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1242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武汉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姓名:宋凌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叶永刚
20040501
摘要
金融和经济关系问题是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的研究也较多。
目前国外研究以国别研究为主,集中于对金融和经济的因果关系探讨。就国内有
关实证研究来看,主要以全国的有关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
在金融发展方面的差异。由于武汉市金融发展过程一方面具有全国金融发展的特
点,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性,因此以武汉市为样本进行金融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研究了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了武汉市金融发展
的类型和特点,探讨了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在武汉市金融发展中的适用
性,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金融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阐述了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必要性、研究基本思路和
总体框架,并说明了研究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有关理论部分包括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
究的基本框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和区域金融发展特点等方面。在发展
中国家的金融理论中重点分析了金融深化论和金融约束论的异同。在区域金融研
究中认识到区域金融的开放性、非正规和中小规模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性等。
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中从国外和国内研究两个方面
来展开,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在武汉市经济和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部分中首先对武汉市经济和金融
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武汉市九十年代初期前后和当前
两个时期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状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经济增长研究中从武
汉市的经济规模、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
金融发展方面就金融规模和结构、间接融资体系效率和本地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
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认为武汉市的金融体系是单向的开放性体系,对区域外
资本利用较少,另一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外流现象。
在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提出了实证研究的
对象和方法以及有关指标,然后使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等计量
经济学方法对1978--2001年和1987—1996年两个期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论表明武汉市金融发展从整体上看是需求引导型的,而在九十年代初期前
后是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实证研究还表明金融结构论在武汉市金融发展中效
果并不明显,而金融深化论存在一定的适用性。
在武汉市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部分提出了要实施供给先导的金融发展战略,
发展本地区金融机构,建立有特色的金融市场。由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和金融
活动的主体,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建设。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区域金融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m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s a key
issue of theor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this problem
these years.Those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causalit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y use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However,thos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financ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not been concerned.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The objective is to fmd
the causalit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system of Wuhan city.The paper also testities theories of fm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deepening.Based on these researches we give suggestions for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Wuhan city.
This paper includes six parts.Part one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and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Part two gives theori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Part three is the overview of those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Part four is
the analysis ofthe process of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Wuhan city.Part five indicates
the result of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data of Wuhan city.We give the suggestions
in Part six to the f'mancial development ofWuhan city.
We find that economic growth caus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during 1978-2001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uses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1987—1996 in
Wuhan city.The research alSO indicates that theory of financial structure iS not useful
in the process of f'mancial development while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deepening is
important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Wuhan.Wuhan should exea finance—leading
strategy to take good advantag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Regional Finance
郑重声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
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
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c签名,:≮j专/曲々
y。叶年r月可)日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作为经济和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长
期以来受到重视,先后提出了以金融结构论和金融深化论为代表的金融发展理
论,在研究对象上由宏观金融体系深化到以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作
用的分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大量使用了国别数据进行计量研究。就目前的研
究而言,主要集中于国家和国别比较层面。由于国别比较研究在国家制度和社会
文化环境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金融体系结构相应有较大差异,因此比较研究的结
论分析往往比较困难。而使用单个国家内部各个区域的有关数据,由于制度和社
会环境大体相同,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合适。另~方面,国家
经济是由不同性质和特征的区域经济体构成,尤其类似中国区域经济和金融特征
差异较大的经济体,要对单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比较全面和
完整的研究,则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要求有比较清楚的
认识。尽管对区域金融发展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在思路和方法上可以借鉴
国别研究的框架,但仍然有其特殊性,要求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开放性。本文
研究试图从区域金融入手来研究单个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文研究的另一个出发点是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我国是处
在制度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但在实际运行过程
中又有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和以
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为主的微观经济基础,由此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对
我国的金融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值得探讨。目前在全国层面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
长关系研究较多,但对区域研究的较少。本项研究试图通过对武汉市金融发展和
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全国层面的研究提供基础,由此将该领域研究推向深入。
本文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武汉市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对武汉市1978年以来金
融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到尽管武汉市金融在整体上具有全国金融发展的特点,
但在九十年代初期前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金融发展相当快,而且在全国处于领先
地位,由此以武汉市经济体的金融发展过程和现状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获得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全貌,而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其
他地区的金融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武汉市金融发展处于比较重要的
调整时期,无论在战略定位还是发展规划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由此需要相关
的研究作为理论上的支持。
本文研究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基本框架下进行细化,首先包括金
融发展发展的有关理论和文献,其次是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过程回顾和
现状研究,在此基础上构造有关的金融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讨论武汉市金融发展
的基本特征以及金融深化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的因果关系和构造具有相应特征的金融体系,从而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
二、研究准备
由于本项研究以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为主,在得出实
证研究结论的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上的阐释,要求对金融发展理论和
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的有关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由此在研究过程中从理论
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准备工作。在理论方面,首先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关
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勾勒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轮
廓,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金融发展的有关特征。另一方面对武汉市的金融和经济
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对武汉市金融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和特点
的归纳,从而为实证研究和对研究结论进行理论解释等工作提供了基础。由于目
前对武汉市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研究比较匮乏,而且数据也较少,因此对武汉市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不仅对本项研究,而且对以后武汉市
的金融和经济其他问题的研究也具有基础性作用。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项研究将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金融工程的有关思想并借鉴
当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相关方法来进行。具体而言,在武汉市金融
2
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将构造和使用金融相关比率指标、金融产值、
存款、贷款和实际利率等指标,依次使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
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回答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金融发展对经
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程度以及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推动机制的结构特征等问题。
在构造适合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方面将贯彻金融工程的思想,通过金
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的组合和搭配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相应
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建议,制订配套的金融政策和制度。
四、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文研究分为理论准备、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政策
建议等三个方面。在具体内容安排上依次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有关理
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献综述、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历程和
现状分析、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对武汉市金融发展的政策
建议五个部分。理论准备部分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的基本框架、发展中国
家的金融发展理论和区域性金融的特殊性等方面展开。实证分析包括有关指标选
择和构造、实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以及对研究结论的解释等方面。政策建议将
根据有关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证结论来进行,包括金融体系建设和政策措施设计等
方面。
