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济南市工业化道路分析与研究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市工业化道路分析与研究
姓名:田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杜传忠
20050321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盈么日期:趋!£:主:爿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翌羞导师签名:赴焦羹日期:乏兰:羔:兰:岁
中文摘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济南作
为山东的一个重要城市,尽管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工业化仍
然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作者认为对济南市工业化道路进行分析与研
究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工业化的内涵和工业化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国工业化
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描述了济南市工业发展现状,并对济南市工业化
进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经分析得出目前济南市正处在完成传统工业化与推进工业
现代化两个阶段重叠进行的时期。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
任务.第三部分探讨了济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济南市产业结构高度,带动济南市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使济南市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然后提出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措施。第
四部分研究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济南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与对策.第五部分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
基础,用最能反映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区位商作为选择支柱产业的标准,并兼顾国
家的产业政策及济南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七大支柱产业.第六部分根据济南的地
形地貌特点,并结合现有的城市布局,提出了优化整合现有园区,规划发展工业
新区,引导要素聚集,.构建产业集群,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突出、配套完善、优
势互补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根据产业的性质及生产特点,提出了电子信息技术产
业链、交通设备制造业产业链、石油加工业与化纤、纺织、服装产业链,上述三
组产业链存在着产品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和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
可以通过抓龙头支柱产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关键词:工业发展研究、习名≥口o;。弓击{
ABSTRACT
The report of血e 16”National Congress ofthe CPC indicates that China must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fializafiom IT application is a logical choice if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U7 is to be accelerated.It is,therefore,necessary to persist in using rr to propel
industrializ蚯on,which will,in turn,stimulate IT application,blazing a llew trail to
induscializafion featuring high∞iend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good economic
returns.10w∞9叭腑s consumption,litt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 full display of
advantages in human rcso嘲.Being an important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has made a giant progress on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but industrialization is still a
main target of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t Therefore,the analysis and study on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an is a practical subject.
The conception and relevant theori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rc illustrated in the l“
part,and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stated as well.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dustries in Jinan is described,and the progr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an嘲analyzed in the 2耐part.Then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is,Jinan is in the period of both completing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pelling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main task in such period is to realize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11-ucture.The choice of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an is stated in the 3“part,that is,sciendfic development view,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enhancement of economy and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center.Then the policies of realizing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an arc illustrated.In the 4th part,the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of using IT to propel
industrialization to realiz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il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ctw∞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m In the 5恤part,taking
location-based quofient’which can reflec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indus位ies
砒most,船the standard to select pillar industries,and based on Michael E.porter’s
theory ofcompetition advantages翻弭·鼬pillar induscies a∞selected with consideration
ofstate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practical condition in Jinan.In the矿pa坞the followings
雠stated,that is,optimizing and combining the existing parks。programming and
developing new industrial palI嗡leading fagtor collection,co璐劬Icting‘industry group
to form new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ucture with reasonable division,notable function,
4
complete accessories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isting city layout.Electric IT industrial chaiD,transpormiofi
equipment manufacture indus晡al chain andpetroleum processing indusUT,fiber,textile,
garment indusuial chain a他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industry properties and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stics.The above-mentioned industrial chaim exist product,
manufacturing technique,pri∞,employment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hips.The whole
industrial ohains will be developed through development ofpillar industries.
符号说明
1、GDP:国内生产总值2、PTA:精犯甲酸(聚蝴原料)
3、PEr:精对苯二甲酸乙酉窜淳
4、∞:药品生闩尉掰
5、丑陴:Enterprise re.soHrce p1锄i119(企业资ig针翅D
6、MRPII:制造资源计划
7、BOPP:双向拉f申膜
6
前言
济南市应该如何走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一直是济南市各界学者及政府部门研究
探讨的闯题.它对于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旱在20世
纪90年代初期,济南市有关部门就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时值。十五”末期、。十一五”规划即将实施之际,研究济南市的工业化道路问题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依据十六大提出的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精神,运用产业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等理论对济南的工业化道路进行了研究.论文指出了济南市工业
化道路的实现机制,其中明确提出应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
信用环境.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用最能反映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的区位商作为选择支柱产业的标准,并兼顾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济南的实际情况,
选择了七大支柱产业.根据济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并结合现有的城市布局,提出
优化整合现有园区,规划发展工业新区。引导要素聚集,构建产业集群,形成分
工合理,功能突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根据产业的性质及
生产特点,提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交通设备产业链、石油化工与化纤纺
织服装产业链。本文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引进新观
点、新理论,利用新方法对济南市的工业化道路做的初步探讨.其结果对济南市
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
由于自己学识水平有限,加之时间、资料不足,论文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
谨望各位老师、专家不吝赐正.
7
第一部分工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学者在辞海中对工业化的定义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成为占
统治地位的过程”;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钱纳里对工业化的定义是:
。以各种不同的要素供给组合去满足类似的各种需求增长格局的一种途径.”前
一种定义的特点是将工业化与机器大工业密切联系起来,工业化的起点从采用机
器大工业开始,并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即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上升
为统治地位的过程,或者说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后一种定义的特点是将
工业化与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变化联系起来,即将工业化的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密
切联系.笔者认为,工业化既劳动力和资源从农业转向工业制造及相关部门的过
程.不管上述定义有多大差异,但东西方学者都认为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工业化构成了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在一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一般都从轻工业
的发展起步,然后逐渐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进入以原料和能源工业
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基础工业得到较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工业重心又向加工
组装工业转移,使工业加工程度和产品的附加价值不断提高,进入高加工度化阶
段.与此同步的是工业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动.在工业化初期,整个工业发展以轻
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为主导,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在工业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重工业化的推进,原料和燃料动力工业的发展要求投入大量资本,因而资本
又居于主要地位。随着工业部门的结构向高加工度化方向转变,技术开始取代资
本,并成为发展工业生产力第一位的要素.工业化过程因此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工
业主导一资本密集型工业主导—技术密集型工业主导这样三个有序的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不
同、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观不同。工业化的路子也是迥然不同的.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大都是十九世纪完成的.他们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走的是
殖民掠夺、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残酷剥削体力劳动者,
造成贫富十分悬殊的工业化路子,给自然界和社会造成了长期难以恢复的创伤,
I
其代价是昂贵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这些国家在工业化后期虽然有了很大进步,
但仍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少灾难。我国刚进入2 1世纪,党中央就在十六大报
告中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路子.”这是我国在新时代的正确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综上所述,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和必然过程.从农业社
会到工业社会,从“农业文明”到4工业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工业化既应反映先进生产力
的水平和非农产业比重的提高,也应反映先进文化的水平,工业文明的思想、理
念要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全面深刻理解工业化的概念,才能因地制宜、
创新思路、科学合理地确定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任务.
二、工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配第的发现与克拉克定理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发现世界各地的国民收入水平
差异和其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注意到,在
大部分人口从事制造业和商业的荷兰,其人均国民收入要比当时欧洲大陆其他国
家高得多.就英国不同产业来看,其人均收入水平也不相同,从事农业的农民与
从事运输的船员比较,后者竞高于前者4倍.这种产业问相对的收入差,会推动
劳动力从低收入的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转移.
通过上述考察,于是配第得出结论: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的
收入又比工业多,即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的附加值高.配第的这一发现为
探求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从低生
产率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是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机制,从而开辟了产业结构这
一重要研究领域,为建立经济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 ,
配第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向的重大发现,后来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重新
发现,并第一次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克拉克(1940)在其著作‘经济进
步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中指出,伴随经济发展所
产生的最重要现象,是劳力由农业移向制造业,继之由制造业移向服务业.这一
结论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相符,经济学者称之为克拉克定理或“配第
9
—克拉克法则”.
笔者认为,配第一克拉克法则阐明了经济发展与产业(就业)结构演变之间
相互关系的规律。然而,在这个定律背后还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在产业结构高
度化的过程中,必须伴有相应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实际上,任何产业都
要有自己的空间载体,既产业的空间实现方式.没有产业空间载体的变换,就不
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全局高度化。以此来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是由人均收入增长、
产业结构演化和产业空间载体变换这三个侧面统一组成的。而配一克法则只反映
了前两个侧面的相互关系.
(二)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
在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中,最著名的是钱纳里等著的‘工
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一书.在这本书中,钱纳里等人将经济发展分成三
个阶段:(1)初级产品生产阶段:(2)工业化阶段;(3)发达经济阶段。通过实
证分析,钱纳里就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农业为主的初级产品的生产活动.在这一
阶段,一般地说,即使初级产品生产增长的速度慢于制造业,在低收入水平上,
制造业的有限需求也不能使制造业成为总产出的主要来源。(2)在工业化阶段,
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生产向制造业生产转移,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相对重要
性增大.(3)在发达经济阶段,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服
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
从主导产业的演变也可以看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
发展经济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导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是不同的.
