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姓名:王德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林子华
20060801
擅蕉塑基麦差蕞壁蒸嫠盛堑窿握致莲赶圭裳出垃苤史塞擅墨!
中文摘要
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社会关
系。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
系上,就是要让广大劳动者劳动更育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
公平、生活更有保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
求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其重大意义表现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
业组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
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的根本体现,因此是新时期影响我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还存在诸多闯题,譬如利益分化突出、劳动
纠纷增多、弱势群体扩大、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侵害劳动者权益
的情况严重、政府的劳资政策存在政府干预不力等闯题。这些问题表
现为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因此,
着力解决劳动关系的不和谐阀题和考句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当务之急。
根据我国劳动关系的特点、现状和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必须从影响劳动关系的宏观环境到微观环境、从劳动关系当事人(用
人单位和劳动者)到相关人(政府、工会以及企业家协会),共同构
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系,因而是一项社会立体工程。为此,构建和谐
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是:建立“四位一体”的和谐劳动关系立体体系,
包括:一、政府的科学管理。二、用人单位的积极推动。三、工会的
积极监督、落实和维护。四、劳动者要积极参与管理、参加工会组织
和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字】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四位一体”

ABSTRACT
The Labor Relation is all important constitute part of the social
production relations,and also is the base of sooial relations.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is the base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The
ohamot赫stios of the harmonious sooiety∞pI毪翻删on the labor
relations,just enable the labor锄a engage the labor mole dis础odly,
work more protectively,earn more fairly and live more safely.
TI嵋purpose of setting up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for
exploring harmoniousn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loring a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harmeniousnoss.The great signiticamce of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manifests:That is 811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and l【唧on healthy development for business en∞of面∞
organizations; and it’s an inevitable request to 咖up socialistio
harmonious sooiety and carry out the middle-class family social grand
target completely,and it's the basio embodiment in implementing
socialism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So it's all important content whioh
influences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late period.
Currently our country labor relation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such
嬲the benefits di、『iding outstanding:the dispute inoreasing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puny community extendingx the strength which contrasts
labor with management being seriously out of balanc4B;the circumstance
of worker rishts violated being serious;government's labor pol奶r
intervening not powerful,etc.These problems reveal a dis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and it's an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 f∞tor to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 an urgent matter we must do is tO
resolve disharmonious problems of the labor relations and s雠l巾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According协the characteristios,present condition and problems of
our couaay labor relation&consmlcting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WO
should have to build the system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togeahor
from the mazroscopio enviIonm伽t to mio删o eevironment that
influences labor relations,from the b(吐pafti∞oflabor relations(such懿
employer and employee)to correlative units(such a3 govornmont,trade
un蔷on4 and朝仃印峨僦aSsociation),SO coDBll'Uc峨矗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is a social stereoscopic engineering.。For this,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that sets up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should be:To construct曩鼬e托o∞ol涵system of the"four in o∞
combination。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including:First,the sciontitio
managcmznt should be put into pl戳嫩∞by the govmenL Second,the
business aItt玎l斑∞units should push actively.Tiffrd,the Trade Union
should矾刚se,fulfill and vindicate positively.And last one,the workor
should participate in management aotively.join the trade union and
improve ability.
[Key WordI Harmonious Society,Harmonious Labof Relations,“Four
in One Combination”
摄毒稀艳大学蠢锋学撞教摔在职袭读鞭士学位论文中文文擅I、,
中文文摘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事关政
府、企业、劳动者及其组织“四位一体”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
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疑料所有制已定的条件下,劳动关系是生产关
系最生动内容的体现。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本质
性的特点。因而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在劳动关系的发展中,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也~直伴随着
社会地位、劳动权利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对抗和冲突.如何调整劳动关系并使其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西方许多国家为解决该问题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
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西方劳动关系
理论研究和发展,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实践,对探索我国市场经
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很:定的借鉴作用。我国劳动关系将朝着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劳动关系的主体产权化机制、劳动关系的市场
化运行机制、劳动关系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制化机制等,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2005年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宏观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对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概括.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
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从此意义上具体展开,和谐劳动关系应包含
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诚信观、稳定观和社会责任观等六个基本特
征.然而,我国劳动关系目前还存在利益分化突出、劳动纠纷增多、弱势群体扩
大、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况还十分严重、政府的劳资政
策存在政府干预不力等f司题。这些问题表现为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对社会经济发
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t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深刻影响企业的健康发
展,造成直接的重大经济损失,影响政府的执政地位,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
可见,劳动关系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杜会问题。着力解决劳
动关系的不和谐问题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当务之急.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第
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的事业
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进一步的
可持续发展。其重大意义表现在t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组织实现持续健康发
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
然要求,是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因此是我国新时期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面对上述我国劳动关系的特点、现状和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
影响劳动关系的宏观环境到微观环境、从劳动关系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到相关入(政府、工会以及企业家协会),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系,因而是
一项社会立体工程.为此,构建和营劳动关系的对镶建议是:建立“四位一体”
的和谐劳动关系立体体系,包括:一、政府的科学管理.二、用人单位的积极推
动。三、工会的积极监督、落实和维护.四、劳动者积极参与和提高.从而全社
谥遣舜稚大学高等学搜敦姆在职攻读霹士学位论文中文文一V
会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和睦相处、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共建和谐企业与和谐
劳动关系,赢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稳定相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一)政府的科学管理
政府的科学管理,就是政府对企业劳动关系关于。平等台作、隽资两利”
的价值取向进行适度干预,酱在管理社会、维护公平和正义,使企业劳动关系始
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科学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
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具体是: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关系市场化机制.在我国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就是要建立城乡统一、公平
竞争、自由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使各类、各l墨域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公平竞争、
市场化就业和平等就业。这是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宏观环境.2、积极措建就业
平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减缓就业压力,均衡供求矛盾,使劳动关系在形
成的起点趋予相对公平、公正。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实要真正建立起劳动
关系市场化机制,还迫切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
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网”。就劳动关系领域而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对
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而且也是调节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实现劳资互利
的平衡器。4、建立与完普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关系内部
协调机制的建设,包括:建立劳动台同制度,推广集体合同制度,完普劳动关系
三方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关系外部协调机制的建设,包括t党曹劳
动立法。加强劳动执法,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5,政府角色的正确定
位。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有不可推卸的贵任,而且是第一责任,劳动关系
问题将深刻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I强此。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
要转变好角色,担当好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中间人”或仲裁者,使社会公平、
公正、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二)用人单位或企业组织要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是以协作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因此,其括动必然受到劳资协作关
系和谐程度的影响。“和则两利”,正逐渐成为资方追求的劳动关系价值取向。当
前,资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引导企业组织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瑚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已成为全社会的
共识,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企业雨言,作为社会细胞
的一部分,对化解劳资矛盾,营造和谐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不可推卸
的责任。这是因为,在现实中,有许多不和谐的问题都产生于具体用人单位内部,
如果企业都能把这些问题和隐患解决在企业内部,那么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就铲除
了不安定、不和谐的土壤。另外企业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居于主动地位,在劳
瓷力量对比中居于强势地位,如果正确引导企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
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效率上、质量上发挥出
重大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
积极作用.首先,企业组织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
行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树立企业与职工和谐双赢的发展观。其次,要建立利益麸
享机制。积极探讨以劳动力产权入股的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再次,要树立企业社
会责任。
捂建揶蓖大学蠢等掌艇赣椰在职攻读磺士学位论文中文文■、,I
(三)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罗积极监督、维护和落实
~方面,中国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发展
的产物,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自身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中国工会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协调好劳动关系,又是党赋予的政治任务。再
次,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协调劳动关系,只靠政府的作用是不够的.因此,工
会在协调好劳动关系中责无旁贷.
由于工会是群众团体,它的职能主要是“软”职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工会所面临的工作叉千头万绪,因此,在这种背景下,
工会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善于工作.为此,一方面,工会要努力抓好以
下“兰个点”:具体是,工会工作要以组织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要以抓好劳动合
同、推广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着力点。要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关键点。另
~方面,工会要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工会职能是
政府职能的延伸。在这一大方向上,工会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普于整合社
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亡会、支持工会、扩大工会的影响,
树立工会的形象.为此,工会要妥善处理好与执政党的关系、与企业组织的关系、
与职工群众的关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
同时。工会要切实发挥好监督与落实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维护职工权益
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是有效维权的最终体现,具有墓要意义。比如,落实
再就业政策,使职工享有劳动权;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使职工亭有社会保障权;
落实清欠工资的政策,使职工享有分配权;落实劳动保护政镶,使职工享有劳动
安全权、以及维护职工的人身权。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会干部要履行好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
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劳动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要积极参加工会组织、极参与企业
管理和不断提高素质。首先,劳动者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起来,使个别劳权汇
集成集体劳权,就是为了适应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均衡的要求。因此,劳动者要有
主动加入工会的组织意识。自觉加入工会组织。并依靠组织的力量依法维权,将
使维权成本更低,维权成效更大.其次,职工.要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职工要以职
代会为制度保障,通过腰行职代会职能、委派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形式参与企
业管理。从而保障职工的知情权、企业发展建议权、劳动安全与健康权、利益分
配权。再次,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能适应劳动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和
适应劳动竞争公开化的要求。当然,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无
论是国家、企业、工会还是劳动者个人,都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最后,作为劳
动者,要积极工作,合理索取,乐于奉献,母做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者.
本论文包括三个郝分:第一章是劳动关系的概述,主要论述了劳动关系的
概念、特征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劳动关系的发展综述。第二章是和谐劳动关系
的研究,通过论述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揭示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
影响,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我国额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
要内容。第三章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提出了政府、企业、劳动者及
工会要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立体体系,芳进行了详细论述。
序言l
序言
劳动关系问题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
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问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由于其涉及政
府、企业组织、工会及劳动者之间的从业关系、组合关系和分配关系,体现了生
产关系的整体性和能动性。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是社会经济体制的一
种标志,因而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
我国劳动关系从严格意义上的形成并发展到今天,才二十多年的时间。面
对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劳动关系还表现出非常稚嫩、薄弱和不稳定。而以英、
美为主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劳资关系的实践已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劳动关系理论。但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之间在社会制度、所
有制性质、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以及对工人运动的法律定位、工会地位和作用
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因此,在借鉴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还须
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研究。
研究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发展寻求和谐,在和谐中寻求进一
步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对我国劳动关系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
劳动关系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的主体产权机
制、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劳动关系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机
制,将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关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当前深刻的社会政治经
济变革中,必然涉及一系列经济利益的调整,并随之出现一系列由劳动关系变化
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经
济的规律,要求重新构建和规范劳动关系,使各种类型的劳动关系适应社会政治
经济体制的变革,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
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就当前而言,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研究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为此,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选择劳动关系研究这个课题,与社会各界携手,积
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
义。
福建师范夫学毫等学授教却在职袭读爵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2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对劳动关系(I抽啊R_elatiow)的
研究,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乃至凯恩斯,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
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劳动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的发展。
列宁对劳动关系的定义,作过如下阐述.列宁说。劳动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形式、
劳动的社会结构,换句话说,是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方面彼此的关系”毋。在列宁对劳
动关系所下的定义中,分别从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的社会结构以及在劳动所涉及的社
会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劳动的社会结构看,劳动关系包含两个直接主体
(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从劳动的社会形式肴,劳动是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动态结
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关系至少包含三层关系。即劳动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不
包括资本)的关系、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由此抽象
出来,劳动关系实际上不仅涵盖了物与物之问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劳动的社会关系。劳动的社会关系不仅表现为直接主体(如
劳动者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还表现为直接主体与一系列相关主体(政府、劳动者
组织)之间同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劳动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分析。可分为从业关系、组
合关系和分配关系o.从业关系反映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关系;组合关系,从
宏观上看,反映的是产业劳动力分配的比例与结构,从微观上看,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而分配关系反映的是劳动产品如何分配的关系.因此,可以说,
劳动关系是涉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者组织及政府之间的从业关系、组合关系和分
配关系等“四位~体”的社会经济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劳动关系的概念,简单概括地说,就是指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
单位(包括各类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事关政府、企业、劳动者及其组织等“四位一体”的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的发展综述
劳动关系从理论上讲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耆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
种社会经济关系.在实践中,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劳
动关系又被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或者是产业关系。劳资关系主要是相对于劳工与资
方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雇佣关系主要相对于瘙主与雇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产业关
系主要是相对于政府、产业工人与产业主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基本内容在大体上相同
或相似.
在劳动关系实践的发展中,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社会
地位、劳动权利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对抗和冲突。就如何调攘劳动关系并使其与经济社
会的发展日标相一致,中西方许多学者为寻求解决该问题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探索和
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一)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及劳资关系的发展概况
o t列宁全集)第六卷,第234页
·宋培林‘现代劳动经济学)嗍,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t 2为
捂建师范大学蠢等学校教师在职袭谴礤士学位{e文塑二!董垫差墨堕堡!
对于劳动关系的研究,西方学者从不同立场和对现象的认识出发,形成了具有代表
性的五个学派口:新保守学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激进派。这些学派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区别之处在于:对员工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在市
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双方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
用持不同看法;还有对工会的作用以及对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但不管
怎么样,这些理论对各国的产业政策、劳动立法和社会制度建设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同时,劳动关系的实践又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各国劳动关系的理论.
