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规范研究

IB2922S
CoDE:
No:
egree of M.Economics
The Research of Local Gover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Market
Order
Candidate:Xu Gang
Supervisor:Vice Prof Liu Binglo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cono.mics
Specialty:Political Economy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Data of Oral examination:Nov,2009
^

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相关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
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市场秩序是市场中各经济体运行所依靠的基本行为
规范和准则,是市场机制赖以发挥作用的依据和基础。市场秩序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市
场竞争日益严峻,市场秩序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进而社会秩序也面临挑战,我国的地
方政府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效维护和提升市场秩序,并进一步的构建以促进经济
和谐稳定发展就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从我国国内目前关于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的研究状况来看,市场秩序只是被当作
经济现象来探讨,而地方政府只是作为这一经济现象的一个因素来考虑,它的作用并没
有被重视。更多的学者侧重于对具体市场秩序作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地方政府被纳入到
该系统之中,但是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地区间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以前对于
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的思想和理念也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局限性,地方政府作为
市场秩序的构建者,理应被给予更多的理论思考。
2007年至今,金融保险、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出现了世界性的危机,
尤其是金融危机,给日趋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构
建问题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全球化浪潮中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缺乏自身独立
的、成熟的市场秩序,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法律制度等游
戏规则;在国内,地方政府一方面对经济过多干预,甚至地方政府不规范行为成为市场
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对于现行市场制度规则实施监督不力,违规的惩罚不够,
导致交易行为无序、市场竞争失效等问题不能有效给予解决,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
“瓶颈"和障碍。
本文以论述地方政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策为主题,利用规范分析、逻辑分析和
历史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的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思考。
首先对地方政府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的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探讨,继之,
提出了市场秩序的构建的理论依据,并针对我国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I

●●
’ ‘
。一
捅要
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主要原因,结合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分析了地方政府与市
场经济秩序的关系,提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主要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使其在法治约
束下,理性的运用强制性规范,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现实条件下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中出现
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秩序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地方政府
II
of a country,a region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In the hundred year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domestic and intem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tough market order to face more severe challenges,and
thus the social order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China's local governments on how such a
background,the effective maintenance and upgrade the market order,and further build in
order to promote harmonious and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have a very re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views of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on this theme,the market order is only
deemed to explore the economic phenomenon,but the local govemrnent only as a factor in
this economic phenomenon to consider,its role has been neglected.More scholars focused on
specific market order to make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being,but as the market economy matures,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mong region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previously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order of ideas and concepts are hound to exist a Certain degree of
bias and limitations,the local government building as a market order,who should have been
given more theoretical thinking.
From today。S point of view,finance,insurance,food Safety,medical and health fields,are
all experiencing a worldwide crisis,particular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given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profound impact on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order to build the question pushed to the foreground of history.Globalization in Asia,Africa
III
Abstract
and Latin Americ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lack their own independent,mature market
order,an urgent need to learn from the Western market economies to develol壳d country
markets such as Iegal system,rules of the game;in the country:local governments on the one
hand on the economy’interfere too much,and even local governments do not regulate the
market order in the chaotic behavior of one of the reasons the other hand,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isting market system ineffective oversight and punishment for
violations is not enough,resulting in transactions disorderly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failure
and other problems can not be validly given resolved,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has
become a”bottleneck”and obstac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measures of local government regulating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as the theme,drawing on political economy,institutional economics,property rights,
economics,law and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 and other theories,from the
economics如int of view,the nse of normative analysis,logic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theory wim practice and other methods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order
problems in economics and analytical thinking.First,local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special conditions a‘more in-depth econom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and then,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order,as well as China's market order,the problems
and current status;the fin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 is the main reason for
combination of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transition,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mment and the market economy proposed standardizing the market economic order
is primarily regulate local behavior,,SO that the rule of law constraints,rational use of
peremptory norms,reslove the market order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reality of the financial
CnSlS.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order,the local government,market failure,government
failure
IV
第1章导论⋯⋯⋯⋯⋯⋯⋯⋯:⋯⋯⋯⋯⋯⋯⋯⋯⋯⋯⋯⋯⋯⋯⋯一⋯⋯⋯⋯⋯⋯1
● ·
,.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1.2相关概念的界定⋯⋯⋯⋯⋯⋯⋯⋯⋯⋯⋯⋯⋯⋯⋯⋯⋯⋯⋯⋯⋯⋯⋯⋯⋯”3


● ●
1.2.1市场秩序⋯⋯⋯⋯⋯⋯⋯⋯⋯⋯⋯⋯⋯⋯⋯⋯⋯⋯⋯⋯⋯⋯⋯⋯⋯⋯·3

1.2.2市场失灵⋯⋯⋯⋯⋯⋯⋯⋯⋯⋯⋯⋯⋯⋯⋯⋯⋯⋯⋯⋯⋯⋯⋯⋯⋯⋯”3
1.2.3地方政府⋯⋯⋯⋯⋯⋯⋯⋯⋯⋯⋯⋯⋯⋯⋯⋯⋯⋯⋯⋯⋯⋯⋯⋯⋯⋯¨4
1.2.4政府失灵⋯⋯⋯⋯⋯⋯⋯⋯⋯⋯⋯⋯⋯⋯⋯⋯⋯⋯⋯⋯⋯⋯⋯⋯⋯⋯一4
1.3相关研究文献综述⋯⋯⋯⋯⋯⋯⋯⋯⋯⋯⋯⋯⋯⋯⋯⋯⋯⋯⋯⋯⋯:⋯⋯⋯’5
1.3.1国外研究文献⋯⋯⋯⋯⋯⋯⋯⋯⋯⋯⋯⋯⋯⋯⋯⋯⋯⋯⋯⋯⋯⋯⋯⋯“5
1.3.2国内研究文献⋯⋯⋯⋯⋯⋯⋯⋯⋯⋯⋯⋯⋯⋯⋯⋯⋯⋯⋯⋯⋯⋯⋯⋯⋯8

1.4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结构⋯⋯⋯⋯⋯⋯⋯⋯⋯⋯⋯⋯⋯⋯⋯⋯⋯⋯⋯⋯1 1
1.5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12
第2章地方政府职能行为分析⋯⋯⋯⋯⋯⋯⋯⋯⋯⋯⋯⋯⋯⋯·:⋯⋯⋯⋯⋯⋯⋯13
2.1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依据⋯⋯⋯⋯⋯⋯⋯⋯⋯⋯⋯⋯⋯⋯⋯⋯⋯⋯⋯⋯⋯13
‘ 。:
2.2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j⋯·1 5
‘2.2.1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秩序⋯⋯⋯⋯⋯⋯⋯⋯⋯⋯⋯⋯⋯⋯⋯⋯⋯⋯⋯1 5
2.2.2地方政府间短期利益追逐与竞争行为⋯⋯⋯⋯⋯⋯⋯⋯⋯⋯⋯⋯⋯⋯·17

2.3我国地方政府构建特殊性与市场秩序⋯⋯⋯⋯⋯⋯⋯⋯⋯⋯⋯⋯⋯⋯⋯⋯20
2.3.1地方政府主体意识⋯⋯⋯⋯⋯⋯⋯⋯⋯⋯⋯⋯⋯⋯⋯⋯⋯⋯⋯⋯⋯⋯一20
2.3.2官文化的留存⋯⋯⋯⋯⋯⋯⋯⋯⋯⋯⋯⋯⋯⋯⋯⋯⋯⋯⋯⋯⋯⋯⋯⋯20
第3章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学分析⋯⋯⋯⋯⋯⋯⋯⋯⋯⋯⋯⋯⋯⋯⋯⋯⋯⋯⋯¨22
3.1市场经济秩序是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体现⋯⋯⋯⋯⋯⋯⋯⋯⋯⋯⋯⋯22
3.1.1市场经济需要能够保证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22
3.1.2市场经济需要能够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3
3.2市场秩序演进是一个从单纯的内在演进到混合演进的过程⋯⋯⋯⋯⋯⋯⋯23
3.2.1市场秩序演进的内在化⋯⋯⋯⋯⋯⋯⋯⋯⋯⋯⋯⋯⋯⋯⋯⋯⋯⋯⋯⋯24
V



