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0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研究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研究
姓名:孙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经济
指导教师:成新轩
20080501
摘要
摘要
传统的经济一体化理论是以关税同盟为基础的,主要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相对
规模来对关税同盟的建立进行评价,可是现实情况中,许多国家经常以传统收益不利的
条件加入经济一体化组织,于是人们对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的收益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产
生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非传统收益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可以带
来传统收益之外,还可以带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
力等非传统收益。亚洲发展中国家众多,经济构成复杂,中国和东盟都还不是彼此最重
要的贸易伙伴,仅仅用传统收益理论并不能全面地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收益情
况。通过研究非传统收益理论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适用性,我们发现了非传统收
益理论对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中的成员国的参与动机也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
架构了一个轮流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
发现中国在博弈中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但是中国依然可以选择进行主动博弈推动自由贸
易区的前进,创立新的游戏规则为自己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非传统收益的效果进行检验以后,我们认识到许诺、发信号、保险机制等非传统收益
可以减少成员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可信度的增加使得私营部门更易于计划和投资,在一
些情况下,源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不确定性的减少甚至是实现自由化收益
的一个先决条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逐渐掌握自由贸易区的
控制权。然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东
盟内部的经济差异、与域内外国家的关系、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等问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种种的约束和困
难。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寻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实现途径,使区域经
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非传统收益能够最大化,达到共赢,使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能
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博弈论
Abs仃act
Abstract
1k meo巧of仃aditionaI gaillS of RI:As is baSed on趵11Vere饥and estimated by the leVel
Of“Trade Cre撕on,’勰d“Trade DiverSion”.How纠er'm翘y countries of溉join in RI’As
accemiIlg disadVan_t;ageouS conditiollS.Hence,也e t11eo巧of non臼砌tional gains w豳
developed.The t11eory of non觚五tioml g血s of R1怂argues eXcept僦tional g池SuCh笛
缸谢e cre撕。玛impr0Ved terms of缸们e,real妇ion of econ0Injes of scaJe,蛔mased
comp砘tion and more i11VeStment,RIAs can also bring some n011仃砌tion丑1 gai卫喀suI出雒
6me C0nsiStc俎cy,si弘al洫g,洫su啪Ce,barg;抽ing power,C00rd谊ation deVice锄d Sec嘣够
benefitS under certain∞nd晒ons.Asia h嬲many deVeloping co州es in di侬渤t cconomy
situationS,S0 we cannot expla遮也e reaSonS of砌队s weU just by llsi】坞也e tlleo巧of
也Iditional gaills.By resea蛐g也e applicabili够of t11e meoDr of no删tional gail塔,we
铀d t11at t11e也eo巧of nontradi石onal gains c趾幻:terpret t11e motiVationS for也e deVeloping
coull伍es t0 p硎cipate龇RTAs.触er test吨也e e&甜Veness of CAFTA by a model of
d”瑚nic g锄e,we伍1d CMna is al a disadVantage i11也e g锄e.NeVer出eless,C址唿c趾elect
initia:dVe act t0 promote me ASE泌Jq’s deVelopmen_t’create a new g锄e mle t0 Stjhndate our
eConomy妣re雒e.Af时tegchlg仕怆e侬蜕of Q心TA’s no蛐砸i60Ilal gair琏we reco啦e
也at non臼aditional gainS can reduce也e RTAs memberS’economy uncertain够.China c锄
b血g i11t0 play a big pan during t11e prOcess,and hold也e CAFl’A,s con勺吣1 power黟adually.
BeCallSe of m舡ly problem such aS eC0nomy di伍跚ces, rela石011ships b咖en counl五es,
relationS啦be№poli锣and economy etc.,CAFTA’s c0IlS协Jction趾d developm∞t f-ace
many kinds of restri舐011S and dimcul廿es.W|e should eXplore and searCh也e menlodS of
acllieVe mis goal,ma)出血ze the nontraditional gains of re西onal仃ade雄乒-eements,卸d ma|,e
也e RTAs produCe a m破ed e舒破.
K呵words Re百onal TradeA舢ems C蛐吐一ASB小丘ee伽e鲫隐
N咖靠诎i伽lal gai】陷g锄e也eO巧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粤: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蟹!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陬中园一车哩自白暖易巨爿乍傻纯豳渣砑舫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氏毫^耷于蜘砭)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
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
经费资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坠!鱼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弘, 志
日期:坦路—厶丘日
日期:迎辟上月立生日
日期:丝鲴砗上月j卫日
第1章引言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截止到2006
年6月5日,向m申报的区域性贸易组织进入了实旌阶段的就有197多个。迄今为
止,亚洲虽然拥有5个世界GDP排名前30位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中国、韩国、台湾
和香港),却并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协定。近些年来,尽管东亚成立“lO+3"
(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的呼声很高,但是由于很多历史
和现实的原因,这些计划还在处于漫长而艰难地酝酿之中。相反,一些次区域经济合
作组织率先在亚洲蓬勃发展起来了,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亚洲经济整合的前奏。中国一
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案例。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构成复杂,在经济上,既有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
国家,又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还有世界上最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在政治
上,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宗教上,拥有不同的文明积淀和
历史传承;在军事安全上,既有嫌隙又唇齿相依。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政府签订的唯一
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00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伊始时,东盟仅为中国的第
5大贸易伙伴,中国仅为东盟第6大贸易伙伴,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并不能全面地
解释这些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于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从传统收益的角度来
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也要从非传统收益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中国一东盟自
由贸易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缔结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个案,有很大的理论研
究价值,对其研究的结果将是新区域主义的重要补充。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签订的唯一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
是继加入WT0之后以后中国经济的又一重大事件,它的建设将对成员国经济、亚洲经
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及其收益分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的
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理智地采取多种政策和途径,保证自由贸易区朝着良性的方
向发展,使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收益都达到最大化。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状况
传统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以关税同盟为基础,主要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相对规模
指标来对关税同盟的建立进行评价,可是现实情况中,许多国家经常以不利的条件加入
经济一体化组织,于是人们对于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的收益进行了重新的思考。1998
年,Fernandez和Portes发表了一篇名为《回到区域主义:对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
分析》的文章,系统地提出了非传统收益理论,即: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提高政府信誉、发
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和建立协调一致机制。同年,Schiff和winters
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外交的区域一体化》的文章,指出区域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外部
效应是改善成员国的安全,并具体提出了改善成员国安全的三种形式。这两篇文章的发
表标志着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基本形成。在Fernandez、Portes和Schiff等人较系统的
提出非传统收益理论之后,一些学者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如Perroni和whalley(2000)构
造了一个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来分析不同规模的国家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的动机。他们的研
究再次验证了保险效应:小国必须向大国提供单方支付(side—payments)以获得进入大
国市场的“保险":Andriamananjara和Schiff(2001)构造了一个小国间合作的模型。
他们认为,小国之间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是为了提高讨价还价能力、降低谈判成本。如今,
非传统收益理论结合现实正处于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中。
1.2.2国内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学者对非传统收益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复旦大
学的白当伟和南开大学的陈漓高对非传统收益理论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形成中的应
用逐条地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外交学院的王强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的补充,运用了函
数图形分析,详细地阐述了非传统收益理论的产生和现状、与传统收益的联系与差异,
并结合北美自由贸易区和《CAFTA协议》的现实案例对理论进行应用和验证,提出了对
我国参与经济合作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向阳进行了东北
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的研究,阐述了建立东北亚乃至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现实困难与阻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我所知,对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国内主要集中在传统收益角度,并没有专门论述其非传统收益的文献。当前,国内的对
2
第1章引言
非传统收益理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采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进行研究,理论深度还需进
一步挖掘。在全球经济整合的大气候下,亚洲经济不断进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条
件不断完善,结合亚洲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复杂,可预见对东亚经济的非传统收益研究
工作将会越来越热烈地展开。
1.3总体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总体结构.
