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0612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同济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姓名:郑巧容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吴光伟
20041201
1 70600
声明
本人 郑重声明: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知撰写成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温州市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除了论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和集体,均已经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
注明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已经公开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木人承担。

茄八、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04 *l)A阳
未经价了.7"
勿全义公A
同欲
论文题目: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专业: 金融学
指导老师: 吴光伟签名:
研究生: 郑巧容签名:
摘要
金融 是 现 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金融活动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金融全球
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
点问题。
本文 旨 在 通过调查分析温州银行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手段、
措施和办法,总结温州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先进经验,并用现代金融风
险分析理论剖析其内在机理,为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提
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 采 用 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系
统分析了温州市经济特征、民间信用和民间资金流动,分析了温州市
商业银行存在的各种金融风险,调查了温州市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防
范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经济原理和优缺点,结合规范分析,
提出温州市金融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商业银行温州市
第I页共I页
Title:
Major:
Supervisor:
Author:
Stu即on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financial risks of
co mmercialb anki nW enzhou
Finance
GuangweiW u S ign at ure :
QiaorongZ heng Si gn atu re :
Abstract
Be ing a c orep arto fm odenr economy,fi nancep laysa ni 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Nowadays financial activities have
permeated all aspects of modern live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finance
globalization,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financial risks or hedging
financialri sksh asb eena h otis sueo fp ublicc oncern.
Th isp ap erc arrieso uta p rofoundf ields tudy,w hichf ocuseso nt he
measures taken to prevent and crush financial risks by bank industries in
Wen Zhou. It summarizes valuable experiences from Wen Zhou
commercialb anks.E quippedw ithm oderna nalysisto olso ffi nancialri sks,
this paper gains an insight into those measures and reveals their strength
and weaknesses, so as to help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to take
precautionsa gainstfi nancialri sks.
Th is p a peri sa combination oft heory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B ym eanso fsu rveying,it an alyzesth ee conomicc haracteristics
of Wen Zhou, current status of public credit and public capital flows, and
moreim portantly,th ee xistingf inancialri sksa mongc ommercialb anksin
Wen Zhou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prevent and crush financial risks by
them. It finally puts forward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financial
risks precautions f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Ke yw or ds:fi nancialri sks;pr ecautionm easures;co mmercialba nk;
Wen Zhou
第2页共2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世纪 9 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各种形式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
以巴林银行倒闭为代表的微观金融风险事件和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后的金融体系困境、墨西哥货币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宏
观经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金融风险的普遍关注和警惕。在我
国先后发生的中农信、广国投倒闭事件,给中国人上了一堂严峻的金
融风险课。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重要的不稳
定因素。随着金融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发
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2006年,外资银行能从事人民币业务,我国
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金融风险都成
为理论工作者、实务操作者以及国家货币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热
点问题。
温州 , 作 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
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地方经济迅速发展,以个体私营
经济为基础的“温州模式”闻名遐迩。温州企业80%以上都是民营企
业,其产值占总产值的90%以上。温州有160万人在国内经商办厂,
有50万人在海外创业。
200 2年 8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温州调研时提出把温州
作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通过温州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
融制度、机制、市场和产品的创新,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探索新的路
子。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了温州金融体制改革方案,
作为全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温州,拉开了新一轮金融体制
改革的序幕。
第5页共5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世纪 9 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各种形式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
以巴林银行倒闭为代表的微观金融风险事件和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后的金融体系困境、墨西哥货币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宏
观经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金融风险的普遍关注和警惕。在我
国先后发生的中农信、广国投倒闭事件,给中国人上了一堂严峻的金
融风险课。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重要的不稳
定因素。随着金融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发
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2006年,外资银行能从事人民币业务,我国
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金融风险都成
为理论工作者、实务操作者以及国家货币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热
点问题。
温州 , 作 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
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地方经济迅速发展,以个体私营
经济为基础的“温州模式”闻名遐迩。温州企业80%以上都是民营企
业,其产值占总产值的90%以上。温州有160万人在国内经商办厂,
有50万人在海外创业。
200 2年 8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温州调研时提出把温州
作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通过温州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
融制度、机制、市场和产品的创新,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探索新的路
子。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了温州金融体制改革方案,
作为全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温州,拉开了新一轮金融体制
改革的序幕。
第5页共5页
金融 是 经 济的核心。以“温州模式”著称的温州经济孕育了与之
同样富有特色的温州金融。如果把温州的民间金融比喻成温州金融业
的野战军,那么银行就是温州金融的正规军,为温州的经济发展起到
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几年来,温州银行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在
全国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时候,温州国有银行的不良贷
款率却不到3%,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堪与国际比美。
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银行同业竞争以相互压低利率价格
为主要手段,引起绝大多数银行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削弱
了银行经营效益,触发了价格风险,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因此 , 对 温州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和表现现象做一实证研
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温州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先进经
验,在实践中寻找一般规律,探索完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
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20 世纪 8 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温州经济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
研究温州民间金融的著作也不少。张震宇和毛春华(1993 )合著的《温
州金融现象透视》一书对温州民间“金融会”做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
分析;张军的《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借
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完全信息理论研究了温州农村的民间金融市场
结构,以及非正规部门的利率水平和风险关系;张震宇的《温州模式
下的金融发展研究》对温州的金融全貌做了阐述;史晋力}的《制度变
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了温州的金融格局;
温州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2003年通过温州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各
地温州商会各组织了一次“在外温州人经济活动’,全国大调查,了解
温州民间资金流动情况。
对 与民 间 金融博弈的官方金融一一温州市商业银行在防范金融
第6页共6页
风险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张震宇的《温州模式下的金融发展研究》对
温州银行的信贷管理也有分析和评价,但更多的是从工作的角度和层
面上的总结。吴国栋、林建东、刘阳等合写的《对银行业信贷经营创
新探析》一文对近年来温州市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
总结;钱敏、刘阳等合写的《温州市委托贷款业务调查与改革探讨》
对温州市委托贷款业务发展情况和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真正从学
术的角度深度调查和研究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机制的,目
前国内学者尚无涉及,本文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在国 内 , 目前大多数关于金融风险问题的论文和专著都是从制
度、政策、体制等宏观层面上分析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应对
措施,从微观层面,从市场角度,从实践角度分析金融风险在金融体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市场工具和内控机制防范和规避风
险的论著却不多。
金融 学 本 身是一个应用学科。本文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从实际出
发,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在微观层
面上力求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金融市场的分析上,从大量的经
济现象中抽象出其内在机理,深刻理解现象的本质。做到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以小见大。
第二节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文 的 研 究目标有二个:
一是 针 对 温州商业银行优异的资产质量,调查分析温州银行业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手段、措施和办法,总结温州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先进经验,并用现代金融风险分析理论剖析其内在机理,为我国商业
第7页共7页
风险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张震宇的《温州模式下的金融发展研究》对
温州银行的信贷管理也有分析和评价,但更多的是从工作的角度和层
面上的总结。吴国栋、林建东、刘阳等合写的《对银行业信贷经营创
新探析》一文对近年来温州市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
总结;钱敏、刘阳等合写的《温州市委托贷款业务调查与改革探讨》
对温州市委托贷款业务发展情况和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真正从学
术的角度深度调查和研究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机制的,目
前国内学者尚无涉及,本文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在国 内 , 目前大多数关于金融风险问题的论文和专著都是从制
度、政策、体制等宏观层面上分析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应对
措施,从微观层面,从市场角度,从实践角度分析金融风险在金融体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市场工具和内控机制防范和规避风
险的论著却不多。
金融 学 本 身是一个应用学科。本文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从实际出
发,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在微观层
面上力求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金融市场的分析上,从大量的经
济现象中抽象出其内在机理,深刻理解现象的本质。做到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以小见大。
第二节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文 的 研 究目标有二个:
一是 针 对 温州商业银行优异的资产质量,调查分析温州银行业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手段、措施和办法,总结温州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先进经验,并用现代金融风险分析理论剖析其内在机理,为我国商业
第7页共7页
银行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是 针 对 温州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技术和作法,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和完善措施。
二、研究内容
本 文拟 分 为六部分:
第一 部 分 :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目标、
内容和方法。
第二 部 分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理论综述。首先从金融风险界定入
手,明确金融风险概念和内涵;接着介绍理论界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
成因的分析和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分类,以及用来分析金融风险的
现代金融理论流派。
第三 部 分 :温州经济分析。经济是金融活动的基础,温州经济是
民营经济,产权清晰,家族色彩浓厚,民间借贷活跃,资金在全国各
地流动,周转效率高,通过分析温州经济环境,为温州的金融风险分
析提供依据。
第四 部 分 :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析。利用现代金融理论分
析温州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系统风险、结构风险、机
制风险、道德风险等)及利率市场化给温州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第五 部 分 :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现有措施。介绍温州市
商业银行在控制信用风险方面采取的措施,总结其优点、缺点和理论
价值。如对不守信用企业,各商业银行上报当地人民银行,由人行发
布公告,实施联合制裁,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企业主的道德风险。
第六 部 分 :政策建议。对温州市商业银行在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政
策、措施方面提出建议。
第8页共8页
第三节研究方法
本文 将 采 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以实证研究为主,注重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
分析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问题。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现象背后
的逻辑。结合规范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第四节本文创新点
经济 学 理 论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几个主要经济变量之间
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理论的创新来自对新现象的分析或对旧现象的
新解释。因此,本文的创新点立足于用经济学的原理去发现新问题,
分析新现象,提出新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 总 结 了温州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先进经验。在理论界纷纷质疑
国有银行因产权问题导致巨额不良贷款时,温州的四大国有银行却发
出了一个不同的声音,那里的国有产权并没有妨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
产质量。因此,对温州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实属必要。
二是 发 现 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利率市场化导致
利差利润率下降,银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在严格的金融监管
法制下,银行创新空间狭窄,金融产品单一,传统业务收益的下降在
短时期内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有效弥补。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中资银行
面临内部改革和外部挑战双重压力。
三是 对 银 行信贷管理制度提出新看法。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发放
和管理基本上都以企业财务指标为依据,包括国内有关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的论著,也都是强调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在国内,企业财务报
表虚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连经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部门审计过的上市
第9页共,页
第三节研究方法
本文 将 采 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以实证研究为主,注重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
分析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问题。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现象背后
的逻辑。结合规范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第四节本文创新点
经济 学 理 论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几个主要经济变量之间
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理论的创新来自对新现象的分析或对旧现象的
新解释。因此,本文的创新点立足于用经济学的原理去发现新问题,
分析新现象,提出新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 总 结 了温州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先进经验。在理论界纷纷质疑
国有银行因产权问题导致巨额不良贷款时,温州的四大国有银行却发
出了一个不同的声音,那里的国有产权并没有妨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
产质量。因此,对温州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实属必要。
二是 发 现 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利率市场化导致
利差利润率下降,银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在严格的金融监管
法制下,银行创新空间狭窄,金融产品单一,传统业务收益的下降在
短时期内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有效弥补。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中资银行
面临内部改革和外部挑战双重压力。
三是 对 银 行信贷管理制度提出新看法。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发放
和管理基本上都以企业财务指标为依据,包括国内有关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的论著,也都是强调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在国内,企业财务报
表虚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连经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部门审计过的上市
第9页共,页
公司财务报表都是假的,非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虚假程度更可见一般
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前提就不可靠了,得出来的结果更靠不住。
因此,本文提出要对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定性分析,通
过定性分析来弥补、调整定量分析结果的不足。
四是 提 出 了一些新的政策建议。如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疏导
民间资本流通;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系统,有效分析企业经营风险;
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等。
第10页共to页
第二章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理论综述
第一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界定
风险 是 指 对发生某一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
本特征,它包含三层涵义:第一,风险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第二,
风险何时发生的不确定性;第三,风险发生程度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
不确定性。(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一一理论与实践)
金融 风 险 是指在资金的流通和货币资金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
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
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
可能性。
金融 风 险 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有很大区别。从内涵来说,金融风
险的内容要比一般风险的内容丰富得多;而从外延来看,金融风险要
比一般风险范围小得多,前者仅限于发生或存在于资金借贷和经营过
程中的风险,而后者则包括发生与存在的一切风险,其范围要比前者
宽广得多。
风险 是 金 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金融风险研究主要
针对资金的借贷和资金的经营过程中存在和发生的风险,并分析此类
风险对资金借贷者和资金经营者的收益的影响。金融风险的承担者主
要是从事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包括居民、企业、银行、
政府等。
从定 义 上 说,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也是有所区别的。金融危机指
的是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困难乃至崩溃,表现为所有的或绝大部分金融
指标的急剧恶化,各种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陷入严重困难并
大量破产,对实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II页共u 页
第二章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理论综述
第一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界定
风险 是 指 对发生某一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
本特征,它包含三层涵义:第一,风险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第二,
风险何时发生的不确定性;第三,风险发生程度及造成损失的大小的
不确定性。(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一一理论与实践)
金融 风 险 是指在资金的流通和货币资金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
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
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
可能性。
金融 风 险 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有很大区别。从内涵来说,金融风
险的内容要比一般风险的内容丰富得多;而从外延来看,金融风险要
比一般风险范围小得多,前者仅限于发生或存在于资金借贷和经营过
程中的风险,而后者则包括发生与存在的一切风险,其范围要比前者
宽广得多。
风险 是 金 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金融风险研究主要
针对资金的借贷和资金的经营过程中存在和发生的风险,并分析此类
风险对资金借贷者和资金经营者的收益的影响。金融风险的承担者主
要是从事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包括居民、企业、银行、
政府等。
从定 义 上 说,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也是有所区别的。金融危机指
的是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困难乃至崩溃,表现为所有的或绝大部分金融
