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972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
姓名:张译匀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经济
指导教师:吴声功
20070401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20世纪末,跨国公司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多企
业选择。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任何一个国家的跨国并购很大程度是产业自
身发展的要求,跨国并购促进了母国的经济发展。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更是
产业价值链的竞争。纵观世界各国,产业链延伸更成为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本
文以跨国并购为载体,研究我国产业链的国际延伸,从产业角度和企业角度探讨
了我国在国际并购浪潮中,如何借助这样的机遇来延伸本国的产业链,结合案例
分析阐释我国企业的并购与产业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
策和建议。旨在可以为我国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调整全球经营战略,提升产
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在国际环境中的战略地位提供一条研究思路。
关键词:跨国并购产业链延伸
作者:张译匀
指导老师:吴声功教授
The Research Oil China Cross.border M&A and Industrial cllain extension Abstract
The Research OU China Cross.border M&A
and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Abstract
At the end of 20 century,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blain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Specially under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s,more and more
al_tefpri瞄choose“going out"strategy to ge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To
great degree,any country implements M&As owning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quests which pmmote the native colmtryVs economical development.Under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the competitions among enterprises ale much more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competition.Looking around the various countries,the industrial
chain ext即ding which be∞m髓one ofagents t0 M&As.This article takes M&—b as the
can-iel',011 the view of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discusses the ways t0 extend our
country industrial chaill,and unions wi也the cases analysis、explain the situation that
enterprises’M&A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aced,then,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it also provides龃idea for our enterprises
adjnstmg the global management swategy、promoting industry competition.
Key words:Cross-border Merger&Acquisitions.Industrial Chain,Extension
H
Written by:Zhang Yiyun
Suprevised by:Prof.Wu Shenggon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盘通蜀日期:鲨)2:兰:竺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盔聋翅日
迭葚丝日
期:丑:曼:之
朗:丝竺蕴竺趁!目
V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20世纪末,跨国公司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多企
业选择“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经济全球化是动态复杂性经济,任何一个国
家的跨国并购很大程度是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跨国并购正促进着母国的经济发
展。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更是产业价值链的竞争,纵观世界各国的产业链延
伸更成为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纺织
品、食品产业延伸到日本、德国,完善其末端销售市场的产业链接;70年代后期,
日本等国又大规模的并购基础性资源企业,超越区位的限制来谋取本土企业发展
所需要的能源,同时又将自己发展的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到世界各国开拓
市场,完善下游产业链。中国自60年代后期开始,在本国内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并
购活动,突出在能源型企业之间的整合以实现产业链的本土延伸,但随着对能源
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以及“中国式”生产基地弊端,对于下游销售渠道,销售
市场,营销品牌的建立,本国的企业开始将视线转移到跨国并购。环视2000年后
的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从新中基、上汽、TCL⋯以及联想,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正
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试图进行产业链的整合,谋求价值链的延伸.我们惊喜的看
到:国内行业的龙头们正在向“微笑曲线”的两个高端上行,去对接跨国公司的
下游品牌,销售以及上游产品的研发设计,原材料的成本控制,从而实现我们本
土产业链的国际延伸。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研究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延伸显
得尤为重要。
1.2论文设计
1.2.1研究视角
跨国公司是产业链国际延伸载体,跨国并购又是母国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论文是以中国的跨国并购为立足点,构想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及
其传导机制,从我国产业现状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我国跨国并购对我国
产业链国际延伸影响。
1.2.2论文框架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一章导论
本论文对中国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产业链的国际延伸,全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
六个部分:
全球跨国并购动因、现状
及其原因分析
{l
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
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U
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
国际延伸的影响
』}
案例分析
第一章,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确定文章的研究视角和框架结
构,分析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并解释了相关概念。
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现状和原因分析,以跨国并购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目
前全球范围的并购现状以及影响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理论模型,着重分析产业链进行海外延
伸的必要性;跨国并购在产业链国际延伸中的特殊作用以及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
际延伸的传导机制等问题。
第四章,我国的跨国并购对实现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第五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以汽车产业和石油产业为主,通过定性分
析,结合理论阐述,得出相应结论。
第六章,结论,主要针对中国产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并总结
了论文的一些不足之处。
1.2.3研究方法
本文对我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了规范分析,实证分
2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一章导论
析以及比较分析法.
1.3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
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有所创新,国内有不少的学者对我国的产业链升级进行了
研究,但至今未有人对中国跨国并购所引起的产业链的国际延伸做系统性的研究。
本文根据对外直接投资所引起的跨国并购进行了预测,意在为我国的跨国并购蓬
勃发展做研究铺垫,并以此来阐述我国产业链国际延伸的进程。
其次,文中对中国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必然性以及跨国并购对产业
链延伸作用做了分析,并对传导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目前还没有学者提出相关的
模型。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大量的生动的图表,又有详实的数据,既从宏观方
面总体分析,又对个别产业的具体案例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
些使本文的研究分析显得比较饱满。
1.4论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跨国并购
根据UNCATD(2000),跨国并购有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种类型。所谓跨国
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与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使其他
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通
常分为吸收兼并(Consolidation Merger)可比拟为“A+B=A(B)”,另一种形式
是创立兼并(Smtutory Merger),可比拟为“A+B=C”。跨国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
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但是,兼并和收购毕竟在定义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它们之间有许多相
似之处,都是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企业资本经营基本方式,都是为了增强企
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
总体而言,企业跨国并购是指母国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
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东道国企业(目标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形成经营控
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其实质是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
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在这个跨国过程中,母国通过
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控制权利,发展母国企业和母国相应产业.
3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一章导论
图1-1并购简图
1.4.2产业链
1.4.2.1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现实经济活动中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经济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关
联,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是一条价值环,其
实质是价值链的产业化发展的延伸物。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之一.
迈克尔·波特1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
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
并且认为,“一定水平的产业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事
实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企业总价值创造活动的一个环节,其各项活动的
价值连接形成一种产业的价值链,但是各项经济活动对于企业价值的创造或者贡
献率不是均等的。企业管理者就是要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现价值增值的活动环节,
并尽可能寻找对企业总价值贡献大的环节,加以重点培育和牢牢控制。林学强2撰
文指出,严格意义上讲,产业链是指从初始的原材料生产和销售到中间产品生产
和销售,再到最终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形成的一种企业关联体。
但在经济运行的现实中,通常是以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关联性强的优
势产品,优势企业为核心,以产品,技术联系为纽带的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上下
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杜,1997年版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是著名的竞争三部曲.其中,竞争战略:产业和竞争者分析技巧提出
了认识产业和竞争者,建立全面竞争有时战略的一个分析框架.
2林学强,构筑产业链提升区域竞争力,福建经济,20028
4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一章导论
图1.2 资源,技术,市场
杨公朴3指出,产业链的本质其实是由供应链与价值链的总和,产业链的核心
关节就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价值创造关键环节,企业应该抓住关键环节的战略思想,
对于产业链研究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区域产业经济活动的战略管理,其实也就
是不断地分析区域各项产业经济活动对区域整体利益的创造份额和总量,并着力
大举培育其中作用较突出的经济活动环节,即“优势产业”或者“支柱产业”,甚
至将之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1.4.2.2产业链的形成途径
产业链的基本形态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相关联关系的产业部门之间通过一定
的经济资源,技术等关联关系而集结成串珠状或者链条状的上、下游产业关联。
就此意义而言,产业链通常有以下三种形成途径:一是若干具有专业化分工属性
的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是相对集中,各个专业化性质较强的产业部门基于开拓市
场联系和降低交易费用考虑,从不同的起点走向联合,逐步集结成某中形式的经
济共同体;二是分别落于不同经济地域的各个层次专业化产业部门基于提升产业
竞争力和加强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关联关系的考虑,突破地区边界限制,走
向链式一体化;三是某一发育相对比较成熟、产业部门相对齐备的产业在市场去
求拉动下衍生出的若干新兴产业部门,逐环相扣而形成的链条式关联集群。
1.4.3产业链延伸
由于产业部门之间都有比较密切而广泛的关联,该种联系表现形式之一势必
要求突破产业行业内企业的束缚,又突破某一地区的限制,在提高产业技术含量,
提高产业资金量,追求高附加价值,扩大品牌效应的多因素驱动下,势必在区域
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空间内重新整合资源,构建并调整产业链环,进一步突
破原有产业部门与地域范围的限制,进行产业链延伸.
在对近期国内外有关产业链延伸的研究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以对外直接投
资方式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当前值得研究。Gereffi认为产业
’杨公朴,现在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一章导论
链延伸,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迈向更有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Rober,E·Lipsey4指出母国企业通过转移国内部分传统
产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转移到新兴产业,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母国企业会趋向于在国内生产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型产品,而目标国
生产技术要求低的产品,这样不仅能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还能导致产业原有
比较优势的转变。例如90年代后国家为了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将工业中的生产部
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利用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实现其产业链的后向一体化延伸,
同时又合理的占据了当地的市场,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链的前向
一体化延伸。
4
Rober,E.Lipscy,Homc and host county dfc出ofFDl.nber,working paper 92-93
6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现状及其原囡分析
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1跨国并购的类型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谋求生存的程度依赖其企业优势,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自身累计的局限性,不完全可模仿性以及交易失效,会偏好选择以FDI方式进行.
而且,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首
选方式。
(1)产品5驱动型并购,它是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如2004年11月沈
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德国希斯公司全部净资产,其中包括该公司的8万平
方米土地,2万平方米的长法,44台大中型机床社别,17个产品的全套技术和具有
百年历史的商品品牌.西门子加强开发机器自动化视觉传感器产品线,于2006年
并购RVSIAcuity Cimatrix(该公司主要致力机器视觉应用于在直接部件上的打印、
读取和追踪。)
(2)市场驱动型并购,即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其他地区的生产
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的并购,Meeks.G6提出的“市场力假说”将企业并购的动因
归结于并购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
(3)纯粹的并购,即生产和经营彼此毫无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之间
的并购。混合并购可以降低一个企业长期从事一个行业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另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跨国并购实际是世界跨国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控制技术、垄断价格而进行
的实力较量。所以,在这一活动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多,涉及的交
易金额不论从总体上还是从个体上均越来越巨大。从2001年至2005年全球十大并
购事件中,过百亿的交易大约e与80%,尤其2003开始,几乎每笔交易额均在70亿
美元以上,交易金额十分庞大,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4年十大并购中交易
额除了两项以外其余都是达到过百亿的规模。
5产品是由三个层次组成:核心产品,整体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实际利用和效用。包括设计和研发;形式产
品,整体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时的物质实体形式,包括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延伸产品,整体产
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维修、运送、安装、保证等.
