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在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表
明,利用人的创造力、技能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但能带动传统产
业升级,更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大
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我国的台湾地区在历史上曾因“制造优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
的奇迹,但在资源全球化流动、制造优势逐渐被其它生产成本更低的
地区所取代的情况下,亟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鉴于此,台湾
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列入重点推动项目,整合文化与创
意资源,结合新的运作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发展实践中,使台湾地区
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政策概念被广泛应用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产业范
围一直没有权威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一直备受争议。本
文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梳理和对当地典型的成
功案例进行分析,在介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基础
上,分析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五个相对
重点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模式:创意动漫产业、创意精致农业、创意陶
瓷业、产品创意设计产业和新媒体创意产业。并综合台湾文化创意产
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经验对大陆的启迪总结如下三点:一是形成文化
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以地方文化发展本土民族创意品牌、以创
意生产打造拳头产品形成产业!支柱、巩固文化创意产业独立新兴产业
地位;二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包括以集聚形成文化创意产
业竞争实力、以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以多元模式运行文
化创意产业;三是形成完善的政府支持及政策保障,包括建立与完善
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机构、提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资金和人才技术的
扶持、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传统产业
II
ABSTRAC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each country
and area was positively pondering how to use the limited resources to
create the biggest value.The practice of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ies
indicated that using persons’creativity,the skill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rt’S union not only can lead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promote,but also
can acquire the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So lots of countries and areas
take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great efforts.
Taiwan,once“the manufacture superiority'’,had created the fast
growth miracle in the history.Because of globalization of resources
flowing,the manufacture superiority position is substituted by other areas
that have lower production costs.And Taiwan needed to upgrade
industries gradually.Taiwan implemented“the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as a key impetus project,which is aimed to
integrate the culture and creativity resources and unify the new operation
patterns and then to apply them into the business practice.As a result,
Taiwan’S economy shows new vitality.
As a policy concept widely mentioned.the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y definition and the industrial scope did not have authorities to
explain and the develop models also had disputes.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aiwan’S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uccessful
example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wa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measure taken by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nd analyzes Taiwan cultural&creative
11I
industries’existing problems,also summarized five main industries and
developed models:the animation industry,the sophisticated agricultural,
the ceramics industry,the product design industry,the new media industry.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land’S inspired by the
problems of Taiwan’S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y:cultural&creative
industries to consolidate the status of an independent new industries,
strengthen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on the penet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of the organization,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ies available funds and technical support
personnel,improv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brand strategy.And also analyzed the mainland,S
inspired b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n Taiwan’S cultural&creative
industry:to local cultural development,national creative local brands to
creative produ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pillar industries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ducts to multiple mod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competitiveness,a fu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taiwan area,cultural&creative industries.traditional
industries
IV
目录
导论⋯⋯⋯⋯⋯⋯⋯⋯⋯⋯⋯⋯⋯⋯⋯⋯⋯⋯⋯⋯⋯1
一、选题意义⋯⋯⋯⋯⋯⋯⋯⋯⋯⋯⋯⋯⋯⋯⋯⋯⋯l
二、研究相关动态⋯⋯⋯⋯⋯⋯⋯⋯⋯⋯⋯⋯⋯⋯⋯..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4
四、创新点与不足⋯⋯⋯⋯⋯⋯⋯⋯⋯⋯⋯⋯⋯⋯⋯..5
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质及其作用⋯⋯⋯⋯⋯..⋯⋯⋯⋯.6
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质⋯⋯⋯⋯⋯⋯⋯⋯⋯⋯⋯⋯6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6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质⋯⋯⋯⋯⋯⋯⋯⋯⋯⋯⋯⋯.8
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9
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11
一、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1l
二、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传统产业⋯⋯⋯⋯⋯⋯⋯⋯⋯⋯⋯.12
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独立新兴产业⋯⋯⋯⋯⋯⋯⋯⋯⋯⋯12
四、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13
五、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投资结构升级⋯⋯⋯⋯⋯⋯⋯⋯⋯⋯13
第二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15
第一节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15
一、英国掀起文化创意潮流⋯⋯⋯⋯⋯⋯⋯⋯⋯⋯⋯⋯..15
二、美国实现文化创意巨无霸⋯..⋯⋯⋯⋯⋯⋯⋯⋯⋯⋯.17
三、日本力争文化创意立国⋯⋯⋯⋯⋯⋯.⋯⋯⋯⋯⋯⋯.18
四、韩国挖掘传统特色文化⋯⋯⋯⋯⋯⋯⋯.⋯⋯⋯⋯⋯.20
第二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2
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准备阶段(1949——1994)⋯⋯⋯⋯..23
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早期发展阶段(1994——2002)⋯⋯⋯⋯..24
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调整和初步形成阶段(2002——2007).⋯⋯.25
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和新发展阶段(2008——今)⋯⋯⋯⋯29
第三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几大支柱⋯⋯⋯⋯⋯⋯⋯⋯⋯⋯⋯30
第一节创意动漫产业⋯⋯⋯⋯⋯⋯⋯⋯⋯⋯⋯⋯⋯⋯⋯30
第二节创意精致农业⋯⋯⋯⋯⋯⋯⋯⋯⋯⋯⋯⋯⋯⋯⋯32
第三节创意现代陶瓷业⋯⋯.⋯.⋯⋯⋯..⋯..⋯⋯⋯..⋯..34
第四节产品创意设计业⋯.⋯....⋯.⋯...⋯⋯⋯⋯⋯⋯.⋯35
第五节新媒体创意产业⋯⋯⋯⋯⋯⋯⋯⋯⋯⋯⋯⋯⋯.⋯.37
第四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大陆的启迪⋯⋯⋯⋯⋯⋯⋯⋯⋯39
第一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9
一、比较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缺乏⋯⋯⋯⋯⋯⋯⋯⋯⋯⋯⋯.39
二、产业链及产业集聚发展不充分⋯⋯⋯⋯⋯⋯⋯⋯⋯⋯..39
三、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亟待完善⋯⋯⋯⋯⋯⋯⋯⋯⋯⋯..40
第二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大陆的启迪⋯⋯⋯⋯⋯⋯⋯⋯.40
一、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40
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45
三、形成完善的政府支持及政策保障⋯⋯⋯⋯⋯.⋯⋯⋯⋯..55
















录者


目作


文文


论论

一术位


学学

●●


的生


.●●
,▲

一表究


发研●!


间学


期大


位族


参致攻中考谢读央学民
一、选题意义
导论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一个新兴产业的生
产力空前扩张的时代正在到来,那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形
成,正催生新的市场规则和生产规则。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面对经济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
须承担起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重大历史责任。
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人的创意才能的根本点上,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
用为基础,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文化创意
产业(Creative Industry)或文化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已成为欧洲、
北美、澳洲、亚洲地区文化和经济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很多经济、文化研究专
家学者和各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趣与日俱增,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
息技术的普及,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对许多国家和
地区都有潜在的发展价值,在文化创意思想引领下,新的工业和服务业已取代
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前
景,标志着其正在成为2l世纪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可带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可发扬人类宝贵
的文明精华,使世人同时享有物质与精神的富足。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
的资讯产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台湾地区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
三大资讯科技产地。我国台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曾因过去的制造优势
创造了第一次的经济奇迹,不过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的风起云涌,资源、资金、
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台湾地区的制造优势逐渐被其它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所取
代,尤其是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台湾面临着缺乏特色商品竞争优势的危机,
所以不得不寻找另一条出路。而整合台湾的智能资源与文化魅力,结合新的创
意,并将其运用于产品发展或生活质量与美学中,不仅是使得台湾许多产业焕
发新生机、新潜能与新商机的关键策略,而且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1
以及平衡台湾过度偏向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型态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我国台湾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作为岛内经济发展的重点
项目来推动。近年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取代以加工为主的资讯产业,成
为新的支撑力量。我国的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例
如几米的漫画、李安的电影、白先勇的戏剧、云门舞集等等。这一切文化创意
产业的成果在华语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广泛流行,标志着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化
创意产业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
目前,中国大陆已从国家层面确立并实施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大战略,
并做出了相关的系统部署。近年来,随着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文化创意产
业的迅速发展,两岸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日渐增多。但是,我国大陆地区对文
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及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涉及面广泛,涉及
领域较多,对其的内涵和范围的界定以及发展规律等的研究都处于探索过程中,
因此,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同时,在我国经
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资源遭遇瓶颈、传统产业竞争力疲软和产业结构经
济增长方式急需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改变经济增长
方式、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另外,研究中国大
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这样语言相通、文化同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
现实参考意义。
二、研究相关动态
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在1994年被提出的。台湾当局将“文
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能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
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同时依据参与
或就业人数、产值或关联效益、产业成长潜力、创新性及附加价值等原则,选
定了十三项的产业类别,分别是: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
视觉艺术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广告产业、
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建筑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创意生活
产业。对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更多地来自于台湾地区学者的研究,

同时大陆学者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有深度研究。
(一)台湾学者研究概述
自2002年台湾政府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开发计划,“文化创
意产业”的概念登场亮相。陈其南(2010)从台湾传统产业转型的需求与全球
化的趋势出发,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导向是以跨部会的整合,文化纳于
经济、经济也着力于文化结合,为传统产业提出振兴方案,继续拉抬地方文化
与艺术的能量。陈郁秀(2003)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源自创意与文化积累,透
视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夏学理(2008)则分析
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弱势、挑战、优势与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脉络,
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
环境等。李仁芳(1999)就提出了从“苦力经济”向“欢愉经济”转型。刘大
和(2010)把“体验经济”视为一种发展趋势,强调增加一种感性的或人性化
经验服务的重要性。李松根(2003)强调了文化创意与人文工程的关系,文化
创意产业从动态的变化人格成为物质生产的产业。詹伟雄、李仁芳等(2010)
认为,现今人们的需求已经从商品的使用功能转向商品的象征符号功能,即从
“功能消费”转向“符号消费”,发达国家的已从“生产的效率”转向“消费
的自由”。刘维公(2010)认为,文化不是经济生产中的一支产业,文化其实
是新型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体动力来源。陈国政、洪琬喻(2008)从创作
参与者、创作品与管理者和创作文化氛围衍生产业分析了产业的涟漪扩散,进
而分析了视觉创意产业的复杂性与未来挑战,提出创意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创
意产品的开发、行销和品牌。
(二)大陆学者研究概况
大陆学者对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也有深度的见解和分析。张昌兵(2010)
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原创产品的衍生品开发正成
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创意赋予了创意产业的时代内涵,数字
创意正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产业。苏彤、胡奎(2005)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出
现会促进新三大产业的划分,分别为传统产业(包括传统业态的第一、二、三
产业部分)、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新三大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文化
创意产业决定信息产业的内容空间,信息产业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同时
又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且文化创意产业往往以信息产业面貌出现,并常常借

