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浅议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浅议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姓名:刘婧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孙勇
20080501
⑨ 项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摘要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席卷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韩
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甚至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购的领域除了
传统产业之外,还涉及金融、电信、交通运输、计算机、生物工程等第三产业和高
科技产业,并且以强强联合,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
随着我国加入WT0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与国际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不能回避的问
题。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并购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市场竞争结构也发生着
迅速的变化。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结构变迁的脉
络,以及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随后从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关于市场结
构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跨国并购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一般关系。然后分别从跨国公
司的角度和东道国的角度做了详细的阐述。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并购前所持有的并
购动机不同,并购时所选择的并购模式不同以及并购后所采取的行为策略不同,对
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而从东道国的角度,东道国的初始市场结构,外资政
策都将对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结构。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最后,从我国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
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跨国并购:市场结构;对外直接投资
⑨ 项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SinCe the IIlid·l 990s,Ⅱle fiflll merl渺孤d acquiSition wave(M&A)sw印t oVer tlle
ma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11d America'淞well aS Soutll Korea,Singapore and
omer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Il砸es锄d re垂ons,cv锄t11e deVeloping c0Ⅶ砸es.hl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i11dustrieS,me蠡eld of me曙er aIld acquisition i11volves£enia哆
indus仃y aIld hi曲-tech indus仃y such蕊finallce,teleco姗uIlication,呻ortatioll’
comput%bio—eIlgiIle酣n岛wllich w弱charaCt嘶zed in mega-merger觚d cross..bordcr
M&A.
As China-s accession t0 the W1D and缸吐ler inteIlsi匆the degree of 0peIling to the
outside wo订d’als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Ilt of olIr market economy a11d the close
relation with intemational commumty,cross-border M&A has beCome aIl ineVitable issue
in fi.0nt of Chinese ente巾rises.With the continuouS growing of cross.border M&A
happened in China,the competiti锄Dfmarket s昀cture haS been chaIlged rapidly
Based on the concem of aboVe issues,firStly,this paper reviewed me developmem
of our market StIucttlre since ref.0m and opening-up,and crossIIborder M&久in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process. Secondly' it analyzed general relations between
cross.border M&A aIld host coun仃y’s market锄rIlcturc,、Ⅳitll using Wbst锄economics
a11d the nleo叫of industrial o略anization on the market s仃1lctllre.1’llirdl弘it made a
detailed elaboration from研o aSpects:the multinational co巾oration and me host countⅨ
From multinational co叩oration angle,with the adoption of the difI.erent motive before
融e m‘;rgerS and acquisilions,the di髓rent patlem witllin也e me珞erS alld acquisitionS
and the diff色rent be}laVior strategy aRer the me唱ers and acquisitions,ttle innuence to the
market stmcturc has also to be di疵rent.From the host count巧觚酉e,bom initial m破et
structure and the向rei舶inVestment poliCy of the host coun臼:y will haVe me influence to
multinational co甲oration me唱er and acquisition behavior,tllen a髓cts tlle ma幽et
stnlcture.T11is is the core of the p印er.Finally'it discussed how to deal、Ⅳi廿l the negatiVe
impact cross-border M&A brou曲t to our market smlcturc自咖铆o aspec坎tlle
govemment孤d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Cross—Border Me唱erS and AcquiSitions;M破ct S仃ucture
Fbreign Direcl 111VeStment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德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储抛汁秀日期:"肄易月夕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争7呵篙
日期:如豸年侈月弓日
导师签名:
日期洲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
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途窒堡童蜃澄卮;旦圭生L旦二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纠埒叁
日期:a新年涉月弓日
导师
日期: 司
一、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过往的一百多年里,全球共发生了五次大的兼并收购浪潮。公司并购活动不
断从国内并购向跨国并购发展,从发达国家向全球扩展,从最初的传统工业向现代
高科技产业伸展。而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席卷了欧美等发
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甚至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并购的领域除了传统产业之外,还涉及金融、电信、交通运输、计算机、生物工程
等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并且以强强联合,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据联合国贸发
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全球跨国并购1996年突破2000亿美元,为2270亿
美元,占当年跨国直接投资额386l亿美元的59%:2000年突破1万亿美元,为11438
亿美元,占当年跨国直接投资额13930亿美元的82%。此后一度下降,但并购仍占
较大比重,2004年全球跨国并购额为3806亿美元,占当年跨国直接投资额6481亿
美元的59%。跨国资本流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福利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而跨国并购作为跨国资本流动所采取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成为国内外学
者研究的热点。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合理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是我国吸收外资长期以新
建投资为主,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以及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程度的
进一步加大,跨国并购在我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涉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飞速
增长,涉及钢铁、金融、水泥、啤酒、零售、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根据联合国贸
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我国跨国并购额2000年为22.5亿美元,占当年我
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407.2亿美元的5.5%;2004年为67.6亿美元,占当年外商
直接投资额606.3亿美元的11%。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我国外资并购发展加速,
外资并购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
但对于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却有两种截然不同
的看法。一部分专家学者援引各种例证,认为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
面影响,如跨国并购会在一些行业形成垄断,抑制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民族品
牌也将造成强有力的冲击;由于资产评估过程的不规范,还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
失;并且跨国企业以其雄厚的实力吸引了大量国内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导致人才
流失;另外,涉及关键行业和领域的跨国并购行为,有可能危急我国的产业和国家
⑨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安全。而另一部分专家学者则依据经济学理论,认为并购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
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弥补国企资产重组的资金不足,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重组优
化企业结构,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也可以帮助国企扭转低效和亏
损局面,还有利于国企实现制度的创新,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提升国企的国际竞争
力。
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我们如何看待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目
前许多学者在相关问题上做了大量研究,本文试图从市场结构的这一层面做一些有
益探索。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运用产业组织
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本章主要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跨国
并购、绿地投资、市场结构的定义,并重点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集中度、产品差异
和进入壁垒。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市场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并购途径与方式。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首先对跨国并购对市
场结构的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影响做了一般性分析,然后分别从跨国公司的角
度和东道国的角度做了详细的阐述。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分析,并购前所持有的并购
动机不同,并购时所选择的并购模式不同以及并购后所采取的行为策略不同,都将
对市场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从东道国的角度分析,东道国的初始市场结构,外
资政策都将对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结构。
第五部分,本文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主要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我国利用外资的有效政策,以便更充分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跨国公司进入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影响的问题,国内外的
