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0762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Y837995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言c中如⋯熏。.照。敷.燕.懿煎.蛊晨煦燕.觉燕垒壹。
⋯⋯。二=熊.怒煎熬蔗.积熊.滋=!!|【燕壶热l套⋯..
善吾(英文)⋯⋯。量勰n觚疵Anlb穗趣.埘瞳椭t融z曲哪m柚t觚⋯⋯
。。。⋯⋯⋯⋯~.....船暇聃船.RI咄jn』国inI⋯⋯⋯⋯⋯。。.
作者姓名⋯⋯⋯⋯⋯Z..童.趣⋯⋯⋯⋯一
学院(系、部>⋯⋯..盒熬.燕簏⋯⋯⋯⋯。
学科专业⋯⋯⋯⋯⋯套。熬⋯.囊⋯⋯⋯⋯⋯
研究方向⋯⋯⋯⋯⋯.黉..鱼熊惫⋯⋯⋯⋯⋯
指导教师⋯⋯⋯.基。..俊⋯.胤熬燕⋯⋯⋯
二OO-年十一二十日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弊端日益突出,严重制
约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金融体制的完善,关键在于银行改革的深化。多
年来,关于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和开放民营银行的争论异常激烈,但中国至今仍没
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那么,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中国的银行改革和经
济增长是否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呢?本文的研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文章开篇先对民营银行的确切内涵作出定义: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的、
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的银行。通过分析中国银行体系的
效率和民营银行在国外发展的现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阐明了我国现有银行
制度的非均衡导致其变迁具备必然性,中国发展民营银行的时机已经成熟;指出
作为世界银行业发展主流的民营银行,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文章的主体部分从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两
个角度对其重大意义进行充分的分析。中国银行业的经营陷入困境有着深刻的制
度性因素,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又导致银行改革进展缓慢,这不但使得银行业本
身高风险运行,而且造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金融约束。因此,发展民营银行
就是要发挥其“鲶鱼效应”,打破银行改革在原有产权体制下的惰性,促进中国银
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另一方瑶,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决定了激活民
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银行体制和证券市场都不能为民营经济
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遭遇困境。文章分析了民营银行为
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所具有的优势,指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民营银行
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对于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
大意义,文章引入新古典增长理论,从促进要素投入(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增加
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角度,深入地进行了分析。
最后,文章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民营银行以及国内过去开放民间
金融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对政府在民营银行发展过程
中的正确角色进行界定,并指出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必须先建立和完善以下的基础
性体制:(1)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3)推进利率
市场化;(4)健全金融监管体制;(5)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关键词:民营银行银行改革经济增长制度变迁

enterprises in a very long period in the future.As to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to the persistence of economic growth,the thesis analyzed
it deeply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factors input(material capital and workforce)and the raise of
the total factors productivity.
Finally,the thesis summarizes and learns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developing private bank in other countries or areas and ofopening to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the past in China,it make a analysis to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rivate bank too.The
thesis also seeks the correct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and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set up and perfect the following basic systems before
developing private bank:(1)Set up market-oriented access and quit mechanism;
(2)Establish a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3)Propel the market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4)Perfect the fm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5)Perfec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Keywords:Private bank Banking reform Economic growth
Institutional change
3


1.导论
和Westmn的研究证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关
系:Pock和Rosengren认为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减
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Meyer认为在银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即使能够顺
利获得贷款也必须付出较高代价。
国外的研究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距较远,成果不具备针对性;国内学者的研
究对问题某些角度的倾向性较强,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需求、供给研究,
以及民营银行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需求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3理论依托与研究方法
特定的研究主题需要特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试图从银行改革和经济增
长的角度研究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借鉴和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有:
1、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的一般原理可以解释和揭示不同层次
的制度变迁问题。中国的银行制度向民营银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在机理上遵循
着与其他制度形式变迁相同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
的相关成果和方法研究中国的民营银行发展问题。
2、金融结构和发展理论。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属于金融结构和发展理
论的范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结构和发展理论的相关成果来分析
中国的民营银行发展问题。
3、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研究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与经
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适用性。要分析民营
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然要涉及到增长理论。因此,我们可以引
入新古典增长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民营银行发展问题。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制度
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借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分析民营银行发
展在银行改革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入手,采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
结合,以求将民营银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得更加透彻和清晰。
1.4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相关研究述评、研究
的理论依托和方法以及基本结构安排。
第二章:从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看民营银行的发展:比较与借鉴。本章首先
对民营银行的确切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关于民营银行的各种概念表述作了比较分
2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一,以这三者是否统一作为衡量某一金融机构是否是民营银行的必备条件,因此,
可作如下定义: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市场
化机制来经营的银行。其内涵涵盖以下几方面:一是产权明晰,主要由民间资本
入股组成,其中也可以包括一些国有资本,但绝不能占控股地位。民营银行是产
权明晰的银行,是落实了产权监护人的银行。二是依法成立。其市场准入完全按
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包括注册资本金的金额、高级
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等。三是没有政府行政干预。其经营权不受党政部门控制或
与党政部门没有联系,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包括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四是由
市场选择经理人。通过公平竞争,从真正懂行的专家当中来选拔经营管理人员,
并由董事会任命,党和政府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予干预。五是完全按市场机制
运作。
2.2 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其制度变迁
2.2.1 中园银行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近20年的银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完善
了银行组织体系。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银行业务
经营企业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单一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独立的中央银行,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成立了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发展
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一大批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商
业银行,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组建了一批城市合作商业银行,引
进了外资银行,从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
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共同构成的较完整的银行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1家跨地区经营的股份制商
业银行、2家住房储蓄银行、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近5万家城市和农村信用社
构成。这个庞大的体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政府主导型,即银行主要靠行
政约柬其行为,政府对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二是垄断程
