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4062我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姓名:许茂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蔡秀玲
20040401
内容提要
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用户对
农业市场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农业市场信息供给主体发展不平
衡,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发展滞后,力量薄弱,供给能力十分不
足,难以有效满足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这是我国当前农业市场信息
供求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在于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中
介组织等信息供给主体,建设社会化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文章还对如
何建设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农业需求供给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秉经俸眷、搏肺髑盎
⋯一匆垒文公布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iS the inherent inevitable
request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a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Users.such as peasant.enterprise,etc,have strong demands to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but because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is supplied with the subject developing unevenly,enterprises
and market intermediary,etc.1agging behind。strength is weak,it is difficult
to satisfy user’S demands for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This is a subject mat【er existing in supply and demand of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Solving this problem,the basic way lies in
fostering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supplying.such as enterprises.market
intermediary,etc,building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The article still puts forward thoughts of the
countermeasure to how to build 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Agriculture=Demand Supply;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中文摘要
随着农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
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市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外国农
产品大量涌进国内,同时本国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也需要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提
出强烈的要求,迫切希望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然而与这种
强烈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农业的市场信息服务还十分欠缺,
农业市场信息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矛盾。
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出现,有许多原因,但我们认为,农业市场信
息本身的特殊性质是根本原因。农业市场信息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既可能是
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也可能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或者是准公共产
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显然,不同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其供给主体也
不同,作为公共产品,农业市场信息主要由政府或者公益部门负责提供:作
为私人产品,可以由企业或者市场中介组织提供。如果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
主体发展不平衡,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力量过于弱
小,都会影响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水平,这也就是我国当前农业市场信息供
求矛盾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
建设社会化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是解决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
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农业市场信息基本理论分析,主要是分析农业市场信息的一些
基本问题,包括农业市场信息的含义、内容、特征、性质等。论文认为,农
业市场信息是指农业市场客观存在的各种情况和发展趋势,这些情况人们能
够了解并加以运用。农业市场信息具有时效性、地域性、共享性、效益性等
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出农业市场信息的特殊性质:一方面农业市场信息具有
较为典型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其产品和服务具有较为突出的外在效益;另一
方面农业市场信息又具有商品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第二章是农业市场信息供给分析。由于农业市场信息具有特殊的性质,
既可能是私人产品,也可能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在供给方面具
有显著特征:首先,它具有多个供给主体,包括政府、公益部门、企业、市
场中介组织等,而且不同的主体发展不平衡;其次,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是信
息生产过程和传播过程的有机统一,由于农业市场信息本身是无形的产品,
需要借助载体才能进行传递,并被用户所知悉和利用,因此农业市场信息供
给更关注信息的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论文对影响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因
素进行归纳,认为信息需求、成本、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以及政府监管是影
响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重要因素。其中,除成本同信息供给成反方向运动外,
其它四个因素同信息供给成同方向运动。最后,论文简略指出当前我国农业
市场信息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是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分析。农业市场信息需求是指用户基于改善
自身市场竞争地位的愿望,对获得农业市场信息的渴望和期盼。农业市场信
息需求深受农业市场信息产品特性和用户自身实际情况的影响,表现出时间
性、地域性、潜在性、多层次性等特征。而就不同的用户而言,由于他们在
需求目的和需求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对农业市场信息有着不同内容的需
求。论文在深入剖析农民、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城镇居民等用户对农业
市场信息的需求基础上,归纳出影响用户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重要因素:一
是用户的社会角色定位,二是用户的信息意识,三用户的经济状况,四是信
息的供给状况。其中,用户的社会角色定位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但社会角色一经确定,则较少变化,因此可以看作是常量因素,在用户需求
中起“稳定器”的作用。其它三个因素同用户的需求成同方向运动。论文最
后指出用户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是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分析。论文认为,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
的需求日益高涨,尤其是对私人产品性质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成为需求
的主要内容,但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发展滞后,力量薄弱,供给
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是当前农业市场信息
供求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产生的原因,从生产方面看,是对农业市场信息
商品性认识不足,忽视甚至抑制了信息资源开发;同时又夸大了政府在信息
供给中的作用。从传播方面看,信息传播渠道建设落后,信息统一标准体系
还没建立,信息共享性差等,这些都影响了信息供给水平的提高。在这些因
素中,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发展滞后则是根本原因。因此论文认
为,解决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中介组
织等供给主体,建设社会化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第五章介绍了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的经验。美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
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农业部门通过明确不同供给主体的责任,完善市
场信息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有效地提高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水平。具体而
言.美国经验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体系实行垂直管理;二是完善农业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指标体系;三是重
视农业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功能。我国台湾地区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尤其是在农业市场信息传播方面的经验,
值褥大陆借鉴。
第六章深入探讨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提出六点思路:
一是积极发展并规范农业信息市场,主要是抓好有形信息市场和无形信息市
场的建设,这是解决当前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矛盾的直接途径;二是通过
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广大用户的信息意识;三是加强信息资源的
开发和整合,首先要把信息资源开发摆在首要位置,解决信息服务中“有路
无车”、“有车无货”等问题,同时要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四是规范信
息的传送和发布制度,要坚持传播方式多样化发展,加强对现有信息传播渠
道的整顿,充分重视市场信息员的作用:五是重视信息专门人才的培养,通
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六
是加强政府的立法和监管职能,加快制订农业信息市场的各种法律、法规,
并且加强检查监督,保障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导言
一、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农民“增
产不增收”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
仅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本国农产品也积极要求走出去。这些变化极大地激
发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市场信息服务的渴望和需求,也对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提出新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
势,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要求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对我国农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
农民增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则是
关键因素,尤其是交易成本。个体农民由于经营规模小,组织程度低,参与
市场交易需要支付较高的交易成本。一般而言,农民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信
息搜寻成本、谈判订立合约成本、强督执行合约成本、界定保护产权成本等
”】,而通过提供高效的市场信息服务,则可以帮助农民直接降低信息搜寻成
本,而且由于信息的相对完全和对称,合约在谈判和履行程序上更为简化,
而且更有保障,可以有效降低监督成本。
(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推动作用
当前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迫切的要求,但对调什么、怎么
调比较模糊,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农业市场信息缺乏了解。加强农业市场
信息服务,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充分的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密切农民与
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减少农业生产经营
决策的盲目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
(三)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是我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举措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而最主要的表现为两个方面:
蔡秀玲:《农业小规模经营与交易成本初探》,《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一方面国外农产品大举进入,它们科技含量比较高,而且具有整体成本优势,
因此对我国农产品构成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
的农产品也迫切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
参与竞争,都要求生产者对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农产品的数量、
价格、花色、品种、供求趋势等。只有在充分的市场信息基础上,才能做出
正确的决策。现在国家已经建立了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预警机制,强调提高市
场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研究视角与主要观点
论文着眼于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分析。农业市场信息的供求矛盾表
现在:一方面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取得社会共识,农民对农业市场信
息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从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看,农民了解农业市场
信息仍然主要局限在自己的活动领域,信息的获取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亲身
观察或者是从亲友处得知,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从
外界向农民提供的市场信息服务十分有限,建立在信息收集和分析基础上的
市场信息预测服务更为缺乏。因此,农民对农业市场信息虽然有着广泛的需
求,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各种农产品的信息,应当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
然而由于市场信息服务的缺失,他们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矛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学者着眼于农
民的角度,认为农民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但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偏
低,信息接受能力比较差,难以形成正确的信息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和反馈机
制,因此抑制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1】。有的学者从政府的角度出
发,认为政府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主要是依靠乡村基层干部,而一些干部缺乏
信息意识,觉得信息可有可无; 另有一些干部虽然认识到市场信息的重要
性,但却缺乏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能力,因此妨碍了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环境等方面寻找原因团。
在众多的原因中,论文认为,农业市场信息本身的特殊性质是其根本原
因。农业市场信息的特殊性质在于:它具有较为典型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其
Ill薛亮、方瑜等著:《农业信息化》,京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21罗贵权编著:‘信息经济学》,中国广捅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页.
