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扶持研究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扶持研究
姓名:张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祝志勇
20080401
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扶持研究
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玲
指导教师祝志勇教授
摘要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
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活力的部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是当代科技和经
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技术创新己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作为企业技术创新
的主体,在带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稳定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
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和高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农村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升级需“二次创业”;民营高新技术及软件企业迅速崛起。近些年,我国大型企业在改制和改
造中竞争力不断提高,使得本身处境困难的中小企业更加步履维艰,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客观上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扶持。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讨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行为的基本问题。在“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三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选择促
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我国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行为作
用。
第二部分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出发,总体来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
家中小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进而详细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障碍因
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中小企业自身因素以及技术创新本身的因素。
第三部分说明了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首先,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技
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计量模型,运用了相关计量理论与研究方法,证
实了技术创新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进一步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
府两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根据以上分析的内容,提出了我国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行为作
用,主要包括:建立自主创新战略目标、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系、政策支持三方面。其中,
重点研究了政府政策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政府行为
Abstract
A Study on GoVernment Support for
7lIebCcnhnnliCcaall Ilnn0oVvatilon iln SMESs
Master Candidate
SupeⅣisor
Zhan91ing
Prof.Zhuzhiyong ,、一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Chongqing,China
ABSTRACT
Ente印rises are me modem social cell and t11ey are tlle principal part of market economy.
Undoubtedly,me smU and medium-sized ente印rises(SMEs)which constitute tlle absolute m旬ority
of all of them are the most actiVe aIld rich vigorous.The 2 l centuries is the knowledge economy
ages.The tecllllical i衄oVation is me powerfm driVe force of the cun.ent tecllIlical and econoIIlic
deVelopment,and it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for t11e sunriVal aIld deVelopment of a11 entcrprise.
T11e SMEs is the principal pan of enterprise i11IloVation,pla),ing a non-replaceable actiVe role in the
aspects of driVing the technical pmgress,promoting the inte】mational tmde,s协ilizing nle econonlic
gro、矾h and reducing me unemployment.At t11e s锄e time,the SMEs is the most irnponant part of
national technique innoVation syStem,to improVing them is importance for a nation to maintain
competitiVe ability in me global market and keep economy deVeloping persistent.So,a11 countries
govemments ad叩t me嬲ures to encoumge and support the tecllIlique i彻oVation actiVit),of tlle
SMEs.
Currenny,China’s economy is at the period of system衄1sfo加1ation and high—speed
deVelopment:system res缸ucturing and market realization of the state—owned ente叩rise;tlle
industrial stnlcture upgrading of the count叮side township ente印rise needs”second take·off’;me
nongovemmental hi-tech a11d software ente叩rise is rising quickly.Lately yearS,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large business ente叩rises haVe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 with me ref0硼ation and
st呻ped—down,aU of these make the SMEs more dimcult than before.Therefore,if we want to wen
exert the mnction of the SMEs on the technique innoVation,we need our goVemment encourages
and supports them objectiVely.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ns:
ITI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n I: Discuss the basic problem of SMEs,its technical irHloVation a11d goVemmental
behaviorS. Tllis pa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锄ong innoVations & snlall aIld
medium-sized ente叩rises,illllovatio璐&govemmental behaviors,锄d i11110VatiOns&economic
increasing.The mesis studied the behaviors of Chinese goVerImlem in promoting innoVatio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印rises alld its importallt meaning to ke印tll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lllics and create a h锄onious societ),by focusing on techllical moVations in such
type of ente叩rises.
Pan II:S嘶fo肌me actIlality of SMEs tecllllical i11110vation in our coun时,as a whole,the
abilit),of SMEs tecllIlicaliIlIlovation is not s们ng companng deVeloped coun仃y has a Very big
margin.Then蝴lyze the passiVe factors廿1at haVe hindered the SME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inly include: Exterior enviro姗ent factor; me SMEs—oneself factor aIld technique
innOvation—.oneself f.actor.
Pan III:State廿1e necess时ofme SMEs tecllIlical i衄ovation舶m tlle a119le ofour goVemment.
First,analyze tlle relation of me techIlique iruloVation and our count叮econornjc铲owth f.rom the
aJl91e of quantification.Built up calculating model,mke use of related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llods of computation to confirrn that tecllrlical i衄oVation actiVity has a big promote mnction to
ollr coun时economy gm叭h.Secondly,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the SMEs technicalinnoVation
f}0m the angle of the SMEs~oneself and 0ur goVe订埘ent aspects.
PartⅣ:Figure out廿1e behaviors of our goVemmem iIl t11e field of accelerate the SMEs
technical movation so mat to exert adequately its inspim a11d promotion:to create tlle s仃ategic
goals of illdependent i11110vatiolls,to collSu姗【11ate govemmental macro adI】[1iIlis仃atiVe system aIld
suppon policies.Among t11em,main point tlle actiVe mnctions of t11e goVemment p01icy to the
SMEs technical irulovation.
1(ey wOrds: technical innOVation
IV
behaViors of the goVernment
smaU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毯国圭』:金些拉盔坌I』堑邀应迭挂珏究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己加了
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
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彩罐导师签名:秘黟
/., 口
签字日期: 加矿年歹月∥日签字日期:7伊暑年兰月莶日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与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
在于,它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依赖于资源、资本、规模和增量以及硬件技术,
而是直接取决于知识的创造和利用。早在1998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接见中国科
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就高度评价了创新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说: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①;胡锦涛在17
大上的报告中也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
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②在国际上,“波音”、“英特尔"、“微软”、“惠普’’、“松下”、“西
门子”等企业都是靠一步一步技术创新,由小企业发展为全球知名的大企业,并
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联想、方正、四通等企业也是凭借高新技
术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
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
对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PA)曾收集过20世纪
对美国和世界有过巨大影响的65项发明和创新,发现它们大多数都是由小企业或
个人创造的,其中包括直升飞机、个人计算机、复印机等。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
5月15日最新发布、lO月1日正式生效的《小企业规模标准》中统计,全美55%
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小企业实现的,在高新技术领域,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
大企业的2倍,美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以品种计,70%以上是由小企业提供
的。另据统计,在1953~1973的20年中,美、英、德、法、日五国共开发了352
件重大创新项目,有157件为中小企业创造,占45.2%,其中美国的比例为50%,
法国的比例为57%。德国有2/3以上的专利技术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研制并注册的。
目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其技术创新活动,以促
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在上述宏观背景下,在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三者具有相推动作用的背景下,选择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①《人民H报》1998年6月2日。
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作用的相关性,探讨政府在促进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作用很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1.2研究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
明介绍,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多万户,个
体经营户3800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
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
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
于保持我国产业内部的有效竞争、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
作用,尤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中,中小企业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约有65%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
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在
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据《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调查分析》调研报告统计,在企业技术创
新成功因素中,政府支持占58.4%,位居第二,∞由此可见,政府在技术创新活动
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
导意义。在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府促进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必要性的情况下,提出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措施,将促进政
府对技术创新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率,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
实施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
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成果
转化的进程。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政府行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从
外部环境的完善来探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分为三方面内
容: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的建立与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政府政
策支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和突出问题,对第三方面进
行了重点研究,即政府政策扶持行为,包括:法律法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
策。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政府制定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
策提供较为全面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是从政府行为,即政府部门的组织构建及
外部环境的完善来探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微观层面的中小企业自