助传统产业的形式。张京成(2007)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是要从传统产业类型
中完全分离出来,而是要在传统产品的商品和服务中注入新的创意元素,通过
实现“越界”促成不同行业、领域的组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截层,我们将这种
实现途径表达为创意产业的“截层理论”。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发展及其对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为
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理论,描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
的现状及特点,试图提出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拳头产品以及期望能对我国
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如同
做事的工具,掌握正确的方法方能事半功倍。本篇论文主要采取了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采
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结合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拟在较为规范的产业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问
题以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进行分析。
第二,文献分析法:本文首先广泛搜集研究范围内所需之相关书籍、期刊、
论文等资料,以归纳、演绎、综合的原则加以整理和分析。其次,搜集学术期
刊研究成果及书籍,作为分析时的参考。此外,笔者还从网络搜集相关意见以
及论述。
第三,案例分析法:本文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几大支柱的论述中以及最后
大陆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发中,主要将针对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有
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并结合搜集的资料内容,进行演绎和逻辑
推理,从而归纳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模式和优秀经验。
第四,分析综合相结合:所谓分析的方法,即是分解存在着的个别事物,
将被认识对象中有差异的部分或成分互相割裂开来,将其中与他物相同的部分
(即肯定环节)拿出,以获得认识对象的抽象普遍形式。所谓综合的方法,即
d
为从普遍性开始,把普遍的方面逐渐结合起来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对立统一的
方法应是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本文结合运用两种方法,尤其是最
后一部分中的大陆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迪中,综合运用了分析
与综合方法二者的结合。
四、创新点与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在学术界已不是最新的命题,经过若干年激烈的讨论,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已掀开了新篇章。本文的创新点有三:一是在题目的
选择上,将与中国大陆文化内涵最接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早和成果最显著
的中国台湾地区,作为论文的着眼点,其分析过程和对大陆的启发都更具有现
实意义;二是在论述角度的选择上,通过资料搜集抓住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的几大支柱,来探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本土特色、商业模式等内容,
以期对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三是在结论的总结上,台湾
文化创意产业对大陆的启发以及大陆未来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建议。
尽管如此,本文仍存在许多不足。因为本人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有限,对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分析的范围和深度也有限,由于两岸资料数据难以获取,对
于资料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未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个具体行业
做出全面具体的分析,亦无法量化测定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于台湾地区和大
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还需对中国大陆地区现实经济状况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质及其作用
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质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起源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出版的《启蒙的
辩证法》中对“文化工业”的阐释,他们指出“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化的科
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和传播商品化了的及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
体系。后来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从产业内容来
看,英国学者贾斯汀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指以虚拟性质的商品为主要经营对象
的营利活动的集合,这些虚拟性质的、非实物性质的商品经济价值来源于它们
的文化价值,区别于传统行业;从产业目的上来看,美国的著名学者斯科特认
为,文化产业指的是由人们对娱乐、教育和信息等需求而生产的产业,是基于
消费者的偏好、社会引导等因素而产生的;从组织模式来看,美国学者坎泰尔
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以工业化大企业为主体组织模式,以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
和服务为渠道进行生产和组织构建的产业;从产品范畴来看,我国学者胡惠林
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
该定义对产品精神范畴的强调,缩小了文化产业的范围;从创意经济角度,世
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创意经济是由创意产
品之间进行的交易,每次交易包括无形的知识产权和有形载体或物品的价值。
在创意经济里,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设计四部分。创意经济(CE)等
于创意产品的价值(CP)与交易次数(T)的乘积,即:CE=CP×T。④从各个国
家的不同国情来看,各国都根据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
定义和分类,如法国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传统文化事业中特别具有可大量
复制性的产业”、韩国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
。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的概念划分危0意世界,2009(01):13.14
6
日本、芬兰和欧盟《信息社会2000计划》称为内容产业、澳大利亚称为文化娱
乐业,英国称为创意产业、美国称娱乐产业或版权产业。我国于2004年3月29
日由国家统计局在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后,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在
这一文件中,我国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
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为了对上述的定义进行统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进行了规
范化的定义,将“文化产业”界定为“运用本质上无形的文化内容,结合货品
与服务中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的形式,而此形式大体受到著作权的保障。文化
产业包含多媒体、出版业、电影制作、工艺与设计、以及视听与录音。部分国
家将文化产业的范畴延伸至建筑、:景观艺术、造型艺术、乐器的制作、运动、
广告与文化观光”。㈨
台湾把“文化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纵观全球经济形势可以发现,
台湾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经济社会现实:经过亚洲金融
危机之后,台湾的社会经济面临全面转型,为了适应电子制造业向大陆转移的
发展趋势,台湾当局提出了“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举措,希冀以文化
创意来提升整个台湾的制造业,推进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台湾当局进一步将
“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能财产的形成与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的行业”,同时根
据参与或就业人数、产值或关联效益、产业成长潜力、创新性及附加价值等原
则,选定了十三项的产业类别,它们分别是:视觉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
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工艺产业、广播电视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
广告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
创意生活产业。④
①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26.35.
②贾丰奇.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8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质
(一)文化创意产业是对传统产业的突破
其突出特质在于“新”,新在创意上、新在理念上、新在价值链上、新在运
作模式上,是完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基础,综合运用知识
和技术而产生新的价值,形成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利润增值点,与传统产业相比
较附加值更大、更为多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是文化、技术和经济等相互
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的物化形式。文化创意产业
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它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
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
的创意元素。
(二)文化创意产业“越界”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
与合作,突破了传统产业节后的质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产业。这种“越界”
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的细分,打破第二、三产业的原有
界限,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二产要三
产化、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以文化的在创意推动产业的升级和社会
经济的发展,进而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性发展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
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生活
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第三产业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
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是创意
创意就是才能和智慧,它是催生某种新事物的能力,必须是个人的、原创
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销售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附在产品
上面的创意设计、精神、理念、增值服务以及心理享受。随着全球化消费时代
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更倾向于心理需求、精神需求、时尚个性需求和生活品
质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是迎合了这样的大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8
生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意被放在了当代产业中的突出位置,构
成了当代产业中的一种特殊设置,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由此
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操作。
(四)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端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端产业,它依靠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以及高端
创意人才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靠厂房、机器、资源和劳动力,文化创意
产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等汗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由于现代财富的创
造更多地集中于一批优秀的创意人才身上,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
是创意阶层,依靠的是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尤其依靠的是创
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
(五) 文化创意产业是非刚性消费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文化创意是一种非刚性消费。也就是
说,文化创意是满足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享受的消费需求,文化创
意产业的运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它更多地依赖市场动力和消费者自
身的推动,同时又要求它不断地策划市场、设计市场、培育市场、激发市场。
文化创意产业要不断满足非刚性的消费需求,只有不断变动创意设计、创意策
划、创意营销、创意消费,才‘能满足市场的复杂化和全球化、需求的个性化和
精神化、消费的浪潮化和时尚化;也只有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创造新消费惯例、
涵养新消费人群、引导新消费时尚潮流,才能在创意中不断地寻找到机会、热
点和利润。
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一)政府主导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伴随着政府自下而上的政策扶植。台湾文化创意
产业的发展先从社区起步,自下而上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1994年台湾文建
会“社区总体营造”策略,让社区成为一个具备传统文化美感,同时具有进步
生活条件和机能的环境。于是具有特色的社区观光产业得以发展,同时社区民
众的经济条件可以得到改善。之后,“文化产业”概念进人政府政策,是以地方
本身作为思考的主体,基于地方特色、条件、人才以及福祉来发展的产业,在
追求发展的同时考虑到生活环境的维护和保育,要保护社区的生态和文化传统,
并保持永续经营。在“文化产业”概念之下,文建会又以“文化产业化”和“产
业文化化"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定义说明“文化产业”运作方式。“文化产业化”
是以文化为核心,经过精炼和再造后发展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产业文
化化”强调将文化作为传统产业的新包装,或将传统产业整合到地方特色文化
之中,为经济产值附加文化价值。通过开展自下而上的政策扶植,台湾的文化
创意产业逐渐成熟起来。
(二)呈集聚化发展态势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
究其原因,“五大创意园区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是关键的因素。延续1995年文
建会在“文化产业研讨会”中所提“文化产业”的概念,其随后成为“社区总
体营造”的核心开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结合人文和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提
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的倡议,文建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准备良好环
境,透过产业遗址活化再利用的过程,提出了“规划设置创意文化园区”计划,
文化创意园区的营造主要是将已停止使用的生产基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重点示范基地,包括台北酒厂旧址、台南仓库群、嘉义酒厂旧址、台中酒厂旧
址和花莲酒厂旧址等五大创意文化园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就以这五个创意园
区为基点展开集聚化的发展。台湾建立文化创意园区为面临发展困境的文化创
意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三)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是其形成本土特色的前提条件。台湾地处
岛屿四面环海,历史上受交通的限制一直处于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所以很少受
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岛内特色的原住民文化保存较好。另外,独具特色的自由
氛围和乡土文化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养分。从莺歌小镇的本土陶瓷,到
原住民民俗文化村;从诚品书店的通宵夜读,到淡水街头艺人的低声吟唱;从
南投特色的汽车旅馆,到台南的古迹巡礼;从高雄眷村文化馆的历史诉说,到
桃园两蒋文化园的神秘色彩等等。历经多年的发展,从北台湾到南台湾,台湾
i0
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形成独具本土特色的朝阳产业。
(四)注重文化与生活的传承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中独具特色的创意生活产业,秉承着“生活美学”的理
念,广泛的开展休闲生活产业和体验经济,使文化与生活完美的结合。在台湾,
“乐活”的口号随处可见。所谓“乐活”,就是人的一切活动,无论经济活动还
是文化创意活动,都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检验标准。
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是文化商品,然而不应将其限制在某一脱离生活的领域,
而应基于生活,自然而不生硬地传播生活美学理念,将美的理念商品化,让其
走入民间、融入生活,让更多的民众更便利地享受到这种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
所带来的精神文化产品,让民众能感受到融入身边生活的文化创意,从而提高
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美育水准。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与生活的传承,涉
及衣、食、住、行、育、乐等方方面面与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的是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和协调化方向发展演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结构效益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发展
演进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二是转换能力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对技术进
步、市场需求状况和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优化提高,它包括长
线产业向短线产业转换的能力、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换的能力、衰退产业
的不断消亡和新兴产业不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进而推进产业结构向
高度化和协调化方向演进。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
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通过提升创意、知识和技术的密集化程度,加速产业向高附加值的形态转
化,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层次的提升和高度的发展。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文
化创意产业不但可将现有的创意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用,提高产业的
经济的附加值,而且亦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再利用和对创意资源的激活
来提升整个城市、地区和国家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竞争也从规模经济的制造加工业转移到创意竞争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开始依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
提升不但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向高附加值的形态转化,而且也促进当地整体产业
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它以延长产品生
命周期的形式进而拉长了产业的生命周期,拉长了产业的价值链,促进既有传
统产业的发展。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角度看来,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科技产业
的分支,是从中分离出来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其具有高附加值、较少资源消耗、
知识密集型的特征,因而其发展较少的受资源与土地的限制。文化创意产业融
合性强的特点,能将创意、文化、技术和商业融为一体,使传统制造业得以延
伸,拓展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给原本单一的产业机体带来多层次和高额增
加值,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创意和知
识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增加值产业升级,优化
传统三次产业本身的内部结构,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独立新兴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独立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独立的产业
形式存在,通过不断地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文
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促使新三大产业的划分:传统产业(传统业态的第一、二、
三产业部分)、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新三大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文化
创意产业决定信息产业的内容空问,而信息产业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同
时又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且文化创意产业往往以信息产业的面貌出现,并常
常借助传统产业的形式。①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出现的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的表现,是社会分工和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很高阶段的产物。在此,创造
力形成一个单独行业,而~举成为以创新应用为产业核心基础的高级产业形态。
四、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比
例增加、结构优化。近年来,台湾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特征。消费结构的升
级为新的消费产品提供了更多元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新兴文化创
意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
主要推动力量。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是经济现代
化的显著特征。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较高的服务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附加值较高的服务业包括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电子信息和技术服务产业、金融
产业、会展等能代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新兴服务业。同时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对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
改造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将大:大促进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
五、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投资结构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促进投资结构的升级,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投
资是产业间社会资源配置的实现手段,投资结构在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实现。投资
结构的动态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基本的动因和手段。文化创意产
业促进了投资结构的改善和扩展。一方面,投资结构促进了现有产业结构存量
结构的改善。投资使各产业原有的生产要素和新增资金进行了新的组合,改变
现有的产业之间生产能力的结构现状。另一方面,投资结构促进了现有产业结
构的存量规模的扩展。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展,各产业之间会产生出互为引致的
①厉无畏,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45.50
13
需求,因此激发了既有产业生产能力的发挥。资金在既有产业组织内部的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现有产业的生产能力。产业间的投资经常伴随着一定程度
的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内技术水平和资源转换效率的提高,造成了产业间的
投入产出格局的变动,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放眼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例子比比皆是。英国是文化
创意产业最先被引入国策的国家,其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
关键一步。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金融业,现
已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范例。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
成熟的市场机制,雄厚的人力资源存量和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来支撑,依靠强
大的全球化资本支持、跨国公司的高度商业化运作体系和全球庞大的市场需求
来支撑,进而才能持久保持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才
能引领整个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化
创意产业大国,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军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增加了美
国的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使得美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日
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找到重点突破口,发挥自
身的优势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的经济环境和满目疮痍
的废墟上,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以日本民族文化优势的发挥,汲取
国外文化营养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其中游戏软件和动漫产业位居全球第一,电影与音乐的创收列居