许多学者早就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已有的研究没有
区分直接投资进入的两种方式即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单独探讨跨国并购或绿地投
资方式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文献较少,有关跨国并购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结
构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的研究也不多见。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跨国
2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并购方式占主导地位,有必要将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区分开来,单独分析跨国并购
方式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本文在回顾我国市场结构变迁的脉络以及跨国
并购在我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别从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和我国的各项因素出发
来分析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本文采用逻辑推导的方法,即研究相关的概念、理论模型,结合有关的事实和
案例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进行
详细论述,并对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对策提出建议。
3
二、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①,国际直接投资(Forei印Dhct hwesnllent,FDI)
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与在另一国的企业(国
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具有长期利益,并对
之进行控制的投资。FDI是一种经营性投资,以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目的,这
是与间接投资的最根本区别。
2.1.2跨国并购
跨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首先要选择以何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方式有很多,
但主要有两种: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也称新建
投资,是指投资者在东道国设立合资或独资企业。投资者通过直接占有并经营企业资
产而获得收益,其实质是资金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统一,是资产所有权和资产经营权的
统一。国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aIld Acquisitions)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
合称。跨国兼并是指当地或国外企业的资产或运营活动被融入一个新的实体或并入已
经存在的企业。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企业或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
的股份。本文所指跨国并购是指外国企业拥有被收购企业10%以上股份的收购和合
并活动,这是符合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一般的统计口径的。
图1:跨国并购的结构(资料来源:UNCTAD)
回国际投资学,孔淑红粱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l版
4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2.13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指一定产业的厂商之间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
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产业内部竞争与价格形成的市场组织特征。主要包括一下几
种关系: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买卖双方
的关系;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
的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反映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关系问题。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
格弹性、短期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等。而人们普遍认为,其中特别重要的因
素是前三者,它们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而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市场集中度
和进入壁垒的高低都受到产品差异化的影响,而市场集中度与进入壁垒二者之问又
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种双向的因果关系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会对产品差异化
产生影响。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特定的市场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它集中
反映着该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包括买者集中度和卖者集中度。本文所说的集中度
是指卖者集中度,指某一市场上卖者的规模结构状况,可以用行业集中度
(Concentration ratio)和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erfindalll-HirSc}u11an Index)两个指标
衡量。前者反映在规模(如以产量为依据)上处于前几名企业的市场占有度,或占某
~百分比的市场占有率之内的最大规模企业的数目;后者是某特定行业市场卜所有
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产业巾场内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
第一,企业规模。在某个特定的产业的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规
模越大,市场集中度就越高。
为了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企业会力求把规模扩展
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把销售费用降到最低水平。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高
市场集中度,就可以在行业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垄断力量,因而具备了谋取垄断利润
的条件。
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另一方面,过高的集中度会形成垄断,进而损害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
活力。因此,为了防止垄断损害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活力,许多国家都制
定了反垄断法,限制大规模企业的联合和合并行为。另外,为了提高本国企业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又会放宽对企业大规模合并和联合的限制,甚至采取一些
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
第二,市场容量。市场容量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
结构的改变,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大企业会试图加强兼并来争取更大
的市场垄断力量,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会促进集中度的进一
步提高。在市场容量扩大时,处于更优竞争地位的大企业常常率先发展,只有当市
场容量的增长率很高且超出大企业扩张的速率时,才有可能降低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异化。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
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
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它可以通过需求的交叉弹性和广告密度来衡量。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收集计算
所需的数据难度较大。通过产品差异化,企业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的目标市
场,生产的产品被其他竞争性产品替代的可能性也降低,使市场结构向着垄断竞争
的趋势发展,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3)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变量之一,反映市场中现有
厂商对潜在进入者的阻挡能力。对于进入壁垒,产业组织理论有不同的解释。贝恩
(Bain,1956)对其下的定义为:行业内原有厂商能长期将产品价格优势维持在高于
最低生产和分销的平均成本而又不引致新厂商进入的程度;施蒂格勒(Stigler,1968)
则将进入壁垒定义为原有厂商相对新厂商的成本优势,突出了政府管制(进入控制)
构成壁垒的作用,弗格森(J.Fe刨son,1974)给进入壁垒下的定义为:使新厂商进入
后无利可图,但同时又能使行业内原有厂商定价高于边际成本水平,赚取垄断利润
的因素;威斯塞克(C.VW萌szacker’1980)则直接宣称,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进入
壁垒扭曲了资源配置;德姆塞茨(H.Demsatz,1981)认为经营许可、商标、版权、专
利、对既往投资的收益权甚至投资的悠久历史等企业专用资产都构成对潜在竞争者
的进入壁垒。这些定义的共同点主要针对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关系,而且作为一种竞
争障碍,进入壁垒只存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它揭示的是目前尚未发生,但可能
发生的市场进入行为相对于现有厂商的一种劣势,后者因此获得一定的垄断租。综
上所述,本文认为市场进入壁垒就是指市场现有厂商所具有的某些专有优势,而使
潜在竞争者处于某种策略劣势。
至于市场进入壁垒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根据贝恩的定义,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组织进
入策略行为都可以构成市场进入壁垒。而从施蒂格勒的定义看政府管制是最主要的
进入壁垒。
6
2.2相关理论综述
2.2.1产业组织理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与市场结构的研究
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产业组织理
论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特定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其内在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具体研
究产业内厂商相互间竞争与垄断关系的应用经济理论。
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在《经济学原理》中最早提到产业组
织的概念,其后1933年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的《不完全竞
争经济学》和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修正
了新古典学派关于完全市场竞争的理论假设,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基本形成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E.Mason)教授及其弟子贝
恩(J.Bain)的研究成果。1959年贝恩在《产业组织》一书第一次完整而系统的阐
述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这也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哈佛学派以实证的截面
分析方法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创立
了“结构~行为一绩效”(S帆cture—Conduct.Perf0肌ance,SCP)分析范式。
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产业组织理论对外国
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变化的关系、跨国公司进入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
响等方面的影响已经相当成熟。学术界普遍的结论是,外资的进入既有可能打破国
内垄断,增强竞争;也有可能形成新的垄断,抑制竞争,但一致的认识是国际直接
投资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
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H胂er)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提出了垄断优势论,建立了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
场结构关系的雏形,他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实质上是其垄断优势的扩张,将
不利于市场竞争。
在海默垄断优势理论的基础上,1973年尼克博克(K11icke而ocker F.T.)在《寡占
反应与跨国公司》一书中提出了“寡占反应论",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其在
母国市场中寡占竞争跨越国界的结果。这里的寡占是指由少数几家大公司组成的,
或由几家大公司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
伯格斯坦、霍斯特、莫瑞恩(Bergsten,1978)把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作为一种
厂商的市场竞争行为,并遵循市场一结构一绩效的分析方法,认为企业并购行为会
直接造成市场份额的变动,对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市场力量、产品差
