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0252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

苏州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
姓名:余荣祥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王光伟
20050301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论文提要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
论文提要
随着台商相继在大陆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作为企业资金支持角色之台湾银行
业也积极筹划大陆设立据点服务台商,但目前碍于法令验限制未能立即如愿,可是在
加入WTO缓冲期过后,这种限制将会解除,两岸银行业将会面临同台竞争之局面,
因此,本研究希望能了解两岸银行业之经营绩效之差异程度。
本研究在进行银行经营绩效分析之前,先就环境面加以分析,以了解其前因后
果。分析两岸的金融现况,我们由M2/GDP之比例可以了解金融深化之程度,从1998
年至2002年,台湾金融深化之程度均比大陆高。
如果依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比较,有以下之结论:1.两岸主管机关均对金融进行
改革,唯台湾起步较早,使得银行业之经营更具有自主性及专业性。2.我们可以由两
岸市场前四大银行之存款、放款、资产占有率了解大陆属寡占阶段,而台湾则为完全
竞争阶段。3.两岸银行业同样存在逾放率过高之问题,对于解决此情况,台湾主管机
关及业者显然比大陆更积极,且有已有显著成效产生。
本研究对两岸银行抽样各分为公营、民营两群组,大陆公营四家,民营十家,
台湾公营三家,民营十四家,且抽样银行之市占率皆超过两岸银行之60%以上,因此,
应具有代表性:经选定二十种财务比率,利用因素分析,计算经营绩效得分,比较各
银行经营绩效,其结论如下:
1.两岸公民营银行之排名:
A.2001年之经营绩效得分排名次序如下:台湾民营、大陆民营、台湾公
营、大陆公营且台湾银行平均大于大陆银行平均。
B.2002年之经营绩效得分排名次序如下:大陆民营、台湾民营、台湾公
营、大陆公营且台湾银行平均大于大陆银行平均。
2.两岸各银行之排名
A。2001年大陆排名前三名:民生银行、福建兴业、浦东银行,末三名:农业
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台湾排名前三名:世华银行、中信商银,富邦
银行;末三名,则为合作金库、彰化银行、日盛银行。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论文提要
B.2002年大陆排名前三名:招商银行、浦东银行、民生银行;末三名:工商
银行、农业银行、广东发展。台湾排名前三名:中信商银、台新银行、建华
银行,末三名为华南银行、彰化银行、世华银行。
3.两岸各项财务比率:台湾银行业之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优于大
陆银行业,流动性则两岸业者差异不大,大陆银行则获利能力,成长性优于
台湾银行业。
经将招商银行及中信商银之经营绩效比较结果如下:
1.依各项财务比率分析,中信商银在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较优于
招商银行。招商银行则在成长性优于中信商银,其余流动性及获利能力则不
分轩轾。
2.中信商银不管在经营策略、自动化服务、业务创新及营业收入均比招商银行
佳。
关键词:银行,银行经营,经营绩效
作者:余荣祥
导师:王光伟
A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banks
Abstract
As Taiwan traders investing in mainland China have successfully set up a base for
business operation,Taiwan banks have also established mainland branches to provide key
financial support.Such development has been restricted by laws governing cross-strait
relations,but with the lifting of these restrictions after the WTO buffer period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banks will compete in the san'le marke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and ben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bank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erform this research successfully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We can learn about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matt丽ty from the M2/GDP ratio,which,between the years 1 998 and 2002 was
on average higher in Taiwan than in mainland China.
In comparing ban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e call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Both the governments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ve made reforms in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s.Because of Taiwan’S early start,banks in Taiwan ale more
professional and independent than mainland China.
2.From studies of deposits,loans and assets of four leading ban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e can see that the situation in mainland China is closer to that of a
monopoly,whereas Taiwan is more competitive.
3.In both ban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re is a problem regarding the high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Taiwan government takes
more initiative action than the mainland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remarkably successful.
We took a sample of bank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The sample included four publicly owned banks and ten 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three publicly owned banks and fourteen 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from Taiwan.All banks included in the sample hold market shares greater than sixty
percent in their respective territories,making these samples exemplary.We chose twenty
fmancial ratios and calculated the grades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rough factor
analysis.The results are below: 1.&螂for publiclyowned and 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Rakings fo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2001:
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of Taiwan,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of Mainland China,
publicly owned banks of Taiwan,publicly owned banks ofmainland China.The average
grades for Taiwan are better than mainland China.
B.Rankings fo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2002:
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of mainland China,private enterprise banks of Taiwan,
publicly owned banks of Taiwan,publicly owned banks of mainland China.The average
grades for Taiwan are better than mainland China.
2.Rankings for ban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In 2001,the top three ranking mainland China banks were China Minsheng Bank,
Fujian Industrial Bank,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and the bottom three ranking
banks we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m Bank of China,Industrial and CommericaI Bank of
China,China Construction Bank.The top three ranking Taiwan banks were United World
China Commerial Bank,Chinatrust Commerical Bank,Fubon Bank and the bosom three
ranking banks were Taiwan Coopermive Bank,Chang Hwa Bank,Jih Sun International
Bank.
B.In 2002,the top three ranking mainland China banks were China merchants Bank,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China Minsheng Bank and bottom three ranking
were Industrial and Commerial Bank of China,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Guang Dong Development Bank.The top three ranking Taiwan banks were Chinatmst
Commerical Bank,Taishin International Bank,Bank Sinopac and the boaom three ranking
were Hua Nan Commerical Bank,Chang Hwa Bank,United World China Commerial
Bank.
3.Financial ratio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aptness of capital,quality of assets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Taiwan are better
lV
than mmIdand China.nle profit—making ability and growth of mainland China is better
than Taiwan.There is not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liquidity ratio between ban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e performed a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etween China Merchants
Bank and Chinatrust Commerical Bank.
1.ne aptness of capital.quality of assets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Chinatrust
Commerical Bank was better than China Merchants Bank.There wasnot a great difference
in profit—making ability and liquidity ratio between the two banks.
2.Management,automation services,innovations and operating revenues were all
better at Chinatrust Commercial than China Merchants Bank.
Key words:bank,bank management,mamagement performance
V
Writtenby:Yu Jung—hsiang
Supervised by:Wang Guang-wei
图目录
图1.1资金统筹运用法的资金来源与分配⋯⋯⋯⋯⋯⋯⋯⋯⋯⋯⋯⋯⋯⋯⋯⋯⋯⋯11
图2-!透过金融体系的资金流程图⋯⋯⋯⋯⋯⋯⋯⋯⋯⋯⋯⋯⋯⋯⋯⋯⋯⋯⋯⋯22
图2—2金融市场资金流程⋯⋯⋯⋯⋯⋯⋯⋯⋯⋯⋯⋯⋯⋯⋯⋯⋯⋯⋯⋯⋯⋯⋯⋯24
图2.3大陆金融体系⋯⋯⋯⋯⋯⋯⋯⋯⋯⋯⋯⋯⋯⋯⋯⋯⋯⋯⋯⋯⋯⋯⋯⋯⋯⋯30
图24台湾金融体系⋯⋯⋯⋯⋯⋯⋯⋯⋯⋯⋯⋯⋯⋯⋯⋯⋯⋯⋯⋯⋯⋯⋯⋯⋯⋯3l
图2—5台湾证券市场结构⋯⋯⋯⋯⋯⋯⋯⋯⋯⋯⋯⋯⋯⋯⋯⋯⋯⋯⋯⋯⋯⋯⋯⋯38
图2-6台湾存托凭证发行架构图⋯⋯⋯⋯⋯⋯⋯⋯⋯⋯⋯⋯⋯⋯⋯⋯⋯⋯⋯⋯⋯39
图2.7台湾债券市场结构⋯⋯⋯⋯⋯⋯⋯⋯⋯⋯⋯⋯⋯⋯⋯⋯⋯⋯⋯⋯⋯⋯⋯⋯40
图2.8台湾债券的种类⋯⋯⋯⋯⋯⋯⋯⋯⋯⋯⋯⋯⋯⋯⋯⋯⋯⋯⋯⋯⋯⋯⋯⋯⋯4l
图2-9台湾外汇市场的日平均交易规模⋯⋯⋯⋯⋯⋯⋯⋯⋯⋯⋯⋯⋯⋯⋯⋯⋯⋯42
图2.10台北外币拆款市场的交易规模⋯⋯⋯⋯⋯⋯⋯⋯⋯⋯⋯⋯⋯⋯⋯⋯⋯⋯43
图3-! 主要金融机构放款与投资年增率⋯⋯⋯⋯⋯⋯⋯⋯⋯⋯⋯⋯⋯⋯⋯⋯⋯6l
图3—2台湾金融机构逾放比率趋势⋯⋯⋯⋯⋯⋯⋯⋯⋯⋯⋯⋯⋯⋯⋯⋯⋯⋯⋯63
图3—3台湾银行获利能力趋势⋯⋯⋯⋯⋯⋯⋯⋯⋯⋯⋯⋯⋯⋯⋯⋯⋯⋯⋯⋯⋯64
图4—1绩效评估流程图⋯⋯⋯⋯⋯⋯⋯⋯⋯⋯⋯⋯⋯⋯⋯⋯⋯⋯⋯⋯⋯⋯⋯⋯67
表目录
表卜l银行经营理论之演进表⋯⋯⋯⋯⋯⋯⋯⋯⋯⋯⋯⋯⋯⋯⋯⋯⋯⋯⋯⋯⋯⋯13
表2.1两岸货币供给成长情形⋯⋯⋯⋯⋯⋯⋯⋯⋯⋯⋯⋯⋯⋯⋯⋯⋯⋯⋯⋯⋯⋯⋯27
表2.2两岸金融深化之程度(M2/GDP)⋯⋯⋯⋯⋯⋯⋯⋯⋯⋯⋯⋯⋯⋯⋯⋯⋯⋯27
表2.3两岸直接.间接金融之比例⋯⋯⋯⋯⋯⋯⋯⋯⋯⋯⋯⋯⋯⋯⋯⋯⋯⋯⋯⋯⋯28
表3一l 台湾金融机构家数⋯⋯⋯⋯⋯⋯⋯⋯⋯⋯⋯⋯⋯⋯⋯⋯⋯⋯⋯⋯⋯⋯⋯60
表3-2主要金融机构放款与投资年增率⋯⋯⋯⋯⋯⋯⋯⋯⋯⋯⋯⋯⋯⋯⋯⋯⋯6l
表3-3台湾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比率⋯⋯⋯⋯⋯⋯⋯⋯⋯⋯⋯⋯⋯⋯⋯⋯⋯⋯⋯62
表3-4近年台湾银行业获利能力⋯⋯⋯⋯⋯⋯⋯⋯⋯⋯⋯⋯⋯⋯⋯⋯⋯⋯⋯⋯63
表3-5台湾基层金融机构存款、放款占有率⋯⋯⋯⋯⋯⋯⋯⋯⋯⋯⋯⋯⋯⋯⋯⋯64
表3-6两岸前四大银行占全体之比率⋯⋯⋯⋯⋯⋯⋯⋯⋯⋯⋯⋯⋯⋯⋯⋯⋯⋯65
表4-1本研究之檬本银行⋯⋯⋯⋯⋯⋯⋯⋯⋯⋯⋯⋯⋯⋯⋯⋯⋯⋯⋯⋯⋯⋯⋯⋯68
表4-2 2001两岸样本银行市占率⋯⋯⋯⋯⋯⋯⋯⋯⋯⋯⋯⋯⋯⋯⋯⋯⋯⋯⋯⋯69
表4-3 2002两岸样本银行市占率⋯⋯⋯⋯⋯⋯⋯⋯⋯⋯⋯⋯⋯⋯⋯⋯⋯⋯⋯⋯70
表4-4研究变数汇整表⋯⋯⋯⋯⋯⋯⋯⋯⋯⋯⋯⋯⋯⋯⋯⋯⋯⋯⋯⋯⋯⋯⋯⋯⋯76
表5.1 200l因素分析结果摘要表⋯⋯⋯⋯⋯⋯⋯⋯⋯⋯⋯⋯⋯⋯⋯⋯⋯⋯⋯⋯⋯82
表5.2 2002因素分析结果摘要表⋯⋯⋯⋯⋯⋯⋯⋯⋯⋯⋯⋯⋯⋯⋯⋯⋯⋯⋯⋯⋯83
表5—3两岸公、民营银行经营绩效比较⋯⋯⋯⋯⋯⋯⋯⋯⋯⋯⋯⋯⋯⋯⋯⋯⋯⋯⋯84
表5—4 2001年大陆银行经营绩效排名⋯⋯⋯⋯⋯⋯⋯⋯⋯⋯⋯⋯⋯⋯⋯⋯⋯⋯⋯85
表5-5 2001年台湾银行经营绩效排名⋯⋯⋯⋯⋯⋯⋯⋯⋯⋯⋯⋯⋯⋯⋯⋯⋯⋯⋯86
表5-6 2001年两岸银行经营绩效排名⋯⋯⋯⋯⋯⋯⋯⋯⋯⋯⋯⋯⋯⋯⋯⋯⋯⋯⋯86
表5-7 2002年大陆银行经营绩效排名⋯⋯⋯⋯⋯⋯⋯⋯⋯⋯⋯⋯⋯⋯⋯⋯⋯⋯⋯87
表5-8 2002年台湾银行经营绩效排名⋯⋯⋯⋯⋯⋯⋯⋯⋯⋯⋯⋯⋯⋯⋯⋯⋯⋯⋯87
表5-9 2002年两岸银行经营绩效排名⋯⋯⋯⋯⋯⋯⋯⋯⋯⋯⋯⋯⋯⋯⋯⋯⋯⋯⋯88
表5-10两岸公民营银行资本适足性财务比率⋯⋯⋯⋯⋯⋯⋯⋯⋯⋯⋯⋯⋯⋯⋯89
表5-1 1 2001年两岸银行资本适足性财务比率⋯⋯⋯⋯⋯⋯⋯⋯⋯⋯⋯⋯⋯⋯⋯90
表5—12 2002年两岸银行资本适足性财务比率⋯⋯⋯⋯⋯⋯⋯⋯⋯⋯⋯⋯⋯⋯⋯9l
表5-13两岸公民营银行资产质量财务比率⋯⋯⋯⋯⋯⋯⋯⋯⋯⋯⋯⋯⋯⋯⋯⋯93
表5-14 2001年两岸银行资产质量财务比率⋯⋯⋯⋯⋯⋯⋯⋯⋯⋯⋯⋯⋯⋯⋯⋯94
表5—15 2002年两岸银行资产质量财务比率⋯⋯⋯⋯⋯⋯⋯⋯⋯⋯⋯⋯⋯⋯⋯⋯95
表5一16两岸公民营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96
表5—17 2001年两岸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97
表5—18 2002年两岸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98
表5—19两岸公民营银行获利能力财务比率⋯⋯⋯⋯⋯⋯⋯⋯⋯⋯⋯⋯⋯⋯⋯⋯99
表5—20 2001年两岸银行获利能力财务比率⋯⋯⋯⋯⋯⋯⋯⋯⋯⋯⋯⋯⋯⋯⋯10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之研究序言
表5—21 2002年两岸银行获利能力财务比率⋯⋯⋯⋯⋯⋯⋯⋯⋯⋯⋯⋯⋯⋯⋯101
表5—22两岸公民营银行流动性财务比率⋯⋯⋯⋯⋯⋯⋯⋯⋯⋯⋯⋯⋯⋯⋯⋯102
表5—23 2001年两岸银行流动性财务比率⋯⋯⋯⋯⋯⋯⋯⋯⋯⋯⋯⋯⋯⋯⋯⋯103
表5—24 2002年两岸银行流动性财务比率⋯⋯⋯⋯⋯⋯⋯⋯⋯⋯⋯⋯⋯⋯⋯⋯104
表5—25两岸公民银行成长性财务比率⋯⋯⋯⋯⋯⋯⋯⋯⋯⋯⋯⋯⋯⋯⋯⋯⋯105
表5-26 2001年两岸银行成长性财务比率⋯⋯⋯⋯⋯⋯·⋯⋯⋯⋯⋯⋯⋯⋯⋯一106
表5-27 2002年两岸银行成长性财务比率⋯⋯⋯⋯⋯⋯⋯⋯⋯⋯⋯⋯⋯⋯⋯⋯107
表6.1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营运概况表⋯⋯⋯⋯⋯⋯⋯⋯⋯⋯⋯⋯⋯⋯⋯⋯⋯⋯1 10
表6.2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资本适足性比较表⋯⋯⋯⋯⋯⋯⋯⋯⋯⋯⋯⋯⋯⋯⋯111
表6.3招商银行、中信银资产质量比较表⋯⋯⋯⋯⋯⋯⋯⋯⋯⋯⋯⋯⋯⋯⋯⋯⋯112
表6.4招商银行、中信商银流动性分析比较表⋯⋯⋯⋯⋯⋯⋯⋯⋯⋯⋯⋯⋯⋯⋯112
表6.5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获利比较表⋯⋯⋯⋯⋯⋯⋯⋯⋯⋯⋯⋯⋯⋯⋯⋯⋯⋯113
表6-6招商银行、中信商银管理能力比较表⋯⋯⋯⋯⋯⋯⋯⋯⋯⋯⋯⋯⋯⋯⋯⋯114
表6.7招商银行、中信商银成长性之比较表⋯⋯⋯⋯⋯⋯⋯⋯⋯⋯⋯⋯⋯⋯⋯⋯1 14
表6.8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贷款结构比较⋯⋯⋯⋯⋯⋯⋯⋯⋯⋯⋯⋯⋯⋯⋯⋯⋯115
表6-9银行各种服务管道比较表⋯⋯⋯⋯⋯⋯⋯⋯⋯⋯⋯⋯⋯⋯⋯⋯⋯⋯⋯⋯117
表6.10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营业收入比较⋯⋯⋯⋯⋯⋯⋯⋯⋯⋯⋯⋯⋯⋯⋯⋯1 19
表7.1 14家获准设立之金融控股公司⋯⋯⋯⋯⋯⋯⋯⋯⋯⋯⋯⋯⋯⋯⋯⋯⋯⋯130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碰日’期:兰业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序言
一、研究动机
1.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过去一直扮演着储蓄者与投资者资金流通的金
融中介机构。现在银行一方面除了引导社会剩余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将
吸收的资金融通给资金需求者,不只是扮演金融中介的角色,更有助于提升资
金的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的使命。因此,银行经营成败对社会大众会产生莫
大的影响。万一不幸发生倒闭,会产生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透过研究对两岸
银行整体经营绩效作一详细的分析将可提供更多的信息给政府、金融机构与存
款大众参考,这正是本研究为何选择研究银行经营绩效的第一个动机。
2.两岸银行业之经营型态,大同小异,同样是长期受政府管制后再慢慢解
禁,只不过是台湾政府对银行之解禁较早。1991年台湾开放民营银行新设后,
先后核淮十六家新的民营银行设立。由于新银行的开放设立,使得整体银行的
服务水平得以提升新金融商品的开发更加快速。影响所及,不但利率自由化使
得传统存款利差日益缩小,各项经营风险也随之提高。1995年大陆”商业银行
法”实施后,银行业开始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商业化经营,
且股份制银行陆续加入竞争,因此,中国大陆银行业对于经营绩效也逐渐重视,
大陆于2001年底加入WTO,承诺陆续于五年内对外资银行之设立及业务经营
逐年放宽,面对即将到来之竞争,所以,大陆银行业为了求生存,唯一之出路
只有提高其经营绩效。在两岸银行业渐渐市场化的同时,政府对经营不佳之银
行也未必均会伸出援手,所以,『银行倒闭j在以后可能出现。本论文期望透过
研究能更清楚了解那些银行经营绩效好,那些经营绩效差,是本研究的第二个
动机。
3. 两岸银行业经营,早期由于政治因素各自在自己的金融环境下营业,互不往
来亦互不竞争,对于对岸银行业之业务发展及经营情形较不关心,随着大批台商到大
陆投资后,两岸银行业渐渐有了互动和竞争,台湾银行业虽限于法令不能直接至大陆
设立分行服务台商,但也利用与外资银行及大陆本地银行之策略联盟(如台湾上海商
银和香港上海银行及大陆上海银行的策略联盟),或利用海外控股公司于大陆设立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新银行(如华一银行)间接与大陆银行竞争,两岸加入WTO后,银行业是必定开放
之项目,届时,大陆银行业将在台湾设立据点,台湾银行业也将可在大陆各大城市设
立据点,除了服务台商外,亦可拓展本地优秀之法人及个人,也因此,两岸银行业者
将正式在同等的金融环境下竞争,所以,对于两岸银行业之经营绩效,将成为大陆、
台湾银行业者所关心之议题,此正是本研究的第三个动机。
4. 一般而言,衡量银行的经营效率多从财务信息着手。例如对资产报酬率
(Return OilAssets,ROA)投资报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存放比率等单
一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或是利用统计方法中的多变量分析来寻求替代性的变量以进行
分析。但因运用单一财务比率指标评断银行经营效率,实难提供充分的信息全貌,而
也就徒增解释的困难度。若利用统计方法中的多变量分析,虽分析层面较广,但因统
计方法权重的决定较为主观,亦须要较多的前提假设,在运用上有较多的限制。其次,
也有单独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使用依据银行营运之原则所选定之多项财
务报表上之营运指标结合计算出综合评价分数来比较绩效,两项方法也各有其优点及
缺点。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以综合性指针来衡量企业单位整体的经营绩效。而各决策单
位的效率值是由各决策单位至生产边界的距离来衡量,但是,在两岸银行业绩效以此
相对比较法分析时,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个别的银行绩效之比较是合理的,但是,两
岸银行业之间交错比较,可能因两岸经济环境、金融管理政策及金融竞争情况之基础
不一致而产生偏差,另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于有效率之银行无法分出其顺序,也是其缺
点。采用财务报表指标之综合评价系依据银行营运须考虑之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获利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成长性原则及资本适足性来选定财务指针项目,并计算其
综合分数,以作为绩效优劣之顺序,这些财务指针项目大多为国际采任之数据,且均
可由各银行报表运算而得,故是一种绝对数据之比较。本研究系采用国际共同采用之
财务比率,并利用因素分析计算财务指标之综合分数加以分析,期使本论文获得更明
确之绩效差异分析。此是本研究之第四个动机。
二、中外实证文献探讨
有关银行经营绩效的相关文献相当多,且所选取的指标亦不尽相同,在银行经
营绩效上,至今尚无一套公认的理论基础可为依据。有些研究从结构.行为.绩效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来探讨银行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着重在探讨银行
的生产效率与规模经济;有的研究以环境结构与经营策略的方向来探讨银行的绩效;
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有的研究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衡量的标准。经过本研究之整理,银行经营绩效文献大
致上可分为一、探讨市场结构改变对经营的影响或是不同属性的银行其间经营绩效的
差异。二、对新成立银行的经营之探讨;及新银行或分行加入的地区,对当地新旧银
行的影响。三、银行之策略群组对经营绩效影响之相关文献;四、探讨银行业失败的
原因或是如何从资产负债表上的财务比率来区别出问题银行与非问题银行,进而建立
金融预警模型。
从过去的文献整理中发现对本研究有以下几启示:
l、经营绩效指标的选定
经营绩效的衡量应包括定性与定量的衡量,亦即需涵盖数量与非数量上的衡量。
所谓定性的衡量是指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衡量;所谓定量的衡量是指财务
指标方面的衡量,如营收成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及资产报酬率等方面的衡量。
不过,由于受限于资料取得的问题,加上银行业经营环境特殊,故本研究以银行之财
务资料作为衡量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
2、经营型态的划分
从国内外的文献整理中发现,银行经营型态的划分的标准,可分为以股权结构、
地区、策略群、成立时间先后及财务指标的高低等类别作为划分的标准。以股权结构
划分,将银行分为公营、民营银行;以地区划分,将银行分为全国性、地区地银行或
是本土与外商银行;以策略群组为划分,依策略型态的不同来作分类;以时间先后划
分,分为新、旧银行;以财务比高低划分,例如以流动性高低,可分为高流动性与低
流动性的银行。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两岸不同类型银行之经营绩效,其中涵盖
着股权结构及地区两种划分方式。
3、研究方法的界定
在研究银行经营绩效的经营文献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财务指标综合评价
DEA、因素分析、区别分析、LOGIT模式、最小平方法与回归分析等方法。区别分
析与LOGIT模式是运用在建立金融预警模型,预测哪一类的银行会陷入财务危机;
而回归分析与最小平方法,主要运用在分析某项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研
究系采用因素分析对财务指标作综合评价,另外也对银行实务加以分析,两者互补其
短,相辅相成,以期达到较合理之结论。
4、研究期间的选择
在评估银行经营的绩效中,以国外的文献而言,如West(1985)、Sinkey(1975)
3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等学者,研究方法主要是选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时间的选择是9--至三年为研究的范
围:台湾的研究如洪幸临(1994)、李婉慈(1999)等,研究时间的选择也是以二至
三年为研究的范围。主要原因为一年之资料常受突发异常事件影响,使银行之短期经
营绩效造成扭曲,导致研究之结论不具客观性,而期间过长则由于资料收集过于繁复,
分析也更具难度,因此,采用二至三年为研究的期间当属最适宜,本研究主要的目的
除了比较各家银行每年短期绩效的差异外,还要研究各家银行两年度经营绩效的差
异,故本研究将以2001年至2002年作为研究的范围。
三、研究架构
1.研究架构
本论文的研究架构,经由对两岸银行业现况的观察与资料搜集引发本研究的动
机,并选定两岸银行业者为研究对象。在确立研究动机和目的之后,根据银行_般经
营理论,经营原则以及经营绩效之评估,并配合两岸金融银行环境现况分析,发展出
理论模式变量。接下来,针对可能用的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进行了解,并参考取得之
次级信息,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运用统计方法分别针对个别银行之财务绩
效,银行业各分类比较与追踪,以及相关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最后,针对实证结果
进行分析归纳,并出结论,建议与后续研究建议。
2.章节安排
根据上述之研究流程,将本研究分为七个章节,各章节之内容安排大致为:
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介绍银行经营理论、经营原则及经营绩效之评估等
理论。
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两岸经济发展的程度各异,金融环境也因政府
法令、经济发展及竞争程度而回异,因此,在本研究进行前,必须先了解两
岸金融环境现况,才有利于研究结论之说明。
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分别依银行发展历程、经营现况及发展趋势加
以比较分析。
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首先说明本研究之样本银行、财务比率选定之依据及如何使
用因素分析,获得因素权数,并计算出各银行绩效得分。
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将两岸银行绩效分数加以排名,得出两岸银行
绩效之次序并依各项财务比率加以深入分析。
4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经营绩效个案研究:依据各项财务比率分析及经营策略、
自动化服务、创新业务及营业收入加以比较分析。
第七章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综合性的结论,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供金融主管机关,
银行业者及社会大众参考,并提供后续研究者发展之方向。
四、研究之资料来源、限制及目的
1.研究之信息来源
(1)大陆部分
A.中国金融年鉴
B.中国统计年鉴
C.中国期刊网
D.国研网
E.银行信息网
F.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G.各银行网站
(2)台湾地区部分
A.中央银行金融业务检查处编印f金融机构业务概况年报J。
B.央银行金融业务检查处编印『金融机构重要业务统计表j。
‘C.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编印r金融统计月报J。
D.财政部金融局编印f金融业务统计辑要J。
E.各上市、上柜银行之公开说明及各银行年报。
F.台湾经济新报社之金融数据库。
2.研究限制
‘A.本研究是以银行的财务报表为研究变量的主要来源。但是财务报表可能受到
操纵或窗饰,或是会计原则有不同的解释。使研究资料无法呈现出银行经营原貌或造
成比较基础不一样。
B.财务报表无法表达更细化之项目,如放款、存款皆可再细分为多种项目。如
对公营企业的贷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抵押贷款;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等等皆完全无法自公开之财务报表中得知。
C.衡量上,仅以数量化的财务比率来衡量,而未考虑非数量化的数据,如员工
S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流动率、忠诚度、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与管理者能力等,这些都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
的重要因素之一。
D.岸之经济成长情形及金融环境,管制法律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在环境因素
对银行绩效亦有很大影响,但是,此变量并不容易以量化之方式表达,只能使用文字
补充说明解释。
E.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银行间了传统业务的竞争,无不致力新金融产品之
研发,并从传统业逐渐重视到资产负债表外业务。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增加,使得
传统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内项目已无法正确地显示银行目前经营的情况,也无法适当反
应银行风险暴露的程度。
3.研究的目的
A.经由一般银行的经营则与学者的研究,找出能反应出两岸银行经营绩效的财
务性指标。
B.将两岸之金融环境及银行业发展演进和现况加以比较,试图找出其之优缺点,
提出有效之建议方案。
C.透过财务性指标经因素分析数量化之研究,对两岸各家银行经营绩效比较分
析,了解其中差异为何,找出差异的真正原因。
D.个别银行经营绩效分析后,以绩效最佳的为蓝本,将其组织制度、人力资源
管理、业务推广、营销策略之特色,提供绩效较差银行,改进的方向及幅度之建议。
E.综合考虑银行各方面的经营绩效,建立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银行绩效成绩单,
并对各种不同类型银行的经营绩效加以分析,以供政府金融当局,银行管理人员与社
会大众参考。
五、论文的主要特点和创新
对于银行经营绩效之研究,中外学者之研究不胜枚举,大致分为两大类:有的
纯以统计模式,将银行经营绩效数量化后加以比较其优劣,有的以直接论述方式说明,
本论文之研究具有以下之特点和创新:
1.采用次级资料论述及统计方法数量化并重之模式,先论述两岸金融环境之差
异,再分析归纳银行业之发展之现况,最后再辅以数量化之经营绩效比较,
两者相辅相成,互补其不足。
2.除了对各银行之经营绩效分数加以比较外,也提出各银行原始之财务比率,
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序言
分项比较差异,验证各银行绩效之正确性,并解各银行之强、弱项财务指针。
3.对于两岸银行业之分析,以前之研究均着重在经营环境之比较,本研究首创
将两岸公、民营银行及个别银行之经营绩效采因素分析,数量化后加以比较。
虽然两岸银行分处于不同之金融环境可能影响银行绩效之分析结果,本研究
也辅以各种论述来解释其前因后果,以弥补经营绩效分数计算之盲点。
4.本研究包含了大陆十四家及台湾十七家公民营银行的绩效及各项主要财务指
标,使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两岸个别银行之绩效,及影响其经营绩效之各项
强弱项财务指标。
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第一节银行经营理论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随着金融环境的演变,其经营管理理论大致可分为四
个时期:
一、流动性管理(1iquidity management):
在流动性管理时期,包括了自偿性理论(self-liquidating theory)、移转性理论
(shiftability theory)及预期收入理论(anticipated yield theory)--理论,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自偿性理论:此一理论实产生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当时英国的产业革
命刚刚开始,大机器工业尚未出现,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工场手工和发达商业,所需资
金多属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金融机构管理处在较低水平上,中央银行还没有产生,
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银行,因此,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自偿性理论(self-liquidating theory)X称商业放款理论(commerial loan theory)或实
质票据学说(real bill doctrine),指称银行应以承做短期自偿性及生产性放款为主。依
这项原则承作的放款除了可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外,更不虞有倒帐的风险。尤有进者,
支持此一理论者进一步指出,只要货币当局不作任何干涉,银行可因应厂商之营业需
要增减其商业放款,且放款增加会舆生产增加同时产生,所以不致于对物价水准产生
不良影响。商业银行放款理论,虽然在早期盛行一时,惟因不切实际而失去了理论地
位。主要原因为1.不能配合经济发展的信用需求0 2.银行存款变动有限而相当稳
定。3.自偿性原则不能普遍适合全体金融媒介机构。
(二)移转性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西方强国迅速恢复经济,后又加上经
济危机爆发和加深,这些国家开始发行公债,政府借款需求急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
商业银行逐步把部分资金转移到购买政府证券中去,移转性理论应运而生了。
移转性理论(shiftability theory)主张只要银行的部份资产保持高度的流动性,就可
以满足存户的提兑,银行可将剩余的资金用来从事高获利的中、长期放款,而不再将
放款业务自限于短期商业放款·所以要维持流动性应考虑的条件。包括资产合格性与
市场性。适合移转性理论的金融环境,应具备的条件为:1.货币市场工具发达,而
能供给足够的流动性。2.流动性供给条件优良、变卖迅速及数量充足的国库券在市
场流通·移转性理论亦有其缺点:第一为流动性需求依存于资金供给的第三者,使流
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动性来源不稳定。第二为货币市场紧俏时,这些金融工具的价格势必大跌,会招致很
大的资本损失,因而所持有的票券便被套牢。因此,在1930年代的经济恐慌中,银
行资产几乎失去原有的移转性,故移转性理论不到十年就被抛弃。
(三)预期收入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恢复和发展阶
段,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品市场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在商业银
行的借款需求中,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且中长期贷款本息回收的前景很好。商业银
行希望进行资产组合的结构调整,增加发放利率较高的中长期信贷。
预期收入理论(anticipated yield theory)认为,银行的贷款不需要局限在短期贷款
上,只要贷款项目前景光明,贷款的偿债还有保障,即使贷款期限较长,银行也可按
照贷款各种期限合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出可控制的规律性,这同样可保证银行流
动性。预期收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如何判断银行资产组合中盈利性和流动性关系的思
维模式,强调了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商业银行选择资产投向的主要标准之一。该理论
比前两种仅强调资产的期限来决定银行流动性的理论更为科学,从而为商业银行在更
宽广的领域内进行资产组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预期所得理论的缺点为对于借款人将来
所得的正确预测,实在困难。
二、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在资产管理时期,包括了资金集中理论(the p001.of-funds approach)及资产分配理
论(the asset.allocation approach)二理论,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资金集中理论(the pool-of-funds approach):资金集中理论为银行将资
金集中,由投资经理作最佳而适当的资产投资,亦即商业银行应将活期存款、定期存
款和资本资金等银行可用资金汇总,然后分配放款,政府证券及现金等资产投资,以
求最适当的运用。
(--)资产分配理论(the asset-allocation approach):资产分配理论认为银行
流动性需求,应与银行获得的资金,要互相配合。资产分配模式区别不同的资金来源
的流动性,根据法定准备、流动速度或回转速度而决定。因此,资金运用分配先按资
金来源分为个别的流动性收益性中心,再由中心分配运用资金,并由银行管理当局决
定资金分配政策,以供资金分配操作。
三、负债管理(1 iab.I ity management)
传统上,银行只着重于资产的经营,而将负债视为无力控制的项目;过去25年
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商业银行已经扩大了负债的本质,认为可以透过高流动性的资金,以追求高利润放款
暨长期证券投资。简单地说,负债管理系透过货币市场,积极争取来自个人、企业、
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这种负债管理有三项特征:第一、其资产负债表上
的负债大部分系货币市场上可转让的与非存款性的负债,故与传统的活期、定期、储
蓄等存款性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别。第二、负债管理以出价方式在市场上主动争取资金,
与传统上等待顾客存款的被动方式有别。第三、以出售负债换取资金与资产管理上出
售资产换取资金有别。
负债管理的观念为大多数银行所采用,其不但使银行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善,经营
技术有所进步,但也因为其过份仰赖市场资金,使得银行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存放
款利差渐行缩小,导致资金成本上升、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及资金调度风险加大等影响,
造成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不足,所以在70年代中期后,引起银行资产与负债两方面的
重视,以谋求资产与负债的最佳状况,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因而兴起。
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 j ab.1 i 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同时顾及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与负债两方面的管理。前述之资产
管理着重于资产的流动性舆安全性而忽略了收益性;负债管理则强调收益性而使风险
增加,降低安全性。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则追求在不确定性的管理与谋求适当的风险
之管理。其站在银行整体观点,确定银行各种风险及衡量将来不确定性的资金筹措与
运用等,将各种风险综合调整,在所计划的预期收益范围内寻求降低银行的各种风险。
由于资产管理过度强调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忽略获利性;相对的,负债
管理则积极的争取资金的来源,增加放款的需求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因而负债比重
增加,提高了营业风险使的安全性降低。因此银行界在两难得情况下,欲谋求资产与
负债项目之间的妥善配置,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及获利性之间的平衡,再加上当时不
稳定的金融环境背景之下,所以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了资
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anagement:ALM)。
此一管理方法系以短期及中期经记及金融环境之预测为前提,同时就资产与负债
双方面进行综合性之管理,以追求适当之流动性、稳定而最大之收益性与最小风险为
