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8872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和策略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和策略研究
姓名:赵步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李剑阁
20051001
内容提要
2
内容提要
一、选题背景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但是,
由于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金融压抑。如何
让中小企业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金融支持?这已经成为学术界、政府、企
业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要走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已
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离开商业银行的大力参
与,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
主体,商业银行必然会以其自身利益作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只有商
业银行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利可图时,它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开展这项业务,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才有望得到解决。
因此,本文试图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其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必
要性、可行性和所面临的困难,进而讨论其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所涉及的一
些主要问题及其解决之策。
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
本文共分四章,约四万字。全文的逻辑架构基本如下:
第一章是理论与现实综述。本章首先对中小企业的范围做出了准确的界定,
接着介绍了有关中小企业存在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系列理论和我国中小企业融
资的具体现状,进而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第二章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不同行业、不
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本章接着讨论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中
小企业融资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讨论和对我国中
小企业各种融资渠道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
重要作用。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
在第三章,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必要性、可
行性和面临的障碍。
内容提要
3
在第四章,本文具体分析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具
体包括采用何种授信方式,如何去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对风险进行定价,以及
外部环境需要做出何种形式的改变。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以实证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
方法和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还采
用了大量的统计调研数据,运用大量的图表来对本文的论证进行支持。
三、主要观点和结论
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是:融资渠道狭窄,外源融资比重过低;
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渠道;亲友借贷、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等非
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很大作用,但它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2、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创办阶段、投入经营阶段、增长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的融资需求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高科
技、社区型等融资需求也各不相同。
3、世界上共有两种代表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别为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二者各有可取性。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应
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并且政府职能应定位于服务而不是直接提供资金。
4、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具有以下必要性:
(1)、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稳步发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国
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中小企业将是商业银行一个潜在利润增长点。
(2)、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差额不断扩大,它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3)、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将逐步离开商业银行而转向资本市场
融资,商业银行将面临原有客户流失的威胁。
(4)、中小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在大型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
5、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面临如下困难:
(1)、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规范。很多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倒闭率较高;中小
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够标准与透明,商业银行使用的传统信贷分析
技术失效;中小企业缺乏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大量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给
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银行对此心有余悸。
(3)、商业银行体系中存在不利因素。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基层营业网点不断减少,
加大了与中小企业的信息距离;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控制权分配不合理,掌握大
内容提要
4
量中小企业信息的基层分支行所获贷款权限极少;大型商业银行对基层信贷经理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实力较弱。
(4)、商业银行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所面临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其中包括:抵
押担保物的范围过窄,抵押登记制度不完善;法律对信贷人权益保护不力。
6、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1)、自主决定贷款利率,这是商业银行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必要条件。由于中
小企业贷款信贷成本高、贷款风险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较高的利差来覆盖
其信贷成本与信贷风险。这一前提条件目前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
(2)、在授信技术上,商业银行应该舍弃传统的交易型贷款方式,而采取关系型
贷款方式,通过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关系,来获取企业的真实信息,避免银行与企
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从风险控制角度看,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抵押和担保为基础的风险
控制方式,而采用一些新的风险控制手段,例如注重获取客户“软信息”、采取
替代性担保方法、引导正确的信贷文化等。
(4)、从风险定价角度看,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合适的风险定价策略,利用适当
的利率来覆盖其较高的信贷成本与信贷风险。在具体方法上,本文建议商业银行
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
(5)、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创新模式。
7、商业银行大规模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除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外,还有待
于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包括消除法律体系中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加
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等。
四、创新与不足
本文尝试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视为潜在的业务
领域,来分析进入此领域的经济可行性。并且,本文对于商业银行进入中小企业
融资领域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之策。这些是本文试图创新的地方。
由于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统计数据非常缺乏,因此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
状况的把握只能建立在部分研究机构的调研之上,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偏
差,并且影响本文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另外,本文所研究问题的实践性很强,
由于作者缺乏在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对于部分问题,可能看法不够深
入独到,分析不够透彻。作者将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进一步去完善。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关系型贷款;成本加成定价模式
Abstract
5
The Role and Strategie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in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ir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y, small business can only get a
little external financing to meet their needs for some reasons such as information
asymmetry, moral hazard, and inverse selection. To provide enough funds to
informationally opaque small business, various financial markets and vario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indispensable. But above all, banking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However, a number of factors may affect the banking system’s ability to provide
credit to small busi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what in fact these
factors are and what banks should do to eliminate them.
The paper is arranged as follows:
In section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typical theories about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at first, then explores the situation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in China.
In section 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t finance needs of small business in
different industry and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The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upply market of small business credit in China after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typical
small business credit system-America system and Japan system.
In section 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obstacle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their small business lending.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developing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s not only good to small business
but also good to commercial bank itself.
In section 4,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commercial bank to operate their small business
lending. For example, how to discern credit risks, how to control these risks and how
to pricing these risks. We can know that, the traditional transactions-based lending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newly developed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the old methods
of credit risk controlling such as mortgage and guarantees should no longer be used.
In the end,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proper loan-pricing methods i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s cost-plus loan pricing.
Abstract
6
Key words: small business; commercial bank, relationship lending;
cost-plus loan pricing.
第一章 概述
10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小型企业的规模界定
企业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构成这一集合的元素是生产、提供不同产品和
服务的,规模大小各异的,以追求各自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经济实体。以规模为
标准, 企业可以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等不同类型。
中小企业究竟如何界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本节的主要内容在于,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提出本文的中小企业规模界定。
一、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规模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对“中小企业”
这一提法本身,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日本、韩国等地,企
业按照规模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三种类型,中小企业使用“中
小企业(SME,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的提法;在美国,企业按照规模
只划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两种类型,“小企业”(Small Business)就相当于通常所
说的中小企业;而在欧盟地区,企业按照规模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
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四种类型,中小企业的范围则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
型企业。另外,在各国和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我雇佣者(Self-Employed,相当于
中国的“个体户”),它们往往也是中小企业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界定过程中,普遍采用三项定量指标:
企业雇员人数、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或企业投资规模)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
产出规模(或者经营收入、或者销售额),其中企业雇员人数是全世界常用或者
首选的指标。下面就部分国家运用这三项指标对中小企业所做的界定进行说明,
具体见表1-1:
表1-1 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国家及地区 名称及划分标准 出处
第一章 概述
11
法国
中小企业:制造业、服务业中从业人数11 人以上
500 人以下;
1976 年内阁
会议
德国
中型企业:制造业、服务业中雇佣人数49 人以上,
且年销售收入在100 万马克以上1 亿马克
以下;
小型企业:制造业、服务业中雇佣人数49 人以下,
年销售收入100 万马克以下。
中小企业的
结构政策纲
要(1976 年)
英国
小企业:1、制造业中雇员200 人以下。
2、建设业、矿业中雇员25 人以下。
3、零售业年销售收入18.5 万英镑以下。
4、批发业年销售收入73 万英镑以下。
博尔顿委
员会报告
美国
中小企业:1、从业人员一般低于500 人,个别行业
例外。
2、农业、畜禽养殖业年销售额低于50
万美元,林业企业低于500 万美元,渔
业企业低于300 万美元。
日本
中小企业:1、制造业、矿业运输业资本或出资额低
于3 亿日元;批发业在1 亿日元以下;
零售商业、服务业低于5000 万日元。
2、在中型企业从业人员中,制造业低于
300 人,批发、服务业低于100 人,零
售业低于50 人。
3、在小型企业从业人员中,制造业低于
20 人,商业、服务业低于5 人。
中国台湾省
中小企业:1、制造业资本金在4000 万新台币以下,
总资产在1.2 亿元新台币以下。
2、矿业,资本金在4000 万新台币以下。
3、商业、运输业等年销售额在4000 万
新台币以下。
中小企业
辅导准则
( 1993 年
改订)
资料来源: 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白钦先、薛誉
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年版。
第一章 概述
12
分析上表内容可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很不相同,三
种不同的数量指标都可以用于对企业规模的衡量,很难断定那种指标最合理。
但是,在界定方法上,仍然有一些共同点:
第一,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划分,得出的结
果具有惊人相似性:中小企业占各国企业总数的比重都在99%以上。
第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都存在着行业差别,中小企
业的实际规模随行业的不同有很大不同。
在部分国家,还存在着“微小企业”的概念。尽管各国对微小企业定义不
一,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悬殊。例如,在OECD 国家,微小企业是指员工人数
在20 人以下的企业;在墨西哥,微小企业员工人数的上限为15 人;在我国台
湾省,虽然并未对微小企业予以正式定义,但在《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中提出,
微小企业是指制造业员工未满20 人,服务业员工未满5 人的企业1。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微小企业的意义并不相同。发展中国家的微小
企业资本相当有限,多在1000 美元以下,并且一般坐落于家庭之中,使用的技
术简单,从事劳动力密集的生产和服务,其原料在当地获得,其产品也在当地
销售,没有成长性。而在发达国家,微小企业一般包含创新事业的意义,并且
一般属于正式部门。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界定
在我国企业中,一直存在着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划分,它的
界定标准自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共进行了5 次调整。最新的标准来自于2003 年
2 月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四部委
联合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根据此规定,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
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来对中小企业进行明确界定,具体见表1-2。
1 赵文衡,《APEC 微小企业议题-兼论台湾微小企业之发展》,台湾经济研究月刊,第25 卷12 期,民国
91 年12 月。
第一章 概述
13
表1-2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单位大型 中型 小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万元
万元
20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40000 及以上
300-2000
3000-30000
4000-40000
300 以下
3000 以下
4000 以下
建筑业
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万元
万元
30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40000 及以上
600-3000
3000-30000
4000-40000
600 以下
3000 以下
4000 以下
批发业
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万元
2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100-200
3000-30000
100 以下
3000 以下
零售业
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万元
500 及以上
15000 及以上
100-500
1000-15000
100 以下
1000 以下
交通运
输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万元
30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500-3000
3000-30000
500 以下
3000 以下
邮政业
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万元
10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400-1000
3000-30000
400 以下
3000 以下
住宿和餐
饮业企业
从业人员
销售额

万元
800 及以上
15000 及以上
400-800
3000-15000
400 以下
3000 以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设管司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企业规模的界定,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第一、我国虽然有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划分,但从规模上来讲,它与
国外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存在着较大差别。在我国,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
范围过于宽泛,以至于从人数上讲,我国小型企业就已经和国外中型企业大体
相当。
第二、在我国虽然也有微小企业的提法,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
与国外也有较大差距。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将产值在5000 万以下
且融资额在2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微型企业1。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
会主席刘明康曾撰文指出,银监会所关注的微小企业,是剔除掉官方所定义的
1 《民营经济与银行小企业信贷改革》,http://www.smehen.gov.cn/web/fgjj/016.htm
第一章 概述
14
“中小企业”的“中”字后的“小企业”。刘明康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小企业一
般是指营业额在300 万元以下,人数在100 人以下的企业1。
因此,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用一种更加准确的提法,
是“微小企业融资困难”或者“小型企业融资困难”。这样既可反映我国实际情
况,也可与国外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保持可比性。
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不同于我国国家统计局所定义的“中小企业”,
而接近于上文所提的“微小企业”,也接近于国外的“中小企业”。但是根据习
惯,本文仍然称之为“中小企业”。
第二节 中小企业的存在理论概述
中小企业在各国普遍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创造了值得骄傲的经济和社会财
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考察中小企业存在的
理论依据,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的必然性,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和商业银
行等相关市场参与者,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存在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自然和人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因而在解释中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
一、规模经济论
奥斯丁•罗宾逊(Austin Robinson)在《经济的产业结构》一书中用规模经
济解释中小企业的存在。他认为,企业规模收益递增有一个限度,超过此限度,
将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另外,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决策时间延长,
灵活性降低,会使机会成本增加。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达
到单位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最佳规模未必很大,中小型企业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
最佳规模。企业只要达到最佳规模就有较强的竞争力,就能生存和发展。所以,
中小企业能够在现代经济中大量存在。
二、交易费用论
1 刘明康,《银行改革:继续以监管为重》,2004 年底
http://www.vic888.com/news/news_content.asp?articleId=4860。
第一章 概述
15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H.Coase)在《企业的性质》和《社
会成本问题》中指出,企业的产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且企业和市场是两种
可以互相替代的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安排。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组
织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企业规模越大,其内部组织成本越大,市
场交易成本越小;反之,企业规模越小,其内部组织成本越小,而市场交易成
本越大。企业的最佳规模就在于使得企业内部组织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之和达
到最小化的那一点。而这一点,往往并不总是对应着较大的企业规模。
三、不完全市场论
1933 年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和张伯伦(A.Chamberlin)对传统经济
学的完全市场假设提出质疑,认为现实中的市场既非完全竞争也非完全垄断,
而是二者的混合,即不完全竞争。正是这种不完全的市场形态使得大量中小企
业得以存在和成长。张伯伦特别强调“产品差别”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重要性,
认为产品差别使中小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得以与大企业共存。此外,
中小企业还因为其规模小和固有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
整生产经营策略,这更增强了其竞争能力。
罗宾逊夫人认为不同企业,由于其参与竞争的具体条件,如拥有要素的种
类、数量和质量、销售的时间和技巧、地理条件等各不相同,最终都会对市场
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因而中小企业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同样可以拥
