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2872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分析

分类号:⋯一
密级:——
单位代码一卫鲤L
学号:垫!幽型
西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题目撞苤缝贸易壁垒经渣盆盘
指导老师圭茎专业技术职务燃
学科(专业) 丛鲞丝盗堂
答辩日期至QQ量生曼旦!壁旦学位授予日期
二OO六年四月
摘要
在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f_i_l益盛行,其作用和影响不
断强化,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世界
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
垒的严重制约,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
壁垒。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和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界定出发,在归纳和评价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和本质进行了理论界定,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
制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另一方面是
一国政府以实现社会公共目的为由,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达到限制外国竞争性
产品进入和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本文进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
形式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
为2l世纪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本文在回顾和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渊源和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的
基础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然后运用供求分析法分析了技
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需求机制和供给机制,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和日益强
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数量抑制、价格抑制和动态抑制三个方面分析了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然后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均衡分析法分别对
小国条件下和大国条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进口国和出口国所可能产生的不
同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文章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实践,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己成为制约我国出门
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埘我国对外贸易的逆贸易
影响和顺贸影响,并运用博弈分析法深入分析了产生逆贸影响的外部和内部原
因。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指导思想,即“正确识别,
客观面对,积极突破,合理设置”,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运行框架,指出“企业
叶]介组织——政府——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一解决外贸冲突的途径。本文
认为J衄积极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
我国政府、行、Ik协会和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保护发达圈家标准化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jntemational trade,the technique barriers to
tmde is wjdely prevailing,with the continujng enhancement of its function and
innuence,which produces the protbund innuence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world
economy,to a developing country panicularly.As 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jn me
world and the thiId b逛gest trade country’the foreign trade d“elopment in our
country suffered the technique baⅡiers to tmde seriously,which becomes the biggest
llon.tariff barracks to 1imit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deVelop.There如re,it has
impoItant theofies and fealistic meaning to study the perfo肌ance of the technique
ba仃iefs to trade。fo珊ation of the mechanism,economic effect aⅡd counte咖easure.
11lis text,staning from the content define of the technique barrierS to trade,based
On the conclusion and evaluation of past people’s study,define the contend and nature
of the technique barriers to trade in theory,and analyze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technique barfiers to tmde,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 barrier to trade.
nis text酉ves a gcncr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I trend of the technique
baⅡiers to t珀de in looking back aIld analyZing the theories or酒n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develOped oountries.By usjng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the need
mechanism and the supply mechanism are given iⅡthe technique bamers to trade,
whish reveals the cfcation reason of the technique baHiers to trade and its inevitability
Based on chat,the artide analyze the techⅡique baHiefs to trade from quantity,price
and dynamic fepress,then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ories suppose,analyze diffcrent
economic welfare effcct of the technique bafriers to trade to import country and expon
coumry.
T1le afticle points out thatthe technique barriers to trade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no—tafiff bar糟cks to limit our countfy export tIade deVelopmcnt,reVeals influence of
the technique baffiers to trade to the foreign Irade 0f our country’analyzes the crealiOn
of the trade,and puts fonⅣard tlle policy of lhe breakthmugII曲road technique barriers
to trade to fmm the macmscopic mechanism,the Vjew mechanism and microcosmic
mechanism.
Key phrases:technjque ba玎ierS to trade,wT0,trade protection,
developed countries,standardize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西靶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牛在校攻
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
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
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德些兰釜指导教师签名:垒錾
。驯∥年多月∥日州年6月7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刁i包含
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I: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徕J自哙
抑6年‘H 5 H
导论
O.1选题背景与意义
0.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关税逐渐降低,进口许可证
制度、进出口数量配额等传统的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同时,近年来,
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地发展,技术贸易以及技术密集型商品或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
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变得更
加复杂和广泛,与之相关的贸易摩擦也大大增多,因此,把技术性标准或法规用
作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就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广泛地利用。而技术性
贸易壁垒由于其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
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逐渐成为最普遍、最难以应对的国际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
贸易壁垒已经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
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产业,成为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日益
强化,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
时,还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制约。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限制我
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大非关税壁垒,受其影响的出口额已超过出口贸易总额的
25%,达到450~500亿美元左右。
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对外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现状、原因和对我
国产业和技术竞争力的影响,以及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对我国对外贸易
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O.1.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
传统非关税措施的研究较多,对新兴的非关税措施,如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
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二是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对策
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充实国际贸易理论。
(2)现实意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措施,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应对时尚缺
乏经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困进口贸易和产业
的影响如何,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构筑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保护体系等诸多问题尚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本选题的研究对我
国企、Ip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0.2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回顾重商主义以来的国际贸易保护理论,既有形成贸易保护主流的幼稚产业
论、战后的凯恩斯新重商主义、当代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也有其他非主流
的贸易保护理论,如普林维什的中心一外围论、公平贸易沦、管理贸易论等。但
无论是哪一种理论,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税壁垒,
一种是非关税壁垒。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有的贸易保护理论并没有专门论述。
⋯国内外对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研究较多,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
究还比较少,而且还不够深入。
0.2.1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20世纪70年代来以,在西方学者的一些研究中开始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例如罗伯特·鲍德温(1970)认为,“技术与管理法规,⋯⋯通常与健康、安全
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不反映国家
问在安全或健康目标上分歧的差别构成对贸易不必要的扭曲,应当被消除”。但
是作者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作了简单描述,并未作出
深入的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乌拉圭回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度重
视,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早期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有关概念
介绍以及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艾伦·塞克斯(Alan
sykes)的《国际一体化商品市场的产品标准》(1995年),研究成果较多为以后
的研究所引述。塞克斯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包括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多边合作、GATT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标准协
调活动以及欧盟内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等,结沦足:“遵守GATT的有关原则
能够有效地克服国家间法规与标准差异所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GATT
杨吊l虮赵瑾,商业书技术壁垒:中罔“入【jJ=”面临的新挑战[J]中罔礼会科学院学报,2()()2,(1)
2
管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效力还取决于执行的努力”。他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
向,即“需要更多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尚不了解(它)对各个部门的
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一些学者从经济理论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罗纳尔多·费舍(Ronald Fischer)和裴贝罗·塞拉(Pablo
Serra)的“标准与保护”(2000年)研究了标准的贸易保护效果,结论是政府
制定的最小标准即使表面非歧视,也是贸易保护的。他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即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尼尔·甘戴尔(Ne订
Gandal)和欧兹·塞尔(0zShy)的“标准化政策与国际贸易”(2001年)研究
了政府是否承认外国标准的政策行为,得出的结论是当政府政策只限于承认所有
外国标准或不承认任何外国标准时,如果网络外部性显著,那么所有国家会相互
承认所有的标准。而亚历山大·卡西拉(Alessandra casella)的“无边界市场
的产品标准联盟”(1996年)的研究角度则完全不同,他研究了产业标准联盟自
发形成标准的过程,结论是标准协调可以在产业层面形成,这一结论对于目前一
些国家,例如美国的标准制定已由传统的政府行为更多转向由产业负责具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一些学者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调的进
程,例如约翰·威尔逊(John s.wilson)的《标准与APEc——行动议程》(1995
年)与米歇尔·埃格(Michelle P.Egan)的《构筑一个欧洲市场:标准、法规
与治理》(2001年)。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问题,一些学者
也作了专|、]研究。例如,谢丽·斯蒂芬森(sherry stephenson)的“标准、合
格评定与发展中国家”(1997年)从政策与制度层面对发展中国家有关标准的问
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选择是采纳现
有的国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化指导原则”,
如果尚无国家标准,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是“采纳它们主要贸易伙伴市场
上使用的标准,而不是制定它们自己的本地标准”,这一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
政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韵现实意义。威尔逊韵《耵O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后
西雅图议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1999年)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耵0有关协
议的执行及其在出口方面受到的影响,结论是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建设与
技术上的援助。
Sykes,AIan o Pr州uct SlaⅡdards for intefnatjonal Intcrgratcd 000ds Markcrs,Thc Bfookin8s Institution,
W踮hIng【on,DC 1995 p.7.
3
在研究方法上,两方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实证研究方面,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纵(OEcD)1999年的调研收集了大量的行、lk数据来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
影响贸易成本的程度,结论是达到0EcD成员圈不同的标准与技术法规要求的成
本,加E测试与认证成本,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2%’lo%。⋯茨内歇尔·奥茨昆
(Tsunehjro Otsuki)等(2000年)分析了欧盟提高食品黄曲霉素含量标准对
非洲m口的影响。他们对15个欧盟国家和9个非洲国家在1989“1998年间的贸
易与法规的数据进行处理,结论是欧盟如果执行新的更为严格的黄曲霉素标准,
在降低健康风险方面,与执行国际标准相比将减少每10亿人中年均约1.4个死
亡率,非洲对欧盟的谷物、干果和坚果的年出口则减少60%,年出口收入减少6.7
亿美元。一些学者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巴利
索夫(Barry Krissoff)等(1997年)分析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和墨西哥
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三个出口市场分别建立了局部均衡模型,
计算了进口国卫生检疫措施的等量关税,并据以计算在关税之外有多少贸易受卫
生检疫措施的影响。戴维·奥顿(David 0rden)等(1996年)就美国对墨西哥
水果鳄梨(avoca—do)的进口禁令建立了美国鳄梨市场模型,分析当进口引进病
虫害时对国内生产的影响,结论是在某些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与进口贸易
有关的病虫害流行的可能性采耿的限制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福利损失将
超过病虫害流行本身引起的国内成本增加。
总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豹大量使用,国外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许多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但是相对于大量丰富的对关税措施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成
果,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问题的某~方面,还不够系统与完善,
而且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0.2.2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关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0ECD.舢Assessmcnt of Ihc Costs forIntemaljonal nadc ill M∞ting ReguIatory R。quirements.D厂rc州P(99)
8,FINAL Par诂:OECD.1999
4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界定方面,叶柏林、陈志};l:1(1992年)从标准化角
度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对标准守则的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与基
本内容作了框架性的分析。夏友富(2001)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与外延进行
了理论界定,他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
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
为,保护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
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高
文书(2003)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将其划分为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非
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客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三类,同时提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规范称谓应该是贸易技术壁垒。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方面,夏友富(2001年)明确将其表现形式归
纳为五大类:①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②产品榆疫、检验制度与措施;
⑨包装和标签要求;④信息技术壁垒;⑤绿色壁垒。这一结论在后来的研究中被
普遍接受,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分类。除此之外,还包括计量单位制、条
形码壁垒等等(杨昌举,2003;李志军,2002)。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方面,夏友富(2001)和李树(2003)认为,在国
际贸易的实践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
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做法上的歧视性,实施中的争
议性等特点,被许多国家用来当作保护自身利益韵“护身符”。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
叶柏林(1992)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豹成因:①关税壁垒和非
关税壁垒的弱化;②人们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的提高;③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
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提高;④高灵敏度检验、检测技术豹发展。
杨圣明、赵瑾、高文书(2002)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受wT0
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化的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
护的重要手段。②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导致技术性
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要方式的动因。③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协议的例外规定,
给各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借口。④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
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坚实的土壤。高文书(2003)进一
步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困际约束与协调机制的缺陷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
的原因之一。
朱启荣(2∞3)认为,wTO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为一些国家建立技术性贸易壁
垒提供了契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圈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水平上存在的较大差距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方面
的差异是造成它们在壁垒问题上处于不对等地位的根本原因所在。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张荣鼎(1995)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质
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又容易被用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手段。冯
宗宪、柯大纲(2001)认为,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看,一方面,技术性
贸易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数量的作用,即只有符合某些技术性要求的商品才能
进口,否则不容许进口;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价格的作
用,即增加进口商品成本,进而提高商品价格。高文书(2003)指出,当技术性
贸易壁垒一旦形成或发生交动时,就会对进口商品产生数量控制作用和价格控制
作用,进而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企业经营、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产生影响,
这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的基本机制。蔡茂森、朱少杰(2003)则认为,技术
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具有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
冯宗宪,柯大纲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性质、表现形式、历史沿革和
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探
讨,并尝试使用可计量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量化。张
东海(2004)从两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一是建立⋯个局
部均衡经济分析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影响包括价格、销售数量以及各
利益群体的变动关系作定性研究,并对欧盟有关荷尔蒙牛肉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经济效应作出具体分析;二是运用不完全竞争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内企业
提供的保护程度进行经济学分析。王志明、袁建新(2003)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
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制约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技术
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收益下降,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李春项(2005)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在短期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会起到贸易抑制的作用,但在中长期中会发生贸易促进的作川。
高文书(2003)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一是进口国国内供
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不发生移动时的经济效应。这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会给进口国
带来明显的净福利损失:二是进口国国内供给不变而需求变动时的经济效应。这
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净福利是币是负,将取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使进口产品成本
的增加与需求曲线移动幅度的大小之间的比较;三是进口国国内需求不变而供给
变动时的经济效应。实施为满足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比完全禁止
贸易或完全自由贸易的效果要好。鲍晓华(2004)运用一个单一产品市场局部均
衡的分析框架,演示了利用成本收益分析对SPS措施进行政策择优的过程,从而
指出,如果SPS措施是滥用的.则措旄实施后的进口国净福利是下降的;如果
sPS措施是合理使用的,则基于外部性保护的sPS措施的福利结果是不确定的,
为了克服外部性而使用的sPs措施有可能是福利增加的,但不总是经济上有效率
的。金祥荣(2001)对绿色贸易制度的效应做了实证分析。曾凡银(2003)研究
了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王耀中和侯俊军(2005)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消费效应进行了分析。
(5)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我国的对策
叶柏林(2001)、易晓娟(2001)、李志军(2002)、夏友富和赵宝庆(2003)、
张锡嘏(2004)、张海东(2004)、韩可为(2005)等分别阐述了美国、日本、欧
盟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王孝存、刘厚俊(2003)对发达国家
如欧盟、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践做了分析,并在上
述两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宋宇(2003)对韩国、日本、
英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进行了比较,并且指出
了其中非政府行为存在的优点,建议我们应充分利用非政府行为来构筑我国的技
术性贸易壁垒。孙敬水(2005)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并提出了我国从中
可以获得的启示。江蓉、洪亮和周木亮(2004)研究了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
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问题,为我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提供了思
路。孙敬水和殷宝庆(2004)分析了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
的地位、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之,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主要表现为政策研究,结合中困的实际问题进行
探}寸,对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0.3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六章
导论。这一部分主要阐明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意义。国内外对技术性
贸易壁垒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界定。本章主要讨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特点、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首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在深
入分析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各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了新的
理论界定,指出其相较于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第二章:保护贸易理论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章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渊
源进行分析。首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自重商主义以来的国际贸易
保护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美、日、欧等发达国
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从而总结出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八个发展趋势,指出技
术性贸易壁垒日趋盛行并不断强化,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本章运用供求分析法对技术性贸易壁
垒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需求机制和供给机制,从而
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第四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本章首先从数量抑制,价格抑制
和动态抑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然后在理论假设的基础
上,运用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小国条件和大国条件下对进口国和出口国
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的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分析。
第五章: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本章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
对外贸易的影响。本章首先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逆贸易影响及
其原因,然后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顺贸易影响和对进口贸易的
影响。
第六章: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本章从宏观机制、中观机制和微
观机制三个层面分别论述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结论: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和对未来
研究的展望。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界定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发展中,技术性贸易壁垒H渐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有关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
垒相对于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而言仍是新事物,因此对于技术性贸易壁
垒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观点尚不一致,在专业文献中非
常不统一。因此本章首先简要回顾和评论学术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同理解,
在此基础上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并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对其
进行分类。
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对于什么是技术
性贸易壁垒,学术界尚无统一观点,出于研究立场、范围和目的的不同,不同学
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本节将对已有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进行理论界定。
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看,大致可以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归纳为六类:即
技术措施论、市场失灵论、福利效应论、差别待遇论、体制差异论和贸易障碍论。
1.1.1观点综述
(1)技术措旌论
技术措施论主要是基于传统理论对非关税壁垒概念的界定。在传统理论中,
由于技术性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未充分显现,理论界和实务界将贸易
措旌和贸易壁垒等同起来。技术措施论认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技术性措施,如标
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本身就是贸易壁垒。在西方早期研究贸易技术壁
垒的文献中,就是将各国的检验检疫政策以及其它在边境对国外产品的进入进行
限制或使其延误的措施看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学者陈志田、叶柏林(2002)、
郭从彭(2001)也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
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
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实验程度。
技术措施论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大量的技
术性贸易壁垒确实表现为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繁琐冗长的评定程序等,
而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争端也主要集中在技术法规和标准等
9
方面。但是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它混淆了现象和本质,将标准、技术
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对进出口商品的必然要求等同于贸易壁垒,没有认识到标
准、技术法规等只是实现贸易保护这一日的合适的手段而已。其次,它忽视了标
准、技术法规等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性作用。在国际贸易中,规定产品达到一定
的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产品的使用和消费者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等。如果没有这种“壁垒”,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就无法得到保障。而且,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0/TBT协议)前苦明确指出,“国际
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能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做出重大贡献”,并且
“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显然,wT0/TBT协议也不认为
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技术性措施本身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不能笼统地把标
准、法规和各种认证制度一概视为贸易壁垒,那些有关标准、认证制度等已经成
为推进贸易的必要条件和规范,而只有那些利用这些国际贸易规范和条件派生出
来的不合理的国别标准以及依此而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总之,技术性贸易壁垒肯定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但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一定就
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2)福利效应论
福利效应论认为,判断一种非关税措施是否构成非关税壁垒应该从它对全球
的总产出或总福利产生的影响来判断,认为只有减少全球总收入或总福利的措施
才是菲关税壁垒(Baldwin,1970)。按照这种观点,只有那些减少了全球总收入
或总福利的标准、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措施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而
具有全面积极福利效果的贸易限制法规不能认为是非关税壁垒。
福利效应论站在世界主义的立场,从全球的总产出或总福利出发,将全球总
福利的变动作为判定一种措施是否是贸易壁垒的标准,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基本出
发点是一致的,也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初衷,是进行理论分析的理想工具。但是这
一理论充满浪漫色彩,将世界贸易看成是和谐而有序的统一体,没有看到在真实
的世界旱,各国的利益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在实践中很难准确衡量某
种措施对全球福利的影响到底如何,因而它虽然适合于进行经济理论分析,但却
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市场失灵论
10
该理论以市场失灵概念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的中心,认为有些技术措施
虽然可能会产生贸易限制效果,但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这些措施小
应该认为是贸易壁垒。也就是晚只有以纠正市场失灵为借口而真实目的是进行贸
易限制的技术性措施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例如,“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
管理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法舰和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以纠正伴随于这些产
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中的外部性为表象。这些外部性可能是地区的、全国的、
跨国的或全球的”。。
市场失灵论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是故意限制贸易,而技术法规和标准
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这些手段只有在被用来故意限制贸易的时候才成为技
术性贸易壁垒。这一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但是,这个定义将技术性贸易壁垒仅限
定在以纠正市场失灵为借口对贸易故意设限的标准和法规,范围太窄,没能够涵
盖当今国际贸易中的种种技术壁垒,例如体制差异性技术壁垒、经济技术水平差
距型技术壁垒等。
(4)差别待遇论
该理论对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上:贸易管制措施应该和那
些仅仅出于国内目的而设计和实施的措施相比较,如果一国所实施的管制措施超
过为实现国内目的之所需,便构成非关税壁垒(姚skus,w“son&Otsuki。2001)。
具体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差别待遇论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所采用
的标准相当于所有厂商都是国内厂商对国家计划制定者可能采用的标准,那么这
些这种标准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Fisher&Serra,2000)。也就是说,当一
国所采用的标准和法规是专门针对进口商品,而对其国内生产和流通却不同等适
用时,这种标准和法规便构成贸易的技术壁垒。我固有不少学者持类似观点,例
如石林(1990)认为贸易壁垒是一国为了限制或阻止辨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种种
障碍。在此基础上,赵春明(2001)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在国际贸易中,
商品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
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的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捡疫标准、商品
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
进口同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I)0nna RobefIs,11mothy E_J∞1jng,AND David orden AFramework fofAnalyzing TcchnlcaI nade Ba“ieIs in
AFicultl啪l Mafkets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Staff P3peLU S,D印anmcnt ofAgricuIlure.Wa讣ingIon DC.2000
ll
差别待遇论继承了传统理论对贸易壁垒的界定,强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针列
性和内外有别性。它认为在固际贸易巾,一国从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
维护消费者利益等正当理由出发,对各种进口商品的质地、纯度、规格、营养价
值等做出各种技术性规定是正当的和必要的,这些技术性规定并不构成技术性贸
易壁垒;只有当一国专门针对外国进口产品,故意把这些措施或规定复杂化,并
且经常变动,甚至规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使外国进口商品难以符合这些规定
的要求时,这些规定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这
种观点是相当深刻的,抓住了贸易壁垒的本质。但是它往往从进口国本国出发,
将进口国的标准和法规作为判断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如果进口国在标准、法规
的制订或实施中没有歧视性,也就不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显然有利于发达国
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同时,它没有看到各国由于标准、法规等的制定和实
旌的制度不同而导致豹贸易双方都愿意发生的贸易却没有发生的情况,将技术性
贸易壁垒限定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按照这种定义,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谈判中
只要实施非歧视原则便可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了,也就是说各国标准的协调、合
格评定结果的相互承认等是多余的,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为消减技
术性贸易壁垒而努力。显然,这一定义还没有将国际贸易中大量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包括进去。
(5)体制差异论
体制差异论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标准、法规、合
格评定程序体制方面的不一致造成的。例如“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是指一国在
对本国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
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认可制度、检验制度等
与其它国家不一致所形成的影响自由贸易的障碍”。简而言之.在国与国之间对
产(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实际的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和检验制度四
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贸易壁垒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体制差异论能够很好地说明当今国际贸易中相当一部分韵技术性贸易壁垒
现状,对标准的国际协调、合格评定的相互承认等贸易自由化谈判有很大的指导
意义。但是它把国际贸易中的协议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国家安全等目的而
ji;5j:宪,柯火鲥.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争l蜘.北京:经济科学i}_;版社,200l,第79页
12
采取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当成了贸易壁垒,就扩大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
围。因为这些技术性措施是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也是wT0所允许的,不构成
贸易擘垒,充其量只能认为它是“TF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它又将一部
分技术性贸易壁垒排除在外,因为即使各圈的标准、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制度等
是一致的,但它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是内外有别的,会造成事实上的贸易障碍。
还有,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一些标准、法规在发达国家可能已经非常健全了,
但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还是空白,或者根本就没有,对于在这种情况下所造成的障
碍是否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讨论。
(6)贸易障碍论
贸易障碍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贸易障碍论认为,由于标准、技术法规、
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技术性问题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障碍都可以认为是技术性贸
易壁垒。例如,陈志田、叶柏林(2002)认为,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是指因种种
技术问题引起的商品贸易的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
性确定商品某些特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
法规和确定商品质量及其适应性能的认证、审批和实验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
碍”。
广义贸易障碍论极大地拓展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围,基本上囊括了当今国
际贸易中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它认为不仅对进口商品的技术性限制属于技术
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商品的技术上豹限制也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这种理
论笼统地把贸易对象国基于正当理由而对贸易进行限制豹措施称为技术性贸易
壁垒,没有区分“正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不正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容
易造成理论和政策上的混淆和误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
围。wTO/他T协议明确规定一国可以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人类安全与健康、动植
物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行为等方面的正当原因而采取技术性贸易措
施。这类措施是必要的,不能将由此而造成贸易障碍的技术性措施等同于不正当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狭义贸易障碍论认为一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采用技术性措施限制贸易具有
l卜当性,只有以这些正当理由为借f__l采用技术性措施造成贸易障碍的才构成技术
性贸易壁垒,或是只有技术性措施造成的不合理国际贸易障碍才算是贸易壁垒。
例如,孙敬水(2002)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伞,或保
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1=行为,
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它
国家商品自由进出该国市场的障碍”。再如,王海峰、顾肖荣(2000)认为,技
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性的规定、标准和法
规,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商品质量及其适应性能的认
证、审批和实验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但是,狭义贸易障碍论没有将
那些由于标准、法规的制度性因素或生产力水平差距造成的贸易障碍包括在技术
性贸易壁垒之内,因为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按照其国内高水平的技术性贸易措
施要求进口产品所形成的贸易障碍是“合理”的贸易障碍。显然,狭义贸易障碍
论不能说明当今国际贸易中大量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型技术性贸易壁垒。
1.1.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以上各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所做出的解释都说明了技术性贸易壁垒
某一方面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由于研究目的和重点有所不同,不
同的定义往往是从其研究目的出发并为其研究目的服务的。本文从对技术性贸易
壁垒进行研究的国际贸易理论出发,对当今国际贸易中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产生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各国和各国际
组织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
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高全球福利水平。因此,本文中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是一个政策导向型涵义。
本文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由于各国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
检验检疫措施等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不同或水平不同,或信息不同,或不能相互
协调或歧视性制定和实施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这就是漶技术性贸易壁垒韵限
制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即由于市场
失灵,从而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与生产或消费有关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一国
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起到客观地限制不符合本国要求
的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市场的作用,因此,就这一意义而言,技术性贸易壁
垒是一种合理的贸易限制法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这种针对市场失灵所产生的贸
易限制与市场保护作用是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利益的保
14
护,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故意被滥用的呵能,即一国政府以实现社会公其目的为由,
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达到限制外国竞争性产品进入和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利
益的曰的。
具体而苦,如果进口国为实现保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居民健康等合
法目标,并按照wT0规则要求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给国际贸易造成障碍时,则
构成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果进口国以合法目标为借口,有意违背有关wTO
规则要求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而给贸易造成障碍时,则构成非法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如果由于贸易各方的体制性差异或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而给贸易造成障碍时,
则构成客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上述概念体系可以用图1.1说明。这一概念体
系的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即允许和鼓励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和约束非法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调不必要的客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
翻1.1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有形商品的贸易壁垒,有关服务贸易的技术牲贸易壁垒并非本
文研究的重点;若无特别指出,本文中所指“国家”也包括单独关税区和经济一
体化组织;文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针对商品进口而言,这是因为除特殊商品
外,一国很少限制出口。
1.1.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是政府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政府调控和规范
市场的手段,是高新技术产品新的竞争手段,各国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目
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岛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2003.(9
15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伞球化进程中,经济格局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国际贸易中利益的再
分配是这。调整过程的核心。除了市场因素对贸易利益再分配产生根本影响之
外,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在传统的关税壁垒、配额、许可
证等限制贸易的措施逐渐弱化并取消之后,看似最客观、最中性的技术法规、技
术标准、合格评定等,必然成为影响贸易与投资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技术性贸
易壁垒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水平高低的问题,其中蕴涵了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色
彩。
(2)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
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外部效应带来的诸如保护环
境与资源、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国家安全、防止欺准之类的问题。另一方面,
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用于对本国市场和产业实施保护,维护其生存空间和发展机
会。这些都不是市场本身可以解决的,只能是政府从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
需要民间组织、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及企业联盟广泛参与。
(3)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企业确立和巩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
化和一体化。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豹经营方式
己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美国部分企业正在我国推行的“社会责任管理”(sA
8000)认证,是一种充斥所谓人权标准的认证体系。包括企业员工必须享有的居
住面积、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标准的内容。被要求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集中于
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真正目的不是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而
是试图抬高我国劳动力成本,削弱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4)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高新技术产品新的竞争手段
过去产品的竞争一般表现为资源与劳动力、产品质量、专利与技术的竞争,
随着竞争的加剧,竞争的焦点逐渐前移,技术标准、技术规则正在成为新的竞争
手段。
1.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如同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认识的不统一一样,学术界对其表现形式的看法
也小完余相同。塞克斯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标准、健康与安全法娥、
16
消费者保护法规、标签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他特别强调,尽管“政府叫有关技
术性贸易壁垒的争端大多涉及强制性政府要求,即所谓的‘法规’,但是自愿
‘标准’经常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使它们没有被政府法规所采
纳”。”叶柏林(1992年)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①
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②技术法规;③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④质量认证与认可
制度;⑤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⑥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款式和其他外观要
求;⑦计量单位制:⑧物品编码标志系统。
夏友富(2002)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性贸
易壁垒主要指wT0/TBT协议所包含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还包括《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wTO/SPS)、包装、
标签和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实际上,它们也经常以技术法规、
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形式出现。在当今国际贸易中,更多涉及的是广义的技术性
贸易壁垒问题。
张锡嘏(2004)认为,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协
议》的内容,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知识产权
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有关动植物卫生捡疫规定、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
壁垒等内容。另外,它还涉及出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闯题有关的国际
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这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指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
本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限于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包装、标签和标志要求、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1.2.1技术性贸易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为保护国家的基本安全利益、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和动植物豹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等,而制定和实旋的涉
及工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
可、计量等诸多环节的技术法规、标准、
运输、贸易、抽样、检疫检验、认证认
合格评定程序和食品安全措施等。在国
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常常表现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但是技术性贸易措施本
身并非自产生之始即以贸易壁垒的形式出现,相反它们是应贸易发展的需要而产
:|=sykes,Aian 0.Product Standards forIntemational Inte唱rated Goods Ma『kefs,nc Br00khgs 1nstitution,
、vashi“glon,De 1995.p 13
17
生的,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只是由于其数量,1i断增多,
内容日益博大,各国体系不同,加之本身所同有的特点使其容易成为贸易保护工
具,事实上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力成为贸易障碍。世界贸易组
织鼓励、指导各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合法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反对、制止各成
员实施非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1)技术标准
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技术标准具有基础性地位。因为技术法规一般是直接
全部或部分引用技术标准,而合格评定程序则是确定事物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技
术法规,有时其本身就是技术标准,因此,理解技术性贸易措施首先要理解技术
标准。
wTO/TBT协议将技术标准定义为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
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定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
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技术标
准是自愿性的,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出现“强制性标准”。
所谓“强制性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因普遍的效力或法规的排
他性引证而强迫使用的标准(IsO/IEc指南,2,11.4)。也就是说,技术标准一
旦被法律法规或技术法规所引证,便成为强制性标准。
技术标准按其所规定的内容特征可分为七类:第一,基础标准,即以标准化
对象的某些共性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通常是制定其它技术标准的基
础,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方面
的标准,实现产品系列化和配套关系方面的标准等。第二,产品标准。即为保证
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它们是设计、生
产、制造、质量检验、使用维护和贸易洽谈的技术依据,包括产品的品种规格、
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标准。第三,方法标
准。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结果必要的准确一致性,对通用的试验、检
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所制定的标准。第四,卫
生标准。指为保护人类健康,对食品、医药及生产环境、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卫生
要求制定的标准,一般包括通用卫生标准和I=艺卫生标准等。第五,安全标准。
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操作标准、
劳保用品使用标准、危险品和毒品使用标准等。第六,环境保护标准。即为了保
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平衡和社会物质财富,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
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榆测方法及满足其它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第七,管理标准。指以人和事为主要对象,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
而制定的标准,其中的“事”是指管理业务、人的活动和工作,也包括对物的管
理。
技术标准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第一,技术性标准。即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
协调统一的技术专项制定的标准。例如为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
为产品和工程的技术质量,为各项技术设备和工具等制定的标准;第二,管理标
准,指为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有效地组
织和发展生产所制定和贯彻的标准;第三,工作标准。即在标准化领域中,对需
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专项制定的标准。它以人为对象,通常包括工作的范围和目的,
组织和构成、程序和措施及监督和要求等。
技术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可分为国际标准、国际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国际
标准,是由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此外,像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
际铁路联盟(uIc)、国际计量局(BIPM)、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组织制定
的、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标准,也可视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所
承认并在各国间通用。国际区域性标准,是指由区域性的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
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集团各成员之阔通用。这些国家集团韵标准化组织的形
成,有的是由于地理上毗邻,如拉丁美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区域性标准的出
现,对国际标准化既可能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成为影响国际统一协调的
消极因素。国家标准,是一主权国家对关系到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标准对象所
制定的标准,它在全国各行业、各地方都适用。
在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国
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并对全国各行业、各地方都适用的
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保障人体健康和
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通用基础性的
技术要求;等等。国家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主体。国家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实施,
