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952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
选择
姓名:黄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经济
指导教师:黄梅波
20070401
内容摘要
1997的金融危机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改革,这是对金融危机所做出的
强有力的反应。可是最近亚洲金融合作的动态让我们发现除了现存机构的弊端之
外,金融市场的一些不稳定问题仍待解决。另一方面,hMF在危机处置未能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这正是《清迈协议》诞生的直接原因。亚洲各国政府也逐渐认识
到地区间的安排会比现行的国际体制更有优势。所以,为了避免未来危机的发生,
《清迈协议》在2000年诞生了。
《清迈协议》可以为受灾国提供额外的短期资金援助。通过BSA和回购协议,
可以为防止未来的危机建立一道防火墙。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
步地把这种双边的互换机制向多边合作模式转变,这就是建立亚洲货币基金。
亚洲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需要建立一个足够稳定的信用机制来抑制货币的
流动并重建市场信心。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停滞不前的同时,建立AMF
的建议将更有希望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
最后,我们通过考察国际上现有货币基金的成功案例来证明AMF的建立是同
样可行的。同时,我们还探讨了AMF的地区优势,以保证AMF与IMF相比在东
亚将更具其有效性。而且我们还吸收了IMF在职能、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为AMF的成立提供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了这~系列的问题之后,我们得
出的结论是:砧泣的成立是切实可行的,而建立AMF以及进一步推动亚洲货币
合作的发展将不再是亚洲人民的一个梦想。
关键词:清迈协议:货币合作;货币基金
Abstract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 997 was followed by a flurry of reform for prudential
regulation.The financial press has generally represented this as all adequate response to
the meltdown of 1 997.However,recent moves towards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Asia
indicate that the destabilizing factors endemic within financial markets need to be
resolved,but not just weaknesses of existing institutions.On the other hand,12VIF didn’t
succeed in helping Asian countries get rid of the crisis,this is the direct reason brings
CMI.Asian governments arc also realizing that a regional arrangement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than existing international structures.For future crises to be averted,CMI
came into existence in 2000.
CMI agre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short-term advances of hard currencies to
countries facing the threat of liquidity shortfalls.Through a network of BSA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the desire is to establish a“firewall’’against future financial
crises.But it is not enough;we have to replace the bilateral mechanism with the AMF
mechanism.
In particular,the high risk of illiquidity in Asian financial systems requires all
adequately resourced credit facility for the immediate provision of funds,to pre-empt
currency runs and restore market confidence.While the movement for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stalls,cooperative steps being taken in the region
suggest that the creation of an AMF is the most promising and likely initiative to
pre—erupt future crises.
We Can attest AMF is feasible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ed cases.
In the same time,because AMF is more familiar with the regional points of Asian,AMF
Can take effect easier than IMF in Asian.We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function,framework and SO on,and then we use the experiences to propose a useful
program for AME After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we have our conclusion:Funding
ofAMF is a practical proposal,not just a dream ofAsian people.
Key Words:Chiang Mai Initiative;Monetary Cooperation;Monetary Fund.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
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嚎颍
2007年华月I弓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
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
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扔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作者签名:荡掇日期:砷年争月I岁日
导师签名:蜘疋日期:矿)年妒月,j日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时垦吉目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给东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
失。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带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训也是异常深刻的:在经济、
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孤立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
根本无法抵御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游资利用它们在金融体系及货币体制上的弱点
而发起的攻击;而且在金融危机的传导下,东亚国家和地区事实上处于“一损俱
损”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身的缺陷以及美国在危机中的自保,也使得东
亚国家认识到一味地依靠外援只会令人失望。因此,加强区域内金融协调与货币
合作,凭借东亚的整体经济和金融实力,才能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侵害,才能增
强对危机的自救能力,才能确保地区金融安全、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这些已
经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尤为值得重视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出现
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潮流。特别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发展以及欧元的启动和
顺利运行,都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由于经济实
力和地区联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相比之下,东亚地区在货币合作中必然面临更
多的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欧元的成功对世界区域性货币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即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欧元的示范效应,
使东亚国家和地区对货币合作的信心大大增强,也为东亚国家和地区提供可供借
鉴的经验。.
在上述背景下,2000年5月,在东盟“10+3"财长会议上通过了《清迈协议》
(Chiang Mai Initiative),这项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增强东盟原有货
币互换机制的资金规模,并在“10+3”范围内建立双边货币互换与回购网(The
Network of Bilateral Swap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以帮助解决成员国短期流
动性问题与稳定金融市场。由于《清迈协议》是在东亚金融危机结束后不久签订
的, 《清迈协议》订立的初衷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清迈协议》的签署和
发展,从区域层面上提供了危机的预防、管理和救助机制,因此, 《清迈协议》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是迄今为止亚洲货币合作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清迈协议》签署至
今得到了东亚各国的广泛支持, 《清迈协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协议的数额也逐
年增长,在协议签署以来举行的各次“10+3”财长会议上《清迈协议》得到了进
一步的肯定和发展,各国也积极促进《清迈协议》由双边化向多边化的发展,这
为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深人们关于区域货币合作对于东亚国家金融稳定的重
要性的认识,如何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和组织结构来进一步完善《清迈协议》的内
容,从而推动东亚货币合作逐步迈向更高级、更丰富的层面就成为我们必须要思
考的问题,而这就是本文的立论出发点。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清迈协议》和亚洲货币基金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清
迈协议》的方面,就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等方面都有比较一致的见解,
大多数学者都给予《清迈协议》非常正面的评价,但也都表示目前的《清迈协议》
存在着一些缺陷,而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仅仅停留在目前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向更高层次的合作发展。在亚洲货币基金的方面,多数学者肯定了其发展的必
要性,但是由于目前亚洲货币基金的设立仍然停留在设想的阶段,存在着较大的
不确定性,学者们对于亚洲货币基金的有效性以及建立以后应该如何运作目前是
存在争议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对于《清迈协议》有哪些主要的论述:
关于《清迈协议》产生的原因,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亚洲金融体系本身存在着
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亚洲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这迫使亚洲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货币合作来应对货币危机的发生。除了以上深层次
的原因以外,IMF充当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对于受援国是非常重要的。郑振龙(2000)
认为当金融系统风险局限于一国范围内时,最后贷款人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道安
全网。而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根本办法之一是寻求国际最后贷款人。
二战以后,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某些意义上承担了国
际最后贷款人的功能。特别是它在九十年代对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
援手,较为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染,从而奠定了它国际最后贷款人的地
导言
位①。但是,由于IMF在给受灾国提供援助时行动迟缓,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最
后贷款人的作用,而且还附加了过多的苛刻条件。陈晓莉(2005)针对1982--2002
年间61个代表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IMF附加一揽子条件的救援方案,对受援国宏
观经济的影响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实证结果表明:从静
态来看,IMF的救援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短期外部失衡的调整方案,这种调
整并没有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此分方案类型和分方案完成情况的实
证结果基本一致;从动态来看,接受方案也并没有给受援国带来宏观经济和国际
收支的长期稳定@。因而,在IMF本身的援助方案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东亚国家单
纯依靠IMF的援助来抵御潜在的金融危机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寻求利用东亚国家内
部的货币互换机制和货币基金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对《清迈协议》的评价,张明(2005)对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的亚洲货
币合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并肯定了《清迈协议》的积极作用@。何帆、张斌、张明
(2005)对于进行以货币互换等方式为主的区域货币合作、推进《清迈协议》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非常有说服力、全面而且细致的研究④。陈文彬(2003)认为
《清迈协议》这样的货币互换机制将为“10+3"国家在面临国际收支困难和外汇
支付危机时提供短期外汇流动性支持,是现有的以IMF为中心的国际资金援助机制
的必要补充,对于东亚国家树立防范和化解危机或困难的信心,稳定东亚金融环
境和秩序,有很大帮助@。但同时,许多学者也都认识到了《清迈协议》所存在的
缺陷,何帆、张斌、张明(2005)认为按照《清迈协议》目前的规定,需要流动
性支持的国家只能够立即得到双边协议10%的短期资金支持,这极大地限制了受援
助国家短期内能够提供的资金援助的规模:路妍(2003)认为东亚货币互换机制
是防范外部冲击的手段,也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初级形态,然而由于它的双边性、
不对称性和缺少有效的监督协调功能,使其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
推进《清迈协议》,很多学者也提出了改革《清迈协议》的一些建议,曹宏苓(2002)
认为,建立金融系统监督、风险预警机制和加强国际经济协调是非常必要的。必
须建立起一个地区跟踪和监督体系,以有效地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金
①郑振龙.关于IMF能否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问题之研究明.<现代财经》,2000,(9):19—24.
窜陈晓莉.IMF救援方案的宏观经济绩效实证【J】.《世界经济研究》,2005,(3):40一50.
⑦张明.亚洲货币合作:最新进展、问题和前景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60-------62.
④何帆、张斌、张明.对“清迈协议”的评估及改革建议田. 国际金融研究,2005,(7):16--22.
固陈文彬. 东亚货币互换机制的进展及其前景【J】. 东南亚。2003,(3):l—4.
母路妍.东亚货币合作问题及实现途径研,究【J】.财政问题研究,2003,(8):31--35.
.3.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融市场和经济政策进行长期跟踪监督,并通过对成员国施加压力阻止其实行可能
导致危机的政策,否则不能指望危机发生时缔约的贷款国会真正执行协议①。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关于亚洲货币基金有哪些主要的论述:
近期的国外研究,很多学者都认为建立AMF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Christian
Dowie(2005)讨论了IMF在危机处置中所扮演的角色,她认为这正是东亚急需建
立AMF的原因,特别是亚洲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需要建立一个足够稳定的信用
机制来抑制货币的流动并重建市场信心,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停滞不
前的同时,建立AMF的建议将更有希望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②。Bird和Rajan(2002)
则建议,AMF可以在IMF失败的三个地方即资金的配置、监管和防止危机传播上
发挥作用@。Mathews和Weiss(1999)认为AMF的建立会提高亚洲债务人在国际金
融市场的信用等级。AMF有能力像1998年香港货币当局那样介入亚洲的股票和债
券市场④。De Brouwer(2004)指出AMF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各国巨额外汇储备集
中起来,这样AMF就可以为危机国提供足够的支持。正如De Brouwer所说的“有
了这些资金,很难想象这一地区会再遭受1997年至1J1998年那样的事情。"@
对于建立AMF的设想,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很多客观的建议。多数学者认为,
从目前来看,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将有助于亚洲国家在今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
进一步发挥作用,扩大亚洲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加强亚洲国家的经济安
全系数,同时也能为中国目前正积极筹建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打下稳定的区域货币
合作基础。因此,在目前其他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从亚
洲货币基金入手,逐步建立和加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无疑是一个较务实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的是,有的学者对于~师是否能够代替m伍在东亚地
区真正地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还是存在疑虑的。例如钟伟(2001)就认为既然已经
有了IMF,有什么理由认为类似的AMF会比现有的IMF更有效呢?@A.MF的建立很
有可能成为对IMF的重复建设,反而在危机的爆发时增加了危机国请求援助时的救
⋯曹宏苓.论东亚货币合作【J】. 国际观察,2002,(4):30.-35.
。CMstiall Dowie. An Asian response to the Asian crisis:the proposal for an Asian Monetary Fund[J].(Joumal of
Australian PoliticaI Economies),2005。(54):94.1 l8.
”Bird,Graham,Rajan and Ramkishen.The Evolving Asian Financial Architecture[J].(Essay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226):52-69.
'。Mathews,John,Weiss and Linda.The Case for an Asian Monetary Fund.Japanese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o.55.1 999.
8De Brouwer and Gordon. Institutions Io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Reflections on East Asia and an Asian
Monetary Fund.Treasury Working Paper。2004.
辱钟伟.亚洲单一货币:路途遥远但值得期待明.中国外汇管理,200I,(2):l卜13.
