市场的研究。Ulrich Koester(2000)深入研究了功能完善
的农村金融市场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提高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中的核心作
用;Barry(2000)研究了不完善资本市场条件下农业企业的金融结构。
发达国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及制度给我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
考,但是,中国具体国情以及农业经济和经营环境的特殊条件对发达国家的模式与经验构成
了明显的约束。我国传统主流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投融资的供给方面。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应该
说找准了方向和明确了目标,但是总体说来研究还缺乏深入和系统,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与农业投资机制创新的结合研究较为薄弱。
4
总论
第1章总论
1.1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民
增收缓慢;农业技术装备落后;农村劳动力利用不充分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把农
民、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与市场紧密联接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
效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小生产、大市场”矛盾,实现农
产品的加工增值与转化;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能够加快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形成,加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能够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与优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然而在农业产业化产业链中常常因为缺
乏资金影响生产使供应链断裂。长期以来重庆以小农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与落后的农业融资制
度陷入恶性循环的陷阱,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重
庆普遍面临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萎缩、农村资金净流失规模持续扩大和农村金融风险不断加剧;
农村地区财政收支困难,财政支农投入严重不足,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数量萎缩,由此导致农
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工具落后、农业产业化融资需求满足程度低下、农民增收缓慢等矛盾。
在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中,农户是农业产业化中从事最基本劳动的主体,常常以个人的身
份或者与农业中小企业结合的身份位于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中的中游环节。其农业生产是农业
产业化的基础和保障,农户的生产必须适应和满足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户的生产同
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民常常冈为缺乏资金而变得一筹莫展。这严重制约和延缓了农民致
富的步伐,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农户需要短期、临时性的生产资金,用于购
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以及用于收贮、运销和加工;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的战
略性调整,农户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实现经营转向规模化生产,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资金不
足对农户的正常生产和结构的调整都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加,
但其收入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低,制约了农民的资金积累能力,影响
农户的生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农业产业化供应链的衔接。
在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中,农业中小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载体,是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
济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重要力量,农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更遭遇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
是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资金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其
创立发展期间,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来启动市场、扩大规模。农业企业一般由丁.起步晚,
规模小,大都处于初创和成长期,企业规模有限、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赢利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资金需求具有“少、频、快”且季节性强等特点,银行等
金融机构对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非常谨慎,通过股票、债券等渠道直接融资更是儿乎不可能。
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农业小企业的发展,成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
在整个农业产业化供应链的运作中,农业产业化所依托的外部环境土要包括农产品基地、
农产产品营销网络以及农业信息体系等基础设施。首先,从农产品基地建没来看,没有优质
专用的农产晶基地,农业产业化则缺乏生存的“根基”;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原料生产基地
在数量上、规模上的不够,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供应链的进一步延伸。
其次,健全国内外一体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机制,对充分利用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我国农
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次,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
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和外贸应急应变机制,是我国加入WTO后有效保护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
广人农民切身利益的需要。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利用
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交易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
等信息,并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能帮助农民和交易者按照市场需求信息安排生产和经
营,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保持市场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对进一步促进农
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无论是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营销网络的建设还是
农业信息体系都需要人量的资金。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村中小企业(包括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
的生产、还是农业产业化的外部环境建设都需要人量的资金投入,而从我国现实的情况来看,
由于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农户的资金实力软弱以及农村金融体
系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导致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很难得剑满足,从而影响着我国农
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的全面发展。因此改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环境,
构建有效完善的融资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证;是当前凋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
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视角‘F把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机制作为研究的主题问
题。
1.2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本文拟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角度,通过产业组织理论和相关博弈理论,
将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中的利益主体联系起米,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系统探寻深入对农业产
业化发展中的融资现状分析,剖析整个供应链中利益关系及融资难的困境,同时结合国外相
关研究玄研究利丁农业产业化长期发展的融资途径,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体看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目标: (1)寻找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经验的借鉴以供选择; (2)认识重
6
总论
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的现状,包括农业产业化融资供给和需求的评价; (3)分析重庆市农业
产业化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4)优化设计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的战略构想。
本研究遵循理论研究一实证研究一政策研究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具体技术路
线为:农业产业化融资的主体理论分析一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现状分析一重庆市农业产
业化融资供给需求评价一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问题诊断与原冈分析一国外农业产业化融
资经验的比较分析一农业产业化融资路径的创新战略构想。
1.3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融资机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产业是资本(资金)
的载体,农业产业化发展既创造投资能力,更创造投资需求;农业产业化融资是推动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其融资机制创新进行结合,就成为论文研究的逻
辑起点。本论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三部分来实现前述目标:理论研究部
分首先从农业产业化与融资概念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实证研究部分首先从国外农业产业化融
资的经验出发给予一定的借鉴,再从统计数量分析出发审视重庆市目前农业产业化融资现状,
最后从经济效率论出发检查重庆市目前农业产业化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评价重庆市农业产
业化融资的效率;对策研究部分在总结实证研究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给
出针对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具体内容结构包括: (1)总论。该部分主要展示本研究的目标及假设、思路与方法、依
据与内容等。(2)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本部分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出发,对农业产
业化融资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借鉴农业产业化理论和相关融资理论以及博弈论,为下
文进一步分析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做出铺垫。(3)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分析。本部
分将利用博弈论的方法重点分析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的相关行为特征。(4)重庆市农业产业
化发展的融资现状分析。本部分将从资金供给和主体需求角度考察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
现状。(5)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透析及原因分析。本部分主要是结合上述实证分析结
果,多角度对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进行问题透析并分析其原因。(6)国外农业产业化融
资体系的比较分析。本部分将分别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方面对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
进行分析与比较,以供论文研究参考。(7)农业产业化融资路径选择。本部分将根据(3)、(4)、
(5)三部分的研究结果提出实现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从融资
工具和融资机制两方面出发,设计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宏微观机制。(8)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部分概括前文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1.4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
证研究相统一;历史分析、现实分析和比较分析有机渗透,同时特别重视实地调查分析的运
7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用。主要研究方法有: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对文献资料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研究农业产业化供应链中各融资主
体之间的需求供给及相互利益关系,进而寻求合理的融资机制,最后结合研究对象提出针对
性的实际对策建议。
(2)比较分析法
将实际的状况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
种分析方法。针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机制,在比较其实施模式以及相应的制
度内容的基础上,给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融资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就事论事,主要同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就事论理,主要回答“应
该是什么”和“应该怎么样”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为基础,
结合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实际状况,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业产业产
业化的融资机制问题。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农业产业化价值链中的融资问题涉及到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从微观上看,表现为单个
融资主体的融资决策和融资行为,从宏观上看,表现为各融资主体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
资金融通,同时还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发展与宏观调控。因此,本文将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有
机结合,揭示农业产业化融资过程中的点面关系。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从市场经济的供给和需求视角下分析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现状,
将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融资方法,
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的融资问题。
8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界定
农业产业化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然后很快传入西欧、北美和日本,历经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深化,己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农业产业化在国际上通常被
称作“农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是世界农业现代化变迁中的共同选择,它是农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水平,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走产业化道路是农业发展的人趋势。西
方发达国家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研究、探索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实现途径。目前,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产业化发展理论研究上日臻成熟,而且通过实践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像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北欧等一些国家己经进入农业产业化的高级阶段。关于“农业产
业化”的定义很多,未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其中比较具体和具有代表性的是1995年12月
11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中的定义:“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
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T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
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具“一依五化”特征:即依靠科技进步,构建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组织模式。具体而言,区域化布
局是指每个主导产业或生产系列,按照区域化比较优势原则,设立专业化小区,进行资源要
素配置,从而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是指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
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体化经营是指各有关环节联结成“龙”,形成产业链,实行“农上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综合经营,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社会化服务是指
通过一体化组织,不仅可以利用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而且还能够组织有关科技
机构,对共同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
全程服务,促进各种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企业化管理是指“公司+农户”联结方式,
采取合同契约制度,参股分红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对全系统的营运和成本效益实行企
业式管理,尤其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实行公司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现
实的:一是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联合经济优势和良
性经济结构的形成。二是可以尽快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的体
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十农户”的形式最有效地把农户
组织起来,把小生产和人市场连接起来,较好地解决家庭经营与市场风险的矛盾,在更大规
模、更人程度上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三是可以增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业的自我积
累能力,使农业生产延伸到二、三产业,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二、三产业对农业的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反哺,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四是可以加快农业的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由粗放向集约方向的转变,有利于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
量,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经营手段的现代化。五是可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
流动与组合,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六是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优化组合,最人限
度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经过十多年有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和讨论,虽然中国国内学者在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
意义方面的认识基本趋丁:一致,可是在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概念的界定方面至今还没有
形成一个统一的提法。主要的观点有:
l、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
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
务、企业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
科教于一体的经营管理和运行体制。(山东潍坊,1993)
2、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及其产量;社会
化农业,指将“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互相联系的社会化生产过程”;集约
化,指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实施科学管理,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陈吉元,1996)
3、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崭新生产经营方式和产
业组织形式,实质是生产的专业化。(林毅夫,1994)
4、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两点:(1)作为一种产业的农业,必须像其他产业一样,能够取得规
模化效益,至少也要在某些环节上取得规模效益,形成农业开发的大型企业,这样才能打破
传统小农业的局限;(2)作为一种产业的农业,必须像其他产业一样获得一份平均利润,这样
才能使农业投资具有微观经济的合理性与持续性,才能与其他产业的投资成比例地不断增长。
(樊纲,1995)
5、产业化意在把人为截断的各个环节重新连接起米,构成涵盖农业扩人再生产过程的完
整的产业链条,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
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
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各组成个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润。(牛若峰,
1997)
虽然上述中国农业经济理论界有代表性的人物提出的有关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不但在内
容上不一致,文字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各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表述,
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的内核,即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介丁此,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的概
念界定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1了通过利益纽带结为一个
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
的基础上,使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盗得剑提高,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发展、调1了的循
10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环轨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
2.1.2融资需求方界定
农业产业化的融资,就是对农业发展的一种金融支持,也就是对“三农”问题、新农村
建设问题、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问题作出贡献。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方可以从经营主体的
角度来总结。在农业产业化中对资金有需求的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
组织和龙头企业等。
1.农户包括农民个体和农民集体,他们当中有的是专业户或者有一定规模的大户。农户
对农业生产规模有扩大的意向和动力,这符合本文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可以归为农业产业化
融资的需求方。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相对丁城市金融服务而言,农村获得金融服务普遍困
难。而这种困难在我国远甚于其它国家,农户资金需求是一种短期、小额、零散、缺乏抵押
担保条件、需要非常及时灵活的金融需求,同时义因为我国农户数量巨大,全国2.5亿农户,
每个农户都是潜在的金融需求服务对象,这决定了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但要对每个农户提供
同样的服务又几乎不可能。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如“山东省农产
品生产加工销售联席协会”(农产联)及“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花产联)。近年来,我国
农村出现了大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五十年代的合作社是由行政方式自上而‘卜.形成不同,
这些合作组织几乎都是农民自发组织的,而且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叫农rT商公司,经济
共同体,专业协会,当然也有的叫合作社,但都是新的意义上的农民合作组织。在这里面,
比较红火的各种专业协会,如苹果协会,茄子协会,马铃薯协会,蔬菜协会,养羊协会等,
均按一定的产品形成一定的合作组织。历次中央出台的政策性文件都明确鼓励发展各种专业
协会,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万个专业协会(温铁军2005)。
此外,农民经纪人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值得研究。随着其队伍的不断壮大,其中介