产品和服务具有较为突出的外在效益;同时又具有商品的性质,是一种特殊
的商品。农业市场信息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得它对供给主体有着不同的要求:
对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政府负有直接投资和发展的责任,应由政府无
偿向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事实上,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建立权威性的农产
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对
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
因为这种信息具有投入大、效益外溢等特征,因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
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信息,政府可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将其推向市场,鼓励
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等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ll。
但从我国现状看,农业市场信息服务至今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和公益部门
提供,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等发育缓慢,力量十分薄弱。由此可能造成的结
果是:要么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尤其是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
息),由于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大量缺位而出现空档,无法满足用户的信
息需求,要么政府直接从事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的提供,过多地干
预市场,降低了市场效率。事实上,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并不能解决农业市
场信息供不应求的矛盾,可以由市场去做的事情,政府还是应该尽量减少干
预,因为政府本质上非营利性组织,缺乏利润的目标和压力,难以根据不同
用户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正如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张玉香所说的,
从国外的经验看,市场化程度越离的国家,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
除政府部fJ步l",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技推广机构、中介组织以及各类信息
咨询服务企业等也都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从中更多扮演的角色是
组织推动者和监督管理割2】。
因此,论文认为,解决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的矛盾,提高农业市场信
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必须理清政府、公益部门、企业以及市场中介组织之
间的关系,当前应该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信息供给主体,构建社
会化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II]郑红维等:{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9期.
fZl张玉香:《关于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
三、体系结构与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论文认为,农业市场信息的特殊性质是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
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构建社会化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则是解决农业市场
信息供求矛盾,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论文从六个部分展开论
述:第一部分是对农业市场信息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
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分析:第三部分是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分析;第四部分
是农业市场信息的供求矛盾分析;第五部分介绍了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业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第六部分对如何建设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进行探讨。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发
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分析方法上,主要运用了
比较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论文既从供给方面对农业市场信息进行分
析,也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信息供给和信息需求进行比较,从而得出
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并
提出解决对策。
4
第一章农业市场信息基本理论分析
农业市场信息基本理论分析是对农业市场信息基本问题的分析,这些基
本问题包括农业市场信息的含义、内容、特征、性质等,它们构成农业市场
信息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农业市场信息的基本问题,有助于正视农业市场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快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一、农业市场信息的含义
农业市场信息显然可以理解为关于“农业市场”的“信息”, “信息”
是中心词,明确了“信息”的概念,“农业市场信息”也就容易理解了。那
么什么是信息?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有多种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阿罗
认为,信息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IJ。信息论
创始人申农认为,信息是关于环境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信息可以通过各种
形式,包括数据、代码、图纸、报表、指令等反映出来。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
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J1。这些定义都指明信息的本质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革世界的手段,但在信息范围的归纳上过于狭窄,因为信息
不仅存在于人们有限的思维领域,也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1994年4
月15日的《信息周报》则将“信息”一词定义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
态和特征,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认识与思维过程之
中。”这个定义在信息范围归纳上比较全面,却没有指出信息的本质。综合
各位学者的观点,论文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特征,它广泛存在于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相
应地,农业市场信息是指农业市场客观存在的各种情况和发展趋势,这些情
况人们能够了解并加以运用。农业市场信息的内容包括:农产品消费需求及
供给预测分析: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分析;农民生产意向调查:主要农产品以
及农副产品价格情况以及同农业市场变动紧密相关的经营信息如固定资产
投资、物资购销、资金流向等;科技信息如农业栽培技术、农业科研动态、
肯尼思·阿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54页.
罗贵权编著:‘信息经济学》.中国广捅lU视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农业科技开发项目等:环境信息如气象环境、病虫害环境等。
二、农业市场信息的特征
与农业市场信息的含义不同的是,人们对农业市场信息的特征具有较为
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农业市场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一)时效性。农业市场信息对时间比较敏感,容易受时间的影响,其
使用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地域性。农业生产深受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各地自然环
境条件互不相同,农业生产情况也就千差万别。
(三)共享性。市场信息强调共享,同样的信息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
用,而且用户越多,价值越高。
(四)效益性。信息具有使用价值,信息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它能改变事
件的结果,即阿罗所说的“改变概率”。
(五)广泛性。农业市场信息广泛存在于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各个领
域。
(六)传播性。农业市场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经过传播方可被用
户接受和利用。
(七)可伪性。农业市场信息有真假之分,虚假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毫
无使用价值,而且还会误导农业发展。
(八)选择性。不同的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农业市场
信息应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提供。
三、农业市场信息的性质
从农业市场信息的特征分析中,我们发现,农业市场信息产品具有特殊
的性质,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农业市场信息具有较为典型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其产品和服务具
有较为突出的外在效益
农业市场信息面向所有信息用户提供,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因此,
绝大多数的农业市场信息的提供具有十分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
品是这样的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
6
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成本(它
们是非排他的)”。【l J
从公共产品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私人产品是竞争性的,当你获得某项商品时,就排斥了其他人购买
该商品的可能性。而非竞争性商品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而不影响任何个人
消费它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一个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向额外消费
者提供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一种商品难以排斥他人消费和使用,或者
排斥他人消费和使用的费用高昂,这种商品就是非排他性的。
与公共特性相联系,农业市场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除了具有
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相当大的外在效益。这些外在效益并不能直接由
农业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和投资者所获得,即不能直接体现为投资方的经济效
益,而是通过农业市场信息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改善和提高间接地体现
出来。有一些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其效益甚至几乎全部体现为间接效益。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将导致市场机制失灵,这就决
定了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农业市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农业市场信息又具有商品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
不一定都是商品。如果劳动产品直接用于自己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或无
偿地提供给别人使用,就不是商品。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通过交换。
也就是说,作为商品,它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这
个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必须通过交换才能
达到。也就是说,别人想获得这个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付
出一定的价值才能实现。因此,分析农业市场信息是否具有商品的性质,一
要看它是否是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看它的价值是否通过
交换才能实现。如果农业市场信息是经过人们的加工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
而且其价值需要经过交换才能实现,这样的农业市场信息就是商品。
农业市场信息具有商品的属性,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特殊商
品,是以提供产品和服务表现出商品性质的,它与一般商品在生产、分配、
斯芾格利茨著,姚开建等译:《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页.
消费过程中有着共同点,但是在交换环节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市场信息是无形的商品,需要借助载体才能进行
传播和参与交易,而一般商品基本上是有形产品,可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二是农业市场信息强调共享,在使用价值上可以进行分离。农业市场信息的
使用价值是“面”与“点”的统一,生产者出让的可能只是使用价值“面”
上的一个或几个“点”,而剩余的“点”没有出让,因此农业市场信息的交
易具有不完全性【l】,而一般商品的交易则是完全的交易,生产者一旦实现商
品的价值,他就不再占有其使用价值。
总之,农业市场信息既具有商品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又具有公共
产品的性质。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要求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价值规
律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作为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农业市场信息,它将导
致市场机制的失灵,因此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农业市场
信息的商品属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在农业市场信息的生产和管理中,
一方面既要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参
与农业市场信息的投资和供给;另一方面又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市场信
息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农业市场信息的投入力度。二者
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因此,在农业市场信息的生产和提供问题上,既要防
止政府大包大揽,又要防止因市场机制的介入而出现政府放松乃至不管的局
面。
”张远著:‘信息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2页.
