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研究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研究
姓名:冯玉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魏成龙
20100501
中文摘要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金融中介的
角色,其经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银行效率的提高是防范银行风
险、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
就其本质来说,商业银行效率是银行在既定产出情况下实现成本最小化的有
效程度或是既定投入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程度。而商业银行效率的持续性则是指
商业银行未来效率和商业银行过去效率之间的一种相关性,即银行当前的效率对
未来效率的某种揭示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效率,更要关注银行效率的持
续性,以便挖掘出关于银行效率的更多有用信息,用来指导管理实践。我国的商
业银行体系在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于西方发达国
家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营运效率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商业银
行改革的深化,相关效率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类别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单要素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效率水平的差异。然
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模型对我国13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
银行在2004--2008年期间的效率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
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
内容、研究框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
分类及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银行效率的一般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并
着重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最后对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的投
入产出指标选择原则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主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单要素指标
比较。第四章是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前沿效率分析实证研究。本章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对商业银行的概况进行阐述;其次是基于DEA模型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第五章为政策建议,根据前面部分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实际情
况,从产权制度、资源配置、资本充足率、承受风险能力、内部经营管理、混业
经营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对策及建议。同时对银行效率下一
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第六章是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DEA
II
Abstract
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commercial banks play a rol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It’S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and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key to guard against risks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anking sector.This problem is also the focus to deepen
the f'mancial reform in China.
In essence.the commercial banks’efficiency is the effectiveness to minimize the
cost under the established output or to maximize the profit under the established
input.But the commercial banks’efficiency sustainability refers to a correlation
between future efficiency and past efficiency of banks,that is,the role of bank’S
current performance to reveal the future performance. For this reason,we can’t only
focus 011 the banks’efficiency,but also concern about the continuity ofthe efficiency in
orderto dig out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banks to be used to
guide management practice.Although the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es in recent years,there is a big gap in operating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 bank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banking reforms,the efficiency analysi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fore.
This thesis is the study on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which at first analyses deeply efficiency meaning sorts and research
methods.Based Oil this,we do the single—factor index comparison on our commercial
banks and research the difference of the efficiency level.Then we make empirical
study on 1 3 commercial banks with the frontier efficiency analysis method,the
reference data ale from Year 2004 to 2008.This study includes six parts.Part One
III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banking efficiency study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mercial banking efficiency.Proposed main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 adopted methodology.Pan Two the described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classif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banks introduced above.And this part focuses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method.Finally,we analyz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selection input-output indicators of efficiency evaluation.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d
the Comparative single-factor of commercial banks.Chapter four introduce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commercial banks.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first,a
profile of commercial banks,followed by the model based on DEA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Chapter Five describ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section,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w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m the property system,resource
allocation,risk-taking capital and capital adequacy ratio.At the same time we
introduce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Operating Efficiency;DEA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交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交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袁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栗,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荻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酌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栽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釜名: 多哆玉兰
2D/。年∥月乡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面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氟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奎阚。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旮勺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住论文作者)签名: :垒量兰
20 l o年石月f工日
学位论姘导教师釜名:勉亟
20/o年6月J≯目
第一章导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首先,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环境中的我国商业银行既经历着自身体制的不断变
革,又经历着外在经营环境改变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东南亚经济危机表明,低
资本、高风险的银行业随时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这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
大的冲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
问题,改革目前商业银行存在低效率的现状,为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006年底,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在有限时间内提高他们
的经营效率,既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的安全
和长期发展。我国银行业在效率上所面对的,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产权
“不清’’引起的效率低下问题,还有因银行金字塔式的组织形式、不完善的管理
机制、员工没被充分激励和风险失控等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国有
银行产权改革在众人瞩目的外国资本的注入下拉开了序幕,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
为只要进行产权改革,效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使在国有银
行产权边界清晰后,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组织效率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将是银行
经营中的核心问题,从规模效率到范围效率再到X一效率的银行效率理论分析和实
证分析均表明,银行业在追求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的低效率和x一无效率有关。审
慎管制与保护性管制导致的市场势力有可能会增加银行的X一无效率,这正是20
世纪末全球银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放松管制后,依旧存在低效率的银行,银行
危机并没消除。总的来说,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从商业
银行的非配置效率入手,打开我国银行业的效率“黑箱”。寻找影响我国商业银行
经营效率的因素,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率提供参考。
从国际背景上分析,金融危机频频发生,银行经营风险增加,银行经营的稳
健性和未来的发展潜力逐渐受到重视。有关银行的经营理念和评判的标准也发生
了巨大变化,银行业效率观逐步显现。1988年以前,《银行家》对世界大银行排
名是按资产规模进行的;1989年以后,则改为按能反应银行资本实力、经营稳健
程度以及资本进行排名,并同时按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真实利润增长率等
赢利性指标公布i000家大银行的排名。其中,资本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收入费
用比率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财务指标,而税前、真实利润增长率则是反映银行
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赢利性。这就是说,判断一家银行是否是“好银行",
应主要考核其效率、利润情况,而不是扩张的资产负债表。尽管规模仍是左右当
今银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银行效率已成为银行并购决策、银行监管等重要
领域评价的主要标准,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都面临着“商
业化”的决择,对商业银行评价、监管的标准也应该和国际接轨。因此,目前我
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应围绕银行效率进行,即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银行
效率提高。。
其次,金融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要行业,其效
率的研究意义非常深远。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货币仅仅作为流通和支付
手段存在,金融活动也仅作为商业的附属形式出现,金融业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
独立的行业。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成为企业扩
张的重要手段,不管是银行的间接融资还是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金融都已
经成为连接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主要渠道。20世纪50年代,金融活动广泛涉及个
人消费领域以及风险投资领域,而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
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金融业作为
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产业,已不再完全依赖实物经济,而成为任
何国家都不可缺少并维持发展的部门,因此,金融一银行经营效率的意义不仅仅在
于某一个产业的效率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
家,资本不足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罗斯托、刘易斯等经济学家们都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由于低收入和低资本的循
环导致这些国家的“贫困恶性循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界的资本流动
越来越频繁,金融活动已经突破国界,使企业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进行国际融资,
2
使一个国家投资可以不再仅仅依赖自己的储蓄或积累才能获得发展。因此,良好
的金融体系及效率可以有效地促使发展中国家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打破这J‘贫
困恶性循环’’,实现经济起飞。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思也就
不言而喻。
同时,随着我国的入世,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向外
