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642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日本在日元升值条件下保持贸易收支盈余的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广东商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日本在日元升值条件下
保持贸易收支盈余的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姓名:关晓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左柏云
20070620
I
摘 要
贸易收支平衡是经常账户收支乃至整个国际收支平衡的核心和基础。近些年来,
我国贸易收支盈余一直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支撑了整个国际收支盈余并带来了国际
储备的迅速增长,2004 至2006 年三年中,年均外汇储备增加2000 多亿美元。由此引
起了贸易赤字国对人民币汇率的不断责难。中国最大的贸易盈余来自美国,近四年多
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消除彼此之间贸易收支的不平衡。
在国际的压力下,近年来人民币开始进入缓慢升值阶段,升值后对我国的贸易收支乃
至国际收支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是本论文研究
的中心问题。文章首先回顾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文献;其次分析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日元升值与日本贸易收支盈余变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在
日元升值条件下,日本保持出口强势和贸易收支盈余的经验;再次,回顾人民币汇率
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了实证
分析,结论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有较显著影响;最后,就人民币升值条件下
如何保持我国的贸易收支平衡,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日元;汇率变动;贸易收支;价格弹性
II
ABSTRACT
The balance of trade is the basic point of regular account even the whole balance of
payments. Recently, the surplus of trade has increased in a quite rapid pace, which brings a
fast growth in surplu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From 2003 to 2006, the annual increase of
foreign reserve is two hundred billion US dollars. So some countries attribute their deficit to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The greatest surplus of trade of China c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at’s why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especially USA, have been forcing
RMB to appreciate in recent 4 years. In their points, if RMB has a high appreciation, the
trade deficit of USA can reduce, and the im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USA can be
solv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some countries, RMB went into a stage of appreciating slowly.
It worths doing some research on how it will influence trade after its appreciation. And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to be solved. In the 1980s, Japanese Yen had a experience of
appreciation, during that period, Japan remained its strong trend of export and restrained its
import. There was not a thorough change in the surplus of its trade. First, the article will
review some theories of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rade. Second, it will make
some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demonstration on the effect of the appreciation of Japanese
Yen from 1980s, then sum up some experiences of Japan. Third, the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of RMB on Chinese trade surplus, establish a model to analyse on
Chinese trade surplus, Then it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do have
some effect on trade surplus. According to the preceding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article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keep trade surplus under control and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fter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Key Words: Japanese yen; Changes of exchange rate;
Balance of payments; Elasticity of price
III
广东商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广东商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
第 1 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贸易收支平衡是经常账户收支乃至整个国际收支平衡的核心和基础。近些年来,
我国贸易收支盈余一直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支撑了整个国际收支盈余并带来了国际
储备的迅速增长,2004 至2006 年三年中,年均外汇储备增加2000 多亿美元。由此引
起了贸易赤字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断责难。中国最大的贸易盈余来自美国,近四
年多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消除彼此之间贸易收支的不
平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面临与目前中国类似的环境:当时日本与美国的贸易
摩擦加剧,以美国为首的不少国家强烈要求日元升值。然而日元升值的结果并不如美
国的愿望,虽然日元升值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
上扭转贸易顺差,反而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出口竞争力增强。日本在日
元升值的条件下,保持出口强势,维持贸易收支盈余的经验是什么?我国面对人民币
开始升值的挑战能否像日本一样提升竞争力,保持出口强势,这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1.2 研究的目的
汇率问题是国际金融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国际经济实践中所有关系
的一个集中反映。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己经进行了很多
相关研究,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研究的分析框架和假
设前提大都是以一国货币贬值为分析基础,对货币的升值的情况研究相对较少,本文
着重研究货币升值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目的有如下几点:
1、回顾已有的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理论。本文在分析该领域内已经存在的理论研
究成果后,根据其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目的在于发现各个理论对现
实问题的应用和解释程度。
2、建立人民币升值贸易收支效应的实证检验模型。文章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并运用“马歇尔——勒纳条件”评判人民币可能产生的贸易收支效应,建立包
含国内收入、国外收入、汇率、贸易收支四个变量的贸易收支方程,以求得各变量影
响中国贸易收支的程度。
3、总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日本在日元升值时期保持贸易盈余的经
验,为我国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如何保持贸易收支盈余寻找答案。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
1.3 本文的主要结构和研究方法
文章的思路大体是理论回顾、实际分析、模型检验、结论建议。总体结构是:
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梳理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的几种主要理论,回顾有关的研究成果,同时做
一些简要评论;
第三部分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日元升值对日本贸易收支的影响,
总结日本在日元升值条件下保持贸易收支盈余的经验;
第四部分运用前两章理论研究的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人民币汇
率变动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第五部分针对前面分析的结果,研究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的冲击,并
对如何保持我国贸易收支盈余,稳定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
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通过使用引证、数据、模型等技术
方法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第 2 章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理论综述与实证研究回顾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
2.1 古典的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
2.1.1 托马斯·孟(Thomas Mun)的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理论
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最早理论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的论述中。托
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
的变化。他认为,“在汇兑商压低我们的币值是于外人不利而于我们有利的”,这是因
为,汇兑商压低汇率的做法必然引起外币汇率上升,那么在对外贸易中本国人就会减
少对外国商品的购买,而外国人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购买,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
入国内。虽然如此,托马斯·孟仍然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历史
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机
制做出清晰的阐述,也未能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数量的影响。
2.1.2 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理论①
大卫·休漠发展了金本位制下汇率与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了“价格——
黄金流动机制”: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那么黄金就会流出,从而减少本
币供给,而本币供给的减少将会降低本国价格水平,使本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促
进出口、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黄金开始内流,这个过程一直保持到贸易逆差消
失为止。同时,休漠还认为:汇率变动本身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
收支,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逆差会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从而刺激了该国货物的
出口,同时抑制他国货物的进口,最终改善国际收支。而且,如果该国贸易逆差使得
该国货币汇率下跌至黄金输出点以下时,就会引起国际黄金外流,从而造成该国国内
货币数量减少、物价和收入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纠正贸易逆差。大卫·休漠
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论述,对后来的汇率和贸
易相互作用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 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弹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于十九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一
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了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竞相使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 Lerner)就货
①(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1 版,383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4
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临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①。两种理论的结合提出
了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指出在一国进出口
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
么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就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用公式表示就是:
n n 1 x m + > ② (2-1)
式中 x n 表示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m n 表示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根据“马
歇尔——勒纳条件”,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完全取决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
两个需求弹性之和越大,贸易收支改善程度就越大。
现实中,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不可能是无穷大的,把这一因素纳入考察视野就是“毕
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m x m x
x m
n n ( 1) (n n 1)
(n )( n )
x m x m
x m
e e ee
e e
+ + + + −
+ + >0 (2-2)
式中, x e 表示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m e 表示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它认
为,一国货币贬值能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关键取决于四个弹性: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
格弹性x n 、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m n 、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x e 以及进口商品的
供给价格弹性m e 。当国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需求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引
导作用。因此,要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就要以足够大的出口需求弹性为前提,同
时还要有足够大的供给弹性作后盾。同样的道理,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
值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强,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或无弹性,则由于需求减少
更可能拉低进口产品的供给价格,使货币贬值国获得价格上的好处。从以上分析可以
看出,如果一国货币贬值的目的在于改善贸易收支的话,则希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以及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越大越好,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则越
小越好。弹性论对于这四个弹性值在满足何种条件下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进行了明确的
解释。
弹性论在分析时假定汇率波动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而实际情况却恰恰是贸
易收支不平衡时,尤其是贸易差额对汇率稳定形成压力时才会对汇率作出调整。美国
经济学家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就一国存在初始贸易差额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贸易收
支的影响建立了新的分析模型③。
假设贸易余额为 B,贸易顺差时B>0,逆差时为B<0,并且
① A.Lerner, The Economics of Control, London:Macmilan,1944, pp 23-30.
② 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ince Hall,1995, Fifth Edition, pp.507.