与国家标准相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即行废止。行业标准:对于需要在某个
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对象所制订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集中
在:号业性较强的名同术语、符号、规划、方法等指导性技术文件;地方标准,
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级通过并公丌发布的标准。它由该级标准化机构主持制定
和审批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制定地方标准的对象要具备三个
条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
的事或物;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等。
(2)技术法规
wTO/TBT协议将技术法规定义为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
艺和生产方法的技术文件,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
民间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指南准则和指示;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
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技术法规一般涉及国家安全、产品安全、环
境保护、卫生与保健、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等方面。也有一
些是审查程序上的要求,例如联合国贸发会的~份研究报告指出,海关程序和相
关的活动所点的成本占贸易总额的7%一10%,对此进行协调并简化可降低这些成
本的25%。
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约束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第一,技术法规
具有强制性。技术法规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构制定并强制
执行的法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技术法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技术法规
的相关要求。第二,约束范围广。技术法规既可以规定产品特性。如产品的大小、
形状、功效和性能,甚至包括对出售之前加贴标签、标志的样式和包装的方式等
多方面的内容作出规定,还可以对适用于产品的相关过程或生产方法、包括适用
的管理规定进行约束。第三,表现形式多样。根据技术法规的定义及实践,技术
法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国家法律、政府法令、部门规章条例以及其他强制
性文件。第四,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丽直接。相对于标准而言,技术法规对国际
贸易的影响更大、更直接。由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它更容易成为国际贸易的
障碍。
技术法规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根据技术法规所规范的产品类别分
类,可以将技术法规分为机电产品技术法规、食品技术法规、纺织品技术法规等。
20
业太经合组纵(APEc)根据技术法规的描述特性,将技术法规分为两类:即规定
型技术法规和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舰。
技术法规和标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
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具有以下几点区别:①技术法规和标准在法律效力上不同,
技术法规是强制执行的,而标准是自愿执行的。②标准具有相对统一、固定的特
性,在理论上是可以协调的,而技术法规缺乏这种统一、固定的特性,常常因国
家与文化特性的差异不同。③两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同。相对于标准而言,技
术法规的强制性和法律约束力使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大、更直接。不符合技术
法规要求的产品,禁止在市场上销售:而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销
售,只不过不符合某种标准的要求可能影响其销售量。④对两者的透明度的要求
不同。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如果拟议中的技术法规与国际标准不同或
相应的国际标准不存在,且该技术法规可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则
各成员应在法规制定的早期就要通过世贸组织秘书处向其他成员通报法规草案
的基本情况。但对于标准,协议只是要求标准化机构应至少每6个月公布一次工
作计划,包括其名称和地址、正在制定的标准及前一时期已采纳的标准。
尽管技术法规和标准具有明显的不同,但两者又具有密切联系:①技术法规
和标准都是对产品的特性、过程和生产方法做的规定。②标准往往是技术法规的
基础。在实践中,技术法规往往以某种方式采纳标准作为其技术要素。例如,在
技术法规的文本中指定引用某项标准:将标准的全部文本纳入技术法规:技术法
规中详细说明了关键要求,同时通过管理措旌指定引用某个自愿性标准。
(3)合格评定程序
wTO/TBT协议将合格评定程序定义为,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是否满足技
术法规或技术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主要包括:抽样、测试和检查,评估、验证
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上述各项程序的综合。这一定义提出了合格
评定程序的具体内容,但是它并未对上述内容进行迸一步的解释,因此还需要根
据有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定义来理解这些内容。
抽样(Samplng)是指取出部分物质、材料或产品作为整体的仪表性样品进
行测试或校准的规定性过程。取样要求也可由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测试或校准的
有效规范提出(IS0/IEcl7025,5.7.1)。检测(『festing)是进行一种或多种测
试工作的行为(IS0/IEC指南2.1 3.1.1)。测试(Test)是按规定程序对给定产
品、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加以确定的技术运作(ISO/IEc指南2.|3 1)。
检验(Inspection)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宜时辅之以测量、测试或度量)进
行评估(Is0/IEc指南,2.14.2)。评估(Evaluation of conformity)是系统
性检查某个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序(IsO/IEc指南25.3.8)。合
格保证(Assurance of Conformity)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置信
程序给予说明的活动(ISO/IEc指南2.15.1)注册(Registration)是由某个团
体用于以某种适宜的、公众可得到一览表指出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特性,或给出
团体或人的详细资料的程序(IS0/IEC指南2,12.10)。认可(Accreditation)
有权威机构对机构或个人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给予正式承认的程序(IsO/IEC指
南2.12.“)。批准(Approval)是允许产品、过程或服务按说明韵目的或按说
明的条件销售或使用(ISO/IEC指南2,16.2)。认证(Certification)是由第三
方用于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给出书面保证的程序(Is0/IEc指南
2.15.1.2)。①
合格评定程序一般有认证、认可和互认三种形式。
认证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
质或特征,经对当事人提交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出具的证明,通常被称为“第三
方认证”。认证可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主要是证明产品是否符合
技术法规或标准,包括产品的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由于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
到消费者的生命或健康,所以产品的安全认证为强制性认证。体系认证是确认生
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目前,通用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0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此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还
设有各种认证制度,对进口商品,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的产品
提出强制性的认证要求,否则不准进入市场。例如进入美国市场的机电产品必须
获得UL认证,药品必须获得FDA认证;进入加拿大的大部分商品必须通过CSA
认证:进入日本的很多商品必须获得G标志、SG标志或sT标志:进入欧盟的产
品不仅要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还要通过CE、Cs等产品质量认
证。
。林仲,杨桧等合格评定成发jC理解.[J].蝓验枪疫科学,2002,(5
22
认可是指权威机构依据程序对某一机构或个人具有从事特定任务或工作的
能力给予正式承认的活动。包括产品认证机构的认可、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机构
的认可、实验室认可、审核机构认可、审核员/评审员资格认可、培训机构等的
注册等。由此可见,认可与认证是有差异的,认可是由权威机构(指法律或特定
政府机构依法授权的机构)对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正式承认的
程序。认证是由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出书面证明的程序。
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产品、工艺或服务;认可的对象是实施认证、检验和检查的
机构或人员。认证机构为所有具备能力的机构,大多数国家认证机构之间存在竞
争关系;认可机构应为权威机构或授权机构,一般为政府机构本身或政府机构依
法授权的机构,具有唯一性,其目的为保证认可结果的一致性和国家认可制度实
施的权威性,所以认可机构不宜引入竞争机制。
相互承认指认或认可机构之间通过签署相互承认协议,彼此承认认证或认可
结果。wT0/TBT协议鼓励成员积极考虑接受其他成员的合格评定结果,并就达成
相互承认协议进行谈判。
对于合格评定程序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荚系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
面进行理解。就内容而言,技术法规规定了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标
准规定了产品或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形式上,技术法规
是有约束力的强制性文件,标准是供反复使用、非强制性的文件。而合格评定程
序则仅仅从内容上进行了定义,它是用来直接或间接确定是否符合技术法规或标
准相应要求的程序,对其本身的存在形式并未说明。但是实际中,合格评定程序
的内容一般也都是以法规或标准的形式存在的。换句话说,以法规形式出现的、
包含有合格评定程序内容的技术法则,既是合格评定程序。也是技术法规,具有
强制性;以标准形式出现的、包含有合格评定程序内容的标准,既是合格评定程
序,也是标准,是自愿性的。总之,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是自愿的,而合
格评定程序即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性的,这取决于其出现的形式。以
技术法规形式出现的合格评定程序就是强制性的,以标准形式出现的合格评定程
序就是自愿性的。⋯
可见,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中,技术标准具有基础性地位,
牛木f|,,杨松等.台格评定成肚其理解[.T].检验检疫科学,2002.(5)
23
因为技术标准往往是技术法规的基础,而合格评定程序的内容一般也都以技术标
准或法规的形式存在。
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既能便利和促进国际贸易,也能造成贸易的
障碍。如果各国的标准、技术法规能够协调一致、公正实施,各国的合格评定结
果能够得到相互承认,那么将会大大地便利和促进国际贸易:反之,则会给国际
贸易造成极大的障碍。
1.2.2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
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旎是指在成员国境内为
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技术性措施,包括:保护境内动植物的
生命和健康免受外来病虫害或致病有机体的传入而产生危害的措施;保护人类或
动植物的生命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食品、饮料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
或致病有机体的传入而产生危害的措施,或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免受动物、植
物或动植物产品携带的病虫害的传入而产生危害的措施等。这些检验检疫措旌包
括:检验和检疫的法律法规、法令、规定、要求、程序,特别包括最终的产品标
准;有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所有检测、检验、出证和批准程序;检疫处理,包
括与动植物运输有关或与在运输途中为维持动植物生存所需物质有关的要求在
内的检疫处理;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
检验的商品分为法定检验商品和临时检验商品。受此影响最大的产品是食品
和药品。食品方面主要是农药、兽药残留量的规定;加工过程添加的规定;对动
植物病虫害的规定;其他污染物的规定;生产、加工卫生、安全的规定等。
有些不仅有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方面的规定,而且还有加工周围环境条件方
面的规定,如美国要求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01 Point)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加
强对食品出口厂商的监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
弧和韩国都采用HAccP体系,不采用HAccP管理在发达国家市场寸步难行。
1.2.3包装和标签要求
包装对环境方面所造成的负丽影响,主要是由于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包装
废弃物和包装容器结构所引起的。大量的包装废弃物,特别是一些无法回收利用
的废弃物,所产生的垃圾已成为礼会的一大公害。包装容器结构不合理会对使用
者或食用者的安全与健康造成危害,有的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许多国家颁
布有关包装的法律、法令,对包装材料的内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包装容器结
构等作出规定,要求生产者、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强制执行,否则不准相
关商品进口或禁止在市场上销售。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制定了许多含有明
确环保措施的包装法律和指令,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治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
的污染,明确社会各方在包装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并有很多国家提出
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目标,建立存储返还制度,强制执行再循环或再利用法律,
以治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包装体系。除了以
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责任之外,很多国家法律还规定了包
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或再生的具体目标。为了推动包装废弃的回收再生和重复
使用,欧洲设计了一组包装回收象征性标记.包括:可以重复周转再用的包装标
记;可以回收再生(再循环)的包装标记;使用再生料超过5096的包装的标记;
使用绿色标记。
大多数国家的绿色包装措施是通过国内各种法律政策得到实施的,这些措旌
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数量和保护了本国的生态环境,但是有
些关于绿色包装的贸易措施,要求苛刻、内容繁琐,构成贸易障碍。
标签是附在商品或包装容器上的说明和图样,其内容一般包括:制造者、产
品名称、商标、成分,品质特点、使用方法、包装数煮、贮存及应注意的事项警
告标识等。许多国家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向消费者提供商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的信
息,对进口商品标签特别是对消费品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许多出口商为了符合
进口国的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包装或改换商品标签,因而增加了商品成本,削
弱了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完备、严谨的国家,新法规的研究制定处于
领先地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大部分的食品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
分的含量,仅仅是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制造商就为此每年要多支出十
几亿美元,由此可以想象其他落后国家的出口商的成本压力了,尤其是对没有条
件进行食品成分分析的国家而言,这无疑就是禁止进口性措施了。1995年9月
FDA颁布币式法令对《联邦法典》中强化食品营养标签一章做出修改,要求销售
的强化食品应按规定加附营养标签。营养标签的信息应包括:①食品单位,使用
与该食品形态相应的词语(如块、胶襄、包或勺等);②每盒份数;③膳食成分
信息,如日参考摄入量或同参考消耗量。修改后的法规对强化食品标签的形式、
字体的大小、线条的精细等都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1.2.4信息技术壁垒
EDI和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全球商务的主导模式,而电子商务的主导技术
是信息技术。目前,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上都明显超过发展
中国家,并获得了战略性竞争优势:而发展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出[_J时因信
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
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影响,在电子商务时代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信息不透明,
如合格认定程序;信息传递不及时,如技术标准更改;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等,
这样,新的技术壁垒一信息技术壁垒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之间
形成了。
1.2.5绿色壁垒
(1)国际环保法规、标准
①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臭氧层是地球和人类的保护伞,由于
广泛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Ec)和哈龙,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其结果是损害人
类健康,危害农作物和生物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引起气候变化等。为了保护臭
氧层,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1985年3月通过、1988年9月生效
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1990年和1992年两
次修正)。规定发达国家于1996年、发展中国家于2010年逐步淘汰40多种受控
物质(oDS),由于这些多为基本化工原料,涉及到的相关产品至少有数千种。
②《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随着工业的发展,危险
废物的产生与同俱增,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公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
产生的危险废物已从1947年的5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5亿多盹,其中发达国家
占95%。由于处置场地少,技术复杂,代价昂贵,特别是国内制定了严格的环保
法规,加上民众环保意识较强,一些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为此,1989
年3月通过了《巴塞尔公约》。公约控制的危险废物按来源分为18种,按成分分
为27种。包括中圈在内的64个公约缔约方1994年通过一个决议,规定立即禁
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以最终处置为目的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从1998年起,以
再循环利用为目的的危险废物出口也被禁止。
③《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议定书》。1992年6月5日签署的《生
产多样性公约》没有直接的贸易措施条款,但一些条款对贸易有明显的影响,特
别是关于遗传资源的取得、知识产权和生物安全规定与国际贸易直接有关。2000
年1月28日达成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将对转基因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
重大影响。
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缔约方会议。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
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1992年6月签署
了该公约,并于1994年3月正式生效,到2000年共举行了6次缔约方大会。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本身并不直接限制贸易,但由于温室气候控制涉及社会和经济的
方方面面,缔约方为履约采取的彳亍动必然会对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缔约方制
定国家对策时,贸易措施也将会起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
机制一旦实施,将直接用信用贸易手段实施温室气体减排豹交易。
(2)国别环保法规、标准
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分别在空气、噪声、电磁波、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化学品
和农药管理、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及许多产品的环
境标准。这些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要求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入发达国
家市场。
(3)自愿性措施
①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IsOl4000
系列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
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经常的检查和评审,使得
环境质量有持续的改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自觉采取预防措施及持续性改善措施
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是一种自愿性标准。目前ISOl4000对国际贸易的影
响刚刚开始,一些跨国公司或政府采购逐渐对供应商提出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Is0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Isol4000正在成为企业进
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通过IS 014000认证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m于各国已
认U{到SIOl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纷纷制定出
计划,要求所属公司及其供应商必须在限定的时问内通过认证。如松卜集团要求
在日本的loo家公司和海外的113家企业必须在1999年第一季度通过认证。
②环境标志。指由政府管理部门或由民间团体依据一定环境标准,向有关申
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环保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标志获得者可把标志印在
产品和包装上。它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生产、使用、回收
利用、处置的整个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这是调动消费者和企业参与环境保护
的’.种很好方式,最终有利于保护环境。德国1977年第一个制定“蓝色天使计
划”,到目前为止,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标志制度,如加拿大的“环
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等。一些公
众团体也制定了一些环境标志制度,如美国的“科学证书制度”和“绿色签章”、
瑞典的“良好环境选择”及德国的分别用于纺织品、热带木材和成衣的三种环境
标志制度等。
总的来说,环境标志可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适用环境标志的产品
和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标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
企业加入环境标志行列。但由于各国依据的环境标准、使用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存
在不少差异,这对国际贸易韵发展也是不利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会更明
显。另外,也可能会被一些国家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
(4)内在化要求
①加工和生产方法(PPM)。这是指由于同类产品加工和生产工艺方法不同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应限制或禁止以不利于环境的方法生产的产品。典型的案
例是1990年美国和墨西哥豹金枪鱼和海豚之争,美国因墨西哥捕捞金枪鱼的方
法伤害海豚大大超过美国的捕捞方法而对其出口金枪鱼实施禁令,GATT裁决美
国败诉。又如1997年1月,印度等晷对美国禁止进口在濒危物种海龟栖息地没
有使用“海龟驱赶装置”的捕虾及其制品的规定表示异议,1998年10月w1、O争
端解决机制裁定美国的做法是合理的。PPM标准问题的论争意义重大,从环境保
护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但从贸易角度看,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出
口产品的PPM永远不如发达国家,若滥用PPM标准,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生灾
28
难性的后果。所以要综合考虑贸易与环境的利益。
②环境成本内在化。目前,发达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要求污染者应
彻底治理污染并将所有治理费用计入成本,否则是进行生态倾销,应征收生态反
倾销税。这将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1.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相对于关税壁垒和数量限制等传统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还是新生事
物,具有一些不同的新特点。本节主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进行初步概括,
认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八个特点,即形式上的合法性、本
质上的双重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作用机制
上的循环性、实施中的争议性以及作用效果上的双刃性。
1.3.1形式上的合法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进口国为实现“合法目标”并遵守相关
世贸规则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贸易限制,是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对于因技术
性措施的体制性差异造成的贸易障碍,常常并非出于贸易双方的本意,贸易双方
可能更希望消除这种障碍。由于这种贸易技术障碍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在国
际贸易中是客观存在的,很难说这种贸易障碍就是不合法的或是不『F当的。在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他们按照自己本国的
情况制定、实施标准和技术法规,尽管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出口困难,但是只要
它们是非歧视地制定和实旌这些技术性措施的,在实践中则缀难对这类技术贸易
障碍定性,很难说它是不合法或不合理的。
1.3.2本质上的双重性
即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实体内容的技术性措施或法规本身具有双重性,既有
合理性,又有保护性,这一点可以从国内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中得出。
尽管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不甚一致,但对其
本质内涵的把握还是基本相联系的。塞克斯(sykes)指出,“管理崮内市场产品
销售的不同标准与法规是非关税障碍的可能来源,用时髦的提法,就是可能成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美国学者多娜·罗伯茨(Donna Roberts)和蒂莫西·约瑟令
(Tmothy Josling)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国管理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销
售的不同法规和标准,它们的表面目的是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销售有
关的外部效应产牛的市场无效”。国内学者叶柏林(1992年)认为,技术性贸易
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也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
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
证、审批和试验程序。国内学者陈同仇、薛荣久认为,1l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
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从以上的概念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表面上来看,是为了纠正市场无效,
保护国内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这可以说是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的又是为了阻止国内进口,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这
又是其不合理的一面。多娜·罗伯茨等所说的“表面目的”实际就是揭示了这一
两重性的存在,而陈同仇等的观点则更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
内涵。这一特征使技术性贸易壁垒明显地不同于关税和其他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限制措施,同时也使得对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超出合理限度的技术性贸
易壁垒的区分格外困难。
1.3。3内容上豹广泛性和复杂性
从产品范围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涉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资源环境等初
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
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产品过程来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
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
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极
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与TBT有关的GATT/wT0
协议和决议还有《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sPs)、《服务贸易总协定》、
《装运前检验协议》、《贸易与环境决议》等。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一不
对进口商品设定技术性规范和标准,在广泛的贸易领域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以
此阻挡国外商品进入其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广泛性使之较传统的关税和非关
税擘垒,更能有效地阻止国外商品的进口,从而成为新的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旦某个国家对某种商品或服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便会很快从一个国家扩展
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产生连锁反应。根据专家估计,随着贸易保护的发展,国
际贸易中将无一商品和服务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各国对进口商品要求的各种技术
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和民问机构也颁布了许
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规定,这是使得原来就复杂的技术标准更加复杂,往往
使得幽与国之州的贸易被迫中断。由于这类技术性措施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原
因重重,动枫复杂,常常难以对难常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非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进行清晰划分。
1.3.4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
口限额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配额限制等问题,而且各种技术
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高科技的技
术标准为基础的,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对此难以作出判断。一些技术标准
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很广,无法把握。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具隐蔽性是因
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总是以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保护
消费者利益的面目出现的,丽其本质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技术性贸易壁垒往往
被进口国扩大化为用于阻止国外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事实卜,把标
准和技术法规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在
使用的方法。因此,在传统的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限制贸易的措施逐
渐弱化和取消之后,看似最客观、最中性、披上合法外衣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
合格评定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贸易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当经济萧条或进
口商品影响本国生产者利益时,进口国常以安全、卫生不符合标准或法规为由限
制进口。
wT0/TBT协议一方面强调非歧视性,即各国设定技术规则不应有商品国别产
地的区别,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不应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
障碍;另一方面又强调合理保护的原则,即在涉及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
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及保护环境等情况下,允许采取技术性保护。然
而,wT0/TBT协议并不存在自身的标准,也不试图说明一项商品应如何去设汁、
何为安全或不安全的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松教的弹性很大的框架结构。在这种
情况下,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可以以国内的生产发展和市场保护需求为出发
点,以维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为理由,根据
自身的标准和需要自行灵活设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术规则
3l
和标准束限制进口。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亡的灵活性,使技术规则、标准处于经
常变化之中,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根本无法及时了解进口国繁多的技术
法规和其体规定,即便有多年出口贸易经验的老手,有时也很难通晓进口国对商
品的所有技术要求。另外,为了符合进口国的要求,出口企业可能需要重复认证,
结果加大了成本,影响了竞争能力。
1.3.5做法上的歧视性
尽管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求实行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
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但实际上,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
水平较高,往往设置TBT措旋,而发展中国家较难达到要求,其贸易利益成为牺
牲品。这种歧视性不仅体现在进口国内外有别、内松外紧、内低外高限制进口的
技术规则和标准上,更表现在技术法规和标准实施的全过程。这是因为:①各国
的技术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通过超越正常、合理的高技术标准,事
实上构成对其他国家商品的市场准入壁垒,对自身则起到保护市场的作用;②用
超越正常、合理的技术规则和标准来检查、检验进口商品,往往因程序繁琐、时
间长,延迟进口货物的市场销售,特别是对商品技术生命短(如半制成品、计算
机零部件)、季节性销售明显、易腐烂变质的商品起到明显的限制竞争的作用;
③进口国技术标准和规则的设定,往往故意有别于出口国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出
口商品的国内规则和标准,从而回避出国具有规模效益的商品竞争;④进口国技
术规则、标准的制定主要是由本国政府、技术部门和生产企业来完成的,所以进
口商品在进口国国内商品竞争中不具有比较优势。有鉴于此,国际社会则普遍认
为,即使一项不仅适用于进口商品而且同样适用于国内商品的技术规则和标准,
如果它超越正常、合理范围,以阻止进口为目的,也属于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
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便可绕过国外的关税和配额
等非关税壁垒,他国货币贬值也会增加本国的进口,低价倾销在世界市场上扫益
盛行。而通过有针对性韵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可以杜绝上述漏洞,最大程度
地限制进口。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
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
产品随心所欲地抵制。2002年,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设置
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多达20余项,产品涉及冷冻蔬菜、鸡肉、鳗鱼、茶叶、蜂
蜜、大蒜、肠衣、羽毛羽绒及其制品等等。
1.3.6作用机制上的循环性
作为传统保护措施的关税壁垒主要是通过价格控制机制限制国外商品进r_l
的。它在控制进口量方面是有一定弹性的,即税率的高低及其造成的商品价格的
高低,都会使关税壁垒对商品进口量的限制力度有强弱之分。
与关税壁垒相比,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一些传统非关税壁垒则
具有典型的直接数量控制机制的特征。迸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都可以通
过规定和改变配额指标,达到控制贸易量的目的。无论是进口配额还是出口配额
都对商品进口量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它们是贸易壁垒中的刚性措施。
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是一种循环控制机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建立技术规
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来发挥其贸易壁垒功能。动态地看,技术性贸易壁垒表
现为“数量控制——价格控制——数量控制”的循环控制机制。出口国为了达到
和适应进口国所规定或变更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本国出口产品的数量限制,就必须增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与提高,建立相应
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这样势必使境外产品韵生产技术成本大大增
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价格机制使境外产品丧失原有的价格优势。此外,技术性
贸易壁垒以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基础,对境外产品的抽样、检验和
评价过程,可因时间限制和标准内容繁简等硬性规定而对贸易产生多方面的影
响,且福利损失更是难以量化,从而使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好地利用价格机制提高
数量控制的作用。
1.3.7实麓中的争议性
各国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
的出口商难以适应。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表现形式又非常复杂,
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旌过程中的隐蔽性,在对其是否实现社会公共目标的
必需以及是否超出合理限度上,目前尚无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与标准,不同国家
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结果必然是不同国家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对技术
性贸易壁垒予以评判,因而国与国之问相互很难协调,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引起
争议,而且解决争议的时问一般较长。目前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纠纷已成
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之一。
有关研究估计,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约有1()%~30%
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但90年代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超过50%。据wT()统
计,自1995年wTO协定生效起到2001年,wTO受理的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件共97
起(占全部争端案件的40.2%),其中茸当其冲的便是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争端,
共计达14起(占14。4%)。⋯
正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其广泛性、歧视性、灵活性和隐蔽性,实施起来
比较容易,不像采取其他措施容易遭到报复,因此一些国家频繁利用技术性贸易
壁垒进行贸易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
常常蓄意提高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限制进口。目前TBT己成为贸易竞争的重要
领域,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之争的锐利武器。
1.3.8作用效果上的双刃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作用效果上的双刃性。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果是
专门为阻碍国外商品进口而设置,使国内产业免于国外对手的竞争,将会形成以
质次价高的本国产品代替质优价低的进口商品的局面,对国内消费者造成福利损
失,也不利本国产业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由
于技术性措施的制度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等原因造成的贸易障碍,若能成功
跨越,则会大大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促进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的
国际间转移。尤其是对技术落后的出口国而言,通过仿效发达国家标准或制定自
己的标准,将有利于实现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跨越,逐步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质
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在一些情况下,进口国对进口产品设置技术壁垒,会
向国内消费者传递这样一种信息:进口产品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要求。这样会增加
进口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了解,增强消费信心,从而会促进该产品在进口国市
场的销售。
“1张海东.投术1|!!}j戤易壁垒‘。中国对外贸易_^1j.对外经济贸易人学⋯版社。2()【)4
34
2.贸易保护理论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当中相当‘部分是进口囤针对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性的技术
性贸易措施而造成的。这种歧视性贸易壁垒的背后是保护性贸易政策,而保护性
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是贸易保护理论。就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而言,贸易保护理
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而这一合理性正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
和强化的理论背景,本章首先回顾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渊源——贸易保护理论
及其实证研究,然后介绍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手段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
现状及其趋势。
2.1国际贸易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
2.1.1贸易保护理论综述
(1)原始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
重商主义韵经济学基础是建立在金银等贵金属是财富的难一形态,一国对其
的拥有量是国家富裕与否的标志。对外贸易是获得财富的源泉,顺差是积累财富
的唯一途径。
该理论主张限制制造业产品和奢侈品的进口,限制原材料的出口,实行奖励
出口的政策,以保持出口优势。贸易保护的手段有行政管制、高额关税、退还税
款、发放奖金和补助金、特许证等。
重商主义的实质是先进国家(先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家)的贸易理论。它
的基本特点是从国家总体来看国际贸易,为国家获得最大财富来干预。
在实践上,16世纪后期重商主义的发展达到高潮。17世纪开始出现自由贸易
思想,18世纪上半时在英国引发了两种观点的论战,但保护贸易在实践上处于主
流地位。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英国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并完善了自由主义理论体系。而作为
后进困的美国和德翻在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张下,实施有效的保护,促进了两
斟经济发展。其中以德国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为著名。
李斯特指出自由贸易理沦存在前提缺陷,该理论是建立在世界利益基础_J:.
没有立足于国家利益。其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核心内容是作为后进国家,发展一国
的‘卜产力比通过比较优势获得贸易利益更为重要,只有通过保护“幼稚产业”建
立自己独立的工、fk体系,爿利—F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主张保护,但不否定自由贸
易。他认为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不能不加区别地实行自由贸易。当一国经济发展
进入较高阶段,自山贸易就会成为最好的政策。保护贸易是向自出贸易转变必须经历
的一个阶段。同时提出对一国不同工业部门根据竞争力不同的保护程度要区别对待。
保护期限以30年为最长。保护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来保护幼稚
工业,同时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的进口。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保护贸易政策批评了自由贸易思想,吸收了重商
主义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总体的
合理性,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以后保护贸易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
是,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也存在着缺陷,过分夸大了国家对贸易干预的作用和
夸大自由贸易的消极作用是其缺陷的突出表现。
(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凯恩斯主义(超保护主义)
凯恩斯的鼓励出口,实现适度的贸易收支顺差,是“萧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
政策。凯恩期认为贸易顺差对于投姿的积极影响:一是贸易顺差的大小决定对外
投资的多少,对外投资带来总的收入水平的提高,G N P的增加。二是货币的内流
就必然降低国内的利息率,信贷资产成本下降,刺激私人投资量增加,消费需求增
加。凯恩斯又指出重商主义政策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实施,争取贸易顺差具有双重
作用。当一国的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就业量时,贸易顺差有益。否则,一是投资
量增加,T资水平上升,国内成本增大,顺差交逆差,二是利息率下降,资本外流。
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政府当局为维持繁荣,必须密切注意贸易差额。若贸易为
顺差,又不太大,则颇有鼓励作用”,且指出“大家争取顺差,结果大家受损”(《通
论》29l页)。
凯恩斯的国际贸易理论,经继承者的修改或补充,则演变为扩张性贸易顺差
理论。认为自由放任的理论和政策对付不了大危机的局面,因而必须要采用保护
主义,由国家政府出面直接干预对外经济活动,通过各种措施,扩大出口,限制进
口,取得对外贸易顺差,以提高国内的“有效需求”,缓和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这
就是所谓的“瓤重商主义”一超保护贸易理论。
在理论卜,自从斯密创立自由主义体系以后。尽管出现过李斯特为代表的贸
易保护主义理论,但一直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产生,在170年的历史中贸易自由
丰义始终占据了理论上风。只有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提出,才从根本l:动摇了自由
主义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上,真难贸易自由的历史非常短暂。1860年英法两圉签
订《科命髓一谢瓦利埃条约》,标志着自由主义政策在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而自由主义政策同时又开始面临挑战,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各种垄断组织不断
出现,并在各国逐渐取得主导地位,为国家垄断奠定了基础,保护主义的政策则丌
始陆续在各国出现,到20世纪开始逐渐加强。
(4)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时期: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
在“二战”以后,日益强大起来的美国开始宣扬自由贸易,发展中国家为了自
身利益则举起了贸易保护的旗帜。普雷维什1950年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用结构
主义的分析范式,从经济发展的阶段论出发,提出了中心一外围论,认为在现有的
国际经济体系下,中心和外围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外围国家应加速实现工业化,在
贸易政策上一定要实行保护政策,降低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扶持本
国民族工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该理论主张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关税、非关税、
外汇等,认为如果发展中孱家一昧奉行比较优势论,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越来越
不利的地位,落入“贫困陷阱”。其缺陷是过于强调保护,但在20世纪60年代,
尤其在拉美地区曾起到十分重要豹作用。
(5)在关贸总协定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①二十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从1947年至70年代末,在“关
贸总协定”的主持下,先后举行了七轮多边贸易谈判,使高关税壁垒大大降低。对
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也起到了限制和削弱关税壁垒的作用。20世纪70年
代,两次石油危机使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滞胀”的困境之中。为了
保护国内市场和就业.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自由贸易原则的同时,实施保
护主义,形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国,为实现工
业化,也采取了开放与保护相结合的措施。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
壁垒具体包括配额、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押金、进口限制、外汇管制、自动
出口限制、报关手续干扰等,主要依赖非关税措旖使用调节贸易流量。第二.贸
易的集团化和区域化加强集团和区域化组织具有天然的排外性和贸易保护性,保
护成员国的经济利益,从而削弱了世界范嗣内的贸易自由化,其中欧盟最为典型。
第二,贸易政策的重点从幼稚工业保护转向结构性危机和具有尖端技术的产业部
f J。保护的重点卡要集中于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如农业、纺织、服装、
钢铁、汽车等行业。另一个晕点是尖端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新材料
和能源等部门。第四,贸易政策从被动地保护国内市场转向主动地、有针对性地
丌拓圈际市场。例如,美国政府利用政府间的双边谈判等手段,胁迫对手玎放市场,
特别是向美国具有竞争力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开放市场,以增加出口,促进经济的
振兴。
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
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理论又称为“利润转移理论”,因为它们都有一个
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在政府干预下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争夺有限的垄断租
金。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两种政策主张:出口补贴和进口保护。战略性出口补贴
政策最早由布兰德(Brander,1983)、斯潘瑟(spancer,1983)共同提出的。他们共
同证明了: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
市场占有率,从而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若新增的利润能抵消出口补
贴成本,那么实行出口补贴就可提高本国福利。而战略性的进口政策则由克鲁格
曼(KrugIl】an,1984)提出,其具体的政策主张是以进口保护来促进出口。克鲁格曼
证明,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通过征收进关税,也可提高本国企业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的占有率,只要关税保护成本低于关税导致的本国商业利润增加部分与关
税收入之和,那么实施进日保护政策的国家的福利就会改善。
战略性贸易政策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争夺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政策手段。日本
早在战后恢复时期,就已经开始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美国早在80年代里根政府
就已将其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转变为产业针对性很强的“公平贸易”原则,
初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端倪。克林顿上台后,更是将提高本国主导产业尤其是信
息产业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作为其实现经济复苏与增长的
一剂良药。美国90年代的“新经济”形势的取得。战略性贸易政策功不可没。
然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却存在着观显的缺陷。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
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其次,战略性贸
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如在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中,给予本国
企、lk补贴的政策是基于古诺模型(即以产量作为厂商的决策变量)提出的,如果换
为伯特兰模型(即以价格作为厂商的决策变量),即会得出最优政策是出口税而不
是补贴的结论。还有,加入寡头J商致力于不变的猜测,而且每一+个厂商的猜测情
况与竞争对手的实际反应完全⋯致时,实际利润转移则变为彳i可能,向这时最佳
贸易政策选择应是自由贸易政策。再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是以对手不采
取同样的行动为前提的。在寡头市场结构下,利润转移效果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
觉察,因而极易招致贸易对手采用同样的策略进行报复。从博弈论的视角看,这种
贸易战显然是一种零和博弈。最后,战略性贸易政策受到w T O框架下多边贸易
规则的限制:制定最优税率的可能性受到限制:直接出口补贴被明令禁止:间接补
贴被列入“可申诉”类别:歧视性的国内外差别定价被视为“倾销”。由此可见,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是极其有限的,其理论基础也是十分脆弱的。
2.1.2贸易保护的实证研究
(1)贸易保护政策的动因研究
以上各种贸易保护理论观点,大都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并不具有普
遍意义,但它们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贸易保护行为。不同的贸易保护理论都有
一个重要的共同观点,即主张扩大本国韵出口,同时尽量抑制外国的进口,这就使
得贸易保护主义与盛行于17、18世纪的重商主义有着某种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贸易保护理论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贸易政策的基本动因问题。于是,
一些经济学家便转而研究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试圈扶经济效应入手来探讨各国
实旄不同的贸易政策的直接原因。
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
条件效应和净福利效应等。每一种具体的贸易政策措施都会产生对应的经济效应
大量的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不同的贸易政镶措姥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在现实
世界里,各国都结合本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以
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应。在贸易政策效应的分析技术方面,现有文献提供了大量
的、相当成熟的工具和方法。张曙光(1996)指出,自由贸易决定贸易利益的创造,
保护贸易决定贸易利益的分配,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的统一和均衡决定现实的贸
易状况。这实际上明确阐述了两类不同取向的贸易政策所产生豹不同的经济效
应。王庆(Qing wang,2001)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低收入国家倾向于
实施高关税和更加歧视性关税结构政策,高收入国家则倾向于运用非关税和更加
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结构措施;高收入幽家的出口通常面临更严重的贸易保护但
较小的关税结构性歧视,而低收入国家的出口既而临森严的贸易保护壁垒,又遭
遇更强的非关税壁垒歧视。应该指出的是,贸易政策的效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
释了一些国家采取的某些具体的贸易政策措施的直接原因,但同时也应指出的是
某些实证的效应分析所产生的结论也与一些国家实施的具体贸易政策措施的初
衷相悖,即某种贸易政策措施的实施未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应或获得恰好相反的
经济效应。这里面可能存在模型的结构问题,也可能是决策变量的取舍问题,还有
可能是模型的假设条件方面的原因。
(2)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理论受公共选择理论的启迪,将贸易政策制定的
政治经济过程及因政策干预引起的各种经济活动放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研究。形成
了关于贸易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对纯贸易理
论无力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存在性的困惑,将公共选择的政治经济方法引入
贸易理论,抓住贸易政策作为“公共物品”这一非市场集体决策的特征,在纯贸易
理论和政治学框架之间搭起桥梁来分析贸易保护决策的“内生”过程和结果
(Baldwin,1982),使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政府政策内生化(王建业,1989)。也就是说,
现实中政府干预政策在社会公共选择过程中优于自由贸易政策的真正根源必须
从政治市场中寻找答案,包括国家非经济效率目标和社会利益分配及冲突。据此,
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认为,贸易保护可能是“仁慈的政府”实现其社会福利
函数和提供社会保障的途径,也可能是“自利的政府”为了寻求政治支持或竞选
获胜向少数利益集团出售的政治商品,也可能是在“民主的政府”目标函数下的
兼丽有之(盛斌,2001)。不同的学者遵循这一理论思路,建立了众多的理论模型,
形成了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理论框架结构。
瑞士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布鲁诺·S-弗雷通过对上述理论模型的规范分析
和对各国之间贸易磨擦的实证观察,对贸易保护、政府干预和贸易经济政治化的
内在机制作了精辟分析:在各个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市场。
在这一“市场”上,贸易保护的需求者是特殊的选民集团、厂商和以特定产业为
母体的政党和议员:贸易保护主义的供给者是政府领导人和政府官员:选票和权
。盛斌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l,(1)
40
力是贸易保护主义供求双方交易的筹码:政治权力,特别是外交淡判是实现政治
市场供求平衡的途径(弗雷,1987)。
根据弗雷的分析,作为贸易保护需求者的特定选民集团、厂商总是千方百计
地利用政治体系来获取自己的优势,他们通过院外活动和投入资金来影响政党和
议员,左右总统和政府,推动他们在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贸
易保护主义法案的政治决定,从而实现其特定行业的垄断利润和特殊利益。而对
政党和议员来说,对自由贸易感兴趣但高度分散的消费者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他
们是弱势群体:而处于强势群体的要求贸易保护的压力集团则可能通过院外活动
施展其最大影响。特别是执政基础不稳固的执政党会充分注意那些有组织的利益
集团提出的贸易保护要求,以此来拉到选票和得到选票所需资金,尽管有可能疏
远或失去那些主张自由贸易政策豹消费者的选票。用句术语来说,就是:政党政治
中对贸易政策的最佳均衡应该是资源增值形成的当选概率正边际效应等于资源
流失造成的负边际效应两相抵销(樊勇明,2001)。
根据弗雷对贸易保护供给者的分析,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一切行为都是
在外部约束之下发生的,而外部约束的最大参照量是法律上所规定的政府的服务
对象中那些最有声望、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人和部门,即社会中的强势群体。
因此,一国政府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还是采取自由贸易的决定因素在于国内政治
经济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也就是说,新政治经济学认为贸易保护形式上表现为当
事国官员进行的国际贸易谈判,即“双层次博弈”中的第一层次博弈:国际层次博
弈,而本质在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力量对比.即“双层次博弈”中的第二层次博弈:
国内层次博弈(Putnam,1993)。。
2.1.3贸易壁垒
贸易保护的理论有多种,如前所述,既有古老的重商主义,形成贸易保护理
论主流的幼稚产业论、战后凯恩斯新重商主义、当代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论,又有
其它非主流的贸易保护理论,如中心一外围论、公平贸易论、夕阳产业保护论、
管理贸易论等。但无论是哪一种贸易保护理论,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归纳起来主
要是两种,一种是关税壁垒,一种是非关税壁垒。作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常用的保
护手段的技术壁垒,只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
。盛斌贸易保护的新政治弊济学: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1.(1)
41
(1)关税壁垒
所淄关税壁垒主要是指冈征收关税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征收关税二}三要有
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加本国的财政收入; .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
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
保护关税。
征收关税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
当时经济不够发达,其他税源有限,财政关税便成为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
分。以美国为例,180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关税收入约占90%’95%。
。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改为以直接税为主,关税
作为财政收入的作用逐渐减弱。目前,发达国家的关税仅占其财政总收入的
2%、3%。随着关税的财政收入作用逐渐减弱,关税的保护作用却一度明显增强。
保护关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税率的确定,税率越高,越能保护本国生产和本国市
场。保护关税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负担,削弱其竞争力,从
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保护国内同类商品生产。另外,保护关税还可以通过调整
关税税率的商低来控制进出口的数量,以此调节国内价格,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
目的。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产,
纷纷使用保护关税作为防卫手段,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和敏感商品。到了20世
纪30年代大危机时,各国为了转嫁危机,竞相提高税率,使用了超保护关税。
其税率之高超过了一般的保护程度,保护对象也变成本国的成熟工业和衰退工业
或垄断资本需要大量出口的商品,以保护其既得利益。二战以后,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关贸总协定在消除关税壁垒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到
1998年,发达成员方工业制成品加权平均关税已降至3.8%,中等发达成员方为
6%,发展中成员方为12%。。但是,关贸总协定并没有消除关税,而是允许各国
把关税作为唯一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经常以提高关税或使
用惩罚性关税、报复关税相威胁,以取得别国贸易方面的让步。因此,关税壁垒
仍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对国际贸易商品和服务的其他所有限制措施,
脒宪J蝴际贸易一原理、政策、实务m]北京:t信会计f|{版社,2000,p203
“陈忠⋯,叫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d^进H{【J[Ⅲ.北京:中国计嚣H{版卒卜2002,D1
42
包括进口配额制、自动出【__1配额制、外汇管制、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技术性贸
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或由政府直接设置,或由与政府相关的机构实施,也有些
是由相关企业之问达成的协议而形成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中,非关税壁垒在部分领域的扭曲作用要远大于关税壁垒的
作用。因为与关税壁垒相比,非关税壁垒能够针对外国企业的竞争为本国企业提
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保护。
非关税壁垒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
才普遍建立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重要性不断增大。在战争刚刚结束的20
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许多国家剐从战时状态恢复过来,为了缓和国
内市场的矛盾,它们在高筑关税壁垒的同时都曾利用非关税壁垒来控制其国际收
支;20世纪60年代后期,关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成功地促使关税总
体水平大幅度下降时,非关税壁垒只是稍微地减少了一些,成为损害自由贸易利
益的主要障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1974年和1980年开始的两
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竞相采
取非关税措旆奖出限入,以抵销由于关税大幅度下降所造成的刁i利影响。于是,
出现了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壁垒的重
点由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据统计,非关税壁垒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850
多项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未的900多项,现在己多达1000多项。。近年来,非
关税壁垒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非关税壁垒与关贸总挤定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关贸总协定较
早就意识到这个闯题,并在第七轮多边谈判即“东京回合”中第一次把谈判矛头
指向了非关税壁垒,提出了有关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的条款。但这些条款和协
议往往是有保留的,并且非关税壁垒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关贸总协定难以对每
一种非关税都用具体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因此,非关税壁垒越来越趋向采用处于
总协定法律原则和规定的边缘或之外的歧视性贸易措施,从而成为“灰色区域”,
以绕开关贸总协定的直接约束。据Ndayisenga&Kinsey(1994)的一项研究,一
些发达国家仅农产品的非关税壁垒就达数百种,个别国家甚至达到一千多种,如
表2一l所示。
。海闻,P林德特,L新辛.围际贸易[M].1:海人民}“版社.2003
43
目前,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同渐削弱,传统非关税壁垒也同益受到啦界贸易
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严格约束,世界贸易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越来越多
的西方发达国家却频繁使用扶色区域措施,这在。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以关贸总卧
定为主体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威胁。
按照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价格费用型的
非关税鐾垒。这种类型的非关税壁垒通过各种措施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
从而影响这些商品的最终价格,或直接影响到国内产品的成本,从而影响到它们
的最终价格,改变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价格差,从而达到限制进口、增强国内
进口替代产品的发展,或促进出口的作用。第二类是数量限制型的非关税壁垒。
表2一l发达国家在农产品方面的非关税壁垒统计
国家非关税措施的数目国家非关税措施的数目
加拿大1464 奥地利254
瑞典709 意大利109
澳大利亚418 比利时/卢森堡93
法国394 希腊55
挪威393 丹麦32
新西兰323 德国24
芬兰302 英国14
美国300 爱尔兰3
资料来源:Ndayisenga and KiIlsey(1994);转引自spencef}IeI硌∞and RobcrI功adeL“Impact of
S卸itary aⅡd P11)向saⅡilary Measures on Develop妯g Countfies”.PreI)a化d£0r the Wbrld
Bank.1999.
