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7572安徽省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姓名:邹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郑辉
20060420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jj!l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
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傲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入完全了解复虽大学有关保窝、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盾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t兰率—翌导师签名:
内容摘要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得出的结论多为金
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为“需求引
导”或“供给驱动”的关系。但是已有研究多关注于国家层面的研究,而缺少对
一国区域内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非
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
向。同时,由于金融发展在对不同行业的作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
以不同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基于中国经济以及金融中明显的二元特征,以及农村金融服务弱化的背景,
本文选择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金融发展
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践和理论的探讨,并利用协整约束下ECM
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安徽省的金融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有很强的
正向推动作用,在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对重工业、轻工业的支持力
度有所差异,但实际利率对工业经济发展不构成约束。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一下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回顾。首先介绍金融发
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作为后面实证部分和结论解释部分的理论准备,然后
从研究内容和趋势上介绍了国际上有关金融发展对经济影响的研究成果,最后从
研究方法上介绍了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影响的优秀文献。
第三部分: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在本章中笔者
首先通过分析了安徽省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再利用1978—2005
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对本文结论的解释及政策建议,笔者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初步的原
因探析,最后是本研究中存在的限制及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由于本人学识和水平有限,文中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关键词: 金融发展工业经济增长误差修正模型
2
Abstra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in.ease is always
the hot point around academic world.And the conclusion is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the advanced effect on economy inhere SO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presents“demand induction’’and“supply driving”.But existed research focuses on
research of empire,and lack of research 0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increase in one region,In fact,because ofthe unbalance of
economy in.ease in China,the research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y increa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aspect.Meanwhile,in respect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different effect among different industry,so that take
different industry as research object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economy
and finance.
On the basis ofobvious binary feature of Chinese economy and finance,and the
background of weakening of country financial service,the author t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 added of industry of Anhui provinc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scuss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ofAnhui province in
both practical and academic aspects,carries ou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co—integration ECM Model.T1le empirical research presents first,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value added of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second,these two aspects is causal relationship;third,thou.曲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different support on heavy industry and light industry,the actual rate does not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the industry economy.
ne remainder ofthis thesis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Section 1:mak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research
meaning,research method and the main conclusion;
Section 2: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betwee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y increase,and the research review.First,the author makes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and regards it as the theory basis of the following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conclusion,then makes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lass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is field from the content,tendency and the method of the
research.
Section 3: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value added of
industry.Firs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value added ofindustry and then with the annual data from 1978 to 2005
carries ou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ection 4.regarding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clusion and policy advice.the
author takes an initial analysis,and the end is the restric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further advice.
Because the author's knowledge is limited,there are many shorteomin£s in the
thesis.Please teachers,classmates make a comment.
Key words:f'mance development value added of industry ECM Model
4
一、研究背景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金融系统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一直是经济学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
于这个论题的研究和争论相当热烈。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
影响?什么样的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有利?怎样建立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的金融系统?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另一些学者则不这么
认为。
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关注最早追溯到Bagehot(1873)和
SchumPeter(1912),Bagehot和Hicks(1969)认为金融系统在英国工业革命进
程中起了关键作用。SchumPeter(1912)认为具有良好功能的银行系统通过辨别并
提供资金给那些最有可能成功实施创新的企业家,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作为一个追逐利润的行业,金融业不可避免具有“嫌贫爱富”的特性,
所以有学者提出质疑,例如Joan Robinson(1952)认为“企业所到之处,金融必
紧跟其后”,即经济发展会产生对一些特定金融安排的需求,而且金融系统会自
动地满足这些需求,也就是说金融是随经济增长而发展的。R.Lucas(1988)认
为一些经济学家过分地强调了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因素。
以上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论述多是理论上的分析,而自雷蒙
德·戈德史密斯(1969)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
证研究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大热点。
对于中国经济,深入研究经济和金融两者之间关系也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十分
感兴趣的论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区域经济
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落后于城市金融体制改革,经济金融的发展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双重“二元性”。
以本文所研究的区域安徽省来看,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安徽省经
济金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同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较,安徽省的
金融业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地位,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
近10多年来,安徽经济增长和金融业发展指标与江苏、浙江相比,差距均有拉
大的趋势。
表1.1.1 安徽、江苏、浙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变化趋势表
(单位:元,%)
江苏浙江安徽
年份
人均● 人均人均
人均GDP增金融业占人均GDP增金融业人均GDP增金融业
GDP 速比GDP 速占比GDP 速占比
1995 7299 26.17 17.00% 8074 31.31 12.36% 3357 33.16 20.83%
1996 8447 15.73 9455 17.1 3881 lj.61
1997 9344 10.62 16.64% 10515 11.21 10.59% 4390 13.12 12.33%
1998 1002l 7.25 14.78% 11247 6.96 9.59% 4576 4.24 10,27%
1999 10665 6.43 14,14% 12037 7.02 10.43% 4707 2.86 10.04%
2000 11773 10,39 13.82% 13461 11.83 9.56% 4867 3.4 9.90%
200l 12922 9.76 12.79% 14655 8.87 9.41% 5221 7.27 9.47%
2002 14391 11.37 12.31% 16838 14.9 10.36% 5817 11.42 9.19%
2003 16809 16.8 11.77% 20147 19.65 11.19% 6455 10.97 8.66%
2004 20223 20.3l lI.78% 24352 20.87 10.95% 768l 18.99 8.22%
2005 24560 21.45 8.67% 27703 13.76 12.54% 8675 12.94 5.16%
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安徽金融年鉴》,金融业占比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在整个第三产业增
加值中占比。
在安徽经济加快发展的态势下,安徽金融发展问题自然成为各方面的关注焦
点。面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如何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为安徽
经济的崛起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文献,多是从国家层面来进行的,只
有部分学者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地区或行业层面,从近几年的研究方向看,如果要
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关系,那么对金融发展和地区、行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已成为研究者进一步关注的重点。
而中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提供了转轨时期区域金融发展和
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重要素材~-_-在同样的政治制度和法制文化环境层
面下,区域层次上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怎样的关系?影响其关系的基础是
什么?