从要素结构特征来看,主导产业部门演变的轨迹是,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一资
本技术密集一知识技术密集转移;与此相对应,从价值形态来看,主导部门演变
的轨迹是,由低附加价值一高附加价值一更高附加价值转换.在第一次技术革命
时期,主导产业部门包括棉纺织业,早期机器制造业,炼铁业和铁路业.在第二
次技术革命时期的第一阶段,主导产业部门包括钢铁工业,电力工业、造船工业
和化学工业;在这一时期的第二阶段,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家电
工业和钢铁工业.在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主导产业包括计算机工业、机器人工
业、新材料工业、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和生物工业?
10
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首先,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其次,
结构转变与人均收入水平有着规律性联系,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经济增长形成既
相互关联又有区别,具有不同增长内容的阶段,依次通过以消费品工业、重化工
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为不同侧重点的增长阶段.
此外。支持工业化的理论依据还有以下几条:
恩格尔消费规律.这个规律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消费
支出比例下降,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则相对上升,而舒适品和奢侈品
主要是由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因此,工业部门需要更快的发展.
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表明,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
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将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
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就会提高.
普雷维什、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价
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呈长期下降的趋势,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
的工业品.
赫尔希曼的。联系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
的联系效应比农业部门要大,为了使有限的资本产生最优效果。发展中国家应将
资本投入到联系效应较大的工业部门去,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
从以上不同的见解中,可以看出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实现城市化的过程,手工操作被机
器制造业代替的过程,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型产业
的过程.
三、中国工业化现状和问题
(一)中国工业化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很大成绩.我
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
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迅速
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5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N左右.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对照国
lI
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工业化仍然没有完成.依照国际上判断
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标准,结合我国工业实际状况,初步判断,目前我国大概处于
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则处于由重化工业阶段向高加工度阶段转变时期。这一时
期的主要特点为: ·
1、制造业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提高。2002年,制造
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8%,制造业产品占出口商品总额的90%左右,为国家
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就业人员达8307
万人,吸收了约l/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1/4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2、传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随着“九五”时期国家对纺织、煤炭、冶金、轻
工和石化等行业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五小”
企业逐渐被淘汰.传统行业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效益稳步提高.
3、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壮大.2002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
数11338家,比2001年新增864家;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424万人,同比增长6.4%;
实现增加值3769亿元,增长21.8%;高技术产品出口679亿元,增长46.1%。占
同期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8%,比2001年提高3.3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新兴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从增加值构成看:2002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47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117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15.4%,比1996年下降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541亿
元,占GDP的比重为51.1%,比1996年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3513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5%。比1996年上升3.4个百分点.
(二)中国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基础环境较差.信息化一方面是硬件工具和技术层面的进步,如机
器的更换,频道的增宽;另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的本身,我们缺
乏有关行业、地区的数据库资源.没有数据资源,再宽的频也没有用,无法进行
投资决策,引进外资搞工业化就困难.也有不少信息由于不符合国际规范而没有
可利用的价值.此外,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缺乏
用信息技术沟通产销各方能力的问题.
2、就业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国工业就业人数明显减少.1995---2002年,中国
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从9803万人减少到8307万人.在新增就业岗位提供速度绕
慢的同时,城市下岗、失业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
3、资源制约明显.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增加,
同时,工业单位产值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低
下.2000年,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8倍.我国矿产资源的人
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一些关键性矿产资源的缺乏尤其严重.从1999
—2002年,铁矿石进口年均递增20%以上,预计到2005年进口铁矿石1.7一1.8
亿吨.2020年,我国进口石油预计将达到2.4—2.95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
到5%一62%。
4、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河流水质恶化、沿海赤潮发生、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我国的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随着目前汽车、化工、电
力,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市场需求的扩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预示着
新一轮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在内的环境污染高峰即将来啦.
5、技术水平落后.据有关权威专家的分析,我国目前制造业新产品的贡献率
只有5.99‘,丽美国则高达52%.我国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而数控
机床、精密及高效设备不足5%,严重地影响到工业的生产效率.制造业的总体技
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
6、经济效益较低.对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产出率等指标进
行跨国的横向对比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大致相当于美屋的4.38%、日本
的4.07%、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约比上述3国低22.99、11.69、
22.12个百分点;我国化学工业的万元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第二部分济南市工业化现状及工业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上一部分分析了工业化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及现实问题。本
章转入对济南市工业化问题的分析.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会城市,济南市的工业化
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即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必须根据济南
市的实际状况,走出一条符合济南市具体情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为此,本
部分首先对济南市工业化现状及工业化历史进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一、济南市工业化的含义
当今社会,工业化不仅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
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及地位提
升的基础性力量。
从一般意义上说,工业化进程中的生产活动形式至少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生产活动专业化;二是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并使用更高级的动力源;三
是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因此,工业化不仅是市场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变化的反
映,更是获得先进技术的一个基本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济南作为中国的一
个重要城市,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工业化仍然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特别是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来临,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和应用,使工业化发展道路面临着新的历史性选择。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走一
条即符合国际工业化进程,又具有济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无疑具有重
要的意义.
济南市工业化,实际上是以济南这个中心城市为依托的一个区域的工业化,
具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以自身所具有的优
势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分工;二是在现有工业经济的水平上如何
迸一步升级和提高.济南市工业化的这两层含义是一个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统
一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业已成为济南经济的支柱,其中的很多产业具有较
强的竞争力,这为济南市参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产业分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
时,济南市现有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升级和提高,也只能通过积极参与中国和世
界经济的产业分工来完成.
¨
二、济南市工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济南市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工业发展,增强
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提出了“两翼展开、高新先导、名优膨胀、三改联动”发
展战略,先后实施了“科技、产业、制度、环境”四个创新和。择优扶强、竞争
创新、有进有退、整体搞活”等项工作方针,积极推进以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
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的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经济得到了
较快发展.目前,济南工业已经形成了工业门类较为齐全、重工业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工业体系.
1、总量规模明显扩大.2002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
工业完成增加值31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17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3.5%和11.6%;
资产总额达1122亿元.
2、经济效益逐步改善.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2.7亿元,实现利润
32.1亿元,五年平均递增9.哦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997年的107.5%
上升到136.蹁。
3、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2年交通设备制造、电子信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
延、机械制造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接近50%;高新技术产业
比重达到23%:非公有经济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轻重工业比例为32:68.
4、集团集聚效应增强.2002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31家,其中10亿
,元以上的9家,50亿元以上的3家。济钢、重汽相继超过百亿元;大型企业销售
收入比重占到47%,资产总量比重占到64%.
5、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全市各类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达570多家,80%以上的
企业建立了厂办科研中心(院所),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8个,省级中心19个,
市级中心23个,规模和水平居全省前列,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
济南市工业化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工业发展
的水平,与同类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与作为省会城市的地位和经济
’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2002年济南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
由。八五”末的第1l位降为第12位,与青岛、南京的差距分别由64亿元、56亿
元扩大到277亿元、94亿元. .

认真分析导致工业发展不快的原因有以下几条: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市场
经济意识、品牌意识、规模经济意识不够,抢抓机遇意识不强,延误了加快发展
的机遇;二是改革措施不到位。改制后的企业真正按‘公司法》规范运作的仅占
15%左右,真正触动产权并实现良性发展的为数更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是工业投入不足.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5年
4096降至2002年的25%,竞争实力明显下降;四是工业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两翼
展开”的发展战略实施进度缓慢,园区规划建设起点不高,功能定位不明确,难
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三、济南市工业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根据第一部分中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在不同收
入水平上,经济增长形成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具有不同增长内容的阶段,依次
以消费品工业、重化工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为不同侧重点的增长阶段.结
合上述理论,并从济南市工业的发展过程看,济南市工业化进程作为中国工业化
进程的组成部分,是在产业配置错位和体制转轨中艰难推进的。20世纪50年代发
展起来的机床二厂、汽车制造总厂、裕兴化工厂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
来的洗衣机厂、摩托车厂、电视机厂等,无一不是不同时期国家产业政策导致的
结果.尽管这样的配置存在自我发展能力弱、区域带动能力差等不足之处,但毕
竟提高了济南市的工业化水平,是济南市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基础。·本部分
将利用多种指标研究济南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及其特点.
在研究工业化进程的众多指标和方法当中,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等人的成果.
他们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的增长模式将
经济结构随着人均收入的转变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3个阶段,如表2-1所示.
表2-1增长阶段的划分
人均GDP(1970年美元) 阶段特征
140—-280 l 第一阶段初级产品生产
28㈣60 2
560一一1120 3
1120—_21∞ 第二阶段 工业化 4
2100_—-3360 5
336岫040 6 第三阶段发达经济
其中第二阶段为工业化时期,可分为初期(第2时期)、中期(第3、4时期)
和后期(第5时期). ’
表2-2人均收入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 ’
工业化阶段
1970年美元1982年美元1996年美元
l 280~弱O 728~1456 1240~2480
2 560~1120 1456~2912 2480~4860
3 1120~2100 2912~5460 4960~9300
4 2100~3360 5460~8736 9300~14880
莎根据美国G呻缩减指数计算并参照钱纳里等人的方法加以适度调整得出.
