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052试论企业家队伍的形成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企业家队伍的形成问题
姓名:胡文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刘小怡
2000.11.1
内容抛要
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沦与方法,在分析、研究
理论的基础上,
甚l 5的茁;卫卫史践,
结合.氏团改革井
探列了企业宋队
论述丫企业永的
探讨j,企业家队阻∥jlii):I术)II;J,
分析了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内j(E条件,并在
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造就企业家队伍是·扣囡改革与发
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企业家V-I,ill形成机制√
度千文
关对成特企企问股业业越与删孵厂制弋导,全舭\能,
有米彤
、旧放伍涵外以的义
Abstl‘act
Basing On山e ana[ys[s of and study7 on.the related foreign theories
of entrepreneur,tiffs article has applied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conomics,and has also linked nith the practice of enU-epreneur
management since refomfing and opening to outside,then it outlined the
system of entrepreneur team formation.Consisting of four parts,the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meaning,haFt.ire and function of entrepreneur,
and probed into th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 team,After analyzing the
external en;7ironments,and internal conditions that a entrepreneur team
comes into being,it pointed out definitely that it is highly inevitable to
fofin our 0wn entrepreneur tear'B.during China’s refofnl and economic
developreent
Key Words:Entrepreneur Function Mechanism
试论企业家队伍的形成问题
企业家是现代企业运作与发展的“舵手”。实践证
明,每个经营成功企业的背后,都必有一个卓越的企业家
群体。企业家应该获得与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文艺
家等各种专门家同样的称谓。他们的劳动是一种高层次的
社会管理活动,与各种各样的专门家应具有同等的存在价
值。正在形成中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一支与之相匹
配的企业家队伍。本文将通过深入认识现代企业家及其功
能,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队伍的形成机
制与外部条件。
一、企业家涵义与功能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需要界定什么是企业家,正
确认识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才能为企业家制度的形成提供
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企业家的涵义
从考察发达国家企业家的形成过程看,企业家阶层的
形成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权关系变革相联系的,人们
对企业家的认识也逐步深化。
发达国家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
发展过程。企业家阶层作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
形成经历了“承包人一一经理一一经营者”这样一个客观
过程。早期的工程承包是职业企业家的初始状态,随着分
工和合作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需要专门的
知识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资本家(即业主型企业
家)便以一定的条件把企业承包给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和技
能的入来经营。于是企业家便突破了工程承包入的范围,
进入了企业经理人的发展阶段。尽管经理人仍带有承包人
的性质,但相对于工程承包人来说企业经营权属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企业经理
所拥有的财产经营权是不稳定的,他还直接受到企业原始
所有者即资本家的制约和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附于拥
有财产的原始所有者。这时的职业型企业家在财产制度与
法律制度上没有保证。当现代大工业逐步形成,社会生产
进入电气化和自动化阶段以后,生产力出现智能化的趋
势。同时,股份经济也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企业财
产组织形式。法人企业的公司财产转而由那些经过系统训
练而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管理技能的专门经营者来进
行有组织的管理。这样,企业的法律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
分离。在这里,财产原始所有者拥有的法律所有权转化成
了按一定比例占取股份企业利润的收益权,失去了对财产
的直接支配权,大批传统的业主型企业家便完全脱离了管
理,变成了纯粹的业主;财产经营权则脱离了法律所有权
的直接制约,由专门经营者独立地占有和行使,实现了经
营者对企业的全面控制和自主经营。企业家进入了专门经
营者阶段,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和权益的阶层。
关于企业家一词,较早见于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他认为,企业家是冒险
家,是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
人,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①。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股份制企业的产生和形成,使资本最终所有权和法
人所有权相分离,资本家作为投资者与经营者身份的相继
分开,使得经营者阶层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愈来愈重要,
于是经济学界开展了对企业家的广泛研究,对企业家的涵
义作了不同的界定。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
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创
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指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
织化的人②。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敢于
担当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
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的人③。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企业家的涵义作了更为
明确的界定。他认为,经济本身存在着一种破坏均衡而又恢
复均衡的力量,那就是创新活动,而且正是这种创新活动引
起了经济的发展④。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关键因素,而普通
经营者与企业家都要承担风险,不同的是企业家对所面临的
挑战是如何作出新发现并使之付诸实际应用。他还对企业家