下面以英、美为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例,从劳资冲突与合作的角度分析,可
以将其二百多年的劳资关系发展过程,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o:
第一阶段,劳动关系表现为一个主体从属予另一个主体的关系,即原始的从属的劳
动关系。在这一阶段,劳资关系表现为单个资本家与单个工人之间的关系,资本家取得
了社会“统治阶级”的地位,而工人“一无所有”、分散且相互竞争,只得听命于资本
家的指挥棒,屈服于资本与机器,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在这一阶段,工人处于极
其不利的从属地位。
第二阶段,劳动关系表现为集体的劳动关系。由于劳动者在劳资合作严重不平等的
现实中深刻地认识到单个工人的力量之弱小,从而自发地结成工人组织。工人由于组织
了工会,垄断了劳动力供给,制止了工人之间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加强和壮大
了工人同资本家斗争的力量,从而增加了工人的收入和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在这一阶段
的劳动关系表现为单个资本家与组织起来的工人之间的关系。即从个别劳动关系发展到
集体劳动关系的形成。
第三阶段,劳动关系表现为产业劳动关系。由于工人组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劳资力量的对比,因此。资本家一方面是为了对付工人组织,更好地掌控工人,另一
方面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积累和垄断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了资本家组织。
因此,劳资关系在这一阶段就表现为资本家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问的产业劳动关系.
第四阶段,劳动关系表现为社会劳动关系。由于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不断强化、
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彰显,劳动关系所涵盖的社会层面不断扩大和社会化,它涉及的已不
仅仅是劳资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而是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因此,劳资关系
逐步发展为涉及政府、企业组织、劳动者及其组织(工会)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变化和发展
由于在所有制性质上、对工人运动的法律定位上、工会地位和作用上。我国与两方
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对劳动关系的理解,中西方的研究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比如,西方主流劳动关系理论认为,构成劳动关系的是经营管理人员、工入及其阶级组
织、专门管理经营管理人员与工人有关的政府机构。与此相比,中国的学者对劳动关系
的定义比较狭窄:“所谓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
经济关系。”·。当然,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疑,社会劳动关系的理论也逐渐被接
受,认为劳动关系“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劳动关系的范畴,由于政府介入,不仅在
·‘劳动关系的五大学派'htlp.坊删鄹r伽岳blog觚coⅡI,n31697tl雠l
·【日】万成博、杉正孝主编(1967)‘产业社会学)嗍,杭州t浙江人民出版杜,1986,122--123
‘常凯主编t劳动关系·劳动者·劳动投'口哪,北京·中田劳动出版杜,15,95,5
福建褥嚣大学高等学授板两在取玫读礤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4
层次上扩大至社会。而且在性质上具有了社会政治的意味。”·
我国劳动关系的实践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到六十年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的建立并发展到现在才二十多年,因此,我国理论界对劳动关系的认识,概括起来,主
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我国劳动关系的认识
新中国建立以后一直到20世纪∞年代初期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
与此相适应。劳动关系也呈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表现在:第一,这时期的劳动关
系类型单一,即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第二,劳动关系的建立是采用统包统
配的方式,实行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一方面用人单位无权自行招工,也不许随便辞
退职工,对各单位多余的正式职工、学员、学徒也须积极安置,不得裁减。另一方面劳
动者也不能自主择业,而要由国家统一分配就业,而且限制流动,除非国家行政调配,
否则终身不变,直至退休。第三,劳动关系建立后,工资分配、保险、福利等都是有国
家统一制定政策进行调整。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在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中,企业是国家的企业,职工是国家的职工,全体劳动者都是国家的
主人,都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没有独立的主体身份,双方都没有
形成独立的利益主体,实际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依附关系。还不能称
之为真正意义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由于“权、责、利”不明晰,无法实现劳动力
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台的劳动过程中不但无法有效实现效率最大化
的结合,而且还使物质资料、劳动力资源产生巨大浪费,即在生产上无法体现效率,在
分配也无法体现公平。因此计划经济劳动关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
早期建设与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理解了这一点,对推动经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
转型、国企改制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阶段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对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之中,作为社会经济体制的一种标志或具
体表现形式,劳动关系也因此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型时期过渡性特征,主
要表现在:
l、转型中的劳动关系类型呈现出多样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只存在单一类型的劳动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后,各种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有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如在劳动关
系构成形式上除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劳动关系外,还有股份制经济劳动关系、合作制
经济劳动关系、外资经济劳动关系、私营经济劳动关系、个体经济劳动关系等;还有,
在同一经济类型的劳动关系中又分为各种不同的劳动关系的表现形态,如在国有经济劳
动关系中又有承包制,租赁制以及国有民营等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而且在同一形态的
劳动关系中,还包含不同所有制经济成份,如在一些股份制劳动关系中,既有国有制经
济成分,又有非国有制经济成分;在一些合作经济的劳动关系中。既有集体经济成分,
又有个体经济成分或外资经济成分;有遵守劳动法律、比较规范的劳动关系,也有违犯
劳动法律、不尽规范的劳动关系等等同时存在。总之。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而,从跨国公司的现代雇佣关系到19世纪私营作坊式的
·常凯着t劳权论~一当代中田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t 73,45
·祝璺君主编‘劳动关系'嗍,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POOh 14,。17
福建坪艳走学高等学搜叙雌在职致读臻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5
雇佣关系,从传统的国有企业用工体系到科技型刨业公司的伙伴关系,都同时存在,劳
动关系表现为空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局面。
2、转型中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动态性、非正规性比重明显上升
劳动关系的稳定性表现在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力量对比失衡,地位、收入差距拉大,
劳动者弱者地位突显,经营者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增多,劳动争议幅度上升,劳动关
系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劳动关系的动态性和非正规性表现在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如非
全日制、小时工等就业人员大幅增加,这类人员的劳动通常时间性较强、工作成果易量
化,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只在提供劳务期限内存在简单的权利和义务。不需要长期固定的
劳动关系。以上状况加上原来就缺少相关法规政笫加以管理、规范和完善,致使灵活多
样就业形式下的劳动关系呈现出非正规的、动态的和不稳定等特点,成为当前劳动关系
攘体格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例还在逐步上升.
3、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动关系短期化趋势明显
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力由于供不应求,在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高薪或其他优厚待遇条
件的吸引下频繁“跳槽”转换单位,为便于随时离开原单位,他们大多希望并尽量与企
业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另一方面,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用人单位为了控制、
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由于长期雇佣此类人员需要加薪造成的增加成本支出,也大多与劳
动者签订短期合同。这两方面情况导致当前的劳动关系出现明显的短期化态势。
第三阶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趋势的探索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劳动关系将朝着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方向变革,其发展的总趋势是:
l、劳动关系主体及利益明晰化
劳动关系的实质上是利益关系,利益一体化是维系劳动关系形成和运行的基本日
的和一致要求。要实现利益一体化,首先要确立明晰的主体地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劳动关系的主体性质被掩盖了,国家代表企业、企业代表职工,因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都没有独立的主体身份,也不可能形成独立的利益主体.由于主体界限模糊,自然利益
关系也不明晰。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政企分开、产权
明晰、责权明确、科学管理,国家和企业各自有了相互区别的职能和利益取向,实现攻
企分开;劳资双方在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上和劳动力所有权问题上泾渭分明,实现产权
明晰;企业成为名符其实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和经济组织,实现权责明确和科学管理;
只有这样,国家、企业、职工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权利和利益主体,才能逐步形成主体
权益明晰、地位平等、竞争公平、利益共享的新型的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
按照市场机制和规律规范劳动关系的运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在计划
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运行一直由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劳动关系从形式到本质
体现的都是一种行政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将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
基础性作用,劳动关系的运用将由国家的行政控制转变为市场调节,届时国家已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直接干预劳动关系,国家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劳动立法制定劳动标准并对劳动
关系的运行过程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劳动关系的直接处理权利,将主要由劳动关系主
体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运用市场机制自行决定.劳动力的供需、流动、劳动关系的建立、
福建师范大学蠢等学校教师在职袭读礤士学位论文!!毫董垫差墨堕堡!
变更、终止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各项事务、各个环节,都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控。劳动
关系的运行将形成由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三方代表平等协商的三方格局。
3、劳动关系形成合同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关系主体利益
明晰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契约化。劳动关系合同化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劳动合同的签
订标志劳动关系的存在;二是以契约的方式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
务,规范和约束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行为和管理行为,以及规范与劳动关系相关的一系
列劳动标准;三是以劳动者组织(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行政签订集体合同为主要
形式。
4、劳动关系调整法制化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处理
等方面将全部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其标志是:
劳动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以劳动法为龙头建立起调整劳动关系各个方蕊的法律规范。同
时,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要求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规范都以法律为准则。即劳动关
系的建立不仅要以法律为依据,劳动关系的变更及劳动关系双方的纠纷处理都要依法进
行。届时,劳动关系的各个领域都有完备的法律制度,调整劳动关系所达到的具体标准
是法律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在劳动关系运行的各个环节上,将会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法制环境,从而体现法制化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
有序的良好发展。劳动关系规范法制化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各种类型的劳动关系之
间劳动标准、劳动者条件及运行规则的统一、合理和公平.
以上是我国理论界对我国劳动关系实践的重要认识,特别是对劳动关系发展趋势
的大胆探索,其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的主体产权机制、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劳
动关系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奠定重
要的理论基础。
兰、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都分,而且是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者
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已定的条件下。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最生动
内容的体现。首先,劳动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整体性。劳动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
的整体性,是由劳动的从业关系、分配关系和组合关系等各部分内在联系决定的共同形
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次,劳动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活跃性。劳动关系的活跃性,
是与生产关系的其它部分相比较而言的,主要源于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使劳动关系处
于不断调整和更新的动态的过程中,从而成为生产关系中最能动的部分。再次是从属性。
也就是生产关系涵盖劳动关系,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生产关系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和制约了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反过来劳动关系又体现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和基本特点.
(二)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耆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结成的一种社会
经济关系。因此,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本质性的特点.其直接性是指劳动关
·叶棚稳‘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厨及协调机制)h峰:C钾啊t啦∞札佣橱棚锄‘铀曲伽03-l,16.岫n
福建两箍大学蠢等学授教两在职攻读礞士学位论文苎二童墨垫墨墨墅!
系直接体现了生产要素的地位、作用、结构及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其具体性是
指,在劳动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个人或集团(经济组织),其相应的社会经济地位
是通过具体的劳动关系来体现的。其本质性,抽象地说,就是指一切社会经济关系都是
通过劳动关系来体现和实现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和特点,最终是需要通过劳动关系
来具体体现和实现的。因此,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三)劳动关系是体现社会经济体制的一种标志。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社会生产资
料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占有和运用生产资料的形
式和要求也完全不同。因此,不同所有制的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是有根本区别的。当
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正在由长期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与之相适应,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混合经济的劳
动关系和私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这些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由于其性质、特点和矛盾各
有不同,从而便劳动关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当前深刻的社会经
济变革中,必然涉及一系列经济利益的调整,并随之出现一系列由劳动关系变化而产生
的一系列复杂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
重新构建和规范劳动关系,使各种类型的劳动关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
会经济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
四、研究劳动关系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重新构建和规范劳动关系,使各
种类型的劳动关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劳动关系,建立和不断
调整劳动关系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童要工作。就当前而言,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主
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研究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
要求。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层面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劳动关系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
基本内容,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关系之一,特别是劳
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者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因此,研究劳动关系,建立
和谐的劳动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将极大地促进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
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使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和适应经济结构调
整的客观要求。
研究劳动关系,指导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在用工行
为和就业行为市场化之后,协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需要,更是促进当前深化
企业改革、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
特别是深入贯彻“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
针o,必然会使劳动关系变褥越来越突出。比如,压缩纺织、煤炭、冶金等行业过剩的
生产能力,淘汰落后小企业,以及企业联合、兼并、改组等,都将使一些企业的产权、
·‘中麸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傲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遏知'中发(∞02)12号
疆建稀戴走学高等学授教两在取致凄焉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8
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发生变化。一些劳动者的岗位随之也要发生变化.又比如。军队、
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经商办企业,党政机关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有一些企业将会改
组撤销,也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变更和调整。再如,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多
种所有制企业以及个体用人单位的发展,将会更多地吸纳劳动者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职
工就业,也需要规范这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所有这些,都带来劳动关系的
变化,客观上要求通过签订、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等工作,及时确定和调整劳动
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研究规范劳动关系是当务之急.
(三)研究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
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用工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
不断提高,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主体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私招乱鹰等非法
用工问题,有不依法确立劳动关系、不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有不履行义务而损
害双方权益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不利于市场就业
机制的形成。这就要求做好劳动关系的研究和调整工作,促j兹劳动关系的规范化,法制
化,为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创造条件。
(四)研究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调整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力量对比失衡
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力量对比失衡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改变。随着加入wI.0’我国经
济不可避免地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在这种背
景下,工人阶级分隔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而他们面对的则是一个真正联合
起来的资产阶级。再加上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性,从而导致强资本、弱劳
工的不均衡态势.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性矛
盾更显得突出.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劳动关系,去寻找有效途径,调谐劳动关系,促
进和谐企业与社会发展。而建立和谐和劳动关系已成为改善工人弱势处境的重要途径。
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双方利益关系的变化,也就不可避
免地产生相互之间权利和利益上的矛盾,有时甚至会比较激烈.引发劳动争议的因素,
有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以及下岗、失业等多种因素。对劳动者而言,就业的
无形压力,使工人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认识更加理智和清醒,在工人看来,保住一份相对
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在工人把劳动就业权放在首位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的劳动关
系将变得更加自觉。同时,劳动标准体系确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家自律精神
的不断彰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要进一步做好劳动关
系调整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将极大地促
进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社会的稳定。
(五)研究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地方政府基于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的宏观的投资环垢,还必须要有一
个最佳的企业内部的微观的管理环境。特别是和谐稳定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只有尽快
形成并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为
此,地方各级政府对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越来越关注.