指标的急剧恶化,各种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陷入严重困难并
大量破产,对实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II页共u 页
在现 代 金 融制度下,居民、企业、银行、政府各主体之间,特别
是企业与企业、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债权债务链条,
这些债务链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传递或扩散金融风险的通道,
往往一个债务人支付危机在特定情况下诱发连锁反应。个别和局部的
金融风险控制不力,波及范围扩张,则可能演化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
可能性。
银行 风 险 ,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使资产遭受损失
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国家将商业银行定位为“风险机器”,也就是说,
银行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获取风险回报的。
第二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成因
有关 商 业 银行金融风险成因的理论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四个比较
成熟的观点(谢平,陈荣:《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
的理论综述)。
一、信用论
金融 活 动 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信用是包含着时间长度在内的
一种预期。不确定性包含在任何一种金融活动之中。商业银行作为吸
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中介机构,一方面享有从借款人处按时收取本息
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必须履行对存款人还本付息的义务。由于市场经
济中利率、汇率、价格、收益等经济变量的实际水平与人们的预期水
平会出现偏离,给借款人带来经济损失。当这种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
借款人便无法按贷款合同约定还款,出现违约。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
付息,直接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由于信贷资金的使用和偿还
时间上的分离,银行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几乎是必然的。同时,
第12页共12页
在现 代 金 融制度下,居民、企业、银行、政府各主体之间,特别
是企业与企业、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债权债务链条,
这些债务链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传递或扩散金融风险的通道,
往往一个债务人支付危机在特定情况下诱发连锁反应。个别和局部的
金融风险控制不力,波及范围扩张,则可能演化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
可能性。
银行 风 险 ,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使资产遭受损失
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国家将商业银行定位为“风险机器”,也就是说,
银行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获取风险回报的。
第二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成因
有关 商 业 银行金融风险成因的理论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四个比较
成熟的观点(谢平,陈荣:《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
的理论综述)。
一、信用论
金融 活 动 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过程,信用是包含着时间长度在内的
一种预期。不确定性包含在任何一种金融活动之中。商业银行作为吸
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中介机构,一方面享有从借款人处按时收取本息
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必须履行对存款人还本付息的义务。由于市场经
济中利率、汇率、价格、收益等经济变量的实际水平与人们的预期水
平会出现偏离,给借款人带来经济损失。当这种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时,
借款人便无法按贷款合同约定还款,出现违约。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
付息,直接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由于信贷资金的使用和偿还
时间上的分离,银行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几乎是必然的。同时,
第12页共12页
信用的广泛连锁性和依存性引发的连锁违约,会导致银行业已出现的
不良贷款不断放大。
信用 论 的 核心是:在任何时点,商业银行资产方和负债方的市场
价值不相等;违约风险永远存在。
二、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理论
该理 论 认 为: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使金融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不良贷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
的。
1、 信 息 不对称导致.市场中交易的各方所掌握的信息有差别,
即信息在投资者和公司经营者、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委托人和代理人、
商品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之间是非对称分布的。通常情况是借款人信息
优势于商业银行,而且倾向于提供有利于借款人的信息。借款人对自
己的财务状况、欲投资项目的预期成本、收益、风险情况有着比商业
银行更深刻的了解,无论银行如何深入调查,都不可能获得比借款人
更充分的信息;而且为了达到取得贷款的目的,借款人甚至还隐瞒或
提供虚假资料。导致银行依据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所做出的贷款决
定一开始便是错误的,银行的贷款资产承担着巨大风险。人类不可能
实现充分透明度制度,使借款人和商业银行之间信息充分一致。
2、 委 托 代理关系导致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所有者、经营者之
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机制设计不当造成银行经营者业绩
大小与奖励处罚不对称,从而引发道德风险,进而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对银行经营者(例如分支行长)而言,某项风险决策一旦成功,他将
获得极大的奖励;一旦失败,风险则由整个银行承担.所以商业银行
的经营者倾向于做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决策,这种情况在总分
第13页共13页
行制的商业银行中特别普遍。
三、贷款客户关系及竞争理论
该理 论 认 为:“银行为了保持贷款的长期需求,实现其长远利润极
大化目标,倾向于通过贷款来培养与客户的关系,采取以贷款量的扩
张为特征的激进的贷款策略(JohnH .wo od7 0年代提出)”;“贷款勉
强使贷款产生超额供给,大大降低了贷款的质量,提高了银行不良贷
款的发生率(Gwyne提出)”;“银行间的竞争关系使银行通过贷款获
得的利润日益减少,削弱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Eaton和Stiglitz
1986年提出),,。
该理 论 的 核心是:在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下,商业银行争取做到
不引起贷款违约的最大贷款量,但是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市场均衡贷款
量时银行利润为零。因为若市场中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大于借款人的
资金需求,贷款人会降低利率,刺激贷款需求,于是贷款勉强出现。
超额信贷供给的结果是降低了借款人的贷款边际效用,贷款资本的使
用效率降低,这势必降低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导致不良贷款发生;另
一方面,随着利率下降,银行的利润也在不断降低,削弱了银行抵御
风险的能力。
四、困境银行的经营行为理论
已损失全部或大部分资本的银行,其激励结构与正常银行不同,
经营行为也发生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维持流动性只好高息揽存,导致资金成本过高;
2、为弥补高成本必须要求高回报,但是高贷款利率引起逆向选
择问题,驱逐了低风险的借款人,增大了贷款资产的风险;
第14页共14页
3、 进 行 其他高风险投资活动(例如股票和房地产);
4、 为 隐 瞒自己资不抵债的事实,不敢对违约的借款人和不还款
的关系借款者提起诉讼,只好继续对其贷款或将拖欠利息资本化;
5、 当 银 行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经营者及员工预期自己继续
工作的可能性降低时,舞弊、盗款等行为增多。
第三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多种多样,常见的风险可归结为以下六
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 风 险 就是指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源于借款
人的不良表现,或是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借款人不愿履行事先
约定的和约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
的风险之一,又称违约风险。客户违约给银行带来严重的信用风险将
危及银行正常的清偿能力。因此,银行必须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抵
押品的现值、还款意愿等与还款有关的因素保持高度关注,同时还应
采取一些方法控制信用风险。如当某一客户同时向几家机构申请授信
时,对这一客户所有的未清偿债务总余额进行全面了解,为掌握客户
授信限额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保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风险分散等。
二、市场风险
市场 风 险 是指由于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市场价格和流动性变化
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根据交易工具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
险、汇率风险、股权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其中利率风险尤为
第15页共15页
3、 进 行 其他高风险投资活动(例如股票和房地产);
4、 为 隐 瞒自己资不抵债的事实,不敢对违约的借款人和不还款
的关系借款者提起诉讼,只好继续对其贷款或将拖欠利息资本化;
5、 当 银 行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经营者及员工预期自己继续
工作的可能性降低时,舞弊、盗款等行为增多。
第三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多种多样,常见的风险可归结为以下六
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 风 险 就是指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源于借款
人的不良表现,或是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借款人不愿履行事先
约定的和约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
的风险之一,又称违约风险。客户违约给银行带来严重的信用风险将
危及银行正常的清偿能力。因此,银行必须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抵
押品的现值、还款意愿等与还款有关的因素保持高度关注,同时还应
采取一些方法控制信用风险。如当某一客户同时向几家机构申请授信
时,对这一客户所有的未清偿债务总余额进行全面了解,为掌握客户
授信限额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保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风险分散等。
二、市场风险
市场 风 险 是指由于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市场价格和流动性变化
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根据交易工具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
险、汇率风险、股权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其中利率风险尤为
第15页共15页
重要。市场上所有的借款方和贷款方都面临利率风险:在以浮动利率
计息的情况下,贷款方在利率下降时面临收入降低的风险,借款方在
利率上升时面临成本增加的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将会使借贷双方都
面临收入和支出的变动风险。作为贷款方的银行,利率波动将直接导
致银行资产价值变化,使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威胁。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 性 风 险,是指银行没有足够的现款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
存款,使银行信誉遭受损失而形成的风险。直观地看,流动性风险就
是资金危机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流动性是银行的一种资产,一旦
出现丧失信心、货币危机等状况都能产生银行流动性危机,最终可能
导致银行倒闭。目前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有三种观点。首先,流动性
是一种致命的风险,因为流动性严重不足将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破产,
而这种风险往往也是其他风险引发的结果。其次,流动性风险的另一
种解释是短期资产不足以用于支付短期负债或额外的资金流出,即两
者不相匹配。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流动性风险也可以定义为在恶
劣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时间筹措资金的安全性保障。最后,流动性风险
也可定义为筹资困难的风险。因为流动性风险以适当的成本筹集资金
的能力是相联系的,这种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随时间
变化的市场流动性和银行的流动性,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筹资环
境。
四、结算风险
结算 风 险 是指不能按期收到交易对手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工
具而造成损失的可能。结算风险可能由于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下降引
第16页共16页
起,也可能由于银行间清算系统失灵引起。由于外汇市场涉及两国货
币和市场,同时在交易时间和制度上存在差异,结算风险在外汇交易
中表现最为突出。
五、操作风险
操作 风 险 是指金融机构因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失灵而造成以外
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由人为的错误、系统的失灵、操作程序发
生错误或控制失效而引起。尽管操作风险涵盖了金融机构许多的内部
风险,但是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占
据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主导单位,而操作风险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
视。直到最近几年,不少银行由于没有有效地管理操作风险而蒙受了
很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操作风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巴林
银行的倒闭就是交易员尼克·里森钻了内控机制失效的漏洞,使这家
英国著名的老牌银行毁于一旦。
六、法律风险
法律 风 险 是指金融机构签署的交易合同因不符合法律或金融监
管部门的规定而不能得到实际履行,从而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风
险。法律风险隐藏在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中,只要风险是由于法律变
化引发的,就可以归为法律风险。它不仅包括合同文件的签署是否具
有可执行性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包括是否将自己的法律和监管责任以
恰当的方式转移给对方或客户的风险。法律风险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
多地进入新的、不熟悉的业务领域,越来越多地从收费咨询业务中获
取收入来源而变得突出。
本文 着 重 研究温州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兼顾市场风险。
第17页共17页
第四节现代金融风险分析理论
近年 来 , 微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使经济学家们对金融市场微观
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5 2年 , 哈里·马柯维茨(Markowitz)发表了《资产组合理论},
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出发,讨论了不确定经济系统中最优资产组
合的选择问题,得出了基金分离定理,为资产定价奠定了基础,构成
了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和基石。马柯维茨认为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者,
他们不愿承担没有相应期望收益加以补偿的外加风险。投资者可以用
多元化的证券组合,将期望收益率的离差减至最小,因此马柯维茨根
据风险分散的原则,应用二次规划建立一套复杂的数学方法,来解决
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组合降低组合资产中的风险问题。(尤建强,《现代
金融理论综述》)
马柯 维 茨 模型从理论上解决了投资者的最优投资决策问题,但这
种模型是以数学、统计学为基础的,繁复的计算使该理论缺乏可操作
性。为此,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F·夏普在1963年发表了《资本资
产定价: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提出了证券组合选择的新方
法,即资产资本定价模型(CAPM ),发展了马柯维茨的理论成果,在
一些比较严格的条件下,推导出了合理的资产定价的公式:
r,一 r, = A( r、一rf)
该公 式 表 明任何资产的风险溢价等于其18值乘以市场投资组合的
风险溢价,揭示了在市场均衡状态下,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为贝塔例的线性函数,从而解决了证券的定价问题。开创了资产定
价理论的先河。
资本 资 产 定价模型建立在对投资者偏好的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
而这些假定常与现实不符,在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时,难于得到真
第18页共18页
正的市场组合,甚至有一些经验结果完全与之相悖。为了探讨更具有
广泛意义和实用性的投资组合理论,1974年罗斯提出了一种新的资
本资产均衡模型一一一套利定价模型(APT),这种模型不需要象资本
资产定价模型那样对投资者的偏好做出很强的假设,只要求投资者对
于高水平财富的偏好胜于低水平财富的偏好,对风险资产组合的选择
也仅依据收益率。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认为,因素模型是决定证券价
格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对大多数企业都有影响的共同因
素,当这些因素变化时,每只股票的价格会根据各自对这些因素的敏
感程度相应地波动,而套利行为则是使证券价格达到均衡的推动力,
这时可导出均衡状态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假定证券i的收益受n个因素
几,尺,.,Fn的影响,则其期望收益率通用公式为:
E( R j) = R f + bilX1 1+bitX1 2+二+bin入n。
其中 R f 表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bjj表示证券1对因素Fj
的敏感度( j = 1 ,2二,n),Aj表示第j个风险因素Fj的过际贡
献。
此公 式 即 为套利定价模型,它表明在市场均衡条件下,证券或投
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与其对因素的敏感性成线性关系,且以无风险资
产的收益率为截距。
APT 理 论 提供了一种弱假设的均衡模型,提出了“无套利均衡”
的思想方法,可以适用于非均衡市场,分解系统风险。其缺陷是模型
结构不很清晰,近似成立,更缺乏统一的实证检验基础。
197 3 年 ,舒尔茨(Scholes)和其合作者布来克(Black)在政
治经济学杂志发表了《期权定价与公司债务》一文,诞生了布来克-
舒尔茨期权定价模型。该模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二项式模型,为实
现期权交易价格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期权定价理论极大地
第19页共19页
推动了衍生金融工具在现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标志着现代金融学走
向了繁荣。(胡东胜,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及其评述》)
70 年 代 开始兴起的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
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进行规范的问题。信
息经济学认为,不对称信息是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对称信息
是指,当事人都有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私人信息。由于社会分工和专
业化的存在,从事交易活动的对方对交易对象以及环境状态的认识
是很难相同的,因而,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信
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 经 济 学对我们认识金融风险和防范金融风险有极大的启迪:
(1)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防范金融风险
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z)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市
场经济本身产生的两大“体制缺陷”,只有依靠非市场机制才能解决,
因此政府是防范金融风险不可缺少的力量;(3〕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
还缘于制度转换的不确定性和产权主体的模糊性,在政府一银行一
企业的二重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缺位,代理人不到位,存在
着普遍的约束软化和激励不足,因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理清委托
一代理关系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赖雪波,《金融风险
理论述评》)
信息 经 济 学虽然对于研究金融风险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由
于其自身理论还不完善〔如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结合模型问题),
所以它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在宏 观 意 义上的金融风险方面,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货币
数量论一重新表述》一文,为货币主义奠定了基础。以弗里德曼为代
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如果没有货币过度供给的参与,金融体系的动荡不
第20页共20页
太可能发生或至少不会太严重。金融动荡的基础在于货币政策,正是
货币政策的失误引发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和积累,结果使得小小的金
融困难演变为剧烈的体系灾难,斯瓦兹甚至把没有伴随货币数量显著
下降的金融扰动定义为“伪金融危机”。
货币 主 义 从自身的理论角度认识到金融风险要受货币政策的影
响而变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货币主义解释太片面,它事先排
除了非货币因素产生的金融动荡的可能性。(赖雪波,《金融风险理
论述评》)
196 3年 , 金融风险“周期性”解释派的代表人物海曼·明斯基发
表《“它’,会再次发生吗》(它指大危机),依据资本主义繁荣与萧
条的长波理论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明斯基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
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人的内在特性将使得他们经历周期性
的危机和破产浪潮,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
产生宏观经济的动荡和危机。明斯基将贷款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
抵补性企业,它只根据自己未来的现金流量作抵补性的融资,他们是
最安全的借款人;第二类是投机性的借款人,他们根据预测的未来资
金丰缺程度和时间来确定借款;第三类是高风险的借款企业,他们借
款用于投资期很长的项目,在较长时期内他们都无法用投资的收益还
本付息而需要滚动融资用于支付本息。
明期 基 的 理论缺少稳固的经济学基础,他把金融体系风险的产生
和积累视为非理性或非均衡行为的结果,却又无法说明为什么经济
行为人要按照那种破坏自身利益的非理性方式来行事,而在很大程
度上不得不依赖心理学的判断来解释金融主体的非理性行为,从而
降低了该理论的可信度,只能称之为假说。(李心丹傅浩,《国外金
融体系风险理论综述》)
第21页共21页
第三章温州经济分析
温州 地 处 浙江东南沿海,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温州市辖三区、二市、六县,陆域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750
万,其中市区人口130万。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迅速崛起。从
1978年到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3.2 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
年均递增15.4% ;财政总收入从1.35 亿元增加到126.26 亿元,年均
递增20.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5.1 亿元增加到491.09 亿元,年
均递增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13.5 元增加到5091元,年均
递增17.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22.64 元,增加
到2002年的14591元,年均递增15.9% 。解放后的头30年里,国家
在温州的投资不足6亿元,温州资本的原始积累得益于多种所有制经
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十几万户家庭
工业、个私经济破土而出,从农村家庭工业到股份合作企业,到如今
企业集团社会化,显示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节经济特征
温州经济呈现4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是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民 营 经 济”、“民营企业”的概念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
生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淡化
“姓资”、“姓社”问题,所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都被
统称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
温州 是 民 营经济的发源地。2002年全市有大小工业企业13.27
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273.“ 亿元,而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第22页共22页
第三章温州经济分析
温州 地 处 浙江东南沿海,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温州市辖三区、二市、六县,陆域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750
万,其中市区人口130万。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迅速崛起。从
1978年到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3.2 亿元增加到1055亿元,
年均递增15.4% ;财政总收入从1.35 亿元增加到126.26 亿元,年均
递增20.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5.1 亿元增加到491.09 亿元,年
均递增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13.5 元增加到5091元,年均
递增17.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22.64 元,增加
到2002年的14591元,年均递增15.9% 。解放后的头30年里,国家
在温州的投资不足6亿元,温州资本的原始积累得益于多种所有制经
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十几万户家庭
工业、个私经济破土而出,从农村家庭工业到股份合作企业,到如今
企业集团社会化,显示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节经济特征
温州经济呈现4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是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民 营 经 济”、“民营企业”的概念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
生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淡化
“姓资”、“姓社”问题,所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都被
统称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
温州 是 民 营经济的发源地。2002年全市有大小工业企业13.27
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273.“ 亿元,而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第22页共22页
2182 71亿元,
.5亿美元,
占96%0。外贸进出口总额34.54 亿美元,其中出口总
额26
亿元
民营企业占95%以上;
,其中非国有投资269.7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75
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69. 56%.