资银行开放我国的人民币业务以后,中外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金融是
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调控的市场基础,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以及金融
业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提高银行业效率是防范金融风险、推动
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与外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比
较,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测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探索提高我国商业银
行效率的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是当务之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逐渐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不断扩大在我国的经营
范围,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银行业经营效率问题作为其生存与
成功的关键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国商业银行
的经营效率状况及存在问题,在研究中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将其大致
分为以下几类进行阐述:
1.2.1国外有关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现状
效率(Efficiency)一词在管理学中可谓是应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经济效率
通常被认为是对有限资源的节约,同样可以理解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萨缪尔森
(Paul A.Samuelson)在其《经济学》一书中对效率定义为: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
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作了能带来最大可能的满足程度的利用。
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个简化表达。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状态的角度提出了效
率概念,这一界定因其崭新的视角在经济学界颇引人注目,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效率是这样来定义:一种状态(资源配置、社会
制度等)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一种资源配置状
态已经使没有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偏好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条件下变得更好,那么
就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即最有效率的。在新古典企业理论框架下,企业
被抽象为生产函数一企业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数学表达。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被表达
为静态下的产量最大或成本最低和动态下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状态。
生产函数是企业投入产出关系的技术性考察,此时企业效率等同于生产效率。与
企业效率相同,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其效率水平可以反映商
业银行产出能力、资源利用效果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营特征,是商业银行竞争
力水平的集中体现。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爆发了银行间的大规模合并浪潮,业务日渐趋于综合
化。巨型银行的出现究竟是否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成为政策制定部门及
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及欧洲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银行效
率进行大量研究。效率研究首先需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定义效率,即采用何种
效率用来反映银行的经营;2.如何计算效率,即采用哪种实证方法来计算效率水
平。在现有的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Mcstcr(1966)、Allen和Rai(1996)、Rime
和Sfiroh(200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成本效率与x效率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此效率的改善可节约银行经营总成本的20%;而规模效率
和范围效率对商业银行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其配置不经济导致的低效率不超过
总成本的5%。但从原理上看, x效率则是通过成本效率间接计算确定。Andrew
C.Worthington(1998)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研究了澳大利亚非银行金融机构效
率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资产、资本、利润、人力资源等是决定效率的重要因
素。所以,目前所作的有关银行效率的研究中将研究对象由规模效率、范围效率
转向了成本效率和x效率。Solow(1957)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总生产函数与生产率的
概念,Farrell(1957)最早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效率研究的新方法,并第一次引入
4
前沿生产函数(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的概念,以此作为资源利用的评
价标准。前沿分析是根据已知的一组投入产出观察值(生产前沿面),使所有观察
值都在边界之内,每个观察值与边界的距离即为该生产点的效率。前沿效率是一
种相对效率概念,效率前沿面始终由样本中最佳机构或其组合构成。前沿分析己
成为微观效率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很多学者(John P.Bonin,Iftckhar Hasan,Steven Fries,Anira Taci)利用此
方法对银行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测算。
1.2.2国内有关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或对
财务指标的评价,但这种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效率
状况。近年来在吸收和借鉴国外效率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很多学者纷纷采用定量
分析方法,就规模效率、范围效率、技术效率、成本效率以及X效率对我国商业
银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和测算。魏煜、王丽(2000)、赵旭(2000)、刘汉涛(2004)、
郑录军、曹廷求(2005)等使用DEA方法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成本效
率等闯题。刘志新(2004)、刘琛(2004)、钱蓁(2003)、迟国泰(2005)等使用SFA、
DFA等前沿方法测算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水平。所做的研究均显示出不同
产权性质的银行经营效率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外资银行效率最高,而国内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要比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高。
2000年赵旭、凌亢运用简化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某市19个
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1992至1997)的相关统计数据。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
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效率增长的决定因素除资产质量、资本规模等因素外,更重
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产权和市场竞争。邓智毅在《金融效率制度性分析》一文
中从产权制度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分析表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率的最根本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
在界定、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均存在着缺失。金融产权制度是指金融产权性质的界
定、结构的选择、功能的开发、让渡的准则和效率的实现等~系列安排的总和。
解决的途径就是实现明晰化产权制度,使产权主体人格化、具体化;产权投资多
元化、社会化;产权机制内生化、运转化。王聪、邹朋飞(2004)通过实证检验发
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国有银行规模不经济,股份制
银行规模经济,产权制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对国有银行
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市场集中度对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同时指
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国有银行适当收缩规模、股份制
银行尽快充实资金、增强竞争力等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关于银行效率的研究不仅起步早,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文献,研究视角也
由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研究逐步发展到前沿效率研究,以获得更多对政府政策
制定和银行内部管理有重要价值的信息。随着银行效率问题研究的深入,一些学
者在研究方法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引入了比较复杂的分析技术。就实证研
究结果而言,大量研究表明银行机构并非完全有效,并且量化了差距的程度,但
没有确定这些差异的具体原因,解释它们为何存在。
我国对银行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数量也很有限,但国外主要研究方
法基本都被借鉴。实证结果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支持国有银行效率低下,股
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相对较高。无论是国内的研究还是国外的研究,银行前沿效率
分析大多采用的是参数方法、非参数方法,或两者兼而用之。但参数和非参数前
沿效率分析方法都有其各自难以克服的不足,参数方法强加函数形式,严格限定
了前沿的形状,非参数方法不允许有可能对度量结果产生影响的随机误差。因此,
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在通过在参数方法中设定更灵活的函数形式和在非参数方法中
应用随机形式来修补这些缺点。通过将两种方法一般化,不同分析技术下可能有
更好的机会产生更准确的和更一致的结果。但国内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比较落后,
大多研究还停留在单纯借鉴应用国外研究方法的阶段,开发和创新的较少。
此外,银行效率研究的缺陷还在于,对不同国家银行机构效率的比较还很少,
研究结果以提供点估计值为主,较少提供估计值的置信区间。对于行业内不同银
6
行机构之间以及单个银行机构内不同分支机构的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研究还相
当缺乏。这些都是银行效率研究方面值得进~步探索的内容。
1.3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必须立足于我国特有的现实
和国情,全面而系统地分析银行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金融业的
市场化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政府的限制,而发达的市场经
济国家的银行发展具有较长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营的外界制度环境也比
较成熟。结合本国国情、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是非常
必要的。
1.3.1本文研究思路
’以建立符合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
经营管理模式为基本目标,围绕这一研究目的所形成的研究思路是:从实际出发,
客观地反映问题真相,分析其存在原因及影响,积极借鉴国外先进适宜的经验,
研究针对本国特色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具体的研究思路是:归纳、分析国内外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方面的相关理论及经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水平进
行比较,明确我国银行效率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效率的差距——找出我国商业银
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计算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
相对效率水平——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对我国
的银行经营提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本文研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
率水平低下的基本假设,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机构效率领域研究的相关
成果。
1.3.2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是论文研究的成功关键所在。
1,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坚持从我国的现实出发,从我国银行业
7
的现实问题出发,有针对性的构造相应的银行业效率理论框架,从理论的高度来
分析问题,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规范分析和
实证分析法。在本文研究中,以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并时时做到二者的结

口0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时,先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然后做了一定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并以定量分析
为主。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本模型对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9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04--2008年期间的效率值进行计算,并对效率状况进行
综合分析。
1.3.3本文的创新点
1.数据应用上的创新。本文在数据的选取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入2008
年的最新数据,使实证分析过程中数据的使用更加全面,从而使论文的实证分析
结果更加具有说服性,更加可靠。
2.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本文得出“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效率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
行’’的结论。明显区别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相关理论
商业银行最初存在形式是货币资金存取的中介机构,现代商业银行已发展成
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
集资金,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
业。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经营的一般性特征,即以追求
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即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商业银行作为
独立个体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商业银行又不同于一般的企业,
它是一种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具有信用中介职能,通过
融通资金,有效整合资源,对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巨大的作用。
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的限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
放以后,逐步受到了重视。尤其到九十年代后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这
是与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趋紧密的形势是分
不开的。加入WTO以后,银行业对外开放人民币业务无疑对这一进程起到具大的