’ 。
· 1

目录
3.2.2市场秩序混合演进⋯⋯⋯⋯⋯⋯⋯⋯⋯⋯⋯⋯⋯⋯⋯⋯⋯⋯⋯⋯⋯⋯25
3.2.3市场秩序演进与地方政府关系⋯⋯⋯...⋯⋯⋯...⋯⋯⋯⋯⋯⋯⋯⋯⋯·26
3.3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我国市场秩序出现的问题⋯⋯:⋯⋯⋯⋯⋯:...⋯⋯⋯⋯⋯27
3.3.1市场主体进出秩序混乱⋯⋯⋯⋯⋯⋯⋯⋯⋯⋯⋯⋯⋯⋯⋯⋯⋯⋯⋯·27
3.3.2市场交易秩序混乱⋯⋯⋯⋯⋯⋯⋯⋯⋯⋯⋯⋯⋯⋯⋯⋯⋯⋯⋯⋯⋯·28
3.3.3市场竞争秩序混乱⋯⋯⋯⋯⋯⋯⋯⋯⋯⋯⋯⋯⋯⋯⋯⋯⋯⋯⋯⋯⋯⋯·28
第4章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与地方政府行为⋯⋯⋯⋯⋯⋯⋯⋯⋯⋯⋯⋯⋯⋯⋯⋯⋯”30
4.1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规范⋯⋯⋯⋯⋯⋯⋯⋯⋯⋯⋯⋯⋯⋯⋯⋯⋯⋯⋯30
4.1.1法治下设立市场秩序的约束体系⋯⋯⋯⋯⋯⋯⋯⋯⋯⋯⋯⋯⋯⋯⋯⋯30
4.1.2 4利用强制性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2
4.2地方政府职能与市场秩序规范⋯⋯⋯⋯⋯⋯⋯⋯⋯⋯⋯⋯⋯⋯⋯⋯⋯⋯⋯33
4.2.1严格履行服务职能,规范市场秩序⋯⋯⋯⋯⋯⋯⋯⋯⋯⋯⋯”⋯⋯⋯⋯·33
4.2.2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33
4.3金融危机条件下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建⋯⋯⋯⋯⋯⋯⋯⋯⋯⋯⋯34
4.3.1防止盲目竞争,有效促进本地企业升级调整⋯⋯⋯⋯⋯⋯⋯⋯⋯⋯⋯35
4.3.2打击黑恶势力,以促经济的尽快复苏⋯⋯⋯⋯⋯⋯⋯⋯⋯⋯⋯⋯⋯⋯·35
4.3.3调整地方政府考核方式,促进地方政府行为长期性⋯⋯⋯⋯⋯⋯⋯⋯35
结论⋯⋯⋯⋯⋯⋯⋯一⋯⋯⋯⋯⋯⋯⋯⋯⋯⋯⋯⋯⋯⋯⋯⋯⋯⋯⋯⋯⋯⋯⋯⋯⋯⋯⋯⋯⋯⋯⋯⋯⋯⋯37
参考文献⋯⋯⋯⋯⋯⋯...⋯⋯⋯⋯⋯⋯⋯⋯⋯⋯⋯⋯⋯⋯⋯⋯⋯⋯⋯⋯⋯⋯⋯⋯⋯·38
VI
括投资行为的不规范、交易行为的不规范、竞争行为的不规范三个方面,其形成原因,
首先在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商品交换关系在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下,没有得到充
分发展,而1949年以后又有统制经济体制的制约,缺乏具有基于商品交换关系平等权
利意识的微观市场主体;其次,政府各部门也习惯用行政命令方式处理经济关系及其矛
盾,造成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结果;最后,市场秩序本身的缺陷,在资本为依据的效率优
先指导下,也会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东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
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低效率等问
题可以解释,也必须着眼于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的特殊性分析来探求其内在机理。和谐和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需要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他不仅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
项基本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命题。随着“那只看不见的手’’对
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更显迫在眉睫。和谐社会的建立必然是市场秩序完善的过程,也
就是实现市场经济秩序从无序到有序,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
首先,研究市场经济秩序问题,有助于真正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涵
和特点,从而提高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市场机制是价格、供求和竞争共同作
用的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良好的信息传递,是资源配置达到优化的必要前提,而只有
在规范的市场秩序存在条件下,这些结果的达到才是可能的,否则,如果市场本身秩序
的不规范,必然带来市场信息传递的扭曲,误导市场主体行为,从而带来各类生产要素
资源配置的混乱,整体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甚至造成比原有的行政干预交换活动更大
的浪费,这就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衷背道而驰。。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他社会形态所运行的市场经济具有其相同的特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经济理论相关理论命题,作为对其特殊的市场经济实践的
理论提炼虽然也具有特殊性,但也包含着的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般性的内容,对于
我们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秩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
-‘~
的观点,也有助于我们从“特殊"中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用来指导我们的

“特殊"。‘ ,
其次,研究市场经济秩序问题,必将对产权制度的完善有帮助。对产权制度所涉及
的市场主体的产权意识、法治意思、市场经济意识、信用意识的提高都将有所影响。权
利关系及其利益分配,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以工业文明为背景演化而成的现代产权制
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规范市场秩序运行的制度条件,他明确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或者
法人的基本的权利及其衍生形式,对于各类衍生形式的平等法律地位给与了肯定,并对
于法律权限进行了有效的界定,为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秩序的有序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从资本主义以资本权利为代表的物权制度中,可以给我们更好建设“人权"制度带来启
示,从而将进一步明确政府干预和产权保护的关系,完善我国产权制度不无益处。
再次,从~般意义上市场秩序规范问题延伸到具体地方政府的市场秩序规范问题,
除有助于对行政垄断、权力寻租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使我们准确把握“权力经济"
甚至“官僚资本势力"等共性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而且对地方政府的自身行为
特点所导致的地方行政干预,地方政府行政垄断有进一步的理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间所存在的博弈与角逐对市场主体投资有序,交易有序和竞争有序行为的规范
性影响究竟有哪些体现,要如何确保公平竞争的开展,如何在现有法治条件下,维护公
平竞争,如何防止地方政府的“权力经济”对秩序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有更深入的
理解。
最后,考察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秩序的关系问题,有助于中央政府有效利用宏观层
面的调控手段,有效利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来影响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化进程,
从而也构成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之一。而中央政府基于行政考核、法制建设以及经
济中介组织发展等多方面措施,确保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化动力。这样才能保
证市场秩序,保证竞争的活力,交易活跃和经济增长。
2
第1章导论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市场秩序
· 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市场秩序,首先来源于对秩序的
认识。秩序是一种对社会生活中相对稳定状态的描述,他涉及各类社会主体、社会行为、
行为规则以及冲突协调等几个因素,是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
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在《辞海》中,秩序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
齐守规则之意",经济学中市场秩序,表现为各经济主体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行为守
1何艳红.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与监管【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2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微观基础[J1.学术月刊,2006(03).
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坏了市场秩序,主要表现为经济中存在垄断、信息不完全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低
效或无效提供以及不能解决经济的宏观总量问题等方面"。3
1.2.3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与中央政府相对而言的,实际上由于各国国体与政体的不同,地方政府
与中央政府关系也不尽相同。一般来看,中央政府是一个国家拥有最高权力和最大管理
区域的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服从中央政府管理和控制且管理区域较小的下属政府,中央
政府在人事任命、财政活动和经济管理权利方面控制地方政府,而从不同国家来看,正
是由于中央与地方由于上述权限安排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政府是与国家紧密相关的概念。应该说,国的概念形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
正是在国的概念下,产生了百官制度,为不同层次政府结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
一六国确立了集权官僚地主制4对中国几千年的统治地位,建立了中央三公九卿制和地
方郡县制的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体制。汉代对于政府与皇家的费用有了严格的划分,光
武帝“尽并天下财赋于大司农,少府不预闻天下赋税。“大司农’’是国家财政机构,而
负责皇室宫廷财政开支的是“少府”。这种财权划分奠定了政府存续的权利基础,可以
说,中国先民为人类建立国家与政府理性结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最早范例。应该看到,
直到18世纪的欧洲,建立政府与皇帝分列财权的国家依然是他们亟待实现的目标。
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对应,而且彼此间还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因而追溯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最早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形成的。虽然历经千年变化,甚至国
体的变化,我国政府政体基本格局没有变化,地方政府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中央政府的派
出和代理机构的特征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地方与中央关系变化的主要内容在于政治权利
和经济权利的分割以及动态调整。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把地方政府定义为在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并聚合本地区经济利益管理地方事务的行政组织机构。
1.2.4政府失灵
如果说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在其发挥作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或者外在原因造成的资
源配置效率低下,那么,与之对应,政府失灵则特指各级政府在为了纠正和弥补这类失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4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4
第1章导论
灵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旨在干预市场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也就
是说,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他的干预同样会导致与
市场失灵相同的结果。
由于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活动也不能自行保持国民经
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市场分配机制还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同时,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市场的自由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
反面——垄断,因此,作为社会整体利益代表者的政府理所应当成为干预经济的主体。
但是市场失灵带来的政府干预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由于政
府各类干预措施的无效、不足或者多余,必然会导致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主
要集中于政府垄断造成的决策的民主机制缺乏;政府自身职能错位导致的公共服务效率
低下;政府官员个体利益或者小团体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悖时而滋生的腐败问题。这
些问题都会导致政府失灵结果的出现。中国有着二千多年官僚集权统治历史,尽管由于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对官员的民主监督不断法制化和规范化,但是,作
为官僚统治的意识形态——官文化却具有历史的惯性,一旦民主监督效率降低,那么,
政府官员的低效率、政府干预措施的简单化和官员腐败就成为可能。因此,探讨中国经
济的政府失灵问题必须要分析中国政府特殊的政府体制及其演变对当代中国经济影响
的特殊性。
1.3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国家宏观经
济调控等重大理论命题的争论,基于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当代经
济理论的不同观点和方法在以上问题中不断交汇,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材
料,同样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角度。国
1.3.1国外研究文献
实际上,有了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就有了针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正如一百多
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所指出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科学
中还是在实际政治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适当界限在哪
里。"5应该说,无论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是让·巴蒂斯特·萨伊的“三位一体"
5【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KM卫.第36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过是关于二者关系谐调性的最完美的证明。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
手支配经济,政府只是守夜人’’的主张,通过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与李嘉图的争论,由
马歇尔传承,一直到凯恩斯国家干预思想体系的出现,从古典经济学到当代经济学呈现
出西方世界对市场完美性、市场缺陷、政府干预理论演变的逻辑主线。当然在这一过程
中,面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学者们在不同的环节上所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
马歇尔整个理论体系是以斯密思想观点为基础,肯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论
点,但其“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的概念为市场外部性以及其之后庇古的“内在不经济
和外在不经济"范畴提供了思路。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
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外部经济是“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
生的经济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 “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
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6尽管马歇尔没
有明确这种外部经济是指企业外部还是行业外部,他认为外部经济能够通过劳动力市
场、中间产品和技术与信息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庇古继承其老师的观点,从“公共产品"
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问题,进一步认为私人边际产品与
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的不一致构成了外部性。7作为治理外部性的对策,他提出了征收
“庇古税”,主张发挥政府财政功能的调节作用,实现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一致。而
罗纳德·科斯则通过著名的“科斯定理"提出了外部性与交易成本的关系,并强调产权
对于降低外部性的根本作用,认为政府的职责在于明确产权,并且有效地保护产权,从
而即使是在有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也可以选择较好的交易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马
歇尔、庇古和科斯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并分析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提
供了理论的准备。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应该是西方当代经济理论关于市场秩序与政府
通论》具有针对危机应时之作的特征,
力量失衡的问题,试图推翻传统的有关
部分组成其理论体系,提出治理危机的
律、灵活偏好规律、乘数原理, 凯恩斯
了萨伊定律,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商务印书馆,2005年.