6 Meeks G Disappointing Marriage:a study ofthe gains from mer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7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囡、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004全球十大并购事件
捧名事件规模时间
I 法国Sanofi-Symhclabo SA(Ss)公司收购Aventis SA(Av)公司602.4 1月26日
2 JP摩根大通银行与第一银行(Bank One Corp)舌"并587.6 1月15日
3 Cingular Wireless收购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商AT&A无线通讯410.1 1月lO日
西班牙SanlanderCentralHispmloSA公司收购AbbeyNational PLC银行所
4 157.髓7月23日
有普通股
General Growth Pr叩cm∞公司收购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Rouse公司所有流
5 125.9 8月20日
通在外的普通股
US-Citizens Financial Group公司收购了美国Charter One Fimmcial公司所
6 105.3 5月4日
有流通在外的普通股
7 美国零售业巨头凯马特(1(m耐)公司收购Sears零售集团】10 lJ月J7日
8 意大利政府向社会公众出售12.19亿股Enel SpA公司普通股股票10274 9月9日
CiadeBebid拈DasAJn州c衅‘AⅦB)收购加拿大JohnLa嘶(JL)公司的全部
9 77.53 3月3日
股权
美国s衄T砷Banks Inc(sT)收购美国National c‘胁rncf∞Financial(N∞
10 70.25 ,月9日
公司
图2.1 2004全球十大并胸事件单位:亿美元
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一样都是将东道国的资产置于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但
跨国并购能把东道国现有的资产从原来的所有者转移到跨国公司手中,由于各国
法律法规的限制,对于某些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的企业,跨国并购可以有限的规避
国家限制,绕过壁垒,达到获取目标资源的目的。
2_2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2.2.1理论依据
目前,跨国并购的研究仍然是跨国公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跨国并购
动因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经济实践中,并购动因往往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大
多学者都认同跨国并购实际是母国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
示这种万千区别背后的某些共性,以寻求更大范围地推广和运用。
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不同侧面解释了跨国并购动因,认为跨国并
8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购的动因是多元化的,如:规模经济效应7(Ellert,1975),市场力量效应(Meeks.G),
协同效应o(Ktmetal,1996),产权理论9融资便利,拓展所有权等等。FDI理论包括垄
断优势理论(Stephen,Hymer),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维农,1996),内部化理论
(巴克利,卡森),邓宁的折中范式(Dunning,1997,1988)等等,比较系统的解
释企业以跨国并购直接投资的形式来实现国际化的经营管理。
2.2.2跨国并购动因的相关理论综述
2.2.2.1市场势力理论
Meets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企业试图提高市场占有率,减少竞争对
手,并获得某种市场力量,某中程度也是一种规模化经营。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
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市场或相关行业的障碍,利用目标企业的所有资源,实现企
业低成本、低风险的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
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从而实现企业或产业的前向一体化延伸”。例如母国公司通
过跨国并购能够绕开东道国贸易壁垒,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从而延伸本企业
的产业链,同时通过接管一家公司可以立即利用现成的当地供应商与顾客网络,
并获得相应的技能。这种动机对于跨国公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离开母国
市场时,对当地市场状况知识的需求增加了。其次,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
效应。在具有寡头垄断特征的市场,追求市场力量和市场支配地位也是进行并购
的推动力量。通过横向并购活动,跨国公司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借竞争对手
的减少来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跨国公司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
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
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最后,由于法律变得更为严格,使同行业企业间包括
合谋等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此时,通过合并可以使上述法律灰色地带的行
为“内部化”,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2.2.2_2国际生产综合论和国际投资发展论
著名的邓宁11教授在其著名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域和跨国企业:折中理论
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折中范式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公
7 Ellert,企业生产和经营扩大而引起企业投资和经营成本降低从而获得较多利润的现象.
。Kunetal认为跨国并购的行为是把出在不同地区,但在生产阶段上具有技术紧密联系的企业,纳入同一企业
群体的生产过程,将经济活动整合到一起,可以使公司在资源利用上取得协同效应.降低平均成本.
9格罗斯曼.哈同,莫尔等认为市场中的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消除或减少由资产专用性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
加肖卫国,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J.HDunning。Trade,Location ofEconomicActivities,andtheMNE:A searchforeclecdcApproach,Inlenmional
AIlocat/on ofEconomicActivil)',i977
9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井购的动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司的理论研究.邓宁OLI模型来说明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由产业组织所决定的所有
权特定优势(O),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区位优势(L),交易成本决定的内部化优
势(I)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水平型跨国并购垂直型跨国井购漉合型跨国并购
。收购方拥有更强的O优势收购方拥有较强的财务基础资本资源优势
为了寻求特定的新的O优势(技术) 具有直接关联企业(资源型) 管理经验优势
一国企业拥有的或能够得到的而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经济技术,劳动
力),产品的生产工艺、专利、商标,管理技能等方面特定的优势
L 如同新建FDI一样与水平收购相类似具有市场规模
不同的是许多L优势包含在被购企业中资本增长优势
企业在对外投资区位上拥有特定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问接区位优势.
I 收购方通过内部强化竞争地位通过内部化优势强化竞争地位多元化跨国经营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特定优势
图2-2根据邓宁OLI理论整理所得
2.2.2.3比较优势理论
对比较优势的理论研究自古有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的绝
对优势说可以算是抛砖引玉,大卫·李嘉图在其基础上随后提出了外生技术比较
优势论,指出由于各国企业间的技术差异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存在差别,从
而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从此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不断发
展,并占有了~席之地。如果说李嘉图认为的技术差异产生比较优势以及赫克歇
尔和俄林阐述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产生比较优势属于外生比较优势理论的话,内
生理论则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偏好相似等因素引入到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
之中,形成了以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贸易理论。内生比较优势认为比
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
来,它包含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知识创新与经验积累。综合而言,技术、
各种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规模经济、分工程度等等造成的企业
收益能力差别会使收益能力较高的企业拥有比较优势。日本学者小岛清也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他将“产业选择”纳入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并在“边际产业
10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扩张理论”中提出: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
势的产业(又称之为边际产业)以此进行。随后他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有影响
力的推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基础
之上。
2.3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
化,跨国并购已经取代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和产业重构的
主要方式。至2004年末全球跨国并购占FDI总额的比例达到72.73%,作为跨国公司
海外扩张,进行全球范围内产业重构的主要战略手段,跨国并购正在日益影响着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发展。尽管近年来跨国并购的价值和交易量大量减
少,但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扩张和产业重构的计划并未改变。虽然目前发展中国家
的跨国并购数额还较小,但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跨国公司持续性的跨国并购往
往导致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经济模式、价值链、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
跨国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2.3.1全球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
2.3.1.1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回顾全球经济运行下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跨国并购由原来的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逐渐向世界各国扩展,发展中国家也开
始进入这个铿锵大军。并购浪潮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
场地位、增加投资为推动的,已完成的跨国并购的价值从1999年的7201亿美元
到2005年的1.4万亿美元。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
已经成为国际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统计资料,跨国
并购己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联合国2002年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
在过去的lO年中,国际生产的增长主要是由跨国并购而不是新建投资。
2.3.1.2产业投资的多元化
跨国并购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服务业。早期的跨国并购在
产业方面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倾向日益增强,这主要是由
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所引起的。此外,全球跨国并
购在银行、电信设备和服务、公用事业、制药等行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趋势明显,
近几年都超过了50%以上。按出售方所属部门/行业统计的跨国并购出售额计算,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园、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在1994年全球跨国并购交易总额中,第一产qv(初级产业)仅占3.4%,其中95.7%
是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并购;第二产业制造业占50.1%:第三产业服务业却占
46.5%,其中的51.8%是金融和运输、仓储与通讯;2004年以上各比重分别为1.2%、
88.3%:25.5%;73.6%、65.2%。按行业划分,2004年列前几位的依次是:电气和
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和核燃料、化学和化学制品、汽车和其它运输设备、木材
和木材制品和精密仪器等。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日益成为跨国并购的重点,其
中最明显的行业是通讯产业和制药业。德国电信用507亿美元并购了美国声流公
司,2001年惠普与康柏合并,2004年中国联想成功收购mM在全球的PC业务。
图2.3 1987.2005年跨国并购进程中的产业选择变化
资科来谭:Unetad
2.3.1.3横向并购比重逐年上升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同类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一方面,许多企
业改变原先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向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战略。例如,韩
国的双龙集团则将其双龙汽车制造公司出售给中国上汽,使其能够集中于水泥和
石油等专业领域的发展,就连涉足领域众多的美国GE也对外宣布将要收缩战线,
放弃那些竞争力不强的经营领域,越来越多的同类企业间的横向并购代替了跨行
业的混合并购。另一方面,更多的本土企业处于发展的瓶颈,由于国内市场的饱
和以及竞争的惨烈,资源要素的短缺等问题,迫使企业必须实行“走出去”战略,