度高,国有商业银行居于垄断地位,拥有极强的市场势力,中小商业银行规模相
对狭小(具体可见表2.1和表2.2)。

生里垦重望!三垄垦塑丝叠兰坌堑二坠塑!三墼兰塑堡重塑茎垄堡鱼
表2—3 世界1000家大银行与我国银行效率比较单位:亿美元
一级资本税前利润/一级税前利润/资产
银行名称资产总额税前利润
总额资本(%) 总额(%)
世界1000家大
17848 367071 3097 17_35 O 84
银行综合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219.19 4275.46 4.98 2.27 O.12
中国农业银行162128 2442.93 .1、10 .0.67 .0.05
中国银行152.70 3162.14 5.24 3.43 0.17
中国建设银行131.96 2658.45 8.90 6.74 0.33
交通银行29.16 584.54 3.22 11.43 0.55
招商银行15.30 198.66 1.84 12.26 O.92
光大银行lO.34 202.78 0.82 7.93 0.40
华夏银行3.84 73.83 0.62 16.15 O.84
厦门国际银行1.68 11.49 0.10 5.9S O.87
资料来源: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0)和《中国金融年鉴》(2000)的数据计算而得。
而就国内来说,各类商业银行之间的效率又有较大差别,张健华采用DEA方法
。利用1997—2001年的数据,对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效率做了实证分析,得出我
国商业银行1997—2001年平均效率排名(见表2-4),分析的结论是10家股份制
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最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农村
信用社的平均效率最低。
表2—4 我国商业银行1997—2001年平均效率排名情况
排名机构名称1 997—2001平均效率排名机构名称1 997—_2001平均效率
1 上海浦发100.00% 1l 工行84.02%
2 天津96.14% 12 北京83.98%
3 招商银行94.48% 13 建行83.10%
4 光大银行93.89% 14 华夏81.60%
5 上海93.Ol% 15 农行80.2l%
6 中信91.77% 16 福建兴业77.27%
7 交行91.33% 17 烟台77.10%
8 民生89.9l% 18 贵阳75.98%
9 广东发展8937% 19 南通73.80%
10 深圳发展85.66% 20 中行68.34%
资料来源: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
《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注:l、限于篇幅,本表只列出排名前20位的银行(只有地名的均为城市商业银行)
2、1997—2001年平均效率未扣除不良贷款
。有兴趣对DEA方法作进一步了解的读者可参阅: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
年效率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7
2.从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看民营银行的发展:比较与借鉴
2.2.2中国银行体系的制度变迁
中国市场取向的银行制度变迁,从打破“大~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
争机制开始,2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增量到存量的渐进深化的过程,
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一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一建立中央
银行一专业银行企业化一调整和集中一专业银行商业化一加强和完善银行监管体
系。但是,从我国改革的实际进程看,银行制度变迁一直依赖于经济制度变迁,
在银行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使得银行制度
变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变迁,导致了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中国金融
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尖锐,如:金融资源配置的逆经济结构倾斜;
金融组织的单一性与经济结构多元化反差;国有金融的低收益高负担与提高竞争
力控制力的不适应;国有金融的基层市场战略性调整与市场准入缺位:非国有金
融的制度性供给不足与市场巨大需求的矛盾,等等,最终都表现为金融效率的降
低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从本质上讲,我国现行的银行制度实际上以处于一种典型
的非均衡状态。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制度非均衡的存在意味着产生了制度变迁的客观要求。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国家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决策的依据在于效用的成本收
益分析。民营银行成立与否的关键在于国家在效率提高和金融控制力丧失二者之
间的权衡上,如果国家控制金融的成本超过收益,那么制度变迁就成为发展的内
在要求。民营银行制度变迁的要求是金融制度发展至今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强烈的诱致性。非国有经济力量的不断壮大,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需求
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角色不断加强,这些都为金融制度变迁方式的转
变和制度创新的不断推强嶝臻粥唔幅涮鳊花“罪霹÷一力瘵瞒竺筝惫”引磊蒂渺
而引荆卿葡懵羹【伺。量繇这与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驯引训经雌莽;咖明妮掣
翘鹳。述巧墨透噎曛瀵瑗峨攫渲肾瞥譬彰丽蠹稻嘶争断贰割瓣潮烈矧萄篓;彭躲
暇掣雕蠹;顷瑚嗾剧廷芝拳商F戮蠢;}『f掸勤苗以靴器i呜a骢必掌mIj喇温馐滤
相关主体相互博奔的结果。
一、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主体虚置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中的国有资产全
部加起来,中国银行业中90%的股权属于国家。国有产权的主要缺陷在于国家很
难“具体化”、“人格化”,必须选择代理人来行使权力。而代理人作为权力的使用
者,他对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具有充分的权能,因而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广泛收集了银行所有制结构、准入规则、监管制度诸方面的
情况。该调查显示,截止2000年底,民营银行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已经接近70%。
国有银行比重最高的包括中国、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前苏联国家等。有些国
家的国有银行资产比重高达50%一80%。大约40%的世界人口仍然生活在国有银
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不过,这些国家都比较贫困。而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
是北美和澳洲,国有银行的比重低于10%。
就民营银行的发展趋势而言,自197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
家,民营银行的比熏都在上升,而国有银行的比重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
家国有银行平均比重从大约40%降低到20%,发展中国家则从60%下降到40%。
表2—5 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2000年)
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
国家或地区
中所占比重
阿鲁巴,澳大利亚,玻利维亚,英属维尔京群岛,加拿大,开曼群
岛,丹麦,爱沙尼亚,法国,冈比亚,直布罗陀,根悉,约旦,科
100% 威特,黎巴嫩,马来西亚,马耳他,白俄罗斯,新西兰,阿曼,波
多黎各,萨摩斯,沙特阿拉伯,塞舌尔,南非,西班牙,瑞士,汤
加,英国,美国
捷克,圭亚那,意大利,柬埔寨,瑞典,千里达,希腊,尼日利亚,
菲律宾,智利,巴拿马,所罗门群岛,危地马拉,塔吉克,摩尔达
80%一100% 瓦,萨尔瓦多,荷兰,卢森堡,土克斯群岛,委内瑞拉,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巴林,塞浦路斯,匈牙利,秘鲁,博茨瓦纳,澳门,
日本,洪都拉斯,马其顿
斯洛文尼亚,加纳,克罗地亚,土耳其,泰国,阿根廷,韩国,墨
60%一80%
西哥,摩洛哥,赞比亚,芬兰,葡萄牙,尼维斯,尼泊尔
牙买加,斯里南卡,巴西,莱索托,卢旺达,马拉维,印度尼西亚,
40%一60%
立陶宛,波兰,卡塔尔,台湾,德国
印度,马尔代夫,罗马尼亚,孟加拉,俄罗斯,白俄罗斯,埃及,
20%一40%
冰岛,布隆迪,不丹
资料来源: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2.3.2民营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民营银行在国外已经日益成为主流,尤其是在
众多的发达国家中,民营银行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比重。而我国的银行体系却
是国有银行占绝对的垄断地位。虽然近年来新组建了一些股份制银行,但大多数
是依托某种政府部门的背景,自上而下建立的,经营管理上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
的干预,即使是由民营企业控股的民生银行,管理层也是由政府任命的。因此,
9
2.从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看民营银行的发展:比较与借鉴
实际上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改革2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
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在迫切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而国有银行将70%以上的贷
款给了国有企业,股份制银行经营行为也逐渐“工农中建化”,使得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因此,中国现在自下而上的组建真正意义
上的民营银行,既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也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
业接轨的要求。在中国,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中只占10%,这不但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民营资产在银行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民营资产在银行
资产中所占的平均比重,民营银行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0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中国基本的金融制度是由国家垄断、调控银行信用,它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了一系列金融系统的问题。例如:
(1)银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公司治理结构严重缺陷,整体经营效益低下:(2)资
本市场弊端突出,发展不规范;(3)金融监管水平低,管理落后,金融秩序比较
混乱;(4)国家财政赤字高且不具备可持续性;(5)金融结构失衡严重,与经济
结构不相对称;等等。
由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分析,本章将着重分析银行业的
问题,而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寡头垄断地位,又是我们讨论的焦点。本章将
在分析银行业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民营银行在银行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3.1 中国银行业的困境及其制度性成因
3.1.1 中国银行业的困境
一、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问题
四大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可以简单概括为: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差、资产
收益低、不良贷款高。
1、资本充足率
从历史资料分析来看,四大国有银行净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991年持续下滑,
到1996年降低到2.8%。199B年,政府通过财政注资2700亿人民币(发行特别国
债筹得),使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改善。但是1999年资本状况又恶化了,到
2002年,中匡I银行资本充足率为7.69%,工商银行为5.54%,建设银行为7.6%,即使
在2003年国家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后,两行原所有者权益
作为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分别为中国银行6.51%,建设银行6.98%(注资后为什么资
本充足率反而降低呢?银行发布的原因是由于采用了更为审慎的计算方法),而工
商银行还为5.52%。。农业银行则一直未公布数据,但据官方的说法,农业银行的
资本充足率是最低的。。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
2、流动性比例
从结构来看,我国银行贷款的绝大部分是企业贷款,它们流动性差,信贷风
险大、边际利润微薄。而在多数发达国家,银行早已把信贷业务的重点转向风险
小、收益高的资产证券和个人信贷业务。除了个人信贷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外,
。有关的资本充足率分别引自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
。引自王大用:《竞争也要有约束》,‘银行家》2004年第1期.
11

i,荪霎醋皱鞭rt甄墅蟊掣玎≯曩蟹刭基≯型!耄和蓥彰簪
董?l,l简嚣饕囊囊霆[P篆霎冀篱
季婪烈幽壁纂詹击辅湍增瞧囊j菲蟑鳇7丝一筒2答嚣臻鲕蝌鼍鬲;餮嚣痨
滋憾豸稳獯j§l瞄苻J妾彰采囊~蓉主逾。憾,霎萤鄯舀孥凳驯烈掣百篮罂叫馈.