它通过直接限制迸臼商品的数量或进口总额,从而达到直接地,有效地限制商品
进口的作用。第三类是综合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它对贸易的限制作用较前两类
更强,主要是通过各种规定,标准,以及海关的检验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对
进口商品的数量与价格都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即属此类。非关
税壁垒的具体的归类如图2—1所示。
2.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靛现状和趋势
2.2.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壁垒呈现出新的变化,关税
壁垒逐渐弱化,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兴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宗先,扣J人喇开放经济下的目陆、贸易壁争[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4
图2一l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最难应对的贸易障碍之一。
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
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
(1)美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美国制定并实施了大量技术性贸易措旖。据估算,目前美国官方认定的国家
标准有4万多个,各种非官方标准机构、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有5力^
多个。可以说,美国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典范”。。
①技术法规。美国的技术法规在世界上是比较健全和完备的,它是由联邦
政府各部门颁布的具有综合性、长期使用的法典,按照政治、经济、工农业、贸
易等方面分为50卷,共140余册。每卷根据发布的部门分为不同的章,每章再
根据法规的特定内容分为不同的部分。比如,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有关的法律就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公平包装和标
签法》、《婴儿药法》、《茶叶进口法》、《婴儿食晶法》等。对进口食品的管理,除
了市场抽样外,主要在口岸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将被扣留,然后以改进、退回或
销毁等方式处理。此外,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
环境保护局、联邦贸易委员会、商业部、能源效率标准局等都各自颁布法规,如
《联邦危险品法》、《家庭冷藏法》、《控制放射性豹健康与安全法》、《植物榆疫法》
等。
美国还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如美国FDAl995年颁布的《加工
和进口水产品安全卫生程序》规定,凡出口美国的水产品,其生产加:1二食业都必
。韩nf为.荧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典托[J].仓业改革与管理,2005.(11)
45
须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并在美国官方机构注册。2001年1
月,美困FDA又颁稍新法规,对果蔬汁产品实施HAccP管理等。。
②技术标准。美国标准体制与其他国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结构的分散化。联
邦政府负责制定些强制性标准,主要涉及制造业、交通、环保、食品和药品等
行业。美国大部分标准是所谓的“自愿标准”,即由民问标准机构、专业学会和
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由企业界自愿采纳,美国的民间标准机构多达400多个。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则负责对自愿标准制进行协调,协会本身并不制定标
准。也就是说,在美国并没有一个专门机构主导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这种高度分
散的体制导致的结果是技术标准极其繁杂,例如,美国为了阻止墨西哥的土豆输
入,对土豆的标准规定有成熟性、个头大小等指标,这就给墨西哥土豆出口美国
设置了障碍。美国还利用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及其他标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fBT)。例如,美国为保护国内的汽车工业,在《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
中明确规定,所有进口汽车都必须安装防污装置,并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
美国在不断加强本国技术标准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对其标准战略进行调整。
2000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颁布了《国家标准战略》,明确提出要发挥美国标准
体系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本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美国标准化战
略的核心是: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反映美国技术;承担更多的
IsO、IEc秘书工作。战略的重点领域是:健康、安全、环保方面豹标准化。美
国进行标准战略调整,不仅可以通过“标准先行”实现对国际市场的控制,而且
还可以打破欧盟和日本等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③合格评定程序。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国际市
场,其认证项目较多。据统计,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如UL、MIL、FCc、
HAccP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认证体系。尽管质量认证的管理体制是自由分散的体制,
没有统一的国家质量认证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都可开展质量认证工
作,但对于美国进口的商品,美国则剩用安全、卫生检疫、包装和标签等规定进
行严格的检查。美国为了对商品的安全性能进行认证,设立了代号为uL的“保
险商实验室”,外国商品必须通过UL认证后才.胄&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外商向美国
市场销售某些产品时须向某些认证机构申清认证,其中保险商实验审联合公司
2·_殳书.贸易技术壁垒{lj『究【D].中团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3
46
(UL)、美国石油学会(API)是著名的认证机构。
美国常见的认证有如下几种:(1)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制定的标准(Fcc)和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制定的标准(uL),一般电子、电器产品,如计算机、玩具、
通信设备、电视和传输设备均要求符合FCc或uL规定的标准。进口商必须向美
国海关提供进口产品的FCC或uL的认可证明。(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主管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食品、药品、添加剂、化妆品、洗涤用品和医疗设备。
进口产品必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包装、销售、运输各个环节都保证不受污染,
不发生霉变,不掺有任何违反FDA规定的成分。FDA负责对进口商品进行抽样检
测,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其标准,该产品将不准入境。而对于预先获得FDA认证
的产品进口商,一般在出具认可证后即可放行。(3)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
规则,cPsc的目录管理15000种产品。。制造商、进口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
对被检测不安全的产品做出书面报告,只有获得CPSC安全标志的产品才准许进
入市场。(4)美国联邦委员会(FTc)规则要求,出口到美国的纺织产品须标明
成分和商品标签,限制含有未经FTc认可成分的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5)危害
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FDAl995年公布了《加工和进口水产品安全卫生
程序》,要求从1997年12月18日起,在美国市场上销售水产品的加工商须实施
H^CCP计划,并取得HACCP认证。随后,HACCP认证又向肉类加工企业和果汁、
蔬菜汁加工企业延伸开来。(6)汽车安全认证制度,美国对汽车实施的安全标准
项目有64项,美国对汽车认证实行豹是政府监督的“自我认证”方式,各汽车
厂根据美国机动车安全法规,对汽车进行检验和验证,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认
证申请、技术资料和检验结果报告,主管部门在审查合格的基础上予以注册公布。
对于环保项目美国认证要求较严,比如主管部门在对各汽车厂审查合格后,还要
派员到工厂对生产活动和试验设备进彳亍检查和监督,直至确认工厂能批量生产一
致性良好的产品后,才在联邦注册公布。
④绿色技术壁垒。第一,绿色技术标准。美国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
制性技术限制,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
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但
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时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马睿.扣造技术件贸易壁垒盾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标准化,2006,(1)
47
第二,绿色环境标志。美国于1998年丌始实行环境标志制度,有36州联合
立法,在塑料制品、包装袋、容器上使用绿色标志,甚至还率先使用“再生标志”,
蜕明它可重复回收,再生使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从1995年6月l
H,凡是出u到美国的鱼类及其制品,都必须贴上有美方证明的来自未污染水域
的标签。”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绿
色环境标志”。
第三,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美国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
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同趋严格。美国于1975年开始实施国
家药物残留计划(NRP),要求动物在屠宰前必须检查杀虫剂、重金属、激素和抗
生素的残留。1982年建立了《避免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数据库》,供兽医和养
殖者查询。美国还对新鲜蔬菜的农药残留限量制定了98种农药620个限量标准。
@
第四,绿色包装制度。1998年美国就有21个州颁布了2332条法令,限制
和禁止使用某些塑料包装制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包装工业的发展方案有两种:
按15%减少原材料和包装制品,其中至少2096可回收利用。这两种方或案都得到
美国包装行业的认可。美国至今已有37个州分别立法确定各自的包装废弃物回
收定额。2002年美国共生产了1925亿个饮料瓶罐,回收率大约为41%。。目前,
美国对包装废弃物及垃圾的回收正由过去单一的环保概念进入商业化阶段。
第五,绿色补贴。由于发展中国家中的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
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于是,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
“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最近美
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
出了反补贴起诉。这种“绿色补贴”壁垒有日益增加之势。
⑤动植物检疫制度。美国动植物检疫局(APHIS)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管理
中一直发挥着既重要又特殊的作用。APHIS隶属美国农业部(USDA),它的主要功
能有三项:一是通过防止外来动植物病虫害的传入;二是监测与管理美国国内发
生的农业病虫害:三是负责协调和解决与动植物检疫有关的贸易纠纷。
。韩可为.荚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典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11)
。夏友富,趑宝j夫.化肇垒为桥梁聚焦美欧l}投术忭易壁垒体系【J】.wT0经济导刊,2003,(5)
。张H』j兰筻围标准体系及启永【J】_I:海标准化.2002,(4)
关于水果和蔬菜,美圈规定,在欧洲、亚洲、非洲、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
洲许多地方存在果蝇,这种果蝇可能由进口水果和蔬菜带入,因此,从上述地区
进口的水果除非提供必要的补充文件,并包装良好,否则将禁止进口。进口的申
请程序是:首先须由出口地区的动植检疫部门提供证明,证明该水果或蔬菜的学
名和普通商品名,出口植物的部位,原产国种植地区、发货季节,预定每季交货
数量、运输方法、美国到货口岸、分销地区等。APHIS接到此申请后,一+般须经
3—6个月的研究再做决定。APHIs对外国出口商品的另一项重要条例是:“某些
进口动植物和动物制品、禽类和禽制品的检验和装船要求”。APHIs规定,美国
禁止进口带有下列疾病:瘟疫、口蹄疫、禽瘟、纽尔斯卡病、非洲猪热病及猪霍
乱的动物。
(2)日本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法规和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
格评定程度、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绿色技术壁垒四个方面。
①技术标准和法规。日本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名目繁多,目前有8184个工业
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涉及纺织、汽车制造、化工、农业、食品等各个行业。
在化工方面有《药品管理法》、《化工产品制造与检验管理法》、《化妆品成分管理
法》;在机械制造方面有《日本工业规格》(JIs)、《日本认证制度》(JIs Mark)、
《劳动安全与健康法》、《电气用品取缔法》、《制品安全法》、《电气用品取缔法》、
《气瓶生产检验法》、《制品安全法》;在纺织工业方面有《产品含毒物质限制法》、
《商标管理法》、《外国标签管理法》:在汽车工业方面有《废气排放检验法》、《限
制噪音法》:在农业、卫生领域有《动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食
品卫生法》、《药事法》;在农产品食品工业方面有《食品与扫用消费品管理法》、
《蔬菜水果进口检验法》、《肉类制品进口检验法》、《包装与标签法》、《家畜传染
病预防法》、《动植物防疫法》、《食品卫生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基本要点是:
对很多商品的技术标准要求是强制性的,不论产品来自何地,均要在满足各种技
术指标后,才能进行生产、销售和使用,两且进日产品入境对出Ej本官员进行梭
验,同时,通常要求在合同与信用证中体现这些标准。
Ff本的技术标准除了数量多以外,还经常修改,例如《闩本工业标准化法》
(JIS)迄今已经修改了9次。”’再者,开本很多技术标准都不同于围际通行的标
准,如《r|本工业标准化法》(JIS)中尽管有9()%以上是采用了蚓际标准,⋯但
是总体上仍有不少技术标准和法规与国际标准不‘致。当外国产品进入F{本市场
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而且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吻合,只要其中l项指标
不合格,日本就以质量不达标为由拒之门外。
另外,进入日本市场的商品,其规格选择也极为严格,有强制型规格和任意
型规格两种。强制型规格主要是指商品在品质、形状、尺寸和检验方法上均需满
足其特定的标准,否则就不能在日本制造与销售;任意型规格主要是指在日本消
费者心目中自然形成的产品成分、规格、形状等等。如果外国商品不能满足这些
标准要求,基本上就不可能进入日本市场。
②合格评定制度
日本韵产品认证制度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强制性认证制度通过颁布相
关法律的形式执行,涉及的产品必须通过相关认证。自愿性认证则由企业自愿申
请。通过认证的企业,可以在其产品上加贴认证标志。强制性认证制度是法律规
定的,产品只有通过认证才能进入日本市场。自愿性认证虽然是非强制性的,但
由于同本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较强,只有获
得自愿性认证的产品往往才能更顺利地进入日本市场并得到消费得的青睐。
日本产品强制性认证的种类主要有:
·电器产品安全认证,涉及电线、保险丝、配线器具、镇流器、小型单相变
压器及镇流器、电热器具、电动机械器具、便携式发电机、电子应用机械器具等
等;
·安全消费品认证,涉及婴幼儿床、便携式激光装置等家用安全产品;
·燃气器具认证,涉及家用及商用液化石油气取暖器和热水器等燃气器具。
日本产品自愿性认证的种类主要有:
·工业产品认证,涉及工业产品,包括:土木工程与建筑、机械工程、电子
工程与电气工程、汽车、铁路、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矿山、纸浆与纸、陶
瓷、门用品、医疗安全设备、航空、信息处理、包装、焊接与放射等众多行业;
·农林渔产品认证,涉及农林渔产品,包括各类面条、酱油、各种调料、人
‘|f奉土要工农业产品技术性贸易壁生【J】.1:海标准化,2004,(z1)
。曾诗鸿f_本的贸易技术壁垒1』中困的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J4,(11)
50
造奶油、食用植物油脂、果糖、水果饮料、碳酸饮料、各种农产品及水产品罐头、
冷冻食品、火腿、香肠、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产加工食品、小材、木材制品、榻
榻米草席、生丝等等;
·安全消费品认证,涉及幼儿学步车、滑梯、单人秋千、开罐器、家用金属
梯子、学童伞、家用刨冰机、棒球手头盔、拉力器、旱冰鞋等100多种消费者用
产品;
·环保产品认证,涉及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品、
高炉矿渣粉末与高炉矿渣水泥、未漂白的咖啡过滤纸、电动吸尘机再生纸浆过滤
袋、家用橡胶手套等环保产品;
·安全玩具认证,涉及带轮玩具、玩偶、球类、娱乐用品等安全儿童玩具;
·伞具认证,涉及折伞等伞具等等。
③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进口的农产品、
畜产品及食品类实行严格的检疫、防疫。有关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的法律有:《植
物检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食品卫生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表面上公正,
但在执行过程中手续繁杂,并在做法上具有歧视性,因而对国外进口商品形成了
贸易障碍。外国农产品要进入日本市场,至少要经过厚生省各地检疫所的进口检
查和各地方自治体保健所的检查。在产品检验方面,丑本规定对不同时间进口的
同种商品,每一次都要有一个检验过程,而对本国同类商品,只需一次性对生产
厂家做检验就可以了。对于进口动物,农林水产省动物检疫所依据《家畜传染病
预防法》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动物疫情通报,制定禁止进口的植物
及其产地名录。凡是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或经过其发生国家的寄生植物
和土壤均严禁进口。对于外国食品要进入日本市场,有些是经过双重检疫的,因
为一些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在接受食品卫生检瘦前,要先接受动植物检疫,然
后再从人体健康韵角度进行食品卫生检疫。
日本的卫生检疫分为命令检查、监测检查和免检3类。。命令检查是强制性
检查,即对于某些易于残留有害物质或易于沾染有害物质的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
之百的严格检验;监测检查是指由卫生检疫部门根据自行制定的计划,按照定
的时问和范围,对于不属于命令检查的进口食品实行日常抽检,具有调查性质。
。张秀娥.U奉技术性贸易譬垒的特点发应对策略IJ】.现代J I率经济,2005,(3)
51
如发现某国的某种食品含有违禁物质,则以后来自该国的该种食品就会面临更严
格的检查,严重者要接受命令检查。
只本的商品检验机构由相关的省厅来指定。指定检验机构对于有关的制造业
者的产品进行检验,赋予“JISMark”。获得“JIsMark”的产品即认为是获得了
进入日本流通市场的资格。对于输入日本市场的商品。实行海关申报制度,由各
l:_:]岸的海关依掘《日本外汇及外贸法》、《关税法》以及是否具备JISMark检验放
行。
④绿色壁垒。日本凭借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处于技术垄断的地位,以环保为
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绿色技术标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日
本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规定,到20lO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
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日本政府标准
规定“二恶英”含量不能超过O.1ppm,。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很难达到的。
绿色环保标志不仅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且在生产、销售、运输、消费、处理
的过程中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在包装制度方面,要求产品包装必须使用能节约能
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或再生、不污染的包装。为此,日本颁布了《回收条
例》和《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整案》。此外,在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方面,日本对食
品、药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十分繁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
的要求日趋严格。在绿色补贴方面,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
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为降低环境成本,将
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
重的是,当发展中国家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企业一定的环境补贴时,发达国家却认
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wTO的规定,因而以此来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3)欧盟的技术壁垒
欧盟具有严格苛刻的技术法规体系、高水平的标准体系、严格的检验检疫要
求、复杂的合格评定体系、挑剔的环保要求,形成了一整套复杂而又严密的贸易
技术壁垒体系。欧盟国家被认为是世界上设置贸易技术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回
①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
欧盟为缓解外来商品对本地企业造成的冲击,保护本地相关企业与消费者的
。强秀娥.1|$技术r!:贸舄壁垒的特点及斑对策略f J],现代r{本经济,2005,(3)
。深题组欧盟技术壁警后韵贸易保护主义[J】.圈际贸易问题,1999,(6)
52
利益,制定并实施了系列技术法规和标准。由于这些法规和标准是根据欧盟各
国的经济技术水甲制定的,因而水平较高,要求较严,一般国家的产品很难达到,
为外来商品的进入构筑了一道曜固的壁垒。
欧盟指令在欧盟技术壁垒体系中担当重要角色。1985年5月7开,欧盟理事
会批准并发布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新方法规定,欧盟发布的
指令是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欧盟各国需制定相应的执行法令。指令的内
容仅限于与卫生和安全有关的基本要求,只有涉及产品安全、工业安全、人体健
康、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时才制定相关指令。目前,欧盟己发布了这类指令
300多个,。有效消除了欧盟内部的贸易壁垒,并对歇盟以外的商品形成了贸易
壁垒。例如,欧盟从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颁布了81/602指令、88/146指令、
88/299指令、96/22指令,明令禁止激素牛肉进口。欧盟的这些限制性指令长期
将美国的相关商品挡在了欧盟大门之外,对美国的牛肉生产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
响。而这些指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按照wT0争端解决机
构的专家组报告,该措旌造成了对国际贸易的歧视或变相限制,违背了世贸组织
有关协议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应予以修改。
除相关法规外,歇盟具有各种严格复杂的技术标准,给外国产品进入欧盟市
场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首先是标准数量多,要求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欧盟针
对各种进口产品制定的详细技术标准达10万多个,蕾从不同层面影响外来商品。
如食品,除对食品材料、产地、成分和药物残留等内容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外,对
食品的包装、甚至包装材料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再如对肉类食品进口,不但要
求检验农药的残留量,还要求检验出口国生产厂家豹卫生条件,甚至对工作间温
度、肉制品配方及容器、包装等都进行严格规定。其次是标准体系多,机动灵活。
目前,欧盟除执行国家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外,还执行欧盟标准组织和各成员
国自己制定的有关标准。这样他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髓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为设置技术壁垒提供了天然条件。再次是条件苛刻,处罚严厉。欧盟理事会规定,
要对输入欧供体的产品加强安全检查,不管从哪个成员国的口岸进来,均需要根
据统一标准接受安全和卫生检查,任何一个海关,只要在检查时发现进口的产品
不符合欧共体的标准,可能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有权终止报关手续,
。易晓娟欧盟技术件贸易壁垒的状况发我I譬|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1.(6)
8韩口』为瞅盟技术r{贸易壁垒透析lJ 1.中外铯业家,2呻5,(11)
53
还应该立即通知其他海关口岸。
②合格评定程序
从总体上术看,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必颁达到三个条件之’,即:①符
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②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
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③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
Is0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
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cE标志是欧盟国家实行的一种安全认证标志,用于证明产品符合欧盟指令规
定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与消费者保护要求。cE安全认证是政府行为,属强制型认
证范畴,各成员国负责市场产品安全控制的国家监督当局为CE认证标志的主管
机构。到目前为止,欧盟已发布CE安全认证标志指令21个,。涉及产品包括锅
炉、非自动衡器、玩具等。根据指令要求,凡属cE安全认证范围的产品,必须
通过一定的合格评定程序,加贴CE安全标志后,方可进入欧盟统一市场自由流
通。
③标签和包装要求
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没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对易燃、
易燥、腐蚀品、有毒品,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
欧盟对进口纺织品等要求加贴生态标签。法国规定,所有商品的标签说明书、广
告传单、使用手册、保修单及其他信息材料都要强制性的使用法文。
④绿色壁垒
欧盟1996年启动了“IS0140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
从生产前到制造、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涉及的产品
以消费品为主,不含服务业和已有严格环保标准的药品及食品,优先考虑的是纺
织品、纸制品、电池、家庭清洁用品、洗衣机、鞋类、建材、洗护发用品、包装
材料等26类产品。。
绿色技术壁垒已成为许多服装进入欧盟的障碍。欧盟在1997年就开始禁止
在棉花种植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从1991年1月l同起,使用
含有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成衣、皮革、服装、床上用品等均不能进入德国市
”舄晓娟欧盟技术rJ:贸易壁毫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J】.同酗、贸易问题t 2()0l,(6)
’谍题{il欧盟技术壁肇后的贸易保护主义(j 1.圉际瞰易问题,1999,(6)
54
场。欧盟一些国家还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漂白剂、
染色剂等的使用均提出了较高的环保要求。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I卜进口的非
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
2.2.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被日益广泛使用,与之有关的贸易争端不
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将是wTO
未来深入谈判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了解其发展趋势,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
方向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总体说来,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TBT和sPs通报里上升状态,扩散效应明显
根据wTO/TBT协议和wTO/sPS协议的规定,成员制定对贸易可能有较大影响
的技术性措施前应通报给TBT委员会或SPS委员会,并给予其他成员评议时间。
1995—2002年TBT和SPS通报情况呈上升状态,扩散效应明显。
①数量扩散效应
数量扩散效应是指技术壁垒的数量急剧增加,频率加快,数量分布逐渐由发
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有关研究显示,在影响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TBT
正逐渐增加,20世纪60年代约占5%’10%,70年代为10%’30%,80年代为30%’5096,
90年代则达到50%以上。呵BT与sPS通报总量在2000__2004年分别为1105件、
1343件、1429件、1957件和1659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从、棚m成员采取的各
种贸易措旌通报统计来看,自1995年以来,TBT—sPS通报量一直保持第一,由
1995年的587件增至2004年1659件,增长183%,占耵O通报总量的比重由45%
增至63%(见表2—2)。由于TBT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水平,所以,主要
是发达国家实行较高要求的TBT和sPS措施,但发展中国家已开始重视采取TBT
措施。从TBT通报情况看,1995年一2002年,发达国家TBT通报2632件。占总
量的53.3%,发展中国家通报2304件,占46.7%。但是自1999年以来,发展中
国家通报的T盯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虽然SPS通报数量仍少于发达国家,但近
年来增长较快(见表2—3)。从SPS通报情况看,发达国家通报量为1516件,
”黄lj’h程人为.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f J】.国际贸易,2咖1,(3)
”’孙敬水,米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05,(6)
55
占总量的54.99%,发展中国家为1241件,占45.Ol%,发达国家年通报景增长
迅速,明显超过发展中匿『家。从TBT和sPs合计’通报量看,发达国家的通报量达
3945件,占总量的55.74%,除1∞9年外,其他年份均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为3133件,占44.26%。从1995。2002年累计通报情况看,TBT和
sPS通报主要集中于20个成员,其中荷兰TBT通报量最多,美国则高居SPS通
报量榜首。就通报涉及的产品而占,机电产品、石化产品、建材和农产品及食品
是wTO成员TBT通报的重点。sPS通报则一般涉及农产品。2002年农产品和食品
行业的TBT和sPS通报量最多,合计达965件,占TBT和SPS通报总量的67.5%。
表2—2 1995删04年w1D成员TBT和SPS通报情况(单位:件)
≮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 200l 2002 2003 2004 癸狄台计
1町389 501 846 680 697 637 571 615 892 723 6551
SPS 198 241 298 335 445 468 772 814 10I疆936 5572
合计587 742 1144 1015 1142 1105 1343 1429 1957 1659 12323
资料来源: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表2 3 1995年~2002年、Ⅳ1_:0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Ⅱ玎和sPS通报情况(单位:件)
、\ 年份
类别~、~\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叭2002 合计
发达成员271 326 579 382 345 303 223 203 2632
TBT 发展中成员118 1” 267 298 352 334 348 412 2304
合计389 501 846 680 697 637 571 615 4934
发达成员77 133 152 151 213 325 465 409 1925
SPS 发展中成员12l 108 146 184 232 143 307 405 1646
合计198 241 298 335 445 468 772 814 3571
1BT 发达成员348 459 731 533 558 6:28 688 612 4557
肃J 发展中成员239 283 413 482 584 477 655 817 3950
SPS 合计587 742 1l“ 1015 1142 llD5 1343 1429 8507
资料来源: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劬.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②国家(或地区)扩散效应
TBT的国家(或地区)扩散效应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不同产
品的国家(或地区)扩散,另~方面表现在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扩
散。⋯
不同产品的国家(或地区)扩散是指一国实施的TBT较易引起他国效仿。实
。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氆的经济分析[Mj.北京:中闺物资⋯版杜,2005
56
施。rBT的国家从最早的前欧共体开始迅速扩散到全球,实施TBT的国家越来越多,
遍前i1J=f=界各地。如表2—4所示,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欧洲的意人利、德国、
法国,亚洲的R本、阿联酋,人洋洲的澳大利亚等都肘他围的产品设置了技术擘
垒,限制外国产品的出口。截至2002年底,wTO已有64个成员国提出过TBT通
报,75个成员提出过SPs通报。
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扩散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对某一产品
实施TBT后迅速招致其他国家(或地区)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也实施TBT。
表}一4 不同产品的国家(或地区)扩散效应
序号时间实限/受限国家涉及商品原因
1 1974 加拿大,美国牛肉保护消费者健康
2 1987 意大利/中国节目彩灯没有取得认证标志
3 1990 美国,墨西哥金枪鱼违反美国的捕捞规定
4 1992 德国,薏:大利汽车违反德国汽车的标准规定
5 1994 法国/秘鲁鲜贝鲜贝标签被取消
6 1995 澳大利亚/中国自油包装不合格
7 1995 韩国,加拿大瓶装水违反韩国有关瓶装水的法令
8 2000 欧盟,美国转基因食晶镲护消费者安全
9 2002 阿联酋/中国龠肉禽有抗生素
资料来源: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以我国为例,2002年1月,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
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以欧盟实施禁令为由,2002年2月初,沙特
宣布禁止进口中国蜂蜜;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索残留检测限为
O.3p曲,并有可能提高到O.1ppb,这一举措使我国蜂蜜2002年对美国出口比上
年下降52.35%;⋯墨西哥农业部6月2日下令把扣留的356吨受污染的中国蜂蜜
销毁或退回中国,主要是由于在抽样检查中,发现这些蜂蜜中含有链霉素等一些
有毒物质的残留物和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国家养蜂业造成危险”的污染物。
③产品扩散效应
TBT的产品扩散效应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指一种产品向其他相关品甚至
相关产业的扩散。如欧盟2002年5月通过的生态纺织品服装新指令,将原有几
种纺织品和服装的环境标志产品扩大到腈纶、棉和天然纤维素纤维(包括木棉)、
弹性纤维、亚麻和其他韧性纤维包括大麻、黄麻和苎麻、含脂毛和其他蛋自纤维、
人造纤维素纤维、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聚丙烯纤维、纤维和纱线的整理剂等儿
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J5
57
乎囊括所有纺织品和服装。欧盟2002年通过的废IU电器回收指令将原来几种家
电产品(大、小型家电)扩展到信息技术和电讯1设备、用户音响和声乐设备、照
明系统产品、电子电动工具、玩具、医疗设备系统、|_I;i视器和控制设备、自动售
货机等,几乎包括所有家电、电器及信息技术和电讯产品。第二,指劳动密集型
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扩散。目前,TBT通报所涉及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食品、
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医药、轻工、石油化工、冶金和建材等8大类。在这8
大类产品中,虽然农产品、食品和机电产品在TBT中一直占主体(截至2003年,
两者所占比例为50.8%),但是在不同时期其产品结构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
出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扩散的特点,如表2—5所示。劳动密集
表行\2—车业5份\19991—9929003年TB2T0通00报的行业20分0l布2002 (单位:20件03%) 合计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最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农产品食品120 17+2 llO 17.3 131 22.9 151 24.6 250 28.9 762 22.5
机电产品184 26.4 200 31.4 184 32.2 200 32.5 298 34.5 1066 31.5
纺织品服装6 0.9 4 O.6 l O.2 0 0 11 0.3
医药16 2.3 26 4.1 16 2.8 32 5-2 45 5.2 135 4.0
轻丁60 8.6 44 6.9 21 3.7 28 4.6 55 6.4 208 6,1
石油化工103 14.7 77 12.1 52 9.1 78 12.6 98 11.3 408 12.1
冶金22 3.2 25 3.9 21 3.7 O 0 68 2.O
建材0 0 0 0 0 0 44 7.2 37 4.3 81 2.3
其他186 26.7 151 23.7 145 25.4 82 13.3 82 9.4 646 19,2
小计697 100 637 100 57l 100l 615 100 865 100 3385 100
资料来源:1999—2003年、v1D成员向Ⅱ玎委员会通报,w、w.wt0.org
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轻工、冶金和石油化工等产品的比重下降,由1999年的
27.4%下降到2003年的17.7%,其中,纺织品服装和冶金在2002年和2003年没
有”。件,而机电产品、医药和建材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上升,由1999年的
28.7%增加到2003年的44.096,机电产品继续稳居榜首,医药产品则由1999年
的16件猛增到2003年的45件。
(2)标准化战略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下,技术标准作为’rBT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
国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都确立了各自的标准化战略:1999年欧盟通过欧洲标
准化战略决议;2000年美围制定了标准化发展战略:2000年加拿大发布标准化
战略;2001年日本制定了标准化发展战略。这些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共同点是:
58
加大力度参与固际标准化活动,努力便与本困产业相关的技术要求转化为国际标
准,注重建立区域标准化联盟,选择信息、环保、制造技术等领域作为标准化战
略重点,强调科技开发和标准化战略的协调统一与标准的市场适应性。
目前,许多国家特别足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越来越严格,而且数量也不
断增加。例如,欧盟目前有10万多个技术标准,仅德国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
各类技术标准约有2.7万个,。而且这些标准大多都等同于国际标准。又如,美
国对产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美国的国家标
准符合。一些国家制定了极为繁琐的技术标准,既有产品标准,也有试验检验方
法的标准与安全卫生标准,并在技术法规中引用相应标准予以强制实行。
(3)技术性贸易措施与知谀产权保护高度集成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加强了贸易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图促进公平的知
识产权贸易,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如今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越来越多地以知识产权为支撑,或直接以知识产权构筑技术性贸易措施,如DVD、
彩电、电池、手机等产品遇到的问题,均反映了这种趋势,每类产品、每项标准、
每种措施背后的技术成果运用大量的专利技术覆盖。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
白皮书》与《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咨询文件》(REAcH制度)
甚至把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到3万多种化学物质的试验数据,构成了技术含量
更高的双重技术壁垒,存在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
(4)自愿性措施与强制技术法规结合并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领域,有许多氲愿性的措施,如ISO 9000、ISO 14000、
各种环境标志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均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决定是否申请认证。
但是自2002年以来,有些自愿性措施出现了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向强制性法规
方向转化的趋势。如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限制电子电气设备使用某
些有害物质指令》、《生态纺织和服装指令》和《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
和限制的咨询文件》(REAcH制度),美国的《公共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预备应对
法》,以及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农药残留标准的有关规定,都影响整个行业
及上F游产业,是典型的体现体系化限制的措施。2002年德国政府决定,启用
。。易蛲娟欧盟技术性贸易譬垒船状巩成我国的对策【.,J.罔渐、贸易问题.2001,㈣
59
“乍态食品标志”,以区别于普通食品。2002年10月21日,美国农业部制定了
一个专门的新标记,有机程度在70%’95%之间的食品,虽不能贴以专门的标记,
但可在标签上注明本产品“包含有机成分”。食品是否具备贴上有机食品标签的
资格,需经美国农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认证。
(5)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环境保护结合
贸易与环境已成为wTO的重要议题,wT0有关协议中的环境条款在促进贸易
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成员国设置与环保有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法
律依据。随着国际环境公约的频繁出台、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
识的不断增强,各国制定的有关环保的技术标准数量大大增加,其规定也越发严
格。例如,欧盟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电动
产品必须贴上证明电磁污染符合环境标准的cE标签;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
定,从1995年6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的鱼类及其制品,必须贴上有美方证明
的来自未污染水域的标签;德国1996年宣布,进口的计算机、电视机必须贴上
表示产品全部可以回收的标志。
目前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名义实施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措施名目繁多。据wTO
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统计,在相关协议项目下,wTO成员每年通报的环境措施有200
件左右,1997“2001年累计通报102l件(见表2—6)。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研究
表明,137个进口国采用了与环境有关的贸易壁垒。绝大多数贸易的产品受这些
壁垒的直接或潜在影响。
(6)社会责任要求正成为TBT的一部分
尽管发达国家把人权、劳工标准等纳入耵0体系的企图在多边贸易谈判中遭
到发展中成员的坚决反对,但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不少发达国家对出口商提出了
这方面的要求,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
就是典型的事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瓶anagement
system 8000,简称sA8000)是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
的巍兴的管理标准体系。该体系是美国非官方组织一一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简称CEPAA)于
1997年8月发起和实施的。SA8000涉及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自由
结社及集体谈判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旌、工作时间和报酬等内容。cEP从后更
名为社会责任国际(简称sAl)。经过18个月的公开咨询和深入研究,sAI于2001
年12月I 2同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2。截至2003
表2.6 1997~2001年的有关协议项目卜w110成员通报的环境措施数龄
~、\ 年份具体协议。~~\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台计
TBrr 89 98 84 97 67 435
SPS 9 2l 12 27 26 95
SCM 22 36 27 32 21 138
农业协议20 22 28 40 40 150
反倾销协议4 1 3 0 0 8
进口许可程序15 20 10 17 7 69
保障协议0 1 1 1 1 4
海关估价协议0 1 1 3 】6
国营贸易0 1 0 0 1 2
区域贸易安排6 26 24 16 10 82
TRIP 0 l 3 5 5 14
数最限制0 3 2 5 2 12
GArs 0 1 O O 0 1
国际收支谅解1 O 0 0 0 1
政府采购2 0 0 0 2 4
合计168 232 195 243 183 1021
资料来源:李树.技术壁垒下我国的战略选择fJ】.经济管理,2003,(22):25
年9月30日,全世界共有36个国家的385家组织机构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
”这285家机构涉及36个行业,主要包括服装、纺织、化学品、化妆品、农业、
玩具等,共涉及171307位雇员。服装、纺织、化学品行业的企业位居前三位。
三者合计lOO家,占总量豹35.1%;其次,化妆品、农业和玩具等行业的企业也
较多(见表2—7):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据主要地位。这些组织机构中既有生产型
企业、专业贸
表2.7 全球获得sA8000认证组织的行业分布
行业机构数占总数的%
服装52 18.20
纺织27 9.50
化学品21 7.40
化妆品18 6.30
农、It 15 5.30
玩具14 4.90
交通13 4.60
夏友甫.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技J£发展趋势(上、下)【J】中国质量‘0品牌,2004,(z1)
6I
家州器皿12 4.20
忤淘/培训12 4.20
包装10 3.50
食r铺10 3.50
附什7 2.50
清沾服务7 2.50
电子7 2.50
珠宝/手表,时钟8 2.10
医药6 2.10
商业服务5 1.80
塑料5 1.80
建树5 1.80
能源4 1.40
政府4 1.40
金属制品4 1.40
汽车2 0.70
建筑2 0.70
鞋2 0.70
健康服务2 0.70
金属产t吊2 O.70
房地产2 0.70
废物管理2 0.70
家具1 0.40
保险l 0.40
纸业1 0.40
安全设备和服务1 0.40
体育用品1 O.40
社会服务l 0.40
人员配备l O.柏
注:数据截至2003年9月30日
资料来源: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上、下)【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z1)
易公司,也有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从企业的经营范匿看,包括设
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安装、服务等各个方面。
(7)目益成为贸易争端韵重要领域
由于有时候较难界定合法性和歧视性,加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有关
风险评估、科学论证及合理保护水平等常常引起争议,且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易被
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许多情况下对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理性较难做出判
断,结果较易引发争端。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wTO成员之间的双边争端频繁发生。自1995年1月至1997年初,各成员方
要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披,£发艘趋势(土、下)【J】中国质量1i品牌,2004.(z1)
62
提交了44个与贸易相关的7唧11争端案例。199512000年,较大的sPs争端案例
有80起。1995’2003年6月底,w’rO多边争端涉及TBT和SPs的有42起,仅次
于反倾销争端(50起),超过保障措施争端(30起)(见表2—8)。
(8)将在未来多边贸易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wTO协议中.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除《TBT协议》和《SPS协议》
表2.8 有关TBT、sPs、反倾销(ADP)和保障措施(sG)等争端案例比较
年份1町SPS TBT&SPS Ⅱ汀和sPs合计ADP SG
1995 4 3 2 5 O 0
1996 5 3 2 6 4 O
1997 3 3 1 5 3 2
1998 5 5 4 6 6 2
1999 0 O 0 O 8 5
2000 2 2 1 3 8 3
2加l 4 1 4 9 7
20D2 l 4 5 6 10
2003 5 7 4 8 6 l
合计28 28 14 42 50 30
注:2003年数据截至6月30日:11lT&SPS表示TBT和sPs都通报的案例
资料来源: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上、下)【J】.中国质量与品
牌.2004,(z1)
外,还包括《装运前检验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
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尽管wT0新一轮谈判中没有把TBT和sPs列为专门
的论题,但贸易与环境、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农业中的非贸易关注、服
务贸易等议题都涉及TBT问题。由于TBT对国际贸易豹影响越来越丈,争议也越
来越多,可以预料,在未来1盯0谈判中,TB卜SPS将成为重要议题。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本章在阐述了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和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运用供求分析法对技术性贸
易壁垒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手段
是在一系列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并不断强化的。
3.1需求机制
3.1.1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普遍认可
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以来,特别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在现代价值理念支配下相继走上工业化发展道
路的同时,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见表3一1)。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主
表3—1 目前世界环境灾难造成的严重后果
每分钟每年
损失耕地40公顷2100万公顷
损失森林2l公顷1100万公顷
土地沙漠化1l公顷600万公顷
泥沙流入大海4.8万吨250亿吨
污水流入江河大海85万吨4500亿吨
人类因环境污染而丧生28人1500万人
资料来源:舒辉.ISO王4000: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J].国际贸易问题,1998,(2)
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环境污染。首先是大气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
大气的颗粒物约5亿吨,而且吸附着许多有毒有害的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大
气污染及其形成的酸雨含有各种致病和致癌物质,使许多生物物种灭绝,对广大
地区的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其次是水体污染。全世界每年排放污水为6000亿一
7000亿吨,⋯破坏了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使近一半人口喝不上安全
卫生的饮用水。再有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污染,全世界每年新增垃圾约有80亿一
100亿盹。其中,有害垃圾约3.3亿吨。这些垃圾堆弃城郊或排入江河,成为重大
污染源。第二,生态平衡被破坏。首先是森林锐减与草场退化。全球森林占陆地
的面积,从工业革命前的55%减少到现在的25%,每年仍以1800万一2000万公顷的
速度减少,世界大部分的土地与牧场都严重退化。还有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舒辉Isollooo:企业参4。同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J】国际贸易问题,1998,(2)
64
由于水涝灾害,全球每年有l/5耕地失去肥沃的表土,全球沙漠化迅速发展,受
沙漠化威胁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5%。第三,资源与能源危机。首先是耕地资源
危机。地球可耕地仅占陆地表咏积的8%,由于土地沙漠化和非农业占地,全世界
每年继续损失500万一700万公顷耕地;其次是淡水资源危机。随着人口的激增和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淡水的需求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
己有80多个国家缺水。第四,全球性环境问题。首先是温室效应。人为大量使用
石油和煤炭等,使二氧化碳成倍增长,从而使地球气温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异常;
其次是臭氧层破坏。1984年,科学家们首先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随后
北极与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现出空洞,它使紫外线长驱直入,破坏人类的免疫
系统;再次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目前地球上大约有500万一600万种生物,每天以
大约100—200种的速度消失。
严重的入口增长、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不仅阻碍
了社会经济发展,也威胁到人类生存。一大批学者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恶性
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相继出现一批论述工业文明对土壤、水资源和大气等带
来各种危害及与此相关的著作。1962年女科学家蕾切乐·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
天》一书,掀起了对人一自然一社会整体系统的研究热潮。书中指出人类实践的
不当与失误必将最终造成地球生态系统失衡,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但是这时人类还没有对其面临的发展难题做出明确的总体性概括。进入20世纪70
年代以后,人类用“全球问题”、“人类困境”之类的宏观性概念来概括人类生
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不仅确认了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还从人口危机、粮食
危机、能源危机等多维视角对人类未来提出预警与对策。这样,有关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初步形成。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在全世界思想界和
学术界引起剧烈震动。它以当代全球闯题的极端严重局面为背景,激烈批评了西
方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提出“增长极限论”、“零增长理论”,以
悲观的方式引起人们对自然与环境发展能否持续豹重新思考。与理论上探讨相辉
映的是实践方面绿色运动的兴起,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
成。在此背景下,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豹世世代代,保护人类环境
己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
两个即定的基本目标其同协调地实现。”这一总目标勾划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基本框架。1987年布伦特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
同的未来》一书,书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摆脱困境,走出非·叮持续
危机的出路所在,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
这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
目前,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被各国政府接受,各国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已
逐步认识到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管
理”,实旋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潮流之一。各国为
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环境,纷纷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
农产品等均制定了严格的进口规定,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符合一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的标准是必
要的。但是世界商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五花八门,要制定统一的环
境标准困难非常大,因此各国纷纷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本国的产品环境要求。
影响环境标准的因素是很多的,这些因素在各个国家也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影
响各国环境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1)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如,生态系统吸收排
放量的能力是不同的,对瑞典Bohs省排放1公斤硫对森林的危害要比在爱尔兰
的富钙地区更为严重。(2)消除环境污染的费用因国家而异。例如:在波兰,脱
1公斤硫的费用就比在瑞典便宜。(3)不同国家问收入水平和为净化环境出资的
意愿并不相同,贫穷国家倾向于接受高的排放标准。由于各国在以上影响环境标
准的因素方面的不同,环境保护的要求程度也是因国而异的,因此各个国家的产
品环境标准必然存在巨大差异,有时这种差异是巨大的。由于各国都是按照本国
制订的环境标准来对待他国商品进口,即使有的标准确实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
但这仍然直接或间接不利于他国出口。尤其各国从本国情况出发,制定出有利于
本国企业和出口商而不利于外国企业和出口商的环境保护标准,直接构成绿色技
术壁垒。如有些发达国家要求其进口品的环保指标,只有本国的企业能做到,这
样就起到保护本国企业,打击外国企业的目的。
为进一步防止因违背农、兽药使用规范和已经污染的环境对人体的直接危
害,在环境污染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兽药等末被杜绝施用之前,各国为保证本
国居民的健康,确定了食物中允许存在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即残留限量标
准。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曾药、添加剂、环境污染物、重
金属等的检测级别在ppm级(百万分之一)到ppb级(十亿分之一)之间,对
检测仪器、检验方法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对污染物的
控制也需要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贸易中不能及时检验,就会造成出口受
阻。而缺乏检验方法时,对于国外的检验结果也只能任其说了算,这就形成对出
口的阻碍力量。
此外,世界各国民众,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逐步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
展,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因此在选择商品时,非
常注重产品的环境保护程度,是否环保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标
准。有关资料显示,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
94%的意大利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绿色因素。在欧洲市场上,40%的人喜欢购
买绿色商品,贴有绿色标志的商品更受青睐;82%的德国消费者和67%的荷兰消
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因素。。消费者选择的商品从绿色食品、绿色用
品,到生态文具、生态玩具;从生态时装、生态住宅到绿色汽车、绿色飞机;从
绿色能源到绿色材料;从绿色生产到绿色旅游;从绿色产业到绿色市场,多种多
样,应有尽有。在美国,新产品中绿色产品所占比重,1990年仅为5%,1999年
则提高到80%。目前,在德国、日本等国开发的新产品中,绿色产品都占60%
以上。圆
另外,经历了一些化学物质中毒事件之后,公众对一些不熟悉的农药或兽药
等有一种恐慌。只要提到农、兽药或其他化学污染物,就认为危害无穷。这样,
舆论的压力有时可能使某些国家在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之前就设立一些限量标
准。对于一些本国不使用的药物,因为不熟悉,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而国际贸易需要涉及到,于是有些阉家规定不得检出。这样,对出口国的出口将
会起到限制和阻碍的作用。
3.1.2克服市场失灵的需要
经济理论主要从市场失灵角度出发,认为政府适度的贸易政策于预能够纠正
市场扭曲并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尽管有学者认为在多数条件下贸易政策并不是
。卢新德.沦争球绿色浪潮与我国绿色产品的⋯LII。I】世弊终济与政治论坛,20()2,(2)
。赵奋明.营火税壁垒的出对及运用fM】.北京:人民}J』版杜,200
67
纠『F扭曲的最有效方法,只是一种用外部手段治理内部扭曲的次优选择。”就技
术性贸易壁垒而言,适度的贸易政策就是政府针对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以及社
会公共物品供应不足等市场扭曲,制定适当的政策以达到纠正扭曲以及增进经济
效率的作用。
(1)解决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普遍存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国际贸
易中更是如此。乔治·阿克洛夫(ceo曜eAkerlof,1970)提出,由于信息不完全,
消费者因无法确定产品质量,支付意愿不会随产品质量提高而调整,因此企业缺
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动机。而低质量产品采取低价竞争方式获得大量利润,市场
均衡的最终结果是生产低质量产品。显然,政府的政策干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制定各种技术法规与标准对进口产品质量、性能、安全卫生指标以及有关生
产过程与方法作明确规定,使用合格评定程序与卫生检疫措施对产品进行测试、
检疫检验与认证,其结果是消费者获得充分的有关产品特征、质量和安全的信息,
据此作出消费决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2)克服外部效应
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外部效应,它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是负效应。政府制
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纠正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负外部效应,例如进口产品中
携带的病虫害可能会在进口国生存、繁殖与传播,进而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或消费
产生负面影响。斯潘塞·汉森等(He璐on&删ll,1993)在对食品安全需求的研
究中认为,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不存在外部效应,市场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即不
可能在不减少其他人福利的条件下增加一方的福利。但是当市场失灵存在时,经
济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而产生外部效应的原因包括缺乏明确界定的产权、高交
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有关外部效应的文献提出通过某种制度安排增进经济
效率,政府干预是其中一种形式,具体包括实行货币措施或进行数量限制。货币
措施的一个例子是庇古税,一般用于纠正与环境有关的负外部效应。另一种更为
常见的干预形式是数量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其中之一,例如在风险评估基础
上决定适当保护水平,制定相应的卫生捡疫措旌对进口实行控制,从而可以起到
克服进叫可能产生的生产或消费外部效应、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
8劬derson.Kym 11e SfandardⅥ℃lfarc Economics of Poljdes J气ffccti“g 1Tadc and the EnvjrOnmeⅡt.1me
Grccning of world TradeIss峨Kym AIlderson aⅡdRichafd(eds),Harvestcrwhca劬ea£LDndonl992,p 30
68
(3)解决社会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
根据公共物品的基本原理,单纯的市场机制本身不呵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社会
公共物品,而且市场上还普遍存在企业的免费搭车行为,因此其结果往往足安全
卫生、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制定适
当的法规与政策,强制性地实现社会公共物品供应。在国际贸易中,则表现为通
过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那些不符合有关技术法规与标准要求的外国商品进
入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对进门小汽车制定的废气排放法规、对进口食品实行卫
生检疫等。但必须指出,政府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政策干预,在客观地限制不
符合要求的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市场进而增进本国经济效率与福利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即可能形成对国内有关产业的贸易保护。
3.1.3寻求新贸易保护手段的需要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看,各国的贸易保护活动在倡导自由贸易的大格调下
从未停止过。但是,二战后,G加_r,啪不断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世界多
边贸易体制日趋完善,各国传统贸易壁垒的设置和使用日益受到世贸组织的严格
约束,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各国进口关税及数量限制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为实现