同时,即使我们知道金融发展对不同的经济部门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
们不可能把金融所能够影响的所有部门都纳入分析的视野,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根
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对研究对象有所取舍。从安徽省来看:
第一,工业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且十分稳定。
6
表1.1.2: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产业结构
年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
1978 47.2 31.8 3.8 17.3
1980 45.9 31.3 4.3 18.5
1985 42.6 30.6 5.O 21.9
1990 37.4 33.9 4,3 24,4
1995 29 38.3 5.1 27.6
2000 24.1 36.2 6.4 33.2
2001 22.8 36.2 6.8 34.2
2002 21.6 36.2 7.3 34.9
2003 19.2 36.4 8.4 35.9
2004 20.0 36.5 9.1 35.9
2005 17.8 33.8 7.5 40.6
2006 16.7 35.8 7.5 40.0
资料来源:2000一2006年《安徽统计年鉴》o
从上表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
业的比重有较大上升,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一直保持稳定。尤其是“十五”时期,
安徽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动由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的跨越式发展,
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已从初期阶段进入到中期阶段,初步
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
第二,金融资源在分配上多向工业等非农业部门倾斜。从安徽省来看,“二
元金融”的问题同样十分明显,特别到了“九五”期间,国家开始收缩国有金融
组织,并逐步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这首先表现为国有金融机构撤离农村。据人
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统计显示,1998年底,国有商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共有机构
4662个,截至2004年底仅剩下2677个,6年共撤并机构网点1985个,降幅达
42.6%,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时,县域农村分支机构首当其冲,农行大量收缩
乡镇营业网点,建行在部分欠发达县域实施整体市场退出,而农村信用社近年来
也大量撤并分社、储蓄所,6年阃共撤并分社517个、储蓄所834个。由此带
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弱化。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贷款功能日益
萎缩,吸收的存款大量上存。2004年安徽省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加168.4
7-
亿元,贷款却下降32.2亿元。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资金被大量抽走,2004年
年末,安徽省邮政储蓄余额达369.1亿元,比年初增加63.8亿元,全部被抽走,
农村资金大量外流。2004年安徽省17个市市区新增贷款529.75亿元,61个
县域新增贷款额仅54.08亿元,前者是后者的9.8倍,市区平均贷款新增额超
过县域的35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工业部门入手进行安徽省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分析具有
重要意义:
首先,工业部门是安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安徽省目前正处于向重工
业阶段迈进的过程中,研究分析金融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发
挥金融对安徽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
其次,如果不考虑部门差异的话,则所得到的结论很难真正反映安徽省金融
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第二节研究方法和结论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金融发展与经
济增长相关研究的回顾,选择同金融系统紧密相关的工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在
对安徽省的工业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实践推理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成熟
的计量手段,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得
到可靠的结论,并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如何更好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提出自己的见
解。
从金融结构和金融深化的理论角度,笔者选取了金融相关率(FIR)和实际
利率(r)两个金融指标,来衡量安徽省的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发展选取了工业
增加值指标,并根据工业的不同分类,选取了重工业、轻工业的总产值指标,以
衡量金融发展对不同工业门类的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选取了资本(K)
和劳动力(L)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二、研究结论
经过实证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在长期来看,资本和金融相关率与工业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表明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特征非常显著,银行业发展的深度对工业经
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对重、轻工业分类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相关
率对工业的影响会随着工业分类不同而不同,其对重、轻工业产出均具有很强的
正向推动作用,且是显著的,但是金融相关率对重工业的影响力度要大于对轻工
业的影响力度,表明金融发展对不同工业门类的支持途径存在一定差别。
(2)在长期来看,实际利率对工业增加值的长期影响很微弱并且不显著,
即实际利率对工业经济增长不构成约束,对重、轻工业分类别的分析结果发现对
重工业的影响较对轻工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安徽工业企业尤其是重工业企业
资金利用的效率较低,导致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3)在短期来看,同样也是金融相关率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较大。实际利
率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
(4)FIR变动是工业增加值变动的GRANGER因,也是轻工业总产值变动的
GRANGER因,工业增加值变动是FIR变动的GRANGER因;而r的变动在长期、短
期均不是工业产值变动的GRANGER因。表明在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
间呈现出相互促进的长期关系。
根据本文的理论演绎和实证结论,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以银行
业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同安徽省工业经济的增长表现出了较为协
调的关系,从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协调性上讲,基本上满足了安徽省的经济部
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两者之间也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但是由于投资
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导致金融功能的发挥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笔者建议安徽省应继续完善和发展现有的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各项金
融改革,使本省的金融体系逐步从单一、简单的现状向复杂、多元的方向发展,
从目前的需求导向特征向供给驱动型转变,为安徽经济在中部崛起发挥更大的支
持。
9
第二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和实证研究回顾
自Goldsmith(1969)和McKinnon和Shaw(1973)开辟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以来,综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派别,即金融结构
论和金融压抑论,金融结构论认为金融规模及结构影响经济增长,金融压抑论则
强调价格变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更重要因素,但其关注的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共同
的,都认为金融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渠道是投资的有效使用和生产效率的
提高,完成的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
本章的文献综述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作
用机制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际上有关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成
果,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国内有关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成果。
第一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几种不同的作用机制
二、McKinnon和Shaw模型
McKinnon和Shaw分别从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两个方面来论证金融发展与经
济增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模型可以简化为下图:
图2.1.1 McKinnon和Shaw模型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
£(‘) £(‘)“懈"
图中,鼻为实际利率,S(毋)表示在经济增长率为g,时的储蓄(f。仉』,易⋯)
且为实际利率的增函数;F代表金融压制,在这里就是指政府将实际利率人为地
限制在其均衡水平以下的干预行为;I表示投资,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假定:
(1)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2)没有国外融资来源,所以我们有‘。‘(i=0,
Io
1。2,⋯)。
一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实际利率被限制在。。时则储蓄总额为。。,从而投资
也只能是1 o,实际上在1 o时,意愿投资为1,,这样便形成了严重的资金供求缺
口“,一1。7。此时,倘若政府当局只限制存款利率,不限制贷款利率,则贷款利
率将上升至。,,从而金融体系便获得了不合理的高额利润,即u,一20,。但是事
实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对于存款和贷款利率都加以限定,如果我们进一步
忽略政府当局的存贷款利差这一因素,那么我们可以假定贷款利率也被限制在
。o,则由于可贷资金严重不足,必然导致非价格性的信贷配给,这在多数发展中
国家是存在的,进而造成腐败,投资效率低下等现象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
所以№Kinnon和Shaw一贯主张金融自由化,因为他们认为一旦政府提高
利率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假如政府将利率提高到2,,由于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那么储蓄总额将上升,从而导致投资总量的上升;另一个方面,利率的提高也就
意味着资金成本的提高的,那么投资者为了有利可图必须投资于那些高收益的项
目,从而使得投资效率得以提高,于是经济增长率从go提高到g,,进而储蓄曲
线由6‘go J移动到6t毋J。这样一来,实际利率的提高既能增加资本形成的数量,
又能提高资本形成的质量,所以提高利率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双重的影响。
进一步考察该模型,我们会发现在金融深化的主张下最终的理想利率应该是在一
个均衡利率水平,而要达到这个水平,政府必须做到让市场自由运作不加干预。
McKinnon和Shaw的金融深化理论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但是从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由
于金融自由化所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理论是不成功的,甚至麦
金农本人在后来也承认了这一点。
二、AK模型
M.Pagano(1993)利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造AK模型,对金融一经济关系进
行分析,他假定总产值(Y)是总资本存量(K)的线性函数,即
【=A·丘
A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这个函数可以认为是在Romer(1989)或Lucas(1988)
模型的一种简化形式,且假定人口保持稳定,经济体只生产单一商品,该商品可
以用来投资也可以用来消费。如果投资,则设其每期的折旧率为6,所以总投资
就是:
jt=Jr,。l—Q一61Ⅸt (2)
在一个不存在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体中,资本市场在‘2 st时实现均衡,
而且由于金融中介的存在使得储蓄有“漏损”,设“漏损率”为0一妒),则有
审st=I
由(1)式得,在时刻t+1,经济增长率为:
gt。t=yⅢ/y c一1=Xt.i/Kt一1
(3)
(4)
将(2)式代入(4)式,且去掉下标,结合(3)式和‘=s可得稳态经济
增长率为:
g=A·I/Y一8=A·S/Y一6=AOs一6 (5)
因此,Pagano(1993)认为,金融发展可以影响经济增长,且其途径主要是通
过:
(1)提高≯(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这是三种途径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储蓄在转化为投资时通常会被金融体系吸收一部分,从而1元的储蓄转化为少于1
元的投资。而(卜9)的储蓄则以存、贷利差的形式进入银行,以佣金和手续费
形式流向经纪人和交易商。因此,若要想提高增长率,便应尽可能提高储蓄转化
为投资的比率o。而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中介交易成本。从而达到降低(卜o)
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2)提高A(即资本的边际生产率)。90年代金融深化论者普遍认为金融的发展
可以把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产品最高的项目中去,从而有助于A的提高,而这种
促进作用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的:第一,收集和提供信息,使经济部门能够
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避免由于信息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选
择最佳的投资项目;第二,提供风险分担,促使个人投资于风险更高但更具生产
性的技术。由于投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投资者便可能会选择一些风险较小但
生产效率也较低的项目,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分散这些
风险提供了可能,使经纪人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和减少风险,从而也愿意选
择生产率更高风险也更大的项目:第三。促进创新活动,从而有助于降低经纪人
在投资过程的交易费用和成本。
(3)改变s(即储蓄率)。金融市场还可通过改变储蓄率来影响经济增长。随
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家庭更容易地分散风险,获得消费信贷,而且也会促使存贷
利率差缩小,在影响储蓄率的同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