目标之管理方法。ALM与过去银行所实行之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最大的差异在于,
ALM已将某种程度之未来不确定性注入预估资产负债之编制过程;以明确采取风险
管理,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利率风险。
其实,银行ALM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引起之银行经营危
lO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机。由于当时美元利率一日三市,许多银行发生资金收益逆差,在几乎无预期放款及
呆帐之情况下倒闭,使得全球金融业警觉到ALM其实是攸关银行经营成败之重大工
作。银行资产负债之管理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方法: .
(1)经验法(Experience Method)
经验法仍凭直觉或尝试管理资产负债之方法,通常并不从事计量上之预测,用此
种方法之银行规模均较小,一般以保持大量资金、维持高度流动性为其营运目标。
(2)资金统筹运用法(Pool of Funds Approach)
资金统筹运用法认为各种不同来源之银行资金应统筹分配(pool together),不必
依其来源之不同而有不同之使用方法,以统筹之方式应付日常提款、放款与投资等资
金需求,使资金能在合理的情况下互为支持,以提高资金之运用效率。在此方法下,
银行必须先确定对流动性与获利性之需求额,而资金之运用即依其优先级,如第一准
备(存款准备)、第二准备(流动准备)、放款与证券投资等,如图1.1所示。
资金来源资金分配
图1-1资金统筹运用法的资金来源与分配
资金统筹分配之观念极为简单,仅列出资金分配之广泛原则,银行可依其需求情
况变动,机动改变流动性准备之数额,使资金运用更有弹性,但资金统筹分配却未提
供明确之方法,具体指出各类资产分配之最适比例,因此,在流动性与获利性之抉择
上,仍须仰赖管理者之判断与直觉。
(3)资产分配法(Asset Allocation Approach)
资产分配法最大特色在于,以资金来源之不同决定分配使用于不同之资产分配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法,其主要观念为:确信银行所需之流动性数量与资金来源有关,故应该依个别来源
之法定准备与周转率区别各种不同资金来源,在分别决定各项资产之分配比率。如图
1.2所示。
资金来源资金分配
第一准备
第二准备
放款
证券
—l—J固定资产
图表卜2资产分配法的资金来源与分配
(3)系统管理法(System Method)
系统管理法在作业上是将银行有关资金部门视为一个整体,对资产与负债做统筹
之调配。系统管理法的作法事:首先,评估并建立预测性的财务报表然后比较各资产
的边际利益;最后,设定税后平均报酬率做为利润目标,其管理工具是利率敏感性分
析,如此,按照以上三步骤做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依据。
事实上,上述四种方法在本质上都过于简化,无法提供决策者一套完整的准则,
而且各银行之资产、负债及资本的质量、内涵与比例均不相同,如果凭借的管理哲学
1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又有差异,则这些银行在同一时点之流动性调整型态将会不一致。
表1.1银行经营理论之演进表
经营理论期间银行资金管理之演进
1920 自偿性理论
流动性管理1920 移转性理论
1930 预期收入理论
1940 资金集中理论
资产管理
1950 资金分配理论
负债管理1960 负债及资本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
1970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金管理方法:资金缺口管理
1980
存续期间缺口管理
资料来源:Halsem,J.A(1984),Bank Funds Management,Renston Publishing,PP.1 14—144。
第二节经营绩效的定义
绩效在管理上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有关绩效的衡量至今仍相当模糊,有人以
投资报酬及获利率等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衡量的标准;也有人以生产力、组织承诺及员
工工作满意度等定性数据来描述组织的经营绩效。绩效走一个管理上普遍应用的名
词,盖因管理的意义就在于藉由他人及团体的力量以达成组织的目标,提升组织的效
能。而这些都只是衡量绩效的指标之一,换言之,他们都仅代表了整体绩效的某一构
面而非整体绩效的涵义。目前虽然尚无统一的绩效衡量标准,但一个普遍为大家所接
受的共识,就是完整的绩效衡量应包括定性舆定量的衡量,亦即需涵盖数量与非数量
上的衡量。
所谓的绩效,是指对于组织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衡量。但定义中所指的【组织目
标】,往往过于笼统与抽象,为更具体说明组织目标的意义,通常会运用最明确的财
务指标作为绩效衡量的代表。一般选用指标的方式又可分为两类:一为选用单一指标,
一为选用多项指标。
13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一、选用单一指标
.通常用来当作单一指标的财务性指标,如资产报酬率、业主权益报酬率与市场占
有率等。选用单一指标的优点是可以一致地的表达部门的作业绩效,也较简单明了,
并可避免由单一指标转换成多项指标的主观判断。缺点是周延性不足,无法衡量组织
各层面整合的绩效。
二、选用多项指标
若采用多项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单一指标周延性与客观性不足的缺点。但在
评估各指标的所占的权重之时,很难划分各指标的重要性高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有
效性。
然而在银行经营绩效的衡量上,至今尚无一套公认的理论基础可为依据,到底是
选用单一指标或是选用多项指标较好。本研究为一致的表达各家银行经营的绩效,决
定选用单一财务指标,用财务比率衡量每家银行的财务状况以反映银行日常经营的成
果,再选用多项指标,依权重计算其综合得分,以比较各银行经营绩效次序,以籍两
者之分析,使研究结论更具价值性。这里只是先做一个简单的定性讨论,关于具体之
每一项指标的意义和评价重点,本文将在第四章第四节中详细讨论。
第三节银行经营原则
银行是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经由出售负债(接受存款),购买资产(贷款给他人)
的资产转换过程而获利0银行一方面从社会大众资金剩余者吸收各类存款作为资金
来源,构成其受信业务:另一方面则将所吸收的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者,而构成其授
信业务。在本质上,与一般企业仅仅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相比较,具有相当大的差
异。由于银行本身业务的特殊性与公共性,因此在利润的追求中,为应付客户提款舆
借款的需求,银行必须随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此外,由于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
社会大众的存款,因此资金的运用必须确保其安全性,避免遭受损失,以维护公众的
权益。本研究将过去的文献整理后归纳,银行的营运须考虑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获利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成长性原则及资本适足性。
一、安全性原则
所谓安全性系指银行的资本结构健全,偿债能力良好,故又称为偿债性。银行
之资产大多来自于存款,其自有资金之比例相当低,资产价值相当比率的损失极可能
影响其偿还负债的能力。因此,银行须维持适当的自有资本比率,以提高财务结构的
14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健全性以及注意资产品质与风险的分散,随时注意市场利率及汇率的走势,调整资产
组合,以免因为资产的市场价值下跌而产生资本损失,进而发生净值为负数的周转不
灵危机。
二、流动性原则
所谓流动性系指银行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资金需求,其所持有可用的资金或可
迅速变现的资产之多寡以及迅速向外借入资金的能力而言。银行的流动性资产除为了
应付各项必要的业务开支外,尚可应付客户提取存款以及贷款需求。银行为了维持其
流动性,在实际操作上,往往设定第一、第二、第三准备。在整体营业方面,亦有依
存放比率来自行规范,故维持适当的流动性,为银行健全营运的基本原则之一。
银行的流动性需要,主要来自存款与放款两方面:
l、存款的流动性需要
所谓存款的流动性需要系为应付存款期限届满,或接获顾客提款通知之支付需
要,又称为“保护性流动需要”。
2、放款的流动性需要
所谓放款的流动性需要乃指为了应付贷款需求之季节性波动或计划性放款扩增,
并维持与优良顾客之良好关系,所必须保持的变现能力。
三、获利性原则
银行为一营利事业,其资金运用除应保持流动性与安全性外,亦与一般公司一样,
降低资金来源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收益为银行经营的努力目标。银行每期所创造的盈
余,短期间除了反应银行的绩效外,进而会影响银行的信用地位:长期而言,会关系
着银行的偿债能力,决定其是否具备继续经营的能力与价值,对于银行业的资金管理
者,必须牟取盈余目标的达成,以支付营运成本舆营业费用,避免发生亏损。同时,
由于银行负债比率通常较一般产业高出很多,其财务杠杆风险相当高,经营业务自然
不应采取过分追求风险的态度,因此银行的盈余应以避免大幅度的波动,维持稳定为
宜。一般而言,银行的获利主要来自二方面,一为存放款利差,另一为金融投资与金
融服务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利性三者问存有替换关系,以流动性与收益
性而言,流动性越高的资产,其收益性越低;反之,流动性越低的资产,其收益性越
高。例如,现金是完全不生利的,而长期放款的利息要较短期放款的利息要高。在就
安全性与收益性的关系而言,通常安全性越高的资产,其收益性越低,如短期债券的
l 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利率低于长期债券,但其相对的风险也较小;反之,安全性越低的资产,其收益性也
越高,如长期放款之放款期间长,不到约定到期日便无法收回本息,故相对风险较高,
即安全性低,然其收益性高。由此可知,流动性及安全性与获利性存有反向替换关系,
即流动性、安全性高的资产其获利性也越低。反之,获利性较高的资产,通常流动性
较低,而安全性也较差。
四、效率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系指银行的经营效率,亦即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银
行效率性的衡量,可以从费用支出与其收入的比率看出来,因为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
吸收存款,然后再贷款出去或从事投资,接受存款必须支付利息成本及相关管理费用,
从事放款或投资则可产生收入。若是费用支出与收入的比率越低,表示银行以较少的
成本,而能获得较多的投入,银行的获利能力较高,经营绩效也较好;反之,比率太
高,较不具效率。因此银行对于其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的制度,都必须加以重视,以提
高银行经营之效率。
五、成长性原则
’银行为求永续经营,并能维持其应得的利润,其业务量必须持续而稳定的成长。
因业务量的成长,不但可使本身获利提高,也表示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市占率的增加。
但是业务量的成长应事先加以妥善的规划,倘若业务扩张太快,低成本的资金来不及
支应而需借入高成本资金,将会影响银行的收益与增加营业风险。故银行的成长,应
就自身资金、市场利率与经济情势等,详加考虑后,拟定最符合本身需求的成长策略。
六、资本适足性
银行资本在意义上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一种,也是代表投资人应享之股东权益或净
值,银行资本具有两项基本功能,其一为提供银行扮演资金媒介之功能及作为其它服
务之基础,另一为提供发生意外损失的保障。“资本适足性"系指银行的自有资本与
风险性资产比率的最低标准,由于银行的财务结构特殊,其财务杠杆之程度远超过一
般企业,其资金来源90删5%,皆来自于负债。所以各国政府皆会在银行的安全性、
流动性舆获利性的考虑下,限制银行必须持有一定的资本比率。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在1988年时通过的巴赛尔
协议(the Basel Accord)规定国际性银行其风险性自有资本比率到1992年必须要大于
8%。故资本适足性攸关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用地位,且符合该比率有助于从事
国际性业务及国际化推展。此外,银行有较高的自有资产比率,可增加银行承担风险
1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的能力,有助于银行健全经营。
第四节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之关系
.关于银行竞争优势及经营绩效分别都有学者撰文研究分析,两者在某些方面结
论是相同,但是并不代表两者是等同关系,以下将对竞争优势及经营绩效之关系作分
析: ,
一、竞争优势不等于经营绩效
产业结构分析法(波特,1980,1981,1985)和资源本位企业观(沃纳菲尔特,
1984;鲁梅尔特,1984;巴尼,1986a,199I),堪称战略管理文献中解释竞争优势尤
其是可持久竞争优势的两个主要理论视角。然而,这两种视角似乎都没有对竞争优势
和卓越经营绩效进行很好的区分。不仅如此,这两个概念通常被互换应用,难以区分。
(一)竞争优势:产业结构分析法
产业结构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来自产业组织经济学。这种方法和视角认为,在一个
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建立可防御的市场定位和强权,可以为企业带来可持久竞争优势
(波特,1980,1985)。这里,企业的产业定位选择对决定其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影
响。运用产业结构分析法,波特(1980)提出了产业分析五要素框架。这一框架的“终
极功能就是要解释,相对于各类讨价还价者和直接与间接的竞争者,企业利润的可持
久性”(波特,1991:第100页)。要获得持久利润,一个企业需要可持久竞争优势,
要么是成本优势,要么是差异化优势(波特,1980,1985)。从这种意义上讲,波特对
竞争优势的定义是非常具体和特定的,暗含着竞争优势与利润率的等同、持久竞争优
势与持久利润率的等同。也就是说,竞争优势是被当做产业定位的结果来看待的,而
竞争优势本身应该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这里便出现一个重要问题:成本优势或者差
异化优势,其中任何一个对于实现企业卓越经营绩效来说,可以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吗?如果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至少在波特的产
业分析框架之内,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在此以利润率为代表)是不能相互等同的。
比如,在某些行业,一个政府扶持的企业可能既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差异化优势,
但仍然能够长期获取超额利润。同样,如果竞争对手在控制分销渠道方面(由于某种
特定原因)占有绝对优势,那么一个全行业成本最低的企业也并不一定比竞争对手享
有更高的利润率。虽然在成本和差异化方面的竞争优势可以增进卓越经营绩效的可能
性,但竞争优势本身并不一定就是卓越经营绩效。至少可以说,波特推崇的基本竞争
1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优势(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不一定是经营绩效的终极决定因素。
简而言之,也许我们不应该笼统地用竞争优势来代替卓越经营绩效,也不应该想
当然地认为竞争优势(不管任何类型)将自动地导致卓越经营绩效。
(二)竞争优势:资源本位企业观
资源本位企业观[鲁梅尔特,1984,1987;巴尼,1986a,1991】提供了考察竞争优
势尤其是可持久竞争优势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资源本位企业观的基本论点在于独特
的资源与能力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要获得如此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资源
与能力必须罕见稀缺、具有价值:不可模仿、不可买卖、难以替代、牢固地镶嵌于企
业复杂的技术和组织系统中,专属于本企业而缺乏流动性。
皮特瑞夫(1993)对资源本位企业观做了比较全面的整合,并详细分析了持久竞争
优势的四大基石。首先,竞争伊始,企业间资源分配的不同(Heterogeneity)为某些企
业提供了竞争优势(表现为垄断租金或李嘉图租金)。其次,事后对竞争的限制(Ex Post
limitation)使上述租金得以持久。再次,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1mperfectmobility)将持
久竞争优势锁定在企业内部。最后,追溯到企业获取独特资源之时,对资源竞争的事
前限锅J(Ex ante limitation)保证企业获取该资源的费用不会完全冲抵未来的经济租金。
显而易见,根据定义,资源本位企业观将企业的独特资源本能地与卓越经营绩效
连在一起,颇有循环定义和循环论证之嫌。那些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流动性低的资
源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经济租金。这里,竞争优势(独特资源)和经
营绩效(经济租金)的连接比波特的处理来得更加直接:它甚至根本不需要具体地指出
成本、差异化或其它什么种类的竞争优势。
基于上述关于竞争优势的思路的讨论,可以初步印证如下一些基本结论:首先,
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如果竞争优势(不管是基于产业定位
或企业资源)被随便地用做卓越经营绩效的替代语的话,似有重复和循环论证之嫌。
第三,竞争优势的存在,不管是任何类型,都不能够必定保证卓越经营绩效的产生。
最后,若使竞争优势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理论概念,对它的实质和定义必须有更深人
的探讨,并有利于它的实际测量和操作。
二、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
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有至少三种关系模式:(一)竞争优势导致卓越经营绩效;
(二)有竞争优势,但企业没有获得卓越经营绩效;(三)企业享有卓越经营绩效,
但没有竞争优势。
1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一)竞争优势导致卓越经营绩效
竞争优势导致卓越经营绩效,持久竞争优势导致持久卓越经营绩效。战略管理的
主流文献(以产业分析法和资源本位企业观为代表),主要推崇和相信这种关系模式。
我们可以这样推断:竞争优势帮助企业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因此可以为企业的经营
绩效做出积极正面的贡献。某些单体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直接为企业的经营绩效做
贡献,比如沃尔玛的店址选择(盖莫沃特,1991);另一方面可以为复合竞争优势的形
成做出贡献,比如沃尔玛的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为企业经营绩效做贡献。
如前所述,复合竞争优势主要包括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波特,1980),这些优
势在产业结构变化相对较慢并且其对企业间的竞争具有长期影响的产业,显得尤其重
要。另外,复合竞争优势也可以表现在企业对市场动态反应的灵活性、速度以及企业
的创新能力上。这些复合竞争优势在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在一对一的双边关系中,竞争优势——不管是单体的还是复合的,以资源为基础
的还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应该是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成正相关的。然而,对于两个在某
个特定市场上竞争的企业,要预测哪个企业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仅靠多条单一的双
边关系分析是不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卓越经营绩效的获取需要多种竞争优势。也
就是说,一个企业是否比对手享有更卓越的经营绩效,通常是靠多种竞争优势的组合
来决定的。
(二)有竞争优势而没有卓越经营绩效
至少在四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企业拥有竞争优势但并未享有卓越经营绩效
的现象:(1)一个企业可能只有某种单体竞争优势,而未能形成更强大的复合优势;(2)
一个企业可能拥有某一个特定的竞争优势(在某方面比所有对手都强),而未能发挥
它的潜力;(3)一个企业可能有多种竞争优势,但没有合适的组合,或者在某个关键
竞争层面缺乏竞争优势;(4)管理者故意牺牲某种竞争优势。
首先,除了那些少数能够对企业经营绩效做直接贡献的单体竞争优势(比如店铺
地点),一般而言,单体优势往往通过与其它单体优势组合,来构成复合竞争优势(比
如价格低廉)。这样一来,单体优势在通向企业经营绩效的链条上通常属于相对比较
遥远的环节。它在竞争优势与卓越经营绩效这条因果链条上的位置离绩效越遥远,它
就越可能被外在因素冲淡和削弱,从而降低它对经营绩效的贡献。
比如,一个企业可能拥有当代最先进的硬件设施,因此拥有一个潜在的单体优势
来提高它的运作效率。然而,该企业缺乏训练有素、技术高超,忠诚可靠的员工队伍,
1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这个硬件方面的单体竞争优势便不可能引出更强大的复合优势(比如为企业经营绩效
更直接做贡献的市场反应速度、灵活性和低成本等)。如此,这个企业可能并不能享
有卓越经营绩效。相反,一个在硬件上处于劣势的对手很可能通过员工的技术创新和
勤俭奋斗而获得其它更关键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第二,那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强大的潜在影响的竞争优势,可能并不能够完
全清楚地被企业战略管理者所理解和欣赏,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虽然资源本位企业观
清楚地勾勒出了能够导致持久竞争优势的资源的属性和特征,但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者
是否能够在事前系统地发现和识别这些资源在某个企业内部的具体表现,不同的学者
间仍然争论不休。由于企业在获得资源时的“因由模糊性"和该资源在企业特定资源
组合中的“社会复杂性”,企业本身难以认清自己竞争优势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不仅如此,这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资源,还可能遭到战略管理者的
有意忽视,或者由于不能在合适的环境中正常发挥作用,甚至被视为浪费和扰乱因素。
这也从侧面表明并左证了竞争优势的环境特定性。
第三,一个企业可能在多个竞争层面或维度上拥有竞争优势,但在某个关键竞争
领域缺乏优势,或者整个企业缺乏一个适当的竞争优势组合。根据竞争环境的不同,
企业的经营绩效可以完全由某一个具体的竞争层面上的交锋来决定,也可能由多种竞
争因素的组合来决定。比如,在赢者通吃的产业,生产者成功地推出并控制产业技术
标准,往往可以使胜利者扫荡一切阴霾,从而一俊遮百丑。
最后,一个企业在某种领域的竞争优势可能会由于管理者的取舍决定而遭受故意
牺牲或削减,这些竞争优势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也会因此而逐渐削弱衰退,使得企
业不能够在该业务中享有卓越经营绩效。
(三)有卓越经营绩效而没有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可以没有竞争优势而享有卓越经营绩效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
们对竞争优势的定义和我们分析的时间跨度。政府管制,运气和环境突变等都可能改
变竞争优势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首先,政府法规和管制可以人为地提高某些企业的经营绩效(比如利润率),这通
常可以通过限制竞争对手和给予企业某种垄断或类似的地位来实现。这种政府造成的
人为垄断地位是否可以被认为是竞争优势,或者是“反竞争优势"?如果我们把政府
法规和管制看做是影响竞争环境的一个外部因素,那么这种垄断优势严格地讲,不能
算是竞争优势,尤其是在这个企业除了有政府的青睐之外,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竞争
2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一章银行经营绩效理论探讨
优势时。如果相比这个企业更有优势的企业,由于政府人为壁垒的阻挠而不能进入竞
争与之一比高下,那么这就可以被视为一个企业享有卓越经营绩效但没有竞争优势的
一种情况。然而,如果我们将企业竞争优势宽泛地定义为包括市场(经济方面)的和非
市场(政治方面)的优势(巴伦,1994);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企业得到政府的青睐本身
就是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企业的政治智慧和技巧,比如游说政客的能力(达文尼,
1994)。
第二,运气和环境突变也可以用上述逻辑来解释。一个企业由于运气而获得了对
经营绩效的某种一次性的正确刺激,其经营绩效可以立刻高于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对
手。就长期影响而言,这种运气也可能影响企业的资源组合,导致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这种情况在资源本位企业观的文献中早有提及(鲁梅尔特,1984:巴尼,1986a,1991)。
最后,时间滞后也可以造成虽然实际竞争优势在丧失,但企业仍然享有卓越经营
绩效的短暂情况。比如,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势已经近乎消失,但由于储存剩余的
顾客忠诚度,它仍然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卓越经营绩效。这种情况也应该给我们
一个警示:战略管理者在分析竞争优势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时,需要注意时滞现象。也
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同时测量和把握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对研究它们之间的关
系,并非准确的做法。
因此,本论文在研究银行经营绩效时,不能完全采用单一或复合竞争优势之指标,
如银行拥有市占率之竞争优势并不能保证其最终之绩效,而复合竞争优势指标前面亦
论及,同样不能保证绩效之存在;不过,有时竞争优势也确实能导致绩效之产生,所
以,本论文评估绩效时,可选取包括部分竞争优势之系列指针,作为衡量银行绩效之
因素,才能正确表达个别银行之经营绩效。
2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第一节金融制度
一、金融制度之意义
金融制度是由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
交易的地方,后者是只提供资金需求与供给相配合的场所。
资金的供需存在有资金剩余的单位与资金不足的单位或称赤字单位。在不同的时
间与状况下,不论是个人、家庭或企业单位之财务状况并非处于均衡,有些经济单位
(含个人、家庭或企业、厂商等)的收入大于支出,又剩余的资金可供借货,成为潜
在的资金供应者;反之。有些单位的收入小于支出必须请求资金的融通,对资金有所
需求,成为潜在资金需求者。由于金融制度的动,将可寻求合适的资金供需均衡,促
进经济发展。
金融制度之资金移转方式有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供需双方利用股票或有价证
等各种金融工具,将资金由潜在得供应者转移给潜在的需求者,这种资金融通过程是
为直接金融;反之资金供应者将剩余资金存入银行、信托单位或其它契约性的金融中
介机构,在由金融中介机构将这些剩余资金转货给资金需求者,这种资金融通的过程
称之间接金融。
金融体系对资金移转之流程与职能,如图2一l所示。由此资金之流程更深刻体认
金融制度之全貌。
间接金融
直接金融
图2—1透过金融体系的资金流程图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金融制度之建立,主要在于便利资金的融通进而促进经济繁荣与成长,追求金融
之蓬勃发展回然重要,健全金融机构之管理,更是当务之急。
二、金融制度之架构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是建构金融制度之两大主体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系只能使资金借贷双方得以相互沟通,在使交易顺利完成之单位,由
于其具有调解资金供需之功能,故金融机构又可称之为金融中介机构,是属间接金融
之次级市场,在资金供需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透过金融市场来达成资金流通的方式为直接金融,属于初级市场:经由金融中介
机构融通之间接金融,比经由金融市场所进行的直接金融来得重要。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系指授受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之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价格而进行交易之
场所。健全的金融市场为有效货币政策之根基。金融市场包括金融机构、货币创造活
动及金融机构赖以进行借贷之工具。
广义之金融体系,实质上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与票券,因此,金融市场依金融
工具可区分如此:
1.货币市场
所谓货币市场,系指包括金融业拆款市场以及一年期以下短期有价证券进行交易
之金融市场(初级市场与次级市场)。货币市场交易活动通常并无形成有价证券买卖
双方集会之场所,仅是由参与买卖之机构、个人及经纪人、利用电话、电报及其它通
讯设施,进行卖出与买进之店头市场,其主要功能在协助需要短期资金融通之机构取
得资金,同时,为拥有多余资金之机构与个人提供营利机会,对货币市场而言,市场
之形式及位置并不重要,其重视的是多样化之交易工具,提供资金供需双方作有利之
选择。
其主要目的在短期失衡的经济单位作适应之调解,由于货币市场的信用工具较为
活络。
2.资本市场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所谓资本市场,系指一年期以上或未定期限(如股票)的有价证券进行交易之公
开市场。大体言之,资本市场系中长期债物资金供需之桥梁,因此,必须配合不同借
款者之资金需求,发行各种中长期债务工具,同时,为促使储蓄者乐意将资金贷予资
金需求者,债务工具本身亦当满足储蓄者之需求,当然储蓄者希望能有适当之工具以
保有储蓄资金,同时,储蓄工具必须具收益性及流动性。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经济社会的中长期资金之供需达成均衡,以及促进国家资本形成与
经济发展。
3.外汇市场
所谓外汇市场系指提供国际间不同通货的互换与交易的场所,促进国与国之经
贸活动顺利进行。外汇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有
交换通货,清算债务,调度信用,减低风险,并促进国际间之经济发展。
由图2—2金融市场资金流程之关联性,便可知金融市场之交易方式是由资金剩余
部门直接转移到资金赤字部门之直接金融,市场经济中的家计、企业、政府及居住本
国的外国人士,都可能是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也是资金的贷款者与借款人。
剩余单位
(贷款者)
家计
企业
政府
国外人士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
其它市场
赤字单位
(借款人)
家计
企业
政府
国外人士
图2—2金融市场资金流程
三、金融制度之发展
金融发展系指金融体系(包括货币当局、银行、其它金融机构及有组织之证券市
场等)之演进而言,亦及金融结构之变化过程,其金融结构系指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
之种类、数量、规模与分布等之演变情况;透过金融结构变化之研究,即可以了解一
国金融发展之阶段及其对该国经济发展与企业融资之贡献程度。
金融发展之过程大抵可划分为三格阶段:其一为银行创立以前的阶段,金融活动
24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规模不大,生产者所需要的资金大都采自我融通与私人间之直接借贷取得,其金融工
具极端缺乏,也没有据组织的金融机构;其二为银行创立后,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都
还未专业化前之阶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的来源相当有限,随着生产的分
工,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大,自有资金与私人借贷已无法满足需求,再加上货币
市场跟资本市场都不发达,所以私人间的资金借贷市场以各种不同的型态继续存在,
产生了许多开发中国家所具有的所谓『金融双元性j的现象。因此作为储蓄者与投资
者中介的金融机构,他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其三为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以专业化之
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都以趋向专业化且大幅扩增为多元
化,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也十分发达,民间私人借贷的市场相形之下已经微不足道。
四、金融管理
所谓金融管理是金融监理机构为了维持金融秩序,使资金作最合理的分配,而利
用法定的管理程序与科学性的检查方法,对所属金融业者作定期或不定期的金融业务
检查,以达到金融业务安全、稳健的一种管理制度。
金融体系之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其营运的方式与过程,均随者时代的改变而随
时在做调整,金融制度扮演着资金的桥梁。经济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以资润滑,经
由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操作,才能将社会上的闲置性资金转化为投资性的资产,在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所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复杂、愈
重要。
金融业者为了满足消费者之需求,金融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若无法从营运过程
中获得补偿其成本,则当其累积亏损到其本身无法负荷时,只好被购并或倒闭,其结
果不仅是对原有的存款者产生伤害,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将对整体金融业造成不稳
定的影响,因此,金融监理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组织及营运方式,必须给予适当而严
格的管理,以确保存款人的权益,稳定整体金融体系之顺利运行。
金融管理之基本理念是维持金融秩序的和谐,以及可贷资金之合理分配等。事实
上,金融管理之目的或理由很多,若依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检查手册之规定,并参
考两岸银行法之规定,则金融管理之目的可归纳如次:
(一)保护存款人
金融机构在授信或投资的过程中,其所需的资金除了来自自有资产外,多半来自
存款人之资金,一但金融机构经营不善而倒闭时,受害的是存款大众,并带来金融体
2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系之不安定。投资大众愿意将大部分的流动性资产存放于金融机构,完全是因为信赖
监理机构对金融机构之管理得宜,故金融管理之最基本理由是保护存款人。
(二)保护消费者
金融机构主要功能在维持资金的流畅,几乎所有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均与金融
机构有密切的关联,因此金融机构有义务将各种存放条件及财务状况作明确的揭露,
供存款人与借款人做适当的比较,以选择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来往。金融机构与消费
者之间应采权利与义务对等之原则,确切保护弱势之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
作妥当的金融管理。
(三)促进金融业之合理竞争
竞争固然可提升竞争力,但恶性竞争却不利金融发展,故金融监理机构对金融机
构的设立及其营运方式应妥适管理,目的在促进合理竞争以提升营运竞争力。
(四)维持金融业之稳定
稳定之金融体系是维持经济发展之重要支柱。因此,为达成金融体系之稳定,应
落实会融管理以防止金融机构的不当经营,确保存款人的安全,以维持经济正常发展。
第二节两岸金融环境之变化情况
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许多金融统计之数据,可以窥出银行业成长之情形,如货
币供给对GDP比率之成长及直接、间接金融之消长,以下将对两岸宏观金融数据加
以比较分析。
一、货币供给之演进
货币供给量是指整个社会的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除了大家手中的钞票以外,
存在金融机构的支票存款及活期性存款也包括在内。因为这些存款,存款人可以随时
随意可领出来买东西,其购买力和手里的现钞一样因此,货币供给量是政府发行的通
货,加上货币性存款的总和。货币供给额的增减主要由央行所控制,当央行调低存款
准备率或重贴现率时,货币供给额会增加而货币供给量是指整个社会的货币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除了大家手中的钞票以外,存在金融机构的支票存款及活期性存款也包括在内。
对于货币供给额的定义两岸略有差异,其详细分类如下:
大陆之定义:
M0:通货
2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M1: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I+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台湾之定义:
M1A=货币机构以外各部门持有通货+支存+活存
M1B=M1A+活储
M2=M1B+准货币
表2-1两岸货币供给成长情形单位:%
\\地区大陆台湾
年度\\ Mo Ml M2 MiA M1B M2
2002 10.13 16.82 16.78 8.59 17.Ol 3.55
2001 7 12.7 14.4 .4.69 .1.02 5.79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台湾金融统计月刊
大陆2001年、2002年货币供给受到高成长的经济成长及外资陆续投资,加以投
资管道较缺乏,因此,大部分之个人及企业资金仍然留存于银行机构,所以,2001、
2002年M2成长率均达10%以上,为14.4%及16.78%,Mo及Ml也高居不下。
台湾2001、2002年M:成长率较前几年度均呈下降,分别为5.79%及3.55%,主
要是因为经济景气趋缓,民间投资需求转弱,以及银行因逾期放款增加,授信态度依
然保守外,由于利率维持低档,投资人将存款购买收益较高之债券型基金,因而使银
行大量失血,而造成货币供给成长偏低,M1A,MIB,2001年则呈现负成长,2002
年则陆续有所成长。
表2.2两岸金融深化之程度(M2/GDP) 单位:%
大陆台湾
1998 133 195
1999 146 190
2000 151 193
200l 165 200
2002 181 203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台湾金融统计月刊,中国统计年鉴、台湾主计处
2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一般国际上常用M2对GDP之比例来探讨金融深化之程度,由表2.2,可知大陆
从1998年至2002年金融深化之成长比例远大于台湾,唯就绝对值而言,台湾之金融
深化比例,均大于大陆,大约均在200%左右,而大陆金融深化比例由1998年之133%
至2002年181%,此正符合现状,台湾拥有较早之金融开放政策,使得金融发展较成
熟;但大陆也由于正进行金融开放政策,因此,其金融深化程度之成长幅度较大。
二、直接间接金融之增长情形
资金供给者可透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管道将资金转到资金需求者手上。需要
经由金融机构中介间接转手者,我们称为间接金融(indirect finance),直接经由市场
完成资金转手者称直接金融(direct finance)。
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发展的产物,金融体系中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市
场活动的主体,它们能提供各种不同的金融和信用工具,金融市场则为这些金融工具
提供自由买卖的场所,并使资金的供求者聚积在市场上完成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活
动。金融体系越发达,金融创新越多,提供的金融工具就越多,市场就越兴旺。
一般而言,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所占之比例,主要取决于该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及
个人、企业对金融工具之了解情况,欧美国家是直接金融高度发展的地区。个人、企
业资金之投资及募集,不仅仅靠银行往来,还可以透过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投资取
得更高的收益及借贷付出最低的成本。
表2.3两岸直接.间接金融之比例单位:%
大陆台湾
年度
直接金融间接金融直接金融间接金融
1998 6.26 93.74 21.10 78.90
1999 5.75 94.25 22.53 77.47
2000 5.72 94.28 24.36 75.64
2001 5.68 94.32 25.61 74.39
2002 5.86 94.14 25.95 74.05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台湾金融月刊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由表2—3可知台湾直接金融之比例各年度均较大陆高,且各年度均呈上升趋势,
此乃两岸金融业之开放程度不同所致;台湾金融改革较早,因此,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场渐趋成熟,市场信息透明度高,个人、企业可依安全性、获利性,选择较好之投资
标的,而并不是仅将剩余资金存放银行机构。大陆由于金融改革起步较晚,因此,资本
市场和货币市场投资工具较少;所以,个人及企业资金来源及剩余资金之投资仍以银行
机构为主。
第三节两岸金融体系发展情形及现况
金融体系主要可分为金融市场即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外汇市场,和金融
机构可分为银行机构及非银行机构,金融市场主要从事直接金融之交易,而金融机构
则作为间接金融之媒介,各有其功能,由上节分析可知,大陆直接金融比率较低,因
此,金融市场之规模及成熟度也较低,所以金融体系中之主角就落在金融机构上;台
湾则直接金融开放较早,因此,金融市场渐趋成熟,而且也在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定之
份量,两岸金融体系图如图3.3,图3.4。
一、两岸金融市场现况
(一)大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现况
改革开放以前,大陆除了在1950年代曾经短暂发行过几期政府公债以外,西方
经济里各种形式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基本上并不存在,
外汇市场交易也受到严格的管制;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才逐
渐开始荫芽。
1、1979年以前的大陆金融市场
1950年建国之初,为了筹措财政经费,曾经发行过以实物为计算基础的“人民胜
利折实公债",唯该项公债,并不得自由买卖或在市场中流通;其后,在1954到1958
年间,也曾陆续发行数次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但规模不大,仅有人民币35.44亿元,
同时禁止自由买卖和流通。折实公债和建设公债分别于1955年和1968年以前陆续还
清,而自1959年开始,政府公债停止发行,直到1981年才重新恢复。
外汇市场在1979年以前则受到严格管制。首先,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由
于外汇短缺,国家实行外汇集中管理与经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开始,外
汇管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持有外汇或外汇收入者不得私下保留外汇,必
须将外汇出售或存入中国银行或指定银行,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掌握和分配使
2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用;外汇支出则须经批准后才能向中国银行或指定银行购买。
中国建设银行
银行金融