1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有关理论
1.1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本框架
1.1.1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只是为了便利于生产和交
换而产生和发展的,由此金融在金融和经济的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现代的金融
理论认识到金融发展的主动性,认为超前的金融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
增长。帕特里克(1966)就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提出了金融发展的“供给导
向”和“需求导向”等两种路径,从而奠定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研究框
架。需求导向的金融发展也就是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金融发展,认为经济增长衍生
出对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风险的需要,从而引起金融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
由此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产物。“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认为可以通过金融总
量的增加和结构演变,引导资源从低效的传统产业流入到效率较高的新兴产业和
部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和需求导向的金融发展等两种金
融发展路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着主导作用,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有
利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对处在早期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当经济系统进入
成熟阶段时,会产生对大额储蓄的需求,由此拉动金融发展。
在帕特里克关于金融发展路径分类的基础上,可以把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的
金融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将两种效应综合起来考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
系。一方面金融发展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为固
定成本较高的金融系统的建立创造条件,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莱文
(1992)表明在金融中介组织的建立存在较高门槛时,经济增长可以为比较先进
金融体系的建立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实际部
门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考虑到金融中介体系建立存在固定成本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
间可能存在着多重均衡。当收入水平较高时,金融体系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另一
方面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当收入水平较
低时,金融体系的发展受到抑制,在资本配置和风险分散方面的作用发挥比较有
限。由此在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低的收入水平之间存在金融发展的临界水平。圣
保罗(1992)分析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的机制。在收入水平
4
不高和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家会使用风险较小的技术来进行生
产,从而带来较低产出。同时由于技术风险较低,相应对风险分散的要求也较低,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中介体系的建立,由此出现低水平
的均衡。当收入水平较高和金融体系完善时,风险分散的机制比较发达,此时企
业家可以选择风险较大和生产性较高的技术,从而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由此出
现较商水平的均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收入水平较高时经济增长和金融
发展相互促进,当收入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可能互相制约。
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多重均衡的情况下,暂时性外在因素如大型设施
的建设可能触发金融发展由低均衡向高均衡的转移。圣保罗(1994)构造了内生
增长和内生金融发展的模型,在内生金融发展受贷款需求拉动的情况下,认为英
国的工业革命确立了该国金融结构,德国和法国的大型投资项目如铁路建设促进
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由此要重视投资项目建设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1.1.2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
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的途径按照莱文(1997)的分类有五个方面,包括提
供支付系统、动员储蓄、配置资源、改善公司治理和管理风险等。就支付系统而
言,效率较高的支付系统可以较低交易费用,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
增长,市场不断扩大和产品多样化,导致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要求
金融发展在支付系统功能上与之匹配。在动员储蓄方面,金融中介体系可以通过
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而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金融中介
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者的流动性约束,从而提高家庭的储蓄率。在资
源配置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对项目和经理人的评价成本较高,单个储
蓄者往往不会选择风险较大的项目,导致社会对生产性较高的技术和项目投资不
足。在金融体系存在的情况下,金融中介可以一方面获得投资者的资本,另一方
面对技术和项目获取信息并进行评估,从而避免单个投资者进行项目评估,降低
投资者的成本,同时使资源向风险较高的领域配置,提高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
对于技术创新而言,金融机构在识别新产品和技术以及企业家选择方面具有非常
明显的比较优势。
金融系统对于支付系统和动员储蓄以及配置资源等传统功能受到普遍关注,
而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风险方面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方
面,金融系统通过金融合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来监督经理人。监督功能的发
挥依赖两种途径,其一为设计金融工具来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利益的统一,如金
融市场通过创设股权要求经理人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经营,通过设计
债权使经营者按照债权人的利益进行活动。其二,金融机构将投资者的资金集合
起来进行放贷,并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可以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在管理风险方面,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需要金融机构来归集和管理风险。如对于风
险较大的具有较高生产性的技术,由于需要长期投资,此种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
投资者由于流动性约束而不愿意持有,相应对高生产性的技术投资不足。在存在
金融系统的情况下,投资者通过股票和债权等工具进行投资,流动性风险较小,
从而促进了对风险较高的技术和项目的投资。
1.1.3金融中介和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
戈德史密斯(1969)注意到金融结构的重要性,认为金融发展实际上是金融
工具多样化和金融结构优化的过程,由此提出金融结构论的观点。具体到金融发
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言,金融体系中的不同子系统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不
同的。就银行中介体而言,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方面有比较优势,一方面实现规模
经济,另~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在风险管理
和对生产性活动收益的评估以及实施监督机制方面优势明显。就监督机制而言,
金融市场可以通过购并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在项目评估方面,金融市场可以对项
目的收益和前景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估,而银行只能进行定期评估。
1.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
发展中国家金融理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为
主,后一阶段以金融约束理论为主,其中金融约束理论是对金融深化理论的修正。
1.2。1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
麦金龙和肖(1973)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两个方面研究了发展中
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处于分割的状态,具体表现为
货币化程度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市场不完善和对金融活动进行
管制等方面,通常利率被人为压制到较低水平,由此“金融抑制”现象相当明显,
在此情况下实行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取消政府部门对金融的管制,可以导致真
实利率上升从而带动资本积累,由此促进经济增长。就真实利率上升促进经济增
长的机制而言,通过建立发展中国家在货币和实物资本具有互补性的假设,认为
通过货币管理当局改善货币供给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引导真实利率上
升,由此使货币成为有效的储蓄手段,有助于进行资本积累,即发挥所谓的“渠
道效应”来推动经济增长。但真实利率达到或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之后,储蓄不再
有效转化为投资,由此“替代效应”发生作用,此时出现传统的利率和投资负相
关特征。麦金龙和肖的政策建议是“金融深化”,即实行金融自由化,取消不合
适的金融管制和歧视政策,抛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不合适干预,通过市场
行为来形成均衡真实利率,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2.2金融约束论
金融深化论倡导的金融深化作为普遍的原则受到认同,但以过于激烈的自由
化作为实现金融深化的手段会带来较大风险,从而给经济体带来冲击和伤害。此
种冲击来源于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在高实际利率的情况下,借贷市
场上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较低的借款者都会退出市场,保留风险较
高的借款人,另一方面借款人可能在借款后滥用资金,由此金融自由化的实施过
程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黑尔曼(1996)
提出金融发展的金融约束论,在金融市场化过程中通过一定程度的金融约束来达
到金融深化的目标,由此将金融深化的目标和手段进行了理论上的区分,将金融
深化作为目标,而将金融约束作为实现金融深化的手段。金融约束和金融抑制的
区别在于后者为政府获取租金收益,而前者为私有机构获取租金收益。但金融约
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实际利率为正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
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创设租金机会,诱使私人机构采取具有社会效益的行
为从而获得租金收益,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具体而言,金融约束论通过设计一套以创造租金的工具和政策组合来提高金融市
场效率,主要包括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和对金融部门竞争者数量控制等方面。通过
租金的诱导,可以使市场化导向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体系有效运转起来,由此
政府部门可以逐步退出,相应减少政府的金融干预和低效率行为,实现金融深化
的目标。应该看到,金融约束论下的租金创设行为与政府补贴和资助有本质不同,
区别在于租金获取是以金融机构业绩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为条件,通过追求利
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来实现,而政府补贴会导致受补贴的公司产生对政府补贴和
资助的依赖性,而不会带来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市场体系的完善。
1.3区域金融发展的特点
区域金融发展和国家层面的金融发展相比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区域
金融体系是比较开放的系统。区域金融的开放性源于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差
别,原因在于国家经济的封闭性和区域经济的开放性。尽管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增
加,但在经济因素如汇率、贸易和社会因素如政治制度和文化差异等的制约下,
国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封闭性系统。但区域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
法律和市场制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分割,但总体而言是开放系统。区
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性质差异,相应对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关系产生影响,唐
旭(1999)在国内较早关注到区域金融的开放性特征。由此在研究区域金融过程
中不仅要考虑地区金融作为个体来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的关系,而且要考虑地区
性的资金和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前者为交易性质的资金流动,后者
为资本性质的资金流动。从流动渠道来看,资金流动包括从银行渠道、资本市场
渠道等方面。
其次,区域金融由正规金融和非正规或中小规模金融组成,并且强调非正规
金融或中小规模金融的重要性。就金融体系对企业的支持来看,正规的金融体系
如大型商业银行和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对大企业的金融支持较大,而对中小企业
关注较少。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尽管有数目较多的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是区域
经济活动的主体,由此需要非正规或规模较小的金融体系来与之配套。其中非正
规或中小规模的金融体系包括中小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区域性证券公司和信托、
租赁公司以及代表初期融资形态的民间借贷、关系融资等,在资本市场方面包括
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以及较高层次的区域性证券市场等。由于地方性的
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在信息收集和监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在促进以中小企
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地区性银行的发展不仅对中小企业有支持作用,而且可以为地方政府
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中地方财政收入一般较难
满足市政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比较
有限。在市政债券市场发展迟缓的条件下,地区性银行的发展可以满足地方政府
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Samir El Daher(2000)认为地区性银行的支持作
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地区性银行只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供
给者的桥梁,在第二阶段地区性银行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信用形象,在
第三个阶段地区性银行贷款范围将由基础设施项目扩展到政府的其他社会项目。
2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
2.1国外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1在国别层面
自戈德史密斯(1969)、麦金龙和肖(1973)提出金融结构理论和金融深化
论以来,三十多年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70、
80年代,研究重点是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金融抑制”现象,研究内容包括金
融抑制的原因、后果和对策,倡导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化,即所谓的“金融深
