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3362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建立

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建立
姓名:任素凤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杨有振
2002.5.30
论文摘要
/200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今年起在我国各类银行中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
L
分类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也是维护金融安全的
重大举措,还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银行业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重要环节。贷款风险
分类是世界通行的贷款质量评价方法。五级分类法是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
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过
程。我国自1998年开始在商业银行试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通过几年的实践,我
国商业银行全面推行五级分类管理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较大的
主观性、机构之间具有不可比性的问题,形成一样的评价体系,不一样的评价结果,
难以客观、真实、公允地评价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现状。鉴此,)~
本文提出了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建立的设想。C虽然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于时
间的检验,但通过多年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我认为哒一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因主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影响,解决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中存在的不标准、不规范的问
题。’
本文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建鏊丛隍坌娄概述。主要介绍了贷款风险分类这种国际通行的贷款分
类疗法的基本内涵、日标和判断依据,在我国建立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部分,建立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1:境和锊理制度l:
仃n:的缺|;}1决j£了建^:h}化模型的必要性,而商、Ik银行内部慢大的H络干¨风险分类削
惭研依圳特j||:n1;,罔l『化、分斛义为模型的建●:萸定了肇fij}{。
吼?部分,贷披J‘l除分类}I{:化模,鞋的建一以力+刊:。介}“了作为摸J弘建、j:川!沦J+㈨㈨0
决策树分析法、模型建盘时指标和权重这两项构成要素、模型的瑟本内汹、帧』哪0 J渺
川价值和运行保障。
关键字:信贷质量风险分类模型理论与实践
/ / × X
Thesis Summary
At the end of 2001.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decided to carry out widely in Chinn from
2002“five categor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to loan quality.This is a great reform to loa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banks and in the meantime a big act to protect financial security.
and moreover an impoflant link of joint between our banking after entry into、vTO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l rules.Five categories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risk assessment
and is the one that evaluates loan quality of banks(10an risk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short).It is classified as pass,special mention,substandard,doubtful and loss as per risk
degree.It is the worldwide current method to loan quality assessment and is tried out in
commercial banks of our country from 1998. Within several years,through the internal
reforms and external economic changes, more canonical risk classification method is
created in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method is expanded largely in practical
work.We may say lhat the condition to carry out five categorie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s basically mature in commercial banks of our country.However,we should know,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A complete system is not formed in the operations.The
practicing standard of each region and each commercial bank is not same.Thus results in the
same assessment system but not the same assessment result.Actual operational manaRement
level and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could not be evaluated objectively.factually and fairly.
The condition is not in favor of protecting country financial secgrity on the whole and not in
favor of executing it completely and regularly.Therefore,a design of creating loan risk
classification quantitative model js presented jn lhis message.With many experience jn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I Ihink thaI this model can eliminate some influences caused by
some subjective factors Io a certain extent and can deal with some non.standard and
non—norm problems in risk classifications of commercial bank.though the character of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is to be verified by time.
The message is principally consisted of there parts:
The first part:outline of credit risk classification.It presents the basic content,purpose
and iudgment standard of worldwide current credit risk classification.necessity and
signification to create credit risk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second part: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create credit risk classification quantitative
mode】.1l is the defccts existed in environmental and manage systems that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to create quantitative model.The strong network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possibility of subdivision and resolution to risk classification establish the base to the
creation of model.
The third part:methods to create credit risk classification quantitative model.1t presents
the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method as the base of model creation,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index and weight to create model,basic contents of model,appliance value and execution
guarantee of model.
前言
贷款风险分类作为国际通行的、先进的管理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推行,
既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管理理念,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管理水平
的整体提高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提
出了新的问题和课题。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积极地全面推行这一新
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以认真、求实的态度正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解决
实际存在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比较成
熟的做法,为进一步推行、完善这项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但从目前看,
虽然各行在推行制度中做法各有异同、各有所长,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不够完善、不
够系统,有些方面也有很多急待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在银行贷款分类山过去“一逾两
呆”的表面、静态分析向动态的、规范化的管理的转变上,依然存在许多空白点,这
些空白点的存在客观上为我们商业银行从事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使我们必须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尽快提出一个可供量化的管理载体,使我们的管理规
则在与国际接gtl'tg过程中,既能适应我国加入WTO后,WTO规则对银行业的要求,又
能针对性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技术性、操作性难题,使商业银行真m进入
科学、舰范、量化、有序的管理轨道,提升商业银f7 Jxt,险管理水平和管理竞争力。
本文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
因为贷款质量风险分类是一种动态的分类方法,建立在对借款人实时监控的基础
I:。≠l羽!沦介绍和实践操作中,一直都是围绕着“还款能力”这一核心,在定性分析
和定曼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做出主观判断。这样,分类的结果就会因商业银行内部对信
贷人员考核指标设置的不同而调整,因信贷人员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把握程度不同产
生差异,因信贷人员对风险的偏好而不同,就会产生对同一贷款的分类结果因“信贷
人员的不同”而“异”的情况,随意性较强,没有比较准确的衡量标准。这样下来,
风险分类是否能达到“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改进信贷管理、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
金充足提供依据”的目标就有一定难度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应该就贷款风险分类论贷款风险分类,而应结
合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结合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
绌台i'S,j业银行实际的管理水、Iz。比如,玑在引起人㈨。为讨沦的商业银行公蒯结构治
g.roG题、内部人管理的问题、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的问题、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
本文主要针对法人贷款,不包括消费类贷款。
题。种种问题影响之下,从西方商业银行学来的贷款风险分类制度怎样达到预期的目
标,怎样通过这种分类方法达到真实反映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程度、改进信贷管理、促
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呢?我认为,一种好的方法、好的体制需要通过有效的制
度、科学规范的操作体系来实现;洋为中用,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结合我国商业银行
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用制度、用可操作性强的手段去保证。基于这
种思想,我提出了建立贷款风险分类模型这一设想。
建立贷款质量风险分类量化模型,把作为衡量风险程度的风险分类核心定义分解
为众多具体的、易于衡量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对核心定义进行描述:把对“借款人及
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这一主观判断转变为对众多内容单一的客观表象的度
量。再根据每一指标对影响贷款归还程度的不同确定各自权重,用指标值与相应权重
的乘积作为度量风险大小的标准。用“客观描述反映主观内容”是模型建立的思想基
础。
诚然,模型的建立需要进行大量指标的分解、测算,其合理性有待验证:有关指
标标准的划分、分类类别的分值判断区问也需要大量案例来证实。模型中提出的指标、
标准不一定十分合理和准确.但是,我希望通过此文,能为如何做好贷款质量JxL险分
类二I:作提出一个思路、一个操作办法上的突破,做一种有益的探索,达到抛砖引玉的
日的,为迎接WTO的挑战,抵御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对四大国有商
qk银行的冲击做一点实践上的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K。我希望贷款胍险分类这一制度能确实起到完善我国商业银
行信贷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
贷欹风险分粪蠢纯摸垒的建立
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建立
2001年12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
分类管理的通知》。通知决定从2002年起,在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
类管理,同时颁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从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标准、基本
要求、组织实施、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这是我国自1998年试行贷款五
缎分类、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并行几年以来,正式对商业银行实行五级分类考核,商
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管理、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转折时刻。本文着重介绍了贷款
的胍险分类的内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
的建立方法。
第一章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概述
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它始终把
防范和化解从险作为经营管理的主题。“防范风险,稳健经营”已经成为银}亍业经营管
理的原则。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金融产品和会融服务不断创新,防范和控
制会融)stl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资产质量始终是银行生命线”这一观念也为大家所公