用合作组
家外汇管理局
^
√,
r_
t'


Z
二1
^哆
_乍
保险公司——]厂中国人民
L保险基金组织
信托投资公司
金融公司
财务公司
租赁公司
新技术投资公司
证券公司
邮政储汇机构
农村信用合作社
城市信用合作社
其它形式的信用合作组织
图2-3大陆金融体系
30
行同业拆借市场
业本票市场
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据承兑/贴现市场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附注:0存款货币机构◎对参加存款保险之金融机构证
"※2000年正之银行法已删除储蓄银行
图2—4台湾金融体系(资料来源:财政部)
3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国家在外汇收支上则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外汇资源的配置完全依照外汇收支
计划执行,也因此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落。
股票市场在建国后,曾经短暂存在过,但旋即于1952年底停止交易,直至1980
年代中期,股票交易才再度恢复。
‘2、1979年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的金融市场
(1)货币市场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类型态的金融市场得以
萌芽与发展。在货币市场上,198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首先试办票据贴现业务;
1984年12月《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公布,各银行正式开办了票据承兑业务,
票据承兑市埸逐渐成形:1995年《票据法》通过,票据承兑交易正式取得法律之依据。
唯目前大陆票据市场仍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仍有待推广。
同业拆借市场则是从1984年开始在部分城市试行,1986年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
与中国人民银行做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开放的决定,设立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性拆借
组织,自此各区域拆借组织相继成立,逐步形成全国范围的资金拆借市场;1990年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同业拆款管理试行办法》,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撤销商业银行
组建的同业拆借中介机构,成立由各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融资中心,1996年中国
人民银行建立了依附于中国外汇交易系统的全国统一的银行间拆借交易市场,当时的
拆借交易系统包括两级网路架构:一级网由各大商业银行(包括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
各地融资中心组成,二级网则是由融资中心牵头,吸引当地金融机构作会员组成;1998
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
1999年lO月保险公司也获准加入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中国大陆金融市场
中较为成熟的一个市场,目前拆借金额以商业银行占大多数(超过90%),非银行金融
机构比重仍低,拆借期限则是以30天内居多(约占80%),大陆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
率(CHIBOR)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
除了票据承兑贴现市场与同业拆借市场外,大陆的金融市场还曾有大额可转让定
期存单(CDs)市场,唯最高面额仅为l万元,且只有发行市场,并无流通市场,规模
极小:此外,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市场是从1987年底开始试点,1989年正式开放。但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由于不少发债企业普遍面临债券到期无法兑现的困难,败坏了企
业短期债券市埸的声誉,使得此一市场成长仍属有限。此外,企业依照法律规定程序
向内部职工筹资发行短期企业内部债券,也算是货币市场的一种工具,企业内部债券
虽可私下转让,却不能公开上市交易,这几年已甚少发行。
3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1981年恢复发行的国库券,亦属货币市场的工具。唯国库券期限一般在3年以
上,实际上是所谓的中长期国债,真正的短期国库券是在1996年才开始发行和交易。
当年卜-4月,大陆首次公开招标,以贴现付息方式发行4期记帐式短期国债,种类
有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这4期短期国库券的发行主要是为了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开
始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唯自1997年后,短期国库券又停止发行。
最后,银行间债券市场亦是货币市场的另一种主要交易市场。1997年6月,根
据国务院指示,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退出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另行组建银
行间同业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标的包括中央银行融资券,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全部是记帐式债券,并以国债回购为主,交易则由中央国债登记公司托管,市场成员
除了各商业银行外,尚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证券
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2000年底共有659家成员。债券回购亦为中国人
民银行债券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
(2)债券市场
1981年以后,停顿多年的国债重新发行,但事实上,在1991年以前,国债并没
有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完全采用行政分配;:1991年财政部首次实现了通过承购包销
发行国债,将市场机制引进国债发行市场,改变了以往强制摊派的行政性发行;1993
年国债市场建立了一级自营商制度,同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和国债
回购交易,国债期货交易后来因市场投机性太强,在1995年5月被关闭;1996年国
债市场的发展全面走向市场化,发行方式普遍采用公开招标,国债期限与种类大幅增
加;国债流通(二级市场)则有在深、沪两地证券交易所交易、证券商柜台交易与银行
间债券交易三种方式。随着国债发行占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未来的国债
管理,将是不可忽枧的课题。
除了国债市场以外,公司企业所发行的企业债券,在中国金融市场也逐渐兴起。
企业债券基本上可分为国家投资公司债券与一般企业债券两类。前者是指在1987年
国家专业投资公司(能源、原材料、交通、机电轻纺等投资公司)成立前,由电力、冶
金、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等重点企业所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所发
行的基本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和基本建设债券采行政派购方式发行,发行单位又
是国家专业投资机构,因此并非一般真正的企业债券,而有国家债券的性质。1992
年,重点企业债券和基本建设债券合并改为国家投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之发行则始
于1980年代中期,是各省市、自治区所属地方企业为筹集地方重点建设或企业的流
动资金所发行的债券,可以转让或作为抵押,但各地区或部门发行债券之规模,有所
33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限制。目前企业债券之总市场规模较国家投资公司债券多出数倍。
(3)股票市场
大陆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让企业能够向社会募集部分资金,股票市场逐渐再
发展起来。1983年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自此以后,
股份公司在各主要城市迅速发展。唯在1986年以前,股票市场只有发行市场,’但并
无二级市场可供自由买卖和流通,至于交易所集中买卖,则迟至1990年12月上海证
券交易所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才正式开始。1998年6月以前,证券
机构的监管职责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1998年6月后则移交中国证监会管理。1998
年12月《证券法》通过,并于1999年7月1日实施,该法明确了证券经营机构的法
律地位,也确定了大陆商业银行、保险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原则。
公司股票分为国有股、法人股(或企业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国有股和法人股原
则上不能上市流通,仅有个人股和外资股可供人交易。外资即一般所称的B股,则
需具备外国人身份才可以买卖,其中上海的B股是以美元、深圳则是以港币计价交
易:相对的,国内A股则只限本国人才能买卖。因为交易身份的区隔与权利的不同,
A、B股间存有相当大的价差。2001年2月19日,政府宣布开放本国人可用外汇买
卖B股,掀起B殷狂热,B股在短短数月|’日J上涨超过150%;A、B股的并轨,仍是
未来股市表现的重要题材。除了A、B股之外,股票尚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美国挂
牌的N股⋯⋯等等。股市的继续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未来经济改革
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关键。
除了股市交易,投资基金也日渐成为证券市场中的投资工具。投资基金的设立始
于1991年7目的珠信基金,其后发展迅速,至1997年底,共有75支基金获准成立,
发行总规模为58.22亿元。这些基金除了少数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挂牌上市外,大部
分是在各个地方证券交易中心流通。由于缺少统一的法令规范,这些“旧基金”不但
规模极小,缺乏管理规范,投资标的除了股票与国债以外,还有不少投资于房地产和
期货上面,甚至有的基金还100%投资于其它实业上,完全背离了基金投资的原则。
为了规范投资基金的胡乱投资和加强基金管理,保证投资人合法权益,国务院证
券委员会于1997年11月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之成立、募
集和交易,以及基金各当事人的权利责任,投资运作和监管,都作了明确的规范;“新
基金”的发行,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规模不得低于人民币20亿元,基金所应
持有的债券和股票比例亦有严格规定,同时必须在全国范围上网发行。不过截至2001
年8月为止,国内所发行的基金皆为封闭式的基金,但中国证监会己于2000年1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目8日通过《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第一支开放型基金——华安创新基金
也于2001年9月挂牌上市。
最后,投资于未上市或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也在国内开始萌芽,但由于目
前国内企业的法人股仍然不能上市流通,妨碍了创投的退场变现,规划中的二板市场,
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4)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有了重大的改革,1979年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出口
企业在将出口收入的外汇卖给国家后,国家按规定比例给予企业和地方外汇留成额
度,日后企业如有用汇需求,可用人民币配以留成额度,按官方外汇牌价购买外汇,
1980年10月为安排留成额度之互通有无,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开办
外汇调剂业务:初期只允许现汇交易,卖出额度需先配成现汇才可进行交易,以后逐
步允许外汇额度的有偿交易。1988年3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管理下,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和沿海主要开放城市陆续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北京并且成
立全国外汇调剂中心,同时取消了对外汇调剂价格的限制,允许外汇调剂价格按外汇
市场供需决定。
1994年开始,国内的外汇体制有了重要的变革。当年1月1日开始,先取消了
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
结汇和结售制度:接着在4月1月,实施了外汇调剂和官方汇率并轨的工作,统一了
外汇市场,并以市场供需为基础,实施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月4日中国外
汇交易中心于上海成立,以通讯网路和电子计算机联网,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交易
与清算服务,形成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此外,于1980年开始发行,限外国
人(含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使用的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也在1994年停止发行,并
于1995年1月停止使用,同年6月30日停止兑回人民币。1996年2月,01,汇管理条例》
正式出炉,并陆续公布系列实行细则与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依法管理的外汇体系;12
月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OMF)协定,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1998年亚洲
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维持不贬值,使得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最后,大陆的黄金交易市场也已于2001年12月建立。
(二)台湾金融市场之发展与现况
l、货币市场
依所颁布的短期票券交易商管理规则,台湾地区的货币市场于1976年开始建立
成型。并且在同年五月二十日成立第一家票券中介机构,中兴票券金融公司。1977
3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迸及现况
年元旦,国际票券金融公司随即成立,1978年十二月一日,第三家票券中介机构,
中华票券金融公司开张营业。至此,台湾的货币市场即具雏形并开始发展成长。初级
这三张票券金融公司主要从事:
(1)协助短期票券的发行。
(2)以交易商身分买卖票券,以经纪商身份代客买卖。
(3)担当央行从事公开市场操作之中介机构等业务。
由于货币市场建立初期,考虑市场规模有限,为使经纪商能具备经营之效率及稳
定市场之发展,故在开发三张票券金融公司设立之后,当局即管制新票券商的设立。
然而随着台湾地区的快速成长及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开放设立票券商之呼声
亦相对提高。所以,当局即于1992年五月十一日公布分两阶段开放银行办理短期票
券业务。第一阶段先开放无重大过失银行办理短期票券之经济与自营业务:第二阶段
则开放无重大过失银行办理短期票券之签证与承销业务。另外,更从1995年开放核
准民营票券金融公司之经营范围,例如担任金融业拆款市场经济人及核准其参与一年
期以上债券的经济与买卖和转投资国际货币经纪商。
台湾的货币市场工具,大致与国际货币市场工具相同,但在类型上,则稍有差异。
以下则分别条列说明:
1.商业本票(CP):又可分为第一类与第二类商业本票。第一类商业本票简称为
(CPl),此类票券乃是基于自偿性交易所发行的债务凭证;第二类商业本票称为(CP2),
主要是为筹借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一般而言,市场以金融性本票交易为大宗。
2.银行承兑汇票(B/A):基于签发国内信用状而产生之票据并经银行承兑者谓之。
银行承兑汇票之作成,即使该汇票具有保证并且获得兑偿之能力,故有市场流通性。
3.国库券(T-bills):依发行的性质不同,又分甲、乙两种国库券。甲种国库券,
主要是当局为调节国库短期借差而发行之债务凭证。乙国库券,则主要是中央银行为
调解市场之货币数量而采取冲销政策时所发行的债务凭证。在台湾,国库券之发行,
一般是采竞标贴现方式公开售出。投标方式可分为竞争标语非竞争标两种,比例~般
会维持在六四之比。
4.可转让定存单(NCDs):银行为吸收大企业之闲置资金所发行,可背书转让之无
记名定存单,到期日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及一年。
5.金融业拆款市场(Interbank call loans):原名为银行间同业拆款中心,1991年
八月二十七日,为扩大资金市场之拆借规模而更名,并且随即纳入信托投资公司、票
券金融公司及证券金融公司,成为资金拆借会员。尔后,复于1994年十一月宣布增
3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加经核准得信用合作社及邮政储金汇业局加入拆借行列但亦同时将证券公司之拆借
资格取消。
至于货币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以电话交易及临柜交易买卖来进行,这与上市
公司股票的集中市场买卖有很大的差别。另外,更由于货币市场交易一般采分离课税
的方式,且面额较大的缘故,参与的客户几乎是以法人为主,一般散户也就是个人交
易者的比例反而是最少的,这跟股票集中市场中,散户占八至九成的情况有相当的不同。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式买卖长期授受信用工具的市场。主要透过证券方式将
储蓄转变为企业获政府之长期资本的市场。有价证券的到期日通常在一年期以上。而
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一般可区分为股权工具与债权工具两大类,如股票市场与债券
市场。以下便就我国的资本市场之信用工具类型逐一说明: .
(1)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stock maker)为股权资产形式的资金交易场所。一般依公司之资本规模、
设立年限及获利条件等可分为上市公司和上柜公司股票交易。台湾的股票市场在
1986年以后,由于经济成长使资金快速累积再加上1988年政府开放证券商设立的缘
故,市场交易的状况相当活络,甚至有『全民皆股j的形容,实可称之为另类的台湾
奇迹。这种现象亦造就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在筹及资金时,除银行贷款外的
另一方便之道。图2.5为台湾证券市场结构。
近年来台湾地区亦盛行证券投资信托基金(即共同基金)与海外存托凭证的交易。
证券投资信托基金主要是透过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向小额投资人吸收资金并运用在
大面额的货币市场工具投资以赚取获利。海外存托凭证(depositary receipO,主要是利
用将国内上市或上柜企业发行的股票交给存托银行保管,在由投资银行协助就此企业
委托保管的股权部分于国外的资本市场依照某一换股比率发行这档股票的凭证。存托
凭证的发行提供企业更广的筹资空间(因为是在海外发行)而且又不至于在筹资过程
中,因为股权的出售而影响本地市场的股价表现(即现货市场股价不受影响)。另一
方面,对投资人而言,存托凭证可以提供间接投资外国股票市场的机会,而且因为海
外存托凭证大多已凭证发行所以在地之币别计价,故对于凭证的投资人而言,具有减
少汇率风险的好处。其次,又相对于直接投资国外股市的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来说,
投资存托凭证,因属间接投资外国股市(不需至国外开户只需利用在本国所开立之交
易账户即可),所以在交易成本与风险上,亦有减低之优点。
37
图2-5台湾证券市场结构
38
资料来源:台湾证券交易所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买卖TDR
图2-6台湾存托凭证发行架构图
39
资料来源:台湾证券交易所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2)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band market)为债务凭证形式的资金交易场所。主要包括公司债、金融
债券及政府债券等。台湾地区之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于政府公债的买卖,所以又有
『跛足市场J的称呼。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公债交易免税而公司债交易需课税,
故造成公司债几乎仅有发行市场而无流通市场:其次,发行公司欠缺客观的债信评价,
也让投资人裹足不前。不过这两个原因随着中华信用评等公司的成立及债券交易税的
去除,应该有助于债券市场的流通更加的多元并使交易更加的活络。图2.7为台湾债
券市场结构。而图2.8则是台湾债券的种类。