本文共包括六章:第1章是引言;第2章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的介
绍;第3章是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进行了分析;第
4章是检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的效果;第5章是在分析中国一东盟自
由贸易区发展的现实阻碍以后,探索了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实现途径;第6章是结
论与启示。
1.3.2研究方法
1950年美国的学者维纳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关税同盟的经济
福利效应,几乎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正是以这种利用实证
研究方法的关税同盟为基础的。非传统收益理论与此不同,它主要是利用列举、描述的
方法来对国际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和不同情况参与国的动机,含有比较明显的价值判
断,但是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希望能够弥补此项不足,通过增加实证的
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博弈模型,来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进行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经
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和思维方法等。
1.3.3创新点
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实现了补充和创新:第一,在分析了非传统收益在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适用性的前提下,针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全部由发展中国家构成
的区域经济组织进行分析研究,丰富和补充新区域主义的非传统收益理论;第二,创新
提出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提供‘保险’’’这项非传统收益的观点;第三,分
析了在中国与东盟的博弈中东盟拥有的“先动优势"和“耐心优势”,同时给出了中国
在博弈中赢取主动的策略。
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
2.1非传统收益理论
2.1.1非传统收益理论的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极体系对峙局面缓和,欧洲出台与实行了单一法案,乌
拉圭回合谈判中,欧洲作为了一个整体“以一个声音说话",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发
生了重大变化。出于均衡和安全考虑,热衷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美国、日本等大国的区
域主义政策发生了转向, 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跨区域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纷
纷出现。20世纪80年代也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最不景气的时期,迫使发展中国家对经
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尽管在与发达国家缔结区域经济合作的时候往
往面临着不公平待遇,但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出于自身长期利益考虑仍旧积极寻求着各
种与大国合作的途径。一度停滞的区域主义,重新掀起了发展的新浪潮,按照世界贸易
组织(wTO)的统计,在1950一1989年的40年里,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Integration
Agreements)的实施数量也只有75个,而在1990—1998年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实施数量
高达82个,截止到2006年6月5日,向WTo申报的区域性贸易组织进入了实施阶段的
就有197个。人们惊呼“区域主义又回来了"。为了将80年代以来发展的区域主义与以
前的区域主义相区别,学术界将之冠为“新区域主义一(New Regionalism)。与前一轮
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相比,新区域主义还是有其新的特点的,不仅涉及的国家数量大
大增加、范围扩大,而且内涵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安全和经济目
标,而且还涉及了建立在地区基础上包括人权、民主、环境和反恐以及跨国社会等方面
的内容。学者们发现,新区域主义所包含的一些内容并不是以显著的贸易自由化为特征
的,传统的区域经济传统收益理论并不能对其给出很好的解释。于是国内外的一些学者
开辟了新的视觉角度,提出了所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非传统收益理论。
2.1.2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形成
通过分析欧盟相关资料,F1锄(1995)发现奥地利、芬兰和瑞典等国家在加入欧盟
之后并未因此获得更多的贸易自由化利益,反而成了欧盟预算的净贡献者,但“欧盟一
员”的身份将使这些国家的一些其他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Raff和whalley(1996)
4
第2章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
都认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防止了两国之间发生贸易战造成的损失。Whalley采用了
一个cGE模型,以1986年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对关税联盟之内和之外的国家来
说,贸易战能带来的经济福利损失。研究表明,在贸易战中,大的经济体损失较少,甚
至会获益,而其他国家则会遭受严重损失。加入贸易集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根本方
式。这些研究结果都是在阐述区域组织的保险效应。
霍克曼·考斯泰基(1995)认为区域一体化协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限制国内利益
集团的压力,推动本国的贸易自由化或国内制度改革进程,保障政策具有连贯性。
Whalley(1996)也指出墨西哥加入NAF’TA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增加国内改革的可信度,
“正是这样,它导致墨西哥的谈判者们较少关注他们与其谈判对手是否互相让步,而更
多的注意给予大国作出单方面的让步。原因很明显,墨西哥想通过区域一体化进程来锁
定国内改革。’’∞
BaldWin(1995,1997)提出了所谓的“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s)。他认
为一种区域一体化的出现会促使下一种区域~体化的发生。
1998年第2期的《世界银行经济评论》刊登了美国学者拉科尔·费尔南德斯和乔
纳森·波特斯的一篇名为《回到地区主义:对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分析》②的文
章。对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新一轮地区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新特点,传统的国
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已经不能做出很好地解释了,因为许多新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都不是
以显著的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费尔南德斯和波特斯系统地提出了
非传统收益理论的五个内容。该理论认为,除了贸易创造、贸易条件改善、规模经济、
竞争加剧和刺激国内外投资等传统收益之外,区域贸易协定在某些条件下还能带来保持
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建立协调一致机制等非传
统收益。在同一期的《世界银行经济评论》上,莫里斯·斯科夫(Maurice Schiff)和
阿兰·温特斯(L.Alan Winters)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外交的地区一体化》@的文章。
这篇文章认为,地区一体化协定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效应是改善成员国的安全。这两篇文
章的发表标志着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基本形成。
。WhaJl嘞J.(1 996),“Why do countries seek Re百onal Trade Agreements?”,NBER w6rl(ing P印er
NO.5552.
印Raquel Femandez and Jona:吐l锄Portes,”R曲lms to Re西onalism:An AnalysiS ofNon:咄lditional
Ga啦如mRe舀onm Trade Agreements”,111e w|orld Bank Econornjc ReView’ⅪL(1998),pp.1 97—220.
铆Ma面ce Sclli疗锄d L.Alan WillterS,”Re画ona】Intc舯tion∞Diplomacy”,The WDrld Balll(
Economic ReView,Ⅻ,(1998),pp.271.295.
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2.1.3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内容
1.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提高政府信誉(Ti功e Inconsiste玎cy)
Kydland和Prescott(1977)最先引用了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观点:具有政策制定
权的政府经常受一些因素的诱导而改变其原有政策,从而使私人部门受损,而且损害了
政府的信誉。在改革因缺乏信誉而受阻的时候,可信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诺来稳定改革,
而加入区域经济组织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力。
但是,国家为什么不通过全球性贸易体制,或者通过国内的政策,而需借助区域贸
易协定促使本国的贸易自由化呢?国内政策相对容易反驳,因为政府难以严格约束自己
不去保护一个行业。在全球性组织内,贸易结构更为分散,对于单个成员来说,挑出违
约者的激励可能更小,过程可能更慢,结果可能更为不确定。在一个区域性组织中,这
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发信号(Signaling)
对于发信号的机制来说,某个国家加入区域经济组织这一事件本身就在向外界发出
信号,使得外国投资者看到该国政策的新动向。这个信号可能是立场信号(例如,表明
本国是自由主义或保护主义政府);其次是本国经济状况的信号;最后可能是政府间关
系的信号。当外界对一国政府是否会履行其自由化承诺、是否会坚持改革等存有疑虑的
时候,一国愿意付出较大成本加入区域贸易协定,在外界看来,这体现了该国政府的决
心和诚意,其发出的信号也就可信了。
3.提供保险(Insurance)
区域经济组织可以为成员国提供防范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保险,能改善其成员的国
的福利,这尤其适用于解释大国与小国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组织。小国为了获得大国始
终向其开放本国市场的保证,它们不得不以较差的条件加入协定。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大
国的贸易保护,使小国避免在世界贸易战中受损害,为小国享受大国市场的优惠政策和
吸引外资等提供机会。比如,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在加入欧盟之前,已经与欧盟国家进
行自由贸易了。而加入欧盟反而使这些国家成了欧盟预算的净贡献者。这些国家加入欧
盟的动因的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作为“欧盟一员”,这些国家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4。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Bargaining Power)
一个国家可能会寻求加入一个已有的区域组织以增强它与该区域组织现有成员国
6
第2章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
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时进一步还表现为扩大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例如,欧洲自由
贸易联盟(EFTA)的国家逐步加入欧盟。虽然加入后,这些国家必须分摊欧盟的一部分
预算,需要与欧盟协调自己的农业政策,但重要的是,它们获得了欧盟未来决策中的投
票权。对于小国来说,在一个范围较小的组织内,它们的呼声更容易得到尊重。对于大
国来说,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获得区域内的主导权,不仅可以获得区域合作
的内部收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主导权的这种外部收
益。例如,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与欧盟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致使谈判几度延期。而欧盟之所以能向美国在GATT中的主导
地位发起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即将建成的欧洲统一大市场将使欧盟的市场规模首
次超过美国。’
5.建立协调一致机制(Coordination Device)
一般来说,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的人范围广、带有不确定性,而且获益的效应要在
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显现。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损失却是即时的、显著的,能够马上被
发现的。这些因素使得支持自由贸易的人比反对自由贸易的人更难协调起来,而区域经
济一体化组织能把那些从自由贸易中获益的国家组织起来,减少自由贸易利益分散和不
确定的负面影响。区域贸易协定具有明确的内部互惠性,这也是区域贸易协定被众多国
家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贸易协定作为协调一致机制的另二个功能是允许成员国在
不同政策领域之间作交易,最终使成员都获益。而多边协定由于成员数量多,成员情况
复杂,利益协商比较困难,因为贸易自由化而受损的国家范围会比较大。
6.改善成员国的安全(Safe of Members)
莫里斯·斯科夫和阿兰·温特斯认为,改善成员国的安全是区域一体化协定的一个
重要的外部效应。区域一体化协定改善成员国安全大致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消除内部
分裂或内战等国内安全威胁。第二种情形是建立区域性安排以对付来自第三国的安全威
胁。第三种情形是为了消除本国与邻国之间的安全威胁。随着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的
出现,国家还可能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来消除诸如恐怖主义、贩卖毒品、环境恶化等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
2.1.4非传统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1.传统收益理论
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家大都认为自由贸易可以使全世界的经济福利得
到净增加,从而实现稀缺的资源的最有效的配置。在没有实现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最
优化"的情况下,一定区域内的自由贸易是“次优"选择。1950年,美国学者雅各布·维
纳(Jacob Viner)发表了《关税同盟问题》(The Custom Union Issue)一书,对这种
主张提出了挑战。这本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维纳对关税同盟资源配置效应的
分析是基于“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的。
贸易创造多于贸易转移的同盟被认为是有益的,反之认为是不利的。后来的经济学家金
德尔伯格和林德特在其《国际经济学》一书中对这种理论进行了模型论证,补充了关税
同盟的成员可以获得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的内容。同时,他们还研究了关税同盟形成后
的动态效应,得到了一些结论。至此,区域贸易协定的传统收益被认为包括以下几种效
应:贸易创造;贸易条件的改善;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刺激效应;投资刺激效应。
2.联系和区别
非传统收益理论与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
现在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与传统收益的联系上。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
潮中,人们发现很多国家和地区以传统收益受损的不利条件加入区域贸易协定,人们运
用传统的收益理论无法解释其原因。非传统收益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的,根
据该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后,不仅能获得传统收益,而且
更重要的是能获得许多的非传统收益。因此,非传统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是具有相
继性和互补性的。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建立协调一致机制等区域贸易协定的非
传统收益实际上都是吸引和刺激国内外投资这一传统收益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在《回
到地区主义》回一文中,费尔南德斯和波特斯关于区域贸易协定非传统收益的好几种解
释都是与投资有关的。不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外投资者,他们的投资决策不仅仅取
决于一国当前的贸易政策,还取决于其未来的贸易政策、不确定因素的性质和数量以及
东道国的政治和宏观经济环境。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侧重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福利效应的研究,而非传统收益理论侧重于国家参与国际
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动机的研究;与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相比,非传统收益理论
。眦:eRagquieloFneaml锄dez锄d Jona吐l柚Pones,”R咖订lS t0 R呼onalism:AnAnalySiS ofNon订adi60叫Gaills Trade A鲫既临”,1kw矾d Bank Econ0血c Review'XU(1998)'p.202.