7
异化等)具有明显的影响。邓宁(咖ng)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影响的一般规律进行
高度概括,形成了“二阶段市场结构效应模型"。即进入时的市场结构效应:外国
直接投资进入过程中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市场中厂商的数量、规模分
布格局、产品和加工技术以及进入壁垒上;以及进入后的市场结构效应:表现为国
际竞争对手的反应,以及东道国的其他国外厂商分支结构和当地厂商的反应。
1966年维农创立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凭借各
种优势建立起来的最初垄断地位,将随着跟随者的进入(包括其他国外厂商及较晚
进入的当地厂商)而会转为寡头垄断或竞争:然后再随着当地厂商的工艺模仿、走
向成熟而使东道国市场最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2.2.2跨国并购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于跨国并购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姚战琪在其博士论文
《跨国并购一对市场结构变动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中有系统论述,文章详细分
析了跨国并购与市场结构的三个决定因素(即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
的相互关系,并得出结论:跨国并购在短期和长期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短期跨国并购不影响市场集中程度,但长期会提高市场集中度。跨国并购可以迅速
绕过规模经济壁垒,实施对东道国的有效进入,而且在进入以后可以重新构筑或者
提高该产业的进入壁垒,跨国并购进入采取灵活多样的筹资渠道使得并购进入也可
以轻松越过必要资本量的进入壁垒,跨国并购进入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目标产业能
够起到迅速的适应当地市场、进行适应型研发和创新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比跨
国新建投资进入更快的消除产品差异化壁垒。跨国并购进入比新建投资更容易实现
规模经济优势。
文青,王述英认为外资并购对我国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形成将具有重要的直接效
应和间接效应,而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寡头垄断是最普遍、最稳定和最有效
的市场结构范式,应成为我国市场结构优化的目标选择。(文青,王述英,2006)
周艳梅从东道国和投资国的角度简要分析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
的影响。(周艳梅,2007)
8
三、我国的市场结构变迁和外资在华并购的发展
3.1中国市场结构变迁的脉络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推动了我国的市场结构的改变。在外资进入之前,中国
市场是高度分散的竞争性市场。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而在跨国
公司进入的初期,由于其具有竞争优势,在其进入的行业一度垄断市场,甚至独占
了市场。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大量出现,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少数几家跨国公司
垄断市场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市场成为相对分散的竞争性市场。大多数研究将我国
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3.1.1中小企业分散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放之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小企业继续增多,大企业
增长速度慢于小企业增长速度,全国工业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产业组织出现分散
化的趋势。一方面,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家允许农民离开±地从事其它行业,使乡镇企业获得了
巨大发展,从而使小企业的数目又急剧膨胀。这种增长除来自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政
策作用导致的国营工业企业体系之外中小企业的大量增长外,还来自广大农村地区
未被充分利用的大量资源。在1978至1985年间,中国工业企业数由34.84万个迅
速增加到46.32万个,其中集体工业企业由26.47万个急剧增加到36.78万个,分
别增长了33%和38.9%。另一方面,各地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也开始大
量引进各种以消费品生产为主的生产线,从而形成了各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
业部门的大规模重复建设的工业化结构时期,特别是非国有经济利用改革开放的有
利条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结果导致了生产集中度的下降。1980年,劳动力不足
千人的企业,占工业劳动力的58.9%,及的37.5%资金和45.2%的工业产值,而
劳动力在万人以上的大企业只占工业劳动力的13.6%,资金的17.6%和工业产值
的17.7%。因而,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大企业增长相对较慢,而小企业增长相对较快。
3.1.2规模扩张阶段
第二阶段,80年代中后期。1987年之后,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展开,中小企
业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开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
需要。而大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较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刺激
下迅速增加了生产,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但我国工业集中度的下降趋势仍在继
9
续。
3.1.3产业集合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中的优胜
劣汰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竞争能力差的企业不断萎缩,不少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
促进了产业集中度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在小类行业中,家电行业表现尤其明显,
前几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以电冰箱和洗衣机为例,CR4由1988年的29
%,25.3%分别上升为65.1%和72.4%。另外,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使企业开
始通过联合和改组等方式扩大了企业规模,如海尔集团、三九集团的扩张等。同时,
国家为解决生产集中度的下降问题,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促进企业规模经
济的发展,如为维护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自主权,不允许行政单位从本单位利益出
发加以干涉;为发展资金的横向融通,允许各专业银行跨地区、跨专业向经济组织
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也可以跨地区、跨专业组织银团贷款;调整征税方法,对经济
联合组织不重复征税等。这些措施推动了中国工业企业横向经济联合高潮的形成。
应该说,组建企业集团、发展横向联合等对于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提高产业
集中度、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市场结构向着合理优化的方向发展。
3.2在华的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并购方式
3.2.1跨国并购在华发展
回顾外资在华并购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90年至1995年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刚刚开始起
步,上市公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最早出现的是外资以股权并购方式收购非
上市国有企业,比较著名的案例是“中策公司”收购案。1992年4月,香港中策公
司通过整体并购非上市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中的国有股权,控制一系列国有企业,
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中策现象"。尽管中策公司的收购后来被斥为是外资在华投机
性并购的典型,但不可否认,被中策公司收购后的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
都有了好转。随后,外资在华并购掀起了一股小的热潮。
(2)1995年至2002年的停滞阶段。由于外资并购过程中,出现了关于国有资
产流失问题的激烈争论。同时,在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中,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现
象,出现了外资通过资产收购方式绕过股权收购的复杂审批程序,对一些上市公司
的核心资产进行控制等现象。出于市场开放进程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因素考虑,
国务院于1995年9月23日颁文宣布:“在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管理
lO
⑨ 硕士学位论文
^lASTER’S THESlS
办法颁布之前,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入股打。自此,
外资被明令禁入中国A股市场,外资并购步入了八年的沉寂期。我国政府一度暂停
了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但外资通过资产并购等方式对上市公司的渗透却从未
停止。以上海产权交易市场为例,从1994年4月至1999年底,共发生外资并购交
易98宗,涉及交易金额7.29亿元;从2000年到2002年底,上海产权市场累计为
外资并购成交各类产权近200宗,交易金额超过120亿元,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3)2002年至今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
的步伐加快,各界对外资并购的认知度逐步统一。我国政府开始鼓励外资以并购方
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在制度上不断为外资并购松绑,积极为跨国公司开展股
权并购创造良好环境,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与外资并购相关的规章和条例。在
我国“十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必
须由国家控股外,取消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鼓励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
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各种方式,
促进外资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3.2.2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方式
外资并购的方式,可以按并购的企业是否上市分为两种:第一种并购方式主要
是针对目标企业为上市公司;第二种并购方式主要针对目标企业为非上市公司。
就第一种方式看具体有以下几类:
(1)A股市场协议收购非流通股。在我国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分割的情况
下,外资协议收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是并购活动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关于
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后,跨国公司通过这种
模式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种种限制完全取消。1995年8月,日本五
十铃汽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杜与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一
次性购买北京北旅的不可流通的法人股4002万股,不包括国有法人股。从而日商
占北京北旅总股本的25%。这次并购开创了外资直接收购中国上市公司法人股的先
例,被称为“北旅模式"。
(2)向跨国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及可转债。定向增发,是国际上通行的借壳上
市模式,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向收购方定向增发新股,以获得收购方的优质资产,而
收购方在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同时,通过获得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而获得
控制权的收购方式。1995年8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赣江铃达成协议,出资4000
力.美元收购江铃新发B股的8096。这次并购的结果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最终成为
赣江铃的第二大股东,持有江铃总股本的2096。所谓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由公司发
行的,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可选择一定条件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公司债券。青岛啤酒
与美国著名啤酒酿造商安海斯一布希公司(简称AB公司)签署协议青岛啤酒将分三
次向AB公司发行总额为1.82亿美金的定向可转换债券,该债券在协议所规定的
7年内全部转换成股权,届时AB公司在青岛啤酒中的股权将从目前的4.5%增加到
27%。
(3)通过收购外资的法人股,间接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如法国圣戈班集团
通过在香港收购福耀两家外资法人公司一香港鸿侨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三益
发展有限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福建耀华42.16%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第二种并购方式主要针对非上市公司,主要有:
(1)整体并购。整体并购指外商直接买下被并购中资企业的全部资产,使之
