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052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姓名:孙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王元月
200412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席卷整个世界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和直接推动者,其投资战略经历了深刻的调整,本文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
司经营战略的调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跨
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提供参考。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首先表现在投资目标,投资区域,投资方式等方面
的调整:传统投资区位决策因素的影响力大大减弱,一些“现代化”的决策因素,
一如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备创造和创新潜
力的各类专业人才储各,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知识、智慧和信息
等无形资产积累程度等,一成为对外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目前跨国公司对
外投资的流向不再以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形式,而是以经济发展水
平较一致的发达国家问“水平式”投资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向
发达国家投资的反向流动;跨国投资时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别项目,而是重视跨
国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按照其经营范围的相关性或各个经营环节迸行系统投
资;投资决策以全球为着眼点以提高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实现跨国
投资战略的全球化、系统化、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国际化。目前,由于各发达
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以股权方式
进行国际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都不断增加,许多跨国公司更愿意以兼并收购的方
式,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进行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更趋向以非股权安排方式
进行投资。
其次,跨国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告别传统的低效的层级结构管理体系,代之以扁平
化、网络化的分权结构,以增强企业的灵活适应性,方便信息流通,简化决策程
序,充分发挥职工个人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被
引入管理机制,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管理方式调整的主要方向,跨国公司通过实施
柔性管理和绿色管理来把知识管理推向深入。
再次,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融资趋于外部化: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不断
扩大,跨国公司原有的内部融资已不能满足需要,故跨国公司在对发达国家投资
时,一般都能降低自有资金投入比例,利用东道国的比较完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
系,尽可能多地在母公司以外取得借贷资本。
基于上述对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的分析和总结,本文提出中国为实施
“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应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立对外经济
合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海外投资保险法,帮助企业消除跨国投资与贸易摩擦;
中国跨国公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全球市场的变化,不断探索更理想的管
理模式:中国跨国公司应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中国跨国公司应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调整资本投资结构,加大科研投资力度,
从全球市场猎获科学技术人材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研究开发和使用技术资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知识管理内部融资
the Adjustment of Mu I t i nat i ona I Compan i es’Strategy of
nvestment and Operat i on Under the Cond i t i on of
EconomiC GIobaI-zation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which are the direct pushers to globalization deeplY revise
their strategy of investment.This text will systemically analyze and
conclude the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strategy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to help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xecute
‘go~abroad—management’strategy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operate
abroad。
Firstly,multinational companies revise their investment targets,
investment areas and investment method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investment areas’predominance, some modern factors determine the
oversea investment areas tha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choose.The factors
are whether the commercial culture and social circumstance of the area
tend to be innovatire.whether the area has the professionals which own
created and innovative ability,whether the area has the correlated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group and whether the area has enough knowledge,
wisdom and intangible assets accumulation.So the style that the capital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developed country flow into developing
country is out of date.On the contrary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similarly developed countries invest in each oth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y in developing country tends to invest in developed country.As
far as investment methods are concerned,multinational company invests
in a series of correlated fields or every parts of a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markets’unification for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s which
mean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does not only invest in one or two projects
any more.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y aims
to elcrat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based on global markets
and strive to realize investment strategy’s globalization,
systematization, investment method’s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Nowadays。because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cost and ventur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y are continually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prevailing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increasing
drastic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ields, man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1ike to invest i rl developed country’s markets
using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ethod and in developing
country using non—equity arrangement method.
Secondly,at the same tim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lso largely
change their methods of management. Since 1990s, many famou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bandon their traditional hierarchically
arrang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turn to decentralized managing 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flat and even and networking structure.This
change enhances companies flexibility and conⅢnunication ability,
simplify companies’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and fully activate
employees’active spirit and responsibility sense. Following the
knowledge economic,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dopted into managing
mechanism and gradually becomes the primary adjustment in mangement
method甜叫ltinational companie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deepen
knowledge management by executing flexible management and green
management.
Thirdly,the money collecting approach for oversea inve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urns to outer finance markets.As the investment
scale enlarging,the primary inner money cellections cant reach the
investment demand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y more. So tamng
advantage of the rather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 and bank industry in
local country,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urn to get loan fund as much as
possible outside their parent companies to cut down their equity capital
portion,
According to the systemic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above for the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strategy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this text raise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hat Chioa should take
to put its 。go—abroad-management’strategy into reality: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expedite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managing service
system of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perfect its oversea investment
insurance law following market developing trend and taking enterprises
as independent entities,and help enterprises smooth the confl ict among
oversea investment and trading movements.And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should build up modern enterprises system and continually
explore much ideal management mod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global
market.And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should speed up self
information system to heighten self management efficiency.And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should adjust self investment capital structure
through different financing sources,increase investment in R&D,hunt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ites among global elites market,organize R&D
movements and make use of technology assets global ly.
Key words:Economic globaI ization BuItinationaI company
Strategy of nvestment Know edge management I nner money
eoIIections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U刖蟊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
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已涵盖
生产、商品流通、资本流动、科技转让、知识和信息交流等世界经济各个领域,
而所有这些领域跨国公司都是其行为的主体: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越来
越相互依赖,而且对国际生产关系或国际经济关系也有重要影响。“全球化是一
场革命,它使企业家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
在他希望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经济全球
化加速了资金、技术、商品、服务和人才在国际间流动,也在一定范围中加强了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改善
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在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发
展,是一个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国际
生产和国际直接投资主体的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必然要对全球
生产体系、公司组织结构和经营投资战略加以调整, 其投资和经营战略发生了
一系列引入注目的变化。如9 0年代以来,出于完善经营体系、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全球化经营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一些跨国公司将对外赢接投资的
目标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金融服务业;为了应对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日新
月异的技术变革速度和高昂的研发成本,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借助战略联盟
方式来广泛开展经营合作,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庞大经营和信息网络; 还有一
些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许可证经营、分包、特许权转让及合作生产等方
式,取长补短,优势共享,从而既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又容易获得技术协同的
效果;而且现在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已不再单纯依靠单个跨国公司自己的内部
资源,而是依靠多个跨国公司从研发到销售等系列经营活动方面组成的网络中的
共同资源。因此,深入分析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对于研究新时代下跨国公
司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1跨国公司概述
1.1概述
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跨国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在日益先进的运输、通讯手
段以及日益开放的金融市场的帮助下,跨国公司已形成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组织
生产及销售的市场力量,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充当主力军角色。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动因的解释产生的理论有:
(一)垄断优势理论: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H.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
《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提出: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企业必须具有技术、资本和经济规模等方面的垄断优势,可以生产出比东道
国更有竟争优势的新产品,才能开始或进行海外投资。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知识
密集型企业对外投资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向投资”现象。
(二)内部化理论: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ckley)和卡森
(M.C.Casson)在合作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内部化理论,认为市
场内部化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中间产品交易困难而产生内部化;外部市场失效
而产生内部化;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过高雨导致内部化。当这种内部化过程跨越了
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国际间实行市场内部化的过程就
是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过程,正是市场内部化的动机促成了企业对外宜接投资。
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战后各种形式的海外直接投资,包括服务性行业海
外直接投资的形成和发展。
(三)产品周期理论:1966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农(R..6.Vernon)
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将
产品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1)产品创始阶段,企业往往在国内组织生产,大部
分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并通过出口贸易形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2)产品成熟
阶段,新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基本定型。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和运输成本超过国
外生产的成本,使得生产基地由国内转移到国外更为有利。(3)产品标准化阶段,
企业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已消失,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原材料
和劳动力成本低的区域,获得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佛农的理论回答了企业
为何要到海外去投资和到何地投资的问题。较好地解释了战后美国企业向西欧各
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动因,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976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邓宁(J.H.