实现本土产业链的国际化延伸,同类型企业的横向并购成为首要选择,产业结构
也由此得到升级和优化。据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从并购企业数还是从并购值看,
横向并购均占第一位,其次是混合并购,最后纵向并购。由于大量横向并购,许
多行业中集中程度大大提高,特别在采掘业,资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汽车、
12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囡、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银行和制药等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通过并购,十大汽车制造商在世界汽车
销售总额中的比重由96年代的68%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80%。
2.3.1.4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跨国并购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企业也更多地参
与到国际竞争中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一些跨国公司的日趋壮大,在国际竞争中
的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并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显示出来,由发展中国家跨国
公司从事的跨国并购也在逐年增加。这不仅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和地区相互间的跨国并购,还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并购。
图2_4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比重趋势资科来潭:—htto://www—.unctad.orf
2.3.2影响全球跨国并购的原因分析
2.3.2.1全球经济自由化是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外在原因
全球经济的自由化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跨国并购发展的外在动力,同时也
为全球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各国市场的开放程
度逐步提高,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这必
然要求企业重新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造竞争优势。而通过跨国并购,扩大经济规
模,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竞争对手,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战
略选择。自由经济的发展使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各国的生产、贸易与消费逐步
纳入一体化之中,各种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同时,国门的开放,本
土企业面l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外部竞争环境更加白热化,要在更残酷的国
际竞争中生存,跨国并购成为拓展全球市场、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杀手铜。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二章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现状墨基堕里坌堑
2.3.3.2母国产业的发展是全球跨国并购的内在原因
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链中各企业对共同目标的认同、确立和变化相联系,由
此形成一种循环发展过程:产业链目标的确定——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的稳
定发展——新目标的确定——新产业链的形成一新产业链的稳定发展⋯⋯1Z。在
这一过程中,链主即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是其中的推动者,它通过协调各企业的
利益和目标,促成各企业在共同利益和一致性目标基础上,建立产业链联盟。随
着产业链的稳定发展,链中成员企业相应获得各自的利益。由于链中企业进一步
发展的需要,又会设立新的目标,于是开始新的一轮循环。此外,产业链的发展
也与产业链管理技术进步相关。理论分析可以证明,提高产业链的运作效率至少
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空间,二是时间(速度)。因为产业链是由各独立企业连接
而成,各条链中企业连接的紧密程度和各种链内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速度
存在差异,因而在空间和在时间上改善其连接方式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
国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逻辑而言,跨国公司在为了获取他国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具有优势环节时可
以通过内部积累方式和模仿方式进行。但实际上,由于每个企业本质优势的特殊
性,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1)内部积累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经济实体过去的积累(或初始资源)都会严重限制它的进一步学习
和拓展,从而减少了在新环境中的发展机会。尼尔森强调企业的沉没投资和经营
程序会限制一个企业在另一个领域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开发新资源,久而久
之企业将会降低它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同时也会延缓其研发能力.从内在强调
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在本土固化,从外在强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
影响相对是一致的,所以要突破这些障碍就必然要实行“走出去”的跨国并购战
略。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一部分企业的失败也充分说明了这点,简单的
来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促动下,企业不能有
足够的时间进行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的内部积累。
同样,对于一些不可以移动和不可再生的基础性资源,当本国的获得无法满足本
土企业的生存,扩大发展时,必须寻找合适的道路获得,跨国并购就是一条明路,
长期以后各国对基础性资源的绿地投资都有较大的限制,但是利用借壳获取,以
2金润圭,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14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薹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跨国公司为载体就可以规避不少正面冲突问题。
(2)不完全的可模仿性
如果通过完全的模仿就可以取得其他企业的优势,那么OLI理论也就不能成
立,企业也就不会有长期的优势。这样就无法形成有区别的经济实体,产业链也
无从谈起,因为企业具备模仿能力,可以独立来完成整个价值链。如果一个公司
可以模仿他国公司来获取优势,就没有必要通过并购方式,同理,跨国公司也就
没有存在的必要。
实际上,企业的内在不可模仿性,或者说是每个不同企业的独立优势来源于
企业之间的分工效应和企业内部的分工效应,以及受企业所处市场容量影响的,
如此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产业链,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他国企业的优势,实际上
也是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本质体现。比如中国联想并购mM的PC业务,中国联想
就其自身发展的规模和拥有的技术而言,都是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并购IBM是以
承担全部负债为前提条件,那为什么联想集团要完成这样的大成本并购活动呢?
就是因为mM在全球领域内的品牌价值,在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销售渠道是联
想望尘莫及的,而且这两者的是在短期之内都无法通过模仿来获得的,所以通过
并购就可以达到这种双赢的局面。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
与传导机制的分析
3.1产业链的区域延伸
3.1.1产业链延伸的基础
产业链的延伸主要有两个源流:一是产业发展理论,二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早期的产业区域理论主要依据的是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延伸理论的研究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产业自身发展层面,
二是企业发展层面。后者是从微观角度,个体角度研究,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外投
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方面。理论支持以邓宁(Dunning,19S8,1993)OLI模型来
说明产业组织决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区位优势,交易成本决
定的内部化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只具备所有权优势,
而无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企业只能通过许可证安排进行对外经济活动;具备
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而没有区位优势,大多只能依靠出口的形式。只有当三者皆
存在相对优势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才是可取之道。
产业链的跨越国界的分离和整合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垂直分工格局:一方面原
有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格局依然得到维持、延续;另一方面随着跨国公司
国际生产体系的不断延伸,垂直分工形态进一步深化,深化为同一产业内同一部
门中的同种产品的不同价值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格局,分工的层次更加细化,以跨
国公司为主体的价值链环节分工代替以国家为主体的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
主导。跨国公司将高附加值环节留在母国,而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基地由母国外
迁到其它国家,形成了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即发达国家“做品牌”,发展中国家
“做工厂”;发达国家占据价值链高端,发展中国家位居价值链低端,而另一种
则是处于世界经济角色中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母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利
用跨国并购获取东道国的优势,比如资源,企业品牌,技术,有效实现本企业产
业链的延伸.
3.1.2产业链延伸的国际区住因素
产业链的延伸是产业链优化的重要内容,区域产业链优化更多探讨区域优势产
业选择,区域市场壁垒治理,区域产业经济合作以及相关问题。
6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坌析
产业链可分为区域内延伸与区域间的延伸。同一区域内,由于各企业有各自
的优势,则需要它们之间相互合作,分别占据某产业链的某个环节甚至多个环节,
但这种经济活动发展的前景约束相对较大,在现实经济中也相对较少。区域外的
延伸是经济活动受不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发挥各自所长。
艾德加·M·胡佛”把国际区位因素划分为四大类:一是地区性投入,该区位
上不易转移的投入要素的供应情况。它具体是指存在于某一区位,难以从它处移
入的原料,供应品和服务等。比如矿藏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稀缺金属等等,
它们的存在具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母国产业中依赖此类要素的,势必会考虑走出
国门,利用别国的资源要素;二是地区性需求,该区位是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
求状况。三是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输入服该区位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情况;
四是市场需求,可以向外部市场销售的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这包括
的不仅仅是获得销售市场,还有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环节中的特殊资源。
3.1.3国内产业延伸的丛要性
产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是必然要被打破,除特定产业外,任何一个国家没有
必要也没有可能在国内建立某个产业完整的产业链。一国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
业从事全球价值链某些环节的价值增值活动、产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不再体现于
占有整个产业链和最终产品上。产业控制力主要表现为一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
局、协调和整合价值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品牌以及
产品标准等。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上:
特定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占据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获得价值链上最多的
价值增加量,并成为该价值链的控制者和组织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占据不
完全竞争环节,获得一定的价值增加量:而在价值链中不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
只能占据完全竞争环节,获得很小的价值增加量。
某一特定区域在某产业连上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追加,劳动力追加,技术追
加等都具有相对优势,比如我国的铜,铁矿产资源中,有52%集中在内陆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比邻港奥,具有对外经济联系的优越区位条件,交通
条件和人文条件,地区产业结构中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的比重就显得高于
内陆地区。
王先庆H指出广东近10年内的产业扩张与产业所建立的产业结构正在老化,
”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
14王吉庆,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商学论坛,2003.9
17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唯有尽快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内地,才能完善本地区的产业链升级。
陈建军”等人提出江浙省企业现阶段的产业区域间(内)延伸的行为模式是市
场驱动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其结果在短期内呈现双赢状态,但从长期而言,
江苏的产业尤其是像苏州这样依靠外资发展的经济体,是比较被动的。
谭介辉16指出面对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二次产业革命向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转折