8
第二章农业市场信息供给分析
供给在西方经济学上的意义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
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由于农业市场信息的性质比较特殊,
既可能是私人产品,也可能是准公共产品或者公共产品,因此,农业市场信
息的供给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主体可以是政
府、公益部门、企业或市场中介组织等;农业市场信息在供给过程中不仅注
重生产,更注重传播。本章将围绕这些特点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影响
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主要因素。最后探讨我国当前在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主体
(一)政府及公益部门
由于农业市场信息可能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性,
如效益外溢、非排他性等,使得私人厂商基于获利的担忧,往往不愿意生产
和提供,政府在这一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由于政府相对公正的立
场,使得它在公共产品提供上具有私人厂商难以具备的优势,更具有权威性,
更容易获得信任。因此,这样的农业市场信息主要依靠政府及公益部门提供。
我国涉及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政府部门主要有:
1、农业部下属的市场信息司和信息中心。农业部市场信息司主管农村
经济信息工作,主要职能是拟定全国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
施,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体化;提出大宗农产品和重要农业生产资
料的流通及价格政策建议;协调菜篮子工程建设:预测并发布农业各业产品
和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指导农业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组
织协调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验及农业各产业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的拟定,等
等。农业部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则是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领导宏观决
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农业部行政机关提供通讯、网络和信息服务,为
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提供信息社会化服务,承建并管理全国农业最权威的信
息网络——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部门也大都建
李狮编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9
立了专门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机构。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有25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市场信息处和信息中心;有22个省
的农业部门成立了由厅局长任组长的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有78%的地(市)、
42%的县和18%的乡镇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
2、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各省、市、县农业科学院的农业科技信息机构,
主要从事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存贮和发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
文献信息中心为例,目前文献总量已达200万多册,每年引进中外文图书
5000多种,中文现刊1400多种,外文现刊1800多种。为广泛传递农业科技
方面的信息,信息中心编辑出版了17种农业科技领域学术、技术革新和科
普刊物,包括《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科技通讯》、《园艺》、《植物保护》、《畜
牧》、《生物技术通报》、《农牧产品开发》、《中国农村小康科技》等,书本式
电子产品同时发行,每年传递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达10万多条。
3、农村固定观察点。它是1984年由中央书记处批准建立的全国性农村
调查系统,现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共同管理。调查样本的范围包
括全国31个省市区的320个村庄、22000多个农户。调查的内容涉及户、村
两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共1500多项。全国各省市区都有相应的调查机构,
负责每年的常规调查和不定期的专项调查。
4、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它是国家统计局下属的、行使行政职能的
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合作承担和统一组织领导全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搜集、整理和编印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
据;对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开展对农村社会经济重大问题的
分析研究和焦点问题的快速调查:向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调查
资料和信息;领导和管理全国农调系统和工作,负责对各级调查员的业务培
训和抽样调查网点的管理【11。
(二)农业企业和农村中介组织
农业市场信息除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外,也具有商品的属性,是一种
特殊的商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具有商
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将越来越突出,这样的农业市场信息主要是由农业企
牛若峰著:《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页。
0
业和市场中介组织提供,政府起推动和监督的作用。
1、农业企业。随着农业市场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开发
市场信息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也能够获得利润,而且
在当前广大农村领域,信息服务市场刚开始启动。许多企业看中了农村信息
服务市场的广阔前景,于是利用自身经营规模优势,广泛收集农业市场信息,
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信息产品,出售给广大的信息用户。
2、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是指各种各样的农业专业协会、研究
会等,其成员包括生产大户、运销大户、农业企业等,有些还包括政府有关
部门。个体的生产大户、运销大户和农业企业,由于精力和实力的双重限制,
基本上很难深入市场的每个角落,充分了解市场的动态,也很难完全依靠自
身应对市场风险。因此,具有共同需求的农业企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等,
就以行业为类别,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中介组织,比如农业专业协会等,
专业协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对成员的发布。以福
建省长泰县农产品流通协会为例,该协会以“提供信息、健全网络、服务生
产、促进流通”为宗旨,在市场信息服务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首先,
以乡镇为信息点,以广大会员为信息员,建立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实用性
的信息网络,及时收集、筛选和整理农产品市场信息,然后通过编印《流通
网络信息》、县电视台《信息桥》专栏发布信息,及时有针对性地为生产者
和运销者提供市场供求、价格、技术等信息。其次,协会还在各乡镇设立农
产品信息员,建立汇报制度,每星期汇报一次当时当地主要农产品的销售情
况、价格行情及有关情况。再次,通过网上宣传推介本地农产品,提高对外
知名度,争取客商前来洽谈。
二、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一般环节
(一)信息的生产
信息生产是信息供给的首要环节。一般情况下,信息生产是指将已有的
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新的信息产品。因此,信息生产又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信息的收集,二是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收集是信息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步。信息收
集的质量,即信息的广度、深度、准确性等因素,将影响甚至决定信息加工
产品的质量。一般来说,农业市场信息收集的范围包括:农产品的数量、价
格;存量规模与增量预测;新品种上市和新技术的发明;市场流行形势的走
向;国际市场变化及贸易政策的演变;全国性气候、环境的变化等。凡是能
够影响农业生产和经营,进而引起农业市场发生变化的信息都属于农业市场
信息收集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政府是通过设在全国各地的33条信息采集
渠道、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以及将近15万人的信息员,以定期和不定期相
结合的形式,广泛收集农业市场信息,然后通过专门的渠道,自下而上,层
层传递,直达农业部信息中心汇总和加工。而企业和中介组织在信息收集上
则相对简单,以前面提到的长泰县农产品流通协会为例,其会员本身就是信
息员,因此信息的收集主要就是会员们所掌握的信息的综合。
信息的加工是信息鉴别、信息筛选、信息综合、信息分析、信息推导等
过程的统一,它是信息收集过程的延续,有时两个过程甚至合二为一。按照
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程度,信息的加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机械式加工,
这种加工过程是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不需要或者需
要很少的思维,就能生产出信息产品。二是思维式加工,这种加工过程是由
生产者按照所要生产的信息产品的功能,针对一定的目标,利用收集到的信
息,根据一定的规范,经过人脑的理解、分析和研究,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
手段而生产出信息产品。这种加工过程的特点在于经过人脑的思考,按一定
的规范进行信息产品的生产。三是创造式加工,创造式加工的目标在于突破
人们已有的思维规范、生产规范和技术规范等,因此其特点就是创新性和风
险性并存,而且风险比较大【”。在实际生活中,三种加工过程同时并存,这
既取决于信息产品生产者的素质,也取决于信息用户的要求。
(二)信息的传播
经过加工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在被信息用户接受和利用之前,需要一
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为信息的传播。通过信息的传播,市场信息才能
够被用户所知道和利用,从而依照市场信息做出生产经营决策,减少决策的
盲目性。由此看来,信息的生产固然重要,但离开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难
11李丘著:《信息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以到达用户的手中,“最后一公型1】”问题没有解决,市场信息仍然难以发挥
引导市场发展的作用。而且由于农民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和分散性,如何面对
他们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实为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
信息的传播主要是传播方式选择的问题。传播方式选择恰当,能够符合
信息用户的要求,则用户比较容易接受,传播的效果也就比较好。事实上,
不同的用户由于经济条件、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影响,对传播方式的要求
不尽相同。迄今为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常被用来传播农业市场信息
的方式主要有:利用互联网传播,这是最先进的方式;通过电视、电话、广
播、手机、短信等形式传播,这些方式比较现代,应用也十分广泛;通过书
报、杂志、墙报等形式传播;通过流通协会、研究会等农村中介组织传播;
政府不定期组织的“文化下乡”、“信息入乡”等形式的传播;亲朋好友、庙
会赶集等传统形式的传剖21。传播方式虽然多种多样,关键还在于符合信息
用户的需要。
三、影响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主要因素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主体和供给的一
般环节,通过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深受农业市场信息
性质的影响。农业市场信息性质不同,则其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以及信息传
播方式的选择都不一样。深入考察政府、公益部门、企业以及中介组织在提
供农业市场信息服务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将
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看,影响农业市场信息
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一)信息的需求
需求与供给之间如物体之两极,很难截然分开。在某种程度上,需求决
定了供给的质量和规模,推动了供给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
们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日趋高涨,农民在生产之前要充分了解市场,决定
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向;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要“货比三家”,确定最优性
I‘】“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指农业市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最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没有被农民所
知悉和利用,没有拉挥出应有的作用。参考农业部2001年制定的r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
计划》。,
[21郑红维等:‘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9期.
价比;政府部门在做决策之前,更是要了解和掌握准确和充分的市场信息,
如此等等,都要求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能够及时和充分。而且由于需求主体
对农业市场信息的要求,在广度、深度、精确度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等方面
各不相同,农业市场信息在供给时还要进行细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在农业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每年都有成百上
千亿元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供给水平,其主要原因也在于信息需求使然。
(二)信息的成本
信息需求提供了信息产品供给的可能性,但是一种信息产品是否能如用
户所愿进行提供,还要看这种信息产品的成本。如果信息产品的成本很高,
以至于由此带来的收益都难以弥补的话,那么私人厂商考虑到投资收益的问
题,一般就不愿意生产和提供。但是如果这样的产品又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的话,那么往往就由政府及公益部门提供,它也就成为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
产品。许多人认为农业市场信息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负责提供,部分原因
也在于此。
(三)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产品生产是以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的,它不仅要在经济上可
行,还要在技术上可行。以互联网传播农业市场信息为例,它是建立在计算
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的广泛铺设和高效运营等基础之上的。
只有技术水平达到~定的程度,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产品生产和传播的成本,
大批量向社会提供市场信息产品才能真正实现。前几年互联网一直难以成为
农业市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原因就在于网络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
