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5952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姓名:何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陈雪飞
20070518
战略投资者对我罔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I
摘要
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其优劣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
市场竞争力。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化我国商业
银行的股权结构,帮助其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引进‘
战略投资者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战略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治理是两方博弈和满足制度变迁需要的结果。从股
权结构角度分析三种典型的商业银行治理模式和他们的发展趋势也说明战略投资
者介入的治理模式能够满足实现股权适度集中的要求,符合治理模式的趋同趋势,
是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最优选择。中东欧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积极引进战略
投资者符合转轨经济国家商业银行治理改革的需要。采用面板数据对战略投资者
是否入股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进一步对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量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类似
的结果。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战略投资者介入治理模式符合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的要求。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商业银行顺利上市
和提升业务水平的正确选择,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但与此同
时,要注意防范由于引资可能带来的金融安全、股权转让定价不合理和管理文化
冲突等问题。因此必须深化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治理改革,促进和谐外部环境建设,
实施科学的引资策略,有效利用战略投资者的优势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
完善。
关键词:战略投资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core of modern bank policy i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market competence of commercial bank.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 can bring forward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optimize the shar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structure,help them promote
alteration smoothly and achieve good governing mechanism.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in the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 and
financial policy.
The participa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 in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chess and policy reformation.By analyzing the governing pattern and
trends of three typical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hare structure,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hare
centralization,accord with the trends of governing pattern is the best choice for our
commercial bank.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 is keeps with the governance reform of
transitional economies on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governances.Remarkable
positive relation is discovered between the share—taking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our
commercial bank by using panel data.Similar results can be found by empirical tes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vestors’share taken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performanc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s has
positive effect to th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propriety reform of our commercial bank.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vestor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ommercial bank reform,
which is the correct choice to help commercial bank stock listing successfully and
upgrade business level.It is inevitable result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financial opening.
However,it should be on guard of finical security,inappropriate pricing for stock and
conflict of management culture.Therefore,internal governance reform,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reasonable investment principles should be done to promote
the consummation of governing structure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trategic investors.
Key words:Strategic Investor;Commercial Bank;Corporate Governance
In
战略投资者对我囝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插图索引
图2.1 英美治理模式构架⋯⋯⋯⋯⋯⋯⋯⋯⋯⋯⋯⋯⋯⋯⋯⋯⋯⋯⋯⋯⋯⋯⋯11
图2.2 日德治理模式构架⋯⋯⋯⋯⋯⋯⋯⋯⋯⋯⋯⋯⋯⋯⋯⋯⋯⋯⋯⋯⋯⋯⋯.1l
图2.3 国家投资基金运作结构⋯⋯⋯⋯⋯⋯⋯⋯⋯⋯⋯⋯⋯⋯⋯⋯⋯⋯⋯⋯⋯17
图3.1 2003年外国银行控制的中东欧8国银行资产市场份额⋯⋯⋯⋯⋯⋯⋯.22
图3.2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总资产⋯⋯⋯⋯⋯⋯⋯⋯⋯⋯⋯⋯⋯⋯⋯⋯⋯⋯⋯⋯29
图4.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比较⋯⋯⋯⋯⋯:⋯⋯.37
图4.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税前利润率的比较⋯⋯⋯⋯⋯38
VI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附表索引
表2.1 境外战略投资者与目标商业银行博弈矩阵⋯⋯⋯⋯⋯⋯⋯⋯⋯⋯⋯⋯⋯..8
表2.2三种不同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比较分析⋯⋯⋯⋯⋯⋯⋯⋯⋯⋯⋯13
表3.1波兰9家银行的战略引资过程(1993—2000)⋯⋯⋯⋯⋯⋯⋯⋯⋯⋯⋯⋯⋯21
表3.2 2003年中东欧8国外资银行数量及占比⋯⋯⋯⋯⋯⋯⋯⋯⋯⋯⋯⋯⋯..22
表3.3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整体运行状况(1999—2003)⋯⋯⋯⋯⋯⋯⋯⋯⋯⋯..23
表3.4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与巴塞尔银行公司治理准则差异比较⋯⋯⋯25
表3.5标准普尔对四大银行的评级表⋯⋯⋯⋯⋯⋯⋯⋯⋯⋯⋯⋯⋯⋯⋯⋯⋯⋯26
表3.6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现状一览表(截止至2005年10月)⋯⋯⋯⋯⋯⋯⋯⋯.27
表4.1变量定义表⋯⋯⋯⋯⋯⋯⋯⋯⋯⋯⋯⋯⋯⋯⋯⋯⋯⋯⋯⋯⋯⋯⋯⋯⋯⋯.33
表4.2战略投资者持股总体描述性统计⋯⋯⋯⋯⋯⋯⋯⋯⋯⋯⋯⋯⋯⋯⋯⋯⋯34
表4.3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4
表4.4战略投资者入股前后商业银行绩效比较⋯⋯⋯⋯⋯⋯⋯⋯⋯⋯⋯⋯⋯⋯35
表4.5战略投资者入股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37
表4.6战略投资者持股量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39
VⅡ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夕锑日期:W年>厶弓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团。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
作者签名:n‘磊日期:伊]年f月弓。日
导师签名:印位·雩z厂日期: 叼年妨7移日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迅速稳定增长、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作为现代经济
核心的金融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金融改革的有效途径,金融体系在不断完
善,社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稳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金融体系尤其是作为其主体的银行体系在深化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仍然面
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国银行业整体效率低、赢利能力差、综合竞争力不高的
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薄弱的管理和治理结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弊病所在,它
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并可能导致储蓄和信贷危机的发生。
因此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必须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全球化
竞争环境的先进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银行再造,实现资产结构、财务结构、管理
流程的根本性改变。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国有商业银行想要获得可持续
竞争力只能致力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近20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增强和股权革
命、股东积极主义等股东新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到目标
公司治理中,监督管理层、向董事会施压,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和减轻“搭便
车’’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股东积极主义"逐渐成为近年来西方证券市场
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他们的积极行为也日益成为了具有重要地位的公司治理机
制。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20多年来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显
著的包括最初的市场化道路的探索,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到国家专业银行分
设,再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体制的建立和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对国有商业
银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
资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2003年12月30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
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两行注资450亿美元,拉开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
革试点工作的序幕。在这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中,如何完
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发挥治理机制的效能始终是这场改革的核心。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领域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些股份
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从
最早的亚洲开发银行在1996年购买光大银行开外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之先河,到
战略投资者对我围而、lp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 11
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建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
发银行投资中行,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投资工行等等。尤其是在
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之后成
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中最显著的动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21家境外金
融机构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了17家中资银行,参股总资本占我国银行
业总资本的15%,投资总额超过160亿美元。
可见,引进战略投资者已成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么究竟这一举措是否会有效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
治理结构,能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欲对这一问题进
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改革阶段,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
大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治理框架
具有一般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同一般企业一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好坏
影响着银行自身的价值、业绩、资本成本以及风险抵御能力’。
从Berle和Means(1932)tlJ首次得出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实现了分离这
一结论开始,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焦点。狭义的公司
治理被定义为对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以及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Shleifer和Vishny(1997)12】从公司参与者的经济利益角度来定义公司治理,认为公
司治理要处理的是公司资本供给者确保自己可以得到投资回报的方法。比如,资
本所有者如何使管理者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返还给自己,他们怎样确定管理
者没有侵吞他们所提供的资本或将其投资到不好的项目,他们怎样控制管理者等。
更广泛的公司治理定义把公司治理归结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及相应的制度安排。Monks(1995)13]认为,公司治理是影响公司的各类参与者之间
的关系,这些参与者主要包括股东、经理层、董事会,同时也涵盖了职工、顾客、
供应商和地区公众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涉及主要参与者的权利、责任和影响,以
及在决定公司的方向、战略、业绩表现时能做什么和应该作什么。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在《公司治理原则》中也提出公司治理是指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
控制的体系,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整套关系。
我国学者林毅夫等(1997)【4】将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为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
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钱颖一(1995)151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
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
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安排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
2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
实施激励机制。
虽然在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研究中,商业银行通常是作为公司治理的外生
变量,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商业银行的自身治理上来,因
为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和金融的脆弱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商业银行的治理不
完善所引起的。作为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其治理结构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具有很
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商业银行比非金融企业更加不透明,另外还由于商业银行
通常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Furfine(2001)161证明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一般
企业更加严重。银行贷款的质量很难被监测到,并且它可以被隐藏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商业银行还有能力比一般企业更快地改变其资产的风险构成。
考虑到各国经济环境、监管政策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