①刘惠杰,《政府职能转变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进步:2002(7):34。
2
第l章绪论
身问题的内部解决本文不作探讨。
1.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2.1研究思路
本文选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切入点,根据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作用的相
关性,探讨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与我国经
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计量模型,证实了技术创新活动对我国
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障碍因素,提
出了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一些基本政策。
1.2.2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结合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研究方法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将其搭配运用,使得本研究能够得出更为清晰与可靠的结论。以下是本文所使用
的主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二者均为常用的重要研究方法,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方
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本文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并重,这样
更有利于我们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本文运用了定性分
析,界定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使得文章较为严谨科学,同
时,进行了定量分析,选取了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模型验证,更好的分析技
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比较研究法
本研究是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本文所使用的某些模型
与具体的检验手段又与他人的研究不尽相同,加之采集样本数据的方法与来源都
存在差异,所得出的某些结论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某些研究结论,有必要
与他人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以示区别,并找出其中的差异,有利于我们更加深
入地认识所研究的问题。
1.2.3研究框架
陌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本文框架设计图
第2章相关研究现状
第2章相关研究现状
本节以“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技术创新与经济
增长’’三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理论入手,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探讨政府如何在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中起激励和推动作用。
2.1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
1、技术创新内涵
有关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论述,首先由著名的美籍奥
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中
提出,但是,他并未对技术创新进行严格的定义,只是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种情况:
①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方法;⑨开辟一
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产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
织形式,例如建立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此后,索罗(S·C·Solo)对技术创新理论重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在
《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
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到1962年,伊诺思(J.L.Enos)
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的对技术创新下定义:
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
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和表述,缪尔塞
(R.Mulsser)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其搜索的300余
篇相关论文中,约有3/4的论文在技术创新界定上接近于以下表述:当一种新思
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
是技术创新。此后,许多学者都在技术创新概念上做过一些较接近的研究,但是
至今,人们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的表述依然莫衷一是。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的正确界定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整个研究体系和相对独
立性及其实现价值。技术创新的概念不能任意扩大,那样将导致技术创新和组织
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混淆起来,而把技术创新的“新”严格的定义在“首创"上,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将会限制我国技术创新的研究
领域,降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国情,技术创
新的概念应适度放宽,笔者认为技术创新可以这样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
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
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两层含
义,一是说明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二是说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
2、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些规模
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迄今为止,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没有一个
统一的定义,界定标准各国也有所不同。建国以来,中国在企业的界定方面经历
了六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在建国初期,用固定资产价值来划分企业规模。第二次
在1962年,将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从业人数。第三次在1978年,用较为全
面的“综合生产能力”指标来代替从业人数。第四次在1988年,在考虑了行业特
点的基础上,用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来划分企业规模。具
体而言,企业规模分为4类,共6档: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和大型二档)、中
型(中型一档和中型二档)、小型,共计150个行业标准。第五次在1999年,再
次将主要考察指标改为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企业规模还是4类:特大型、大型、
中型、小型,但大型和中型没有再做进一步的细分。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在5
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
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值得说明的是,几次规定的参照系只适用于工业企业,
并不适用于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
根据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2003
年2月19日联合颁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重新对中小企业划分做了详
尽的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大指标,结合
行业特点制定,在统计上将行业分为七大类: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
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业,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见表1—1。
6
第2章相关研究现状
表l—l 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
行业指标小型行业指标小型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零售业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
工业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销售额looO万元以下
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500人以下
交通运输业企业
从业人员6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
建筑业企
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400人以下
业邮政业企业
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
批发业企从业人员100人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企从业人员400人以下
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
本文的中小企业的定义是:在上述标准规模以下(三个指标需同时满足)的
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从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起,理论界就一直在争论“谁在技术创新中的作
用更大——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唧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歧视论"
创新理论的创立者熊彼特主张,足够大的企业规模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与市场
地位是创新的基本条件,大企业的生产机构“已经成为经济进步的最有力的发动
机,尤其成为总产量长期扩张的最有力的发动机。”②熊彼特认为,只有现代大企
业会把建立一个研究部门当作首先要做的事,而中小企业没有力量培育一个有实
力的研究机构,更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创新的风险。
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提出,创新的成本随
着时间的推延而越来越高,创新的优势就越来越倾向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却越来
越没有创新的条件。卡门(M.I.Kamien)等人也认为,大企业的其他可能优势包
括能够产生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当然中小企业就不具备这种优势。
(2)有悖于“歧视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论”
1965年,谢勒尔(Scherer,F.)对1955年《幸福》500家大企业的创新情
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利发明(创新)并不与企业规模的增长成正比。谢勒
尔等人认为小企业的创新优势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大企业比小企业有更
复杂的管理结构,与小企业相比,一般情况下,大企业决策层更趋于保守。大企
业的官僚体制不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而小企业领导层比较精干,更有利于根据
市场的变化较快做出创新的决策。②宽松的管理环境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而
①Z01tan J.ACS and David B,Audrestsch,Innovitjon and Small Firms,Camb rjdge.MA:MIT Press,l 990 P38。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3~144页·
7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企业的行政等级制度常常窒息研究人员的创新激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又常常
得益于从大企业“溢出"的科研人员。③大企业对研究人员的最好奖励往往是将
他们调到管理层去,而小企业却把创新作为他们竞争的核心。④大企业对那些小
的,不太重要的创新不太感兴趣,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正是一个机会,他们对这
些创新往往较大企业表现出更大的热情。
80年代以后,阿克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和奥德斯(Audetsch,D.B.)对
1982年美国34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做了比较(见表1—2),
结果是:中小企业创新在14个行业占优势,其余的20个行业大企业占优势。另
外,一些新兴行业(如计算机行业等),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表1—2 1982年美国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统计④
行业令部创新数大企业创新数中小企业创新数
电子计算机395 158 227
程序控制仪器165 68 93
无线电和电视通讯设备157 83 72
制药133 120 13
电子元件128 54 73
工程和科学仪器126 43 83
半导体122 9I 29
塑料制品107 22 82
照相设备88 79 9
办公设备77 67 lO
测电仪器77 28 47
外科医疗设备67 54 13
外科和医药设备66 30 36
特殊工业机械64 43 2l
工业控制6l 15 46
厕所设施29 4l 18
阀门管道设备54 20 33
测量和控制设备52 3 45
食品制造机械50 37 12
无线电和电视接受设备40 35 4
泵和抽水设备34 18 16
光学设备和透镜34 12 21
电动机和发电机49 39 10
塑料和树脂45 30 15
①Ace,Z.J.and Audrestsch,D.B.,Innovation and Small Fi肌s’The MIT Press C跏bridge,M弱sachusetts
London,England,1990。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之和有时不等于总创新数,因为有些创新不能按企业规
模分。
8
第2章相关研究现状
阿克斯等人的最终结论是:随着集中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创新趋于下降。在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大企业的创新优势比较明显:而在产业成长的早期、创新
的熟练劳动力的使用相对比较重要的行业,以及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中小企
业内在的成本优势,有效的帮助中小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并提高其创新的活力。
我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因而在理论研究上显得乏力。
在理论研究中较有创新性的以冯德连提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轮式”模型为
代表。
以上多方各执自己的观点,但笔者认为探讨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应在
一国范围、一定的市场结构、同一产业的大前提下进行。我国目前处于有计划的
市场经济条件,属于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中间市场,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
较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以后章节的论述将进一步表现出这一观点。
2.2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
1、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
(1)政府效率在某些领域高于私人部门效率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会直接推动创新,但在某些需要
巨额投资和具有极高风险的技术领域或产业却会出现调节失灵的情况,这些高投
资、高风险的领域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涉足的领域。美国经济学家斯蒂
格利茨(Stiglitz)研究结果是,统计数据与具体事例都不支持政府效率比私人
部门效率更低的观点。相反,在禁止权、处罚权、节约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政
府具有私人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私人部门的竞争很难解决外部性、逆向选择、
社会福利、非对称信息、大规模科研活动、公共品供给等问题,在上述情况下,
政府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在包括
技术创新的此类领域中,政府部门的效率会明显高于私人部门效率。
(2)技术创新具有准公共产品性
按照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公共经济学把产品分为三大类,纯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这一产品时,
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的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这一产品而不影响别人
消费该产品。对于这类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不可能通过
市场来提供,政府应进行配置。准公共物品含有部分公共物品的成份,会产生外
部效应。为此,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生产有正外部效应的物品,而控制有负外部
效应的物品过度生产。
技术创新可以被其它企业模仿而不增加创新成本,存在创新利益外溢效应,
这是技术创新具有的公共物品性质。但是,技术创新由于复杂程度的不同对于其
9
阳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它企业来说存在不同的技术壁垒,同时,技术创新向其它企业的传播也不是完全
没有成本的,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一般来说,一项技术创新,它的技术密
集度越大、内部管理要求越高,它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就越弱,企业从中获取和
