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分类号
UDC
硕士学位论文
密级
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
研究
贺勤志
论文答辩日期2Q!!生§旦25旦学位授予日期2Q!!生鱼旦
答辩委员会主席拯直逝教攫
论文评阅人直枣奎副垫攫!直煜副塑援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JIfIffI|f『lIIJIJI|IfjJIIf舢J|IJJ舢JJJIII
Y1 952925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
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做作者躲握铷
学位论文使川授权说明
2011年6月10日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人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日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
口解密后发布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啦‰乞聊签2011年6月10日
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仅靠自身努力和本地资源供
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外部要素的大量注入,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正是从外部
要素的注入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东部发达地区资源供给紧张,企业生产成
本逐年上升,被迫进行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广西若能抓住时机,利用自身资源、人文、
区位等禀赋优势,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达到区域资源
的优化配置,提高广西的宏观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偏重在产业转出地如何通过产
业转移实现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承接产业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增强产业承接能力的
两个领域;一般学者只意识到落后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是可以实现区域经济总量增
长,但没有注意到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极有可,
能造成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长期停滞僵化,固化了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级差,
导致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使欠发达地区始终处于外围和从属发展的被动局
面。本文正是从优化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提升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
来深入研究广西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
本文第一章主要对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有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在
此基础上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第二章研究广西承接产业转
移的现状、特点以及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第三章分析了广西在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第网章在前三章研究
的基础上,对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进行了合理设计和规划,提出通
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正确思路和模式;第五章针对前面的路径设
计、发展思路和承接模式,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试图找出一条类似广西这样的欠发
达地区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特点,基于承接产业转移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产业级差,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跨越式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 广西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移路径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TO OPTIMIZE GUANGXI
INDUSTRIAL STRUCTURE
ABSTRACT
Relying on its o、Ⅳn eH’ort and local resourCe supply alone is not enou曲for
less deVeloped region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gap with the
deVeloped region.It requires a significant in允sion of eXtemal factors.As an
extemal factor’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f而m the Eastem region of
China is an imponant way to achieVe economic deVelopment m the W-estem
region of C陆na.Ho、ⅣeVer,cullrent tight supply of resourCes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cost in the Eastem region force the a舱a to relocate industries and
adjust industrial stmctures. By seizing this opportunity to undenake the
industrial tr2ulsfer f而m the Eastem region and utilizing its o、VIl adVan切ge of
resources,culture and other endowment,if can,Guangxi could optimiz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ally a110cate its regional resources, improVe its
macro—economic e伍ciency and increase it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which
has remarkable realistic impoIrtance.
For a long time,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tr:msfer on
industrial stmctural optimization biased on two topics: how
industrial—transf.e11red region achieVes its o、vn stmctur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and how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 enhances its abili够to undeI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Most researchers only realized tllat it could achieVe total
region economic growch for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 thmu曲undertaking
indu刚al transfIer.But tlley did not notice that u11derta妯ng访dustrial transfer
could also likely cause the 10ng—tem stagnation of mdus仃ial stmcture,and
fossilization of tIle indus砸al di毹rentials between the t、Vo regions,leading to
the declining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passiVe peripheral situation
of economic gro、Vm;eVen there was a parallel r印id gro叭h of GDP in the less
TT
developed region.Here,we irlVestigate how Guangxi should optimize its ow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hanc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rou曲undertaking
the indus砸a1 tr:msfer丘。om the deVeloped region.
IIl me first chapter of tllis study,we reView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dustrial仃ansfer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仃ial structure worldwide,and
analyzed the co盯I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structural
change.In the second ch印ter,we profiled the current situation,characteristic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切ges of i11dustrial relocation in Guangxi.
In the mird ch印ter’we analyze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仟ects of undena岫ng
industrial transfer on indus砸a1 stmctural change in Guangxi.In the fom ch印t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three ch印ters,、Ve designed the reaSonable pathway and
model for Guangxi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mcture.In the fiRh ch印ter’we proposed the counter_measurements and gaVe ,
suggestions for Guangxi,a less deVeloped region,to minimize the industrial
differentials with the deVeloped region,to achieVe r印id economic growm by 媳
utilization of its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industrial—transfer undeIrtaking.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in Guangxi;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transfer;Pathway
IH
目录
摘要⋯⋯⋯⋯⋯⋯⋯⋯⋯⋯⋯⋯⋯⋯⋯⋯⋯⋯⋯⋯⋯⋯⋯I
^BSTRACT⋯⋯⋯⋯⋯⋯⋯⋯⋯⋯⋯⋯⋯⋯⋯⋯⋯⋯⋯⋯⋯..I I
目录⋯⋯⋯⋯⋯⋯⋯⋯⋯⋯⋯⋯⋯⋯⋯⋯⋯⋯⋯⋯⋯⋯.IV
第一章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理论综述⋯⋯⋯⋯⋯⋯⋯⋯⋯⋯.1
1.1基本概念的界定⋯⋯⋯⋯⋯⋯⋯⋯⋯⋯⋯⋯⋯⋯⋯⋯⋯⋯1
1.1.1产业转移⋯⋯⋯⋯⋯⋯⋯⋯⋯⋯⋯⋯⋯⋯⋯⋯⋯⋯l
1.1.2产业结构优化⋯⋯⋯⋯⋯⋯⋯⋯⋯⋯⋯⋯⋯⋯⋯⋯..1
1.1.3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性分析⋯⋯⋯⋯⋯⋯⋯⋯⋯⋯2
1.2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分析⋯⋯⋯⋯⋯⋯⋯⋯⋯⋯2
1.2.1国外关于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理论研究⋯⋯⋯⋯⋯⋯2
1.2.2国内关于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研究⋯⋯⋯⋯:⋯5
第二章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条件分析⋯⋯⋯⋯⋯⋯⋯⋯⋯.⋯⋯.9
2.1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9
2.1.1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概况⋯⋯⋯⋯⋯⋯⋯⋯⋯⋯9
2.1.2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特点⋯⋯⋯⋯⋯⋯⋯⋯⋯⋯⋯⋯9
2.2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条件分析⋯⋯⋯⋯⋯⋯⋯⋯⋯⋯⋯12
2.2.1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所具有的优势⋯⋯⋯⋯⋯⋯⋯⋯⋯⋯⋯12
2.2.2广西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障碍和制约凶素⋯⋯⋯⋯⋯⋯⋯⋯.13
第三章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1 6
3.1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正面效应⋯⋯⋯⋯⋯⋯⋯⋯⋯16
3.1.1促进了广西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合理化⋯⋯⋯⋯⋯⋯⋯⋯⋯..16
3.1.2提升了广西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17
3.1.3在广西各地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18
3.2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负面效应⋯⋯⋯⋯⋯⋯⋯⋯⋯19
3.2.1扩大了区域间、城乡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19
3.2.2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20
3.2.3固化了广西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格局⋯⋯⋯⋯⋯⋯⋯⋯⋯⋯.21

3.2.4导致广西本地利益外流和对本地产业产生“冲击效应"⋯⋯⋯⋯.21
第四章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分析⋯⋯⋯⋯⋯⋯⋯⋯⋯⋯..23
4.1产业转移条件下,广西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23
4.1.1主导产业的选择⋯⋯⋯⋯⋯⋯⋯⋯⋯⋯⋯⋯⋯⋯⋯..23
4.1.2产业升级的动力选择⋯⋯⋯⋯⋯⋯⋯⋯⋯⋯⋯⋯⋯⋯.24
4.1.3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25
4.2转变产业转移思路,创新产业承接模式⋯⋯⋯⋯⋯⋯⋯⋯⋯⋯⋯28
4.2.1不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思路的分析⋯⋯⋯⋯⋯⋯⋯⋯⋯..28
4.2.2创新产业承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29
第五章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33
5.1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增强产业承接力⋯⋯⋯⋯⋯⋯⋯⋯⋯⋯⋯33
5.1.1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33
5.1.2做好招商引资协调领导工作⋯⋯⋯⋯⋯⋯⋯⋯⋯⋯⋯⋯.33
5.1.3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33
5.1.4制订承接产业转移规划⋯⋯⋯⋯⋯⋯⋯⋯⋯⋯⋯⋯⋯..34
5.1.5加大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34
5.1.6重视科技教育投入,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35
5.1.7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便利⋯⋯⋯⋯⋯⋯.35
5.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承接对策⋯⋯⋯⋯⋯⋯⋯⋯⋯⋯⋯⋯.36
5.2.1通过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群⋯⋯⋯⋯⋯⋯⋯⋯⋯⋯⋯36
5.2.2引进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新的优势支柱产业⋯⋯⋯⋯⋯⋯.37
5.2.3依托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38
5.2.4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9
5.2.5把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0
5.2.6找准产业承接点,把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4l
5.2.7以工业园区做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和合理布局⋯..42
研究结论⋯⋯⋯⋯⋯⋯⋯⋯⋯⋯⋯⋯⋯⋯⋯⋯⋯⋯⋯⋯⋯..44
参考文献⋯⋯⋯⋯⋯⋯⋯⋯⋯⋯⋯⋯⋯⋯⋯⋯⋯⋯⋯⋯⋯..45
致谢⋯⋯⋯⋯⋯⋯⋯⋯⋯⋯⋯⋯⋯⋯⋯⋯⋯⋯⋯⋯⋯⋯..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9
V
广西大肖翰页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第一章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理论综述
1.1基本概念的界定
1.1.1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由于要素供给和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在区域之间发生转
移的一种经济现象和行为,它通常是通过企业的区际投资和贸易行为来实现的。产业转
移的内在微观动力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外在宏观原因是产业梯度差的存在引起各国
或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一般路径是发达地区或困家把不再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或相
对落后的产业迁移到不发达地区和国家,目前还出现了发达地区和国家之间相互进行产
业转移的现象,转移内容上也由以低层次产业转移为主转向在进行低层次产业转移过程
中伴随着高层次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1.1.2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按照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资源禀赋供给的丰裕程度,使各产业按比一譬
例协调发展,并随着社会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结构
效率和产业结构水平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不仅仅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它是
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内容,它更多的是指在达到国民经济效益最
佳的同标下,根据本地区或本困的地理坏境、人口规模、资源条件、科技水平、经济社
会发展阶段、区际间贸易和投资关系等特点,把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的层次
水平调整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具体它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
高度化两方面。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
素,协调各产业部门问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效利用,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
长奠定基础。产业结构合理具有相对性,只能因时、因地、因条件去研究和判断产业结
构的合理性,其判断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看是否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各种生
产要素,二是各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否有“瓶颈”产业的存在,三是产出能否满足市
场需求;另外还要看是否实现宏、微观、长、短期效益的统一,能否能充分实现区域问
的分工与合作,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弹性。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沦文|0于承接产,礴章移的广西产业舅—勺俄'七研究
圈—一匹圈一巨巫] I.............................._J I.........................................._J I....................................._J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随需求结构的升级和变化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演
进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发展顺着一、二、三产业占优势地位和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占优势地位依次递进的方向演进,主要特征是高度加工化、高
附加值化、技术集约化,生产规模化。
1.1.3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性分析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产业转移
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和表现形式,而产业结构优化则是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正面效
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它们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往往相伴相随。所以从
理论上讲,不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达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的目的。
因为不发达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先进地区的新技术、资本设备
和管理经验,迅速建立起自身没有能力发展的产业,加速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另
外通过引进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外地企业,增强本地企业的危机感和竞争意
识,打破落后地区的市场望断,提高市场竞争程度,迫使本地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
改进产品质量,使本地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质量和种类上进入更高的一个档次。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先进的生产函数,可火幅度改变落后地区要素的
配置方式和使用效率。实现落后地区的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配置,并通过要素转移和要素
参透影响当地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在此基础上可实现落后地区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升
级,在新的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可进一步提升承接地关联产业的存量资本和新增资本的
质量和技术等级。
1.2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分析
1.2.1国外关于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理论研究
1.与产业转移相关的理论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其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由于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发达国家将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同时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刘易斯的理论只分析了引起国际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2
墓于承接产,a陪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I:研究
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非熟练劳动力丰裕程度上的差别,对引起产
业转移的其它相关因素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雁行模式”。他认为经济落后国家在工业化
进程中,通过经贸关系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技术和资本,使国内各产业依次经过进口、
国内生产(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次序是由消费资料生产转向生产资
料生产、或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最后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升级的目的。“雁行模式”从产业更替的角度间接说明了某产业由较发达地区转移到不
发达地区的梯度转移态势。这一理论认为通过产业转移,低梯度地区可获得资金和技术,