Dunning)发表了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企业:折中理论探索》,
提出用折中主义方法来解释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认为一个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
条件才能从事境外直接投资:(1)资产所有权优势,即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
得的别国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定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
组织管理优势、金融和货币优势等;(2)内部化优势,即指企业将拥有的所有权
优势在内部使用而带来的优势。也就是说,企业为避开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
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把所有权优势经过内部市场转移给国外子公司,从而取
得更多收益:(3)区位优势,即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主
要包括:东道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
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等。邓宁的OIL理论借鉴和综合了以往海外直接投资理
论的精华,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在1977年出版的
《对外直接投资论》提出:境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
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正好也是投资
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该理论否定了垄断优势因素在境外
直接投资中的决定作用,强调运用与东道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标准化技术,来
拓展国外市场。
经过多年热烈争论,世界各国就跨国公司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取得了一致的
意见,他们是:(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
哪一经济部门经营;(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
它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
责任。1980年以来,邓宁、麦克库因、巴克列、卡索恩等西方专家教授提出了
一种新的看法:一家国际公司未必一定通过拥有海外股份而成为跨国公司,通过
租赁和管理合同形式,同样可以成为跨国公司。因此,在他们看来,某些形式的
纯对外贸易(租赁、特许、管理合同)劳务公司,虽然没有传统定义所要求的海
外股份或控股权,仍可以列为跨国公司之列。
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将其实体分布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多国从事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资活动,由一国的某一大型企业为其控制、管理和指挥中心。跨国公司在作为基
地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类企业并不是一定是股份
化或私有的,它们也可以是合作制的或国家所有制的实体。其经营的主要特征可
概括为:实行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利用直接投资争夺世界市场、借助
“参与制”以少量的自有资本控制他人的句巨额资本、拥有先进技术以保持竞争
优势、跨国公司向综合型多种经营发展。跨国公司从全球利益目标出发,把“世
界市场战略”、“产品多样化战略”和“技术转让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力图获得
最大的经济利益。
1.2历史与现状
跨国公司萌芽于16、17世纪,真正形成于29世纪末、20世纪初。从1868
年第一家跨国公司诞生至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发展(19世纪中叶
一1913年)、低谷(1914一1938年)、英、美两强并存(1939—70年代末)、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群雄并起(90年代初至今)这五个时
期。二战以前,英国跨国公司~直位居首位,可谓“一枝独秀”。50年代初,美
国的跨国公司开始超过英国。进入80年代后,美国的地位相对下降,而后起的
其它国家的地位迅速上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90年代以
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美、日、英、法、德、发展中国家等群雄并起、相互
竞争、快速发展的格局,跨国公司成为一种全球现象。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共有跨国公司9246家,占全球跨国公司的i5.4%。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
司也在迅速崛起,1977年在美国以外的500家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占25家,1981
年占36家,1985年占42家。1990年,在按照销售收入排序的全球500强中.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30家,其中韩国11家,印度6家,土耳其、巴西各3家。
1998年,在全球500家最大公司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占25家。公司数
目最多的是韩国,拥有9家;其次是中国,拥有8家(包括台湾2家和香港l家);
巴西拥有4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深
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据联合国统计,1999年,
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从1980年的1.5万家增加到6.3万家,它们的国外子公司从
10.4万家增加到近70万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在2000年达到创纪录的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14919亿美元。目前,世界6万多家跨国公司拥有85万个子公司,足迹遍及全
球各地,它们中间不仅有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也有新兴后
起、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这些国外子公司雇佣了5400万员工,控
制着世界贸易额的65%以上,技术转让的80%DA上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
上。跨国公司进行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组合,目前世界总
产值的约i/3由跨国公司所占有,其中90%以上由少数巨型跨国公司控制。全球
最重要的工业、服务业都已经进入了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生产、流通和服务的网
络中。“这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几乎所有各部门和各行业都为大跨国公司所控
制”。
跨国公司是适于现代化大生产的、合理的、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
开始是跨国经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全球经营;作为国际生产和国际直
接投资主体的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必然要对全球生产体系、公
司组织结构和经营投资战略加以调整,这导致跨国公司传统的全球经营战略发生
了显着的变化。跨国公司开始由传统的多国国内经营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向复
杂的复合一体化经营战略转变,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可归纳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使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度的国际
化生产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全球性的资本扩张使跨国公司成为世
界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支柱;力求全球市场使跨国公司推动着国际贸易发展;为
占领世界竞争制高点进行的科研开发使跨国公司成为科技发展的主力军;跨国公
司促进了国际分工模式变化和先进管理方式的发展;超国家的经济实力引导着世
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2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调整
2.1跨国公司投资区域的调整
区位因素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
投资区位决策的传统因素主要有:投资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即劳动力、自然资源
的价格:对吸收投资的限制状况,即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程度的高低;投资国的优
惠政策,即税收、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倾斜等。根据资源禀赋理论,跨国公司投资
的流向应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但是,目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以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济发展水平较一致的发达国家间“水平式”投资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投资的反向流动。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全球
经济正在逐步实现,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因素的虚化正在成为可能。长久以来,
世界经济是由许多封闭型国家经济所组成的,每个分离的国家经济都在一定资源
要素禀赋条件下进行生产和交易,并出口产品到其它国家;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取决于该国生产效率和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外销能力;各个国家通过相应的货币和
金融政策,决定性地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企业经营的层面上看,一个企
业作出向海外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东道国区位因素,如传统生产要素供
应的丰裕程度及相关的价格、运输成本、政府的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等。但现在一
切都有了不同,全球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迅速地趋同,全球经济正迅速地摆脱各
独立国家政策的约束,而各个独立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直接限制也迅速减弱;跨
国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区位因素的考虑变得较为次要,更多的是以全球的、
而非传统的国际的视角来决定公司整体战略的布局、全球竞争的适应以及全球筹
供等。过去跨国公司的投资常常是由于对其它国家资源和市场的追求。而现在考
虑更多的是如何使公司全球经营战略得以实现。
跨国公司投资区域的转变的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传
统投资区位决策因素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系受到初级产业在产业活动中所占比率
日益缩小、劳力密集活动逐渐需要结合新技术或新技能、关税障碍降低但区域经
济逐渐形成,以及改变国家市场定义等因素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现代
化”的决策因素,即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
备创造和创新潜力的各类专业人才储备,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知
识、智能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积累程度,以及是否拥有面向企业的完善的服务体系
等。
从国际投资发展趋势看,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
是经济社会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供给、市场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基
础设施、人均收入水平、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文化教育水平、经济体制、市场
结构等。二是政策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发生
了变化。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其归纳为“内环”政策和“外环”政策。前者是指各
种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包括市场准入、外资控股权、国民待遇、税收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优惠、金融支持。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类似的自由化政策,这些投资优惠
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最低条件。后者包括一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技术引进及技术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三是效率因素。经济自由化使跨国
公司能够根据其全球战略在不同区位从事经营活动。资源配置效率是国际资本选
择投资地的最重要因素。国际资本流动的目的在于价值增值。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一切有利于价值增值活动的效率因素对一国能否大量吸引外国投资起关键作
用。这些因素有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率、政府工作效率以及技术效率。90年代
末,决定跨国公司投资因素中的唯一重要转变是,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寻求那些
能够提供“创造性资产”的投资地点。所谓“创造性资产”是指存量资金及物质
资产等有形资产和基于知识的无形资产,如管理、技能、组织产生更多资产的能
力。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从技术优势到特殊劳动力等人为优势的国家,对跨国公
司更具吸引力。国际投资虽日益广泛,且流动性越来越高,但并不意味资金会平
均分布在所有地点。相对的,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企业功能的解构,反而使得国际
投资在一些特定的地区集中,特别是钉住在能够提供有效互补因素的地方。换言
之,地方的投资状况与特色愈显重要,而具有提供跨国企业有效互补因素(包括
供方、买方、竞争者、高级人力、金融机构,以及发展完善的支持机构等网络)
的地方,通常能吸引’寻求效率’的相关跨国公司靠近与投资,成为产业群聚的
地点。产业群聚的效应大,不只吸引国际相关产业的投资,同时也吸引相关技术
人力的群集,进而产生跨国企业追求“创造性资产”的诱因。产业群聚性活动,
在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不同的有利条件配置,会吸引
不同的产业或不同功能的企业进驻,譬如美国硅谷的科技创新研发、伦敦与法兰
克福的金融中心、香港的区域金融与营运总部等,各有特色。所以产业群聚的效
应,使得国际投资人着重于地点的考量而非国家的选择,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得以
发展高科技,如北京的中关村。
2.2跨国投资目标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也使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得无
国界竞争(无限制竞争)逐步形成,经济过程的全球化、自由市场经济的迅速扩
展正在把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纳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在这种趋势的冲击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下,传统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界限将不复存在,每一个企业或公司
所面对的都将是“国际市场”,这些公司和企业在经营时所遵循的准则和惯例都
将是“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把自己的生存发展空
间放在全球经济总体发展中去,制定全球化经营战略。鉴于此,跨国公司逐渐改
变了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
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分析国际经济环境给其
自身带来的影响,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跨国投资战略。其投资战略目标确定为:以
提高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实现跨国投资战略的全球化、系统化、投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国际化。
当前,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时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别项目,而是重视跨国