我国也有学者根据100多个国家的资料,计算了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见表2-3.
表2-3人均收入水平、GDP结构和就业结构
400美元600美元1000美元2000美元3000美元
第—产业GDP结构26.7 21.8 18.6 16.3 9.8
第二产业GDP结构2巨5 29.O 31.4 33.2 38.9
第三产业GDP结构47.8 49.2 50.0 50.5 51.3
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43.6 3t8 28.6 23.7
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比重23.4 27.6 30.7 33.2
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比重23.0 37.6 如.7 43.1
我们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指标,分别计算了济南市2000年—2002年的工业化
阶段的各项指标,见表2-4.
表2--4济南市工业化水平测算指标值
2000担200i蓝2002隹
第一产业10 9.1 8.2
GDP构成(_) 第二产业43.9 4L6 42.4
第三产业46.I 鹌.3 曲.4
第—产业31.7 31.I ∞.6
’就业结构(‘) 第二产业31.9 ‘31.2. ∞.9
第三产业∞.4 37.4 嚣.5
人均G呻(美元) 猫5 2278 25∞
将表2__4中的有关数据与表2一l、表2-.2、表2_-3中有关的数据对比。可
以对济南市工业化阶段和结构状况做出以下判断:
1,按人均GDP水平衡量,从表2--2中可以看出,济南市目前处在工业化的
第2阶段,也就是说,济南市工业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期.传统产业的升级将
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17
2、从就业结构来看,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0.6%、
30.%、38.5%,与表2--3中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比重接近。从GDP结构看,大
体与表2—3中人均收入3000美元对应。,
3,GDP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过快.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史都曾表明,第一
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的过程中,当降到20%左右的时候,有一个相对平稳的缓慢
下降期。美国第一产业的比重由42.6%下降到22.296,用了30余年,年均下降0.68
个百分点;而由22%下降到18.%,则用了50余年的时间,年均下降0.065个百
分点.英国第一产业的比重由40%下降到22%,用了50余年,年均下降0.35个百
分点;由22%下降到18%,用了24年,年均下降0.167个百分点.济南市1984年
第一产业的比重为21.5%,1990年下降到17.3%,年均下降0.7个百分点,下降速
度是美国的10倍,英国的4倍;198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为20.8%,2002年为8.296,
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从表2-4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农业比重的下降速度仍然是
年均0.9个百分点.济南市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50.3%的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虽
不应象美英当年那样下降得那么缓慢,但也不宜太快。
结论:济南市的工业化进程与各种。标准模式”相比,存在明显偏差,部分
指标超越了该时期的平均水平,部分指标滞后于该时期的平均水平,正处于混合
交叉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济南市正处在“混合经济”时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转型。必然在产业结构上带有“独特性”.如果考虑到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
期,而济南市在全国百强城市中综合实力捧名13位的情况,济南市应是在工业化
的中后期.因此,无论是从发展阶段还是从今后面临的任务看,济南正处在完成
传统工业化与推进工业现代化两个阶段重叠进行的时期,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
优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第三部分济南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实现机制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
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极其丰富。科
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
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
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
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
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
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
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经济竞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
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总之,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
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的工业化.
(二)意义

第一,这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发达国家都是
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
发展,但也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同时,发达国家在实
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自动化,出现过严重失业问题.在过去的几十
年中,我们一直在探索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
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的限制,推进工业化,保
持经济快速发展,仍同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加
快推进我国工业化,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
训,坚决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
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出现了巨大交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科技革
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
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二是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
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
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第三,这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
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践证明,在一个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推进工业化,
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
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
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为了充分发挥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政治稳定,
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扩大就业岗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
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就业和劳动者福祉的增加,符合最
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二、济南市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一般分析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
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提高济南市产业结构高度,带动济南市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使其成为区域
性的经济中心.
济南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l、信息化带动原则。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
带动制造业提升,以制造业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2、技术进步原则.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培育企业自主
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制造业技术进步.
3、集聚发展原则.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提高制造业的协作配套水平,
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集群化、经济板块化发展,提高经济整体质
量和效益.
4、统筹发展原则.把工业化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与促进就业结合起
来,与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与流通业发展结合起来,
共同发展.
5、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耗水、高污染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
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
围绕济南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目标,确定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将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
22%.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
重达到40%.
(---)济南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设计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论,一国产
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
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在
第一阶段,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及其他初级资源的投入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
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因而这也是该阶段的竞争优势所在.在第二阶段由于经济规
模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在该阶段,产业的
竞争优势在于规模经济.在第三阶段,随着经济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农村过剩人
口转移已经完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全民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积累速度
加快,需求结构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迫使新产
品开发加快,供给结构出现了多样化、高质量和小批量的特征.
根据波特教授的以上理论,结合对济南市工业化进程的判断,笔者认为,济
南工业行业相当多的产业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阶段。这些工业行业的产
品至今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根本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和土地资源.这既是济南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迫切提升其产业结构的原因
所在. .
因此,济南市的工业化道路,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核心城市区
域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包括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二是不适宜在城市发
展的部分产业向城郊区域和其他区域转移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济南市工业化进
程的调整与再造,包括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嫁接、部分传统产业的区域换位以
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等。
为了提高济南市工业的竞争力,考虑到产业的关联性、在全国的行业地位、
增加就业等因素,济南市的工业化道路应紧紧围绕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做文章,
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实现
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加快调整工业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三、济南市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工业发展必须把加大投入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筛选
好招商引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引导外资投向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
行业.抓住国际资本、产业转移机遇,发展区位优势,加强对日本、韩国的招商弓l
资.高度重视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济南投资.
二是要扩大社会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
等方式,参与工业项目建设。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先推荐重点制造业企业上市和
发行债券,已上市的优先推荐配股和增发新股,并确保筹措资金用于制造业建设.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加大对工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国
家和省制定的鼓励企业技术开发列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技改项目所需国产设备
投资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工业结构调整。
(二)加快制造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
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工业自主创新的新机制.一是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
建设.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
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中心或博士后工作
站.二是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强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交流,注重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好二次开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
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三是推进产学
研联合.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推进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
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大力组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以及科
技成果转化工作.
(---)促进产业空间聚集、
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发展配套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一是加快
城镇建设.城镇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辐射效应和经济带动能力,是建设工业强
市的重要载体.要把工业化与加快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
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结构。对规模
大、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要给予。名城■。基地”等命名称号.要把工业化与
城镇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市户口
与农村户口的政策性差别,引导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为工业化提供丰
富的劳动力资源.二是整合现有园区.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集中力量整
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
模、体现特色的要求,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
规范、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三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政策,积极发
展民营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和集约化程度,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要努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
发挥民营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生态立市的要求,努力培育工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机制.一是要推进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
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要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为
重点,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与审核标准,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
企业活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要给予表彰或奖励,树立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
物捧放量少、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生产先进企
业.二是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
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按照资源消耗减量化、无
害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建立资源环境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资源
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行业,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办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效益
23
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五)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把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相互提高,形成
统一发展格局.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铁路、
公路、港1:3、航空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工业的物流成本.二是建设物流
配送中心.根据企业的实际,合理确定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平,逐
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物流功能条码化、
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配送
体系.三是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
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打
破行业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物流企业,满足企业发展的需
要.积极吸引外资向物流产业投资,参与引导物流企业的重组和改造,提高其现
代化水平.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工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整个
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应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强诚信政
府建设。推动政府部门办事程序公开、规范、高效,‘建立健全公开评议机制,继
续搞好政务监督热线,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推进依法
行政.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信息的采
集和评估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制度,构建覆盖全市的社
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平台。三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进一步完善12315、
12365申诉举报维权网络,建立健全打击假冒伪劣、欺诈经营行为的监督、申诉和
处置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服
务于工业发展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要营造务实高效,诚信法治的服
务环境,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在全社会形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共识和
合力.要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权利,严格行政责任,转交政府
职能,加强宏观调控j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努力
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任务.
第四部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济南市产业结构升级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影响性
(一)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扩散和渗透而导致技术
进步、管理革新、组织变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和知
识)的开发和利用而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的素质和水平提高,效率和效益
增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
动工业部门,或片面地理解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在这里,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
门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各部门.国际电联统计
显示,一个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可提高3%.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主要表现为:第一,信息化拉动工业化的投资与消费需
求,使工业化进程新增大量的就业机会.第二,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观念更新,
提高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各部门的管理效率,不断改善工业化进程中的
物质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三,信息化扩展了工业化的生产资源范围,使信息资
源和知识资源成为工业化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资源.第四,信息化极大地提
高工业化的人力资源素质,从而提高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和区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
竞争力.第五,信息化提高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控能力,提高工业
化进程中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二)工业化对信息化也具有促进作用
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
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
供着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
化和加速.因此,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先工业化、后
信息化的道路行不通;忽视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
基础,片面发展信息化的道路走不通.