化”。第二阶段为自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以金和莱文(1993)、格林伍德(1997)
为代表,研究重点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与
经济增长作用的因果关系,提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挥
的作用不同,政府在金融体系的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金融自由化的顺
利实现需要条件。目前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的金融发展问题也成为金融发展理
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就研究方法而言,一般采用国别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在研究金融机构
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方面,以金和莱文(1993)为代表,该项研究使用80个国家
1960—1989年的数据,目的在于探讨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显著和稳
定的正相关关系以及金融中介通过何种渠道与经济增长发生关系。在该项研究中
使用了两类指标,在金融发展方面使用了金融深化指标、商业银行重要性指标、
私营金融机构发展指标和供给私营企业的资本等指标,在经济增长方面使用了人
均实际GDP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投资率和经济效率指标等方面。在指标构
造后进行了两组实证分析,第一组研究金融指标与同期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表
明金融机构不仅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且与资本积累率和经济效率提
高有关。第二组研究金融指标和滞后期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关系,表明金融发展
和滞后期的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相关关系,由此金融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领
先于经济增长,即为供给导向型的金融发展。
就研究内容而言,目前以国别数据进行定量研究探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
因果关系为主,而对如何改变和调整金融体系和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研究较
少,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的框架设计和政策建议没有系统
和完备的研究。
2.1.2在区域层面
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在欧盟和美国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原因在于美国各州和
欧盟一体化后各成员国对于金融发展和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关注,但从金融和经济
关系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目前区域金融的研究集中于区域金融的有关要素和
区域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包括区域的货币乘数、跨区域的资本流动、区域间利
率差异和区域问的信贷配给等方面。研究重点在区域金融市场方面,关于区域利
率的差异研究包括区域利率差异与全国统一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区域间资本流动
对区域利率差异的敏感性、区域间利率差异的原因等方面。
从统一的金融市场出发在区域经济层面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有Luigi Guiso(2002)。该项研究考虑到了区域金融和国家金融不同的特点,即
区域金融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特征。通过构造反映地区差异的指标发现地区金
融发展在提高当地的初创企业存活率、提高竞争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而在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方面不明显,这种结论与理论上的有关探讨
是一致的。由于全国性的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对区域性经济增长的作用不
大,另一方面在区域层面不存在国别间的关于金融制度的差异性,该项研究使用
了意大利家庭申请贷款被拒绝的数据从间接金融的角度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和
经济增长的关系。尽管该项研究使用的指标具有特殊性,并且该项指标的实用性
值得进一步探讨,但研究结论关于金融发展过程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具有重要意
义,由此要在区域金融研究中要关注非正规金融或中小规模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
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2国内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2.1在国家层面
国内从国家层面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其中一类包括早期的金融发展研究和目前使用制度经济学框架对金融发展的
研究等方面。早期的金融发展以张杰(1995)为代表,主要包括对相关概念的界
定和理论框架的构建,在该项研究中界定了金融成长的概念,认为金融成长包括
金融增长和金融发展两个方面的含义,并提出了金融成长的内生分析框架,研究
了经济状态、经济结构和金融努力对金融成长的影响。该项研究还借鉴了金融约
束论的有关思想,强调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在金融成长中的作用,认为金融成长存
在内生和外生的两种形式,而只有充分考虑到微观参与主体的风险和收益,使个
10
人和企业产生正常的金融努力,才能实现内生的金融成长,金融发展才具有可持
续性。在目前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的研究中,张杰(1998)讨论了地方
性金融安排进入的原因和效率问题,认为地方金融实际上是国有银行先入为主的
占据垄断地位的信贷市场结构的情况下一种体制外的金融安排。
另一类是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包括介绍和评价
国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方法及其结论,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
行实证研究,相应提出政策建议。谈儒勇(2000)在国内较早进行系统的定量研
究,该项研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的渊源、形成和发展,并结合
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金融约束论的观点提出在我国
要实行有条件的金融自由化。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我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
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不显著的负
相关关系,并且金融中介体的发展和股票市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该
项研究使用的是OLS方法,只能就有关因素的相关程度进行说明,并不能说明经
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因果关系,也就不能说明是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产生影响还
是金融发展带来了经济增长,该研究的另一个缺陷是没有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实
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重新选择和改造。韩廷春(2002)使用金融深化指标、资本市
场发育程度和实际利率等指标度量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部门的效率,用无形资本
和实际资本的比率以及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来衡量投资率,通过进行
回归分析得到两类因素均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但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有
限,并且金融深化指标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由此得出结论不能单纯追求金融
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扩张,而要重视金融系统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杨琳(2002)将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之中,借
助资产选择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等分析工具,从理论上对金融规模、金融结构
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关系进行探讨,并进行了国别分析,认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之间要保持合适比例,提出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杨咸月
(2002)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了金融深化的微观主体特征,认为金融深化和
金融发展要考虑到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的非对称性、金融市场主体的信贷配给行
为以及金融发展本身的不对称性以及金融的脆弱性等因素。
2.2.2在区域层面
国内在区域层面对金融发展的研究还较少,大致上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
类对区域间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和差异原因进行探讨,另一类为对单个区域
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研究,目前研究以前一类为主。关于区域间金融发展的
对比研究有张军洲(1997)、唐旭(1999)、殷德生(2000)和周立(2003)等。
张军洲(1997)在国内较早进行区域金融研究,提出了区域金融的四要素论,研
究了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成长相关性、区域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特征、区域资金
流动、资源空间配置与区域融资机制以及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区域金融运行特征。
唐旭(1999)在国内较早关注到区域金融的开放性,讨论了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原
因、途径、趋势和效果,并对资金流动所导致的经济效果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
表明随着管制程度的降低,区域资金的流动将加剧,由此统一的金融政策实际上
隐含着较大的不平等,认为各个地区片面发展金融向同一目标看齐而忽视自身的
经济基础和条件是不可取的。殷德生(2000)将我国经济划分为东、中、西三个
区域,然后从区域金融比较的角度研究了区域金融主体的经济行为、区域金融发
展的模式和政策、区域金融的结构和区域货币资金的流动以及区域资本的配置,
提出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要压缩国有银行同时发展区域性商业银行,对于经
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要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疏导,并形成金融增长极,在政
策建议上要求对金融发展进行实质性扶持。该项研究提出了区域金融分析的一般
框架,但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缺乏分析,并且实证研究不足。周立(2003)对
全国和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收集和整理,研究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政治经
济学框架对我国金融发展采取数量型金融发展路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
目前只有改变政府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启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在研究思路和
政策建议上与张杰(1998)有相似之处。民生证券研究所(2003)比较了各省市
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认识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探讨了资本和资本市场的作用,强调要以上市公司为主体进行资本运作,并以河
南省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该项研究考虑到资本市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特
殊性,提出要大力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
在以单个区域金融为对象的研究方面,目前有刘仁武(2002)和张强春
(2002)。刘仁武(2002)的研究对象为海南省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状况,基
本上遵循戈德史密斯(1969)的思路,构造了描述地区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和理
论框架,并以海南省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
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其他政策的搭配问题。张强春(2002)在
国内较早使用区域数据进行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其研究对象为重庆
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该项研究首先探讨了区域金融的开放性问题,然
后以重庆市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定量研究。在该
项研究中通过将金融发展和人均名义产出、人均实际产出、人均第一产业部门实
际产出、人均第二产业部门产出等因素的时间序列展开多变量同积分析和因果关
系检验,认为重庆人均总产出等指标和金融发展呈现单方向的因果关系,并且重
庆的金融发展和全国的金融发展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浣重庆市的金融
发展遵循的是“需求引导型”的发展路径,其金融发展不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原因
的结论也表明在国家层面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有关结论不一定适用
于区域金融和经济关系的层面。由于该项研究对重庆市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历程和
现状分析不足,因此对重庆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单向因果关系的原因等实证结
论所进行的理论探讨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在刘仁伍和张强春的研究中对区域金融
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考虑也不够,在思路上基本上沿袭了全国金融和经济
发展关系研究的思路。
3武汉市经济和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
3.1武汉市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
3.1.1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分阶段分析
自1978年来,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在绝对指标方面,实际
GDP(以1990年为基准)从1978年的69.1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778.14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10.6%。从图1中可以看到武汉市的经济增长可以大致划分为四
个阶段,其中第一、二个阶段为1978—1990年,第三、四阶段为1991-2001年。
其中第一、二阶段经济波动幅度较大,年增长率最高为17.28%,最低为一O.02
%。第三、四阶段经济增长比较平稳,最高为1994年的19.75%,最低为1999
年9.22%。下面分阶段进行详细研究。
l、平稳发展阶段(1978—1986年)
1978—1986年是武汉市发展比较好的时期,此期间的重要事件是1984年5
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行全面计划单列,赋予省级
经济管理权,部分中央、省属在汉企业下放到武汉市管理。另一方面武汉市开始
实施“两通起飞”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促进了经济发展。
2、调整阶段(1987—1990年)
一方面由于武汉市投资过热、消费急剧扩大,产业结构和经济关系出现失衡,
企业效益下滑明显,另一方面国家开始进行宏观调控,由此在八十年代末期武汉
市出现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的状况。
14
3、快速发展阶段(199l一1996年)
在此期间武汉市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总体而言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较快的
时期。发展较快一方面由于90年代初期国家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国开始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在于1991年3月和1993年5月国务院先后批准成
立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5月武汉市还被批
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由此为吸引外资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创造了较好条件。此期间