③〔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1 版,389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5
B= x V - m V (2-3)
其中, x V 表示一国的出口额, m V 表示一国的进口额。
令 k=-d x P / x P =d m P / m P (k>0)表示该国货币的贬值程度,根据微分公式和进出口
需求弹性的定义,经过推导可以得到:
dB=k*[ x V *( x n -1)+ m n * m V ]
=k* x V *[( x n -1)+( m V / x V )* m n ] (2-4)
在改善贸易收支的同时,如果还不想使贸易收支发生恶化,则要满足dB>0,即:
( x n -1)+( m V / x V )* m n >0
也就是, x n +( m V / x V )* m n >1 (2-5)
式2-5 表示,在存在贸易收支余额的初始条件下,汇率变动改善贸易收支的弹性
要求是出口的需求弹性加上一个带有权重的进口需求弹性之和要大于1。也不难分析得
出,如果一国存在初始贸易顺差时,也就是该国的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比率小于1,即
m V / x V <1,与“马歇尔——勒纳条件”下x n + m n >1 的条件相比,出口需求弹性加上一
个权重小于1 的进口需求弹性更难满足大于1 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初始的贸易差
额越大,那么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就越不明显。当一个国家存在巨额贸易顺
差时,大量外汇储备降低了外汇的边际效用,在降低了出口需求弹性的同时也会降低
进口需求弹性,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在弹性分析中,通过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
不能很好地满足。同理,在一国货币升值的情况下汇率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程度也大大
降低了。
2.3 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方法是由亚历山大(Alexander)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先提出的①。他首先
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把国际收支当作宏观变量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起来,认
为只有当一国生产与服务的增加超过它的吸收能力(国内居民支出)时,该国的贸易差
额才能改善,并且指出,如果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贬值要配合必要的通
货紧缩政策。
在具体分析中,如果仅考虑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而忽略资本账户,同时不考虑
中间交易,那么经常账户一定等于国内总产量和国内总支出的差额,从国民收入等式
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
Y=C+I+G+(X-M) (2-6)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C 表示消费、I 表示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X 表示出口、
M 表示进口,将上式整理后得到:
① Alexander S,Effects of A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
pp 263-278.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6
X-M=Y-(C+I+G) (2-7)
如果以 B 代表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差额,则B=X-M;以A 代表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
内支出总和,则A=C+I+G,分别代入上式可得:
B=Y-A (2-8)
如果以 0 A 代表自发性消费,αY 代表引致性消费,α为收入的边际吸收倾向,那
么B=Y-αY- 0 A 用增量表示,可以得到:
ΔB=(1-α)ΔY-Δ 0 A (2-9)
由上式可以看到,当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ΔY)越大,而对吸收的直接效应(Δ 0 A )
和收入的边际吸收倾向(α)越小的时候,货币贬值越能够满足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从更深层次原因考虑,货币贬值会通过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收入的直接效应
来增加国民收入,而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等各种吸收
的直接效应来减少实际支出,最终改善一国的对外贸易收支状况。吸收分析法的最主
要特点是强调了汇率调整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综合搭配。
2.4 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收入分析法
收入分析法,又称乘数分析法,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
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
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作用于国际收支和
汇率。
由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一国国民收入会因自主性支出变动而发生多倍变动。引入
进出口贸易后,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变为:
Y= 1
1− c + m
( 0 C +I+G+X- 0 M ) (2-10)
公式中,Y、c、m、0 C 、I、G、X、0 M 分别表示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
口倾向、自主性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自主性进口。无论0 C 、I、G 还是
X、0 M ,这些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都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化,从而使进口发生变动,
作用于国际收支和汇率。
哈伯格(A.C.Harberger)将弹性论和这一收入效应结合起来,修正了贬值能改善
国际收支的条件——哈伯格条件:
x n + m n >1+m (2-11)
如果在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进一步考虑国外回应的作用,那么哈伯格条
件就需要修正为:
x n + m n >1+m+m* (2-12)
式2-12 中,m*是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7
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加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时,贬值才能有
效地改善国际收支,而式2-11 的条件主要适用于小国。
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之所以能够改善国际收支,是因为假设
收入不变。而事实上,净出口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进口的增加,
从而对国际收支的改善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考虑收入变动的情况下,哈伯格条件比
“马歇尔——勒纳条件”更富有现实意义,因为它考虑了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
收支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说弹性论是局部分析,是就进出口论进出口的话,那么收入分析法则属于宏
观分析,它强调汇率的调整,通过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影响贸易收支变动的国
民经济的全局变化。
2.5 固定汇率制崩溃后的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理论
总的说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调整和贸易平衡的影响上。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元贬值
而美国的国际收支却无法改善的现象,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大起
大落而进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的事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
汇率传递通常被定义为贸易品的进口国货币价格对进口国货币与出口国货币之间
汇率变化的反应弹性。对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主要包括
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h)和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不完全
竞争、产业组织与汇率传递理论”,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
理论”,费尔特和微南帕尔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理论”。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分析
了汇率变动后贸易商的价格决策行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
强调了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沉淀成本、汇率预期、市场份额、生产全球化以及随
机性冲击的影响。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认为,通过汇率变动来改善贸易差额的效果有
限,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需要更大的汇率变动才能消除贸易收支
的不平衡,因此政府如果想通过汇率变动来改善贸易差额,汇率调整必须是大并且是
持久的变动。汇率传递理论分别从市场组织和动态高度分析了汇率对进出口价格和贸
易收支的影响,因而更加贴近现实情况。
2.6 关于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理论的实证研究回顾
汇率变动对外贸收支影响的研究始终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于该问题的
研究主要是以特定的经济环境为前提来进行。各项研究对于其限定时期内的汇率变动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8
与对外贸易的相关关系做出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自产生不同结
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上的差异,例如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的变化
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得前期的研究成果在解释当前问题时受到局限。
多恩布什(1976)指出,回归预期的引入过程会导致货币扩张对贸易差额产生不良
效应。在回归性预期条件下,货币扩张会降低国内利率,这将刺激总需求的扩张和进
口的增长,随之对出口的增加产生抵消作用,最终使得贸易差额恶化。因此,多恩布
什认为,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得到满足,贸易收支也不一定会因本币贬值而
改善,贸易差额是否恶化还将取决于总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和预期的弹性。
巴赫马尼(Bahmani-Oskooee,1985)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相对软弱、经济
运行较为封闭、贸易逆差长期中趋于严重、进口需求刚性较高,这些经济因素往往会
导致汇率变动的J 曲线效应弱化或变形。因此,发展中国家若依据“马歇尔——勒纳
条件”,通过本币贬值带来贸易收支的改善,通常不能奏效;即使一段时期内有效,金
融体系的扭曲也可能导致汇率信号的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和需求变动的传导渠道不
畅,汇率生成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减弱。
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对于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
的经验研究逐步展开。近期的研究基本上都使用协整的方法来估计长期的贸易弹性,
其结论仍然是“混合性”的。大部分人的研究结论倾向于支持“马歇尔——勒纳条件”,
如Bahmani-Oskooee(1998),Bahmani-Oskooee 和Nroomand(1998)。但也有部分研究认
为“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或者不能确定能否成立。例如,Rose (1991)对美、
英、加、德、日等国1974-1986 年的数据的检验表明,上述国家的进出口与实际汇率
及国内产出之间均不存在协整关系,“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而Boyd(2001)
等的检验结果是,“从长期来看,在美、英、加、德、日、法、意、荷八个国家中,有
五个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上述的各项研究在方程类型、相对价格度量及计
量方法的运用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别,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有较大差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场协议”后,日本被迫提高日元汇率以消除对美大量的贸
易余额,结果,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过程中,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并没有发生根本
改变。因此不少学者根据日本的这一情况,对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进行了广
泛研究。
辛波、孔瑞(2005)运用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汇率对贸易的直接影响、
FDI 对贸易的间接影响两个角度,对日元汇率与贸易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对
日元汇率变化与日本对外贸易和投资三大区域贸易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
示,日元升值对日本的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可是由于进口的较好表现,总体上贸易
收支受到的影响是有限的。杨长清(2005)在文章中指出,八十年代以后,日元经历
了长期升值过程,与此同时,贸易顺差持续快速积累,日元升值并未反转贸易顺差的
积累过程,反而形成了出口竞争力的进一步加强。白仲林(2005)认为,二十世纪八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9
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日元升值并对日本的贸易盈余冲击不大,主要原因在于
日本的经济结构由出口导向性向内需主导型的转变。尹翔硕、俞娟(2004)利用日本
1981-2002 年的数据,对日本贸易差额与消费、投资、贸易条件以及汇率进行回归,最
终发现贸易条件和贸易余额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汇率的变动并不
对日本的贸易顺差产生显著的影响,日本贸易余额变化和日元升值之间并没有表现出
明显的同步性,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和人民币实际上开始进入缓慢
升值过程,对日元升值的贸易收支效应研究就自然而然地转到对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收
支效应问题的研究上来了。
目前,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关系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
展,存在三种观点:
1、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改善贸易收支
范金、郑庆武等(2004)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技术,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
和出口都增加,并且升值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杨帆等(2004)认为人民币升值
不会打击出口,动态考虑出口产品成本与汇率变动的关系,适当升值将引起出口成本
与贸易结构的相应变化,总体来说有利于出口和贸易收支。
2、认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收支影响不大
Cerra 和Saxena(2003)利用1985-2001 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中国出口对汇率等价
格信号的敏感程度,发现汇率与进出口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虽
然与汇率显著相关,但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上升。王仁言(2003)在经验分析的基础
上认为,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中国对外贸易出
现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率下降、国民储蓄增加及消费需求不振刺激了出口
增长,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强化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出口竞争力。谢建国、
陈漓高(2002)对1978-2000 年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
人民币汇率变动仅能解释贸易收支变化的3%,其他非汇率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为90%
以上,包括国外需求、国内需求等。
3、认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收支有不利影响
蒙代尔(2003)指出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出口带来极大的危害,并进一步使中国通
货紧缩面临更大压力①;具有相同观点的还有杰弗里·弗兰克尔(2004),他认为“人民
币相当幅度的升值会减弱中国出口的竞争力,贸易顺差会减少”②;李建伟、余明(2003)
认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人民币实际有
效汇率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虽然有少数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和强调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特
① 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N].百家讲坛(CCTV10 栏目),2003 年9 月.