认,特别是】997年亚洲会融危机的爆发,海发、中刨、广州国投的关闭,包括英格兰
银行在内的国外大银行的倒闭,都给银行敲响了资产质量的警钟。用科学、审慎的贷
款质量评价方法也就成为银行管理者和监管当局思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图引
入了贷款的风险分类。
第一节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内容
贷款是否能够按时收回,是银行信贷人员最关心的内容。准确说出每一笔贷款处
于何种状态,就需要对贷款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贷款分类就是银行的信贷分析和
管理人员对贷款质量做出的评价。贷款风险分类法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对贷款质
量评价的~种做法。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概念
贷款风险分类法是一种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依据贷款实际面临的风险程度
来判断贷款的风险类别,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
3
贷羲飙硷分娄量纯模望的建立
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有利于银行及
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
量,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1。
对于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内涵基本相同。比
较常见的表述如下:
贷款风险分类是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
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的评价。贷款
分类不仅包括分类的结果,也包括过程!。五级分类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
款划分为五类:『F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中国人民银行在研究各国在信贷资产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按照风险程度,把贷款分为币常、关注、次级、可
疑、损失血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五类贷款定义分别如下: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亍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
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I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拦铲生不利影响的因
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F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
贷款本息,H口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风险分类法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贷款归还的可能性,
决定贷款能否偿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在我国当
前信用制度不健全、经济生活中信用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潜款人的还款意愿也是影响
贷款偿还的重要因素。《贷款分类指导原则》明确: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
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纪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
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其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
。虬《人{j负Zj人就2002年全面摊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答iL者问.2001年12 jj,金融IIj报。
2本定义出自《贷款风险分类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P.1。2000年中国金融出版社
《贷款风险分类与管理》对风险分类的定义为:贷款风险分类,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了解、
分析和确定贷款的风险含量为基本步骤和根本核心,从而划分贷款质量等级的过程和结果。
。见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分类指导原则》,2001—12。
4
贷款风硷分类量他摸墅的建立
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是一个有始有终、循环往复的过程,建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管理制度,就要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纳入标准化、程序化、预防性、改进性的运行
的轨道中。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度来防范风险的发生,改进信贷管理;通过信贷管理
水平的提高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二者相辅相承,以此促进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其
中,所谓的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完善的标准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管理制度,是资产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防止人为因素和主观随意性,防止由于
领导人的变动而波动,由于审查人的变动而伸缩。程序化指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
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有效控制,使资产质量风险处于发生的全过程控制下,从
而堵塞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漏洞,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落后、不适应现代银行
经营发展需要的局面。预防性是指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建立预
防为主、防忠于未然的资产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全过程控制,把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
在萌芽状态。改进性是通过制度体系中的定期评价、检察、反馈系统,及时发现是由
银行资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同时通过不断地完善资产质量管理制度,
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最终使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处于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之
中。
如何达到以上要求,就对贷款质量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要求。贷款的胍险管理『F是
现行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它从贷款的发放丌始就将贷款质量列
入关注范围内,针对贷款面临的风险实时、动态地进行监测,贯穿于信贷管理的全过
程。因其是针对的是贷款本息的及时足额归还,就需要关心影响贷款归还的各方面因
素,又要涉及到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来看,与贷款质量管理
的目标是一致的。
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一是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
反映贷款的质量:二是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加强信贷管理;三是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2。
从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实施贷款风险分类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贷
款进行分类。对银行信贷管理而言,风险分类不仅要涵盖贷款发放的全过程,而且要
涵盖贷款管理的全方位。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从制度、人员、组织、监督等方面来保证。
刈分炎的基本要求,《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做剑:⋯安建立健全内部
、见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分类指导原则》,2001—12。
2同上。
5
贷款风硷分类叠纯摸蛩舶建立
控制制度,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二要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三要实
行审贷分离;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四要改进管理信
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信息:五要督促借款人提供真
实准确的财务信息1。
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分类的原则、程序和组织提
出了要求。
首先,商业银行应确立风险分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决定
了风险分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要以真实性为基础,分类结果能真实地反映信
贷资产的风险程度;第二,要遵循审慎性原则,贷款的偿还来源首先是借款人可支配
的资产,从会计原则和财务制度要求,借款人可支配资产的计量的原则之一就是审慎
性,因此,贷款的偿还也建立在审慎的基础上:第三,要以及时性作保证。要达到动
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就必须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反映掌握的借款人财务和非
财务因素的变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尽可能减少信贷资产的损失;第四,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台。贷款木息及时足额归还可能性的判断,涉及到借款人的还款
能力、还款意愿等六方面的因素,其中有的方面有具体的度量指标.如现金流量、财
务状况,有的方面以=卜观的判断为ji,如借款人还款意愿。这就需要将定量分析与定
性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得出贷款整体的风险状况。
其次,要设立合理的分类工作流程和制度保障。第一,设置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促进信贷人员努力掌握借款人的真实状况。真实地反映贷款质量,首先是以需要掌握
借款人真实的经营状况为基础的。第二,设置合理的内控机制,通过适当的分工与授
权,监督与促进信贷人员准确地执行分类标准。第三,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处罚办
法,减少信贷人员人为掩盖贷款存在的潜在风险。第四,设置高效、畅通的管理信息
系统,保证上下级沟通的及时、通畅,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决策滞后,最大可能防范
和化解信贷风险。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判断依据
贷款偿还可能性的分析,一般在财务、非财务、现金流量、担保等四方面分析的
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得出风险类别。
(~)财务分析
则务分析魁指银行刈借款人财务报表。},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的确认、比较、研究和
见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分类指导原则》,2001-12。
6
贷款诫硷舒樊曩纯横墅构建立
分析,籍此掌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准确分类提供依据。在
借款人还款意愿良好的情况下,影响贷款归还可能性的核心就是借款人的经营状况,
其财务状况的好坏则是评价偿债能力的关键。财务分析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中非常重
要的定量分析,在风险分类中起着重要影响,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在分类人员完全不
了解企业的状况,得出对企业的整体性印象,优势和劣势等;可以了解企业过去经营
状况、评价企业现状、预测未来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
中客户表现出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在非财务信息不充
分,而财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替代其它因素分析,对分类结果的判定起到
关键性作用。
则务报表的分析和财务指标的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通过
考察财务报表每~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合法性、数据真实性、报表结构合理性等,判
断帐面数值与实际数值的差异程度、会计处理手段是否与前期~致、会计要素对企业
赢利能力、现金流状况、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程度。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
素』’HJ的关系,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使不同规模比较对象具有可比性,综合
反映借款人的则务状况。包括:赢利性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全部资产报酬率、收入
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上市公司赢利能力):营运能力分析(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营
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会比率;长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债务本息
偿还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增长能力分析(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
率,收益增长率,可持续增跃率)。同时,还可以辅之以同型分析、比较分析、综合分
忻等方法,全面了解借款企业经营状况。
虽然,现阶段经济社会中信用的缺失、审计法规不太健全,使得财务报表真实可
信程度不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鉴别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剔除报表中
非正常、不可比因素。在分类中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判定中,非财务分析要比财务分析
所起作用显得重要。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法规的不断健全,财务分析的作用
将越来越重要,确实起到“确定第一还款来源的主要或全部判定依据”的作用。
(二)现金流量分析
很多数企业的破产,直接的导因是现金‘短缺。同样,很多盈利企业不能偿还贷款,
原因也是现会短缺。利润是偿还贷款的来源,却不能直接偿还贷款;偿还贷款最可靠
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概念: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及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短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现金且转换损失小的投资。现金流量指企
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数量。现金净流量为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之差。《信贷人员如何分析财
务报表》(建设银行岗位培训教材)P.98
7
贷欹风硷舒类重仡模型的建立
的是现金,借款人只有在净现金流量为正数的情况下,才真正具备了偿还贷款本息的
能力。银行应该首先关注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而非利润1。虽然现金短缺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考察企业现金主要来源渠道、现金使用在那些项目上、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间的差异及差异来源、企业现有的现金
数量能否应付以后经营的需要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现金流动的非正常动向,及
这些动向与企业经营、还款能力的关系,为分类决策提供依据。
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
