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农信农财资金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农信农财资金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姓名:陈盼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丁忠民
20100601
甲又嗣妥
农信农财资金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以江西省为例
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盼
指导教师丁忠民教授
中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的小康生活实现不了,就谈不上全国人民的小康,我国
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最首先就是要广大农
民实现小康富裕生活。顺利实现这一个伟大的目标的最大拦路虎就是“三农问题”,中国领土
辽阔,必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长期东强西弱,而这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首要障碍。位于中部不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作为拥有2600多
万农业人口的农业省份,农业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589.2亿
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达到5075元,增长8%。农业综合能力得
到极大提高,农村经济取得了取得巨大成就。金融对农业支持继续快速增加,新增信贷在支
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
识到我们与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实差距,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金融
信贷和财政资金的配合运用,对农业发展进行有效投入,大力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江西省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96的目标,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产业层次较低,
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许多不确定因素下,我们的实现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实
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离不开资金的供应保障,而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和财政部门的支农
支出是农村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而且农村资金总量要既要保持适度增长又要实现配置有效
率。要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政府和金融两个部门相互组
织协调配合,切实加大金融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需求,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利用1988-2008年的数据,分析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农业支
出和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
法,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即(1)江西省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
显示1988-2008年间,江西省农业信贷增长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格兰杰因果
检验也证实了农业信贷的增加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这说明农业信贷的投放能够使得
农民收入提高。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也得出了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
1引自2010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I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贡献率达到20%。(2)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
系,协整检验显示1988-2008年间,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
系,在短期内它对农民收入的作用较弱,但是随着时间增长,它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逐渐
增强。格兰杰因果检验也证实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而脉冲响
应和方差分解也得出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
贡献率达到15%。(3)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出,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支出均不是对方的格兰杰
原因,这说明我省的金融和财政两个部门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支出处于
分割状态,二者的资金投入缺乏配合协调沟通从而导致支农效果低下。最后通过计算农业信
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也发现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
入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在于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虽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转化为农业
投资的效率很低。省内各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差距很大,这是由于农业资源、
旅游资源、交通资源等的差异使得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资金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有差异。农
村资金没有真正转化为农业投资,资金外流现象比较普遍、严重。这同时揭示了我省农村资
金配置效率低下的事实,仅仅靠加大资金投入而不加强形成有效的农村资本形成机制,对农
民增收是没有效果的甚至会产生反效果。进而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提出江西省农信农财资
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即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制度,为农民增收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多
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加强金融与财政支农的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业信贷财政支农

Abstract
A Positiv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s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and Farmers’Income Growth
—_Take 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
Master Degree Candidate:Chen Pan
Supervisor:Prof.Ding Zhongmin
College of Ee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y
Beibei.Chongqing,China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e country farmers cannot achieve well-off life,not to mention the
well—off life of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China i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To achieve well—off life of people throughout the country,first of all is to
achieve well-o行life of farmers.At present,the biggest stumbling block of successfully achieving
this great goal is the‘'three Agriculture“issues.China’s vast territory,there must be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in a long·term East is strong and West is weak,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that affect the a鲥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social harmony and stable
development.Jiangxi Province is a large agriculture province which has more than 2600 millio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2009,the GDP of Jiangxi Province is
758.92 billion yuan,increasing 13.1%,per-capita net income offarmers is 5,000 yuan which is the
first time reached 5,075 yuan,increasing 8%.The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agriculture has greatly
improved,rural econom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s
continuing to rapidly increase,new added credit plays all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 of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the scale of operation.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real
gap between us and developed regions,the national average,it requires us to take more forcefu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financial credit and financial funds,effectively invest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l吨promote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Government Work Report of
Jiangxi Province in 20 1 0 also propose the target that farmers per capita net income is up to 8%.But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 factors,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the low industrial level,
unbalanced development,the contradiction of fiscal balance,0111"pressure is still very large.To
achieve sustainable growth of farmers’incomes,the supply of funds is very important.the total
amount of funds must maintain appropriate growth and allocate efficiently.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peasants,must establish a perfect working mechanism,coordinate the government and fmancial
sectors,increase the effective capital investment for,’three A鲥culture”,to meet the demand for
HI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improve and enhance th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this paper analyze the basic conditions,features of agricultural credit,agricultural
fmancial expenditure and farmers’income based on the actual data疔oml988 to 2008,and on this
basis,we get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using of empirical methods such as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etc.m conclusions are."(1)the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armers’income of
Jiangxi Province exist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cointegration test shows that between 1988—2008,
Jiangxi agricultural loan growth promote increasing of farmers’income,Granger causality test
confirmed that the increased agricultural loans lead to the increased farmers’income,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gricultural credit can make the farmers’incomes increased.The impulse response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educe that the investment of agricultural credit can promote the farmers’
income and the effect is permanent,the contribution rate is up to 20%.(2)the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and farmers’income of Jiangxi Province exist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cointegration
test shows between 1 988.2008.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and farmers’income have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in the short term its effect is weak,but as time goes by,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come of peasants increased gradually.Granger causality test confirmed that the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lead to the increased farmers’income.111e impulse response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educe that the investment of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can promote
the farmers’income and the effect is permane吨the contribution rate is up to 1 5%.(3)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are not Granger
causalities each other,indicating.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are in a
separate state,the lack of effective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leading to in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upport.TIlis shows that there is not a effective integration in the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ector.Finally,we find out that the reason of inefficiency for agricultural support is that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continue to increase,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into agriculture investment is very low,calculating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into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ratio.Rural capital does not really convert
into investment.The outflow of capital is very serious.The gap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between various regions in the province is large,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tourism resources,transportation resources,and make that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is also different.This reveals
the fact that there is low efficiency of capital in our province,only by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instead of enhancing the formation of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capital in rural areas,it is not
effective or even adverse effect for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The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we propose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famers’
income.Such as establishing sound policies and systems to provide legal protection for increase of
famers’income;establishing multi.1evel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to provide farmers with a
variety of fmancial services;Increasing the fm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nvestment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unds;strengthening integration of the financial and
fisc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funds.
Key words:farmers’income agricultural credR fiscal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
IV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除盼签字日期: 7AI口年箩月/Y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口保
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体盼导师签名: 7
签字13期: 沙f。年乡月莎日签字日期:伽口年f、月即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研究文献中,农村的金融信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研究热点。
国外文献综述
哈索蒂(M.Hasody)提出过一种典型的观点,他认为。针对大部分农民都是小农的现实情
况,可以通过政府支持和增加对广大农民的贷款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1。美国经济学家
Lewis(1954)认为因为农民自己的存款储蓄不能够满足他们需要农业生产资金,所以金融信贷
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Nurkes(1958)指出,针对发展中国家,容易
产生农村资本供应不足导致的恶性循环的现象,政府必须大规模的有效增加农用资金供给,
扩大农业投资,促进农业产业资本的形成才能打破“贫困恶性循环”。Todaro(1970)在深入
研究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政府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
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只有通过加大农业用资金投入和补助2。Jim(2005)说明了美
国联邦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农业提供信贷支持,通过直接向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成立
大量专门的农村信贷机构等方式辅助农业经济发展,并认为政府在促进农业信贷和农村资本
形成方面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Elizabeth(1998)认为政策对于管理和行政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体现在为农村地区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她还提出农业经济受三方面政策的影响,
即农业部门政策、金融部门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而这三种政策经常相互冲突,而不是相互
支持,这就令农业所能享受到的政策福利受到限制。但是也有不同观点。Koester(2000)认
为经济转型国家由于体制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转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在阵痛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在农村金融市场极度缺乏有效的体系,
政府财政金融部门对农村资金的配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率。Jengen(2000)通过建立农业资金
绩效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发达国家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方法渠道和国家适时的干
预措施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相反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体系在促进
农业投资方面缺乏效率和政策支持,并且缺少监管力度。Townsend(2001)则研究了在农村
融资活动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解决和处理农业经营风险。他认为,在农业单位缺乏必
要的风险管理的情况下,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的局面就是农村金融部门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下
降和信心的缺失,政府在极低的效率下推动的农业信贷也会大大造成农村金融风险。对各方面
的发展信心造成挫伤。Coetzee(2004)研究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配置的动因与问题,
采用了“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分析范式为主的方法,研究结论指出发展中国家一直受
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困扰,同时他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规
范和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积极的进行金融支农方面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完善。oECD(2001)专门
对中国农村经济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的对农村金融系统资金流失的渠道、规模和原
12引自吴华超.重庆市农村资金配置绩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两南大学硕七学何论文
因进行了严谨的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融资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经营风险大,农业从业者收入不高,农村信用制度和风险管理市场不是太完善,尤其地方
政府的趋利行为、寻租行为造成财政、金融资源低效配置和大量非法转移,都成为农村经济
发民的桎梏。他深刻的指出,不解决上述问题,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流失是不可避免的。
国内文献综述
基于农业信贷的角度,郭沛(2001)使用计量分析,通过研究参与小额信贷项目农户的
收入变化评价小额信贷贫困农户的经济影响,得到小额信贷项目的影响力对贫困农户收入具
有呈相关关系并且是正向的。周小斌和李秉龙(2003)采用横截面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
分析方法就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
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姚耀军、和丕禅(2004)利用Johansen检验法得到我国农业GDP
与农业信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农业信贷投入是中国农业
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何广文、李莉莉(2005)也通过自己的研究支持了农业贷款对于
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观点。王虎、范从来(2006)通过建立包含政府支出的生
产函数模型,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通过支农资本积累、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