② 王信.人民币升值符合中国的利益[J].国际经济评论,2004(7):5-8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0
别强调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对中国贸易收支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多数学者对汇率变动的
贸易收支效应都看得较为淡薄,认为日元升值没有改变日本对美贸易盈余的局面,由
彼及此,认为人民币升值也不会对我国的贸易收支造成很大影响。本文认为这种观点
有失偏颇,根据日本在日元升值条件下保持贸易收支盈余的这种情况就作出判断,认
为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没有什么影响,似乎过于简单化,以此来对待人民币升值
的问题,似乎也过于乐观。在日元升值条件下,日本为什么能保持对美贸易盈余,人
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究竟有没有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第 3 章日元升值的贸易收支效应及日本的应对策略
3.1 日元升值对日本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日本经常项目盈余急剧膨胀,日本对美国及欧洲部分国
家积累的大量贸易顺差,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强烈不满。1985 年9 月22 日,美国、英国、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1
法国、德国和日本五国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签订了“广场协议”(Plaza-Agreement),
协议指出,为了纠正五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各国应同时采取措施促使美元贬值、
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的宏观经济政策。“广场协议”达成之后,上述国家联手干预外汇
市场以使日元升值。根据国际金融理论,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会提高日本商
品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价格,导致外国对日本商品的需求减少,日本出口增
长将会下降;日元升值还会导致外国商品尤其是美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下降,导
致日本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进口也相应增长。日本出口下降和进口增长使其贸易
顺差减少,从而可以纠正长期存在于日美两国之间严重的贸易不平衡问题。那么日元
升值后,日本对美贸易是否产生上述这种效果呢?本文认为这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
是存在的。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广场协议”后的1986 年开始,到1993 年期间,
基本上是日元单向升值的时期。1994 年以后,美元出现反弹,日元兑美元时升时降,
不断波动。所以本文所指的日元升值时期,主要是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1993 年这
一时期。
从表 3-1 中可以看到,“广场协议”签订之前的1981-1986 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
盈余年均增长32.5%,“广场协议”后,日元兑美元由1986 年的1:160.1 上升到1993
年的1:99.83,升值幅度为37.6%,日本对美元的贸易盈余从1986 年的571.15 亿美元
下降至1991 年的354.85 亿美元,降幅为37.9%,之后有小幅反弹,1993 年日对美贸
易盈余又恢复到510.93 亿美元,但始终没有超过1986 年的贸易盈余水平;日本对美
国出口的增速从“广场协议”前1981-1986 年年均16.6%下降至1986-1993 年年均4.2%,
年均下降12.4 个百分点,而日本对美国的进口在1986-1993 年间年均增速达到了9.8%,
远超过1981-1986 年间的年均进口增速5.6%,提高了4.2 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说明,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日元升值条件下,日本对美国的出口的确受到了抑制,进口也
的确获得了扩大,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虽然没有从根本上逆转,但实际上遏制了日
本对美国贸易盈余的扩大。这表明,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是存在的。日本在这一
时期之所以能够继续保持出口强势和对美贸易收支盈余,是因为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对
抗汇率变动贸易收支效应的对策和措施。日本的这些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挖掘和吸
收的。
表 3-1 1981-1993 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和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单位:亿美元
年份 日元兑
美元汇率
日本对美国
贸易盈余
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 日本对美国的进口额
1981 220.55 139.76 463.64 323.88
1982 249.06 154.52 468.61 314.09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2
1983 237.48 207.44 525.70 318.26
1984 237.53 379.98 730.94 350.96
1985 238.03 461.37 800.79 339.42
1986 160.10 571.15 997.36 426.21
1987 122.00 594.64 1073.49 478.85
1988 143.40 544.69 1181.60 636.91
1989 135.40 494.58 1275.84 781.26
1990 125.25 375.58 1230.76 855.18
1991 124.65 354.85 1202.63 847.78
1992 111.89 388.08 1207.67 819.59
1993 99.83 510.93 1328.39 817.46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www.bea.gov)
3.2 日本在日元升值条件下保持贸易收支盈余的策略
日本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条件下,对美国的贸易盈余虽然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发
生根本逆转,这里的主要原因是,面对日元升值的挑战,日本政府和民间上下一心,
采取了一系列富有进取性的对策和措施,保持出口强势,控制进口膨胀,阻止了贸易
收支盈余的大幅度下滑。日本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4.1 经济发展战略从“外需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政府、经济学界和产业界对日本今后二十年
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逐步确立了“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战略。
通商产业省①1980 年公布了《80 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科学技术厅1980 年出版的
《科学技术白皮书》,野村综合研究所提出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日本的对策》,1982
年日本经济审议会长期经济展望委员会制定了《2000 年的日本》,国土厅编制了“第三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等,它们在政策方面为“内需主导型”战略定下了基调,认为
日本大规模的出口主导型发展模式必须转向,今后要不断开发和扩大国内市场②。1986
年4 月,日本政府组织专家就经济发展战略提交了一份报告③,该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
目标是将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内需主导型,同时该报告认为要从需求、供给两方
面进行调整:在需求结构方面,要向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
转变;在供给结构方面,要实现与需求结构的转变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扩大进口。
① 现为经济产业省。
② [日]东乡重兴,川员义仁.日本银行——历史、职能、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③ 该报告由日本中央银行前总裁前川春雄主持,所以也称为“前川报告”。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3
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日本不仅重视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重视扩大消费,谋求提
高“内需”增长率。1980-1990 年,日本GDP 年均增长率为4.3%,内需增长率为4.2%,
两者基本上是同步的。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更加重视通过“内需”来拉动经济增
长,增加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日本1991-1995 年GDP 的年增长率分别
为3.8%、1.0%、0.3%、0.6%和1.5%,而同期总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4%、
1.36%、0.88%、1.34%和1.53%,绝大多数年份里日本的总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都
超过了当年GDP 的增长率,这说明这一时期多数年份日本经济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投资
和出口增长拉动,而是靠增加消费拉动的,藉此保持稳定的出口规模。
3.4.2 日本凭借其产品“品质优良”的优势,继续扩大出口
在日元升值造成的严峻形势下,日本企业打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经营管理优势,
一方面狠抓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着力打造自己的名牌,使得松
下电器、佳能相机和办公用具、丰田汽车等一大批名牌产品走红国际市场。正是由于
日本许多电子机械等产品普遍受到“品质优良”的评价,所以通过价格转嫁负担取得
很大成果,海外用户明知价格高但仍然愿意购买。另一方面狠抓节约,降低成本。日
本企业抓降低成本的工作不是着眼于个别要素和临时的突击活动,而是从整体上和制
度上下功夫,正如丰田前社长张富仁夫在谈丰田的成功经验时指出,丰田模式的关键,
并非任何个别要素,而是所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的制度,此制度必须每天贯彻,而非
只是一阵旋风。这种所谓的所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的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日本企业的
管理理念,一种控制成本上升的企业哲学,根据这种理念和哲学,建立一套全新的管
理体系,把控制成本延伸到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项目的经营全过程。正是由于日本
产品的“品质优良”和性价比高,所以使得日本的出口贸易始终保持强势。
3.4.3 大力发展互补型对外直接投资
1986 年日元大幅度升值后,日本对外投资急剧增加①。从投资总量看,1986-1988
年3 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 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 年35 年累计对外投资
的总额(837 亿美元)。1989 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675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368 亿
美元)和英国(352 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1 位②。详情见表3-2。
从表 3-2 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1985-1989 年间节节上升,到1989 年
达到顶峰。1990-1992 年由于泡沫经济破裂对外投资有所下降,但1993 年后又开始上
升;其中1986-1987 年、1988-1989 年和1998-1999 年,日元汇率分别升值23.8%、5.6%
和10.8%,同期,日本的对外投资分别增加了49.5%、43.6%和60.3%。它说明了至少从
① 日本兴业银行产业调查部.日本经济大视野——21 世纪产业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36-38 页.