创新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我国学者卢文荣认为,从企业家特征来看,企业家是
依据其天赋知识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的组织成员,从内部组
织来看,企业家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建立和修正者,是组
织结构功能的维护者⑤。
从以上各种对企业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现代企
业制度中所需要的企业家,首先应当是企业的经营管理
J
者,是负责计划、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技术活动的经营领
导者。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经营者都能成为企业家。企业
家与投资者的关系。企业家是联系投资者与生产者的媒
介。投资者凭借财产所有权,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成
员,以财产权换取人事权,董事会聘任企业家经营管理企
业。企业家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受聘于企业,实
行专家治理,有权管理支配一个庞大企业的资产。这时企
业家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成为企业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
权的所有者。由此可见,企业家是可以支配企业生产,能
够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的、有着特定活动内容和特殊
利益目标的专家队伍。这种活动内容和利益目标的特殊
性,构成了企业家的内涵:
其一,企业家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
们实际占有企业的全部资产,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如
果企业家对企业资产没有支配权,那么,他们就无法主动
按照商品经济的原则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也谈不上对旧的
生产方式进行变革。
其二,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是现代经济社
会中的一个经营者群体。尤其具有适应商品经济创新管理
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否则,他们就没有能力对落
后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新性的革命,当然也就没有资格获取
企业资产的实际支配权。
其三,企业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组织者。他们的
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
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四,企业家一般具有追求超常收入的利益动机。他
们以自己拥有的知识财富作为资本,直接参与净利润的分
配,获取高额报酬。
综上所述,企业家是以企业资产增值为经营目标,独
立地占有企业经营资产和组织指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
行生产、流通、服务等商品经济活动,并承担经营风险,
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管理技能的专门经营者。在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中的
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家的特质
企业家的素质是指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在
质量上的综合平衡。企业家一般应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
呢?发达国家对企业家的素质有不同描述。
美国企业界认为,企业家应具备十大条件:
①合作精神;
②决策才能;
③组织能力;
④擅长控制和分配权力;
⑤善于应变;
⑥勇于负责;
⑦敢于求新;
⑧敢担风险;
⑨尊重他人;
⑩品德良好④。
日本企业界认为,企业家应具备“十项品德”和“十
项能力”。“十项品德”包括:
①使命感。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要有完成任务的坚强信念。
②依赖感。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互相信任与支持.
③诚实。在上下级和周围关系中,都能真心实意,以
诚相待。
④忍耐。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随便在员工面前发脾
气。
⑤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和下级体贴关心。
⑥责任感。对工作敢于负责任,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
⑦积极性。对任何工作都要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
完成。
⑧进取性。能在事业上积极上进,不满足于现状,始
终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
⑨公平。对入对事都秉公处理。
⑩勇气。对于危险的工作能亲自动手,有向困难挑战
的勇气。
“十项能力”包括:
①思维决策能力;
②规划能力;
③判断能力;
④创新能力;
⑤洞察能力;
⑥劝说能力;
⑦对人的理解能力;
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培养下级的能力;
⑩调动积极性的能力⑦。
德国企业界认为,跨世纪企业家应具备十条标准:
①具有全球性眼光;
②改进战略性思想;
③将远见卓识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④不断适应变革;
⑤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和知识;
⑥管理各种不同资源的能力;
⑦能不断改进质量、成本、生产程序和产品;
⑧创造性管理的才能;
⑨善于掌握情况,通晓决策过程;
⑩有判断力,富于创新精神并能适应社会变革④。
从上述对企业家素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企业家具
有特殊的气质条件、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管理技能等素
质,即企业家特质。他不同于投资者、生产者和一般管理
人员。企业家这种特殊素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和不
断积累而形成的,并处于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之中。在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市场经济成熟度相异的条件下,对企业
家的特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到每个企业家,其素质也
会有高低。从经营管理方面考察,企业家应具有的基本特
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I、风险意识。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
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风险。企业家领导、计划、组织和控
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经营决策,审时度势地投资扩
展、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由此必然
会遇到各种经营风险。有时为了寻求企业的超常发展,还
必须进行风险经营或者负债经营。因此,善于和勇于承担
经营风险的意识,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能
够承担风险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是企业家区别于一般企
业经营者的显著特征。在通常情况下,风险收益同风险程
度成正比,风险越大,可能获得的机会收益就会越多,企
业发展就越快。
2、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与风险意识相关联的,也
是风险意识的进一步具体化。创新是企业家区别于一般管