第1章导论
后,关于市场与政府各自缺陷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8从
。‘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关于市场秩序与政府职能改进的相关理论命题的讨论都必须回答凯
。恩斯经济学说的基本问题。
’ 二战以后,关于市场秩序与政府关系的相关命题争论,在凯恩斯体系框架下,得到
了不断的细化。不同学派也对市场、政府的缺陷原因、对策等市场秩序相关问题,从不
同角度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较多的理论观点,总结出来,大致可以分为两条线索:即从
自由主义原则和干预主义原则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假设、论证。首先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西方国家干预实践以及理论、政策的反思,公共选择学派、货币学派提出了“政府
‘失灵”及其相关体系。
哈耶克指出,“所谓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意味着个人的行动是由成功的预期所指导
的,这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可以有效地使用他们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极有信心地预见到他
。们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的合作。”9这一论点对于本文关于市场秩序概念的界定提供了借
鉴。而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与市场秩序的认识对我们的启发更为明确。
公共选择学派理论的特点是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学的分析,把
政治决策的分析和经济理论界和起来。其代表人物是詹姆斯·M·布坎南,关注的主题
集中于国家理论选举规则、党派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论和宪法
‘经济学等方面。政府失败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
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也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其原因在
于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由于自利动机的存在,政治家们也不倾
‘向于为最大限度地为整体利益而服务,而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
来决策。“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中,实际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

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旧同时由于缺乏对特权制约,以及监督信息的
不完备又会出现政府机构低效率,并导致寻租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正如诺思所说:“国
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11国家
‘不仅能够为公利和私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也有可能由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而对合法权
利构成侵害,进而损害经济效率。.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KM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9 【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匿M习.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10【美】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KM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KM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七学位论文
在对政府失灵的分析中,关于寻租范畴分析对于中国现实经济社会中不断扩大的腐
败现象有着较为明确的启示意义。安·克鲁格在1974年发表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
学》,是目前关于寻租范畴分析最早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在多数市场导向的经济中,
政府的管制在经济活动中比比皆是,从而导致各种形式的租金,以及人们为这些租金而
展开竞争。在某些场合,这种竞争是完全合法的。在另一些场合,寻租采取其他形式,
如贿赂、腐败、走私和黑市。"12只要存在市场与政府的结合,势必就会存在官员个人甚
至集体的寻租行为。布坎南认为政府官员寻租的租金“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是吸引资源用于特定用途的一种分配上不必要的支付款项。’’13他认为治理
寻租必须要在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刺激官僚机构改进效率,加强对民主意识的宣传,
提高社会公民参与社会民主的程度,最后还要从经济上控制政府税收的权利,约束其行
为。
对于政府失灵的讨论,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也有相应的观点。
在此,不再赘述。而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萨缪尔森则从社会公平与帕累托最优角度提出
对政府失灵的概念,他认为政府失灵就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或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
率或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总之,对于市场秩序与政府关系命题,尽管完全的“市场至上"论在当代西方经
济学体系中不再是理论发展的逻辑主线,但强调政府干预的思想远没有替代他的位置。
1.3.2国内研究文献
如果说现代西方关于市场经济秩序与政府职能关系理论命题探讨的出发点是“市场
至上”,那么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则是始终建立在对市场有效性以及市场整体经
济效率的怀疑基础之上。根据依据的方法和理论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以马克思主
义或以西方当代经济理论为方法的两条逻辑主线。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以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信誉是市场秩
序的基础,而清晰产权界定是信誉稳定条件的观点。“无恒产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誉,
毁坏了信誉的产权基础,限制了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
提出保护产权是和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连在一起。政府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产权,
试图用政府管制的办法规范市场秩序常常事与愿违。为了使信誉发挥作用,不仅要规范
12 A·克鲁格.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匝J丑刘丽明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04)
13【美】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KM卫.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8
第1章导论
政府的管制程序,还必须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交易行为。14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微观基
础:契约和产权》也具有同样的思路。15何艳红《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与监管》从构成市
场秩序的五大因素论出发,界定了市场秩序的概念,对转轨经济中我国市场秩序混乱原
因进行了解读,认为原有秩序的遗存与适应市场经济的理性秩序的不足所造成的双重体

制、双重规则和双重价值观念的存续是我国目前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16该文献对
于构成市场秩序的市场规则的内容有着详实的分析,如市场进出规则、交易规则和竞争
规则等。郭其友《经济主体行为变迁与宏观调控》从微观市场主体行为角度,探讨了企
业、居民行为对于市场运行机制的影响,同时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在集权、.
转型和分权模式下特征进行了剖析,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制约市场
主体行为的约束机制,并主张通过重塑微观主体,规范主体行为从而实现市场机制与宏
观调控的良好互动。r7而张岩鸿《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规范研究》则以苏联和
东欧剧变、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背景,在市场对经济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前
提下,政府经济职能多寡争论中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理性定位进行了讨论。该文献从政治、
经济、道德和技术角度提出了政府经济职能的存在依据,从守夜人、宏观调控者、政府
经济管制者和直接经营者四个层面分析了政府经济职能的力度结构。说明了我国政府职
能演进的模式在于管制和直接经营层面的弱化,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博李
会明《非市场失灵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为
出发点,分析了苏联、东欧和中国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
“市场经济实践”,并探索了中国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合一特征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和内
部性,(寻租和腐败)两类非市场失灵现象,也对我们认识中国市场秩序的特殊性有所启
发。19其他如李志远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与市场》、徐从才的《构建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内涵与政策建议》、郎宏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适度干
预与经济秩序的构建》等等,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市场秩序的特征,并提
出了相应的构建框架。
实际上,国内对于市场秩序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的相关论著更多是借用现代西方经
‘ 14t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匝M习.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微观基础:契约和产权KJ卫.学术月刊,2006(03).
M何艳红.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与监管[MJ.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
”郭其友.经济主体行为变迁与宏观调控[MI.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H张岩鸿.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规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坶李会明.非市场失灵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
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学的范畴、方法进行分析。毫无疑问,西方经济理论在对其特殊历史形成的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市场关系论证中,也有着对市场经济一般性的认识,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具有
特殊性。这就是把物权至上的统治当做是市场秩序的最终基础,从这个层面看,从产权、
契约等角度对市场秩序的论证恰恰具有资本统治的浓厚色彩。
马克思是关于资本主义市场关系认识最具有逻辑性和批判性的学者,其《资本论》
我们可以看作是对资本主导市场关系特征的论述。从劳动、劳动者利益出发,利用资本
与劳动矛盾分析为主线,依托劳动与劳动之间、资本与资本之间矛盾,揭示资本化的物
权统治下市场关系的特征,从而说明市场关系与市场秩序,。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不同权
利统治的必然体现。‘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看到,马克思带给我们的不是具体社会
主义社会应该如何的政策建议,而是方法性启示,即从当代世界的矛盾出发,揭示特定
权利结构下市场活动的内在规律。立足于中国经济矛盾的特殊性,以世界工业化的民主
建设为背景,探讨劳动、资本、官僚资本势力的矛盾结合特征就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秩序
规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一条新路。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分析了中国古代集权官
僚统治社会的矛盾特征,对官僚集团借助国家政治统治而进行的经济控制,从所有权、
占有权等个体与总体关系中,探索近代官僚资本经济统治的实质,从而为我们理解当代
中国社会经济矛盾提供了借鉴意义20。市场秩序的混乱是经济矛盾的必然体现,不同层
次的经济矛盾必然在汇集于市场活动中,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构建依据当然应该以劳动
者民主机制的建立为依据,依托劳动者个体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汇集其占
有权能,形成在社会经济矛盾不同层次的占有权利,进而派生和分化出使用权和处置权,
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权利基础,并通过劳动者的主动实践过程,实现民主的权力和
权威。21 ·
综上所述,关于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规范命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从不同
层面进行了解读,应该说,学者们共同的立足点在于认识到市场秩序本身不能决定其是
否有序,权利的界定是构成和谐社会市场秩序的最终依据,而正是对微观主体权利来源
及其权能派生的权利特征的不同解读,导致了不同学者之间关于这一理论主题的不同观
点。
∞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21刘永估.民主的权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 lO
第1章导论
。. 1.4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结构
’·.
● ‘
·
本文在阅读和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分
●●
。’

析当代中国市场秩序构建中的若干问题,并试图完善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提出市场秩序和

+●
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文章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理论关于市场秩序的认识及其变迁过程,围绕市场秩序概念
形成和地方政府行为特征,从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市场交易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解读,
并强调把地方政府作为政治主体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到民主机制统辖的法治和行政
调整范围内,以实现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化建设。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文献综述等,在对市场秩序、市场

失灵、地方政府和政府失灵等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市
场经济秩序问题以及地方政府与经济秩序的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结构进行介绍。
第二章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重点对地方政府进行经济行为分析。在市场
经济体系下,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要寻求经济及社会发展市
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得地方政府干预在明确的边界下进行,在纠正市场
失灵的同时尊重市场经济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指出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导致的地方利益
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表现,难以长期维系,而这种政府非理性的短期利
益最大化背后的理性逻辑在于地方政府管理者的利益短期化。
第三章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市场秩序作为自然秩序,和谐有序是其发展的必然,
接着根据市场秩序演讲的历史,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原
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最后借助于中国现实,对我国市场秩序不规范的特殊性进行
了分析。