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补充资料”。其中,“补充资料”主要包括,“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将净N'N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对于贷款风险分类,分析现金流量的目的,主要是判断借款人能否还款和还款来
源是什么.确定风险分类的类别。如分析当期能够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还款,
并且枉{据其他情况判定未来的现余流稳定,可判定为正常;如当期能够以经营活动产
生的现金流入还款,但是根据其他情况判定未来的现金流在减少,可判定为关注:如
当期不能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会流入还款,而且根据其他情况判定未来的现余流没有
改善的可能,至少判定为次级:如当期靠对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不能还款,并
Ⅱ根据其他情况判定未来的现金流没有改善的可能,至少判定为可疑;如果出售资产
或转让股份都不足以还款,可判定为损失类。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划分为哪一种档次,不仅要看现金流,并且要结合企业的成
}乏周期、企业大的投资活动等综合考虑,还要分析非财务因素。
(三)非财务因素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贷款风险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相
互补充,为分类提供充分而必要的依据,同时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银行信贷管理
存在缺陷的重要途径。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行业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
自然社会因素分析、还款意愿分析、银行信贷管理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每个行业都处在国民经济某~特定位置中,都有其特定的风险,同
一行业中的企业都要面对这一风险。包括行业环境风险、行业经营风险、行业财务风
。巫视现金流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关心借款人的盈利状况。如果财务分析表现借款人盈利能力、营运
效率不降,财舒状况恶化,那么眨期看,企业经营能力必然下降,现金流量也必然r降,导致最
终似竭。所以扯!,{j款风险分类时,必须综合考虑现金流量利则务状况。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与企业净利润有关;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与企业的长期资产购建、非现金投资及处置活动有关。对多样化经
营企业,这部分现金流较重要,是净利润的一部分;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导致企业的债务、股东权益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
贷款最硷分类重他模型帕建立
险。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周期、财政金融政策、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外部冲击、市场
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和增值能力等方面内容的分析。
经营风险分析:通过对借款人行业风险的分析,可以对借款人所在行业整体的经
营风险有所认识,但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又都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要全面评价借款人
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风险,还需要在行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入借款人的生产经营
过程,分析其自身的经营风险。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借款人总体
特征分析;二是借款人产品与市场分析;三是市场分析。
管理风险分析:管理分析是非财务分析的重点和关键,对借款人管理风险的分析,
主要从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风险主要发
生在主要领导者的品质、组织能力、班子的凝聚力、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以及法律
纠纷上。影响借款人管理风险的因素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银行信贷管理分析:人民银行曾经作过调查,在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当中,有
很大比例的项目是由于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因此,银行信贷管理水平
也是影响贷款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贷款分类中要进行:知识和政策掌握水平不够
造成的风险;不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保障
造成的Jxl险:疏于管理造成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风险等内容。在贷款分类
中如能及时发现自身管理问题,有助于判断其对客户未来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拓宽
了确定客户分类结果的分析思路,并有助于改进管理。
对贷款风险分类的非则务因素的分析,内容十分复杂,不可能,也做不到对所有
因素面面俱到地分析,应该抓住影响贷款偿还的关键因素重点分析。所谓关键因素,
就是对借款人来说影响方向明显、程度较大的非财务因素。
(四)担保分析
信贷担保是指为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银行信贷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
人或第三人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提供的一种保证。对银行来说,可以接受的担保形式有:
保证、抵押和质押。无论那种形式,把握的原则是一样的。就是要遵循合法性、有效
性、充足性、可实现性和安全性的原则。
风险分类是按照贷款质量面临风险的为依据来划分贷款的类别。首先,要以借款
人正常的营业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在第一还款来源出现困难时才来考虑担保这个
蚺.还款来源。因此,担保的分析彳i能够取代列借款人正常经营能力的分析。在具体
分类中,当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时,抵押、保证等担保就成为
直接的还款来源,对贷款质量就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这时,保证的合法性、有效性、
Q
贷款鼠硷分蓑鐾化模型的建立
充足性、可实现性和安全性等原则就成为判断风险类别的依据。当担保能充分保证贷
款偿还而且不存在对担保的不利影响时,贷款可划为正常类;如果担保目前能保证贷
款偿还,但已出现缺陷,并可能影响贷款正常偿还,应至少划为关注类;目前预计,
未来必须行使担保权才可能归还贷款,应至少划为次级类:如果以担保作为第二还款
来源后仍可能造成贷款本息的较大损失,至少划为可疑类;如果以担保作为第二还款
来源后,贷款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及少部分,应划为损失类。
(五)综合分析——确定还款可能性
在确定还款可能性时,有时只须分析第一还款来源就可以得出贷款分类结论。但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风险分类是对未来贷款偿还可能性的判断,任何一种分析,给予
分类人员的信息可能都是不够充分的,所以,往往必须综合上述几种分析,才能得出
准确的分类结论。首先,要总结现状。关键是抓住第一还款来源中财务分析和现金流
分析,通过则务分析了解近年(尤其是当年)的盈利状况和过去总体财务状况变化的
趋势,通过现金流分析了解当期是否有现金流偿还贷款本息,是何种类别的现金流用
于还敏。当这些尚不足以判断现状时,需要对非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增加判断的基
础。当根据第一还款来源初步判断的分类类别为关注以下时。为判定实际分类结果,
尚需结合担保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客,、实际情况,对其未来的盈利和是否有
现金流偿还贷款本息的情况进行预测和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借款人存在的影响贷款
偿还的辛要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抓住还款来源这一关键问题,重点分析影
响利润和现金流持续产牛的丰要因素,判断企业未来(如贷款到期日)的还款能力,
得出分类结论。
第二节建立贷款风险分类制度是形势的必然要求
商业银行的安全与稳定是银行业永远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墨西
哥金融危机之后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商业银行而言,分析和评估它的资产
项目、特别是信贷资产的质量是评价这家银行财务状况的最主要的部分。建立适当的
贷款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
反映贷款的质量,而且可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还可以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因此,选择恰当的贷款质量划分方法就成为摆在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
竖力曲,如伺真实反映贷款质量的实际风险,正确划分贷款发现类别就成为当前银行
业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以上的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贷款风险
10
贷彀疑硷分类量佬揍銎虢建立
分类最主要的是围绕“贷款本息的足额偿还”这一核心,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判断其
不同价值。这就与其他的贷款质量划分方法有了本质的区别。
一、实行风险分类是我国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通行做法的结果
目前国际社会对银行稳健经营问题已经极为重视。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其最终日标也是围绕提高金融体系
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最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重新修改的有关贷款会计处理方
式的指导文件中,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各成员国是否采用审慎科学的贷款分类管理方法也非
常关注。
而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实行的标准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入WTO,则要求我们按
照国际统一的标准、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实行科学合理的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及
时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是国际公认的对银行业审慎监管的做法。以贷款
上J_级分类法为代表的风险分类管理,是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方法。
纵观固际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划分办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贷款JxL险为基础的划分办法。这种分类方法起源于美国,
观在依照这种方法设计的贷款分类方式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多,而且有不断增加的势
头。其【|1,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又有血级分类方式、四级分类方式、八级分类方式、
十缎分类方式、十一级分类方式。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匈牙利等国家和我
Ⅲ否:港特区实行的是按风险将贷款分为五类,即我们所谓的五级分类,正常、关注、
次级、可疑、损失。但各国在具体实施分类中所采用的依据和标准有所区别。采用四
级分类方式的有R本和马束西亚,即:诈常、次级、可疑、损失。另外,有一些银行
}}3于涝慎性考虑,在遵循监管当局最低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部贷款分类标准。
通常的做法是将币常贷款和关注贷款按风险程度进一步细分,并与监管当局的分类标
准之问存在着固定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包括八级分类方式、十级分类方式、十一级分
类方式等。
另一类是按照贷款是否计息,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受损害两类,其中,受损害贷
款又分为停止计息、重组、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贷款,实行此类划分办法的是澳大
利亚、新西兰。
第三类是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做法,即监管当局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直接规定,
采取的措施主要足道义上的舰劝。
需要说明的是,澳大利亚在实行本国贷款分类方法的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内部采
用美国式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推荐的贷款分
11
贷款风硷分类重他模型韵建立
类做法也与美国模式基本一致。虽然欧洲各国监管当局不对贷款分类做直接规定,但
商业银行从内部信贷管理的需要出发,也自发地采用了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二、摒弃“一逾两呆”,采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要求
从1993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实行的贷款分类方法主要遵循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即
用“一逾两呆”这种分类方法对贷款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一逾两呆”分类管理主要
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后三类合称为不
良贷款。虽然,在实行过程中,逾期、呆滞和呆帐的概念和划分标准进行过多次调整,
但都没有脱离以贷款逾期时间长短为主的划分方法。这种办法的特点主要是以贷款逾
期长短为标志来划分和衡量贷款质量,是一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这种贷款质量的
划分方法,对各种贷款尤其是不良贷款的数目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在当时的企业
制度、金融制度和会计制度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识别特别严重的不良贷款和保
证国家税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这种分类方法在贷款质量的划分中存在着难
以克服的弊端:第一,对贷款质量的识别滞后。未到期贷款不一定都没有损失的可能
性,尤其是期5艇较长的贷款。不良贷款产牛的原因干差万别,可能损失程度也大不相
同,有的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可能已经丧失了还款能力,按一逾两呆的标准,当
然列为正常。这样,单从期限上划分,往往会将某类期限上的贷款一概而论,难以采
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不利于及早.发现和防范信贷风险。第二,不能准确界定贷款的
质毽。按照能甭按期归还,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和不良贷款,界定方法有含{:5|】不清之处:
苗先,订时银行在审定期限时存在失实之处,造成部分贷款偿还期与企业资产转换周
期不匹配,造成贷款到期日未能按时偿还;其次,部分有问题的贷款,可以通过“借
新还旧”等手段转化为形态正常的贷款,掩盖了贷款实际存在的风险。第三,贷款分
类标准不统一。第四.与国际通行做法不具有可比性。在加入WTO后的今天,闭关锁
因、有别于国际通行做法的分类方法将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走向世界带来困难。
从一逾两呆划分办法的特点可以看出,在这种办法管理下,只有当一笔贷款出现
拖欠本息的情况时才会受到关注,无法在贷款到期之前反映银行资产的真实质量。这
样,随着改革的深入,期限法已无法客观地反映贷款的质量,不能及时识别、控制和
化解信贷风险。众所周知,一笔贷款往往从发放之日起就已经存在着潜在的风险,随
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借款人自身经营状况的发展,借款人自身的资产价值在不断变化,
从而银行的资产——贷款面临的风险也在相应变化,甚至有发生损失的可能。一逾两
呆利、掩岳;了这种表I"j止常情况F贷款的风险,“i川能对这种尚未到期但存在损失可能
《贷款风险分类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P.3。
12
费教硪硷分类量纯模銎鲍建立
的贷款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密的监控,更不可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
种方法显而易见有违于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不能适应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需要a
