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3842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研究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研究
姓名:钟道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谢家智
20080601
摘要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
影响的研究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钟道远
指导教师谢家智教授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都
面临着开放或进一步开放本国银行业,国际经验证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产生了较
为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银行业的逐步乃至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将产生更为深
入的影响。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的有关原理,对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
银行业效率带来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后对我国银行效率带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和途径,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进
行研究,对国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应对外资银行的对策,为外资银行进入后的我
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中的三种模型对国内9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
行经营效率进行测度,计算出其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并
对比研究入世前后的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业的效率,
但是提高幅度不大,影响不是非常显著。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深入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
国商业银行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在分析中,笔者将样本银行划分
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分别对其和全部样本银行进行考察,实证结
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较为显著地提高了国内银行的纯技术效率,但对其余两种效率的影响
并不十分显著。同时,由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四大国有银行来说,机制灵活、负担小、
创新能力强,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溢出、示范效应在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身上有比较好的体
现。最后在国内外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用外资银行提高银行业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业效率面板数据DEA实证研究
蚰i日人字坝f:掌位论又
Research on the E蠡fects of Foreign BankS
EntrV on the Emciency of Domestic Banking
in China
Master Candidate Daoyuan Zhong
S uUDDeerrvVilsSo0rr rPrr0oIf..JJilaazZhnil Xile
ABSTRACT
Since the 1970s,with也e出0balization of economy,the缸吼cial indus缸y is eXp商encing
liberalization and intemationalization.The worldwide experiellces has showed nlat the em巧of
fore咖banks imo eme晒ng肌咄ets have had sigllificallt e娲cts 0n tIle fhlaIlcial host
countries.Since the end of 2006,chim 11as been totally opening fimncial iIldus仃y according t0 me
w1D regulation.The en仃y of foreign banl(s into eme晤ng仳咄ets will t塌鹏sigIlificaIlt e位cts on
the Chinese banking.So,the study on the e雎ct of forei印ballk’s en仃y 0nⅡ1e emciellcy of domestic
banl(ing in China becomes an important topic in acadeIllic commlllli够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n economics,finance锄d ballking o玛aJlization,mis papef Im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11e inlpact of forei盟baIlk’s en仃y on Chinese banking emciency.The
author uses compamtive methods,acadernic models aIld empirical analysis to mal【e a study on me
influences.Besides,mathematical models are crea£ed alld using data about C11inese banhn舀
empirical analysis caIl show the estiInation results.Therefbre,Ⅱlis p印er suggests some policies on
how to develop dornestic balll(ing in China.
The paper makes use of t11e Data EnVelop Analysis(DEA)approach to evaluate恤technical
emciency(TE),pure technical emciency(PTE)alld scale e佑ciency(SE)of me 9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mciency of ct啪ges before a11d after W1’o
acces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 entD,of forei印banks to inlprove me e硒ciency of me
domestic commercial b撕king indust吼but not to mise rates,impact is not Ve呵significam.Then
throu曲empirical analysis,a thorou曲inspection of foreign banl【S into Chinese commercial baIll(ing
sector technical e伍ciency(TE),pure techIlical e伍ciency(PTE)arld scale emciency(SE)of the
analysis,1 win sample the state—o、孙ed balll(s and joint—stock co肌nercial banks. BaIll(s a11d
samples were inspected and all it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oreign balll(s en仃y to improVe the
pure technical emciency(PTE),but t11e impact of tlle rests is not very significant.MoreoVer’嬲
摘要
ioim.stock commercial baI]Il【s nlan me state_0wned barl|【S,a flexible mec}mism,me burden small,
s仃ong abili够t0 i11Ilovate,foreign baI墩s to enter me oVernow'the demons仃ation efrect iIl joim。stock
co锄ercial b甜tks have better renected.
Keywords:FOreign banks’entry;the banking emciency;Panel data;DEA;
Empirical analysis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钳遁屡签字日期:z细罗年/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蛳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 v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钟违逸导师签名:谢曩% 。\ ‘. j
签字日期:弘汐孓年多月多日签字日期:号伽萨6月么日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国外理论界较早进行了研究。一般而言,
国外学者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会提升东道国银行的
效率:但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甚至会带
来负效应。
(1)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产生正效应:
在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影响方面,国外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关于此问题的早期研究是一些经济学家进行的个别国家的案例研究。例如:Gray(1981),
Goldberg和SarKlers(1981),Walter(1983;1985:1988)开始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经济发
展的作用问题从理论和经验角度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基本结论是外资银行进入可以提高东道
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强银行业的竞争,加速先进技术的使用,提高本土银行金融服务的种
类和质量,有助于国内银行系统效率的提高,但对具体的传导途径没有进一步阐述。
Kallg Rae Cho(1989)采用印度尼西亚1974.1983十年间共758个观察对象,研究11家
外资银行进入印度尼西亚之后对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最后发现政府政策的过分保护会造
成金融市场的低效率,而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市场的集中度,从而提高
市场效率。
D即izer(1999)等人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土耳其银行业的影响,认同开放银行业提高效
率的观点,同时他们还认为如果资本帐户的开放在引入外资银行之前,那么这一影响将更为
显著。
Dem堍.K眦n和HuiziIlga(1999)研究了外资银行在不同国家的绩效后发现,通常在发达国
家经营的外资银行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利润率要比东道国银行低,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
则能获得比东道国银行高的经营效率。
Ma_Ⅱlieson和RDldos(2001)有关外国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效率产生正面影响
的代表性观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主要通过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对效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促
进作用。首先,在外国银行竞争压力下,本国银行为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提高金融服务提
供的质量,而且,外国银行进入使得以往的银行经营方式面临挑战,结果上升的竞争导致本
国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下降;其次,外国银行进入可能给本国银行业带来新的技术、服
务、产品和管理经验等,特别是当外国银行直接参与本国银行的经营活动时,比如合资与合
并等,这将对本国银行产生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同时,外国银行进入还将通过多种渠道提
高本国银行体系的人力资本质量,包括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高技术管理者的选派和外国银行
机构对当地员工的培训等方式,而上升的人力资源的提供将对本国银行效率提升做出贡献。
在这方面的研究最全面、最有影响力的是Claessells,Denlirgllc-kullt和Huizinga(2001),
他们首次使用了80个国家在1988.1995年间银行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大范围的实证研究,样本
两南人学硕f:学位论文
国家中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
行的利差、利润、非利息收入、管理费用(间接费用)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研究发现:
外资银行进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国家通常能
获得比国内银行更高的利差收入、利润和承担更高的税赋,在发达国家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可见,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更大,从而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竞争。就东
道国而言,效率改进效应与外资银行进入数量而不是其占据的市场份额显著相关,说明竞争
力作用是在外资银行进入时而不是在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之后。即只要外资银行开始进入该
国银行业市场,无论是否实质性的占有一定的市场,本士银行都会感受到所面临的市场竞争
压力,并会开始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支持了外资银行进入通过增强本国银行市场的竞争性来
提升银行体系效率的观点。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将会通过竞争和导向
作用降低当地银行因垄断和特权而得以维持高超额利润、高运营成本,改善其资源利用情况,
增进了行业的整体效率和公平。这一结果通常被当作证据米证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提高东道
国银行业市场效率,为国内经济提供更好的福利。囿于claessens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跨越的年
份不长,对其所得的实证结果的确定性有所保留,但是从各国银行市场短期发展的趋势来看,
外资银行进入能够促进一国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是经营效率
低下、监管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市场的开放是有风险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开
放后的竞争局势,有些银行将会面临生存危机。
虽然众多学者都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改进有显著影响,但研究同时
也表明正向溢出效应在不同类型国家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程度和效果。外资银行在发达国
家普遍具有较低的利差率、利润率、税费以及管理费用。因此无论是在成本水平还是在利润
方面都缺乏效率。尤其是在美国,外资银行具有和当地银行相比持平或更少的效率。事实上,
只有少数国家的外资银行的全球化优势可以克服东道国银行的本土化优势。外资银行进入给
经济落后国家银行业带米的短期效应主要是:在经济落后国家,国内银行经营成本上升,由
于银行将一部分损失转嫁给了客户,所以导致利著上升,同时利润率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
表明,外资银行在经济落后国家带来的竞争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提升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
是阻碍了这些国家银行业的发展。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则表现出不论在成本还是在
利润方面都比国内银行更有效率,这是与成熟市场国家的情况相反的。同时,外资银行的进
入会使尔道国银行业整体利润率和管理费用水平下降。这说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国内银行引
入了市场竞争之中,并通过竞争机制迫使国内银行改善服务、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经营效率。
而且实证研究证明在新兴市场国家,国内银行整体效率的改善是从外资银行一进入就开始的,
而不是在外资银行在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之后才开始的。
研究发现,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市场初始化条件的不同。首先,对成熟市场
国家的实证研究选择的时期是在该国家进行了~系列金融自由化之后。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
国内银行不仅要面对其他国内银行的竞争,还要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国内银行不得不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经营效率。所以在外资银行进入后,国内银行
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本十优势,而外资银行在效率等方面不具有或具有相对较少的优势。而同
2
文献综述
期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研究都是在该国金融自由化开始之初或尚未开始时进行的。这一时
期,金融市场对新银行进入的限制开始放宽(包括对外资银行和国内新建银行)。同时,金融
市场的主要利率还是非市场化的,基本上由政府或寡头银行所决定。银行在资金借贷上仍处
于绝对优势,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方面仍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上述情况导致了银行部门
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效率相对低下,同时也给当地新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提供了更丰
厚的市场机会。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外资银行在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后对当地银行业的效率影
响是非常显著的。
(2)相反的观点: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正的溢出效应以外,有些学者认为,外资银行进入还会对东道国
造成一系列负的溢出效应。stiglitz(1993)指出,一方面,外资银行倾向于选择东道国国内利
润丰厚的市场和质量优质的客户,这就必然迫使东道国银行选择风险更大、利润较低的市场
和客户,这会给东道国带来潜在成本,比如给东道国银行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与冲击,降
低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减少本国银行盈利并使其出现经营困境以及丧失部分经济金融控制权
等。这不仅不会提高国内银行的效率水平,还会影响国内银行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外资
银行先进的信用评级方法是否适用于东道国市场也是一个质疑点。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信
息不对称很容易使先进的评级方法失效。同时,使用这样的评级方法会造成对东道国中小企
业融资的减少,使中小企业融资更难,而这种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歧视会造成产业的寡头化和
垄断化,特别是在产业规模比较小的国家尤为突出。
Mc.Fadden(1994)研究了澳大利Ⅱ的银行情况,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不一定提高国内银行
的效率。
kIlSiIll(和Hemes(2004)在Claessells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应对外
来竞争表现的不同,进一步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在短期内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且分析
了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变量在影响中所起的作用。他们收集了1990.1995年间48个国家的3967
组样本数据,完成一系列计量分析之后发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由于银行市场发展不够
充分,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在短期内东道国银行的经营成本将上升,同时东道国银行会将一部
分损失转嫁给其客户,最终利差收入也将上升,利润总体统计上不显著: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东道国银行的成本、利差收入、利润下降,或者统计上不显著,即这些变量不发生显著变化。
LeIlsirll【和He咖es在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银行业在应对外资银行时
表现出不同行为以及不同结果,并给予了合理解释。
B砒a_tar和w撕g(2004)收集了29个样本国家的1995.2002年数据,依据金融自由化的
程度进行分类对比,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对银行实力提升的影响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最不明显,
从而支持了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效率改进没有必然联系的论点。
UiboupiIl(2005)选取了1995.2001年间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的319家银行数据作为样本,
研究后发现:(1)外资银行进入显著增加了这些国家银行业的竞争性,国内银行税前利润、
非利息收益、平均贷款利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都明显下降,而经营成本上升,经营统计不显著;
(2)东道国金融市场完善的程度自接影响国内银行所受冲击的大小:(3)东道国银行自身规
3
两南人学硕.1:学位论文
模的人小也是影响其绩效变化的重要因素。
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有关外资银行的众多课题。
国内从事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研究比较晚,多数学者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
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且能有效地促进国内银行业的效率改革,有助于增强东道国银行
体系的稳定性。在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效率的研究上主要有以下成果:
。J‘志杰(1998)认为,合理的金融业开放及外资银行进入应该在保证获得K期收益的同
时,减少缓解短期调整的成本和风险,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动态平衡和协调。
刘邀(1998)认为,对外资银行的引进要采取渐进模式并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以实现效率
和保护均衡。提出要以发展、改革的眼光看问题,以世界和中国的眼光看问题。
高晓红(2000)认为,外部竞争将有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主要包括打破
市场垄断格局和进行产权改革两方面的内容,这将从根本上改善中资银行的效率现状,从而
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未来的稳健发展。
白叙雅和李炎(2002)认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引发技术、产品、组织和管理等多方面
的创新,同时还将在竞争中产生示范作用和学习作用,从而有利于中资银行的效率提升。
叶欣和冯宗宪(2003)在外资银行进入与国内银行业稳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运用
多元logit模型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本国银行体系危机发生可能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
50个国家1988—1997年的外资银行的实际进入程度、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方面的数据进行分
析,得到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将有助于增强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结论。
朗咸平与苏伟文(2003)撰文分析了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958家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及
经营利润数据后,得出引入外资银行来改善国内银行的经营绩效没有实证依据,而要解决银
行经营低效和坏账问题,不能仅靠引进国外金融机构,需要的是迸行整体经济改进的结论。
苗启虎、千芳华(2004)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不发达,所以外资银行进入对
中国银行业的促进作用应该比较大。外资银行进入对效率的提高首先表现在溢出效应上,其
次是人力资本影响,最后才是竞争效应。中国目前银行业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所以外资银
行的竞争对国内银行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而在溢出和人力资本方面的影响会比较强烈。
郭妍、张光立(2005)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家国内银行1993—2002年的面板数据,
在国内首次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经营水平,赢利状况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
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
逐渐显著;(2)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
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卜.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
“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而市场势力假说,在我国不成立;(3)
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
叶欣(2005)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作者基于1995.2004年间相关数
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中资银行效率水平变化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发
4
文献综述
现:(1)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2)本国银行市场竞
争程度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交互项与中资银行的税前利润这一效率变量显著负相关。上述
结果表明: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我国银行业低效均衡
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将有利于外部竞争压力对本国银行效率演
变的促进作用。
吕剑(2006)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对银行经营
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与银行抗风险能力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对银行开展存贷
款业务能力无显著关系。
黄宪、熊福平(2006)以ClaesseIls等人的计量模型为基础,收集了我国14家银行1996.2003
年的数据,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内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
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我国的效率改进效应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而不是绝对数量旱
显著相关关系;(2)外资银行进入与利息收入率没有显著关系;(3)非利息收入率与外资银
行进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外资银行进入使国内银行运营费用率上升;(5)在运营费用
率上升的基础上,税前利润率也表现为上升。总的来说,我国的税前利润、利润率与外资进
入呈现正向关系,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在面对外资银行进入时所表现出的结果
大相径庭,这可能主要是源于中国国内比较特殊的利率等宏观政策以及中外银行“市场化”
差异的结果。
刘澜飚(2006)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研究外部政治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一
国银行业选择对外开放的时机和范围的,研究发现: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缺乏会导致银行
整体效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进而提高了国内银行集团限制外资银行进入的努力成本,从而
弱化反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力量,加快外资银行进入某一国市场的进程。并且,在短期内,外
资银行的进入并不一定会带来一国银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
张荔、张蓉(2006)选取17个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1995.2002年数据以Bayrakatar和
w抽g的计量模型为基础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资银行对
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改善有赖于有效竞争的环境,并受到一定的约束条件和传导途径的限
制。东道国金融发展的深度、金融监管水平、外资银行的数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对其银
行体系效率的改善有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于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冈素,
但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后,东道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则偏少。个别因素的
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银行的综合效率变化,因此,对东道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具有
一定的必要性。此外,由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关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影响
的实证分析起步较晚,文献资料相对较少。
5
第1章总论
第1章总论
1.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1.o后,
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和发展程度都逐渐提高。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的业
务种类也不断增长,这二十多年、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按照w1’o的协议,我国
要在五年之内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并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对外开放,在承诺基础上
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无论是中资银行
还是外资银行,都希望紧紧把握未来的发展机会。
对外开放银行业,势必会对东道国,尤其是银行体系较为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
造成冲击。从国际经验看,各国由于国情和政策的差异,对本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同。例如,
拉美国家金融业开放后,许多本国银行从本国土地上消失了,墨西哥只剩下一家本国银行。
而在澳大利亚,本国银行为金融开放作了充分的准备,提高了效率,将外国银行淘汰。对我
国而言,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定》的要求,从2006年起我国允许外资银
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并取消所有经营地域限制。经过5年的过渡期,无论是开放地
域还是经营范围,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都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参与;并且随着我国银行
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营业机构数量、资产规模都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截至2007年7月末,在中国内地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机构共23家,下设95
家分支行和附属机构。71家外资银行在内地设立了132家分行,188家外资银行开设了239
家代表处。65家外资银行分行、21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0家外资银行够获
准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共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4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达204.82
亿美元。在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lO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只有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没
有外资入股。其中,美国金融机构涉足的中资银行包括工商银行(高盛、运通)、建设银行(美
国银行)、浦发银行(花旗集团)、深圳发展银行(新桥投资)和广东发展银行(花旗集团)。
6家中资银行在美国设有8家分支机构。其中,5家为营业性机构,包括中行3家、交行1家、
招行l家,而招行是16年来获批的首家中资银行。另外3家为代表处,不能从事具体业务,
包括工行l家、农行1家、建行1家。只有民生银行在美国收购了一家华人银行的股权。
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金融创新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
方式,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示范、溢出效应,为我国的银行业提供学习的榜样和竞争
对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完善、强化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
于我国银行走向世界、在国外增设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提高竞争力,以及优化我国的
资源配置、加速资本积累。
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实力更为雄厚。外
资银行有更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灵活的经营策略,有全球范围的服务网络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7
两南大学硕卜学位论文
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在经营管理、资产质量、人力资源、产晶
创新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资银行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这点
在外资银行五年过渡期内的发展情况就可看出: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和存贷款总额虽然比不上
国内商业银行,但其总资产和存贷款的增速高于国内商业银行,而且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鼍比
中资银行要好,2006年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为37.9亿,占全部贷款的O.78%,而四大商业银行
的不良贷款比率为9.22%,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81%1。在人多数中资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贷
款和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和急剧扩张都有肯能加剧中资银行的经营风
险,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甚至波及整个金融、经济系统的稳健运行。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将会越发激烈。大量外
资银行进入我国从事金融活动,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外
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有何影响,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还是负面冲击,我国银行业又该如
何应对这次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银行
业效率的影响,将为我国银行业迎接挑战,确保我国银行业稳健运行,为银行发展战略和国
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国外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也进行过初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但我国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内银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效率不高,体系不够健全,外资银
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的效率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
行体系效率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困难,帮助我国银行业正
确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挑战,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风险,
实现收益最人化。这对国家经济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和特点
科学的理论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上。本文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计量实
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的有关原理,对外资银行进入的
原冈和对我国商业银行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归纳和演绎的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本文用归纳法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
根本原冈和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影响,接着又用演绎法来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国内发展的特
征,并预测末米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趋势。
计量实证分析和规范分祈相结合,实证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为辅。在计量实证分析部分,
本文采用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它能够较明确的说明外资银行进入后对我国商业银行业
效率产生的各种效应以及影响。接着利用规范分析法对实证结果进行阐述和说明,进而提出
如何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相关策略。
1.3研究内容和结构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研究得出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
率影响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二是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间9家样
1数据来源:中固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螂站。h湘:∥蚋vwIcbrc.sov.cn绝hjnesemom影isn/index.jsp
8
第1章总论
本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产生正面效应和面临的
主要风险;三是结合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和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后
对我国银行业效率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总论,提出研究的问题及背景,并介绍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问题;
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并介绍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产生
影响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回顾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际上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经验教
训,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第四章,实证研究,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研究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方法进行了
对比分析,引出了本文采用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然后对DEA方法进行了概述,运用DEA
方法分别测度了样本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三种
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更为
具体的政策建议。
9
两南大学硕Ij学位论文
第2章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
本章是后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一些理论借鉴和思考。科学合理地对现有的研究结论进
行梳理和总结,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本章正是为下文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作出
理论铺垫,并指明一个大的方向,也是全文进行分析和论述的基础。
2.1理论借鉴
2.1.1金融深化理论
作为金融自由化的重要表现,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对于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进入的影
响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现代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融深化
理论。其代表人物麦金农和肖,重点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financial-印ression)
现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照他们的观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往往会导致贫困国家陷入金融抑制和经济停滞的陷阱。而金融抑制的解除会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国家政府更是应优先发展金融业,不能让金融
滞后于经济增长。
爱德华·肖在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从金融中介机制的角度论述了金
融深化的必要性。他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应该首先从金融领域入手,减少人为冈
素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借助市场力量以实现利率、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消除
。金融抑制7”。金融深化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抑制则会给有关国家带来不良后
果。他主张,要使本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推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的市场化改革,
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来推动金融发展。肖指出,金融深化就是促进整
个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和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同时,肖对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四
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麦金农则在他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引进外资的重要性,他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割裂’的,大量的经济单位所处的技术条件不一样,因而资产的同
报率也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
市场之外,不完全的金融市场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短期依靠外
资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地、长期地依赖外国资本;在不存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
过金融自由化从内部解决所需资金问题。
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麦金农和肖提出了一整套的金融改革方案。包括放开利率、鼓励
银行竞争以及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等。同时,要注意在财政、外贸等方面进行配套性改革。其
中在鼓励银行竞争方面,麦金农提出应当削弱少数专业化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和分配贷款时
所处的葶断地位,变专业银行为全能银行,成立新的银行,并且支持外资银行进入本国,以
鼓励竞争;增加期限较长、利率较高、数每较大的贷款,以有利于技术进步。
然而,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严重失调所引发的种种困难估计不足,金融深化理论
中有关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主张存在着缺陷。麦金农和肖的一揽子金融自由化,认为
10
第2章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攀
首先应该消除政府对银行业的控制,实现自由银行制度。该理论认为各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
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一切政府和其他人为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管制与干预,
实行金融自由化,使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在完全自由放任的环境下发展,这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即使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当局也必须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
以避免金融机构因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引发金融危机,破坏经济的稳定。
2.1.2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从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出发,得出了金融一般通过资本积累和技
术创新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论证了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萨缪尔森在《经济学》
(第十六版)中指出:“经济增艮(economic growth)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吣产出
的增加。也可以说,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向外移动时,就实现了经济增长”。新古
典经济理论认为: “假定在其他条件的不变的倩况下,总产出方程为:Q=F(K,L),资本深
化(人均资本量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对经济增长有影响”。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他在1968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发展》一
书,以长达百余年、多达数十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
的比较研究,以此来揭示金融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其中将金融结构定义为“一国
经济运行中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综合。”(Goldsmith,1968)。戈德史密斯认为:“经济
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
为了评估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戈德史密斯从社会分工理论出发,认为在一定的生产
技术水平条件下,假设消费者的储蓄偏好、投资风险大小均为不变因素,那么金融机构与金
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没有金融机构
与金融工具,储蓄与投资职能往往是混淆在一起的,每个经济人要想扩大投资必须进行储蓄;
反之,如果他没有投资机会,储蓄只能是财富的贮藏。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成为两
个独立的职能。金融机构本身既不是储蓄者也不是投资者,他们对经济增长的牵动效应就是