三、金融功能观
博迪,莫顿(2000)认为金融学研究的是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
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而且他们认为金融职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且机构的形式
随职能而变化,这就是金融功能观。为此,他们列出金融系统的六大核心功能:
在不同的时间、地区和行业之间提供经济资源转移的途径;
提供管理风险的途径;
12
提供清算与结算支付的途径以完成交易;
为储备资源和在不同的企业中分割所有权提供有关机制;
提供价格信息,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决策;
当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没有的信息,或一方为另一方的代理人时,提供
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Levine(1997)将金融系统的功能简化为五个基本功能:风险管
理,资源配置,吸纳储蓄,便利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对经理人员的监管和外部公
司控制。金融发展正是通过金融系统以上五个功能影响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
而从根本上影响经济增长,具体作用路线如下图:
图2.1.2金融功能观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推导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其中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在A K模型中,储蓄率s增加,在其他变
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会上升。然而当金融得到充分发展以后,金融中
介一方面具有强大的吸纳储蓄的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的发展特别是保险业的发
展,使得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以便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会降低人
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这样储蓄率必然又会出现降低。所以这两个效应叠加在
一起是提高储蓄率还是降低储蓄率便很难确定。
另外,如果金融的发展使得社会上过多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机性活
动,我们知道如果资金一旦进行投机性活动对于实体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好处,甚
至会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更严重的会导致金融市场泡沫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理论上的推导
很难为大家所接受,因此很多经济学家更多的是从实证角度去寻找金融一经济之
间的关系和从实证的角度对理论模型进行证实或证伪。
第二节国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回顾
一、国别研究
’ R·Goldsmith(1969)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根据金融体系规
模和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正相关的假设,定义金融结构为金融工具、金融市场
与金融中介机构的综合,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用金融
相关率(一国金融中介资产价值/GNP)衡量金融发展水平,运用35个国家1860
一1963年数据,他发现: (1)如果长期观察,经济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
的平行关系; (2)在少数几个可以获得资料的国家甚至出现这样一种迹象:虽
然不是没有例外,但几个经济增长较快的阶段都随着一个高于平均比率的金融发
展:
然而,他的工作有几个缺陷: (a)数据样本太少,调查仅仅局限在比较有
限的35个国家; (b)没有系统的分析金融发展要素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c)
没有意识到控制其他影响经济增长要素的作用; (d)金融中介的规模不一定能
准确衡量金融系统的功能和金融发展的水平; (e)金融系统和经济增长规模之
的紧密联系不能证明因果关系的方向。
自Goldsmith的研究后,King,Levine(1993)对其研究进行了批评,并使用
80多个国家从1960—1989年问的数据,在系统控制其他长期影响经济增长的因
素基础上,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地,他们
还考察了较高的金融发展初始水平同未来的经济增长率,实物资本积累率以及经
济效益的提高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稳健的相关关系。他们使用了四个金融发展
指标,三个经济发展指标,具体是:
表2.2.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标
指标计算公式各注
DE哪金融系统流动性负债/GDP 假设金融部门的规模同它提供的服
务是一致的,衡量的是“金融深度”。
咖货币存款银行国内资产/[货币存款银行国内衡量的是金融发展程度,该指标是
资产+中央银行国内资产] 作为DEPTH的一个补充。
PRIVATE 这两个指标测度国内资产分布,因
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国内总信贷
此测算的是通过金融系统分配给私
PRIVY 人企业的信贷比例
非金融私人部门信贷总量/GDP
GYP 人均实际GDP增长率
6K 物质资本积累率
14
塑:丝亟皇擅堂:[:二三:王三二二
资料来源:King,Levine(1993)。其中GYP=aGK+EFF.口=o.,
他们的研究发现,每一个金融发展指标都与经济增长指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
性,而且,金融发展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的初始
水平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指示器。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股市、银行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Ross Levine,S·Zervos(1998)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们在模型中引入一些反映
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扩展了King,Levine(1993)对金融中介体与经济增
长关系的分析。他们利用47个国家1976—1993年的有关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
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旨在检验银行指标和股票市场指标是否都与当前及未
来的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以及生产率增长率有着稳定的关系。
通过实证检验后发现:股市流动性和银行发展不仅都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
率、资本积累率以及生产率增长率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都是经济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以及生产率增长率的很好预测指标。就是说股市与银行所提供的服务
是不同的,银行发展指标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指标都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
二、行业和企业研究
尽管King,Levine(1993),Levine,S·Zervos(1998)的研究颇有成效且对
后来的影响很大,但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指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
的方向,一些学者从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特定机制入手,深入到行业、企业层
面来考察金融发展的经济意义。1
Rajan,Zingales(1998)通过研究金融发展对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影响来
研究金融发展对行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他们把美国行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作
为其他国家该行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标准。选取某个国家某个行业在某一时
间段增加值的平均年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这一时间段该行业的外部融资
依赖程度与该国的金融发展指标的乘积项及其他一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
果显示出,乘积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一个行业在成长过程中对外部融资
的依赖程度越大,金融发展对其促进作用越大;也就是说,较多依赖外部融资的
行业在金融发达的国家中,其成长速度超乎寻常地快。这是因为,金融体系有助
1他们的研究实际上是遵循这样一个逻辑思路:“如果要证明是列车的到来引起了小鸟飞走.而不是相反,
我们可以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机制是如何发生作用的,比如说.是否是因为列车的到来引起了铁轨的
震动,而铁轨的震动惊动了小鸟,导致其飞走.我们假设.存在两种铁轨,一种不会产生震动,另一种会;
又存在两种小鸟,一种能感觉到震动,另一种不能。如果能证实,当两种小鸟都停留在会产生震动的铁轨
上时,能感觉到震动的小鸟飞走的时间更早:而当它们都停留在不会震动的铁轨上时.起飞的时间就没有
什么差别,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加确信这里的因果关系如F:铁轨的震动,或者说列车的到来是原因,小鸟
的飞走足结果,而不是相反”(Rajan,Zingales。2004).
于企业克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使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下降。他们认
为金融体系更发达的一些国家往往有更多的企业创立,而且这些新企业的创建更
多的发生在那些比较依赖于外部融资的产业部门,所以说金融的发展的确是导致
企业创业行为增长的原因。
Kunt,Maksimovic(1998)在Rajah,Zingales(1998)的行业研究上进行
了迸一步的拓展,他们使用企业层次的数据,来检验金融发展是否会对企业的外
部融资便利程度产生影响。如果金融发展确实使企业更容易融资,那么企业就可
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加速其增长。他们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出企业受
限于内部融资时的最大可能增长率,受限于内部融资和短期融资时的最大可能增
长率,以及受限于内部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的最大可能增长率,然后计算出每个国
家代表性企业中增长率分别超出以上三者的比例,最后依次以这三个比例作为被
解释变量,以有关国家的金融发展指标及其他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指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金融发展使更多比例的企业
通过外部融资实现了对最大可能增长率的超越。
三、小结
总体上说,实证研究提供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大量
证据,尽管多数研究倾向于发现从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
并不显著,而且随着样本的不同而变化。
而且,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经济结构特点,而且往往在一个国家内部还表
现出不同的经济结构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更是如此,在进
行跨国研究的时候既没有考虑每个国家的经济特点,更没有考虑每个国家的内部
经济结构,也没有考虑每个国家金融结构的不同,而仅仅是进行总量上的考虑,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耳前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已经逐渐从金融体系的一些
宏观指标的跨国研究转向行业、企业研究,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更新的实证研
究从法律体系、要素禀斌等新的视角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大
量实证说明,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第三节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回顾
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不断深入,而自
谈儒勇的《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以后,我国理论界出现了大量的对中
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跟随国际主流的方
法,其实证方法主要是线性回归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等。本节从研究范围角度,
16
对我国学者对全国及各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一、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谈儒勇(2000)是国内比较早的从实证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
行分析的,作者考察了1993--1998年之间的金融数据,在对金融发展进行考察
时采用的指标主要是金融深度指标(DEPTH)和金融中介指标(BANK),以及股票
市场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在中国金融中介
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中介体
的发展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不显著的负
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在中国
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现阶段的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排斥金融中介体的发展。
史永东等(1999)对我国1978-1999年的数据进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后
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因果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利
用C—D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后我国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
用。
韩廷春(2001)在总结有关金融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后认为:金融变量对
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渠道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完
成的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1992年才
建立,所以在实证方法上作者采用整体回归和分阶段回归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其
结论是认为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
长的作用极其有限,作者认为:(1)金融深化理论与利率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
程相适应。(2)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影响程度是
微弱的。而且由于货币当局的逆经济周期的操作使得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却
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作者进一步指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追求金
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应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问题。
