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802东亚货币一体化初探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东亚货币一体化初探
姓名:万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方齐云
2002.11.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 -i =
摘要
fJl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充分揭示了亚洲国家传统上所普遍采用的钉住美
元汇率制度的脆弱性,面对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同益提高的现状,亚洲国家放弃钉
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施区域货币一体化势在必行。
关于货币一体化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罗伯
特·蒙代尔提出并建立了有关货币一体化问题的基本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
此后,经过麦金农、依格拉姆等人分别从不同侧面修正、补充和进一步发展,“最
优货币区理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货币一体化形成条件的各个方面,并且在欧洲货
币一体化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
本文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采用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国、日本、韩国、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十个东亚
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来考察东亚地区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理
论所提出的条件。并在分析这些指标的同时,把它们与欧洲共同体70年代或1979
年的各项指标相比较,发现目前的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一体化程度
不高,还不具备建立~个真正意义上、有制度保障、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如同欧
洲货币体系的货币合作机制的条件,即还不能形成~个所谓的“最优货币区”。
针对亚洲目前这种情况,本文最后提出了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解决方案,一是
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亚洲货币基金AMF;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
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三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
关键词:货币~体化最优货币区亚元
Abstract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in 1 997 fully revealed the frangibility of
traditional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pegged tO USD,which was widely adopted by
Asian countries.As the correlativ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as enhanced day by
day,it is imperative for Asian countries tO give up the policy of fixed exchange rate and
then carry out the 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
The theory of monetary integr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60s of 20”century,
when the reputable economist Robert A Mundell,raised this question and initially set up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Thereafter,having been all the way modified,
complemented and developed in different aspects by other economists such as McKinnon
and Ingrain,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contains all the aspects of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urrency integration,and moreover,plays an important
instructive role in putting the European currency integration into practice.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main economic index of ten Asian countries or
areas with the method of data comparative analysis,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East
Asia meets the case of founding optimum currency are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0ptimum Currency Areas.The sampled countries or areas include China,Japan,Korea,
Taiwan,Hong Kong,Singapore,Indonesia,Malaysia,Philippine and Thailand.While
being analyzed,the indexes mentioned above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of European
Community in 1970s or specifically in 1979.As a result,the the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evident distinction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the countries or areas in
East Asia;therefore,the region is not ready to build up a currency cooperating system in
real significance,which likes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In another word,East Asia
cannot form an“optimum currency area'’.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ree schemes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ng of Asian regional currencies.First,founding a trouble—shooting institution
within the region,such as Asian Monetary Fund(AMF).Second,founding an 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resembling with European ERM.Third,being turned into
Asian Currency Area似CA)finally.
Key Words:Monetary integration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sian currency unit
¨
============堡======主=====塾======垫=====苎=====;童==;堡———圭———兰———堡——垒———塞——————一一
1绪言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997年夏天,在货币投机者的冲击下,从泰国开始爆发的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
亚洲地区,给刚刚崛起的亚洲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趋增高
的情况下,这次金融危机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危机已尘
埃落定,是我们探究如何改革汇率制度从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了。
此次金融危机除了这些国家自身固有的一些经济问题外,另外一个诱发危机的
因素就是亚洲国家传统上所普遍采用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脆弱性。首先,日元对
美元汇价的波动导致了亚洲国家出口和净资本流入的急剧变化,由于只元对美元汇
价的大幅波动,传统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加剧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性。丑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亚洲国家(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东盟和中国)的经
济增长率也随之提高,如同在1986—1988年、199l~1995年两个时期所发生的情
况那样。反之,在1989—1990年、1995年中期一1998年秋天,同元相对疲软,亚
洲国家的增长也随之减速。1996年以来,亚洲国家最明显的一次经济下滑在很大程
度上也是因为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急剧贬值,日元贬值造成亚洲国家1996年出口和
经常项目余额的恶化,从而为金融危机铺平了道路。其次,随着亚洲和美国经济增
长的同步性削弱,由美国来决定亚洲利率只会使亚洲宏观经济形势更不稳定。事实
上,自从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内部的贸易和投资迅速
增长,“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出口中区域内所占比重已经由1986年的30.9%提
高到1994年的45.7%。与此相反,同期包括闩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所占
比重已经由34.O%下降到24.5%。”11 J‘‘亚洲国家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已大大地
削弱了,亚洲国家与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从1971—1984年的0.731下降为
1985—1998年的.0.193。”12】随着Ⅱ洲内部产销网络的形成和亚洲经济的迅速增长,
这种转变还将进一步加快。因此,亚洲国家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势在必行,那
么亚洲货币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欧元的正式启动给予我们以启示。
1999年1月1日,欧盟11个国家正式启动欧元,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区域性
单一货币诞生了,它标志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已进入到最高阶段,也标志着区域性货
币一体化理论的彻底胜利。能否亚洲效仿欧洲,也建立一个“皿元”,从而稳定亚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洲的会融秩序,预防再一次的金融JxL暴,并促进亚洲内部经济贸易的发展?
货币一体化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时,欧洲的
政治家们就在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与发展,对于一体化构想
的探讨与实践,最终导致了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
立前后,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所作的尝试与实践,为经济学家从理论
上探讨有关经济、货币一体化的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背景材料,一些经济学家如米德
(Meade)、蒙代尔(Mundell)等提出并建立了有关货币一体化问题的基本理论。其中
最著名的就是“最优货币区理论”(the Theory ofOptimum Currency Areas)。所谓最
优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种单一的共同货
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
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
动。”【3】此后,经过麦金农、依格拉姆等人分别从不同侧面修正、补充和进一步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货币一体化形成条件的各个方面,在欧洲货
币一体化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亚洲
主要国家的经济的各方面情况,讨论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具体的解决方案。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经过查询,对本研究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类:
(】)货币一体化的概念和“最优货币区”理论总结
货币联盟是指在一组国家中采用固定汇率制而对世界其他国家采用浮动汇率
制,最优货币区是指从货币联盟中享受净收益的国家组合。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
济学大辞典》的定义,在最优货币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
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交易时互
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从60年代开始,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蒙代尔最先提出了“最优
货币区”理论。在他之后,麦金农、凯南、依格拉姆等经济学家也分别从经济开放
度、产品多样化、金融一体化角度阐明了组成最优货币区应具备的条件,对“最优
货币区”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根据他们的阐述,货币一体化应具备以下条件【41:
1)要素流动性标准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g========;——;—一
蒙代尔【5】认为,在价格、工资刚性的前提下,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机会取决于相
关地区的要素流动程度。出于要素流动代替汇率变动成了调节机制,各成员国的货
币相互Il白]实行固定汇率或采用共同的货币,而对区外的其他货币实行浮动汇率既可
以提高微观效率(如消除交易成本),又不会增加宏观稳定的负担。因此,那些彼
此间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国家或地区适合组成一个货币区。
2)经济开放度标准
与蒙代尔不同,麦金农161提出将经济开放度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
度是指一国生产或消费中贸易物品对非贸易物品的比率。在外部世界价格同样稳定
的前提下,那些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开放区应组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在区内实行