有竞争优势,这就是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存的真正原因。
四、产业分工论
施太莱(Staley)和莫斯(Morse)1965 年对美国产业组织结构做了实证分
析,认为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分析生产成本、规模经济、市场特征及地缘区位
等因素可知,不同的行业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经营。根据这些因素,他们归纳
出八种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的细分产业,称之为“中小产业”,具体包括:①原料
来源分散的产业,由于规模经济不足以补偿原料的运输成本,所以中小规模企
业就近原料产地经营更经济;②生产地区性产品的产业,由于规模经济不足以
补偿产品到外地的运输成本,因此它适合中小企业就近产品市场经营;③服务
性产业,顾客一般对产品有较高的个性化需求,不适合大规模生产;④可分割
制造过程的产业,如工业机械制造的许多流程分包给中小企业会更经济;⑤手
第一章 概述
16
工业制品,生产方法以手工为主,多为艺术和精密产品,因此规模经济并不重
要;⑥简单装配、混合及装饰工业产品;⑦生产特异性产品的企业;⑧市场小
的产业等。
日本学者太田一郎认为,可将经济部门分为两类:集中型部门和分散型部
门。集中型部门往往需要大型设备和巨额投资,其产品呈标准化,产量大而品
种少,如钢铁、石化、电力、飞机、轮船等,适合大企业经营。分散型部门包
括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纺织品、副食品、家具、陶瓷等生产部门,与大
企业相关的金属模具、砖瓦等生产资料加工和零部件生产部门,以及运费和库
存较高的水泥、活鲜及易腐品等销售波动剧烈的部门。在分散型部门中,中小
型企业比大型企业更易于生存和发展。
第三节 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概述
一、双缺口理论
所谓的双缺口,就是资本融资缺口和债务融资缺口。它指中小企业在发展
中,既面临着筹集资本金的困难,也面临着筹集债务资金的困难。
(一)、资本缺口
“资本缺口”这一概念,是20 世纪30 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向英国国
会提交的中小企业问题调查报告1中最早提出,当时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或
者“金融缺口”。麦克米伦认为,中小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存在短缺,这种短缺
尤其发生在那些单靠初始出资人的资金已经入不敷出,但又尚未达到公开市场
融资条件的企业身上,因此它们很难筹集到资本金。英国学者雷(Ray,1983)2等
将资本缺口定义为以下两种情况。(1)、当中小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
本,但由于资金供给的中断而不能进行有盈利可能的投资;(2)、当中小企业获
得资金的成本远远大于大企业的获得成本,致使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投资获
得增长潜力。
资本缺口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瓶颈,它阻碍了中小企业的
1 Macmillan,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Finance and Industry, Cmnd. 1931,3897.
2 Ray, G, H, and Hutchinson, P.J. The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Control of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England, 1983.
第一章 概述
17
成长,并且可能加剧中小企业在财务上的脆弱性,这也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
弱、倒闭率远远高于大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债务融资缺口
债务融资缺口是指,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获取外部贷款方面存在劣
势,即使它们可以提供银行所要求的抵押品和接受较高水平利率,也仍然无法
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即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存在着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1。
对于信贷配给问题,Stiglitz 和Weiss(1981)在引入信息不对称因素后,
给出了较圆满的解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缺乏对个别借款人具体风
险的了解。此时若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会使得低风险借款人离开信贷市场,从
而增加银行总体风险水平,这样银行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收益反而会下降。
因此,银行并不必然会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增加贷款量。并且,由于存在信息不
对称,银行对借款人的投资项目和偿还意愿缺乏完全信息,借款人可能在获得
贷款后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致使银行承受较大风险,也可能在具备偿还能力的
条件下拒绝偿还贷款。因此,银行只有对信贷总量进行控制,使得银行贷款只
占借款人项目投资总额的很小比例,才能降低借款人取得银行贷款后改投高风
险项目的概率;同样,也只有控制信贷总量,使银行贷款额低于借款人由于违
约而必须支付的成本,才可防止借款人恶意赖帐。因此,信贷配给是银行在信
息不对称条件下降低贷款风险的必然选择。
二、融资顺序理论
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是各种以非对称信息为条件来研究
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它由梅耶斯(Myers,1984)2采用另一
位经济学者唐纳森(Townsend,1978)的“优序融资”理论而提出。该理论认为,
各种融资方式的约束条件和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是不同的,由此而产生的融资
成本和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企业会以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依次选
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首先选择无交易成本的内部融资,其次选择交易成本较
低的债务融资,而信息约束条件最严、并可能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权融资
1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50 年代早期就已提出,但是直到90 年代早期,De Meza 和Webb(1992)才给出了准
确定义:在一般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
2 Myers, S.C.,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39.1984:579-592.
第一章 概述
18
则被排在企业融资顺序的末位。
近期研究表明,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在
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规模有关。前述企业融资顺序在大企业中表现的并不明显,
它更多存在于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融资决策中(Graham and Harvey,2001)1。
三、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韦斯顿和布里格姆(Weston and Brigham,1970,1978)2根
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Financial Life
Cycle of The Firm)的假说。在该理论中,企业金融生命周期被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来,企业金融生命周期被扩展为六个阶段,各阶段
企业融资来源的情况如表1-3 所示。
表1-3 企业金融生命周期
阶段 融资来源 潜在问题
创立期 创业者自有资金 低资本化
成长阶段 以上来源+留存利润、商业信贷、银行短期贷款及投资、租赁 存货过多、流动性危机
成长阶段 以上来源+来自金融机构的长期投资 金融缺口
成长阶段 以上来源+证券市场发行 控制权分散
成熟期 以上全部来源 保守的投资回报
衰退期 金融资源的退出:企业并购、股票回购、清盘等 下降的投资回报
资料来源:转引自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
这种早期的企业金融生命周期模型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融资结构、销售额和
利润等显性因素来说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资源获得性问题,较少考虑
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等隐性因素影响。
四、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杰和尤德尔(Berger and Udell,1998)修正了企业金融生
1 Graham, J.R. and Harvey, C.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Finance: Evidence from the field,
Journal of Economics 60,2001:187-243.
2 Weston, J.F. , Brigham, E.F.,1970,1978, Managerial Finance,3rd ED and 6th ED, Dryden Press.
第一章 概述
19
命周期理论的缺陷,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1。
该理论认为,伴随着企业成长周期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
金需求的变化,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在中小企业创立初期,
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封闭的,由于缺乏业务记录和财务审计,它主要依靠内源
性融资和非正式的资本市场融资。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
大,其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开始增加,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业务记录和财务审
计不断规范,企业内源性融资难以满足其全部融资需要。这时企业开始选择外
源性融资,开始较多地依赖于来自金融中介的债务融资。在进入稳定增长的成
熟阶段后,企业的业务记录和财务趋于完备,逐步具备进入资本市场发行有价
证券的资产规模条件和信息条件。随着来自资本市场可持续融资渠道的打通,
企业债务融资的比重开始下降,权益融资的比重开始上升,这时部分优秀的中
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大企业。
这一理论已经在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得到验证。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行业较散,所处地域较广,因此要获得全国
范围系统完善的统计资料相当不易。并且,在这一领域,全国范围系统完善的
官方统计非常缺乏。因此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情况的判断基本上依赖于官方和
民间的大量课题和调研。
一、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课题组曾对此问题做过调
研2。调研采用北京(中关村)、浙江(温州、台州)、山东(威海)、广东(东莞)、
陕西(西安)的850 户中小企业、75 家金融机构作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现
场座谈等形式,对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现状进行专题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上世纪90 年代以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占全部样本86.5%的中小企业
成立于90 年代以后,其中62.7%的企业成立于1990-1999 年。中小企业主要
1 Allen N. Berger and F. 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e Growth Cyc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22,1998.
2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刘萍、纪敏等执笔,刊登于2004 年6 月
22 日《金融时报》。
第一章 概述
20
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大多数属于市场和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发展较稳定的
劳动密集型行业。
2、 在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股权相对集中。在样本企业中,
只有11.2%的企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且主要集中于少数烟酒、盐业、石油、
水、电等基础性行业。55.3%的企业由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控股,68.5%的
样本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控股股东拥有企业绝对控制权。
3、中小企业稳步发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样本企业总资产呈直线上升。
二、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资金管理状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同一份调查报告,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资金管理状
况有如下特点:
1、中小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客户覆盖范围广,并且都有一定
的市场竞争。调查问卷显示,企业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为77%,
但其销售价格三年来逐渐下降。
2、中小企业投资欲望适中,投资规模逐渐增加,资金筹集渠道单一。企
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在新的投资计划中,企业自筹资
金比重有所增加,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3、中小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样本企业支付一笔采购货款
需要37 天,而销售一笔货款的平均时间却为55 天,收回比支付货款的时间多
将近20 天。
4、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850 户样本企业的财务报表来看,有
290 户至今没有遍现金流量表,占样本企业的34%。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研究,同样受制于统计数据的缺乏。因此,对于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判断同样只能基于部分专题调研。
(一)、典型调查
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辖区内浙江、福建两省300 户中小企业问卷
调查显示:到2002 年9 月底,①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
到58%,并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比例越高;②约11%的企业曾进行内部集
第一章 概述
21
资,约8%的企业曾利用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 万元的小企业,职工
集资与民间借贷占16%;③短期资金40%源自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
用;④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25%,
民间借贷占14%,其余来自业主和主要创业者的自筹资金。
2、2003 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对四川省3 个城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来
源结构做过一项典型调查,调查样本为成都、绵阳、乐山三地按随机抽样方法
产生的601 家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461 家,中型企业140 家,行业分布为制
造业234 家,服务业79 家,商业44 家,建筑业26 家,其他26 家。调查结果
其结果如表1-4:
表1-4 2002 年四川省3 城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
内部 银行 亲友 商业信用其他
创业投
资基金
股权
融资
租赁
固定资产投资
小企业 83.3 6 6.2 1.6 0.4 0.4
中型企业 77.7 9.7 2.2 3.7 2.5 3
平均 82.2 6.63 5.94 2.06 0.93 0.9 1 0.57
流动资金
内部 银行 亲友 商业信用其他 非正规融资
小企业 80.4 7.2 5.7 3.1 1.4 0.2
中型企业 70.9 17.7 2.1 4.3 2.2 0.9
平均 78.1 9.65 5.07 3.25 1.57 0.8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调查截至时间为2002 年12 月31 日。
3、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曾对辖区内江西、湖北、湖南3 省5 市178 家
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2001 年1 月至2002 年8 月,在国有及改
制后集体中小企业的净增资金来源中:①各种借款占48%,其中向银行借款占
借款总额的94%,在企业全部债务中,银行贷款占55%;②外部权益性融资仅占
17%;③依靠利润补充资本金占5%;④内部集资困难,仅占2%。
4、1999 年,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北京、成都、顺德和温州四个地区的600
家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5 所示
表1-5 1999 年中国北京、成都、顺德和温州四地私营企业融资结构
第一章 概述
22
资金来源
运营年限
内源融资 银行贷款 非金融机构 其他
<3 年 92.4 2.7 2.2 2.7
3-5 年 92.1 3.5 0 4.4
6-10 年 89 6.3 1.5 3.2
>10 年 83.1 5.7 9.9 1.3
所有公司 90.5 4 2.6 2.9
资料来源:Neil Gregory, Stoyan Tenev, and Dileep M. Wagle, 2000, 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
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 年对江苏省350 家私营企业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58%的企业认为资金对其生产影响影响很大,35%的企业认为资金对
其生产有影响,仅有7%的企业认为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对于企业信贷约束
和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表1-6 所显示:
表1-6 企业信贷约束与企业扩张
如获得银行贷款,企业扩张的可能性(%)
约束程度 企业数(个) 肯定会可能会 不会 合计
影响很大 97 43.3 35.1 21.6 100
有影响 66 13.6 60.6 25.8 100
影响不大 16 18.8 37.5 43.8 100
没影响 2 0 50 50 100
资料来源:江苏省私营企业调查,2004 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二)、基本判断
根据上述典型调查,可以大致判断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
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
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流动资
金和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资金。
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
第一章 概述
23
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
规金融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发育差异极大。
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性资金来源有限,
而且很难获得长期信贷。
5、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信贷和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6、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信贷约束影响。
第五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理论和现实综述部分可知,尽管中小企业在各国的具体发展状况可
能不同,但是它的存在和发展却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
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大量融资缺口,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长此下去,
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世界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多种模式,那么,我国应当采取何
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哪种金融工具应当居于主导地位?这是本文研究问题之
一。本文研究问题之二在于,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主导的商业银行,它是否适合
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它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
面临何种障碍?本文研究问题之三在于,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开展中小企业融资
业务?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24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
根据伯杰等人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1可知,在国外,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
业存在不同的融资需求。那么在国内情况如何?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学者也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综合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同
样存在不同的融资需求。
(一) 、创办阶段
在创办阶段,由于产品尚未或刚刚投入市场,客户群不稳定,经营业绩难
以保证,贷款收益一般难以弥补贷款风险损失。符合此特征的融资方式,只能
是能够承受高风险,又可以获得高回报的权益性资本。所以,在这一阶段,中
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应该为个人投资者或者风险投资。
(二)、投入经营阶段
此时的中小企业,其产品刚被市场认知接受,没有稳定的客户群,财务游
离于盈亏平衡点,经营风险仍然较大。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主要从商业银行