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选择这个课题。与社会各界携手,积极探索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谮劈动关系是我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挤发晨的重要内軎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是我国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明确阐述,指出“我
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可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
劳动者劳动更有荨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从此意义上具体
展开,和谐劳动关系应包含以下六个特征;
(一)平等合作观.劳动关系的社会形式是实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含资
本要素)的动态结合.由于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且不
可替代的,也就是说缺少任何一种必备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都不能顺利进行或持续进
行,可以说,在作用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
关系是以契约形式存在,只有平等合作,才能使劳动关系主体之间达成契约.因此。平
等合作观是建立一般劳动关系的前提.
(:)人本观。劳动关系规定了劳动关系主体二元性的社会结构,印劳动者和劳动
力使用者(或用人单位).双方虽然在劳动过程中是被管理和管理的关系,但他们之间
在人身个体上是独立的、人格意义上是平等的,均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在劳动过
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在企业发展中要坚持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劳动观、管理观和发展观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兰)利益共享观。劳动者有权利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剩余.理由是:
l、劳动者应事有同等主体的收益权.首先,劳动耆与资本所有者在社会生产中均
享有人的平等权利;其次,更重要的是劳动者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之一。不可否认,投资
决策是一种复杂劳动,是价值刨造的前提.错误的投资决策,使后续劳动不仅不产生任
何效益,反而可能导致亏损,甚至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回家.经营管理也是一种复
杂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指挥中心,一个秩序混乱、浪费惊人、废品如山、劳动关系与人
际关系十分瑟张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必将是淘汰出局。科技创新更是一项复杂
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先导,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必须先
行的道理已无庸赘述。因此,作为投资决策的部分所有者、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工
人以及直接或间接参与劳动的所有人员,都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可以说,在价值创造这
一系统工程中,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做出了互相不能替代的贡献,缺了谁都不行.因此,
他们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享有的权利也应该是平等的。参与了劳动的投资者是价值创造
主体之一,获得了劳动的剩余,同样。劳动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理所当然,享有工
资以及对劳动剩余台理索取的权利.
2、劳动者应享有贡献收益权.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是社会财
富盼刨造者和贡献者。当代劳动者已大不同于19世纪初或我国解放前那种日不识丁的
“蓝领工人”。当代工人特别是中青年工人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劳动力中的知识技术
‘十杰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毫设的疑定,首次完整摄曲·相建社会生,i:和谐社会城∞皓
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磐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曩镇导干部挺高构t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毙力专■研讨斑七对和诣社
会的特征作了辩学的概括.
摹二章掏建社会主义釉谐劳动关系是甓田新对勰社会政治经济发震的重要内容
含量也越来越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他们的劳动力要素中,既包含简单劳动,也包
含复杂劳动。高智慧、高技能含量的劳动能力要素,同科学技术一样,能大大提高劳动
生产宰。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一书中的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在国
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技性劳动的贡献率已达∞9¨o%.而科学技术恰恰与劳动力要
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科学技术是蕴藏在劳动力要素当中.因此,从根本上来说,
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价值。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价值,离开劳动者的活劳动是不可
想象的。因此。劳动力要素凭自己的贡献获得利润也是理所当然的.
3、劳动者应享有风险收益权.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实物资本要素由于可以同投
资者相剥离,具有可抵押性,从而承担了风险,应当获得风险收入;相反,劳动力要素
由于不能与劳动者这个载体相剥离。却要承担更大风险,比如,劳动者一怠被庸用进了
企业,劳动者不仅要将劳动力的使用权与支配权让渡给企业,还须将其人身自由阻及以
生命为载体的一切,全都抵押给企业,承担着甚至比实物资本更大的风险;还有,劳动
者在择业时的机会成本、就业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安全(工伤危险)、社会保
障、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对劳动者而畜,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劳动者要求同
样获得相应的风险收益,当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4、劳动者应享有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信贷收益权.企业组织生产,首先预付生产成
本,包括劳动力和非劳动力投资.相反,在实践中,资本家不仅没有预先支付工人的工
资,而是以货币延迟支付为手段,预先获得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信贷。因此,劳动者
还应该获得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信贷利息.
5、劳动者应享有劳动力产权收益权.从产权角度看,资本属于资本所有者,资本
所有者有权享有资本的租金(包含在企业剩余中).同样,劳动力属于劳动者.在劳动
过程中,劳动者让渡的只是劳动力使用权,劳动力所有权并不能让渡,劳动力所有权仍
然属劳动者所有,否则他(她)就是奴隶.因此,劳动者也应当享有劳动的租金(包含
在企业剩余中).
综上所述,劳动者理所当然有权利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剩余.由于劳动关系的核
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社会地位是经济利盏关系的体现.因
此,利益共事观是构建长期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四)诚信观。树立诚信观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机制。孔予日“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不管是对劳动者还是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合作的基础,是一个劳动者“安
身立命”之本。更是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之道.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是非常岽尚
游戏规则的,因此,诚信尤其重要。不诚实守信。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难以正常运转。
诚信观体现在劳动关系中就是要求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问都要尽责、尽职。并通过严
格履行契约来实现各自的权利和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劳动者对企业不守信,这样的劳
动者就难以找到工作或长久地保持工作岗位;相反企业对劳动者不守信,劳动者就会“用
脚投票”,“民工荒”就是一个佐证。因此。每一家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都要
培养规则意识、信誉意识,妻树立诚信观.
(五)稳定观.和谐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和谐的外在体现.大多数劳动者都需要
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因此,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定观对劳动者而言,
就是有基本的就业保障、有稳定的收入和收支预期、享有稳定的社会福利保障和比较安
定的社会环境,进而有成长癌、成就感和归属感.对企业而言,保持劳动者就业岗位
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节省大量的非工资成本:包括雇用成本、培训成本、新进员工由于
苎三皇塑曼垄垒圭墨塑塑妻塑差墨墨塞里堑堕塑垄垒垦塑丝堕叁曼堕兰墨堕查一旦
不熬练而造成低效率多消耗的生产成本、熟练员工由于“跳槽”而带来的不可预见的风
险成本、调解劳动争议的成本、解雇员工的补偿性成本,以及其他社会成本等。可见,
稳定观对企业组织、劳动者以及社会都是有益的.
(六)社会责任观。企业组织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爱
护自己的员工,促进企业发展,实际上就已经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以社会
责任为已任。爱已及人,卵爱护企业包括爱护员工。那就是和谐劳动关系较高层次的标
准,即由企业的“经济表现”上升到“杜会表现”。这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
企业也能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和提高美誉度,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树立
社会责任观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体现社会价值的较高层次的价值取向,也是企业在经济
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应当确立的更高级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文化追求.
总之。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是以“和为贲”。在企业内部就是表现为企业关爱员工、
员工爱企如家,从而产生促进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在企业岁卜部。表现为政府为
企业和劳动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搪、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和公平的人文环
境;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囫报社会;员工努力工作、合理索取和乐于奉献。政府、
企业、职工,彼此形成目标一致、利益共享、和谐共处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阔题
由于新旧体制婚摩擦、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在市场化领域,适应市场化劳动关
系的调节机制和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劳资双方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对劳动者的权
益保护不力;再加上一些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在劳动用工问题上偏离法制轨道,忽视
职工民主管理,侵犯劳动者的法定或约定的权利,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劳
资矛盾日益激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后,我国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给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埋下严重隐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分化突出。当前公务员工资、事业单位以及垄断性行业职工工资逐年增
长,一些企业实行年薪制以后,管理者的年薪也在逐年增加,有的已达到平均职工工资
的lO倍,甚至几十倍。而直接创造财富的处在工业企业生产一线的职工的平均收入却
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甚至下滑.这是由于部分企业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这些企业的职工下岗失业,再就业困难I有的企业没有
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致这些职工在失业时同时失去了基本生
活保障;有许多企业实麓减员增效却不增薪;对不囝产业、不同企业、不同社会阶层之
间由于非劳动因素而产生的分配悬殊的现状还普遍存在。在当前社会总体生活水平逐渐
提高的情况下,这部分职工的生活水平却有所下降。当前,职工对收入偏低、分配不公,
利益分化突出的现状反映非常强烈,这必然导致生产性职工心理失衡,尤其是生产一线
工人收入偏低已成为影响生产积极性的首要因素.因此,分配不公的利益分化必然促使
劳动关系复杂化,加剧劳资矛盾乃至社会矛盾。
(二)劳动纠纷增多。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事件较之过去
有较大幅度增加,集体上访、怠工、罢工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问题的发生,绝
大多数是以劳动关系的不协调为起因,以企业经营者侵犯职工劳动权利为导火索的。特
别是一些劳动用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更为普遍。比如,相当数量的
企业长期不履行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义务,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过大,工资偏低,甚
至加班无报酬、福利待遇差,部分企业不认真执行劳动保护法舰,劳动条件恶劣,工伤
苎三!塑塞垫垒圭墨塑堂妻垫薹墨墨篓里翌咝坌墼堕堡堕塑塑!墨塑登旦
事故频发;有的还侮辱体罚职工。侵犯职工人身权利.而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和企业中方
管理人员却重引进,轻管理,放松对这些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有的还一味迁就,甚至
怂恿、偏袒不法企业主,致使劳资双方纠纷剧增.有些地方的一些企业发生劳动争议、
劳动纠纷已从过去的偶发性转变为经常性。从过去的隐蔽性转变为公开化,从过去的局
部性漫延为普遍性等渐趋严重的态势.
(兰)弱势群体扩大.这里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低技能的
打工者以及生活困难的职工.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弱势群体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当
前。弱势群体面对的是强势利益集团。他们在劳动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越
来越多的工人失业或收入明显下降,困难群体增大.在社会关系中,由于在住房、养老、
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障、教育等改革措施上,没有强制企业有效地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
义务,结果各种成本又转嫁到弱势群体的头上,使弱者更弱,弱者更多.
(四)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在一些劳动用工不规范的企业里,由于劳资力量对
比严重失衡。劳动者处于任由资本摆布的地位。没有什么与资本谈判的力量和能力,劳
动者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可言.这种情况当然与劳动力市场严重的供大于求有直接的关
系,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工会的力量太弱或发挥的作用太小.目前在一些企业虽然
建立起y-r会,但有的工会受老板控制,有的工会名存实亡,是个。窑壳工会”,起不
到代表和维护工人利益的作用。
(五)在一些中小企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还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侵害劳动者权益
的情况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超时加班严重.每天工作12一13
小时的现象还十分普遍,个别企业甚至更长.广东劳动行政部门公开曝光的20家“血汗
工厂”,其弱削工人的手段包括恶意欠薪、超时加班等,可谓无所不用.如一家电子公
司在一个月内竟强迫116名工人人均超时工作123个小耐,工人没有休息日,每天予滔
长达12小时以上lla超时加班成为一个危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严重程
度甚至大大超过了劳动者的生理极限.其二是克扣和拖欠工资。众所周知,近年来,克
扣工资和欠薪的情况相当严重,连国家总理都曾为农民工讨工资。其三是工作环境恶劣,
工伤事故频发。工人常年在高温、有毒、有害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安全卫生条件差,工
伤事故不断,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四是严重侵害工人其他方面的合法的
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乃至人身权利,主包括:拒绝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拒绝与工人
签订劳动合同;加班不加薪;不支付或少支付工伤医疗费。不按有关法律规定支付工伤
赔偿费;随意辞退和解摩工人;收取押金;拒绝执行有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甚至严
重侵犯劳工的人身权利,诸如实行限制工人人身自由的。封闭式管理”,侮辱工人人格
的搜身、打骂和体罚,以及对工人实行野蛮的强制劳动和暴力管理,等等。
当然。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都是如此.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
基本上要比中小企业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要比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好.但是像以上对待
工人不入道,违反劳动法规、对劳动者实行掠夺性使用的情况,在目前的中国,还是广
泛存在的.
(六)政府在劳资政镶上存在政府干预不力的问题。面对广泛而严薰的劳动违法情
况,政府的干预和查处力度不够,这集中表现在劳动执法的力度不够和劳动争议处理制
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如,在许多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大多漉于形式,劳动仲裁
成本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政府在劳动关系问题上还
“尹卫嗣‘新闻理囊l埔除“血汗工厂。生存的土冀'拉哪。2005-9=272;3)9工人日报(三)
奠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必系是我田堑堕塑堡垒塑经挤发展的重要内容——旦
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观念和制度束缚,缺乏一种明确而正确的劳资政策,
如在对待工会的问题上和“劳动兰权”(即劳动者的团结权、集体交涉权和罢工权)等
问题上,态度是十分隐晦和暖昧的.