② 刘昌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衰退及其前景展望[J].当代亚太,2006,06.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4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与日元升值有关。
尽管通产省1987 年的《通商白皮书》把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前期的投资称为回避
贸易摩擦型投资,把八十年代后半期的对外投资称为回避贸易摩擦型投资和面向亚洲
降低成本型投资,把进入九十年代的对外投资称为东亚导向型投资,目的是说明各个
时期决定直接投资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但是其中任何一次投资高潮都几乎和日元升值
有联系。
表 3-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单位:项,百万美元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项数金额 项数 金额 项数 金额 项数 金额项数 金额
2613 12217 3196 22320 4584 33364 6077 47022 6589 6754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项数金额 项数 金额 项数 金额 项数 金额项数 金额
5863 56921 4564 41584 3741 34138 3488 36025 2478 41051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项数金额 项数 金额 项数 金额 项数 金额项数 金额
2863 50694 2501 48019 2489 53972 1597 40747 1713 65305
资料来源:陈建安等.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年,60 页.
从投资结构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中投资额最多的电气、汽车、
化学、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占其对外制造业投资的64% 。从投资地区构成看,日
本对外投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依次为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
国和法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
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日本对外投资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与对外贸易
的互补性强。比如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绕开NAFTA 和EU 的贸易壁
垒。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①。换句话说,日本将其一部分出口能
力转移到其他东亚国家,通过利用这些国家廉价的工业用地和劳动力而形成生产能力,
再向欧美国家出口。所以从全球的角度看,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统计的
数额。而且日本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使这些国家对日本
资本密集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维持日本的出口增长。
3.4.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扩大出口
① 薛敬孝等.日本经济现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39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5
日元大幅度升值后,日本并未放弃一贯实行的“技术立国”以及“创造性知识密
集型”的产业政策。如表3-3 所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
技术,技术进口额由1975 年的231 万美元上升到1990 年的2374 万美元,期间的年均
增长速度为16.8%;同时日本在引进技术增强经济实力的过程中,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
路,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扩大技术出口,日本技术出口额由1975 年的52 万美元上
升到1990 年的2493 万美元,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29.4%,并且在1990 年首次实现技
术出口大于技术进口。
表 3-3 日本技术进出口指标单位:百万美元
项目
年份
技术出口额 技术进口额
1975 0.52 2.31
1980 1.56 5.95
1981 3.35 6.15
1982 3.89 7.71
1983 7.00 8.77
1984 9.19 10.15
1985 13.67 13.68
1986 16.15 17.15
1990 24.93 23.74
资料来源:[日]贸易振兴会统计资料、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调查统计部统计资料。
日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取得效果的产业和产品包括制造业的核心产品如汽车发
动机及汽车发动机用精密陶瓷、火箭和飞机用碳素纤维,还有生产用机器人、办公自
动化机器和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如医药、农业、食物、能源;信息产业产品如
游戏软件、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视听产品等。日本将引进的技术认真消化并
加以创新后,应用于产品开发中,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1998 年与1985
年相比,汽车的出口额增长了71.4%,办公自动化机械的出口额增长了295%,以录像机
和显像产品为代表的视听产品出口额增长了106%,科学仪器的出口额增长了137%,半
导体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增长了335%,详情见表3-4。在上述领域,日本至
今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吸收型”国家到“技术创新型”
国家的转变。这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的需求弹性比较低,所以日元升值后,日
本仍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出口。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6
表 3-4 日本优势产品的出口及其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知识统计年鉴 1983-2000 年整理所得.
3.4.5 推行战略性进口保护政策
所谓“战略性进口保护政策”,就是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为了保护
国内的某些产业,一国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环境卫生标准、技术性壁垒等措施限
制某些产品进口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从统计资料看,日本关税和直接的
非关税壁垒措施并没有高于同类发达国家,但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却非常高,主要体
现在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产业政策、商品标准、政府采购等方面,其中比较典型
的就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统计,从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初期到1994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日本向GATT 通报的要实施的技术壁垒
数量是508 件,同期美国为500 件,欧盟国家为226 件,澳大利亚为54 件。1995-2001
年,日本通报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为265 件,同期美国为215 件,欧盟为191 件,
澳大利亚为106 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采取技术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这些措施对减
少进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护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药品、生物技术产
品、纺织品和服装、皮革等。就农业领域看,日本一战以来一直对农业采取高保护政
策,为此己经与美国发生了数次贸易摩擦,和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争端也频频出现。
比如,2002 年1 月7 日,日本监控中国进口蔬菜5523 次,表示其中有14 项检查发现
超过正常残留农药或化肥标准;另外还实施命令检查1478 次,对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蔬
菜检疫944 次④。如此频繁的检查对中国蔬菜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抑制了对中国
① 从迈克尔.波特《日本还有竞争力》中整理所得。
② 该数据 1991 年后由显像产品代替。
③ 该数据 1998 年后由大规模集成电路代替。
④ 金柏松.冷静处理——中日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国际贸易,2002,(8).
年份
项目
1985 1988 1991 1994 1998 日本的
地位①
汽车 34376 48780 54765 53115 58938 世界领先者
办公自动化机械 7785 18400 15493 27612 30724 世界领先者
磁带录像机② 6622 7800 9909 10272 13652 在世界生产和
出口份额上处
于支配地位
科学仪器 6830 8509 15895 18555 16185 世界领先者
半导体材料③ 5987 6873 8249 16796 26063 与美国在份额
上一起处于领
先地位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7
蔬菜的进口,也许这正是日本采取这种措施的初衷。另外,日本还在进口通关手续、
政府采购、动植物的检验和检疫及产品标准方面以及服务贸易领域为进口设置了重重
障碍。由于日本的战略性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己久,美国与其进行了数次谈判但收
效并不明显,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客观地说,日元升值后日本依然保持了出口贸易的较快增长和对外贸易顺差,在
相当程度上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按现价计算,
美国的GDP 由1980 年的27320 亿美元增至1993 年的65600 亿美元,14 年间保持年均
7%的增长速度,所以同期美国的消费、投资旺盛,对进口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客观上
为日本维持出口的稳定增长有利。同时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期间,包括中国在内
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对进口资本品的需求以较快速度增加,这在客观
上也有利于日本产品的出口。
第 4 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4.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历史回顾
1978 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中国经济在由封闭型向开
放型、由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也实现
由长时期固定不变向随着进出口贸易状况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方向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8
阶段。
1、1979-1984 年,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初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外贸体制
和国内物价开始发生有利的变化,出口额出现大幅度上升,但是在出口过程中亏损的
问题也日益突出。1980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1 美元的商品,平均换汇的成本为2.30
元人民币,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 美元兑1.50 元人民币,这样,出口1 美元的商品就要
亏损0.80 元人民币,结果出口越多,亏损越大。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扭转出
口贸易严重亏损的局面,自1981 年1 月1 口起我国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贸易内部结
算价是根据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再加上外贸部门的合理水平的利润,定为1 美元兑
2.80 元人民币,其他外币的内部结算价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内部结算价进行套算。同
时,对外公开的人民币牌价主要适用于非贸易的外汇收支结算。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实
施,意味着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外贬值,这对于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详情见表4-1。
表 4-1 1977-1984 年中国贸易额变化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项目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出口额75.9 97.5 136.6 182.7 220.1 223.2 222.2 261.4
进口额72.1 108.9 156.7 195.5 220.1 192.8 213.9 274.1
进出口差

3.8 -11.4 -20.1 -12.8 0 30.4 8.4 -12.7
资料来源: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0-2004 年整理所得.