固定汇率,以达到价格稳定:在区外实行浮动汇率,以期得到可贸易商品相对价格
和实际工资的变化。
3)产品多样化标准
凯南认为,当外国对进口品需求发生变化时,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将比
产品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更能承受外部冲击对收支和就业的影响。因此,在产品多
样化程度高的国家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助于稳定国内投资和对外部冲击的调整。
4)金融一体化标准
依格拉姆主张以金融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标准。在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条件
下,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利率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引起足够的资本流动来恢复均
衡。从而降低了通过汇率波动来改变区域内贸易条件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实行
固定汇率更好。
5)其他标准
哈伯勒与弗莱明、托维尔与威利特等经济学家分另B提出了以通货膨胀和政策一
体化等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其他的标准还有: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劳动力的流
动性,价格与工资具有较大弹性,产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高,较高程度的财政合
作,政治因素等。
(2)亚洲货币~体化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A Mundell预言在未来lO年内将出现三大
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171。欧元区和美元区的发展币如火如荼。
欧元区现有11个国家,希腊、英国、瑞典、丹麦等国很快也将加入。考虑到其它
欧洲国家正在积极谋求加入欧盟,预计在未来10年内,欧元区可能扩展会到28个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2=;2。22222222一
国家。此外,中非和西非的13个CFA法郎区国家通过钉住法郎,实际上1铷接地钉
住了欧元。如果北非和中东的部分国家也选择钉住欧元,那么欧元区可能扩展到50
国,总人口超过5亿,总的GDP规模将大于美国。美元化在最近几年得到普遍关
注。据说美元化的倡导者可以追溯到弗里德曼。他在1997年就建议发展中国家放
弃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局制度钉住美元或直接实行美元化,即将美元作为本国法定
货币。阿根廷、萨尔瓦多、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都表示出对美元化的兴趣。值得注
意的是,在拉丁美洲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可能,即MFTA(Mercosur Free Trade Area)
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一货币区,并逐渐
演变成为一个包括更多拉美国家的拉丁美元区。
从长远来看,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区(ACA)可能是大势所趋。
按照“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三难选择”lBl,一国政府只能在汇率稳定、资
本自由流动和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目标中任选两个,而放弃第三个目标。如果
想要谋求汇率的稳定,则一国政府只能在资本自由流动和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
做出取舍。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一国政府放弃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政治成本
可能无比高昂。同时,在金融全球化潮流下,一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的难度越来越
大,其机会成本也越来越大。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固定汇率制从长期看几乎是不可
能的。有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国家出于不同的原因希望保持固定汇率制,但很少能
保持5年以上。Eichengreenl9】因此得到一个结论:“在一个开放国际资本市场的世界
上,随着国内政策制定的政治化,(货币联盟)将是浮动汇率制之外的唯一选择”。
亚洲货币合作将给这个地区带来巨大的收益。单一货币区的经济收益在于减少
交易成本,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此外,亚洲货币合作还能够带来潜在
的政治收益:一是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有助于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二是
地区合作能够增加亚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最近20多年内,日元对美元的汇
率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这种频繁波动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频繁的汇
率波动使得进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被迫付出额外的成本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套利保
值,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日元升值使得Ft本出口竞争力下降,日本企业经
营更加困难,并由此使得金融机构的不良债券增加。由日元贬值带来的竞争力的突
然增加虽然能够缓解日本经济在萧条时期的困难,但也会引起资源配置的扭曲,阻
碍了闩本企业和政界寻求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长期对策【lol。此外,日本在东南亚有大
量的对外投资,这意味着亚洲货币合作的成功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日本投资者自己的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益。相对于大国来说,小国丌放经济更无法忍受汇率的频繁波动。这一是东南亚
国家和韩国也积极支持亚洲货币区的理由。
(3)中国与亚洲货币一体化
中国学者对待亚洲货币合作存在非常矛盾的心理。许多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目
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国内问题。地区差异、收入分配、人口和就业问题等等
迫切的难题千头万绪,难以理清。相比之下,亚洲货币合作实在只能够算是一个次
要的问题。但同时,中国学者也看到,亚洲货币合作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中
国积极参与筹建AMF可以争取在一些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发挥更大影响力,有利
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经济和政治空间,推动世界多极化目标的实现⋯】。
黄金老先生和贺力平先生是力主推进亚洲内部的区域货币合作的两位著名学
者。黄金老先生㈦㈣指出,“问题便成为在欧元区和美元区逐渐扩展并巩固自己地
盘的背景下,亚洲国家或者依附于上述某~货币区;或者独往独来,在两大货币区
的挤压下飘摇;或者创造条件,建立一个能够使亚洲国家获得公平地位,并能促进
亚洲地区经济繁荣和稳定的货币共同体。我们倾向于第三种选择⋯⋯我们应当在地
区货币制度的建设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贺力平先生i14J目,Jj认为,“为联手对付国
际金融风险,产生了亚洲货币合作的构想。涉及到几个不同的层次:~是建立“亚
洲货币基金”,由有关国家出资成立东亚地区内的“国际货币基金”,以应付成员国
的特别需要;二是建立“亚洲货币单位”,使之成为有关各方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的
一个综合参考指数,并借此作为未来可能的亚洲货币基金对区域内汇市进行干预的
一个计价工具;三是建立“亚洲货币”(即类似于欧元的“亚元”)区域内各方货币
相互挂钩。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已经引
起各方面的关注。冯国富先生[Isl曾经指出,中国现存的汇率制度事实上是一种与美
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该汇率制度设计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
都有若干的缺陷,存在着汇率制度重新选择问题。但是,在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
背景下,选择浮动汇率制又有种种硬性约束,实践中难以发挥理论上浮动汇率的优
点。因此,逻辑地讲,汇率制度的重新设计应当考虑介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两者
之间的汇率体制。然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当前汇率制度的分类表
上,实现所谓的“中间汇率制度”第4、5、6类的国家(地区)只有19个,约占
全部国家(地区)总数185个的10%,并且有继续减少倾向。可见目前国际上还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一种现存的“中问汇率制度”可以直接拿到中国来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新
设计”最终还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还只能靠“改革”和“创新”来解决。以
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单一钉住汇率制存在天生的严重缺陷:由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
幅波动,传统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加剧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所
以,中国应当在适当时候(例如国际石油价格稳步回落以及欧元企稳之后)相机将
人民币和港币由钉住美元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转向钉住“一揽子”组合货币——
如“亚洲货币”116J的汇率制度。
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即大量文献
集中于对东亚货币合作必要性的研究,而对东亚货币合作可能性的研究不够,尤其
是对东亚国家是否具备进行货币合作的条件,是否适合建立最优货币区地研究还不
够深入。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可
行性进行验证。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同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十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依
据最优货币区理论,采取数据分析对比的方法,把它们与欧洲共同体70年代或1979
年的各项指标相比较,来考察东亚地区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所提出的条件:
并且在分析对比这些指标的同时,探讨东皿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目前所处的
阶段以及提出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之所以将东亚各国的经济数据和欧洲各国以前的
数据进行比较,是因为欧洲共同体在1979年就已经建立了一个货币一体化的制度
框架,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合作从此开始。为了探讨东亚目前是否具有建立真J下货币
合作制度框架的条件,必须将目前的东亚指标与当时欧共体的指标相比较,而不是
目前的欧盟。
6
2最优货币区理论及东亚主要货币的汇率制度
2.1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它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
当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各国国内政治状况都比较稳定,国际收支
也大体上保持平衡,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实行国际金本位制度,
它所带来的固定汇率对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借贷和投资非常有利。可以说,国际金
本位制度对这一时期的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接
连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完全摧垮了世界经济,也彻底破坏了国际货币秩序,金本位
制完全崩溃了。
在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为了扭转战争时期混乱的世界经济秩序,同盟国开始
拟定战后的经济重建计划,寻求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问题的解决。1944年
7月,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洲(New Hampshire)
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市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商讨重建国际货币制度。在
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会议协议所成立的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是布雷顿森林制度赖以维持的基本运行机构。
然而就国际货币制度的组织结构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些技术上的基本
缺陷。“特里芬难题”所指出的清偿力与信心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
林体系的“先天不足”,实际上任何国家的货币如果单独充作国际储备货币,都会
遇到同样的难题。并且,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
际收支赤字,从而形成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在这种情况下,
面对持续性的国际收支赤字,美国虽也采取一些措施,但它绝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
必须为此付出调整国内经济的代价。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际收支的失衡难
以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调节。随着美国国际收支逐渐恶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在所难免。
1971年,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终止每盎司黄金
35美元的官方汇兑关系,彻底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宣告历时25年(1947—1971)
的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制的崩溃。
此后的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处于混乱状态,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各国都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22222。。2。。225。22225一
探寻货币制度改革的新方案。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l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