在撇开股票市场后,李广众等(2002)利用我国1952-1999的相关时间序列
数据进行三变量VAR系统的研究,其中采用的指标主要包括(1)增长指标:人
均实际GDP的自然对数:实际投资的自然对数:以资本产出系数近似表示的技术
水平。(2)不同所有制工业经济增长: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和非国有工业生产总值。
(3)金融中介发展指标:金融中介规模指标:金融中介效率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规模指标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因果关系,而与金融中介效率指
标之间则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
进投资规模的增长:而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与国有、非国有工业的增长之间存在
双向的因果关系。
郑长德等(2003)采用的指标主要包括:M2/GDP,当年债券期末余额与GDP
比值,全部保险机构保费收入/GDP,股票市场市价总值/GDP,实际利率。在具体
执行时财分别对1978—1985,1986-1991,1992—2001三个阶段进行Granger因果
关系检验,结果认为:在第一阶段货币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增长起着积极的促进
作用而经济增长没能很好的带动金融的发展;在第二阶段主要是经济增长带动金
融发展经济增长为金融发展创造了需求市场和物质基础;在第三阶段经济发展对
利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股票市场的发展为其发展奠定了物质
基础而金融发展指标(指债券和保费)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因果检
验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阶段金融发展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时不同的,而且认为债券市场对经济增长无积极作用,且不显著,股
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极其有限。他们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的考察金融发展对
经济增长的,‘因为他们的模型首次考察了债券,保险市场的而不是仅仅考察银行
和股票市场。
冉茂盛等(2003)应用多变量VAR(向量自回归)方法,依据中国1952—2000
年来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
证结果表明中国1952—1978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而在1979—2000年却已表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经济与金融
发展基本符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帕特里克提出的“需求跟随论”和“供给引
导论”假设。
沈坤荣、孙文杰(2004)从金融发展视角分析我国资本形成水平、投资效率、
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波动,并运用中国1978—2002年
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总体而言,90年代后金融发展与经
济增长的相关性增强,但金融体系对投资效率和储蓄转化效率的改善极其有限。
作者认为,投资效率低下,进而全要素生产率(TFP)不高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
的重要因素。
二、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
随着金融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金融已成为近几年来金融理论界新的研
究领域,将金融发展放入区域范畴内考察金融发展更具有一般性意义。这方面主
要的研究集中在区域金融发展机制研究、区域资金流动分析、区域金融成长差异
的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等方面。其中,区域金融促进区
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区域金融理论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李炜(2001)的研究集中于区域金融对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在资本形成、劳
动力就业和技术创新三方面贡献的差异上,他的结论是,区域金融的发展与金融
资源的投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而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金
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沈坤荣、张成(2003)对29个省市1978-1998年的数据进行聚合回归。通
过实证研究作者认为:(1)在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熨平”机制和投资收益的滞后
性,金融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机制的一部分,在调节经济和促进发展上发
挥正面作用。(2)中国证券市场与传统金融中介没有发生强烈的替代,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有待
进一步研究。(3)在中国,内生金融发展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机制尚存在障碍,
金融机构的低效率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绊脚石,地区间金融效率的
差异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周立(2004)的研究较以上更加深入,他建立了以国有金融相关比率、全部
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市场化比率等为主的~套指标体系,比较系统地衡量了我国
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采用king和levine(1993)的研究思路,以金融相关比
率为解释变量、以未来经济增长率指标和投资增长指标为被解释变量,实证研究
了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如果一个地区金融发展初始条件低下,那么对该地
区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利,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艾洪德、徐明圣和郭凯(2004)利用了周立(2004)提出的金融发展衡量指标体
系,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经济发
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两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
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他们还特别关注了金融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结论是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市场化改革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
可能是不利的。
张兵、胡俊伟(2003)以江苏省为例,运用货币化程度(M2/GDP)和证券化程
度(S/GDP)两个指标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他们模型的结论
是江苏省的货币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而证券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
相关关系。
范方志、张大平(2003)实证分析了1978--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
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的
结论。不足的是,他们的分析侧重于区域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金融结构的理论探
讨,而没有实证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变迁对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支大林、祝晓波(2004)拓展了范方志(2003)等人的研究,提出封闭条件下和
19
有资金流动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变迁中区域金融的作用机制,认为区域金融结构
的调整是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必要条件,并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区域金融
服务优化的几条途径,但他们的研究只是对比了海南省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
金融结构的关系,没有进行严格的实证研究。
叶耀明、纪翠玲(2004)的研究对象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金融发展对该地区
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该城市群的金融发展推动了区域内产业结构
的升级。这一研究的缺陷在于:一方面没有考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
因果关系,而是直接设定金融发展是因,产业结构发展是果,容易导致“伪回归”;
另一方面,忽略了其他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因素(比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外开放程度等),容易放大金融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杨德勇、汪增群(2006)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剖
析,实证研究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改善需要金融发展的支持,这主
要建立在金融发展的融资功能、资金导向功能、技术升级功能、新兴产业整合与
产业群形成功能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风险防范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
三、小结
综观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多为金融
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地区经济发
展不均衡同样也是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研究认为股票市场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显著的。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是在指标选择上初期多直接引用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相关指标,而对
中国具体的国情考虑不够,后来的研究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考虑,但是因为研究
角度不同进行了不同的指标选择,导致研究结果差别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
论。
二是在控制变量选择需要改进。由于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很少讨论金融因素,
而且新增长理论中关于技术,知识创新等的考虑往往是试图解释索罗余值或TFP
上。所以实证过程中必须得考虑劳动力、资本等外在的控制变量,并不是说单一
金融要素就可以推动整个经济发展。
三是区域金融发展的研究体系还相当不完善,无论是从区域经济金融理论,
还是从变量指标的选择上,以及对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的衡量上,改进的余地
是相当大的。
第三章安徽省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安徽省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践论证
在大量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金融
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则在于寻找适合
于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政策(A1len和Gale,2000)。对金融结构
的评价主要有中介型、市场型、服务型、法律型等不同观点,而在金融政策的选
择上,主要有McKinnon和Shaw的自由化主张和Stiglitz的金融约束主张。
从上一章第三节关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各地
区由于在地区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不同,导致金融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
差异性和非均衡性,从第二章第一节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可知,
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金融深化或完善金融功能、金融结构上来促进经
济增长的。所以,在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之
前,我们有必要对安徽省的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实践的论证,从而
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
一、从工业经济发展上看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经济中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比较
优势将会发生持续的改变,从而产业结构和实体经济活动的性质也就产生了相
应的变化。若抽象掉政府干预等其他人为外生因素的影响,一国的金融结构应主
要内生于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
构的变化,金融结构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要
求”。2
在要素禀赋结构中,安徽拥有绝对丰富的劳动力,还拥有相对丰富于沿海地
区的自然资源,缺乏的是资金、技术。理论上讲,从发挥安徽比较优势的角度看,
当前安徽省工业发展正确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或企
业,而不是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抓住经济发展中能源、原材料紧张的市场机
遇,加大其开发力度,而不应过分强调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
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赢得最大的生产剩余,加快资本积累,提高要素禀
赋结构水平。
从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看,总体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但工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活力不高。三次产
2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
21
业结构由2000年的25.6:36.4:38.0调整为2005年的17.9:41.6:40.5,工业的
主导地位有所加强,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0.5%上升到2005
年的34.1%,提高了3.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经济的重工
业化趋势和对环境、资源依赖性产业比例加重,2005年,钢铁、煤炭、电力、
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设备五大行业增加值居工业行业前5位,占全省工业的46%,
较2000年上升9.8个百分点,而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2%,
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中国有成分较高,2005年安徽工业总产值中,
国有企业的比值占50%以上,国有经济比重高,经济发展的活力相对较低。
2、投资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2004年,全省投资率(资本形
成总额/地区生产总值)为41.2%,比1990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2000年上升