成为外商独资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并购,中方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或成长型企业。
2001年美国爱默生电气公司以7.5亿美元的现金方式整体收购了华为所属的安圣电
气有限公司。
(2)并购控股。包括部分并购和合资控股两种情况,部分并购是指外商只兼
并、收购中方企业中的一部分资产。合资控股是指外商在与境内企业合资时持有
51%以.卜的控股权。合资企业的组建可以看作是部分并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类
型的并购是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如:2002年9月9日,
TOM.COM公司宣布与三联书店签署初步协议,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SDX Joillt
Publishing Company。
f3)增资控股。这是目前有些中外合资企业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种,有增资时的收购,随着企业发展前景的明确,外商提出增资扩股的要求,
如果中方原有股权没有退出,但由于没有能力等比例地投入资金,使外方在增资的
同时也增加了股权,就是合资企业中的增资扩股行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外方同
时收购中方股份或资产,就成为一种并购行为。第二种,没有增资时的收购,有些
企业由于双方摩擦大,不能继续合作下去,外方提出收购中方股权的要求,这种收
购过程只是所有权的易手,并没有新投资发生。
(4)外资企业重组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联合利华在华子公司的重组无疑是
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联合利华从1986年与上海制皂厂、上海日化开发公司合资
组建上海利华有限公司为发端,由于受当时的中外合资企业法规所限,联合利华在
我国的扩张中一直延续着上海利华的合资模式。为了对在华企业进行有效的组织管
理,联合利华公司将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分别与隶属于轻工集团的四家拥有法
人资格的中外合资企业合并。股权结构为外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控股77%,
12
⑨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中方由四家中方股东的上级控股公司一上海轻工集团公司控股23%。
(5)购买资产管理公司拟处置的不良资产。即外资通过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理进
入中国资本市场。我国四大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己从中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承接了总
额为2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国有企业资产,极待处理,而外资企业通过A股市场直接
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尚需一定时日。因此,外资通过这种购买、承接债权,并牵头对
上市公司进行重组的方式可以使外资较快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种方式将也会成
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重要方式。
(6)以融资方式参与管理者收购。即外资通过为管理者提供融资的方式帮助公
司的管理者完成对企业的收购,并通过控制管理者进而达到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
的。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lg
四、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
4.1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影响的一般分析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产
品差异、规模经济等。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后,在东道国市场所采取的各种竞争
策略也是通过这些因素影响东道国市场结构。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市
场结构,也将影响到跨国公司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4.1.1跨国并购对进入壁垒的影晌
进入壁垒是市场不完全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
壁垒、绝对成本壁垒、产品差别壁垒等几种形式。而这几种壁垒不会到影响跨国并
购的进入,因为跨国公司有相应的资本,灵活的筹资渠道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可以轻松的绕过传统进入壁垒。真正的壁垒来自于东道国的法律规定、外资政策、
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条件性壁垒。由于发达国家有着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和完善的市
场机制,使得外资并购的进入壁垒较低。在发展中国家则情况相反,一些国家对外
资并购行为有抵触情绪,政府常常会限制外资并购,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外
资并购时的成本增加,这造成了跨国并购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而跨国
公司一旦突破了进入壁垒,会利用其各方面的优势重新构建行业壁垒,提高行业内
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门槛。
我国至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鼓励外商以新建方式进行投资,对外资并
购进行严格限制,有效保障了国内厂商的发展,但降低了市场效率,限制了市场竞
争性,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由前部分的分析可知,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完
善,在加入wTO后,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降低了外资并购进入的行政壁垒。
外资并购进入后,利用其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优势,通过系统化、大规模兼并、
收购等方式加强与本土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依靠中方力量打开局面的同时,控制
中方品牌,进行股权控制,增强在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控制力。而且跨国公
司在华的子公司依托母公司的技术、规模等垄断优势,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甚
至不惜承受初始亏损,形成成本控制,攫取市场份额,并构筑了相当高的进入壁垒。
主要体现在:第一,跨国公司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迅速实现规模
扩张。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在较短时制内形成了内资企业难以达到的规
模水平。如大众汽车公司在上海大众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5亿美元,柯达公司
在并购中国福达、公元、阿尔梅和乐凯过程中先后投人了约40亿美元。同时,即
14
⑨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使在进入的初期受制于股权比例的限制,其扩张规模暂时无法达到期望的程度,跨
国公司也会通过后期的增资扩股和并购活动为在中国市场上长期发展构建规模壁
垒。第二,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维护其技术优势,以保持
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大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以及国
内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掀起了在我国进行R&D投资的高潮。微软、摩托罗拉、
宝洁、联合利华、杜邦、英特尔、诺基亚、松下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在华成
立了研发中心或宣布了大型的R&D投资计划。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各种
形式的研发机构已达400多家。第三,洗涤用品、家电、移动通讯、食品、饮料、
快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进人中国后,在广告促销方面投入了巨额费用,不仅克服了
行业原有的进入壁垒,而且还对国内外竞争对手构筑起了更高的差别化壁垒。第四,
一些大跨国公司还运用各种公关手段,对政府审批同行业的外资项目施加影响,从
而建立起区域性的进入壁垒。大跨国公司不仅善于通过政府渠道把握市场机会,而
且还利用各地区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为其已设立的投资项目树起迸人入壁
垒,阻挡后来者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以达到独占市场的目的。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突破与重建,巩固并提高了其市场地位,对内
资企业则意味着失去的市场份额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
4.1.2跨国并购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现有的许多文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关于
外商直接投资与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纽法默和穆勒(New伽mer
卸d Mueller'1975)、法尼兹伯(F萄nzylber)和雅克比和马蒂尼茨(Jaeobs and
Matinez,1970)以及马蒂尼茨塔拉古(Matinez n盯a&1976)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国
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存在强相关关系,但没能证明外国直接投资与
产业集中度上升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凯伍斯(Caves,1982)对外国直接投资对发达
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是与其“溢出”效应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市场竞争,并降
低了市场集中度。费什维克(Fistlwick,1981),葛约齐(Gbrechi,1976)的观点与凯伍斯
相似,他们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会增加东道国市场上的企业数目,使生产和市
场的集中度降低,因此将加强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达斯(DaS,1987)的研究涉及跨
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早期,跨国公司有可能增加东道国市场
的垄断性,但长期将增加了东道国市场的竞争性。拉尔(Lall,1979)运用综合模型分
析了外国投资对马来西亚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提高了东
道国的产业集中度。①外国直接投资的两种进入方式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在不
同时期是不同的,但相关文献不多,下面将做简要分析。
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初期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与绿地投资截
然不同,因为并购时要么收购东道国厂商的部分股份,要么兼并东道国厂商,不会
引起该市场上厂商数量的变化,对东道国产业市场集中度不会产生影响。但在特殊
情况下,跨国并购会提高东道国的市场集中度,比如,跨国并购是用来替代出口时;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有的子公司对当地厂商的并购;分别在东道国设有子公司的两
家母公司间的并购。从长期来看,跨国并购和市场集中度呈正向相关,但不同的国
家和不同的行业的相关性的显著水平不同。一般来说跨国并购对发展中国家市场集
中度的影响幅度要大于发达国家。因为在发达国家,规模经济显著和进入壁垒高的
产业已经都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其市场集中度本身就很高,跨国并购进入后对市场
集中度的幅度影响不大;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特别在技术密
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寡头垄断市场还未形成,市场集中度较低,跨国并购进
入后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逐步占领较大市场份额,将显著提高
发展中东道国的市场集中度。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跨国并购发展迅猛,但跨国并购占外商直接
投资的比重却一直很小,因此跨国并购影响我国的实证资料缺乏充分性,但我们可
以用代表性的案例证明跨国并购提高了我国的市场集中度。
以我国的啤酒业为例,啤酒行业作为中国市场上市场化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
大众消费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一直处于恶性竞争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极低,规
模经济效益远未发挥出来。1996年我国啤酒生产前十名企业总产量306万吨,占全
国总产量的18.8%,最大的一家生产企业燕京啤酒产量为57.1万吨,全国市场占
有率仅为3.5%。而同期美国第一大啤酒公司AB公司的销量已达1316.6万吨,占
全国市场的48.2%,美国前五大公司占全国市场的93.1%。在90年代不成功的绿
地投资进入后,2002年外资啤酒商通过大肆并购进入我国啤酒业,目前国内各大啤
酒企业中除燕京外都已被外资收购,且外商持股比例较高。张萌原(2007)通过计
算得出了1992—2005年我国啤酒市场的集中度,并做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检验,得
出结论是:外资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啤酒业集中度的提高,但这种影响存
在明显的时滞效应。
4.2跨国公司方面的因素
。引自荽睿.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与外国直接投资[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6
⑨ 项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跨国公司在进行直接投资时,会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投资目标以及外部市场