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按照其经营范围的相关性或各个经营环节进行系统投
资。
2.2.1跨国投资战略全球化
即跨国公司从过去“国际市场的企业”发展到“全球市场的企业”,需要在
全球范围调配资源,安排价值链各个环节,从而使经营市场全球化。跨国公司的
全球化战略目标内容有:全球整合的生产体系:架构国际信息网络:在全球范围
内实行国际分工;建立全球研究开发体系等。
(1)全球整合的生产体系
多年来,跨国公司生产体系通常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分散的工厂体系,
即企业只在客源充足的地域进行生产,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另一个极端是集
中生产体系,即提供标准化、低价的产品。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的需要。虽然这
两个极端类型的跨国公司在过去都曾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竞
争环境中,一些居于领导地位的制造企业,如旌乐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康特电
子公司等都跨越了过去成功经验的束缚,逐步迈向全球整合经营之路。实旌全球
整合的跨国公司,在选择生产体系时,不完全倒退到集中制造的老路上去,也不
固守按地理位置划分经营范围的分散体系,而是试图在高成本的终极市场和低成
本的制造中心基础上形成紧密联系的工厂网络体系。这样可以去掉多余的中间过
程,减少费用,取得新的规模经济。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全球整合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一)确立全球制造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务。跨国公司将其制造战略纳入公司的全球战略系统内,而所有生产单位的制造
活动都力求符合全球战略。公司最高管理层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审视基本生产设施
状况,就能比较正确地看到系统所存在的弱点,从而为制订一个全球制造任务提
供基础。(二)开发整体能力。为了开发公司整体的能力,许多跨国公司首先是
建立了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电话会议设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脑网
络和多方售卖联络系统将各分厂、各类设施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保证各生产单位
之间快速而准确的交流。其次是创建了公司通用的管理“语言”。公司员工相互
间不了解,再好的联络设施也无济于事,因此,一些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创建一种
通用的管理“语言”,建立整套管理实务和衡量系统。第三是实现生产经营的合
理化。如公司通过衡量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实力,找到经营上的差距,制定新的策
略,提高公司能力。(三)确定重组范围,制定行动计划,争取预定结果。确定
重组范围,就是高层经理对工厂和设备的重新部署,对重要工序的重新设计,对
各种经济资源的重新分配。制定行动计划,就是高层经理将已经确定的重组范围
迸一步落实和具体化,变成可以操作的东西。争取预定结果,即公司一旦定了行
动计划,就要积极争取得到迅速明显的结果。
(2)架构国际信息网络
“新经济”是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一个现象。新经济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
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基础上的经济,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提高生产率、提高增
长力、实现低通胀,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曾指出:“在新世纪的黎明之时,
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场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外在的明显标志植根于革命性
的技术进步,包括了高性能的个人电脑,高速通讯与互联网”。对于处于新经济
时代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生产
经营效率、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许多成功的跨国公司同
时也是电子商务的倡导者和成功的实践者,他们将管理和运营成功地迁移到互联
网上,能够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分布在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资金、质量实行统一
管理,几分钟之内就能调动分散在全球的几十、上百亿资金。这样既节省了经营
成本,又使客户的满意度大幅上升,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3)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国际分工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面对新的更大的市场,新的更强大的竞争者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跨国公司不得不把主要力量集中到自己竞争力最强或者附加值最高的核心业务
或价值链核心环节上;从单个项目投资转向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或者说转向产
业链投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制造行业出现了零部件模块化的趋势,从
而使加工组装变得越来越容易。加工组装环节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附加值也越
来越小。因此,跨国公司纷纷把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出去,把资源向价值链两端,
包括研究和开发、设计、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集中。如跨国公司调整在华投
资战略,运用我们不熟悉的投资方式,进入我们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将转变为系
统整体的经营。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就是一个明显标志。自
1995年4月4日外经贸部颁布“关于外商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以来,
已批准的外商投资控股企业达170多家。这类公司的建立使跨国公司得以统一协
调管理其在华企业,最终实现投资系统化。这些公司既投资于上中下游的最终产
品,也投资相关的零部件: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也投资于服务业相关项目,操
纵和影响着一大批协作配套厂家。跨国公司在投资领域的这一战略调整,表现在
加强制造业原有项目投资与经营的同时,注重加强制造业上游和下游项目的纵向
一体化投资以及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项目的横向一体化投资。随着中国入世承
诺的兑现,金融业、保险业、商业流通业、物流业、电信服务业、专业咨询业等
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服务业成为跨国公司进入的热点。
(4)建立全球研究开发体系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其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在发展前期,跨国
公司的生产、制造与营销往往己实现国际化,甚至全球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其研究与开发活动多集中于母国,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国家中进行。
传统的集中式研究与开发活动在跨国公司的技术发展历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它有利于研究与开发预算的资金控制、通讯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
漏、克服由各国闯文化差别所引起的在研究与开发协调中产生的问题。但如今
其表现出越来越无法适应世界经济与跨国公司新发展的趋势。这种集中化的R&D
方式越来越不适宜,因为:(1)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许多与知识经济相关的
资源是跨国界存在的,跨国公司要获得新知识,同时能够从国外大学或竞争者
手中得到先进的研究成果,必须在接近新知识源的大学及竞争者的区位建立;
(2)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促使跨国公司加快从新产品开发到推向市场的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速度。结果是,跨国公司若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建立研究与开发
网络。这样既能从新的知识中心获取信息,又有利于在国外市场实现产品商品
化。为适应国际市场复杂性、产品多样性以及消费者偏好差异性的要求,同时
也为充分利用各国的科技资源,降低新技术研制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谋求技
术价值链总体收益最大化,在生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
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技术要素,R&O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国外R&D支出不断增长,如美国跨圈公司1977年仅
为2l亿美元,而到1993年则达到110亿美元;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从事R&D
人数大幅提高,1980年原西德跨国公司国外制造业工作岗位占其整个公司17%,
1995年上升到25%,而在R&D部门,1995年猛增到33%;跨国R&D战略联盟蓬
勃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抛弃了传统的研究开发方式,而在全球范围内建
立起自己的全球R&D网络。例如,佳能公司在5个国家建立起8个R&D机
构,摩托罗拉公司在7个国家建立了l 4个机构。一项调查显示:3 2个美国、
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中,最为成功的公司往往在全球设有
R&D网络,从而使其获得的最新市场信息转化为创新产品。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设立海外RgLD机构并与母
公司形成网络系统。第二,组建海外产教研联合体。第三,与其它跨国公司缔
结R&D国际战略联盟。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基本程序包括(一)在跨国公司内
部建立技术指导委员会:为了创建一种全球化R&D网络,跨国公司往往首先建
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公司总裁以及高层经理人员建立一个由5—8人组
成的技术指导委员会,他们往往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
还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在一些公司,一些研究与开发人员被送往制造部17'i)11练,
最终成为该部门经理人员,而一些工程师从生产制造部门转到R&D部门,担任
R&D部门的副总经理。技术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
调动公司内各种资源,并能够对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有效地、积极地管理与监督。
(二)选择新的R&D机构:就目前主要跨国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新的R&
D机构主要有两大类型:(1)母国基地扩张型,即研究与丌发活动主要是为了
从公司的竞争者以及国外大学获取有关信息;(2)母国基地开拓型,即研究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支持海外制造基地生产出能与当地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产
品。与扩张型相反,研究与开发信息是由母国研究与开发机构总部传向国外有关
机构的。(--)为R&D机构选择区位: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一般在科技
比较发达的地区设立,以最快速度获得新的研究与开发信息,母公司只需把来自
不同地点的R&D机构的信息作有效的整合。此时,跨国公司一般采取以下方式:
通过在同一地域内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通过雇佣竞争者员工;通过寻求竞争
者使用的实验设备以及研究服务信息。例如,美国的硅谷拥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式
专家团体用来与周围的大学交换科技信息,如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
利分校与之建立的产业联建工程。又如在通信技术领域,西门子公司、日本电气
公司、松下公司和东芝公司都在普林斯顿大学、贝尔实验室附近建立自己的R&
D机构,以便利用当地的一些专家。同样道理,在相近产业中的一些跨国公司,
如惠而浦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在日本东京附近建立了相应的R&D机构,
日本电气公司在伦敦的一所大学实验室附近建立了通信设备R&D机构,佳能公
司在法国主要的通信研究地区设立了其自身的R&D机构。这样,当一些竞争者
或者大学率先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取得科技成果时,这些公司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获
得相应的成果。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则在较大的市场以及制造工厂附近设
立,以便将其产品较快投入国外市场。过去,一些跨国公司在海外开设工厂主要
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低工资或者克服贸易壁垒。而现在,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复杂的
制造业要求R&D机构与之相配套,从而保证技术能够较快地从开发向制造转
化。例如,惠而浦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在新加坡生产制造厂附近设立了实验室,
用来制造磁盘驱动器以及其它复杂的硬件设备,从而使实验与制造紧密结合。
2.2.2跨国投资战略系统化
跨国公司出现了系统化投资的趋势,这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重大变化。
所谓系统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不仅向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往往是对一个
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的投资,或
者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的投资。一方面,
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同时使自己的生产充分适应全球市场的不同
需要,跨国公司积极在海外投资设立研发机构,以获取当地市场的最新信息,
利用当地的高层次人才和原有科研基础。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开始在投资国设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投资控股公司。这种公司除了负有投资和再投资的功能外,还负有在投资国进
行产品营销、人员培训、信息提供和资金运作等功能,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
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具体表现在:跨国公司不再着眼于
单个项目的投资,而是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相当深
刻和广泛的投资领域的调整: 在投资性控股公司或地区总部的统一管理与协调
下,着眼于投资国市场的整体投资和战略投资,既投资于上中下游的最终产品,
也投资基本原材料和相关的零部件;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也投资于销售、融资、
保险、咨询、运输等相关项目,操纵和影响着一大批协作配套厂家,产业的辐射
性控制功能明显增强疑。这无有利于分散现有市场饱和或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
大大增强跨国公司整体竞争力。如自1995年4月4日外经贸部颁布“关于外商
举办投资性公司的暂行规定”以来,已批准的外商投资控股企业达170多家,其
中多数为跨国公司设立,这类公司的建立使跨国公司得以统一协调管理其在华
企业,最终实现投资系统化。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仅1995~
1999年4月,IBM、微软、摩托罗拉、3M、朗讯等公司就在巾国建立了16个独
资、60多个合资的研发机构。据统计,来华投资的200多家大跨国公司每个项
目的平均规模达1000万美元以上,既投资最终产品,又上零部件,既抓生产环
节,又搞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对相关产业也进行配套投资,并有选择地在中
国各地设点。这些现象表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进入大舰模系统化
投资的新阶段。
2.2.3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国际化
跨国公司融资渠道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表现为:产业投资方面,投资可分别
来源于国家及地方专项资金、国内外股东投资、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境外私募
资金、国内民间资本等等;跨国公司不仅在本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幽际融资
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跨国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