源于对储蓄者与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这种安排既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义将
储蓄在各种投资机会中进行有效分配,从而提高了投资的边际收益率。2
戈德史密斯深入研究了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变迁的内在联系。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反映
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相继出现的次序上、他们相对的增长速度、对不同部门的渗
透程度,以及对一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适应速度和特点等方面。从金融上层结构、金融交易以
及国民财富、国民产值等方面在数量规模和质量特点变化中,可以看出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
他选择金融相关率(FIR)3作为主要分析金融发展的工具。通过计算表明,不同层次的国家具
有不同的金融相关率:处于最高发展层次的是FIR较高的几个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
本等;处于较低层次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委内瑞拉、墨西哥等。
2刘澄、蓝天祥,《金融发展理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36-37。
3 FIR=FmvT,其中,FT代表金融活动量,WT代表经济活动总量:全部金融资产除以全部有形资产价值(即
国民财富)所得出的比率.
11
两南人学硕l:学位论文
虽然各国的金融结构各不相同,但金融发展的道路却基本上相同,在这条道路上,金融
相关率、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银行系统的地位等方面的变化都呈现出一定的
规律性。但是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金融发展的道
路不同,只是在这一条基本道路上呈现了两条不同的轨迹,轨迹的差异在于政府对金融机构
的拥有及参与经营的程度有所不同。沿着第一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实际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
是私人拥有和经营,只是在其金融发展后期出现了中央银行和社会保险组织,美国就是其中
的典型代表。而沿着第二二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几种重要的金融机构往往由政府所有与经营,
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拉美、非洲、东亚等地区。进而他又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第二种类
裂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中的作用,外资银行的金融技术传播以及外国人在国外广泛开设新型
金融机构对东道国的金融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在该书中,他将外资银行的作用作为独立的一节,指出“毫无疑问外资银行的金融技术
传播以及外国人在国外广泛开设新型金融机构在大多数国家(可以说除英国、法国、美国还
可能包括德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金融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样无可置疑的是,在这
些冈素中外国人在国外开设的商业银行产生了最人的影响,他们设立的中央银行在较小程度
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戈德史密斯对外资银行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时,认为在西欧和
北美以外的人多数国家的外资银行在这些国家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统计数字显示外
资银行在全部商业银行或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重要性。理由是:第一,在西欧
和北美以外的几乎全部国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在人多数国家中,
外资银行在引进存款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与西欧母国环境大不相同的情
况卜.,外资银行克服了早期适应环境的困难,精心培育了银行业务。第二,商业银行对这些
国家的工商业特别是外贸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并非由于外资银行从母国人量引入资
金,而是由于金融技术的转让。但是由于资料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戈德史密斯的观点还需要
实证经验的验证。
2.2银行效率的内涵
2.2.1效率的含义
效率(emciency)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涵义,在经济学中,“效率”这一概念也
得到了,“泛的应用,它主要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关于效率的内涵,经济学界还存在较多
争议,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的定义。
从字面上看,似乎效率和效益是一样的,因为效益也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但是其实
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效益主要侧重经济活动的结果,从货币形态的角度来测量,即货币
投入和货币产出之间的比率是否合理,如果产出大于投入,这种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益的,反
之则无效益。而效率则是侧重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效率意味着尽可能地有效运用经济资源
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或不存在浪费,即当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
4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68:329—334。
12
两南大学硕Ij学位论文
第2章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
本章是后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一些理论借鉴和思考。科学合理地对现有的研究结论进
行梳理和总结,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本章正是为下文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作出
理论铺垫,并指明一个大的方向,也是全文进行分析和论述的基础。
2.1理论借鉴
2.1.1金融深化理论
作为金融自由化的重要表现,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对于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银行进入的影
响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现代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融深化
理论。其代表人物麦金农和肖,重点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financial-印ression)
现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照他们的观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往往会导致贫困国家陷入金融抑制和经济停滞的陷阱。而金融抑制的解除会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国家政府更是应优先发展金融业,不能让金融
滞后于经济增长。
爱德华·肖在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从金融中介机制的角度论述了金
融深化的必要性。他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应该首先从金融领域入手,减少人为冈
素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借助市场力量以实现利率、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消除
。金融抑制7”。金融深化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抑制则会给有关国家带来不良后
果。他主张,要使本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推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的市场化改革,
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来推动金融发展。肖指出,金融深化就是促进整
个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和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同时,肖对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四
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麦金农则在他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引进外资的重要性,他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割裂’的,大量的经济单位所处的技术条件不一样,因而资产的同
报率也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
市场之外,不完全的金融市场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短期依靠外
资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地、长期地依赖外国资本;在不存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
过金融自由化从内部解决所需资金问题。
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麦金农和肖提出了一整套的金融改革方案。包括放开利率、鼓励
银行竞争以及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等。同时,要注意在财政、外贸等方面进行配套性改革。其
中在鼓励银行竞争方面,麦金农提出应当削弱少数专业化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和分配贷款时
所处的葶断地位,变专业银行为全能银行,成立新的银行,并且支持外资银行进入本国,以
鼓励竞争;增加期限较长、利率较高、数每较大的贷款,以有利于技术进步。
然而,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严重失调所引发的种种困难估计不足,金融深化理论
中有关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主张存在着缺陷。麦金农和肖的一揽子金融自由化,认为
10
两南人学硕l:学位论文
虽然各国的金融结构各不相同,但金融发展的道路却基本上相同,在这条道路上,金融
相关率、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银行系统的地位等方面的变化都呈现出一定的
规律性。但是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金融发展的道
路不同,只是在这一条基本道路上呈现了两条不同的轨迹,轨迹的差异在于政府对金融机构
的拥有及参与经营的程度有所不同。沿着第一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实际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
是私人拥有和经营,只是在其金融发展后期出现了中央银行和社会保险组织,美国就是其中
的典型代表。而沿着第二二条轨迹发展的国家,几种重要的金融机构往往由政府所有与经营,
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拉美、非洲、东亚等地区。进而他又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第二种类
裂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中的作用,外资银行的金融技术传播以及外国人在国外广泛开设新型
金融机构对东道国的金融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在该书中,他将外资银行的作用作为独立的一节,指出“毫无疑问外资银行的金融技术
传播以及外国人在国外广泛开设新型金融机构在大多数国家(可以说除英国、法国、美国还
可能包括德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金融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样无可置疑的是,在这
些冈素中外国人在国外开设的商业银行产生了最人的影响,他们设立的中央银行在较小程度
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戈德史密斯对外资银行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时,认为在西欧和
北美以外的人多数国家的外资银行在这些国家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统计数字显示外
资银行在全部商业银行或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重要性。理由是:第一,在西欧
和北美以外的几乎全部国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在人多数国家中,
外资银行在引进存款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与西欧母国环境大不相同的情
况卜.,外资银行克服了早期适应环境的困难,精心培育了银行业务。第二,商业银行对这些
国家的工商业特别是外贸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并非由于外资银行从母国人量引入资
金,而是由于金融技术的转让。但是由于资料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戈德史密斯的观点还需要
实证经验的验证。
2.2银行效率的内涵
2.2.1效率的含义
效率(emciency)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涵义,在经济学中,“效率”这一概念也
得到了,“泛的应用,它主要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关于效率的内涵,经济学界还存在较多
争议,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的定义。
从字面上看,似乎效率和效益是一样的,因为效益也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但是其实
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效益主要侧重经济活动的结果,从货币形态的角度来测量,即货币
投入和货币产出之间的比率是否合理,如果产出大于投入,这种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益的,反
之则无效益。而效率则是侧重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效率意味着尽可能地有效运用经济资源
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或不存在浪费,即当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就不能增加另
4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68:329—334。
12
第2章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
一种物品的生产时,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萨缪尔森,《经济学》,1992)。经济学家曼昆
则认为“效率是资源配置使所有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考虑的是全社会生产
的总效率。其次,效益的比较主要是对投入和产出的量的比较,是一种指标比较。而效率是
对资源的配置状态进行比较,其衡量的标准就是帕累托最优。由意大利新古典经济学家帕累
托(Pareto)在二十世纪初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和《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这一
定义是:对于某种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
人至少和他们的初始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地更好,那么资
源配置就是最优的。简单的说,就是当某种资源配置的改变不能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好,也不
至于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反映的就是资源配置
效率,因此也被称为是帕累托有效。
2.2.2商业银行效率的含义
商业银行效率(BaIllcing Emciency)就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
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其所占资源的有效配置,是衡量商业银
行竞争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即商业银行效率是从投入和产出角
度来衡量的一个综合效率概念,是对银行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程度的衡量。银行效益是指
银行各项业务和服务的收益率,是包括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内。有效率的银行资源配置一定
是有效益的,但是有效益的交易却不一定是有效率的。由此可见,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效益
的追求应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和动力。
商业银行效率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银行的微观效率就是单个银行的资源配置
状况,即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银行的宏观效率是指整个银行系统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即银行的投入要素与一国经济增长数量的比较。微观层面上的银行效率和宏观层面上的银行
效率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二者也是统一的,如单个银行效率的提高会促使整
个银行系统效率的提高,银行效率的整体提高要依赖各个商业银行经营和运行效率的提高。
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的微观效率。
有关银行效率的研究国外己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下面就对其进行具体介绍:
1、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源自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经济组织的规模扩大而导致的平均成本降
低,经济效益提高的状况。规模经济不仅适用于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而且
适用于金融机构,即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存在规模经济(效率)。一般来说,大银行因其有优
越的技术优势而具有规模效率,这表现在:(1)由于银行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投资在投入
后的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银行单位资产的平均成本就会随着银行经营资产规模的扩人而
降低:(2)大型银行业务扩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提供的服务范围也越广;(3)大型银
行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商誉、管理技术等无形资产来实现规模效率。但是,银行的规模并不
是越大越好,超过一定的规模限度,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国外研究表明:银行业的,
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即中等规模的银行的成本低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因而中等规模的
13
两南人学硕f:学位论文
银行的规模效率高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
人量研究表明银行的规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Berger&Mester,1997)。大型银行
在节约平均成本方面优于小型银行,而其盈利能力不如小型银行。据美国学者蒂米斯、劳里
斯对美国银行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当银行的技术水平不变时,最低成本点通常出现在规模为
20亿~100亿美元的中小型银行(李文军,1998)。
就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状况来说,我国银行的成本效率指标随银行存款规模的扩大而明显
递减,表现出规模效率:但是我国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却呈倒u型,中等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几
乎是人型和小型银行的2.8信,其效率最高(王振山,1999)。这~结论表明,我国银行业存
在着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2、范围效率
银行业的范围效率是指产品多元化和地域扩张所带来的效率。关于银行业的范围效率口
前尚无定论。实证表明,银行业的范闱效率很小,最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产品使成本降低5%,
而收益则不受产品多样化的影响(Berger&Humphrey,1994)。在对7000家美国银行1993.1998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Be唱er和De Young(2001)义得出了银行地域范围的扩张与效率之
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的结论,集中丁一个地区的银行与跨州机构较多的银行都可能具有较高的
效率。
3、前沿效率
前沿效率最早由F撇l(1957)提出:即根据一组已知的投入产出值定义出所有投入产出
的边界一生产前沿面,而每个观测值与边界的距离就是该生产点的效率。Farrel还进一步地将
前沿效率分为技术效率、价格(配置)效率和总(经济)效率:技术效率反映在给定投入的
情况下企业获得最人产出的能力,价格(配置)效率是指给定投入价格时企业以~定的比例
配置各项投入的能力,技术效率和价格效率之和组成总的经济效率。技术效率还可以进一步
划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前沿效率分析主要分为非参数和参数两种方法,其中非参数
方法不必估计生产函数的参数和具体的形式,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无界分析(FDH);
参数方法则需选定生产函数的形式并对其参数进行估计,主要包括:随机前沿方法(SFA)、
自由分布方法(DFA)和厚前沿方法(TFA)。前沿效率分析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利Hj前沿
效率的五种分析方法可以对银行效率进行实际测算。
4、X效率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x效率,x效率是目前国外对于银行效率的主要研究。为解释厂商内
部的低效率现象,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Leibenstein,1966)提出了著名的X效率理论。他
是在研究非竞争产生的无效率时引入这一概念的。该理论研究的是一种与组织或动机有关的
效率,关注在客观生产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由于组织或个人的原因使得厂商组织中存在尚朱
利用的机会而导致X非效率的存在,而这种非市场配置的X非效率既不属配置原因,又不能
归丁.动机的或技术的原冈。其基本观点包括:企业作为个人的集合体,其整体效率往往取决
丁.企业内部每个人的行为;未能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效率的现象,是与配置效率完全不同的效
率问题。x理论认为厂商存在内部的低效率即X非效率主要原因有:(1)由于劳动合同不完
14
第2章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咎
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监督困难,企业雇员对于提供多少一定技能的努力水平具有相当的自
主决定权,消极工作就具有空间,因而,厂商的生产成本就与个人决策有关,而不是单纯的
技术问题;(2)由于存在“全权委托”偏好的问题,管理知识的投人,并非市场交易所能得
到,也非所有购买者都能平等地获得。经理等管理人员虽可雇佣,但管理知识的投入会受劳
动者动机的影响,可能朱被充分利用。而且,由于人的知识经验具有模糊特性,难以精确测
定,弹性非常大,因而X效率理论特别强调了企业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企业
家的努力或投入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X非效率的大小;(3)由于厂商生产函数不完全确定,
在既定投入成本条件下,生产效率弹性也很大。因而,x效率的存在有着客观可能性。特别是
在竞争不充分的环境里,集体和个人通常不会最人限度地努力提高效率,致使企业x非效率
增大。X效率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被普遍认为比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更加重要。对于测
算出的前沿效率值,可以通过X效率理论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有些学者也直接将前沿效
率定义为X效率。
2.2.3银行效率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
银行效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权结构。这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是产权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对银行效
率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是银行产权形式,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问题不是市场结构失衡而是国有
银行产权结构单一,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机制及其效率上的种种问题都与这种单一的产权结
构有关。因此,产权制度创新是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的关键。在产权多元化
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都会改善,促使国有银行的治理机制做出相
应的调整,使之更能适应市场竞争,最终表现为效率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
其实质也是产权结构单一,导致资本金补充渠道单一。产权制度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这
一理论认为,产权制度可以通过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建良好的激励机
制,提高经济主体的生产效率;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提高银行经营效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产权制度的缺陷是明显的,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高也是决定性的,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
革的实践可以清楚的看到,不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不彻底打破单一的产权
形式和行政垄断格局,仅仅着眼于己有产权结构中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技术的改进,是没有办
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经营效率低下的。据此,“产权
决定论”认为,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效率,关键在于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实现
产权的多元化。具体步骤分为三步:商业化经营、公司化和上市,即按照国有独资公司的要
求,建立起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再将国有银行改革成为国家控股的
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将符合上市条件的银行上市,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吸纳非国有投资者,
达到产权多元化的目的,进而形成有效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
第二,市场结构。与产权决定理论相对应的是超产权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垄断破坏
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垄断助长了很多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正是这种垄断,决定了国有商业银
行的规模不经济。因此,超产权论者认为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关
15
两南人学硕f:学位论文
键在于一方面改革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就是说在银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我国
银行业的垄断、保护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必须从微观金融市场中退出,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实现经营目标利润化,行长聘选竞争化和资产管理商业化。在此前提
F,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将会显示出更符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内部治理结构,并通
过不断创新,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和发展。同时,为促进市场竞争和
银行业市场效率的提高,应继续放宽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
第三、技术创新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生命线,金融创新通过
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而电子技术的
应用,金融上具种类的增加,降低了商业银行交易成本,无形中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同时,
科学技术的进步,银行业务的创新,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银行员T去实现。员‘1j
的教育程度是银行人力资本和员T素质的重要指标。银行员‘丁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员工素质
就越高,银行的竞争力就越强。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员工教育程度的对比中可
以看出,股份制银行的整体员T素质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员工教
育程度最高的,其效率也是最高的。相反,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历史的积淀,在庞大的员一I:系
统中,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小学文化的大有人在,这使得国有银行整体缺乏科学的理念,缺少
创新的精神,严重制约了银行效率的改进。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金融教育,鼓
励员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素质再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更主要的是,商业银行不仅要
注重人才的增鼍,还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
为员.j=规划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有效的银行激励系统。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本章首先对外资银行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明确了外资银行的外延,这是后文进行
深入分析的前提。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现状、预测未来。本章对外资银行
进入我国的历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的现状及其业务特点。并结合国际
上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和论述。
3.1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历史进程
3.1.1外资银行的概念界定
金融开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和资本项目开放。wTo的《服务贸易
总协议》(GA=rS)将金融服务贸易划分为四种形式,即:(1)跨国界提供服务。如国内机构从
国外获取贷款;(2)在国外直接消费。如国内客户在国外旅游时直接在国外购买金融服务;(3)
外国金融机构在本国设立机构提供金融服务;(4)外国自然人在本国提供金融服务。本文所
考察的外资银行进入问题应归属于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第三种形式。
中国国务院199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条规
定:外资银行指总行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银行。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当时采用的是狭义
的外资银行的概念。随着我国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多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对外资银行的界定
应该由狭义转向广义,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以第340号令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条例,外资银行包括:(1)
总行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银行(简称独资银行);(2)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简称
外国银行分行);(3)外国的金融机构同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合资经营的银行(简称合
资银行)。可以看出在我国外资银行是指外资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和合资银行等。
3.1.2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进驻我国的时间比较晚。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始于1979年,当时第一家外资
银行机构一一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
场的序幕。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一一南洋商业银行深圳
分行,并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并逐步
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和所有中心城市。其后的1984年,澳门财团在中国大陆设立了第一家外
国独资银行一~珠海南通银行。1985年,有关部门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和海南经济特区
设立外资银行。从1990年开始,中国逐步向外资开放了沿海城市;到1995年,金融市场开
放城市己增加到了24个,主要为东部沿海经济开放的城市;一直到1998年7月,中国政府
才最后宣布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真正的历史转折点出现在
2001年12月,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WTo协议要求我国对银行部门的自山化作出承
诺,逐步取消地域、客户和业务方面的限制。中国正式加入帅后承诺:5年内中国人陆将
17
两南大学硕l:学位论文
全面向跨国银行开放,2006年底正式放开了人民币业务。2006年底最终全面开放我国金融市
场。2001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我国政府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
服务对象的限制,允许设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4城市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式经营人民币
业务,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加入世贸组织的序幕。而在入世过渡期内,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迅猛,远远超过我国银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按照对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6年12月1日
开始,我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冈此可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跨国银行在中国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同样在2006年底,已有9家外资银行(分别是渣打银行、东皿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
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
率先获准将中国境内的分行改建为外资法人银行,并可以经营全面的外汇和人民币业务。
表3.1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发展历史
单位:个数
时间代表处分行支行每年新增累汁
198l 9 NA l 10 lO
1982 7 NA l 8 18
1983 3 NA NA 3 21
1984 4 l NA 5 26
1985 8 6 NA 14 40
1986 5 7 NA 12 52
1987 3 3 NA 6 58
1988 1 2 NA 3 61
1989 5 l NA 6 67
1990 8 2 1 11 78
1991 4 1l NA 15 93
1992 8 15 NA 23 116
1993 14 27 l 42 158
1994 18 14 NA 32 190
1995 25 17 NA 42 232
1996 17 14 2 33 265
1997 14 15 3 32 297
1998 儿II I 23 320
1999 16 7 NA 23 343
2000 6 4 NA lO 353
200l 8 2 l ll 364
2002 18 NA l 19 383
2003 NA NA NA 1l 402
2004 NA 3 NA 29 43l
2005 NA 7 NA 20 453
20n6 30 22 NA 41 494
资料来源:中围金融年鉴(1986.2007)和人民银行统计报表整理而成
18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稃及其影响
截止2006年底,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I卜.设17家
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19l家分行和61
家支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见表3。1);
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亿美元。中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
币业务的城市己经达到25个,其中5个城市属提前开放;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
种,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01年底以
来增长4.6倍,年均增幅高达92%。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在华外资银行
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9%。同时,有25家银行
引入18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金额达到18l亿美元。
从表3.1的数据来看,整个80年代,外国银行进入中国的速度都十分的缓慢,且呈现出
两大明显特征:一是这种进入只是零星式的进入,二是进入地点仅集中在深圳,厦门,珠海
和海南四个经济特区。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跨国银行在中国设立
各分支机构的速度也逐步加快。但97年之后的4.5年间,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有所放缓,这
主要是由于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内的政策趋向于保守,对外资也采取了更加审
慎的政策和措施。在此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好转和加入世贸组织,跨国银行在中国开设
分支行的热情又重新点燃。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
四个阶段。
3.1.3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受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政策改变的影响,并适应当时的市场条件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
及其市场策略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地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拉开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限于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许多政策制定都是实验性质,
市场前景尚不明朗,引进外资银行是为了配合沿海经济特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所以,
这一阶段进入大陆的外资银行基本上是香港银行及少数传统上专门经营大陆业务的日本和欧
美银行,尤其是同沿海经济特区加工贸易相关的香港金融机构。最明显的特点是,外资金融
机构凡是设立营业性分行的,都将分行设在直接贸易往来的地点,如东南沿海率先开放的深
圳、厦门等地;凡是设立代表处的,绝大部分都选择在北京,较少例外。表明这一时期外资
银行更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市场还处于观望和摸索的阶段,没有进行成规模的资本投入。
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准入程度低、机构设置少、营业地域
小、业务范围窄,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地位低微。
(2)扩张阶段:1991-1997年
这是外资银行在国内迅速发展扩张的时期。进入90年代,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的大环境是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经济发展呈不可逆转之势,外资
机构对中国的市场和经济前景明显看好。同时,国内最强大的地区经济体——上海,成为经
19
西南人学硕}j学位论文
济特区以外首先获准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城市;上交所、深交所先后正式开业,标志
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布后,中共中
央随后做I出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决策。
除了这些政策因素,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过热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冈。
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外资企业旺盛的
融资需求无疑是外资银行得以迅速发展的良好契机。而且,过热的中国经济发展使国内利率
水平相对国际市场居高不下,这一方面吸引着大量的国外资本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运作到中
国市场逐利,另一方面使得外资银行的资金相对国内银行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客观上也吸引
了外资企业向外资金融机构寻求借贷和其它各种服务。
(3)收缩阶段;1997-2000年
从1997年开始,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经历了三年的收缩时期,其在华总资产额也出现了负
增长,从1997年的379.2亿美元下降到了1999年的317.9亿美元。从国际背景上来看,受1997
年东南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减速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包括日本、韩国在
内的东南Ⅱ各贸易伙伴国,国内经济遭受严重损失,致使这些国家在华的外资银行市场空间
受到了不小的挤压,出现业务收缩、资产降低。
另外,从国内环境来看,从1998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摆脱了以往的短缺经济特点,开
始出现全面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为了稳定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在不长的时间里历史性地9次
降息,使原本具有成本优势的外资银行优势不再,导致许多三资企业纷纷削减资金成本相对
较高且有人民币贬值预期压力的外币贷款,转向选择中资银行进行融资。由于这些原因,造
成了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整体下降。
(4)发展新阶段:2001年以后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哪,并且承诺入世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
业务,入世五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居民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
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和《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从此,在华的包括银行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有了
明确的管理条令,使在华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有法可依,使其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外资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经营政策空间的扩大,外资银行并没有出现人们担
心和预计的人举占领市场的局面,反而较以往收敛了许多。种种迹象表明,外资银行对在中
国的业务布局、发展战略等各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3.1.4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形式
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家有多种形式。不同组织形式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所执行的功能也
有所不同,对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些分支机构与母行的关系及其在东
道国的业务范同,火致可分为以下儿种组织形式。
(1)代表处(Repmsentative omce)。代表处是外资银行在国外设立的最简单的分支机构。
20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代表处一般不直接参与东道国金融市场业务,是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获准设立并从事咨
询、联络和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派出机构。代表处的职能极为有限,不自接参与东道
国的金融市场业务,不吸收存款或发放贷款,其主要职能是为母银行及其客户(通常是非金
融机构跨国企业)起联络作用,搜集有关东道国的货币、资本市场及有关的政治经济情报,
便利母行为本国出口商托收应收款,帮助安排母行对东道国客户的贷款业务等。设立代表处
的最初动机是可使母行参与国际商业银行活动,为母行在东道国的未来拓展打下基础。在一
些限制或禁止外国银行在本国开设全面业务分支机构的国家,外资银行通常以代表处的形式
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非常有限。
(2)代理处。代理处与代表处的不同之处在于代理处可以发放商业和上业贷款,但不能从
事个人消费贷款;尽管可以以保持一定的与存款相似的“信贷额度”,但不能办理存款业务。
信贷余额表示国际交易中贷款的尚未使用的部分,但是人多数的交易不能通过这个账户进行
支付。代理处主要通过母行或通过银行间市场来进行融资。代理处通常着重于外贸融资方面
的业务,如处理信用证和汇票,其客户主要是银行和商业企业而不是个人。与存款机构不同,
代理处不必持有存款准备金。
(3)合资银行(JointVentu鹏)。合资银行是外资银行或企业与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或企业共
同投资组建的独立法人银行。根据美联储《K条例》的定义,合资银行是指投资者拥有20%
或20%以上股权的银行机构,但不是投资者的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合资银行是一个独立的
法人银行,这样便于直接与东道国银行展开竞争。比如,经过近四年的酝酿,由中国建设银
行和德国施豪银行合资组建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己于2002年10月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
于2003年在天津开始营业。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1.5亿元,建行拥有75.196股份,施豪银行拥有24.996的股份。通过与德国施豪银行合资可
以获得在住房储蓄与住房贷款相结合的金融新产品。经验表明,外资银行在进入初期,当外
资银行对当地市场情况缺乏了解时,外资银行倾向于先与当地金融机构设立合资银行。外资
银行起初在合资银行中所持的股份一般较少。在董事会和管理层当中,外方人员亦占少数。
但是,随着外资银行对当地市场状况的了解,会逐步扩大股权,争取获得控股地位,使该机
构成为附属行。
(4)入股中资银行。通过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股份的方式参股中资银行,建立基
于资本纽带的战略合作关系,对那些看好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来说,是一个可行的
策略。通过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外资银行可以迅速掌握本地市场和本地客户的专业知识,规
避现在业务相关监管限制,提前全面进入中国银行市场。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与东道国经
济文化的磨和时间,利用国内银行分支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有利于向当地企业和个人推
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参见表3.2
表3.2外资银行入股我国银行业情况一览表
困内银行战略投资者参股时间参股金额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
光人银行亚洲开发银行1996.10 1900万美3.29%
上海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 1999.12 5510万美元7%
21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汇r中银行2001.12 6300万美元8%
香港上海商业银行2001.12 2360万美元3%
南京市商业银