一批大项目如天河机场、长江二桥和神龙汽车等建设也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增长。
4、调整阶段(1997--2001年)
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武汉市经济增长速度在1997年
开始下滑。由于国内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和国际市场的萎缩,消费
和出口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下降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投资的
减少。在1999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最低的9.22%,然后开始逐年回升。
3.1.2武汉市经济体系的有关特征
3.1.2.1武汉市经济总量和结构特征
从总量上看,武汉市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和同类城市相比武汉
市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从结构上看,如表1所示,武汉市国民经济属于典型的内
向型经济,出口占GDP的比重较小,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消费和投资两轮驱动。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1年在八个同类城市中投资规模居第4位,投资
总额与重庆相差近300亿元,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来看,增长速度处于第8
位,与杭州和重庆等市相差近10个百分点,也与八个城市的17.3%的平均水平
相差甚远,表明在两轮驱动的武汉市经济体系中,目前投资乏力的问题比较严重。
表1 2001年八个同类城市经济构成指标比较
指标武汉重庆沈阳大连青岛成都南尿杭州
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85 699 623 534 352 627 465 458
消费品零售增长率(%) l 3 8.7 10.2 9.3 14.7 13.2 1 l 13.6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508 801 302 305 384 582 464 62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1 0 22.3 15.5 13.6 19.7 22.3 12.8 22.1
出口总额(亿美元) 9.4 l 1 12.5 60.3 163.7 8.9 57.5 72,8
出口总额增长率(%) -19.3 10.8 —3.6 10.3 1 5 9.2 7.1 4.6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2
3.1.2.2武汉市工业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结构分析
在工业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结构方面,武汉市的工业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结构在
1999-2001年内比较稳定,表明尽管在总量层面武汉市的资金积累水平较高,
但较高水平的资本积累并没有新增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从结构上看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调整幅度不大,表明在1999-200i年工业企业基本
上维持在简单再生产的状况。
3.1.2.3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从武汉市的全部工业总产值来看,武汉市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且在2000
年和2001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从单位资产的产值来看,无论是单位全
部资产产值还是单位固定资产产值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可见武汉市工业企
业的效益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3.1.2.4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结构分析
从总量上看,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优势不明显,在增长速度方面明显低于7
个同类城市,从1999-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率来看,低于杭卅|、重
庆、沈阳、青岛、成都等市近十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所有制结构来看,
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国有企业为主,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较低。从表
2的分析可以看到,民营企业投资水平显著偏低,低于全国水平近10个百分点。
表2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地区和投资总额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指标亿元亿元% 亿元% 亿元%
武汉461 224 48.6 22 4.8 69 15
全国32617 16504 50 4709 14.3 4061 12.3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i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结构来看,武汉市固定资产的融资体系以银行贷款
等间接融资为主,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上依赖于贷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通过股市筹资和利用外资的水平较低。
对于武汉这种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依存度较高的内陆中心城市而言,目前融
资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现有较大程度的制约。
3.2武汉市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3.2.1武汉市金融发展的分阶段分析
武汉市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6
年)、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6年)和调整阶段(1997-2001年)。下面对快
速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1。
1、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6年)
从总量上看,武汉市快速发展阶段在10年内实际金融业产值从8.55亿元增
长到29.2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高于实际GDP年均增长率10.3%。
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以金融产值增长率处于最高水平的1993年和1994年
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门类已经相当齐全,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国
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到1994
年上半年,武汉市的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500多个,人均占有金融机构的比例为
1650:1,大大超过全国水平。其中经营国际业务的金融机构8家,全市城市信
用社近50家,农村信用社400余家,信托投资机构10家,保险公司4家,证券
公司lO多家,此外还存在一批租赁、典当和基金会组织。
1武汉市快速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的有关数据主要来源于1997年刘光杰(2010年武汉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
研究》和2003年马庆泉《中国证券史》,井经过整理。
17
从金融市场来看,已经形成了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比较完
备的市场体系,具有较强的市场辐射能力,其中同业拆借市场是全国起步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和融资量最大的资金市场之一。到1993年底,同业拆借市场以武
汉市资金市场为依托,建立起了包括省内8个城市和武汉经济协作区以及长江沿
岸33个城市的横向网络,市场累计融资600亿元。从外汇市场来看,1992年初
武汉外汇调剂中心开始实行交易员制度,由7家经营外汇业务的经营机构和20
多家外汇调剂大户组成交易队伍,同时引进竞价的交易方式,建立起包括计划单
列市、长江沿岸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之间的多层次外汇调剂网络,在1993年1
—9月外汇调剂量达到2.5亿美元,初步具备了内陆地区外汇交易中心的雏形。
从证券市场来看,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到1993年证券交易额约
700亿元。从业务体系来看,形成了自营、兼营和代理三个层次的证券网络系统。
从一级市场的情况看,主要包括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在债券发行方面,企业成为
债券发行的主体,品种结构比较合理,并且逐步采取市场化发行方式。在股票发
行方面,通过定向发行、法人参股、内部发行和公开发行等方式发行了股票近2
亿股。从二级市场的情况来看,1992年4月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分行
组建了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建立起分散的柜台交易和集中的场内交易相结合的交
易模式。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交易品种有国债现货、国债期货、老基金和股票等,
1993年和1994年证券交易中心的交易额分别为508亿元和4438亿元,其中在
1994年国债现券回购2107亿元,基金2.5亿元,国债期货2327亿元。从股票
交易来看,1994年12月武汉中商和六渡桥等8只股票同时挂牌,在高峰时有26
只股票可供交易。在国债现货交易方面,1992年和1993年分别为102亿元和508
亿元,在短短的两年内国债交易占到全国国债交易额的三分之二以上,交易价格
也成为全国市场的指导性价格。在老基金的交易方面,尽管交投清淡但规模仍然
较大,到1995年下半年挂牌的老基金有11只,单位总额为4亿元,来源包括湖
北、江西、江苏和广东四省。
2、调整阶段(1997—2001年)
从总量上看,在调整阶段武汉市的金融活动出现了比较大程度的萎缩。1997
和1998年金融业产值急剧下降,在1999年后金融业产值开始上升,尽管2001
年的金融业产值达到25.23亿元,但仍只有1996年产值的86.29%。
从原因上看,调整阶段金融产值的下降的主要在于国家对金融业的清理和整
顿以及国家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加强。1998年国务院先后颁布《转发证监会关于
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和《转发证监会清理整顿证券交易中心方案的
通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由此撤销。随着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立,
武汉市同业拆借市场和外汇市场也逐渐消失了。
随着区域性的金融市场消失,武汉市的金融系统由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并行
发展演变为以金融机构为主的局面,目前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由
金融监管机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财务公司、政府投资和担保公司、外
资金融机构等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2002年末武汉地区金融监管机构3家,有
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含代表处)27家,企业
财务公司3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证券公司及管理总
部10家,产权交易所3家;保险分公司7家,保险代理公司2家,还有6家保
险经纪公司和3家保险公估公司在汉派驻了人员。此外还有6家政府性投资公司
和lO家担保公司。
3.2.2武汉市间接融资体系的特征
在武汉市本地区的金融资源方面,图3表明,从纵向来看武汉市存贷款规模
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横向来看,武汉市的存贷款规模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表明本地区可供使用的金融资源比较有限,在八个同类城市比较中武汉市2002
年存款总额居于第5位,贷款规模处于第6位,存贷差占到第3位。



图3武汉市1978—2001年存款增长率和贷款增长率图
在结构方面,虽然目前企业的流动资金供给包括短期贷款和商业票据两个方
面,但短期贷款占贷款比重过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武汉市目前存在短期资金
供给不足、企业流动资金偏紧的问题。
19
在目前武汉市部分企业资金缺乏问题比较严重的背景下,部分信贷资源出现
外流,本地区的银行系统有18%左右的贷款投放在区外,而且每年新增的区外
贷款的幅度也较大,一方面表明金融市场化的程度在逐步提高,资金有向区外效
率较高的地区和项目流动的趋势,另一方面表明武汉市对本地金融资源的吸纳和
运用能力较差。出现本地企业资金短缺和银行资金外流并存现象的原因在于本地
区缺乏多层次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
单一的贷款渠道出现阻滞的情况下,必然出现部分金融资源向区外流动。
从贷款投向来看,目前武汉市存在“好企业难贷款、差企业贷款难”现象,
表明目前在贷款供给上存在结构性失调,原因在于效益较好的企业现金流比较充
裕,对贷款的需求不大,而效益较差的企业由于还款得不到保证,难以得到贷款。
目前土地、医疗和教育产业成为银行贷款的热点,而一些制造行业的企业较难得
到贷款,出现工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相关度不高的问题,表明金融对工业的支持力
度不足,影响到武汉市支柱产业的发展。
从贷款对象来看,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
已经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表3中对短期资金供给的分析可以看到,
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建筑业企业的短期贷款占到超过60%的比重,而对个体、
私营企业等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只相当于总规模的l%左右,与2001年民营经
济占武汉市GDP22.5%的比重形成较大反差。由于民营企业在经营中资金趋紧的
状况,也就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个体、私营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
得不到满足与中小企业的性质有关。
表3 2001年武汉市银行短期贷款构成分析
}年份短期贷款总额工商企业、建筑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
亿元亿元% 亿元% 亿元%
l 2001 766 497 65 8 l 44 5.7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2
3.2.3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体系效率研究
对武汉市银行业务的构成分析可知,从2001年的有关数据来看,业务主要
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五家银行,集中了3/4左右的存贷款,表明武汉
的银行业务基本上受国有商业银行所控制,属于典型的寡头市场。对五家银行进
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到工行和建行控制了44%的存款份额,农行、中行和
交行控制了31%的存款份额。由此武汉市间接融资体系的规模和效率主要受到
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由于在区域金融体系中,地区性金融机构应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武汉
市本地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较差。武汉市属的金融机构包括武汉市商业银行、中国
信合武汉市农村信用社、武汉证券公司和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武汉证券公
司规模有限,资本金为10亿元,是海通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的1/9左右,属于
地方性的中小型券商。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近几年来~直在进行清理整顿工
作,尽管于2001年发布了规范保留公告,整顿后的信托业务开展速度较慢。
武汉市商业银行和武汉市农村信用社是武汉本地的两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是
支持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之一。两家本地银行机构在武汉市的存贷款
市场上份额不大,两者合计存款占到10%左右,贷款占到8%,表明本地金融机
构在存贷款市场处于追随者的地位,在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不大。从市
商业银行的有关收益指标分析,虽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2001年的资产
收益率达到O.09%,但与深圳发展银行同期0.25%的资产收益率水平相比有较
大的差距。从总体上而言,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影
响力,另一方面金融工具和手段比较有限,缺乏有关的金融机构和人才。
3.2.4武汉市直接融资体系效率研究
武汉市的金融市场包括票据市场、上市公司和产权交易市场等方面,从整体
上看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票据市场是解决短期资金的场所,发达的票据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
业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得短期资金的需要。武汉市的票据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目