·
第四章着重从地方政府对市场秩序规范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阐述法治是市场秩序
规范的决定因素,地方政府在法律的约束下,发挥服务职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

过强制力可以迅速推进市场秩序的发育和有序,提升市场经济的质量。其次指出只有使
地方政府管理者的利益长期化,才能尽可能的地方政府行为理性化,从而使地方政府有

意愿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无序的现象,着眼于经济转型的最终目标和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任务,可以构建市场秩序约束体系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体
系。利用法治和行政监督手段,坚持自下而上的运用强制力规范来推进我国市场秩序有
序化步伐,使我国市场经济在稳定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


、一迈o 。
1.5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界定市场秩序、市场失灵、地方政府、政府失灵等基本概念基础上,结合

我国体制转型的现实,揭示了市场经济秩序失范的主要症结在于政府行为的失范,市场
经济秩序规范的思路在于制约和规范政府行为。
第二,结合我国体制转化的特殊性,对地方政府的权利依据及其权限变化分析了政
府经济职能的来源,界定了地方政府的职责问题。地方政府的有权与无权,有所为和有
所不为在约束下的政府强制力按照民主程序有效使用,是解决现阶段市场秩序问题关键
所在。
第三,对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和阐述。以法治为前提,转变
行政考核体系,从而促进地方政府职能的有序转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本文对市场秩序规范与政府经济行为关系的考察相关的实际材料仍显不足,从而对
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秩序规范化的实证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过
程还没有充分展示,因而对危机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化的相关对策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
断修正。
12
第2章地方政府的经济学分析‘
第2章地方政府职能行为分析
2.1.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依据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必将产生非理性行为,市场调节功能的缺陷,
是使政府宏观调控成为必要的前提。但是,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构成国家框架
的政府组织的职能必然有其历史性。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
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
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
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
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恃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道义自居于社会之
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j就是国家。”22作为从人类社会发展中分离出来的社会范
畴,国家既有其政治职能,也有其社会职能,其中经济职能是主要内容。“随着城市的
出现也就需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等,一句话,就是需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也
就是说需要政治。”23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
国家作为社会职能提供者角色越来越明确。而市场机制运行的必然结果会带来社会矛
盾,从而市场秩序本身又受到来源于自身力量的挑战,寻求一个市场秩序管理功能的组
织就落在了国家身上。
尽管亚当·斯密用“守夜人”来界定政府的职能,但是他要求政府需要尽到三种义
务,从而赋予其相应的社会职能。这就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
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是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立
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24这说明,虽然斯密认为最能够满足人类生活需
要的经济体制,就是自由劳动,自由交换的市场体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要想达到其
完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条件是苛刻的,必须要有政府来
行使某些职能加以弥补。20世纪中期以来,微观经济学试图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斯密理论
精细化、规范化,但“瓦尔拉斯均衡"和“帕里托最优"的严格条件恰恰说明了市场机
2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第1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第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4弧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第252-25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缺陷,因此也给垄断、外部性等范畴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而凯恩斯从宏观经济学角度
对市场机制的批判,不仅在于否定了萨伊定律,而且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国家经济干
预模式的政策主张,从而确立其理论模式。
●●●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人’’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方式及其目的实现固然受到市场
各种变量(资本和劳动力等)的支配,并且这些变量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的市场机制,
调节着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行为。但是,交易所产生的主体之间经济矛盾,要求当事人
自己以及市场本身并不具备划分市场主体产权边界和利益界限,这一任务在简单商品经
济条件下可以实现,即使没有实现也可以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加以调节。而在工业文明
条件下,生产规模、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主体交往的时空范围要求获得一个区域内共同
认可秩序的制造者和维护者,在市场主体不能自动认可和维护这种秩序时,通过强制力
来保证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政府作为仲裁人,以合法的强制力来
设定体现和保障市场运转的“游戏规划",充当秩序制定者,即以法律的形式明晰界定,
通过法律或者行政的手段来保护产权关系下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保证市场的有效性。
再进一步地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性导致个体理性和社会理性的背离,个体利益
和社会利益的背离,当期利益的最大化和长期利益的最大化的背离,从而使社会经济秩
序无以维系。对此市场个体是无能为力。只有地方政府以国家暴力作后盾,做为市场秩
序的维护和最终执行者才能防止和打击破坏秩序的各种行为。对此,凯恩斯扩大了斯密
关于国家职能的范围。“国家可以向远处看,从社会福利着眼,计算资本品之边际效率,
故我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要达到离充分就业不远之境,其惟一办法,乃是
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总揽。"25‘凯恩斯在此强调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实质上是
肯定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职能。’
综上所述,从20世纪早期开始,经由福利经济学家、凯恩斯和发展经济学家的论
证,人们对政府的职能的认识呈现一个不断扩大的特征。除了亚当·斯密界定的三项经
典职能以外,还有反垄断、维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维持宏观经济平衡、管制私
人企业、开办和经营国有企业等职能也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这时的政府不仅是维护市
场主体利益的主体,其自身也具有了市场主体的特征。因此,现代经济体系的特征是市
场这只看不见手和政府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26
25【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KM习.第32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6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KM习.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14
第2章地方政府的经济学分析
2.2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2.2.1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秩序
正如我们以上对地方政府所规定的,地方政府在中央集权统领下是中央政府在具体
地理区域的代理者。这一角色实际上在不同区域的职能的发挥是不尽相同的,因为区域
间由于历史、资源禀赋等条件差异所形成的区域经济总体特征是不同的。
首先,区域经济特征不同会导致不同区域经济规模和市场交换特征的差异,因而政
府行为也有所不同。区域经济的形成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因为共同地理特征所导致的生
产方式趋同性形成的,体现为内部经济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随着国家干预力量
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变化,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管理等资源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
分工和协作特征,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于其他区域的差异化。以上解释从区域的差异性出
发的,对于我国各区域内,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涉足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
易见的。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对市场机制实施适当措施的垄断,对于受到长期官
僚统治的中国社会来看,其变化方向不是要进一步扩大其控制职能,而是要调整和缩小
其统制权限,仅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i做到在市场活动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因为,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而地方政府作为对具体区
域进行行政、经济、政治管辖权利的执行者,实质上控制和统领这一区域经济活动。在
小农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换的规模小,地方政府习惯于用政治权利去平衡经济矛盾,代行
小民权力的方式,甚至用国家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的方式,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稳定。
我国历史上长期延续的官工、官商、专卖等形式就是其例证。中国建国后摆脱了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统治,但自身经济体系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抗衡。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迫使
遗留下来的官僚结构不得不行使其政治和经济的统治权力来达到中国国家总体利益。虽
然在这个过程中历经多次的放权、收权、再放权、再收权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特定区
域资源的实际控制者、地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地方税收征收的第一环节汇聚着地方经
济利益。如何在保证市场主体民事权利的前提下,实现中央政府指令目标,保证本区域
经济利益的相对稳定,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扮演“放权”和“退出’’大部分市场竞争可以
起作用的观经济领域的角色的同时,并且在明确的边界界定下,在法律赋予的强制力下,
在市场发育应发挥关键性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裁判的作用。
1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
我国市场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背景,这就注定赋予了地方政府市场组织者和推
动者的地位。市场经济是在大转型中建立的,本身并没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是一
个自上而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一个正常渐进演进的过程。因此政府
职能要迅速的转换,承担起市场的组织者和培育者的职责。但是国土面积大,各地区之
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政策才可能有针对性。因此,在中央政
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地方政府成为市场秩序的关键领导者和执行者。而如何划分中
央和地方的权利并且通过相对稳定的法制行使固定下来,是实现这一转型顺利进行并获
得长期稳定预期的首要前提。如何没有这样的分权机制,各地区在模糊的中央地方权利
分配关系中各显其能,必然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所谓的孔雀东南飞就充分证明了这一
点。只有通过对政治权限、经济管理权限、实际国有资产规模的认定才能使得地方政府
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时具备基于自身权利依据的理性行为,并以此积极可为,发挥自身
权利的威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有为"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方面:
第一,建立和健全、培育完善的产权关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必然存在健全
、的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完备的市场体系和统一、公开的市场规则。由于我国市
场经济发展特殊历史原因,地方政府在无路径依赖下自行进行了各种产权制度创新,包
括融资方面、土地供给方面、人力方面等等。这些基于地方实际情况的,具有较大弹性
的变革,是各区域市场总体发展差异的前提。
第二,合理分配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市场经济积极向前发展。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
济的转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对苏联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也是对我国原有政府管理模
式的变革,他必然带来利益格局变动,这种变动自然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和现
实利益获得者的支持,也不排除局部地区利益主体用违法的形式加以阻拦。实际上,作
为地方政府利益分配阻力的形成主体虽然既有改革早期转轨过程中利用不规范的经济
关系的既得利益者,也来自于房地产、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获益者,他们的一致性在于既
得利益大多是与行政权力相结合,具有“裙带经济"的特征。这部分人在前期的改革中
获益从而支持改革,但是随着改革日趋深入将极力阻碍进一步的改革。因为市场体制的
完善和建立,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增加会大大减少其收益。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积极
推进行政、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监管,减少官员“寻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
16
正这些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取决于这种任务的承担者是谁?毫无疑问,但人们面
对市场发展的各类问题时,更愿意把他推给政府,政府在较大行政压力、社会压力下,
必然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其态势的扭转,用手中方便的手段完成这一任务,这类情况的长
期稳定下来实质是用政府行政职能直接代替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其表现主要集中于两
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垄断比较利益较高行业或者企业,或者各个产业链条中
比较利益较高的环节,实现所有者收益的最大化,形成所谓的“与民争利”;二是地方
政府在企业生产和流通职能的外部,借助于手中的价值工具和政策引导企业向自身认为
比较利益高的环节运动,这样容易形成各成体系,虽然短期内对区域经济起到了一定的
促进作用,·但长期看由于不从根本上建立和扶植市场,给市场发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
影响,不利于市场秩序的有序发展。
2.2.2地方政府间短期利益追逐与竞争行为
地方政府问的竞争是政府竞争中最基本的竞争模式。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是地方
政府政策制定的主要出发点,地方政府竞争本身是正当、正常、必然和理性的。
地方政府作为市场中的“理性人",其理性依据就是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实现本地
区的利益(政治、经济)最大化。作为这种理性依据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相应的措施、
策略。但是,地方政府又没有中央政府有的独立立法和司法权限,同时地方政府人事关
系又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地方政府一身而兼二任。由于中央与地方相关权限的界定依
据的是临时性制定,直接受到国家行政官员、行政结构变化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之
间必然要在与中央讨价还价中展开相互之间的,以获取本区域利益最大化。由于权限划
分不明确,地方政府究竟与中央政策多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很难得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即使是中央政策制定符合地区经济秩序的稳定,但并不意味着这一措施会得到完全的施
1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因为地方官员自身总体利益可能与之有矛盾;如果中央政策制定直接就限制了后者
的利益,阻力之大就不言而喻了,一切取决于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地方官僚整体
与地方总体利益之间矛盾及其演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只要是符合法律秩序的规范,其行为利益的正当
性都是应该受到保护的。但是,恰恰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地方政府行为有些要受到法律
条文的规范,而有些行为要受到行政规则的调节,而有些经济行为既没有法律加以规范,
也不能靠行政条令加以制约,甚至有些合乎行政规则而不适用法律的行为也是屡见不
鲜。因此,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仅仅是简单的GDP,而是地方政府多重规则所要求的考核
体系下诸多指标的综合。一
首先,地方政府的理性基础是地区利益。当代经济理论把政府也当作是微观主体之
一,从而也把对于微观主体分析的“理性人"假设也用于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所谓
理性之理,’实际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范畴,近代以来经济理性假设实质是物质权利最
大化原则的体现,他把人的经济理性基础的经济利益直接等同于物权的利益,同时假设
每个市场主体具有全知全能了解信息,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恰是这一要求,又使得完
全理性假设成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市场经济难得
是理性的。同时,人们的行为还受到未来预期的强烈影响,而人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有
限导致了行为的非理性"。27这说明个体的行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物。
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组织的个体理性与作为个人的理性也有相当大的不同。组织
是由人构成的,它的价值趋向由参与组织的不同个人是否冲突,以及程度决定。组织存
在的理性基础在于组织成员价值趋向是否能够在组织内部得到调节,这就又派生出组织
整体价值观趋向是否理性的问题,由此又出现了其行为是否理性的疑问?地方政府作为
一种组织,同样存在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的问题,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
历史原因以及五千年来传统官文化的影响,决定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相当复杂。政府行
为完全理性是不存在的。原因之二是,政府是由政府官员所组成的,政府决策背后是政
府官员决策,政府政策的出台背后是政府官员。作为社会个体,每一个个体人都面临着
如何认识社会总体关系,但是官员的职责要求不仅要认识,还要把其作为工作内容之一,
而个体与总体关系的矛盾必然会反映在官员的认识过程以及认识能力的差距上,作为不
27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