100.00%
90.00%
叽既眠既既0%
0 门门n︸ n n
. .
0 门o n n o
8 门1 日只.斗八﹂
0%溉0%哪
::
东东李溉手盖军季票系手留欲容象歇孟象容孟9 孟8 吕8
-, 卜- 国 有 ~ .一 民 营
图 3-1 温州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结构及其变化:1978-2002年
资料 来 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温州 民 营 企业产权清晰,发展路径主要由三种企业演变而来:第
一种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建立的私营企业;第二种是挂着“集体”
牌子的私营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摘下“红帽子,’; 第三种是转
制过程中被拍卖的国有企业.(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
州模式研究)
温州 民 营 企业绝大多数为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奉献精神较强,决
策灵活,管理成本较低。同时,其投资决策比较主观,企业发展缺乏
战略创意,大量的小企业没有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二是 社 会 投资以民间为主。
改革 开 放 20年来,温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7亿元,其中民
间投资为1312亿元,占7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温州民间投
第23页共23页
资领域广阔,目前已经涉及了道路、桥梁、隧道、码头、水利、通讯、
文化、教育、医院、体育、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温州 活 跃 的民间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温州经济发展的主导
类型: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变成了市场主导型,摆脱了对政府的依
赖。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为了经济利益,追逐赢
利目标;后者为了政治利益,追逐政绩。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下,政
府“失灵”,领导班子“失察”,投资决策失误,会对本地经济产生严
重影响。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中,市场用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内生的,政府的不作为,无法影响企业家追逐赢利
的本能,因而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比重
80.00%
70.00%
60.00%
0% 叽
n︺ nU
0% 既
n曰0
10_00%
0. 00% ; ‘ 上- --一一L 一-一习一一一一一L — --一‘
年份 19851 9861 9871 9881 9891 9901 99119 921 99319 941 9951 9961 9971 9981 9992 0002 00120 02
-今 一 温 州 国有 一刁 卜一 温 州非 国 有 全国 国 有 ~ X ~一 全 国非 国有
图 3-2 温州投资结构与全国比较:1985-2002年
资料 来 源 :((%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三是 产 业 集群偏“轻”。
产业 群 落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种产业相互之间有规律地
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经济结构单元。它具体表现为在一定区域内某一
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及其他产业构成的产业群体。(史晋川等,《制度
第24页共24页
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
表3-1 温州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年份一产二产三产
1978 42.2 35.8 22
1985 33.9 42.6 23.5
1990 27.4 44.7 27.9
1995 10.3 58.3 31.4
1996 9.4 59.2 31.4
1997 8.7 58.2 32.8
1998 7.9 58.8 33.3
1999 7.3 57.4 35.3
2000 6.6 57.5 35.9
2001 6.2 56石372
2002 5.3 56.6 38.1
资料 来 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温州 经 济 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科技含量低。在温州经济发展中,
轻工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现有从事制鞋、制革、服装、工业
电器、阀门泵类、汽摩配件、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纽扣拉链、
印刷包装、制笔、锁具剃须刀等产业的企业1.47 万家,占全部工业
企业的53.1%,从业人员共61.49 万人,占60.6%,资本总额达217.24
亿元,占45.8%。
200 2 年 ,温州13个主要轻工行业产值总计达1048亿元,在全
社会工业总产值中占有46%的份额。轻工业已成为温州市发展最快、
分布最广、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之一。目前,温州轻工业无论在产
业规模、产品质量、配套体系、技术含量、品牌形象、营销网络上,
都已位居全国的前列,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全市14个国字号生产基地中有10个是轻工产业基地,轻工产业已成
为温州工业经济的主要生力军。目前,温州正在积极打造国际性轻工
城,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争取把温州建成世界轻工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集散基地、创新基地。
第25页共25页
表3-2 温州主要特色工业行业基本情况(2002年)
行业名称生产基地分布企业数
(家)
年销售收
入500万
元以上企
业数
年销售收
入5000
万元以_七
企业数
年销售
收入超
亿元企
业数
2001年
产值
( 亿
元)
占国内市场
份额(%)
制鞋
鹿城、Fr海、龙湾、
永嘉、瑞安、平阳
4500 1000 100 30 295 25
制革
Rr海、龙湾、苍南
平阳
1000 140 合成革70
烟具鹿城、RE海300 30 3 1 20 90
汽摩配件瑞安1300 89 7 5 50 6
锁具鹿城、RE海500 450 30 8 50 65
I.业 电器
乐清,fr海、龙湾、
永嘉、瑞安
1200 200 47 18 210
低压电器50,
其他电器15
印刷龙湾为土要基地2227 200 16 6 90
眼镜
鹿城,PH 海、龙湾、
瑞安
1200 200 12 3 45 20
泵阀龙湾、永嘉、瑞安1200 200 24 6 70 35
服装
鹿城、RE海、龙湾、
永嘉、瑞安、平阳、
乐清、开发区
2500 800 120 16 265 西服10
制笔龙湾180 60 15 3 19 50
弟}须刀鹿城、kk海、龙湾100 to 12 60
家具
鹿城、Iktt:海、龙湾、
苍南、瑞安、乐清
1100 115 10 2 20.3 4.5
纽扣永嘉486 1 11.96 50
拉链永嘉、龙湾242 25 1 1 9 10
资料来源:温州市人民银行
温州 在 乡 村工业化过程中形成区域专业化特征的块状经济,往往
一个村或邻近的几个村是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小基地,一个镇
或邻近的几个镇是某一类或某一种产业的产销大墓地。比如乐清市的
柳市镇是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基地,低压电器产销量约占全国的
1/3;永嘉县的桥头镇,号称东方第一钮扣市场;平阳县的萧江镇被
誉为中国塑编城;市区的鞋革、服装、打火机等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
业群。温州的这种区域性块状经济,具有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
第26页共26页
协作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温州产品质优价廉、款式新颖的巨大竞争优
势,形成了温州企业的群体规模、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以及品牌的
集聚优势。
四是 资 本 积累以内源为主。
若以 内 外 资本比重作为依据,则温州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本具有鲜
明的内源性。从工业化起步一直到最近的发展,温州的资本主要是通
过内部获得,引进外资很少。1995年至2002年,温州引进外资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最低在0.6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
高为2000年达3.71%,该年全国利用外资的平均水平为5.15%,而
珠江三角洲等其他沿海地区则高达45%以上。
表 3- 3 温 州 社会投资的外资依存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社会投资利用外资对外依存度
1995 128.82 3.14 2.44%
1996 157.02 2.06 1.31%
1997 178.11 1.46 0.82%
1998 201.2 3.51 1.74%
1999 234.66 5.57 2.37%
2000 265.25 9.85 3.71
2001 328.66 4.23 1.29%
2002 387.75 2.43 0.63%
资料来源:《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 19 94 年开始,温州的储蓄率一路攀升,2002年达到70.31 %,
连年位居浙江省前列。仅2002年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就猛增285
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加163亿元,增长率达27.97 %,高出全国平
均增幅8.75 个百份点。不断增长的私人储蓄,加上民间积累,为当
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裕的资本要素。
第” 页共27页
比垂
囚00闪
100闪
000囚
6661
的66T
卜661
966T
明661
对661
巴661
凶661
T66工
0661
6仍61
8861
卜861
9田6T
田田61
呼田61
内仍61
囚田61
1的61
0861


图 3-3 温州储蓄率变化:1980-2002年
资料 来 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据温 州 市 人民银行抽样调查,2001年温州民营企业的总资本来
源中,自有资本、银行贷款和其他负债的比例为6:2. 4: 1. 6. 1 995年
以来成立的89家被调查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共50686万元,至2000
年末注册资本达到74422万元,平均2.5 年的时间内增长46.8% ,所
有者权益总额101076万元,增长近1倍;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
多家企业由于经营积累时间更长,内源资金增加更多,资本项目平均
递增了127%。内源资金充足,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轻,2000年被调
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2.6% ,为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资本环境。
第二节民间信用
一、温州民间信用发展
温州 民 间 信用历史悠久,在解放前就早已存在。解放后,由于实
行计划经济,民间信用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家庭工业在全国崭露头角。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
第28页共28页
比垂
囚00闪
100闪
000囚
6661
的66T
卜661
966T
明661
对661
巴661
凶661
T66工
0661
6仍61
8861
卜861
9田6T
田田61
呼田61
内仍61
囚田61
1的61
0861


图 3-3 温州储蓄率变化:1980-2002年
资料 来 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据温 州 市 人民银行抽样调查,2001年温州民营企业的总资本来
源中,自有资本、银行贷款和其他负债的比例为6:2. 4: 1. 6. 1 995年
以来成立的89家被调查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共50686万元,至2000
年末注册资本达到74422万元,平均2.5 年的时间内增长46.8% ,所
有者权益总额101076万元,增长近1倍;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
多家企业由于经营积累时间更长,内源资金增加更多,资本项目平均
递增了127%。内源资金充足,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轻,2000年被调
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2.6% ,为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资本环境。
第二节民间信用
一、温州民间信用发展
温州 民 间 信用历史悠久,在解放前就早已存在。解放后,由于实
行计划经济,民间信用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家庭工业在全国崭露头角。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
第28页共28页
庭工业“成份不好”,温州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在形成初期并未得到
国家银行和信用社的“青睐”,而是在国家信贷视野之外,温州家庭
工业起步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信用。
温州 真 正 大规模的民间资本市场诞生在苍南县,苍南同时有大面
积的平原农田与渔村。因此从80年代开始,庄稼收割卖掉后农村大
量现金就从平原涌向渔村,供渔民们造船修船,而一到播种季节,渔
村的大量资金又从沿海涌向平原供农民们播种与购买农器的急用。这
种农民与渔民的资金联合使苍南民间大规模资金流动形成了一种机
制,一大批经纪人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地下钱庄主诞生了。一个大
的钱庄,最多一次可以借到1000万资金。(翟明磊,《浙江地下资金
流动纪实》)
198 5 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适当发展民间信用”,给温州
民间信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一个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市场在农
村形成,借贷资金超亿元,发生借贷关系的户数已数以万计,几乎遍
及温州广大农村一一这是温州民间信用的鼎盛时期.