第三节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的意义
我国引进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实际上从1994年即已开始。1994年至1997年,在世
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下,中国人民银行在对部分商业银行的瓷产质量检查中,试用了
五级分类方法。检查的结果是,发现存在的问题是观念认识上的,而非业务方砸的。a
通过现场检查,人民银行发现:风险分类方法最主要的优势是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
和管理者的示范效应,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最本质和最关键的因素。
1998年,人民银行决定在我国开展“清理信贷资产、改进贷款分类办法”工作,标志
着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就进入了试点、试行阶段。实施风险分类法的意义,也决
不仅仅是通过分类获得贷款质量的数据。由于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风险决定,商业银
行要在胍险中生存必须实现稳健经营。稳健经营的前提.一要及时识别和弥补尚未发
现但确实存在的胍险,二要采取适当措施化解。科学合理的贷款胍险分类方法,是银
行稳健经营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风险分类法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这种分类方法的推行,还有助于发现信贷管理、内控制度、信贷文化中存
在的问题,促进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现代会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
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现代金融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要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的会融法人,二是
要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三是要有成熟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和符合
国际规则的金融监管体系。三部分中,建立真正的金融企业法人和核心和基础。在真
诈的金融企业法人制度下,资本是流动的,银行管理的好则资本不断增长,管理不好
就难以发展,甚至要清盘、关闭、破产。国际银行业的惯例,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
法,在按照适当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办法计提准备金后,银行经营的业绩要如实向社会
披露,人民银行也对我国银行业对外披露信息的时间做了安排,这就要求客观反映金
融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使金融企业以真正的法人资产对社会负责。
二、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贷款风险分类法是央行监管达到国际要求、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条件,是央行实施
7i效监符的楚础。新巴塞尔协议中明确要求银行建立评估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充
《信贷资产质量评估和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版)P.4
13
贷款风睑分类鬟他模型帕建立
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序,并要求把这些内容作为监管者的重要监管原则a目前,国
际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法作为基础和原理评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因此,
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是我国央行监管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条件。其次,央行对银行实施
有效监管,必须有能力通过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就要求央行掌握其资产价值。而银行帐面的资产是不真实的,按照风险分类法,就
可以通过对贷款质量的评估,更准确地反映贷款的内在风险和价值,从而确定银行资
产的实际价值。
三、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
岜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重新修改的有关贷款会计处理方式的指导文件中,将贷
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
界银行对各成员国是否采用审慎科学的贷款分类管理方法也非常关注。近年来,一些
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审查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时,已多次要求商业银
行提供贷款五级分类的数据。随着我国加入w1、O、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将有更
多的银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
永l披露.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四、有利于商业银行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
在信贷政策、程序、审计和控制的全过程,各家银行都会有一套多年形成的主流
习惯做法、机构安排、思维方式等等,这些占支配地位的习惯和做法的总和,就构成
信贷文化,刈j:一家银行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质量,信贷文化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信
贷文化的形成由多种原因,但贷款分类方法对信贷文化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一种好的
贷款分类方法,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引导信贷人员关注影响贷款偿还最本质
的因素.并通过实在的努力将贷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不健康的信贷文化则会助
长赖帐机制的蔓延。风险分类法对信贷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克服信息
不对称对信贷管理造成的影响;二是有助于银行主动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实现稳健经
营;三是有助于扭转信贷管理中的落后行为;四是有助于克服信贷管理中的道德危害;
五是有助于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在还款来源中的作用。同时,风险分类法还提供了统一
的信贷分析框架和信贷语言,提供了一种自然选择机制,有助于从制度上提高人员素
质。
五、有利于促进企业制度改革,调整经济结构。
第,在以险分类法下,银行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要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凶索、现
金流量和还款意愿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建立详细的档案纪录。然后对贷款质量进行评
估,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必然对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借款企业为了迎合
14
贷款风硷分类霍亿横蛩的建立
银行贷款管理方法上的改变,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注意自己的还款能力的
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对自身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现金流量、行业风险、
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社会因素等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注重于自身综合实力的
提高,促进企业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二,由于风险分类法关注的是企业的还
款能力,对好企业的进一步支持促使其不断优化生产经营,适应市场需求:对经营管
理不善、市场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加强监管并限制对其授信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结构
的优化。
六、有利于改变银行、企业乃至全社会的观念。
如前所述,风险分类法会对银行信贷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是信贷人员更加关注
贷款的风险,将Jxl险意识贯穿与信贷经营的始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准确地判
断贷款潜在的风险。银行作为社会经济的中枢,其观念、经营作风、工作方法的改变,
会影响众多的借款企业,引起企业观念相应的改变,改变计划经济下企业靠在银行身
上过同子、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局面。众多企业观念的转变
必然带动全社会观念的改变,从根本上形成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_-____-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鼠硷分类i他梗銎的建立
第二章建立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实行贷款风险分类,其优点和对整个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对这项工作,我国从理论界到银行实际工作者来说,都是“意义谈的多,实践做
的少”,对分类当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少有人提及,在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的问题上
所做的探讨似乎很少,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足。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也加大了对各商
业银行分类工作的检查,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还是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
态。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分类结果的偏差,保证分类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切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
人是引起金融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7力.多起事故中,因工作
人员操作失误或其它不安全行为因其的占80%以上’。人员的错误和疏忽都可能造成
风险隐患,导致胍险发生。因此,提高信贷人员素质,是减少信贷风险的主要途径之
·。第二,强化监管,健全内控制度,用严密的制度减少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第三,
建立M险分类量化模型,用客观的模型和数量代替主观判断的随意性,减少人员因素
的影响。
第一节建立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必要性
一、硬化约束指标,减少道德风险
按照会计核算制度,商业银行应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损失准备会列入
成本核算,对银行实现利润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按照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贷款损
失准备会计提指引》,商业银行专项准备的计提要求为: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
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
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损失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同
时,要求对2000年底前的贷款,应提足的准备金,原则上5年内要逐步补提完毕;
对2001年后的贷款要实计实提,凡专项准备金没有按规定提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
润分配。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不仪存量贷款的准备金差额要分5年补足,新形成的贷
款损失则当年就要提足准备会,不能再留新的缺口。贷款分类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一
家银行的账面盈利或亏损。所以,正确执行贷款胍险分类制度、准确划分贷款质罱是
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贷款分类真实性问题应引起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内部各级
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是,道德风险的存在却将会产生另外一种结果。
贷彀鼠硷分类i讫犊墅的建立
在30H7.WTO的保护期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与外资银行同样的待遇和要求,
接受外资银行的冲击,需要增加资本金、压缩不良贷款。人民银行要求各国有商业银
行在2005年前,将贷款不良率水平压缩到15%以内。今后几年,我国各国有商业银
行压缩不良贷款的任务都很艰巨。从今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将按照新的贷款分类标准
考核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压缩情况,商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存在人为调整分类类别来
完成考核指标的动机。这就是道德风险产生的理由:商业银行低估风险、抬高资产质
量类别,以此来完成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内部上级管理部门压缩不良贷款指标的考核
任务,同时可以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增加账面利润。这种不J下确执行风险分
类标准的行为将产生双重危害:低估风险、抬高资产质量类别,不仅掩盖了贷款实际
存在的风险,造成风险的累积,危及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而且导致高估银行利润,
从而造成银行为事实上并未形成的利润缴纳所得税,又从另一个方面动摇银行稳健经
营的基础。
那么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角度,如何杜绝、减少这种现象的存在呢?受利益
驰动及其他因素影响,下级行和信贷经办人员不愿意暴露风险,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
段掩盖/f:良资产的真实状况。在现行条件下,贷款风险分类主要依靠信贷人员的主观
判断,’j一逾两果法比较,通过人为调整分类类别的办法来应付考核,在操作上似乎
更抽】方f更,上级行在监管上似乎难度更大了。“主观判断”成为掩盖道德风险的托词。
克服以上弊稍,‘一是管理行设黄合理的考核标准,减少下级行和信贷人员主观
上的道德风险:二是设置适当的处罚办法,让造假者为造假承担较高的“造假成本”:
兰是设置分类模型使风险分类的各项指标量化,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设置风险分类自动计算模型,将影响贷款偿还的众因素分解,列出每个影响因
素中的具体的表象供信贷经办人员进行选择判断,用详实、周到的现实表象来反映“还
款能力”这一核心内容,从而避免因信贷人员的疏漏产生的信息反映不完全,同时,
也可以避免信贷经办人员用“客观上的疏漏”来掩盖“主观上的隐瞒”,尽量减少信
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二、减轻信贷人员劳动量,提高工作质量
据统计,我国的法人单位数量约在1000万户以上,主要分布在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可以想象,各家银行所面对的客户数量多么巨大。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
在信贷人员缺乏,部分行的信贷人员与所经管贷款总量严重不对称,信贷人员的工作
量普遍过重,没有时间认真分析、深入发现贷款面临的问题,或者因为学识、经验的
贷款风睑分类曩亿摸垫曲建立
不足对贷款存在的一些早期预警信号没有引起重视,这样,是否能综合影响贷款偿还
的各方面因素、准确划分贷款就令人怀疑了。
有资料表明,商业银行中余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半
以上,其户数却不到1/lo。可见,占信贷人员工作内容很大比重的就是这些给银行
带来收益有限的小客户。收入虽然有限,在管理时却要花费与大客户几乎相同的精力
和时间,尤其是在进行风险分类时涉及到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内
容,相对于自贷款中获得的收益而言,管理成本过高。虽然,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
各不相同,但相对于大客户而言,小客户具有关联交易少、经营背景简单、企业管理