18
第2苹地方政府的经济学分析
同类型、不同认知水平的官僚所构成的政府,能够真正认识到作为本区域总体利益,恰
恰是保证地方政府理性的前提,而这个前提往往是不能始终如一存在的。即使官员个人
及其总体机构构成达到这种总体性认识程度,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就是理性的。官
· ‘员个体以及官僚机构是否与此利益相悖,官员按照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法则来决策并制定
‘的行为能够得到这种总体利益的制约或者激励,那也就不能保证地方政府的行为是理性
的。因此,一个好的地方政府行为至多具有有限理性特征。j
其次,地区利益当期性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是导致市场秩序破坏的主要原因。地
区利益可分为现期(当期)利益和远期利益,两者构成地方利益的全部。追求地方利益
当期的最大化,导致地方政府在非理性条件下的行为短期化。
.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导致对产品市场保护,破坏市场秩序中基本的开放原则。地方

政府行为短期化的最常见形式就是围绕短期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或者是财政收入的增加
展开的。如地方政府利用行政管制措施甚至是当地能够动用的法制措施保护本地产品在
本地市场的地位,避免外地产品进入本区域市场。以汽车业为例,以拍卖牌照、加收各
种高额附加费,政府部门影响其他有关企业的大额采购,迫使其采购本地企业汽车,对
外地企业在各种相关手续上给与重重限制。所有这些根本上打击外地企业的市场推广,
扰乱市场秩序,一方面损害了本地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本地企业的优胜劣汰。短
期可以获得当地企业的税收从而得到丰厚的财政收入,长期必然导致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缺乏,犹如温室的花朵,一有天寒地冻将很难存活。本地消费者的利益损失,长期看势
必影响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同时,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破坏要素合理流动。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
场等。在资本市场中又可以包括资本所有权市场和虚拟资本市场。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
。必然要求通过最简洁的手段达到目标,这就是行政措施。在资本市场上,资本转移的依
据是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而不在于企业做大做强,也不在于是否是向本地区转
移。而我国改革开放后,为了实现地方的形象工程,许多地方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之间
‘。资本转移,使得地方国有企业投融资以及产权转让处于政府高压之下,不仅不能做大做
强,反而一败涂地,甚至有些高等学校的合并也具有了与国有企业合并相同的命运。这
样,跨地区的企业兼并往往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和限制,而不直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项目,又很难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效率降低。
19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理,在劳动力市场上地区短期利益追逐的特征也十分突出。金融危机使各地就业’
问题日益突出。各地为了解决本地的就业问题,对外地求职者实行歧视性政策。将势必’
影响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考虑,由于地方政府部门构成和目标的复杂性、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不稳定、
以及对地方政府考核的短期性,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复杂性。在伴随着市场发展的地
方利益演进过程中,地方政府调节市场秩序的行为特征,如果不能有效制约其非理性行
为,那么地区追逐利益行为就会导致整体非理性特征。
2。3我国地方政府构建特殊性与市场秩序
地方政府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级独立的行政主体和
经济主体有着其浓厚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体现了我国市场秩序秩
序规范的国度化特征。
2.3.1地方政府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除了参与竞争性市场的部分经济权力外,公共权力的行使通常不
受公平竞争原则的支配,而表现为行政主体性、强制性、统一性。习惯以自己为经济活
动的主体,。利用政府所特有的行政权,在参与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通常以行政命令的
方式,而不是以市场契约的方式来完成。
即使以市场契约的方式完成也往往可以轻易地改变契约,迫使市场主体按照地方政
府的意愿完成,如现在进行的山西煤矿改革,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一种非自愿
的方式,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远远不是一个平等的主体,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的角
色,往往超越提供公共产品,代表公共利益这一范畴。以自己的出发点,对市场行为的
干涉,行政强制力直接异化为经济决策行为。在强制力的执行下,市场基本秩序经常被
抛弃和破坏,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地方政府的诚信也无从谈起。
2.3.2官文化的留存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期的集权官僚制社会,儒学道
统借助于官僚地主制完成了向官文化的转变,官文化以人治为特征,以官本位为依据,
以官至尚为价值标准,成为统领中国集权官僚社会的思想基础。28
嚣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20
第2章地方政府的经济学分析
新中国解放后,建立了统制经济体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
要现象。尤其是当我们抛弃旧的官僚体制建立新的人民民主专政时,没有及时、彻底的
清除官文化思想,文化延续的惯性,借助于行政干预,得以留存,并成为中国人思想观
‘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地方政府在较大的经济责任压力下,人治思想成为地方官员的价
值取向之一,巨大的经济发展责任和压力使得地方政府更容易依托自身的行政力量干预
地方经济秩序,而大众对地方政府的造福一方的文化认同,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是父母官
的角色认同也对这种做法起到了强化作用,似乎任何事情都可以以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
出发来由地方政府进行干预和调节。文化上的认同,使地方政府师出有名,往往习惯于
处于某一个出发点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市场行为的干涉,而这种出发点可以迅速通过口
号的传播达到深入人心,使获益方的权益得到无限的放大,而对于被干涉主体的利益则
尽可能的弱化,对于现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也就不可避免了。通过某一项轰轰烈烈
的工程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任何阻碍便成为对立,个体可以被无情的
放弃这样的例子在地方政府身上屡见不鲜。
传统官文化中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对于地方政府干涉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西
方传统中的保守主义以及由此对政府的戒备在我们传统文化断然是没有的;西方对个体
权利的声张和私产的神圣,我们传统文化中也并不认同。我们认同在家、国一体的结构
下,一切与家、国整体利益相矛盾的个体利益都是可以忽视的。在集团观念下,以保护
个体权利靠市场来调节的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变得只是~种发展经济的工具。我们需要
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秩序便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1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3.1市场经济秩序是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体现
市场经济秩序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体现,两者其实是一个问题两个角
度的表述。那么市场秩序有很多种,市场经济需要何种市场秩序,或者说何种市场秩序
能代表市场经济,’笔者认为应从市场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这个角度进行讨论。市场配置
资源的充分发挥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建立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
要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越性,从市场秩序方面来看,市场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
具有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两方面条件,如果市场秩序不可以使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那么
也就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3.1.1市场经济需要能够保证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
市场交易存在于买方与卖方之间,一般来说,市场交易是自愿达成的,但这并不意
味着交易一定是公平的。非公平交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1)因存在市场势力(垄
断)交易双方的力量不相等(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拥有的信息不相等都为非公平交易
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不公平交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交
易是不公平的,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形成所谓的市场失灵’’。29
原因在于:
1.价格信号的扭曲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信息
在不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交易处于劣势方要遭受损失,即交易优势方是以交易劣势
方的利益损失为条件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而且在不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是非
公平价格,并不能向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因此会阻碍经济资源配置
效率的提高。.
2.形成通过不公平交易而获利的“路径依赖"
在不公平交易的条件下,生产者是不会愿意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的,既然靠施行不
公平交易行为能够增加经济利益,那就没有必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
创新,生产者就会将大量经济资源运用于如何施行不公平交易,从而形成路径依赖,影
29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
第3章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响生产率的提高,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3、。影响积累从而使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不公平交易必然会影响积累的增长,一方面从不当获利的交易者来看,由于其获得
的财产是靠欺诈等手段获取的,容易出现挥霍、浪费等行为倾向;另一方面,交易弱势
方由于财富被交易优势方以欺诈等手段占有,既会损害一方积累本身的增长,也会使其
积累动力减弱。积累增长要速度的减慢,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后劲。
3.1.2市场经济需要能够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市场竞争是指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市场优越性的发挥依赖于存在竞争的存在,但
这种竞争的性质应是公平竞争。否则市场得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原因在于:
1.形成不充分竞争均衡价格,达不到帕累托最优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会出现价格信号的扭曲,市场所
出现的价格不是充分竞争均衡价格,经济资源的流动受到阻碍,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样经济资源便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实际上,微观经济学已经说明充分竞争是经济资源
得到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没有公平竞争是谈不上充分竞争的,也就达不到资源配置的
帕累托最优。
2.影响社会生产率提高
在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一方面不能为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公正的市场
压力,而且会给生产者以错误的导向,即都倾向于寻求如何施行不公平竞争行为来增加
自己的经济利益,如提供“租金”,另一方面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会减弱,因为
其不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获得应得的利益,并且不公平竞争还会阻碍经济资源由低效