理者最基本的特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内外环境
不断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企业家只有不
断开拓创新,适应环境变化,使生产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
优化组合,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
占领和扩大市场,在创新中发展壮大企业。创新精神是企
业家精神的精髓,是对企业家素质最基本的要求。熊彼特
认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
组合,包括以下五种情况:①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
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
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⑤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
一种垄断地位。这些创新内容,对于我国企业家所进行的
创新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驾驭能力。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中,企业不仅要正
确处理人与事、人与物的关系,而且要特别处理好人与人
的关系,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企业管理
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或者说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家
要正确履行来自股东会、董事会赋于的各种管理权力,同
时还应具有对全体员工的统率能力,注重管理人、使用
人、培育人,激励职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使他们能够为
实现企业目标尽职尽责。
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经营权所有者。他们
为企业确定经营战略和策略,进行经营决策,制定经营计
划,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平
衡。企业家虽然不直接从事具体的生产技术活动,但是,
他们必须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综合规划,这是一种高层
次的智力劳动,具有全局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特
征。企业家一旦决策失误,指挥不力,协调不当,规避风
险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危及股东的权益和董事会重大决策
的实现,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认识和掌握
企业家的基本特质,对于区分企业家与一般管理者、企业
家与行政领导的不同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
塑造企业家。
(三)企业家的功能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市场经济规模狭小,
产业结构简单,每个企业的投资者就是该企业的所有者和
管理者,企业的老板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成为业主
型企业家(资本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
激烈,以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化与国际化,经营管理工
作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普遍建立,
使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发生分离,一些资本家
便把自己投资兴办的企业交给有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经
营,自己成为股票的持有者,以利息和分红形式取得报
酬,随之逐步形成了企业家队伍。由此可见,企业家在现
代企业中的功能,是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形成密
切结合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现代企业家的功能,股
份公司就不可能普遍建立,就不能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1、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开拓者。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场所。现
代市场经营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的产品要在市场
上经过消费者的检验和认可,才能取得效益。市场经济活
动以企业经营活动为微观基础。我们说,市场的主体是企
业,企业的主体是职工,而企业家则是职工主体的代表。
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与指挥者,实际成为市场经济的开拓者。他们以自己特有
的战略头脑、超前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好的科学技术素
质,把握着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依据消费者的需求,组
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他们以对利润的强烈敏感,极力
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以及采用各种组织和管理措施抓住
市场中各种有利机会,进行风险经营,获得好的经济效
益,从而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市场开拓是经
营战略中的基本问题,企业家面对市场需求不断地制定开
拓计划,把研究市场容量和提高产品的占有率,作为企业
经营战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企业家队伍,市场
就会失去调节者和开拓者。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就不可能涌现出一批批精明的企业家,而企业家队伍
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2、企业家是提高企业组织效率的创造者。组织创新是
企业家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企业组织机构庞大,
人浮于事,职责不清,上下关系不协调,可能导致企业组织
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现代企业组织的效率,
离不开科学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组织成员的构成、成员的
行为规范,以及组织成员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制度。企业家依
据组织结构的支撑,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发现和利用各种
机会,及时地进行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克服
企业组织低效或无效率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现代公司
制企业里,企业家不仅要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管理企业,
而且还要依靠设计、调整和创造出具有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
和制度,调动组织的力量领导企业向高水平发展。
3、企业家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组织者。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使科技成果在技术上得到应用和取得