因此,研究和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劳动关系领域所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寻找解
决问题的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面意义熏大的任务。
三、不和谐劳动关系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以上劳动关系问题表现为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我国杜会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剽的因
素,主要表现在z
(一)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往往造成直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企业内部,由于劳动
关系不和谐引起员工请愿、怠工、罢工、浪费材料、告状、甚至冲突等等,都会对企业
生产、社会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包括巨大的浪费和破坏.比如,20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美国、六十年代的新加坡、七十年代的韩国,都经常发生罢工。据统计,新加坡
六十年代每年发生罢工数千起,损失工日十凡万个,到八十年代,各国重视劳动关系的
协调,10年里只发生1起罢工,损失工日只有1日.2005年8月12日英国航空公司伦
敦希斯罗机场的行李工人罢工l天,公司竞遭受高达4000万英镑的重大经济损失“。同
年底,纽约公交工人罢工三天,对该市经济至少造成lO亿美元的损失。不和谐劳动关
系很容易导致失业.从整个经济来看,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代价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阿瑟·奥肯(192如19踯)荚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于1962年提出一个被称为“奥肯定律”
的论断,它说明的正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即短期
失业率增加相联系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二者呈反方向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失
业率增加1%,则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
(二)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往往引起社会混乱,造成破坏性的社会后果。比如,2004
年lO月6日,深堋金宝通企业有限公司三千员工不满薪水太低而上街堵路,造成市内
北环大道双向交通及ff}近交通要道瘫痪四个小时之久“;还有广东一家小小的鞋业公司
竞拖欠工人工资高达480万元,引发工人集体罢工,等等,诸如此炎的事件枚不胜举。
近年来员工对老板进行报复性的人身伤害、人生威胁等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据公安部
门统计,目前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当中,最大量的案子、最集中的闯题就是由于劳动
关系不和谐引起的。据统计,最近几年,劳动争议以每年2s%的速度剧增”,极大地影
响企业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另外,由于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导致职业的稳定性下
降而产生的“就业边缘群体”.他们生牺贫困。即便有临时活千,条件也是十分恶劣;
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享受不到主流社会的温暖;再加上社会保障跟不下,社会留给他
们的阴暗面会在一定的背最下会像肿瘤一样急剧恶化。如果这部分人群数量不断剧增而
处境得不到改善,将成为构成威胁和报复社会的严重隐患.因此,劳动关系不稳定是一
个重大的社会隐患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
(三)不翻谐的劳动关系深刻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劳动关系不和谐对资本投资
和企业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从内部影响看。企业留不住人才,员工
“跳槽”频繁,还有些企业因劳动争议案件缠身,影响了企业的主营业务。结果是许多
”‘千人一天大罢工.荑航损失4000万'嘲-h印:胁codLl舒c0111 2005-08-15来灏.母日经济新闻
n夏闻主编‘经济学大师解析经济难厨)嗍,北京一华文出版社,2003 91 161
”事朝红、辕以怀‘深圳三干员工不满薪水太低上街堵路'咖,■方都市报,2004·10-7
”‘劳动争设案件每年增驾%民事审列庭不堪重负)喇1,2005-孓“工人日报(二)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国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企业的。寿命”十分短暂。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从外都影响看,一个区域的劳动关系
不和谐,会影响一个区域的投资环境,民工荒就是一个毫不留情的佐证。对投资者而言,
也是如此。因为,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不仅仅是劳动者,还有投资者。当劳动关系不和谐
时,会产生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成本增加,包括生产性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经济
成本和社会成本等不可估量的增加。因此,如果投资环境不好,投资者将对以上成本的
增加感到顾虑,从而影响投资信心。
(四)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影响政府的执政地位。众所周知,“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一个政府的执政地位取决于社会稳定和执政能力。执政能力要反映得民心,顺民
意,社会才能稳定。然而。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和利税指标。为了追求片面的
GDP增长水平,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代价,牺牲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导致民众对政府公权
力的信任度下降。如果放任这个问题的恶化,忽视了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将影响政
府的执政地位,甚至引发政权颠覆,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严重挫折。
可见,不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我国日前劳动关系的现
状,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已构成了严重挑战,如果不及时修正,将导致一个少
数人发财建立在掠夺和压榨广大劳动者基础上,进而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和社会动荡,结
果将直接造成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贫富两极分化。甚至社会分裂。这不仅与我们旨
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不相容。而且也与建立一个富强、
文明、民主国家的目标相背。因此,绝不能允许原始式的、野蛮的劳动关系继续存在下
去,消除原始式的、野蛮的劳动关系,构建文明的、人道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者力解决劳动关系的不和谐问题和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的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国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进一步的可持续发
展,因此,和谐劳动关系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腱具有重大意义,表现在:
<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
次提出要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日标,并指出“我们要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可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
必然要求。
l、和谐劳动关系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细胞。劳动关系反映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
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是最直接、最普遍、最具体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它体现为劳动
者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各要素的身份、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
数据,2005年1月6日,中国的总人口达到13亿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台湾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同时平均每年还
新增就业人口800万左右培.可见,劳动关系的状况深刻影响着中圜最广大的亿万劳动
”郭悦‘消除原始式的劳动关系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Jl。经济要参,2004(15)
1'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2003.9
”何平‘发展劳动力市场与完善社会保障)一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 O O 8年会'r案报告之二,2006.3-17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目新时删生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者,不仅如此,由于劳动者是刨造财富的主体。自然也深刻影响着所有企业乃至全社会
经济持续发展之根本、关系着中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成败之根本,可以说它已经深刻而
广泛地影响着劳动者、企业,乃至全社会。只有劳动关系这个细胞正常、健康,整个社
会才能稳定、和谐。
2、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经济基础仍
然是公有制为基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基础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
关系的基础.鼓励非公企业的发展,是为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社会福利,而
不是牺牲人民的利益。因此,适应社会经济发腱的根本要求是提倡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
系,反对所有用人单位包括非公企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
3、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代表着的一
个社会的和谐状态,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也就是说,劳动关系稳定
不稳定、协调不协调,关系着社会和和谐不和谐,可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的内容。
4、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敢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增长,主要是由物质资料和资本的高投入带来的,但由于物质资
料和资本是稀缺资源,不可能持续高投入,即便继续投入,也不可能再实现经济的持续
高增长,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必须转为人才的高投入,而和谐劳动关系
就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从而激发人才的高投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谐劳动
关系与和谐和社会之阿两者关系的意义就在于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进一步的发
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要
求。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劳动者“长远目标和利益”,而构建和谐劳动关
系是维护劳动者“最近目标和利益”。实现最近的目标和利益是实现长远耳标和利益的
前提和基础,否则长远目标和利益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劳
动者就会失去为之奋斗的动力和信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可见,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煮要日标之一。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
维护劳动者。最垤目的和利益”,只有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劳动者眼前的利益才能有效
得到维护和实现,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反过来,人们也才可以在和谐社会的氛围中聚精
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才能得以实现。
(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发展水平决定发展观念,科学的发展观念摊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同时,和谐劳
动关系又体现和落实着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际上政府要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去解决
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因此,提出了“改革总揽全局”、“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
到本世纪初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并初步达到小康,于是,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认识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丰富和升华.与此同日寸,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晨的重要内容
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显,而劳动关系问题在诸多社会经济问题中最
为突出,它关系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社会分配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国家不可能长治久安,社会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可见,“稳定”也
是为了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在发展中求和谐稳定,在和谐稳定中求可持
续发展。因此,在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当前,
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杜会稳定,是现阶段作为政府正确认识新发展观和处理社会主要
矛盾的指导思想。
在新的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祛规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为
核心的劳动标准体系,并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可以说。今天的中国
社会正在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努力,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倾力相助
劳动者赢得平等和尊严。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组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是实现劳
资共赢的基础,是企业组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从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来看,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台作、互惠互利、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有效契约的精神是公平.如果劳
动关系主体双方没有平等合作、风险共担,就难以形成契约,即使形成也是无效契约;
如果合作中没有互惠互利、利益共享,主体双方就是形成了契约,也随时有可能放弃契
约。也就是说劳资双方不仅要共患难,而且要同甘苦,否则,契约就不可能长久维持。
而和谐劳动关系正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的基础。
2、从私人资本社会化的发展程度看,经济济全球化,使私人资本逐步社会化,同
时宏扬企业社会责任和遵守劳动标准越来越被社会共识。目前,引发劳资冲突的主要原
因是资本的贪婪性和少数资方的道德失范造成的。私人资本社会化以后,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就会受到比较规范的组织体系引导和劳动标准的制约,个别资本所有者的道德失范
现象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企业杜会责任的自律和社会规范的约柬,否则也将被。边缘
化”。例如,2002年3月以来,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欧尚等跨国零售集团在我国
举行过几次大型的全球采购交易会,采购不仅设立了质量和价格的门槛,劳工标准也成
为取得订单的重要条件,一些劳资关系和谐,遵守劳工标准的工厂得到了更多的定单,
一些违反劳动法规,劳资关系紧张的工厂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甚至被迫关闭”。在这
里,撇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外,此举对企业组织自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诚
然是一个莫大的鞭策。可谓是现在的“乌鸦”不是天下一般黑了。
3、通过劳资博弈的探析.进一步论证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
“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从博弈学的角度看,劳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劳资博弈,简单地说就是劳动者
与资本所有者在权利利益上的合作与对抗,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当劳动关系和谐的时候,劳资双方处于“台作博弈”的状态;当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时候,
劳资双方处于“非合作博弈”的状态。
从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属性来看,劳资之间有可能处于“合作
博弈”和4非合作博弈”两种状态。这是由于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都具有两重性,即
”黄河涛,赵健杰(sAsooo与工会维权策略)【J】,中嗣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1
第二章相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晨的重要内容
资本要素具有增值性,同时由于资本的人格化而又具有贪婪性和剥削性;劳动力要素具
有建设性,同时又有革命性或破坏性。从两种要素的正面属性看,双方一开始有一致性
的利益诉求,即作为资本,其本性是追求增值;对劳动力要素的所有者而畜有获得劳动
力价值补偿的需要,即有借助于经济活动取得生活资料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双方通
过平等台作达成契约,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双方会处于。合作博弈”的状态。但
是一旦这个平衡打破,契约就会终止。结果企业生产停顿、货币资本循环停滞、实物资
本折旧老化而无法实现价值补偿,使资本增值停止甚至贬值;而劳动者怠工、罢工、失
业、生活困顿,甚至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这种资源浪费、生产
力遭到破坏的局面就是双方处于“非台作博弈”的状态。
当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处于。台作博弈”状态的时候,劳资双方平等合作、共谋发
展、麸享成果、各取所需,但获利更大的是资方。这是因为:一是劳动力价格基本上总
是低于劳动力价值,劳动报酬低。这是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的,“有利可图”才能
实现资本增值,否则就会退出契约;而劳动者在获得的劳动报酬能够满足一定效用时,
就有可能认同并达成契约.二是资本基本上总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现状,决定了在劳动力
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的话语权基本上是资本垄断。三是利益共享制在实践中并没有使劳动
者如愿以偿。既使在已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企业,由予分配权掌握在企业组织手中,
还缺乏比较公开、公正的监督机制和执行机制,因此,利益共享机制实际上在实践中大
打折扣。
当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处于“非合作博弈”状态时,结果又会怎样呢?有一种观点
认为劳动关系恶化时,损失最大的是劳动者。而我认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都会遭受
巨大损失,但损失更大的是资方。理由是:第一。假设资本造就出一个完整的雇主阶层,
劳动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鹿工阶层。雇主阶层和鹰工阶层处于完全对抗状态,即在极端状
态下,整体劳动关系彻底恶化,契约破裂,会导致社会生产全部中止,生产力遭到巨大
破坏。随着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然引发杜会革命。甚至是暴力斗争。结果必然是“剥
夺剥夺者”l第二,目前我国企业结构的有效模式主要是由一个企业组织鹰用若干个劳
动者组成,尚未形成也不可能形式完整的鹿主阶层和雇工阶层,因此,劳资双方的冲突
仍然表现为具体的个别企业内部的劳资冲突,但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组织与一个劳动者之
间的冲突,而是一个企业组织与一群劳动者之间的冲突,劳动者的集体力量已经越来越
被企业组织所重视。同时。随着最低工资立法、集体会同的普遍推广、工会的作用增强,
以及各种劳动法规的完善,也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组织“买低竞争”的行为.第三,从对
企业成本产生的影响上来看,不和谐或不稳定劳动关系,会形成“雇用一冲突一解雇一
再唐用”的恶性循环,从而增加鹰用成本、培训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以及社会成
本等。这些徒增的成本是资本利益的直接损失,另外,企业社会声誉也会遭到破坏,这
将影响资本更长远的发展。
可见,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同时,和谐劳动关系又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诉求的平衡机制,在劳资博弈中要不断
地修正“非合作”的不和谐因素,促进“合作”的和谐因素,维护“和则两利”的“双
赢”局面。为此,作为企业组织,在博弈中要权衡利弊,一方面在充分发挥资本增值的
同时,还要主动地约束和引导资本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取得劳资博弈
的“双赢”.