对国内产业或市场豹保护,各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更隐蔽的贸易保护
手段。而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点而
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最佳新措旎。
在关贸总协定存在的47年间(1948.1994年),经过八轮多边谈判,尤其是
第八轮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大大扫除了国际贸易的障碍,在促进和实现国际贸易
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在多边范围内大幅度削减了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提高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
展。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仅持续削减关税⋯项就促进国际年
均增长8%左右。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在继承关
贸总协定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继续致力于推动国际贸
易自由化进程。与关贸总扔定相比,世贸组织在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方面更加有
效。在世贸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到1998年,发达成员方工业制成品加权平均关
税已降至3.8%,中等发达成员方为6%,发展中成员方为12%。关税对进口的限
制大幅削弱, ’些非关税措施也大大削减。在这种形势下,进口国再也难以使用
天税、数量限制等传统手段实施贸易保护,因此,一些发达国家迫切需要寻找新
的贸易保护手段。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山于其具有形式卜的合法性,内容上的,。泛
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逐渐受到发达国家国家的青睐。
这里采用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作用。假设:
①有甲、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x产品;②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甲国在x产品的
2扛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乙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即甲国
是x产品的出口国,乙国是进口国,两国的收益状况如表3—2所示,这时甲国获
利75万元,乙国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只获利25万元
表3-2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损益表
乙国
生产

国不生产
生产不生产
\、25万元\

&口
75万元\、100万亮\
\ \ \100万元\ \
9 \
假设乙国政府对甲国出口的x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的
进口竞争产业的生产,这种保护措施使两国相关产业的损益情况发生了变化(见
表3—3)。
这时,乙国生产x产品的产业受到保护,收益增加到75万元,而甲国相关
产业由于成本增加导致出口减少,收益下降到25万元,甚至失去乙国市场。
生产

国不生产
表3习乙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损益表
这样,一国可以在wTo允许的限度内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保护国
内产:业的目的。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领先的条件频频设置技术
性贸易壁垒,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3.2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供给机制
3.2.1各国技术性措施间的差异
在国际贸易中,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起着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产
品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重要作用,是国际贸易顺
利进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wT0/TBT协议前言明确指出,“国际标准和合格评
定体系能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世界贸易组织
还鼓励和指导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正当的技术性措施。也就是说,技术性措施
本身并不是国际贸易壁垒,而是由于各国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体系存在
差异,或者有些国家是在违背非歧视原则的条件下、甚至不以科学资料和证据为
基础制定和实施这些标准和技术法规,并因此给跨境提供商品的生产企业带来额
外的成本,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1)技术性措施韵体制性差异使其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影响一个部门标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包括产业的规模和集
中度,个别供应商或购买者的优势地位,技术进步的水平和速度,安全、健康、
环境等公共利益的保护等。由于这些因素在备个国家是不相同的,因而各国独立
发展起来的技术性措施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
各国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各国在标准制
定范围上不同。以食品安全标准为例,甲国对产品A不制定任何标准,而乙国
则对该产品规定具体要求。典型的例子是欧盟禁止进口含促进生长的合成荷尔蒙
的牛肉,而其他国家则无此规定。②各国在标准制定手段上有差异,有的国家倾
向于使用内容标准详细规定产品成分,而有的国家则仅规定产品应实现的性能。
例如,乙国对产品A的成分x作具体规定,而丙国仅要求产品应保证充分安全。
③即使两国在标准制定的范围与手段上相同,但对产品标准的具体要求可能不
同。例如,乙国与丁国都对产品A中x成分作具体规定,但是两国允许的范围
可能不同。
各国的合格评定程序与卫生检疫措施也存在差异。如果一国的测试数据与检
验检疫结果不为贸易伙伴国所接受,出l j产品必须再次履行评定和检疫程序,对
出品企业来说就意味着重复评定或检疫。一般来醴,重复评定或检疫有以下几种
情况:①各国合格评定依据的标准不同。各国实行的产品质量认证都是以本国的
国家标准为基础。由于各国的工业水平不同,同一产品各个国家的标准水平有很
大差异。显然,标准水平低的国家认证合格的产品,出口到标准水平高的国家,
就将成为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而不能被接受。②合格评定体系的内容不同。有的
质量认证体系只对产品样品做形式试验;有的除形式试验外,还要对生产厂的质
量保证能力进行检查、评定:有的质量认证体系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增加了日
常监督。不同的质量认证体系向人们提供的信任程度各不相同,而不同信任程度
的质量认证体系之间,很难相互承认。③认证机构的地位不同。有些国家的认证
机构可能是一个政府部门,或者是经政府授权的一个民间机构,具有进行第三方
质量认证体系所需要的能力和可靠性;另一些认证机构可能是不符合条件的私人
机构。由于对认证机构的不信任,经过这个机构认证合格的产品也就不会被其他
国家所接受。④检验机构的水平不同。产品质量认证无论采取哪一种类型,都需
要由检验机构按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这些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有高有低,有的
可能不能完全胜任其所从事的检验工作,因而对这类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就
缺乏信任。因此,各国合格评定程序的差异,导致一种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的市
场需要进行重复检验和认证,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造成贸易障碍。另外,合格评
定程序导致的运输成本的增加、监督捡验造成的时间延误也是造成贸易障碍的重
要原因。在相当多的场合下,这些试验和认证要求往往被用来挫伤进口商的积极
性以使国内厂商免于进口商品的竞争,而不是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经合
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因各国市场的标准和技术法规不同而带来韵检测和认证成
本已经占到企业全部生产成本的2%到10%。
各国对贸易有关的信息的表述不衔接、不接轨,也会造成国际贸易的障碍。
如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条形码、商品的标识、
标签制度、计量单位制等。典型的例子就是计量单位制,许多国家抵制与本国计
量单位不一致的商品进口。这样,许多商品能否顺利出口.往往取决于所使用的
计量单位制,特别是像仪器、:l具、夹具、模具之类的商品。EDI是将贸易、运
输、会融、保险、海关等业务,以一种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网
络相互传递,从丽实现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工作
过程。美国1999年要求海关全部采用EDI,否则1i予办理海关手续。条码是一
和t可供电子设备识别的符号系统。使用条码,能使商品符合市场自动扫描结算的
要求;为实现快速、有效的自动识别,采集、处理和交换信息提供了保障,为商
品进入超级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条码已成为产品的“身份证”,是产品流动于
国际市场的共同语言,没有条码,就进入不了市场。目前,发达国家的商品条码
普及率已达90%以上。有些国家己提出限期在商品上印刷条码的要求,否则不予
进口。因此,有无条码标志己成为事实上的贸易壁垒。
(2)技术性措施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使其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水平高,已进入高技术工业化阶段,对商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非常严格,制定的
标准、技术法规等往往比较苛刻;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缺乏
严格的质量管理,对商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标准的水平远不及发达国
家。这样在发展中国家合格的产品往往出口不到发达国家去,造成了贸易的障碍。
这类贸易壁垒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在产品的环保要求方面:①环保方面较高
的指标。发达国家出于保护环境、人类动植物的卫生、安全健康等目的,对商品
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制定较高的标准,限制了有关商品的进口。②苛刻的绿色技术
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通过立法手段,制定
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了国外商品进口。⑨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
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
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④绿色包装
制度。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
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在发达国家市场广泛流行。⑤绿色卫生检疫制
度。发达国家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
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生产条件和检测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很多产
品达不到标准,难以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为讨论的方便,我们将以上再种与环
保技术要求有关的贸易壁垒叫做绿色技术壁垒。
这类高水平、严要求的标准和法规都是发达国家根据其国内生产和技术水平
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却很难达
到。这种貌似公『F、实则不平等的技术性措施,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
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但是,至于这类因技术法规、标准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贸
易障碍是否合理,是否能被界定为贸易壁垒,仍是具有争议的问题,将取决于评
判者乒厅站的立场。从发达国家的立场出发,这是合理的技术性措施,是对贸易产
品的基本要求,算不上是贸易壁垒;但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这是超过当
前生产力水平的过高和过于苛刻的技术性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贸易壁垒。
(3)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信息缺失使其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各国技术法规、标准繁多,各种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易掌握;
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规
定,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给各国情报系统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受情
报系统所限,出口国往往对进口方的各种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难知其
详,或缺乏最新版本,从而贻误成交机会,使商品出口受阻。
(4)技术性措施韵歧视性制定和实施使其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更多的国家是刻意利用技术法规、标准的合理性、合法性,故意设置贸易障
碍;在合格评定程序上大做文章,比如收取高昂费用、制定繁琐程序,有意制造
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贸易保护。主要表现在:①精心设计标准,专门用来对某
些国家的产品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②利用各国标准的不一致,机动选择对本国
有利的标准。⑨标准和技术法规等经常变化,甚至制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使
外国商品难以符合这些要求。例如,美国环境保护局根据对《1990年清洁空气
法》的一项修正案,制定并颁布了一项法规,对进口汽油和国产汽油的环境标准
制定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要求。对于国产汽油,该法规只要求国内各炼油厂以1990
年各厂的质量水平为基准线;而进口汽油则由美国环保局根据1990年全国汽油
的平均标准数值规定一项法定基准线。国两种不同的技术标准,使外国汽油很难
进入美国市场。④通过实施有关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迫使进口商品的经营者
重新包装或更换商品标签,给进口商品增加技术和费用负担,设置技术壁垒。⑤
在实旌技术标准、法规的过程中对外国产品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复杂的、旷日持
久的技术检验调查、取证、辩护、裁定等程序。这既可能使商品的销售成本大大
增加,也可能延误交货期或错过季节,从而降低商品的竞争力。
_乍小年,庸波啪‘,Tqk品贸易午端[M].1海:卜海人民出版礼.200l,n1:{5
74
无论国家间在技术性措施上存在种种差异的具体原因为何,这种差异会导致
跨境供应成本增加;生产企、世为满足进口国的技术要求而增加成本,又导致竞争
力相对于进口圈分业下降。因此,技术性措施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形成了事
实.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斯宾塞·汉森(spencer Henson)1998年的研究,
这种成本增加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次性的初始成本与持续成本。⋯前者是指
为达到技术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而在生产、检疫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或努力所导致
的成本增加,包括一次性的技术设计更新与生产工艺改进、投资于新设备的资本
投入,以及改进企业内部的测试与检验程序并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本。后
者则包括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控制的成本,为验证出口产品符合
某项标准所耗费的有关技术支出,以及为进行检疫造成周转速度下降以及因此产
生的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的超额支出。显然,对于企业来说,初始成本提高了市
场进入壁垒,企业为维护市场进入必须预先投入更多的资金,可能会影响到企业
的市场准入,尤其是时间对实力不强又缺乏资金支持的小企业。持续成本则意味
着企业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可能降低,因为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付出更高的边
际成本,对企业竞争力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显然,由于大企业更可能形成规模经
济,随着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效率的改进可以部分抵消成本增加。因此,面对
技术性贸易壁垒,大企业往往表现出比小企业更多的灵活性。另外,由于重复测
试与认证增加了时间成本,如之在检验与认证过程中经常发生故意的延迟,对于
那些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来说影响尤为严重。
3.2.2各国政府问豹博弈
从理论上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
够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但是,自由贸易制度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当今的国际
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包括技术壁垒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这里采用
两国博弈的方法,分析贸易国设置技术壁垒的内在动机。
假设:④A国和B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A国在甲产品生产上有
优势,B国在乙产品上有优势;两国分别从对方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即A国从
B囤进口乙产品,B国从A国进口甲产品。②A国和B国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方
式来限制对方出口,它们的利得和策略如图3—4所示。这罩,采用古典凶徒博弈
张海东.技术悻贸易壁垒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蚶州粹济.2004,(3)
75
模型的方法分析设置技术壁垒国家的动机。
理性的国家知道,如果双方都不设置TBT,他们都能够从贸易中获得O.5个
单位利益,这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格局。但是,设置TBT是他们的
占优策略。因为,在设置TBT行为被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对方选择不设置TBT,
他选择殴置TBT时,他会获得1个单位利益;如果对方选择设置TBT,他不设
置TBT,则会使自己造成1单位福利损失。相反.如果他选择设置TBT,他的
福利损失为O。根据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每一个理性主体都会剔除
严格的劣策略(不设置TBT),去选择设置聊’。
A国
设置TBT 不设置113T
B国
设置TBT
不设置TBT
j o,o -1, 1
l 1,_1 0.5,0.5
图3-4 A、8两凋实篪技术性贸易壁垒博弈情况
注:矩阵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A国的利得,第二个数字表示B国的利得
因此,虽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都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
提高其福利,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使双方利益受到损害,但他们最终还是有设
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意愿和动机。
3.2,3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约柬的局限
(1)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在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局限
wTo厂rBT协议和sPs协议等世贸组织协议和有关条款是约束国际贸易技术
性壁垒的重要机制。这些协议和条款规定,为保证商品符合健康、安全和环保标
准,各成员可以对商品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和有关法规;同时,为保证国际贸易
的正常运行,保证这些技术性措施不要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这些技术
标准和法规应该在成员之间加以协调,或者应该制定国际统一的技术标准,至少
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W1D的这些规定还存在诸多的不严密之处,比如
它承认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技术标准的法规的规定上给予各国更大
的活动空间或灵活性。因此,一方面各国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探讨的空间,
另一方面它也为各国引进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和机会。因此,虽
然肚贸组织制定了有关规定,但是并没有建立一套r叮用束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76
强有力的机制和措施,也没有制定一套可行的能成功使用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
合格评定程序,这就给各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呵乘之机。
①w聊BT协议的缺陷。首先,TBT协议提出各国的标准要与国际标准尽
可能协调,鼓励各成员在合格评定结果方面相互承认,并提出各成员的标准化机
构要遵守良好行为规范准则等,这些思路和想法确实不错,如果有效贯彻,将会
大大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这些条款和建议却被实践证明未能有效地影响
各成员政府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的行为。主要原因在于协议中的有关标准协调的用
语非常模糊,没有约束力。如11汀协议第2条第4款规定,“当需要制定技术法
规并且已有相应国际标准或者其相应部分即将发布时,成员应使用这些国际标准
或其相应部分作为制订本国技术法规的基础,⋯⋯”但是,该款的结尾部分非常
关键:“除非这些国际标准或其相应部分对实现其正当目标无效或不适用。”这就
等于说,在“为实现其正当目标无效或不合适”时,成员方可以不使用国际标准。
但是对于什么被认为是“无效的”或“不合适”的解释在协议中没有定义。而且,
在协议中没有指出除了国际标准外还可以和其它什么样的标准协调。
其次,w1D厂rBT协议6-3条款鼓励成员参加相互承认合格评定结果协议的
谈判。但对建立相互承认协议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强调,对相互认可协议谈判的具
体内容、方式、方法缺乏详细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这个问题也没有
为、7nD成员好好考虑。到目前成员之间签署相互认可协议的寥寥无几。
再次,w倒ⅣrBT协议的执行情况也不尽入意。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委
员会在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生效后对拂议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包括条款
的透明性)的第三年审议中指出:虽然没有对协议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调整的必要,
但是该协议在实施和执行协议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或问题。如根据“协议”第
15条第2款规定,“每一成员方应在本协议对有关成员方生效后立即将现有的或
为确保本协议的实施和管理丽采用的措施通知该委员会”,但实际上只有l/3的
成员方履行了此项义务。至1995年底,世界上600多个标准机构中只有26个成
员方的28个标准化机构通告接受“协议”附件三:《关于标准制定、采纳和实施
的良好行为守则》:到1997年7月,接受上述守则的标准化机构仪达到63个,
分别来自46个成员方。这对于拥有如此众多成员的世贸组织来况,显然不尽人
意。至于w聊BT协议所强化了的通报义务,实际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各国在对各协议中的“例外条款”的运用似乎有着永恒的动
机,热情非常高,如GA丌第20条中的“为保障居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
必需的措施”和环保例外措施条款,就被一些国家广泛采取,并进而引发了许多
贸易争端。在秘书处于1995年所收到的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通告中,大约45%
的文件都是各国根据wTo佃T协议所允许的为实现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动
物或植物生命、保护环境等合法目标而制定的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最后,虽然TBT协议的良好行为规范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次为私人标准机
构遵守多边贸易体制纪律提供了一般的运作方式。但是,这个准则仍然是自愿的,
缺乏实旌机制。它为私人标准化机构制定的应该遵守的纪律和程序不属于TBT
协议的强制性部分。
②SPS协议的缺陷。SPs协定的主要问题是,它给予了成员在某些情况下实
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可以偏离国际标准,但同时却缺乏对滥用此种权利的实
质上的限制。sPs协定是国际贸易中的第一部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多边国际公约,
它对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促进各国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产品贸易起到了重要作
用,凡是符合国际标准的SPS措施被认为是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所必需
的措旋。但是,sPs协定明确允许各成员政府可以不采用国际标准,可以实施和
维持比现行国际标准更严格的sPs措施,只要这些措施“存在科学理由”,符合
“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或者称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的规定,
不与sPS协议其它规定相抵触。这一点集中体现在SPs协议豹第3条第3款。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该协定对于偏离国际标准而实施比国际标准更高的卫生与
植物卫生措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限制。同时对于什么是“科学的理由”和“适
当的保护水平”没有进行清晰地揭示。事实上,这一条款为发达国家提供了较大
的灵活空间。因为发达国家有能力采用高于一般国际标准的捡疫措施,并可借此
达到限制发展中国家成员产品的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目豹;但是发展中国家尚
达不到国际标准,更无法高于国际标准。
sPs协议还面临转基因产品贸易的挑战。转基因技术是当代最为重大韵科技
进步之一,它具有在物种之问转移基因的能力,这是自然方式所不能达到的。转
基因产品具有某些优势。如它可以增加产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增强植物
抗病虫害的能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转基因产品问题已引起广泛
注意,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人们还是对转基因产品具有某些忧虑。如转基
因农产品是否不利于人体健康?这也是人们目前最大的疑虑。虽然有不少科学证
据提出转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但有关资料还远远不足以证明无需谨慎行事。
此外,人们还害怕对科学的过分依赖会导致将来有一天广泛的失败,造成全球的
动乱和地方型的灾害。还有人认为这将牵涉到伦理问题。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
关注,难以凭借SPS协议的食品安全条款解决。sPs仅可以处理短期的食品安全
问题,但消费者关心的却是转基因产品的长期安全问题。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商是
从自己的利益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他们会保证转基因产品的短期安全问题,但是
长期安全问题则不予考虑。而且,sPs协议专门处理那些企图滥用有关规定为生
产商提供保护的贸易事宜,要想使之专门适用于转基因产品也是不可能的。因而。
只有改进世贸组织机制,拓宽世贸组织规则,才有可能化解转基因产品的潜在贸
易争端。
③w1D环境贸易规则的缺陷。在对绿色技术壁垒约束方面,、v1D环境贸易
规则存在如下问题:第一,wTD有关环境贸易规范突出强调了个成员方的“环
保例外权”,却对行使此种权利缺乏有效和明确的约束性规范。其结果是很可能
被滥用,尤其是很容易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所盗用。第二,、Ⅳ1盼没有对发展国家
作出有差别或更优惠的安排,这种在环保上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等对待的
做法,貌似公平,实则无视南北能力差距的客观事实,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加严
峻的形势。第三,VnD现有的环保规范不仅不能有效制止贸易保护主义的滥用。
反而由于其含混其辞,模棱两可,缺乏严谨的援定,给予保护主义者以可趁之机,
很容易使其披上合法的“多边外衣”。
④发展中国家条款的缺陷。1BT协议第12条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
款。该条款确实规定了对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性措施方面的特殊待遇,但是不像乌
拉圭回合的其他几个协议,11玎协议没有一般允许给予发展中国家在接受标准和
技术法规、或建立咨询点和呈送所有通知方面给予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Ⅱ}T协议12条第4款还规定:“⋯⋯各成员不应期望发展中国家采用不适合
其发展、金融和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作为其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实验方法。”
实行这一条款的理由是,“允许发展中国家保持与其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本国的技
术和生产方法”。然而,这种照颈明显不是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为采纳
与国际标准不相容的本困标准会使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变得更加困难,而相
当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是高度依赖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真的按这一条款去
做,町能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退出相当一部分国际市场。实际上,发展中国家
为丌拓国际市场,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一向是积极的。所以,这一款的规定并没
有ff‘么实际意义。
(2)与贸易有关的国际公约协议的增多
除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外,当今国际贸易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贸易有关
的国际公约、国际协议和国际规则,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等。这些国际协议和公约派
生出很多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要求,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肥沃
的土壤,许多技术壁垒正是隐蔽在这些贸易条款、贸易公约和贸易制度之中的。
有关贸易、环境保护的宣言、规定和条约确实体现了促进人类健康和保护生
态环境的良好愿望,但相当一部分规则都比较概括、抽象或者缺乏严格意义上的
法律约束力,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这些不严谨的国际规范派生出
不合理的贸易要求,构成了事实上的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
公约借助贸易制裁来强迫成员履行义务。这里结合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
野生动植物的国际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规定等探讨国际公约和规
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国际公约。目前已签署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国际公约和
协议已达20多个,其中一半含有贸易条款。《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是1973年签订的,该公约把野生动植物分成三类,并规定了每类野生动植物进
行国际贸易时应遵守韵基本原则:第一类有濒临灭绝危险的物种一律禁止贸易;
第二类珍惜物种的贸易应严加限制;第三类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应以保护的物种,
对这些物种成员应合作控制贸易。除公约特殊规定外,成员国均不得对这三类物
种及标本进行贸易。《生物多样公约》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上制定的,并于1994年12月起正式生效。该公约虽然未附加贸易制
裁条款,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扩大了保护的范围,
而月.提高了保护的规格。尤其是该公约涉及的禁止贸易的动植物还包括大量的巾
草药,这对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影响。

②牛物安全多边框架规则。为控制转基因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储存、
使用、处理等过程中可能肘,ii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和威胁,
国际社会于2000年签署了《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该议定书在转基因产品
的国际贸易方面做出了许多强制性规定:①进口方可以禁止进口缺乏科学定论的
控制转基因产品。②出口缔约方在首次越境转移改性活生物体之前,应确保以书
面形式通知进口缔约方的国际主管当局,以取得进口缔约方的确认,进口国主管
审批同意后才能允许进口。③有意越境转移的改性活生物体要参照国际规则和标
准,在安全条件下予以处理、包装和运输,并应明确地将其标明为改性活生物体。
③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规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每天都要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发达国家出于国内废弃物处理成本提高的考虑,纷纷利用贸
易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废物。据统计,1991年全球废弃物的市场规
模达到900亿美元,2000年达到5000亿美元。为控制废弃物的越境转移,1989
年国际社会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要求“缔约
国保证在符合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环境无害和有效管理下,把这类废物越境转
移减至最低限度”。该公约规定了应严加控制的45个类别的危险废物。并规定危
险废物越境转移属犯罪行为,输出国有义务保证傲妥善处理,若不能妥善处理则
有义务保证输回本国国境。
④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为保护臭氧层,198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
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到1987年,又签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蒙特利尔
协议书》,决定对2类8种物质进行控制,并规定了具体的时间表。1990年的《议
定书伦敦修正案》更把受控物质扩大到5类20种,并提前了受控物质淘汰时问。
这些公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常大。且所涉及的产品基本都是化工原料,用途极
广。随着议定书的实施,许多产品,如使用氟利昂的制冷设备、冰箱、各类化妆
品等将逐步退出市场。有关国家和产业若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类产品的出口
贸易将会完全中断。
3.2.4国际贸易中涉及的技术性问题的日趋复杂性
随着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贸易中涉及的技术性闷题日趋复杂,~:战以前,
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与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相比,高低交替出现,没有一定的
规律,但总的来看,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较低。二战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
81
化,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0世纪60年代为5%,70年代为4%,80年代为3%:而国际贸易平均增长速度
自1965年起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时期保持在10%左右。国际贸易总额1950
年仅有554亿美元,此后50年高速增长,直线上升。到1960年增长到1131.O
亿美元,2000年达到57800.O亿美元,2005年则达到10.12万亿美元。2005年
比1950年的国际贸易增长183倍,大大高于同期整体经济增长速度。
伴随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初级产
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加;传统产品比重下降,绿色产品比重上升。首
先,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战后,由于科技的进步,在国
际贸易中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
要地位的局面,制成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从
1957年开始超过初级产品的比重,并在此后一直稳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制成
品贸易占贸易总额的70%,90年代上升到80%左右。其次,在工业制成品贸易
内部,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而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
的增长加快,化工产品、机器和运输设备等的贸易比重增长也较快。具体情况如
下:(1)机器设备的增长最快。现在机器设备产品已成为发达国家贸易出口结构
中最重要的商品类别,几乎占其出口总额的1/3。(2)在机器设备产品贸易中,
机电:[业产品的出口增长极其迅速,现在,这类产品出口已占机器设备出口额的
25%左右,其中,电子设备占机器设各出口的13.5%。另外,像数控机床、化学
工艺设备这样一些新型设备的出口也正在增长。(3)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化工
产品贸易也在迅速增长。在今后的5~15年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
产品的成套设备和高科技产品将成为出口增长壤快、贸易规模最大和发展后劲最
足的支柱商品。。
匕述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使得贸易中所涉及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
评定程序等技术性问题更加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构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成为贸
易的技术壁垒。
3.2.5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
“术则仃,樊Jtt编世界经济史(下卷)[M]北京:绎济科学U1版社,19明.口292
82
命『F在迅速发展,它们的成果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如
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产生和发展。山于这种高科技成果出现,国际贸易的
商品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发达困家的出|:__I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均达
到40%以上,并且呈上升趋势,不久将会超过传统产品出口的比重,成为主要的
出门商品。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的重要性,正在急起直追。
例如,我国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182.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1.8%,
【旨当年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8.6%,而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15%。高新技术的发
展,使产品标准更加复杂,更容易产生贸易技术壁垒。
由于高新技术还可能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潜在巨大风险,因此各国对
一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持谨慎态度。以生物工程为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
产生的一门新型技术,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转化工程、发酵工程等方
面的内容。科学家认为,生物工程技术的同益成熟和普及,将产生出大量新的物
种,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并将触发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使物
质生产和人类生活发生根本生的变化,为解决粮食短缺、有效药品及治理环境等
人类难题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但是,使用高科技生产出的产品和食品,并不总是
带来有利的影响,也可能使人类身心健康受损和面临潜在威胁。比如转基因技术
及其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储存、使用、处理等过程中很有可能对生物多样
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与威胁,一旦出现差错,将造成灾难性
的后果。因此,各国对转基因产品贸易普遍持谨慎态度,可能在没有科学依据的
情况下就采取技术性措旆进行贸易限制。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技术一性贸易擘垒的经济效应足指一例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各种
经济影响,包括对相关国家及本幽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得失及其变动的影响。
4.1作用机制
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影响,首先需要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
制。从技术贸易壁牟的作用机制来看,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
品数量的作用,即只有符合某些技术性要求的商品才能进口,否则不许进口;另
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价格的作用,即增加进口商品成本,
进而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冯宋宪、柯大纲(2001)将这两种作用机制分别称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抑制机制。
4.1.1数量抑制效应
如图4.1所示,假定进口国为大国,来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抑制效应。
图中s,和s;分别表示设立技术壁垒前后进口国市场上商品x的外国供给函数,
相应地s。+,和s:+,表示国内外供给加总后的市场上商品x的总供给曲线随之上
移,进口商品x的局部供求均衡点由E转移到E’,相应地商品x的进口量由Q1
缩减为Q。,即进口国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了商品x的进口量为(Q1—00)。
P
I s’r 蛩+‘Sf
Pi|鑫:_Ⅲ⋯孽
Pol⋯j
J— B
0 00 Q l
Sh+f
D
Q
图4.1数量抑制效应
4.1.2价格抑制效应
技术性贸易肇垒会导致出L J厂商增加‘系列的派生费州,派生费用对出厂_企
技术性贸易肇垒会导致出口厂商增加‘系列的派生费用,派生费用对出厂__{l=
业出口成本的影响表现为:(1)认证费用c。。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的检验环节
和认证制度产生的相关费用,直接增大企、Ik的出r]成本。(2)适应性成本c2。
国外技术标准和法规经常变动,企、lk为跨越新壁垒,要不断收集信息,重新认证
甚至更改工艺流程,聘用新员工,由此增加企业适应性成本。(3)销售成本C3。
包装和标签壁垒迫使企业更换包装形式,除增加包装成本外,为重塑商誉,企业
还须支付额外的广告宣传费用,这势必会加大出臼企业的销售支出。(4)其他的
派生费用或成本C4。如出口商因绿色壁垒回收废弃物的支出等。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商品进入进口国市场前需通过相关的技术标准或法
规的审查或认证.支付相应的检验、认证及其他派生的费用,导致进口品的成本
提高,降低了商品在进口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使出口厂商的利润下降甚至
出现亏损,从而阻碍商品进口。如图4.2所示,为简化分析,假设出口国的商品
x的产量等同于进口国的进口量,并且商品x为非垄断性商品,关税为零,以此
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价格抑制效应。不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出口产品在进
口国市场上的价格及其单位成本分别是P0和Ac,出口量为Qo,则出口产品的
单位净收益为Po-Ac;进口国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后,产生了相关的派生费用c
(C=CI+c2+c3+C4),使得出口产品的单位成本增加到AC+C。若AC+C>Po,则
出口产品的单位收益减少了C。
C(P)
豳4·2价格抑制效麻
4.1.3动态抑制效应
上述分析都是从静态角度来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抑制效应。技术性
贸易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区别在于伴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调整,因而技
术进步的因素不容忽视。从动态的角度考虑,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代表了进门国
相对于出口国的暂时性的“技术领先”,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只能蜕是临时性壁垒。
进u国与出口国问没置与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较量,可以看作是幽际贸易利益
再分配的动态博弈过程。当出口国跨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新的技术性贸易
壁垒叉}“现了,对产品产生了数量抑制,出u国依据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改进产
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之后,适应了新的技术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便实现了价
格抑制。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新的一轮抑制效应又在
延续。”如图4—3(a)所示,纵轴表示检验技术标准,横轴代表商品x的出口量,
当技术标准为To时,只有达到或优于该项标准的商品x方可允许进入进口国,
对应的商品x的出口量为Q2:当进口国逐步把检验标准提高到Tl或T2时,出
口量随之减少为Ql和Qo。在图4.3(b)中,出口方提高了技术水平,面对进口
国更高的技术标准T1和T2,商品x的出口量较图4.3(a)明显地提高了很多,
表明有更多的x商品能顺利进入进口国市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中国
家要想在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时占据有利地位,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
平,进而提升产品的技术优势。
0
(al (b)
图4.3动态的抑制效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对进口产品数量和价格上的双重
控制作用。当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时,就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数量
控制作用和价格抑制作用,进而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企业经营结构和社会福利水
平产生影响。
4.2进口国经济效应分析
下面就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同目的,即保护国内产业、减少市场交易的
信息不对称及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效应,分别在小国假设和大国假设F做一些初
步的分析。
4.2,1进口小国经济效应分析
。张同必技术窄垒的作用机理1』我围对外贸易【J 1强济经纬,2004,(4)
86
在幽际贸易中',J、国是指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国家,其进f J量的变化不会对国际
市场价格发生影响。
(1)对国内产业保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对于完全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外出口企业为了符合
相关技术要求会使进口商品的成本升高,国内商品消费量减少,该国经济福利受到
损失。
如图4-4所示,Sd、Dd是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s,是未实行技术性贸易壁
垒时该国所面临的世界供给曲线,也即该国的国内市场供给曲线。s。+c是实行技
术性贸易壁垒后该国所面临的世界供给曲线,也即该国的国内市场供给曲线。实
行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该国面临的价格是P。+C,其中,C表示国外企业为了达到
该国要求所需采取措施所付出的成本。此时,国内消费量为Q3,其中,国内供给为
Q2,进口为Q3一Q2,国内消费者剩余为ACH,生产者剩余为HIF'总福利为AcH+HIF’
价格
数量
图4-4小国假设下技术性贸易肇垒对国内产业保护的效应分析
该国消费者福利损失为ⅢEG+Eu+JIKc+cKD。其中,HIEJ表示再分配效应,是消
费者剩余向国内竞争商品的生产商转移的部分。Eu表示保护效应,它说明了资源
浪费给国内经济造成的损失,这些浪费是由生产额外的商品所增加的单位成本造
成的。随着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生产的资源使用效率越来越低,单位成本
不断上升,因此,此时国内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于壁垒设置之前。在设置技术性贸易
壁垒之前,消费者可以向国外的低价供给者购买商品。由于低效率的国内生产代
替了高效率的国外生产,因而出现了保护效应。cKD为消费效应。设置技术性贸
易壁垒后,商品价格卜涨,国内消费量下降,就造成了福利的损失。保护效应与消费

|耋
F
P
效应加在一起,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无谓损失,它表示由于设置了技术性
贸易壁垒泼国总福利的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关税不同,在实行关税的情况下,
uKc变为政府的关税收入,不影响该国的福利水平:而在技术性贸易擘垒下,uKc
表示进口商品(Q3.Q2)为了达到标准要求而付出的成本,而这就以高价格的形式转
移给国内消费者,在此,ⅡKc就是一种福利的损失。因此,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使
一国产生经济福利的净损失,并且其损失程度比之一定的关税条件下还要严重。
(2)消除外部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减少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及生
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效应。因此,一国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消费者和生产
者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①对国内消费者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给
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信息,即国内所销售的商品是安全的。这一方面节约了消费者
寻找安全商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评价,故需求曲线会
向右移动。
价格
E
Pw+cJ
Pw I
G
|睡重
图4-5小国假设F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肉消费者的影响在
图4-5中,Do表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前的国内需求曲线。D。表示设置技术
性贸易壁垒之后的国内需求曲线。该图反映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需求曲线移
动的影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前,该国的福利水平为BEM消费者剩
余)+AGI(生产者剩余);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该国的福利水平为F}州消费者
剩余)+DGJ(生产者剩余)。若Ec阳>ABcD,则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提高该国
的福利水平;若ECFH<ABCD,,则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使该国的福利水平—F降。
因此,若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出于保护消费者的目的,则应选择适度的技术标准,以
。来Jj存,种雌兵控术件贸易壁盟的绛济学分析[.T]中国收业经济,2005,(1())
88
使ECFH≥ABCD。
②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进几商品中如果含有对国内生产者不利的非经济因
素,例如害虫、病菌等,就会对国内生产造成影响。如果政府要消除这种外部性,就
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或者完全禁止贸易。
在图4-6中,sdo表示没有危害时的国内生产者供给曲线。政府为消除这种外
部性采取的措旌包括两种情况:第,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二,禁止贸易。sd。
表示进口商品对国内生产造成损害时的国内生产者供给曲线。当一国禁止贸易时
该国的福利水平为图4-6中的AEG(消费者剩余)+ADG(生产者剩余)。而设置技术
性贸易壁垒之后(假设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完全消除了进口商品中的危害),该
国的福利水平为图4.6中的cEF(消费者剩余)+DBF(生产者剩余)。从图4,6可明
显看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福利水平要比禁止贸易时的大f图4.6中ABc
部分就表示了设簧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福利水平超过禁止贸易时的福利水平的
数量1。
如果该国在国际贸易中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国内消费者剩余为EHP、v,
国内生产者剩余为PwIJ。与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相比,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了
CFPwH'国内生产者剩余减少了FPwKB+DJIK。这时,如果BCHK<DJlK,则设置技
术性贸易壁垒后,该国的福利会增加。
图4.6小国假设F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
4.2.2进口大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1)对国内产业保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出于产业保护目的的技术性贸易
壁垒可以通过对进口量的调整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改善本国所面临的贸易条件。
图4-7中,sd表示国内‘li产者的供给曲线,Dd表示国内需求曲线,s。表示术设
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该国所面对的固内供给与进口总和的市场供给曲线(即国内
l_|丁场总和供给曲线)。在图4—7巾,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均衡价格为Pw,消费
量为Q4,国内生产量为Q1,进口量为04.Ql。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后,国内市场
价格
Pw+C
Pw+C
Pw
P’w
Sd
图4—7大国假设F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
总和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至sw+c。此时,均衡价格为Pw+c’(c’<c),消费量为Q3,
国内生产量为Q2(国内供给方影响因素未发生变化,故国内供给曲线不变),进口量
为03.02。在图4—7中应注意到新均衡价格为P。+c’,而c’<c,即符合成本在进
口国与出口国之间进行了分配。此时,出口国所得到的实际价格Pw+c 7一c是小于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前的均衡价格h的。令h 7=P,+c7.c,即P。’为此时进
口商品的世界价格,即为外国生产者所得到的实际价格。由于P。’<P。,所以,该国
面临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后,该国面临的价格为P。+c’
(即Pw 7+c)。此时,国内消费量为03,生产量为Q2,进口量为Q3.Q2。在小国假设
下,Pw+C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后的价格,P。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前的价
格。此时,国内消费量为Q3’,生产量为02’,进口量为Q3’.Q 2’。显然,Q3.Q 2>03
7-Q2 7,进口量高于小国假设下的水平。因此,在大国假设下,设置技术性贸易壁
垒后,世界价格降低,会使进口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进口国将一部分符合成本转嫁
给出口圈,使得产业保护的代价降低,但该国的福利也随之会减少。从图4.7可以
看出,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浚国的福利水平为CEF(消费者剩余)+DFG(生产
者剩余);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该国的福利水平为BEH(消费者剩
余)+AHG(生产者剩余)。可见,陔国的福利减少了ABCD所示的部分。
佗)消除外部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在大困假设下,这种情况的福利效应与小国假设下的情况相似,最大的区别是
大国可以影响进口商品价格。“
①对消费者的影响。如图4.8所示,D0表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前的国内
需求曲线,D,表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的国内需求曲线。sd是国内生产者的
供给蛆线,Sw是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该国所面临的供给曲线,s。+C是设置技
术性贸易壁垒之后该国所面临的供给曲线。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该国的福
利水平为ABC(消费者剩余)+AED(生产者剩余);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该困
的福利水平为FGH(消费者剩余)+ID哪生产者剩余)。若是出于保护国内消费者的
目的而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则为了使该国的福利总水平不至于下降,则应选择适
度的标准使CGFL≥EILB。
毂重
图4—8大国假设F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消费者的影响
②对生产者的影响。与小国假设下的情形类似,一国为了消除进口商品给本
国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有两种做法:一是禁止贸易,二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图
4-9所示,s∞表示进口商品对国内生产没有造成损害时的国内生产者供给曲线,sd。
表示进口商品对国内生产造成损害时的供给曲线。sw是未设置技术壁垒时该国
所面临的国内市场供给曲线,sw+c是设置技术壁垒之后该国所面临的国内市场
供给曲线。假殴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完全消除了进口商品中的危害。设置技术性
贸易壁垒时,该国的福利水平为cDE(消费者剩余)+BEF(生产者剩余);禁止贸易时,
。朱下奋.种胜兵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中周农业经济,2005,(10)
91
该困的福利水甲为ADG(消费者剩余)+AFG(生产者剩余)。从图4.9可以明显看H{,
没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福利水平要比禁止贸易时的大(图4.9中ABc部分,就表
示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福利水平超过禁止贸易时的福利水平的数鞋)。在图
4—9中,如果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国内消费者剩余为DHR,国内生产者在此
价格水平下不进行生产,剩余为O。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相比,国内消费者剩余
增加了cHPwE,国内生产者剩余减少了BEF。这时,如果CHnE<BEF,则设置技术性
贸易壁垒后,该国的福利会增加。
价格
D
G
Pw+CE
Pw
F
数量
图禾9大国假设F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生产者的影响
结论
第一,出于产业保护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并且在
大国假设下,一国可将产业保护的部分成本转嫁给出口国,使得产业保护的代价
降低。第二,出于保护消费者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使需求曲线右移,要想使本
国福利总水平增加,必须对所实施的标准做出合适的选择。第三,出于消除进口商
品对本国生产的负外部性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会造成一定的福
利损失,却要优于禁止贸易时的状况。
4.3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4.3.1消费者效应
为保护国内生产、市场和环境,限制出口国的产品进口,进口国所设立的技术
标准在正常的情况下会高于出口国的技术水平。面对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在短期
内,出L J国的H{口J一商有二种策略可供选择:①调整出口市场,规避或绕丌壁垒,
包括放弃该进口国市场转攻第三国市场,或者从第i国市场再进入浚困;②受到
进口囤技术壁垒的限制而减少甚全停止该产品的出口。在该产品停止}f:|L]之后,
国内可能继续生产,也可能停止生产,还有可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阳I)来代替产
品的出l__|。③进行寻租活动,通过贿赂等方法获取进入进口国市场的资格。在中
长期中,出口厂商则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来直接满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
求。出口厂商的不同应对方法对出口国国内消费者的影响是不同的。
(1)在短期内,当采取第一种应对策略,即调整出口市场,规避技术性贸易
壁垒时,出口国的出口厂商既可能完全放弃该进口国市场而转攻第三国市场,也
可能借道第三国市场进入该国市场(如果该进口国对第三国也设罱同样的技术性
贸易壁垒,则后一种方法就是行不通的)。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效应的变化取决
于出口规模的变化。如果因此而开拓出新的市场,导致出口数量增加,出口规模和
国内生产规模扩大,则国内消费者能从规模经济中获利:如果因此而导致出口市
场萎缩,出口规模缩小,则国内消费者将不得不为生产商承担一部分成本。
在短期内,当采取第二种应对策略,即减少或停止该种产品出口时,出口国
厂商可能将继续进行生产,并且将原来准备出口的部分或全部产品销售到国内市
场,从而导致国内市场该种产品的供应增加,价格下降。这样,出口国消费者可基
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增加该种产品的消费,消费者剩余增加”
在短期内,当出口厂商减少或停止产品出口后,有一些情况,比如该产品的
生产主要是为了出口,或者减少、停止出口就会出现生产规模不经济等,可能会促
使厂商停止在国内生产,国内供应停止,则出口国国内的消费者将会损失一种商
品的消费选择机会。此外,出口厂商还可能用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来替代产
品的出口,以绕过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时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几乎不会
发生什么变化。
在短期内,当采取第三种应对策略,即以贿赂方式获得继续出口的机会时,
这种贿赂是一种纯粹的成本增加,对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没有任何正面影响。。
(2)在中长期中,出口厂商可以采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方法来克服技术
”李存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轻济效应综☆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2 l耀中,候悛车论技术型贸易壁垒的消费散应[J].困炀i歙易研究,20【)5,(2)
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作用。出口厂商在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的时候,如果国内
市场和国外市场没有足够的措施进行分割,而只能实行自出贸易,那么出L__i』一商
在国内供应的产品也应该是技术改进了的产品,否则就会出现平行进口的现象。
如果关税、配额、许可证、人员流动限制、外汇管制等措施使国内外市场相互独
立,则出口厂商有三种选择:①向国内市场提供技术同样改进了的产品;②以原
技术标准向国内市场供应产品:⑧向国内市场同时供应新技术标准产品和原有技
术标准的产品。
具体分析如下:①如果出口厂商向国内市场提供技术改进了的产品,那末国
内消费者将在支付更高价格的同时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而消费者是否会继续保
持和增加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则取决于两种因素,即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消费者
对产品质量的偏好。如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消费者需求量就会大幅下
降,反之则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由于国内消费者受到收入的限制而对高质量
产品缺乏强烈的偏好,那末产品的需求弹性效应几乎不受影响;如果国内消费者
收入水平较高,或者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唤醒效应”而对高质量商品具有较
强的偏好,。需求弹性效应将被大幅度削弱,消费者的福利将得到提高;②如果
出口厂商向国内市场提供原有技术标准的产品,但是由于国内外市场不可能处于
完全分割的状态,因此存在平行进口的可能,那么消费者只需要支付更低的成本
就可以获得同样质量的产品,这样,由于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量增加,
福利将明显增加;③如果出口厂商向国内市场同时提供两种技术标准的产品,那
么消费者将获得对更多种质量水平产品的选择机会,其消费的满足程度和福利水
平有可能得到提高。
4.3.2产业效应
(1)短期中的产业效应一贸易限制
在短期之内,TBT有力阻止了出口,使得生产企业的销售量急剧下降,这对
于生产企业的冲击是很大的。从前面的生产者剩余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图4 12
中,出口国生产者的剩余损失了(a十b+c+d+e)的面积.这样首先使得那些经济实力
单薄、出口依存度高且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单一、生产单一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差的
企业受到较大的挑战,有可能会使它们巾的喑B分走向破产,从而在这一行业消
。。I耀中.恢俊车论技术型削易壁垒的消费效应[J].围翰、贸易研究,2005,(2)
94
失。而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生产多样化、技术创新能力强或者是销售市场广阔的
企业来说,则冲击较小。它们一般不会因为某些国家或者是地区实施TBll就使得
销售量锐减,而目.它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很快地突破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
壁垒限制。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会带给它们短期的冲击和挑
战,但总体影响不大。
01 01 Q2 03 04 Q5 Q6 07 Q8 0”
图4—12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短期中的产业效应
(2)中长期中产业效应一贸易促进
在长期内,对于那些实力薄弱,在短期的冲击中就已经生存不下去的企业,
也就没有什么中长期的效应了,稍微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就足以使它们在
市场中消失。国根据波斯纳(Posner)的模仿差距模型(如图4一13),技术的变动
有利于出口的增加,但这种增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弱的,最后随着他国
的模仿而失去出口地位,甚至走向进口,图中从A到D的实线显示了这种趋势。
出口
进口
。几
A邝八\.