获得流动资金贷款,并且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
等多种渠道方面增加权益性资金。
(三)、增长发展阶段
对于此时的中小企业来说,稳定的客户群已经形成,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
走向健全,经营风险变小,融资需求量变大、期限变长。在这一阶段,外部融
1 见本文第9 页。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25
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它主要从商业银行和各种小企业融资公司获得债务
资金,也会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与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渠道获得权益性资金。
(四)、成熟阶段
此阶段的中小企业,它的客户群、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比较稳定,但市场
竞争者增多,利润空间缩小,融资需求相对较小。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主要
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也可从投资公司、
商业银行等机构筹集其发展改造所需的产权资金。
二、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对于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李善同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1。结果表
明,从融资角度出发,中小企业可以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和社
区型等几种主要类型。类型不同,它们对融资渠道和融资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
同。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制造业型中小企业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多样和复杂。无论是购买能源、原材料、
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还是购买设备和零备件的中长期贷款,甚至产
品营销的各种费用和卖方信贷都需要外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一般而言,
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面
也相对较宽。因此,这种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呈现多样性,既需要权益性
资金,也需要债务性资金,既需要长期资金,也需要短期资金。
(二)、服务业型中小企业
处于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其资金需求主要来自购买存货所需的流动资金贷
款和开展促销活动所需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数量小、频率高、贷款周
期短、贷款随机性较大。但是,一般而言其风险要相对小于其它类型中小企业,
因此它们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
1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启示》,李善同,2001-06―07,国研网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26
(三)、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前景不明确,风险较大,但是一旦投资成功,也可
获得比较高的利润回报。对于银行贷款等债务融资来说,它从企业投资成功中
获得的收益有限,而一旦企业投资失败,将会面临巨大投资损失。由于存在着
巨大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因此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将资金投向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因此,比较适合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应该是能够享受企业快速成长所
带来的高收益的权益性融资。这类企业的资金既可以来自风险投资,也可以来
自天使投资,又可以区域性资本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四)、社区型中小企业
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它们
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另外,社区共同集
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的供给体系
一、美日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体系
一国中小企业金融供给体系的决定,既取决于该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也取
决于该国已有的金融结构和相应的信用基础。在各国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两个代表性模式,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中小企业金融
供给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中小企业金融供给模式。下面对这两种
模式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1、 资金来源
根据美国学者Berger(1998)等所做的研究,在美国,不存在一个单独的中
小企业金融体系。但在同一金融体系下,大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明显差异,具体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27
呈现以下特点。(1)、就债务融资看,小企业主要向小金融机构融资,如小银行
和规模较小的财务公司等;而大企业主要向大金融机构融资。(2)、就资本融资
渠道而言,小企业资本融资渠道包括:主要业主及其关系人的投资,天使投资
与创业资本,小企业投资公司,股票创业板市场等。这些渠道是小企业独有的,
是针对小企业特点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形式。(3)、就短期资金而言,小企业主要
依靠商业银行,而大企业则依靠商业票据等直接融资渠道。
2、 政府作用
在美国模式下,政府功能主要定位于服务而不是融资。政府一般不对中小
企业直接注入资金,而是鼓励、督促和扶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具体做
法有以下几点:(1)、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消除不利于中小企
业公平竞争的法律障碍,并监管商业金融机构执行这些法律。(2)、向商业金融
机构提供涉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后贷款”。(3)、向商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
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
3、 形成原因
美国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形成的原因跟该国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特点有关。
首先,美国是市场主导性经济体制,对经济弱势群体的扶持,主要是通过反垄
断和消除不平等竞争等间接方式进行。其次,美国金融体系十分发达,金融市
场的竞争相当充分,这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自从上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大企业纷纷走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业竞争的重点领域,
开始走向中小企业,并创造出一系列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
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
(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体系
1、 资金来源
与美国不同的是,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日本建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
体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强化。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政策性金融公库系统。包括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金融公库、中
小企业金融公库等。这些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长期资金,它的资金来源
于财政拨款或者以财政为担保发行债券。到2001 年3 月底,这三家公库提供的
贷款占中小企业全部融资的8.9%。在中小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以政府直接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28
投资比例衡量,日本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
(2)、2000 多家民间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第二地方银行、信用金库
及其联合会、信用组织及其联合会、劳动金库及其联合会等。这些民间金融机
构在向中小企业融资时,得到包括政策性金融公库在内的多方面政策支持。
(3)、小企业资金育成公司。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由政府、民间机构、
地方公共团体共同出资,专门向中小企业注入资本金,类似的机构还有创业基
金和投资基金。
(4)、比较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
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前者由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共同出资建立,是为
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第一级机构。后者则完全由政府出资设立,向信用保
证协会提供保险,是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的第二级机构。从运作效果看,
信用保证协会约为70%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而信用保险金库则为信用保
证协会提供60%的再担保。
2、 形成原因及实施效果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与该国金融市场特征有关。在日本,
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他金融市场相对较不发达。因此,日本
政府集中一定的财力,通过设置一整套政策性金融体系直接向中小企业融资。
从实施效果来看,这种体系有其优势,它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促成了
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几次转型与腾飞。但这种体制也有其弊端,它过分依赖
政府融资,给财政造成了很大压力,并且很可能会造成效率损失。
二、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并不存在完善的中小企业资金供给体系,只能说存
在一定的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格局。这种格局基本上可概括为:内源融资为主,
外源融资为辅;外源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各种融资渠道的发
展现状、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能力和发展前景,本文接下来将做具体分析。
(一)、内源融资
1、 含义及特点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自己的内部储蓄(折旧和留存盈利)转化为投资。其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29
中折旧是企业以货币形式留存的、用来弥补企业固定资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
形损耗或者无形损耗的资产,它主要用于重置损耗的固定资产。留存盈利是企
业税后利润中尚未向股东分配而留在企业内部的部分,它是企业内源融资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再投资或债务清偿的主要资金来源。内源融资具有以下特
性:(1)、自主性。内源融资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自主
性,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较小。(2)、有限性。内源融资的获得受企业
自身积累能力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限制。(3)、低成本性。内源融资财务
成本小,不需直接向外界支付相关的融资成本和费用。(4)、低风险性。它一方
面与内源融资的低成本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不存在支付危机,因而
不会出现因支付危机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2、 内源融资现状及前景
根据梅耶斯(Myers,1984)的融资次序理论1,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各种融资
方式的首选。通过一些典型调查可以发现,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这种状况
也不例外。
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1999 年对北京、成都、顺德、温州四地中小
企业的调查2,这四地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随着运营年限的增
加而下降,但是平均仍然高达90.5%。同一机构于2002 年对四川省成都、绵阳、
乐山3 个城市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3,当地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3.3%,流动
资金的80.4%,均来源于企业内部。而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这一比例分别如
下:美国(1980-1984 年)73.7%,日本(1980-1984 年)89.1%,英国(1980-1984
年)81.0%,法国(1980-1989 年)42.1%,韩国(1980-1989 年)38.3%4。由此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在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重不但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也大大高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业绩特别优异,能够产生
足够的利润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而是由于企业外源融资渠道有限,在获取
外源资金方面存在更大约束,因而内源融资比例相对变高。同时,内源融资的
增长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企业利润增长有关。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
资比例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要解决其融资困难,依靠企业内源融资虽然非常必
要,但远远不够。
1 见本文第8 页。
2 同上
3 同上
4 《中小企业融资新论》,高正平 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第120 页。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0
(二)、中小企业板块
在国外股票市场中,通常设有创业板市场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权益性资本。
而在我国,创业板市场至今没有推出,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有中小企业板块,
作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第一步。尽管如此,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对于缓
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有一定积极作用。下面将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块
的上市条件和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给予分析。
1、 上市条件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中小企业适用的基本制度规范与现有主板市场完
全相同,它所适用的发行上市标准也与主板市场完全相同,只是将符合主板市
场发行上市条件的企业中规模较小的部分集中到同一板块独立运行。故依照《公
司法》,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标准基本如下:(1)、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
5000 万元;(2)、开业时间在3 年以上,最近3 年连续盈利;(3)、持有股票面
值1000 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 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
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 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本比例
为15%以上。另外,根据《证券法》,公司在股票上市后还必需于每一会计年度
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中期报告;于每一会计年度
结束之日起4 个月内,向证券交易所提交经过审计的年度报告。
2、 融资情况评论
自从2004 年5 月27 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05 年6 月,
共有50 家中小企业上市,发行规模一般在3000 万股左右,共筹集资金约120
亿元,发生筹资费用约7.36 亿元,约占融资总额的6%。1
根据中小企业板块上市条件和实际上市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
到上市要求。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只能部分地缓解中小企业中规模较大、发展
较好的中型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小型企业,其所起作用有限。
(三)、民间融资
近年来,由于直接融资渠道有限,间接融资又面临诸多限制,经济相对发
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开始努力寻找其他融资渠道,民间融资即是其中重要方式。
1 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zse.cn),经作者整理所得。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1,2004 年浙江、福建、河北等地的民间融资规模分别约
在550 亿元、450 亿元、350 亿元,约占各省当年贷款增量的15%-20%,有力地
支持了当地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对民间融资方式和发展前景做
出分析。
1、 融资方式
据调查,中小企业在利用民间融资时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这种融资方式以借贷双方的关系和借款
人的信誉为基础,多用于生产性周转需要。它的融资利率水平主要由借贷双方
依据借款人实力和信誉水平而商定或随行就市。这种以信用交易为特征、利率
水平较高的借贷方式是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
(2)、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由于国内目前缺乏系统、正规、成熟的创业
投资基金,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常以“保证金”、职工集资、合股经
营、吸纳外部资金入股等形式直接从民间筹集资金,用以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
规模。在浙江省,这种企业内部集资自发地承担了创业投资的重任,使得众多
民营中小企业逐步成形。
(3)、利用不规范的中介借贷。虽然今年来,地下钱庄、基金会、标会、
银背等非法融资机构大大减少,但相继出现了有固定的资金运作规则、整个融
资模式类似于银行信贷的信息咨询公司和乡镇企业投资公司等新型民间借贷组
织,甚至出现专门为借贷双方担保的经纪人。部分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常利用此
类机构筹集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
2、发展前景
从资金供给来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充足,资金供给方在缺乏
合规投资渠道下,具有通过民间投资来获取高收益的内在冲动。近年以来,股
市低迷,CPI 持续上升,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只有2.25%,大大低于高达
12%-30%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2。因此,部分因征地而获得补偿款的农民和先富
起来的私营企业主,必然具有将资金投向获利较高的民间借贷市场的动力。从
竞争环境来分析,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实行信
贷集中管理,基层网点大量撤销合并,为民间融资留下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从政策环境来分析,政府部门已逐渐认识民间融资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
重要性,认识到对民间融资“宜疏不宜堵”,所以必将会逐步完善民间融资的法
1 2004 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05 年5 月25 日发布。
2 数据来源同上。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2
律法规,引导民间融资健康运行。总而言之,未来我国民间金融必定会在中小
企业融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风险投资
1、含义和特征
根据我国科技部定义,风险投资是向新创立或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股
权资本,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监督服务,通过未来转让股权获得高收益的投
资方式。风险投资的特征就是高风险、高投入,一旦投资成功,则会获取高收
益。
风险投资是高技术、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权益融资的来源之一。它通常要与
企业管理层分享股权,参与被投资企业董事会的领导,以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
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效率。
2、发展状况和融资状况
自从2004 年以来,我国风险投资摆脱了过去几年的低迷状态,开始逐步
反弹,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资金投入总量上升。在2004 年,我国共有253 个项目获得大约12.96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远大于2002 年的4.2 亿美元和2003 年的9.9 亿美元。
第二,退出环境渐渐改善,海外上市和公司并购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