8
第2章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
的研究范围更广了,不仅涉及经济因素,而且涉及到了政治,国际关系等因素。第二,
研究的方法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以古典维纳关税同盟理论为基础,
用实证的方法论证关税同盟的经济福利效应,几乎不含有任何价值判断。而非传统收益
理论主要用列举、描述等方法来解释国际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参与国的动机,含
有的价值判断比较明显。
2.2非传统收益理论的理论价值
2.2.1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创新之处
1.传统的收益理论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分析是假定自由贸易区外的供给
曲线是完全弹性的,这个条件显然是不成立的,这就需要我们考虑潜在的贸易条件效应。
非传统收益理论则提出了比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更符合现实的假定和描述,能更
加贴近现实,更好地解释了小国以不利的传统收益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动机。
2.非传统收益理论丰富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是以
关税维纳的同盟理论为核心的,该理论以分析关税同盟对同盟国贸易量的影响为起点,
逐步引进“区位"观点、动态分析,进一步探讨同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是却没有注
意到各国的政治态度与国际关系对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作用。这里面不仅包括各国
国内政府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也包括参与区域合作的各国之间的关系,甚至与区域合
作之外的某些国家的关系。非传统收益理论通过引入“不确定性’’、“政策的连贯性”等
概念很好地解释了这一问题。
3.非传统收益理论为我们研究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角度。传统的国际经济
一体化理论只研究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福利效应,而非传统收益理论更为强调国际政
治经济学的视角,更为强调经济改革效应、直接投资吸收等因素对于区域贸易协定的含
义。在新区域主义浪潮中签订的贸易协定中,涉及到参与国尤其是小国的经济政策、政
治形态、安全同盟等方面的条款越来越多了,有的国家甚至会因此修改宪法,而这些只
能由非传统收益理论来解释了。事实上,非传统收益理论不仅把国际经济一体化看作是
“自然的”经济力量的产物,还把它看作是一种“有意的政策"。
2.2.2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局限性
非传统收益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它还不是一个系统的理论。虽然区域贸易协定非传统收益理论与传统收益理论
具有时间和论证主题的前后相继性,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理论补充,但是对于区域贸易协
定的传统收益与非传统收益的关系,该理论缺乏深入的分析,只是仅仅指出关于区域贸
易协定非传统收益的好几种解释都与投资有关。同时,对于区域贸易协定的几个非传统
收益,非传统收益理论进行的是分别的阐述和分析,但是却没有指出这些非传统收益之
间的相互联系。
2.非传统收益理论假定自由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这一假
设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成立。非传统收益理论把保持自由化政策的连续性和引进其他国家
的投资都看作是一种收益,实质上是诱导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开放其国内市场。但是,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固然会带来机遇,但同时也会带来挑战。发展中
国家在自由化过程中必须分析本国国情和考虑各个产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再决定具体行
业是否开放和开放的程度与步骤,否则盲目自由化将对本国经济产生弊大于利的影响。
3.非传统收益理论还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它还并未涵盖国家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的
全部动因。例如说有的国家有可能不是为了获取收益,而是为了避免损失而签订或加入
某个区域贸易协定。例如说,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建立NAFTA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当时的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担心东欧国家加入欧共体以后,会使欧洲国家原本在墨
西哥的投资会转移给东欧国家。
lO
第3章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理论
第3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分析
3.1.《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计划始
于朱镕基总理2000年11月参加“lO+3"第四次首脑非正式会议时的一个提议。其直接
的起因是当时东盟领导人担心中国加入耵O后会对东盟的出口及吸引外资方面造成威
胁,建议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影响进行联合研究。朱镕基总理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进而
提出进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得到东盟方面的积极响应①。在2001年
的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首脑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十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双方将在
“10+3"框架内,首先建成自由贸易区,过渡期为10年。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
就自由贸易区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达成了框架协议,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
作框架协议》(简称《CAm协议》)。
《a研A协议》签署的背景是:1.在全球层面,世界贸易组织在推进新一轮多边
贸易谈判方面严重受挫,导致多边贸易体制前景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2.在地区层
面,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自1997年以来,虽然建立了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
议等合作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难以深化,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很难
在近期实现。3.在国家层面,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之下,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而东盟国家在遭受
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美国经济衰退的打击之后,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靠
单打独斗不行,有必要加强与区外大国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联系。
《CAFTA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1.确立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双方将采取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东盟新成员提供
特殊的差别待遇和灵活安排以及扩大经济合作领域等在内的8项措施;2.将关税减让
的产品分为正常降税产品和敏感产品两类,敏感产品的清单由成员国自行确定,按照双
方确定的目标税率和最迟日期进行削减:3.启动早期收获项目,纳入早期收获的产品
按照最惠国适用税率分三类进行降税,最迟于2006年(新东盟成员可延长至20lO
①冯晓明:<”中国与东盟能够共享繁荣’'_-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载《国际
经济评论》2002年第1~2期,第61页。
ll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把所有纳入早期收获的产品的关税降为零;4.自签署本协议之日起,中国将根据
WTO有关规则和条款给予东盟非世贸组织成员最惠国待遇①。
3.2非传统收益理论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适用性
非传统收益理论的产生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学家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
中发现许多小国在传统收益受损的情况下依然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从而研究和发展的新
理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国家之间
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政治性质、文化宗教、历史情况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很
大的不同。在经济方面,CAFTA成员国中,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又有世界
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有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距;在政治方面,C胛A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中国、
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且CAFTA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方面互补性并不明显,东
盟成员国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近年来又大都转向下游的电子信息产品,CAFTA国家
在国内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上呈现出雷同化的特征。从贸易关系来看,2006年中国
只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则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而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
之间的贸易往来虽然有了很大幅度地提升,但是彼此的贸易地位并没有很大变动。因此,
在仅仅在传统收益的方面来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得到的结论肯定
是不显著和不全面的。这时,我们就非常需要借鉴非传统收益理论来对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进行分析和研究。
3.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模型架构
3.3.1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
讨价还价通常是一个不断的“出价一还价"(offer—counteroffer)的过程,罗宾斯
泰英(Rubinstein,1982)尝试模型化这个过程。⑦在这个模型中,有两个人试图分一
块蛋糕,参与人1先出价,参与人2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参与人2接受,博弈结
束,蛋糕按照参与人l的方案进行分配;如果参与人2拒绝,参与人2出价,参与人l
选择接受或拒绝,参与人1接受,博弈结束,蛋糕按照参与人2的方案进行分配;如果
参与人1拒绝,参与人1再出价,轮到参与人2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此下去,直到一
①<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载叶辅靖主编:<走向F1’A》,第323.334页。
雪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119页。
12
第3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分析
个参与人的出价被另一个参与人接受为止。博弈按这种方法继续:只要没有出价被接受,
在每个偶数时期参与人1出价而参与人2必须接受或拒绝;在每个奇数时期参与人2出
价而参与人1必须接受或拒绝。对谈判轮数没有限制的话,博弈将是一个无限边界。我
们用x表示参与人1的份额,(卜x)表示参与人2的份额,x。和(卜x。)分别是参与人1
出价时参与人1和参与人2的份额,x:和(卜x。)分别是参与人2出价时参与人l和参与
人2的份额。假定参与人1和参与人2的贴现因子分别为6 1和6 2。这样,如果博弈在
时期t结束,t是i的出价阶段,参与人1的支付的贴现值是Ⅱ。=6 l“xi,参与人2的
支付的贴现值是Ⅱ。=6 l¨(1.Xi)。罗宾斯泰英在1982年得出的定理:在无限期轮流出价
博弈中,唯一的子博弈纳什均衡结果是:
x’=(1—6:)/(1—6。6:)
他经过证明以后得出,参与人l的子博弈精炼均衡战略是:在t=1,3,5,⋯时总
是要求(1—6:)/(1—6。6。),在t=2,4,6,⋯时接受任何大于或等于6。(1—6:)
/(1—6,6:)的份额,拒绝任何较小的份额;而参与人2的子博弈精炼均衡战略是:在t
=1,3,5,⋯时,接受任何大于或等于6。(1—6,)/(1—6。6 2)的份额,拒绝任何较
小的份额,在t=2,4,6,⋯时,总是要求(1—6,)/(1—6,6:)的份额。
子博弈纳什均衡结果是参与人贴现因子(耐心程度)的函数,这是罗宾斯泰英模型
得到的重要结论。直观地讲,有绝对耐心的人总可以通过拖延时间使自己独吞蛋糕。在
给定出价顺序的前提下,越有耐心的人得到的份额越大。除了耐心优势以外,这个博弈
还有一个“先动优势”:6。=6:=6<1时,f=1/(1+6)>1/2,即参与入1的份额
总是多于参与人2的份额。如果每一个阶段的长度任意小,这个先动优势将消失。另外
当6,=6。=l时,这个博弈也有无穷多个子博弈精炼均衡,x’=1/2可能是一个据点均
衡(也是纳什讨价还价解)。贴现率可以理解为讨价还价的一种成本,类似蛋糕随时间
的推延而不断缩小,每一轮讨价还价的总成本与剩余的蛋糕成比例。讨价还价的另一类
成本是固定成本,其中有一种可以看做是外部机会(类似机会成本)。外部机会越好(从
而机会成本越高),参与人越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建立之初,中国承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以东盟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因此
东盟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参与人l的角色,中国充当了参与人2。我们通过上述的博弈
模型知道,作为参与人l,东盟在这场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博弈中是具有“先动优势’’
1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同时,因为东盟在与其他国家签订同盟协议的时候奉行的是一种在大国势力之间游
走的务实平衡战略,除了自身成员,它并不急于和某一个势力真正联盟起来,因而它是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的,在进一步的谈判之中就能够提高要价,以便赢取“耐心优势’’。
在博弈时期l,东盟知道如果自己要价不是很高的话,中国有可能答应,所以,东盟会
想方设法使其要价超过中国的承受极限,所以中国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拒绝,于是,博
弈进入下一轮。如此往复,东盟有耐心和足够的时间实行其战略,直到某一天他认为有