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成本太大。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
展,计算机的价格和网络经营费用下调,通过互联网传播市场信息的成本也
就大大下降,互联网络正日益成为农业市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
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行为,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
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从业人员的素质,这种素质主要包括两
个方面:信息意识和技术水平。在我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很大一部分是依
靠政府及公益部门,在基层则主要依靠广大农村千部。如果他们认为信息服
14
务可有可无,信息技术是“阳春白雪”、“超前技术”,没有真正意识到市场信
息服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性,或者已经认识到重要性,’但却缺乏
相应的技术水平,那么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必然受到影响。
(五)政府的监管
政府本身也是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之一,但对于其它供给主体提
供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行为,它又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这种监督管理职能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和指
导。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市场的管理和立法,打击假冒伪劣信息坑农害农的行
为。三是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规范信息的采集、传播和服
务行为。
综上所述,如果以s^表示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数量,F表示信息供给函
数,I表示信息的需求,B表示信息的成本,N表示信息技术水平,M表示
从业人员的素质,G表示政府的监管因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理论模型:
SA=F(I,B'N,M,G)
其中,I、N、M、G与sA成同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在信息需求不断
增长,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政府加强对信息服务市场监
管的情况下,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将趋于扩大。反过来说,要扩大农业市场
信息的供给数量,则应考虑从以上四个方面采取措施。而B与SA成反方向
运动,说明成本越大,信息供给数量越少。因此降低信息产品成本,也是增
加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重要措施。
四、农业市场信息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农业市场信息从供给主体上看,有政府、公益部门、企业和中介组织等,
相应地在产品结构中也就有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等。公共产品
和一部分准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及公益部门提供,而私人产品和大部分的准
公共产品则可以由企业和中介组织提供。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市场经济体
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的
比重将不断提高。政府除了直接负责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显著社会效益
的农业市场信息的提供外,其它可以由市场提供的都应该考虑由企业或者中
介组织提供,因此在产品结构中,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应占有较大
的比重。但现实情况是,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还非常少,农业市场
信息绝大部分是公共产品。这样的信息产品结构显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因为政府所提供的农业市场信息主要是一些方向性、全局性的信息,比较宽
泛,缺乏针对性,而用户一般需要依照自身情况而提供的个性化信息。
(二)信息共享性羞
信息的价值在于共享,共享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越高。信息共享的前
提是确立并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由于我国在农业市场信息分级分类、指标
术语、收集渠道、应用环境等方面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农业市场
信息又是由多个供给主体分散提供,各个主体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
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内部标准,这一点在政府部门尤为明显。因此,
本部门以外的人员对其提供的信息往往不能正确理解,更谈不上运用,信息
的共享性很差。信息共享性差是造成信息产品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重要原
因。而由于信息共享性差,信息用户很难获取全面、系统、准确的市场信息,
难以据此做出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
16
第三章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是推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充分了解
需求的现状,可以增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章从农业市
场信息需求的定性分析入手,着重论述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主要特征,并以
用户细分为前提,阐述不同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从中总结出影响用
户信息需求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整体上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市场信息需
求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及其主要特征
农业市场信息需求一般是指在当前条件下,信息用户基于改善自身市场
竞争地位的愿望,对获得农业市场信息的渴望和期盼。农业市场信息需求深
受农业市场信息产品特性以及用户自身实际情况的影响,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具有时间性
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时间性是指用户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农业市
场信息有着不同内容的需求。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
产的统一,由于受到自然力影响,农业生产必须分阶段进行,在不同的阶段
有着不同的生产安排,用户因此需要不同内容的农业市场信息服甜”。一般
而言,在生产之前,用户需要的是导向性信息,比如国家对粮食和经济作物
产量、价格等的宏观预测;在生产过程中,用户一般需要咨询性信息,尤其
是生产资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新型的种养技术等;生产结束以后,用户需
要及时的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内容随着农业生产阶
段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出时间性。
(二)农业市场信息需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地域性
从整体上看,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既有一致的一面。比如对农村
资金市场、农业新型种养技术、气候环境变化等信息的需求,并不因为用户
分处各地而不同。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比较大,深
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农业无论是在产业结构上,还是在产品结构上都存在很大
差别,比如有些地区因为盛产粮食被称为“粮食农业”,而另外一些地区因
1I谭向勇、谷树忠编著:‘农业经济学教程》,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为盛产水果而被称为“水果农业”,两个地区的用户对有关粮食和水果的市
场信息的要求并不相同,粮食产区的用户更关心粮食的市场信息,而水果产
区的用户则更关心水果的市场信息。因此,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又具有明显的
地域特征。
(三)农业市场信息需求是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
买的商品数量,它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1”。单有购买欲望,而缺乏
购买能力,这样的需求往往被称为潜在需求。从我国当前情况看,一方面用
户有着强烈的信息购买和消费欲望,另一方面许多用户还缺乏信息消费能
力。根据帕尔凯维奇定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对信息的需求将
会大幅增加【2】。我国虽然宣布已经达到这一标准,但是由于城乡差别很大,
大部分农民实际上还低于这一标准,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信息消费,需求的
潜在性仍然十分明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这种潜在的需求也将不断转化为现实。因此,农业市场信息需求从整体上呈
现出潜在和现实并存,由潜在向现实发展的特征。
(四)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具有多层次性
不同的用户由于需求目的、需求能力存在差别,在需求结构上呈现出多
层次性特征。一般说来,用户需求农业市场信息的目的有主要为自己、既为
自己也为他人、主要为他人三种;而在需求能力上则呈现出强、中、弱的差
别。需求目的和需求能力的结合,决定了用户在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结构中所
处的层次。从整体上看,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结构主要有五个层次,具体如下
表所示【3】:
111李剐编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121董英利:《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条件分析,.‘津图学刊',1999年第1期.
[31本袁是在承认需求目的和需求能力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同等效力的基础上制作并成立的.层次的
划分可以这样理解.假设需求目的存在分值,由高到低分别为3分、2分和1分。同理,需求能力
由高到低也是3分、2分和1分,这样两者的结合,以相加得分表示,就有6分、5分、4分、3分、
2分五个层次。表中用1表示塌高的层次.5表示塌低层次。
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结构表、需\采目需的求、能、力\ 强由弱
主要为自己l 2 3
既为自己也为他人2 3 4
主要为他人3 4 5
二、不同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
尤其是农产品市场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性市场,除了少数地方特色鲜明、价格
高的产品以外,多数农产品很难进行市场细分【”。因此,谁能掌握及时、准
确、充分的市场信息,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有利地位。
(一)农民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
农民是农业市场信息最重要的用户。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
不断提高,市场信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亲身感受到
市场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自发掀起各种“市场信息热”,
捕捉市场信息、研究市场信息、利用市场信息成为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
重要环节。在信息内容方面,根据农业部市场信息司2001年组织的一项调
查显示,农民最希望得到的是集贸市场价格信息,接下来依次是新品种信息、
国家粮棉收购价格、新技术信息、农情灾情信息、气象信息、生产资料价格
信息、生产资料质量信息、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产品订单信息、国际市场
的价格信息【2】。这样的市场信息往往受到农民的欢迎,而且能够带动农民致
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建省明溪县2002年推出“农家115”信息服务热
线,一年内咨询人数达16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2033万元【31。
(二)企业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
按照与农产品的作用关系,企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费型企业,
主要是工业企业,它们是农产品的重要消费者,但不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另
”‘钟甫宁:《进攻还是防御,略论农业支持政策重点的战略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l期。
121赵苹:‘我国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31黎元生著:《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62页.
外一种是生产消费型企业,主要是农业企业,它们既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同
时也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对消费型企业而言,农产品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
产资料,因此它们非常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方面的信息。而对农业企业
而言,它要直接面对市场,需要独立做出生产经营决策,并且承担决策盼责
任,因此市场供求、新技术、新品种等方面的信息对它们特别重要。
(三)政府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
政府是农业市场信息的重要供给主体,但同时对农业市场信息也有大量
的需求,因为政府在提供信息服务之前首先需要一个信息收集和加工的过
程,信息的收集过程就体现出政府对农业市场信息在内容等方面的要求。由
于政府在农业发展中处于推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因此对具有全局性、导向
性和创新性的信息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情况等信息比较重视。
(四)研究机构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
随着农业研究方向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纯理论研究转向理论研究和应用
研究并重,农业研究机构对市场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因为只有建立在对市
场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农业研究,才能符合农业市场化的要求,解决农
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也才具有理论价值。就此而言,农业研究机构主要需
要具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对农业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的技术创新、农业政策
方面的信息以及对农业市场的最新调查统计资料等。
(五)城镇居民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大多数是农产品
出现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在此背景下,城镇居民作为农产品的重要消费者,
对农产品的挑选权利以及挑选范围都大大增加。一般而言,他们希望所挑选
的农产品“物美价廉”,从而实现自己的消费者权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
要求他们对农产品在价格、供求、质量、营养、新品种等方面的信息有所了
解,然后才能比较选择。
三、影响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主要因素
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整体上看,这些因
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户自身的因素,二是外界的因素。用户自身的
因素包括用户的社会角色定位、信息意识、经济状况等;而外界的因素主要