独占的利益越大,它的利益的外溢效应就越小。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这种外部性
和独占性同时并存,所以说技术创新具有准公共物品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
府采取相关措施主动干预技术创新。
2、政府行为
本文的政府指国家的各职能部门(立法、行政和司法)。在包罗万象的政府职
能中,政府对于市场经济主要行驶三项职能: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
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对于提高效率而言,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外部性问题,
以及提供公共品等活动来提高经济效率。政府职能是静态的,是通过政府行为来
实现的,这里特指政府的经济行为,它指政府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一国经济的
活动。
目前,对政府行为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尤其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
的政府行为理论虽然较多,但是零星散乱。本文正是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我国政府所采用的促进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的行为内容。
2.3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代表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也可
以说,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时,就是实现了经济增长。∞虽然各国经济
发展途径各不相同,但经西方经济学家研究表明,所有曾经快速发展的国家都有
一些共同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都是一样的,当初它们成就了英国
和日本,如今也开始适用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④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
学家已经发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四个因素:①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教育、纪
律、激励);②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③资本(机器、工厂、
道路);④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2、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经济学家通过对战后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指出:技术
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
际上已将技术创新状况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蒙斯,《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l版。456~457页。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蒙斯,《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l版,456~457页。
lO
第2章相关研究现状
力的主要标志。
3、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
1946年,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发表了《资本扩大、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提出了
一套与哈罗德相同的经济增长理论,从而构建了“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在
该理论中,他们将人口、资本、技术条件等因素看成是变量,从连续的各个历史
时期分析这些变量对经济增长作用,以及每一个时期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此后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采用“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模型,”即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模型,
揭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作为一种过程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并
用总量生产函数方法测算了在一些国家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模型
的基本结论是:当经济达到均衡时,资本和总产出的增长率将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和技术进步率之和,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的增长率等于知识增长率。如果技术
进步为零,则新增加的产量由于都被新增加的人口所消耗掉,人均产量在稳态下
就不会变动。
4、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索洛之后的经济学家罗默、卢卡斯等人发现,技术创新不是孤立于经济体的
外生变量,而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80年代中后期,罗默(1990)提出了更
加完善的新模型“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发展出了内生增长理论。他们强调,经济
增长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应重视对于人力资本、研究开发、知识外
溢、收益递增等问题的研究。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引发了对经济
增长的又一轮深入研究。其核心在于通过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处理使得长期经济增
长成为可能。
因此,按照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技术创新是促使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那
么,在经济中就会表现出技术创新能够正向地影响到实际经济增长。如果这个结
论成立的话,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就应该把技术创新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
位,而不是相反。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改革能量释放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
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小企业特别是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企业快
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参
差不齐,在不同的行业有很大的差别。总体来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
家中小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的现状并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了详细阐
述。
3.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2004年6月23、24日召开的中美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论坛上,原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公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发
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众多方面是乏力的。
3.1.1中小企业总体技术水平现状
早在1990年,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就开始了创新调查的探索:
之后,1991年至1993年清华大学先后6次对105家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调查;1993
年,国家统计局在例行的企业技术开发调查中,列入了有关技术创新的调查内容:
199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对福建、甘肃两省的1900多家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调查;1996年,国家科委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对上海、
北京等6省市的数千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调查,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
的企业技术创新调查,虽说此次调查也未覆盖到全国的每省每市,但基本上代表
了当时全国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主要行业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一二十
年,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仍以引进为主。据调查,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
业总量中占到30%~40%,出口额比重已达到40%以上,而我国相应只有11%和
5%~7%。①以技术装备水平为例,我国工业中有46.2%的装备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和落后水平。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老化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技术水平低,直
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
①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年12版,85l页。
西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另一方面,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转移落后过剩生产
能力的场所,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状况更加低下,相当部分的企业仍处于
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低。
3.1.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情况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上比较积极,许多中小企业
设立了内部科研机构,并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在农
业部乡镇企业局、国务院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和原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联合开展
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中①,调查样本达4523家企业。在全部调查样本中,
有3178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占70.3%。如果将技术创新细分为产品创新
和工艺创新,那么开展产品创新的占全部样本的63.8%,开展工艺创新的占56.8%,
两者均开展的占50.4%。调查发现,在创新企业中有34.4%的企业开展了研究与发
展活动,其中有26.8%的企业连续开展研发活动,22.O%的企业设立了正式的研究
与发展机构。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
本、降低消耗等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最基本方面。就改进技术的方法而言,主要是
直接引进技术,引进技术的手段主要是“硬件技术”。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
动主要是围绕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的。由于多数高新技术的产品创新需要较
强的技术力量和较昂贵的设备,而中小企业一般较少倾注精力、财力于科技创新
的研究与开发上,更多的是采用“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从实践
上看,一些企业在引进的生产线方面,对引进工艺消化吸收不够,使得某些企业
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内部性特点,合作创新倾向不高。据在湖北、
广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参见表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是中小企业
自主开发产品,而从美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结成各种动态联盟,与大学、
科研结构进行合作是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策略,相比之下,我国只有18.5
%的中小企业选择了此种技术创新途径,说明这一策略尚未被我国中小企业所重
视。
国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8页
14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表l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途径。
产品披术来源样本数比重(%)
自主开发139 45.9
合作开发56 18.5
仿制13 4.3
购买技术专利14 4.6
产品为成熟大路产品66 21.7
其他15 5
合计303 】00
3.1.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现状
这里的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创新意识且素质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人员。中
小企业的企业经营者既是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又是参与者,这有助于中小企业接
受技术创新或有助于解决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一般大
企业技术创新都由专门的研究开发部门进行,其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往往要经过
若干环节,而且企业管理者用于技术创新上的精力有限,只是负责有关技术创新
的原则方针等事宜,很少亲自参与。这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优势的方面。但
是,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的经验,创新意识
不强,往往耽误了企业最佳的技术创新时机,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降低
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技术竞争实质上是技术人才的竞争。科技专业人才的技术创新水
平和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动力基础。但是,从技术开发能力看,
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不合理,2/3以上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以外,而剩余的企业科
技力量中绝大部分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对我国科研人员的比例调查显示,
我国科研人员在企业、研究机构与高等学府的比例是41.1:30.2:22.3;而日本
(1997年)的这一比例为69.2:6.7:20.1;德国(1995年)为61.O:16.5:22.5,
而中小企业的科研人员这一比例更低。
由于自身开发能力有限,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外来技术,通
过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得技术成果。但即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基
本的技术人才,使得它们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这些技术因一些中
小企业缺少能理解和接受技术支持的人力资源而未能有效利用。除此之外,中小
企业不仅技术人员数量少,而且每个技术人员往往又不得不从事多方面的工作,
使得他们在技术的深度方面难以与大公司的同类人员相匹敌。
。向发科:《技术创新——乡镇企业永恒的主题》,见《经济日报》,1999年1月20日。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3.1.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市(县)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和
财政扶持发展起来的,企业技术开发资金,国家各级政府投资只占10%,40%由企
业自筹,50%依靠贷款。而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政府扶持起来的还是各私营中小企
业,90%的技术开发资金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技术
创新实现产品差别化战略或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和集中度水平,进而获得“垄
断利润”——为企业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供给。这意味着高的利润来源
于技术创新,亦可推动技术创新。但实践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较低的营运水平严
重阻碍了技术创新。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在资本营运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不
仅要偿还债务、支付银行利息,还要上缴税金、提供财政收入,企业留利微薄甚
至出现负增长,企业根本无力筹措技术创新的资金进行投入。因此,一些市场前
景好、效益佳的技术创新项目无法实施。
另一方面,对于营运水平较好的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活动在经费投入与合
作方面与其它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截止到2005年,全国中小工业企业研发经
费占销售收入的0.19%,而1990年美国的研发投入就达3.7%,日本为3.29%。
由此可见,在生产经营的链条中,研发投入过低,是导致产品特别是知识密集型
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制约产品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
3.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笔者总结出主要是三个方面影响我国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别是:外部环境、中小企业内部自身、技术创新自身。
3.2.1外部环境因素
1、技术创新法律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
条例、规定等,例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