I:海浦发银行
两安市商业银

IFc 2∞1.1l 2700万美元15%
花旗银行
IFC
加拿大丰业银行
恒生银行
2002.08 6700万美元
2002.09 NA
兴业银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2003.12
深圳发展银行
交通银行
民生银行
济南市商业银

IFC
新桥投资
汇丰银行
IFC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
澳犬利亚联邦银行
2004.05
2004.08
2004.n
北京银行
荷兰国际集团
2005.03
德意志银行
杭州市商业银

哈尔滨市商业
银行
建设银行
南充市商业银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渤海银行
澳大利弧联邦银行2005.04
IFC
美洲银行
新加坡淡马锡
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
德国储蒂银行国际发展基金
苏格兰皇家银行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
高盛、安联、运通
渣打银行
德意志银行
华夏银行德意志银行卢耄堡股份有限公
17.25亿人民

5.4亿人民币
4.32亿人民

12.34亿人民

144.6l亿人
民币
NA
NA
17.8亿人民

NA
l亿澳元
首期出资25
亿美元
2005.07 14亿美元
300万欧元
2005.07
100万欧元
3l亿欧元
2005.08
3l亿欧元
2005.08 36亿美元
2005.09 1.23亿美元
13.275亿人
民币
. 5.445亿人民
2005.10

4.62%(存在认股选择权)
12.5096
12.4096
15.98%
5%
4%
9%,并有权在未来五年半内增持股
权至19.9%
5.10%
lo%
3.30%
10%
10%
10%
19.99%
7.02%
2.88%
萨尔.奥鹏海姆股份有限公司7-04乡人民4.08%
m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宣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宣iiii
资料来源:根据部分银行年撤等整理
季|
萼|
嗍黜







L
t

m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5)分行(Branch)。和代理处一样,从隶属关系看,分行被认为是母银行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所以,外资银行分行受母国的税收和法律制约,其
信贷政策由母行制定,信贷能力建立在母行全球总资本的基础上。外资银行分行一般可以从
事东道国所允许的全面银行业务,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货币市场业务,甚至可参与东
道国的资本市场业务。但是,外资银行分行一般主要从事金融批发业务,主要向大企业和政
府机构提供贸易融资和贷款。不过,在新兴市场国家,外资银行分行仍受到相当多的限制,
如分支机构的数量限制以及不得从事本币业务等。建立分行的大都是国际性大银行的典型做
法,因为这样比较适合发展本行的业务。银行在分支机构数口上的领先地位,反映了它们对
中国银行业国内市场介入程度以及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的战略决策。
(6)附属行(Subsidiary)。附属行是独立的法人实体。由母银行投资设立的,在法律上
独立于母银行的法人实体。由于附属行的信贷能力建立在其自有资本的基础之上,所以对要
求外资银行附属行拥有比同等资产规模的外资银行分行更多的资本金。不过,母银行一般直
接或间接拥有附属行的全部或主要部分(50%以上)的所有权,因而母银行可以控制附属行的
业务。通常附属行所受的业务限制较分行更少些,并且作为东道国的独立法人银行,附属行
一般实行本土化政策,在更大、更直接的程度上进入本土市场,与本土银行竞争。目前,在
许多国家,外资银行在参与银行重组和私有化的过程中,更多地是选择并购当地银行,使之
成为自己的附属行,而非新设附属行或分行(Greenfield Operation,绿地经营)。这是因为前
者可以让外资银行更加迅捷低成本地介入东道国银行业。例如,近年来,在拉美地区,西班
牙银行在购买了当地银行的控股权或全资拥有了当地银行后,让这些银行以附属行而非分行
的形式存在。大型跨国银行,如Cjtibank,HsBC,和Deutsche BaIlk等,原先致力于在全球构建
自己的分支行网络,现在亦改变战略,转而在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有选择地并购,并让这些机
构以附属行的形式存在。
p枣$擎擎$擎擎擎爹爹荸窜亭拶
图3.1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总资产(亿美元)
在以上所描述的六种组织形式中,代表处是非经营性机构,业务范围十分有限,不会对
本土银行体系产生太大的影响。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银行体系的影响时,应该主要关注
分行、附属行以及合资银行等经营性机构的作用。
23
O
O
O
O
O
O
O
"