率单位流向高效率单位。因此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没有生
产效率的提高,就没有经济的增长。
这说明市场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竞争的公平性程度
越高,会越有利于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3.2市场秩序演进是一个从单纯的内在演进到混合演进的过程
·.本节根据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对国外市场秩序演进作历史性的分析和总结。资本主
义国家在其漫长的市场和市场秩序的演进史中,历史性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
市场秩序内在演进的过程。
2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成熟过程中,还存在政府推动型市场秩序演进方式。认识这
’一点对于研究市场秩序演进的相关理论发展,以及对研究地方政府构建具体的市场秩
序,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资本主义市场关系建立以来的市场发展史归纳,市场秩序的演迸经过了三大阶
段,第一就是重商主义阶段资本与政府力量的结合阶段,他反映了作为资本主义幼虫阶
段资本力量的特征,第二是20世纪30年代之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即其内在生长
阶段;第三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内在生长和政府干预的混合成长阶段,这是对前一
阶段的否定,也是对第一阶段的否定之否定。
3.2.1市场秩序演进的内在化
市场秩序演进的内在化主要指市场经济秩序主要是靠内在规则维护和调节而形成
的。这种运行过程所产生的规则和秩序不是出自任何人的设计,而是源于人们在长期的
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互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规则多数是在社会中通过
一种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演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多数制度的特有内容都将渐进
地循着一条稳定的路径演变"。30市场秩序从无序到有序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逻辑演变:
第一,市场秩序发育的促进力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并不与资本主义相一致,但是资本主义市场关系的发展恰恰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确立后达到了其高潮。国内外交易活动的频繁,市场交易制度逐步确立,市场制度
逐步完善。并且随着商品交换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
提高,遵循市场秩序的自觉性逐步提高。
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们把这种基于资本力量推动的市场秩序理解为是“合乎自
然’’,“合乎人性"的,魁奈与斯密是其典型代表,而后继的坚持市场自由主义观点的学
者们基本上都属于这一条逻辑线索,其市场秩序的主张在于市场自身的运动,不要或者
应该尽量避免外来因素如政府对秩序形成及演进的干扰,这实质是资本个体意识得以确
立在市场秩序观念上的反应。.
第二,市场秩序的原动力是利己心
市场秩序主要是一种内生的自发秩序,这种自发秩序是在人们长期的市场交易过程
中逐渐形成并且不断演化的,它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不是政府规范出来的一种秩序。
30.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24
第3。章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自然的市场秩序的原动力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自利、利己心。斯密的一个
基本思想是,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是人的本能要求,是人的天性。
人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然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利己心是分工产生的原因,并且
使人具有了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31这种倾向“为
人类所共有,也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建立在分工和交换基
础上的市场经济就是在个人利己心的推动下运转起来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是由这种利
己心推动的。.
第三,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产权保护、履约等方面的保障,其他的干预只会阻碍市
场的正常发展。正如张维迎所谈到的:“到1984年之后,中国经济学家的基本观念又变
为:市场能够管好的就让市场管,市场管不好的就由政府管。我在1986年提出了一个
观点,是不是要再进一步,也就是说,市场管不好的也不一定需要政府管。’’32张维迎对
造成政府干预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进行分析基础上得出,这些因素要求政府管
制,但是,政府管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管制的失败。因此,政府就提供
产权保护就足够了,就是市场管不了,政府同样也管不好。
市场内在演进中由自然进化所构建的市场秩序而否定国家强制性力立刻形成的“市
场秩序",这是资本主导市场关系中资本个体意识独立的表现,也表明了资本已经走过
了其幼儿期,但是对于资本本身在市场活动中的总体性要求的无意识,反而把一切能够
实现资本个体利益的总体秩序改进理解为必然带来无效率,是无知还是有知?
3.2.2市场秩序混合演进
·,市场秩序的自然发育还要受到来自现有体制的制约,使市场秩序自然发育进程受阻
或中断。如在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形成过程中,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中,工
业技术实际上就是手工技术,产品生产能力小,商品活动规模小。当工业技术不断发展,
经济实行大规模的分工之后,产能得到了大量释放,要求突破这种制度障碍,那么这种
“自然秩序"就只能让位为给“人为秩序”了,尽管他们还念念不忘那个曾经的、带有
早期资本主义的自然秩序。
人为培育的市场秩序时指国家利用强制力从市场内部或者外部作用于市场,创造市
3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匝M卫.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
弛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KM习.第“页,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25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主体利益实现所需要的制度环境或者市场环境,帮助政府认可的市场主体获得在市场
中发展的能力,以促进该市场秩序生根发芽和最终形成。在资本主义产生初期,以重商
学派为主要声音的早期资本主义学者们,认为只有金银是财富,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只卖。
不买才能换来真金白银,才是真正的财富。因此,他们强调通过国家干预,实行政府管
制,对内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赋予个体企业的垄断权来实行市场秩序的建设,
对外保护本国的商业利益,积极推行贸易出超政策,增加金银的输入和国内供给。20
世纪30年代世界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秩序失灵的最为极端的表现,无序状态的
崩溃,带来了更多的无序,供求失衡、失业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对于长期对自由市场秩
序质疑的声音回答的时候到了。罗斯福新政一改传统自由放任的做法和态度,采取国家
积极干预主张和措施,经济复苏成为现实,二战后,这一举措效果加上凯恩斯理论使得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再是羞羞答答,也不遮遮掩掩,而是作为市场主体和社会管理主体
成为市场秩序的制定、维护和推动者:
1.完善和提供市场经济运行所需的各种法律制度。如战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陆续建立了物权法、专利法、公司法、破产法、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完备
的市场法律制度,为市场行为构建了行为选择框架。通过法律等手段来严惩违规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2.通过颁布市场发展规划和相配套的各种财税政策等手段进行诱导,影响和改变
市场及行业发展。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已成为一种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混生经济,资本
幼年的发展必然要求他认知社会,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真正社会意识的产生不仅是个体
人成为社会人的条件,也是个体资本走向社会资本的基础,从市场的自然演进到混合演
进恰恰表明了这一过程。
3.2.3市场秩序演进与地方政府关系
为了探索市场秩序演进的一般和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市场秩序产生、
变化、发展,.就可以总结出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规律。
第一,市场秩序的成长演进,从起源到形成和发展的每个阶段,其中纯粹自然的生
长方式占据了不足200年,作为资本主导市场秩序的自然的产物,实际上在整个当代市
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既不是一种常态,也不具有自然演进的稳定性。
第二,政府的出现伴随市场和市场秩序演进的重要阶段。资本主导市场秩序的前导
第3苹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就是国家干预性重商主义政策,他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关系的产生;而当市场自然秩序
发展到其终点时,需要外在推力的时候,政府的影响力就成为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性因
素。所谓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秩序演进,是指市场在漫长的自然成长到达一定程度的基础
上,政府适应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而积极、主动地实施制度创新,推进和提升市场发展
的水平和形态。
市场秩序出现就是与政府力量共同生长的历史,无论是纯粹自然秩序,还是纯粹的
政府干预都是这一主线上的极端表现,作为资本矛盾的产物,市场秩序的失范,不能单
纯依赖任何一方,而是根据自身情况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获得一种平衡效果。当然,市
场秩序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市场秩序的经济和社会绩效才有保证。市场秩序的建立和
完善不能一蹴而就,市场秩序的建设也没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标准,研究如何控制和治理
市场的失序和无序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而作为我国地方政府既是地方社会事
务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经济管理者,还是地方国有企业占有者,作为市场主体和社会管
理主体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而在中央集权式管理模式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权利
博弈呈现了不稳定的特征,从而也使得市场秩序也呈现出不稳定的扰动。在目前条件下,
地方政府要减少其相应社会角色,把其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职能分解,仍然需要更大的智
慧加以分析和解读。而在现有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地方政府的民主监督和约束,协调各市
场主体在市场秩序中的矛盾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3.3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我国市场秩序出现的问题
自我国改革统制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模式后,总体经济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
而与之相伴随的则是交易秩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行业和关键的
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秩序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目前,市场秩序总体来说不容乐观,破坏
市场秩序的行为屡见不鲜,且时常见诸报端。某些地区某些市场的秩序混乱状况不仅引
起了市场规则的破坏,甚至导致社会规则甚至法律规则的破坏。总结起来,可以大致分
为以下几类:
3.3.1市场主体进出秩序混乱
市场的进入和退出规则,是市场主体优胜劣汰机制的反映。优者上,劣者出,是市
场交换平等权利实现的必要结果。但在我国的各类市场中,大量的本不具备资格的主体
通过种种非正常手段进入市场,超越自身资质和经营范围承揽业务,经营失败、资不抵
2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债时仍然借助种种力量混迹于市场之中,甚至成为经济的蛀虫,但是却迟迟不能被淘汰
出市场,甚至凭借关系长期获取丰厚的利润,并且在一些高利润行业设置种种障碍,不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曾经一度轰动全国的山西毒酒事件,说明我们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
着较多的漏洞,时至今日,大量无证小煤窑的事故频发,说明了这一现象依然没有得到
根本的解决。对于不具备资质的市场主体不能说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加以调节,关键是执