从表 4-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期间随着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实施,我国对外贸
易迅速扩大,其中出口贸易由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之前的1977-1980 年四年中平均出
口123.2 亿美元,上升到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之后的1981-1984 年四年中平均出口
231.7 亿美元,增幅达到88.1%。虽然1981 年实行贸易结算价后,人民币实际汇率贬
值,带来出口增长,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内物资短缺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及设备,导致了我国进口的大幅度增长,因
此期间有的年份出现了进口额超过出口额,出现了贸易收支赤字。
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与官方牌价并存实际上实行了双重汇率,由于双重汇率制度
给外汇核算和外汇管理带来不少复杂的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责难,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也要求我们改变这种做法。为此,随着国际市场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涨,我国逐步下
调官方汇率使之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相接近,至1984 年底,官方牌价向贸易内部结算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19
价1 美元兑换2.8 元人民币靠拢。
2、1985-1993 年,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
1985 年以后,随着我国城市体制和物价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外汇体制改革的力
度也随之加大,包括增加外贸企业外汇留成的比例、允许企业以比官方汇率高得多的外
汇调剂市场汇率进行外汇交易等措施,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期间我国的
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详情见表4-2。
表 4-2 1985-1993 年中国贸易额及人民币汇率变化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项目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出口额273.5 309.4 394.0 475.2 525.4 620.9 718.4 849.4 917.6
进口额422.5 429.0 432.1 552.8 591.4 533.5 637.9 805.9 1039.5
进出口
差额
-149.0 -119.6 -38.1 -77.6 -66.0 87.4 80.5 43.5 -121.9
对美元
比价
3.2 3.45 3.72 3.72 3.76 4.78 5.32 5.51 5.7
资料来源: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2004 年整理所得
从表 4-2 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官方汇率随着换汇成本的上升而不断下调,由1985
年的1 美元兑换3.2 元人民币下调至1993 年12 月的1 美元兑换5.7 元人民币,人民
币贬值幅度达到78%,我国贸易收支差额从1985 年的赤字-149 亿美元,下降为1993
年的赤字-121.9 亿美元,出口由1985 年的273.5 亿美元增加至1993 年的917.6 亿美
元,增长幅度为235%,年均增长幅度为16.3%。这说明1985 年后的人民币汇率的调整
或大幅度贬值,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在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经历了3
次大幅度贬值,分别是1986 年7 月、1989 年12 月和1990 年11 月,见表4-3。
表4-3 人民币3 次大幅贬值与我国的贸易收支余额的关系 单位:亿美元
调整时间 调整前
汇率
调整后
汇率
贬值幅
度(%)
贬值当年出
口增幅(%)
贬值次年出
口增幅(%)
贬值当年
贸易收支
贬值次年
贸易收支
1986 年7 月3.2 3.7 14 13.1 27.5 -119.6 -38.1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0
1989 年12 月3.7 4.7 21.2 18.2① 15.8② 87.4 80.5
1990 年11 月4.7 5.2 9.58 15.8③ 18.1④ 80.5 43.5
资料来源:贸易收支数据引自《2001 年中国统计年鉴》,贬值出口增幅通过计算得到。
从表 4-3 可以看出,这几次大幅度下调人民币汇率之后的一二年,甚至当年,出
口都有一个较高的增长率。例如,1986 年7 月5 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 美元兑3.2
元人民币调至1 美元兑3.7 元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当年出口增速由1985 年的4.6%
上升到13.1%,提高8.5 个百分点,贬值后的次年,也就是1987 年,出口增速进一步
升至27.5%,而且贸易收支的逆差由1986 年的-119.6 亿美元下降到1987 年的-38.1 亿
美元,可见此次汇率下调对贸易收支的改善起了较大作用。1989 年12 月和1990 年11
月两次大幅度下调,也带来了当年和次年出口贸易在15.8-18.2%幅度内的增长,并且
也带来了较多的贸易收支盈余。1990 年以后之所以贸易收支盈余下降,主要是由于1989
年国内动乱后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另外这一时期的高通货膨胀在一定
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汇率下调而改善的贸易收支的效果。
3、1994-2005 年7 月21 日,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
1993 年12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宣布从1994 年1 月1 日起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
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为1
美元兑换8.7 元人民币;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现行的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
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形成提供了基
础,也为我国贸易的大发展和贸易收支盈余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由于这次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由此前的 1 美元兑5.72 元人民币下调至1
美元兑8.7 元人民币,人民币贬值幅度为52.1%。1994-1997 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小幅
度反弹,但之后一直稳定在1:8.28 的水平上。在这一时期,由于人民币的大幅度贬
值,带来对外贸易稳定的高速度增长,出口由1993 年的917.6 亿美元增加到2004 年
的5933.6 亿美元,年均出口增速18.5%,期间贸易收支盈余虽然有所波动,但呈现出不
断扩大的态势,由1993 年的-121.9 亿美元上升到2004 年的319.8 亿美元,贸易收支盈
余年均增长19.4%,详情见表4-4。在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
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了保持出口增长,我国实行了提高出口退税,推出远期结售
业务,允许出口业务量大、财务和经营状况较好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限额的外汇收入
等一系列扶持出口的政策,这对于当时贸易收支保持盈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① 1990 年数据。
② 1991 年数据。
③ 1991 年数据。
④ 1992 年数据。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1
表 4-4 1993-2004 年中国贸易额及人民币汇率变化表单位:亿美元
项目
年份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差额 对美元比价
1993 917.6 1039.5 -121.9 5.72
1994 1210.4 1156.1 54.3 8.62
1995 1487.7 1320.8 166.9 8.35
1996 1510.7 1388.3 122.4 8.31
1997 1829.7 1423.7 404.2 8.29
1998 1837.6 1401.7 435.9 8.28
1999 1949.3 1657.2 292.1 8.28
2000 2492 2250.9 241.1 8.28
2001 2661 2435.5 225.5 8.28
2002 3255.7 2952 303.7 8.28
2003 4387.7 4128.4 259.3 8.28
2004 5933.6 5613.8 319.8 8.28
资料来源: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0-2005 年整理所得
4、2005 年7 月21 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
2005 年7 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价升值
2.1%至8.11 元,从此,人民币进入了缓慢升值的通道。人民币兑美元节节攀升,2006
年5 月15 日突破1:8,2007 年1 月16 日突破1:7.79,至2007 年3 月9 日,已经突
破了1:7.74 的关口,目前人民币汇率与2005 年7 月21 日前相比已经升值了6.5%。
中国汇率改革的初衷,一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为了缓解贸易顺
差过大的矛盾。然而,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14221.2 亿美元。其中,上半年,也就是汇率改革前的1-6 月,出口总额为3424.4 亿
美元,进口额3025.9 亿美元,顺差398.5 亿美元,月平均66.4 亿美元;下半年,即
人民币走向升值后的7-12 月,中国出口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加速扩大,规模达到4198.9
亿美元,进口额3576.3 亿美元,顺差622.6 亿美元,月平均103.8 亿美元,下半年贸
易顺差超出上半年224.1 亿美元。2006 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上升的态势依然没有改
变,全年出口贸易达到9691 亿美元,比2005 年增长27.1%,进口贸易达到7916 亿美元,
比2005 年增长19.9%;顺差1775 亿美元,比2005 年增加73.8%。
从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看,人民币不断缓慢升值的同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2
时,我国贸易总规模、出口规模和贸易收支盈余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一
方面说明,在目前的总体汇率水平下,人民币短期缓慢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
贸易收支盈余不会构成威胁;另一方面说明,目前我国外贸规模和贸易收支盈余迅速
扩大不是如一些美国政客所说的那样,依靠的是人民币的低汇率,而是另有强大的支
撑因素。主要有三个因素。
首先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把扩大出口视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就消费需求来说,它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和价格水平,在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时,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改革开
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较慢,
不足以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供给快速增长相适应的消费需求水平,从而造成我国消费需
求的低迷。
2、公众预期不乐观,抑制了消费需求。由于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
设滞后,人们预期未来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支出扩大,因而不断扩大储蓄,压抑
近期消费。
3、近年来我国新一轮“投资热”形成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消费需求,
多余的生产能力无法消化,各地都把扩大出口视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一些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持续产业转移,间接地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贸易规
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2005 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高达
4164.8 亿美元,占出口贸易总额的54.7%,这种现状与21 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引
发的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大量产业转移密切有关。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我国经
济在亚洲经济中“一枝独秀”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
或地区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中国,其中以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
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最为明显。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来我国投资办厂,但仍然是从母
国进口原材料、中间品、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只不过是在我国利用我们廉价的劳
动力进行加工制造,然后将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而这种出口全部被
计入我国对外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的扩大。
再次,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消费需求旺盛。近几年世界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马力一直较足,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旺盛,这在一定程
度上拉动了我国出口的增长。
4.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3
4.2.1 局部均衡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应该从进口额和出口额变动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下降,刺激进口量的上升,但是
进口额的增减取决于二者之间变化幅度的对比;人民币升值同时会导致以外币表示的
出口品价格上升,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降低出口商品的数量,同样,出
口额的增减也取决于出口价格和出口量之间变化幅度的对比关系。以上分析是利用局
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没有同时考虑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的均衡问题,也没
有分析汇率波动通过收入效应对贸易收支的间接影响,仅仅考虑了一国对外贸易商品
市场上供求均衡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情况,如图4-1 所示。
上图中,S 曲线表示中国出口商品的供给,D 曲线表示外国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从
图4-1a 中可以看到,中国出口的商品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会
上升,也就是出口商品的价格从0 P 升至1 P ,出口量由0 Q 下降至1 Q ,市场的均衡点由
0 E 移动到1 E ,其中阴影区域1 B 表示因出口品外币价格上升而增加的出口额,阴影区域
2 B 表示因出口量下降减少的出口额。