成功,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企业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企业家的职能是创新,这里除了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外,就是技术创新。企业家充分利用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和市
场环境,把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成生
产力。在我国企业中,有些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迅速
地转化成生产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企业家
将技术通过市场转入生产过程,不能很好地实现技术与生
产、技术与经济的“嫁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换企
业经营机制过程中,企业家应当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组织
者、实践者。只要企业家勇于创新,善于采用新发明,使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创造新的管理组织和新
的管理方法,就能够成功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企业
家尽管不一定都是科学技术的直接发明者和创造者,但企业
家是投资科技开发,并将开发成果进一步产业化的决策者和
组织者。
4、企业家是激励职工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领导者。现代
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也称人本管理,企业家要创
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不同岗位、不同素质的职工自觉自愿
地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在社
会主义现代企业里,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家对职工的个体行为、群
体行为起着引导和主导作用。企业家既是激励职工各种政策
和方法的决策者,也是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才能、感情投资和
领导行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典范。企业家在领导和
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拘一格地选用优秀
人才,并不断地提高对入的领导艺术。实践证明,企业的兴
与衰、成与败,关键在于企业家能否正确地运用自己的领导
力和影响力,给企业创造一种积极奋进、团结和谐的文化氛
围,最大限度地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迸取精神,并不断创造
条件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二、企业家队伍的形成机制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关键是要改革企业家
的选拔任用机制,把住“进口关”,积极探索通过竞争选
用企业家的有效途径。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多
数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考核任命,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
的方式,不利于政企职责分开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不能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一)选拔机制
建立企业家选拔机制,就是由国家认可的专门机构选
拔与投资主体选用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国家专门机
构,如企业家评价推荐中心,按照一定的选拔条件和程
序,运用市场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具有企业家才能的
经营管理人员,选入“企业家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其培养训练,并经过考核评价,最后由投资主体选择
任用。这种选拔机制,有利于开辟企业家人才的来源,推
动优秀人才合理流动;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为企业
家人才的成长、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降低人才的
选拔培养成本,加快人才成长的步伐,为企业输送合格的
高层次管理人才。
1、选拔条件。企业家的选拔,就是从企业优秀的经营
管理人员中,按照选拔条件和一定的程序及方法,选拔具备
企业家素质的人才。选拔的资格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①有强烈的成就感;
②有较高的学历和所属行业相关专业知识;
③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敢担风险;
④有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经历,且绩效明显;
⑤经过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并取得企业家资格培
训证书;
⑥品质优秀。
2、资格评审。在全国地级单位和中心城市,组建企业
家评价推荐中心,赋予其政府调控行为和社会中介双重功
能,促进企业家才能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为优秀企业家脱颖
而出创造出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企业家职业
化、市场化创造条件。“中心”应具备三种职能:①资格认
定;②业绩评价;③人才交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评
价办法与我国干部考核方法相结合,对企业家人才进行定
性、定量考核,确认其任职资格,并负责向各类企业推荐,
同时代理企业委托的企业家人才评价、推荐业务。“中心”
作为相对独立的中介服务性事业单位,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
代管。
3、企业家管理。建立有别于党政干部管理和一般经营
管理者管理的企业家管理办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参
照国际惯例,根据资产、利润、销售三大指标体系将企业
划分为若干类级,如三类九级⑩。企业的类级坚持每若干
年(如三年)评定一次,企业经营管理者包括企业家要按
照企业类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企业家的职级待遇随着企
业类级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实行动态管理。如一、二类企
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必须具有企业家任职资格,按有关规
定选举产生、任免或向股东大会、董事会推荐产生、任
命;三类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其任
职资格,按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任用。在企业家聘用工作
中,要做到量才录用,防止“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
车”的现象,合理选用企业家人才。
4、企业家评定。为了体现企业家评审的公正性、权威
性,实行评聘职能分开,建立省级和中心城市评审机构。省
级评审机构职能,可由省级人事部门负责,根据企业家成长
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参照各类科技专家、高级职称
评审和管理办法进行评定。承担地级评审机构呈报的企业家
级别的评定,颁发企业家任职资格证书。中心城市指特大中
心城市,是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赋予其省级评审机构的职
权,接受中央和省级评审机构的业务指导,颁发企业家资格
培训证书和企业家任职资格证书。
企业家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经营管理专家,
可借鉴我国现行高级职称评聘办法,独立设置企业家职
称,按照有关专家管理办法,享受相关的政策待遇。目
前,我国大学分为一类、二类等类别,不同类别的学校其
软硬环境有所不同,对师资力量的要求和学生的吸引力也
有不同。在“名牌大学”中,教授的评聘职位数就多于一