都金斯敦召丌会议,并达成“牙买加协定”(Jamaica Agreement)。同年4月,IMF
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格局。
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
动汇率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趋于消失,美元在诸多储备货
币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它的地位在不断削弱,而西德马克、日元的地位则不断加强。
在这个体系中,各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由安排。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实行单
独浮动或联合浮动。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汇率制度,把本国货币钉住美元、法
国法郎和SDRs等篮子货币,还有的国家采取其他多种形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西方有些学者把目前的这种多种汇率安排的制度叫作“无体制的体制”(Non
--System),也有人称它为混合体制(Hybrid System)。但一般还是认为它是浮动汇
率制,因为最主要的货币都是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然而又是有管理的浮动,
因为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在经常干预外汇市场。各国汇率制度的安排情况如表
2.1所示,总的趋势是钉住美元的货币越来越少,这与美元储备地位的降低和美元
汇率的大起大落有关。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由钉住美元或SDRs改为钉住自选的
货币篮子,或者是实行某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求本国货币的汇率安排更富
有灵活性。还有一些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选择了货币自由单独浮动㈣。
表2.1各国的汇率安排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992
钉住单一货币56 52 51 55 45 42
美元38 34 32 36 25 24
法国法郎13 13 14 14 14 】4
5 5 5 5 6 4
其他货币
钉住SDRs 15 1】10 8 6 6
钉住自选货币篮子23 31 30 31 35 32
对一种货币有限浮动10 7 5 4 4 4
按一组经济指标调整7 6 6 5 5 5
管理浮动20 20 2】22 23 27
单独浮动8 12 19 17 25 29
联合浮动8 8 8 8 10 10
总计146 148 151 15l 154 155
资料来源:1MF《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各期数字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货币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一体化理论是在二战结束以后,伴随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众
所周知,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以《罗马条约》(1958年)为起点的,因此,从50
年代未期算起,货币一体化理论的发展迄今还不足40年,相比其它经济理论的创
立与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就在这不到40年的时间里,货币一体化理论业已
出现过两次发展的高潮,而且每一次都是由于欧洲各国在其经济与货币一体化发展
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所引发的1181。
第一次,也可以称之为货币一体化理论的初创阶段,产生这一发展高潮的直接
原因就是1958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早在二次大战期间以及二战刚刚结柬时,欧
洲的政治家们就在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与发展,对于一体化
构想的探讨与实践,最终导致了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而欧洲经济共同
体成立前后,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所作的尝试与实践,为经济学家从
理论上探讨有关经济、货币一体化的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背景材料,一些经济学家如
米德(Meade)、蒙代尔(Mundell)等提出并建立了有关货币一体化问题的基本理论。
这一时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以适度货币区理论(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为代表,集中讨论用以判定各国之间实现货币~体化的可
行性与合理性的标准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战后初期理论界关于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争论的延续,因为对于各国之间到底是应该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问题,当时的货币一体化理论只是采取
了另外的一种解答形式:通过选择某些经济特征作为标准,再用这些标准来判断到
底哪些国家或地区适于加入货币联盟,也即是用以判断哪些国家之间应该建立固定
汇率制度,而哪些国家相互间则更适合于采用弹性汇率制度,这就是早期货币一体
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特征。
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高潮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时期理
论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70年代初期欧洲共同体第一个“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的提出。1969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海牙举行首脑会议时,与会各国一致
认为:“必须制定一个计划,⋯⋯以建立一个经济与货币联盟。”会后,根据首脑会
议的指示,欧共体的专家们拟订了一个旨在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行动计划,
经各国讨论通过后即成为欧共体的第一个“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该计划建议欧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共体各国以10年为期,分三阶段在欧洲最终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由于欧共体首
脑会议的决定以及随后“经货联盟”计划的出台,当时摆在欧洲各国政治家和理论
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要不要实行一体化,尤其是货币一体化的问题;而
是如何才能够在欧洲顺利地建成经货联盟、实现各国货币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虽然
“经货联盟”计划设计并提出了一条分三阶段,逐步实现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道路
和模式,但是这一渐进的发展模式是不是一条最佳路径?如何才能尽量减少阻力、
保证货币一体化的最终实现?这些都是当时急需解答的问题。因而这一时期货币一
体化理论探讨的焦点由前期的“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转向了对实现货币一体
化最佳途径与过程、方式与方法的理论探讨,由于理论主要涉及实现货币一体化的
道路选择与行动安排,因而理论的动态化趋势明显,被称为“动态的货币一体化理
论”。
1999年,欧元正式诞生,新一轮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重新启动,并F{益
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有关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重又获得了新的动力。从理论上
看,不仅关于“一国加入货币联盟后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有了新的结论。而且,有
关“货币一体化最优路径与模式【l 9】”的研究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脉络,因而许多人认
为:有关货币一体化问题的理论研究目前正酝酿着一个新的高潮。
2.3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较早期的货币~体化理论。它最初产生于60年代初话方经
济学家关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孰优孰劣的争论。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特别研究处的
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1961年最初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概念,以后,罗
纳德·麦金农等人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2.3.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形成
所谓最优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种单
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
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
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蒙代尔f20】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例如,当人们对
A国商品的需求转移到B国商品上以后,就会引起A、B两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如
1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果A、B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固定,要么在A国出现失业,要么在B国出现通货膨
胀,最后爿‘能平循国际收支,而无法同时消除A国的失业和B国的通货膨胀。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问题,蒙代尔进一步举例加以说明。他假定在美国和加拿大
之间的美元和加元实行浮动汇率,当对加拿大的商品需求转移到美国商品上以后,
通过加元贬值或美元升值来使两国之间的贸易条件发生变化,可以恢复国际收支平
衡。但是,如果我们再假定,美国和加拿大按经济类型都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生产汽车,西部生产木材。那么,当对汽车的需求转移到木材上以后,就会引
起东部失业和西部通货膨胀。这时,对于美国和加拿大来说,用货币贬值和扩张性
经济政策来缓和东部失业,就会加剧西部的通货膨胀;反之,以货币升值和紧缩性
经济政策来抑制西部的通货膨胀,又会恶化东部的失业。两难困境依然存在。所以,
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而不能解决同一货币区内不同
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
蒙代尔认为,两难困境的出现并不是否认了浮动汇率的有效性,而解决这种困
境的办法,就是必须放弃各国的国家货币,采用区域货币。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
以东部元和西部元分别代替美元和加元,而且它们之间依然实行浮动汇率。这样,
在需求发生转移时,西部元对东部元升值就可以阻止东部对西部产品需求的增加,
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抑制其通货膨胀;东部元相对于西部元贬值,既可以增
加西部对东部商品的需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也会缓解东部的失业,从而既恢复了国
际收支平衡,又在两个区域同时达到了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
应该指出的是,蒙代尔所说的“区”,实际上是按要素流动性来划分的。也就
是说,在区内,要素具有流动性,而对区外来说,要素就不具有流动性。那些要素
可以自由流动的区都应该组成所谓“最优货币区”。浮动汇率是最优货币区之问的
平衡机制,而要素流动是则是区内的平衡机制,所以区内可以实行固定汇率。
2.3.2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演变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以后,在西方经济学家中引起了广泛讨论。美国
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在1963年提出了以经济开放程度作为组成最优货币区的
标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产品可以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大类。如果贸易品生
产所古比例越大,则该国的开放程度也就越高。当一个开放经济运用浮动汇率制度
进行货币贬值来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时,首先会引起贸易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国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其次,在丌放经济中,由于货币幻觉作用不太明显,贬值
以后,人们会明显感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要求增加工资,造成生
产成本上升,从而抵消贬值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最后,对于一个开放经济来说,
国内对进口品的依赖较大,因此进口需求弹性较低,这样,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所需
要的汇率变动也比较大。掘此,麦金农认为,浮动汇率对于开放经济来说,其效能
是低下的。所以,对于一些相互问贸易往来关系比较密切的开放经济国家而言,组
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货币区对稳定它们之间的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来说就比较
有力。同时,对于贸易往来相对不多的区外国家来说,则仍以实行浮动汇率为宜。
也就是说,麦余农的结论是:对于一些经贸关系密切的开放经济国家来说,应该组
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并在区内实行固定汇率,而对于那些与其经贸关系不多的国
家,区内国家货币应该对其货币实行联合浮动。
显然,麦金农的分析重点在于经常项目,而忽略了对资本项目的分析。因此,
詹姆斯·依格拉姆在1969年又提出了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为出发点的最优货币
区的标准。在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情况下,国家收支失衡导致利率的微小波动会
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从而恢复国际收支均衡,避免汇率的变动。所以,伊格拉姆
的分析与蒙代尔相似,只是强调了资本流动在稳定区内汇率的作用。当然,对于与
区外资本流动不多的国家来说,区内国家的货币也以联合浮动为好。美国经济学家
凯南于1969年又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生产多样化
程度较高的国家一般也较能抵御外部冲击,所以在这类国家之间可以实行固定汇率
制。而对于生产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来说,就应该组成一个独立的货币区,区内
实行固定汇率,区外实行浮动汇率。哈伯勒和弗莱明则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