苎三皇丝塞垄室圭墨塑堂蔓堡差墨堕竖塞望堡
第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面对上述我国劳动关系的特点、现状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
影响劳动关系的宏观环境到微观环境、从劳动关系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到相关
人(政府、工会以及企业家协会),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系,即建立“四位一体”
的和谐劳动关系立体体系,包括:一、政府的科学管理。二、用人单位的积极推动。三、
工会的积极监督、落实和维护.四、劳动者积极参与和提高。从而全社会在形成共识的
基础上·共谋发展、关享成果、和睦相处,共建和谐企业与和谐劳动关系,直到实现社
会公平、正义、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一,政府的科学管理
政府的科学管理,就是政府对企业实现“平等合作、劳资两利”的劳动关系的价值
取向进行适度干预。旨在管理社会、维护公平和正义,使企业劳动关系始终保持和谐稳
定的发展态势,从丽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的科学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
理两个层面,具体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关系市场化机制;搭建就业平台,扩大就业
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推广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
协调机制;完善劳动立法、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等。而要履{亍好
以上政府职能的前提是处理好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
(一)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关系市场化机制
市场经济劳动关系的最大特点是“平等”和。自由”.对劳动者而育,就是不存在
任何人身依附、社会等级和身份限制,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包括自由择业和
迁徙等;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平等竞争,在就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收入和分配的
差别完全由个人的能力和贡献来决定。
但实际上,由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等级森严的依附制和身份制目前并没有很大改
观.这种等级差别的第一个层次是农民和城市市民的区别;其次在城市内部,有国有企
业职工与集体企业职工的区别;再次在国有企业内部,又有干部与工人、正式工与非正
式工身份的区别,等等.人们的地位、权力、收入和福利不是依据其各自的能力和贡献
来决定的。而是由他所处地位和身份决定的;不仅如此,在目前,这种地位和身份往往
是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改变的。因此。需要改革弊制。建立真正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才能
使更广泛劳动者公平、公正地分享社会经济利益。
就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全国就业是一盘横.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
立劳动关系市场化机制,就是要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公平竞争、自由就业的劳动力市场,
从而使各类、各区域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公平竞争市场化就业和平等就业。这是形成和谐
劳动关系的宏观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区域劳动力
市场都不统一,对农民工和外来人员的一系列政策都带有捧斥性、歧视性和不公平性的
特征,农民工或外来人员只得以对劳动环境低要求、对劳动报酬低标准来进入当地就业
市场。由于劳动力资本“寻低”的本能,必然会打乱城市或某一医域劳动力市场的原有
秩序,迫使城市或当地劳动者的就业要求降低,反过来又将加剧农民工和外来人员就业
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见,这样的过程实际悬恶性循环。其结果对整体劳动者来说都是
不利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目的是实现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
为此。必须消除农民与市民、本地工与外来工之间的身份界线,消除就业歧视,消除劳
塑望塑坚塑堕塑塑型塑塑堕堕堕堡塞堡塑-兰.丝i!苎蔓三童塑塞垄垒圭墨塑堂董塑羞墨堕堕堕建远堡
动力市场中的城市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并根据<宪法》和《劳动法》来制定和实施‘公
平就业法》,从法律上来维护和保证全体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实现平等就业.这一
任务主要应由政府的劳动职能部门和立法机构来推进和实施。
(二)搭建就业平台。扩大就业机会
l、搭建就业平台,扩大就业机会,是为了使劳动关系在形成的起点趋于公平,公
正.
由于实现就业是形成劳动关系的前提,只有实现就业,才开始形成劳动关系。为此,
政府要积极搭建就业的平台,千方百计地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一方面实现劳动者就业,
就是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维护了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否则,劳动者的其他三项权利,
即工资、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从劳动力市场化的角度看,理论
上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实践中,往往只体现为用人单位选择
劳动者的权利。只有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才能扩大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因此,搭建
就业平台,扩大就业机会,不仅是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也是扩大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
从而使劳动关系在形成的起点趋于公平、公正.
2、扩大就业机会的途径
要扩大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权,就要积极地创造就业的机会。尤其是当前就业压力非
常严峻,更需要下大力气积极探索就业途径,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只能带动17万人
就业。而第三产业可以带动86万人就业。从1991年到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
员减少2850万人,第二产业净增2350万人,第三产业则净增7728万人”。一般来说,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会减少就业机会。只有发展第三产业和
服务业,才能真正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就业机会减小的问题,从而保证社会就业需求
相对稳定。因此,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既可以弥补因产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就业
机会减少的弊端,还可以吸收大量的新增就业.目前,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在我国具有巨
大的发展潜力,并逐渐成为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
服务业,以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有一事实不容忽视:就是哪个城市的民营经济发达,那个城市的经济就繁荣得多,
国有企业改革就容易得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就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是
搞活城市经济的基础,这将从根本上拓展城市就业的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增加
税收,从而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支付提供财政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的
重组、兼并和收购成为可能,从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使大批停产半停产国有企业的职
工重新就业。据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12月14日公布2004年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工业
企业就业人数达1.22亿,其中国企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3.3%。集体企业占7.6%,非公
企业占79.1%,近1亿人.显然,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因
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的一大途径。2004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
总工会和全国工商联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推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协议》,2005年三
月份又召开了三家联席会议,共同搭建劳动者就业民企的平台,积极扶持非公经济增长,
增强非公企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举措和创新.
一马传景‘解决就业政府摩做些什么'D哪,光明日报,2002-10.8
善鼍越席蕊走雩蔚!望堕塑堂蟹孵避曼兰堂堡i堡茎蔓三塞塑塞塾鱼圭墨塑堕蔓垫墨墨堕堕篓塞望垫
(3)积极御造和提供公益性岗位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与该社会的
公益性岗位设置的合理程度及数量也有极大的关系。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政府
提供的公共品(包括公益性岗位)太少了,与社会化文明程度的发展需求极不相称.因
此,要积极创造和提供公益性岗位。比如,随着城市化发展,还需设立大量的公益性岗
位,譬如交通道路协管、城市市容协管、城市文明劝解、社区保安、机关事业单位后勤
管理服务岗位、公共安全保卫、公共卫生保涪、公共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
维护等等,应大力发展杜区服务机构,积极刨造和提供公益性岗位,既可以吸纳就业人
员,又能贴近群众,服务居民、维护公共秩序和改善社会环境.但闻题是,这种机构目
前基本上还是基层政府工作的延伸,公益性岗位的特征不明显;再加上目前所能吸纳的
人员不多,仅限于符合“4050”条件的再就业困难人员;由于这些人员的工资水平低,
一般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支付。而且基本上投有享受社会保险及福利,没有积极性;这
些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高。群众的满意度偏低等因素,使公益性
岗位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建议要积极创造和提供公益性岗位,政府要按GDP的一定比例购买相应数量的公
益性岗位,所增设岗位要体现公益性,所吸纳的人员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对象上,在提
供岗位的同时。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对
称职的工作人员要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待遇。
(4)积极探索灵活就业的新办法
世界上广为通行的灵活性就业(或称弹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是指在过去一周曾
从事过1个小时以上合法劳动获取合法报酬者可视为就业。
相对于正规就业制度而言,非正规就业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见的就业形式,成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得到
了快速发展.据托马斯·罗斯基21估计。在2000年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总就业人数比
重就可能已经达到45.5%。而且,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成为弹性就业或非正规就业人员。
2002年劳动和杜会保障部对全国酯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我国城镇的各类非正规就
业人数大约是7000--8000万人,日前流动就业人数大约在1.2亿以上7.在中国城镇
新增加就业岗位也主要是非正规或灵活就业,极少量正规部门的正规就业.因此,今后
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为此,要积极探索灵活就业的新办法,
比如实行在市场经济国家更为通行的非正规就业制度;实行更为灵活就业方式,如鼓励
自谋就业、家庭就业、组织就业、临时就业、社区就业、小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鼓
励正规部门剑造非正规就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又可以创造较为灵活多样
的就业;采取更为灵活的优惠政策。要尽量克服阻碍弹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各种限制,
积极寻找适合上述就业形式的就业管理和劳动保障制度,比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唐佣性的协议用工劳动关系,建立灵活的社会保险缴费制
度和就业管理机构,以减少劳动者的后顾之优.
(5)实行积极的就业政饿
第一,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入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是劳动者实现自主择业的前提。
目前全国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流动就业于各个城市之间,但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特别是那些在大中城市务工经商的外来工并没有成为城市居民。而
n Theretoa Raw■d,羹田匹兹盛大学经祷学教授和历史学教授。着名中国何麓_警塞.
越饲平‘发展劈动力市场与完警社会像障'阍一一中田发展高履论坛:2006年会背量报告之二·2006-3_17
福建稚莛大学高等学控教稚在职攻读碗士耄健造奎堡兰苎塑熏逸氅熏差墨燮塑叁!幽曼!叁遂翌
是被城市人看作“外来人口”。他们不仅在城市受到就业方面的种种歧视,而且受到来自
各方面的捧斥:譬如,城市公共教育拒绝接受“外来人IZl”的子女、城市的各种社会保
障和福利将他们排斥在外,甚至有不少城市动辄对正常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口”实行限
制人身自由的“收容遣返”,这导致。外来人口”无法融入城市社会,“边缘化”现象十分
严重。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外来人口”被“边缘化”,他们的子女而无法接受基
本的教育,这将给我国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留下极其严重的隐患.因此,追切需要改革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和迁徙。因此建议。流动和迁徙人口只要在
流入地有固定职业,就应登记为当地户口,并保证其享有与当地人平等的经济、社会和
政治权利,从而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的
需要。
第二,在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同时,要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城市就业援助体系。
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对弱者应进行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包括;设立专项就业援助基金;
建立针对困难群体的中介服务和培训制度l建立创业培训体系和小额信贷与担保制度,
建立系统的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优惠政策体系,如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社会保险
费用减免、工资补贴、政府定货,等等。以上政策虽然会增加一些政府财政支出,但也
会相应地减少失业保险金支出,增加就业,促进经济产出的增长,增强社会安定.当前,
这种政策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采用,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发挥了一定作用。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把教育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联系起
来。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我们顺利完成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可持
续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根本。加入W.ID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旨和方向是发挥我国
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但这个优势的发挥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即广大劳动者知识技能水
平的提高.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垄断教育资源,教育结构的现状是重学历教育、轻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使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严重脱离经济建设需
要。职业教育的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重大问题。
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调整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另唾是中等职业
教育;应加大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中高级技工学校;应尽快
改变目前教育资源政府垄断的局面,允许和鼓励民间办学;要大力改革现行中等职业教
育,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应主要面向农村,培养技能型教师,缩短教育年限,
最大限度地降低学费,调整专业,更新教材,使之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等等。
此外,为解决农村青年无力承担学费的问题,可考虑将助学贷款扩大到中等职业教育.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被喻为保障民生的“安全网”。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指出:目前,
有人主张不给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说什么,这样傲会增加企业负担,老板不千{
会减少打工者的现时收入,打工者不千;会破坏投资环境,政府不干。在这个原则问题
上,其实不是干不干的问题,而是政府要为劳动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必须建立的社会保
障制度,同时这也是国际惯例,绝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去换取所谓好
的投资环境23。
前面已经论述了,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化,实现自由就业的劳动制度,还迫切
需要有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网”.就劳
动关系领域而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而且也是调节
∞‘厉有为委员t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撮奉稠苴,去换取所谓好的投瓷环境'【川。T人日报2006-3-9
桴苣帮菇七掌蓐簪擎茁毵席东睇剪够鳗查!丝丝童苎三章堕建社叁圭墨塑堕蔓塑苤墨堕矍堕塞塑丝
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实现劳资互利的平衡器。但遗憾的是,以我们目前的社会保
险现状,还难以担负起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改善劳动关系失衡态势的重任.为此,
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1、要尽快研究和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这是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建
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问题,也是实现农民工平等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要将进城农民工真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从目前
看,要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应大大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社会保险缴费水
平。如果继续实行以目前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所确定的这种缴费水
平,将其扩大到进城的农民工以及城市新成长的劳动力,势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
会后果。因此,可行的做法是:在保证目前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不会大幅度降低的条
件下,(这部分需要政府加大养老保险的支出)。降低保险费事,降低新进入保险体系人
员的待遇水平,使我国的社会保险真正实现。广覆盖、低水平”。也可以使我们走出。保
险费率太高一收缴率低一收缴率低又使保险费率难以降下来”的恶性循环.对解决农民
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可以在土地有偿转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土地换保险”的办
法和途径. .
2、颁布社会保障法,强制征收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保障是国家以立法和行政
措施确立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资金是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
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
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基金,可见社会保障资金是实现和履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主体是政府、征收依据是国家立法、征收手段是行政措施,对各项
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强制征收.同时,对述缴社会保障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应视为等同述税
漏税罪进行严厉处罚.
3、建立有利于促进裁业的失业保险政策。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采取
了特殊的做法。如发放基本生活费三年、失业保险金三年的做法,与国际上通行的失业
保险期限相比,时间长、成本高,但实现再就业比例低.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通过
的<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公约)和‘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建议书)提出失业保护制度尤
其是失业补贴要有利于促进充分的、生产性的和有选择的就业。因此,无论是发放基本
生活费还是领取失业保险金都必须以促进再就业和就业为目标,中国应当向全社会全面
介绍国际通行的做法,并逐步采取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的办法,鼓
励再就业,铲除依赖“吃救济”而自愿失业的土壤。
4、要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项目的社会化进程,认真落实。扩面”人员真正享受到
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自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有许多项目只是针对特定
人群的,比如我国社会保漳的对象一般只限于城镇.我国90%的基金只保障了占全国人
口比例30%的城镇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大量的
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牺时工没有被纳入保险范围。
而社会保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公平性,因此社会保障项目要进一步社会化,使更
多的人进入到“扩面”中来.同时,要认真落实。扩面”人员能真正享受社会保障的功
能·目前,要建立适应劳动力全国性流动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险转移和支付的体系和制度,
以保护流动(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适应开放户口制度后流动就业的需要,使之真正
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功能,激发他们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兴趣并吸引他们加入到社会保障体
掳蓬啦堕苎霸芝墨箜塑塑堡堡堕蜜堡受型丝堑! 璺三堂堂!堡丛叁圭墨塑堕莠幽鲤聪篓壅堡兰三
系,从丽促进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四)建立与完善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其中重要原因在于体制上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缺
失与断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但是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取代的平衡仪、
减压器,而且是促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劳动力市
场的发展经验与现代工人运动史告诉我们,劳动关系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劳资双方只
有不断协调,增加沟通,获取信息交流,才能在动态的博弈过程中达到最大可能的利益
平衡。因此,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劳动关系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涉及多方主体,牵扯多方利益,因此,构建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在本文,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主要分为内部机制
和外部机铜。前者是劳动争议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此时劳动争议还处在。隐形状态0
很多劳动争议都应是在这一阶段消化掉的。后者是劳动争议的“第二道防线”,此时是
劳动争议经第一道防线的过滤,浮出水面后的解决机制“.我国的稳定劳动关系的机制
之所以说不完善,其原因就是这两道防线没有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l、加强劳动关系内部协调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推广集体合同
制度,加强三方协调机制。
(1)要完善和普及劳动合同制度
市场化基本特征就是契约化,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与市场经
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是劳动关系起点的标志,被誉为劳动者权益维护的第一关.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以后,全国开始普遍实行劳动合同用
工制度.‘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
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
关系的标志。因此,规范劳动关系必须从规范劳动合同开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劳动关系也因此而发
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并存,用工形式也越来越复杂,有合
同工、临时工、劳务工、农民工、外来工等等,而现行劳动合同相关法律规范粗疏、在
劳动法典中关于劳动合同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变化的要求,劳动执法不到
位,以及社会认识不足等原因,劳动合同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履约难、合同短期化、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不公平,不公正'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
是“合同内容条款不能协商”、“合同不规范”等阃题突出存在,使劳动合同不能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导致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流子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是进~步完善劳动法,尤其是加快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工作,
夯实劳动关系的起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透露,‘劳动合同法》已经纳入今年的立法程
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要积极推广集俸谈判与集体合同错度
在目前,劳资力量对比处于严重失衡的状况,总的来说,“劳工弱资本强”,不利于
劳动关系的和谐。要改变这种状态,根本出路在于在强化工会力量和作用的基础上,建
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制度和模式,在市场化领域,建立集体谈判制度是
“李凌云‘论和谐劳动关蕉的构筑,们,工会理论研究,加o‘(4)
捃建卿‘疆艾孝蔓篁墨蓬夔壁茬卿剪砻鬯堕±丝丝苎蔓三皇塑堡塾室圭墨塑塑萱垫差墨塑翌兰塞堡三!
