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姓名:姚伶俐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林子华
2008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塑8俭倒学号2QQ三QQ窆专业亟迨经济堂所呈交的
论文(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
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
签名日期
作者签名捌}偏矛’
2∥扩易争月f午四
艚轰燧名笪三兰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进入中国,与迅速普及的个人电
脑一起,掀起了互联网经济的浪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并且仍将继续
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同时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加的趋势为
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还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速度。意味着互联网将在各个方面带给社会更广泛和更深
刻的影响。
本文以互联网的运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变革为研究背景,从互联网本身的技术
核心出发,以探索我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环境中为应对挑战而进
行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为主线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创新
模式的涵义作了一般分析;接着研究了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考察
了几种实践模式及其发展障碍;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我国互联
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障碍,对策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the 1 990s,based on high and new technology,the Intemet,with the prevalent PC,
came into China,which raised the wave of Intemet Economy.After over ten years of
rapid expansion,the Intemet has already嬲well aS continues to ehange our economic
structure in great part.Meanwhile,the Intemet keeps an ever-increasing vend of the
proportion in national economy,which could benefit immensel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In terms of popularizing rate,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Internet in China would still be swirl.The tendency indicates that the society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met from different angles more widely and deeply.
This thesis,against the network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mationalization
even the economic change,from the technical core of Intemet,probes the choice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tem of Chinese Intemet enterprises.First of all,the thesis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tern in Intemet Economy.Then,
the thesis inspects sever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vestigates four practical patterns
along with the obstacles.Finally,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act Econom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tem,obstacles,
countermeasures
II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运而生,由互联网应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
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但同时,与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经济在发展初期遇
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经过世纪之交的洗礼之后,互联网外在的大环境日趋成熟,
互联网企业也逐渐恢复理性思维,回归到探寻如何自力更生、怎样更好地生存与发
展的根本问题上。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迅速普及的趋势抬升了我国以高科技产
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度,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可以说,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我
国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和国民经济整体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互联网是一个由
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所推动出来的产业,那些拥有技术优势、以技术擅长的企业所
推出的产品将获得较高的用户契合度。实践的发展对理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
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技术创新模式(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tern)是创新主体对技术创新实践的
一般性总结,用于指导以后的生产管理或者提供给其他创新主体借鉴参考。现实中,
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无法对所有类型的互联网企业总结出适用的
统一模式,但尽管如此,企业的创新活动仍旧有规律可循,尤其是通过考察先进企
业的创新经验可以发现,成功企业总是能够把握一些共同点,而这些相互关联的举
措就构成了技术创新模式的框架。
本文的研究是在全面考察了互联网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的基础
上,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围绕我国互联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课题进行探
讨。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背景,全面而综合地考
量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以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模式。
为了阐明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如何能够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技
术创新,保持企业参与竞争的活力并实现商业目的的问题,本文分五个部分论述了
从理论到实践的有关问题:
第1章,绪论部分。第一节首先交待了本课题选择的背景,以突出研究互联网
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必要性。接着在第二节的文献综述部分列举了国内外学术界有
关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创新模式的主流观点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和评价,第三节是
本文的具体研究方法。
lII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定义部分。全章共分两节,其中第一节在探讨学术界关于互联网经济
的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经济的涵义做出了界定。第二节是对互联网经济技
术创新模式相关理论的分析说明,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第3章,实践考察部分。本章开始由理论分析到实践考察,以回顾国际互联网
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结合近几年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了
当前形势下技术创新在互联网经济实践中的模式、特点和作用,并分别从企业内外
部的角度对影响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因素做出分析。
第4章,理论分析部分。本章对照上一章所考察的几种模式,对搜索引擎、网
络游戏、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逐一探讨了运作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所在。在分析过
程中,对每一种模式采取不同的角度研究,不仅结合模式发展本身的技术需求以及
人们的主观因素,而且把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相联系,针对每个模式分别提出了
目前发展中最主要的几个障碍,并因此为下一章的对策分析部分做了铺垫。
第5章,对策部分。为了体现对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的完整性,本章
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对发展当前我国的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一节首先列举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包括分析我国
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并对路径选择做出分析。第二节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要关注点是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和渗透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在第
三节中,就如何推进我国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这其中特别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因此从四个大的方面提出详细的对策思路,以
增强课题研究的现实说服力。
本文的结论部分集合了全文的主要理论精髓,总结全文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文
章的创新之处,同时也罗列了不足的地方,并表达了作者对该课题做进一步研究的
主观愿望。
全文在论述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社会
学、管理学、运筹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试图以从宏观全局到微观主体为