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物质
基础,又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产业组织条件.第二j工业化形成的风险投资机制
和融资市场为信息化投资提供了金融保障.第三。工业化促进社会对信息化的需
求,为信息化扩大了市场容量。第四,工业化促进人力资源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
门转移,促进了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发展。第五,工业化为信息技术的扩散和信息
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发展机遇。
二、信息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实际上也就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
展新兴产业,改善整个产业结构质态、提高其整体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
机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与传统
产业的技术改造相伴而行.信息化则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机制:
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在传统产业部门的应用,使该部门的产出量大幅度提高,生产
成本降低.若该产业产品需求弹性小,就会造成产量增加、利润下降,该产业的
某些生产要素就会流入其他产业部门,从而导致该产业的萎缩;相反,如果该产
业产品需求弹性较大,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的新产品的市场价格对成本以及
需求对价格的反应弹性较高,产出数量的提高将使产业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产业
收益率水平.在利润率平均化机制作用下,生产要素会从其他产业纷纷流入该产
业,从而刺激信息技术作用程度高的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地使这些被改造的传统
产业也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信息化过程本身蕴含着高科技产业快速成长的机制.信息技术具有带
动作用强、渗透面广和影响力大等特点,其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使传统产业。脱
胎换骨0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它本身还可以衍生出某些信息高科技产业,如软件
业、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加工业、信息咨询业以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再如,随
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新型的网络服务企业诞生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以
知识、技术高度密集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整个产业结构的质态就越高.
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
第三。信息化通过改善投资结构,刺激产业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结
构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通过改善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才能实现,而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知识和技术正是改变产业投入产出之间的技术联系,促进产
业技术层级提升的重要因素.信息知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产业,将因获得相
对较高的产业利润率,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要素而获得更迅速的发展;相反,那些
信息化程度低、附加价值小的产业则将趋于衰落。经合组织1996年的报告按照R&D
的密度把产业分为高,中,低技术三类。其中,计算机通信、半导体等信息高科
技产业具有明显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影响
需求结构,刺激产业的快速成长.
第四,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产业结
构的升级过程也是产业的分化与重组的过程。产业分化是指一系列专业化高新技
术不断涌现,如生物工程技术衍生出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能源、
生物制药和生物信息等多个新产业;产业重组是指原来专业分工明确的产业重新
组合成新型产业,如机械制造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形成机器人制造业;生物技
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产生生命科学产业:光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衍生出光电子
产业等.信息技术以其显著的渗透性和带动性,大大加快了产业的分化与重组进
程,并使信息产业或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这些产
业具有较高的生产上升率和收入弹性,较强的关联效应,符合主导产业的一般标
准.
三,济南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济南市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济南工业企业要打好信息化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2年济南市向社会
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络运营商已达9家,形成了。九网通衢”的新局面.全市光纤
总长度超过23万芯长公里,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9.75G,共有船家政府机关、650
多家企业建立了局域网,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达3000多家,信息产业(含信息产
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信息产品流通业)总值达到240亿元.信息产
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4%.从业人员11万人,人均劳动生产率7.8万元,
是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4倍.
虽然济南市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工作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二是投入
相对不足,信息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社会信
息化意识不高,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差距较大,目前,全市政府系统只有31%的部门
开展“网上办公0开展。网上办事”的不到10个部门:四是信息化法规政策体
系没有建立,信息化事业的推动力度不够.因此,我市与国内信息化先进城市(如
深圳、广州等)之阅的差距正在拉大. ?
2l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一是城市综合竞争力面临数字鸿沟的挑战.由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差异、信
息化应用普及的差异和投资环境的差异,造成目前国际上东西方之间,国内各大
城市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在迅速扩大,这种差距被称为数字鸿沟。这种鸿
沟会加速社会财富的分化,从而由数字鸿沟引发更大的经济鸿沟。二是经济发展
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加入1rro后,国内信息产业面临国际大公司的挑战,
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一些没有核心技术、规模小的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和服务企
业面临生存危机.传统产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中
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改造产品结构,改造供应链,提高
企业竞争力,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三是传统的领导方式面临建设数字化城市新
要求的挑战.数字化城市概念的提出,说明城市的数字化程度是新经济时代城市
综合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独立的、分散的、局部的建设
时期,进入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一体化的网络时代.必须有一个能统帅全局,
覆盖各领域各区域的领导体系和机构,才能领导新时期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城
市建设是投入巨大的系统工程。在坚持国家主导的同时,必须树立经营数字化城
市的新理念,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新方式.
(二)济南市用信息化改造产业现状
通过多种政策措施的合力,济南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加快了发展步伐,涌现出
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齐鲁化纤集团、齐鲁石化集团、三联集团、二机床集
团、金钟衡器、新华印刷厂、齐鲁制药、金枫木业、将军集团等一大批信息化应
用先进企业,部分企业已经进入实施和利用供应链技术、ERP、电子商务领域.这
些信息化先进企业的出现,表明济南市传统产业正向现代化企业业态转变,并显
现出基础建设步伐加快、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管理信息化逐步展开等
特点.目前济南市企业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和建立网站网页的占65.95%,建有局
域网的占32.97%.联网计算机占企业拥有计算机总数的68.93%。建成局域网的企
业中,80.6%的企业安装了网络安全设施,25%的企业建有数据库,应用各类信息
技术来全部或局都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企业占48.5%.实行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占
30.855,25%以上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二机床的企业信息化起步早,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起准确、全面的
基础数据,l呻Ⅱ(制造资源计划)的应用成绩显著.三联集团、小鸭集团等企业
开始在营销网络化方面开展业务,特别是面向B2B、B2C的电子商务的开展,使企
业运营效率大为提高。网上销售率最高的企业达40%,网上采购率最高的达30%r
事实证明,凡是信息化推进快的企业,都能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的一场变革,
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些企业在资金上舍得投入,重视员工的培训,
因而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少企业效益实现成倍提升,平均提升20%以上。
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济南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及对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采用“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行动,社会联动”
的方式,具体地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l、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步伐.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产业,属高科
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科技含量大、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高、对经济
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主要由信息装备制造业、软件及系
统集成业、信息服务业等产业构成.其中信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讯
设备、视听产品、复印设备、微电子和元器件、信息基础材料制造业等;信息服
务业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处
理服务、网络增殖服务、数据库服务等:软件及系统集成业,从产业经济学意义
上说,应属信息服务业的范畴,但鉴于它的“战略性产业”地位及迅速崛起的发
展态势,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在未来10年内,软件产业很可能成为整个
信息产业的主导.济南应努力把齐鲁软件园建成全国一流的软件基地。
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渗透力和结合力,
增加传统产业如交通设备、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化学工业等产品的
科技含量,提高其附加值,大搞产品创新,使传统产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例
如:可以依托小鸭集团、山东松下集团,大力发展高智能信息化家电,使传统家
电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依托一机床集团和二机床集团,大力发展智能型的现代化
数控机床;依托汽总、考格尔集团和轻骑集团等,对传统机动车辆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增加其信息设备和电子设备,增加机动车辆的科技含量,提高其附加值.
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和实力大小,分步引入生产管
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子网络管理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应建设
统一的企业局域网,使企业管理实现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化管理.企
业的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和精度,降低信息传输成本,提高
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抓住市场机遇,从而增强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一一
尤其是传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构筑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传统产业的运
营方式,提高其运营效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
求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金融交易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有机融合,互相协
调,这其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市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利用市场
化手段加快推进统一的综合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快和企业有关的金卡工程、金税
工程、金关工程以及商品价格数据库、信用数据库等的建设.信息产品制造企业
应着重研究开发高质量的计算机信息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企业则应大力研究开发
安全、高效的网上交易系统和网络资金结算系统,为电子商务的正常开展和数据、
资金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5、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2010年网站内容的更新率
争取达到10096,政府部门网上办事的实现率达到800,6以上;继续完善市政府门户
网站,增强和开发网站的服务功能,实现全市重点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资
源共享,着手规划和建设基础性、公益性数据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
境。
第五部分济南市工业支柱产业的选择
一、支柱产业的特征、演变和选择标准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处理好
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的问题.济南工业目前还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结
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含量
少,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升级换代慢。因此,必须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
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快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
和结构优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有的放
矢,保证重点,就要准确选择济南市的支柱产业.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各产业扩展速度及其对国民经济影
响强度的不同,可将产业结构细划分为支柱产业部门和一般产业部门.支柱产业
是指支撑整个区域经济的关键产业部门,可以据以分析和衡量产业结构发展类型
与水平,以及部门经济活动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支柱产业都是该区
域中总产值最大、劳动就业人数最多、利润与税收最高的产业,通常也是固定资
产投入和流动资金占用较多的产业.它即标志着该区域经济优势和存量结构水平,
也为投资增量结构导向提供一定的依据.显然,支柱产业是反映该地区存量产业
及其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标志.