发行
市场


公司债承销商
公债交易
金融债券发行机构
中市场
头市
配售
标售
券经纪商
券自营商
店头市场证券商
信托投资公司
银行信托部
票券金融公司
寿险公司
企业
图2—7台湾债券市场结构
竞标
非竞标
股E
斛交t瓣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图2-8台湾债券的种类
资料来源:谢剑平,固定收益证券一投资与创新,页91。
.(3)外汇市场
从交易对象区分,台湾外汇市场包括顾客与银行交易的市场(以下简称顾客市场)
与银行间买卖市场(以下简称银行间市场)两个部分。顾客市场为外汇指定银行与顾
客进行外汇交易的市场,顾客向银行买入外汇构成对外汇的需求;而顾客对银行卖出
外汇则构成外汇的供给。此处的外汇指定银行系指经中央银行许可办理外汇业务的银
行(以下简称银行)。顾客市场中新台币对各币别的交易外汇,由银行根据资金成本、
外汇部为与经营策略等自行挂牌,与顾客进行交易。
由于在顾客市场上,每家银行当日买入或卖出外汇的金额通常不会相等,有的买
41
两岸银千亍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大于卖(买超),有的卖大于买(卖超),为因应业务上外汇供需不平衡,并规避汇兑
风险,因而有银行间市场,台湾银行之间或台湾与国外银行之『日J可进行外汇交易,已
互通资金有无,或维持外汇买卖超部位于适当水平。在银行间市场,大部分的新台币
与外币间交易系由外汇经纪商摄舍,银行也可透过外汇经纪商进行外币拆款。1989
年政府核准台北外汇经纪公司中介银行间市场交易,1998年五月第二家公司元太外
汇经纪公司成立,外汇经纪业务进入竞争时代,有助于近一步提升外汇市场运作的效
率。外汇经纪商经营的业务包括办理外汇买卖、外币拆款、换汇交易及其它经许可的
居问业务。
台湾外汇市场自1979年建立以来,交易规模即不断扩大。2003年上半年只平均
外汇交易量及超过66亿美元。交易制度也历经变革,较重大的改变为1989年4月3
日,将原本以当日银行间美元交易加权平均汇率作为次一营业日新台币对美元中心汇
率的制度予以废止,不再有上下限的规定.根据中心汇率所订定的银行与顾客间议价
规定也同时取消。银行与顾客问I万美元以下的小额结汇汇率,则由九家主要银行每
日共同商定,且有上下限与买卖差价的统一限制。1990年起,停lt议定小额结汇汇
率,汇率由个别银行自行订定,但每笔非现钞交易金额在1万美元以下的汇率买卖差
价仍不得超过新台币1角,以保障小额交易者的权益。
图2-9台湾外汇市场的日平均交易规模
资辩来源:中央银行编r中华民国台湾地区金融统计月报J
一般而言.外汇市场愈有效率.银行阃市场交易量愈较顾客市场交易量为高。就
台湾外汇市场而言.1993—2002年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的成长远超过顾客市场。2002
堕堡矍堑些堑矍塑墼些壁圭堡塞里三童堕生量墼蕉垦兰塑堂苎塑堡
年,顾客市场交易占全体外汇交易量的36 7%,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占63 3%。若从外
汇交易交割期限及交易性质区分,包括即期交易(spot transactio山、远期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换汇交易(swap transaction)、换汇换利交易(cro$$currency swap
trar啪ction)、选择权交易(optionstransaction)与外币保证金交易(marg血Wadiog)等六种。
依交易金额比重大小排列,2002年.即期交易、换汇交易、选择权交易、远期
交易、外币保证金交易及换汇换利交易分站外汇市场全体交易的61 9%、16 9%、
10 6%、8 1%、1.9%与0.6%。依交易币别的交易比重大小。2002年.新台币对美元
的交易、美元对日圆的交易与美元对欧元的交易居前三位,分别为5l 6%、23 2%与
12.6%。
除了外汇买卖以外,银行间也可以透过外币拆借加强资金的调度与运用。中央银
行为便利国内银行资金调度,并发展台北成为国际金融资金中心,于1989年8月成
立台北外币拆款市场,并提援种籽资金参与拆借;种籽资金额度己调高为200亿美元、
10亿欧原及150亿日圆。
外币拆款的币别原仅限于美元、马克及日圆,自1992年2月起所有银行挂牌买
卖的外币均得拆借。同年并与新加坡、香港等地货币经纪商联机操作,以扩大市场规
模。1992.2002年间,该市场交易会额成长达五倍左右(参阅图2-10)。
图2一10台北外币拆款市场的交易规模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台湾发展外币拆款市场的优点包括:
A. 中央银行参与台北外币拆款市场,可提高市场流通性,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
期间,更有效降低我国在海外拆借的资金成本.
B. 提高国内银行外币资金投资运用的效益。
C. 新加坡、香港等地银行也参与台北外币拆款市场,提高台北的国际金融地位。
(三)两岸金融市场之比较
两岸金融市场之基本架构大致相同,但由于开放程度之不同,交易量和市场参与
者各有所不同;如资本市场之股票交易,台湾由于股票市场成立较早,因此,也经历
市场规模小,交易量及参与者均不足之年代,至1980年代后期,经济起飞,股票市
场大幅成长,投资股票成了全民运动,加以,人为炒作盛行,市场纪律不佳,而造成
了日后之乱象及泡沫经济之产生;近几年在当局极力改革下,整顿市场秩序,预防内
线交易,并积极引进外资法人,使得目前之股票市场日渐稳定;大陆由于开放较晚,
且在初期之上市制度下,大部分上市公司均为国有企业,真正需要资金之民营企业却
不得其门而入;在国有股及法人股不得流通之政策下,市场流通筹码小,炒作容易,
市场秩序之维持不彰,个人之投资权益较无保障,不过当局也在几个上市公司出现重
大弊端下,引进国际经验,积极改革中。
在债券市场方面,两岸均以拥有政府担保之国债为主要之交易标的,也同样有活
络之二级市场供银行、企业及个人交易;但大陆由于缺少短期国债,因此,在政府货
币政策公开操作上就显得障碍重重,无法有效进行货币政策工具之运用。其次,台湾
在中华信用皮评等公司的成立及债券交易税的去除后,企业发行之债券也陆续增加,
加以二级市场完善,渐渐成为法人及个人之重要投资标的。大陆企业发行之债券,除
了国家专业投资机构发行之债券,采行政派购方式发行外,一般企业发行之债券由于
企业信息不透明,投资人购买意愿均不大,且其二级市场交易亦不普遍,流动性不高。
货币市场由于市场环境之不同而有异:大陆货币市场主要仍以银行之间之拆放为
主,在市场之信息不透明、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及次级市场不发达下,交易清淡,且
个人鲜少参与。台湾则具有规划完善之次级市场,加以信用制度完整及公开信息之透
明,使得货币市场成为企业及个人在银行机构之外,另一个投资标的。
外汇市场则受政策之影响更大;大陆由于外汇管制及汇率之固定,使得外汇交易
规模并不大,主要为银行接受厂商进出口所需之结售汇交易,银行再根据本身之部位
进行同业间之交易居多:台湾则因为外汇已大部分解除管制,且大部分企业及个人均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有外汇交易之需求,因此,不论交易量,交易种类及交易对象,均有很大的成长。
二、两岸金融机构现况
(一)大陆金融机构
大陆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住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等各类型态的银行;以及信托投资公
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邮政储汇机构等非
银行的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等合作金融组织。2000年底,大陆共有3
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家城市商业银行,
1,268家城市信用社,3,900多家农村信用社,168家信托投资公司,7l家企业集团财
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191家外资银行。
l、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中共建国以后至1984年期间的“大一统"金融体制时期,此时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
中央银行职能,又扮演一般商业银行的角色;第二阶段为1984年到1992年,是中国
人民银行逐渐摆脱商业银行业务,开始中央银行职能的摸索阶段;第三阶段则是1993
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中央银行职权并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时期。
2、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145,730亿元,占全体
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8%。四大银行这几年在市场化改革中努力经营,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3、政策性银行
1994年中共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
策性银行,接管了原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分别承担起国家重点建设、进出口
贸易与农业政策性融资贷款的任务,2002年底,政策银行总资产为10,171亿元,占
全体金融机构总资产的6.8%,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4、股份制商业银行
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成长,资金需求也日渐增加,为支持发展需要,中
国人民银行乃于1986年起陆续批准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希望藉由新金融机构
的设立,吸收各地资金,支持工商业发展。唯大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有商业银行之
名,实际上股份仍多控制在国营企业手中,只大多集中在经济特区与沿海地区。.这些
4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小型商业银行随着经济的成长,不断的茁壮,日前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重要的一部分。
5、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原名城市合作银行,是由城市信用合作社发展而来,虽然组建时间
不长,但在服务工商与个人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已成为大陆银行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商业银行是由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尤以后者为最大股东,
依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组建和经营,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
管理。银行最高权力机构为限东大会,设有董监事会,业务范围与一般商业银行并无
区别,唯对城市中小企业的服务,为其经营特色。
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城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经由城市信用社的
整顿清理,也间接稳定了地方金融之秩序,并提供了银行体系另一竞争机制,唯由于
本身规模较小,又承受了原城市信用社的难题,经营管理上仍需进一步发展与改革。
6、住房储蓄银行
住房改革也是大陆经济改革的其中一环,城市住它商品化为住房储蓄银行提供了
成立背景,烟台住房储蓄银行与蚌埠住房储蓄银行乃在1987年12月先后成立。二家
银行注册资本皆为人民币2,000万元,由当地市政府、金融单位和事业机构共同出资,
业务上则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两家住房储蓄银行专营住宅金融业务,办理居民住宅专业储蓄存款及购屋抵押贷
款,实行“存三贷七”,亦即购屋者存足购屋款30%后,就可按房价申请70%之贷款,
业务大同小异。烟台市住宅政策为“提租补贴、差额结算、沉淀纳入基金”,蚌埠市
房改方式则是“以证代券、差额结算、沉淀统筹、纳入住房基金”:除了个人房贷外,
住房储蓄银行亦向房屋生产和施工机构发放贷款,并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合作,从
事旧市区之改造与开发。
中国大陆金融机构同时遗存在各种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
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与城市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证券金融机构、期货
相关机构、保险公司⋯⋯等。
(二)台湾金融机构
台湾现行金融机构,大抵可分为有组织之金融机构及无组织之民间借贷两大部
分。其中有组织之金融机构,原由台湾财政部及中央银行共同管理,财政部主要负责
金融行政之监督管理:中央银行则完全致力于金融业务之监督管理,但至2004年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月14日起完全由金融监督委员会统筹管理。
1、分类
台湾地区金融体系以银行体系为骨干,过去三、四十年来,公营银行为银行体系
之主体,且各公营银行皆依其所隶属各级政府主管监理机关。依历史背景,目前台湾
金融机构约可分成三大类:一是日据时代留有的金融机构(如:台银、华银、彰银、
土银、一银、合库、台湾企银,以及部分信用合作社及农渔会信用部),第二是原设
立于大陆,来台复业之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
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第三类是光复后在台新设的金融机
构(如世华、台新、华信⋯..等银行)。
依银行法,银行分为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专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等四类,其
银行分类之目的在规范长短期信用、放款对象、业务范围与业务区域等,亦即商业银
行主要办理短期放款、储蓄银行主要办理长期放款、专业银行则专门对特定产业融资
(如:策略性产业贷款)、信托投资公司则主要办理中长期贷款及信托投资业务。
2.银行业务经营范围
受到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潮流趋势影响,近几年来金融法规逐渐松绑,各类银行
之业务经营范围亦随之逐渐宽放,兹仅就各类银行经营本身所属业务项目分述如次:
(1)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
银行法第七十一条明定商业银行得经营业务项目共十六项;另银行法第二十八条
规定银行及专业银行得经营信托及证券业务,惟其营业及会计必须独立,又银行兼营
证券业务时,系依证券商设置标准第十四条规定办理,银行仅就兼营证券自营、承销
或自营、经济两者选一,如银行欲经营全部证券业务时,则应申请设立证券子公司,
另前述之证券业务并不包括期货业务。其次银行兼营信托业务则准用银行法信托投资
公司专章、信托法及信托业法之相关规定办理。
(2)专业银行业务经营内容改变:
专业银行中,除了中国输出入银行性质较为特殊,农民银行与交通银行等专业银
行,亦设有储蓄部及信托部,经营业务项目管理与一般商业银行相较没有太大差异,
另交通银行依交通银行条例规定,被定位为开发银行,因此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
外,投资银行业务亦为该银行之主要业务项目之一,各区中小企业银行可获准经营商
业银行业务及改制商业银行。
(3)信托投资公司发展受限:
4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由于信托投资公司不是银行,不能吸收支票或活期性存款,而且不能发行金融债
券,亦不可设立储存部或附设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业务发展受到颇多之限制,国
内之信托投资公司生存不易,家数从1991年的八家锐减至目前仅剩下中联信托投资
公司、台湾土地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及亚洲信托投资公司等三家信托投资公司继续经营。
3.银行经营范围逐渐扩大
银行法立法旨意原本是希望银行采专业分工方式经营,但大部分之银行为因应金
融自由化之潮流趋势均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商业银行,虽定位为供给短期信用
的银行,但准其办理中长期放款,且可设立储蓄部、信托部办理储蓄、信托业务,其
业务实已包括短、中、长期信用,而且经过中央银行许可后,亦可办理外汇业务,因
此专业分工之分野,逐渐模糊。
同时有鉴于近年来国内外金融环境之急剧变迁,长短期金融有相同程度之混合,
因此2000年11月1日修正后之银行法不但已经将储蓄银行章及相关条文删除,对于
银行业经营范围及转投资限制,亦加以放宽,以期强化银行经营能力及提高资金配置
与经营效率。
(三)两岸金融机构比较
两岸分治多年,随着经济环境变迁及金融发展的蓬勃,两岸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金
融机构,大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极为封闭,金融机构充满人治色彩,以政
策为导向,自1979年开放改革以来,始积极朝向市场经济改革;台湾金融环境因自
由民主的发达,且受世界金融趋势的推动,正伴随WTO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回
顾两岸金融机构近20年来的改革发展,存有异同之处,值得两岸互相学习与切磋。
1.两岸金融机构之相同处.
(1)台湾与大陆金融机构皆具有金融双元性,除了正式金融机构,非正式之民间
借贷市场亦扮演重要角色。台湾传统的迪化街与大陆主要都市的烟酒老铺,皆可找到
民间借贷的足迹。
(2)大陆的中国人民银行与台湾中央银行原皆扮演着监督、管理及指导金融机构
之角色,两岸中央银行股权皆属于政府,用以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强化管理机制;现
在两岸皆成立专职机构监督管理银行,大陆为银监会,台湾则金管会。
(3)两岸同时存在一般金融与基层金融。一般金融逐步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并寻
求往金控发展:基层金融则同样面临改制与合并之问题。
2.两岸金融机构之相异处
4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二章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 (1)大陆地区金融机构大多数为官方持有,即使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全力配合国
家政策,充满调节金融之色彩,金融自由化之程度降低:台湾地区商业银行大多为民
营机构,且各公营机构亦积级释股进行民营化改造,金融自由化程度较高。因此,台
湾之金融机构干预少,较容易朝专业化方向经营,争取最高营运绩效。
(2)大陆大型城市信用合作社日渐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转向商业银行之路,己
完全脱离合作行列;农村合作银行则仍保留合作原则,台湾地区则未有合作银行之设
立。台湾为建设农村的需要,设有农、渔会信用部融通资金,以会员为主要之服务对
象,而大陆则无农、渔会信用部之设置。
(3)台湾金融主管当局在进行金融改革时,为建立完善之金融体制,构筑公平之
竞争环境,首先放宽各类金融机构之营业限制,鼓励银行改制为商业银行,消除城乡
之地域差距。而大陆情况说明,城乡两地金融现状仍有差别,”二元化”仍在继续,
加强农村的金融建设,降低金融服务之城乡差距,是政府当局施政的第一要务。
4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第一节银行业发展历程
(一)大陆银行业发展历程
大陆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1979年经济改革开放作为一分水岭,在此之前,是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的rx统一J金融体制,对内高度集中统一,对外封闭:1979
年后,金融体系开始大幅改革,中央银行制度确立,各类金融机构成立,监理机制及
法规日趋完备,现代化金融体系日渐成形。
1、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8年12月由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
一全国货币及外汇管理,陆续接管国民政府的四行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农民银行,二局一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库一中央合作金库,整顿私营金
融机构,予以停业或改为公私合营,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银行体系
正在完成公私营银行的整顿后,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由国家统一配置生产,以计划及财政调控经济,金融体系朝f大统一J的
方向进行改造。
交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由财政部领导,各公私营银行
则完全纳入人民银行体系。人民银行不仅行使中央银行职权,也是全面经营商业银行
业务的银行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信贷计划全部纳入国家计划经济,实行全
国信贷资金『统存统贷J、『统收统支J,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由人民银行掌控,
存款一律上缴总行统一运用,贷款由总行分别核定计划指标、逐级下达,基层金融机
构完全失去经营自主权,人民银行则成为全国的信贷、结算和现金出纳中心。
1969年人民银行及各级分支机构被并入财政部和各级财政机构,银行体系成为
财政体制下计划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记帐和出纳单位,这种财政、金融不分的情况一直
持续到1978年人民银行从财政部独立为止,银行独立运作的制度受到严重的扭曲,
埋下日后银行体系受行政部门干预的隐忧。
外商银行方面,因当局禁止外国金融机构在华经营各项金融业务,而纷纷暂停其
分行业务或退出市场,少数仍滞留大陆者,则降级其分行为办事处或代表处,从事商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闯题
情搜集与咨询工作。
3、1979—1992年金融体制的改革
1978年12月18日中央当局召开r第十一届三中全会j,会中通过『对内搞活经
济,对外实行开放J的政策,为了配合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当局乃逐步推动金融改
革,包括恢复旧有金融机构、设立新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的设立、
以及调整金融机构功能『大一统J的金融体系逐渐瓦解。
1979年起各银行陆续恢复成成立——中国农业银行,专责管理农业资金、农
村信贷、农村信用合作社、并发展农村金融事业;中国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
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改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从财政部脱离独立,主要仍是从事国家基本建设的中长期信用银行;1982年成立中
国投资银行,以管理世银、亚银贷款及国际金融贷款,并向国际筹及建设资金,提供
大陆企业外汇与人民币投资信贷(1998年被并入国家开发银行)。在1979—1983年
间,随然金融机构陆续增加,但其作为国家集中分配信贷资金工具的角色并未改变,
人民银行仍负责办理城市金融业务,是资金的分配中心,未积极负起中央银行监管金
融机构的责任。
1984年1月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接手了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城市金融业务,人
民银行退出一般商业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权;1987年4月,交通银行重
新组建,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另外区域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亦陆
续成立,如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1987年5月首家财物公司一东风汽车财物公
司成立;1992年8月及12月,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分别成立,属全国性的股份
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最早在1979年于河南出现,80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发展。
中国大陆的银行体系发展成为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银行机
构并存的分工局面。
外资银行在改革开放后,被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开放城市与各经济特区设
立非营利的代表办事机构;1981年7月起允许外国银行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的分
支机构;1985年颁布『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J,正式提供外资
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营业机构的法源依据;为了开发上海浦东,1990年代初陆续批
准上海等经济特区以外的沿海开放城市(如厦门、大连、天津等),可以设立外资营
业性机构。
4、1993年后的金融改革
5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1993年1月中央召开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r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J,国内的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2月,国务院作出『关
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j,要『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专业银行办成真
正的商业银行J,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显着加快,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银行组织体系,
包括中央银行、国家专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及其它银行机构。
政府明确提出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与政策性及商业性银行业务完全脱
钩,其任务是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保护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支持经济发展,不再对非金
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国家财政赤字不在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而通过发行国债解决。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合称大陆『四大J银行,
为推动其商业化改革,将国家专业银行政策性贷款业务与商业性贷款业务分离,1994
年3月先后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三家政策银
行,接手其政策性放款业务,『四大J并推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信贷风险
管理,专业银行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降低对国有企业资金融通的负担,自负营亏
风险,开始从事真正的商业性金融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其设立目的在于接收原属各
国家专业银行的建设投资业务,负责国家基本建设的资金筹集,管理国家相关建设资
金、及规划建设所需资金的贷款条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和基础产业的投资贷款
任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目的在于承接农业发展政策金融业务,负责有关农业政
策之资金筹集,管理国家农业资金之贷放;中国进出口银行,其设立目的在于贯彻国
家产业政策与外贸政策,提供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进出口的买卖双方信贷,金融服
务,从事国家管理的贸易融资。
1995年3月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J,正式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银行的地位与权
责,5月通过『商业银行法J,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走上法治化,其中也确定银行业、
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原则。但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监理。1998年1月,
人民银行取消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由银行本身依据资金状况,自订
贷款规模。同年6月,人民银行将证券机关的监管权移交给1992年成立之中国证券
监督管理委员会,11月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则接管其对保险业的监管责
任,2003年4月也成立银监会,专司银行业之监督、管理。为处理四大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庞大的不良贷款问题,1999年,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等4家金融资产管
理公司陆续成立。
5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在改革国有银行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也渐趋成熟,经营上采市场原则
与成本原则,陆续开办信用卡、投资银行和离岸金融等各项业务,增加金融机构的多
样式,导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原本为城市私营及个体经济提供金融
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在90年代之逐渐背离其信用合作的本质,转为向一般社会
大众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199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城市商业银行领导小组,
开始改组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凡不符合『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办法J规定的城市信
用合作社,在进行资产核算及股权评估后,向城市商业银行入股,1995年7月,第
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一深圳城市商业银行正式开业,城市信用合作社原来的合作制改为
股份制。
1994年4月1日,『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j颁布实施,政府对外资银行进入规
范化管理阶段,此后多家外资银行被批准进入国内: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批
准浦东地区9家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1月,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外
资银行的区域限制,外资银行可在中国所有中心城市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
(二)台湾银行业发展历程
过去二十多年来,台湾积极进行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陆续解除各种金融管制,
具体措施大致可分为1.利率自由化:2.汇率自由化;3.开放及放宽金融机构之设立;
4.放宽金融机构业务范围;5.金融业务与金融市场国际化;6.金融机构合并与跨业经营。
l、利率自由化
·1984年政府扩大存放款利差,提早为利率自由化铺路;1985年银行陆续实施基
本放款利率制度,银行在央行核定的利率上下限间,按本身资金松紧、客户信用、同
业标准,自行订定其基本放款利率;1989年7月修正银行法,正式取消第四十一条
对银行存、放款利率管制之规定,银行存放款利率完全自由化。
2、汇率自由化
·1978年宣布实施机动汇率制度,逐步推动汇率自由化,1979年2月成立外汇市
场,使汇率能顺应供需做温和调整;1987年7月解除大部分外汇管制,包含经常帐
完全自由化及大放宽资本帐汇出管制;1989年4月3日,废止中心汇率制度,取消
银行间成交价不得超过中心汇率上下2.25%的限制,让银行间外汇交易汇率完全自由化。
3、金融机构自由化
1990年依新修正银行法之授权订颁『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审核准则J,允许每
一家银行每年得增设分行及办事处家数由原本规定的各两家增加为各三家,1986年
S3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起核准外商银行得在台设立第二家分行。1989年起放宽信用合作社、农会信用部及
渔会信用部增设分支机构。1992年『本国银行国内办事处改设为分行审核要点J允
许国内各银行将办事处改为分行。
4、金融业务自由化
1989年修正银行法,分别于各类银行得经营之业务项目上增列弹性条款,财政
部亦先后核准银行办理信用卡业务、保管银行业务、代销黄金业务、证券融资融券业
务、票券买卖及经纪业务⋯等。
5、金融业务与金融市场国际化
1983年公布f国际金融业务条例j,允许本国银行及外国银行在台湾境内设立国
际金融业务分行(OBU)承办境外金融业务;1997年10月8日修正『国际金融业务
条例j,重点如下:1.扩大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业务范围,如得收受居住民外币存款,
得对居住民、非居住民办理外币有价证券买卖之行纪、居间及代理业务,办理境外有
价证券承销业务;2.赋与管理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之委任立法依据,使其能适当管理经
营风险:3.适度调整第十四条免征营业税、第十六条免扣缴利息所得税之课税规定,
趋于公平合理。
6、金融机构合并与跨业经营
2000年台湾立法院通过f金融机构合并法J,以规范金融机构之合并,扩大金融
机构经济规模、经济范畴与提升经营效率,及维护适当之竞争环境。该法有几项重要
突破:(1)金融机构合并可免缴印花税、契税及规费土地增值税可以记存,合并费用
可以分年摊销,大幅降低金融业合并租税与作业成本;(2)金融机构合并法大大简化
了合并相关的法令与作业程序,而时效通常是合并成败的关键;(3)该法将金融机构
明确区分为银行、证券商与保险公司三大类,容许同类金融机构合并:(4)外国金融
机构可以比照享有国民待遇。
2001年6月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法J,以发挥金融机构综合经营效益,强化金融
跨业经营之合并监理,促进金融市场健全发展,并维护公共利益。其重点为:1:提高
投资深度及广度,发挥金融综合经营效能,扩大金融控股公司投资金融相关业务范围
及持股比例,并允许金融控股公司与其子公司及各子公司间得以共同营销、信息交互
运用、共享营业场所及设备等方式推广业务;2.提供金融组织再造之有利环境,可以
营业让与及股份转换之方式,使金融机构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或为金融控股公司之子
公司,享有租税及规费减免之优惠:3.提供连结租税之优惠,金融控股公司持有本国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子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达百分之九十者,得自其持有期间在一个课税年度内满十二个
月之年度起,选择以金融控股公司为纳税义务人,依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合并办理营利
事业所得税结算申报及为分配盈余加征百分之十营利事业所得税申报;且金融控股公
司与其持有达已发行股份总数百分之九十之本国子公司间之交易,不适用稽征机关对
非常规交易所得税额之调整。
(三)两岸银行业发展历程比较
两岸银行业之发展均一直处于改革中,期使能早日达到世界开放国家银行业之水
平:只不过台湾接触西方商业较早,因此,改革之速度较快,但是,随着两岸同时加
入WTO后,经过五年之缓冲期后,两岸势必将拉平开放距离,向世界一流国家银行
看齐。
大陆在1979年之前,银行业实际上均为国家之政策工具,非为一般企业及个人
所服务;1979年后四大国有商银成立,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相继设立,但是,由于贷
款大部分仍采审批制,银行负有许多政治任务,因此,仍无法脱离地方政府之束缚:
直到1995年『商业银行法J及『中国人民银行法J通过,除有独立之金融监理机构
外,各项政策贷款均剥离至政策银行,使得银行业能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
盈亏的商业化经营,强化放款质量的考核与授信机制,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使得银行
业之经营更具市场化,但在政府诸多管制下,仍使其业务发展及经营模式无法和西方
国家相比,利率之管制除了外汇贷款利率已放宽外,其余仅采小规模上、下幅弹性调
整,使得银行不能依业务及客户定立合理之利率,外汇交易及汇率也完全依国家政策
管理,银行业毫无决定空间;银行业务之推行也受政府之管制及整体环境影响:加以
限制外资之银行之设立,无法实时学习西方银行特色,所以,大陆银行业之发展仍受
限主客观环境之影响。
台湾民营银行之发展较早,而且均有经营之自主性,以追求公司最大营利为原则;
国有银行也一样会受政策影响,阻碍其经营运行,但在陆续释股上市民营化及公营银
行利润中心实施后,此状况已不复存在;加以台湾政府对银行业之管制陆续放松,如:
开放外资银行设立,大幅开放民营银行之设立等,使得银行业得以在竞争中相互学习;
另对利率,外汇,及业务之自由化推行,虽造成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但也使各银
行依自己之优势求生存,使强者愈强,弱者淘汰被合并;所以,使得台湾银行在国际
上更具竞争性,能和各国银行业一争长短。
5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第二节银行业之经营现况
(一)大陆银行业之经营现况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金融体制步入大幅改革,银行体系开始发生变化。
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国内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呈现出三个层次:一是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存款及放款总量占了整个产业的70%以上:
二是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
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
体制及金融业发展时间有限等因素,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目前经营上面临
许多问题。
1.国有银行资产质量偏低
据人民银行统计,1997年大陆各银行贷款余额中,不良贷款约占25%,其中逾
期两年以上的呆滞贷款约占5-6%,预计无法收回的呆帐贷款约占2%,而银行业的
不良贷款90%以上集中在四家国有银行,虽然1999年成立了华融、东方、长城、信
达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接受资产金额总计13,939亿元人民币,一下子使银行的不
良资产率平均下降了9.7%,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2
年底不良贷款比例仍高达为21.41%约为l万8000亿元人民币。由于国有银行承担了
大量的政策性信贷,政策性贷款大多风险大,期限长,经常被挤占挪用,成为银行不
良贷款的主要来源,中国金融学会按统一界定的范围专门统计,各家国有银行承担的
政策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约为25%。加上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业混杂,两
类不良贷款难以清分,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经营性不良贷款化为政策性亏损的倾向,加
剧了银行贷款风险。而不良贷款主要是信用贷款,无实质资产担保,潜在价值低。
2.中间业务不发达,利息收入比重偏高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仅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
分替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大陆商业银行的
中间业务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以传统的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为主,创新的、高
层次的较少,缺乏规律性、系统性,因此业务收入占银行总的业务收入的比例非常低。
根据2001年各行之年报,四大国有商银,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
的比例最高,为17%,中国建设银行为8%,工商银行更只有5%。银行业还处在以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存款为主要业务的传统银行业务经营上,国有商业银行往往90%以上的收入来自贷
款利息,造成银行业务的收入决定于存货利差,利差大小决定银行的收益,一旦贷款
形成逾期或呆帐,银行就失去绝大部分收入来源,而贷款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银
行的收入,近几年来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导致许多企业的倒闭,加上银行间的不规范
竞争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缺乏彼此间的有效沟通,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现象的
普遍存在,致使企业逃避银行债务事件的屡屡发生,严重侵蚀银行利益。
3.机构组织效率偏低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原来的国家政策性专业银行基础上沿革而来的,其计划经
济时期的遗留的影响十分明显,类似政府行政机构的组织管理模式沿用至今,机构按
行政区层层设置一从总行到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办事处、分理处、储蓄所
多达七级,管理手段行政化,容易造成银行管理人员官僚主义,分支机构重迭、网点
重复、职工人数多、人员素质低,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决策迟缓、经营成本高、效率低
下,在不少县级支行3000万元以下的储蓄所还占大多数,达不到规模经营的要求,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均超过一兆人民币,职工人数多达数十万人,
分支单位遍布各地,然而都面对财物体制受地方政府及政经势力的牵制与割裂,资金
分散不能统一调度、资产负债比例无法落实、和内部信息系统未建立的体制问题,由
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经营心态仍只在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较少顾及银行
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对于因应市场变化仍无概念,因此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
年初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同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必须重回行政
干预的模式,强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消化贷款额度。分行不能灵活运作、
信息不能互通、而总行又无自主权,无法发挥大型银行的优势。股份制银行,虽负民
股身分,较具自主性,但因官股持股高,所以,仍无法摆脱官方之干预。
4.资本适足率偏低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有资本不足的情况,因此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
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2000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
均资本适足率为5.7%,但这是在为冲销呆帐损失之前的数据,如以国际标准计算则
更低;另一方面,资本结构中,绝大部分是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及未分配利润等核
心资本,除了按规定提取少量的呆帐准备金外,基本上没有附属资本;国有商业银行
的资本金主要来自财政部门的信贷基金、专向基金和利润,1998年财政部发行的2700
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只是杯水车薪,而银行获利能力不佳,又无法上市
5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筹资,资本补充赶不上资产成长速度,影响了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5.经营绩效不彰
大陆国有银行经营绩效远远低于已开发国家。2000年在世界排名前1000家大银
行中,中资银行有14家挤身其中,但以税前利润、资本报酬率、资产报酬率等指标
看,中资银行表现不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报酬率仅有O.15%,其它股份制
商业银行也只有0.56%,在财富杂志500大企业中有63家银行,.其中两家是中资银
行,分别为中国工商和中国银行,它们的资产报酬率分别排在49位、42位,但员工
人数却位居前两名。中国银行获利能力低,既有高成本、呆帐情况严重、税率高等原
因,也有历史、体制等深层原因影响,这严重影响中资银行竞争力和发展。
6.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在金融风险管理、保障银行资产及提高银行经营效率方面,是相当重要
的一环,目前大陆各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仍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1).内部控
制制度不完整,缺乏全面性,不能涵盖所有业务及所有人员,尤其是对高层领导干部,
无法有效监督与制约。(2)缺乏系统性和整体考虑,制度之间分散、重迭甚至互相抵
触。(3)制度的订定落后业务的发展。新的金融业务不断发展,为及时制定新的操作
规则和监控制度。(4)职位轮调未普遍推行。轮调不但可以培养及训练人才,更可避
免或提早发现因长期负责同一业务而产生之弊端。除制度不健全外,在执行上亦未落
实,承办业务主观随性,有章不循,认人不认制度,贪图方便而省略必要程序。而内
部监督的稽核部门独立及权威性不够,加上人员能力不足,无法达到预期功能。
7.银行面临高度信贷风险
(1)外部因素
A.财政、金融关系纠葛,信贷资金财政倾向明显,严重危害银行信贷资产的完
整性和安全性,这种情形虽因f商业银行法J的颁布和实施有所好转,但仍难以完全
根除。
B. 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营利性业务混合经营,一方面银行发放了一些素质不佳
的贷款,另一方面也成为银行出现不良货款推卸责任的借口。这种状况虽因三大政策
性银行的成立而大幅改变,但在地方政府所谓”扶持的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为亏损
企业造血”、”支持企业转制或企业破产、兼并”等借口之下,银行的营利性业务往往
又很容易转化为政策性业务。
C. 国有企业经营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主事者经常片面认为企业是国家的,资
5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金也是国家的,往往注重个人短期在位期间的政绩表现,好大喜功,而盲目借贷、投
资,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及还款意愿,法律观念淡薄。
(2)内部因素
A. 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缺陷,各种情况的违规发放贷款,贷款审批程序混乱,,,
集体批判,集体负责”,责任不明,没有建立严格的信贷考核和奖惩制度,企业信用
评估和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较差。
B.银行内部各部门的配合欠协调、监督机制不健全。事前评估的质量高,无法
在发放贷款时提供良好参考依据;稽核、监察部门对贷款的运行情况缺乏监督约束措
施,使本来可以追回的贷款成为风险贷款;会计核算部门发现银行贷款被挪用未能及
时制止,逾期货款也未能实时收扣。
C. 银行经营意识和风险观念薄弱,”重贷轻管”,贷款发完,只等收本收息,忽
视企业用款过程的监督,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和对不良信贷资产的预警机制,
在不良贷款产生后,才发现问题,失去转化和控制的良机。
(二)台湾银行业之经营状况
1990年开放新银行设立,降低外商银行设立标准,以及开放信托投资公司及信
用合作社改制为商业银行,银行数量大幅增加,各家业务大同小异,银行业由原本寡
占市场转为完全竞争市场;国内产业则是面临转型,许多传统行业纷纷外移,加上经
济景气持续低迷,致使银行放款成长缓慢,逾放比率确节节攀升,在内部环境各种不
利因素之下,银行业经营普遍面临瓶颈。分析如下:
1.直接金融比重不断攀升
全球各国普遍存在金融反中介的现象,台湾近几年这个趋势有升温迹象,直接金
融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逐渐提高,2002年底,比重由10年前的10.81%增加为25.95
%,间接金融的比率已降至80%以下。直接金融的盛行,不仅压缩了银行放款成长
的空间,也迫使银行放款利率倾向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利率,使银行的利差缩小影响
获利。在直接金融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如果银行也相应参与直接金融活动或提高非利
息收入的比重,或可维持获利不坠,但台湾银行业普遍仍以利息收入为主要获利来源,
占营收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故在遭遇不景气时,放款业务成长缓慢,获利空
间倍受压缩。
2.银行家数过多造成过度竞争
伴随金融机构设立自由化,1992年开放新设15家民营银行,使本国银行各级分
S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行数量激增(见表3-1),至2002年底,台湾地区计有一般银行52家,分支机构3068
处。银行内部竞争之激烈,从个别银行放款市场占有率可看出端倪;高于5%者,只
有六家银行,且大多数不及1%:前三大银行合计市场占有率不到30%,与日本、新
加坡约80%相差悬殊,也远不及加拿大、英国的60%、50%;由于银行家数过多,
且多是从事传统存放款业务为主,同构型及重迭性偏高,衍生出许多问题,如市场削
价竞争,获利下滑,甚至降低授信门坎以争取业务机会。
表3.1 台湾金融机构家数
单位:家
总机构分机构
外国外国
基层信托票券
本国银行
基层信托票券
本国银行
金融投资金融
银行在华
金融投资金融
年底银行在华
机构公司公司机构公司公司
分行分行
1987年24 32 378 8 15 868 43 935 3l 59
1988年24 32 378 8 15 903 47 935 34 59
1989年24 33 38l 8 3 953 38 1043 44 17
1990年24 35 383 8 3 996 43 1143 46 17
1991年25 36 385 8 3 1406 47 1210 62 20
1992年40 36 386 7 3 1212 50 1242 54 21
1993年41 37 386 7 3 1382 55 1304 60 2l
1994年42 37 386 6 3 1577 57 1395 52 22
1995年42 38 385 5 lO 1807 58 1486 49 29
1996年42 41 385 5 12 1936 65 1567 55 3l
1997年47 46 378 5 14 2176 69 1496 6l 34
1998年48 46 368 4 16 2404 72 1453 43 39
1999年52 41 364 3 16 2576 7l 1436 36 46
2000年53 39 362 3 16 2693 70 1416 36 52
2001年53 38 324 3 15 3005 69 1300 33 48
2002焦52 36 315 3 15 3068 68 1245 29 48
资料来源:台湾中央银行金融统计月刊
3.放款与投资成长缓慢
因产业外移及景气趋缓,企业投资与民众扩张消费意愿降低,加上逾放问题目益
60
堕生堡堑些丝亘塑塑些墼圭堑塞蔓三童堕璺堡堑些蕉星墨堡皇塑墨
恶化,银行授信趋向保守,台湾地区主要金融机构放款与投资年增率成长缓慢,2001
年甚至出现了负成长(见表3-1)金融机构创造信用功能不彰,亦使获利大不如前。
表3 2主要金融机构放款与投资年增率
1年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1月22 39 24.31 25 83 1913 1542 10ll 8 58 8.86 6 72 415 2 58
2月14 2l 23 45 26 60 18 42 15“ 9 55 7 99 9 04 7 27 3 56 213
3月1497 25 06 25 7】J7 48 15.45 9 33 Z47 912 6 96 3 96 】45
4月14 87 26 68 23 44 17 92 14.27 10 04 6 28 8 87 7 40 3 45 117
5月15 75 26 57 22 90 17 60 14.24 9 71 5.90 8.85 6 99 3.65 0.45
6月18 61 26.51 2213 16 67 14.83 8 66 5 57 9 37 6 56 2 76 0 89
7月19 06 29 84 18 72 16 31 15.0l 7 89 5 75 8 96 5 77 3 69 114
8月19 23 30 50 18 39 15 97 14 79 8 03 5 71 911 4 80 2 98 0 20
9月1917 2914 19 66 14 72 14 09 8 35 5 85 1001 3 72 3 53 .060
lO月20 49 29 33 1918 15 38 12 88 8 09 6.87 9 70 2 55 414 -0 88
11月20 03 29.51 1942 15 84 11.05 8 35 6.85 10 53 l 74 3 89 —1 44
12月22 24 28 6i 1948 1519 1045 7 86 8 53 7 86 3 40 3 24 —1 02 资料来源:中央银行,http://⋯cbc gov tw。
l”l lm Im⋯⋯⋯⋯
图3-1 主要金融机构放款与投资年增率
资料米if卓:依袭3-2编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4.银行资产品逐年恶化
’目前银行业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当属资产质量的恶化。受景气持续低迷、企业财
务危机频传,以及失业人121增加,导致银行逾期放款问题目益严重(见图3.2)。根据
中央银行统计,2001年底全体岛内银行放款总额新台币145,274亿元,逾期放款总额
10,870亿元,平均逾放比例7.48%,前述逾期放款金额若加计银行中长期分期偿还放
款未按期摊还越三个月以上但未满六个月(1,823亿元)、其它放款本金未逾期三个
月而利息延滞三个月以上但未满六个月(826亿元)及其它已达列报逾放而准免列报
者(含展延及纾困计2,879亿元)等应予观察之放款5,528亿元,合计为16,398亿元,
占放款总额之11.29%。信用评等公司穆迪以及所罗门美邦证券等估计,台湾银行实
际呆坏帐率应高于15%,总呆坏帐金额可能高达600亿美元,占GDP的20%。美国
『商业周刊J甚至认为,如果打消全部呆帐,台湾至少将有13家商业银行的净值将
出现负数。此外不动产市场低迷,本国银行担保放款以不动产居多,担保品价值下降,
使逾期放款的问题更加严重。
表3—3台湾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比率
年度总体逾放比率本国银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基层金融机构
1995 3.OO 2.88 0.82 4.02
1996 4.15 3.74 1.00 7.10
1997 4.18 3.74 1.07 8.53
1998 4.93 4.41 1.64 10.57
1999 5.67 4.96 3.20 13.70
2000 6.20 5.47 3.22 15.68
200l 8.16 7.70 3.53 16.39
资料来源:台湾中央银行:http//Www.cbc.gov.tw
62
堕堡垦笪些堑亘塑塾些塾圭塑塞墨三至堕丝堡堑些墨星里堡兰塑璧
图3-2台湾金融机构逾放比率趋势
资料来源:依表3 3编制而成
5.银行报酬率不断下滑
受金融机构家数国多、竞争激烈及经济景气不佳的影响,近年银行业的资产报酬
率(ROA)和资本报酬率(RaE)呈现下降趋势,银行开放的前几年,ROA大抵维
持在0 7%以上,但自1998年后即明显下滑,至2002年仅有-049%相较外国银行多
在l 25%以上,国内银行的表现属实偏低:另在ROE方面亦是如此,2002年总体银
行的ROE为.511%,而国际上经营健全、获利良好的银行,其ROE多在10%以上
根据欧元杂志(Euromoney)的统计,2000年花旗集团ROE为20 4%,美国银行为
15.8%,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为12.5%。由此可看出岛内银行经营的困难。
表3_4近年台湾银行业获利能力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芷年年芷芷矩燕年年妊
fROE(%) 10 4 ll 5 9 9 7 ll 4 7 99 5 87 4 9 5 50 -511
lRoA(呦l 1 1 0.7 0 7 0 9 0 59 049 0.39 040 .049
资料来源:台湾中央银行网站型曼曲丑盥业
堕星矍塑些丝堕塑塑堕壁兰墅塞塑三童堕堡垦壁些蕉星壅婆量塑堡
图3-3台湾银行获利能力趋势
资料来源:依表3-4
6.基层金融体质严蕈恶化
基层金融机构在早期限制民营设立的时期,藉区域地利之便及长久的顾客关系,
在金融体系中曾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信合作的改制、合并及购并及基层金融机
构体质的衰弱,其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见表3-5。
表3-5台湾基层金融机构存款、放款占有率
单位%
年度199l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存款21 69 22 62 23 82 23 79 2l 95 20 35 16 34 14 64 13 22 11 77 1017
放款1613 17 54 18 63 1816 17.58 15 96 12 36 11 Ol 9 62 8 67 7 55
资料来游:台湾中央银行丛韭』△里生址f』!!』!
目前基层金融机构最令人忧心者当属不良放款问题。1990年代中期,基层金融
机构资产质量开始有明显恶化情况.1995年基层金融机构越期放款比率仅有4%,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其后逐年攀升,至2001年底已达16.39%,约为本国银行逾放比率的2倍,金额则超
过1700亿元。由于获利能力不佳及资本累积不足,使逾放问题益形严重。
造成基层金融机构经营困境包括总体性、个体性及结构性等因素。总体方面,如
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存放利差的缩小、农业部门的式微、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等:
个体方面,有农渔会信用部关系人贷款比例太高、征信制度有严重瑕疵、区域外担保
授信集中于农地或山坡地、理监事及总干事学经历及金融专业知识背景未有严格限
制、部分总干事一人独揽大权破坏内部管控制度等问题;结构性因素则包括农业信用
部主管机关过多、农会负责人制度、股金之取消、农会信用部盈余须支应推广、保险
及供销业务致净值偏低等。而信用合作社也受到业务限制、理监事选举制度形成少数
人或派系长期掌控信合社经营大权、关系人放款比例偏高、金融专业人才不足等因素
c心=塞/奎
表3-6两岸前四大银行占全体之比率
大陆台湾
资产63.62% 29.29%
存款65.64% 29.58%
放款61.34% 30.20%
65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三章两岸银行业发展现况与问题
由上表可知大陆银行业之市场型态属于中度寡占市场,而台湾则为竞争型市场。
’两岸银行业之报酬率相较西方银行均偏低,此为两岸银行业之共同点,大陆在市
场寡占及政府保护下,应有较高之报酬率,但在政府介入银行放款下,逾期放款高升:
且国有股份高,介入经营决策,无法专业经营,加以冗员过多,所以,导致绩效不佳。
台湾银行业报酬率偏低则在于当局市场开放后,市场参与者增加,处于竞争之环境下,
银行为求业务之发展,争取生存机会,不得不实行价格竞争,因而降低了利差收益,
导致整体利润下滑。
两岸银行业现况之另一共同点为逾期放款比例高,且大陆比台湾更加严重;大陆
逾期放款产生之主要原因,大部分为地方政府之干预下所贷放之政策性放款所产生;
台湾则为在市场竞争下,为争取客户,放宽授信标准,因而造成放款逾期率之上升。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第一节前言
本章绩效评估之流程系说明研究对象之选定,选取研究变量之依据,确立研究变
量及计算经营绩效分数,最后求得各银行经营绩效得分,兹将其流程图示于图4.1。
图4-1绩效评估流程图
67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第二节研究对象之选定
本研究之研究对象包括两岸之公、民银行为样本,公营银行为完全政府持股之银
行,在大陆有四家,台湾三家;民营银行大陆取样为股份制之银行共十家,台湾则有
十四家,本研究之研究期间自2001年底至2002年底,以每年的年资料进行研究。兹
将本研究所分析的对象列于表4.1。
表4-1本研究之檬本银行
经营
地区银行名称
型态
公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大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民
陆民营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福建兴业
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公营台湾银行、合作金库、台湾土地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台新银行、台北银行、交通银行、第一银