环境做出一系列选择,包括最初对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即是进行绿地投资还
是跨国并购。当跨国公司做出并购的决策后,会选择并购模式,确定目标企业,细
化并购后所需要采取市场行为策略,整个并购活动的不同阶段都会对市场结构产生
不同的影响。下面将分别加以分析。
4.2.1不同的并购动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跨国公司所寻求的特定优势是其在对外扩张时选择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主要
表现为寻求技术、速度、市场力量和规模经济。
(1)技术寻求动因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科技革命,决定了技术因素在国际竞争中
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使得产品中科技含量的水平成为
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尽管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在一个技
术变化快、高风险研发项目开支不断增加的环境中,许多厂商感到有必要通过跨国
并购来分摊创新成本,获得新的技术资产以增加它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寻求技术
成为跨国并购的关键性动因。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可以更多的得到被并购方与核心技
术相关的技术,加快研发的速度,为自身的技术优势寻求最佳的合作伙伴,以期
获得技术上的协同效应。
在跨国公司为寻求技术优势进行跨国并购时,对东道国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也
体现在技术上。这种创新技术壁垒会加强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绝对成
本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同时由于创新产品的高技术、高知识含量,并且大都采取
商业秘密的垄断形式,对潜在进入者有更高的阻止效应。并因此会产生垄断利润,
市场份额随即增加,提高了东道国的市场集中度。但纯粹的技术壁垒也有致命缺点,
一旦被其他竞争者仿制,垄断利润会立即消失,市场份额降低。通常跨国公司对技
术的寻求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改良,而是保证其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因此推出新技
术的速度大幅提高,增加了行业竞争者的仿制难度。
由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各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厂商较少,跨国公司
为寻求技术优势在我国进行并购的案例较少。但跨国公司由于其自身的技术优势,
在以并购方式进入后往往会大幅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阻碍新厂商的进入。对行业
内的其他厂商来说,跨国公司进行并购后为了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行业垄断
地位,会提供更多与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而国内许多研究都证实跨国并购的投资
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这有益于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
17
(2)速度寻求动因
寻求速度动因是跨国企业选择并购而非绿地投资最重要的因素。随着世界经济
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企业必须先于竞争者发现商机并迅速成为
行业领导者,因此速度是企业成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进入
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跨国公司下进入东道国市场是,除采取内部扩张的方式增
强自身的竞争力外,更倾向于继续采用并购方式,或者并购东道国当地厂商,或并
购其他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子公司,以最快捷和最直接的方式在东道国获取市场势
力。这必将导致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且为了应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并购
行为,其竞争者(包括行业内其他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当地厂商)也会采取跟随战略
积极寻求并购以保证自身的市场份额,导致产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部分并购包含有寻求速度的动因,一些早期没有在中国市
场进行过新建投资,或者进入中国市场较迟的外资,大都会采取并购行业内具有一
定优势的企业以达到赶超竞争者的目的。
(3)市场力量寻求动因
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占有东道国被并购原有全部市场份额,在不增加生产能
力的情况下达到行业的临界规模,并且并购后通过整合进行一定的投资可以迅速扩
大东道国被并购厂商的原有市场份额。因此,并购是获得东道国市场势力的有效途
径。这将导致其所在行业平均生产规模的提高,造成潜在厂商进入时规模经济壁垒
的提高。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投资,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存在一个潜在的巨大
的消费市场。但是短期内对我国的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为了尽快进入这个市场并
降低风险,所以会选择以并购的方式进入。
(4)规模寻求动因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
企业并购是实现规模经济最主要的方式。另外,大规模通常意味着能够获得低成本
的投资资金,因为规模大的公司可以利用其内部资本市场,让现金充裕但缺乏有利
可图投资项目的部门为缺乏现金但有较好增长机会的部门提供资本开支。
对于寻求市场力量和规模经济动因的跨国并购,在东道国市场上往往选择实力
强的厂商作为其并购的对象,由此形成了强强联合的并购局面。如在石油产业,英
国石油公司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与1996年宣布合并;在制药业,美国普强制药公
司与瑞典法儿马西亚医药公司合并;在汽车业,德国戴姆勒一奔驰与美国克菜斯勒
合并;在电信业,英国沃达丰对美国空中通讯的并购;在银行业,英国汇丰银行对
18
⑧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美国纽约共和银行的并购;在化学工业,美国杜邦对德国赫斯特公司的并购等。这
些强强联合的跨国并购,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占有
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他们并购本身就导致其规模的直接扩大;不仅对东道国市场
集中度的提高产生正面的影响,而且使得相关行业全球市场集中度得到提高。
而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当由于政策限制或没有合适的并购目标不能
实现强强联合的目的时,有两种厂商成为跨国公司的并购目标,一是生产呈过度闲
置状态的厂商;二是面临困境的厂商。如果是并购市场上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销路
不畅的厂商,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公司治理经验改善被并购方的经营管理,整合资
源,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生产份额,增强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将维持或
提高市场集中度。如柯达公司通过“98协议”并购了我国除乐凯以外的几乎所有洗
印材料和照相器材厂家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跨国公司并购对象是面临困境的厂
商,不考虑被并购厂商因困境造成的市场价值的降低而付出的机会成本,跨国公司
对企业的收购接管至少能防止被并购企业的倒闭,避免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减少。从
这个意义上说,跨国并购维持了我国产业市场结构的暂时稳定.如果这一被收购接
管的厂商是我国相关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那么,此时的跨国并购进入
至少在市场结构方面就有着重要意义。正如我们在越来越多的此类案例中能够看到
的,这种借助外力稳定本国产业市场结构的有效程度已经高到了有时需要政府都出
面加以干预、扶持的地步。如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涉及我国十八个省市超过220亿
元价值的资产进行国际招标,并组成五个资产包出售,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投标团
以现金加合作经营的方式(计108亿)购买了其中的的四个资产包。
4.2.2不同的并购模式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从跨国并购双方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跨国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
(Cmss-border Hodzontal M&A,水平式并购)、纵向并购(Cross-border vertical M&A,
垂直式并购)和混合并购(Cross.border Con酉omerate M&A’复合并购)。
以上三种形式的并购对市场结构都有一定影响。相比较而言,横向并购的效果
最为明显,纵向并购次之,而混合并购则基本是间接的。但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并
购行为对市场结构的最终影响较难预言,一方面它部分取决于跨国企业的现有经济
力量,部分取决于东道国该行业内的总体竞争水平。如果并购的是小规模和无效的
企业,而且是在没有竞争性的行业中经营,那么跨国企业的进入或许会对竞争产生
有利影响。当然,现实经济实践中也存在并购当地企业削弱该行业竞争的情况。跨
国并购对某些国家和某些行业将产生有利影响,同时可能对另一些国家和行业产生
不利影响,这些将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业中跨国并购受到了各国反托拉斯法的严格管
19
制。
(1)横向跨国并购。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
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跨国并购的目的通常是扩大世界市场的份额或增加企
业的国际竞争和垄断或寡占实力,且风险较小,并购双方比较容易整合,进而形成
规模经济、内部化交易而导致利润增长。横向并购是跨国并购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但由于这种并购(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并购)容易限制竞争形成垄断局面,许多国
家都密切关注并限制这类并购的进行。因此跨国公司采取横向并购对东道国市场结
构的影响非常明显,不论是是市场集中度还是进入壁垒都被有效提高了。
横向并购对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减少竞争者的数量,
消除过度竞争,改善行业的结构。当行业内竞争者数量较多且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行业内企业由于激烈竞争而只能保持最低的利润水平。通过并购实现行业相对集
中,由一家或几家控制整个行业能有效降低竞争激烈程度,使行业内企业保持较高
利润率。第二,解决了行业整体生产能力扩大速度和市场容量扩大速度不一致的矛
盾。在规模经济支配下,企业不得不大量增加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但企业扩
大生产能力往往是与市场需求的增加不一致的,从而破坏供求平衡关系,使行业面
临生产能力过剩。实行企业并购,使行业内部企业得到相对集中,既能实现规模经
济的要求,又能避免生产能力的盲目增加,达到稳定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目的。第三,
降低了行业的退出壁垒。某些行业,如钢铁、冶金行业,由于资产具有高度的专用
性,且固定资产占较大比例,从而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很难退出这一经营领域,只能
勉强地维持下去,致使行业内产生过剩的生产能力,整个行业平均利润保持在较低
水平上。
通过横向并购,行业可以调整其内部结构,淘汰低效和陈旧的生产设备,解决
退出成本过高的问题。横向并购通过对行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并购后的企业对市
场的控制力,并在很多情况下产生了垄断,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因此对横向并购的管制一直是各种反托拉斯法的重点。
就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横向并购而言,其削弱了我国的市场竞争,提高了市场
集中度。按照竞争政策的一般原则,同行业内的两家厂商之间的横向并购,因导致
厂商数量的减少、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而往往受到东道国政府的严格限制。由于情
况复杂又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情况:原来主要向我国出口产品的跨国公司在试图并购我国同行业厂商
时,对我国市场的竞争影响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并购作为对原来出口的完全替代时,
若该跨国公司在我国有关产品进口总量中居于支配或寡头垄断或竞争地位,则直接
投资对进口的替代将进一步提高该厂商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地位,首先就是生产份额
零的突破(若销售价格不变,理论上市场销售份额暂时不会发生变化);其次,我国
市场的进入壁垒会提高。显然,这些都将使我国产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实力格局发
生显著变化。因为跨国公司并购进入所实现的规模经济(如并购后的广告规模经济
效应),进入厂商在我国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或垄断性市场势力,而这未必能从我
国市场短期内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格局中看出来。如一些家电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
内的家电企业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分别在我国某~行业设有分支企业的两家跨国公司母公司问的合
并。显然,通过这样的跨国并购,原来我国市场中的两家竞争厂商如今成为一家厂
商,从而使市场中的竞争厂商数量减少。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并购有可能使跨国
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或市场势力产生放大的效果。如惠普与康柏合并后,它们
在华的子公司也进行了合并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中情况:跨国公司与它们在华的潜在竞争者组建合资企业。在跨国控股组
建合资企业时,若合资一方是当地的原竞争对手,那么,合资进入的结果是使我国
市场的实际或潜在厂商数量减少,这是在实践中跨国公司涉足的产业中所经常看到