会并没有对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作统一的定义,但是在《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
的基础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积极吸取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发布了
《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报告,其中对有效银行治理应包括的要素进行了阐
述:(1)公司的价值准则、指导规范和其他相应的行为准则以及保证贯彻上述准则
的制度;(2)一个表达明确的公司战略;(3)涵盖公司各个层面的明确的职责分配与决
策机制,制定和明晰组织内的职责和责任;(4)在董事会、高层管理部门和审计人员
中建立起一种互动和合作的机制;(5)内部监控系统,包括内部与外部的审计功能,
独立于业务系统的风险管理职能和其他制约、平衡系统;(6)专门的风险监控体系;(7)
对管理人员、雇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8)适当的内部信息交流和公共
信息披露渠道,以透明的方式进行公司治理。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1月7日发
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是根据《公司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
业银行法》的相关内容,并在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来
的。其中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作了如下定义:“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
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银行治理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治理问题的探讨在近
年来才开始出现。Macey and O’Hara(2003)pJ从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这两种典型的
公司治理模式出发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结合银行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银
行公司治理应该选择的模式以及必须注意的相关问题等。Caprio等(2002)t8】以44
个国家的244家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哪种法律监管环境更适合加强商业银行的
公司治理,发现对能较好保护股东权益的法律制度可以帮助提升商业银行的价值。
Andeson等(2004)拶J研究了1977。1997年间日本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状况,指出由
于缺少相应的外部治理机制,造成日本银行的高层管理者没有足够激励,并进一
步认为低效的银行治理是加重了日本银行危机的重要因素。Arun和Turner(2004)tlo】
3
战略投资者对我罔两业银行公i日治理的影响矽f究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治理进行了分析,指出银行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关键的作用,
并得出只有在审慎的监管体制下,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改革才能完全发挥作用。
商业银行的治理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于“委托一代理”问题所导致的银行内部经
理人掌握银行的控制权而侵占股东的利益,股东通过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对经理层
实旌监控和激励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要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就应该从解决
由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这一视角出发,使得商业银行按照企
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经营。相对小股东而言,大股东更有能力和动力对经理
层进行监督,它可以有助于解决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
是对于商业银行这种信息披露程度较低的金融企业而言。Shleifer和Vishny(1989)
【11】指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加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同,他们具有足
够的动力去收集信息并积极地监督管理层,从而克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搭
便车”问题。但是大股东虽然有利于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能帮助改善公司治理,
这种治理结构却容易导致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危险,造成“内部人”控制。
因此应选择既能发挥大股东作用又能保护到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的
公司治理体制。而战略投资者因其本身的特点正好能满足建立这一治理机制的需
要。
一般而言,战略投资者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参与公司治理:一是通过公司治理
的内部机制(内部行动)来参与公司治理:二是通过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部行动)
的争夺来参与公司治理。但是由于银行并购市场并不发达,因此战略投资者对商
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内部治理的方式来实现的。
战略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主要是基于监控和信息传递两个渠道。监控是指战
略投资者为增加公司绩效而对管理层实施监督。监控包括努力、影响和成效三个
阶段。努力是指去收集信息和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倾向,接着尝试去影响公司经理
的行为,这其中包括公开行为和私下行为。Mitra和Cready(2005)¨刈证明了机构投
资者持股比例与管理者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负相关。信息传递机制是指机构投资者
为金融市场也就是其他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递。Chidambaran和John(2000)【l 3】
认为大机构投资者可以将他们从公司管理层获得的私有信息转达给其他股东。在
一定条件下,监督管理层的机构投资者可以获得收益,接受监督达成合作的管理
层也会获得收益。竞争可以给经营者带来恰当的压力和约束机制【l4‘。所以在一定
程度上竞争也可以起到恰当的公司治理的作用。由于境外投资者的主要目标都是
为了追求利润,他们会抵制银行经营中的非市场行为,采用市场化价值取向的经
营理念与经营机制,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可能性,
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银行业的整体效率。
McConnel&Servaes(1990)[15J、Gadhoum(2000)t16J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
公司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有效约束管理层,使他们以公司的真
4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实业绩增长为目标,减少管理者的投机行为。Grier&Zychowicz(1994)117】发现机构
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杠杆负相关,他们认为这是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作用下
的潜在效果。在我国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引进公司治理完善、管理经验
丰富、经营业绩良好的国际一流金融集团,可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实现银行业产
权明晰化,加快调整经营目标,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机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银行
作为政府执行社会目标工具的局面,并且还能有效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改善和提高
资产质量,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Classens等
(2001)[18】采用8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8年到1995年的数据分析了外资银
行的引入对本国银行在净利差、盈利水平、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贷款损失准
备的影响后发现,外资银行的增加与国内银行盈利性、非利息收入和总的经营支
出的减少相联系,这说明外资银行帮助提高了国内银行业的市场效率,对国内经
济产生了积极的福利效应。郭武平(2004)[19】认为股份制改造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实
现战略投资者、政府和银行三方共赢来完善公司治理。王一江和田国强(2004)[20】
通过对比中日韩三国银行业的经验,并在结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股份
制的形式并不能改变强政府下政银关系的实质,为了实现国有银行的改革,引进
外资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曾康霖(2006)t21】对战略投资者概念的界定、在股改
中是否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引进外资能不能完善治理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引进外资能改善治理结构,现阶段要建立约束“第一把手’’的机制,要下决
心实现“政企分离"。
但是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重组的出发点并不是帮助国企脱困和转制,他们有
着各自不同的自身利益追求,因此在加入国企重组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
的效应,可能会产生垄断,使产业经济安全受到威胁,造成企业结构的不相容或
不平衡,再加上由于我国目前的产权交易不规范,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评估方
法不科学,缺乏公正客观的国有资产权威评估机构,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低估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Faccio和Lasfer(2000)[22]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
例与用会计利润和市场回报衡量的公司绩效之间没有关系。Lensink和
Hermes(2004)[23J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造成对外资进入效应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
发现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外资银行的存在与国内银行较高的成本和边际
利润相联系,也就是降低了银行效率,反之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会提高银
行效率。占硕(2005)[24】引入模型分析得出当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
补偿控股风险成本和股权交易成本时,引进外资与非国有两类股资后所形成的三
方制衡体系是不稳定的,被打破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可能被新的股权集中模
式所替代,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更可能寻求获得银行的控制权,并造成银行价值额
外的损失。
5
战略投资者对我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热点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已
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探讨了战略投资者和我国商业银
行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两
者关系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路径选择。
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和提炼了国内外学
者的研究动态,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是战略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治理的理论探析。全面分析了战略投资者影
响商业银行治理的机理和其参股的动因、模式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并从股权结
构角度对比分析了三种治理模式,提出商业银行最优治理模式的选择。
第三章是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回顾了东欧国家
战略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的历程,对转轨经济国家银行业改革引进战略投资
者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同时考察了我国的实践现状和引资中存在的问题。一
第四章是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分别采用战略投资者
是否持股和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进行实证检验来分析战略投资
者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是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路径选择。在分析引进战略投资者
的必要性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策略。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对战略投资者与我国
商业银行治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直本着实事求是的
研究态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一般与特殊、具体和抽
象并重,分析了战略投资者影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机理及作用,为如何发挥战
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思路。
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1)首次采用战略投资者是否持股和持股比例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来对现阶
段战略投资者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往我国关于战略投资者与
商业银行关系的研究由于缺乏数据等原因,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上,实证研究相
对空白。
(2)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
影响机理,丰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
6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J:学位论文
第2章战略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治理的理论探析
2.1战略投资者的内涵界定
投资者可划分为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和公司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来源
于国外证券市场,是相对于上市公司发起人而言的,指能与上市公司大股东长期
“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以战略为驱动,有明确的长
期战略目标,通过战略合作与合作伙伴建立领先地位,有抱负和承诺,并愿意进
一步增加业务投资,且具有付款的诚意和能力。而财务投机者则仅以获得资本回
报为目的,没有在管理、业务、人员等方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的打算。公司投资
者一般投资规模很小,投资简单,大多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并不要求参加企业治
理。国际上一般将战略投资者分为六大类:商业银行、综合性银行、银行保险(即
把银行和保险集于一身)、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专业性的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
司、信用卡公司等)。
我国首次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在中国证监会1999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
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是指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
公司股票的法人。中国银监会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
指引》中规定了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标准:第一,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必须在5%以上,
否则难以形成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二,投资者必须持股3年以上,以保证在
较长时间内双方合作的稳定性;第三,投资者必须派出董事,派出相应的管理人员,
帮助国内人员提高经营管理技术;第四,投资者要提供技术和网络上的支持。
2.2战略投资者影响商业银行治理的机理分析
2.2.1战略投资者与商业银行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境外战略投资者与目标商业银行的博弈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过程。在整
个博弈过程中,信息对于博弈双方来说是都是完全公开的,双方在博弈中所作的
决策是同时的,并且两方的收益对对方而言是完全透明的。同时假定博弈双方都
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是以获得自身最大收益为经营目标。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境外战略投资者存在两种选择i利用和不利用。利用是
指境外投资者的经营战略是通过不断增加所持商业银行的份额来实现利用内资银
行的网点、网络资源和本土优势来开展其在东道国的业务的目的,其目标是为了
获取长期利润;不利用是指境外投资者入股仅仅是看好从股价上涨中可能得到的
7
战略投资罚‘对我团葡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歹Z
1
短期利益。同样目标商业银行也存在利用和不利用两种博弈选择。目标商业银行
引进战略投资者,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及创新能力,吸收他们的长
处来完善和发展自己,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这是目标商业银行的利用策
略;如果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仅仅是为了从他们那得到资金支持,以充实自
己的资本金,那么此时商业银行采用的是不利用策略。
境外战略投资者与目标商业银行的博弈矩阵如下表2.1所示:
表2.1境外战略投资者与目标商业银行博弈矩阵
本土




境外战略投资者
利用不利用
利用K】,Ull K:,玑:
不利用屹l,u2l K2,【,22
从博弈矩阵中可以看到,博弈双方存在四种可能的博弈组合:(利用,利用)、
(利用,不利用)、(不利用,利用)和(不利用,不利用)。
在(利用,利用)策略组合下,本土商业银行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均是从长远利
益出发进行合作。此时,商业银行可以引进信贷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IT
技术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并且还可以帮助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新的金
融产品的推出。在这种情况下,本土商业银行通过吸引外资入股,不仅能获得由
于外资加入充实资本金而带来的自身资金实力的上升,而且由于博弈双方均采用
积极的策略,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学习外资优势从多方面武装提升自己,大大增强