作用也会越来越人,而且,资金需求也会迅速增长。农民经纪人组织发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调研统计,截至2005年6月,我国31个省市农村经纪
人总户数达38万余户,经纪执业人员达61万余人,经纪的业务量达1707余亿元。尽管目前
农村经纪人员数量迅速扩大,经纪组织形式、经纪业务方式已呈多样化,经纪的业务规模越
来越大,但从根本上说,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很不平衡,而且,农村经纪人整体素质函待提高。
他们信息采集手段比较落后,组织化程度不高,季节松散型、家庭单干型所占比例较大。农
民经纪人相互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交流,经纪活动人多早松散型,更缺乏自律管理及权益的
自我保护机制。目前,全国已有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占、湖南等十几个省、自治区政
府把农民经纪人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交给供销合作社,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挂牌就在
供销合作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筹备成立全国农民经纪人协会。实际上,农民经纪人
并1F全是单个个体,经纪人协会的会员有很多是营销专业户,种养人户等。所以他们的资金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需求同农户和专业协会相似。
3.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可以是中介组织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它不同
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只要具
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深精加上,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
晶生产走市场的,都可以当龙头。根据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的文件规定,重点龙头企业(国
家级)的标准:一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I古I定资产达5000万元以上;近3年销售额在2亿元
以上;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二是经济效益好,企业资产负债率小于60%;产
品转化增值能力强,银行信用等级在h级以上(含A级),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带动
能力强,产、加、销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带动较多农户;有稳定的较人规模的原料
生产基地。四是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重点龙头企业应建成管理科学、设备先进、技术力
量雄厚的现代企业,成为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2004年lO月农业部、发展
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八部|’J确认了第三批21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至此,我国已形成了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0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
干,4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在本文的研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大致是从农户个体和龙头企业两个方
面来分析。
2.1.3融资供给方界定
由于目前农业产业化内部结构和总体发展的多层次性,相应地,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结构
也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和各种非正式融资方式并存的融资体系,融资供给方可以通过融资
的渠道和方式来归纳。从融资的渠道和方来看,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方式主要有:
1.政策性融资
(1)政府财政投入
农业产业自身的弱质性,导致内部资本积累较为缓慢,同时对外部资金缺乏足够的吸引
力,因此政府要承担一定的职责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财政支农支
出主要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业科研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I、J事业费、农产品流通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财政扶
贫支出、农业税收减免等。
地方财政是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使农业朝着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由于农业部f J盈利水平长期处于偏低状态,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较小,使得地方政
府对农业这种长线、低效的投资缺乏热情,导致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状况不断恶化。重庆市财
政投入的数额从2002的16.53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44.56亿元,增加了28亿元,但是L叶整
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是呈现卜.降的趋势。这个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详细描述。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攀
(2)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中国农业、农村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
支持,主要是通过这三个金融机构实施的。贷款方向包括需扶持的行业、区域、基础设施建
设、贫困农户、龙头企业等。1998年4月,国务院为了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对农
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作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其职能和业务范围比组建时缩小了,主要是对粮棉
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同时在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粮食风险补贴基金专户。把农业开发和
扶贫贷款等业务划给中国农业其银行管理。截l七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还远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尚定位在单一的粮棉油流通领域贷款。没有开办任何其他扶持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业务。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增长非常快。但是,政策性金融
机构对农业产业化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显著的。农业产业化包括的范围很广,我国
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服务范同仅限于种植业中的粮棉油收购环节,在农业生产的服务领域的
政策性金融支持比例还相当有限。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产业化的开发、农业科技
的推广、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等,缺少政策制度安排。
2.商业性融资
(1)商业性金融机构
对农业产业化给予融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重庆
2008年已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这些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为农业产业化各个主体提供信贷资
金,但由于其自身的经营性质和特点决定它无法为农业产业化,尤其是中小主体提供足够的
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特别是我国农村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性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
贷款的成本较高,因此商业性金融机构只能满足部分资金需要。但从额度上来看,商业银行
对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的信贷总量最大,是目前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瓶颈的主要方
式。作为资金供给的服务主体,通常是在合理审查的基础上对于效益较好的项目予以支持。
(2)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起步至今己经走过20余年,从最初的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天
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试点开始,打开了股权市场融资的局面。尽管发展中尚有市场
机制不完善,结构布局不均衡等问题及待解决,但资本市场的从无到有已经为大批企业开拓
了直接融资渠道,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机制,并在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资本扩张之路方
面创造了条件。这些优势都为农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重要契机。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渠道的拓
宽,同时,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金融市场的发展及
功能角度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利于改变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现象,有利于资本市
场协调、充分、平衡发展,有利于发挥不同的金融市场在微观及宏观上的调节功能。优惠政
策的实施,有助于政府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对龙头企业
债券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担保等项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融资工具的
1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佗论文
特点来看,与股票相比,债券的风险相对较低,流动性相对较好,收益相对比较稳定,价格
相对稳定,因此,这将更有利于拓宽龙头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龙头企业直接债券融资成
为可能。从金融结构的角度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利于龙头企业直接融资,逐步提高直接
融资比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形成债券、股票与银行贷款融资合理配置的融资结构,减轻
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改变艮期以来我国企业的银行债务融资比例过高的状况,在商业银
行深化改革调整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的背景下,有利于改善龙头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提高
融资能力。
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减轻政府与银行的压力,具有融资额
度大,成本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的转变,提高资
源的配置效果。
3. 民间非正式融资
在中国城乡经济和金融制度“二元结构”的背景下,私人借方被排斥,广大农户和大部
分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正式金融机构的满足,这样,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人多数情
况下只能借助于非正式金融安排米获得宝贵的资金。
民间非正式金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类是传统的互助型借贷和那些针对企业和个人生产
经营行为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这种类型的非正式金融近年来出在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地区,
是投资性借贷行为,属丁“投资金融”,弹性较人,因此高利贷特征并不明显,其融资主体基
本上是从正式金融部门得不到融资的经济人,很人部分是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各经营主
体。融资的供给主体业基本上是农业产业化产业链中的人型经营主体,由于其自身资本的相
对雄厚,所以可以给产业链中的资金弱势主体融资,这种融资很集中的表在订单农业、农机
租赁等方面。当然这种融资在一定意义上是融资供给方和需求方能够达到互利双赢的基础上
实现的,实际上这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起到了抵押品的作用。
第二类是处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之外的灰色金融。它既是一种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也
是社会现象;它既包括民间各类合会,也包括民间金融中介类型的组织,如“银中”、“钱背”,
甚至规模更人的地下钱庄;既包括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如救灾互助储金会,也包括商业性
质的资金融通,如农村互助合作基金会和金融服务社;它既是一种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经济
制度,义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制度。这也是麦金农所概括的中国转轨过程中特殊的“金
融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这是在金融条件得到稳定之前,新兴经济成分得不到应有的金融
支持而必须依靠内源融资或非正规的民间融资。
因此,从农业产业化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来看,本文在研究中把农业产业化融资的供给方
选取角度主要界定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各类涉农的龙头企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搜集资料
的局限性,没有找到农业产业化政府的特定财政融资量和金融机构专门针对农业产业化的信
贷鼙,同时重庆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农业产业化,所以在数最上为了说明当前农业产业化资
金的供给情况,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的供给量选取了政府财政投入中的狭义财政支农和各类金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攀
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量。
2.2理论借鉴
2.2.1农业产业化理论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较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农
业产业化的内涵、组织模式三个方面。
单玉丽认为,农业制度创新是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制度创新的核心是
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
制:陈贤昌认为,农业制度创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始动力,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先后出
现过三次农业制度的创新,它们分别是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同时他还认为,我国农业制度第三次创新是市场化农业的需要、农业成为盈利产业的需要、
全面建立农村经济创新机制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科学内涵的研究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然而至今对农业产业化
的概念在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论,根据统计目前理论界至少有11种观点。周立群将其概括为
4种观点,即产业系统论、产业关联群论、管理体制论和一体化经营论。丁力在《论两类农业
产业化》中进一步将有关论点归纳为两类:农民的产业化和政府的产业化。但是,目前理论
界普遍愿意接受的是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社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农业产业化》社论中
的观点,即所谓的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
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
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适宜的经营组织模式是
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我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各地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经营组织形式。生秀东总结为五种模式,即:①批发市场带
动型;②纯粹市场交换型;③契约制“公司+农户”型或龙头企业带动型;④合作经济带
动型;⑤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型。李俊归纳为四种类型:①“公司+农户”型;②“合作社
十农户”型;③“市场+农户”型;④其它类型。刘葆金却认为,根据中介组织的状况和
参与者主体结构来划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模式:①“公司、
农户”型;②“合作组织+农户”型;③“专业市场+农户”型;④“土导产业十农户”
型。但他认为基本形式可归结为“市场+中介组织+农户”。
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情况和国家对农业产业化扶持重点的变化,
林万龙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分为三个分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5年),农业产业化倡导
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提出的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贸上农一体化经营”。
第二个阶段(1996一1998年)农业产业化正式起步和探索、发展阶段,强调“积极兴办以农
1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第三个阶段(1999年至今)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阶
段,强调“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是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2.2.2逆向选择与信贷配给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Akerlof)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
择理论的先河。逆向选择问题来自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阿克洛夫以旧车市场为例,
卖者(代理人)知道自己出售的汽车的质量,处于信息优势;买者(委托人)并不知道某辆
汽车的真实质量,处丁信息劣势。但对于汽:乍质量的信息,买者并不是一无所知,他知道旧
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也就是说,卖者掌握一阶信息,买者掌握二阶信息。买卖双方都
希望从交易中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他们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他ffJ之间是博弈关系。买者从
效用最人化出发,只能根据汽车平均质量支付价格,其决策依据是二阶信息;而卖者从效用
最大化出发,根据自身汽车质量决定是否出售汽车,其决策依据是一阶信息。由于一阶信息
的不对称,造成决策依据的差异,从而使得均衡结果表现为:高质量的卖者选择退出市场、
低质量的卖者选择留在市场上,而买者只能买剑低质量的汽车。所以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
逆向选择的根源。
从理论上讲,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由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土体的信息雉以掌握,信
贷机构也会对其资金的需求对象产生逆向的选择行为,即收取较高利率(高于平均利率),结
果就是市场上只剩下风险大的贷款者。而对于所有贷款者,这个利率却太高了,对信贷机构
来说义太低了,所以最终均衡是没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而让位于高利贷。因此理论
上讲,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要获得市场,必然会提高贷款利率,这又导致了发生两种现象:
一种是申请银行贷款的企业可能本来就不打算偿还贷款:另一种情形是,已经借款的企业发
现还不起钱,就开始冒险,这样就会导致信贷配给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唯一理性的
选择是信贷配给,即银行不会觉得贷款利率越高越好,而是会把利率维持在某一个水平上,
它不会给所有申请贷款的企业发放贷款,也不会给已经申请到贷款的企业发放全额贷款,这
在理论上被称为均衡的信贷配给,也是正常市场经济下必然发生的情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如果融资总是通过银行,不可能完成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原因正在于此;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
款,是不能仅仅依靠提高利率覆盖其风险的,这一政策的宣示意义要大于现实意义(殷剑
锋,2004)。
2.2.3博弈理论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盲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
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剑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更为确切的说,
博弈论是研究存在相互外部经济条什下的主体选择问题。一般认为,博弈理论开始于1944年
16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由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恩合作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这本书里提剑了现在
仍然使用的预期效用理论等概念。到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期,包括纳什和夏普里分
别于1950年和1953年提出的“讨价还价”模型,吉利斯和夏普里于1953年提出的关于合作
博弈中的“核”的概念。这一时期,非合作博弈开始创立,纳什和塔克的著作基本上奠定了
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60年代后又出现了一些重要人物。泽尔腾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
了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概念;海萨尼则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的研究。到
了80年代,克瑞普斯和威尔逊于1982年合作发表了关于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的重要文章。
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
反之则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非合作博弈强调的
是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比如两个寡头企
业,如果它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人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
作博弈。它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分享合作带来的剩余。但是如果这两个企业间的协议不具
有约束力,就是说,没有哪一方能够强制另一方遵守这个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
优产量(或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博弈的划分也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进行。第一个角度是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从这个
角度,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指的是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
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人的行
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剑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划分博弈的第二个角度是参
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的知识。从这个角度,博弈可以划分为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
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认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上述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博弈
可以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四种博弈类型分别对应四个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
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博弈论能够很好的解释在利益相互影响情况下理性主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现代社会中的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特别是生态链上下游并试图从共生中获取利益的企业,共
生企业的收益相互影响,因而他们的行为也必然可以用博弈论加以很好的解释,并为共生企
业获取更人的利益提供一定的指导。
17
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分析
第3章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分析
3.1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主体行为分析
在前文中已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农业产业化融资需求主体分别是农户和涉农龙头企业。
下面分别米分析二者作为融资需求主体的行为特征。
3.1.1农户融资行为分析
根据农户的资金需求特征,可以分为贫困农户、维持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贫困农户是
被排斥在正规金融组织的贷款供给范围之外,只能以较为特殊的方式予以满足,如政策性的
优惠贷款、民间渠道的小额贷款、政府财政性扶贫资金等;维持型农户在金融机构获得小额
贷款是较为安全的,贷款回收率一般在90%左右。该农户群体也是合作金融主要的贷款服务
群体;市场型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技能型生产,对于贷款资金的需
求一般大于维持型农户,但他们缺乏商业贷款供给所要求的抵押担保品,因而难以从银行申
请到贷款。总结米看,农户作融资需求主体表现出以下特征:
1.贷款额度小、规模小、笔数多而且相对分散
农户作为基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者,其对资金的需求量主要集中丁扩建自己的生产规模
以及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料和生产辅助材料,这些贷款的应用对象使得农户在融资方面体现出
融资的金额相对较小。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季节性和农户对融资成本及融资的风险不愿承担太
高,农户宁愿选择每次因生产而需资金时才向金融机构贷款,当伴随生产分阶段的结束及时
还贷,之后再如此循环,并且农户的生产周期与融资供给主体所要求的金融周期不匹配;这
样就会形成农户融资相对分散和融资的次数较高。
2.分险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了农户融资的风险相对较高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弱质产业,而我国农业很多情况下都很依赖于自然条件的辅助,当自