促进经济发展。高梯度地区可以为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20世纪70年代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从比较优势变化的角度更为深
入地揭示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根本动因。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
产业)依次进行”。其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跨国产业转移应该从转移方不再具有比较优
势、与吸收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但小岛清和赤松要的理论都是从后发工业图
的角度来研究国际产业转移,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同一时期存在不同发展层次的产业结
构为前提条件的,有其历史和区域的局限性。
弗农提lq{的“产品生命周期说”弥补赤松要和小岛清理论的缺陷,从发达罔家的
角度来分析产业转移。弗农以要素禀赋差异的存在为前提,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来
解释产业国际转移现象: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时期,
随着产品由新产品时期向成熟产品时期和标准化产品时期的转换,产品的特性会发生变
化,由知识技术密集型向资本或劳动密集型转换;相应地,在该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
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重视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该产品的生产在要素丰裕程度不一
的国家之间转移。相应地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是“生产一出口一进口”。这种“产
业生命周期”的实质就是产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梯度转移。荷兰经济学家冯丹因提出创
新技术生命周期理沦,认为任何一次基础技术创新从时间维度看,都经历了介绍、扩散、
成熟和衰落阶段,从空间维度看,各个阶段是按一定的顺序落实在不同区域和国家(即
不同区域和国家都是依次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上)。以上两个理论都认为随着
产品技术的转移、扩散和成熟,会出现由产品生产周期性发展进程所导致的产品生产区
域性转移的现象。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前面所述的产业转移理论大都从宏观层面去研究产业的
二l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寅鲁构优化研究
跨国转移问题,缺乏峰实的微观基础。而邓宁于1989年从企业投资层面对产业区域转
移进行了研究,用o_I厂I模型说明企业的对外投资和扩张行为主要是由产业组织决定
的所有权特定优势(o优势)、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区位特定优势(L优势)、交易成本
决定的内部化特定优势(I优势)所决定。该理论分析说明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或进行产
业转移的主要原因。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适用面广,既可适应用发达国家,也可适
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该理论中对投资决定的解释变量过多,导致其理论体系失去
应有的严密性,而且该理论也未从宏观角度去探讨产业转移的整体规律。
以上产业转移理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就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客观上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差距和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
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随着对产业转移的形式、动因和产业转移的微观
层面(企业)的研究的逐步深入,产业转移理论f=l趋完善。在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困际
前沿,已初步形成“企业的跨国(区域)经营(常常以直接投资为表现载体)—产业转
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一团际(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
2.与产业结构演变相关的理论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就jl匕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时,就业
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
一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
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
方向,进一步证明了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岁斯托提出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其主要观点是在一个成熟并
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
大的结果,而这种扩大对其他产业部门又产生了重要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
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fj{『向效应。同时他还根据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将经
济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一是传统社会、二是为起飞创造Ijif提的阶段,这是农业中
的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工业、交通、商业和服务业。三是起飞阶段,相当于产业革命时期。
这时积累率占国民收入的比重lO%以上,有一种或几种经济主导部门带动国民经济增
长。四是成熟阶段,这时现代技术不断有效运用,新兴工业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
变化。五是高额火众消费阶段,这时工业高度发达,主导部门已转移到耐用消费品和服
4
广西大学翰页士学位论文基亏嘈。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务业部门;六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导产业是为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
保健、医疗、文娱和旅游等产业。
钱纳里提出工业化阶段理论。他认为产业间存在的产业关联效应是制造业内部结构
转换的原因,发现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于受工业品和初
级品输出率的影响。他将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初期、中期和后期;
相应地制造业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后期产业。他的这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
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统称为钱纳里工业化理论。
.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20世30年代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
业化阶段理论。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
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从而揭示了工业结构重工业化的趋势,他把工业化进程划分
为四个阶段:一是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二是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
长,但消费品工业规模大于资本品工业规模阶段。三是资本品工业与消费品工业规模大
致相等的阶段。四是资本品工业规模占主导地位
1.2.2国内关于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研究
在早期,在国内关于区际产业转移理论存在梯度推移论和反梯度推移理论之争。梯
度推移论认为,中困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经济技术发展上存在着高、中、低三大梯度地
带,我国生产力的空问推移应从区域问梯度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让高梯度地区一
东部发达沿海地区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然后逐步依次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三大地带
经济发展和推移速度的加快,就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问差距,实现区域问均衡发展。反梯
度推移论则认为,虽然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r甲上呈现出东、中、西三级梯度态势,但只
要经济落后的低梯度地区政策得当、措施得力,抓住机遇,也可以直接引进并采用世界
先进技术,创新并发展自己的高技术,然后向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实行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在我国发生的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之争的实质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应
该选择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还是选择同时发展东、西部地区的平衡
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对于产业区域转移的研究逐渐越来越多,汪斌于2001年从产业结构
和产业分工的角度对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雁行模式"的实质是东
贬发达国家和地区按产业梯度差依次向后进国家进行转移和传递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发
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在产业结构上出现动态连锁性转换的现象,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
5
广西大鸟明页士掌位论文|k于承接产,礴章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的调整和优化,具体转移方式是发达国家把相对落后的产业或生产环节通过直接投资和
技术转移转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以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落后国家从
发达国家中引进具有比较优势产业来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层次,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
代。
2007年吴进红认为在开放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要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长远
趋势入手,必须从重构经济增长支撑点和提高产业素质的角度出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持
续的推动力量;由于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有其复
杂性和特殊性。同时他认为发展中大国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动态比较优势
的培育,利用产业政策和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和引进
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生产的本地化,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促进加工贸易对本国产业的连锁带动效应,以此来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
2008年,王全春认为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问进行经济互动的
一种经济现象,是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扩散和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区域的要素
集聚;产业结构的演化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进一增长的动力;他同时认为产业
转移对产业结构的演化有正负效应,既是一种促进,也可能是一种凝滞,而要消除产业
转移中带来的负面效应,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干预和调控: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
程中要发挥后发优势,重点要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和以促进城市群发展来进行产业承
接。
2008年刘维认为产业转移产生的原因足不同地区要素禀赋差异所形成生产中的不
同比较优势所产生的,而这种不同比较优势的变化更多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同时刘维认
为人才短缺,基础设施等因素落后阻碍了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
时要重视第一产业的作用,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承接产业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08年马斌认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要素禀赋变化引起
的企业成本上升以及企业的市场扩张和国际分工的需要。制约国内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
有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省内转移和政府的阻碍,他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长三角向中西部进
行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要大于珠三角,而珠三角又强于国内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在
承接产业转移时要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产业承接模式来提
高产业承接力。
2009年陈建军在《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书中认为中国现阶段区
域问发生产业转移和企业迁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行市场扩张和资源利用,另外企业成
6
广西大学司n七学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1|:研究
长的需要、企业家资源的溢出、优化要素边际效益的考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是中
国现阶段企业发生区域问迁移的主要动力。
2009年张平,吴艳华认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新趋势是由产业梯度差转移演变为生产
链中增值环节梯度差转移,产业在国家之间的转移速度在放慢,但跨国企业的投资规模
在上升,而且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外包"的方式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国内产业
转移的新动向是中西部地区也开始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在东部地区向中
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过程中,既有利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以促进中西部地
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其中民营企业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2010年熊雅芬认为产业转移是指产业转出国或地区通过资本流动和投资,把劳动密
集型产业和制造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式已从国际贸易发展到国际
投资、国际协作、战略联盟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结构优化意味着单位产品中不同生产要
素密集度的变化和生产产品的同种生产要素自身质量发生变化。影响一国产业结构优化
的因素主要有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科学技术、国际经济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jIk转移可以较低成本引进对相对先进的产业与技术,以“后发优
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成长,同时有助于弥补承接转移地区自
身资金、技术等先进,E产要素的稀缺,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嚆
2010年田丽敏,谭力文认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需要在全球性思维框架下,
根据产业结构的梯度性和互补性实施产业转移的同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价值链拳
治理和学习创新,将更多的价值链活动内部化到本土企业,谋求产业升级。政府要采取
多种方式使西部的企业参与到更多的价值创造环节中去,为产业梯度转移提供资源整合
的平台,将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培养自主品牌的基础
引进人才和技术。
20lO年刘伟,温菲认为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下,承接东部地区代工产业大规模转
移对我国西部地区来说足实现产业升级大好时机。在这种基于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
移下,西部地区有着巨大的要素禀赋优势,应主动承接起制造业中处于中低端的环节,
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全球竞争力;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和资本能力的企业抓住制造
业产业链特点,积极发挥技术和资本特长,吸引跨国公司的合资或FDI,推动产业实现
跳跃式升级。
2010年李鹤虎,段万春认为落后地区也存在技术含量和生产力较高的优势产业,通
过优先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打破产业转移的门槛,来对发达地区相应产业产生虹吸效应,
7
广西大学司Eb国q叟论文基于承接产,a瞳移的广西产业舅—由优化研究
搭建产业转移的虹吸路径。然后沿着这条路径,将优势产业吸引到的资金、先进技术和
理念推广到其他产业,或者在本地区内部推行优势产业向非优势产业的梯度推移。
2010年咎国江,王涛,安树伟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通过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促
进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装备制
造业、生产者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建设,来积极承接国内外产
业转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国内学者对区际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而较少考虑区际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承接区际
产业转移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途径和手段研究不够具体和充分。但近来,随着区域
际问产业转移起来越频繁,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地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的
方式来实现,因此理论界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时,呈现出把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两
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的趋势。
8
基于承接产』a陪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第二章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条件分析
2.1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
2.1.1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概况
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不断提高,致使一些资源、
能源、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普通加工制造业的成本不断上升,由于这些产业技术水平低,
加工程度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这类行业的企业利润水平越来越低,生存空间越来
越小,在东部地区基本丧失竞争力;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加工制造业
的冲击,东部地区企业为拓展生存空间,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正逐步加快向资源、能源、
劳动力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迁移。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也是这类企业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广西作为西部承东启西的重要省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势,近年来,广西承接东部产业的速度在不断加快,2003年以来,全区共引进产业转移
项目9738个,合同引进区外资金71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84.49亿元,年均分别增
长10.5%、62%和75.3%。仪在2008年上半年,广西从东部地区引进千万元的合作项目
多达617个,2008年,全区外商直接投资额9.7l亿美元,增长42%。另外,转移企业
的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以来,仅在北部湾经济区投资规模超过lO亿元的重大产业项
目就达43项。总投资超过3700亿元,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项目更多。目前,从
转移项目的来源地看,主要是国内投资者,来自境外的投资比重较少。
2.1.2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特点
1.产业转移项目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粤、港、台地区
广西与广东地理位置相邻、自然条件、人文习俗相近,自古以来两地经济交流,人
员来往频繁。改革丌放以后,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两广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两地
在经济结构上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导致两地在要素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上具有很
强的优势互补性。近年来,广东实行“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发展战略,许
多广东的中小企业在广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纷纷来到广西发展,两地政府也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两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1996年党中央做出广西广东结对帮扶的战
9
广西,o蓼碍Eb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缨科电俄佻研究
略部署以来,广东各级政府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到广西进行投资考察,经贸交流,在政府
的大力促进下,广东企业到广西投资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正因为广西在吸引
广东投资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f;j{『广西吸引的内资中,来自广东的约占总量70%以
上,2006年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2036项,来自广东项目就达1228项,投资金额
达599亿元,占广西承接国内产业转移项目的60%以上,投资额比例占44.5%。
近年来,香港一直是广西最大的外来投资来源地。截至2007年底,广西的港资企
业累计6030家,投资金额达100亿美元。在来广西投资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香港企
业投资的数量、合同金额以及实际到位金额均排名第一位,且投资额逐年快速增长。广
西每年都举办“香港广西活动周"吸引港资企业来桂投资发展,仅在2008年第四届“香
港广西活动周”期问,桂港双方共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41.87亿美元,许多为港资仓
业的投资项目,目前许多在珠三角的港资加工贸易企业纷纷移入到广西境内,港资企业
已成为广西加工贸易产业的主力军,香港许多大型企业,如香港招商集团、华强集团、
华润集团、中华电力集团在广西都有巨额投资项目。近几年来,台资企业在广西投资的
数量和金额迅猛增长,广西自治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建设玉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
验区、南宁台湾轻纺产jIk园、光电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同等多个工
业园区建设,截止2009年,台商在桂投资项目达1319个,合同投资额近50亿美元,
实际到位资金27.6亿美元,在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一。.