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将分别从银行效率的内涵、分类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商业
银行的效率进行阐述。
2.1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及分类
效率一词是由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相对于需求而言,物品是有限
的。人类需求欲望的无限性和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致使人们必须在物品
的使用上做出选择,评价这种选择优劣的标准就是效率。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
学》一书中写道: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
西方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对效率的另一种重要理解是: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
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已没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这项经济活动
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人们称之为帕累托最优,也叫帕累托效率。可以看出,效
率是用来评价资源利用效果的衡量尺度。有效率的运行是指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9
的运行,越是靠近这条曲线代表生产越是有效率,社会资源的利用越是合理,越
能在更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国目前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中,对银行效率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但大家一致认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指商业银行在有效地保证其盈利性、流动
性、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合理配置银行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经济资源的
流动,是银行市场竞争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表现。商业银
行的效率通常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宏观意义上的银行业效率是指
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使资金在生产部门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并通过工商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全社会资源最合理的分配,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用。所谓
社会资源在全社会的最合理分配,是指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或
不同生产群体中按生活活动的客观需要,在特定社会机制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分
配。从微观层面来考察,指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部门,能完成的金融资源
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即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达到最佳。在一定经济环
境下,能够实现银行可支配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达到利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
态。这种微观属性下银行效率的意义可简单表述为: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
业,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其实现
投入最小化或产出最大化的有效程度的衡量。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效益至上的理念。从本质上说,
银行效益与效率是统一的,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而银
行效率指的是银行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效率
的信贷资源配置一定是有效益的,尽管它可能不直接表现收益率上;反之,有效
益的金融交易与服务未必是有效率的,比如借助于垄断所获得的高收益,不能说
是高效率的,至少从宏观角度来说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是不利的。可见,银行效益应包含在效率之中,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效率
目标。没有效益的效率,效率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而效益若不以效率为动力,
效益就不可能达到持续增长。
lO
在研究中,我们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商业银行的效率:
①规模效率
规模经济理论是描述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是指由于经
济组织规模的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从而效益提高。规模经济理论所描述的
企业规模变动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特别是
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
而发生的营运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其
运行成本、营业收益的变动关系。
规模效率是规模经济的一种量化指标,规模效率等于l,规模扩张带来的生
产本降低已达到最小值,也就是说生产规模刚好处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临
界点上,企业生产规模己达到最优状态。如果生产规模小于该点,则处于规模不
经济状态,继续扩大规模是有利的;如果大于该点,则缩减生产规模是有利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无法达到规模效率为1的理想状态。效率值处于(0,1)之间,
即处于完全无效率和完全有效率的状态之间。规模效率值越大,则意味着生产规
模越接近上述的临界点。
如上所述,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呈倒u型形态。美国学者劳立斯通过对美国
银行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银行技术水平不变时,最低成本点通常出现在银行
资产规模达到2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时。
②技术效率
目前对于技术效率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一是法瑞尔
(Farrel)在1957年发表的《生产效率度量》文章中对技术效率给出了比较有代表
性的定义:技术效率,就是在生产技术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
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占实际成本(投入水平)的
百分比。二是勒宾森(Leibenstein)于1996年从产出角度给出了技术效率的定义:
技术效率是实际产出水平在相同的投入规模、投入结构及市场价格条件下,所能
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百分比。
Farrel的理论是从等产量曲线的概念出发来描述技术效率的。假设某企业利
用X。、X:两种生产要素生产Y产品,如果其边界生产函数为Y=f(Xl,x2)且具有
固定的规模报酬。则其生产边界可由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改为要素投入与
要素投入的关系,因为此时l=f(X。/Y,X2/Y)。边界技术就可用单位等产量曲线来
表示。根据Farrel的理论,Q点为技术有效率点,技术效率TE=OQ/0P。
X竹

鬈物
图2.1投入和产出导向的技术效率
由投入导向的技术效率值如图1可以发现,生产每单位产出的两种生产要素
X。、X。的投入组合用图中的点表示,其产出用SS’等产量曲线表示,与曲线SS’
对应的方程是边界生产函数。技术效率用原点至边界生产函数的距离与原点至图
中各点的距离来表示,如oQ/OP,这个比值介于0-1之间,同样的原理可推广到
n)2种生产要素投入情况。勒宾森的产出角度的技术效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TE=OA/OB*100%
如图2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为ZZ’,在投入要素一定的情况下,实际产出
为0A,而位于生产边界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oB为最优产出。
从产出角度所定义的技术效率被普遍接受,由于这个定义与增长理论紧密衔
接,所以是目前应用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定义。
③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采用成本最低的资源配置方法来生产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12
资源配置的精髓在于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入和产出。企业的
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时刻变化,会产生供不应求,供
大于求的情况,产品价格也随之变化,企业作为经济人,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必须时刻根据产品市场的变动,调整产品产量,改变营销策略,改进产品性能,
甚至开发新产品。由于投入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和各种投入品的替代品的出现,有
效率的企业会根据价格的波动相应调整各种投入品的比例,在不降低产出量的同
时尽量降低成本。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取决于社会或微观经济单位对稀缺资源
的有效配置,即使各种可用资源达到或接近易充分利用的优化组合状态。从一般
意义上说,不同部门之间要素边际收益的趋同化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主要标志。
在图2.1,配置效率可以表示为:
AE=OR/OQ*I 00%
只有当银行在最小成本预算线上生产时,配置效率才为1,这时银行的配置
最有效,当银行不在最小成本预算线上生产时,配置效率小于1,这时银行为配
置便是无效的。
银行内部资源是指银行拥有和控制的资产、负债、组织机构、入力资源、市
场客户、信息及服务功能的总称。我国银行业配置效率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的行
政化配置导致过高的交易成本。由于行政机制不是市场机制,银行内部普遍存在
机构重置、负激励、过高的监督成本等情况。
④综合效率
综合效率在运用过程中与X效率、成本效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是近些年
对银行经营效率评估中主要的测算指标。在图2.1中,从’是银行的一条单位成
本预算线,AA’与SS’相切于O’点。如果银行在O’点进行生产,则银行能够
以最小成本、最佳的投入配置生产产品。如果银行在P点进行生产,也就是用较
大的投入量来生产产品,其实际生产成本为OP,定义银行的综合效率为:
OE=OR|OP*100%
可见,综合效率是银行生产当前产出水平的理想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率。
显然,当银行在0’点进行生产时,其综合效率为1,这时被称为综合有效,如果
综合效率小于1,则为综合无效。
所以,综合效率可分解为技术效率(TE)和配置效率(AE)两部分。即:
OE=OR 7 OP=00Q 7 OP)木00R f OQ’=TE*AE
由上可知,当银行在等产量曲线上生产时,技术效率TE达到最优;当银行
在成本预算线上生产时,配置效率AE达到最优;只有当银行在切点0’上生产时,
0E和AE才都达到最优,这时银行经营达便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以上分析也可扩
展到银行为多投入、多产出的情行。
2.2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方法
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水平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单要素指标分析法和数据
包络分析法(DEA)。单要素指标分析法是较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从不同角度选取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来测度银行的经营效率。常用来作比较分析的单要
素指标有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收入利润率、成本收入比及存款费用率等等;
DEA方法是由著名经济学家Charnes、Cooper等人以相对效率概率作为基础发展
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这一方法把单输入单输出的工程效率的概念推广到对
多输入多输出同类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有效性评价中。下面
我们分别对两种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2.2.1单要素指标分析法
银行效率评价体系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体系,金融管理理论为评价银行的
效率水平提供了许多指标。其中,银行股价被认为是最佳评价指标。但是由于我
国目前大多数银行并没有上市交易,即使是上市的银行也由于股市运作的不规范
性使其失去说服力。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目前我
国的学者多从银行经营效益指标和银行稳健性指标来度量。反映银行获利能力的
指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收入利润率等指标;反映银行成本控制能
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费用率、贷款费用率、存款费用率和成本收益率等成本效率
14
指标;反映银行资产配置效率方面的指标有存贷比率、不良贷款比率等;反映人
力资源效率方面的指标的职工的文化结构;反映银行安全能力方面的指标有资本
充足率、自有资本率等。其中,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
最主要的指标。
在已有的采用单要素指标分析的文献中,均是将国内外银行或国内银行间
的几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存在的差异,比较其盈利能力、流动性及安
全性等,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种采用直接比较银行间财务指
标或构建指标体系来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方法,具有直观、简洁的特点。但
由于单一要素指标反映的信息是片面的,而且银行的财务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偶然
性,所以,仅从单要素指标来分析很难综合反映银行的真实经营水平。
2.2.2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线性规划技术,至从1978年第一个DEA模型一
一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提出的CCR模型发表以后,新的模型和其它重要
结果不断涌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也日益广泛。CCR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
时Farreii正在对英国农业生产力进行分析时提出了包络思想。此后,在运用和
发展运筹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主要依赖于线性规划技术,并常用于
经济定量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它以各个实际样本点的外包络面为基础来判断DMU
之间的相对效率,因此这一分析方法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法’’。它可以得出每个
DMU的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确定有效(即相对效率最
高)的DMU,并指出其它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相关主管部门和决策机构提
供相应的管理信息。
DEA方法有很多优点。首先,DEA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
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DEA方法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不是优先意义下
的权重,而是从最有利于决策单元的角度,以各决策单元输入输出的权重为变量
进行分析评价,从而避免确定各指标在优先意义下的权重;二是假定每个输入都
关系到一个或多个输出,而且输出输入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系时,使用DEA方法
不必确定这种关系的显示表达式,所以,DEA方法排除了许多主观因素,具有很
强的客观性。其次,DEA作为一种非参数的方法,较回归分析等方法有很强的优
势,尤其在生产函数的确定方最为突出。回归统计方法把非有效和有效的的样本
(D删)混在一起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生产函数"实质上是“平均生产函数",
不符合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函数的严格定义。而DEA则是利用数学规划的手段估计
有效生产前沿面,从而避免了统计方法的缺陷。另外,DEA方法是纯技术性的,
在对DMU进行评价时,它不必考虑指标的量纲,可以避免因为指标量纲不同而需
寻求相同度量因素所带来的众多困难,能很好地解决评价指标的不可公度性。
由于DEA方法具有上述优点,使它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
有效方法之一,吸引了众多应用者,而这些应用也推动了DEA的发展。根据Gabriel
Tavares(2002)的统计,1978--2001年共出版了3,203册(篇)有关DEA的论文或
