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73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模式及其效率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模式及其效率研究
姓名:段卓尔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宋国良
20090301
捅要
随着中国对境内的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
上市,跨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使中国城市商业银行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2004年11月,银监会颁布《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
纲要》,启动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新一轮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股份制
商业银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质量。
从改革至今,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走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道路,创新的进行了
了多种模式的改革,总体可概括为省域内并购重组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增资扩
股两种。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和山东城商行联盟的改革模式
进行了具体剖析,也对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上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
究。随后通过实证研究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主成分模型,对城市商业银行
改革前后的综合经营效率进行了比较,认为每种改革模式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城
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通过研究,本文针对四种不同种类的城商行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改革建议,但
每个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各有特点,没有一种具体模式能推广到任何一个城商行
都能适应,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好市场定位,选择符合
自己的改革模式来保证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境外战略投资者主成分模型
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equal treatment of foreign banks and domestic banks,the tide of
shareholding reforill of the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the refol'nl of rural bank and the
cross—region ofjoint—equity banks in china,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faced enormous
pressure.Since November 2004,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has
promulgated all important regulation(“the summary of 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which started the newest round ofreform ofdomestic
city commercial bank.The aim iS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joint.equity eommercial
banks and improve their global quality.
From then on,the Chinese city commercial bank has started off their own way,
and their creative and various methods of reforms give US a lot of thinking.The reform
call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kinds:the M&A and introducing the foreign strategic
investors.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deepened the research of reforill patterns of domestic
city commercial bank via the case studying.Based on the result of case—studying,the
author appli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onstituted the model.On
comparing the integrative efficiene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the author detect
that all kinds of reform worked well and advanced the bank’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in
differemt level.
By deepening the research,the article raised four different advices facing with the
different exist reform.However,the different region and different bank have distinct
personalities,it’s impossible to find a simple and unified reforming pattern.They must
choose their own way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alties and market positioning.
KEY 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 M&A
Foreign Strategic Investo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瑶睹孟、叫年丫月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露擤尔
导师签名:
沙罗年
q年/
牛月烈日
勿月≥z日
1.1问题的提出
第1章引言
在中国,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特殊群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金融改革的产物。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在城
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丽其中大多数城市信用社经营不善,存在资产状况
不佳、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导致城市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巨额不良资产、
资本严重不足等先天弱势,另外自成立之初,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就被局限
于在所在城市,经营范围受到限制。在我国银行体系里,城市商业银行总体力量
处于弱势,规模小,资本质量,盈利能力不高,一直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
行的夹缝中求生存,很多指标都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
机。
从2006年底起,中国对境内的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并且国有商业银行
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跨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等,
给了城商行更大的竞争压力。国家也出台了对城商行的一系列引导政策,包括
2004年11月银监会颁布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指出了城商行的三
条发展路径,在2005年6月,银监会更是对城商行的发展在资本充足率,公司
治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3项要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全国城市商业
银行工作会议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六次会议上强调,城市商业银行今后的
主要方向是重组改造和联合,各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选
择适当的发展模式。银监会支持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实施重组改
造、增资扩股和资产置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综合化解历史风险,提升公司
治理和内控能力;鼓励各行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进行联合并购,实现优势互
补和资源整合。
在新的形势下,许多城商行通过各种改革发生了质的突变。徽商银行,江苏
银行等通过并购重组相继成立;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通过增资扩股,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提高自身质量,在A股市场成
功上市。城商行的发展模式,经营机制,都在近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充分研究和总结近几年来城商行的改革模式,探寻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素,并以此为依托设计可以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改革发展模式,是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现在主要存在进行区域内并购重组,由城市商业银
行升级为省级银行,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以求上市来获得更
大的发展两种模式。
在并购重组方面,银行间的不断并购是银行业发展的主流,针对并购问题,
在并购动因方面:Pikoff(1996)研究发现银行对并购的热衷是为了通过节省费
用、增加市场控制力、减少收入的不确定性、获取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等手段达
到收益稳步增长的目的。Carig和Dos Santos(1996)认为银行并购的动机主要是
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改进存在于银行的X一效率,另外通过并购分散风险也
是银行并购的主要动因。
在银行规模方面:Berger(1995)通过对银行规模与银行赢利之间的关系比
较,认为规模是银行盈利的充分条件。Roussakis(1997)认为,虽然规模大小是
一个银行具备功能的大小和多样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比银行资产和流动性项
目更有意义的是累积的、综合的资产负债平衡表基础上的累积收入。他的研究结
论显示银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有效管理而非规模,强调收入或经营效益更多的与
成本管理和经营策略有关。Berger(2005)利用美国的数据分析认为,由于小型
贷款人透明度低,更容易从小银行的到贷款,而且小银行与他们的贷款人有更加
紧密的关系。Hirofumi(2007)利用日本的数据也作了同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和Berger类似,但日本的情况不能证明大公司得到大银行的贷款是由于透明度高。
国内学者对银行并购的研究基本提留在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水平上,而结合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一些学者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具体并购情况,发
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其并购提出了对城商行的发展的意见等。刘铁军(2007)
通过参照美国中小银行的经验,认为由于环境和自身局限性,跨区发展和上市融
资并不能解决城商行面临的问题,而应该培育核心竞争力。姚建军(2008)则认
为经营区域受限是制约优秀城商行发展的重要障碍,应通过重组,兼并,自我扩
张等形式来实现跨区域经营。陈璐(2006)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特征,特殊的成
本和收益以及价值创造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目标函数,约
束条件及其对并购效率改进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
2
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小银行并购不会导致效率与市场势力的冲突,效率改进
型并购既是我国银行业并购重组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小银行发展的低成本路径。
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方面,国外的研究认为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
面。关于正面效应的观点有:Berger和Hannan(1998)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刺
激国内银行业降低成本,提高金融系统效率,追求金融服务的多样化,而且有助
于改进银行业监管水平。Laessens,Demirguc—Kurt和Huizinga(2001)使用1 988