以上数据和资料显示,广西承接的外来转移企业都是来自少数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集中性;而且转移企业的数量和投资规模都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广西大规模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
广西经济跨跃式发展。
2.产业转移的种类主要以加工贸易为特征的工业制造业
加工贸易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其特点是投资省,见效快;
但由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是从事成品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成品的装配组装,一
般并不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所以加工贸易行业技术含量较低,利润少,是典型的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但它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当地就业,扩大出口创汇
能力。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土地、水电等资源价格,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加
工贸易己在东部地区已失去竞争优势,不少企业处于亏损边缘,为了摆脱网境,许多从
事加工贸易的东部企业纷纷地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拓展新的生存空间。
广西在劳动力、土地和矿产等资源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具明屁的相对优势,而且广
10
厂西大穹明页尘掌位论文暴于承接严,o跨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伉.f七研冤
西处于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枢纽位置上,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出口创汇优势明显,导致近年来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从东部转移到广西来发展。据有关
资料统计2003年以来,从东部地区迁移到广西的各种类型企业中,加工贸易型企业所
占比重最大,2006—2008年上半年,区外实际到位资金中投向加工制造业的比重达
32.98%。2003—2007年,广西承接外来的皮革、小家电、服装、玩具等加工贸易型转
移企业的金额达800亿元,占当期广西利用外来资金的32%。2008年,南宁、柳州、
桂林等12个地级市共承接东部转移加工贸易项目856个,占当年产业转移项目总数的
78.75%,投资总额约为629亿元,占当年外来投资金额的81.46%,其中包括铝加工、
机械装配、制衣、工艺品、电子、食品、皮革加工、家具等加工制造业。
+目前,广西全力打造最佳加工贸易产业承接地,2003年国家批准设立了广西北海出
口加工区,2008年,商务部又将南宁、钦州两市列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霞点承接地,
享受国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条件。2011年,广西商务厅规划培育5家超亿
美元,30家超千万美元的的加工贸易出口企业,承接30家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新企业;
目前,有关部门正争取国家批准扩建北海出口加工区和设立梧州出口加工区。广西大力
承接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加工贸易产业,有利于快速提高广西的出口水平和创汇能力,
有利于广西积累发展资金,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
3.产业转移从空间上看,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性
目前,从东部地区迁移到广西大多是劳动、资源指向型的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和初级
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其迁移的背后原因是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所以决定其迁移的因
素有:区位条件优劣,距离消费市场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生产要素富集稃度,生产基
础设施好坏。这样区位优势明显的北部湾地区,交通便利,生产基础设施好、靠近消费
市场的广西各大中心城市,人口密集的桂东南地区以及资源丰富的百色、河池地区是承
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梧州、贺州、贵港和玉林由于邻近珠三角,人文相通,劳
动力丰富,一直是东部企业向广西迁移的首选之地,2005年至2007年期间,投入到桂
东南地区的梧州、贺州、贵港、玉林四市的区外转移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858亿元,占
全区的35%,仅在2008年,桂东南四市就引进东部转移工业企业715家,占全区转移
工业企业总数的64.65%。近年来,由于广西重点开发北部湾经济区,享有地利和政策
双重优势,许多区外的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纷纷落户北部湾,2006年以来,广西北部湾
经济区引进投资规模超过lO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43项,总投资达3700亿元,投资规
模在10亿元以下的项目更多,2008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
1 l
广西大国邑硕士掌位论文|l于承接产,礴章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司柏宅
新批准外资项目56个,占广西外资项目总数的49%。
2.2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2.2.1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所具有的优势
区位优势:广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广西是中国西部地
区唯一沿海、沿边、沿江的省区,东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港澳地区,背靠资源要素丰
富的大西南,坐拥北部湾,面向东南‘哑;位于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
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市)协作等多个经
济区域合作的交汇地带,目Iji『已形成陆、海、空全方位对接东盟的态势,成为中国与东
盟进行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交通优势:海运方面,现代化北部湾港口群已经建成,2010年广西沿海港口已拥万
吨级以上泊位40个,年吞吐能力超过l亿吨。公路方面,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
破2500公里,并已形成网络,与相邻省份(国家)都有高速公路连通,区内已实现县
县通二级公路。内河航运方面,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西江黄金水道讵在全力打
造,已建成南宁一梧州千吨级航道和梧州、柳州、南宁、贵港等6个内河港口和4个内
河口岸,港口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铁路方面,连接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南广、贵广、
湘桂、北部湾沿海等多条高速铁路正在加紧建设,3年内,将形成以南宁为中心到周边
省会城市的“3小时交通圈”。
政策优势:广西是全国唯一同时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自治、西部大开发、沿海丌放地
区和边境开放地区等多项优惠政策的省区。200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
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建成“重要国家区域经
济合作区”。不久,国家先后批准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
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同时,国家还对广西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边境开放城市实施了按24%税率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特殊优惠政策;以上各种国家优
惠政策的实施,使广西成为国内政策的高地。另外,广西本地还对外商投资企业制定了
诸多优惠政策。如对出口值达当年总产值50%的外商投资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同时把
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广西地、市、县。
资源优势:水电资源丰富,是国家三大重点水电基地之一。矿产资源储量多、质量
好,广西铝土矿储量巨大,且分布集中、质量好、易丌采;锰、锡、锑等有色金属矿占
12
广西大粤明页士学位戗艺≮ 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鲤—勺优化訇”宅
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铟产量占世界的1/3。广西的石灰岩、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等
非金属矿分布广、储量大、质地好,可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生物资源多样且
独特,水、土、热资源配合较好,盛产甘蔗、木薯等各种亚热带作物和水果,是全国最
大的食糖、松香、松节油、栲胶、八角、茴油、肉桂等农产品产区。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有景区、景点400多处,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
3个、旅游度假区1个、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而有“山水甲天下’’
美称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海洋资源方面,广西北部湾渔业资源
丰富,是中国四大热带渔场之一。
人力资源优势:广西普通劳动力供给充足、接受教育的比例高。2008年广西总人
口5049万,处于15~64岁劳动年龄的人口达3298万,占总人口的68.48%,其中,劳
动参与率达87.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广西六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
批具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劳动力。2006年术,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039.5万人,其巾,
小学文化程度占35.5%,初中文化程度占51.7%,高中文化程度占8.3%,大专及以上文
化程度占0.7%;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680.O万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7.8%,
初中文化程度占72.9%,高中文化程度占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1;以上数
据表明,在广西普通劳动力数量众多,接受教育的普及程度高,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
移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2.2广西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障碍和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念势,广西本身也具
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政策、交通、资源等诸多优势,但在产业承接过程中,仍
然存在各种因素影响和阻碍东部企业向广西地区迁移。
1.省际问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首先,近年来,由于东部劳动、土地等资源趋于
短缺,许多东部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纷纷向中西地区转移,使东部地区的大量的
资金、人才流入内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部地区GDP的增长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收
入的增加,东部地区政府为了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利益,人为地通过各种措施阻碍生产要
素向内地流动。其次,由于东部沿海省市本身也存在许多落后的地区,为了促进这些地
‘以.}:数据米源:广西统计信息网http:伽n^,、Ⅳg刈.gov.饥,show-asp?Iypid-84&id=2596
13
广西大国相司旺b学位论文基于承接产,臼陪移的广西产业缨科匈优化研究
区的发展,沿海省市的地方政府往往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或经济政策人为地干预东部的资
金、技术、设备、人才向内地迁移,把相当一部分原本要流向内地的生产要素截留在东
部省市境内。.