两雨人学硕lj学位论文
从目前中国的金融管制政策来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主要的两种组织形式是代表处和
分行。但是外资银行为了绕过政策限制,更快地抢滩中国市场,近来纷纷采用入股中资银行
的方式在中国扩张,这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引入瞩目的战略动向。可以预见,参股将会是今后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但实现控股中资银行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外资银
行的策略是一步一步地来。
从目前来看,参股中资银行和开设分行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两种较为流行的形式。就
参股中资银行而言,外资银行今后在中国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并购中资银行,特别是一些在全
国都有网点的中资银行。通过并购中资银行,既快速扩张自己的网络,又消灭了竞争对手,
这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扩张的一个鲜明的策略。该策略具体做法是通过参股合作,慢慢把自己
的“基因”植入对方体内,然后利用自身在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管理控
制权,并在适当时机通过增资扩股实现资本参股。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权市场正处于对外
开放进程中,已有许多外资银行通过这种形式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如表3.2所示,据不完全
统计,截止2005年,已经发生(或有意向)的外资参股国内银行案例己有多起。
开设分行是外资银行的典型作法,因为这比较适用于银行发展的需要,截至2006年9月
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7家分支行及附属机
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
3.1.5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特点
外资银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大部分是跟随客户而来,为其母公司在华办事处提供更加
便捷的国际融资和信贷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国内政策的不断放宽,外资银行已不仅仅
满足于前期仅为外资企业融资的服务。随着对中国市场的不断了解和深入,外资银行也渐渐
将业务领域向个人消费,优质客户的批发业务发展。
在已允许外资银行开办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中,外资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融
资业务、财务咨询、投资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存贷款业务、担保业务、汇款业务、外汇买
卖业务、票据贴现业务等各种中间业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等。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外资银
行即使在各国政策允许进入的过渡期后,也不会有兴趣去建立“瓦砖式”的分支网络以传统
方式吸收居氏存款,而是在塑料货币——贷记或借记卡领域积极向国内客户渗入。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业务上,主要集中在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
金融衍生晶服务、信用卡业务这五个方面。
例如,零售业务是外资银行最少介入的领域,表明外资银行进入这些市场不采取零售战
略(TSchoegl, 1987)。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人财富的数量偏低和零售业务的高成本,并且零售业
市场需要银行与客户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以及极小的文化差距。从实证上看,只有屈指可数的
几个案例直接的(如citibank)或间接的(如ING.Bank SlaLski,ABN AMRO—MHB)介入了零
售业务领域。冈此在零售银行业务上,外资银行设置了不同的服务门槛,明显不同于中资银
行的大众性酱及服务方式,这样有利于它们控制成本收益。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重点
主要集中在中间业务和批发业务上,由于经营网点的劣势,在零售业务上主要通过业务创新
24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和高技术服务手段的优势,在网上银行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向中资银行发起有力的挑战,这
一特点与理论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所以目前零售银行业务不会对中资银行产生很大竞争。然
而,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零售业务将会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外资银行也将会更多的介
入该领域。对企业融资的核心业务起补充作用的其他业务如:咨询业务、防范风险业务和租
赁业务也相对比较重要,因为银行可以利用它们的专业知识和流动性资源提供上述服务获得
非利息收入。因此从长期来看,零售银行市场势将成为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重点
领域。此外,外资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将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90年代以来借记卡市场
在中国发展很快。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正处于银行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刘丽京,
2004)。但现在国内银行开展的信用卡业务几乎全是“舶米品”,外资银行早已形成一套成熟
的信用审核、后台管理、市场营销策略,国内大多数银行都是先“拿来”,然后在国内逐渐消
化并提高。按照中国加入wTo时做出的承诺,国内银行卡市场将在2007年向外资机构开放。
所以国内银行应当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军信用卡业务以前,进行本土化管理,在外资银行参股
中资银行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以提高中资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竞争力。
在新产品领域,最重要的三大零售新产品包括信用卡、住房贷款和投资产品;最重要的
三大批售新产品主要包括债务资本市场、信贷衍生、结构性产品和风险管理产品。但相比之
下,外资银行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批发市场上。
在传统的批发银行业务领域,在华外资银行的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抢夺优质客户方面。
除了抓住先前的外资企业客户(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之外,也在积极的向传统
垄断的行业和企业靠拢,还将扩大对大型私营或集体企业的业务力度。效益好的火型外资和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际化程度逐渐上升的优质中国企业也将成为外资银行今后发展的主要目
标群体。比如:国内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企业、大型加上企业和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等。
可以说,对跨国人企业和贸易领域提供金融服务是外资银行在华的主要经营目的。这和外资
银行进入一国市场的原因相一致:追随客户进行贸易融资:寻求新的商业机会,很显然这些
获利机会将由跨国的大客户带来,而非东道国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
在中间业务方面,普遍认为外资银行以其专业化、优质化的服务、高技术手段,以及层
出不穷的创新业务表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中间业务是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较快的业务,以
美国银行业为例,中间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己经接近50%。以国内外资银行为例,汇丰银行内
地分行2002年净利息收入上升仅4%,为3.531亿元;而属于中间业务(汇款、外汇交易佣金)
的手续费收入增幅则高达21%,达到2.1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7.52%。
而从国内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中间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占比依然较低,对利润的贡献也有限。
已公布上市银行的年报显示,即使是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招行,其比
例也只有8.46%,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目前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中间业务的开展普遍不足,缺乏金融创新,但是中间业务的利润依然有
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跨国大银行尽管业务非常广泛,但都很强调核心市场和产品优势,做到业务广中有精。
如花旗银行具有信用卡、零售银行、外汇交易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大通曼哈顿银
2S
两雨人!¥:硕Ij学位论文
行则在全球批发银行业务、全球托管和清算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华的外资银行同样强调
要以核心业务制胜,他们主要推出了八项核心业务:个人理财、外汇资金业务、外汇存贷业
务、消费信贷、信用卡、企业现金管理业务、证券业务、国际清算结算业务。其业务能力、
创新能力远超过国内商业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学习的机遇。
酱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和香港五个城市对35家外资
银行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人员和分行行长进行的访谈显示,贸易融资是目前外资银行在中
国市场最具竞争性的领域。这反映出: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针对的是在中国有分支机构
的国外客户,从而为他们提供贸易融资:此外,国内监管环境对外资银行的严格限制使很多
可以同时向国内和国外企业提供的产品未能在国内推广。在被调夯的32家银行中,有91%的
银行认为贸易融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贷款市场上,有75%的银行认为竞争非常激烈,36%
的银行己经对贷款业务做出了重大政策调整。外资银行的贷款主要是离岸贷款,其客户主要
是总行所在国的客户或跨国公司。而在货币市场上,超过60%的银行认为竞争并不激烈或比
较缓和。外汇市场的限制仍然很多,冈为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所以多数银行认为在这一
领域基本不存在竞争。在投资银行业务上,只有20家银行对调查做出反应,这显示目前人多
数在华外资银行还没有涉足这一领域。在各受关注的零售业务领域,如花旗、汇丰、东亚、
渣打等银行的零售银行战略前景是积极可见的,而一些亚洲和欧洲银行在零售业务上表现得
并不很积极。虽然零售业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有2/3的银行认为该市场未来竞争会非常激烈。
在20家被调查的银行中有3/4表示己经对此作出了重大决策调整。5家被问及信用卡业务的
银行均表示该市场未来竞争将会异常激烈,而目前它们的部分信用卡业务主要是面向国际市
场客户的。在调查中,外资银行均表示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间,将会不断扩大在华业务领域,
并对多数新业务表示出了信心,尤其对债券抵押和个人零售业务是相当看好的。
3.2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3.2.1国际上的历史经验教训
在新兴国家银行业改革的过程中,对外开放、战略引资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尽
管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都已经成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但国内
学术界对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问题的看法却并不一致,由此引发了诸如“银行贱卖”、“金
融安全威胁”等一系列争论。如何止确看待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参与我国银行业改革问题成
了当前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这一节拟以与我国环境比较相似的中东欧国家——捷克、匈牙利、
和波兰——的银行业改革情况为例进行分析。5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东欧国家的银行市场并积极
参与其商业银行的改革,在这些国家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争论。通过考察中东欧转轨国家银行
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银行改革与我国银行业改革十分相似。
第一、捷克银行改革。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银行的大规模参与使得
5项I!星、手达,《战略引资Ij转轨国家固有商业银行改革——基于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的案例分析》,会融
研究,2007.3
26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中东欧转轨国家的商业银行迅速摆脱了困境,其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经营业绩连年提高,
整个中东欧地区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因此大幅提升。这成为目前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进行战
略引资的依据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东欧国家的一些商业银行在战略引资过程中曾出现
过严重的问题,其中捷克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98年,日本的Nonmra银行作为“理想的”战略投资者从捷克政府手中购得捷克IPB
银行46%的股份,取得了IPB的控制权。但以后的实施证明,Nomura未能改善IPB的公司治
理结构:首先,No删啪将两家由IPB融资创建的公司(Plzensky Prazdroj和Radegast)出售
给南非的SAB(SouⅡlA衔c托Breweries)。这种牟利的短期行为备受质疑,也加剧了IPB的危
机。其次,Nomura控股IPB以后,变开始向日本国内大规模转移IPB的资产。随着这一系列
问题的曝光,不仅使得IPB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还引发了记得国内的政治动荡。这一“战略
引资”的闹剧最终以捷克政府和No肌lm达成和解而告终。6
第二、匈牙利银行改革。以OTP银行为例,在其改制过程中,战略投资者始终未能取得
该行的实际控制权,但是“分散股权、内资控股”的股权结构安排仍然保证了该行公司治理
结构的改善和经营业绩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资银行大量控股其他国内银行后带
来的示范效应。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在取得对国内银行的控制权之后,都会按照自身的经营
管理模式对国内银行加以改造,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市场操作经验,而这一切都会对其他的
国内银行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K奄啪and 0fer'2002;KataliIl,2003)。处于外部竞争的压力等原
因,其他的国内银行会积极学习和模仿,从而使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由于国内银
行往往较外资银行有着更为雄厚的客户基础和更加密切的客户关系,因此如果处理得当,国
内银行规模扩张和业绩上升的速度会比外资银行更为显著,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后发优势。0TP
银行充分利用了这种后发优势,积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该案例说明,转轨国家商业银行的改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国
内投资者对银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第三、波兰银行改革.波兰当局对PKo BP的战略引资相当谨慎,向外资银行出售少部
分股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补充资本金,而无意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该银行的公司治理。事实
证明,该行并没有因为国家控股而失去竞争力。FitcllIⅫings(2004)的一份报告显示,2003
年在波兰五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中,PKo BP的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均居于首位,其中除
PKO BP为国家控股外,其余均有外资银行控股。Famoux等(2004)对此的解释是:规模经
济使该行的管理和运营成本相对其他竞争者更为低廉,而且规模经济与PKO BP专注于零售银
行业务的市场定位相得益彰。庞大的分支网络以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其资金的内部清
算成本几乎为零,这种独特的优势不断吸引公司和个人成为其长期稳定的客户。客户需求的
不断变化推动PKO BP不断更新业务种类,这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增加其市场份额并提
高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项卫星等7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外资银行进入波
6参见PostovlIi(2000a,b)
7项jI!星、王达,《战略引资与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基于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的案例分析》,金融
研究,2007.3
27
两南大学硕fj学位论文
兰后形成的“鲶鱼效应”也是促进该行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冈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波兰,波兰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有商业银行,PKo BP为了
继续生存与发展,需要主动适应竞争环境,增强盈利能力,积极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从这
个意义上说,PKO BP的改革虽朱直接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但仍得益于外资银行进
入波兰银行市场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该银行改革的案例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转轨国家商业银
行改革与战略引资之间的管理,即从微观层面来看,国内商业银行改革未必一定要引入战略
投资者参与自身的公司治理,国家控股同样可以提供效率;但从宏观层面来看,战略投资者
的积极参与可以为转轨国家的银行体系带来诸多正面效应,从而有利于其国内商业银行的改
蕈。
第四、对外资银行进入中东欧国家所产生的影响的思考。首先,并非所有外资银行的都
是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应当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即通过对所参(控)股
银行股份的长期持有,积极改造其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同时‘
将管理技术、市场操作经验乃至自身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该银行,提高其核心竞争
力,从而在长期内谋求稳定的高收益。那些追求短期收益而无意长期持有标的银行股份的投
资者仅仅是财务投资者。对丁转轨国家而言,财务投资者的投资无异于投机,只会进一步加
剧其银行体系的动荡。一次,对战略投资者的选择必须慎重。其次,战略投资者并非“一引
就灵”,不能寄希望于外资银行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战略引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引入战略投
资者后,本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当不断加强审慎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保证战略引资的安全与
成功。再次,转轨国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与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外资银行是否掌
握控制权并无必然联系。虽然由外资银行绝对控股会使其有足够的激励去改善转轨国家银行
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但由内资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同样可以实现上述
目的。此外,战略引资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外资银行,国内民营资本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
革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适当吸收国内民营资本参与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形
成外资、国资、民资共存的股权结构。另外,虽然大量经验研究证明,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
金融体系往往缺乏效率。但事实证明,就微观金融主体(如某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国有不
等丁.低效。在特定的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再者,转轨国家国内
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路径选择可以而且应当是多样化的,应该根据每家银行的具体情况制定
战略引资的策略。例如是否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允许国外战略投资者取得控股权以及
控股的方式(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等等。战略引资的具体安排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最后,
本文研究认为,应当以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转轨国家特别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引资问
题,即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外战略引资
创造一个开放、公平、有效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应当更具每家银行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战
略引资安排,不迷信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能动性。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
博弈和竞争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稃及其影响
3.2.2外资银行进入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我国银行业的产权结构
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体系至今仍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通过其在银行业的控
制权,获得大量的金融资源,用于补贴非盈利的国有经济,替代部分财政补贴。但是,国有
产权的不可转让性,使得国家充当了最后注资者和风险承担者的角色。国有银行收益的内部
化和风险的外部化造成商业性的不良贷款日益增加和金融风险不断积聚。造成银行经营效率
低下和金融资源低效配置的深层原冈就在于银行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在我国,长期以来国有
银行通过动员和分配储蓄资源支持了体制内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同
样面临收缩国有银行组织规模和国有资本如何逐步退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问题。引进资金实
力雄厚和发展成熟的国外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投资者作为国有金融产权交易的买方,实现了
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从而真正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运作,才能消除呆账再
生的产权基础。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加盟不仅有助于实现东道国银行产权结构多元化,同时还
有助于银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外资银行组织管理技术的转移
外资银行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会给东道国银行业输入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创造新
的金融工具,提高国内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外资银行通过向新兴市场国家引进新
的金融产品和技术,并提供优质的服务,直接提高了银行服务的范围和质量,增强金融中介
效率。特别是,由于外资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评估和定价比较先进,一般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
有助于改善信贷资金的配置。其次,如果当局允许信誉好的优质国际性银行进入,并允许有
经验的银行从业人员自由流动,那么外资的进入将会带来技术的转移。跨国银行对东道国银
行进行技术转让和管理培训,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会产生“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东道国银行也可以在跨国银行直接转让技术和传授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主动了解跨国银行产
品开发、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最新进展,积极模仿和借鉴。此外,外资银行会雇佣熟悉当地经
济的当地银行职员,当地职员学习了国际性银行的经营方式和技术之后,回流到本士银行,
同时带来了新的先进管理经验。最后,外资银行通过与本土银行进行竞争,迫使本土银行加
强信贷管理,提高自身金融服务的质量、价格和种类,改善自身经营效率,从而间接地提高
整个银行体系的效率。
第三、促进本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外资银行从
我国招聘员工,为其提供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机会,使得我国员工得以有机会学习外资
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品技术;另一方面,外资行还会有针对性地向那些有可能成为其潜
在职员的员工或在校学生及与之有业联系的企业提供赞助和培训。此外,我国国国内银行也
会迫于压力更加重视人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从而,本国的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进
一步提升。
29
两雨大学硕L学位论文
总之,外资银行进入后将主要通过上述途径使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得以提升。银行体系
效率的提升,将促进社会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3.2.3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我国银行业虽已取得很大发展,但同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
距。外资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良好的国际声誉、强大的人才资
源优势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网络优势。这决定了它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可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1、外资银行进入的正面效应
金融发展的本质是制度创新。从总体来说,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运作,对我国金融市
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溢出效应。
(1)市场竞争效应。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竞争是使组织充满活力的动力源。外资银行新
的经营理念是中资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改革开放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基本上是完
全蓓断市场。1986年后,随着央行地位的确立、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打破了独家垄断,
业务范围管制逐步放开,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改革尚不深入,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业务范围、
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各银行业间的竞争还十分有限。入世后,外资银行
大餐进入我国,首先将对东道国银行业产生经营理念上的冲击。这些外资银行大多是国际跨
国银行,它们在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拥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先进
的管理经验、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中越的商业信誉,会给国内的银行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争夺客户资源,降低国内银行业的利润,因而刺激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加速我国银行业
向商业化的转轨,迫使本国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开拓新业务,增强竞争能力,提高整个银行
业的效率。特别是当外资银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作用后,将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提高管理效
率,多样化资产组合和进行套期保值,调整资产负债的失衡,降低经营风险。这正如“鲶鱼
效应”一~大量缺乏活力的国有银行就如悠然自得惯了的“沙丁鱼”,在外资银行这种“鲶鱼”
的冲击下,会意识到生存危机,并开始拼命力争在发展中求生存。8
(2)金融稳定效应。近几年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直接竞争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
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外资银行的进入及与外资银行之间的有效合作有助于加强对客户信用
水平的评估,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中资银行风险意识
的加强,主要体现在内控制度、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公司治理等各方面。风险
管理的改善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竞争造成的金融风险,从而提高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效率,这充
分体现出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具有明显的“金融稳定效应”。同时,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
剧烈的竞争,可以迫使我国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水平,维护金融稳定。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
金融监管提出了一个新的考题,我国只有不断发展银行监管和法律的框架,包括更有效的信
息披露机制和渐稳完善的金融法律框架、政策可信度的提高以及体系风险性的降低和流动性
8苗启虎,千方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金融业的影响[J】.海南金融,2004,(12):4347
30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的上升等。
(3)资源配置效应。外资银行进入虽然以利润为目标,但银行最根本的职能是提供金融
中介服务,并通过金融服务的中介作用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与内资银行
展开竞争,表面上是金融服务之争,而实质上是资源分配效率的竞争。我国一些有巨大潜在
投资价值的产业领域,以其内资银行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风险分散能力可能无法给以资
金支持,而拥有雄厚资金、信息和技术优势的外资银行,却能够来发挥本国的资源配置潜能,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那些潜在有效率的产业变成现实有效率的产业。外资银行在对产业
项目进行贷款前,总是搜集各种有关信息,除了确认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外,更注重借款的具
体使用,对放贷资金的安全性尤为关注。所以外资银行在我国从事金融活动,往往把资金投
向有效率的产业。但这不等于说外资银行将完全把内资银行从有效率的投资领域中挤出。因
为在我国有很多有效率的产业投资领域,从他们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以及风险分散能力看
并不是现实有效率的投资领域,而只是一种潜在有效率的投资领域。只有那些拥有全球银行
网络的外资银行,依靠其资金、信息和技术优势才能将那些潜在有效率的产业变成现实有效
率的产业,我认为现在的网络产业就是潜在的有效率的产业,但是现在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以
及人民意识水平的限制,网上银行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所以我国只有充分利用外资
银行的资金与技术优势,配之以必要的产业政策,会使外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资源分配的潜
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提供金
融服务是以盈利为前提的,不是慈善机构,外资银行的盈利与本国经济发展是互为前提的,
只有兼顾二者利益,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4)技术示范效应。外资银行进入不仅激励我国银行不断改善竞争力,同时带来了先进
的技术、服务、产品和管理经验。外资银行带来的新的业务品种和技术是中资银行提高盈利
能力的有效途径。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
验通过技术外溢,将使国内银行更快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内银行通
过模仿可以更快掌握先进的银行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外资银行直接参与本
国银行的经营活动时,如合资与合并等,这将对我国银行产生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最关键
的是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创新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外资银行进入将把不断创新的金融新产品带入我国,尤其是把领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新潮流
的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存单以及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一般金融工具为内容的,
以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手段的,以稳定投资收益、提高市场流动性、吸引众多
客户等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带入我国,将为我国银行业提供难得的参照体系,这对
我国金融业务的扩大、金融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服务手段的优化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这种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对国内银行业在这些方面的改进起到了巨大的示
范作用。随着外溢效应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到中资银行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己经有了明显
的发展,例如国内银行开展的个人投资顾问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人民币
个人理财上更是具有外资银行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产品的开发成本一般较大,由于其特殊
性,金融产品极易被模仿,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新的金融服务和工具,会产生示范效应,竞
3l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争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模仿这些金融服务和.T具,并且根据国内消费需要进一步改造,开发具
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从而节约成本。这有利于我国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和金融创新产品,为我国培养银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5)人才效应。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国内银行业市场,势必会扩大营业规模,通常会大量
招募当地人才。这有利于国内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此外,
外资银行进入还将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人力资本质量,包括外资银行分支机构
的高技术管理者的选派和外资银行机构对当地员工培训方式,为国内培养银行业发展的后备
力昔。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银行的人力资源培训不仅仅要使员工掌握职业技术,还要员.J:熟
悉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日常礼仪规范。这些非职业技术的培训能够帮助员:L尽快融
入银行整体氛围中,使员工在工作中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员。中资银行过去一味地追求网点
的扩张和人员的数量,从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质量”问题。通过外资银行技术外溢效应,中
资银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精简”和“素质”。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中资银行开始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和培养,通过培训、福利等多种方法防止高素质人员的
流失
(6)资金补充效应。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提供了更好的获得国际资本的渠道9。首先,
外资银行进入为我国提供了更加稳定的信贷来源。外资银行进入本身就属于FDI,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外资银行进入程度高就意味着东道国吸引的外资数量多,从而能够增加资本
积累。因为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可以通过其母行进行贷款,而人的外资银行进入剑
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非常便利:同时,外资银行在华开设分行或独资银行,必然要在我国
投入资本金和运营资金,增加我国外汇来源。到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
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引入美洲银行等战略投资
者,并在香港上市;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引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外资的进入给
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所需的资本金,并为国有银行寻求海外上市增添了筹码。其次,外资银行
参股中资银行或与中资银行合作,不仅解决了国内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资金不足的问题,
补充资本金,更能使得中资银行股权多样化,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水平。最后,外资银
行的进入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中国的渠道,外资银行在外币业务上的优势以及与跨国公司长
期形成的良好关系,为跨国公司入驻我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而会对我国的资本积累产生
积极的作用。可以从研究外资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考察。外资银行的资
产负债业务包括东道国国内及国外两方面。国外负债与国外资产之差决定着东道国国内资本
的增减:如果国外负债人于国外资产,则东道国内资本将增加;相反,如果国外资产大于国
外负债,则东道国内资本将减少。
2、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效应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影响除正面影响外,还有诸多负面效应是不可忽视
的。Stiglitz(1993)就曾谈到外资银行进入可能给东道国银行、当地企业和政府带来的代价。他
9罗良清,刘逸首。慕于DEA模型评估江西省五市政府绩效实证研究明.统计信息与论坛,2005(7)28.32
32
第3章外资银行进入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认为,众多跨国大型银行的进入必然加剧尔道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国内银行为应对激烈
的竞争将会付出更多代价:外资银行通常把精力放在跨国公司上,这使得国内企业得到外资
银行金融服务的机会很小;由于外资银行对当地政府的要求不敏感,致使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力下降。在其后的实证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论证了sti西l沱所说的这些,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
同样,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负面效应也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在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其市场份额和盈利
能力的冲击。外资银行进入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外资银行会凭借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
的优势,争取优秀的金融人才和金融产品争夺国内的优质客户,市场导致本国银行的客户质
量下降,市场份额萎缩,对中资银行的业务形成冲击,可能对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负面
影响。从业务上来看,传统业务一直是中资银行的利润增长点,但无论存款、贷款品种,中
资银行均远远不及外资银行。在存款方面,美国除我国现有的存款品种以外,还推出了与投
资相结合的存款以及多种外资定期存款。贷款方面,美国的消费贷款已涉及到汽车、住宅、
小额生活贷款、旅行贷款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消费贷款占到美国商业银行贷款重量的20%。
相比之下,中国的信贷消费和分期偿还贷款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种都显得比较初级,尚需大力
拓展。除传统业务外,表外业务己越来越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现已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发展还不
完善,中间业务种类单一、档次较低、服务面窄、收益较差。外资银行广泛的业务范围和丰
富的投融资品种将抢夺中资银行的许多业务。由此可见,在2006年12月底外资银行全面开
放后,外资银行的业务将会急速增长。因此,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依靠新颖、丰富
的业务品种削弱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2)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外资银行进入增加了中央银行准确界定货币与信贷总量的困
难,特别是在我国人民币业务的限制放开以后将变得愈加明显,从而减弱了中央银行制定货
币政策目标的能力,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首先,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货币市场将可能强化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传导机制,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其次,由于外资银行可