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郭为(2007)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金融
在农民现阶段收入的增长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尤其是农村金融更接近农
民,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提高远远高于正规金融。因此,单纯从提高农民收入角度而言,政府
应该更好的引导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能简单地因为它们带来的金
融风险取缔它,因噎废食。许崇正、高希武(2005)利用1980--2002年的年鉴数据,针对农
民信贷投资、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的就业结构、农产品价格,农业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农民
收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金融在支持农
民增收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一个严重问题。朱喜、李子奈(2006)采用VEC模
型的协整分析,发现在政府主导的指令性信贷模式下金融机构的农村贷款投入不但在长期与
农民收入、农村投资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短期也未能有效促进农村投资增加和农民收入增
长。
基于财政资金支农角度的有:张杰(2003)认为,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政府发展农业方
面,在扶持农业信贷担负重要责任,但它们为农民所提供的越来越低息的信贷对于刺激农业发
展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用于农业信贷的资源同农业科研和农产品推广投资或其他社会资本投
资的收益比较,结果让人失望。李焕彰,钱忠好(2004)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增长与农业产出增
长之间存在着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通过对财政支农结构的具体分析,认为农业公共产
品投入不足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农的效果。肖新成
(2005)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检验了我国的增长速度,结论是财政资金支农投入对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孙文祥、蔡方(2005)建立滞后项的回归模型得出虽然当年的
农业财政支出对本年度第一产业发展的无影响,但对下一年度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刘旦(2006)
建立VAR模型,发现财政支出与农民增收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并得到长期农民收入与农业基
本建设支出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支农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杜玉红、黄小
2
文献综述曼i———————————————————————————————一————_——s——_ i皇曼曼
舟(2006)认为,农村财政资金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可靠保障,农村财政资金的数量与结
构成为农民收入的制约因素。崔元锋(2006)运用DEA模型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绩效评
价研究表明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资金整体效率不高,并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谢平、徐忠(2006)
通过贵州省6个样本县的例证,分析了由于财政公共品供应不足导致金融财政化问题严重,
但金融承担过多财政职能扭曲了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但无法完成支持“三农”的任务,而
且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与流失,农村金融机构不但未达到金融支农的政策目的,反而成为农
村资金外流的渠道,成为亏损、贪污、在职高消费的载体。李晖、孙长青(2007)在建立VAR
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我国1978-2004年期间财政农业支出效益
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也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如冉光和(2000)对财政货币政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进
行了深入研究,指出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财政金融资金配置模式,需要建立财
政金融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温涛和王煜宇(2005)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数据进行
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农业信贷的增长也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
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要素。这个结果证实了由于我国缺乏稳定的农业资本形成机制而导致的
农村资金配效率低下这一事实,也说明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是简单的资金注入,提高
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才是关键。张小琴(2006)对全国的三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进行结构分析,认为总体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然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不大。只
有加大财政、金融对农业支持力度,同时加快金融发展特别是农村金融发展,突出投资转化
机制建设、完善,才能提高财政支农资金、金融支农资金的有效性,促进农民增收。吴华超,
温涛(200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重庆市各区县农村财政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
进行研究发现其农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不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处于一种恶化的迹象。
对江西省农民增收的文献也很多。翁贞林等(2002)认为江西省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之间
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认为农村资金严重不足是导致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关键因素。
李丽清、周小刚(2006)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江西省农民收入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
移的手段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程敏(2006)认为,在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中,
从江西的角度来看,资源禀赋约束和制度体制约束是不可控因素,属外生变量:投资约束是可
控因素,属内生变量,可以通过资金的流向和方式改变来予以控制。
以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农村金融
和财政支农对解决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的不同看法,而且由于采用的理论以及建立模型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出,无论是农业信贷还是财政支农对于农民增收都有着重要
意义,仅仅依靠金融机构信贷或者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而不注重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农业
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农民增收也就无从谈起。以前的研究大都将农业
信贷和财政支农两个问题分开来谈,很少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大都基于国家层面,而
对省级地区的研究很少,考虑我国各地区经济金融的差异较大,所以我仅选取江西省进行有
关研究。
第l章总论
1.1研究背景
第1章总论
2010年1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继连续六年后,又下达了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题
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
见》,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其中有个最大的亮点,即强力推动资源要
素向农村配置。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
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文件中还
提出了一个衔接,一个引导: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
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l。这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着资
金不足,投入力度不够而且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但同时也说明党中央始终将农业问题摆在
首位,特别是农民增收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弱国,我们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战
略地位上。随着我国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骄人成绩,
广大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民收入方面上来看,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总
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总量上是不断上升的,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
上升到2008年的4760.62元,但从相对角度来看,实际增长率却是下降的,从1979年的19.996
下降为2008年的15%,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增长,GD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08
年的300670亿元,金融资产总量由3048.3亿元上升到3454267.8亿元。这明显反映了一个
很不协调的现象,即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却增长缓
慢。由此可见“三农”问题最难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农民增收问题。而通过观察有关数据得知,
我们江西省的经济金融与农民收入的发展轨迹也同样如此。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如何有
效的促进农民增收就非常必要。资金投入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信
贷投入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农业资金来源的两个主要来源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
量资金投入,当然缺少不了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的投入。财政、金融两部门相互配合的农村
金融支持问题就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一系列有力
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达N--者的最佳配置呢?因此本文在这种背景下,以江西省一个省为例,
实证分析深入研究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希望由此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1.2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点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始终落后于城市发展,农
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
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农村、农业和农民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
1引自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5
两南大学硕+学何论文
键又是收入问题。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同时也是农村的稳定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的重要保证,而且资金投资
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动力,农业要发展、农民收入要提高同样也需要资金的投入支持。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资本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大量涌向高利润行业,
但是,因为农业是弱势产业,投入大且周期较长,经营风险很大,回报利润也低,很难吸收
得到各类投资资金,造成了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经验、政策看,资金投入几乎都是金融机构的
农业信贷和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农支出两个方面,而且都使得农民收入都有所提高,所以,农
业信贷和财政支农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爵可作用。但是,是否加大农业信贷和
财政支农的投入规模,就真的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呢?这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
需要对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探索。深入研究农业信贷和财
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确定它们的数量关系,解决如何通过财政资
金的推动来引导金融资金注入农村,形成金融信贷、国家财政配套支农的合力,来促进农民
增收这个难题。
以前的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某一个方面与农民收入
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探讨,而且以一个省为观察
对象比较少,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贷和财政资金是资金投入的两个重要基础,把二者结
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构建起有效的农民增收机制。江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截止2007
年底,乡村人口占到了全省人口总数的60.2%。经济欠发达,搿三农问题”对于全省农村经济
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地增长关系到整个江西经济能否持续健
康发展。只有解决好了才能利于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快速的增长。2008年江西省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97.19元,比2007年增长了14.6%,但还是低于全国农民平均人均纯收
入增长率15%,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足增长乏力。另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无论是绝对差距
还是相对差距都逐年扩大。农业信贷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的规模仅有12%;财政支农支出占财
政总支出比重由1978年的22.2%下降到到2008年的12.1%。因此要求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研
究,对农村的农信农财资金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才
能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江西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希望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
通过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和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给出
适当的政策建议。这对于江西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都将具有
重要的意义。
1.3本文结构
本文首先对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和农民收入的进行现状分析,分别找出它们的变
化趋势以及发展的特点,以及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江西农民收入的影响,为下一步
实证研究做好铺垫。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
拟合出两者数量关系。最后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得出本文的结论及建议。本文主要分为7
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总论,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理论借鉴,
6
第1章总论
界定基本概念,作为立论假设与提出政策建议的根据。第三章,国际比较与借鉴,通过比较,
吸取经验。第四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第五章,江西省农业
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分析。第六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
入增长实证分析。第七章,促进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7
第2章理论借鉴
2.1收入相关理论
2.1.1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第2章理论借鉴
这种分配制度产生于私有制基础之上,随着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比重的逐步提高,它也
显得日益重要。允许和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它指的是生产要素所有
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
劳动、技术、资本、企业家等。与此相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有5大类:即按土地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技术价值分配、按资本分配、按企业家才能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直接表现和标准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
献的大小。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并不是我国的发明。早在二百年前,萨伊就提出劳动、
资本和土地等三种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共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理应获得各自的报酬。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收入的确定为要素报酬与要素边际贡献相等。完全市场竞争情况下,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决定要素的价格,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使用要素的边际收
益是边际产品价值,那么每一种要素得到的报酬就是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即要素的价格与其边际产品相等。那么农民收入主要就由其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种类、
规模以及质量所决定。
2.1.2内生决定收入理论
内生决定收入理论认为,收入是由个人内生变量所决定,收入分配受内生变量的影响,
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提高收入。主要理论有人力资本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人
力资本理论。即人力资本并不直接影响个人收入,而是通过作用于个人的获利能力来影响个
人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向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
培训、寻找有关就业机会的信息及迁移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从提高农民收入看,更
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回报:教育水平
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农民改善自身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直
接丰富农民的生活,帮助农民拓展生活的空间;农民及其子女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整
个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给人们之间的平等发展提高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职
业技术教育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良好健全的职业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
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利用技术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农民的健康
状况,增强体力延长职业生涯获取较高的劳动报酬。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1.3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国民收入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运用生产要
素在创造产品和劳务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所获得的收入。国民收人分配广义上指一国在一定时
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
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过程。就中国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
配三个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按照生产要
素主体对产出贡献的大小进行的货币补偿,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初始分配主要考虑充分发
挥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关系到
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经济利益,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
金的比例。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的进一步分配。这种分配是在全
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如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对市场产生的不良
后果进行矫正,解决收入公平问题。再分配的主要形式有:财政支出、信贷、价格。此外,
各种劳务付费、居民之间的馈赠、生产单位直接举办的各种福利事业,也可影响国民收入再
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后形成生产单位、非生产单位和居民的最终收入。国民收入的
最终分配是在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最终分配到积累和消费两个方面。主要
是正确制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需求总额同国民收入供给
总额相平衡,使积累和消费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相适应,并安排好积累基金内部和消费基
金内部的结构,以保证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在中国,最近几年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
倾斜的现象并没有改变。这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潜在危害。解决“三农”问题,关键
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财政、金融体制方面采取突破性的举措,加大对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扶持力度,改变公共品对农村的歧视,实现城乡协调、统一的发展。
2.2财政支农相关理论
2.2.1公共产品理论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
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
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而且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
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私人产品
就是指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介于二
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按照定义,农产品是私人产品,但是根据西方经济理论,由
于存在“市场失灵”,从而使市场机制难以在一切领域达到“帕累托最优”,特别是在公共
产品方面。如部分通过市场提供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免费搭车者”,从而导致休谟所指出的
“公共的悲剧”,这时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此外,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私人不能有效提供
10
第2章理论借鉴
量曼皇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量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鲁曼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皇曼曼曼量曼皇曼量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舅皇皇曼曼皇.n——一n ii一
也会造成其供给不足,这也需政府出面弥补这种“市场缺陷”,提供相关的公共产品或劳务。
在研究政府财政支农问题时,可以借鉴该学派的理论和思想。.