2.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建设落后。在交通方面,广西直通东部发达地区的高等级
公路和铁路较少,在公路方面出现不少省际断头路,现在连接两广的便捷通道只有广梧
高速和南宁至湛江两条高速公路,而直通广东的铁路只有黎湛铁路,且速度慢、运能小;
另外,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最近才得到高层重视,其潜在的巨大运能目前还远未得到发
挥,交通建设的落后,直接妨碍东部发达地区与广西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电力、能源
建设薄弱。广西虽然水电丰富,但火电不足,在枯水季节,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用电需
求,广西是个能源匮乏的省区,企业生产中所需油气、煤炭等能源都需从外面运入,增
加了的企业的生产成本。担任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阵地的各地工业园区的规划不合理、
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配套。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土地舰划不够科
学合理,造成工业冈区项目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制约了进园氽业的发展空问。
3.工业基础差和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由于广西工业底子薄弱,很多产业部门未得
到充分发展,有些甚至是处于空白状态,导致产业链断裂严熏;不少工业园区引进的项
目之问协作关联度不高,特别是物流、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跟不上,使产业发展的
综合配套能力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影响了东部企业向广西转移的意愿。有些东部企业转
移过来后,由于外购配件和中间产品的成本过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了广西本地劳
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使迁移过来的企业难以长久扎根并形成产业集群。
4.投资的软环境欠佳,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中央和广西区政府为实现广西
经济的人发展、大跨越,出台了许多促进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由于政府职能部门服
务水平差,服务效率低,许多政策实施细则没有出台,或者制订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致使中央和地方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利用不充分,没有把广西的政策优势发挥
发出来。政务环境建设薄弱,不少政府职能部门官本位意识严重,对投资者服务主动性
不够,行政效率低下,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低,政令执行不力,出现企业投资落户的审
批环节繁杂且耗时长,投资商与当地政府打交道时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
象,甚至有些职能部门内部个别工作人员明里、暗里对企业吃拿卡要,使企业难以安心
经营;另外,在少数地方政府重招商、轻安商、养商,招商时的承诺不兑现、失信违约,
削弱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的信心。企业生存环境差,广西本地人的市场经济观念、竞争
观念、开放观念、平等观念、信用观念比沿海地区薄弱,经常出现政府角色错位、越位,
14
广西大国眈页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a睦移的广西产业寅争构优化研究
随意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经营的现象发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了一已之利随意破坏
正常的市场秩序,合法经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法制不健全,许多地方法治观念薄弱,
有关部门行政执法和司法不公、不严现象仍然存在,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意识淡薄。以
上投资软环境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极大地削弱了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
吸引力
5.高端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短缺。广西职业教育起步迟、发展相对缓慢,职业教
育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005年每万人口有中等职业学校在
校生101名,比东部发达地区少150名;广西第二产业中专业技术人才仅为16%,居全
国倒数第3位,西部倒数第2位;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还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仅占农
村劳动力O.87%,2006年术,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7%,导致
转移到广西的东部企业难以在当地招到大量熟练产业工人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目前广
西高等教育发展落后,本地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2007
年广西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所占的比例为1.48%和18%,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非生产性单位,产业工人中高技术人
才仅占的2.8%;导致转移企业急需的高端技术人才奇缺。
表2_1 每十万人口中高中、高等院校平均在校生人数
地区全国江苏广东江谚tf 湖南四JII 云南贵州广西
高中3409 4029 3244 363l 3618 3103 221 8 2435 2935
高等院校1924 2542 1718 2l ll 1838 1500 1081 904 1273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整理)
另外,广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工资收入水平低,许多青年民工不
愿在本地就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熟练劳动力跑到东部地区打工,另外,很多
高层次的广西籍人才也到东部省市工作并落户;大量熟练劳动力和高端人才的流失,进
~步加剧了广西熟练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供给短缺的局面。
15
基于承接产.生嶙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喇月F究
第三章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
3.1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正面效应
3.1.1促进了广西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合理化
首先,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引进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改变了
广西第一、三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的局面,促进了广西工业化发展。近几
年,第二产业始终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占广西引进外资总额的60%以上,其中,进
入工业领域的外资又占投入第二产业外资总额的90%以上。广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
年的22.9:37.9:39.2调整为2010年的17.3:48.2:34.5,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265
亿元增加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19.3%;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工业化率
由1.39提高到2.4。
表3—1广西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对经济增K的贡献率
年份2005年2010年2005年20lO年
第一产业22.2% 17.6% 11.8% 5.5%
第二产业37.0% 47.5% 56.2% 64.8%
第三产业40.8% 34.9% 32.0% 29.7%
数据来源:本表根据J“州2005年、2010年J~矾国吣经济和叠f: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表3—2广西三次产业的增长状况及工业发展状况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06年2007 2008年
实绩增长% 实绩增长% 实绩增K%
J“西生产总值(亿元) 4.801.98 13.5 5,885.88 14.9 7,171.58 12.8
第一产业(亿元) 1.031.93 6.5 l,264.58 5.9 1,453.90 5.1
第二产业(亿元) 1.882.23 19.2 2.335.39 20.5 3,037.74 17.4
第三产业(亿元) 1.887.82 12.1 2,285.91 14.2 2,679.94 11.7
工业新产品产值(亿元)} 377.21 31.4 489.09 29.9 510.46 3.2
-[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幸180.20 23.1 206.40 24.7 211.10 3.7
全员劳动生产率幸
11.20 33.7 14.70 28.3 18.90 28.1
(万元/人年)
注:幸为规模以上企业指标。数据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门户网站
16
广西大萼铂硬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广两在2006年、2007、2008年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速要比第一产业快l
至3倍以上,表明第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快速提升,其中第二产业连续三年以
20%左右的速度增长,增速居首,说明第二产业的比重在总产值中提高的最快。在第一、二、三产
业结构在人幅得到改善同时,工业新产品产值、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
提升的速度都达20%.30%,全员劳动生产率三年平均增长达30%,表明广西工业企业的在技术水平、
产品结构、产品种类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得到大幅改善。
其次,广西民营经济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
济发展的主力军,改变了过去国有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激发广西经济发展活力。
目前,广西民营经济产值已占广西生产总值的55%,2010年广西私营企业数量达13.7
万,注册资本2503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163.5和262.4%。2010年广西规模以
上的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27亿元,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的57%,
比2005年增长了210%,年均增长近35%。2010年非国有单位投资额4204亿元,占全
广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8.7%,比2005年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达31.57%2。目前,民
营经济已成为广西投资的主体,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就业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发展的
主导力量。
再次,扩大了企业规模,改变了过去广西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的局而。截止2008
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73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的强优工业企业其有22家,
涌现出柳钢集团、广西电网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玉柴集团、广西投资集团和柳工集团
等一批经营有活力、竞争有实力、发展有潜力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工业企
业。2009年,广西共有驰名商标15个,中国名牌产品也由2002年的1个增加到20lO
年的20个。
3.1.2提升了广西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近几年来,广西承接的外来产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资源丌发型为主,逐渐发展
为劳动、资源、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并重的格局,产业领域也拓展到电子通讯、汽车、计
算机、生物医药,物流、信息等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广
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在引进外部资金同时,还给广西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
备、人才以及管理经营理念,极大地提升广西本地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特别是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通过“百企入桂"、“央企入桂”引进和建
设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如如钦州中石油一、二期1000万吨炼
2以上数据来源:广西工商业联合会,广西总商会网站http:,,们jn】v:g娅c.o唱.cIl,
17
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蹦—由俄化研究
油项目,产值达50亿元的北海中国电子产业园,投资700亿元防城港核电站工程,防
城港千万吨级钢铁项目配套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的金川铜镍加工项目,投资87亿元
的钦州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年产20万KL南宁珠江啤酒生产线项目、翔鹭集团投
资1.6亿美元的年产500万吨水泥生产线,贵港年产9 0 0万吨的台湾水泥、华润水泥、
海螺水泥项目、爱凯尔港务,柳州投资11亿元东部服装产业转移项目和投资26亿元的
生产资料物流中心项目,深圳华强集团投资3亿元的风糖集团和10亿元的生物有机肥
厂,广东梅雁集团投资23.3亿元的红花和古顶水电站,香港英睾集团投资68000万美元
东盟旅游度假村,梧州投资6亿元的佛山高明吉利陶瓷、广西新中陶陶瓷、香港七星科
技和梦美都地毯,玉林的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石和晶辰电子项目,贺州的桂东电子、
国光电器等项目;随着这些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先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落户和建
成,在广西形成了石油化工、食品、林浆纸、物流运输、有色金属、冶金、汽车、机械、
陶瓷建材、电子、电力等一批新兴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截止2008年底,广西全区
13个工业产业大类有冶金、汽车、电力、有色金属、食品、石化等8个产业年产值超
300亿元,广西的发电量、机制糖、钢材、汽车、水泥、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品产量也
实现大幅增长,全区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机制糖达到63%,微型汽
车达47%,柴油内燃机达15.7%。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整体经济实力和生产技术水5F的提
高,促进了广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3.1.3在广西各地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广西各地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把各自的优势资源和外部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形
成了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沿海城市利用自身在区位、临海港口、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优
势,引进了中石油、中石化、大洋粮油、金桂林浆纸、武钢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发展
石油化工、铡铁、能源、林浆纸、粮油加工、冶金、海洋生物、港口物流、核电、造船
等临海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广西的重化工业基地。
百色、河池利用丰富的铝土、锡、锑、锌、水电资源,依托平果铝、银海铝、华银
铝、信发铝、华锡集团等特大型企业,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延伸精深加二亡链,发展有
色金属冶炼、高端合金材料、铝板材深加工产业,重点建设百色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
金属工业基地。
柳州、玉林等老工业基础,充分利用本身工业基础,围绕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柳
18
囊泞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钢、柳化、两面针、玉柴等区内重点企业,重点承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配套,成套
设备、化工、冶金等产业,形成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型工程机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桂林利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工业基础和教育、科技、人才及农业优势,大力引进生
态旅游,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能源、新材料、
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业,形成广西高新产业发展基地。
梧州、贺州、贵港、玉林四市利用在劳动力、农林、高岭土、大理石非金属矿资源
及西江水运优势,引进外来投资商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建材、陶瓷、造纸、五金
机械、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糖、物流、内河航运、日用化工、电子、人工宝石、水泥、
石材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产业,充分利用便捷的西江黄金水道打造承接东部劳动、资
源密集型和出口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
3.2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产业结构变动的负面效应
3.2.1扩大了区域问、城乡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广西东部、西部和城市、乡村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大,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非常明显,
特别是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生
产力水平低下,急需投入项目和资金来脱贫致富。但目前除有少数资源丌发型的工矿业
投资项目外,大部分外来投资项日和企业都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交通条
件、区位、矿产资源、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占具优势南宁、柳州、桂林等大、中
心城市和邻近广东的贺州、梧州、玉林、贵港以及沿海北部湾一带,承接产业转移空间
分布的不平衡加剧了广西东西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固化原有的产业发展水平
的区域差距。图3.1显示了广西不同区域和城市问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19
广西大国明页士掌位试誓定基于承接产』礴々移的广西产业锺—留优.化研究
蚤韩饕舂谭《广焉纯砖平墓2●lO,
图3.1 广西2009年GDP地图
3.2.2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获取技术上突破性
的进展,丌发出新的产品或生产工艺。但企业在进行创新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成功率并不高,风险很大,即使开发出来,市场前景也不明朗,所以对于中小
企业来讲,更愿意引进和模仿先进技术。目前,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大量本地企业
引进东部先进技术,久而久之,自然对东部企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削弱了本地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以南宁为例,南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技术引进费用迅速增长,虽然其技术
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率从60:l下降到19:l,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其差距却从4:
l拉大到4.5:l,具体表现在2003年到2007年间,南宁在专利权授权绝对量虽然以每
年7.3%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占全国专利授权数的比重却从2003年的0.16%下降到2007
年的o.12%,特别是其中发明专利的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这充分说明,南宁
市的企业创新能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相对其他地区出现下降的趋势。
基于承接产奠礴章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3.2.3固化了广西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格局
从目前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看,迁移到广西的东部企业大多是一些依靠廉
价的劳动、土地、矿产资源等要素在市场上获取生存空间的的低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企业。主要特征是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市场竞争能力弱,随着这
类企业大量迁移到广西,客观上固化了广西原有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格局。
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对承接产业转移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承接产业转
移只是手段,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目标;所
以,广西在迎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只顾眼前利益,为了一时的政绩和
GDP的快速增长,饥不择食,不加区别地把东部转移过来的企业统统接收,加剧了广西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的局面。
表3—3 2004~2006年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企业情况的统计
IT、制药等研发型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采矿、酒精等资源密造纸、化一I:等高污
企业集型企业集型企业染型企业
数鼍(个) 35 275 6l 54
比率(%) 8.2 64.7 14.4 12.7
数据来源:本表由2004年~2006年《南。j‘高新区月报》整理
3.2.4导致广西本地利益外流和对本地产业产生“冲击效应”
目前东部产业向两部地区转移相当一部分是东部企业在成长过程巾跨区域发展战
略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东部企业向西部扩张过程中,往往把企业经营过程中附加值高的、
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等环节留在东部,而把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等环节转移到广西,
这些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往往消耗的资源、能源、土地和劳动力多,增值效应差,导致
社会、生态风险内移到广西,而本应属于广西的利益通过企业内部的分工流程却外流到
东部地区;其次,许多东部企业以在广西设立分厂、分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形式转移到广
西发展,但其公司总部、总厂仍然在东部地区,在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和公司制度下,
大量的财政税收和企业利润被转移到东部地区,使广西出现有GDP增长,但本地的财
富和资本积累及税收增长较慢,。甚至减少的状况,陷入了“增长的贫困陷阱"。
再次,东部转移的企业对广西原有产业产生“冲击效应”,影响和制约广西原有产
业发展,转移到广西的东部企业由于具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
2l
广西大掣瞻页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章移的广西产业绳—留优化研究
对要素的吸引能力强,与广西原有企业相比在要素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处于上风,导致
广西原有的企业在当地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生产规模减小,甚至完全退出行业和市场,
阻碍了广西本地企业的发展。
广西大萼昀页士学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盟礴晕移的广西产业结构啊弭匕研究
第四章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分析
4.1产业转移条件下,广西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4.1.1主导产业的选择
在理解主导产业时要与支柱产业相区别,主导产业是指决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
结构未来发展路径和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其特点在于发展潜力大、优势突出,发
挥对国民经济的引导和带头功能,它能够直接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经济快速增长。
而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处于成熟和稳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
其特点在于其规模大、产值高,发挥对困民经济的支撑功能,它可以支撑经济的繁荣但
不会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联系在于随着主导产业的不断发
展,其生产技术不断成熟,规模和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E升,一般最后会演变
成为一国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从上面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分析中可知,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对主导产业
的选择要更重视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带动效应,而不要对其产出的规模和比
重进行限制。所以,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按照以下几个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
1.产业是否有很强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部门在生
产技术、产量舰模、产品种类和质量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们的Ij{『、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
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问接的影响。而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导和带头作用是直接
依赖于其关联效应。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产业的扩散
效应不但会引起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导致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和制度环境发
生变化,创造新的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2.产业能否适应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对产业的选择上,
~般比较重视比较成本优势变动的分析,但忽略了市场需求变动的分析。随着人们收入
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把握需求的变化,就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产
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的轨迹。所以我们在制定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时,一要注意在经
济发展中各产业的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小和各产业的消费需求占GDP比重的变动规律。
二是要注意各产业的投资品需求或中间需求随围民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三是要注意各
产业的出口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变动趋势。
广西大国昀页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3.产业能否迅速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主导
产业要体现其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对其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就必须更大程度地满足未
来需求结构的升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主导产业必须要能够吸
收和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一方面增加产出的规模、质量和种类,另一方面通过
关联和扩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技术水平的升级。
根据以上几个选择标准,我们认为汽车制造业应当成为广西当前和未来的主导产业
之一,因为,首先汽车工业的产业链非常长,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橡胶、有
色金属冶炼加工、电子、运输、机械制造、石化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其关联效应和扩散
效应非常强;其次,汽车行业是技术进步比较的行业,而且能够有力地带动其他相关行
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再次,目前中国年人均GDP处于4000美元左右,正是
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发展阶段,对汽车的市场需求潜力非常大;最后,汽车产业可以吸
纳较多的劳动力,提高就业水平,可以充分利用广西劳动力资源丰裕的比较优势。在日
本与汽车产业直接和问接相关的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十分之一,而在五、六
十年代的美国则高达六分之一。
除了汽车产业可以做为广西主导产业外,如钢铁、石化、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信息
电子、生态旅游、生物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深加工、物流运输等行业都可以做为
广西发展主导产业的选项之一。因为它们都具备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发展快、市场需求
潜力大等特点,而且,广西本身具有大型海港、内河水运和陆地交通区位优势,热带和
亚热带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非常适合上
述产业的发展。
4.1.2产业升级的动力选择
在不同时代,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动力都各不相同,例如在十八、十九世纪产
业革命时期,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体现在对蒸汽力的追求上,二十世纪上半叶,
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动力是体现在电气技术和内燃机的追求上。现阶段,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就是人类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而当今衡量一个社会产业结
构高度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其社会经济生活中信息化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信息技术在经济
社会生活中的高度渗透性和对生产活动的倍增效应是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强大动力。现
阶段,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降低企业的能耗,物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传统的生产工序中
广西大掌硕士肖目立剖坟墓于承接产脚■陪移的广西产业寅拿构优化司院
可以极大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提高企业
的管理水平和人们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提高人类对物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
度,减轻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和普及信息技术,会提升生产
工具技术性能,一方面会节约大量的劳动,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这样
把许多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
行业生产的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也随之上升,而知识、技术密集度的提高,极大地增
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促进企业创新。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中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当它与其他技术
结合在一起时,就催生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发明创造,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
工艺发生革命性变革;另外,在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使企业的生产、
管理、设计、销售等各环节各岗位的人员能够相互及时沟通,协调,信息共享,这样企
业内部资源和要素组合方式可以及时地调配和转换,使企业在短时间就有能力在产品种
类和管理方式t推陈出新。在食业外部,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外部市场需求和经
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了企业随外部环
境变化进行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普及的今天,广西在进行经济建设时,要做到以工业化带动
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把人们对信息技术追求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业化进程
的动力。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仪要把信息技术产业做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而且要
不断把信息技术移入到传统产业中去,提高传统产业的素质,用信息技术去促进传统产
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使其不断升级换代。
4.1.3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在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上有平衡发展战略和非平衡发展战略,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
指不同产业或部门问发展的比例关系协调与否,二是指不同区域问经济发展优先与否。
1.关于产业的平衡发展战略认为,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和需求的不可分性,
所以不发达地区和国家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使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均衡增长。
而对于产业的非平衡发展战略认为在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资金短缺,不可能做到所
有部门同步发展,而是重点发展那些关联效应比较大的产业部门,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
部门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马克思在研究两大部类关系时
墓于承接产,翻寿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也提出了生产资料部门优先发展规律。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非平衡发展战略更多地受到不发达国家青睐,这是由于不发达
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约束,不得不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
另外非平衡发展战略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上进行干预,而不发达国家一般是市场发育不
完善,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较大,所以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非平衡发展战略更适应不
发达国家。当然其缺点在于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如果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政府不能
及时退出经济领域,容易出现市场发育迟缓,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后果。
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日本在战后初期先是实施了重点发展煤炭和钢铁行
业的“倾斜生产方式",使同本战后经济迅速得以恢复,为以后的经济起飞打下的物质
基础,接着日本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依次重点发展汽车、家电、钢铁、石化、造船等
重化工业,使日本经济迅速起飞,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问内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
发达经济体。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较深,导致体制创新动力不足,
本土经济结构转型迟缓,到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就处于停滞状态。
2.对于区域的平衡发展战略,我国在改革开放前为了协调内地与沿海生产力布局
不平衡的状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全围范围内实施了均衡发展战略。另外,为了应对
当时紧张的国际时局,在各省、自治区、市的范围内也对生产力进行了均衡布局。这种
平衡发展战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
它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益,限制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后来在改革开放中,
我国对东部地区实施了政策和资金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
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使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
大,所以,自1999年我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在保持东部经济发展活力的
基础上,又逐步回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上来。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可以
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实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实施不同的区域经济
开发战略。一般来讲区域经济开发战略有三种:
首先,是区域增长极发展战略,一般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或工业化初期阶段运用。
它强调在政府干预条件下对特定区域进行集中开发、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集聚发展,
以此产生扩散效应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如在国内湖南省重点打造的长株潭城市群,
2005年湖南省通过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来统筹协调三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市通
过资源整合和产业合理分工布局,加快了该区域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通讯和公交
~体化建设,目前正在打造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典范区,拥有了
26
基于承接产业审}侈的广西产业鲤科匈优化研究
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009年,长株潭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千多.