Q(出口量)
美元P
1 P
0 P
1 Q 0 Q
D(外国)
S(中国) 1 E
0 E
1 B
2 B
图4-1a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4
上图中,S 曲线表示外国商品的供给,D 曲线表示中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图4-1b
可以看到,中国进口的商品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会
降低,也就是从0 P 下降到1 P ,进口的数量从0 Q 升至1 Q ,市场的均衡点由0 E 移动到1 E ,
其中阴影区域3 B 表示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减少的进口额,阴影区域4 B 表示由于进口
数量上升而增加的进口额。如果以B 表示中国的贸易差额,ΔB表示贸易余额的变化量,
则有:
ΔB = 1 B - 2 B -( 4 B - 3 B ) (4-1)
ΔB >0 表示贸易收支改善,ΔB <0 表示贸易收支恶化,所以人民币升值后贸易收支
至少改善的条件是:
1 B - 2 B ≥ 4 B - 3 B (4-2)
1 B - 2 B 表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时,出口商品由于价格上升带来出口额的增加与由于出
口数量下降而减少的出口额的差值; 4 B - 3 B 表示在人民币升值时,由于进口数量上升而
增加的进口额与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减少的进口额的差值。在商品供给价格弹性
不变的条件下, 1 B 和2 B 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也就是
图4-1a 中D 曲线的斜率越大,则1 B - 2 B 的差额越大; 3 B 和4 B 取决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
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也就是图4-2b 中D 曲线的斜率越大,则4 B - 3 B 越小。由
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贸易余额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可贸易品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在局部分析中,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经典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其结
论是,当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 时,汇率变动可以改善或者恶化
一国的贸易收支差额。我们借用国内学者已经测算出来的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
弹性,用“马歇尔——勒纳条件”和加入贸易初始余额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对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作用作如下评估,详情见表4-5。
Q(出口量)
人民币P
1 P
0 P
1 0 Q Q
D(中国)
S(外国)
1 E
0 3 E B
4 B
图4-1b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5
表4-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评估①
“马歇尔——勒纳条件” 加入贸易初始余额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x n m n x n + m n m V / x V x n + m V / x V * m n
厉以宁(1991) 0.0506 0.6871 0.7377 0.8881 0.6608
陈彪如(1992) 0.7241 0.3007 1.0248 0.9502 1.0098
戴祖祥(1997) 1.033 0.3 1.333 0.7788 1.2666
钟伟(2001) 2.031 0.42 2.451 0.9153 2.4154
朱真丽(2002) 2.03 0.68 2.71 0.9066 2.6465
资料来源:进出口需求弹性数据引自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
从表 4-5 中可以看出,除了厉以宁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是0.7377,加入贸易初始余额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是0.6608,两者都小于1,也
就是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能明显改善或者恶化我国的贸易收支余额。陈彪如、戴
祖祥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弹性在1.0098-1.333 之间;钟伟和朱真丽则认为人民
币汇率波动的贸易弹性远远大于1,介于2.4154-2.71 之间。后四位学者都支持人民币
汇率上升或者下降1%,我国的贸易收支盈余减少或者增加的幅度会大于1%。这就是说
国内多数学者通过局部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弹性己经满足影响贸易收支的
条件要求,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的贸易收支造成重大影响。
4.2.2 一般均衡分析
上述局部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这
种分析方法既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也没有考虑汇率和这些因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刺激进口和减少出口,同时我国实际收入水平
的提高也会促进进口,而其他国家由于对我国出口增加会提高收入水平,从而反过来
又会促进我国产品的出口,而出口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增长而导致进口的增加,对贸
易收支平衡带来负面影响。总之,包括汇率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着我国贸易收支的变
化,而且每种因素的作用机制都有所不同。下面,使用计量的方法考察包括汇率在内
的各种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在一般均衡的分析中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
的冲击有多大。
1、建立模型
本文根据不完全替代理论(the imperfect substitutes model, Goldstein and
① 表中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很一致,原因在于他们基于不同的研究时期得出的结果。例如,厉以宁、
陈彪如和戴祖祥分别研究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上半期的情况,比
较其结论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贸易价格、收入的弹性逐渐增大,这与中国经济不断发
展、对外开放力度加强的基本宏观情况是相适应的。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6
Khan,1985)建立模型。在这个理论中,最重要的假定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进出口
商品和国内生产的商品不具有完全替代性。中国进口商品有相当部分是国内没有能力
完全替代的生产资料,而出口商品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例如中国出口的低成本劳动
密集型产品就是美欧等发达国家不具备环境自己生产的,所以不完全替代理论可以适
用中国的情况。根据不完全替代理论和借用殷德生①的模型,进出口需求函数都是相对
价格和实际收入的函数,即:
X=A( P*)α∗(Y * )β* (4-3)
M=B(P) α (Y)β (4-4)
其中,X 和M 分别表示出口需求和进口需求,P*和P 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
品的相对价格,Y *和Y 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实际收入,α和α∗分别表示进出口需
求的价格弹性,β和β*分别表示进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两国模型中,本国和外国的进口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d M = d B ( md P ) α d( d Y )βd (4-5)
f M = f B ( mf P ) α f( f Y )β f (4-6)
其中, d Y 和f Y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实际收人, βd 表示本国的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β f 表示外国的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md P 代表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品的相对价格, mf P
代表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品的相对价格。
本国与外国的出口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d X = d A ( xd P ) α d * ( d Y )β d * (4-7)
f X = f A ( xf P ) α f * ( f Y )β f * (4-8)
其中,β d * 表示本国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β f * 表示外国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xd P 代表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品的相对价格, xf P 代表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出口品
的相对价格。
由于相对进出口价格=名义汇率*商品产地物价指数/商品销售地物价指数,因此进
出口相对价格实际上就是实际汇率的函数,于是一国的贸易收支就是实际汇率、本国
的实际收人与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的函数,即:
TB=F(R, d Y , f Y ) (4-9)
其中,实际汇率R=E* d P / f P ,E 是名义汇率,对函数取对数得到方程:
① 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4,(11):47-49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7
lnTB=BlnR+Cln d Y +Dln f Y +ε (4-10)
公式中,B 为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C 为贸易收支的国内收入弹性,D 为贸易收支的
国外收入弹性,ε 为误差项。
传统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通常假设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但实际上大量宏观经
济时间序列数据并不具有平稳性特征。在应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前需要进行单位根
(unit root)检验和协整(co-integration)分析,即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
验,若时间序列数据含有单位根,那么说明其不具有平稳性,从而需要以差分的形式
来达到平稳性要求,如果多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非平稳,则还须考虑这些变量之间是否
存在协整关系。当多个同阶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可得到一个平稳的误差序列时,
说明这些序列具有协整关系。
下面本文应用单位根方法和协整方法对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即式 4-10)进行检
验和估计。
2、数据和变量的选择
模型中 1981-2002 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以及IMS 网站的免
费数据。贸易收支指数(lnTB)是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指数的对数减去中国对美国
的进口额指数的对数来表示。国内收入指数(ln d Y )是以美元衡量的中国GDP 指数的
对数来代表,国外收入指数(ln f Y )是以美元衡量的美国GDP 指数的对数代表,实际
汇率指数(lnR)是以与贸易有关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表示(以1995 年为基期)。
3、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进行协整分析前,首先要使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检验lnTB、lnR、ln d Y 和ln f Y 等
变量的平稳性,本文使用的方法是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法,结果见表4-6。
表 4-6 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
原序列 ADF(c,t,p) 临界值一阶差分序列 ADF(c,t,p) 临界值
lnTB ADF(c,t,1)=-3.1732 -3.2677* △lnTB ADF(c,,2)=-6.5276* -2.6552*
lnR ADF(c,t,3)=-1.6224 -3.2856* △lnR ADF(c,,0)=-2.8179* -2.6502*
ln d Y ADF(c,t,2)=-3.1792 -3.2856* △ln d Y ADF(c,,2)=-3.3843* -2.6672*
ln f Y ADF(c,t,2)=-2.0095 -3.2856* △ln f Y ADF(c,,2)=-4.0027* -2.6608*
注:1.ADF(c,t,p)中的c 为截距项,t 为趋势项,p 为滞后项;
2.*、**、***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临界值为对应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从表 4-6 中可以看出,四个变量的原序列甚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能通过检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8
验(根据Akaike info criterion 原则),因此认定原序列不是平稳序列;而所有变量的一
阶差分序列在10%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拒绝变量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lnTB、lnR、
ln d Y 和ln f Y 四个时间序列中都只存在一个单位根,这些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
I(1),因而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然后对四个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得到:
lnTB=0.7251lnR-0.7762ln d Y +1.3831ln f Y
(2.8881) (3.9589) (1.9876)
R2 =0.9410, 修正后的R2 =0.9321, D.W=1.7366
下一步,进行残差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选择 ADF 检验、对残差(记为et)的原序
列检验,检验式中不包括截距项和趋势项,经整理得到结果:
D(et)=-0.7247*et(-1)
(-3.6290) D.W=1.7843
残差的ADF 检验值为-3.6290,在10%的显著水平下,远远小于-1.6246 的临界值,
因此拒绝et 非平稳的假设,这就意味着四个变量是协整的,也就是贸易收支指数与汇
率指数、国内收入指数及国外收入指数间在90%的置信区间内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通过协整回归方程看到,在0.1 的显著水平下B(0.7251)、C(-0.7622)和D(1.3831)
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考察期中,我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是0.7251,并且人民币
汇率与贸易收支同方向变动,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会带来我国贸易收支余额的降低,
具体来讲就是人民币汇率每上升1%,贸易收支余额减少0.7251%,说明汇率波动对我国
贸易收支有相当的影响,但不能彻底扭转贸易收支差额。这一检验结果也说明我国对
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不是主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的,同样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的
升值也不会造成中国贸易收支的根本恶化。同时还能得出,贸易收支的国外收入弹性