良柳#新葶执彰刚璃;箭舌摧翳美鬣烈始一黼副器量伊虱匀j争Ⅲ匙戴一臣拶Z瞢j
引养一经墼定时期的发一墨厦傅透气一湛潲捌絮浩螭精~泓餮数r掣训瓦晤i矧讲
蠹;遂涿j勘碰薰屺霏韭貔婪班髫捌,坠豁嚣资本充一足率与四.女目看糖符柏。
m群搭崮嚣舜酷落晕霎旮鹰聋咎蓐强馨匣姒堆滤谚吲啊渤‘耍博i。到婪托竖魏弘
班她妒鹾_了猷鞫驰鼢酬肴的二基季努融凝丽茸孙伊《鳓#象引矧尊妒j■或鳃黧
垮J-2黎辫!芒!:犁疆q士璺野弭鹜坦其他;明;尘疆凹缨型嘉誓裴芦诩演罐礴盏i
但盈利能力的一垡上曙堡銮至■尘疆理裂l姿善眢篱莱澌苄噍鹭曼鹭糍翳墓雩旧
X词幅糯韬催辅瑚}运漓幞缘偎茬1硅臻庙撼逞名增前惴≮信壤壤※j鲔磊酯葡
剥氨描严≮扒戮写莲铋蛐"骓皱蝣鞠珏雾~j美秘。崩秘黯辐翟“玛茜赁款率至
少在馥秽琴岛蛰型翌,鼎措驿翌蚤j揣帛龆雅l;l罟建豁掣警蔓稀画爱焉理一制泷移
洲b涝哆准嗡j
型心思哑埠藿窝野;2喙涠罐浚筝善谷挥装铺新撕话碌篙落脚鼍尚粥话蟊;
塑籁疆醑糕筵垤转劣;薛骟爵弘一为“骂轹似菇;聪缓箨1湛婚璀臻圆吗翟援臻
正峪堪;岳蕴冀拿土苫晕理M奖赢臀转醋始翌芗舞融%矬鲶聪一1Σ魏形明到弱
斋甘甍甬蓟:F翰幂釜翻著鞘简《影甏塑#竖婪;篾靼蝎叫鞠甥强埘联协制键囊
辅强皤二诚潆澧溏滤谨陋每晦磊溱唏嗡长酗薪籍剁烈翱冀孤舅∥U爵委醑壅卅队;
菖姒冶量墨车坌荔。龠磷带齿∞藕符莉赫笞穗崩j缛辅锕张蓟柏鲡鞘酾爿钨鹃酗
蟹褊璧冀i矗硅些篓霎毳藉塑萋番餐萎霎囊薹j萋膳哺最饲醺叫驵弱『干终鲫驰静
弱均驰爵蹭窘峰名磅●强嶝臻粥唔幅涮鳊花“罪霹÷一力瘵瞒竺筝惫”引磊蒂渺
而引荆卿葡懵羹i囊。量繇这与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驯引训经雌莽;咖明妮掣
翘鹳。述巧墨透噎曛瀵瑗峨攫渲肾瞥譬彰丽蠹稻嘶争断贰割瓣潮烈矧萄篓;彭躲
暇掣雕蠹;顷瑚嗾剧廷芝拳商F戮蠢i!{;掸勤苗以靴器i呜a骢必掌m』垂喇温馐滤
相关主体相互博奔
的结果。一、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主体虚置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将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中的国有资产全部加起来,中国
银行业中90%的股权属于国家。有产权的主要缺陷在于国家很难“具体化”、
“人格化”,必须选择代理人来行使权力。而代理人作为的
使用者,他对资源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最为严重。
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主体虚置,童接导致了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
的低下。因国有银行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使
得国有银行的“委托一代理”链条过长,即全社会劳动人民与中央政府、中央政
府与国有银行的经营者、国有银行总行与其分行、分行再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委
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冲突,因此链条越长,形成“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
也就越大。在国有银行中主要表现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严重偏离,这样
就难以有足够的激励根据市场经营的要求进行合格的经理层的选择、监督、评估,
也就难以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单一的国有产权制度就
很难发挥产权制度本身应有的经济功能,很难促进国有银行实现其资源的合理配
置。
二、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商业银行和各级地方政府具
有密切的联系。巨大的惯性使得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
甚至股份制银行(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都很难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银行
实际上成了各级政府的下属机构,在人事和业务上都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商
业银行的高级职员都是拥有政府行政级别的官员,他们的任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导致银行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银行的重大决策都
必须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请示报告。因此,银行远非真正独立的金融机构,也很难
完全按照金融市场的经济规律办事。在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不是利润
最大化,而是按照党和政府的政策,达成政府预定的目标。由此就必须要承担许
多社会义务,进行政策性贷款。例如,向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补贴国
有企业的亏损、提供流动资金、向下岗工人发放工资、向贫困地区发放社会救济
贷款、支持某些缺乏经济效益的公共投资项目、以优惠利率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发放贷款等。尽管在经济改革中不断强调银行本身的利润原则,但是到了具体执
行时,往往按照政府的意图行事。
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的预算软约束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假定个人和企业都严格地遵守硬预算约束,并追求效用
最大化。而现实中的情形却并不总是这样,往往出现预算软约束的现象。科尔奈
在研究中央计划经济存在的诸多经济现象时,于1980年创造性地提出了软预算约
束这一概念。软预算约束就是指当一个经济组织遇到财务上的困境时,借助外部
组织的救助得以继续生存的这样一种经济现象。“软预算约束”相对的是“硬预算
14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约束”。所谓的硬预算约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即经济
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自身拥有的资源约束为限。科尔奈将“软预算约束”视为
造成社会主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短缺现象的关键因素。
软预算约束的形成至少有两个主体:即预算约束体和支持体。预算约束体就
是指那些在以自有资源为限的前提下,如果收不抵支,产生赤字,在没有外部救
助的情况下不能继续存续的组织。例如,国有企业就是预算约束体。支持体通常
是受政府控制的、可以直接转移资源来援助陷入困境的预算约束体的组织。例如,
当财政部门向亏损的国有企业提供补贴或税收减免时,财政部门就是支持体{商
业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性支持贷款时,商业银行就是支持体;中央银行向陷
入困境的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或注资,中央银行就是支持体。
从根本上说,商业银行的巨额坏账是中国特定的投资、融资体制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融资体系一直是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其中四家国有银行有占据
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自1993年国家实行“拨改贷”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几乎没
有资本金注入,加之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不足,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导致企
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这种外部融资形式,尤其是依靠四大国有银行。据统计,1995
年国有企业融资总额中来自于国有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为88%,1996年为83%,
1997年为77%;而国有银行信贷资产的构成中对国有经济单位的贷款占总贷款的
比重1985年为85%,1996年上升到90%。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行为和经营
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由于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来源在传统上
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其内部积累能力严重不足。随着“拨改贷”政策的实行,
这一资金来源不复存在,由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外部融资只能依赖于银行。
这样国有企业不仅将银行贷款用于流动资金,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长期投资(大
约有80%左右),这就使得银行贷款长期被占用,难以收回。而国有企业又普遍的
不景气,据统计,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处于明亏或者暗亏的状态,使得这部分资
金不可避免地成为难以收回的坏账。但是许多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又只有依靠银
行不断输血才能维持生存,如果银行停止向这些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就有可能造成
停工下岗,甚至国有企业破产倒闭。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减低当前的政府财政负
担,银行明知发放的贷款很有可能成为坏账,但在政府的干预下也不得不充当国
有企业的支持体,导致信贷往往陷入贷款一无法收回一再贷款的恶性循环。
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争夺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力
中国地域辽阔,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也往往出现发展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多方
面存在博弈现象。而争夺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力就是关键方面之一。在经济改革中,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国有银行各地分、支行取得了相当的独立经营权,在发放信贷、调动资金和其他
金融业务上具有法人资格,地方政府则实际上掌握着对国有银行高级职员的任命
和控制权利,因此,在出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冲突的情况时,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
的分支机构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宁肯服从地方政府的指令
而违背总行的信贷原则,任由地方政府尽力占有银行的资金,而把资金风险转移
给银行总行。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的控制力则更强,干预银行
信贷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
五、银行官员寻租、腐败现象严重
由于银行商业化经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一方面,国有银行内部“廉价
投票权”比较普遍地存在,使得其经理层可以对经营后果基本上不承担责任,易
于受到寻租力量的侵蚀;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十分方便地以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
非透明的方式干预银行的经营行为,特别是长期以来对资金的计划分配,通过各
种行政手段对信贷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分割,对利率进行管制,导致对不同的
所有制企业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形成了资金价格上的事实上的“双
轨制”,形成了所谓的“制度租金”。诱使政府、银行、企业等各个利益集团参与
设租与寻租,钱权交易盛行,腐败现象大量滋生。寻租行为导致了信贷资金很难
优化配置,信贷资金往往发放给愿意支付最高租金的借款者,根据“逆向选择”
原理,愿意支付最高租金的人常常是风险最高的人,加之银行官员收取了高额租
金后监控乏力,最后形成了信贷资金的低效率使用以及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或损
失。
六、信用制度稀缺和实施机制软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1)信息具有不完全的特征和不对称的特征;(2)经济
人是有限理性的;(3)经济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在银行与客户的资金借
贷交易中,一方面,客户存在通过欺骗、说谎等手段隐瞒自身的不利信息骗取贷
款的倾向:另一方面,客户总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的债务,即企业存在逃废债务
的机会主义倾向。而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就必须制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
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规则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即
提高信息有效性)。
但目前的中国,金融领域里信用关系的基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信用观念、
道德观念等非正式约束由于缺乏强制性,对一部分人已经不具备约束的效力。而
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制度又欠完善,缺乏对债权的有力保护,使金融活动事实
上存在一个制度真空,对债权债务关系的保护不明确,无形中加大了信用风险。
另外,从已建立的市场经济甫8度来看,也存在着实施机制软化的问题。有关方面
16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在执法过程中并不严格依法处置,银行与企业打官司,往往是银行输的多、赢的
少,即使赢了也往往难以执行。由于实施机制低效率,导致在中国企业的违约成
本很低,许多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却根本没有受到相应的法律和经济制裁。
于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生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肆意逃废银
行债务。
3.2 多方博弈导致国有银行改革进展缓慢
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历了风风雨雨,在体制转型中保持了高速的发
展。但金融业的垄断格局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高度的垄断已经严重地影响到
了金融业效率。客观地讲,金融领域并未被遗忘,金融体制改革一直受到高度的
重视,金融当局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旌,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始终没有取得
突破性的进展,银行业的改革被普遍认为落后于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中国
经济改革的“堡垒”在金融业,而银行改革则是金融改革的“牛鼻子”。由于在银
行业中的绝对垄断地位,国有银行改革是中银行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国有银行改
革却一直进展引菰。嶙墨翅礤强孺峪嚆1满灞例螋嘉9翘酩∽疆鞫趔坼鲣鳞童斌
耀二僚锺疹螽型垤澄鬻硼型骥盟。童鬻赫噬罐街淄睫裂蛙?蹯m暇搿堪礓臻固浮
一瑁淄;笛霉

融发展理论家从效用函数入手,建立了各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模型,引入了诸如不
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监督成本等与完全竞争相悖的因素,对金融中介体和资本
市场的形成作出了规范意义上的解释。金和莱文对80个国家、样本期从
1960一1989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与市场主导的金融