必要真正建立自由贸易区了,他才和中国乃至日本、韩国、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3.3.2中国在博弈中的对策
根据上面经典博弈理论的解释,作为参与人1的东盟不仅拥有“先动优势”,并且
还在讨价还价中谋取“耐心优势",中国在讨价还价中处于不利地位。可是,这并不意
味着中国只有被动接受或者拒绝东盟的要约和条件,在这场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博弈
中,中国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为自己赢取一些优势和利益,以下就是中国在博弈中可
以采取的一些对策。
1.中国本身拥有良好的经济状况。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活力,国内市场不
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不断刷新记录,吸引的外资不断增多,更多跨国公司进人中国市场,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性不断增大。东盟经济在遭受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和2001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下,看到中国是一个经济健康发展并且负责任的大国,从而
希望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与中国结成自由贸易区就能够享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
果,从而推进踏步不前的国内经济的发展。这种意向势必会大大增强东盟对于与中国建
立自由贸易区的兴趣,从而在其拥有“先动优势"时,要价不会太高。中国维持东盟这
种意愿的前提就是中国自身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使自己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具有一种
“核心吸引力"。
2. 中国也需要与东盟比拼“耐心优势”。近年来东盟致力于在几大势力之间寻求
平衡的务实战略。东盟之所以选择这种战略的原因,是由于东盟当初建立的主要动机在
于政治、军事和社会方面,后来是因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区域一体化浪潮的蓬勃发展,
东盟为了享有一体化的成果,才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不是积
极的促进一体化的完成,而只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高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谈判
地位。东盟近年来游离于各大势力之间就是要利用各国纷纷想和其建立自由贸易区急切
14
第3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分析
心情,不断的提高要价,从而在一对多博弈中获得更大的利益。①东盟致力于寻求一种
“耐心优势刀,而中国的对策是也要耐下心来,做好与之进行长期谈判和协商的过程,
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同时,我们应缩短博弈的时间,使东盟的先动优势减小,使博弈的固定成本降低。
东盟各国是务实趋利的,我们可以选择从中进行分化。东盟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
国比较发达,并且在东盟国家中是倾向于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势力,所以我们不妨
选择先与这三个国家建立双边的自由贸易区,然后再把自由贸易区逐步的推向整个东
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旦中国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很成功,就能
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从而使得东盟其他国家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步伐也会突破其习惯思维而加快。
3.中国与东盟理应积极寻找合作的可能领域。以往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往往着重
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但是在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我们应该突破这种思维
定式。原因在于在货物贸易方面,由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趋同,如果我们按照通常
的方式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话,竞争将会加剧,摩擦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合作发展,互通有无的领域。
(1)自然资源具有互补性
初级产品仍然是中国与东盟(特别是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是东盟初级产品的重要进口国,是印尼化学木浆、纸品和菲律宾铜制品的第一大出口市
场,是印尼棕榈油和泰国天然橡胶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印尼虾类与胶合板、泰国木薯
粉和马来西亚棕桐油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而新加坡是中国石油产品的第二大供应国。在
农产品和原材料进口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农
产品和原材料方面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增加。
(2)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分布多样
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上,中国与东盟国家虽有相似性但又有互补性。比较东盟各国
的产业构成,可将东盟(文莱除外)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新加坡,其产业结构
具有发达经济的特征;第二层次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其第一产业在8%
一18%之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例相当;第三层次是越南和束埔寨,第一产业在20%
。胡晓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博弈研究,亚太经济,2004.
1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40%之间,是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过渡;第四层次是老挝和缅甸,它们的第一产业
比重高达5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不足1/4,仍属于农业经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极不平衡,内部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在产业分布上与第二层次的国家最为接近,但同时
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地区性不不平衡,造就了巨大的市场。这样,中国在与东盟各个层
次的国家进行合作时,双方都有可以发挥的领域,有着可以实现互惠互利的光明前景。
(3)技术合作领域广阔
中国与东盟在技术上存在优势互补。如泰国在农业、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方面
拥有技术优势,在集成电路、电脑、电讯器材、汽车零部件、化纤工业等方面也有较成
熟的技术。中国在技术结构上有完整的基础技术部门和大量正在开发的中间技术,在某
些高新技术领域也有相当的基础。中国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技术优势的东盟各
国可以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与技术贸易。同时,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填补了东盟市场的
不足,东盟需求的扩大为我国商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4.中国应开阔视野,积极参与与更发达经济体的合作。其他更发达的经济体的存
在是这场博弈的外部机会成本。中国与东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双方都无法固守“10+1”。
东盟毕竟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经济组织,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中国
与东盟在未来自由贸易区进行产业升级合作的潜力不大。中国需要利用与东盟经济合作
中所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地加强与域外国家(如日本、韩国、巴西)以及美国、
欧盟等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加快我国技术引进和对传统出口产业技术改
造的步伐。
3.3.3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决定因素
中国和东盟形成了一个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博弈,中国暂时处于获利较少的一方。
博弈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CAFTA的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失败;另一个就是CAFTA在博
弈中前进。CAFTA要想在博弈中继续前进的两个决定因素:一是中国和东盟不再争夺“耐
心优势’’;二是中国自身力量的强大,从而使进程沿着中国设计的轨道前进。
1.如果中国和东盟陷入到讨价还价和争夺“耐心优势”的拉锯战中,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这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东盟各国的大
国平衡战略。东盟放弃平衡战略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呢?近些年来东盟在贸易、投资方面
的务实政策是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回报的。但是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发现,一旦危机来
16
第3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分析
临,实际上他们是缺乏外界有力支持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和欧盟在隔山观火,
要不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它们将遭受更大的损失。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
等国的领导人看清了一些形势,他们主张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就是出于为了建立一
种潜在的风险规避机制,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的考虑。20世纪90
年代至2003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0倍多,互为第六、第五大贸易伙伴。从
占总贸易额比重看,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6.1%
上升到2003年的9.2%,同时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也由1.99%提高到4.43%,中国与东
盟的贸易关系对双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从贸易结合度看,中国与东盟贸易关
系也越来越密切,1990一200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合度均值大于1。①随着对中国市场
依赖程度的增强,东盟国家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愿望也随之增强。当然,单有一两
个国家意愿是远远不够的,可是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使东盟越来越多的
国家意识到和中国的合作是获益匪浅的事,放弃其运用已久的务实战略,真正的促进中
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2.,中国自身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力量的强大,以及中国在世界国际事务中地
位的提高是使中国能够在这场博弈中获得利益的基础因素。这可以使CAFTA在尊重东盟
主权的情况下,沿着自己设计的道路前进。同时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中国就拥有了即使
牺牲一定的利益,甚至让渡一定的经济主权,仍可以取得博弈优势的能力。《CAFTA协议》
是以东盟为基础建立的,中国在博弈中不能跨越这个前提,这也是东盟所能接受的底线,
同时协议的起因也是因为东盟国家害怕中国的强大会给他们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害,而让
中国发出的一种承诺。即使这样,中国可以抓住这次机会显示我们一种负责任的大国的
姿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减少与东盟国家在经济相似领域的利益冲突,减少东盟
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寻找到自身某些领域的绝对优势的方面,增强东盟国家与我们合
作的意愿。‘使CAFTA尽可能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
o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东盟青年工业园l脚:伽,、棚,cay眈com,c£01-1.asp
1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效果
按照世界GDP的大小进行排列的前3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缔结地区贸易协定的国家
和地区只有五个,按照经济规模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日本、中国、韩国、台湾、香港,均
是东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建立东亚自
由贸易区的呼声很高。特别是建设CAFTA的意向达成以后,东亚自由贸易区似乎清晰可
见了。以下我们从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的视角,试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
一个政治经济的分析。
4.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4.1.1“保持政策连贯性"成立所需的条件
1.区域贸易协定不存在时,一国的政策是不连贯的。
保持政策连贯性的实质就是借助于外力(外部规则的约束、其他成员国对违约国的
惩罚等),弱化来自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使政府的各项国内改革政策,特别
是自由贸易政策不发生逆转。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入区域贸易协定后,与进口品竞争行业
的要素所有者在开放过程中会受到损失,因此他们会反对开放。这些人形成的利益集团,
对自由贸易政策的继续将带来极大的阻力。如果一项贸易自由化或国内改革的政策能提
高该国的福利,但在缺乏区域贸易协定约束的情况下不能持久时,则区域贸易协定能为
该国带来非传统收益。因为政府常常面临改变政策连贯性的诱因,比如说在经济衰退或
受到外部冲击时,出于稳定经济考虑或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政府常常会有改变政
策的意图。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化政策或国内的改革很可能被逆转,这将动摇政
府政策的可信度。在存在外部约束的情况下,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区域贸易协定