然环境出现恶劣的变化时,农业生产和农业的产量很容易受剑影响,所以很多学者提剑我国
的农民大多数是“靠天吃饭”。因此,当自然风险发生时,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缺乏抵御这种风
险的能力,同时农业保险在我国发展的落后也使得农户贷款融资时的风险指标过高。另一方
面,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农户盲目生产,由于农户维权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强,而在市场
交易中农户很容易受到损失。这也就造成农户在抵御市场风险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市场风
险高给农户融资也带来较人的阻碍。
3.收益低且波动人
正是因为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和农业产业化当前发展的程度低,当前农户进行农业方面的
生产的收益相对是很低的,同时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并存性也使得农户在农业产业化中收
益的波动性较大,当风险较低时,农户的收益相对较高,融资方面较为容易,而当风险较高
时,农户的收益相对较低,融资就较为困难。实际中农户融资总是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金
1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融机构冈分析这些风险的成本较高,很多情况下都不给予农户融资。
总之,农户资金需求是一种短期、小额、零散、缺乏抵押担保条件、需要非常及时灵便
的金融需求,同时又因为我国农户数量巨大,每个农户都是潜在的金融需求服务对象,这决
定了资金需求总量巨大,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要对每个农户提供同样的服务,正规金融无法
做到,合作金融缺位,民间金融业不可能做到。鉴于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向农户融资成
本较高,最终导致了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
3.1.2龙头企业融资行为分析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形成中的龙头企业和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
规模的龙头企业,尤其是人型龙头企业,具有较为健全的机制,融资渠道相对通畅,贷款风
险较小,一般通过获得商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放款或抵押贷款满足资金需求,也可以采用上市
融资的形式。股票上市目前已经成为龙头企业正在兴起的一种融资形式,利用资本市场的融
资功能来加火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而对于大多数的形成中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人都在资本运作、融资方面具有弱质性,
其主要表现在内部弱质性和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性两个方面: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
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些龙头企业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自有流动资金先天不足,内
部治理结构常常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长期信用基础,信用地位不
稳同,获取担保贷款能力差。农业龙头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不利性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和直
接融资方面。由于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较大,生产经营活动风险较人,信用体系没有被
相应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认可, 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
款的风险也较人,信贷资金分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倾斜,且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条件要
远远高于大企业,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利率政策上,对国有企业给予较多的利率优惠,
而对农业龙头企业则不实行。创业资金短缺是这类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冈素。其次,
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通过争取额度直接上市,或通过股权转让间
接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都存在一定困难。
在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农业产业化融资土体考虑设立不同
的金融机构,提供不同方式的融资服务。对于少数大型龙头企业,其金融主体和金融方式以
商业性金融为主、以合作性和政策性金融为辅;而对丁占大比例的中小龙头企业、中介组织
和农户来说,其金融主体和金融方式以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为辅。但总体上
看,龙头企业的贷款融资状况不容乐观,与其发展速度相比处于滞后状态。
3.2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主体行为分析
在前文中已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供给主体有政府、金融机构和龙头企业,
下面分别来分析它们作为融资供给主体的行为特征。
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分析
3.2.1政府供给行为分析
作为提供公共品服务的政府,在政策上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提供资金,这也是当前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本身的弱质性所决定的。在政府对农业产业化融资的过
程中,主要体现出的如下特征:
1.政策性
从2004年至今,中央已连续发出六个一号文件都是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政府对农业的
支持很明显的特征表现就是政策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主体的政府,同样是贯彻国
家产业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提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方面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所依赖的外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另一方面直接表现在为农
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上的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数量上集中表现在财政支农的数额。这种
政策性也主要是因为农业产业短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较低,除了政府再没有哪一个供给主体不
考虑盈利性而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2.公益性
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外部环境的资金投入诸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等方
面,这些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公益性,融资需
求主体基本上是无法也不愿意进入的。同时,国家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和城
市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当前对构建和谐社
会的要求,更是决定了在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上政府的作用直接表现在追求长期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上,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
3.指导性
由于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资金支持的政策性,其他融资供给主体会很容易领会到国
家相关的政策,会敏锐地捕捉政府传递出的信号,理解政府的意图,发现资金投入方向的获
利性。这样就会带动其他融资供给主体加人向农业产业化提供融资的力度,能够集中力量做
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服务。
3.2.2金融机构供给行为分析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
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资金,而金融机构就作为提供融资渠道的一个供给主体存在并且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其资金供给行为体现出来的特征如下:
1.收益性
金融机构作为一个企业,必然需要弥补自己成本外更多的收益积累,以实现自己的长足
发展。金融机构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的供给主体,与其经营任何业务一样,都要追求自己的
利润。即便是有国家政策性的影响,追求收益仍然是他们的本能。所以即便当前国家不断出
台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针,涉农贷款还是在比例上没有增加,具体的数据将在后面章节
2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中体现出来。
2.安全性
作为提供融资的金融服务主体,在经营自身的信贷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资本的安
全性,对风险的控制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的。因此,金融服务主体会设计并利用符合自
身机构发展的信贷管理制度去向有关的融资主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以规避农业产业化融
资过程中的风险。
3.矛盾性
相关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制度与这些中小企业、农户等需求主体的特征存在着明显
的结构性矛盾。首先,正规金融机构为这些融资需求主体提供零售服务,交易费用很人;其
次,信息严重不对称、抵押品缺乏和难以担保造成了农业产业化需求主体的融资担保难;再
次,融资难、贷款难,融资主体不能获取普遍服务(如信贷、保险、理财等)逐渐形成了金
融排斥的结果。因此,当前金融机构与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_矛盾性。
3.2.3龙头企业供给行为分析
如前所述,龙头企业既是农业产业化融资的需求主体,同时他又是农业产业化融资的供
给主体。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性的资金供给主体,不管是其以贷款的形式为融资需求主体
农户融资,还是以生产资料的赊销、租赁形式为农户融资,都表现出以下特征:
1.便捷性
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不同形式的融资,这种融资体现出的一个最人的特点就是便捷性,
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手续和程序,比如不需要抵押,不需要过多的担保,凭借龙头企业对相
关产业的熟悉和龙头企业对农户的了解,这种融资方式直接而又方便,很多农户都非常认可
这种融资为其扩人生产、提高自己的收入发挥出来的作用。
2.互利性
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生产主体便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融资关系很
大的原因便在于这种融资方式符合二者的双方利益。龙头企业给农户融资的形式多样,订单
农业、农机租赁等等都是本着互利共赢的目标而实现的。龙头企业相对农户来说,具备更加
雄厚的资本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也要较农户高很多,所以其愿意和
农户合作为其融资,同时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利用农户的劳动力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这
种互惠互利的特性是龙头企业愿意成为农业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融资供给主体的原始动力。
3.关联性
在不考虑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违约的情形下,或者_二者之间有中介引导、监督双方的行
为时,他们之间就形成了比较高的关联性。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的利益就牵到了一起,任何
~方的不努力或者疏忽都会对二者的共同利益造成影响,互利性便不能实现。因此,只有双
方共同致力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各尽其能,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融资成本适当可以为农户接
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分析
受,农户的生产动力高,龙头企业充分考虑原始生产以外的问题,比如深加工、市场信息的
变化、提供更有效的生产方法指导等等,才能最终得以共同利益的实现和二者之间长久的联
系和来往。
3.3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需主体博弈分析
在信息经济学中,基于社会“一般制度”的缺失与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各社会主体
基于自身利益最人化原则,会互动地开展各种行为,展开J“泛的博弈。这些博弈在社会范围
之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反过来影响和形成了短期社会规则,并影响其长期的
演进。在金融领域,制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尤为严重,博弈已经代替正规制度成为主
要的经济行为。所以,研究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需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对解决农业产业化
融资问题、理解和重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在对融资供需主体进行博弈分析
时,由于金融组织与农户和金融组织与龙头企业的情形类似,可以归结为金融组织与非金融
组织之间的行为搏弈,所以主要分析以下两种博弈:
3.3.1金融组织与非金融组织博弈
(1)参与人(player):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融资渠道与产品单一,资本市场与民间借
贷地域性、规模性与时间周期短,这些内生市场特征决定了国内非金融组织主要是依靠银行
长短期借款融通资金。综上,博弈的参与者主要是1F金融组织与银行,但是其他融资途径左
右着局中人的行为。
(2)参数假定:在现有信用制度下,非金融组织所需信贷资金T,获得资金概率为P。,收益
率为r,获得总收益为R,_--p。T(1+r)。非金融组织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的成本为D,获得
资金概率为P。,若向银行借款成本为B,银行收益为C¨若非金融组织道德风险的概率为入∈
(0,1),即没按既定条件还本付息,将得剑一个惩罚F,并且会在未来降低获得金融机构信
贷的可能。
(3)战略(strategy):
金融组织: SB=(贷款,不贷款)
非金融组织: SE=<还款,不还款)
广1贷款r 1还款
令: 口刊b刊
L 0不贷款L 0不还款
(4)支付(payoff):
若金融组织不开展信贷业务,则得益是0;此时向非金融组织借贷成本是D,由于社会信
用体系不完备,存在道德风险极大,其收益是R2_--p2 T(1+r)一入D
若金融组织开展信贷业务,则非金融组织则面临3种选择。其一,借贷并不发生道德风
险,则金融组织的得益是C1;非金融组织收益的均值是R1=P。T(1+r)一B。其二:若金融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组织开展信贷业务,借贷并发生道德风险借贷,金融组织的收益为:.入C1+F,非金融组织收
益为:R3=P1T(1+r)一入B一入F。其三,不还贷。金融组织的收益为:-T+F,非金融组织
收益为:&=P1 T(1 4-r)—-F。
博弈树形式如下所示:
有道德风险还贷无道德风险还贷不还贷
(5)均衡(equilibrium):第一、假设金融组织与非金融组织都是部分理性,其行为要考虑投
入产出的机会成本,即向金融组织借贷时收益人于民间借贷时收益才会形成行为正向激励:
R1=Pl T(1+r)--B>R2=P2 T(1 4-r)一入D
(入D—B)/T(1 4-r)>P2--P1
令M=(入D—B)/T(1 4-r),定义U为资金获取可能系数。根据基丁信息不对称,非金
融组织对借款利率要求要更高,在利率足够大时,企业总是可以在:I卜金融组织取得足够资金,
即P2一P1>0,而T(1 4-r)大于0,则需要(入D—B)>0,入>B/D,即企业道德风险发生概
率要人于两种筹资成本之比。
第二、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理,完美的博弈均衡解是金融机构能够和非金融机构合作合
作,而非金融组织没有道德风险行为:
金融组织:C1>一入C1+F
入>(FmCl)/C1
非金融组织:R1_--plT(1 4-r)一B>R4=P1T(1+f)一F
F>B
同时为避免道德风险行为:Rl=P1 T(1 4-r)--B>R3=Pl T(I+r)一入B一入F
九>B/(B+F)
因此,博弈的均衡条件最终是:
F>B且入>B/(B+F)
结论:在金融组织对于非金融组织惩罚大于非金融组织支付资金的成本,且向非金融组织
借贷成本巨人时,博弈趋丁完关解。同时注意剑此时,非金融组织的违约概率大丁50%,商
场充斥道德风险。而此时,存在(B+F)和D的替代关系,即正规金融体系制度约束与1F金
融体系制度约束会相互替代,产生马太效应,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所以,在不改变现有信用
制度条件,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下,金融组织与1卜金融组织不可能自发合作达到社会福利最
大化。
农业产业化融资土体行为分析
3.3.2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
在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加农户的组织形式常被称为“分包制”或“订单农业”,制度
安排为农户按契约生产,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前的资金或生产资料准备给予融资,同时按契
约进行收购、加工、销售并提供一定的服务。这一组织形式的出现一定程度地节约了交易费
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内部缺陷,使契约约束变得脆弱,
合作各方机会主义行为风险增加。使其不仅面对自然风险,而且要面对市场风险。下面对二
者之间的过程进行一个博弈分析。
(1)参与人(player):龙头企业和农户。在农业产业化产业链中的产前、产中、产后,
农民与公司签订产销合约,公司与农民都要进行参与。因此,我们选用企业(E)和农户(F)
之间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2)参数假定:假设企业和农户签订的农副产品的合约价格为Po,履约数量为Q,一方
违背合约时要支付的代价为C,假没为另一方获得。履约时,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由于
存在着市场风险,市场价P可能大于、小于或者等于Po,当P=Po时,双方都履行合约,但是
当P≠Po时,就会引起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履约与违约的博弈。假定参与人都是理性的,并且
当市场发生风险时,市场价格P、企业与农户的行动以及支付函数为完全信息下的“共同知识”。
这样,企业与农户的(履约,违约)博弈是一个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当P=Po时,双方都履约,
博弈结束;当P>Po时,如果农户违约,企业将获得赔付C,博弈结束;当P<Po时,如果
企业违约,农户获得赔付C,博弈结束。
(3)战略(strategy):
企业Se=(履约,违约)
农户So=<履约,违约)
(4)支付(payoff):
企业与农户的支付函数依赖于对方的战略:
(a)当P>po时,对农户来说,把农副产品卖与市场比履约要多收益(P—Po)Q,即(P.Po)
Q是农户违约时的收益;对于公司来说,如果农户违约,公司将到市场上购买农副产品,与
和约价格相比,将多支付(P.Po)Q。
(b)当P<Po时,对于公司而言,到市场上购买比以户的价格履约少支付(Po.P)0,这相
当于公司违约的收益;对于农户而言,如果公司此时违约,农户将把农副产品卖与市场,与
和约价格相比,将少收益(Po.P)Q。
下面为公司和农户博弈的收益矩阵: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3—1 当P>PO时
表3-2当P<P。时
履约
违约
(P。一P)Q:一(Po-P)Q 一(Po—P)Q+C: (Po-P)Q—C
一(P。-P)Q-C: (Po-p)Q+c
博弈树形式为:

(5)均衡(equilibrium):要想使<履约,履约)成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必须使:
(1)一(p-po)Q>(p-po)Q—C
(2)一(Po-P)Q>(Po-P)Q—C
同时成立,即C>2 l(P-Po)l Q:也就是说,当一方违约后,支付给另一方的违约金C
要足够人(违约方从市场价差中获得的收益),在无论市场价格与和约价格发生什么波动,(履
约,履约)才是公司与农户的最优战略。
如果C值很人,博弈结果将是合作均衡,但由于C值是合同规定的违约赔偿金,不可能
很人,而且C值是事先规定的,如果C值太大可能导致合约无法签订。实际上,在公司与农
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分析
户签订的和约中,即使制订是高违约赔偿金,高违约率仍在发生,这是冈为即使C>2 I(P—Po)
I Q,<履约,履约)也不一定构成精练均衡,原因在于<履约,履约)它是一个不可置信的
威胁战略:在“公司+农户”这一组织框架下没有办法制约违约行为。如果农户违约,公司
在决定是否对簿公堂。它面临着一个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龙头企业的收益是单个农户的
赔偿,成本是诉之法院的费用。对于单个农户的诉讼,因其与公司的交易量比较小,故而胜
诉的收益相对较小;但是,每次诉讼都有一些同定开支,成本反而比较大。
结论:所以,在农户违约后,公司的理性选择往往是“沉默”。如果公司违约,此时农户
同样面临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与决策。单个农户交易量小,诉之法院的收益也小,诉之法院的
成本却同样高昂,往往是单个农户难以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因此农民也很难将其告上法庭,
并且合约是很多农民与同一个公司签订的,一个农民与违约公司打官司,其他合约人就可能
搭便车,从而难以激励农民打官司。所以,农户往往是以小对大、忍气吞声。另一方面,由
于契约内容的不完全性,即使诉诸法庭,纠纷也是难以解决的。一些不可观察和不可证实的
事实或行为,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敲竹杠和专用性投资,难以确定的免责条款、违约责
任的难以认定等使得法庭对契约主体的违约行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有些合约法庭是可执行
的,但是执行的费用太高,从而法庭一般会放弃执行。此外,商人可通过关闭公司或逃跑而
使法庭执行困难或执行成本高昂而成功违约。大量经验资料显示,在中国农村,当违约发生
时,合约方既不寻求法庭解决,也没有私下再协商,原冈是法庭解决的费用太高(诉讼费及
其他机会成本),且拖延时间太长,而一旦违约方知晓这一法庭解决困难时,便有恃无恐,拒
绝私下再协商。因此,初始阶段对违约惩罚的“承诺行动”是不可置信的威胁。含有不可置
信威胁的战略就不是子博弈精练的纳什均衡。如果拓展C值的外延,即违约当事人的违约成
本不仅仅是C值,还包括其他违约成本或者制约导致其亏损,则有可能实现合作均衡。冈此,
交易需要第三方的规则和制约,即在一方违约时,另一方能进行维权行动,获得补偿。
27
重庆农、lk产、Ik化融资现状分析
第4章重庆农业产业化融资现状分析
4.1农业产业化资金供给现状
农业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样也是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因素之一。介于重庆市目前农业发展向着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对农
业产业化的投入数据的欠缺,本文采用概念模糊的方式,以农业投入的数据来反映论证农业
产业化的投入情况。
4.1.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现状
鉴于农业产业化融资主要来源中的一个渠道,同时财政支农的指标较易从重庆统计年鉴
中获取,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的数据来说明重庆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的现状。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统计资料局限性,本文的财政支农指标选择的是狭义的财政支农,财政支农资金为支援
农村生产支出及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含农林水气)。从投入的总量来看(见表1),随着国民经
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日益加大,对农业支持有了一定的资金来源保证,客观
上为财政支农创造了条件。重庆财政支农的绝对量从1997年的7.21亿元增jJll.N 2007年的
44.56亿元,增加了37.35亿元;但10年来农业支出所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在不断的下降,
由1997年的10.15%下降剑2007年的4.0405,早现出萎缩的趋势,与重庆市经济的发展不相
对称。从表4-1中也可以看出,1997--2007年间重庆市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率基本都在
2096以上,与财政用丁农业支出的比例相比较,这种不对称极为明显。
表4-1重庆市1997-2007年度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比重统计表(单位:亿元;%)
数荆来源:撤据《重庆统讣年鉴1998—2008>>7,t算所得。
注:l、财政支农份额比重=地方财政对农村生产支出及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引00:
2、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农林牧渔总产值/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100。
另一方面,通过图4-1反映出,当财政支农的比例不断下降的同时,农业产值占GDP的
29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II
比例也在下降,农业产值对经济的贡献能力逐步减弱。从财政支农力度及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来看,在重庆市直辖后财政对农村生产支出及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力度与农业总产值占重庆市
GDP总量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且两者趋势基本一致。这表明了虽然财政支农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不大,但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从统计角度上看,二者趋势基
本相同,很有可能存在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联系。因此,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重的下降,真正
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部分会更加少,这样会引发农业产业化成本提高,农业比
较效益降低,农业收入难以增加,不仅会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会影响重庆经
济发展的水平。
图4-1财政支农份额比重和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关系
4.1.2信贷资金贷款现状
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最重要的方式——金融机构的贷款,相比财政支农,所占的份额显
然要高的多,具体情况如表4-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2年前后农业贷款统计口径不
一致,2002—2006年农业贷款为重庆市金融机构(含外资)的统计结果,1997—2001年农业贷
款为重庆市银行(不含人行)的统计结果。因此,这里仅对2002年以后的农业信贷资金总量
和相关数据进行讨论。
表4-2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来源比较统计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统计年鉴1998—2007)计算所得。
通过表4-3可以看出,从总量来说,重庆市农业贷款导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到2006年
雨庆农业产业化融资现状分析
间农业贷款5年间增加了126.91亿元,但是从贷款的增长速率来看,却是逐年下降,从2003
年的10.52%连续下降到2005年的7.26%,对于2006年贷款数额的迅速放大可以理解为在党
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信贷得到了很
大的支持。然而从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年度贷款余额的比重米看,贷款比率比较低,连续5
年没有高于7%,并且比重连续下降,具体情况见图4—2。农业产业化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需
要大量的资金和贷款支持,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日益商业化,实行收缩战线,压缩基层经
营机构:同时,贷款权限也从基层上收,结果造成人量储蓄资金上收和外流。这种信贷资金
比例的降低必然影响到金融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难题己为学界共同
关注。
表4-3重庆市2002-2006年农业贷款统计表(单位:亿元;%)
数据米源:根据《重庆统汁年鉴1998 2007》i,t‘算所得.