期,我国应大力发展以“逆梯度型”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产业发展战略从
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转变,也有部分学者提出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链的
利润水平较低,平均不过8.97%,外资企业也不过10.98%。虽然我国处于吸引跨
国公司的高潮期,但是他们的研发机构并没有转移到本国来,如果我们想要获得
高端技术,势必要主动“走出去”,以此来优化带动本土的产业结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
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跨国并购的
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
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
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减少,消灭
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产业组织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
的方向转变.中国大力推行战略性并购也是适应全球产业竞争的客观需要。
3.1.4产业链国际延伸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产业链国际延伸发生在20世纪50年
代,美国由于本国生产力过剩,市场竞争的激烈,将纺织、食品市场开拓至日本、
德国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前向一体化延伸的同时也完成了传统密集型产业的国别
转移;60、70年代,日本等国家由于国内原料有限,许多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目
的是为了获得原材料的供给。方法之一就是在原材料产地与当地的公司合资或合
营,通过掌握一定的股权,实现企业间的纵向联合,从而保证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是日本造纸业。由于日本森林资源贫乏,所以日本的许多造
纸公司与海外原材料供应者建立合营企业,有效地保证了造纸工业原材料的输入。
如果说70年代前,世界主流的国际产业链延伸主要以自然性基础资源的上游产业
为主的话,那么80年代后期的产业链延伸则更多的是倾向于以获取技术、扩大市
场为目的跨国直接投资,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产业链的延伸也更注重
15陈建军,叶炜宇,关于向江浙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4
”谭介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一论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世界经济研,1998.6
18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完整性,对于下游产业中的品牌、渠道网络、销售等的控制力度也愈加强烈,比
如日本在80年代末的超过500亿日元的兼并几乎都是发生在服务业。通过考察这些
国家的产业链国际延伸我们可以得出,以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在实现自身
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同时也牵动着全球产业的转移变化和延伸,同一产业内的各个
链环之间的整合也更加密切。
3.2产业链国际延伸的载体一跨国并购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表明,某企业或地区在确定进行产业链延伸时,要充分
依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确定自己的优势,以此判断是从内部
延伸产业链,还是向其他国家(地区)延伸或者将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交付其他完
成。亚当·斯密17指出,“如果国外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给我们,
我们最好就是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
买。”大卫·李嘉图18也提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由此可见,自
古至今,产业链的延伸并非是要完成一条完整的产业,而是选择某个环节来加强
其优势来攫取利润。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
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率先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形成和发展
“先发产业”,产业结构由较低层次产业为主导向更高层次产业为主导推进,发展
中国家为了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相继采取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模式
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同时,产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也不覆存在,产业价值链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
附加值环,非战略环节向战略环节的提升,最终实现劳动密集型一资本密集型一
一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而作为产业链的延伸最终还是由国别竞争细化到东道
国企业,企业选择何种方式生存发展,也间接导致其产业链延伸的方向,是前向
一体化的市场驱动型延伸还是后向一体化的资源型延伸或者是两者兼备。
产业链跨国界分离和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产业发展趋势。随着跨国公
司的迅速发展,国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从。国际贸易时代”走向“国
际生产时代”,全球经济日益卷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我国企业所面临
的任务是把自己融入到更为广阔的跨国公司产业链上,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创新,
在能力阶梯上不断攀升,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这条产业链的高端延伸。
17亚当·斯密,国富论,1976年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皇堡呈塑型坌堑
3.3跨国并购在产业链国际延伸中的作用
3.3.1进入新行业
首先,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面l临着现有企业的激烈反应,若以小规
模方式进入,即面临着成本劣势;其次,产品差异使用户从一种产品转向购买新
进入者的产品必须支付高额转置成本,使新企业难以占领市场;第三,资金限制,
某些资本密集型行业要求巨额投资,企业进入新领域,存在较大风险,使企业在
筹资方面有不定困难;第四,由于原有企业与销售渠道之间长期密切的关系,企
业要进入新市场时必须打破销售渠道的控制,才能获得有效可靠的销售渠道;第
五,新企业还可能面临其他一系列生产技术、地理位置、优惠政策等更不利因素。
企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必要进行战略调整,通过收购进入新的行业。当企业试
图进入新的生产领域时,它可以通过在新行业中投资新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并
购的方式来实现,此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由于新增生产能力对行业的供求平衡的影
响,如果新增生产能力很大,行业内部将可能出现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而引发价
格战,企业的最终利润并没有得到保障。但是跨国并购则不同,并购并没直接给
行业增添新的生产能力,短期行业内部的竞争结构保持不变,所以引起价格战或
报复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了,而且比较容易为行业竞争者接受,利于企业进一步的
发展。
3.3.2实现规模经济
所谓的规模经济,是指每个时期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单
位成本逐步的下降。企业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一来可达到最佳的规
模经济的要求,使其经营成本最小化;二来可以使企业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同
时,实现产品深化生产,或者运用统一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的环节间隔,
充分利用生产力。当两个公司在最优经济规模之下运作时,并购后可以受益于规
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的一个因素是不可分性。不可分性可以存在于人员、管理
费用或设备之中,尤其存在于那些诸如高度竞争的钢铁行业,这些行业的设备需
耗费巨大的资本,只有当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司才有能力获得这些设备,
并从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人和机器的专业化也可以导致规模经济,组织成本也
因对相关活动的协调而降低,通过减少重复活动,降低经营成本。
3.3.3实现前向、后向一体化延伸
跨国并购动因的着眼点之一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减少市场竞争,或提高自身
的竞争实力,追求最大利润以此增加企业长期获利的机会。企业并购提高行业集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中的程度,一方面可以减少竞争者的数量,使行业相对集中,增大进入壁垒;另
一方面,当行业出现寡头垄断时,企业即可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
润。企业利润的实现有赖于市场,只有当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为顾客
所接受,实现了商品和服务向货币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利润。与利润最大化相联
系的必然是市场最大化的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化。由于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
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而使一些行业的市场日益扩大,并购这些行业的企业,使其形
成规模经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并购的课题中面临的主要任务.
由于原材料供应的相对稳定性以及东道国对合资合营的积极态度,所以为获
得原材料而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不必建立独资企业.为了保证投资收益,外国
企业只要维持一定的股权,便能保证对相关国家市场的正确认识和分析,从而影
响掌握多数股权的股东的决策,维持东道国原材料的出口水平,以弥补跨国公司
国内资源短缺的困难.
3.4跨国并购推动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机制
3.4.1跨国产业链延伸的传导机制
3.4.1.1利益传导机制
c.一成本
卜嘶格
Q—数量a,b为常数项
图3-1产业链模型示意图
在以上产业链模型中,上、下游的每个厂商都基于自身利润晟大化进行生产,
上游产业厂商选择产品交易价格为,下游产业的厂商根据产品交易价格确定利润
最大化的产量。对下游产业的厂商来言,其利润就是每个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进
行生产后的销售利益。
由于上游企业的垄断利润只受到下游厂商需求的影响,而下游厂商的垄断利
润既受到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同时又受到上游厂商供应商品价格的影响,所以垄
断力量受到很大的削弱。现实经济活动中,上游的产业更容易转嫁风险,而处于
下游的产业受到消费者的价格压力和上游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更不容易获得垄
断利润。该结论也可以用于对基础性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进行解释:由于基础性
行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所以这些行业在同等条件下更容易获得垄断利润,如果
2l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政府不加以合理管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将起到负面的影响。同时,随
着全球资源战略竞争的白热化,如何巩固本国资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生存的生
命线。
当上游产业发生跨国并购时,可以通过数量和价格同时影响下游产业和最终
消费者.因为当上游产业发生兼并时,厂商数量减少,上游提供产品的可控制力
度增加上升;攫取的利润就更加纯粹。
当下游产业发生跨国并购时,只能通过数量需求而不是竞价能力对上游产业
的影响。因为,上游产业厂商提供的产品价格只与该产业的厂商数量相关,而与
下游厂商数量无关,即上游产业的定价具有独立性;但是,当下游产业发生并购
时,虽然厂商数量的减少,但是整体规模并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只是有原来
的多个独立厂商,变成一个更加庞大的厂商,上游厂商提供产品的数量并没有实
质的变化,如此下游厂商的垄断加强,对产品的价格控制更加主观,同时对销售
渠道的优势,使得下游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可以降低原来多个厂商竞
争时对上游产业的依赖程度。
3.4.1.2价格传导机制
通常情况下,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首先出现在上游的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
链向下游产业扩散,一直波及到最终消费品。从影响时期看,由于产业链长短不
同,具体供求环境各异,原材料上涨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影响,根据有关报
告显示,越是垄断程度高的产业,价格传导就快,越是竞争程度高的产业,价格
传导就缓慢很多。
价格指数
2∞
225
210
195
1∞
165
150
’35
1扣
105
90
+天然原油价格指数
。石化加工价格指数
一PVC材料价格指教
时■
图3.2石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机制(2002年1月-2004年11月)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比如原油开采—-成品油加工、石化—卜化纤、橡胶、塑料制品形成一条产
业链。中国是一个对外能源依赖程度很大的国家,2002元年中东石油主要开采国
提升原油价格时候,及其加工品等上中游产品价格的也紧跟上涨,且不可避免地
传导到下游的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业中去。如图3.2所示我们可以明显得出,在
原油加工环节,价格传导机制基本上是畅通的,因此原油价格的上涨对炼油企业
成本影响十分巨大,但是作为上游企业,涨价因素在这个环节基本能够顺利传导
出去,所以在实际的调查中,价格虽然有波动,但炼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受
到影响。。石化加工价格指数曲线”反映的是中游产品价格波动情况,虽然石化产
品价格的上升趋势更为凌厉,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价格传导透支”,但是这种水涨
船高的现象也反映了石化产品具有超强的价格传导能力,反而十分有利于该类企
业在产业链中取得优势位置。而在。PVC材料价格指数曲线”中,我们假设原油
的购买价格就是开采价格,在上游代表产品与中游代表产品价格指数曲线交替上
升,而处于下游的橡胶制品业的产品价格曲线在观察期内则几乎不受上、中游产
品价格波动影响;一直在96-106区间内徘徊,由此可见,下游产品价格传导能力
微弱,当我们进1:3成本上升的幅度明显大于下游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时,这种。高
进低出”的矛盾进一步压榨了产业链末端企业的利润.