5.2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初期的40%提高到60%
左右,同时消费需求贡献率降至40%左右。与产业结构相对应,投资在黑色金属
冶炼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采掘业等行业增加较快,这
一方面增加生产能力,同时又对生产构成需求,成为安徽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但投资的迅速扩张对资源环境也构成了较大压力,经济增长对能源、钢铁、有色
金属、水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排放产品的依赖性增强。
但是随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安徽省投资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以增
量资本产出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增量之比)来衡量投资效率,这一比
值呈上升趋势,即投资效率是下降的。
表3.1.1 安徽增量资本产出比变化情况
全社会固定资增量资本平滑后的产出比
年份GDP增量(亿元)
产投资(亿元) 产出比(三年移动平均)
“六五”时期190.4 238.8 1.2546 0。9481
“七五”时期326.8 595.9 1.8235 1.6841
“八五”时期1152.7 1605.2 1.3926 1.0733
“九五”时期1091.4 3671.2 3.3636 3.0452
“十五”时期2473.8 8010.3 3.2381 2.6386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信息网,注:资本产出比值越大,投资效率越低,反之,其值越
小投资效率越高。
3、轻工业发展步伐缓慢,随着工业结构的加速重化,轻工业发展呈下降趋
势,轻工业占比由2000的41.5%下降为2004年的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
百分点,轻工业在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上明显不足。同周边浙江、江苏、河南、
山东、江西等省份相比,安徽省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一直
停滞不前。安徽省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农产品,大规模发展纺织和农
副产品加工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从理论上讲,纺织和农产品加工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对于提高当地劳动力收入有积极作用。从实践上看,这些行业受国
家调控政策影响小,做大这些产业,有利于稳定工业经济的增长。
安徽省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原材料、建材和汽车等行业成为拉
动全省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行业,这是市场的选择,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合理性,
但同时过度依赖投资、轻工业占比不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等问题长期存在,
虽然近年来有些因素有缓解趋势.但在短期内还看不到根本改变的可能,有的因
素则在进一步强化。粗放资源依赖性增长方式导致经济增长周期性明显,对能源、
环境等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市场供求及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反应敏感,经济
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
我们从安徽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直观关系看,首先就表现为经济发展对
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新一轮增长的高峰往往伴随新一轮贷款投放的高峰,
银行信贷与GDP增长呈现高度一致,而且信贷增长率一直高于GDP增长率,银行
信贷对GDP增长提供了长期的支持。在信贷结构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的原因,银行信贷的期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
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在下一期则可能是新一轮不良贷款形成的高峰,从而对银行的
运营带来困难。
图3.1.2安徽贷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变化图
图3.1.3安徽贷款期限结构变动图
其次是表现为金融资源在区域、产业和企业上的集中度高。应该说,信贷的
高集中度对工业化初期的安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信
贷资金集中向大市和较发达地区倾斜,2004年末,安徽省贷款余额前五位的地市
加总为2362.3亿元,.占全省59.O%;信贷向国家重点建设行业和热门行业集中,
2004年末,新增贷款前5位的行业新增贷款加总为362.4亿元,占全行业新增贷款
71.O%:信贷向大户、大企业集中,以人民银行信贷咨询登记系统数据为例,截
至2004年末,安徽省贷款总量在10亿元以上的有40家,前10名贷款大户贷款总额
达453.5亿元,户均贷款超过45.4亿元,占安徽省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1.6%,商
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趋向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对大的投资项目纷纷趋
之若骛,对处于上升时期的行业和企业发放巨额信贷资金。信贷适度集中于发达
地区和优势企业,使这些地区和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有竞争
力的中心城市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并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而从一些夕
阳行业、弱势企业中退出,促使这类企业关停并转,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从而促进全省经济的增长。但信贷集中在客观上也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
题,使安徽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不够。
二、从金融业的发展上看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要更好地发挥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必须要有一个灵活、高效的融资渠道。
而金融发展的功能和目标,就在于适应建立在资源禀赋结构之上的产业结构的
需求,为这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服务,保证将资本配置到这些企业和产业中去,
最大限度地利用比较优势。金融发展的直观表现是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而金融
发展的深层次表现则是金融结构的优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结构的演变
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及不同的金融中介在企业融资
中相应的比较优势,适宜的金融结构就是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的金
融结构。
从传统的金融业划分来看,安徽省银行、证券、保险业近年来发展情况:
银行业:截至2006年12月末,全省共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商业银行4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6家,省域地区性商业银行1家,省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1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邮政储蓄机构1家,总体来
看,国有银行机构在总量上占主导地位,即银行的集中度较高(见表3.1.4)。
从证券业来看,截至2005年底,共有综合类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66
家,证券服务部67家。其中本地券商所属营业部47家,异地券商所属营业部
19家。法人期货公司3家。2005年全年证券交易总量“31.02亿元,占全国证
券交易总量的2.69%。全省共有45家上市企业,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379.9
24
亿元,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总体市值规模和融资数量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
有差距。
表3.1.4 2006年底安徽省银行业资产、负债情况单位;亿元
机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
国有商业银行4313.41 4353.27
政策性银行924.04 904.56
股份制银行730.73 723.7
城市商业银行700.63 668.05
农村信用社1144.1 1102.09
农村合作银行40.47 39.16
银行业合计8454.56 8374.44
来源:安徽省银监局
从保险业来看,截至2005年底,共有省级保险机构16家,保险代理公司法
人机构26家,保险经纪公司3家。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133.24亿元,增长8.7%,
低于全国14.04%的平均水平。
再从融资工具的结构来看(见3.1.2图),安徽省非金融企业主要依赖于银
表3.1.5安徽非金融部门融资结构分布表
融资额比重(%)
年份
(亿元) 贷款债券股票
2001 237.4 89.6 O 10.4
2002 354.1 91.8 0 8.2
2003 456.5 93.7 0 6.3
2004 628.3 92.9 1.7 5.4
2005 590.1 92.2 7.6 O.2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行的间接融资,资金来源结
构呈现高度单一特性。
所以从金融业发展的
总体规模和融资工具上看,
安徽省银行业在整个金融
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十分
明显的,金融发展对安徽经
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
业的金融服务上,证券、保
险等行业的发展相对比较
落后,这种金融中介机构占
主体的金融结构也是与安
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
业结构相符合的,金融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门槛效应”。
从上一节我们对安徽省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分析可知,安徽省的工业经济中
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占比高,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低,经
济成分中国有大型企业占比高,中小企业占比低,而且这种经济结构一直以来变
化不大。那么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来说,由于银行尤其是大的银行的规
模优势,其对大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更高,在资金规模和价格竞争上更具有比较
优势,所以大银行在融资体系中的地位突出就是自然的了。
当然,随着我国在企业融资方式上的改革,安徽省企业在利用不同金融机构
和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2005年5月以来,央行在金融
市场力推短期融资券,安徽省企业积极参与,截止2006年12月,安徽省共有淮
北矿业集团等9家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获得批准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133.4亿
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节约了融资成本。随着全国第一家由原城市合作银行组
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一徽商银行的成立,以及安徽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安徽省农
村信用联社的成立,以及更多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进入,
安徽省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形成,金融分工将更加深入,为不同经
济体提供更加合适的金融服务。
第二节安徽省金融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的选取和变量的定义
笔者采用年度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
了以下几个主要指标变量(以下年度指标的时间区间为1978--2005)。
1、工业部门发展指标
衡量工业部门发展情况的指标我们选取了工业增加值(Y)的年度指标。并
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978=100)对工业增加值进行了处理以便进行比较。另
外,为衡量金融发展与不同类型工业之间关系,我们选取了重工业工业总产值
(Z“)和轻工业工业总产值指标(QGY)(由于数据可得性原因,该两项指标的
时间区间为1985—2005年)。
2、控制变量指标
因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我们选取了资本存量
(K)指标和劳动力(L)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鉴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并通过
指标比较,我们使用资本形成总额指标作为资本存量指标,并且通过安徽省固定
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1-2004)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978-1990)(在这里
我们之所以取这样两个指数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我国是自1991年开始
公布的,所以1978年到1990年期问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笔者就用工业品出
厂价格指数替代)对指标进行处理以便进行比较。劳动力指标是采用安徽省第二
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
3、金融发展指标
关于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不同学者存在差异,理论上应从金融发展规模、
结构和效率三方面去考察,但出于地区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往往会有所取舍和
替代。Goldsmith(1969)在其提出的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
流量指标中,认为最主要的是金融相关比率(FIR),它是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
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通常被人们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主要衡量
区域金融工具整体增长状况。
在做区域金融发展的分析时,由于缺乏区域金融资产和№的统计数据,无法
直接使用这一指标。借鉴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并且由于安徽省的金融资
产结构中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比重很小,因此用反映银行业资产总量的存贷款数字
作为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窄的衡量标准,就地区层面的金融资产而言,有学者研
究认为“如果不计流通中现金的影响,全部银行存贷款相关指标对金融发展水平
的代表性在95%以上”(周立,2003)。
我们定义金融相关比率(FIR)为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与GDP之比,即:
FIR=(DI+L)/GDP
其中,Dl、L分别代表全部金融机构存款、贷款。
根据金融深化理论,利率是衡量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在此引
入实际利率指标r,其计算公式为:
r=名义利率一通货膨胀率,其中名义利率是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
存款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权平均。
二、模型的设定
对于投入产出的研究一般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关于金融发展与工
业部门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引用这个模型:Y+ = A K t。L?