2.2.2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状态,必须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
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无人提供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的空白,这个市场以外的力量
就是政府的力量。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只限于公共服务领域。为保证政府不超越这一
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划一明确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划定显
然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划。由立法部门进行立法规范便成为必然的选择。西方经济学说和财政
理论大致也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派、庸俗经济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三个不同的阶段。古典经济学
派的财政理论中,“廉价政府”和“健全政府”是研究的核心。古典学派指出,财政投入的领
域和方向为: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以及维护君主尊严,且以前三项为主。庸俗经
济学派的财政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没有超出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赤字财政理
论,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凯恩斯的追随者汉森和萨谬尔森等人把投资系数和引
致投资结合起来,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并说明了财政支出对增加收入与投资的巨
大作用。现在财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共财政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财政理论从
市场的不完善出发,结合经济学理论,如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市场、制度经济学等,
重新审视和研究了政府、厂商和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
对政府财政政策进行了有效的考察。
2.2.3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和多马从储蓄率和投资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增长,把注意力集中在投资对于增加
生产能力的影响上,认为投资增加所导致的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强调投资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投资通过乘数过程创造收入,另一方面投资会扩大资本存量,
从而提高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马克思认为经济增长可以由两条基本途径来实现,即粗放型
增长和集约型增长。这明确了“粗放"与“集约”两者的区别和特征,指出“集约型”增长
是经济得以长期增长的途径。罗森斯坦一罗丹和纳克斯等提出只有全面、大规模地在各个产
业部门进行投资,冲破市场狭小的束缚,才能实现工业化,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鲍莫尔的
“非均衡增长模型”中,将国民经济区分为生产率迅速提高的部门(如技术进步快的制造业)
和生产效率缓慢提高的部门(如政府部门、服务部门等),并且做出两个假定,得出如下结论:
生产效率缓慢提高的部门单位产出成本会不断上扬,而生产率迅速提高的部门单位产出成本
则保持不变甚至下降。如果消费者对生产效率缓慢提高部门的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则必须将
更多的经济资源投入该部门,才能实现两个部门的均衡增长。由此可见,要维持生产率迅速
提高的制造业等部门与生产率缓慢提高的政府等部门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提高公共支出占GDP
的比重。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2.3农业信贷相关理论
2.3.1信贷补贴理论
信贷补贴理论也叫农业融资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处于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理论。
该理论支持信贷供给先行的农村金融战略,它的前提是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阶层没有储蓄能
力,农村面临的是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农业自身的局限(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
长期性、低收益性、高风险性等),它也不可能成为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信贷对象。农
户融资必然陷入困境。该理论因此得出结论:为增加农业生产和缓解农村贫困,有必要从农
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根据该理论,为
缩小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较其它产业的利率要低。同时,
考虑到非正规金融一般以高利为特征,使得农户更加穷困并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促使
高利贷消亡,需要通过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和信用合作组织,为农村注入大量低息的政策
性资金。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广泛实行相应的农村金融政策,以贫困阶层为目标的专
项贷款也兴盛一时。然而,这种过分依赖外部资金的农村金融政策,又引发了等一系列矛盾,
比如资金回收难、使用效率低等。而且,正如有些国内学者所指出的低息贷款的受益者未必
都是贫困农户,有可能被转移到富裕农户。
2.3.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信贷补贴论逐渐被农村金融市场论所替代。农村金融市场论是
在对农业信贷补贴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主要理论前提与农业信
贷补贴论完全相反: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故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
资金。低息政策妨碍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抑制了金融发展。运用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
是导致贷款回收率降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资金拥有较多的机会成本,非正规金融的高利
率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农村金融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有: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在
农村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蓄动员是关键;为实现储蓄动员、平衡资金供求,利率必须由
市场决定。实际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农村金融成功与否,应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资金中
介额)与经营的自立性和持续性来判断;没有必要实行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目标贷款制度;
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不应无理取消。应当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
农村金融市场论虽然替代了农业信贷补贴论,但它的功效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2.3.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的干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
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不完全竞争市场论主要内容是:“发展中国家的金
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如果
12
第2章理论借鉴
曼II———一. _ m III皇曼曼曼璺鼍曼鲁量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
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发展中国家
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市场要素介入,首先应该关注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排除阻碍农村金
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以斯蒂格里茨为首的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成
果,构成了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基础。因此,在农村信贷供给体制构建过程中,
政府适当干预是必要和有效的。
2.4概念界定
2.4.1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是指农民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所获得收入总和,反映了农民富裕程度。讨
论农民收入时,我们主要涉及以下概念,农民总收入、农民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农村居民总收入是指调查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从各个渠道得到
的收入总和,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农民纯收入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渠道获得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
总和,计算方法:农民纯收入=总收入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一税金和上
交承包费用。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
支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使用农民纯收
入除以汇总人口。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统计年鉴中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代表农民
收入水平。
2.4.2农信
农信即农业信贷。农业信贷是金融组织在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
是动员和分配农村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以供应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周转需要的一种形
式。社会主义条件下农业信贷的必要性是由于:①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是商品性生产,在伴随
着商品运动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资金暂存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
手中。只有通过信贷形式,才能将这部分资金吸收和集中起来,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情况
下,有计划地用于农业生产。②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农民在
生产、生活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需要依靠农业信贷解决。③为实现农业
扩大再生产所需增加的投资,常非农业本身的积累所能满足。为此除国家给予资金支援外,
还需通过农业信贷筹措资金来源。④农村金融机构可利用信贷这个经济杠杆,通过调节贷款
的范围、数量、利息率以及偿还期限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引导农业生产适应国民
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农业信贷主要就是各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本文
中采取的是统计年鉴中的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这两项之和。
13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3农财
农财即财政支农。财政的定义是: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
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
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公共财政支出亦简称公共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
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或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财政支出是
政府职能行为的成本。在日常的政府公共活动中,支出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财政用
于农业支出,简称财政支农。由于我国农业成本高、技术落后等特点存在着很高的自然和市
场风险,因此财政支农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地方财政支农投入的规模是指
在某一时点(年)上,区域内各级财政用于农业各项资金的总和。本文中农业财政支出主要按
照统计口径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
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支出这几项。
14
第3章国际比较与借鉴
第3章国际比较与借鉴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经济、金融、政治、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
了解国外农村金融制度和财政农业支出政策的经验,取长补短,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是有借鉴
意义的,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发展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3.1农村金融制度的国际借鉴
3.1.1各国农村金融体制
(1)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形成相
对稳定、完善和各具特色的体系。在支持和保护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美国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其农业也相当发达并富有特色。其特点是: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
提供充足多样化的农业信贷资金,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它类型的机构;在农村
金融体系上,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并存,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美国农业
现代化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美国现在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政策
性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三种体系共同发展的局面。
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小企业管理局和农村电气化管
理局。它们主要是稳定美国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
的农业项目的进行投资。合作性金融机构由联邦农业信贷管理局、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间
信贷银行、生产信贷协会以及合作社银行共同组成的。是美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商业
性金融体系的组成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和其他私人信贷机构(包括有商人、
代销商、个人以及其他放款者)。它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了资金来源。
(2)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处于发展调整
期,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别。以印度为例。印度与我们国家很类似,农业人口多而且农
业也不发达。但印度的农村资金来源多样化,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制度,形成以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传统的准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
的金融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农村合作金融:包括初级农业信用合作社,中心
合作银行和邦合作银行,以及初级土地开发银行和邦中心土地开发银行。他们各司其职,分
别办理发放中短期农业贷款和长期农业贷款。2.商业银行农业贷款:印度的多家大型商业银
行是农村资金的主要来源,它们根据政府的规定向农村投放资金。3.地区农村银行:遍布于
全印度农村的地区农村银行主要是于1975年开始由各级政府和各大商业银行联合出资成立
的。它们主要业务方向是为那些由于信用度不高而得到到商业银行贷款的农民或者乡镇企业
提供比较低息的贷款,以便他们开展生产。4.农业信贷和开发公司、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
行。1963年成立了农业信贷和开发公司,职能是统筹和运用来自政府和储备银行的资金特别
是外资,向农业基建项目提供中间信贷。1982年进一步成立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接管
了储备银行的全部涉及农业贷款的业务,统筹资金为各农贷银行提供中间信贷和监督检查。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3.1.2启示与借鉴
从以上介绍看到,金融机构的信贷对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
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建立了多层次的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
持。而且政府的作用也很重要,农村金融的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因此
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能动作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三
农”提供贷款。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减少政策性业务对基础货币的过分依赖,应当作
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今后筹资的战略选择。积极发展合作金融制度,严守合作制经营原则。
建立农村担保机制,推动信用环境建设,鼓励各地建立地方财政支持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
平台等等。
3.2国外财政支农借鉴
3.2.1国外财政支农分析
(1)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整体经济中,农业也是相对处于弱势
地位的产业,对此政府采取强有力支持和保护,长期实行的是一种补贴性的财政支持农业政
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巨额支持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加强对农业生
产者的教育和培训,使得美国农业生产技术在世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国会通过了《农
业调整法》,全面干预农业。最终形成政策核心是农产品价格支持和收入政策,同时强调自然