为1.3831,说明与汇率因素相比,国外实际收入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
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有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主要贸易伙伴国
收入水平提高所产生的强大的进口需求,该结论说明国外市场的开拓对我国出口贸易
发展至关重要。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29
第 5 章结论与对策
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两个主要结论: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有较大影响作用,但也不能说是根本性的。世
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或者更具体地说,国外市场的开拓,是我国扩大出口和保持贸
易收支盈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在短时期内,人民币缓慢升值,不会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和贸易收支盈余构成威
胁,目前我国外贸发展和贸易收支盈余增加有其他重要的支撑因素。但是,从长期看,
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支撑我国出口和贸易收支盈余的主要因素有可能发生逆转或者
走向弱化,例如如果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随着我国工资水平上升,
劳动密集型产品低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等,那么我国扩大出口和平衡贸易收支或保持
可控制的贸易收支盈余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持续升值
的势头难以遏止,而支撑我国贸易收支盈余继续扩大的因素并不稳定,有的因素的确
正在失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保持可控制的贸易收支盈余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
稳定发展,必须借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日元升值条件下保持出口强势和维持贸
易收支盈余的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第一,增加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举措,对于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平稳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主要还
是靠每年超过20%的投资增长和30%的出口增长来拉动,消费的增长一直乏力。
2000-2005 年,我国GDP 增长率平均为13.6%,而同期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平均为9.1%,
消费增长比经济增长低4.5%,这6 年中的最终消费率分别为62.3%、61.4%、59.6%、
56.8%、54.3%和51.9%,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而且还呈现出下降的
倾向,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对投资和出口依赖性过大。这种格局遇到人民币升值
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会很强,而我国大量的经济社会矛盾的解决又都有赖于经济
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效应,必须采取
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提高边际消费率,力争用5 年左右的时间把最终消费率恢
复到1980-1985 年时的平均66.1%的水平,并以此拉动经济的增长,维持稳定的出口态
势。要像日本一样,谋求扩大进口,提高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并且不能将此单纯视为
消除贸易顺差或减少贸易摩擦的需要,而要上升到为了让我国居民更多地享受经济全
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利益,以及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必须这么做。
第二,注重产品质量,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的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0
比重迅速下降,机电产品等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很多产品还是贴着国外知名品牌销往海外的,低价
格仍然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竞争手段。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低价的竞争优势会随之
消失,要保持出口竞争力,必须学习日本的经验,狠抓产品质量,倾力打造国际知名
品牌,做到以质取胜,以名牌扩大市场,彻底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的评价就是低
价倾销的不良印象。
第三,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跨国经营
为了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必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为了保持我国出
口贸易稳定发展必须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为了减少贸
易摩擦和构建全球生产布局必须建立中国的跨国公司,所有这些都要求国内企业扩大
对外投资,发展跨国经营。人民币升值,将给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有利的时机。企业
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取发达国家最新的技术并应用于企业内其他
子公司和部门。在企业内部实现国际分工,例如“在最优研发国家进行研发,在中国
进行制造”,这种方式可以使中国产业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实现产品结构的迅速升级,进而带动产业的结构优化。
同时,还可以学习日本的做法,将一些“边际产业”转移到他国。具体来说,就
是将一些成熟技术的产品向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从而通过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
获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增加产业移入国对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维持我国的出口。
第四,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维持我国出口的稳定增长
前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贸易收支的国外收入弹性大于1,也就是说,国外市场的
开拓对我国贸易收入的影响很大,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积极扩大出口市场是维持我
国贸易收支盈余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出口市场结构的特点是:
1、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美欧、日本和香港为代表的市场
1991 年至2003 年,我国的出口市场,美国从8.6%上升到21.1%,欧盟从9.8%上
升到16.5%,日本变化不大,从14.3%下降到13.5%,香港降幅稍大,从44.7%跌至30.4%,
各市场间区域仍算平衡。
2、新兴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我国对东盟、韩国、台湾、拉美、非洲、大洋洲、中东地区出口额十几年来增长
了4-8 倍,增速远远超出我国出口总体增长,市场份额也有明显增加。2003 年与1991
年相比,拉美从1.1%上升到2.7%,韩国从3%上升到4.6%,台湾从0.8%上升到2.1%,
非洲从1.4%上升到2.3%,大洋洲从0.9%上升到1.7%。但是由于新兴市场原有贸易额
基数较低,所以尽管增长很快,其总体市场份额仍然不大。
上述情况说明,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结构是有缺陷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可行的
措施是: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1
首先,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不仅使我们能够得到较多贸易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产
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原来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劳
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可能会有所削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大多数发达国家在某些产
业如医疗消费、交通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等,支出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扩大这些方面的出口。
其次,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大市场。
美国商务部评出的“新兴大市场”包括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波
兰、土耳其和南非等,并且认为它们未来的发展潜力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随着这些
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逐渐上升,对各类消费品的需求增长量将是很大的,而我
国正好可以把对发达国家逐渐丧失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这些国家出口,进一步保
持我国消费品的出口规模。
同时,我们还要开拓目前仍然比较落后但潜力巨大的非洲市场。
第五,利用人民币升值时机,适时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行贸易技术升级的条件和基础已经基本形成。
从要素禀赋条件看,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化为我国贸易结构升级提供了要素基础,其中
对贸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急剧增加。物质资本方面的
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总投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年均投资额都在
25000 亿元人民币以上。人力资本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供求状
况。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总体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态势。如果没有劳动力技术
含量水平较高的产品生产的发展需求,那么必将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这对经济发展
仍处于较低阶段的中国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因此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禀赋
变化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熟练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的基础。
从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市场对非熟练的劳动
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
来越激烈,进口国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质量预期越来越高,需求条件的变化意味着我
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小,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开始
上升。这一变化意味着以后贸易发展方向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将贸易增长的
着眼点放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
因此,在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适时推动贸易结构升级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
重要步骤。我国当前应在继续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
对机械、电子、化工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政策倾斜力度,以逐
步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竞争优势,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稳
定持续发展,而这正是日本制造业在上世纪日元升值环境中免受重创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2
此外,适时调整我国的投资政策,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政策鼓励力度的
同时,增加对低技术和资本含量低的产业投资的约束力度,以提高和贸易有关的投资
活动的技术含量。
对我国亟待发展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和提高贸
易竞争力的产业部门,要给予明确的政策鼓励。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扩大高新技
术的进口,形成合理的技术层次和技术结构,从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更新速度
和创新水平,以推动贸易向持续稳定增长的方向发展。
第六,东部沿海地区向产业生产链下游靠拢,逐步将低附加值产品向西部转移
中国国土面积大,地区之间发展非常不平衡,地区经济结构存在很大的差距。东
部沿海地区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
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也具备了产品结构升级的基本条件,因此可以向产业生产链下游
靠拢,即应以生产和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为主,而将上游生产链逐步
向西部和内地转移。将原来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低附加值产品,其他国家下游生
产链再加工成出口产品的分工链,转变为西部地区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东部沿海地区
下游生产链再加工成出口产品的分工链。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弱
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进程造成的冲击,而且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七,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增强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和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稳定汇率的政策,出口企业缺乏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人民币汇率缓慢升值,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加大,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
避险工具匮乏,金融服务落后。因此,为了防范汇率风险,加快外贸发展,我国金融
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工具的创新,必须与中国外贸发展需求和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相适
应。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3
参考文献
[1] A.Lerner, The Economics of Control, London:Macmilan,1944, pp 23-30.