D‘D
7 时间
图4.13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长期中的产业效应
而11BT的实旌往往发生在该商品的标准化阶段,新产品不易受到TBT的影
响,也就是说,TBT”一般发生在图中的CD段,短期内它会使CD向左卜方偏移,
变为CD+。如果这时出口国不采取任何措旌,则出口会沿着cDs以更快的速度
。李存顶技术件贸易壁璺对mu国的经济效应练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95
下降;但这时如果出口囤积极主动地提高技术水半,突破耵玎的限制,则会在
m口量下降到一定时间时如在E点,这‘TBT壁垒被打破,同时也带来了一个
技术创新,从而带来出r】量更大的增加,如图中EF所示。如此周而复始,技术
性贸易壁垒反而加快了出口国技术创新的速度,增加了贸易量,也就是存在着贸
易促进效应。⋯当然,这1促进效应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出|]国要及时
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这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能过于苛
刻,使得出口国停止了出口,那么再想创新突破也就比较困难了。
按照这一推论的结果,在长期之内如果对TBT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则存
在中长期之内的贸易促进作用。这样它就会使出口供给增加,同时由于技术改进
的产品能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会刺激需求的增加。这样,新的均衡点的贸
易量增加,贸易量的促进效应发生。对于贸易条件,在中长期之内,oF}曲线会
向左移动到OFl,同时出口产品技术的改进会使得0E向右移动到0脚.新的均衡
使得出口国贸易条件改善,如图4—14所示。
M
o
X
图4.14中跃期中出口国贸易条件改善
4.3.3福利净效应
(1)短期的福利净效应损失
如上文所分析,在短期内,当出口厂商采取第一种或第三种策略时,消费者
剩余将减少或不变,同时生产者剩余将由于出口成本的提高而减少;而当其采取
第二种策略时,如图4一10所示,尽管消费者剩余增加了(d十e)的面积,但是生
产者剩余减少了(a+b+c+d+e)的面积,两者相抵后的净损失为(a+b+c)。因此
从短期来说,TBT使出口围的福利水平下降,发生福利净损失。
(2)中长期福利净效应由负转为正
车奋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iI;LI田的经济效应综台分析[J].园*l、髓易问题,2005,(7)
96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长期之内,TBT促使出口国在技术Ii的创新和
突破必然带来贸易量的重新恢复和增加,从而就促使出u国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
者剩余都增加,也就是社会福利增加。
97
5.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在GAl丁,、V1_0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自由化步伐逐步推进。关税的大幅‘F调
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F1渐强化。由于我国
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日本、美园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而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
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国民的环保意识和企业的消费者意识比较薄弱,在贸易方
面许多产品的技术规章、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对包装、标志、标签的要
求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我
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障碍。但同时应该认识到的是,尽管发达国家采取的一部
分技术性保护措施遭到贸易保护的质疑,但是大部分措施确实是以保护消费者安
全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与动植物安全为目的的,并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章对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
贸所发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下一章采取必要措施和对策突
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外贸发展奠定基础。
5.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逆贸易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逆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为保护国内消费者安全
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与动植物安全或保护国内产业及进行其他非自由贸易行
为,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制约他国出口的限制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和世晁排名由1978
年的206亿美元和第32位分别猛升到2005年的1.4万亿美元和第3位,对外贸
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挥了突出的乘数效应。但是,我国对外贸易在
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的严格限制,例如配额限制、反倾
销和反补贴、紧急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特别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
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限制作用日益强烈。据我国商务部统计,
1997~2000年3年问,我国有7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了发达国家技术性贸
易壁垒的限制,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5%。。而我国每年遭受外国反倾销的出口
产品总额只占到年出口总额的1%左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性贸易壁
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限制我因产品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在我国加
。1胡垂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逆贸易和顺贸易的探¨[J】.学术探索,2州H,(2)
。商务部科技发胜和技术进出口司.我国出[I受技术壁垒影响力¨削fN]经济l J搬,2003 06.16(7)
98
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限制进‘‘步加剧。商
务部丁2003年6月所做的大型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有71%的门企、lk、39%的出
r]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分别高于2000
年的66%、25%和110亿美元。自2003年以来,在“非典”、“禽流感”等事件
的影响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迸一步加强,2004年我国受其影响的出口额上
升到400亿美元。
概括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逆贸易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市场准入条件提高
即由于发达国家实行各种技术壁垒措施,使我国的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外国市
场。在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越来越多、越来
越高,而且日益复杂多变,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我国产品进入外国市场。相比之下,
我国大部分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使我国大量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而且,
受不断提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一些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也
将面临被追退出的局面。
①由于我国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环境技术标准要求而无法出口到该进口国。一
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技术要求较高,我国一些产品在环境、卫生和安全技术标准上
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而不能出口的情况屡见不鲜。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
部长签署一项法令,以在我国进口产品木质包装中发现光肩星天牛为名,要求所
有来自我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热处理、熏蒸处理和防腐剂处理
的证明,或者出口商必须出具无木质包装的证明,否则禁止入境。据估计,这项规
定使我国约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随后,欧盟也对我国离境产品的木
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实施新的捡疫标准,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晌我国70多
亿美元的对欧商品出口。
②由于进口国实施某种新的强制性规定或标准,而无法出口到该进口国。以
出口玩具为例,我国是世界玩具出口第一大国,年出口额达50亿美元,占世界出
口总额的50%以上,每年提供约150万个就业机会。1999年12月7目,欧盟正式
发布1999/815/EC禁令,禁止销售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放入口中的包含6种邻
苯二甲酸酯增塑剂(DINP、DEHP、DBP、DIDP、DNOP、BBP)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聚氯
乙烯(PVC)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据保守估计,我国出口欧盟的玩具中约有60%
使用了Pvc原料,其中供3岁以下儿章使用的占50%,此“禁令”直接影响我国4
亿美元的玩具出口。①
③由于进口困采取不合理的规定或标准而无法出口到该进口国。发达国家为
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我国出口到
f_1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其中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
目(一般情况下仅检验9个项目):又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
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我国一家企业生产的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由于有
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致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到美国的所有罐头全部遭到卡
关、查封,甚至已经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蘑菇罐头,也全部被撤下来,损失巨大。
诸如此类,在过去的贸易中,我国有不少产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卫生、
检疫措施而遭到拒收、卡关、销毁,造成贸易障碍或者巨大的经济损失。
(2)产品竞争力被削弱
为了满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进行设备、人力与检测费用
的大量投入,从而大大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同时,为了避免技术性贸易壁
垒的障碍,中国企业需要向国外认证机构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直接增加了中国
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①一些TBT虽然不对产品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是为了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
严格要求而进行设备和人力的投入以及支付昂贵的检测费用,已经增加了我国出
口企业的成本,从而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盟在1999年6月1日颁布
决议,要求其15个成员实行紧急措施,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新的
检验标准: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不得有直径大于3啪的虫蛀洞,以及必须对木
质包装进行热处理,使木材含水量低于20%。这些措施无疑都增加了出口商品的
成本,使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②我国检测、检验设备的生产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加上国内商检部门及
企业本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测试评价方法、标准样品和技术,致使我国不得不进
口大量的检测设备,增加出口成本:雨进口国在标签方面的严格要求,同样也增加
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大部分食品必须标明
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制造商为此每年要
抗争技术惟贸易壁垒对我圈对外熨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熨易问题,2加3,(2)
’求冬拇,曹大凯绿色壁垒剥我同¨;u产品的影响【J】.绎济。i管理研究,2001,(3)
“)0
支出10.5亿美元,①呵想而知这对于处于落后地位的我国出口商造成多大的成本
压力。
③我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需要取得该固或困际通行的认证标志,如国际通
行的IS09000认证、Is014000认证、欧盟的CE标准、美国的uL、MIL认证标志,
要取得这些认证标志,一般要经外国机构认证,而外国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和检
测费用昂贵,直接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
竞争力。
5。1。l 限制我国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趋势
(1)限制标准不断提高和增多
发达国家通过提高标准,规定更加细化的标准,提出越发苛刻的要求,及不
断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加强技术法规变化等方式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特别是有些
国家针对我国产品设置特定的过商标准与特定的技术法规,使我国出口贸易适应
困难,造成市场准入的障碍。
例如,我国是渔业生产大国,2000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279万吨,占全球
产量韵35%,出口153万吨,出口总额38.3亿美元。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
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四大市场,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
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性限制措施。使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感受到越来越大
的压力。
日本作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对进口产品的检验要求越来越严
格。按其《食品生活》的检验规定,F1本商人在进口水产品时应由指定机构对进
口水产品实施包括微生物、农药残留及大肠杆菌等近30个项目的检测,经检验
合格的方可通关。同时要求对所有向日本出口鳗类产品的企业实旄卫生注册制
度,即对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和产品卫生质量进行审核认证,只有取得认证的企
业,其加工的产品方能进入日本市场.注册的有效期仅为3年。。此外,通关手
续目益繁琐,产品进入要通过3个步骤和几道关卡进行检验,包括进口说明书和
内在品质、包装和标签等情况,不合格产品将被退回或监督销毁。
欧盟于2000年成为我国水产品第三大消费市场,它对进口水产品的榆验非
常苛刻,检验项目多达lOO余项,市场准入条件很高,不但要求我国出口水产品
。孙敬水TBT对我闰外贸的影响厦对策【J】.管理世界,2002,r6)
“寸·文*.贸易技术壁垒研究【D1,中同社会科学院博J论史.2003
10l
加工企业或捕捞加工船都必须通过欧盟的考核获得注册,每一批水产品都必须由
我国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并出具证书后方/j‘允许进口。1997年欧盟曾发
布公告欲对我国水产:品采取批批检验的措施。后经过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原外经贸部、农业部以及许多水产品出口企业5年的努力,终于使欧盟在
2000年2月公布了2000/86/EC决议,将中国列入向欧盟出口水产品的一类国家,
也就是说从2000年2月20目起我国在欧盟注册企业生产的水产品,将被允许进
入欧盟15个国家的市场而不必批批受检,不必延时通关和被迫接受检查,从而
避免耗费额外的仓储和微生物检验费用。但由于个别企业的原因,导致欧盟于
2001年lO月22日公布2065/200l号法规,并通过全面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
食品的决议,严重限制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直到2003年才开始出现恢复性增
长。
(2)发达国家是主要策源地
我国出口企业和产品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主要来自于欧盟、美国、
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我国出口企业中,40%的企
业受欧盟限制,27%受美国限制,25%受日本限制,.8%受韩国限制,欧盟、美国、
日本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其中欧盟所
占份额最大,为41%;日本和美国分别占30%积24%。不问出口产品在欧、美、
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损失分布有所不同。2002年,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在各贸易伙
伴国中因技术性壁垒造成的损失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目本,其中在欧盟的损失为
45.4亿美元,在日本的损失达到37.3亿美元。轻工产品出口在美国造成的损失
最为严重,达到25.7亿美元,在欧盟的损失次之,为14.1亿美元,目前日本和
其他国家对此类产品的限制较小。机电产品在美国和欧盟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分别为9.0亿美元和6.8亿美元。纺织服装产品所受损失的地区分布较为平均,
美国、欧盟分别为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
(3)我国各省市出口企业所受影响不平衡
商务部2003年的分地区调查显示,我国各省市的出口企业都受到国外技术
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并不平衡。其中,青岛、安徽受影响最大,受
限企业占其出口企业的比重分别为99.o%、96.2%,江西、上海、浙江、江苏、
,“东、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的出口企业受限也较严重(见表5—1)。
总体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I榈涉及所有省份,发达地区损失绝对
金额高,中两部地区损失相刈比例高。从损失的绝对值看,损失金额超过l()亿
美元的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深圳、浙江、⋯东、上海等出口大省(市),基
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从损失的相刘比例看,中西部地区如内蒙占、广西、云南、
西藏、湖北、江西、吉林等遭受的损失占其m口额的比例普遍高于发达地区的省
市,其中广西超过10%。
表5。1 各地区出口企业受技术壁垒限制的比例
企业受企、啦受企业受企、|p受
地区地区地K 地l又
限比例限比例限比例限比例
青岛‘
99.0 J’两80.1 垂朦、。7曝Q。.。。。江西60.8
安徽96.2 湖南。78.9 四一} i§b港河北59.7
江西,88.2 海南Z8势辽宁缝躐云南59.O
内蒙古86.0 陕西76.O 夫连甜.j 广东57.8
湖北85.3 贵卅『76.O 宁夏67.7 新疆56.9
西藏85-3 吉林73|3 浙江65.2 深圳56.0
山东83.2 黑龙江72.0 宁波“.0 青海55.0
上海81.2 河南70.5 甘肃63.0 山西49.8
北京48.0 厦门48.0 天津48.0 福建47.6
资料来源:商务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进山口公司,我国出口受技术壁垒的影响加剧【N1.经济日
报,2003.06(7)
根据商务部科技司2003年6月的调查,按海关税则分类的2l类产品统计,
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最多的是出口第一类(活动物及动物)、第二类(植物)、
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和第四类(食品饮料烟草)产品的企业,比例分别为
91.5%、90.1%、89.0%和88.2%:其次是第八类(皮革及其制品)、第十:类(革
帽伞杖鞭、羽毛人造花及人发制品)产品的企业,分别为81.9%和80.9%;值得
注意的是,对于年出口额最多的第十六类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其受技术性
贸易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的比例达到80.o%;出口第十类(水浆及其他纤维状纤
维素将,纸、纸板及其制品)、第十四类(珠宝、贵金属、仿真首饰、硬币)、第
十九类(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第_十一类(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产品的企业没有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以上出口受限产品遭受的损失分别
为第一类(活动物及动物产品)44.2亿美元、第二类(植物产品)41.1亿美元、
第二十类(杂项制品)22.2亿美元、第十六类(机电产品)14.5亿美几、第1‘
二类(纺织产品)为11.7亿美元。”
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绎济分析『M]JE京:中国物资Ⅲ版礼,2005
103
将21类产品进一步划分为食品土畜、轻工、机电、纺织、五矿化工和医保
6个行业,则各行业企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比例分别为:89.7%、70.6%、
67.4%、67.2%、64.7%、60.1%。这6个行业遭受损失最严重的是食品土畜产品,
比例为54%,其次为轻工产品,比例为24%,以下机电为10%、纺织为6%、五矿
为4%、医保为2%(如图5一l所示)。这表明不仅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食品土畜、
图5—1各行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遭受损失比例
轻工、纺织产品等,由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与贸易对象国的利益有冲突
等原因,受损最为严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受损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4)受限产品范围广
无论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如农产品、纺织品、玩具等轻工业产品),还
是我国贸易结构升级产品(如电工产晶、机械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
地受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技术性限制所涉及的产品范围广。
同时,我国遭遇的1BT已经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标准,发展到覆盖
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有时即使我国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一些国家
也往往借该产品的生产、运输乃至销售过程不符合其技术法规要求而被拒之门
步卜。特别是在绿色壁垒盛行的新形势下,技术壁垒范围更广,IS014000所要求
的清洁生产也成为许多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准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由于我国工业
的整体水平差,所遇技术性问题不仅表现在产品本身的标准与合格检验上,而且
涉及包装、商品标签、条形码等多方面的技术性要求。我国包装工业落后,不熟
悉国际惯例,在出口商品包装上不符合进口国标准,限制了我国商品出口。
(5)环保法规的限制作用日渐增强
国外严格的环保技术法规、环保标准和环境标志制度正在对我国出口产品产
生越来越强的限制作用。欧美等国的环保法规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
收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但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传统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回收
处理,从而导致我国许多产品因包装问题无法出口。此外,我国出口产品的包装
未注意对一些用天然材料生产的包装进行卫生和动植物检疫,加之包装材料材质
较差,部分出口产品的包装中还大量使用木材、稻草等外观粗陋、易含病虫害的
包装材料,从而为进口国设置针对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机会。同时,许多
发达国家都重视商品标签制度,对标签内容、文字、图形、代号等都有专门的规
定,这些规定也往往对我国的出口商品造成障碍。而在出口商品的条形码化方面,
由于我国实现条形码化的企业和产品为数不多,不但不能适应无纸贸易(EDI)
的发展,而且由于无条形码商品很难进入国外的超级市场和零售商店,也同样成
为技术性市场准入的限制。
(6)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目益盛行
SA 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
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均符合社会责
任标准的要求。
sA 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及不同规模的公司。其依据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也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
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
近年来,在我国出口厂商面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
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
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
金等产品,都已遇到sA 8000的要求。2002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一家500人
左右的鞋厂因没有达到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曾被客户停单两个月进行
整顿。2002年7月,因发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陷入全部撇单
的困境。。地处内地的出口企业,也同样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重庆
一家化j_[公司为了一家全球最大精细化工企业出口化工中间体产品,先后接受了
该公司两次严格的社会责任检查。更多的企业则是因为达不到sA 8000要求,而
1孙敬水技术件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fM J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105
失去产品出r]机会。据估计‘,从1995年以来,我因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
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更多的订
蚺,部分企业则因为没有改善诚意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
据悉,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应经过sA
8000协会授权,对其供应商(出口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该准则有可能被
法国和荷兰的进口商协会所采用。由于三国均是欧盟的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市
场,进门份额约占整个欧盟的50%以上,这项要求将会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
压力。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也正在讨论这
项协议,要求将中国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生产企业通过sA 8000认证,作为选
择供应商的依据。
SA 8000是继ISO 9000、IS0 14000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标准。
虽然目前它只涉及人身权益与健康、安全、机会平等与核心要素有关的初始审核,
但随着该标准不断被修订和完善,它有可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道德、社会和
环境等范围广大的标准,并有可能会转化为像ISO标准一样的真正的国际标准。
对我国而言,sA8000则可能成为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的一种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
5.1.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逆贸易分析
(1)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质量差,技术水平低,尽管自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但就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差距。
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往往以其发展水平为依据对进口产品
的经济指标提出要求,通常这种要求很高,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远非一般的发
展中国家所能达到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消费者主权运动的发展,消费
者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发达国家又进一步提高了对输入产品在安全、环保等方面
的要求,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设置了一道无形的严格障碍。尽管这些技术性要
求在进口国市场上是非歧视地制定和实施的,但是就我国而言,这些技术要求远
远超出我国现有经济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程度,已经构成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的实
质性障碍,成为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当前,我国遭遇的此类壁
垒主要表现为绿色壁垒,集中在各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方面。
以我围出口额第一位的机电产晶为例,由于受到《臭氧层保护公约》及其国
刖相关标准以及发达国家在噪声、电磁污染、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性贸
易壁垒的限制,我国每年约有9()亿美元的H{f]机电产品受到的限制而被禁止销
售。
机电产品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保护人类生存
环境的环保法规也必然会对机电产品提出各种要求和限制。目前,对机电产品贸
易影响较大的环保法规主要有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电磁污染
防治法规、节约能源的有关法规等。欧美、同本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1998年对美国出口163.50亿美元,居第一位,对欧盟出口125.27亿美元,居
第二位。这些国家的技术规章、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是世界上最严格、最完
善的,其中有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可回收率、
节能性等众多方面,这些条款对我国对其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少限制和困
难。
①空气污染防治法规。欧美和日本都分别制定了极为严格和完善的空气污染
防治法规,同时,美国和日本也很注意空气污染的防治,如美国通过了《清洁空
气法》、日本通过了《大气污染控制法》等,这些法规为保护空气的清洁,对造
成大气污染的设备和产品提出了严格的暖气排放要求,主要有汽车等交通运输工
具和锅炉、火力发电设备等机电产品。近些年来,我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有
了很大的发展,出口超过10亿美元.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汽车及汽车零部
件有望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出口支柱产品。但是欧美、日本等的空气污染防治法
规对汽车暖气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要求汽车的发动机和尾气处理部
件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准,因而大大提高了我国汽车进入其市场的环保门槛,而我
国有许多汽车厂,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许多产品都没有安装有效的汽车尾气
净化设备,很难达到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标准,这对我国的汽车在短期内打丌
国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在欧美和日本的空气污染防治法规中,对危害大气臭氧层物质的禁用和替代
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中关于氯氟烃类制冷剂的禁用对制冷设备如家用冰箱、
空凋器的生产和贸易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欧美、日本等国在自身雄厚的技术支
持下,加快了CFcs制冷剂替代品的开发和推广,保护臭氧层的国际环保公约对
cFcs制冷剂的禁用期限越来越提前, “绿色冰箱”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我国
属J:发展中国家,CFcs等消耗臭氧层物质到20lO年爿微完全禁止,但发达因家
在1996年就禁用这些消耗臭氧层物质,这一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在
cFcs替代方面落后的生产企业对欧美、R本等市场的出口。
②安全法规。对于安全要求,一般来说,只有几个权威机构才有认证资格。
许多产品没有取得认证就无法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
电磁污染已经与空气污染、水污染被并列为世界三大污染,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法
规进行控制,1992年欧盟制定了严格的电磁兼容令(EMC),涉及的机电产品范
围很,“,并于1996年开始强制执行。美国的EMc要求医疗及牙科设备、计算机、
微波炉、电视机、收音机、转换器、半导体控制设备等必须经过EMc测试。目前
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署q亚建立了凹方互认机制。不过,日本信息技术类设备
的EMc采取制造商资源管理。1985年12月,日本电子工业发展联合会、日本商
业机器制造联合会、同本电子工业联合会和日本通信工业联合会联合成立了信息
技术设备干扰自愿控制委员会(VCcI),以处理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器、传真
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问题,采取自愿申请加入会员制,主要职责是:制
定自愿控制政策、开展合格认证、指定检测机构、研究相关标准等。截至1998
年3月,VccI共有成员849个,其中海外成员365个,1997年以来年均颁证4000
份。①
电磁辐射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从1999年1月1日起,对计
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开关电源、电视机、音响等6种进口商品实施强制电磁
兼容检测。但对出口产品的检测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这已经影响到我国大屏幕
电视、大功率吸尘器等高档家电和信息技术产品对欧美的出口。
CE标志是工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涉及75%的产品。目前强制执行
的有:电动工具、低压电器、压力容器、电梯、机械产品、家用电器、音像设备、
电信设备、移动无线设备、医药科学仪器、信息技术产品、汽车和摩托车及其零
配件和灯具等。压力设备、非自动均衡器设备、缆车等设备也即将实施。没有贴
cE标志的将不得在欧盟市场销售。
欧盟要求从1996年1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和电动设备都必
须经过欧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经欧盟有关机构认可后加贴cE标志。随着欧盟
。孙敬水,技术tl贸与5壁垒的纤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版{r,z005
lOB
cE标志的实施,澳大利亚己丌始实行类似做法,美、加、H、韩和巾同台湾地
区、英吲也极有可能模仿欧盟的做法,这种连锁反应将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
不过欧盟并不对产品进行强制性检验,但出了问题均由牛产商或进口商负责。另
外,出口产品一般还需要取得一些安全认证,如德国的GS标志、北欧四国的
Nordic标志等。
目前,我国对电子类产品实行“长城”安全认证,汽车、消防设备、锅炉及
压力容器则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安全认证。我国的机电产品如收音机、电
视机、灯具的出口都居世界第一位,而且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据统计,我
国深圳生产的有关产品有80%以上最终出口到欧美国家。由于产品的安全认证国
际上没有开展互认,必须争取国外权威机构的认证才能顺利出口。显然,欧盟及
其他国家关于产品安全认证的规定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③噪声污染防治。欧美、日本等国较早地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性,并认为
诸如汽车等机电产品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在其有关噪声污染控制的环保
法规中制定了大量的机电产品噪声强制标准,凡是达不到这些标准的机电产品将
不能在其市场上销售。如我国在电动机、空气压缩机、家用小电器等小型机电产
品的出口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国的有关机电产品出口
在噪声控制方面却比较落后,所以容易受噪声污染控制法规中有关噪声标准的限
制和影响。
④节能措施。许多机电产品在使用时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能源的节约一
直是发达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他们对机电产品的节能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93年美国政府规定在以后更新政府机构的办公设备时,必须考虑环保,
其中对能源的节约是一个重要方面。据这项规定,在当年采购的价值ll亿美元
的办公电脑全部是拥有“能源之星”标志的产品,比普通电脑节能20%以上。①
目前,欧盟的部分国家也已经制定了类似的法规,对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
尤其是电讯、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受集团购买影响较大的产品的出口会产生较明显
的影响。在这一类市场中,价格和产品性能已不再是竞争的惟一手段,节能与环
保已优先渗透到这一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国的有关生产和出口企
业不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推出自己的绿色机电产品,就将面l临丧失进入这一市
。韩町为荚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典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1I)
109
场的机会。但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刚刚,F始,1998年1月l同,《节约能源法》开
始实施。1998年1l,卜l,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中囤节能产品认证巾心”
lF式成立,目前只有冰箱能够认证,有9家企业的产品将获得节能标志,其他产
品的认证程序还正在制定过程中。所以发达国家对节能的要求和规定将对我国部
分机电产品的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机电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为了了解出口机电
产品实际质量水平,掌握出口机电产品安全、卫生、环保等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强
制性标准要求,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0年3~9月分别对砂轮机、低压电
器、电风扇和电熨斗的质量状况进行了监督抽查。这次共抽查了沿海8个省市的
89家企业,它们的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70%左右。从155个单元的样
品抽查结果中发现:按强制性标准判定,合格52个单元,样品平均抽查合格率
为34.5%,合格企业32家,企业合格率为36.o%。从抽样合格率看,砂轮机合格
率为O,低压电器合格率为26.7%,电风扇合格率为70.O%,电熨斗合格率为32.7%。
因此,出口机电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同时,我国每年约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
有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间接受到影响。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主要的障碍来自于配额等贸易壁垒及成本、档次和品牌的
竞争,但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系统绿色壁垒的影响日益显现,实际上,在2005年
配额取消以后,绿色壁垒将成为欧美替代配额的最重要的壁垒。我国纺织品出口
的主要市场为日本、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和韩国,占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75%
以上。在中国对欧美和日本的纺织品出口中,欧盟和美国都规定了一系列纺织品
和服装标签要求,如原产地标签、纤维含量标签、商标标签、提示标签等。这些
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步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发达国家TBT措
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有害有机化学品的限制与禁止。由于纺织品在前期处理和印染整个
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品,而一部分化学品经科学证实,如果在纺织品中含量
超过一定的数量,就会在使用时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或作泼弃处理时对环境安全
造成危害,所以对这一部分化学品在纺织品中的使用和残留必须加以限制。例如
杨n芈,宋回车·胡品沽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绛验对中围的n小[砌.北京:法律{}I版礼.2003,D266
110
目前欧盟对纺织品禁用的化学品主要有聚溴二苯酯(PBBE)、多溴联苯、巴拿马
粉、溴代乙酸等,而且有些化学品的危害一经证实将立法采取行动加以限制和禁
止。同时欧盟还对纺织品中甲醛、卤化物和重金属含量作出了严格限制。我国的
纺织工业由于技术落后,加之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不够健全,所以我国的企业往往
对这方面的规定不够重视,缺少有关的管理和检验手段,在出口的纺织品中有时
就会违反进口国的规定,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损失。
第二,对偶氮染料的禁止和服装附件的质量要求。由于偶氮染料在使用中会
释放出有致癌作用的胺类物质.在纺织品中使用偶氮染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所以欧、美、同等发达国家都规定了偶氮染料的使用标准,有些国家甚至禁
止使用。目前,这些规定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相关纺织晶的出口,如德国己早在
1994年立法禁止生产和进口含有118种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违反规定者其产品
将被销毁。这一法规使我国正在使用的104种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对德国的出口
完全中断。这是由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纺织品染料管理比较落后,在进口
国已经淘汰和禁用的染料在我国还在使用:此外,由于偶氮染料价格低廉,易于
取得和使用,而其替代产品尚存在诸多不足,一时还难以完全推广,因此偶氮染
料在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中仍在广泛使用。
在我国染料结构中,禁用染料共有191种(含涂料),其中直接染料93种,
酸性染料30种,分散染料26种,冰染料色酚色基15种,碱性染料及氧化显色
基8种,活性染料4种,还原染料2种,涂料6种,硫化染料7种。可见这些禁
用染料在整个染料种类中占有重要比重,再加上配色的需要,纺织品上含有的禁
用染料的比例更大。目前,90%企业还在使用禁用染料。根据商检部门检验情况
看,所检样品中含有禁用染料的比例高达lO%一15%。。这样,在⋯段时期之内我
国纺织品的出口还会受到这一法规韵困扰。
欧、美、日等国对进口服装的管理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服装附件方面。
服装的附件如钮扣、拉链和装饰物等虽然在服装中占的比重小,但欧、美、
只本等国对其安全和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并以立法的形式将有关的规定标准化。
如美国对服装的附件制定了管理法规,要求服装的钮扣不得使用塑料等人工合成
的材料,必须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壳等制成:拉链、别针等余属配件不得进
”}{二佳祥.绿色纺织品与行业对策[J].中田纺织经济,2000,(1)
行电镀,必须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相比较而言,我国尚没有类似的相关要求,
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往往对此项规定不够了解和重视,从而给出口带来了不必要的
影响。
第三,附加生态标签的规定。欧洲纺织品和服装组织,委托丹麦进行100%
全棉T恤衫和棉聚酯混纺产品附加生态标签的工作。欧盟正在推行国际环保纺织
品(0KO—Tex Standard 100),除禁用染料外,该标准要求严格检测甲醛、五氯
苯酚、多氯联苯、色牢度、9种重金属残留物和9种农药、兽药残留量,限制柔
软剂、增白剂的使用并对包装用料的使用和处置提出了要求,该标签标准按不同
用途将纺织品分为4类:婴幼儿品: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内衣、泳衣、浴衣、毛巾
及床上用品;未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皮物产品;装饰用纺织品。按照不同类型分别
规定不同的有害物质检测项目和最高允许限量要求以及相应豹检测鉴定程序。许
多要求我国难以做到,一旦标签要求进入实施阶段,将会成为我国纺织品和服装
对欧出口的又一个障碍。
发达国家对包装的规定也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欧美等国的环
保法规中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而我国的
包装技术落后,标准要求较低,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达不到
进口国的环境要求,造成了我国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无法出口。1998年9
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一项新法令。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
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在进入美国
前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或者出口商出具无本质包装的证明。违规
货物将整批禁止。据估计,此项举措使我国1/3以上的对美国出口受到影响。
(2)进口歧视型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进口歧视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食
品出口方面,主要实施国是日本、欧盟、美国和韩国等。
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肉类、
水产品、谷物、蔬菜、水果、茶叶和部分加工食品是主要的出口品种。发达国家
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场,约占我国农产品出
口总额的80%。这些囤家对进口农产品和食品有严格的要求,如农药及有毒物质
残留量,苛刻的卫7卜检疫措施,动植物病虫害规定,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规定,
l王2
保持特定的动植物物种等。近年来,H{十保护国内产业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同的,
这些国家进一步提高了这些要求,并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给我国农
产品和食品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
2002年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总额为180.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2.8%。
但由于受到TBT的影响,很多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对目本农产品出口额达57亿
多美元,但增长率几乎为零,其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35.79%
降至2002年的31.73%。对欧盟成员出口的农产品除芬兰增长8.5%外,其余成员
均比上年降低,出口额由2001年的18.3亿美元降低到2002年的15.8亿美元,
降低了13.42%。由于受TBT的影响,2002年我国20多种农产品的出口减少5亿
多美元,特别是由于欧盟对我国出口的100多种动物源性食品实施禁令,使我国
对其20多种农产品的出口减少4亿美元。。
我国禽肉、蔬菜、水产品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较大。据统计,影响明
显的产品有17种,出口额比2001年降低1096以上的产品有11种,降低30%以上
的有5种,冻兔肉出口额降低79%以上。这些产品的出口量合计减少32.8万吨,
出口额减少50529万美元。出口额减少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10种,减
少4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5种,冻鸡肉出口减少18955万美元(见表5—2)。
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歧视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食品中农药残留量韵规定
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农产品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韵最高限量的规定对我国部分
出口产品,尤其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品形成较大的冲击。现行的欧美、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环保法规都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不同农产品和食品的各种农药最高残留量。而我国农业由于生
态环境恶化、病虫害频繁,农药的使用十分普遍,而且许多农药毒性较强,因此
造成我国许多出口农产品和食品,包括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如茶叶等的农药残留过
高,造成的禁lE进口和退货、索赔等的案例己发生过多起,给我国的农产品和食
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②卫生检疫的规定
。顾春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j中国农产品ⅢlI【J】困翰、商务研究,2004,(1)
113
欧盟对动植物卫生检疫十分重视,在有关条款中对此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不仅规
表5—2 200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出J__】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程度逑出U鼙出口额
增减(±%) 增减数量(吨) 增减(±%) 增减金额(万美元)
茶叶1.04 2601 .2.98 .1018
盐渍蔬菜.8.29 .16685 —4.97 .641
家禽肉15.74 6710 .5.42 .316
冷藏水果10.54 3396 .5.43 .199
鳗鱼.11.25 .9203 。6.24 -4100
粟子7.28 2283 ,7.84 —444
冷冻蔬菜.11.62 -43073 .13.79 _4678
醋腌蔬菜-24.17 -3943 -17.44 .224
葵花子-26.31 .10231 .17.45 .328
蜂蜜-28.33 -30216 .18.67 .1789
暂时保藏蔬菜-21.08 .12992 -23.“ .814
动物性肥饲料.32.16 .8螂.29.83 .1979
冻鸡肉-22.19 .81877 —33.97 —18955
牛肉_45.18 9666 -41.48 .1416
干食用菌49 .13852 -46_30 .5739
小龙虾_42.66 .8457 -48.” .3723
冻兔肉-72.25 -21855 .79.06 4166
合计减少_327666 .50529
资料米源: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定对患有病虫害的农产品禁止进口,已进口的应就地销毁,而且还规定禁止从发
生病虫害的国家或地区进口有关的农产品和食品,而不论从该国或该地区进口的
农产品和食品是否已患上病虫害。我国因为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加上农业病虫
害治理方面较为落后,所以要特别注意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检疫措施,以免造成不
必要的损失。
⑨食品安全的规定
我国水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从1990年水产品产量跃屠世界首
位以后一直稳居第一。近两年来,水产品出口总量增长幅度高于进口总量的增幅。
而且我国水产品外贸是一种明显的低进高出结构.出口的基本是名特优产品。但
是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对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市
场进入相当困难。日本和韩国对进口水产品的细菌指标已开始逐批化验,河豚鱼
逐条检验。我国山东省荣城市出口同本、韩国的虾仁、鱿鱼均因细菌超标而被提
出退货。
114
④食品加T的规定
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环保法规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加工有相当明确、严格的规
定。有些不仪有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方面的规定,而且还有加工点周围环境条件
方面的规定,如美圈要求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管理体系,针对可能对食品安全卫生产生危害的加工过程的关键点,进行合理、
科学的监督和控制,注重食品生产的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而不是单单依靠对最
终产品进行全部或部分取样检验来判断食品的质量,从而加强对食品出口厂商的
监督。欧盟也正在进行类似的立法工作,有些成员己丌始结合自己的情况采取一
些有关的管理法规,如德国在进口肉类食品时,不仅要求检验其中的药物残留,
还要求检验出口厂家的环境卫生条件,并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标准。
美国有关机构决定从1997年12月18日起对进口食品全面采用HAccP管理
体系,并禁止进口未实旋HAccP的国家进口水产品和肉类食品。这一规定对我国
的食品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的食品出口带来一定
的困难。
在对我国设置歧视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中,日本的表现最为突出。
我国农产品质优价廉,品种齐全,产量丰富,深受日本消费者喜爱。但是,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正面临日本政府越来越多的有意设置的技术壁垒
的限制,致使我国主要对日农产品出口呈现大面积滑坡。据海关统计,2002年1
月至7月,我国对日本出口活鳗1764吨,同比下降23%:冻鸡对日出口6.85万
吨,周比下降41%;暂时保藏的蔬菜出口2.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9%:盐渍
蔬菜出口数量7.7万吨,比上年问期减少7%:鸭肉对日出口为零,而2001年同
期的出口量为46鹋盹;对日出口蔬菜(包括加工品)72万吨,比2001年下降
7%;出口保鲜蔬菜l 7.9万吨,下降20%;冷冻蔬菜14万吨,下降7%。。造成这
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日方专门针对中国出口不断增加检验项目,提高检验标准,
提高检验费用,并对我国农产品质量进行舆论扭曲。
根据我国出口企业反映,2002年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增加我国输日农产品检
验检疫的品种,基本涉及了所有的我国对日出口品种;大量增加了检测农药残留
的农药品种,成倍增加了检验检疫的费用,如菠菜的检验检疫费用已从每批5万
孙东,卜,刷锦秀t杨秀、卜我国农产舳出口日本遭遇技术件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J 1.农业技术绎济,2(J05,(5)
115
只元提高到80万日元:H本对我国产蔬菜实行批批检验导致进口通关放慢,使
蔬菜品质下降,进口商纷纷减少订货。特别是有些H本媒体进行不符合实际的报
道和炒作,使日本消费者对我国产蔬菜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事实上,我国出口蔬
菜总体上是安全的,并不像日方认为的那样有严重的农残问题。R本官方提供的
数据显示,日本2002年1月4目至31日对我国蔬菜实行百分之百检验,共检查
2515批次,其中有9件农残超过日本政府规定的限量标准,仅占总量的O.35%;
3月下旬以来,闩本对中国冷冻菜实旌检查944件,42件农残超过日本政府规定
的限量标准,仅占4.5%。2002年1月至7月,日本对我国鲜蔬菜检验700l件,
36件超标,仅为O.5%。我们可以拿这组数据与发达国家做一一对比。据欧盟官方
2002年公布的数字,2000年欧盟对4.5万起果菜抽检的结果为,平均39.5%的
果菜含有农残,其中4.5%超标。法国、荷兰56%的果菜含有农残,农残超标率达
11%。显然,即使与发达国家比,我国输同农产品也是安全可靠的。∞
同方对我国输日产品提出如此严格而又苛刻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和针
对型,是非常不合理的,也违背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首先,无论从商品范
围还是检验项目来看,日本对我国产品、他国产品和日本产品采取了不同政策,
特别将矛头指向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我国。在同本每年的进口农产品中,99%的
菠菜、85%的鳗鱼均来自我国。其次,世贸组织有关协议规定,实施卫生及植物
卫生措旌应有科学依据,并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日方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的限量标
准严于国际食品法典和欧美标准,如日本对我国肉鸡产品检测克球粉时,要求产
品达到O.Olppm,而对美国等其他国家的产品只要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O.05ppm
的标准。也就是对我国输日家禽卫生标准要求要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这
显然违背了合理性要求,而且日方又提不出科学的依据和风险评估。再次,世贸
组织有关协议要求各成员方所采取的动植物卫生检验措施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
为达到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所要求的限度,其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对国
际贸易的变相限制。但是,日方采取的检验措施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变相限制了
我国农产品的对目出口。日本政府对我国进口农产品采取的超出正常范围的不公
正的、歧视性的技术性措施,其实质是借食品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
是要阻止中国农产品进口,保护只本国内落后的夕阳农业。
1刊·敬水拙术件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町.北京:中罔物资Ⅲ版礼.2005
⋯,;b文h贸易技术壁垒研究【D】冲国社会科学院博lj论殳2003
(3)体制差异型技术性贸易壁的影响
我国的技术性措施体系是在新中周成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
划经济色彩,又由于长期服务于我国的进口替代战略,与有关出口市场标准和幽
际通行标准有非常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技术性措施体系逐步与国际靠拢,但是由于技术性措施体系建设涉及到国
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远非朝夕之功,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技术性措施体系与国
际市场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仍然是相当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习惯于按照国内
标准进行生产的我国企业要想开拓国际市场,必然要按进口国市场的标准或国际
标准进行生产,否则产品根本无法出口。比如有机磷化合物在我国是允许使用的,
是我国的主要农药品种,但是在欧洲则被禁止使用。这样,在我国市场上是合格
的产品到了欧洲市场则属违禁商品,不得出售,形成出口障碍。通常情况下,生
产企业按出口市场要求改变企业原有生产标准,要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
并会因企业的采购、库存、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变动而带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
增加,进而削弱了竞争力,失去出口市场。这种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制度差异
型技术壁垒,是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豹标准发展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
是标准总体水平低,制定周期长,修订不及时,跟不上市场变化,而且很多企业
对于标准化的实施也不认真。由于我国以前的行业和国家标准往往迁就工艺落
后、设备陈旧的企业,使得有关指标明显低于国际标准。1998年,我国对1990
年制定的国家标准进行过一次清理,发现在8000多项国家标准中,有360多项
应该废止,近3600项急需修订,并直到2002年底修订才‘完成。但原来有效的
4000多项国家标准中,又有l000多项需要修订了。。
从认证方面看,我国的认证体系与世界不接轨,还得不到世界的承认,也没
有与有关国家达成互认协议,造成在我国是合格产品,但出口到他国市场必须重
新认证合格,否则便成了不合格产品,从而形成出口的制度性障碍。例如美国要
求,进口药品必须要通过FDA的检查。要通过FDA必须投入大量的入力、物力和
财力,不仅其产品质量要达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还要对工厂+生产药品的全过
程质量保证体系有一个系统的审查和了解,而且对生产产品的厂房及周围环境也
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一我国埘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J】.同际贸易村题.2004,(2)
117
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仅有20多个厂家的单个品种通过了F1)A检查。
(4)信息缺失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目前,我国各地馆藏标准少,缺乏有关标准的资料或者根本就没有,使出口
企业难以找到出口国市场所要求的标准。据报道,自1987年以来,我国每年被
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左右是出于营养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营养标签
法的规定;另有8%的批次是因为使用了未经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认可的添加
剂。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我国输往德国
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盟的冻兔肉也因
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稻
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丽被勒令销毁。
5.2我国外贸出口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并且损
失巨大。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加剧的原因是规避此类壁垒以及减
少相应损失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指出发达国家迫切需要寻找贸易保护手段是我国
出口频繁遭受11汀限制的外部原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米诺效应和制衡机制