渠道。在2003 年以来,我国共有50 多个风险投资项目通过公司并购方式获得
退出。另外在2004 年,我国共有20 多家风险投资项目在美国、香港、新加坡
等地上市。但是,上述退出方式仅存在于外资风险投资机构所运作的项目中,
而我国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仍然有限。
第三,从风险投资的行业来看,其主要集中于生命科学、软件、网络通讯
等高科技行业,对传统的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涉及甚少。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香港)曾对此做过调研,获得76 个风险投资机构关于165 个新增投资项目的
行业分布数据,具体见表2-1:
1 《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5 年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3
表2-1 2004 年我国风险投资的行业分布
行业
生命
科学
软件 网络通讯新材料
制造业和
金融服务业
其他高
新产业
总计
项目数 30 24 23 18 14 56 165
比例(%) 18 15 14 14 8 31 100
资料来源:《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5 年
第四、风险投资地域分布不均匀,它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同一份调研,2004 年全国各地风险投资新
增投资额总计524540 万元,其中北京和深圳所占比重最高,分别新增140000
万元和81700 万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26%和16%,而上海新增8000 万元, 占
全国总额的1.5%,其他发达地区占34%,西部地区仅占4%。
第五,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企业成长期和扩张期,种子期所占投资比重尽
管较少,但也有所增加。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通过调研共获得2004 年
198 个新增项目的投资阶段分布,具体数据见表2-2:
表2-2 2004 年风险投资新增项目的投资阶段分布
成长阶段 种子期 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其他 总计
项目数(个) 47 72 56 14 9 198
比例(%) 24 36 28 7 5 100
资料来源:《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5 年
3、 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
根据以上我国风险投资的特征,可以得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对于科技
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法律环境、退出渠道等一
系列因素影响,我国风险投资的总量仍然不够,并且投资阶段偏后,因此现阶
段它仍将不能够完全承当起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重任。
(五)、天使投资
1、 含义和特征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4
严格来讲,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是富裕的个人投资者用自身资金
投资于初创企业的一种投资方式。天使投资的市场定位在于企业尚未有能力获
得银行贷款或者风险投资的初创期,其投入资金金额一般较小,一次投入,不
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是一种小型商业行为。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天使投
资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根据Berger(1998)1的调查,天使投资在美
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为3.59%,而风险投资所占比重却只有1.85%,大
大低于天使投资。
2、发展和融资情况
天使投资在中国尚属于新面孔,发展规模并不大。目前国内从事天使投资
的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代表或管理者,第二类是对中国
市场感兴趣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侨,第三类是国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在各方推动与努力下,在我国已经有个别中小企业成功地利用天使资金得
到发展。但是,天使投资在国内远未获得发展,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首先,
由于社会环境和投资理念等各种因素影响,天使投资还未被大众接受。其次,
我国缺乏进行天使投资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全民教育水平比较低,律师、会
计师等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相应的咨询机构和中介机构不发达,大众投资缺乏
适当的引导。因此,即使有部分人员具备天使投资所需的资金实力,也缺乏相
应的专业知识。
3、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
天使投资者一般要求被投资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广阔的成长前景和投资
成功后丰厚的获利回报。因此,适合天使投资的,只能是部分高科技企业。综
观我国中小企业,其普遍处于传统行业,并无独特技术优势,投资回报率也远
远低于天使投资者的要求。因此,即使未来天使投资能有大发展,也仅能解决
部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对于处于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作用
有限。
(六)、银行贷款
1、发展与融资情况
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一直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资金来源。但是,
1 Berger,Udell,”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 (1998) 613-673.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5
由于种种原因,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
缺口。据调查,在江苏省,高达58%的民营中小企业认为信贷约束严重影响其
生产经营1;而根据人民银行2002 年的调查,在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中,存在
贷款约束的比例也高达30%。在我国经济、金融最发达的江浙地区,中小企业
尚且存在如此之大的贷款约束,那么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所遭遇
的贷款约束应该更大。
另外根据研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存在另外一个特点,即它
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满足程度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徐忠、
沈明高认为2,截止2002 年6 月底,被调查的400 家浙江中小企业中,银行贷
款占其融资总量的42.07%;而在被调查的350 家江苏省私营中小企业中,银行
贷款占其融资总量的39.1%。另外,世界银行报告3认为,在四川省成都、绵阳、
乐山三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贷款中,银行贷款分别占6.63%和
9.65%。考虑到江浙一带的民间金融远比四川省发达,中小企业效益也高于四川
省,因而江浙地区中小企业获得的民间资金支持和内部资金支持也会多于四川
省。所以根据上述调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当地
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2、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分析发现,目前它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
导,企业融资的90%以上通过银行配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统计,在2003
年上半年,全部非金融部门的融资来源中,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达97%。
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离开商业银行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无论中小企业融资采取何种具体形式,都必须着眼于利用或者分流银行资金。
另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具有如下特点,它们绝大多数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的
传统产业,一方面不具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另外一方面风险相对较
低,投资回报稳定。与这一特点相对应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的间接融资。
综上所述,在我国,商业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具有特
殊重要的地位。有关这一方面的相关问题将在本文以后章节中详细分析。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启示
1 江苏私营企业调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 年。
2 《融资环境与中国微小企业的发展》,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2005 年4 月15 日,北京。
3 祥见本文第12 页表1-3。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和供给
36
通过对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对于选择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一些设想。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应该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和我国金融
体系的现状。根据前文分析,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居于主导地位,资本
市场发展还非常滞后,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在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重大
作用的工具发展更不充分。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主要
依赖商业银行。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
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很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所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建立
应该立足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
其次,政府应当对它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应当进行恰当定位。政府应当
强调其服务功能而不是融资功能。政府不应该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而应
该通过立法的形式,消除金融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所面临的障碍,为
金融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本章第一节首先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
过分析可知,企业在创办阶段、投入运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的融资需
求各不相同,同样,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其融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无
论何种资金供给渠道,仅依靠其单一的力量,并不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困
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有赖于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在第二节,本文首先介绍了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中小企业资金供给
模式: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与日本的银行主导型模式,并且分别分析了两种
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利弊。接下来,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各
种可能渠道,并且分析了各种渠道的资金供给现状、困难以及对中小企业的资
金支持潜力。
在第三节,本文分析指出,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层次融
资体系的配合,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然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那么从短
期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还是应该依靠商业银行。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37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
业务之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潜力分析
(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很快。据民建中央统计1,截止2003 年底,我
国有中小企业820 余万家,可计入中小企业的个体工商户115 万家,占登记企业
总数的99.5%。在2003 年,中小企业用不到全国工业企业规模一半的资产实现
全国工业企业74%的销售收入,其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提
供的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另外,在2003 年我国65%以上的专利、
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枝非常重要的力量。
(二)、中小企业成长性状况
所谓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是指中小企业在较长时期(例如五年以上)内,具
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未来发展预期良好。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国
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所组成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联合课题组曾以1999 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为样本,利用其特
有的评估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共有中小
型企业15.42 万家,其中成长性企业为4.69 万家,占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30.42%,
接近本文所定义中小企业标准的占全部成长性中小企业的35.28%,占全部中小企
业的10.73%,具体数据见表3-1。
由于这次统计并未将规模以下非国有中小企业作为统计样本,若将此因素考
虑在内,成长性中小企业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并不能改变我国相当一批
中小企业已具有高成长性的事实。
1 《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马培华,民建中央副主席,2005 年4 月,全国
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38
表3-1 经济指标份额(单位:个、%、亿元、%)
企业类型 企业个数 比重 销售总额比重利润总额比重资产总额 比重 人数 比重
全部工
业企业
162033 100 69851.73 100 2288.24 100 116968.9 100 4428 100
大型工
业企业
7864 4.85 32041.29 45.87 1440.17 69.94 65870.39 56.31 224 5.06
中、小型企业 l54169 95.15 37810.44 54.13 848.07 37.06 51098.51 43.69 4204 94.94
其中:
成长型企业 46892 28.94 14934.31 21.38 771.91 33.73 15449.92 13.2l 1146 25.88
资料来源:2001 年“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课题组。
(三)、中小企业总体盈利状况
中国人民银行曾在2004 年对全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六个城市1105 户
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在稳步发展,其盈利能
力不断增强,特点如下:
1、所调查样本企业总资产呈直线上升态势。平均总资产从2000 年末的5188
万元上升到2003 年9 月末的8608 万元,年均增加22%。其中流动资产从2000
年末2862 万元增加到2003 年9 月末的4704 万元,年均增加21%。
2、销售收入明显上升,企业利润稳步推进。2000 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
5130 万元,2002 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达6673 万元,增长30%;2000 年企业利润
总额为380 万元,2002 年则达到520 万元,增长36%。具体数据见表3-2。
表3-2 中小企业财务指标(平均数) 单位:万元
2003 年9 月2002 年末 2001 年末 2000 年末
(一)总资产 8608 7251 6680 5188
其中:流动资产 4704 4248 3465 2862
(二)、经营状况
(1)销售额(营业收入) 5734 6673 5907 5130
(2)营业利润 519 659 596 492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39
(3)利润总额 429 520 500 380
(4)工资总额 246 291 261 238
(5)当年支付利息总额 98 111 98 81
资料来源: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金融研究》,2005.05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正在加快,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并且存在着不少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挖掘其中的优
质客户,将其培养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的巨额存贷款差额使用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差额不断扩大,它占全部存款总额的比例
也在不断提高。截止2005 年5 月,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差额达到7.7 万亿元,
占全部存款的比重也达到28%。其具体数据见表3-3。
表3-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差额情况统计 单位:亿元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 2005 年5 月
存 款 123804.35 143617.17 183388.4 220363.5 253188.06 276058.63
贷 款 99371.07 112314.7 139802.9 139771 188565.57 198651.05
存 差 24433.28 31302.47 43585.58 80592.53 64622.49 77407.58
存差/存款 19.73% 21.79% 23.76% 36.57% 25.52% 28.04%
有价证券及投资 19651.07 23112.65 34267.11 37490.62 40451.9 41743.17
证券投资/存差 80.42% 73.83% 78.62% 46.51% 62.59% 53.9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本外币信贷收支表》,2000 年-2005 年,摘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从商业银行存贷款差额的运用来分析,它可以运用到以下几个方面:法定
存款准备金、超额储备、购买国债和企业债券、金银外汇占款等。由表3-3 和表
3-4 可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巨额存贷款差额主要用于有价证券及投资和超额储
备。其中有价证券及投资的比重虽然近年逐步下降,但在2004 年高达50%以上;
而超额储备所占比率,在2004 年也平均高达5.25%。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0
表3-4: 中国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 单位:%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国有商业银行 6.6 5.54 4.12 3.54
股份制商业银行 17.3 10.57 8.33 7.47
农村信用社 8 7.2 8.11 10.34
平 均 7.6 6.47 5.38 5.25
资料来源:2001 年-2004 年各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接下来具体分析证券投资和超额储备的资产收益状况。
首先分析超额储备,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为超额储备付息的国家之一。
但近年来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一直在下调,在2005 年3 月,已经低达0.99%。
接下来分析债券投资,由于商业银行争相购买债券作为其资产配置手段,使得债
券收益率不断下降。2004 年12 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利
率招标方式发行75 亿元一年期金融债券,中标利率只有2.11%,低于作为银行
资金使用成本指标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这一现象表明,对于我国商业银
行存贷款差额中大部分资金来说,其收益要低于其筹资成本。
可见,继续保持大量存贷款差额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巨大负担,因此商业银
行应该积极为其寻找新的使用方向。
三、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影响分析
根据伯杰和尤德尔(Berger and Udell,1998)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当
企业进入稳定成熟的增长阶段后,由于自身业务记录和财务体系趋于完备,将逐
步达到在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的规模条件与信息条件。这时企业会离开商业银
行,转而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接下来将分别对国内外的实际状况展开分析。
(一)、国外状况
对于这一问题,王召1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表明,在1983-1989 年日本
债券市场蓬勃发展以后,日本大型企业中银行贷款与其总资产的比重大大下降。