是指信息的供给状况。对不同用户而言,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各不相同,因
此农业市场信息需求整体上表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征。
(一)用户的社会角色定位
在现代社会,不同的用户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农民是
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工业企业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农业企业既是
农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政府是农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农业的管理
者;研究机构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和农业的辅助管理者:城镇居民是农产品的
消费者。以上社会角色定位中,农民和农业企业具有相似性,两者的区别在
于农业企业作为生产者的角色更为明显;工业企业和城镇居民也存在相似
性,两者的区别在于城镇居民作为消费者的角色更为明显。不同的社会角色
定位对农业市场信息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
费者,他既需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价格,气候环境变化等对农业生产有
影响的信息:同时也需要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营养等对生活有影响的信
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城镇居民等由于社会
角色定位不同,对农业市场信息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二)用户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用户基于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对信息产生的一种自觉反映。
信息意识影响着用户的信息需求心理和行为。信息意识强的用户会自觉地从
信息的角度来感受、理解、评价事物,并敏锐地发现和捕获常人难以发现的
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全面、深刻地认识信息、认识事物;而信息意识弱的用
户则往往对身边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熟视无睹,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改变
自身和周围环境。就农业发展丽言,农民、企业、政府等不同的用户具有不
同的信息意识,即使是在同一用户内,成员也具有不同的信息意识,以农民
为例,农村经纪人、产销大户等的信息意识就比一般农民强烈,他们深知市
场信息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利用市场信息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
(三)用户的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是影响用户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重要原因。信息需求的满足过
程同时也是信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说,用户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去购买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各种农业市场信息。即便农业市场信息是以公共产
品的形式出现,由政府和公益部门无偿提供,但是由于农业市场信息本身是
无形的,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载体才能知悉和利用,因此用户还是要购置安
装相应的技术设备。以互联网为例,网上的信息用户虽然可以免费浏览、搜
索,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必须购置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同时还要支付不匪的上
网费用。如果用户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这些费用不成问题,用户的信息需求
就有保障;如果用户的经济状况不好,那么这些费用就成了问题,信息需求
就难以保障。
(四)信息的供给状况
信息的供给状况对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信息供给比较充
分,而且信息产品结构合理,那么用户的信息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反之,信
息供给不充分,或者供给虽然充分,但是信息产品结构不合理,那么用户的
信息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就我国当前农业市场信息产品的供给而言,大
部分农业市场信息是由政府和公益部门提供的,是以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的形式出现。虽然公共产品的特征在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用户可以免费
而且平等地获得。但是由于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多层次
性等特征,迫切要求供给主体根据其实际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政府统一单
调的信息服务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就无法得
到满足。
综上所述,如果以IA表示农业市场信息需求量,F为需求函数,P表示
信用户的社会角色定位,T表示用户信息意识,E表示用户的经济状况,s
表示信息的有效供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理论模型:
IA=F(P、T、E、S)
其中,P对IA具有重要意义,但是P一旦确定,则较少变化,因此P可
以看作是IA变动中的一个常量,起着“稳定器”的作用。T、E、S同IA成
同方向运动。一般情况下,用户的信息意识越强,经济状况越好,而且信息
在供给方面比较充分合理,则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数量趋于增长。
四、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市场信息的作用日益受到广大用
22
户的重视。除了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政府等涉及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部
门和人员外,工业企业、城镇居民等农产品消费者也越来越关心农业市场信
息。另外,农业研究机构由于研究方向转变,强调农业应用研究,也需要充
分了解农业市场有关信息。因此,农业市场信息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多,用户
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也就不断扩大。此外还要看到,农业市场范围不断扩
大,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面对如
此复杂的市场环境,农民、农业企业等信息用户生产经营决策的难度加大。
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农业资金、技术、人才、新品种、新发明等
方面的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因此,用户信息需求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信息需求日益强调个性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和物质产品的需求相
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计划调节,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的。用户基本上
缺乏主动权,往往是农业信息机构提供什么,就消费什么。但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用户则因其社会角色定位、信息意识、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而对
农业市场信息具有不同的需求:农民主要需要及时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价
格信息,新品种、新技术信息:农业企业开发新产品,往往需要对产品市场
前景的预测分析报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咨询性和策划性信息:
政府需要有关农业发展的全局性、宏观性信息以及对有关问题的分析研究报
告:农业研究机构一般需要农业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调查统计
信息;工业企业和城镇居民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往往对农产品的价格、质
量等信息感兴趣。因此,农业市场信息需求具有个性化特征,而且这种特征
将随着信息用户的进一步细分而更加明显。
第四章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分析
前面两章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农业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本章进
一步将供给和需求联立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我国在农业市场信息供
求方面存在的矛盾,并对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根
本途径。
一、农业市场信息的供求矛盾
从需求上看,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信息在农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用户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市场的
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复杂的市场环境迫使用户了解
和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提高决策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因此用户对农业市
场信息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信息需求内容方面,针对用户实际情况而提
供的个性化信息产品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这类信息产品逐渐成为用户对
农业市场信息需求的主要内容。由于这类信息产品主要针对用户私人提供,
缺乏社会效益,也不存在效益外溢等问题,因此属于私人产品,可由企业或
者中介组织负责提供。
从供给上看,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有政府、公益部门、企业、中介组织等
多个主体,不同的主体负责不同性质信息产品的提供,即政府和公益部门主
要负责公共产品和一部分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企业和中介组织负责私人产品
和另一部分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但从我国的现状看,政府仍然是农业市场信
息供给的主要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负责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
的提供外,政府还提供私人产品。与政府的强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
业和中介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市场中介组织,在我国起步较晚,发
展缓慢,因此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信息供给能力上还十分不足,难以有效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本身就存在许多缺陷,由于政
府本质上是非营利性组织,缺乏利润目标和压力,因此难以针对用户的实际
情况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高涨,尤其是对私人产品性
质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但在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方面,由于企
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的力量比较薄弱,供给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用
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是当前农业市场信息供求存
在的主要问题。
二、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信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由于政府在农业市场信息的主体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当前农业
市场信息的产品结构主要是以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为主,产品结构比
较单一。而且政府作为农业的管理者,对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宏观性信息比
较关注,因此,在公共产品的构成中又是以宏观性、全局性信息为主,微观
性、局部性的信息明显偏少。农业市场信息产品结构呈现出“两个单一”的
明显特征,这样的信息产品结构显然难以满足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不同需
求,因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深受用户社会角色定位、信息意识、经济状况等
因素影响。比如,农民作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比较关注农产品市场
供求方面的信息;而城镇居民作为消费者,更关心农产品价格、质量方面的
信息。
(二)信息产品针对性和时效性普遍不足
针对性和时效性是信息的重要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信息价值不
高甚至没有价值。同一般的信息比较,农业市场信息的时效性普遍偏差,以
网上农业市场信息为例,从表面上看,花样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认真研究,
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大多缺乏特色,绝大多数农业信息网站的服务水平还处于
复制和模仿阶段,信息采集面虽然比较广,采集量也比较大,但是具有针对
性和实用性的信息还比较缺乏。许多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开发潜力的农业信
息资源还难以在网上推广和发布,而具有指导性、分析性、前瞻性、预测性
和时令性的信息更是不多。有些信息网站只有简单的单位、企业介绍以及产
品名录,内容不充实,而且更新周期长,难以真正发挥信息在引导和服务农
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
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形成体现于信息供给的全过程。农业市场信息
的供给一般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信息的生产,二是信息的加工。无论是信息
的生产,还是信息的加工,都会对信息供给产生影响,因此,农业市场信息
供不应求矛盾的产生,既有生产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方面的原因。从生产
方面看,人们对信息商品性认识不足,对政府在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方面的作
用过于夸大,忽略乃至抑制了农业市场信息的开发。从传播方面看,我国在
农业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上还比较落后,而且由于信息统一标准体系至今
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性差,也极大地影响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水平的提高。
(一)对信息商品性认识不足
人们往往从农业市场信息生产投入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离、效益
外溢等方面来认识农业市场信息产品,从而得出农业市场信息是公共产品,
应由政府负责提供的结论。这种观点显然具有片面性,因为作为一个整体,
农业市场信息确实有一部分具有上述的特点,因此是公共产品。但大部分的
农业市场信息符合商品三要素条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可以由企业、市场
中介组织等负责提供。人们对农业市场信息商品性认识不足,必然抑制了农
业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影响了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
(二)夸大政府的作用
对农业市场信息商品性认识不足的同时,许多人却夸大了政府在农业市
场信息供给中的作用。事实上,政府只应做市场做不来,或者做不好的事情,
市场做的来的事情就应由市场去做,政府不宜包办fl】。政府越位生产和提供
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但
由于政府本身缺乏利润目标和压力,而且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活,因此信息供