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而进行资金融通,如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借
款,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等融资方式: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其
在资金、管理及全球网络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国际融资,可以充分利用资
金、技术和市场网络,把受资国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其
冲击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资金需求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增加,国际融资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近两年跨国公司投资方式有了新突破,投
资方式日趋多样化,经营层次也逐步提高,具体表现为: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
从合资到独资或合资控股,以及从单个项目到产业链投资。
2.3跨国投资方式的调整
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是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跨国公
司的投入规模、控制程度以及获利水平等方面,甚至影响到整个投资战略的成败。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已从原来单一的股权安排方式(即跨国公司
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股权份额,一般是收购东道国国内的企业或进
行股权式投资),逐步向投资方式多样化转变。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人购买其它
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它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它单位,包括
认购或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股权投资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包括从被投资企业分得利润或获取股利。股权式
合资的优点是通过台资者的协助,了解和适应东道国环境,有利于进入目标市场,
但会削弱母公司的控制权。
目前,由予各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济领域竞争日趋激
烈,跨国公司以股权方式进行国际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都不断增加,许多跨国公司
更愿意以兼劳收购的方式,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进行投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
来说,跨国公司更趋向以非股权安排方式进行投资,这种方式能使跨国公司通过
管理、销售、技术、转移价格等途径获得利润,能在减少投资风险的前提下绕过
市场壁垒,占据发展中国家市场。这种方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有利于引进资
金、技术等短缺性生产要素,又能减少跨国公司的控制程度。因此,90年代以
来,非股权安排方式发展迅速,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式之
一o
2.3.1以兼并收购的方式,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进行投资
跨国间的企业收购和兼并(Cross—border Mergers and$cquisitions)迅速
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
新闻公报,近年来,全球跨国投资的总流量连续猛增,跨国并购也越来越成为跨
国直接投资领域的显着特点。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为3150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亿美元,其中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为2290亿美元,占跨国直接投资
总流量的72.7%:1996年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达到3500亿美元,最大特点是跨
国并购和收购公司的资金流量极大,达到创记录的水平,总额为2750亿美元,
占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79%。1999年,全球跨国并购金额达到7200多亿美元,
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8 0%以上。跨国并购之所以能取代新建企业而
一跃成为现今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首先是因为跨国公司采用并购方式收
购合并国外企业时间短、见效快,能充分利用收购企业的资源、技术、设备和人
才,尽快立足东道国。其次是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要求现代企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增强企业有效抵御各种市场冲击的能力,而并购恰好能帮助企业完成这一心
愿。再次,知识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企业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
应付持续增加的研究和开发费用。
跨国并购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如下一些类型:(1)领域加强型购并也被称作
为纵向购并。它是指处于同一产业领域、不同生产和经营阶段的跨国企业购并。
被购方可以是收购方的上游企业,也可以是其下游企业。这类购并在广告、建材、
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部门较为常见。它对于强化核心和整体竞争能力有着重要
的作用。例如,台湾最大的Pc制造商宏基就是通过对众多美国小型企业的购并
才获得了有关具体技术,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又譬如,雀
巢公司对英国Rowntree公司的购并,这一购并使其不久便在欧洲糖果点心市场
取得了领先地位,实现了其在国内经营数十年都未能实现的梦想。(2)领域扩展
型包括横向和集中购并等两种不同类型。前者是指收购方与被购方拥有的产品系
列和市场基本相同或类似;后者是指收购方与被购方的市场服务领域相同,但生
产技术不同:或者技术相同而市场不同。例如,从烟草到食品和饮料、从啤酒到
酒类、从饮料到饭店、从电子硬件到软件等的购并就属于此类。这种购并方式不
仅为企业顺利进入目标市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也为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强化竞争
过程中的交叉补贴能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年,瑞典Elactrolux对
意大利Zahussi公司的购并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由冷冻机械行业向沈农机行业
渗透的平台。(3)领域拓展型购并也被称作为混合型购并。它是指收购方对不同
行业中的企业实旌的购并。这种购并不仅使收购方的业务领域得到有效拓展,有
时还会导致收购方的行业属性发生变化。例如,英国的Bass公司在购并国际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日饭店之后,变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饭店连锁公司之一:而Grand Metropolitan
公司在花费50多亿美元购并Pilsbury公司之后,自己转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快
餐零售业务经营者等等。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的跨国公司为实现
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表现出如下三个特点:(1)规模极大,许许多多的公司并购
金额均超过100亿美元。迪斯尼公司兼并大都会一美国广播公司的总金额为190
亿美元,而埃克森石油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的兼并金额高达766亿美元。
1999年初“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动用了近1600亿美金,三个月后英国
沃达丰公司收购德国曼内斯曼集团便花了1850亿美元。同年9月,由第一劝业
银行、富士银行和兴业银行联合组建的日本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宣告成立,以其
上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超过德意志银行而成为新的世界最大金融集团。(2)并购
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商业银行、媒体和娱乐业、电讯、医疗保健以及国防和自然资
源等领域,特别是商业银行领域的并购活动更为突出。在美国1995年一年就发
生了15起金额在11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兼并活动。近年来影响较大的银行并购就
有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化学银行,东京银行三菱银行的合并,美国大型金融集
团旅行者与花旗银行的合并等等。在90年代的并购行为里,新兴产业和产业相
关度成为首先考虑因素,80年代常见的以多元化经营为战略目标的并购行为已
经越来越少。(3)企业兼并与剥离并存,一方面各公司争相兼并其它公司:另一
方面,也纷纷把和自己主要业务无关的分支机构出售。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
内从事竞争主要靠所有权优势,且支持这种所有权优势的R&D费用高昂,所以,
即便是最大的公司,也必须将其经营资源和资本相对集中于一、两种核心业务上。
为此,欧洲最近已被私有化的能源、电讯、航空和金融等行业的企业急需尽快实
现合理化,拆卖非核心资产。一般来讲,公营部分越庞大的地方,拆卖非核心资
产活动就越活跃。另外,为了股东的利益,大型跨国公司也不得不在进行跨国并
购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同时,拆卖一些边缘资产,以充分发挥核心产业的所有权优
势,提高股东收益。一些跨国公司为了打入东道国市场,有时也不得不在东道国
政府的干预下,按照东道国政府反垄断法的规定,实行一部分的资产剥离。这种
双向发展使得国际并购市场经久不衰。如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都分化成几家独立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也把所属的电子数字系统公司出售。
1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向所有
的国家提出了挑战,以信息创造和信息处理为引擎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
际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趋势亦逐步形成,由此,跨国公司并购将会呈现新的趋势:
(1)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的并购仍将是未来并购的先导与核心。在未来的企业
并购中,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高技术产业的并购仍将保持先导的地位,并会产生
相关产业之间并购联动效应。在新的企业并购中,过去常见的以多元化经营为战
略目标的并购行为将会大大减少,而新兴产业和产业关联度将成为企业并购中首
要考虑的因素。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的并购将成为并购浪潮的核心,而传统
产业将逐步推出并购角逐。(2)“强强联合”的策略性并购仍将成为未来并购的
主要形式,即并非以谁吃掉谁为目的的,而是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在剧烈的国
际竞争中,占领市场、领导市场已经上升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目标,取代了
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成本优势、利润第一的传统模式。企业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进
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组合,进而占有市场,引导市场,实现自我发展强
大。而“强强联合”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最迅速的手段。(3)各国政府及国
际经济组织对并购的调节与控制作用将会增强,从而为2l世纪跨国公司的全球
并购行为提供更宽松的国际环境和更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在21世纪,为了提
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抢占世界市场,各国政府必然要对原来的产业与限制的法
律和政策进行调整,鼓励企业的购并行为。在未来的企业并购中,各国政府对并
购的调节与控制作用将会大大增强;世界经济组织介入世界经济领域的力度不断
加大,尤其是WT0不断推出新的市场开放等游戏规则。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在1997年达成的3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即《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
议》和《金融业务协议》将为21世纪在通讯服务、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方面打
破全球贸易壁垒发挥政策协调作用。
2.3.2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注重非股权安排方式投资
非股权安排(N O n—E q u i t Y A r r a n g e m e lq t)方式投资
是指以技术、知识、组织及管理技能为基础的无形资产进行投资。跨囡公司以非
股权安排方式投资的形式主要有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设备租赁、合
作销售、共同投标、共同承包工程等形式,其优点是风险性小,缺点是合作双方
一般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无形资产,例如组织和管理技能可与有形和资本密集
型的资产剥离,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可转移的关键知识和当地公司的能力常常可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落实到合同条文上,这样可以得到非股权安排的保护和加强,而无须冒资本风险。
例如,质量管理、操作条件和最低交易成本皆可纳入管理合同或特许出售协议。
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产业
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
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据初步统计分析的数字,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
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几年前已经达到
8000亿美元。这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跨国
公司倾向于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
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
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
的目的。
非股权安排己成为跨国公司控制其合资企业的主要手段之一。外方母公司
通过资金、核心技术、关键管理技能和营销网络等要素的投入,使合资企业的经
营决策和日常运行严重依赖外方母公司。如中日合资天津富士通天电子有限公司
是由日本富士通天株式会社持股60%、天津真美电声器材公司持股35%、日本丰
田通商株式会社持股5%组成的合资企业。日本富士通天株忒会社不仅承担了合
资企业绝大部分资金需求,而且包销合资企业的全部产品,为合资企业提供技术
支持,结果,合资企业在资金、销售渠道、技术等方面严重依赖日方母公司,自
己没有销售渠道,也不设立研发部门,因而在运营上不得不接受日方的控制。中
美合资津美公司的情况也如此类似,津美公司50%的资金由可13可乐公司提供:
技术全部来自可口可乐公司,主要来源于可13可乐公司设在日本的一个科研机
构;津美公司的许多重大决策也是在可1:3可乐公司的支持下作出盼;津美公司的
各品牌产品通过可n.-/乐公司设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进行生产和销售。
3跨国公司组织管理的调整
3.1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
许多跨国公司在进行组织管理时,都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强调分工,则
导致管理被分割:强调合作,则导致权责不清。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进一步
推进,全球经营规模急剧扩大。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员工比例不断增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原有的国际业务部门的横向管理与各个事业部在全球的纵向管理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如何协调纵横关系,健全全球经营网络成为跨国公司的重大问题之一。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告别传统的低效的层级结构管理
体系,代之以扁平化、网络化的分权结构,以增强企业的灵活适应性,方便信息
流通,简化决策程序,充分发挥职工个人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
3.1.1组织结构扁平化
跨国公司在电子商务下的组织结构创新~跨国公司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后