全球第二位。综上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发展
潮流,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
趋势。
14
第二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英国掀起文化创意潮流
英国对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率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理
念和激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全球范围内将文化创意产业率先引入国
策的国家。首先,英国在国内既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励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内的市
场竞争,又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其次,英国在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既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积极推进本国文化
创意产业的全球化、文化创意市场的自由化与文化创意贸易的自由化,鼓励本
国文化创意企业和跨国公司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创意市场。同时又通过制定一系
列的政策措施保护本国文化创意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
在机构安排上,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文化的保护和培养,把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作为提升本国综合国力的关键一步,其中最具有象征性的举措,就是把“国
家遗产部”改名为“文化、新闻和体育部”,从整体上协调、组织、策划、设计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1993年,英国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颁布了国家文化
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政策——《创造性的未来》。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
业的创意性问题。1997年,布莱尔首相首先成立了以“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
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理念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
其目标是将英国传统的“世界工厂”地位转变成现代的“世界创意中心”。
在资金扶持上,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中
往往会面临资金紧缺、研发后劲不足等等的问题。因此,英国政府积极支持那
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发展提供所需资金和科技力量,这同样是创
意产业专责小组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英国对创意企业或个人资金扶持主要
采用两种措施:一是相关政府机构为各地企业提供创意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撑;
二是英国科学、艺术及技术基金会等为具有创意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
在发展特点上,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以数字化发展为重点。全球数字化技术
的迅猛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措施
积极推动创意产业数字化发展。1998年,英国政府对下议院特委会所提出的“多
媒体革命”口号做出响应,开始积极计划和应对数字化潮流。2000年,英国研
究了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2002年,英国研究了
数字科技对电影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以应对电影产业的数字
化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在大大缩短了文化创意产业创作过程、降低了创作成
本、提高了产品创作质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
者消费习惯。除此之外,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了民众生活,通过开发多家
博物馆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以及教育培训等方式,提供公民与创意接触的
机会,支持民众发展创意,使民众享受创意生活。
在发展历程上, 1995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净收入约250亿英镑,其产
值约占6DP的4%,超过了任何一项传统制造业的产值。1997年至2001年,英
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仅为2.8%,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约为5%;英国文化创
意产业的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15%,而同期英国所有产业平均只有4%。2002年,
文化创意产业内约有12.2万家公司注册,雇佣总人数为190万,成为英国雇佣
就业人数的第一大的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伦敦文化创意产
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超出金融业。而根据6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经济评估》
显示,2000—2004年,平均每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国民增加值占国民增加值的比例
达到了7.62%,以2004年为例,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民增加值近7.3%;
其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软件与电子游戏及电子出版(207亿英镑)、出版(92亿
英镑)和广播与电视(71亿英镑),三者合计约占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国民增加值
的65%。㈣目前,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12%,占6DP的8.2%,是
英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同时,英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数
超过15万个,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英国文化创意产
业成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①杨景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
二、美国实现文化创意巨无霸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的技术创新
体系和人力资源支撑,以及强大的全球化资本的支持、跨国公司的高度商业化
运作和全球庞大的需求市场,确保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优势和产业
优势,从而引领整个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美国推动文化创意
发展从表面看是“无为而治”的政策,但政府宽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
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文化扶持政策,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
良好环境。
在法律和政策支持上,首先,美国是第一个文化立法的国家。早在18世纪
90年代,美国就颁布了第一部《版权法》。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又相继颁布
了《联邦税法》、《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案》、《反
电子盗版法》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推动本国文化
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美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备了宽
松的政策环境。一是,美国通过价格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将未投入文化创意
产业部门的外来资金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部门;二是,美国经营性文化创意产
业依据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逐步形成一批“文化巨无霸”
企业。
在人才培养上,美国注重聚拢和培养人才‘。美国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潜力,积极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这些人才对
美国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还有三十所大学开办了
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培养从本科到博士的文化管理人才,提高了
文化管理水平。美国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始终处于领先
地位,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
在发展特点上,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以及富含高科技的
特点。为了迎合人们的兴趣和需求,美国的文化创意精英们擅长将外来文化进
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造。例如,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好莱坞大片《哈里·波特》
及其衍生品在全球热卖,无不显现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巨大的兼容与创新能力。
另外在技术上,好莱坞大片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赚足了全球的关注。而将数字
化、网络传输、通讯卫星等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架起美国文
17
化通向世界的桥梁,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文化的传播。
在发展历程上,美国很久前就曾发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
来临"的口号。在文化创意产业在对美国GDP的贡献和创造就业两方面,已持
续超过美国经济中的其它部分,且在国家出口增长中也逐渐担纲其更为重要的
角色。以音乐唱片业为例,2000年,全球音乐唱片市场总值为385亿美元,美
国市场则占到143亿美元,占全球的37%,而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几大市场
占全球市场份额仅分别为16.7%、7.6%、7.4%和5.5%,美国占绝对优势。2005
年,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到全球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此时,美国
的GDP为ll 135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800亿美元,而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贡
献率则高达24%。①目前,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达14%,占GDP的
30%以上,年产值占国内GDP的1/4,版权产业产值达12 500亿美元,占GDP的
12%,②由此,版权产业出口逐步超过汽车、农业、航天,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
产业。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军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已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三、日本力争文化创意立国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既发挥本国民族文化的优势,又注重吸取外国文化,以
政府一系列的宏观政策为引导,找到产业发展重点突破口,发挥文化创意产业
优势,从而形成完整产业链。近现代以来,日本在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大致经历
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从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时的“军事立国”战略;二是从
二战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立国”战略;三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文
化立国”国家发展战略。1995年至1996年,日本接连推出了《新文化立国:关
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和《2l世纪文化立国方案》,进而确立了21世纪
的“文化立国”方略。
在政府角色上,日本政府一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
要的角色。可以概括为政府为主,全盘统筹,协调发展。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
①崔静.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商情,2007(11):12—14.
◎Creative Industries 20 1 0:ne Congressional Report.Dun&Bradstreet.20 1 1
18
发展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法律保障体系。日本政府
将文化产业被称为内容产业。之后日本政府将振兴内容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支柱
的基本发展方向,并提出振兴日本内容产业的三大主要课题及解决这三大课题
的十项改革计划和方案。目前,日本的内容产业己成为高成长型产业。
在发展特点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鲜明的目标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
以动漫产业为例,日本的动漫产业具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和全球范围的广泛
受众。在日本内容产业各个业种都是互为联系的,媒体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使它
们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推动了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历程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都位于领先位置,
尤其是动漫、游戏等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的新兴文化创意行业。早在
2000年,日本电影和音乐的创收就列居全球第二,在游戏软件方面,日本也已
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2003年,日本出口美国的动漫作品和相关衍生品的总
收入高达43.59亿美元,为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日本动漫产
业已开始主宰全球动漫产业市场,日益成为日本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文化
创意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18.3%,已为日本的第二大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
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其在国内的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占GDP的20%。
同时,日本40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生产的产品成为其文化出口的主要产品。全
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0%以上来自日本,在欧洲更高达80%以上。①日本已成
为全球最大的动漫产品制作和输出国,尤其是在美国和亚洲国家都占据了庞大
的市场份额。可见,日本正从一个传统工业产品的制造大国,转变成一个文化
创意产业生产大国和输出大国。2010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了《新增长战略》,
在制定了海外拓展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业务的政策后,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将得到
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日本在亚洲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收益将突破一
万亿日元。②
①胡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Economic&Update,2008(07),总105期:98.99
②崔岩,庞楚.浅析曰本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经贸,201 1(10):45—46.
19
四、韩国挖掘传统特色文化
韩国曾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了重大冲击,这迫使韩国政府开始重新探
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1998年,韩国政府提出“文
化立国”的战略方针,该方针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21世纪发展韩国国家经济
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予以大力推进。
在政府角色上,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
战略口号,设立了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振兴院、文化产业基金、游戏产业振
兴中心、确定数字游戏为国家战略产业、颁布《文化产业促进法》、制定《文化
产业发展5年计划》等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
是加强立法。韩国先后颁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修改《影像振兴基本法》、
《电影振兴法》、《著作权法》等。二是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
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三是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机构和主管
部门。1998年,韩国文化观光部成立了“文化产业局”;2000年,成立了“韩
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2001年,“文化产业支援中心”
发展为“文化产业振兴院”,负责文化创意产业具体的全面扶持工作。四是培养
文化创意专业技术人才。韩国对教育实行高投资政策,教育投资一般占到政府
整个投资预算的20%以上。
在文化推广上,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由政府主导走国际化道路,并极力将韩
国文化推向世界。由于韩国国内的市场规模有限,必须极力开拓国际市场,方
能真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繁荣。韩国政府的基本方略是:瞄准国际化大市
场,把中国和日本为重心的东亚地区作为登上全球舞台的台阶,通过国内市场
收回制作成本而在海外市场获得赢利,从而大力开发并促进出口。韩国文化创
意产业的出口对于不同的地区而开发不同的产品。在亚洲地区,以影视和音乐
为主,并逐步推出游戏和动画等;在欧美,则抢先打入游戏和动画产品。韩国
积极开展文化创意跨国生产合作、积极举办并参加世界性的展销洽谈活动、构
建海外营销网、设立出口奖励制度等措施开拓全球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韩国通过参与、举办重大国际活动,如世博会、世界杯、奥运会等,挖
掘和宣传韩国本土特色文化,将自身文化推销出去,逐步树立起“文化韩国”
的良好形象。二是,韩国将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借助“韩流”
20
传播本国文化。在以影视、时装、游戏、饮食文化、舞蹈等为主要方面的“韩
流”席卷整个中国和日本后,韩国又以此为平台,扩大“韩流”的全球影响力。
在韩国政府这样的引导和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人才的培养上,韩国投入巨额资金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重点发展电影、
游戏、卡通、广播影像等产业的高层次的复合人才培养。同时,韩国注重艺术
学科的实用性教育,并逐步扩大纯艺术人员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双赢"的复合人才培养机制。在加强院校培养
方面,近年来,韩国新建了汉城游戏传统文化学校等专业学校,开设了与文化
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共八十余种。利用网络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通过产、
学、研联合方式办学,培养文化创意特殊专业的教授级人才。在加强文化创意
专业资格培训的同时,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逐步规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
员资格培训。另外,加强与美国、中国和及日本等国家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合
作与交流,同时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人才。文化创
意产业是进行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产业制作的“集合体”。因而,
在培养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自2001至2010年的十年间,韩国共建十
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覆盖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链。
在发展历程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未来全球经
济新的增长点。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电影电视业、动漫业、游
戏业等方面。韩国游戏软件产业在1998年至2001年的四年间增长了一倍;电
影出口则在1995年至2001年的六年中成长了约五十倍;数字内容产业已赶超
传统汽车产业一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产业。2007年,韩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约
为650亿美元,同比增长7.4%,连续五年年均增长达到9%以上,是同期经济增
长率的两倍,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约占GDP的7%;韩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额达100
亿美元,占全球文化创意市场份额的5%,一举成为全球前五强。目前,文化创
意产业在韩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已占GDP的15%以上,∞文化创意产业
成为韩国成长最快、发展最活跃、吸纳劳动就业人数最多的支柱产业之一,韩
国也成为全球公认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大国和文化创意产业强国。
①钟德友.重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借鉴韩国成功经验.中国经贸导刊,2010(14):80-81
21
第二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按照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产业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初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第二阶段(20
世纪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以“面向出口”为经济发展战略,实行“以
贸易带农工,以农工促贸易”的产业政策,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第三阶段(20
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服务业迅猛发展。服务业逐渐在GDP的构成中占据绝
对优势,从而取代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服务业逐渐成为台湾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中心。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台湾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型态都发
生了剧烈变化。转型前台湾产业结构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主,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台湾产业结构发生明显
变化:一是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二是大型企业日益列居
主导地位。经济型态也开始由追逐型经济(catch—up economy)逐步转变为创
新型经济(innovative economy)。
台湾经济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变为以知识密集型
产业为主导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1992年,台湾中高技术制造业总
产值已经突破2万亿元新台币,占制造业生产比重40%以上;2000年,接近5
万亿元,占制造业比重达58.4%。台湾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相对规模始终处于不断
扩大的态势。1991年到1996年七年问,台湾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名义附加值平均
约11.5%,高于同期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的8.9%及整体产业的9.9%。在1991年,
台湾知识密集型产业占GDP比率为37.7%;1996年增加至40.6%,稍高于韩国的
40.3%,但仍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的50.9%。Ⅲ由此可见,台湾产业
结构自1990年起已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台湾当局发展知识密集型
产业的标志性政策是1992年出台并付诸实施“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以选择十
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植来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得发展,2009年2月,台湾当
局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确定了发展包括文化创意、
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健康照护等在内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与推动创
④朱磊,熊俊莉.台湾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关系研究.台湾研究,2010(06):21—23
22
新型经济的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更以四年达成“兆元产业”为目标①。尤其在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面对迅速变化的国际、岛内经济形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日
益发展成为新的支撑力量。可以说,台湾产业结构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将到来,
那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
梦梦爹擎爹≯梦擎梦梦梦梦梦
图2-1 台湾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台湾“财团法人经济资讯推广中心”AREMOS经济统计资料库、台湾“经济
部”《台湾工业生产统计年鉴))2009年、朱磊.台湾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关系研究.台湾研
究,2010(06).等
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准备阶段(1 949——1 904)
台湾的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重大的调整和转变,由以农业为主导逐
步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1949年,国民党初迁台湾,台湾的文化建设几无成果,
其文化政策主要出于政治意图。1966年至1977年,台湾采取“中华文化复兴”
政策。该政策为了复兴中华、以中华民国为旗号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仍
旧有鲜明地政治意图。进入20世纪80年代,“文化工业”成为在台湾人文学界
广泛热议的概念。“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
的重要概念,它是随着台湾思想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逐步接受和研究而发展
。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台湾“经建会”网站,www.c印d.go v.tw.2011—12—10
23
O
O
0
0
O
O
O






