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9722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姓名:袁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迪红
20050411
I
摘要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一体化的推进 国际金融业不断经历着一系列深
刻的变化由传统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分工和金融业
界限日益模糊而在此过程中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融合尤为突出二者的不断融
合形成了所谓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 银行保险起源于欧洲并在世界主要发
达国家蓬勃开展不同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作
为一个金融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保险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正确
认识银行保险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选择一种可行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成为我们
亟待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是以银行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我国特
定的金融环境下探索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道路提出了阶段式的发展模式
本论文围绕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
内容
第二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银行保险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 并利用经济学基本
理论和学说从内外环境两个方面探究银行保险出现的本质原因和基本动力
第三章介绍了银行保险的四种实现方式 对不同的实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其中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地方
第四章介绍了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指出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不足之处
分析影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内外因素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保险发展之路
论文结论总结了本人所做的工作 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金融控股公司阶段式
II
Abstract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financial competi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is going through a series of deep
changes constantly, from operated separately traditionally toward mixed operation.
Divide the work in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ies
demarcation line is fuzzy day by day. In this course, the integration of banking and
insurance i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the constant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has
formed the so-called bancassurance. The bancassurance originated from Europe, and
launched vigorously in the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Different country
has formed different 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 mode.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relatively backward financial industry, the bancassurance is just as first stage in our
country. Analyzing the bancassurance correctly, and considering our country's
conditions and choosing a kind of feasible 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 mode, become
the question we must settle urgently. Based on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 our
country's specific financial environments,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road to
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stage type.
This dissertation develops this subject in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Chapter one recommends the selected title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meaning,
document survey and main contents.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ncassurance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from different views, utiliz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economics and probes into essential
reason and basic motive force appearing in bancassurance from two resp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pter three recommends four kinds of way to realize the bancassurance, carries
on deep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different realization modes, finds out the lessons from
the meaning and directive significance among them.
Chapter four introduces current situation of bancassurance in our country,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 analy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 of development of
bancassurance of our country, and finds out the bancassurance developing mode of
suiting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ideas presented in the dissertation, and brings
III
forwards insufficiencies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 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 mod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tage type
湖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 章绪 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经过 20 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加入WTO
意味着上个世纪70 年代末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同时
也意味着我国的经济体系将全面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经
济体系核心的中国金融业也将逐步融入到全球的金融体系中去而随着金融竞争
的加剧和金融一体化的推进国际金融业不断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金融业
内三大支柱银行证券保险联手合作相互渗透的趋势日渐明显由传统
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金融集团不断涌现传统的金融业分工和金融
业界限日益模糊而在此过程中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融合尤为突出二者的不断
融合形成了所谓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 这对传统的金融理念产生了极强的冲
击也使整个世界金融业发生深刻的变革
目前 按照有关的金融法规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
而我国已经加入了WTO 对国内金融业的保护期也即将结束国内金融服务市场
将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随着国外金融业的不断进入国内金融业将面临更大的
挑战他们不仅仅在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
大大强于国内金融业而且还拥有混业经营的优势可以为顾客提供一站
式的服务大大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服务因此如何适应国
际金融业的一系列变化与国际金融业接轨迎接国外全能金融的挑战同
时保证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保险业的一项重要课题银行与保
险合作构建银行保险战略发展银行保险对我国保险业来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 多年的飞速发展
仍旧存在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不甚发达金融体系金融监管较为落后等问题
这样如果没有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银行业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
而盲目地引进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战略照搬照抄势必会导致银行保险的畸形
发展所以发展银行保险必须认清我国金融业目前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同时
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找出适合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之路
1.1.2 选题意义
银行保险是金融领域的一个创新 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尤其在中国这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2
样一个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保险产
品的技术与创新还远远不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
国的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对于证券保险行业
有着绝对的优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充分强
调了保险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提出了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
伟大号召为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论文
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入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充分利用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优
势地位加强银行与保险的合作与融合找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道路
这样对于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壮大保险业的实力促进保险产品的创新与金
融体系的完善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2 文献综述
银行保险的雏形最早是在欧洲产生的 虽然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互融合和相
互渗透在欧洲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是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 这个概念
则是出现不久正如不少的金融范畴一样对于它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少
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1.2.1 银行保险的概念界定
1 多利萨K 弗勒Dorlisa K. Flur 对于银行保险给出的定义仅仅将通过
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界定为银行保险[1]
2 乔治斯通George Stone 则认为银行保险的定义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
分狭义的银行保险是指人寿保险公司通过银行这一销售渠道来销售人寿保险
年金以及投资类产品而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了其他不同的形式包括银行和保险
公司业务的进一步融合交叉合并[2]
3 人寿保险营销和研究协会的保险字典里银行保险被定义为银行或基金
组织提供的人寿保险服务[3]
4 小哈罗德斯凯博Harold D. Skipper, Jr 在其国际风险与保险一书
中指出银行保险主要是指银行和保险人之间为通过银行推销保险而做出的一种
安排如购并合资市场联盟等其中保险人主要负责制造生产保险产品
银行则致力于销售[4]
5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CNP 给银行保险的定义是银行保险是保险产
品的一种新的分销方式从狭义上讲它是指通过银行或邮局的网络销售保险产
品从广义上讲它是从利用银行的客户信息资料发展直接销售[5]
6 瑞士信贷集团认为所谓银行保险即是将银行和保险两类在过去看来是不
硕士学位论文
3
同性质的金融业务结合在一起通过所创设的不同银行保险产品一揽子提供给
客户所有产品都是针对客户的需求以及对未来金融服务业务变化的分析而设
计的以便迎接未来的挑战[6]
7. 作为欧洲银行保险业务的领头羊之一的富通国际集团将银行保险定义
为通过银行营销和分销个人保险[7]
8.郑伟孙祁祥则从金融服务一体化的角度来定义银行保险他们认为银
保融通又称银行保险是在金融服务融合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框架下发展起来
的一个概念银保融通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达成的一种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安
排其中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制造银行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8]
1.2.2 银行保险的理论基础
理论界对银行保险发展问题的专门研究不多 就我所能搜集的范围目前还
没有发现专门探讨银行保险发展问题的理论性专著国外对银行保险发展问题的
理论性探讨散见于金融创新理论资产同质性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中
1 银行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研究
1 西尔伯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银行保险归根到底是一种金融创新 创新的诱因可以用西尔伯的约束诱导型
金融创新理论来解释西尔伯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化利
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是在努力消除或减轻施
加给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创新的因此金融创新是
金融机构对于它的约束所做出的反应[9]
2 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银行保险的创新与政府管制之间的博弈行为可以用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
论来解释凯恩认为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不
断斗争的过程和结果金融机构对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
的反应就是进行创新回避管制以便把约束以及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减少到最
低限度[10]
3 栾培强施建祥的研究
栾培强 2000 从分析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及促使其产生的因素着眼提
出了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了银行保险的产生而银行保险的产生又对金融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金融业融合的趋势这也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变革起到
一定的推动作用[11]
施建祥 2002 从分析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现状入手提出发展银行保险
业可以降低保险销售成本拓宽保险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规模从而提高保险
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12]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4
2 银行保险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1 Manoj Kumar 的SWOT 分析
美国的 Manoj Kumar 2000 运用SWOT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分析法对银行保险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银行保险可以发掘更多的金融
需求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与技术的发展[13]
2 郑伟孙祁祥的供求分析
郑伟 孙祁祥2001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银行保险发展的推动因素
指出银行保险可能存在的问题金融风险蔓延搭配出售监管规避等认为银行
保险代表了今后中国金融业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8]
3 吴荣李加明的三赢研究
吴荣 李加明2001 从与国外银行保险业比较的角度提出了我国银行保
险业的发展可以实现银行保险客户三赢的结果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与发展[14]
4 郭颂平郑荣年的风险管理分析
郭颂平 郑荣年2003 从银行保险的风险管理及其防范为切入点深入分
析了银行保险面临的风险提出了风险规避与控制的具体对策[15]
1.2.3 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研究
1 Saunders 和Walter 的混业模式研究
根据 Saunders 和Walter 1994 的研究银行保险混业经营的模式主要有四
种完全全能银行模式德国全能银行模式英国全能银行模式美国金融控股
公司模式[16]
2 陈征宇的金融控股公司研究
陈征宇 2002 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研究了我
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法律环境监管环境文化环境进而提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