1 王召,《日本和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国研网,2005 年3 月。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1
其中在大型制造企业中该比例由1978 年的0.3654 下降到1998 年的0.1647,在
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中该比例也由1978 年的0.3818 下降到1998 年的0.2876。而
在同一时期,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并没有下降,反而大大上升,其银行
贷款与总资产的比重由1978 年的0.3332 上升到1998 年的0.4257。
在韩国,情况也非常相似。在1992-1996、1997-1998、1999-2000 年三个
时间段内,大型企业的金融机构贷款/借款比率从0.644 大幅下降到0.496,债
券融资/借款比率由0.292 大幅上升到0.481。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
金融机构贷款/借款比率由0.646 大幅上升到0.846。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和韩国,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市场自由
化程度的提高,大型企业已经像美国一样,主要依靠资本市场而不是银行来获取
资金。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大型商业银行不得不将资金提供给中小企业。
(二)、国内状况
我国证券市场从上世纪90 年代设立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为企业筹集资金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发展仍然远没有美、日等国家完善。据统计1,截止到
2004 年底,我国企业共从国内外股市筹集资金1.1 万亿元,而银行体系在2004
年发放的贷款增量达2.41 万亿元,股市筹资总额不及银行2004 年贷款增量的一
半。同时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也偏小,到2004 年末我国企业债余额仅1232.5 亿
元,仅为2004 年银行贷款增量的11%。
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型企业转向资
本市场直接融资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其中,它的长期资金需求将通过股票市场和
企业债券市场解决,而短期流动资金需求也将通过商业票据或者短期融资券市场
解决。在我国,这一现象已经出现。2005 年5 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短期
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
规定出台后,获得了大型企业的热烈响应。截止11 月底,累计已有67 只短期融
资券发行,发行总量高达1,121 亿元。其发行的具体情况可由表3-5 表示。
表3-5 我国已发行的短期融资券统计表
债券代码 发行量(亿元) 期限 对应收益率(%)
0581069 8.00 1 年 2.9230
1 《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2
0581067 2.00 1 年 2.9230
0581068 7.00 1 年 2.9230
0581066 6.00 1 年 2.9230
0581064 10.00 1 年 2.9230
0581065 11.00 1 年 2.9230
0581062 12.00 1 年 2.9230
0581063 5.00 1 年 2.7000
0581061 10.00 1 年 2.8701
0581060 10.00 1 年 2.9230
0581057 6.00 1 年 2.9230
0581059 5.00 9 月 2.7007
0581058 20.00 1 年 2.9200
0581055 15.00 9 月 2.7286
0581053 25.00 1 年 2.9230
0581054 6.00 1 年 2.9230
0581047 10.00 1 年 2.9230
0581048 5.00 6 月 2.5526
0581051 8.00 1 年 2.9200
0581052 10.00 1 年 2.9310
0581049 7.00 1 年 2.9230
0581050 15.00 1 年 2.9230
0581045 9.00 1 年 2.9230
0581046 10.00 1 年 2.9230
0581044 20.00 1 年 2.9230
0581043 30.00 1 年 2.9230
0581042 4.00 9 月 2.7007
0581041 10.00 1 年 2.9230
0581039 100.00 6 月 2.5386
0581040 100.00 6 月 2.5386
0581038 20.00 1 年 2.9230
0581035 5.00 1 年 2.7007
0581036 5.00 1 年 2.9230
0581034 10.00 1 年 2.9230
0581037 10.00 1 年 2.9230
0581033 13.00 1 年 2.9310
0581032 5.00 9 月 2.7007
0581031 15.00 1 年 2.9230
0581030 30.00 1 年 2.9230
0581029 10.00 1 年 2.9200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3
0581022 20.00 1 年 2.9230
0581028 15.00 1 年 2.9230
0581024 10.00 1 年 2.9230
0581025 10.00 9 月 2.7007
0581027 30.00 1 年 2.9230
0581021 33.00 1 年 2.9230
0581023 10.00 1 年 2.9200
0581026 10.00 9 月 2.7007
0581018 9.00 1 年 2.9230
0581019 6.00 9 月 2.7589
0581020 20.00 1 年 2.9230
0581017 30.00 1 年 2.9230
0581016 10.00 1 年 2.9230
0581015 10.00 1 年 2.9230
0581014 30.00 1 年 2.9230
0581011 10.00 1 年 2.9230
0581013 10.00 9 月 2.7286
0581009 90.00 1 年 2.9230
0581010 10.00 6 月 2.5876
0581008 20.00 1 年 2.9230
0581001 45.00 1 年 2.9230
0581002 5.00 9 月 2.6989
0581003 12.00 1 年 2.9230
0581004 10.00 3 月 1.9751
0581005 20.00 1 年 2.9200
0581006 15.00 1 年 2.9230
0581007 2.00 6 月 2.5876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www.chinabond.com.cn
从发行利率看,6 个月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只在2.5386%-2.5876%之间,
一年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则在2.92%至2.95%之间。而相比之下,6 个月内
的银行贷款利率为5.22%,6 个月至1 年的银行贷款利率为5.58%。由此可见,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大大低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显示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巨
大竞争优势。即使商业银行可以购买短期融资券作为资产配置方式,其收益率也
远低于发放贷款的收益。这对于仍然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我国商业
银行体系来说,所受到的冲击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应对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优质大型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4
企业客户流失威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抢占中小企业市场中的高端客户。
否则,当日后由于竞争压力而被迫实行业务转向时,中小企业市场中的高端客户
或许已被别的银行瓜分完毕。
四、中小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
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百二十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八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中,股份
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构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体系。
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自然有其自身优势。但是,相比
之下,中小商业银行也有其自身局限性。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相对劣势
1、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偏小
据统计1,中小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仅为4.69 万亿
元,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仅为1.7 万亿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
31.6 万亿元,可见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大大低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
规模偏小将严重影响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
法》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
过10%,并且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这样,中小商业银行将
会受制于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而无力满足大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即使它有
能力满足大型企业贷款需求,由于它资产规模有限,只能将贷款集中在少数几家
企业,从而加大银行风险,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只有将业
务转向中小企业,才能有效分散信贷风险,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比例。
2、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窄,业务单一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范围和业务种类上,均与大型商业银行有很大差
距,因而它不能有效满足大型企业客户对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中小商
业银行在与大型企业谈判中,也必将处于劣势。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积极开展中小客户,避免将其资源过多地用于对大客户的竞争。
1 摘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5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相对优势
虽然中小商业银行在大型企业贷款中处于劣势地位,但它在中小企业贷款业
务中却具有比较优势。
1、中小商业银行往往与中小企业处于同一地域,信息距离比较短,易于收
集中小企业的“软信息”,从而能够较好地克服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减少
信贷风险。而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远离中小企业,在收集中小企业“软信息”方面
能力较弱。
2、中小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简单,决策高效、灵活,适合中小企业贷款金额
小、时间紧、频率高的特征。而大型商业银行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审贷程序繁琐,
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不如中小商业银行具有竞争力。
3、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以流动资金为主,且融资期限相对较短、金额不大,
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并且,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
行业分布广泛,中小商业银行的融资集中度和信贷风险可以得到有效分散。
综合以上因素可知,中小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应该选择中小企业。
第二节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困难
一、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规范
(一)、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
经营风险较大是全世界中小企业的共性,也是全世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共同
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所做估计1,由于经营失败、倒闭和其他原因,有23.7%
的小企业在2 年内消失,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 年内退出市场。英国的情况也
与美国的情况相类似,从它的企业增值税登记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小企业寿命
要明显低于大企业。在我国,虽然没有关于企业倒闭的官方统计资料,但是根据
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估计,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 年内消失,有近60%
的在4-5 年内退出市场。
中小企业存在的高比例倒闭状况,使向它们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面临较大风
1 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6
险。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会随之提高,银行自然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
款。
(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
与成熟的、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财务制度不
规范,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透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
课题组2004 年对北京、浙江、山东、广东、陕西等地中小企业的调查,发现有
34%的企业从未编制现金流量表。即使部分中小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由于其不需
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以其可信度也不能完全保证。事实上,在我国中小企业
中,“三本帐”的现象屡见不鲜,即提供给银行的是一套账本,提供给税务机关
的是另一套账本,而企业主本人还保留一套真实账本。由此可见,财务信息对于
评价中小企业经营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作用相对有限。
因此,商业银行依靠财务报表的传统信贷分析技术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将完全
失效,商业银行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无法准确预测它所面临的信贷风险。
(三)、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抵押品
抵押和担保是商业银行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的重要工具。在
我国,为了保障贷款安全,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一般都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
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很低。
在国外,应收账款和存货是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普遍接受的抵押资
产。而在我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非常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很少接受其他
形式的抵押品。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很少具有土地和房产的使用权,
可用作抵押的资产非常少。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抵押来获得银行贷款是相当困
难的。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体系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
信用意识薄弱,存在借破产和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给商业银行带来巨
大损失。商业银行在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只能对中小
企业贷款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
(一)、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抽样统计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7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曾于2004 年在西安、东莞、温州、威海、北京等5 个
城市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发现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占全部不良资产的
比例平均高达63.93%。其中,中小企业破产、兼并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在全部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贷款中,破产占34.3%,兼并占16%,二者合计占50%。
在企业兼并后,银行资产的保全率平均为48.39%,破产后的资产保全率仅为
21.93%。具体数据见表3-6。
表3-6 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比例 单位:%
西安 东莞 台州、温州北京 威海 平均
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比例 90.75 82.4 21 46.54 79 63.93
其中:由于企业破产 45.73 13.6 16 14 20.3 21.93
破产后保全的银行资产比例 15.75 9.36 4 0 52.41 23.5
其中:由于企业兼并 36.42 3.5 0.4 4.7 17.18 10.44
兼并后保全的银行资产比例 55.86 55.44 0 64 66.66 48.39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金融时报,2004 年6 月22 日。
上表虽然只来自抽样调查,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缺失而
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危害。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信用”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为人处事中,传
统文化强调“人无信不立”;在政府信用中,强调“取信于民”;在人际交往中,
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经济活动中,强调“童叟无欺”、“诚信为本”。那
么在步入市场经济后,为什么信用缺失便成为社会主要问题呢?许多学者对此做
了大量的研究。
罗能生认为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信用,它建立在血
缘、地缘、亲缘等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为转移。这种信用局限在特定
人际关系之中,对于陌生人,既不信任,也不讲信用。而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
是一种普遍信用,即信用并不体现于特定人际关系之中,而是对所有交易者都讲
信用。而在目前中国,依然存在人际信用的传统,普遍信用的观念并没有深入社
1 光明日报,2005 年3 月1 日 http://www.gmw.cn/01gmrb/2005-03/01/default.htm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8
会大众。因此,在经济交往中,信用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俞华权等认为1,传统社会的信用之所以得以保障,实际上有两个比较重要
的方面在起作用,一个是以礼为核心、以家族为社会单位的伦理性的熟人社会;
另一个是传统的中人或保人制度。在一个重视伦常的熟人社会,个人如果不守信
用,将会遭到当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从而给其家族或个人带来严重后果。因
此,无论是出于道德自律,还是出于对严厉惩罚的畏惧,绝大多数人都会遵守社
会信用。另外,由于中人制度的盛行,使得传统的信用体系在陌生人之间具有了
可信度,这种信任,并非出自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对作为中介人的中人的熟悉和
信任。但是,当中国经历了各种近代革命,经济进入社会化,人口开始频繁流动,
熟人社会与中人制度开始瓦解,传统的信用机制失去了良好运转的条件。而与此
同时,市场经济本身所要求的普遍信用伦理与机制在中国却并不存在。这样,在
经济活动中就难免出现利己主义与信用缺失现象。
以上两位学者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是撇开伦理观念而从经济人的角度去分
析,人并非天生就有守信倾向或者不守信倾向,人是否守信,取决于其对两种不
同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重视伦理的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由于群体之间关系紧
密,所以一个人的信用行为很容易被全部群体成员所知晓。如果一个人选择不守
信用,则会受到整个群体的严厉谴责,这对其在这个群体中继续存在是极为不利
的。因此,对于个人来讲,守信便是其理性选择。而在熟人社会消失后,依赖于
熟人社会的个体信用信息公示机制和失信行为惩罚机制也随之失灵,而新的相应
机制并未建立。所以失信并不一定给失信者带来利益损失,反而可能带来收益,
并且,中国产权制度的不清晰加重了人们的这种预期。此时,作为个人来讲,某
些时候失信便是其理性选择。
可以说,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守信行为与其说来源于个人较高的道德修
养,不如说是来源于熟人社会特有的信用约束机制。同样,现代社会的信用缺失
现象与其说是人们道德水平下降,不如说是由于旧的信用约束机制解体后人们缺
乏新的信用约束机制制约。
三、商业银行体系中存在不利因素
(一)、大型商业银行
1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的反思与对策”,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860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49
在我国,虽然存在着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
行,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银行体系约80%的资产,在银行体系中具有
主导地位。而若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离开拥有全国银行体系80%资产的国