行、华南银行、彰化银行、上海商业银行、世华银行、建
湾民营
华银行、富邦银行、日盛银行、中国信托银行、台北商业
银行
资料来源:本研究
在比较两岸银行经营绩效时,由于两岸银行众多,无法一一加以研究,经抽样后
如表4—2、4.3,2001年大陆样本银行存款、放款及资产之市占率分别为79%,74.5
%,75.7%,台湾样本银行之存款、放款、资产之市占率为60%,64.3%,63.7%,
2002年大陆样本银行存款、放款、资产之市占率,77.9%,74.9%,77.8%,台湾之
样本银行存款、放款、资产市占率分别为61.5%,66.1%,66.2%;不管2001年和
2002年两岸样本银行之市占率均超过60%以上,可见所取样本应足以反应两岸银行
之现况。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表4-2 2001两岸样本银行市占率
大陆银行业统计表(2001)
银行存款市占率% 放款市占率% 资产市占率%
中国银行17988.64 12.6 12461.87 11.1 25965.1 13.5
农业银行20914.1l 14.6 16461.78 14.7 25279.9 13.1
工商银行35804.7 25 26594.66 23.7 43180.71 22.4
建设银行22655.36 15.8 15059.06 13.4 27649 14.4
交通银行3763.1l 2.6 3739.1l 3.3 6613.89 3.4
招商银行2004.7 1.4 1391.08 1.2 2663.3l 1.4
中信实业2255.26 1.6 1583.48 1.4 3003.96 1.6
光大银行1789.51 1.2 1442.27 1.3 2654.05 1.4
华夏银行973.23 O.7 657.26 O.6 1358.5 0.7
福建兴业776.15 0.5 748.41 0.7 1248.41 0.6
广东发展1285.23 0.9 1000.6l 0.9 1912.02 l
深圳发展717.97 O.5 690.58 0.6 1201.27 0.6
民生银行959.49 0.7 731.69 0.7 1388.98 O.7
浦东开发1348.38 O.9 966.98 0.9 1736.91 0.9
合计143200 79 112000 74.5 192645 75.7
台湾银行业统计表(200 1)
银行存款市占率% 放款市占率% 资产市占率%
台湾银行1915772 9.7 1279768 9.2 2329143 9.9
台湾土地1360218 6.9 1047259 7.5 1522478 6.5
合作金库1484525 7.5 1149311 8.2 1787910 7.6
交通银行266025 1.3 409084 2.9 552105 2.4
一银1045476 5.3 812368 5.8 1346754 5.7
华银1007926 5.1 760455 5.4 1312993 5.6
彰银960905 4.9 737705 5.3 1220426 5.2
上海银行281336 1.4 181099 1.3 346587 1.5
台北银行533526 2.7 403179 2.9 723451 3.1
世华银行601721 3.1 399092 2.9 698427 3
中国商银583480 3 450729 3.2 902932 3.8
建华银行601721 1.1 166126 1.2 278750 1.2
台新银行234825 1.2 195493 1.4 300792 1.3
富邦银行227259 1.2 141574 l 281095 1.2
日盛银行159957 O.8 134564 1 185127 0.8
中信商银653445 3.3 498706 1 814093 3.5
台北商银27398l 1.5 206983 1.5 319533 1.4
合计19713100 60 1 3976300 64.3 23488484 63.7
69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表4-3 2002两岸样本银行市占率
大陆银行业统计表(2002) .
银行存款市占率% 放款市占率% 资产市占率%
中国银行208802.2 12.2 13989.39 lO.7 29057.07 13.5
农业银行24796.18 14.5 19129.6 14.6 29765.66 13.8
工商银行40568.98 23.7 29578.37 22.6 47342.36 22
建设银行25996.52 15.2 l 7663.88 13.5 3081.85 14.3
交通银行4545.52 2.7 4336.26 3.3 4668.74 3.6
招商银行2793.35 1.6 2041.82 1.6 3716.6 1.7
中信实业2648.69 1.5 2045.12 1.6 3351.63 1.6
光大银行2341.62 1.4 1880.33 1.4 3283.43 1.5
华夏银行1328.07 O.8 876.28 0.7 1781.46 0.8
福建兴业1276.28 0.7 988.72 0.8 1782.77 O.8
广东发展1480.47 0.9 1242-32 O.9 2193.15 1
深圳发展905.16 0.5 1113.87 0.9 1661.66 O.8
民生银行1698.03 1 1278.32 1 2462.8l 1.1
浦东开发2078.45 1.2 1734.48 1.3 2793.01 1.3
合计171000 77.9 131000 74.9 215329 77.8
台湾银行业统计表(2002)
银行存款市占率% 放款市占率% 资产市占率%
台湾银行19298ll 9.6 1150724 8.4 2324617 9.4
台湾土地1371799 6.8 1020459 7.5 1549207 6.3
合作金库1548830 7.7 1127292 8.3 1885514 7.6
交通银行285656 1.4 398546 2.9 592400 2.4
一银1081686 5.4 816393 6 1365846 5.5
华银1074274 5.4 778562 5.7 1355465 5.5
彰银973605 4.9 723879 5.3 1217835 4.9
上海银行279900 2 181658 1.3 35193l 1.4
台北银行507987 2.5 364039 2.7 738079 .3
世华银行536327 2.7 385785 2.8 636222 2.6
中国商银632237 3.2 490169 3.6 96972l 3.9
建华银行235118 1.2 18543l 1.4 330998 1.3
台新银行383164 1.9 337963 2.5 508125 2.1
富邦银行218674 1.1 143876 1.1 274758 1.1
日盛银行174823 0.9 147686 1.1 204363 0.8
中信商银680815 3.4 532544 3.9 848936 3.4
台北商银287232 1.4 214437 1.6 344097 1.4
合计20052300 61.5 13623100 66.1 24745303 62.6
70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第三节研究变量选取依据
环顾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及各国政府金融监理单位相继以财务比率衡量银行的
经营绩效,再证明财务比率可以有效的评估银行经营状况,本研究亦将师法以银行的
各项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选取较具影响性之财务变量,建立银行经营绩效分数排名。
而变量的选取标准,概依下列几项原则:
一、CAMEL Rating System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EIEC)制定之f金融
机构统一评等制度(Uniform Interagency Bank Rating System)J,系美国银行监理机构办
理金融业务检查时遵循的依据。
二、银行经营原则
银行管理理论中有五大经营原则,包含获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率性与成长
性等方面。
三、政府金融监理单位对银行的金融检查与监理指标
银行属于大众存款机构,其收授信用的功能,于社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
政府机构如中央银行、财政部及中央存款保险公司等监理单位,亦有一套管理控制银
行之指标。
四、参酌过去之文献选取适当指标
回顾过去文献有甚多学者以财务比率衡量银行之经营绩效,获致良好之效果,本
文亦整理参考学者采用之财务比率,以建构银行之经营绩效。
在选取原则中,银行如具安全性,将导致个人及企业乐于与该银行往来,所以,
可说是其之竞争优势:而成长性佳,则代表其具有比同业更好之业务拓展,其可能在
分支网点或规模成本上具竞争优势,以上两项选取原则,可说是银行竞争优势之体现;
其次,赢利性虽单独表达银行经营绩效较不客观,且不能了解银行绩效全貌,但它却
是银行经营之最后成果,因此,也应列为其中之一细项重要选取原则。所以,本论文
所选取之财务指标,虽系依照上列四项原则,但其中也隐含部分银行竞争优势之指标。
第四节本研究选取之变数
本研究所使用之财务比率系依各银行之财务报表计算而得,而各公营、民营之财
务比率系依各银行之资产所占权数加权平均而得:
7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yAibi
J‘_·J
各群组合计之财务比率B=鼍『_一
ΣAi
i=i
加:各银行资产,bi各银行该项财务比率,n代表该群组数目
兹将各财务比率之特性依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流动性
及成长性说明如下:
一、资本适足性
银行资本为银行营运资金来源之一,主要作用在于支应营运所需之资金,扮演缓
冲机制,吸收资产可能遭受之损失及偿付债务以确保银行经营之安全性,保障存款人
的提款请求权,维护市场信心及本身信用。
资本适足率=自有资本/风险性资产(+)
自有资本系指合格自有资本减资本扣除项目后所得之净额,而风险性资产总额则
指『信用风险加权风险性资产总额加计市场风险应计提的资本J乘上12.5。自有资本
与风险性资产之比系用来衡量银行之自有资本对各种风险之调适能力,为测度资本适
足性的重要指标,比率愈高表示银行整体财务状况愈佳,筹措紧急性资金能力与对未
来无法预知损失的缓冲能力愈好,对债权人保障愈高。目前各国皆规定此比率不得低
于8%,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监理委员会亦规定各国金融监理机构以自有资本比率高
低作为金融监理重要指标。
负债净值比=负债/净值(一)
净值系指总资产扣掉总负债之余额,负债净值比率系用来衡量银行资金来源中借
入之资金及吸收之资金占自有资金比率,衡量长期偿债能力及资本结构的健全性,此
比率愈低表示财务愈健全,银行资金成本与收益的不确定性愈低,愈能面对经济金融
环境之波动,银行经营安全性愈高。
净值比=净值/总资产(+)
.净值比率又称净值资产比率,用以衡量资产中来自自有资金的比重,表示银行对
债权人债权的保障程度。净值系银行资产发生损失时作为吸纳损失的最后保障。此比
率愈高对存款人愈有保障,经营的安全性愈高。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二、资产品质
不同于一般机构,银行系从事金融中介业务,收受客户存款再予以贷放,所以其
主要资产为放款,授信政策及放款质量攸关银行经营的良窳。如果银行授信管理不佳、
放款浮滥,都会使银行承受较高的信用风险,降低资产质量,甚至造成资产的损失。
逾期放款比率=逾期放款(含催收款项)/总放款(一)
放款系银行之主要资产,放款所收取之利息收入为银行之主要收入来源,更可能
危及银行的暮盘并左右银行经营的成败。逾放比率愈大表示银行的资产质量愈差,盖
一笔不良放款除了减少利息收入,更可能是本金的完全损失。近几年来银行逾放比率
不断攀升,不但影响银行的经营甚或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单位极为重视,
各银行亦积极打消呆帐、降低逾放比率。
备抵呆帐占放款比率=各抵呆帐/逾期放款(+)
在有些研究系以总放款为分母,但笔者认为在各银行逾期放欢普遍上扬时,分母
为逾期放款更能反应各银行之经营质量,比率愈高,表示银行可供逾期放款备抵之金
额愈高,资产品质愈佳。
三、管理能力
无效率的管理徒增银行的成本,造成银行获利不佳,甚至增加经营风险,管理能
力与其它各项指标有相当之关联性,故衡量银行之管理能力将可得知银行之经营绩
效。未来银行将面临愈来愈竞争之经营环境,如何订定良好的管理方针及营运目标,
提升经营管理效能,致力达成目标,将是决定银行优胜劣败的关键因素。
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
本项比率系用以衡量银行资产的运用效率,评估总资产是否因为营业之需要作充
份利用,有无闲置之状态。此比率愈高,表示资产充份运用于营业用途,每单位资产
所获得之利用率愈高,管理效率愈好
营业费用率m-营业费用/营业收入(~)
用来衡量每单位营业收入所负担之营业费用,比率愈低,表示银行创造收益之能
力愈佳,管理能力愈好,比率愈高,表示银行面对的经营成本愈高。
每人营收=营业收入/员工人数(+)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表示每一位员工能为公司创造的营业收入,在相同的获利之下,员工每人营业收
入愈高,则获利愈高,公司管理效率愈好。
每人营业利益=税前纯益/员工人数(+)
表示每一名员工所能为公司赚取的税前盈余,员工获利率愈高,表示员工对公司
的贡献度愈高,公司的获利能力愈好,管理效率愈佳。
四、获利能力
在合法的范围内,了解银行的资金来源运用情形,追求公司利润最大,系银行经
营的目标之一。获利能力的高低亦是评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资产报酬率=税前纯益/总资产(+)
表示银行运用投入的资产所能获得的利益,即运用资产的获利情况,此为衡量获
利能力常用的指标。资产报酬率愈高,表示资产的获利愈佳,对银行利润的贡献愈高。
营业利益率=营业利益/营业收入(+)
用以衡量每单位营业收入可获得之营业利益,表示营运绩效愈佳,由于未考虑营
业损益,藉由本项比率可表现出银行本业之获利状况。
税前净利率=税前净利/营业收入(+)
税前净利率系指税前净利占营业收入之比重,用以衡量银行在特定期间内之经营
成果与获利能力,此比率愈高表示获利能力愈高。
净值报酬率=税前损益/平均净值(+)
净值报酬率系用来评估公司运用股东所投入资金可产生的报酬为何,此比率愈
高,表示股东所投入资金的报酬愈高,公司之获利能力愈佳。
五、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系指银行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资金需求,如各种必要业务开支、客
户提取存款之要求及贷款之需求,而能将其所持有之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迅速向外借
入资金以因应需要之能力。银行若未持有充足之流动性资产以应付流动性需求,即可
能在不利之市场情势下被迫出售或清算良好之资产,而遭受损失甚或影响银行经营之
安全。
存放比率=放款总额/存款总额(一)
74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表示每一单位存款用于放款的比率,用来衡量存款的运用比率,用来衡量存款的
运用比率,存放比率的高低表示银行扩张放款的意愿高低与能力,比率太低可能影响
银行的获利能力;太高可能促使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之风险,存款比率较低之银行其
流动性较佳。
流动准备率=现金+同业存款+其它短期变现资产/存款(+)
商业银行之最大负债为投资人之存款,为因应投资人存款到期及中途解约,商业
银行需要有足够之变现资产以为支应,举凡现金、同业存款、公债、流通之股票、票
券等。流动准备率系指上项变现资产占存款之比率、比率愈高则代表。银行应付存款
人提领之能力愈强,流动性就愈高。
六、成长性
成长性指标系用以测定银行于一段经营期间,其经营发展的能力,银行的成长,
除能扩大自己活动的能量外,更能接纳及形成高比率的收益,银行能否持续成长,决
定其是否朝向扩大生存与发展。
营收成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一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计有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买卖票券利益等,可衡量银行业务的成长
及收入的增加、稳定的成长对银行经营有正面效益。
总资产成长率=(本期总资产一上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t--)
资产总额可显示银行经营规模的大小,此比率用以衡量银行经营规模的成长情
形,比率愈高,表示成长性愈佳。
净值成长率=(本期净值一上期净值).'--3--上期净值(+)
净值系代表股东权益,用以测定银行自有资本增加情形,表示自有资本充实或成
长情况,成长率愈高愈好,但仍需适度成长为宜。
存款成长率=(本期存款一上期存款)÷上期存款(-I--)
在观察银行之经营绩效,除了本身之资产、营收及净值须持续成长外,业务成长
外,业务之拓展能力也一样重要,才不致在竞争市场中,造成不进则退之经营困境,
存款成长情形,比率愈高,表示成长性愈佳。
放款成长率=(本期放款一上期放款)÷上期放款(+)
7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此比率代表放款业务成长之情形,比率愈高,代表该银行业务能力愈强。
表4.4研究变数汇整表
影响
财务构面财务比率计算公式
方向
自有资本比自有资本/风险性资产+
资本适足性负债净值比负债/净值
净值资产比净值/总资产+
逾放比率逾期放款(含催收款项)/总放款
资产品质
备抵呆帐比备抵呆帐/逾期放款+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
管理能力
每人营收营业收入/员工人数+
每人营业利益税前纯益/员工人数+
净值报酬率税前损益/平均净值+
资产报酬率税前纯益/总资产+
获利能力
营业利益率营业利益/营业收入+
税前净利率税前净利/营业收入+
存放比放款总额/存款总额
流动性
流动准备率现金+同业存款+其它短期变资产/存款+
营收成长率(本期营收一上期营收)÷上期营收+
总资产成长率(本期总资产一上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
成长性净值成长率(本期净值一上期净值)÷上期净值+
存款成长率(本期存款一上期存款)÷上期存款+
放款成长率(本期放款一上期放款)÷上期放款+
第五节计算经营绩效分数
一、采用标准公式计算项目分数
76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为了使每个财务比率在各银行具比较性,必须将其标准化成项目分数,而标准化
之公众多,也各有理论依据,本研究采下表之转换方式:
评估项目分数之转换过程
正向评估项目负向评估项目
步骤一: 垄鐾二!
计算各金融机构评估项目(xi) 计算各金融机构评估项目(Xi)
Xi最大之金融机构该项评估项目为100分Xi最小之金融机构该项评估项目为100分
(Xmax) (Xmix)
Xi最小之金融机构该项评估项目为60分Xi最小之金融机构该项评估项目为60分
(Xmix) (Xmax)
步骤一: 垄鐾三!
计算各金融机构评估项目之转换分数计算各金融机构评估项目之转换分数
[(Xi—Xmin)/(Xman--Xmin)]木40+60 100一【()(i—Xmin)/(Xman--Xmin)]+40
二、利用因素分析法计算权数
(一)基本观念
因素分析法是由心理学家Spearman于1904年首创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各种不同科目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矩阵。从他的研究中知道,虽然相关系数矩阵
是满秩的(full rank),但仍可非常有效的将其维度(dimensions)降低,主要的目的是将
一群为数众多的相关变量浓缩成少数相互独立的因素,而以较少的维度来代表原先的
数据结构,并保存住原有数据结构所提供的大部份信息。因此,因素分析法是希望将
许多个变量所形成的相关系数矩阵(或变异数一共变量矩阵),以少数因素加以解释。
因素分析法在理论上系假定个体变量上之得分由二个部份所组成:一个是各变量
共有的部份,称为共同因素(common factor),共同因素的个数可能有好几个;另一个
是各变量所特有的部份,称为特定因素(specific factor)。每一个变量的特定因素与共
同因素无关联,与其它变量之特定因素亦无关联。因素分析法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共
同因素抽取出来。
(二)因素分析模型
因素分析系以少数几个潜在变量及特定因素组成的线性组合,构成个别观察变
量,称为因素模式,以向量及矩阵符号表示为: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x2人f十£
式中X--[Xl x2⋯Xp】’为Q×1)可观察的随机向量,即观察变量;人=[(。u)】为(p×
q)未知的因素负载矩阵,其中rij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素上的因素负荷量;f--[fi f2⋯
fd’蔓3(qX 1)不可观察的共同因素;e=【e l£2⋯£p】’为(px 1)不可观察的误差项,
即为各变量的独特因素。
将上述因素分析模型展开为:
xl=rllfl+n2f2+⋯+riqfq+e 1
x2=r21fl+r22f2+⋯+r2qfq+£2
Xp=rplfl+rp2f2+⋯+r凹fq+£p
观察上式,等号左边有P个变量(xi,X2,...,Xp),而等号右边有q+P个变数,且P(fi,
fz,...,‘)和(£I,e 2,⋯£p),至于则是待估计的未知参数。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
设如下:
1、共同因素f以零向量为均数,以单位矩阵为变异数一共变数矩阵,即E(f)=O
且Cov(0=I。
2、误差项e以以零向量为均数,以对角矩阵为变异数一共变数矩阵,即E(£)
=O且Cov(£)=1I,。其中1lr=diag(qs 1,1lr2,⋯,Y p)被称为特定变异数矩阵。
3、共同因素f与误差项e两者不相关,即Coy(f,£)-o。
我们仅考虑直交因素模型(orthogonal factor model),即假设不同因素间之共变量
为零。根据(4.1)式,可以求出共变量结构关系式为:
Σ=人人’+1Ir
及因素负载矩阵含义式为:
人=Cov(x,f)
(4.2)式展开后得:
V|ar(x1)=r2Il+r212+⋯+r2lq+1lrl--Σ,.2lj『+缈l
j=l
Var(x2)=,2l+r222+⋯+r22q+lIr2--Σr22j+cp2
j=l
Var(xp)=r2pl+r2p2+⋯+r2阳+V p=Σr2∥+缈p
7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A_令h2i=Σ,2/j=r2iI+r2i2+⋯+r2iq为第i个变量在全部q个因素上的负载平方和,
j=l
因此又可视为变量Xi的变异中能被q个因素所解释的部份,称为第i个变量的共同部
份(communality)。
(三)因素萃取:
因素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主成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主
要因素法(principal factor method)及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种,本
研究采用上主成份分析法萃取因素。主成分分析法是以一置入原相关系数矩阵之对角
上作为共同性之数值,而不对共同性另作估计,系用来观察变量的不相关线性组合。
第一成份有最大变异数,其所解释的变异量即属第一个主成分所有,分离后所剩余的
变异量经第二个方程式的线性合并,可以抽离出第二个主成分。依此类推,随后的成
分可以解释的变异数愈来愈小,直到无法抽取共同变异量为止,而且这些成份之间是
不相关的。
(四)决定共同因素数目:
因素分析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将许多变量中关系密切的变量挑选出较有代表性
的因素,组成较少的几个重要因素来描述所有变量之变异数,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然而究竟要萃取多少共同因素才最为恰当并无定论,原则上以愈少的因素而能解释各
变量之变异数的能力愈大愈好。我们将根据Kaiser所主张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
因素,唯有缺点是容易造成当变量少于20时所萃取之因素偏少,而当变量大于50
时,取出之因素则偏多。
(五)因素转轴:
转轴的进行,系使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将因素之间相对的关系,以转轴矩阵
(transformation matrix)计算出因素负荷矩阵的参数,将原来的共变结构所抽取出来的
变量,进行数学转换,形成新的矩阵,使结果较易解释。因素分析所得之结果往往难
加以解释,尤其是当某些变量同时在好几个因素都有相当程度之负荷量时,为便于因
素之解释变量,藉助转轴,以使各种因素的意义更为清晰及明显。本研究采用一般因
素分析较常用的直交转轴(orthogonal rotation)法。所谓直交,系指转轴过程当中,因
素之间的轴线夹角为90度,即因素之间的相关设定为零。各因素间相互独立,方法
简洁严谨。直交转轴又分为三种方法,包括最大变异法(varimax)、均等变异法
(equipmax rotation)R[]方最大法(quartimax)。我们采用最大变异法,其以直交转轴换
7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四章绩效评估流程
得到的新参数,是基于因素间是相互独立的前提,在数学原理上,是让所有变项在同
一个因素或成分的负荷量平方变异量达到最大,如此最能够达到简单的因素结构的目
的,且对于因素结构的解释较为容易。
(六)计算因素分数并对因素予以解释及命名:
因素经过转轴后,各因素之意义更为明显,利用各变量与因素之关系来解释各因
素之内涵意义,除给予适切的命名,并可根据因素转轴后所计算得到的因素分数,经
过加权计算后得到总评分,进行分析。如果仍要利用因素分析之结果再作进一步区别
分析或群集分析时,则可以根据因素分析之结果作为区别变量之依据。.
(七)计算经营绩效总分数:
进行因素分析后便可得出影响该期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每一家银行相对应于每
一项因素皆有其相对应之因素分数,.利用此转换后的因素分数,再乘上每家银行该因
素相对应之权数,而因素权数的设计,则是根据各项因素所能解释之变异量占所有因
素所能解释之变异量的比例做为因素权数,最后予以加总各项因素得分,便可得到各
银行之经营绩效分数。此一绩效分数便是代表各银行在该期的整体经营绩效分数。兹
将经营绩效分数之方法列式于下:
Wi=2 Ei/
/专.艮
./≮
×100
wi为第i个因素之权数
Ei为第i个因素之解释变异
k为因素之个数

Pi=yWi X Ri

Pi=为第i家银行之经营绩效分数
Ri为Pi第i个因素经转换后之因素分数
8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第一节因素分析结果
.由于银行业在两岸属于受到相当多管制的行业,且无法取得两岸金融主管机关对
于本国银行之评鉴报告,因而利用多变量统计法中之因素分析法,希望藉由客观之统
计工具,能将为数众多的变数浓缩成几个较少的精简变量,对于银行经营绩效作一适
当合理的评估。
本节将分别对2001年至2002年本研究整理出来的二十项研究变量作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
在本研究中,以二十项研究变量进行因素分析,为使每个变量只归属于一个或少
数的几个因素,使因素结构简单化,本分析以正交(orthogonal)转轴法中的最大变异
数(varimax)做转轴(Rotation)。选择因素的标准是取累种解释燮具大於80%的因
素,而财务变量则选择各因素中因素负荷量的绝对值大于0.6以上的财务变数,依此
步骤对每年度之财务变量反复地进行因素分析,直至符合前述标准。
兹将各年度因素分析的结果摘要于表5一l,表5—2。
一、2001年因素分析
在2001年,经过因素分析,由表5-1可知,除了自有资本比一个变量未能符合
先前设定之标准外,其余研究变量皆被萃取出来,成为重要的解释变量。本年度共萃
取六项因素,其累积解释变异量为84.00%,显示由因素分析所萃取出的因素,对二
十项财务比率变异的解释量相当高。
二、2002年因素分析
在2002年经过因素分析,由表5-2可知,除了营业费用率一个变量未能符合先
前设定之标准外,其余研究变量皆被淬取出来,成为重要的解释变量。本年度共萃取
五项因素,其累积解释变异量为82.15%,显示由因素分析所萃取出的因素,对二十
项财务比率变异的解释量相当高。
8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 2001因素分析结果摘要表
因素因素
代表性财务变数因素负荷量解释变异% 权数
命名
每人营收O.661641
每人营利0.605346
营收成长率0.755636
A 37.75 0.44938
总资产成率0.761454
存款成长率0.906959
放款成长率0.92397
负债净值比0.810904
净值资产比.0.8926 1
B 总资产周转率.0.7026 22.57 0.268693
营业费用率0.634242
资产报酬率.0.68407
净值报酬率0.890487
C 营业利盆率0.732964 9.0l O.107235
税前净利率0.861663
备抵果帐率0.749766
四D 愈放比率.0.81 528 5.49 0.06537
流动准备率0.639569
五E 存放比% .0.95469 4.76 0.056716
—L
F 净值成长率0.885944 4.42 0.052606 /、
合计84.00 1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 2002因素分析结果摘要表
因因素解释变异
素命名
代表性财务变数因素负荷量权数