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关系调节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持社会的协调发展和
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流于形式,
难以开展真正的“谈判”。因此,我们在制度设计、政簸措旋和法律制定上,应着重解
决以下问题:
第一,培育真正的谈判主体”,建立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的主体即谈判当事者是雇主和劳动者的代表,雇主可能是一个雇主,也可
以是一类雇主或雇主组织,如雇主协会;劳动者代表~般是工会或工人代表。
根据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在私营企业组建的工会,大多是由雇主一手操办的结果。
基本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要想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必须首先建立和培育能真正
能够代表工人利益的谈判主体,即工会。为此,应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
定和要求,在真正实现工会民主化和群众化的基础上,合法产生工会主席。即工会主席
必须由工人选举产生,改变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领导人通常由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如
劳资科长或办公室主任等)兼职的情况,要确保工会主席开展工会工作的各项权利。
为了保证被选出的工会领导在谈判中能够代表和维护工人的利益,可对发达市场经
济国家确认谈判资格的做法加以改造和利用。在许多国家,由于一般都是多元工会制,
全国有多个大的工会组织,甚至一个企业内存在好几个工会组织。这样,工会在谈判时
必须先获得谈判资格。我国是单一工会制,当然不存在工会谈判资格的确认问题,但我
们可以将这一做法运用到工会谈判代表的确认上,即谈判代表由工人投票确认,这样可
以保证谈判代表的代表性。如果工入选出的谈判代表不是工会领导,他们就应替换原有
的工人领导,这样可以对已经建立的工会起到民主化的改造作用。
在暂时没有建立工会、或者虽然建立了工会但不具备与雇主谈判能力的小企业,可
考虑实行工人代表制,即由工人推选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也可由政府委托一些组织、
甚至可由政府亲自出面与雇主谈判。英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是这么做的。那时,
英国的中小型企业工会力量不强大。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工会,在此情况下,政府建立的
工资委员会代表这些企业的工会和雇员与雇主进行谈判;同时,实行广泛的工厂代表制,
即由工人推选代表与雇主谈判.
与建立健全的工会相比,雇主及其组织作为谈判的一方,其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比工
会容易得多,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雇主组织进行改革和调整,减少和消除官办色彩,
增强其协调劳动关系的功能,建立与工会结构对等的雇主组织,特别要尽快组建行业雇
主协会,并使其能够承担起协调劳动关系的功能和责任.
第二。要积极推广集体合同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锚度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主要手段,也
是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劳动合I司有别于集体合同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两合同的主体有所不同。劳动合
同的主体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集体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工会。集体合同维护
的是劳动者集体劳权,其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
签订集体合同。不但有利于工会从源头上、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起到“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一,要签订集体合同,就必须要有工会作为劳动者一方的代
表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后签字生效。这就促使那些还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
业,尤其是外商企业和私营企业,必须加快工会的组建.其二,按‘劳动法'规定,集
体合同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这就从法律上为开好职工代表大
会提供了依据、内容和要求。其三,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是工会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
,i
罄郭悦‘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刁,2004-1-9,脚:帕n嘲d帕札∞吐∞恤od明鹞岫毗h血
据犟粥疆茎岁弼篓堂箩璺塑笙窭塑望塑竺:丝丝苎箜兰!塑塞竺垒圭墨塑堂蔓垫苤蔓塑墅整塞堡型
协商。这就必须尽快明确企业工会的社团法人地位和企业工会主席作为社团法人代表的
身份。
(3)建立和完善三方协调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协调劳动关系
的有效途径,对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
性,促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国民经
济持续迅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劳社部函(2002)144号文‘关于建立健全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国已基本上建立了由劳动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参加的省一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在基础上逐步
向市、县(区)一级延伸,形成本地区多层次的三方协调机制。
2、加强劳动关系外部协调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执法,改
革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完善劳动立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谐劳动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劳资双方共同发展、共享成
果,而法律、制度是实现目的的根本保证。
前面,我们强调集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劳动关系调节的主要模式,并不是轻视劳动执法积劳动争议处理的作用,相反,在中
国现有的条件下,完善劳动立法、强化政府劳动执法的作用和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在劳动
关系调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是由于劳动关系的优化组合单靠市场调节
是不够的。从目前中国劳动关系状况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关
系矛盾日益增多,劳工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劳动立法来规
范和调节劳动关系。为此,政府要不断地、实实在在地制定和完善与劳动社会保障体系
相适应的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执法的力度、加大社会保险的征收力
度和劳动监察力度,特别要保障容易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2)改革和完善劳动监察制度,加强劳动执法的力度
长期以来,劳动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知法
犯法。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日益严重的劳动违法势头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扭
转,旨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切努力,包括立法、制度调整以及改革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要解决我国劳动执法和监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t一是大大加
强劳动执法的地位,强化其执法手段和力度;二是加强对这一强化了的权力进行监督和
制约,以保证这一权力得以落实,并不被滥用.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强化劳动执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力。尽快制定和出台‘劳动监察法》,用法律
保障劳动执法的各项权力,这些权力应包括;调查权、检查审核权、抽样检查权、请求
协助权和处罚权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应特别注意对处罚权的强化和具体规定,应
明确规定对各种劳动违法行为和阻挠劳动监察人员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标
准和执行办法。
第二,建立劳动监察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保证正确行使劳动监察权力的重要条件.
监督制约机制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来自下面的监督、举报制度;二是自上而下
的监督、约束制度。
总而言之,由于中国的民主发展还不够充分,人们的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
受制于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现产业民主化,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将需
橘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牺在职攻读硬±星堡论文~——蔓三墨塑熏堡叁茎善憨竖蓥塑揪穆蔓塞塑毪
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短时间内工会的力量也不可能变得强大起来.在此情况下.十倍百
倍地加强政府的劳动执法力度,是遏制日益严重的劳动违法势头,维护劳工权益,实现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和行之有效的出路。
(3)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关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起来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迄今已有十几年了.实践表明这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亟待改革
和完善。
如何构建新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制度模式,较为可行
的是建议建立劳动法院珀,在劳动法院内设立调解和仲裁机构,实行自愿仲裁和“两审
终审制”的制度模式,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为,建立劳动法院,将劳动争议
审判与普通民事案件的审判区别开来。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实行两审终局制,也有利于
上级劳动法院对下级劳动法院的监督,使两级审判更好地衔接起来.在劳动法院内设立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构,调解和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并大大简化仲裁的程序,使大量
的争议特别是那些简单的争议在自愿调解和仲裁这一级得到解决;同时调解和仲裁机构
设在劳动法院内,可加强仲裁与审判的衔接,也可以大大提高调解与仲裁的威信;同时,
将现有的仲裁体系与机构并入劳动法院,也有利于制度的衔接。
但是,建立独立的劳动司法体系和制度,是涉及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件大事,实现起
来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着眼于目前来说,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对现有的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一些较大的改革。改革应遵循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继续推进已经
在个剐地区试行的“仲裁机构”实体化的进程。将劳动仲裁委员会由过去的一个临时性
机构变为一个独立的、常设的劳动仲裁机构;二是取消现行的强制仲裁和仲裁前羞的做
法,实行自愿仲裁,这样傲有利于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利于维护工
人的权益,也有利于推动建立独立的劳动司法体系和制度.三是大大简化劳动争议处理
的程序,使其交得更加灵活和便捷.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劳动争
议仲裁院。这对劳动权益保护又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举措和创新.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了以‘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主体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劳动合同和集体
合同制度,三方协调枧捌、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目
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涉及工时、体息休假、工资、禁止使用童工、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劳动定额、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劳动标准体系,并
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倾力相助劳动者赢得平等和尊严”.
(五)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
劳动关系阅题将深刻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因此,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是第一责任。因此,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要转变
好角色,要履行好职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其前提就是政府
角色的正确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一体化格局已被打破,形成利益多元化。
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就不可能是一致,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对立。丽作为一个执
政党,它不仅仅领导工会,它也领导雇主及其组织;它不仅代表劳动者的利益,也代表
撕郭饶‘转基时期中田劳动关系研究'仁】,2004-1-9,-t却:f^w啊d蝴锄.哪.ca/Imdongguartxi.htm
口李璜、沈剐,郑蔫‘关于新时期劳动关系问题的多角透视,嗍,工人日报20020-3
塑矍翌堕幽!!堡望丝壁望堡翌:生丝i堡苎苎三兰塑曼垫室圭墨塑堡蔓塑耋墨塑翌墨墨堡翌
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的利益。因此,面对这种多元化的利益格局,执政党及
其政府必须担当起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担当起法律的制定者和仲裁者的
角色。而这种角色主要体现为一种政治领导,鄄教育和规范各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使
其活动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通过引导、协调和一系列制度安择,将各种利益取
向不同的阶层、组织和团体的活动引向维护和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的方向,等等,而不
是包办它们的事务或对它们实行组织或人事上的控制;相反,它应从这种包办和控制中
退出来,使包括工会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变为真正独立的组织,否则,它就无法担当起
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中间人”或仲裁者的角色.