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起到
了很好的作用,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这些技术创新的立法不系统,令人无
所是从;同时,许多科技立法还只是行政法规、规章乃至政策文件,权威性不高,
约束力不强,未能使技术创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有效运作
中小企业规模小,分布面广,其要素、产权流动重组的频率远比大企业高。
同时它们获得要素、信息的能力及所能承担的成本又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各
种社会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如信息服务、培训服务、企
16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障碍冈素分析
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等,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存环境。目前,全国各级
各类服务机构已达到五万多家。但总体来看,这些机构经营水平良莠不齐,难以
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服务机构起步较晚,远远不够发达,中小企业的技术
创新面临着信息不充分、企业间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少、与外界缺乏联系。导致一
些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工艺、技术,生产根本没有销路的产品,形成大量的无效
供给,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很多服务机构设在政府部门,
如工商联、行业协会等,较少对企业开放,即使对企业开放,也仅为大型企业服
务,而商业性的中介公司收费昂贵,使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指导。
3、技术创新的外部制度不完善
我国一些科技机构和大专院校,由于国家多年的资金投入及其本身人力资源
上的优势使之具有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取得较多也较先进的科研成果,但很多
并没有即时转化为生产力。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本身技术创新能力有限,造成
产学研之间缺乏密切合作,科技资源严重浪费。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星火计
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但都是针对技术创新的商业化阶段为主,
而不是以商业化之前的创新活动为支持对象。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科技计
划加以改进、补充和完善。
4、政府组织保证缺乏
政府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通过政府的组织功能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必
要的环境和条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的组织作用。虽然1998年年底
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在国家经贸委下设了中小企业司,但它没有统一管理中小
企业的合法授权,不具权威性。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滞后,目前各地仍然按部门或
所有制属性管理中小企业,这种“多头管理”必然导致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众多,
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政策,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弊端,因而出现政
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局面。并且由于对政府部门的制度约束不严,乱收费、乱罚
款、乱摊派的现象严重。据调查,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向乡镇企业收费
的项目就达1000多种,全国性和频率较高的不合理项目达100多种,这些不合理
负担约占企业利润的20%,收费金额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5%,税费比例为
1:1~1.5。虽然费改税后情况有一定缓解,但问题并未有大的改观。据江苏省2000
年的资料,各种额外费用仍占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的2.5%~3.5%。∞各种费用直接
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的指导是绝对必要的,但政府的
许多管理条款和要求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小企业若想得到政府计划的
①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55页。
17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支持,常常需要准备冗长而又专业的申请报告及建议书等,这些工作对大企业也
许并不难,但对一个小企业来说,则会遇到重重困难,花费较多的人力、财力。
5、金融支持系统不力
大量的调研资料显示,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这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二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1)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获得困难
从企业外部来看,融资渠道较多,但都可归为两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由于我
国资本市场发育较晚,只有那些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效益较佳,经营稳健的大企
业才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由于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小,在资本、赢利状况等
方面不具备大型企业拥有的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资格。由于直接融资渠道
被阻,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几乎全为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企业向商
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但是从银行方
面看,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增长明显滞后于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
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它一些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处于对风险和投资时间
等因素的考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类大企业,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2)政府资金支持不足
中小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扶植其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是极为有限的,无论是绝
对量和相对量都是如此。必要的资金保证是企业创新的前提,否则就是讲空话。
实际情况是,2002年至2006年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在O.6%到1.O%之间徘徊。而早在1996年,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
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64%,韩国为2.82%。而中小企业
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90%的技术开发资金仍是由自己承担的。
3.2.2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1、企业体制制约技术创新
企业体制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直接相关。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从小生
产者的个体户和专业户中成长和分化出来的,或者是凭着一项专利、一种产品发
家致富的。企业的组织形式多是单一业主制或合伙制,进而决定了经营管理上的
家族式管理,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企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体系就跟不上形势了。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公司内部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管理结构。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企业治理机构不完善,使
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与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企业缺乏创新的
动力和压力,另一方面是滋生管理者道德问题。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对于多数国有中小企业而言,产权不明确仍是制约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虽
然,这些年来对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有很大的力度,但迄今为止,产权
问题仍是一个没有真正突破的领域。各级政府作为企业代理人,国有资产的盈亏
与他们自身利益关系不是很直接,所以他们对所在企业的绩效不关心,在这种情
况下,他们不关心企业的效益,更不用说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技术创新了。
2、企业管理问题制约技术创新
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历程来看,这些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
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痛苦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
企业初始创业的管理起点往往较低,主要表现为决策非程序化、管理非制度化、
非理性化和随机性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些管理中的问题形成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
障碍。
另外,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长期的技术创新计划和长远的技术创新目标,企业
行为短期化严重,在技术开发上只追求短、平、快项目,在企业发展上缺乏长远
的战略管理目光,导致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开发生产屡屡发生,造成了巨大的
科技浪费和资源浪费。
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而要积累人才资源,必须要
有一个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成长机制。早在党的十五大就提出了允许
知识资本参与分配,为落实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指明了道路,但在企业具体
落实上存在很多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
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科学选拔和使用机制,没有建立激发人才创新的制度。
4、缺少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
优秀的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
指挥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中小企业规模
一般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家在技术创新面前往往心存顾虑,宁愿选
择保守稳妥的技术追随战略,长期“遗传”的结果,使企业不思进取,一味依赖
“外援”,有的甚至“拿来”或“偷来”,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除部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外,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和经营管理
人员来自城镇农村,虽然不否认其中存在部分才能卓越者,但长期小农经济和传
统观念的影响使多数企业经营者缺乏探索、冒险、创新精神,制约了科技创新意
识的强化。因此,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还明显滞后,企业经营者没有“职业化”,
没有成为真正的风险承担者,以创造欲、冒险、成就感和事业心为基础特质的企
业家精神缺乏,使技术创新先天缺乏动力。
5、技术创新资金内部来源枯竭
19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技术创新费用的支付大部分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
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管理落后,造成收益能力低下,因而引发
自身积累不足,企业根本无力筹措技术创新的资金进行投入。日本学者曾经将企
业竞争力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联系起来,一个企业的R&D费用如果仅占企业销
售收入的1%,那么这个企业注定要失败;如果3%则仅仅可以维持企业发展;如
果占到5%则可以参与竞争;如果达到8%以上,那么才有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
的R&D投入严重低下,全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
技术企业平均也只占0.6%。在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R&D销售额在10%以上,
中低技术产业的R&D销售额也在1%~2%之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
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的1.5%。
6、人才、信息等严重缺乏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人才障碍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的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小企业不仅技术人员数量少,
而且每个技术人员往往又不得不从事多方面的工作,使得他们在技术的深度方面
难以与大公司的同类人员相匹敌。长期以来的计划体制造成人才‘分布不合理,科
技人员过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再加上人事制度改革缓慢,有些地区人才
流动仍很困难,此外,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较低,也使其缺
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活动,企业技术创新既需要技术信息,
又需要市场信息,两者缺一不可。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所以,
几乎所有企业都把缺乏即时、有效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看成是阻碍技术创新活
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往往只能通过本企业的销售部
门获得必要的供求信息,而技术信息相对闭塞,这显然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
新活动。
3.2.3技术创新自身因素
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创新风
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往往只能进行
单一技术的开发活动,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以便相互补充,从而降
低风险,一旦这项技术失败,意味着企业整个技术创新的失败;二是市场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将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能力有限,即使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获得
了成功,在商业化过程中也会遇到资金短缺和缺乏开发市场的经验等困难,因而
不能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任何一项技术创新都面临着产权保护问题,而中小企业要保护自
20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己的科研成果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我国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专门保护机构也无专门
人才,当知识产权被侵害时,中小企业发明者就会丧失从创新投资中获取收益的
机会,增加技术创新的风险,这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和参与技
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面临两个
特有的困难:一是知识产权被盗后,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
巨额投诉费用,二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申请专利所需要的较高费用、较多的人力
和时间,以及担心此过程中的技术泄漏。可以预计,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中小
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会是个更大的问题。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种种障碍因素,据中国企业家调
查系统2001年“企业经营者对妨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创
新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占58.0%,其次为“资金引进渠
道不畅”,为42.5%,第三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为36.5%。①
①宁军明,《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措施》,乡镇企业研究:2002(02):13~14。
2l
第4章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第4章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其各自的经济活动中起着
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
于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政府在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中的角色和作用不断加强也是一个国际性的趋势,因此,本章运用定性和
定量、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我国经济增长、中小企业以及政府三方面