注:贷款增长速率=(本年农业贷款一上年农业贷款)/上年农业贷款
贷款比率=农业贷款/年度贷款余额
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割据,资金分散,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三足
鼎立。“金融的城市偏向”使得农业资金流失,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业
务单一,导致相关的开发性项目资金供应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投入的增加。农业银行等
国有商业银行大举撤离农村,大幅度减少了对农业信贷的投入。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导力量
的农村信用社(2008年改为农村商业银行)则占据了主要的农村金融市场。这种金融机构单
一化、金融市场聋断化发展势头导致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快速发展,同时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
款也在逐年提高。在重庆农村信用社改制之前,据不完全统计,资不抵债达47.7亿元,不良
贷款为103.77亿元,所占比例为36.43%,资本充足率仅为-7.09%。如此,非上E规金融机构的
出现就具有现实必然性,这类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部门批设、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基本上
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的信用合作组织。但非正规金融机构有其致命的弱点和缺陷,在金
融准入受剑高度限制的今天,生存空间极小。8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兴起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就是各地乡镇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借着自身的力量,迅速推动并强烈扩张的具体反映,1999
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国务院清理取缔后,留’卜.的则是大量的不良贷款。农村金融服务社、农
经服务站等也自然消亡,农村中不具有合法地位的金融机构基本不再存在。非正规金融的消
亡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我们过多地认同了它给
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忽视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非止规金融机构对农业
经济发展积极促进作用。
31
300
筠0
目200
j
150
}1。。
50
一竺1堡竺三!三空些j鳖”m,
图4-2重庆市2002-2006年农业贷款统计圈
4 2农业产业化融资需求现状
4 2 l农户融资需求满足程度分析
陋着农村经济十t会结构的变迁,农户的金融需求变化较快。为了准确把提农户需求的满
足程度.本文对重庆一圈两翼和渝尔南、渝东北的6个代表县的农户进行了凋吉,获得860
份有效农户问卷。鉴丁所统计的样率辑量相对适中,并且样本地匡分布比较广泛,阐查问卷
的质茸还是能够得到较甜保证。此外,所选取的调齐对致都是每个家艇的户主,他们对丁问
卷调卉的理耕利结壮J能力还是比较强的,In此本玖调卉所获取的数据具有鞍强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具体诵卉问卷见附录中嵌l。
l、收户贷款的需求满足程度评价
表4 4农户借款情况统计
H*※∞.mwWn目B“¨m目月rm
由表4-4可以看出,在860户农户中,有524户农户有借款需求,占有效样本数的60 9%,
有397户农户在3年内发生过借款行为,-’1有借款需求农户的75 7%。表面看上去,似乎农
户的借款满足率比较高,但是通过农户融资调壹需求表中的问题3和问题4的统计,近BOY,
的农户3年山只发生过次借款行为,3年山平均借款次数只有1 84次,而且82%的农户认
为借到款的次数不能满足借款需求的次数。
#d善
7
6
5
4
3
2

0
重庆农、Ik产业化融资现状分析
2、农户融资渠道评价
表4-5农户借款融资渠道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祭理所得
由表4-5可以看出,从524户农户的融资渠道米看,65%的农户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
贷款,而正规金融机构中能够给农户贷款的主要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其比重占到近87%,但是
有76%的农户选择农商行不能满足其贷款额度的实际需要。有50%的农户通过非正规金融的渠
道借款,而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占比重81%的亲朋好友来获得资金的支持。结合农户融资需求
调查表的问题10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还款期限的统计中,有71%的农户选择了不确定,表明农
户通过亲朋好友借款多数是出于友情帮助,通常是有钱了就还借款,没钱就暂时不还。从利
息的调奄统计看,87%的农户认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要高丁非止规金融机构,但是从正
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农户比例仍然高丁非正规金融机构。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可以认为农户
从非止规金融机构借款的主要途径是亲朋好友,而亲朋好友授信额度必然是与正规金融机构
无法比拟,只能缓解临时急需。同时,通过调查问卷问题12、13的统计,有431户农户承认
借款需要抵押,占总样本的50%,而需要抵押的主要是正规金融机构(统计比重为86%),所
以也可以看出在860的有效总样本下,只有60%的农户获得平均次数1.84和无法满足实际需
求金额的贷款的另一个主要原冈所在。
3、农户融资的用途评价
通过对851份有效样本的统计做山农户借款用途的分析(见表4—6),可以看出农户借款
的用途比较分散,有时借款会出现一款多用的情况,但是主要集中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孩子上
学费用以及发展工商业上,分别占剑有效样本的31.26%、23.62%和18.57。虽然总体米说用
于生产性的借款和用于生活性的借款所占的比重比较接近,分别为49.83%和52.18%,而且用
于生产性的借款比重还略低于用于生活性的借款,但是从调奄问卷的问题15的同答来看,79%
比重的农户都认为在生产性的借款绝对数额远大于在生活性的借款数额,也说明了农民对贷
款融资的主要动机还是为了发展生产、提高自身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33
表4 6农户融资用途统计(单位:户:x
n*※*:m《月女目%‰¨《#mm
由以上分析,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的主体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确实有着很人的需求
动力,根有意愿通过适合自己的要求进行融资贷款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在融资米源E却存在
鞍为严重的阻碍Ⅲ素,而且不能得到融资需求的满足。这在根人群度上制约了重庆市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亟需冲出这个融资的“枷锁”,切实考虑农户的融资需求,满
足农户的融资需求,提高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绩效。
农户融资Ⅲ途
图4-3农户融受用途统计
4 2 2 中小龙头企业的融瓷需求满足程度分析
本文对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分析也是采取蜩蠢问卷的形式.选取对
象为重庆市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通过对重庆市备个涉农龙头企业的调奇问卷,共收⋯59份
有效问卷。虽然有效问卷调查的数越没有达到预删的目标,但是本文拟通过真实的数据米统
计分析重庆市反映农业产业化的融债主体中并中小龙头企业在当前背景F融资需求的满足程
度。酮盎问卷本着从需求角度的满意度味设训,通过旧卷的作答主要反映中小龙头企业的需
求满足稃度,具体内容见附录中表2。
经过统计,近7成的被调查企业都没有参加过资信评级.这些企业基本上还是规模较小、
成长时期较短的中小企业。但是报普遍的一点是,有九成的企业都认为目前需要资金,有30%
的企业急需资金,而对赉金需求划限有60%的企业选择了一年以内,所以能够看出,绝火部分
的中小企业住短艄内还是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瓶颈.而人多数企业都有扩人经营规模、增强实
力的,敌望。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将银行贷款作为最重要融资槊道的占84 6%.阃时表示对银行贷
款需耍抵押和担保的比重达53%,但是当问及能否满足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赍金的需求时,选
雨庆农业产业化融资现状分析
择基本满足的比重仅为ll%,70%的企业选择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决定
着整个农业产业化价值链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一旦当龙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或者无法满
足正常经营的需要,必然会导致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应该纳
入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当前不能很好满足龙头企业资金需求的局面应该切实
改进,提高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满足率。
在融资需求调查问卷中,认为向银行申请贷款容易的比例仅为18%,有56%的企业认为向
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同时认为向银行贷款困难的原因基本上选择了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和合格
的担保人、企业的财务报表难以达剑银行要求、银行信贷规模和审批权限的限制,绝大部分
企业认为贷款难以满足的主要问题是出在贷款政策不透明、审批时间过长、申请手续繁琐、
贷款利率或其他成本过高上。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分析目前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中小龙头企业
贷款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上对涉农的龙头企业的支持不够明朗,虽然国家连
续6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但是真正落实到相关行业、企业还是有一个时滞问题。很
多龙头企业在这方面仅仅是刚刚享受到国家政策对其有利的一面,而相应的金融体系和机制
都还没有健全、完善。比如能够给这些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和抵押的担保公司和金融公司的服
务没有到位,无法形成一个机制保障整个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的横向连续性和纵向延伸性。
二是贷款条件的硬约束。国内商业银行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抵押、担保和利
率上浮成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形式,从而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
三是企业财务指标的硬约束。在信用环境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负债
水平和经营状况,这导致一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但负债比率偏高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
款;四是审批贷款的时滞约束。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频率高、时效性强的特点,但国内银行贷
款由于代理链条过长致使审批手续繁琐,无法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冈此,时滞问
题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止是这些阻碍使得近71.5%的企业认为融资
的成功率维持在50%一70%之间。
35
币庆农业产、Jk化融资问题透析
第5章重庆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透析
5.1存在问题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现状反映在融资的需求不能得剑满
足和融资的供给规模不足,比例逐渐下降。下面简要总结一下农业产业化融资中的问题所在。
5.1.1融资供给不足
l、财政支农的比例逐年降低
财政支农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硬、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是指必要的
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软环境是指制度、人文等方面。而从重庆目前的各地情况看,
硬环境要改善,软环境更要优化。虽然从总量上看,财政支农的数额都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
势,但是和农业这个产业对重庆市GDP的贡献度相比,可以看到二者相差很悬殊,而且财政
支农的比例本身都不高,从1997年的lO.15%一直降到2007年的4.04%,就是说重庆的经济
越发展,对农业的政策性支持和补贴越少,这与重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是不协
调的,最终会使得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真正资金更加减少,不仅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
展,而且会逐渐影响重庆经济发展的速度。
2、信贷供给不足
可以从前文看出,一方面,农业信贷的数额在总的信贷额度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少,自然
会影响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供给量。农业产业化融资的渠道的单一,融资上具的落后,
信贷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更加让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主体收缩信贷数量,撤离相关方面的
投资。而各个类型的龙头企业也由于与农户之间的博弈而削减给予农户信贷,因此,重庆当
前的农机租赁、订单农业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东部和东南部沿海一带城市较为缓慢。
另一方面,农村资金人量外流、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资金的整体供应。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
至2005年,重庆库区银行类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除外)平均存贷比从118.69%下降到47.39%,
下降7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平均存货比从117.48%下降到50.10%,下降67.37
个百分点,而农村信用联社及万州商业银行平均存贷比从72.21%下降到70.87%,仅下降1.34
个百分点。这就更加加剧了农业产业化融资供给不足的局面。
5.1.2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人民银行对我市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杏显示1,67.78%的企业目前希望但尚未获得银行
的贷款服务,49.14%的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仅从资金量上看,他们存在较强的贷款需求。但
是,样本企业规模小(近一半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I古I定资产少(57.76%的同定资产比
例在50%以下)、平均寿命不足3年、市场竞争力差、资金周转能力较低、担保能力与利率支
1来源于《西部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07)),详见中国网http://www.china.corn.cn/economic/zhuanti/xbjj2007
3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付能力有限1,其信誉也处于形成之中。这与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强调信用级别、强调抵押担保、
强调高回报且期限同定的贷款条件不适应。通过调查问卷也可以看出,不论是农户还是涉农
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基本上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不能够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能适应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融资需要
目前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依据城乡二元化结构体制和传统农村经济体制建立的。作为支持
农业的主要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2008年才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不仅业务规模小,而
且服务对象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难以与现行的金融服务体系对接。一是止规金融机构难以
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需求。一方面,龙头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近十几年来,农业
银行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减弱,而农业发展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难以承担支
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2008年才改为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是小额信贷,偏远地区农户贷款额度一般在3000元以下,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主城区,单户
农户最高贷款额度也仅3-4万,根本不能满足农村专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基地的融资需要。
而且农户获得信贷支农资金等金融服务极不方便,据统计,重庆库区商业银行储蓄所以上网
点在直辖后尚不到7年的时间里就减少了384个,下降幅度高达42.8%。而同期受淹没影响更
大的库区腹心和库首9区县,金融机构数晕撤并则高达54%2。二是融资服务被城乡和行政区
域割裂。一般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主要由城市银行提供,基地农户的资金需求由当地农村信
用社解决,作为不同的金融服务主体,二者很难形成投资共识与协同动作。而农业产业化经
营的主要模式应该是“公司+基地+农户”,这条有机的产业链在融资渠道上被分割,势必影响
资金衔接和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效率。

2.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的融资需要
一是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求量大
且占用时间长,而农村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控考虑,更愿意提供短期信贷资金,信贷投放期
限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体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不相适应。二是金融服务层次低,现代农业企业
和专业化农户所需的资信评估、承兑汇票、贴现、汇兑等金融服务难以得剑满足。同时,农
村金融服务网点少。据统计,重庆县及县以下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2008年改为农村商业
银行)、邮政储蓄网点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农村平均每30平方公里仅有1个网点,
每个网点平均服务7120人,远不能满足农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融资需要。2003"---
2006年,该【又:农村信用社乡镇网点撤销13个,2006年末乡镇信用社(含分社)仅145个,减
幅为8.22%,部分乡镇已无信合机构。另外,目前渝东南翼的137个乡镇中,仍有20个乡镇
无农村信用社网点,占比达剑14.60%。裁减信用社的乡镇,其金融服务并入附近信用社,一
1人民银行对蕈庆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调金结果礁示:43.82%的企qk认为银行贷款利率过高。企业贷款的最
高年利率达10,34%,加权平均利率为7.46%,平均L浮近30%;确:2005年的企业贷款中,.卜浮50%以上的占
比高达43.4%。
2资料来源:人民嘲,库区金融环境调查之一——金融困局亟待破解,发布U期:2007.8.8
38
重庆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透析
方面使得农户获得小额信贷及其不方便,另一方面由于接管区域增大、情况不熟悉使得接管
信用社管理难度更大1。三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据重庆统
计年鉴,农业保险收入和理赔支出占财产保险收入、财产保险理赔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
势。其中,农业保险收入占比由05年的0.4%。I-降到06年的0.35%,07年继续下降到0.3%,
农业保险理赔占比由05年的0.65%’I-降到06年的0.53%,07年继续竞下降到0.06%。
3.不能适应中小涉农企业发展需要
重庆市涉农企业大都起步于手工作坊,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一是信息不对称。重庆征信体系建设尚未覆盖到广大农村,无
法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用程度做出有效评价。据人行营管部反映,政府对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的标准缺乏规范管理,同时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支持,银行机构对农业产业化
企业的支持信心受到影响。二是普遍缺乏有效抵押品和信用担保,中小涉农企业贷款难问题
突出。据对重庆一圈两翼4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调查,2007年贷款余额为30亿元,其中三
家企业产值仅占25%,贷款余额却达到40家企业贷款总额的45%。
4.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配套体系建设的融资需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各种市场要素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乃至通讯、仓储设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直接
关系到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这些相关产业都需要金融,尤其是政策性金融的支持。由于国有
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其吸收的农村存款人量流向城市,信贷支持的重任主要落在农村商
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少数金融机构的肩上,有限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
户生产经营周转需要,而对农业产业化配套体系的信贷支持严重滞后,难以满足支持“三农”
发展的需要。
总之,不管是从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角度,还是从农业产业化主体的融资需求角度,
重庆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现状表现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有限,融资工具落后,没有很好
的满足融资的需求,这也说明需要一套新的融资体系去适应当前的融资需求。
5.2问题原因
5.2.1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主体利益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丁初级阶段,’资产联结方式在我国农业L体化组织中所占比重很
小,公司与农户通过签订购销合约建立一体化组织是目前我国最常见和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以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模式“企业+农户”为例,这种模式下的相关主体的融资主要是以龙头企
业带动型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农业。通过这种形式建立的一体化组织是松散型的,农民通过向
公司出售农产品获得生产环:1,的收入,而无法通过其他分配形式获得农业加工、销售环节的
1引自:王东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存n;的问题及建议,《中国会融》,2007年第22期
39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利润,无法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在农业
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下是极不稳定的,随时可能瓦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农户往往见好
就收,见利就争,见险就退,随意撕毁合同,缺乏法治观念和履约意识,在生产季节接受公
司的资金、生产资料和技术援助,到收获时,一旦市场价高于合同价,就不愿意履行合同,
把农产品以高价出售,从而使公司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样,公司也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
位和市场优势,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由此可见,我国农业一体化经营缺乏稳固的生产基
础和组织体系,合同效力不足。不完全的合同不能有效地约束公司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当出现合同中没有事先预见的突发情况时,公司和农户无据可依,容易导致利益纠纷,从而
影响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并且,与公司、农户之间开展合作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法律
法规不健全,不能有效规范我国农业一体化经营活动,保障利益共同体的健康、持续、稳定
发展。
虽然这种方式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了农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了农业抵
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经营风险依然存在,农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使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签订购销合同时,缔约双方无法预见将来可能发
生的情况,也就是说,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约是不完全的。正是这种合约的不完全性导
致了订单的高违约率。据统计,2000年全国订单农业合同的违约率超过80%(曾福生,2002)。
违约行为表面上是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内在的根源是利益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
这种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利益约束机制不健全的冈素主要有:
1.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不均衡