应该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17]
3 张玉英的金融服务实体研究
张玉英 2003 在分析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资源整合等银行保险的集合
优势之后提出了银行保险的模式并进行相应的利弊分析指出银保合作的出路
在于银行与保险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强大的金融服务实体[18]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围绕寻找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这条主线 通过介绍银行保险概
念的产生与发展分析这种金融创新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动力进而介绍国外银行
硕士学位论文
5
保险的具体做法找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第一部分 绪言 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思
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介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银行保险概念的不同理解 银行保险的历
史沿革并利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学说如约束诱致假说自由管制的博弈
资产同质性理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从内外环境两个方面对银行保险
经营业务的分析探究银行保险出现的本质原因和基本动力
第三部分 介绍银行保险的一般实现方式 国外先进国家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具
体做法与实现模式并且对不同的实现模式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具有借
鉴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地方
第四部分 分析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指出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不足之
处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值得肯定的地方分析影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
内外因素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保险发展之路阶段式发展道路在银行
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采用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在银行保险发展的高级阶段
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一体化的进步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6
第2 章银行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分析和环境分析
2.1 银行保险的定义与历史沿革
2.1.1 银行保险的定义
银行保险的雏形最早是在欧洲产生的 尽管在欧洲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结合
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 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
概念在权威经济学大辞典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没有对银行保险
业务作专门的定义只是把在西班牙和法国非常普遍的银行保险合作称之为“一站
金融店” One-stop Financial Shop [19] 如前所述业内学者分别从各个方面业
务经营策略组织形式等对其作了多种多样的界定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各
有千秋
笔者认为 对于银行保险的定义可以从浅层次和深层次两方面进行界定
浅层次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保险公司负责生产保险产品而仅仅将银行作为销售渠
道来销售保险产品
深层次的银行保险则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相互交叉 出现产权上的融
合与合并形成一个新的广泛的金融服务实体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品种的金
融服务
从深层次的银行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 银行保险已经由最初的保险公司生产
产品银行进行销售这一简单形式发展到银行与保险公司相互融合的双向流动
从而形成银行与保险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银行保险不是银行+
保险的简单组合而是银保双方紧密相连相互融合它代表了银行保险
的发展趋势正是由于有了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这种双向的融合与渗透而原有
的银行保险已经不能充分表达这一新兴行业的内涵与特点才使得银
行保险Bancassurance 这个词语脱颖而出
2.1.2 银行保险的历史沿革
尽管 Bancassurance 这一术语只是在最近才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实际上银
行业与保险业相互合作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例如比利时的CGER 西班牙的
Caixa of Barcelona 以及法国的CNP 这些公司从19 世纪就已经全面提供银行与
保险服务了通过银行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的模式始于法国在1973 年法国已有
两家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的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运用自己的银行母公
司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一家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农业保险互助会合资成立
硕士学位论文
7
的保险公司Soravie 另一家是法国百利投资银行Paribas 下属的一家银行保
险公司[20] 但一般认为银行保险的真正出现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根据国外
学者丹尼尔1995 的研究银行保险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第一阶段 是在1980 年以前在这一阶段银行保险仅仅局限在银行充当保
险公司的代理中介人这一层面上严格意义上的银行保险尚未真正出现银行通
过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介入保险领域这一阶段银行尽管也直接出售保险单
银行信贷保险但只是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补充而进行的其目的是减少银行
承受的风险例如当时许多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要求借款方必须对其所提供的
抵押物进行保险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关系纯粹是合作关系不存在竞争这一阶
段为银行以后介入保险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阶段 大约开始于1980 年在这一阶段银行开始开发出一些与银行传
统业务大相径庭的金融产品开始全面介入保险领域这被认为是银行保险的真
正起源银行开发出一些资本化产品如养老金保险合同这一阶段法国的银
行保险发展最为普遍客观上银行开始进入保险业与保险公司展开竞争但这一
阶段银行保险的发展主要是银行为应付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而扩展业务范围丰富
业务品种力求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第三阶段 大约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的这一阶段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关
键时期银行保险开始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银行为应对保险公司在这一时期
也全面拓展这项业务的激烈竞争采取了各种措施如新设并购合资等成
立银行保险公司将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结合起来银行所推出的保险产品较上
一阶段大大增加银行介入保险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银行保险的组织形式更为
复杂如英国的银行开始直接提供纯粹的寿险产品在欧洲的其他国家银行业
推出了复杂多样的保险产品西班牙的银行在该时期就推出了终身寿险保单在
该阶段银行借助于其特有的优势使得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就是银
行保险所实现的保费收入占保费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这里我们不妨用银行的
保险业务收入占保险费总收入的比重来表示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表2.1 表示了
欧洲国家银行保险业务从1989 年到2000 年的比例
随着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银行保险发展的浪潮
特别是1998 年11 月美国花旗银行兼并旅游者集团通过资本融合方式将银行保
险推向了高潮可以说银行保险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是大势所趋成为全球性的经
济现象在法国寿险保费销售总量中将近60%是通过银行网点来实现的在西
班牙一些重要的银行集团所属的人寿保险公司已经排名在该国保险市场的前
茅在欧洲国家几乎所有著名的保险公司都较有深度的参与了当地的银行保险
业务如比利时波兰匈牙利土耳其等一些重要的保险公司已与一些重要的
银行签订了合资协议在南美地区的巴西一些专门从事银行保险业务的保险公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8
司已成为保险市场的先锋在阿根廷一些大银行或是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或
是与保险公司合资开发银行保险市场在美国克林顿总统签发了新的金融服
务现代化法案明确了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可以在商业合作上建立业务往
来关系使美国花旗集团在该法律出台前与美国旅游保险公司的合并模式彻
底合法化在日本作为世界第一大寿险市场以前寿险产品一直是通过传统的
个人营销方式来实现的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已开始全面启动银行保险市场允
许银行销售保险在我国的台湾银行保险正在迅速发展中几乎所有的银行都
与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在业务上便于管理许多银行先后成立了
自己的保险经营部门或代理公司银行把自身的客户信息提供给合作的保险公司
通过自己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从而得到保险的佣金收入
表 2.1 欧洲部分国家银行保险业务比例
国别 1989 年1994 年2000 年
法国 52% 55% 60%
西班牙 -- 21% 40%
比利时 -- 20% 40%
荷兰 17% 22% 35%
意大利 -- 12% 30%
英国 10% 16% 28%
德国 -- 8% 14%
资料来源 Best’s Review Property/Casualty Edition 2001 年4 月
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 引起了保险销售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种保险销
售渠道所占份额也重新洗牌[43] 如在西班牙法国和比利时等欧洲银行保险
发达国家银行保险在个人寿险业务的市场份额用几年时间就翻了一番总的趋
势是保险公司直接营销所占份额基本持平但所占份额很小而银行保险所占
份额快速上升个人代理人经纪人所销售的保险份额逐年减少被银行保险所
取代如表2.2 所示由此可见银行保险是保险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 银行通过发展银行保险业务也取得了丰厚的直接收益如在欧洲银
行保险业务所实现的佣金收入占银行总利润的比例由1990 年的1%上升到2000
年的10% 预计到2010 年可占到15%左右[22]
硕士学位论文
9
表2.2 欧洲部分国家保险销售渠道占比分析%
年份
销售渠道
1994 年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
直接 3.0 3.2 3.4 3.1 3.0 2.8
银行保险 33.8 39.1 40.9 48.1 56.2 66.3
个人代理人 21.3 18.7 16.7 13.6 10 8.9
经纪人 41.9 39 38.9 35.3 30.8 22
资料来源 Nedege Genetay. Philip Molyneux. Bancassurance, Macmillan, 1998, 35.
2.2 银行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分析
2.2.1 金融创新理论
从本质上来讲 银行保险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新的
经营环境下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所进行的业务和制度的变更是金融创新的
产物首先我们用金融创新理论来分析银行保险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金融创新 Financial Innovation 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解释有许多种大多来
自熊彼特Schumpeter 对创新的研究熊彼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理论上研究创新
的经济学家他研究的对象是经济发展中微观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创新包括
五种情形1 新产品出现2 新生产方法或技术的采用3 新市场的开拓
4 新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5 新企业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的推行熊彼特
在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12 一书中对创
新所下的定义给金融创新定义打下了基础[23]
陈岱孙 厉以宁主编的国际金融学说史则在熊彼特经济创新的定义基础
上将金融创新定义为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
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
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等内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信
用货币的出现商业银行的诞生支票制度的推广等都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金融创
新[24]
从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的当代金融创新一直到目前还不断呈现出蓬勃发展趋
势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金融创新具有如此生命力呢金融创新的原始动力何
在为了从理论上阐述金融创新西方经济学家陆续提出了不少不同的见解由
此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当代金融创新理论流派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10
2.2.1.1 西尔伯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西尔伯 W.L.Silber 主要是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的西尔伯研究金融
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
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
取的自卫行为
西尔伯认为 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控制管理这种因外部条
件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创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里必须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
是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压制使金融机构的效率降低金融机构必须努力通
过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另一种情况是金融压制使得金融组织所付出
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创新是对金融压制的反应其代价与压制所造成的机会成
本增长是一致的因此金融机构通过逃避压制来尽量的降低其机会成本增加所带
来的损失二是内部强加的压制为了保障资产具有流动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偿
还率以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产营运的安全金融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资产负
债管理制度其中有偿还期对称各种资产运用比率等这些管理制度一方面虽
然确保了金融企业的营运稳定另一方面却形成了内部的金融压制两个方面的金
融压制特别是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金融压制时实行最优化管理和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金融机构将会从机会成本角度和金融企业管理影子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区别来
寻求最大程度的金融创新这就是微观金融组织金融创新行为的逻辑结果[9]
2.2.1.2 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凯恩 E. J. Kane 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
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
理的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
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10]
各种形式的经济立法和规章制度 从宏观上可视为保持均衡和稳定的基本措
施经济个体寻求规避实际上反映了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实行法制和个人利益
中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原则的经济个体之间的经济法律关系也表明了在市场机
制约束下和法制基础上经济个体寻求最大利润的过程经济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
益通过有意识的寻求绕开政府管制的方法来对政府的限制做出反应从而获取
最大利润事实上规避已经被认为是合法的了
由此 凯恩设计了一个制定规章制度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制定经济规章
制度的程序和被管制人规避的过程是相互适用和相互作用的通过这个阶段逐步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和实用的规章制度
对金融的控制和因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以辩证形式出现的 政府管制是有形
硕士学位论文
11
的手 规避则是市场无形的手许多形式的政府管制与控制实质上等于隐含的税
收阻碍了金融业从事已有的营利性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因此金融
机构会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金融企业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适应能力是很强
的因为需求增长必然促进货币供给扩大货币供给的过程可以采取许多替代
品即新金融工具的形式来完成但是当金融创新危及到金融稳定和货币政
策不能按预定目标实施时政府和金融当局又会加强管制同时不同于传统金融
工具的替代品又会为规避而不断产生这样管制又将导致新的一轮创新管
制与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的交替形成了一个辩证的过程以上两者相互作
用过程虽然有时滞阶段但在这个阶段中被管制者的适应能力增强随之金融
创新的效率也提高这主要归因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被管制对象能力的
提高和这些金融企业对于通货膨胀以及其他的经济环境变异所产生的不稳定变得
更警觉了[10]
2.2.2 金融资产同质性理论
2.2.2.1 资产专用性与资产同质性
金融资产的同质性是和资产专用性 Asset Specificity 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对已经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进行再配置的难易程度或者