不太规范、财务管理相对混乱、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差等特点,很大程度上依靠非财务
分析的内容来完成风险分类的划分与判断。因此,信贷人员要尽量多地了解和掌握贷
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非财务信息,学会议别和判断企业的造假信息,区分大、中、小
型客户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策略。对大客户委派客户经理专人管理,搜集企业全方位
信息.同时结合专家咨询系统、对客户所在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尽可能详尽地掌握
企业的信息,得出准确的分类判断:对小客户采取联行征信的办法,注重小客户的信
硐纪录及非财务因素:对中型客户的调查方法可介于大、小客户之l'日J。在减轻工作量、
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达到准确分类的目的。
针对银行从客户中收益、管理成本差异特点,在分类模型中对大中小客户采取
刁i吲的管理办法。首先,在模型中将企业经营、信贷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
给与不同的权重和分僮,信贷人员在实际分类时只要对号入座,分别填列,由模型自
动形成客观评分结果;再由具有分类审批权限的机构或人员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给与
删整,进行主观判断,对客观评分结果迸行修正;对一些特殊情况,信贷人员认为经
主观判断修正过的分类结果仍不能准确反映贷款风险的实际状况,则可以进行进~步
的调整分类结果,同时列明调整理由,作为信贷特别事项报告管理层。这样就可以区
分客户规模,使信贷人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银行影响巨大的贷款中,将模型与人的
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达到及时、准确、揭示贷款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消除信贷管理
中存在问题的目的。
三、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
在竞争模型中,造成完全竞争实现的障碍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
指交易双力‘划列方情况了解的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直接结果是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
餐欹甄硷舌}类量他模墅豹建立
风险t。信息不对称在银行贷款发放前的结果是逆向选择,就是贷款风险高的人们往
往最积极地寻求贷款;在银行贷款发放后的结果是道德风险,就是借款人往往从事银
行不乐意从事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用贷款
从事高风险活动或者赖帐、通过种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上市公司报表造假、故意披
露不真实的活动。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除了缺乏良好的信用意识外,信息不对称是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借款人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分布。毫无疑
问,借款人对自己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的了解天然地超过了银行。在信贷关系
中,作为信贷支持的每一个企业都可能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制
度、信贷监管等银行信息,同时出于更好地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目的,会竭力规避银
行了解自己运营状况,尤其是在企业发生困难的情况下甚至有意造假欺骗银行;而银
行却不可能拥有和掌握每个贷款企业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
称性。企业凭借信息优势,常常使银行处于不利地位。信贷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在目
fjU市场经济欠发达、信用环境不完善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面:
一~信息源占有不对称。企业与银行相比,在信息源的占有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一是企业经营者直接掌握着企业的全部信息,包括资产、负债、现金流动情况、生产
经营情况、资盒运刚情况、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企业发展前途和规划等,同时
也深谙自身的全部风险信息。而银行作为债权人,对本该知悉的企业信息往往知之较
堆,知之较少。加之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融资多元化,资金流动隐蔽、流向
多变,更增加了银行了解和掌握企业信息的难度。这样,企业一方面控制着企业所有
者和银行投入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又控制着有关这些资源运转状况的所有信息。对
银行而言,贷款发放就有如进入黑洞,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暗箱操作,贷后管理的种种
规定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这种情况很可能造成银行资金在安全性和流动性上遭受风险
和损失。二是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市场相关信息,而银行在目前条件下,却不可能掌握
众多企业的市场相关信息,而且市场信息容量瞬息万变,银行要掌握包罗万象的市场
信息确实力不从心。
一一沟通目的不对称。银行与企业沟通信息的目的,是确定信贷支持和限制的
道德风险:交易的一方从事另一方不愿看到的行为的风险。
逆向选择:指在交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问题:交易一方认为最不受欢迎的人也许最有
可能从事该笔交易。《货币金融学》第四版(美.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
贷款鼠硷分类i化模型的建立
企业、项目和产品,确定对企业、项目和产品支持程度,确定对企业、项目和产品的
信贷管制力度;而企业与银行沟通信息的目的就是寻求信贷支持。由于沟通目的的不
对称,而企业又具有信息源优势,这就必然为企业对银行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广泛的
选择性,同时也是经营者产生道德风险的温床。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支持,经营者可以
利用掌握企业全部信息的优势,对企业信息进行隐蔽性操作,用符合信贷支持的信息
对企业进行包装,隐瞒真实的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银行为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实施信贷监管,对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了解,也常常因为企业经营管理
的“黑箱”操作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
——识别手段不对称。目前,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十分重视市场
和自身的信息识别,并在识别手段上有了很大进步。如有的企业在信息识别处理上借
助计算机网络,运用数理模型进行信息定量分析识别,使企业的信息识别逐步转向科
学的理性识别,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体系。而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息识别
普遍还处于看报表、汇数字、搞对比的传统信息识别上,停留在肤浅的定性分析阶段
和经验判断阶段,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信息识别,这就为企业虚假制造虚假信息欺
骗银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银行信息识别手段的落后,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然会人为地诱发信贷风险。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与企业在信息拥有“量”上的不对称,使银行对
企业产_!严重的信息依附性:在信息“质”上的不对称,使银行信息严重滞后和失真。
设置五级分类自动处理模型,一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研发部门掌握的经济、行业、区域
信息,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二可以利用商业银行内部网点众多、信
息来源面广的优势,将行业、规模、组织特征相似的借款人进行对照,找出信贷风险
的共同点和整体特征:三可以利用信贷经办人员对企业经营、客户财务、非财务等具
体情况,从微观上把握,进行解剖。三方面结合,综合判断。具体操作中,在信贷人
员将企业信息录入模型后,由系统对企业以前年度的报表的连续性、各报表问平衡、
钩稽关系校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行业相关数据等资料生成分类结果。
四、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加快上下级之间交流
目前,在信贷管理中,存在于银行机构内部上下级行之间的信息问题除了下级
行有意隐瞒的“信息不对称”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上下级在信息传递上的滞后
和信息漏损,信贷经营人员或下级行对存在问题的视而不见、对fq题严重性的意识程
度、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会延误采取补救措施的时间,丧失最佳补救机会。也使得银
贷欹硫睑分类蠢化摸壁拍建立
行的管理层、决策层对信息掌握的不完全,在采取信贷、财务决策上无疑会产生偏差,
影响银行主体的经营。同时,信息由借款人传递给经办贷款的信贷人员,信贷人员再
传递给所在行领导,然后,再传递给上级管理行,其中经过的环节越多,花费的时间
必然越多、信息的漏损也必然越多。时间上的滞后使得管理层不能掌握有关贷款的最
新信息,信息的漏损使得管理层掌握信息的准确度难以保障,建立在这样的信息传递
基础上的决策效果如何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知道,不良贷款往往都是由最初发放的正常贷款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
逐渐演变而来的,是经过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越早发现
越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银行要做的不仅仅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
施解决贷款存在的问题,尽量收回贷款本息。这就需要解决上下级行之问现有的信息
传递模式,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加快上下级之问交流,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
设胃血级分类自动计算模型,可以利用商业银行内部现有的、先进的管理信息
系统,达到减少信息传递环节,提高沟通效率的目的。在实践中,可以在商业银行现
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围绕贷款偿还这一核心定义,按照影响程度的不同,设罱
小I司权重,将其影响因素量化处理。在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等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
经办人员及时录入系统后,由模型自动快速生成风险分类类别,并及时将变化结果反
馈到管理层,管理层就可以直观地掌握贷款有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最
大限度减少损失。
五、适应国际银行业监管,为实施IRB法奠定基础
2001年,世界银行在巴塞尔核心准则联系小组的成员围范围内就各国贷款分类
和准备金制度进行了调查,认为缺乏包括国际公认的贷款分类定义和一般会计准则属
性在内的统一的制度框架,增加了通过财务比率对银行财务实力和业绩进行国际比较
的难度。近年来几次金融危机,证实了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国际标准的危害性,也迫
使巴塞尔委员会将在这方面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致力于推广其中一些较好的经验和
做法。将在2005年开始实行的新资本协议,或许就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新资本协议的广泛采用,银行将被要求实行建立在违约概率基础上的贷款分类制
度。。贷款分类标准的采用不再以来经验判断,而依赖于那些出自监督检查考虑而采
即一笔贷款的损失由违约概率、特定违约损失与贷款风险敞口的乘积决定.或贷款风险类别对应
于规定贷款损失率参数,以对损失准备的计提和资本充足提供较为精确的判断依据。
2l
贷款风险分类i化褛銎舶建立
用的无可辩驳的要素,进而更加同质化的贷款分类体系将会出现1。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贷款风险分类使用内部评级法的前提条件。计算PD(违约
概率)、LGD(特定违约损失),其核心就是计算损失概率。因此建立风险分类量化模
型、量化贷款风险有利于与新巴塞尔协议接轨,是适应国际银行业监管规则的需要。
第二节建立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演变的两大推进力量一
是市场化、二是信息化。在中国范围内,自80年代,专业银行的分工到分工的取消,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形成、经营方式、竞争格局的树立,
到全面竞争的兴起,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互相推动,并不断推动着金融体制的创
新和竞争手段的提高,而商业银行竞争方式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则更多的受金融自由
化、r}i予化、信息化的影响,并以电子化为基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银行强大的骨干网络及MIS是风险分类模型建立的物理基础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推动着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和竞
争格局的变化。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银行经营智能化:经
t}方式网络化;机构网点虚拟化:业务综合化、全能化;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体系
集q,化。这些发展趋势无一不以电子化、网络技术为基础。在这些经营方式和模式的
变化一h M JS系统的建立和发展,给银行管理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管理信息系统
(MIs)是向组织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
员)提供信息的系统。它的任务是识别用户的信息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检
索,刘信息传递加以计划,将数据变换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它保证
了信息的集中统一,实现了数据向资源的转换,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一个成功的管理
信息系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反映信息及时、准确;信息之间口径能够协调一致:
信息能够充分流动:发生重大事项时能够及时报告。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电
子化历程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我国银行业的电子化工作相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
度也很快。通过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起现在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
应用于业务的各个方面,从会计柜台的帐务处理、ATM、POS联网到信贷管理、人力
j;_f源管理等等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无处不在。通过前后台终端与批量业务自动处
理1{J心的连接,使得前台直接输Z.C*J客户交易通过数据自动处理中心集中处理,以此
山自《巴塞尔核心准则协调组织成员国的贷款分类和拨各》。
22
贷获最硷分类垂化挨型的建立
来简化前台操作,提高效率。
就国内四大商业银行而言,都建立了各自强大的骨干网络。以这个强大的骨干
网络为基础,以功能逐步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贷款风险分类模型的建立就具
备了物理基础。将直接经办贷款的信贷人员日常处理业务的计算机为网络终端,通过
网络与数据仓库相连接,数据仓库中包括相关贷款的会计台帐、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
构的贷款情况、借款人与其他企业经济往来情况、所在行业的系统信息、区域经济发
展指数等。信贷人员将借款人有关情况录入终端后,由系统自动将其转入数据仓库,
与仓库中记录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可疑点后自动报警,给信贷人员及管理层以
警示。建立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就可以在现有的MIS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网络
实现的数据共享,使得银行更容易地掌握有关经济信息、行业动态、区域情况变化给
贷款带来的影响,判断借款人在行业、区域中所处的竞争优势。在信贷人员将贷款情
况录入终端时,贷款风险分类模型自动生成分类结果,以便及时准确判断贷款风险状
况。
二、众多可以量化的特征值是五级分类模型建立的逻辑基础
特征值就是贷款的分类标准,就是在借款人、银行信贷管理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情况。