给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为严重的是,政府
从事私人产品性质农业市场信息的生产和提供,客观上对企业和市场中介组
织存在一种“挤出”效应,不利于更多的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参与进来。在
发达国家,政府和市场在农业市场信息供给上有着比较明确的责任划分,能
够由市场从事的工作,政府一般都积极给予支持,这在准公共产品领域表现
特别明显。下表列出美国在农业市场信息供给方面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
政府和市场在农业市场信息提供上,既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比如农业教育、
气象信息等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加工等私人产品由
马云泽:《论新型工业化下的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2期。
市场提供;还有一些产品,如农业投入供应、金融信贷等,则由政府和市场
共同提供,这类产品是准公共产品。此外还要注意到,原来属于纯公共产品
性质的一些产品,如农业管理、农业推广等,现在也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
变成了准公共产品,说明农业市场信息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美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中的市场与政府cl】
市场政府
农业投入供应农业投入供应
农机、种苗、肥料、动物饲料、畜禽供应资源开发与保护
兽医、人工授精农业信贷供应
农业信贷供应、银行、金融农业管理
农业管理农业教育
会计、咨询会计
农产品销售价格信息、规章制度信息
食品加工天气预报
货运价格支持
农业发展与农业推广农业发展与农业推广
农业保护农业试验
法律服务立法、司法与安全保卫
(三)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不到位
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对农业市场信息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信息传播渠道建
设到位,信息能够有效到达用户手中,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信息供求
就不会出现脱节现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不到位,信息产品虽然已经生产出
来,但难以及时到达用户手中,就会出现供求脱节现象。从我国目前情况看,
农业市场信息的传播渠道建设还是非常不到位的,根据农业部市场信息司
2001年组织的一项调查,农民获取农业市场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周围农
民和示范交流,其次才是电视、报纸、黑板报、信息宣传品、信息发布会、
本表改编白赖作卿著:‘产业分化与企业成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页。
广播、广告等,计算机网络排在最后【“。这样的传播渠道显然难以实现农业
市场信息及时、迅速、充分传播的要求,各个供给主体生产和提供的农业市
场信息难以及时传达到用户手中。形成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的矛盾。
(四)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信息共享性差
信息的价值在于共享,共享的人越多,信息价值越高。信息共享的前提
是信息具有统一的标准,能够被不同的用户所理解。出于我国在农业市场信
息上至今还没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农业市场信息被不同的部门分散占有,
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标准,信息的共享性比较差,难以广泛传播,
影响了信息供给水平的提高。以数据传递为例,即使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很
快得到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并不能立即使用,他还需要花费很多心思来了
解数据,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涵义和差别,想方设法剔除不可比因素,再小
心翼翼地使用。大量的精力不是花在分析和决策上,而是花在数据本身的鉴
别上f21。
四、解决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
如前所述,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矛盾的形成,既有生产方面的原因,
也有传播方面的原因,但是不管从生产方面,还是从传播方面,农业市场信
息的供给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供给主体出现“错位”的现象:一方
面政府大包大揽,直接从事私人产品性质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供给效果不
佳:另一方面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大量缺位,信息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因此
形成了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的矛盾。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政府大
包大揽的行为,自然有夸大自身作用,定位不明确等主观原因,但是企业和
市场中介组织大量缺位,造成农业市场信息在供给内容上出现空档,也是客
观事实,由此我们认为,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在农业市场信息供
给中发展滞后,才是当前农业市场信息供求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
农业市场信息供不应求的矛盾,根本途径就在于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中介组
织等供给主体,建立一个由各级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
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等组成的社会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ii赵苹:《我国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21同上。
第五章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是农业市场化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市场经济体
制健全和完善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由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较短,
市场信息服务还处于摸索和探讨的阶段,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仅具有雏形。而
在市场经济实行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已是相当的完
善,它们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大开放、大联合的背景之下,我们应
该积极借鉴它们在这一方面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并同我国具体情况相
结合。本章选取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方面比较成功的美国,以及和大陆农业
情况比较接近的我国台湾地区为例,介绍它们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资借鉴。
一、美国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美国农业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农业,政府没有统一的种植计划和收
购计划,农民主要根据市场信息经营和管理农业,独立做出生产和销售决策。
由于美国农业商品率高和出口比重大,使得它不仅受国内市场的影响,而且
也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离开及时、准确、权威的市场信息,美国农业将无所
适从⋯。因此,美国极为重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它列为美国
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并通过国会立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以
及管理协调等形式予以支持和保障。
在美国,由于市场经济已经相当完善,私人产品性质的农业市场信息在
农业市场信息产品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是由企业和中介组织按照
市场的要求提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农业市场信息参与市场交易,必须
遵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这在世界各地是一致的,美国和其它市场经济国
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作为公共产品,农业市场信息主要是由政府提供,
那么政府如何处理同市场的关系,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又不妨碍和干涉
市场运作,这就需要技巧,美国在这一方面显然处理的比较好。基于这样的
认识,本文重点介绍美国政府部门在提供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方面的经验。下
面所讲到农业市场信息主要是就公共产品而言。
q:若蜂著:‘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 1页。
(一)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主体构成
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农业部长负有组织收集、检验、发布有关农业、
农村发展等方面准确信息的责任。农业部下属的市场服务局、农业统计局、
国外农业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等,则直接承担农业市场信
息服务的职能。
市场服务局的主要工作是为广大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广泛的市场营
销服务。它通过设在各地的派出机构,采集和整理谷物、牧草、饲料、肉类、
禽蛋、乳品、羊毛、牲畜、水果、蔬菜、花卉、棉花、烟草等方面的价格和
供求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
农业统计局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商品调查,主要是对主要农作
物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农业经营调查,包括农场主收入、农业投入劳动力使
用情况;三是农业环境调查,如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等;四是接受委托的有偿农业调查。
国外农业局负责收集和提供世界各地的农业市场信息。它在75个国家
和地区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其业务范围覆盖130多个国家。它的海外工作人
员都是由华盛顿总部派出的分析专家、谈判专家和市场专家。国外农业局通
过这些驻外机构和工作人员,收集所在国的农业政策、农作物长势和收成、
市场价格和供求情况等,经过整理,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回美国总部。
经济研究局是美国农业部所属的独立性经济研究机构。它的工作包括市
场研究、现状和展望分析等。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经济和其它社会科学信息,
为社会大众和私人在关于农业、食物、自然资源、农村发展、国际贸易等方
面的决策提供帮助。
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是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协调机构,负责世界农业形势
的分析和展望。它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加强美国农业部预测的一致性、客观
性和可靠性。在它的指导下,由部内相关机构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商品生产、
消费和价格进行官方预测。该委员会每月还要对主要农业生产国进行产量预
测,对美国和全球的农产品供给和需求进行估计【l】。
Ⅲ薛亮等著:《农业信息化j,京华出版杜,1998年版,第234页.
(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l、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
从1862年美国农业部成立至今,美国的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已经形成了
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制度,尤其是在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方面,美国的经验更
是被其它国家广泛借鉴和效仿。
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改进,目前美国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主要围绕以下
方面进行:一是农产品价格、农业支出、农业劳动力及工资情况;二是农业
生产与效率情况;三是农业收入情况:四是农产品流通中的成本与开支情况;
五是农产品的消费与利用情况;六是土地价值与土地使用情况;七是种植业
与畜牧业生产情况;八是农场合作组织情况;九是市场新闻;十是国外农业
情况;十一是农业资金平衡情况:十二是农业生产成本情况。针对每一个不
同的内容,美国农业部门统一编写出相应的工作手册,规定采集的内容,说
明采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等。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以数据统计为基础,按
时间序列进行组织。
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基本上依靠农业部有关业务局在全国各地派驻的
工作人员完成。信息采集的方式以直接向农户面对面询问、定时定点派人观
察、用长途电话询问以及向被调查人邮寄填写表格等方式为主。另外,美国
法律规定,接受政府补贴的农场主,接受政府肉品检疫屠宰牲畜的加工厂,
以及运输农产品的司机和公司都有义务如实向农业部统计部门汇报相关情
况。
此外,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和报告有着比较严格的时间规定,不能随便
更改。美国农业部每隔lO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农业普查工作:每隔5年进
行一次中期检查,补充更新资料,所得出的结果作为农业的基本资料。而每
年的信息采集主要以抽样为主,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采集区,从每个区中抽
选一些农户作为样本,每年更改其中的20%,以保证抽样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采集的结果首先在各个区域进行汇总和验算校正,然后连同原始数据一起传
送到农业部,进行统一整理并予以发布【l】。
2、农业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发布
薛亮等著:《农业信息化》.京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页.
按照国会的要求,美国农业部每个月都要对世界农产品的供求形势进行
一次预测。在每个月的12日,来自农业部相关部门和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
的专家们,要在一个与外界隔绝联系的全封闭的会议室内,讨论和审议《世
界农产品供求估计》的报告。与此同时,农业统计局的专家们也聚集在类似
的会议室内,准备每个月国内的农作物生产报告《农作物生产》。
美国法律规定,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预测属于
秘密。为了保证数据预测的公正性,美国农业部专门为参加数据预测的工作
人员划定了一个安全防卫区,此区域在每月数据预测会议期间实行全封闭管
理。工作人员一旦进入该区域,就不能外出或与外界任何人联系。这种情形
持续到报告正式发布为止。
在报告发布以前,非工作人员都不能接近数据和报告,即使是农业部长
也只能在报告发布之前半小时才能进入防卫区,签署这两份报告,但没有权
力修改报告的内容和数据。此后记者也被允许进入安全防卫区。在美国东部
时间早晨8;30分,安全防卫区对外开放,电话接通,记者们向外传送新闻
稿件。几分钟后,这些报告的电子版就放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美国农业部的主
页上。
3、信息的保密和共享规定
美国农业部对所有的农业信息资料都分门别类制定了保密和公开发布
的时间,任何个人和团体不得随意传播尚未公开的信息资料,否则要受到法
律和各种条例的制裁。对泄露信息资料或投机买卖信息资料的,依据法律将
对泄密者或买卖双方处以不超过1万美元罚款或lO年左右的监禁,情节严
重者两罚并处。
美国虽然限制对机密资料的传播,但是一旦这些信息资料经农业部公开
发布以后,就成为公开性信息.为全社会所共同享有,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平
等获得。农业部将无偿提供这些信息资料,不得获取利润,只能收取资料加
工和印刷的工本费。对收取工本费以外的服务费事件,当事人将被处以1000
美元的罚款或1年以上的监禁,情节严重者两罚并处【JJ。
(三)可资借鉴之处
1I薛亮等著:‘农业信息化,,京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页.