来阐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4.1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状况实证分析
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部分中已经阐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
理论,在本节中,将具体指标量化,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
4.1.1国内外分析方法说明
国外学者利用企业或行业的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研发活动的收益率做了计
量分析。他们采取较多的是剔除资本和劳动回报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度量企业的
产出增长,使用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表示创新活动。其结论是研发活动的投入对
于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层次的研究还证实企业投入研发资金的技术创
新活动相对公共研发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率,而基础研究也具有额外的生产率增长
回报。对于贡献率的大小尽管结果不尽相同,但大部分研究认为,研发活动的私
人收益率高于30%。
发展中国家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受到数据条件和结果显著性的影响,研究数量
和质量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国内实证研究中不少学者选取了专利数据代表技术创
新活动来研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己经有很多西方学者常用专利数作
为宏观指标来描述技术创新,比如0FCD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开始重视利用专
利统计数据。为在成员国间就使用专利数据作为技术指标达成共识迈出一步;另
一方面,在我国,研发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研发活动投入对技术创新活动
代表性不强,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产物可能具有更好的代表性。事实上,我
国从1985年开始有比较规范详细的专利数据统计J下好契合了专利数据时间序列
长、易得、客观、完整、准确等优势,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也能得到保证。
西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4.1.2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
1、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与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理论: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为非平稳序
列的建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协整分析是~种对非平稳变量组成的关系式中的长
期均衡参数进行估计的技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有效地防止伪回归
的出现和克服传统的计量分析技术在进行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分析时所面临的各
种问题。在进行协整分析时,一般经过平稳性检验和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两个
步骤。
误差修正模型(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它对短期失衡
问题提出了一种纠正方法,对于专利和经济增长简单的(1,1)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
型可以写成:△1ngdp=a+b△lnpat+c ecm+毛。模型中ecm表示误差修正项.通常
误差修正项前系数为负,这样当t一1时刻GDP偏离长期均衡解,误差修正项与系
数的乘积会使短期GDP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从而体现长期均衡对GDP的调节。通
常上协整检验的阶数确定误差修正模型的阶数,更高阶数的误差修正模型具有更
加复杂的形式。
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能够度量变量间的联系程度,但不能证实因果关
系存在,识别因果关系是在以检验为依据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Grange和sim
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是用来验证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
2、研究数据和方法
本文选择使用专利受理数据来表征技术创新活动,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
关系。我国的专利制度将受理专利分成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进行授权。
发明专利技术含量高。其受理和批准数量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明能力和
水平。因此具有国际可比性。鉴于发明专利的重要性,同时经试验,实用新型和
外观设计专利没有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本文仅特别关注国内发明专利的
受理量数据,并采用了与专利受理总量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中用GDP表示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研究各国经济增长时,
总量生产函数一般设定为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因此本文在处理专利数据与GDP
数据时也采用过去研究中通常的对数形式的做法。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使得系
数具有了弹性的意义从而缓解了量纲不统一的问题。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是
1987—2006年全国GDP、国内专利受理总量(PAT)和国内发明专利受理数量(1NV)的
对数值,所有的原始数据均出自1988年至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见表l。
第4章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表1 GDP与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数量表①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GDP 专利受理总量PAT 发f"j专利受理量INv
1987 12058.62 21663 3975
1988 15042.82 28440 4751
1989 16992.32 26964 4685
1990 18667.82 35590 5705
1991 21781.5 44042 7192
1992 26923.48 58397 9663
1993 35333.92 62892 11087
1994 48197.86 62985 ll 19l
1995 60793.73 63925 10018
1996 71176.59 76060 10857
1997 78973.04 81793 11722
1998 84402.28 87591 12660
1999 89677.05 109958 15596
2000 99214.55 128174 23369
200l 109655.2 149345 26200
2002 120332.7 187600 348ll
2003 135822.8 231292 50326
2004 159878.3 258945 58475
2005 183867.9 359886 84052
2006 210871 4452ll ll 1346
①由于统计年鉴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专利受理总鼍和国内发明专利受理数量去除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数据
以此做到应变量和白变量的对应。
25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GDP与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数量对数表
年份LNGDP 专利受理总量LNPAT 发f删专利受理量LNINV
1987
1988
1989
1990
199l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9.397535 9.98336 1 8.28778
9.618656
9.740517
9.834557
9.988816
10.20075
10.4726
10.78307
11.01524
11.17292
11.27686
11.34335
11.40397
11.50504
11.605l
11.69802
11.81911
11.98217
12.12197
10.25555
lO.20226
lO.47982
lO.6929
10.97502
“.04917
11.05065
11.06547
11.23928
11.3儿95
11.38043
11.60785
11.76114
11.91401
12.14207
12.35144
12.46437
12.79354
8.466ll
8.452121
8.649098
8.880725
9.176059
9.313529
9.322865
9.212139
9.292565
9.369223
9.446203
9.65477
10.05917
10.17351
10.45769
10.82628
10.97635
11.33919
2006 12.259 13.0063 11.6204
变量定义:LNGDP=log(GDP);LNPAT=109(PAT);LNINV=log(INV).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8—2007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2008年。
本文首先使用ADF和PP检验法检验表2中三列数据的平稳性;然后采用F
n91e—Grange两步法验证专利活动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确定协整关系后
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回归和相关的计量检验;之后使用Grange因果检验
验证专利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4.1.3结果分析
1、平稳性检验
分别采用ADF检验方法和PP检验方法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对表2中的
LNGDP,LNPAT,LNINV及其高阶差分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检
验显示时间序列变量LNPGDP,LNPAT,LNINV是非平稳的,其一阶差分变量DLNGDP,
第4章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DLNPAT,DLNINV也是jE平稳的,但其二阶差分变量DDLNGDP,DDLNPAT,DDLNINV
是平稳序列。由此可知LNGDP,LNPAT,LNINV数列均为2阶单整序列。
表3 ADF检验平稳性结果
变量ADF检验值检验类型1%临界值结论
LNGDP
LNPAT
LNINV
DLNGDP
DLNPAT
DLNINV
DDLNGDP
DDLNPAT
一2.07995 (c,c,2) 一4.6162l
—1.08319
一O.21995
—2.79736
一1.96613
—1.42759
—2.93803
—8.48093
(c,c,2)
(c,c,2)
(c。O,2)
(0,O,2)
(O,0,2)
(O,O,2)
(O,0,2)
一4.5326
—4.5326
—3.88675
—2.69977
—2.69977
—2.70809
—2.70809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平稳
平稳
DDLNINV 一6.34 185 (0,O,1) 一2.70809 iF稳
注:①检验形式巾的c和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②ADF检验通过软件eviews5.I实现;③滞后期
k的选择标准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
表4 PP检验平稳性结果
变量PP检验值Prob 1%临界值结论
LNGDP
LNPAT
LNINV
DLNGDP
DLNPAT
DLNINV
DDLNGDP
DDLNPAT
—1.31752 0.851436 —4.5326
一l-12248 O.897704 —4.5326
—0.41166
—1.97565
O.978737 —4.5326
O.293738 —3.85739
—1.96613 O.049518 —2.69977
—1.21538 O.196853 —2.69977
—2.98879
—11.172l
O.005267 —2.70809
5.63E—06 —2.70809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平稳
平稳
DDLNINV 一6.98529 1.98E一06 —2.70809 平稳
2、协整检验
使用0LS回归方程LNGDP=Q LNPAT+毛,LNGDP=c+B LNINV+毛,并运用E—G两
步检验两列残差序列e1,e2的平稳性,结果如表5所示。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5协整残差项平稳性检验、1’
变量ADF检验值检验类型10%临界值结论
e1 —1.74844 (0,O,1) 一1.6066 平稳
e2 —1.70403 (O。O.1) 一1.6066 半稳
残差序列e1和e2均为平稳序列,证明我国专利受理活动和经济增长以及发
明专利与经济增长存在着(2,2)阶协整关系。
3、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证明专利总量和发明专利都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
以对经济增长与专利总量、经济增长与发明专利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估计。
首先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一般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LNGDP=O.0778+LNPAT+2.0397。LNGDP(一1)一1.5032+LNGDP(-2)+0.3856+LNGDP(-3)
R.sauared=0.9987,DW=1.9230,无自相关性
LNGDP=0.0259+LNINV+2.1889+LNGDP(一1)一1.6588+LNGDP(-2)+0.4501’LNGDP(-3)
R.squared=0.9980 DW=1.3912,无自相关性
于是专利受理,发明专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为:
LNGDP=O.9629+LNPAT
LNGDP=0.8495+LNINV+2.76516
将观测值代入长期均衡方程分别得到误差修正项ecml,ecm2
基于二阶误差修正模型基本形式代入误差修正项进行参数估计并剔除系数不
显著项,其结果为:
DLNGDP=1.1854+DLNGDP(-1№.2930+DLNGDP(—2)+o.1 01 O‘DLNPAT·0.0898★ECMl
R.squared=0.8277,DW=1.9230,无自相关性
DLNGDP=1.2214+DLNGDP(-1№.3445+DLNGDP(-2)+0.1 166+DLNINV-0.0494+ECM2
R—squared=0.8436,DW=1.8130,无自相关性
两个模型通过序列相关检验及其他各项检验,误差修正参数结果整理如下表6:
, 表6误差修正参数结果表
二元关系长期弹性短期弹性长期均衡误差对短期修正力度
专利总量与经济增长0.9629 O.101 0.0898
发明专利与经济增长0.8495 O.1166 0.0494
专利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表示专利水平增加1%则推动经济增长0.101%,
o检验形式中的c和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②^DF检验通过软件evi明s5.I实现;③滞后期k的选择标
准是以^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
28
第4苹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而发明专利水平增加1%则对于经济增长的短期推动作用为0.1166%。长期弹性是
协整分析得到的创新活动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看作创新活动促进经
济增长贡献率理论上的稳定状态。但事实上短期内创新活动受到各方面制度和环
境因素的制约远远不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影响。
4、Granger因果检验
对专利活动、发明专利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Grande因果关系检
验。按照检验要求,以专利总量为例提出零假设,分别为“专利申请变化不是引起
GDP变化的原因”,“GDP变化不是引起专利申请变化的原因”,检验结果如表7所
示。
表中的第一列是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的零假设。其他各列的第一行数据为F
统计量的数值,第一行的数据为F统计量在零假设不成立时的概率显著性水平。
在滞后期为卜3年时,专利受理总量与经济增长、发明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
着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滞后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小于3)专
利受理和发明专利变化的确是GDP发生变化的原因,证明了误差修正模型的合理
性;而在滞后时间比较长时GDP变化也可能是专利受理总量和发明专利数量变化
的原因。
5、结论与启示
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结果证实:以专利数量表征的技术创新活
同时以发明专利表示的基础研究活动对
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Grange因果检验结果进一步显示了短期看来,技
术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因果关系成立;同时长期看来,经济增长也成为创新活
动进一步活跃的动因。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很可能是在相对稳定的均衡水
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平关系中上下波动。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无论以发明
专利测度的基础研究活动,还是以全部专利受理量测度的全部创新活动,其对经
济增长的长期弹性都远远高于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这说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在短期内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东亚经济
增长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互补性,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我国有形资本存
量水平较低情况下还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己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度依赖与创新相关的整个社会中其他各个方而的作用,如制
度框架、文化、社会习惯等软性因素。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
程中,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
框架,这也是导致从长期来看,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短期不那么显著的重要
原因。
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无法通
过协整分析建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还不能全面的从构成角度剖析各种创新