系统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Levine和Zervos认为:股市增长与人均GDP
增长正相关,金融发展与人均GDP增长正相关,意味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有利于促
进经济增长。最近世界银行的政策研究报告中也强调“在金融与发展之间存在明确
的因果联系”。。而罗伯特-卢卡斯断言在经济增长中经济学家们过分地强调了金融
的地位。发展经济学家们通过忽略金融而表示了对其作用的置疑,例如,《发展经
济学的先驱》论文集中虽然包括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文章,但他们根本不
提金融。尼科拉斯-斯特恩的《发展经济学概览》也没有讨论金融。Ber910f和Bolton
则认为转型国家现存的银行导向的金融结构体系并不能推动经济增长,甚至某些
金融深化的措施会伤害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
虽然观点仍有分歧,但从绝大部分理论推导和以经验为依据的事实表明:在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一阶关系。不断深化的研究工作使人们相信金
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增长过程中关键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逐渐地开始否
定金融体制只是无关紧要的附属物而被动地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作出反应的观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银行的强化与控制,牢牢掌握庞大金融资源的支配权,确保国家在整体改革过程
中的主动地位。这就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只能在不影响国家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
框架内展开。虽然政府对国有银行存在的诸多弊端十分清楚,同时也很希望国有
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但由于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
任何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绝对支配权的深层次改革,都是政府不能接受的。因为
过快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支配权,可能使国家在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陷入被
动地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
第二,政府担心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化会弱化金融宏观调控能力。我国经济市
场化改革以来,国有银行除了充当最主要的中介人,还担负着重要的金融调控任
务。在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等间接调控方式尚缺乏应有的市场基础或运用间
接调控方式不足以达到金融宏观调控所预期的效果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主
要是通过对国有银行贷款规模的调控来实现,尽管这种直接调控方式不利于融资
效率的提高。虽然,从1998年起,中央银行取消了对国有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但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听命于中央银行,承担着金融宏观调控任务。假如,国有银
行深化改革,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行政干预弱化,其经营行为将追求利润最大
化,适度规避风险。在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方式的市场基础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
国有银行与中央银行调控意图的背离,甚至逆向,势必加大金融调控难度。
第三,政府担心国有企业融资陷入困境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前已述及,经济
体制的推进,使得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由财政无偿拨款转为由四大国有银行
的贷款来满足,即“拨改贷”。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经过10多年的
快速发展已具相当大的规模。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却与直接融资无缘,资金主要
来源于银行贷款。国有企业有2/3处于明亏或暗亏,经营效益十分低下,甚至大量
的企业资不抵债,只有依靠银行的贷款才能生存。若国有银行深化改革,将从根
本上切断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破产关闭、
失业问题凸现。而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为数众多的职工下岗很容易诱发其
他经济或社会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现之前,政府选择通过强
化国有银行的地位对国有企业实施救助和补贴的策略,以此协调改革、发展和稳
定的关系。
第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不愿意放弃对金融资源的支配权。经济体制改
革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形成了新的利益框架,而且对
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财政“分灶吃饭”到分税制的确立,地方
政府已获得相当大的独立性,拥有大量的权力和财政利益,具有强烈追求和保护
地方经济利益的冲动和支配金融资源的欲望。而国有银行是主要的金融资源分配
l暑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枧角
机构,地方政府将其所分配的资金视为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国有
银行的分支行又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这种体制安排使各级地方政府可咀对辖
区内国有银行极为便利地进行行政干预,争取尽可能多的金融资源,用以维护地
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维持这种地方受益而不承担风险的国有银行体制是相当
满意的,而对国有银行深层次改革则持不赞成态度。因为如果国有银行改制为真
正的商业银行,且按经济区域和自身需要重新整合分支机构,就意味着地方政府
将从根本上丧失通过干预辖区内国有银行资金分配权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能力。
二、政府对国有银行的强力信用支持
许多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微观
金融系统。中国国有银行金融结构的脆弱性与发生金融危机前的皿洲国家相仿,
甚至更差,如不良贷款率高等。。那为什么国有银行没有发生流动性危机呢?重要
原因在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各阶层力利益的稳定性。国有银行的产权属于国家,
政府一直为其提供着信用担保。继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为四大行补充2700亿资
本金和1999年剥离四大行的1.4万亿不良资产之后,政府在2003年又为中行和建
行补充了450亿美元的资本金。这说明在必要时,政府将给国有银行提供近乎无
限的信用支持。中国国家政权稳定,为国有银行提供的强力信用支持(实际上对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政府也提供着隐含的信用支持),维护
了大众对国有银行的信心。但也正是政府的信用支持,从根本上削弱和瓦解了国
有银行改革的基础和需要。
3.2.2 国有银行缺乏改革的实力和动力
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化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处置巨额的不良资产。前己述及,
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目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规模、资金实力、
运作能力都有限,再次向金融资产公司剥离巨额不良资产不大现实,而靠国家有
限的财政资金只能核销部分损失性资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由国有银行自身消
化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巨额的不良资产势必对国有银行彻底转制构
成巨大的压力。
其次是如何精简臃肿的机构和分流冗员。据统计,工、农、中、建四大国有
银行拥有机构14.4万个,金融从业人员近167万人,其中非专业部门的人员超过
1/3。机构臃肿,人员严重超编是导致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撒并整
合机构和分流优化员工队伍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要条件。然而,
这些改革既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又可能招致相关员工的抵触和反对,从而形成国
。引自章和杰:《金融危机的博弈模型研究及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年第6期
19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有商业银行改革又一障碍。
再次是国有银行彻底转制要求各级管理层具备应有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素
质。我国国有银行最为稀缺的就是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现有各级管理者的素质和
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必须真
正引入“能者上、庸者下”的全新用人机制,对现有的经营管理层进行优化组合。这
就对那些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要求的管理者构成实实在在的压力。因此,当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触动到现行管理者既得利益时,他们可能在思想上抵触,在行
动上拖拉。
在现行银行体制下,尽管国有银行丧失了相当部分经营自主权,但却不必承
担其经营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银行利率尚未市场化和政策性金融业务还没有彻
底分离之前,对银行的经营绩效缺乏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加之央行近乎于无
限的支持,又无倒闭之虞,因此,国有银行对现行体制的改革要求就不那么迫切
了。
3.2.3 国有企业是现行国有银行体制的最大受益者
自“拨该贷”后,国有银行取代财政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之后,
我国金融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融资工具、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已经初步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但国有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依赖关系并
未因此而发生实质性变化。直到目前为止,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仍然主要是国
有企业,占其贷款总额的80%左右,而平均资产负债率则在70%以上的国有企业
的债务主要体现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债务。
20多年来,国有企业相继经历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公司
化改制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由于体制和产业结构等诸多方
面的原因,积重难返。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始终没有摆脱低效率困境,低效率
的国有企业最希望现行的国有银行体制得以长期延续。因为在现行的国有银行体
制下,由于信贷约束软化,占国有企业多数的明亏或潜亏企业能够很容易获得国
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甚至为数众多的严重资不抵债、濒临关闭的企业也可以
借助于外力对银行施压,通过银行“输血”生存下来。因此,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对现
有银行体制是十分满意的。如果国有银行通过深化改革,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严格按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以利益最大化为方向进行运作,必然会彻底切断国
有企业对国有银行的资金依赖关系。这种深层次的改革无疑对那些没有摆脱困境
的国有企业是一种严重的生存威胁。因此,国有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彻底转制
持不支持态度是不难理解的。尽管单个国有企业不能对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
起决定性影响,但是众多国有企业可以以高度一致的态度而形成巨大的合力,对
20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是顺理成章地改善银行的经营和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而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
假如仅是着眼于融入补充资本金,这种期望很可能会落空。事实上,许多国有企
业在包装上市以后,虽然“圈”了大量的钱,但是原有企业并未“脱胎换骨”,仍未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机制没有改变,因而行为模式也依然故我,日后纷纷落马也
就成为定局。汲取这种教训,我们应当把企业改制放到优先于上市融资的地位,
为了促成企业制度的实质性转变,应当在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时吸收有足够份量的
中外民间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参股,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公司治
理结构。
二、进一步完善中小银行的改革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中小银行由于体制的原因,在许多方面遇到了国有银
行相似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中小银行的改革也是重要任务之一。
1、股份制银行的进一步改革。目前我国股份制银行己发展到11家,还有2
家住房储蓄银行。它们的经营状况较国有银行为佳,但是这些股份制银行早先都
是由政府或国有企业筹建和控股,因此带有许多旧体制的特点。如今,它们都在
进行重组上市的尝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重组应当以实现产权结构合理化和建
立有效的公司治理为重点,而不能重蹈某些国企上市圈钱的覆辙。
2、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目前我国共有lOO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中
较大的23家还被允许进入同业间短期拆借市场。但是,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
存在产权不明晰、治理结构不健全和同当地政府关系过分密切等问题。针对这些
问题,需要对它们进行商业化、公司化乃至民营化的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的金融
企业。
3、城乡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我国现在有近5万家城乡信用社。在所有银行
中,他们的经营效益是最差的,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对城乡信用社的改革国家目
前投入不多,还处于事后处理阶段。城市信用社可以通过面向中小企业或个人增
资扩股等措施,改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布广泛、家数众多、情况复