美国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已是相当完善,它的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
法被其它国家所借鉴和采纳。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市场信息本
身的特点,我们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1、对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实行垂直管理
美国农业部对整个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实行垂直管理。农业部负责信息服
务的业务部门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都有派驻机构和工作人员,这些派
驻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各地的市场信息,并进行初步汇总估算,然后通
过互联网络一起传送到农业部总部。这些派出机构的人员管理、经费、业务
都直接由农业部负责。这种垂直管理的形式,不管是对市场信息的采集,还
是分析和发布,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真正站在市场经
营者之外的公正位置上,有利于增强农业市场信息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准确
性【IJ。我国农业的情况比美国更为复杂,而且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农业信息
资源被各涉农部门分散占有,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共享,信息的准确性
严重不足,难以真正起到引导生产、引导市场的作用。就此而言,我们应该
积极借鉴美国农业市场信息垂直管理的经验。加快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的整
合,尽快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
2、完善农业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指标体系
美国农业部用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指标包括产
品名称、规格、价格、质量等多个方面,不仅如此,它还采集和发布与价格
关系密切的运输信息及其它相关的信息等,这样就能够比较全面、详细地反
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我国在农业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方面,由于经验不足和
技术水平限制,仍然局限在价格、品种、产量、需求等和农业市场变化直接
相关的信息方面,而在替代产品、运输、气候等问接相关的信息方面则很少
涉及,还难以完整、准确地反映农业市场的变化。
3、重视农业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
在美国和农业专家看来,采集和发布农业市场信息并不是最终目的,最
终目的在于通过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和地方政府做出正确的农业生
产经营决策,从而降低农业的市场风险。因此,除了提供及时、客观的市场
闲耀良等:《美国蔬菜、水果市场流通状况考察》,‘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
价格和行情的描述性信息以外,美国农业信息业务部门的专家们还会在其
“市场分析报告”中,着重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供
人们参考。这样的“市场分析报告”不仅告诉人们当前的市场状况怎么样,
而且告诉人们产生这种市场状况的原因,以及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
人们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1J。我国在农业市场信息分析和预测方面仍然
十分缺乏,农业部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一些直观性、描述性的信息汇总,农
民往往难以据此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也十分重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台湾,市场信
息被看作是产销决策之母,而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则是提高农业商品化必
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对整个农业运销系统而言,正确而适时的市场信息,
可以提高运销效率,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台湾当局把
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其农业施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人力、物
力、财力各个方面给予支持。
(--)台湾地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现状
1、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沟通产销双方的重要渠道
从1994年起,台湾“农委会”开始构建现代双向信息网络。2000年11
月,“农委会”整合农产运销相关的业务信息系统,包括行情与行销专区、
农产品标准化规格条码专区、农产品电子商务专区等15个子系统,辅导台
湾省“农会”、台湾省青果运销合作社联合建立了农产品运销资讯网。基层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也十分重视上网宣传,比如台南县玉井乡“农会”、彰化
县大村乡台大兰园花卉公司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通过电子邮件接受
订单要求。
2、批发市场和运销公司普遍提供价格行情查询服务
台湾1980年制定的《农产品市场交易法》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明文规定:农产品交易数量和价格要公示;经营者要配合有关调查,向交易
者提供信息服务等。根据这些规定,大型果菜花卉批发市场普遍提供了多种
ill闵耀良等:‘美国蔬菜、水果市场流通状况考察',‘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
闭缪建平:《台湾的蔬菜、水果市场体系建设考察’,‘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2期.
形式的信息服务。比如在台北农产运销有限公司,有关市场交易数量、价格、
等级、规格等信息都会及时输入果菜行情报导系统,提供语音查询、传真下
载和网上浏览等服务。台北花卉产销股份有限公司也开通语音行情查询专
线,每天将当日交易价格免费提供给生产经营者,每月发布月度行情分析报
告。
3、信息分析预测日益成为引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问题上,台湾当局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农
业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以信息引导农民。比如,2001年1月成立的台湾
“中央畜产会”,作为联结当局与畜产企业、农民组织之间重要的桥梁,其
重要职责即在于收集、整理、分析、发布行业动态,提供预测预警信息,建
立产销平衡机制,从而稳定畜产品的价格。该会在县级设立调查站,乡镇设
立调查点,在生产者中间选聘调查员,定期收集成本、价格、供求各个方面
的情况。经过汇总整理,联系岛内外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媒体、网
站上予以发布。
4、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始起步
台湾当局认为,发展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运销效率,因此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台北县“农会”从2001
年开始构建农会超市联合采购系统,即通过因特网把供应商、联合采购中心、
区域中心和所属超市联结起来,实现采购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积极开展农
特产品电子商务,初步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此外,台北县“农
会”还建立了具有直销性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具有乡土风味和地
方特色的农特加工产品,供客户上网选购。
(--)台湾地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1、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
在台湾,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主要通过农产品行情报导系统进行。这一
系统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时,这一系统设有辅导中心1
个,服务中心4个,市场报导站68个,其中家畜市场报导站22个,鱼市场
报导站20个,果蔬市场报导站16个。这些报导站作为市场信息的提供者,
负责收集每天各个市场的批发行情,并进行初步加工整理,然后传送到“农
委会”的数据资料库,进行汇总和分析。
521个服务站,它们既是信息的收集者,
情的接收、传播和应用‘”。
2、农业市场信息的传播和发布
另外,这一系统在全省各地还设有
也是使用者,专门负责每日市场行
台湾省的农业信息传播工作起步较早,发展也比较快,至今已形成了多
元化的传播体系,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为促进台湾农业
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台湾农业市场信息的传播和发布,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
(1)大众传播方式。大众传播即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图书、杂志
等大众传播媒体传递农业市场信息。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借助视听媒体传播,
台湾共有“中视”、“华视”、“台湾”3家电视公司,以及几十家全省性及社
区性的广播电台,它们通常与农业部门合作制作“农业电视节目”、“农业广
播节目”定期播放,农业部门则将农业市场信息放在这些节目中予以传播和
发布。二是借助报刊图书媒体传播,包括全省发行的各家报纸和农业类图书
杂志。据统计,经常阅报的台湾农民达59.1%,他们通过阅报了解台湾当局
的农业政策措施以及农业市场动态。台湾现有农业类杂志130多种,其中一
半以上与农业市场信息传播关系密切。
(2)个体信息服务方式。从1989年开始,台湾农业采用了现代化的信
息传播手段。苣先是建立了“电传视讯中心数据库”,利用特定的电话拨打,
接通电脑系统后,可以将数据库中的资料下载到个人电脑或者电视屏幕上。
其次,台湾“农委会”着手建立了“农业推广综合资讯库”,可以为农民提
供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主要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科技新知
识等资料。此外,台湾“农委会”还资助有关团体在农产品主要集散地设置
电传视讯情报站共80多处,用以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传播。
(三)可资借鉴之处
如果说美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重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的话,那么
我国台湾地区更注重市场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也是信息供给的重要环
节,信息传播做的到位,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准确到达用户的手中。信息传
牛若峰著:《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播不到位,则会导致市场信息出现供求脱节现象,引起用户的不满。台湾农
业部门在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传播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
果。它们的经验值得大陆借鉴。从整体上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
挥大众新闻媒体的作用。大众新闻媒体在台湾农业市场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大部分农民主要是通过大众新闻媒体获取农业市场信息的,因此农
业部门积极利用大众新闻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农业市场信息
传播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社会化是信息传播发展的大趋势,而自动化的信息
传播系统则有助于降低信息社会化传播的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台湾在
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针对用户个人需要的农业电传视讯系统,正发挥出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37
第六章我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的需求日趋增
长。但是由于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供给主体发育缓慢,信息供给能力不足,
致使农业市场信息出现供不应求的矛盾。因此。积极培育企业、市场中介组
织等信息供给主体,建设社会化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是解决农业市场
信息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本章对如何建设我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出
对策思路。
一、发展和规范农业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总称,是信息供给者和
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换关系的总和【l】。信息市场的主要形式有信息咨询、信息
服务、信息转让等。通过发展农业信息市场,使得农业市场信息作为商品的
属性真正得到体现,能够实现商品的价值,进而获得商品的利润,这样才会
推动更多的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参与农业市场信息的生产和提供,也才能从
根本上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从当前看,主要是抓好两类信息市场的建设:第一类是有形市场的建设,
包括在农产品集中产区改建、扩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小城镇建立一批
集贸市场,以及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这类市场的农
产品批发与销售,辐射范围十分广阔,处理能力强大,在收集和传播农产品
市场信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类是无形的市场,即“网上市场”
的建设,要在已有信息网络站点的基础上,力争在互联网上建立主页,开设
网站。并依托互联网及时向国内外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此外,在全国统一
市场一时难以形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片区的形式,建立若干个区域性农
业市场信息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信息中介服务、技术转让、交流与拍卖、成
果与新产品的引进开发服务等,使市场信息直接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加
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增强用户的信息意识
用户的需求是推动农业市场信息供给的根本动力。而只有广大用户真正
11罗贵权编著:‘信息经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认识到市场信息的重要性,强烈希望得到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他们的市
场信息需求才会真正迸发,并且迫切希望得到满足,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也才‘具有现实的基础和长久的支撑。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强大催生作
用,广大用户对市场信息商品的需求日趋高涨,但从整体上看,这种需求主
要还是局部性和即时性的,因为用户的信息意识仍然比较薄弱,没有信息意
识支撑的信息需求不可能长久。以农民为例,他们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主要
依靠经验决策,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周围农民和示范交流,在信息需求