两边取对数可得:
1 n Y, = l n A+口l n K,+卢1 n L,
因此,我们选择资产形成总额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作为控制变量,并引入
金融相关率和实际利率两个金融发展指标,以便更好的去解释工业部门发展,所
以在实证过程中我们采用下列具体模型:
1 n Yf = C + a 1 n K
r
+ ∥ 1 n L
r
+ y J
f.f
+
gf
进行变换后,有:
Y
t
= c + a k
t
+ p i
t+ y X
i jt+
s
t
其中Y.为工业部门发展指标(取对数);C为常数项:t为资本(取对数);
‘为劳动力(取对数);以,为各种金融发展指标;s。为随机扰动项。
计量分析软件使用Eviews4.0。
三、实证过程
1.数据描述统计说明
表3.2.1各个变量描述说明

K L FIR R y
Mean 4.935502 6.004266 1,227542 0.592143 5.684169
Median 4.866372 6.128219 1.224746 1.665000 5.587978
lIaximum 6.447891 6.593524 1.917268 7.640000 7.617191
}finimum 3.177887 5.249127 0.711043 -10.82000 3.590715
Std.Dev. 0.975479 0.411457 0,395027 4.803989 1.368657
Skewness —O.419462 —0.072835 0,297436 -0.889038 —0.115204
Kurtosi s 2.181073 2.094514 1.811880 3.248433 1。512147
Jarque—Bera 1.603507 3.069191 2.059752 3.760482 2.644594
Probabil ity 0.448542 0.215543 0.357051 0.152553 0.266522
Observations 28 28 28 28 28
表3.2.2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变量名Y r K L FIR
Y 1
—0.0324 1
K 0,9689 -0.1020 l
L 0.9454 —0.1820 0.9634 1
FIR 0.9185 0.0125 0.8991 0,8659 1
2.变量检验
(1)平稳性检验
传统计量经济模型的一个基本前提,即模型中每个变量的时序数据必须是平
稳的,如果不予考虑而直接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则可能导致“伪回归”,
其统计推断结论值得怀疑。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本文将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时序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时,先根
据每个序列的基本时序图确定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是否存在,即确定ADF检验的
基本形式,再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准则)
和施瓦茨准则(Schwarz Criterion,S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最后根据ADF统
计量判定是否平稳。当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某概率P下临界值的绝对值时,
则可判断在(1一P)置信度下不存在单位根,从而序列是平稳的,反之序列不平稳。
各变量序列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2-3 各变量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检验类型
变量ADF检验值临界值结论
(c,t,k)
K -0.99567645 (c,2) 一2.62741975++ 不平稳
△K 一3.94393754 (c,2) 一2.98103847’ 平稳
Y 一3.3445 5290 (c,t,2) 一3.23805425++ 平稳
L 0.0961889 (c, 1) 一2.98103847+ 不平稳
△L 一3.06221257 (c, 1) 一2.98103847’ 平稳
FIR -0.04050949 (C,1) 一2.97626348’ 不平稳
△FIR 一4.04878030 (c, 1) 一2.981 03847’ 平稳
R 一4.20248184 (c, 1) 2.981 0384 7+ 平稳
注:(1)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所采用的滞后阶数;(2)表中的临界
值是在5%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的Mackinnon值;(3)△表示序列的~阶差分;(4)+表示5%
显著性水平下的l临界值,”表示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其余为1%显著性水平下
的临界值。
(2)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计量经济学建模理论的一个重大发现,因
为它打破了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建模做法,开辟了从经济变量数据所显示的
关系出发,来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新方法。协整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种长期稳
定的均衡关系,满足协整的经济变量之间不会相互分离太远,一次冲击只能使它
们短时间内偏离均衡位置,在长期中会自动回复到均衡位置。协整关系的研究为
后来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协整关系指的是尽管就单个时间序列而言是非平稳的,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时间序列的组合却是平稳的。最早给出协整定义的是Granger(1981)和Engle
(1987)。其d阶协整定义如下:
对于时间序列x,和E是协整的,则它们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X,和Z是同阶整形过程I(d)的。
(2)存在一非零向量a,使E—aX,=“,其中P,是白噪声序列。
本文利用Johansen的“极大似然法”检验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
果见下表。
表3.2.4各变量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迹统计量5%显著性水平1%显著性水平
临界值临界值
No.ofCE(s) Statistic CriticaI Value CriticaI Value
不存在协整关系84.0364 68.52 76.07
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51.0892 47,21 54.46
最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28.6088 29.68 35.65
最多存在三个协整关系9.3065 15.41 20.04
最多存在四个协整关系1.0050 3.76 6.65
从上述检验结果,因为:84.0364>68.52,51.0892>47.21,而9.3066<
15.4l,所以可以认为:工业增加值的对数,资本形成的对数,从业人员的对数,
金融相关率,利率五个指标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利用OLS建立协整方程。
3.建立回归模型
长期关系:
对具有协整关系的五个指标建立方程,结果为:
r=一3.8947+0.7731K。+0.80781,+0.7343f'f一+0.0186r,+t
(2.3525)(0.2639) (0.573.3) (0.3571) (0.0136)
(一1.6555)(2.9293)(1.4088) (2.0559) (1.3668)
--2
月=0.9484.F=125.291
上式中第一行括号内的数值为标准差,第二行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
为进一步发现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短期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如下:
△(Y)=-O.1043*vecm+O.6187"A(Y(一1))--0.0206+△(K(一1))+0.0661牛△(L(-1))
(一2.23755) (3.27417)(-o.15859) (O.20397)
一O.4553+△(FIR(一1))一0.0038+△(R(一1))+0.0787
(-2.10062) (一1.04508) (2.39571)
recto=Y(一1)一O.2077*K(一1)一2.4482+L(一1)一O.8355+FIR(一1)一0.1 150+R(一1)
(.n87404) (-3.69081)(-2.38907)(-5.43421)
+11.1573
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
从上式可以看出,工业增加值的短期变动受到金融相关率指标的影响较大,
且系数显著。受到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系数不显著。
从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2)从长期来看,资本和劳动力的系数均为正,符合内生增长理论,但两
者的系统相加大于1,从t值来看,资本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显著,而劳动力对
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不够显著,这可以解释系数偏大的原因;
(3)从长期来看,金融相关率对工业增加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相关
率提高1%,工业增加值增加0.7343%,而实际利率对于工业增加值只有微弱的
正向影响且不够显著,表明长期来看,实际利率未对企业构成约束。
(4)从短期来看,在控制了控制变量K和L的情况下,金融相关率对工业
增加值的影响较大,实际利率的影响较小。提高上期的金融相关系数可以显著的
提高本期的工业部门总产值的幅度;利率在短期内制约着工业总产值的提高但效
果不是很显著;工业部门与金融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影响短期内工业部门
总产值变化幅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GRANGER因果检验
经济领域的时间序列时常会出现伪相关问题,即没有什么经济意义的序列却
可能计算出较大的相关系数。Granger因果检验法是一种去伪的方法,用于检验
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
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则
称为X是Y的Granger原因,类似地定义Y是X的Granger原因。
为进一步了解工业增加值与金融发展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进行了
GRANGER因果检验:
表3:2.5 工业增加值和金融相关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
原假设(滞后一期): 观测值F统计量概率
个数
金融相关率不是轻工业的GRANGER原因26 4.3720 0.0258
轻工业不是金融相关率的GRANGER原NL 4.3656 0.0259
从上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金融相关率是影响工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
而工业增加值也是影响金融相关率的GRANGER原因。说明在安徽省的工业经济发
展和金融相关率之间有着相互的促进关系。
表3.2.6 工业增加值和利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
原假设(滞后一期): 观测值F统计量概率
个数
工业增加值不是实际利率的Granger原因26 0.1435 0.8671
实际利率不是工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0.2588 0.7743
从上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工业增加值不是利率的GRANGER原因,利率也不
是工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实际利率的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没有相应的影
响。
5.行业分类分析
从工业增加值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我国工业经济
31
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行业对于资金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重工
业比轻工业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它们对金融的依赖更强。所以笔者拟从行业
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由于受到数据取得的限制,在此笔
者仅将安徽省工业部门划分成轻工业(Q6Y)重工业(zcY)而且用总产值(取对数)
来衡量它们的增长。经平稳性检验,轻工业总产值和重工业总产值的对数均为一
阶平稳。再将轻、重工业指标与FIR和r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表3.2.6 轻工业对数,金融相关率,利率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迹统计量5%显著性水1%显著性水平临
平临界值界值
不存在协整关系36.4302 29.68 35.65
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16.6440 15.41 20.04
最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1.0820 3.76 6.6 5
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表3.2.7 重工业对数,金融相关率,利率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迹统计量5%显著性水1%显著性水平临界
平临界值值
不存在协整关系38.2 385 29.68 35.6 5
最多一个协整关系17.0001 15.41 20.04
最多两个些整关系1.0924 3.76 6.65
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建立重工业、轻工业指标与金融指标的长期关系方程:
zGY?=3.1408+1.8167FIR,-0.0266‘七£?