年到1995年间8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资和当地银行的账户信息数据进行
分析,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当地银行利润率,非利息收益以及管理费用之间存
在负相关,表明外资银行迫使当地银行放弃一部分原先独享的高收益,通过改善
效率来提高盈利能力。Hermes和Lensink(2002)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
入与当地银行的收入,利润和费用之间存在反“U”形的关系,外资银行进入的
效应需在外资达到一定水平后方起作用。关于负面效应的观点有:Sti西itz(1993)
研究了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内银行、本地企业和政府带来的潜在成本。他指出,
外资银行通常将服务对象集中在跨国公司上,导致本地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减
少,外资银行通常不按照东道国政府的意愿行事,致使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下降。
Aderson和Chantal(1998)认为外资银行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它们有可能仅仅是
为了提高本国的出口水平,或为了支持本国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此外,如果东
道国监管不足,那么很可能失去监管的控制力,从而导致不良监管。
近年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我国银行的事件越来越多,国内学者主要从其动
机,效应方面进行研究。巴曙松(2005)从动机上进行了分析,指出外资银行以投
资入股方式参与我国金融业的优势在于,参股方式避开了众多的法规和政策限制,
绕开了各种壁垒,获得了较低的进入成本;能将新产品的开发、创新和中资银行
的分销网络、人民币业务相结合,扩大其在本地市场的业务份额;在时间上避开
了我国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提前全面进入我国银行业,从而
提高市场份额,降低进入风险。房芳(2008)研究了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特
点,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和地方政府,外国金融机构三方在战略合作
中的行为动机及潜在冲突,认为外资参股的动因是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利
用城商行的地区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应合理评
估入股价格。
对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正面效应,吴念鲁(2006)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
资者除增加资本外,还能带来很好的合作效益和合力效益,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
际竞争能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帮助,为IPO的成功增
加重要砝码。王小姝(2006)认为,外资银行的入股首先为中资银行带来了外部资
金,可以改善中资银行的股权结构,提高其资本运作的能力;其次可以引入先进
的理念、经验和技术,提高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我国银行业
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最后将促使国内银行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甚至在海外
上市,从而接受国际市场和投资者的监督,这些改变有利于加强我国银行业的监
管。在对负面效应方面的研究中,占硕(2005)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会造成
我国银行机构的微观效率损失,因此降低控制权租金已成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时防范风险的关键。他认为应该从银行收益目标函数的选择和市场微观基础建设
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陆磊(2006)论证了当前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对银行治理与国
家金融安全的影响。他认为外资参股的直接制度效应是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本质
改善,国家金融安全随着外资参股而呈现新变化,体制性风险的对外转移和传染
性风险的流入是需要关注的根本问题,这为我们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对银
行业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参考。周开国,徐萌(2006)则通过博弈分析,认为外资
对国有银行的股份收购,是参与双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博弈过程,
在面对外资的收购时,不应盲目追求股权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和短期得益,而忽
视自身价值。
在实证研究方面,张月飞等(2006)以浦发银行为例,选取了利润总额、资产
总额、存贷款总额以及一系列衡量经营效率的指标,并用DEA方法对银行效率进
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应问题。吴志峰
(2006)选取与我国当前银行改革具有相似性的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东欧国家银行业
绩为研究对象,在财务指标的处理上,将指标分为盈利指标、成本指标和经营指
标,实证结果表明:在继续保持国家控股的情况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小
股东并不能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也不会有效改善经营业绩;而境外战略投
资者控股后能够显著提高银行业绩。欧阳敏(2007)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引进境
外战略投资者能优化业务结构和提高经营水平,但经营效率的改善并不明显,银
行自身应该考虑合适的发展模式。
1.3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与现
状,指出了我国城商行正处于改革时期,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详细剖
4
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各种改革模式,研究了各种改革模式的效应;第三部分
通过主成分分析,纵向比较了各个模式下已经改革了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
率,分析认为改革能提高城商行的效率,但作用大小因城商行而异。第四部分对
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4创新和不足
本文研究有助于系统了解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各种改革模式,为城市商业银
行的改革提供了发展思路。同时创造性的运用主成分分析来纵向研究城市商业银
行改革前后综合效率的变化,以此衡量改革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本文的局限在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历史较短,信息披露不够完全,改革的
作用可能未必在短期内显现,需要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内去衡量,用主成分分析法
做出的效率比较不能完全说明全是某种改革模式的结果。
5
第2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与现状
2.1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
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
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而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
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的名称是城市合作银行,1995年又改称
为城市合作商业银行,但考虑到城市合作银行实际并不具有“合作"的性质,因
此1997年11月26日,国务院决定将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城市商业
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诞生的直接背景是为了防范风险。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
城市私营、个体经济的蓬勃兴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城市信用社也迅速发展。
据统计,城市信用社由1986年的1605家,存贷规模仅46.6亿元,发展到1995
年的5000多家,存贷规模5286亿元,规模增长了近110倍。城市信用社在
为地方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由于城市信用社在经营
中背离了合作制原则,实际上已变成了地方性小商业银行,且存在规模小、资金
成本高、股权结构不合理、内控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经营风险日益显现和突出,
有些信用社甚至已经出现了挤兑和支付危机,严重威胁着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社会
的安定团结。为了根本解决城市信用社的风险问题,1995年9月7日国务院
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的
基础上,在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
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并选择京、津、沪、深和石家庄五城市作为试点。
1995年6月22日,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宣告成立,
同年12月29日,第二家城市商业银行一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成立。随后在符
合条件的全国大中城市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将城市信用社合并成为城市合作银
行的工作。199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领导
小组决定,城市合作银行在35个大中城市和60个地级城市全面展开。1997年
12月,根据95个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进程,国务院又批准在东莞等58个地
级城市继续开展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
6
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批准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开业,共合并
城市信用社2290家1。
2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
从1995年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10多年间以灵活的经营模式,有力的支
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市场份额逐年
增加,市场信誉逐步提高,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银监
会颁布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更为城商行指出了发展路径,从2005
年开始,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加快了改革步伐。在中国银监会强化对商业银行
监管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8年12月末,全国共有城
市商业银行已136家,资产总额达41.32千亿元,负债总额达38.65千亿元。不
良资产为48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3%。资产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
下图为城市商业银行lO多年来资产规模及不良贷款情况:2
。《城市商业银行:银行体系中的生力军》,(<金融时报》2004年11月24日)
2数据来源:银监会网站及‘中国金融年鉴》
7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一直稳定增长,1996到1998
年间是各地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成立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城商
行基数的增加,但由于这些城商行规模普遍较小,所以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不快。
随后城商行的发展进入改制以后的良性发展阶段,资产规模一直稳步增加,从
2004年末银监会开始启动城商行的新一轮改革以后,城商行的总体资产规模更是
进入了~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08年12月末,资产总额达41.32千亿元,
比2004年底的17.06千亿元增长141.52%,是近几年来银行业中资产规模增速最
快的板块。
从图2.2中能看到不良贷款率13年的变化情况,从1996年到1999年是不良
贷款率急剧增加的阶段,因为1995到1996年间成立的城商行较少,且经营状况
一般,不良贷款率处于中等水平。而1996年后,大量城商行不断成立,且资产
质量参差不齐,在成立之处就担负了很大的不良贷款包袱,并未剥离,使得城商
行的不良贷款率迅速增加,达到34.32%的顶点。随着城市商业银行逐渐规范,
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改制前城信社积攒的潜在金融风险逐渐显现,并得到集中释
放。在1999年以后,经过初期的整顿与规范,城商行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不良
贷款率逐渐下降,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并趋于稳定。从2004年推动城商行改革
以后,大量地方政府对城商行进行了资产置换和注资工作,到2008年末不良贷
款率已经达到了2.33%,还低于同期国有商业银行的2.8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须达到896