专著。DEA方法已成为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领域一种重要又有效的分析工具。
16
第三章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单要素指标比较
3.1评价指标的选择
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运用单要素指标分析法进行测度时,首先要确定其经营
效率的评价指标。为了客观准确地选择银行效率的衡量指标,本论文参考了2006
年1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推行实施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规定。规定办法中指出: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衡量指标包括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
率,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
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l%。同时,作为银行经营活动最
终获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一收入利润率,本文将其引入评价体系,从营业收入中利
润所占的比重来反应银行盈利能力情况。
·另外,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银行成本的降低与升高,也是决
定银行效率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因为银行营业费用水平表明了一个银行在
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取得同样收益的前提下,只有达到了最少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经营效率。因此,本文将成本收入比率
作为一项评价指标。鉴于银行作为金融性质机构的特殊经营模式,将年末经营损
益表中营业外支出中营业费用一项作为其经营投入成本,分析一定产出水平下银
行成本耗费程度,来评价更加客观地评价银行的经营效率水平。各要素指标的具
体说明如下:
①资产利润率(RoA—Rate of Return On Assets)
资产利润率是银行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余额的比率,反映银行资产的获利
能力。鉴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其资产收益率一般较低。在美国,银行资产收益率
的标准为1%一2%,能达到这个标准,说明其经营效率已是很不错的。
参照我国银行业公开公布的统计年报的计算方法,其公式为:资产利润率=
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各指标解释: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税后净利润值。
17
资产平均余额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年初总额+资
产年末总额)/2。
②资本利润率(ROE--Rate Of Return On Equity)
资本利润率是银行税后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也被称为净资产收益率、
股本收益率、股权回报率。它反映银行资本的盈利水平,即银行投入一定量的资
本所能获得利润的多少。资本利润率越高,表明银行资本的获得能力越强,其经
营效率高,反之亦然。
参照我国银行业公开公布的统计年报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利润
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X 100%。
各指标解释:在计算净资产利润率时所有者权益有两种核算口径:一是年末
所有者权益余额,另一是加权平均所有者权益,加权平均所有者权益是依据中国
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
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计算。经检验,两者计算结果略有差异,在
此忽略不计。净利润指标的解释如上。
③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是银行净收入(即税后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银行经营活
动的最终获利能力。这一比率说明银行收入有多大部分作为利润是留给银行的,
其值越高,表明银行各项经营收入中利润的比重越大,反之亦然。
参照我国银行业公开公布的统计年报的计算方法,其公式为:收入利润率=
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各指标解释: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年末
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和。净利息收入为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非利
息收入在损益表中包括手续费、佣金收支净额、净交易收入、投资收益及其他业
务收支净额。净利润指标解释如上。
④成本收入比率
成本收入比率为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也被称为营业费用率。反映商业
18
银行经营成本费用的管理效率,即商业银行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在其经营活
动的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
参照我国银行业公开公布的统计年报的计算方法,其公式为:成本收入比率=
经营费用/营业收入×100%。
各指标解释:经营费用是指银行为组织和管理各项经营业务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员工费用、折旧及业务费用三项。在多家银行的财务报告中,经营费用还包
括资产减值损失支出(如中国建设银行)。但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国内银行与国外
银行相比,面临着改善资产质量、冲减不良贷款的更高压力,每年有很大比例的
资产减值准备金加入到经营费用中,如果按此计算,将大大增加国内银行的经营
费用值,使成本收入比提高,减弱银行盈利能力评价结果的说服力。因此,为了
客观的比较国内外银行的经营能力,本文在计算银行成本收入比率时经营费用项
中未包含资产减值准备,只用一般业务及行政费用表示。营业收入指标解释如上。
3.2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银行选择为4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
设银行)和ll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
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
行、恒丰银行),鉴于浙商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成立较晚,数据不全,未
纳入本文研究样本。鉴于外资银行账务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对比性,本文选择的
境外银行样本是恒生银行(香港),样本时间为2006--2008年。考虑到各年金融年
鉴上所需数据指标披露不全,所以本部分数据皆来源于各银行对外公布统计年报
中财务报表数据。
3.3统计数据分析比较
下面我们分别从这四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经营效
率水平的差异。根据上述各指标核算口径测算得出下表3.1所示:
19
表3.1中外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指标的比
2006年2007芷2008正
资产利资本利收入利成本收资产利资本利收入利成本收资产利资本利收入利成本收
润率(%) 润率(%) 润率(%) 入比(%) 润率(%) 润率(%) 润率(%) 入比(%) 润率(%) 润率(%) 润率(%)入比(%
-1:商银行O.71 10.35 35.88 35.68 1.01 14.86 32.08 34.84 1.2l 18.30 27.36 29.54
农业银行1.09 6.25 7.22 43.36 0.88 13.40 12.11 33.52 O.84 17.72 23.64 44.71
中国银行0.95 14.19 28.50 38.60 1.09 14.22 31.94 35.59 1.00 13.72 32.75 33.55
建设银行0.92 14.75 30.84 38.00 1.15 19.43 31.51 35.92 1.3l 21.40 34.63 30.71
交通银行0.80 14.42 28.87 46.04 1.07 17.17 32.9l 40.26 1.19 20.86 37.08 39.38
中信实业0.57 13.42 20.90 39.99 0.97 14.30 29.78 34.89 1.2l 14.84 33.17 32.98
广东发展一O.15 —2.63 8.OO 68.00 0.66 18.86 11.17 45.00 O.57 15.80 —1.47 37.00
深圳发展O.54 20.66 18.06 41.41 0.86 32.49 24.52 38.93 O.15 4.39 4.23 35.99
浦东发展0.53 19.13 17.73 39.48 0.69 23.94 21.25 36.86 1.13 35.60 36.21 36.69
招商银行O.8l 16.74 27.43 38.42 1.36 24.76 37.22 35.05 1.46 28.58 37.87 36.78
民生银行O.56 16.64 21.53 47.23 O.68 19.93 26.20 46.99 O.79 20.34 22.35 42.55
华夏银行0.33 13.20 14.47 42.88 0.35 17.12 14.73 40.35 0.42 18.23 17.44 43.24
光人银行O.49 29.62 39.37 0.75 20.41 25.14 31.8l O.92 22.02 19.79 33.6l
兴业银行0.70 26.21 27.80 38.60 1.17 25.34 38.93 36.53 1.22 26.06 38.31 34.90
恒生银行1.92 27.41 46.02 18.76 2.58 35.27 59.66 26.58 1.87 26.09 51.28 29.17
国内银
行均值
O.63 14.10 22.63 42.65 0.9l 19.73 26.39 37.61 O.96 19.85 25.95 36.55
股份制
银行均值
O.52 15.31 21.44 44.14 O.86 21.43 26.19 38.67 O.91 20.67 24.50 37.3l
国有银
行均值
O.92 11.39 25.61 38.91 1.03 15.48 26.91 34.97 1.09 17.79 29.60 34.63
国外银
行均值
1.92 27.41 46.02 18.76 2.58 35.27 59.66 26.58 1.87 26.09 51.28 29.17
注:数据来源于各年份各银行机构公布的统计年报,由于会计制度的变化,数据不统一的以
最新调整后的数据为准,国内银行的财务数据以境内审计报告数据为准。
图3.1 2006-2008年各银行资产利润率比较
由图3.1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资产利润率要明显高于国内银行。2008年恒
生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92%,而国内银行的此项指标除农业银行外均在1%以
下,其中农业银行1.09%、中国银行0.95%、中国建设银行0.92%还略高一些,而
广东发展银行2006年的资产收益率为一0.15%,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行今年完成
了改革重组任务,导致营业支出大于营业收入,净营业收益为负。资产利润率反
映了银行总资产的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某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与资产总量
的比率,能够表明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能较好地表现经营效益的好坏与经营能
力的高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普遍偏低表明银行利用资产创造价值的效
率较低。由经验分析来看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与我国银行业的高度集中、缺乏有
效的竞争机制有关。但是,从总体趋势上来看,国内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在逐步提
高,而外资银行却存在波动。说明在金融监管制度由注重规模扩大转向注重效率
提高的大背景下,各家银行也己将调整重点放在经营效率水平的提高上。
图3.2 2006—2008年各银行资本利润率比较
如图3.2所示,显示了国内外银行间的资本利润率差异。资本利润率相对于
资产利润率来说,能够反映出一家银行净资产的运用水平,是股东资本使用效率
的体现。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内外银行资本利润率的差异较上图资产利润率来看
已有所缩小,2006年只有兴业银行达到与恒生银行资本利润率基本持平的程度,
但广发银行的资本利润率为一2.63%,其原因同上。近两年来年,差距却逐渐缩小。
2008年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均超过了到恒生银行。分析其
造成的原因,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银行改革重组的效果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国
内银行更加注重股东的利益、更加注重资本利润率这一评价指标,这两方面因素
致使国内银行的资本利润率上升。
图3.3 2006-2008年各银行收入利润率比较
如图3.3所示,2008年国内银行的收入利润率均值为25.95%,而汇半银行
的此项指标为5l_28%,国内银行的收入利润平均水平仅占到外资银行的一半左
右,这就说明在银行的营业收入中,有很大比例的资金作为营业费用、资本减值
损失准备和营业支出,而最终作为净利润留在银行的只有一小部分。
图3,4 2006—2008年各银行成本收入比比较
如图3.4所示,除2006年广东发展银行68%以外,国内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基
本上都处于银监会所要求的监测范围35%至45%之内,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同
国外银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国内银行在创造相同产出的情况下,耗费了更多的
成本。2008年成本收入比最低的中国工商银还是高于恒生银行的此项指标,说明
国内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仍有空间进行调整。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4.1我国商业银行的概况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以利润最
大化或者股东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信用中介机构。根
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4。1。1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①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把社会上闲散的
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贷款和投资等)把它们投向企业、单位和个
人。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本质的职能。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作
为货币资金的贷入者与贷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资金的成本
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以及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润。
②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在银行中开立的存款账户,代客户办理
货币兑换、货币收付、货币结算等业务,成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
出纳者和收付代理人。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
现金的流通费用,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结算和周转。
③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
了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是指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它利用吸收的存款发
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这样,在存款不
提现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了原始存
款的派生存款。
④金融服务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拓展,延伸到
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代发工资、代缴公共费用、代理融资和保管
等服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4.1.2商业银行业务的分类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14项业务。按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这
些业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①负债业务。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吸收存
款、发行金融(资本)债券、借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以及向国外货币市场借款)、
应付款等。其中最主要的负债业务是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
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和协定
透支存款等)。在负债业务中,商业银行是债务人,存款人是债权人。
②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其积聚的货币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
包括发放贷款、进行投资(证券投资、现金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租赁业
务、外汇买卖、票据贴现等。其中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贷款业务(短期、中期、长