导言
援成本。
综合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较国外论述得更加详细,考虑得更加具体,也更
符合东亚地区的特点,而由于外国学者对于东亚的地区特点考虑得并不周全,他
们更多地只是粗略地表达了他们对于东亚货币合作的一些主要意见和看法。总的
来说,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更多地把AMF停留在构想的阶段,没有很
好地说明为什么AMF这样的地区性货币基金相对于IMF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发
挥作用,而且最终也并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供参考。所以,本文将从
东亚经济的地区特点出发,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地针对目前研究存在
的盲点,对如何更好地促进东亚货币互换及东亚货币基金的建立等问题做详细的
系统分析,从而找出符合东亚货币合作发展的务实选择。
三、研究框架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清迈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签署以来取得的发
展,然后进一步地分析了《清迈协议》产生发展的背景。一方面,东亚各国存在
着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和危机的可传导性,这是《清迈协议》的签署背
后深刻的原因;另一方面,IMF在危机援助中的无能也迸一步促进了《清迈协议》
的诞生。‘
第二部分(第二章):这一章围绕着《清迈协议》而展开,对其进行了全面评
估。一方面,肯定《清迈协议》的积极作用,其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东亚货币合
作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
迸一步的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来拓展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本章还就如
何进一步完善《清迈协议》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三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一部分也是本章的结论部分。在前面两个部
分中,已经一部分从东亚各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深
刻原因,另一部分则从现有的《清迈协议》的合作出发为AMF的成立搭建了良好
的平台。在第三部分中的第三章一方面从现有的货币基金的实际运作实例出发,
另一方面从AMF相对于IMF在东亚地区所具备的优势出发共同证明AMF的有效
性。第四章则详细地说明了成立AMF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使AMF的成立更具可行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性。如果AMF的具体实施能够得到较好地规划,我们可以发现AMF较IMF而言是
存在很多优势的。最后,我们还对AMF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更高层次的东亚区域
货币合作会不断涌现出来,进一步稳定东亚各国的金融环境并且促进各国的经济
有序发展。
四、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本文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出发,在充分收集国内外相关
文献资料之后,利用文献分析和比较论证的方法,取众学者之所长,对现有的资
料进行深刻思考并取其精华来提炼自己的观点,使本文对论题的探讨具有全面性
和科学性;其次,本文将运用例证、数据分析以及图例分析等方法来阐述文中的
相关问题,使本文的观点都能够立于事实基础之上,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有说
服力;最后,本文还将经验分析的方法运用其中,把国际上已经有的成功案例以
及值得借鉴的相关经验引进文章中用于解决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了解决
方案的可行性。
五、创新点和不足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就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做了补充,通过借鉴
现有的区域货币基金成功运作的经验以及说明AMF相对于IMF的优势来证明AMF
的建立能够在防范危机的发生和传染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
另一方面,本文还从现实需求和IMF现有的实践成果出发,借鉴了IMF的机构设置
和职能分配模式,为AMF的建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一来,本文为
推动AMF这一构想变为现实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本文的不足在于更多地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由于能力的有限,没能建立一
些数学模型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运用一些定量分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的
话,会使得整篇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清迈协议》及其主要内容
一、<清迈协议》前的东亚货币合作构想
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亚洲政府对区域金融合作的消极态度。亚洲国家开始积
极地讨论亚洲货币合作的形式,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构想,讨论的焦点是紧急救
援机制的建立。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上已经有了多
方面的尝试,其中包括:
1.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的最早构想
1997年9月,日本政府在IMF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
金"的构想,倡议组成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1000
亿美元的资金,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日本的亚洲货币基金构想在一
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国家对IMF在亚洲金融危机处理方式上的强烈不满,但是
AlVlF的构想提出后很快因遭到美国政府和IMF的反对而搁浅。
2.新宫泽喜一构想(New Miyazawa Initiative)
1998年10月,日本又以大藏大臣宫泽喜一的名义提出“新宫泽构想”,倡议建
立总额为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150亿美元用于满足遭受危机国家中长期资
金需求,150亿美元用于满足其短期资金需求。遭受危机的国家对此非常欢迎,美
国政府和m伍也表示支持。2000年2月2日,日本按照“新宫泽构想”为印度尼西亚、
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资金,其中135亿美元为中长期贷款,
75亿美元为短期贷款。“新宫泽构想"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提供7"22.6亿
美元的贷款担保。
3.东亚货币基金(East Asian Monetary Fund)
1999年10月18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建立“东
亚货币基金”的倡议。他主张从东亚开始进行多边协议,然后逐渐扩大到其它亚
洲国家或地区。他倡议建立的“东亚货币基金’’规模比国际货币基金小,是一个
完全属于东亚地区的基金。
.7.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4.东盟“10+3"监督进程
东盟“10+3"集团于1999年11月正式成立,东盟“10+3"监督进程的第一次
会议是2000年5月亚行年会之后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加强东亚的金融合作。为了
促进各国经济持续的增长,与会者一致同意加强政策对话和区域合作,还包括资
本流动的监管,自助和支持机制以及国际金融改革。在监督进程的框架协议下,
13个国家的财长和秘书长将一年集会两次讨论政策协调问题。
5.AAB亚洲借款安排(Asian Arrangements to Borrow)
韩国经济学家Tae.Jun kim、Jai.Won Ryon和Yunjong Wang于2000年提出了亚洲
借款安排(简称AAB)的建议。根据此建议,每个成员国可以根据其贷款协议的
上限获得贷款。AAB的运行机制类似于IMF的借款总安排(General Agreements To
Borrow,简称GAB)①。AAB是一个区域性的多边借款协议,它不需要建立一个正
式的机构,而是以参与方的信贷安排为基础。为防止道德风险问题,AAB将把借
款的上限与各方签订的信贷协议相联系。
6.东盟“10+3"的早期预警系统
2001年5月在夏威夷举行的东盟“10+3"财长会议公告中提到了建立东盟
“lo+3”的早期预警系统。亚洲开发银行正在实行一种技术上的援助,以便支持
东盟“lo+3”的合作力量从而促进早期预警系统的发展,并有助于及时发现新兴
工业化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和公司部门的脆弱性,以防范未来的金融危机。这种
援助将支持:(1)以目前IMF、学术团体和各国现有的方法为基础的早期预警系统
模型的发展,(2)确定与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相关的宏观谨慎指标的“核心?。(3)
确立、发布和实施东盟“lo+3’’标准模型的研讨会。
。然而,对于东亚国家来说,货币合作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
而现如今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范新的危机的发生,因此建立紧急的救援安排和
防止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对东亚国家尤其重要,东亚各国纷纷开始就这一问题
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清迈协议》的应运而生正是东亚各国努力的结果,也是东
①借款总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 to Borrow,GAB)创设于1962年10月,当时IMF采纳著名学者Edward
Bemstein的建议,由G.10筹募一笔60亿美元信用额度的紧急基金,用来解决因美国及英国严重国际收支逆
差所导致布列敦森林制度的紧张.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里程碑。
二、《清迈协议》及其主要内容
1999年,“10+3”机制成立,并通过了《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为东亚地区
加强金融、货币、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开辟了新空间。此后,“10+3”领
导人会议或财长会议都密切关注金融领域的合作。2000年5月6日东盟10国和中、
日、韩3国财长会议通过的《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mive,简称CMI),是东
亚国家和地区向实质性的区域货币合作迈进的真正起步,这是东亚货币合作中真
正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步。其主要内容是扩张了东盟互换协议(Asian Swap
Agreement,ASA)以增强东盟原有货币互换机制的资金规模,并在“10+3”范围内建
立双边货币互换与回购网(TheNetwork ofBilateral Swap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BSA),以帮助解决成员国短期流动性问题与稳定金融市场。
所谓的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原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具体做法是两个独
立的借款人在资本市场上从不同的贷款处获取不同的货币信贷,二者约定将来某
一时间内交换各自的债务。其目的是锁定未来时刻的汇率,避免汇率风险。东亚货
币互换的运行机制是一国用本国货币换取协议国的外汇储备,在约定的未来时刻,
按约定的方式,用先前换取的外汇资产购回本币。其目的是暂时借驭协议国的外
汇储备弥补本国之不足,缓解国际收支困难或国际流动资本的攻击,以稳定本国
金融市场。
其实,东盟五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尝试货币互换合作,当时为了解决临时国
际性资金流动困难,建立多边互换机制,签订了第一份货币互换协议,即每个国
家提供2000万美元,总金额为1亿美元。最初互换协议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又
重新签订。1982年之后,有效期延长为五年。1987年第四次修订时,将总金额增
加到2亿美元。但是互换协议的规模小,范围都局限于东盟内部五国,作用非常有
限。实际上,在应付金融危机时,该协议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东亚各国经历了1997
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探索东亚金融货币合作,货币互换协议又重新受到人们的
重视。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1.东盟互换协议(ASA)
1997年,5个东盟国家,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同
意建立互换协议对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流动性支持。《清迈协议》签订后,
2000年11月互换协议扩展到所有的东盟成员,并且总额从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
元。(此后就没有新的发展了)互换协议下的货币除了美元,还包括日元和欧元,
其使用的基准利率分别是欧洲日元和欧元的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互换安排的基本机制是每个参与成员的最大的借款限额是在ASA下其承诺金额的
两倍。互换交易的到期日不超过6个月,展期期限也不超过6个月。
2.双边货币互换和回购网(BSA)
BSA是以美元和参与国货币互换的形式提供短期的流动性援助的一种设施。
参与国可以动用90天期限的BSA,首次提款可以展期7次,对于首次提款和第一次
展期的使用利率是LⅢOR加150个基点。其后,每两次展期的附加利率要另加50个
基点,但是不超过300个基点。BSA是对那些从设施中提款并需要接受IMF贷款条
件性援助的补充。但BSA只允许占最大提款金额的10%可以无条件支取。
东亚“10+3”货币互换安排的基本机制是:第一,互换安排是对目前IMF提供的
援助的补充。第二,原则上,金融援助与IMF提供的设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提款
权最大金额的10%与IMF提供的便利是无关的。第三,每次安排下提款的最大金额
由双方磋商决定。第四,支付额将根据提供互换国家之间的协商一致的方式实行,
各国要协调磋商进程。
三、《:清迈协议》后东亚货币互换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清迈协议》签署后很快得到东亚各国的广泛响应,短期内就取得了实质性
成果,截至2003年12月底,中、日、韩与东盟十国共签署16个双边互换协议,其
中10项单项协议、6项双向协议,涉及互换金额总计440亿美元。
2005年5月“10+3"财长伊斯坦布尔会议上,就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清迈协议》
下的货币互换机制达成协议,其内容包括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改进提款程序、健
全决策机制、引入监控体系等。此后,“10+3”有关方面开始积极推进伊斯坦布尔
协议的落实,迄今己取得显著进展,如货币互换规模按协议要求迅速扩大, 截至
2006年5月4日已达750亿美元(见图1.1),与2003年年底相比增长了70%。这次会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议对《清迈协议》框架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所取得的新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2004
年“10+3"财长韩国济州岛会议启动的《清迈协议》审议工作的完成表示欢迎,
并明确提出要将清迈倡议多边化,或启动“后《清迈协议》’’合作框架。2006年5
月,第九届“10+3”财长会议于印度海德拉巴召开,会议重申了清迈倡议的两个
核心目标,即应对本区域短期流动性困难和补充现有国际金融安排的不足,并对
《清迈协议》的主要原则再次进行了修订,根据修订后的原则,各国在启动双边
货币互换过程中,将执行集体决策机制。而在同日召开的中日韩三国第六届财长
会议上,三国表示要寻求进一步推动《清迈协议》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能途径,包
括探讨实现《清迈协议》多边化的途径。
图1.1 截至2006年5月4日、《清迈协议》下的双边互换协议
说明:双箭头加粗实线代表协议是双向的,金额数字是双方协议的总和:单箭头实现代表协议是单向的.
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官方网站http:/~^Ⅳw mofgoJp,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第二节《清迈协议》产生的深刻原因
从20世纪下半叶发端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商品和要素在全球范围
内流动、组合和配置。全球化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国际金融三大相互关
联的渠道,极大地提升了全球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和福利水平。但是全球化同时也
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具有不平等的特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
国家位于全球化体系的核心,攫取了全球化的绝大部分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化进程中却面临着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全球化蕴含了大量而深刻的风险。
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区域性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发
展中国家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90年代末的东
亚金融危机。此外,全球化的这两个问题是相互交织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在发展中国家爆发的,这说明金融全球化的中心——
外围架构很可能是这样一个架构,即实体资源和稳定由外围国家向中央国家注入,
而资本和风险由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扩散①。
防范潜在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清迈协议》产生的最深刻的原因。由
于《清迈协议》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后不久签订的, 《清迈协议》是针对防
范和化解金融危机而产生的货币合作成果。表1.1中汇集了国际经济学家从亚洲金
融危机中总结出来的政策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清迈协议》的
签署和发展,从区域层面上部分提供了危机的预防、管理和救助机制,因此,《清
迈协议》是迄今为止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以下我
们就从两个方面来阐明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从而证明《清迈
协议》就是在这_j背景下产生的。
①何帆、张斌、张明.对。清迈协议”的评估及改革建议阴.国际金融研究,2005.(7):16_-22.