有大型商业银行,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分析存在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影响中小企
业贷款的因素,对于了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很有必要。
1、 营业网点不断缩减
1998 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不断缩减基层营业网点,
其具体数量变化可由表3-7 给出。
表3-7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变化表 单位:个
机 构 个 数 1998 年 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
中国工商银行 43450 40330 31673 28345 25960 24129
中国农业银行 58466 56539 50546 44418 39285 36138
中 国 银 行 15227 14355 12925 12529 12090 11609
中国建设银行 30469 27886 25763 23925 21616 16613
总 计 147612 139110 120907 109217 98951 8848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 年-2004 年
根据上表可知,到2003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只有1998
年的60%左右。从控制信贷风险,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适度削减亏损
的分支机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客观上为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其原
因在于,由于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县或者县以下区域,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
缩减,必然使其远离中小企业,加大获取中小企业“软信息”的难度,增加与中
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贷款控制权分配不合理
在前几年,由于部分基层分支机构滥发贷款,造成大量不良贷款。因此大
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逐渐上收了贷款的审批权限。根据徐忠和沈
明高的研究1,国有商业银行县级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如表3-8 所示。
1 徐忠、沈明高,2005 年4 月,《融资环境与中国微小企业发展》,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50
表3-8 县级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 单位:万元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抵押贷款 1102 1171 1268 1148
担保贷款 223 196 158 181
信用贷款 0 0 0 0
资料来源:徐忠、沈明高,《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发展》,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2005 年4 月。
从上表可知,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具有抵押贷款和担
保贷款的审批权限,而无信用贷款的审批权限。因此出现这样一种困境,即在县
级金融机构有权限提供的贷款品种上,中小企业却难以满足贷款所需的抵押和担
保条件,而中小企业需要的信用贷款,县级金融机构却无权提供。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课题组于2004 年对商业银
行分支行的贷款权限做了调查,具体结果见表3-9。
表3-9 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权限 单位:万元
西安 东莞 台州、温州 北京 威海
支行 不能独立放贷 不能独立放贷100 万以下 200-5000 不能独立放贷
市级分行 1000-200000 2500-300000 1000-500000 5000 万以上 100-1000
农信社 100 万以下 100
担保200 万,
抵押 2 亿
200-100000 20-100 万元
城商行 200(支行级) 100(支行级)
支行不能
独立贷款
支行不能
独立贷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金融时报,2004 年6 月22 日。
上表表明,虽然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结构主要根据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确
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基本以二级分行为主体,城市商业银行的支行不能
独立放贷,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决策权集中于联社。
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去考虑,贷款权限的上收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中小
企业大多分散在县或者县级以下区域,贷款权限的上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机
构对中小企业服务出现真空地带,客观上也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困难。并且,
基层行只有在贷款前期对企业的考察分析和申请上报权,却没有贷款审批权,由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51
此造成贷款审批速度变慢、灵活性变差。这种状况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户多、
面广、相对分散的特征,也与中小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特征相矛盾。
3、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因此中小企业贷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商业银行基层信贷经理的努力。信贷经理通过努力,能够通过企业的上下游客
户、主要经营者的品行、业务交易状况以及企业差旅费规模等各种渠道获得关于
中小企业的各种“软信息”。这些“软信息”与通过财务报表、抵押担保和交易
记录等产生的企业“硬信息”相比较,能够更好地降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状况,从而形成正确的贷款决策。
但是,在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针对基层信贷经理的有效激励和约
束机制。在商业银行信贷权力上收后,基层信贷经理基本上只有贷款推荐权,而
没有贷款决定权。但是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贷款终身责
任制,基层信贷经理对贷款质量负有第一责任,一旦贷款出现问题,信贷经理的
收入将大受影响。但是,与约束机制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却并不存在,即使贷款顺
利回收,信贷经理也基本没有任何奖励。在这种激励和约束的严重不对称的情况
下,减少贷款发放数量便是基层信贷经理的理性选择。
因此,商业银行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对称阻碍了信贷经理主动收集中小企
业“软信息”的积极性,也妨碍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
如上文所讲,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组成。
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它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占有优势。但是,它也存在妨
碍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展开的内在缺陷。
1、 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较少
在我国,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为全国各地。与大型商业银行相
似,其营业网点的数量和距离中小企业的远近不仅影响存款吸收能力,也影响“软
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而成为影响中小企业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
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严重不足,并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具体情况
可由表3-10 表示。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52
表3-10 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4 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对比
行名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 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网点 11368 22012 31272 14889 5617
资料来源:http://www.jrt.net.cn/inst/jgproduct_53018.html
据上表可知,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数目偏少,其总和不及在四家大
型国有银行中网点最少的中国银行的网点数目一半。并且据统计,12 家股份制
商业银行中唯一将中小企业视为其基本业务对象的民生银行,其在2004 年底的
网点数量也只有209 家。因此,网点数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商业银行
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
2、 中小商业银行实力较弱
首先,从银行资本角度分析。银行资本是其实力的标志,也是其资产业务
扩张的保障。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资本实力弱。据
统计1,在2004 年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总体资本充足率仅为1.36%,距离8%的
监管要求有很大差距。资本充足率偏低,将制约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扩张的能力,
同样也将限制其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其次,从资产角度分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体系中,支持中小企业
发展的主导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生银行。据推算2,这三类金
融机构的资产大约只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15%,贷款余额大约只占全部金融机
构贷款余额的16%。由于整体实力较弱,所以它们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能力
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再次,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结算体系。由于汇路不畅,所
以它们在办理结算业务时,手续复杂,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贷款之外的其他服务
需求。并且,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管理不善,财务监督不力等原因,经营效益
不佳,进一步削弱了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法律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
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决策过程中,法制环境是其最重要的考
1 www.xinhua.net, 2005 年6 月20 日,《银监会主席唐双宁:城市商业银行存在7 大问题》
2 根据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整理而得。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53
虑因素之一。在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制环境还不完善,仍然存
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保抵押制度中的缺陷
担保抵押制度的完善与否同商业银行信贷能力高低是息息相关的。国外经
验已经证明,一个很好的担保法律环境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发放更多的贷款,同时
降低贷款的违约率。但在我国,抵押担保制度却存在一系列缺陷,影响到商业银
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
1、 抵押担保物的范围过窄
根据现行《担保法》规定,可用于抵押的财产包括抵押人所有的房屋、机
器设备以及抵押人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机器设备等。由此可见,
在法律上可抵押物范围明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而缺乏对动产抵押的规定。
但是在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的不动产非常缺乏,动产是它们所拥有的宝
贵资源。据统计,我国企业动产价值是不动产价值的大约两倍,并且它会随着经
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由于现行《担保法》缺乏对动产担保的明确规定,所以即
使某些中小企业的动产有很大的担保价值,商业银行也可能由于担心缺乏有效保
护,而不敢接受它们作为担保物。这样,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动力
受到进一步的制约。
2、担保抵押的登记制度不完善
由于动产抵押权容易因动产的数量、价值、位置、属性等不易确定而落空,
所以动产抵押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抵押担保信息公示系统。而在我国,担保抵押登
记制度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动产抵押的实现。对此,刘萍1等人曾做过深
入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我国没有集中的抵押登记系统,不同抵押物需在不同的部门登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我国现有的抵押登记机关多达15 家,而且这些登记机
关之间和同一机关的各地区之间互不联网,登记系统的电子化程度低,登记信息
处于相对分散和隔离状态,透明度低。这样增加了系统的查询和检索困难,降低
了登记的公示效力。
其次,动产抵押登记程序繁琐,登记内容复杂,收费标准不统一规范,导
致抵押登记的时间长,难度大,成本高。有些抵押登记期限和抵押担保期限不匹
1 刘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法律处处长,《中国信贷人权利的法律保护》课题主持人。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54
配,致使当事人在同一抵押合同内多次进行抵押权属登记。
再次,对动产抵押登记机关依法进行登记的规定不统一,不明确。不同的
登记机关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确定自己的登记责任和义务,导致多头登记。这种
情况下,如果要求当事人同时到两个以上的不同部门对抵押权进行登记,则会增
加其抵押登记的时间和成本支出,若只要求其到其中一个部门登记,则为重复抵
押提供了可能,易使抵押权人利益受损。而与这种多头登记的情形相反,一些动
产抵押,例如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收费权等,却找不到登记部门。
最后,动产抵押权优先受偿规则不明确,抵押权人无法确定自己在同一担
保物上债权的优先受偿顺序,容易使动产抵押债权悬空。
总而言之,抵押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上述缺陷,使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
贷款时不能不顾虑重重。
(二)、信贷人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薄弱、倒闭率高,因此商业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
贷款时,必须考虑一旦企业违约或者破产,银行债权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这
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信贷人权益的保护问题,以下就将我国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
1、 企业破产中信贷人权益保护问题
在我国国有或者集体中小企业改制或破产过程中,信贷人权益并不能够得
到有效的保护。
首先,破产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不利于商业银行。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规定破产企业的财产首先用于安置职工,即使已经对银行办理了抵押的土地使用
权转让收入也包括在内,这使得银行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另外,迫于地方政
府压力,部分地方法院随意裁决银行的抵押、担保权益无效,将之并入企业破产
财产,实际上剥夺了抵押债权的优先受偿权。
其次,在对于企业破产过程至关重要的清算组的组成上,也不利于商业银
行。清算组的成员主要由法院从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有关专业人士中指定,
银行往往不被列入。所以在清算过程中,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很少被考虑到。即
使破产过程中存在债权人会议,它也只是在破产程序的后期介入,权力有限。
所以,在破产企业最终清偿以后,虽然职工得到了较好地安置,地方政府
减少了社会压力,但银行利益却遭到了大量损失。
2、金融机构债权保护手段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第三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之可行性分析
55
在我国,金融机构一般运用追偿、行使抵押权、诉诸法律等手段来保护其
债权,但由于现行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的约束,上述手段的使用效果往往不佳。
比如在银行行使抵押权时,将会涉及到很多部门,所以银行即使取得了抵
押权,也往往不易变现或者变现成本过高。而且,银行在使用法律手段追讨债权
时,其实际效果要受到法院执法效率的影响。在我国,执法体系的效率普遍不高,
银行的债权诉讼往往耗时、费力,即使最终胜诉,贷款的实际清偿率也往往很低。
根据徐忠、沈明高的研究1,在2003 年商业银行起诉的7 家国有企业中,平均贷
款回收率仅为25.6%,而在起诉的10 家私营企业中,虽然贷款回收率稍高于国
有企业,但也仅为45.6%。这一研究很好地支持了上述观点。
由此可见,在保护银行债权的完整实现方面,中国的法律体系确实有很大
改进空间。
第三节 本章小结
本章从宏观角度出发,探索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可行性。通
过分析可知,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内在需求。因此,商业银行越早
转变观念,将目光投向中小企业,探索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组织结构与信贷
技术,探索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识别、控制与定价方法,就越能在此领域中抢占
先机,赢得优质客户。
但是,就目前来讲,商业银行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还受到一系列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商业银行要大规模开展此项业务,既依赖于自身的不断
探索与努力,也有待于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
1 徐忠,沈明高,《融资环境与中国微小企业的发展》,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2005 年4 月。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56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第一节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前提
——银行自主决定利率
一、 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贷款属于劳动力
密集型业务,它的开展需要一线的信贷分析员对每一个借款人进行密切分析,对
贷款紧密跟踪,一旦发现问题迹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对信贷员的
激励制度,将他们的工资奖金与贷款发放的业绩和质量挂钩。因此,只有利率足
够高,才能够在覆盖资金成本、行政开支、贷款损失准备以后,充分地覆盖员工
的工资和奖金。近年来东欧和中亚的中小企业贷款实践也表明,这种实行劳动力
密集型的贷款方式安排和收入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借款
人和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让银行有利可图,也可以避免高利率导致的
逆向选择。
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成功经验来看,存贷款的利差
至少在10 个百分点以上,商业银行才能够覆盖成本和风险。由此推断,我国商
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至少在15%以上甚至更高,才能有利可图。
二、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权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一直受国家管制,商业银行没有贷款
利率决定的自主权。因此商业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基本无利可图,这很大
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但是目前这一状况已经基本改变。2004 年10 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除城乡
信用社外,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全部放开,仅实行下限管理。此时对于银行
提高贷款利率的唯一限制,只有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利贷的司法解释。根据
1991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第6 条规定,民间借
贷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利率,但是不得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57
度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但是即使这样,由于目前我国一年期限贷款的基准利率
为5.58%,商业银行受到法律保护的贷款利率也高达22.32%,已经接近大部分民
间融资的利率1。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已经基
本可以按照自身的成本与风险水平来确定贷款利率。
但是,自从2004 年贷款利率放开后,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并没有显著
增加。这充分说明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利率只是其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商业银行要想开展中小企业贷款,除了拥有利率决定自主权外,
还受到一系列中小企业贷款技术的影响,例如贷款授信方式、贷款风险识别能力、