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交易方式来看,目前武汉地区已有儿家票据专营
机构,对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业务进行专业化操作,提高了票据
交易的运行效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建立起票据电子备案系统和银行票
据跨地区同城结算系统以及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从而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较好的基础。尽管票据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解决武汉市企业流动性不
足问题上作用并不大。首先,票据市场规模太小,企业通过票据市场筹集短期资
金的规模比较有限。其次,有能力签发汇票的企业较少,应该看到签发汇票的企
业较少与本地企业的资质和武汉市的信用环境有关。
产权交易市场是国债期货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在90年代中
后期陆续关闭后目前武汉市唯一具有交易所形式的市场形态。武汉市产权交易市
场由武汉产权交易所、武汉技术交易所和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三家
交易所构成,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整合工作。虽然武汉是全国最早成立产权交易所
的城市之一,但由于受到有关条件的制约目前发展明显落后于上海、重庆、西安、
成都等市。从交易品种来看,武汉产权交易市场目前还主要是传统的企业产权和
技术权益,没有跟上全国产权交易品种创新的步伐,如目前西安和成都等地的产
权交易所已经推出科技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品种交易。
在上市公司方面,目前武汉市有上市公司24家,从融资规模来看,武汉市
上市公司自90年代初期以来通过新股发行融资67.23亿元,配股融资40.83亿
元。尽管上市公司十年来有了较大进步,但近几年来发展比较缓慢。武汉市上市
公司的问题一方面在于国有股比重较高,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国有
股和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25%的上市公司有14家,其中超过50%的公司
有6家。另一方面产业分布以商业、石油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较多。以商业类
为例,目前四家上市公司由于业绩持续下滑,基本上丧失了再融资能力。
通过对金融总量和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到,首先,武汉市的金融系统是一个单
向的开放性的金融体系,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区的资金积累,没有充分利用
区域外的资本资源。其次,武汉市的存款资源尤其是储蓄资源比较有限,并且本
地区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差,导致出现大量信贷资源外流。第三,
武汉市间接融资系统在信贷提供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其一是工业企
业得到的短期资金供给较少,金融对武汉市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有限,其二
是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资金供给水平较低,造成中小企业成长受到较强的资金
约束,民间投资不能顺利启动。
4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根据对武汉市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武汉市的金融
和经济发展过程尽管和全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有~定的相似性,但也具有特殊
性,下面以武汉市的有关数据来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4.1实证研究的对象和思路
实证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1978--2001年和其子期间1987—1996年武
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在因果关系确立的情况下金融发
展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征。由于有关数据获取的困难,实证分析主要使用存款
(save)、贷款(10an)、国内生产总值(gdp)、金融业产值(vf)和金融相关比率
指标(fir)、实际利率等指标从宏观层面研究因果关系并构造相应等式。
从统计方法而言,由于金融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均为时间序列数
据,实证研究遵循的思路是依次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而得到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结论。在此基础上根据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
增长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的金融发展理论对实证结论进行解释。
4.2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在资料收集阶段,主要收集1978--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存贷款数量、
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人口总量等数据。考虑到物价因素和人
口因素可能会对有关结果造成影响,在进行实证研究前将有关序列通过通货膨胀
率调整使其由名义变量变为实际变量,然后使用人口总量将实际变量变为人均实
际指标,其中通货膨胀调整的基年为1990年。为便于说明下面使用的指标均为
经过调整后人均实际指标。
4.3指标选择和构造
便于在总体层面上讨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了金融产值指标和
金融相关比率指标,其中金融相关比率指标{fir)=(贷款+存款)/国内生产总值。
使用人均金融产值(vf)的原因在于金融业产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金融
活动的全貌,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金融相关比率作为全部金融资产
价值与全部资产价值之比,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也是金
融结构论使用的重要指标。在麦金龙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中,重点阐述了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实际利率的渠道效应,为了考察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在武
汉市数据的适用性,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实际利率指标(rate)。
在金融体系的结构方面,从前面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到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在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由此应该从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两方面来讨论金融发展
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间接融资方面,从1978—2001年比较长的时间跨度
来看,间接金融在武汉市金融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此在统计分析
中使用存款(save)、贷款(10an)和固定资产投资(invest)等多个指标来考察
间接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上述指标中以贷款(10an)指标作为讨论间接融
资体系效率的核心指标。在直接金融方面,由于直接金融的发展难以量化和数据
收集的限制,另一方面对于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金
融产值和贷款的效应的差异来解释,由此没有对直接融资进行单独分析。
4.4样本期间的选择
实证研究使用了两个期间,体现了两个层次,分别为1978—2001年和1987
—1996年。以1978-2001年来研究整个样本期间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此
基础上划分为三个子期间,分别为1978—1986、1987—1996年和1997-2001年。
1987年和1996年是期间划分的界点,其中1987年武汉市的人均金融产值首次
达到100元,在1996年人均金融产值达到730.91元,是22年间最大的年份,
该年份金融深化比率为1.55,也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第一个期间和第三个期间
由于数据比较缺乏,而只对1987—1996年区间作统计分析。
4.5实证研究过程
4.5.1武汉市有关人均指标的时间序列
图3给出了人均gdp、invest、lean和save指标的图形,可以看到武汉
市1978--1996年间人均存款小于人均贷款,而在1997年后人均存款开始逐步大
于人均贷款,并且差距越来越大,由此表明在1997年后武汉市在一定程度上出
现资金过剩。
从图4可以看到,武汉市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波动比较剧烈。对于1986—
1992年的金融相关比率的上升与1998--2001年的上升过程的原因不同。其中前
者在于当时区域性金融活动的活跃带来存贷款总量相对于经济活动增加,是主动
性的,而后一段时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存款的大量累积出现的,是被动的。
4.5.2使用1978--2001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4.2.2.1有关数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原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有:
表4 原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ADF检验
原时间
检验值1%临界值5%临界值SC值滞后阶数
序列
vf 一2.718 —4.44l -3.633 11.829 1
gdp 0.183 -4.441 -3.633 13.309 1
loan 0.252 -4.441 —3.633 15.313 1
SaVe 1.290 -4.441 —3.633 15.285 1
fir 一2.918 —4.441 —3.633 —0.472 1
1 nVeSt 一1,819 —4.441 —3.633 13.465 1
rate 一2.621 -4.469 —3.645 5.948 1
从表4可以知道,由于vf、gdp等原序列ADF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水平,
因此有必要对原序列进行差分。
表5 有关序列一阶差分后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ADF检验
原时间
序列检验值1%临界值5%临界值SC值滞后阶

、,f .2.930 —2.681 .1.958 12 1
gdp 0.544 —2.681 .1.958 13.380 1
Ioan 一0.788 —2.681 .1。958 15.413 1
save —O.402 —2.681 .1.958 15.406 1
i nVest 一1.523 —2.681 —1.958 13.523 1
鼾一3.477 -2.681 .1.958 .0.445 1
rale 一4631 .2.688 .1.959 5.98 1
从表5可以知道,vf和fir的ADF值小于1%的临界值水平,由此进行一
阶差分后处于平稳状态,存在一个单位根。对于其他指标有必要进行二阶差分,
然后进行分析。
表6 有关序列二阶差分后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原时间不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ADF检验
序列检验值1%临界值5%临界值SC值滞后阶数
gdp .3.693 -2.688 —1.959 13.362 1
save 一4.057 -2.688 —1.959 15.398 1
10an _6.197 -2.688 —1.959 15.087 1
invest 一3.208 -2.688 -I.959 13.682 1
由表6可知,gdD、save、loan和invest等序列的ADF值小于1%的临界值
水平,由此这些序列存在两个单位根。
5.5.2.2使用gdp、invest和loan、save等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由于gdp、invest和10an、save等序列存在两个单位根,而vf和fir有
一个单位根,由此可以首先对gdp、invest、10an和save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和
格兰杰检验,然后对d(gdp)和vf、fir等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使用观测序列有线性确定趋势并且协整方程(CE)仅有截距的形式,对gdp、
invest、loan和save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得到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表7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根据表7的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只有一个协整等式成立,在此基础上可以
根据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协整等式的有关系数如下:
27
表8 Johansen协整等式的有关参数表
将协整等式转换成数学表达式,可以得到:
gdp=1.14810an+0.321save+0.114invest+763.472
在确定有关序列的协整关系的基础上讨论有关变量的因果关系,如表g所
示。从有关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来看,可以在5%的置信水平下认为gdp
是loan、invest、save等指标的格兰杰原因。由于save和loan是衡量间接金
融规模的指标,由此可以认为间接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经济发展所引起
的。贷款、存款和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单向因果关系与张强春(2002)以重庆
市的数据进行的分析是一致的,表明1978—2001年来武汉市和重庆市金融发展
都是需求引导型的。
表9 有关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INVES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22 2.045 0.159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VEST 6.699 0.007
LOA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22 1.219 0.319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OAN 6.228 0.009
SAV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22 0.713 0.504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AVE 3.878 0.040
LOA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VEST 22 2.708 0.095
INVES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OAN 3.754 0.044
SAV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VEST 22 2.266 O.134
INVEST does net Granger Cause SAVE 3.482 0.054
SAV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OAN 22 1.076 O.362
LOA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AVE 0.630 0.544
分析invest和loan的关系,可以看到invest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loan
的格兰杰原因,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到协整等式为:loan:3.806invest+1422.445,
由此可以看到投资的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原因,表明圣保罗(1994)提出的固定资
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金融发展由一个均衡由另一个均衡的转变在武汉市的
经济发展过程是存在的。
4.5.2.2使用d(gdp)、fir和vf、rate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使用观测序列有线性确定趋势并且协整方程(cE)仅有截距的协整检验形式,
对d(gdp)、fir和vf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得到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
下:
表10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Likelihood 5 Percent 1 Percent Hypothesized
Eigenvalue Ratio Critical Value Cdtical Value No.of CE(s1
0.593 36.442 47.21 54.46 None
0.445 1 7.524 29.68 35.65 At most 1
0.206 5.145 15.41 20.04 At most2
O.013 0.292 3.76 6.65 At most 3
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到协整等式的有关系数如下:
表11 协整等式的有关参数表
D(GDPI RATE VF FIR C
1.000 -41.008 .1.568 259.789 —368.998
(14.583) (O.145) (137.603)
!里业型塑鱼旦璺:至ZZ:曼!至
将协整等式转换成数学表达式,可以得到:
d(gdp)=一259.789fir+41.008rate+1.568vf+368.998
在进行协整检验确定有关序列的协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相关变量所
包含的因果关系。