.12.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表I-I 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政策性教训的系统总结
预防或者避免用短期的、未套期保值的资金流入来为经常项目的大额逆差融资
降低危机· 持有充足的外汇储一改善国际金融机构_ 加强区域性政
风险备的透明度和披露水策对话和监督
一保持健全的财政货平_ 维持区域内汇
币政策● 加强IMF的监督和率稳定性
_ 采纳可持续的汇率政策建议一开发~套区域
机制一根除对于短期和过性的早期预警
_ 实施有序的资本项度国际接待的管制系统
目自由化性偏差一降低“双重错
配”
对金融体系进行严格管制和监控,以确保金融机构能够谨慎地管理风险
m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一加强对高杠杆机构_ 建立区域性协
管理和监督框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议以改善区域
● 引入诸如金融安全构的管制性管理和监督
和保护之类的审慎一支持国际性标准和框架
性管制编码的实施一
一改善信息透明度
■ 引入有限的存款保

为健全的公司融资建立起一套激励性机制,以避免高财务杠杆以及过度
依赖于国外借款
_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一确认公司治理的最_ 开发能够动员
理佳准则,并且根据区域性储蓄的
_ 在产品、要素和金不同国家的情况进区域性资本市
融市场上引入更大行量身定制的实施场
程度的竞争■ 制定和通过关
_ 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于更好的公司
基础的融资治理的区域性
● 更好的信息披露协议
管理危机及时地动员足够规模的外部流动性
一通过连贯性的政策n 加强IMF的流动性- 建立一种区域
组合来恢复市场信支持性的流动性支
心‘ 持协议来控制
● 减少道德风险问题危机和传染
采纳适当的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政策,以反映经济体中的特殊情况和现实
一采纳与经济体的特一改善IMF关于宏观■ 增强形成必要
殊情况相符的适当性和结构性政策的的调整政策的
的货币政策和财政贷款条件性区域性能力
政策
.13.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解决危机迅速地建立针对银行和公司的不良资产和负债的解决机制
的系统性一建立银行退出、重_ 建立在外债重组过一开发通过区域
后果新充实资本和恢复程中私人部门参与性多边开发银
的程序的国际性框架行和双边性赠
- 建立关于公司资不_ 加强官方性预算支与来加速银行
低债和充足的法律持的能力和公司重组的
程序和正式框架区域性融资项

通过社会性政策来削弱危机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冲击,从而缓解不可避免
的社会紧张程度
· 增强社会安全网· 通过世界银行和其一通过区域性援
络,降低危机的社他国际性组织来为助来削弱社会
会性后果这种努力融资性冲击的区域
性融资项目
资料来源:Kawai,Masahiro.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Paper
presented to the Experts’Seminar on the‘‘Impact and Coherence of OECD Country Policies on Asian
Developing Economies”,held by the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OECD Secretariat,Paris,2004 June 1 O-I I.
一、东亚国家金融稳定性面临巨大风险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国家(除日本外①)都经历20年左右
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普遍特征是: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高人力资本积累率,
以及可控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水平。以上这些特征被认为是“东亚奇迹”的内在根
源。但是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表明,在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中,累积了大量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内部风险‘
在此我们把东亚国家的内部风险诱因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于东亚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诱因,包括非审慎金融自由化(过早开放资本项目)导
致的金融脆弱性、汇率失调、过大的财政赤字等。
基本面上的金融脆弱性表现在:第一,短期借款被用来为长期项目融资,特
。日本经济由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缩水,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陷入了长期的衰退.20世纪90年
代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别是在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即存在期限错配);第二,尽管短期借款是以外币
(美元和日元)的形式借入的,国内银行却将其以本币的形式带给本国企业,而
且银行和企业又没有对外币头寸进行套期保值,从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形成数额巨
大的货币债务错配;第三,信贷的易获得性助长了高风险投资。在一些国家,信
贷繁荣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繁荣;在另一些国家,大量信贷被投入到
容易受到贸易波动影响的狭窄领域。这些高风险投资恶化了由本国金融中介持有
的资产组合的质量,增强了恐慌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①。
大多数东亚国家在危机发生前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一个弊端就是缺乏灵活
性,即当一个国家国内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时,该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比价本应
该及时进行调整以吸收这种变化并且重新实现均衡,但是固定汇率制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或者推迟了这种调整,从而形成汇率的持续高估或者低估(汇率失调)。当
政府最终发现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过高,从而放弃盯住美元的承诺时,汇率最
终仍然会从失调向均衡水平运动,但是这种运动过程和弹性汇率制下的汇率浮动
相比,前者要剧烈得多,破坏性大得多,而且很有可能发生汇率超调(即过度贬
值或者过度升值)。东南亚危机爆发前,泰国已经累积了大量的经常账户赤字,泰
国政府本应该及时调整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是泰国政府依
然坚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造成泰铢汇率持续高估,从而最终被投机者所利用,
导致了泰铢危机,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危机。‘
过大的财政赤字在东亚国家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东亚国家所实施的出口
导向的发展战略意味着政府要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进行财政方面的扶持,或
者通过直接补贴,或者通过减免税和出口退税等问接补贴,这意味着东亚国家政
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或者财政收入的减少;其次,东亚的一些转轨国家(例如中国)
l
的政府需要对国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国有银行体系改革,以及社保体系的建立健
全等注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第三,金融脆弱性可以被视为一种或有公共负债
(contingent public liability)圆,虽然这种负债没有反映到财政赤字的官方数据中去,
。Corsetti and Giancarlo.Interpret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Open Issues in Theory and Policy[J'].{Asian
Development Review),1998,(1 6):1 4-26.
o或有负债:指那些由于将来可能发生某种事件而使潜在的债务主体可能需要负责清偿的债务.与直接负债不
同,或有负债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发生的、不可推卸的债务,其是否发生、发生多少取决于将来是否发生某
一或某些事件。对一个国家来说,通常有显性负债和或有负债。显性负债主要是国家发行的国债和政府担保
的外债。或有负债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损失、政府担保借款等:广义的或有负债还
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或有负债虽然尚不构成财政的现实债务,但是国家财政承担最后的偿付责任,因此,
对或有负债要实行有效监控.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它依然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往往会在危机时期凸现出来,并且带来政策上的巨大
不确定性。综上所述,东亚国家政府在财政方面面临着更大的预算平衡问题,并
且很有可能累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另一类是由东亚国家国内的制度化问题所导致的风险诱因,例如裙带关系、
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糟糕的公司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等。东亚国家的经济发
展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建立在以下所谓的亚洲价值观之上,即更多地强调国家、政府和当
权者的利益,忽视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在这种价值观下,大多数东亚国家
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政府官员能够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运营和经济发展进行控
制,特别是掌握了对稀缺的资金资源进行分配的权力。在很多国家中,国家领导
人和政府官员甚至直接或者间接地开办了一些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在他们的
支持下理所当然地垄断了重要行业。其他企业要想在这样恶劣的经营环境下生存
和发展,就必须向政府官员行贿以换得政策的扶持和保护。由于银行的贷款是按
照政府官员的授意行事的,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自然是扭曲的,结果是在国家的
银行系统中形成了大量的坏账。东亚国家这种政府、家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的
三角关系被称为“裙带资本主义”(the Crony Capitalism)(Do裙带资本主义所带来
的后果包括:脆弱的银行体系、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透明度、糟糕的公
司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低下、宏观经济消化外生性冲击的能
力差。虽然东亚危机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以上问题在这些国家内部并没有获得
实质性的改善。这一系列的制度化问题构成了东亚国家所面临的另一方面的内部
风险诱因。
2.外部风险
而外部风险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汇率机制的问题,由于大多数东亚国家的货币汇率实质上不同形式地
盯住美元,而世界三大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那么无论美元相对于
日元和欧元是大幅度升值还是大幅度贬值,这都会对东亚国家的国际收支稳定造
①克鲁格曼将裙带资本主义定义为“商界和政府通过合作使国民福利最大化”.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种合作固然可以把整个国家的力量引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途径上。但随着日积月累,它会造成监管不力
和贪污盗窃的“道德风险”.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成外生性冲击,从而威胁到东亚国家的货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绩效。
其次,国际经济学界已经就“不可能三角”达成了共识,即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
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由于东亚国家大多实现了资本项目
的开放(中国和马来西亚除外),它们只能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二者间择
其一。东亚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在危机后又重新回归到固定汇率制度,这就意味着
它们丧失了独立制订利率的权力。即使东亚国家实施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它们也
未必能够独立制订利率,除非它们能够实施严厉的资本管制。这是因为,东亚国
家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资本的注入,而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国
际资本)对于国际货币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高
于发达国家的投资回报率(这一差额被称为风险溢价),国际资本才会流向发展中
国家。当发达国家的货币(例如美元)利率上升时,为了留住国内的既有外资并
且吸引新的外资注入,东亚国家必须相应地提高利率,否则就会面临外国资本流
入减少甚至逆转的风险。这就决定了一旦美元利率出现大幅上升,东亚国家就面
临着加息的压力,而不论自己国内经济发展处于商业周期的哪一阶段。东亚国家
的经济结构和商业周期与美国越相似,本币利率与美元利率联动的成本越小。可
惜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与美国这一成熟市场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和商业周期存在显
著差别,因此利率联动的成本较大,甚至往往会放大本国的商业周期,加大本国
的通货膨胀压力或者通货紧缩压力①。
第三,对于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来说,它们必须
充分重视并且预先防范石油价格上升对本国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的冲
击:最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使得国际短期资本能够
瞬间在国家之间进行转移。同外国直接投资和长期贷款不一样,国际短期贷款和
证券组合投资更加具有逐利性和易变性等投机特点,它们的转移往往在投资者的
一念之间。一旦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或者经常项目赤字使得外国投资者丧失了信
心,外国短期资本就会停止流入甚至大量流出,从而对这些国家的外汇市场和资
本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例如,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五国在1995
年的净资本流入为600亿美元,1996年的净资本流入为630亿美元,而1997年的
净资本流出却高达220亿美元。在1996年和1997年间,资本流入流出的净差异
峰晓、丁一兵.现阶段的东亚金融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佣.国际经济评论,2005,(5-6):57—61.
-17.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为850亿美元,接近它们的GDP之和的10%。如此之大的冲击是很难被吸收和承
受的。此外,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动也可能迅速扭转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向。
因此,对于已经实施了资本项目自由化的亚洲经济体来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在
各种不确定条件下的逆转,将会给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内部风险形成了东亚国家的金融脆弱性,而外部风险则构成了各种冲击的来
源。当危机累积到一定限度时,金融脆弱性的深化使得这些国家不能继续抵御外
来冲击,从而将会爆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和银行危机。
二、金融危机在东亚的可传导性
一方面,东亚国家大多实施出口导向的竞争战略,从而对世界上主要进口市
场(例如美国和日本)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当美、日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从
而进口需求下降时,东亚国家的出口就会受到抑制。换句话说,出口导向的小型
开放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可能被动地和主要市场国家的经济周期发生联动。另一方
面,东亚国家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要在同质性商品市场上
胜出的关键就是低价格,因此一国货币贬值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显著的负面
冲击,因此在东亚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着显著的汇率联动。
另一方面,东亚国家间的产业链关系可以用“雁行模式”来解释。东亚地区的国
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是按照日本——亚洲四小龙——东南亚诸国和中国大陆,
它们之间大致形成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雁行模式形成东亚区域内产业循环和连锁变化
的机制,使东亚各国产业不断向更高层次转换,带动各国经济的依次起飞和持续
发展。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中国经济的异
军突起,不少学者指出,“雁行模式”已经濒临解体,或者说“雁行模式”将升级为“雁
群模式”(即在产业链中同时存在几只头雁,从而使传统的V型结构转变为W型
结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国家之间由于产业链的衔接关系而形成的贸易
和投资方面的紧密联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日益加强之势。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和东亚经济体的产业链关系使得金
融危机具备了可传导性,一旦危机发生,东亚国家和地区事实上处于“一损俱损"
的局面。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1997年夏天发端于泰国的货币金融危机,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襞的背景
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其他东亚国家宏观经济指标的恶化,以及给这些国家带来了
多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在这次危机中受损程度
较轻,因此我们只讨论受到危机损害最严重的六个国家。
从表1.2中我们可以看出,东亚六国在90年代初均保持了较高的GDP增长率,
泰国于1997年率先出现负增长,然后东亚六国在1998年同时陷入负增长,其中
泰国和印尼的负增长率超过了10%,马来西亚和韩国则次之,菲律宾和新加坡的
程度较轻。
表1-2东亚六国的GDP增长率
单位:%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数据来源:Asian Development Bank。Key Indicators 2006
在表1.3中我们比较了东亚六国危机前5年(1992--1996年)与后5年
(1999--2003年)的平均GDP增长率。结果表明危机对于东亚六国经济增长绩效
的冲击具有中期特征。除韩国外,所有国家危机后5年的GDP增速均显著低于危
机前5年。这说明危机已经损害到各国经济的基本面,从而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
够完全消化本次危机的冲击。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表1.3危机前5年和后5年的平均GDP增长速度比较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表l一2的相关数据进行折算。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孤立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仅仅凭借
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抵御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游资利用它们在金融体系及货币
机制上的弱点而发起的冲击。因此,加强区域内金融协调与货币合作,凭借东亚
的整体经济和金融实力,才能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侵害、增强对危机的自救能力,
才能确保地区金融安全、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这些已经成为东亚国家和地
区的共识。虽然从目前来看,东亚金融危机的余波已经过去,东亚各国的经济已
经完全从谷底反弹,并且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但是如上所述,东亚经济体
面临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如果这些风险再一次被东亚国家所忽视,并且没有相
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来加以化解的话,它们完全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爆发的动因。
第三节《清迈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战以后,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某些意义上承担
了国际最后贷款人的功能。面对金融货币危机再度发生的潜在风险,能够在短时
间内提供足够救援资金的货币基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m姬能够像预想
的那样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为危机国提供救援,这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将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那么《清迈协议》甚至亚洲货币基金都是多余的。然而,经过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践则告诉我们,IMF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延误的救援
工作甚至进一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删F在救援工作上的无能进一步催生了《清
迈协议》。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一、IMF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救援及其缺陷
20世纪90年代,具有全球影响的金融危机接连爆发,IMF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
主要管理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IMF开始了
大规模的危机干预和实践,并首战告捷。IMF在拯救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受到
了广泛的赞扬。事隔两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这为IMF的大规模干预活动提供了
机会。但是,在此次拯救行动中,IMF的干预措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引发了广
泛的争论。围绕东亚金融危机及IMF的拯救方案的争议不断深入,并向国际金融领
域的其他层面渗透。
泰国的货币危机实际是在1997年初就开始了,从2月份开始,外汇市场上泰铢
持续面临抛盘压力。政府为此加强了资本控制,下令商业银行不得向国外基金借
贷本币,加速财务公司的重组和合并,提高准备金比率,但这一切显然根本无法
阻挡危机前进的步伐①。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标志是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维持了13
年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开始自由浮动,泰铢当即下跌了17%。泰铢崩溃不到两星
期,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货币汇率开始大幅下跌。7fl底泰国向IMF申请援助,8
月20日蹦F与泰国正式签署援助协议。但是IMF的援助方案并未能使东亚金融风暴
稍有平息的迹象,金融风暴继续扩大。8月14日,印尼盾从约2700兑1美元贬至3000
兑l美元,印尼当局决定不再执行干预汇率的措施,让印尼盾自由浮动。同时,马
来西亚实施资本管制,禁止股市卖空股票。10月20日,新台币受到攻击,随即港
元也受到追击。为了打击国际投机,港府急剧拉升利率,但造成股市的狂跌。lO
月23日,恒升指数收市10426.3点,下跌1211.47点。10月28日,港股再挫1438点,
跌至8755点。以27、28两日计,港股跌幅就达46%。至10月底,印尼也向m匝申请
援助并达成协议。但金融风暴继续挥师北上,韩国成为又一个受灾国。11月7日,
韩国放弃干预韩元,国内企业因债务问题大量倒闭。4天后,韩国也向m伍申请援
助,并于12月3日正式达成协议。20天后,IMF针对韩国的援助方案公布,韩元继
续下跌,和美元的比价一度跌至1J1995兑l美元的历史最低值。美国信用评估公司将
韩国债券信用登记降低为B+(回收不良债券)。至1997年12月30日外国银行和韩
国政府就短期债券的展期、偿还展开谈判,1998年1月6日达成协议。
。陈三毛、宋燕.IMF拯救东亚金融危机的方式及其争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1 I):25.28.