198 6 年 乐清县发生震惊全国的“抬会”事件,资金规模超过亿
元,整个民间金融市场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随着“双紧”政策和治
理整顿,民间信用逐步减少,89年、90年,温州农村民间信用处于
低潮。
199 8 年 以来,温州进行二次创业,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城市
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民间信用进入二次发展期间。
民间信用在一些经济强镇和官方金融服务逐渐淡出的乡村再度活跃。
民间信用的规模、形式、用途、期限、利率等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29页共29页
二、温州民间信用特点
温州 民 间 信用规模较大。形式包括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企业向
社会直接借贷和内部集资,还有各种形式的呈会、互助会等。在一些
地方存在票据的民间贴现流通,以及个别地方遗留的基金会活动。“银
背”及类似钱庄的间接融资和少数高利贷等活动,在一些信用活跃地
区也有若隐若现地存在。大体上,民间信用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
资两种。
据温 州 市 人民银行调查,2001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
亿元,中小企业借入的民间信用约为170亿元。同时,在企业创业资
本中,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占总资产的7.5%0 , 即125
亿元。此外,还有个人之间的消费性、互助性借贷等,合计民间信用
规模约300-350亿元,是2001年末全市贷款余额的42-50%。与80
年代末相比,企业民间借款的占比由30%下降了一小半,但总规模增
加了2倍多。
温州 民 间 信用具有灵活性、乡土性和风险隐藏性等特点。民间借
贷的利率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或随行就市,其高低与借款人的经济实
力、资信状况、关系远近及借款时间、借款区域密切相关,月息一般
为10%o-12%o,信誉好、用款时间长的,甚至可以降低至8%o-6%o,
接近银行(信用社)利率水平。上半年的融资利率高于下半年,经济
富裕地区低于经济落后地区。操作手续简便,近90%的企业借款是信
用方式,60%的个人在借贷时只备借据,而且借据陈述简单,仅有借
贷双方姓名和金额,期限大多并不事先确定,借出方可临时通知收回,
借入方也可要求展期;还有超过20%的借贷无任何手续。(张震宇,《温
州模式下的金融发展研究)})
从地 域 上 看,农村的民问信用活动比城市活跃。民间信用大多发
第30页共30页
生在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借贷双方大多是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彼
此熟悉,相互信任,长期相处。很大程度上在包含融资的经济功能的
同时还带有“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社会功能,如少数地方出现的
互助会就具有经济互助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减少民间借贷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弥补金融知识不足。
表 3一 4 民 间 借 贷 用 途 情况 抽 样 调查表
用途投资办厂经商开店养殖种粮其他无民间
借贷
户数24 14 12 0 5 11
占比36. 30% 21. 2% 18. 2% 0 76% 16. 7%
三、温州民间信用成因
1、 民 营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温州经济发展主要是各种
民营经济成分的增长,民营经济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不规范性。而且
温州经济基本遵循“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县域经济’,特别
活跃,保留了分散性和小农意识。这些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民间信用
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在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将资源
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增长难以得到正规金
融市场的充分支持,便将融资渠道转向社会民间资本。
2、 “区 域 专业化”的经济特征需要民间信用的支撑。专业市场和
乡镇经济的专业化生产格局,为民间信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
环境。专业市场的经营资金需求金额大、时间紧、期限短,没有规律
性,民间信用的简便手续和灵活性,比正规金融更适应这种需求。区
域性专业化生产的资金需求量存在季节性波动,生产旺季时当地行社
一般难以满足资金需求,民间信用起到了补充作用。
3、 民 间资 金的富裕和投资渠道的狭窄,促进了民间信用的活跃。
第31页共31页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造就了一批较为富裕的中产阶层,积累了
相当的财力,民间财源丰富,资金供应充足。社会投融资机制的缺位,
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民间资金不能进行有效营运。同时,由于国家
法定存款利率偏低,使得巨大的民间资金没有纳入到银行体系中运
转,从而脱离金融体系,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4、 金 融 机构信用服务渗透力弱,为民间信用提供了发展空间。
目前,国有银行逐步从欠发达地区退出,信用社也大幅调整机构分布,
使一些农村地区完全没有金融机构。银行信贷资金的集中和市场定位
向大客户和城市居民消费的大零售转移,相对减少了一般工商业贷
款。信贷权限上收、审贷分离等制度,以及强调抵押担保的贷款保全
措施,难以适应农村的实际情况,限制了信贷投放。
5, 温 州人 传统的“商业文化”,促进了民间信用的持续发展。温
州人具有传统的重商意识、投资经营意识和小农金融意识,作为全国
商业意识较浓的地区之一,温州居民对实业投资、经商和放贷收息等
活动比较热衷。
四、温州民间信用风险
民间 信 用 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基本处于自发和隐蔽状况,汇聚着
较大的风险隐患。
1, “银 背 ”和其他民间信用中介组织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银
背”亦称“钱中”,这种以赢利为目的的民间信用中介人从事间接资
金借款活动,平均资金规模约9。万元,作了担保、抵押的只有25%,
规模一旦扩大到一定限度,极容易爆发风险。
2、 缺 少 法律保障。民间借贷几乎都是信用借款,没有办理合法
的抵押担保手续,无法律保障,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和道德风险,难以
第32页共32页
寻求法律解决。此外,绝大多数资金供给方对资金需求方的经营情况、
市场行情缺乏深入了解,致使很多借款者在经营亏损、逃之夭夭后,
贷款者还被蒙在鼓里。
3、 非 法 吸收公众存款案和“会案”时有发生。近年来,温州市
各县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区域性、小规模的金融“三乱”问题,如
企业或个人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高利为诱饵诈骗资金等。
4、 个 别 地区隐藏有调剂资金头寸的短期高利贷现象。在一些地
方存在一种高利贷活动,专门为企业填补贷款到期时“还旧借新”的
时间空档,或为专业市场上的经营者短期转手商品之用,利率按每万
元每天50或100元计,折合月息150-300%o。一段时间内,在某些
金融机构网点周围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这种活动的“捐客”,个别人
员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高利放贷,造成贷款逾期。这种高利贷活动
内部资金关系复杂,纠纷多,风险性大。(张震宇,《温州模式下的金
融发展研究》)
第三节民间资金流动
近几 年 来 ,温州企业在全国经济舞台上表现得异常活跃,民间大
手笔投资已经成为在外温州经济活动的新动向。据温州市统计局对全
国75个城市的统计推算,2003年,温州在全国各地累计投资额达到
1760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410亿元。在外温州人创办的企业和个
体经营者创造了8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温州本地国内生产总
值的68%,温州区域间的经济流动是人力因素、自然因素、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温州经济区域优势的表现。
温州在对全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实力和知
名度。
第33页共” 页
寻求法律解决。此外,绝大多数资金供给方对资金需求方的经营情况、
市场行情缺乏深入了解,致使很多借款者在经营亏损、逃之夭夭后,
贷款者还被蒙在鼓里。
3、 非 法 吸收公众存款案和“会案”时有发生。近年来,温州市
各县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区域性、小规模的金融“三乱”问题,如
企业或个人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高利为诱饵诈骗资金等。
4、 个 别 地区隐藏有调剂资金头寸的短期高利贷现象。在一些地
方存在一种高利贷活动,专门为企业填补贷款到期时“还旧借新”的
时间空档,或为专业市场上的经营者短期转手商品之用,利率按每万
元每天50或100元计,折合月息150-300%o。一段时间内,在某些
金融机构网点周围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这种活动的“捐客”,个别人
员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高利放贷,造成贷款逾期。这种高利贷活动
内部资金关系复杂,纠纷多,风险性大。(张震宇,《温州模式下的金
融发展研究》)
第三节民间资金流动
近几 年 来 ,温州企业在全国经济舞台上表现得异常活跃,民间大
手笔投资已经成为在外温州经济活动的新动向。据温州市统计局对全
国75个城市的统计推算,2003年,温州在全国各地累计投资额达到
1760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410亿元。在外温州人创办的企业和个
体经营者创造了82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温州本地国内生产总
值的68%,温州区域间的经济流动是人力因素、自然因素、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温州经济区域优势的表现。
温州在对全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实力和知
名度。
第33页共” 页
一、在外温州人分布及投资特点
目前 全 币 在外温州人约为175万人。在外温州人所从事的行业以
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从事贸易业114万人,占65.1% ;从事服务业30
万人,占17.1% ;从事工业18万人,占10.3 ;其他行业13万人,
占7.4% ,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农业等。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到
850%。从人口流向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5万人以上
的城市有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天津、
重庆等13个,共有98万人,占全部外出温州人比重的56%。近两年
来,向中西部流动也明显增多,其中西安、南昌、成都、宜昌、长沙、
呼和浩特等城市也有2万人以上。温州人在工业方面投资主要选择
在上海、沈阳、广州、成都、西安、石家庄等大城市,房地产投资避
开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向中部、西部城市拓展,如新疆、内蒙古、河
北等地.
至 200 3 年,温州人在外地创办工业企业1.88 万家,其中产值超
亿元工业企业18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相当于温州本地
工业总产值60.4%0 ;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商品交易市场240个,全
国各地温州人经营的贸易业销售额达到2880亿元,相当于温州贸易
业销售额的3倍。在外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各类工业、市场、销售
网络、研发中心等企业的同时,更多的是以个体经营、承包经营、租
赁经营等形式从事各类工商活动,从业人员达到100多万人,形成与
温州市经济格局相类似的民营经济运行格局,民营成分几乎达到
1000%.
第34页共34页
表3-5温州知名企业外出投资情况表
企业名称投资地投资额(万元) 投资行业
奥康集团重庆、上海、广州11550 鞋业、房地产
红蜻蜓集团上海、广州4550 房地产、鞋业
报喜鸟集团上海6000 服装
红黄蓝集团绍兴、上海、杭州3100 童装、房地产
凯泉集团上海15200 泵业
华峰集团福建、内蒙、上海5600 房地产、制革
荣光集团河南、昆明12000 鞋业
瑞安安固电器苏州5000 电器
中欧汽车电器上海13000 汽车配件
瑞安味丹食品北京、长沙9000 食品
正泰集团上海、新疆36477 电器、房地产
德力西集团上海、石家庄11125 电器、房地产
人民电器上海11000 电器
美特斯·邦威上海15000 服装
资料来源:温州市统计局
二、温州民间资本在外投资发展态势
当前 温 州 人在外投资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产型企业向大公
司、集团型方向发展;二是流通企业向市场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资
本流动向中、西部方向发展;四是经营产业由加工型、贸易型向多方
位方向发展。
随着 一 批 企业巨人、小巨人的兴起,温州企业直接进军全国市场,
或以合资参股等形式在全国投资创办实业,向规模化发展。大资金运
作、大手笔投资已成为在外温州企业发展的主流。据温州市统计局对
全国75个城市的统计,至2003年底,在外温州人累计投资额在20
第35页共3,页
亿元以上的城市有22个,其中50亿元以上城市8个,10。亿元以上
城市3个。在单位投资项目中,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项目有22个,
投资明显呈规模化倾向。如温州人投资的内蒙古首府广场,是呼和浩
特市标志性建筑,总投资近5亿元。
随着 国 内 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市场准入面不断放宽,为民
间资本开拓了投资新领域,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目前温州人经营的
产业已由加工型、贸易型向多方位拓展。其中房地产业是各类企业涉
足最多的行业,24个城市创办房地产公司“家,开发土地面积14000
余亩,建筑面积累计56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35亿元,其中已完成
投资110亿元。此外,还涉足资本经营、工程承包、基础工程、公用
设施、教育、旅游、对外贸易等领域.如均瑶集团近年转向置业投资
为主,斥资1.2 亿元收购武汉航空公司18%的股份,投资3.5 亿元收
购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幢大厦。
三、温州民间资本外流原因
1, 宏 观 经济环境推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的实施,在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投资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厚
的收益预期。近2年来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激活了企业的投资欲望,
增强了企业融资能力,也为企业创造了无限商机。
2、 大 城 市的区位优势、集聚效应.大城市市场容量大,国际化
程度高,产业基础好,具有区位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人文优
势等特点,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大城市的品位优势,对温州企
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德力西集团进驻上海3年,公司先后与美国、
日本、韩国等多家外国公司接触,寻求与国际先进同行合作,进一步
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档次,企业深感到大城市发展获益多多。
第36页共36页
3、 外 地 的资源优势、市场机会。一是有市场开拓。二是有科技
合作。在外温州人企业利用大城市人才集聚优势,“借脑”发展。如
上海凯泉泵业从事科研开发人员有近百人,每年投入100万元进行技
术认证。这些资源在温州是难以得到的。三是有信息可沟通。温州大
企业集团(公司)在全国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不仅仅是销售窗口,
更是信息窗口,扩大了企业与外部信息交往的界面口
4、 各 地 的政策优势。一是土地使用方面,实行“放水养鱼”政
策,给外地企业非常优惠的条件。各地对实力较强企业按投资额享受
10-30%的土地基准价优惠或无偿批拨土地使用权。二是在税收方面,
各地对内地企业参照外商的优惠政策,拿出地方留成部分奖励返回给
企业,实行优惠。上海乡镇税收普遍实行“二免三减半”,增值税25%
地方留成部分和地方税,根据企业不同情况,以奖励形式40-70%返
还给企业,其实际税率比温州低2-3个百份点。在服务上,建立税务
宽容期制度。
5、 温 州 投资环境的硬性制约口
一是 土 地 供需矛盾突出。温州自然资源贫乏,尤其是土地资源制
约更为严重,大部分企业都是由于没有立足之地而到外面去的。工业
用地主要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小企业根本无法解决用地问题。二是市
场空间不够大。温州地处东南一隅,交通上没有区位优势,不论市内
经济或在外经济,均以农村为主,农村狭小的市场空间,容纳不下众
多的企业,同行业过多地集中在一起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温州周边区
域城市化水平不高,从杭州到福州千余公里区域内,只有温州一个较
大城市。扩大市场容量,发展现代物流、消除市场障碍,对于以流通
业为主的在外温州经济的回流显得更为重要。三是政府职能部门服务
意识薄弱,看重手中的权利,服务意识差。
第3,页共」,页
第四章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第一节系统风险
近几 年 来 ,温州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金融良
性互动。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的近12%下降到3%以下,已经可以
与发达国家相媲美。2003年全市信贷资产质量实现“双降”目标,
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1.03 亿元,比年初减少9.29 亿元,不良率2.37
%,比年初下降1.97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不良率为2.22%,股
份制银行2.26%,农村信用社3.37%,城市商业银行也只有8.82%>
均比年初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全国及本省平均水平。全市银
行、信用社帐面利润26.81 亿元,银行资产年利润率1.4%,正式员
工人均年利润超过20万元。与全国情况相比较,四大国有银行的资
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各自系统平均水平高2至3倍。
表 4- 1 温 州 市 商 业 银 行不良贷款变化:1999-2003
、命一~巡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 51.99 50.03 44.68 40. 32 31.03
不良贷款率(%) 11.41 8. 56 6.51 4.35 2. 37
资料来源:MI,州市人民银行
从温 州 经 济发展和银行经营方式上看,温州市商业银行的系统风
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单一
温州 市 共 有各类金融机构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0人。全
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8家已进驻温州,另外两家光大银行
第38页共38 页
第四章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第一节系统风险
近几 年 来 ,温州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金融良
性互动。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的近12%下降到3%以下,已经可以
与发达国家相媲美。2003年全市信贷资产质量实现“双降”目标,
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1.03 亿元,比年初减少9.29 亿元,不良率2.37
%,比年初下降1.97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不良率为2.22%,股
份制银行2.26%,农村信用社3.37%,城市商业银行也只有8.82%>
均比年初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明显好于全国及本省平均水平。全市银
行、信用社帐面利润26.81 亿元,银行资产年利润率1.4%,正式员
工人均年利润超过20万元。与全国情况相比较,四大国有银行的资
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各自系统平均水平高2至3倍。
表 4- 1 温 州 市 商 业 银 行不良贷款变化:1999-2003
、命一~巡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 51.99 50.03 44.68 40. 32 31.03
不良贷款率(%) 11.41 8. 56 6.51 4.35 2. 37
资料来源:MI,州市人民银行
从温 州 经 济发展和银行经营方式上看,温州市商业银行的系统风
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单一
温州 市 共 有各类金融机构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0人。全
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8家已进驻温州,另外两家光大银行
第38页共38 页
和民生银行也在积极争取市场准入。金融业不断扩容,行业竞争日趋
激烈。与温州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不相称的是温州相对狭窄的融资渠
道。目前,温州的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以银行信贷市
场为主,没有外资金融机构,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很小。除了发达的
信贷市场外,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基金融资等直接融资市场尚未形
成。金融机构由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阵容构成,其中以银行业较为
发达,保险、证券相对落后,而信托等机构尚缺席。长期活跃于温州
的民间借贷行为,以及个别地方尚存的金融不规范问题,从一个侧面
印证了温州金融市场融资渠道的欠缺。
温州 经 济 对银行信贷的过分依赖,以及温州经济结构的相对集
中,服装、皮革等轻工行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使温州商业银行承担
了融资市场的系统风险,一旦行业不景气,遭遇调整,整个市场风险
便转移给了商业银行。
二、信贷方式单一
银行 发 放 贷款首先考虑的应是还款意愿,其次是还款能力,最后
才是抵押物。现实问题是倒过来的,在温州,有70%以上发放的贷款
采用抵质押方式。银行最看重的是抵押物的价值,从抵押物价值上,
寻求贷款信心。其次可能是还款能力,最后是还款意愿,抵押物以房
产为主。经济繁盛时期,房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
押信贷的风险,从而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而大量银
行资金的介入,会进一步加快资产价格的膨胀和泡沫的产生。而一旦
泡沫破灭,抵押物大幅度贬低,带来的银行的大量呆账坏账,不仅危
及银行体系的安全,更危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39页共39页
比市
80.00%
?。。。‘ 一」
胜叽
八冲0
1998 1 99 9 2 00 0 2 00 1 2 0 02 2 00 3
0% 0% 0% 0%年
L子 班逮 画丝 少 每;企 贾茹 三三 Mk 9t}0
图 4- 1温 州商业银行信贷方式变化:1998-2003
资料 来 源 温州市某银行
此外 , 由 于抵押物的价值存在一个评估环节,这就为投机者打开
了方便之门。抵押物可以高估,也可以低估,可以是物有所值,也可
以是物无所值。商业银行难以区分哪些评估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
抵押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获得信贷资产的价值补
偿。而贷款对象为了追求替代作用一一以低劣的抵押物换取宝贵的信
贷资金,以不动产替换流动性,最终将风险嫁接给银行。
三、农村资金向城市集聚
近几 年 来 ,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温州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不断向市
区、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城市区域信贷份额从1998年的36.16%上
升到2003年的47.83%,使本已资金紧缺、发展乏力的不发达地区县
域经济雪上加霜,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农村资金通过系
统内调配、邮政储蓄等途径大量进入城市,既是一种信贷集中,又是
一种支农削弱。这种风险既动摇了社会稳定的基础,破坏了信贷市场
的平衡,又增加了央行的资产风险和财务负担。
第 40 页 共 40 页
1999 2 0 00 2001 2002 2003
版0% 0% 哪0% 0% 0% 0% 0%年
70 60 50 4C 30 20 10 。
k1,一芳一And
图4-2温州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区域变化:1998-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某银行
四、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下
近年 来 , 温州市银行信贷规模呈倍数扩张,信贷领域出现了部分
结构性买方市场,市区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名牌
龙头企业和一些新拓展的信贷业务一般都执行下浮利率。各家银行的
信贷客户群体雷同,当企业或项目前景看好时,各家商业银行都争先
给予授信,缺少贷款的跟踪调查和同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同业竞争以
相互压低利率价格为主要手段,资本的逐利性不强,信贷扩张对经济
增长的推动效益下降。自1995年以来,贷款投放增长率一直高于GDP
增长率,2002年温州市贷款增长率为31.7%,G DP增长率为13.83 %,
贷款增长率高出GDP增长率17.87 个百分点,信贷产出弹性仅为0.44 .