(一)支柱产业的特征
最早对产业部门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罗斯托.他在1960年出版的‘经
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各产业部门对各国经济增长贡献度的不同将产业部
门相应划分为:主要增长部门、补充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主要增长部门又
被他称为支柱产业部门.罗斯托认为,支柱产业部门是能够有效进行创新,并利
用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新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并能带动国民经济中其他
产业部门发展的部门.他进一步指出,支柱产业部门的迅速扩展是经济向前进的
决定因素.支柱产业对其他部门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并通过“扩散效应。带
动各个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创造条件.
具体而言,支柱产业一般具有如下三个突出特征: j
一是具有高创新率.支柱产业一般承载了国家或地区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
管理技术和工艺水平,因而它具备了最强的创新优势和潜能,在产业部门内部日
益创新的同时,也能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创新活动。
二是具有高竞争力.事实上。支柱产业形成的过程就是该产业部门创新集聚
并不断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借助前沿技术,支柱产业具备了高速增长的能力,
获得了高额利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重要份额,它的竞争
力强弱和发展快慢,直接决定了国家或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竞争力大小和产业结构
高级化的进程。
三是具有极强的扩散效应.支柱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扩散效应一般是通过两种
方式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技术关联、产业关联或市场关联等形式建立的;另一
种则是以示范作用的形式实现的。通过上述方式,支柱产业赢得对其他部门的联
系和引导主动权,在带动其他部门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进一步壮大.
(二)支柱产业的演变
支柱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支柱产业的演进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和选择过
程.在工业化革命以前,农业一直占据了几乎所有国家产业霸主的地位,在悠久
的农业社会中,中国、埃及、印度创造了农业技术和农业文明的最高峰。在不同
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以及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影响下,种植业或养殖业可能
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总的来说,在农业社会里,支柱产业的基本
特征表现的不是十分明显,它的创新力、竞争力及对其他部门的扩散效应还不十
分突出.
支柱产业的真正形成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爆发、工业化的发展及现代产业结构
的形成.以蒸汽技术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机器
大生产阶段,英国等少数国家突破传统经济状态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棉纺织
工业部门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开始形成.以纺织工业为核心,进而
形成了由纺织工业、冶金工业、采煤工业、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组成的支柱
产业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延伸作用下,19世纪中叶由铁路建设和机车发
展带动,以钢铁工业和铁路修建业为核心,结合采煤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
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形成了第二个支柱产业部门及支柱产业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引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以电力、汽
车、化工和机械工业为内容的重化工业迅速成为第三个支柱产业群.随着第二次
产业革命的深化发展,20世纪上半叶。耐用消费品、字航工业、计算机产业、原
32
子能工业、合成材料工业加入第三个支柱产业群,从而形成了第四个支柱产业群.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日
益完善,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宇航工业为核心的新支柱产
业群已无可争议地孕育形成.如表5--1所示:
表5--1支柱产业的历史过程
目次支柱产业部门相关产业群体
第一个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纺织、食品、冶金,采煤、交通运输业
钢铁、采煤、造船、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
第二个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
输、轮船运输业等
第三个电力、汽车,化工、机械工业电力、电器、机械制造、化学、汽车工业等
汽车,石油、耐用清费品工耐用消费品、宇航、计算机、原予能、合成材
第四个
业料工业等
第五个信息等高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宇航工业等
资科来潭:李京文l‘2I世纪中田经济丈趋势’。沈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支柱产业的历史演变过程说明,随着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各产业之间的关
联度越来越大,支柱产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群体特征出现的.支柱产业一般都
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且支柱产业代表先进技术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以知识、技
术密集为特征的产业逐渐取代了劳动、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反映出人类社会产业
结构不断高级化的基本趋势.随着科技在支柱产业及社会财富积累中的贡献度不
断加强,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培植
支柱产业都是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不
可或缺的手段.
(三)支柱产业的选择标准
本文首先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以最能反映区域产业竞争
优势的区位商作为选择支柱产业的标准,同时兼顾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济南的实际
情况来选择支柱产业.区位商标准是以劳动力就业或产出水平在全国所占有的比
重来表示的: ‘ ’
(玉=Aj/B
式中:QJ表示某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Aj表示某地区j产业部门产值占全国j
产业部门产值(或就业人数)的比重;B表示某地区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
当QJ)l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产品
自给有余,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当Q】=l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同,其产品能自给自足;QJ(1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
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产品需由外地输入.
二、济南市工业支柱产业的确定
根据上述支柱产业的选择标准,通过对济南市2002年工业发展的统计资料的
计算,济南工业主要行业的区位商如表5—2所示.
按照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区位商排序,济南排在前十位的工业行业是;黑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
焦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加工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从选择支柱产业不能对济南市的风貌产生负面影响来考虑i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2002年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244895万标立方米,占全市排放总量的24%,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7811吨,占全市粉尘排放量的66%,因此为了保护济南的泉城
特色,该行业不应作为支柱产业,由此推知,非金属矿采选业不应是支柱产业.
从国家的产业政策考虑,烟草加工业受产业政策的严格控制。本身很难有大
的发展,因此也不应作为支柱产业.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虽然在区位商中排
在第17位,但其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朝阳产业,是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产
业,济南在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又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济南市
是全省最大的网络枢纽,是山东省的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二是济南市软件产业
初步形成规模,齐鲁软件园成为国家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三是大专院校和科
研机构相对集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储备居全省之首;四是以山大路一条街为轴
心的电子信息产品流通市场成为北方地区仅次于中关村的信息产品集散地之一,
是全省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流通中心;五是济南市是国家首批电子试点城市之一,
具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健全的金融体系、成熟的网络基础条件,已具备了成
为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六是济南市电予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
献率为14%,人均劳动生产率7.8万元。是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4倍.综合上
述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应为济南市的支柱产业.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是基础设施,而且济南是煤气输入的城市,因此也不应为
支柱产业.因此济南的支柱产业应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医药
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表5--2济南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及其排序表
区位商·
主要行业
指标值位次
煤炭采选业0.76 2l
黑色金属矿采造业lj07 1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O.002 35
非金属矿采选业1.99 2
食品加工业O.42 30
食品$I造业n97 15
饮料制造业0.42 29
烟草加工业I.48 7
纺织业n52 25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审i造业O.27 ‘ 33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0.44 27
术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O.14 34
家具制造业0.48 26
造纸及纸制品业1.02 13
印刷业o.船1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o.42 28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兜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n75 22
医药制造业I.41 9
化学纤维翻造业1.16 10
橡胶制品业0.29 :32
塑料制品业o.铝2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3 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廷加工业Z25 I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33 3I
金属制品业1.12 ll
瞢通机械翻造业. 1.牾5
专用设备制造业0.84 20
变通运输设各制造业1.∞ 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O.% 1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n95 1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o.73 23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O.% 19
{亲气生产和供应业I.45 I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o.% 13
三、济南市工业支柱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济南市工业支柱产业现状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济南工业支柱产业应以电子信息、交通设备、
钢铁、石化、化纤、机械、医药为主,下面对济南支柱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l、电子信息产业.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浪潮集团、中创软件、齐
鲁软件园等优势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2002年电子
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近十分之一.今后
应在加快发展信息装备,软件及系统集成、信息家电、微电子元器件、自动控制
系统等优势产品的同时,注重提高产业内部关联度,加强本地化配套能力,做大
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电子基础件、软件及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为主要环节的电
子信息产业链,形成产业内部有机协调、互补联动的发展机制.IT产业要积极推
进浪潮集团服务器、网络信息系统等系列项目,中创公司软件及系统集成系列项
目,以及一批中小企业的通用专用软件、专用电子产品等产业化项目。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汽集团经过资产重组,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
道,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济南地区),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与
位列全球第二大卡车制造商的沃尔沃公司签订协议,促成国内第一个重型汽车合
资项目,生产代表当前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大马力载重车,更为其发展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机遇.轻骑、考格尔集团,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变化,超前调整产品结构,
发展宽领域多系列规模化产品,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摩托车和专用改装车生产基地.
3、钢铁产业.以济钢集团为龙头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是当前济南市第一
大支柱产业,2002年钢产量接近400万吨,销售收入达82亿元。对全市经济发展
的支撑作用明显.为抓住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重大机遇,以及国内汽车,家电
业蓬勃发展带来的专用钢板巨大需求,济钢集团规划在今后五年内,以替代进口
为切入点,分步实施管线钢生产线改造、冷连轧、中薄板坯连铸连轧,镀锌彩涂
板等总投资过百亿元的一系列项目.抓好这批建设项目,对于进一步提高济钢技
术装备实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最终实现把济钢建成国内优质板材
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增产扩能
与城市规划布局、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原则上现有厂区范围内控制总量、调整优
化结构,以发展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改善提高轧钢系统,不再新上炼
铁高炉;继续强化环境保护和节水,节能、降耗措施,减少产业发展的环境成本
和资源成本.