线索,将理论分析和对现实的思考联系起来,并以回顾历史和总结经验为基础,最
终归结到积极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上。
IV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
20世纪,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之一,就是利用通信技术把许
多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因特网,即互联网。互联网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
电脑之后的又一个伟大发明,它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使得全世界的
电脑能够通过相互联系,进行通讯或分享讯息和资源。无线电话加上互联网,成为
整个地球的主要通讯工具。互联网(Intemet)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它的
形成使计算机不但能处理信息,而且可以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其迅速发展对全球
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互联网被认为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
的雏形或前身。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真正实现商用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被“互联网经
济”这种以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为基础的经济现象改变了生存方式。与200多年前的
工业革命相比,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人们突破了脑力在
机械运动中的局限性,帮助人们摆脱地域、空间甚至时间的限制,去从事更加具有
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也促使企业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
组织方式和管理基础。互联网给企业运作模式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
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上,而且其全天候连续运转的特
点也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互联网经济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在狭义上是指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
Intemet相关的经济。互联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包括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信息媒介
在内的几大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网络时代,所有企业都将依靠
网络生存,任何产业都将被网络化,而不存在真正独立的互联网企业。
在21世纪的互联网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企业组织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际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它的最大冲击力是速度。因此,企
业将主要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快速、有效的创新来组织生产,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
竞争力。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原始积累之后,企业的创新
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其中的信
息产业,由于起步比较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核心
技术受制于人,约束了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单纯依靠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价格竞争等低层次的营销手段而不是靠技术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
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不同产业之间在创新能力现状和提升空间等方面存在差异。虽
然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
技术创新体系’’,但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是否能够担当起技术创新的主角并卓有成效,
却还是一个有待于进行事实确认并需要借助理论模型帮助探讨的与时俱进的现实问
题。
基于以上认识,研究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现实意义。本文从互联网经济的定义和技术创新模式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入手,
研究并比较互联网企业几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作用和发展障碍,结合相关
案例以及国际国内环境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试图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模式
的选择,给予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为企业整理和选择适合、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的
思路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1.2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投入商用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
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军事、教育领域逐渐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商业、服务等诸多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更加高级的信息化社会。针对互联网
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和由此产生的相关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
制等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互联网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费劳尔(John Flower)提出,
原为Intemet Economy(网络经济),其准确翻译应为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出
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已有的商业模式,使人们的交易活动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然而,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什么是互联网经济有着不同的
看法,对互联网经济这个新生事物的认识和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实际上,学
术界对互联网经济的研究呈两极分化的趋势。
其一是对互联网经济定义的广义化,即在一定程度上将互联网经济等同于网络
经济。在网络经济的定义方面,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来从
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后果而形成的整体Ⅲ。还有专家从解
释新经济的角度提出新经济主要新在三个方面: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
11l李新家.网络经济研究【M】.北京t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8-9页.
2
第1章绪论
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网络经济主要表明以
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讯为依托的经济运行新方式Ⅲ。尽管不同的学者对网络
经济有着不同的定义,但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看法是: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
网络(特别是Intem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
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
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
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相比之下,如
果从互联网产生的技术基础一网络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互联网经济的涵义并没有网络
经济的涵义这么宽泛。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互联网经济同网络经济划等号。二者
的关系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描述,互联网经济和网络经济可以分别看作一个集合,
而互联网经济就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子集。或者可以说,外延的互联网经济就是网络
经济。
其二是对互联网经济定义的狭义化,从概念理解上将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混
为一谈。电子商务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
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用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
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其他各种商务活动、交
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结合电子商
务的概念与互联网经济结构,可以看出,互联网经济不仅仅包括电子商务,而电子
商务也不能代表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子集,互联网经济在最
外一层(商务层)结构中影响最广泛的应用是电子商务。
,,,互联网经济具体涵义的不统一,导致学者对互联网经济的研究因各自解决现实
向题的不同需要而有所侧重。
国外学者在研究互联网经济方面开始得比较早,研究重点是互联网经济的商业
应用,如探讨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问题,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利
用互联网取得经济利益的问题上。国内学者研究互联网经济起步较晚,同时深受国
外学者的影响,目前对互联网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在电子商务的范畴内展开。
追根溯源,互联网产生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
及的动因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目前互联网的主流应用服务有电子邮
【11成思危.解读新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第5-14页.