因在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同。这样,他们又把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从微观需求
变动转移到宏观经济方面。他们认为,具有相同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可以组成最优
货币区。由此推论,具有相同经济政策的国家,即所谓“政策一体化”的国家,也
可以作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总之,上述各家的分析和主张,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修正、补充和进一步阐述
了蒙代尔最初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的概念。综合上述观点,最优货币区实际上应该由
一些彼此问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
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了独立货币区。在这样的货币区
内,即使依然存在国别货币,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采用固定汇率并保证区内货币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充分可兑换性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2”。所谓“最优”就表现在区内国家通过协调
各自的货币、财政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
对外收支平衡的目标。
因此,一个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和经济政策彼此
协调三方面的内容。而最优货币区的最大不足就是成员国不能随意实行独立的、旨
在实现本国稳定和增长的经济政策。显然,如果最优货币区进一步发展,各成员国
采用统一货币,建立共同的国际储备,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就可以发展为蒙代尔
例子中类似于东部元和西部元那样的货币同盟。
2.4东亚国家主要货币汇率制度
在东亚地区,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采用的货币制度也是多种
多样,既有完全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又有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更多的是基
于两者之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肮脏”浮动)。
2.4.1东北亚主要国家货币研究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的龙头老大,在1968年就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世界经济大国。1971年8月15日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后,日元于8月28
同开始浮动,其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从1971年的1美
元兑360日元上升到1984年的1美元兑换237日元,累计升幅达到34.17%。1985
年至1995年,日元开始进入大幅飙升的阶段,曰元汇率在这一时期从1985年平均
价1美元兑238.54日元猛升到1995年的94.03日元,平均年升幅达15.37%。随后,
同元调头向下开始猛烈下跌,其兑美元汇率从1995年平均价94.03逐年下跌至
108.72(1996年)和122.35(1997年)。这次下跌,标志着日本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也
为后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埋下伏笔【22l。
中国在1973年后对人民币进行了调整,取消原来的固定汇率制,采用钉住“一
篮子货币”的制度,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为1美元兑换1.448元人民币。改革开
放后,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率,一种是使用与贸易外汇收
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一种是官方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主要是用于非贸易
外汇兑换和结算。1985年以后,鉴于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
算价。同时,外汇调剂业务发展很快。因此出现了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并存的新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22。22222。2。5————一
双重汇率制。从1985年到1993年官方汇率不断贬值,由1985年的l美元兑2.80
元人民币到1993年的l美元对5.80元人民币。1994年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
的一年。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从1美元兑8.7
元人民币缓步上升至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基本保持同美元的比值12⋯。
香港1974年到1983年的9年之间,一直采用浮动汇率制。然而这9年的实践
表明浮动汇率制度的表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特别是在这9年的后期,香港进入了
港币持续贬值、信用和货币迅速扩张以及持续的高通货膨胀的经济时期。港币汇价
从1981年的1美元兑5.3l港元贬值至1983年的1美元兑9.60港元。20世纪80年
代以来,由于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给香港前景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引发
港币危机、人们大量抛售港币收购美元。港币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的汇价接
近lO元。鉴于这种情况,1983年10月17日港英当局决定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
的建议,建立~个将港元与美元以1美元兑7.80港元的汇价联系起来的汇率体系。
即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须以1美元向外汇基金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印发
7.8港元的货币储备金:同样,回笼港币现钞时按同样的比价以港币现钞向外汇基
金换回美元及交回“负债证明书”。这一汇率制度的核心内容便是港元与美元挂钩,
维持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1241。
2.4.2东南亚主要国家货币研究
表2.2东南亚各国汇率制度的变迁
国家1973年一1979年1980年一1997年1997年以后
固定汇率制有管理的或“肮脏” 有管理的或“肮脏”
印度尼西亚
(钉住美元)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有管理的或“肮脏”
泰国
(钉住美元) 制浮动汇率制
有管理的或“肮脏” 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有管理的或“肮脏”
马来西亚
浮动汇率制制浮动汇率制
有管理的或“肮脏” 有管理的或“肮脏” 有管理的或“肮脏”
菲律宾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
资料来源:《外汇安排与外汇管制年度报告》,1MFl997
从表2.2可以看出,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东南亚各国纷纷采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更为富于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只有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依然执行钉住美元的固
定汇率制,到了20世纪80年代也先后放弃了单一货币钉住制。但是经过研究发现,
东南亚各国名义上放弃了固定汇率制,但事实上仍是实行钉住美元的爬行汇率制
度。从表2.3可以看出,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比值一直较为稳定。
表2.3双边汇率年均变动率(美元/本币,%)
国家1976 1981.1982 1984—1985 1989-1990 1994.1995 1996—1997
印度尼西.6.1 .14.7 -9.0 .3.9 .4.0 .51 4

菲律宾.1.4 .2.5 —2.2 .0.7 .4.1 .29.O
马来西亚2.4 .2.4 —2.1 1.1 0.7 -32.9
泰国.1.9 .5.0 1.O 0.5 .0.9 .43.2
日本6.8 —3.0 12.7 7.5 .6 1 .12.1
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1976-1997年各期数据
可以看出,在1976至1984年美元兑同元持续贬值期间,除印度尼西亚外的东
南亚国家都与美元基本保持同步对日元贬值;在1985至1994年美元对日元猛烈贬
值阶段,东南亚国家与美元的双边汇率更是保持了相当稳定的状态。而在1995年
以后,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升值,对日元汇率持续走高,东南亚国家依旧保持了对
美元的稳定汇率,这使得东南亚国家货币对日元升值,导致出口能力下降,经济增
长停滞,为日后金融危机种下祸根。
2.5从货币制度方面剖析亚洲金融危机
东南亚经济在过去10年中,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被誉为“东亚奇迹”。经
济高速增长和日益开放使东南亚地区原有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跟不上发展,经济结
构性失调,出现了以下问题【25】:
(1)房地产市场过热,金融监管不健全,银行过度信贷,坏账大量增加;
(2)投资过热,进口高速增长,国内工资上涨过快,出I=l商品竞争力下降,
经常帐目逆差严重;
(3)金融调控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经济开放和趋于国际化的需要:
(4)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有效管理,外资结构失调,短期资金过多,外债
水平过高;
(5)实行会融自由化政策,资本市场的管制基本取消。
在区内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区内囡家的高利率与国外利率
形成的利差吸引了巨额游资,表现为银行借贷的迅速膨胀和外债的大幅度增长,其
直接结果是通货膨胀加剧,严重影响货币及金融体系的稳定。上述种种问题为国际
游资首先冲击根基不稳的泰铢汇率制度提供了一些可乘之机。此外,多数东南亚国
家所具有的高度的经济联系性及基本相似的经济产业结构和宏观管理政策也是危
机得以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
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在于钉住汇率制本身所固有的脆弱性。长期
以来,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市场波动幅度不超过3%,
印度尼西亚则规定印尼盾对美元汇率每年贬值不超过5%~6%。1995年以来,美
元先是对R元大幅度升值,继而又对马克汇率急剧上升。致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
发前,东南亚多数国家的货币分别对同元及马克出现与美元升值幅度相若的趋强过
程。本币随美元对其它货币的升值,以及工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使出口商品竞争
力明显下降。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5%下降到3%,经常帐户逆
差达16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贸易状况的恶化为投机资本冲击泰铢提
供了借口。
根据基本经济理论,对于小规模开放经济来说,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维持
较为固定的比价,可以使工商界有效地避免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准确地控制
成本,从而刺激外贸业增长。但在浮动汇率成为国际汇率制度主流的情况下,机械
地固定本币与某~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并长期保持不变,则可能带来一系列矛盾。
在钉住汇率制度下,本币的强弱更多地取决于被钉住国的经济表现,被钉住国
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性的变化对钉住国的经济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在两地经济结
构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利率作为本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明
显削弱,主要充当国际收支调整中的媒介。同时,钉住汇率制要求本国货币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必须将汇率稳定作为首要目标,从而不可避免地更多考虑国际收支环
节的各种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甚至出现与本国国内经济状况的
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
仅就汇率制度本身而言,钉住国货币对被钉住货币汇率在较长时间内不变化,
而本国的宏观经济以及所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汇率和汇率定
值方式往往会给中央银行使用调控手段造成越来越大的困难【261。因此,贬洲国家放
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势在必行,然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开放度
相对较高,各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立地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所以,实现东亚地区的
货币合作将是最好的选择。
6
3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必要。陛和可行性分析
3.1 东亚货币一体化必要性分析
所谓东亚货币一体化,照目前的设想,实际上只是东盟国家与中同韩三国货币
一体化㈣。这一设想最先由马亚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1997年的东盟国家首脑会议
上提出,其指导思想是在贸易往来中,把用美元支付改为用成员国的货币进行交易,
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一设想得到了与会的有关国家的支持。在1999年¨月28
同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韩国和日本领导人的非正式高峰会议上,东盟成员认为在区
内建立共同市场及单一货币是“有可能”的,并且共同市场及货币一体化的建议可
延伸至中国、日本及韩国这三个非东盟国家。这令世界对一种类似欧元的单一货币
在亚洲诞生有所憧憬。
东盟财长于1998年10月举行会议,并签订了一项关于成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的协议;1999年8月,马来西亚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东盟各国在国际清算中使
用统一货币的可行性进行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己承诺将对此进行研究,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的这一决定表明东盟建立统~货币的设想己进入论证阶段;2000年5月,
在马来西亚清迈举行的东盟+3财长会议上,通过了旨在加强区域间的货币合作和
风险预警机制的“清迈提案”。这些努力表明亚洲各国正在积极加强区域内的金融
合作,向着统一的货币区迈进。
亚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究竟能给亚洲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下面
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3.1.1 有助于亚洲各国摆脱美元化