第41页共41页
表4-2温州市信贷产出弹性:1995-2002
年份
信贷产出弹性
1995 1996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0.86 】0.86 } 0.57 } 0.44 } 0.35 } 0.42 { 0.66 } 0.44
70o2.010%
I'l,I'll 11-1 1-61e Qa 沪\e e014 1 1e 1e 1o 0 01o 0 } 1e eit %' 5e 0 %26e n ite 05 -} 1, ,e l} } "0 0 } "0 a 0 ito 0 0 ito 0} it }'it
医 GAP 一三 R
图4-3温州商业银行GDP增长与信贷增长变化:1980-2002
资料来源: 《温州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五、资金外流形势严峻。
200 3 年温 州市商业银行通过新增贷款和净结汇两种途径共向社
会供应货币768.4 亿元,当年存款和现金净投放增加426.2 亿元,两
者相比,有342.2 亿元的差额货币供应没有留在本地。其中一部分是
由于工业原料、能源和建材等物资流入的购销货款相应净流出,另一
部分就是当年各种渠道的资金外流,包括:温州人在外地的实业投资
和房地产投资,教育费用等消费支出和在温务工人员的收入汇出,上
缴的上级财政净收入,保险、证券等行业投资的资金上划和电信、电
力等行业内部的资金上存等。其中,企业外迁和房地产投资是社会资
金外流的主要形式。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20多个省份的近100个
市、县到温州招商引资,资金外流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第42页共42页
资金 外 流 ,一方面反映了温州市投资环境相对还不理想,特别是
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温州民间资金理性
地寻找外地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银行直接参与资金外流的情况较少,
2003年全市的异地贷款和贴现共16亿元,只占全部贷款的1.2%.
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本地贷款企业的异地运用而流出,因难以区分何为
自有资金、何为信贷资金而难以监测和控制。
第二节经营风险
200 2年 3月,温州开始利率试点改革,内容包括三项。
1、 农 村 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改革同步进行,存贷款利率都可以
在法定利率基础上浮动。除县(市)城区和乐清市柳市镇、虹桥镇政
府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按照银行机构利率试点方案执行以外,各农村
信用社个人存款和单位存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50%,各类贷款利率在
实行差别利率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上浮100%,最大下浮幅度为10%,
2、 银 行 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浮动。各类贷
款利率可以上浮50%,最大下浮幅度为10%。个人定活期存款和单位
(含个体工商户)定期存款执行法定存款利率,不得浮动。单位(个
体工商户)的活期结算账户存款实行上限利率管理,上限利率为法定
活期存款利率.
3、 其 它 利率改革内容。金融机构以个人为委托人的个人委托贷
款实行上限利率管理,各类逾期贷款实行同期限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基
础上加罚利息的上限利率管理,上限利率为同期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基
础上上浮100%,具体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各金融机构的贴现
利率以人行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实行上下浮动,下限利率为中国人民银
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基础上下浮20%。转贴现利率由金融机构协商确
定。
200 2 年 底,温州绝大多数银行效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银
第43页共43页
资金 外 流 ,一方面反映了温州市投资环境相对还不理想,特别是
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温州民间资金理性
地寻找外地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银行直接参与资金外流的情况较少,
2003年全市的异地贷款和贴现共16亿元,只占全部贷款的1.2%.
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本地贷款企业的异地运用而流出,因难以区分何为
自有资金、何为信贷资金而难以监测和控制。
第二节经营风险
200 2年 3月,温州开始利率试点改革,内容包括三项。
1、 农 村 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改革同步进行,存贷款利率都可以
在法定利率基础上浮动。除县(市)城区和乐清市柳市镇、虹桥镇政
府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按照银行机构利率试点方案执行以外,各农村
信用社个人存款和单位存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50%,各类贷款利率在
实行差别利率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上浮100%,最大下浮幅度为10%,
2、 银 行 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浮动。各类贷
款利率可以上浮50%,最大下浮幅度为10%。个人定活期存款和单位
(含个体工商户)定期存款执行法定存款利率,不得浮动。单位(个
体工商户)的活期结算账户存款实行上限利率管理,上限利率为法定
活期存款利率.
3、 其 它 利率改革内容。金融机构以个人为委托人的个人委托贷
款实行上限利率管理,各类逾期贷款实行同期限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基
础上加罚利息的上限利率管理,上限利率为同期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基
础上上浮100%,具体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各金融机构的贴现
利率以人行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实行上下浮动,下限利率为中国人民银
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基础上下浮20%。转贴现利率由金融机构协商确
定。
200 2 年 底,温州绝大多数银行效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银
第43页共43页
行净利息收益率首次出现下滑。净利息收益率是衡量传统业务赢利能
力的指标。在存贷款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影响银行传统业务赢利水平
的因素有二个,一是利率水平,二是资产质量。
199 9年 至 2001年,温州各大银行发放的贷款很少执行利率下浮
政策,一般都是在原有基准利率上上浮10个百份点,利率执行水平
相当高,再加上贷款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所以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上升。
到了2002年,利率改革试点拉开了温州市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战,
各大银行对一些黄金大客户和优质个人贷款业务,实行利率下浮政
策,因此,虽然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但银
行传统业务的赢利能力受到挑战.发展中间业务,寻找新的收益渠道,
提高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第三节信贷结构风险
一、信贷结构失衡
在温 州 市 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中,存在信贷资金向大户集聚、
向房地产行业集聚等现象。特别是在近年的信贷扩张中,针对墓础设
施建设项目、房地产业和重点企业的银行同业信贷竞争非常激烈,大
量资金向少数贷款大户集中。据温州市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统计,2003
年温州市最大100名贷款大户的贷款余额为312. 9亿元,占全市本外
币贷款的23.7%,其中32户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户为房地产公
司,合计占六成。2003年12月末全市房地产贷款余额329.1 亿元,
占全部贷款的25.1%,比年初增加112.4亿元,其中开发类增加53.9
亿元,消费类增加52.1 亿元,委托类增加6.4 亿元,合计占全部贷
款增加额的29.5%,增幅比各项贷款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而且
投向实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中,也有一部分被挪用于征购土地、购建厂
第44页共44页
行净利息收益率首次出现下滑。净利息收益率是衡量传统业务赢利能
力的指标。在存贷款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影响银行传统业务赢利水平
的因素有二个,一是利率水平,二是资产质量。
199 9年 至 2001年,温州各大银行发放的贷款很少执行利率下浮
政策,一般都是在原有基准利率上上浮10个百份点,利率执行水平
相当高,再加上贷款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所以净利息收益率持续上升。
到了2002年,利率改革试点拉开了温州市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战,
各大银行对一些黄金大客户和优质个人贷款业务,实行利率下浮政
策,因此,虽然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但银
行传统业务的赢利能力受到挑战.发展中间业务,寻找新的收益渠道,
提高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第三节信贷结构风险
一、信贷结构失衡
在温 州 市 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结构中,存在信贷资金向大户集聚、
向房地产行业集聚等现象。特别是在近年的信贷扩张中,针对墓础设
施建设项目、房地产业和重点企业的银行同业信贷竞争非常激烈,大
量资金向少数贷款大户集中。据温州市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统计,2003
年温州市最大100名贷款大户的贷款余额为312. 9亿元,占全市本外
币贷款的23.7%,其中32户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户为房地产公
司,合计占六成。2003年12月末全市房地产贷款余额329.1 亿元,
占全部贷款的25.1%,比年初增加112.4亿元,其中开发类增加53.9
亿元,消费类增加52.1 亿元,委托类增加6.4 亿元,合计占全部贷
款增加额的29.5%,增幅比各项贷款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而且
投向实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中,也有一部分被挪用于征购土地、购建厂
第44页共44页
房或转手于本地及外地的房地产开发,一些银行为了开拓信贷市场,
降低了对房地产信贷的审核要求,在房地产信贷投放中,土地使用权
证的双重抵押现象、信贷资金移用到“四证”不全项目的情况、提前
办理按揭贷款等问题比较严重,风险隐患较大。
比重
40 .00%
0% 0% 0% 0% 既
n o 八曰n︺ n
只n曰斤n曰二﹂
八J 八J 自户n︺ 1
10.00%
5. 00%
0.00%
1999
一令 -农业
2000
叫.一工业一x
2001 2 00 2 20 03
图4-4深州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业变化:1998-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某银行
二、房地产风险不容忽视
199 8 年 以来,温州城市居民以户为单位,至少有1/3居民有意
或无意卷入炒房热潮。刚开始,房地产市场比较低迷,一些开发商卖
房子都是推销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亲朋好友们碍于人情面子买下了房
子,没想到赶上了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大好机会,带来温州房
市的蓬勃发展,至使原来的房子成倍上涨,尝到了不少甜头,无形之
中就卷入了炒房者的行列。例如一套房子原价60万,炒房者只需支
付首付款18万,就拥有了房子的处置权,过几个月或1年在二级市
场抛售,可以赚10多万元,收益率高达80-90%甚至100%。通过这些
人的口碑相传,使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支付首付一按揭贷
第45页共45页
款一期房转卖一滚动投资”是温州投机“炒房”者普遍使用的炒房模
式,依靠银行贷款短线操作,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运作着十几处房
产,一旦一个环节跟不上,就会引发较大的还贷风险。
19 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图4-5温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1992-2003
资料来源:温州市房管局
房地 产 业 与其它产业不同:一是在其开发过程中需要从金融机构
融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房地产商来说犹如一道防火墙,如果开发的
项目出不了手,被套住的多半不是房地产商而是银行。据估算,80%
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
行信贷,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
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
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参与了
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二是房地产业的产品不仅可以用来消费,而
且可以用来经营,甚至可以像股票那样在地产市场上炒作。正是这两
个特点决定了它比其它产业更具风险性,一旦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
第46页共46页
度并急剧释放,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上个世纪后期,爆发在日
本的“住专”事件,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集团企业贷款存在风险黑洞
一是 信 息 严重不对称。集团企业好比大牌明星,众多的商业银行
好比追星族。凡是集团客户,各家银行都趋之若鹜,若能获得明星的
青睐便激动不已,至于明星是否品行不端,都不重要。
因此 集 团 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已成了普遍现象,与银行之间信息极
不对称。银行的一般客户经理与大企业在层次上不对等,大企业与银
行高层主管接触多了,对银行的客户经理不当回事,不愿意向其提供
信息;而银行的高层主管又不可能象客户经理一样天天往企业跑,收
集企业信息。因此,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动向对银行来说,犹如黑
洞,看不清,摸不透。企业信用评定,财务报表企业爱怎么填就怎么
填,没人审查,也没人核实。银行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委曲求全。
此外 , 银 行同业间缺少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一家企业的多头贷
款、关联企业的分头贷款现象比较普遍,使一些企业套取信贷资金,
影响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和安全运行。
二是 责 任 人缺位。凡是集团企业贷款,一般都是额度比较大,决
策权都不在经营行,上收到上级行或更高级别的管理行。如正泰集团,
温州农行、工行、建行3家银行联合授信loo亿元,这loo亿元的贷
款授信行为实际上都是这3家银行总行作出的,温州没这么大的贷款
审批权。贷款的决策也不是某个责任人作出,而是贷款审查委员会集
体表决的结果。因此,贷款若发生风险,从乐清支行到温州分行到浙
江省行到北京总行每一级都有责任;同时,也没有一级机构需要负具
体责任,没有一个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贷款负责,都是集体责任。
第47页共a7页
因此 , 集 团企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如“农凯系”、“德隆系”,
一旦爆发,就是大风险。
第四节信贷管理风险
一、贷前调查形式化
信贷 员 在 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借款用途、经营情
况、还款时间及来源等进行调查,对抵押、担保实力和情况进行核实,
测定贷款的风险程度,是确保贷款营运的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和
效益性的重要手段;贷前调查也是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程序。然而,
在日常工作中,这道重要程序经常被疏忽或失查,而流于形式马虎地
走过场,有的连形式都不全或者干脆没有。信贷调查马虎、失实是形
成贷款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不良贷款的形成,是由于调查
不实或调查虚假而造成的。
信贷 人 员 做贷前调查停留在看报表、听企业介绍上,企业说什么
调查人员记录什么。信息资料收集渠道单一,偏重于借款人自己提供
的信息和资料,忽视与借款人有关的供应商、客户、行业协会、工商、
税务等部门的联系。而企业提供的信息往往是虚假的,如果信贷员只
满足于应付有关风险度测算,而不是脚踏实地去分析贷款风险情况,
就有可能被企业刻意操纵。对一些借新还旧、收回再贷的贷前调查往
往容易满足于经验,面对企业发生的变化不能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
查。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查不到要领。
二、信用评定机械化
温州 商 业 银行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信用等
级评定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
第:B页共4 页
因此 , 集 团企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如“农凯系”、“德隆系”,
一旦爆发,就是大风险。
第四节信贷管理风险
一、贷前调查形式化
信贷 员 在 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借款用途、经营情
况、还款时间及来源等进行调查,对抵押、担保实力和情况进行核实,
测定贷款的风险程度,是确保贷款营运的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和
效益性的重要手段;贷前调查也是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程序。然而,
在日常工作中,这道重要程序经常被疏忽或失查,而流于形式马虎地
走过场,有的连形式都不全或者干脆没有。信贷调查马虎、失实是形
成贷款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许多不良贷款的形成,是由于调查
不实或调查虚假而造成的。
信贷 人 员 做贷前调查停留在看报表、听企业介绍上,企业说什么
调查人员记录什么。信息资料收集渠道单一,偏重于借款人自己提供
的信息和资料,忽视与借款人有关的供应商、客户、行业协会、工商、
税务等部门的联系。而企业提供的信息往往是虚假的,如果信贷员只
满足于应付有关风险度测算,而不是脚踏实地去分析贷款风险情况,
就有可能被企业刻意操纵。对一些借新还旧、收回再贷的贷前调查往
往容易满足于经验,面对企业发生的变化不能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
查。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查不到要领。
二、信用评定机械化
温州 商 业 银行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信用等
级评定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
第:B页共4 页
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信用等级确
定(见表4-3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一般设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盈
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客户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五大类,按百分制根据企
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所需的相关资料计算得出相关指标分值,前四类
为财务指标,权重在90%以上,最后一类为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指
标,权重占比不到10%。按得分高低,企业信用分为AAA, AA, A, B,
C五个等级。银行根据评定的企业信用等级,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将客户划分为市级优良客户、优良客户、一般客户、限制客户和淘汰
客户,核定贷款发放标准。
企业 信 用 等级评定重财务指标,轻动态分析,过于强调财务因素,
如资产负债率、利息偿付率、到期信用逾期率、企业规模、资金实力、
经营业绩等定量分析,对其行业、市场、产品、管理等定性分析缺乏
调查评估。在国内,企业财务报表虚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连经会计师