3.4.1.3风险传导机制
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总是力图规避风险,一方面是降低自身经营、财务、和市
场等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努力避免其他相关环节的风险传导到本身,尤其是
上游产业环节的风险.风险在产业链是的传导有两种方式:一是递层传导,即风
险是从上游诸环节递次地传导到本环节:而是整体传导,即整个产业链群体的经
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几乎全部地作用于自身。
3.4.2跨国并购型产业链的稳定机制
产业链中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经常面115夕1-部市场竞争(要求降低产品价
格,增加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和内部利益分
配的矛盾。为了提高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各关联企业以较低价格提供产品,
但如有的企业单纯凭借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从关联企业身上得利而不加强内部
经营管理,产业链生存的基础一相关企业间的互利和信赖就会发生动摇。
在跨国并购型的产业链运作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沟通信任机制,包括成员
企业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开放,信息相互公开,适当地彼此深入到对方的价值链
管理中去,特别是要让上游企业更多地了解最终产品的生产经营状况,“成本领
先”、。产业链整体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摈弃各个部门或者企业只顾及局部利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三章跨国并购型产业链国际延伸的构想与传导机制分析
益的狭隘观念,以共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只有建立起沟通
信任机制,才能在产业链中使竞争定价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及时
地防范和化解矛盾,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持续性地创造出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综上所述,在价格传导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等共同推动下,产
业链是可以稳定运行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当然,正如任何一个系统的稳定性都不
是静态的一样,产业链是在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而且,产业
链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当外部市场出现一个完全可以替代产业链中的某
个企业而且价格更具优势时,或成员企业的长期收益低于其长期机会成本时,产
业链不排除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在此之前,产业链内的稳定机制会及时发出预警
信号,提醒有关企业、部门共同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也体现了产业链战略联盟较
之一般市场交易关系的优越性。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4.1中国的跨国并购
4.Ll中国海外跨国并购的蓬勃发展
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企业海外跨国并购也有近20年历史。1984年
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
司,从而首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1986年9月,中信加拿大公司利用国际银
团项目贷款与加拿大鲍尔公司共同收购了加拿大塞尔加纸浆厂,中方持股50%出
资4700万加元。此后,众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中国进入跨
国并购新纪元——‘财富》杂志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缘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系
列跨国并购案例。例如2001年9月14日,飞利浦公司联合中国的华立集团宣布,华
立集团(中国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收购了飞利浦在美国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
信部门。
时间收购方被购方金额所在地
产业链廷伸类型
当年捧名
2002
中海油瑞昔索公司英国石油BP 5,83 西班牙资源墅I
年度10 英国资潭型4
中国石油戴文能源集团2.16 印尼资源型2
中国同通美国眼周环球电讯公司O.8 美国市场型8
2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韩国HYNIX半导体株式会社3.8 韩置市场型6
年度TFF.-LCD业务
中海油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6.15 哈撒克资源型3
1℃L 法国汤姆逊公司3 法国市场型和技术型4
2004 上汽集团韩国双龙汽车5 韩国市场型4
年度格林柯尔汽车业汤姆肯斯子公司欧洲技术型和市场型9
雷莱德产品发展公司技术型和市场型
’rcL 阿尔卡特公司5 欧洲技术型和市场型3
联想集团IBM全球的PC业务12.5 美国技术型和市场型l
2005 南汽集团罗孚汽车公司l 英国市场型2
年度中石油PK石油公司4l 8 哈撤克资源型l
图4.1根据中国并购交易/司2001.2005年中国企业十大跨国并购事件整理所得
金额单位:亿美元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2001年lO月,
广东美的收购日本三洋电机旗下的微波炉零件公司;2002年5月,海欣股份出资
25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Glenoit公司纺织分部;2002年9月,TCL收购
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2002年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大宇部分股权;万向集团收购美
国UAI公司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海尔收购意大利冰箱制造企业等等。从2001
年底,中国企业大型的跨国并购事件发生了多起。
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的统计,市场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前者又可以分为资
源导向和市场导向,后者也可分为效率导向和技术导向。而作为市场导向中的资
源导向其实就是在我们这个产业链中的后向一体化发展,市场导向就是企业前向
一体化发展;技术驱动型则是企业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优化提升。市场驱动型的投
资,就是对外投资的企业,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比如象海尔并购;资源导
向型,就是某些企业,需要从海外进口某些资源,为了有一个稳定的资源来源,
有保证的吸收海外资源的方式就是在海外投资自然资源,进行开采,比如在海外
投资铁矿,油田等,例如中海油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签署‘销售与购买协议》,
收购BG在印尼Muturi产品分成合同中拥有权益的20.77%,由此迸一步强化中海油
在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气战略,并且表面以中海油等为代表的中国石油石化巨头不
断将能源开发的触角伸向海外。技术导向型,这是最近两年新出现的趋势,表现
在中国的一些企业到发达国家购买一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品牌,具体而言就是以
收购或新建兼并的方式取得一些企业,然后利用它的品牌,生产产品打入国际市
场,例如中国联想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M全球的PC业务,成为仅次于DELL
和liP的全球第三大电脑公司,也标志着整个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成功.效率导向型.
就是接近目标市场,利用东道国的一些优惠政策,生产产品向周边市场销售,这
方面的并购主要是在发展中国进行的。
4.1.2中国跨国并购的特点与产业选择
4.1.2.1中国跨国并购的特点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涵盖了所有产业。从并购金额来看,第一产业最多,该产
业能源开采行业的并购,涉及金额动辄达上亿美元。著名的如“中海油”2002年
的三次跨国并购,涉及金额都在3亿美元以上,最大的一次近lO亿美元;其次是第
二产业,该产业的石油冶炼、化工、电气、网络、汽车制造以及家电等行业,都
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并购,如TCL对德国施奈德(Schneider)公司的收购:而第三
产业的并购相对较少.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I丝崎
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石油行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
生在环太平洋地区、俄罗斯等地,矿产行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拉美、澳大利
亚等地;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壁垒较高的区域,如海尔收购意大利Mynigity
公司下属的一家电冰箱厂,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等;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市
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如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信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公司的TFY LCD业务等等。
4.1.2.1中国跨国并购的产业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产业的种种选择还必须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与实际.国内
有学者也开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
果,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上的支持。他们19将我国的对
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种类型: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具有比较优势后,为发挥
这种优势,转移边际产业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对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阶
梯的国家进行下行投资)和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为了取得其他国家先进技
术、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而对发达国家的上行投资)。
· 第三产业
·基础性能源类产业
·●严l-rl
星量塞鎏垂窑篓至窭萋星善圣曼琵是冤嘉眷
图4.2我国跨国并购的产业选择变化
根据英国里丁大学的坎特威尔和他学生托兰惕诺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
资提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受国内
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分布上,初
期首先应当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垂直并购(如图4-2)所示,在1987·1995年阶
段,基础性资源产业是我国进行跨国并购时的首选,其次才是工业和第三产业。
”赵伟、古广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国际贸易问题2005.1
27
∞m∞∞∞∞∞"o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正处于初期,中国企业现阶段中国有资金和技术
实力进行较大规模跨国并购的企业多为资源开发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这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了并购的产业选择。金融资本、生产、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实力雄厚的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一直是我国跨国并购的主体,在国际市场大舞台上起着日益重
要的作用,发挥了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而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集团除了
金融机构外,基本集中在资源开发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上,如2003年《财富周
刊)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入选的10家企业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中
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诸如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相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丰
富。而且,在发达国家进行资源开发产业的跨国并购还可以直接获取目标企业的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资源开采的技术水平,取得学习型效果。例如,
中化进出口公司对美国磷矿开采企业的跨国并购以及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对加拿大
林业企业的并购都说明了中国企业在选择资源开发产业时,目光不仅聚焦到发展
中国家,更要投向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
4.1.3我国跨国并购的前景预测
邓宁的投资理论中以人均GDP将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
GDP收入在400美元以下,只有少量的外资进入国内,几乎无对外投资;第二阶
段,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间的,外来直接投资将不断增长,对外投资量较
少,对外净投资的增长仍为负;第三阶段,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00-4750美元之间,
对外投资额增长较快,但总量上仍小于外来直接投资量;第四阶段,当人均国民
收入在4750美元以上时,对外投资迅猛增长,超过外来直接投资总量。
本文应用邓宁在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建立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预
测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由于跨国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
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所以从模型可以间接定性预测我国跨国并购规模的前景。文
中借鉴俞会新20针对我国人均GNP时间序列模型,对我国2005年-2050的人均GNP
进行预测,确定我国人均GNP达到5000美元的时间点。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政
策导向,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微化,仅作为修正因素补充分析。
参照闰荣国21等在<我国的实际人均GDP的趋势分析与预测》中,运用了混合时
间序列模型:
柚俞会新,中国人均GDP的时问序列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 8
21闫荣国、赵关雄.我国的实际人均GDP的趋势分析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 9
28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一篓。1=引。㈤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4)
杆■ Adjatted DlitMIt-
变量T r ^NI, ^R(2) r Watson F 样车量估计方法控制法
B _o盥Om帅27 lj” 0工17
Sttd.