能清晰地规定国内改革和一个适当的惩罚措施,从而能作为一项承诺机制。时间上的不
连贯也可用于的政治分析中。当一个国家目前的政府不存在政策在时间上的不连贯问
题,但是它担心后任政府不能遵循它的政策方向,那么它就会通过加入区域贸易协定对
后任政府的政策形成约束。因此,固守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则约束能建立可信度。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一国不通过全球性贸易体制,或者通
过国内的政策,而需借助区域贸易协定迫使该国遵守贸易自由化呢?国内政策相对容易
18
第4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效果
反驳,因为政府难以严格约束自己不去保护一个行业。关于全球性贸易体制,答案一定
在于,对于两个组织(全球性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的国家来说,惩罚违约成员的激励
有很大的不同。在全球性组织内,贸易结构更为分散,对于单个成员来说,挑出违约者
的激励可能更小,过程可能更慢,结果可能更为不确定。在一个区域性组织中,这些问
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退出区域贸易协定的代价要远大于其收益。
签署了一个区域合作的协议,代表着一个国家在本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发出的一种承
诺。一方面,一个国家一旦发出了承诺,必然要坚持树立了一种言而有信形象,这关系
到一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度,撕毁协议有可能面临着协议规则的惩罚和其他成员国的抵触
和不信任;另一方面,这种遵守约定的承诺能够维持下去也不仅仅是因为来自于受到损
失的威胁,同时也应该是利益的驱使,撕毁协议会使这个国家未来潜在的经济利益、政
治利益或其他利益变为泡影。
4.1.2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保持了成员国政策的连续性
1.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
我国政府可以锁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使改革的方向不为政府的换届和领导人的变更
而改变。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变①,经济发展战略
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对外经贸政策,为了保持对外经贸政策的连贯性,东盟国家有必要借
助于区域贸易协定。组成C^FTA对这些国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都很有利,从而
能更有条件吸引外国投资,促使经济增长。
2.目前,我国正努力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退出《CAFTA协议》将使我国政府
失信于东盟、失信于世界。而东盟国家如果退出《CAFTA协议》,将失去提前进入中国
这一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的机会,对于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东盟国家来说,这显然
也是不利的。因此,无论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东盟国家来说,退出《CAFl’A协议》的代
价也要大于其收益。《CAFTA协议》的签署含有保持政策连贯性的动机。
。东盟成立初期,东盟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20世纪70年代,东盟国家实行资源加工
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初,东盟国家再次实施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后
期以来,东盟国家转而实施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参见陆建人主编:《东盟的今天与明天一
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的地位》,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999年版,第49.62页。
1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4.2发信号
来自区域贸易协定的另一个潜在收益是发信号。对于作为信号机制运行的区域贸易
协定来说,其作用不在于约束政府,使它保持政策前后连贯;最重要的是在不确定环境
下加入区域贸易协定这个事实本身。通过这个行动向外界发出信号,使得外国投资者看
到该国的政策新动向。这个信号可能是立场信号(本国是自由主义抑或是保守主义的政
府);其次是经济状况的信号;最后,区域贸易协定还可发出关于政府间关系的信号。
4.2.1“发信号”成立所需的条件
发信号的解释要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如果建立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信号机制会起到相当大
的作用。通过向外界发送本国经济、政治以及区域内各国政府间关系的信号,一个区域
经济组织能有助于外界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从而促进外资的流入和经济的增长。
2.加入区域贸易协定须付出较大成本。
组建区域贸易组织是一个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国家利益集团不断争取自身利益最大
化和在一个框架下利益相互妥协的过程。为了表现自己参与区域贸易组织的诚意,一个
国家往往会接受甚至主动提出一些对自身不利的经济、政治或其他条件,期望能够在将
来得到更大的回报。相对经济实力强的国家,一般都是给与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一些经
济上的优惠待遇;而弱国有时会被迫接受开放市场的要求或一些苛刻的政治条件。
4.2.2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信号作用
通过签署《CAFTA协议》,首先,我国向本国和东盟的投资者发出了“中国与东盟是
友好邻邦”、“资本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流动是安全的”等信号。在CAFTA的倡议提出
之前,东盟国家领导人担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会对东盟的出口及吸引外资方面
造成威胁①。这说明东盟国家对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还缺乏了解和
认识。而对外态度分歧多变的东盟国家在CAFTA的框架下,也向中国保证了其经济政策
的相对稳定性。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发信号所需的第
一个条件是成立的。
。冯晓明:<“中国与东盟能够共享繁荣k—.访冲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载《国
际经济评论》2002年第l~2期,第61页。
2●-0v
第4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效果
其次,可以向外界发送经济政策走向的信号,即中国和东盟国家实行了区域合作,
更坚定地走向开放和自由化。特别是对于CAF,rA中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的三个国家来说,
这种发送信号的价值尤其巨大。
再次,还可以向外界发送关于经济前景的信号。这些国家组建自由贸易区,本身就
表明了它们对自己经济发展、工业竞争力和维护汇率稳定的信心;同时,自由贸易区也
促进它们的合作、市场的扩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这有利于经济增长。所以,组建中国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无疑向区域外的国家发出了本地区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号。
第四,加入自由贸易区无疑能促进区域内事件的和平解决。随着经济融合的加深,
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合作的利益很高,而冲突的代价很大,这有利于区域内有争议事件
的和平解决。所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实际上是向外界发送了区域内和平稳
定的信号。
在建立CAFTA的过程中,我国做出了重大的让步,具体表现在:第一,为了使东盟
国家能尽快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好处,我国主动提出了“早期收获"计划;第二,对东
盟新成员实行特殊的差别待遇和灵活安排;第三,实施“亚洲减债计划’’,减免越南、
老挝、柬埔寨、缅甸等6国到期的部分或全部债务。我国做出的上述让步表明:为了加
入《CAFTA协议》,我国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的。因此,发信号所需的第二个条件也
是满足的。基于以上两点,发信号的解释适用于《CAFTA协议》。
4.3提供“保险"
通过为至少一个成员国提供防范未来或有事件的保险,一个区域贸易协定能改善其
成员国的福利。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一些协定中,特别是在既有大国又有小国的协定
中,较小的国家愿意以较差的条件加入协定。保险收益发生在防止贸易伙伴实行贸易保
护、防止在世界的贸易战中受损、取得更有利的条款保障以及能吸引更多的投资等方面。
’区域合作的保险作用包括大国和小国(相对意义上的)的互惠行动,也包括区域内
市场的扩大和对外部依赖性的减弱。从这两点来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存在保险
收益的。
和中国组成自由贸易区可以取得一定的保险效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连年
高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承
诺,减少了东盟国家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中国继续保持快
21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对于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总体经济发展
水平要远高于东盟,东盟10国的GDP总和才只有我国的一半,并且我国经济门类齐全。
比东盟国家抗风险的能力要高得多。和中国组成自由贸易区,无疑将为各成员国的经济
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保障。
CAFTA的形成还将减弱对区域外,特别是北美市场的依赖,这也为本地区经济的稳
定发展提供了一种保险。虽然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相关性有了极
大的下降,但应该说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还是相当强的。出口导向是大多数东亚经济体
的基本发展战略。一些内部市场狭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香港、台湾,对外部市场的
依赖性较难改变。无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随后的经济的衰退,都揭示出依赖单一出
口市场的高风险性,所以它们应该把眼光放在本地区。中国是非常大的市场,包括印尼、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它们国内的市场潜力也不小。它们组成自由贸
易区,则对区域外市场的依赖性必将有所减弱,区内的各经济体能提高自己经济发展的
稳定性。’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和东盟都是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不是很大。从贸
易关系来看,近15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大幅增长,其贸易额在各自对外贸易总额
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双向投资迅速增加;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2005年间,中国与
东盟贸易的总额年均增长22%,比同期中国整体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高出4
个百分点。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434亿美元,
其中进口816.1亿美元,出口617.9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
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只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
则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而早在2000年,中国也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
同样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对彼此的经济依赖度在这些年的变化并不大。①但
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利益会捆绑得更
加紧密,相互间提供更多的保险作用。
4.4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可以增加它们对第三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这些国家结
合起来比单独行动有更大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区域贸易协定将减少达成最佳协议时的
∞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网http://嗍.caftll.c伽/backgroulld/20070924-3.aspx
22
第4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效果
交易成本,那么“增强讨价还价能力"能够成立。这项解释对于一个关税同盟,比起对
于一个自由贸易区来说更有说服力。因为和其他区域贸易协定一样,组成区域经济一体
化使单个国家的力量发生聚合,显然,利用集团的力量能增加在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
砝码,单个国家必能从中受益。因为目前这个地区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经济力量最为强
大的地区之一。
《CAFTA协议》在无形中扩大了成员国的市场,从而增强了对第三国的讨价还价能
力。因为:第一,和南方共同市场一样,CAFTA的区外贸易额也远大于其区内贸易额,
而且中国和东盟的主要出口市场都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因此双方在促进出口、反对发
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中国和东盟如果能够协调对第三国的立
场,势必增强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迫使第三国在开放本国市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
第二,《CAFTA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增强中国和东盟国家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中国
和东盟虽然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双方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拥有18亿人口、1.7万亿美元
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1.3万亿美元的对外贸易总额①,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一旦转化为
现实的市场,必然有助于提高中国和东盟国家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第三,中国和
东盟国家组成自由贸易区后,可以增加在全球贸易谈判(WT0)中的地位,也可以增加
在APEc中的谈判能力。可以以CAFTA的身份和欧盟、NAFTA等区域性贸易集团进行平等对
话,相互开放市场,达到靠单个国家的力量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4.5建立协调一致机制