盾,寻求低成本、高效率、重人性、讲团队、精于、灵活、机动而有能力实现规
模经济优势的新体制,让传统的组织结构变“扁”变“瘦”。
首先,形形色色的纵向结构正在拆除,中f刚管理层被迅速削减,在最高层
只保留一个精干的高级经理小组,以发挥在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指导作用。目前
世界上许多公司都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组织改造,力求压缩中蒯管理层次,使信息
流更加快捷通畅。如1992年美国通用公司总部从13000人减至2000人: 福特
公司将管理层次从原来的10个降至7个;日本东芝公司在1992年至1997年
间削减总部雇员达30%。
其次,组织部门横向压缩,将原来企业单元中的服务辅助部门拙出来,组
成单独的服务公司,使各企业能够从法律事务、文书等各种后勤服务工作中解脱
出来。
扁平化得以在跨国公司治理中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是分杈管理成为一种普
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缌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j?i在分权的篱理体制
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栩对猿,矗一,廊平化的组织形
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传统的组织形,℃难以适应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实行崩平化;二足现代信息技术的
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发理论不阿订效。
3。1。2组织结构网络化
网络组织是借用了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网络的概念,它是基于IT
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指公司为了减少管理层次,提高企业
内部信息沟通效率,使决策权不再局限于公司上层少数领导者手中,从而面向网
络模式的管理结构。网络组织是一个以IT为工作平台,以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
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以及企业内部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跨边界资源整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性联
接为纽带,由活性结点网络连结而构成的协作系统。而跨国网络组织则是跨国公
司内外部各单位之间基于某种机制形成的网络型组织。它在全球范围内把企业分
为许多不同类型的中心或经营单位,以自由市场模式替代传统的纵向层级组织,
按照“弹性集中化”原则运作。这种结构通过电子邮件、声音邮件、共享数据库
资源等技术在公司内部提供横向及平行甚至多向重迭的联系,从而加强了公司内
部多层次间的信息交流,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网络结构的常见形
式:
第一种以某跨国公司母国总部为核心建立的网络结构。例如,日本丰田汽
车和日本其它汽车生产商在亚洲组织其生产网络,由核心企业(丰田)负责向网
络内其它企业传递先进技术和革新方法。要求非核心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必须符合

核心公司的标准,核心企业协调所有活动,以保证高度的一致性;
第二种分散的网络结构,每个合作公司享有某种程度的自治和独立,信息
在这些公司之间相互流动。一项革新只要符合现有标准就可以被迅速采纳。该系
统有相当的灵活性,能吸收先进技术并推进管理人员的创新和进步。比如,日本
电气公司正向这种结构迈进,宣布将以分散方式使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体化,而
不是通过在日本的公司总部控制网络中的所有企业。
跨国公司采取上述组织形式,其内部关系相对于矩阵型组织结构来说简单
徭多,它保持了单向的责任链:一个核心控制点只有一个经理。从而保证了整个
系统运行的效率,特别是它着眼于确立丰富的有号召力的公司远景目标:着眼于

有效的管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构上的设计,更关注于发展员王的能力。例如,美
国思科公司充分应用因特网,使全球范围内每个竞争领域的成本和赢利等数据和
信息变得透明,从而公司能够充分授权,员工可以快速做出决策,而这些决策在
以前只有CEO或是财务总监才能做出。
3.2跨国公司管理方式的调整
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财富来源于知识。
故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便成为跨国公司管理方式调整的主要方向。知
识是“一种设定经验、价值、连贯信息和专家识见的流动混合体,它可以为估量
和吸收新的经验与信息提供框架。它在知者的头脑中产生,并在其中得到运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在组织内,知识不仅存在于文件或档案库里,还常常体现在日常管理、流程、行
为和规范中”。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公司利用、开发和保护的资产和资本越来越
成为知识性的,管理这种知识、从知识中获取最大价值变得至关重要。
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
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
现。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储存;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启集中存储在
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被誉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第四
次飞跃”,它是知识经济的体现和反映,是创造使用、保存、提升并转让知识和
智力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的产物:它把体现人
们素质和智力的人力资源的主要环境,即信息技术、市场预测、经营策略和经营
战略等便捷、快速和高效地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在瞬息万变,强手如林的环境
中保持和发展优势服务;其实质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
途径。目前,跨国公司在实施知识管理时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3.2.1积极推行人才激励管理
首先,此外为了适应知识管理的要求,不少公司设立了知识主管(CKO),
智力资源主管,学习主管等职位,专司此职。邦迪斯(Nick Bontis)发表于迈克马斯特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与过程管理》杂志的论文《招聘CK卜首席知识主
管的职能》(2001年,第八卷第一辑,29~38页)形容CKO的职能为:知识主管
的首要职能是履行类似于计算机屏幕上随时可以调用的“帮助”,让群体的每个
人可以分享其知识的“人格象征”。CKO首要职能是从企业的各个角落里收集
和理解“局部知识”,把它们整合为CEO头脑中的知识,转换为各个角落的知识
劳动者都容易理解的“整体知识”,并随时准备与人们分享这一整体知识。只有
这样,企业才有希望缓解“知识分裂”,同时获得“知识分工”的巨大收益。CKO
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CEO)和信息主管之问,他(她)对于商业运作过程的
作用就如同信息主管对于技术开发的作用。其次,实施人才开发计划,其中包括
“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此外,对积极参与知识链的雇员进行
奖励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人才效益的发展。比如美国科用公司对每年挑选出的
200名未来领导人奖给2.5万美元的公司股票,7年后划归个人,以激励有为人
才奋力创新。提倡激发个人潜能,让每个人都背负“发动机”,打破学历,资历
2l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界限,更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3.2.2柔性管理(Flexible Managing)
柔性管理又称管理软化,是跨国公司管理的新趋势。在推行无国界经营战略
的跨国公司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
的。“剐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
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
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
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
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对“柔性管
理”进行过深入探讨的郑其绪教授这样概括“柔性管理”的特征:内在重于外
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
虚。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其特征在于以人的
管理为核心,追求全方位的优质,强调组织的柔性化,战略决策也能迅速改变,
并能做出弹性预算,尽量发展新技术去完成公司预订目标。美国思科公司是1984
年创办并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公司。目前,思科在全球的员工已发展到3.4
万人,年营业额达130多亿美元。其中,设在中国的思科系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的员工超过550人,吸收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思科企业的成功秘诀,在于创出
“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公司的成功”的“柔性管理”文化理念。思科确立了每个
员工都是企业的股东和主人的经营思想,建立起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
价值,实现自己最大梦想的经营体制。公司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培养员工个人
成功于团队成功之中的思想j经常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与国外员工到本土受
训,增长员工成功的个人才能;提供一个能够发挥“领导者的成功特质”的环境,
帮助员工实现设定的目标等等。这些“柔性管理”的思想,使得思科实现了市场
“刚性竞争”中的超常持续发展。
柔性管理的第一个表现是批判理性主义,主张恢复常态;第二个表现是强调
变化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它包括战略柔性化、营销柔性化、组织机构柔性化、生
产线柔性化、采用柔性工作时间等。设在俄亥俄的美国本田(HAU)制造公司,
从1979年开始生产摩托车,1982年开始生产汽车,该公司建立之初就把“尊重
个人”作为企业文化之一加以确立。本田公司的创立者本田宗一郎的信念是: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个人都为自己劳动。尊重个人这一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公司职员的称谓上,取消
工人和雇员的界限,统一称为同事川强化公司内部人员的接触意识。另夕},也不
使用班长与管理干部等职务称谓。工厂内有关事项也由从业人员自己协商解决,
如服装款式、工间操的时间等均由从业人员决定。还设立了提案制度,以及率直
发言制度(对经营方面和管理人员不满可直接表达意见与疑问)。此外,在生产
方面建立柔性生产体系(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即一条生产线能灵
活生产多种产品的制造系统。其核心是改变原来的为仓储而生产的概念,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同时为了使仓储降至最低水平甚至是零仓储,要求生产线
处于良好状态,生产环节紧密相连,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过硬。
柔性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知识含量,是技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由此也
产生了柔性管理系统(FGS),把知识管理的应用进一步推广和加强了。
跨国公司之所以要推进柔性管理,原因在于:1、柔性管理激发人的创造性。
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财富来源于知识。知
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
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
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只能通过“柔
性管理”。2、柔性管理帮助跨国公司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知识经济
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者必须
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能: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出台必须快速。这意味着
必须打破传统的严格的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
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丽不必层层请示。因而
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
“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
惯和审美情趣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对内赋予每
个员工以责任,这可以看作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
变化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柔性管理”成为必
然。
3.2.3绿色管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许多理智和成功的跨国企业己积极加入了推行绿色管理的行列。所谓绿色管
理,就是融环境保护的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注重对生命、资源、环境的管
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主要目标三个:一是物资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
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
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
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的减
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
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充分,
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
这3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
协调同步,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生态环境管理有机统一起来,绿色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
在进行管理活动时,应该努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在维
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绿色管理,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
境对策:二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三是对废旧产品进行回
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四是变普通产品为绿色商品积极采用绿色商标;五是积极参
与社区内环境整治,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绿色管理潮的影响下,不
少大跨国企业在推行无国界经营战略中,也融入了绿色管理的内容。可口可乐公
司在全世界推行可再循环使用的罐子;麦当劳快餐集团改用可以再循环的纸来包
装汉堡包,不再使用那些不易处理的聚苯乙烯盒子;法国化妆品著名企业奥雷阿
尔公司耗费2亿法郎巨资经过lO年研究,终于发现了可以不再在喷雾剂中使用
那些损害臭氧层的氧氟烃的新方法。甚至一些原来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德国
的赫施、拜耳、亨克尔、巴斯夫等化学工业大公司现在也成为欧洲最“绿”的企
、Ik。
4跨国公司融资策略的调整
理性的企业经营者及所有者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必然考虑融资方式、融资
成本、融资行为对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等因素。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选择。所谓内部融资是指使用跨国公司未分配的利润和
折旧进行投资,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资金可以完全由自己安排支配,而且筹资成本
最低,除了少得存款利息外,投资时不需支付利息,因此投资代价较低,其缺点
是筹资数额会受到自身实力的制约,一般来说内部的自有资金数量都较有限,即
使是实力相对雄厚的跨国公司仅靠内部融资往往也显得力不从心。随着跨国公司
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原有的内部融资已不能满足需要,在此基础上产
生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跨国公司可以从母国或东道国
的金融市场融资,或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获取投资资金。外部融资的优点在于,可
以使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扩大融资规模,分散融资渠道,从而降