ErTor 0卫舢0m秘0.1● l嗍
t ,.17" .,.10· lo.好‘ 枷‘ 螂2∞ 69"/' 15 oLs 时序模
图4.3 PGNPt预测模型结果计算
注:被解释变量为P(;N^·表示l%的显著水平。t值从1990-2004年
总体说明,当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仅与时间相关,而且受去年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影响较大,且影响为正。根据预测值,得出下表
年份PGPN$ 年份PGPN$ 年份PGPNS 年份n洲1 年份—3PNS
199l 324 2I)01 893 20ll 2657 2021 5503 203l 10509
1992 4J2 20D2 974 2015 2848 2022 5876 2032 JJ093
1993 506 2003 1087 2013 305l 2023 6259 2033 11693
1994 452 2004 1269 2014 3274 2024 6642 2034 12310
1995 568 2005 1346 2015 3523 2025 7044 2035 12944
1996 657 2006 1671.6 2016 3799 2026 7465 2036 12944
1997 714 2∞7 1890 2017 4430 2027 7908 2037 13598
1998 745 2∞8 209l 2018 4729 20船8875 2038 14274
1999 773 2啷22科2019 4776 2029 9376 2039 14975
2000 824 2010 2471 2020 5135 2030 9944 2040 15700
‘我们假i&.2005年以后人民币对荛兀的i[翠保持在8:I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N2008年开始,我国的人均GNP达N2000美元,2019.2020
年,人均GNP首次达到5000美元,2030-2031年超过10000美元,邓宁认为当一国
GNP超过4775,则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将开始超过外来直接投资,同样,根
据现有数据的公布,跨国并购已经逐步取代绿地投资,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
手段,我们预测在未来的中国海外发展中,跨国并购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
4.2中国产业链的缺陷
4.2.1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制造业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



"

N

一r●●J、●●L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系处理得不好,引进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
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
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赝品驱逐真品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创新不能获得预期回报而受
挫。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
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为其做OEM定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
利润。例如:中国去年半导体产业的销售超过200亿元,但利润只有3%,而跨国巨
头英特尔一家的销售就超过2300亿元,其利润高达1000%.而中国的“制造”是
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设计、制造、销售,我们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和自主品牌,而不能只游荡在。u”字型价值链中的中低端。
4.2.2竞争态势不均衡
我国呈现的是中间强、两端弱的竞争势态。国际分工历来带有不平等性,西
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不仅拥有资本、技术、人
才、管理方面的优势,而且还控制着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金融组织,主导着国际
经济“游戏规则”。当代国际分工的形式逐渐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目前我国处在这
一金字塔的底部,这种层次分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处于最顶层
的是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是以东南亚、
中东地区为代表的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处于底层的是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代
表的土地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以及企业机制、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大多数生产型企业的新产品研究和开发能力比较弱,相比西
方跨国公司而言相差甚远。
4.2.3品牌优势不足
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保持优势并在短期内
竞争对手不能具备的、具有独特价值的能力.大量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的
核心能力往往要通过品牌优势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综观全球500强的发展历程和现
状,人们不难看出,品牌效应为500强企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
500强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提高有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了企业的无形
资产,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品牌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是比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资本更为重要的核心资本.中国企业由于参与全
球市场竞争的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对品牌的培育重视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
品牌知名度不高,与西方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与全球500强的品牌影响力相比相差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很远,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4.3跨国并购对中国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4.3.1后向一体化延伸的跨国并购
资源历来都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对资源的需求呈持续增长势态,尤其是能源,主要矿产资源等成为我国经济
发展的瓶颈。在资源储备不足,资源进口方式的缺陷等诸多原因的困扰下,我国
企业必须走对外直接投资之路。
4.3.1.1基础资源储备严重不足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45种主要矿产储量,仅有24种可以持续使
用到2010年。中国地址科学院的“未来20年中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安全供应问
题”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
方米,钢铁缺口总量为30亿吨,重要矿产资源的供求严重失衡。
4.3.1.2能源产业链
以石油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能源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从能
源开发政策,节能政策,能源技术政策,进出口政策,都致力于促进能源供应的
增长与合理利用。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石油消耗的也迅速增加,1990年的
进口量仅占总消费量的3%,而到2005年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突破了40%,依存
度也上升到45.1%。据国际能源机构(ⅢA)预测,我国至1]2010年对石油进口对外
依存度将达到6l%, “油荒,电荒,煤荒”能源短缺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
发展的瓶颈,而三大能源中,越来越依赖进口的石油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极大
的影响和冲击,为此,我国开始谋求石油进口的渠道的多元化。2004年我国以前
所未有的力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图4.3 我国对国外石油依存度明细表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四章中国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来自天津经济同
我国家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变化等原因,石油企业的产业链存在薄弱环节。
这种薄弱环节的存在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弥补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石
油企业可以并购一些能够在业务上弥补自身不足的企业。通过并购,弥补现有产业
链的薄弱环节实现业务互补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完善产业链的目的,实现产业链的
合理构建。
上游中游下游
⋯⋯⋯⋯⋯⋯⋯⋯⋯⋯⋯⋯⋯。错i”_.≤i⋯一⋯⋯⋯⋯⋯⋯⋯⋯⋯⋯⋯◆
图4-4石油产业链——-“国民经济的血脉”
中国石油工业虽然经过几次调整,基本上实现了上下游基本框架的一体化。
并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活动在一定程度完善了其结构,但这种一体化活动是国
家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而人为形成的,并不是市场发展的结果。产业链形成的非市场
化必然会形成不合理的产业链。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比例失
调和缺乏动态调整上面。
从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跨国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情况看,上、下游和化工业务
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平均为5l:32:17左右.由于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投资
回报率较高,且周期性波动不像化工业务那样明显,强调勘探开发等上游业务在
整个公司业务构成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控制调整炼油业务。我国石油产业基本呈现
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足鼎立的结构。中石油主要是上游业务,规模突出,
但下游业务缺乏适度规模;中石化主要是中下游业务,中下游炼化加工业需要的原
油大部分依靠外部市场供给,尤其是中东地区,政治风险较大,价格波动影响大;
中海油则专门经营海域石油的采掘和运输中石油上游主要集中在海洋勘探开发,
纵向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生产经济活动,于此相关的产业链也出现断裂,
缺损。例如日本,它是一个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为了配合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里堕里苎堕皇主些壁型竺盟堑塞苎翌童±璺堕里茎堕型兰些壁旦堕笙塑塑整堕
减少产业环的孤环,断环,从而达到延伸的目的,日本向加拿大,澳大利亚,东
南亚等国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资本寻求性投资,实现了相关产业链的后向一体化
延伸,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完成了向轻、薄、精产业为主导的过渡。我国目前也
处于这样的经济发展瓶颈。
4.3.2前向一体化延伸的型跨国并购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有了市场才能实现利润的转换,才能实现企业自身
的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市场竞争环境的变迁,要求我国企业必须重新考虑和绅
士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放眼国际市场,实现本企业乃至
整个产业的链环的国际延伸。
我国的11r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而健康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ITl00
强企业优化了整个市场的产业结构,总体而言,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结构的不
断油画,产业链逐渐形成,正在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推进,骨干企
业的快速成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批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
集团开始形成,对整个产业的支撑作用也逐步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
年,rr领域的收购浪潮席卷而来,而且越来越多的并购是发生在“强强联合”,比
如亚马迅以7500万美元全盘收购卓越,获取了卓越网在中国地区积累的本土资源,
渠道优势,品牌影响等,并以此为跳板将触角更广的伸向整个东亚市场。TCL与
阿尔卡特公司达成协议组建了一家从事收集以及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
销售业务的合资企业,TCL通讯以5500万欧元拥有合资企业55%的股权成为第一
大股东.本次合资是中国企业首次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移动终端业务,
在主流移动通信产业形成世界领先优势,TCL也凭借此举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
洲享有市场领导地位。
同年12月,联想集团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宣布以17.5亿美元收购mM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全根据协
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联想新CEO沃德表示,mM
在全球大型企业的时常做得非常好,联想可以通过此次并购可以借助IBM国际市
场上的PC销售网,有望将原由在全球PC市场中的2.2%分额提升到8%。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第五章案例
5.1中国汽车产业的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
5.1.1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在车市井喷的2002,2003年,丰田,日产,宝马等国际巨头纷纷进入中国,
至此,“们”的国际巨头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而国内三大集团近五年
的一些并购动作也精彩纷呈。截至2002年末,我国汽车工业外资所占比重为
24.4%,轿车制造业中外资的比重达33.7%。在我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中,外资
的股比一直被限制在500,4以下,但是核心技术仍然归外方所有,中方在可观的销
售利润背后分到的只是残羹,我们在外资方构筑的汽车产业链下扮演的只是提供
廉价资源的角色。中国汽车产业要自主发展,要进入。创新—提高能力一再创新
—进一部提高”的良性循环当然这一坚持了20年的股比,已经是对外合资中的底
线,而且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汽车产业链已成为中国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群。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很高
的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欧美发达国家除高技术产业以外
仍牢牢掌控的少数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对机械、冶金、电子、橡胶、石化等行业
都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据测算,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l:2,
间接关联度则达到l:5,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
左右。随着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大量采用,电子系统己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
车总成本的700,4,普通轿车的300,4,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将促进我国信
息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共同发展。
影响汽车工业未来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因素的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原材料,
关键配套件,二是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营销;三是燃油价格以及道路交通状况。
图5-1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联结
35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车产生簋鼻体茸环的鼻衷
系统组装商

垒球大型供应商

—经供应商

二级供应商

三级供应商

修理用零番I件供应商

^车蕾铺与销售商

曹后朋务商
大规模,饲新与设计麓力福美l乞品牌优势,翻遣能力夏融资能力曩
能为组装商提供重要系统。能跟踪世界不同区域的客户故需覆董全球,
能运用自己的技术设计出者足组装商爿定的性能和界面要求的方案.设计与创新能力
I接向组芸商供应霉备件的能力,其中一些将发晨成全球大型供应商.设计与创新瞎力
囊兰全球的要求不如全球大型供应商骞
建拄组袭商或全球大型供应商提供的设计进行生产。为蔫足应本和夏活性要求需有工艺
工襁P r删-·锄曲皇由g)技能.