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再次,随
着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的取消,人民币在资本项口下的可自由
兑换的限制将最终取消,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游资)的流出、流入将更加频繁,从而
加大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其四,在短时间内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将增
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因素;最后,会导致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减弱。
(3)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监管方法、监管手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给我国当局监管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随着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对银
行业的监管难度也随之加大。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使得国内金融业复杂化,由外资银行引
进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系统风险,使得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变得
更加复杂,导致谨慎性监管成本大幅增加,监管效率有所降低。其次,我国金融监管水平还
比较低,一些质量低下的外资银行可能趁机而入,若对外资银行的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必将
增大金融体系风险。再次,外资银行进入后从事的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金融领域,
33
两雨人掌硕I:学位论文
仅凭银行业监管部门是不能做到对外资银行的全面监督管理的。这就要求银行、证券和保险
等各监管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实现对外资银行业务的全面监管。
(4)引起国内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由于银行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外资银行进
入与东道国存款市场的竞争可能会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首先,由于外资银行进入造成国
内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平均利润率火幅度下降,国内银行的经营风险日益暴露。面临经营
状况的恶化,国内银行可能被迫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但由于其自身实力
有限,它们往往很难把握这些新型业务的风险,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其经营状况,加大其
经营风险。其次,国内银行大多有国家政府担保,国内银行很可能将更加积极地从事一些具
有高收盗高风险的金融业务,而不顾及其业务的安全性,可能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严重
威胁。
(5)争夺优质客户。目前,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主要目标客户是跨国公司、实力雄厚的
国内大型企业、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政府组织和一些公共事业单位等潜在的优良
客户。以日资银行为例,“客户跟随策略”使它们主要将目标客户定为在华日资独资或中日合
资企业,主要负责这些企业的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包括收付汇、贷款和多种中间业务。这
种优质客户“易主”的可能性一方面使中资银行面临因客户流失,使中资银行增加出现不良
资产的可能性,从而使收益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使中资银行为了维持和开拓优质客户而加大
经营成本,造成银行成本上升。
(6)争夺人力资源。金融服务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所以
人才素质的高低是银行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对人才的竞争则在很人程度上决定着一家银行的
经营管理水平与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外资银行在吸取了最初进入中国“水土不服”
的经验后,开始积极吸收国内银行中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人民币业务的人才,
以使自身能够尽快熟悉并掌握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各种金融法律法规。2006年底人民币
业务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开始了新一轮对熟悉人民币业务人才的争夺,以便尽快拓展
在华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为了避免人才流失,不得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增加薪
酬福利等方法来挽留人才。这种争夺的结果就是中资银行人力资源成本增加,致使整体经营
管理成本上升。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4章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章首先对银行效率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两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参数分析法
和非参数分析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量出了我国样本银行的效率
情况,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4.1银行效率分析方法概述
4.1.1参数分析和非参数分析方法
l、参数分析方法
(1)随机前沿方法(SFA)
SFA又称为计量边界法(EconoInetric Frontier Appmach,EFA)。本法主要是对成本、利
润与要素投入、产出、其它环境因素所构成之生产关系作特定函数型态假定,且允许随机误
差项的存在。
根据选取变量的不同,SFA法可分为三种函数形式:成本函数、利润函数和交替利润函
数。研究中通常采取一种近似方法对生产函数进行模拟,常用的生产函数有:柯布一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线形生产函数、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等。由于
超越对数方程形式具有易估计性和包容性强等优点,大多数研究中采用这种方程形式。
如Y=f(X,W’T)+u+v’Y(x,w,T)为处于效率前沿上的银行的成本函数,它
还受到低效率值u和随机误差项v的共同影响。在这个模型中通常假定低效率值u服从非对
称分布,如半正态分布,而随机误差v服从对称分布,如标准正态分布。由于低效率值不可
能为负,低效率必然呈不完整的分布状态,即有一截断之分配(仃uncated distribution),一般
学者都假设为一非对称之半常态分配(half.nomlal dis仃ibution)。模型同时假定低效率值和随
机误差项与估计方程中投入、产出变量不相关。
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假设低效率值呈半止态分布,这种假设相对比较固定,并且
大多数样本的效率值都分布在完全有效(mll emciency)附近。一些研究文献发现,将低效率
值假定为更为普遍的截断正态分布形式后得到的结果,与假定为半正态分布得到的结果差异
虽然不大,但在统计上却较为显著(BrIlno De Bo唱er等,1998),还有的学者假定低效率值呈
G锄眦分布(Be玛er等,1997)。Greene(1990)讨论了使用截断分布与半正态分布定义低效
率项分布类型的有效性,得出不同的分布类型有时会影响金融机构平均效率数值的结论。效
率项的分布类型对效率计算结果的影响做出了讨论,结果得出G锄ma分布和截断分布的统计
结果比正态分布显著。这些假定使低效率值的分布更具有灵活性,但由于截断正态分布和
Gamma分布接近于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因此需注意区分低效率项与随机误差项。
(2)厚前沿方法(TFA)
厚前沿方法(TFA)依照每单位资产之总成本将样本银行区分为四组,其中在最小平均成本
组别中,所估计出之边界假定是最有效率的。最高和最低平均成本组别中之内部差异,定义
35
两南大学硕f:学位论文
为随机误差;而次最高和最低平均成本组别二类间之差异,则为无效率。
TFA定义了效率前沿的函数形式,并且假定计算得到的效率值对预计的效率值的偏离,
如果超出所有观测样本的上下限,则代表随机误差,如这种偏离在上下限范围之内,则是由
低效率引起的(砌en wagenvoort&Paul Schure,1999)。这种方法没有对低效率值或随机误差
的分布做任何假定,但认为低效率值在上下限区间波动,而随机误差存在于这些区间中。TFA
方法本身没有给出单个机构效率的点估计值(point estimate),而试图估计效率的一般水平。
TFA方法减小了样本数据中极值点的对所计算的效率值的影响,这一点与DFA方法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DFA方法中剔除了极值点。在实际研究中TFA方法的使用尚不多见。
(3)自由分布法(DFA)
Be唱er(1993)认为在充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组成的面板数(paneldata)保证下,
参数法就可放弃对非效率项分布的限制性假设,基丁此提出DFA。该方法在回归时需要使用
时间序列和截面的面板数据,非效率值可以根据最小的平均残差与总残差之间的偏离来估计。
DFA没有对非效率项的具体形式做出假定,其严格的分布假设得以放松。通过假定各银行的
核心效率或平均效率在一定时期内是个常最,由于随机误差项可以相互抵消,在一定时期内
其均值趋近于O。
自由分布法(DFA)同样定义了效率前沿的函数形式,但它以一种不同的方法区分低效率值
和随机误差。与sFA不同的是,DFA没有指定低效率值和随机误差的分布形式,假设各个机
构的营运效率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而随机误差的平均数趋近于零(Jan On“ch,2001)。通
过计算样本数据中的各个机构的平均残差与效率前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各个机构的效
率值。在DFA方法中,只要低效率值不为负,低效率值可以服从任何一种分布形式,甚至可
以接近于对称分布。如果山于技术进步、管制政策改革、利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的效
率值可能随时间变化,DFA方法得到的结果就是各个机构偏离效率前沿的平均程度,而不是
各个时间点上的效率值。
2、非参数分析方法
非参数前沿方法对银行效率进行测量时没有限定效率前沿的形状,不要求对基本的生产
函数做出明确的定义。大量研究文献使用的非参数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和无界分析方法(雠e disposal hull,简称FDH),这两种方
法没有限定效率前沿的形状,不要求对基本的生产函数做出明确的定义。其中,数据包络分
析法(DEA)经常被采用,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DEA对厂商基本的生产关系并不做明确的型态设定,且在假设无随机误差(姗dom㈣r)
下,利崩线性规划的技巧求出样本银行中营运最佳(best-practice)或边界的集合,即是在既
定的要素投入下,没有其它决策单位(Decision Mal【ing Unit)或是其线性组合,可以生产出更
多的产出:或是在既定产出下,没有其它决策单位或其线性组合,可以用较少的投入。故所
有与估计出边界的若异均是非效率。在没有随机误差的假设之下,若厂商落于此效率边界上,
36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则为具有完全效率的厂商;若不在效率边界上,则其间的差距代表厂商的非效率。
(2)无界分析方法(FDH)
在国外研究文献中有一种非参数前沿分析方法一一无界分析方法(FDH)。FDH方法是
DEA模型的一个特例,联接DEA前沿各个顶点的线上的点没有被认定为效率前沿。FDH生
产可能性集合仅仅由DEA顶点和这些顶点内部的自山排列点组成。由于FDH前沿与DEA前
沿一致或者位于DEA前沿内部,所以用FDH方法计算得到的平均效率值通常高于用DEA方
法计算的平均效率值(B舢o De Bo唱er等,1998)。这两种方法都允许效率值随时常变化,并
且都没有预先假定低效率值的分布形式,处于前沿上的观测样本被认为是100%的高效率。
3、参数分析法和非参数分析法的比较
用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出的银行效率值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是否存在最优的
前沿效率分析方法,目前尚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更多的是针对各种方法本身之间的争
论。
与参数方法相比,DEA的优点,在于并未对最佳营运银行(tlle best—Practice baIll【s)的边
界型态作特定的函数假定,且不受观察值数口多少的限制,可以用来衡量厂商之间的相对效
率。具体而言,以DEA为代表的非参数方法主要优点在于:(1)无需知道生产函数的具体形
式,在研究中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2)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情况较为容易;(3)得出的技
术效率除可以指明与最佳企业相比被评价机构的投入利用效果外,还可以得知企业在哪些投
入的使用效率上更低,从而找出改进效率的最佳途径;(4)除可以得到企业的技术效率外,
还可以测算出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企业的评价更加全面,可作为一种综合
的业绩考核指标。
非参数方法的缺点也较为明显。非参数边界估计法在假设随机误差不存在下,任何无法
预测到的变动均归于非效率,会使得估计的效率值产生很大的误差。比如DEA主要的缺点,
为不允许随机误差的存在,故任何银行所无法控制的影响均被视为非效率,使得采用本法的
效率估计相较于参数边界法而言,会出现较低的平均效率值和较大幅度的变动(Be唱er aJld
Humphery,1997)。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1)不考虑运气成分、数据问题或其他计量问题
所引起的随机误差,如果随机误差存在,则评价的效率值可能会与随机的偏离混在一起:(2)
与参数法相比,非参数方法对效率值的估计偏低,而离散程度较大:(3)当约束条件较多时,
非参数方法经常会得出观察数据100%有效的结论,而在银行分支机构的案例中,这一现象尤
其明显;(4)非参数方法一般忽略价格,一般情况下更关注技术上最优而不是经济上最优。
参数边界法的估计法的缺点,是预先对边界函数的形态加以假定,若真实的形态不是假
定之型态时,则会产生非常大的估计偏误。SFA对非效率项分布的假设有点随意,且该假设
本身又难以验证,这就降低了SFA法的有效性。另外,一旦非效率项的实际分布偏离了所设
定的分布形式,那么使用SFA法仍将无法区分银行效率中的非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TFA本
身并无法提供个别厂商效率的点估计,只能求出产业的效率水平,故无法进行样本之间非效
率的比较。而其优点为未对随机干扰项和无效率作分配假定,在估计上并不复杂;TFA比其
他未将样本资料适度分群,而直接将其成本结构视为相近,并一起进行成本函数推估与预测
37
pq南人学硕L.学位论文
的方法,更具有其可靠性和价值性。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方法对非参数方法进行改进。一种是分析性的,试图找到DEA方法的
统计基础,另一种是实证性的,试图找到随机版本(stochastic version)的DEA方法。分析性
的研究己经证明,如果有关技术和效率值分布的假定是正确的,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
用DEA模型计算得到的实证效率值与真实效率是一致的;(2)DEA计算的效率值估计量可以
看作是最大似然估计量;(3)在现有假定条件下实证得到的效率分布以渐近的方式靠近真实
分布。这为DEA方法的统计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BaIlker’1996)。
4.1.2数据包络分析(DEA)概述
1、DEA介绍
对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我国著名运筹学家,清华大学魏权龄教授有过以下精彩介绍
Io: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
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进行评价,其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的“输入”
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需要消耗的某些量,例如投入的
资金总额,投入的总劳动力数,占地面积等等:输出数据是决策单元经过一定的输入之后,
产生的表明该活动成效的某些信息量,例如不同类型的产品数量,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
等。再具体些说,譬如在评价某城市的高等学校时,输入可以是学校的全年的资金,教职员
:l:的总人数,教学用房的总面积,各类职称的教师人数等等;输出可以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
人数,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质量(德,智,体),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学校的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等等。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来评价决策单元的优劣,即
所谓评价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
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锄es,W·W·Cooper和E·Rhodes首先提出了一个被
称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的方法,去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
效性(因此被称为DEA有效)。他们的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CR模型。从生产函数角度看,
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规模有效”
与“技术有效”的十分理想且卓有成效的方法。1984年R o Banker’A Ch锄es和W州C00per
给出了一个被称为BCC的模型。1985年Chanles,Cooper和B·G01a11_y,L·Seiford,J·StInz
给出了另一个模型(称为CCGss模型),这两个模型是用来研究生产部门的间的“技术有效”
性的。1986年Chames,C00per和魏权龄为了进一步地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利用Ch锄es,
cooper和K·KDrtanek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半无限规划理论,研究了具有无穷多个决策单元
的情况,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包络模型——CCw模型。1987年ch锄es,Cooper,魏权龄和黄;占民又得到了称为锥比率的数据包络模型1CWH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用来处理具有过多
的输入及输出的|隋况,而且锥的选取可以体现决策者的“偏好”。灵活的应用这一模型,可以
将ccR模型中确定出的DEA有效决策单元进行分类或排队等等。这些模型以及新的模型正
’0魏杈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8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在被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上述的一些模型都可以看作是处理具有多个输入(输出越小越好)和多个输出(输入越
大越好)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可以证明,DEA有效性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的paret0
有效解(或非支配解)是等价的。数据包络分析(即DEA)可以看作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
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一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中,
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通常使用统计回归以及其它的一些统计方法,这些方法估计出的生产
函数并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前沿面,得出得函数实际上是非有效的。因为这种估计是将有效决
策单元与非有效决策单元混为一谈而得出来的。在有效性的评价方面,除了DEA方法以外,
还有其它的一些方法,但是那些方法几乎仅限于单输出的情况。相比之下,DEA方法处理多
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问题的能力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并且,DEA方法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
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时又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
因此,它比其它的一些方法(包括采用统计的方法)优越,用处也更广泛。
数据包络分析是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Challles和Cooper等人的第一个应用DEA
的十分成功的案例,是在评价为弱智儿童开设公立学校项目的同时,描绘出可以反映大规模
社会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在评估中,输出包括“自尊”等无形的指标;输入包括父母的照
料和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无论哪种指标都无法与市场价格相比较,也难以轻易定出适当的权
重(权系数),这也是DEA的优点之一。
DEA的优点吸引了众多的应用者,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美国军用飞机的飞行、基地维修与
保养,以及陆军征兵、城市、银行等方面。目前,这一方法应用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它
也可以用来研究多种方案之间的相对有效性(例如投资项目评价);研究在做决策之前去预测
一旦做出决策后它的相对效果如何(例如建立新厂后,新厂相对于已有的一些工厂是否为有
效)。DEA模型甚至可以用来进行政策评价。
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是把DEA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例如将DEA应用于北卡罗来纳
州各医院的有效性评价。已有的按计量经济学方式给出的回归生产函数认为,此例中不存在
规模收益。DEA的研究发现,尽管使用同样的数据,回归生产函数不能象DEA那样正确测定
规模收益。其关键在于(a)DEA和回归方法虽然都使用给定的同样数据,但使用方式不一
样;(b)DEA致力于每个单个医院的优化,而不是对整个集合的统计回归优化.在其它的研
究中,例如在评价医院经营有效性时,将DEA与马萨诸塞州有效性评定委员会使用的比例方
法进行了比较,当使用模拟方法对DEA进行检验后认为,尽管由回归函数产生的数据有利于
同归方法的使用,但是DEA方法显得更有效。
DEA方法和模型,以及对DEA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除了上面提到
的新的模型BCC、CcGSs、CCW和CCwH模型外,在具体使用DEA方法时,例如“窗口
分析”方法,使DEA的应用范围拓广到动态情形;将DEA应用于决策单元为私人部门(商
业公司)时,各决策单元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相互竞争作用等情况。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DEA方法是纯技术性的,与市场(价格)可以无关。可以预言,这
一方法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得到广泛应用。”
39
两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DEA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无需知道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其次,它可以自如处
理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情况;再次,技术效率可以直接指明与最佳企业相比,被评价机构在那
些投入产出项目上有差距,从而找出改进效率的最佳途径;最后,它可以使用不同单位的变
量而不必将其标准化(如美元,交易数量或者员工数量)。
2、DEA的三种模型
根据前沿效率理论,需要计算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总效率。在具体求解上述各项效率
值时,可以通过线形规划问题求解。由于我国银行业各种投入的价格难以获得,很难计算商
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和配置效率,因此测量银行的技术效率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仅计算银行的
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i,每个DMUj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分别用Xi和yi表示:
(1)规模报酬不变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cR模型(测算DEA技术效率)
考虑带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CR模型:
m一觚式孕:叫咋P
“.坚≤1 S.f.—。=—o S l
V1■,
三≥占·dr
V。K
罢一≥占·er
它的等价的线性规划对偶问题为:
mi书一如。一+Po+)】=矿
砒乳乃打=%
/=1
Σ弓乃一广=K
J-l
乃≥O,/=1,2,.._『z
s一≥o.s+≥O
‘=k_『,嘞,...勤尸>o,乃=k.『,场,...娲尸>o
d丁=(‰.!1)r∈邑,,=(玑.Dr∈巨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4.1)
式中,旯为系数向量,表示决策单元DMU线性组合的系数;s一,s+,秒为参数(前两者
为松弛变量)。占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它是一个小于任何证书、且大于零的数(在推广的
实数域内),通常取s=10-6
假设上述线性规划问题4.1的最优解为
刀,s“,s“,乡‘
显然,线性规划4.1的最优值具有“复数”的形式:口一曲,其中
口=p+.6=d7’J“+Prs’+
数口表示决策单元^的弱DEA有效性的效率评价指数;数6表示输入过剩与输入不足的
最优松弛之和。现在,我们可以根据4.1式的最优解米判断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性和弱
DEA有效性。
解出的9’即为技术效率值,即您c础=p‘(带奉为最优解)
CcR模型的经济含义为:
(1)当且仅当最优解口’=1且所有的最优松弛变量J一=s+=0时,决策单元DMu为
DEA有效,即在这个n个决策单元所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在原投入xo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
Yo已达到最优。
(2)秒’=1时,则称决策单元DMU为弱DEA有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
统中对于投入xo可减少J一而保持原产出Yo不变,或在投入Xo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s+。
(3)p。<1时,则称DMU为DEA无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可通过
组合将投入降至原投入)(0的p‘比例而保持原产出Yo不变。
(2)规模报酬可变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BCC模型(测算DEA纯技术效率)
minb一占0rs一+Prs+)】=仃‘
sjΣxj九j+S一=谳o
J=l
Σ巧乃一J+=虼
J=l
Σ乃=1
J=l
旯j≥0,_,=l,2,...,刀
s一≥O.s+≥0
(4.2)
系数含义与上式相同,解出的仃’即为纯技术效率值,即匝麟=仃‘。
又因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由以上两式我们可以求出规模效率的值
sE=矗
4l
西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1)缈。=1表示该DMU规模有效;
(2)∞‘<1表示银行为规模无效。在规模无效的情况下,
调节资源配比结构,来提高规模效益;
(2)∞’<1表示银行为规模无效。在规模无效的情况下,
调1I.资源配比结构,来提高规模效益。
需进一步改进投入资源,或是
需进一步改进投入资源,或是
技术效率测度的是一家银行偏离生产前沿的距离,实际上是在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任何一种产出需要减少其他至少一种产出的数量或是增加至少一种投入的数量;或者减少任
何一种投入需要增加其他至少一种投入的数量或是减少至少一种产出的数量。即是实际观察
到的产出与生产函数的产出的比值,通常是一个小于1的数。
为了迸一步说明技术效率TE和规模效率SE、纯技术效率PTE之间的关系,表述纯技术
效率PTE测度的是规模报酬可变时银行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Dral(e和Han(2003)又相
应设计了一种单一的投入一产出曲线图说明这种关系,见图5.1。其中,OC线表示规模报酬
不变的生产前沿面,VV’线表示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AT线表示产出不变的投入成本
线。
假设银行在T点生产,其技术效率TE号AQ/AT,纯技术效率PTE=As几盯,表示当前生产
点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技术水平应用的差距。规模效率表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
技术前沿和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之间的差距。即SE=AQ俄S=TE伊TE。当银行在规模报酬
不变的前沿上生产时,规模效率为1,称该银行规模有效;而当银行规模效率小于l时,则规
模无效。
投入Y
图4.1规模报酬可变时的规模效率SE与技术效率TE的关系图(一种投入,一种产出)
然而,上述关于规模效率的测度存在着一个缺陷,即对于规模无效的银行来说,不能由
该效率值看出被评价银行是出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还是规模报酬递减区间,这就降低了规模
效率分析的作用。因此,我们引入:
42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3)规模报酬非增的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NIRS模型(判断规模收益变化情况)
millp一占Q 7’s一+ers+)】=p+
SiΣx j九j+S‘=pXl
』=I
Σ匕t—s+=%
J=I
Σ乃≤1
,=l
旯,≥O,歹=l,2,...,”
s一≥O.s+≥O
(4.3)
系数含义与上式相同,即咂鹏=p’。
NIRS模型的经济含义为: (1)当陋M魁≠‰时,表明被评价的银行出于规模报酬上升区域,其规模无效是因
为规模过小,可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率; (2)当陋鹏=陋麟≠‰时,表示被评价的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银行资
产规模偏大导致规模无效,需要通过缩小规模来提高效率; (3)当陋删=陋麟=‰时,表示该DMu处于生产前沿上,处于规模报酬不变
区域。
3、DEA指标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建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是应用DEA方法的一项基础性的前提工作,因此在选择指标时,
主要基于以下原则:
(1)指标应该比较全面。银行效率模型应该不但能通过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动来反映银行
绩效的优劣,而且这一变动还应该能够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控制与实现。例如,模型应
包含反映财务目标实施的重要指标利润,同时模型所得到的效率值的变动应该与利润的变动
保持一致。此外,要能全面地反映评价目的,一般说来,一个评价目的需要多个输入和多个
输出才能较为全面的描述,缺少某个或者某些指标常常会使得评价目的不能完整地得以实现。
例如在某个指标体系中新增加一个输出指标,原来的非有效DMU变成了有效的DMu,或者
是在原指标体系中去掉一个输出指标,原来有效的DMu变成了非有效的了,这些都表明这些
变动的指标对这些DMu来说都是生产过程中的“强项”,同时也可以看出,它们对评价目的
的反映具有较大的影响。
(2)要考虑到能够实现评价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选择要服务于我们所
确定的评价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把评价目的从输入和输出两个不同的侧面分解
成若干指标,并且该评价目的的确能够通过以这些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构成的生产过程在“黑
箱”意义下加以描述;
43
两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3)要考虑到输入向量、输出向量之间的联系。由于在生产过程中,DMU各输入输出
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因此某些指标被确定为输入输出之后,会对其他指标的认定产生影响。
例如,某个指标与几个己经确定作为输入(出)量的指标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认
为该指标的信息己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这几个指标所包含,因此就不一定再把它作为输入(出)
指标了,又如,某个指标如果与诸输入相关关系较强而同时又与诸输出相关关系较弱,则可
将该指标归为输出,反之,则归为输入。另外,输入输出集内部的指标要尽可能避免有较强
的线性关系。
(4)指标应当要具有综合性。银行效率应该是个综合效率,它能够体现银行经营活动每
个方面的效率变动,而且应当能够比较不同银行效率差异主要是由哪些环节引起的;
(5)要考虑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多样性。由于DEA方法的核心工作是“评价”,因此很
难讲对于某评价目的,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唯一的,特别是我们一般希望各DMU在DEA分析
中的有效性有显著差别,或者希望可以观察到哪些指标对DMU有效性有显著影响。
(6)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Coelli认为在非参数法中,增加变量的个数将会减少技术无
效的个体的数量,即分析结果中大量的个体效率值为l的银行,增加比较分析的困难。因此,
在DEA模型中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
(7)应该尽量避免比率性指标,不要使用相关性很高的指标,同时注意指标的非负性;
(8)DMU的数量n比投入指标个数m和产出指标s足够大。一般是其两倍以上,这样
才能使计算的结果更切合实际,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合理定义投入与产出,是止确利用DEA技术测定银行效率的一个关键,在国内外的人多
文献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对银行的投
入产出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DEA方法使用的条件,被评价的生产单位要求是性质相同的生
产单位,即投入要素和产品是一样的。在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条件下,各家
银行所开展的业务,提供的服务基本一样,因此我们认为各家银行所投入的要素和产出基本
相同,我们可将不同的银行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
由于银行的主要功能是融资中介,不生产具体的有形产品,其经营过程表现为资金的流
入和流出,在投入与产出上不容易界定,何种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的投入,何种是产出,至今
难以达成共识。国际金融学术界对银行业投入和产出的划分普遍认可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生
产法(production)、中介法(inte咖ediation)和资产法(aSset印proach)。
在生产法中,银行被视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投入一般选择资本和劳动力等,而
产出为开设的各类存款帐户的数量和贷款的笔数,通过存款帐户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如开支
票和次数)和提供的贷款业务的次数。“生产法”隐含的一个前提是,即任何类型的帐户成本
相同,但实际上各类帐户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此外,由于使用生产法时,必须知道银行业务
的数量,而这一数据较难得到,故此法在实际当中很少用到。
在资产法中,银行被认为是中介者,把银行的产出严格界定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
项目(主要是贷款和证券投资的数额),存款作为负债不计入产出。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利率未市场化的情况下,资产法不合适,而中介法能更好地体现银行作为服务型行业的特点。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在中介法中,银行被认为是中介者,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机构,即银行的生产过程
实际上是金融媒介的作用过程,存贷金额均作为其产出,投入一般选择劳动力和资本等。因
此,具体来讲,银行的投入包括用于存款的利息支出以及用于劳动及资本等购入要素开支的
营业费用,而银行产出则用各类贷款和投资的货币金额来衡量。
在中介法和资产法中,都直接把贷款的数量作为银行的产出,这实际上假定各家银行的
贷款质量都一样,没有把银行贷款的数量作为银行的产出,这实际上假定各家银行的贷款质
量一样,没有把银行的贷款质量的差异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4.2运用DEA模型测度我国银行业效率
4.2.1本文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由于使用生产法时必须知道银行业务的数量,而这一数量指标极难获得,所以本文不使
用生产法。本文在确定投入产出指标时综合考虑了资产法和中介法,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
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将银行的投入变量确定为: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营业支出、存
款总额、外资银行规模(外资银行总资产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产出变量为:净利润、
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贷款。
上述投入与产出指标是同类研究中最经常选取的指标,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也是公认的
能够基本反映银行业投入成本和产出效果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反映其效率改进的趋势。
4.2.2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由于数据收集的限制,很难获得用来测算各家银行投入价格的相关数据,因此无法计算
出银行的综合效率和配置效率,本文仅对银行的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
本文研究的样本为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四人国有银行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它
们是,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农业银行(ABC)、中国银行(BOC)、中国建设银行(CCB)、
中信银行(CITIC)、中国民生银行(CMBC)、深圳发展银行(sDBC)、招商银行(CMB)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PDB)。考察样本期为1999.2006年,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
和《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7)各期中各银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金融机构人员统计表等,
全部数据为面板数据。
本文运用lind04.1软件求解DEA模型线形规划问题,其结果见表4.1、4.2、4.3
4.2.3计算程序
设有n个待评价对象,s个评价指标,第i个待评价对象对应于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为
确(i=l,2,...,n0=l,2,...,s),即原始数据矩阵为X=(勘)。×。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刚y三0产鬻篡髫淼:|I.i=}莓。x”’y盯2詈“。1’2’.-.'n-产1’2,...,s, 则】,=抄Ⅱ^。,为新的到的数据列: 仃扭1 “7
两南入学硕’}:学位论文
2、计算Y的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R的特征值旯和特征向量L;
3、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按照累计贡献率≥90%的原则建立主成分的个数(即为新
的投入或产出变量的个数),建立主成分方程;
4、将各个银行的原始数据代入主成分方程,求得综合得分值矩阵z=(zii)。×,(i=l,2,...,n;
j=1,2,...,r;r<p),同时,由于综合得分值有可能为负,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线性规划求解,冈此,
需对综合得分再次进行处理。设aj,bi分别为第i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令
;∥:o.1+三生二{2×o.9,三,∈[0,l】
a{_bj
5、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带入4.1、4.2、4.3各式,即求得各个银行的效率值。
4.2.4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4.1 1999—2006年各银行纯技术效率(PTE)值
银行1999 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困银行l l l l l l l 1
中困农业银行O.5169 O.533 O.5834 O.5177 O.4783 0.5337 0.7288 0.733
中国工商银行l O.9887 l l 1 l l l
中国建设银行O.8739 O.8988 O.9755 1 O.8649 l 0.9074 1
民生银行l l l l l 1 l l
浦发银行l 1 1 l 1 0.9847 0.9913 1
深发展l O.8859 O.9061 1 1 1 1 1
招商银行O.9558 O.9693 l l O.9635 0.985l O.9883 l
中信银行O.7881 1 1 1 0.8377 1 0.9967 1
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反映了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变化。从表4.1中,我们可以看出,国
有商业银行改革后,纯技术效率基本都有了稳步的增长。内部管理能力水平最高的是中国银
行,其八年的效率值稳定在1;在四大行中,只有农行的效率值最低,每年的效率值都排在最
后一位。但是,从表中也可以得知,虽然农行的效率值都很低,它还是处于上升趋势的。其
效率值从1999年的O.53299最终上升到了O.733。从排名上看,四大行也有了很不错的改进。
因为DEA反映的只是相对效率的变化,这或许并不能说明建行的管理水平有了下降,可能是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改进,而建行的管理水平没有
提高或改善不人的缘故。另外,四人国有商业银行平均的内部管理水平有着稳定的提高。值
得注意的是,2003年相对于2002年有一个比较火的下降。考察其原因,在2003年四人国有
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攀升,分别实现经营利润:工行621亿、农行196亿、
建设银行512亿、中行570亿,分别实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2002年开始实施的《贷款损
火准备金计提指引》,是一个会计政策的重大变化,在这项会计政策要求下,国有商业银行的
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实施拨备后的净利润大幅度减少,最终导致效率值出现了
明显的下降。这也证明,银行的效率变化趋势与改革政策有着很强的拟合性。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表4.2 1999—2006年各银行技术效率(TE)值
银行1999 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国银行O.9066 O.8683 0.9466 l l l l l
中国农业银行O.1378 0.1406 O.4715 0.498l 0.4726 0.5117 O.5847 O.6012
中国工商银行O.8514 O.6586 O.798 O.8442 0.8427 0.8982 O.8227 O.8518
中国建设银行O.6529 O.6285 O.5684 0.5470 O.5976 0.6885 0.7466 0.7476
民生银行1 O.9228 O.9914 1 1 1 1 l
浦发银行l l l l l O.9893 O.9785 O.987l
深发展l O.8457 0.8814 O.9903 l l O.6664 0.697
招商银行1 O.8788 O.9719 O.9108 0.9515 O.9443 O.956 0.9614
中信银行O.7841 0.9914 0.9783 l 0.9873 0.9543 O.9454 0.9565
技术效率是银行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综合,能够充分反映银行的资源配置和经营能
力。从表4.2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大行的技术效率值从1999年到2006年都有了一个较大的飞
跃。工行的变化比较稳定,基本处于稳步上升过程:建行的波动性仍然像其纯技术效率和规
模效率的变动一样。较不稳定。中行在这八年中,一直都是效率最高的,它的效率值即使与
股份制银行比,也毫不逊色。在四大行中,农行的效率值提高最大。在1999年,农行的效率
值仅为O.1378,其综合经营能力处于十分低的水平,但是到了2006年,它的效率值一跃上升
到了O.6012,八年间效率值提高了336.3%,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虽然农行的效率值在八
年间一直都是最低的,且排名始终没有任何变化,但毕竟它的效率值有了飞速的变化。从整
体上来看,四大行的综合经营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则变化不
大,八年间主要是出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且在总体上高于四大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值。
这与人们股份制银行有着更优的资源配置和更强的经营能力的印象~致。
表4.3 1 999—2006年各银行规模效率(SE)值和规模报酬变化情况
中国中国农业中国工商中国建设民生浦发深发招商中信
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
规模效0.906
1 率SE 6
9