自身素质,促进银行管理制度的健全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因此此时可能获得最大
的潜在收益K,;外资在利用策略的引导下入股本土商业银行,可以实现利用东道
主银行的本土优势来实现其在东道国银行的长期发展,从而分享东道国金融发展
所带来的长期利润,与此同时还能获得对目标银行进行改造后股价上涨所带来的
资本增值双重利益,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在这种策略下可能获得最大利益阢,。
在(利用,不利用)策略下,本土商业银行虽然想从外资股东那里学习先进管
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对方持不配合战略,因此商业银行很难获得或是只
能部分获得外资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自身经营实力的根本提升,而只是在资金
上获得了补充,于是商业银行获得的收益将会低于外资配合情况下的所得,即
K,<K,;外资采用不利用策略时无意于通过合作经营获得长期收益,仅仅是为了
得到由股票价格的上涨带来的短期收益,而无法获得长期开展业务的经营所得。
因此这时的收益必然会小于采用利用策略时的收益,即U,,<U¨。
在(不利用,利用)策略下商业银行对外资的先进技术完全不加以有效利用,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此时它的收益比其采用利用策略时要更低,也就是说v2,<K:;而由于目标银行并
没有利用外资的优势来有效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则在长期的发展中目标银行无
法形成抵抗外资的经营优势,这样势必会造成被外资最终控制,此时外国战略投
资者的收益达到最大,U,.>U.。。
在(不利用,不利用)策略下,两方都不采取积极措施,所获得的也仅仅都是
短期利得,因此这个策略组合下两方的收益都是最少的,即K:<K。,U复<U。,。
综合上面的博弈分析可以得到,%<Kl<K2<Kl, U22<U12<Ull<U2l。所
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K,,阢,),两方都采用利用策略。因此目标商业银行和境
外战略投资者都会充分利用对方优势。
2.2.2战略投资者影响商业银行治理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本质上是对原有制度的一种变革,其原因可以
用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变迁理论来进行解释。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
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
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
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总之,诺斯认
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制度变
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
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也就是当由于某些外生性的变化(如技术、市场规模、相对价格、知识流量等)使
得某些人(或集团)能够通过新的制度安排获得潜在的利益,那么这些意识到潜在
利益存在的个人(或集团)就组成了一个初级行动团体,采取统一行动谋求这一潜
在的利益。[25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是在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后,以前那种银行产权完全
归国家所有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带来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这一
制度变革过程。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是技术创新。因此,在技术进步的前提
下,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财务模式必须从股权集中化向股权分散化演化,
因为个人投资者无力满足企业扩张对资金的需求。【26】因此制度变迁理论要求企业
建立股权分散条件下的治理模式,而有效的治理模式(主要指内部治理)则要求企
业建立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于是理论分析上就出现了“悖论"。显然,对这一“悖
论"的解读绝不是对股权分散趋势的否定,也不是对股权集中模式的简单“回归"
(事实上个人投资者也无力实现这一“回归")。一个现实的选择便是借助机构投
9
战略投资青对我图商业银行公i刁治理的影响研究
资者的组织形式,在不改变个人投资者出资能力的条件下,加强其组织化程度,
进而提高其参与企业治理的动力和能力,解决个人投资者监督“成本内化”而“收
益外化”的“搭便车"问题,从而实现投资者利益的自我保护。
因此,在进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在坚持当前的改革措施
前提下,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使其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
用,在原有系统中新增一个内生变量,直接打破了系统固有的运行规律和模式,
在保证能形成强有力的治理模式的前提下来满足制度变迁的要求。从而实现更加
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产品体系的建立,形成能够适应当前经
济环境的商业银行制度模式。
2.3战略投资者对典型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影响
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
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它
们是与各国的法律体系、金融体制、文化传统等宏观环境自我适应、自我调整的
产物,各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各具特色,很难简单化的判断孰优孰劣。本节欲通过
比较目前存在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对比分析他们之间优缺
点得出相对更优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2.3.1典型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两种比较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一是市场主导模式,是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模式,它强调市场的作用,在英国、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盛行,因此又被称为英美模式;二是出资者主导型模式,以大股东掌握
控制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国家或社团的作用,在日本、德国、瑞士、
奥地利、荷兰盛行,被称为日德模式。另外,除这两种模式以外,在东南亚地区
盛行家族控制型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三种治理模式的特点分析如下:【27】【28】
2.3.I.1英美模式的主要特征
美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发达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商业银行体系,它不仅拥有规
模庞大的商业银行,而且与其他国家比较还是最为开放与竞争的体系,同时它也
是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产品创新的中心。英美治理模式的主要构架如图2.I所示。
英美的商业银行绝对应当为股东所控制,股东大会是银行的最高权利机关,
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均需得到股东大会的认可和批准,股东选举董事,
然而,股东人数众多,股权相当分散,即使是大股东所持的股份也只占银行总股
本的l%左右,而这些大股东主要是各类投资机构如各类保险公司或投资基金。因
此,董事会在治理中处在核心地位,董事会聘任总经理等高管人员,由总经理负
10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责企业运营,董事会中安排有独立董事,代表股东起监督作用。同时这种治理结
构还主要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股票接管和收购等股权流动形式来实现对银行经营者
的控制与监督。在这种模式下没有设立监事会,完全依靠由银行股东大会聘请专
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的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银行董事会内部虽然也设
立审计委员会,但它只是起到协助董事会监督银行财务状况和投资状况等作用。
图2.1英美治理模式构架
对经营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在薪酬计划上采取年薪制和给予期权等等,
其核心是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统一起来,从而使股东价值最大
化成为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准则。同时除采用工资收益的激励外,还有采用“名誉
激励",即由地位的升迁而带来的更自我价值实现相关的非货币收入,这可以促使
经营者不断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2.3.1.2日德模式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英美治理模式而言,日德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该模式股东大会是公
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设立监事会代表股东大会起监督作用,股东选举监事,
监事会选举任免董事,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董事会选举首席执行
官,由其负责企业运营,具体结构见图2.2。
图2.2日德治理模式构架
在股权结构方面,它相对于英美模式而言属于股权相对集中型。由于股票市
战略投资者对我I习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珂f究
场的有限融资与股票流通困难,呈现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和相互持股的法人组
织对公司及其代理人实施长期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与大工商企
业组成工商与金融集团在同一集团内部,公司和银行之间相互以法人形式持股,
循环持股,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股权相对集中,集团外的持股比例较小。银行所
有者主要为银行的董事会成员,董事会直接监督并约束经理入员,同时由于交叉
持股,在集团内部形成了统一的利益相关整体,股东之间会相互监督。在对管理
层的激励机制上,主要是是通过工资奖金发放,面不是采用股票及股票期权等方
式。
这种模式深受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理念影响,强调要对“看不见的手”进行一
定程度的修正,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较为重视政府的作用,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的
实现。在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选择上认为银行是由不同利益集团所组成的联盟,
银行的治理应当试图在这些不同利益集团中寻找一种均衡,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
同利益。
2.3.1.3东南亚模式的主要特征
东南亚和韩国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但是1997年发生的东
南亚金融危机则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致命的破坏性作用。以韩国、泰国、
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为代表的家族主导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是家族
管理的传统理念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在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或不完全分离的条件下,公司与家族利益合二为
一,公司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之间配置,控股家族普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和投资决策。
银行股权都是集中在家族手中,家族型的大股东能够对银行的运营施加直接
有力的影响,因而委托代理成本极低。银行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就从管理层与股
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家族控股大股东、经理层和广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即
强家族大股东、弱经理层、弱小股东。以韩国为例,韩国经济的特点是政府扶植
的财阀制度占主导地位和一些间接交叉持股的公司组成的集团,这种由一部分内
部人和大量的外部股东及担保人组成,决定了它有潜在内部交易和滥用控制权的
可能。企业集团内的家族往往通过交叉持股等形式,处于控股股东的地位,集团
的共同发起人往往在集团的核心公司中担任重要职务。而外部投资者一般是小股
东,对市场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外部小股东一般很难在投票权方面得到保护。
2.3.1.4三种治理模式的比较
以上分析的三种治理模式都各具特点,在表2.2中对这三种模式的基本特征
进行了对比分析:
12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表2.2三种不同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比较分析
\ 日德模式
\劳压英美模式德国银行的治日本银行的治理东南亚家族模式项目\
\ 理模式模式
很分散,基本
相对比较集
相对集中,有
股权结构上没有控股股
中,有许多机
许多法人大股东,
股权相对集中,家族
构大股东,处
同一金融集团内
持有控股
东的法人之间也是
于控股地位
相互持股
由于机构大股
东的存在,股股东大会名存实泰国的家族大股东
股东监督东直接进行监亡,主要是通过法直接进行控制和监
可能性大
督、控制程度人股东来实施控督,但韩国的股东监
较高,常“用手股权。督作用很弱
投票”
处于核心地
董事会的成员主
位,存在大部相当英美模式董事会成员基本上
要来自股东,许多
分的外部董中的高级经理就是管理层,两者重
董事在银行管理
董事会事,董事会对班子,都是监
层就职,外部董事
叠融合,董事会的制
管理层的监督事会任命的内衡约束管理层的作
较少,监督作用较
与控制作用比部人用有限

较强
监事会职能体
现在其是最高
的决策机构, 按照日本商法设
监事会成员来自股东立,但监督作用更
没有监事会不设立
代表和雇员代多是由主银行来
表各一半,对执行
管理层的监督
作用比较强
经营绩效与激
非常大相对有一些不大不大
励相关性
政府主导性很弱较强且有效较强但效率不高相当强但效率低下
控制权转移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小可能性很小
13
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qk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资本市场机制
较强较弱较弱较弱
的治理效能
从银行内部与
银行外部等经
理人市场上寻从银行内部寻银行内部寻求银家族内部成员中寻
银行家市场
求银行家,银求银行家行家求
行家市场的声
誉机制完善。
有一定的作
家族员工的作用较
员工的治理作用,通过监事
很弱不大大,非家族员工的作
用会实现“劳资
用很弱
共决制”
信息披露与透
非常高较高较高较低
明度
资料来源:彭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pp64—65
从上表中可知,英美治理模式虽然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以最经济的
方式来重新配置稀缺资源,但是由于银行股东与银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性及信
息的不对称性,不可避免地产生“委托一代理”冲突,道德风险现象的存在很有
可能损害股东的利益。同时由于监督成本高昂及搭便车行为的双重影响,银行经
理层对于银行运作情况的了解实际上远大于持股人,从而极易操纵银行经营来达
到最大化个人利益的目的,产生内部人控制。同时这种治理模式发挥作用对外部
环境的要求很高,资本市场必须成熟、规范,股价要能够充分及时反映银行经营
的业绩:控制权市场的竞争要充分有效,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没有制度上的阻碍,
要有完备有效的银行家市场,能够充分地甄别出有能力的银行家体现优胜劣汰机
制;相关法律体系和审计制度要完善。日德模式下,股权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所有
者难以灵活地通过股票等资本交易市场实现资产的迅速交易、流动及重组,从而
难以通过股市来转移或分担经营风险,使外部投资者缺乏充分的信息,不能使资
本市场很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且容易造成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弊端充分暴露。在家长式决策、亲
情式管理下,造成了强家族大股东、经理层,弱中下股东的局面。
2.3.2商业银行治理模式发展趋同
从三种治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知道三者都是不完善的。虽然几种模式都
曾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的
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他们的弊端
14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l二学位论文
开始逐步显露,如在英美国家的管理层舞弊案件,日本的泡沫经济以及东南亚经
济危机等都是治理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
从近年来全球治理模式发展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到,随着股权革命、股东积极
主义和股份文化的出现,以及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实施跨国投资战略,不同国
家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已经开始出现一种趋同的变化,即引入战略投资者来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这种变化趋势可以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这一角度进行解释。Zwiebel和
Jeffery(1995)|29】指出最优的股权结构(或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大股东(一定的股权集
中)与众多小股东之间的某种组合。只有实现股权的适度集中时,才会出现公司治
理成本的最低点,因此适中的股权集中是公司治理对股权状况的基本要求。【30】股
权过于分散会导致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高,造成管理层实际拥有公司的控制权,
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前提下,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对股东的伤害越大,英美模式
就是如此;股权过于集中又会导致由于大股东对股权的垄断带来的对其他中小股
东的伤害,曰德模式和东南亚模式均存在这~问题。
而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恰好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与英美模式不同,战略投
资者集合了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目标商业银行股份,行使大
股东的权利,监督管理层,可以有效克服由于股权分散带来的委托代理成本;而
与日德模式和东南亚家族模式又显著不同的是,战略投资者的加入使得股权结构
又具有分散模式下的优点。战略投资者是作为分散投资的集合机制,能代表分散
投资者的利益,它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是保持一致的,从而克服了股权集中情况下
可能存在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因此,从股权结构这一角度看,商
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有效结合三种治理模式的优点,发挥他们的特长,
并且克服以前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使股权结构优化,是一种相对以前治理模式
更优的治理模式选择。
2.4战略投资者参股商业银行的动因和主要模式
2.4.1战略投资者参股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
2.4.1.1实施发展战略的需要
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的重点选择那些有巨大发展潜力,孕育无限商业机会的
新兴市场。中国由于近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并且已经成