在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中,价格是双方事先商定的。这种合同价格具有一定的“粘性”,
不能随着市场行情及时进行调整。在商定合同价格时,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搜
集市场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价还价,这样最终形成的
合同价格才最接近于K期的市场平均价,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一体
化组织的平稳运行才能有保障。对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而言,有关具体品种的种植情况、销
售渠道、价格发现、讨价还价等信息非常匮乏。分散的农户没有市场调杏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也不具备与公司平等谈判的能力。而公司拥有强人的决策系统、组织系统、完善的市场营销
系统和与政府打交道的能力,在与农民的价格谈判中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导致分散的农户不
能自由选择交易对象自愿缔结合同,经常被迫接受带有市场聋断性质的龙头企业提供的附合
合同。在龙头企业与农民进行市场交易时,龙头企业有时会为了自身利益故意乐低农产品的
收购价格,这些都为以后的利益纠纷埋下了隐患,不仅提高了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也不利
于组织的稳定发展。
2.农户比较缺乏诚信意识和与龙头企业共担风险的意识
当市场价格高丁公司的收购价时,农民为追求短期利益倾向于违约,致使公司蒙受损失。
安徽阜辩{爱立丰食晶有限公司与当地1200多农户签订了双孢赫购销合同订单,因当地双孢菇
40
币庆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透析
市场行情看好,一些外地公司直接到农户家里收购,收购价比与爱立丰公司签订的合同保护
价每公斤高0.5元。农民的违约行为使爱立丰公司当年蒙受了300多万元的损失(卢建锋,
2 0 0 3)。类似这样的农户违约的行为在全国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很普遍。另外,农户还比
较缺乏承担市场风险的物质能力和精神准备。在目前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中,由于双方的
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相差悬殊,农户往往存在“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缺乏与
公司共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市场波动的风险损失极易影响农户
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且农户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风险发生时,通常会采取过激行为
进行自保,难以承担应该承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从而导致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中断。
3.农民保险意识薄弱,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
从2003年“非典”影响蔬菜进城到2004年禽流感影响畜产品的出口,说明了农业的风
险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农户和龙头企业面临着市场和自然的烈重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险
种少,费用高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农民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低、保障面窄,当发生自然
灾害时,大部分受灾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将资金风险向金融部门转嫁,加剧了农村金融
供给的紧张局面。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无疑会增加订单农业的经营风险,难以保证龙头企
业带动型组织利益机制的稳定运行。
5.2.2缺乏充足有效的融资渠道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任何地区来讲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依
靠个别投融资主体的投资很难达到期望的发展水平。因此,要解决资金融资问题,必须考虑
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多元的融资主体当中依据本地实际重点发展某几个融资主体作为农业
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主要资金来源。但从重庆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化融资主要依靠
财政投入和商业银行的贷款,作为拥有投资能力的其他渠道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外资等
实际投资水平几乎在目前的融资结构中却很不明显。但从现实情况和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发
展的成功经营来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必须使融资主体多元化,必须充分开拓金融机构、外资
等融资渠道。无论从国外还是从我国尔部和尔南部的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营米看,
在融资结构当中,外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内资投入能力
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如何有效的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在重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于区
位、其他自然冈素的影响,近年来几乎很少有吸引外资投资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这与山
东、浙江等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当中利用外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区位冈素、自然等冈素在以
前看来虽然都是先天的不利冈素,但反过来,一方面要看到重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比较优
势;另一方面,应当看到整个重庆近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而对于
外资米源少的原因应当从对外宣传、外资利用方式和渠道方面考虑,加大这些方面的努力,
积极吸引外资,同时不断培育和发展本地区的融资机构,引入市场性的资金,增加融资总量
的规模,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的米源问题。
4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5.2.3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正规金融服务弱化‘
重庆地属于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一方面正规金融发展不完善,另一方面民间
金融受到抑制。正规金融以传统存贷机构为主,没有可以提供避险和直接融资的农村资本市
场,也缺乏农村保险和担保市场,而现有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职能也在不断弱化。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各有局限:农业发展银行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经营范围狭小;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分散了稀缺的农村资金来源,加剧了农村资金的“非
农化”;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撤并,贷款权限上收,以及向“储蓄银行”发展的趋势,转移
了金融服务重点。相对而言,农村商业银行和个别小额信贷机构成为支农的重要力量,由于
小额信贷机构数量有限、支农金额有限,所以,在农村地区真正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农村商业
银行。这种单一化的供给结构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失效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农村商业
银行独当重任加之其自身机制问题尚未解决,最终导致正规金融机构定位存在偏差,服务功
能弱化。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目标锁定偏差。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抓大放小”的经营战
略,把大中型企业及其云集的大城市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将下级行资金层层向上集中,不断从
基层金融机构抽取资金“回灌”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对于不能产生短期效益或综合
效益不够好的县域经济,缺乏支持动力,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增量趋缓加之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
贷,存款上划,县域资金流火加剧。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层次设计偏差。县域经济中的农业经济和中小企业对融资有着独特
要求,而金融机构显然缺少与之相对应的经营网点层次。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
点。裁减人员县域金融机构逐步减少。功能渐趋萎缩。有的甚至全部退出,致使县域金融机构
逐步退化成为贷款调查和吸收储蓄的机构。
第三,农村金融服务偏差。多数金融机构实行“人一统”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重点支持
一些龙头骨干企业和垄断行业,资产总量偏低、风险意识较差的县域中小企业很难取得资金支
持。特别是一些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贷款权限全部上收同时现行信贷审批管理权限
和审批程序也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急、频、小的特点。加之金融机构普遍实施新增贷款“零
风险”、“包赔偿”、“责任清收”等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信贷人员惧贷、惜贷。
5.2.4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农业产业化融资归根剑底是在一定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及其相应制度背景。卜.,农业金融
供给(各种融资机构)与农业金融需求(农业产业化经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交易”
的结果。其实质是供需舣方在一定条件下,就不同给付达成一致的缔约过程,也是双方根据
交易标的、风险、信息、谈判能力等资源禀赋状况,在双方同时进行最优化的条件下,对于
交易商品、风险等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双方的资源禀赋于最优化目标不同,以及外部不确
定性因素的冲击等原因,供需双方并不总能就某项交易的各项内容达成一致。如果“交易”
42
藿庆农业产、Ip化融资问题透析
不能达成,农业融资机构与农业产业化经济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农业产业互融
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实现必然受一定外部环境的制约。
农业产业化融资作为一种缔约过程,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不对称性以及经营能力、市
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原因,在合约缔结后存在不能履约的问题,即存在“交易风险”,包括有
能力履约而拒绝履约和由于能力不足而不能履约或部门不能履约两种类型,前者可称为“信
用风险”,有融资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致,后者可称为“经营风险”,因经营能力以及不可抵
抗的自然或市场风险所致。
农业产业化融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一种判断。因此,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成为决定农业产
业化融资实现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完善的农业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相关法律制度、信贷信
息共享机制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等等)可以增强对违约的控制力度和减少金融机构在债务人违
约时的损失;还可以增加信息流动性和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金融
机构的信贷供给能力。冈此,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任、由信任产生的信用、持续
信用形成的信誉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支持的现状来看,目前
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龙头企业的启用评价体系,相对T业企业而言,目前农业企业大多为中
小型企业,处于创业成长期。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和银行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
效益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获得贷
款的门槛较高,直接制约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人。
5.2.5农村金融体制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
重庆市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由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政策性
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农村部分)的资产业务范围十分狭窄,且地市以下不
延伸分支机构,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比较有限;商业性银行主要包括中国农
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不可衡量基本处于空缺状态。在整个农村金融
体系中,官办色彩比较浓厚,对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仍然实施严格的准入限制。这种
官办为主,限制民营的金融体制很难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农业产业化发
展的区域性差异,各类农业组织的资金需求千差万别,现行的金融体制不可能充分满足农业
部门多样化的资金需求;而且在以计划调节为主的官办农村金融体制模式下,信贷规模的扩
张和收缩具有明显的制度刚性,容易受所谓“政治周期”的影响而出现大起大落,这对农业
产业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近几年的农业信贷波动已经证明了这一体制的弊端。目前,农
业银行的“惜贷”和“慎贷”导致许多市场前景好、投资同报率高的农业产业项目得不到应
有的资金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才刚刚组建,还处于试点阶段,从已经取得的改革经验看,发
达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往往也会偏离了农村和农业,主要转向非农商业领域和私营
企业;而其经营性质和服务范围也会发生了较人变化,乡村地I又: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业务
基本以农业贷款为主,城镇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
43
两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以上分析表明,官办为主的农村金融体制以及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育迟缓,是农业产业化资
金需求不能充分满足的体制原因。
国外农业产、Ik化融资经验及借鉴
第6章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经验及借鉴
6.1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体系现状
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政府无不从多方面加人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但由于政
府对农业的直接投资是有限的,单靠农场、农户、农业合作社自身的资金积累义远远不能满
足需要,因此,银行信贷方面常常给予很大支持。他们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农村信贷支持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
6.1.1德国的农业产业化融资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农业金融制度的国家,在德国农村信贷市场上,参与信贷的供给
者不仅仅有银行、私营农产品及农村生产资料贸易者,商品合作社等也参与对农村的信贷供
给。不过,农村企业经营者在资金短缺时所得到的资金支持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的信贷供给。
进行农业信贷发放的金融机构有信贷银行、合作银行部门、储蓄银行部门、特殊功能性金融
机构。
在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资料中,“信贷银行”一项囊括了所有私营商业银行,包括人银行、
区域银行、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1998年底,这类从事综合经营的银行企业的农村信贷余额
达79.93亿马克,占其信贷总余额的1.15%,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为12.55%。1998
年底,德国区域性银行农贷余额达53.13亿马克,占农贷市场份额8.66%。在德国信贷市场
上,信用合作社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居丁所有金融机构榜首,是德国农村信贷的最人供给者。
德国储蓄银行业所属金融机构都是建立在公法基础上的金融机构,是德国信贷业的第二大支
柱。其载体是区域性或称社区性、地区性法人社团。1998年底,德国农村信贷市场上的特殊
性信用机构包括德国举殖和地产抵押银行、复兴信贷银行和农村地产抵押银行等16家金融机
构。这类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目前所占份额己大幅度下降,己从1980年农贷市场份额
的11.63%降至1998年底的2.75%。尽管如此,它们在德国农村信贷市场上所占的地位仍相
当重要,对德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具有特
殊功能的金融机构是德国农村地产抵押银行,属于德国的政策性银行,在其业务发展初期,
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和一些特别基金,其主要任务是在于满足农、林、渔及食品行业的
信贷需求。另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信贷机构是德国曝殖和地产抵押银行,主要业务领域是向
有利于农村领域内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改善的各种投资计划提供中长期融资,包括乡村住房
建设、村镇整治、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建造和维修、农业机械设备的购置、农业地产的购置、
农产品加T和贸易、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等。其资金米源主要是吸收的存款、向其他金融机
构的借款、信托资金及通过发行抵押债券、联邦抵押债券、地方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筹集资
金,同时该银行还负责联邦政府的扶持性低息贷款的管理。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丁其半私有
性质。1989年以前,其资产属于联邦政府和柏林市、巴伐利亚州政府,是一个完全的国家性
4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I
质的银行。1989年夏,该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半私有化。就其资产负债总额而言,
1994年底为640.1亿马克,1998年底达到979.68亿马克。
从其信贷业务来看,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把农村种养业生产经营者(不论其生产规模的
大小)均当成一个企业看待,像对待一般工商企业来对待种养业企业,并且对农村企业提供
咨询等多方面服务,帮助农村企业向联邦政府申请利息补贴和申请低息贷款,因而在农村信
贷市场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信贷业务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支持农村各行各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综合推进。就其对私人客户的信贷而言,主要是对客户新建、购置和整治住房
提供融资,并对与住房有关的各种债务的转换提供融资。还包括其对其他银行提供的与农村
经济活动有关的业务的再融资、向农村贸易及服务企业提供贷款、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资
料生产企业贷款、种养业企业贷款及农村领域内的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贷款。
从其对种养业企业的贷款期限上看,主要是长期性的,80%左右的种养业贷款期限长于
四年。其对公共机构的贷款主要包括对社区性政府及社区性企业、地方城市政府、社区性协
会和行业组织等的贷款。除了德国农业地产抵押银行、德国垦殖和地产抵押银行以外,特殊
功能性金融机构中的对农村经济部门较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工业信贷银
行股份公司一德国T业银行,在德国农村信贷市场上也占有一定地位。这两家金融机构以发
展援助的方式向那些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复兴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计划提供低息借款和担保,并
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不过,其主要的业务方向或业务领域不在农业和农村,其在
农村信贷市场上仅起辅助性作用。在德国农村信贷市场上,除了这些机构以外,农业生产资
料贸易商、保险公司、住宅储蓄贷款银行及民间借贷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农村企业的短期性
融资方面,农业生产资料贸易商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贸易商们通常以延期付款方式向农村企
业提供信用,从形式上看有口头协议式和。忙面协议式。这时,农村借款企业一般要承担较高
利率。一些大型农机具的推销者是这种农村信用方式的主要提供者。保险公司不仅为农村企
业经营者提供人寿保险,也给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贷款的发放提供了信用保证保险,为农村
企业的短期性且通常是信用性流动资金融资提供了可能。
6.1.2法国、日本、美国政府农业产业化融资
法国政府规定,凡符合政府要求和国家发展规划的项目都可以获得优惠贷款,利率只及
非优惠贷款的--'r-.左右,它与市场利率的差额由国家来负担。这些贷款主要用丁防止各种自
然灾害、农场结构凋整、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土地整治等。通过农业金融制度来促进农业
发展的做法,既能保障农民的利益,免除高利贷的盘剥,又能有效引导农民按照政府的意图
行事。
日本政府给农户的优惠贷款分为政府农林水产业金融机构发放的长期低息贷款,不但改
善了农业的发展基础,而且通过补贴利息,使财政之外的“民间资金”投向农业,这就是颇
具特色的日本“制度金融”。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经验及借鉴
美国政府的农业信贷机构主要有三大系统:一是全国12家联邦土地银行,负责发放5至
40年不动产抵押长期贷款;二是12家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及其所属的440个地方信贷协会,
负责中期和短期的生产贷款业务;三是全国的13家合作银行,专门经营农场主合作组织所需
的生产和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联邦农业信贷系统的特点是:贷款利息低,偿还期限长,贷款
重点对象是那些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中小农场。此外,联邦政府还给予农场主税收优
惠及促进需求和扩大出口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总结起来,发达国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经验可以概括如’FJL点:
(1)健全农村金融投资体系,直接为农业提供优惠贷款
由于农业是投资长、见效慢、收益低、受自然规律制约较强的风险产业,而信贷资金的
本性又是趋利、增值,所以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农业生产。冈此为确保农业的平均利
润、降低生产成本,许多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
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各种方式向农民提供便利的优惠贷款,增强农
民的金融实力。
(2)农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相互配合,支持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投资是农业稳步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农业发展必须有财政和金融的舣重支持。市
场经济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是把农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以一定的方式配合起来,实现对农业
的支持。这土要是通过组建政策性公司来实现,政策性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或向
中央银行的贷款,公司在经营上采取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既受政府的监督与
指导,又积极参与市场,按照市场法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结果是一方面公司本身得到不
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公司的活动引导市场,实现对市场的宏观凋控,这充分体现了
市场经济的原则。如美国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就是政府建立的政策性公司,它属于美国农业部,
接受美国政府财政资助和银行优惠贷款。
(3)政府大力补助开展农业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
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各国政府对那些向农民优惠贷款服务的金融
机构或合作组织给予财政资助和利息补贴,补助金的数额随贷款的增加而上升。法国政府给
予的该类补助金占国家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比重从1964年的2l%升至1978年的60%,美
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资助金融机构,如提供低息贷款、免除联邦所得税等。日本政府为吸引
商业银行增加农业信贷投入,还为一部分贷款提供担保,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各种现代化
技术设备和其他生产资料,对冈各种原冈无法收同的贷款,政府承担损失。
(4)信贷投入与土地规模经营政策紧密结合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扩人农场经营规模,以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和技术进步,许