对于自由贸易协定的另一项政治经济解释是,它们能把那些从自由贸易中获益的入
组织起来,使其协调行动。我们知道,来自贸易自由化的收益相当分散、不确定、也需
要更长期才能觉察,然而,谁受到了损失,受到了多少损失可立即观察得到。这些因素
的存在使得支持自由贸易的人比起那些反对的人更加难以协调一致。在地区的而非全球
自由贸易的背景下,由于较易确定谁将从自由贸易中获益,所以能够动员支持自由贸易
的力量。所以,区域贸易协定可以起到协调机制的作用。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加入地区
贸易协定,参与国际分工,发挥该国的比较优势,能使经济从整体上受益。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对每一个集团、每一个成员都有利。通常,在自由贸易下受到损失的人比较集
_①李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载张蕴岭、周小兵主编:‘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
第135页。
23
洞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且容易受到同情,所以它们在反对自由贸易中常常容易获胜。而支持自由贸易的人
比较分散,且收益不好辨认,所以不能形成一股有效的政治力量。
和其他区域贸易协定~样,《CAFTA协议》也必然使一部分人获利,另~部分人受损。
《CAFTA协议》使中国和东盟国家内部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的人有了一个政治上的支持
对象。为本地区支持自由贸易的人提供了一个积聚力量的舞台,这使得自由贸易的力量
更为强大,从而能促使自由贸易政策持久推行下去。持久的自由贸易政策能吸引外部投
资的流入,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些人将通过《CAFTA协议》结成政治联盟,推
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从短期来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与东盟国家的资源
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将是《CAF.rA协议》的主要受益者,他们将是《CAFTA协议》的主要
支持者。
4.6改善成员国的安全
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在历史上有过一些恩恩怨怨,也存在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经济合作过程中也面临各种竞争和碰撞。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的主要政治障
碍是南海主权争端、台湾问题和“中国威胁论"。为此,需要双方在政治上做出安排和
承诺,为经济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铺平道路。在这个方面,中国积极、务实和真诚的合作
态度,赢得了东盟国家的信任。在2002年的第六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
东盟的政治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就制定《南海各方行动宣言》最终达成一致并
予以签署:2003年IO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
合宣言》,中国还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条约》,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专家
指出,在东盟对话伙伴国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第一个以非
东南亚国家的身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率先效应”在东盟对话伙伴国中引起反响和效仿,使东盟获益,增加了其对中国的信
任和倚重。
在中国方面,中国创新提出并积极倡导了新安全观和新发展观,并且将“富邻、安
邻、睦邻’’的承诺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
l积极倡导新安全观
早在1996年中国就提出应培育一种新型的安全观念,重在通过对话增进信任,通过
合作促进安全。
第4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效果
2002年8月,中国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了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表现了中国和
平的安全观。新安全观在同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进一步得到体
现。宣言中参与各方承诺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
大化的行动。该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发表的第一个关于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于保持南
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互惠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菲律宾外交部表示,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迈向和平的一大步黟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2005年
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石油公司签订了《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为落实这一
宣言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中国和东盟国家近年来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据外交部亚
洲司介绍,双方已签署10个刑事、司法协助和引渡条约以及18个执法合作文件;2002年
11月,双方发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2004年1月,双方签署非传统安全领域
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包括打击贩毒在内的8个领域的合作;并制定了为期5年的合作
规划。
2合作共赢的新发展观
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与发展的问题上,曾有一个被人提起的所谓敏感问题:即中国会
不会在将来谋求亚洲领导者的地位,称霸亚洲。
中国的发展理念要求中国寻求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核心是实现共同发展。中国不
仅与发达国家一起合作共赢,也让发展中国家享受到中国发展的好处。这是中国和平发
展的深刻内涵,同样体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上。
在2002年11月举行的东亚系列峰会期间,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演讲时明确指出,
中国的发展已经与东亚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在地区合作中不寻求特殊地位,中方
将继续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在一年后的巴厘岛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发展与亚洲合作,以
及与亚洲振兴之间的关系。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九届“10+1"和“10+3’’领
导人会议期间,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关于东亚合作的主张和倡议,得到与会16个国家领
导人的赞同和支持。近年来,中国坚持以“10+3"为主渠道,积极推动东亚区域的整体
合作,并支持东盟在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3中国“富邻、安邻、睦邻"的实际行动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在自身出口大幅下滑的压力下,中国政府负责任地承
诺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给东南亚乃至世界经济以强有力的支撑。
2003年,在抗击“非典”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再次共同应对危机。中国与东
盟签订了《中国与东盟防止非典联合声明》,建立起了互通疫情机制。中国还主动出资
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专项基金,以支持东盟国家开展各种医疗合作活动。
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啸引发大灾难,中国在第一时间向各国受灾地区伸出援助
之手。中国政府进行了一次历来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除了大量救援物资,中国还
以最快速度派出了各种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援队。中国的总理与救援物品同机抵达雅加
达。
中国政府坚持以“坦诚、负责、信任、合作"的态度,与东盟国家展开有效合作,
证明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发展中的中国敢于负责任的大国。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前些年在东南亚流行一时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声调逐渐减弱,“中国机遇论"随之而
生。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对东盟来说,与中国的对话伙伴关系是
机遇,而非威胁。’’
在东盟方面,东盟也为改善成员国的安全做出了贡献。例如说,2008年5月12日14
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截止到5月28日确定死
亡人数近七万人失踪近2万人,36万多人受伤,中国地震经济损失或达1900亿人民币。
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以后,东盟各国政府和人民心系汶川灾区,纷纷吊唁汶川大地震遇难
者。东盟各国政府首脑(越南总理阮晋勇,老挝总理波松、常务副总理宋沙瓦。还有新
加坡外长杨荣文、泰国外长诺帕敦、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马来西亚外长亚丁、柬埔寨外
交国际合作部代理大臣吴波力等)亲往中国驻其外交机构吊唁。老挝政府为中国和缅甸
灾区举办赈灾慈善文艺晚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
柬埔寨、文莱各国政府和团体纷纷解囊,捐款捐物。
总之,理解CAFT^区域内贸易的收益的产生,应该注意到来自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
收益都是通过投资来发挥作用的。不管是对本国还是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激励不但依赖
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目前的贸易政策,还依赖于未来的贸易政策,依赖于不确定性的性质
和水平,取决于总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正是如此,许诺、发信号以及保险机制,因
其具有减少不确定性或者增加可信度的实际效应而对中国和东盟国家显得非常重要。可
第4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效果
信度的增加使得私营部门更易于计划和投资。由此可见,在一些情况下,源于cAFTA成
员国的不确定性的减少甚至是实现自由化收益的一个先决条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付出
了巨大的努力,并在实际行动中发挥了一个大国的作用。在以后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过
程中中国应逐步掌握控制权,是自己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非传统收益。
2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实现途径
5.1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实现的约束条件
5.1.1东盟内部的经济差异
由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
在建区后,获利的程度肯定不同,各方都想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获得更
大的经济利益,这必然会对以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有的国家
经济自由化程度较高,对推动自由贸易区十分积极,期望尽早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有
的国家经济互补方面占据优势,并欲通过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东盟发挥主导作用;
有的国家则保护意识较强,不希望自由贸易区影响本国产业的发展,主张循序渐进;相
对落后的国家则千方百计寻求得到更多照顾。东盟各国内部还存在诸如边界冲突,贸易
保护主义等很多矛盾。如何处理东盟各国内部的分歧和建区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将直接影
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后的健康发展。总体看,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及加入WTO,
东盟对中国的期望值提高。可能在开放市场等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尽管采取了各种地区性措施,促进更为密切的地区经济一
体化,然而,东盟的经济合作的进展极其缓慢。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区内贸易额一直
徘徊在东盟全球贸易总额的15%一20%之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运行也并非顺畅,2003
年1月1日形成并启动的东盟自由贸易区(6个老东盟成员国),尽管它们的96%以上的商
品关税都降到了预定的O一5%之间,亦未能使区域内部的贸易额达到一个显著的水平。
究其缘由,主要是东盟6个老成员国在各自削减关税的同时,增加设置了种类更多的非
关税壁垒。此外,有关商品项目的免税规定也经常会因成员国各自的特殊情况而有所变
更,或者推迟执行。东盟执行贸易自由化能力的实证表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
的执行也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中国既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又要适当照顾各方的态度
和要求。相对而言,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较东盟的地位更为有利。我国总
体经济发展水平要远高于东盟,东盟lO国的GDP总和才只有我国的一半,并且我国经济
门类齐全。比东盟国家抗风险的能力要高得多。因此,对东盟方面提出的早期收益问题
第5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实现途径
(即希望中国在某些产品的关税方面,能够先做出一些实质让步,最终取得利益的总体
平衡),可予以积极考虑,以调动东盟国家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积极性;同
时,注意照顾东盟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减税商品的幅度、速度和过渡期方面,给
予适当的宽限,因为经济差距最终将阻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朱镕基总理曾提出我
国将适时给予柬埔寨、老挝、缅甸等菲WTO成员特别优惠关税待遇,即是体现我国大国
姿态并致力于营造于我国有利的周边经济环境而采取的切实措施。
5.1.2与域内、外国家的关系
中国决定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说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上抢占了先机,