法不力。

3.3.2市场交易秩序混乱
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监管不力,存在种种漏洞,市场交易中信用严重不足,各
种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如在股票市场中,一些庄家、大户联合操纵市场,人为制造股票
价格的大起大落,从中小投资者手中获利;甚至一些大型的基金经理做老鼠仓,利用内
部消息,获取暴利等等。医药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全和不对称性。也就是,信息严重
偏在于卖者手中。药价奇高不下的局面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顽症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市场对于药品交易的环节及具体费用没有一个透明的形成机制,医
院与药品代理相互蒙骗患者,必然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
加,医疗事故处理难度加大,假冒药品泛滥,医药市场秩序迟迟难以走到正常的轨道上
来。
3.3.3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是通过用价廉物美的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在我国有些生产
者却想尽重重办法进行非正常手段竞争。为了形成我国以充分竞争和公平竞争为内容的
有序竞争状态,并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研究当前影响我国市场竞争秩序存在的
主要问题。而利用重大经济事件进行的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事实上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
了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比如,国家通过国债和银行贷款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
企业"进行补贴,而最终是要通过通货膨胀来偿还,这不仅对于国家财富的使用秩序带
来混乱,对于非“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和居民实质上是掠夺,同时对于同一行业的不
同类型企业就不具有公平性,正常的竞争秩序就会打破。
对于市场秩序的失范,不同学者从内部性、外部性、寻租、垄断等多个方面进行了
阐述。但是我国是一个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化而来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良好的市
场经济传统也没有基本的运行经验,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
2R
第3章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市场秩序的构建有其特殊性。

’第一,一般来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无序问题,主要问题不是市场失灵,而
是市场发育程度不够,很多种类市场根本起不到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多数属于市场内
在的基本秩序的问题。
第二,制度是导致我国市场秩序失序的重要原因。制度方面来说,关键是要有一
个完善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反映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和一个高效、有力的执
法司法系统。
第三,任何市场的失序都与政府干预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界定好政府边界,
当市场运行出现障碍时政府介入来支持市场有秩序、有效率运行。市场运行出现障碍后
资源配置便不能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政府可以通过管制、反托拉
斯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收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率。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与地方政府行为
4.1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规范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由统制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新的市场经济
秩序代替旧的行政计划秩序,是一种经济形态的萌芽、成长的过程,是生产关系的重大
调整和社会思想形态的根本转换,因此产生的市场经济秩序必然有一个失序的过程。从
无序到有序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一个自然演进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混沌到有序
的过程,运用合适的制度措施,可以迅速推进市场秩序的发育和演进,提升市场经济的
质量。因此,针对种种市场无序混乱的状况,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任务,
定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使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日趋有序化。
4.1.1法治下设立市场秩序的约束体系
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关系,观察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发现先进的市场经济秩
序,其本质上都是信用关系,而一切信用关系都要依靠法制下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正如
诺思所说:“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构成一个社会,或者确切地说一种