8
监管底限的期限为2006年底。近年通过财务重组,城商行也加快了不良资产的
剥离和资本金补充,城商行的财务风险基本消除.资产质量问题基本解决。从图
2.3中可知到2007年底,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只剩i7家’。但外部资本补充
机制仍未完善,除了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大型城商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获准
发行次级债,浙江省内的民营资本入股等,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城商行的资本补充
主要以来于地方政府主导的资产置换等,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的建立依然困
难,这也成为了制约这些地区城商行未来发展的瓶颈4。
60
40
20
0
图2 3 2005—2007年城商行资本先足率汇总
璺五星【至!唑) !!
i-达标(8旷10%) 26
a匮乏(4旷跣) 32
口严重匮乏(o%’娼) 25
幢拄盘照芒焦塑6上j_兰1
2.3现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29
49
24
13
虽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态势较好,并且已经基本解决资产质量问题,但
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两级分化严重,个体间差异较大;市场单
‘,低水平同质竞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地方政府干预较多等。
2 3 1两级分化严重.个体闻差异较大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局限于各个城市或地区以内,而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
展不平衡,遂域问地理.人文传统的差异,拥有的客观性经济发展要素的数量和
警2来源008霉淼;:釜;::;鬈”””
昭一蛇他。:
质量的差别,经济发展模式差异,管理理念以及人力资源的差异,市场经济发展
程度,政府治理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都导致各个城商行之间的差异很大(见
表)。许多城商行的管理层级,组织架构并没有因为规模小而扁平化,风险控制
也没有因为规模小而高度集中,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技术手段也落后于大银
行5。
表2.1:2007年城商行的地区差异:6
地区平均信贷不良率(%) 平均资本充足率(%) 平均资本利润率(%)
东部3.55 9.27 1.18
西部3.7 9.8 0.84
中部3.52 1 1 O.96
长三角1.43 12.75 1.65
珠三角13.02 -0.41 1.05
表2.2:2007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
序号综合竞争力资产规模(亿元) 资产质量盈利能力
l 莱商0.995 北京3548.87 泰隆1.000 宁波1.000
2 宁波0.993 上海3078.33 宁波0.999 南京0.985
3 绍兴0.986 江苏1822.14 南京0.925 北京0.920
4 泰隆0.976 徽商1010.26 江苏0.891 上海0.893
5 南京0.964 宁波737.69 北京0.864 济南0.828
6 东莞0.900 重庆446.14 郑州0.810 银川0.848
7 江苏0.809 温州293.81 吉林0.713 哈尔滨0.800
8 徽商0.767 绍兴227.89 富滇0.654 江苏0.745
9 西安0.683 泰隆118.34 西安0.540 厦门0.520
10 石家庄0.443 岳阳22.00 宝鸡0.430 石家庄0.230
区域经济差异是中国经济非常明显的特征。从表2.1和2.2可以看出,江浙
一带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金融业的发展也有良好的外部条
件,且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较多,资金运用灵活,而城商行能提供更多的便利及
5王兰英,城商行重组隐忧
6表2.1,2.2数据来源:2008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lO
变通.更涤层次的贴近中小企业,所以城商行自身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他地
区的城商行差别不大.主要是近年信贷需求旺盛,盈利增加,提高了城商行的议
价能力,且许多地方政府参与了当地城商行的改革,通过土地置换,贷款置换等
方式,进行财务重组,化解不良资产,财务指标上完成了质变,但这种差异的消
失更多是由于财务重组的短期效应.如没有当地经济的支持以及新的盈利增长
点,并不能保证城商行能持续发展并保持现在稳定健康的状态:珠三角的城商行
则由于当地除国有商业银行外,还存在多家股份制银行,如广东发展银行,深圳
发展银行等,自身没有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弱.且没有措施对城商行的历史包袱
进行处理,不良信贷率高,资产质量差,7已经处于退市的边缘。
图2.4: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布及资本利润率走势8
从图2.4可发现城商行的盈利能力较前几年有大幅提高,城商行的整体资本利
润率逐年提高,在2007年达到lT03%,比2006年增长53 73%,并且从2005年
开始,盈利能力弱的银行迅速减少,盈利强的银行迅速增加,到2007年末,盈
利能力强的银行达到了56家,占整个城商行的50%。盈利的银行数量的增加取
决于2007年整个社会信贷需求增加,使得城商行发展迅速,但在良好的外部条
件下.城商行的两极分化却更加明显,盈利能力一般的银行虽然已只有20家,
蕞;;嚣勰嚣勰箍嚣;黧。。。。。。;;
盈利弱的银行却仍然有36家,弱势银行没有能力抓住机遇,停滞不前,与56家
盈利强的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盈利能力的分化直接决定了城商行以后的可持
续发展潜力,各个城市商业银行间的差距增大。
2.3.2市场单一,低水平同质竞争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长在本地城市中,
基本上是一个城市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这种特性缘于它们的历史,在成立城市商
业银行之前,大多数中心城市地区都拥有数十家城市信用社,而其中大多数都经
营不善,面临不良资产严重、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处于破产边缘,城市
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的基础并不好。
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有同构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式基本相
同,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置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其后陆续成立的股份制银行虽
不是按行政区划而是按经济区域来设置分支机构,但由于在机构布局上国有商业
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下伸力度较大,因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受到极强的挤
压。城市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方面没有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形成应有的
互补效应,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仍在与已具有自身优势的大银行进行正面竞争,
这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城商行的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目前仍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领域,新兴业
务收入比重很小。存贷款业务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因而规模普遍较小的城
市商业银行在拓展传统业务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而多年以来城商行虽然定
位于“中小企业的银行,市民的银行",真正这样做的却不多,许多城商行贷款
集中度非常高,不甘心定位于小企业,而是模仿大银行,偏好大项目,大企业。
根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年的抽样调查,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大客户贷
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单一客户率)和前10位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都远
远超过风险集中度管理的要求(警戒线分别为10%和50%)9。由于大项目,大
企业的贷款风险低而收益稳定,是各个银行的争夺目标,但城商行与国有商业银
行等相比没有比较优势,只期望利用地方行政关系获得地方基础建设项目的业
务,或者用较低的资金价格取胜,而城商行的贷款集中于这些客户,不能象大银
行一样分散风险,也造成了贷款风险集中,但没有高质量的防范措施。这些都说
明城商行没有真正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没有真正服务于市民,未开展对居民
9刘铁军,从美国中小银行发展经验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
12
资金的融通服务,处于低水平的同质竞争状态。
2.3.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地方政府干预较多
城商行成立之处,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虑,国务院允许地方财政以一
部分预算资金参股城商行,入股的最高比例为总股本的30%。同时,人民银行又
规定单个企业入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个人不超过2%。于是,地方政
府有了相对控股和事实上的“一股独大"地位。地方政府的控股地位带来的首要
问题,就是各地商业银行都为地方政府预留了很大份额的授信额度,用于支持地
方基础设施建设,并存在其他大量政府关联贷款。这些贷款没有抵押,更多的是
依靠政府信用,而随着政府人事的变动,或者本身当地政府财政吃紧,没有固定
还款现金流等,这部分贷款之间的关系极易变得模糊不清,从而发生坏账。
另外,地方政府控股,能对城商行进行认识上的干预,使得相当一部分城市
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职责不清,管理人员由地方政府任命或政府官员兼
任,相互间无法有效制衡,使得银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市场化,治理结构不合理。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问题,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盈利能力低下,缺乏客
户认同感等许多问题。除了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南京银行等少数
几个优质商行外,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净资产收益率很低,盈利能力偏弱;城市商
业银行仍然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层和监事会各方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无
法达到有效制衡,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有时候形同虚设;四大行以其庞大的资产规
模和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并依托国家信用的强大优势,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市场
份额而处于垄断地位,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后进者一开始肯定面临缺乏客户
认同感的问题,储蓄者和贷款者的信任缺位以及优质大客户对其不够认同对城商
行的发展是个较大的难题,这些都制约了城商行的发展。
13
第3章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模式分析
3.1省域内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是城商行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资本实力,科技水平,机构布局的
制约,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自身生存压力较大,竞争弱势明显,缺乏
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中国的区域经济现象非常明显,经济区域的划分也以省为
基础,且省内城商行间的文化氛围的认同感更强,省内银行之间通过合并,能实
现经济区域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资
本水平,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提高资产利用率和盈利水平。通过省级政府
引导的省内银行并购重组,能迅速做大银行规模,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
资金约束,实现省内金融资源的整合,提高对区域内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且能解
决一些地市政府由于财力所限无力推行当地城商行重组而存在的潜在的退市风
险,在提升城商行整体竞争力的同时,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省级银行纷
纷成立,相对于以前市级政府为支持,现在能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协调,适合区域
经济特征,符合中国经济的分布与发展情况。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的改革模式是
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代表。
3.1.1徽商银行的并购重组
徽商银行是由合肥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北、蚌埠5
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六安、淮南、铜陵、阜阳科技、鑫鹰、银河、金达7家城
市信用社,在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其重组的内容主要包括:~级
法人模式,吸收合并方式,更名存续形式。