o
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无疑是80年代台湾思想运动的重要
环节。80年代中后期随着媒介时代或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工业"作为批
判理论的概念开始在台湾人文学界流行起来,成为台湾人文知识分子批判流行
文化的重要武器之一。这时期,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大多对大众文化或消费文化
持一种批判的立场,其批判的思想大多来源于“文化工业”论述。“文化工业”
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其一,文化工业以艺术的名义来销售可
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民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可以被剥削的劳动;其
二,文化工业具有浓厚且隐蔽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人们享受文化快感的
同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甚至潜意识的活动。
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台湾的文化政策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意
识形态化逐渐转变为具体的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建设”,文化政策重心
也从中心转移向地方,“文化建设"逐步成为中心主题。1981年成立了统筹台湾
文化建设的机构——“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建会”)。1987年出台了“加强文
化建设方案”,文化建设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和中心主题。1987年至1993年实
施了文化“解严”和文化多元发展的政策。台湾当局逐渐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
制,文化政策中的市场化趋势已逐步显现,文化的多元化政策和多元化发展逐
步形成,乡土文化也从被压抑变为受重视,地方区域文化发展与国际化文化交
流同时受到重视。台湾思想意识形态的解放为“文化工业”走向“文化产业”
提供了可能性,开放多元的文化政策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准
备条件。
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早期发展阶段(1 994——2002)
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一词是在1994年被提起的。1994年,为了应对
工业化转型所产生的城乡失衡、振兴地方产业,台湾“文建会”提出“社区总
体营造政策”,并提出了“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政策和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的理念。“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正式出现在台湾的文化领域中,并一度成为
“社区总体营造政策”的核心。叫文化创意产业即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
过智能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
①魏然.台湾文化产业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0-11
24
境提升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因其内容的创新而不断增加附加值,并不断为
个人及社会创造价值。目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由文建会、经济部、新闻局和
内政部四个部门齐抓共管,具体范围包括:由文建会主管的视觉艺术产业、工
艺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由新闻局主管的电影产业、
出版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由经济部主管的设计产业、广告业、设计品牌时尚
产业、数位休闲娱乐产业和创意生活产业;以及由内政部主管的建筑设计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文化艺术核心产业。即以精致的艺
术创作与发表为主,如表演(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雕塑、绘画、装
置等)以及传统民俗艺术等。第二,设计产业。即以文化艺术为核心,并建立
在此基础上的应用艺术类型,如服装设计、广告与平面设计、流行音乐、影像
与广播制作、游戏软件设计等。第三,创意支持与创意周边产业:支持上述产
业的相关部门,如展览设旋经营、展演经纪、策展专业、出版行销、活动规划、
广告企划、流行文化包装等。
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调整和初步形成阶段(2002——2007)
在这一阶段,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JYH#I-延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
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理念被引入到台湾经济、社会和
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成为文化和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
为台湾社会和经济转型的趋势和方向。二是,一大批人文学者深度介入文化创
意产业研究和实践领域。如李仁芳、詹伟雄、陈文龙、刘大和、刘维公、孙瑞
穗、黄振铭、萧新煌、徐莉玲、裴元领、赵雅丽、黄颖捷等,这些学者将文化
创意产业理念的构建转向了“文化创意经济”这个崭新的方向,并意图将“美
学”维度引入经济发展评估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之中,“美学”已成为他们认
识和理解台湾经济模式转型的关键概念。这样,在“美学经济”和“创意经济”
的双重理论高度,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2002年,台湾地区发展规划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政策初步形成。2002年5月
31日,台湾核定通过“挑战2008:台湾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该计划最
值得关注的即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当此,文化创意产业被首次正式列
入台湾地区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并处于整体规划的优先地位。这标志着在台湾
,5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真正形成。自2002年至2008年,在民进党执政时期的文化
政策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社区总体营造”政策的延续。二是,文化资产保护
政策的发展。三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2002年台湾地方行政部门将“文化创
意产业”引入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四是,“文化公民”或“文化公民权”
概念的提出,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公共艺术运动”、“公民美学运动”及“生活
美学运动”。该计划针对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和台湾经济转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
影响。经济部、文建会、新闻局及教育部为保持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成长态势,
从2002年至2009年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总经费合计已逾98亿元(如表2-1)。
表2-1@ 2002—2009年各部会投入文化创意产业业务经费表单4i:新台币亿元
\\年份
机莫\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经济部0.46 4.10 4.66 5.62 4.31 4.47 4.05 2.85 30.52
新闻局0 2.93 2.76 3.OO 2.85 O.17 4.6 4.8 21.65
教育部0 0.65 O.62 0.77 0.85 1.05 0.35 0.55 4.84
文建会0 6.00 5.00 3.22 5.4 5.70 7.85 8.3 41.48
合计0.46 13.68 13.04 12.6l 13.42 11.93 16.85 16.5 98.49
资料来源:台湾财政部资料中心、行政院主计处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劳工委员会台湾
地区职类别薪资调查报告、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行动计划2009—201 3。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一阶段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文化创意产业是许多
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复兴和产业转型的引擎,亦为台湾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
一。根据文化创意产业权威约翰霍金斯的估计,全球创意经济目前正以每年5%
至7%速度在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业绩显著。
在营业额方面,2002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年度营业总额为4353亿元,到
2007年则攀升到6329亿元,同比增加1976亿元,六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7.78%,
较同期GDP的年平均增长率3.7%高出一倍以上。在附加值方面,2002年台湾文
化创意产业创造的附加价值为231 1亿元,2007年为3354亿元,年度增长达1043
亿元,六年平均增长率也高达7.73%(如图2-2所示)。如图2-3,2002年台湾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人员总数为16.24万人,2007年则增加到21.16万人,
累计增加4.92万人,六年平均增长率为5.4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
①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行动计划2009--2013,文建会
26
数据都呈现相当不错的发展趋势。根据《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的统计
数据,2008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产出出现首次的负增长,下滑6.91%,从2007
年地6329.40亿元下降到5891.99亿元。不过,相较于2002年地4352.60亿元,
整体营业额增长了35.37%。(参考表2—2)
,UUU
■。一
6∞O
潮臣瑟l 啊
SO∞
躺溺i 溺重曩i 4000
l 鍪l 麓一i1 3000
2∞O l j麓露l嗍蓊”蓊曩},黼i 麓鏊
[懑⋯ }慧⋯翟10∞
I隰⋯ 曩一一。震~ 鹰. 震~
)04
O
~ 11~
:002 2} }03 2l }05 2 )06 )07
i薰犍额(亿元) 4353 5032 5565 5811 5862 6329
瓣辩翱德(亿元》2311 2664 2955 3085 3072 3354
表2-2 2002年至2008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及年增长率统计表
单位:新台币亿元