所谓美元化,即以美元取代本国货币作为本国经济活动的媒介,它实质上是一
种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制12”。本文所说的美元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元
化,只是指本币汇率以较高的比重钉住美元。二战后,美国在整个东亚对外贸易和
金融交易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亚洲各国的外汇交易中本币与美元的交易
占了90%以上(Bankof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 1997);在国际贸易中,以美元
为结算货币的亦占了绝对多数。因此,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各个国
家和地区的汇率制度虽各具特色,但基本上是钉住美元为主的,例如在1991年1
生皇壁垫垄兰堡圭兰篁垒兰
月至1995年12月间,韩元和印尼盾的中心汇率钉住美元的比重分别高达99.53%
和95.29%。
但是,如果美元崩溃,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毫无疑问的会遭受池鱼之殃。近年来
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美国股市更是走出了8年牛市,网络、高科技股票被人为恶炒,
导致经济中的泡沫成份急剧增加。一旦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实行美元化的国家将
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的打击。
对东亚国家来说,随着相互之间贸易与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区域内的经济联
系越来越紧密,实行欧元那样的货币区域化从长期来看将是一种比美元化更有利的
选择,即在那些相互之间国际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强和一体化程
度较高的国家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同时与区域外的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区域性
货币同盟可以在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使同盟国通过对外的浮
动汇率在吸收外来冲击影响的同时,又得到区域内部汇率稳定的好处。
而目前的现状是,亚洲各国为防止汇率风险,既希望摆脱对美元货币的单一依
赖,但又苦于找不到一个能与美元匹敌的货币,日元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而欧元
又远水不解近渴(亚洲地区对欧盟的贸易还不及对美、同的一个零头),这就使得亚
元的诞生有了必要【29J。
3.1.2有助于亚洲各国抵御金融危机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己初现端倪,80年代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到了
90年代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大趋势。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贸易、
生产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
求。
但是,随着金融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
国际资本市场表现得越来越脆弱。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浪潮席卷全球,国
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巨额的国际游资,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猖獗,各国
货币危机和银行信用危机频繁爆发,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而IMF反危
机政策的不力更使得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频繁、更加具有破坏力。
IMF是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成立的国际机构,美国又是IMF最大的出资国,因
此,IMF的救援实际上代表了美国的意志。在7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初始阶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22222#22222。2。2222一
东南亚各国遭受国际投机资本沉重打击时,美国认为东南亚经济与自己关系不密
切,因此非但不伸援助之手,反而极力反对成立亚洲货币基金以稳定亚洲金融市场,
仅仅主张由IMF提供有附加条件的援助。直到香港股市暴跌而引发全球股市下跌,
波及纽约股市时,直到市场信心动摇,引发韩元大幅贬值、银行倒闭.美国担心东
亚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危及自身经济时,才开始督促IMF实施并亲自参加援助计
划。与之相比的是1998年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时,美国立即行动让
IMF给巴西400多亿美元贷款,并连续调低利率,稳定资本市场p⋯。
而且,即使是IMF的援助,也不是无偿的。接受了IMF的资金援助就要按其
所开“药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虽然亚洲各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表现不尽一致、但
是IMF所开的“药方”却是千篇一律:要求受援国调低经济增长率、实施从紧的财
政和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进入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整顿金融机构、
加速开放会融市场、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关闭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允许外
国公司兼并收购等。
IMF的这些条件,有时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要求受援国加速开放金
融市场,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1997年8月5日,IMF挽救泰国危机
的一揽子计划宣布以后、泰国证券交易所指数猛跌22.51点(3.4%),所有银行业和
金融业的交易立即中断;提高利率迫使私人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提高,从而加快了
他们破产的速度。并且,IMF对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已加入中等发达
国家如韩国,采用同样的方案解决危机,显然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症下药,“药方”
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从实际情况看,在IMF旨在挽救亚洲国家的经济政策宣布
以后,金融危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IMF的“药方”从本质上看,是为实现欧美国家加快对贬洲金融市场扩张的目
的服务的。美国趁人之危,通过各种手段迫使亚洲受援国开放金融市场,试图通过
控制该国的金融达到控制该国整个经济以及政治的目的,这是超级大国推行金融殖
民主义的政治新动向。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花旗银行控股泰国第一曼谷银行,
美林证券公司收购山一证券公司在日本的大部分分支机构,瑞士银行成为印尼第二
大银行的控股行,美欧还在竞争韩国国家银行的控股权。难怪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
尔指责美国借IMF对危机国贷款之名,行“经济殖民主义”【3l】之实。
纵观美国和IMF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所有干预,不仅贻误了时机,而且行动本
身也有问题,不是从稳定市场信心、尽快平息金融动荡的立场出发,而是从自身利
1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益出发,以援助为筹码逼迫危机国服用过猛的“药方”,让存在问题的金融机构倒
闭或让外资收购,反对政府出资救助,并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
危机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近一步动摇了市场信心,加剧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IMF开错“方”的事件中,亚洲国家清醒的认识到:
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抵御金融危机,松散的合作和依据外部援助的做法均非长
久之计,依赖受美国操纵的IMF是不行的,亚洲国家只有加强合作,增强共同抵御
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谋得一席之地。1999年1月1 R启动的欧元
给亚洲国家以很大的启发。如果亚洲能建立自己的货币同盟,减少在贸易中对美元
的依赖,壮大自身的资本市场,国际投机资本就很难在亚洲兴风作浪,亚洲国家抗
危机的能力无疑将大大加强。正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使亚洲国家体会到加强
合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1.3有助于促进亚洲自身经济发展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跨国界的经济交往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货币互换而支付交
易成本,若实行单一货币,那么成员国之间的金融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欧洲货币
联盟建立之后,每年可节约的交易成本为130.200亿欧洲货币单位【32】。从20纪80
代到9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和地区相互之间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大大增加了。如
“四小龙”对本区域内的出口贸易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比率,1980年、1988年和
1991年持续增长,分别为9.2%、11.O%和12.9%。同期“四小龙”对中国大陆出口
贸易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比率也有所增长,分别为18.0%、21.1%和23.2%,对中
国大陆出口贸易的比率亦分别增至O.8%、2.3%和2.4%。同期增长最为突出的是中
国大陆对“四小龙”的出口,占其出口额的比率也大幅增长,分别为26.3%、41.4%
和50.4%。在投资方面情况亦大体相同。“四小龙”对中国大陆投资从1992年的
90.0565亿美元激增至1993年的214.573亿美元。同期东盟对大陆投资也从1.457
亿美元迅速增长至5.1404亿美元。到2000年5月底,对中国大陆投资的前五名,
除美国之外,全部是东亚地区内部的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居首位,本年度首五个
月港商投资内地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79%。由此可见亚洲区域内贸易和投
资规模是非常大的。若创立了统一货币,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兑
换手续和交易成本就会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改善了经济环境,使区域内成员国在贸
易和投资交往中获取更大的效益,而且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堡主塾垫垄兰堡圭兰竺垒塞
3.2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东亚地区是否能实现货币一体化关键在于东亚国家是否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
本文将根据最优货币区的几个主要标准来进行分析。
3.2.1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
目前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两个框架下进行,一个是亚太经济合作组
织,一个是次区域的东盟组织,两个框架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APEC是~个连接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松散的、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论坛,
内涵的国家众多,差异性极大,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受到多方面的障碍归”。东盟
是一个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涵盖的经济体规模太小,区域内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力很小【34]。
这里,我们主要选取三个指标来考察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区域内贸易
占各国GDP的比重、区域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各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
(1)区域内贸易占总贸易及GDP的比重
区内贸易量越大,货币一体化给成员国带来的利益越大,因为共同货币将会降
低贸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表3.1、3.2中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地区区域内贸易占
总贸易的比重是33.15%,而欧洲共同体是55.9%,占GDP的比重东亚是40.58%,
欧洲共同体是39.460 o。这表明东亚地区区域内自由贸易的程度和共同市场的建设
程度虽然比欧洲还有一定距离,但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差
距在逐步缩小。
表3.1东亚各国(地区)区域内贸易、贸易总额与GDP(1999年) (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地区) 区域内贸易(1) 贸易总额(2) GDP(3) (1),(2) (1),(3)
韩国57980 264495 406940 21.92 14.25
中国香港166722 353405 158685 47.18 105.06
新加坡81683 207386 84945 39_39 96.16
印度尼西亚27769 72669 136866 38,21 20.29
马来西亚50063 14942l 78735 33.50 63.58
菲律宾19095 67534 74656 28.27 25.58
泰国29503 99918 123986 29.53 23_80
中国116709 360938 991194 32 33 11.77
日本204867 730629 4348828 28.04 4.7l
平均33.15 40.58
资料来源:IMF,Direction of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2000,6
2l
堡主塾垫叁兰丝圭堂堡垒查
表3.2欧洲共同体区域内贸易、贸易总额与GDP(1979年) (单位:百万荚元、%)
国家区域内贸易(1) 贸易总额(2) GDP(3) (1)/(2) (1),(3)
法国105374 20770】461185 50.73 22 85
西德】60062 331454 759600 48.29 21 07
意大利70029 150125 325898 46.65 21.49
比利时82480 117614 111157 70.13 74.20
荷兰85041 131888 157507 64.48 53.99
英国80543 l 85997 416640 43.30 19.33
爱尔兰12629 17027 16210 74.】7 77.91
丹麦16358 33098 65936 49 42 24.81
平均55.90 39.46
资料来源:IMF,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1985,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1986.