也大大地刺激了区内其他国家。随后,日、韩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
系:小泉首相出访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及新加坡,并在新加坡发表演讲,强
调要与东盟发展面向未来的全面合作关系。
在东亚经济合作快步发展之际,域外国家也急于分得杯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建立将迫使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也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快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
以期在经济和政治上捞取好处,这也会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后的实效性大大降
低。多年来,美国与东盟不但在军事上保持了密切的接触,而且在经济上也进行着广泛
的合作,双方的贸易额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2年4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团在美国一东
盟经济部长会议结束后强调指出:拥有5亿人口的东盟对美国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市场,
这次双方一致同意制定促进贸易的计划,表明对双方而言加强合作是重要的。美国与东
盟国家已在最近开始商谈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近年来也试图主导东亚经济的发展方
向,但又屡次错过机会。1990年日本拒绝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议的“东亚经济核
心会议",1998年美国又阻止了日本设立“亚洲货币基金"的主张。因此,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必然会使美国、日本加快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
澳大利亚一直认为自己是与东亚有特殊关系的国家,目前正加快与东盟建立紧密经济联
系。在南亚,印度政府也决定加快与东盟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有强烈的市场
进攻色彩。而且东盟各国出于对本国安全的考虑,为了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也愿意
与其他各国发展多元经济合作。美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以及东盟与日本或其他国家在以
后可能签定的类似贸易协定都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域内和域外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为了应对CAFTA计划所带来的新形势,虽然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总体上看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水平的提高,促进本地区
国家与域外国家加强经济联系,因而符合中国与东盟的利益。因此,中国可采取乐观其
成的态度,支持其建设;同时,也要看到这些举措对CAFTA的建设也带来了新挑战。在
各方纷纷提出自由贸易安排计划的情况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很难按部就班地
进行,应有紧迫感,根据谈判进展情况,适当加快步伐,争取提前建成,从而保持在地
区合作中的主动地位。
5.1.3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关系
当前东盟国家在区域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关系上有不同看法,个别国家
大量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举措招致区内其他国家的反对,担心这样做可能为域外国
家的产品进入东盟打开后门。新加坡已与新西兰、美国、日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正
在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讨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问题,马来西亚对此曾公开表
示不满。东盟有的国家,如泰国和新加坡提出希望与中国率先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树
立一个样板,带动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早日建成,但一些国家则担心双边自由贸易协
定谈判会分散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注意力。如何处理双边贸易协定与区域贸易协
定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与东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区域自由贸易区二者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通过
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可进一步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就像区域自由贸易区与WT0框
架是相辅相成的,其运作原则是通过局部性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达到总体上推动全球
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自由贸易区也是相互统一的
整体。美国的贸易政策历来都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即多边、区域与双边,相互促进。
美政府在全球多边谈判受阻,区域谈判得不到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双边的渠道
拓展市场,为本国产品寻找出路。与多边、区域谈判相比,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具有
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明显重视。据WTO统计,截至2000年底,
全球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数量已超过100个。双边合作的好处还表现在:可以从小范围
的实质性合作做起,在此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合作水平。欧盟的合作是从法德煤
钢联营的基础上开始的,如今己发展成世界上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货币联盟。此外,通
过商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本身也是学习和试验的过程,许多经验可以直接运用到多边
和区域谈判中去。
第5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实现途径
当然,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应争取在取得东盟各国理
解的基础上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应服务于CAFTA的建设,并在进程上与之相协调,
从而避免对CAFTA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5.1.4东盟对中国的偏见
自1992年中国成为东盟国家的磋商伙伴以来,双方政治互信明显提高,经济联系日
益加深。但是,这种关系尚待深化。~些遗留问题仍是中国与东盟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障
碍,如南中国海问题、边界问题以及东盟国家与美的军事同盟等问题。
东盟的一些成员国,并不能从主观上完全接受和认同CAFrA的建立会有利于它们的
经济利益。反之,它们在不同程度上认为,通过CAFTA而建立的中国与东盟之间更为紧
密的经济合作,会有损于东盟国家的经济利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政府均在不同
场合表示,要认真地逐项地审查本国参与CAFTA的每一样产品,以确认该项产品在与中
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是否处于优势,然后决定是否将该项商品列人降税和自由贸易范
围。菲律宾政府明确表示,菲律宾是否参与cAFTA经济合作,仍然有待于参众两院的通
过,因此,菲律宾政府是否执行C胛A协议的安排,至今仍处在考虑之中。
东盟老成员国之所以对CAFTA持不支持的态度,主要缘于以下考虑:
1.东盟一些老成员国尚未从内心深处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它们认为,中国
的商品对外竞争能力强,除了劳动力价廉之外,主要是中国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包括
政府为企业出口提供过度的财政支持与退税激励措施。而东南亚产品打不开中国市场的
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国内缺乏自由经济的氛围。因此,由中国政府提出建立的这种紧密型
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必然会产生~种不公平的经济往来与竞争。与中国过密的经济合
作还将会使东盟受到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了官商勾结、腐
败、以及不正当的商业竞争等“败德”行为。
2.东盟的一些老成员国认为,中国对它们而言一直是争夺欧美商品市场和发达国
家投资来源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商品在东盟本地市场
以及第三方市场竞争的情况更为严重。CAFTA将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商品在东盟市场和第
三方市场的竞争,严重打击东盟的本地工业发展,并加剧失业状况。
、3.东盟老成员国中的一部分右翼分子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对外开
放的社会主义大国本身,对东盟而言便是一种威胁。他们认为,中国在入世后经济对外
3l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放力度的加强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石油资源安全、海洋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乃至生态
安全等各个方面。同时,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还会造成对国际商品、资本、劳动
力市场的冲击。据此做出推论:与中国的紧密的经济合作必然更会进一步给东盟小国带
来生存危机。
4.东盟的一些主要成员国认为,CAFTA是中国力图扩展其在东南亚政治经济影响的
重要举措,会破坏东南亚地区外国政治经济势力范围的分布。东盟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政
治经济势力在东南亚的过度扩展,而希望保持大国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均衡分布。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东盟各国不但担心中国经济的冲击,更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
军事实力对各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一度在东南亚很有市场,特别是1995
年“美济礁事件’’和1996年台海危机,更令东盟各国对自己的安全心存忧虑。东南亚华
人华侨的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也使东盟各国对中国抱有戒心。东盟不仅在军事上加强与美
.国的合作,而且在经济上谋求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合作,并在金边会议期间同南亚大
国印度首次进行首脑会谈。这种对华不信任的态度必然会对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5.2实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具体途径
5.2.1加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国内市场化改革
C胛A各成员国国内市场化的程度差别很大,这样就造成了合作期间的一些困难和
不信任。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增进各国国内竞争,推动参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缩小市场化方面的差距。各成员国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国内贸易与关税改
革开放步伐,积极面对市场的全面开放。
渊A建立后,一些产品的关税保护将取消,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弱的成员国或国内
一些比较落后的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将迫使落后企业改进技术、通过结构重
组等手段提高竞争力,并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实际运
作中允许成员国对敏感部门实施一定程度、一定时间的保护,使其在一体化过程中对经
济结构重组不会造成过大的竞争压力,打消了一些相对落后国家过分保护民族产业的戒
心。因此比多边贸易体系更具灵活性和可接受性,为成员国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深化体
制改革赢得一定的时间,并成为面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必要的历练和缓冲。中国可借
CAFTA建设,加快贸易与关税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全面开放市场提供重要经验和物质准
32
第5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的实现途径
各。
5.2.2重视微观企业在推动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自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资本已经变成推进贸易投资流动的主要动力。国
际经济合作不仅是各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也愿意更深入地参与经济
合作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建立。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他们对同行的竞争
能力、国际市场状况、关税、各种相关程序、市场准入限制、明文规定的贸易壁垒或不
成文的贸易障碍等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他们更了解行业的利益和问题的症结。大
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内在联系。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应该走出一条新
路来,要有新思路、新创意。民间推动的合作框框少,思路活,而且多元化、多角度、
多方位,比较容易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与欧洲、北美洲国家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较大,经济利益也各有不同。如何把这些国家整
合在一起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政治的敏感性,经济的脆弱性使很多政府在推动区域合作
时小心翼翼,顾虑颇多。而以民间、以企业推动的经济合作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由于企业提出的合作计划与项目更重视经济效益,市场风险较小。亚洲经济合作的重点
可能会涉及金融、基础设施、能源、旅游,甚至扩大边贸,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等各个
方面和层面。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可能是亚洲经济合作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以