为此,政府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给自己正确定位:首先,通过教育、宣传和舆
论的功能,确立一个主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当前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政府要颁导全社
会为之奋斗的社会目标,为此,必须构建一个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的和谐劳动关系才
能实现这一社会目标。其次是制定和完善公平的游戏规煲IJ,郎起点耍公平(各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平等竞争)、机遇要公平(即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平等)、过程要公平(即以人
为本,劳动过程体现人本主义),结果要公平(即分配公平),共享成果,和谐相处。为
此,政府要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执法,做一个。有为”政
府。再次,政府应当鲟仲裁人,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二、用人单位或企业组织要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所谓企业,是指社会生产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向社会
提供其他服务,有盈利性的独立经济单位,是社会分工和商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在本文中所提及的用人单位或企业组织主要是指劳动关系主体中的资方,即资本的
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是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劳动力使用权的载体勰。一方面,它是
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单元,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基础,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力量。同时,
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单位;另一方面,它又是劳动关系中的主体要素之一,在劳动
过程中,是劳动力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再次,企业还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在以实
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不仅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
的,而且客观上还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任务,因此企业
承担着社会责任。
由于企业是以协作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其活动必然受衡量劳资协作关系是否
和谐的劳动关系状况的影响。劳动关系能否达到和谐,是劳方与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劳动者希望有工作,能获得合理盼报酬、享有企业剩余,并受到尊重;资方为追求利润
最大化,也希望劳动关系融洽。如何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共同致力予追求高效
率的生产,高利润的收益,高薪资的报酬,这一切仅靠劳方的“忍辱负重”,或是靠资
方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靠劳资双方共同构建新型的社会经济利
益关系才能完成。所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上,资方的态度将交得越来越积极,
“和则两利”,正逐渐成为资方追求的劳动关系价值取向。当前,资方在占据优势的情
况下,如果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企业而吉,作为社会
细胞的一部分,对化解劳资矛盾,营造和谐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不可推卸的
责任。这是因为,在现实中,有许多不和谐的问题都产生于具体用人单位内部,如果企
业都能把这些问题和隐患解决在企业内部,那么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就铲除了不安定、不
和谐的土壤。另外企业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居于主动地位,在劳资力量对比中居于强
势地位,如果正确引导企业组织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将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效率上和质量上发挥重大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奢棼月乎主绷‘劳动经济阀詹研究'I^日,北豪一人民出版社,200I向129
(一)企业组织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职工
民主管理,树立企业与职工和谐双赢的发展观。
l、企业组织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
从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这两种要素的属性来看,都是不可或缺的,
两要素之间有天然的平等性。从私人资本社会化的发展程度看,随着私人资本逐步社会
化,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受到比较规范化、社会化的资本管理制度体系的管理、约束
和引导,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约束资本所有者个人道德失范的现象。从劳
资博弈的结果来看,“和则两利、一损俱损”。因此,只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资双方
才能平等合作、和睦相处、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取得。双赢”局面。从政府社会管理
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角度看,随着调整劳动关系的立法程序更加规范和完善、劳动标准体
系更加健全和人性化,“血汗工厂”已经没有生存的土壤。因此,用人单位或企业组织,
以及企业家协会要提高对和谐劳动关系正确认识,转变企业传统的发展观念,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树立企业与职工和谐双赢的发展观,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
度。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明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十六个字嚣.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在劳动关系领
域,。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就是要求分清资本产权和劳动力要素产权,通过规范市场
交易行为,进行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各自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的根本。“科学管理”就是要求用人单位在组织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要实现以人为
本的管理理念,致力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劳动关系,
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实行企业职工民主管理
俗话说,“职工动脑筋,企业出黄金”.实行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劳动关系协调保障
机制的基本制度.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是协调企业劳
动关系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这种形式不仅能够集中职工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有利
于统一思想和行动,避免事后的诸多矛盾;还能为职工提供相互学习和相互沟通的机会,
较好地实现自身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
企业职工民主化管理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能
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爱企如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使企业
上下形成共谋发展、团结和谐的局面.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已逐步被众多企业家所关注、
认可、实施和推广。
(二)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探讨企业职工持股制度
建立利益的共享机制,创建利益共享模式,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状况,关系着劳
动关系中各主体要素的切身利益,对社会、企业、劳动者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最为关注
的莫过于政府、劳动者以及工会。由于要建立的利益共享机制或模式,最终还需得到企
业组织的认可、制定和实旌,因此,把这部分内容仍然放在这一章节中进行论述。
l、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等价交换,同样要求劳动力商品必须要按劳动力价值来进行
簟豫征等主螭‘政治经济学’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2001.i0。.371
搁翟帝矗走=孛f圈蔓堕塑望塑堕翌塑蔓墅垦生丝墼星三!塑塞鲨室圭墨塑塑蔓塑差墨堕塑堡塞堡婴
等价交换。因此要求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从马克思的商品价格理论来看,某一商品的价格《+v+M,其中C是指不变资本
的投入,主要是指非劳动力资本投入的数量;V是指可变资本的投入,主要是指劳动力
价格,简单地说是工资;M是指剩余.由于M是由劳动力创造的,同时又是由非劳动力
资本参与创造的过程才得以实现的。因此,劳动力与资本应共同享有对剩余的分配权。
也就是说,对剩余的分配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劳动力要素的回报(MD,一部分
是对非劳动力资本的回报Q径).因此,可以得出:某一商品的价格=C+vHMI+M2).其
中,劳动者的收入构成(即劳动力价值)仔吖斗M1,资本所有者的收入P=M2.对比
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V,而不是劳动力价值G,V小于G,也
就是说,劳动力价格小于劳动力价值。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劳动者支付的仅仅工资,显
然,企业对劳动者支付的工资不是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所褥,这是不够的,反映了资本一
方对劳动一方的不公平占有.因此,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必须建立符合等价交换精神
的利益共享机制.
2、积极探索利益共享的模式
资本与劳动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前面已经论述了。但是在现实中,几乎
不是劳动雇佣和支配资本,而是资本雇佣和支配劳动;在现存的利益格局中,分配的杠
杆总是向着前者大幅度倾斜,面不是向后者大幅度倾斜: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资本所
有者节节高升,而普通劳动者却不断失落.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市场经济中
那只看不见的供求关系之手,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于价值虽然是在劳动过程
中创造出来的,但是,价值的实现却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完成的,而表现价值的价格又
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市场的供求关系的链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要素价格
的高低,也决定着与此相关联的各要素所有者在劳动、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在市场供求
关系中,一方面,资本所处的地位十分关键,从劳动关系的形成,到价值的创造过程以
及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总是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另一方面,资本与劳动相比,劳动总
是相对过剩,而资本却总是相对稀缺。物以稀为贵,这是市场经济中的通行法则。在这
种供求状况笼罩下的劳动关系中,资本所有者将明显处于有力、有利的地位,而劳动者
则很容易处于软弱屈从的地位。
市场供求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不自觉地刨造效率,但不会自觉地创造公平。如果
任凭这只盲目的手来调整劳动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必然会加剧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加
速贫富的两极分化,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冲突,安定团结的大局遭到破坏。因此。我
们必须要用看得见的另一只手理性地去制约它、照合它和调控它,创造一个既有效率,
又有公平;既有经济增长,又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进步与发展;既能使投资者获得满
意利润,又能使劳动者获得满意工资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利益共享的模式,工
会就是这样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更是一只看得见的巨手。
3、积极探讨以劳动力产权入股的职工持股制度
劳动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在理论上讲,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是平
等合作的关系,有共享有企业剩余的权利(前面已论述,不再赘述)。而要实现这~权
利,还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职工持投制度就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利益共享
模式。
职工持股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分享制中实施较为普遍的
一种,是符合现代世界经济制度革新潮流和方向的一种利益分配制度。职工持股计划最
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凯尔索提出。他认为,在正常的经济允许中,任何人不仅可以通过他
榀罄帮荭詹笋席等登壅望塑黧塑i壁堕兰’丝i堡! 塑兰皇塑塞塾垒圭墨塑塑蔓塑叁墨塑塑篁堡堡垫
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必须通过资本来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力。他进而提出,
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鼓励社会公平竞争的制度.这种制度必须使任
何人都拥有获得两种收入(劳动和资本)的权力,从丽激发职工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
这种制度就是内部职工持股制。职工内部持股制把公司职工拥有的劳动力看作是对公司
的投资。参与对公司利润的分配,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物力资本”一元垄断的格局,
使劳动者摆脱了对物力资本的依附性,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职工
的责任感、参与感和企业的归属感。员工持股计划于1919年在日本出现,当初实行这
一计划的目的在于。促使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及劳工三方关系和睦”。实践证明,在员
工持股计划参与水平较高的企业中,由于可形成员工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较容易形成
合作的工作环境,信息不对称程度小,共同管理水平高,所以劳动生产率就有较大的提
高,劳动关系比较和谐。
我国从上个世纪术开始引入职工持股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不仅改变了国有
企业单一投资主体造成的所有者缺位闯题,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企业和
职工之问的产权纽带,使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物质化,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
关切度,增强了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形成了企业内在的发展动力。
但这种职工持投制度,在我国的企业改制中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货币入股的方式。本文探
索的是以劳动力产权入股的职工持制度,努力推进劳动力要素资本化或劳动力股权化,
这是真jF实现“平等合作、共享剩余”的根本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产权,具有劳力所有权和人力资本所有权双重性。
劳力所有权是指劳动耆个人所拥有的运用自己势力进行自主劳动的权利.劳力是一种体
力消耗,是劳动者的一种生产要素,它与土地、货币资本一起被用来生产社会所需要的
物品和劳务,并通过与货币资本的交换,依据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取得劳力要素的报酬。
入力资本所有权是指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人力资产进行自主劳动而获取对剩余劳动索取
权的一组权利。这类劳动以人的知识技能、努力协作作为一种资本要索投入,与其它资
本形式~起对产出作贡献。所不同的是,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不再与物力资本
和货币资本相交换。而是与物力资本相融合,并与物力资本或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形成平
等的合作关系。
在物力资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组成的资本集合体中,由于入力资本是蕴含在劳
动者身上的,并由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使物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得到
保值增值,因此,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观点,应该是人力资本统帅物力资本和货币资
本30。
劳动力产权中的资本性、投资性也决定了劳动力实质上体现为两种生产要素,即劳
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所以它就应获得两种收入.因此,劳动力产权的价值实现也应分为
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工资,通过按劳分配实现i第二部分是对企业剩余的索取,通过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实现第一部分的价值补偿,是一般劳动关系所要求的,实现第二
部分的价值占有,才是和谐的劳动关系所体现的。因此,只有实现劳动力资本化或劳动
力股权化的职工持股制度,才算是真正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与
资本的矛盾,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实现马克思所期望的劳动者占有资本的理想制度.
(三)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委员指出:把企业做
强、傲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出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企业
剪轶名‘势动力产投一一马克屉劳动价值论在实姨中的贯彻和运用'田Mp洲ww毗|h碘讲∥l蛐咂1wW,,阳zqy觚php?址q趁&ll譬舯铲l_5
缀碧恻爱堕翌篓丝丝塑堕堕丝兰丝i堡苎塑三里塑堡竺室圭墨塑堂蔓塑叁墨鳗塑整堡堡塑
和企业家的经济责任;把企业创办成和谐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注重环境保护,维护职
工合法权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热心公益事业,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是企业
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一个企业,不管它是什么性质,已经不能关起门自我修炼就能
搞好,而是越来越与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紧密相关。面对新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企
业也应积极地转变发展观念,认清形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原有通过
“寻低竞争”、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延长工作时间,强追加班、拖欠和克扣工资、提
高劳动强度,逃缴社会保险费等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和投入
最小化,而不顾损害职工劳动权、健康权、安全权、保障权、分配权、人身权来进行资
本原始积累的做法已经行不通,它不仅要受到道德和公德的谴责,而且还要受到法律的
惩处,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外部,作为经济活动当中的强者,企业
获得的利润实际上是社会给予的.因此,企业应该回报社会。
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一些资本所有者必须遵守的公
德。纵观国内外各行业中的成功企业,无不是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兼备的企业。比如
福特企业把自己比作。企业公民”,一酉年来,不仅专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时刻注
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福特总裁比尔·福特认为,追求商业目标与追求社会责任并不
矛盾,真正成功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
得更美好。
在构建和谐企业,营造好企业内部小环境的同时,企业有责任回报社会,并且还有
责任引导员工关爱社会,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支持社会公益
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不能只看他赢利大小,利
税多少的“经济表现”,还要看他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只有企业的。社会表现”和。经
济表现”都达标了,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健康地发展。
在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也已经认识到和谐劳动关系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了。要赚钱,更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得好:
“只有我们对社会和人类真诚到永远,社会也会承认海尔到永远”.“CCTv2005年中国
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标准为“创新、责任、影响力和推动力”。这表明,创新和责任已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对于经济社会的主体一一企业来说,创新和责任已成
为两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成都一家国企职工请求民企收购,就是因为这家民企给予员
工的人文关爱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国企;新飞电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累计向公
益事业捐款达5000万元:大连万达集团历年来投入公益事的资金超过8亿元;还有浙
江一家企业集资为职工造房子等等。可见,有许多民营企业已经从被迫协调劳动关系的
状态上升到自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当前,从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还是资本要素处于强势,劳动力处于弱势的状
态。因此发挥企业组织或用人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雇主组织“对内自律,对
外代表”的作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会起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
三、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要积极监督、落实和维护
(一)协调劳动关系,工会贵无旁贷
首先,中国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发展的产物,
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其次,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
众组织,协调好劳动关系,是党赋予的政治任务.再次,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强调发
搁理杯激耄叠兰堂磐塞堕丝堕!堑重!垡兰丝i丝墨三!塑壁壁垒圭墨塑堕墅塑差墨箜堕堕堡堡丝
挥政府的作用没有错,但只靠政府的作用是不够的。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
管理到每一家企业,照顾到每一位职工。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存
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还存在执法不尽公正、劳资政策干预不够有力的
问题,因此还十分必要有一个相应职工群众团体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05年初,我们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同时也为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上有所作为创造了更好的时机,工会履行维护职责
将得到社会各方面更多更有力的支持。2005年9月20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
书记黄彦蓉在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舯周年时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
开工会和职工的支持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工会对职工的组织引导;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工会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会对
劳动关系的积极协调;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离不开工会的积极配合
3l。”
以上说明。执政党及其政府离不开工会、社会离不开工会,职工离不开工会。因
此,要积极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协调好劳动关系,工会责无旁贷。
(二)工会要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履行好工会职能,发挥好工会作用
l、工会要竭尽全力做好工作,特别是要善于工作
由于工会是群众团体,它的职能主要是“软”职能,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
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工会所面临的工作又千头万绪。因此,。工会要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特别是要善于工作。为此,工会工作须努力抓好以下“三个点”:第一,工会工作要以
组织建设工作为切入点。尉健行同志说,加强调整劳动关系机制的建设,前提是每个企
业必须有工会组织.组织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权。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
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践表明,工会组织越壮大,作用发挥就越充分,构建和谐的劳动
关系就越有保障。第二,工会工作要以抓好劳动合同、推广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着力点,
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通过劳动合同,职工群众可以依法维权;通过推广集体合同,可
以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维护职工群众的集体劳权,从而处理好职工群众整体利
益和具体利益的关系。第三,工会工作要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关键点。维护职工
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工会要千方百计地维护好职
工群众的劳动权、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和劳动安全权。
2、工会要善于整合好社会资源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
要支柱,也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某
种意义上说,工会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在这一大方向上,工会不能。单打独斗”,
而是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工会、支持工会、扩大工
会的影响,树立工会的形象。为此,工会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
好工会与党政之间的关系,即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做好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
这是党和工会的性质决定的。一方面要做好党政的工作.积极争取党政的理解和支持,
并通过与党政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联系制度,积极参与立法,政策制定以及执法检查
工作,把民情意愿、职工群众的利益和工会主张体现到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总体部署中去,
从而进一步加强源头参与和机制建设。第二,处理好工会与企业组织之问的关系.工会
引黄彦蓉t全面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川。工人日报(一)2005-9-21
相建帝斑走笋席孝拿岌镇铆_茬职剪辞研上学岔醺空第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I!!鳖翌
要嚷持“双维护”的方针,即工会要为职工谋利,也要为企业解困,才能实现企业与职
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第三,处理好工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
职工群众是工会生存的土壤,因此,工会要理所当然、坚定不移地坚持“依靠方针”(即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做好维护职工权益的第一责任人.