(1)选择法人模式。重组提议之初,安徽城商行便陷入了法人模式之争,具
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一级法人模式,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便于经营
管理和风险控制;二是二级法人模式,认为是银行制度创新,既能保护城商行的
积极性,又能增强竞争实力;三是业务联合模式,认为应维持现有各行社的法人
地位,以保留城商行的优势和特性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同时通过横向联合扩大业
务范围。二级法人模式和业务联合模式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变革,没有彻底的对
14
城商行的法人地位进行改革,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各家城商行间以及地
方政府间可能仍存在资源内耗,各自为政的情况。而选择一级法人模式,可以为
以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构建现代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条
件。
(2)选择重组方式。安徽城商行重组起初倾向于新设合并,主要理由是新公
司属省级,参与重组各方均为市级,将其并入新公司各方都无异议,若要以某一
个市行为主,其他规模相当的行社可能不易接受。这一方式看似稳妥,却忽略了
新银行的准入难度和合并后的银行存续历史问题。在6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中,
合肥商行的规模较大,其他城商行的资产规模都在40到60亿之间,而7家城信
社的资质水平也非常接近,选择以合肥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吸收合并模式,在合
并时又选择了共同发起、平等进入的形式,由6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共同签订
多边合并协议,使并入者都享有平等的权益。这样既尊重了合肥市位居全省之首
的情况,又找到了一条便捷的准入途径,符合各家城商行实力大体相当的现实,
也利于银行以后与省政府之间的联系。
(3)选择存续形式。吸收合并的重组方式虽然解决了准入途径问题,但仍未
解决提升银行品牌、扩大市场空间、上收省政府管理的问题。在不违背现行机构
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以变更名称的方式提升机构层次,将合肥市商业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更名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管辖权自然提升到省级。更名存续
形式增加了各家商行员工的集体感,这样既解决了品牌提升问题,又解决了以合
肥市为主,其他各市心存顾虑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调动了重组各方的积极性。
(4)对于不良资产,由合并前城商行所在地政府进行置换和剥离,完全由当
地政府来承担。如历史负担最重的蚌埠商业银行,以蚌埠市政府为背景,成立了
淮融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强制措施进行不良资产清收,最终的不良资产由地方财
政消化。这样的一次性剥离办法使被合并方能以全新的面貌与新公司进行融合,
没有历史负担,重新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股权结构中,合并各方股东持有的股
份,根据各自清产核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最终确认的折股比例,置换成徽
商银行的股份,同时被合并方注销法人资格。同时,分步进行增资扩股计划,首
次增资lO亿元,使股本由25亿扩张到35亿,引进本地,上海,江浙一带的优
质民营资本,扩充资本金,其中安徽皖能集团和安徽长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共入
股3.5亿,优质股东的引入,并且占据一定的比例,能让股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
集中,新增大股东拥有一定的决策权,使得各项决策的制定会符合各方股东的利
益,更加的规范,有利于徽商银行平稳的发展。
3.1.2江苏银行的并购重组
江苏银行由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镇江、盐城、
连云港lO家商业银行根据公平自愿原则,按照“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
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的要求新设成立,在2007年1
月24日正式挂牌营业。
(1)重组方式。由于参加合并的lO家城商行资产质量参差不齐,苏南的苏
州,无锡商行的资产质量较好,而又不是特别突出的优质银行,在中小银行整体
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若以一家为中心,与其他银行进行合并,在内部难以协
调,得不到其他城商行的支持。考虑到中国行政地域的特殊性,银行与当地财政
的关系密切,省级银行的成立需要得到省政府的支持,才有政策方面的全力扶植,
如果以一般的城市城商行作为省级银行的总部,财政监督等政策实施由于距离的
问题,也许不能有效控制,无法把分散的城商行控制权上收,成为省政府掌控的
金融资源,也就不可能有省政府的完全认可。
江苏银行采取新设成立的方法,在南京新成立江苏银行总部,做为一个壳公
司,然后将10家商业银行吸收进新成立的公司。在国际银行并购市场,由于新
设合并的银行耗费高,且对银行原有的经营资源,如商誉,商标权不能完全继承,
所以吸收合并远多于新设合并。但江苏银行这次新设合并对以前银行的商标与商
誉影响小,名称的变化使银行的地位由市级变成了省级,以前的各家城商行成为
了分行,整家银行更能得到江苏人民的认可,商标价值变大,商誉更得到了增加。
(2)不良贷款处理。中国的银行重组及改制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通常是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良贷款,在盐城等6家城商行中,共存在25.43亿的预
期资产损失准备缺口需要弥补,由江苏省政府,相关市政府,以及新成立的江苏
银行共同承担。(具体处置方法见表3.1)
由于当时省政府不能直接发行债券,江苏省政府的做法是一种变相的资产证
券化,将不良资产打包做成一个信托产品,资产包定向发售给江苏省信用联社。
不过这个资产包的还款来源风险尚难预料,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并且资
金来源非常复杂,包括实际回收的资产,江苏银行未来的部分收益,市级政府的
财政补贴等,这些资金能否准确到位,银行未来收益的分配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并且江苏省政府向银监会出具了承诺函,确保省政府及市政府补亏资金到位,通
16
过省政府支持江苏银行业务发展获得的收益偿还部分预期资产损失,预示着此信
托产品的最终偿付风险由省政府承担,让这次合并充满了浓重的政府色彩。
(3)股权改革。在剥离坏账的同时,为了扩大资本规模,进行股权方面的
改革,并满足3年内达到资本充足率8%以上的需要,江苏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
参与重组的十家城商行原股东所持股份折股出资金额43.1l亿,折合43.1l亿股,
按照最终确定的78.5亿的注册资本,按照每股1.2元的价格,需新募3537亿股。
募股计划中,省外和境外资本被排除在外,是由于10家城商行内部的矛盾已经
很复杂,在股权分配,人事任命方面进行了很久的协商,如果再引入外部资本,
只会使重组过程更加艰难,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募股的结果是,江苏国际信托投
资公司持有9.1亿股,占比11.6%,为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为华泰证券,持
有6.37%,另外民营资本持股比例超过30%。江苏本地的许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
由于江苏银行“新股东需承诺不在江苏银行获得授信,老股东则不得发生新增贷
款"的规定,对参股望而却步,但由于整个中国股市的金融概念股受到了大量资
金的追逐,得到了热捧,以后江苏银行若能成功上市,就能套现获得大量的资本
溢价,所以lO家城商行原地区的中型企业与事业单位对参股热情比较高。
3.1.3其他省域内并购重组概况
除了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目前有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或者计划进行省
域内重组,如表所示:
17
表3.2城商行省域内并购重组汇总10
设立或预设立的省级银行方案
徽商银行2005年9月,以合肥城商行为龙头,陆续吸收5
家城商,6家城信社成立
江苏银行2007年2月江苏省内10家城市商业银行新设合并
成立
吉林银行2007年10月,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
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城市信用社
富滇银行2007年12月30日成立,以昆明市商业银行为基
础,引进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
广西北部湾银行2008年10月,将南宁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广西北部
湾银行,然后吸收合并桂林,柳州两地城商行成

晋商银行,宁夏银行,青海以省会城市商业银行为基础,整合省辖区城商行
银行和信用社
中原银行拟以郑州市商业银行为基础,整合河南省辖区内
城商行
龙商银行拟将省内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等城
商行和城信社整合
潇湘银行拟整合“五行一社"(长沙,株洲,湘潭,岳阳,
衡阳五家城商行和邵阳城信社)
虽然目前判断成立省级城商行的效果为时尚早,但各省的冲动和热情已使省
内联合重组成为一种潮流。无论是设立省城银行还是省内银行相互参股联合,其
立足点都是在通过直接、间接的渠道和途径,或通过迂回的战术实现由小到大的
转变,超越城市概念。从形式上看,都是市场在发挥“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
而在事实上,都是省级政府在从中周旋,指挥、安排、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城
市政府事实上是难以有作为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我们都可以看出,几乎所有
的改革,都把城市商业银行的名字外壳弃掉,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的仍然提出
要立足于市企、市政、市民,然而结果上看,走出城市,立足全省,走向全国已
经成为其内在的真正追求。
’o数据来源:各个银行网站
18
3.1.4省域内重组的效应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其并购重组也具有相应的并购效应。由于
银行业的特殊性,业务品种和规模的复杂性,其并购重组过程可以看作是是横向,
纵向以及混合并购的混合体,例如区域特点造成的资产业务丰富的银行与负债业
务丰富的银行之间的并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纵向并购,而擅长传统业务的
银行与中间业务有优势并具有更多业务资质的银行之间的并购在某种意义上可
归为混合并购。银行并购重组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是建立在由银行产生的规模
效应,交易费用效应以及协同效应,进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组合的基础之上的。
省域内不同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其并购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
(1)规模效应
银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很强的行业,比一般工商企业更能形成规模经
济。首先,金融资产具有同质性。由于银行业直接经营货币资产而非实物资产,
而货币的性质,使得其相对于实物资产而言,资产专用性弱得多,这种同质性能
让银行适应于规模经济生产,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控制力。其次,银行对风险的
敏感性随银行规模改变而变化。银行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则被挤兑的风险低,
准备金率则可能下降,从而提高存款的派生效应,并且银行规模的扩大还可以提
高信用等级,促进银行效益的提升等。
在省域内城商行的并购重组过程中,规模效应在降低成本和提升市场支配力
两方面的体现尤其明显。
首先,银行经营需要较多先进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投入,在原有业务领域势
力划分基本成型的情况下,近年来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成为众多银
行新的竞争领域。而rr系统建设成本超过单个城市商业银行承受能力,且其单体
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功能不全的问题成为了发展的瓶颈。而并购重组以后银行整
体规模扩大,使得系统建设的平均成本降低,并且覆盖范围增大,提高了整体的
效率。其次,银行规模的扩大能导致专业化分工更细,从而提高效率;业务相近
的银行并购伴随着分支机构和人员的削减,降低人工费用和各项管理费用。徽商
银行和江苏银行通过合并重组不同区域、不同特点和规模的多家城商行和诚信
社,实现了整体系统的优化,有能力建立省级区域内的结算系统,提高电子银行
的竞争力;削减了冗余设置,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的细分,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都为城商行合并的产物,通过机构重组,迅速提高了资
19
本和资产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满足了银行高速增长的愿望。通过机构整合
使相对集中的银行产生规模效应,减少竞争的破坏性作用,保证银行的利润水平。
而江苏银行重组中资本和风险资产比率低的盐城,徐州等城商行则通过重组,达
到了银监会关于资本保证金比率的要求。而且省域银行的更名,增加了在全省范
围内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加其充分利用无形资产,理性化的运用较大范围内分
支机构的能力,提高市场支配能力,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2)交易费用效应
银行并购实际上是合并的新银行增大交易范围,使得原来较小规模银行与外
部市场的交易行为,成为合并后新银行的内部交易,此合并的动因之一在于降低
银行交易成本,最佳合并点在降低交易费用与扩大银行规模而增加的银行内部监
督和管理边际成本相等之处。省级银行成立以后,原来省内各个城市商业银行之
间的市场关系转变为内部关系,产品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能构建统一的交易平台,
如以前的联合发行银行卡,外汇业务合作,票据业务,银团贷款合作等,都将成
为银行的内部业务,使得交易费用降低,效率提高。
(3)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中,主要体现为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