般大学。按照现行规定,大学的校长,包括系主任,明确
规定应具有教授职称者才能有资格担任。这种规定和管理
办法,可以运用到企业家的分类管理、评定和任职工作
中。企业家可以分为两类,即一类企业家和企业家,并确
定相应的资格条件、待遇和任职规定。例如,一类企业的
董事长、总经理应由具有一级企业家任职资格者方能担
任,其董事、副总经理一般由具有企业家资格者担任;二
类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可以由企业家担任,其董事、
副总经理也可以是企业家,也可以聘请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担任。同时,对于一类企业,企业家的评定的职数相对高
于二类企业,二类企业企业家的评定职数又高于三类企
业。对于三类企业,明确规定企业家的最高职级,如同我
国地方高等专科学校,只有副教授评定职位一样。这样,
确立新型的企业家评定模式,有利于加强我国各类专门人
才的统一评定与管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家管理制
度。
(二)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工资,参照职
X-X--资标准,企业经营好与坏,与厂长的收入没有挂钩,以
至有的企业经营者心态不平衡,利用各种手段谋取额外收
入。企业经营者作出了成绩,有的提拔到政府部门任职。因
此,要改变经营者收入与职工比照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
使经营者的报酬与经营绩效挂钩,激励企业经营者向职业化
发展。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首先,要明确企业家报酬的有
关规定。企业家报酬的高低要考虑其知识、经验、能力、威
望、职工的工资水平、一定范围内经营者的平均收入等因
素,并参照各类专家的收入标准,建立企业家职级序列收入
制度,享受相应的权益和待遇。但是企业家的收入又有别于
其他专家的工资和等遇,一般可以采取年薪制的形式。国家
可规定各类企业家的起点报酬,实行上不封顶的办法,企业
可以根据盈利水平,在不低于最低报酬线的基础上实行浮
动。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企业家的报酬高低应考虑以下几点
因素:
一是应考虑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公司各类人员之所以
从公司取得报酬是由于他们凭借不同的条件、通过具体交
换来实现的。企业家经营能力的强弱,应当是决定企业家
报酬的一个主要参数。
二是应考虑公司的盈利水平。盈利水平是衡量一个经
营班子能力的主要依据。这个标准是相对客观的硬指标。
董事会聘用企业家主要看他能为公司获得多大的收益,股
东获得的收益高,才肯给予企业家高的报酬。
三是职工平均收入因素。这个因素的作用受到历史、
文化及国情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企业经营人员没
有实行独立的年薪制,而是比照干部、工人等序列来确定
其工资收入。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经理收入可以适
当高出一定的比例,企业家的收入可以与一般经营者的收
入拉开差距。
四是企业规模对企业家报酬水平的直接作用。规模不
同的企业对董事会成员,尤其是主要成员能力的要求不
同。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家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的能力就应
越全面、越强,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对企业家的激励,不单纯表现为物质利益或者个人收
入。企业家的行为是以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不满足感为动力
的。企业家经营事业的巨大动因不单纯是为了金钱,而且有
强烈的成就感所驱使,作为党员企业家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因此,承认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
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社会荣誉和物
质生活及发展机遇等多方面激发他们才能的发挥,这些都是
企业家队伍激励机制形成的重要内容。
(三)监督机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随着股份公司经营规模的大型化
和国际化,以及股权结构的分散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
的董事会逐渐向发挥战略决策和监督作用方面的转化,使
总经理用其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执行经营作用的重要性越来
越突出。对企业家进行监督和约束是实行有效经营的一个
重要方面。为了促使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应当在赋予企
业职权的同时,也要形成对他们的监督机制。
企业家队伍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国家
通过法规条例、经济政策、财务会计制度对他们领导运营
行为的监督。二是党组织依法对企业进行政治领导,对企
业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维
护股东和职工群众的利益。三是所有者或投资者通过股东
会、董事会、股票涨落对企业家行为的监督。四是本企业
职工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中自己所选出的代表,
以及各种民主管理委员会等形式对企业家经营管理工作的
监督。五是广大消费者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家有关经营决
策取向的监督。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
约,能有效地促使企业家行使职权的同时,对企业的发
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而避
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四)约束机制
企业家约束机制分为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两个方面。企
业家的选拔、激励和监督机制,都是从企业家自身外部促进
企业家队伍形成的机制。企业家的经营风险与收益并存,企
业家在取得高报酬的同时,也应承担企业经营盈亏的责任,
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体现了公平原
则。奖罚措施可以采取在企业家经营得好时付给一定的风险
收入,逐步形成经济惩罚的条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制定
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法规,如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者取
消企业家任职资格,不得受聘于其它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
人为破产者,还要进行赔偿等处罚。要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企
业家经营企业取得成效时,就应当得到所有者、消费者和生
产者的肯定和赞赏,获得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如
果因自己无能或者失职,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也应当受
到社会的谴责,就象国外企业家那样,再很难找到一份较高
报酬的工作。
企业家能否真正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其独特的作
用,并使企业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成为一个群体,形成
一支经营管理队伍,有赖于企业家自我行为约束机制的形
成。企业家自我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①企业家在进行日
常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时,要做到进行经营性的自
省、自控和自律;②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自身的素质、经
营管理工作的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对策加以改