(12.8979)(10.1345)(-2.3728)
--2
R=O.8353.F=51.7198
QGy,=4.2509+0.8244FIR?一0.0208C七£÷
(17.7942)(4.6880) (一1.8951)
一2
R=O.5021.F--I 1.0875
从上面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金融相关率对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均有正向
影响,即金融发展可以提高各类工业总产值,而实际利率对重工业、轻工业总产
值均有负向影响,对重工业的影响比对轻工业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从上述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相关率对重工业的影响力度要大于对轻工业的影响力度且更
为显著,也就是说金融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持路径是不同的。
再对重工业、轻工业指标和FIR和r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3.2.8重工业、轻工业指标和FIR和r的GRANGER因果检验
原假设(滞后一期): 观测值F统计量概率
金融相关率不是重工业总产值的19 1.2921 0.30 55
GRANGER原因
重工业总产值不是引起金融相关率的19 0.6088 0.5577
GRANGER原因
利率不是重工业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19 O.3829 0.6887
重工业总产值不是利率的GR州GER原因19 O.7601 0.4859
金融相关率不是轻工业总产值的19 4.6576 O.0281
GRANGER原因
轻工业总产值不是金融相关率的19 0.2316 0.7962
GRANGER原因
利率不是轻工业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19 O.4925 O.6212
轻工业总产值不是利率的GRANGER原因19 1.230 76 0.321 81
从以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知道,在滞后一期且置信度在j%的条件下,金
融相关率是轻工业总产值的GRANGER因,但不是重工业总产值的GRANGER因,利
率也不是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的GRANGER因,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均不是
FIR和r的GRANGER因。
四、实证结论
从上面的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对工业经济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但是对重工
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力度不同,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在长期来看,资本形成和金融相关率对工业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金融相关率提高1%,工业增加值增加O.7343%,而实际利率对于工业增加值只
有微弱的正向影响且不够显著。金融发展对工业的影响会随着工业分类而有区
别。金融相关率对重工业产出具有很强的正向推动作用,且是显著的。金融相关
率对轻工业产出也具有很强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也是显著的,但是金融发展对重
工业的影响力度要大于对轻工业的影响力度,证明了银行业的发展和安徽省重工
业的关系的确要比和轻工业的关系更为密切。
(2)在长期来看,实际利率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很微弱并且不够显著,对不
同工业分类的影响也是如此。实际利率对重工业的影响比对轻工业影响更显著。
表明利率对重工业的约束要大于对轻工业的约束。体现在资金价格上,重工业由
于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其对资金成本的约束更大。
(3)在短期来看,同样也是金融相关率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较大,实际利率
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
(4)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看,金融相关率变动是工业增加值变动的
GRANGER因,也是轻工业总产值变动的GRANGER因,但与重工业总产值不存
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增加值、变动是金融相关率变动的GRANGER因;而实际
利率的变动与工业增加值和重、轻工业总产值变动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第四章模型分析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对模型结论的分析和政策建议
在第三章里笔者就安徽省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
过分析发现安徽省金融发展对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安徽
省的金融相关率指标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正向关系,并且表现出互
为促进的关系,而实际利率对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不构成显著影响,以上结论同
很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根据近10年来安徽省的储蓄变化情况来看,安徽省储蓄率(储蓄存款/GDP)
一直稳步上升,90年代以后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且非常稳定,显示金融中介
吸收储蓄的能力较强。另外,随着安徽省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
推进,金融总量不断增长,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不断深化,使得安徽省金融结构
不断优化,并带来金融效率的持续提高,从而对安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
持。而实际利率对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影响很弱且不显著,这说明虽然工业部门
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是资本的利用效率是非常低的,导致实际利率对安徽省工
业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即资金成本对工业经济发展不构成约束。
根据本文结论,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金融发展同安徽省工业经
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较为协调的关系,从金融结构上讲,基本上满足了安徽省的经
济结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两者之间也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总体上呈
需求导向型金融发展,但是由于投资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导致金融功
能的发挥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探讨和实证结论,笔者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问题。从全国
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情况看,安徽省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导致金融行业吸纳
资金支持本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对金融行业的的培育与发展也比较落后,认
识不到金融功能的多样性,最终可能会陷入金融发展滞后一一资本短缺一一经济
落后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要避免这种状况,一定要把金融业作为先导产业优先发
展,把金融业作为“十一五”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战略布局上予以统筹
考虑,随着安徽省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要不断地对安徽
省的金融业进行主动改革,以在更大宽度和深度上充分有效地满足各类经济部门
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一是继续完善和发展现有的以银行业为主导地
位的金融结构,以发挥其对经济发展更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建立区域性的金融中
心,使其连带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三是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采取得力措施
将现有地方性金融机构从困境中尽快解救出来,避免来之不易的金融资源丧失,
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四是积极探索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让民间融资浮出水面,为发展正规民营金融组织打下基础:
五是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摒弃“小金融”的狭隘观念。
(二)要通过信息揭示,善于运用多种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当前,在安徽的
非金融部门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仍占90%以上。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融资
方式,一方面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造成银行风险聚集。如果
这种融资取向不加以改变,随着银行业务的转型,企业的资金融通会进一步紧张。
未来的金融融资格局是一部分大、中型优质企业的资本金需求从资本市场取得、
流动资金需求从债券市场取得;另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从大银行贷
款中取得;而中小金融机构对应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金融机构和各种投资
基金等,会更加注重对小企业的成长培育。
(三)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金融资源。建立良好的
金融生态环境是各地区争夺市场金融资源的关键点之一。不久前,在央行的支持
下,中国社科院的《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课题研究已经完成,该研究选取i00
多项指标,涉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司法公正、金融部门独立、社会诚信、金融
资产质量、社会保障体系等等,通过指标比较和专家参与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的金
融生态评级。该评级每年发布一次,有可能会成为地方债券发行、各银行贷款流
向、民间资金流向和外资投资指引的重要参照,势必导致区域间金融资源的重新
分配。安徽省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业的发展指导,推进“信用安徽”
建设,把金融生态环境创建目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制定维护金融债权的地
方性法规,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发挥司法机关和新闻媒体的作用,严厉打击逃废
银行债务的行为。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系统,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第二节后续研究方向
笔者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为研究方向,选择了工业部门作为研究对
象,利用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
系的实践比较吻合,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但是由于笔者在经济理论和研究方
法上的不足,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具体主要有:
首先,在指标选择方面,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和实证研究能力不足,在金
融发展指标上本文只选取了金融相关率和实际利率两个金融指标,在经济发展指
标上也只选择了工业增加值一个指标,出于对模型稳健性的考虑,在区域金融发
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的选择上应更进一步细化,以全面刻画金融发展与工业经
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鉴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应把金融改革进程这个
重要的制度变量考虑进来,本文由于研究能力所限,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
足之处。
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虽然考虑了行业性质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但是在
行业划分上不免过于简单,所以今后的研究在数据搜集更为广泛的情况下可以通
过对区域主要行业的数据的收集进行面板数据的研究,这样无论是从研究范围上
还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都是比较优秀的。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
[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4]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87-106.