多国家运用信贷投入手段鼓励农场主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如原联邦德国政
府规定,凡土地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大农场,可以得到年利息率3—5%的低息贷款,而10
公顷以J卜.的小农场只能获得年利息率高于8—10%的短期贷款,此项政策的目的是加速土地集
4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中。1977年日本都府县不满0.5公顷的小农户中,获得长期低息贷款的比重仅为11.4%,而
在2公顷以上的大农户中,比重高达55.9%。
6.2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体系现状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已经着手改善农村信贷计划,设法为
农民提供数量更多、条件更优惠的贷款,让农民用于发展生产。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孟加拉
国和印度。
6.2.1孟加拉国农村投融资体制
孟加拉国是哑洲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改革和探索中,其创立的以小额信贷体
系(micro finance system)为特色的农村投融资制度和方法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效
仿。目前,孟加拉国小额信贷己经发展为包括一个批发性机构,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一个
托拉斯组织一孟加拉乡村托拉斯;两个专业性机构,乡村银行和孟加拉农村发展委员会;两
个基金项目、国有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项目;三个兼营性的1F政府组织,孟加拉农村进步委员
会、社会进步协会和普罗西卡等五大板块、九大部分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乡村银行是孟加
拉国小额信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熊德平,2004)。1983年由著
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纳斯博士创立的乡村银行正式成立,其特点是专为贫凼群体(主要
是农村贫困妇女)提供存款、贷款、保险等综合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乡村银行的服务
对象为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完全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市场规则贯穿于
贷款业务的各个方面。由于乡村银行的功能符合贫困农民的需求,它很快便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贷款总额达40多亿美元,贷款户由1985年的85万户增加到2000年的370多万户,
而其中98%以上的贷款户都按时还贷,90%以上的贷款户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张
序江,2006)。
6.2。2印度农村投融资体制
印度属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其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绿色
革命”过程中的金融配合与支持。经过40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印度农村投融资体制呈现出特
有的性质: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基础设施建没。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由宪法明文规
定,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由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负责、农村饮用
水丁程则由邦政府完成等。
(2)农村金融体系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层次性。印度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由印度储备银
行、印度商业银行、农业信贷协会、地区农村银行、-十地发展银行、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
同外农业产业化融资经验及借鉴
行、存款保险和信贷保险公司构成,各农村金融机构之间有不同的分工与合作,有适当的竞
争与协作,层次鲜明,功能互补。
(3)农村金融覆盖度高。据统计,印度商业银行在农村和准城市地区设立了32662家分
支机构,基层农业信贷协会达到92682家,有超过2000家的土地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值得
一提的是,多达14136家的地区农村银行分支机构主要建立在农村信贷机构稀少的地区,平
均每17000---21000个农户就有一家农村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之提供金融服务,其金融覆盖度之
高是世界罕见的(白广玉,2005)。
(4)农村合作金融支农贷款的比例逐渐。卜.降,而商业金融支农贷款的比例逐渐提高。资
料显示,20 tI;|=纪70年代,农村合作金融支农贷款的比重高达79.5%,80年代为55.9%,90
年代为51.5%,而近年来该比例约为44%;反观商业金融,支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由20
世纪70年代的21%逐渐提高到近年45%的水平(李超民,2005)。
总结起来,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重点考虑才得
以比较成功:
第一,推行“小额信贷”计划。“小额信贷”计划是由联合国计划发展署和世界银行在
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家庭和农户,其运行方式是农村“小
额信贷机构”向规模小至3到10人,大到30至50人的“互助组”提供集体贷款,其成员能
否按时归还贷款是他们能否继续取得贷款的保证,由集体的保证来取代有关附属的担保要求。
这就简化了许多手续,降低了农户取得贷款的成本。同时,由于是实行集体贷款,降低了信
贷双方的风险,集体合同还节省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成本。但这种小额信贷机构的建立需
要国家金融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激励银行从事此项业务。孟加拉乡村银行(简称GB)
是世界上以从事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而著称的银行,其宗旨就是使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户直接获
得持续稳定的生产经营资金,促使他们走上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从而成为发展中国家有
效扶贫模式的典型。
第二,扩人和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资金投入。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规模
庞人的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专门的国家银行或农行、私人商业银行、农村信贷协会
和信贷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组成全国三级的信贷服务网络。政府部门通过信贷政策、利率和集
资手段,对信贷体系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增加流入农业的信贷资金总量,发挥刺激生产、
支持农村开发项目和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阿根廷官方最大的农业信贷机构一国民银行为
农场购置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牧业的屠宰加:1:和冷藏没施、修建粮食仓储设备提供
补贴性贷款,并优先保证创汇农业所需的信贷资金。印度成立的“全印度农业信贷评价委员
会”专l’J负责调查研究农村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政府提供建议和依据; “信贷担保公司”
则为农村信贷提供担保服务。因此,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己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
的基本保证条件。
4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6.3两种融资体系的共性与差异分析
6.3.1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共性分析
1.政府重视程度高,财政投入力度大。当一国-[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农业及农村经
济发展问题开始显现,此时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并缓解城乡经济水平悬殊的矛盾,
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加人财政对农村支持的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
供给,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前文所述美国、法国、日本。与此同时,配套实施税收
等经济激励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农村,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农村进
行投资,从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提高农村融资主体的融资能力。
2.相关制度建设完备,法律保障性强。法律、制度和规章是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常开
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事实上,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国都无
一例外的强调法律制度的建设,做剑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以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规章来规
范农村投融资行为,维护农村投融资主体的利益,确保有足够的支农资金进入农村,保障农
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3.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采用综合协调手段。各国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初期普遍采取
单一的协调手段,不是寄希望于市场协调,就是完全依赖政府协调。然而,在经历了单一协
调手段失败后,各国开始探索并采用政府、市场等多种协调手段相互配合的模式,最终形成
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与本国农村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综合协
调手段。
4.强调政策性模式的引导作用和合作性模式的土体地位。在农村投融资体制运行中,各
国基本上均形成了以政策性投融资模式为导向,以合作性投融资模式为主体,以商业性投融
资和民间资金为补充,农户广泛参与的农村投融资体系。综观各国农村投融资体系的构成,
不难发现,政策性投融资在整个农村资金融通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合作性投融资则在整
个农村投融资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国外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为政府所控制,服从国家
意志,配合政府农业政策的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的政府导向性;而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一般
基丁.农户的需求而产生,大部分营业机构地处农村或距离农村较近,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户分
布分散的特点,因而合作性金融是农村生产资金和经营资金的主要米源渠道。
6.3.2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差异比较
1.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的不同。各国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
但改革之初的根本目的是不相同的。美国的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源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
机中,农产品过剩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法国则始于工业革命后,其他国家农业发展
对法国农业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日本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
始于明治维新后,日本佃农与地主的尖锐矛盾,以及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措施的失败,形成于
50
国外农、Ip产、Jk化融资经验及借攀
二战后日本经济重建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索。印度的农村投融资
体制改革虽然还处于探索之中,但其成功的经验来源丁20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中的金
融支持与配合,而“绿色革命”的内在原冈则是印度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经济起步(熊德
平,2004)。而由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发展演变而来的小额信贷模式则是农村投融资体制
的创新,其创立之初是为广火的贫困农民,尤其是贫困妇女提供信贷支持,满足其生产及生
活的基本需求。
2.农村投融资运行的实践模式有所差异。美国目前己经形成了较为合理、规范、有效的
农村投融资模式:以私营机构及个人的信贷等农村商业金融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的农业
信贷系统为主导,以政府农贷机构等政策性金融为辅助,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的复合信用型模
式(肖东平,陈华,2006)。该模式具有两人特点:一是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
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及商业性金
融并存,分工协作、互相配合。而产生于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模式自产生以来就受到广大的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关注和效仿,进而发展壮大为流行于孟加拉国乃至全世界的
新型农村投融资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穷人为贷款对象,提供以免担保贷款为主
体的综合服务。二是以自愿为原则,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三是以非政府
组织为主体,建立依赖于市场化经营的组织体系。四是以政府支持为前提,主动与政府保持
密切合作和良好关系。
3.农村投融资体系的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各国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组织形式
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中日本“农协”最具特色。“农协”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的简
称,其前身为日本-j:1900年建立的“产业组合”,重组于1947年。“农协”具有独立融资
功能,在机构设置上以行政区划为准,分为三个层次:基层农协中的信用合作组织、都道府
县的信用联合会和农林中央金库。其组织采取农户入股参加信用合作组织、信用合作组织入
股参加信用联合会、信用联合会入股农林中央金库的形式,三级机构自下而上参股,只有经
济上的往来,在业务上相互依存,在职能上互相关联、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协”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上、销售,向农民提供生产资
料购买、金融、共济、技术经营指导等服务,在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农村投融资体制运行中政府支持方式不一。各国在进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支持措施,但是具体而言,这些支持措施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法国
和美国为例,两国政府支持本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都配合采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两种支
持方式。法国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其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支持政策来源相当广泛,既
有来自国内的支持(如前文所述,法国政府以“国家发展奖金”、“地方发展奖金”、“领土
整治补助金”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农村等),又有来自欧盟的支持(主要表现为对法国农
业的公共支持)。而关国经济实力雄厚,对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支持更多地表现为资金支持。
美国政府对广大农村地区投入人量的资金建设交通运输、供电、通讯事业等农村基础设施。
51
_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
在农业保险方面,美国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一是保费补贴,平均每英亩为6.6美元;
二是业务费用补贴,占承办农作物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业务费用20一25%;三是联邦农作物
保险公司的各项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推广和教育费用。
6.4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6.4.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在进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都将法律制度的建
设摆在首位,这说明了法律制度建设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而考察农村投融资
体制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都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与之相配套,如美国、法国、日本等。
反观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法律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农村公共财政立法滞后、法制体
系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且适用于农村的法制体系中大量规定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形
式存在,缺少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如《财政基本法》等,而既有的部分法律法规则需要修订
并融入新的规定,如《预算法》等。同时,由于立法上作的滞后性,各农村投融资主体之
间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行为主体的利益难以保障,风险无法合理分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
制,造成支农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落后的立法和不健全的法
律体系已经给农村投融资体制的运行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冈此,在今后的农村投融资体制改
革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法律先行,以法律制度来指导改革的方向,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促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6.4.2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不断优化的农村投融资体制与之相适应,而农村投融资
体制改革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基于此,各国在
进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水平的相互协调关系。正如前文所述,各国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大都曾经通过
发展商业化的、正规化的农村金融,或通过发展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国有的、政策性的农村
金融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但又都普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欠败,进而逐步认识到农村
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是互为条件的冈果关系,彼此相互促进又
相互制约,冈而必须保持二者的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在进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改革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要做到农村投融资体制与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不能落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制
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村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又不能超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水
平而存在。
52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经验及借攀
6.4.3促进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金融的有机结合
农村金融在农村投融资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农村金融功能的正常发挥,不仅可以营造
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并提高农村资金需求者的融资
能力。综观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大都为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金融的
有机结合,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规范运行。虽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样由政策性金融、合作
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构成,但是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欠佳,不尽如人意。作为政策性金融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贯彻国家农业政策的过程中,业务范同拘泥于粮、棉、油收购及流通
领域,随着传统业务的逐渐萎缩,农业发展银行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作为合作性金融的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商业化经营的前提下,服务对象由农户逐渐向城市客户转变,资金由农
村逐渐向城市转移,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越来越小;作为商业性金融的中国农业银行,
随着“行社脱钩”和股份制改造的开展,其营业机构大量撤出农村,传统的支农信贷业务急
剧萎缩,具有明显的“嫌贫爱富”倾向。这就造成功能各异的支农资金无法形成统一的有机
整体,各种性质的金融机构在原则上具有操作上和资金投向上的分工,而实际上正是由于这
种“分工”和“投向”的存在,即功能不完全互补导致重复投资与零投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中,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视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金融
的有机结合,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以商业性金融为补充。
6.4.4合理引导民间金融发展,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
在国外许多国家,民间资金是弥补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不足,以及缓
解农村投融资矛盾的重要途径。由民间资金借贷为主体的民间金融,其信息发现机制以及风
险约束机制内生于农村资金需求者,能够有效的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同时能够更好地迎合农村资金需求者的需要,交易成本低,且有能力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冈而是较优的农村资金配置方式。以美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民
间金融的合理引导,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民间资金的流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广
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监管,加之民间金融固有的分散性、隐蔽性等特征,
容易产生较多的纠纷,因而往往成为政府遏制和打压的对象,长期处于“黑市”状态,而不
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投融资活动。因此,我国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在资金融通特别困
难的情况下,要对民间金融加以合理引导,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其资金融通行为,鼓励民
间金融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农村正规金融的合理补充。
6.4.5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预警制度的建设为保证农村投融资体制的稳健运行,保护农村投融资主体的经
济利益,降低并分散风险,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风险防范方面,日
本的做法值得借鉴。在长期的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日本形成了包括存款保险制度、
53
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
相互援助制度、农业信用保证制度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其中,存款保险制度规定
农民只要在农协合作金融组织存款就自动成为被保险对象,而不需要支付任何保险金,当农
协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业务出现问题、停止兑付存款或者宣告破产并解散时,保险机构直接