期贷款和高档消费品贷款等)和投资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途
径。在资产业务中,商业银行是债权人,借款人是债务人。
⑧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
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办理国内外结算、代理兑付、代理发行、
代理买卖外汇、承销政府债券、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保险业务以及代理
收付款等。另外,信托业务也属于中间业务。经营中间业务不会引起商业银行资
产与负债比例的变化。在这类业务中,商业银行既非债务人也非债权人,而是代
理人或金融中介人。优质高效的中间业务可为银行争取更多的客户,促进资产负
债业务的开展。
4.1.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①效益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从事资产负债等业务的过程中,须以盈利为
目标,并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这一原则是由商业银行的
性质所决定的,否则难以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②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按期收回资金
本息的可靠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安全性原则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言。
27
商业银行资产中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小,发放贷款、进行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吸收的存款或者其他负债,因此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保证贷款和其他投资的本
息能按时足额地收回。
⑨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的资金可以随时变为现款,以便及时充分地满
足正常发放贷款以及存款者提取存款的需要。流动性原则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
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主要指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
指商业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可迅速变现,负债的流动性指商业银行
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的资金。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银行业结构是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全国只有一家银
行——中国人民银行,它既从事金融管理工作,又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基本上承
担了全国所有的金融业务。从事海外业务的中国银行,在体制上也仅是中国人民
银行内部的一个部门。
1979年,我国的银行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被打破。
当年,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中国人民建
设银行从财政部分离。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责。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至此,中国人民银行管辖下的四大专业银行体系初
步建立。四大银行存在较严格的专业分工,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业务互不交叉。
1986年,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成立,股份制银行开始进入中国银行业。
此后,中信实业银行(1987)、深圳发展银行(1987)、福建兴业银行(1988)、广东
发展银行(1988)、中国光大银行(1992)、华夏银行(1992)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992)等股份制银行的相继成立。这些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做法,
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运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由此开始形成。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提出了政策性金融与商
业性金融分离、要把专业银行办成商业银行的目标。此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
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相继成立,四大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剥离
出去,迈出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重要一步。1995年,《商业银行法》
的颁布,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业务规则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
1995年,全国第~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深圳成立,此后全国各地陆续按股份
制原则成立了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自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
代表处起,截止2007年底,已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42
家营业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适
应了市场经济多类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对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来,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履行银行业市场的开放义务。2003年,国务院决定
开展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
2006年中国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上市。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上市。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也加快了配合农
村金融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步伐,2009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
立。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
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
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商业银行为:国有商业银
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截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已达593473.8亿元。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占51.4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深发
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及
渤海银行)占14.1%,城市商业银行占6.5%,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
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
邮政储蓄银行)占27.9%。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
行的资产之和已达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2%,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已有11家银行完成上市,包括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中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交通银行、中
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
发展银行。另外,中国农业银行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拟于2010年上市,城市商
业银行中已有9家银行明确表示IPO意向,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已提
交材料。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不断的改革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内部管理、
信用控制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足,银行员工的素质和知识技能
方面有待改善,此外,管理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数的扩张上,强调市场占有率、注重速度却忽视了效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低
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商业银行的市场程度较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臃肿、坏账较
多,对银行业形成垄断和利率管制的局面;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受到许多行政干
扰,银行自主能力和独立性较低。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虽
然发展速度较快,创新能力也较强,但是起步太晚,又处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
断的环境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
较低。
二是在运营管理上也存在低效率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规
模不断扩大,2008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分别名列世
界第7、第9和第14位,资产总额排名也都位于前列,2009年进入世界1000家
大银行排名的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又有所增加;但是银行效率的改善程度仍远远
低于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
三是核心竞争力相对缺乏,导致效率低下,同国际上先进银行相比竞争力
较弱。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业务,尤其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中间业务及创新型业务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业务品种单一,人员机构相对臃
肿,盈利能力较差;等等。而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已不再是传
统业务,而是来自于现代银行业务,尤其是风险小、成本较低、利润较高的国际
结算等中间业务,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我国已于2006年允许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并于2007年4月23日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另外,自2007年以来的全
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银行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些外部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机遇,将
会促使我国的商业银行业继续深化改革、提高整体效率。
4.2基于DEA模型的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章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
分析,并据此来分析我国银行业运营效率低下的原因。
4.2.1 DEA模型的基本思路
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效率评价方法,
它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mes和w.W.Cooper等人于1 978年提出。这种方法
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被评价系统的投入产出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通
过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每家被评价银行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确定
有效的(即相对效率最高的)被评价银行,并指出其他被评价银行非有效的原因和
程度,从而得出各家被评价银行的效率评价值。
根据效率研究中所关心的问题,以DEA方法进行相对效率评估时,可以采用
投入导向(input orientation)和产出导向(output orientation)。投入导向计算
在既定的产出水平下,每一项投入能同时减少的比例;产出导向计算既定的投入
水平下,每一项产出能同时增加的比例。Lovell(1993)认为,若DMU的生产须符
合市场需求,或其可自由调整投入资源,则采用投入导向较为适合。商业银行作
为营利性企业,需针对市场上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银行服务,同时相对于产出,
银行对于投入资源更容易控制及掌握,因此本文实证分析拟采用投入导向的DEA
模型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评估。
DEA方法的四个优点充分说明它对本文的适用性:
①客观性。DEA方法主要是通过数据和数学规划模型进行评估,因此与AHP
等方法相比,显得更加客观,它能在某种程度上规避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可以得
到更为客观的结论。但这种客观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数据和数学模型都不会体现
评价者的主观意识,然而评估者能够通过改变评价指标来影响评价结果,也就是
说,在使用DEA方法时,可以通过评价指标的选取来体现评估者的偏好。
@DEA方法不用考虑量纲,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建立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体
系时,评估指标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投入指标可能包括投入成本、在职工
人数、期内存款额等,这些不同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期内存款额的单位
是万元,人数的单位是人。以往的评价方法往往需要对这些量纲进行归一化处理,
而DEA方法则不需要考虑量纲,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简化了评价的工作流程。
⑨DEA方法具有比较明确的经济意义,它能反映被评价银行的生产活动是否
有效,迸而将这种有效性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从而全面地评
估决策单元的生产状况。
@DEA方法能给银行监管机构和董事会等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管理信息。通过
对系统内部各家被评银行之间的评估,可以知道哪几家被评价的银行效率更高,
哪几家被评价的银行规模更为合理,这些信息都能辅助主管部门作出决策时使用。
采用DEA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变量和产
出变量。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DEA方法能够测量出某一银行的相对生
产效率,该方法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
间。
CCR模型是Charnes,Cooper和Rhodes(1978)所提出的最基本的DEA模型。
将需要进行评价的每家银行视为一个DMU,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均利用m
种投入进行生产,有s种产出。对于第i家银行(1≤i≤n)DMU;,分别用向量x;
32
和Y;表示其投入与产出:
Xi=(xll,X2i,······,x.i) i=l,2,······,m
yi=(yli,Y2i,“··”,y。i) i=l,2,⋯⋯,n
以X,Y分别表示m×n维投入矩阵和s×n维产出矩阵。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各
种输入与输出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因此,要对DMU进行评价,必须对它的输入与
输出进行“综合",即把它们看作只有一个总体输入和一个总体输出的生产过程,
这样就需要赋予每个输入、输出变量恰当的权重,假设u,v分别为所有DMU的输
出权重向量和输入权重向量:v=(v。,v:,⋯⋯,Vs)’,u=(u。,U2,⋯⋯uI)T。
, ΣUt圪舣岫2掣盖㈩
uk,vj≥0 (i=1.2.⋯⋯,n) (k=l,2.⋯⋯.S)(j-q.2.⋯⋯.111)
为DMU;的效率评价指数,即D删。的产出与投入的加权比例。
从公式(1)可以看出,在没有进一步的限制下,其解是没有范围的。加上一组
使每一个DMIJ;的效率评价指数hi≤l的限制条件,数学规划问题写成CCR比值形
式:
Σu。圪
Max ht(u,v)-等一(2)
%V Σ皑∥
』=1
ΣVjX∥
,=l
uk,vj≥0(i=1.2.⋯⋯,n) (k=l,2.⋯⋯.S)(j=1.2.⋯⋯.In)
式(2)仍有无穷组解。再增加约束Σ1,,%=1,则式(2)所表示的规划问题变成:
S.t.