低筹资成本并减少其风险。但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和相关法
律有准确的了解。
跨国公司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由于其资本市场不发达且信贷管制较
严,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的国际信誉等级低,致使跨国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
筹资的成本较高,跨国公司更注重其内部融资,相对提高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发
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完善,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较为有利,而且可以利用其完善
一的银行体系,更多地通过银行筹集长期资金。因此,跨国公司在对发达国家投资
时,一般都能降低自有资金投入比例,尽可能多地在母公司以外取得借贷资本。
新形式下跨国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国际股权融资
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国际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国内外交易所上
市,以此来吸收国外中长期资金,即通过境外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它具有不还本
付息,不增加债务负担,灵活控制海外经营,增加国际市场知名度等优点。国际
股票的发行上市要求企业具备足够的实力,财务状况良好,资本结构稳定,并按
照上市发行地点的法律规定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准确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
国际股权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永久性。这是由股票融资这一方式决定的,由于股票没有期限的限定,
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要求退股,因此,引进的外资能够成为永久的生产性资
金留在企业内,而不至象一般合资或合作企业一样,会因合同到期或意外交故,
外方抽回资金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通过发行B股融资,筹资国吸引的外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B股只能在外国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而不能卖给国内投资
者,因此筹资国所筹外资就较为稳定,该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也不会受到游资的冲
击。
(2)主动性。通过股票吸引外资,筹资国可运用法律和政策性手段约束投资
者的购买方式、购买种类、资金进出的方式、税率等,并做出相应的规定,筹资
国还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行业、企业允许外商投资,哪些不行,从而正确引导投资
方向。
(3)高效性。国际股票融资有利于对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走向世
界。国外股票持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企
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企业因股票向外发行。无行中提高了国际知
名度和信誉,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
4.2国际债券融资
国际债券即发行国外债券,是指一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企业、私人公司、
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
主要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两种,相应的国际债券市场分为外国债券市场和欧
洲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是一个传统的债券市场,其特点是发行、买卖外国债
券时,发行者在其本国以外的~个国家发行债券,其面值货币是发行地点所在国
的货币;欧洲债券市场是从事欧洲债券的发行和买卖的市场,欧洲债券是借款人
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不以发行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国际债券。国际债
券融资在减少企业筹资成本,控制股权,调整资产负债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4.2.1外国债券融资
(1)发行外国债券首先要对借款者进行评级。借款者涉及许多机构或公司企
业,其信誉程度决定了能否发行债券及借款的数额,资信高的可以获准发行,且
发行限额较高。如日本政府规定,发行日元债券(武士债券),属政府级即AAA
级,贷款数额可不受限制;AA级的限定只可发行300亿日元;未评级的只能发
行100亿日元。
(2)外国债券发行额较大且筹资多国化、多样化。美国就规定在美国发行美
元债券,规模至少5000万美元,从世界发行境外债券筹资数额来看,相当可观
约占国际筹资总额的6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3)资金使用无严格限制,但不得干扰债权国的财政金融政策。发行外国债
券筹到的资金,其具体的用途及使用进度,债权国一般没何特殊要求,但债券毕
竟是在外国发行,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法令又各异,在发行过程中
要熟悉掌握和注意执行当地的法律。
(4)外国债券要受外国当地有关金融当局的管理,凼此筹资手续相当复杂。
比如,在美国发行扬基债券要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而且,外国债券融资
对资信评级、申请手续和报送的资料都要求较严较细,非常复杂。
4.2.2欧洲债券融资
(1)管制松散。欧洲债券市场的所在货币当局,对银行及金融机构、跨国公
司、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管制都很松。如果在美阁纽约市场发行美元债券,
美国对此审查相当严格很难获准;而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茭元债券,手续则较为
简单,不需评级机构评级,也不必向任何机构登记注册,而债券注册则只向当地
证券交易所提交说明书即可。
(2)币种多样化。欧洲债券可以有更多的货币种类选择,而且当⋯些借款人
想展期筹集较大金额的资金时,欧洲货币市场都能满足这些需要,满足货币种类
和数量的需要
(3)交易集中。欧洲债券市场的交易全部在证券交易所里成交,没柯场外市
场,要接受证券交易所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4)资金调拨方便。欧洲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存在限制和标准。加上
在欧洲的一些金融中心,银行林立,业务经验丰富,融资类型多,电讯联系发达,
银行遍布世界各地,资金的调拨非常方便,若融资后需ij】!j换成各种所j黯货币,可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换并调拨到世界各地。
跨国公司在进人国际债券市场融资之前,要根据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测
算所需借款数额,确定债券类型、面值货币、发行方式、发行条件、发行时机和
发行费用。
4.3欧洲票据融资
欧洲票据融资是指利用欧洲货币市场所提供的中短期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
资。其金融产品主要有带附加条款的票据:各种欧洲票据(Euronotes):不带附
加条款的票据:欧洲商业票据(Euro-commercial Paper)和欧洲中期票据(Euro—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Medium-Term Notes)两类三种。
4.3.1欧洲票据发行便利(Euronotes Issuance fac.|ities)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国际货币市场的一大发展是建立了欧洲票据的发
行便利机制(欧洲票据(Euronotes)通常指短期的欧洲有价本票),它包括:周转
性承购便利(Revolving Underwriting Facilities,RUF),票据发行便利(Notes
Issuance facilities,NIF)和备用票据发行便利(Standby Notes Issuance
facilities,SNIF),通常由国际性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提供。
需要融资的跨国公司(或政府机构)同提供便利的银行达成认购和销售协
议,协议期可长达3—7‘年。在协议期内,跨国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发
行短期欧洲票据以筹措资金,而且票据的期限也很灵活,从1个月到12个月均
可。典型的票据发行便利是由1~3个银行作为管理行牵头,组织许多银行参与,
大家共同分担所承诺的金额。管理行仅承担一小部分发行额,同时收取管理费和
便利费。如果在事先所承诺的利率水平上(一般以协议中规定的“最高利率水平”
为限),有销售不了的票据,这些银行便须认购下来。欧洲票据发行便利的发展
使得跨国公司能以择时发行短期票据的方式来满足中(短)期资金需求,从而使
投资与融资的时间配比更易控制,并大幅度地降低了融资成本。有时,大跨国公
司发行的欧洲票据的利率甚至可以比LIBOR更低。
4.3.2欧洲商业票据(Euro__commercisI Paper)
欧洲商业票据犹如各国国内商业票据,属公司或银行发行的短期本票。欧
洲商业票据大部分以折价发行,标明利率的反不多见:期限一般是一个月、三个
月或六个月。其运作原理与美国国内的商业票据基本相同。资信等级较高的大跨
国公司凭欧洲商业票据而筹措的资金的成本率可比LIBOR更低。此外,通过利
用外汇市场的各项保值方法,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欧洲票据市场的低利率,而
不必担心外汇风险。
4.3.3欧洲中期票据(Euror---Medlunr-Tem Notes, EMTNs)
欧洲中期票据的发行一般不附有银行认购的承诺。由于其“‘中期”这一特
征,它有效地弥补了欧洲商业票据和欧洲长期债券在期限上的空缺。欧洲中期票
据的基本特征类似于债券,有面值、利息率和到期日。期限一般在9个月~10个
月之间,利息通常是每半年支付一次。欧洲中期票据与债券的不同之处在于: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欧洲中期票据是一种发行便利,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发行,而债券发行一般
是一次售完为止:②鉴于欧洲中期票据可以连续发行,为了便于付息管理,不论
发行日有前有后,利息支付都在事先确定的一个日期进行;⑨欧洲中期票据的发
行规模相对较小,一般在2,000,000美元至5,000,000美元之间。从而使
中期融资的灵活性大为增加。
欧洲票据的融资成本通常比辛迪加贷款的成本要低,这是因为:①欧洲票
据发行便利使筹资者票据与大众投资者直接见面,银行只收取一笔手续费。而且
由于欧洲票据所具有的市场流通性,使得投资者的兑现风险大力减少。②对投资
大众而言,欧洲票据的利率要比银行存款利率为高,而且许多人希望能把跨国公
司发行的票据纳入自己的证券投资组合,以分散投资风险。③银行相互之间的激
烈竞争,导致了便利费的下降。
欧洲票据融资融合了银团贷款和债券的优点,具有成本低和灵活性强等特
点。跨国公司应在金融产品、融资便利和分销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恰当选择。
4.4国际银团贷款
当跨国公司或政府机构的信贷需求超出一家银行单独承担贷款业务的能力
时,便会有某家银行出面组织若干家银行组成贷款辛迪加(Syndicate),共同出
资,即所谓辛迪加贷款或银团贷款。其特点是:
(1)贷款金额大,收取的费用较高。国际银团贷款的每笔交易,一般都是数
千万美元到数亿甚至十数亿美元。由于参加银行多,各家银行往往是从欧洲货币
市场或亚洲货币市场拆进资金,再放给借款者。因此,银团贷款收取的费用高于
一般中期银行双边贷款。
(2)贷款期限长。银团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年,一
般为5~10年,它一般作为项目贷款,主要解决中长期资金的不足。
(3)贷款相对风险较小。若各国商业银行对外国一家商业银行贷款,受本国
中央银行的约束,有额度限制。而一家商业银行独立提供大额中长期贷款,风险
又很大,一旦借款人出现资金偿还困难,必使贷款行受到牵连。而银团由多家银
行组成,各贷款行只承担一笔贷款中的一定额度,分散了风险:同时,各贷款行
在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方面各有千秋,从而有效地降低贷款行的风险。
(4)借款人大部分是各国政府机构。地方政府,中央银行,官方金融机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有实力的企业及国际机构。跨国公司等。借款人同时向
多家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在金融界的知名度。并为以后继续
对外融资打下基础。
国际银团贷款超越了各国国内法规对国际银行活动的限制,从而给跨国公司
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巨大的资金需要量,同时也比从前多
个来源筹款效率更高,而且融资数额增大,提高了知名度,也使未来的再融资更
为容易。
4.5进出口贸易融资
是指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
方式。它与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紧密相连,目前国际贸易中逐步发展起来一些较为
完善的收付方式,特别是信用证与汇票、提单、保险单配套的收付方式,既防范
了交易中断风险,又提供了短期资金融通手段。卖方信贷、买方信贷。福费廷、
信用限额安排、补偿贸易等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较好的长期资金融通手段。
4.6国际租赁融资(InternationaI Leasi ng Fi nance)
广义的祖赁是指出租人在不转让法律所有权的前提下,有偿出让某项资产
的使用权。而国际租赁(或称跨国租赁),是指出租人和承租人分属不同的国家。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国际租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减少公司总体税负。跨
国公司可以利用跨国租赁活动在各子公司之间转移利润,从而有效地降低总体税
负。例如,当设在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需要某套设备时,母公司可指使设在高税
率国家的子公司以低租金的方式向其出租设备。第二,在跨国公司体系之内,运
用转移价格策略来指导跨国租赁,还可以有效地转移资金。第三,降低政治风险。
如果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投资项目是在一个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那幺,从东道
国的租赁公司租赁所需的部分设备,就可以基本避免设备被征用或没收的风险。
因为东道国若真的征用该项租赁设备,跨国公司即可停止向当地租赁公司支付租
金。
跨国公司的租赁来源最好选自由多家银行组成的国际银团。因为即使东道
国政府敢于征用某一跨国公司的财产,其对国际银团所拥有的租赁设备实施征用
的可能性却要小得多,尤其是当该银团或银团中某一银行也向东道国政府提供信
贷资助时。
3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4,7国际项目融资(International ProJect Finanoe)
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如电力通讯、交通运输等项目时,主办的跨国公司可
能会发现难以独立承担投资和融资风险,一般性的融资方式己显得无济于事。此
时,就需要筹划国际项目融资了。项目融资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投资项目本身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换言之,为适用项目融资,
项目的主办公司必须为该项自专门成立一个新的法人公司。
(2)项目所需资金的大部分来自项目贷款,其余部分由项目主办公司承担。
项目贷款的偿还资金来自项目收入和项目本身的资产。
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一些区域性开发银行,
是国际项目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它们经常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提供中
长期贷款,甚至是无追索权的信贷。国际性商业银行也是国际项目融资的来源之
一。但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条件要多一些,它们可能要求主办项目的跨国公司提
供一定形式的财务担保。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贷款银行还可能要求项目的主办
公司承购项目的全部产品。
跨国公司做项目融资的安排必须周密慎重,尽可能使项目参与者分担项目风
险。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大型项目时,最好是能够与东道国政府签署协议并争取信
用支持,以便降低政治风险。
5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下的“走出去”战略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
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坚实基础,世界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往
往是跨国公司发达的国家。因此,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世界优强跨国
公司不仅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
大循环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的迅速扩大,引起各国特别是
跨国公司的关注。“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这就要求我们从世
界发展的全局着眼,对大跨国公司的实质、特性、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行
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中国自己的大跨国公司。
“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是我国现代化大生产在国际层面上扩展的必然,