的缺乏是内部原因,情报系统薄弱和不正确的发展观导致的环境恶化则又强化了
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实施。
5.2.1发达国家对传统餐易壁垒替代的需要
在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主要采取反倾销作为限制我国出口的最主要的贸易
保护手段。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及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发达国家对
我国进行反倾销的收益逐渐递减,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更有效的限制措
施。
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未认定中国市场经
济国家的身份,在对华反倾销时使用替代国制度。与正常方法相比,替代国制度
会使指控国获得两个好处。一是反倾销成本更低。在正常措施下,指控国必须对
各个国家进行逐一调查;而在替代国制度下,指控国可以减少被调查国家的数量,
从而降低成本。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某国在同一产品上对几个国家同时立案调查
时。而在外国对华进行反倾销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时常出现;二是对国内产业的
保护更有效。发达国家在为我国选取替代困时具有很强的任意性和随意性,常常
选择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甚至是发达国家作为我国的替代国,削弱以至完全抹
杀了我国m L』产品的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无端扩大了产品倾销幅度,甚至
使本没有实施倾销的产品也被列入倾销的范围,从而加重了对我国出口企业和相
关产业的惩罚程度,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程度。
而在2001年12月10同以前,我国还不是wTO成员国,因此不存在起诉的
可能。此外,我国涉诉企业往往刁i应诉或应诉不力。从1979年到1997年,面对
外国对华及倾销时,我国企业的应诉率仅为29.4%,而这一比率在1994年前为
零。
这使得外国对华反倾销成为一种成本低、收益高、保护效果强的限制手段,
因此外国频繁发动对华反倾销。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0,替代国制度适用期限逐渐临近以及我国行业协会、
商会等中介组织力量和企业应诉意识的逐渐增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成本逐渐增
加,所起到的保护效果逐渐减弱。比如,仅2002年1—6月,我国企业平均应诉
率达71.43%。其中,涉及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我国企业的应诉率已
达到loo%。正是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为企业赢得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据最
新统计,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绝对胜诉率(无税和无损害结案)已上升至
35.7%。此外,我国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已经在2003年底试运行,2005将正式投
入使用。该系统通过对各国的主要经济指标进乎亍有效监控,例如汇率、GDP增长
速度,能够尽早对中国进口和出口产品的价格和数蟹是否属于倾销范围进行判
断,从而有效避免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倾销产品继续对国内企业造成损害,同时也
可以在国外企业提出反倾销调查前,我国企业自动削减出口数量或提高售价,使
企业避免受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或国外市场的反倾销指控。
假设①蚧a2i分别为指控国的成本和收益;②bli、b2i分别表示受控国的成本
和收益;⑨措施1表示正常的反倾销措施;措施2表示替代国制度;④A国和B
国均为w1D成员国,C国不是W1’0成员国。显然,在w110规则下:
①对指控国而言,采取措施l时的a2i—ali小于采取措施2的a2i—ali:受控
国起诉时的a2i—ali小于措施l时的a2i—ali。即下式成立:823一a13>821.811>
a22-a12 o
②对指控因而言,被控企业不应诉时的a2i—ali大于应诉时的a2i一8li,且大
119
于等J:措施l时的a2i—ali。即下式成立:825-a15>324.814≥a21.a11。
③对受控国而苦,适用措施1时的b2i—bli大f适用措施2的b2i—bli。
④对丁:受控因而言,起诉时的b2i—bli大于不起诉时的b2i—bli,即b22一b12
>b23一b13;应诉时的b2i—bli大于不应诉时的b2i—b1。,即b24一b14>b25一b15。

(3ll,a21)
(3l女322)(b12,b22) (313,8驺)(b13,b23) (814,824)(bt{tb24) (3l,,3∞)(b】5,b拈)
图5—2反倾销指控国和受控国在不I司措施F的成本与收益
将措施1和措施2进行比较可知,对于指控国A国而言,采取措施2时的反
倾销收益更大,因此会首选措旌2。但是,由于B国与A国同为w1'o成员国,
A国对B国采用措施2时,B国的b2i—bli小于适用措施1时的b2广bli,显然对
B国不利,因此B国会选择起诉,从而使A国此时的收益反而小于措施1时的
收益。这样,在对B园进行反倾销时A国会选择措施1。对于中国,由于存在前
文所述的三点原因,A国会不可避免地选择措施2。由于中国涉诉企业的应诉率
极低,并且常常应诉不力,因此假设应诉率为零。这时,A国对华的反倾销收益
最大,为a25.a15,而我国的损失最大,为b筠-b15。
但是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出口企业和政府认识到应诉时的损
失远远小于不应诉时的损失,即b24-bi4>b25南i5,企业应诉意识和中介组织力量
增强,政府也为企业应诉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从而使出口企业的应诉率和应诉
水平大大提高,这样,A国的反倾销收益减少,由a25_a15减少到a24-a14。
另一方面,到2016年,在外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将不再适用替代国制度。
并日J,2016年只是一个最后期限,在此之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
快,替代国制度可能会随时取消。目6口,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
20
家已于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加之中国已成为wlo成员国,会逐渐
学习和运用、Ⅳ110的相关规则进行起诉,以争取合理和公平的待遇。这样,A国
对华反倾销的预期收益必将逐渐减少,由我国适用替代国制度和应诉条件下的
a冲a14减少到措施2不起诉条件下的砌-a13或措施l条件下的a2l-all,甚至是措
旋1起诉条件下的a22-a120即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最终认定和对w1D
规则的进一步熟悉和运用,我国在外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将逐渐适用措施1,从
而使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收益及预期收益逐渐减少。近几年外国对华反倾销立案的
增长率已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见圈5-3)。
图5-3 1995年一2∞5年外国对华反侯销立案状况
由此可见,对A国而言,对华反倾销是一种收益递减,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作
用逐步减弱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A国必将寻求比反倾销成本更低,保护作用
更强的限制措施。而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合理性
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特点,是一种保护成本低、效果好的保护手段,因此A国
逐渐转而频繁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5.2.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多米诺效应
在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米
诺效应。即当某国对我国某类出口产品首先实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后,其他国
家会对我国同类产品实施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或者加大对该类产
品进口检验和管理的力度,从而形成多米诺效应。如2002年,欧盟以氯霉素等
抗生素超标为由禁止进口中国出口的蜂蜜。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加强
了对我国出口的蜂蜜的检验,严重限制了我国蜂蜜产品的出口。
假设①山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旋的实施国,其中Al为首先实施的国家,其
他国家为继起实施国;B国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适用国,在本文中即为中国;②
at'b1分别为实旌国在B没有起诉时的成本和收益;a2,b2为实施国在B国起诉条
12l
什F的成本和收益;u为B罔/fi起诉时的损失,Ci、t为B国起诉条件下的成本
和收益;③B困的起诉能力是有限的,叩起诉成本是递增的。{了r)卜蔓塑—I{}r二尸堕塑趔。妻◆篓蝗兰搏(31,b1)【o,u) (32,b2)(01,t) (3I,b】)(o,u) (82,b2)(02,t)
图5_4挚术性贸县擘垒的多米诺效应
这样,A,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前提是:b,一a,>O,b:一a:>O ①
13围起诉的前提条件是眦一善a>”⋯’
由于c1 cc:c c3<c。c⋯⋯ce,所以
f—c1>丑一(c1+c2)>⋯>肼一善a
冈为u是国定的,所以总存在一个n,

使竹f—X cf c“,此时B国会选择不

起诉。
这时,实施国只要满足条件①就会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而B国只要满
足条件②就存在放弃起诉的趋势。
由于存在以下原因,我固在面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起诉能力是有限
的,往往选择不起诉。
①我国入世之前,长期被排除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无法利用wTO争端解决
机制解决对我国出口的歧视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只能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进行磋
商,因此不存在上诉的可能。而我困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仍难以充分利用wT0争
端解决机制。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解决要求各方大量引用科技、环保、卫生、
健康等政治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理由,而我国由于电子资源有限,专家稀缺等原凶,
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需要频频引用
wT0/TBT协议、wT0/sPs协议和其他世贸组织协议,这通常只有法律人才卡富、
技术先进的发达困家爿+能轻易做到,而对我国而言,由于技术、人才、资会的限
制,难以承担诉讼中繁琐的举证责任,在应诉中往往无能为力。
②即使是我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争端进入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我圈能
否得到公平待遇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第一,我国缺乏能进入争端解决机
制专家小组及上诉机构的专门人才‘,更少有人能胜任争端解决机制的领导工作。
这使争端解决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第二,美、欧等方为在争端解
决机制中打赢官司,不惜重金雇佣庞大的律师队伍为其出谋划策,而我国缺乏必
要的人力和财力,在法律后援和证据收集方面均处于劣势,不得不求助于美、欧
等发达国家的律师事务所或贸易咨询公司。但在争端解决过程中,我国聘请的非
本国国籍律师被拒绝作为代表团成员出席专家组昕证会。因此,无论是在贸易技
术壁垒争端还是其他贸易争端的解决中,我国在wT0中仍处于弱者的地位。第三,
我国出口产业的弱质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
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业的弱质性是出口贸易受限的根本原因。这种弱
质性主要表现为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以及质量落后,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
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而离附加值技术
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占次要地位,出口质量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髓着国际竞争同益表现为技术竞争,对质
量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各国普遍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目前发
达国家应用的技术标准其中太部分等同于国际标准,有的甚至高于国际标准,而
我国的技术标准其中只有40%多采纳了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而且其中相当部分
还不是等同采纳。同时,我国现有技术标准更新迟缓。根据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局1997年和1998年对我国1990年以前制定发布的国家技术标准审定的结果,
在8093项国家标准中,继续有效的占50.69%,应废止或急需修订的占到近一半
⋯。由此可见,我国向wTO起诉的成本很高,获胜机率极小。
因此,当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我国几乎不
起诉。发达国家正是看到我国这一‘缺陷,在某一国首先实施某一项技术性贸易措
施后,纷纷继起实施相同或相似的措施,或者对该类产品加大进口管理和检疫、
检验力度,使中国的产品出口受到严重限制。
。方留,赵金华.我国对外贸易中技术标准的建设‘掩0新论析⋯.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田
际贸易,2003,(8).p12.14
123
5.2.3制衡机制的缺乏
这晕的制锈机制是指外国出口对我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和我国的贸易报复机
制。
假设:(1)A国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国,B囤和C国为适用圉;(2)
对于A国而言,其出口不依赖适用国比依赖的实施效果更好,适用国不对其进行
报复比对其进行报复的效果更好;适用国则反之:(3)(a。b.)、(c,,d.)分别表
示实施国和适用国的成本和收益;(4)a。>b,,a2<b:,a。<b。,a。<b。。
这样,A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条件是bi—ai>O:B国对A国进行报复的条
件是d。一c.>d:一c:;C国对A国进行报复的条件是d3一c。>d。一c。。
当A国对B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如果B国有报复机制,并且对A国
进行报复的条件是dt-。l>d2.c2;C国对A国进行报复的条件是d3.c3>d4.c4。
当A国对B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如果B国有报复机制,并且对A国
市场的依赖性不强,那么它将对A国进行报复;相反,如果B国对A国市场具
有很强的依赖性,则B国为避免两败俱伤或遭到A国更严重的报复,会放弃报
复。C国同理。
对于A国而言,当A国出口依赖于B国市场时,如果B国存在报复机制,
并且对A国市场的依赖性不强,则al-b1<O成立,A国不会对B国实旄技术性贸
易壁垒措施。相反,如果B国不存在报复机制,即b2.a2>O成立时,A国将对B
国实施这一限制措施。对于c冒,由于A国出口不依赖于c国市场,则b3.a3>
0,b4一a4>O总成立,即无论c国是否对A国进行报复,A国都将对c国实施技
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在与发达国家韵贸易博弈中,我国正处于图5—5中c国的地位,且不存在报
复机制。这是由于存在以下两点原因:①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对我国市
场的依赖性不大,或者说,与我国出口对这些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性相比,我国
更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例如,2005年我国向欧盟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
额的23.7%,丽同期欧盟对我国的出口额仅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2.9%。显然,欧
盟对我国市场的依赖性远远小于我国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性。②由于技术性贸易壁
垒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内容上的合理性,我国很难向WT0进行起诉或具有合
理、f卜当的报复理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
等标准大多低下国际水平,更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幽家标准,因此基本不具备
运用相似措施对其进行合理、合法的报复的能力。
‘n
\、—// /\
厂—、/,—、U U
/ \ / \
报/ \撤复搬7 弋复
(a1'b1)(cl,d1) (a2,b2№2,d2) (a3,b3xc3,d3) 札,b4水4,d4)
图5.5制衡机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
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我国处
于C国无报复机制的状况。这时,对于A国而言'b。一a;>O成立,并且b。一a。>b。一a。
>b。一a,>b。一a。即此时收益最大。因此发达国家频繁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限
制我国产品的出口。
5.2.4情报系统薄弱
当今,能够成功地出口产品,占有完整而准确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其变动的
情报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前提。目前我国多数技术监督
情报所,除馆藏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外.国外先进标准及国际知
名企业的标准以及有关冒家的技术法规基本是空白,撤本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法
规、标准的需要。我国情报系统薄弱,缺乏对国外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
定程序的了解,从而导致出口贸易的盲目性。
从宏观上看,我国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主要贸易对
象困的技术性手段,缺乏应有的了解,不能对出口产品在宏观上加以指导。从标
准情况看,许多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严重币一致,或与国际标准协调性差,而且
有关部门缺乏针对于特定市场的特定标准的发布,对企业的指导性不强。在不断
追踪国外先进标准,不断调整产品质量指标方面也缺乏反应能力。从对国际技术
性贸易措施变动的反应来看,对国际上重大的技术性措施变动和疫情动态反应太
慢,经常使上作处于被动状态。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cR法案的案例充分说明了
我们的信息系统反应的滞后。其实,早在1993年荚国就颁布了《打火机安全标
准》,欧盟只不过是“克隆”美凼的做法,于1998年公布了关于打火机安全装置
要求的cR法案(草案),在欧盟内部广泛征求意见,并通报了我国。但是我国温
州打火机企业直到2001年10月才从国外了解到这一情况,于是紧急行动,包括
2002年4月赴欧洲交涉,但为时已晚,该法案已于2002年4月30日表决通过。
5.2.5不正确的发展观导致的环境恶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污染问题同趋严重,生产和生活环境
不断恶化,在全球环保运动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
易壁垒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并影响我国出口产品形象,使出口更加困难。据有关
资料,我国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化学品残毒现状已经非常严峻。据中国科学院估算,
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已经达到3亿亩,农药污染农田1.3亿亩,污水灌溉引起的
耕地污染面积达3250万亩,大气污染面积800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
田200万亩。农膜的使用导致农田污染,土壤含有越来越多的无法降解的残膜,
影响土壤通透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全国乡镇工业和畜禽养殖业每年分别排放废
水59和60亿立方米,严重污染水源、土壤、农产品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农
用化学品使用增长过快,化肥施用量由1985年的1775.8万吨猛增到1995年的
3593.7万吨,翻了一番,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全国农药使用量
约23万吨,其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应逐步淘汰的有机磷农药占70%,高度
农药占70%。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严重的农田污染,2000年我国对30万公顷基
本农田保护区的抽样检测表明,其中3.6万公顷土壤技术超标,超标率岗达
12.1%。环境的污染和土壤的破坏,带来的是农产品的农药、重金瘸和硝酸盐污
染严重,农产品农药残留现象相当普遍。在如此的环境状况下生产出的产品,确
实很难让国内外消费者放心,发达国家市场据此对我国产品提出种种担忧和质疑
也并非空穴来风。
5.3 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顺贸易影晌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顺贸易指的是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以提高进口产品
质量,维护本国的基本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目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促迸国
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通过用一定的标准、法规和合格评
定程序来提高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从其宗旨出发,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进口困
将不合格、质量不达标或危害到安全和健康的商品拦截在国门之外的一道有力屏
障。基于此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普遍地提高国际贸易商品质量,在长期内促
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如下的促进作
用。
5.3.1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为了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积极吸引外资,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新技
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外贸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的商品出口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进⋯步深化
了从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1990年的25.6%下降
至2003年的7.9%;相应地.工业制成品从74.4%上升到92.1%。工业制成品中,
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的比重也在90年代出现大幅度增长。
我国有不少出口商品属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对资源、原料消耗大,
很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以保护生态、降低资源消耗
为原则,如果我国的出口企业能以此为借鉴,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它将有利于
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商品出口结构,使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这对开拓
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局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首
位,增强民众的环境意识和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5.3.2推动合格评定制度的发展
wTO/TBT协议的宗旨是:“国际标准和认证制度可以为提高生产效率及加速国
际贸易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关专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ISo 9000质量体系
认证对出口贸易有积极的影响。从全国来看,认证效每增长1%,将会引起出口
贸易增长0.33%。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好处。调查数据显示,
上海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中使用国际标准的比例高达95%。在2002年大部分外贸
产品出口乏力的弱影下,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新近标准的上海家电、电子信息产
品成为出口亮点。其中,手持无线电话机出口比2001年增长2.29倍,录像机出
口比同期增长86.7%。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标准化运动的发展。
。1胡婷.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逆贸易和顺贸易的探{t【J】学术探索,2004,<2)
127
5.3.3推动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为贯彻标准化工作,我国政府在1988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
法》,之后又由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国家商检局还
专门制定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标准化管理办法》。为贯彻实旌这些规则及规定,
2001年4月,国务院决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
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
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
法职能。这些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为我国出口商品跨越TBT创造了条件。
5.3.4提高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
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安全与
健康而设定的,如电子产品的cE标识,农产品与食品的农药残留的严格限制,
禁止纺织品使用偶氮染料,皮革中五氯苯酣残留量的限定,对包装的要求等等,
这些规定对提高我国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生产产
品时,应把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任何对消费者有伤害的产品,不管
这种伤害是明显的还是潜在的都不能让它进入市场。
5.3.5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
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TBT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与环境保护有关。如欧盟在保
护臭氧层行动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控制温室气体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欧盟也对有害环境的产品通过制定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
贸易壁垒加以限制或禁止。欧盟这些保护环境的措施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对欧出
口,但也激发了我国相关部门加速对环境友好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既提高了我
国国民的环境意识,也促进了环保产品的出口,如海尔集团环保(绿色)冰箱的
研制成功,并大量向欧洲出口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
6.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6.1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运行框架
6.1.1指导思想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正确识别,客观面对,积
极突破,合理设置。”
正确识别是指正确地将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进口国对我
国产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识别出来,并且将不同类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
技术壁垒这个整体中识别出来。对待技术壁垒的正确的态度来源于对技术壁垒的
正确认识和正确识别。因为,若不能jF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讨论应对策
略就成了无钓放矢、毫无意义之举;若不能正确地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性
措施的联系与区别,就容易将进口国对我国产品提出的合理要求当成技术性贸易
壁垒,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若不能准确地将不同类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
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个整体中区别出来,就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因此,
正确地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准确地识别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第一步。
客观面对就是应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技术性贸易壁垒,充分认识到虽然有些技
术性贸易壁垒是进口国故意设置以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技术
性贸易壁垒是由于各国的技术性措施体系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历史原因形成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进口国故意设置,也不是进口国所愿意看到的,从而不能
将其归结为进口国的敌意性设置,进而采取保护性措施。我国应该制定、修订、
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韵各项措施,以此真正促进我国实现保护国家安
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和保护环境等“正
当目标”的实现,同时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积极突破是指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正确识别的基础
上,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
合理设置则是指根据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需要,为保护我国利益和进行国际贸
易谈判的需要,在我国总体对外贸易政策指引下,在wT0框架允许的条件r或利
用wT0的“灰色区域”,合理构造技术性措施体系,对我国的幼稚产业、战略性
产业、对就业有重大影响的产业等进行适当的保护。在当今国际经济中,没有一
个国家彻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为维护本国利益,各国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贸易
保护。冈此,我国要深入研究wT0有关机制,合理构造技术性措施要求,为我崮
利益服务。
6.1.2三位一体的总体运行框架
具体的运作框架如图6—1所示:
该框架遵循“企业——中介组织——政府——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一解决
外贸冲突的途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内贸易政策程序,即企业——行业协
会——政府三方相互密切配合,共同预防与应对贸易争端;二是国内企业通过政
府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外贸冲突。其中,企业是外贸冲突的中心环节,
政府则为企业的市场运作保驾护航。
在图6—1中,从左至右,是企业实现权利的过程(即企业通过国内贸易政策
途径,诉诸于政府,由政府协助企业,借助wTO争端解决机制实现权利的过程);
从右至左,是wT0争端解决机制对政府进而对企业的制度环境产生约束的过程,
”在这个双向的过程中,政府是多边贸易体制义务的承担者以及企业服务的提供
者,起着连接国内与国际的桥梁作用:企业则是利益的集中点,在国内享有政府
提供的一切“中介”服务,通过政府来保障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在该利益的保障
和实现过程中,行业协会居于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沟通和协助的作用。
注:实线为直接发生作用,虚线为间接发生作用。
图6—1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三位一体运行框架
加入w7m后,我国首先应该熟悉并学会通过wTO法律途径去解决贸易纠纷,
这是长期的、根本的应对途径。但在具体的运作中,由于wT0争端解决机制涉及
很多极为复杂和高度技术化的事项,因而在按规则办事的同时,我国要特别重视
。舒鹏.“二位休’’啦对我|_;f4外贸冲突【J】砸太终济,2004,(5)
130
国内贸易政策程序的构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就目前
而吉,利用国内政策程序解决贸易争端,其核心问题:一是重塑政企关系,强调
政府与企jI止互动:二是行业协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2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6.2.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
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
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
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
针对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频频遭遇发达国家设置的以技术标准等为手段的技
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企业的标准化
水平,打破国外在技术法规和标准方面的技术壁垒,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国
际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产业己在国际上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较大份额。这些产业应高度重视
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用国际标准维护自身的合理权益。
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标准是自愿的,技术法规
是强制性的”早已是国际惯例。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应致力于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尽可能使我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或直接采用国际
标准。应该根据我国技术水平的变化及贸易的需求不断地修订和更新有关标准。
并通过在法律和技术法规中引用,从而使技术标准得以强制执行。当然政府也要
充分利用wTo厂rBT协议“例外条款”,保护我国民族工业。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调的产物,它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达到的先进的科学技
术水平,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平。国际标准有取代国家标准的趋势,因此采取国
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条件。另外,积极地推广采用国际标准,能够及时
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提供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标,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从
而达到提高商品质量的目的。从长远来看,这是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
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我国的采标率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
8()年代初采用国际标准已经达到踟%,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则有90%以卜采用
了困际标准。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相关_I_:=作十分滞后。截l}=到2003年底,我国
13I
的20908项国家标准中,已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共9250项,其中采
用IsO标准4826项,IEC标准1882项,ISo/IEC标准287项,lTu标准48项,
其他国家先进标准2494项,采标率仅为44.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采标率。
而且,我固国家标准呈现严重老化态势,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我国采用的
6708项Is0和IcE标准中,78.65%采用的是1994年以及以前的Is0、IEC标准。
国家标准中所采用的Is0标准中有2984项采用的是现行的IsO标准,占62%,
¨06项采用的是修订以前的ISO标准,占23%,736项采用的是已经作废或失效
的IS0标准,占15%。此外,我国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为10.12年,最长的达41
年,与国际标准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平均3—5年的标龄相比,形成了巨大
的反差。这也是我国技术标准在技术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国际同类标准的主要原因
之一。
采用国际标准有多种方式。首先,可以直接采用国家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
IEC等国际标准。这些是世界各国承认的通用标准,而且也能反映出最新技术动
态。我国直接采用这些标准,既能有效地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又意味着一种低
成本的技术引进。其次,采用“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在无合适的国际准的情况
下,积极采用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某些国家标准,其中要特别重视采用工业发
达国家的先进标准,这类标准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是众多西方企业赖以
生存和贸易竞争的技术精髓。再次,针对出口流向,直接采用进口国标准。加强
对出口产品的国外标准的研究,根据贸易需求,分析产品销售国的技术法规。
(2)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
目前国际上所采用的国际标准有很多都是由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其大企
业标准转化而来的,充分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但是这显然不利于包括我国
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
动,不仅可以跟踪国际标准动态,而且还能使国际标准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合
理要求,扩大我国的影响。目前,我国参与国际标准活动的能力较低,影响力小。
国际标准组织(IsO)有186个技术委员会(TC)和600个分技术委员会(Sc),
而我国只承担了一个Tc和五个sc。据统计,我国提出和起草的国际标准草案不
到4()项,仅占总数的0.24%。我国的大部分产品要想参与国际竞争,不得不采
用其他国家制定的标准,否则就可能受到TBT的威胁。因此我网要积极创造条件,
设法冲破欧盟、美国、『==}本等发达国家把持国际标准制定的垄断局面,提高我国
标准在因际舞台上的地位,使我国更多的提案为国际标准采纳。因此,在继续采
用幽际标准的同时,我国应积极参‘i和承担ISO秘书处的工作,组织更多的标准
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力争把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和标准充分反映到国
际标准中去。特别是争取把具有中国国情特点的文化、传统工艺品、名品等纳入
国际标准;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术变化及时转为
技术标准,并推荐为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我
国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标准的协调功能,针对由于标准差
异引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双边的标准协调工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
国际多边协议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远远
高于发展中国家,其所制定的环保标准往往超越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水平,我
们应利用多边贸易谈判,充分发挥大国作用,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协
调,争取更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保标准.或是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对
发展中国家以优惠的保障条款。
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已经提前到了研发期,在标准制定权上进
行争夺。早在十几年前,围绕制定高清晰度电视机的技术标准问题。日本试图推
出它的标准作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而欧盟一些国家坚决反对,主张另行制定。
又如,移动通讯领域的几家垄断企业斥巨资制定了“蓝牙”系列标准,而当时市
场上尚无该类型产品。若其他企业采用该标准,无疑要付出巨大成本。显而易见,
标准之急先于市场竞争。某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某项标准一旦为国际市场所公认,
不仅本企业的生产将会顺利进行,而且在贸易上也将先声夺人。对我国而言,应
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向市场,参加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充分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
产品的竞争,这也是我国标准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或者说是战略问题。
(3)加快标准他体制改革
要使我国标准化工作尽快适应WT0/TBT协议要求,必须加快标准化体制改
革。技术经济的发展和标准化的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必须重视技术经济发展
对未来标准化发展的影响,以变应变,及时调整标准化的制定方向。标准化工作
的指导思想要由过去侧重制定工业产品标准转向为出口贸易服务、为冲破TBT服
务。在标准的内容E,要由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化。要按国际通行做法,主要抓卫
133
尘、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尽量减少具体技术要求标准,以增加产品的
J“泛性和灵活性。应允许企业制定以质量件能指标和使用性能指标为主的产品标
准,对一些技术和工艺指标可不入标准。
当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标准化活动领域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标准化是以制造业为中心开
展的,随着世界经济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各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
化。以信息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促进了高新技术的
广泛应用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国际标准化必须适应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将
活动中心转移到服务标准化领域。
第二,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标准化成为标准化的重点。信息技术和信息
产业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标准化成为标准化的重点课题。据IS0资料统计,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标准化在整个IsO工作量中的比例己由5%上升为25%。目前
ISO最大的技术委员会是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委员会。在社会信息化的大潮中,任
何系统工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标准的协调和统~。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须
紧跟国际信息化潮流,保证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同国际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环境保护标准化成为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遏制环境状况的不
断恶化,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切
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以保护环境。标准化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目
前正在推行的Is0 14000系列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
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管理和开发程序的标准化将在标准化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消费
者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不断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也发
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标准化不能仅仅追随产品开发活动,而须积极地开展开发程
序和管理程序的标准化,以适应迅速变化和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生产经营方式的
改变。
第五,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应选择那些国内有相当工作基础,比较成熟,而国
际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或尚未开展的标准项目;密切注意国际标准的发展动向,
特别是属于某些高新技术领域,国内外差距不大的项目;选择那些我国资源占优
势或带有我国特色的标准化项日。
第六,要逐步缩小强制性标准的范围。要明确强制性标准审批权限,强制性
标准应严格限制在涉及安全、健康、环保、国家安全及防止欺诈行为等方面,不
戍随意扩大。限制强制性的其体内容、明确强制性的性能要求是哪几项,不能把
所有性能指标均作为强制内容,如食品标准是强制性的,但食品中的糖分、水分
则不宜作为强制性条款去要求。同时要逐步转变政府部门为主制定标准的做法,
逐步转移到以企业及标准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为主。
第七,紧紧围绕市场,引导企业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化部门应积极引
导企业采取有效对策,以合法的手段,冲破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更多
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标准化部门要增加企业“采标”的紧迫感;根据国务院颁
发的《质量振兴纲要》和各地区“采标”现状,组织制定本地区的“采标”,尽
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帮助企业解决“采标”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简化“采标”
验收程序,以减轻企业负担;宣传和鼓励已“采标”的企业大力使用国家的“采
标”标志,提高“采标”产品的信任度和知名度。
为了使我国的标准体系能适应wT0的有关规则,标准化部门已经完成了不少
的工作。例如,把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提高国家标准和采标率
(采用IsO、IEc等国际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计划用5年时间,到
2007年,使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达到70%,重要行业、主要工业产
品采标率要达到75%~8096。对于IEc的标准,除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外,其余
的177l项,5年之内我国要全部采用。并不断跟踪标准的变动新情况而作相应
的调攘工作等。
6.2.2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瑗警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大圃难是“信息不灵、信息
渠道不畅”,锝不到有针对性的有效咨询服务等。一方面,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产
品进口的市场准入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乃至管理技术水平的彳i断
发展在不断变化、增加和提高要求;而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还不习惯于国外
市场变化,缺乏主动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去获取与本身产品生产有关的市场准入条
件(包括产品生产适用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信息的强烈意识。山
于所掌握的信息不充分,造成我国出口企业在与国外客商洽谈贸易业务时,合同
条款上的不公平,进而在利益上受损。因此,政府应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
制,要建立数据库、信息网,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发布
罔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新动态,为企业服务,并且通过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
系统来对可能发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预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国外建立预警机制的几种模式及其启示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地区)为鼓励本国(地区)企业扩大出口或保护本
国(地区)安全和消费者利益,致力于建立以监控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政府或民间
机构的贸易预警或快速反应机制(系统)。
①美国模式。美国模式以服装快速反应机制为代表,①是为应对北美区域纺
织品及服装商的激烈竞争而建立的。通过实现商品条形码化,利用电予数据传输
等手段,把生产商和销售商联系在一起,实现自动补货;鼓励企业兼并,形成巨
大的销售网络;由跨国界的众多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设计商等组成快速反
应网络;注重标准化在快速反应中的运用。在这种机制中,标准化是通用语言,
通过标准化实现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控制和快速反应,保护本国企
业的利益。经过lO年努力,该机制己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已得到有效应用。
②欧盟模式。欧盟模式以欧盟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为代表。①由欧委会健康与
消费者保护总司负责,以欧洲理事会92/59号指令为法律基础,通过对各食品生
产国实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采取通报、警告、退货、注
册、封关、禁售等应对措旅,并在欧盟内部建立起自动报警制度。即任一欧盟成
员国发现某一进口食品不符合欧盟标准时,应立即通知欢委会和其他成员国,以
便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一致的应对措施。通过共同行动,维护统一市场的安全。
③巴西模式。巴西模式以卫生突发事件快速反馈预警应变系统为代表。①通
过该系统,使巴西全国的科学家、卫生职业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信息交换和
合作网络,当发生重要的卫生警示或异常事件时,各方可通过网络及时交流信息,
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达到预警应变的目的。该系统包括了对食品、化妆品、
烟草、药品、血液制品等多类产品的市场、港口、机场、边境、技术监督等多个
领域的卫生警示。
除此之外,还有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政府投资建成,由信息收
集、研究、传递和应用四个结构要素组成的wT0/sPs预警机制。日本官方资助的
孙敏水技术性贫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m版j;|=,2()05
136
“只本贸易振兴会”不仅代表H本国家承担wT0/TBT咨询点任务,而且还向海外
派出大量人员广泛收集进口国贸易壁垒信息,经研究后及时向日本出口食业或所
在因同资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有效咨询服务。
以上几种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模式,对我国建立出口商品TBT预警机制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多方合作,共同应对。对于涉及面广的问题和灾难,仅凭某-一部门或
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政府运用政策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多方合
作,共同应对。欧盟的做法比较典型。面对贸易中出现的危机情况,各国政府协
调立场,统筹规划,制定规则,然后各方自觉遵守,坚定执行,形成一种联动机
制,以求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第二,渠道畅通,信息共享。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
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各方面优势,及时掌握和交流市场信息,将快速反应建立
在准确、充分、可靠的信息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共享,准确把握市场发
展趋势,防患于未然。巴西模式就是通过建立有关人员信息共享,交流畅通的渠
道,准确分析和定位突发事件,以形成科学、准确、快速的卫生警示。
第三,依靠标准,快速反映。应急机制要想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形成标准化、
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美国的服装快速反应系统就是在标准化的前提下
实现的。因此,掌握标准,贯彻标准,依据标准筑起应对危机的屏障,是预警机
制的核心所在。
第四,良性互动,着眼发展。各国之所以建立各种快速反应机制,其根本目
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本地区利益,促进发展。通过机制的建立,信息沟
通平台的搭建,打破部门、属地界限.统一调配各方资源,形成快速反应、密切
合作、一致对外的良性互动机制,以谋求危机的化解和自身发展空间的扩大。
(2)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运行架构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功能定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信息中心的
数据库,开发适合大类出口商品企业需要的国际技术标准数据库查询系统,及时
发布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预测信息,帮助企业掌握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
评定程序和市场准入条件;当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能及时快速调用标准
数据库和专家库的资源,使企业得到具体指导和帮助;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
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是由政府部门、技术机构和广大企业共同参与的一
项系统工程。预警机制的运行架构(见图6—2),可以用“321l”来概括。1“‘3211”
中的“3”是指3个体系,即预警预报体系、快速反应体系和互动体系;“2”是
指两个库,即国家技术标准、法规动态数据库和wTO/TBT咨询专家库:两个“1”
分别指“wTO/TBT咨询服务网”和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培训机制。
圈国囤圆
圈6—2预警机制系统架构图
①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预警体系。信息机构根据预警信息的影响程度,以预
测、预报、预警等不同方式向企业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及时准确掌握国
际上的TBT变化。预警信息的风险程度通常可按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为一般
(黄色)、中等(橙色)、严重(红色)三个级段:一般风险程度(黄色)是指影
响较小的预警信息,即出现的频次较低或持续时问较短,受影响的出口贸易额数
量较少;中等风险程度(橙色)是介于一般风险和严重风险之间的一种风险程度;
严重风险程度(红色)是指影响较大的预警信息,即出现的频次较高或持续时间
较长、受影响的出口贸易额数量较多。由风险评估专家采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
”汀稚,{!jI亮,州术亮广州市人类⋯u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J】世界标准化’J质量管
理,2004,(1I).43
138
对报送的预警信息确定其风险程度,并区别不同风险程度形成TBT预警信息专题
报告。由预警信息系统运行的组织方向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和直接相关单位发
送。
②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反应体系。根据风险预测、预报、预警的不同
级别,按不同程序加以应对,以提高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反应速度(见表6一1)。

表6—1快速反应的应对
信息分类风险警告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
参考其他国家做法,提
预测1~3年内发生:或受波及的出口组织专家进行分析提高商品质量,
出与国外标准接轨的
(1级) 商品种类少、影响范围小预测.提出应对建议申请国际认证
意见措施
预报6个月至1年内发生;或受波及政策指导,督促行业实行按月跟踪,向企业采用国际新标
(2级) 的商品种类不多,影响范围中等协会拿出对策措麓发布指导性应对意见准,或转移
预警30天至6个月内发生:或受波及发生警告,动用必要提出全行业台力规避停止出口,寻求
(3级) 的商品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手段进行协调的应急措施援助
为实现快速反应,信息机构可开通热线电话和T盯咨询服务网页的在线窗
口,建立与企业对话的快捷通道。当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对外出口中遇到TBT问题
时,企业可通过电话、网上发邮件等方式进行咨询,也可通过快捷通道提出请求,
申请调用标准法规数据库和专家库,以获取支持和帮助。
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互动应对体系。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预警机制的架构设
计、方案规划、组织协调,根据国际市场发展动向,指导信息机构拓展信息渠道,
提高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率;由信息机构负责数据库的管理和预报预警机制
各项功能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企业是预警机制的主要用户,负责向政府部门
或技术机构提出预警信息需求。三方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相辅
相成的关系体,共同推进预警机制的运转和发展。
为使这⋯互动体系能够有效运作,信息机构可与部分大型出口企业签订技术
标准服务互动协议,并实行定时期的服务跟踪。签约企业可优先享受有关最新
1i1江群,洪亮,川木亮,广州市人类m LJf};i品技术蹙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Jl世界标准化tj质量管
理,2004.(11).44
139
广:品技术标准信息的查询和信息服务。政府主管部门则可及时了解企业运用数掘
库和标准信息的反映,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和完善预警机制的建议和意见。
④wT0/TBl咨洵服务网。建立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
主要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的工
作,特别要发挥驻外经商、科技参赞处等机构、经贸研究机构中心优势,定期收
集、整理、发布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研究主要贸易对象技术性贸易
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
尽快筹建wTO/TBT中国咨询网络,建立快速信息反馈通道,以使wT0/TBT成
员国未来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方面的早期变化动态,能及时传送到有关
部门及企业,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深度韵咨询服务。wTO/TBT协议要求成员方标
准化机构至少每6个月一次在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报道有关标准化活动的出版物
上公布他的工作大纲以便其他成员方了解其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进展情况。因此我
国应收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研究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并向国内企业全面宣传,引导生产,并
根据市场和产品的特点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
繁多,需要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TBT信息的收集工作,了解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
及我国产品输出国实施TBT的措施及相关法规、标准,加强对wT0/TBT协议的研
究。设立咨询点,便于国内企业了解。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经验与教训,根据市场和产品特点来寻求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在
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方面,应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在
wTO/TBT协议和wTo/sPs协议下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从中
及时获取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wTO/TBT咨询点是在wTO/TBT协议框架内按
照规定程序执行有关条款,履行通报和追踪查询义务,为政府充分享受成员国的
权利提供帮助,为保护出口商的利益提供帮助,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技术服
务。利用通报咨询制度的渠道,及时掌握技术信息,为我国企业的出口服务。
预警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有:wTO总部网站发布的wTo/TBT通报;wTO各成
员的官方出版物,如欧盟的“官方公报”;在存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关政府管理
部门向目标成员派出情报人员直接收集有关成员的预警信息:通过研究wT0成员
已采取的措施,跟踪了解是否有其他成员借鉴后采取类似措施;搜索wT()各成员
行业协会、重要企业的技术发展动念及其用于贸易壁垒的动向;进口国采购商在
外贸洽谈中提出的要求变化信息;从我国承担/参加Is0、IEC和ITU等闲际标准
组织活动较多的企事业单位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了解相关国际标准的发展动
态等。
⑤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家库。组织专家力量,对我国对外贸易中遇到的深
层次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网上答疑、问题点评、项目指导、专题
讲座、专项研究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专业性、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⑥培训机制。由政府主管部门出面,邀请有关家电研究所、纺织纤维检测所
等机构的专家,为试点企业举办TBT知识培训讲座,介绍家电、纺织等行业国内
外最新TBT发展动态,指导企业查询、检索TBT,提高企业对各类TBT的把握能