\争劈
产壶\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增长辜入

视觉艺术55.00 52.81 52.88 48.18 48.52 48.80
产业
49.70
(10.68%) (-3.89%) (0.13%) (-8.89%) (0.71%) (0.58%)
音乐与
39.89 56.09 66.16 67.01 82.18 93.56
表演艺术45.57
(-12.47%) (40.61%) (17.96%) (1.28%) (22.65%) (13.84%)
产业
工艺635.36 667.80 674.68 675.38 717.35 754.93
产业
581.15
(9.33%) (5.11%) (1.03%) (0.10%) (6.21%) (5.24%)
文化展演7.57 20.69 26.96 20.3l 18.93 19.25
设施产业
8.95
(-15.42%) (173.40%) (30.31%) (-24.66%) (一6.84%) (1.71%)
电影124.08 131.28 130.79 140.51 138.29 138.84
141.85
产业(-12.25%) (5.76%) (一0.34%) (7.43%) (-1.58%) (0.39%)
广播电视966.65 970.45 1009.32 1013.39 1307.72 998.78
产业
882.96
(9.48%) (0.39%) (4.01%) (0.40%) (29.04%) (-23.62%)
出版668.14 729.16 715.84 655.52 681.61 662.83
产业
616.89
(8.31%) (9.13%) (一1.83%) (-8.43%) (3.98%) (一2.76%)
建筑设计656.21 737.21 812.38 828.83 833.94 853.71
575.18
产业(14.09%) (12.34%) (10.20%) (2.03%) (0.62%) (2.37%)
广告1226.57 1404.04 1411.25 1416.12 1303.93 1234.72
产业
1072.36
(14.38%) (14.47%) (0.51%) (0.34%) (一7.92%) (一5.3l%)
设计363.10 482.36 502.57 556.94 770.91 712.26
产业
220.31
(64.82%) (32.84%) (4.19%) (10.82%) (38.42%) (一7.61%)
数位休闲188.00 199.75 217.65 248.09 197.02 176.32
娱乐产业
157.71
(19.20%) (6.25%) (8。96%) (13.99%) (-20.58%) (一10.51%)
设计品牌
时尚产业
创意生活113.91 190.20 192.09 229.OO 198.00
产业
101l 04
(12.74%) (66.97%) (1.00%) (19.21%) (一13.54%)
5031.60 5565.50 5810.67 5862.37 6329.40 5891.99
合计4352.60
(15.60%) (10.61%) (4.41%) (0.89%) (7.97%) (一6.91%)
注:“一”表示无法取得数据资料。
资料来源:据台湾财政部财税资料中心数据、2008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以
及创意:台湾新经济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台湾文建会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服务网
http://cci.CUlture.tw/cci/cci/market—category.php?c=2 36.2 012—4—1 2.整理得出。
28
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和新发展阶段(2008——今)
台湾在2008年顺利实现了“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新执掌政权。为了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台湾行政院在2009年3—5月间,陆续推出六大战略性新兴
产业,包括:绿色能源、生物科技、观光旅游、健康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
意产业等,并辅导及吸引民间投资,开拓新的商机及协助产业快速升级。文化
创意产业政策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在马英九团队的文化政策体系中,文化创
意产业政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产业再造与全球连结”经济政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成立“文化观光部”,制定“文化
创意产业旗舰计划”。在北中南东皆设置数字内容产业专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并在南部地区设立“孔子主题园区”,拨付100亿元以创投的方式投资文
化创意产业。并且制定“新时代创意人才‘发展方案”,以提供创业贷款来帮助青
年文化创意工作者创业。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特点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以
“观光”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布局;第二,推动“文创法”的出台,为台
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第三,通过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四,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智慧台湾计划”,由文建
会统筹策划、制定和实施“文化创:惑产业六大旗舰计划”。所谓“文化创意产业
六大旗舰’’包括工艺产业、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流行音乐中心、电视剧
产业和故宫文化创意产业。第五,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能力,并且透过数
字科学营销,打造台湾新经济型态,发展出以在地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发展商
机。
可见,“二次政党轮替”后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获得了新的变化特点和
新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第一,转变了民进党“本土主义"的封闭思维,
重建了国际化思维;第二,摒弃了“两岸对立"的意识形态,重构了华语文化
产业的概念框架;第三,思路和重心由“社区总体营造”时期偏重于地方文化
复兴转向重振在亚太尤其是华语市场曾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如流行
文化创意产业、工艺产业和设计产业等,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和创意研发。第四,
试图完成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经济转向和台湾核心价值的接合;第五,将台湾
地区的文化创意生产重新纳入全球华人文化的范畴之中,华语市场战略逐渐浮
出水面,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为这一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q
第三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几大支柱
第一节创意动漫产业
创意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漫画和动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
电视、电影、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科技手段的动漫结合品种,
通过建立动漫产品的研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
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音乐、主题公园和旅游等相
关动漫经营的有机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动漫生产——动画片播出——
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这个完整的良性循环产业链,让创意动漫
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核心:创意
核心层:动画、漫画、动漫杂志
紧密关联层:游戏、服装、
文具、玩具
关联层:主题公园、博览会等
图3-I创意动漫产业链圈层结构
资料来源:刘轶,张琐.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 3-24
台湾发展创意动漫产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点:第一,台湾创意动漫产业潜在需求空间很大,增长潜力大。台湾地区紧
邻大陆,中国内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动漫潜在需求市场,因而,台湾创意动漫
产业有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广阔的潜在需求市场空间。第二,台湾创意动
漫产业具有强大的原创潜力。中华文化资源具有多元化、独特性和丰富性的特
点,能够为台湾创意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和题
材来源。台湾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蕴含了丰富的创意元素,具有强大的原创潜
力。第三,台湾拥有大量创意动漫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受日本动漫产业的辐
射带动影响,台湾创意动漫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数量多。同时,工T技术基础也
为台湾创意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
台湾创意动漫产业的发展应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抓住创意核心层,
在创意开发上做文章,二是抓住关联层,注重创意动漫产业价值链的完善
第一,创意动漫产业的核心在创意,台湾发展创意动漫产业一定要在创意
上下功夫。台湾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华文化资源,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历史文献、文物遗存和民间传说灿烂丰富,这都是形成创意的宝贵素材。
另外,台湾地处台湾岛,与我国的邻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与
其的文化、经济交往频繁,这更促进了台湾文化的多元性。这就为台湾动漫的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有利于形成更多具有品牌效益的创意
形象。
第二,产业价值链的完善对于发展创意动漫产业至关重要,然而,创意动
漫衍生品的开发和制造,以及主题公园等关联层的建设对于创意动漫产业链的
完善更为重要。日本的创意动漫产值有40%都归功于衍生品的开发和制造。创意
动漫衍生品的潜力非常巨大,以其较强的融合能力,基本可与任何制造业合作。
台湾创意动漫产业要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就要利用台湾本身制造业发达的优势
发展创意动漫衍生品制造。创意动漫衍生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它包括内
容类产品,如音像(DVD或CD)、图书(小说)等;形象类衍生产品,如玩具、
文具、玩偶、模型、卡片、道具、游戏等;综合类产品,如动漫会展、主题公
园、娱乐场所等。创意动漫衍生品的开发与创意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
许多创意动漫作品本身的销售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企业的资金主要是靠衍
生品的销售得以回收的,衍生品生产在整个的产业链中发挥着为企业创收的作
用。创意动漫衍生品与创意动漫作品是互为促进的关系,虽然创意动漫衍生品
是靠着动漫作品的畅销来开拓市场的,但在销售过程中,衍生品也会对创意动
漫作品也起着一定的宣传效果。创意动漫衍生品相当于是创意动漫作品的一个
实物展示,在增加创意动漫产业的利润的同时也有利于创意动漫作品知名度的
提高。
第二节创意精致农业
精致农业是文化创意与传统农业结合的产物。通过了解台湾的精致农业,
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重点,一个是创意、一个是体验。精致农业是以生产高品质、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
经营为重点,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和高水平的一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它的基
础是高科技与高投入,它的核心是高标准与高质量,它的特点是精与特,它的
最终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与高收益。在生产方式上,它要求精耕细作,以
最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在生产形态上,它要求高质量、
高商品率、高附加值,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要求;在生产过
程中,它要求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保证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各环节实行标
准化。总而言之,所谓精致农业就是以创意和高科技手段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
资料最大限度的利用,达到优质高产高附加值的目的。台湾人多地少,精致农
业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台湾行政院启动了“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
这一方案的启动实施,带动了台湾精致农业的迅速发展,精致农业也成为文化
创意产业的拳头产品之一。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台湾精致农业。
第一,注重品质。台湾精致农业最重要一点,就是追求高品质。通过高品
质良种的引进、种植、加工、冷藏、包装和销售,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例
如,本着健康农业的理念来发展种植有机瓜果蔬菜。台农十分注重产品的品质
和创造产品的品牌。他们认为蔬菜和水果都是商品,而随着消费者对品牌、品
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若不重视果菜的品牌开发及品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在市场
竞争中取胜。发展精致农业要投入资金以培育优良品种或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
以及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更新产品。同样农产品包装也是精致农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以文化创意设计融入农产品包装,必然会为农产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
第二,精深加工。精致农业首要注重的是“精致”二字。创意的起点要精
致、文化创意产品要精致。以台南兰花生物科技园区为例,这里的兰花不再简
单地被用作观赏陈设,其价值全方位地体现在观赏品、化妆品、药用品、保健
品、装饰品、艺术品等多个领域,甚至升级为星座花语、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
当然随之攀升的是兰花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出效益。再以香草业中的“薰衣草森
林”为例,“薰衣草森林”起初是台湾中部的一间山中香草咖啡厅。后经精细加
工和创新,在十年内,就创出了在休闲、餐饮、零售、民宿及婚宴领域的五个
品牌。目前“薰衣草森林”经过精深加工,其商品部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开发出200多种香草香皂、纪念品、手提包及其他香草相关产品,体现出台湾
精致农业和精深加工的无限魅力。
第三,立体开发。台湾精致农业非常注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聚
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立体开发。例如台南走马濑农场曾以专业种
草起家,后向观光农业转型,将农业生产资源、田园生态景观、农村人文资源
及观光旅游融为一体,逐步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个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区。以迷
人景观和鲜明特色,使得这里堪称台南极佳的度假胜地。“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
案”中提出了乐活农业的理念,规划筹建游艇专用泊区、森林游乐区和休闲渔
港,并推出健康养生、体验学习、亲子知性、美食飨宴、舒压疗愈等主题游程。
①这一“朝阳、无烟、低碳、复合”业态,是台湾精致农业立体化发展的结果。
第四,拓展市场。台湾的精致农业经过品质保证、精深加工和立体开发之
后,更重要的就是要积极拓展市场,开发岛外新兴市场。首先,要保证交通物
流的畅通,推动“农场+机场”便利物流通道的建设;其次,要以产业文化与乡
土风情结合来加强营销,发挥台湾产茶、米等产品的地方特色,精致发展台湾
茗茶、经典好米、农村美酒、金钻水产、竹制精品及优质畜产等项目,同时扩
大产地标识与验证体系建设;最后,利用国内大陆广阔的潜在市场,配合大陆
观光客来台,推动“台湾下单、大陆取货”的销售机制的推行。
①杨勋华.台湾“农委会”2009年5月7日新闻稿.台湾文建会网站
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13.2011—11-2.
33
第三节创意现代陶瓷业
台湾的现代陶艺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贴近民众生活的产业之一。台湾陶
瓷文化创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又如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即使是消亡了且进入博物馆的品种,也应挖掘其所具有的文化资源,经过创意
的开始使之作用于现代社会,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度进入我们的生活。台湾最
早的陶瓷技艺是在四百年前由大陆的移民带去的,在融入日本陶瓷技术的基础
上,借助西方产业技术及现代燃料的开发而更新发展。台湾自有的现代工艺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现代陶艺创作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台湾创意现代陶
瓷业在充分融合了原住民文化、中华文化、殖民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
仅创造出了独特的风格和品牌,也形成了一个相当受欢迎的产业,成为了台湾
文化创意产业的拳头产品之一。时至今日,应该从以下几点,继续发展台湾创
意现代陶艺。
第一,注重设计。台湾的创意现代陶艺应侧重设计的创意,不论技艺还是
造型设计,都逐步走向特色和精致,形成独特的台湾风格。如“天目釉”是源
自南宋时期建阳窑的产品,它以铁的化合物三氧化二铁为着色剂烧制,现已被
台湾陶艺师演绎得多姿多彩,分为油滴天目、兔毫天目和曜变天目三大类。台
湾名家邵椋扬烧制的油滴天目,釉面呈现鹧鸪斑点,又如满天星斗,均匀却都
不相黏。这些优秀的创意陶艺无不让人惊叹台湾陶瓷工艺的精湛。
第二,注重品牌。台湾创意现代陶瓷的发展注重品牌的建设。莺歌的陶瓷
品牌是现代陶艺品牌建设中很值得推广的优秀范例。莺歌是全方位的陶瓷专业
区,有“台湾景德镇”美誉,各类陶瓷制品齐聚。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推展,“陶
瓷之都"莺歌的成就赢得了岛内外的肯定,并确立了其陶瓷业领航者的地位。
为了保持陶瓷艺术发展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莺歌积极参与国际陶瓷博览会和
陶瓷嘉年华活动。目前,在莺歌陶瓷老街及莺歌陶瓷观光街有八百多家陶瓷工
厂和数不胜数的陶瓷艺品店。陶瓷品牌的建设不但打开了国际市场、扩大了国
际影响,而且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切切实实为民众增产增收。
第三,注重创意生活。台湾的创意现代陶艺处处体现着“生活美学”的理
念,在陶艺设计上处处涌现方便生活、美化生活的创意点子,在创意陶瓷业的
34
经营上则以“体验”贴近民众生活,处处体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台
湾许多现代陶艺的窑场都不是以陶瓷产品为赢利的主体,文化观光则是经营最
为成功的方式。在许多创意现代陶艺的园区里都有个性化的氛围营造,所有的
角落几乎都能看到由陶瓮装饰的景物,这些器物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显示着窑
场过去的历史,又代表现代窑场的符号,这就是其独有的。以在台湾有很高知
名度的苗栗华陶窑为例,它是在“自己种的花,插在自己做的花(陶)器上”
生活态度的指引下建造的,其产品主要是以保留了苗栗陶质朴特色的花器为主。
这里可供选择的项目有做陶、烧窑、品茶、咖啡吧、游植物园、吃割稻子饭,
据介绍这里平均每天有四百人的客流量,经济收益非常可观。
第四,注重人才教育。台湾创意现代陶艺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
才,在设立更多的陶瓷技艺学校的基础上,注重陶瓷技艺与当地文化特色的融
合。目前,台湾60%一70%的大中院校都开设了现代陶艺的相关课程。莺歌高职
便是台湾第一座结合地方物产资源特色的学校,采用师徒制的学习模式,透过
系统化的教学,有计划地将陶瓷制作手艺传承给下一代,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
活力。
第四节产品创意设计业
台湾的产品创意设计业属于设计产业,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包
括产品设计、传播设计、环境设计、设计管理;包括机械设计、造型设计、电
路设计、环境规划、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U工设计、平面设计、包
装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站设计等。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
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
的形态。创意产品设计业是将创意元素引入传统的产品设计业中,催生出新的
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心理、生理和生活习惯
等一系列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产品的性能、功能、价格、
形式、使用环境的定位,结合材料、结构、技术、工艺、形态、色彩、装饰、
表面处理、成本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及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在生
产管理中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使产品既是企业的产品、市场的商品,又是
老百姓的用品,达到顾客需求和企业效益的完美结合。台湾的创意产品设计产
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创意设计产品在国际上屡获嘉奖。在2010德国IF传达
设计奖(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得奖名单中,台湾产品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共获得24个奖项,获奖数为历年最佳。另外台湾科技大学有9件作品在
2010年德国红点设计奖——设计概念类获奖。这些奖项都肯定了台湾创意产品
设计发展的成熟度。台湾创意产品设计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拳头产业,应该着
重发展。
第一,创意是核心。好的创意是设计产业发展的核心,只有拥有新颖、实
用的创意,才能够设计出好的产品。台湾的创意产品设计包括创意饰品设计、
日常生活用品设计、办公用品设计、玩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等与人们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二维与三维的转变、体量的改变、材质的置换、
视觉的错位、制作的互动、情感的拟人等创意设计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设计。
一个富有创意的点子,足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
会价值。
第二,设计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创意产品设计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设计
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很强的计算机辅助工
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与研究能力、绘制草图和制作模型的技术等等。为了
应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台湾应继续加大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多渠道
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第三,商业转化是根本。设计出的产品要通过商业运营,投入生产成为商
品,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因此,由设计到商业的转化机制是台湾设计产业发展
的根本。首先,形成“产品一系列一品牌”的发展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仅仅是一件产品已不足让企业生存。产品系列应逐步取代单件产品,更进一步
说,品牌则统一多个产品系列。不断地将产品设计做大做强做精。其次,台湾
的创意产品设计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应该出台一些举措扶持具有前景的中小设
计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再次,成立专门机构为产品设计
企业和生产厂家之间提供交易平台。最后,制定行业规范,保障产品设计产业
有序发展。
第五节新媒体创意产业
媒体产业成为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火车头。台湾的媒体产业包括电影
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音乐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它在台湾整