贷款风险控制能力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等。同时它也受到外部政策环境、法律环
境的影响。本文接下来将在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节 贷款授信方式的选择
一、贷款授信方式分类
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面临的主要困难。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困难,银行开发出基于不同信息生产方式的多种贷款技术。
根据Berger 等人(Berger,Udell,2002)研究,银行依据可获得企业信息的类
型与质量,将贷款技术划分为以交易为基础的贷款技术和以关系为基础的贷款技
术。
(一)、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s-based lending)
在企业信息中,易于量化、归纳和传递的被称为“硬信息”。基于这些“硬
信息”所发放的贷款被称之为市场交易型贷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财务报表型贷款
该类贷款是指,银行在考虑贷款发放与否和贷款具体条件时,它的主要依
据是根据贷款申请者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而得出的财务信息。这类贷款主要适用于
信息透明度极高的大企业和一些有较长历史的中型企业,而一般中小企业大多难
以满足此类贷款所需的信息条件。
1 根据2004 年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研究报告》,2004 年浙江省、福建省、河北省、山西
省的民间融资利率水平大多集中在20%-30%,只有个别地区达到40%.。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58
2、 资产保证型贷款
这类贷款是指,银行在做出贷款决策时,主要依据是借款者所能提供的抵
押品的数量和质量,而非企业财务信息。即在这种贷款中,抵押和担保成为银行
信用分析的某种替代机制。这类贷款有很强的事后监控功能,可以降低道德风险
的发生概率,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它的主要缺点是交易成本
高,手续繁琐,而且将无法满足抵押和担保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3、 信用评分技术
该技术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模型和信息技术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计量分
析,从而使银行做出贷款决策。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在较大程度
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直被美国金融机构用在小
额贷款的发放上。但是,该项技术也具有自身的缺陷,它比较复杂,对信息系统
和数据积累的要求很高,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二)、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
关系型贷款与交易型贷款的主要区别是做出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类型不
同。在发放该项贷款时,银行除了通过办理企业的存贷款、结算和咨询业务直接
获得企业信息外,还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顾客
等)和企业所在的社区获得企业信息;银行不仅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而且收集
许多有关企业行为的信息和业主个人品行的信息。关系型贷款的基本前提是,银
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
量极少的银行打交道。由于关系型贷款不拘泥于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和
充足的抵押品,因而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
(三)、以上两种贷款方式的比较
根据对以上几种贷款技术特点和其适用性的分析,同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
的实际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
应该积极收集关于中小企业的各种非正规信息,开发关系型贷款。在此基础上,
也要注重中小企业抵押和担保的提供。但是,抵押和担保只是作为中小企业还款
的约束机制和第二还款来源,并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主要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关系型贷款的运用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59
根据上文,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关系型贷款是首选方式。
但是,关系型贷款能否成功开展,还与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有关。
(一)、关系型贷款与银行组织结构
Berger 等人从银行组织结构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
认为,关系型贷款的核心就是企业“软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而由于“软信息”
具有模糊化与人格化的特征,难以用书面报表形式进行统计归纳,因此它难以在
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商业银行内部传递。因此,关系型贷款的决策权必需下放给
掌握着这些“软信息”的基层经理和信贷员。而这样一来,又会在银行内部产生
新的问题——代理成本问题。银行的组织结构越复杂,代理链条越长,则其代理
成本就会越高。这样,组织结构复杂的银行将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上收贷款决策
权,则企业“软信息”的传递成本必然非常高昂;而一旦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则
又必需承担过高的代理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只有减少内部管理层级,使其组织
结构扁平化,才能在发放关系型贷款时避免陷入上述困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策
在组织结构上,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总行——省(市、自治区分行)—
—二级分行——县、市支行——储蓄所、分理处的五级体系,代理链条过长,在
开展关系型贷款时同样存在决策权下放与否所带来的两难选择。中小商业银行虽
然没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代理链条那样长,但代理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对于我国
商业银行来说,若要开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业务,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做出一定
调整,使其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另外,商业银行在健全对于基层信贷经理约束机制的同时,也要完善对于
他们的激励机制,使其有足够动力去获取中小企业的各种“软信息”,也有足够
的动力去发放贷款。
第三节 贷款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贷款风险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为了强调控制道德风险的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0
重要性,本文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对贷款风险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道德风险与
非道德风险两部分。
(一)、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源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任何
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中都存在,但是在中小企业贷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更加严重。由于中小企业比银行拥有更多的关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它可能利用自
身的信息优势来损害银行的利益。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贷款发放前,企业为获得贷款,可能向银行隐瞒自身的真实经营状况
和风险状况。
2、在贷款发放之后,企业可能擅自改变它在合约中所承诺的贷款投入方向,
去追求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样,在企业冒险成功后,银行并不会增加收益,而
一旦企业冒险失败,银行将损失其贷款本息。
3、企业甚至在具备贷款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也可能故意拖欠银行贷款。
(二)、非道德风险
所谓非道德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风险。由于不同
的中小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管理才能不同,因而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非道德
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通过融资制度的设计分散并控制的。
二、传统的贷款风险控制方法
在传统上,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时,一般都采用资产保证
型贷款形式,很少采用信用贷款和其他贷款形式。在资产保证型贷款中,借款者
所提供的抵押和担保资产既是银行进行贷前决策的依据,也是银行贷后风险的控
制手段。下面对这两者分别进行分析。
1、 抵押
本文第三章已经详细分析了我国抵押制度的缺陷,根据分析可以得出,我
国抵押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资产保证型贷款的开展。同样,从
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单纯依靠抵押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对于银行来说,依靠抵
押品来控制风险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它的运作机制是,在企业一旦违约后,银行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1
将取得抵押品的所有权,从而使银行损失减少。这种风险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受抵
押品交易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在现实中,许多抵押品的流动性都很差,这将不可
避免地影响抵押品价值的实现,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并且,如果银行过分依赖抵押制度,则会使它忽略对贷款的第一清偿来源——企
业现金流的分析,最终使银行变成当铺,从而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与流动
性。
2、 担保
同样,将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寄托在各种各样的担保机构上,也是不
切实际的。担保只是银行信贷分析的外包,它不会减少信贷风险,只能使风险从
银行转嫁到担保机构。而担保机构自身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关键在于它能否比银
行更好地解决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它是否拥有比银行更为有效
的信贷分析手段。根据迈克尔•古杰尔的研究1,在决定是否发放一项担保时,担
保机构必须使用与银行信贷分析同样的办法,并且,担保机构不会比银行拥有更
好的或者更多的富有经验的信贷分析师。因此,即使引入信用担保,整个体系的
信贷风险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反而会大量集中于担保机构。由于上述原因,我国
目前大部分担保机构处于实际亏损状态,整个担保体系每年能够提供的担保贷款
额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并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中小企业信贷
风险,抵押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作用必须得到重新审视。因此要控制商业银行在中
小企业贷款中的风险,必须运用新的思路与方法。
三、新的风险控制策略
根据上文可知,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可以分为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两个
部分,因此贷款风险的控制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
(一)、道德风险的控制
道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它产生的根本原
因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要控制道德风险,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 Michael Gudger,《信贷担保:现状评估以及新的研究路径》,联合国粮农组织,M-63, ISBN 92-5104173-3..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2
1、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以客户关系为导向的方式来获取企业的“软信息”。
在这一点上,台州市商业银行做的非常成功,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可以归
纳如下。
(1)、在人力资源特点上,实施稳定的、劳动密集式的客户经理制度,并
且采取措施保持客户经理队伍的稳定性。
(2)、在信息获取途径上,主要依靠客户经理的“脚勤”来获取难以量化
的“软信息”。由于对客户经理实施非常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客户经理主动
与客户保持密切的日常联系,并且善于做好客户的财务顾问,往往可以获得企业
的深度信息。
(3)、在技术配合上,采取“存贷挂钩”的方法,重视客户现金流量的检
测分析。由于客户的现金流量很难造假,因此这一方法可以与客户经理日常联系
客户所积累的各种“软信息”相互印证,据此来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
2、采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所以针对此特点,商业银行可以实行替代
性的担保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针对中小企业的民营性质,应将企业信贷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际
控制人或大股东相挂钩,变企业的有限责任为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或大股
东的无限责任。在具体做法上,可以考虑将企业贷款改为企业主或大股东等人的
个人贷款,或者让大股东等与企业有重大利益相关的个人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2)、可以考虑让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的群体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利
用群体的力量来监督中小企业。在这种担保体制下,一旦中小企业由于恶意逃债
而导致群体赔付时,它将失去群体支持。并且,同一群体中的成员往往了解各自
的信用状况,人们会对融资者的信用状况做出谨慎选择,有意识地排除信用不好
者,从而降低银行筛选成本。
3、 引导实施正确的信贷文化
(1)、在信贷人员中,要培育信贷资产质量高于一切的理念。因此,必须
在信贷人员中实施严格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既使其具有积极开拓信贷资产的
动力,又有时刻关注信贷资产质量的强大压力。
(2)、在客户中,要强化贷款必须偿还的心理预期。因此,对于每一笔贷
款,都必须依照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进行催讨,即使贷款回收价值低于回收
所付的成本,也要坚决回收。从而使得大多数蓄意违约者望而却步。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3
(二)、非道德风险的控制
非道德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贷
款无法偿还。它在所有企业贷款中均存在,并非中小企业贷款所特有。因此,控
制此类风险的方法也与其他贷款的风险控制类似。
1、认真选择目标市场
由于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需求,银行贷款并不适合于
中小企业的所有发展阶段。所以银行在选择中小企业客户时,不应将初创企业作
为其目标,而应该选择已经显示出一定成长性的企业。同样,由于中小企业涉及
行业甚广,其中许多行业耗能高、污染大,极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商业
银行应该回避这些行业。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目标行业时,应当积极参照国家
的产业政策,避免政策性风险。
2、同样,商业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要和发放普通企业贷款一样,
考虑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企业资金、企业管理人员经营才干、以及企业抵押品
等因素。
第四节 贷款风险定价策略
如果说商业银行是否拥有贷款利率自主决定权是其可否开展中小企业贷款
的前提,那么银行是否拥有先进的贷款风险定价技术是其能否开展中小企业贷款
的关键因素。本节将在这一领域展开论述。
一、贷款定价的基本方法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外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了许多的贷款定价方法,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一)、成本加成模式(Cost-Plus Loan Pricing)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贷款定价模式,认为贷款价格是由成本加上目标利润
组成。任何贷款的利率都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贷款资金的筹集成本;与贷款有
关的各项费用,包括信贷人员的工资、发放和管理贷款是使用的用具和设备成本
等;贷款的风险溢价,即对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做出的必要补偿;目标利润。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4
由此可得: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管理费用率+风险溢价率+目标利润率
(二)、价格领导模式(Price Leadership Loan Pricing)
也称为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其具体操作程序是:首先选择某种基准利率作
为“基价”,然后根据客户风险状况不同确定风险溢价(可以选择“加点数”或
者“乘数”),这样根据基准利率和风险溢价就可以确定该笔贷款的实际利率,即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点数,或者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
(三)、客户利润分析模式(Customer Profitability Loan Pricing)
在此模式中,商业银行认为,它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往来都必须保证自己
有利可图,至少不亏本。因此,商业银行在对每笔贷款进行定价时,应考虑客户
与银行的整体关系,首先为客户设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比较银行为该客户提供
所有的服务的总成本、总收入和银行的目标利润,以此来衡量价格水平。其中,
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耗费的总成本包括:(1)该客户的活期、定期存款账户的管
理费用,支票账户的管理费用,贷款的管理费用(包括信用分析费用、贷款回收
费用和抵押品的维护费用等);(2)贷款所需资金的利息成本;(3)贷款的违约
成本。银行从客户账户上获得的收入有:(1)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2)各种服
务费收入;(3)贷款的利息收入。银行的目标利润则是指银行资本从每笔贷款中
应获得的最低收益。在这种模式下,贷款利率的确定可以用公示表示为:
贷款利率=(银行的目标利润+为客户提供所有服务的总成本-为客户提
供的所有服务中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贷款额
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因此,我国中小
企业贷款定价模式的选择,必须立足于这一现实,努力通过科学的贷款定价,使
得贷款利率能够覆盖贷款成本和风险,从而使中小企业贷款变得有利可图。通过
对上述三种贷款定价模式的比较,可以得出,传统的成本加成模式相对适用于当
前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具体理由如下: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5
(一)、首先价格领导模式不适合中小企业贷款定价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覆盖中
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与风险,从而改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无利可图的局
面,而不是要通过利率价格的竞争来抢占市场。在价格领导模式中,并没有考虑
到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的巨大成本。若运用此种贷款定价模式,
则可能出现贷款定价偏低,使得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亏损之中。
(二)、客户利润分析模式虽然比较先进,但无使用必要。
此种贷款定价模式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计算和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
银行在成本计算方面不仅要采取“分产品核算”的模式,还要做到“分客户核算”,
这已经超越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管理能力。并且,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之一就
是数额少,频率高,即使商业银行具备“分客户核算”的能力,也不适宜用于中
小企业贷款业务中。
(三)、成本加成定价模式适合中小企业贷款定价
根据成本加成模式制定的利率,包含了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中最重要的两个
部分,即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溢价,有利于商业银行补偿成本,确保目标利润
的实现。
此种贷款定价方式的唯一缺点是,贷款利率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同业竞争、
客户需求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萎缩。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
业信贷市场的实际状况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其贷款需求旺盛,
因而商业银行不必过多考虑客户流失问题。并且,相对于其他定价方法来讲,此
种贷款定价方式也比较传统,商业银行易于操作。
三、商业银行的策略
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正确计算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成本和贷
款风险成本。
对于贷款管理成本,由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电脑系统