也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和深化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合作的要求。”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利用好全球化的机遇,趋利避害,减少风险,建立和保持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实旎“走出去”战略,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国家全球竞争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
5.1中国政府催生中国跨国公司的政策体系
为促进中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按照以市场为主导、以
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的原则,加快建立对外经济合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帮
助企业消除跨国投资与贸易摩擦。
(1)进一步弱化政府在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中的行政审批职能,进~步下放对
外投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逐步实行网上申报和各类批准证书网上发放。
健全对外经济合作的监管机制,完善相应的年检制度和统计制度,促进中国跨国
公司的成熟与发展。
(2)增强政府在信息服务上的作用,完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信息系统,建立
业务信息库并搭建信息交流交换平台。继续完善已经运行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
指南”。实现较大范围的国内外投资促进方面的资源共享。通过向公众提供政策、
市场和项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使中国企业增强对国外市场的了解,也使外国企
业和机构熟悉中国及中国企业,加强中外企业之间的互动,不断扩大经济合作的
领域和方式。
(3)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帮助对夕}经济合作的中介机构准确定位,
完善功能。进一步减少对外经济合作中介机构的行政色彩,强化服务和自律功能,
承担起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鼓励和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中介
机构加强与国际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档次、水平以及服务的质量。
(4)为中外企业合作创造较好的国际环境。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
的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投资框架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深入研究不同区
域经济组织特点,加快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框架下对外
经济合作的磋商机制,积极与有关国家签订经济合作方面的政府间双边协定。通
过加强多双边交流和磋商,减少和排除企业合作中的壁垒,提高国际经济合作的
便利化程度。
(5)制定海外投资保险法。随着市场经济本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海外投资者将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国际惯例,其
域外资产具有私人投资的性质,从而面临着与其它外国投资者完全相同的国际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资风险,并且,从企业分布来看,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海外投资集中于亚非拉一带,
这些地方政局不稳,政策多变,法律体制不健全,给中困海外投资名带来更多的
政治风险,包括:(一)征收和国有化:指东道国政府采取的国有化或者歧视性的
行为,导致被保险人或项目企业丧失其通过投资获得的权益和收入。(二)汇兑限
制:指东道国政府采取行动,造成被保险人或者项目企、』k无法将投资收益兑换为
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无法将可自由兑换货币汇出东道国。(一)战争干¨政治性暴力
事件: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内战、叛乱、暴乱
和政治性的大规模骚乱和恐怖活动。(四)政府违约:指东道幽政府非法解除与
投资项目相关的协议或者非法违反或者不履行与被保险人或项日企业签订的合
同项下的义务。因此应制定海外投资保险法,该法应具体规定;合格投资和投资
者,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范围或险别,损失补偿,代化求偿权以及保险申请
和国内赔偿程序等,并注重与中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4、Ll_/2协调.
5.2中国跨国公司组织结构选择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严格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等级森严、缺乏沟
通。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基本组织结构主要有多国母子公司结构(出
口部或国际事业部)、全球功能结构(全球地区结构、全球产品结构、全球矩阵
结构)和跨国网络结构等组织模式。跨国公司的各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也各有
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企业在设计其组织结构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一般来讲,多国母子结构比较适合于国际化经营的初期对全球战略和当地战略的
强调都不高时;全球地区结构能够有效满足“思维全球化,行动当地化”战略的
要求:全球产品结构具有更强的全球视野;全球矩阵结构置要是一种过渡结构,
在企业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结合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发展,仓业对全球战略
和当地战略要求都很高时,跨国网络结构往往成为了理想选择。跨国网络组织具
有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竞争力,它同时也代表着跨围公司组织设汁的未来发
展方向。
中国跨国公司在迸行组织管理结构调整时,也面f隘同样的陌雉选择:强调分
工,则导致管理被分割;强调合作,则导致权责不清。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
进一步推进,全球经营规模急剧扩大。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员工比例不断
增加。原有的国际业务部门的横向管理与各个事业部在全球的纵向管理的矛盾越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来越突出。中国跨国公司在设计其组织模式时需要考虑许多影响因素,如企业知
识产权战略、专利技术发展、企业生命周期、环境因素、企业规模和组织与当地
文化,还要考虑组织的管理传统和历史发展等。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
被证明是万能的,对处于变化中的全球市场,企业总是需要不断探索更理想的管
理模式。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
扩大,组织结构也应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每次组织
创新中,通过内部的资产重组,企业内部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效率不断
提高:随着企业管理跨度的不断扩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在设立纵向
的“条”和横向的“块”管理组织机构时,力图克服“条块分割”,实现“条块
结合”,在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5.3中国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战略
在工业经济社会中,企业的重点放在生产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制造工
艺、生产流通不断标准化、高效化、智能化,生产阶段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知识
资本成为增值的重力核心,生产不再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投入,更多依靠技术创
新,为此,中国跨国公司也应调整资本投资结构,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从全球市
场猎获科学技术人材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研究开发和使用技术资产。
首先,中国跨国公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开发机构,提高技术
开发实力和水平,并使基础研究、应用与开发研究、中试、产业化阶段相互协调、
密切衔接,加快高心技术的产业化。其次,研究开发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很多工业产品创制难度大,成本高,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对于
中国企业来说,由于资金所限,在开发上的投入太少,要在很短时间内将开发水
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很难:开发能力不强,没有强大的开发队伍,经验少,制约
了开发水平的提高:多数企业都在国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谈不上真正
的开发,而且有时也不完全适合国内市场和产业的需求。故中国跨国公司的研发
战略就是既不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不完全自主开发,而是侧重于将两者相
结合。即可以采用“流水线”式模式,就是将开发过程变成工厂生产线一样的流
程,通过采购、装配、检测、包装等“工序”,把得到的外部资源的不同模块,
在开发过程中一个个装配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体系。企业通过“流水线”
开发,可以像全球采购一样,选择水平最高、能力最强、成本最低的技术供应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能使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流水线”开发的关键是流程管理企业虽然可以找到
优势资源,发动流程管理能力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最佳配置。再次,利用国外
科技资源。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利用集群优势,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
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
品,是利用国外科技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
5.4中国跨国公司海外融资战略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一个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支持。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有以下渠道:海外上市、外资并购、战略性私募、B股
市场和海外基金等。
(1)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有利于企业产权流动,促进企业国际化
进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一般有四大步骤,首先是上市规划,其次是引进策
略投资者、第三步是申请上市,最后是招股挂牌。目前海外上市有八种方式,它
们包括:境外直接上市、境外间接上市、境外买壳上市、A股发行H股,H股、S
股、AI)R/GDR发行A股、红筹股发行A股、多重上市(多地上市)、存托凭证(DR)
和可转换债券(cB) 。中国企业谋求在海外拥有上市公司,香港和新加坡资本
市场应成为内地企业的首选市场。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在第二届香港特区政府就
职仪式上明确指出,香港会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鼓励和吸引包括内地民营企业在
内的公司来香港上市,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但企业在做出要不要到海外上
市决策之前,必须弄清楚上市有什么好处,必须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市。企业在
海外上市首先要遵照和符合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会计准则,由于与在国内上
市的法则有一定的差别,企业在操作时的难度相对较大。在上市过程中,企业还
会面临着上市失败的风险,运作过程被收购的风险,以及摘牌的风险。对于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来说,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有没有驾御这些风险的能力,有
没有进一步成长的潜力,所处的行业有没有被国外资本市场接受的可能性,去海
夕}上市是否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否则海外上市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契
机,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2)外资并购。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的很
多障碍正在逐步取消,跨国公司投资从新建为主转向侧重并购,并购成为国际投
资的重要方式;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可以节省异地投资成本,同时可以盘活现有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产。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时,亦应该把握并购投资机会。基于近年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借助跨国并购“走出去“,至少有五个方面
的利益是可以预料的:(~)借助跨国并购,实现企业制度转换。(二)借助跨国
并购,拓展中国某些“边际行业”的发展空间。(三)借助跨国并购,绕过贸易
壁垒或减少贸易摩擦。这方面,中国服装纺织业中,已有企业进行了较为成功的
尝试。(四)借助跨国并购获取国外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五)通
过跨国并购获取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
因外资并购该行业中的公司后能够更快地形成生产能力,从而更快地抢占
市场,故作为转型与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借助跨国并购实施“走出去”战略,选
择跨国并购的行业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征:(一)行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而且
外资相对弱小;(--)集中度比较高或者进入壁垒比较高的行业:因为在位企业
通常比较强大,并购现有企业是外资进入的较好方式:(三)竞争激烈或者供给
远远大于需求的行业:如果外资想迅速获得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常常采用并购
方式;(四)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较高的行业,如汽车、石油化工行业(特别是燃
油)明显属于这~类,其他的行业包括保险、通信等等;(五)中国企业借助“绿
地投资”难以挤进的国外产业与行业。此外,中国政府在企业借助跨国并购实现
国际化扩展中掌握竞争政策的松紧程度,调节并购活动的规模:借助具体政策工
具,影响着跨国并购资本的流向以及金融系统对于并购活动的金融支持程度。
(3)战略性私募。是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
权投资人。战略性私募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同时建立起有利于上市的治
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帝8度;战略性私募可以通过引入战略资本帮
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从而在未来上市的时候更容易获得投资银行的调研支持和
投资者的追捧;战略性私募相对于普通私募的好处在于战略投资人所携带的市场
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进行私募的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
来,同时战略性私募更有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
改善企业的收入、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
价值的提升。中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l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其实不是资
金的问题,而依次是产权结构、治理结构、运营机制以及产业运作经验的闯题。
战略性私募恰恰在这几个方面都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助益。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唰祭
在现阶段战略性私募是中国企业改善股东结构、获取产、lk经验、增强资本
实力、迅速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战略性私募时候有几个原则应遵循:(一)
”靓女先嫁”。也就是说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应该把自己比较成熟的资产和业务
拿出来做为私募的基础,再以融通到的资金发展相对来说不那么成熟的业务。这
样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二)”量出为入”,需要多少钱融多少钱,