NIRS值l O.5169
9 规篓报递减递减

规模效0.868
2 率SE 4
O
. NIRS值l
O

o 规篓报递减

2 规模效
0 率SE
0
NIRS值l
0.2637
O。533
递减
0.8075
0.5338
O.8514
l
递减
0.74718
0.8739
1
O.998
3
l
O.967
O.994
92
O.781
1
递减递增不变递增递增不变
0.7017 0.704
O.9386 0.8928
O.922
8
O.996
4
O.997
5
0.856
8
0.907
5
O.996
4
0.99l
5
O.998
6
递减递减递增不变递增递增递增
O.798
0.991
O.6159 l
4
0.9288 O.993
O.999
6
O.97l
9
0.978
3
0.888 O.998 O.992
47
两南大学硕t:学位论文
l 8 3 3 8
2
O
0
2
2
O
0
规模报
不变递减递减递减

规模效
1 O.9621 O.8443 O.547l
率SE
NIRS值
规模报

规模效
率SE
NIRS值
规模报

规模效
率SE
l
不变
O。5177
递减
1
递减
l
递减
递增不变递增递增递增
1
l
0.990 O.910
3 9
1
l
不变不变递减递减不变
O.9577 O.8427 O.9997 l
l O.4936 O.5978 l 1
0。999
l
9
0.95l 0.987
5 5
不变递减递减递减不变不变不变递增递增
0.9525 0.8982 O.6885
NIRS值1 0.5531
4 规模报
个一.焚^.