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能通过其他方法研究这种相关关系相信会得出更有
意义的结论。
4.2中小企业自身要求技术创新
4.2.1中小企业本身具有一定技术创新优势
很多研究显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20
世纪很多重大创新成果是由中小企业发明创造出来的,如喷雾器、DNA指纹技术、
人造生物胰岛素、录音机、个人电脑、速冻食品以及拉链等。此外,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具有很高的效率。据欧盟的统计,中小企业R&D的单位投入所生产的新产
品是大企业的3.5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充分利用政府资助方面也有很高的效
率,例如,美国大企业的R&D支出有26%来自联邦政府的资助,而中小企业仅有
11%来自联邦政府,但中小企业却创造出美国50%以上的创新成果。叫从我国来看,
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快于大型企业。有关部门对
天津、上海、湖北等地的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其结果表明:近20年来,
工业部门自己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大约有75%~80%来自
中小企业。
我国著名学者唐菊裳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曾对小企业和
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和弱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小企业的优点主要有:①营
销: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能迅速做出反映;②管理:清规戒律少,有活力。业主/经
理敢冒风险,能抓住机遇,当机立断;③内部交流:具有非正规的、有效的内部
①杜占元、刘东,《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角色和作用》,中国软科学:1998(9):83页。
30
第4章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交流网络,解决问题快。
4.2.2中小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要求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小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的产权所有者一般就是经营者,所有者的目标就是企业目标。因此
会不断的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以实现获得丰厚的回报。在竞争过程中,我国的
许多企业已经越来越体会到,市场饱和利润摊薄是不可抗拒的趋势,要形成持续
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中小企业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即
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技术创新,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至拥有核心技
术的基础之上,否则迟早要被淘汰的。
4.2.3市场环境要求创新
市场经济的繁荣来自于竞争,市场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调节功能,市
场竞争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比大企业要大的多,为了
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充分利用自身的灵活性的特点,采用和尝试新的技术,
并在某些领域中敢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而走出自己的特色路,而不是一味模
仿,与大企业挤在同样的市场领域内。大量的实例证明,每年诞生的中小企业很
多,但倒闭破产的也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英年早逝”的现象呢?原因固然
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忽视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向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或服
务,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
然会引起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层次、内容的深刻变化,一方面要求中小企业必须
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通过技术创新
生产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产品。对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来讲,无论是产品质量结
构,还是品种结构都具有极大的潜力可挖,而挖掘这种潜力,只有通过广大中小
企业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从西方国家的教训来看,大公司、大集团如果不加限制地过度发
展将形成垄断,严重限制市场的自由竞争,导致企业活力下降,竞争能力削弱,
因此,各国都通过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来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繁荣市场经济,
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
4.2.4国际形式要求技术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小企业国际化日益明显,而技术创新作为企
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性要素,是企业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更是中小
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中的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用有了明显变化,创新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核心,其特征之一就是生产规模小,
生产更多的是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而经营灵活、反映灵敏的中小企业
正适应了这一变化趋势,全球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
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方面较大企业更
有紧迫感。我国已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使得我国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
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对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必须改进落后
技术才能参与世贸竞争。由于加入了wT0,很多国外先进技术会进入我国,要求中
小企业进行相应技术调整并进行创新。
4.3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不论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中均
占有突出地位。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提供了巨大的就业
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
4.3.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政府,即政府去制定技术创新计
划,企业来实施。正因为是这样一种机制,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计划经济国家的
技术创新优于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只有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由政府转为企业,
才能全面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小企业
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将形成规模宏大的技术市场,市场需求加速推动了科技成果转
化利用的过程。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的同时,又吸引了科研机构的科
技人员进入企业去合作参与和组织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促进了科技体制的改革。
4.3.2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性质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
和生命力。不论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小企
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中小企业在培育市场环境、促进充分竞争等
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也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例如从1980年至
1993年韩国中小企业数量比重提高了2.3%,产值比重提高了15.9%。在韩国整
个80年代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到200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316588.96亿元,其中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为
112339.41亿元,占35.48%;中小企业的总产值为204249.55亿元,占64.52%。
这就是说,中国2/3的工业总产值来自于中小企业。以2006年为例,在产品销售
额143171亿元中,中小企业贡献了63.29%,共达90619亿元;在出口交货值和
32
第4章我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出口比率方面,工业出口总额达到2694l亿元,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
68.20%,比例相当高,显示出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表现优异,中小企业的出
口比率为20.28%,高出大型企业16.30%约3个百分点。对中国整个经济增长来
说,中小企业的特殊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4.3.3产业转移要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世界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看,产业转移是推
动我国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来源主要都是
西方国家的产业技术扩散。但是,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产业搬家。产业转移的
技术依托是产业分解和产业融合。发达国家通常是将产业链进行分解,然后把一
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具体的形式有直接投资、生产外包、设备供应
等),以实现国际间的生产分工和资源配置。同时,所分解的产业链环节进行连接,
实现产业融合,以开拓更大的需求空间。所以,当我国在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
移方式、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应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4.3.4产业升级要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我国产业逐渐向高层次、高科技的产业价值链的推进和升级,不仅是产业发
展和市场空间拓展的必要,也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利益格局特征使然。因为,在现
行世界经济体系中,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附加值利益将得到更大的强化,传统技术
和传统产业的规模竞争和利润摊薄,使得其附加值和利润率趋向降低;而高新技
术产业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以及垄断利润)倾向则将长期保持。也就是说,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企业分散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小企业
的发展与创新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规律。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技术、新产
品、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出现了电子激光、生物工程计算机等一系列新
兴产业部门,产品也由过去的“重厚大长”趋向于“轻薄短小”。高新技术的产业
化推动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的转变,
促进了产品的小批量和小型化的发展,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以及要求中小
企业的技术创新来顺应这种趋势。
第5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探讨
第5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以及外部环境。
政府的作用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如果市场没有缺陷不需要弥补,政府干预是不必
要的,技术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一种企业行为,政府不应该直接干
预。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而言,仅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去探讨政府角色安排是远
远不够的。基于以上分析,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天然的市
场劣势等方面,政府不能是个旁观者,而应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的扶持者和
推动者。本文主要是从政府行为,即政府部门的组织构建及外部环境的完善来探
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微观层面的中小企业自身问题的内部解决本
文不作探讨。
世界上中小企业发展成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中小企业支持系统,从
中小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组织结构设置到管理运行机制的确立,都要求具有系
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本章将从自主创新战略目标、政府宏观管理体系的建
立与完善、政策支持三方面来探讨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和推动作
用。其中,重点研究了政府政策支持行为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积极
作用。
5.1建立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
合作创新、模仿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储备和技术人才没有发达国家先进,不
可能一下子进入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采取的是模仿创新,而
且是照搬的技术模仿,虽然投资少、风险低、效率高,能快速把产品生产出来投
放市场,但这种仿制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
人才济济的地方,科研资源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中小企业与他们挂钩,合作创新
是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进入新技术领域的重要途径。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
要建立自主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可以从合作创新逐步过渡到自主创新。这主要
是因为,对于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核心技术,实际上很难从简单的国际转移中获得,
我们必须树立进行自主研发的决心,加大投入同时优化技术研发投入的资源配置,
冲击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形成在这些领域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产业的总体
技术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使我国中小企业
面临的压力更大,使得自主创新正成为中国的一个关键的战略问题。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5.2政府宏观管理体系的建立
5.2.1建立统一、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
如前所述,多年来,我国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众多,形成“谁都管,谁都又
不管”的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已是众望所归。同国际
上相比,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并建立了各
具特色的管理机构体系,有力的保障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经贸委下
设有中小企业司,但其管理中小企业的职能毕竟有限。针对目前缺乏统一管理的
情况,应设置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机构的设置还应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技
术创新的半官方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
善结合起来。建议国家尽快建立一所面向全国各地,并为其提供指导性服务的“国
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之所以要建立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因为以
城市为依托建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的困扰,
例如技术源泉不足问题;产学研不协调(或当地缺少拥有领先技术的科研机构或
高校)问题;国际间的技术交流问题;还有当地有关技术创新的供求失衡问题等
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可能会发生。
这里主要是借鉴了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建立一所具有权威性的功能强大的
并能促进产学研密切配合的国家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有:
①建立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网络中心,并与各地方城市中的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中心联网,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信息服务;②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新技术发