妇h;(u,V)=Σ材㈣Y
甜,V k=l
ΣV,b=1
/=l
J 研
Σ‰蜘一ΣV,%≤o
仉,vj≥O(i=1.2.⋯⋯,n) (k=l,2.⋯⋯.S)(j-1.2.⋯⋯.m)
利用线性规划的对偶原理,可以得到这一问题的等价包络形式:
^磊摊8; (3)
伊.五’
s.t.』=ΣJ 丑≤包b I ‘J‘
j=l
Σ丑y材≥y籍
f=I
丑≥0 (i=1.2.⋯⋯,n) (k=t,2.⋯⋯.S)(3=1.2.⋯⋯.m)
在式(3)中,若不对Σ丑限制,则表示其包络面(enVeopment surface)为
固定规模报酬(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形态。因此也称CCR模型为CRS
模型。^(i=l,2,⋯⋯,n)为赋予各DMU的权重之乘数。谚则是DMU;的相对效
率衡量指标,满足O≤只≤l。当e,-1时,表示DMUi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处于
技术有效状态。将式(3)表示的线性规划求解n遍,即可得到每家银行的效率值,
这一效率值为DMU的技术效率(TE)。其经济含义为:在第i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
持不变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的
投入比例。卜谚,是第i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有可能减少浪费的最大比
例。
4.2.2指标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用DEA方法以评价商业银行效率和效率持续性的关键在于确定投入、产出指
标。按照效率DEA方法的使用条件,要求被评价的商业银行是性质相同的生产单
位,即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是一样的。在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条
件下,各家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业务、提供的服务基本一样,因此我们认为,各家
商业银行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基本相同。在选取指标时,遵循以下原则:
①所选指标应能反映商业银行效率评价问题的实质和特征,运用这些指标进
行评价的结果应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控制与实现。
②所选指标应内涵明确,可以计量,数据可收集。指标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
关系,不应相互矛盾。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不应存在线性关系。
③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有关研究表明,增加投入产出指标的数量将会使评结
果中出现大量的DEA有效决策单元,减少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数量,从而增
加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困难。因此,投入产出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根据
Chamesd的经验公式,通常应有n≥2(m+s)。
由于银行的主要功能是融资中介,不生产具体的有形产品,其经营过程表现
为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在投入与产出上不容易界定,何种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的投
入,何种是产出,至今难以达成共识。国际金融学术界对银行业投入和产出的划
分普遍认可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
①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生产法将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类比为企业
的生产过程,将银行视为使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产各种存款账户、贷款
账户等金融产品的生产商。在生产法中,通常将存款账户数、贷款业务数等视为
产出,将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等视为投入。
②中介法(Intermediation Approach),中介法认为商业银行是货币资本的贷
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机构,其生产经营过程实际上是金融中介过程。银行通过负
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货币投向各经济部
门或个人,以此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及
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润。中介法通常以各类存款金额、贷款金额和投资金额
为产出,以固定资本、劳动力成本和利息成本等为投入。
③资产法(Asset Approach),资产法也将银行视为金融中介机构,但将产出
严格界定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主要是贷款和证券投资的金额),存款作为
负债则计入投入。
上述三种定义方法各有利弊,即使采用同一种方法,因关注重点及数据来源
不同,投入产出项目的选择也未必完全一样。生产法把账户数量作为产出的单位,
未考虑不同金额或不同类型的账户的经营成本可能不同;而且各家银行的账户数
量也往往难以得到。中介法和资产法以贷款的金额为产出,考虑到了贷款的数量
问题,但没能考虑贷款质量差异产生的影响。资产法则未考虑存款这一商业银行
的经营基础。
国内外学者在运用DEA方法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评价时,因研究对象的不同
以及评价目的的差别,选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也有所不同。国外方面,如Rangan
等在评价215家美国小规模商业银行(1986年存款额不超过400百万美元)的技术
效率时,选取了三个投入指标(劳动力、资本和购买基金)和五个产出指标(工商业
贷款、房地产贷款、消费贷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Elyasiani和Mehdian在
研究191家美国大规模(1980-1985年资产超过300百万美元)商业银行的效率时,
选取了四个投入指标(劳动力、资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和四个产出指标(工商
业贷款、房地产贷款、其它贷款、银行投资):Asish Saha等在研究印度商业银
行的效率评价时,选取了四个投入指标(利息支出、建设性支出、非建设性支出(不
包括利息支出)和固定资产)和六个产出指标(存款、预付款、投资、非利息收入、
利差和总收入)。国内方面,如张维等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有效性
评价进行了研究,选取资产费用率、资金利用率和存款成本作为投入指标,选取
资产收益率和不良贷款下降百分点作为产出指标;李会民运用DEA方法对我国某
商业银行1989-1999年各年度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动态评价,选取固定资产、利
息支出和职工人数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存款总额和利息收入作为产出指标。
36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了中介法
和资产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DEA模型中的投入、产出指标。
4.2.3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
本文选择以下投入产出指标:
投入方面:投入指标的选择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入手,商业银行的运
营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人力成本、资本资产投入等。首先,固定资产和人力资
本银行经营运作的基本投入,因此选取固定资产净值作为第一个投入指标(X。);
取职工人数作为第二个投入指标(x:);另外,贷款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经营规模,银行能否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用于放贷接关
系到银行的经营业绩,所以将可贷资金作为第三个投入指标(X。)。
产出方面:我国银行业在办理存款业务时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种中介行为对
社会来说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因此存款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出有一定的合理
性,为此,选取存款额作为第一个产出指标(Y,);考虑到银行作为商业性机构,
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本文认为,利润作为银行的最终经营结果可以
视为产出,故选取利润作为第二个产出指标(Y:)。总之,之所以选取这两个指标
作为输出指标,一方面体现了目前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即银行获取资金的
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盈亏企业的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为:投入指标——固定资产净值(X。)、职工人
数(X。)、可贷资金(X。);产出指标——存款额(Y,)、税前利润(Y:)。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影响上都处于领先优势,股份
制商业银行由于没有历史包袱、业务创新能力较强,在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方面则
有明显的优势。这十几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到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0%以
上,它们的效率高低足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竞争力状况。但股份制商业银
行中广东发展银行的数据无法查找,所以我们选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九家股份
制商业银行作为评价单元,如表4.1所示。
37
表4.I评价单元
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人银行、华夏银行、中
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
浦东发展银行
本节将对各家银行进行效率分析,为此,选取各家银行2004--一-2008年的投
入产出指标数据,数据均来自各家银行的年报。
4.2.4实证分析结果
由于DEA方法不需要考虑量纲,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因此,使用
EMS软件直接对数据进行DEA分析。结果如表4.2所示:
根据表4.2的计算结果,可以绘制如下的效率走势图,以反映我国银行业的
效率化趋势。
表4.2各家银行的效率评价值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平均
中国下商银行0.9853 0.9591 0.9921 1.1198 I.1023 1.0317
中国农业银行0.9820 0.8932 0.9363 0.9481 0.9834 0.9486
中国银行1.1678 1.1421 0.9458 1.2729 1.2458 1.1549
中国建设银行I.0434 I.1865 I.4106 1.0358 1.1921 1.1737
交通银行0.9051 0.9468 I.0239 1.0261 1.0241 0.9852
中信实业银行1.0658 1.0658 1.0484 0.9698 1.1706 1.0641
深圳发展银行0.9942 0.9226 0.9232 0.8302 0.9982 0.9337
浦东发展银行I.0292 1.0955 I.0130 i.0496 I.0606 1.0496
招商银行I.3569 I.0338 1.0863 0.9770 0.9825 1.0873
民生银行0.9535 1.1981 I.4149 1.7129 1.5234 1.3606
华夏银行0.9339 0.9094 0.9914 1.0165 0.9904 0.9683
中国光大银行1.3216 1.1869 0.9079 1.0975 1.0136 I.1075
兴业银行0.9923 0.8759 0.9623 0.9438 0.9542 0.9457
平均1.0562 1.0320 1.0505 I.0752 i.0955 1.0619
根据表4.2的计算结果,可以绘制如下的效率走势图,以反映我国银行业的
效率变化趋势,如图4.1所示:
图4.1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值变化趋势图
过DEA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年份来看,2004-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大部分平均值都大于1,说明
39
大部分都是DEA有效的。另外,从图4.1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我国银行业的整
体效率呈现出有波动地逐步上升的势头,虽然2005年效率值出现明显下降,甚至
低于2004年的效率值,但是从2006年开始出现大幅上涨,在2008年达到了
1.0955。
上述这种趋势变化充分说明了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金
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银行业所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2003年,国务院做出了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此拉开了以“重组一引资一上市"为
主要内容的改革序幕。交通银行于2004年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及由财政部和中央汇
金公司注资完成了财务重组;2004年8月,交行与汇丰银行签署了战略协议,成
功引进战略投资者;2005年6月和2007年5月,交行分别在香港和上海公开发
行上市,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以类似的
方式和步骤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业整体
实力明显增强。截止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资产总量已超过59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下降到6%以下,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拨备覆
盖率达到40%左右,资本充足率显著上升,80%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标
准,银行业整抗风险能力增强,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二是公司治理发生重大改
善。通过引进类资本对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银行业产权的多元化,计划
经济条件下的机制得到深刻变革,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三是银行服
务质量全面升升。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
段,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宏观调控中的独特功能,在宏观调控中有
效地发挥了金融杠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调
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变化。
根据表4.2的计算结果,可进一步绘制各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走势图,以反映
各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变化趋势,如图4.2所示。
从表4.2和图4.2可知,在这13家商业银行中,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都
大于l,说明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在不断上升;
有5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低于1,也就是处于经营低效率状态,这5家商业银行
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除农行