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包括确定一个更为合适的最佳规模,通过并赂各方的优势
互补,资源共享,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增强竞争实力;财务协同效应体现在银
行并购后可以降低筹措资金成本和债务风险,实现合理避税。省级银行的成立,
使得不同城市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具有不同经营业务的城商行之间,实现了业务
品种的互补,分支机构、客户资源以及信息网络的共享,如江苏银行成立前的无
锡城商行,扬州城商行具有同业拆借等其他城商行不具有的资质,通过并购重组,
江苏银行成立后,其他分行也能进行同业拆借业务,这些业务能在全省范围内进
行协调,经营协同效应明显。同时,先进城商行的高科技金融产品如贷记卡,网
上银行等能被其他银行迅速运用,过剩的管理资源也能被其他分支行利用,帮助
较小分支行的发展。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运作实践证明,经营上具有相通性的
城商行之间进行并购重组,将会获得更大的技术协同和管理协同效应。
(4)节约监管资源,服务区域经济
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推动着银行整体素质和实力不
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减轻监管当局的监管压力。众多在我国银
行体系中处于中下层地位的城商行重组成为徽商银行,江苏银行这样的省级股份
制商业银行,强化省内金融资源的风险抵御和自身监督管理方面的能力,变银行
监督管理部门的事后监管为事前银行自身的监督管理和内控机制。以前每个城商
行都各自为政,可以利用与地方政府关系规避监管,而成立省级银行以后,由于
要顾全整体利益,银行会完善内控制度,由总行对下属分行进行自身监管,例如
江苏银行现在对各分行2000万元以上的贷款需要报总行贷款审查委员审批,面
合并以前各地城商行都能自己授批大额信贷。另外,大规模并购导致银行数量的
减少,有利于监管当局集中精力于一家,明显可以节约适当的监督管理资源。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一些对美国
和日本的中小银行的研究证明,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
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另外在银行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即使能够顺利
获得贷款也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从银行的组织结构上看,
发放小额关系型商业贷款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财务、信
用评级的“硬"信息,中小企业的信息大多是带有经营者个人特征、社区评价的
“软”信息。这些“软”信息对大银行的传递有困难,因此大银行排斥小额关系
型商业贷款。所以概括说来,不同规模的企业需要由相应规模的金融机构提供金
融支持。而安徽和江苏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银行机构分布不均匀,
部分省辖市内只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收缩县域网
点和业务,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目标定位高端客户,网点覆盖有限。这使得
安徽和江苏的大部份地区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需要建立适当规模
的金融机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的成立弥补了省内金
融体系的空白,覆盖了支持省内经济发展的大多数企业,并根据区域特点设计出
符合当地企业的产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5)负面影响
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的并购并不是完美的,政府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新银行与政府间的关系相当密切。省政府希望通过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将原
本分散于各地方的金融控制权上收到省级进行支配,从而为省级项目发展融资提
供方便,促进省一级经济的整体发展,但这样的转变可能会使银行为省政府控制,
难以真正达到在全省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的目的。对于资质较差的城商行,当地
市级政府要负担其改革的不良资产,而又丧失了对地方金融的控制权,因此并不
太愿意,在新银行成立之初,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分行进行干预。而各个分行在
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相当于半个法人,人事架构等方面都会出现摩擦,需要一段较
2l
长时间进行内部整合。
2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3.2.1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概况
从1999年9月,国际金融公司(巧C)以技术援助和少量参股的方式入股上
海银行,作为帮助中国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股份制银行至今,已经有lO多
家城市商业银行陆续有外资入股,特别是2004年6月,银监会鼓励鼓励城市商
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后,外资参股的城商行更是迅速增加,外资持股比
例也都尽量逼近25%的监管标准。
表3.3外资入股城商行方案一览表¨
城市商业银行参股机构参股方案
上海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正C) 1999.9 IFC参股2亿元人民币,占
1999.9 汇丰银行(HSBC) 比5%:
2001.12 香港上海商业银行2001.12汇丰银行参股6260万美
元,占比8%;
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参股1.95亿人民
币,占比3%;
IFC增股2500万美元,占比2%
南京银行ⅢC IFC占比15%,2005年12月转让
2001.11 巴黎银行lO%:
2005.12 巴黎银行占比19.20%
西安市商业银行ⅢC IFC参股5400万,占比12.4%;加
2004.9 加拿大丰业银行拿大丰业银行占比12.5%
济南市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CBA) 参股1.4亿元人民币,占比1l%,
2004.1l 至2008年占比20%
北京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玳G) 玳G参股17.8亿元,占比19.9%;
2005.4 礤C 礤C参股4.47亿元,占比5%
。。数据来源:各个银行网站消息
续表
城市商业银行参股机构参股方案
杭州市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CBA) CBA参股6.25亿元,占比19.92%;
2005.4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占比5%
南充市商业银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参股300
2005.7 司(DEG) 万欧元,占比10%;
德国国际合作储蓄银行德国国际合作储蓄银行基金参股
基金100万欧元,占比3.30%
天津银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占比19.9%
2005.12 集团(澳新银行)
宁波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参股5.7亿元人民币,占比12.2%
2006.1
重庆银行香港大新银行大新银行占比17%; 。
2006.1 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占比7.99%
青岛市商业银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出资约1亿
2007.7 欧元,占比19.99%
成都市商业银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参股19.5亿元,
2007.10 占比19.99%
烟台市商业银行恒生银行恒生银行占比20%:
2008.1 永隆银行永隆银行占比4.99%
营口银行马来西亚联昌国际证券参股3.488亿元,占比19.99%
2008.3 银行集团
吉林银行韩亚银行韩亚银行参股3192韩元,占比
2008.8 19.67%
长沙银行法国BRED大众银行法国BRED大众银行参股2亿元,
2008.8 占比不超过20%(协议)
厦门市商业银行香港富邦银行香港富邦银行参股2.3亿元人民币,
2008.11 占比19.99%
3.2.2弓l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应
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质量比较优异,已经完成
了的初步改革,进入了稳定的轨道。城商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首先是为了进
一步补充自己的资本金,其次是引进新的理念和治理结构等,来实现银行发展中
质的飞跃。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的核心指标,而上市则能帮助城商行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
效,动态机制,在已引进外资的城商行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已陆
续上市,上海银行一直有PO计划,但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出于战略考虑而把上
市计划暂时搁置。但上市需要达到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靠城商行自身的积累难
以很快实现,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短期内通过资本金的注入,增资扩股,
改善资本指标,在长期发展改善公司运营管理机制等,不失为建设一流现代商业
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捷径。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除了补充资本金,还带来了一系列运营管理中的变化。
首先带来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外资股东的身份进驻城商
行本身就已改善了我国城商行普遍的“一股独大"现象,这种股权结构的调整为
城商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活力。
境外战略投资者一般都会在董事会中有席位,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由于其
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整套管理理念和思路,且经过了长期实
践的修正。而城商行的员工素质良莠不齐,且经过初步的改革,也没有形成自身
的发展思路,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这些外资自身成功的经验、思想与中国的具
体国情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真正渗透到企业的运作中,再加上企业自身
的理解和创新,完全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具体业务上,境外投资者的进入使得城商行能有机会与其进行更深层次的
交流,在纵深领域展开具体的合作,带动具体业务的进步和拓展。
在已经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它们的信息披露机制得到完
善,治理结构,风险控制,年终分红等具体方面也有改良。如各银行的外资董事
充分发表不同意见;济南商行外资董事启动业务的流程再造,推行强有力的风控
手段;南京银行的分红坚持低分红原则,更加着眼于长远等。境外投资者对城市
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逐渐得到体现。
3.3其他模式
2008年9月16日,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走出了城商行
改革的另外一条道路,其借鉴了德国储蓄银行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完全是新生事
物,为全国第一家。
3.3.1德国储蓄银行模式
德国储蓄银行金融集团不仅仅是由457个储蓄银行组成,还包括了其他承担
整个集团共同任务的银行和企业,其中包括11个州立银行,11个州立住房储蓄
银行,德国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德卡银行作为服务商的投资基金公司。其中储
蓄银行都是以专业公立法人为法律形式的公立银行。平均每家规模在20亿欧元
左右,主要是为居民个人、中小企业和手工业主提供服务。通过搭建统一的后方
服务支持平台,各行付出很少的成本,即获得了强有力的后方支持。
储蓄银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基础就是他们的经营模式。他们是自主经
营的信贷机构,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所在辖区的客户进行服务。这使得他们在小额
金融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德国储蓄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区别在于,第一,受到一个所谓的地域原则的制
约。该原则规定,每个储蓄银行只能在其所属的行政区域里开展业务。这可以是
一个城市、一个乡镇、一个区县,也可以是几个区县的联合体。储蓄银行的分行
只允许在这些区域进行经营、招揽客户、发放贷款。对储蓄银行的经营政策来说,
这意味着他们不能自主地挑选市场,而必须在指定地区内开展业务,获得使得他
们维持经营的利润。在必要时,一家储蓄银行只能通过与邻近分行合并来扩大经
营区域。因此一个企业客户的公司经营得如何,或是这个客户是否破产,或是区
内是否有足够的去建立新公司的经济力量,德国的储蓄银行也不会漠不关心。他
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完善这些领域的工作中去,以使他们的市场机遇不会长期受
损。在贷款发放上储蓄银行有着与私有银行不同的原则,不能只是锦上添花,还
要雪中送炭,帮助企业分析,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储蓄银行还是个体企业重要的
资金提供者,德国每两个个体户就有一个正在接受储蓄银行提供的资金帮助。
第二,由于储蓄存款所带来的高额重筹资金使其通常没有必要依靠资本市
场,这使他们不依赖个人投资者和投资基金的愿望。虽然为了取得自己的发展所
需要的和满足有关市、区和县政府的利润,也是储蓄银行的目标,但是获取最大
利润并不是储蓄银行的迫切目的。
最后,由于储蓄银行与其所在地区的亲密性,它有义务赞助该地区社会福利
机构、文化、体育和科学活动。.