环境的保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主要反映在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农业法的制定。改革农
业生产市场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灵活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同农产品的价格脱钩。每
年都增加农业补贴来支持农产品价格,有力的保障了农民增收。
(2)二战以前,日本农村经济发展萧条,
农利益,鼓励发展农业组合,加强农村流通,
尤其农村贫困问题较为严重。政府为了保护小
为农民提供产销各方面的服务。这一时期的财
政支持农业政策更多地体现出它的社会性质。政府采取了加大财政方面补贴、扩大支农力度、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任务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贫困问题。努力的促进城乡
经济等各方面差距的缩小。二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受世界大
环境的影响,国内面临生产不足、物资奇缺、严重恶性通货膨胀等国民经济严重失控的极其
艰难的局面。日本农村经济疲软,农村社会关系紧张,尤其是粮食严重短缺,所以日本政府
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是自力更生,恢复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日本政府作为经济制度和经
济体制变革的政策主体之一,在财政支农方面,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特别是把改善农村
生产和生活条件上升到与增强农业生产基础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据此目标具体分配和执行财
政投资。更多强调粮食安全的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等方面内容。日本抓住美国
对日占领政策的战略性转变,迅速实现经济复兴与高速增长两大发展阶段。总的说来,日本
主要对水利建设、农地整治、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和农贷利息这五个方面进行农业补贴。
(3)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发展也不平衡。印度政府对农业伤的投资一直保持较大比
16
’ 第3章国际比较与借鉴
例,政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每年都提供大量的农业贷款,特别是将拨款投入于加大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如修乡镇公路,建设农村通讯网、农村灌溉,沼气开发等等方面。补贴方面也
不断改变,优先在农业投入物如农业技术、农用化肥,灌溉和电力等方面进行补贴,促进农
产品的销售。而且政策方面一直鼓励私人投资引进和采用新技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私人投
资农业来减轻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
(4)泰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有80%的人口从事农业,享有“东南亚粮仓”的美名。这
和泰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分不开。一方面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和巩固农业
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视
对农村文化福利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 不但有效增强了农民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
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一是劳动力市场,产生以
现金交易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范围扩大。二是农村资金市场。建立了农业银行,
农业合作社也开始正式向农民发放贷款。目的是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提高率,增加收入并为
农民提供存款服务。特别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农民流动资金的需求。三是开拓农产品市场。
各种农产品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的批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针对农业劳动力占全
国劳动力极大部分。政府重视开展农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向农村输送各类技术人才。
3.2.2启示与借鉴
财政支农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国家对农业资金的投入的多少对农业的发展至关
重要。纵观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支持农业政策,
保护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尽管国别有所不同,但其基本
目标是一致的:一是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既要保证农业经营者的收入,又要保证消费者有
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二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障供给,增强和提高本国农产品在世界
竞争中的能力和地位;三是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发展的
不同阶段,适时的采取不同的财政支农方式和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
农业内部的积累,壮大农业自身发展的能力。为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水平创造了良好的
环境面对形式的发展,财政改革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
17
第4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第4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1江西省农村信贷现状分析
4.1.1江西省农村信贷供给主体分析
江西省现在基本形成了以合作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辅、新型农村金
融为补充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贷投放的主要机构是两部分: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
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是经政府批准成立并进行监督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
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银行。2009年,农发行在江西加强了信贷支农力度,
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45.9亿元,比上年增加40.3亿元,贷款余额493.78亿元,比上年增加
124。1亿元,累计放贷额与余额均创历史新高,确保了江西境内粮棉油收购和农资化肥储备的
信贷资金及时足额供应。但是,其政策性金融作用非常有限。对农村水利、水电、公路等大
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总的来说,涉农资金数量少且投入领域单一,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其它领域资金投人普遍不足,支持我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
民增收的作用就显得乏力。
(2)作为留在农村唯一的商业性银行,农业银行却制定一系列措施限制了农业贷款,随
着股改完成,事实上它已经调整了信贷资金的投向结构,对农业的贷款余额由1998年的70.8
亿元降至2003年的31.2亿元,仅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7%。
(3)江西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经过多次体制改革,农信社已成为
服务农村的绝对主力,在江西省金融机构中,网点最多,拥有2533个营业网点,分支机构遍
及农村, 2009年,农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同类贷款的95.38%。存贷款平均增长速度
明显高于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而且还成立了多家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民、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4)在江西,邮政储蓄银行60%以上的储汇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邮政储蓄
银行的定位是”两区“,即城市和乡村社区银行。但是,它大部分都是只吸收存款,贷款业
务大多是同业存款、银团贷款、小额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贷款条件高,不能很好满足农
村、农民的借贷需要。每年江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只存不贷”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农村资
金流失出去。截止2004年江西邮政储汇局等金融存款“抽水机”作用,农村资金流失了存款
的60%以上。
(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江西主要就是村镇银行。有修水九银村镇银行和南康赣商村
镇银行两家试点。它们的成立解决了农村地区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
争不充分等问题。但是也存在这资本金少、知名度低、规模受限、经营品种单一、经营成本
高等诸多困难。
1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所谓非正规金融,就是指在监管范围之外的发挥融资功能的社会行为。在农村地区主
要是农户之间、民营小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同时还包括钱庄以及没有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
等等。”因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普遍向较富裕农户倾斜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灵
活性,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缺口由非正规金融弥补。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内无法消失。国内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民间借贷发生率很高的现象,占了农民
家庭贷款的很大一个比重,如温铁军等人对中国部分市县的一些村庄进行了案例调查,发现
民间的借贷发生率高达95%,高利息的民间发生率达到85%。何文广等的调查也发现农户贷款
中来自民间借贷的比重高于75%,贷款来源约为0.3。所以应将合格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金
融监管系统。
4.1.2江西省农业信贷投入现状分析
从总体来说,江西省农业信贷增长快速。由1988年的17503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15401
万元。但是具体分析来看,农业信贷中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发展速度却不相同。农业
贷款逐年增加从1988年164370万元增长到2008年4894001万元。乡镇企业贷款10667万元
增长到2008年的2621400万元,如图4-1所示。农业信贷中农业贷款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乡镇企业贷款较少,说明乡镇他企业获取资金较难,金融对乡镇企业的贷款支持不够。
资料来源:1989-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
图4-I 1 988-2008年江西省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
图4—2显示的是1989-2008年江西省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和农业贷款情况,我们看到从
1989—2005年商业贷款一直高于农业贷款,而从2006年开始,农业贷款首次超过了商业贷款,
这说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好背景下,金融机构向农业贷款倾斜了,农业信贷得到了更多的
支持。.
第4章江西省农、也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资料来源:1990--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
图4_2 1 989-2008年江西省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和农业贷款
4.2江西省财政支农投入的现状分析
一、在绝对量上财政支农支出是逐年增加,由1980年的35500万元上升为2008年的
1470156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6%。但是财政支农支出占江西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呈
波动性,由1980年的22.2%,下降到2008年的12.1%。如图4—3所示。虽然在某些时期这个
比例有所上升,但总体趋势是呈下降的。说明政府忽略了对农业的投入,财政支农力度还不
够。而且,财政支农支出的波动很大,财政支农投入很不稳定,这对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肯
定是有一定影响的。如图4-4所示,它显示的是1981-2008年江西省财政总支出和财政支农
支出二者的增长速度,我们看到,江西省的财政总支出的增速与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速相比较
而言,增长比较稳定,而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却波动很大,说明财政支农投入还没形成
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从1981年一2008年间,有15年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的
增长速度,并且有7年出现了负增长。
2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料来源:根据1981—2008年江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图4-3 1980-2007年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U.D ⋯”湖∥”弼
爹—”■_‘◆ , 。《
0.5 } l
卜◆
0.4
》晨◆
i :
C 震0.3
}·.“l —n ’ } L h ; +财政支农支出增
! 长速度
O.2
譬, 乏弋^Wy.1 _、飞i +财政总支出增长誓
速度
。^ r∥V }
j jf. ,驾i}f l▲l
I ,
麓I|7吲卜o竺∞@④\ Cq I∞0《⋯⋯~ ‘h
0.1
∞“④④⑦④叼⑦⑦o⋯o C
◆。墨
O
—O.1
一U.么iH目赫。H一,*k#H。⋯#。Hi⋯,‰,H。。。H⋯一k.。∥⋯.⋯⋯m.,藏.捌P"-'4 刊N n
资料来源:根据1981--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图4-4 1 980-2008年江西省财政总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
二、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增加值的的比值逐年增加,增速较快。由图4-5看到,自1998
年以来,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增加值的的比值这一比重增加较快,特别是近两年来增速更加
明显,2008年达到了21%,而1990年这一比例才5%,平均每100单位的农业增加值能得到的
财政支农资金为21。但是这个比例仍然较低,以世界上其他为例,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
达国家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25%以上,日本、以色列等国农业财政
支出更是占到了其农业增加值的45%-95%。而且经过计算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增加值的
的比值这几年上升较快,还是因为财政支农支出增加较快而农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所致,比如
2008年财政支农支出增长速度为41.95%,而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仅为11.76%,说明江西
茎:茎三窒童耋些垂耋;暨壁圣童三銮重坚全銎釜:重
省的农业发展还是落后,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弱。
图4-5 1990-2008年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增加值比重
三、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按照统计年鉴上的统计口径,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主要包
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科技三项费用
和其他支出这几项。由于自2003年起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含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而流动资
金的支出非常小几乎没有。所以我们用i980—9009年的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支出这五项的数据来做分析。
如图4-6所示。
资科来∞根据1981-2003年Ⅱ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4计算所得
围4_6 1980-2009年江西省财政支支农支出各娄支出所占比重(%)
从图4-6中可H看到,从1980--2002年.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支
援农村生产支出所占比重在1998年以前一直呈上升趋势.1998年后又总剧F降,而基本建设
支出所占比重的走向刚好与之相反.1999年前所占比重很小呈下降趋势,1998年后突然快速
23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升,增加了一倍多,这主要是由于1998年我国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得基本建设支
出大幅增加。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所占比重呈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以1998年作为分界点,
在此之前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占了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大部分,接近
70%,在此之后,主角变成了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所占比重没有什么大变化,比
较平稳。但是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所占比例非常小,平均只有0.0355。
4.3江西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3.1江西省农民收入总体分析
1978—2008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投入的加大,江西省农民名义人均纯收入在
总量上每年逐步增长。从1978年的140.7元增长到2008年的4697.19元,增长了约33倍。
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有阶段性的波动。具体来讲,有几个阶段农民收入增速较快,像1978—1981
年、1986—1990年、1992—1994年和2001—2004年,而其他年份相对来说增长幅度较为缓
慢。这在图4-7中可以得到印证。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的农民收入相比仍然有差距。江西省农
民纯收入的水平一直略低于全国农民纯收入的平均水平,而且在全国排名靠后。跟发达地区
相比,江西省农民收入在总量和增速上还是有差距的。与排名第一的上海比较,2008年上海
农民纯收入为11440.26元,是江西农民纯收入的1.44倍,比江西农民纯收入多出6743.07
元。
资料来源:根据1979-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图4-7 1978-2008年江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4.3.2江西省农民收入结构分析
2008年,江西农民人均出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842.36元、家庭经营纯收入2552.59元、