特征值与风险分类的关系体现在: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最主要的是把握借款人
及uf足额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也就是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其实质就是根据贷款内在
胍险和损失尺度来确定还款可能性。
虽然,人民银行在银发[1999]263号文件中明确,取消了包含贷款特征值在内的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兑明》,在2001年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关于贷款
特征值的问题也一字未提。同时,也有人认为,一种或几种形式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
映真实的内容,因不同类型企业、行业的客户其特征不一致,按照特征值直接分类,
难免以偏盖全,容易导致机械和教条。诚然,企业所处行业、地区的不同、企业规模、
成长期不同,借款人在财务、非财务、现金流量、保证方式等围绕“还款可能性”这
一主题分析的指标上各不相同,但是众多的分析指标,都是由企业综合还款能力所决
定的,剔除特殊因素的影响,是可以得出贷款质量的总的判断的。
不可否认,一个特征值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贷款的核心定义和分类类别。但对
于风险分类而言,核心定义和贷款特征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
容与形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
货款虱硷分关量化模銎舶建立
形式表现内容,虽然事物某一形式的表现并不一定反映确定的内容,但是,众多的表
现形式却能够反映确定的内容。同时在自动模型计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人为调整,以
消除特殊情况下特征值与核心定义不相符的特例。因此,建立在对经济环境、行业、
地区广泛数据基础上的特定企业特征的分析是可以判断出贷款质量的。
特征值的包括内容:按照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
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
的信贷管理等内容。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则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
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内容。
三、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将为模型的建立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首先,信用环境的改变将大大改善现在贷款企业征信难的状况。目前,信用状
况不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企业做假帐、中介机构出假报告的情况屡见
不鲜,欠债不还、逃废债的现象则使得银行存在大量借差的同时许多企业贷不到款。
荚幽安然事件的发生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更大程度的振动。为预防和减少这类问题
的发生,国家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措施。相信通过政府的治理整顿、全社会各方面的努
力,在不久的将来,朱总理提出的“不做假帐”的希望会成为现实,商业银行也不再
为辨别企业财务报表的虚假问题而大伤脑筋。使贷款风险分类所需用的客观信息和财
务数搬的真实性大大提高,量化模型运行所依赖的基础得以巩固,能够通过模型运算,
得d{贷款较为准确、客观的风险度量值,判断贷款真实质量,改变现行分类中主观判
断为二h非财务分析占主要地位的状况。
≥£次,国家全力推行的信息化工程将为风险分类模型提供方便的信息收集渠道。
目前,国家已将信息化列入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在国务院向百强企业发出的《关于
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国家的具体目标:到“十五”末
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至少实现比
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力争绝大多数企业在“十五”期间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
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通过这一规划,我们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企
业经营状况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会达到比较规范的程度,通过网络,银行可以及时
得到借款人经营的基本情况,同时,在众多方丽(股东、税务、工商、银行及其它债
权人)的监督下,它的经营、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将会进一步增加。对银行来说,在信
息收集成本下降的同时、收集的信息准确性将会得到提高,实现银行从手工到电子化
24
贷款风陵分类蠢亿模墅匏建立
的转变和同业客户间的比较,保证贷款质量的提高,实现同步提供企业客户背景信息、
国家产业政策等,将更加方便利用风险分类模型对贷款质量进行划分。
贷款风硷分类蠢他摸墅的建立————————————————————————————————————一
第三章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理论迅速发展,使得现代管理
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预测技术、决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非确定型决策、
风险决策、多目标决策、多级决策、群决策等等,为经济领域、区域发展、企业经
营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如何确立这些技术手段在经济、
管理中的位置,如何选取适合的技术手段、如何在模型中选取适合的变量、如何确
立各变量问的关系是模型建立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模型应用的效果,首先取决于模型选择的分析技术。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几乎同时崛起的学科,是适应现代
科学技术【:i1益复杂化、自动化、大生产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m同发展,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产生了许多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决策树分析
法就起源于此,最初应用于风险决策,后应用于许多领域。其特点是以事物的整体
性为核心,对与此相联系要素进行有机、动态、多层次、有目的的分析,因其分析
的日标县有复杂、丌放、动态、以人为主体、兼顾社会和自然因素的特点。应用对
象是那些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系统。因此采用把系统按不同层次或阶
段,逐个地把I圈素或子系统分解丌来的方法,使复杂的大系统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
小系统问题。
具体来说,是以决策树图为手段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对影响分析核心的各种因
素做逻辑上的判断和权衡。决策树的结构,是把各种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后果之
间的关系用树状图进行形象直观的表示,这种树状图就叫决策树(见图一)。
分析人员从决策树的根部开始,向前层层分析,遇到能够分解开的因素就分析
其影响子因素和程度,直至不可再分,到达树梢(最终影响因素)。对每一个最终
影响因素,根据标准化分不同分值区间,根据实际因素与标准的对照,得出这些因
素的分值。同时,根据本冈素对上一级因素的影响程度或在上一级因素重的地位,
判断各子因素在母因素中的权重。将一项因素中各子因素所得分值与各自权重相
乘,就得到本因素的分值。同样,将本因素的得分值与本因素在母因素中所占权重
26
目标M
贷款风硷{}粪t化摸墅的建立
第一层影响因素第二层影响因素第三层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A
权重0.4
影响因素B
权重0.3
影响因素C
权重0.3
图一、决策树
影响因素A1
权重0.2
影响因素A2
权重0.4
影响因素A3
权重O.3
影响因素A4
权重0.1
影响因素B1
权重0.3
影响因素B2
权重0.4
影响因素Bl
权重0.3
影响因素Cl
权重0.4
影响因素C2
权重0.6
影响因素A21
权重0.6
影响因素A22
权重0.4
影响因素C11
权重0.5
影响因素C12
权重0.5
贷款风硷分类t纯换垒钓建立
相乘,与母因素中其他因素的分值加权,就得到了母因素的分值。⋯⋯这样,一个
层次一个层次计算下去,就得到了目标最后的得分。
实证计算:
对于一个目标M,我们不能肯定它的风险等级,但可以从它产生风险的3个因
素入手,分析3个因素分别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其中,因素A有四项子因素,子因
素A2中又有2项子因素A2I、A22;因素C有两项子因素,子因素C1中又有2项子
因素C11、C12。通过分解,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每一个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的相对表现,同时,可以衡量出每个子因素在母因素中的权重。(该决策树的结构
分析见图一,计算过程见表一)“

I二i标M 第一层影响因素第二层影响冈素第三层影响冈素
分值P I受日权重Y 分值P 项目权重Y 分值项目权重Y 分值
A1 O.2 4.2
A2l 0.6 4.5
A2 0.4 tj
A 0.4 4.35 A22 0.4 4
A3 O.3 4.3
A4 0.1 5
3.9l Bl O.3 4.8
B 0.3 4.34 B2 0.4 3.8
B3 03 4.6
Cll 0.5 2.7
Cl 0.4 3.3s
C O.3 2.9 C12 O.5 4
C2 0.6 2.6
最臻本的指标(不可再分)分值区问:
第⋯档:(4—5];
第二档:(3-4];
第三档:(2-3];
第四档:(卜2]:
第五档:[O一1]。
在以上实证案例中,每一项最基本的指标的得分,由分析人员根据这一项目的
实际’j分fJI(区刚剥照得“{:⋯下级指标构成的指标得分,则通过卜』一级指标的得
’表一中的各‘‘分值P’’栏,粗斜体字为计算得出,其余“分值P,,和“权重Y”来自测算或分析
人员主观判断。
28
———==:==⋯一一、一‘。⋯。
一——垡苎丝丝丝型丝壁生
分与该指标的权重加权计算而来。在本案例中,A21、A22、CII、C12、AI-A3、A4、
B1、B2、B3、C2都是最基本的指标,其余指标都通过下一级指标的计算的来。对于
子因素A21、A22的母因素A2,通过PA2=y A21×PA21+YA22XPA22可以计算出A2
得分值;同样,通过,pA=Y AIXPAl+Y A2XPA2+Y A3X PA3+Y A4XPA4,⋯⋯最后
得到:PM=y AXPA+Y BXPB+YCXPC=3.91。在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从而能够比较
容易地衡量出此目标的风险程度。
式中:Y A:项目A的权重;
Y Al:项目A1的权重;
y A21:项目A2l的权重:
PA:项目A的分值:
PAl:项目Al的分值;
PA21:项目A2l的分值:
山此,我们可以看出,决策树分析就是把对复杂的、难以准确把握的目标的判
断演变为对许多简单的、细小的因素的判断,最得出一个相对全面、准确的衡量结
粜。
第二节模型建立的要素构成
通过决策树模型的介绍,我们对风险分类模型的建立是以这样的思路为基础
的:通过对形成贷款风险因素的分析,把造成风险的因素分解剖析,将模糊的、宏
观的、涉及方面众多的、难以把握的综合判断层层细分,直至成为内容单一的、具
体的、容易评价甚至于可以具体做出量化值的指标。把对一个复杂指标的判断化解
为众多的单一指标,分散主观判断偏差造成的影响,以避免信贷人员以偏盖全、或
忽略形成风险的某一方面造成的分类的偏差。每一个指标,对应实际情况的不同程
度区间,赋予不同的判定值。根据每一个指标对其上~级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其相
射权蘑,就可以一级一级、由下至}二,最后确定各因素对贷款总的影响稀度,判断
贷款总的风险。在对每一笔贷款进行分类时,信贷人员只要对每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做出判定,就可以由模型直接得出分类类别。
贷款风硷分类耋化模型豹建立
在确定模型选用的技术方法后,模型设立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地选择
影响分类的指标因素,二是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一、模型指标的选择和分解
要把一个复杂的、难以准确把握的目标,演变为相对简单的、易于判断的指标,
需要对指标进行选择和分解。选择,就是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找出相对来说更加重
要的、有影响力的因素,需要进行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判断,这时应该遵循重要性原
则。将对目标影响重大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而将那些对目标影响不大因素忽略掉。
分解,就是按因索对目标影响方面的不同,分解为不同的指标,再按对这一指标因
素的影响方面不同,继续分解为子因素。一层~层分解下去,直至成为易于把握和
量化、衡量的指标。
人民银行《贷款JxL险分类指导原则》明确:使用贷款舭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
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
括:一是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包括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
非财务因素等:二是借款人的还款汜录;三是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四是贷款的担保;
血是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六是银行的信贷管理。在以上六因素中。借款人的还款
i己录、还款意愿、非财务因素分析中有关借款人经营、管理、行业等内容、贷款偿
还的法律责任中有关第一还款来源部分相互联系,可以联系在一起整体分析;贷款
的担保、有关保证人经营、管理、行业等内容、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中有关第二还
行信贷管理分析。
以上五项指标,都是比较综合的概念,不容易准确地得出明确的结论。这并不
是指标选择的问题,而是风险分类的特点造成的。通过指标的分解就是要解决分类
‘这里的“非财务因素分析”不仅包括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二章第五条中“借款
人的还款能力”中所指的非财务因素分析,还包括借款人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偿还法律责
任中有关借款人部分。
30
赞款碱睑J)-类量他模型的建●
中风险不易把握、容易产生偏差的问题。
首先,关于借款人包括“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借款人非财务因素分
析”三个影响因素。根据第一部分内容的介绍,财务分析的下一级影响因素为财务
报表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因素又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和损益
表分析,⋯⋯一直分解下去,共形成5个层次、共计loo余项的指标(详见图二)。
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到现金流量分析和借款人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层次结构和指
标。
关于“银行信贷管理分析”这一指标的设计,在本模型未作进一步的分解,理
由如下:此项内容由管理行(上级行)根据贷款经办行日常内部管理与控制水平、
规范化程度等考核进行打分,给予不同的系数(行别系数)。贷款经办行可在行别
系数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经理(信贷员)等级,给予不同的系数予以调整(人员系
数)。行别系数x人员系数=信贷管理分析得分。行别系数与人员系数分别出上级管
理行和经办行在定期考察工作业绩的情况下进行调整,考察内容可包括贷款分类的
准确度、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信贷业务的掌握程度等内容。目标在于建立激励约
束机制,是信贷人员、经办行把风险意识贯彻到整个信贷工作中,促进风险的防范
和化解。
“担保分析”首先要按照不同借款人分别承担的会额和抵押、质押在借款人伞
i邗贷款If]所r‘i份额确定各自权重1。然后审查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安令-胜,仡
此j。蛳I}f:进行指标的计算。。对保证人的分析内容与借款人基本相例,抵押、质州
|』!【J橄j/,i}‘丈现抵押、质押权的充足性、可实现。陀、易操作性五力‘而分析。(1 T:址I孥l·)
二、指标权重的设置
m逃j正做,叫卅1分机十}彳},J:肝,Jj:确削断行J目“m卜级j旨ni一},n0地他,^』、⋯I嘲,i
jRh:n0仪咂,比址|J畅:能rr实现、分类结果能rrlI:舰的关键。
贷款胍险分类具仃很强的实践性,在这个小断变化、允满小确定·肚的弃脱⋯蚪
tIt,影响贷款偿还的㈥索很多,对贷款构成风险的囚素也在刁i断变化之-lj。琊么,
。如,借款人贷款金额100万元,其中,有存单质押2笔,金额分别为10万元、2万元;抵抖I物2
什,经评估.价值分别为7万元、12万元:保证人2人,其中一人承担贷款本金30万7÷的担保,
,j_一人承担借款人贷款朱作抵押、质押、保证剩余部分的全部本息,共计本金39万元。yfJ4}-类
截至日,贷款不欠息。这时,各项担保在担保分析中权重为:担保金额/贷款余额。分别为质押:
10%、2%.抵押7%、12%,保让30%、39%。
:在担保不合法或无效时,按审慎性原则,在未收回之前,按无担保考虑。
?y
;多
贷款鼠硷分类釜他摸垒的建-
在这干差力I别、不断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是否可以对各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做
出一个比较准确或者说相对客观的判断,如何合理分配权重呢?