杂,首先要撤消资不抵债的农村信用社,然后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对经营状况
较好的进行股权改造,同时以股权结构为纽带适度增资扩股增强实力。
三、大力发展民营银行
金融业是否应当对民间资本开放,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而未达到共识的
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对本土民间资本的开放
不应当再成为问题。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加入五年后,外资银行将享
有同中资银行同样的待遇。而根据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
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和同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十五”期问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
均应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国有经济比重比较高的金融、保险等行业也要逐
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和扩大对内开放,使它们得到与国有经济同等待
遇,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金融业的发展。
3.3.2民营银行发展在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我国经济改革20多年的经验就是:对原有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同时,大
力发展民营企业,从而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国有企
业的外部竞争压力,使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更强的内在动力,同时还使所有制结构
趋于合理。这条经验对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由于国有金融体制积弊
太深,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实质的改观,树立起一批优质的民
营银行,既可以使中国的金融体系更为稳固,结构更为合理,又可以促使国有银
行加快改革,改善经营,因而有着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银行有利于金融体制的完善
金融市场的功能是为经济发展筹集和分配资金。经济增长快,国民收入高,
则对金融市场的需求必然会相应增加。中国的民营经济力量已经十分强大,现今
国有产权占绝对垄断地位的金融体制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很需要建立多
种产权的金融体制来与之相适应。但单一的金融产权不可能导致金融体制的转变,
这是金融体制变迁的内在机理。从理论上讲,金融体制变迁本身就是不同产权主
体进行竞争、谈判与重新界定产权边界的过程。在只存在一种金融产权形式的条
件下,不管人们如何努力,都不会出现实质性的金融体制变迁。发展民营银行,
正是通过形成多种金融产权并存,而达到金融体制的变迁和进一步完善。
在1997年,四大国有银行迅速撤并县级以下机构,集中精力和财力抓好中心
城市。而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有几亿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由于许多农村信用社
不规范运作,导致了农民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四大国有银行又已退出,许多地方
已经成为被金融遗忘的角落。将来即使外国大银行进入中国,它们也不可能向边
远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而发展民营银行则可以补充广大农村的金融资源的缺
失。
二、民营银行有币I于促进银行业的公平竞争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是增量改革,即在改革国有企业之前大力发展体制
外的各种经济成分,从而在各个生产行业中形成了较好的竞争环境。经济理论和
实践都反复证明了,垄断性越强,竞争性越弱。现有金融体制高度垄断,要实现
变迁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能否在国有金融产权形式之外迅速成长起来其它一
些可以与之进行对等谈判的金融产权形式,并迅速形成不同金融产权形式间的竞
23
3.民营银行发展在我国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争态势。因而,民营金融的逐步发展壮大,其在与国有金融的竞争过程中不断博
弈,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最终改善国有银行的经营。
较之于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股份制银行已经有了许多改进。然而,通过前
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
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出现了体制的复归,出现了与国有银行十分相似的情况。有些
银行甚至是国有银行的翻版,试图通过建立这些股份制银行来促进金融改革的深
化,实际上很不现实。只有在出现大量生机勃勃的民营金融机构之后,国有银行
才会从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真正感到竞争的压力,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三、民营银行将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竞争力
前已述及,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尚不足以与国际性的大银行相抗衡。国
有银行的寡头垄断,不但导致自身经营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还压抑了其它股
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削弱了整体的竞争力。这几年包括民生银行在
内的股份制银行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在于它们被国有银行同化、自己的经
营模式逐渐走样,而且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钳制原因。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银行业面临来自世界的严峻挑战。
回顾国际金融自由化的经验,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并不在于它有多少家大规
模的银行,而在于它是否拥有大量存在、健康发展的基础性银行。加入WTO以后,
外资银行会带来更廉价的贷款、品种繁多的新兴金融工具、优质的服务、优厚的
薪酬福利,国内银行的顾客、人才以及存款必定会流失。问题严重的国有银行,
已经被国有银行同化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毫无生气的其它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
信用社都面临更重的改革任务。而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具有良好的员工素质
和较高的起点,容易吸收外资金融机构的优点和长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就有
可能具备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和外国金融机构竞争的能力。因此民营银行的发展不
仅能增加市场竞争的主体,带来良性的金融市场机制,推动国有银行的企业化改
革,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控制住市场,稳定整个经济体系,抵御外来力
量的冲击。
四、民营银行是培养真正的银行家队伍的需要
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
用社),在人事制度上沿袭行政机关的“三从九品制”,人员级别从科长、处长到局
级、厅级、副部级,等级分明。这种僵化的“官本位”体制不但导致了银行经营
的国家干预、管理人员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另一严重的后果在于,这样~种畸形
的企业制度结构,造成了企业家的缺失。
他们的报酬和奖惩是按国家标准制定的,
银行的高层经理人员只是国家的官员,
旱涝保收,没有刺激也没有约束。一方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面缺乏利益动机,难以为实现真正的利润和稳健的经营发挥创新精神,而后者在
当今世界的金融竞争中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毫无风险弹性,甚至常常成为一个“风
险偏好者”,因为政府是银行的信用基地,企业的亏损有国家作为后台,只要政府
的信用还在,银行就可以继续生存,无须担心因资不抵债而发生挤兑危机、清算
倒闭。具有这种反常“理性”的银行企业家显然和我们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真正的经理
人相去甚远。
反观民营银行,其投资主体是私人或集体,盈亏都会对投资人影响甚巨,从
而给企业的经营者也引入了风险激励。银行的经理在这个时候保持着绝对的理性,
他可以按风险加成的原则追逐最大的利润,也可以在风险暴露的情况下保持最有
效的谨慎,发挥创造力,丰富业务产品,推动企业不断地开拓新业绩;银行的股
东们(所有人)也会自觉加强其监督力度,经常性地查阅企业的财务报告,检讨
经营者的得失,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防止金融腐败。政企分开是民营
银行最重要的特征,不再隶属哪一级政府的银行将摆脱来自体制的束缚,给银行
企业家和金融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从微观上夯实金融行业积极稳定
发展的基础。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点。甚至有证据表明金融发展的水平是一个预测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变化
的有用指标。笔者亦认为金融的发展或停滞对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
影响,因此,本章将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来分析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的重要性。
4.1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比较优势
4.1.1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结合方式,其实质是依赖
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经济增长
方式对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要,不能找到一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运行的质
量和效益就难以提高,经济也不可能长期稳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在微观基础比较薄弱的条件下,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庞大的基建投资和外资的持续增长来推动
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本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应
该说,在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是集约型的,还只能是以要素投入
为主要源泉的增长方式。但是,不能仅靠物质资本推动增长,否则高增长不可持
续。其他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也应该成为重要的增长来源。尤其值得
重视的是,当经济增长靠高额赤字财政来维持和推动时,会导致市场机制的内在
动力不足,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在过去,财政还可以通过集权
集中财力,而现在国有经济的基础已没有能力来支持财政,那么就只能靠发债来
筹集资金了。但是高额赤字的财政政簧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赤字财政政策终究
要淡出,那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降下来。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中国的经济
增长方式,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呢?
4.1.2中国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选择
从经济理论上和许多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看,按
一个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结构,不仅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
每一时期的竞争力,创造经济剩余,而且,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最有利于
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水平,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发展战略选择。。例如:被
人们称为“亚洲虎”的香港、南韩、新加坡和台湾的增长业绩非凡,主要原因就
是它们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中较好地遵循了由它们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使得他们较易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创造剩余、提升要素禀赋结构,而得以在
较短时间内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违反比较优
。引自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l期。
27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势的战略以致发展绩效很差。从跨国的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证实了是否按照一国
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技术对一国的经济是否收敛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依据本国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结构。劳动力相对充裕、资
本相对稀缺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所以,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在我国具有比较
优势。国内有些人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目益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应主要发
展资金密集、技术尖端、规模巨大的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这种观念实际上是有悖于我国国情的,是“赶超战略”的思想在新发展阶段里的
表现。由于这些产业段里的生产活动不具备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生能力”①,如果
我们举全国之力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大企业,必然需要继续人为压低资本价格,并
采取种种行政措施保护资本密集型企业免受市场竞争挤压,虽然保护能将其建立
起来,但却无法使其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违背禀赋结构
的产业选择最终将导致赶超的失败。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禀赋结构决定
了中国目前的最佳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
中技术层次较低的区段为主的产业结构。只有处于这些产业或区段里的生产活动.