3.3.2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模式
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是山东14家城市商业银行组建的,其模式的独特之处
在于各城商行保持独立法人地位和业务的独立性,只在后台IT系统等方面实行联
合开发和运行。
山东城商行单体规模比较均衡,没有规模很大的机构,最大的存款余额也只
有200多亿元,其余多在1 00亿元左右,省各城商行发展状况普遍较好,2007年
末,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不良贷款率仅为2.25%,平均拨备覆盖率
超过100%,经营利润达49.77亿元。不存在好银行去填补坏银行资产空白等问题,
关注和考虑的是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缺乏领军式的机构,决定了以大带小的合
作模式并不适合山东实际情况。
合作联盟是各城商行在保持现有法人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共同入股组成的一
家新的联合体,机构性质定位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金融性服务公司,主
要向省内城商行提供后台支持服务,从事银行IT系统和产品的开发、数据运营维
护、支付结算及业务运营平台服务、金融产品研发、信息咨询等,不经营银行业
务。同时,作为入股银行的代言人,负责统一协调对外关系,维护成员单位的合
法权益。
合作联盟的注册资本为14000万元,由参与合作联盟的14家城商行等额出
资1000万元。合作联盟是服务机构,对各城商行没有协调或管理职能,各城商
行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受影响。合作联盟的组建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始终贯彻平
等、自愿、互助的原则,开发的各项服务和产品也由各城商行按照商业化原则自
愿购买,完全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该联合体组织机构十分精悍,不设董事会
和董事长,由执行董事和经理层负责机构日常的运营管理。由14家城商行的董
事长组成股东大会,每行一股,每股一票,不论银行规模大小,拥有同等股权及
投票权。
合作联盟的方式降低了山东各城商行的后台维护成本,并且保留了各自独立
法人和社区银行的特色,也保护了各城商行的积极性,更符合市场化原则。
第4章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绩效分析
4.1主成分模型
影响银行机构经营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规模等可量化指标,也有管理有效
性等非量化指标,彼此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关联性。为了正确衡量银行机构的经
营效率,最为理想的思路是寻找到一种方法,既可以尽可能多地覆盖影响因素,
又不至于因素太多而使分析过于复杂,而主成分分析法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启了思
路。
该方法的思想是,由于指标个数很多,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观
测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重叠,通过对数量较多的原始指标内部关
系的分析,把原始指标组合成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性指标,即主成分。主
成分是几个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它们既充分保持了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也比
原始指标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而且能对整体进行综合评定,简化了对问题的
分析。因此,可以尝试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其主成分模型构造如下:
设估计样本数为n,指标数k,则可得样本的原始指标矩阵为:
A=
A12。。。AIk
A22⋯A2k
An2⋯A出
Aij代表第i家银行的第j个指标,或者A银行第i年的第j个指标i=1,2⋯
rl,j=1,2···k.
由于各个原始指标的量纲不同,则需要对原始指标作如下标准化处理,以
便把不同指标转化为可以相比较的指标:
X。。A‘Er/,/瓯
EYj为所有第j项指标的期望值;DYj为所有第j项指标的方差。经标准
化处理后的指标矩阵为:

f xll X12
Y—l x2l X22
A—I⋯ ⋯
l
l Xnl xn2
L
⋯Xnk
乃2渤@p‰=EX,EXj
相关系数矩阵为:
R为实对称矩阵,则尺2
设相关系数矩阵R的k个特征根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九l>k>⋯k
≥O,特征值是各主成量的方差,它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成量在描述被评价对象
上所起的作用,对应的特征向量为:ui_
向量矩阵为:U一(蓦薹
u为正交矩阵,即硼T=uTu=I,
由线性代数知识?:R.=u[1
, (2)
i=1,"-k,且uiuiT=1,特征


X
X一



个指标的相关.-_J 一家银行中选取『k 个指标其中第个指标与第
系数在记每为:
k
k
k
讯魄~




I


¨

D
2
2.
2
(
I兰!勉.

0 巴‰ =
r.