向储户支付保险金;相互援助制度规定农协合作金融组织每年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10%作为
专项资金储备,由农林中央金库负责统一运用和管理,当农协的经营出现问题时,提供一定
数量的紧急性或再建性低息贷款帮助其渡过难关;农业信用保证制度规定政府财政出资三分
之一,其余由农协合作金融组织、信用联合会、农林中央金库出资,其业务包括损欠补偿和
债务保证,分别对农协经营损欠和债务进行补偿(杜朝运,张沽,2006)。而我国农村投融
资风险防范的制度建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鉴于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必须强化农村投融资
风险的预警、控制、分散和转移制度,营造良好的农村投融资环境,促进农村投融资体制的
正常运行及功能的止常发挥。。
54
农业产业化融资路径创新
第7章农业产业化融资路径创新
7.1融资工具创新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工具仍然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几种
传统的融资工具,显然仅仅依靠这些融资工具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
增加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拓宽资金的融资渠道,就应该在原有融资工具的基础上,功过
融资上具的创新促进整个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体来讲,重庆农业产业化融资T具的
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利用国外或者国内其他省份在融资实践中已经成熟应用的
融资工具进行引进改造,二是在现有融资T具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发。在借鉴国内外经
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种融资T具供重庆市参考和尝试:
7.1.1融资性租赁
农业融资租赁是指承租方(在农业产业化中主要指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租赁合同的形
式向租赁方租赁农业生产设备和农产品加工机器设备等。融资性租赁的租赁合同所规定的期
限一般比较长,往往要达到所租赁设备的使用寿命期限。在租赁期间,设备的所有维修管理
费、税收等费用均由承租方承担,在租赁合同有限期间内,承租方按照合同约定定期向租赁
方缴纳租金,到租赁合同期末,承租方一般按照租赁合同规定的价格购买该设备。融资租赁
实质上是一种信贷关系,是通过融资物资财产的形式达剑融资的目的,承租者等丁直接引进
了物化形态的一种投资,不需要再向金融机构贷款购买这些物资,只需要分期支付租金。这
种融资方式是针对农业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却没有充足的资金购叉生产所需的设备而设计出
来的,比较适合重庆作为-两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租赁对于承租方的主要优势就
表现在通过农业机器等生产资料的租赁,可以避免冈资本金的不足而制约农业产业化水平的
提高,同时人量节约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资本投入。
在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背景下,融资性租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
工具引进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一方面,可以依托“公司+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开展诸如
农业生产设备(如灌溉设施、拖拉机、收割机等)的租赁业务,方便农户的生产。另一方面,
可以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或者成立专门的租赁公司开展农村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既可
以是针对农户所需的播种机、收割机和辅助性农业生产设施进行的租赁,也可以是针对农业
产业化中涉农中小企业需要的各种人型农产品加工机器设备进行的融资租赁。
7.1.2贸易信用融资
贸易信用融资是发达国家十分酱遍的一种融资工具,学术界也有人称这种融资+1:具为供
应方信用,是指由各种对农业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农用机械没各等)
的供应商向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的为促进其产品销售的短期融资。贸易信用融资提供的融资
5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客体主要是流动性的生产资料,这种融资的特点是期限比较短,数额比较小,同时对资信标
准的要求也较低。
贸易信用融资在美国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农业融资工具。据来自美国农业贸易信用失常
的报告,美国每年的贸易信用规模可以达到17卜200亿美元(Setala,1997)。这种融资工
具具有以。F)L个主要优势:第一,对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弥补传统融资工具效
果的不足,更好的满足其融资需求。第二,对于供应商米说,向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融资首
先可以扩人其产品销售,增加利润,其次可以通过资金的借贷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供应商
信用的利率一般要低于银行信用的利率,但供应商一般对自己的客户比较了解,资信调查和
资金回收成本较低,虽然在较低利率下进行信贷,仍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息收益,这也是为什
么贸易信用融资的资信标准比较低而供应商愿意从事这方面融资的原因。第三,贸易信用融
资可以通过更为灵活的形式向农业产业提供有效的融资,农业生产资料供廊商向自己熟悉的
客户提供各种与自己提供产晶相关的信用,可以在较为简单的条件下既满足农户和农业企业
为购买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而产生的融资需求,也能够满足供应商的产品销售愿望和利润期
望。而对于融资的供应商来说,他们一般都是相应的涉农企业,与农户相比,他们最大的优
势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成熟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作为资金来源。在当前重庆市农
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双重约束下,合理运用贸易信用融资是一种很好的解
决问题的J=具。
7.1.3商品融资
商品融资也是在美国农村比较流行的一种融资工具,商品融资主要是指农产品的需求者
(如加_L者或者贸易商)与农户或者农业生产者签订的农产品供应合约,其主要内容规定:
农产品需求者向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农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或者生产原料(包括有形物质
原料和无形物质帮助),诸如农作物种子、家禽家畜、技术指导等等,而农产品的生产者则按
照合约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农产品需求者提供要求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这种融资工
具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农户为土的农产品生产者米讲,他们可以便
捷的获得生产农产品所需的投入资金和生产原料,同时可以通过所签订的商品合约避免农产
品的市场风险,获得更加高的收益。第二,对丁以加T者和贸易者为主的农产品需求者来讲,
他们可以利用商品合约提高其市场竞争的利益,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可见,
商品融资这种融资工具具有独特的优势,既能满足农产品需求者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农产品
生产者的需要,仅仅靠一个合约就可以做到农业产业化中的“双赢”。
目前,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工具创新叶可以借鉴这种融资方式的运用,同时开
发出能够更加因地制宜的融资产品。应该看到,在重庆发展商品融资这种融资:J二具,前提条
件就是有一批能够从事这种工具运作的供应商,具体讲就是涉农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中
的龙头企业,依靠公司带动农户的形式,把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56
农业产业化融资路释创新
而当前重庆市也正在相继引进了很多其他省市的这一类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如重庆市钦惠
米业集团与开县和谦镇6个村的7236个农户签订了杂交水稻宜香9303稻谷订单1800吨,此
项为农民直按增收70多万元。所欠缺的就是商品合约主要是政府牵头或者作为中介,带动商
品融资这种融资形式的发展,而不是按照市场化的形式合约双方主动互相签约。这也正是商
品融资需要特别解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1)农民的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觉履行合同的意
识,也没有依法维权的意识。(2)涉农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时,而中介没
有与农户签订合同,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存在着价格不确定性,如果价格低时,中介机构
就能履行与涉农企业签订的合同,价格高时,致使部分中介机构无法履行合同,因而引发较
多的合同纠纷,使得订单农业出现诚信危机。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有效解决,是重庆市成功发
展商品融资的关键。
7.2融资机制创新
7.2.1农业产业化融资运行机制
1.政府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化融资的政府运行机制是指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以政府为主体,不过分依赖市场
的资金和手段,实现自我发展的行政化运行机制。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一个城市,特别在农业
产业化发展的初期,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沿海城市比较滞后,农村的投
融资环境落后,市场资金的吸引力不强,市场运行机制火灵,无法主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
开展。这个阶段应该在政府强人的财政支持F,政府直接实施或以人量的资助补贴促使市场
主体给予农业产业化融资,无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当前曲部大开发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看,这个阶段政府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重庆农村实际生产能
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提高生产能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丁改善重庆市农村投
融资的硬环境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资金的吸引力。
从而有助于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对促进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起剑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也必将最终创造良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平台。另外,在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农业产业化融资软环境的优化,特别是在政府的公
共服务方面,要提高政府的信用度,保持政府政策和信息的公开性和连续性,注重政策的实
施效果,真正让政府起到招商引资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在纯粹的政府运行
机制的框架下,往往易造成农业产业化发展速率不显著,农业产业化资金缺口加人、融资效
率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入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纵向深度发展。从市场经济
的实质看,市场经济以生产要素配置的高效率为核心,,与强调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政府运行
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根本出发点即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5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全民的一般经济福利水平。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发展过程中,应
尽快加强市场经济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找准政府支持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创立适合
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产业化融资运行机制。
2.市场为导向的融资运行机制
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以市场主体为依托,不接受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实现白我发展的商业
化运行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具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功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对于
政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明显的效率优势。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就是通
过农村通融资环境的改善,增强对市场资金的吸引,使市场资金在农村的利用成为一种自发
行为。
因此,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场融资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体现在资金的流动偏好性,应该通
过合理的收益吸引市场资金的进入,从而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此阶段要立足
于市场和政府的协调配和,快速发展产业经济和农户经济。首先要充分发挥重庆的自然优势
资源优势,重庆具有优厚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如特色水果、药材、农作物等资源,这些资
源的有效整合于深度开发将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盈利空间,这些都可以成为吸引
市场资金投入的有利优势,从而增加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容量规模。其次要充分发挥政
策优势。在国家支持西部人开发、“多予少取”的政策实施背景下,重庆农业产业化的相关融
资活动必然得到国家在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优惠,能够进一步降低重庆农业产业化融
资的成本。再次是充分发挥市场优势。重庆是拥有众多人口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广阔的市场
空间为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总之,这些比较优势的具备可以形成市场
上的投资主体对重庆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的良好预期,而这种预期也止是市场投资主体投资重
庆农业产业化活动的有效动力,必然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总之,以
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机制的确立,必须通过对重庆农业产业化融资环境的优化和农业产业化发
展的比较优势条件的结合,以及政府政策的外部强化,形成完善、合理的利益诱导机制,通
过利益诱导发挥市场化融资机制的作用,最终推动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7.2.2抵押品替代机制的创新
1.信用担保模式化解农民贷款难题
农业产业化融资归根到底是在一定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及其相应制度背景下,农业金融
供给(各种融资机构)与农业金融需求(农业产业化经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交易”
的结果。其实质是供需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就不同给付达成一致的缔约过程,也是舣方根据
交易标的、风险、信息、谈判能力等资源禀赋状况,在双方同时进行最优化的条件下,对于
交易商品、风险等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双方的资源禀赋丁.最优化目标不同,以及外部不确
定性冈素的冲击等原因,供需双方并不总能就某项交易的各项内容达成一致。如果“交易”
不能达成,农业融资机构与农业产业化经济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农业产业互融
58
农、lk产、Jp化融资路径创新
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实现必然受一定外部环境的制约。
农业产业化融资作为一种缔约过程,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不对称性以及经营能力、市
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原因,在合约缔结后存在不能履约的问题,即存在“交易风险”,包括有
能力履约而拒绝履约和由于能力不足而不能履约或部门不能履约两种类型,前者可称为“信
用风险”,有融资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致,后者可称为“经营风险”,因经营能力以及不可抵
抗的自然或市场风险所致。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面对农民融资难问题,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或
地区的实践经验,由政府出资组建政策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形成一个高起点的融资平台,
同时调动广发的社会资源参与,按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较为可行。这样组建起来的担保机构,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目标是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对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项
目提供担保和再担保,同时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增强其办理农村信贷的意愿。
另外,在重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模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下,龙头企业与农户
之间形成了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的生产协作方式。这种生产协作方式使得
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而且通过收购其产品的方式控制着农户
的未来现金流。所以以此模式成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农业担保公司来担保与其关系紧
密地农户向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其贷款意愿和动
力有所加强。这种“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四位一体的融资创新模式很可能成为
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突破口。
2.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面对农业的高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只能对风险进行管理而不可能将风险转移出去,因此
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来给予金融机构相应的礼仪补偿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方
面,农业保险可以降低农业贷款的风险,从而减轻农户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波动而造成的不
能够按时还贷的风险,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意愿;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可以作为
借款农户提供担保抵押品的一种替代和补充。农业保险本身可能并不是抵押品,因为保险的
直接受益人是农业生产者或借款人,而不是放贷的金融机构。但是农业保险可以发挥和抵押
物相类似的作用,能够作为抵押物的替代,从而降低贷款的违约率,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
另外,保险还可以把不合格的抵押物转变为合格的抵押物,例如大牲畜的保险,就把具有不
确定性受益的人牲畜变成了具有确定性受益的资产,满足了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要求,从而
增加对农户信贷的供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由于缺乏合适的抵押品而面临的信贷约
束问题。
目前我国除了免征种养两业保险的营业税外,对农业保险尚无其他财税优惠政策,特别
是没有实现保费直补,农业保险的多数险种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使得农业保险的经营处于
两难境地:按市场化原则厘定保险费率,农民保不起;按农民能够承受的价格经营农业保险,
保险公司又赔不起。因此农业保险的市场欠灵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可以借鉴国外农业
59
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保险的经营模式,由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开展农业保险,实行保费直补;还可以建立农业风险
基金,基金来源由政府投入、社会捐资以及农民投保三部分组成。这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农民贷款的风险大人降低了,“一潜贷”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到缓解;而农业保险自身实现了
可持续发展后将会更好的发挥对浓密信贷的抵押品替代作用。
3.供应链融资促成“一举多得”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通过对整条供应链的审查,及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实
力的学握,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的一种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融资模式。
在多家银行开展,如中国银行的“融易达”,深圳发展银行的“I+N”模式,丁商银行的“沃
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这种融资模式如图7一l所示:
图7-I农业产业化供应链融资框架设计
从图7-I可以看出,上游企业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服务的企业,主要是提供各种农用
资料与产品,以及农业技术服务等; 卜游企业主要包括农产品销售企业和农产品加J=储藏企
业,同时,还负责向农民的生产提供市场信息。农业经济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业化经营,
以利益为纽带,以市场为基础,将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实现互动的发展关系。上下游企业
是农村产业化经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而且上下游企业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会
农业产业化融资路径创新
计与核算制度,并容易建立相应的信用记录,利于金融机构评估和控制金融风险。作为金融
机构,基于商业信用与交易关系,主要集中精力重点对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和
赊销、预付款、信用担保以及让渡信用额度等金融服务,同时可以小额信贷的方式通过担保
公司向农民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而作为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可以利用订单农业中的商业信
用形式对与其交易的农户给予资金放贷。订单农业中的商业信用是一种互联交易,是指双方
至少在两个市场进行交易,并且两个交易的条件是共同决定的。企业在收购农产品过程中,
获得了关于农户个性特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知识,他们更乐意将资金贷放给这些农户,并
要求这些农户将所种植农产品的部分或者全部销售给企业。而农户以未来的农产品作抵押(某
种意义上是反抵押),从企业获得贷款。所以,上下游的龙头企业以其资产抵押,从银行借款,
其商业信用的形式为农户提供贷款,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能力决定了其提供商业信用的能力。
总之,供应链融资实现了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农户三者之间的互相融通资金,这种
融资模式能够加人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整条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融资支持,实
现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再发展,延长和增强农业产业化的价值链,提高农业的
附加值。
61
研究结论及政策运用
第8章研究结论及政策运用
8.1研究结论
文章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农业产
业化融资的需求和供给现状,以及农业产业化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来看,本文主要
的研究结论如下:
1.农业产业化各个融资主体之间不能达到均衡博弈
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合作形成的机理,结论是:以博弈理论分析出农业
产业化各融资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在维持一种可行的,能产生规模效益的,资源有效配置的组
织战略。在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条件下,合作是农业产业化各融资主体在长期博弈中更注重
长远利益的一种理性选择。
2.农业产业化存在融资供给不足的瓶颁
鉴于农业产业化的量化指标国内文献都没有给出相关指标,本文采用资金供给的财政支
农数据和农业贷款的数据来定量分析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情况,通过分析不管是在
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供给有效比例还是涉农贷款方面的资金供给有效比例都没有很好的反映
出当前重庆市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的合理支持,结合目前重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水平得出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不足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颁。
3.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主体融资难
在本文中,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给予了一个比较定性