3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_●-__-●-____lI-●I_-l_-●-_--●_--l___-●_-_-●I●__l●-I-_-I--___-_-I●___I●_一
件、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在线视听、游戏娱乐等,这几个方面是主要的互联网经
济增长点,也是主要的技术创新领域。因此对互联网经济的研究不能离开技术创新
这个中心。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及其模式的研究由来己久,但是专门针对互联网企业的技术
创新问题的研究或著作却很鲜见。2000年,吕本富和张鹏在{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
式》一书中以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以及二者的结合为研究前提,在选取百家网站加
以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将互联网经济创新模式分为网络服务、网上销
售、内容服务、网上社区等12类77种。其中在网站建设的技术创新方面强调了电
子商务、搜索引擎、网络通讯、聊天技术等几种模式。在此之后互联网经济经历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5年,吕本富先生重新将其概括为网络通信、网上服务、信
息发布、内容提供、网络交易等五大类24种模式“1。
严格说来,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
上讲,技术创新及其模式的选择是关系到互联网经济繁荣与否的真正内核,也成为
影响互联网企业如何盈利、是否盈利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互联网的成功基础和未
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都依赖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因此,对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应该
成为关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点。
1.3研究方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以
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从多角度、
全方位、多层次对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展开研究,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观点
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3.1唯物辩证法
课题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不仅分析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而且还对选择障碍做了尽可能全面的考
察;其二,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
研究方法和从一般到特殊的表述方法:其三,立足国内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和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推进我国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提出了
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11吕本富.网络经济的经典模式.新浪网科技专题http'.//tech.sina.com.cn/focus/nct_.biz,model/
4
第1章绪论
1.3.2文献归纳法
本文作者在课题研究的同时,遵循导师的科学指导,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省图书
馆等现有资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论著,并研读了已有的科研成果,除此之外,作者
还以“互联网经济"、“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创新模式"等为关键词进行网络
检索,参阅了更为海量的电子文献,得到不少启示。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文献归
纳法,对已经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案例分析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亲身体验等方式收集了许多
国内外互联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案例,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对这些资
料的筛选,作者经过缜密的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选
择了最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案例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论证,使得抽象的理论研究更为
生动具体。
第2章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分析
第2章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分析
从绪论的文献综述部分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经济问题的认识基本
上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各种见解和主张层出不穷,这不仅是因为现实中关子互
联网应用的实践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会不断给理论工作者带来诸多新的课题,更重
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厘清“互联网经济"的涵义,从而各执一说。因此,这一章从分
析学者对互联网经济涵义的诸多看法开始,给出了本文对互联网经济的界定,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对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认识。
2。1 关于互联网经济的界定
2.1.1 学术界关于互联网经济的不同认识
十几年来,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
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样也
推动了理论界就互联网发展问题展开持续的探讨:互联网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将如
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未来的互联网
经济是否能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在信息化的同时怎样融合区域经济并做大做强,
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等等。
据一项由诺贝尔奖得主参与的题为《教育、创新与互联网:诺贝尔奖得主看未
来》的调查结果预测,在未来的20年当中,互联网将加快人类创新速度(82%)和
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互联网除了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之外,还将在提高生产
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将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的通信条件,打破文化和民族之
伺的界限,为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进而以巨大的转变力量提高
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并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速度m。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姜奇平认为中国经济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
济,而过去只注意到了规模经济。随着信息化的出现,很多世界潮流正在发生改变,