4、机械工业.济南市机械工业技术水平较好,大型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试
验机、锅炉、电子衡器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优势较为突出。2002年普通机械制
造业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今后,要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求,加速电子
36
信息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不断提高产品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程度,
提升设计制造水平,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带动冶金、电子、新材料等相关行业加
快发展.加快以二机床、一机床集团为龙头的基础机械行业发展,推进数控机床
生产项目,巩固优势地位,建成国内重要的数控机床和锻压设备生产基地。加快
以华能气动元件厂等企业为骨干的机械基础件行业发展,以高性能、高可靠性、
集成化、机电一体化为方向,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配套能力.加快发展以锅
炉集团、变压器厂为骨干的电力成套设备行业,开发生产高性能、低污染、系列
化、大型化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系列环保锅炉,扩大节能型低噪声、免维护变压器
和系列干式变压器生产规模.加快发展试金集团高性能材料试验机、金钟衡器电
子衡器、济南柴油机厂油田动力设备等产品.
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包括原油加工业、石油制品业和炼
焦业。济南市2002年该行业销售收入为65.8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6.5%,
其中骨干企业济南炼油厂是具有年加工原油综合配套能力350万吨的大型燃料一润
滑油一化工型企业,目前正在向下游化工方向发展.
6、化学纤维制造业.化纤行业的骨干企业是济南正吴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化纤、纺织原料、纺织面料、服装的加工和销售,以及环保工程旄工.
主要产品和年生产能力为:精对苯二甲酸lO万吨,聚酯熔体和切片26万吨,涤
纶短丝l I万吨,涤纶长丝2.2万吨,是全国纺织系统从PTA到化纤纺丝规模最大
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7、医药制造业.该行业的骨干企业是力诺药业(工业)集团,是集中西成药、
生物制药、医药原料及中间体、特殊麻醉药的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医药集团.
产品覆盖特殊麻醉药品、西药制剂、西药原料及中间体、中成药、中药原料及中
间体、医药保健品等6大类.多数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非常广
阔.按照GMP标准建设的力诺医药工业园主园区、中药工业园区及西药原料药生
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0亿元,
目前已全部一次性顺利通过GMP认证,已经具备中药lO余类剂型,西药10余类
剂型的生产能力,同时拥有年产上千吨原料药的生产能力. 、
(二)济南市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策
l,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产品竞
争力.信息产业能凭借其强大渗透性。从根本上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节
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能源,引起劳动力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的变化,促
37
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以争创国家、省,市技术中心企业来带
动和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水平。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关
系,大大提高自身产品的整体水平。
2、努力开拓市场,实施品牌运营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一是抓好市场建设,
使产品在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竞争战略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二是加强营销队
伍的建设,从素质培训入手,培养一支忠诚、实于、善开拓的营销队伍.
3、强化资本运营,发展规模经济,促进专业化生产及协作配套。要集中力量
下大力气抓好优势名牌产品的膨胀工作,使之沿着良性轨道尽快发展成为产业新
的增长点.最大限度地运用社会资产存量,从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靠近,用各种
方式进行组合,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模来组织生产,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协作。
4、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抓好经营者队伍的建设,进
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解决部分重点企业经营者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问题。
加快企业经营者选拔培养和人才储备,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知识型过渡。加强对
企业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开发力量的培养和引进。
第六部分济南市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布局调整与产业链建设
一、城市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空间布局的关系
城市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空间布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爆发于1 8世纪的产
业革命,使资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开始了近代的城市化过程,同时也是工业化
进程的开始。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集中化趋势,这种集中化以工业特别是制造
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为基础,以交通技术的改进为条件。但随着现代信息技
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将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娱乐等打
破时空限制,人们对办公室、学校、购物中心、医院、交通工具等的依赖性大大
减弱;部分工业生产对资源、对高度集中的生产规模的依赖性亦降低,削弱了集
聚的动力.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城市的活动空间,使城市得以延伸其各种功能的地
域分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也呈现扩散化趋向。在总体呈现扩散化的趋势下,城
市也有一定程度的集聚.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更高质量的协调与合作,
这就要求城市各种功能在中心区域重新融聚。现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发展可以根据
各自所需更自由地选择其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扩散化趋势将引导城市尤其是特
大城市和大城市产业和人13的分散,使其部分工业职能外迂,城市外围出现了一
些新的工业生产区域城镇群体,城市的功能结构得以纯化,空间区划更为明晰;
集聚化趋势则使中心地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城市中枢功能更为强大.
城市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空间布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济南市也得到充分的体
现。济南是一个近6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其信息化发展
水平为工业布局的调整提供了必要条件.济南市城市布局从过去到现在,之所以
延续带状分布而舍弃南北空间布局,完全是从本地的生态环境与泉水保护考虑.
济南的特色与魅力所在乃泉水,泉水是城市之魂,灵气所在,韵味之源。按照自
然地理特点,济南地处鲁中山地的北缘和山前倾斜平原交接带,南部为绵延起伏
的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地质构造在总体上是一个以吉
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发育有多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并因此分成四
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其中,泉域泉群根据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入渗与径流
关系划分为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集中来源于南部山区.这一地形、地质、
构造条件,决定了济南特有的南部山区与泉水的补给关系.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
和地质环境即是济南特别的优势,但也成为市区空间布局向南北延伸的限制。
二、济南市工业空间布局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根据济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并结合现有的城市布局,调整工业布局的基本思
路是,围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规划布局,实施“两翼展
开、跨河发展”战略,按照“东部带状延伸、西部块状发展、北部连片开发”的
规划思路和“老城区缩能力转产业,新建扩建放新区”的原则,优化整合现有园
区,规划发展工业新区,引导要素聚集,构建产业集群,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突
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一)东部:以二环东路为起点向东带状延伸,形成贯穿市区东部、连接章
丘的工业走廊。这一区域沿线地势平坦,运输方式快捷多样。要按照局部功能强
化突出、同类企业高度聚集、关联产业就近配套、生产区域相对集中、生活区域
合理分布的原则,整合优化现有企业园区,高起点规划新建园区,高标准建设基
础设施,高效能加强经营管理,使之发展成为济南工业的主要集聚地。
l、二环东路至绕城高速路以西。在兼顾现有产业基础、择优做大做强的同时,
突出环境生态要求,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钢铁产业,石化化
纤产业等支柱产业。接邻东部新城的区域,集中放置企业管理总部、研发中心、
设计中心、成果孵化中心及软件制造等生产功能弱化的建设项目,东部新城周边
现有工业园区要以环境成本是否较低,企业外观形象是否美观、与城市景观是否
协调统一、与城市功能是否衔接紧密,作为选择进园项目的首要原则。发展的重
点是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临港开发区、历下工业园,加快发展齐鲁软件园、
出口加工区、环保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园、浪潮工业园、松下工业园、
小鸭工业园等专业园区,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对化纤、济钢,炼油等现有
企业,重点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能项目原则上易地
建设.
2、绕城高速路以东至章丘界.为了继续壮大医药产业,积极推进力诺工业园
建设,加快吸引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发展适应城市消费特点的都市型工业,建成
我市新材料、高新医药两个重要基地和外商投资工业、都市型工业两个集聚区.
力诺工业园要以硅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等重大建设项目为支撑,在
建成能源电子新材料制造基地的同时,加快新药特药,中成药现代化等项目实施,
吸引医药产业围聚,形成医药研发、高新医药产业化基地.在机场路两侧,依托
40
空港和陆路交通优势,高标准建设厂房设施,配套完善基础条件,加大宣传招商
力度,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落户,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工业园区.·
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根据需要设立日韩区、欧美区、港澳台区等一批专题工
业园,配套建设特色文化生活设旅,实现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生活功能相统一.
规划都市型工业聚集区,形成印刷工业区、首饰加工区、包装装潢区、体育器材
制造区、服装服饰区、旅游纪念品区等都市型工业特色分区.近期以山东新华印
刷厂、人民日报印务中心迁建项目、黄金集团彩印项目组建印刷工业园。
3、章丘市域范围.发挥产业基础较好、发展空间广阔、交通条件便利、水资
源丰富等优势,扩大明水开发区规模,重新规划并整合济王公路两侧乡镇工业园,
引导本地企业和市区迁建企业进园发展.重点是发展交通设备产业,以轻骑工业
园、重汽铸造中心等一批迁建项日为契机,承接市区部分优势企业制造能力转移,
同时加快发展现有基础较好的能源动力、化工、机械、电气器材,农副产品深加
工等产业,使之成为济南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C----)西部:以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农高区和一批企业集
团园区为基础,结合西部新城和西部片区规划,适度扩大现有规模,突出功能特
色,实现“组团式”发展,形成汽车、建材、机械、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基地、西
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巩固做大现有
的鲁能工业园、晶恒电子工业园、济柴工业园、捷迈工业园、重汽长清基地,完
善配套条件,吸引相关企业。农高区要以佳宝工业园为带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
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在巩固扩大现有产业的同时,两区要发挥邻近大学城的
区位优势,强化科技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功能,把高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与民营科技园一起形成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重汽园区以沃尔沃合资项目为契机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吸引
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规划建设汽车城.控制山水集团市区部分水泥生产规
模,建设山水园区产品延伸配套项目.留足发展空问,加快发展金切机床、锻压
设备、试验机、电力成套设备等优势产品,不断提高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三)北部:加快建设黄河北工业新区,以工业。北上”带动城市。北跨”.