第4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财产性收入66 55元、转移性收入236 69元。从图4-8中看到它们各自占的比例分别为3鲋、
55%、5%、1%。从1993年一2008年-工资性收入增长了1672.87元,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
了1889 95元.财产性收入增长了63∞元、转移性纯收入增长了191 47元。年名义平均增
长幅度分别为17 739‘,10 16%、31.6嘛、17%,财产性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从1993年-2008
年t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变化不太,工资性收^所占比重上升较快由19%
扩大到39Yt家庭经营收^由76%下降到54%.总的来看,占主体地位的还是家庭经营收入。
而且在家庭经营收八中农业收入仍是主要来源,从贡献率上来看,用△Y1表示第i年农民纯
收入的提高,/xXi表示该年各项收入的提高.则第i年该收入对表魁纯收^的贡献率为:Pi=
(ZhXi//kYi)X 100%,经过计算.工资性收^、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转移性收入
的贡献率分别为35 4%、52 1%、1 6%、lO 9%。可见农民收入的提高大部分依赖于工资性收^
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二者的贡献率将近90%。
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江西右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图4-8 2008年江西省农民纯收入掏戒情I兄
4.3.3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D G约翰逊(2004)认为“尽管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是在中国这种
差距的幅度却是绝无仅有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遵循若这个“规律”。我省农民人
均纯收八和城市居民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从1978年相差164 66元扩大到2008年的8168 81
元,倍数也由2 17倍扩大到2 74倍。从图4_9中可咀看出,差匝还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
一般说来,国外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 5:1左右,而我们江西省的城乡居民收八差距明显
大于这个数字,而且按照二元经济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
拉丈t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会逐步缩小.可以看出,近十年扛西农
村经跻发展缓慢,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见江西省的“二元经济”特征组明显,城乡
居民收^差距问厦非常严重。
14000
12000
10000
一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8000 入(元)
6000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元)
4000
2000
≯≯移梦梦笋尹擎擎≯移
第4章江两省农、世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3.5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
(1)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有增长但增速波动很大并且落后于经济和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1978—2008年,江西省GDP由87亿元增加到6480.33亿元,增长了73.5倍,农业总产值
49.29亿元增加到6480.33亿元,增长了73.5倍。而农民纯收入仅增长了约33倍。特别是在
2007年开始,我国的物价增长较快,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虽然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农业生
产资料也同时上涨,这些对于江西省农民增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江西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纯收入之间,地区之间有较大距离。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
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逐年扩大,出现了农民纯收入增长明显落后与城市居民纯收
入增长的现象,另外出现地区性差异的现象,新余、萍乡、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市农民收
入较高,九江、宜春、上饶三地市的农民收入大致保持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而赣
州、抚州、吉安等地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说明省内经济发展不均衡而导致了农民收入
增长不均衡。
(3)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不合理,影响总收入的健康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主
要还是依靠工资性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而且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内部结构也不尽合
理,如非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小,这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的产业结构更新升级,才能使总收
入更健康更稳定的增加。
第5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量曼曼皇曼曼毫曼曼量曼量量曼曼皇曼量暑皇皇曼曼曼曼皇皇曼曼量曼量曼曼鼍曼量L,, W — n 一. al鼍曼曼薯
第5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5.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影响
1、影响农民消费支出。1979--2008年,江西省农民年平均消费水平虽有了很大的增长,
逐年递增,但是可以看到增速却相当缓慢,平均只有0.07%的水平,总体消费水平很低。由于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缓慢,事实上,我省农民距离小康生活实际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
差距。
2、制约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农户是农业再生产投入的主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
对农业投入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
劲十分不利。
3、扩大城乡差距。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从1978年相差
164.66元扩大到2008年的8168.81元,倍数也由1.17倍扩大到1-74倍。城乡居民收入的
差距扩大,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稳定。若长期继续失衡,容易导致一
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4、影响全省扩大内需。扩大农村需求是扩大全省内需的关键措施。农民占了全省人口的
六成,他们的购买力对全省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民收入没有得到提高,为了保障生活
他们只会选择储蓄,购买力就不强,这将直接导致全省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消费结构升级
困难,更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不利用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重
要的。因此,要实现全省经济协调、稳定、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效提高我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5.2农业信贷影响农民增收原因分析
5.2.1农业信贷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民资金需要
江西省农发行主要是针对粮棉油收购和农资化肥储备等提供信贷,但对农村水利、水电、
公路等大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其业务并没有同农民发生资金借贷
关系。由于在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在农村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有价值的信用体
系。抵押、担保标的物没有或者说评定困难,大量商业银行撤销了农村金融网点,2001-2008
年,全省农行、农信社合计撤并农村网点1325个,金融机构目前在农村主要就是信用社提供
贷款,目前,江西农户生产贷款的70%、乡村企业贷款的60%以上由农村信用社提供,但由于
体制、利益的问题,却存在严重的“吝贷’’、“惜贷”现象,农村资金“非农化”现象日益严
重,据《中国金融年鉴》资料,仅江西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差额,1999年达到80.2亿元,比
1995年增长了57.O%。但是,据测算,全省1435个乡镇每年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在800
亿元以上,但全省每年新增各类投资只有380亿元左右,缺口达420亿元。农业生产、农业
两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机械化、农产品收购和农民建房产生的有效信贷需求每年在亿元以上,所以当前农村信贷资
金缺El十分严重。农业信贷投入严重不足,自然不能满足农民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民增收的
作用就显得乏力。
5.2.2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大,金融资源大量流向城市
由于资本具有趋利性质,哪里的收益高资本就流向哪里,江西省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
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农村的资本要素报酬低于城市,再加上许多中小乡镇企业经济效益
不高,所以很难获得所需贷款。比较明显的就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与城市金融机构网点的
对比,在我省农村,就只有农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三家银行的网点,而在城市中
不光有国有商业银行,还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众多。截止2006年末农村
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4536个,其它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526个,共计5062个,平均每万农
村人口1.5个,略高于全国1.34个的平均水平,与城市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多如牛毛”的
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2008年为例,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为4894001万元,只占了金融
机构各项贷款的10.77%,乡镇企业贷款更只有2621400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存
款却占了金融机构存款的40%多,这充分说明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有效支持农村建设、
农民增收,金融资源大量的流向了城市。
5.2.3农村民间借贷活动多,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
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
其中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从银
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贷款仅占农户总借贷收入的13%一23%左右,而民间贷款所占比重为76%一
86%。由于农业的天生具有弱势性,面临着许多不确定风险,如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高风险
和低收益的不匹配,也使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这使得以利
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所不愿意涉足,就算能提供涉农贷款也会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还保
证资金的安全回收,再加上当前农村的农民的信用体系根本建立不起来,农民本身金融知识
缺乏农村居民整体诚信观念还不是很强,还没形成主动还贷还息的观念气候,这在一定程度
上也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投入增加。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对贷款或抵押担保等审核手续
比较繁琐,面对资金困难,寻求金融体系之外的渠道来解决资金难题成了许多农民的选择。
而民间借贷事实上大多数具有高利贷的性质,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贷款成本。金融机构的金
融产品缺少,缺乏经营特色。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网点比较分散,经营费用较高。比
起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占其全部资产比例也很小。
30
第5章江两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艮的影响分析
5.3财政支农影响农民增收原因分析’
5.3.1财政对农业支出太少无法保障农民增收
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农业投入的职责划分上不清楚,导致地方财政支农投入
高度依赖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农村
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缺口非常严重。江西省财政基础较弱,虽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但在
全国排名仍靠后。导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不够,数据显示1978-2008年间,财政支农支
出增长了40.4%,而同期财政收入却增长了65.8%;而且财政支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
例不增反降。与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符合,这影响了农村公共品的有效提供,很难支持
农业生产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相对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政府忽略了
对农业的投入,财政支农力度还不够。说明财政支农投入还没形成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相
反,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他们的财政支农支出在总量和相对比例上都有很高的比
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美国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投入额,从1970年的64.3亿美元
上升到1982年的145.5亿美元,占当年联邦预算总支出的2.95%。如果把联邦、州及地方各
级政府的农业支出计算在一起,则农业预算在联邦预算中仅次于国防支出。日本农业投入大
量来自国家的财政资金。日本财政农业投入从1970年的1785亿日元上升到1980年的8859
亿日元,政府的农业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为23.4%,1970年为49.8%,
1975年为65.7%。不仅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而且比重也不断增长。
5.3.2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阻碍农民增收
这主要是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支出效率低下。李焕彰、钱忠好(2004)经过分析得出: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对农业产出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支援农业生产支
出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业产出却有抑制作用。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一方面可以改善
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国际上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农业GDP的比
重平均为1%,发达国家为2%,但是,2005年江西省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等部门
事业费占财政农业支出的比例为62.5%,而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占财政农业支出的比重仅为
10.6%,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农业支出的比重仅为0.03%。说明我们对农业基本建设和农
业科技投入不够,这必将影响农业固定资本的形成和技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农业发展后劲,
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5.3.3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资金的使用效率低
有效的财政监督是保障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由于分税制改革还不完
善,国家财政对事权与财权划分也不合理,容易导致农业投入不足。而且农业财政支出实行
3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分块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其实有相当部分重复交叉,容易造成职责不分、投资分散。影响了
财政支农效果。同时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造成各级政府挤占、挪用支农
资金。这些制度因素都将导致农民增收困难。
32
第6章汀两省农、Ik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第6章江西省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6.1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6.1.1研究方法
由于所用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有可能不具有平稳性,如果对不平稳的数据分析
有可能会产生“伪回归”导致各种检验无效,为了避免模型出现错误,先利用Dickey and Fuller
(1981)提出的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在检验时要进行选择,即是否包括常
数项、趋势项,这可以通过相关序列的图形来判断,如果ADF统计量的值为负且绝对值很大,
则拒绝单位根假设而表明序列是平稳的。如果是非平稳的就还要对原序列的一阶差分再做ADF
检验。进行差分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经过d次差分是平稳的则称为d阶单整序列,
如果序列是单整的,那么我们将对相关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
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那么这组序列就是协整的,表示一种长期的
均衡关系。协整检验是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做检验,反映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由于
是小样本,这里利用Johansen检验,即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
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VAR模型对于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变量系统是有效的预测