布、推广活动;③为国家创新体系、宏观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④为各
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交流提供方便条件;⑤为各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提供业务指导和工作人员的培训;⑥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所产生的、而当地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所无力解决的一切重大问题,诸如产学研结合问题或贷款
再担保问题等;⑦开展与国外创新中介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市
(县)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按照中央政府
的具体要求构建,其职能主要是为当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并积极配合国家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作。
5.2.2完善科技计划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科技计划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攻关
计划中支持了相当一批旨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项目。“863计划"的
目标虽然主要是支持长远性的高技术研究项目,但由于其支持领域的战略重要性,
对促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管理改革中,更
是进一步加强了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工作。“火炬计划”更是直接开展高技术产品化、
36
第5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探讨
产业化的专项计划,此外,“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新产品计划”等都是
直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的计划。
我国应继续实施“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燎原计划”和“丰收计划”等
计划,促进中小企业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政府可以在创新活动还不能产生商业
利益之前给予少量的支持,随后再支持成功企业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这种分阶段
的支持既有利于降低风险,又有利于提高持久创新能力。
5.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旨在引
导、激励、保护、协调和规范中小企业创新行为和其他相关主体的行为而采取的
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中小企业一方面在技术创新领域具有重要
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存在着许多不利条件,这要求政府制定出切实有效
的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这一系列的政策主要包括法律政策、
金融政策、产业政策。
5.3.1法律法规政策
无论哪一类企业,其正常运转都要求在一定的法制环境中进行。建立健全适
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小企业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是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的关键。这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中,既有中小企业基
本法、又要有针对不同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包括技术创新、技术发明、技术
转移、技术推广等。
l、借鉴国际经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建设
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发达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美国、日
本和德国堪称是用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杰出典范。他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的立法起步较早,体系也相对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认识到技
术创新对于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性,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中小企业
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制定的法律主要有,《史蒂文森——怀特勒创
新法》(1980年),《贝赫——多尔法》(1980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1982
年)、《商品澄清》(1984年)、《联邦技术转移法》(1986年)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明确了政府机构传授技术信息的义务及与本国中小企业进行新技术合作
开发的责任,强化了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投入,有力的促进了科
学技术向商品转化的过程。如美国政府1982年颁布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
根据此法,中小企业1983年获得研究开发合同4400万美元,1984年为1.1亿美
元,1985年将近2亿美元,而联邦德国也通过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在1978年到
1980年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补贴额与总额的比重由7%上升到20%。对此加以
37
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结,应加快立法步伐,加大立法力度,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创新过程中
各行各业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
2、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法律
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知识经济所提
出的严峻挑战,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上应加强法制建设,以保障和促
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法律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各
种方针、政策措施和目标只有提升到法律高度才能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立法专门化是当前国际科技立法的发展趋势,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科技立法,1998年8月,为了促
进科学技术创新,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共中
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国家
将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
化的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
的国情,尽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专门的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促进法。主要内容应涉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风险保障、战
略计划、成果转让和使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支持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应丰富中小企业科技专项法律法规,加强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有关的配套法制建设,如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保护方面的专项法规,打击盗版、
走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建立健全有关科技成果流通、专利、版
权、标准化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减少专利申请的繁琐手续:制定社会中介服务机
构的法律,扩大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范围,提供高服务质量,要加快制定有关科技
服务、培训服务、财务服务、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规章,使
中小企业的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3、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
法》等有关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但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的局面依然存在。促
进企业有序有效竞争,政府责无旁贷。对于仍由国有大企业控制的传统垄断行业,
要引入竞争机制,允许中小企业逐步进入;政府引导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制定
和颁布投资产业的相关目录,具体规定哪些行业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哪些行业允
许中小企业进入,哪些行业限制中小企业进入,以及非开放行业的开放时间表等。
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法制和技术创新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技术创
新意识和法制意识,执法、司法人员应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服务意识、自觉学习
有关技术创新的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效率,通过公正、
高效的执法和司法,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8
第5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探讨
5.3.2金融政策
我国传统的金融服务,在支持国有大企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在金融
服务政策中也规定了有关中小企业方面的内容,但就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专门的金
融政策却十分少见,由此造成中小企业筹资难和信用担保难。因此,有必要在金
融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消除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1)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设立二板市场。二板市场主要是为不能满足主板市场上
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亦可作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美国、日本、
新加坡、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二板市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建立二
板市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同时,我们在积极筹建二板市场时应认识到,设立
二板市场是一个关系到投资者水平、市场制度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性课题,因
此,在模式选择、上市标准等等方面都要谨慎操作,方能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2)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发挥国有银行的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
务特点和要求的制度安排。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疏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梗阻,
进一步放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幅度;②大力改进支持高科技企业的信贷
政策,对于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当地银行尽可能与其签订银行协议,承诺每年
的贷款额度,使企业的资金来源能相对稳定;③大力整治企业信用,对于信用评
级高的中小企业,可以给予一定额度的无担保抵押信用贷款;④建立基层金融机
构贷款的激励机制,同时合理调整和落实县级金融机构的贷款权限,根据不同情
况和分类赋予一定的贷款权限。
其次,设置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合适的融
资方式就是利用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是大银行主要是为大企业服务,这就要求
我国发展适应市场化的中小银行。如像台湾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
业金融公库”等。地方政府要向中小银行注入一定资金,同时中小银行要加强内
部管理,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中央银行要发挥道义劝告,要求国有金融机构公正
对待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制止不正当竞争。
再次,发展民营小型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贷款不一定都要由国家银行来解
决,也可以由民间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来办。如美国就有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和金
融公司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目前我国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在沿海发达地区已
初具规模,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对此应给予肯定并推广其成功经验。
第四,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主要是针对不具有银行贷款
39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条件、但有发展前途、市场自{『景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分担金融机
构信贷风险,促成中小企业融资成功。p41可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担保制度,
但担保重点不同。中央政府实行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重点对一些特殊项目和
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地方政府可参照中央政府的做法,根据本地中
小企业的特点,确定地区扶持重点。此外,可借鉴韩国经验,技术可以向银行作
价担保,扩大中小企业的可担保范围。
2、财税政策支持
财政政策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扶持方式。各国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进行
技术创新,大都采取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美国的“研究和实验(R&E)永久
性税收优惠",日本的“增加试验研究经费的税额抵扣"和“中小企业技术基础强
化税制”,荷兰的“促进研究开发条例(WBS0)”等等。针对我国情况,应制定鼓
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直接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对新产品开发实质
性税收优惠不多。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开发和生产新产品的积极性。政府税收政策
不应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财税政策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体做法可参考湖南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的做法:中小企业盈利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业的费用,实际
发生额比上年增长在10%以上(含1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核准后,可以再
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所得税。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
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格在lO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几次摊入管理
费用。(2)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内的企业,经省级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
业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
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以每一年度为基础,
5年内由财政将实际上缴所得税新增部分的50%返还给企业,全额用于技术开发。
(3)对中小企业之间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之间技术转让实行税收优
惠政策。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
营业税,以加快技术流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同样,通过对科研机构和高
等院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及其
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4)切实减轻中小企业
的税费负担。规范财税制度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税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轻中小
企业负担。作为财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之前的过度措施,可以借鉴局部地区采用的
“一道费’’的做法,即对中小企业取消形形色色的收费项目,代之以政府的一次
征收,以此杜绝各个部门各方面向企业乱伸手的现象。
第5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探讨
3、基金政策支持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已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