以济北开发区为基础,沿国道220线、省道248线向北规划建设黄河北工业新区.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电力,供热,排水等
条件较好.结合绕城高速路北线及黄河三、四桥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
展化工、造纸,印染、塑料等传统产业,承接市区传统产业转移.远期沿省道248
●I
线向北逐步延伸至商河境内。同时,在黄河北天桥区桑梓店~带规划建设新的工
业园区,与齐河产业园区实现连片开发,形成新的工业聚集区.
在实施“两翼展开、跨河发展”战略布局的同时,严格控制老城区新上工业
项目,下决心迁移不适宜在城区发展的现有企业。原则上中部现有市区范围内不
再安排新上项目,除保留电脑软件、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适合城市消费特点、
占地小、污染低、消耗少的都市型工业外,对环境污染重、耗能耗材耗水量大、
发展空间受限的企业,争取尽快完成外迁。同时,利用土地级差收益,积极改造
提升老企业,实现优化升级。对产品老化、技术落后、拯救无望的企业,限期改
制或破产拍卖.
三、济南市工业产业链的建设
(一)济南市产业链确定的依据
根据产业的性质及生产特点,石油加工业与化纤行业、纺织行业、服装行业
具有产品延伸关系,电子信息行业存在着电子基础件、软件及系统集成、硬件制
造为主要环节的电子信息产品延伸关系并向家电等行业延伸,交通设备制造业内
部存在着原材料生产、零部件配套、产品组装等完整的产业链。从产业关联的角
度看,上述三组产业链存在着产品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和劳动就业联
系,投资联系,可以通过抓龙头支柱产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从济南现有产业状况分析,上述几组产业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l、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做大做强的优势条件。交通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作为
济南市第一、第三大支柱产业,2002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和95亿元,分
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5%和10.4%;石化—化纤一纺织服装产业2002年共计实
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明显高于食品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
比重的7.5%、水泥建材的6.6%,医药产业的396.
2、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明显.交通设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是总量规
模位居我国制造业前四位的支柱产业,均具有专业化分工程度高,生产链、价值
链、技术链长的特点,可通过关联作用带动几乎所有工业行业的增长.以汽车工
业为例,其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l:2,间接关联度达到1:5,拉动力
巨大.
3、产业集中度较高,能够通过加快重点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延伸壮大.交
通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中,2002年重汽、浪潮集团销售收入分别达到79·亿元
和41亿元(济南地区部分),所占比重为59%和43%。石化—化纤一纺织服装产业
中,中石化济南炼油厂、正吴化纤2002年分别完成销售收入54亿元和4亿元,。
占全市同行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3%和35%;居纺织服装行业前三位的元首集团、济
南化纤、宏业棉纺2002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占全市同行业的比重超过
25%。
4、主导产品市场份额较大,能够依托品牌相对优势加快发展。共拥有国家级
驰名商标3个,省级5个,市级24个,重型汽车、轻骑摩托、考格尔专用车、锻
压机床、金切机床、浪潮服务器及系列软件、正吴化学纤维、松下高端彩电等产
品在国内市场均占有重要份额,产品知名度、美誉度较高,市场影响力较大,具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产业创新能力较强,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
心共计16个,规模和水平居全省前列,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
浪潮、重汽、轻骑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齐鲁软件园系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正
吴化纤拥有国家级涤纶新材料开发基地,技术研发实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6、吸纳就业人数多,社会效益较好。2002年三个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约210
家,从业人员约14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总人数的35%。加快这些产业发展,
对扩充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
7,最具优先启动、加快发展的条件.目前,重汽沃尔沃重型载重车、炼油厂
Px项目、化纤厂年产50万吨PTA、浪潮产业基地、松下工业园等一批涉及产业链
关键环节的重点项目正在加紧运作,微软、EDS与济南市电子信息行业的合作范围
进一步扩大,E5等国外软件公司纷纷落户济南,这些有利因素将为率先启动三大
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确定
实践表明,在构建产业链的过程中,产业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
是核心企业与产业,以及核心企业与各个合作伙伴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产业链运
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
协调能力.核心企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核心企业是信息的交换中心.来自下游的需求信息和来自上游的供给信息
都将汇总到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经过处理生成各类信息再传送到产业链的相关节
点,于是,核心企业就成了信息交换中心.由于产业链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网链上的信息交换质量,要想通过信息共享达到物流顺畅、产品增值的目
的。就必须提高产业链上的信息传递质量,在这方面,核心企业至关重要。
2、核心企业是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从各个环节流向核心企业,然后再
从核心企业流向各个环节,这就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集散中心的物流。在这里,
核心企业扮演了对物流集散、配送进行“调度”的角色,以保证各个节点都能在
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
把产业链的总成本减至最低限度。
如果核心企业不能在信息流和物流方面起主导作用,受影响的不仅是该企业,
而且是整个产业链。要能胜任上述两方面的协调工作,核心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
素质。首先,核心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使其
他企业认为加入这个产业链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才能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发展。
其次,核心企业应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能够不断推出新品种,不断引导客
户产生新的消费热点,即始终有一种不断延续其在市场上发展的能力,不致因一
种产品被市场淘汰而导致全线崩溃。再次,核心企业要有较高的商业信誉.这是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依据上述标准,确定三条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是电子信息技术
产业链上的浪潮集团、齐鲁软件园,交通设备产业链上的重汽集团,石油化-F--
化纤一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济南炼油厂、正吴化纤.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是济南工业产业链的重要内容,也是带动整个产业链素
质提升的基本支撑。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i000美元左右时,可形
成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综合环境.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济南市
人均GDP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
构造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
近年来,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已成为全市高新
技术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
中上游水平.2002年济南市电子信息企业达到500多家,技工贸总收入134.7亿
元,同比增长26.3%,完成利税5.78亿元,同比增长4096.产品技术水平较高,
达到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省内先进的分别占10.7%、56.5%、11.2%,填补国内空
白的占5.6%。浪潮服务器、CDJ^A手机所占市场份额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第一、第
三位。齐鲁软件园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在全国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中列
第5位.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投
44
融资不足导致企业产业化瓶颈制约,本地化协作配套能力较低,软件企业外包研
发、技术服务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1、济南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的构建思路
以浪潮集团、齐鲁软件园等为龙头,在加快发展服务器、软件及系统集成、
数字家电、微电子元器件、自动控制系统等优势产品的同时,注重提高产业内部
关联度,加强本地化配套能力,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做大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
电子基础件、软件及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为主要环节的电子信息产品链,形成产
业内部有机协调、互补联动的发展机制.
2、济南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发展的重点
——以浪潮为龙头,立足做大做强以服务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产品、以CDMA
手机、无线通讯产品为主的通信产品、以行业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
品等主导产品,抓住主导产品上下游链条的关键环节,大力促进本地现有配套能
力的提高,重点发展在封装测试和半导体分立器件方面具有优势的晶恒电子公司
及固锝公司等企业,抓住为浪潮配套大做文章,适时调整产品方向,迅速扩大产
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在产品机箱、电源、外包装等其他
方面,注重发挥当地现有产品的资源优势,强化配套意识,找准切入点,尽快提
高产品质量,缩小与外地同类先进产品的差距.针对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扬长避
短,创造条件吸引本地和外地更多的企业补充到产业链条中来,并通过相互的合
作与竞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共赢。
,一以齐鲁软件园为龙头,发挥浪潮通软、中创、得安、大陆机电、鲁能积
成等骨干软件企业的优势效应,集聚一大批中小软件企业,巩固“软件联盟”,继
续提高商品化财务软件、企业管理ERP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工业流程自动化控
制及SAS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拥有自主版权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济南市
“高智力,低成本”的人才密集优势,把握现在国际软件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
与微软、EDS等国外著名软件公司和E5等专门从事软件外包服务公司的合作,加
大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北美软件外包服务,打入
国际软件主流市场,尽快形成济南市软件在全国的优势.