满足质■要求并获得质■认证的毹力,可能仅供应单一市场.但国际化趋势增曩
有提供基本产品的能力.具有量基本的工程拄生企业问竟争主叠体理在价格方面
需获得相对更廉价曩材料的能力和工艺工程技鬣园设计可I接檀仿现存零部件(^fh删lrkdJ
对创新要求不高.但需要反求工程能力和将设计转化为详细制田的能力
了解客户需求,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并能协助系统组薹商和供应商进行产昌开发
■太疆度满足客户霄求.良好的胍务意识和髓务水平
良好的置务毫识和置务水平,簟修^车的能力。爰时向汽车制造商或蕾销商反馈信息的能力
图5-2 汽车产业链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能力要求
资料来潭:在Humpllrey&Memedovic(2003谨理所得
孙遇春等直面我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劣势:中国虽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汽车
工业体系,部分产品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桑塔纳、捷达等零部件的国产化
率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存在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但是技术至少落后10年
以上,引进技术、进行开发的换代产品达到80年代水平的和落后技术的分别占到
30%、30%和40%,不具备独立开发能力,产品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零
部件工业发展滞后,发动机和电子件最为薄弱;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太快。
5.1.2中国汽车产业跨国并购的妊要性
5.1.2.1国际化竞争
汽车产业的技术含量高,由于政策壁垒和较高的重量价格比,使汽车生产体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系形成了全球竞争的地区性价值创造网络体系,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汽车产
业。到2004年底最大的10家汽车公司占全球汽车生产的75.86%,例如日本丰田
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它基于股权和
非股权控制,构建了紧密的全资装配子公司以及各种形式上独立的多层次分包商
的网络体系,形成了生产推动型的价值链整合的国际生产体系和治理结构和丰田
这三家公司,分别反映了目前技术驱动,市场营销驱动和生产驱动的国际生产体
系和治理结构特征。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内汽车市场的渐成气候,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历史上
持续时间最长的高增长期,今后20年汽车产业链将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必然导致国际汽车资本跨国并购,汽车
企业的兼并、重组,是世界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汽车企业的集团化和全球
化是世界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今年来,世界各大汽车集团为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都在不断的兼并和重组。
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将由半封闭的状态逐步走向全部开放,
为应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去,
而融入全球汽车工业必然关系到民族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吕铁山等认为,应加强对合资企业的监管.目前的合资企业在管理权的分配上,
外方总是把技术和设计商业机密的财务管理权归于自己,从而掌握了合资企业的关
键控制权,而作为中方,似乎只成为了提供廉价生产基地,和廉价劳动力的实物
资本方,并没有达到通过合资取得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振兴本土的汽车产业。
5.1.3格林柯尔收购欧洲两家著名汽车企业
5.1.3.1背景介绍
(1)格林柯尔简介
1989年初,刚及而立之年的顾雏军以“顾氏循环理论”为依据发明了4种混
合型无CFC制冷剂并付诸生产,开始了他的“绿无双行动”,从此迈出了坚实的
第一步,直至1995年,格林柯尔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年产l万吨的环保
制冷剂生产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自动化设备及质量控制系统。此后的7
年时间内,先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设立分公司14家之多。2001年开
始,顾雏军踏上了并购征程,先后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
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在冰箱及汽车领域实施突击性的连续收购,
37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目的显然在于使其制冷剂及冰箱、汽车产业方面产业整合,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以使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产生最大的利益。
(2)盖兹国际和LPD公司的背景介绍2
位于法国莱维斯的盖兹国际(Gates International)是世界著名汽配生产商汤姆
肯斯旗下子公司。汤姆肯斯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商之一,是伦敦证券交易
所上市公司,年销售额达3l亿英镑,在世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领域处于霸主
地位。盖兹国际是一家主营传动皮带和汽车管件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动皮
带生产商,年销售额约20亿美元,其中汽车管道业务约占25%。盖兹国际在法国
的管件工厂的主要客户是法国标致雪铁龙,并且是其在汽车及发动机管件生产和
共同研发的合作伙伴。
LPD(Leyland Product Development Ltd,简称LPD)其前身是英国汽车巨头
雷莱德(Leyland)的汽车公司大车部分的研发部门,多年来一直从事卡车、公交车、
公路客运车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力量极为雄厚,其客户包括世界著名的汽车巨头。
值得关注的是,LPD公司具有完全的独立地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设计公司都隶
属于各大汽车生产巨头。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LPD公司水准的独立汽车
设计商不到5家.LDP具备设计从2吨到150吨各型卡车的能力,同时也具备设
计欧洲最先进、舒适的公交车和公路客运车的能力,其目前也为世界著名设计公
司承担卡车、公交车、公路客运车的底盘、悬挂、传动等部件的设计。LPD在2000
年研发的道路救援车系统,在英国道路救援领域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
5.1.4对中国客车产业链的延伸影响
2002年盖兹国际决定从战略上退出法国汽车管件业务,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来转移其在法国的管件工厂和业务,并共同服务于现有的客
户。一方是战略性退出,一方是希望“一夜之间”获得与主流整车厂商对话基础,这
使得盖兹国际和格林柯尔能在不到两个半月时间里完成商业谈判。
顾雏军坦言,在刚进入亚星客车时,当时格林柯尔就已意识到我国客车制造
业的“软肋”在于设计和汽车零配件的生产。所以,此次收购行为实质上是全然为亚
星客车服务一个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让它变成属于企业自己的一个研发部门,
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和实际使用条件去进行研发,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来。
格林柯尔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设计公司,幸运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丑资料来源:2005中国并购报告—汽车工业的并购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英国LPD公司进入格林柯尔的视线。
2004年格林柯尔通过其境外子公司GRT capital(简称GRC)以100%股权收
购了欧洲汽车配件公司盖兹国际在法国的汽车管件工厂,该厂拥有280名员工:
同时宣布将英国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产品发展有限公司(LPD)收归麾下,该
公司拥有120名员工。正是这400多人,将成为格林柯尔在客车领域内破题的关
键——理论上这将使格林柯尔完成从设计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的客车产业链整
合与跨国延伸。
5.1.4.1核心技术以及零配件的后向一体化延伸
中国汽车配件一直以非常低廉的劳动成本而著称,但是汽车配件厂规模都很
小,他们产值都徘徊在l亿到5亿之间,甚至l亿以下,设备都很陈旧,有些更新的
设备也是刚刚开始;而且大量独立的零部件企业,由于在资产上与整车厂商没有
联系,它们往往在整车厂商选择分供方时受到歧视,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与其
他产业环的衔接都十分薄弱,甚至有些是孤环,在长期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几乎
不存在明显的优势。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汽车零配件行业总体上受整车行业压制比较严重,由
于汽车整车的不断降价和压低成本,势必将一部分降价成本分摊到上游的零配件
行业负担,在产业链中属于相对被动的一方。此次格林柯尔并购将盖兹公司的全
部国外销售渠道尽收囊中。由于盖兹公司是世界主流整车企业配件的供应商,收
购完成后,该工厂将继续向法国标致雪铁龙供货,而格林柯尔集团也将一夜之间
获得了世界主流整车厂A集团(Team.A)的汽车配件供应资格,还有先进技术以及符
合全球化汽车公司所需要的质量标准、生产采购模式和互信基础.格林柯尔集团
获得盖兹国际在汽车管件方面11项专利的在法国和中国境内的永久使用权,盖兹
国际在汽车管件方面的专利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正是这些技术可以将中国企业与
世界汽车巨头在客车设计技术上的巨大差距缩短为零。
顾雏军的打算是,利用法国工厂为研发基地,走高端路线,主要供应全球最
大的汽车生产厂商;在中国建立大规模低成本的汽车管件生产基地,如此一来可
以将国外的技术和国内的成本优势完美结合起来。
根据WTO条款,自入世的第1年起,5年之内,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从平
均23.4%降N10%.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在履行wro义务的同时享受着进入他国
市场的权利,这也是格林柯尔集团的全球并购战略给我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的启示.在国外先进的汽车零件制造商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形势下,格林柯尔集
团主动出击,把市场开拓至海外,体现了以攻为守的战术。中国其他汽车零部件
制造企业应借鉴的成功经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5.1.4.2研发设计与市场开拓的前向一体化延伸
(1)研发设计能力提升。
在2004年格林柯尔收购英国著名的研发企业LPD之后,亚星立即加强了与
LPD的技术合作,定期与LPD迸行技术沟通,使得亚星与国外先进的客车设计公
司直接接轨。亚星先后派遣6名技术人员赴欧洲从事科研学习,一方面提高自己
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同时也帮助LPD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和实际使用条件
进行新产品研发。与此同时,亚星还不断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全
新产品, 。天帅系列”,该车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先后获得了
“04年中国客车最佳设计理念奖’以及。04年中国十大客车车型”的殊荣; 。天
龙”系列中的JS6798H客车采用全承载技术,外形新颖,在上海客车博览会上获
得好评;专门为上海市场设计的Js6102GH公交客车更是获得了世界客车联盟颁发
的“年度最佳安全装备奖”。除此之外,公司推出的其他系列轻型客车也获得了
不俗的市场成绩。LDP的设计能力正在亚星身上不断体现,快速促进亚星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亚星客车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2004年以来,公司在体制上进行了彻底的转变,完善了内部流程,管理的精
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显著增强。格林柯尔公司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跨
越到与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相同的水平,对亚星客车有长远的技术支撑。
(2)前向一体化延伸
改制后,亚星花大力气降低公司成本,利用集团采购的优势,不断降低采购
成本。2004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比2003年同期降低了
19.92%。
国内市场的拓展。一年多来,亚星客车在市场上获得了一系列突破,先后获
得沈阳康福德高巴士公司300多辆订单;广州市某巴士有限公司100辆LPG公交;
深圳公交的45辆冷气大巴;北京公交招标中标300多辆。这一个又一个的大订单
证实了亚星客车市场的开拓能力。近日,还填补了西安工交销售情况的空白。深
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标结果也于近日揭晓,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
此次招标中独占鳌头,各项评分均遥遥领先,并最终以绝对优势获得此次招标的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全部供货权。今年在昆山公交公司的招标中,亚星客车成为竟标中标数量最多的
企业,这些无疑都是对亚星客车最有力的认同和肯定。
海外市场的开拓。亚星凭借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性能和完善的服务,先后敲
开菲律宾、越南、孟加拉、约旦等国家的大门,2004年更是与加纳签订了250辆
客车合同,目前已发车150多辆,在西非诸国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05年亚星
客车出口将有更大突破,继续和中东地区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同时与印尼、乌
克兰、俄罗斯、摩洛哥、埃及、阿联酋等国的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中。市场分析人
士认为,亚星客车近两年的企业实力、规模、技术、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
增强,特别是在与国外设计公司合作之后。
5.2中国石化企业跨国并购对产业链国际延伸的影响
5.2.1跨国石油公司优化产业链的成功经验
世界发达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正是在分析自身产业链构建情况的基础上,根
据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通过国际市场中的并购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提
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比如英国BP并购阿莫科使其成为具有更强竞争优势的石油
巨头.BP公司原本只是一家以油品贸易为主要业务的石油公司,并购阿莫科公司
不仅加强了其在美国油品零售市场上的地位,还增强了天然气业务和化工业务,
完成增加了专有技术拥有量,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弥补了现有产业链的薄弱环
节,完成了产业链的合理构筑,并一举成为仅次于壳牌和巴斯夫公司的世界第三
大化工企业和北美最大的天然气私人厂商和第二大天然气储量拥有者。
2003年‘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世界石油企业50强名单的变化,也充分说明
了石油企业通过合理构建产业链可以极大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例如美国阿帕奇
独立石油公司因收购了BP、壳牌在英国北海和美国墨西哥湾的部分资产,排名上
升八位,首次跃入世界50强,居第47位。
5.2.2中海油跨国并购
5.2.21中海油的背景与跨国并购之路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82年成立,具有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
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20
多年来,公司通过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使中国
海上石油年产量从不足10万吨跃升到2000多万吨(油产量),取得了高速高效发展的
成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公司启动了下游的石化冶炼项目,并在海外获得了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伢分析
发展。中国海油连续多年经营效绩显著,2004年,中国海油的产量持续增长,年
油气总产量达到3648万吨油当量,比2003年增长312万吨,增幅9%。全年共实现销
售收入709.2亿元人民币,利润242.2亿元人民币,上缴税金120.9亿元人民币,分别
比上年度增长32%、62%和80%。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增至1532.6亿元人民
币,净资产达830.6亿元人民币。中国海油良好的发展业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充分
肯定,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BBB+和A2的评级,均
等同于中国主权评级,这也是中国公司目前所获得的最高外部权威机构评级。
日期被收购公司主营业务被收购公司金额备注
所属国家股份
2∞I 五大油田石油开采印尼100*,4
2002.1 RepsolYPF公海上石油的开西班牙5.85 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公司
司采与生产100%
2002.12 BP公司天然液化气印尼分公司2.7, 增加了公司的天然气储备量,井且进
“42.4%—步奠定了公司在印尼的地位
2003.5 BP公司天然气项目丧大利亚3.4l 获得澳大利亚上游产品和储量的权
益,新建站点配合该项目,也为中海
油进入世界级天然气项目打开大九
2005.6 优尼科公司美国1115失败
2005.10 PK石油石油哈撤克斯坦41.8 12个油田的权益,6个区块的勘探许
100% 可证,以及哈境内所属的炼厂
图5.3根据专家社草东海评论整理所得
5.2.3中海油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从中海油的跨国并购“路线图”,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中海油资本运作目标与战
略及具体策略。纵向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52,3.1主业产业链条的延伸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石油供需缺121的不断扩大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将本土产业链延伸为全球产业链,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并购等形式调整产业链。
中海油是专门经营海域石油的采掘和运输中石油上游主要集中在海洋勘探开
发。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作为单一进口国承受了很大的经济
压力,在石油产业的价格传导机制中,上游所占比重越高,占总体支出成本、经
济压力、风险都相对仅着力于下游产业要小。中海油五年的并购历程巩固了整个
产业链上游的领导地位,实现了资源的跨国延伸。
5.2.3.2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巩固
优质的石油企业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石油勘探、开采,中游运输、炼化,下
游油品销售以及其他支持条件。它不仅包括通过一体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包
括对产业链的动态调整。具体来说是包括以下几种形式:通过一体化形成完整的
产业链;通过并购等活动弥补企业已有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善产业链;通过实
行归核化,突出自身的核心业务和培育核心竞争力。
中海油通过2004在印尼的全面收购和2005对PK石油在哈撒克斯坦境内的
100%股份拥有,成功巩固了其在印尼与哈境内除原油开采以外的油化产品的加工,
同时还修建了原油运输管道,这对我国而言是首创之举.我国在境外的原油基本
依靠海洋运输,管道运输和陆地运输几乎处于零的状态.