体文化创意产业中已发展出显著的规模。但是近年来,新媒体的提法越来越热,
所谓新媒体一是新兴技术对传统媒体的改进与激发,使其具有了超越以往的功
能,比如数字电视、数字摄影、数字广播、数字电影、“随身看”数字视听等;
二是完全迥异于电影\电视、报纸、广播这些“传统媒体”的崭新媒体形态,比
如互联网和手机。(如下图)
图3-2 新媒体架构图
资料来源:王建磊.新媒体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走向解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
学影视与技术学院,2011.经整理得出
新媒体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从最初的通讯功能到信息服务的媒介功
能,再到娱乐、游戏的文化功能,最后到身份书写的符号功能,是电子工业到
信息技术,再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转换,最后又走向内容产业、文化资本
与文化经济,走向知识服务业的尖端与前沿。对整个传媒市场而言,现在进入
了大规模化的工业生产阶段,已经形成了“丰饶经济”,面对各式各样的传媒产
品,消费者可以比以往有更多的选择。现在和将来,如何让消费者们能够低成
本地选择到最适合个人的商品和信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新媒体生
产者角度来看,针对某种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设计出相应的特色产品,或者
是提供切合个性化需要的服务套餐,同样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台湾新媒体
已经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但是理念创新将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手机媒体为例,如今,当我们进入商业区时,就可接收到已提前定制的最新
商品信息;当我们用餐时,就可看到周围餐馆的预定和折扣情况;当我们刚下
长途火车就能收到酒店预订、车票查询订购的服务信息等等。当消费者把这类
广告当作服务信息而欣然接受,手机广告也就逐渐进入以客户为中心的良性发
展阶段。着重从以下几点,发展台湾新媒体产业。
第一,加强对原创内容和渠道的培育与建设。产品内容是新媒体产业的核
心,其创新性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在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原创
内容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在原创内容的培育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良好
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只有内容丰富了,新媒体产业才有源源不断的源头
活水。
第二,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建设。在新媒体产业链中,渠道是关键。只有销
售播出渠道畅通,内容创意和产品制作才有可能有雄厚的市场与需求基础。现
阶段台湾市场销售渠道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许多制作公司虽然有优秀的
产品,但是卖不出合理的价格,无法获得相应的盈利,导致影响力和知名度也
得不到提升。在渠道建设中,一是要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构建良好的渠道,二
是要开拓新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特点,构筑完整的产业
链条。只有拥有明确而稳定的市场需求和畅通的国际国内市场渠道,新媒体的
内容才有可能实现其应有的自身价值。
第三,加大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新媒体产业对基础设施需求不同以往,
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使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
的技术门槛和经营风险,民间难以独立完成。因此,更需要政府承担起建设责
任,为新媒体产业链的平稳转动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第四章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大陆的启迪
第一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比较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缺乏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在的相应政策方面获得了较大力度的支持,但
就生产要素而言,台湾并没有太大的比较优势。首先,在人才的数量上不如中
国大陆、日本、韩国,仅和香港相当;其次,技术上明显也不如日本、韩国,
仅略优于大陆、香港;再次,在资金的充沛程度上亦显然不如其它国家。台湾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进程中,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旗舰产业。一个产业的发展要有核
心竞争力,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优势,才不会被淘汰。因
此,与日本、韩国以及同为华语地区的中国内陆、香港、东南亚国家相比较而
言,并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链及产业集聚发展不充分
产业链的延长才能够增加更多的附加值,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文化创意
产业要成为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业,就必须延长产业链。台湾曾以发达的制
造业而闻名全球,如能将制造业的优势发挥至文化创意产业必将大有可为。在
全球供应链所处地位及基础建设的完备性上,台湾的表现也不甚理想。未来应
强化相关基础建设与善用信息化、塑造产业集聚优势来复制和发展文化创意产
业的集聚优势。例如在文化创意园区及体验园区的规划方面,一方面塑造产业
集聚,另一方面吸引年青人和社会大众参与,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正面
的提升效果。台湾目前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的衍生产品开发不足,同时文化创意
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亟待完善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台湾在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成绩
不太理想。目前,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很多领域形成了自己特色,但在
品牌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另外,台湾与中国大陆的一衣带水,就两岸
的文化创意产业来看,大陆有资金、土地、市场和政策的硬实力,而台湾的优
势则是创意、人才、文化底蕴和自由心灵的软实力。由此可见,两岸文化创意
产业呈现互补的结构状态。台湾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建设特色品牌以及完善营销
策略,可以帮助台湾善用大陆市场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经济及国际影响
力。
第二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大陆的启迪
一、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以地方文化创造本土民族创意品牌
台湾地方文化所包含的独特人文风景、历史内涵、传统工艺、风俗习惯,
都是台湾所独有的,是其他地区无法通过生产制造出来的,这些宝贵文化资源
成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和无形资产。台湾对于本土自然资源的独占、
专有技术的独有、传统特色工艺的保护政策等等,构成了台湾发展地方文化创
意产业的资源优势。资源的独占与传统的工艺技术形成了产业壁垒,加上得天
独厚且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了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成本,形成独特
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且这种资源优势具有环保性、可持续性和富有生命
力的特征,通过适当地保护与开发,能够不断地促进台湾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
如台北县的三峡镇是从清乾隆年间的小聚落发展而来的,而三峡祖师庙位
于村庄的码头处,聚落则以祖师庙为中心发展。庙宇周边的广场成为居民主要
的生活空间和交易空间。今日三峡祖师庙早已成为地方居民的信仰中心,且祖
师庙的实体建筑与空间早已成为当地重要的观光资源。围绕祖师庙的活动与资
源包括祭祀、地方团体、雕刻、地方古迹、李梅树纪念馆等等。60年代以后,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三峡镇逐渐成为台北都会区周边重要的休闲观光地点。
与三峡镇不同的是以埔里酒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产业类型,该类型则是基于中国
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酿造工艺,形成了长期的品牌优势。当然,传统工艺型企
业如果要长期保持本土特色和优势,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度营销。
大陆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理论上讲,寻求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在大陆来说不是难事。但是为什么:大陆的文化创意抄袭得多,而原创的少呢?
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创意的来源,我们缺乏的是一对发掘文化创意内涵的眼
睛、一双敢想敢干的手和“地域活化"的理念。所谓“地域活化”,就是“整合
运用地方固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以振兴地区产业发展及提高生活品质,朝向突
显出该地存在与价值的定位前进。”④即以地区的自身资源和特色为基础,建立
相应的发展策略,促使衰败地区朝向一个新的目标迈进,使之重新获得生机。
发展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是地域活化的主要策略,它具有地方的经济重建与地方
性重构价值的意涵,它既具有实质性的经济价值,又具有空间领域归属感、区
域认同感及荣誉感等心灵精神层面的价值。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地方文
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地域活化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对台湾
地方经济复苏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将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文化,透过行销理念
予以商品化,赋予其实体与心理价值,将地方文化创意经由企业化经营的方式
创造出市场新气象,提升了市场价值。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在努力塑造自身文化
内涵的同时,也要突显其文化创意品牌的特殊意义与特殊价值,以增强其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一个成功的地方文化创意品牌几乎可以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标
志,从而建立起来更为长期、稳定、广泛的市场网络。这种新的发展策略,使
得地方文化创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有了新的行动方向与活
化发展的可能性。针对地方特性,激发地方产生内生的力量,以地方的文化创
意资源潜能建立起应对全球化趋势的内在策略,从而建立起地方发展的“新价
值”。这是台湾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思路,也是大陆应该借鉴的重要方
面。
。郑心仪.以乡村旅游活化地区发展之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中山大学,2005
41
(二)以创意生产打造拳头产品形成产业支柱
台湾的创意生产走的是全球化、网络化和创新化的道路,大陆文化创意产
业在这方面明显欠缺,在今后的文化创意生产方面要借鉴台湾的优秀经验,以
创意生产打造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支柱产业。
1.全球化的创意生产
台湾文化创意工艺企业的视野开阔,定位准确。一些知名企业还以全球化
来设计自己的企业发展路径。法蓝瓷(Franz)就是一个经典案例。法蓝瓷是海
畅集团在2001年推出的现代陶瓷品牌,它的成功来源于由OEM转型为自创品牌
和其全球化的战略定位。海畅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品
生产的全球化布局。海畅集团掌握产品设计和关键生产技术,通过技术授权来
让台湾以外地区的生产厂商按其要求生产产品,以厂商代工的形式组织生产。
二是采用全球化的产品推广策略。在以大自然为创作素材,塑造独特的市场区
域的同时,积极参展,扩大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三是建构遍及全球的行销网络。
由此,法蓝瓷成功地打入国际陶瓷市场。目前,法蓝瓷研发设计在台北,生产
制造在台湾及大陆,北美、欧洲及纽、澳地区另有代理商。法蓝瓷的全球化布
局策略是“先布广、再布深”。
2.网络化的企业内部架构
台湾文化创意工艺企业在全球化定位的同时,也大胆采用了高新技术来更
新自己的产品和企业。网络化管理的运用引人注目的一点即是将网络运用于企
业的内部架构上,使企业的内部管理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以琉园为例,其主业
是琉璃制品生产,逐渐拓展到技术研发与制作教学等方面。琉园的企业组织架
构与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在传统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使企业呈现出立体型
结构,起着监督和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琉园则导入网络化管理技术,把组织
结构从立体型转变为扁平型,全面建立门市及专柜的网络化作业,有效管理会
员资料,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大大改变了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方式和中间管理层
的作用,从而使得中层人员的功能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取代,减少
了企业层级,进而加快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
场反应速度。
42
3.创新性的生产和研发
台湾文化创意工艺产业注重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的研发,这也是相当值得大
陆借鉴的一方面。琉园的成功不仅建立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还在于其
独特的脱蜡铸造技术,有效的品质和成本管理,以及持续研发新技术的潜力。
法蓝瓷则在工艺材料研发和产品造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际陶瓷界保持
着领先位置。法蓝瓷在材质、工艺和造型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玻璃材质结合
金属、珐琅和防弹玻璃等,将各种材质做完美的嫁接。在设计工艺上,法蓝瓷
传统的手绘技艺与高科技相结合;在造型上,导入现代设计理念,将古典主义
的精致与现代主义的感性相融合,锻造出法蓝瓷独特的美学风格。大陆文化创
意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时候也应注重创新性,力图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打造出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产业支柱。
(三)以独立新兴产业确立文化创意产业地位
面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及产业集聚发展不充分、
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亟待完善等问题,以及大陆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对于台湾是
发展相对弱小的现实,逐渐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大陆的发展思路,发展文
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完成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使其逐渐巩固成为独立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作用体现
在:一是以独立的产业形式存在,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产业
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产业的生命
周期,从而拉长了整个产业的价值链。首要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内生实力的修
炼。
第一,要抓住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的培养。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它来自人的头脑,会衍生出无穷的新服务、新产品、新市场和新的创造财
富机会,它强调人的技能、人的创造力、人的天赋对文化艺术和其他智能产品、
知识产品的一种智慧运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动力。创意
的结果最终通过服务和产品表达出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要修炼出大陆文
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创意就要加强文化创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以文化服
务或文化产品的创意创新为主,通过挖掘优秀人才、把握和驾驭市场、利用信
息和技术、改进管理和创新经营等多种手段来实现文化创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43
培育。同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如何扬长避短,找出适合各集聚区发
展的模式和突破口,以及如何形成特色,是当前大陆各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能
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转换机制、创新体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
就是对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简要概括。
第二,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升级。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应该分为六
块,包括资源、创作、生产、包装集成、流通、展示等。大陆文化创意产业要
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分为横向升级、纵向升级和交叉升级三方面。所谓横向升
级就是不断深化分工和扩展协作伙伴,稳固和提升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形成能力,
逐渐催生出更加相互依赖、紧密协作的价值网络。要本着创新的理念、开拓思
路,结合市场现状,多扶持开发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壮大这一家族。所谓纵向
升级就是不断延伸纵向链条,产业链不断拉长、细分和开放,加入一些新的市
场主体和价值创造者。在每一产业内部实现创意的升级、制造的升级以及销售
的升级。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创意、更细化更纵深的制造产品、销售模式多样
化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加大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制造。所谓交叉升级就是要加
强产业间的合作,利用已有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环境、商业运作机制、龙头
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现成资源,借鸡生蛋。这就需要产业链环节问建立有效的
衔接机制。想要弥补产业链断裂的缺陷,就必须加强产业链各环节问的合作,
建立产业间的有效利益分配模式。
第三,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合理建设产业园区。首先,通过多方面的努
力来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要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
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陆文化创意产业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聚集区内
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缺乏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大陆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和运营成本。同时,
努力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入住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
业进入园区,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链。其次,要合理建设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设立创意文化园区,令人振奋的是,政府以大动作的旗舰行动方案,
为面临发展困境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强心剂。但是,文化园区而带来相关的产
业与观光发展,并非短期间就能看出效果,文化园区的发展触及硬件设施建设
与软实力人才培育、文化资源集中核心地区或分散到其他区域等议题。以下五
点可作为检验现今大陆设置文化创意园区的地点以及设置目的合理性的依据:
一是每一文化创意园区都是独特的,应该反映出其城市特殊的文化、社会和经
济需求;二是文化创意园区的规划应该是该城市整体文化规划的一部分;三是
文化创意园区应该是令人感到舒适与容易接近的;四是文化创意园区的管理需
要妥善地协调不同的团体;五是文化创意园区必须是城市整套再生策略中的一
环。
第四,要打开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知名度。首先,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走向大陆,走向世界。大陆文化创意企业应该利用好其广阔的市场,大陆具有
比台湾大几倍的市场,是大陆企业无法忽视的发展前景。把文化创意理念带过
去,重新整理当地的文化脉络、风土特色和民情,把台湾比较优质的体验休闲
的整体形式带回去。使文化创意在大陆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这将产生不可估
量的经济效益。其次,形成特色,扩大国际知名度。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力提
高了,有利于形成城市特色,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大陆的城市
竞争力仍然不容乐观。虽然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
展较早,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聚集区,但是企业本体竞争力等指标均处于中
下等水平,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的竞争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
距。借助打造世界级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文
化创意产业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以集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实力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各项预算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每年
都占40%以上。到2007年,文化创意园区的财政预算更高达70%。文建会强调,
要将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示范基地。在这种背景下,
基于“文化创意专用区”可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扩散、示范和提供文化设
施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台湾将台北酒厂、台中酒厂、嘉义酒厂、台湾省烟酒
公卖局台南分局北门仓库群、花莲酒厂五处旧址再利用发展为文化创意园区,
力图建构各类型的文化创意发展平台。台湾创意园区大都是在台湾地方行政部
4与
门文化政策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台湾地区设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文化和
经济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文化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设置,是生活美学
与环境美学的实践,通过透过文化、艺术与产业结合,让生活与环境有更多的
文化内涵,并在全球化所造成的文化认同危机面前保存和传播本地的文化基因,
确立文化自主性和独立性。二是经济方面,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增
加产品的内容的文化特质与丰富度,以达到营造增加附加价值和产品差异化,