[5]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4年第12
期:42—47.
陷]孙刚.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发展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12
期:15—23.
[9]冉茂盛、张宗益.转型经济与金融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0]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7—63.
[1I]李广众,陈平.2003: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
界,2002年第3期:52—59.
[12]李健,贾玉革.2005:金融结构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指标研究[J],金融研究,第4期
[13]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
界,2002年第4期:23—30.
[14]冉茂盛,张宗益,冯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重庆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25卷第3期:123-129.
[15]冉茂盛,张宗益,黄凌云.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运行轨迹分析[J],重庆大学学
报,2003年第6期:134—137.
[16]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
理世界,2004年第7期:15—21.
[17]沈坤荣,孙文杰.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
究[EB/OL].维普资讯网,http://ww.cqvip.COm.2004.
[18]史永东,武志,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EB/OL].中国金融学术网,
http://cfrn.corn.cn/paper/.2003.
[19]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3
年第i期:3-21.
[20]张薄洋,牛凯龙.金融发展指标的演进逻辑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05
年第i期:79—85.
[21]郑长德,刘兴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EB/OL],西南民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稿,中国金融学术网,2003.
[22]钟伟,王浣尘.我国金融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
年第12期:39—44.
[23]周业安,赵坚毅.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测度、市场化过程和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
2005年第4期:68—78.
[24]李炜.关于区域金融行为与区域经济技术结构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第6
期:117-124.
[25]范方志.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第ll
期:36—47.
[26]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
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7期:26—32.
[27]支大林,祝晓波.区域产业结构变迁中的金融结构因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62-68.
[28]张兵,胡俊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71-75.
[29]叶耀明纪翠玲.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4
年第6期:10一12。
[30]杨德勇,汪增群.东北老工业基础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视角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2006年第6期:24—30.
[31]Ross Levine: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EB/OL],Working
Paper 10766,http://www.nber.org/papers/w10766。
后记
时间如水,转眼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已临近结束,在这几年里,我们作为在职
学生,虽然身在安徽,但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同样感受到了复旦大学醇厚
的学风,在知识上和修养上都得到了提高,这无论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无疑将是
一笔宝贵的财富。感谢各位复旦授课老师给予我们的教导!
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经济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同时对实证分
析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尚处于初学阶段,所以在写作中可谓是困难重重,同其他在
职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同事一样,我们也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繁重工
作的压力,所幸的是,在论文指导老师郑辉副教授的鼓励和关心下,我在写作上
明确了重心和目标,通过写作论文这一个对我来说新鲜而又艰难的工作,我感觉
自己从经济理论知识和学习研究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当然,这种突破还要
不断地延续下去,才能使自己真正去叩响经济学这个理论的大门。
感谢我的双亲,给予我们在家庭生活上的大力照顾,感谢爱人肖燕,她给予
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感谢陆秉炜、王东、陈棣等同事朋友给予我知识上的帮
助。
最后,虽然这篇论文完成了,但是由于自己的知识欠缺,导致本文还存在着
很多不足这处,这也正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大的痛苦,在此笔者恳请各位专家、
老师和同学指正,您的批评指导是对我最好的评价!
邹勇
二Oo七年四月二十日于合肥
附录:模型中部分数据的原始数据表
GDP价格固定资产
工业增指数(1978
资本形工业品出第二产业
年份成总额
投资价格
加值年为基数) 指数(安
厂价格指从业人员
(现价) 数(全国) 数
徽)
1978 36.26 100.4 24.02 100.1 192.2
1979 40.31 110.3396 25.03 10I.5 195.8
1980 44.09 112.98775 28.17 100.5 210.3
198I 46.32 133.09957 26 100.2 217.2
1982 51.7 145.61093 43.02 99.8 232.6

1983 61.99 158.42469 55.02 99.9 240.8
1984 79.3 190.26805 79.81 101.4 265.4
1985 101.37 219.7596 113.28 108.7 366.5
1986 117.26 244.15292 134.09 103.8 376.8
1987 135.59 255.87226 149.38 107.9 408.4
1988 174.27 269.68936 182 115 438.1
1989 205.52 283.71321 183.89 118.6 435.5
1990 223.31 291.94089 204.7 104.1 442
199l 245.34 289.31342 208.39 lt4.8 455.7
1992 293.0l 337.91808 272.06 119.8 481.5
1993 441.9 408.88087 413.59 123 501
1994 680.76 493.11033 598.87 120.1 546.3
1995 822.25 563.62511 824.6l 106.5 574.6
1996 1002.2 644.78713 976.3l 103.4 563.8
1997 1149.04 726.67509 1064.27 101.3 554.1
1998 1112.97 788.44248 1117.86 100 510.4
1999 1135.98 852.30632 1049.96 99.3 509.8
2000 1100.45 923.04774 1094.97 101.6 532.4
200l 1191.62 1005。199 1185.5 99。5 551.6
2002 1290.52 1101.6981 1310.3 101.1 586.8
4l
2003 1445.6 1205.2577 1455.2l 103.5 647.4
2004 t735.99 t365.557 1983。21 106.1 698
2005 1818.45 1523.9616 2365.01 101 762.7
人民币各项入民币各项贷
GDP 金融相关率实际利率
存款款
33.8 54.58 113,96 0.7755353 2.54
36.59 59.84 127_31 O.7574425 1.78
39.54 66.29 140.88 0.7512067 一O.96
41.06 80.18 170.5l 0.7110433 3
47,48 92.84 187.02 0。7502941 3.77
59.59 101.31 215.68 0.7460126 4.26
101.78 143.99 265.74 0,9248514 2.96
107.33 180.33 331.24 0.8684338 —2.08
14l,17 236.85 382.76 0.98761 63 1.2
175.7l 279.97 442.35 l,0301345 一O.1
202J35 322.12 546.94 0.9589169 一lO.82
202.47 358.84 616.25 0.910S479 —6。68
250.22 446.03 658 1.0581307 6.54
406.96 560.79 663.5 l 4585531 5.11
502.28 681.33 801.2 1.4772966 2.16
636.45 828.03 1069.8 I.3689288 —3.66
832.88 1036.87 1488.47 1.2561556 —10.72
1111.72 1279.25 2003.6 1.193337 —3.82
1422.61 1535.84 2339.25 1.2647002 3.11
1704.04 1906.17 2669.95 1.3521639 6.34
1959.39 2103.73 2805.45 1.4482953 7.64
2203,63 2344.88 2908.59 1.5638196 6.03
2485.54 2384.95 3038.24 1.603063 O.75
2907.33 2605.39 3290.13 1.6755326 1.55
3449.23 2941.59 3553.56 1.7984275 2.52
4190,2 3374.59 3972.38 1.904347 O.78
5045.34 3900.57 4812.65 1.8588325 —0.87
4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年度(以1985为基数)
安徽省轻工业总产值安徽省重工j世总产值
1985 108.7 121_09 100.85
1986 1】2.8306 137.39 ¨3.29
1987 121.7442174 175.15 159.6
1988 140.00585 217.53 197,49
1989 166.046938l 258.77 244.75
1990 1 72.8548626 269.07 259.57
1991 183.5718641 303.2 299.45
1992 196.0547508 351.58 391.85
1993 243.107891 472.91 627.1
1994 . 290.5139297 729.93 817.46
1995 333.8005053 1004.53 1058.58
1996 343.4807199 1111.6 1181.54
1997 342.4502778 1301.43 1407.72
1998 328.4098164 656.49 824.27
1999 320.5279808 662.33 871.57
2000 329.5027643 690.89 970.55
2001 325.2192283 706.98 1117.67
2002 318.0644053 770.48 1353.13
2003 325.3798866 860.82 1749.21
2004 345.2280597 1053.969 2459.26l
2005 362.1442346 1278.8244 3288.4056
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中心,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1985年以前部分数据采自《新
中国50年资料汇编》,实际利率的数据来自韩廷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
政策》一书。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