规模效0.926
2 率SE l
O
NIRS值1
O
5 规篓报递减

O.998 l
O.99l
l
2
O.98l
l
O.962
O.957
7
O.996
5 5
递减递减递减不变递减不变递增递减
O.8215 0.8227 O.8686 1
O.7718 O.8596
O.99l O.666 0.975 O.983
5 5 9 5
O.978
0
0.666
5
0.958
8
O.945
4
递减递减递减不变递增递增递增递增
规模效
1 O.8202 0.8518 O.7476 l
率SE
NIRS值l O.733 l
O.987
1
0.997
4
0。699
O.956
5
0.920
6
。“.“”
递减递减递减递减不变递增递增递增递增
删iiiiiiiiii置iiiiiiiiiiiiiii宣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从表4.3中可以看出,1999年到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状况发生
了急剧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规模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与前面的纯技术效率从2002
到2003年的变化相反,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值在这一阶段反而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
充分反映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营能力的迅速提高,其规模效率与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也有
了迅速的下降。另外,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营能力的稳定性也有了惊人的变化,国有商业银
行的规模经营能力的变动性大大下降,经营的安全性得到了比较可靠的保证。
当然,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并不代表国有商业银行
的规模是有效的。从表4.3中可以看出,除中行在2003年和2004年出现过规模报酬不变的情
况外,在其他年度,四人行的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中行从2004年的规模报酬不变义转
48
l
O
6
5
9
4
9
O
0
O 69下●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为2005年的规模报酬递减,从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其他三大行投入的职T
数从2004年到2005年是下降的,但是中行的投入职工数却从04年的181894上升到了209265,
一年间净增加了27371人,从而导致了中行的规模又处于递减当中。综合来说,上述表充分
反映出了四大行的规模仍然过大,规模与其经营能力仍很不适合,因此,四大行应压缩经营
规模,或者提高经营和资源配置能力,以有效改善规模经营能力。
因为技术效率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而从以上三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所
选银行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要小于规模效率的变动,技术效率的变动更多的是由于规模效率
的变动引起的。这可能是由于所选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投入比较早,其管理技
术存在着僵性特征,在短时期内难以发生人幅度变动;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众多,机构密
集,本身一直存在着较大的规模无效率,因而改革后,其规模经营能力容易很快的得到提高
所致。
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胛O为分界点,对我国银行业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前后效率的
变化进行分析。
从表中我们看到,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效率较入世前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
不大,说明在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显著。我
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以2001年为分界,2002年到2006年每年的效率值都高于入世前的效率
值。由此看来,外资银行进入的压力的确促进了我国银行业效率改革,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
争力。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样本银行分为四大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看到,
以2001年为分界,四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变化很大。由于四人商业银行机构
庞大、缺乏效率,外资银行一旦进入,对四大商业银行的冲击较大。在2004年后四人商业银
行的效率才有了明显提高,说明四大商业银行面对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压力努力提高经营
效率。据uiboupill的研究发现,同样面临竞争,规模较大的东道国银行同小银行相比,占有
的市场比重大,业务全面,受外来竞争的影响较弱,对外来竞争也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国内市场大,竞争银行数目少,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反应缓
慢、调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经
营机制不灵活、管理缺席等)。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机制灵活、富有活力,能够很快适应外
资银行的进入的形势,激励自身提高效率增加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外资银行进入后,我国四大
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一直处于递减阶段,反而在这些方面与外资银行情况相似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却处于规模效率递增或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这似乎与我们以前“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凭借
其广泛的营业网点分布和庞大的规模对抗外资银行的入侵”的想法并不一致。究其原因,我
想是我们过去过于夸大了国有银行在营业网点和规模上具有的优势。众所周知,在经济学、
金融学上都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二八现象”。在我国,这对银行业来说,作为利润主要来
源的、十分宝贵的20%的优质客户恰恰主要分布于沿海经济金融发达城市。因此,外资银行
根本不必将机构网点深入我国内陆,只需在这些沿海经济金融发达城市扎下根,就可以凭借
49
两雨人学硕I:学位论义
其技术、管理、业务、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从国内银行的手中抢走那20%的稀缺的优质客户,
从而席卷我国银行业的利润;相反,国内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点并不能
成比例地带来高额利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从近些年来四大行裁撤基
层金融网点、退出农村市场和县域一级金融的萎缩就可见一斑。外资银行进入后,国内银行,
尤其是四人行难以凭借其机构网点的优势留住优质客户,因此也就无法摆脱规模报酬递减的
压力。
4.3外资银行进入影响银行业效率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1、样本的选取
考虑到外资银行业务与中资银行业务的可比性,本文选取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人民币业务
后的年份数据,故本文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9.2006年,考察这一时期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
行业的影响,由于我国的银行数量,众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是5年来逐渐设立的,但其运作
不具普遍性和可比性。因此,本文选择资料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分析。这些银行
包括四人商业银行一一中国T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和其他股份
制商业银行一一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
行共9家银行。
2、变量的选取
本文主要借鉴Claessens等(2001)、Unite等(2003)和郭妍等(2005)国内外关于外资
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影响实证研究的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确定所选模型的变量。
同归模型的冈变量为银行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
回门模型的自变量则选取如下变量:
(1)为区分外资银行进入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影响程度的不同,引入产权制度因素,
用虚拟变量(NDv>表示,国有银行为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
(2)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是考虑到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对银
行业效率的影响,因此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3)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资产利润率(RoA),反映银行成本控制能力的资产费片j率
(CA)、反映银行技术效率的银行卡交易与存贷比率(CDL);
(4)外资银行迸入变量。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文献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度量
指标,本文选取外资银行资产份额(FBAS),即外资银行资产相对样本银行资产总额所占比
例,作为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度量变量。
由丁我国贷款呆账准备金提取的最高限是由国家规定的,不能反映各银行真正的贷款指
标和抗风险能力,冈此本文略去不良贷款率这一指标。
4.3.2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2000.2007年各卷,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
50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鉴》。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一些宏观指标的数据信息。样本期间定为
1999.2006年,其中2006年的数据是所能获得的最近一年的数据。
4.3.3模型的构建
本文选用9家样本银行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p锄el data)进行分析。由于各家银行之
间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采用变截距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为了减少由于截面单元数据造成
的异方差影响,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GLs)¨。
本文用Eviews3.1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回归模型如下:
Y口=c口+cLNDyq七c2RoA口一卜c3cA口+c4CDLu+csGDPj七c6FBAsj+pu
(4.4)
(其中Y分别为TE、PTE、SE,c目为常数项,~为随机误差项;i=1,2,...9,
j-1999,2000,...2006)
4.3.4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4.4 1999—2006年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技术效率(TE)影响回归结果
混合样本国仃银行股份制锹行
0.028
虚拟变量NDV
(2.04)。。
资产利润率ROA
资产费用率CA
银行卡交易与存贷比例CDL
外资银行资产份额FBAS
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数项C
0.03
(1.99)··
一0.04
(一0.18)
(0.95)
0.093
(0.538)
0.008
(O.58)
0.93
(27.23)Ԭ
一O.17
(一1.03)
O.04
(O.42)
(O.21)
0.085
(0.37)
一O.002
(一O.117)
O.88
(3.13)···
0.03
(1.71)·
一0.02
(一1.12)
(1.17)
0.147
(O.976)¨+
O.018
(0.956)
O.97
(34.51)¨’
Adiusted R2 0.99 0.88 O.98
F.statistic 3074.53 27.93 3029
注:表中括号里的数字为T检验值,星号表示显著性程度:”.表示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I(1%
的水平下显著。其中.银行卡交易额与存贷总额比率CDL的变量系数过小,因此忽略不计。而度量产权制度因素的虚拟变量NDV
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样本中失去意义,因此也不计.
¨即在Eviews的weigtIts选项卡中选取Cro踮Secti∞wbights项。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表4.5 1999—2006年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纯技术效率(PTE)影响回归结果
混合样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
虚拟变量NDV
资产利润率ROA
资产费用率CA
银行卡交易与存贷比例CDL
外资银行资产份额FBAS
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数项C
一0.007
(一1.67)·
0.02
(1.74)··
一0.0l
(一1.67)·
(1.01)
O.491
(1.132)·¨
0.009
(O.42)
0.99
(94.49)·¨
0.005
(O.98)
一0.05
(一1.3)·
(一1.02)
O.377
(0.714)
一O.015
(一O.576)
1.01
(187.02)···
0.03
(1.86)..
一0.02
(一1.41)·
(1.42)
0.755
(1.526)··
0.019
(O.99)
0.98
(49.89)¨·
AditlstedR2 O,99 0.98 0.99
F.statistic 7456.65 1436.34 7317.48
注同表4,4
表4.6 1999—2006年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规模效率(SE)影响回归结果
混台样奉幽有银行股份制锹{r
虚拟变量NDV
资产利润率ROA
资产费用率CA
银行卡交易与存贷比例cDL
外资银行资产份额FBAS
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数项C
O.03
(2.32)··
O.03
(3.06)··宰
O.o003
(O.02)
(O.31)
O.596
(0.87)·
0.012
(1.87)¨·
O.95
(52.65)¨o
—O.17
(一1.03)
O.07
(O.46)
(O.21)
0.133
(O.67)
一0.004
(一0.29)
O.87
(3.13)···
AdjustedR2 O.99 0.9l
O.02
(2.16)搴幸
一O.008
(一1.68)
(0,86)
O.885
(0.915)幸搴搴
O.025
(2.34)··
l
(165.04)+¨
O.99
F.statistic 7881.48 27.93 8:j04.46
注I司表4.4
从以上二表的回归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其中,对纯技术效率(PTE)
的影响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TE)、规模效率(SE)次之。这说明四大商业银行长期处于
52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垄断地位,还未完全感受到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忧患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经营效率不高。反观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反映较为显著。这表明股份制商业
银行不同于四大国有银行,机制灵活,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对创新性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在其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2)分别从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
首先,技术效率的回归结果表明:从整个银行业来看,虚拟变量、资产利润率与技术效
率都呈正相关,但国有银行例外。这表明资产配置水平对两类银行的效率均有影响,而明晰
的产权结构、高盈利水平才是股份制银行效率优于国有银行的重要冈素。外资银行的进入对
银行业的技术效率影响不十分显著。由于技术效率是银行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综合,能
够充分反映银行的资源配置和经营能力,因此可以认为,我国银行业资源配置和经营能力等
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的还是内部自身的改革创新,受外资银行的影响较小;
其次,纯技术效率的回归结果表明:虚拟变量、资产利润率和资产费用率与整个银行业
的纯技术效率相关,国有银行的资产费用率与纯技术效率负相关,股份制银行除资产费用率
之外,还有资产利润率与纯技术效率正相关。这说明影响纯技术效率的因素有产权结构、银
行盈利能力、银行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力,其中银行的管理费用越低,其纯技术效率越高,盈
利能力越高,纯技术效率也越高。资产费用率对两类银行的影响作用都显著,而资产利润率
对股份制银行影响作用显著,对国有银行的影响不太明显。同时外资银行进入对国有银行的
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较为显著。由于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银行内部管
理水平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股份制银行由于体制较为灵活,在面临外资银行的压
力的同时,能积极地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管理水平进步较快。而国有
银行由于各种历史的和客观的原因,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敏感。
最后,规模效率的回归结果表明:虚拟变量和资产利润率与整个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呈正
相关,所有的自变量均与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无关,资产利润率、资产费用率均与股份制银
行的规模效率相关。这说明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与其自身因素无关,而股份制银行的自身冈
素均对规模效率具有相关性。虽然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款和资产规模无法与国有银行相比,但
是它的产权结构、资产配置能力、资产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人才因素使其经营管理能
力与自身规模相匹配,因此能够产生高的规模效率。
(3)银行卡交易额与存款总额比率(cDL)与我国银行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
效率均无相关性。这可能与选取的指标有关,这一指标并不像我们当初设想的那样反映各商
业银行的技术水平。事实上,银行卡交易额是与各个银行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关的,银
行设计出独具特点的银行卡,并通过有力的营销手段推向市场,这一比率就会提高,特别是
最近一两年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此,一定另有其他指标来反映商业银行
技术水平,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4)从回归结果来看,对银行效率影响显著的并非是外资银行的进入,而是银行业自身
的改革和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从以上三表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虚拟变量NDV、银行
资产利润率ROA、资产费用率CA,甚至宏观经济因素GDP,对银行效率的显著性都明显高
53
两雨大学硕L学位论文
于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FBAS。这说明,现阶段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主要还是得益于银行
业自身的改制、创新以及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宏观经济,而外资银行的进入首先对银行的经营
管理状况和业务创新产生溢出效应,但总的说来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本文认为,这主要是源
于以下冈素:
首先,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在我国银行业中所占的份额还十分小,以外资
银行资产份额FBAs为例,现在还不超过5%。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业中的比重还如此小,其
所能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十分有限;
其次,我国虽然加入了WTo,但是源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我国对金融行业,
尤其是银行业还没有完全放开,对银行业的监管还比较严格,我国金融市场也仍处在相对分
割的状态。在我国由于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传统银行存贷业务的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无论是国内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毫不例外的将目光投向了开发非利息收入盈利的途径。而
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下,外资银行的经营行为受到很多限制;
最后,根据uiboupin的研究发现,同样面临竞争,规模较大的东道国银行同小银行相比,
占有的市场比重大,业务全面,受外来竞争的影响较弱,对外来竞争也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
我国国内市场火,银行数目少,这也是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没有很大反应的一个重要原
冈。
至此,我们的同归结果表明,整个银行业的效率影响因素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
率决定因素不同。从整体上来讲,银行产权结构、资产配置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影响我国
银行业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于国有银行来说,产权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及员上素质低下是制
约其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明晰的产权结构、资产配置能力、经营管
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员上队伍均是其高效率的决定因素。因此,国有银行应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员上素质,来促进自身效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对9家样本银行的分类
分析,发现外资银行的火量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并不显著,但相对而言,股份制商
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大于四大固有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并没有被打破,
外资银行目前的进入格局并没有真正起到“鳃鱼”效应,没有真正引进有效的竞争机制。而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外资大举进入时受到的影响更大,但由于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较强,外
资银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在其身上得到了体现,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各项效率指
标皆有所提高,说明其经营效率在外资银行进入后是有所提高的,虽然这种效率的提高并不
显著。而这个分析结果与前面分析的国内银行业效率的结果相符。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金融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得银行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较深。本文着眼于越
来越广泛的跨国银行扩张行为,以金融深化理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对
外资银行进入的深层原因及其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外资
银行跨国经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利润机会,使得利润最大化。改革开放,特别
是我国加入了、Ⅳ]盼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凭借其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
势,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新兴的中间业务以及资产总额的增速方面都高于国内银行,特别是
在经济金融发达地区扩张态势尤为明显。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论。
本文运用DEA模型测度了1999.2006年间的国内银行的效率(包括技术效率、纯技术效
率和规模效率),发现:(1)国内银行在加入wTo后,效率提升十分明显。这说明在外资银
行进入的压力及示范效应下,我国银行业锐意改革,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并取得了不错的
成绩。对9家样本银行进行的具体分析发现,(2)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效率以及效率的改善方
面都优于国有银行。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效
率下降的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效率有所上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调整所用的时
间明显短于国有银行。这些都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体制等方面更灵活、更有优势,比之
国有银行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外资银行进入后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通过计算规模效率的
N瓜S值发现,国有银行在外资银行进入后,普遍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这表明(3)国有
银行引以为傲的网点分布和规模,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如以往人们想象中
的那么大。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普遍处在效率递增或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表明股份制
商业银行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与外资银行竞争过程中扩张速度还应加快。
(4)此外,运用DEA模型计算后发现,外资银行进入虽然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
但是提高幅度并不明显,说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不是非常显著。
5.2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联系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借鉴
新兴国家银行业开放的国际经验,本文提出:应对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内银行业一方面
要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同时要规范外资银行进入的行为,提高金融监管能力,
改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l、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产权结构能够从根本上规定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规定商业银行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
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差距根源即存在于银行产权
制度的不同,由国家完全控股的国有银行因缺乏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而很难成为
市场上真正理性的主体。由于这种产权结构,使得中资银行长期以来在运行机制上受行政干
预较多,银行各部门间运转僵化、效率低下,没有形成良好、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因此,
55
两雨大学硕L学位论文
中资银行提高竞争力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和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公司治
理机制的基础又在于优化银行的产权结构。
目前止在进行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股权多元化
可以有效地解决体制问题,实现国有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是实现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
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起到监督作用。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国有
银行上市以及重建控制权结构等都是优化产权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
的基础。
除产权结构外,中资银行还应在银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长期以来中资银
行受行政干预较多,致使部门之间运行僵化、效率低下。相反,外资银行管理方法灵活,很
少运用自接、行政的管理手段,更多的是使用市场化、以利润为导向的管理方法,建立了健
全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在优化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国内银行内部还应简化组
织结构,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提高部门内与部门间的上作效率。在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
管理方法,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建立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系统。完善公司治理首先是实现
国有银行产权制度的创新,其次是创新公司治理制度。清晰定义银行的风险偏好,以计量、
定价、控制和管理各种风险,使风险收益和风险补偿相对称。除了董事会要加强风险监督外,
还要通过资本约束、外部监管和市场纪律、防范银行风险,重组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再
次是重塑现代金融企业文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业务发展中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统
筹经营管理中的规模、结构与资本,统筹传统银行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统筹本外币业务
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策略,统筹业务发展、管理创新和队伍建设,使银行协调、稳健地发展,
防J}:银行信贷由于宏观经济变化而导致的风险,避免银行业务大起大落和周期性风险。总之,
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实现“形似”之后还需要一个真正实现从“形似”到“神似”
的突破,使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改革到位。
2、鼓励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进行合作
首先是网络资源方面的合作。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已在内地拥有众多分支机构以及大量ATM机和POS机。而外资银行在拓展业务过程中,开设
分支机构的重点一般是业务量人的经济中心城市,不可能也没必要把网点伸向内地城乡的每
一个角落。冈此,它们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办理人民币汇兑、支付、结算
的过程中,有必要求助于国内银行庞大的清算网络。开展这种同业合作,共享营业网络资源,
既可为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手续费收入,又可满足外资银行客户的需求,还可以避免重
复建设,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国外拥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可以为国内商业银行
提供快速、便捷的国际结算通道或提供国际结算服务。这样既方便了国内商业银行,义创造
了服务费收入。当然,这种层面上的合作可能只是外资银行进入所采取的策略之一,外资银
行还可能会通过参股或购并国内银行寻求更为稳定的结合方式。
其次是消费信贷领域的合作。外资银行开展消费信贷已有几十年历史,其运作方式与风
险控制手段已十分成熟。国内的消费信贷业务是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运作手段与风险控制技
术都不完善,消费信贷品种也较少。不过,消费信贷属零售业务品种,需依托于大量营业网
56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点的存在。在这方面,国内银行网点众多,己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关于客户信用状况的信息资
源。因此,中外银行也可以探讨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外资银行提供技术、人才、方法,利
用国内银行的网络、客户信息资源以及人民币资金优势,共同大力拓展这一业务。
3、加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是立行之本,兴行之源。在人力资源方面,中资银行应加大重视程度,改革现有的
人事制度、建立更为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银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型产业,人才优势是商业银
行竞争的基础。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防止人才流失的必要条件。
面对外资银行的人才优势和国内银行人才短缺的问题,国内商业银行应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引
进和培养,要广泛吸收具有高技术、高素质的中高级人才,建立具体可行的岗前利对在职人
员的培训制度;要不断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防止人才
的流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人事管
理为全面的人力资源培育和开发,应当不仅仅是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员工认
同企业的文化,才能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潜能。银行要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
良好的工作氛围,由于职务、地位、经历不同,人才对工作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就不同,只要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才的大量流失是可以避免的。国内银行在与外资银行
竞争中,除尽可能的保留住现有人才,稳定队伍外,还要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人力资源全
球化的有利时机,广泛吸引国外管理和创新人才,提高中资银行的人才结构。在外资银行中
拥有众多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中资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些人才的引进,将他们
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智慧吸收进来,为中资银行的发展提供帮助。再次是继续提高银行职
员的职业技能,组织人员有效率的工作。为了满足竞争的需要,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及时培养、
调整对职员及其技能的要求,建立起与银行相适应的用人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薪酬机制、晋升机制、荣誉机制和竞争
机制等,实现绩效挂钩,权责对等。通过对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开
发,充分发挥在职员上的实力和潜力。
4、加快产品创新,大力开展新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不容乐观,目前的创新产品多数为原有银行产品的打包或
重新组合,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产品还不多见,还不能主动开发新产品去吸引客户,国内商
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与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国内商业银行
应积极吸收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争取开发出适合客户需求的银行产品,以满足客户的深层
次需要,从而为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银行服务。
在产品创新方面,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国内银行在创新方面经验不足,业务拓展渠道范
围狭窄,产品品种稀少。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传统业务上。事实证明,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