‰岈

,.。.。L 吣
由(1)、(2)、(3)式可得:
由此可得k个主成分:Zi=UiTx,i-1,2⋯k
得出k个主成分后,应根据主成分的计算结果,结合定性分析对主成分进行
解释。在对主成分进行了合理解释之后,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解释能力最强的t
个主成分(一般取累计贡献率达80一95%的t个主成分)构建银行机构经营效率
的线性解释模型:
c:Σt q×z,,其中q:1L,是主成分zi的贡献率。
扣1 Σ口。
肼=I
最后需要判断主成分模型的有效性对各主成分赋予新的意义,给出合理的解
释。采用主成分模型方法评价银行经营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规模等可量化指标的比
重,凸显那些能真正影响银行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非规模指标,对银行整体经
营效率做出综合评价。
4.2实际验证
4.2.1指标选取
根据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主成分模型设计,本文选择4家城市商业银行,
分别采用改革前后数年的数据构造主成分模型,对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前后的综合
经营效率进行计算,检验各个城商行的改革效果。这几个城商行分别是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北京银行。用以比较分析的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
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优良资产比率,存贷比率,拨备覆盖率,贷款集中度,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
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其中:优良资产比率=1一不良资产率;贷款集中度指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比
例,由于其反映了企业风险的集中程度,计算综合评分时,做负数处理。
以上指标的选择依据是:(1)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每股
收益综合反映银行运用资产获取收入的能力;收入利润率反映银行收入能在多大
程度上转化为利润的能力,同时反映银行运营成本高低。这些指标都反映了银行
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2)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
充足率反映银行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质量,是银行长期偿债能力的表现,而优良资
产比率反映了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稳健性与风险管理能力;(3)存贷比率,拨备
覆盖率,贷款集中度则体现了银行资金近期的变化情况,能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4)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反映了银行的现金保障能力;
(5)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反映银行产品创新能力,该指标数值越高,说
明银行总收入来源于传统利息收入的比例越低,而来源于非贷款中间业务等创新
产品的收入比例越高。以上指标基本能够反映银行经营效率。
由于具体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不同,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也稍有差异,但因
为是银行间每年之间的纵向比较,所以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4.2.2江苏银行主成分分析
江苏银行在2007年1月成立,2005和2006年的数据为重组前城商行的合并
数据。以下为主成分分析过程:
选取财务指标如下:
30
表4.1江苏银行2005--2007年末主要财务指标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收入利润率非利息收入占
(%) 益率(%) (%) 总收入的比例(%)
2007 O.5017 9.1043 19.1234 19.8671
2006 0.3216 6.7024 14.0418 21.2559
2005 O.1491 36.4428 9.0297 24.8994
核心资本充足存贷比例优良资产比营业收入现金净利润现金
率(%) (%) 例(%) 保障倍数保障倍数
2007 5.1604 55.1747 98.0500 4.7554 7.6575
2006 5.9315 49.2115 96.6300 5.463l 10.3296
2005 0.4090 51.4625 91.8400 6.6230 36.8227
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4.2主成分特征值与贡献率
主成分特征值与贡献率
特征值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7.711838 85.68709 85.68709
2 1.288162 14.31291 lOO
3 6.53E一16 7.25E-15 100
4 1.04E一16 1.15E一15 ,100
5 3.96E-17 4.4E-16 100
6 5.16E-21 5.73E-20 100
7 1.39E-16 1.55E-15 100
8 3.26E-16 3.63E一15 100
9 4.01E-16 4.46E一15 100
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几乎达到100%,所以选择前两个主成分作为分析
对象,结果如下:
3l
表4.3因子负荷矩阵
主.成分
1 2
总资产收益率X. 0.968 0.252
收入利润率X: 0.970 0.244
净资产收益率X。.0.938 0.347
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X。一1.000 O.011
核心资本充足率X。0.917 —0.399
存贷比例)(6 0.409 O.912
优良资产比例X, 0.998 一O.061
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X。.0.995 —0.103
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X, .0.980 O.197
从因子负荷矩阵可以看出各个财务指标在主成分中所占的比重。第一个主成
分就与存贷比例相关系数较低,综合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与现
金保障能力,第二个主成份反映了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
表4.4因子得分矩阵
主成分
1 2
总资产收益率0.125487 0.1956043
净资产收益率-0.1216266 0.2691671
收入利润率0.1257591 0.1892355
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0.1296631 0.0084294
核心资本充足率0.1188927 —0.3098673
存贷比例0.0530955 0.7082388
优良资产比例0.1294268 -0.0475985
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0.1289785 -0.08011
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一0.127128 0.1529818
得主成分线形表达式:
ZI=O.125487 Xl一0.1216266 X2+O.1257591 X3-'"'"-O.127128 X9
32
Z2--0.1956043 Xl+o.2691671 X2+O.1892355X3+⋯⋯+0.1529818 X9
得主成分函数:
F=O.8569 Zl+O.143 1 Z2
代入2005年到2007年的数据,得到综合效率评分:
表4.5江苏银行2005--2007年综合效率评分
Zl Z2 F
2007 13.43107 39.93633 17.15209
2006 12.04177 34.26201 15.15981
2005 2.625511 48.80917 9.146537
从计算结果我们得出江苏银行经营效率逐年提高,但07年新设合并以后,
效率值的提高还不如06年未合并时自身的增长,并且提高的幅度并不大。这可
能是由于并购重组过程中对不良贷款等的处理使得资产质量提升,但由于重组刚
1年, 2007年的F值比2006年高出的幅度不大,重组的这1年中银行效率经营
效率提高的反映并不明显,可能江苏银行内部也还处于调整适应阶段,不能说明
并购能否从本质上带来经营效率的提升,仍按自己的正常速度发展。
4.2.3宁波银行主成分分析
宁波银行与2006年1月引进新加坡华侨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此分
析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后银行效率的变化。由于能得到更多的数据,引入拨备覆盖
率与资本充足率。
选取财务指标如下:
表4.6宁波银行2004--2007末年财务指标
净资产非利息收入核心资本
总资产收收益率收入利润平均每股占总收入的资本充足充足率
益率(%) (%) 率(%) 收益(元) 比例(%) 率(%) (%)
2007 1.44 18.15 35.773465 0.43 5.778774 2l 18.99
2006 1.28 19.78 34.683939 O.33 5.484111 11.48 9.71
2005 1.23 21.58 37.799854 O.26 4.243961 10.81 8.68
2004 1.28 30.01 40.829839 1.04 6.881726 10.81 5.09
拨备覆盖贷款集存贷比例优良资产营业收入现
率(%) 中度(%) (%) 比例(%) 金保障倍数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
2007 359.94 21. 17 63.59 99.64 9.074276 5.919114
2006 405.28 48.92 57.79 99.67 6.845908 0.223721
2005 271.49 77.23 52.26 99.39 7.497163 9.71084
2004 96.96467 83.66 58.13 99.04 6.604594 2.425776
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
表4.7:主成分特征值与贡献率
主成分特征值与贡献率
特征值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7.762834 59.7141l 59.71411
2 3.498557 26.91198 86.62609
3 1.738608 13.37391 100
4 4.33E-16 3.33E-15 100
5 2.66E-16 2.05E-15 100
6 2.15E-16 1.65E-15 100
7 6.08E-17 4.68E-16 100
8 6.04E-17 4.65E—16 100
9 1.12E.16 8.62E-16 100
10 2E-16 1。54E-15 100
1 1 3.85E-16 2.96E-15 100
12 6.13E-16 4.72E-15 100
13 9.64E_16 7.42E-15 100
表4.8因子负荷矩阵
主成分
1 2 3
总资产收益率0.7365 O.6616 0.1410
净资产收益率一O.9314 0.3599 0.0553
收入利润率.0.8523 O.3170 0.416l
平均每股收益一0.6748 0.7380 0.0001
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一0.3181 0.9055 —0.2809
资本充足率0.8185 0.4974 0.2876
核心资本充足率0.9478 0.2358 0.2147
拨备覆盖率0.8615 —0.3639 .0.3541
贷款集中度O.9516 0.2797 —0.1273
存贷比例0.5638 O.8151 .0.1329
优良资产比例0.9084 .0.2835 一O.3074
营业收入先进保障倍数O.8314 0.2113 O.5139
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0.1407 —0.4039 0.9039
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6%,但主成分Zl,Z2,Z3的累计贡献率接近100
%,为更全面得出综合效率,选择zl,Z2,Z3作为分析对象,第一个主成分主要
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第二个主成分则反映了银行的创新能力
和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计算:
主成分函数:F=O.597121+O.269122+o.133823
得到2004到2007年的综合效率得分为:
表4.9宁波银行2004--2007年综合效率评分
2007 2006 2005 2004
F 19.56581 19.06585 19.67425 17.70643
从得分可以看出,宁波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只
有2005年效率有小幅度的提升。在2006年1月引进新加坡华侨银行以后,2006
年末当期效率反而低于2005年的效率,而华侨银行入股后的第二年,即宁波银
行上市的2007年,宁波银行的效率并没有大幅提升,而且仍是低于华侨银行入
股以前,可见资本金的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增加只是银行效率提高的一方面,不
35
能带动银行其他能力一起提高。宁波银行自身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引进境外战略投
资者和上市的必然结果。
4.2.4其他银行主成分分析
南京银行2005年12月引入巴黎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在2007年7
月上市;北京银行2005年4月引入荷兰国际集团为战略投资者,在2007年9月
上市,经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代入2004.2007年财务数据12,最
后得到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的综合经营效率的分值为:
表4.10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2004--2007年综合效率评分
2007 2006 2005 2004
南京银行25.75382 24.37754 20.9665l 17.05960
北京银行32.78498 26.28643 25.01922 20.3077l
从两个银行的综合效率评分可发现,南京银行的效率增长一直保持一个稳定
的增长趋势,巴黎银行的入股未能对其效率的增加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仍然
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并且在07年上市以后,效率的提升速度反而有一定程度
的下降。
北京银行的效率评分在荷兰国际集团入股后迅速增加,其资本充足率从2004
年的5.Ol%跃升到2007年的20.11%,贷款集中度则从2004年的334.34%下降
到了2007年的43%。这两项指标的大幅变动在2005和2007年,而2005年和2007
年的效率评分增加很快,说明荷兰国际集团2005年入股后补充了北京银行资本
金,2007年的上市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后公司业务更加
规范,上市也让北京银行接受公众监督,督促了北京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下降到符
合监管层的要求。虽然效率的提高不能全归功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但荷兰国
际集团的入股对北京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12注:两银行财务数据见附录A