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的功能对市场秩序所起的作用可以说相当重要的。
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增进秩序,在维护市场规范的规则制度中,法律制度起着决定性
作用,具有其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的健全才能有效的约束
市场行为,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化,同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还离不开良好的市场
经济道德规范。从历史发展看,道德先于法律,有其必要的不可替代性约束。实践证明,
要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还应该尽快建立市场道德等非制度约束准则,使道德等非制度
约束成为市场经济有序化的重要条件。
1.以保护产权为前提推进市场规则建设,构建市场规范运作的基础
明晰的产权、健全的市场意识、完善的民主法治是制度性市场秩序的建设的重要目
标,也是运行性市场秩序有效的基本制度基础和保障,是市场经济按照其在规律有序运
转的基本制度环境。在我国,加速市场秩序建设步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构造好市场规范
运行的基本制度基础。
明确的财产制度从两个方面可以保证市场有效运转:一个保证市场运转动力,即通
. 第4章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与地方政府
过产权制度来划分和保护市场主体的物质利益,激励人们参与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换。以
‘扩张各自的财富,并保证人们长期保持财产,积累财富的动力,即所谓“有恒产者有恒
心";另一个有效约束市场行为,即通过市场主体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财产得失的
, .风险压力,来约束和规范其市场行为。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产权就是市场行为选
择的权利结构,构成市场行为展开的初始条件和路径。因此,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保护
产权,是市场秩序深入演进的制度基础。
明确的产权使企业才能有理性的市场行为,并进而使经营活动走向规范化,并为市
场秩序功效的全面发挥和利用铺垫条件和基础。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通过i各种产权日益明确,地方政府也必须遵守法律,在法律赋
’予有效的边界下行使自己的职责,使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是有硬性的约束和限制。这
样使地方政府找各种借口干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成为不可能,以始终保持市场在资源配
置上的中心地位,也就真正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培育法治下的市场秩序理念
如果说法律是制度性市场秩序的硬约束的话,那么市场秩序理念则是制度性市场秩
序的软约束。良好的市场秩序理念是市场行为理性的出发点,是维系市场竞争和商品等
价交换,自愿交换的意识基础。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市场理念的深入人心,才能使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形成,并走向成熟。在市场秩序理念的土壤之下,市场经济的健康
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意识形态作为软实力,是能产生极大外部效果的人力资本。良好的市场意识,能够
一拥有降低个人“搭便车"或违犯规则的可能性。能够鼓励正常的获利合理的获利,从而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市场秩序理念的长期深入人心,变成一种自觉意识的时候,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
定者也必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不会贸然越俎代庖,从长远的角度看
待地方利益的得失,从而克制官本位冲动,遵守市场秩序,避免政府人为干预造成市场
秩序的混乱。,
3.加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法是阶级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统治阶
.. 级意志的体现,其内容归根到底是由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市场经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济秩序化的前提之一,就是统治阶级和市场行为个体的利益一致,即代表广大人民群众
的法律赋予的权利结构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家的法律制度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利益
的,能够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体利益导向相一致,法律制度也已得到市场主体的自觉遵从
和维护,市场有序化运行是有根本保证的。但是,基于立法、司法和执法相对独立的环
境可能产生的法理背离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或者地方某一方的利益,
制定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很可能代表了某个部门或者部分人的利益,从而破坏了公平公
正的市场秩序。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保证小法服从大法,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才能
真正保证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4.1.2利用强制性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强制性实施方式和诱致性实施方式为市场经济秩序实施的两种方式。其中强制性实
施方式依靠的是市场主体以外的第三方力量及其严厉处罚机制,具有规模上、时效上的
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迅速推行某种市场秩序,政府一般应用较多。
诱致性实施方式是靠规则对市场主体自身的自律和相互之间的对等约束、监督,依赖规
则的利益激励机制来逐渐实施的,一般不用第三方力量干预,其功效持久,但其效果展
现有一个时间过程。因而,在市场秩序的具体实施,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对于地方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必须体现在强制力上来。
在人治文化主导的国情下,实际过程中普遍存在处罚不力、间歇性处罚和处罚机制
的实施者“寻租"现象,使得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因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坚持违法必究
的处罚刚性,保证处罚效果,是地方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出发点。
市场秩序提供给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框架和格局往往是非均衡的和不对称的,消
费者相对来说比较弱小,一般处于劣势地位,市场秩序违规行为和失范往往容易侵犯到
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制止违规行为,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必须
倚重强制力。强制性实施市场秩序就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建设转型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因此很多市场秩序问题背后的问
题是靠以前的内在渐进的方式难以改变的。如黑社会对经济的渗透和控制,垄断以及不
当的行政干预,因既得利益越来越大而靠诱致性实施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必需及时有效
的使用强制力,才能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32
第4章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与地方政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强制性实施方式的运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处罚应当
是作为威慑力量而存在的,作为最后不得已的方式而存在的。
4.2地方政府职能与市场秩序规范
4.2.1严格履行服务职能,规范市场秩序
政府来规范市场,形成市场秩序的一个前提条件恰恰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一个恰
当划分。如果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不能有所不为,政府可以任意地侵
占市场空间和偕越市场职能,市场秩序随时都可以被改变,根本谈不上形成,已有的市
场秩序也将遭到破坏。因此,政府在市场秩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是找准自己的角色
定位。.
从维护市场秩序来看,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管,自觉地推进政府转型,加快建立服
务型政府。这里所说的服务型政府相当于韦伯等人所说的“行政政府’’(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或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服务型政府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切组织和
个人都在法律和其他正式规则之下从事行政,为公民的合理合法的活动提供服务。这种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规治政府而不是人治政府。
服务型政府至少应当包含这样一些因素:“(1)各级政府以及各级官员的权责有明确
的划分。(2)有一套规范的行政规则和程序。(3)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而
不是盈利性服务。(4)如果把市场比作运动场的话,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只是裁判员和服务
员,而不应充当运动员。(5)文件、档案和其他记录(如统计数据)是系统、真实的并且是
保存完好的。"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规范市场秩序才会真正成为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也才能有效
的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其严格履行它的服务职能。
4.2.2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
市场中介组织是指以组织的形态,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而在其他市场主体交换活动
中起居间信息服务功能的市场主体。市场中介组织应包含四个基本属性:第一,居间性,
这是市场中介组织最本质的功能;:第二.非生产性,缺少此因素就难以区分其作用空
间是生产领域还是交换领域;第三,高信息性,唯有如此才能将批发公司、超市这类组
●●
织从市场中介组织的外延中剔除;第四,经济性,市场中介组织得以产生、延续、发展
33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七学位论文
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功能,是否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市场中介组织与社会中
介组织的本质区别。3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维护市场秩序,需
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存在一个完善的媒介性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
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市场中介组织才刚起步,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
题,例如“准政府现象"。.因此,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改革,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就
是如何尽快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沟通政府与市场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规
范与优化市场秩序,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政府政策并非旨在直接引入一种解决
市场失灵的替代机制;而是应以增强民间部门解决市场失灵的能力为目标。在转轨经济
国家,政府应该增进市场中的中介机构的作用"34。市场的发展,源于市场主体的发展,
作为连接市场主体的流通和信息功能在市场的发展中自身也具备了成为组织的条件,因
此,发展中介组织就是在发展市场主体,在发展市场秩序,因为组织相对于个人更容易
加以规范。
随着我国各大部委的改革,行业协会日趋成为重要的组织,从管理部门到成为行业
协会,政府职能正在由部门管理、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宏观管理和间接
管理的。政府有关部门在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应该把行业协会作业政府职
能分解的对象之一,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使之既成为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实施间
接调控的重要纽带。有效的进一步深化协会的作用,让协会真正成为行业的代表,成为
行业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从而更好帮助行业发展。
有了发展良好的行业协会,对于该行业的市场秩序问题,便可以由行业协会等中介
组织出面,会妥协产生温和出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维护整个行业的市
场秩序。.
4.3金融危机条件下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建‘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政府对市场前所未有的干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必须对包括政府与市场、整体与个体、和谐与自由、均衡与增长等方面的矛盾运
动作出的崭新的、科学的处理,为把政府和市场统一起来、以防止盲目竞争和市场失灵
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同时我必须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竞争、激
发经济活力。.’
33张展.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34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34
第4章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与地方政府
4.3.1防止盲目竞争,有效促进本地企业升级调整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企业正常的经营难以为继,信用状况恶
化,连锁反应往往对这个产业链整体形成较大冲击,市场经济秩序有陷入混乱的趋势。
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国外订单减少,需求下滑,会不可避免出现盲目竞争的情况,这就
需要地方政府,有效引导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以维持市场经济秩序。
地方政府如果只是本着保护本地企业的目的,难免做出一些违背市场秩序的行为。
地方政府应在法律赋予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对于明确处
于夕阳产业中的落后企业,地方政府万不可为了一时的稳定而拉郎配,而应该鼓励通过
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解决,来引导正常的兼并重组,从而促使本地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从危机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做大做强的可能。地方政府一定要克制救火队的冲
动,尊重市场规律,遵守市场规则,不违背市场秩序,不利用行政权力政府信用给某个
企业,不干涉银行的经营行为,使资本真正依靠市场发挥作用。使市场竞争起决定作用。
危机时刻,更能体现地方政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维长远之市场经济秩序建设,不为
某一企业而牺牲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4.3.2打击黑恶势力,以促经济的尽快复苏
金融危机使企业经济条件普遍恶化,经营利润普遍降低,原有的“寻租"模式难以
维系,原有在丰厚利润下运行的潜秩序难以运行,如黑恶势力对经济的渗透,随着经济
环境恶劣,此类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便日趋显现,原来掩藏的矛盾便暴露无疑。
在这种条件下,地方政府要依据其公共权力的强制力,要敢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要挺身而出,消除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市场中各经营主体行为的影响,更不能容忍社会毒
瘤对市场经济侵蚀。清除盘踞在经济领域垄断经营的黑恶势力,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改善当地的开放发展环境,以最终减轻市场运转的成本,从而保证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发展,促市场配置资源更加有效,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谷,走向复苏。
4.3.3调整地方政府考核方式,促进地方政府行为长期性
金融危机条件下,企业普遍处于收缩的态势,地方政府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很多行为,
因对未来前景预期变得悲观从而难以执行。中央政府和各级主管政府可以调整对地方政
府的考核,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业绩,把经济增长的指标同其他指标相联系,迫使地方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
政府的行为转变为有助于长期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调整地方政府考核,要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使地方政府的官员在按
照地方政府理性的方式行事时恰好达成个人效用最大化,这样才足以保证地方政府的行
为是理性的。行为理性必然带来市场秩序的优化和日趋有序,有序的市场带来经济的增
长也必然回报地方政府的行为理性,从而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在具体实施层面,可以考虑实行“长期问责制”,促进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合理化,
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期政绩。设定一定的年限,对各级地方政府领导考核即使行政任期结
束了,只要是参与的决策出了问题,也要负相关的责任,以约束使其行为的符合长期理
性。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这样短期的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少,会促进其扎扎实实做一
些工作。从而避免在“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出现上,避免贪图一己虚名而给地方
经济带来实祸。
36
结论
结论
市场秩序规定市场各类主体权限,界定其权利内容和权能施行边界,从而规定其行
为规范。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容之一,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体制稳定运行的内在条件。
中国社会经历了较长的小农经济生产,没有真正意义上经过以剩余价值追逐为目的的资
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相反,我们却有着长期对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的
历史,政府作为人治主体地位的观念上的认同成为官僚治理经济职能及其行为正当性的
思想基础。而落后的工业化进程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追赶"式的特征,又
迫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无限的经济发展责任。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
必然产生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内和区域之间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界定观念上的差异,并在实
际政策制定及其实施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同时又是地方国有经济
的掌控者、地方经济秩序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行政、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地方综合体,
特殊的市场主体地位赋予了地方政府较一般市场主体更为特殊的职能和行为特征。
从世界范围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看,市场秩序演进经历了从单纯的内在演进到混合演
进的演变过程,市场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具备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两方面条件,如果
没有市场秩序可以使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那么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秩序。法治是市
场秩序规范的决定因素,地方政府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发挥服务职能,其强制力才可
以推进市场秩序的发育和有序,提升市场经济的质量。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地方政府管
理者的利益长期化和行为理性化,从而使地方政府有意愿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无序的现象,着眼于经济转型的最终目标和
任务,立足于市场秩序建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改进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利用法治和
行政监督手段,坚持自下而上的运用强制力规范来推进我国市场秩序建设步伐,是我国
市场经济稳定有序的最优选择。
3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2]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3]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4]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5]埃瑞格·菲吕博顿.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6]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7]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8]吴敬琏,汪丁丁.关于中国改革前途的对话【J】.财经,1998(11).
[9]吴敬琏.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社会公正+市场经济【J】.中国经济时报.
[10]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
[11]钱颖一.市场与法治[J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3)。
[12]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4]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
[15]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16]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71 V·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18]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张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c19]李秋娟.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经济,2004(9).’
[20]罗猛.中国法治之路的现实选择【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21]刘建华.转型经济中市场失序原因探析及市场秩序治理思路【J】.商贸经济,2004(5).
[22]李长江.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J】.商业时代,2003(1).
[23]刘希珍.市场秩序评价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
[24]刘勇.关于规范市场秩序的几点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3(23).
[25]卿志红.中国体制转轨的经济秩序分析【J】.财经研究,2002(9).
[26]史小宁.“政府失败”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9).
3R
参考文献
[27]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转引自孙国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1995年.
[28]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29]盛洪.为什么制度重要【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30]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31]何艳红.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与监管【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32]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微观基础【J】.学术月刊,2006(03).
[33]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34]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Ix].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3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36]庇古.福利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37]A·克鲁格.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J】.刘丽明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04)
[38]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39]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40]郭其友.经济主体行为变迁与宏观调控【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41]张岩鸿.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规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42]李会明.非市场失灵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
[43]刘永佶.民主的权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44]张展.中国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45]M.Lane Bruner.Global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arguments over free trade.
Communication Studies.Spring 2002.
[46]Stefano Bellucci:Institutions and Collective Choi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 ional Journal on World Peace,NeOw York:Jun 2001.
【47】Stigler,Cz The optimum enforcement of law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May—June,1970.
[48]Stigl i tz,J.and Wei ss,A.Credit Rat ion in Markets Wi th Imperfect Informat 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71,1981(6).
[49]Amitai Etazioni.Creating good communities and good societies.Contemporary
Sociology.Washington.Jan 2000.
[50]Becker,Cz Crime and Punishment:all economic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6(2)
39

地方政府与市场秩序规范研究
作者: 许刚
学位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黄河飞 多巴胺D<,3>受体对血管平滑肌胰岛素受体的影响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研究[学位论文]2009
2. 武辉 中国青年军人抑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学位论文]2009
3. 白敏莉 唯一神教伦理观在《玛丽·巴顿》中的体现[学位论文]2009
4. 曹二玲 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学位论文]2009
5. 李歆强 腹水细胞mtDNA突变检测[学位论文]2009
6. 程敬民 大鼠颅脑爆炸冲击伤模型的建立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9
7. 余雪松 吸附式止血敷贴对肾脏出血止血效果的初步研究[学位论文]2009
8. 吴晓婷 论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8)
9. 王睿睿 端足类河蜾蠃蜚的生活史及毒理敏感性研究[学位论文]2009
10. 邓冰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