是再配置已投入生产要素成本的高低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要素被认为是完全同
质的投入各行业的要素没有差别因此资本在行业之间转移的成本被忽略但
现实情况是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素品质要素结构和特征即资产具有专用性
因此要素存量在不同行业的再配置必然涉及一定的费用产生一定的成本一个
行业的资产专用性越强改变旧资产的转换成本越高于是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垄
断程度越高相反资产同质性越强则变更经营领域的成本越低因此一个
经济结构中资产的同质性越弱行业的分工程度越高
2.2.2.2 金融资产同质性
金融业 无论是银行业或保险业其资产要素概言之不外乎资本信息和企
业家才能三种资本又可分为现实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类现实资本在银行业和保
险业中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货币M0 M4 其中现金资产M0 的资产专用
性最低是一般等价物可任意配置于不同行业然后从M0 到M4 资产专用性
渐强但就总体而言金融业是直接经营货币资产而非实物资产的部门显然无
论是何种形式的货币资产相对于实物经济部门而言其资产专用性要弱得多
现代经济词典将资产定义为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并具有价值的有形财产或
无形权利[25] 有形财产在现实社会中千姿百态而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收入流量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12
的无形权利主要是股权债权货币三种形态的金融资产正由于金融资产本
身作为一种无形权利存在的特点其资产的专用性很弱在不同金融部门之间的
转换成本很低唯其如此随着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多实物经济部门的资产结构中有形资产的比例逐渐
下降而以各种无形权利存在的金融资产比例在不断上升这一变化实际促进了
资本自由转移和交易费用的降低
就金融业本身看 由于金融创新金融资产在不同金融部门之间的转移更加
充分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有时已难以界定其不同金融部门的归属比如
证券部门推出的开放式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替银行存款并比后者更能实
现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再比如保单抵押贷款就是一种比银行贷款更为方便
的金融产品更有甚者作为传统银行功能的支付清算也正在为各种货币市场
工具所取代近20 年来金融创新正在模糊不同金融部门的原有界限这是金融
一体化的重要特征 [26]
除了金融资产弱专用性这一因素导致的金融一体化外 不同金融部门另两个
经营要素信息和企业家才能同样不具有专用性
信息是金融业经营所需的第二个要素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金融业就是
一个在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部门对于一家金融机构其获取
的信息不外乎三种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由于不同金融部门面临同
样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因此可以假定它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
策取向以及各种非经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完全相似尽管在信息利用上它们可能
根据自身情况各取所需但这并不构成严重的信息专用性问题同样作为不同
金融部门的同一客户更不存在信息专用性问题事实上无论是银行或保险部
门可以对同一客户的信息开展更多的服务比如向同一企业贷款和销售保单
理论上能够获得信息成本这是银行保险经营体产生效率的一个来源
在许多经济学家的眼中 企业家才能实际上是一个创新问题熊彼特1934
[23] 企业家才能作为金融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存在突出的专用性从历
史上看银行业早期的创新主要基于资产负债表展开包括各种融资工具的创造
资金的科学运用和资产负债的合理配置等后期的创新则突破了资产负债表涉
及到更多表外工具的使用所有这些创新使得银行部门资产的专用性更加弱化
同样保险经营部门的创新也在竭力获取银行的优势如保单抵押贷款自动保
费缴付系统投资连结保险等因此银行业和保险业企业家才能的发挥不仅降
低了其资产专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金融资产的同质性 使得金融企业在集合不同业务单元时能够产生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从而增强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
硕士学位论文
13
2.2.3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2.2.3.1 规模经济分析
规模经济 Economy of Scale 是研究厂商的规模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概念
是指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状况反之则
是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通常是以成本产出弹性E 来计量E 表示单位产
出百分率所引起的平均生产成本变动的百分率
E= C/C / Q/Q =MC/AC
MC 表示边际成本AC 表示平均成本在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等时E 等
于1 当成本与产出按比例增加时那么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也就不复存在
如果规模经济存在成本增加低于产出增加的比例边际成本就会低于平均成本
因而E 小于1 最后当规模不经济存在时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因而E 大
于1
我们可以从图 2.1 分析一下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图中 1 2 3 分别代表最小中等最大三种规模的金融机构中等规模金
融机构的最低平均成本是最小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起初
显示了规模经济但当产出水平较高时就显示出了规模不经济而最小和最大
规模金融机构的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不会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因为长期
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也就是说小规模的金融机构以最低平均成本
经营是低效率的因为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以更低
的平均成本进行经营即实现了规模经济
SMC1
SAC1
SMC2 LAC
SAC2
LMC
SMC3
SAC3
产量Q


C
注 LAC: 长期平均成本LMC:长期边际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SMC:短期边际成本
图 2.1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14
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即金融业的要素平均成本曲线是
一条很平缓的U 型它的最低点即厂商的长期生产点所代表的产量即其提
供的金融服务的数量要比普通行业最小平均产量大得多这就是说金融行业
是一个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因此金融业中各行业极容易侵入对方领域
扩大业务范围以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效应
实际上 银行保险形式下的合业经营可通过规模经济提高效率在费用或投
资水平给定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银行保险的业务量越大效率越高有
效的分工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强制性分工的结果只能是损害效率在知识经
济时代在金融业已进入了交易金融的时代再过分强调分工就会走向其理论
的反面即阻碍效率因为分工越细意味着壁垒越多从而交易成本越大另
外正当的竞争中自然产生的垄断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它表明了规模经济的内
在要求
银行保险在创建品牌开发高度细分化的产品建立与维护信息技术系统
进行资产管理以及建立分销网络时都会存在规模经济问题银行保险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存在规模经济1 银行保险可以依托其多元化的业务发挥整体优
势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建立规模化的营销网络
从而降低竞争成本2 银行保险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为缩短金融创新
周期和降低金融创新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3 银行保险业务领域广阔服务全
面某些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广泛的产品和业务上从而可以降低平均成本
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它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分支机构和已有的其它全部销售渠道
以较低的边际成本销售附加产品4 由于信誉的外溢效应的存在银行保险可
以利用在提供一种服务时获得的信誉向客户推荐其它金融服务另外在客户看
来规模大也意味着支付能力更强规模是给投资者的一种信号信誉或声誉在
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方面特别管用
2.2.3.2 范围经济分析
范围经济 Economy of Scope 是指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
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两个企业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
产出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范围
经济的程度可通过研究企业的成本来确定如果单个企业使用一定的投入组合生
产出比两个各自独立生产的企业更多的产出那么单个企业的成本就低于独自生
产的企业的成本我们可以用范围经济度SC 来衡量
SC=[CQ1+CQ2-C(Q1 Q2 ]/C Q1 Q2
式中 CQ1 表示生产Q1 的产出所耗费成成本CQ2 表示Q2 的产出所耗费的
成本C(Q1 Q2 是生产两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联
硕士学位论文
15
合成本低于各自单独成本之和因此SC>0 当范围不经济时SC 是负数SC
的值越大范围经济的程度就越高
金融机构的范围经济则是指 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例如业务品种经营领
域等的变化能使得金融机构经营的平均成本降低和收益提高反之则为金融机
构的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产生于多元化经营 但多元化经营所运用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下
面我们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区分两种不同的混业经营的情形分别计算其成本与
收益函数
第一种情形 每一项业务由各股东控制各业务之间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财
务上完全独立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各专业化金融机构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它们
既没有多元化带来的收益也没有与多元化相关的组织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如
果金融机构有过多的资源股东可以选择减少资本或分配更多的利润由股东直
接对资产进行多元化投资
第二种情形 金融集团选择经营相关业务的多元化战略金融集团经营的相
关业务包括彼此相联系的金融业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金融集团中包含一个商业
银行一个保险公司
这个成本方程可以表示为
C(d)=f(D L S M)
C(d) 与多元化经营有关的成本
D 集团内存在的业务单位数量
L 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程度
S 集团总销售额
M 集团监督各类业务带来的成本增量
D 服从多元化业务的一个假设即业务数量越多不论是否相关组织成本
越高L 反映了不同业务之间关系的数量总的来说关系越多越复杂S 是另一
个反映集团复杂程度的指标表现为集团的规模我们利用销售量来衡量对某
些金融机构我们用总增加值衡量成本函数对四个变量的偏导数都是负的
从金融集团多元化经营获得好处的方程可以反映为
B(d)=g(D G SC)
D 集团内存在的业务数量
G 因共享投资与管理费用而减少的成本
SC 多元化经营带来销售额的增量
收益方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D 变大时B(d)变小当G
SC 变大时B(d)变大D 与B(d)之间的反向变化关系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从多
元化经营中获得的边际收益越小在这个假设之后的基本经济学原理是业务单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16
位数量越多它们之间协同效应出现的可能越小所以很难在相关业务中实现协
同效应
均衡的一个简单近似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d)=C(d) 如果假设L
G SC S 在短期内是常量那么实现均衡的条件是C(d)/ D= B(d)/ D 见
图2.2
边际收益/成本
边际成本
集团收益
最优数目D* 业务单位数目
图 2.2 业务相关时金融集团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
短期均衡由最优业务单位数量 D*表示D*随着上述成本和收益方程变量的改
变而改变
这里涉及到了资产专用性的问题 就金融业而言不仅银行证券保险各
业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而且由于其经营对象是货币资产而非实物资
产因此相互转换十分便利比如贷款可以证券化开放式基金和银行存款十分
近似保险兼具投资和储蓄功能等因此金融资产的强关联性和弱专用性决
定了其综合经营比其它行业更能形成范围经济
银行保险可获得范围经济的原因在于 1 银行保险在横向并购中使一些相
关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可能创造了更多的销售机会提高了经营效率与盈
利能力例如通过银行和保险业务的一体化可以降低分销系统的总成本双方
可以向各自的客户交叉销售对方的产品2 金融信息本身具有可重复利用性
在多元化经营条件下由于各金融机构子公司可以从客户与其它金融机构子公司
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获得有用信息因此只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允许不同种类金
融业务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银行保险就可以降低信息成本获得范围经济
例如银行保险中银行在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时可从客户那里获取和贮存各种信
硕士学位论文
17
息当其它子公司在开展保险业务时就可以重复利用已有信息节约了信息的
搜集成本从而可以实现各个金融行业间信息的充分流动和资源共享3 银行
保险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业务上的损益互补有利于保持公司整体的稳定
性这样银行保险就可以通过扩展业务种类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降低风
险4 银行保险在多元化的收购和兼并活动中由于公司内部各种金融业务的
融合和互补使得银行保险公司可获得管理上和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管
理资源和现金流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促进了银行保险效率的发挥
由此可见银行保险具备了很大的范围经济潜力其新增一个金融产品和业务领域
的边际成本很低上升速度很慢其业务范围越广金融产品种类越多范围经
济效应越明显[27]
2.3 银行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分析
2.3.1 内部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的理解银行保险产生的根源 我们首先需要对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异
同进行比较传统观点认为银行的业务活动着眼于短期而保险公司着眼于长
期保险业的目的是为了管理控制风险由此产生的对资金保险基金的经营
管理只是作为一种副产品而银行恰恰与之相反主要目的是对资金的管理运用
对风险的管理只是资金管理的客观要求两者的性质存在根本差别
然而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识到银行业与保险业存在相似性基于这种观点他
们认为银行可以提供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也可以提供银行服务Lewis 1990 认
为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银行可以被认为是保险的一种形式他从银行的保
险性质这一模型出发提出银行的四项基本业务零售业务批发业务国际业
务与表外业务均可以看作是对客户的保证或是一种保险行为银行能够提供这些
保证行为也是建立在所谓大数定理基础以及大量存款人的取款行为是相互独立的
基础上的存贷款之间的利差收入实际上构成了银行的保费收入1[11]
Levy-lang 1990 认为保险公司通过对储备基金投资运作来实现资金管理
这一功能实际上与银行业务非常接近而在寿险业这一特征更为突出[11] Gumbel
1990 对此作了总结他将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似性概括归纳如下两个行业
均对准备金投资运作均以大数定理及规模经济为基础他们都能创造流动性
通过再保险与再融资来承担风险转移职能[11]
因此 上述观点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存在极强的相似性同时通过前
面关于资产同质性的论述我们已经证实了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银行和
1 详细论证请参考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ystems and Service. Chapter3. MacMillan, 1990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18
保险公司能够较好的进行合作共同提供金融服务而实践也已证实这一观点的
正确性这就是银行保险开展的内在张力
2.3.2 外部环境分析
2.3.2.1 银行的困境
1 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口增长率的降低
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加之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
人口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而这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DR 指数指退休人口
与工作人口的比例急剧上升OECD 在1992 年作了一项预测到2030 年欧
盟国家的DR 将从当时的21%上升到37%[28] 为了缓解养老金计划的巨大压力
西方国家政府采取了各种方式以刺激私人养老金计划这极大的促进了寿险行业
的迅速发展
同时 人们的储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长期高收益的金融储蓄方
式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意识逐渐增强低通货膨胀率也使人们愿意购买长期的
金融产品这样人们的储蓄逐渐从银行的存款账户转移到寿险产品
人口状况 储蓄方式金融意识的变化使得银行业经营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银行业的资金来源银行存款急剧减少与此同时
保险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保费收入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大幅增加[42] 关于这两点
可以从表2.3 表2.4 中对比看出
表 2.3 银行存款占金融资产的比例%
国别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日本 西班牙 美国
1976 38 45 53 58 - 22
1981 39 42 50 61 52 21
1986 34 30 45 52 49 18
1991 36 25 39 52 42 18
资料来源 K.Koguchi Financial Conglomerates(Paris:OECD 1993)和法国国家人寿保险
公司银行保险转引自栾培强西方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其动因分析
银行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谋生存 就必须占有这巨大的潜在市场况且银行
自身具备的竞争条件远比保险公司优越得多比如银行强大的商业网络高水平
的电脑管理系统低廉的管理费用及对客户长期以来建立的密切联系等如银