亿元,占湖南全省GDP的39.87%;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都超过全省的60%。
核心增长极的作用非常明显。
其次,是区域内点轴开发战略,一般是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工业化初中期阶段
运用,它是在区域增长极开发的基础上,重点对沿着连接增长极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如
沿铁路、公路、河流、海岸等)上的带状区域进行开发,最终形成连接两个或多个增长
极的产业聚集带,以此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如在我国安徽省的皖江经济带和成渝经
济带都是区域点轴发展战略的成功模式。
最后,是区域网络开发战略,一般是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或者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采用。它是在点轴开发的基础上,在较大区域内形成资金、技术、商品、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流动网络,充分发挥各增长极和增长轴的优势,分工协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协调
均衡发展,使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网络化。在我国如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比较
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
3.从空间上,广西各地在资源、要素、区位、交通等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上分布
极不均匀,从时间上看,各个产业对于现阶段广西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有很大的
差异,目日旷西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经济实力薄弱,资金短缺,这种区域
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在较长时期内必然客观存在,广西为了改善产业结构,提
高产业竞争力,尽快完成工业化进程,无论在产业发展战略上还是在区域开发战略上都
应该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广西在窄间上的发展战略应以增长极丌发战略为主,以点轴
开发为辅;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应优先重点发展对厂。西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
产业和主导产业。而这两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实践中的结合就表现为产业集群的
形成和壮大。如图4—1所示。
产业集群是指从事同一种产业的一群企业或经济组织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在某一特
定区域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3。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是产业在空间上集中所导致的外部
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经济成本,产生集聚效益。产业集群的形成
可以极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凡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背后都往往
有产业集群的支撑。产业集群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
作用。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已进入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阶段,一个地
3酷儒:‘产业升级一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lj版社,2006年,第248页
27
广西大国豳圃kb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盟翻隆移的广西产业角拿构俄,匕研究
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已经不是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靠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实
力。所以广西在推行不平衡发展战略前提下,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该结合各地区特色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经济外溢性,推进产业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提高广西在全国和世界市场上的产业竞争能力。
图4.1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广西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路径示意图
4.2转变产业转移思路,创新产业承接模式
4.2.1不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思路的分析
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和方式就是在区域间的技术水平差异、成本差异、市场差异、
资源差异共同作用下,产业按照技术水平的高低依次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即发达地区或国家把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或相对落后的产业迁移到不发达地区和国家。
但日前在国内外,不发达地区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具体做法上存在着两种不
同的思路:一种是传统的梯度垂直转移的观点,认为发达地区随着要素禀赋的改变依次
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已经不具备成本优势的传统产业,而落后地区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
引进和模仿先进地区转移过来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这样不同的产业按照梯度差依
次地由发达地区垂直转移到不发达地区。这种观点认为落后地区利用比较优势承接发达
地区传移过来的传统产业,一步一个脚印,有利于经济持续、平稳、快速的增长,避免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冒风险、走弯路。但它的缺陷是不利于落后地区的经济赶超发达地区,
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由于不同层次产业的附加值和技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术水平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大,会导致落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对甚至
绝对下降,造成高素质人力资源、国民财富的流失和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衰退,所以从
长期来看,是不利于产业承接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种是反梯度转移观点,认为按照梯度转移论进行产业承接必然阻碍落后地区的
发展。据此提出落后地区可以不必按经济发展顺序按部就班引进技术,只要有市场需求,
就可以直接引进或自主开发先进技术,大规模生产,建立新兴产业,实行跳跃式发展,
然后再后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这种反梯度转移观点虽然满足了落后地区赶超发展战
略的需要,但是在经济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因为单独一项先进技术要移殖或运用到一个
地方,其发挥作用要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而落后地后往往缺乏这些外部条件,结
果造成企业经营成本过高,资金人才大量浪费的现象。
本文作者认为以上两种思路都过于偏颇,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根据产
业和技术发展规律引进一些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传统产业和技术来促进本地经济总量
的增长,进行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但也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发挥后发优势,在某螳
领域和关键产业直接引进或自主创新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然后推动整个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做到后来居上。这是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发达地区的要素禀赋存在先天
性缺陷,而有些落后地区恰恰在这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造成某些高科技产业首先在落
后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如象稀有金属精深加工业等资源场特强的产:业;另外,不是由于
发达地区丧失了比较成本优势,而是不发达地区通过人为干预创造了比发达地区更为有
利的发展条件,从而吸引某些高技术企业纷纷lji『来落户;还有就足在低梯度的不发达地
区存在少数经济发展较快的增长极,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场、资金场和市场场,从而对
发达地区的高新产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上面的分析充分说明不发达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只要正确引导,把产业结
构升级的一般规律与不发达地区本身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结合起来,选准产业转移的
承接点,制定产业结构升级的正确原则和方向,就可以找出一条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优
化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
4。2.2创新产业承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是传统的要素注入型、资金导向型、政府主导型的模
式,只注重项目和资金的数量,不重视项目质量,有些地方地方官员为了追求GDP增
长和政绩,对引进项目不加选择,饥不择食,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建设,造成引进项目
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1七研究
分散,关联度不高,有些转移企业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引起土地和资源
的巨大浪费,不但没有促进当地经济质量的改善,反而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损害当地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个别引进企业虽然生产技术先进,产品市场潜力大,但由于当
地产业关联度低、配套能力弱,物流和外购中间产品的成本过高,无法持久经营,导致
原来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引进的项目不得不撤回原地,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这说明如果再不对传统的产业承接模式进行转换和变革,不但不会促进产业结构的改
善,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1.实行产业链集群承接模式,把“引资”转变为“引产业’’
产业链是由处于不同生产环节且相互关联上、下游企业群体串联组成。它通过产业
链环逐级累加的形成一个有机的企业群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
资金和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越处于上游环节的企业,资源、劳动密集性越
明显,附加值低;越处于下游环节的企业,资金、技术密集性越明显,附加值越高。处
于不同环节的企业出于要素的丰裕程度和集聚效益往往分布在不同区域,上游环节的企
业往往处于欠发达地区,主要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下游环节的企业往
往处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
广西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低和要素禀赋资源性强的特点,决定广西大部分产业是处于
产业链的低端环=常,附加值普遍较低,产业结构呈现低度化特征。所以广西在承接东部
产业转移时,要先以本地资源和原材料的优势吸引处于产业链下游环节或空白环节的东
部加工型企业,再逐步逐级向上延伸产业链,最后承接精深加工型企业,这样通过实施
产业链招商,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改善了本地产业结构。其次,
通过产业链招商,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形成了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供需关系,而外地转
移企业进来,一方面会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另一方面外来企业在购买广西本地原材
料和相关配套中间产品时,会提出高标准的质量和技术要求,促使广西本地企业提高生
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标准。最后,通过“承接项目一延伸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招商
模式,改变过去那种只见企业不见产业的招商方法,把单纯的招商引资过程变成了产业
形成过程,在产业承接地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集群,推动广西经济的集群化、
产业化发展。
2.通过产权交易承接模式,吸引东部优势企业
东部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投入的资金多,占用资源多,产
量大,技术先进,对承接地影响大,而且产品技术含量高、价格高,市场需求前景不明
二10
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啊已.叱研究
朗;所以,它们在转移时要考虑众多因素,对外部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同一般
中、小企业那样,通过直接投资或整体搬迁的方式迁移到西部地区,往往会出现成本高、
耗时长、市场风险大的局面,这很大程度上阻碍这些优势企业向西部转移;另外,许多
中小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既不是由于东部地区比较成本优势丧失、企业利润减
少,也不是产品生产技术落后,而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向西部地区转移,可以
达到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快速地扩张企业经营规模。所以西部地区如果以产权改制为中
心,通过东、西部企业问的兼并、重组、收购、合资、联合等方式来承接东部优势产业
转移,既可实现东部企业快速扩张,降低成本和风险的目的,也可通过东部先进企业向
西部企业注入资金、技术、人才的方法,快速提升本地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
达到以存量换增量、增量促质量、优化本地产业结构的效果。但这种产业承接模式,需
要双方地方政府共同搭建一个规范、有序的区际问产权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为前提。
3.实行共建“飞地’’工业园区的产业承接模式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多地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普遍受
到土地瓶颈的制约,许多东部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开始有意识地把眼光投向
广袤的内地,为本地企业寻找发展空间。广西各地政府可以利用东部沿海经济向外扩张
的机遇,在各地市专门划出一块土地,以建立“飞地"工业园区的形式交给东部地方政“
府和大型企业丌发建设。
在园区的运作上,采取外地政府和企业为主,当地政府为辅的模式。本地政府负责j
提供土地和园区外的道路、水电和各种管线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的水、电、
路等基础设施由外地政府和企业通过自筹资金或引入民间资本来解决。外地政府和大企
业具体负责园区内的规划、建设、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本地政府则为园区的开发、投
资等事项提供便利的配套政策。在园区的管理上,由合作双方的地方政府建立定期的联
席协商会议制度来决定园区重大事项和决策。而园区内的治安、日常公共管理等事务由
双方在依照法律协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解决。在园区所产生收益上,对企业缴纳
的地方税,由双方政府按协商好的比例分成;企业所上交的各种地方性费用,由当地财
政全部返还给园区。
利用“飞地"工业园区的承接模式,可以达到东、西部合作共赢的目的。首先,为
沿海发达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空间,降低的沿海企业的经营成本,开拓了内地市场。其
次,内地落后地区通过“借鸡生蛋’’可以低成本地引进大批企业和资金,迅速引进一批
现阶段没有能力发展的产业和技术,改善本地产业结构。再次,调动了沿海政府和企业
31
广西大掣蛤受士掌位论文|0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开发落后地区资源的积极性,优化了资源配置,缩小了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具
体的案例有新加坡一苏州工业园区。
3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囊0于承接产旦a障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第五章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5.1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增强产业承接力
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容量有限,在资源、交通、能源、劳动
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与中西部地区的其它省份相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在某些方面
还非常薄弱。所以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硬坏境来吸引国内外客商是提高广西产业承接能
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为此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1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首先,增强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为企业排忧解难、急企业之所急,投
资商就是政府衣食父母的观念。其次,提高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资经营的行政审批效率,
减少审批环节和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明确审批时限,按照办事效率与成绩对相关政府
部门和人员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问内完成种报批、报建的手续。再
次,实行阳光政务,提高政务的透明性,公丌性,定期公开向国内外发布各种投资政策
和投资信息,清理和杜绝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规
范有序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务环境。
5.1.2做好招商引资协调领导工作
全区各地、各级党政部门要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产业转移工作领导
小组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uJ题和情况进行研究、协调
和指导,统筹安排和规划招商引资的工作,对于重点项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使企业
在经营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广西各级党政部门要
主动与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广西与外地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领域
的协调和合作,更好地促进东部企业来广西投资设厂。
5.1.3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和部门为转移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如自治区
政府颁布《自治区加工贸易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方案》,银监局、商务厅发布
《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的通知》,商务厅
二l二l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饭鬈≮ 基于承接产』o睫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制订《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政策措施》、梧州市出台《梧州市促进承接加工贸易
产业转移八大措施》等。但广西为进一步增强对外来投资商的吸引力,还需在财税、融
资、企业用地、用水、用电、市场准入、通关、研发方面、环保审批等方面加大对产业
转移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转移企业购置新设
备和新技术给予财政补贴,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其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
发展方向的来桂企业,要优先保证其用地、用工、用电需求,可以参照相邻省份实行更
优惠的财税减免政策,并按项目的实际到位金额,按比例进行财政资金奖励,特别对一
些节能、低耗、环保的绿色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要上浮奖励的力度。再次,对国家针
对广西少数民族、沿海边疆、老少边穷地区颁稚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规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要制订相应的操作细则,加以贯彻落实,保证把国家给予广殖
的各种优惠政策用足、用透。最后,广西要积极争取中央各部门对广西在经济技术开发
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边境门岸和海关、检疫检验机构的设立进行支持和照顾,
降低企业的进出口成本。
5.1.4制订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首先,要明确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是把广西建设成为“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
国沿海发展新一极"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次,在自治区层而要统一编制各类产业发展的
长期规划和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年度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和协调全区的产业转移工作,
各地在进行产业转移时做到定位明确、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使全区各地在产业转移中
实现专业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再次,在产业转移巾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分门别类、策略性引进各种产业,要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的项目,使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有序进行。对于一些日l{{f广西仍具有比较优势,具有一定污染的低端
产业,要合理布局,把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最后,科学合理地做好各地工业园区
的的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工业同区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产业的
工业园区。
5.1.5加大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从东部转移过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产品的市场需