(2)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我们发现通过分析东贬各国1985年至1999年这15年的GDP增长率,计算出
任意两个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f35】,并与欧洲共同体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增长
率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发现:东亚各国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之和为20.493(45
个),平均相关系数为0.4554;欧洲共同体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之和为14.185(21
个),平均相关系数为0.6755。这反映出东亚目前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见表3.3、3.4。
表3.3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
中国中国马来
韩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中国日本
台湾香港西亚
韩国O.581 O.818 0.451 0.867 0.642 O-314 0 842 O.165 0.740
中国台湾0.841 0.330 O-37l 0.237 0.362 O.4ll 0.08l 0 429
中国香港0.477 O.663 0.507 0.429 O.619 0.258 0.466
新加坡0.636 0.858 0.675 0.650 .O.021 0.272
印尼0.883 0.391 0.864 O.126 0.607
马来西亚0.547 0.788 O.018 0.432
菲律宾O-351 .0.429 0.126
泰国0.081 0.730
中国0.007
日本
资料来源:根据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000 1985.1999年东亚各国的GDP增长率计算
表3.4欧洲共同体经济增长率的相关性
丹麦法国西德希腊意大利荷兰英国
丹麦0.872 O.812 0 223 0.888 】.000 O.712
法国0.958 0 112 1.000 0.963 0.748
西德.0.090 0.973 0 960 0 880
希腊0.002 O.521 0.555
意大利0.960 0.720
荷兰0.416
英国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经济年鉴》1975-1979年相关国家GDP的增长率计算。
3.2.2东亚地区要素流动性分析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我们知道要素市场越灵活,工资弹性越大,劳动力及资
本的流动性越高,成员国财政转移的程度越大,这些国家越有可能实现货币一体化【36l。
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共同关税壁垒与商品、服务、劳动力及
资本在共同市场内的自由移动是货币一体化的先决条件。
(1)劳动力流动性及工资、价格弹性
一方面,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没有像欧盟那样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目前
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障碍、法律障碍、文化障碍、政治障碍等等,
这些障碍都使得整个东亚地区劳动力的流动程度很低137]。
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工资和价格又有较大的弹性,它具有~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东亚地区是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发展中地区,一些国家的工业化刚刚完成(与
欧美国家相比),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正处
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化的过程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批量转移,这种转
移在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对城市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充
分弹性;第二,东亚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不制订最低工资法、雇员税法和就业保障法
等法规,使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劳动力市场基本上不发生扭
曲;第三,东亚国家工会的力量与欧美国家相比比较弱小,谈判能力低,失业保险
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工资刚性不强;第四,日本是东亚国家工业化完成员早的国家,
虽然各方面的法规相对比较健全,但是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也保证了工资的充分弹
生主墅垫叁堂堡圭兰堡垒塞
性,在终身雇储制度下,劳动力需求下降时企业不裁员、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方法是
削减工资水平。工资构成企业成本的最重要部分,工资的较高弹性保障了产品价格
的较高弹性。
(2)资本流动性
我们用余融深化的程度来反映资本的流动性,因为金融深化是资本充分流动的
物质基础。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反映,一是政府对金融的管制程度,
如利率管制、外汇管制、资本流动管制、会融业准入管制等等,~是金融市场的发
育程度,如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国际金融设施等等。
东亚各国(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1381,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
中国香港、新加坡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会融深化的程度较高,是地区性的会融中
心,基本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第二类由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和同本组成,
该类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政府对金融的管制已经大大放松,金融
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类由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组成,这类国
家(地区)金融自由化起步较晚,目前存在较多的政府对金融的管制,资本流动的
政策和市场障碍都很大。由于该地区的大国——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存在一定程度
的金融抑制,资本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致使整个东亚地区的资本流动性不高。
3.2.3对外经济开放度分析
长期以来,很多人用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国的对外开放度。在国
际经济发展的内涵月益丰富、远非国际贸易活动可以涵盖的今天,这种指标显然很
不合理,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的重要性已经大大提高,在体现一国国际化
程度各项指标中的地位绝不亚于对外贸易比率。所以,我们用综合开放度来衡量经
济开放度,综合开放度体现一国贸易、投资、金融三方面与世界经济融合的程度。
在计算综合开放度时,分另B给予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和对外投资比率这三
项指标一样的权重1391。从表3.5看出,东亚地区的综合开放度国别(地区)差异较
大,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对外开放度很高:而中国、
日本、韩国作为大国,综合开放度指标较低。就平均水平而言.东亚地区的开放度
要高于西欧地区,这部分地反映了东亚地区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较高。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5东亚(1998年)和西欧(1979年)各国(地区)的综合对外开放度
(单位:lO亿美元、%)
国家贸易总额对外金融资对外和外来GDP 对外贸易对外金融对外投资综合对外
(地区) (1) 产债总额(2) 投资总额(3) (4) 比率(I)/(4) 比率(2),(4) 比率(3)/(4) 开放度
比利时117 6I lll 98 ll 900 111】6 105.80 100 74 j0.7l 72 42
英国18600 577 69 10160 41664 44.64 13 8_65 2 44 61 9l
法国207.70 287 06 3 560 46l 19 45 04 62 24 O.77 36.02
荷兰131.89 122 80 4 472 157.51 83,73 77,96 2 84 54.85
意大利150.13 238 40 0 930 325.90 46.07 73.15 0 29 39 83
丹麦33.10 12 79 0 100 65 94 50.20 1940 015 23 25
爱尔兰1 7.03 3 94 0.190 16 20 105.12 2432 l 17 43 54
德国33l 50 25240 74.590 759 60 43.64 33.23 9_82 28.90
致洲平均4s.o§
中国323.90 295.90 46400 964 60 33 58 30 68 4 81 23 02
日本755.20 1762 30 27 900 4312.30 17 5l 40.87 065 1968
中周香港385 50 1035 40 31 700 162 80 236 79 636 00 1947 297 42
新加坡358 60 170.70 7 000 83.40 42998 204 68 8 39 214 35
马来西亚135.50 40 80 2 200 74.90 180 91 54.47 2 94 79 44
泰国108 80 82 40 12 600 126 30 86 14 65 24 998 53 79
印尼76 20 6l 40 0.400 117.50 64 85 52.26 0.34 39.1 5
韩国225.60 136.20 10100 369.10 61.12 36.90 2.74 33 59
菲律宾63.90 36 70 2 500 68 60 93 15 53.50 3 64 50 10 鬻燃蛳躺
资料来源:根据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1 985&2000计算
注:综合开放度=1/3(对外贸易比率+对外金融比率+对外投资比率)
3.2.4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相似性分析
如果外界冲击对货币区内各国的影响是对称的,可采用同样的(或类似的)货
币政策予以抵消,各国就不需要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形成一个货币联盟。而冲击是否
是对称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当,是否具有相似的经济结
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结构趋同的国家有可能形成货币联盟。
(1)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反映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采用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
折算)这个指标,见表3.6。可以明显看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
大,既有象中国这样人均GDP仅仅2624美元(按购买力平价折算)的发展中国家,
又有如香港、新加坡那样的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还有日本这个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强
国的发达国家,贫富悬殊十分严重,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竟达10倍以上。

25
表3.6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均GDP(1997年) (单位:美元)
国家GDP 人口
人均GDP
人均GDP
(地区) (百万美元) (百万人) (按购买力平价)
日本4190233 126 33256 21264
中国90198l 1227 735 2624
韩国442543 46 9621 12247
中国香港171401 7 24486 23660
中国台湾290200 22 13191 n a.