新基金的暂行规定》。但只是面对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还有很多非科技型的中小企
业惠及不到。因此设立和丰富各种基金,包括信用保证基金、发展基金、风险投
资基金、技术创新基金等,帮助中小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提高其市场
竞争力。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如政府预算拨款、其他专项资金、企业团体
或个人捐赠款项、基金利息和其他收入等。
其中,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是一项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的政府专项基金,其来源是国家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于1999
年6月正式启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资金33亿
元,支持的项目近5000个。p叫创新资金主要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注
入等方式,对产业化初期(种子期和初创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风险较
大、商业性资金进入尚不具备条件、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给
与资金支持,达到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的目的。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基金的运作机制,使之对中小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在营造创新政策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推动
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贡献。
总之,实施一些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是各国政府扶持
中小企业发展、技术进步与创新所采取的主要的、普遍的措施。
5.3.3产业政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导向的,属被动型的。
而我国中小企业涉及包括三个产业的几乎所有领域,形成各不相同的产业与行业
政策体系,凌乱而不规范。应充分使用产业政策这个宏观调控的指挥棒,加大政
府干预力度。根据以上理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大企业技
术创新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当前,国家扶持的重点是:科技型、就业型、资源
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等中小企业。笔者认为
应加大发展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如计算机、信息、环保、新能源
熊寸o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1991年,科技部出台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
中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①具有大专以上
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人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
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
4l
西南大与乏硕士学位论文
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②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
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③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
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
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所划定的高新技术范围为:微电子科学和电
子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光电子和光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
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
态科学和环保技术;其他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优势是:所需资金少,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
成本低,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要求等,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等方面具有大型企
业无法比拟的优点。
2、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认真执行已颁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
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鼓励中小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以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
统产业,对那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
条件的小企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关闭。指导
中小企业从事综合利用型产业,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
在继续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旅游、信息、技术
服务和会计服务等新型产业,采取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重的产业政策,鼓
励中小企业分类发展,或鼓励中小企业实行联合,发挥规模优势,或保持“小而
特”占领特定市场,从而使中小企业既达到结构的调整,又形成产业结构的现代
化和高极化。
4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1998年6月2日。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张俊喜、马钧、张玉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年7版,7~8页。
【4]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htIp://、Vww sme.gov,cⅣ,2007.12.20
【5]刘惠杰,《政府职能转变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企业技术进步:2002(7):34。
【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哈佛大学出版社,1934年版,66页。
【7】张俊喜、马钧、张玉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年7版,28页。
[8】Zoltan J.ACS and DaVid B,Audrestsch,I彻oVition and SmaU Fi肌s,Cambridge.MA:MIT Press,
1990 P38。
[9]蒋坚,中小企业社会文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及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版,7~8页。
【10】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3~144
页。
[11】J.K.Galbrailh,Americall C印italism,Boston,Houghton Mimin,1952,P.86~87。
[12]M.I.Karnien&N.I.Schwanz,Market S仃uctl腓aIld I加ovation,C锄bridge UniVers时Press,
1982。
【13]Ace,Z.J册d Audrestsch,D.B.,111110Vation and Small Finns,T11e MIT Press Canl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England'1990。注:人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新之和有时不等于总创新
数,因为有些创新不能按企业规模分。
【1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蒙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
1版,28~29页。
【15】1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蒙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第1版,456~457页。
[17】张俊喜、马钧、张玉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年7版,51~52页。
[18]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年12版,85
页。
[19]朱丽芳,丁士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阶段分析》【J】,商业研究:2000(9):86~
88页。
【20]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8页。
【21】陈卫东,《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小企业的动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5),21~
4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2页。
【22]宗锦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M】,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12
月11日。
【23]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5页。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25】姬定中,《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h婶://freeweb.nyist.net/。
【26】蔡敏勇,《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体系》[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27页。
【27]宁军明,《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与措施》[J】,乡镇企业研究:2002(02):
13~14页。
【28】杜占元、刘东,《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角色和作用》[J],中国软科学:1998(9):
83页。
[29】金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9):42页。
【30】张俊喜、马钧、张玉利,《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年7版,44~45页。
[31】陈晓红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197页。
【32]闰晟,《推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2):15~16页。
【33]柯业,《创新基金:政府基金运作新模式的探索者》【J】’中国科技产业:2004(10):12~
14页。
【34]向发科:《技术创新——乡镇企业永恒的主题》,见《经济日报》,1999年1月20日。
[35】毕克新,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外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4
(1):93~94页。
【36】鲁文龙,陈宏民,《wTo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亚太经济:
2003(3):37页。
【37】霍荣,吴红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发展》【J】,商业经济:2004(7):106
页。
【38】方新,《创业与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陈晓田,杨列勋,《技术创新十年》【M】,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0】吴敬琏,《经济形式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经济中心调查研究报告:94号。
【41】孙健,薛永玲,《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青岛市中小企业创新状况问卷调
查分析》[J],山东经济,2001(1):72~74页。
【42】工商银行徐州市分行课题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策略思考》[J】,海南金融,1999
(3),37~39页。
【43]王淑贤,《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J]'经济论坛:2004(21):38页。
【44】刘东,刘占元,《中小企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参考文献
[45】孙恒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学术交流:2004,9,(9):27页。
[46】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年12版。
[4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48】王春法,《技术创新政策:理论基础与工具选择——美国和日本的比较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
【49]王黎明,刘国华,《论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03(5):59
页。
【50]白文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2(2):87~88页。
[51】王谦,《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金融问题研究:2004(8):
68页。
45
致谢
致谢
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三年前有幸进
入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这里环境优美雅致,鸟语花香;这里老师传道授
业,春风化雨;这里学生孜孜求知,学风优良。在这里我得到了熏陶,增长了学
识。这里的一切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我会永远珍藏。
值此论文付梓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祝志勇老师!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
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身受益匪浅。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
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开阔了视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
步,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各个环节,无不得到
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衷心感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经济管理学院的领导、老师!同
时感谢我的同学梁军峰、刘磊、邸胜宝、王珊珊、罗铭、徐德富、曹芳、周凌峰、
刘治隆、涂云龙、李维莉、雷红生、胡在铭等人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以
及学业上的切磋和勉励。同窗之谊和手足之情,将是我一笔难得的财富!
感谢父母为我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支持使我顺利完成学业。他
们无私的爱是我一路前行的源动力,我会继续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希望以我的
精彩人生回报父母,愿他们健康快乐!
感谢曾江在论文图表制作和排版过程中的无私帮助,他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宝
贵时间与精力,愿好运永相伴!
感谢我的朋友宇露、王峰、方从慧、黄宇琪,让我的生活变得格外丰富多彩,
一路走来,多年朋友成姐妹。
衷心感谓}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由于作者水平
所限,论文中难免有纰漏和错误之处,也请各位专家、教授批评指正。
张玲
2008年4月于重庆北碚西南大学杏园F栋225
47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张玲(独立作者),《试论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及应对措施》,《当代财经》,2006年第
4期。
2、张玲(独立作者)《我国铁路行业的政府规制问题》,《轨道交通纵横》2006年第12
期。
3、张玲(第一作者)等,《对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社科纵横》,2007
年第6期。
4、张玲(第二作者)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商场现代化》,
2007年3月下旬刊。
5、张玲(第二作者)等,《经济学视角看待户籍改革》,《消费导刊》,2006年12月刊。
6、张玲(第一作者)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探讨》《商业时代》,2007年第10
期。
7、张玲(第二作者)等,《非政府组织在免费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北方经济》,2007
年5月下半月刊。
8、张玲(第二作者)等,《关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7年
5月刊。
9、张玲(第三作者)等,《论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商场现代化》,2007年
6月下旬刊。
49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扶持研究
作者: 张玲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刘蓉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探讨[学位论文]2006
2. 王灵芝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扶持[学位论文]2005
3. 金国轩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学位论文]2007
4. 徐其东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学位论文]2006
5. 曹洪波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学位论文]2008
6. 马建峰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和对策——以常熟市为例[学位论文]2007
7. 陆海霞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6
8. 姜义平 湖州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