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这无疑是使其成为战略投资者投资热点的原因。过
去lO年,中国的GDP平均增长高达9%,银行信贷年平均增长16%。消费银行融
资领域过去5年扩张了52%,汽车贷款增加110%,银行卡也提升了36%。在如
此高的发展速度之下,中国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以消费融资领域为例,在过去
15
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5年中我国的汽车贷款以110%的速度成长,但尽管如此汽车贷款还不到汽车消费
总额的15%,而该项在美国却达到了85%。
战略投资者参股,实际上是为了利用目标企业已有的生产经营体系,特别是
销售体系,迅速实现争夺新市场的目标。将竞争对象纳入自己的势力,从而减少
了竞争对手,弱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强度,并借助于东道国相对廉价的物质资源和
人力资源,降低其产品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3H
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与中国内资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可以利用内资银行
弥补其在网点、人民币资金清算、本地高质量客户群信息方面的优势,同时还能
回避对外资的各种规制,提前开展在华银行业务,为以后进一步扩展业务、开拓
市场奠定扎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对外资来说快速而成本较低的选择。
2.4.1.2获取直接经济效益的需要
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对商业银行注资和对技术、劳动力、管理、设备、营销
渠道等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进行整合,使其改善经营管理,尽快提高盈利能力,
从而获得丰厚的股东红利。例如,汇丰银行在2005年上半年获得的来自中国内地
的税前利润达1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9倍,其中约7亿港元来自其持有
19.9%股份的交通银行的利润贡献。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大多数都尚未上市。由于一级市
场与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一旦其参股的中资商业银行实现了融资上市,战略投
资者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汇丰银行在2004年8月入股交行时每股股票
的价格仅为1.86元人民币,而在2005年6月当交行上市时每股定价2.5港元,
而两个月后股价又累积上升27%。因此对于那些参股尚未上市的中资商业银行的
外资金融机构来说,一旦参股的中资银行上市,其所持有的股权就有增值的可能,
外资金融机构就有机会获得了资本利得。
另外,在内资商业银行上市的过程中,外资金融机构还可以获得丰厚的承销
费用。例如汇丰和高盛作为交行的上市保荐人,在交行上市时共获得6600万美元
的承销费。
2.4.2战略投资者入股商业银行的主要模式
2.4.2.1直接模式
直接模式是指由战略投资者直接以现金购买股权或者定向对其增发新股的方
式实现战略投资者的参股。其实质是资本合作,它使双方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
网络资源、客户资源、产品和技术资源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开展广泛
的合作。
在直接引进时,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即外资在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
16
在职人员I司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中占有少数股权、少数外资权益与合资公司形成联合体、外资在合资银
行中拥有上限为50%的直接投资。[321
这三种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较为常见,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
者采用的最多的形式。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够使原银行保留有效的控制权的同时,
资本和经营技术转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得到保证。劣势主要是在投资者方面,其
参与程度可能得不到满足。第二种正日益受到投资者欢迎。双方合资经营的项目
往往是当事方的某些局部功能,合资后双方的母公司仍具有独立性。所以其优势
是原银行可以保留有效的控制权,同时将业务重点放在在特定产品领域内通过合
资附属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可提供投资者在合资公司层面上最大程度的监管和管
理参与,并进行大量的经营技术转移,使被投资方受益。劣势是投资者对银行的
资本支持有限。第三种方式对投资方来说十分有利,这种方式的优势主要是可使
投资者在最大程度上参与公司的监管与管理,合资银行能得到投资者足够的资本
支持,并获得大量的经营技术。劣势是可能会导致原银行丧失有效的控制权。
2.4.2.2间接模式
间接模式是指东欧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采用的方式,通过设立“国家
投资基金”的股权管理机构,由国家政府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公
司,通过该公司参股国有商业银行。该基金的运作结构如图2.3所示口引。
图2.3国家投资基金运作结构
在这种参股模式下,可以有效地保证东道国的金融安全。通过这种机制,国
家可以对国际战略投资者的行为选择模式进行约束和监督,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
全,保证国有股实现最大化增值,另一方面,战略投资者可以参与商业银行的运
作和管理,并且国际战略投资者还能根据自己对于商业银行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情
况相应地增加所持股份份额。这种机制可以鼓励战略投资者参与管理和治理,提
高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实现双赢。
战略投资者对我囝商业银行公i日治理的影响砂f究
2.5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治理的效应分析
2.5.1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治理的积极作用
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对商业银行治理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产权
关系及其组织安排从根本上规定了商业银行的决策结构、管理机构和激励约束机
制,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格局。产权制度不合理是
造成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股权结构
多元化,有利于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34】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从根本上
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单一,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形成。由于战略投资者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他们会依照市场化规则进行运作,因此这样从外部
来看,可以从体制上消除单纯依赖国家救助,又可以防止政府干预其正常经营活
动,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宽容’’监管,借助于战略投资者和海外监管机构对国
有出资人代表及政府的非规范行为形成一定的制约力,从而建立高标准的监管闯
责制;从内部来看可以帮助银行按照国际规则选拔和任命内部经营管理人员,重
新组阁董事会,规范监事会,形成一种诚信、创新、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第二,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帮助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
理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征中的核心,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司制企
业的特殊性。从投资的准备阶段开始,战略投资者就对目标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
予以高度重视,把国际知名的财务、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作为认可银行
资产质量真实性的前提。战略投资者通过参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决策改善风险
管理决策机制,通过培训和交流促进我国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成长,通过传输银
行业务发展新理念促进中资银行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这必然会为商业银行
带来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度和程序,推动其对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工具
和技术的运用。
第三,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全面改进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和内部管理的最有效途
径。战略投资者是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载体,大多在国际金融市场有较长时间
的经营经历,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运作经验,对于市场的特征、变化和发展趋势
非常了解和敏感,且他们来自于市场制度相对成熟和健全的国家,自身管理运作
和制度设计相对完善且规范。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商业银行可以学习西方商业
银行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弥补其在经营中的技术缺口,直接和国际化水平
接轨。
2.5.2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治理的消极作用
引入战略投资者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
存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影响金融控制权。金融控制权主要是指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制定和
执行的独立性、金融监管及处罚权、主要金融机构的掌握权等等。金融业是国民
经济的命脉产业,未来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国家对金融业的
掌控程度。因此对金融业特别是作为其主体的银行业的开放程度需十分谨慎。外
资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其目的绝非仅仅是取得部分股权、分得部分利润。
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些外资金融机构都是希望通过入股来最终实现控制
这些商业银行和相应的中国市场份额的目的。而商业银行具有的信用创造功能,
对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旦主要商业银行的控制权
被外资掌握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效果。
第二,优质客户的流失。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可能会造成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和
核心信息的流失,使得商业银行的无形财富遭受损失。外资有可能将参股银行的
内部信息透露给自己的机构,从而造成竞争的不公平。优质客户的流失无疑会影
响到商业银行的利益,一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营收入、服务收入的减少等;
二是品牌效应,优质客户的流失会影响到其他客户对金融机构的印象,从而造成
更多优质客户的流失。这种流失使得商业银行原来在客户方面具有的这一重要优
势丧失,从而将迸一步削弱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如果商
业银行在多年积累下来的核心竞争力被外资利用或者因为外资的进入而消失,那
会对银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阻碍。
第三,带来新的监管问题。战略投资者大量进入商业银行体系后,势必会加
大监管难度,挑战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能力。随着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将会
带来一个金融创新的高潮。金融创新能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但也给金融体
系的监管带来了新的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监管机构由于
没有现存的专门监管法规,许多方面存在监管真空。同时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
高,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更易向国内市场传导,使金融市场面临的外部风
险增大。
19
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第3章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
3.1战略投资者参与中东欧国家商业银行治理的历程回顾
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在实施经济改革前经济环境与我国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
东欧各国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实行了经济改革,同时在银行业产权方面与
我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因此他们在银行业改革方面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经验值得
我国借鉴。
3.1.1东欧国家引进战略投资者概况
这里研究的中东欧国家主要是指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
亚5个中欧国家和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3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他们是
2004年5月欧盟首轮东扩后加入欧盟的8个中东欧成员国。
中东欧8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步骤:第一步,解构大一统的一
级银行体系,建立由独立的中央银行和市场主导的商业银行构成的二级银行体系
(Two—tier Banking System); 第二步,调整银行资本结构(Recapitalization),实
行银行市场化和私有化;第三步,开放银行市场,特别是大力引进外资银行
(Foreign Strategic Investor),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3剐
经过第一步的改革后发现,由于新成立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金融领域的垄
断者,且普遍面临资本严重不足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等问题,计划经济残留严重,
风险控制不严,伴随着计划经济的彻底解体和政治经济危机的凸显,匈牙利、波
兰、捷克等国的银行体系陷入危机,这种银行体系并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为摆
脱危机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是其中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由于中东欧国家金融市场既不完善也不发达,仅仅依靠国内金融资源和金融
市场无法完成商业银行改革重任。有鉴于此,中东欧各国政府对银行体系实施了
激进的、暴风骤雨式的对外开放政策:一是降低甚至取消了外资银行进入的门槛,
放松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二是允许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国有
银行或收购国内银行。p6J
以波兰为例,它于1993年开始银行业的私有化过程。在世界银行的资助和协
助下,波兰政府取消对外资银行进入波兰的限制,精选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与
国内银行配对组成“姊妹银行",通过外资进入实现对管理技术的引进,帮助银行
业的重组,这就是波兰政府对其9家地区性银行实施的“姊妹银行计划”。这个计
划以1993年3月波兰WKB银行的私有化为开端。9家银行战略引资的具体情况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Jj学位论文
见表3.1。
表3.1波兰9家银行的战略引资过程(1993-2000)
银行名称年份引资方式战略引资后的股份结构(资本份额)
Wielkopolski Bank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8.5%;
1993 发行股票
Kredytowy SA 国家控股30%;分散的小股东34.75%
荷兰商业银行25.9%,国家控股
Bank Slaski SA 1994 发行股票
33.2%
Bank
国家控股46.61%, 分散的小股东
Przemyslowo-Handlo 1995 发行股票
53.39%
wy SA
Bank Gdansi W
1995 发行股票BIG SA(波兰实体)24.07%
Gansku SA
Powszechny Bank 国家控股33.3%,分散的小股东
1997 发行股票
Kredytowy SA 66.7%
向外国投资者出
AIB European Inversting
Bank Zachodni SA 1999 Limited(Ireland)80%,国家控股
售大部分股权
4.29%,其他股东15.7l%
与BankPolsa
Powszechny Bank
1999 Kasa Opieki SA
Gorspodarczy SA
合并
与BankPolsa
Bank Depozytowo—
1999 Kasa Opieki SA
Kredytowy SA
合并
与BankPolsa
Pomorski Bank
1999 Kasa Opieki SA
Kredytowy SA
合并
资料来源:董秭,私有化与外资行进入:波兰银行业改革经验,银行家,2006(8),ppl07—109
中东欧8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从银行
数量分析外资银行的占比,二是从市场结构分析外国银行的市场份额。在表3.2中
可以看到,在中东欧8国中,除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外,其他国家的外国银行数占
该国银行的比例均超出了50%,最高的捷克共和国占比达84%,连最低的立陶宛
也达到了28%。图3.1反映的是外资银行在中东欧8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图中显
示有4个国家(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外国银行控制的
市场份额超出了90%,其中爱沙尼亚的银行市场几乎全部为外国银行占领。
2l
战略投资者对我罔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表3.2 2003年中东欧8国外资银行数量及占比
斯洛文靳洛
国家名称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
尼砸伐克
银行总数32 7 33 13 24 59 1 1 18
外国银彳r数27 4 26 4 8 48 6 15
外国银行
84 58 79 28 33 8l 55 83
fli比(%)
图3.1 2003年外国银行控制的中东欧8国银行资产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李石凯,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国际盆
融研究,2006(9),pp30—40
3.1.2战略投资者对东欧商业银行治理的影晌
从宏观上看,在中东欧国家开放本国的银行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后,经
济得到了有力地促进,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局面,与实现经济转型后长期经济不景
气的状况截然不同。从1999到2005年间,中东欧八国中发展较慢的国家经济年
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增幅较快的国家更是达到了5%多。这不仅远远高于同时
期南欧地区的经济增长,甚至比原欧盟15国的2%的增长率要高出很多。
从微观上看,它首先改变了其控股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大大提高了银行的
财力和内部治理能力,使这些银行快速实现了规模扩张和业绩增长,例如,匈牙
利和波兰的不良贷款比率由1993年的30%左右下降至1997年的10%。更重要的
是,外国战略投资者的经营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一方面是
迫于外部压力,另一方面是出于主动,中东欧8国的本土银行通过学习和模仿,