新加坡96319 3 32106 28603
印度尼西亚214995 200 】075 3283
马来西亚98473 22 4476 7638
菲律宾82157 74 1110 3395
泰国153909 61 2523 5976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1999年
(2)经济结构相似性
这里我们选取两个指标反映经济结构的相似性:贸易结构和资本形成比率140l。
表3.7计算了东亚各国(地区)1985—1999年期间平均的资本形成比率、东亚
地区的平均资本形成比率、资本形成比率的标准差。标准差反映东亚各国(地区)
偏离平均资本形成比率的程度。该指标的高低粗略反映了一个地区各国资本形成比
率的相似性。标准差越高,相似性越低。表3.8给出了欧洲共同体各国1979年的资
本形成比率。东亚地区的标准差明显高于欧洲共同体的标准差,说明东亚地区资本
形成比率的相似性大大低于欧洲共同体1979年的水平。
表3.7东亚各国(地区)资本形成占GDP的比率(1985年一1999年)
中国印度马来
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中国日本平均值标准差
香港尼西亚西亚
34.19 30.21 35.54 31.47 35.97 22.26 36.11 38.86 28.99 32.84 5.012
资料来源:根据IMF、Intem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000有关资料计算
注:日本的资本形成率和GDP均使用第四季度的数值计算
表3.8欧洲共同体国家资本形成占GDP的比率(1979年)
l比利时丹麦德国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意大利平均值标准差
I 20 44 20_89 21.80 18.77 21 48 30.69 21.04 18.85 21 76 3.78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1986
从进出口结构的差异度来看.东亚地区1993年出口的差异度指标的平均值为
58.56,进口差异度指标的平均值为34.47:而欧洲国家197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
35.71和23.2】,见表3.9—3.12。东亚地区进出口结构差异明显高于欧洲共同体。
袭3.9东亚各国(地区)出口贸易结构的差异度(1993年)
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中国日本
韩国O
中国台湾5 O
中国香港33 28 0
新加坡51 56 84 O
印度尼西亚8l 80 80 100 0
马来西亚57 58 86 30 72 O
菲律宾48 43 33 73 47 67 O
泰国42 41 45 55 45 41 26 O
中国53 48 24 80 56 82 15 41 O
日本51 56 84 64 126 64 99 8l 104 O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5年》有关资料计算
注:出口差异度=I两国初级产品出口著l+I两国制成品出口差I+l两国机器出口差
表3.10东亚各国(地区)进口贸易结构的差异度(1993年)
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中国日本
韩国O
中国台湾26 O
中国香港64 40 O
新加坡34 18 50 O
印度尼西亚26 4 44 】4 0
马来西亚43 29 51 11 25 O
菲律宾28 】6 28 34 24 45 O
泰国35 9 41 9 9 20 15 O
中国43 17 27 23 】7 43 19 14 0
日本35 55 8l 65 55 76 53 64 72 O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5年》有关资料计算
注:进121差异度=l两国初级产品进口差l+I两国制成品进口筹I+I两国机器进ISl茸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l欧共体各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差异度(1979年)
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爱尔兰法国
德国O
英国20 0
意大利30 22 O
荷兰66 46 58 O
比利时44 24 14 46 O
丹麦52 42 54 12 44 O
爱尔兰60 40 52 8 40 】8 0
法国24 6 28 42 30 38 40 0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发展报告》1982年有关资料计算
表3.12欧共体各国进口贸易结构的差异度(1979年)
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爱尔兰法国
德国O
英国36 0
意大利38 36 O
荷兰6 30 34 O
比利时14 26 40 12 0
丹麦8 28 38 6 6 0
爱尔兰28 32 52 26 】4 20 0
法国6 30 32 2 14 8 28 O
资料米源:根据《世界发展报告》1982年有关资料计算
32.5政策目标的相似-洼
政策目标相似性越高,在对付经济冲击时货币合作各国政策协调越容易.货币
合作越容易成功⋯。
我们选取了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来考察。表3.13和3.14列出了东亚
地区90年代和欧洲共同体70年代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及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和标
准差。东亚地区的标准差是5.2,欧洲共同体是3.73,东亚明显高于西欧地区。
2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13欧共体国家的通货膨胀率(1970年一1980年)
l荷兰德国比利时丹麦法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平均值标准差I
I
|8。5 1 7.6 9.7 9 7 14 4 】4.5 1 5 3 10.6 ,·7,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
表3.14东亚国家(地区)的通货膨胀率(1992年一1998年)
卜中国
日本韩国
中国印度尼马来标准
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平均值
香港台湾西亚西亚差
I IO 4 7 3 0 9 5 5 3 l 8 l 3 8 8 I l 8 5 4 6 3 5 2
资料来源:根据APEC秘}5处《1999APEC经济展望》,1999年9月有关资料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东亚货币一体化前景展望
4.1东亚货币一体化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综合上一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东亚地区还不具备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
有制度保障、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如同欧洲货币体系的货币合作机制的条件。具
体来讲,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
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国家的一体化相对较为复杂。东亚建立货
币联盟的过程应该在初步实现经济一体化、达到一些前提条件之后,包括建立关税
同盟或者共同大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4“。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
平相差悬殊,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低于欧洲各国,目前还不具备实施货币一体化的
条件。
(2)东亚区内尚不存在轴心国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享有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声誉。欧洲中央银行事
实上是遵从了德意志银行的货币政策,这一方面反映了德国经济在西欧经济中的重
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德意志银行长期拥有的反通货膨胀信誉。
东亚地区尚没有能为整个区域决定货币政策并对区内各国政策起协调作用、担
当轴心国的国家。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中,日本始终扮演主角,日元也是地区内
最国际化的货币。近年来,日本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在某些国家其
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即使不考虑政治因素,日本在经济上的某些缺陷也
使它难以在该地区担当轴心的角色【4孤。如日本国内市场狭小,金融市场限制过多,
同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外汇市场等的地位大大小于其国民生产总值及对外贸易在全
球的地位,这些都影响了日本在东亚的核心地位。
(3)在东亚国家(地区)合作中存在着政治方面的障碍
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货币联盟要有一个政治联盟为后盾。与欧
洲相比,东亚货币合作的困难可能主要在政治方面。
首先,长期以来东亚各国和地区~直存有分歧,包括历史上的积怨、领土纠纷、
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的差异等,因此它们更多的是把彼此视作竞争对手而
不是潜在的合作伙伴。历史上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一些国家留下创伤,而且日本对战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争问题至今没有深刻反省,因此,东亚国家很难对同本有信任感。另外,东亚国家
领土问题尽管目fj{f暂时搁置,但随时都会成为合作的祸根。总之,在东亚地区合作
过程中存在着政治障碍,各国很难相互信任,对台作始终存有戒心。
其次,区域货币合作需要各国让渡一部分经济政策的自主权,服从~种共同的
货币政策。然而,到目前为止,东亚国家并没有显示出愿意放弃部分货币政策的自
主权换取货币合作成功的决心。这一地区也缺乏类似欧盟货币委员会那样的超越主
权国家权力的机构,以及对违反合作协议的成员国进行强制惩罚的机制。因此,如
果东亚地区希望采用单一货币、形成货币联盟,需要各国强有力的政治承诺。
总之,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与
欧盟各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东亚国家在一体化道路上的障碍在于其经
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各国处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使各国的经济结构、
贸易结构、对外界冲击的反应、政策目标等均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多样性。因此,
同本、亚洲“四小”、东盟国家及中国组建货币区就目前来说是不大现实的。这也
是东亚货币合作只停留在组建“东亚货币基金”的重要原因。
从政治角度来说,东亚各国也不具备组成货币区的条件。同本有足够的经济实
力,但政治上让人难以信任,中国的经济发展尚不发达,经济总量及人均指标都还
难以担此重任。此外,东亚各国没有足够的进行合作的政治意愿,这些都使得东亚
货币合作仅能在较浅的层次上进行,要达到货币一体化、组成最优货币区的目标还
任重道远。
4.2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实施步骤
鉴于东亚货币一体化存在着以上所提出来的这些困难和障碍,我认为,在东亚
区域货币合作上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分三步走:一是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例
如亚洲货币基金AMF;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
三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
第一步,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Asian Monetary Fund)。
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东亚各国财长们一致同意
设立一种货币互换安排体制,用以克服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金融危机。这种货币互
换安排拟设立一个由本地区各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互换和回购组成的双边条约网,
以此保护可能受到投机性攻击的货币。这次协议被普遍认为是亚洲地区货币合作的
3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明显进展。舆论认为,这是三年前日本等东亚国家提倡的“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的复活14“,或者是迈向“亚洲货币基金”的一个跳板。
仔细审视,亚洲基本具备建立AMF的条件。一是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具有高
储蓄率、高贸易盈余和高外汇储备的特征,因此技术上晚成立亚洲基金是有可能的,
但该组织的问世不仅取决于亚洲,也将受到来自国际会融组织美国和欧盟等的多方
面影响:二是作为过渡性措施,东亚可选择扩大了的货币互换协议作为危机快速反
应机制,这样区域内受外部冲击的会融机构如果发生普遍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就
可以通过东亚政府间互换货币头寸以应急,形成具有东亚区域金融“自决”特征的
可操作性框架:三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体制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它们更容易理解彼
此的国内政治经济问题,也更容易对症下药,提出适合遭受危机国家国情的改革方
案。
亚洲货币基会的设立还可以促进东亚地区其他方面的经济合作,如贸易和投资
合作。经济合作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的政治合作。由于东亚各国经济相互依赖
的加深,地区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东盟各国已经在内部建立了一个包括经济和政
治的合作框架。通过把东北亚各国吸收进亚洲货币基会,东亚各国共同为本地区的
金融稳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而努力,则有助于实现本地区的政治稳定。由于近三
十年的高速增长,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世界经济已经形
成了美国、欧盟和东皿三分天下的格局。本地区的经济稳定对世界经济的顺利运转
极为重要。亚洲货币基会的设立将有助于东亚的金融和经济稳定,从而有助于世界
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第二步,建立亚洲汇率连动机制——AERM(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所谓汇率连动机制,事实上就是指以某种中心汇率为核心,成员国对内实行固
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的汇率机制1451。在欧洲,EMS规定了两种中心汇率:
一种是各成员国货币对欧洲货币单位(ECU)的比价或“~篮子”中心汇率(Basket
Central Rates);~种是两个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双边中心汇率。在这种机制下,成员