事务所等专业部门审计过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都是假的,非上市企业
的财务报表虚假程度更可见一般。将这些数据作为信用等级评定的重
要依据,前提就不可靠了,得出来的结果更靠不住。
在实 际 工 作中,按照企业等级评定办法,即使是AAA级资信企业,
可能已缺乏成长性和竞争能力,正步入衰退期,不一定都是优良客户。
相反,许多资金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一些中小企业由于
投入期的经营亏损,而被评为B, C级或淘汰类客户,严禁信贷进入。
信用评级的机械化,使银行对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投入往往只
看表面现象,被一时的繁荣所迷惑,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企业信用
等级评定要作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除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外,更要分
析企业的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
第49页共49页
三、贷后管理简单化
目前 , 贷 后管理存在监控不到位、风险预警不严密等问题,贷款
发放后,对借款人资金运用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对贷
款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
施。借款人外逃以后,一些信贷员还搞不清自己发放的贷款被借款人
用在何处。贷后检查不严是造成风险加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节交易对象风险
在银 行 信 用经营过程中,企业逃废债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
要特征有这么几个:
一、逃废债企业多为私营企业。
外逃 的 企 业,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一个时期赚了钱,
就头脑发热,脱离自身实力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甚至办酒店、开桑拿,
搞长期投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一旦经营陷入困境,全家逃之夭夭。
私营企业因个人随意决策,失误多,股份制企业各股东可相互制约,
决策失误少,因而近几年股份制企业各股东各自外逃现象很少。
二、逃废债贷款多为保证方式。
外逃 的 企 业主往往都是保证贷款多才外逃。对外逃者来说,因为
没有财产抵押给银行,就少了一份牵挂,说走就走。企业外逃的保证
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一是保证人的代偿能力明显不足。借款人
外逃后,贷款就无法收回,这在逃债企业中得到集中的体现;二是保
证人也玩“空手道”。保证人为他人保证债务时,往往自身已经有高
额负债,保证人的厂房等有效资产大多已抵押给了其他银行;三是连
第 50 页 共 5 0 页
三、贷后管理简单化
目前 , 贷 后管理存在监控不到位、风险预警不严密等问题,贷款
发放后,对借款人资金运用情况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对贷
款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
施。借款人外逃以后,一些信贷员还搞不清自己发放的贷款被借款人
用在何处。贷后检查不严是造成风险加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节交易对象风险
在银 行 信 用经营过程中,企业逃废债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
要特征有这么几个:
一、逃废债企业多为私营企业。
外逃 的 企 业,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一个时期赚了钱,
就头脑发热,脱离自身实力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甚至办酒店、开桑拿,
搞长期投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一旦经营陷入困境,全家逃之夭夭。
私营企业因个人随意决策,失误多,股份制企业各股东可相互制约,
决策失误少,因而近几年股份制企业各股东各自外逃现象很少。
二、逃废债贷款多为保证方式。
外逃 的 企 业主往往都是保证贷款多才外逃。对外逃者来说,因为
没有财产抵押给银行,就少了一份牵挂,说走就走。企业外逃的保证
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一是保证人的代偿能力明显不足。借款人
外逃后,贷款就无法收回,这在逃债企业中得到集中的体现;二是保
证人也玩“空手道”。保证人为他人保证债务时,往往自身已经有高
额负债,保证人的厂房等有效资产大多已抵押给了其他银行;三是连
第 50 页 共 5 0 页
环保,互相保。逃债企业中许多是皮包公司,本身并没有多少的财产
可供抵押,因此一些“同病相怜”的企业就采取连环保,互相保的保
证形式。由于银行未能严格把关,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企业的这种行为,
结果出现一家逃,大家都逃的局面;四是保证人不具有主体资格。对
于保证人首要的是具有合格的主体资格,否则代偿能力再好也是没
用。在逃债企业中,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格的屡有发生。如一保证人
为他人保证贷款,保证合同签约时间为1997年1月16日,而保证人
在1996年5月份就被工商局注销了《工商执照》。
三、多头贷款容易发生逃废债。
多头 贷 款 是企业逃债的前奏,在逃债企业中多头贷款的企业占比
较高。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用“十个桶,九个盖”的办法,利用
多头贷款来掩盖其不堪一击的财务危机,一旦这条路走绝了,只能逃
债。
四、银行对企业主品质缺乏调查
温州 许 多 企业主的观念是“花钱为了赚钱’,。在这种利益观驱动
之下,产生了这样的怪胎: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如逃债企业中,有的
大搞非法经营牟取暴利,为了搞到某种独家经营,向有关领导行贿,
一旦被发现,为了避免司法追究,逃之夭夭。企业的本质也就是业主
的思想本质、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口在温州许多企业主赚了钱,甚至
于没有赚钱,就大搞享乐,生活腐化,最后是不务正业,企业亏损,
唯逃了事。
第51页共51页
第五章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现有措施
第一节实施联合制裁制度
为 了打 击 逃废金融债务行为,2002年初温州市人民银行制订了
《温州市不守信用企业通报试行办法》。金融机构将不守信用企业名
单报送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列出企业名称、贷款卡号码、欠
贷额和法定代表人姓名等要素,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根据通报
制裁的标准对报送企业名单进行核实,并提交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行
长联席会议审议。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最终审定不守信
企业名单,发文通报温州市各级金融机构,进行联合制裁。对不守信
企业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做不良记录,暂停或吊销企业贷款卡,
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和票据贴
现,从严管理现金支付。被通报的不守信企业如另立法人,各金融机
构对新开办企业不予开户,对由不守信用企业的法人代表担任主要负
责人的新企业,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信贷业务。
在金 融 联 合制裁的基础上,通报工商、财税、法院、公安、外事
等部门,争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司法部门的支持,联合给予司法、
行政等综合制裁:建议工商部门不予批准新办企业,不通过工商年检,
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建议财政部门不予以资金支持;建议外事、公安
部门停止审批该企业负责人出国出境手续;建议司法部门加大打击逃
废债行为的力度。
不守 信 用 企业通报办法的实施,有效防范了企业道德风险,遏制
了企业逃废债行为。
信贷 市 场 的道德风险有两种:一种是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将资金
投放于成功概率小但预期收益较大的投资项目上,也就是用借款和抵
第52页共52页
第五章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现有措施
第一节实施联合制裁制度
为 了打 击 逃废金融债务行为,2002年初温州市人民银行制订了
《温州市不守信用企业通报试行办法》。金融机构将不守信用企业名
单报送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列出企业名称、贷款卡号码、欠
贷额和法定代表人姓名等要素,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根据通报
制裁的标准对报送企业名单进行核实,并提交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行
长联席会议审议。温州市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最终审定不守信
企业名单,发文通报温州市各级金融机构,进行联合制裁。对不守信
企业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做不良记录,暂停或吊销企业贷款卡,
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和票据贴
现,从严管理现金支付。被通报的不守信企业如另立法人,各金融机
构对新开办企业不予开户,对由不守信用企业的法人代表担任主要负
责人的新企业,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信贷业务。
在金 融 联 合制裁的基础上,通报工商、财税、法院、公安、外事
等部门,争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司法部门的支持,联合给予司法、
行政等综合制裁:建议工商部门不予批准新办企业,不通过工商年检,
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建议财政部门不予以资金支持;建议外事、公安
部门停止审批该企业负责人出国出境手续;建议司法部门加大打击逃
废债行为的力度。
不守 信 用 企业通报办法的实施,有效防范了企业道德风险,遏制
了企业逃废债行为。
信贷 市 场 的道德风险有两种:一种是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将资金
投放于成功概率小但预期收益较大的投资项目上,也就是用借款和抵
第52页共52页
押品为最大损失来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另一种是借款人在有能力
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将偿还借款所带来的成本进行比较,最终选择策
略性的不偿还贷款的行为。
银行 向 企 业提供贷款后,除了面临企业投资失败外,还面临另一
种道德风险,即企业选择战略性的“不偿还”政策。当借款人认为不
偿还贷款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惟有提高
不偿还贷款的成本,才能有效防范策略性不偿还贷款道德风险。而企
业选择不偿还策略的成本(C)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失去抵押品
的价值(A),二是失去再融资的可能性和融资能力(PL ),三是受债
权人的惩罚(F)。用公式表示为:
C= A+ P L+ F
P一 一 无 法再次取得贷款的可能性;
L一 一 贷 款数量。
在不 偿 还 成本中,A是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前可以选择或谈判的
内容,A越大,银行风险越小。PL, F数值越大,企业不偿还成本越
高。(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温州 市 商 业银行对不守信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组成信息共享联
盟,其实质是使“不偿还”策略的成本加大。首先是提高了P值,使
企业无法再次取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对贷款需求数量L越高的
企业,其付出的代价就越高;其次是提高了F值,工商、财税、法院、
公安、外事等部门共同惩罚,加大了惩罚力度。
第二节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
信贷 资 产 质量奖惩制度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调查、审查、审批、
经营主责任人制度。调查主责任人对报批信贷业务贷前调查的真实性
第53页共” 页
押品为最大损失来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另一种是借款人在有能力
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将偿还借款所带来的成本进行比较,最终选择策
略性的不偿还贷款的行为。
银行 向 企 业提供贷款后,除了面临企业投资失败外,还面临另一
种道德风险,即企业选择战略性的“不偿还”政策。当借款人认为不
偿还贷款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惟有提高
不偿还贷款的成本,才能有效防范策略性不偿还贷款道德风险。而企
业选择不偿还策略的成本(C)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失去抵押品
的价值(A),二是失去再融资的可能性和融资能力(PL ),三是受债
权人的惩罚(F)。用公式表示为:
C= A+ P L+ F
P一 一 无 法再次取得贷款的可能性;
L一 一 贷 款数量。
在不 偿 还 成本中,A是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前可以选择或谈判的
内容,A越大,银行风险越小。PL, F数值越大,企业不偿还成本越
高。(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温州 市 商 业银行对不守信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组成信息共享联
盟,其实质是使“不偿还”策略的成本加大。首先是提高了P值,使
企业无法再次取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对贷款需求数量L越高的
企业,其付出的代价就越高;其次是提高了F值,工商、财税、法院、
公安、外事等部门共同惩罚,加大了惩罚力度。
第二节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
信贷 资 产 质量奖惩制度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调查、审查、审批、
经营主责任人制度。调查主责任人对报批信贷业务贷前调查的真实性
第53页共” 页
负责;审查主责任人对审查的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负责;审批主责
任人对信贷业务负审批责任;经营主责任人对有权审批人审批的信贷
业务的贷后监管,债权保全和本息收回负责。并对调查、审查、审批
和经营环节的主责任人和责任划分比例进行了明确界定,规定对新发
生不良贷款,以本金一定比例计罚。一般情况调查岗30%,审核岗20%,
决策岗50%,
经济 处 罚 一般从发生不良贷款的当季后第一个月开始,每月兑
现,不得挂账。不良贷款从处罚起一年内收回贷款本息,罚款全部予
以退还,超过1年仍未能收回贷款本息的,予以一次性处罚。超过一
年以上收回的不良贷款,对责任人的罚款予以一次性的返回,返回金
额不超过该笔贷款的原实际处罚金额。罚款收入做为奖励基金,用于
奖励信贷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信贷人员违规、违法发放贷款或操作
管理不当,造成风险贷款的,予以吊销信贷上岗证;造成较大风险贷
款的,除给予重罚以外,要予以调离信贷岗位,以后也不得从事信贷
工作.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和表内贷款利息收回率达不到要求的,有
关责任人要解聘下岗清收。
信贷 资 产 质量奖惩制度旨在防范委托代理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对
信贷实行法人授权分级管理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实质上就是一种
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不对称,代理人
掌握着企业经营控制权,但不承担盈亏责任;委托人失去了企业经营
控制权,但最终承担盈亏责任。这种责任的不对等,极大地弱化了对
代理人的制约,增大了决策失误的危险性,代理人可能不负责任地操
作。此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在信息占
有上具有绝对优势,往往对委托人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再加上
利益、责任的不对等,使得掌握经营权的代理人既有动机又有可能欺
第54页共54页
骗委托人,在信贷经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银行利益,编造种种
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手段减少上级代理人可能给予的惩罚。
在责 任 、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解决代理人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一
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利益驱动、危机推动、精神鼓励三个方
面发挥人的积极性。
温州 的 信 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目前还存在处罚严厉、激励不足、
考核不科学的问题。信贷人员承担了包贷包收、终身责任追究的高风
险,但并没享受到相应的收益,激励方式基本上属于一次性物质或精
神奖励。考核偏重于收贷、收息等指标,忽视了对信贷人员市场营销
能力、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
极性。
第三节实行“三包一挂”制度
“三 包 一 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是面向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自然人)的、单笔贷款金额50万元以下、用于生产或经营周转的贷
款。“三包一挂”营销机制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信贷人员收入与
营销贷款数量、收益挂钩,信贷员对每笔贷款要“包发放、包管理、
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根据信贷员的贷款发放总量、贷款不良率、
利息回收率等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对信贷员进行等级评定,依据
评定结果确定其可营销的小额贷款最高数量、利息返还比例等指标。
“三 包 一 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实行报备制,
在贷款允许限额内由信贷员自行确定是否发放小额贷款,为客户提供
“一 站式”全程服务。商业银行每年从信贷员上年应得奖励中提取一
定比例做为风险抵押金。对贷款逾期达到一定时仍没收回、且经有权
部门评定形成损失的,信贷人员要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部分一定比例的
第” 页共55页
骗委托人,在信贷经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银行利益,编造种种
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手段减少上级代理人可能给予的惩罚。
在责 任 、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解决代理人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一
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利益驱动、危机推动、精神鼓励三个方
面发挥人的积极性。
温州 的 信 贷资产质量奖惩制度目前还存在处罚严厉、激励不足、
考核不科学的问题。信贷人员承担了包贷包收、终身责任追究的高风
险,但并没享受到相应的收益,激励方式基本上属于一次性物质或精
神奖励。考核偏重于收贷、收息等指标,忽视了对信贷人员市场营销
能力、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
极性。
第三节实行“三包一挂”制度
“三 包 一 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是面向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自然人)的、单笔贷款金额50万元以下、用于生产或经营周转的贷
款。“三包一挂”营销机制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信贷人员收入与
营销贷款数量、收益挂钩,信贷员对每笔贷款要“包发放、包管理、
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根据信贷员的贷款发放总量、贷款不良率、
利息回收率等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水平对信贷员进行等级评定,依据
评定结果确定其可营销的小额贷款最高数量、利息返还比例等指标。
“三 包 一 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实行报备制,
在贷款允许限额内由信贷员自行确定是否发放小额贷款,为客户提供
“一 站式”全程服务。商业银行每年从信贷员上年应得奖励中提取一
定比例做为风险抵押金。对贷款逾期达到一定时仍没收回、且经有权
部门评定形成损失的,信贷人员要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部分一定比例的
第” 页共55页