第5章结论
从2005年中国启动城市商业银行新一轮改革至今,城商行的整体发展态势
较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也暴露出两级分化严重,个
体间差异较大;市场单一,低水平同质竞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地方政府干
预较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城商行或依靠政府引导,或依靠市
场等,开始了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的改革。
本文对城商行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省域内的并购重组和引进
境外战略投资者来增资扩股,以求上市。通过对徽商银行,江苏银行重组过程进
行的研究,认为徽商银行的6+7模式,发挥合肥市商业银行的作用以及重组后
增资扩股的方式,江苏银行独特的新设吸收合并,成立新的壳公司来吸收各个城
商行,以此协调各个城商行间关系,将不良贷款变相证券化,积极吸引民间资本
等重组安排,都符合当地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符合中国银行业竞争和改革现状。
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则适合本身资产质量比较优异,历史包袱较轻的城商行,
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通过引进外资能达到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目的,而短期内能补充资本金,提高资产质量,达到上市要
求,并通过上市来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效,动态机制。
改革的直接反映结果就是财务指标,影响银行机构经营效率的因素很多,。既
有规模等可量化指标,也有管理有效性等非量化指标,彼此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
关联性,而主成分分析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引入主成分模型对已经改
革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发现改革以后的城商行综合效率都高于以
前,并购重组对银行综合经营效率的影响不太大,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银行
的影响大小也因银行不同而不同,但都不能使银行发展产生质的飞跃。但本文所
引用的数据集中与改革的前后一两年,各个模式对城商行的影响可能更有长期效
应,而不能马上体现,这是本文还不能研究到的。
每个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各有特点,没有一种模式能推广到任何一个城商行
都能适应。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现在的城商行的改革可以分为四种,资产
质量优良,规模大,业务拓展良好的银行能直接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
为上市做准备,并且能朝跨区域经营的方向发展,这些以上海银行,北京银行为
代表;规模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规模,地域等多种
37
因素制约,在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可以按照市场自愿原则或者由政府引导,进
行体制联合,通过业务合作进而资本联合等推进战略联盟步伐,省级银行或许是
它们的目标,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的成立;而兰州,岳
阳等地城市商业银行,总体资产质量较差,规模较小,应先做好市场定位,争取
保证自己的稳定而不退市,积极配合周边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争取组成联盟实
现重组,抑或把业务向县域范围拓展,开辟新的势力范围;开封,咸阳风险较高,
盈利少的银行,则应该限制其规模,必要时从市场退出,或者利用其于当地政府
关系,寻求急于扩张的其他资质好,并寻求跨区域发展扩张的银行(如第一类城
市商业银行或其他股份制银行)并购,而并购或入股其他地区城商行也是北京银
行等这几年的发展战略。
在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中,地方政府主导的改革,通过把不良贷款剥离,银
行把风险转移到地方财政,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短期内只是补充了银行的
资本金,使得各项指标达标,但这都只能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并不能保证城商
行能持续和以后稳定的发展。各个城商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市场定位,
最终选择符合自己的模式,走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38
参考文献
[1]Berger,Allen N.,‘‘The Profit—。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Banking:Tests
of Market Power and 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e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7(2),May,PP404—432.,1995
[2]Roussakis, Emmanuel N., “Commercial Banking in an Era of
Deregulation",Praeger Published,Westport,Connectcut London,3rd
Edition,PPl36—269.,1997 ‘
[3]John P.Bonin,Iftekhar Hasan,Paul Wachtel.‘‘Privatization mattel?s:
Bank efficienc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9,PP2155—2178.,2005
[4]Berger,N.H.Miller,M.A.Petersen,R.G.Rajan,and J.C.Stein,“Does
function follow organizational form?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01.76,
PP237—269.,2005
[5]Silvia Magri,Alessandra Mori and Paola Rossi.,“The entry and the
activity level of foreign banks in Italy:An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V01.29,PPl295—1310.,2005
[5]Hirofumi Uchi da,Gregory F.Udel l,Wako Watanabe.,“BANK SIZE AND LENDING
RELATIONSHIPS IN JAPAN”|.http://wvnv,nber.org/pap—ers/w13—00—5,Working
Paper,Apri l 2007
[6]程惠霞,中美发展小银行策略之比较,金融研究,2000年10月,95—101页。
[7]周小春,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与效率获利的实证研究,湖南大学,2003年3月。
[8]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国际金融,2002年4月,
52—56页。
[9]吕华根,从规模经济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金融论坛,2003年8
39
月,4卜46页。
[10]张茗,银行业并购历史及我国银行业并购策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年5月。
[1 1]韩文涛,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4月。
[12]赵琦薇,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问题研究,东南大学,2006
年6月。
[13]李拮、郝清,城市商业银行的缺陷及改革思路,现代商业,2007年3月,36
页。
[14]王修华、彭建刚,社区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与路径选择,金融论坛,2007
年3月,53-57页。
[15]赵娜,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4月。
[16]刘煜辉、尹振涛,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投资北京,2007年9月,
14—16页。
[17]王璐,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相关研究综述,财会月刊,2007年lO月,
59-60页。
[18]刘铁军,从美国中小银行发展经验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经济纵横,2007
年10月,83-85页。
[19]谢守祥、张晓虎、钟源,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金
融与经济,2007年lO月,77—79页。
[20]周鸿卫、彭建刚,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研究,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10月,102—106页。
[21]欧阳敏,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参股的治理效应实证研究,农村金融研究,
2007年11月,31--36页。
[22]李玲羲,关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思路的探索,特区经济,2008年1月,
73-74页。
[23]姚建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分析,南方金融,2008年1月,49—50
页。
[24]房芳,浅析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的战略动机与潜在冲突,湖南财经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8年2月,99-101页。
[25]刘浩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案例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3
月,69—73页。
[26]罗慧英、孟卫东,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趋势及战略选择,现代管
理科学,2008年4月,105-106页。
[27]刘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重组动因及模式分析,南都学坛,2008年5月,
129—130页。
[28]《银行家》研究中心,2008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银
行家,2008年5月,23-37页。
[29]陈璐,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30]陈宁,中国中小银行重组与发展研究,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
[3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41
附录A实证研究中所需财务指标
表A1 南京银行2004--2007末年财务指标
非利息收入占核心资
总资产收净资产收收入利润平均每股收总收入的比例资本充足本充足
益率(%) 益率(%) 率(%) 益(元) (%) 率(%) 率(%)
2007 1.20 15.95 31.25 O.62 一O.01 30.67 27.:
2006 1.12 25.3l 31.69 O.49 6.73 11.73 8.z
2005 0.85 19.48 26.49 0.30 5.91 13.10 8.’
2004 O.65 13.84 20.81 O.18 —2.56 11.43 10.z
拨备覆盖贷款集中存贷比例优良资产比营业收入现金
率(%) 度(%) (%) 例(%) 保障倍数净利润现金保障倍i
2007 146.88 24.24 59.74 98.21 5.27 O.85
2006 107.25 64.83 52.07 97.53 6.72 3.88
2005 94.43 53.70 47.79 96.78 8.13 12.24
2004 76.00 77.25 51.74 95.64 10.55 25.05
表A2北京银行2004--2007末年财务指标
收入利非利息收入占
总资产收净资产收润率平均每股总收入的比例资本充足核心资本充
益率(%) 益率(%) (%) 收益(元) (%) 率(%) 足率(%)
2007 1.07 23.00 35.74 O.63 3.86 20.1l 17.47
2006 O.85 24.00 31.8l O.43 4.26 12.76 8.57
2005 0.77 34.OO 32.1l O.43 1.50 12.06 7.59
2004 1.59 51.OO 30.74 0.41 —0.48 5.01 3.81
拨各覆盖贷款集中存贷比优良资产营业收入现金
率(%) 度(%) 例(%) 比例(%) 保障倍数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
2007 l 19.88 43.90 57.77 97.94 10.04 5.73
2006 87.28 85.57 46.72 96.42 7.96 9.68
2005 81.97 96.76 52.22 95.62 5.45 3.32
2004 83.61 334.34 51.98 95.47 7.41 14.61
42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我向关心、支持、鼓励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父母
表示真挚的感谢。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力。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宋国良教授,本文是在
宋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的定稿,都倾注了
极大的心血。在这两年里,他那严谨的科研作风,高尚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
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将成为我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此外,我也要感
谢金融学院其他各位老师的帮助,在你们的谆谆教导下,我即将顺利完成研究生
的学习生活。
同时我还要感谢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这两年里,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
步,你们的坦诚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最后,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给我的一片天空。
43
2009年3月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段卓尔,男,1985年10月21日生。
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7年9月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