3、工会要切实发挥好监督与落实的重要作用
工会要为职工办的事情很多,但最为当务之急、最为快捷有效的是履行好监督和
落实的职责。如果没有工会强有力的监督,政府的介入力量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个
别企业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就不能有效遏止。积极推动维护职工权益的各项政策,措旖
的落实,是有效维权的最终体现,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落实再就业政策,使职工享有
劳动权;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使职工享有社会保障权;落实清欠工资的政策,使职工享
有分配权;落实劳动保护政策,使职工享有劳动安全权、以及维护职工的人身权·
(三)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第六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工会组织按照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
爱工会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新任务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如
何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和完成好党赋予的政治任务,如果没有一支
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无法胜任的。因此,各级工会必须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实践证明,凡是工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工会能够在企业中找
到位置发挥作用的地方,总是能找到一个能干的工会主席。一些地方的工会作用力不大、
影响力不广、号召力不强,作用得不到职工认同、地位得不到企业尊重、工作得不到社
会的理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工会干部工作不熟悉,素质跟不上。为此,在
全总十四届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王兆国主席要求全总机关和省级工会的主要领
导同志要努力成为具有较高判断形势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服
务大局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32(以下简称“三
家”)。这是工会在面对国际上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
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工会干部和工会组织工作提出
的新要求。作为每一级工会组织、每一位工会干部都要按照。三家”的标准,不断提高
自身的素质。
四、劳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劳动者要积极参与组织建设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形势是“强资本、弱劳力”,一方面资本通过经济全球化可以
凝聚成雄厚的力量,而劳动者由于国界、地域、政治主张、文化意识、生活水平、技能
素质等差异始终难以团结在一起形成比较统一的声音和力量来对抗资本。不仅如此,由
于劳动力供求总量上的矛盾,还加剧了劳动者之闯的竞争和倾轧,导致劳动力在生产要
素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
劳动者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起来,使个别劳权汇集成集体劳权,就是为了适应
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均衡的要求。因此,劳动者要有主动加入工会的组织意识,自觉加入
工会组织,并以组织的力量依法维权,将使维权成本会更低,维权成效会更大.
32蘸文杰‘阻培养-三家一为目标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IN],工人日报(七)加OS.8.12
塑三至塑曼苎室圭墨塑塑妻塑差墨箜堕茎曼堡竺
(二)职工要积极参与企业管理
职工是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应自觉履行好相应的权羊{I和义务.一方面职工有义务
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工作,另一方面职工也享有职工保障的知情权,企业发展
建议权、监督权、劳动安全与健康权、利益分配权。而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就是职工履行
权利和义务最集中的体现。
1、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实现的,职工民主管理是公
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工代表大会是构成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主要形
式,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构,也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
在实践中,不少企业组织对职工参与管理是有捧斥感的,认为是职工对企业主的“抢
班夺权”,是过时了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实这是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误解和严重的认
识不足。首先,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主要是组织职工参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层面的管理,
主要有对生产经营重大问题的知情建议权,对内部管理和劳动收益分配等与职工利益密
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的表决权,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权.一些公司制企业的实践有力地
证明,职大会科学有序地动作,对整个公司的运转形成强大的内动力,在一些非公有制
企业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其次,职大会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是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多年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参照我国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同时借鉴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好做
法,并以‘宪法’、基本法和法规等形式确认下来;从立法时间来看,规定有职工代表
大会内容的‘企业法>是1988年颁布的,‘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是1986年颁布的。职
工参与企业管理是有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的。再次,职工代表大会也不是中国特有的,
不少国家的企业都存在类似的组织,如工会管理委员会,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可见,职
工参加企业管理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了。
2、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公司制企业的职工通过民主选举的职工代表参加企
业高层决策和监督的制度.职工董事、监事人选是由职工代表大分民主选举产生,名额
比例应由公司章程设定。西欧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公司中职工董事(监事)的名额是三分
之一,德国则规定二分之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职能是既要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又要维护职工的利益,而且是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过程中维护职工利益.他们的作用在
于,通过他们在生产经营操作层面的体验和角度,参与和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监督,保证
公司的科学决策和决策执行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保证本主体的和益在公司决策及执行的
过程中得到合理合法的体现.
(三)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身素质
1、劳动关系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靠出卖劳力获得工资收入是一般劳动者收益的主体部分,是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
存所需的费用.这些费用只能使劳动者谋生,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般而言,凡
是以出卖劳力或体力为生的初级劳动者,其劳动力商品表现为简单商品性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劳动者缺乏知识和技能,因而其劳动力价值主
要是劳力的价值,几乎不包含任何知识、资产的价值。这是其处于绝对贫困的根源,也
使其社会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对劳动者来说,应当而且必须努力提
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大自身劳动力的知识投入,适应劳动力市场化的要求,使其
逐步提升为人力资本,使自己的劳动力要素转化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驺傅贵密{职工民主警理是公司法人泊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运研究(5).2005-3_lol 2抛5
寝霹塑堡墅垦苎蔓兰堂苤丝翌垄墨墨鲎堡查i墨竺墼兰苎三皇塑堡垫室圭墨塑堂董垫差墨鲤翌兰堡堡翌
(1)劳动者要适应劳动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关系双方是自
由平等的主体,劳动者具有择业,就业的自主权和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具有
择人、用人和裁员的自主权。对劳动者而言,能否把握自身的权利,实现劳动就业并获
得较理想劳动报酬,除了劳动力供求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素质.
通俗地说,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其。寻找饭碗”、并对其“讨价还价”的重要本钱。
现实的状况是,素质高的劳动者有着较广阔的择业空间和择业自由,并可以在劳动报酬、
劳动条件、保险福利等有关劳动的问题上提出较高的要求,以实现自己的追求:而低素
质的劳动者则显得的处处被动,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保全。饭碗”已属
不易,至于。讨价还价”更是无从谈起。
(2)劳动者要适应劳动竞争公开化的要求.竞争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劳动
者对就业岗位竞争,用人单位为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竞争,通过竞争,实现劳动力要素
的合理配置。对劳动者而亩,劳动竞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而这种竞争往往以劳动
者的个人素质为内容特征,谁的素质结构层次高,优势大,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否
则就会失利.
2、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义
(1)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从经济
发展上看,劳动者素质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今后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3.。
从政治上看,提高劳动者素质,会大大加快劳动者观念的更新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从
而更好地跟上改革的步伐,减少改革的成本,促进改革目标的实现,保持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
(2)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促进我国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劳动关
系能否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劳动关系双方力量是否均衡。目前,劳动者处于相对弱者的
地位,因此,劳动者应以集体和组织的力量推动双方力量达到相对平衡,能否做到这一
点,关键又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动者地位的基本保证.事
实证明,素质高的劳动者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善于运用各种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实现自己的劳动权益,提高自己的劳动地位;面素质低的劳动者往往无法保护自
己,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3、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
提高劳动者索质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国家、企业、工会还是劳动者个人,
都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
(1)从外在因素看:要求政府、企业、工会等共同努力,帮助提高劳动者素质。
从政府的角度,应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包括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定
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觉参加学习;深化职业培训改革,形成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全
社会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格局。就业企业来说,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其劳动者的素质水平
的商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组织应加强企业岗位技术培训:引入市场
分配机制,使素质高、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得到较高的收入,从而鼓励劳动者提高技
艺,钻研业务和勤奋上进.从工会方面看,工会是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组织,通过履行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6页
橘建姊花大学高等学校教蜘在职攻读硬±璺售连奎塞呈墨塑!堂堇墨!曼喳望塑差曼!堕熏塑毪
会的教育职能,以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好各类各级职工学校,同时积极开展
形式多样的岗位技术练兵、职业技能竞赛和自学读书等活动,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
质,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和优势。
(2)从内在因素看:劳动者本身要自强自立。诚然,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待政府、
企业、工会的共同努力,但这都是外部因素,劳动素质提高的内在和决定因素,在于劳
动者自身的努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广阔的择业空间和自由,但也带来
了更多的风险和要求。在面对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劳动
者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劳动者面对双重竞
争的唯一选择。
最后,作为劳动者,要积极工作,合理索取,乐于奉献,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者。
福建稚范大学高等学授教柿在职玫读颈圭学位论『文结论37
结论
本论文从一般劳动关系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概述,从我国劳动关系
存在的闯题及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揭示,论述了构建和
谐劳动关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从影响劳动关系的宏观环境到微观
环境、从劳动关系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到相关人(政府、工
会以及企业家协会)的分析,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一
项社会立体工程。为此,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是:建
立包括政府、企业组织、劳动者、工会等“四位一体”的和谐劳动关’
系立体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层面的参考和
实践层面的探索。在论述中,特别突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
各要素之间的合作性、平等性、互利性与和谐性,克服了传统劳动关
系理论所主张的劳资。对抗有余,和谐不足”的局限,在当前努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具有建设性和时代性。
文章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立场、观点和方
法,综合运用了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
理论,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劳动关系现
状和解决路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劳动关系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参考。
撬建卸蓖大学高等学校教舜在职政读磺士学位论文兰三生羔堕一塑
参考文献
1.祝晏君主编‘劳动关系》D哪,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9
2.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嗍,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8
3.常凯蓍<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p哪,北京;中国劳动社会
保障出版社,2004.7
4.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编‘政治经济学》【MI,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5.孙月平主编‘劳动经济问题研究》f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6.夏闻主编‘经济学大师解析经济难题》嗍,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9
7.宋培林‘现代劳动经济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9
8.丁群南,陈微波‘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Ml,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9.李涛等‘劳动力资本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0
lO.宋晓梧‘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f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11.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工会》【q,中国言实出版杜,2003.7
12.万成博、杉正孝【日】主编‘产业社会学》【M】,杭州:浙江入民出版社,1986
13.T·哈纳米[ill。R·布兰佩因【比】‘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劳资冲突的对镶》口叼,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8
14.林予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研究》【M1,福州:海风出版社,1996.6
15.林子华‘当前完善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制应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田,福建理论学习,2000(12)
16.王兆罾同志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撮告阁2003.9
17.何平‘发展劳动力市场与完善社会保障》【K】,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背景报
告之二,2006.3-17
1 8.黄河涛,赵健杰(SAS000与工会维权策略'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
1 9.郭悦‘关于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几大问题》阴,经济研究参考2003(7)
20.郭悦‘消除原始式的劳动关系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田,经济要参。2004(15)
2 1.李凌云‘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川,工会理论研究,2004(4)
22.王大庆,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阴,经济研究参考2003(7)
23.黑启明《近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的历史演迸》[Jl,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
24.王德明‘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搽析》田,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
25.傅贵忠‘职工民主管理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们工运研究(5),2005.3.10
26.马传景‘解决就业政府应做些什么》p叼,光明日报,2002.10-8
27.尹卫国‘新闻观察;清除“血汗工厂”生存的土壤》【N】,工人日报(----)2005-9-27
28.陈文杰‘以培养“三家”为目标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fl叼,工人日报(七)2005.8。12
29.李瑾、沈刚、郑莉‘关于新时期劳动关系问题的多角透视'咖,工人日报2002.9-3 30.郭悦《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z12004.1帅懒d葫m∞m伽^a幽l鲫域晒l衄
31.郭悦‘转型时期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z】,2005.9
http://news.xinhuanet,con“ziliao/2005-09/13/content 3483896.htm
32.叶树稳‘当前劳动关系存在主要闯题及协调机制》[Z]
http://www.bjX.tom.cn/files/wx/ahdy/2003.1/16.htm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姓名) 王德盟学号堂Q兰笾§ 专业亟渔经进堂
所呈交的论文(论文题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研
究》)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
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
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之i篁!至指导教师签名盘叠
签名日虹蛩簿业
熊矍丝篓羔量!燮堂操点墼鲤翌兰堂堡i鲤:一致谢40
致谢
奉沧文历经~年半的努力,刚刚完成。在此,我要对为本文的写
作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很多人袭示诚挚的谢意。
尊先我鹱感谢我的导师林子华教授。本文从开始酝酿、选题、修
改到最后成文,林子华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在定稿前还为论文
[事_;I的一一‘些观点、表述方式及措辞俄最后的斟酌。林子华老师严谨的治
学态度,扎实的:【作作风和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时刻影响和激励者我。
同时,我还要感谢师大经济学院的郑胜利等其他几位老师,他们在论
文内容和框架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其次我爱舆诚地感谢我的这几位同学、同事和朋友:方东荔、柴
万江、周以利、林晶和谭炜,在我搜集论文资料和写作的过程中她们
部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最后我爱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和爱人,在求知的道路上,他们一一
惠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他(她)们的支
持和帮助。
在此,我要对以上诸位⋯‘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王德明
福州市解两小区
2006年9月10日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作者: 王德明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白永利 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学位论文]2006
2. 魏林杉 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作用[学位论文]2007
3. 杨晓峰 解读三大维权新变[期刊论文]-人力资源2007(21)
4. 甘露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期刊论文]-枣庄学院学报2009,26(3)
5. 李欣宇 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学位论文]2008
6. 顾海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学分析[学位论文]2008
7. 朱平 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学位论文]2007
8. 刘妍 和谐劳动关系及其伦理调整[学位论文]2010
9. 赵入坤.Zhao Rukun 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国家调节[期刊论文]-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3(4)
10. 苏楠 中美政府在劳动纠纷中调节作用的分析[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4(10)
引证文献(1条)
1.岳志春.张晓蕊.林晓娟邯郸市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