模型,同时它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随即误差项对系统变量的动态影响。得出协整检验
的结果以后,下一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因为协整方程只能证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
的均衡关系,而不能证明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构成短期因
果关系就要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
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收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印象,则他们具有格兰杰
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最重要的是滞后时间长度的确定,检验的功效取决于最优
滞后期数的确定。如果滞后期数随机确定,检验结果会出现错误。这里综合采用AIC标准和
SC标准,在总滞后阶数中,AIC和SC值同时达到最小时,滞后阶数最佳。在最后将进行脉冲
响应和方差分解,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
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它试图描述这些影响的轨迹,显示任意一个变量
的扰动如何通过模型影响所有其他变量,最终又反馈到自身的过程。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
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它的主要思想
是,把系统中的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
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方差分解不
仅是样本期间以外的因果关系检验,而且可以将每个变量的单位增量分解为一定比例自身原
因和其他变量的贡献。最后,使用DEA方法。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数学规划为主
要工具,以优化为主要方法,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数据对相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相对
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规划模型来达到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的目
的,从本质上是来判断决策单元是否处于生产前沿面上。DEA忽略了对生产函数的界定,无需
33
西南大学硕七学伉论文
知道生产函数就可计算出效率,而且不仅能够测出综合效率,还能够测出纯技术效率、规模
效率。由于DEA方法注重观测量个体而非观测量的平均值,因此对个体的差异尤其是决策单
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绩效和相对效率的考察有着独特优势。此外DEA是一种
非参数估计的方法,因而可以规避参数方法的多种限制,所以DEA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公私
部门效率以及生产函数效率的测评。
6.1.2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农民收入指标采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信贷指标采用的是人均信贷来衡量,即用
农业贷款加上乡镇企业贷款除以乡村人口得到。财政支农指标采用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除以
乡村人口。最后得到的数据如表,6-1.样本区间为1988年-----2008年,数据来源为1988到2008
年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西省统计年鉴》。
表6-1 1988—2008年人均农业信贷、人均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
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人均农业信贷(元) 人均财政支农(元)
1988年488.16 59.47464 20.36117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558.64
669.9
702.53
768.41
869.81
1218.19
1537.38
1869.63
2107.28
2048
2129;45
2135.3
2231.6
2334.2
2457.53
2952.56
3265.53
3584.72
4097.82
93.33885 24.71147
144.3313 25.42884
139.6234 27.13933
173.6015 30.79003
225.4759 32.31195
274.6619 35.57222
293.778 44.19217
317。9124 57.86395
514.0239 64.37123
613.5138 98.72314
630.2855 125.7436
603.2837 129.6401
604.8741 121.7958
676.9132
1044.41
190.2567
170.9372
1264.097 235.3213
1689.704
1886.882
2309.677
269.6982
272.914
393.8217
2008年4697.19 2912.946 569.8279
资料来源:根据198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34
耋::垩叠耋銮兰童耋:22兰銮盏銮譬竖全:薹蚕三2堑
6.2实证分析及结果
6.2.1实证分析
6 21l平稳性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棍检验.咀确定变量的平稳性。由于对数据进行自
然对数变换不会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港除对闽序列中存在的的异方
差现象,所以首先对农业贷款、财政支表支出和农民纯收入取对数分别为DK、cz、IN.图
6-1中显示的是1嘲_2008年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化曲线,
观察图形发现他们都有有截距项和增长趋势。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H. 差匿
囤6-1 1988-2008年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支出的变化曲线
表6 2鲁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z#}÷∞(oT.x)AⅢii☆#m.自鲥自■目nt.*f sKj■t#●*■Ent.§ABFⅢ^f#*tH*目
*H{}t
由表6_2可知,IN、DK、cz均是非平穆序列,一阶差分后都通过了^oF检验,所咀它们
都是一阶单整,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满足协整分析的条件,因此可以利用协整分析它们之
间的动态关系。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6.2.1.2VAR模型和协整关系检验
由于上述变量都是单整的,因此,我们可以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Johansen检验判断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迸一步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符号关系。由于Johansen协整检
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确定DK、cz、IN的VAR模
型的结构。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数为2,而且模型的全部特征根都落
在圆内,所以这个VAR模型是平稳的。而Johansen检验的滞后阶数就选择为1。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得到协整检验的具体结果如表6—3所示。
表6-3 IN、I)K、CZ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6—3可知,在零假设时迹统计量值为51.17325大于5%的临界值29.79707,说明IN、
DK、CZ三个变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江西省农民收入与农业信贷、财政支农之间存在着长
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根据协整参数变量就可以得到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为:
IN=0.584739.DK+0.475291.CZ+5.038522
从方程中可以发现,在1988-2008年间,农民收入和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支出存在正向
的作用关系,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不是非常显
著,农业信贷的促进作用比财政支农支出比较强些。协整方程只说明了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
系,还要继续分析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6.2.1.3G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江西省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上
述关系的因果方向还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4。
表6-4 IN、DK、CZ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最优滞后阶数时,在10%的显著水平F,DK、CZ是IN的格兰杰原因,
这说明1988—2008年间,农业信贷、财政支农还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原因。但是也从另一
个方面说明农业信贷投入与财政支农投入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来促进农民收入增
长。农民收入不是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增长的原因。另外,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支出均不是
对方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二者被割裂开来了,缺乏协调沟通从而导致支农效果低下。
6.3.1.4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Response to Gene馅li=则
一.///
一一一一
~~~~
..—≮刊
one
s·D.Innovations±2 s.E.
37
两南大学硕七学何论文
II II—— ! I皇曼曼量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量一
响应从第一期就开始逐渐增强,持续增大。而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在第
二期时趋于平缓,不过随后又慢慢增强。这说明了在长期里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
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
在农民收入IN的方差分解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期来看,农民收入受自身的影响最
大,农民收入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影响。除此之外,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对农民
收入方差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累积。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基于冲击的方差对农民收
入的方差的贡献度分别为在20%和15%,财政支农虽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在期初时比较小,在
滞后5期后才慢慢增大。相对此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的贡献比较大,而且从滞后3期开始就
有贡献,这说明农业信贷和农民收入都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上面已经得到农业信贷和农民收入都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促进作用不
是非常显著。为了更好的解释,可以计算下它们转化为农业投资的比例。研究农业信贷和财
政支农支出转化为农业投资的比例时,本文采用如下公式: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转化为
农业投资的比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支出)得到的。可以看出,农业信
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很低,特别最近几年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说明农村资金并没有为农村发展起到作用。图6-3反映的是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
1
0.8
O.6
0.4
0.2
O
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
比率
廿廿
①H
。。o
①①
v-q v-q
冲廿
∞卜
o o
o o
N N
图6-3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
由于省内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导致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也各有差异。因此有必
要从区域角度来看。接下来,用deap2.1软件来考察分析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的效率配置问题。
以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作为两个投入指标,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恩格尔系数作为两
个产出指标。数据请见附表一。得到了2008年江西省各地市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表6-4
中,几列数据分别表示:firm为样本次序,crste为不考虑规模收益时的技术效率(综合效率),
vrste为考虑规模收益时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scale为考虑规模收益时的规模效率,纯
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对综合效率的细分, irs,.,drS分别表示规模效益递增、不变、递减。
mean代表对应效率的平均值。
38
廿∞①①H 蚌旧①④H 廿卜①①.【廿∞∞①H 廿.【ooN 廿∞ooN
第6章江两省农、№信贷、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表6-6 2008年江西省各地市DEA值
从表6—6中可以看到,各地市的资金效率高低与农民收入遵循着同样的规律,资金效率高
的地市,农民收入也相对较高。鹰潭市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都为为l,赣州市的技术
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最低,分别为0.143、0.236,而且可以看出其他各区市的技术效率不足
时由于规模效率不足所引起的,可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随后又继续对2008年江西省80个县
市分析,按照技术效率值对各县市做了排列,见附表二。省内各地区之间,农业信贷和财政
支农资金的效率配置也存在着差异,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为l的分别是黎川县、资溪县和
广昌县三个县。而且大部分县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仅仅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实
现不了规模效率的提高。还是要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6.2.2实证分析结果
(1)江西省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江西省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
协整关系,协整检验显示1988—2008年间,江西省农业信贷增长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也证实了农业信贷的增加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这说明农
业信贷的投放能够使得农民收入提高。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也得出了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
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贡献率达到20%。
(2)江西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存在
协整关系,协整检验显示1988—2008年间,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
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它对农民收入的作用较弱,但是随着时间增长,它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
用逐渐增强。格兰杰因果检验也证实了财政支农的增加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而脉冲
响应也得出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贡献率
达到15%。
(3)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出,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支出均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说明
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支出处于分割状态,缺乏协调沟通从而导致支农效果低下。这说明金融
和财政两个部门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最后通过计算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农村固定
39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产投资的比率也发现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在于农业
信贷和财政支农支出虽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转化为农业投资的效率很低。省内各地区之间
的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差距很大,这是由于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交通资源等的差异使得
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资金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有差异。农村资金没有真正转化为农业投资,
外流比较严重。
第7章促进江两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第7章促进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7.1政策建议
按照生产函数理论,资本的增加会使产出也增加。的确,增加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是非常
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增加投入而忽视资金使使用效率是不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
实证分析的结果揭示了1989-2008年间江西省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
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支出转化为转化为农业投资的
效率很低。
7.1.1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制度,为农民增收提供法律保障
(1)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本。我国现在的土地
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真正代表农民权益。如果赋予农民各项土
地权益,能起到激励作用。比如永久使用权,能提高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扩大经营规模,
收入得到保障。或者允许农民拥有土地抵押权,农村房屋有抵押权,就可以从金融机构获得
信贷资金。
(2)户籍制度创新。推进城镇化进程,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户籍制度创新,