-21.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在此次危机受害最深的几个国家中,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都向IMFO请
了危机救援(只有马来西亚没有AIMF,请援助,而是选择了资本管制)。在接受
援助的国家中最终获得的援助资金数额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国际社会对受
援国的承诺有很大的差距(见表1.4)。
表l-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亚洲四国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转引自郑振龙.关于IMF能否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问题之研究【J】.<现代财经》,2000,
(9):19—24.
IMF对于受援国的具体救助指导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首先,受援国向
IMF提呈意向书,在意向书里必须分析说明深陷危机的原因,并且说明为了克服危
机将要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显而易见,这种意向书完全是IMF的授意,导致金
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往往归因于政府过度的错误干预。例如,韩国向IMF提呈意向书
里这样写道: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微观层面事无巨细的干预越来越普遍,干预
最终导致了金融部门效率低下,企业债务比率高攀,市场纪律松弛。其次,IMF
对于受援国的指导主要体现在达成的最终协议中。为了获得援助,受援国必须遵
守紧缩货币、财政以及提高利率等方面严格的数量目标,并开始国内经济的结构
性改革,并推进市场、贸易、资本自由化。
面对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危机,IMF提出如此救援方案的理论依据为:
从短期来看,IMF认为提高利率,实施紧缩财政政策是两条关键措施,紧缩的
政策是危机国家给予投资者的强有力的信号,反映政府抗击危机的承诺和决心。
另外,单边或多变的国际援助安排则是危机国家摆脱困境的外部条件。IMF反危机
的短期措施对于国内总需求具有明显收缩作用,但是IMF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生
效,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资本流入等因素所产生的扩张作用必然会抵消这种紧缩
作用。
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货币稳定,必然以健全的经济制度、合理的经济结构和
良好的经济表现为基础,所以IMF认为短期内为恢复货币稳定而采取的措施只是治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标之策,东亚国家应该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因此,IMF要求坚决清理整顿东亚各国
国内金融部门,政府必须放弃支持那些根本丧失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开放国
内金融市场,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入场竞争。IMF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可以加速国际金
融管理经验的传播,提高开放国家处理风险的能力,改善金融部门的素质。另外,
IMF还要求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制度,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调整,
应该减少银行债务融资,更多转向股票市场融资,产业集团、企业之间错综复杂
的关系必须弱化,应该加强竞争,开放市场。最后,重新调整政府、金融机构、
产业集团之间的关系。IMF认为东亚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节拍
越来越不符合,从IMF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实施的反危机方案来看,IMF已经不
再局限于过去那种纯粹的维持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短期任务和目标,
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为蓝本重新调整设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已成为其
更为长远的战略任务。但是,IMF的救援方案公布并实施后,受援国家的经济表现
更为槽糕,大大出乎了IMF的估计。1998年IMF预计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会降到2.5
%,但实际却是一6.9%。泰国为一10.5%,而其他国家也都普遍地进一步陷入了
困境之中。
事实上,对于亚洲金融危机来说,在出现挤兑发生流动性危机后,合理的应
对措施应当是立即启动最后贷款人机制,给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提供额外的流动性
支持避免危机进一步蔓延,所以IMF最应当做的是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利用
其自身或者来自于其他国家的资金给予危机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并利用自身的
地位加速贷款人和危机国家之间的债务重组安排,进一步抑制资本外逃。而IMF
提高利率,只会降低国内资产价值,提高不良贷款的比率,削弱这些国家将来偿
还债务的能力,对于稳定汇率于事无补。而IMF着眼于长期稳定目标所提出的各项
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对于解决流动性危机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韩国的经验表明,
当改过和IMF签署协议后‘,韩元并未稳定下来,只有当韩国政府和国外银行重新协
商短期债务后,韩元才稳定下来。
二、IMF失败的救援催生了《清迈协议》
尽管肼F以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为主要职责,并通过监管、贷款和技术支
持来帮助成员国避免或解决货币、金融危机,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充分展示了蹦F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在预防和应对危机方面的无能,IMF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说明:在经济、金
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和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形下,以IMF
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明显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这使得建立东亚自身的
融资便利机制就变得极为迫切。.
许多学者包括蹦F内部都在争论IMF在危机救援中是否胜任。IMF的前任副总
裁Stanley Fischer强调IMF成员能在需要时在适当的保护下从IMF获得短期救援是
有助于帮助这些国家阻止外来危机的破坏效应的。可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
机中,我们可以看到蹦F在危机前的预警以及危机后的救援方面都是失败的。
首先,在危机预警方面。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东亚各国对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化,大量外国资本纷纷涌
入,流入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的资本从1994年的400亿美元增加
到1996年的1000亿美元。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企业开始依赖于通过短期借款来进
行长期投资,特别是在实体经济,这种情况的持续存在使银行坏账激增,还使实
体经济受到了影响,到了1997年7月,紧张的投资者纷纷撤出资本外逃。但是,在
危机发生之前,IMF并没有发现东亚经济体存在的风险。1997年的IMF年报仍对泰.
国和其他邻国的经济管理能力给予T 高的评价。IMF在提供预警方面的失败体现
出在监管方面的明显失误。
其次,在危机救援方面。
东亚金融危机后,IMF在提供资金以避免资本流动,抑制货币流通和重建市场
信心方面也是失败的。m伍在危机之后表现出的倦怠反映出m伍坚持认为危机的发
生是根源于东亚经济的结构缺陷。1MF没有认识到,金融市场的反复无常表现为驱
使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在过渡流动性和高度管制的金融市场中这种行为显得更加
有害,在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应该着重于防止这种从众行为进一步地导致危机的
扩散。Wade和Veneroso(1998)认为金融危机的两种主要的传播渠道都是建立在
投资者的意愿上的。首先,在一个经济体内受损会使资金和银行向另一经济体转
移;第二,投资者把东亚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当作一个次区域经济体而没有做具体
的国别评估。这些东亚经济体的目标是重建信心,可是MF非但没有为重建信心提
供所需的资金,还强烈指责东亚各国的“裙带资本主义",这进一步促使资本外逆铲。
cWade,Robert,Veneroso and Frank.The Asian Crisis:The High Debt Model Versus the Wall
Street-Treasury-IM.F Complex[J].(New Left Review》,1 998,(228):3-23.
第一章《清迈协议》的内容与其产生发展的背景
东亚各国对IMF在危机时发挥作用的不满包括IMF没有预料到危机的到来,而
危机发生后,IMF的错误判断摧毁了市场信心,并导致危机蔓延。AMF的建立则
可以在IMF失败的三个方面即资金的配置、监管和防止危机传播上发挥作用。这使
得《清迈协议》的诞生是有理由的,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和高流动风
险,特别是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都需要有足够的融资机制来注入资金以防止
’ 资本流动并重建市场信心。《清迈协议》的货币互换机制在危机发生之后能够及时
缓解国际收支困难或国际流动资本的攻击,以稳定本国金融市场。
本章小节
本章首先介绍了《清迈协议》的主要内容以及签署以来的发展,然后进一步
地分析了《清迈协议》签署的深刻的原因:由于东亚各国内部存在着内部以及外
部的风险致使东亚各国仍有潜在的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而且金融危机一旦
爆发它是具有可传导性的,因而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货币互换机制来防范危机的
发生和进一步扩散。同时,IMF的危机发生时并没有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稳定
市场信心,这进一步催生了《清迈协议》的诞生。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第二章对《清迈协议》进行综合评估
在《清迈协议》诞生以前,亚洲的货币合作多是对话性质的,实质性的行动
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对于东亚国家来说,货币合作的最高层次——货币一体化
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而现如今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范
新的危机的发生,因此建立紧急的救援安排和防止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对东亚
国家尤其重要,东亚各国纷纷开始就这一问题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清迈协议》
的应运而生正是东亚各国努力的结果,也是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里程碑。
第一节《清迈协议》的重大意义
《清迈协议》的签订和推进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缓解短期资本流出对一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增加金
融稳定性。.
金融全球化的一大特征就是私人资本(尤其是短期私人资本)跨境流动的规
模不断增加。私人资本在市场机制下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增加资源配置效率,进而
促进资本流入国和流出国双方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私人资本在本质上具有逐
利性、在方向上具有易变性、在时间上具有短期性,这注定了短期私人资本是金
融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性和全球性的不稳定之源。短期私人资本的注入可能会促进
一国汇率升值以及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短期私人资本的突然流出则会
给一国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清迈协议》的签订
能够对短期私人资本迅速撤出的国家提供外汇资金支持,部分缓解资本流出对于
该国短期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从而有利于增强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性。
第二,减轻全球经济失衡和重新调整对东亚各国经济的冲击。
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截至2005年
底,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已经接近8000亿美元,高达GDP的6.4%,美国的财政
赤字是4600亿美元,高达GDP的3.7%,这两项指标均已刷新历史记录。经常项
目逆差的不可持续性必将导致美元贬值。例如美国经济学家Obstfeld所说,要消除
美国的资源配置失衡(主要是储蓄率过低)和经常项目赤字,如果选择长期调整
的话,美元需要贬值30%--40%,如果选择短期调整的话,一美国需要贬值60%一
第二章对《清迈协议》进行综合评价
80%①。美国是东亚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东亚国家的货币汇率大都事实上盯住美
元,东亚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有很高比重,以上因素决定了美国经常账户和
汇率的大幅调整必将对东亚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冲击。而《清迈协议》提供的资金
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全球经济失衡和重新调整对东亚国家短期流动性和金
融市场造成的冲击。
第三, 《清迈协议》是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重要起点和平台。是东亚货币金
融合作中取得的一项制度化的阶段性成果,未来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努力可
以在《清迈协议》的平台上进行扩展。例如,如可以把《清迈协议》之下的双边
货币互换安排扩展为多边互换安排,这实际上就已经是亚洲货币基金的雏形。而
且目前在《清迈协议》的框架下,各国已经开始了探索建立区域性短期资本流动
监控机制和危机预警机制等努力。又比如,鉴于南亚地区与东亚地区的多方面联
系,以及印度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有声音表示希望把印
度和南亚地区包含到“lO+3"合作机制和《清迈协议》中来。《清迈协议》将与
亚洲债券市场、亚洲债券基金等区域性金融合作倡议一道,促进区域金融发展、
加深区域一体化。
第四,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弥补国际货币体系和协调机制的缺陷
由于区域性货币体系和全球货币体系在某些方面具有竞争性和替代性,因此
《清迈协议》的不断推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特别是弥补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协调机制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
IMF在预防和应对危机方面的缺陷,以及在危机救助时的政治和利益取向。在东
亚危机之后,日本曾经提出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这一建议遭到了IMF和
美国的强烈反对。IMF难以容忍在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的亚太地区产生这样
一个直接竞争对手的。因此,以《清迈协议》为代表的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
可能对IMF造成直接的压力,迫使IMF反思自己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立场和
态度,这主要体现在危机救助手段和贷款的条件性上。
第五, 《清迈协议》有助于减少参与国持有过多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如果《清迈协议》能够有效地运作,货币互换的数额不断扩大,双边互换机
①Obsffeld and Maurice.The Log/c ofCurrency Crises[J】.(Cashiers Economique at
Montaires},1998,【43):1 89—213.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制逐步向多边机制扩展的话,那么各国事实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外汇储备,
因此各国就没有必要把外汇储备的规模维持在缺乏合作时的高水平上。这意味着
各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将有所降低,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那么《清迈
协议》能够使得各国把多余的外汇储备用在收益率更高的国内投资上去。
第六,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加速东亚产业链的重塑和完善进程。
如果《清迈协议》的效力能够充分发挥,它就能够带来东亚地区各国间更为
稳定的汇率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加速东亚产业链的重塑
和完善进程。从更为长期的角度来看,它能够起到加速东亚地区贸易和投资一体
化的作用。换句话说,金融一体化不仅仅是贸易一体化和投资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它必将对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发生正反馈作用。而只有贸易、投资和金融一体化的
齐头并进和相互补充,才能使得东亚地区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能与欧元区和美
元区相抗衡的最优货币区。
第二节《清迈协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缺陷
尽管《清迈协议》中的双边互换协议数量与互换金额在2000年以后迅速增长,
但是,东亚各国一致认为目前的《清迈协议》还远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区域性金融
危机防御体系。具体来看,目前的《清迈协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运行机制来看, 《清迈协议》自身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清迈协议》中的东亚货币互换机制是防范外部冲击的手段,也是东亚货币.