国货币问都确定有中心汇率和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
建立东亚汇率联合浮动机制的条件十分充分,一是亚洲具有汇率联动的经济基
础,世界上外汇储备排名前列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东亚,如同本、中国、香港,整个
东亚地区总外汇储备总头寸超过7000亿美元;二是东亚具有汇率联动的技术基础,
目前相当多的东亚经济体采取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本币相对于美元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浮动被控制在很窄的幅度之内。因此,不用对既有汇率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只要确
定一个中,C;i_l-率,实行东亚货币汇率联动就可迈出实质性一步。
第三步,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AcA(AsianCurrencyArea)。
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区ACA是大势所趋。实证分析表明,不
管是民族国家孤立的钉住汇率制度也好,还是区域联合的汇率浮动机制也好,非常
狭窄的汇率走廊很难顺利地维持5年以上。因此形成类似欧盟的亚洲单一货币区
ACA,从长期看具有必然性。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的好处前面已经分析了很多,在
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过程中,最关键的两点146】:一是东亚地
区必须加强区内经济合作,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同时健全区内的银行、金
融经营体系;二是加强中日合作,消除政治上的障碍和民族之间的隔阂。从目自d的
情况来看,与欧洲合作相比,亚洲货币合作的困难主要还在于政治方面。欧洲货币
合作不仅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而且欧洲合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文化、宗
教和政治传统,这种类似的传统在亚洲仍未出现。但展望未来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亚
洲出现ACA的希望,其演进可能是从次区域范畴丌始,以同元国际化乃至人民币
的国际化为内核生长扩展,并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将单一货币制度建设积微成著逐
步扩展到整合亚洲147】。
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的路途虽然遥远但仍然值得期待,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安
定和繁荣的亚洲最终将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东方。
33
致谢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转瞬间即将离丌熟悉的校园,踏上社会。二十载寒窗苦
读汇聚成手中这本薄薄的册子,暂为我的学生时代画上一个休止符。回首一路走过
的历程,有欢笑也有悲伤,有辛劳也有收获,成为我成长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深
深的烙在电忆罩。
师恩难忘,没有为师者的授业解惑,我可能还未跨入经济学神圣的学术殿堂。
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方齐云教授,两年来,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虚怀若谷的
为人之道,对我言传身教,关怀备至。学业上,方老师倾力传授,鼓励我勇于创新。
尤其是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从丌题到定稿,都得到了方老师的精心指导,是他启
发我的思路,指给我难确的方向;不仅如此,方老师还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让我明白了做人之本,立业之基。在我心目中,他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更是指引
人生道路的楷模。师者如父,能够做方老师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
还要感谢张培刚教授、林少宫教授、徐长生教授、张卫东教授、汪小勤教授、
刘海云教授、李煜文教授、张玉英博士、姚遂博士、费剑平博士以及徐彩云老师。
是他们传授给我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他们的启迪和帮助是我一生的财富。
感谢我的同窗好友曾超、李兀,是他们的大力帮助,让我顺利度过每个难关;
同门师兄余拮杨、师姐潘华玲,几年的细心照顾,终生难忘;好友赵磊、骆涛,既
是好玩伴,又是好学友。还要感谢同学张辉、王炳华、望明辉、鲁士伟、苏振华,
以及西方经济学专业的王晓敏、赵明、林相森、雷辉、黎萍、汪东芳、谭湘婷、陈
波、车吒、余强、陈智、吴芳、余健、陈卓淳、欧阳志刚等,衷心谢谢你们,和你
们一起学习、生活的经历是我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还有很多老师、朋友和同学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了我学习、生活中诸多的帮助和
支持,逐一列出他们的名字,恐会挂一漏万,所以在这里笼统但真诚地一并表示感
谢,想来他们能感觉到。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正是他们无私而伟大的爱,铺垫和延伸着我不断进取
的人生道路:感谢女友杨柯,在学习和生活上,她都给予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虽
然学有拙成,但仍觉无以为报,谨将此文献给他们,聊表寸心。
三年的时间就这样在指缝中溜走,等我醒来想去珍惜时已然来不及。在挥手作
别这美丽的校园时,心中更多的是留恋1
3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关志雄(FI).亚洲R元区:一种一体化的途径。太平洋学报,1997,3:77—83
【2] 关志雄(日).亚洲告别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际经济评论,2001,2:10—12
[3】约翰·伊特韦尔编,陈岱孙译.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1992:371—375
【4] 赵蓓文,黄烨菁.货币一体化的形成条件.世界经济研究,2000,1:53—57
【5】刘乃全.芒德尔的主要经济思想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l:35—39
[6] McKinnon,Ronald I.Optimum Currency Area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3,53:717-725
【7】晁毓欣.“永恒三角”和“欧元之父”——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思想述评.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1:81—84
[8】Krugman,Paul R.,and Maurice Obstfeld.Intcmational Economics—Trade and
Theory.5”edition.New York:Addison.Wesley,2000:266—280
[9]Eichengreen,Barry.International Monetary Arrangements for the 2 1“Century.
Washington D.C.:Washington D.C.Brooking Institution.1994:173.190
[1 0】Kwan,C H.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 the Asian Pacific Region-Towards a
Yen Blo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171—175
【1 1】王子先.欧元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世界经济,2000,3:28—30
[12】黄金老.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对策.国际金融研究,2000,7:21—27
【13]李扬,黄会老.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对策(二).中国城市金融,2000,12:
43—45
【14]贺力平.步出单一钉住制:中国外汇和汇率体制发展目标与前景.国际贸易,
2000,1:39—41
[15】冯国富.中国金融进~步开放中汇率制度选择的方向.金融研究,2000,7:
25—27
【16】林景华.人民币国际化初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6-7
【17】Salvatore,Dominick.International Economics.5“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7:651—679
3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李卓.当代西方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评述.欧洲,1996,4:19—23
【19]紫志刚.欧元实践中的矛盾及其对东亚货币一体化构想的警示与借鉴.上海
会融,2001,11:39—41
【20】Mundell,R.A Theory of C’ptimum Currency Area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I:657—665
【2 1】Frankel,Jeffrey A.,and Andrew K.Rose.The Endogeneity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Economic Journal,July 1998,108:1009—1025
[22】Kwan,C H.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a Yen Bloc in Asia.Joumal ofAsian Economics,1998,4:555—580
[23]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金融研究,2000,1:l一10
[24】胡鞍钢.建立中国、中国香港特区、日本、韩国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国
际经济评论,200l,2:17.20
【25】何帆.危机之后的亚洲货币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01,1:23.26
[26】邹三明.从国际金融角度看当代国际格局走向.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2:
31—35
【27】唐世平.周小兵.东盟一中国一日本的合作及东亚的未来.国际经济评论,
2001.6:19-24
【28]Bayoumi,T and B.Eichengreen.One Money or Many?Analyzing the Prospects
for Monetary Unificatio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1 994,76:1 5.23
[29】蒋莱.论“亚元”——东亚单一货币的可行性.亚太经济,2001,4:8-1l
【30】余利民.试论创建亚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嘉应大学学报,2000,10:55。60
[31】叶玉书.步出单一钉住制与亚洲货币的~体化.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2:48—52
【32】汤雷.区域“货币一体化”前景.科学决策,2001,5:49—50
【33】戴金平,熊性美.东亚货币合作的阶段确定与形态选择.南开经济研究,2001,
4:23—29
[34]Bayoumi,T and Mauro,P.The Suitability of ASEAN for a Regional Currency
Arrangement.IMF Working Paper,1999:99—162
【35】Bayoumi,T and B.Eichengreen.Is Asia an Optimum Currency Area?Can It
36
华申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ecome One?Regional,Glob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Asian Monetary
Relations.In Exchange Rate Policies in Emerging Asian Countries,edited by S.
Collignon,J.Pisani-Ferry,and Y.C.Park.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 999:
201—235
【36]黄梅波.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世界经济,2001,10:
41—4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Francoise,N.Is There a Case for a Single Currency within ASEAN7.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1 999,44:l-25
Ngiam,K.J.and H.Yuen.Common Currency for ASEAN:Dream or Reality7.
Straits Times,1 999,20:1 9-24
刘红忠,戚海.亚元诞生的现实性思考.世界经济文汇,2001,2:42.47
Bayoumi,T.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real activity.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 997:55—95
Hazel Yuen Phui Ling.OPTIMUM CURRENCY AREAS IN EAST ASIA—A
Structural VAR Approach.ASEAN Economic Bulletin,2001,8:15—36
张蕴岭.关于东亚合作的发展前景.国际经济评论,2001.2:21—24
陈虹.亚洲货币合作中Ff本的动向.国际经济评论,200l,1:46—48
张斌.亚洲货币基金的复活.当代亚太,2001,1:18.24
Collignon,S.Exchange Rate Policies in Emerging Asian Countri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 999:29—63
钟伟.亚洲单一货币路途遥远但值得期待.中国外汇管理,2001.2:12.13
刘红忠,林晓枫.货币一体化:国际金融架构的新趋势.中国外汇管理,2001,3:
22.25
3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万炜.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还能高枕吗.当代经济,2002,8
[2]万炜.JJI]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企业导报,2002,8
———————————————————————————————————————一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