其经营管理也迅速适用了市场经济要求和市场经济环境,还由于拥有更加雄厚的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f:学位论文
客户基础和更加密切的客户关系,也许还有民族感情的作用,本土银行得到了根
本性的变化,规模扩张和业绩上升速度比外资银行更为显著。
表3.3 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整体运行状况(1999—2003)
国家名称指标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银行部|、J总资产91.37l l 16,994 141,565 124.757 11 l,830
波兰资产嗣报率(ROA) O.9 1.1 1.0 0.5 O.5
资本利润率(ROE) 12.9 14.5 12.8 5.2 5.9
银行部门总资产30,799 33839 41,215 49,173 54,797
匈牙利资产同报率(ROA) O.6 1.3 1.6 1.7 1.9
资本利润率(ROE) 6.4 13.8 15.7 18.3 21.1
银行部门总资产74,587 8l,890 88,534 81,212 79,455
捷克共和

资产同报率(ROA) 一0.3 O.7 0.7 1.2 1.2
资本利润率(ROE) 一5.3 13.1 16.6 27.4 23.7
银行部门总资产18.130 19,251 21.721 24,304 23,942
斯洛伐克资产同报率(noh) 一2。3 1.5 1.0 1.2 1.2
资本利润率(ROE) 一30.2 9.5 14.4 13.6 12.9
银行部f J总资产13,588 J5.04l 17,489 20.093 21.553
斯洛文尼
资产同报率(ROA) 0.8 1.1 0.4 1.1 1.0

资本利润率(ROE) 7.7 11.4 4.7 13。O 12.8
银行部f】总资产3,008 3,684 4,372 5,22l 6,314
爱沙尼诬资产嘲报率(ROA) l。4 1.2 2.7 1.6 1.7
资本利润率(ROE) 9.2 8.O 20.7 11.9 14.2
银行部fj总资产3,424 4,887 5,597 8,414 9.312
拉脱维砸资产同报率(ROA) 1.0 1.6 1.5 1.5 1.4
资本利润率(ROE) 】1.2 18.6 19.O 】6.4 16.7
银行部f J总资产3,187 3,747 4,280 4,194 6.30l
立陶宛资产吲报率(ROA) 0.Ol 0.4 一O,1 1.9 1.4
资本利润率(ROE) 1.1 4.0 一1.1 8.5 13.4
中东欧8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具体反映在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明显增
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张,资本充足率稳定上升,成本/收益比例持续下降,盈利水
平提高,不良贷款率降低等上面。表3.3给出了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整体运行状
况。可以看到,各国银行的总资产均有提高,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立陶宛2003年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999年的2到3倍。在盈利情况上,除立陶宛
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外,从2000年起这些国家的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利润率都没有再出现过负值,并且
保持稳定,甚至在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能基本保持持续增长。2005年度,已
经有总共达46家中东欧8国的银行进入全球银行1000强,这反映出这些国家商
业银行经营实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增强。【37】
3.2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
3.2.1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1.1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从政策性银行成立剥离政策性业务到财政部定向发行2
700亿元特别国债以补充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再到1999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将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
司,以及国务院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
亿美元外汇储备向两行注资。这种种改革措施使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的
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观。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
的扶持下,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对促进我国经
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中国银行为例,经过股份制改造以后,银行设立了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
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成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聘任国际知名的外部独
立董事参与决策和监督,对董事会决策起到了有效的制衡作用;股份公司董事会
下设战略发展委员会、稽核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人事和薪酬委员会、关联
交易控制委员会等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根据董事会授权,制定相关政策,行使
相应监督职能。
经过股份制改造,我国商业银行在法律上明确了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
立承担责任的法人地位,引入了现代公司制的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并且开始着
手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
争力也大大提高。
总体说来,我国商业银行现行模式的特点是由股东大会任命董事会和监事会,
监事会是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银行的发展战略
和重大决策,任命公司的经理层,监事会则主要负责监督董事和经理层的行为,
维护股东的权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在存在一些的
差别,表3.4中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和巴塞尔银行公司治理准则的主要差异。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表3.4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与巴塞尔银行公司治理准则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巴塞尔银行公司治理准则
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
公司治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结构和保证各机
一套涉及银行管理层、董事会、
含义构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即
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
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约束机制
董事会负责建立可以指导银行持
战略目标
公司战略目标和文化不清晰
续开展经营活动的战略和公司价
和文化值,规定严禁公司经营者贪污和
受贿行为
组织架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经营层
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营层
与权责
监督机制
方面内控机制薄弱,稽核部门作用未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师充分发挥作用。
激励机制激励措施与银行的战略目标、控
体现为短期激励
方面。制环境和道德价值一致
信息披露
不具体透明度高、信息披露强
方面
外部支持
未规定规定
环境
监管等相关
未规定规定
者的作用
资料来源:蔡鄂生、王立彦、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与控制》,2003年12月,经济科学出版

3.2.1.2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改革更多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不敢贸然进行
制度层面的改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与国际规范化的商业银行治
理机制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都比较低,
表3.5是标准普尔对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评级情况。
战略投资者对我困商qk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表3.5标准普尔对四大银行的评级表
信用评级财务评级
中国建设银行BBB+ C
中国工商银行BBB+ C
中国银行BBB+ C
中国农业银行BBBpi
一般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以下带有共性的问题:(1)国有股所有
者缺位导致委托人不明确或缺位;(2)董事会存在严重的职能和结构问题:(3)激励
机制不能发挥作用:(4)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性选聘机制失效;(5)内部人控制问题
突出;(6)银行总体目标不明确,决策效率低下;(7)外部治理机制残缺不全、转型期
的体制约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等。p副但总体来说,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
下几点:
第一,产权主体虚位。国有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以来一直占绝对优势,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中产权主体缺位。虽然在法律上国家对商业银行的所
有权是明确的,但是缺乏一个人性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政
府是商业银行的虚拟参与方,它的委托权需组织授权给政府官员来行使。所以商
业银行的国有控制权实际上是由政府官员来行使的。而又由于国有股的剩余索取
权属于国家,这就导致了剩余索取权与实际所有权的分离。因此,政府官员缺乏
动力去监督和约束银行的管理层。因此在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缺乏能有效
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没有一个真正对国有
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公司治理结构中也没有国家股股东的地位。
第二,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
很不健全,董事会的作用难以发挥,监事会还没有建立起以其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行长和副行长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董事会没有实际权力
对其聘用或者解聘,因此董事会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制约作用几乎没有,很
难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监事会的工作大多也是流于形式,仅仅对银行
的相关财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而没有充足的信息来
源以充分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同时监事会被赋予的能力有限,仅有
监督权,而对董事和高官人员没有权力进行罢免。
第三,激励机制缺乏。完善、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考核
办法和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上的。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控制权和剩余索取
权的截然分离,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报酬与银行的绩效关系不大,基本上实行的是
国家规定的工资等级制度,只能获得基本固定的工资收入。当集体利益与国家利
益产生不一致时,经理层比较容易受到寻租力量的侵蚀,因为他们对于经营后果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基本上不需要承担责任。另外,由于缺乏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银行的长远发展
利益与经营管理者的自身利益更不相干,这样导致管理层的短期行为严重,只顾
眼前利益而无视银行的长期发展。再加上由于薪酬水平基本上是在事前确定的,
缺乏有效地激励,这样在市场竞争中容易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3.2.2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实践历程
以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我国商业银
行的开端,境外机构不断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参股的具体
情况见表3.6。
表3.6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现状一览表(截止至2005年lO月)
参股时
中资金融机构参股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参股金额备注

3.29%(注:
中国光大银行亚洲开发银行1996.10 2001年以1900万美元
已通过股份
后为1.9%)
制改造实现
1 999.9/2 2亿人民币
国际金融公司5%/3%
001.12( /2500万美元
上海银行增持) (增持) 已完成
汇丰银行8%
2001.12 6260万美元
上海商业银行(香港) 2%
2001.12 1.96亿人民币
通过增资扩
南京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2001.11 15% 2700万美元
股实现
部分完成,
有权在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花旗银行2002.8 4.62% 6700万美元2006—2008
年增持至
24.9%
04年获批
国际金融公司12.5%
西安市商业银行2002.9 Nf入准,部分实
加拿大丰业银行12.4%

国际金融公司
2003.11 1.6% N|久以收购形式
中国民生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
2004.11 4.55% N?A 实现

兴业银行恒生银行2004.3 15.98% 17.26亿人民2004年获批
战略投资者对我冈商qp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2004.3 5% 币准,以发行
国际金融公司2004.3 4% 5.40亿人民币新股形式实
4.32亿人民币现
12.35亿人民通过股份转
深圳发展银行新桥投资2004.6 17.89%
币让实现
收购价为人
交通银行汇丰银行2004.8 19.90% 17.47亿美元民币每股
1.85元
有权在2008
年5月将所
济南市商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2004.11 11% N}久
持股份增至
20%
北京银行荷兰国际集团2005.3 19.90% 17.8亿人民币
杭州市商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2005.4 19.90% 1亿澳元
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2005.4 Nf久NfA
美洲银行国有银行引
2005.6 9% 25亿美元
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进外资的开
2005.7 5.1% 14.66亿美元
限公司端
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
公司2005.7 lO% 300万欧元
南充市商业银行
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发2005.7 3.3% 100万欧元
展基金
苏格兰皇家银行
2005.8 10%
中国银行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31亿美元
2005.8 5%
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高盛、安联、运通2005.8 10% 36亿美元
成为其第二
渤海银行渣打银行2005.9 19.99% l,23亿美元
大股东
德意志银行
13.275亿人民
2005.10 币
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7.02%
2005.10 5.445亿人民
华夏银行权有限公司2.88%

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4.08%
2005.10 7.704亿人民
限公司

柱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特别是在2003年12月中国决定放开银行业市场,将外资参股比例提高到25%
以后,更是掀起了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热潮。其中2005年达到一个高峰,其中美
国银行投资25亿美元购买汇金公司持有的19.9%建行股份,创下迄今为止外国机
构投资中国的最大单笔记录。截止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
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
从外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境外投资机
构类型多元化。投资者当中既有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这类非纯商业化金
融机构,又有实力雄厚的如汇丰、花旗等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还有新桥这样擅
长资本运作的战略性投资公司。第二,外资持股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96年
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时,参股比例仅为3.29%,到2005年3月荷兰商业银
行同国际金融公司共购入了北京银行近25%的股权。图3.2中给出了外国银行在
我国总资产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外国银行在我国总资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且上升速度很快。第三,外资参与入股银行管理的程度提高。参股光大时,亚洲
开发银行没有对其派驻董事,到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参股上海银行时就派驻了一‘
名董事进入。在随后引入的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均向目标银行派驻了董事,并且积
极参与其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
图3.2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总资产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各期
3.3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3.1威胁金融业安全问题
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其目的绝非简单地取得中资银行的部分股权,
分得部分利润,实际上,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只是外资金融机构全球战略的一个组
成部分,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正因如此,外资在入股中资商业银行
29
战略投资厅对我l嗣两qk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石Jf歹E
的同时,也可能附有许多不合理的条款,借此推行他们的金融霸权。比如,有的
外资银行在入股中资银行时,会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有的外资银行会借注入先
进的管理经验的名义,高价兜售他们的某些专利、产品、管理系统等,中资商业
银行必须每年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有的外资银行可能压制中资商业银行自身的
创新和业务发展,按照其全球战略来设计合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规划,将中资
商业银行演变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机构;还有的外资金融机构可能把中