外其余4家银行均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诸如内控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等弊
端已开始显露。
图4.3各家商业银行2004~2008年效率值变化趋势
但是,从表4 2和图4.2也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一些银行的效率值
较高、名靠前,其中民生、光大和招商银行位居前三名: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效
率相对低,以农业银行为最低。原因在于,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银行的员工规
模较大,构较臃肿,风险控制能力较低.而且农业银行以扶持农业发展为宗旨.包
袱比较重,从而导致其经营效率较低。但这并不能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高
于国有商银行,从表中看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排
名第四、五、第八和第十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效
率最低。
以上分析表明,在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在
规模和资源控制上都较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先,但由于其历史包袱沉重、自主能力
低下等多种原因,导致效率并不高。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处
在初步的发展阶段,经营效率参差不齐,有的银行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如光
大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但也有的银行效率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如华夏银
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下一步我国
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通过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日趋成熟,银行的效率不断提
高,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也表明效率的评价结果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
相吻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是有解释力的。但以上分析只是从直观和感
性的角度考察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无法深入分析商业银行的效率持续性。
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①在2004~2008年这5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平均值大部分都大于1,
都是DEA有效的,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呈现有波动的逐步上升趋势,2008年效
率值达到最高点。
②从各家商业银行5年来的效率平均值来看,我国这13家商业银行有8家商
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其中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有5
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低于1,处于低效率状态,其中包括1家国有商业银行和4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效率值的高低将这13家商业银行进行排名的结果为t
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东发展
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华
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③从DEA值来看,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明显高于国
有商业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
行中的一些银行效率值较高、排名靠前,其中民生、光大和招商银行位居前三名,
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效率最低;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第八和第十一位,农业银行排名比较
低,并处于DEA无效的银行之列。
④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历史包袱沉重、自主能力低下、业务创新能力不高
等是导致其运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呈现参差不齐的
象,组织管理能力、监管制度等是阻碍其提高效率的主要原因。在对我国银行业
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应该分而治之。
43
第五章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在前几章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我国商
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存在效率差异的原因。在这一章中,将针
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5.1优化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核心问题。产权制度从根本上制约着银行
管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它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和金融资源
的配置格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归“全民所有",这一制度实际上造成了真
实所有者的缺位,激励机制发生扭曲。此外,在单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下,
政府与银行经理人之间不是传统意义上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而是代理人与代
理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情况下,国有银行的经理人员不会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作
出权衡,而是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大规模,单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必
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单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产权制度,建立多元化的产权制
度,改革银行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重新分配激励资源,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渐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对
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途径是股份制改造。当前,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和管理当局都已经意识到产权改革的紧迫性,纷纷提出上市方案。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功实施股份制改造,并在香港上市,为其它几家国有商业银
行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5.2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的规模不经济现象,国内很多学者和银行当局都已
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撤并机构及网点等一系列的应
对措施。问题相对突出的国有银行执行了一段时间的收缩战略后,的确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但因其制约因素太多,实际收效并不是很大。而事实上,我们将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进行对比不难发现,相对于外国银行来说,国有商业银
行的规模并不算大。那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规模不经济又是由什么因素
造成的呢?本文将原因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因素,其次是职工因素。
银行的经营效率与技术成正比关系,技术是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高经营利润的
关键因素。银行的规模跟电子技术及管理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有很大联系,现代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显著提高银行业的最佳规模水平。同时,电子技
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挥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掌握和应用,银行高水平的经
营管理也需要高素质的员工来支持。可以说,金融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
的竞争。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强弱。虽然这些年我国
商业银行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设备设施和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职工素
质有了一定提高,但相对于规模的扩大,以及与最佳水平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我们应努力提高国有银行的技术水平和职工素质,追求最佳的规模经济状态。此
外,国有商业银行要重新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分支机构和营
业网点的配置要以效率为首要考虑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所在城市对金融资源的需
求来分配,对于经济效益差的网点要坚决予以撤并。
5.3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的强弱。我国商
业银行必须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保证资本充足率≥8%。商业银行在当前竞争
日趋激烈的外界环境下,更应该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银
行的经营管理效率。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很多,对那些还没有上市的股份制
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现状达到银行上市的标准,通过股市来筹集银
行的资本金,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的实收资本来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又
能进一步改善银行的股权结构。为了充实资金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银行
也可以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尤其是吸引外资银行参股,这样不仅有利于银行充实
45
自有资本,而且还能吸收国外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
对于国有银行,在还没完成改制前,政府可以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提高国有银
行的资本充足率。银监会也可按国际照例,鼓励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以充实资
本金。总之来说,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即是为提高银行效率考虑的,也是银行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5.4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在近些年的改革过程中,注重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已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不良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逐年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降低,说明银
行在发放贷款和回收贷款的过程中,经营管理水平已有所提高,降低了管理的无
效率。但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的不良贷款比例还是偏高。大量的不良资产,不
仅使银行不能获得正常的利息收入,还会造成资本金流失,影响银行资产的流动
性,降低其抵抗意外事件的能力,从而造成其效率损失。如何解决不良资产依然
是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已有的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问题,银监
会应当积极推动新的处置方案,为各行在有关的政策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商业银
行也应尝试新的形式(包括通过清收、拍卖、呆账核销等方式)积极处置不良贷
款。另外,由于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银行以前粗放式的存贷扩张,为了降
低银行不良资产率,我国银行业可以侧重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这既能分散经营
风险又能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最后,努力提高贷款质量,对贷款进行事前审
查、事中跟踪以及事后监督等措施。
5.5加强银行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
改善提高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在组
织制度方面,要按市场导向及客户的金融需求设置内部职能部门。各级行应当根
据本行的层级职能定位,在机构设置中有所侧重,摈弃传统意义上的对口原则。
其次,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在贷款业务中加大票据信用的
比重,也可以同时建立区域性的资金拆借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弥补资金头寸的问
题。再次,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和强化运用
缺口管理、利率敏感性分析等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增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制
度绩效。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和稽核制度。最
后,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要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用人机制,提高人员的素质。
同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出
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适当缩小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银行
员工的收入差距,按劳分配,抑制商业银行人员的无序流动。
5.6进一步推进银行业混业经营
为了创造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加强银行间相互竞争,促进经营效率的提
高,紧迫需要更近一步地推动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改革。我国现在逐渐由过去