才具备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生能力”,这些企业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而它们的主体就是民营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小五金、鞋
类、蔬菜、钢铁等,具有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见表4—1)。从表4_l可以看出,
无论在总产值比例还是在增加值比例上中小企业都优于大企业。这说明中小企业
每单位资金比大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有利
于提高对资本这种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也是在目前按照比较优势战略
发展劳动密集的产业,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表4—1 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各项指标对比
工业总产值/总资产工业增加值/总姿产
年份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1993 0.68 O.80 1.00 0.23 0.23 0.33
1994 O.66 0.79 1.0l 0.21 O.21 0.27
1995 O.57 O.65 0.90 0.19 0.16 O.22
1996 0.55 0.63 0.96 0.17 0.16 0.26
1997 O.5l O.60 0.94 0.16 0.16 0.25
1998 O.47 0.58 0.93 O.15 O.16 0.24
数据来源:1994—1999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表4—1为中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3—1998年的一些数据,包括各类企业的工业总
产值与总资产的比例、工业增加值与总资产的比例。
。较为详细的论述.读者可参阅: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3年第l
期.
28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4.2 民营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
要力量,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4.2.1 民营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尽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家的安全保障,是国民经济和行业的发
展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但是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创造市场活力、
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
目前,中国注册的工商企业约有1000万户,国有企业约为20万户,其余98%
的企业是民营中小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民营经济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自198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产值以平均每年20一30%的
速度增长,与国有经济年均递增5—10%相比,民营经济在20多年中为拉动经济增
长做出了更大贡献。除此之外,民营经济还是出口创汇的有生力量,20多年来,
中国约有50%以上的出口交货值是由民营小企业创造的。
4.2.2 民营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实践证明,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那些竞争失败的国有
企业,在市场上已经失去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退出市场的最大难点是涉及众多下
岗职工。丽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却年均净增300多万个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
贡献。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净减少1774万人,集体企业
净减少1837万人;同期,私营个体企业却净增2796万人,外资企业净增546万
人。全国职工在民营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约占75%。现在,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超过
6000万人。随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一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4.2.3民营经济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较少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而且有着较强的市场
意识。民营中小企业,产权清晰,利益驱动力强。组织层次简洁,内部信息畅通,
对市场反映灵敏,与顾客和市场联系直接;民营中小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相
对简单,应变能力强;民营企业经济灵活,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均可根
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民营中小企业,一般投资较小,追求利润动机
强,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等。民营中小企业正是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
活跃在大型企业尚未涉足的领域、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和技术创新领域,活跃在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的经营状况,但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经营透明度,经营信息不具备“公开性”,使得
经理人员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使很
少有人相信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中引用的数据)。尤其在贷款出现问题时,分支
机构的经理人员还可能被怀疑有腐败行为。(3)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的规模
而下降,因此四大国有银行更愿意贷款给规模大的大型企业,而往往忽视对中小
企业的贷款。使得四大国有银行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难于解决
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述结论中的许多方面已经被国外的一些经
验研究所验证。一些研究证明了在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
很强的负相关关系(比如strahan and weston,1996):一些对美国8 0年代中期
以后的银行合并的研究证明,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
减少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如Peek and Rosengren,1996):还有研究证明,
在银行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即使能够顺利获得贷款也必须付出较高
的代价。
其次,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不能很好地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中小
银行确实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其本身的原因,使得
其目前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主要原因有:(1)中小银行还没有实现经营机制的转
换,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工农中建化”,市场观念淡薄。加之国家在市场准入方
面对中小银行的严格限制、传统上经营范围条块划分的残余、地方各级政府对中
小银行的干预,使得中小银行经营混乱,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2)存、
贷款市场的高度垄断,四大国有银行仍然占有7 0%以上的存、贷款市场份额。这
使得中小银行不能获得足够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3)
中小银行的发展长期不受国家的重视,没有形成健全的中小银行监督机制。缺乏
完善的法规制度、监督不力造成的问题很多,使中小银行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
服务。
由此,造成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民营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
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
到30%(见表4—2)。
表4—2 非国有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单位:%)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所有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
8.76 9.93 lO,66 】3.27 】2.38 12.83 14.24
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
国有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贷
7.16 7.50 7.51 9.05 7.98 8.10 8 85
款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融体制改革》,《光彩》2001年第4期。
31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4.4 民营银行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4.4.1 民营银行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优势
Tadesse(2000)和Terr(2002)经过研究,认为在金融不发达的国家,强调大力
发展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在发达国家金融中介的增长与经
济增长负相关。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谈儒勇(1999)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国内的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
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多是弱效应。。这与我们前面的分析一致: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银行贷款。但是我国现有的银行体制
又不能很好地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因此大力发展民营银行便成为现实的选择,
因为民营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有着许多优势:
1、民营银行受政府干预少,经营自主。这使得民营银行不必受地方政府的影
响,而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将关注点集中在最有效率的企业,为效益好、发
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服务。
2、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机制灵活。我国当初在城乡建立信用合作社的经
验可以表明:在对地方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的时候,中小银行天然具有优势。
其后来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体制上的问题和历史的包袱,因此,不但不能推翻
上述的结论,反而更加说明了“民营”的重要性。
3、民营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相适应。作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民营
银行一样扎根在农村和中小城市,与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相适应,有助于它们
熟悉地方和社区内的各种信息,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信水平,对企业的
前景也有较好的把握,成本较小,风险较低,进而在价格上也能适应中小企业的
需要。
4、民营银行的正确定位就在于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由于自身规模的原因,
民营银行能支配的金融资源很有限,决定了其市场定位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
除了贷款外,还包括企业发展策划、提供信息、为民营企业建立纳税专柜或纳税
网点等,既能够方便企业,又保证银行收入,而且可以掌握顾客的信息、信誉。
4.4.2 民营银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经济学家近年来对融资架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很多研究。这些研究都证
明了融资架构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深。经过对中国之外的100多个国家60
年代以来的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如果国有银行向民间贷款能力有限,
这个国家就很有必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如果民间贷款(包括民营企业和私人)
的渠道通畅,一定会刺激经济增长。而我国的民营经济正面J播着严重的金融约束,
。有关结论的实证部分.读者可参阅:淡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3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因此,民营银行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这种作用
主要是通过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实现的。那么,从直接层面看,
民营银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在此,笔者引入新古典增长理
论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先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
兰:口×墨+口×三+生(1)
Y K。L A
Y:产出K:物质资本L:劳动力A:全要素生产率
a:产出的物质资本弹性B:产出的劳动力弹性(a+B=1)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物质资本K和劳动力L)
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A)的提高来实现。而民营银行的发展恰恰可以通过优化
资源配置、增加就业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三种途径来增加要素投入和提
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1、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倚重于民营经济的增长,但由于
体制的原因,现有的金融体制使得民营经济受到金融制约,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
有限,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而效益低下的企业却获得大量
贷款。这使得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其实民营银行也是民营企业的一种,
它内生于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系统内部的力量互动创造出的一种存在形式。民
营企业性质本身表明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在合法自主经营的前提下白担风险自
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民营银行的出现及发展壮大,有利于引导资源流
向资金运用最有效率的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指出,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提高主要有三个来源:规模的节约、资源配置的改善和
知识的进展。因此,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的增长率,即导致(1)式中的墨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通过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储蓄率虽然不影响进入稳态后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但
短期中,储蓄率增加可提高产出增长率,并通过提高资本一劳动比率提高稳态水
平,使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长期水平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当经济没有达到稳态增
长时,储蓄率的增加不但使经济向稳态增长发展,同时还会将稳态提高到更高的
水平。因此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对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一直保持了相当高的储蓄水平,个别年份的储蓄
率甚至达到40%以上,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高储蓄率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是否就能保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呢?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在假定储蓄等于投资的条
件下,得出上述结论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使现实经济中的储蓄等于投资呢?