对权重的设置,应依照几个步骤进行:一是系统调查、解剖麻雀,通过大量的
参数分析进行测算。模型是要适用于所处环境各异、境况各不相同的贷款,就要在
形形色色的贷款中找到其影响因素的共同点,确立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影响权重,
就要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找出造成贷款不良的具体影响因素,找
出各权重内在的逻辑关系,并确立其合理值。二是系统分析,全面衡量,将贷款放
在宏观环境中进行分析。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组
织特征,都能够在不同的特点中找到共同点,找到共同特征。系统调查的结果是提
供了大量的个体统计值,系统分析就是要在散乱的统计值中找出每个特征的共性,
确定每一类有相同特征的贷款的权重。三是动态跟踪、适时调整,不断反映影响风
险因索的变化。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影响贷款偿还的因素也在不
断的变化中。动态跟踪,就是要在确立的权重基础上,及时反映借款人内在的、外
在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反映贷款面l临风险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模型权
重。四足建立权重长期分析机制,找出权重波动规律。在事物发展中,许多问题都
能够结合f1身不同时期的特点,通过趋势分析,找出其波动规律,建立比较科学的
模’性权匝确立方法。对于权重的设置,用简单的话概括,这就是解剖麻雀找特点,
柏:敝。r,-L之·I r求j∈性,在变动之中寻舰律。
仃小史帧,心设计rh笔者采H1了我行对多年不良贷款形成原斟几次渊杏的结
求.ji对【瑚☆结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的贷款当时的政策、法律等环境闪豢,州:
除J’ 此”rl。常⋯案、特蛛。J"|=n々影响,作此纂硎{}:采川了趋势分析法、川9 i分Ⅳi
;J、i’:r 4。2世}J‘J’;』fjfJfl,n0014I#n1 J占mfi卜,}醍烈一:f i’占I。j‘rl3 rl r积祟n0;t验进f J‘f删{害』iif!j
⋯的。,找j、j|通,依j:ll}我所掌握的数捌资利和进行的测算,”,能这螳模型参数斤小f‘
分粘确,』、IJ址j』!i过仃效统计、合理分析得求的,是比较合理干¨刈‘{?的。征实践tI,,
l叮以利川银行内部数据库存储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析,根据经济中、行、业【}f
火量的数{1.:加以分析测算,甚至将生产规模、组织结构相近的企业进行解剖,从而
得出更加准确的依据。
在模型中采用统一、相对固定的权重分配可以统一判断标准,避免各个行、每
个信贷人员因对风险把握的不同各自为政,使管理层对全行贷款的整体胍险有更准
34
赁敦风险分豢羹化援圣韵建立
确地把握,在财务上采取更加主动的风险防范措旆,IM时也为内部评价法的实施奠
定扎实的基础。也避免了具体经办分类的信贷人员由于知识、经验、时间等条件限
制造成的盲目。
三、模型的计算过程
风险分类时,首先判断的是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以借款人正常营业收入偿还
贷款的可能性,在第一还款来源不足时,才动用第二还款来源,作为对偿还贷款来
源的补充。而且,在第一还款来源不足时,就意味着存在潜在的或已经显现出来的
风险影响了贷款偿还,这时,贷款风险类别就不可能划分为正常类。在这种情况下,
再将借款人、担保综合分析,依照是否会造成损失、损失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具体的
分类类别。
模型的设计就是按照这一思想,首先,对借款人本身进行分析,考虑的指标为:
借款人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借款人非财务因素分析和银行信贷管理水平。
赴生成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后,如果达不到正常类要求的分值,由模型自动转入第
:个计算程序,即加入担保指标计算,在生成计算结果后,由模型自动生成客观因
索评价值,得出初步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由信贷人员根据~些不易量化的因素,
通过主观判断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将主观判断引入模型是由风险分类的特点决定
的。造成风险的因素很多,虽然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予以细化,但在实际
分类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将模型中未包括的因素,用主观判断加
以调整,就是为了克服模型机械套用的弊端,准确地判断分类结果。操作程序为:
在信贷人员将贷款信息录入系统后,在模型自动生成分类结果的基础上,由信贷人
员根据主观判断对分类结果进行微调,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得出与模型生成结果差
别较大的分类结论。这时,风险控制系统将自动显示模型客观判断与最终分类结果
的不同,由信贷人员做出详细分析报告管理层,由管理层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和贷
款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对影响贷款偿还的重大事项迅速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贷款
损失。
主观判断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
(】)贷款期限与借款人资产置换周期不匹配:
(2)政府对借款人所属行业的鼓励、限制、禁止情况:
(3)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_——————●—————————_———●——_———_———-——————●——●———_——_———●——————————————————————一贷款最硷分类t纯横垫帕建立
(4)还款意愿:
(5)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如进行重组、并购等;
(6)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
(7)借款人主要股东、关联公司或母子公司发生变化;
(8)提供虚假信息或财务报表;
(9)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履行情况;
00)违规发放贷款;
OD贷款合同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
(ID贷款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
(1 3)遭遇重大自然灾害:
(14)其他难以量化的因素。
如果借款人遇到特别严重的事件,主观判断的修正不足以反映贷款真实的风险
状况,信贷人员自主得出的分类结果与通过模型得出的结果有差别,那么就可以作
为信贷事项的特别报告,及时上报管理行,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贷款的损失,达到
改进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第三节模型的函数与评分标准的确立
确立了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解决了包括指标、权重这两个构成模型的基本要
素的设置,就为模型的确立创造了先决条件。
~、模型函数的确立
对贷款风险分类而言,确定贷款的分类级别就是确定贷款面临的风险程度,这
里,我们采用“贷款风险度综合评定值”这一指标来表示。贷款风险度综合评定值
就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来说,衡量某~时点贷款面临的风险,是贷款本息归还的
可能性。贷款风险度综合评定值越高,贷款本息损失的可能性越小。
贷款风险度综合评定值X=M×0.2+NX0.8:
N=N.+心;
NI=AXa+BXb+C×c+D×d:
NfE×e
其中:M:主观判断风险值:
贷敦风险分类i纯摸蛩的建立
N:客观要素评判风险值;
N。:借款人风险综合判定值;
N。:担保风险综合判定值;
A:财务分析;
B:现金流量分析;
C:借款人非财务因素分析:
D:信贷管理分析:
E:担保分析:
a、b、C、d、e:各指标相应权重。
信贷风险评估法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主观因素
所占权重为O.2,客观因素为0.8。
作为量化模型,要尽可能地以客观指标来反映贷款真实的风险状况,以客观的、
可度量的表象来围绕“还款可能性”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在对影响分类各项指标进
行量化的基础上,出信贷人员根据主观判断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在模型中设置的
主观调整权重为0.2,在特殊情况下,信贷人员可做更大幅的调整,这时,有模型
自动生成模型计算结果与最终分类类别的差异,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发出警示,提
醒管理层注意。
二、模型中指标评估得分标准划分
模型中最下一级不可再分的指标共有一百多个,全部指标都采用统一的分值范
围.统一的分类档次,每一个指标都要有定量化的描述。操作中由信贷人员按照不
同的风险程度具体划分为l一5档,对应风险分数[0一100],得分越低,表示信贷人
员对指标的满意度越差,风险程度越高。不同档次对应分值:第一档:(80-100];
第二档:(60—80];第三档:(40—60]:第四档:(20—40]:第五档: [O一20]。
对部分具体指标划分档次与分值的对应关系示意:
●对贷款逾期情况分析,选择相应选项的分值:
03个月以内(含展期):(80—100]:
03—6月:(60-80];
06个月一1年:(40—60]:
01年⋯3年:(20—40]:
货蕺风硷分类l让模墅的建立
03年以上:[O一20]。
●对欠息时间分析,选择相应选项的分值:
o无欠息:(80一i00];
03个月以内:(60-80];
03~6月:(40—60];
06个月一1年:(20—40];
01年⋯3年:[O-20]。
●对借款人经营现金净流量分析,选择相应选项的分值:
o经营现金净流量>贷款余额>当期还款额,且稳定:(80一100]:
o经营现金净流量>贷款余额>当期还款额,不稳定:(60—80];
o贷款余额<经营现金净流量>当期还款额:(40—60];
o经营现分净流量>当期还款额:(20—40]
o经营现金净流量<O:[O一20]。
三、根据信贷资产总体风险评估系数范围划分风险类别:
在实践中,每笔贷款都有各自特征,把实际工作中的贷款案例,按模型设置指
标及汁算方法进行测算,将最后得分与通过主观判断的结果对照,反推得出各类别
的分值区㈣。
贷款风险分类类别标准x符合以下区间
jF常类(90一100]且N。>90分:
关注类(60一90]:
次级类(40一60];
可疑类(10一40];
损失类10分以下。
在正常类的标准中,加入“N1>90分”这一条件,是设定只考虑借款人本身归
还贷款本息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担保对贷款偿还因素的影响。原因是根据《贷款风
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
借款人的币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在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不能保证贷款本息的偿还时,必然发生了影响借款人正常
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因素影响,所以即使按模型计算所得“贷款风险度综合评定
贷款风险分类量让模型的建立
值x,,达到了正常类贷款的得分区间(90~lOo],贷款也不应该划分为正常类。
四、对分类指标估计偏差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信贷人员对每一个指标做出判断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但这
些偏差在通过层层分解时的加权,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比如,信贷
人员对借款人“技术上的弱点”1这一指标不能准确地把握,但通过日常对借款人的
了解,认为借款人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处于中上游水平,在模型把指标分值划为五
个档次的情况下,可以判定应为第二档到第四档之间。按照第一档满分为100分计
算,第二档分值为80分,第三档分值为60分,第四档分值为40分。第二档到第
四档之间的差额为40分,无论他选定第二档还是第四档,可能造成的最大误差为
40分。因为这一指标处于“借款人非财务因素”一一“经营风险”下,属于第三层
次的指标。“借款人非财务因素”这一指标在第一层次中所占的权重为0.4,“经营
坝险”在第二层次中所占的权重为0.4,“技术上的弱点”指标本身在第三层次中所
占权重为0.05,所以经过层层加权,这一误差的对分类结果最终的影响为0.4×0 4
x0.05×40=0.33分。在模型设计满分为100分的情况一F,这种误差基本可以忽略
4i计。
五、模型建立及应用时需注意的要点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基本确立模型的内容,在模型建立及应用中对以下问题应
予注意:
一一模型的建立以会计制度中审慎性原则和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为出发点,对未
来发生的不利情况赋予较低分值,着重关注决定贷款偿还相关特性的因素,总体j札
险评分反映了信用风险的基本情况。对应风险评估分数的范围确定也是基于每一档
类别风险程度的最低标准依次确定的。就目前确定的风险分析因素是本着简要、直
观。此外,目前提出的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是一个初步的框架,作为系统分析模
型处理,其要素的设置及权重的分配尚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测算工作进行验证、完善。
一~在评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部分要素的基础数据无法收集,就只能给与最
低分值。同时应该查纠信息的缺乏是由于信贷主管人员的监管不力还是由于借款人
本身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借款人当期财务资料不完整的贷款,由于历史
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近期资料的不足,因此原则上可以依据上一期财务报表
参见圈二。
幽丝笙塑丝墼丝堕一
进行判断。
一~根据本模型进行贷款分类是在信贷档案完整、齐全,信贷信息真实、可靠
的基础上。评分过程应该是公正、透明的,以便可以在检查监管中对其合理性进行
检验。
~一对一般的法人贷款,为提高分类工作效率,减轻分类人员劳动强度,本模
型对分类实行批量处理,在信贷人员录入相关信息后,由模型自动进行评分、分类;
对特殊法人贷款,如以资抵债贷款、违规贷款等,在模型自动进行评分、分类后,
根据主管判断进行微调:当贷款符合特殊条件‘时,在模型设计中直接得出分类结
果,不按本模型设计的程序进行。
第四节模型的价值和应用的制度保障
一个良好的模型,应当对质量好、风险低的贷款得出商分,对出现问题或存在
潜在问题的贷款得出低分。但是,没有一个模型是完美的,任何模型都可能出现评
判不讵确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模型可以非常准确地计算出贷款实际存在的风险。虽
然,JxL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时|’日J的检验,但通过几年的工作
实践,我认为本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测算出绝大多数贷款的胍险程度,这也就达到
了模型设计的目标。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模型仅仅是量化帆险的一个技术手段。不
可能解决现在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它对实践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
还需要健全的制度、科学规范的操作体系作保障,需要信息全面、真实、准确的数
州库和分析系统作基础。健全的制度、有效的手段、强大的信息基础三者相互支持,
任何~方面的缺陷都会影响风险分类目标的实现。
一、风险分类模型在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关系
目前,在商业银行内部已经建立了多种信息系统,包括会计综合系统、信贷系
统甚至人力资源等等,但大多都相互独立,各自为政。通过实现数据共享,达到简
化程序、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建立银行基础信息系统,把这些系统作为其子系统,
将其中相关部分相互链接,使银行的信贷、会计以及市场拓展部门搜集整理的各种
信息汇总到一起,自动分类、整理、分析、储存,以供内部管理人员作信贷审批、
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以下条件者为特殊贷款:重组贷款、恶意逃废债贷款、违规
贷款、逾期(含展期)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
40
贷款风硷分类盈化挨垡∞建立
风险控制等决策使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银行基础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贷