最重要的是废除针对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解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给进城农民提供就业
发展的机会。让农民融入城市,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样的权利和待遇。目前,吉林、广东、
福建、辽宁等省相继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我省可向它们学习吸取经验。但是
也要控制步骤和速度。
(3)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民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如
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农民保障制度。扩大保障
范围、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强化农民的收入预期,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7.1.2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全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金融服务需求也不同,为了积极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样化的
需求,应该形成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不同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支持和促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
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要发挥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积极作用,对农业发展的重
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支持,填补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投入的农村金融空白;对农业银行的
基层机构网点优化调整:继续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信社改革,解决好产权问题,对具备条件的
农信社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最后,要
处置好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还可选择法人入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构建起科学规范、
4l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治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
(2)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
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非正规金融机构
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促进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
优势。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引导农民新的投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尝试建立农业保险公司,来补偿农业风险问题。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3)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各金融机构在原有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省内
的农业生产实际,探索新的贷款品种。如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等贷款业务品种,
深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因地制宜的发展森林资源、果园、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创新质押贷款以及新型担保机制。同时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提高办理信贷业务的透明度;扩大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信贷额度,简化审批流程;
加大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扩大电子化服务领域,为农民现金存取、转账、结算、理财提
供切实便利。
(4)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对农村金融风险进行分担。可以借鉴法国、德
国的农业贷款贴息机制,建立起符合省内实际具有省内特色的“三农”贷款贴息机制,明确
贴息贷款的范围、种类、利率等等。探索建立多形式的农业贷款担保基金,推动政府出资建
立发展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或农业担保基金,通过财政补贴或金融机构再保险的形式引导商业
性担保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7.1.3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农业是弱势产业也是对国计民生具有基础作用的产业,因此政府要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
因此仅仅依靠金融投入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必须同时有财政的大力投入。并且要将二者有机
的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
(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资金总量增长比例提高。中央提出要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
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虽然近年来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有所增长,
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在下降,导致支农效果不好。因此要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
出的比重。加大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扩宽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通过开发税收
潜力,如所得税或者增大发行地方债的规模等来增加资金;另一方面也要预算管理,转变政
府职能,节约资金。
(2)优化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对投入领域要有有针对性。将资金重点投向符合产业
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减少农业事业费用支出,比如精简农村政府机构、尽量压缩不必
要的财政事业费用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水利、电网、道路等设施,固定资产投
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增加农业科技投
入,让科学技术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坚持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加大农村教育、卫生
事业的投入,通过减免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手段是广大农民受益。另外要特别
支持省内一些不发达地区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只有合理的财政支农结构,才能充分发
挥财政支农支出的乘数效应。
42
第7章促进江两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3)对农村金融实施优惠政策,增加农业信贷投入。比如给予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增量
鼓励。对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实施适当的税收补贴,如免营业税、降低所
得税率等降低其营运成本。建立农业贷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鼓励金融部门增加农业信贷投
入的供给。比如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等。
(4)加强有关监督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资金,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民主
管理。推行严格的财政预审审核制度,要确保每笔投入按规定使用使其发挥功效。真正使钱
用在刀刃上。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体制,使得支农资金的使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改进
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果。推行项目招标制、政府采购制、国库集中支付制等措施,本着客
观公正规范的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建立资金使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
制度,对过程实施全程监督,确保支农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7.1.4加强金融与财政支农的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农业是一个投入产出水平低的物质生产部门,发展农业要求有较多的物质、资投入,仅
靠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个人资本合理投向农业。农业信
贷与财政支农就是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执行部门也不同,但二者
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应该各自围绕自己的建设重点,搞好协作与配合,形成支农合力提高
支农效率。目前,中国财政农业支持实行分块管理,部门分割严重,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
力,而且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落后,资金使用效果差,在现行体制下,普遍存在
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不能有效吸引社会金融资本、个人资本向农业投入,就更谈
不上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和个人资本结合形成农业投入的合力。在这一点上,西方发达国家
的一些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
7.2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只把江西省作为一个整体分析,而没有分析省内各地区的
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支出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毕竟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
省内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若以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相信能得出更具
说服力和可行性的结论。而且,由于数据搜集困难,对于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的资金配置效
率分析的还很浅显不够深入,还有很多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3
参考方献
参考文献
【l】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J】.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报,1954
[2]Jim Mortice,‘'Agricultural Credit:Institutions and Issues(CRS Report for Congress)”,
!£竖Q型:坌蛩i曼:.Q£g,last Updated on March 17,2005
【3]Elizabeth Coffey·Agricultural Finance:Getting the Policies Right'’,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the United Nations(FAO),June 1998
【4]Koester,Ulrich:CA P is Something We Can be Pround of,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Kiel,2000
【5]Jensen,E.:The Farm Credit System as a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2, 2000
【6]Townsend,Robert M.and Jacob,Yaron:The Credit融Sk—contigency System of an Asian
Development Bank,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Economic Perspectives,200 1
【7]OECDA C Guidelines Oil Poverty Reduction,working paper,200 1
【8】郭沛.中国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研究【J】.社会科学,2001(1):7一ll
【9】周小斌,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6):
32—36
[10】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卜一个Granger因果关系检
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8一12
【11】何广文,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口咽.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5:141—149
【12]t虎,范从来.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6(6):11—
2l
【13】】郭为.农民的收入增长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
究,2007(3):170一171
【14】许崇正,高希武.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
(9):173—185. ’
【15】朱喜,李子奈.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分析【J】. 管理世界,2006(7):68—
76
【16】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4(8):38—43
【18】肖新成.财政资金支农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J】.长沙大学学
报.2005(9):50—53
【19】孙文祥,蔡方.我国财政支农经济绩效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05(1 1)
【20】刘旦.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6(12)
【21】杜玉红,黄小舟.财政资金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9):47
45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一50
【22】崔元锋,严立冬.基于DEA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绩效评价叨.农业经济导刊,2006(12)
【23]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与农村金融改革一基于贵州省及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
济研究,2006(4)
【24]李晖,孙长青.提高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财政农业支出
效益分析【J】.农业经济,2007(2)
【25]冉光和.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0(1)
[26】温涛、王煜宇,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5(2)
【27】张小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
【28]吴华超,温涛.基于DEA方法的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研究p】.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
【29]翁贞林,丁菲.江西农民收入增长阶段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28
[30]李丽清,周小刚.江西省农民增收途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203--205
【31]程敏.江西农民收入增长率变动的影响因素【J】.商业时代,2006(14): 91--92
【32]许秀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
位论文,2005
【33】王照彬.人力资本投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8(1):6一ll
【34]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陕西: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5]张晓山,崔红志.关键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农民增收问题之我见【J】.农业经济问
题,200l(6):2—10
【36]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7]1呵弗里德一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嗍.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8】罗剑朝.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15—88
【39]胡豹,黄莉莉.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l垤】.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211—241
【40]Levine,Ross,Financial structur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Revista de
Analisis Economicico,1993.1
【41]Greenwood Jeremy&Boyan Jovan.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98.8
[42]Thorsten Beck,Asli Demirgiiu-Kunt、Ross Levine,A new database on financial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1999
【43]Sonnich Sen.Consumer’S cooperation.Elsvier Science Pubishing Company.New York,1980,
182—183
[44]Avishay Bmverman and J.Luis Guasch.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CreditCooperatives.PPR
参考方献
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蔓皇曼曼皇量罾皇曼曼曼曼量曼皇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皇皇曼曼鼍曼曼詈毫皇量m, i a .m曼
working paper ofWorld Bank.1 988
【45]冯秀华.公共支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l一3
[46】肖东平,李娅.新农村金融:美国的经验做法及其中国的路径选择【J】.
2006(5)
[47】《国外农村金融》编写组编.国外农村金融【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8]李辉煌.日本财政支农政策的启示【J】.河北财会,1993(3):28.
【49]张正平.邮政储蓄抽走了农村资金吗.经济学消息报.