从表12可以看到,fir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是gdp的格兰杰原因。由于fir
表征的是金融结构变化的程度,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业产值是逐渐
增加的。在fir对gdp指标影响方面,由于通过协整关系确定的系数为--259.789,
表明金融体系结构变化和市场化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一方面说明韩廷春
(2002)要求不能片面强调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以及金融规模的扩张是有道理
的,要关注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与fir指标的在九十年代在内涵上
有所变化有关。对于实际利率rate对经济的影响,从协整等式可以看到,随着
实际利率上升国内生产总值是上升的,由此与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随着实际利率
上升经济也将上升的同方向性结论在武汉市的有关数据中是成立的,也表明金融
深化理论模型中渠道效应在武汉市金融发展过程中是显著的。
表1 2 有关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RAT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GDP、21 1.203 0.325
DfGD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ATE 0.636 0.541
VF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fGDP) 21 2.367 0.1 25
DfGDP)does not Granger Cause VF 0.421 0,663
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GDP) 21 3.335 0.061
DfGD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IR 0.623 0.548
VF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ATE 21 0.476 0.629
RAT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VF 0.316 0.732
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ATE 21 1,994 0.1 68
RAT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IR 3.141 0.070
Fl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VF 22 2.753 0.092
VF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IR 1.591 0.232
4.5.3使用1 987-1 996年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由于1987—1996年是武汉市金融发展较快的时期,有必要对该阶段的金融
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单独分析。由于数据限制,主要采取gdp和有关主要
因素的进行双变量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4。5。3.1使用gdp和loan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使用观测序列有线性确定趋势并且协整方程(cE)仅有截距的协整检验形式,
对gdp和loan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得到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表1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其中只有~个协整等式成立,也就是说gdp和loan
指标的协整关系成立,在此基础上得到协整等式的有关系数如下:
表14 协整等式的有关参数
将协整等式转换成数学表达式,可以得到:
gdp=6.207Ioan一18905.18
在此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有:
表15有关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LOA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0 8.642 0.023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OAN 1.388 0.331
根据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来看,可以在5%的置信水平下认为
loan是gdp指标的格兰杰原因,从协整等式可以看到一个单位的贷款可以带来
6.207个单位的经济增长。上述结论与1978—2001年关于贷款和国内生产总值
的关系的结论有所不同,表明在此子期间金融发展和间接融资活动的活跃在~定
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4.5.3.2使用d(gdp)和fir序列进行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使用观测序列有线性确定趋势并且协整方程(cE)仅有截距的协整检验形式,
对d(gdp)和fir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得到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表16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其中只有一个协整等式成立,也就是说d(gdp)和fir
指标的协整关系成立。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协整等式的有关
系数如下:
表17 协整等式的有关参数
将协整等式转换成数学表达式,可以得到:
d(gdp)=-1520.043fir+3178.383
在协整等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格兰杰检验,结果如下
表18 有关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GDP) 10 10.852 0.015
D(GDP)does not Granger Cause FIR 1.535 0.302
从gdp序列和fir序列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的结论可以看到在1987—
1996年的结论和1978--200t年的结论是一致的,fir是d(gdp)的格兰杰原因,
而且fir对d(gdp)的影响是负的。
4.6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1、在武汉市金融发展类型方面,结合1998--2001年和1987—1996年金融
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可以看到,从整体上而言武汉市金融发展是需求
导向型的,而在金融发展较快的1987—1996间武汉市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
具体而言,在1978--2001年间, gdp和loan、save等指标显示经济增长因素
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中经济增长带来存款和贷款的增
加,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统计意义上看并不明显。在1987—1996年
间,贷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且协整等式的系数是正的,表明金融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迅速的金融发展,由此在金
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金融发展起到主导性作用。
2、从实际利率和金融相关比率来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金融相关比率指
标(fir)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协整等式所确定的系数是负的,而且在
两个期间结论~致,由此说明金融相关比率制约经济增长,也表明戈德史密斯
(1969)提出的金融结构的变化并没有给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该结论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与90年代初期金融相关比率上升较快有关,由此对于金融相关比
率指标所揭示的关系应该使用更长的时间区间来确定。对于实际利率指标和经济
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正向的,说明在武汉市的金
融发展过程中投资和货币之间存在渠道效应,说明麦金龙和肖(1973)提出的金
融深化理论在武汉市金融发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实用性。
3、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的有关指标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
资5%的置信水平下是贷款指标的格兰杰原因,可见圣保罗(1994)描述的投资
作为外生性因素可以带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实现金融发展由低水
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迁移是有效果的。
4.7对实证结论的理论分析
1、从理论上看,武汉市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帕
特里克(1996)关于金融发展的“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两种路径划分的合
理性,同时也表明同一经济体可能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武汉市
1978—2001年的数据表明武汉市金融发展从总体上而言,是需求导向型的,而在
1987—1996年的金融大发展的时期金融发展采取的是“供给导向”的发展路径,
这也说明了金融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设计和建设从而超前于经济增长。此
种结论与张强春(2002)和韩廷春(2002)的研究有所不同。
2、从宏观层面来看,武汉市金融发展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路径的重要原因
在于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和对金融的重视程度。在八十年代末和
九十年代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武汉市抓住了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良好机遇,将金融
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并争取在全国率先进行有关金融试点,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先
后开辟了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同时也建立数目众多、
业务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由此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快速成长。但在1994年
以后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加强的情况下,武汉市原来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区域性的
金融机构和市场被陆续整顿和关闭,而且目前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和金融机构不断
设立或重新登记以及金融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没有取得突破,缺乏有影响的金融创
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采取了消极的金融发展战略,没有创造条件促进非正规金
融或中小规模金融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3、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支持作用下降是金融
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变化的基础。由于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一方面国有商业银
行进行垂直管理,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另一方面随着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
视,地方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
也出现了存款的大量累积和信贷资金的流出。
4、从政策工具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产业政策的组合使用在金
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相当重要。在九十年代初期武汉市对金融发展和有关宏观
政策有较强的影响力,但在九十年代中期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开始
出现脱节,同时存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相互抵消的问题。目前本地区的金
融机构成长缓慢,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而且政府在
推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力度不大,与上海、深圳、杭州和西安以及重庆
等城市通过使用各种政策积极推动本区域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成长形成对比。
5、对于金融结构论和金融深化论在武汉市金融发展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金
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指标负相关,表明金融结构变化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从
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在于武汉市90年代中期前后金融相关比率的内涵发生变
化,另一方面也与武汉市目前金融资源大量累积而使用效率不高有关,而与此对
应的是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结论与韩廷春
(2002)有相似之处,该项研究也认为1978—1989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
程度上得益于金融深化理论所倡导的高实际利率的政策。
5对武汉市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对武汉市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和有关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结论,在金融约束论的基础上可以对武汉市的金融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实施金融先导的发展战略,建立指导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
1、在发展战略上,延续武汉市在90年代初期发展金融的思路,实施供给导
向型的金融发展战略。尽管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但
1987—1996年的实证研究还是表明金融发展尤其是间接金融活动在促进经济发
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处于成长过程中经济体金融活动在引导资源从低效的
传统产业流入到效率较高的产业和项目的作用是巨大的,武汉市应该充分利用金
融发展带来的资本积累和资源配置以及监管机制的作用来促进经济增长。
2、以金融约束论的思想为指导,在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视地方性
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
市场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创设租金的行为来引导市场导向金融活动的活跃,建立
有效的风险和收益机制,充分发挥个人和企业的金融努力,建立张杰(1995)提
出的内生金融成长的良性机制。
3、建立由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营造和维护适合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金融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三个职能,其一负
责帮助金融机构消化不良资产,降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同时作为
政府的窗口为金融机构提供项目、政策等信用沟通渠道。其二负责金融产业发展
的协调和规划,研究和建立适应武汉市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其三负责扶持
本地区金融机构,制定有关的支持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变对银行、信托和证
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认识,将金融机构视同特殊企业进行支持,通过多种方式支
持本地区银行、证券和信托机构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和上市公司等快速成长。
(二)大力发展本地金融机构,建立效率较高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1、加快区域性银行的建设,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信贷资金对本地区的投放力
度。一是推动市商业银行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建立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在政策支持方面,给予适当的所得税和营业税以及其他税费方面的优惠政
策。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方面,应积极向中央银行申请进行农村信用合作
社改革的试点。二是要继续推进各类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开发新的金融