方面显然还比较被动,因此,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基本上还是“养在屋前屋后,
卖在村前村后”的状况。因此,构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必须开展农业市
场信息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用户的信息意识,提高用户对农业市场信息
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体
系的建设。具体措施方面,首先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广大用户,
尤其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市场信息的宣传,
并且通过典型示范、模范带头等形式,增强用户对市场信息重要性的实质感
受。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信息的供给分析中,我们提出,信息生产是信息供给的首要环节,只
有生产出来以后,农业市场信息才能向用户提供。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有
路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信息
资源开发摆在第一位:首先,要积极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门类齐全的信
息采集系统,发挥整体功能,做到区域信息与全国信息、国内信息与国际信
息收集相结合,纵向调查与横向收集相结合。其次,要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
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建立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
术及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数据库。再次,要提高信息质量,注重信息的实效性
和准确性,同时要对多种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分析,注重提高信
息加工、处理、分析一体化水平和决策参考价值。最后、要有针对性地加强
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价格动态实情等信息的超前预测预报,增强信息系统的
监测功能。
在注重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信息缺乏整合,就难以有效共享。以当前农业信息网站为例,全l虱各地涉及
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网站已有2200多家,但是网站之间缺少统一协调、形
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用户既不能通过一个网站获取全部信息,又需要通
过多个分散的网站发布同一条信息,搜寻、获取、发布信息的难度比较大。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现有的农业信息采集渠道和
采集点为基础,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供求与价格、科技、政策、生产、资源
环境等信息采集系统。另一方面,统一信息采集标准,改进信息采集手段,
提高信息资源的采集能力和统一管理利用水平。以信息资源整合为契机,早
日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四、规范信息的传送和发布
(一)坚持传播方式多样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不断增加,既有传统的依靠人际
关系的单线传播,也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视、电话、手机以及互联
网等的多线立体传播。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和不同用户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坚持传播方式多样化,防止盲目追赶潮流。当前在广
大农村,通过广播信函、报刊杂志、各级文件、亲朋好友、各种会议等传统
方法传播信息,仍然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这种传播方式针对性强,农民
容易接受,而且成本低廉,因此仍然不失为农业市场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
络等进行信息传播。同传统的传播比较,互联网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
快,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等特点,可以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的快节奏信息
传播服务u】。
(二)加强现有传播渠道的整顿
信息传播渠道是否畅通,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市场信息的供给水平。信息
传播渠道不畅,利用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将导致信
息供求脱节。因此,要加强对现有信息传播渠道的整顿:一方面要搞好现代
信息传播设旆的建设和利用,用活广播、电视、电话等大众传播媒体,实现
互联网络与其它信息传播媒体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介组织、
f11郑红维等:(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9期。
40
农村墙报、书报文摘等适合农村的信息传播渠道,尽可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
同要求,帮助用户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三)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员的作用
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支撑,需要一支能够规范地完成从市场
信息采集、加工、传播整个过程的队伍,这个队伍就是市场信息员队伍。信
息员队伍是连接市场信息供给主体同广大用户的桥梁和纽带,起着“双向交
流”的作用:一方面市场信息员将供给主体提供的各种市场信息传播给广大
用户:另一方面又将用户在各个方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供给主体,因此,加
强市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是解决信息传播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信息定时发布制度
确定的信息发布时间,能够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比如美国
农业部总是在每个月的12日东部时间早晨8:30分,发布他们对当月世界
农产品供求形势的预测报告《世界农产品供求估计》,以及国内农作物生产
报告《农作物生产》等,这些报告成为农场主生产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我
国正在启动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敏感的农产
品进行监测预警,这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发布开始步入正轨。在此基础上,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信息发布的规范和标准,加快信息发布立法,减少对信息
发布的行政干预,应尽快推行农业市场信息定时发布制度,确保农业市场信
息在法定的时间内公布,保证用户在平等的条件下同时获得信息。
五、注重信息专门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因为农业市场信息
服务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气候、环境、农产品营销等多个领域及其相关信息
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多个环节,这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懂农业,
又要懂信息,还要懂市场,目前我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极大地
制约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的提耐“。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信
息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是利用现有的农业教育资源,开展农业信息教育.采
用脱产与在职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等
办法,尽快造就一批能够掌握农业科学、经济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能的农
赵洁等:《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农业经济》,2003年第5期。
4l
业信息专门人才;二是重视对现有的农业信息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
多种方式,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提
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六、加强政府的立法和监管职能
由于农业市场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
地方,比如它本身是无形的,需要借助载体才能被用户所知悉和利用,再比
如它强调共享,在使用价值上可以进行分割等。政府应根据这种特殊性质,
制定农业市场信息在市场交易和价格管制、信息的保密和共享、市场中介组
织的权利和责任、信息的传送和发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信息
市场,保护农业市场信息供给主体和信息用户双方的合法权益。此外,政府
应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业信息市场的检查和监督,严厉
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信息产品,严惩相关责任人,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健
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陈征著:《资本论》解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3、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编:《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4、肯尼思·阿罗著:《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5、哈耶克著:《自由宪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6、西奥多·舒尔茨著:《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社,2002年;
7、盖尔·克拉默等著:《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8、陈禹编著:《信息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9、江熙、段志煌主编;《市场经济与中国农业问题与前景》,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
lO、何炼成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11、娄策群、桂学文主编:《信息经济学通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
12、于清文著:《信息经济时代》,京华出版社,1998年;
13、牛若峰著:《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薛亮、方瑜等著:《农业信息化》,京华出版社,1998年2月;
15、李丘著:《信息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罗贵权编著:《信息经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17、赖作卿著:《产业分化与企业成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
18、谭向勇、谷树忠编著:《农业经济学教程》,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
19、李种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20、黎元生著:《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21、张远著:《信息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22、蔡秀玲:《论小城镇建设——要素聚集与制度创新》,人民出版社,2002年;
23、蔡秀玲:《农业小规模经营与交易成本初探》.‘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24、张淑英:《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查,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服务》,《调研世界》,
2003年第4期:
25、张玉香:《关于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3
43
年第1期;
26、白硕:《论农业信息化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
27、闵耀良、邓红卫:《美国蔬菜、水果市场流通状况考察》。《中国农村经济》,2000
年第4期:
28、郑直;《美国农业研究及其启示》,《农民日报》,2003年4月8日;
29、缪建平:《台湾的蔬菜、水果市场体系建设考察》,《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
第2期;
30、赵洁等:《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农业经济》,2003年第5期;
31、郑红维等:《我国农业信息发布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
第9期:
32、赵元风:《论农业信息企业在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中国农
村经济》,2003年第9期;
33、顾春梅:《农产品开拓市场需要系统营销》,《农业经济》,2000年第3期:
34、洪民荣:《市场结构:农业市场化中的理论问题与政策》,《当代经济研究》,
2003年第3期:
35、钟甫宁:《进攻还是防御?略论农业支持政策重点的战略选择》,《农业经济问
题》,2003年第l期;
36、马云泽:《论新型工业化下的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2期;
37、赵苹:《我国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结束语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农业市场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农业
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被视
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力量。然而,由于人
们对农业市场信息的商品性认识不足,同时过于夸大政府在农业市场信息供
给中的作用,而且农业市场信息传播渠道比较狭窄,信息统一标准体系至今
还没建成,信息共享性差,这些原因使得农业市场信息服务远远滞后于需求
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现实情况下,加快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的建设,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已是迫在眉睫,希望这个问
题能够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并不轻松,现在快要完成了,心里更多的是感慨。首
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蔡秀玲老师,论文从选题到初步完成,以及后来
几经修改,都倾注了蔡老师的心血。蔡老师深厚的学术修养,严谨的治学态
度,尤其是对我特别严格的要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将成为我日
后为人为学的榜样和借鉴。同时,我还要感谢福建师大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的
其它各位导师,以及我的同学们,没有他(她)们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我这
三年肯定过的很单调,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