为此,必须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储蓄只有最终转化成为生产资本,才能
发挥储蓄的作用。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如果能够高效率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
化,储蓄的使用效率就越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越高,社会资金运行状况就更为
健康。但是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业出现了巨额的存差(见表4-4),使得一方面银
行大量资金闲置,一方面众多企业又得不到必要的发展贷款,严重影响了资金的
使用效率,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表4-4 1999年一2003年我国银行存差额(单位:亿元)
年度1999盎2000正2001盎2002生2003盘
存款总额108788.90 123804.35 143617.17 170917.40 208055.59
贷款总额93734.30 99371.07 112314,7 13 1293.93 1 58996.23
存差15054.60 24433.28 31302.47 39623.47 49059.3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pbc.govlcnO
要缩短储蓄资源转化为现实投资的周期,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数量和质量,
就必须促进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的不断完善,提高金融制度的运行效率。这就需
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中国的融资结构的演变以及当前储蓄一投资转化方式的弊
端,积极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允许不同的经济主体(储蓄者和投资者)基于自
身的经济理性,在现有的融资结构和经济主体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和收
益对称的原则,实现金融资产的资源配置。民营银行的发展之所以重要,就是因
为这种市场化的银行制度能够将金融资源配置到有需求、效益好的企业(这类企
业的主体部分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从而减轻因国有银行“惜贷”而导致的储蓄向
投资转化的不足,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增加物质资本的投入,使(1)式
中的导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通过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前所述,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因此,大
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而我国的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是
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民营银行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
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导致(1)式中的导提高,从而促进
经济的增长。香港、南韩、台湾和新加坡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例
证。阿尔威恩·扬(Alwyn young,1995)通过对“亚洲虎”经济增长的一项非常
严谨的研究发现,这四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增长,它们的增长速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度使得它们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或地区的行列中,转变为与富裕的工业国的收
入相一致的水准,但它们的增长主要是靠增加投入来推动的,且所有这四个国家
或地区总人口中劳动人口部分都有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妇女加入劳动力的比重
提高,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的银行制度已完全具备向民营银行制度变迁
的可能性,发展民营银行不但在我国银行改革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我国经
济增长意义重大。因此,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十分紧迫。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
认识到,银行业有其特殊性,如果发展道路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还可能导致金融危机。本章在总结国外发展民营银行和国内过去对民间开放金融
的经验教训以及分析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风险的基础上,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必
须完善的基础性体制提出建议。
5.1 国外发展民营银行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5.1.1 国外发展民营银行的经验教训
开放民营银行有许多路径,不同的国家应按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的路径。但
为了尽量少犯错误,总结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一些发展中的国家
和地区的银行民营化之路,对我国开放民营银行大有裨益。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几
个国家或地区银行民营化失败或遭遇极大问题的情况。
1、俄罗斯教训
俄罗斯开放民营银行采用的是“休克疗法”,在1991年前后全面开放了金融
业。结果,短期内有两万多家银行成立。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金融骗子,。这些金融
投机分子对广大民众坑蒙拐骗,严重破坏了生产基础,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塌糊涂。
俄罗斯的金融、财税体制全面瘫痪,黑市交易、以物易物成为主要交易手段。国
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变成了地下经济,大量的资金外逃。根据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和俄罗斯学院的一项联合研究,在90年代从俄罗斯外逃的资金大约在3000亿美
元,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经济的长期瘫痪。
2、韩国教训
韩国政府为了实现其赶超战略,鼓励大企业和银行合作。同时规定,所有银
行的行长、经理都必须由政府任命。政府牢牢控制着银行的财权和人事权,官员
和财阀在幕后决定贷款的去向,使银行实际上成为了政府下属的一个财务机构。
银行没有独立审查贷款风险的权利,金融监管也只是徒具形式。大财阀获得大量
的贷款,不计成本的恶性扩张使得韩国的金融体系在金融风暴中由于大量的坏账
而被迅速的拖垮。而暴露出的政府官员的腐败、寻租现象,更是令人震惊,在金
融危机之后,有300多名政府官员和银行总经理被送进监狱。但整个国民经济遭
受重创的灾难已不可挽回。
37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3、印尼教训
印尼在20世纪80年代初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初衷是希望民营银行逐步取代
效率低下的国有银行。到1997年民营银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少数民营银行
的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都优于国有银行。但由于没有把好准入关,许多民营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被控制在苏哈托家族等特权阶级手中。这些金融机构迅速举馈
扩张,大量超贷,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大肆投机,制造泡沫经济,导致印尼的
外汇体系在金融风暴中彻底崩溃。在亚洲,印尼在金融风暴中受打击最重,恢复
也最缓慢。
4、泰国教训
泰国在20世纪90年代采取高度自由的金融开放政策,放松了对外国投资者
的外汇管制,允许他们不必事先得到泰国中央银行的许可就可以把证券交易的收
益汇出国外。在1991年泰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加速开放资本
项目。并采取了一系列开放和扩大金融业务的措施,如允许非本国居民在泰国商
业银行开设泰铢账户,可以自由存款和借款等,使得泰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
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这样,大量的外资流入泰国,也确实刺激了泰国的金融市
场。在1985年到1990年,泰国的金融市场资本总额增加了21倍,平均交易量上
升了40倍,经济增长率在1998年达到13.3%。但是,引进的外资多是短期资本,
直接投资项目不多,长期投资更少。大部分外资进入的是高风险的股市和房地产
市场,而不是生产领域,促成了典型的泡沫经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泰国,金融
开放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西班牙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时,泰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落后,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根本无法实现对国内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
于是当国际金融投机集团袭来时,立刻触发了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泰国不但在
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而且在风暴后很长时间内难以翻身。
5、台湾教训
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没有经验,台湾管理当局设定资本金的要求为100
亿新台币,意图来减少一部分申请者。但是却一开始就造成了一部分民营银行与
大企业集团相互勾结的隐患。目前台湾不但由于银行退出规则不完善,导致银行
过多而造成了过度竞争,而且由于银行和财团的关系过于密切,银行和股东之间
在财务上牵涉太多,使得银行沦为相关财团的附属单位。在1998年以后由于大企
业财团过度运用金融杠杆,在经营上出现财务危机,然后牵连相关的金融机构出
现支付危机,最后连带着出现银行挤兑风险,造成了台湾的金融动荡。
以上的案例为我国开放民营银行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1)在完
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之前,不能盲目放松政府的管理;(2)不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盎济增长为视角
[27]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金
融研究》2003年第3期。
[28】姚耀军等:《对民营银行概念、市场定位及其产生本质的再认识》,《福建论坛》2002
年第3期。
[29]赵贺新,赵新安:《21世纪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国际挑战》,《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
年第4期。
[30]郑泽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战略思考》,《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1]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
[32]闫维杰:《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关键是解决债务问题》,《金融研究》2003年第l期。
【33]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34]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3年第1划。
[35】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I圭、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经济研究》
2003年第8期。
【36]姜骅:《我国民营金融制度的内生陛及其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年第5期。
[37]Akerlof,G.:1970,“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ve Uncertainty and Mechanism”
Quanerly Joumal ofEconomics,Vbl.89August:488-500.
[38】Areshadi,N and Karels,G:1997,“Modem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Markets”,upper
Sad dle Rover:Prentic苦Hall.
[39】A1、vyn Young:1995,“The Tyranny ofNumbers:ConfronIing the sati5ticaI ReaIities oflhe
EaStAsia GroⅢh Experience”,Quanerlyjoumal ofEconomics,Augusc.
[40】VN.Balasubramanyam and M.salisu:1 996,“Fore追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EP
and 1S Countries”,The Economic Joumal,106(I),92—105.
[411 Lardy:1998,“China’s unnnished Economic Rev01ution,2”o edition,washjngton”,
Brookin静Institution Press.
[42】Qian Y Roland G:“1996,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in china”,J印an and the world
Economy(32),207—233.