款风险分类模型可作为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风险控制系统”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
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是信贷资源系统,是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的来源,由直接经办信贷
业务的信贷人员(客户经理)完成,部分信息也可以来自银行会计系统和互联网中
企业、有关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在客户经理了解到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发生变
化后及时录入,是信贷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主要来源,是所有信贷决策、审批的第
一手资料;
二是信贷支持系统,负责调查、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法律等宏观因素对信贷业
务的影响,研究行业、区域的经济指标和参数,研究因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等变化
造成信贷业务Jxl险的基本因素;
三是风险控制系统,负责对整个信贷业务全过程的控制和监测。以信贷支持系
统提供的指标、参数为依据,以信贷资
借款人具体资料结合,发现其中的共同
方面为信贷支持系统提供研究参考,
源系统庞大客户数据为基础,将宏观指标与
点和特殊情况,对大额贷款尤其要重点关注。
另一方面为客户经理提供贷款客户胍险控制
参考.直接为具体业务提供帮助;
四是信贷决策系统,在信贷支持系统、风险控制系统
贷政策、对下级行的授权、对客户的统一授信审批等。
以上四个系统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集、处理、应用、管理、反馈的信息循环过程,应该达到
的基础上,制定本行的信
共同完成信贷信息的收
一个开放、互动,上下级
之间沟通畅通、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内外部信息反馈及时的信息网络系统。目的在
于实现对整个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规范信贷操作程序、防范
信贷发现、提高信贷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的。
贷款风险分类模型是风险控制系统中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信贷风险防范过程
的一个环节。运行基础是信贷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的基础资料,同时,通过模型自
动生成的贷款的分类结果又作为信贷资源系统的基础信息,为各类数据使用者提供
决策依据。为了保证模型应用结果的准确,模型建立的数据基础应达到两点要求:
一是覆盖面广、有代表性;二是动态监测、适时调整。覆盖面广、有代表性就是在
4l
贷款风黢分类蠢忧模銎的建立
建立模型时就需要采集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历史信息,应同时覆
盖各行业、各经济发展周期不同阶段的贷款状况。模型的数据需要及时更新,同时
要及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模型做出评估和调整。这就需要有庞大的数据库做支
撑。动态监测、适时调整就是:要进行动态性追逐和监控,并不断根据动态性追踪
监控的指标结果归纳分析、分类、提出相应的预警警报或风险管理对策、措施。随
着时间的发展,经济、行业、企业运行状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风险特征表现也会
有很大不同,作为模型的主管部门,需要时刻关注影响贷款偿还的最基本的核心因
素,分析各方面变化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适时调整、确定模型中指标的权重、不同指标等级分值范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变
化。
二、量化模型的正常运行需要以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是基于风险量化思想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促进、保证风
险分类制度得以贯彻的一个技术保障手段,目的在于发挥风险分类对商业银行稳健
经营的促进作用。但是,模型仅仅是量化风险的一个技术手段,无论什么样的模型
郝不可能代替管理制度,不可能解决现在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制
度要通过管理层面去落实,落实制度需要由科学的体系、量化的指标:相应地,模
型这一技术手段也需要建立分类制度保障体系来实现建立的目的。
一要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机构设置,正确设置前后台、正确划分前后台职能,
保证前后台的协调运转。贷款风险分类法以贷款还款能力为核心来界定贷款质量,
是动念的、内在的分类,能更真实、准确地反跌贷款质量。这就对商业银行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贷营销部门作为贷款管理、风险分类操作最前沿的部门,直接
承担掌握贷款客户经营状况的责任,在商业银行竞争曰趋激烈的现实情况下,难免
出现重营销、轻风险的问题,在风险分类划分时出现过分乐观低估风险或为部门利
益而高估风险,虽然风险分类模型的应用将减少主观因素对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的
影响,也应通过前后部门的分开设置来形成监督机制,杜绝类似星森故意掩盖事实
造假导致英格兰银行破产的可能。国外商业银行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将信贷管理划分
为前后台部门,各有分工,互相配合。信贷营销部门作为信贷“生产”部门,后台
部门作为“安全”部门,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独立监控。在风险分类过程中,由
前后台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42
贷款风硷分类i纯摸垫的建立
二是用合理制度和措施作保证,以制度作为技术手段运行的基础。只要是制度
就会有漏洞,银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会在一定程度对被考核者的行为起引导,合理
的考核指标和激励约束机制会抑制被考核者积极寻找制度存在漏洞的动机。在制度
存在漏洞而又没有相应的处罚办法时,被考核者钻制度漏洞的行为就会肆无忌惮。
对贷款风险分类量化模型的应用也是同样道理,需要用制度作保证,用管理做支撑。
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再好的技术手段也不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是要大力提高人员素质,使所有人员准确掌握规则、运用规则、在实践中认
真执行规则。人是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任何制度的实施、办法的落实,都需要
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保证。信贷管理要求信贷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出色的经
营、管理能力,灵敏的反应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它不仅是客户需求的采购员、
银行产品的推销员,还是金融政策与法规的咨询员、办理银行业务的服务员、反馈
市场和客户信息的情报员。对贷款风险分类而言‘,贷款风险分类模型的正常运转而
言t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幽丝些丝墅坠
结论
综上,本文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要求的分析,我们
可以知道,作为~项已经被实践证明、在目前比较先进、具有实施价值的有效的
管理制度,要在我国商业银行得到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这项先进的管理制度的作
用,还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量化的、动态
的分析、监控和管理。为此,提出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和运行规
范的贷款风险分类评价和监控模型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建立量化、可有效支持银行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
科学化,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实践中解决好因信息不对
称等给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被动,扭转被动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和完善为贷款风险分类模型的
建立提供了物理基础,而且,模型的建立具备了相应的逻辑基础和环境基础,具
备可行性。
建立风险分类量化模型,可以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量化确立一个有效的载
体。把商业银行胍险分类模型与银行的会计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相互链
接,形成分类、整理、储存、分析、追踪、监控等各环节完整的风险控制系统是
模型建立的客观基础性依据。
贷款风畦分类|化模型的建立——————————————————————————————————————————————————————————————一——一一
参考文献:
1冲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2001年;
2.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3.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评估和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1997年;
5.美国.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6.建设银行岗位培训教材.《信贷人员如何分析财务报表》:
7.李强,《商业银行问题贷款管理》,海天山版社,2000年;
8,澳人利弧、新加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与借鉴,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2—3:
9.唐有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上海金融,2002—3;
1 0.人人数学教研室,《运筹学》.中国人K人学出版社,1987年;
l 1谢文出,《建筑技术经济》.清毕人学ⅡI版社,i994年:
1 7杨晓峰,《现代管理技术方法》.中国经济出版丰{:,1989年:
汛Jr{f舣。h《加{J: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绩款》。金融时报,2002—4—29;
l{填州商业银行管理经验对役们的启示(建没银行内部资料);
15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培训资料(建没银行内部资料):
l d周小川,《亘l:建与阿生一一化解银行l:良资产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山版社:1999年:
1i.杨世源,《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山两经济出版社,1998年;
】8刘淑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19.中国人【t银行,《贷款损火准备金计提指引》,2002年{
20.邓1l}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2l建殴银行总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述》,2001年;
22陈志昂,《巴塞尔2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影响》,《投资研究》,2001-1l;
23徐雏风,《全面成本管理诊断手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
24沈沛龙任若恩,《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研究》,2001—8:
2j陶铄,《巴塞尔新协议资本金计算方法评述》,《国际金融研究》,2001—7:
2^崔滨洲,《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1j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与保险》,200卜1 1:
27.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在金融机构中的实施:从理论框架到现实挑战》,互联
网,2002年:
45
28.巴曙松,《运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改进贷款分类体系的~个设想》,互联网,2002年
29.冷成松,《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化》,《金融与保险》,2000—9;
30.中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制度比较,《金融参考》2001-8;
31.英国,约翰.霍利韦尔,《金融风险管理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费赦矾醢分类萱化模垫鹩建●
后记
参加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几年,作为一名银行信贷人员,是工作比
较繁忙的几年,同时也是很充实的几年。期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也经过了几次比较
大的活动,1999年的不良贷款剥离、2000年的债转股、2001年的压缩不良贷款。到
今年,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的改革步伐又大大加快了。贷款五级分类的全面推行、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人民银行的
文件要求,但更是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挑战的结果,是
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要求。战鼓声声催人急。内有国内机制灵活的股份
制商业银行的挑战,外有已经在国内立足并要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的压力,处于双重压力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加强基础管理、练好内功,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基础管理内容很多,因为工作中涉及到贷
款风险分类,所以对如何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有一点思考。采用量化模型来解决分类中
存在的缺乏客观性、可比性等问题是我通过几年实践探索,认为较好的一个办法。但
是,由于我的学识、视野的局限,分析范围的狭隘,对这项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
论文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足,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F。同时,分析和研究的目
的不是为了论文本身,而是怎样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以也希颦
能得到银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感酣⋯rJ目N"经大学为我提供了这几年学习、提高的机会,感谢财大财政金融学院、
_fiJf究牛处晰位老师儿年米辛勤为我们做出的~。切,使我能够jir胛j地完成各fJ功课的学
jJ 埘论义的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杨有振教授,杨教授在繁·n1:的公务、研究
ll,讪⋯州川i禽】:我的指导是本文得以{}!。队完成的灶有力的支机:。他t;’i醚建々“的{}彳导f|i!
我l‘i:J{『j『‘瓜沦史的’t;{1:以1j}1-.iD倍的效二讧顺利进"。㈣m杨教授埘食融彤铃的把拼
fll TI一4察能力、严【州内}甜’产态度利海人4i倦的精神给我很深的感染。,j外,我喽感谢州
人劁f 5m的老帅、人民银行毛凌云处长及我的领导、同事在资料查阅等多方If|『给与我
的镏助,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支持。建行山西省分行国际业务部邹辉女士在繁忙的
工作之余将本文摘要译为英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二00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