力,学会用标准指导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6.2.3推进国际认证
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质量认证体系。质量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管理产品质
量的有效方法。质量认证按认证的对象分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类;
按认证的作用可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
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
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体系,或
者说是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安全认证在我国实行强制性监督管理。儿属强制性
认证范围的产品,企业必须取得认证资格,并在出厂合格的产品上或其包装上使
用认证机构发给特定的认证标志。否则不准生产、销售或进口和使用。自愿性认
证,包括质量体系认证和非安全性产品质量认证,这种自愿性体现在:企业自愿
决策是否申请质量认证;企业自愿选择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不应有部门和地
方的限制;企业自主选择认证的标准依据,即可在GB/T19000一ISO 9000族标准
的3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中进行选择,但是在具体选择时,企业和认证机构应就
使用哪一个标准作为认证的基准达成一致意见。
IS09000族标准是由ISo/TCl76(印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全称是“质
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
的所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国际标准。自从1987年Is0 9000系列标准问世
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 9000系列
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汪,很快形成了’个世界性
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m在积极推行TsO 9000国际标准,
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
拿到了Iso 9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IsO 90∞标准认证证书已品益成为产品进
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国际上把这套标准比喻为“进入全球质量运动会的规
则”。
企业通过宣传贯彻Iso 9000标准,实旋质量认证体系认证,不仅提高了产品
质量,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也增强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我国进出口
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表6—2是根据1994~
1999年我国质量认证与出口贸易的统计数据,对质量认证对出口贸易影响所做
表6—2 1994~1999年我国质最认证与出口贸易状况义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总数
出口值Y/亿元12lO.4 1487.7 1510.7 】826-9 1837.6 1949 3 9822.6
认证数x/张129 376 1108 2462 4221 6878 15174
瓷料来源:张国华.标准趋同:2l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0l,(8)
出的定量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两者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IS09000认证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为响应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统一协调全
世界各国的环境管理标准,迸一步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国际标准化组
织l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进行环境管理工具和体系
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起草制订了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于1996年9
月15日生效,至今已正式颁布了6个系列标准,即Is0 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一导
则和使用规范)、IsO 14002(环境管理体系一原理)、ISO 14011.1(环境审核导则
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IsO 14011.2(环境审核导则一审核程序合格审核)、
IS0 14012(环境审核一环境审核员资格审核)。其中ISO 1400l标准为IsO 14000
的龙头标准,是制定该系统标准的指导依据。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体化
国际标准,它适合于一切企业、部门或机构,是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标准。故基本上
不涉及污染监测技术及排放标准,也不解决绝对值问题,只要求企、Jp通过建立一
套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持续的检查和审评,改进其对环境的影响,以达到环境保护
的日的。Is()14000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组织的活动、广
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汁、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
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来实施这套标准,从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上去规范工
业、商业、政府、消费者和其他用户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配置和
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同时
消除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的“绿色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自
Is0 14000标准诞生以来,继ISO 9000认证的热潮后,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Is0
14000认证的热潮,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84个国家颁发的IsO 14000认证证书
达14106张,获得ISO 14000标准认证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一张“绿色通
行证”,有助于企业突破绿色壁垒,更大程度她进入国际市场。
ISO 14000的实施对我国外经贸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将有助于减缓我国
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遇到的绿色贸易壁垒:其次将有利于我出口企业建立环境管理
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开发绿色产品、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建立起有利于
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商品结构:再次,也有利于我们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管
理,控制“污染”幸亍业的“输入”。因此,必须抓住IsO 14000给我国外经贸发展
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首先,基于现在大部分外经贸工作人员对ISO 14000认识不足,企业方面缺乏
信息的现状,政府必须加强对ISO 14000的宣传,特别是宣传其对出口企业、出口
贸易的重要意义。同时制定一套鼓励获得Is0 14000的优惠政策体系,在财政、
税收等方面向申请ISO 14000的企业倾斜。
其次,积极跟踪世贸组织有关贸易和环境的谈判,密切关注IsO 14000在国际
范围内的制定和推广情况。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应该在其贸易与环境委
员会的有关谈判中,争取发言权,强调环境标准多样化。强调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
待遇和宽限期及发达国家应多尽义务。对于IsO 14000的制定和推广,我国应积
极参与其讨论和制定工作,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并采取措施确保我国
的企业及时得到关于这方面进展的信息。
再次,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外商投资结构。第一,
要进一步降低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并尽可能提高其加工程度,
加大科技含量,严禁以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初级产品的出口:同时
扩大绿色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的出口:大力发展环保业,促进我国环保技术和设
备对周边市场的出口。第二,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设备,引进和实施
清洁生产的试点,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广IsO 14000,建立起我国企业合理的环境管
理体系,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接轨。第三,要强化废物进口的管理制
度和手段,严禁洋垃圾入境;严格控制污染密集型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外商投资项
目的审批要加强环境评估。鼓励其不仅申请我国的Is0 14000,而且还要申请母国
的Is0 14000,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促进ISO 14000的顺利推广和实
施。
(3)推进认证体系的互相认可制度,提高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性
质量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按照一定规范有序开展质量认证活
动,可减少重复检验和评审,降低成本,有效地促进贸易的发展。但如不加规范,
又成为阻碍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相互承认彼此的认证是消除贸易认证带来的
技术壁垒的通行做法。WTO/TBT协议第6条鼓励各成员国相互承认合格评定结果。
这样不但可以消除技术壁垒和促进国际贸易技术交流,而且可以减少可观的复检
费用。如美国与欧盟已于1997年6月率先就相互承认产品检测程序和合格保证
达成协议。由于实现了检测数据的互认,产品进入互认地区的市场无须复检,仅
此一项协议,就可使美国制造商每年节省检测费用10亿美元。又如,欧盟以外
的认证机构可通过政府间、认证机构间相互承认合格评定的协议获得欧共体授予
的“被指定机构”的资格,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内获得认证后,即可顺利进入
欧洲统一市场。鉴于实验室认可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重视实验室的互
认。
因此,我国应积极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加强与
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签订认证协议,实现双边认证。对进口国
需要通过有关认证的产品,检验检疫部门要按照认证协议的要求和认证标准,帮
助企业建立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减少贸易磨擦。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加强对认证
机构、实验室的考核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认证水平和国际信誉,使我国更多的认
证机构和实验宣取得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和授权,以减少商品
在进出u贸易巾的重复检验,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便利条件。加强对全国认
证、认可工作的协调与管理,通过整合和有效协调职能,建立运转灵活、高效快
捷、统一的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
各国认证制度相互认可的前提,应以国际标准化机构颁布的有关规则或建议
作为其制定合格评定程序的基础。此外还应就确认各出口成员方有关合格评定机
构是否持续可靠,以及接纳出口成员方指定机构所做合格评定结果的限度进行磋
商。自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发布首版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
国际标准以来,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积极推行Is0 9000系列标准。
Is0 9000系列标准为各国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作出了统一的要求,成为国际上
共同遵守的依据。各国质量体系认证的建立和实施,对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国际
互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发生过一些企业的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
书在国际贸易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通过签订质量体系认证国际多边承认
协议,一方面可以提高签约国相应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权威性和有效
性,促进和实现签约国企业为开展国际贸易而申请IsO 9000认证,减轻企业负
担,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从丽有利于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加
入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并保持签约方地位具有严格的条件,签约前需要按
国际准则接受国际认可论坛全面的同于亍评审,签约后还需要继续接受国际认可论
坛的监督性同行评审,可以起到监督有关国家改进和提高质量体系认证和认可水
平,保证认证的质量,进而对全世界ISO 9000认证的持续、健康、有效和有序
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经过有关方面努力,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国际互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8年1月22臼,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的中国质量体系认证国家认可委员
会(CNAcR)在国际认可论坛(I^PI)大会上首次签署了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
协议(LAF/MLA),标志着中国取得cNAcR认可的所有认证机构颁发的ISO 9000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都取{:导了国际同行的互认,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
(4)积极利用条码技术、信息技术为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保证
条码是由一组黑自(或彩色)相问隔的条形符号组成的、利用光电扫描阅读
装置给计算机输入数据的特殊信息符号。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识别容易、准确性高、
技术和设备简单、容易推广到世界各国的特点。条码已成为产品流通的“身份证”。
条码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困际问商业交易、物品管理提供了简捷、通用的标准
语言。没有条形码标识的商品,在圈际市场上几乎寸步难行,商品条码显然已成
为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满足TBT协议的需要,有关企业应加快采用条码,
积极发展条码产业,开拓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的新领域,加快条码产业的配套开发。
质量技术豁督部门要大力组织条码知识的宣传、培训,要为申办条码企业提供咨
询服务。
针对国外现在已经开始利用EDI和电子商务等构筑新的信息技术壁垒,我国
应该积极倡导和扶植建立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并制定相关法规引导企业的竞争
行为和方向。要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高新技术发展,采取得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
我国各级标准的技术水平。目前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尚未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
角落,实际上在国际贸易中的电子订货(EOS)、电子数据联通(EDL)、办理海关
业务等多种领域均可采用条码技术。商品条码前景看好,应继续大力发展。
6.2.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12月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征求意见
稿)》和于2005年12月公布并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明确规定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
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由
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低级化, 在应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我国企业往
往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要求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产业结构的纵向
考虑,我国只能以工业化为中心兼顾其它产业,尽量做到齐头并进。如果片面考
虑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而且同时我们还
必须努力抓住信息革命的有利时机,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让信息业也能尽量地
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并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手段的有利条件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
程。从产业结构的横向考虑,为克服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瑞,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
优势,自然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一方面下大力气培养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形
成规模经济,发挥“联合舰队”的优势,以“错位”产业结构及其形成的各个“拳
头”产品跨越技术壁垒,避免多家企业以相同的产品去挤占同一市场;另一方面
开发出有利于自身而又不影响全局的特色产业,形成局部的产业群或产业带,以
特色产业结构跨越技术壁垒。
6.2.5加快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
长期以来,人们对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界限是模糊的,有的认为强制性技术
标准就是技术法规,自’的认为技术法规是宏观的、空的、不涉及具体的标准。然
而在wT0/TBT协议中只有技术法规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只有被技术法规引用才能
成为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否则标准自愿执行。发达国家的标准都为自愿性标准,
而其强制性标准则是根据本国利益需要,出法规灵活引用部分或全部相关标准,
从而使技术规范变成了法规。目前,我国应从理论上、技术法规制定上、管理上
加速技术法规工作的进程,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
(1)修正相关法律、积极制定电子商务法
TBT涉及范围广泛,因而多部法律需要修正或制定,主要包括:其一,应变《产
品质量法》为《产品责任法》。加大对产品责任人的惩罚力度,以保护消费者合法
权益和提高产品质量:其二,应修正《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主要涉及法律责任、
商检队伍综合素质、免检等方面,以保障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保护有关企业的合
法利益,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其三。应修正《科学技术进步法》,完善科技奖励制
度、投入制度、信息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管理制度,以促进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
有效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四,应修正《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发展
环保技术,开发绿色产品,设立绿色补贴,采用绿色标准、包装、标记和标签,严禁
国外污染产业和不合格产品向我国转移,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
类健康和安全。
此外,还应制定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
向。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技术支持——电子数据交换(功I)技术在发达国
家的应用FI趋广泛和成熟,一些国家开始强行要求以EDI方式进行贸易,有关电
子商务的标准和法规也正目益成为技术牲贸易壁垒。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电子商
务立法,相关法律规则仅散见于新颁布的《合同法》、《专利法实施条例》以及国
务院职能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一些规章办法之中。因此,进行电子商务
专门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为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该项立法应包括数据电
汛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基本制度,并应涵盖电子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数据电讯
的效力、电子签名的归属与完整性推定、认证机构的运行规范及风险防范等基本
问题。
(2)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法规
我国现行技术标准过低且不统+,并且更新缓慢,许多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
不‘致,同时管理部l、j过多,相互间缺乏协调,而且认证体系亦不完善,不能在提
高产品生产技术、质量层次和保护本国产业及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上发挥应
有作用,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亟须完善现行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
首先,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各类产品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制定应
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且加以统一,不仅要制定和修订工业产品的标准,还要确定农
业产品的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同时,应由侧重传统产业的标
准化转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由单一的技术标准化转向技术与管理标
准化并重,提供全国统一豹管理标准化体系和标准规范,并应加速我国标准体系
与标准管理的市场化进程,将强制性标准逐步转化为与技术法规配套的自愿性标
准。
其次,应实行多层次的技术标准体系,采用有利可行的标准模式。对于主要支
柱产业的产品及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应直接适用国际通用标准,以
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i对于主要
出口产品,应符合进口国的有关规定,以有效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确保产品
的顺利出口:对于重要的进口商品应适用我国的国家标准.从而有利于保护自身
利益,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参照国外标准时应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对于民族产业的
产品应适用国家标准或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取缔各地方标准,以保持其技
术优势,确保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对于幼稚产业的产品,则可援引
wTo/TBT赋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即使存在国际标准,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采用国际标准,而适用较低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再次,应制定国家和地区认证法规,规范认证的内容、程序和认证机构,加强
认证工作,并寻求国际间的相互认可,以有效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总之.
我国的TBT法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其构建与完善只有以耵O规则为
基础,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指导下,考虑我国的现实国
情,才能实现对其模式的最优设计和最佳选择,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2.6加强对臀TO规剿的研究和利用
(I)组织力量对wTO/TBT协议进行认真研究
148
我国入世后,应加强对wT0机制框架下的多边协议的研究,熟悉国际贸易规
范,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与翻际贸易规范接轨,减少贸易磨擦。由于各国技术
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技术规定和标准著别较大,难以统一,给生产者和出口商
造成了诸多困难。要想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就必须熟悉了解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方面的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同时,如果滥用和随意制定技术法规、标准
和合格评定程序,则可能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贸易发展的障碍。因此,
wTO/TBT协议的基本原则就是世贸组织各成员之间,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
格评定程序以及与其相关的质检、认证、校准、咨询等方面要弱化本国国情,强
化国际统一规则。wTO/TBT协议充分体现了wT0的宗旨和原则,即:实行最惠国
待遇和国民待遇;各成员方进行贸易时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互惠互利原则;
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扩大市场准入水平,逐步开放市场,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
和适度保护;鉴于发展中国这的特殊需要和允许其履行义务的灵活性,给予发展
中国家差别和更优惠待遇。其基本原则包括避免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则、
非歧视原则、标准协议原则、同等效力原则、相互承认原则、透明度原则、有限
干预原则、争端磋商机制原则、给发展中国家以优惠,给最不发达国家以帮助的
原则以及整齐划一原则等。
当前,应着重了解研究的问题是:①有效利用wTO/TBT协议的技术法规,包
括实现正当目标的规定。这里所说的正当目标是指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
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在以上几个方面
各国可以制定自己的法规,各个国家之间没有必要都一样,因为各个国家保护程
度不一样,由此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允许的。但必须提前一个适当的时期,
按一般情况和紧急情况下的两种通报程序,予以实现通报,同时应允许其他成员
方提出书面意见。②研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
面的具体要求,及成员国应享有的权利。要保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方面给予任何一缔约方产品以国民待遇,要保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制
定、批准和实施在目的和效果上均不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⑨研究如
何充分应用wT0/T8T协议中在信息援助上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和区别待遇,
争取获得更多的技术援助和照顾。某些政策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放宽,允许有‘定
缓冲期逐步达到要求。如wTO/TBT协议规定:即使可能存在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
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可按照它们的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情况采纳某些技术法规、
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旨在保持与他们的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当地技术、生产:方式
和工艺。同时,发达国家要向最不发达国家在建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
序方面提供援助。④研究wTO/TBT协议中关于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程序
及规定,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一旦某成员方违反了wTO/TBT协议,有意无意制
造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其他受损方可以诉诸于wT0争端解决机制,一旦投诉有效,
就启动争端饵决机制。当磋商失败时,wTO规定可以使用贸易制裁手段。⑤研究
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方面,在因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当成员国制定与国
际标准不一致时,要向胃T0秘书处通报,要遵守标准制定、批准和实施良好行为
规范,其中包括至少每6个月公布一次工作计划,其内容包括正在制定的标准和
前一段时间已采用的标准。⑥积极利用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保护
自身合法权益,充分利用wT0/TBT协议有关规则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产品发展、
保所民族工业的“苛刻”要求。
总之,只有把wTo/TBT协议研究透了,强化规则意识,严格按规则办事,增
强对世贸组织统一规则的适应能力,遵循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入原则,充分利用
wT0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及对发展
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才能做到既合理合法地保护国内市场,又不妨碍自己开
拓国外市场。
(2)充分利用盯o/TBT协议有关条款,特别是该协议的“例外条款”
首先要学会运用盯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以及贸
易争端解决机制,保障出口产品在出口国家或地区享有平等待遇。依据wTo/TBT
协议规定的在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疫制度方面实行非歧视的原则和国民待
遇,防止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双重标准。如果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
我国出口产品规定高于其本国产品的技术标准而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可根
据_)叹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依据国际公约、协
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规定,通过磋商、谈判解决,也可以团结、联合发展
中国家,利用相互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规定,突破发达国家的歧视性技术性
贸易壁垒。由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引起的贸易争端,我国有权将其诉
诸于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支持。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wT0的透明度原则,建立起世界性信息网络,及时了解
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以及主要贸易缔约国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作为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有权对成员国正在制定的标准或其提供的标准草案及时提
出意见,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尽早获得wT0其他成员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和
合格评定程序的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获得产品进口国的市场准入。同时还可
以通过缔约国所设立的询问处,向当事国进行合理的询问,得到该国的技术法规
等有关资料,并将这些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通道快捷地提供给我国的相
关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和贸易机构,避免因信息的阻断,产生不应有的标准壁
垒和损失。
更重要的是,依据标准协调原则及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原则,wTO/TBT协议制
定了许多“例外条款”。“原则之中有例外,例外之中有原则”,这是世贸组织运
行机制的生动描绘。世贸组织内的130多个成员,情况千差万别,贫富悬殊,必
须有灵活性。世界贸易组织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贸易和经济的
发展,几乎在每个多边贸易规则上都明确规定了给予发展中国家以优惠待遇。尽
管wT0/TBT协议规定在技术法规制定、实施方面要求不得给国家贸易造成不必要
的障碍,但如果为了国家安全、防止欺诈等正当目标可以进行例外处理;如果因
为气候、地理因素或基本技术问题使某种国际标准不适用时,也不要求勉强与该
标准相一致。同时1||『TO/TBT协议还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wTO/TBT协议
体现了照顾发展中国家在体制安排方面、资金和贸易方面的特殊需要,对协议中
发展中国家成员给予差别待遇和更优惠的待遇。允许它们保护当地技术,而不需
要与国际标准一致,在一段时期内,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它们对协议应尽的义务。
承认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有关是否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
的评估程序方面可能会遇到特殊困难,是wT0/TBT协议签署的一个基础。协议要
求各成员在接到其他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的请求时,应就其技术法规的制
定设立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参加国际标准机构,设立是否符合该成员境内所用标准
的评定机构,这些国家的生产者希望有机会利用其境内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所实
施的合格评定体系而采取的步骤等提出建议,并给予技术援助。wTo/TBT协议还
要求各成员应尽可能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国际标准化机构在发展中国家成员提出
请求时,审议就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有特殊利益的产品制定国际标准的可能性,=}{:
尽可能地制定这些标准。考虑到发展巾国家成员在发展、财政和贸易方面的特殊
需要,各成员应确保其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会对发展中国家
的出口制造不必要的障碍。任何国家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有意识地利用“例外条
款”,即使造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违背wTO/TBT协议的规定。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民族、人文、资源、气候、地理、基本技术及发展中国家
地位等特点,充分运用“例外条款”,在WTO/TBT协议的原则下保护我国民族工
业,做到有理、有力、有节。
6.3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6.3.1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的模式和特点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行业协会及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如行会、同业
工会、商会等均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一套既定的社会规范,在发展本
国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各国社会组织结构中各个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行
业协会与政府的相互关系,以及行业协会与企业乃至市场的相互关系,使各国行
业协会在组织和管理上的差异比较大。
(1)国外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
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各国社会组织结构中各个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行
业协会与政府的相互关系,以及行业协会与企业乃至市场的相互关系,使各国行
业协会在组织和管理上的差异比较大。按照行业协会与政府的相互关系,大致可
分两类:
①水平模式。即完全以企业自发组织和自发活动为纽带的行业协会模式。代
表国家是美国。美国的行业协会完全是自下雨上由企业发起组建、自愿参加的,
行业协会基本上是企业行为,政府不干预行业协会的组建与活动,属于纯民间组
织。但是美国建有一套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还有专门的民间机构可对任何行业
协会进行Jl{i督。有关法律还有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利向任何行业协会要求查看原
始的申报文件和前三年的税务报表,公民也可以向国税局了解任何一个行业防会
的财务情况和其他方面的有关材料。美国政府对行业协会不给予干预,不给予资
助,但在税收、费用卜给予⋯定减免,如联邦政府允许行业协会组织所寄的邮件
邮费低于j卜常邮费标准。在协会里设有信息、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qk服务机构,
其主要作用是为行业里的企、Ik进行技术、信息交流与协调,如交流市场信息、技
术信息、社会和政治情报信息等等。在协调上,行业协会主要是协调政府与企业
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行业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及向立法部门、行政部门
反映本行业会员的愿望,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加符合行业的利益。随着经济国
际化,美国行业协会加大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的力度,进一步促进政
企合作。
②垂直模式。即大企业起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政府的行政作用也
参与其中的行业协会模式。这种模式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并在政府不同程度
的支持或资助下组建起来的,代表国家是德国、日本、韩国。
在德国的行业协会中,工商会是行业游会中惟一的合法组织,是半官方的,
企业和企业主是它的法定会员,即法律规定每家企业都必须参加。商会的经费全
部来源于会员的会费,其主要职能是简化税法,降低税率,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对标准的制定、环保规定施加影晌等。德国其他形式的行业协会是私人经济组织,
是自愿组成的民问性的中介组织,会员比例一般为本行业企业的90%以上。这类
行业协会实力雄厚,它们不要政府任何资助,全部靠会费保证协会经费来源。每
年会费标准由理事会决定,一般按企业营业额的1‰左右或按企业人数缴纳,不
论盈亏,照缴不误。如科尔公司每年向制药协会交纳营业额的l‰的会费,大约
为114万马克。这些协会既反映各行业利益,同时也代表着各地区的不同利益,
既参与经济利益的协调,也介入社会关系的协调。
日本行业组织作为宫办协调的重要机构,有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日本的行
业组织有三大类:一是各行业协会。工业行业有工业会、工业联盟。商业及其他
行业的协会则按业种、业态和经营对象分剐组成。二是以同行业中小企业为其成
员的行业组织。三是各种商业和工业协会联合组成韵组织——商工会议所。日本
9096以上的企业加入各种干亍业组织,行业组织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沟通协
调、“智囊”咨询、参政的作用。
韩国的行业组织也有两类,一是由企业刨议并依照民法规定设立的,完全属
民问性质。这类组织中的人事和经费管理是独立的,企业入退会自由,企业加入
协会的目的是争取政府支持,并可以反对政府的有些政策。二是完全官办的行业
组织。如大韩商工会议所,它是根据朴iF熙提出的企业要团结起来向政府提建议,
经济才能发展的要求,并依照所有企业都要参加商工会议所的法律规定设立的。
在这类组织中,企业不能自由退会,需要遵从政府的意见进行工作,其领导人选
需矧政府部门协商。三是半官半民性质的行业经济团体。如韩国机械工业振兴会、
韩国电子产业会都是依据《产业振兴法》设立的经济团体组织,属于半官半民性
质,有政府提供的振兴产业资金;它们的运作方式既可为政府承担某些特殊事项,
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加入的企业退会较自由,此类协会的管理基本是自主性的。
(2)国外行业协会的特性
国外行业协会的性质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团体。
这些团体或组织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民问性。绝大部分行业协会是由同行业自下
而上组织起来的非盈利团体,均实行会员制,制定有严格的会员章程。二是广泛
性。凡同行业企业。不分其大小、地域、隶属关系都可以自由加入行业协会,具
有广泛的代表性。三是自愿性。大多数行业协会都是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的,成
员可以是公司、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业主、公司管理人员等个人。四是服务性。
各国行业协会都是为企业提供联络、咨询、、协调、培训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
业)所需要的服务。五是中介性。国外行业协会不具有任何政府管理职能,只发
挥中介作用,是沟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或者说,行业协会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民
问组织形式。六是网络化运行。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协会组织都有其自己的网
页。网上征集技术法规和标准草案、网上讨论、网上发布、网上选举和培训等等。
行业协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活动均在网上进行。由于有效地利用铡络优势,行业
协会的技术性贸易活动更加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七是相对对抗性。从理论上
讲,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政府、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密切协作的结
果。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发达国家协会和政府之问却有着相对的对抗性,
形成了相对而又善意的对抗性互动机制。行业协会一方面代表行业广大企业或绝
大多数企业与政府沟通、联络、交流、另一方面在反映与表达本行业大部分企业
面对市场的困难与问题时,与政府特别是与各行政主管部门有合理对抗性的对话
权利。否则,一是本行业企业不会尊重该行业协会,使之名存实亡:二是国外企
业与资本亦会就此产生对该行业协会的真俨性质的疑虑和误解,从而否决行业协
会所制定的市场准入交易行为标准等行业规则。由上述特性决定,行业协会能够
在应付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国外行业协会的职责
国外各种行业协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了本行、Ik的行规或基本规
则,供企业按照统一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国外行业协会制订章程明确规定
其各种职责。概括起来,国外行业协会主要扮演4种角色,发挥4种职责:
①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中介者。国外行业协会代表本行业与政府和立法机构处
好关系,协调与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
行业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维护成员企业的利益。在必要时以企业代言人身份向
政府、议会、党派、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展开对话游说;向政府和立法机构反
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并提出政策、法律建议,为其争取合理的法律地位和维护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
②多功能服务企业的服务者。各行业协会都有相关健全的信息渠道,为会员
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和政治情报信息等,其中以市场信息
为主。国外行业拂会建立相应机构(如委员会、调研机构等)向会员企业提供业
务指导、技术培训、市场咨询、经验交流、促进销售等多功能服务,还尽心尽力
帮助改善企业经营和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题。
③调研和技术推广的组织者。国外行业协会都重视和从事行业内外经济调
研、数据统计,情报搜集、出版行业刊物、推广技术成果等。其活动形式多种多
样,如举办交流会、座谈会、研讨会、演讲会、博览会、各种讲座等,甚至以联
谊会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本行业的人文经贸活动。
④开展对外交流的联络者。国外行业协会适应企业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联
络组织对外技术的考察、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开展双边、多边合作研究项目等。
从上述分析可见,国外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企业利益的忠实代
表;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企业的服务者与拚调入:为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
为企业发展提供方便;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政策。
6.2.2行业组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有优势
行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中介组织,不同于一般的从事各种咨询、经纪、代理
等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是由同一行业中相互竞争企业参加的自律性、非盈利性
社团法人,它7}: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行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群体利益。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些政府机构逐渐被撤消
行jIk组织作为政府和广大企Hk的中介,在我国的作用将同益明显。特别是在当前
我国出口严重受阻的紧要关头,行业组织更应该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行业组织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贸易法规、标准的参与和制定者
目前,发达国家积极致力于国际贸易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甚至将
本国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直接纳入国际规则,积极倡导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以保证
这些规则充分体现本国利益,保护和发展本国产品。一般而言,wTO体制下国际贸
易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往往通过两个渠道,即政府和民间。政府参与制定和修改的
通常是原则性框架协议,主要是历次关贸总协定谈判所达成的法律文本,以及
GATT/wT0争端解决机制所形成的判例:丽具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通过非政府
组织如行业组织的直接参与进行制定。因此,行业组织在国际贸易法律和标准规
范的制定和修改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①行业组织可以通过政府间接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在发达国家,政府参与
贸易谈判的议题和立场往往受本国大企业集团和行业组织豹左右。如美国和欧盟
农场主利益向来是双方在GATT谈判中冲突的原因,而成立于1984年、由8个行
业协会组成、代表美国GDP5%以上的1印0多家公司的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也
曾促使了美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就TRIPs的议题采纳和谈判立场采取强硬立
场。①
②行业组织可以直接参与贸易规则和标准规范韵制定。如为了确保在技术和
标准方面的绝对优势,西方各国纷纷在法律上规定了行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技
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于1997年3月公布的经修改的《工
业标准化法》特别强调:民闯团体等有关机构可以独立制定标准草案,简化向政府
主管部门提出标准制定的程序,促进来自民间机构的广泛的标准提案:日本通产
省工业技术院标准部(JIs)要进一步促进民间团体制定JIs标准提案,提高民问
的自主权;进一步完善F1本工业标准标志制度,在主管大臣认可豹基础上还要经
过主管大臣指定的国内外民间机构的审查。德国规定任何个人、团体、企业和国
家行政机关.都可以就某‘方面的标准制定1.作提出建议,但是6096的标准是由企
杨固毕荚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M】北京:法律m版j;|_,1998:243—246
156
业代表组成的行业组织完成的。美国技术标准方面的基本法——《公众法》和
1996年的《斟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总的原则就是鼓励行业组织制定自愿性技
术标准。喾
发达国家行业组织不仅可以根据市场动向和企业的反应向政府提出进一步
改变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建议,负责制定和修改技术法规、标准等措旋,对产品和服
务进行检测和认证,而且行业组织的影响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过程中同样贯
穿始终。尤以美国的行业协会组织最具代表性。可以说,美国之所以在经济全球
化的进程中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龙头”,除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外,有效地利用政府
外的各种彳亍业组织抢先制定各类市场标准,设置其他国家相关行业进入其市场豹
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环保壁垒等,然后利用其高科技的优势和经济优
势引诱甚至胁迫其他国家遵从美国有关行业协会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和规范,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如果我们的市场准入、市场行为与各种生产、流通的
技术标准全部由政府独立承担,而不注重发挥可以代表广大企业利益和要求的行
业组织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与重要作用,则将贻误在很多领域设立符合我国国情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要求和利益的技术与市场标准的战机,从而最终成为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与技术标准的执行地与接受国。
(2)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信息传导枢纽
在逐步在建立T盼的预警机制中,行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关键。作为市场
的主体,企业对自身的状况最了解,对本国市场上国外相似产品或竞争产品进口
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最敏感,同时,也最关注世界市场上本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
主要进口方境内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动向也了如指掌。但是,单个企业的作用和能
力毕竟有限,对本行业国际和国内市场供求状况作全面跟踪不太现实,而政府最
多也只能对重点产品和关键行业的迸出口进行监控,因此,对绝大多数产品而言,
进出口监控的主体应该是行业组织。
①作为TBT预警信息的收集者。行业组织一般可以利用本国贸易管理部门对
相关产品进出口情况的跟踪和政府、行业驻外经商机构对当地市场和相关产业信
息反馈,及时全面地掌握整个行业的进出目信息,特别是当莱一产品在短期内集
中进入某一市场时的预警信息。这样,当行业组织能全面了解自身状况,又充分掌
“孙敬水,殷宝庆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心对技术性贸易难垒中的地位、作用及对我国的启_;{J】臂胖m代
157
握进口的发展和变化时,就既川。以有效避免出口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又可
以及时主动申请政府对国内产业的救济和保障。
②作为,I、BT预警信息的传导枢纽和处理中心。在产业保障的进出口预警机制
中,尤其是在政府和行业组织收到进口方对我产品发出修改有关技术法规和标准
的通知后,行业组织是及时了解对方修改的进展情况和披露各种信息,使本国企
业及时提出意见和对策措施,并反馈给本国政府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
通过政府间磋商解决争端和磨擦: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行业组织自身进口方民
间组织进行民间磋商(见图6—3)。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的及时
信息沟通是正确应对的前提。
图6-3行业组织在贸易争端解决中的信息传导作用
(3)作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渠道
①行业组织的规模经济和全方位服务将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降低。如
统一价格、统一质量和统一宣传等,将避免成员之间的恶性无序竞争,节省费用,
提高产品美誉度和出口竞争力。
②行业组织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助推器。尽管发达国家实臆技术性贸易壁
垒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主观上讲,我国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低是出日产品无法逾
越进口方壁垒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行业协会组织在统一和提高企业和全行业
的认证体系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方面将大有可为。行业组织可以在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和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行业企业和主要出口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从原
材料采集到H{口包装运输的一条龙标准,并且积极帮助企业收集国际市场的技术
158
标准信息,从技术上支持和指导企业逐步实现“按标准qi产,按标准贸易”,从而
推动本行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③行业组织确立的市场进入规范是国内市场竞争的缓冲器。从w’1、O成员方,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现实状况来看,他们一方面尽量使本国法律或判例与wTO的要
求趋同,开放市场,削减或削除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庞大、多层次、无所
不包的非政府性行业协会组织,设置大量的市场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力图通过主
要反映行业协会自律原则与行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规则,实臆隐蔽市场战略,保
护本国的市场和本国的企业。
6.2.3我国行业协会韵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些政府机构逐渐
被撤消,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广大企业的中介,在我国的作用同益明显。但就总
体而言,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协会还没有完全从旧体制下脱离出来,不具备市场体
制的属性,难以真正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展工商领域协会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17项职能中,很多职能现有的商会都无
法承担。特别是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行规行约,协调同行价格争议,对行业内重
大技术改造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运用等职能更是
无从谈起。
在技术贸易措施壁垒化方面,我国行业协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尤为明显。一
个典型的例子的就是在国外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目益严格技术性贸易
壁垒的同时,我国对进口产品却几乎毫无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言。可以说,这与我
国行业协会在运作机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不无关系。当前制约我国行业协会
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发挥作用豹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面过窄,协调性差。国内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一般不超过全行业
企业总数的40%,且大多是原系统内的国有企业,许多民营及合资企业不在其中。
覆盖面窄,一方面意味着协会所掌握的企业和行业的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
性的协调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覆盖面小,且非主流会员企业缺乏动力,而国家
的财政补贴又很有限,很难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和开展集体性的协调活动。
(2)协会地位不明确,作用空间有限。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阶段以来,原有的政府许多职能部门与其组织结构相脱离,从而转变成现在的行
业m会,这种现象在我国行业协会的组建中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行业
协会往往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即主要侧重丁对企业的管理而非侧熏于对企
业的服务。这导致现有的行业协会往往更强调对政府的辅助作用以及对国有企业
的保护而忽略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服务。并且由于对企业服务不到位,缺乏对
人多数企业的吸引力,难以赢得大多数企业的信赖,其应有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
柬。
(3)人才的相对匮乏。世界贸易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贸易政策审议、
争端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不少
规则涉及大量复杂的法律问题,专业性也很强。构筑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需要大量心理素质好、有强烈责任心、既有较深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具备国际经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法规和惯例,具有熟练的外语、
公关谈判信息处理的能力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而我国行业协会的人才储备目
前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4)内部桃制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协会在职能定位
上有企业化倾向,协会热衷于营利性经营项目,偏离了协会的非营利性宗旨,成
为会员企业的竞争对手,干扰了市场秩序;二是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不够完善,
有些行业协会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时,未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尤其是在质量评比、资质认定和市场准入方面,不客观、不公正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内部机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对行业协会逐渐失去信心,有些会员企业甚至
对行业协会产生了抵触情绪。
(5)国外行业协会大举入驻我国。入世后,随着我国服务贸易业市场逐步
对外开放,国外的行业协会也紧随跟进。据报道,上海市就有65家洋协会入住,
他们除了推广本国产品外,还大量收集我国市场需求信息,给我国企业、行业协
会的贸易活动带来巨大压力。
6.2.4我国行业瓠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l_}'|于wT0规则调整的主体是成员方政府和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行业
组织所规定的行规不在管辖之列,而且行规的制定不同于国家法律法规,它具有
迅速、局部、专业、单项和针对性强等优势。因此,我国的行业组织可以借鉴国
际惯例通行的行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在不违背wT0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出一批
160
旨在保护我国国内市场、维护国内市场秩序、保障本行业企业根本利益的行业法
规,从而引导本国企业和消费者有选择地采购进口商品和服务。一方面有效地引
导国内企业更快地适应入世后的新环境:另一方面,延缓外资企业大举进入我国
市场的时间和规模。
(I)针对行业协会进行立法
这是完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的重要一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行
业协会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
法。缺乏相应的法律,就很难对行业协会进行法律定位,它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职
能就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其作用发挥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因此,有必要制定行业协会法,以谋取行业协会健康发展。按照目前民政部门社
会团体登记管理方面的现行政策,行业协会必须挂靠业务主管部门才能申请社会
团体注册,而且这种主管部门和单位必须是政府或其下属机构,这种管理忽略了
行业协会对建立新的市场秩序的独特作用,把行业协会和其他社团组织混为一
谈,阻碍了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要通过立法工作来纠正。
(2)明确行业组织的职能
行业组织应该是行业内部企业自发组织形成的一个民间团体,性质上应属于
社会团体法人。行业组织的经费来源于会员企业缴纳的会费。行业组织的职能是
自我约束、自我协调、自我保护,即反映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最颏呼声、要求和
建议:协助政府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行规”
保护本国企业免受侵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最新政策、信息、资信服务、协
调企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等。行业组织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替代。从
我国入世后的实践看,由行业组织承担应对贸易壁垒案件的组织协调者,作用十
分明显。首先,行业组织作为民间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谈判主体,作为企业自