正和完善;③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做到审时度
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改进领导艺术。
(五)绩效评价机制
对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家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科
学评价,能够为企业家选拔、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和形
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在传统的体制下,国家是用评
价政府官员的办法来评价厂长的业绩功效的,往往是把产
量、产值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
有的甚至把是否听上级主管部门的话作为对厂长提拔晋升
的标准。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和造成企业长
期严重亏损的某些领导入,有时不但不受到应有的惩罚,
有的还易地作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行为通常是
由企业家的领导行为表现出来的。对企业家绩效的评价机
制和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机制是紧密结合的。现代企业要
谋求最大利润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把以生产质优、量
多、价格适中的商品作为对社会的重要贡献,要在不影响
企业经济功能和履行对社会责任的同时,并不断提高企业
职工的劳动收入。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形成对
企业家绩效评价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企业家绩效评
价的主体要由政府部门转向以董事会为主体,并通过市场
机制来评价。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有成效,使企业的经济
效益提高或者股票价格上升,他们的劳动价值就得到了社
会的承认,应当得到董事会的奖励。二是对企业家绩效评
价的标准,主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依据。要着重考察企
业家能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增值,能否保证所有者权益的
实现,能否在生产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提高职工的劳动收入。三是对于那些绩效不佳,甚至造成
企业亏损和国有资产流失的经营领导者,不断不能易地做
官,而且要追究他们的经济责任,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并
构成犯罪行为的,还应追究刑事责任。
对企业家绩效的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
部评价的主体是董事会,通过常规性的绩效评价来确定企
业经营业绩,决定董事长、总经理的奖惩;外部评价的主
体是企业家评价推荐中心,主要评价企业家的经营业绩,
考察其是否称职,为晋级提供依据。
三、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外部条件
企业家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社会经济
活动。企业家队伍的形成一方面要靠企业和企业家自身努
力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促进管理人才产生
和企业家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明确产权关系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合一、政资合
一,企业实际上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物, “企业家”只
是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执行者,这种条件下,不可能形成企
业家队伍成长的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产权
制度改革,而产权制度的改革又必须与建立企业家制度相
匹配。只有建立发达的产权市场,才能促进现代企业制
度的建立和完善,造成对优秀企业家的大量需求,从而
推动并形成发达的企业家人才市场。在产权明确的股份
公司里,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行使所有者的权力,由董
事会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而企业经营权则完全
属于职业化的企业家。广大的生产工人如果购买了本企
业的股票,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中的一员,具有
双重身份。作为所有者,他们可以选派代表参加股东会
和董事会,参与决策和管理;作为劳动者,他们按照自
己的劳动贡献获得应有的收入报酬。在这种所有者、经
营者、生产者责权利比较清晰的环境下,就有利于激励
经营者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避免各
种政治性、权力性等因素对经营者的困扰,促进企业家
队伍的形成。
(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在现代股份公司里,企业的经营者是所有者和生产者
之间关系的联结点。特别是在出资者最终所有权与公司法
人财产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里,所有者和生产者往往不发
生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企业家作为中介或者桥梁而发生
间接联系。企业家既要对所有者负责,又要对生产者负
责。他们对政府和主管部门主要承担依法照章纳税的任
务。因此,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是企业家,不是政府官员;
是职业化的经理,不是传统企业的一般厂长。
为了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必须进行人事制度改
革。一是必须使企业管理者与政府公务员分开。政府与企
业职责分开,政府不能直接任命企业干部。二是废除企业
的行政级别,同时废除企业领导人的行政级别。三是改革
政府部门对企业经理的选拔任命制度,改为由公司董事会
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来优选经营者,并决定他们的工资、
奖金等报酬。四是对经营管理得好、业绩优秀的企业家不
要随意选调为政府官员。要防止和避免有的企业家把办好
企业作为晋升的“敲门砖”,同时更不要随意把政府官员
塞进企业任职。总之,要把企业经营者和国家公务员这两
种不同性质、不同职责的职业群体区分开。一个优秀的企
业家,不一定是优秀的政府官员,反之,一个优秀的政府
官员,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只有这样,才能防止
优秀企业家的流失,保证形成稳定的、高水平的企业家队
伍。
(三)培育企业家人才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应包括
企业家人才市场。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要由市场机制起基
础性的作用,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企业
家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要通过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发展
为企业家队伍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对企业厂长
经营人才采取指令性的分配和任命,不能自由地合理流
动,在许多地方和部门形成了厂长等经营管理人才聚集或
者奇缺的不平衡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认识到了市场
机制的作用,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包括劳动力市
场,但对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形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形成,打破地区、部门
的人才所有,建立和完善企业家人才市场,促进企业家的