求变化快,投资风险大,企业发展迅速,因此这些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要求资金的
来源灵活多样化,这就要求区内有一个便捷、高效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承接产,辞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务。
首先,鼓励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来桂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引导区内金融机构
进行重组、合并和改制,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各种类型的民间金融机构,壮大区域
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其次,鼓励商业银行针对转移企业开发一批创新
金融产品,地方政府专门出资为创新型的转移企业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基金,
在政策上激励商业银行建立一套针对东部转移企业的高效、便捷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
银企协商制度,为转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融资服务。再次,地方政府为一些实力强、
效益好,信誉度高的东部转移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引入私
募股权或运用商业信用进行民间借贷,拓宽融资渠道。
5.1.6重视科技教育投入,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目前广西在普通劳动力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科技、管理人
才和大批熟练的技术产业工人,制约了东部转移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大
科研教育经费投入彳‘能提升东部转移企业的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首先,扩大区内高校
招生规模和提升高校培养质量,根据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区内高校专业设置、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为广西经济建设提供高层次的专业技
术管理人才。其次,扩大各类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建立一批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
基地,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高级技师充实和改善职业院校的师
资结构,面向企业订单式招生和培训,开放职业教育培训市场,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培训
机构向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为广西企业提供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再次,鼓励科研
院所和东部转移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研"科研合作机制,
设立各种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财政支持,鼓励东
部企业转移核心技术和先进设备,鼓励个人发明创造,加人技术专利的保护和推广力度。
5.1.7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便利
首先,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方便广西与东部发达地区人员、资金、技术
和物资的交流,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广西对区外先进企业的吸引力。
目前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建设通往东部地区的交通干线。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提供便捷的运输通道。铁路方面,集中力量建设南广、贵广客运通道,尽快上马建设柳
肇、岑罗,合湛铁路,对洛湛铁路进行扩能改造,远期规划建设柳州至韶关、福建铁路
3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承接产业礴专移的广西产业刍争陶俄化研究
和桂林至赣州、厦门铁路和南宁至广州、珠海的高速铁路和货运专线。公路方面,重点
打通桂林、贺州到广州,柳州、梧州到广州,南宁、玉林至广州,钦州、北海至湛江、
珠海四条高速公路通道,与珠三角的高速公路网络连为一体。水运方面,大力拓展西江
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建设南宁、柳州、来宾至广州的千吨级航道。海运方面,加大港
口和航道建设力度,增强港口的吞吐能力,加强管理,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开通与国
内、国际的定期货运航班。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
络,全方位实现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生产力的无缝对接。
其次,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当前广西各地工业园区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和载体。要重点做好道路、供电、供水、环保、通信、消防等与工业园区配套的生产性
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工业园区的水、
电、路、污水处理共享,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最后,加快能源、电力、电网建设,为东部转移企业提供能源保证,同时大力开发
新能源、清洁能源,开辟新的国外能源通道。
5.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承接对策
目前,中西部地区都在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各地都出台
了不少优惠政策和优惠条件来招商引资,从政策层面来讲全国各地已相差不大,在雉础
设施建设方面,各地也是在苦练内功,投入巨额资金加以改善,广西与相邻省份相比在
软,硬件建设上相差并不大,在交通条件、资源丌发、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等方而甚至
落后于年H邻省份,所以广西要在与周边地区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经济发展
的制高点。关键是要有正确的产业承接对策。有了正确的产业承接对策,才能把承接产
业转移与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
才能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特色优
势产业。本文根据现阶段广西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种承接产业转
移的对策和建议,通过这些对策和建议的实施,来达到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广
西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5.2.1通过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链是一个描述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企业集群概念,实质是企业问的供给与需求
36
广西大掌司旺b学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翻—勺优化研究
的关系,包含价值链与供需链两种属性。在产业链内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输送产品或服
务,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反馈市场信息。延伸产业链就是将既有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
下游环节拓展延伸。如果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则最后进入到基础产业或技术研发环节,向
下游拓展则最终进入最终产品消费市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易活动的深入,企业
越来越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来降低交易费用,最大限度地来实现产品价值和剩余价
值,于是在地域空间上就形成产业链。而产业链的形成可以使单个企业的产品价值发生
倍增效应。
广西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只注重承接项目的数量、规模,而忽视引进项目之问
的内在关联与配套能力,出现“项目与资金崇拜”的现象,使落户企业无法有效地降低
经营成本,甚至出现企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外购成本及产品销售费用过高,导致引进
项目经营失败的例子。为了提高引进项目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其落户生根,并在当地催
生出产业集群,就必需以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为目的,进行产业链招商。具
体做法就是闭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吸引生产与之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包装件以
及研发、销售的企业落户,让企业之问形成一条完整的供需产业链,使主导产品研发、
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及最终产品销售由当地众多不同类型企业共同完成,有效地实
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孕育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平果县依托丰富的铝资源,围绕铝加工和配套项同了f:展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j工
业上游配套企业和下游深加工企业,延伸和扩大铝产业链,成功引进了广东南海安驰铝
合金车轮有限公司、广西华美铝业有限公司锚板带箔项目、广东铝线材项目、平果铝型
材厂、平果亚洲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台湾氯化铝生产项日等众多企业,形成了一条铝土
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板材、铝型材、箔材、铝合金深加工、铝化工等一条从粗
加工到深加工、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平果铝工业产业
群。
5.2.2引进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新的优势支柱产业
与东部地区相比,缺乏重大工业项目和龙头企业及产生的主导作用是广西企业规模
小、离散度高、竞争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增加慢,工业化程度低的重要
原因。在上世纪除了平果铝业,国家在广西没有进行任何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因此广西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重点引进带动力强和关联度高的大型工业项目和在行业中处
37
广西大学_萄旺b肖明立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1可产业锃—白俄化研究
于龙头地位的大企业,最好是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分工,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
和大型工业项目的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功能,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在广西设立研发中心、
生产制造基地、物流采购中心、及配套的管理营运中心和地区总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
链的转移和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在空间上的合理聚集和产业的专业化、特色
化、集中化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如大连市长兴岛要发展造船业,不是零散地引进大量的中小造船企业,而是首先
倾全力引进世界造船业的巨无霸——韩国STX公司,在引来了这个龙头企业之后,再
按造产业链招商的思路,接着引进了新加坡万邦集团的造船和海洋工程项目、中集集团
的海洋工程项目等70多家大型项目和配套企业进驻长兴岛,其中有生产船舶仪表的、
生产船舶钢材的、生产船舶甲板的,在短短不到二年的时间内,长兴岛已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船舶配套产业集群,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龙头企业对发展产业集群的拉动作用。
再如广西通过“百企入桂"、“央企入桂”引进的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如华润集团、
汇源果汁、亚洲铝业、中石油、武钢集团、中国电子、中国华城集团、深圳盐田港、华
源锚业,在广西形成了一批电子、饮料、石油、水泥等新兴支柱产业。特别是饮州依托
中石油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大力延伸产业链,布局发展乙烯、芳烃、聚丙烯、对二甲苯、
化纤等石油的下游产业链项目,形成上下游一体化、多种化工产品系列并重的现代化大
型石化生产基地。
5.2.3依托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
广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
产业,如制糖、铝工业、汽车和:I:程机械、钢铁、石化、医药、食品等产业。如广西的
制糖产业的技术水平已是世界领先,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平果已是全困重要的铝工
业生产基地,玉柴机器、柳工也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另外以钦州中石化、
柳州两面针、金嗓子、柳汽,上汽通用五菱、桂林的三金、源安堂等知名企业为龙头使广
西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时,要以做大做强这些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目的,围绕这些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在纵
向上通过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在横向上通过与东部企业
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资产联合、兼并、重组、引资入股等方式壮大提升优势产业的
规模和竞争能力,形成地域上产业集聚效应。例如柳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凭借其在汽
车制造行业的实力,通过企业之间横向并购重组、联合及引资入股先后引入了上汽集团、
38
基于承接产,—陪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美国通用汽车、东风汽车、中国一汽等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
车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一汽集团柳州特种汽车厂"汽车制造企
业,使柳州的汽车产业形成明显的区域集聚效应,’成为中国西部有名的汽车城。在汽车
制造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下,又通过纵向延伸汽车产业链引入了大量的来自台湾、广东、
重庆等来自全国各地汽车零部件配套厂商落户柳州,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
配套齐全的汽车产业集群。如今柳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微型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的研
发、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正进入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5.2.4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在引进对方新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生产技术的吸收、消化,不能一味地模仿、照搬。因为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
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不意味着是先进技术和产品,相反大多是一些已经非常成熟和标准化
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不注重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不注重在此基础上的进行技术上
的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那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受制于人,被东部企业
牵着鼻子走。如我国在改革丌放之初,在引进西方国家的家电产业时,只满足市场的扩
大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忽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注重家电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关
键技术一直受制于人,结果三十年来一直处于“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被动局
面,国内家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无法提高,直到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强调技术创新,
才稍有所改观。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认真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一要在政策上
支持企业进行研发投入,鼓励投资商引进和开发新的先进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的自主创
新和丌发能力。二是大力引进技术溢出效应大的信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生物
等高新技术产业,让它们与当地传统产业进行充分结合,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
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注重发挥后发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由梯度渐进式变为跳
跃式,直接引进高层次产业,在引进实体制造业的同时,要延伸制造业的下游产业链,
大力引进从事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物流销售等一批服务型产业,占据
产业价值链分工的高端环节,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四是整合
和引入智力资源,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资金与技术的引进,更要重
视智力引进,鼓励企业与东部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推进“产、学、研”
结合,加快技术的转化吸收和创新。五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利用劳动力、区
位、资源等要素的比较优势,以出让资源、土地和市场为条件来换取东部先进的生产技
39
a汗承接产』礴皇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l=研究
术和生产设备,把要素、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产品优势。
5.2.5把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东部发达地区迁移到西部地区的企业大多是依靠低成本来取得市场生存空间,迁移
到西部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降低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因此,这些企业
大多具有生产效率低,对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消耗大、污染大的特征。不利于提
升西部地区的产业层次和工业技术水平,而且容易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广西部分地
区在巨大的GDP增长压力和地区间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往往不计后果地引进这些
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产业,导致经济虽然增长了,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社会矛盾增加,民众生活质量下降,产生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结果。
为了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巾做到既要金I-【J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和谐发展局面,一
是需要在引资的过程中加强项目环保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对那些资源、能源消耗大冶金、
石化、水泥、造纸、电力等的项目,要提高其环保门槛,用资源、能源换技术的方法,
进行技术升级后再承接,迫使这些企业在经营中走上一条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对
那些些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附加值低、管理混乱,容易造成污染、完全依靠两部廉价资
源、能源和土地来获取市场生存空间的小企业要坚决杜绝。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承接产业过程中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产业层次、带动能力、资源利用和生态影响,
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招商引资过程。特别要鼓励技术水平高、占用土地少、物耗、
能耗少、无污染的生态环保产业进入广西,如信息网络技术丌发、清沽能源、生态i苛科
技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和高科技产业。三是对那些有一定污染,但有利于发挥广西比
较资源优势,符合广西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可采取引导到环境容量较大的区域,集中
布局,严格管理,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四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承接
产业转移过程中可在工业园区内通过延伸和拉长生态产业链来发展循环经济,做到节能
降耗,清洁生产、有效地杜绝污染。如,浙江嘉兴港区化工园区按照清华大学设计的《嘉
兴港区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引进三江化工、合盛化工、赞成科技、同本帝
人、德山化工、庆安化工等关联度高的12家上、下游企业,让园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经过公共管廊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循环利用,形成一条
环环紧相扣的化工生态产业链,既治理了工业污染,又节约了能源和资源,也降低了企
业经营成本,真正做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广西大国懿页士肖邑t止论文基于承接产,礴章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司眵巴
5.2.6找准产业承接点,把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目前由于广西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沿海地区相比在价格与数量上占
有相对优势,吸引了不少东部企业前来落户,但这部分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主要从事传统的加工贸易产业和一般商品生产,这类企业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对
资源、劳动力和能源、土地依赖性大,二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往往处于产业
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收入弹性小,市场前景小且竞争激烈。因此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
移过程中,如果仅仅采用低成本产业转移模式和资源型产业转移模式,发展初级的加工
贸易产业和资源依赖型产业,虽然在短期可以吸引来大量东部企业,获得产业转移的规
模效应,并有效地促进劳动力就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长期来讲容易导致本地区产业