创新才能为持对客户的吸引力,从而保持业务上的活力。除在存贷款等传统业务上要进行上
具和手段的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对中间业务的创新。具体来说,包括逐步放开担保类业务,
如担保见证业务、保函业务、备用信用证业务、贷款承诺业务等;不断扩大租赁、代理、委
托、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等低风险或零风险中间市场,积极介入大中型企业兼并、破产、重
57
两雨人掌硕}:学位论义
纽和公司化改造及上市上作中。随着国际间经济密切程度加深,金融自由化程度加大,商业
银行必须不断推出各种复合型的中间业务产品来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从而在竞争中求
得生存。
外资银行通过数百年的发展己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品开发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和风险
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具有菲常丰富的经验。因此,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
的中间业务以及个人、投资银行业务将是外资银行优先考虑的重点。从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
资银行的实践来看,其前期精力会主要放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国内银行想与之争夺这方面
的业务,首先必须正视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的现实,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的业务思路,积极创
造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条件,从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要认清存、贷款确实是银行的基本业
务,但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创造利润空间较
大的仍是中间业务;其次应当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步伐,继续加大技术投入,为中间业务的
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制定发展计划和总体思路。以使其发展更接近国际银行的水平。国内银
行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分步发展中间业务:例如在初期大力发展分业经营法规所
允许的、风险较低的、技术力量己具备的汇兑结算、银行咨询、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保
管箱业务、代客理财等:同时陆续推广结算种类和个人支票业务,为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全
方位的银行投资理财服务,并增加参与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策划及项目融资、理财顾
问,投资管理、信息咨询、基金托管等业务;随着银行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中远期中资银行
的中间业务可以逐步转向风险略大、技术要求高的资产证券化、投资银行、期权、银行期货
等方面,并向全球清算系统及其他知识密集型和高增长、高收益型、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
业务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中形成中间业务的品牌效应以及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充
分认识到中间业务不是没有风险,在加快其发展步伐的同时,也要谨慎操作,而不要形成一
种对中间业务风险控制的松懈局面。
外资银行已在中间业务如结算、代理、个人理财业务等方面与国内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竞
争,特别是在一些中资银行尚不能提供的业务上抢夺客户。国内商业银行在通过自身努力加
大对中间业务市场开拓的同时,应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和学习,有效地竞争和合作使得国
内银行不仅占有市场而且赢得自身效率的提高。
在客户选择上,外资银行以自身品牌和优质产品、服务牢牢吸引住了外资企业这样的优
质客户,这使得中资银行可供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但随着越来越多具有相当实力的中资企
业的崛起,中资银行可以将客户群定位在实力较强或具有一定潜力的中资企业上。由于外资
银行在选择客户时首先考虑的是在华的母国企业,这就使众多有潜力的中资企业失去了得到
服务的机会,而如果国内银行能够牢牢抓住这一部分客户,不仅可以避免与外资银行在客户
群上的竞争,在一定时期后还可通过客户实力的提升使自身实力得到提升。
5、规范和引导外资进入,维护金融安全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就现阶段而言,其资产规模在我国银行体系中所占的
58
第5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比重也很小12,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华外资银行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尤
其是在沿海发达城市,外资银行不但在不断侵蚀着中资银行在人民币存贷业务等传统优势领
域中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外资银行在新兴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方面有着中资银行无法比拟
的优势,比如:丰富的金融产品、新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等。虽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网
点少,尤其是在广大的内陆,外资银行更是很少涉足。但是,我们知道,在经济、金融领域
有一个著名的“二八现象”,即对银行而言,20%的优质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在我国,由
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银行的优质客户往往都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在这些地方
外资银行的经营网点已经比较发达了。因此,外资银行其实不必在我国全国范围内铺设网点,
只需要经营好沿海发达城市,就可以吸引走中资银行大量的优质客户,席卷我国银行业的大
部分利润。同时,中资银行由于外资银行的压力,不得不更多地转向中小客户和信用等级较
低的客户,这在加大中资银行经营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利润率。此外,外资银行的
进入还会造成诸如东道国资本外逃、规避金融监管、引起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优秀人才的
流失等问题。总之,我们必须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引起足够的重视。
银行业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银行业现在仍是
我国金融业的核心,它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安全,进而关系到我国经济
的安全。因此,面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我们一方面要健全法律体系
的建设,使得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
应该正确地规范和引导外资银行的进入行为。
6、健全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
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细则只是行政法规,法律权
威性不够。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首要问题是要有一部具有绝对权威性的相关法律法规,使
在华外资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有法可依。相应的《外资银行法》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业条
件、业务范围、内控制度、信息披露、违法处理等问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此外,该法律还
要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等。
加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也包括对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机构的
监管。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包括开业监管、市场运作监管、市场推出监管等不同阶段的监管,
其具体措施也各有特点。开业监管主要对申请者的总行资信、资金实力、资产质量、资产管
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合规等方面进行监管。市场运作方面的监管主要是对业
务和风险的监管,包括对机构数量、具体业务种类、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利率等方面做出规
定。同时,对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信贷额度等也制定出具体指标。在外资银行
经营出现问题或风险时,监管部门应首先给予劝告和指导,督促改进。若其风险或问题进一
步扩大致使外资银行经营困难时,监管部门应果断与其母行联系要求关闭该分支机构。要尽
快完善对外资银行机构的监管体系,健全内部监控系统、风险评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实
现监管手段电子化,提高监管效率。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制定统一的准入门槛,对于违反国
12据统计,2007年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资产比例为:2.24%。
59
两雨大学坝f:学位论文
家银行法规进行经营活动的外资银行机构,要切实按照法律规定予以打击,以确保国家银行
秩序和银行安全。今后,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工作重点仍将是加强在国内所有包括外资银行的
银行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本充足率。随着中资银行资
产规模的高速增长,必须相应地增加资本,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于四大国有商业
银行来说,要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标准、消化不良资产包袱,只依靠银行自身的盈利在近期内
是很难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政府的支持。
7、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从对外开放时的初始状况角度看,中国银行业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面对外资银行的进
入,仍旧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应该可以与外资银行展开有效的竞争,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银
行业的效率,而不至于出现“赌博求生存”、外资独占等局面。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
轨时期,金融监管制度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基础设施状况欠发达,可能会使外资银
行的一些先进技术因为无法在国内有效运用,而无法实现向国内银行实现技术转移。
5.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深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不同方式对国内银行业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外资银行在国
内设立分行、控股中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这些必然会对国内银行的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需要深入研究加以区分;
2、深入研究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的不同措施及其效果。外
资银行进入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二者作出的反映也大相径庭,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下也许能更好地考查二者不同的效果;
3、深入研究DEA方法,熟练掌握DEA的各种模型和评价指标,灵活运用DEA模型测
度研究样本。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Gr丑弘J.M.a11d H.P咖:1k Muhinational Bank:A FinaIlcial MNC[J】Joumal of
Banldng and Finance,198l,5:33.
【2】Goldbe玛,L.G aIld A.S猢ders. DetemliIlaIlts of iIl tlle US【J】.Jo啪al of Banking and
FiIlance,1981 Foreign BaIlking ActiVity 5:678-684.
【3】kVine,8.,1 996,”Forei印B锄k, FinaIlcial Development, 锄d EconoIIlic Growm
【M】血:E.B.Cla|1de(Ed),Intematio∞1 Financial MarketS,AEI Press,Washin垂伽,D.C.
【4】k11s址R.,Hemes N.,”111e short-te肌e虢cts of fore啦bank en仃y on domestic balll(
behavior.Does econolllic deVelopment matte一”Jo啪al of Banking锄d Finallce[J]2004,28(3):
553.568
【5】Deni嬲‘C.,”F0re咖bank enny i11 Turkey.s baIll(ing sector 1980一1997”in:Claessens S.,
Jallsen M.,11圯Intemationalization of Fi彻ncial SeⅣices:Issues and Lessolls矗M Developing
C0untries,Dordrecht aIld Boston,l(1uwef AcadeIIlic Press,2000
【6】kVine R.,”Finallcial deVel叩脒mt and econoIIlic growm:Views aIld agend弱’’Joumal of
Econolllics a11d Lite咖re,33,688—726
【7】C110 K.R.,”Foreign baIlking presence aIld b孤出iIlg market concen仃:nion:the case of
hldonesia”Joumal of DeVel叩ment Studies,、厂ol 27,NO l,pp.98—100,1 990
[8]Mamieson D.锄d Roldos J.”1k role of forei弘baJllcs iIl锄e玛ing markets”Paper
presentI阳at nle 3rd a1111ual world balll(,M’a11d BDDokiIlg Finallcial Markets aIld Development
Con缅ence,New York,A砸l 2001.Published iIl:hnematioml Capital M破ets:DeVelopment,
Prospect锄d KbyPolicy issues【M】.M’,W黔‰舀on D.C.Ullited States,2000 Ch印ter 4:152-158
【9】DemiIlg-Klmt A.,HuiziIlga H.,”DetenIlin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玛iIls PRo
abilit),:some int锄atioml evidence”Wro订d Balll(Econolllic Re、,iem 13(2),379408,1999
[10】C1∞ssens,S.and T.Glaessener.hlten斌ionalization of Fin锄cial Services i11 Asia.World
BaIll【【J】,1998.
[1l】ClaesseIls,S.柚d D.Ⅺmgebiel.Altemative F删neworl(s fi)r ProViding Financial
SefVices.【J】W|0订d Policy lkse剐.chⅥ,orl(ing Paper’1 999.
【12】ClaLssens,S.,Demi唱c-l【um,A.,Huizillga,H.,2001,How Does Foreign Ent叮A丘I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J】.J0u眦l ofBaIlking&FinaIlce,25(2001),891-911
【13】Uiboupm J.,”Shon-te咖e脏cts of fore咖baIll【cIl仃),0n balll【pe面肌ance in selected
CEE couIltries”Bank of Estollia WbrkiIlg Papells N0.2005—4
【14】stiglitz,Joseph锄d缸ldrcw weiSs,Credit mtio血g iII markets w曲impe彘ct
infornlation,Americ觚Ec∞oIIlic Review 71(3),1981.
【15】stiglitz,Joseph E.锄d M矾ilou Uy’Fimncial markets,public policy,aIld the East AsiaIl
miracle,The Wbrld Bank EconoiIlic(11),1996.
6I
两陌大学硕}:学位论文
[16]丁志杰,发展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7】刘邀,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68—76
[18]高晓红,低效率均衡及其改进——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困境的解除
[J】,金融研究,2000,(6)36.39
[19】白叙雅、李炎,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打破我国银行业的低效率均衡[J】,
2002,(1):26-28
【20]叶欣、冯宗宪,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3,(2)。
首都经济,
经济科学,
[21】叶欣,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2):
61—66
【22】汪叔夜、黄金老,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竞争战略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5,(2):42_49
[23】苗启虎、于方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金融业的影响[J】’海南金融,2004,(12):43_47
[24】郭妍、张光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
(2):58·66
[25]吕剑,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第三届中国金融学年会论文集,
2006,(10):4—7
[26】黄宪/熊福平,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J】,金融研究,2005,
(2):82—93
[27】刘澜飚、王博,外资银行进入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J】,第三届中国金融学年会论文
集,2006,(10):10.17
【28】张荔、张蓉,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改进[J】,南开经济研究,
2006(1),127-136
[29】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M】,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0]黄金老,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脆弱性,中国城市出版社200l,(9)pp.136.177
[31]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pp.1.13
[32]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73
[33】项卫星、王达,战略引资与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基于捷克、匈牙利和波
兰的案例分析[J】,金融研究,2007,(3):68.74
[34】董艳玲,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济效应分析——文献综述兼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7,(3):1—6
[35】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外资银行在中国【J】,新金融,2006,(4):7.11
【36】梁振邦,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J],金融实务,2005,(2):59.62
[37]郑录军、曹廷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
91.101
[38】罗良清、刘逸首,基丁:DEA模型评估江西省五市政府绩效实证研究[J】,统计信息与
62
参考文献
论坛,2005,(7):28.32
【39】Fan.e11.M. ”11圮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衢ciency”. J0umal of m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够Series A(General)120,1957.
【40]Be唱en A.N.锄d Hull叩hrey- D.B.”Emciency of FiI姗cial h塔titIltions:IIltemational
Survey锄d DirectioIls for Future Rese批h.”Europe锄Jouml of 0pemtions Research(Special)98.
pp.1997.
【4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
研究,2003,(3).
【42]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6).
[43]魏煌、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
【44】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
【45】周天芸,X效率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J】,华南金融研究,2001,(6)
[46】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0.
【47】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一运筹学的新领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8.
【48】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0.
【49】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
济研究,1997,(1)
【50】赵听、薛俊波、殷克东,基于DEA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2,(9)
【5l】钱摹,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SFA方法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1)
【52】张杰,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3】王聪、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与改革策略探讨【J】,金融研究,2004,(3)
【54】张健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3,
(5)
【55】刘志新、刘深,基于D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4).
【56】邓智毅,金融效率制度性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7】梁振邦,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J】,金融实务,2005,(2):59-62
【58】王宁、李植,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
管理,2006,(2):67·72
【59】李斌、涂红,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效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上海金
融,2006,(7):51—53
【60】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14
【6l】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99-619
【62】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2743
63
两雨大学硕}:学位论文
【63】李晓峰、王维、严佳佳,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
学,2006,(8):16—23
[64】戴思锐,计量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5]唐文军,基于PCA。DEA的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硕士论文】,南京:河海大学,
2007
[66]何楠,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7
【68】陈静,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硕士论文】,湖南:湖南大学,
2007
[69]李金光,评价相对效率的投入.产出型DEA[J],管理科学学报,2001,(4)
【70】李金光、阎红,测算投入一产出型技术效率的DEA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
【71】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2】手祖杰,商业银行生产函数的定义与规模效应的方法论研究【J】,金融研究,2004,(7).
[73】弗朗茨(美),X效率:理论、论据和应片j[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74】张健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3,
(5):22—27
【75]刘汉涛,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DEA方法的应用【J】,经济科学,2004,(6):48-58
[76】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和绩效[J】,经济研究,2003,(11)
[77】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
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金融研究,2003,(8)
[78】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9】李欣欣,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现状、影响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0,(78):34—38
附录
附录
附表1 1999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国中国农中国工中心建中信民生深圳银招商浦发
银行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行发展银行银行
资产
总额
固定资
产净值
资本利润率
(%)
资产收益率
(%)
26181 22758 35399 22011 1573 364 459 1645 1032
559 580 70l 687 44 7 54 34
O.35 —0.02 0.12 0.24 O.52 0.65 O.54 O.50 O.78
2.03 —0.26 2.26 4.78 9.49 12.78 10.12 8.7l 14.95
营业费用率
12.95 25.13 18.34 23.57 22.47 29.83 26.25 O.09 23.74
(%)
利息
943 952 1418 512
收入
55
净利润29 —4 41 50 8 3 6 10 9
附表2 2000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国中国农中幽工中国建中信民生深圳发招商浦发
银行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银行
资产
总额
固定资
产净值
营业
支出
存款
净贷款
利息
收入
28933 21849 39737 28933 2346 681 672 2165 1307
560 598 726 693 43 9
934
16855
11259
1079
866
18089
14709
865
164l
32485
24025
1411
766
20103
13750
992
66
1889
1207
48
22
527
376
16
2l
523
382
21
52 32
7l
1634
1097
52
43
106l
699
35
净利润19 3 51 75 9 2 5 8 7
两南人学硕I:学位论文
附表3 2001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国中国农中国工中困建中信民生深圳发招商浦发
银行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银行
资产
25966 25180 4318l 27650
总欷
同定资
586 638 637 604
产净值
营业
82l 858 1483 681
支:{j
存款17989 20914 35805 22655
净贷款11952 16265 265 14 14829
利息
955 831 115l 993
3004 1389 120l 2663 1737
83 40
2549 1040
1610 736
6l 32
22
35
879
535
32
79 54
2138 1483
1402 972
65 48
净利涧26 12 59 52 9 6 4 14 11
附表4 2002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z。。2 中国银行显基筹言曩喜裹基篝三薯曩喜毳裂喜纂昙鎏喜
资产总额29057 29766 47342 30832 3352 2463 1662 3717 2793
同定资产净值755 665 796 649 52 21 24 48 42
营业支出737 840 737 759 86 57 42 76 59
存款27503 24796 40569 25997 2905 1867 儿47 3043 2439
净贷款16711 18892 29443 17392 2003 1259 1094 200l 1694
利息收入993 848 1537 1031 73 46 33 79 68
净利润95 29 62 113 14 9 4 17 13
夕h资参股比例(%)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4.62
附表5 2003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固农中国工中国建中信民生深彭|I发招商浦发
.~“
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银行
资产总额31402 34940 52400 35543 4198 361l 1929 5039 371l
固定资产净值
营业支出
存款
净贷款
利息收入
净利润
84l
744
30360
192ll
113
287
691 799 713 52 29 24 52 44
964 845 819 90 96 49 100 83
29973 46062 3194l 37l 2746 1417 4069 322l
22399 33720 19416 2588 1986 1272 2990 2488
929 1628 995 90 79 39 114 102
19 25 225 15 14 4 22 16
夕}资参股比例(%)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4.62
附录
附表6 2004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国中国农中国.【中陶建中信民生深瑚“发手(j向}I{j发
银行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银行
资产总额34896 40138 56705 39048 5148 4454 2043 6028 4555
同定资产净值793 709 793 67l 60
营业支出858 106l
存款33425 34915
净贷款20774 25577
利息收入1289 1019
净利润209 20
外资参股比例
NA NA
(%)
1034 1094 122
5 1092 34894 4243
36454 21718 2919
1879
300
NA
1472
490
NA
137
22
NA
43 33
144 62
3800 1673
284l 1211
129 55
20 3
5.63 17.98
64 49
136 112
5126 3960
363l 3020
168 142
31 19
NA 4.62
附表7 2005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国中国农中国工中国建中信民生深圳发招商}l|j发
银行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银行
资产总额39440 477lO 63738 45857 6119 557l 2292 7340 573l
固定资产净值763 728 1126
营业支出1125 122l
存款37038 40369
净贷款21555 27933
利息收入1673 105l
净利润275 lO
外资参股比例
20 NA
(%)
1461
700 59
1312 159
49 24
185 64
56605 40060 5059 4888
32059 23819 3587 373l
2245 1736 178 175
337 47l
lO 14.1
30 27
NA 4.07
2020
1499
55
4
17.89
67 56
173 147
6344 5056
4587 3667
208 182
39 25
NA 4.62
附表8 2006年9家样本银行原始数据
中国中陶农中国工中闼建中信民生深圳发:}(jfijj 浦发
银行业银行商银行设银行银行银行展银行银行银行
资产总额443lO 53439 7509l 54485 7069 7005 2606 934l 6893
固定资产净值
营业支出
存款
净贷款
利息收入
净利润
984 716
1044 122l
33599 47304
24318 31394
1730 1509
419 58
1032
146l
63514
35340
163l
487
679 82 49 24 67 56
1312 159 185
47213
27960
2152
463
外资参股比例
13.73 NA 7.3 8.52
(%)
5059
3587
178
5833
4474
185
37 38
NA 3.9
64
2322
1822
116
13
17.89
173 147
7738 5965
5657 4609
218 202
71 34
5.36 3.78
67
两南人学硕‘f?学位论文
附表9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情况表
外资银行资产外资资产份额(%)
1999 2631.57 2。5
2000 2850.46 2.1
200l 3739.55 2.6
2002 2881 1.72
2003 3330.5 1.7
2004 5159.95 2.1
2005 659l 2
2006 8244.6 1.9
68
致谢
致谢
时光飞逝,三年的读研生活转眼即逝。看着这厚厚的硕士毕业论文,回顾三年来的点点
滴滴,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三年来,在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我想这段学习经历将成为我一
身受用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也想向所有帮助和关怀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尊敬的谢家智教授。不仅仅感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
文给予细心的指导,更感谢谢老师在我读研期间对我的言传身教。谢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
才华横溢、学术功底深厚、平易近入的优秀学者。三年来,谢老师在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上给予了我很多关怀和教导,指导我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功底。尤其是在论文写作期间,谢老
师常常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答我的疑问,关心我论文的进展。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
集,到提纲的拟定,再到正文的写作以及最后的修改完善,谢老师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和
热情的帮助。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的人格以及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都将使我终身受益。
能够有幸师从谢家智教授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荣幸和财富。师恩浩荡我将没齿难忘。在此向谢
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谢师母李代梅女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我三年的求学生涯中,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
无私的帮助。我要特别向李老师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再者,感谢经管学院的各位老师。论文涉及各个方面,很多需要向其他老师求教的地方,
他们都能耐心的一一解答,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进一步开阔了我的思路。
尤其是在这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刘文朝教授、丁忠民副教授、王定祥副教授、温涛副教授等
等老师都给予过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支持。我要对他们的教诲和支持表示特别的感谢。
此外,与同窗好友周振、贾新宇、李阳东、高庆鹏、钟莹、张静、翟琼、庞新军、周荣
桢、曾勇、陈鹏程等一起走过的三年时光,将让我终生难忘;在这三年中建立起来的珍贵友
谊也将陪伴我度过一生。
还要感谢我的师弟、师妹们在我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给予过我的各种支持和帮助,感谢他
们。
最后特别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辛劳奔波供我读完了三年的研究生,是他们默默支持
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跋涉,是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的生活,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所
有的一切我都铭记于心。感谢他们!
钟道远
2008年4月于西大竹园
69
两南人学硕}:学位论文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一、公开发表的文章:
1、钟道远、张静,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重庆社会科学,
2007,(4):22—25
二、参加的主要课题
l、2006年参研谢家智教授主持的重庆市科委软科学课题《重庆市落后地区科技扶贫的模
式与机制研究》。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