合理流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
题。
(四)建立企业家档案信息系统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
程中,需要大批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企业家,而这些企业家
只能在公司经营实践中形成。同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企业家人才档案信息系统。企业家人才档案信息系统
建立后,可以对企业家进行长期的跟踪考察,全面系统地
收集有关企业家的特长和经营成败信息,以及按照市场经
济要求的标准来考核评价企业家的经营才能和业绩,为企
业家晋级、流动掌握详实的资料。
(五)创建良好的组织体制
组织是企业活动的载体。企业家要想成功地经营一个
企业,必须要确立良好的组织系统,建立分工明确、协作
配套、运转高效灵活的组织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组织体系。
一是组织结构要多样化。现代股份公司,尤其是规模
较大的股份公司都采取集中管理、分权经营、分级核算的
组织体制。在总公司下的子公司,分别可以成为利润中
心、成本中心和生产中心。这些中心都有一定的经营管理
自主权,有的自负盈亏,有的自计盈亏。这种分权管理的
形式,分别是按产品分权、地区分权、职能分权和顾客分
权设立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多样化趋势。这样有利于激励
各个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总经理集中精
力和时间研究公司发展战略问题。
二是剥离企业非生产性部f1。要尽可能把辅助生产和
生活部门从企业中剥离出去,使其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这些部门-44离后,应当在保证企业生产任务完成的情
况下,面向社会经营,有的可以成为总公司的独资公司或
控股公司,有的也可以实行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
三是优化组织体系。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组织体制存在
的问题,需要优化三大组织体系:①优化经营战略决策机
构。在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必须明确股东会是企业
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常设的经营决策机构,并使决
策程序进一步规范化,加强企业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管
理。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当设置为战略决策提供咨询的智囊
团和思想库,以保证战略决策的科学化。②优化科学技术
开发机构。研究开发机构要与企业相结合,把新技术、新
工艺转化为生产力。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开发
机构,而且要保证十分充足的经费和人员,提高自主开发
的能力。③优化信息管理机构。信息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
重要资源,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企业家要分析内外环境,
抓住机遇,正确决策,需要有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机
遇、主意、决策、效益都要依靠信息,一旦把信息运用到
企业的生产中,就可能使信息转化为财富。此外,加强企
业的质量管理和营销、财务管理,也都十分重要。
四是减少管理层次。各级领导层应根据情况尽量不设
或者少设副职,以便于减少管理幅度,减少相互协调的工
作量和一些扯皮现象,使企业家的政令能上下畅通,提高
管理工作效率。
(六)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需要完
善和创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要形成企业家制度,
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下五个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组织制度。即要明确企
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
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财产权,并且成为享有民事权力、承
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
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获得资产受益、重
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建立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的
企业法人组织制度,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
责、权、利关系,就可以为企业家受董事会委托经营管理
好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建立规范化的企业领导制度。我国原有的企业制
度存在着企业内部没有行使所有权的管理制度,企业厂长
的身份不明。在实行厂长负责制中,党委的核心、厂长的
中心、职代会的民心,这“三心”如何协调,一直困扰着
企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就要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和监
督机构,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这样规
范化的企业领导制度。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和工会要依法成
立,形成各自的工作系统,按照各自的性质和特点开展工
作。同时,他们可以根据公司的章程委派代表,通过选举
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发挥其作
用。广大职工可以作为本企业股票的持有者,成为公司的
股东,通过自己的股东代表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监督管理,
进一步扩大和丰富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与范围。
三是建立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的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人事劳动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
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难点之一。双向选择,就是企业作为
用人单位,可以按照生产经营需要和工作岗位特点选择合
适的劳动者。职工具有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利,可以根据
自己的特长、意愿和市场供求状况选择用入单位。建立现
代企业人事劳动制度,就要以企业用工为主体,改革不同
所有制企业之间职工的身份界限,建立劳动力合理流动的
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用工制度,做到能者上,劣
者下,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企业双向选择的人事劳动制
度,能为企业家选人用人和激励人,使人与事结合,把适
当的人放选用到适当的岗位上创造条件,提供制度保证。
四是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
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所有者、经营者
和生产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发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不能为了公平而牺牲效
率。具体到企业的收入分配上,要坚持职工工资增长率要
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要低
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此前提下,企业根据劳动就