净值报酬率O.861973
资产报酬率0.931947
A 37.88 0.461122
营业利益率O.921 799
税前净利率0.90953 7
自有资本比0.7669l
备抵呆帐率0.634743
B 20.12 0.244852
愈放比率。0.87947
流动准备率0.77486
每人营收0.690024
每人营利0.693235
营收成长率0.891 362
C 11.68 0.142179
总资产成长率0.91642
存款成长率0.871 957
放款成长率0.885984
四D 存放LL% _O.6109 6.53 0.079499
净值成长率0.73 1238
负债净值率0.74477
五E 净值资产率.0.75977 5.94 0.072348
总资产周转率.0.9088
合计82.15 1
83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第二节两岸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一、两岸公民营银行经营绩效比较
公营银行在国家支持下,拥有很好的发展环境,但也肩员国家政策之协助角色,
所以,经营者很难发挥其专业角色,使银行依企业化之原则加以经营;民营银行则在
股东会及董事会之授权下,经营者可依其专业,在追求公司最大利基原则下,更灵活
推动公司业务,因此,就经营绩效而言,大部分人均认同民营将会大于公营。
本研究将两岸之银行,以股权状况区分为公营及民营,作为绩效分析之群组,经
实证结果如表5—3,2001年绩效得分排序如下:台湾民营>大陆民营>台湾公营>大
陆公营。
两岸民营银行之绩效均大于公营银行;如果以两岸全体样本来比较,台湾银行业
优于大陆银行业。
2002年绩效得分排序如下:大陆民营>台湾民营>台湾公营>大陆公营,其结
论大致和2001年一致,唯本年度大陆民营优于台湾民营,经深入了解,台湾银行业
在当局强力要求限期改善银行不良放款问题,使得多家银行采大金额打消呆帐之策
略,造成当年度产生大量损失,影响绩效得分所致。
表5—3两岸公、民营银行经营绩效比较
年度大陆台湾
2001年组名公营民营全体公营民营全体
分数70 75.3 70.8 73.4 75.7 74.8
2002年组名公营民营全体公营民营全体
分数79.5 84.3 80.4 81.8 82.1 82.O
资料来源:本研究
二、两岸各银行之绩效排名
(一)2001年两岸银行绩效排名
1.大陆
依本研究所得结论大陆银行绩效排名(如表5—4)前三名为:民生银行(84.3
分)、福建兴业(78.7分)、浦东银行(78.1),末三名为:农业银行(68.1分)、工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商银行(68.6分)、建设银行(70分);上述民生银行是股份制银行中民营化最积极
的,而浦东银行最近也陆续接受花旗银行入股加入经营,而在较差之银行中均为国有
银行,其中,中国银行由于积极筹备上市,不断地内部改革,提升经营绩效,使得其
排名为第九,’是四大国有银行最佳者。
2.台湾
台湾银行绩效排名(如表5—5)前三名为:世华银行(85.2分)、中信商银(80.5)、
富邦银行(80.1分),末三名为:合作金库(70.4分)、彰化银行(72分)、日盛银
行(72.9分);绩效排名较佳者均为民营银行,而多家由公营改制民营之银行次之,
最差者也多为公营,而公营中:以台湾银行表现较好,排名第七。
3.两岸银行综合排名
如表5-6可知,两岸银行绩效排中,前五名,有三家为台湾,二家为大陆,末五
名,除一家台湾外,其余四家均为大陆,台湾公营银行表现也比大陆银行佳。
表5—4 2001年大陆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排名银行得分排名银行得分
1 民生银行84.3 11 广东发展71.3
2 福建兴业78.7 12 建设银行70
3 浦东银行78.1 13 工商银行68.6
4 华夏银行77.3 14 农业银行68.1
5 深圳银行76.7
6 招商银行75.8
7 光大银行74.7
8 中信实业74.3
9 中国银行73.8
10 交通银行71.5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5 2001年台湾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排名银行得分排名银行得分
l 世华银行85.2 11 台新银行75.2
2 中信商银80.5 12 第一银行73.8
3 富邦银行80.1 13 华南银行72.9
4 交通银行78.2 14 土地银行72.9
5 上海商银76.6 15 日盛银行72.9
6 台北商银76.4 16 彰化银行72
7 中国商银76.4 17 合作金库70.4
8 台湾银行76.3 18
9 建华银行76.2 19
10 台北银行75.3 20
表5-6 2001年两岸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资料来源:本研究
排名银行排名银行排名银行
l 世华银行11 台北商银20 日盛银行
2 民生银行12 台湾银行20 土地银行’
3 中信商银13 建华银行21 彰化银行
4 富邦银行14 招商银行22 交通银行(大)
5 福建兴业15 台北银行23 广东发展
6 交通银行(台) 16 台新银行24 合作金库
7 浦东银行17 光大银行25 建设银行
8 华夏银行18 中信实业26 工商银行
9 深圳银行19 中国银行27 农业银行
10 上海商银19 第一银行
11 中国商银20 华南银行
资料来源:本研究
(二)2002年两岸银行绩效排名
1.大陆
由表5—7所示,经营绩效排名前三名:招商银行(89.4分)、浦东银行(89分)、
民生银行(89分)、排名末三名:工商银行(78分)、农业银行(78.2分)、广东发
展(79.1分):其排名次序大致和2001年相同,仅有招商银行由2001年排名第六,
提升至排名第一变化较大,但事实上,招商银行有股份制银行中,推动计算机化及新
业务是积极的,所以,其排名提升是有迹可循的。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2.台湾
如表5—8所示,经营绩效排名前三名为:中信商银(89.8)、台新银行(89.4分)、
建华银行(87.4分),末三名:华南银行(69分)、彰化银行(69.2分)世华银行(74.9
分);其中有几家银行变化较大,主要是大力打销呆帐,降低逾期率,如世华银行逾
期率由6.17%降至3.04%,第一银行由8.72%降至3.77%华南银行由8.27%降至
4.16%彰化银行由8.98%降至6.97%。
3.两岸银行综合排名
依表5—9,两岸银行绩效排名,前五名,有三家为台湾,二家为大陆,末五名有
四家为台湾,一家为大陆,台湾加数增加,主要是受大量打销呆帐之影响。
表5—7 2002年大陆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排名银行得分排名银行得分
1 招商银行89.4 10 建设银行80
2 浦东银行89 ll 广东发展79.1
2 民生银行89 12 农业银行78.2
3 华夏银行86.5 13 工商银行78
4 福建兴业86.2
5 深圳银行84.3
6 中信实业82.9
7 中国银行82.5
8 光大银行81.4
9 交通银行80.8
表5-8 2002年台湾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资料来源:本研究
排名银行得分排名银行得分
1 中信银行89.8 10 合作金库80.5
2 台新银行89.4 ll 土地银行80.2
3 建华银行87.4 12 日盛银行79.2
4 中国商银86.7 13 第一银行77.9
5 交通银行86.6 14 世华银行74.9
5 富邦银行86.6 15 彰化银行69.2
6 台北银行86.4 16 华南银行69
7 台北商银85.5
8 台湾银行84.7
9 上海商银84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9 2002年两岸银行经营绩效排名
排名银行排名银行排名银行
1 中信商银11 台北商银23 广东发展
2 招商银行12。台湾银行24 农业银行
3 台新银行13 深圳银行25 工商银行
4 浦东银行14 上海商银26 第一银行
5 建华银行15 中信实业27 世华银行
6 中国商银17 光大银行28 彰化银行
7 交通银行(台) 18 交通银行(大) 29 华南银行
7 富邦银行19 合作金库
8 华夏银行20 土地银行
9 台北银行21 建设银行
10 福建兴业22 日盛银行
第三节两岸银行各项财务比率分析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一、资本适足性
银行之经营系吸收大众存款,再贷放给资金需求者,以赚取利差收入,因此,其
行业特性为高财务杠杆,所以,为维持银行营运之稳定性,适当之资本比率为主要的
关键,依据巴塞尔资本协议,银行之自有资本应占风险性资产达8%以上,作为国际
银行往来之基本债信要求。
依据本研究之统计,如表5-10,就自有资本比而言,比率最高为台湾民营,最
低则为大陆公营,且大陆不管公、民营及全体平均都在8%以下,而台湾也均在8%
以上,2002年除台湾公营外,其余均呈下降。至于各银行之情况如表5一11,表5一12,
在两岸银行中,自有资本比率,最高为台湾银行,2002年达15.56%,最低为农业银
行,2002年为1.37%;台湾银行业均在8%以上,此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台湾主管机
关之强烈要求;而大陆则有近一半未达8%标准,四大国营仅有中国银行超过标准。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一lO两岸公民营银行资本适足性财务比率
2001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自有资本5.66 7.92 6.03 10.79 12.33 1 1.4
比%
负债净值19.25 27.89 20.66 13.25 19.5l 15.75

净值资产O.05l 0.038 0.049 0.073 0.056 0.066

2002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自有资本5.33 7.88 5.8 11.7 10.91 11.2
比%
负债净值22.23 29.35 23.53 21.27 16.81 18.5

净值资产0.048 0.033 0.045 0.056 0.062 0.059

资料来源:本研冤
.就负债净值比而言,愈低代表经营愈稳健,2001年、2002年台湾公、民营之表
现均比大陆佳;各银行中,以福建兴业表现最佳,2002年达7.06,最差则为华夏银
行,2002年达48.46。
依净值资产比而言,不论2001年、2002年,台湾公、民营均比大陆佳;各银行
中,以上海商银最佳,而华夏、民生、深圳则于2002年同为0.02,表现最差。
综合上述三项比率分析可知,就资本适足性而言,很明显台湾银行业较大陆银行
佳。
8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l 2001年两岸银行资本适足性财务比率
大陆
自有资本比% 负债净值比净值资产比
工商银行5.76 21.61 0.04
中国银行8.3 10.89 O.08
农业银行1.44 17.98 0.05
建设银行6.88 24.59 0.04
招商银行10.26 53.22 0.02
浦东银行11.27 23.57 0.04
中信实业6.03 30.58 O.03
华夏银行6.93 45.89 O.02
民生银行10.1 24.59 0.04
深圳银行10.57 32.08 O.03
交通银行6.97 19.4 O.05
光大银行5.75 20。17 O.05
福建兴业8.57 3.75 0.05
广东发展7.2 35.16 0.03
台湾
自有资本比% 负债净值比净值资产比
中国商银11.69 13.9 0.07
台新银行10.28 9.96 0.09
台北银行13.32 13.38 O.07
交通银行14.71 9.85 0.09
第一银行8.99 14.17 0.07
华南银行10.68 14.74 0.06
彰化银行8.35 13.94 O.06
上海商银10.8 7.24 0.12
世华银行10.4 9.86 0.09
建华银行14.37 11.51 0.08
富邦银行11.47 8.14 0.11
日盛银行8.56 13.82 0.07
中信商银11.23 lO.02 0.09
台北商银13.18 10.15 0.09
台湾银行16.33 10.96 0.08
土地银行9.65 18.07 0.05
合作金库9.39 31.9 0.03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2 2002年两岸银行资本适足性财务比率
大陆
自有资本比% 负债净值比净值资产比
工商银行5.54 25.62 O.04
中国银行8.15 12.23 O.08
农业银行1.37 20.88 O.05
建设银行6.19 27.75 O.03
招商银行12.57 22.18 0.04.
浦东银行8.54 34.08 O.03
中信实业5.85 34.89 0.03
华夏银行8.12 48.46 O.02
民生银行8.22 40.01 O.02
深圳银行9.49 43.07 0.02
交通银行6.85 22.55 0.04
光大银行5.13 24.63 O.04
福建兴业8.14 7.06 0.04
广东发展38.13 0.03
台湾
自有资本比% 负债净值比净值资产比
中国商银11.0l 14.63 O.06
台新银行11.29 13.08 0.07
台北银行13.99 12.7 0.07
交通银行13.83 9.74 0.09
第一银行8.96 21.87 0.04
华南银行9.07 25.47 0.04
彰化银行9.1 21.9 0.04
上海商银10.1 7.35 0.12
世华银行11.44 11.07 O.08.
建华银行12.85 12.23 O.08
富邦银行13.89 8.7l O.1
日盛银行9.64 17.12 0.06
中信商银12.58 9.63 0.09
台北商银13.37 9.68 0.09
口I弓t比’IJ 15.56 1 1.77 0.08
土地银行10.08 18.39 0.05‘
合作金库8.97 31.4 0.03
9l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二、.资产品质
银行放款资产之质量好坏,除影响银行之获利外,严重时,更会导致倒闭,因此,
政府金融监理当局,均强力要求各银行改善其资产质量,台湾监理单位要求各银行于
2003年7月前需达至逾放比2.5%以下之标准,否则银行将受处分甚至合并之对待。
大陆为了解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严重之逾期放款问题,采取不良资产剥离方式处理,
1999年大陆相继成立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些资产管
理公司从四大国有银行共收购了13939亿元的不良资产。截至2001年底,四家资产
管理公司共处置不良资产1781亿元,收回现金368.8亿元,对580户企业总额为4050
亿元的债权实施了债转股。其处理方式主要有:(1)资产和债务重组。与债务人、担
保人订立债务重组协议,通过减免原债务的部分本金、利息、修改利率、还款期限等
手段,促进债务人、担保人按时还款。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规
模不等的各类不良资产,重组是他们处置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华融公司收回的全
部资产中,以此方式收回的超过60%,长城公司完成了40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跨行
业、跨地区的重组,信达公司2001年通过重组方式,共回收现金40.9亿元,占现金
回收总额的39%,(2)债转股。资产管理公司把对企业的债权转变为该企业的股权,
从而享有投资权益的权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其有两种
形式:一种是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的债转股;一种是与企业协商确定的债转股。东方公
司参照政策性债转股的做法,结合市场化运作规范,成功尝试开展了商业性债转股业
务。信达公司2001年通过债转股企业的股权分红、剩余债券清收、股权转让等方式
回收现金12.8亿元。长城公司对转股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进行改革,在佳星玻璃股份
有限公司试点『年薪加股票期权制度J取得成功。(3)利用外资。2001年利用外资
处置不良资产取得突破性发展。华融公司通过国际招标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处置
128亿元的不良资产,有超过20%的现金收益。信达公司继蚌埠热电厂合资项目收回
870万美元后,又向海外基金公司打包出售不良资产2l亿元。东方公司一项总值近
18亿元的不良贷款组合回收2100万美元现金。(4)法律追偿。2001年底,信达公司
在诉案件8000多件,诉讼标的额624亿元,去年(2001)通过诉讼回收现金23.2亿
元。华融公司2001年共起诉案件1745件,涉及金额141.58亿元,其中以结案收回
现金11亿元。长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集中起诉,打击逃废债的统一行动,全
年向法院起诉、执行案件4268件,涉及金额222亿元,收回现金8亿元。(5)拍卖。
2001年四家公司组织了包括上网拍卖、专项拍卖及多地拍卖等形式在内的多种资产
9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拍卖活动。长城公司去年底组织了大规模的资产拍卖周活动,回收现金2.6亿元。华
融通过嘉德在线以215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了天津金桥饭店,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
网上交易项目。信达公司进行了144次拍卖,回收现金4亿元。在资产管理公司收购
的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中,除去4050亿元的债转股,需要处置的不良资产有近l
万亿,而目前已经处置的刚达到总量1/8。
依本研究之整理,表5一13所示,大陆公、民营银行逾期率均比台湾公、民营银
行高,且大陆公营银行最差超过20%以上,但学者及法人机构对于四大商银所公布
之逾期率仍持保留态度,因其经营幅原广阔,且无全国统一之计算机统计系统,所以,
难免有部分因人为统计,而造成虚报、漏报之情况;不过,由数据得知,2002.年逾
期率两岸均呈现下降,可见,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已成为两岸银行经营之重点,就各别
银行而言,大陆农业银行最高,2001年、2002年均达30%以上,最低为台湾建华银
行,两年度均1%左右,大陆四大国银两年度,除建设银行低于20%,其余均在20
%以上,可见不良放款率过高,是大陆公营银行很大之包袱;另在台湾当局之限期改
善政策下,台湾之第一银行、华南银行、世华银行,2002年均比前一年度下降一半
以上,但也因此,造成当年度大幅亏损。
备低呆帐率,系针对现有逾期放款,所提列准备偿付处理损失之资金,大陆公营
银行所提之比率不及10%,所以,将来打销呆帐时,将对正常之营业利润影响至巨:
其它群组提列比率均达20%以上。就各银行而言,提列50%以上者有大陆民生银行、
浦东银行、招商银行及台湾中信银,不及10%者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广东发展,
其中工商银行仅1%左右,对于其20%以上之逾期率,如何处理庞大之不良放款,将
是其经营阶层最大之考验。
表5-13两岸公民营银行资产质量财务比率
2001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备抵呆帐率% 6.01 32.4l 10.31 27.35 24.38 25.57
逾放比% 28.03 12.82 25.55 5.85 5.53 5.66
2002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备抵呆帐率% 8.35 41.14 14.35 23.1 32.37 28.94
放比% 23.6 9.88 21.09 5.19 4.26 4.77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4 2001年两岸银行资产质量财务比率
大陆
备抵呆帐率% 逾放比%
工商银行1.02 29.78
中国银行14.86 27.51
农业银行3.4 35.06
建设银行7.88 19.35
招商银行58.86 10.25
浦东银行59.58 5.53
中信实业6.88 15.42
华夏银行55.43 7.03
民生银行94.09 2.76
深圳银行31.92 11.49
交通银行12.79 16.16
光大银行48.8 18.8
福建兴业’ 8.77 4.18
广东发展10.68 17.32
台湾
备抵呆帐率% 逾放LL%
中国商银47.54 3.65
台新银行17.75 3.61
台北银行32.19 3.03
交通银行31.35 4.36
第一银行16.08 8.72
华南银行13.31 8.27
彰化银行16.05 8.98
上海商银23.95 4.2
世华银行15.14 6.17
建华银行37.45 1.8
富邦银行30.4 3.51
日盛银行20.19 4.81
中信商银46.73 2.93
台北商银28.64 4.77
台湾银行34.66 3.72
土地银行23.44 7.37
合作金库21.16 7.32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5 2002年两岸银行资产质量财务比率
大陆
备抵呆帐率% 逾放比%
工商银行1.67 25.69
中国银行21.63 22.49
农业银行4.14 30.07
建设银行10.15 15.17.
招商银行69.28 5.99
浦东银行84.0l 3.38
中信实业10.19 lO.3l
华夏银行61.34 5.45
民生银行86.69 2.04
深圳银行34.51 10.29
交通银行13.68 14.22
光大银行49.13 13.13
福建兴业39.95 3.13
广东发展8.69 21.6
台湾
备抵呆帐率% 逾放LL%
中国商银49.16 2.36
台新银行47.14 2.45
台北银行30.54 2.99
交通银行31.47 3.07
第一银行20.49 3.77
华南银行17.08 4.16
彰化银行21.37 6.97
上海商银19.9 3.88
世华银行52.41 3.04
建华银行39.84 1.73
富邦银行45.92 3.91
日盛银行40.87 4.39
中信商银63.79 2.48
台北商银30.54 4.3
台湾银行33.96 2.99
土地银行16.19 7.07
合作金库15.4 6.36
95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三、管理能力
无效率的经营管理,常是造成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因素,银行主要藉由吸收存款,
再将其贷放出去或从事投资以赚取利润。经营管理能力指标系在衡量银行经营效能之
优劣,而面对竞争的环境,银行应致力于提升经营效率化,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经本研究整理两岸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如表5—16,表5-17,表5-18,就总资
产周转率而言,台湾之公、民营银行均比大陆公、民营银行为佳;各银行中,2002
年,以台湾之台新银行最高,达O.09,大陆农业银行、浦东银行、民生银行最差,
为0.029。营业费用率为营业费用对营业收入之比,愈低代表,经营愈有效率,依2001
年、2002年而言,台湾公、民营银行均优于大陆公、民营银行。各银行中大陆招商
银行、农业银行表现较差,台湾交通银行表现最佳。
每人营收及每人营业利益为衡量,银行雇用员工所创造之效益,本项台湾公、民
营银行均高于大陆公、民营银行,其差距原因在于两岸薪资结构之差异,台湾由于薪
资较高,银行为了节省成本,唯有大量采用计算机自动化设备,取代了许多人工之作
业,并藉此提高员工之效益;在2002年台湾民营银行每人营业利益为负,主要是受
第一银行、华南银行、彰化银行、世华银行及日盛银行当年度大量打销呆帐,造成亏
损所致。就各银行中,每人营收,台湾各银行均比大陆银行高,依2002年为例台湾
交通银行最高,每人所创造之营收达5,464,250元人民币,大陆农业银行最低,达
183,363元人民币:大陆四大银行本项均较低,正可验证一般人之概念,国营银行冗
员过多,效率低,不过,近几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已开始实施各项精简人员计划。
每人营业利益,除台湾几家银行大量打销呆帐外,其它也大致略优于大陆银行。
表5-16两岸公民营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
2001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总资产调转率0.039 0.037 0.039 0.048 0.063 0.057
营业费用率0.26 0.272 0.262 0.17 0.187 0.181
每人营收379056 895735 463275 3764250 3049000 3310500
每人营业利益20170 124736 37214 200500 2652250 234000
2002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总资产调转率0.033 O.031 0.033 0.037 0.048 0.044
营业费用率0.29 0.3 0.292 0.2 O.24 0.225
每人营收35497l 929476 460105 2852500 2379000 2554000
每人营业利益22365 140168 43922 67250 -241500 —127250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7 2001年两岸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
大陆
总资产调转率营业费用率每人营收每人营业利益
工商银行0.037 0.24 377900 13700
中国银行0.043 0.19 606900 52300
农业银行0.034 0.38 174200 2346
建设银行O.041 O.25 354200 16400
招商银行0.032 0.34 669300 159000
浦东银行0.035 O.32 1060900 250900
中信实业0.034 0.23 1166000 177700
华夏银行0.039 O.28 1060700 218100
民生银行0.037 0.23 1654800 290900
深圳银行0.032 0.37 763600 109800
交通银行0.043 O.22 599000 54400
光大银行0.035 0.28 1273800 57200
福建兴业0.037 O.22 787800 124700
广东发展0.036 0.37 623000 38600
台湾
总资产调转率营业费用率每人营收每人营业利益
中国商银0.06 0.18 374000 314000
台新银行0.09 0.25 2018000 103000
台北银行0.06 0.2 2259250 249500
交通银行0.07 0.09 6662500 815500
第一银行0.06 0.18 2804250 120500
华南银行O.06 0.17 2865250 163250
彰化银行O.05 0.18 2554500 79500
上海商银O.04 0.25 2021250 454750
世华银行0.06 O.18 3767750 483750
建华银行O.06 0.24 2290250 217000
富邦银行O.08 0.17 3009000 437750
日盛银行0.06 0.19 2216250 59000
中信商银0.09 0.24 2951500 335750
台北商银0.06 0.19 2259250 249500
台湾银行O.05 0.12 4236750 304250
土地银行0.06 0.18 3781250 186250
合作金库0.03 O.24 3135000 77500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18 2002年两岸银行管理能力财务比率
大陆
总资产调转率营业费用率每人营收每人营业利益
工商银行0.033 O.26 392890 15329
中国银行0.034 O.24 565300 62900
农业银行0.029 0.39 183363 6070
建设银行0.034 0.28 264200 10700
招商银行0.025 0.4 627000 168400
浦东银行0.029 O.32 1217700 278700
中信实业0.034 O.25 1226100 242200
华夏银行0.034 0.3 1063600 196900
民生银行0.029 O.24 1695800 286600
深圳银行0.033 O.33 946000 109200
交通银行0.032 0.28 436500 27700
光大银行0.03 0.3 1279500 78300
福建兴业0.036 O.25 1140000 163800
广东发展0.035 0.39 668300 39600
台湾
总资产调转率营业费用率每人营收每人营业利益
中国商银0.04 0.25 2755500 270500
台新银行O.09 O.27 2042250 231750
台北银行0.04 0.22 1744500 259000
交通银行0.05 0.12 5464250 774000
第一银行0.04 0.24 1772750 -918250
华南银行0.04 O.25 2006500 —1096750
彰化银行0.04 O.24 2105000 ——1083000
上海商银O。06 0.2l 2399500 110500
世华银行0.05 O.22 3336500 -901000
建华银行O.05 0.29 1786000 266000
富邦银行O.07 O.22 2607000 105500
日盛银行O.05 0.25 1575750 ——349500
中信商银0.07 O.32 2583250 526500
台北商银O.04 0.27 1744500 259000
台湾银行0.04 O.2 3146500 38750
土地银行0.04 0.22 2766250 110
合作金库0.03 0.19 2561250 1757500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四、获利能力’
企业经营之目的系为股东创造最大之利润:银行在经营期间中,若不能维持相当
水平的利润,其成长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获利能力为衡量银行经营绩效之重
要指标。
台湾银行业,由于主管机关要求限期于2003年7月前改善逾期放款之政令主导
下,获利能力指标并不理想,2001年,两岸比率互有轩轾,差异不大,但随着限期
时间愈接近,各银行唯有大笔打销呆帐,以符合当局之要求,因此,2002年,台湾
之获利能利指标均比大陆差;其中台湾华南银行提列呆帐最多达132亿元人民币,为
当年营业收入之1.06倍,彰化银行提列113亿元人民币,为当年营业收入之0.95
倍,第一银行提列30亿元人民币,为当年营业收入之0.23倍,世华银行提列61亿
元人民币,为当年营业收入之O.75倍;此造成当年度大量亏损,但也使逾期率降低
一半以上,确保续后经营之稳健性。
表5—19两岸公民营银行获利能力财务比率
2001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净值报酬率% 3.1 10.65 4.5 5.88 5.89 5.89
资产报酬率% 0.16 0.33 0.19 0.37 O.5 O.45
营业利益率0.024 O.18 0.049 0.078 0.105 0.09l
税前净利率0.072 0.136 0.082 O.07 0.091 O.081
2002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净值报酬率% 3.47 9.38 4.59 1.25 —6.29 —3.5
资产报酬率% 0.17 0.29 0.19 0.05l -0.285 —0.161
营业利益率0.078 O.2 0.1 0.025 0.017 O.02
税前净利率O.118 0.14 0.122 0.02 0.008 0.012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0 2001年两岸银行获利能力财务比率
大陆
净值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 营业利益率税前净利率
工商银行3 O.13 0.03 0.04
中国银行3.62 0.3 O.08 O.09
农业银行O.87 0.05 —0.07 0.13
建设银行4.8 0.19 0.05 0.05
招商银行28 0.52 0.38 0.24
浦东银行15.03 0.61 0.36 O.24
中信实业9.94 O.3l 0.15 0.15
华夏银行22.1 O.47 0.23 O.2l
民生银行1 1.9 O.47 0.17 0.18
深圳银行11.08 0.33 O.3 0.14
交通银行5.89 0.29 0.09 0.09
光大银行1.4 . 0.07 0.13 0.04
福建兴业8.21 0.39 0.16 0.16
广东发展5.2 0.14 0.08 0.06
台湾
净值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 营业利益率税前净利率
中国商银7.33 0.5 O.1 0.1
台新银行2.95 O.36 0.23 0.05
台北银行8.03 0.59 0.13 0.11
交通银行8.52 O.83 0.13 0.14
第一银行4 0.28 O.07 0.05
华南银行5.05 0.33 O.08 O.07
彰化银行2.57 0.17 0.07 0.04
上海商银7.73 0.93 0.09 O.09
世华银行9.83 O.92 0.16 O.15
建华银行6.82 O.6 O.1l 0.12
富邦银行10.67 1.11 O.15 O.15
日盛银行2.37 0.17 O.03 O.03
中信商银11.62 l 0.13 0.14
台北商银7.78 0.68 0.12 0.13
台湾银行4.68 0.39 0.1 0.09
土地银行5.75 0.49 0.05 0.05
合作金库7.55 O.24 0.06 O.06
100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1 2002年两岸银行获利能力财务比率
大陆
净值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 营业利益率税前净利率
工商银行3.47 0.13 O.06 0.04
中国银行4.3 0.33 0.13 0.1l
农业银行2.13 0.1 —0.0l 0.33
建设银行4 O.14 0.14 0.04
招商银行10.8 0.47 0.44 0.27
浦东银行16.14 0.46 0.43 0.23
中信实业15.17 O.42 0.2 0.2
华夏银行19.6l 0.4 O.2 0.19
民生银行14.86 0.36 0.17 0.17
深圳银行11.46 0.26 0.35 0.12
交通银行3.78 O.16 0.07 0.06
光大银行2.13 0.08 O.1 O.06
福建兴业7.52 O.27 0.14 0.14
广东发展5.42 0.14 0.06 0.06
台湾
净值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 营业利益率税前净利率
中国商银5.83 0.38 0.1l 0.11
台新银行14.18 1.01 0.11 0.13
台北银行12.44 0.89 0.2 0.18
交通银行7.5 O.72 0.25 0.。14
第一银行一0.57 一O.02 O.06 —0.61
华南银行-42.04 —2.12 一O.8 —0.74
彰化银行-37.87 —2.09 一O.67 —0.68
上海商银1.91 0.24 0.07 0.05
世华银行-20.1 -1.75 —0.33 —0.36
建华银行9.33 0.74 0.17 0.18
富邦银行2.64 O.28 0.27 O.04
日盛银行18.21 1.12 —0.2 —0.22
中信商银17.23 1.45 0.25 0.26
台北商银7.15 O.66 0.1 5 O.18
台湾银行O.59 0.05 0.06 O.03
土地银行0.45 0.004 —0.01 0.006
合作金库2.72 O.09 0.01 O.02
lOl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五、.流动性
对银行而言,流动性相对于其它产业来得重要,银行应维持相当水平之流动性以
备不时之需。依据本研究整理之表5—22,表5—23,表5-24所示,存放比两岸大致相
同,同样为民营较公营高,也就是公营银行具有较好之流动性。另依流动准备比率来
分析,台湾公、民营银行比大陆公、民营银行高,也就是较具备应付存款人大量提款
之流动性。就各银行中,存放比大于100%有台湾交通银行及大陆交通银行,其中,
台湾交通银行由于承贷台湾高铁之大额放款,而本笔贷款之资金来源为政府专款支应
而非存款,最低为台湾银行,2002年62.73%;流动准备率,2002年最高为台湾中
国商银,为0.7,最低为工商银行为0.22。
表5—22两岸公民营银行流动性财务比率
2001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存放比% 72.36 83.67 74.2 74.97 84.93 81.5
流动准备比率0.28 O.39 O.3 0.38 0.39 O.39
2002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存放比% 71.45 84.31 73.8 70.07 82.29 77.77
流动准备比率0.27 0.36 0.29 0.41 O.38 O.39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3 2001年两岸银行流动性财务比率
大陆
存放比% 流动准备比率
工商银行74.27 0.23
中国银行69.27 0.4l
农业银行78.7l 0.24
建设银行66.47 O.29
招商银行69.39 O.29
浦东银行71.71 O.34
中信实业70.21 0.32
华夏银行67.53 O.5l
民生银行76.25 0.46
深圳银行96.18 O.51
交通银行101.79 O.48
光大银行80.59 0.3
福建兴业96.42 0.36
广东发展77。85 O.28
台湾
存放比% 流动准备比率
中国商银91.3 0.68
台新银行85.75 0.36
台北银行76.6 0.42
交通银行159.32 0.36
第一银行76.8 0.32
华南银行82.5 O.38
彰化银行85.77 0.3
上海商银72.37 O.42
世华银行73.97 0.4
建华银行77.48 0.38
。富邦银行63.77 O.43
日盛银行83.8 0.24
中信商银78.05 0.39
台北商银78.6 0.34
台湾银行72.06 O.45
土地银行79.39 0.25
合作金库75 0.39
103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4 2002年两岸银行流动性财务比率
大陆
存放比% 流动准备比率
工商银行72.9 0.22
中国银行67 O.4
农业银行77.14 0.24
建设银行67.94 0.25
招商银行73.1 0.3
浦东银行83.45 0.34
中信实业77.12 0.26
华夏银行65.98 0.44
民生银行75.28 0.5
深圳银行123.05 0.37
交通银行95.39 0.44
光大银行80.3 0.27
福建兴业77.47 0.4
广东发展83.91 0.26
台湾
存放比% 流动准备比率
中国商银88.12 O.7
台新银行90.02 0.29
台北银行77.46 O.37
交通银行143.16 0.52
第一银行73 0.37
华南银行75.98 0.42
彰化银行80.91 0.36
上海商银69.67 0.44
世华银行75.2 0.4
建华银行80.18 0.48
富邦银行66.5 0.42
日盛银行84.16 0.22
中信商银80.57 0.38
台北商银77.46 0.37
台湾银行62.73 0.52
土地银行75.09 0.28
合作金库75 0.38
104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六、成长性
银行必须持续成长以维持其生存所必要报酬,因此,各项业务的稳定成长,亦为
衡量银行健全经营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两岸分处不同之经营环境,因此,个别银
行之成长往往受限于整体环境之成长,尤以存款、放款之成长影响最大。
依据本研究之整理如表5—25,表5—26,表5—27,营收成长率两年度,除大陆民
营银行外,其余均为负成长,主要原因为市场利率于2001年及2002年大幅下滑,使
得利息收入减少,大陆民营银行由于市场业务拓展之增幅大于利息收入之减少,所以,
才为正成长。总资产成长率及净值成长率,大陆公、民营银行也优于台湾公、民营银行。
如果依存、放款成长率分析,大陆公、民营银行均大幅领先台湾公民营银行,但
如果加入两岸整体存放款成长率分析,则可见端倪,2001年台湾整体成长率4.41%,
放款成长率一0.8%,大陆整体存款成长率16%,放款成长率11.7%;2002年台湾存款
成长率2.23%、放款成长率一2.49%,大陆存款成长率19%,放款成长率17%,此乃大
陆银行业属萌芽时期,成长率高,而台湾银行业由于直接金融发达,且市场处成熟期,
存放款业务成长率迟缓甚至衰退,所以,台湾银行业存、放款之成长仍受限于整体市
场之发展。
就个别银行而言,台湾各银行之存、放款成长率均很低,而台新银行,2002年
成长率高为合并大安银行所致。而大陆各银行中,尤以浦东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
业存、放款成长率最大。
表5—25两岸公民银行成长性财务比率
2001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营收成长率-0.065 0.23 —0.017 —0.154 —0.07l 一0.104
总资产成长率0.077 0.306 0.114 0.056 0.05 0.051
净值成长率0.091 0.15 O.101 0.038 0.0413 0.038
存款成长率0.128 0.365 0.167 0.08 0.16 O.126
放款成长率0.094 0.348 0.135 —0.021 0.1 0.052
2002年
大陆台湾
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公营合计民营合计全体合计
营收成长率一O.015 0.128 O.01l -0.275 —0.162 -0.204
总资产成长率0.124 0。32 0.16 0.029 0.053 0.044
净值成长率一0.019 0.32 0.043 —0.011 O.051 0.028
存款成长率0.194 0.37 0.226 0.019 0.053 0.04
放款成长率0.226 0.39 0.256 -0.205 0.028 -0.058
105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6 2001年两岸银行成长性财务比率
大陆
营收成长率总资产成长率净值成长率存款成长率放款成长率
工商银行-0.098 0.087 0.019 0.102 0.102
中国银行一0.114 -0.033 O.36 0.147 0.077
农业银行一0.03 0.157 —0.012 0.156 0.109
建设银行O 0.092 0.046 O.127 0.086
招商银行0.201 O.213 0.388 0.2775 0.244
浦东银行0.258 0.339 0.089 0.3971 0.3899
中信实业O.211 0.277 O.118 0.3067 0.2953
华夏银行O.39 0.437 0.146 0.418 0.3243
民生银行0.893 0.99 0.058 0.97 0.96
深圳银行0.552 0.82 O.031 0.68 O.4
交通银行0.002 0.065 0.055 O.1677 0.126
光大银行0.182 0.3 0.344 0.3588 0.4462
福建兴业0.55 0.458 0.089 O.65 0.798
广东发展0.129 0.2858 0.162 0.3851 0.4192
厶、口‘湾
营收成长率总资产成长率净值成长率存款成长率放款成长率
中国商银一0.02 O.05 0.04 0.103 -0.039
台新银行0.07 O.11 —0.02 0.057 0.058
台北银行一0.38 0.14 0.02 0.088 0.084
交通银行一0.32 —0.0l 0.02 -0.071 0.032
第一银行一0.1 O.04 O.14 0.068 O.031
华南银行一0.05 一O.06 —0.04 0.077 —0.012
彰化银行一O.1 O.06 O.05 0.09 0.018
上海商银一O.09 O.02 0.06 0.038 -0.066
世华银行一0.06 O.07 0。06 1.244 1.124
建华银行0.02 0.18 0.006 0.094 0.074
富邦银行0.23 0.004 -0.064 O —O.1127
日盛银行一O.12 O.15 -0.007 0.198 O.151
中信商银O.17 0.13 0.07 0.119 0.054
台北商银一0.0l -0.003 0.09 0.018 0.009
台湾银行0.00l 0.04 0.05 0.058 -0.049
土地银行一0.36 0.04 O.03 0.088 -0.018
合作金库一0.18 0.09 O.03 O.102 0.012
106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五章两岸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结果
表5-27 2002年两岸银行成长性财务比率
大陆
营收成长率总资产成长率净值成长率存款成长率放款成长率
工商银行一O.019 0.096 —0.069 0.133 0.1 12
中国银行一0.117 0.119 0.005 0.378 0.535
农业银行0.03 0.1774 0.022 0.1621 O.1621
建设银行0.042 0.12 -0.003 0.147 0.173
招商银行O.106 0.3955 2.26 0.4048 0.4761
浦东银行0.339 0.6079 0.127 0.6415 0.7049
中信实业0.096 0.1199 一O.018 0.1885 0.4287
华夏银行O.168 O.3ll 0.243 0.3237 0.3295
民生银行0.41 0.774 0.11 l 0.77 0.74
深圳银行0.42 0.383 0.039 0.262 0.613
交通银行一0.13l O.16 0.003 0.237 0.16
光大银行0.087 0.237 0.024 0.332 O.313
福建兴业0.3973 0.428 O.08l 0.6793 O.3192
广东发展0.13 0.15 0.06 0.1918 O.25
厶、口1湾
营收成长率总资产成长率净值成长率存款成长率放款成长率
中国商银一O.03 0.08 0.03 0.084 0.088
台新银行0.4l 0.63 O.31 0.631 0.729
台北银行一O.04 0.007 0.06 -0.048 -0.098
交通银行一O.23 0.07 O.08 0.074 -0.026
第一银行一0.27 O.03 一O.3 0.035 0.005
华南银行一0.29 —0.06 —0.05 0.066 0。024
彰化银行一0.23 O.03 一O.32 0.013 一O.19
上海商银一O.23 O.02 0.004 -0.005 0.003
世华银行一O.19 一O.08 —0.17 —0.109 -0.033
建华银行一0.07 0。19 O.12 0.082 0.116
富邦银行一0.09 0.074 0.156 —0.038 0.016
日盛银行一0.03 0.11 —0.1 -0.093 0.098
中信商银一0.12 0.04 0.08 0.042 0.068
台北商银一0.26 0.06 0.1 1 0.048 0.036
台湾银行一0.27 0.002 —0.06 0.007 —0。l
土地银行一0.27 0.02 0.0003 0.009 —0.26
合作金库一O.28 0.07 0.04 0.043 —0.29
资料来源:本研究
综合以上分析,台湾银行业之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优于大陆银行业,
流动性则差异不大,大陆银行业则以获利能力,成长性优于台湾行业。。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本研究为更进一步了解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之差异及深入探讨差异之内涵,特选
定两岸绩效杰出且具知名度之银行加以分析,大陆以招商银行行为代表,台湾则选定
中信商银,在本研究抽样银行绩效排行榜中,两者均属两岸经营绩效较佳之银行,但
其在业务上之作为及创新积极之经营风格,均为两岸投资人所津津乐道,故以此二银
行为本研究个案分析之样本。
绩效之评估,包含许多重要因素与构面,除了财务变量占有重要的角色,另外,
本研究亦希望从其它构面比较其绩效之差异性,加强评估的客观性。首先仍由财务变
量方面进行比较,以年度数据讨论。其次,则分别从经营策略、自动化程度、创新能
力及营业收入种类等方面加以比较。
第一节银行基本资料介绍
一、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为招商局出资在深圳成立大陆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初期实收资本为一亿元,1989年进行首次股份制改造,吸收中国远洋运输总公
司等六家新股东入股,实收资本四亿元,2002年注册资本达57亿元人民币。
招商银行除办理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办理国际结算、本外币贴现、外汇买卖、有
价证券代理发行、买卖及境外金融等业务,内部经营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审贷分
离制度,1995年推出卜一卡通J电子货币,集各种本、外币储蓄存款和各种储蓄种
类的存折、存单于一张卡内,发卡量已超过1,000万张,1998年2月推出卜一网通J
服务,为大陆首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此外从1997年开始亦陆续通过了ISO
9001与ISO 9002之认证,确立服务水平与质量。截至2000年6月底,招商银行在大
陆各地设有29个分支及纽约、香港代表处,营业机构网点250多个,并与世界769
多家银行建立业务关系。在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02世界1000家大银行”
中按一级资本排名,公司位列第273位。被<<Asia Finance>>(<<亚洲金融>>)评为2001
年度”中国本土最佳商业银行”。在北京大学和<<经济观察报>>联合评选出的50家
“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公司荣列第5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
的2002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序,公司名列第108位,金融企业第6位。
10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二、中信商银
该行前身为中华证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6年,至今已有三十七年历
史。其发展过程曾历经两次变革:先于1971年改组为中国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又于1992年改制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成长轨迹,正好历经了台
湾金融市场的萌芽、成长与蜕变三个重要时期,与台湾的经济脉动息息相关。
1966年,中华证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工式成立,主要业务系以证券自营商及证
券承销商之身份,参与证券投资买卖及上市公司股票承销业务,对早期国内资本证券
化、证券市场化之推动,贡献颇大。1971年,为配合国家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形成,
政府开放信托投资公司之设立,中华投资公司就在此时增资改组为中国信托投资公
司,业务领域扩展至收受各种信托资金、授信、投资业务,并经营中、长期资金之吸
收、管理与运用,充份发挥了信托、开发及投资银行的多重功能。.
为积极推动台湾,金融业迈向自由化与国际化,政府于1990年开放新商银之申
设,1991年又订颁信托公司改制商银办法。1992年,中国信托在符合改制的条件下
正式改制为商业银行,创下了岛内信托投资公司改制为商业银行的先例。
2002年,为因应台湾加入WTO后国际化、多角化金融体系的趋势,以及为提供
客户享受更完整的金融服务,中国信托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五月十七日正式成
立,初期并以中信商银为主体,之后则陆续纳入中国保险经纪人股份有限公司及中信
银综合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专业机构,预计五年内成为全球100大金融控股集
团。该行截至2002年资本额为人民币124亿元,服务据点:国内58家分行、海外据
点共60家。
由于该行在产品开发、业务绩效、获利能力等方面表现优异,不仅在商业周刊
1998年度银行服务质量调查中荣膺第一名,自1999年起每年均获得全球金融杂志
(Global Finance)评选为台湾地区最佳银行,2000年更获得该杂志评选为『亚太地区最
佳企业网络银行J及台湾地区r年度最佳银行J(Best Bank Awards 2000),2001年则
荣获The Banker杂志9月号评选为f台湾年度最佳银行J fBank of the Year for
TAJⅥ,ANJ等殊荣。
另外,2002年该行所获奖项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四月荣获FinanceAsia杂志评选
为2002年亚洲十大国家顶尖企业之一,其中该行是岛内唯一获此殊荣之金融机构;
五月荣获Global finance杂志评选为『亚洲新兴市场台湾区最佳银行J(Best Emerging
Market Bank in T缸wan);七月则荣获Finance Asia杂志评选为一r台湾地区最佳本国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银行J(Best local bank):九月荣获THE BANKER杂志评选为『2002年台湾区最佳银
行J(Best Bank in Taiwan 2002)。
三、营运概况
为了对个案银行之营业情况有一概括了解,兹将2001年,2002年之营业项目,
如存款总额、放款总额、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及税前盈余等,列示于表6.1。
表6-1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营运概况表
单位:人民币亿元,%
年度2001年2002年
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商银招商银行中信商银
项目总额市占率总额市占率总额市占率总额市占率
存款总额2005 1.4 1633 3.3 2793 1.6 1702 3.4
放款总额1391 1.2 1247 3.6 2042 1。6 1331 3.9
资产总额2663 1.4 2035 3.5 3717 1.7 2122 3.4
营业收入86.49 168 95.69 147
税前盈余20.54 22.8 25.70 37.78
资料来源:本研究
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招商银行在2001年及2002年存款总额、放款总额
及资产总额均大于中信商银,但营业收入及税前盈余则逊于中信商银,就市占
率而言,存款总额2001年、2002年招商银行为1.4%、1.6%,中信银则为3.3%、
3.4%均缓步增加;放款总额,2001年、2002年招商银行1.2%,1.6%,中信商
银则为3.6%、3.9%,两银行市占率均有增加;就资产总额而言,2001年、2002
年,招商银行1.4%、1.7%、中信商银3.5%、3.4%,招商银行市占率渐增,而
中信商银略降。
第二节财务比率之比较
一、绩效得分之比较
在本研究之实证分析得知,2001年经营绩效得分招商银行为75.8分,大陆排名
第六,两岸所有抽样银行则排名第十四,中信商银为80.5分,台湾排名第二,两岸
11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抽样银行排名第三。2002年经营绩效得分招商银行为89.4分,大陆排名第一,两岸
抽样银行排名第二,中信商银为89.9分,台湾排名第一,两岸抽样银行排名也是第
一;由上可知上述两家银行均为两岸经营较佳之银行。
二、资本适足性分析
表6.2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资本适足性比较表
分析项目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10.26 12.57
自有资本比(%)
中信商银11.23 12.58
招商银行53.22 22.18
负债净值比
中信商银lO.02 9.63
招商银行0.02 0.04
值资产比
中信商银0.09 0.09
资料来源:本研究
银行资本之主要功能在于维持存户、社会大众与政府对银行的信心,银行自有资
本愈多,表示当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时,补充损失之能力愈强,安全性愈高。
两者之自有资本占风险性资产比率皆高于8%,符合国际标准,2001年中信商银
高于招商银行,2002年由于招商银行大幅增资强必资本结构,使其比率略同中信商银。
负债与净值比率亦称为杠杆比率或负债比,主要用以衡量银行外来来资金与自有
资金之比率,可以显示银行长期偿债能力之强弱及资本结构之健全与否。此比率愈高,
银行偿债能力愈弱,资本结构愈差。反之,此比率愈低,银行经营风险愈,低安全性
愈高。2001年、2002年中信商银均高于招商银行甚多,2001年招商银行为中信银之
5倍多,2002年由于招商银行之大幅资,使差距降为2倍多。
净值资产比,主要用以衡量资产中来自自有资金比重,表示银行对债权人债权的
保障程度:此比率愈高对存款人愈有保障。2001年、2002年中信商银皆为O.09,招
商银行则分别为O.02及O.04,中信银优于招商银行。
就资本适足性而言,中信商银均优于招商银行,但是,招商银行也逐年充实资本,
不断加强中。
三、资产质量分析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表6-3招商银行、中信银资产质量比较表
分析项目年度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10.25 5.99
逾放比比(%)
中信商银2.93 2.48
招商银行58.86 69.28
备抵呆帐比(%)
中信商银46.73 63.79
资料来源:本研究
银行的主要收入系靠放款的利息收入为主,资产质量的良窳关系着银行经营的安
全性及收益性。逾期放款比率愈高,表示银行的资产质量愈差。
2001年、2002年中信商银逾放比均在3%以下,且逐年下降,可见其经营当局
在授信业务之谨慎、招商银行在2001年逾放高达10.25%,但在当局之努力下,2002
年下降了近一倍达5.99%,在逾放比率获得很大之改善,综合2001年、2002年中信
商银比招商银行拥有更好之放款质量。
备抵呆帐比系备抵呆帐占逾期放款之比率,比率逾高,表不银行逾期放款处理时,
可供备抵之金额愈高,资产品质愈佳。本项招商银行在2001年、2002年均有超过50
%之提列比率,且2002年再增提11%,中信商银则在2001年仅为46.73%,2002年
则大幅增提提达到63.79%,但仍略低于招商银行。
四、流动性分析
表6-4招商银行、中信商银流动性分析比较表
分析项目年度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0.29 0.3
流动准备比率
中信商银0.39 0.38
招商银行69.39 73.1
存放比率(%)
中信商银78.05 80.57
资料来源:本研究
流动性系指银行为满足客户提领存款之需要,在资产中提列存款准备、保留一部
分库存现金及能迅速变现之债票券等短期资产。流动性愈高则银行安全性愈高,但流
动性原则与获利性原则需加以调整配合,找到最有利的平衡点,才不会因为流动性而
影响了银行之获利。在2001年、2002年中信商银均大于招商银行,表示中信商银比
11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招商银行具有较好之流动性,以应付存款人突发之资金需求。
存放比率表示银行满足客户信用需求之能力,亦即银行将对社会大众吸收之资金
贷放给资金需求者之比率,此比率愈低,显示银行扩张信用的情形愈保守,所面临之
风险较低,且流动性愈高。2001年、2002年中信商银之存放比皆比招商银行高,且
两家银行2002年均比2001年增加。
五、获利能力
表6.5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获利比较表
分析项目年度. 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24 27
税前净利率(%)
中信商银14 26
招商银行0.52 0.47
资产报酬率(%)
中信商银l 1.45
招商银行28 10.8
净值报酬率(%)
中信商银11.62 17.23
资料来源:本研究
获利能力系指在既定之资源下(资产、净值)所创造利益之比率,2001年、2002
年招商银行之税前净利率均大于中信商银,其中2001年差距较大,前者为24%,后
者则仅有14%,2002年中信商银则快速提升获利,使得两者之差距缩小至l%,关
于资产报酬率,由于招商银行比中信商银拥有更多之经营规模资产,却比中信银更少
之获利,所以,使此比率中信商银两年皆高于招商银行且均在l%以上。
至于净值报酬率,2001年招商银行28%高于中信商银之11.62%,但是,由于
2002年大幅增资,使得此比率受到稀释,加以中信商银有7%之成长,使得中信商银
优于招商银行。
六、管理能力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表6--6招商银行、中信商银管理能力比较表
单位:人民币元%
分析项目年度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3.2 2.5
资产周转率(%)
中信商银9 7
招商银行669,300元627,000元
每人营收
中信商银2,951,500元2,583,250元
招商银行1314万l 830万
每人存款
中信商银2862万2984万
招商银行911万1338万
每人放款
中信商银21 86万2333万
资料来源:本研究
资产周转率系营业收入相对总资产之比率,2001年、2002年中信商银之经营效
益均高于招商银行,周转率相差达三倍;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银行之主要
收入来源为利息收入,而在国际利率持续下跌下,使得收入均下跌所致。
每人营收、每人存款及每人放款系评量银行对于人力之运用是否能充分发挥其效
益,在2001年、2002年每人营收中信商银大约为招商银行之4倍,每人存款及每人
放款则为2倍,显示中信银对于雇用之员工,较能发挥其效益;主要原因系招商银行
之存、放款规模虽略高于中信银,但所雇用之员工却约为中信商银之3倍,2002年
招商银行员工15,261人,中信银员工5,712人,而中信银之计算机化程度在台湾银行
业也居领先地位,此为发挥员工贡献之主要关键因素。
七、成长性
表6.7招商银行、中信商银成长性之比较表
分析项目年度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27.8 40.5
中信商银11.9 4.5
存款成长率(%) 大陆16 19
台湾4.41 2.23
招商银行24.4 47.6
中信商银5.4 6.8
放款成长率(%)
大陆11.7 17
台湾.0.8 .2.49
114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存款、放款成长率可看出银行业务拓展之成果,2001年、2002年存、放款成长
性招商银行均高于中信商银甚多,但是,由于两家银行分处于两岸不同且隔离之经营
环境,所以业务拓展之难易度均不同,在第四章提及大陆银行环境为寡占之市场属成
长型,台湾则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为成熟型,我们可由大陆2001年、2002年存、放款
成长率均在10%以上,台湾2001年、2002年存款成长率则由4.41%递减至2.23%,
放款则由一O.8%减少至一2.49%窥得此结论。
由上表可知,虽两家银行在两岸不同之经营环境,但是,其却有一共同点,既其
不管存、放款成长率均高于全体市场之成长率甚多,可见两家银行在两岸均有较好之
业务拓展能力。
由上列财务比率分析可知,就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及管理能力,中信商银均优
于招商银行,招商银行则在成长性优于中信银;其余流动性及获利能力两者差异并不大。
第三节其它非财务比率之比较
一、经营策略之比较
若以银行业务区隔产品可分为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和其它业务等三种,而消费金
融(Consumer banking)就是为消费者个人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不同于企业金融
(Corporate banking),消费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个人,不是企业或法人。当消费者生活
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消费金融产品就会产生强烈需求,面对市场的变化银
行业者是否能对家庭单位提供适当之金融商品即成为重要的业务重点。强调高质量服
务、重视消费金融市场,不但可增加银行业务的获利来源,当景气不好坏帐率偏高的
时期更可避开企业放款风险集中的倒帐风险,藉由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已达到风险分散
之目的。李舒钧(民89)指出,早在1970年代开始花旗银行即渐渐重视消费金融业
务,在当时仍以企业金融业务为导向的年代,社会普遍尚无此观念,消费金融商品的
替出是—种创举,而消费金融事业务获利确实是花旗银行主要获利来源,且比重年年增加。
表6.8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贷款结构比较
2001年2002年
分析项目年度
金额比率金额比率
招商银行1,290 93% l,838 91%
企业贷款
中信商银732 59% 723 54%
招商银行101 7% 204 9%
个人贷款
中信商银515 4l% 609 46%
115
资料来源:本研究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由两个银行之贷款结构分析,2001年招商银行企业贷款占93%,个人贷款刖仅
占7%,2002年,个人贷款略为上升至9%;中信商银2001年企业贷款占59%,个
人贷款则占4l%,2002年个人贷款则上升至46%,拉近和企业贷款之差距。
两岸银行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比率之差距,除了金融环境之影响外,另外也在于
银行本身之经营策略:大陆个人房贷市场起步较慢,且消费者更换贷款银行并不容易,
使得二手房市场并不活络,大大影响房贷市场之发展,另外,个人信用贷款也由于缺
乏整体信用制度之建档,无法取得正确之个人信用资料,大部分银行均望而却步,使
得整体个人贷款受到限制。中信商银鉴于个人消贷市场是银行获利之来源,大力推出
新产品拓展消贷市场,如率先在台湾推出ARMs指数型房贷,获得市场认同,使得
该行房贷市场市占率迅速扩大。
消费性金融业务可概分为二大类,消费性贷款及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方面在
大陆属萌芽阶段,截至2002年底共发卡2,305万张,在台湾信用卡发展几十年,已
成为居民日常购物消费之必需品,至2002年止,共发卡5,688万卡;招商银行也在
近几年,发展信用卡业务,2002年共发卡25,863张;中信商银发行信用卡已三十余
年,至2002年止共发卡497万张,为岛最大发卡银行,因此,信用卡业务收入,成
为仅次于利息收入之最大收入来源。
二、自动化服务比较
科技是199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力与获利率的关键因素,藉由信息科技的辅助,
银行可以增进作业效率,降低营业费用,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改善顾客服务质量,进
而提升银行经营绩效。俞海琴与李绍壁(1996)探讨在当前银行市场结构下,各银行信
息科技之采用对经营绩效之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自动柜员机之数目与计算机化水平
对增加存款市场占有率有显着贡献,显示信息科技之采用行为,确实对于银行业之经
营绩效与市场结构产生正面影响。巫坤宪(1998)指出,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所结合而
成的电子银行是提升银行服务品质的一个有效工具,其研究结果发现,电子银行业务
(包括ATM业务、网络银行业务)使用频率与顾客对银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成正相关。
许多银行鼓励顾客多使用银行提供的科技设备,少使银行的人力资源进行交易,
藉以降低成本。根据美国Gemini顾问公司估计,若银行使用服务达到经济规模界临
界点时,网络处理每比交易成本仅为O.0l美元,透过信用卡为O.18美元,自动柜员
机(ATM)为0.26美元,电话银行为O.34美元,但若透过柜台人员处理,则每比交易
的成本高达1.07美元,柜台人员处理交易成本比ATM的方式高出4倍,比网络银行
11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高100倍,显见银行自动化设备之使用对其经营成本之降低,经营效率之提升有相当
大的帮助。台湾江怡慧亦针对银行各服务渠道之成本效益作一分析(如表6.9),亦证
明自动化不但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银行服务质量。
自动柜员机(ATM)的设置,不但增加银行服务的范围、亦延长银行服务的时间,
让客户拥有提领现金的方便性,也减少其身上留存太多现金的风险,而且可降低客户
至银行柜台提领现金的高昂作业成本。截至2002年,招商银行金融卡共发行
22,139,281张,ATM数量为1240台,中信商银发卡量为3,706,241张ATM数量1400
台,相较于发卡量中信商银拥有更多之ATM数量供存款人使用,使得大部份易透过
ATM完成,这正可解释中信商银之员工效益大于招商银行之原因。
表6-9银行各种服务渠道比较表
项目传统银行ATM 电话语音银行网络银行行动电话银行
建置成本包含房租租包含硬件及软件成较ATM为低最低同电话语音银银
金、装潢、计本、运补钞、保险行
算机设备、人等,成本较传统银
事成本等,建行为低
置成本最高
服务范围银行地理位设置地点附近之本限制本行客户只要能连上限制本行客户才
置附近之客行或他行客户才能使用因特网,皆能使用
户为潜在客户
服务方式面对面双向单向服务单向服务透过计算机透过手机做双向
服务做双向沟通沟通
服务时间9:00~15:30 24小时24小时24小时24小时
(多数)
收益来源存放款利率跨行手续费手续费主要为手续主要为手续费
差、服务手续费