http://www.jsxnw.gov.en/newsfiles/3/2005——07/1 2095.shtml
国土资源情报,
1993:101—187
【50】徐永祥.江西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仁【J】.老区建设,2006(12):33
--35
【511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
http://web.eenet.org.en/upfile/57384.doe.2001——02——03
[52]何广文等.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借贷资金来源结构研究[J】.农业部软科学资金资助
课题
[531秦嵩.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考察[J】.求索,2008(10)
【54]D·盖尔哟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民与农村[M】.商务印书馆,2004
【55]段应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仁【J】.农业经济问题,2001(8):98—102 j:
【56]翁贞林,丁菲.江西农民收入增长阶段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1—44
【57]黄毓哲.江西“十五”时期农民收入构成分析【J】.求实,2007(12):103—105 :
【58]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9
【59]孔发龙.江西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9):lO~13
【61】曾淑珍.江西农民增收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9):49—53
【61]杨金深.城乡经济统筹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35
【62]Dickey D.A and Fuller W.A.,Distribution of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Journal of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9:429—43 l
【63]Johansen S.,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eointegration vectors in Gaussian vectors
autoregressive models.Econometrical,1991:1551—1580
【64]Engle R.Rand Granger C.W.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Economctrical,1 987:251—276
【65]:E静.安徽新型工业化与资本市场的脉冲响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34—36
【66]张晓恫.计量经济学软件Evviews使用指南[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93
【67]高希武.论农村金融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68]谢瑞芳.中国农村金融贷款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D】.华侨大学硕
士生论文,2006
【69]富天娇.中外财政支农政策对比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0]黄小舟.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J】.“.三农”问题研究理论,20050):164.167
【7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l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78—179
47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赵华伟.重构江西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点,2007(4)
[73]史纪量.美国信用合作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56—163
附录
附表一:省内各县市投入产出指标
附录
篡篙产李格攀薹攀瘾贷:业
南昌县
新建县
安义县
进贤县
浮梁县
乐平市
莲花县
上栗县
芦溪县
九江县
武宁县
修水县
永修县
上高县
宜丰县
靖安县
铜鼓县
丰城市
樟树市
高安市
南城县
黎川县
南丰县
崇仁县
乐安县
宜黄县
金溪县
资溪县
东乡县
广昌县
上饶县
广丰县
玉山县
铅山县
横峰县
弋阳县
余干县
2250770
1348828
408576
1341876
427199
1064999
239640
739723
552085
301219
366256
439434
452806
545740
368000
182624
164479
1690000
985000
868806
377480
215013
382027
381973
208200
183556
260140
119284
521728
133100
571269
1122367
410267
374569
308695
304896
481295
301873
267729
59779
273350
85705
131882
48710
84005
683“
60266
87017
106385
78844
96348
98100
34101
34049
330500
17042l
202106
78258
59013
118879
75028
55562
45629
58158
21987
99960
32117
84327
133974
82900
93135
34012
75706
187546
47.70
49.8l
40.82
50.70
48.69
48.62
44.38
43.OO
49.30
40.70
39.49
49.55
41.59
52.39
38.66
50.97
51.72
61.87
48.25
44.19
43.OO
57.53
38.24
67.57
54.89
54.92
55.28
56.56
53.18
63.99
72.6l
63.97
49.92
61.78
59.95
53.86
47.75
6008
5487
495l
5527
5029
5262
2417
5466
5047
4658
4439
2324
4852
5288
4878
4536
3437
5214
5144
5082
5174
4746
6807
5673
2300
4686
4926
4725
5566
2318
243l
5411
4815
4254
2365
4585
2489
207590
132996
50901
103853
62620
124091
52101
77385
61480
59626
7921l
109061
82782
7936l
69839
40243
37896
196880
116600
124872
63615
52176
56350
59458
63655
51443
55259
37600
82745
51347
98445
120962
80908
68705
47140
68481
116557
144212
71887
68802
102576
34973
74254
29745
31593
33515
43566
33471
46110
36821
85373
54812
20502
20926
82435
87654
71209
33625
13514
36283
24750
42334
36118
27364
24582
44820
7673
9223l
75462
51260
49460
42403
48000
57267
4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50
都阳县595182 209518 55.50 2453 170593 75959
万年县363500 74600 58.58 3969 70996 33726
婺源县364612 62894 51.14 4330 61330 69331
德兴市709787 62473 46.46 5137 90823 84443
吉安县500236 126232 52.39 2552 99840 48719
吉水县422356 120937 44.Ol 5052 75657 5 1212
峡江县203081. 63507 41.09 4935 48238 23959
新干县373840 97300 48.15 5109 70373 48087
永丰县454873 107010 52.25 4723 75367 35295
泰和县550496 180293 46.38 5443 94142 371 12
遂川县393085 9088 1 46.77 2502 77068 38464
万安县215367 64819 45.92 2307 57006 24276
安福县465714 l 19451 49.67 4810 81 121 35583
永新县329200 94400 44.83 2336 74674 19616
井冈山市219206 29704 57.77 2406 59420 10925
奉新县469045 85009 43.79 4886 66942 37782
万载县453001 1001 13 50.20 4098 115322 56660
崇义县30803 1 53927 50.49 3406 53 11 8 30344
安远县237375 81264 48.43 2507 61754 41329
龙南县438155 71530 45.36 41 10 63518 58192
定南县232630 43628 44.92 3122 49626 20106
全南县223660 52364 49.79 2913 44599 26064
宁都县599275 165256 51.91 2496 101298 39026
于都县643932 135398 57.54 2500 121820 24415
兴国县538322 165469 56.47 2417 93517 31526
会昌县318661 97786 55.20 2451 74500 23855
寻乌县242698 79069 53.03 2409 55071 24278
石城县177894 66767 46.23 2553 49969 33296
瑞金市483359 89398 48.35 3370 9015I 34720
南康市634596 125886 47.43 3727 105987 71830
德安县238739 29117 37.89 4560 46682 50749
星子县183286 37240 49.76 4088 45573 35979
都昌县300364 88560 54.03 3154 95851 54345
湖口县327450 52410 40.48 4666 60862 29321
彭泽县265421 66281 51.16 4416 57715 51657
瑞昌市463152 7421l 55.03 4545 73068 29462
分宜县663746 95562 43.23 5708 103598 17148
余江县269735 104577 44.:27 4579 64671 38516
贵溪市1721872 123046 45.03 5366 1303 19 56323
赣县541098 ll 1512 39.54 2540 94309 33845
信丰县607820 14892l 58.13 3960 92958 81604
大余县467309‘ 73009 47.03 4096 60956 46017
上犹县229798 62976 48.00 2503 53 188 18035
资料来源: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
附录
附表二:省内各县市DEA分析结果
城市firm
黎川县
资溪县
广昌县
靖安县
南丰县
分宜县
铜鼓县
峡江县
崇仁县
横峰县
金溪县
德安县
井冈山市
安义县
全南县
星子县
宜黄县
南城县
芦溪县
湖口县
寻乌县
浮梁县
定南县
上栗县
上犹县
崇义县
九江县
奉新县
石城县
彭泽县
瑞昌市
铅山县
余江县
万年县
莲花县
东乡县
万安县
新干县
乐安县
永丰县
婺源县
l
l
l
0.998
0.968
0.948
0.94
0.915
O.911
0.845
0.798
0.777
0.776
0.774
O.76
0.726
0.725
0.709
0.707
0.694
O.69
0.685
0.68
0.679
0.672
O.65
0.622
0.62
0.615
0.609
0.602
0.598
0.587
0.584
0.583
O.58l
0.581
0.578
0.573
0.573
0.562
l
l
l
l
1
l
l
O.926
l
0.971
0.879
0.795
O.893
0.832
0.825
0.82l
0.874
0.825
0.839
0.757
0.808
0.834
0.716
0.861
0.74l
0.782
0.752
0.794
0.733
0.781
0.813
0.898
0.759
0.858
0.692
O.92
0.691
0.84l
0.806
0.814
0.761
l
l
l
O.998
0.968
O.948
0.94
0.988
O.9ll
O.87
0.908
0.977
O.869
O.93
0.921
0.884
0.829
O.86
0.842
0.917
0.854
0.821
O.95
0.788
0.906
O.83l
0.827
0.78
0.839
0.779
0.74
O.665
0.774
O.68
0.843
0.63l
0.841
0.687
O.7ll
0.704
0.738



砣嚣如坫筋弭"¨M”"醯记,约凹拍甜9".n鳃8舳钌m舄:2记乃¨竹”7凹的钙拍柏.蓦觚缸謦慨弧缸.蓉抵弧扭缸舾趣弧№缸船如趣缸抵
酗岫
两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52
泰和县
宜丰县
会昌县
安福县
永修县
大余县
弋阳县
武宁县
吉水县
上高县
安远县
龙南县
上饶县
玉山县
永新县
德兴市
兴国县
遂川县
进贤县
信丰县
瑞金市
万载县
贵溪市
都昌县
宁都县
于都县
吉安县
广丰县
新建县
乐平市
樟树市
高安市
修水县
赣县
南康市
余干县
丰城市
鄱阳县
南昌县
0.562
0.556
0.556
0.555
0.546
0.535
0.533
0.532
0.53l
O.53
0.521
O.515
0.49
0.48
0.469
0.45
0.45
0.426
0.424
0.416
0.4l
0.391
0.388
0.386
0.375
0.374
0.37
0364
0.357
0.351
O.351
0.344
0.328
0.319
0.297
0.288
0.252
0.233
O.23
0.873
0.769
0.819
0.812
0.78
0.714
0.805
O.72
0.815
0.883
0.714
0.708
l
0.814
0.674
0.837
O.83
0.682
O.904
0.842
0.708
0.741
0.858
0.774
0.756
0.852
0.755
0.952
0.895
0.862
0.846
O.82
0.716
0.579
0.697
0.682
0.918
0.777
0.948
0.644
0.723
0.678
0.684
0.701
0.749
0.662
0.739
0.652
O.60l
0.73l
0.728
0.49
0.59
0.696
0.538
0,542
0.625
0.469
0.494
0.579
0.528
0.452
0.499
0.496
0.439
0.489
0.382
0.399
0.407
0.415
O.42
0.458
0.551
0.427
0.423
0.275
0.299
0.243
mcan 0.58 0.825 0.698
慨缸觚弧如缸船觚抵弧缸弧抵船扭缸m弧豳扭缸积如
钉=2品如B修弘¨们H铂"n驺钉.酡拈4他舐舛%加∞n铊勉2
6侈加sj"卯”他弛,
致谢
曼皇in—————— m i舅舅皇量罾曼曼曼曼曼曼鼍量曼鼍皇曼曼量
致谢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的生活虽然短暂,但却让我获益良多。
在重庆的三年美好的生活将会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作为跨专业考研的研究生,正是有
了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才能让我克服各种困难,走到今天,在此让我表达一下我深深
地感谢。
在这三年中,我首先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丁忠民教授。老师深邃的学术造诣、严谨的
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我终身受益匪浅。丁老师虽然工作很忙,但他仍旧尽量挤出时
间与我们见面,经常与我们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他时常教导我们努力学习,更提醒我
们要认真做人处事,在他的教诲下,我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特
别是对我的论文,各个环节老师一直悉心指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定题时老师对我题目的斟
字酌旬:定稿时老师对我提出的修改意见,老师严谨细致的作风时刻激励和感染着我。师母
李老师为人和蔼可亲,热情好客,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要感谢
三年中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经管院的其他老师和领导,谢家智教授、刘文朝教授、温涛教授、
王定祥副教授、高云峰副教授等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研究生办公室各位老师!
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还要感谢师弟陈功,正是他的大力帮助,帮我解决了一些数据
收集和分析的疑难问题,才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在此衷心地感谢他!
在这三年中,还有同寝室的陈馨、李静、梁璐璐与我作伴,与你们的相处令我难忘。感
谢各位同门师兄师姐,特别是倪超师兄、陈思师姐你们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还要感谢同窗
好友刘姝伶、封雪、舒晓兰、赵海琳,邵佩洁等在我失落的时候有你们的陪伴鼓励,还要感
谢各位师弟师妹们。希望与他们的友谊会天长地久!愿你们一切顺利!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一直给予我物质上和
精神上的无私支持,这是我完成学业的最大保障和动力!希望你们身体健康。与我学一个专
业的弟弟也经常帮助我,鼓励我学习新知识,在我找工作的过程中给予我信心和鼓励。希望
他也工作顺利。
想感谢的人很多,想说的话也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出,但我相信,研究生这三年的美
好时光将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也以此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继续我人生中新
的一页。
陈盼
2010年5月于西大竹园
53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发表论文:陈盼.江西省经济增长与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
2009(4):88—89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