尚不能实行精确的分产品核算,因此,在计算某笔贷款的相关变动性费用时存在
一定的困难。对此,商业银行可以建立“贷款费用辅助账”,对信用调查费、项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6
目评估费、抵押物评估费、贷款档案费、法律文书费及其他变动性贷款费用进行
逐笔登记,并按每笔贷款进行归集。对于同时使多笔贷款受益的费用,则按照一
定的方法,及时分配计入各笔贷款。
对于贷款风险成本,由于缺乏中小企业贷款统计数据,因此不能够运用科
学的、模型化的方法来计算。只能够遵照关系型贷款的特点,依据客户经理和管
理人员的经验,按照客户的行业、地区、资质、贷款品种、历史表现等因素直接
确定。
第五节 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创新
近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时,逐步突破了
对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和担保的限制,逐渐开发出以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为
抵押的信贷产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调研,近年来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
创新产品主要有以下12 种,具体情况见表4-1。
表4-1 近年来主要的12 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
创新产品 贷款方式
1、保全仓库贷款 银行要求中小企业将货物放入指定的仓库充当贷款抵押物
2、出口退税质押贷款 银行要求中小企业将经国家税务部门审批的应退税款作为贷款质押
3、无限责任担保贷款 中小企业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承担企业贷款的无限责任
银行要求大中型企业对关联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中小企业则
4、动产质押担保贷款
用专用型的贷款进行反担保
5、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银行要求中小企业将拥有的大中型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贷款质押
6、保付代理业务 银行购买中小企业的短期应收债权
7、联保协议贷款 多个企业之间开展贷款联保
中小企业在销售商品后,拿买方企业交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
8、买方付息票据贷款 兑汇票到银行申请办理贴现,银行审核无误后,办理贴现手续,票
据贴现利率由买方企业承但
9、出口项下的付费廷 银行无追索权地买断国外开证行的承兑汇票,给出口企业提供服务
10、出口外汇票据买断 银行按国内进口中小企业的要求开出远期信用证,国外来单经银行
承兑后,银行对国外出口商办理无追索权的即期付款,分为买方付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7
息买断业务和卖方付息买断业务
财政部以中国政府名义借入条件较为优惠的德国政府贷款,主要是
为了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中长期性的融资需求,信贷规划
11、中德财政合作中
小企业信贷规划
由中国的一家具体银行承办。
12、创业贷款 由地方再就业基金或是以其他方式担保发放的无指定性贷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金融时报,2004 年6 月22 日。
在调研中发现,在以上12 种主要的产品中,东部发达地区使用较多的有第
1、2、4、5、6、8、9、10 种,而西部不发达地区使用较多的有第3 和第7 种,
其他品种较少,使用频率较低。由此可见,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在开展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所采用的方式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
除了以上12 种产品创新以外,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对中
小企业融资形式的创新力度。
第六节 外部环境的必要改善
通过前面章节的研究可知,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遇到的障碍,
不仅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也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外部。因此,商业银行要在中小
企业融资领域取得进展,不仅需要改变内部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和风险控制方法,
也需要积极游说,促使政府和其他外部力量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善商业银行
的外部环境。其中有以下一些外部环境需要得到改善。
一、消除法律体系中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
首先,要突破《担保法》中对抵押品种类的规定,改变动产抵押在法律上
的空白地位,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动产抵押的合法性。目前看来,这一问题有望在
得到解决。在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中,动产抵押已经被
明确写入,应收账款、存货、股权、专利权等都可以用作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质押
品。这样,中小企业抵押物的范围将会大大拓宽。
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针对我国抵押登记制度机构杂、
程序繁、效率低的现状,应该由政府出面,统一组建全国性的抵押担保登记系统。
在登记系统内部,简化登记程序,统一收费标准,强化查询和检索功能。
再次,加强信贷人权利的保护。要注重在企业破产过程中信贷人权利的保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8
护,明确抵押权的优先受偿顺序。并且,要提高法院在贷款违约诉讼中的执法效
率,同时在贷款违约时,要积极采取多种庭外解决手段。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下,社会成员的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样,
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所面临的道德风险也会大大减少。尽管建设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它对于商业银行更广泛地开展中小企业
融资业务,却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信用道德和文化环境;
其次,要在法律规范下,建立社会化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努力减少社会信
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再次,要完善信用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健全失信惩罚机
制,加大失信违规成本;最后,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和相关制度。
三、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处于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有不同的融
资需求。因此,虽然商业银行在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仅
仅依靠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需
要建立多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并且,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建立,也将
为商业银行大规模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造条件。综合起来,多层次的中小企
业融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第二,要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第三,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第四,要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中小企业股权投资机构。
第五,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
第七节 本章小结
本文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分析其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所涉及的
一些具体问题解决之策。从第一节至第四节,本文分别从信贷技术、风险控制策
第四章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相关问题之对策研究
69
略、风险定价方式和业务创新等领域展开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第五
节论述的重点与前四节稍有不同,重点讨论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时所
需改变的外部环境。通过分析可知,商业银行若要更大规模地开展中小企业融资
业务,需要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社会信用体系的进一步改善,也需要多层次中小企
业融资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70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薛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年版
2、陈小军,《激励机制与信息的力量》,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北京,2005,4,15
3、成思危、陈工孟等,《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年
4、樊启淼,《信用担保是解决商业可持续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工具吗?》,微小企业融资国
际研讨会,北京,2005,4,15
5、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版
6、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2,10
7、国家计委经济政策协调司赴江、浙调研组,《江、浙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发展调查报
告》,经济研究参考,2002,86 期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关情况的报告》,2001,4,12
9、纪敏,《中小企业融资的经济分析:非公开融资的作用》,证券市场导报,2004,11
10、纪敏,《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上海证券报,2003,11,12
11、黄拜,《疏通国有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通道》,国研网,2003,12,12
12、赖金昌,《担保交易制度改革与微小企业融资》,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5,4,15
13、赖小民,《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问题的思考》,国研网,2004,9,20
14、梁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金融研究,2005,5
15、李良瑞,《信息不对称下的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商业时代,2004,27
16、李善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启示》,国研网,2001,6,7
17、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2,6
18、刘国光、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年版
19、刘明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微小企业融资的深刻革命》,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
讨会,北京,2005,4,15
20、刘萍,《尽快完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金融时报,2005,6,1
21、刘勇、李善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启示》,中国经济时报,2001,6,7
22、罗能生,《从人际信用到普遍信用》,光明日报,2005,3,1
23、陆燕玲,《论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定价模式选择》,安徽大学学报,2002,5
24、吕政,《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论文,2004 年
2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
26、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版
参考文献
71
27、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8、马培华,《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十届三次
会议发言,2005,4
29、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30、王竞天、李正友、冯雪飞,《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31、王君,《微小企业融资障碍与改革战略》,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北京,2005,4,15
32、王宣喻、储小平,《信息披露机制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经济研究,2002,10
33、王召,《日本和韩国债券市场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中国发展观察,2005,3
34、王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问题解析与对策》,国研网,2005,4,19
35、王召,《缩短信息距离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含义》,国研网,2004,12,1
36、吴庆,《对成都、绵阳两地中小企业贷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国研网,2004,9,27
37、吴晓灵,《小额信贷年的中国突破》,21 世纪经济报道,2005,4,23
38、夏斌,《尽快设立微小企业贷款公司》,国家金融报,2005,4,18
40、徐洁勤,《以SMFC 为中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论文,2002,8
41、徐忠、沈明高,《融资环境与中国微小企业的发展》,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5,4,15
42、应展宇,《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政策分析》,财贸经济,2004,10
43、俞华权、滕聿江、史明钊,《我国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的反思与对策》,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860
44、臧景范,《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存在问题和对策》,国研网,2005,3,23
45、张捷,《中小企业关系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6
46、张礼庆、黄平,《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国研网,2004,9,29
47、张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8、张正鑫,《如何使金融更好地支持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制度和政策
设计》,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论文,2003,5
49、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考察组,《上海、杭州、温州三市政府、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难的重要途径》,西南金融,2002,8
50、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小组,2004 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5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小组,2001-2004 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5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构建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融资体系》,上海金
融,2001,8
5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金融时报,2004 年6 月
54、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联合课题组,《2003 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人
参考文献
72
民网,2003,12,18
55、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3,5
56. Alex Fleming,《以市场为导向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
北京,2005,4,15
57. Christoph Freytag,《中国微小企业融资中的法律法规障碍》,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
会,北京,2005,4,15
58. Dale W Adams,《印尼人民银行案例》,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北京,2005,4,15
59. J.Peter Morrow,《旧貌换新颜:蒙古可汗银行》,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5,4,15
60、Michael Gudger,《信贷担保:现状评估以及新的研究路径》,联合国粮农组织,M-63, ISBN
92-5104173-3
61. Allen N. Berger and F. 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 in the Finance Growth Cyc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22,1998.
62.Allen N. Berger, Leora F. Klapper and Gregory F. Udell, The Ability of Banks to lend to
informationally opaque small businesse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Volume 25, Issue
12 , December 2001, Pages 2127-2167
.63.David P. Ely and Kenneth J. Robinson, The impact of banks' expanded securities powers on
small-business lending,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ume 13, Issues 1-2 , 2004, Pages
79-102
64. Hans Degryse, Relationship Lending within a Bank-Based System: Evidence from European
Small Business Data,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9,90-109(2000)
65. Jith Jayaratne and John Wolken, How Important are Small Bank to Small Business Lending?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ume 23,Issues 2-4,Febrary 1999, pages 427-458
66. Myers, S.C.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39. 1984:579-592
67. Neil Gregory, Stoyan Tenev, and Dileep M. Wagle, 2000, 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
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68. O. Emre Ergungor, The profitability of bank-borrow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November 2004
69.Robert B. Avery, Raphael W. Bostic and Katherine A. Samolyk, The role of personal wealth in
small business financ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 December 1998
后 记
73
后 记
历经数月的论文写作即将结束,心中顿有如释重负之感。审视自己的成果,
它虽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足,更谈不上完美,但其中毕竟凝聚着自己数月的心血,
浓缩了自己在道口的学习成果,因而也就觉得非常珍贵了。
回首写作历程,虽无历经波折,却也非一帆风顺。在写作过程中,有过选
题时的彷徨,有过构思时的困惑,也有过收集资料时的苦闷,更有过执笔时的停
滞与反复。但幸运的是,每遇困难之际,便可得恩师李剑阁先生之悉心指导,才
使论文不致走入迷途。因此,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李老师。李老师学识渊博,
视野开阔,治学严谨,听老师讲解常有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李老师待人谦和,与
学生在一起更加平易近人,听老师谆谆教诲,如沐春风,如感丝雨。跟随李老师,
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能体会老师的人格魅力,既得鱼,更得渔。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帮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
刘向东先生,屡次为论文写作提供便利;师兄何宝、余辉、张全、林聪、杜洪涛,
师姐雷薇、张宏、吕晓,始终关注、督促我的论文写作, 并不断提供宝贵经验;
此外还有五道口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大量支持。在这
里,对每一位都表达由衷的谢意。
从孩提到成年,从小学入学到硕士毕业,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含辛茹苦的
培养和哥哥姐姐的关爱。我不能忘记,炎炎烈日之下父亲在麦田中挥汗如雨;我
不能忘记,严冬寒夜母亲在昏暗灯光下针飞线舞;我不能忘记,在我贪玩逃学时
母亲那无声的泪水;我不能忘记,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那极力掩饰的
欣喜;我也不能忘记,酷暑之中午,姐姐在闷热的房间里为愚不可及的我补习功
课时的焦急之情;我更不能忘记,女友侯文,数年如一日,始终与我风雨同舟,
相濡以沫。如此太多的场景,我虽不敢忘却,却又不忍心去回忆,唯恐记忆的闸
门一旦打开,泪水便冲垮我此时已不再坚固的情感之堤。父母之恩,姐弟之情,
女友之谊,无以为报,惟努力进取,以不负众亲所望。
赵步魁
2005 年10 月于五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