平均母笔约新台币33 约新台币7元视使用情形而约新台币约新台币10元
交易成本元定0.5元
安全性人为操作、强金库遭破坏盗取、人为盗用密码交易数据遭人为盗用密码转
盗、窃取运送钞票时遭劫、转帐劫、主机数帐、交易数据遭
机械故障据遭破坏劫、主机数据遭破

117
资料来源:产业金融第110期,第32页。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三、业务创新之比较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指出,企业唯有重视创新与创业精神,才能再创企业生机;
无论是社会或经济,也无论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私人企业,都需要创新与创业精神。
现代消费者的嗜好、科技技术与市场竞争都是瞬息万变,抱守现有的产品而不知突破
创新,终将被时代所淘汰,银行唯有主动寻找新产品的开创,才能一直取得领先的地位。
招商银行在大陆银行业中,是致力业务创新最积极之银行。
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的”一卡通”被同业誉为国内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方面的一个
创举。1996年在国内率先实现储蓄全国通存通兑,同年又推出IC卡变码印鉴,实现
了公司业务通存通兑,并于1998年2月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网上
银行业务的银行i同年,招商银行又开通了A T M机全国通兑网和POS机全国消费
网,形成了现代化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1999年,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自
动网上银行服务,建立了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
上支付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网络银行服务体系。
其次,招商银行也推出亚太地区首张理财白金卡一白葵花卡,其享有七项尊贵服
务特色:1.”一对一”的理财顾问。2.优越专属的理财空间。3.丰富及时的理财信息。4.
特别享受的超值优惠。5.一路相伴的全国漫游。6.精彩纷呈的理财套餐。7.方便到家
的服务渠道。
中信商银在台湾亦是业务创新最积极之银行,在企业金融方面,推出『全方位企
业网络电子平台j在明确了解企业客户需求后,针对企业金流需求所提供之完整服务
方案;本平台以交易性金流服务为主轴,结合企业端ERP系统,再针对供应链、配
销链及M R 0不同之需求作产品整体规划设计。含括的功能有:企业网络银行、企业
易付款、企业简易贷、企业易收款、网络采购卡⋯等多项服务,是一个提供企业在现
金管理、外汇交易及财务管理上最方便的平台。
在个人金融也推出许多新商品:
在自动化通路方面,持续深化银行业与连锁零售商店之策略联盟,截至2002年
底止,全省7.11超商内自动柜员机已铺设306台,促使本行的服务密度更加绵密。
该行于2002年三月初率先推出ARMs指数型房贷,将房贷利率透明化,开创房
贷的新纪元,也使得该行房贷市占率迅速扩大,市场排名由2001年底排名第八名,
进步至2002年十月底的第四名,后续并推出f优质客户利率回馈方案J,以持续不断
地提供创新服务i保持该行在房贷市场中之优势。.
118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六章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行个案研究
为提供顾客更方便、快速的贷款服务,于2002年一月更首创全年无休的自动贷
款(ALM)服务,强调民众三十分钟快速核贷,打破消费者贷款需向银行亲自洽办的传
统习惯,提供了消费者另一项便利的贷款管道,提供顾客朝九晚九全年无休的贷款服
务,创业界之先河。
四、营业收入之比较
表6.10招商银行、中信商银营业收入比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01年2002年
招商银行中信商银招商银行中信商银
8.052 13,001 8,859 11.208
利息收入
(93.1%1 (77.2%) (92.6%) (76%)
462 1,886 533 2,193
手续费及佣金
(5.3%) (11.2%) (5.6%) (14.9%)
134 l,950 177 1.341
其他
(1.6%) (11.6%) (1.8%) (9.1%)
营收总计8.648 16,837 ,569 14,742
资料来源:本研究
比较招商银行与中信商银之收入结构中,招商银行之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即占
90%以上,而手续费收入仅占5%左右,在逐渐自由化之大陆金融环境,招商银行必
须渐分散收入来源,才能确保其获利地位;中信商银利息收入占70%左右,手续费
收入则占10%左右,且逐年上升中,这正是其维持每年获利能力不坠之主因。
11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
一、两岸金融发展之演进及现况
1.由两岸之M2/DGDP可以了解金融深化之程度,从1998年至2002年,台湾皆比
大陆高,说明台湾金融深化之程度高于大陆。
2.台湾直接金融之比例高于大陆许多,说明台湾银行业之业务竞争除了来自同业
外,也受来自直接金融业者之威胁,大大地阻碍了各银行存、放款业务之发展,大陆
银行业则主要来自同业之竞争。
3.两岸金融市场之情况,台湾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之发展已届成熟,
各项交易制度均己完善建立,商品也具多样化,除适合法人参与外,并也有许多个人
加入。大陆金融市场属初萌芽阶段,货币市场商品较少,且以金融法人交易为主,资
本市场虽有个人参与,但市场易受人为控制,外汇市场则因外汇管制,交易空间不大。
·二、两岸银行业发展之现况
1.大陆及台湾之金融管理当局均进行各项改革,使银行之经营更趋健全,唯台湾
起步较早,且大幅开放民营及外资银行竞争,使得银行业有更多之学习及自我调整之
机会。
2.我们可由市场前四大银行之存款、放款、资产占有率了解,大陆属寡占阶段,
而台湾则为完全竞争阶段,可见台湾银行业者,面对更大之市场竞争。
3.两岸银行业者同样存在逾放率过高之问题,对于解决此情况,台湾主管机关及
业者显然比大陆更积极,也已有明显成效产生。
4.大陆银行业对于计算机化之推展,虽不遗余力,但受制于整体信息环境不完善
及自身数据整合未完成,所以导致成效有限;对于,消费者贷款,则在于个人历史信
用数据未建立,征信不易,使各银行,望而却步。
三、两岸银行经营绩效之比较
1.两岸公、民营银行之排名
A.2001年依经营绩效得分排名如下:
台湾民营>大陆民营>台湾公营>大陆公营
12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且台湾银行平均>大陆银行平均
B.2002年依经营绩效得分排名如下:
大陆民营>台湾民营>台湾公营>大陆公营
且台湾银行平均>大陆银行平均
2.两岸各银行之排名
A.2001年大陆排名前三名为民生银行、福建兴业、浦东银行、末三名为农业银
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台湾前三名则为世华银行、中信商银、富邦银行、未三名则为合作金库、彰化银
行、日盛银行。
如果将两岸银行综合排名,前五名中,有三家为台湾业者,二家为大陆业者,末
五名中,除一家属台湾外,其余四家均为大陆业者。
B.2002年大陆排名前三名为招商银行、浦东银行、民生银行,末三名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广东发展。
台湾排名前三名为:中信商银、台新银行、建华银行,末三名为华南银行、彰化
银行、世华银行。
如果将两岸银行综名排名,前五名有三家属台湾,二家属大陆,末五名一家为大
陆,其余四家属台湾。
3.两岸各项财务比率之分析
台湾银行业之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较优于大陆银行业,流动性则两
岸业者差异不大,大陆银行业则获利能力、成长性优于台湾银行业。
四、招商银行及中信商银之绩效比较
1.依各项财务比率分析,中信商银在资本适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较优于招
商银行,招商银行则在成长性优于中信商银,其余流动性及获利能力则不分轩轾。
2.如果以非财务比率分析,中信商银不管在经营策略、自动化服务、业务创新及
营业收入均比招商银行佳。
第二节建议
依据本论文之研究结论,兹对两岸银行业之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若干建议,供两
岸主管机关及银行业者参考,具体建议如下:
一、大陆银行业之发展趋势建议
12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1.加速处理不良资产,强化信贷管理
四大国有银行目前不良贷款比率为21.41%,为避免道德危险,中国人民银行研
究局局长谢平于2002年3月表示,未来不能只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来改善资产质量,
需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依法清收到期资产和逐步核销坏帐,使不良货款比例平均每
年下降约3%,确保到2005年底达到15%左右。财政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金
融企业营业税率从2001年起至2003年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从8%降低到5%,增
加用以冲销呆帐的准备金,贷款利息逾期90天以上(原为180天),无论该货贷款本
金是否逾期,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不在记入当其损益,在外表核算,实际收回时再记
入损益。
原卜一逾两呆J分类管理,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
呆滞、呆帐四类,是一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不能适应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需要。
为改进贷款的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发出
『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J,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各类银
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有利银行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
出现的问题,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监管贷款质量,使银行能及时
采取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
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管理(其中后三类
称为不良货款),除提列普通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
引J,各行应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根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提列贷款损失准备金
(专项准备金),划分为关注类的贷款,提取比率为2%,次级类贷款为20%,可疑
类贷款为50%,损失类贷款为100%。
未来降低不良放款之方法,除了银行管理当局应审慎评估新贷放款,减少不良放
款外,放款之贷后管理也很重要,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贷款,速谋对策;其次,政府应
对银行现有之不良放款限期改善,鼓励银行一次性大金额打销呆帐。
2.配合BIS新版资本适足率的实旌,改善自有资本不足问题
自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银行的资本适足率虽有大多数银行未符合
标准,但银行业普遍提高盛多,无疑是银行监管的一大进步。随着银行业以及金融市
场的不断发展,除信用风险之外,银行在现今的业务经营与管理中还存在大量的其它
风险,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等,威胁到银行
的安全与稳定,而原协议仅仅集中于信用风险,已有明显的不足。随着科技的进步,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风险管理方法日趋复杂,许多银行纷纷采用计量分析,大量引入数学模型,其中具代
表性的有VaR(Value-at-Risk)、CreditMetrics以及CreditRisk等。新金融商品不断推
出,广泛的被用来扩大收益来源、减轻风险,甚或规避监管,逐步演变成新的风险源,
银行财务报表因此而变得愈来愈晦涩难懂,表内业务纷纷走向表外。此外,金融业务
也正日趋整合,银行、证券、信托与保险的传统界限逐渐模糊。由于银行业与金融市
场的发展,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备受挑战,监管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多、方法不
断调整。而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断复杂的银行风
险结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更加严格的银行监管。有鉴于此,BIS制定了新版的
资本适足率规定,预计在2006年实施。
新版BIS资本适足率公式如下:
BIS RatioIl_ 全坚塑奎二窒奎壅堕堕望
作用风险加权风险性资产+(市场风险应计提资本+营运风险应计提资本)×12.5
新版中的资本及8%的资本适足率同原协定,风险加权资产除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外,还有资产风险与营运风险加权资产。为使最低资本需求充分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
提高资本适足率的风险敏感度,有多种方法可提供银行选择如下所示:
风险类别
信用风险营运风险
标准法基本指标法