资商业银行作为其转嫁风险的一个工具,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金融风险转移到中
资商业银行身上。凡此种种,都是金融霸权的表现,将会极大地损害中资商业银
行和中国金融业的安全。【39J如果对这些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予以防范和制止的
话,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我国金融甚至整体经济的稳
定健康发展。
3.3.2股权转让定价不合理问题
. 股权转让定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我国大多数商业银
行都有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而且由于会计制度的原因,中资银行针对不良资产
提取的坏账准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对待商誉、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或减值以及债
券投资的重新评估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中,外资金融机
构往往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水平等指标上的问题以及我国金融案
件多发、政府干预严重、税收制度不合理等理由来压低收购价格,从而形成定价
上的分歧。所以中资银行的实际价值很容易被低估,从而导致“银行贱卖"和商
业银行利益的大量流失,使国有资产造成损失。以建设银行为例,新加坡淡马锡
控股有限公司以14亿美元购入其5.1%的股份。但是这次的股权定价是以净资产
为基础进行的,这样做实际上是低估了建行的实际价值。因为股权的转让价格除
要考虑净资产外,还要综合考虑该银行的品牌、客户、市场以及国家的支持等方
面因素。从建行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商誉的价值为O,无形资产为13亿人民币,
占净资产的比例为0.68%,显而易见建行的无形资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另外,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价值更加不能
简单地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通常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也不能按普通上市公司
以净资产定价的方法来估算,其价值通常要高于按上述方法测算出的价格。
3.3.3管理文化冲突问题
在引资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双方会在经营管理的环境、理念、行为方式等管
理文化的许多方面出现冲突。这是因为金融本来就是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一个产业,
金融资本的结合能否结出硕果,关键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能否得到很好的融
合,能否产生积极的效应。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在市场发育程
在职人员l司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度和体系健全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战略投资者进入后不可避免地对整个
制度环境不适应,对国内银行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同时还存在
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匹配战略投资者具有的竞争优势和技术输出能力。能否实现从
资本结合到文化理念融合,也就决定了中资银行能否实现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
自身创新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现在拥有的静态优势转化为动态
优势,失去了继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引资的初衷,还会不利
于中资银行的发展。
3l
战略投资者对我罔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II
第4章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章战略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二是战略投资
者是否持股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检验。之所以采用银行绩效是因为它是商业银
行治理状况好坏的直观体现,可以全面反映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情况。
4.1样本和变量的选择
1.样本选择
收集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情况的样本数据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信息
不透明的基本特性和由此引致的相关研究数据的难以获得造成的。这对该方面的
相关实证研究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障碍。而且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这一问题显
得更加突出。一是因为我国上市银行虽然披露信息较全面,但是上市银行数量较
少;二是受体制转型和整体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数据披露比发达国家的银
行要少。
但由于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公布了年报,信息披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就为对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由于我
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信息披露程度还没有跟进,数据不全或是没有披露,因此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不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这一群体。通过对年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
筛选,最后确定本文的样本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
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共13家商业银行,数据选取得的年度为1996
年一2005年。虽然选取的样本量仍然偏少,但是它已经能在一定程度反应出我国
商业银行治理的基本特性。
2.数据来源
样本中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情况的数据是根据年报上的数据经手
工整理而成,公司业绩数据及相关的财务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各期以及商业
银行的年报。
3.变量描述
依据公司治理的研究架构,主要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变量:企业业绩变量、股
权结构变量和控制变量。企业业绩是衡量银行当前收益水平和今后收益持久性和
增长性的主要指标,它不仅反映了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
策的重要依据,为了防止由于商业银行存在粉饰报表的可能而带来的数据的不真
32
在职人员l司等学力硕L学位论文
实,本文拟采用三个指标来分别代表商业银行的业绩状况,它们分别是税前利润
率(PRO)、净利息收入率(IM)和非利息收入率(NIM)。股权结构变量包括两个:
战略投资者是否参股商业银行(IH),该变量设置为:1一已参股,卜未参股:战
略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ISH)。另外由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还受很多因素的
影响,在实证研究中应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作用,因此需设置控制变量。本
实证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共设置了两个:第一个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1Il烈)。大量
的研究表明,银行规模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规模效
应的存在而导致的。一般而言可以采用总资产、总收入、存款额和贷款额等四个
指标中的其中一个来反映银行规模,考虑到上述指标间的高度相关性,选择总资
产作为反映银行规模的指标,引入总资产的自然对数(1nTA)代表公司规模作为该
模型的控制变量,以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对其绩效的影响程度。第二个是营
运费用率(ExP),这个指标的设置是用来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本效率①。变量的定义
及计算方法具体见表4.1。
表4.1变量定义表
变量名变量变量定义
税前利润率P只D 税前利润率一税前利润/总资产
净利息收入率IM 净利息收入率=(利息收入一利息支出)/总资产
非利息收入率NIM 非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总资产
战略投资者是否参股lH 1一已参股,卜未参股
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IsH 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占所有股份的比例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Il弛ln总资产
营运费用率EXP 营运费用率;(人员费用+其他非利息费用)/总资产
4.2样本数据的统计特征
为了揭示上面定义的变量的基本特征,本部分对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变量进
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表4.2给出了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统计性描述。
从表4.2中可以看到,有战略投资者持股的商业银行占到了总数的76.92%,
从这点上说,战略投资者介入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参股银行已经
超过了样本银行的四分之三,国外战略投资者十分看好中国银行业市场,开始了
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广泛投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最高达24.98%,这个比例说
明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介入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有作为大股东对目标
银行进行治理的动力,并且这一最大值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持股不能超过25%的
上限规定所造成的。因此从这点看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介入的潜力还很大,
①这里的营运费用指各种管理费用、损失成本的总和。
33
战略投资存对我围向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 IIIll
只是由于相关政策的规定受到了限制。但是也要看到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
仅为1.774846%,这个比例显然相对我国整个银行体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商业
银行中战略投资者的数目最大值为3,这说明介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主体
还不够丰富,还有大量的国外优秀和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尚未进入,我国商业银
行的引资对象的选择空间还很大。
表4.2战略投资者持股总体描述性统计
变量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
战略投资者是否持股0.207692 0 1 0 0.407225
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1.774846% 0 24.98% 0 4.876177%
商业银行中战略投资
O.3 O 3 O 0.689343
者数目
有战略投资者持股的10
商业银行数量(76.92%)
所有银行个数13
对其他变量的统计结果如表4.3:
表4.3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
PRo 0.6726% 0.5070% 3.0667% .0.0450% 0.6258%
IM l。6172% 1.4308% 7.7174% 0.0800% 0,9417%
NlM 1.2807% 0.9897% 8.7295% 0.0501% 1.3153%
ln烈8.3253 10 8.281343 11.07506 4.454347 1.617565
ExP 1.0826% 0.9854% 2.7869% 0.278l% 0.3576%
4.3战略投资者持股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4.3.1战略投资者介入效应的基础分析
为了考察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状况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到
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本节将选取战略投资者入股作为事件研究点来对战略投
资者的介入效应进行基础分析。通过比较战略投资者入股前后目标商业银行的经
营绩效变化来判断战略投资者的作用。表4.4给出了战略投资者入股前后商业银
行的绩效情况。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表4.4战略投资者入股前后商业银行绩效比较
时间PRo lM NIM
入股前0.37939% 0.90554% 0.423ll%
兴业银行
入股后0.74473% 1.43903% 1.07046%
入股前1.88960% 0.87049% 4.65605%
光大银行
入股后2.66010% 2.1018l% 3.36617%
入股前0.71755% 1.39645% 1.09520%
交通银行
入股后1.69215% 4.16328% 0.58672%
入股前0.38504% 1.03324% 1.05817%
民生银行
入股后0.45812% 1.25982% 0.87132%
入股前0.66953% 1.44647% 0.48693%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入股后0.78938% 2.33862% 0.66027%
入股前0.34770% 1.5377l% 1.38590%
深圳发展银行
入股后0.27923% 1.14001% 1.31588%
表4.4中仅给出了五家银行战略投资者入股前后商业银行绩效的比较情况。
这是由于在研究样本中,虽然有十家商业银行有战略投资者入股,但是其中有四
家的入股时间为2005年。而目前这五家商业银行仅公布了其2005年的年报,2006
年年报尚未公布。因此无法获取他们入股后的绩效数据。故此,本节仅以另外六
家入股时间较早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从表4.4中可以看到,从整体上说除深发展外,这六家银行在战略投资者入
股前后的绩效均发生了变化,入股后的绩效基本上是优于入股前的绩效。分别来
看,就税前利润率(PRO)来说,前五家银行在入股后该指标都增大了,且增长幅
度较大,其中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战略投资者入股后的税前利润率是入股前的近
2倍,可以说这一增长是十分迅速、显著的;净利息收入率(tM)的情况类似,在
战略投资者入股后,这一指标值有了明显的改善,前五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率均
有所提高,特别是交通银行更是提高了3倍多;非利息收入率(NIM)的情况则与
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六家银行中有五家,包括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
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该指标值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
务上有很大的优势,他们通过在我国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经营,赢得了我国银行业
中间业务的大份额市场,并且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由于技术和
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落后,在这方面处于劣势。而外资入股的时间还不长,中资银
行还没有来得及很好地学习外资股东在这方面的优势,因此造成了中资银行非利
息收入率这一指标不升反降的现象。而深圳发展银行在外资入股后的业绩发生了
明显的下降,有部分程度上是由于外资进入后对银行内部监控的加强,发现并处
35
战略投资者对我I司嗣qk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理其内部的重大违规事件,从而导致了该行经营上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通过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到初步结论:战略投资者的介入是有利于商业
公司治理的改善的,他们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上面的分
析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且在结果中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因此为了更深层次地对
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结果,下面将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
行深入地分析。
4.3.2战略投资者入股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型的实证检验
战略投资者入股的商业银行与没有入股的商业银行之间是否会由于战略投资
者的介入而导致其公司治理状况存在差异,即战略投资者入股是否会对公司绩效
产生影响,本节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检验。
为了全面、客观地分析战略投资者的介入是否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
影响,以及产生什么影响,下面构造了三个检验模型,分别采用税前利润率(PRO)、
净利息收入率(IM)和非利息收入率(NIM)这三个指标来代表公司绩效。其中模型
的因变量为公司绩效变量,自变量为战略投资者是否参股商业银行。
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如下:
PRDi,=口“+屈IHff+4 lIl五~+一;qEXP.+以, (4.1)
IMff=啦。+屈IH打+以InT礁,+以EXP,+以(4.2)
NIM靠=nit+岛腰ff+岛InTA,+乃团峨+:tit (4.3)
其中,啦为常数,屈、4、以为模型回归系数,以为随机扰动项,f=1,2⋯13,
t=1.2⋯10。
基于各银行之间的差异,在模型的选择上采用变截距模型,同时考虑到该实
证检验仅以样本自身效应为条件来进行推论,且样本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商业银行
的基本特征,所以最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为减少由于截面单元数据而
造成的异方差影响,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模
型方程进行分析,得到检验结果如下(表4.5)。
从表4.5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模型1、模型2、模型3的调整后的尺2分别为
0.698987、0.161 124、0.61 1 670,除模型2的拟合优度不高外,其他两个模型的
拟合优度均较好。并且他们的F值分别为1 57.2767、1 9.88860、1 09.0957,在
统计上均显著,因此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再看自变量的系数,三个模型
中馏的系数均为正,其中模型l的该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2的系数在
10%的水平上显著。可以得到结论,战略投资者入股与商业银行的绩效正相关,
这说明战略投资者介入有利于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改善我
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表4.5战略投资者入股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型fI勺实证检验结果×.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自变量\\ PRD lM NIM
0.006131¨· 0.005342。0.0021 07
lH
(6.1 56938) (1.848447) (0.7671 02)
.0.005875·★★ -0.004667·· 一0.008233★★·
ln烈
(-11.05103) (-3.1 87807) (·5.91 7860)
-0.150571 -0.506903’ 0.976679。··
EXP
(一1.243973) (一1.66361 9) (3.37301 1)