产品如个人委托贷款等品种,进行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是为外资机
构创造条件脱离困境,切实改善外资金融机构经营和盈利状况。
2、加快武汉市地区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首先,扩大本地证券公司的资本
规模,拓展在区外开展业务的能力,建立武汉地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券商。其次,
鼓励国内外投资银行来汉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在中部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务,为武
汉和中部地区资产重组和资金效率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3、推进武汉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重组和挂牌工作,尽快开展各类信托业
务。2001年《信托法》和相应的两个配套法规的出台,为信托业务的开展开辟
了比较广阔的空间,信托公司成为目前可以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等
领域进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本地区信托投资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同
时开始经营信托有关的各类业务,集合资金从事贷款、投资、租赁等业务,使其
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设有特色的金融市场。
1、建立武汉票据交易中心,通过银行信用来支持商业信用的发展。建立票
据交易中心为票据交易提供平台,提供信息、交易、结算和风险控制等功能。对
于票据交易中心的构造,从票据市场主体来看,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
行金融机构、企业和票据专营机构。从交易对象来看,以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
兑汇票为主,根据政策变化发展融资性票据。在交易方式方面,采取背书转让、
贴现、转贴现、票据回购、再贴现等方式。在短期内可以成立武汉票据信息中心,
定期公布票据供求和风险分析等信息,另一方面逐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进一
步扩大票据的使用范围和市场规模。
2、理顺产权交易的管理体制,推出新的交易品种,大力发展武汉地区的产
权交易市场。就产权交易所的短期发展目标来看,建立“政府指导、市场运行和
公司化管理”的交易市场。首先,要理顺产权交易的管理体制,结合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建立产权交易委员会,同时要求武汉地区所有的产(股)权交易必须
在产权交易所进行托管、挂牌和交易。其次,进行业务创新,推出新的交易品种。
在进行传统的产权和技术权益交易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交易产品和国有企业产(股)权交易品种,为各类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提供信息和
交易平台。最后,产权交易所的发展要进行超前规划。发展产权交易所的中长期
目标是为筹资和交易提供平台,即所谓的“柜台市场”,同时为以产权为标的物
的期权交易等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创造条件。
3、推动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
资产重组的原则来看,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武汉市产业政策的要
求,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解决
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在资产重组的管理机构方面,可以借鉴上海、
深圳和重庆等地的模式,由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负责对本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资产
重组工作进行统筹,通过上市公司的重组来盘活各类资源。
(四)以项目和产业发展为契机带动金融机构、产品和融资方式创新。
l、筹备设立武汉汽车金融机构。为了适应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有关
金融监管部门2002年发布了《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武
汉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并且汽车产业也是武汉市的支柱产
业,可以抓住时机筹备汽车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和汽车产业的有效融合。
2、大力发展项目融资等新型的融资方式,通过项目带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
流入,进行多种方式的资本运营,同时也可以以项目为契机实现金融发展由低层
次均衡向高层次均衡的变迁。项目融资的主要特点是债务不是依赖于项目发起人
的信用,而是依赖于项目本身形成的资产,同时通过多方面主体的参与来分担和
降低项目风险,包括BOT(建设~经营一转让)、TOT(转让一运营一转让),ABS(资
产担保证券)、预先购买协议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在国际上广泛地应用
于电厂、公路、桥梁、隧道、铁路以及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
前武汉市提出“项目兴市”的发展思路,应该在大项目的建设中大力推行融资方
式和建设方式的创新,如在汉江开发、长江隧道、轨道交通等项目可以考虑以
BOT、TOT以及发行信托和基金等方式建设,积极发挥银行、证券和信托公司的
作用,进行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从而推动金融结构变革和金融发展。
(五)建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是武汉市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金相当短缺的~个群体,金
融体系的健全和发展要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也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基
础。目前可从贷款担保机构和融资渠道拓宽两方面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1、建立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机构体系。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应该包括三
个层次,建立由政府信用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以及保险
公司等构成的担保体系,构造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担保机制。建立中小企业机构
体系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工作,一是整合政府信用担保机构,组建l一2家
政府担保公司,同时通过财政拨款、基金会员交纳会费、向社会公众和法人单位
募集资金、发行债券等方式建立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在税费方面给予
适当的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性的担保机制。二是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
保机构。在商业性担保机构方面,由本地区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牵头,以法入、自
然人为主出资,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三是充分发挥保险机
构的作用,通过商业保险来分散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
2、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渠道。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要
从资本金和贷款资金两方面来解决。对于贷款资金供给方面,一方面要继续积极
推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0种信贷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结
37
合实际情况进行信贷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适当调整商业票
据的支持对象,在审批票据试点企业时优先考虑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的资本金
供给方面,一方面发挥武汉市在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和筹备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
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的
发展,同时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托品种创新,另一方面推动高科技企业在香港
创业板和其他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拓宽中小企业的资本金筹集渠道。
6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本项研究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思路上,采取以区域金融发展为切入点来研究全国层面的金融
发展,在国内较早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框架应用到区域金融研究的
层面,同时在对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过程中贯彻现代金融工程的思想,试图对多
个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发展来构造适应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金融体系。
其次,在研究对象上,使用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
具有特殊性,原因在于武汉市金融发展在整体上与全国的金融发展历程相似,但
其特殊性在于在九十年代初期前后金融发展相当迅速,而且在全国处于领先地
位,其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由此使用该样本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还可
以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全貌。
第三,在研究内容上,不仅使用武汉市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而且对
武汉市金融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从而较好地
将理论分析和武汉市的现状结合起来,不仅使实证分析具有比较深刻的现实基
础,而且理论研究也可以为武汉市金融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最后,在研究结论方面,对武汉市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结论以及武汉
市金融发展类型的确定都是比较新颖的。同时研究还表明传统的金融结构论在武
汉市的金融发展过程效果不明显,而金融深化论在武汉市存在一定的适用性,尽
管本文根据武汉市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解释,但也提出了要在理论上进一
步探讨传统的金融结构论和金融深化论在我国的实用性问题。研究还强调了大型
投资项目建设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以目前大型投资项目建设为
契机推动和实现金融发展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变迁。
本项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在于区域金融的开放性和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方面,本
项研究对于武汉市资本外流方面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对
中小企业的作用方面不够深入。由于武汉市资金外流和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数
据较难获取或者不够准确,本项研究只是在武汉市金融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研究中
进行了定性的描述,但在实证研究未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在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不对称性方面,本项研究主要从宏
观金融层面来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而没有深入考虑到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性,同时也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1978~2001年
间武汉市金融结构发生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科学,1999.3
2、弗朗西丝著,封建强译.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龚名华.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一理论、实证与政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2
5、【荷】赫米斯,【荷】伦辛克主编,于昌淼等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发展中
国家(地区)的理论与经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巴西】霍赛恩,乔杜里主编,陈延军、汪文件译.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
融政策:增长与稳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著,浦寿海等译.金融结构与发展.北京: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3
8、李崇淮,黄宪,江春.西方货币银行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9、李弘,张岗,王巍主编.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8
10、刘光杰,严清华,何耀.2010年武汉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11、刘仁武.区域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2
12、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一B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3、马庆泉.中国证券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4、麦金龙.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5、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课题组.资
本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16、世界银行报告小组.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1
17、唐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论(下).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
18、吴少新.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19、武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武
汉:武汉出版社,2001
20、武汉年鉴社.武汉年鉴.2000.武汉: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版
发行部,2000
21、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2、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3、武汉市统计局.武汉五十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4、杨琳.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5、杨咸月.金融深化理论发展及其微观基础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26、殷德生,肖顺喜.体制转轨中的区域金融分析.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7、叶永刚.金融工程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9、赵晓瑛.区域投资与经济增长.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0、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31、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32、张可兰,杨祥凯.中国社会资金流量核算.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1991
33、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34、张强春.重庆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
文,2002
35、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3
36、周月秋.资源配置与金融深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37、Charles B.Garrison and John R.Kort.(1 983).Regional Impact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a Comment.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Vol 23.