锁定在低端产业水平上,而且这些低端产业对资源、劳动力、土地等不再生和不可持续
的生产要素的依赖性非常强。一旦出现资源衰竭或要素禀赋逆转的情况,这些成本驱动
型的产业会很快流失到其他更低梯度的地区,使经济增长出现迅速衰退。广东、浙江等
东部沿海地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增长速度起明显放慢就是
很典型的例子。
为了把现有的资源比较竞争优势转化为长期的产业竞争优势,就必须分析区内外的
产业结构差异、市场结构差异和自然资源差异,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合理的产业
布局,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重点区域,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在承接产业
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把目Iji『以承接铝土矿、锰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丌发为主
的初级加工工业转变为对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二通过延仲和拉长
柳州钢铁、工程机械、汽车制造,沿海重化工业,桂林旅游、医药,百色河池有色金属
工业,崇左和来宾糖业,梧州R用化工、人造宝石,玉林工程机械、水泥陶瓷、服装皮
革等地方特色产业链,培育和发展成产业集群,增强移入企业的根植性。三是近期把加
工贸易制造业与广西的资源优势结合,因地制宜承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重点
迁入以技术、资本密集型的光电制造、成套设备、医药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工程
机械、新能源化工等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四是用各种优惠条件留
住东部企业中的高科技人才,鼓励他们在广西发展信息服务业、计算机网络、金融保险、
软件开发、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运用这些新兴产业去改造、融合传统产业,做到以信
息化促进广西工业化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产业转移所产生的资金技术注入
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关联带动效应来打造广西地方特色产业,尽快把土地、劳动力和
4l
广西大国翰页士粤啊也论文基于承接产业辛形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使广西在未来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
5.2.7以工业园区做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和合理布局
在上世纪世界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在东亚各国出现一个非常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
工业园区经济,各国都大力建立工业园区来吸引国外投资者来发展本国加工制造业和高
科技产业。现在中国各地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现象已为一种经济发展
潮流。
工业园区是根据资源秉赋,按照产业聚集发展条件,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集中配置基础
设施及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区域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
组织形式。它具有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相对完善的两个主要特征。
把工业园区做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会对广西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会产生重要
影响。
1.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以工业同区作为主要平台,可以打造产业集群,形成
特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产业竞争力。如柳州根据其:[业
基础和产业优势,在建设阳和、新兴两个工业园区时,确定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配套零
部件制造j队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制造等产业,引入了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
美国李尔公司、台湾福臻模具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齿轮总厂、上海华篷防爆科
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以汽车、工程机械制造为主的企业,形成了阳和、新兴两个汽车零部
件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了柳州的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产业;又如2007年我国国家级
工业园区以不到千分之五的建设用地,吸引了全国23.2%的外商投资,创造了全国5.1%
的GDP,4.1%的税收和15.2%的进出口总额,充分体现了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所产
生的强大工业竞争力。
2.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可以根据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和要素禀赋做好工业园
区的规划,明确园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
带,推动广西区内产业的合理布局。北部湾的沿海三市根据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建设
以石化、造纸、钢铁、电力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百色、河池依据资源和能源匹配较
好条件建设百色铝产业园、平果工业园、德保工业园、靖西铝产业园和锰产业园、南丹
有色金属高新技术材料工业区、河池·东莞工业加工园区等一批以有色金属冶炼和精深
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崇左、贵港、来宾、宜州突出农业优势建设以制糖、农产品加工
42
广西大掌硕士掣q立论文基于承接产.蚺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业为主的贵港江南工业园、来宾市工业区、崇左市工业区、宜州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市依据人才和教育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州、玉
林、贺州三市利用劳动力丰富和邻近广东的区位优势建设梧卅I外向型工业园、梧州对外
出口加工区、玉林经济开发区、北流出口陶瓷工业园、容县侨乡经济开发区、贺州旺高
工业区、西湾(平桂)工业基地、信都工业基地等一批以出口加工贸易产业为主的工业
园区。正是广西各地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建设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以点带面,正
逐步形成如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梧州、玉林的出口加工贸易产
业带,钦北防的重化工产业带,贵港、来宾、崇左的糖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百色、
河池的有色金属产业带;使广西总体产业布局正趋于合理和明朗化。
3.把工业园区做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会促进企业创新,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利,新的生产函数,既企业家对原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
行重新组合,主要是一种技术和要素组合上的变化。当工业园区承接了来自不同地区、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企业,它们所拥有的资源、设备、技术、人才也
是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当它们在地域空问上聚集时,就易于出现资源的重新整合,
出现创新活动,产生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开发出新生产方法和技术,生产出新产品。这
主要冈为,一是:f业园区内的企业有共同的制度背景和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降低了其
对内、对外搜寻信息和执行交易的成本;二是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和椭关服务机构在长期
的交往中,会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基于信任的关系网络可以形成一
利t资源、信息、技术、人力共享合作的氛围,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一切
都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
4.工业园区从成长路径上,容易演变成为区域创新来源,工业园区一开始由于资
源禀赋和区的位优势,以及较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条件对外部企业产生吸引力,这
主要是成本推动型集聚效应。随着工业园区内企业增多,越来越多的资源、信息、技术、
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同区内汇集,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对外界就会形成明显的信息、
技术和人才优势,这时工业园区就会形成技术和智力型聚集效应,不断地吸引更多的高
新技术企业迸园,从而促进区域内的技术创新活动。
43
广西大dH页士胄巴1盘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在承接产业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和对策得出了以下几点
结论:
1.迁移到广硒的企业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和港、台地区为主,来自欧美的国际大
资本较少;迁移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则以央企为主。产业转移的种类主要
是以资源、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为主的工业制造业,高端产业较少;除了房地产业外,
承接区外的第三产业也比较少。产业转移在空问上呈现明显的地域聚集性和资源指向
性,主要集中矿产资源丰富的百色地区和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北部湾、桂东南地区。
2.广西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并没有明显的规划和协调性,还处在简单的招商
引资阶段,产业集群还处于萌芽状态。目前广西并没有出现通过产业转移来达到改善产
业结构的明显迹象。广西在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时的薄弱环节主要
在于工业基础差,文化教育水平低,思想不够开放,许多政策没有用足用好。
3.目前广西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实施不平衡的经济发
展战略,正确选择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区域,围绕主导产业来承接产业转
移,在北部湾、沿江、桂东南、各大中心城市和矿产富集区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提
升广西产业竞争力。
4.在承接产业时,广西各地政府要制定正确的对策和原则来确保产业结构得到改
善和优化;要把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创新产业转移模式做为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
和途径。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行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与不平衡产业发展战略来优化产业结构的最佳结合点就是产业集群的生成。
广西大掣n页士学?位论文囊Z卜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fI: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
[2]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J].浙江社会科学,2003(11).
[3]陈利丹.广西经济黄金时代的来临一论地缘经济与广西经济的发展[J].学术论
坛,2004(3)
[4]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广西发改委.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一五’’规划纲要[R].2005.
[8]广西发改委.广西“十一五"规划十大产业基地发展思路背景材料,2005.
[9]王培县.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年5月
[10]余冬晖.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年5月
[11]叶燕.产业转移与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12]朱宜林.我冈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9)
[13]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浙江105家企业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J].管理世界,2005(10)
[14]赫儒.产业升级一开放条件下中的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5]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环境优化及政策安排[J].改革,
2006(7)
[16]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10)
[17]吴进红.开放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8]胡艳.东部与中部产业对接的前提,障碍与政策建议[J].改革,2007(2)
[19]刘培明.区际产业转移:一种基于承接地的效应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
(6)
[20]熊必琳,陈蕊.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2007(7)
[21]陈有禄,罗秋兰.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07(8)
[22]郭立宏,马雄光,喜济峰.广西如何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J].
学术论坛,2007(11).
45
广西大国昀页士学位论文|k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幺鲁构优化研究
[23]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4]王全春.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5]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8(2)
[26]李德敏.广西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J].桂海论丛,2008(3)
[27]马子红.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28]曾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发展,广西加工贸易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8年6月
[29]马斌.东部产业转移与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6月
[30]徐志耀,施薇薇,李澄清.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模式及其绩效分析[J].消费导
刊,2008(6).
[31]李澄清,张瑞华,徐志耀.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策转型研究[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2008(8).
[32]联合课题组,组长陈勇新.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8
(23).
[33]石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9.
[34]陈建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5]黄志强.加快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J].创新,2009(1).
[36]潘永,常庆.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基于SwoT方法的分析[J].广4函
社会科学,2009(4).
[37]刘维.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J].时代金融,2009(4)
[38]谢丽霜.西部地区规避产业梯度转移风险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5)
[39]黄畅,张鑫.广西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建设研究[J].大众商务,2009(6).
[40]刘维.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6月
[41]张平,吴艳华.论国内外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J].学习论
坛,2009(7).
[42]李达球.广西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9)
[43]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北部湾
广西大昔昀炙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a陪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发展研究院.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报告(200卜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0.
[44]刘伟,温菲.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我国西部产业升级策略研究一以重庆制造业为
例[J].管理现代化,2010(1)
[45]咎国江,王涛,安树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J].兰州商
学院学报,2010(2)
[46]ffl丽敏,谭力文.产业梯度转移与中国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一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
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lO(3)
[47]熊雅芬.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lO
年6月
[48]李鹤虎,段万春.梯度推移理论创新一虹吸理论[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
[49]Porter,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The Free Press,1990.
[50]R.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80)
[51]Thirlwall A.P.Growth and Development:with special refernce to
development.Macmi 1 1a Press LTD,1999.
47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俄化研究
致谢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二位论文指导老师黄丽馨副教授和庄晋财教授。在学位论
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从论文选题到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的确定得到庄晋财教
授的精心指导,随后庄晋财教授由于工作需要调离广西大学;在论文写作的中、后期阶
段由黄丽馨副教授接手指导我的学位论文写作,在论文初稿的写作、修改以及论文的正
式定稿过程中得到黄丽馨副教授的细心和及时的指导,黄丽馨副教授对论文的写作、修
改和完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我得以顺利地完成论文的写作,在此要感谢学院给我安
排了一位责任心强又细心的高水平的好导师。
其次,我要感谢覃巍教授、杨克斯教授、朱仁友教授、甘宜沅副教授等在论文开题
和论文写作过程巾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再次,我要感谢广西大学商学院的杨克斯老师、王中昭老师、董莲荣老师、李敏老
师、张林老师、古惠冬老师和研究生办的黄芸老师、申并艳老师、李冬莹老师等工作人
员对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教导和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全力帮助和支持的家人。
48
贺勤志
2011年5月26同
广西大等%页士掌位论文基于承接产盟晴专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喇≯开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贺勤志.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沿海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刍议.《经济纵谈
2006》.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2、贺勤志.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展望广西产业的发展.《经济纵谈2007》.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3、贺勤志.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J].2008(6)
4、贺勤志.略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法制与经济[J].2009(10)
5、贺勤志.关于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群产业布局优化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J].2009
(10)
6、贺勤志.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
[J].2010(11)
49
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作者: 贺勤志
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周柯.陈光春完善产权投资市场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期刊论文]-产权导刊2011(2)
2. 罗勇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7(3)
3. 龚庆秀 完善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研究[学位论文]2011
4. 李海珍 湖南省“3+5”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研究[学位论文]2011
5. 纪明.岑树田.JI Ming.CEN Shu-tian 广西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创新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期刊论文]-创新2007,1(3)
6. 孙乾.祝伟.曹群华.SUN Qian.ZHU Wei.CAO Qun-hua 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皮瓣感觉重建的临床研究
[期刊论文]-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1)
7. 郭之强 金水宝及地塞米松对SD大鼠急性支气管哮喘肺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学位论文]2011
8. 张林 硅橡胶在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软衬硅橡胶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11
9. 李明 FLT3和NPM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学位论文]2011
10. 王木 脱硫设计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