合作的初级形态,然而由于它的双边性、不对称性和缺少有效的监督协调功能,
使其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它是通过双边协商建立的,协议的执行由
双方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负责。由于东亚各国在政治上的可信度问题,当货币危
机真正到来时,各国能否依照协议及时提供援助值得怀疑,这暴露出该机制的松
散性和不确定性。二是东亚货币互换机制所使用的协议货币配比比例并不科学。
目前东亚各国互换货币的核心币种主要是区域外的货币——美元,而不是区域内
大国的货币,美元是货币互换协议采用的主要货币从客观上保障了援助资金的国
际公信力,但是为了增加区域内货币的影响,减少东亚经济体对美元的依赖,增
加在互换协议中使用区域内货币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三是由于货币互换机制主要
第二章对《清迈协议》进行综合评价
是应付外汇资金流动性困难,在缺少有效的制度性制约的条件下,货币互换协议
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这会使一些成员国在可以方便地使用互换安排获得援助的
同时,又可能实施损害区域金融稳定的宏观政策,从而形成“逆效合作",使货
币互换机制的建立有可能较合作前更容易产生货币危机①。而且《清迈协议》签订
以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地区跟踪和监督体系以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状况进行跟踪
和对各国执行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 《清迈协议》框架内也没有明确包含能促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目标,这些都不利于东亚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其次,启动《清迈协议》资金仍需援引IMF的贷款条件性。
就《清迈协议》的贷款条件性来看,按照清迈协议目前的规定,需要流动性
支持的国家只能够立即得到双边协议10%的短期资金支持,剩下的90%要和ⅢM
的救助项目挂钩。
这一做法的优点是:对于提供援助的国家而言,保障了援助资金的安全性和
收益性。IMF的贷款条件性圆不仅仅局限于解决短期的国际收支困难,而且强调广
义的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增长。比如,IMF的贷款政策中往往建议被援助
国家推动价格、贸易的自由化、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改善政府治理结构。严
格的贷款条件使得受援助国家必须严格按照m匝的政策建议才能得到相应的贷
款,这一方面杜绝了受援助国家滥用援助贷款的道德风险,提高了受援国的还款
能力,一方面也督促被援助国家实施积极的结构调整政策,确保未来的宏观经济
稳定与可持续经济增长。
但是《清迈协议》贷款和IMF贷款挂钩的做法,尤其是将这一挂钩比例规定
在90%这样高的水平,极大地限制了受援助国家短期内能够提供的资金援助,降
低了互换协议有效防御投机资本冲击的能力。而且理论与实证研究都不支持m伍
的贷款条件性对于防范危机扩散,推动危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普遍的积
极意义。1MF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救援方案的实施效果更是表明:一直贯彻1MF
危机救助方案的印尼、韩国、菲律宾与泰国并没有比拒绝实施IMF危机救助方案
的马来西亚有更好的经济表现。
最后,从《清迈协议》的规模来看,与历史上其他区域性货币互换协议相比
较,目前清迈协议涉及的互换资金已经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清迈协议涉及的互换
。何帆、张斌、张明.对“清迈协议”的评估及改革建议【J】. 国际金融研究,2005,(7):16—22.
。参见IMF Conditionality以及Guidelines on Conditionality,IMF网站.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资金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十国集团互换协议(384亿美元)、欧洲短期融资便利(在
非常短的时期内没有限制,但是要得到德意志银行默许:展期时间受配额限制,
最初的配额为79亿欧洲货币单位)、欧洲中期融资便利(最初160亿欧洲货币单
位,后减至120亿)、北美框架性协议(86亿美元)等诸多货币互换协议涉及的金
额。
但是,受目前的组织框架与贷款条件性的限制,能够在短期内被迅速用于抵
御投机资本冲击、防御危机发生的资金非常有限。我们不妨以泰国为例进行情景
分析(Scenario Analysis)。假定泰国在2006年再度爆发规模与1997年相当的金融
危机,假定其他东亚国家未发生危机,因此均有能力提供援助,那么在IMF提供
援助之前,由于泰国已经和日本、中国、韩国签订了三项货币互换协议,金额总
计60亿美元,但是,由于90%的货币互换资金需要与IMF的贷款挂钩,因此泰
国实际上能够立即动用的资金仅为6亿美元。事实上,在1997年8月,尽管泰国
从IMF借入172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却依然没能迅速遏制住该次危机。不过,假
定IMF仍然对2006年处于危机中的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而泰国能够
通过贷款条件性审核,那么泰国就可以从货币互换机制中获得60亿美元的贷款,
这将对IMF的援助提供有力的补充。
但是,由于IMF提供贷款要进行条件性审核,对危机的反映速度过于缓慢,
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援助时机。因此,如果东亚货币互换机制要在防御危机方面更
好地发挥作用,可以适度扩大互换资金不与IMF贷款挂钩的比例,或将清迈协议
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多边化。由于当前东亚货币互换机制的总金额已经高达750
亿美元,如果将互换机制多边化,而且50%的互换资金不与IMF的贷款挂钩,那
么泰国在危机之初最多就能获得,375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总之, 《清迈协议》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毕竟它只是一个初级阶段的
货币合作形式,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很难预知当危机发生时, 《清迈协
议》到底可以多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因为在协议的实际执行中可能会存在很多
变数,《清迈协议》到底能不能有效防范危机的发生还需要经过实践的考验。
第三节进一步推进《清迈协议》的建议
从以上对《清迈协议》的评价中可以看到目前的《清迈协议》在防御危机、
第二章对《清迈协议》进行综合评价
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推进《清迈协议》,有必要
对《清迈协议》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
一、将<清迈协议》发展成为一个专项协议,由相关机构负责协议资金的安
全性与收益性
每个“10+3”成员货币当局可在其外汇储备当中划拨一项专门用于提供中期
流动性支持的资金,并且明确宣布当东盟“10+3”成员发生危机的时候,各个成
员联合使用这些专项资金对危机国家救助。专项协议中的资金可以由亚洲开发银
行,或者是单独成立的中间机构托管,负责其日常的安全性与盈利性。
二、适当地与IMF贷款项目脱钩并扩大资金规模
将《清迈协议》未来的中期目标确定为抵御外部冲击,要求协议内的金融资
源能够迅速、充分地支援需要援助的国家。因此应该适当地将协议资金与IMF贷
款项目脱钩,或降低和/MF项目挂钩的比例。但是,为了避免被援助国家可能发
生的道德危险,与IMF的贷款条件性脱钩应该采取渐进的办法。积极推进《清迈
协议》下的经济监管机构的运营效率,提高其对成员国家经济监控的能力。与/MF
救助项目挂钩的比例也可以根据协议决策主体投票的方式集体决策。
同时,适度扩大《清迈协议》的资金规模也是推进和完善《清迈协议》的重
要举措,东亚国家长期实行高储蓄、贸易盈余政策,积累了丰富的外汇储备,据
统计2005年“10+3”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20000亿美元(见表2.1),为货币互
换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坚实基础,增强了的实施的可能性。
三、完善<清迈协议》的监督和协调功能
建立金融系统监督、风险预警机制和加强国际经济协调,首先,必须建立起
一个地区跟踪和监督体系,以有效地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金融市场和
经济政策进行长期跟踪监督,并通过对成员国施加压力阻止其实行可能导致危机
的政策;其次,必须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紧急融资、危机救援的协调管理机构,其
主要功能是充当区域性最后贷款人,提供和管理区域性援助资金,协助与管理危
机救援行动。同时,为了有效行使上述功能,它还要承担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政策协调的纪律约束、监督各国经济动向和国际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收支状况的责任。也就是说,它将协调各国在危机预防、救援等方面的合作行动,
建立防范和化解国际收支失衡及货币危机的制度框架。
表2-1“10+3"各国的外汇储备量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MF,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Foreign Currency Liquidity;Asian Development Bank,Key Indicators
2006以及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网站
通过以上的改革和完善,清迈协议不仅要发展成为地区流动性支持机制,而
且还要将其培育为东亚货币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
本章小结
《清迈协议》的签订是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本章在肯
定《清迈协议》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的建议,这些
建议使我们更加明确《清迈协议》发展的前景,《清迈协议》下的货币互换机制向
AMF方向发展,并最终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亚洲货币基金运行的有效性
第三章亚洲货币基金运作的有效性
《清迈协议》签订之后,亚洲的货币合作正随着“10+3”货币互换机制的不断
扩大在缓慢而稳步地前进,这意味着更加体制化的地区货币合作形式也许就近在
咫尺。在此基础上,货币互换如何从双边机制向多边机制过渡,东亚货币合作如
何进一步发展也都是东亚各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早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日本曾在1996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
马尼拉会议上提出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的设想。由于
美国在APEC中占据主导地位,建立AMF的主张有与美国分庭抗礼之嫌。同时,美
国及东亚各国亦不愿见到一个由日本主导的东亚金融机构的出现,加之当时的东
亚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尚未爆发,除日本外,东亚地区的货币几乎都钉住美
元浮动,实施约定俗成的东亚美元本位制,即将本币同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
本币同其他货币的汇价随美元对其他货币的升值或贬值而同步的升值或贬值,从
而在东亚各货币间形成了相对稳定而松散的汇率协调机制。因此,人们对东亚货
币合作机构的需求很弱,日本的这一建议几乎无人响应。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酷现
实,唤醒了东亚人的货币合作意识,于是创建区域内以规避国际金融风险为主要宗
旨的政府间金融合作机构的事宜被提上日程。1997年9月,日本再次提出建立AMF
的设想,主张与区域内其他国家、地区共同筹资1000亿美元,用于解救深陷危机
中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亚洲化的贷款方案。由于美国和IMF的反对,这一设想没
能成为现实。其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进一步把亚洲的范围缩d,N东亚,提出建
立东亚货币基金(EastAsian Monetary Fund,EAMF)的设想。后来经过一些改动,
这些设想被修改为较简单的货币互换安排。在这一互换协定下,当一个国家发生
因投机而产生的短期资金大量外流,外汇储备不足时,如向签订双边协议的国家
提出申请,则可马上得到外汇援助,也就是《清迈协议》的主要内容。这是金融
危机后东亚各国的一个现实选择,也是向区域货币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使各
国对付破坏性资本流动,维持汇率稳定性的能力大大提高。《清迈协议》的达成
以及随后“lO+3”框架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陆续签订,标志着东亚区域货币合
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为AMF的创建奠定了制度基础。一般来说,货
币合作是经贸合作的高级形态,货币合作要以相当程度的经贸合作为基础,欧洲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欧洲走过了从煤钢联营、关税同盟、欧洲共同
体,到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基金、欧洲货币单位,再到统一市场、统一货币
的演进历程,相比之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因而东亚难以
一步到位的建立东亚货币基金,但《清迈协议》作为一种货币互换机制——货币
合作的初始形态,不仅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起点,也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
展JAMF的创建成为可能。
第一节现有的货币基金在防范危机中的作用
一、全球性货币基金:IMF
虽然我们前面提到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时,IMF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延误的救援工作甚至进一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可以说IMF在救援工作上
的无能进一步催生了《清迈协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IMF作为全球性的货币基
金在世界的其他区域曾经为防止危机的发生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二三十年来,IMF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其作用已大大扩大已
不局限于早期的保卫固定利率、调节各国国际收支。近年来,IMF更多地为成员
国提供技术援助与政策咨询的服务,与会员国合作进行宏观政策调节与结构改革,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发展及人民生活改善加以支持,对稳定国际金融及防止
危机、解决危机传染都做出了相应贡献。具体而言:首先,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
债务危机中,IMF与私人债权人合作减少债务及支持债务的延期支付,它协助美
国布拉迪(Blady)计划减少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债务;其次,IMF对贫
困的发展中国家实行长期贷款,以低利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结构调整,减少低收
入国债务;最后,80年代末许多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谋求市场化,IMF迅
速吸收他们加入,它建立了备用贷款设施为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融资。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15个加盟共和国不久即加入)MF,)MF联合世界银
行和欧洲建设开发银行对这些国家进行技术援助及贷款支持,很好巩固了东欧国
家的金融稳定性①。
这就说明,m伍在亚洲金融危机救援中的失败并不能说明货币基金本身是一
无是处的,只要货币基金能够针对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实际
。王继祖、翟金林、宋秀梅.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体系与前景展望【J】.南开经济研究,2000,(5):52.56.