融资不是越多越好,在降低金融风险和保证资金效率之恻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
衡点。(三)”制造竞争”。想获得好的价格就必须制造竞争,所以有必要通过一
个高效的流程制造买方市场上的竞争。(四)”利益重于价格”,虽然对任何卖方
来说价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在价格之外还有
很多其它的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需要全面考量,譬如投资人的声誉、产业资源、
未来能够产生的协同效应等等。
(4)B股市场。B股,是指中国公司发行的境内外资股,又称人民币特种股
票。B股采取记名形式,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买史,存境内证券交
易所上市交易。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的大门玎始向境内居民敝开,B股
市场自运行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境外投资者,开辟了一条引进外资的渠道,准备
海外上市的国内公司可通过B股市场进行海外融资。
我国B股市场存在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所有制结构单‘的特点,FL非流通股
更使市场收购兼并难以进行,大大弱化了市场资源配簧的能力。在中嘲整体经济
向好的大背景下,恢复B股发行,让各种类型优秀企业到B股市场融资将会大大刺
激市场需求,改善市场流动性,推动整个市场繁荣,使很多僵化了的功能得到恢
复。如果再按国际惯例促进企业购并,B股市场将能真』F起到优化f订场资源配置
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中国企业利用B股市场海外融资时应采用公私募相结合的国际通行的发行
方式。因为如果完全按照A股上网定价发行的公募方式,则真正的长期投资的境
外投资者可能很难获得想要的数量,而很多投机资金有可能通过透支、借贷等方
式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新股认购以获得短期暴刹。若是这样,不仅不能吸
引到真正长期投资中国股市的海外机构投资者,而且会造成8肢二级‘ili场的巨大
波动,不利于中国吸引外资的长远发展。为避免私雾造成“黑箱”操作的“温
床”,保证B股私募配售给真正的长期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揣,应该对其认购资
3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格进行必要的限制。例如,规定参加新股配售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必须有两年以上
参加B股投资的经历,拥有两年以上的B股交易纪录和一定的B股交易量;或对
新的参加B股配售的机构投资者的资本规模设定底线:或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对B
股新股持股期限做出规定,如六个月以上,等等。
加强B股市场监管是发挥B股市场融资功能的关键。为避免国内投机力量
把炒作A股市场的那一套搬到了B股市场来,吓退理性的境外投资者,应对B股
市场监管体系加以完善。对此,可考虑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证监会的指
导下,委托香港证监会制定B股市场新的规则并对新B股市场进行监管。B股市
场应以国际资本为主要对象,而这对国内监管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由我们
自己来设计与建立一套B股市场新的规则与机制,需要较长的准备与学习时间,
也会分散中国证监会的精力。因此,把B股市场的监管承包出去,给国内监管者
一个缓冲和学习的时间,还能及早的把新B股市场推出,抢占国际市场的有利时
机。香港证监会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由他们来主持设计以及操作B股市场,
能使新B股市场较快的走上正常轨道,同时也能较大规模的吸引国外资本。
从中长期看,B股市场作为一个过渡性市场不会单独存在下去。现在B股存
在的惟一理由是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一旦人民币可兑换,B股就没有
继续存在的必要,也失去继续存在的基础。但是,作为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重
要组成部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B股市场仍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渠
道。
5.5中国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
(1)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中国的企业走向跨国经营,同在本国经营相比,
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
文化环境等。怎样适应一个与母国有着极大差异的市场和管理环境对于跨国企
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管理中,对于形成跨文化沟通和谐的具有东
道国特色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表现出很
多优于其他人力资源策略的优点:人力本土化增强子公司所在国对公司的信任
感,提高跨国公司与所在国市场的融合程度;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能降低经营成
本;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提高管
理人员工作效率;有利于跨国公司更快的熟悉所在国市场的情况,拓展市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蛹整
中国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本土化战略实施中可考虑如下策略:(一)
选用到母国留学、工作的当地外国人:选用到当地留学、工作的母固人等。这样
的策略让具有多种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人担当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更容
易理解和领会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就更能起到⋯个管理沟通的桥梁和文化
翻译的作用;(二)在建立跨国公司分公司的企业文化时,我们以所在国的文化
背景为分公司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根本出发点,并充分考虑和吸取两种文化中
的优点,如在相应的管理岗位上任用中国公司的人员,用中国公司的一些培训方
式和内容对东道国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三)重要决策公司可采用双主管制度,
兼顾本地化之余,也将母公司的优点带到子公司。也就是指营运方针山海外分公
司主管与母公司负责人共同决策。这种安排不但可保留母公司的营运特色,也方
便监控海外分公司员工,保证“上情”能够“下达”。本地主管扣理区内业务可
减少沟通问题,但己方派出的经理熟悉母公司背景,也较j’解,1、‘品特性,有助促
进分公司对总部的了解。
(2)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思想继承了当代人本管理思想的糟髓,又结合知
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予以创新,核心是要创建一种机制剁氛围,使企
业员工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形成一种集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
力。因此,中国跨国公司首先应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既不同于以往的精神激励(赞
赏、表彰、荣誉等)也不同于一般物质激励,而是赋r史火的权力和责任,使被
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角,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
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其次,加强全_!;11的职业培
训。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每一个员工一一知识创造省的价值和作川。从领导
者到普通工人,都存在着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问题。提倡、鼓励、促进形
成企业成员的学习、创新欲望,将员工个人知识转变为企业知识,从m建立企业
属于自己的智力优势,最终使企业经济的增长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知_[:}{的积累与
创新。
(3)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一是直接从国外或海外引进;二是选送人员(主
要是高层人员)去国外、海外学习;三是吸收初步具备国际化人才标准、有在跨
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加盟;四是组织高、中层骨干参加在国内的相关教育。
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后两种方式可能更现实一‘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5.6中国跨国公司信息化建设
2004年,国资委信息中心和《计算机世界》联合对国内3000家大型企业信
息化建设状况的调查显示,17.1%的企业处于业务重组阶段;36.1%的企业处于
内部集成信息化阶段,43.1%的企业处于个别流程信息化建设阶段;只有3.7%
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其中应用ERP的企业仅占调查企业总数的
10%。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现状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
应能力、生产经营效率、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阻碍了企
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大中型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落后于世界知名大型跨国
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国企发展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原因这一。
影响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战略、市场、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在很
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有效管理,才能得以优化配置,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推
动管理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快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中国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
管理效率,促使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首先,国家为企业信息化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及国家教育应培养信息化技术综合型人才:倡导提高中国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总
体应用水平;加大对于信息化的投入力度(目前,中国企业累计在信息化上的投
入只占总投入的0.22%)。其次,从企业层面讲。应该建立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一
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组织一开发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一提高企业全体人员信
息化认识水平和素质。即:指先根据企业当前业务和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对信息
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
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然后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
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按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开发在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运行的
企业集成信息系统(EIIS),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
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服务
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
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如
EDI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开展信息化教育,提高全员信息化认识水平和开发使
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
4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
综上,世界越变越小,市场越来越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
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中国复关之后,面对新的竞争条
件,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定位,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结合企业内部的优势
与劣势及行业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具潜力的市场和跨国
经营模式。如“华为”、“珠江钢琴”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应
较多地考虑低端或稳定的技术策略,而“美的”, “格兰仕”以及其他大量的
出口型制造商更适合于采用全球化生产策略。
把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对中国来说,参与经济全球化,有机遇,也
有风险,只有积极地参与,才能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迎头赶上。积极开展跨国经
营是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目前,中国有3万多家企
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有1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在
跨国经营中崭露头角,逐步进入世界优秀跨国公司行列。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企
业已经在跨国经营碰撞中有所收获,迅速成长,中国正朝气蓬勃地融入世界经济
一体化的进程中。
4l
5参考文献
1、吴文武着《跨国公司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程惠芳,潘信路着《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3、金润圭着《全球战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谢康着《超越国界: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杨宇光着《经济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6、林康着《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7、林丹明《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国际经贸研究1997年3月
8、Thomas H.Davenport&Laurence Prusak:tForking Knowledge)May。2000
9、张建平着《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10、武海峰陆哓阳等著《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l、甘亚平谢文辉等著《卓越管理:跨国公司十大管理范式》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12、刘元煌等著《加速度:跨国企业全球攻略8种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3、互联网相关信息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我的导师王元月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
敬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完成的,无论选题还是文章结构无不包含王老师的心血。王老师诲人不倦的治学
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影响我一生。
感谢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的各位专家,他们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
见,使得我的论文能够进一步的完善。
感谢中国海洋大学曾经给我上过课的各位老师,是他们将我带入了~个更高
的知识殿堂。
感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办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细致的工作使我
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开展。
感谢我的同事和家人给我无时无刻的支持,让我能够坚持到底。
最后,感谢各位莅I}笛答辩的老师,谢谢你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