的现象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越来越多地采用以合资联盟的进入方式,因此它们对
我国产生的市场结构效应,已具有更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对我国的市场竞争格局
发生质的影响。如法国达能公司在华的系列并购活动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跨国公司并购我国拥有市场实力的企业,实现市场势力的简单转
移。在这种情况下,并购的直接投资进入方式不仅实现了快速的进人恐怕更重要的,
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我国谋得了市场地位。不然,进入的跨国公司必然会与我国被并
购厂商发生竞争(这也是为何跨国的并购有相当多的案例是发生在不同国家跨国公
司之间或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当地主要实力厂商之间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跨国公
司往往与其在新设投资进入后还得继续花费大量的人、财、物与对手竞争,那还不
如先选择一家适宜的实力型厂商作为伙伴,以并购方式实现有效进入,从而降低今
后的竞争性费用开支。如全球领先的通信集成电路供应商I.DT公司以8500万美元
并购我国电信集成电路供应商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就属于这种情况。
通过并购方式,而非费时、费力的市场竞争来消除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这
既可以是出于进入当地市场的考虑,也可以是从全球竞争和跨国公司长期生存、始
终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角度出发。尽管上述的这些情况无疑都会削弱在我国市场的
竞争,但由于我国政策还不太完备,因此有些可能会有损于我国产业市场竞争的横
向并购活动常常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
2l
⑨ 磺士学位论文
^lASTE定’S THl措IS
(2)纵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
游企业之间的并购。并购双方一般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成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
生产状况比较熟悉,并购后容易融合在一起。并购的目的通常是降低原料成本、扩
大原材料供应来源或扩大产品的销路。因而由于成本节约提高了绝对成本优势壁
垒,也会通过对供应渠道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提高对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纵向并
购在短期内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只有其通过并购整合确实因生产成本
降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后,才会对市场集中度有一定影响。
第一,增强了同供应商和买主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企业主要是通过迫使供应商降低价格来同供应商进行竞争,通过迫使买主接受较高
的价格来同买主进行竞争。这种讨价还价的能力主要是由买卖双方的行业结构,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决定的。企业通过纵向并购降低了供应商和买主的重要
性,特别是当纵向并购同行业集中趋势相结合时,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讨价还价能
力。
第二,达到控制某一产业就能同时控制和影响其他相关产业的目的。一个控制
了大量关键原料或销售渠道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
制竞争对手的活动。例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中国进行养殖业合资后,利用养殖业对
饲料产业的依赖关系同时在中国进行饲料生产项目合资,与此同时,正大集团还投
资了畜产品加工业,从而形成了“饲料一养殖一加工”产业的循环控制。
(3)混合跨国并购。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
并购。这种并购方式是同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密切联系在一
起,以减少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整体竞
争实力。这种并购方式与前两种并购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前两种并购的目的往往表
现得十分明显,因而容易受到限制,而混合式并购的目的往往是隐蔽的,所以不易
为他人发现和利用。由于是不同行业问的并购,混合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
不确定的。
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也多数是以隐蔽的方式来实现。在多数情况下,企业通过混
合并购进入的往往是同其原有产品相关的经营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它们使用同主
要产品一致的原料、技术、管理规律或销售渠道,规模的扩大加强了企业对原有供
应商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提高了对主要产品市场的控制。另外,企业通过混合并购
增加了企业的绝对规模,使企业能够集中其内部所有的财力同原市场或新市场的竞
争者进行价格战,采用低于成本的订价方法迫使竞争者退出某一领域来达到独占或
垄断某一领域的目的。巨型混合一体化企业涉足很多领域,对其他相关领域中的企
业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使一般的企业不敢对它的主要产品市场进行挑战,以免
引起它的报复,从而降低了这些行业的竞争强度。
4.2.3跨国公司并购后的市场行为策略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跨国公司并购后的市场行为是指其在市场上为了赢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占有
率所采取的战略性的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制于市场结构,同时市场行为又会反
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市场结构的特征和状况,并直接影响市场效果。一般来讲,
市场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和目的的定价行
为,包括价格竞争和价格协调等;二是以促进销售、开发产品获得较高的利润为主
要内容的非价格行为;三是以产权关系变动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企业
并购等。下面将主要分析跨国公司的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1)价格行为。一般来讲,价格行为包括定价行为和价格协调。由于跨国公
司战略上的“寡占反应’’的存在,其在进入一国市场上可能会采取相似的价格战略。
但由于它们之间在东道国市场上彼此竞争的关系,所以它们之间很难进行价格的协
调,形成卡特尔等。因此,本文这里主要探讨的是跨国公司在开拓东道国市场之时
所采取的两种价格竞争行为。
一种是初始时的定价行为,大致有三种情况:~,接受东道国市场的价格。最
初跨国公司作为潜在进入厂商,行业内已有厂商为阻止潜在厂商的进入,无论潜在
进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都会把产量和价格的组合定在使进入厂商无利可图的
水平。因此,当跨国公司进入目标市场时,它一般是一个价格接受者,但是,跨国
公司并不担心它进入后的亏损,哪怕这种亏损预计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在许多情
况下,跨国公司的进入策略本身就是亏损进入,但是它的lj的本身可能并不在于短
期内赢利,而是要挤出或控制已有的厂商;二,制定垄断价格。当东道国市场只有
极少数跨国公司进入时,近乎垄断的市场结构令它把价格定在一个能够获得超额利
润的水平上。随着其他厂商的进入,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会考虑降低价格。一个
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轿车行业,德国大众最初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垄断地位将
国际上已经落后的车型引入我国并获得较好的绩效,它的主导产品第一代桑塔纳的
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同类轿车的2—3倍,但是当美国通用和其他十几家跨国公司进入
中国,而且通用汽车强调在中国投资建立研发机构,针对中国市场特有需要尽快把
先进轿车平台本地化时,德国大众不仅降低了桑塔纳的价格,而且也进一步展现出
了其技术和平台的先进性:三,细化市场,制定高档消费价格。把价格与消费档次
跨国公司可能直接根据进入前的调研,根据人们的货币收入水平,把消费市场进一
步细化,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较高消费档次。比如,在饮料、
洗发水等最终消费品行业,跨国公司一般会把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一方面以“洋
文化"来引领消费时尚,另一方面走高价位路线,垄断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另一种是竞争中的降价行为。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开拓市场,
跨国公司凭借自己的雄厚财力,降低价格,甚至把价格降低到成本以下。跨国公司
采取这一定价措施的目的是将竞争对手者逐出特定的市场,因而将这种低于成本的
定价被称为掠夺性定价。当价格低于成本时,所有的厂商均会蒙受损失。跨国公司
作为掠夺者由于它相对雄厚的财力资源以及可以整合的全球资源等优势,能够比竞
争者更长时间的承受住这种损失。而承受不住损失的在位厂商则会考虑退出该产
业,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
(2)非价格行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行为除了降价和提价的价格行为外,还
有以产品质量、成本、服务、销售以及并购等方面为主的非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
是企业竞争的另一重要方面,其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在此主要讨论技术研发和广告
及品牌策略。
相对于东道国国内企业,跨国公司有更强的实力和更大的积极性来进行技术的
研发,原因如下:第一,风险扩散因素。每一个研究与开发项目都是有风险的,它
的研究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小规模的厂商通常只能将其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个创新
项目之中,这样它势必要承担较大的风险,相反,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从其他项目
中的获利来支持研究与开发项目;第二,成本因素。这里包括资金成本和时问成本。
虽然小厂商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但是有很多项目的开发研究都需要耗费巨额的物力
和财力。当技术创新的成本较大时,小厂商通常无力负担,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
研发的成果可以低成本复制和在跨国公司内部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在国外子公司中
可以共享,因为研发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全球一体化生产、网
络化销售分散研发的成本。而且研发从立项到最终的投产使用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
时间周期,小厂商难以付出更长的时间等到效益的出现。
企业的技术研发主要包括:第一,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方向,不断
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进入新的领域,稳定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第二二,引进先
进技术,吸收、改进和提高原有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第三,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增强其功能,
以及改善原有产品的款式、包装等。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起到改善产品
质量、改变款式、降低成本等作用,还可以彰显和加强自己产品与其它产品的差异
化程度,增强企业的琵争优势。
跨国公司的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之间相互影响,表现为:当目标市场是一个充
分竞争或寡占的市场,企业之间竞争比较激烈,为进入目标市场或在市场上站稳脚
跟,跨国公司则竟相进行技术的研发。新的研发结果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产品市场,
一个新的利润空间,跨国公司凭借较为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开拓或扩大其新的市场份
额,争取或巩固其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但是当跨国公司拥有垄断地位时,由于
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能够带来超额利润,则容易产生产品与技术开发创新方面的
惰性。然而也会产生另一种相反的力量。由于竞争的减少,很可能使新发明得到更
好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技术信息不会被轻易窃取,研究与开发的支出也会
有相应地增加,只是没有在竞争的状况下更富有积极性。总的来讲,市场结构对研
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研发又在~定程度上推动竞争的发展,改变着市场竞争格局。
广告是企业用于促销的一种主要手段,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
运用这一手段开拓东道国目标市场。广告的作用在于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
的购买选择和消费行为等,进而影响产品的销售份额,改变该行业市场主体之间的
竞争格局,对行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
一般认为,广告是促进垄断的,它具有两方面的效用第一,广告的产品差异化
效应。广告是介绍和展示产品差异性特征的最佳途径,大规模长时期的广告能影响
消费者主观上对产品差异化的认识的形成,并在客观上促进产品差异化的加深。如
今,人们的消费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人们需要在具备相同功能的产品中寻找自己
喜欢的与别人不同的同样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企业一方面生产多样化的产品,
另一方面强化对同样产品不同样的广告,加深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培养产品的忠诚
消费者,进一步稳定和扩大销售份额第二是广告的壁垒效应。大规模长时期的广告
会提高消费者对现有厂商的新任,降低了现有少商产品的可替代性,造成了同类产