行的代发工资业务使银行掌握着开户者的所有必要的个人信息并且与客户有着
硕士学位论文
19
定期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信息的传递相比保险公司拥有技术与经验而没有这些
主要的优势银行有条件而缺乏保险技术与经验因此说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
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表 2.4 保费收入占金融资产的比例%
国别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日本 西班牙 美国
1976 20 3 19 13 - 17
1981 22 3 22 14 2 17
1986 26 5 24 16 3 24
1991 29 10 26 21 8 28
资料来源 同上表
2 竞争环境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同时由于金融全球化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
放金融监管不断放松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急
剧恶化Porter 在1980 年的工业分析中指出市场上存在5 种主要的竞争力量分
别是同行业内厂商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产品的替代性厂商供给者
的讨价还价力量及客户的讨价还价力量现在我们借用Porter 的分析框架从这
5 个方面来简要分析近年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29]
1 银行同业间的竞争技术进步金融管制放松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
了银行业内的竞争加剧而西方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是高度成熟的市场银行能
力相对过剩不太可能进行价格竞争竞争主要集中在服务产品等方面竞争
的加剧迫使银行不得不寻找其他利润增长点力求在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2 新进入者的威胁与挑战管制的放松及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影响使得其
他金融机构更容易进入银行领域这些新进入者极大的侵占了银行的市场
3 银行产品的可替代性资金融通可以分为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现今资金融通的一个特点就是直接融通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而间接融资主要
是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缓慢下降技术的进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资金需求者
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银行产品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大
4 银行资金提供者的谈判力量随着人们金融意识的增强及可选择性的扩
大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的谈判力量下降银行资金提供者的谈判力量增
强使得银行在吸收资金来源方面越来越处于不利
5 银行客户的谈判力量产品的可替代性加大使得银行客户的忠诚度不
断下降银行客户的谈判力量加强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上面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业的竞争环境不断恶化资金来源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20
越来越少利润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可以从表2.5 中看出这里用银行
的净利息收入来代替银行的利润
表 2.5 银行净利息收入占银行总资产比重%
国别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比利时 1.60 1.57 1.49 1.48 1.51 1.30
法国 2.12 1.77 1.68 1.51 1.25 0.93
德国 2.19 2.04 2.04 2.16 2.21 2.18
意大利 3.27 3.54 3.62 3.59 3.55 3.17
卢森堡 0.95 0.87 0.77 0.83 0.84 0.77
荷兰 2.30 2.08 1.82 1.78 1.83 1.82
西班牙 4.06 4.04 3.92 3.96 3.39 3.16
英国 3.25 3.14 2.95 2.97 2.62 2.45
资料来源 OECD 数据金融市场趋势NO61 1995 年6 月
3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西尔伯 W.L.Sillber 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
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雅致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银行业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银行业的平均利润不断降低这迫使银行不得不
积极开展其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新的业务中主要是中间业务所
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利用银行设置的机构网点技术
手段和信息网络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的业务[30]由于保
险业的高利润对银行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促使银行不断开展保险业务保险业
务也就成为其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2 保险公司的困境
1 自身的不足
在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上 保险业相对发展较晚普遍在网络人才信誉
客户群体上与银行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而银行保险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保险公
司这些先天性的不足
1 销售网络的不足银行具有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这一点正是保险公司
所缺乏的与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销售网络来拓展自己的
业务从而省去了自立建立销售网点的麻烦尤其对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来说
银行保险无疑是迅速开展业务占领市场的最好方式
2 品牌信誉问题保险业起步比较晚与银行相比在客户心目中信誉
硕士学位论文
21
较低知名度不高客户认同感较差与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可以借助银行与客
户已经形成的良好的信任关系缩短保险产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高客户对保
险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同感扩大保险公司对市场开发的深度
3 客户基础缺乏由于保险公司人力财力的限制保险公司在进行产品
销售的时候更倾向于向某一些群体倾斜从而忽视了其他群体的保险需求而银
行则拥有大量的固定客户保险公司可以有效的利用银行业已存在的客户群体
通过银行推荐让客户了解保险产品再由保险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银
行的客户同时也变成保险公司的客户
2 外部环境的变化
随着金融服务一体化的逐渐发展 金融监管的松化越来越多的其他金融机
构开始涉足于保险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产品这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吸引
了更多的客户为客户提供者更大的方便出于争取客户的考虑以及更好的适
应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保险公司也必须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其他金融领域因此
银行保险的出现是适应了顾客需求变化市场激烈竞争金融一体化的需要
2.3.2.3 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不断放松
进入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出现一股金融创新浪
潮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
根据凯恩E.J.Kane 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的观点金融创新很大程度上是由规避
金融控制和管制而引起的而西方主要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的政策措施又推动
了这种创新浪潮
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 鼓励实行综合化是放松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
银行保险的发展也受到金融监管制度的重大影响政府通过监管严格或宽松的手
段可以极大的削减或促进银行保险的发展从国际上来看欧洲及其他银行保险
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和成长的国家金融监管环境是比较宽松的
2.3.2.4 技术环境的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由一个单纯从
事信息交流的媒体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它使公司可以将一些高质量的
有自身特色的信息传递给广大网络信息接受者成功地消除了信息经济中信息范
围与信息深度的矛盾这使互联网成为一个强大的销售渠道
在金融行业中 电子商务技术给客户信息的使用和提高服务质量带来很大的
发展对信息的获得分析和传递是金融服务业提供价值的所在如何使银行的
销售网络与保险公司的网络有效率的互联则是两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说银
行保险的科技含量远远高于传统的保险分销方式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22
发展使得银行保险的出现成为了可能为银行保险正常运作提供了基本物质条件
新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全国范围内总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分支机
构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广泛联网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网络互联进行及时有效的
信息传递都成为可能如果没有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就难以实现银行保险大规
模的方便快捷的销售和信息管理
2.3.2.5 各国政府的推动
政府对银行保险的支持可以极大的促进一国银行保险的成功 这样的例子在
世界范围内很多如银行保险最为成功的法国法国政府在法国的银行和保险公
司中占有很大的股份尽管私有化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银保的联合都是大规模
的如UAP BNP 和GAN CIC 后者直接由政府在1985 年请求GAN 挽救CIC
银行而形成政府本身就引导了几家银行保险的联合所以政府的默许支持是
毫无疑问的还有新加坡也在2000 年9 月宣布支持银行保险发展的计划并同时
出台了一些限制代理人销售的措施无疑表明政府的态度而马来西亚政府则是
由于经济下滑进而放宽了对外资的管制国外的银行保险公司才得以进入并
促进了该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以上事例均证实了政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
该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状况及前景
硕士学位论文
23
第3 章国外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3.1 国外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
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可谓是各有特色各具千秋Saunders 和Walter
1994 将银行保险的模式归结为完全全能银行型德国全能银行型英国全能
银行型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型四种模式[31] 因为完全全能银行型在世界上并不存
在仅仅具有理论讨论价值这里我们将其替换为另一种有代表性的模式日本
异业子公司型
3.1.1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
德国金融业是典型的混业经营体制 德国一直坚持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德
国的银行业以全能银行的身份出现根据德国的银行业务法银行的经营
范围包括存款贷款贴现信托投资担保保险汇兑财务代理金融
租赁等金融业务这种模式将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通过设立内部部门进行
而将保险业务抵押银行业务和其他业务则通过设立分公司来进行其模式如图
3.1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士等国
图 3.1 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
3.1.2 英国全能银行模式
英国的全能银行模式 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任何机构只要参与银行
业务就可被界定为银行银行可允许从事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证券
承销和买卖共同基金的运作和投资咨询保险等根据法律规定上述业务的
参与必须通过银行内部不同部门进行其模式如图3.2 采用这一模式的国家主要
是英国
全能银行 银行业务+证券业务
抵押银行业务
子公司
保险业务
子公司
其他业务
子公司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24
图 3.2 英国的全能银行模式
3.1.3 日本异业子公司模式
日本模式采取的是 异业子公司的融合模式其模式如图3.3 [32]在这种模
式下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可以创办与自己业务不同的其他金融企业
由发起设立的企业担任母公司异业的公司作为子公司从而实现混业经营
图3.3 日本异业子公司模式
3.1.4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美国模式主要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来实现混业经营 银行通过设立银行
持股公司成为其下属的核心子公司与其他下属于持股公司的保险子公司之间
是并列关系它们在持股公司的统一调度下从事综合化金融业务银行持股公司
是其传统的经营名称随着多元化的控股主体的出现这种组织结构在1998 年5
月13 日美国众议院以一票的优势通过的1998 年金融服务业法案中其被
正式命名为金融控股公司FHC 其结构如图3.4
银行母公司
保险母公司
证券母公司
证券子公司
银行 合作社
保险子公司
全能银行 银行业务












硕士学位论文
25
图 3.4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3.2 对四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的优点在于 一是具有潜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
理论上说具有成本优势二是能够提供全面服务从而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
优势三是可以充分挖掘销售网络之类的资源潜力四是能够分散风险同时
由于其保险业务是以子公司的形式提供的与其他业务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此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保险业务的风险向其他业务的蔓延但是这种模式最大的
缺点在于一个全能银行其不同的侧面不同的业务单位存在着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传统和不同的运行机制合在一起必然会有各种潜在的利益冲突此外
控制和开发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在管理上有许多难题大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存在着
管理上的官僚主义反而会抵消业务多元化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
英国全能银行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银行从事全能业务很少通过独立的子公司
而是直接从事并且业务的扩充和收缩能根据情况灵活决策信息的交流快速充
分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的整体金融资源获取规模效益但存在的问题是银行
将面对集团内所有部分发生的经营风险而风险的内部传递有可能通过非银行金
融业务危及社会公共金融安全网从而使社会承担保险业务的损失和风险所以
这一模式效率的取得是建立在对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而风险控制得益于英国完善
的内外部监管体制英国能够顺利过渡到全能银行模式的关键在于英国金融
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严格自律的传统使得内部的自我控制一定程度弥补了英格兰
银行在混业经营下监管的不足为构建统一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FSA 打下了基础
日本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银行和保险公司间的产权联系是通过子公司而不是持
股公司方式也即银行或保险公司是最终的母公司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通过子
公司满足了母公司拓展新业务进行混业经营的需要同时通过明确母子公司各
自独立的法律地位和设置一定的防火墙分离公司资源来达到隔绝风险传递的目
的但是这种异业子公司模式构筑的隔绝风险传递的防火墙在实际上也有
金融控股公司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26
其脆弱性有可能危及整个金融机构防火墙制度作为一种隔离保险风险向存款
机构性质的银行传播的制度其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法院如果发现银
行与其关联机构并没有作为一个机构来经营银行就可以免于承担非银行金融机
构的任何债务从而避免保险公司经营失败时的偿债风险向银行这类受存款保险
机制保护的银行传播但在实际中却存在法院将两个法律上原属独立的实体视
为一体而承担偿付义务的案例此即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33]在经营过程中尽管有防火墙银行和保险之间的业务合作和指导是不可避免
的银行和保险这种紧密的母子公司关系很容易使防火墙失效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将上述模式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即介于全能银行和
分业经营模式之间各子公司之间虽有合作但没有股权关系同时美国法律规
定在各子公司之间设立防火墙来防止风险的传染在这种模式下子公司仍
然是分业的或者说是专业化的而集团是全能的子公司可以充分合
作从而兼顾了安全与效率
硕士学位论文
27
第4 章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如前所述 银行保险在国外有四种发展模式四种模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
银行保险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
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银行保险的发展道路选择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不能照搬
照套国外成熟模式而必须在充分研究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
国国情找出一个适当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
4.1 影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4.1.1 我国银行保险的概况
在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制度安排下 银行保险在现阶段主要
体现为初级形式即商业银行含邮政储汇部门合作金融机构仅局限于协议
合作的方式保险公司通过与商业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利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
代理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
4.1.1.1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历史
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始于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1991 年以前只有保
险公司业务人员展业和各业务部门兼业代理两种方式从1992 年起保险公司主