[2] Alexander S,Effects of A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1952,pp263-278.
[3] Bahmani-Oskooee, Devaluation and J-curve:Some Evidence from LDCs Errata. The Review of
Economies and Statistics,1989,pp.553-554.
[4] Cerra.C, S.C.Saxena, How Responsive is Chinese Export Supply to Market Signals,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14, 2003, pp.350-370.
[5] 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ince Hall,1995, Fifth Edition, pp.507.
[6]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1 版.
[7](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第1 版,383-389 页.
[8] 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N].百家讲坛(CCTV10 栏目),2003 年9 月
23 日.
[9] 王信.人民币升值符合中国的利益[J].国际经济评论,2004(7):5-8 页.
[10] 白仲林,耿伟.日元升值的原因及其后果的实证分析——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启示[J].天津商
学院学报.2005(1):35-36 页.
[11] 孙承.日本与亚太:世纪之交的分析与展望[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45 页.
[12] 刘向丽,王厚双.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绩效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4(4):79
页.
[13] 陈作章.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利弊得失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11):48-53 页.
[14] [日]东乡重兴,川员义仁.日本银行——历史、职能、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
社,1993.
[15] 日本兴业银行产业调查部.日本经济大视野——21 世纪产业结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7.36-38 页.
[16] 刘昌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衰退及其前景展望[J].当代亚太,2006,06.
[17] 薛敬孝等.日本经济现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39 页.
[18] 金柏松.冷静处理——中日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国际贸易,2002(8).
[19] 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2(11):36-40 页.
[20] 尚琳琳.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0 年第2 期.
[21] 范金、郑庆武、王艳、袁小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
均衡分析[J].管理世界,2004(7):29-42 页.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4
[22] 尹翔硕、俞娟.论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决定因素——从日本的教训看人民币汇率问题[J].
世界经济研究,2004(2):70-73 页.
[23] 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4(11):47-53 页.
[24]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27-34
页.
[25] 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1-1995[J].经济研究,1997(7):55-62 页.
[26]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1 版,74-81 页.
[27] 陈彪如等.人民币汇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第1 版.
[28] 厉以宁等.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1 年第1 版.
[29] 杜进朝.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0] 吴念鲁,陈全庚.人民币汇率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31] 浦永灏.中国需要人民币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吗[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对外经济、国际
贸易,1999 年(6):38-39 页.
[32] 唐海燕.论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1995(10):16-17 页.
[33] 张晓炯.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1 版.
[34] 潘国陵.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 版.
[35] 罗忠洲.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应研究[J].上海金融,2005(2).
[36] 杨颖辉、李刚.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贸易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1).
[37] 吴海燕、李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4(12).
[38] 辛波,孔瑞.日元汇率与日本贸易差额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9] 钟伟,胡松明,代慧君.人民币J 曲线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1).
[40] 迈克尔.波特.日本还有竞争力吗[M].中信出版社,2002 年第1 版.
[41]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5[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6 年.
[42] 中国统计年鉴1982-2004[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2005 年.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5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1、公开发表的论文:
[1] 关晓青,武一.CEPA 下将深圳建成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1).
[2] 关晓青.人民币汇率改革下的利率市场化[J].当代经理人,2006(13).
[3] 关晓青,武一.CEPA 下将深圳建成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珠江经济,2005(12).
2、参与的课题
[1] 广东省邮政系统闲置资产处理问题的研究;
[2] 广东省物流等级体系划分研究(该项目是广东省“千百十项目”之一),本人是主要的作者之
一。
3、社会实践
[1] 2006 年4 月,参加第99 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担任电子商务处助理;
[2] 2006 年8-12 月,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香港中路支行国际结算部实习。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6
本文用到的数据
项目
年份
中国对美国的
出口(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的
进口(亿美元)
美国GDP
(亿美元)
中国GDP
(亿美元)
汇率
1981 15.1 43.8 30360 2878.621 1.74
1982 16.2 37.2 31520 2881.443 1.94
1983 17.1 23.2 33940 3139.495 1.98
1984 23 36.6 37630 2638.961 2.79
1985 26.5 43.7 41810 3090.887 2.9366
1986 24.7 35.3 42310 3043.472 3.4528
1987 29.6 38.1 44970 3298.514 3.7221
1988 32.1 50.5 50500 4134.387 3.7221
1989 38.7 61.2 54390 4597.833 3.7651
1990 48.2 49.9 57440 4044.949 4.7832
1991 61.6 80.1 59170 4241.241 5.3233
1992 85.9 89 62440 4998.586 5.5146
1993 169.6 106.9 65530 6410.639 5.762
1994 214.6 139.7 69360 5826.563 8.6187
1995 247.1 161.2 72650 7569.98 8.351
1996 266.9 161.6 76360 8920.113 8.3142
1997 326.9 163 82390 9850.479 8.2898
1998 379.8 169.6 86992 10451.81 8.2791
1999 419.5 194.8 92128 10988.26 8.2783
2000 521 223.6 97621 11928.51 8.2784
2001 542.8 262 100197 13165.69 8.277
2002 699.5 272.3 103831 14540.33 8.277
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汇率变动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研究
37
致 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看着眼前的这篇论文,回想在广东商学院度
过的这段时光,感觉有许多应该感谢的人和事。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左柏云教授。在研究生期间,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术上,左教授都给了
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的教诲令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收益匪浅。本论文从选题、提纲的拟定、观
点的提炼、初稿、二稿直到最后的修改定稿,处处凝结着左教授的关爱和心血。身高为范,身正为
师,左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值得我终身学
习。在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
此外,要感谢广东商学院研究生处的林洪处长、朱信贵副处长、林守忠老师、段丹老师和杨勇
老师,是他们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我的学业得以顺利完成。
另外,在三年的学习生活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薛桂清、张少华、杜松林、赵发谦、王
瑶等同学的无私帮助,他们给了我不少启发,在这里一并感谢。
本文的写作还得益于古往今来国内外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真知灼见。本书
在一些地方直接引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做出了相应的注释。然而,由于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和多
样性,也许会存在某些注释上的遗漏,对于可能出现的遗漏,我在这里表示歉意。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并且 25 年来一如既往地
做我生活方面的坚强后盾,我才能安心完成各阶段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可以说我人生中的每一步都
充满了父母的汗水乃至泪水。我觉得只有以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2007 年的春节之际,87 岁的爷爷永远离开了我,非常遗憾他老人家没有等到我拿到硕士学位
的那天。谨以这篇论文祭奠爷爷的在天之灵吧。
衷心感谢在百忙当中阅读论文的各位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