以及拓展产业的竞争力的目的。台湾规划文化创意园区未来成为:人际网络的
平台,各领域者皆可借此平台进行交流;信息网络平台,园区设置信息网络平
台信息的沟通;创意交流的平台,不同产业者借此相互交流,同时建立创作者
与观赏者的交流平台;国际交流的平台,作为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展示橱
窗,不定期提供信息和展览的服务。整体来说,设置文化创意园区的目的是将
文化、艺术、商业与消费四者相结合,并聚集成群成为创作与展演的空间,并
且发展成为兼具娱乐与休闲功能的空间,最终发展成一个共同整合教育、研发、
营销、展示和消费的整体产业网络,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各层面的协同发展。
台湾在台北市、台中市、嘉义市、花莲市和台南市分别设置的五大创意文
化园区,分别具有不同的都市功能。根据文化消费习惯和地域振兴任务,台北
和台中文化创意园区被定位为都会型创意文化园区;嘉义、台南和花莲文化创
意园区被定位为城乡型文化创意园区。“文建会”推动的五大文化创意园区根据
目前使用情况、各个园区地域资源和文化环境特性进行了各项规划,包括设立
表演艺术场地、数码艺术特区、视觉艺术场地或是生活创意产业交易平台等,
并策略性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跨专业的资源整合平台。①
1.台湾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态
第一,创作型文化创意园区。这种文化创意园区以各种领域专业的或者业
余的创作者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园区主要定位于自主性文化创意群体与相关支
持机构的培育基地、文化创意知识教育基地和学习场所等。园区服务设施以创
意制作环境及相关服务为主。创意技术资源中心、创意工坊、展示交易中心、
展演场地、创意产业工作者联谊俱乐部等为其建设的基本方向。
第二,消费型文化创意园区。这种文化创意园区以文化消费者和到访观众
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其既是创作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与接触的平台,又是文化
@贾丰奇.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46
创意产业与消费者的接触平台。该类型园区的设置着重考虑交通的便利性等配
套设施条件。消费型文化创意园区以文化消费环境的营造为主要目的,对内是
一般市民文化创意消费的场所,对外则是展现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实力的窗口。
此类园区引入的相关企业包括各种书局和画廊等。
第三,复合型文化创意园区。复合型创意文化园区是结合创作型园区与消
费型园区两者功能的园区,它兼具创作性和消费性。这两方面所占比重的差异,
主要是根据园区所在地的特性、园区的阶段性任务和角色扮演而决定的。复合
型文化创意园区着重强调的是实验、培植及商业的综合发展,比如将作坊、学
校、商店、餐饮、娱乐、表演区并置,一般的文化创意园区多属此类型。
第四,产业发展专区。此类园区以某个特定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结合
创作型和消费型文化创意园区的特性,同时兼具创作和文化消费的空间,比如
莺歌陶瓷、新竹玻璃等。
2.台湾文化创意园区引入机制
第一,文化创意生产。强调产、管、学、艺等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与支持,
强化设计研发与创意养成的能力。文建会主导的文化创意生产单位包括产业主
题创意工坊、创意技术资源中心、青少年创意工坊等,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
括生活产业设计辅导与咨询、文艺活动备展、媒材研发、财务法务咨询、整合
营销等。操作方式一般为产学研发移转、艺企合作、非营利组织进驻等。
第二,文化创意学习。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渠道,促进创意扩
散和产销信息沟通,具有创意知识传习、产销信息互动、政策资源平台与民众
美学能力扩展等四大功能。文建会负责硬件规划设计,其它部门负责提供软件
内容,具体单位主要有创意产品信息中心、地域文化观光信息服务中心、创意
知识传习教室(专业教育系统)、国民生活美学讲堂(普及教育系统)、文化创意
产业工作者联谊俱乐部等。
第三,文化创意体验。深化文化土壤,改造生活艺术环境,来扩大文化创
意产业的市场规模。其主要目的是满足文化创意的关联产业、中小企业和工作
个体的研发需求;满足创意产品使用者,包括文化市场消费者和文化弱势需求
者的需求。相对应内容包括创意产业体验工坊、创意产业展演设施、创意产品
展售空间、戏院、茶馆、历史资料馆等。
47
3.台湾文化创意园区经营管理模式
在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营造过程中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在
文建会的政策指导下,委托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二是,由文建会主办,地
方行政主管部门协办。园区建设成功之后,根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引入设施
型态和园区营运所涉主体的自主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可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园
区经营管理模式分为下列三种不同类型:一是,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文化创意园
区管理中心,负责园区的日常运作。其他部分业务如清洁维护、保安、活动策
划则委托外包经营。二是,财团法人基金会经营模式。以文化事务主管机关为
主体向民间筹集资金,成立官方和民间共同支持的财团法人基金会。由此基金会
专责园区日常运作事项。三是,全区委托经营,由文化主管机关订立园区的经
营管理方针和地方文化环境回馈准则,公开征选合格厂商或团体在许可期限与
范围内经营。文化主管机关依委任合约定期监督和考核其营运管理绩效。
国内大陆地区的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在吸收了西方
和台湾地区的经验后,利用闲置空问的同时也力图实现建筑与艺术的融合。特
别是在鼓励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上,政府的积极参与推动使得文化创意园区得到
十分迅猛的发展。文化创意园区与建筑结合发展较好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杭
州等有较长工业发展历史的地区,而一些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聚合功能的实现
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此同时还出现了艺术聚合向创意园区发展的例子。但在这
些年的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政策或产权上模糊不清、园区与周边
社区社群交流脱节、园区产业定位不确定甚至趋同、商业与文化冲突等问题逐
渐突显出来。在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集要学习聚集发展的形式,
也要借鉴其园区发展引入机制、形态、经营管理模式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实
现艺术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二)以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意发展
传统与文化创意的融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赋予
传统产业新内涵,二是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经营。这也是大陆文化产业
走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经之路。
48
1.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
改造,但是其在渗透和改造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渗透不全面、改造不彻底的现象。
大陆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对传统三大产业的渗透和改造要做到几下几
占.
,、、、‘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对农业的渗透和改造。精致农业是将文化创意产业与
传统农业相结合的体现,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
而且有利于创造新的消费形式,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
农业的渗透和改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发展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
机粮食作物等富有健康理念和高附加值的有机农业;二是通过高品质的农产品
包装设计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三是通过发展体验农业,以“土地里面长出来
的生活美学”理念开展农业观光园、特色采摘节、休闲农家乐等形式多样的创
意体验农业旅游;四是开发特色农产品的休闲功能,挖掘农产品乡土特色;五
是利用创意鲜藏技术,变新鲜果蔬为富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等等。文化创意产
业极大地丰富和改造了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从最基本的解决温饱问题上升到一
种更高的层面,那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于美的追求。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对工业的渗透和改造。在现代工业中,创意也无处不
在。当文化创意融入到传统工业中,就会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如美国迪士尼
进行了滚雪球式的产业开发,动画片、主题公园、还设立众多出售迪士尼形象
的玩具服装和纪念品的专卖店。一件普通的T恤只卖十美元,而印上迪士尼形
象就会价格翻番。现代工业设计的应用领域远远超出了产品设计的范围,已经
从产品性能、外观设计延伸到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包装、生产环境、市场推广
等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在生产组织领域,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和企
业管理设计,其中,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具体包括产品定位、外观设
计、产品功能、产品性能等方面;在生产服务系统方面,工业设计包括对企业
形象、生产环境的设计;在产品市场销售领域,工业设计包括产品包装、市场
推广设计等。可见,在现代工业中处处都有文化创意的身影。DRC工业设计创意
产业基地是国内首个以“设计资源协作”为理念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工
业设计正在成为大陆实现从制造走向创造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49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对服务业的渗透和改造。文化创意产业与服务业的联
系更为紧密,对其的渗透和改造也更加明显。现代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
型产业集群,其中就包括广告业、旅游业、设计业和会展业等相关门类,以金
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文化创意
产业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渗透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包括开
展特色旅游文化演出、旅游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文化街区、旅游文化节庆等。
大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将是创意旅游商品、旅游文化演出和旅行社创意
旅游产品三大发展方向。二是发展创意餐饮娱乐业,包括文化创意主题餐厅、
数字娱乐产业等等。三是发展创意家居,包括家居设计、创意饰品、创意生活
用品等等。
2.文化创意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以传统的艺术门类来表现新的内容,或是以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艺术的
表现方式成为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经营的重要模式。以传统戏剧为例,戏剧是我
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越剧、昆曲、黄梅戏等诸多剧种都在新的传媒环境下
日益衰落,戏剧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台湾地区的布袋戏作为一
个小剧种能够持续经营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创
新的经营方式。布袋戏是从清代的江湖小艺发展而成为的雅俗共赏的民问娱乐
形式,它也曾经历低迷徘徊的时期,但随着“霹雳布袋戏”和“电视布袋戏”
发展而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此类发展模式是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传统
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对在年轻人当中日益衰落的中国传统剧种而言是一个奇
迹,对其他传统文化产业的重新繁荣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表演形式的创新。黄俊雄家族世代致力于布袋戏表演形式的创新。
在操偶动作上加快速度和加多比武的份量,在人物刻画上加重侠骨豪情和多样
化性格。另外,他对木偶头面目的雕制力求新颖生动,对衣冠服饰力求华美精
致,采用立体化的背景和声光电相结合的机关布置。总之,凡能加强演出效果、
增加观众兴趣的无不尽力而为,完全突破了传统布袋戏的表演形式。
第二,内容的创新。基于中国传统戏剧精神的社会教化意义,其对于善恶
忠奸的辨别一向分明,因此传统的布袋戏的角色类别也分得很清楚。但是在“霹
50
雳布袋戏’’中生旦净末丑的分类己经模糊了,常看到是一名眉清目秀、气宇轩
昂的角色竟是个反派,神情慈祥的老者却是奸邪人物,这种反差为剧情增添了
极大地悬疑性、趣味性及观赏性。
第三,现代营销手段的运用。台湾的布袋戏通过设立霹雳卫星电视台而发
展起来的霹雳系列布袋戏节目创造了相当的收视群,设立供观众讨论剧情的定
期刊物《霹雳会月刊》,并组织影友会定期聚会等等。霹雳卫视台还印制偶像的
笔记本、T恤、月历、马克杯等以满足影迷需求。同时,霹雳卫视台还善于通过
异业结盟来开拓新的观众群体,比如与东立漫画出版社合作推出布袋戏漫画,
结合职业棒球联盟发展棒球布袋戏,研发以布袋戏人物为主角的游戏软件等,
甚至布袋戏还与岛内政治人物相联系,以增加对观众的吸引力。
第四,挖掘文化内涵,反映社会现实。霹雳布袋戏之所以能够风靡全台湾
不但得益于相关电视台的开播和技艺的改进,更是得益于霹雳布袋戏的社会批
判性。霹雳布袋戏能忠实反映社会现状及社会心理,其中的角色或多或少就因
此产生了批判点。对某一个具体角色,有人可能会直接切入进行观察,有人则
可能会横向剖析,将一个角色担纲的世俗命题转化成现实中的恩怨情仇,可以
说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状和人际关系非常相似,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
意义。
我国大陆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瑰宝更是品类繁多,但是其在年轻人群体中
并没有得到更多地传承和发扬。借鉴台湾地区布袋戏的优秀经验,通过表演形
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现代营销手法的运动、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社会现
实的真实反映等等方面,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
动力。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产业门类中也是同样,引入创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
的活力。
(三)以多元模式运行文化创意产业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成为主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
多元化的运作模式使然。这种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具有双重特征,即指商业运作
与文化运作两种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具体方式包括体验营销、创造品牌价值、
利用媒体宣传行销、民俗节庆活动行销、各类文化艺术节行销、大师工作室品
牌运营、定期举办讲座、拍卖会、与旅游企业合作等。这些运作模式对大陆地
‘1
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和运作都有很大启发。
1.体验营销策略
在台湾众多商业运行模式中不得不说的,也是大陆文化创意产业不得不借
鉴的,即是其独特的体验营销策略。在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体
验经济”之后,施密特又提出“体验营销”的概念。现今,“体验经济”和“体
验营销”已成为经济学界和市场营销学界家喻户晓的概念术语,“体验营销”也
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新思维和新趋势。所谓“体验营销”按照施密特的阐述,
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其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的五个层面,重
新定义并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营销始终的关注点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把消费者置身其中并难以忘怀的消费体验作为其营销的首要目标,以引导、创
造并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主要目的,提供体验性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创
造独特有价值的体验。即是根据近年来体验式的感性消费趋势,从生活和情境
出发,让消费者在观察、参与事件后,感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消费行为。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与服务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产品
的科技含量或者品牌的知名度,同样该产品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感官层面或文化
层面上的愉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体验营销可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空间,而产
品也可提供“消费体验”、“情绪体验”和“文化体验”等非实体的经济价值,
为顾客创造更多元化的价值体验。良好的消费体验是未来行销策略的主攻方向,
体验行销的亮点就是在消费过程中对感觉的全方位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和
嗅觉都可能在潜意识里生出消费的欲望。文化创意产业的行销策略能提供“文
化记忆的传递”、“怀旧风格的体验”及“地方特质的展现”等内容,使消费者
在购买文化创意产品时,体验到多元化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亲身参与到产品
生产和服务的流程中,并与服务提供者产生接触与互动。消费者在花费时间和
精力后能得到产品本身的核心价值,这个过程的本身营造了一种满足感,促使
消费行为的完成。导入“体验营销”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在这方面台湾有许多优秀的案例。
台湾工艺博物馆通过导入体验营销的理念,以体验教学活动将参观和体验
融为一体;成立各种创作体验作坊,举办多样的DTY体验活动;将观光体验与
创意行销结合,开拓一条出独具魅力的体验行销之路。又如苗栗县五谷文化村
将陶瓷生产和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提出了“好山、好水、好客、好农村、好陶
与,
瓷”的行销口号,从而实现了产业转型。园内设有陶瓷展览馆、开放性陶瓷窑
厂、户外古陶陈列区、中原客家文物馆、竹艺米仓馆等场所,还提供导览解说、
彩绘陶瓷DIY、客家米食菜包DIY、客家擂茶DIY、休闲套装等活动。五谷文化
村在保存地方乡土文化的基础上,以体验营销为手段,将传统陶瓷生产与文化
创意体验结合起来,使游客们亲身参与到陶瓷生产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独特
的传统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采用体验消费的行销策略,以消费者为中心,
由商品体验扩大到品牌体验,透过产品所提供的产品意涵、文化符号与象征意
义,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认同与情绪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消费行为。
2.创意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是传达企业理念和塑造品牌形象的行为,良好的营销策略的运用
能使品牌文化达到最佳的效果。营销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企业品牌的价值和积
累品牌文化资产,提炼出无法取代的无形财富。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
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术语、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互相组合,用
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以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
服务相区分”∞品牌是消费者识别的标识,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特征的综合
表现,通过营销和广告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产品的形象和性格。经过
长期经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已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
如品家家品、法蓝瓷、建窑茶具等等。近年来,台湾相关部门以“信息、科技、
品牌’’为诉求,期望以更宏观的眼光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打造更有吸
引力的文化创意品牌,成为今后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开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的
重要内容。
第一,精心规划及实施文化创意品牌塑造计划。2010年,台湾工艺研究所
继续推出“99年工艺品牌形塑计划”,征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工艺专家,结合
规划团队进行品牌导入包装设计、品牌识别体系设计及品牌营销策略规划。这
一计划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打造影响深远。面对目前文化创意品牌稀少的
现状,大陆也应积极规划和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塑造计划。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3—25
53
第二,深入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构筑品牌文化的历史深度。以台湾三义木
雕为例,其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有意引向台湾嘉义阿里山神木的传奇故事,
在该传奇故事的支撑下,三义木雕获得了品牌塑造不可缺少的历史底蕴。大陆
的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这为文化创意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和鲜活的生命力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重视对文化创意企业和创意阶层品牌意识的培养。台湾成功的企业
家也极力地宣传品牌战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促进了台湾整体社会的品牌
文化意识培养和形成。被誉为“品牌先生”的宏暮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将自己的
经营经验总结成书——《全球品牌大战略》,在书中他鲜明地指出:台湾未来如
果要实现突破发展,除了培育人才、提升技术和管理效率之外,最重要的关键
点还是提升“品牌形象”。可以开设培训班,通过开设品牌策略经营、品牌与形
象战略及企业成功品牌个案分析等专题课程,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企业品牌价
值提升策略的专业辅导。
3.其他营销手段
除了体验营销和品牌营销之外,还有利用媒体宣传营销、民俗节庆活动营
销、各类文化艺术节营销、大师工作室运营、定期举办讲座和拍卖会、与旅游
企业合作等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第一,媒体宣传营销。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行销过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
角色。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媒体行销主要形式有:其一,利用媒体报道,来宣传
产业特色,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平面媒体行销为台湾许多文化创意产业主
要依赖的行销方式。其二,利用广告来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消费价值。它一方
面宣传了产品,提供商品、象征、意象、结构,赋予产品文化意涵及特定的美
学形象,同时也塑造出特定的消费品位和消费价值观,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发生。
其三,建构便捷的电子行销网络。电子商务系统建立起统一的运营管理和信息