5.2.3.3下游产业链的构建
中海油在下游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大,石化加工品的投资较少,前向一体化的
销售网络环节比较薄弱。而在地点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一些国际政治风险较大和
石油储量有限的国家。这就使得我国石油企业被排斥在世界石油市场之外,不利
于在国际上的长期发展。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要注意并购对
象的选择,仅要有利于产业链的完整构建,还要有利于进入国际石油市场的主流
系统。
中海油要继续扩大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技术
合作,提高纵向一体化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改变以往只注重发展上游的发展战
略,向中下游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进入世界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才能真
正进入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
尽管我国石油企业早在20世纪就已经走出国门,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
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些并购和跨国石油公司的并购相比还有很大的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五章案例分析
差距。产业链的合理构建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按照国际先进经验,产业链的合理构
建需要资金、技术等客观条件的支持。币i iT_是资金的匮乏和石油金融发展的滞后,
使得我国石油企业的产业链的合理构建缺少客观条件的支持。这就需要国家大力
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为石油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风险规避手段,支持
企业产业链战略的顺利实施。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六章结论
第六章结论
6.1总结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成功地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趋
势,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利用FDI投资积极向海外国家和地区寻求资源,
市场来延伸本国的产业链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由于历程较短,许多方面不成熟,
包括: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政府对企业海外并购的管理不规范、产权界线
不明、政府扶持政策乏力、投资银行欠发达、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脆
弱等。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尽快解决体制上政企不分、行政隶属不清的问题,切实
落实企业生产的经营权、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也应该积极推进本国企业集团的
形成,改变目前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小打小闹”的并购现状,重点支持一些已
有一定国际形象与知名读的实力型企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贝穹的主体目前应为大型企业集团;并购的目标企业应为实力
较弱的企业;并购的区位选择方面,短期内可定为环太平洋地区,而将欧美等发
达国家作为长期目标;在并购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身的优势,采用相应的模式,
减少并购风险,降低并购成本,提高并购成功率;品牌在海外并购。同时,政府
应该大力鼓励非国有经济、民问资本进行海外并购,力图使中国的跨国并购更加
市场化,这就要求国家政府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并推行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
在目前,虽然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全面出击,以获取技术,强占市场为
目的的大规模的并购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中国企业以获取自然资源为目的的海
外并购已经从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潮水,蔓延到全世界资源丰富的地区,
但是新一轮的产业链延伸的产业范围势必会扩大到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或者
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目标主要是获取市场,技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结
构优化的决定力量,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信息化,信息化带来工业化的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
这样的进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必要进
行海外并购的支撑体系建设,包括推进组织创新、实施政策驱动、完善法律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储备系统和信息系统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
业的共同努力与相互合作。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第六章结论
6.2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本文探索的是中国跨国并购的动因与产业链延伸,所分析的行业
涉及面较为狭隘,以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产业为主,这类产业由于
本身的垄断效应,在产业延伸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比其他竞争程度高的产业更
加突显优势。由于中国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并不算多,且涉及的产业有限,文章
对于其他竞争程度高的产业并没有给予详细阐述。
第二,文章大体是研究了产业链延伸的积极意义,但没有从另一侧面分析跨
国并购对于企业产业延伸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并购成本,整合运营成本和并购
效益以及整合后的预期效益的权衡。
第三,由于受文献搜索渠道和个人能力限制,本文主要是以理论阐述为基础
辅以个别实例分析,没有总整体上提供大量的数据分析,同时,文中的部分内容
或部分语句表达均有一些不妥之处,有待进一步修整。
中国跨国并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曹洪军。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东方论坛,2003(6)
2.于春晖,企业并购买一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3.张寿彭等,论试当前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及理论基础,开发研究,2001(3)
4.魏冬,西方企业并购理论综述,世界经济研究,1996(5)
5.史建三,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对震研究,经济问题,2004(2)
6.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林叶,中国跨国公司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8.邢建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9.【美】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
lO.陈漓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2004年国外十大并购事件
1 3.全球并购网http://www.online-ma.tom.ca/bgzhishu/hyro一1.htm
2000.2005年中国并购大事件
14.中国并购交易网http://www.ma-ehinacom/chinese/toplO/index.asp
15.袁冬梅,对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战略性思考,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2)
16.韩世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企业并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17.徐学军,中国并购评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18.肖元真,全球并购重大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19.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5,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20.潘伟志,论经济全球化和加快产业转移,生产力研究,2003(4)
21.石柱鲜、吕有晨,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韩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世界经济
1999(10)
22.杨斌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中国的产业战略选择'经济论坛2002(4)
23.龚勤林,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理论与改革2004(3)
24.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博士论文2004年
25.龚勤林,论产业链延伸与统筹区域发展,理论探讨,2004年(3)
47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参考文献
26.戴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7.杜晓君.陈媛渊,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从企业能力提升到产业升
级,沈阳干部学刊,2006(2)
28.蒋国傻、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29.杨国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硕士论文2004年
30.肖雄,跨国并购的产业选择模式和空间格局研究,硕士论文,2004年
31.易先忠,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实现条件.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的分析,硕士论
文.2004年
32.企业并购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33.吴昊,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策略,科技与经济,2006(5)
34.都翔、张意翔,中国石油企业产业链构建战略初探,经济论坛,2005(2)
35.赵笑宇,石油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分析,中央财经大擘学报,2006(2)
36.王述荚,当前全球产业调整的趋势和特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南开经济
研究,2001(6)
37.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38.Meeks G:Disappointing Marriage,A study of the Gains fi-om Merg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9.Hannah L.,Kay J..Concentration in Modem IndusUy.London MacMillan,1977
40.Boyaa Javanovic。Petter L.Rousseall.The G-theory of Mergers.NBER working
paper 8740 http://www.nbcr.org/papers/w8740,2002-02
41.R.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mal ofEconomics,May 1996
42.Andrade GM.Mitchell and E.Stafford:New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Mergers.
Journal ofEconomics Perspectives,2001(5)
43.Geoffrey A.jehle,PhilipJ.Reny,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pressed by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dia Limited,2001
44.Herry Wai-Chang Yeung:‘‘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mdy ofregionalization fo Singaporean Firms'’,Political Cgography,1998
45.httrl:llwww.unctad.org/Templates/StartPage.asp?intltemlD=2068
主里堕里苎塑皇主些壁笙壁塑翌塞堕鲨堡圭兰竺塑囹坌墅垄墨堕笙塞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张译匀,浅析台资投资的特点与对中国内地的贡献,开放导报,2005.2
2.张译匀,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问题,理论探讨,2006.6
中国跨国井购与产业链延伸的研究致谢
致谢
漫步校园,又是繁花盛开的季节,转眼三载春秋。本文搁笔之时,心中感慨
无限,虽已完成拙作,但更多的是有愧于恩师的期望。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反复
斟酌、直至最终定稿,我的导师昊声功老师一直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
度来言传身教,并孜孜不倦的教诲着我这个愚生。无奈何本人才疏学浅,此文的
学术水平与恩师之要求相差甚远,实属惭愧。吴老师宽厚仁爱,平易近人,三年
来对我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给予的关怀,感激于心,没齿难忘。
感谢邢建国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独到的见解使我在撰写本文时,受益
j}浅;感谢朱仲羽老师、袁建新老师、王志明老师、蒋珠燕老师在我选题与写作
中都给予了诸多宝责意见,使我在迷茫中茅塞顿开。正是得益于各位老师的帮助,
我才能完成此文。
自知本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拙作分析研究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尚存很
多不足之处,在此也恳请各位老师、专家给予批评和指导。虽然我只是刚踏上学
术研究的道路,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愚生必将“上下而求索”。
张译匀
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