民间为主导推动的经济合作方式,能更适应这些特点。因此,应该加强与企业特别是在
东盟有贸易投资业务的企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呼声,向他们了解在东盟从事经
贸活动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向他们解释政府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意向、征求他们
对协定内容的意见,宣传协定带来的机遇及可能的冲击。这是美国、日本、欧盟和我国
台湾在决定签署对象的阶段都会有的程序,我国在这方面似乎还做得很不够。
当然,由于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还不强,跨国公司也很少,民间和企业合作还需要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5.2.3建立相关机制促进成员国之间协调一致
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要涉及不同的国家,而且要涉及到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等众多的领域;不仅涉及众多政府部门,而且涉及到研究、企业及中介组织等多种主体。
因此,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组织与协调工作,使各方面有序有效地发挥作用,
以达到整体效应。国家应该确定一家政府部门,统一分工并组织协调各政府部门、研究
3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位和企业的参与工作,特别是加强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企业意见的收集分析与谈
判工作的相互配合,形成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参加包括自由贸易
区在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内容不断扩展的新需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仅包括贸易谈判,
组织协调人员除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谈判经验外,关键是对国内产业与目标缔约
国产业有相当的研究和了解,也必须熟悉WT0对区域贸易协议的规范。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以保证CAFTA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自由贸易区顺利运
行。目前,不仅CAFTA的各种组织协调机制尚未完善,就是原来的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
种机构协调能力也不尽人意,这对于自由贸易区的高效运作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应该借
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设立完善的机构,逐步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建立统一
高效、有组织的领导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要确立和发挥区内大国的领导作用,既
使各国间关系保持一种良好稳定的状态,又能形成一个共同的声音,以提高本地区在世
界上的地位。
第6章结论与启示
第6章结论与启示
6.1结论
在“新区域主义"的浪潮中,学者们发现许多国家,特别是小国,常常以传统收益
受损的不利条件加入到区域贸易协定中。传统的收益理论对这种现象并不能做出很好的
解释,于是非传统收益理论应运而生。非传统收益理论认为,除了贸易创造、贸易条件
改善、规模经济、竞争加剧以及刺激国内外投资等传统收益之外,区域贸易协定在某些
条件下还能带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建立
协调一致机制和改善成员国安全等非传统收益。在对非传统收益理论进行检验之后,我
发现,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之间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的动机也有较强的解释力。在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㈣)建立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和
意义以后,通过构建了一个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
了论证和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在一对多的轮流讨价还价博弈中处于了不利地位,而东盟
占据着“先动优势”和“耐心优势”。中国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依旧还是可以通过采
取一些博弈策略,掌握博弈的主动权,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避免陷入讨价还价和停
滞的泥潭;同时,在尊重东盟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使自由贸易区沿着我们自己设计的
道路前进,保障中国利益的实现。通过检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我们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之下,都能获得传统收益之外的
大量的非传统收益,这就大大地加强了我们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信心与决心,只要成员国
之间能够相互加强理解和沟通,本着真诚的态度进行合作,合作博弈的目标就可以达到。
由于东盟内部的经济差异问题、与域内、外国家的关系问题、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
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关系问题、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等等,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
设和发展面临着种种的约束和困难,我们应该加强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的市场化改革的步
伐,发展各国政府引导下的微观企业层面的经济合作,同时,借鉴其他经济合作体运作
的成功经验,建立起相关约束机制和机构,促进各成员国之间行为的协调一致。我们应
该积极探索和寻找解决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问题的途径,以保证自由贸易区能够
健康有效地发展。
3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6.2启示
非传统收益理论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贸易自由化
所带来的传统收益,还为了获得非传统收益。这要求我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不仅仅
要评估与贸易相关的静态经济收益,还是考虑动态经济收益及非经济收益。并且在博弈地
位不利的条件下,只要我们能够仔细和耐心地分析具体情况和原因,还是可以找到自身利
益的突破点的。
非传统收益理论表明,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有很大的不
同,这源于它们的经济结构差异、抵御外部冲击能力的差异以及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
中地位的差异等等。我国在参与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时应当认识到这一点,适当地
选择贸易自由化谈判的伙伴国,并在与不同规模和实力的国家进行贸易自由化谈判时制定
不同的谈判策略。
此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主动博弈的重要性,即使牺牲一些
眼前的经济利益,使东盟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其运用已久的务实战略,真正的按照中国
的意愿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同时,我们在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合作中的成
绩和教训也可以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或建立其他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参照
经验。
最后,中国想要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主导权,保障自己能
够实现更大的利益,归根到底还是自身国力的强大和社会的稳定。我们只有勤奋修炼深
厚“内功",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双边和多边的贸易体系里得到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叶辅靖.走向阿A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与对策[B].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叶辅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和应对策略[J].改革,2003,(05).
[3]托马斯·A·普格尔、彼得·H·林德特.国际经济学[B](第十一版)(李克宁等译),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1.
[4]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B].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陆建人.东盟的今天与明天——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亚太的地位[B].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6]吴晓东.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合作的桥梁【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01).
[7]周八骏.迈向新世纪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一理论·实践·前景[B].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B](戴炳然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9]charles P.Kindleberger and Peter H.Lindert, Inte功ational Economics,si工th edition,
(H∞ew00d: Richard D. IHin, Inc., 1978.
[10]白当伟、陈漓高.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评述及其在东亚的应用[J].世界经济
研究.2003(6).
[11]王小敏.区域贸易协定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J].世界区域化的发展与模式[J].北京·世界知
识出版社,2004.
[12]吕剐.区域贸易协定己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形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5(31).
[13】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 世界经济,2002,(05)。
[14]李向阳.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参与战略[J].世界区域化的发展与模式,北京·世
界知识出版社,2004.
[15]王兰芬,林琳.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4,(12).
[16]邝国良,肖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战略研究[J].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5,(06).
[17]李伟.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B].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8]许坚,张二震.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
(2).
[1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B].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0]孙大为,刘入境,汪应洛.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论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1).
[21]曹云华.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中的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J].亚太经济,2004,(3).
3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22]冯晓明.中国与东盟能够共享繁荣”——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J].国际
经济评论,2002,(卜2).
[23]胡晓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博弈研究[J].亚太经济,2004,(5).
[24]Maurice Schiff and L. A1an Winters, 一Regional Integration as Diplomacy一,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XII, (1998).
[25]carlo Perroni锄d J0hn Whalley, ’The№w Regionalism: Trade Liberalization or
Insurance?’[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X)D【III(2000).
[27] Raquel Fernandez and J0nathan Portes, 一Retunls to Regionali铀: An Analysi s of
Nontraditional Gains fr伽Regional Trade Agre鲫ents,[J]. nle W0rld Bank Econ锄ic
Review, XII, (1998).
[28]Benlard K. G0rdon, ’A High—Risk Trade P01icy’,[J].F0reigIl Affairs,V01咖e 82
(July/August,2003).
[29]L. T0ngzon.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A Bane or Boon for ASEAN C0untries?[J].W0rld
Econ0皿y,2005, (2):191—2lO.
致谢
致谢
随着论文的完成,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结束。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成新轩教授,她一方面专业精通,勤奋治学,学风严谨,
勇于前瞻,是我学习工作中的终身楷模;另一方面,她风度卓然,慈祥体贴,关心学生,
循循善诱,使我在学习生活中都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世界经济专业的每一位老师以及其他的授课老师,正是他们广博的
专业知识,各具精彩的授课风格,课里课外的悉心教导使我具备了良好的专业课基础,
这也是这篇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谢谢你们!
再次,感谢我在论文期间参考的大量文献的作者,无论是否列出,一并感谢。
最后,向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家人和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