要是寿险公司开始招聘保险代理人建立营销制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分公
司和北京分公司1996 年8 月和1997 年5 月开始进行银行代售保险的最早尝试
2000 年全国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不到20 亿元其中银行寿险保费收入仅
占全国寿险保费收入的2%左右如果能达到15%的话则银行代理保费收入约为
150 亿元左右可见银行代理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均在努力
的发展保险代理业务培养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纵观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
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起步阶段1999 年以前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初期 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观念向
着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向迈进不断探索业务新领域在此阶段
国内保险公司开始积极寻求银保合作尝试开办银行保险代理业务各家商业银
行也积极适应市场需要先后与占据国内保险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三大全国性保
险公司人保平保太保签订了保险代理合作协议迈出了银行保险代理业
务的第一步奠定了保险代理业务发展的基础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28
在此阶段保险代理业务的开展基本上出于自发分散状态业务范围较窄
仅限于传统的代收付业务与信贷相关的一些简单的保险代理业务业务收益较
低主要来源于代收付的手续费收入和少量的代销保险产品的手续费收入
第二阶段 发展阶段2000 年2001 年
进入新世纪 我国保险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寿险分拆市场主体不断
增加出现大量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
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代理成为拓展保险业务的主要途径在此背景下
各家商业银行与重组后的保险公司重新签订合作协议并有重点的选择了一批新
兴保险公司签约合作
在此阶段 保险代理合作对象迅速增加业务范围空前扩大扩展到代理销
售产品固定资产投保资金结算协议存款银行卡业务基金业务等业务
收益大幅提高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成为主要的手续费收入来源网点信贷资产
等保险资源利用日趋合理
第三阶段 提升阶段2002 年以来
随着中国加入 WTO 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银保合作强强
联合成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各家商业银行下大力气着手规
范和进一步发展保险代理业务提升保险代理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层次
在此阶段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工银亚洲参股太平保险公司中国银行与中国
平安保险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专职保险代理部门等重大举
措均有力的说明了国内银行保险代理业务已逐步进入了质变阶段
4.1.1.2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当前 银行代理渠道在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2003 年银行
代理业务保费收入达764.91 亿元占人身险保费的25.92% 同比增长63.48%
以下是2001 年2003 年各季度银行代理业务的保费收入情况见图4.1
152.15
8.78 9.21 7.37
19.21
62.61
78.69
94.97
224.3
190.5
163.37
173.72
0
50
100
150
200
250
2001 2001 2001 2001 2002 2002 2002 2002 2003 2003 2003 2003
保费收入(亿元)
图 4.1 2001 年2003 年各季度银行代理业务的保费收入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
29
目前在人身保险的各销售渠道中个人营销团体直销和银行代理占据绝
对领先地位专业代理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其他渠道尚未形成规模以2003
年为例个人营销团体直销银行代理三者合计实现保费占人身险业务的
99.53% 见图4.2
团体直销
17%
个人营销
57%
银行代理
26%
其他渠道
0%
团体直销
个人营销
银行代理
其他渠道
图 4.2 2003 年不同销售渠道实现人身险保费占比
而团体直销 个人营销银行代理等主要销售渠道的地位和结构也发生了较
大变化银行代理渠道的业务占比逐年上升以下是部分年度人身保险各主要销
售渠道实现保费占人身险保费比例的变化情况见图4.3
100.00%
25.49% 25.48%
21.57%
16.88%
0.00%
73.86%
70.98%
60.84%
57.20%
0.43%
3.49%
17.09%
25.92%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10.00%
1992 2000 2001 2002 2003
团体直销
个人营销
银行代理
图 4.3 主要销售渠道实现人身险保费占比变化情况
4.1.1.3 我国银行保险的特点
1 业务增长快增量贡献大
2002 年银行代理业务保费达388.42 亿元同比增长771.48% 2003 年比上年
同期增长63.48% 增速均远远高于其他销售渠道自2002 第3 季度开始银行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30
代理业务全面超过团体直销业务成为人身险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银行保险业
务逐渐与个人业务团体业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3 年人
身险业务的增量主要集中于银行代理业务虽然银行代理业务占人身险业务的比
例仅为25.92% 但对增量的贡献比却达40.35% 2003 年各销售渠道具体贡献情
况如4.4 图
1688.27
309.69
498.28
83.92
764.91
297.0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总量贡献(亿元)
增量贡献(亿元) 个人营销
团体直销
银行代理
图 4.4 2003 年各销售渠道保费贡献情况
在各主要寿险公司中 银行代理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其总保费的同比增速
也往往较高具体情况如4.5 图
0.00%
50.00%
100.00%
150.00%
总保费同比增速
银行代理占比
总保费同比增速24.38% 51.28% 10.12% 115% 105% 97.20%
银行代理占比19.77% 39.52% 17.91% 56.43% 53.72% 75.09%
中国人寿太保寿平安寿新华泰康太平人寿
图 4.5 部分寿险公司保费增长情况
2 银行代理合作以多对多为主银行与寿险公司合作有所加强
随着 保险法中关于一对一代理限制的取消银行网点与寿险公司的
代理合作模式名义以多对多为主许多商业银行与不同的寿险公司签订协议
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而在具体网点上有的是一对多即一个银行网点代
理多家寿险公司的产品有的是一对一即银行将网点分成几批分配给各家寿
险公司其中一个银行网点只代理一家寿险公司的产品从目前来看国内各大
寿险公司基本上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十几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其
中多数寿险公司银行都有一个以上的合作者
目前全国大约有银行网点 10 多万个包括邮政储蓄合作金融机构在内网
点近18 万个和寿险公司签定代理的网点已达数万个网点覆盖面在城市中较高
硕士学位论文
31
同时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合作范围涉及代收保费代支保险
金代销保险产品联合发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等诸多方面
3 业务发展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
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 银行代理业务的销售直接与银行相关其与货币市场
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货币政策调整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资金发生变化
以及资本市场的收益变化等均直接影响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如中央银行决定在
2003 年9 月21 日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1 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约1500 亿元的
超额准备金前9 个月中央银行通过债券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基础货币3346 亿元
加大力度收回商业银行过多流动性资金导致商业银行资金吃紧进而在一定程
度上引起银行代理业务出现回落
此外 虽然寿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有多种缴费期但实际上五年期趸交已成
为各家寿险公司银行代理产品的主要形式这种业务的储蓄性较强与银行的吸
储任务存在一定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代理业务受货币政策和金融市
场影响的可能性
4 分红产品占比和趸缴保费比例高
目前 银行代理业务中分红产品的占比和趸缴保费的比例均超过95% 这些
产品的功能与银行储蓄产品较为相似保险责任也比较接近且近几年来并没有
根本性的变化和突破表4.1 列出了比较常见的银行保险产品
表 4.1 部分常见的银行保险产品
公司产品 类型 期限 特点
中国人寿 鸿泰 鸿瑞两全保险(分红型) 5 年为主
有 10 年15 年20 年等期限
的选择
平安寿
千禧红
A B C D
两全保险(分红型) 5 年为主
另有千禧养老年金保险 少儿
险等银行险种
泰康 千里马满堂红 两全保险(分红型) 5 年为主
特色防癌保障千里马强调投资
理财满堂红强调养老保障
太平人寿 盈丰 盈盛两全保险(分红型) 10 年
新华 红双喜 A D 两全保险(分红型) 5 年10 年
A 款还有15 年20 年30 年
的选择分红中增额红利方式
友邦 理财宝 两全保险(分红型) 5 年为主
5 市场结构相对更为合理
银行代理的市场结构与人身险市场结构相比 相对更为合理在2003 年业务
中银行代理前3 位的市场集中度为74.00% 明显低于人身险市场前3 位85.26%
的集中度市场中没有任何一家主体的份额超过50% 此外在各单月业务中
前3 位的公司不是稳定不变的因此银行代理市场结构相对更为合理同时
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人身险市场结构的完善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32
6 业务具有明显波动性
2003 年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性增速前高后低
1 季度银行代理业务保费收入几乎接近全年1/3 同比增长高达1067.41% 但下半
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一些月份还出现了负增长例如11 月银行代理业务的同比
增幅仅为1.89% 12 月更是同比减少3.31% 银行代理业务出现波动与上半年
出现非典央行决定调高存款准备金率1 个百分点以及部分寿险公司开始进
行结构调整等均有关4.6 图是各月的业务情况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银行代理
银行代理60.15 74.31 89.84 64.32 41.79 84.39 40.46 49.46 73.45 51.01 58.06 64.65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图 4.6 2003 年各月银行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7 中资公司市场份额占有优势外资公司创新有所突破
由于中资公司开拓银行代理市场较早 而目前还有许多外资公司尚未开展银
行代理业务所以中资公司在市场份额中占有绝对优势在全年累计业务中中
资公司占有99.29% 虽然外资公司市场份额很小但在业务创新方面却实现了一
些突破如招商信诺专门针对银行的优质客户重点进行电话销售
8 银行代理成为部分公司成长的重要渠道
目前 银行代理已成为太保寿新华泰康太平人寿等公司扩大业务规模
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渠道这4 家公司2003 年银行代理业务同比分别增长
166.16% 221.62% 116% 105.73% 其在人身险市场上的份额分别比2002 年上
升1.75 2.28 1.60 0.42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2.70% 5.79% 4.49% 1.09%
4.1.2 影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内外因素
4.1.2.1 外部因素
1 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规制度
当前 我国的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金融业的四大板块银行保
险证券信托业务不能相互交叉并且实行分业监管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
硕士学位论文
33
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对银行业保
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监管我国金融体制分业监管的政策基础是1993
年12 月25 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提出要转
换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强化金融监管并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
实行分业管理1995 年5 月10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 条
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业务和股票业务不得向
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和企业投资证券法第6 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
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
设立保险法也规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和国
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
业以外的企业
从上述规定来看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都限定在自身领域不得
交叉经营同时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投资相互持有股权也就是
说银行不得承保也没有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资本联合的可能这与国外放松
金融管制允许银行和保险业混业经营的情况正好相反给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带来了一定的制度障碍
2 国家对银行从事保险业务在政策上扶持力度不够存在着监管部门多头的
监管程序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从宏观上看 由于中国的金融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混业经营的条件不
具备目前的银行保险只能是分业管理有效合作金融监管三大机构虽然鼓
励银行证券和保险相互合作进行业务创新但对可能出现的业务交叉监管
机构之间也只有通过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加以解决通过对现有银行保险代理业
务的实践进行调查也发现一些矛盾如银行代理保险公司的业务保险公司已
经按保险监管部门的要求先进行了报批银行又具有保险监管部门批准和要求的
一切手续但按人民银行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
保险代理业务还要按规定报批[34]
3 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
从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看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发育不成熟
表现为投机性太强使得监管方迟迟不能放松监管导致金融品种少投资灵活
性差真正的金融人才少银行和保险业的融合发展其实离不开发育健全和高
效的资本市场来进行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结合需要创造一些投资连
结型的保险产品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结合需要设计出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
证券投资兼顾的金融产品巨灾风险的资本化甚至需要向世界开放的资本市场来
分散风险国外银行保险的迅速发展与其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是分不开的所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34
以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从机制产品人才方面限制了金融一体化在我国的
发展也限制了银行保险在我国的成长速度使国内的公司只能在摸索经验中前

4 个人对保险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个人到银行购买保险往往是被动的 如何引导个人主动选择到银行购买
保险还有一个教育宣传和推广的过程2002 年7 月30 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通过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中国人的保险意
识还有待提高[35] 比如对50 个城市的22181 个居民家庭的调查表明当前中国
城市居民对保险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只有6%的居民家庭认为自
己对保险知识了解较多而36%的居民家庭表示自己对保险了解甚少甚至完全
不了解
4.1.2.2 内部因素
1 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对保险代理业务的定位不够准确
近年来 我国虽然出现了银行保险热银行主要还是通过柜台销售投资分红
型和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增加保险费收入和保险代理手续费收入在保险代理业
务中其制度建设经营与管理培训等仍然完全依赖于保险公司来进行银行没
有一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健全的组织体系制度办法形成这种
状况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对保险代理业务的定位不准目前银行保险代理业务
可以说是采取兼职代理保险业务的办法所谓兼职就是银行在从事信贷和结
算业务的同时利用现有的人员兼职推销一些简单的保险产品对银行这个系统
来讲是兼业代理保险业务这是保险代理人中的一种形式既然是兼职员工就
没有专职从事保险业务的岗位也就是要在做好其本职工作的同时附带保险业
务兼职的定位造成在银行系统从事保险业务时出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靠责任心
事业感保险规模靠行政命令业务指导靠保险公司等被动局面而且有的商
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巨额亏损为缓解经营困难提出大力发展保险业务
也仅仅是把兼职保险代理业务定位在通过努力来填补亏损这是不现实的定位
2 主营业务与次营业务在认识上差异大
从银行系统管理行的角度来看 管理行指一级分行以上已经把存款贷款
中间业务都列入了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来抓但实际上无论从思想认识业
务指导与管理还是从经营上仍然把存款贷款业务视为主营业务把代理保险
业务或者是与存贷无关的业务视为次营业务虽然商业银行管理行不存在有主营
业务与次营业务的认识但往往在考核体系分配机制上体现着主营与次营的区
别诸如对保险代理业务舍不得投入人财物没有把保险代理的保费收入
硕士学位论文
35
和手续费收入纳入行长经营目标责任制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中
去有的即使下达了任务也是从上到下采取的对口业务部门纵向目标分解制这
样带来的后果在基层行自然就形成了主营与次营业务的认识
3 银行不注意研究保险公司
银行从事保险业务是与保险公司合作 既然是合作一个外行与内行之间互不
了解怎样谈得上合作成功呢主要表现在银行没有自身经营保险业务的专门部
门更谈不上保险专业人才因此在与合作者洽谈合作项目产品费率手续
费等等方面只有被动接受对方条件互惠互利也就只好取决于双方的诚信度由
于银行缺乏专门的研究保险公司的部门往往过多的在培训观念转变思想认识
等方面借助保险公司的力量因保险公司对保险从业人员培训员工技能训练企
业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有其十分固定的一套东西不可能把这些都一一投
入银行加之银行与保险系统员工的素质差异分配机制的差异等等保险公司
对银行也不甚了解往往一些培训只能是短期的简单讲一讲某些条款公司简介
保险的重要性国外银行保险发展介绍一些本公司的产品抓不住银行员工的思