网络,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提升服务和促进绩效等行销目的。
第二,节庆活动营销。台湾非常重视且经常通过举办短期民俗节庆活动和
各类文化艺术节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提供平台,推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营
销。节庆活动是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经济内涵和区域性结合的产物。现代社
会的节庆活动,是区域性历史和文化的经济表现,它对传统文化的维系、群体
54
文化的认同、区域文化形象的营造及经济活力的增长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一些定期举办的地方性节庆活动,还依靠着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逐步向观光
性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转型,从而建立起并打造出自己的节庆活动品牌。除此
之外,节庆活动所具有的体验性、季节性、愉悦感及亲和力,也是推动文化创
意产业的重要窗口。例如,2011年4月下旬在台北举办的“201l海峡两岸文化
创意产业展”, 展览交易协议达上亿元人民币,吸引了一批台湾文化创意企业
落户北京。提升了京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层次,搭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
共同发展的互动平台。
第三,大师工作室运营、举办讲座和拍卖会以及与旅游企业合作等营销。
大师工作室营销的策略是,既面向旅游市场作规模化经营,又要推出名师,推
广精品。大师工作室品牌运营模式通过文化创意大师的品牌效应,带动客流量
的增加,带动这个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外,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拍
卖会以及与旅游企业合作的模式,都会扩大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有
利于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三、形成完善的政府支持及政策保障
(一)建立与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机构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机构不断丰富并完善起来。
组织机构的保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陆在文化创
意产业组织机构方面应该下足功夫。英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鼻祖,把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英国综合国力的关键一步,英国的文化、新闻和体
育部负责从整体上协调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艺术委员会代表政府辅
佐艺术发展。该机构2003年至2006年的经费预算超过十亿英镑,其中8.35亿
英镑用于一千多个长期资助机构。特别是“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以分析英
国创意产业的现状,来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借鉴国外的
先进经验,台湾也建立起了一套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从行政院到文建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机构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体系,我
认为大陆在借鉴台湾经验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
55
应该加大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的设立,加大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调研力度,使
地方文化创意依据自下而上的机制,反馈到上层决策机构,制定出更符合实际
发展需要的策略。
行政院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
(评议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策略措施及研究咨询等)
召集人:行政院政务委员
经济部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
(负责协调各部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各项执行工作)
召集人:经济部次长
(委员会议由经济部、文建会、新闻局、教育部共同组成)
经济部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办公室
(负责执委会及推动小组所有议事与幕僚
作业,并协调各部会执行相关合作事项)
经济部
·设计产业
文建会
·艺术人才培育
·文化创意产业扶植
·环境整备
文化创意产业专案中心
·法制研究及法律服务组
·经营辅导组
·推广辅导组
●产业行销组
●行政协调组
新闻局
·媒体产业
创意文化园区专案管理中心
●台北
●花莲
·台中
●嘉义
●台南
图4—1 台湾当局推动文-fG44意产业组织结构图
资料来源:台湾文建会,2004年文化白皮书,经整理得出
56
教育局
●人才培{J
(二)提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资金和人才技术的扶持
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英国为例,在资金支持
方面,英国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经费,使一批重大文化创意产
业项目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拨款之外还通过发行国家彩票等多种形
式筹集资金。英国对文化创意企业或个人的资金扶持只要采用两种措施:一是
提供信息支撑;二是通过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为具有创意项目的个人或
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同样,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社会资助则主要来自于公
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大陆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也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从以下三方面拓宽资金来源:一是继续加大
政府拨款;二是成立专门的文化创意基金会;三是其他形式筹集资金,彩票、
奖励、个人捐助等。
大陆文化创意产业也需要宽松的文化产业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2002年,
台湾政府把英国工党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挪移到台湾,在核定的“挑战2008:
重点发展计划”中,把“文化创意产业”纳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提出了五大
文化创意园区等计划,文化创意产业成了产业经济新主角。参考英国推动文化
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台湾当局在2008年底全部执行结束了“挑战2008:重点
发展计划”之后,由于成效不错,有关部门接着又通过了“创意台湾——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方案”,为2009年到201 3年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通盘的
规划。该方案的重点分为二大策略方向及六大旗舰计划。大陆也应该进一步制
定更为详尽的发展计划,目的是进一步健全大陆的文化创意环境;并透过各个
旗舰计划的推动,发挥全面效益,针对各产业链中的相关产业产生带动作用。
继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技术战略。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方
面要注重培养和聚拢人才,另一方面要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大陆文化
创意人才的教育还有待加强,加大文化管理学科在教育中的比例,培养优秀文
化创意人才;同时,创造优惠条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另外,在技术上要加大
投入研发高科技,加大高科技成果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运用。将网络传输、
数字化、通讯卫星等现代技术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架起大陆文化创意通向世
界的桥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三)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注重原创品牌的打造。台湾向美国专利局申请获准的
专利数在1996年仅排第七位,2000年后却已跃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本土、
日本和德国,然而大多数的专利都是价值较低的新型专利和新式样专利,缺乏
核心技术和创意的原创性。台湾经济部做的“中小企业对台湾研发竞争力的贡
献与发展”的调查表明,台湾的专利竞争力甚至不如韩国。∞台湾少有“愿景”
式专利,多数是制程或元件的改善,仅仅能做防御之用,或只是外观功能上的
新型和新式样的设计,技术门槛低,被取代率相当高,在原创性上远远落后,
而这种状况恰恰与大陆极为相似。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在原创专利及品
牌上做文章。只要拥有原创、鲜明、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品牌形象做支撑,才
能将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为起始环节,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到其它产业部
门,都可以将产业链延伸下去。这样产品价格自然会节节攀升,从而形成巨大
的文化创意内涵和附加价值。
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紧密联系的就是知识产权问题。由于台湾企业在处
理知识产权事务的过程中,大多仍从避免各类侵权诉讼事件的发生出发,较少
将各知识产权具体实施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行销、技术移转、财会租
税、人事管理及总务行政等业务机能上。因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实施知
识产权管理制度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足、
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管理不够重视、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成效欠
佳等问题。但是,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几乎都涉及知识产权。经济学家霍金斯
把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大陆
要想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需要保护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创意知识产
权。通过优化管理手段,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反盗版的相关政策,健全相
关法律法规,加大司法、行政保护力度,规范市场,才能激励创新,保护原创。
加强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维护产品作者的利益。建立著作权管理组织,维护知
识产权的应用与传播,维护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自律,提高消费
者的版权意识。
①杨德明.台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现代台湾研究,2009(03):14—16
58
参考文献
[1]Stephen Wilson.information art:intersections of art,science,and technology.The
MIT Press.2002:226.235.
[2]UK 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http://www.culture.gov.uk.20 1 0—1 2—1.
[3]John Fisk.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Unwin Hyman,1 989.335-367.
[4]Jean Ladriere.The challenge presented to cultures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E.SCO,1997:76-81.
[5】Philips Cook.The future ofnews,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2:12—14.
[6]Ang.WatchingDallas.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139—141.
[7]Brown Ean,Where are we now on Culture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2001(01):45—57.
[8】Bergemann D,Hege U.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32):27—39.
[9]Harold L,Vogel.Entertaimnent Industry Economics:Fifth Edition.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32—46 1.
[1 0]Josh Lemer.Financial Contract Design in the World of Venture Capital—The
Venture Capital Circl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2001:34-39.
[1 1】Ran Wei,Louis Leung.Owning and Using New Media Technology as Predictors
ofQuality oflife.IAMCR.1998:161-1 87.
【1 2]Steven S Wilson.Media and Multimedia:The Challenge for Policy and
EconomicAnalysis.Elsevier Science Journal,1995,V01.57:101-104.
【13】皇浦晓涛.文化产业新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54—60.
[14】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一匕京:海洋出版社,2008:121—136.
【15】汤莉萍,殷瑜.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3—34.
[16】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4—65.
【17】王国荣.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12):116—120.
[18】杨景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09.
59
【19】刘飚.中国动漫产业链模式建构初探【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传播研
究所,2009.
【20】蔡承彬.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与政策效应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8(08):13—15.
【21】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6—67.
【22】王建磊.新媒体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走向解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学
影视与技术学院,2009.
【2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87—90.
【24】孙启明,郭玉锦等.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8:98—122.
【25】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2—35.
【26]刘小新.美学经济与创意产业:台湾观点述评.亚太经济,2010(05):23.25.
【27】李辉文.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9.62.
【28】蔡学仪.台湾经济论.台北:新文京开发出版社,2004:49—66.
[29】王伟光.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与公共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3—45.
【30】厉无畏,王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76—87.
【31】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1.34.
【32】周朝明.自主创新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财
经大学,2007(11).
[33】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上海:三联书店,1995:36—44.
【34】植草益.日本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证的前沿.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0:87.89.
[35】周叔莲,郭克莎.中国结构增长与结构变动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0:95—105.
【36】吴敬涟.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24—26.
【37】贾丰奇.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
学,2008.
【38】陶学忠.创意产业市场交易形式与问题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28):15—16.
【39】汪礼俊.创意该形成怎样的产业.上海信息化.2007(08):16—18.
【40】吴松龄.创新管理.台北:五南图书,2005:33—36.
【41】吴思华.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思维.推动文化产业的契机与个案实践国际论
Rn
坛.2003.
【42】辛晚教.城市文化环境之整体研究一台北市公元2025年文化建设发展蓝图.
“台北市文化局”委托研究案.
【43】陈燕玲.将文化变成好生意一一:丈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产制模式.2007.
【44】吴青松.资讯社会中的文化产业.台湾产业研究.2000(03):30—31.
【45】冯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台北:城邦文化,2002:57—65.
【46】侯汉坡.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
社,2010:12.16.
【47】林炎旦.文化创意产业策略研究.台北:师大书苑,2009:73—77.
【48】陈添寿,蔡泰山.台湾经济发展史.台北:兰台出版社,2009:35—39.
【49】夏学理.文化创意产业:我们曾经这样走过.台北:国立台湾艺术教育
馆,2005:14.18.
【50】夏学理.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78—79.
【51】张昌兵.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分析.亚太经济,2010(05):Ii一12.
【52】贾克勤.创意文化经济理念阐释.经济师,2010(09):19—20.
【53】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经济师,2010(08):31—32.
【54】陈海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演化机制与发展对策.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06):18—19.
【55】兰建平,傅正.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浙江经济,2008(04):5—6.
【56】金元浦.文化创意实践的全球蜂起.晾望,2005(01):11—14.
【57】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云南社会科学,2005(02):25—27.
[58】章建刚.文化产业,抑或创意产业一一概念与政策趋向的差异.学术探
索,2009(05):29—33.
【59】丁言.中国文化经济的新时代.世界月刊,2006(08):31—33.
【60】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华文摘,2007(02):15—19.
【61】田丰.文化传统Vs文化创造.山西日报,2006(09):14.15.
【62】皇浦晓涛.城市文化与产业哲学.理论与争鸣,2007(01):33—36.
【63】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转移.光明日报.2006(01):29—35.
【64】王献东.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人力资本分析.经济问题,2006(06):12—19.
[65】花建.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5—32.
61
【66】陈伟.创新新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2.ii0.
【67】胡惠林.文化经济学.北京:书海出版社,2006:36—49.
【68】牛维麟,彭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151.176.
【69】刘雪涛,李岱松等.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20.
[70】王能宪.原创性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动力和源泉.光明日报,2004—09—01.
【71】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3—36.
【72】任锦鸾,吕永波,魏珊.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7:45—56.
【73】范世康.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
社,2008:201—233.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在我的毕业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也马上要
离开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这个我生活和学习七年的家了。
在此之际,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红梅教授。本论文是在李红梅老师的悉
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观点的形成,到论文的写作、修改、完善,
都凝结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在三年的相处时间里,李红梅老师渊博的学识、严
谨的态度、端正的作风,处处是我学习的榜样;李老师正直的人品、宽广的胸
怀、谦逊的美德更使我受益颇多。三年来,李老师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让在外求学的我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
敬的导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陈婷婷同学、田晓云同学、
权姣同学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生活中给予我悉心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漫长的求学道路上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时向
培养我的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及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同学和亲
朋好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李红梅齐旭.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台湾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全球科技经济嘹望,
201 1年,第12期:50—57.
2·齐旭·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管理学家,201 1年,第12期:
313—314.
3·齐旭·文化差异对中印吸引外资的影响.中国商界,2011年,第10期:142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
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
文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
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丞丛日期:逝旦年上月卑日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齐旭
学位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