.34-
第三章亚洲货币基金运行的有效性
的援助方案,还是可以帮助各国抵御金融风险,防范危机发生的。
二、区域性货币基金
(一)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1957年3月欧洲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在“罗马
条约"中并没有要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内容,但是共同体成立后欧洲经济一体化
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货币联盟成为必然选择。1991年12月通过的《(-r5斯特里赫
特条约》详细规定了如何实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并规定了加入经济货币联盟的5
项经济趋同标准,进一步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趋同。
其中,很重要的成果之一是货币联盟建立了货币共同基金来平抑各国的国际
收支,它是防范货币危机的有力武器。1973年4月,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EMCF)建立,它是按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模式建
立欧洲共同体中央银行的最初尝试,它包括了一个20亿美元的短期货币支持基金
和一个20亿美元的中期财政支持基金,这笔基金在稳定市场汇率,平衡各国国际
收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支持成员国干预外汇市场,挥斥汇率的
稳定;当成员国发生支付困难时对其发放短期贷款,稳定成员国中地位比较软弱
的货币;同时作为各成员国之间进行磋商和清偿的中心。基金委员会由成员国中
央银行行长组成,并接受共同体中央银行委员会的监督,重大事务由部长理事会
决定。EMCF和欧洲货币单位(ECU)、和稳定汇率机制(ZRM)并称欧洲货币体系阶
段的三大标志性产物,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阿拉伯货币基金和拉丁美洲储备基金
事实上, 其他地区早己存在着与AMF类似的区域性国际金融合作组织,包
括阿拉伯货币基金(the Arab Monetary Fund,AMF)和拉丁美洲储备基金(the Latin
Arnericarl Reserve Fund,I.ARF),迄今一直在顺利运转。
阿拉伯货币基金是1976年由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经济委员会成立的,它成立的
主要目标是:增强阿拉伯货币间的汇率稳定性和促进货币的可自由兑换;通过提
供贷款等手段来纠正成员国国际收支中的不平衡;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推动成员
国间贸易的发展和资本的自由流通。为了使阿拉伯联盟区域内的资本市场日益走
向成熟,1995年在阿拉伯货币基金的基础上还建立了阿拉伯联合评级公司(the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Inter-Arab Rating Company,tARC),IARC联合了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rc)①和Fitch mCA②在各成员国成立了本土的评级机构。而
阿拉伯基金成立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指向了统一的货币(阿拉伯第纳尔)和区域
经济的一体化。
拉丁美洲储备基金是1991年作为安第斯储备基金(Andean Reserve Fund,
ARF)@的继承者成立的,目的同样也是利用有条件性的贷款来调节成员国国际收
支的不平衡,并且通过协调成员国的各项金融政策来促进安第斯区域内的贸易和
资本的自由化。
从中我们发现,这些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和亚洲货币基金的成立的初衷是基
本一致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组织已经存在并且发挥了一段时间的作用,它
们为亚洲货币基金的成立和运作的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来代替IMF在区域
内发挥作用,也成为亚洲货币基金有效性的合理例证。可见,随着东亚货币互换
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成立AMF并非遥不可及。
第二节AMF相对IMF的优势
从目前来看,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将有助于亚洲国家在今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改
革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扩大亚洲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加强亚洲国家的经
济安全系数。在目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从亚洲货币基金
入手,逐步建立和加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无疑是一个较务实的选择。但是也有学
者对栅持怀疑态度。.钟伟认为:既然已经有了]MF,有什么理由认为类似的
舢师会比现有的m伍更有效呢?舢师似乎有些像重新发明的轮子(Reinventing
o国际金融公司(简称IFC)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其宗旨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可持续投资,从
而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国际金融公司利用自有资源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为项目融资,同时
它还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和咨询。
oFitch IBCA是由Fitch Investors Service L.P.和IBCA在1997年12月2日合并合并而成的。费奇投资服务公
司(Fitch Investors Service L.P.)于1914年成立。从1922年开始从事信贷评级业务。IBCA是“国际银行评
级机构”的简称,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它原本主要的分析对象是除美国之外的银行业。自1984
年在纽约成立办事处后,美国的银行与投资银行也随之进入研究范围。从1987年开始,又将英国企业列入研
究范围。在1992年,法资集团FIMALAC同时收购IBCA和另一家法国评级机构欧洲标志(Euronotation),使
合并后的IBCA成为欧洲最大的评级机构。IBCA的银行评级,是第一家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所认可
的“全国认可统计评级机构”。
。拉丁美洲储备基金(旧称安第斯储备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向发生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虽然其贷
款总额相对较小(在1979年至2004年期间,基金发放了49亿美元贷款),但其提供的特别资金相当于IMF
在同一期问给安第斯国家的贷款额的60%。在一些情况中,比如对于1988年时的秘鲁,该基金是发放贷款的
唯~机构,而IMF没有提供任何贷款.该基金发放贷款的速度一向很快.
.36.
第三章亚洲货币基金运行的有效性
the Wheel)①。事实上,由于IMF已经存在,若AMF一经建立,正如Barry和
Eichengreen(1999)指出的那样,即使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它也仍然会顽固地存在下
去。而且,如果东亚国家遭受危机之后必须同时向IMF和AMF救援,将增加其
交易成本。由此他们⑦认为目前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否成熟还值得商榷。如果建立
AMF,如何确保AMF成立之后,能够在亚洲金融事务中较IMF更加有效地发挥
作用呢?
首先,AMF的救援将更为迅速和灵活。
AMF的资金不是取之不竭的,为保证资金的可循环利用,黼的贷款也会存
在条件性,但是条件只是为了确保资金更好地回收,而不应该像IMF那样要求成
员执行严格的条件才能得到救援,这使条件性反而成为了成员能否获得及时救援
的先决条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IMF成为东亚金融领域重要的协调和仲裁者,
在和各国达成的援助协议中,附加了以下条件:一是整顿金融秩序,勒令部分金
融机构破产,并对金融机构进行重组,使其尽快达到“巴赛尔协议"@的资本金要
求,但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二是开放金融市场,取消外
资参与本国金融机构的限制;三是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提出新年度的宏观
经济预测指标(包括降低GDP增长率、遏制通货膨胀水平、改善国际收支);四
是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IMF提出的调整方案或者说贷款的
条件性,主要考虑的是危机国的外部经济均衡,同时鼓励各国经济开放和金融自
由化。以韩国为例,I_M_F提供紧急援助的条件是:采取停业破产等手段整顿金融
机构,开放贸易和金融市场,将1998年GDP的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为稳定市
场提高利率水平等等。这些要求在理论上是无可厚非的,但它们更多地着眼于危
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急需得到援助的受灾国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反而
增加了受援国的负担,一旦错过了救援资金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将会导致危机地
进一步蔓延。而IMF正是由于它所提供的流动性支持的延迟以及不灵活而广受批
评,这使流动性问题恶化为东亚各经济体的破产危机,原因是IM_F有关条件性的
决策过程太繁琐了,条件也十分苛刻,而且执行效果在短期内是显现不出来的。IMF
。钟伟.亚洲单一货币:路途遥远但值得期待【J】.中国外汇管理,2001,(2):12—13.
。Eichengreen,Barry and Hausman Ricardo.Exchange Rat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NBER Working Paper 74 1 8,
Cambridge(Massachusetts),l 999.
。1988年7月西方十国中央银行行长聚会于巴赛尔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平衡标准及资本构
成的协议。,即“巴赛尔协议”.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对以上批评做出反应,于1998年成立了紧急贷款机铝1](Contingent Credit Line,
CCL),为那些会被危机传染的国家提供信用预警机制。可是,正如Bird和
Raian(2002)所说的那样,IMF之前的失误让人们对CCL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也
丧失了信心①。
作为AMF,要怎样克服上述IMF的缺陷呢?我认为只要发现危机发生的信号,
AMF就应立即帮助危机国补充储备,而且救援决策由中立的地区监督机制来完成,
各中央银行和区域内的专家会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共同参与和共同的利益会使系
统更好地运行并防止它被滥用。同时,贷款条件性也不应该像IMF的贷款条件那
样针对东亚经济体的结构调整问题。AMF对东亚经济的了解使AMF可以提供更
加合适的条件性,条件会针对危机过程中应该怎样及时处理流动性风险,而不是
增加银行和企业破产风险并削弱东亚地区的长期发展。作为一个基金本质上还是
需要收回投资的,AMF也不例外。但是AMF应更好地理解东亚以银行为基础的
金融体系,认识到最好的保证资金长期运转的方式是支持企业和银行的短期流动
性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适合的条件不应不顾未来发展而
固执于硬通货债务的偿还。AMF可以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渠道来收回资金,比如
AMF可以要求成员达到适合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金融基础要求,也可以通
过优惠还款利率来刺激受援国早日偿还贷款,这些条件性都可以更好地保证资金
运转。这一点在韩国在1997年处于危机边缘的时候,日本就认识到了,日本在为
韩国提供过渡性贷款的同时,劝说私人银行保持对韩国的信任。
其次,AMF将对东亚地区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管。
不可避免的,为AMF提供资金也会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地区相近性会让东
亚各国更清楚地认识到缺乏地区性救援机制所付出的代价。任何最后贷款人都可
能面临道德风险的问题,但建立AMF可以起到维持市场信心的作用。相应地,解
决流动性风险不仅要求资金上的支持,它还要求在对东亚经济理解的基础上,资
金能够迅速灵活地配置。要做到这些,足够的监管和对危机传播的认识是非常必
要的。
AMF最初的构想就是要代替IMF的监管作用,促成了1997年11月“马尼拉
框架”的诞生。1998年成立的地区性监督机制东盟监督进程(ASEAN Surveillance
吨ird。Graham,Rajah and Ramkishen.The Evolving Asian Financial Architecture[J].‘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226):52-69.
第三章亚洲货币基金运行的有效性
Process,ASP)可以常规地对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情况做常规的考察和回顾。为了协
助ASP,在ASEAN框架下又产生了东盟监管合作单位(ASEAN Surveillance
Coordinating Unit,ASCU)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进行监控。ASP框架的优势在
于由地区专家和ASCU人员组成的监控网对这一地区更加了解,他们更了解金融
市场的变动会对东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关于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中
的流动性风险。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在持续的基础上进行监管,并且评估危机
发生时提供援助的必要性。
最后,资金要及时发放的话,对监管的推动必须配合对危机传播的足够认识。
1997年7月2日泰铢崩溃,伴随而来的是吉林特、印尼卢比和韩元分别在7月14
日、8月14日和12月16日崩溃,这表明了危机传播的速度之快。由于IMF在重
建市场信心上的无能,投资者的资金纷纷外逃,而AMF的专家更加了解东亚的实
际情况,接手IMF的监管任务后,会通过救援更好地避免危机传播。
因此,如果AMF的具体实施能够得到较好地规划,我们可以发现AMF较IMF
而言是存在很多优势的。首先,贷款配额的放开有利于防止资本流动并重建信心。
第二,贷款条件不会那么严格,更加合适而且灵活。第三,长期监管和对本地区
的了解会使救援资金及时到位来防止流动性风险扩散。
本章小结
本章一方面从现有的货币基金实例出发,证明类似亚洲货币基金的组织早已
存在而且长时间以来都能够良好的运作并发挥作用,这为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提
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另一方面,从东亚的实际出发,说明亚洲货币基金相
对于IMF而言存在其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东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第一节建立AM F的具体方案
一个组织要长期、有序地发展下去,在其创建之初就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
具体方案。虽然,如前所述,IMF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使得东
亚各国对IMF逐渐丧失了信心,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IMF的成立至今,IMF作
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对于建立战后世界金融秩序还是起到了相当有效的作
用,而不可否认的是IMF科学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所以,当我们要对AMF的建立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的时候,适当地借鉴IMF的实
践成果可以使AMF在成立之初就能顺利地步入正常运行。
一、AMF的功能
从AMF的功能来看,亚洲货币基金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必须发挥其应有的功
能,而这些功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国际金融组织所不能取代的。主要有
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和升级‘清迈协议》中的紧急融资功能,为成员国
的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服务,使其成为区域内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
人;二是监测和预警功能,从宏观层面上,AMF应对“10+3"各经济体的日常运
行进行跟踪、评估,另外还须监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运行
状况、全球金融市场、能源市场新动向以及东亚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金
融市场发展、法律制度变化、资本跨国流动状况等,尤其要为本区域各成员国的
经济金融状况做出尽可能及时和准确的监测,并在危险的时候提出预先警告信息。
而在微观层面,AMF还应该对成员国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如果
一个国家的多数主要金融机构的经营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那么也应该对该国
的金融运行情况发出警告,这里建立金融状况预警系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
国的预警机制较为完善,包括五个相关的子系统,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预警系统、
美联储预警系统、联邦住宅贷款理事会预警系统、国民信用合作社管理局及美国
财政部金融司预警系统。各个系统中最常用的两个预警工具是CAEL排序系统和
CAMEL评级系统。是以资本补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s Quality)、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获利能力(Earnings)及流动能J3(Liquidity)四个方面作为预警测试范围,计算各指
标值标准化得分析以权数求得综合得分,以此排序确认出金融状况不佳的金融机
构。CAMEL评级系统还包括一项管理能J3(Management Ability),根据计算出指
标得分及综合得分评定金融机构等级(A——E五级),对评定等级较低或单项指
标分异常的金融机构予以示警。五个预警系统均以金融机构的各种财务报表和其
他资料为基础,借助各种财务对比率指标来对金融风险进行测定和预警①。对于发
展中国家,难就难在真实财务信息的获取,这就涉及到财务制度的规范、会计系
统的独立性及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等到多方面的问题,但这应该成为进取的方向;
三是分析和咨询功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由于IMF没有完全考虑到
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IMF的救援措施并不能防止危机的产生和扩散,所以,新建
立的亚洲货币基金需要加强其研究分析功能,为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合理的
尤其是切合本地区实际的咨询建议。为了保证上面三个方面的具体实施,AMF的
运作当中应该借鉴IMF经验,保持与成员国进行磋商。为了圆满地履行AMF的职
责,特别是监督与资金运转方面的职责,AMF必须掌握各成员国的经济情况与政
策的最新情况。这里所说的磋商可以分为三种:定期磋商,特别磋商和补充磋商。
各种类型的磋商可以向AMF提供各成员国的信息,同时也使其能够及时审议各项
申请。在许多情况下,讨论本身就可以弄清楚成员国的经济形势并使它在国际收
支困难处于早期阶段就能发现新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纠正的政策。最后,作为一个
地区的常设金融机构,需要能够为该区域所有成员提供一个讨论和协商的场所。
除了上述基本的功能以外,AMF还应该向IMF学习,在“10+3”各经济体发
挥其服务的辅助功能:
首先,向成员国提供必要的培训。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较落后的国家,由于
缺乏可靠的统计资料,缺少具有经济分析和管理技能的工作人员,因而不能及早
地发现潜在的或者实际上已经存在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不能妥善地制定解
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并加以实施。因而,AMF应当致力于向这些国家从事于编制统
计资料、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官员提供培训,提供培i)iI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是在
AMF的总部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研讨会;二是派AMF教学人员到成员国去讲学。
其次,向成员国提供广泛的技术援助。AMF应该在财政、货币、国际收支政
。曲红、饶育蕾. 国际货币基金的职能评价及其改革【J】.吉首大学学报,2001,(3):8l一83.