律、自发机构,站出来为企业说话,为企业代言名正言顺:其次,行业组织是遵循市
场规律和民间自愿组建的,对行业了如指掌,比政府部门更了解产业情况:第三,
行业组织往往由行业龙头企业出任组织负责人,对维护行业利益具有很强的责任
感。
(3)参与、组织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
目前我国行业标准低于国家标准,且不被重视,同时缺乏技术法规,标准化正
l五l
常运行所需的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强制性标准由生产、流通、使用、监督部门
各自立法,技术要求升i一样,可操作性差。今后政府应适当鼓励和促进各行业部门
和行业协会,根据本行业情况,结合产业技术标准的宏观指导要求,制定高于国家
标准的行业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对于某些产品“认证”需要的检测、
发汪工作等也可由相关行业协会进行,从两加强市场准入机制的建设。
(4)跟踪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动向
我国行业协会应跟踪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动向,使企业及时掌握国外市
场贸易壁垒信息。我国出口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
本和欧盟三个主要贸易伙伴。它们设置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不仅
名目繁多,而且变化多端、防不胜防。因此,跟踪它们的变化动向,及时掌握其
信息,对企业应对壁垒十分必要。比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于2003年lO月10
Fj正式发布“食品企业注册法规”和“进口食品提前通报法规”,并于12月12
日开始生效。美国此项法规出台后,我国食品或相关企业有没有在美国FDA注煅,
将成为美国企业选择与我国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的首要条件。而此次美国FDA注
册和提前通报制度实施范围之广、措施之严厉已成为其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
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相关产品出口企业只有了解、掌握美国这项法规才能
够予以积极应对。近年来,在欧盟颁布的技术法规中,对我国出口影响比较大的
主要有:已于2003年9月1l臼正式实施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的指令》、
《关于限制玩具中部分化学物质含量的指令》、《关于最新出台的电气、电子设备
禁用有害物质的回收的指令》等。了解上述措施的变化,对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
壁垒十分必要。
建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政府四方合作的技术信息体系是跨越TBT和维
护本国利益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国内多部门的合作,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行业协
会技术信息交流、科研部门技术服务和政府部门(国家科技管理和技术标准管理
部门)政策与信息支持的四方有效合作机制(见图6—4),建立产业技术信息有
效传递的信息体系,从制度上激励、提升各企业、各地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5)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的实质就是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搞不正当竞争。首先是行业价格
自律,政府定价涉嫌计划经济,而行业组织的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而不是打击别
人。其次是质量和服务的自律,现在国外推崇“产业自治”的理念,它要求行业协
会在政府的法令规范下,对该行业的发展与秩序做相当程度的自我管理,拟定行
qk共同发展的策略,制定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行业的竞争秩序,调解彼此的
纷争,对于不守行规纪律者给予惩罚制裁。行业组织也可以考虑试设仲裁机构,
进行行业自律。
国外技术法
规标准部门
国外行业
协会
国外研究
部门
信副息釜l笪竺堡卜兰——L—竺一
|J妊士片白士HH雄;* f 争力的产品剽凳篓兰!竺P 信息I塞壑[:=! i
图6-4产业技术信息传递和各部门关系示意图


(6)建立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壁垒措
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有的己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
垒的主动权。但就我国出口产品目前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仍
停留在“买单”阶段的被动境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
一般来说,企业应当作为应对国外TBT的主体,但单靠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因
此必须由政府机构、商会、行业拂会等方面和企业共同努力,尽快建立各个行业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信息网络。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抢先制定和发
布各自行业的市场、技术准入和从业标准,对国外商品、资本、劳务的进入提前
设置限制和障碍,从而实现无须政府出面两照样能够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
标,行业协会的作用代替了政府的某些职能,并且做了政府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成为不违背wTO规则的市场屏障。另一。方面,对某些可能被起诉或遭封杀的特定
商品,行业协会也可以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召集企业研究预警措施,以化解对
方起诉或其他报复性措施。为此,政府必须去除行业协会在应对TBT等方面的程
序性障碍,使程序更加简化,避免交叉和重复。
(7)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
行业协会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内在素质,而内在素质的发挥表现在合理设置
机构和配置人才上。我国行业协会必须加快对国际标准化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及引进,形成行业管理、技术研发、政策研究、服务咨询等多层次的人才架构。
欧美等国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行业协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才‘能较快较
好地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行业协会成熟的运作经验,促进本国彳亍业协会的发展,
进而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国家利益出发,我国行业协会必须加强同有
关国际行业协会和其他发达国家同类组织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市场、司法和国
际惯例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对大宗、敏感性商品的出口方式,以及与国外行业组
织运作机制接轨的“民主协商、自律、互律”机制等方面都要建立必要的联系
制度和交流:每年要召开年会、办会展和举办论坛、培训班、学术活动,进行业
务研讨,提供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和政治情报等信息,帮助
企业提高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6.4企业应对措施
6.4.1认真研究■T0/T盯协议
面对国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的扭曲行为,我国企业迫切需要用wT0/TBT协
议来保护自己并着重研究以下问题:第一,研究利用霄T0/T8T协议的技术法规;
第二,研究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及成员国应享有的
权利;第三,研究制定批准和实施标准良好行为规范的内容及成员国产品应享有
的待遇;第四,研究如何充分应用wT0/TBT协议中在信息援助上对发展中国家成
员的特殊和区别待遇,争取获得更多的技术援助和照顾;第五,研究wTo/TBT协
议中关于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程序及规定,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第六,
研究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方面在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种
手段,以及克服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惯例;第七,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
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通过双边磋商或诉诸世贸组织
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还可以通过联合发展中国家,利用相互达成的协议、公
约,突破发达困家的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研究并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我国企业鹿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列策。
6.4.2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强有力的举措。我国发展名
牌的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要使我国主要产业中的重点产品争刨出能
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批国际名牌产品。名
牌战略的实施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
高,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外国名牌的冲击下,我国部
分国内市场己被外商抢占,国内不少名牌逐渐萎缩。如何进一步推动名牌战略的
实施,发展中国名牌,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第一,要立足于创名牌,
走自立、皂强之路;第二,实旌名牌战略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必须深化改革,提
高管理水平.把严格内部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和加快技术进步与创名
牌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产品实物质量的水平、环保品质、科技含量和文化
特色,使名牌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第三,政府要从引导、扶持、保护三个方
面为企业创名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正确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在全
社会形成,创中国名牌、认中国名牌、爱中国名牌、用中国名牌的良好氛围;第
五,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要求的名牌产品评价机制,确保创
名牌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6.4.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质上是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具体表现,在当今世界,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技术鸿沟,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根
据熊彼特的发展理论,通过技术转移(表现为技术模仿或扩散)可以缩小这种差
距。由于国内先进技术供给能力有限,我国企业可通过技术引进产生的技术溢出
效应,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转移,就我国而言,主要是运用外国直接投资
有选择性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并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形成自主开
发的能力。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包括差异技术性贸易壁垒和
创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前者是利用技术上的差异精心设计出来的,获得的是局部
战果:后者是利用科技方面的创新,使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星的领先优势
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得的是垄断竞争优势。只有引进与创新并举,彳请&产
生技术外溢和后发效应的协同作用,彳。能尽快地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
势转变,从而实现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跨越。
6.4.4作好计量和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统一规范、统一程序、统一技术参数的技术关键,是保
证企业生产的“质”和“量”的准确和可靠的技术保证,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各
项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企业要做好计量工
作,一是按照wTO原则积极清理各类计量法规,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
二是学会使wTO/TBT协议来保护自己:三是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量法》所规定
的法定计量单位,也应禁止使用淘汰计量单位的国外商品,以免发生争端。对于
我国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来说,具备了技术基础保证就增强了筹码。技术提
高了,企业就可以应变国外不断变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认真作好计量基础工
作的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国际惯例和管理规范的会计管理基础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
6.4.5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企业要想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除加强计量工作外,还应加强企业标准化
工作。我国企业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仅可以防止和消除国外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效地缩小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我国出口产品应争取获得Is09000认证,以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同时,还要把环
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努力通过Isol4000体系认证,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
垒,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促进企业经营由粗放经营向可持续经营转变。
6.4.6树立环保观念,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
企业要想跨越绿色壁垒,首先就是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环保投资
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把环保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目标。首先,企业应确立
“清洁生产”的现代经营理念。“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第一,清洁能源,
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第二,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
中尽可能少产生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清洁产品”,降低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同时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
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的观念。其次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贸易商
品结构。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初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仍占很大比例,
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因此我们外经贸企
、№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
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最』焉,将绿色营销作为新世纪企业发展的支撑点。
“绿色营销”是指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中心点的市场营销手段,或以环境问
题作为推进点而展开的营销实践。企业应该建立绿色营销组织和制度,实行全面
的绿色质量管理,在企业战略中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计划,即:研究——把环保纳
入决策要素中,重视企业的环境对策;减消——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排放;循
环——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再开发——变普通产品为绿色商品,
积极争取标志保护。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的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
业的起好形象;继而企业要把所开发的绿色产品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
销配合起来。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构成
产品价格的一部分,对利用绿色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重要性及由此产生的
“觉察价值”来辅助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实施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企
业应对绿色市场进行广泛调研并向顾客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自行建立分销渠道
也可以依靠中间商推广绿色产品,但应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企业还要积极采
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ISOl4000环境管理标准,大力发展符合“环境标志”
的拳头产品。
6.4.7进行海外投资
面对愈演愈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绕开
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跨国经营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企业可以
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采取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方式进
行跨国经营,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环节直接安排在主要市场园家进行,安全绕
开这些国家在关境上针对进口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实力较强的企业
可以直接到发达国家投资办厂,就地销售,实现生产的国际化.充分享受与东道
国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对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要求我国尽快根
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并在总结我国海外赢接投资实践经验的
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来有效维护,这样可以使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和经营
活动有法可依,保持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
结论
(1)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①本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了递进的、由表及里的深入
分析,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作用。‘方面是基
于市场失灵的保护,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起到客观
地限制不符合本国要求的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市场的作用。就这一意义而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合理的贸易限制法规。另一方面是一国政府以实现社会公
共目的为由,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达到限制外国竞争性产品进入和保护国内产
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与关税措施和传统的非关
税措施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本质上的双重性、内容上的
广泛性和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做法上的歧视性、作用机制上的循
环性、实施中的争议性以及作用效果上的双刃性等八个特点,将成为21世纪国
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②本文在回顾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渊源——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强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是:扩
散效应明显、标准化战略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性贸易措
施与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集成、自愿性措施与强制技术法规结合并向强制性法规方
向转化、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环境保护结合、社会责任要求正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的一部分、日益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将在未来多边贸易谈判中扮演重要角
色。
⑨本文运用供求分析法详细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从而揭示了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原因。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并不断强化的需求因素
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普遍认可:克服市场失灵的需要,以解决市场交易中
的信息不对称,克服外部效应并解决社会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问题;寻求新贸易
保护手段的需要。导致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并不断强化的供给因素有:各国技术
性措施间的差异。各国在技术性措施体制和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技术性贸易
措施的信息缺失及技术性措施的歧视性制定和实施使其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各
国政府问的博弈。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困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虽然设
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都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提高其福利,设置
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使双方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他们最终
还是有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意愿和动机;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约束的局限:国
际贸易中涉及的技术性问题的闩趋复杂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④本文结合国际贸易保护理论,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
济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从静态和动态分析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
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时,就会对进口产
品产生数量控制作用和价格抑制作用,进而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企业经营结构和
社会福利水平产生影响。从静态角度而言,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数量抑
制效应,即只有符合某些技术性要求的商品才能进口,否则不许进口;另一方面,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价格抑制效应,即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导致出口厂商增加认证
费用、适应性成本、销售成本、其他的派生费用或成本等一系列的派生费用,使
进口品的成本提高,降低了商品在进口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使出口厂商的
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从而阻碍商品进口。
从动态角度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临时性壁垒,进口国与出口国问设
置与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较量,是国际贸易利益荐分配的动态博弈过程。当出
口国跨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又出现了,对产品产生了
数量抑制,出口国依据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之后,
适应了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便实现了价格抑制。随着技术创新
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新的一轮抑制效应又在延续。因此,发展中国
家要想在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时占据有利地位,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
平,进而提升产品的技术优势。
其次,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小国和大国条件下的经济
效应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通过对进口小国和进口大国条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效应的均衡分析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出于产业保护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降低一国的福利
水平,并且在大国假没下,一国可将产业保护的部分成本转嫁给出口国,使得产业
保护的代价降低。第二,出于保护消费者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使需求曲线右
移,要想使本国福利总水平增加,必须对所实施的标准做出合适的选择。第三,出
于消除进口商品对本国生产的负外部性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会
造成一定的福利损失,但却要优于禁l上贸易时的状况。
通过对出f]国条件F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短期和中长期中不同的经济效应进
行均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就出口国消费者效应而言,在短期中,出口厂商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同策略选择会对出口国消费者造成不同的影响。第-,
当出口厂商调整出口市场,规避或绕开壁垒时,消费者效应的变化取决于出口规
模的变化。如果因此而出口规模和国内生产规模扩大,则国内消费者能从规模经
济中获利;如果因此而导致出口规模缩小,则国内消费者将为生产商承担一部分
成本。第二,减少或停止该种产品出口,继续进行国内生产,并且将原来准备出
口的部分或全部产品销售到国内市场时,出口国消费者可基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
应而增加该种产品的消费,消费者剩余增加;当出口厂商停止在国内生产,国内供
应停止时,出口国国内的消费者将会损失一种商品的消费选择机会;当出口厂商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替代产品出口时,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变
化。第三,当出口厂商以贿赂方式获的继续出口的机会时,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没
有任何变化。在中长期中。出口厂商可以采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方法来克服技
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作用。出口厂商无论是向国内市场提供技术改进了的产品,
还是提供原有技术标准的产品,抑或同时提供两种技术标准的产品,消费者的福
利都将得到提高。
就出口国产业效应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短期中将对出口国产业产生贸
易限制作用。首先会使那些经济实力单薄、出口依存度高且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单
一、生产单一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差的企业走向破产。但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生产
多样化、技术创新能力强或者是销售市场广阔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技术创新能力
强,能够很快的突破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虽然会
带来短期的冲击和挑战,但总体影响不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长期中将对出口国
产业产生贸易促进作用。在长期中,出口国如果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合理的管
理和利用,将会加快出口国技术创新的速度,增加贸易量,产生贸易促进效应。
就出口困福利净效应而言,在短期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使出口国的福利
水平F降,发生福利净损失;在中长期之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促使出口国在技
术}: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带来贸易量的重新恢复和增加,导致出口国的生产者剩余
和消费者剩余都增加,社会福利增加。
⑤本文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刘外贸易发展的逆贸易影响和顺贸影响进
行了分析,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约束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
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逆贸易影响表现在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和
竞争力被削弱两个方面。其主要特点和趋势是:限制标准不断提高和增多、发达
国家是主要策源地、我国各省市出口企业所受影响不平衡、受限产品范围广、环
保法规的限制作用F1渐增强、社会责任标准日益盛行。本文指出发达国家迫切需
要寻找贸易保护手段是我国出口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外部原因,技术
性贸易壁垒的多米诺效应和制衡机制的缺乏是内部原因,情报系统薄弱和不正确
的发展观导致的环境恶化则又强化了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实施,并
且对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博弈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在长期内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外贸
出口产生如下促进作用: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推动合格评定制度的发展、推
动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旌、提高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以及提高国民的环境意
识。
⑥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正确识别,
客观面对,积极突破,合理设置”,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运行框架,指出“企业一
~中介组织——政府——wT0争端解决机制”这一解决外贸冲突的途径。本文认
为应积极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我
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2)本文的不足之处
但由于掌握资料有限,本文仅侧重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在其实
证研究方面未能进行深入分析。此外,本文也未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等价关税
f|勺效应进行对比性的理论和量化分析,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本人日后的研究工作
中不断得到解决。
171
参考文献
【1】Baldw;n,Robere E.No玎一tariff Distortions of Intemational 711ade,7111e Bmoldngs
Institution,Washin舀on,DC.1970
【2】Barrett,christopher B.and Yi—Nung’协ng.Ratio腑l Incompatibility wjth
International P∞dud Stand盯d.Joumal of Intemational Econom主cs,54,200l
【3】Brander,J.and B.SpcnceLExpon subsidies and Mafket Share RiValry.Joumal of
Intematjonal Economics,v01.18,1985
【4】Casella,Aless孤dfa.Ffee Tfade and Evolving Standafds.in J.N.Bhagwatj and
R.E.Hudec eds,HaHnonization alld Fair Trade:Pfcl。equisites for Free Tfade?V01.1
Economic Analysjs:The MIT Press,Cambridgc:Ma.1996
【5】Donna RobenS母mthy E.Josling,AND DaVid Orden.A Ff锄ework for Analyzing
Technjcal Trade Ba仃iers in A鲥cultural Marl【ets.E∞nomic Reseafch Service staf!f
PapeLU.S.Depanment 0f姆icultIlre.W缸llington DC.2000
【6】Egan,Micbelle P.Constmcting a EuIopean Mafkct:staIldards,Reglllati∞,and
GoVernance,Oxford UniVersity Pfess,2001
f7】Fischef,Ronald粕d Pablo sem.Standafds aⅡd Protection.,oumal of IntematiDnal
Economics,V01.52,2000
【8】Gandal,Ne订and Oz shy.Standardi黯tjon policy and intemationaltrade.J0ur眦l of
Intema£ional Eco肿mics 52.200l
f9l Gmssman,Gene卸d Alan Kmegc旭nVi啪men切i Impacts of a№nh Amedcan
Free Trade A掣eement.NBER Wbfking Paper№,3914.1991
【10】Helpman,Elhanan and PauI R.1矗1lgman.Trade Policy and Mafket stmctufe,The
MIT Press,C锄bridgc:Ma’1989
f111 Henson,speⅡceLeosts Associatcd with Divergent Natjonal Product Standards and
Conformity Assessmcnt Proccdues and the Impact on Inle皿ationaI TIade,in
Regulatory Refo咖in the Global Economy Asian and Lation Amefi啪
Perspedives,OECD,1998
【12】Hillman,Jjmmye S.11cch玎ical Bar“ers to Agricultural 11rade,Boulder:westview
Press.1991
】72
【13】Hooker Neal H.and Julie A.caswell.A
Barriers to 1’rade Related co Sanjlary and
AgriculturaI Economics.V01.50,No.2,1999
framework for EⅣaluating:Nonllariff
Phytosanitary Regulati伽.Joumal of
【14】Kcith E.Maskus如hn S,wiIson.QuaIItifying the Impact of echnicaI Barfiers to
Tfade:A Review of Past Attempts and lhe New POlicy Context.Paper PfepaIed for the
Wbfld Bank wofkshop on Quantjfying the 1lade EH色ct of Slandards and 1色chn{cal
Barriers:is it Possiblc?2000
【15】Kejth E.Maskus,John S,wilson and TSunehim Ot锄ki.Quan“fying the Illlpact of
TecllIIical Barfiers to昀de,Working Paper of Depaftmeng of E∞nomics,UniVefsity of
Colorado,№vembcr,2001
f16】Krisso茂Ba睇Linda CalVin,and Dcnise Gray.Baffiefs to T『鲫d hGlobal Appl,e
Markets.Fnlit aIld 1陛ee Nets Situation A她d 0utlook.EcoⅡomic Research
Service.USDAfts一280,August,1997
f17】Kmgman,Paul R.ne NaⅡnw and Bmad A密,ments螽瞳Fke Tfade,
AmeficanEc0釉mic Review’、旬1.83,No.2.1993
【18】Markusen,James锄d Ga璐landt,Matti笛.st锄d州s and Related Rcgulations in
In地mati嘶a1 Trade:A M0dding A印foach Washin掣on DC.2000
【19】0ECD.Pmduct st蛆dards,Conf;0r:m“y As溺sment aIld Regulatory Ref0咖,
OECD,Paris,1997
【20】0ECD.Re群latofy Refo咖and the Agro—Fbod s嘲oL chaptef of伯e OEcD
Report on RcgI王latofy Refolm,%1.1,Scctoral Stud池,oECD,Paris,1997
【2l】0ECD.√气n As∞ssm蛐t of the CoS£s for Intcmational Tla如in Meeting
ReguIatory Rcqui舢ents.D骶州P(99)群Fn峪L Paris:0EcD.1999
【22J 0rden,David瓤Id Eduardo R0maIlo.The Avocado Dispute a棚0ther TechllicaI
Barricrs to Agricultufal 1'rade Under NAFrA.hⅣited paper presentcd at the
confefence NA玎A and姆icul£ure:ls the Expefim£nt W曲king?San AJIoDnio,Tx,
NovembeL 1996
【231 Otsuki,Bu鹏him,Jolul s,wilson and Mjrvat sewadeIf.saving 1、Ⅳo in a B删on:
A caSe study to Quantify the Trade E虢d of Eumpean Food safety Standards 0n
African Exports.Wofld Bank Paper,Washin舀on DC,20()o
113
f24】Paadber吕Philip L.and John G Lee.Impon Restri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Health Risk:An Illustration Using FMD,American Joumal of A伊icultural Economics,
80(1).1998
【25】Robens,Donna.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E饿cts of tbe wTD Agreement
on SaIl“ary and Phylosanitary Trade ReguIations,JouⅡlal of 11ltemationaI Economics
Law(13).1998
【26】Roben。Gmsse and Duane. Kujawa.Intemational Business:Theofy and
M咖gerial Applications,Homew00d,IL:InⅣ哦1988
【27】R0bcns, DoIlIla.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Risk Managcment in the
Post-UrIlguay Round l’ra: an Economic Perspective,iIl Incorporating Science,
Economics,and Sociology ifl Developing Sanitary and Ph”0s扣“ary Standards jn
Imemanonal nade,tlle National Acad锄y of Science,2000
【28】salop'steVen c.and DaVid T.schelmnan.oost-raising strate百es,Joum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Ⅶ1.36,(1).1987
【29】Stephcnson, sheⅡy- standards, C0nfo唧ity 缸sessment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Wbrld BaIIk Policy Research P印er'No.1826,1997
pD】sykes,舢an O.Pmduct standards forIn£cmationaⅡy kteFatcd Goods Markets,
T1Ic BmokiI够Institution,W妇hin垂on DC,1995
【31】11lomsbu啦suza皿e.Technical Regulatio璐as Ba玎iers to A鲥ctuml Trade,Phd
DiSserlation of Vi咖ia Polytechnic Institutc and Sta把university’1998
【32】nikn粕y,D.D.aIld C.B.Barrctl-Regulatory Barfiers in卸Intcgrating、Ⅳofld
Food Market,ReView of A掣icultufaI E00nomics.19,(1).1997
【33】Wilson John S.T1le Post-Seame Agcnda of the w1’0粕d|I托hnical Ba玎ierS to
1¥ade:lSslles for tbe DeVelOping Countries,、^,0ld B矗nk,Whshing DC,1999.
【34】wil∞n John S.St柚dards and APEC:An AdioⅡAgcnda,Instilute for
Intema“onal Economics,WashifIgton DC,1995
f35】wilson John s.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Rcmoving Technical and Regulatory
Ba币ers:Mutual Recognitjon Agreement and OIhef胁de Faciliatjon Models,Paper
Presented at Intemational CIrganization fbr StandardizatioⅡ、vorkshop on MutuaI
Recognition Agreement,Geneva,1998
174
【36】wilson,John s.7Ibchnjcal Barriefs to 7rfade and Standards,Challenges and
0pponunjties fbr DeVeloping Countries,Paper submitted to the’I'echnical Barriefs to
Trade Commjttee Meetin昌Wor】d Trade Organization,Geneva,2000
【37】wTo.The wTO Agreements Series:Amitary and Ph”osanitary Measures,world
Trade Organization,Geneva,1998
【38】wTO. seVenth Annual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lion of
Agreement.Committee on Tecllnical Bafriers tO Tradc'Geneva,2002
【39】wr0.Annual Repon 2003.wbrld Trade O唱anizatjon,2003[40]保罗·克鲁格
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五版)[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1]多明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七版)[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2]罗伯特·J·凯伯.国际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3]旌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44]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5]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6]冯宗宪,柯大纲.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l
[47]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4
[48]金祥荣.贸易保护制度的经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l
[49]江小娟,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I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l
[50]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蝴.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1]陈志田,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蝴.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2
[52]宋明顺.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蛔.北京:中国计量
出版社,2002
[53]孔庆峰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一理论、规则和案例[嘲.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3
[51]赵舂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5]夏友富.2002年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报告[M].北京:机械,fj业出版,2002
[56]张经,行业协会与中国入[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
[57]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经济安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8]路穗峰,环境保护和对外经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5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蜘.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60]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4
[61]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研究[D].中国社科院博士论文.2003
[62]盛斌.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l,(1)
[63]魏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和政府干预~对理论文献的简要回顾
[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
[64]王荣艳.传统幼稚工业保护论与新贸易保护论之异同[J].现代财经,2003,
(3)
[65]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
(1)
[66]夏友富,技术性贸易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J].中国工业经济,200l,(5)
[67]潘志伟.全球贸易视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J].商业研究,2004,(3)
[68]李春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重性及其启示[J].理论建设,2005,(4)
[69]鲍晓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质及甄别机制[J].财贸经济,2005,
(10)
[70]韩可为.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典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11)
[71]张明兰.美国标准体系及启示[J].上海标准化,2002,<4)
[72]夏友富,赵宝庆.化壁垒为桥梁聚焦美欧日技术性易壁垒体系[J].wTO经
济导刊,2003,(5)
[73]张秀娥.只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现代日本经济,2005,
(3)
[74]曾诗鸿.日本的贸易技术壁垒与中国的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04,(11)
[75]『_f本主要工农业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J].上海标准化,2004,(z1)
[76]易晓娟.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
2001, (6)
[77]韩可为.欧盟技沭性贸易壁垒透析[J].中外企业家,2(】()5,(11)
[78]张力,张友苏.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我国企业应对措施[J].江西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
[79]马睿.打造技术性贸易壁垒盾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标准化,
2006, (1)
[80]秦贞奎.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检验检疫[J].中国检验检疫,1999,(10)
[81]黄卫平,程大为.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J].国际贸
易,200l,(3)
[82]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上、下)》[J].中国质量
与品牌,2004,(Z1)
[83]金雪军,王晓荣.自愿劳工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基于sA800认证的经验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5,(8)
[84]金祥荣,沈光明.《绿色贸易措旎的政治博弈》,《国际贸易问题》,2005,
(3)
[85]翟东升,魏薇.政府行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
学学报,2005,(8)
[86]舒辉.Is014000: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J].国际贸易问题,
1998, (2)
[87]夏友富.试论技术性贸易壁垒(TBT)[J].中国工业经济.200l,(2)
[88]张亚斌.技术标准还是技术壁垒[J].世界经济,2004,(2)
[89]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90]夏友富,俞雄飞.T B 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出
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J].2002,(10)
[91]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经济导刊,
2003,(4)
[92]h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南北差异:表现、原因和趋势展望[J].财贸经济,
2004. (2)
[93]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4,
(3)
[9dj高松.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我国对外贸易[J].经济师,200l,(10)
[95]朱星华,等.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频发趋势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3, (10)
[96]朱启荣.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
(9)
[97]宋宇.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菲政府行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3)
[98]李春顶.技术性贸易壁垒(T B T)与当代国际贸易[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学版),2004,(3)
[99]张国兴.技术壁垒的作用机理与我国对外贸易[J].经济经纬,2004,(4)
[100]蔡茂森,朱少杰.论技术性壁垒的抑制效应与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J].
国际贸易问题,2003,(5)
[101]朱玉春,种胜兵.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经济,2005,
(10)
[102]李春顶.发达国家设立T B T的动因探析我国的应对策略[J].中国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03]鲍晓华.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择优~一个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J].财贸
经济,2004,(10)
[104]于爱芝,等.从输曰鳗鱼受阻看技术性贸易壁垒——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J].农业经济问题,2005,(7)
[105]李春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综合分折[J].国际贸易问
题,2005,(7)
[106]王耀中,侯俊军.论技术型贸易壁垒的消费效应[J].国际贸易研究,2005,
(2)
[107]孙中才.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J].汕头大学学报,2005,(2)
[1()8]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2003,(9)
[I 09]柯大纲,冯宗宪.技术壁垒及其跨越方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9,(3)
[“0]陈志有.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理特征、政策效应、对应措施[J].国际贸易
问题,2004,(11)
[1“]张海东,朱钟枥.技术性贸易壁垒理性化路经研究:简论发展中国家的问
题与出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3)
[112]孙敬水.TBT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2,(6)
[113]胡婷.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逆贸易和顺贸易的探讨[J].学术探索,2004,(2)
[114]顾春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与中国农产品出口[J].国际商务研
究,2004,(1)
[115]朱冬梅,曹大凯.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
究,2001,(3)
[116]孙东升,周锦秀,杨秀平.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5)
[117]杭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
题,2003,(2)
[118]孙敬水,朱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对外经
贸实务,2005,(6)
[119]王兆华雷家骊.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分析与对策研
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镱,2004,(5)
[120]康晓玲,宁艳丽.外国对外华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闯题的博弈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5,(2)
[121]谢小蓉.突破绿色壁垒的三元应对机制[J].农业经济,2004,(9)
[122]舒鹏.“三位一体”应对我国外贸冲突[J].亚太经济,2004,(5)
[123]沈剑平.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视角现代管理科学[J].现代管理
科学,2003,(8)
[124]王孝存,刘厚俊.国外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J].南京社会科学,2003,(5):6.
[125]雷国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3,(2):40
[126]李军,姜太平,杨学儒.基于博弈分析的T B T跨越之道[J].统计‘j决
策,2005,(9)(卜|)
[127j周茂荣,杜莉.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t义的博弈分析一论单边的贸易自
由化为何寸步难行[J].国际贸易问题,2004,(6)
[128]薛荣久.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J].幽际贸易问题,2002,(12)
[129]高志前.技术标准竞争是新的全球竞争核心[J].中国科技论
坛,2003,(1).
[130]王健.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应对技术贸易壁垒[J].福建论坛,2003,(9).
[131]孙敬水.实旌标准化战略一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
问题,2004.(2)
[132]张国华.标准趋同:2l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0l,
(8)
[133]孙敬水.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 5,
(1)
[134]王志明,袁建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
济,2003,(7)
[135]凡军义,邰秀军.技术性贸易壁垒先期预警的可行性研究[J].机械管理开
发,2005,(4)
[136]江蓉,洪亮,周木亮.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
进[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1)
[137]叶柏森.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J].中国标准化,2001,(5)
[138]殷宝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9)
[139]孙敬水。殷宝庆.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地位、作
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1)
[140]刘建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
务,2003,(5)
[141]那颖.国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6)
[142]韩可为.我国企业应对TBT的策略[J].大众标准化,2004,(4)
1翩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论文
[1]康晓玲.发展战略、白牛能力和西部城市新贫困[J].西北大学学报,2004,
(6)
[2]康晓玲.wT0与我园的农业保护[J].经济问题,2004,(10)
[3]康晓玲.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
展,2004,(6)
[4]康晓玲.西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中经济人假定缺位研究[J].开发研究,
2005, (1)
[5]康晓玲,宁艳丽.外国对外华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博弈分析[J].经济
体制改革,2005,(2)
[6]康晓玲,杨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影响加剧的博弈分析[J].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学报,2005,(3)
[7]康晓玲,韦苇.西部大开发5年西部产业结构的演变[J].西南交通大学学
报,2005,(5)
[8]康晓玲.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汽车产业政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4,(23)
[9]康晓玲,王林雪.西部产业结构演变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5,(4)
[10]师耀武,康晓玲.反贫困与wT0下的农业保护[J].经济体制改革,2004增

[11]师耀武,康晓玲.外国频繁对华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J].太原理工大
学学报,2005,(3)
课题
[1]参与了由韦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区域经济
差异与中西部城乡贫困问题研究”,并完成阶段性成果
[2]参与了由韦苇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西部地区“山
川秀美”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路线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的创新研究,并完成阶段性
成果
[3]参与了由下林雪教授主持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会项目“企业边界收缩与陕西
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
参编教材
[1]党春霞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中册一政治经济学[M].西安:陕口
旅游出版社,2003
[2]杜跃平主编.创业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获奖情况
[1]荣获西北大学2004—2005年度优秀研究生二等奖
[2]荣获《经济体制改革》杂志2005年优秀论文奖
致谢
在博士学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衷心
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韦苇教授,她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给了我大量的指导,
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开展科研工作
的方法,也获得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为
人处世的坦荡将使我终身受益。除此之外,她对我生活的关心和照顾也使得我得
以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在此祝愿她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感谢我的师兄和师姐,他们曾经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专业研究
方面学到很多。感谢同班的所有同学,他们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伙伴,也
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战友,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是读博期间快乐的时光。
还有所有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在此衷心地表示感谢,他们的名字我一
直铭记在心!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