品进入市场的困难性增加,形成~种市场消费认可的进入壁垒。广告的这两方面效
用有利于厂商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促进垄断产生。相对于小企业而言,跨国
公司更有实力可以长期维持高额的J“告支出,从而使广告的效应更强,并且跨国公
司的广告还具有范围经济效应,广告在跨国公司内部具有公共品性质,还可以向子
公司的产品延伸。另外,广告,辅之以产品或商标扩散策略,会达到更好的占领市
场份额的效果。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广告促进竞争。一方面广告向消费者告知
一个产品的存在,描述它的品质,标明它的价格或者告诉消费者购买的地址等,节
省了人们搜寻成本,并帮助人们选择品牌。因此,广告减少了与缺少某些产品信息
相联系的产品差异化,加强了竞争盱一方面广告提高了产品的需求弹性,使人们拥
有更多的选择,促使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提高。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各自
的正确性要依产品、消费者需求的‘f,E质以及广告传媒的不同而定。
⑨ 硕士擘住论文
MASTER’STHE甜§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一方面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在与
国内企业竞争中占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利用合资或者购并过程中的品牌战略,树立
其知名品牌并蚕食国内企业品牌,从而使跨国公司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纵观世纪年
代初至今,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众多国内知名品牌在与外商合资或
者并购中趋于沦陷或消失。如在碳酸饮料市场,广州“亚洲’’上海“正广和"、北
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寿”、重庆“天府可乐”、青岛“嵘山’’、天津“津美乐"
等八大名牌在与国外“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资购并中,先后从市场上消失;
在自行车行业,目前国内合资企业多家,原来我国的“飞鸽"、“永久"、“凤凰”等
大名牌,在合资过程中己被外方吃掉了:而我国感光行业唯一品牌乐凯,也已与柯
达合资,据息乐凯已被外方清除出名牌之列;在洗涤用品行业,人们曾经熟悉的“活
力”、“熊猫”、“浪奇”、“美加净”等本土品牌也因合资或者外资并购,其产品品牌
也渐趋陨落。
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其以品牌为核心的全球扩张。在中国改
革开放多年的今天,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历了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的发
展历程。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己进入了品牌输出阶段,因而跨国公司在中国
的扩张十分重视品牌策略。具体来说,其在华投资的品牌策略有以下几种:
第一,高品牌定位。高品牌定位是指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从开始生产就定位
于优质产品,并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国际名牌的高品质形象。跨国公司的高品
牌定位不仅在广告诉求上突出国际知名品质,而儿依靠高科技手段作支撑,使其产
品达到该领域内是最新的、质量最好的,也是最贵的高档商品形象。
第二,品牌渗透。品牌渗透是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强有力的市场运作,
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和培育市场的过程。为了实现品牌渗透战略,跨国
公司通常做法,一是运用免费试用和商品倾销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培育中国市场消
费群体;二是利用广告宣传和策划进行重点市场渗透;三是参与公益事业等活动,
籍此营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第三,品牌阻击。品牌阻击是跨国公司在合资或者购并过程中对国内企业品牌实
行“冷冻”或者“侵蚀"的行为。一个时期以来,跨国公司主要是通过合资方式进入
中国市场,并在合资过程中凭借资本及技术优势要求控股或者逐步达到控股,以取得
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将中方品牌“冷冻”起来或者合资企业生产的低中档产品使
用中方品牌,而让自己品牌唱主角,利用中方己有的销售渠道将其品牌产品打入国内
市场,从而挤掉中方竞争对手并逐步占领中国市场例如,美方现控股的南京艾欧史
密斯热水器公司,在合资的头两年里,美方品牌的J“告支出多达数百万人民币,而中
⑨ 硕士擘住论文
MASTER’S THESlS
方品牌“玉环’’的广告费几乎为零。美方甚至后来公然要求在生产的产品上不再使用
中方品牌,并最终导致合资企业解体。此外,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阻击还采用收购策
略,如美方宝洁公司在与广州肥皂厂合资过程中,把中方“洁花”品牌作价万美元收
购后打入“冷宫”法国达能集团收购中国品牌后,与宝洁公司做法不同的是把收购的
中方品牌纳入自己的品牌之下。目前,跨国公司已更倾向于采用独资化投资方式,这
将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实施品牌输出提供更广泛的操作空间。
第四,品牌本土化。品牌本土化是跨国公司为适应中国消费者心理增加亲和力
并赢得政府支持的市场行为。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或者中国化主要采取一是从产品
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的各环节都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和民族特色;二是品
牌命名的中国化:三是品牌传播的中国化。这里较具典型的是宝洁公司推出的“飘
柔"洗发水,其命名完全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从产品设计上以塑造完美东方女
性为核心,其产品功能以护理东方女性的黑发为根本,其广告以飘逸的乌发来表达
自信与脱俗,其产品的原料也是中国本土地首乌等中草药。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
品牌策略看,它无疑造成对中国国内品牌的强大冲击,尤其跨国公司在合资或并购
过程中的品牌阻击,是对国内品牌的强烈侵袭和掠夺。因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
品牌保护刻小容缓。
4.3东道国方面的因素
东道国的各方面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其市场结构。因为东道国的现状是跨国公司
做任何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会对其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下文将从我国的
初始市场结构和外资政策来具体分析跨国并购和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
4.3.1我国的初始市场结构
跨国公·d的并购行为和东道国的市场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东道
国现有的市场结构会影响跨国公司是否对该国进行投资以及以何种方式进入。
就跨国公司是否进行投资来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投资决策不同。如果东
道国是发达国家,当东道国相关产业市场中已有寡头在国际市场E拥有明显的竞争
和垄断优势时,如美国的汽车和计算机垄断优势产业,则国外进入的厂商在市场的
激烈竞争中很难占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一般会选择不进入。如果东道国是
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当地民族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和进一步创新,拥有了某一产业
产品核心技术,且拥有一整套成熟的本地化营销方案和营销网络,外资在两国文化
等各方面差肄很大的情况下进入也很难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以Ip国的电子行业为
例,跨国公州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进入,国内企业也正在迅速成长,市场主体间存在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一定竞争,但一时很难断定未来的市场结构是走向垄断还是回归更激烈的竞争,这
时潜在的跨国公司在进入决策上有两种选择一是认为该行业市场需求有限且东道
国当地民族企业的成长势头很好,技术比较先进等,相比之下,自己并没有明显的
竞争优势,从母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考虑,不再进入该行业。另一种情况是认为该
市场发展前景很好,目前的企业数量和供给能力不足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在此
阶段进入虽然眼前没有太多盈利,但有较好的市场预期收益,于是进入市场,并根
据市场的变化追加投资,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即是说,面l晦这种市场结构,跨
国公司将根据自己的市场调研和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期做出自己是否进入的
决策。
就跨国公司以何种方式进入来说,当东道国市场结构是市场集中度低、分散竞
争且行业内没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厂商时,跨国公司因其拥有垄断优势往往倾向于
选择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不过,如果东道国市场出现产业组织结构分散,过度竞
争的情况时,先入厂商的过度生产能力会打消跨国公司采取新建投资进入策略的念
头,跨国公司会以收购兼并的方式进入市场,尤其在目标产业市场规模容量有限或
生产供给己明显过度的情况下,除非是建立在创新产品、工艺基础上的新建投资进
入,要想既有效进入东道困市场,又避免和先入厂商之间发生恶性竞争,收购兼并
进入方式则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东道国市场是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时,跨国
公司为了尽快达到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在东道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会采取并
购的方式。
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我国市场结构的现状是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过
小,部分产业过度竞争现象严重,而~些产业由于行政垄断缺乏竞争。其中一个典
型的例子是我国的啤酒业,我国啤酒行业的初始市场结构呈生产厂商众多、市场集
中度低、且存在过度竞争的态势。90年代,国际知名啤酒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啤酒市
场,但由于水土不服、策略失误,洋啤酒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2002年,外
资啤酒对中国市场发起了第二轮攻击,这次外资啤酒业吸取了直接建厂的教训,
通过收购中国啤酒厂商的股权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提高了我国啤酒行业的生产集中
度。外资并购不仅给国内啤酒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
理方式,打破了中国啤酒,£产传统管理的模式,啤酒行业集中度得到了很好的提
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伎中国啤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竞争更有效。而我国一些寡头垄断或垄断行业,一般是由于行政垄断形成的,虽然
从全球跨国并购的产业倾向来看,跨国公司偏好并购市场集中度高、存在垄断优势
的行业,但在我国的跨国蚱购中由于存在行政壁垒,这方面的案例较少。
28
4.3.2我国的政策规制
由于跨国并购使东道国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在国家层面上发生了转移,出于保护
本国利益的考虑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需要,各国通常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国
并购行为进行规制,以充分发挥跨国并购的积极作用,抑制跨国并购的负面效应。
东道国对跨国并购的规制主要包括对跨国并购的产业进入和所有权比例规制、待遇
标准规制以及竞争规制等方面的内容,特殊条件下还包括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策。
东道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条件不同,对跨国并购的规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当东道国
政府认为跨国并购对本国经济的贡献超出其负面影响时,一般实行开放型的准入政
策,或放松规制,或实施较多的激励性措施;认为跨国公司对本国经济的损害大于
贡献时,往往选择限制性规制措施,限制外资的股权或行业进入。但针对跨国并购
的潜在的垄断威胁,各国政府一般均实行并加强对跨国并购的竞争规制。总体来说,
对跨国并购采取何种规制政策以及对具体规制尺度的设定,取决于东道国政府对效
率、公平和主权的综合判断与权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落后,更
为关注跨国并购在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就业以及竞争和市场结构所带
来的不利影响,而限制跨国并购在本国的发展。东道国通过制定外资政策引导跨国
并购在本国的发展,进而影响东道国的市场结构。
在我国引导政府引资政策制定的理论认识上,一直认为新建投资比并购投资对
我国更有利,认为新建投资可以带来竞争的市场结构、新增的固定资产和就业、政
府税收的增长、先进技术的引进,而并购进入一般会提高市场集中程度由此可能会
造成垄断、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短期内一般不会增加等,从而政府在对跨幽企业并
购国内企业的态度上,一直倾向于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政策,而对新建投资则采取
鼓励和给予优惠的政策,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如此。但是这种理论
认识和政策实践没有考虑两种投资方式在重要资源转移和对竞争的影响之间的权
衡,新建投资虽然带来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是应将其带来的技术转移程度和重要资
源的质量是否提高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外国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持股超过一定比
例,并购进入的技术转让程度要大于新建进入的技术转移程度;并购进入也不见得
福利净损失一定大。新建进入,在技术转让成本较高时,引导外资在东道国并购进
入会使外国企业更大程度转让地技术。
目前我国外资并购进入壁垒最高是行政垄断性行业或者市场化较晚的行业,比
如电信、金融、航空、铁路等,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在巨大