.41.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策等方面向成员国提供广泛的技术援助。受援助方不应只局限于AMF的成员国,
还应包括准备参))nAME的国家以及一些次区域的多边机构。技术援助主要通过派
遣代表团出访、AMF的工作人员或外部专家的实地工作以及在总部编写研究报告
和提出建议等形式来提供,技术援助涉及到的环节很多,需要得到AMF内部各个
部门的通力协作来共同完成。
最后,出版定期出版物,提供成员国学习、研究及交流的平台。IMF自成立以
来出版了大量的英文资料,从阐述世界发展情况、基金组织的发展情况到对经济
动态和政策的理论研究,包括了广泛的内容。大多数出版物还印制成法文和西班
牙文版本,少数也用其他文字出版。在IMF的网站上也汇聚了大量学者的文章和大
量准确的国别数据,这都为各成员国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AMF
在成立后,也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为区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东亚区域
货币合作事业的人们提供一个更好地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二、AMF的组织结构。
从AMF的组织结构来看,AMF是政府间的金融合作组织,亦是以各国政府为
股东的政府间金融合作的股份公司,它可以按照IMF的组织结构创建,因为AMF
具有与IMF相似的功能,只是涵盖的范围不同,同时AMF还有强化东亚区域内汇
率稳定以及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功能。就AMY的成立,各国在合作之初应该就具
体的进程进行协商,最终公开一份详细的有实际意义的运作进程表详细地规定在
某一时段应该完成某项任务,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东亚各国要严格按照进程表的时
间安排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任务,才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这不仅可以督促东亚
各国积极地推动AMF的建立以防止计划的停滞不前,还可以表明各国成立AMF的
诚意和信心,加强东亚各国间在货币合作中的相互信任。
AMF的最高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各成员国选派正副理事各一名,在各自
的国内工作,由各国中央银行行长或财政部长担任,能够权威性地代表各国政府
行事。理事和副理事任期5年,由本国自行决定其任免,可以连选连任。理事会推
选理事一人为理事会主席。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常会,可以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年
会后举行。必要时可以经3/4以上的成员国请求召开特别会议。理事会每次会议的
法定人员应在半数以上,并持有不少于2/3的总投票权。副理事可以出席理事会,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但只有在理事缺席时才享有相应的投票权。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批准接纳新会员、
决定会员国的退出、修订会员国在AMF中的份额、贷款条件与额度等重大事项。
理事会还应具有若干特权,即具有基金组织协定没有明确赋予执行董事会或基金
组织总裁的全部权力。
理事会下设执行董事会,是AMF的一个常设机构,会员国各委派一人担任执
行董事,执行董事可指派一名副董事,执行董事在总部常年办公。总部可以设在
香港或者东京。执行董事会根据基金业务的需要举行会议,每次会议应有过半数
的执行董事参加,并代表过半数的总投票权。副董事在执行董事缺席时享有相应
的投票权。执行董事会负责处理日常的业务活动,行使理事会所托付的一切权力,
向理事会提出季度报告,决定是否对会员国发放贷款以及数额,讨论通过各国应
对紧急情况的一致性措施以及对会员国在货币和金融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与协商。执行董事会选举产生总裁,是东亚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行政首脑,
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但不得由理事或执行董事兼任。总裁负责在执行董事会的
监督下处理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和有关工作人员的组织、任命及辞退。总裁可以
出席董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但无表决权。
图4.1设想中的AMF组织机构图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临时委员会也是AMF组织机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向理事会就理事会的以
下职责提出建议或做出报告:一是监督各国货币制度的管理与改进,包括调整过
程的效果;二是审议执行董事会关于修订AMF协定的提案;三是处理对各国货币
制度形成威胁的突然干扰。每一个指定执行董事的成员国和每一个选举执行董事
的邶成员国小组有权向委员会委派一名委员和不超过七名的助手。委员会的委
员必须是脚理事,或者是一位部长,或者是一位地位与此相关的人士。临时委
员会应该每年举行两次会议,执行董事或副执行董事有权参加,基金组织总裁也
与他们一起参加。
执行董事会下设各办事机构(如图4.1所示),职能部门包括汇兑和贸易关系
部、法律部、调查研究部、资金出纳部、财政事务部、这些部门全部与基金组织
的政策、程序的制定有密切关系,并对自己特定权限范围内的工作负责。这些工
作包括:汇兑与贸易关系部对各地区在有关成员国的经济与政策问题的工作上的
支援,法律部对肿法律事务的处理;调查研究部关于国际货币问题与政策的立
论与应用研究,以及关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形势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资金出纳部
对舢吁金融业务与交易的经营;财政事务部对财政问题的研究,财政事务部还向
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与建议。包括财政事务部在内共有三个部向成员国提供特殊
服务。中央银行业务部执行各种咨询性的技术援助方案并从事中央银行业务与金
融问题方面的研究。亚洲货币基金学院向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
援助。另外,若干单位从事资料提供、统计和联络工作。对外关系部提供有关基
金组织的资料,出版和发行基金组织出版物,并从事基金组织文件的编辑工作与
对外发行工作。统计局搜集统计资料供基金组织使用,并刊登和发表在基金组织
的主要统计出版物以及官方网站上。后援工作则主要由行政管理部、秘书部和语
文服务部提供。
总裁应该在尽可能广泛的地理范围中,并在保持高标准的技术能力和效率的
条件下招聘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主要由各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金融专家和
其他辅助人员组成。他们大多数是专业雇员,但也有来自于成员国的部门和中央
银行的定期工作人员。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AMF的份额和投票权
AMF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份额,份额的多少决定成员国向AMF交纳款项的额
度,而且还影响到成员国的投票权与取得AMF金融资金的最高额度。在各国份额
的确定方法上,IMF的做法是设计了一组份额计算公式,最初的公式是这样的:
份额=(O.02Y+0.05R+0.IOM+0.010V)(1+硼
Y为国民收入
R为黄金与美元的余额
M为平均进口额
V为期间内出口变化率的最大值
X为平均出口额
最初的设计曾经指望按照这一商定的公式自动地调整成员国的份额。但是,
后来发现这一公式未能考虑现实中的很多复杂情况,于是IMF又在公式中引入了经
常收入与经常支出的变化幅度等因素,但无论采用哪一公式,最后份额的调整还
是要由各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决定。而AMF在份额决定上应当注意的
是应该适当调节各项指标的权重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较小的落后国家在
整个基金组织中应有的地位。
从AMF的投票方式来看,投票权由两部分组成,从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保护小
国基本权利的角度出发,设定各成员国一个相同投票基数——500票基本投票权,
在此基础上,从各国经济总体实力的角度出发,强调认缴份额多少的区别,以保
护大国利益,每2000万美元的份额增加一票。理事会或执行董事会做出的大多数
决定由简单多数票通过。一般说来,要解决诸如使用资金的费用与利率等业务问
题的决议需要有75%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在决定有关基金组织的机构、份额的
变动以及基金组织拥有的资产的出售一类重大问题上则需要85%的绝大多数票的
支持才能通过。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董事会很少采取正式表决的办法,
而是通过协商做出决定;不过决定通常要照顾到成员国之间投票权的分配情况。
总之,成员国在AMF上的发言权,是同其在基金中的资金实力及各国经济的总体
实力联系在一起的,因为AMF毕竟是一个区域内成员国政府间合作的股份公司。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四、AMF的资金来源
关于AMF的资金来源,可以考虑由区域内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从外汇储
备中拿出一部分美元作为向AMF缴纳的份额,这是AMF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暂定
为1000亿美元,可根据需要做出调整。份额比例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成员国的外汇
储备、经常账户和GDP的情况。除了这一方面,刘力臻(2004)还提出了三种借
款的方式来为AMF筹措资金。一是向成员国借入,其机制类似于IMF的借款总协
议在AMF与成员国的协议下向成员国借入资金,作为对其他成员国提供贷款时的
补充;二是从国际资本市场借入,在AMF和各国政府的资金不足以满足需求时,
AMF可以向国际资本市场借入资金;三是扩展对成员国借款的担保,当某个成员
国出现困难时,AMF可以为成员国提供担保,使其能够以更优惠的条件筹集到更
多的资金以应付需要①。
在这方面,IMF就规定基金组织有权以借款来扩大其资金来源,它可以选择任
何货币、从任何来源寻求所需要的款项。借鉴IMF协定的规定,我们也可以让AMF
不仅可以向机构如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借款,也可以向私方借款,包括向商业银行
借款。对借款活动的唯一正式限制是:如果AMF想借入某一成员国的货币,但不
是从该国而是从其它方面,比如从另一国的国内银行或者借款机构来借,它必须
征得该成员国的同意。
第二节推进AMF成立的建议
从二次世界大战后“欧元”这一概念的提出至1]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欧盟货
币一体化的进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才最终付诸实现,东亚国家的货币一体化
也无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建立像AMF这样的东亚区域经济组织是
一个必然的趋势,是东亚走向繁荣,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经之路。目前,
推进建立AMF的主要建议有以下几条:
一是坚持各国领导人之间经常性的磋商与对话,促进大国之间的协商与合作。
东亚各国政体相对于欧盟来说具有迥异的特质。它们都是由强势政府主导的政治
经济体制,政府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如中国实行的是中央
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政府在安排计划与提供制度服
。刘力臻.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J】.东北亚论坛,2004,(5):3—7.