基础内部平等法(Foundation IRB) 标准法
高级内部平等法(Advanced Il氇) 内部衡量法
为鼓励银行采用较为复杂的风险计算方法,因此,使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最
低资本需求也不同一方法越复杂,最低资本需求越低。
(1)信用风险
有标准法、内部平等法一Intemal Ratings Based(又分为基础及高级内部评等法)
等计算方法。
A.标准法:
参考外部信评机构等评等,较具风险敏感度,将银行的信用风险依授信对象划分
成十二类,风险权数分为0%、20%、50%、100%及150%五等级;在担保品的评估
上,新版标准法较有弹性,增加担保品如是符合规定的证券时,可减低信用风险。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B.内部平等法:
银行的风险将被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的风险要素一般都构成于三个
关键因素,分别是到期日(Maturity),倒帐概率(Probability ofDefault,简称PD),
及倒帐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简称LGD)。采用IRB法的条件包括:(1)银行
需符合主管机关健全监理的标准,(2)企金授信,依客户别评等,评等等级至少须分
8等以上;个金授信则以贷放交易种类别来计算信用风险。(3)至少需有5年的授信
数据库。IRB法可使银行采用内部建立的自有评估模型作为计算信用风险的依据,担
保品的评估较新版标准法宽松,计算而得之整体信用风险亦较低,而且可与授信的核
准、加码、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分析及绩效评估作密切结合,使银行作有效的资产组合
及管理,将BIS Ratio风险控管的精义落实在整个授信过程。
(2)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系指如当机、数据记录错误或诈欺所造成的损失风险,有三种计算方法
可供选择。1.基本指标法:以单一的指标来衡量银行全部的营运风险。2.标准法:将
银行作业分类为企金或个金,先决定作业指针,再给予固定的权数,分别相乘后加总。
3.内部衡量法。可依据内部数据对营运风险的监管资本需求进行自行测算。
依本研究之可知,大陆银行普遍存在自有资本不足之问题,因此,提高国内商业
银行资本充足率,应从两大方面入手:
A.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充资本金是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条根本途
径。如何补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国有商业银行在财政有能
力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拨付一定的资本金:也可以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筹资,然后拨
付给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则可透过公开募股方式增资,充实资本。
B.通过改善资产构成比例。降低资产风险,来缩小风险权重资产的数量。各银行
应加强资产风险管理,控制问题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降低风险权重资产数额,
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其次,应开拓商业银行的投资途径,实现资产多元化,
为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分散提供保障;最后,各银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产构成比例,
使结构更为合理。
3.发展中间业务
近年来大陆商业银行逐渐了解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逐步将中间业务作为与资
产负债业务并重的一大主业来经营和管理,1978年商业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
比重平均不到l%,至2000年底,该比例已达7%左右。各行以传统的中间业务(如
124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结算、代收付、银行卡等)为基础,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其它类型的
中间业务,透过革新服务手段,改进经营方式,金融商品、服务不断推陈出新,由原
来的单一结算方式向电子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新业务发展。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到2000年底该行已开放各项中间业务种类达261个。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商
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即代理、中介业务,商业银行利用现有的机构、人力、技术、
设备等资源,开展信托业务、代理现金管理、收付业务,代理投资理财和经济信息咨
询业务、住房买卖等中介服务。二是商业银行的担保业务,即银行受委托人的要求,
作为担保人向合同地受益人出具书面担保,保证对委托人的债务获应履行的合同义务
承担损失的赔偿责任,如商业银行对客户偿还贷款、汇票承兑等。三是商业银行贷款
承诺业务,包括贷款限额和透支限额、循环贷款承诺、发行商业票据等。四是金融工
具创新业务,银行因投资者规避风险以及流动性与收益性的需要,创造各种新的金融
工具,例如货币交换、利率交换、金融期货、选择权等。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主要仍局限于技术层次较低的传统结算和一般中介及代理业务,而层次较高的咨询
类、承兑类、管理类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则才在起步阶段。政府虑放宽银行桨旃
之限制,鼓励银行多阴我中同桨耪商品,增加放款以外之管桨收入。
4.发展网络银行
1998年以前,是大陆网络银行萌芽牙期,只有少数银行设立网站,提供银行信
息及帐务查询。1998--99年,网络银行快速发展,大多数银行已设立网站,进行网
上形象宣传和业务推广,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少数则发展较好,已有往
上交易服务,2000年以后,网络银行进入全面性发展,功能进一步完善。网络银行
开始全面支持各类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并以银行业务品牌方式经营。以招商银行为例,
1997年4月,银行正式建立自己的网站,是大陆第一家上网的银行,推行网上个人
银行业务,功能则限于银行信息发布和帐务查询,无法进行交易;1998年2月,推
行网上银行卜一网通J,成为首家推出具支付功能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网上个人银
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网络银行服务体系,1999年
11月,人民银行批准该行成为首家从事在线业务的商业银行;卜一网通j无论是在技
术的领先程度或是在业务量方面均在大陆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一在网上个人银行
业务方面,诸如搜狐、新浪、8848和南方航空等80%的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将卜一网
通J列为首选或唯一的网上支付工具累计在B2C方面已超过30万个客户;另外在网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上企业银行方面,交通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朗讯科技和海尔等众多政府单位和知
名企业均使用招行上网企业银行进行财务管理,交易金额超过了10,000亿元人民币。
由政府出资设立银行间之信息服务单位,解决银行信息横向沟通之管道,使网络银行
之功能更加齐备,才能加速网络银行之发展脚步。
5.开拓消费金融
2001年底,中国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12,000万亿元,较上一年底增加
11.6%;各类消费货款余额达6,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755亿元,成长幅度高达65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5,598亿元,比率占消费贷款的80%,比上年增加2,282
亿元,占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20%强,银行汽车货款余额则有436亿。
中国大陆发展消费信贷起步很晚。1984年首先开办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986年
开办信用卡业务,但消费信贷占国民支出比重小,业务发展相当缓慢。随着经济的发
达,国民收入提高,个人消费需求增加,政府以各种政策鼓励人民消费,消费信贷开
始增温,银行顺势推出新的信贷商品。1997年发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
法j,住房信贷有了明确的政策规定,1998年发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j及r汽
车消费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J,1999年的r关于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J,
允许所有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扩大消费领域,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商品,成为
银行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转折点。至2001年底,消费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率为
6.24%,与西方国家的20%.30%相比,未来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目前中过大陆消费信贷仍存许多问题,包括:(1).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银行仍
无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无法正确评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绝对信贷的拨放。(2).消
费者认知程度和信心不足:消费者仍然存在”量入为出论”、”无债一身轻论”、”借债
不光彩论”等传统的消费观念,加上收入偏低、缺乏稳定,对消费信贷信心不足,收
入以储蓄作为第一选择。(3).消费信贷办理手续繁琐:办理住房贷款的时间至少一个
月,汽车贷款也要10到15天,周期太长,而一些商场尽管积极尝试信贷消费,因手
续复杂,很难为多数消费者接受。(4).缺乏完善的消费信贷抵押担保制度的不完善,
常有抵押物不足或处置困难的情形造成银行贷款损失。(5).缺乏适合个人消费信贷的
商业保险制度:使得银行面临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借款人偿还能力下降而无法得到清偿
的风险。(6).银行的信贷结构不合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体,其内部的
制度设置重对公业务,轻对私业务;重生产支持,轻消费支持,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需要。(7).运用信用卡透支限制多:银行信用卡透支限额从原来的金卡10,000、普通
卡5,000元,提高到同一持卡人单笔透支发生额单位卡不得超过50,000元,个人卡不
得超过20,000元,但仅适用于”贷记卡”,而目前各家银行的信用卡绝大多数都是,,准
贷记卡”;各商业银行和特约商店的POS机(销售点终端机)不能跨行交易,购物必
须在各银行指定的POS上刷卡,造成不便。为大力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唯有政府及
银行协力解决上述之问题。
6.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
(1)分业经营的原因
80年代中期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
资等业务,实行混业经营。但当时商业银行自身缺乏应有的自律和风险约束机制,中
央银行监管能力不强,结果加速了风险的积聚,催化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
成,给银行带来大量的不良资产。国务院于1993年12月25日作出了r金融体制改
革的决定J,对金融业进行整顿,提出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构思。1995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j和f商业银行法J公布,法律上确立保险、证券、银行和信托
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1998年人民银行将对证券和保险公司的监管权
分别移转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2003年将银行
业移转给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形成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
(2)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现况
为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及加入WTO的需要,金融管理当局己适意到此一问题的
严重性,陆续推出改革措施改变目前金融业绝对分业的局面,为混业经营铺路:批准
保险公司可购买AA+以上的部分中央企业债券;允许中资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
业市场进行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业务;颁布f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
规定J、『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J,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可进入
全国银行同业公司,从事拆借、购买债券、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业务;保险公司可透
过购买投资证券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J允许证
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目前混业经营过度的
情况有:
A.金融集团相继出现,集团内部多业并存
2000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面收购友联银行,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将其更名为
12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在香港收购了东亚证券,建立工银东亚。中国光大
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家金融机构: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
股权,拥有香港上市的三家上市子公司:光大股控、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与加
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组建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发展成为有
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托投资和证券等多元化业务的控股公司。
B.银行业与证券业联盟
目前银证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a.银行可经营部分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包
括代理发行、兑付、承销和买卖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财务顾问、项目融
资、代客理财、咨询服务、出租保管箱、代收代付、委托贷款、以资抵贷再回租等。
b.银行对债券商提供融资便利。券商可进入银行间同业拆款市场与国债回购市场;银
行可为证券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和清算代理服务。c.银证转帐业
务。d.新股验资和交易保证金存管。e.银行通过证券市场筹借自身的资本金;实行存
款工具证券化,即从一般性存款转化为功能性存款,如通过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务,可
使银行负债来源多元化,提高其稳定性。£其它方面合作。如定期交流研究成果、人
才资源共享、基金托管、信用评级等。
C.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逐步介入保险市场
业务合作方式包括:a.银行和保险交互营销,共享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b.在电
子技术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系统完成资金的快速划拨。c.通过同业拆借、债
券回购、国债买卖等方式在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融通资金。d.保险公司为银行产品如
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提供保险服务银行代收保险费、给付保险金。e.合作
发行银行保险联名卡,实现一卡多用。£银行与保险在业务产品开发、培训、综合咨
询服务、投资理财等方面进行交流。
D.保险业介入部分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
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国债的承销和买卖,可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从而介入证券市场。
部分保险公司推出”投资型”保险,如投资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等,其
中平安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保险还允许投保客户以保单价值质押向保险公司借款,在
某种意义上涉足了银行的传统业务。
E.银行与基金机构的业务合作
主要是基金托管、银行验资和资金清算。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由分业经营转化为混业经营应该是一个逐步过度演变的过程,当经济市场化程度
较高、金融法制和金融安全网络较健全的情况下,未来实行混业经营将是必然的选择。
7.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实施股份制有利于解决资本金补充,理清产权有助于重建控制权结构,降低代理
费用,改善公司管理。改革的步骤,必须先完成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股份制,最后朝向
上市努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将可提高其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因此,股
份制改造的一个重点是积极引进机构投资者,改善目前股权结构单一状况。
二、台湾银行业发展趋势建议
台湾金融市场规模有限,但银行家数过多,以从事传统的存放款业务为主,业内
竞争激烈,又面临证券公司、票券金融等其它直接金融的挑战,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
不景气,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为扭转劣势,自2000年起政府相继制定和修正相关金
融法规,进行松绑及改革措施,包括2000年的r金融机构合并法J、『信托业法J及
『银行法修正案J,2001年的r金融六法J一『金融控股公司法J、f票券金融管理办
法J、『金融重建基金设置及管理条例J、『保险法修正案J、『存放保险条例修正案J及
f加值型及非加值型营业税法修正案J,希望能处理逾期放款问题,加快金融业整合
及转型步调,健全金融体质。银行业者本身也积极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研拟因应策略,
调整组织结构及业务经营。
1.金融机构合并与跨业经营
根据2001年7月The Banker杂志的统计,台湾银行第一类资本排名进入世界前
1000名共有38家,最大者为排名102的台湾银行;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方面,高于
5%仅有6家,银行规模普遍不足,加上以往业务范围的限制,使银行业无法提供完
整的金融服务。在金融机构合并法(同类合并)及金融控股公司法(异业结合)相继
通后,许多金融机构己陆续或计划转行为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同业或异业结盟,期能
提升经营绩效,达到规模经济及范畴经济。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己成立即筹设中的金控公司不下二十家,似乎未改过去的竞
争形态,市场供给者数量并未减少,以台湾的市场规模,财政部认为未来金控公司适
当的家数是在十家之内,雷曼兄弟亚太区投资银行负责人林奇(Philip Lynch)曾在
一场演讲中谈到,适当的家数为5家。因此,现今的整合只是一个开端,未来金融业
应会有许多更大规模的购并与结盟。
129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表7.1 14家获准设立之金融控股公司单位:台币
金控公司企业群资产(亿元)
华南金控华南银行、永昌证券12,306
国泰金控国泰人寿、群益证券、汇通银行、东泰产险10,902
中国信托金控中国信托商银行、中信银证券8.104
富邦金控富邦产险、富邦人寿、富邦银行、富邦证券4,509
建华金控华信银、建弘证券、金华信银证券3,475
中华开发中华开发工银、菁英证券1.901
第一金控第一银行、太祥证券、明台产险12,280
交银金控交通银行、国际证券5.653
台新金控台新银行、大安银行、台证证券5,540
新光金控新光人寿、力世证券5,066
玉山金控玉山银行、玉山票券、玉山证券2,598
日盛金控日盛证券、日盛商银2,059
复华金控复华证券、复华证金675
国票金控国际票券、协和证券及大东证券298
资料来源:中国两银月刊,2002年1月号,P28
2.积极处理逾放
逾期放款金额庞大、逾放比率居高不下,且备抵呆帐提列不足,将影响国内银行
业资本适足率及金融体系之稳定,当局于1999年提出『加速银行转销呆帐办法j,要
求各银行在2003年7月前将逾期放款比率降为2.5%,并将金融业营业税由5%调降
为2%,作为银行打销呆帐。而根据金融机构合并法第十五条,成立以收购金融机构
不良债权为目的之资产管理公司(Assets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为AMC),明
定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之方式,目前由全国银行公会设立之台湾金联资产管理公司
(Taiwa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为TAMCO),华信银行与众信联合会计
师律师事务所投资成立的诚信智胜资产管理公司(Multi Win Assets Management
Co.,Ltd.),及中华开发资产管理公司,另外,华侨银行与奇异资融、华南银行与雷曼
兄弟,均计划以不良资产作价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依据r公正第三人认可及其公开拍
卖程序办法J成立台湾金融资产服务公司(Taiwan Financial Asset Services Company,
简称为TFASE),担任公司第三人,建立金融不良资产之评价机制,执行抵押不动产
公开拍卖工作,可加速拍卖案件之进行,提高不良债权处理之效率。
3.推动金融重建基金机制,加速处理问题金融机构
2001年7月制定f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设置及管理条例J,其目的为处理经营不
130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善之金融机构,以稳定金融信用秩序、改善金融体质、健全金融环境。基金设置期间
为三年(即2001年7月10日至2004年7月10日止),经立法院同意后得延长一年。
基金规模为1400亿元,经费来源主要为2002年至2005年金融营业税2%的税收共
1200亿元、及存保调保费十年内增加的保费收入200亿元。适用之对象为具有以下
情况的经营不善金融机构:(1)调整后净值为负数者(2)无能力支付其债务者:(3)
财务状况显着恶化,经主管机关认定无法继续经营者。适用之范围中央存款保险公司
依存款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现金赔付、移转存款、提供财务协助促使要保机构
合并停业机构、以存保公司名义暂行承受并继续经营等四种方式处理)、第十七条第
二项前段(存保公司派员进行辅导)规定办理时,可申请运用本金,全额赔付经营不
善金融机构之存款及非存款债权,不受存保条例第九条有关最高保额(存款本金100
万元)及第十五条第二项、第十七条第二项但书有关成本应小于现金赔付之损失之限
制。金融重建基金以处理基层金融机构为优先,得委托中央存款保险公司依下列方式
处理经营不善金融机构:(1)赔付金融机构负债,并承受金融机构资产及标售处理该
资产;(2)赔付负债超过资产之差额:(3)以特别股方式入股金融机构。未来处理的
基本原则,为安定金融秩序,使社会成本至最低,并以『金融服务不中断j、『确保存
款人权益J为重点,在基金存续期间,保障存款人之全部存款。
依据金融重建基金条例,金融重建基金管理委员会在2001年8月16日进驻监管
净值已呈负数的三十六家基层金融机构,其后由十家银行接管,基金依法应赔付的金
额为773亿元。金融重建基金金额目前只剩600多亿元,仍有多家基层金融机构待处
理,再加上中兴银行及高雄企银,基金规模明显不足,为筹借财源,财政部规划在延
长六年的金融营业税征收期间,将税率二%的金融营业税征收期延至2011年,RTC
规模可达三千两百亿元。
原本三十六家有问题基层金融机构,利用RTC机制处理后,再由十家大型金融
机构概括承受,问题已大致解决。体质较佳的一百二十多家农渔会信用部,将组成全
国农业银行,部分信合社研议转为区域商业银行,剩下经营不善的农渔会信用部,财
政部规划将其邮储化,只承做会员小额信贷等业务,不能做大额的放款,更次之者,
则并进其它机构。
4.订定f金融预警制度J,建立『立即纠正措旌J
财政部将订定『金融预警制度J,以银行的资本适足率为标准,明定规定低于一
定资本适足率的银行,将受到不同处分。中央存款保险公司也多次建立『立即纠正措
13l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施J(Prompt Corrective Action--PCA),由监理机关按照金融机构资本适足率的高低,
而采不同程度的金融监理措施,以及早矫正金融机构之缺失,预防金融危机之发生。
目前在银行法及相关子法中有立即纠正措施的相关规范。银行法第四十四条中规
定,银行自有资本与风险性资产之比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实际比率低于规定标准
之银行,主管机关得限制其分配盈余并为其它必要之处置或限制,其办法,由主管机
关定之。依此制定f银行资本适足性管理办法j,其措施有:
资本适足率强制性措施选择性措施
<8%且以现金或其它财产分配盈主管机关得命其提报增加资本、减少
≥6% 余之比率,不得超过当其税风险性资产总额之限期改善计划。
后净利之20%。
<6% 盈余不得以现金或其它财主管机关得视情节轻重,为下列之处
产分配。分:
1.限制给付董事、监察入酬劳金、红
利及马车费。2.限制依本法第七十四
条、第七十四条之一或其它法令规定
之股权投资。3.限制申设分支机构i
4.限制申请或停止经营将增加风险性
资产总额之业务。5.令银行于一定期
间内撤销部分分支机构。
在强化处理问题金融机构方面,银行法第六十一条之一规定银行违反法令、章程
或有碍健全经营之虞时,主管机关得予以纠正、命其限期改善外,并得视情节之轻重,
为各项处分措施:第六十二条,银行因业务或财务状况显着恶化,不能支付其债务或
有损及存款人利益之虞时,中央主管机关得勒令停业并限期清理、停止其一部业务、
派员监管或接管、或为其它必要之处置,并得洽请有关机关限制其负责人出境,中央
主管机关于派员监管或接管时,得停止其股东会、董事或监察人全部或部分职权,逾
期未经核准复业者,应撤销其许可,并自停业时起视为解散,原有清理程序视为清算;
第六十二条之一至九等相关规定。存款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至第十六条则规定,要保机
构经营主管机关勒令停业时,中央存款保险公司之相关处置措施。第十七条规定对业
132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务经营不健全之要保机构进行辅导。
未来台湾应参考美国经验,在全额保障期限届满前(及金融重建基金存续其届满
前),规划实施PCA,明定金融机构资本降至一定比率时,监理机关即可分别采取不
同的措施,及早导正金融机构的缺失,遏止其过度承担风险,以维护金融体系之健全。
并建立以资本为基准的退出市场机制,明定金融机构退出市场门坎,对于丧失清偿能
力的问题金融机构,在净值还是正数时,即予以处理,可节省大量成本,维护金融安定。
5.开拓消费金融,提高费用收入比重
根据台湾中央银行统计,2001年,2002年金融机构放款成长率均为负成长,银
行传统存放款业务空间遭受压缩,各家银行纷纷重新调整经营脚步,寻找适合本身利
基的市场,转向消费金融、个人理财及资产管理的领域,以增加非利息收入,例如将
传统存款、外币资产与选择权结合,不仅可有定存利率,又可享有外币升值的获利;
此外,各银行并加强代销基金、保险等业务,提高手续费、管理费用收入;另有多家
银行,主打信用卡及小额免担保信用贷款,这种业务其利率常高达10%以上,和一
般放款相比有较高利润;针对利润贡献度高的VIP级客户,各银行多设有专门部门,
提供更尊贵礼遇的各种理财顾问服务,以吸引这类客户。
6.创新产品,顾客导向
华信银行于1999年推出[-MMA投资管理账户J,针对账户过多、无法有效管理
的投资人而设计,在市场上大放异彩。[MMA J即Money Management Account之缩
写,结合存款、自动化交易、理财型房贷、基金投资、股票投资及信用卡为一体,投
资人可将存款账户与证券公司证券户、银行代收付出交割专户结合,从事股票及基金
投资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账户之自动化交易功能代缴费(税)、贷款、信用卡并处
理定期定额基金扣款及电话转帐、ATM交易等,提供投资人一个兼具投资理财及经
常性收支管理的账户,使投资理财更为得心应手。其后各银行纷纷跟进,如联邦银行
推出智慧理财账户UMA项目、大众银行推出e.account账户、玉山银行推出ESA理
财账户、富邦银行推出一本万利账户⋯⋯等整合型账户。最近,中国信托商业银行预
定推出『定储利率指数房贷J商品,有别以往房贷利率以『基放定率J为基础,‘改以
定储市占率前十大行库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平均固定利率为基准。自2000年底以来,
央行连续十二次降息,一年期定储利率只剩2.3%。但基放利率高居不下,新银行平
均基放利率几乎都在8%以上,僵固不化的基放利率,让房贷利率依旧维持高档。因
133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此,中信银这项商品被视为改革房贷利率的重要突破,房贷利率也渴望与基放利率脱
离。在未来,各种以消费者为导向,迎合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势必会陆续推出。
7.品牌营销
银行吸收存款、提供贷款,作为金融中介,有创造信用的功能;民众透过银行,
支付各种款项;银行也销售各种金融商品,提供投资理财服务。扮演这样的角色,因
此,银行的信誉显得格外重要。在众多的竞争中,如何将本身的专业能力、健全经营
体质⋯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吸引顾客上门,营销方法亦是重要的一环。花旗银行
率先把银行当成品牌来营销,透过各种媒介,花费庞大广告费用,在消费者心中建立
其专业的地位,使金融服务更深入人心。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则以一句『weAre Familyj,
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更深刻的印象。在信用卡市场,更是花招百出,或用各种卡通人
物来代言,或与各种公益活动结合,以吸引消费者目光,
8.营运通路变革
由于传统分行建置成本高,营业地点时间受限制,又社会大众日益重视投资理财,
对金融服务多元需求日趋殷切,因此电子银行成为各银行提供客户服务的重要管道,
包括无人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行动银行等。其优点有:1.交易成本低,。2.不
受时空限制,更具便利性,3.降低人事费用及建设成本,4.力口速帐务处理,节省作业
时间。银行应增加自动化服务设备之投资,使虚拟分行成为银行经营之主力,以降低
营运成本,提升银行服务质量。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英文部份:
1. Altman,E.I.,1968,“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ournal of Finance,V01.23,No.4,pp 589·609.
2. Arshadi,Nasser and Edward C.Lawrence,1987,”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w
Bank Performance,”Journal ofBanlah8 and尼nance,1 1,pp 3348.
3. Baron,D.P.1995.Integrating Market and Nonmarket Strategies.Cahfomia Management
Revlew,37(2).pp47—65.
4. Barney.J.B.1986b.Organization Culture:Can It Be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Rev=『bw,11:pp656—665.
5. Barney.J.B.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oumalOf
Management,1 7:pp99-1 20.
6. Gardner,M.J.,1984,“Minority Owened Banks:A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Journal ofBank Research,Spring,pP 26·34. ‘
7.Halsem,J.A(1984),Bank Funds Management,Renston Publishing,PP.1 14-144。
8. Kaiser,H.(1958),”The Varimax Criterion for Analytic Rotation in Factor
Analysis”,Psychometrika,V01.23,pp.1 87.200,
9.Peteraf,M.A.1 993.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Resource—Based
View。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14:ppl79—191.
10.Poter.M.E.1980.Competitive Strategy.New York:Free Press.
1 1.Poter.M.E.198 1.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6:pp609-620.
12.Poter,M.E.1985.Competitive Advantage.New York:Fress Press.
1 3.Rumelt,R.P.1 984.Toward a Strategic mory of Firm.IN Lamb,R(Ed)Competi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PP 556—570.Englewood Cli凰:Prentice Hall.
14.Rumelt。R.P.1987.Theory,Strategy,And Entreprenurship.In Teece,D.㈣.讹
Competitive Challenge.pp 1 37—1 58.Cambridge,Mass:Ballinger.
1 5.Sanchez,R.1993.Strategic Rexibility,Firm Organization,and Managerial Work in
135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参考文献
Dynamic Markets:A Strategic—options Perspective.In Shrivastava,P.,Huff,A.S.&
DuRon,J.E.tEd),Advanc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9:pp 25 1-29 1.Greenwich.CT:Jm
Press,Inc.
1 6.Sanchez,R.1 995.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Product Competi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 6(Summer Special Issue):pp 1 35—1 59.
17.Wemerfelt,B.1984.A 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ManagementJouraal,
5:ppl71·180.
18.West,R.C.(1985),”A Factor—Analytic Approach to Bank Condition”,Joumal ofBanktng
andFinance,V01.9,PP.253—266.
中文部份:
1、蔡耀宇r台湾地区银行业经营绩效之研究一一因素分析法之应用j台湾世新,大学
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6月。
2、洪幸临r银行经营绩效评鉴模型之研究一以台湾本国银行为例J台湾淡江大学管
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6月。
3、黄贞钰r银行业经营绩效之研究J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
年6月。
4、黄达业r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之研究J台湾金融研训院,2001年5月。
5、江冶慧f电子银行探讨J产业金融110期,台湾交通银行,2001年3月。
6、林佳静r台湾地区银行业经营绩效评估与比较J台湾实践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
士论文,2001年6月。
7、李婉慈r银行往来关系与公司经营绩效及财务危机之关联性分析J台湾中正大学
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0年6月.
8、李舒韵r花旗银行成功之关键因素J中央大学财务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6月。
9、焦瑾璞r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pp78-86。
10、马浩r竞争优势一解剖与集合J中信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ppl35—154。
11、卞志村r货币银行学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pp279-281。
12、温彬r个人金融实务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p79-143.
1 3、巫坤宪r电子银行策略营销规划对银行服务质量满意度之研究j台湾淡江大学
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6月.
136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参考文献
14、熊继洲r民营银行一台湾的实践与内地的探索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
月第一版,ppl卜120。
15、谢剑平,r固定收益证券一投资与创新J,华泰书局页,1996年,p91。
16、杨浩二r多变量统计方法J华泰书局,1995年,pp509-581。
17、永田靖、栋近雅彦r多变量解析法入门J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12月,ppl 93—220。
18、俞海琴与李绍璧r信息科技对我国银行经营绩效影响之实证研究j国家科学委员
会研究汇刊,第六卷第一期,ppl64-1 78。
19、曾启桢f两岸金融制度比较研究一一兼述加入WTO相关性问题J台湾铭传大学金
融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年6月。
20、朱浩民r大陆金融制度与市场J三民书局,2002年6月,ppl9—58。
21、张向菁r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坤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pp373—391。
22、中国金融学会r 2002年中国金融年鉴J北京,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
23:中国金融学会r 2003年中国金融年鉴J北京,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
137
两岸银行业经营绩效比较之研究后记
后记
笔者在台湾银行界工作了十余年,对于各项银行业务及金融商品,均有很深的涉
猎,但是,对于较深之银行理论仍感不足;近年来,两岸的商业行为日益密切,加以
两岸均已加入WTO,经过五年的缓冲期后,金融市场势必开放,两岸银行业站在平等
之基础上互相竞争,但是,大陆金融市场对本人而言,毕竟是一个既陌生又向往的市
场。因此,为了弥补银行理论及大陆银行实务经验之不足,乃毅然辞去工作负笈前来
苏州,希望能更充实自己之学识,为将来之工作打基础。
研究所求学期间,由于在昆山仁宝电脑担任财务经理,因此有机会和本地银行业者交
换银行实务经验,使得本论文在撰写时更能游刃有余,在此感谢昆山中国银行及农业
银行之各位主管。
不仅如此,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感谢恩师王光伟博士,在专业课程及论文撰
写上给予我很多之教导和指正,同时也经常开导我、鼓励我及教我为人处事之道理,
使我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倍感温暖,充满自信、受益无穷。尤其是恩师深厚扎实的
学术水平,丰富的理论素养,严谨踏实的治学,亲近随和的性格特征,潜移默化地赋
予我一种不懈的动力鼓励我不对地在金融学领域里茁壮成长。
同时,我还要感谢万解秋院长、贝政新主任及顾建平教授三年来对我的指导与帮
助,另,在研究所期间互相提携之同学:郑君豪、刘明政、廖明宗、杨世芳、许文川,
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谢。
最后,感谢我慈祥之母亲,以及和各位姊妹们,使我在研究所期间,离乡背井而
无后顾之忧,顺利渡过难关,完成学业。
论文中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师长不吝指正。
138
余荣祥
2005年3月于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