想动态更谈不上银行员工想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针对性相对就差的多银行
在保险公司的选择上由于对保险业务没有研究对保险公司不了解往往不去
看保险公司的体制运行机制网络化程度经营状况风险防范能力等等而
是直接看有多少存款存银行有多高的手续费支付给银行来决定有无积极性或
是否把保险规模做大注重直接收益而这些恰恰不是合作的重点由于选择上
的错误往往把银行最有价值的网点平均分配给各保险公司把所在地的保险公
司都列入合作对象没有侧重的集中的用好资源
4 误导现象仍有存在
现阶段银行代理的主要是分红型寿险产品 周期短保障功能低由于寿险
公司追求业务规模销售人员存在利益驱动银行代理业务中存在误导宣传问题
如将银行代理产品表述为储蓄产品套用本金存入等概念将银行
代理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片面类比混淆保险利益与储蓄国债收益的计
算基础隐瞒银行代理产品的经营主体是寿险公司在宣传内容上出现银行
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类似字样未按保
险条款对重要事项进行如实告知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未对退保费用
保单的现金价值犹豫期等事项进行明确告知在向投保人解释时承诺不确定
收益或进行误导性演示存在虚假欺瞒的表述
在中国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 关于加强银行代理人身保险业务管
理的通知后寿险公司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完善内控管理加强销售人员培
训健全客户回访误导行为得到了遏制但由于保险机构的经营理念存在偏差
内部管理较弱片面追求保费规模而银行在利益驱动下对误导风险认识不够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36
因此误导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导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判断混淆寿
险公司和银行责任也损害了银行代理渠道的形象严重时将动摇银行代理业务
发展的基础
2 保险公司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了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换一个
角度从保险公司方面来分析在银行保险业务中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让合作的
双方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良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认为从保
险公司的角度看主要问题表现在
1 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缺乏整体性集中对外的整体功能发挥不够
在银行保险热的今天 保险系统无论是产险公司还是寿险公司为把握业务
经营重心抓住银行这块业务都相继组建了银行保险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客户
经理或渠道经理专门为银行提供服务与管理从这个角度上看是有一个健全的组织
体系一批较高素质的队伍在盯着银行保险业务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保险公
司特别是在寿险公司内部银行保险部团险业务部等具有一定独立性往往银行
保险部只管柜台销售产品而对银行拥有的大量法人客户的团险等业务团险部也
是紧密联系积极争取两个部门往往分别与银行联系各谈各的业务而缺乏沟通
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没有把这家银行抓住对保险公司来讲成本也会增加有
的甚至错过获得客户的机会特别是新保险法出台后对银行兼业保险代理
业务放开产险公司业务范围扩大对保险公司来讲如何利用银行保险部与合
作的银行建立综合性的业务合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保险公司缺乏对银行的研究
银行保险必须要建立在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关系上往往保险公司的银行
专管员在与银行接触过程中由于对银行的内部组织构架业务流程考核和分
配机制经营与管理等环节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微因而提供的销售方案业务运
作建议书产品推荐书业务合作操作流程等难以结合实际更抓不住重点致
使工作效率不高经常遇到银行推诿比如遇到销售保险产品要导致存款下降
银行卖保险是在为保险公司打工等提法专管员就无法从存贷利差与保险收益的
比较方面去说服银行如果保险公司的培训增加一些对银行经营与管理弊端的分
析帮助银行算一算成本账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保险公司对保险产品创新滞后金融产品与保险产品融合性差
开发出适合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产品 是银行保险得以发展的关键在新产
品的开发上必须银保联手创新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独家承担闭门造车应
有银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
足客户对全套金融服务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 适合银行销售的险种主要有三种一是投资分红类寿险因为
硕士学位论文
37
这类产品金融功能较强条款相对简单不需要营销员一对一的咨询和讲解且
每期分红可以通过银行支付方便易行对银行的客户容易接受二是年金型保
险这种保险期限长缴费次数多具有储蓄性质核保手续简便不需要体检
适合银行销售且以后的养老保险金也可以定期到银行领取三是与银行业务有
关的险种如与按揭贷款相联系的定期寿险与储蓄种类融合的储保连接产品
与银行卡与存款账户资金与法人客户财产相联系的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与银行自有固定资产银行员工补充医疗相关的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与银行理
财中心金融百货公司贷款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共创理财型保险产品等[36]
但从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看 主要问题是适合于银行柜台销售的险种
太少大大限制了银行保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寿险公司的银行代理产品同质
化现象较为严重结构单一主要产品一般为期限较短的趸缴型分红产品这与
银行代理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关系这些产品与银行储蓄产品较为相似在
业务发展初期易于为银行客户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寿险公司维持稳定
的现金流带来不利影响并且可能透支潜在的优质保险资源不利于长期持续发
展首先缺乏个性化的产品就缺乏竞争力其次银行代理不应放弃保障型和
年金型产品第三大量的短期趸交型的分红产品将会给寿险公司经营带来潜
在风险此外由于代理网点稳定性差寿险公司不愿加大对银行代理业务的投
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开发和创新
4 信息化建设滞后
运用现代化计算机手段 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联网是开展银行保险的基
础也是未来社会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由于保险产品特别是一些人身保险产
品需要核保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年龄偏大群体以及投保金额较大的合同各
公司均有着较严格的核保规定这些投保信息的及时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双方
必须实现联网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质量否则目前这种人工往返办理有关手
续银行代理的方便和高效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以寿险公司在银行柜台销售产
品为例一般客户要领到正式保单和保费收据快的也要2 3 天慢的要长达一
周边远的地区有的半个月不能到客户手中因此要开发出适合银行代理工作需
求的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代理保险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平台努力使银行
代理机构与保险公司的营业窗口具有同等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力量能使客户在银
行柜台一次性办完所有的保险手续
从长期来看 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寿险公司通过运用现代
信息网络技术与银行建立统一操作平台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保险业务服务质
量还可以增强寿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银行保险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尚较
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银行保险的发展和升级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38
4.2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阶段式发展道路
国际经验表明 银行保险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银保之间股权利益的结合世
界各国银行保险经营的模式各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种模式一是德国的全能银
行制银行通常直接从事全能业务也可以通过独立的子公司从事保险业务二
是英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其最大特点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内部联系直接
从事全能银行业务三是日本的异业子公司模式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产权联
系是通过子公司而不是持股公司方式也就是银行或保险公司是最终的母公司
四是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由控股公司下设与银行
并列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来从事综合化金融业务各国的银行保险集团在选
择经营模式的时候都充分考虑了所面临的环境以求选择一种最适合本集团的
发展模式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照我国的情况 全能银行制显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江其务教授在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中指出直接融资已成为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危
机点中国最大的金融风险并不是来自银行体系因为它有国家信用做后盾而
是来自股市和债市[37]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全能银行制度由于银行国有体
制的存在缺乏投资的风险控制机制势必将资本市场上的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
内再加上银行体系内自身的风险从而使银行体系内的风险大大膨胀一旦发
生金融危机其覆盖面将是全局性的
而对于日本的异业子公司模式 实际上就是我国在实行分业制度前实施的混
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办信托办保险导致了恶性竞争金融秩序
混乱我国正是为了控制金融风险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才于1995
年通过了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分业经营的原则依法界定了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
范围尽管这些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和金融
监管力量的加强立法环境有所改变但在短时间内改变才建立的分业经营分
业管理的金融制度这种制度上的激烈变迁无疑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
冲击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在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制约下试图通过银行
和保险公司之间相互持股来构建类似日本的异业子公司模式来获取混业经营
的效率是不现实的
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有着较多的优点首先金融控股公司采取子公司
的形式来经营各项金融业务各金融子公司相对独立运作可以说仍然是分业
的或者说是专业化的因此能够取得一定的专业化效率而集团是全能的
各子公司在控股公司的控制之下可以进行业务上的合作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享有一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可以说金融控股公司模
式同时兼顾了安全与效率其次美国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时出于防止风险在
硕士学位论文
39
各子公司之间蔓延的考虑而规定在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对各子公司
之间信息人事业务交往资金流动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控股公司
只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某一个子公司的债务危机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公
司正常运行因此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有效的避免全能银行模式下风险在各业务
部门之间蔓延的问题再次银行保险公司不同的公司文化之间的冲突使得全
能银行模式下业务之间的融合有很大难度而金融控股公司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
一问题最后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各子公司的存在各种业务上的竞争可以由各
子公司分别应付能够较快适应现实的竞争从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38]
同时 在我国当前的法律金融环境下我国银行保险的混业经营模式应该
选择金融控股公司第一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原则而在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采取二级法人制而不是内设部门的单一法人制子公司之
间不交叉持股这样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受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但相互之间
没有控制关系符合银行和保险公司独立经营的原则第二我国的金融体系是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并且银行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风险波动比较大
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其覆盖面将是全局性的因此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制经营
不同业务的子公司保持资产上的独立性并遵循一定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以防
止金融风险的蔓延和保护投资人及银行债权人的利益第三采用金融控股公司
模式可以较好的解决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在规模与效率之间做好平衡第四
我国的金融企业大部分是国家出资或者国家控股产权不明缺乏有效的约束
从而导致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控股公司形式下各子公司分别管理理顺自身
的问题再解决整个集团管理问题这样才有利于银行保险的发展第五金融
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部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监管部门如何协调如何监管都
需要妥善解决而我国监管部门成立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法律也不尽完善进
行全面监管可谓是困难重重而金融控股公司其子公司之间没有股权交叉业务
之间的界限也较为清晰监管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
因此 借鉴美国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经验实行金融控股公司制采取
资本融合的方式成立金融集团让经营不同金融业务的子公司保持资产上的独
立性并遵循一定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以防止金融风险的蔓延和保护投保人及
银行债权人的利益是我国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现实选择
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起步于 1995 年发展的时间不长与西方所说的
银行保险的概念还有很大差距尚属于浅层次的合作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
是其发展不能采取一步到位的发展思路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
进行逐步完善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在发展的初期银行与保险公司应
该建立紧密地协议合作关系等条件成熟之后再逐步过渡到金融控股公司形式
实现混业经营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40
4.2.1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紧密的协议合作
在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银行与保
险公司双方要构建紧密的协议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现有的资源达到二者相
互利用相互促进在这一阶段里主要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维持银行与保
险分业经营的总体格局用好用足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
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国不能盲目推进银行保险的发展银行
与保险公司这一阶段的合作只能局限于双方缔结为战略伙伴通过签署全面合
作协议进行独立法人之间的外部合作不涉及股权问题通过这一阶段的合作
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对银行保险的认识培养从事银行保险
业务的专业人员加快保险产品的创新提高电脑网络技术为以后深层次的合
作提供经验积累
1 建立战略合作框架
所谓战略合作伙伴 就是合作双方从长远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出发为着
共同的利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39]在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初期合作双
方从开拓市场和引入竞争机制等因素考虑普遍采用的是1+n 的合作模式即
一家银行与多家保险公司或一家保险公司与多家银行合作在内部资源的分配上
采取平均分配或略有侧重但随着银行保险的日益深化金融股权的相互渗透
合作双方会基于战略联盟的考虑这种合作模式将逐步过渡到1+1 的合作模式
即一家银行只重点与一家保险公司或一家保险公司只重点与一家银行合作在内
部资源的分配上也会向战略合作伙伴倾斜这时银行与保险公司已成为专注的合
作伙伴因此从银行保险的长远发展看确定战略合作伙伴是必然趋势
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协议 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各自责
任和义务形成由银行为保险公司代销保险的合同纵观国外保险业的发展像英
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保险公司大多数也是通过银行邮政储蓄网点来销售自己
的新产品在法国每年有40% 60%的保费是通过银行和邮政网点来实现的
有的寿险公司像法国的CNP 有70%以上的保费收入来自于银行和邮政网络[20] 我
国的银行与保险公司也应该建立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在代理业务资金结算
协议存款以及其它具有市场潜力的业务领域开展合作为双方客户提供一系列
综合金融服务双方所签订的这种全面合作协议就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合作
协议其中既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又明确了合作服务领域范围
同时 在合作初期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处理好各自的利益分配问题在合作
初期代理手续费是双方合作的基点在这个阶段代理手续费的支付和收取将