-46-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务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日本是政治权威加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具
有东方国家强制性的稳定特点;韩国的民主也尚未真正转化成指导和规范权利行
为的最高准则,人民的政治文化观念和政治行为尚未摆脱封建专治的传统影响;
新加坡政府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实施严格的控制,享有绝对的权威。
因此,东亚国家普遍有着强势的政府和权威主义的政体,在促进跨国界的制度安
排——A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更能发挥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作用,一旦他
们认识到货币合作潜在的巨大利益,他们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
欧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货币合作要有一个政治联盟作为后盾,与欧盟相
比,东亚各国因历史积怨、领土纠纷等问题在合作中一直存在政治方面的障碍,
从而导致了东亚货币合作中领导者的缺失。加强各国领导人之间的磋商与对话,
特别是中、日两国关系的调整可使东亚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如果中、日能像德、
法在区域合作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的话,对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将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但是,如果中、日两国的“双引擎’’因为历史原因无法实现的话,韩国
所倡导的中韩合作模式也是值得尝试的。当然把东亚地区第一经济强国——日本
孤立在外是不合情理的,日本也不希望自己在货币合作的进程中遭受边缘化,因
此,无论哪种模式得到采用,我们都希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货币合作的领
导层最终能够形成稳固的铁三角,达到力量的均衡从而相互约束以促进各项合作
能够iliON地实施。故此,加强东亚各国在政治上的协商、立场上的协调以及在敏
感问题上达成的共识都将促进AMF务实性安排的达成。正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所
言: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
益。”在共同的国家利益上进行的磋商与对话无疑将早日促进AMF的实现。
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及共同的价值观。欧盟在货币一体化过程中,签
署了大量具有法律效力及约束力的文件及协议,如萌芽阶段,1957年提出建立欧
洲经济共同体思想的《罗马计划》;1989年形成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初步安排的
《德洛尔报告》:1992年正式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和推出单一货币欧元的《马
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三个著名的协议成为欧元萌芽、发育及诞生三个阶段的里
程碑。在这种强有力的法律效力约束下,欧洲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终于一步一步地
迈向了成功。
从欧盟的成功经验来看,东亚各国要形成有效的实质性的约束机制,才可以达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成货币合作的各项共识,改变目前多数以协商方式进行的货币合作,而宣扬东亚
共同的新价值观则是建设良好的制度约束的必要条件。再以欧盟为例,欧盟的复
兴统一思潮与运动一直影响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浓浓的“大欧洲”情
节和内在的政治、经济利益无可置疑地成为欧洲货币合作的最强劲的动力,这大
大节约了欧盟单一货币制度安排的成本。目前,东亚却缺乏这种节约货币合作制
度安排费用的共同意识形态。顺从与服从一直是东亚各国意识形态的内核,但是,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顺从与服从的指向应该是法律和规则,从而形
成一种在尊崇规则下,经济优先的共同新价值观,即在国家之间的合作方面起积
极作用的区域合作意识。
三是确切地落实已经达成的货币合作安排,使双边和多边机制交替发挥作用。
由于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外部的挑战,带有明显的自助安全
的特征,所以各种次区域的货币合作协议是很容易达成的,目前需要做的是东亚
各国要积极落实已经达成的合作协议安排,加强磋商与协商,早日促成AMF的成
立。
此外,充分利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多重机制并存,交替发挥主导作用的特点。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目前是在一种多机制并存,交替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推进的,具
体表现为:“10+3”即整个东亚国家的对话与合作;“lO”即东盟自身的发展与
合作; “10+1"即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三国的对话与合作; “3”即中、日、
韩三国间的对话与合作。这几个不同的合作机制将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替发挥促进
货币合作的主导作用。这种“大圈套小圈’’的特色,既是东亚货币合作发展的特
点,又能为区域货币合作奠定协调机制、合作框架等多方面的基础。我们必须充
分利用这种多重机制并存,交替发挥主导作用的特点,使之为建立一个以促进东
亚区域经济活动和谐发展,协调经济增长,增强经济稳定性为宗旨的经济共同体
服务,并为AMF成立之后实现更高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
最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共同促进AMF的早日成立。自从1997年日本首
次提出建立AMF的建议,就遭到美国和IMF的拒绝,他们反对舢心一方面是为了
继续推动金融自由化,另一方面是不会把国际金融组织的职能割让给地区组织,
那样的话他们将丧失对这些地区意识形态和实际上的控制。美国前财政部长Fred
Bergster就日本建议的评价是:“日本的建议把我们排除在与最具获利价值的经济体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的合作之外,这种结果所付出的代价,无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利益来说
都是巨大的。"美国和IMF的强烈反对使AMF的成立受到质疑。亚洲要如何对抗
美国的反对势力?已经采取的措施证明,亚洲对IMF的危机处置很不满意。亚洲对
于自己在类似蹦F的国际组织中的发表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已经相当不满。前日本财
长Miyazawa认为虽然亚洲占世界GDP一直在上升,但其在IMF中的代表权并没有
相应增长。不过,后来,IMF也表示只要区域性货币安排只是一种补充手段而不排
斥IMF的话,将支持亚洲货币基金这种区域化倾向的货币合作。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机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区域货币机制会很快实现
的。2004年5月亚洲发展银行召开会议重申扩大《清迈协议》的规模,并把BSA
扩大到一个多边机制。BSA不仅会提供资金的来源,还会加强监管的合作。从长
远看来地区间的合作将指向最终货币联盟的实现,因而AMF的建立仅仅只是一个
开始。
第三节AMF的发展前景
关于AMF发展的前景, 《清迈协议》的实现及其所取得的现实成果都表明了
东亚国家在货币合作方面的信心以及参与货币合作的高度热情,虽然AMF尚在构
想阶段而且各个方面的声音所表达的意见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随着东
亚各国货币和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东亚各国之间相互信任的不断加深,AMF一
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应该说,AMF的建立只是迈向高层次区域货币合作的初步尝试,随着东亚货
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东亚各国间宏观政策的不断协调,东亚地区是有可能最
终形成单一货币区——“亚元区",世界货币多元化体系将最终呈现三足鼎立的
局面。只要东亚国家遵循互惠互利、渐进性、非歧视性、市场互相开放与开放的
地区主义原则、有步骤、有秩序地积极推动地区货币合作的进程,东亚各国的货
币一体化是有望最终实现的。
因此,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时候,AMY除了在东亚地区充当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的同时,还应该担负起包含更多更深远的意义的其他责任,进一步地推动亚洲货
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到那时,东亚各经济体将不得不面对东亚各国间的各项
机制以及政策的协调,AMF长期的发展目标正是如此,即发挥它的地区性协调功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Ⅱ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能为更高级的货币合作模式(例如:建立东亚汇率联动机制)做准备。
首先,AMF在货币政策的协调方面,货币政策协调应该考虑到共同利益的最
大化,货币政策的协调还应以本地区总体的经济形势为基础,同时也要结合各个
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经济萧条的国家或地区在采取扩张政策时,经济处于
高涨的国家或地区应适当地紧缩自己的货币供应。
一方面是使通货膨胀率趋同的货币政策协调。通货膨胀率的趋同是进行货币
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为达到区域内货币合作并最终实现货币一体化的目标,货
币政策的协调的第一个方面应该努力消除各国和地区间通货膨胀率的重大差异,
使彼此的通货膨胀率逐渐趋同。为此,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和地区应尽力降低其
货币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和地区应保持适当的货币增长率。经过若干年
的努力,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增长率将会趋于一个稳定的值,从而使通货膨胀
率相近。第二方面是货币区内货币总量增长率的协调。在通货膨胀率相近的基础
上,AMF应根据区域内的经济情况确定参加货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的总的货币增
长率,然后再根据各成员国或地区在总体中的比重分配给每个成员国或地区各自
的货币增长率。
其次,东亚各国和地区要想保持经济的稳定就必须进行汇率制度的协调。在
汇率制度协调的初级阶段,东亚各国或地区之间并不需规定中心汇率或彼此之间
的波动幅度,只需在汇率大幅度波动时进行适当干预即可。同时也不必制定制度
性的协议只需各国和地区货币当局之间保持配合,等经过一定时期的初级汇率协
调具备了合作的经验并且发现或确定了各个货币之间的基本均衡汇率
(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FEER)之后东亚地区就可以向货币合
作的下一阶段行进了。t
总之,AMF进一步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远期发展目标将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
资的一体化。在WTO框架下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谈判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更加自
由的全球贸易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浪潮也方兴未艾,区域甚
至次区域内合作在这种环境下仍将不断壮大,东亚国家亦不例外。AMF的货币合
作将从金融方面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的一体化,为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
荣做出辉煌的贡献。
第四章建立AMF的具体方案、措施和发展前景
本章小结
本章从更加具体的方面描绘了成立AMF的方案,从AMF的功能、组织结构、
投票方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做了较详细的安排。另外还从经济、政治、意识形
态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里AMF的进程的建议,这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各国之间信任的不断加深,AMF一定会得以实现。而
且AMF的成立并不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终结,甚至可以说,它只是一个开始,是通
往东亚货币一体化的一个桥梁,更多更高层次的货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还等着我
们去探讨去实现。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l】郑振龙.关于IMF能否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问题之研究[J】.《现代财经》,2000,(9):19
--24.
【2】陈晓莉.IMF救援方案的宏观经济绩效实证【J】.《世界经济研究》,2005,(3):40--50.
[3】张明.亚洲货币合作:最新进展、问题和前景[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60
—62.
【4】何帆、张斌、张明.对“清迈协议”的评估及改革建议[J】. 国际金禽研究,2005,(7):16
--22.
【5】陈文彬. 东亚货币互换机制的进展及其前景【J】. 东南亚,2003,(3):l_4.
【6】路妍.东亚货币合作问题及实现途径研究(J】.财政问题研究,2003,(8):31--35.
【7】曹宏苓. 论东亚货币合作[J】. 国际观察,2002,(4):3卜35.
【8】Christian Dowie.An Asian response to the Asian crisis:the proposal for all Asian Monetary
Fund[J].{Joumal ofAustralian Political Economies》,2005,(54):94-118.
【9】Bird,Grahanl,Rajan and Ramkishen.The Evolving Asian Financial Architecture[J].(Essay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226):52—69.
【1 0】Mathews,John,Weiss and Linda.The Case for an Asian Monetary Fund.Japanese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Working Paper No.55,1999.
【1l】De Brouwer and Gordon.Institutions to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Reflections on East Asia
and all Asian Monetary Fund.Treasury Working Paper,2004.
[12】钟伟. 亚洲单一货币:路途遥远但值得期待【J】. 中国外汇管理,2001,(2):12一13.
【13】Kawai,Masahiro.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Paper
presented to the Experts’Seminar on the“Impact and Coherence of OECD Country Policies on
Asian Developing Economies’’,held by the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OECD Secretariat,Paris,2004 June 10.1 1.
[14】Corsetti and Giancarlo.Interpreting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Open Issues in Theory and
Policy[J].{Asian Development Review)),1 998,(1 6):14-26.
【15】李晓、丁一兵.现阶段的东亚金融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m.国际经济评论,
2005,(5-6):57-一61.
【16】陈三毛、宋燕. IMF拯救东亚金融危机的方式及其争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3(1 1):25—28.
.52.
参考文献
【17】Wade,Robert,Veneroso and Frank.The Asian Crisis:The High Debt Model Versus the Wall
Street—Treasury—IMF Complex[J].《New Left Review)),1998,(228):3—23.
【18】Obstfeld and Maurice.The Logic of Currency Crises[J].《Cashiers Economique at
Montaires)),1998,(43):189—213.
【19】王继祖、翟金林、宋秀梅.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体系与前景展望【J】.南开经济研究,2000,
(5):52-56.
【20】Eichengreen Barry and Hausman Ricardo.Exchange Rates and Financial Fragility.NBER
Working Paper 74 1 8,Cambridge(Massachusetts),1 999.
[21】曲红、饶育蕾.国际货币基金的职能评价及其改革【J】.吉首大学学报,2001,(3):81.83.
【22】刘力臻. 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J】. 东北亚论坛,2004,(5):3—7.
.53.
从《清迈协议》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
后记
完成论文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在论文行将完成之际,回首自己三年来的研
究生生活,冬去春来,如梭的岁月在这样的轮回交替中匆匆逝去,我突然发现我
即将离开这美丽的校园和令人难忘的校园生活,而最最让我不能割舍、心存感激
的是这校园里的亲爱的人们。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黄梅波教授,感谢她在我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毕业论文写
作过程中给我的关怀和悉心指导。三年来,黄老师在学习、课题研究和生活中给
予了很多关心和指导,从中我受益匪浅。在论文的写作中,黄老师虽然身在他乡,
但是她在论文选题、框架设计、资料搜集等方面都给予了我详尽的指导,并在百
忙中逐字逐句地多次为我修改稿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修改建议。黄老师
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视野开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她朴实
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我今生难忘,
也是我学习的楷模。
感谢国贸系和经济系的所有老师们,在厦门大学的三年学习期间,我也有幸
得到了庄宗明教授、黄建忠教授、林季红教授、湛泊明教授、陈永志教授、赖小
琼教授、林民书教授、刘经华教授、郭其友教授、龚敏副教授、邵宜航副教授、
及刘连支副教授等老师的谆谆教诲,学到了更多新知识,扎实了理论基础。谨此,
向以上各位老师表示由衷地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们,特别是和我一起师从黄梅波老师的同学们,大家在三年中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处中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学习中大家互相帮助,在
生活中大家也相互关心,这份友谊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也感谢我亲爱的舍友周颖、
林洋、林斐婷,三年的宿舍生活是非常愉快的,甚至会成为我的大学生活中弥足
珍贵的一个部分,它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和对友谊的见证。李敏、蔡抒音、陈
能睿、桑飒等朋友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我的论文能顺利完成
离不开他们的真诚帮助和默默支持。
最特别的感谢给我的家人。他们热爱生活,教我做人道理,对我影响至深,
对我的学业也给予最大的鼓励与支持,我人生旅途中每一个脚印都含有他们默默
的奉献和最深沉、最无私的爱。他们是天下最平凡的人,却是我永远的骄傲!
后记
学而后知不足。这次艰辛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使我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这句
话的含义。囿于受本人知识水平、分析研究能力和时间因素的限制,本论文论述
的问题仍有诸多不够深刻之处,需要日后做进一步的研究。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
批评指正。
黄颖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