49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5.3.1 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一、市场准入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银行是一个有丰厚利润的链挺j星铬磊簿器豁留捕雒籍竖篇
鞘黼辅霜×嘉珲罕去驻稳器:茁壅。靴御引割葡~岛硼k骊笔鲔"i面耳提面命
讯慊辇羹X;埕鬯馒王翟强嘲嘤峨撩潞疑浅薹型醒辩篡!静嚣诌新踺秘越鐾秀雍
弼墨瀵二跖番匍善莹嚣霹邪鲣碡躺必至;韧鳓醢幽玛4心指导成后,他又细心审阅,多次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
的意见,使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学者的睿智。而恩师在严厉中透出的慈祥和对
学生的默默关爱,更是让我领悟到了“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真谛。对于恩师
的感激之情,我难以言表并将终生铭记。
我还要感谢严武教授、吕江林教授、胡援成教授、熊大信教授、刘紫云教授、
陈家洪副教授,王金佑副教授、桂荷发副教授、杨玉凤副教授等,他们授我知识,
给我启迪。在此要特别感谢严武教授,他为我的论文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另外,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万坪、王勇、范锦峰等和好友张利华、扬维、涂涛,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许多关怀和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
50
卢有红
200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行填窟窿。这就是没按市场机制办事而导致的结果。发展民营银行要按市场机制
来运作,建立退出机制,并严格遵守。
5.3.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自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正是广大民众
的储蓄资金在支撑我们的金融体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千百万储户对银行
体系的信心决定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切实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世界
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国家存款保险公司,作为最后付款者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这是稳定金融秩序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是社会融资体系的一条重要通道,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充当
融资中介,服务于国民经济。融资中介功能是商业银行最大的特点,也使它们具
有内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稳定金融秩序非常重要,原
因主要是:
l、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护中小存款者的利益,维护他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由于在银行和广大储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中小存款者不可能了解银行的经
营状况。而这些存款作为他们财产的大部分又极其重要,因此存款保险制度首要
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者的利益。而且,银行出现经营困难时,存款者可能迅速提
取或转移存款,引发挤兑甚至恐慌。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心理支持系统,有利于
增强存款者对银行的信心,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2、存款保险制度尤其对于中小银行和新生银行十分重要,有助于其竞争力的
提高。银行自有资本相对巨大的存款来说是很小的,因此银行经营的关键在于信
用。存款保险可以维护存款者对银行的信任而使银行免遭挤提,即使由于经营出
现较大问题但未到清算或是破产地步,存款保险机构仍然可以通过接管、援助和
支持兼并收购等措施给予挽救,避免破产。因此,存款保险可以提高中小银行的
竞争地位。同时削弱了存款者对存款安全的过分忧虑,增强了他们对中小银行和
新生银行的信心,从而大大改善了中小银行和新生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的地位。
3、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减少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维护了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经营落后,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破产退出在所难免,但银
行破产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个别银行倒闭甚至可能引起人们对整个金融体系的
信心,造成金融动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在及时关闭经营不善的银行的同时,
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减少社会成本,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二、对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
总结国外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和运作的经验,我们发现存款保险制度也存在着
43
5.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许多缺陷,如增加投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引致道德风险、无法正确定价等。
因此在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时,以下四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第一,
注重国情。纵观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发现存款保险
制度的设计与运行完全一样的国家。每个国家或地区设计和运行存款保险制度都
是根据本国经济、金融的不同特点和基本国情设计的。第二,法规先行。大多数
国家在设计与运行存款保险制度之前,首先就以银行法或直接以存款保险法的形
式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给予确定,从而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奠定
了必要的法律基础。第三,政府主导。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经济私有化、
市场化、自由化程度各不相同,对政府干预市场的态度相差甚远,但在建立存款
保险制度上却无一例外地遵循政府主导、国家干预的原则。可以说,政府主导或
政府参与是存款保险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第四,政策支持。对存款保险
制度的建立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各国存款保险公司有效运行、并发挥作
用的共同条件。
笔者认为,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目标,应考虑对中小存款人利益的保护
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最根本的应该定位于稳定存款人的信心。也就是说,其主
要目标应当是避免在个别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其他正常经营的银行会受到存款人
的挤兑,这也从根本上保护了存款人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对存款人利益的保护,
会使存款人放松对银行的选择和监督、疏于对有关信息的收集,这不利于市场机
制发挥作用;过分强调对银行机构生存的保护,则会降低金融效率,这也是与建
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衷相悖的,因此中国还应该引入市场惩戒机制。
5.3.3推进利率市场化
依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核心部分是利率市场
化,以此带来储蓄、投资、技术创新、就业和收入五大效应o。对银行来说,目前
的利率管制扭曲了银行的竞争,使得价格竞争这一最重要、最核心的竞争手段不
能发挥作用,造成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资源浪费;而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由
于筹资成本较高,已经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利率市场化并不是简单地取消利率
管制,其实质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得利率的水
平及其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利率市场
化在金融开放和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条件下变得更加迫切,尤其对民营银行来说,
掌握利率自主权,有利于其生存、发展和壮大。我国目前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和在
有限放松贷款利率管制方面的经验都为此项改革打下了一定基础。1994年后,经
。爱得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文版,85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44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ly deepening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the drawbacks of the
lagging behind of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re outstanding day by day,and it is
restricting the persistence of speedy economic growth seriously.The key of perfecting
financial system lies in the promotion of banking reform.For many years,the dispute
about breaking the monopoly of state-owned banks and opening private bank is fierce,
but t is still no real private bank in China SO far.Then,doe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ha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banking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The
researches ofthe thesis foCns on this theme firmly.
The thesis makes precise definitions to private bank firstly:Private bank is the
bank having modem company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running with market—based
mechanism.,whose majority shares owned by civil capital.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iciency ofbanking system in China and basic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abroad,the thesis utilizes the principles of new institution economics to expound
that the changes of banking system we inevitable and the timing for developing private
bank has arrived in China;The thes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as the developing mainstream
of banking industry in the world,private bank has wide developing prospects in China.
Why must we develop private bank in a big way?The main parts of the thesis
analyses abundantly on its great significance to banking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management dilemmas ofbanking system have deep institutional factors,and game
of multilateral benefit agents canse the slowness of banking reform in China.AU of
these caused banking system running riskily and the serious financial restra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So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carl exert”The
catfish effect”and break the inertia of banking reform under the original property right
system,then it Ca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whole banking system.In the other place,
the essential factor given structur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have determined that it is
ess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o activate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but existing
banking systems and security markets Can't offer effective financial support to private
economy,SO it causes the privat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encounter
financing dilemma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 for private bank offering
finance service to privat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the private bank is a main channel for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2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以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为视角
结论
国内有很多关于民营银行发展的研究,但多数学者都只是从问题的某个方面
来论述,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对于民营银行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需
求因素的研究还很不深入。笔者以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
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分析民营银行发展在银行改革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入手,采
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充分论证了发展民营银行对我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现阶段发展民营银行的紧迫性。研究成果对于推
动我国民营银行制度的建设和民营银行的试点实践有一定的意义。而中国民营银
行的发展计划至今仍未启动,针对推动开放民营银行以及在民营银行建立和发展
当中出现的新问题,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意义还很大。
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平狄克,鲁滨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4]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刘诗白:《主体产权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
[7]爱得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争旁蓖筝,;“!;。
l§≠删哩妻;;芈盆刊野辅晷霎鬟主矗塑堪薛i囊酗引里海洋。i"!jli
n薹麓;§爿穗诎逍薹群睁÷:誊謇冁私萋凰捌。a醵#;
喜|i蠢鬻:但m徊;』妻辅捱证签螋靼}趟攀∞损i萎薹四岛啦蠹涎蓄≥?;!旧。
;耄l鋈有暴疆自“ 银行之外没
有其他的金融机构。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是相互匹配的。随后, 在集体经济蓬勃
发展的时候,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以及
一些投资信托公司应运而生。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并没有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而
是很快地陷入了混乱之中,耗竭了发展动力。因此有必要总结过去开放民间金融
失败的原因,避免发展民营银行重倒以前的覆辙。究其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城市信用社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按
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致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变成了违规经营的载体。例如
出资人与经营者没有分开,许多信用社变成了家族式机构,结果他们把信用社当
作圈钱的地方。2、由于金融监管没有到位,未能及时遏制这一后果的恶化
。自改革以来,央行对整个金融的监管有个摸索、完善、成熟的过程。这种监管滞后的现象不仅反
映在对国有专业银行方面,也从各方面反映到对股份制银行、信用社的监管。不
少基层的央行分支机构不仅起不到监管作用,还钻金融监管的漏洞。尤其是城市
信用社造成的金融问题损害了民间金融的商业信誉,也进一步扭曲了金融体系中
各种成分的合理结构。
3、我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因而一旦地方性银行出问题,没有任何保险机构
为储户提供保险。结果,解救金融危机的负担完全落在地方政府身上。而且存款
者认为四大国有银行是不会倒闭的, 这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
4、政府高度干预商业银行业务,即使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它们大多依托
着某种政府部门的背景,自上而下的组建起来的。通常,国有银行规章制度略加
修改就被股份制银行采纳。股份制银

5一娄耄毒萋闸j澎q薹嘏涩州万叁
蠢,§i l 鬟蔫攀豢囊雾墼薹脑垂霞
~,酾强藻戚番吾
霾准茹裂孛尘?H瓣绷。。。‘。继融雅越丽缒排链挺j星铬磊簿器豁留捕雒籍竖篇
鞘黼辅霜×嘉珲罕去驻稳器:茁壅。靴御引割葡~岛硼k骊笔鲔"i面耳提面命
讯慊辇羹X;埕鬯馒王翟强嘲嘤峨撩潞疑浅薹型醒辩篡!静嚣诌新踺秘越鐾秀雍
弼墨瀵二跖番匍善莹嚣霹邪鲣碡躺必至;韧鳓醢幽玛4心指导成后,他又细心审阅
,多次修改提出了许宝贵的意见使我深受启发感到学者睿智。而
恩师在严厉中透出的慈祥和对学生默关爱,更是让我领悟到了“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真谛。对于恩师的感激之情,我难以言表并将终生铭记。我还要感
谢严武教授、吕江林教授、胡援成教授、熊大信教授、刘紫云教授、陈家洪副
教授,王金佑副、桂荷发杨玉凤等他们我知识给启迪
。在此要特别感谢严武教授,他为我的论文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另外,我
要感谢我的同学万坪、王勇、范锦峰等和好友张利华、扬维、涂涛,他们在学
习和生活上给予我许多关怀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
50
卢有
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