合作体联系在一起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讲手续费标准是否科学化和透明化是合
作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这就要求合作双方要从共同利益出发确立合理的手续
硕士学位论文
41
费标准保险公司能支付的最高限度是多少银行要求的最低标准是多少合作
双方都要保持透明化即要按照公平的原则避免双方彼此信息的不对称保持
手续费合理这样的合作才有牢固的基点才能得以不断延续
2 以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拓展目标市场
银行保险的核心是寻找共同的客户市场 并提供多元化特色服务保持客户
对产品和服务的长期满意度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为此保险公司与银行
应组成市场拓展专家小组充分开发利用客户资源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相应
的目标市场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准客户和潜在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和营销
策略
一是开发适销对路的银保产品 这是银行保险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目前
可以加大对现有保险产品的整合开发如加大对短期寿险意外险等比较容易改
装成卡式产品的险种和对信贷类存款类险种的开发力度在加强与银行长期合
作的基础上开发一些适合双方特点的长期产品在财产险方面可以考虑开发
一些责任险产品如职业责任等
二是服务创新 提升服务内涵价值目前可尝试开展诸如信函账单电话服
务和信用卡销售等新型销售方式使客户在一家银行就能获得方便快捷准确
多元化的仓储式服务同时银保双方将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客户资源信息
共同制定新的客户服务策略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来招徕客户增强竞争力
三是加强银行保险产品市场的细分和目标营销 保险公司可以将自己的保险
产品交由银行进行代办推销而银行则可以根据自己推销中掌握的信息反馈到保
险公司促使保险公司依据市场需要改进原有险种的不足和缺陷开发新的险
种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产品交由银行代办推销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
据某些银行的特性和所辖客户特点进行推销如某银行所辖客户多为企事业单位
就可以让其代办企财险车险家财险货运险等险种如果某银行主要负责住
房贷款方面的客户可以让其代办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等险种如果某银行的业务
主要涉及汽车贷款方面的客户应让其主要负责机动车辆保险方面险种的代办业
务也就是说保险公司要根据所代办的银行自身业务特点确定不同的代办险
种和内容其次要注意对从银行反馈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反馈来的有
价值的信息要及时给予采纳并及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新险种新产品形成
代办反馈代办的良好运行机制
3 充分利用银行保险公司各自的电子网络系统逐步达到网络共享
战略意义上的银行保险是合作双方实现了客户与市场等资源信息的共享 要
达到这一点构建银保双方系统互通的技术平台就显得格外重要国际实践证明
如果保险公司能够与银行共享消费者信息在银行保险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客户
信息来识别客户的保险需求银行可以将销售效率提高200% 300%[40] 这种系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42
统互通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保险公司和银行电子商务系统连接开
发银行保险电子商务使双方客户能直接从网上获得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全方
位个人理财服务目前银行保险公司各自有各自的电子网络系统随着银行
保险战略合作关系的确定逐步实现保险银行电子网络一体化双方可选择使
用对方拥有的客户资源和信息库逐步达到销售保险产品带有银行产品特点销
售银行产品带有保险产品特点如可发行与银行提款卡具有一样特色的保险磁卡
等保户可以通过保险磁卡查询交费贷款消费等二是加强保险公司内部
客户市场信息系统自动核保系统投保信息管理系统结算系统等与银行系统
的对接开发出适合银行保险需要的业务处理系统
4.2.2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高级阶段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金融控股公司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是一种全新的混业经营模式根
据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发起成立的多
元化金融集团公司联合论坛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
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
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制的主要特点在于集团混业经营
分业即通过控股不同业务类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来实现业务的自由
化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它以股权为纽带改
变了等级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机构拥有其他公司股份并能够实际控制其经
营活动的公司称为母公司Parent Company 也可称为控股公司资产全部或部
分的隶属于母公司但法律上和经营上相对独立的公司称为子公司Subsidiary
Company 或称为附属公司随着控股权的延伸还会派生出孙公司即子公司的
子公司等
4.2.2.1 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
虽然目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及其他相关问题 法律法规都尚未明
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通过设立金融控
股公司来实现金融业务多元化经营的局面已经初步打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
展历史并不长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一些金融控股公司
如中信集团和中国光大集团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平安保险集团公司也发展
成了典型的金融控股公司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我国现存的从事两个或两个以
上金融行业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 母公司为金融机构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主要特征是母公司为一家金融机
构持有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主要经营某种金融业务如银行信托证券
保险等该母公司全资拥有或绝对控股一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
硕士学位论文
43
信托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等附属机构或子公司
例如 平安集团是以保险业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2001 年12 月中国保
监会批准了平安保险的分业方案母公司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
司将控股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平
安信托投资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又控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银行有
限责任公司平安股份有限公司就形成了以保险为主业涉足信托证券银行
等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
中信集团 母公司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集团公司旗下有中信实业银行
中信信托投资公司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期货经纪公司中信嘉华银行
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实业公司涉足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融资租赁实业物业旅游以及贸易等行业
另外 1995 年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国国际金融
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根据特许可从事众多投资银行业务中国银行
于1998 年在伦敦注册了主要从事投资银行或商人银行业务的中银国际它是中国
银行在海外设立的全资附属的全功能投资银行1999 年中国银行又与英国保诚集
团合资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开拓香港的公积金市场中国工商银行
和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了擅长投资银行业务的西敏证券合作建立工商
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而后工商银行又斥资收购
了香港友联银行直接在港涉足零售业务并扩展其投资银行业务
2 母公司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主要特征是母公司不是金融机
构而是一个非金融机构的经济实体持有非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该母公司全
资或拥有绝对控股一些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非金
融性经济实体等附属机构或子公司
例如光大集团的母公司中国光大 集团总公司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
等子公司1999 年底中国光大集团与加拿大永明人寿宣布成立合资寿险公司
2002 年2 月又收购了申银万国证券成为申银万国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在香港上
市的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另外还涉及旅游珠宝贸易
房地产电子通讯石油天然气开发及资产评估等多种实业形成了一个金融
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
理又在同一利益主体下互相协作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鲁能集团通过控股山东英大信托 蔚深证券鲁能金穗期货公司并且成为
湘财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和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基本上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
雏形
海尔集团在 2001 年通过一系列投资和购并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
托业务于一身的准金融控股公司海尔集团拥有全资的海尔财务公司参股青岛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44
商业银行和鞍山信托控股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此外海尔集团旗下
的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纽约人寿海外分支机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合资成立海
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携手进军寿险市场
4.2.2.2 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几个问题
1 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
立法先行 是保证金融体制改革在法律框架下稳健推进的根本前提根据
国际惯例金融集团的母公司都是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某类金融业务
为主这为我国的金融立法与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美国从1933 年银行法1956
年银行控股公司法到1988 年金融服务法一直从法律角度上对美国的金融
控股公司进行解禁并且美国国会最终在1999 年11 月4 日通过了1999 年金融
服务现代化法案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法从而在法律上正式
确定了金融混业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日本从20 世纪90 年代起就出
现了要求对金融控股公司解禁的呼声1996 年大藏省提出金融体制改革规划方案
1997 年修改禁止垄断法对金融控股公司予以解禁并于1997 年12 月通过
了由控股公司解禁所产生的有关金融诸法整备之法律简称整备法日本
金融界也称之为金融控股公司法是对以银行法保险业法证券交易法的部
分修改的形式制定的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多元化经营的法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的选择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必须先设置对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条款允许满
足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控股公司并以控股公司为平台并购或投资其他金融
行业机构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要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行为保
障金融控股公司的稳健运行金融方面的法律突破是首要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建
立起了初步的金融法律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按照分业经营分
业管理的模式制定的而要发展金融混业经营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进
行修改和完善包括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公司法等修改
与完善的重点是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为金融
业的混业经营进而全能化经营提供法律依据
2 创新监管方式和体系
随着我国加入 WTO 市场逐渐全面开放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客观上
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我国金融业原来的法律不健全立法
滞后法规抽象操作难度大监管漏洞多离一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敞开金
融服务之门的监管制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
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和监管体系纵观国际上金融业监管模式的选择由于各国经
济社会政治体制各异各国的监管模式是多样的这意味着金融监管模式并
未因经营模式的趋同而统一化这就为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即
硕士学位论文
45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简单的分业与统一的争论而在于
监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最终建立功能性监管的有效体系[41]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以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中国银监会 中国证监会
和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三权分立的监管如图4.7 所

图 4.7 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示意图
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上述局面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对金融
监管体制提出了现实的挑战但如何解决分业监管体制带来的监管成本信息沟
通重复监管或留下监管真空的缺陷是我们设计监管框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根据我国金融情势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历程构建功能性监管
框架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根据国际上对金融控股公司主监管部门的选择标准即以监管资
金支付体系的部门为主要监管部门或监管协调部门这是基于对金融机构的主要
经营是资金流动而资金的流动直接涉及影响集团资金支付体系的安全运作特
点决定的
一是在不触动现有分业监管架构的基础上建立牵头监管人制度由中国人
民银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进行监管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对其负责
的各子公司进行监管如图4.8
国务院
中国银监会 中国证监会 中国保监会
银行管理局 非银行司
商业银行 信托和财务公司等 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46
图 4.8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一
二是将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已经建立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制度化 进一步完善相
互沟通的机制方式和内容协调各自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举措避免监管重
复和监管真空
图 4.9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二
第二阶段 随着我国金融集团综合经营和规模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也随着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和金融法律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可以在现实需要
理论认证充分的时机将监管模式由牵头监管过渡到一体化监管如英国德
国日本模式具体设想是国务院成立金融监督管理局作为功能性监管的主导机
构对整个金融体系实行单一机构监管该局下设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
别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进行监管随着金融业务的融合其监管必须突破
机构性监管的约束而依产品的功能来确定监管范围金融监管局要引导银监会
中央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
银行子公司 保险子公司 证券子公司
银监会 保监会 证监会
国务院
金融监管局
银监会 保监会 证监会
银行业 保险业 证券业
硕士学位论文
47
保监会证监会转向功能型监管为主导机构性监管为辅助的监管体制如图4.9
3 改革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和内控机制
金融市场化的关键在于金融产权制度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垄
断了金融市场这样做既无法解决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又难以解决整个金
融体系的深层次的矛盾并且随着问题的逐渐积累积聚的金融风险会越来越大
越来越难以解决因此在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时候首要的问题就是按照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业的产权机制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流通化建立
公司制法人产权制度同时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当前
必须推动金融业的产权改革使金融业在产权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将现有的金融
机构彻底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同时 还必须强化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金融机构的内部
控制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只有当金融机构形成了严格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