NO.2
38、Greenwood。Jeremy,and Bruce D.Smith(1997),“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5,October):1 076-1 1 07
39、Hellmann,Thomas.Murdock,Kevin and Joseph Stiglitz.Financial
Restraint:Toward a New Paradigm in Masahiko Aoki Hyung-Ki Kim and
Masahim Okuno Fujiwara(eds),The Roles of Govem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0、Levine,R,and Tenelt,D (1 992).A Sensitivity Ananlysis of
Cross—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Amercian Economic Review,82
41、Levine,R,and Zervoes,S(1993).Looking atthe Facts:Whatwe Know
about Policy and Growth from Cross—Country Analysis Amercian Economic
Review,83
42、Levine,Ross(1 997),“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 and Agenda”,35(2.June):688—726
43、Levine,Ross,and Sara Zervos(1998).“Stock Markets,Banks,and
Economic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8(3,June):537.558
44、Luigi Guiso,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ies(2002).“Does Loc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matter?”http://www.nber.Org/papers/w8923
45、Patrick H.T(1966).FinanciaI Developmentand Economic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4
46、Peter V Bias(1 992).RegionaI Financial Segmen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I of RegionaI Science V01.32 No.3
47、Rajan,R.G,Zingales,L.(1996).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University of Chicago mimeo,May
48、R.Blaine Robe,s and Henry Fishkind(1 979),The Role of Monetary
Forces in Regional Economic Activity:an Econometric Simulation Analysis”.
JournaI of Regional Science.Vol 19,No.1
49、Samir EI Daher(2000).Specialized FinanciaIIntermediar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A Market-based TooI for LocaIlnfrastructure Finance.The world
bank Urbarl No.FM一8d.
50、Samolyk.Katherine A(1991).A Reg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Credit
View.Economic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Second
Quarter 1991:27,2
51、Vijay K.Mathur and Sheldon H.Stein(1980).RegionallmpaGc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duced Form Approach.
JournaI of Regional Science.VoI 20.NO.3
52、VUay K,Mathur and Sheldon H,Stein(1 983).Regional Impact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Ucy:a Reply.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Vol 23.No.2
附表一武汉市1 978--2001年金融和经济有关名义指标
(单位:亿元)
生丛:垫焦主笪!望塑望塑塑童望塑
1978 39.91 28.01 42.9 11.74
1979 46.2 1.65 32.89 42.59 8.84
1111 11:塑!:!! !!:坠望:兰! !!:塑一
1981 56.29 25.02 47.74 9.54
1982 63.31 32.75 49.69 11.2l
1983 68.58 39.07 56.64 11.6
1984 83.75 53.28 72.5 17.93
1111 11:!! !:! 塑:!! 堕塑!!:!一
1986 106.35 5 79.16 125 27.12
1987 124.61 6.48 98.9 144.29 32.74
1988 156.44 9.2 104.82 160.55 36.31
1989 168.75 9.82 116.59 183.44 32.Ol
!塑! !!!:!! !!:!; !!!:! 婴:塑塑:!1
1991 207.95 12.94 183.64 257.67 43.8
1992 255.42 17.18 245.98 308.15 68.36
1993 357.23 24.24 317.07 373.44 118.98
1994 485.76 34.8 393.7 428.71 206.02
塑! !!!:!! 塑:!! !!!:望!!!:!! 婴:垄
1996 782.13 52.12 600.85 611.73 387.03
1997 912.33 35.8 670.82 662.13 408.18
1998 1015.89 28.47 955.19 878.59 420.4
1999 1085.68 31.48 1256.21 IIii.14 431.24
2000 1206.84 41.54 1492.42 1196.92 461.92
1111 1111:! !!:! !!!!:丝塑!:!! 婴:丝一
注: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五十年》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1-2002
武汉年鉴社.《武汉年鉴》2000
附表二武汉市1978--2001年金融和经济有关实际指标
(单位:亿元)
注:1、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五十年》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1-2002
武汉年鉴社.《武汉年鉴》2000
2、以1990年作为物价调整基准年份。
附表三武汉市1 978--2001年金融和经济有关人均实际指标
(单位:元)
笙丛垦由生主!垫焦塑鏊查塾壅主塑塑全塾主笪
1978 1278 1373.73 896.96 375.93
1979 1422 1310.88 1012.28 272.09 30.49
——1—9—8—0————————1—6—1—9————————1—2—7—8—.—7—7————8—6—4—.—6—8———————3—0——5—.—3—8———————3—4—.—30311—
1982
1983
1984
1789
1840
2133
1404.13
1519.64
1846.48
925.39
1048.26
1356.95
316.77
311.22
456.65
幽! 丝! 塑!:!!!丝:!! 婴:翌!!:!!一
1986 2462 2893.75 1832.57 627.82 81.42
1987 2632 3047.67 2089.01 691.53 103.73
1988 2874 2949.50 1925.70 667.06 144.75
1989 2868 3117.66 1981.58 544.03 151.62
1111 11塑塑!:塑型!:!! 竺:竺堕坚
199l 2981 3693.74 2632.45 627.87 192.16
1992 3332 4019.87 3208.90 891.76 252.35
1993 3933 411 1.47 3490.78 1309.93 352.26
1994 4658 4110.94 3775.26 1975.54 500.14
塑! 婴! !!!!:!!丝!:!! 型!:!! 堕!1
1996 6153 4812.46 4726.93 3044.75 730.91
1997 6986 5070.14 5136.67 3125.56 497.26
1998 7806 6750.99 7339.52 3230.31 391.17
1999 8431 8628.71 9755.28 3348.85 427.70
2000 9329 9252.32 11536.5 3570.68 557.81
垫!! !!塑!!塑!:箜!型!:!! !!!!:坠坠!!一
注:1、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五十年》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1--2002
武汉年鉴社.《武汉年鉴》2000
2、以1990年作为物价调整基准年份。
3、人均指标使用当年的人13指标进行计算a
45
附表四武汉市1 978--2001年其他金融和经济指标
1978 3.24 1.77
1979 1.75 3.78 2.02 1.63
1980 —0.08 5.04 5.12 1.32 ———————————————————————-——————————●———’————-————————————————_●————————————————●———_——一
1981 —0.87 5.4 6.27 1.29
1982 4.46 5.67 1.20 1.30
1983 3.88 5.76 1.87 1.39
1984 4.12 5.76 1‘63 1.50
1985 1.10 6.72 5.61 1.57

●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6 5.88 7.2 l_31 I.91
1987 7.73 7.2 —0.53 1.95
1988 13.00 7.68 —5.32 1.69
1989 6.07 11.12 5.04 1.77
1990 7.45 8.64 1.18 2.08
1991 6.12 8.01 1.88 2.12
1992 8.68 7.56 —1.12 2.16
1993 17.22 9.54 —7.68 1.93
1994 13.54 10.98 —2.56 1.69
1995 7.016 i0.98 3.96 1.62
注:1、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五十年》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1--2002
武汉年鉴社.《武汉年鉴》2000
2、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通货膨胀率根据附表一中的物价调整
因素进行套算得到。
3、名义利率使用当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4、金融相关比率=(存款+贷款)/国内生产总值
后记
本文对于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起因源于2 003年眷夏之
交协助导师叶永刚教授完成的受武汉市人民政府委托的Ⅸ武汉金融中心建设问题
研究》的联合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采取了金融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路,对武汉
市金融发展的现状乖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扣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
建议。由于侧重点不同,该项研究尽管使用了金融和经济的基本分析框架,但对
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所作的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由于对金融发展理论
的浓厚兴趣,一方面在叶永刚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另一方面在于对武汉市金融
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选4+-r武汉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
关系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主题。由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涉
及的问题相当广泛,研究难度较大,而且有关数据收集和整理也存在局限性,因
此虽然本文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作为阶段性研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有关结
论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尽管本文还存在不足,但在一定意义上仍然是近两年来不
断学习和思考的结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
步研究。
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叶永刚教
授,叶教授在理论研究上的指导和实际问题解决思路方面的熏陶使我受益匪浅。
也要感谢金融系所有的老师们的支持和关怀,他们的辛勤劳动是我们不断成长的
阶梯。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与他们进行每一次交流和探讨都是我非常愉快和珍
贵的记忆。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亲戚和朋友们,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一直是我认真学
习和努力工作的动力。
宋凌峰
2004年5月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