业供求变化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自主决定其工资水平和
内部分配方式。
五是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
制度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回收、分配、统
计、分析所进行管理的规范制度,也是企业家管理企业和
进行风险经营的依据与条件。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应
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与国际惯例相衔接,有利
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性的经营竞争。
(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职
工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纪守法、开拓创新
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事关社会
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影响到企业家治厂理财措施的顺
利实行。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倡导、示范、传播
和决策的作用,而企业家的经营意志和管理艺术又通过企
业文化得以实现。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企业文化塑造中具有其他人不
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
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
文化,它是企业在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
发展,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绝大多
数职工共同信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
综合反映。狭义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它是广义企业
文化的核心,能给劳动者以理想、激励、荣誉和约束。塑
造企业文化和培育企业精神,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影响
力,并为行使职权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能促使
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发挥激励、自控、内聚和内外沟通的
作用,可以为职工指明前进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使广大职
工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形成
企业家制度,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是企业谋求经营
成功之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注释:
①,②,③参见陈宪,吴为善《现代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第38页。
④参见唐铁汉“知识经济读本》,第43页。
⑤参见卢文荣Ⅸ组织过程中的企业家》,载《经济学动态》1 993年第1期
④参见王垒著《管理者》,第1 46页。
⑦参见陈宪、吴为善《现代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第l 30页。
③参见德国《世界报*,1 995年1月21日。
⑨参见唐铁汉《知识经济读本*,第43页。
⑩参见《组织工作研究(四)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状况调查》,1997
年,第2l页。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宪、吴为善著: 《现代企业的灵魂——企业
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12月。
2、刘光明著: 《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
出版社,1997年3月。
3、郑绍濂等著: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
出版社,1995年7月。
4、张德编著: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6年3月。
5、【日】东京法思株式会社编著: ((怎样开发和管理人力
资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6、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 《人力资源:组织与人
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8月。
7、刘翔武等编著: 《哈佛商学院MBA总经理学》,经
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2月。
8、陈惠湘著: 《中国企业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1月。
9、段毅才、岳公侠、汪异明著: 《现代公司董事
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5月。
10、国家体改委研究所、日本爱知学泉大学合著: ((中
日企业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月。
1l、周三多主编: 《管理学一一原理与方法)),复旦大
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12、王垒著: ((管理者》,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6

月。
13、孙平著: 《管理组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年9月。
14、[美】丹尼尔、A.雷恩著: 《管理思想的演变》,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1月。
15、【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 ((看得见的手一~
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9月。
16、【美】w.H.纽曼、小C.E.萨默著: 《管理过程一一概
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17、孙彤主编: ((组织行为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 社,1990年2月。
’ 18、[美】A.D.西拉伊、M.J.华莱士著:刘笑萍等译:
《组织行为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年9月。
19、【英】s.泰森、T.杰克逊著: 《组织行为学》,中信
出版社,1997年1月。
20、【美】施恩著,仇海清译: 《职业的有效管理》,三
联书店,1992年6月。
21、黄卓炎等主编: 《经济运行与人)),人民出版社,
1995年7月。
22、赵文广主编: 《现代企业集团人事管理)),经济管
理出版社,1996年8月。
23、小克劳德.乔治: 《管理他人的艺术)),中国展望出
版社,1989年6月。
24、卢文荣: 《组织过程中的企业家》,载((经济学动
态》1993年第1期。
25、((组织工作研究(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状
况调查》,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年6月。
后记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刘小怡教授的悉心指
导,也得到了张绍炎教授等导师的赐教,使论文及时得
到了调整和修改。此外,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还得益于
企业干部管理部门负责同志的支持。论文中的有些观点
凝聚着他们的思想、经验和智慧。在此,表示真诚的谢
意。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
位师长批评指正。
胡文华
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