其长久稳健的发展内部控制松懈是金融机构的最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了法律规章和约束机制的虚设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自主
性不断增强业务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就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此应监督各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切实把收益性
风险性和流动性相结合的三性原则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48
结论
银行保险起源于欧洲 在国外已经十分盛行它是金融领域的一个创新是
随着金融竞争加剧和金融一体化的推进而出现的并随着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的
相互利用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它充分利用了银行业和保险业在各自领域内的优势
将银行网络与保险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方
便的服务同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融合
与相互渗透突破了简单的银行+保险的范畴并进而出现了产权上的结合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银行保险就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雏形在其初级阶段仅仅
表现为银行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销售的渠道而在其高级阶段将出现银行与保
险公司之间产权的广泛融合以至最终形成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提供一揽子的
金融商品与服务
但是 银行保险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这样一
个金融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保险产品的技术
与创新还远远不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如何应对加入WTO 之后更加激烈的竞
争与挑战充分发挥银行保险在做大作强中国保险业中的作用找出一条适合我
国国情的银行保险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对我国银
行保险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对国外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模式对比研究的基础
上就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问题思考的一个总结
笔者在广泛查阅有关国外银行保险产生 发展等方面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
不同模式下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
分析了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优劣势所在就我国银行保险的具体发展模式提出了
一些建议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的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对银行保险产生发展的背景进行研究认为金融资产的弱专用性和强
同质性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够开展合作的基本前提金融业的资产要素概言之不
外乎资本信息和企业家才能三种无论是现实资本还是人力资本在金融业中
都没有很强的专用性而信息和企业家才能也因为金融行业运行的经济环境大
体相似金融企业经营的相通性而显得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2 在金融资产弱专用性和强同质性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运用简单的数学模型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银行保险
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找出其合作的深层次原因实行银行保险的合作可以利
用较大规模金融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以更低的平均成本进行经营获取较
大的规模经济同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例如业务品种经营领域等的变化
硕士学位论文
49
能使得金融机构经营的平均成本降低和收益提高实现范围经济
3 通过对国外常见的德国全能银行模式英国全能银行模式日本异业子公
司模式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具体情况认
为如果实行全能银行模式由于银行国有体制或国有控股体制的存在缺乏投资
的风险控制机制势必将资本市场上的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内再加上银行体系
内自身的风险从而使银行体系内的风险大大膨胀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其覆盖
面将是全局性的
日本异业子公司模式实际上就是我国在实行分业制度前实施的混业经营模
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办信托办保险导致了恶性竞争金融秩序混乱采
用这种模式的弊端已经为实践所证明同时如果在短时间内改变才建立的分业
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这种制度上的激烈变迁无疑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
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不具有可行性
而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采取子公司的形式来经营各项金融业务 各金融
子公司相对独立运作可以说仍然是分业的或者说是专业化的因此能够
取得一定的专业化效率而集团是全能的各子公司在控股公司的控制之下
可以进行业务上的合作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又可以享
有一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其次金融控股公司出于防止风险在各子公司之
间蔓延的考虑规定了在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对各子公司之间信息
人事业务交往资金流动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控股公司只对子公司
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某一个子公司的债务危机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公司正常运行
因此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有效的避免全能银行模式下风险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蔓延
的问题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是一条可以采用的道路
4 从我国现阶段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
提出了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遵循阶段式渐进式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初期采用紧密的合作协议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联系共同推进
银行保险的发展在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政策法律放宽的条件下成立金融控股
公司实现混业经营并针对不同时期的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不同的监管方案
由于银行保险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 对银行保险的研究是一项比较新的课
题可以借鉴的文献资料不多数据来源有限文章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文章仅就发展模式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
入研究特别是在不同模式产生效率的定量分析方面本文未能进行深层次研究
这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50
参考文献
[1] Dorlise K. Flur, Darren Huston, Lisa Y. Lowie. Bancassurance. The Minkinsey
Quarterly, 1997, (Number 3): 126-132
[2] George Stone. Bancassurance and Direct Marketing. LIMRA’s Market facts, 1999,
(September/October): 32-36
[3] 陆炜文. 银行保险的崛起与其产品的种类. 上海保险, 2000, (8): 31-32
[4] Harold D. Skipper Jr, Kenneth Black Jr. International Risk and Insurance: An
Environmental-Managerial Approach.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5]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 银行保险. 1995
[6] 乌尔斯 凯勒. 瑞士的现代化银行保险产品. 中国保险报, 1999-10-15
[7] 李华. 银保合作实战方略.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8] 郑伟, 孙祁祥. 银保融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兼论对中国的启示. 财
贸经济, 2001, (5): 12-15
[9] 陈野华. 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10] 徐进前. 金融创新.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11] 栾培强. 西方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其动因分析. 国际金融研究, 2000, (8): 21-25
[12] 施建祥. 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 保险研究, 2002, (4): 32-34
[13] Manoj Kumar.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 Bancassurance,
Presentation to Asia Business Forum, Oct.2001
[14] 吴荣, 李加明. 银行保险创新中国金融制度. 保险研究, 2001, (5): 23-25
[15] 郭颂平, 郑荣年. 论我国银行保险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保险研究, 2003, (8):
10-12
[16] Wonsik Sul, Joon Seok Oh. Are German-type Universal Banks Superior in
Performance to Other Types of Universal Banks?.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9, (August): 18-29
[17] 陈征宇.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环境与模式选择. 新金融, 2002, (11): 25-27
[18] 张玉英. 银行保险及其模式分析.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 (7): 21-23, 60
[19] 默里 米尔盖特, 约翰伊特韦尔等.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 经济
科学出版社, 1996
[20] 张良华. 法国银行保险简介. 保险研究, 2001, (6): 46-48
[21] 刘红红, 程林. 西方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其借鉴.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2, (2):
28-31
硕士学位论文
51
[22] Nedege Genetay, Philip Molyneux. Bancassurance. Macmillan, 1998
[23] 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24] 陈岱孙, 厉以宁. 国际金融学说史.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1
[25] [美]D.格林沃德. 现代经济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26] 谢平等.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4
[27] William H. Rabel. Bancassurance: Position for Affiliations. www.loma.org, 1999
[28] K. Koguchi.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Paris: OECD, 1993
[29] Porter M.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30] 李云庆.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9
[31] Saunders, Anthony, Ingo, Walter. The 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2]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组. 混业经营: 美英日的不同实践及对我国的启
示. 见: 中国金融前沿课题研究.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33] 王利明. 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 政法论坛, 1994, (2-3)
[34] 洪洁. 论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途径. 上海金融, 2004, (9): 56-57
[35] 中国 50 城市保险市场需求调查研究课题组. 中国城市寿险市场调查研究咨询
报告
[36] 张虹, 袁峰. 银保合作与发展.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 (8): 59-60
[37] 江其务.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 金融研究, 1999, (3): 21-26
[38]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课题组. 中国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前提及可行性
研究. 见: 中国金融前沿课题研究.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39] 张虹, 林晓亮. 构建银保合作的战略联盟模式. 中国保险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4, (4): 16-19
[40] Andrew Jacobs. Bancassurance in the UK. European Insurance Markets,
March,2000
[41] 王奇松, 王国言.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及金融监管模式的结构性选择.
见: 中国金融理论前沿.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42] 温燕.银行保险发展环境比较及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模式选择.金融论坛2001
6 17-21
[43] Brain K. Mcgreevy. Brave New World For European Bancassurance. Nation
Underwriter, Life & Health Financial Services Edition, 1996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52
致 谢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在白玉兰花盛开的湖南大学校园里我的毕业论文终
于落笔了回想起自己论文的创作过程和七年的求学之旅感慨良深难以尽数
首先我想感谢我的导师陈迪红教授和师母杨湘豫女士无论是在三年读研
求学期间抑或是数年前初登保险殿堂之时恩师都以其渊博的学识敏锐的观
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教育了我
使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受益终身的为人和处事的道理从论
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以及最后成文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大量智慧和心血而恩
师和师母对学生视如己出的生活关爱更使学生领悟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真谛他们为人师表的风范和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也深深的陶冶着我感染着
我尤其在我即将毕业饱受就业压力煎熬饱尝人情冷暖的时候他们给了我
亲人般的关怀和鼓励给了我继续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对恩师和师母的感激之情
绝非是拙笔之下几句客套的言语苍白的纸面文字所能表达的但我仍要向他们
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回首辛苦的求学之旅深深地感到自己遇到了
一批优秀的老师他们的教诲与启迪奠定了我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理论
基础将我引入经济学金融学的广阔殿堂我愿意再一次将他们的名字铭记
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杨胜刚教授彭建刚教授曾令华教授张强教授
李连友教授晏艳阳教授戴晓凤教授祝炳奎副教授贺学会副教授卢仿先
副教授张琳副教授张虹副教授刘娜副教授杨卫平副教授邓庆彪副教授
王建伟博士
接下来我要感谢胡志勇先生和陈新国先生七年前是他们独具慧眼将
一个孜孜求学的懵懂少年从中原大地带到了麓山之下湘水河边并一直给与我
无私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在我成长的每一点每一滴都闪耀着他们的支持与
关爱
我还要感谢徐启老师潘新玲老师唐少华老师侯文力老师作为我的辅
导员老师在我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他们认真耐心的教育指导潜移默
化的言传身教细致入微的关怀照料使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
在岳麓山下求学的日子同学们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也许多年之后回过头
来会发现我们的双肩还显稚嫩我们的脚印还歪歪浅浅但是无论是对学术知
识的学习和交流还是生活中一起度过的时光都将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美好
记忆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周晓军王慧萍徐俊杰容为民徐园园潘攀
罗涛沈建美马威金小平感谢我的学长刘革王刚王敏黄素苏加
硕士学位论文
53
峰刘莉在研究生期间得到他们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京收集资料期间我的挚友马丛白鑫峰胡宛对我的生活给与了无微
不至的关心提供了诸多方便我的同事蒋巍女士赵越先生对我论文资料的收
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此机会深表谢忱
论文的写作参考和借鉴了许多资料文献由于篇幅关系不能向作者一
一道谢特致以衷心的谢意和深深的歉意
今天是我论文落笔的日子也是我二十六岁的生日回想起二十六年来父
母的养育之恩抚育之爱忍不住潸然泪下不能自已正是他们经年累月的无
私奉献和日久弥深的舐犊之情让我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渐行渐远
真希望自己的微薄成绩能够换得他们头上的缕缕华发而只有继续努力才能
回报他们的谆谆教导之情殷殷期望之意吧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是天再高海再阔鸟儿和鱼儿对家的思念
却始终不变
袁 峰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于岳麓山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54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张虹, 袁峰. 银保合作与发展.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 (8)
2.袁峰.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学位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