的预期利益刺激下投入巨额资源用于政冶市场中的寻租活动,通过获得政府限制外
资进入的支持而获得国内市场垄断的权力。更为严重的是政府为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创租的同时也带来了寻租的棘轮效应,即使在允许国内企业自由进入降低垄断企业
的垄断收益的情况下取消特权也将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垄断企业为了避免特权丧失
造成的损失会继续寻租以维持特权,这导致了行业垄断以及低竞争程度,不利于行
业的发展。因此,除了对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业(能源、飞机制造、军工等行业)
之外,对其他行业的并购规制应该采取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的原则,这样
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提
高政策的透明度。
⑨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甜S
五、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会以控制我国产业为最终目的而更
快地进入我国市场,由于我国是分散竞争型的市场结构,绿地投资无疑不利于跨国
公司实现这个目标,而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活动可以快速地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
业集中度,同时还可以减少行业内部过度竞争,从而达到控制我国产业的目的。跨
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追求垄断市场的天性和利润最大化、长
期化的目标,但同时也可以达到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目的。随着我国市场集中度的
提高,有很多产业会逐步被跨国公司所控制,我国不应当也不能放弃自身的权益和
长远发展的目标,从保持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相关
政策规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为,终极目标是使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应该
是我国利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5.1区别对待,有步骤地制定和实施有差别的行业跨国并购政策
(1)对于大部分竞争性的工业行业,应该放开对跨国并购的各种限制,如股
权比例、并购方式等。在这些行业中,我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与外资企业竞
争的能力,跨国并购对行业的影响将较小,并且这些行业大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
情况,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放开这些行业对跨国并购的限制,有利于行业提高
集中度,提高竞争力,改善行业内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实力。
(2)对于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工业行业,如重工业产业(汽车、重化工业等),
应有步骤地放开对跨国并购的限制。由于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如果
外商所占比重过大,将不利于我国的产业安全,并可能造成利润转移,对国外技术
的依赖性加大。因此,在放开跨国并购限制的政策上应考虑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使政策放开的程度与竞争力的增强同步。
(3)对服务业的跨国并购应该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首先,服务业对外开放
程度较小,国内企业难以承受国外服务业的冲击:其次,由于目前大部分服务业利
润很高,如果允许外资跨国并购,很大一部分利润将被转移出去。因此,服务业跨
国并购应对外资的股权比重进行限制,同时在审批环节从严把关,而对于国防军工
企业要严格禁止跨国公司的并购。
5.2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
加快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既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也是中国企业成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入选全球企业500强的企
业基本上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垄断性企业演变而来的企业集团,而不是在充
分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企业集团。可见,中国企业跻身拥有国际竞争力大集团的道路
还很长。从外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伴随着国力成长,都形成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又反过来积极促进了本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形
成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通过同业并购
整合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形成和壮大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国有大企业改革,使过去计
划经济下行政垄断性企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包括非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不仅
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中国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
5.3强化国内企业品牌意识,加强国内知名品牌的保护
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普遍重视其品牌资产的法律保护,而且在进入中
国市场中运用其品牌战略,使其产品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应借鉴跨国公
司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策略,加强对国内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在与跨国公司合资或并
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认识与评估品牌的资产价值;二要对国内
品牌应分行业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在行业中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国内品牌
要大力保护,特别在与跨国公司合资中要保持较大的独立性,不要轻易被跨国公司
控制。对于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但仅具有一定区域影响的品牌,合理评估其价值,
任其发展或者消失在跨国公司并购中应对国有企业的品牌合理作价,杜绝国有无形
资产的流失。
32
⑨ 项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参考文献
f1】张纪康.直接投资与市场结构效应[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王俊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4】滕维藻,陈荫枋.跨国公司概论[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f5】王洛林.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外商投资的行业分布【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6】何智蕴,姚利民.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
[7】袁钢明.跨国投资与中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8】薛敬孝,李坤望.中国引资的实践与效果【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9】方甲,沈霖,董守才,周彦彬.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3
[10】林康.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11】季崇威.中国利用外资的历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12】李太勇.市场进入壁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3】刘彦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2003
[14】姜睿.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与外国直接投资[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5]黄晓霞.FDI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fJ】.中国外资,2003
[16】武一平.论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负面影响【J】.山东经济战略
研究,1998
【17】赵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产业组织分析[J】.国际经济探索,2003
[18】胡志宝.浅析跨国公司投资与我国市场结构改善[J】.国际贸易问题,1998
[19】李太勇.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叨.中国工业经济,1999
【20】江小涓.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J】.经济研究,2002
【2l】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
2002
【22】江小涓.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
论,2004
【23】陈柄才.中国引进外资战略的反思与展望【J】.国际经济评论,2004
【24】陈继勇,徐涛.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J].江汉论
坛,2000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lS
【25】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4
【26】何映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2003
【27】杨镭.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8】姚战琪.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变动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2003
【29】文青,王述英.外资并购对中国市场结构的优化~目标与效应趋势【J】.西南师
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30】周艳梅.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7
【31】金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J】.亚太经济,2005
【32】孔淑红,粱明.国际投资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3】Hymer S.,The Intem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nns:A Study of Direct Fo代ign
InVestment【M].Cambddge,Mass.,MIT Press,1 976
【34】KJlickerbocker F.T.,Market Stmcture and Market Power Consequences of Forei印
Direct InVestment b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W缸hin昏on Center f-0r Multinational
Studies.1 976
[35】Dunning,J.H.,Multinational Ente叩dses:Market Stmcture,Economic Power aIld
Industrial P01icy【J】.Journal ofⅥ厂orld]阡ade Law,1975
【36】Capital Markers ConsultatiVe Group,Foreign Dircct InVestment in Eme哂ng Market
Economies,、Ⅳrashington,D.C.:蹦F,2004
致谢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六月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开始人生新的历程。在这里
向这三年中指导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一一致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孙勇教
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开题到定稿自始自终得到了孙老师的悉心指
导。孙老师的为人处事及对学术的严谨,使我明白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每一次
和孙老师的交流,孙老师都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我们畅谈,使我学到很多具有启
发性的思想,明白更多道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向他表
示深深地感谢!
还要感谢经济学院其他给我授课的教师们和我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对我学习和
生活上的帮助。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及亲戚朋友们,他们从经济、精神等各个方面
给予了我帮助和鼓励,在此向他们深深的表示感谢!
刘婧
2008年5月于桂子山
浅议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作者: 刘婧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刘彦雷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学位论文]2003
2. 叶勤 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财贸研究2003,14(5)
3. 张竹君 论跨国并购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钻石模型”的视角[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