严格的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2005年中央正式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试
点,并修改了相关法律规定,给银行业混业经营留下了空间。分业经营不适合市
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金融业而言,切分得太细会妨碍金融业的发展,不能满足
经济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同时,不能建立有效的金融竞争机制。中国人民银行行
长周d,)ll表示,推进混业经营的试点,需要寻找正确的思路,创造必要的环境,
同时必须稳步试点。商业银行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要把人才和风险控制摆
到足够的高度。
47
6.1研究结论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了单要素分析法和DEA方法,对我国13家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
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各家商业银行近几年来的效率值进行排序和对国有商业银行
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的效
率变化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2004~2008年这5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平均值大部分都大于
l,都是DEA有效的,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呈现有波动的逐步上升的趋势,2008
年效率值达到最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DEA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近来国有
商业银行通过不断消化不良资产,谨慎发贷款,实现了资产质量的提升,增强了
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
第二,从各家商业银行5年来的效率平均值来看,我国这13家商业银行有8
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大于1,其中包括3家国有商业银行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有5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低于1,处于低效率状态,其中包括1家国有商业银行
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效率值的高低将这13家商业银行进行排名的结果为:
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东发展
银行、中信实业银、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华夏
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第三,从DEA值来看,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明显高
于国有商业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
业银行中的一些银行效率值较高、排名靠前,其中民生、光大和招商银行位居前
三名,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效率最低: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建设银行、中国
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第八和第十一位,农业银行排
名比较低,并处于DEA无效的银行之列。
6.2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及效率持续性进
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运营效率的问题及改
善效率的途径与方法。但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对以下问题作更近一步的研究:
商业银行本身的管理、运营比较复杂,就这个行业来说发展变化的速度也很
快,另一方面,我国刚形成分业监管的格局,又面临着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竞
争。一篇文章很难进行特别深入、全面的研究。就本文的研究角度来看,有以下
几个方面可以改进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①对中国银行进行大范围的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数量
并不少,但可提供研究数据的银行数量却很少。这限制了中国商业银行研究的对
象、内容和结果。大范围的横向评价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
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的效率水平,对中国商业银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②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其他信息的挖掘。由于受到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
制度、途径的限制,本文所采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来自于
商业银行网站上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及银行年度报告。这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银行的财务报表科目不统一。其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考证。再次,银行的其它
信息严重缺失。这些都是以后进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③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对效率进行更细化的定义,并进行研究。商业银行
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想要对它有个更深入的认识,应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
比如:可以研究规模效率、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工具配置
的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未来研究考虑的方向。
④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是效率和效率持续性评价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实
证分析的结果。但因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在选取指标时,不能不考虑数据的可
得性以及样本容量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证分析的结果。因此,随着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今后应进一步搜集数据,
49
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更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运用DEA模型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可以为不同层次
的决策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商业银行的相对效率评价结果是决策层制定经营目标
和改进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DEA模型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一种评价方法,即
在接受既定事实发展结果的前提下,倒推在当前的样本集合状态下,说明现实和
理想的差距,它与传统的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评价体
系。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张维迎著.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哈特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吉可为.中国商业银行管理新论.CNKI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2001.4
[5]孙秀峰.基于参数法的中国银行效率评价研究.CNKI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2005.4
[6]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0.6
[7]刘汉涛.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DEA方法的应用.经济科学.2004.6
[8]郑录军,曹廷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5.1
[9]刘志新,刘琛.基于D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
[10]刘琛,宋蔚兰.基于S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金融研究.2004.6
[11]钱蓁.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一SFA方法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3.1
[12]迟国泰,孙秀峰,芦丹.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充经济研究.2005.6
[13]陈宗胜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杨宝臣等.商业银行有效性评价方法[J].管理:【程学报,1999,(1).
[15]王丽、魏煜.企业效率研究方法[J3.预测,1999,(5).
[16]魏煜,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 (3).
[17]奚君羊,曾振字.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基于参数估计的经验研究EJ],国际金
融研究,2003,(5).
[183朱南,卓贤,董屹.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
2004,(2).
[19]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
究,2003,(3).
[20]刘志新,刘琛.基于D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4).
51
[21]方春阳,孙巍,王铮.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测度及其行为特征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2004,(7).
[22]钱蓁.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一SFA方法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1).
[23]张超,顾锋,邸强.国外银行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24】JohnEBonin,Iflekhar Hasan,Paul Wattle,2005,Privatizafion matters:Bank efficienc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 29:215湖178.
【25】Steven Fries,Anita Taci,2005,Cost efficiency ofbanks in transition:Evidence from 289 banks
inl5 post—communist countrie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 29:55·81.
【26]John EBonin,lflekhar Hasan,PaulWachtel,2005,Bank performance,efficiency and ownership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29:3 l-53.
[27]Allen N.Berger,David B.Humphrey,“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S confer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Pinancial Institutions.9瑚5.1997.
【28]Belarmino Adenso~Diaz,Femando Gasc6n,“Linking and Weighting Efficiency Estimates with
Stock Performance in Banking Firms”,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S confer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Financial Institutions,May 8·10.1997.
【29】Banker,Rajiv D.,Abraham Chames and William Wager Cooper,Some models for
egimm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
30(9),PP 1078--1092,September.1984.
【30】Chames A,Cooper WW,et a1.Foundation of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or pareto-koopmans
efficient empirical production functions[J].Joumal ofEconometrics,1985,30(1/2):91m107.
【31】Chames,A,Cooper,W.W.and 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rdts[J].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__444.
【32]Banker R.D.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33】Chames A,Cooper W.W.,et a1.Invariant multiplicative efficiency and piecewise
52
cobb-douglas envelopment[J].Operations Research leRem,1983,2(3):101-103.
【34】L.Hunter and Timme.On the use of a direct measure of efficiendy in testing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J].Working Paper,1 986,1 6:2 1 l一236.
53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魏成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写作到最
后的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魏老师大量的心血。如果没有魏老师耐心细致的
培养和指导,本论文难以问世。魏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作风、渊博
的学识、热诚宽厚的为人风范和对学术追求的执着精神使我终生难忘,永远受益。
值此论文付梓之际,谨向魏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真诚感谢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洁梅老师在本论文写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帮
助!
真诚感谢解艳、屈芳、马琳琳带给我的三年快乐时光!感谢我所有的任课老
师和研究生同学!
感谢对论文评阅的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专家在百忙之中给予的宝贵意见和指
导!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正是他们多年来的真诚理解、无私关怀、
热情鼓励,才使我能够坚持顺利完成论文。
冯玉兰
二零壹零年五月于河南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