R2 ’ 0.733989 0。258668 0.656824
调整后的尺2 0.698987 0.161 124 O.61 1670
S.E.of regression 0.004303 0.008625 0.0081 97
F值1 57.2767 1 9.88860 1 09.095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D.形值1.128455 1.604888 1.362183
观测值130 130 130
注:括号内为经White异方差修正后的t检验值,木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料表示在5%
的水平上显著,料宰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总资产的对数与商业银行的绩效负相关,且显著,这点也十分符合我国的实
际情况。我国总资产较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对总资产较少的其他股份制银行
而言,由于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机制相对灵活,公司治理状况较好,而且没有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那样的历史包袱,因此绩效相对较好。图4.1和图4.2分别是四大国
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率的比较。
图4.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比较
战略投资卉对我罔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图4.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税前利润率的比较
4.3.3战略投资者持股量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型的实证检验
上节采用了战略投资者是否入股这一状态变量作为模型的自变量进行了实证
分析,但是光进行这一分析还是不充分的,本节通过构建战略投资者持股量与商
业银行治理模型来验证战略投资者持股越多就越有动力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改善作用越大。
同样下面分别采用税前利润率(PRO)、净利息收入率(IM)和非利息收入率
(NIM)这三个指标作为因变量构造了三个检验模型,自变量为战略投资者的持股
量,控制变量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1nTA)和营运费用率(EXe)。
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如下:
PROit=%。+屈ISHif+4 lll巩+五哦+肛, (4.4)
IM打=%,+f121SH缸+82 lnT4,+五EXe,+心(4.5)
NIMff=<Tgit+f131SH缸+83lnT4.,+冯ExPf+以, (4.6)
该模型选择固定效应形式。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广义最d,-.乘法
(GLS)估计,得到如下检验结果(表4.6)。
从表4。6所示的结果可知,F值在统计上均显著,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在三个模型中模型1和模型2的ISH的系数为正且显著,模型3中ISH的系数虽
然不显著,但为正,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得到结论,战略投
资者的持股量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战略投资者的
介入有效地帮助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并且战略投资者持股量越
大这种效果越明显,这说明战略投资者正在积极地发挥其大股东的作用。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表4.6战略投资者持股量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模型l 模型2 模型3
自变量\\ PRo lM NlM
0.027795。‘’ 0.034681’ 0.012105
lsH
(4.168107) (1.887572) (0.692541)
-0.0051 71。” -0.0041 87。。‘ -0.008003”。
lIl烈
(-1 2.1 3605) (-3.1 1 3596) (-6.254881)
·0.111429 -0.427935 1.006868’。。
EXP
(·0.984690) (-1.411856) 《3.491 773)
尺2 0.786580 0.259589 0.656824
调整后的R2 0.758498 0.162167 0.61 1670
S.E.of regression 0.004484 0.008620 0.0081 97
F值21 0.0788 1 9.98432 1 09.095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D.形值0.786580 0.259589 1.362183
观测值130 130 130
注:括号内为经White异方差修正后的t检验值,术表不在10%的水平上显著,料表示在5%
的水平上显著,料木毒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4.3.4实证结果的分析解释
从前面三部分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到,无论是从战略投资者是否介入这一角度
考察还是从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分析,战略投资者这一因素均与我国商业银行的
绩效存在紧密联系,且这种联系是显著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
业银行的介入以及其介入程度的加深能有效帮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效率。对
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解释:
第一,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
结构和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产权改革,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是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
的基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是推进公司治理改革的必要举措。在此基础上,
适当缩减国有股权规模,尽量弱化其在经济运行时的“超经济"特征,降低政府
的行政干预程度,引进战略投资者持股能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股权格局,这是符
合我国商业银行要求的有效公司治理发展方向。因此,战略投资者介入的商业银
行在其介入后银行的绩效较介入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其介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存
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第二,战略投资者能帮助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治理问题。当战略投资者
持股到一定份额时,作为大股东的战略投资者有动力且有能力对银行的管理层及
战略投资并对我I习商业银行公·刁治理的影响硼f究
其决策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的
产生。并且战略投资者能利用其行业经验和专家优势为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和发
展战略的设计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指导,帮助商业银行内部问题的解决。因此,
战略投资者持股量与商业银行的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第三,商业银行借助引进战略投资者能移植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战略投资
者的引入对商业银行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主动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并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实现与国际水平的接轨。因此,从这点来看,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有利于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其介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综合三部分的实证结果总结得出: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一举措对我国商业银行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战略投资者持股能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帮
助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促进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
40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第5章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路径选择
通过前面章节论述可知,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的改善已发挥了积
极作用,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构筑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新模式是符合我国商
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它的引入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成长的推进器。理想的战略投
资者是最适合银行自身需要和发展目标的合作伙伴,但同时它也可能带来相关方
面的问题。因此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引进策略,有效发
挥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改善的积极作用,在调动战略投资者入股积极
性的同时注重保护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实现和经营的稳健运行,以保证金融
业和宏观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5.1深化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治理改革
5.1.1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水平普遍不高,这导致了
其在引资谈判中缺乏谈判的法码,从而易造成国有资产的低估。因此,国有商业
银行要通过实施彻底的股份制改造,真正转变成现代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投资
价值,增强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
首先要做好财务重组工作,一定要进行彻底、认真的改革重组,清理资产负
债表,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彻底改善财务状况,并按照国
际会计准则要求,实现财务会计制度的转换。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不断改进公司治理结构。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董事
会在银行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实践表明,一个全面且相对独立
并为银行有效运行负责的董事会能够给银行带来长远的效益。改制后的董事会要
重点做好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确保依法审慎经营、提高银行的透明度、监督银行
高管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考虑在董事会中给予战略投资者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并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
防止股东直接干预银行的正常经营和进行关联交易。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
上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督治理模式加强监事会的职能。
最后要提高管理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银行董事会的决议以及监管部门的监
管意图均要由银行管理层付诸实施,因此建立一个精干、专业化的管理层队伍非
常重要。因而,必须将高管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化,不仅要求要建立符合现代商业
银行制度要求的高级管理人员选聘机制,在选拔工作中要突出道德素质、专业水
41
战略投资辑1对我困商业银行公一日治理的影响硼f冗
平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还要建立相应的问责制、业绩评估制度和激励约束
机制。[40】
5.1.2融入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我国银行面临新的挑战,银行经营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新经
济和新技术要求。战略投资者的进入给银行业带来优质客户、人才、产品和服务、
市场等理念和价值观方面的深刻变化。为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在企业文
化建设上融入新的文化理念。【4l】
首先,应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构建强有力的“风险文化’’。风险管理是银行的
生命线,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构建商
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只有树立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
理念,才能为持续稳健发展保驾护航。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一是建立起覆
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构建全面的、全方位的、
全员的风险管理;二是要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不断提高不良贷款拨备率:
三是要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建设有效管理风险的运行机制。
其次,要提升科技系统建设水平,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各项经营管理中。
一方面加快技术引进提高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把不断追求创新作
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形成不畏风险勇于前进的良好氛围,促进经营管
理发展。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学习型银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
经验,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帮助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金融业务
知识管理,共享智慧,共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综合素质,最终建立起学
习型银行。
5.2促进和谐外部环境建设
5.2.1改善外部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战略投资者作用的发挥是受一定外部条件和制度因素影响的,因此必须着重
改善相应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发挥对金融机构控制权的
市场作用。在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以投资银行为主的战略投资者或策略投资者,
会通过套利行为纠正市场中的各种无效率的情况。当我国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环境
改善发展,形成上述机制后,能有效改善对微观主体的约束作用。同时还要建立
42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完善的职业银行家市场,实现银行高管的市场选择,以改变现在我国国有商业银
行的高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行政选择而非市场选择的结果。第二,要改进和完善
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软环境,调整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全面接
轨,适应国际竞争和参与国际市场的需要。第三,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公开与评价
机制。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和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管理的合规情况等内容应
在严格贯彻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向公众公布。
5.2.2提高对金融业的监管水平
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这势必对我国金融业的监
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首先,由于没有现存的外资金融机构并购中资商业银行的
专门监管法规,许多方面的监管依据缺失;由于金融业是一个管制性的产业,金
融机构是社会大众所有的钱财管理机构,也是资本市场的供给者。因此,必须相
应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及政策,如银行设立、分行扩展、银行业务种类等,
并用相应的制度规则进行有效的规范。第二,外资银行不仅参股了我国的商业银
行,其投资领域还涉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形成了其在
我国境内进行混业经营的格局。而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模式,所以有必要加
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并适时研究整合的可能性;第三,己在我国设立分
行的外资银行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后,其在华其他分支机构和被参股的国有商业银
行就具有了关联性,关联交易的出现不利于为国内银行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
环境。第四,战略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具有强烈投机色彩的短
期资本和各类投资基金的出现,很容易引发银行业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以WTO
和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准则为参考,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使之成
为规范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准绳。加强对引资案例的监管,提高在新金融环境下的
监管水平。
5.3实施科学的引资策略
5.3.1确定合理的引入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慎重选
择引资对象的原则。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必须是资本雄厚、管理先进、注重长远利
益,具有优秀的国际声誉、良好的资本充足率、良好的外部融资能力的知名金融
机构;二是长期持股原则。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必须签订有关协议,以保证战
略投资者能在银行上市后长期持股和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
锁定期限要控制在2至3年以上,期限过短时,引进的金融机构极有可能是财务
投资者,会为了仅仅获取股票价差而抛售套现,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引资目的
43
战略投资香对我图两业银行公·日治理的影响研究
无法实现;三是适当持股比例原则。我国现行规定当外资入股超过25%时就将银
行视为合资企业予以特别监管。战略投资者要在管理决策上拥有发言权,其持有
的股份必须达到一定的份额才能实现。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由于股权分散而使外
资获得相对控股权的可能。因此,银行监管部门应对外资股权进行更为有效地规
制。四是竞争回避原则。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与商业银行本身不能存在直接竞争关
系,首先是因为业务合作难免会涉及部分商业机密,再者这样才能确保双方长期