的分析,反映出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需求主体的满足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满
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应该指出的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
过程中,作为融资需求主体的农户和中小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并不时一朝一夕的事,
不能急于求成,其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关系的存在是基于博弈分析的基础上的,一
方面政府需要在外部环境改善上做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等工作,另一方
面,对于融资的需求方而言,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积极、稳妥地开
展融资方式的创新才是促使其最终走出融资困境的“捷径”。
4.农业产业化亟需一种稳定农户与龙头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供应链融资机制
本文通过机制设计来克服融资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完备,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金融机构
与企业、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这种供应链融资机制作为一种抵押品替代机制,能够
很有效的克服融资过程中对抵押和担保的严格要求,从而避免融资土体之间合作的不稳定性
和风险性,增加融资主体之间的稳定性,推动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之间合作的进程。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8.2政策运用
8.2.1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放大其影响效应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作为不可忽视的资金供给,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
加强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这除了尽快建立农业保障体系外,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
行强化。~是要较大幅度地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痛下决心改变重庆市财政对农业投入过
低的局面,确保支农投入与财力的同步增长。二是较好地提供农业所需的公共品。天气预报
服务制度、畜牧业防疫系统、通信与J“播系统,以及属于基本建没的水利与灌溉系统等都是
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公共品。这些公共品具有投资大、投资者收益低等特点,因而在目
前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与投入就很难全面提供这些公共品。二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善
农业的补贴、救济与扶贫制度。
8.2.2进行体制创新,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
农业的弱质性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商业化取向,决定了正式金融必然淡化或退出对农业的
信贷支持。所以,在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设计或制度安排,要求金
融机构增加信贷就只是一句空话。当然,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因而国家有关部
门的制度设计或安排也应在此前提卜.进行。
首先,农村金融体制要加快进行改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作为农村金融的主
力军——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适应目前农村生产力水平和适应“三农”需要,以扩人和完善金
融服务为重点,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信贷投入为核心。二是农业银行要通过整合、理顺、
优化提升基层网点和机构,健全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市场营销机制及加大
营销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把支持的重点转移到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涉农企
业上来。同时,农业银行在乡镇企业的重组、改制过程中要发挥其应有作用,逐步增加乡镇
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三是农业发展银行通过理顺与人民银行、财政
及企业等的关系,科学设置机构体系,确立合理的负债和资产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
设,把支持的重点从目前的粮棉油收购逐步扩大剑支持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米,
加强政策性银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其次,加人政策扶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激励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一是农业
作为典型的弱质性产业,对其信贷支持既有商业性的一面,义有政策性的一面,所以对农村
金融机构应实行免税或减税政策。二是政府部f J应直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或者扩大农
业贴息贷款的范围和额度,配合货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放大货币政策效应。
三是应加快建立农业保障体系,增强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免除农村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研究结论及政策运用
8.2.3培育公司上市,发挥直接融资潜能
尽管重庆涉农企业已有几十家,并且运行状况良好,但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潜力
根本没有发掘出来,或者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该进一步通过企业上市来增加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农业产业化驱
动的因子,农业产业化有龙头企业驱动型、外资项目带动型、科技引导型、专业市场拉动型
等类型,其中的龙头企业驱动型是我国当前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式。龙头企业如果
能够发展为上市公司,就能在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龙头企业要抓住契机,积极创造条件,
使自己成为上市公司。当前,殖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基地的广阔两部
会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因此,龙头企业要善于抓住契机,积极进行企业组织结
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真正拥有一个或几个龙头产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争取成为上市公
司,从资本市场获得社会资金的供给。
8.2.4完善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从前文分析可见,企业诚实守信是银企博弈达剑均衡最优解的基本保证,而当前重庆市
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信用档案,这使得整个中小涉农龙头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仍然
任重道远,特别在企业欠信时,税务、司法等部门的惩罚执行往往受限,冈此,需要借助政
府这一外力促成下商、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实现与银行互通的企业资信联网,有条件的
地方还可组建专业化的诚信评级机构,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龙头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从制度
上保证中小企业自觉杜绝道德风险行为,真正做剑诚实守信。
8.2.5建立多层次的、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行税收政策扶持,实行一定的免、退税
优惠政策,并将所免、退税项作为政府出资扩人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将再保险与担保行业相结合,担保机构在承担担保责任的同时,将己
承担风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再保险,然斤再由保险机构承担部分风险。三是建立财政弥补
机制,在财政支出中,专门设立一部分作为风险有限补偿基金,用以弥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
代偿损失。
8.2.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产业化融资有效需求
从融资需求角度考虑,当前应该人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
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义好义快发展的过
程。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
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
发展农业,可以努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
两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产业化融资的有效需求。
8.3不足之处或者尚待研究的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未取得可供参考的实际案例,无法对某一具体融资过程建立
模型,来量化分析双方的成本收益,构建合理、全面的农业产业互融资体系效率评价指标,评
价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完善程度,使得本文在研究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分析问题还
不够全面、细致。恳请各位老师、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便丁笔者今后更好的从事
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Linnerooth—Bayer and Amendola,Global Change,Natural Disasters and Loss—sharing,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V01.25 No.2 203-219;
[2]Priest,G,1996,The Government,the Market,and the Problem of Catastrophic Loss,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2,PP.219—237
[3]Mario Miranda and Dmitry V.vedenov,Innovations in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Disaster
insurance【J】,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August 2001;
[4]Goodwin,Barry K and Vincent H.Smith.The Economics of Crop Insurance and Disaster Aid.
【M】Washington,DC:The AEI Press,1995.
[5]Barry k.Goodwin,Problems with Market Insurance in Agricultural【J】,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August 2001.
[6]Hazels,Peteh and Alberto Valdes.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ssues and
Experience.Baltimore[M】,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
【7]Levine,Ro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1678,the World Bank,1996.
【8]Levine,R: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0766,2004.
【9】Gale,D.,and M.Hellwig.(1985)“Incentive—Compatible Debt Contracts:The One‘Period
problem.”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 52:647-663 1·
【10】Gjesdal,F.(1982),“Information and Incentives:Tlle Agency Information Problem."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 1:305—320.
【1 1]Lewis,T.,and D.Sappington.(1997).“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Incentive Problems.”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05:796~821.
【12]Van Wijnbergen,S.,Bank Restructuring and Enterprise Reform.European Bank Working paper,
N029.1998.
【13]McKinnon,Ronald 1.(1991),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Control in the
Transision to a Market Economy,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4]马歇尔(A.Marshall).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92—302
[15]张伯伦(E.A.Chamberlin).垄断竞争理论[M].北京:商务印fS馆,1986,104—110
[16]贝恩(Bain).产业组织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4_41
[17]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63—173
[18]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氏人学山版社,1985,78—84
[19]占月汝银.竞争与垄断:社会土义微观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96—
6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06
[20]李宝玉.完善农业风险化解防范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河南农业,2005,(12):44
[21]汤文东.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64—65
[22]刘平青.对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评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46—55
[23]曾福生.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防范机制[J].湖南农业科学,2002,(2):59--61
[24]虞锡君.农业保险与农业产业化互动机制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S):54—56
[25]聂荣,钱克明,潘德惠.基丁阶跃一扩散过程的农业期权定价及订单农业合约.数量经
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12卜125
[26]陈小洪等.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一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0。157-一162
[27]王慧炯等.产业组织与有效竞争一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63—81
[28]李宝玉.完善农业风险化解防范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河南农业,2005,(12):44
[29]汤文东.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64川5
[30]刘平青.对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评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46—55
[31]曾福生.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防范机制[J].湖南农业科学,2002,(2):5卜61
[32]虞锡君.农业保险与农业产业化互动机制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S):54—56
[33]聂荣,钱克明,潘德惠.基于阶跃一扩散过程的农业期权定价及订单农业合约.数量经
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12卜125
[34]马建堂.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一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评述[J].南京社会科学,1992,
(3):13一15
[35]江小涓.理论、实践、借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一一以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为例[J].中
国社会科学,1999(7):4—1l
[36]毛林根.结构、行为、效果一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6--84
[37]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1(3):11—14
[38]干俊豪.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80
[39]刘树杰.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12—116
[40]单玉丽.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与发展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3):142~145
[41]陈贤昌.中国农村再改革的途径选择:农业产业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23
[42]周立群.农村“分包制”组织形态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0(6):58—63
[43]丁力.论两类农业产业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6):38
[44]生秀东.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进展[J].中州学刊,2001(1):123—127
[45]李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2(3):42—45
6R
参考文献
[46]刘葆金.中国农业产业化理论探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4):93q6
[47]林万龙,张莉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案
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3):33—35
[48]冯兴元,何梦笔(德),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
[J].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17—25
[49]张晓山,何安耐.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关丁合作基金会的思考[M].山西,山西经
济出版社,2002,3卜33
[50]张静,r千煜宁.农村投融资体制的国际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51][美]罗纳德.工.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58
—_62
[52][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2—41
[53][美]H·T·帕特里克·贝尔特.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68--71
[54][荷兰]尼尔斯·赫密斯等著,余吕森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1,11一15
附录
附录
表1
1. 近3年内是否有过借款需求:
A有B没有
2. 近3年内是否发生过借款行为:
A是B否
农户融资需求调查表
3. 近3年内借款次数:(借过款的农户作答)
A 1次B 2次C 3次D4次E 5次及以上F——次
4. 借款的次数是否满足借款需求次数:
A是B否
5. 借款是从哪种渠道获得:
A正规金融机构B非正规金融机构
6. 正规金融机构中从哪里获得借款:
A信用社B农业银行C其他银行
7. 信用社的贷款授信额度是否能满足信贷需求:
A能满足B不能满足
8. 非正规金融机构中从哪里获得借款:
A亲朋好友B其他
9. 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期限一般在:
A半年左右B一年左右C二年以上D不确定
10.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期限一般在:
A半年左右B一年左右C二年左右D不确定
11.借款的方式哪种利息高:
A正规金融机构B非正规金融机构
12.借款是否需要抵押物:
A是B否
13.需要抵押物的是哪种渠道:
A正规金融机构B 1F正规金融机构
14.借款用来做什么:
A发展农业生产B发展下商业C建房D孩子上学费用
E婚丧嫁娶F看病G其他
15.借款用丁生活类的资金多还是用于生产类的资金多:
71
两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A生活类B生产类
表2
企业融资需求调查表
单位名称: 联系人:——
1、贵公司是否参加过资信评级:
A.是B.否
2.贵公司目前对外部资金需求状况是:
A.急需融资B.较为需要C.可有可无
3、贵公司对借款资金的需求期限一般为:
A.一年以内B.二到三年C.三到五年
4、贵公司获得贷款的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是:
联系电话:
D.无需融资
D.五年以上
A.银行贷款B.发行股票债券C.向个人或其他企业借款
D.向民间金融组织借款E.其他——
5、银行贷款是否需要抵押和担保:
A.需要B.不需要
6.能否满足K期资金的需要:
A.基本满足需要B.满足部分需要C.不能满足
7、能否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
A.基本满足需要B.满足部分需要C.不能满足
8、贵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易程度为:
A.很困难B.比较困难C.容易
9、请估计贵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成功率:
A.70%以上B.50%---70%C.30%_一50%D.10%--30%E.10%以下
10、贵公司认为目前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状况欠佳,资产负债率过高②信用等级偏低③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④缺乏足够的抵押品
和合格的担保人⑤企业的财务报表难以达到银行要求⑥银行信贷规模和审批权限的限制⑦其
他情况,请说明
11、贵公司认为目前银行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按重要程度排列)
①中请手续繁琐②审批时间过跃③贷款政策不透明④贷款利率或其他成本过高⑤其他情
况,请说明
致谢
致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义临近毕业,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似乎一晃而过,又仿佛就在昨天。
静静回味这三年,不禁一股别样滋味涌上心头。
从进入研究生的门槛,到研究生的学习,再到论文的写作,无不凝聚了恩师谢家智教授
的心血。能够师从于谢家智教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和财富。谢老师高尚的师德、严谨求
实的治学作风深深地感化着我。三年来恩师对我的成K和进步给予了耐心的鼓励和支持,让
我不断积极进取、一步步地成长起米,在本文付梓之际,在临近走出校门之际,恩师对我的
每一次帮助都历历在目,在此,谨向我最尊敬的导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师母李
代梅女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我硕士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给予了无私的帮助,特向
李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三年的学习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过王定祥副教授、高云峰副教授、温涛教授
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感谢女朋友李静多年来在各个方面的无私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人生冈增加了你而变得
更加精彩。
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还要感谢同窗三载的各位同学。感谢郑童中在工作上互
相理解,感谢朋友邓伟平、孙宏宁、马建民、刘星海、嘉林、谢涛、唐彪、杨浩、吴涛等在
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帮助,感谢金融专业的兄弟姐妹们,和你们在一起的相处让我的校园生活
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同时感谢周振师兄在研究生期间的帮助和指点,感谢师弟师妹们在学习
和生活上的支持。
最后,感谢我亲爱的父母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支持,感谢二舅李贤杰和二姨李贤文研
究生期间在学习生活中的关怀,为我学习和工作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恩情、友情、紊隋鞭策着我前进,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裴升
2008年4月于西南大学竹园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一、公开发表的文章:
l、房地产价格影响物价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重庆金融》2009,2
2、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9,3
3、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两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二、参加课题:
1、谢家智教授主持:重庆市科委项目《重庆市落后地区科技扶贫机制与模式研究》
2、谢家智教授主持:重庆市金融学会项目《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谢家智教授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金
融生态研究》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