——以山东松下为龙头,以松下工业园建设为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松
下公司合资合作,重点发展背投、壁挂式、大屏幕、数字化等高附加值彩电,逐
步扩大等离子电视等高端产品生产规模,争取建设成为松下公司最大的彩电生产
基地及国内重要的高档彩电生产基地.扩大泰山贤文公司配套机壳的生产能力,
发展部分零部件、包装等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产品配套体系,提高本地化配套
程度。
(四)交通设备产业链
济南市交通设备制造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包括重中型载货汽车、
改装车、零部件、摩托车、发动机等门类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为汽车工业
配套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6l家企
业,生产整装汽车I.2万辆,改装车近万辆,摩托车60万辆,综合实力在省内汽
车行业居第一位,与国内大企业集团相比规模仍偏小,产品国际化水平低,产业
缺乏整体规划,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发展思路
今后要以重汽、考格尔等集团为龙头,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加速产
业内部资源整合,加快壮大重点企业生产规模,积极发展整车、改装车,摩托车、
零配件、汽车生产装备及原材料等5大类产品,通过汽车产业链强大的延伸带动
作用,拉动全市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2、发展重点
——重型汽车。围绕建成全国最大、档次最高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以汽车
总成和发动机等关键环节为重点,抓好总投资16亿元的沃尔沃载重车合资项目,
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争取外方追加投资扩大产能.积极丰富产品体系,利用
重汽集团品牌、技术、人才优势,在加强现有系列产品生产、提高技术水平的同
时,积极与国外多家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形成轻一中一重多品种系列化载货车及
改装车产品体系.
——专用车。鼓励改装车生产企业进行联合与技术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调
整产品结构,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程度。充分利用省内汽车底盘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适应高等级公路运输的半挂车、集装箱运输车、厢式运输车、工程施工
车、城市环卫车、市政作业车、机场油田用车、公安司法用车、医疗卫生用车和
军用特种车等专用车,形成生产集中、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用途广泛的改装车
产业格局.
——摩托车。加快整车、发动机、零部件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更新换代步伐,
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变化,超前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宽领域多系列规模化产品,努
力建成国内一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重振济南摩托车产业雄风。
——零部件.围绕整车配套,推行国际安全、环保质量认证,增强系统化配
套、模块化供货能力.积极争取沃尔沃发动机项目落户济南,以此为契机加快提
升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生产水平,逐步进入跨国汽车公司全球采购体系.推进汽
车配件厂、明水汽配、鲁得贝车灯等一批本市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的相关项目建
设,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由单一零部件向总成转变,提高为国内外整车配
套能力。推动零部件企业与国内大公司联合、与国外汽车配件企业合资合作进程,
积极吸引外地配套企业特别是零部件跨国大公司进驻发展。(五)石油化H纤—纺织服装产业链
全市石油化工产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4.9亿元,利税8.9亿元,核心企
业中石化济南炼油厂目前原油年综合加工能力350万吨,2002年加工原油258万
吨。化纤行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税4500万元,核心企业正吴化
纤新材料公司现有PTAIO万吨、PET26万吨、涤纶长丝2万吨、涤纶短纤维ll万
吨的生产能力。纺织服装行业主要有元首、宏业、冠益等企业,最终产品为高档
针织,高档精纺及时装等.由于济南炼油厂现有产品方案限制,炼油与化纤虽具
有地理接近性,但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产品递延关系,目前正吴化纤在本市范围内
采购解决的原材料仅占总需求的5%,尚未形成就近配套优势.此外,纺织服装行
业十多年来发展缓慢,规模和效益有所下滑,部分传统优势产品退出市场,缺乏
带动力强的龙头服装产品,未能利用本地化纤原料优势实现发展壮大.
1、发展思路
要通过新上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衔接石化与化纤之间的断裂环节,借助济南
炼油厂和正吴化纤实现链接形成的绝对优势,推动下游服装生产行业的发展,着
力构建和发展壮大石油化工—化纤—纺织服装产业链。’
2、发展重点
——石化.济南炼油厂应积极争取中石化集团在原油加工计划、规划布点、
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新建80—100万吨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芳烃抽提及精制
装置和35万吨Px装置。为正吴化纤公司PTA产品提供上游原料.建设年产50万
吨无纺布、10万吨BOPP(双向拉伸膜)及无纺布后加工等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
无纺布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多种无纺布后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此外,开发生产
溶剂油系列产品和碳3、碳4气体综合利用产品,为本市其它有机化工、精细化工
等行业提供生产原料.
——化纤.以正吴化纤为龙头,扩大PTA生产能力及下游优势产品生产规模,
实现规模化和差别化发展.重点是在利用济南炼油厂Px及乙二醇原料年产50万
47
吨PTA国产化项目的基础上,建设年产10万吨直纺短丝项目、年产20万吨功能
性聚酯项目、年产1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项目,及年产1000吨碳纤维等其他项
目,实现产品的延伸发展,化纤新材料产能满足400万锭棉纺和3万台织机生产
需要。

——纺织服装。依托齐鲁化纤集团、元首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全力引进国
内服装行业大公司及知名品牌,强化纺织一印染一服装加工产品链。紧密结合化
纤原料生产,利用多功能、差别化、高技术及绿色环保等新一代纤维开发纺织服
装新产品,以新型原料的生产应用,提升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技术水平及产品竞争
能力。加快建设元首出口加工基地、服装工业园、金冠毛纺搬迁改造等一批项目,
加快一批新型纺织面料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引进。争取启动一批新型面料产业化项
目,带动化纤、纺织、印染等相关企业发展。
通过上述三大产业链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钢铁、机械等产业。譬如:济钢
在保持中厚板优势的同时,可以围绕汽车用材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车用
冷轧薄板、车桥、车架、车厢用板、弹簧钢等系列产品,建立济钢与重汽、考格
尔的生产联盟,扩大钢材对汽车的本地化供应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运量物料
就地配套的优势。加快车用碳钢、合金钢等特种钢材、车用铝材等冶金产品研发
生产,引导有关企业加快开发生产车用油漆、塑料、内饰件、玻璃、陶瓷、橡胶
制品等产品,不断提高全市汽车原辅材料自我配套能力。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
司为汽车工业配套生产的压力机占国内市场的8596,积极推进二机床大型锻压设备
成套化、一机床数控机床改造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为汽车工业提供适应关键总
成及零部件制造加工需要的机械装备。
48
结束语
济南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京、津、唐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经
济圈的过渡中心,建设跨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明显.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就
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济南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
地位,真正成为北临京津都市经济圈、南接沪宁都市经济圈、东联沿海经济带、
西探中原腹地,辐射山东省中西部及接邻省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围绕这一城市定位,工业发展要发挥济南作为经济大省省会城市、重要的交
通枢纽,位居全省之首的科研人才数量、不断增强的城市承载服务功能等方面的
优势,凭借较好的工业基础,在全省范围以至全国范围内参与生产要素配置和区
域分工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产业转移。
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泉城,实现新跨越”的总目标,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
路;加快调整工业区域布局,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抓好产
业链建设,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济南成为联结周边工
业城市、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现代制造业强市.
参考文献
l、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谢玉堂乔幼梅迈向新世纪的济南工业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3、王立军凌云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4、济南市统计局济南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5、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6、济南市计委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03年
7、济南市信息产业局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纲要2001年
8、武义青高钟庭中国区域工业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9、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0、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1、济南市计委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初步意见2003年
12、马俊海郑海平谭福河等工业结构工业竞争力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科学
出版社2004年5月
13、蔡得久辽宁产业竞争力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济南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济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济南出版社2003年
15、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
50

论文写作过程中,杜传忠老师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多次
亲自指导,使作者受益非浅。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感染并鼓舞着我,使我克
服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学业。没有老师的辛勤培养,作者
不可能顺利完成本论文的写作,在此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
。在评阅和参加答辩的过程中,经济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的吕民老师、石新济老
师、翟老师也给与我很多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学习期间,济南市发改委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作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论文
的很多思路来源于他们,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不该忘记的还有父母和妻子、女儿的理解关心,作者会永远铭记在心。
田兵
2005年3月
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美国经济走势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山东税务纵横》,刊号:
ISSNl006—4753 2002年3月第53页,第一作者。
济南市工业化道路分析与研究
作者: 田兵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15条)
1.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产业经济学 2002
2.谢玉堂.乔幼梅迈向新世纪的济南工业 1999
3.王立军.凌云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与实践 2003
4.济南市统计局济南市统计年鉴 2003
5.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 2003
6.济南市计委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03
7.济南市信息产业局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纲要 2001
8.武义青.高钟庭中国区域工业化研究 2002
9.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1989
10.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 2000(03)
11.济南市计委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初步意见 2003
12.马俊海.郑海平.谭福河工业结构 工业竞争力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2004
13.蔡得久辽宁产业竞争力研究 2004
14.济南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济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2003
15.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争 Web系统性能优化辅助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2006
2. 万春蓉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院校师德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学位论文]2007
3. 甘泉.GAN Quan 安徽省工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
4. 秦雅林 潍坊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06(4)
5. 龚智.Gong Zhi 汉川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
6. 李晓巍 SMA阻尼器在大跨挑篷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参数优化研究[学位论文]2006
7. 于辉 大城市郊区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8,27(9)
8. 王玉峰.陆国臣浅谈国内外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进展及综述[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9. 迟兴臣.孔祥敏.张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关于济南市产业结构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期刊论文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1)
10. 孙慧卿 河北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