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从信贷员的风险抵押金和奖金、奖励等收入中扣
除。小额贷款利率上浮超过基准利率10%部分的利息收入可按一定比
例由信贷员个人提成。
根据 企 业 组织理论,当信息在企业决策中有价值时,将决策权与
可利用的信息相匹配会带来收益。匹配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将信息转
移给有决策权的人;二是将决策权转移给有信息的人。若决策所涉及
的是容易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则第一条途径是最优的;若决策
所需要的是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则第二条途径是最优的。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银行向其发放贷款的决策
基本是基于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
息而作出,这些信息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含了许多
有关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的信息,难以量化和传递。“三
包一挂”小额贷款营销制度实际上就是将决策权下放给掌握着企业软
信息的基层经理和信贷员,实现信息成本的最低化。
随着 决 策 权的下放,代理成本不断增加,在决策所耗费的信息成
本与分散决策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决策配置点。对中
小企业的贷款决策中,离企业及其业主距离越近的信贷员,获得决策
所需要的信息成本越低,信息成本曲线随着决策权的分散而下降;相
反,代理成本曲线随着决策权的分散而上升。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之
和便是交易总成本,银行的最优决策配置点处在总成本最小的位置
上,即信息成本曲线与代理成本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上。
第56页共56页
成本
代理成本
信息成本
决策权分散度
图5-1贷款决策权的最优配置
由此 可 见 ,信贷决策权并不是越分散越好。“三包一挂”贷款营
销制度虽然降低了信息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提高了代理成本。
第57页共57页
第六章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第一节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疏导民间资本流通
一、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为民间借贷搭筑舞台
据温 州 市 人民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9月温州市人
民币存款余额为1821.7 亿元,比年初增加65.41 亿元,同比少增
204. 34亿元,打破了连续10年来温州存款余额月月上升的纪录。自
2月份以来,储蓄存款出现月月负增长的局面,除1月份增长118.7
亿元外,2-9月持续下降104.31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00.05
亿元,比年初增161.73 亿元,同比少增164.02 亿元。
.儿0 0 0 0 0
亿14 12 10 8 6
40
20
。}
图 6-1 温州市2003-2004年居民储蓄增量比较
资料 来 源 :温州市人民银行
大量 存 款 跑出银行,流进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导致时下温州
民间借贷的发生额日攀新高,达到近几年最热点,借贷利率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抽样调查,温州民间借贷发生额自今年
年初开始连续增长,7月达到6732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3%;利
率上涨更为惊人,7月最高突破20厘,平均利率超过12厘,是去年
第58页共58页
第六章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第一节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疏导民间资本流通
一、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为民间借贷搭筑舞台
据温 州 市 人民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9月温州市人
民币存款余额为1821.7 亿元,比年初增加65.41 亿元,同比少增
204. 34亿元,打破了连续10年来温州存款余额月月上升的纪录。自
2月份以来,储蓄存款出现月月负增长的局面,除1月份增长118.7
亿元外,2-9月持续下降104.31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00.05
亿元,比年初增161.73 亿元,同比少增164.02 亿元。
.儿0 0 0 0 0
亿14 12 10 8 6
40
20
。}
图 6-1 温州市2003-2004年居民储蓄增量比较
资料 来 源 :温州市人民银行
大量 存 款 跑出银行,流进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导致时下温州
民间借贷的发生额日攀新高,达到近几年最热点,借贷利率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抽样调查,温州民间借贷发生额自今年
年初开始连续增长,7月达到6732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3%;利
率上涨更为惊人,7月最高突破20厘,平均利率超过12厘,是去年
第58页共58页
同期的1. 5倍。银行贷款的趋紧,使得温州民间借贷更加活跃。
中小 企 业 是温州模式的支撑力量,数量多,信贷需求旺盛,在现
有的信贷管理运作机制下,很难取得贷款。一直以来都依赖民间借贷,
尤其是短期借贷。只要借贷的企业是可靠的、熟悉的,人们都愿意借
贷给企业。
在国 家 宏 观调控的形势下,房产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房贷政策
也越来越紧,一度热衷于房产投资的温州民间资金也看到了房产市场
因持续走高而出现的高投资风险,一些温州炒房团纷纷暂时解散。早
先从各地房产市场获利的资本金的再投资方向成了温州炒房团的心
病。如果银根进一步抽紧,民间借贷价格还会上升,人们将会冒着风
险将闲钱投入民间借贷,以博取更大利益。
由于 民 间 借贷几乎都是信用借款,写个字据画个押即可,没有办
理合法的抵押担保手续,无法律保障。因此,随着人们对风险意识和
法律意识的增强,更多的借贷双方都希望银行介入,由银行作为中介
规范操作,避免资金出借给亲朋好友不能及时收回而反目成仇,使彼
此的权利、义务能得到法律保障,银行从中收取手续费。
建立 委 托 贷款中心可使温州民间借贷从黑市走向公开,信息透明
化,利率市场化,操作规范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宽阔的平台,为
化解民间信用风险提供制度安排,从而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风险。
二、建立委托贷款交易中心,为银行多样化经营设计路径
今年 以 来 ,居民储蓄存款的迅猛增长势头已有所放缓,储蓄资源
有加速流入具有短期投资功能品种的趋势,除了负利率因素外,国务
院《若干意见》的颁布、股市的活跃以及开放式基金的赚钱效应都在
改变着人们的投资习惯。在这种形势下,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依靠吸
第59页共59页
收的存款进行放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流失的压力
业务的优势正逐步削弱,传统业务赢利模式开始受到挑战
业务是大势所趋。
表 6- 1 中间 业 务 收 入 占 比 情 况 表
年份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银行传统
发展中间
占比} 0. 36% } 0. 54% } 0. 930% } 1. 160%
2003年
1. 47%
数据来源:温州市某商业银行
银行 作 为 金融中介可视为单个借贷者在交易中克服交易成本、寻
求规模经济的联合。交易成本包括货币交易成本、搜寻成本和监督成
本等。当最终的贷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某家金融中介机构手中
时,他们事实上委托了一个代理人来搜寻不同的借款人,根据他们的
相对风险大小进行筛选,并对贷款进行定价,这样就可以减少逆向选
择,降低搜寻成本。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中介机构处于更有利
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在借款后的行为,从而可以限制道德风
险,降低监督成本。委托贷款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
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
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实际上是银行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管理优势,为委托人提供目标搜
寻、项目评价、价格谈判、风险管理等服务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实行
多样化经营的重要途径。
建立 委 托 贷款中心,使银行的角色从信用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
银行不是居于最终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代理人”,而是一个独
立行事的市场主体,向顾客出售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利。过去,银行是
包办婚姻,从企业、居民手中吸收存款,寻找婆家,将这些资金作为
贷款嫁给生产经营或消费所需资金的企业或居民,资金盈余方和资金
第60页共60页
短缺方的借贷关系由银行确定,银行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赚取的
存贷利差。委托贷款交易中心好比婚姻介绍所,银行提供的是一种牵
线搭桥的服务,资金买、卖双方在银行的牵引下自由恋爱,至于借贷
关系成不成,还得看是否两情相悦,银行做不了主。在办理委托贷款
业务的过程中,银行仅充当监督与见证的角色,借贷风险双方自负,
银行赚取的是中介服务费,不承担任何风险。
三、委托贷款交易中心模型设计
政府政府
企业一---j}委托登记I }借款登记企业
个人个人
图6-2委托贷款交易基本流程
委托 贷 款 交易中心应建设成为温州地区的“资金自由贸易区”,
委托人可为企业,也可为个人,辖属地不受限制,借款人须为温州本
地人民或企业。委托方和借款方在银行交易系统登记,交易系统按照
价格优先、区域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匹配,价格可表现为区间
利率,委托人和申请人在统一区域(县、区)的优先匹配,匹配按登
第61页共61页
记的时间顺序进行。委托人跟申请人的关系可多对一,可一对一,也
可一对多。也就是说多个委托人的钱可同时发放给一个借款人,可一
对一的发放,也可是一个委托人的钱同时发放给多个借款人,具体匹
配视委托人和借款人的登记额度而定。交易系统匹配成功后,交易中
心的信贷员负责借款人的资信调查、项目评估、抵押物评估、风险评
估,负责贷款发放和收回。银行从中收取手续费。
第二节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系统有效分析企业经营风险
一、加强非财务指标分析
信用 分 析 分为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属于定量分析,
非财务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这两种方法往往一起使用,相互印证。
现有 的 企 业信用等级评定过于依赖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只能
代表企业过去的业绩、已发生的经营行为,是历史的信息;信用风险
防范要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行为,对企业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的未来
经营业绩进行预测。由于企业的未来业绩与宏观的经济因素有关,与
行业环境有关,对某些企业来说,在其众多影响公司利润的因素当中,
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也许更重要。因此,对企业前景预测来说,“由
上至下”的层次分析法更适用。从宏观的经济环境入手,考察国内的
整体经济环境,甚至包括全球经济环境;然后分析外部经济环境对公
司所在经营行业的影响;再对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最
后,才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利用财务比率来揭示公司赢利
能力的来源和收益的质量。因此,在信用风险防范过程中,在信用评
定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基本面分析,提高非财务指标的评分占比。
第62页共62页
记的时间顺序进行。委托人跟申请人的关系可多对一,可一对一,也
可一对多。也就是说多个委托人的钱可同时发放给一个借款人,可一
对一的发放,也可是一个委托人的钱同时发放给多个借款人,具体匹
配视委托人和借款人的登记额度而定。交易系统匹配成功后,交易中
心的信贷员负责借款人的资信调查、项目评估、抵押物评估、风险评
估,负责贷款发放和收回。银行从中收取手续费。
第二节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系统有效分析企业经营风险
一、加强非财务指标分析
信用 分 析 分为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属于定量分析,
非财务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这两种方法往往一起使用,相互印证。
现有 的 企 业信用等级评定过于依赖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只能
代表企业过去的业绩、已发生的经营行为,是历史的信息;信用风险
防范要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行为,对企业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的未来
经营业绩进行预测。由于企业的未来业绩与宏观的经济因素有关,与
行业环境有关,对某些企业来说,在其众多影响公司利润的因素当中,
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也许更重要。因此,对企业前景预测来说,“由
上至下”的层次分析法更适用。从宏观的经济环境入手,考察国内的
整体经济环境,甚至包括全球经济环境;然后分析外部经济环境对公
司所在经营行业的影响;再对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最
后,才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利用财务比率来揭示公司赢利
能力的来源和收益的质量。因此,在信用风险防范过程中,在信用评
定过程中,要加强企业基本面分析,提高非财务指标的评分占比。
第62页共62页
二、建立非财务指标评分体系
非财 务 指 标评分体系分为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环境风险三个部
分,指标设计见表6-2,
银行 对 企 业和行业等非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追踪企业所在
产业发展动态,不仅是为了内部信用评价的需要,更可发挥自身的经
验积累和信息优势,在企业资金筹措时对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为企
业提供包括业界动向、市场热点、投资分析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提升
银行服务层次。
表 6- 2 企 业 非财 务 指 标 风 险 评 价 体 系
序号评定指标要点分值
管理风险评价
1
公司背景和发展战

股东背景、公司长远发展规划
11-15分
2 领导人素质经验、公司业务依赖领导人的程度、信誉
3 管理水平管理方式、人员素质、风险偏好
经营风险评价
4 所处行业是否高风险
1-55分
5 行业地位市场份额、价格领导地位
6 企业成熟度经营历史和从事本行业的经验
7 产品多样性是否多种经营,多样性是否有利于分散风险
8 价值链地位嚎否受上下游企业的钳制
9 生产分析生产能力利用率、生产方式
10 销售分析销售渠道、价格控制能力、销售业绩
11 综合能力分析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
环境风险评价
12 行业风险
行业成本结构、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整体盈
利水平
对客户的议价能力、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替代品风险、行业进入门槛、行业法律法规
1一30分
13 地区风险地方保护势力、信用环境、平均收入水平
第63页共63页
三、建立信用评分系统
由于 财 务 分析和非财务分析都是依赖于信用分析人员进行的,由
于分析人员接触的客户群体不一样、分析时间不一样、分析人员水平
不一样、分析人员立场不一样,因此在信用标准的掌握上存在差异,
每个信用分析或决策人员都用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定客户,不同立场
的分析人员往往会人为地夸大或过分看重某些因素,使信用评估结果
往自身的目标发展,导致评价结果不是很客观。同时对信用分析人员
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分析人员具备良好的信用分析技能和行业洞察
能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建立
一套信用评分系统,能够根据信息调查人员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评
分,以提高信用分析的客观性和效率。
信用 评 分 的基本思想是在众多和客户信用水平相关的因素中选
出和客户违约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分配相应的权重和项
目分值,然后进行检验。评分项目一般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
况、环境因素、历史记录等,根据经验法或统计选定。选取的评分因
素尽可能从5C的各个方面考察客户,尽量避免自相关性很强的因素,
同时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能解释其和企业信用状况的相
关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第三节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
从构 成 信 贷风险的成因来看,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
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比银行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贷款用途、还
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并向银行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同时在银
行方面,由于客户经理没有能力或没有按银行信贷操作规程去了解企
业借款的真实目标、实际运作情况和交易背景,无法把握贷款的风险;
第64页共64页
三、建立信用评分系统
由于 财 务 分析和非财务分析都是依赖于信用分析人员进行的,由
于分析人员接触的客户群体不一样、分析时间不一样、分析人员水平
不一样、分析人员立场不一样,因此在信用标准的掌握上存在差异,
每个信用分析或决策人员都用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定客户,不同立场
的分析人员往往会人为地夸大或过分看重某些因素,使信用评估结果
往自身的目标发展,导致评价结果不是很客观。同时对信用分析人员
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分析人员具备良好的信用分析技能和行业洞察
能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建立
一套信用评分系统,能够根据信息调查人员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评
分,以提高信用分析的客观性和效率。
信用 评 分 的基本思想是在众多和客户信用水平相关的因素中选
出和客户违约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分配相应的权重和项
目分值,然后进行检验。评分项目一般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
况、环境因素、历史记录等,根据经验法或统计选定。选取的评分因
素尽可能从5C的各个方面考察客户,尽量避免自相关性很强的因素,
同时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能解释其和企业信用状况的相
关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第三节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
从构 成 信 贷风险的成因来看,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
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比银行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贷款用途、还
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并向银行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同时在银
行方面,由于客户经理没有能力或没有按银行信贷操作规程去了解企
业借款的真实目标、实际运作情况和交易背景,无法把握贷款的风险;
第64页共64页
或者是客户经理了解贷款风险信息但没有充分地向后台决策层反馈,
从而导致后台决策失误。因此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是银行防范信贷风
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加强贷后管理。
贷后 管 理 对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预警和及时采取措施保全信