互赢合作关系的建立。五是合理布局原则。外资金融机构往往选择经济发达地区
有着良好前景、易于控制的中资商业银行入股。为了避免加剧我国金融资源配置
的不平衡性,应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引导,鼓励外资投资我国中西部
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中资商业银行,以达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目
的。
5.3.2实现从资本合作到文化融合的过渡
要真正建立战略合作光靠引资是不够的,需要实现从资本的结合到理念文化
的融合。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个过程的合作事项,才能形成远大于一和一简单相加
的合力,真正成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或共同体,最终达到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真
正目的。
中资商业银行要立足于自身,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对方的
优劣,主动借助战略投资者的优势和资源,尤其是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资源来提高
自己。银行业务水平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反应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
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有限,经营出现严重同质化的现象,中间业务市场没有得到很
好的拓展,存贷款以外的金融产品不多。而战略投资者一般都具有丰富的产品创
新经验、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和高效的市场营销技术。中资银行在与其建立合作
伙伴后,应向战略投资者学习这些创新的成果和经验,提高业务竞争优势,扩大
优质业务的市场份额。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投资银行、保险和零售业务等创新
金融领域相对落后。在引入了由高盛集团、安联集团以及美国运通公司组成的投
资团后,应注重引进高盛集团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经验和技术,来较快地创新发
展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通过与安联集团的合作来实现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开展
银行保险业务;借助于美国运通公司的优势和经验来迅速拓展在银行卡这一最具
潜力的新金融业务领域的发展。
要加强双方高管的沟通,消除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别,确保
合作的顺利进行。要增强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意识、国际规则意识及透明度意识,
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共谋发展的战略合
作关系。【42】
在职人员I一等学力硕上学位论文
5.3.3积极培育境内战略投资者
为避免发生东欧各国银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基本上被外资控制的状况出现,应
适当放松国内资本的市场准入,让民营资本也参与到银行股权改革中来,推进对
内资开放银行市场,并积极培育境内战略投资者,在开放的过程中保护民族金融
业的利益。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能使国外战略投资者股份、国内战略投资者股份
和财政股份在控制力上达到均衡,相互制约,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三方制衡体系。
一3J这样既可以打破我国商业银行“国有股独大’’的局面,又可以防止“国外股独
大”出现,使国有银行股权结构实现真正多元化,达到股权结构上的优化。无论
是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还是境内的战略投资者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们
会联手抵制国有股的非市场行为和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
理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绩效,从而真正实现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和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在民族利益与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上,国有与非国有的民族资本是同一战线
的,他们在这点上会联合起来对抗境外战略投资者。
45
战略投资者对我囝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结论
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
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现在正处于股份制改
革的关键时期,其改革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经营
机制落后的状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应
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带来的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挑战。但是要把我国商业银行真正
建成为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高水平商业银行,仅仅靠其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需
要借助外力来推动和加速其改革进程。而战略投资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正是担当
这一重担的最佳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是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所在,它直接导致了商
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经营风险积聚等问题。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推进股份制改造的
逐步进行,并能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战略投
资者还能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引进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提
升其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由战略投资者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可知商业银行引
进战略投资者并充分学习吸收其优势,战略投资者选择参与公司治理是该博弈的
纳什均衡。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商业银行原有系统中新增一个内生变量,直接打
破系统固有的运行规律和模式,这是制度变迁的必然要求。三种典型商业银行治
理模式的对比说明他们都不是完善的,要实现股权的适度集中必须引进战略投资
者。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商业银行治理
结构的优化,能促进商业银行改革的进行。
通过对战略投资者持股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战略投资者的
引入和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量均与商业银行的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引
进战略投资者这一举措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战略投资者持
股能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帮助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促
进商业银行绩效的提高。
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的改善已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
战略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构筑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新模式,应在注意防范战略
投资者可能带来的金融安全、股权转让定价不合理和管理文化冲突等问题的基础
上,为战略投资者治理作用的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战略投资者的
引进,以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顺利、稳定进行。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十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Berle A.and G.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32,94—95
【2]Shieifer A.and R.Vishny.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Finance,
1997,52(2):737-775
【3]Monks,Roberta,and Nell Minow,Corporate Governance,Mass:Blackwell
Publishers,1995:36-37
【4】林毅夫等.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76—78
【5】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1995:21—22
【6]Furfine,C.H..Banks as monitors of other banks:Evidence from the Overnight
Federal Funds Market.Journal of Business,200 1,(74):33—57
【7]Macey and O’Hara.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FRBNY Economic Policy
Review,2001,(10):128.135
【8]Caprio and Levine.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concepts and international
observations,World Bank Working Papers,2002
【9]Anderson W.Christopher and Terry L.Campbell.Corporate governance of
Japanese banks.Jo 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4,(10):327—354
【10]T.G.Arun and J.D.Turner.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concepts and issues.Corporate governance,2004,1 2(3):37 1—377
【1 1]Shleifer and Vishny.Managerial entrenchment:the case of manager-specific
investmen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 989,25(1):1 23—1 39
【12]Mitra,S.and Cready,W.M..Institutional Stock Ownership,Accru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2005,
20(3):257-286
【1 3]Chidambaram,N.and K.John.Relationship invest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ulane University and New Ybrk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0
【14]Stigliz,Greenwald,Wesis.Information Imperfection i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1985,WWW.nber.org
【15]McConnel John J.and Henri Servaes.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 990,27(2):595-6 12
【16]Gadhoum Y.The consequence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competitivenes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Quebec
【17]Grier E and Zychowicz E..Institutional Investors,Corporate Discipline,and the
47
战略投资者对我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Role of Debt.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1 994,(46):1-1 1
【18]Classens,S.,Demirguc—kunt,A.,Huizinga,H..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7.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 1,(25):89 1—99 1
【19]郭武平.“金股”:国有银行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有效途径——兼论国有银行股权
设计.金融研究,2004,(8):78.83
【20】王一江,田国强.不良资产处理、股份制改造与外资战略——中日韩银行业经
验比较.经济研究,2004,(11):28—36
【2l】曾康霖.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引进外资的几点认识.财经科学,2006,(1):1-6
【22]Faccio,M.and Lasfer,M.A..Do occupational pension funds monitor companies
in which they hold large stakes7.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0,(6):7 1—8 1
【23]Robert Lensink and Niels Hermes.The short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domestic bank behaviour: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ter7.Journal of Banking
&F inance,2004,28(3):553—568
【24】占硕.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就能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吗?——兼与田国强、
王一江两位老师商榷.金融论坛,2005,(8):9—14
125]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
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6]高永辉,李小毛.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机构投资者保护的一个分析框架.北方
经贸,2003,(10):35—36
[27]韩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81彭洁.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9]Zwiebel,Jeffery.Block investment and partial benefits of corporate contr01.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 995,(LXII):1 6 1—1 85
【30]赵保国,魏巍,刘优辉.市场机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模式.当代财经,
2004,(4):75-77
【31】王涛,赵守国.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重组的效应分析,商业时代,
2006,(6):4
【32】刘振宇.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理论研究.特区经济,2005,(12):
341-342
【33]Claessens S.。Ownership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Working paper of the World Bank,1 997
【34]窦森.我国银行业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效率分析.中9、I'1-学刊,2005,(11):73—75
【35]RZB.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Research Report 2004
【36]李石凯.后转型时期的中东欧银行业.中国金融,2006,(11):65—67
4R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37]李石凯.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东欧8国银行产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国际金融
研究,2006,(9):30—40
【38]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南开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3,(1):42—50
【39]史建平.外资入股中资银行:问题与对策.中国金融,2005,(6):20—21
【40]陈维嘉,滕云.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科技投
资,2006(11):53.55
【4l】苏勤峰.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文化建设思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2007,(1):96—97
【42]常罡.对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几点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9):43-45
【43】尹继红.夕f、资参股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中国金融,2006,(13):
48—49
49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1】何芳,何安定,余蓉蓉等.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探讨.新金融,2005,(12):41—43
【2】何芳.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路径选择.科技信息,2007,(15):221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已是我与金融,经济结缘的第六个年头了,在近六年
的工作和学习生涯中,我亲身经历了我国风起云涌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真切
的感性认识和逐渐加深的理论知识,使我对战略投资者与我国商业银行治理问题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生学习后,在导师陈雪飞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即开
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衷心地感谢导师陈雪飞,陈老师耳提面命、谆谆教
导,在论文的构思及写作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陈老师对本文选题的认同
使我终于下定决心,着手这一前沿性的研究。他对文章结构布局,观点的论证和
措辞的推敲促使本文的最终完成。在我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陈老师所给予的
无私的帮助和亲切的关怀让我十分感动。我要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
祝愿。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一如既往给我无私支持的父母,多年来,我学习道路上
的每一步无不凝结着他们无尽的心血与期望,正是他们对沉重的生活压力永不言
悔,给予我不断进取的动力,他们的支持是无言的,崇高的。同时也感谢无私帮
助我的同事,是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使我在工作之余,能够完成论文研究。
5l
何芳
2007年4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