贷资产,对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贷
前对风险的评估和客户的选择对贷款风险的形成是决定性的,但在现
有情况下,由于贷后管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有时是致命的。客户
经理常常把贷后管理当成副业,贷后没有及时去调查和掌握构成贷款
风险的因素和预警信息,贷后检查报告流于形式,管理层也因信息支
持不及时或不充分,只有在贷款发生了逾期或欠息时有所反应。由于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银行监督的不完全性,而风险的代价却要由银行自
己承担。
要解 决 信 息不对称的问题,除了社会环境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商
业银行自身的管理,要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要求客户经理、信贷决
策人员、信贷风险监管人员平时要随时掌握贷款信息,特别是客户经
理要动态监控信贷资金流向,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异常动态,
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行为,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
变化,包括国家政策变化、行业发展变化、市场或产品生命周期变化、
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行为有无异常、企业内部管理是否出现混乱、企业
是否涉及大额不利诉讼、企业是否出现重大投资失算等等。同时,对
企业与银行交易方面的情况也要动态监控,包括是否发生企业存款持
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银行索要的财务报表等资
料不能按时报送或回避与银行的接触等。在此基础上,判断信贷资产
第65页共65 页
确对
的风险状况,向管理决策部门反馈风险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保信贷资产安全.信息采集责任制要明确各个环节信息采集责任
信息采集不充分或提供虚假信息产生风险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从制
度上防止信息不对称。
二、建立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由银 行 监 管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商业银行之间及银行监管部门与
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以及
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通信息,协调行动。对与多家银行发
生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的信息掌握,更需要通过这种非正式方式交
流。
三、积极推广银团贷款模式。
银团 贷 款 是当今国际信贷业务的通行做法,由于贷款风险是由各
贷款参加行按照份额承担,分散了银行的风险。而且,多家银行会根
据各自得到的不同信息对项目进行判断,导致坏项目不容易获得贷款
或贷款后被及时中止,从客观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有利于社会资源
的优化配置,减少不良资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目前我国一个
很普遍的现象是,银行对于一个项目或一笔贷款,要么全部承贷,要
么不贷。而且,即使一个项目由多家银行提供贷款;通常也是各签各
的合同,互不相千。各家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常陷入无序竞争中,
纷纷对大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和巨额贷款,从“惜贷”走向了另一个极
端,形成了“局部的信用膨胀”,实质上又加大了信息不对称,对银
行信贷资产质量构成了新的威胁。因此,对切实防范风险,必须加强
同业间的合作,按照风险分散化的谨慎原则采用银团贷款模式。
第66页共66页
参考文章
1、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
2、滋维·博迪,罗伯特·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唐纳德·R.费雷泽,本顿·E.冈普,詹姆斯·W.克拉里:《商业银行业务
— 对风险的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斯蒂芬·A"罗斯等著:《公司理财》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5、威廉
6、彼得
"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东北大学财经出版社,2002年
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7、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
9、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曹永刚、土萍、类成暇:《现代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出版社,
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
l0. 比
出版社,2002年
12、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 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 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
17、甘华鸣:《理财资金筹措与使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
18、黄亚钧,朱叶:《投资银行实务:资产重组与并购》,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19、沈沛,许均华,李启亚:《企业财务顾问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第67页共67页
20、刘积余:《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21、姜瑶英:(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
22,温州市金融编辑委员会:《温州市金融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3,薛峰:《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24,菲利普·乔瑞:(VAR:风险价值— 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中信出版社,
2000年
25、多米尼克·卡瑟利:《挑战风险— 金融机构如何生存和发展》,商务印书馆,
1999年
26,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益民:《投资融资与资本市场化运作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年 勺‘
q乙
28,
29、李荣融:《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30、张震宇:《温州模式下的金融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31,罗仲伟:《投融资战略》,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
32、赵炳贤:《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
33, Michel Crouhy, Dan Galai, Robert Mark,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4 (2000) 59
一117
34, Tor Jacobson,Kasper Roszbach, Bank lending policy, credit scoring
and value-at-risk,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7 (2003) 615一633
35, John P. Bonina, Yiping Huang, Dealing with the bad loans of the Chinese
bank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2 (2001) 197一214
36, Michel Crouhy,Dan Galai, Robert Mark, Prototype risk rating system,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5 (2001) 47一95
37, William C. Hunter, Stephen D. Smith, Risk manage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A review essay,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6 (2002) 205一221
38, A. Sinan Cebenoyan a, 1, Philip E. Strahan, Risk management, capital
第68页共68页
structure and lending at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8 (2004)
19一43
39, Kwang Soo Cheong,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apital and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ation, Working Paper No. 99-4 August
1999
40, William Greene, Sample selection in credit-scoring model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10(1998)299-316
41, Jon Danielsson, Bjorn N. Jorgensen,Gasper G. de Vries, Incentives
for e.ective risk management,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6 (2002) 1407
一1425
42, Ahmet Burak Emel, Muhittin Oral, Arnold He isman, Reha Yo Ialan, A credit
scoring approach for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ector,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37 (2003) 103一123
43, Michel Dietsch,Jo.el Petey, The credit risk in SME loans
portfo lios:Mo deling issues,p ricing,a ndc apitalr equirements,j 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6 (2002) 303一322
44, John Bennett, Huw David Dixon, 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in China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Winter 2001, Vol. 23,
No. 1, pp. 297一314
45, Andrew Il. Chen, Sumon C. Mazumdar, Yuxing Yan, Monitoring and bank
loan pricing,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8 2000 1一24
46, Nicole Bauerle, Risk management in credit risk portfolios with
correlateda ssets, Insurance:M athematicsa nd Economics 30 (2002)
47,B aoanY ang,L ingX .Li,QinghuaX ie,J ingX u, Developmento fa K BS
for managing bank loan risk, Knowledge-Based Systems 14(2001)299-302
48,谢平,陈荣,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的理论综述,中国金融
学会网站,2001年6月17日
49、李心丹,傅浩,国外金融体系风险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1998年1月
50、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在90年代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2月
51、赖雪波,金融风险理论述评,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第69页共6,页
年4月
52、张维,李玉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综述,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9月
53、尤建强,现代金融理论综述,经济学网站http://www.jingjixue.com, 2003
年10月25日
5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1

55、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4月
56、丁伯平,刘决琦,郑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励— 约束机制实证研究,金
融研究,2003年2月
57、李志簧,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2年6月
58、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6月
59、韩剑峰,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上海金融,2003年4月
60、钱敏,刘阳,王静,温州市委托贷款业务调查与改革探讨,上海金融,2003
年4月
61、许大庆,银行应防范企业“技术利润”,上海金融,2003年5月
62、朱伯峰,关注商业银行基础设施类贷款的快速增长— 浙江个案分析,上海
金融,2003年7月
63、黄筱伟,陈明衡,温州市利率改革的回顾与评价,上海金融,2003年7月
64、吴国栋,林建东,刘阳,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上海金融,
2003年10月
65、王晓雅,中小金融机构“小规模优势”的经济学解释,上海金融,2003年11

66、王琳,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论坛,2001年8月
67、蒲建平,余剑,贷款定价的期权分析及对中国银行信用风险思考,北方经贸,
2001年12月
68、蒋海,齐洁,制度变迁中金融风险转嫁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02年2

69、易宪容,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原因新解释,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3月19日
70,程小伟,邵伟,陈伟忠,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代企业,
1999年8月
第70页共70页
71、王琼,刘防,潘杰义,信贷风险分类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
72,墨顿·格兰茨,信贷敞口跟踪系统,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4月
73、张晓松,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及其借鉴,金融研究,2002年5月
74、王硕平,我国金融风险的系统分析,南方金融,2000年4月
75、王建欣,试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1997
年11月
76、山东省金融学会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课题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机理与防
范方法研究,济南金融,2000年6月
77、周玮,杨兵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要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
年11月
78、周悼华,张宗益,杨俊,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重庆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5月
79、顾晓东,唐卫,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风险防范,新金融,2003年6月
80、黄德根,美国花旗银行集团风险资产管理经验及其借鉴意义,福建金融,2001
年10月
81、阳洁,胡静,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评价与分析,经济问题,1999年5月
82、傅东渔,胡振飞,金融风险与委托一代理理论,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98
年2月
83、王坚强,刘先建,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中南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2月
84、范南,Creditmetric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金融论坛,
2002年5月
85、福建省金融学会、美国阿波罗金融科技公司联合课题组,信息结构与金融技
术支撑: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11月
86、张欣,李亚琴,信息不对称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8

87,翟明磊,浙江地下资金流动纪实,证券时报财经周刊,2002年7月31日
88、胡东胜,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及其评述,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3月
第71页共71页
致谢
国学 大 师 王国维把治学划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论 文 的 过程好比治学的三种境界。从困惑到探索到收获,虽然
谈不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却也是寻寻觅觅,潜心钻研,费
了一翻功夫。偶有感悟,心中自会扬起一片喜悦。那份探索的执着,
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在两 年 半 的硕士学习阶段,我有幸得到了许多同学、同事、亲人
和朋友的无私帮助。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吴光伟教授,在学术上用他渊
博的知识给了我悉心指导和教诲,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倾注
了他不少心血,使我获益非浅。
感谢 陆 宝 群老师,在百忙之中不惜抽出时间认真审查论文,并给
我提出宝贵意见,指导我完善论文。
感谢 农 行 温州市分行党委,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感谢 我 的 爱人徐珠琦先生,对我离家读书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
和支持,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能专心学习,并收集了
许多宝贵的资料供我参考,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感谢 温 州 市人民银行党委成员、工委主任周松山先生,能毫无保
留地将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与我分享。感谢温州农行许许多
多的同事,对我的学习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使我能将理论研究与
实际工作得以相结合。
感谢 其 他 所有帮助我、关心我、关注我成长的同事、亲人和朋友。
第72页共72页
发表文章
1、 郑 巧 容,信托业在我国的市场定位,经济论坛,2004年4月
2、 郑 巧 容,财务顾问业务与经营层次的提升,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7月
3、 郑 巧 容吴光伟,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中银网《区域金
融》,2004年11月
4、 郑 巧 容,对温州地区引入信托机制的思考,温州论坛,2004年1月
5、 许 洁 郑巧容,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双赢机制的建立,福建金融管理
千部 学院学报, 2004年2月
6、 参 加 过全国2004年“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与前瞻”理论研讨会,上海财
经大 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举办,交流文章为《温州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
研 究》
第73贞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