互联网就是一种范围经济.它是从传统经济中长出来的,中国经济要走互联网经济
道路。
《互联网周刊》总编胡延平认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启动阶段,互
【I】新浪网科技频道http://tech,sina.corn.cn/it2/2001.12.12/95688.shtml
7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联网商业、文化依旧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中国与发达国家,中国内部不同地区之
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日益扩大并加深;以一种长期的眼光来看,互
联网的发展是一场长跑,它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互联网将比以往任何一种技术、手
段、力量都能够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个中国人置身现代社会、置身全球化时代的信息
经济共同体。回顾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已经很好地发挥了信息启蒙的历史推
动作用。
网络资深评论家吴波认为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的核心价值源泉。互联网是一
种基于技术和结构的优势产物,其社会属性大大超过传统的商业领域。互联网企业
的创新,本质上是对于互联网价值的继续性探索,与互联网本质的结合是互联网经
济的唯一出路。
还有的学者认为:存在“网络效应”的经营模式,才是互联网经济;不存在“网
络效应”的经营模式,即使以互联网作为业务平台,也不是互联网经济。问题的关
键在于认清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经济具有外部效应、累积增值效
应、创新效应以及结合效应。
2.1.2本文对互联网经济的界定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计算机软硬
件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通过开放的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以
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运作模式。具体地说,
互联网的产生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互联网经济的涵义与其经济结构是
密不可分的。互联网经济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基础建设领域、基础应用领域、中介
服务领域和商务服务领域【I】。互联网经济的内涵应该是指与这四个层次密切相关的
经济活动。
进一步分析,互联网经济结构来自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按照计算机网络模
型的基本原理,互联网经济由其本身的形式(从底层向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基
础设施层、应用设施层、网络中介层、线上交易层。从第二层向上的三个部分分别
以其下的各层为基础。其中,第一、二层为组成和运作互联网的基础硬件和软件(包
括各种应用软件)部分。
第一层基础设施层是整个互联网经济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可以简称为基础层。
主要指包括互联网终端、交换设备、连接设备、路由设备等在内的各种硬件设备。
【Il韩民春.互联网经济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第16-17页.
8
第2章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分析
互联网经济在基础设施层是以实体经济的形式存在的,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带动了一
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层应用设施层也可简称为应用层。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出发,硬件层之上
就是软件层,因此,应用设施层也可以说是软件设施层,主要是指应用程序的开发。
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是计算机得以完成其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两大模块。互联网的应用
程序不仅包括操作系统等通用软件,也包括各网站、企业所需要的个性软件,主要
依靠人力资本进行开发,这一层因此成为互联网经济中典型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
领域。
第三层网络中介层也称服务层。这一层包括互联网接入,有线、无线和卫星接
入,增值网络等。按照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种类不同,可以分为ISP(互联网服务提
供商)和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等几类。这一层是连接个人、企业与互联网之
间的桥梁和纽带,完全是互联网经济的产物。
第四层线上交易层也称商务层。线上交易是指利用互联网在商品生产与消费领
域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B T0 B(企业对企业)、B T0 C(企业对客户)等模式的商
务交易活动。交易的对象既可以是实体化的,也可以是数字化的;交易过程除了进
行商品买卖,还可以提供诸如远程教育等各类服务。这一层改变了传统的商品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的各种手段,随着互联网的日臻完善和成熟,在线的商务活动将
会越来越频繁,因此互联网经济结构的比重有很大可能将向本层倾斜。
互联网经济结构决定了互联网经济的主体就是以其结构为业务划分的各类企
、I匕。
2.2对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认识
2.2.1 关于技术创新模式问题的已有观点
2.2.1.1 技术创新相关问题的阐述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中认识到技术进步是除了资本和劳动力之外又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
因素。马克思则在《资本论》中强调了持续创新的思想,关于技术变化对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运动,尤其是对剩余价值创造和分配的影响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研究。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20世纪30年代末首次明
确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
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应用新技术或
9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
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
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同时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
动是经济振兴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技术创新理解为企业家为了把握市场上潜在的
商业机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和技术条件,以建立起效率更
高的生产经营系统,在原料来源、工艺改进、产品推出、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各
方面形成效能更强、成本更低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一个包含了科研、管理、商业和
金融等一系列活动在内的综合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可以指创造或利用新技术并把
它引入到产品生产工艺或商业系统中去,以及对现有工艺或技术的改进:狭义的技
术创新是指由技术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企业组织、管理、营销、技术、市场、服务
进而产业甚至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将新产品、新工艺等创新的元素引入市
场。
2.2.1.2对技术创新模式问题的探讨狭义的技术创新主体是单个的企业家,当一
种狭义的技术创新投入生产活动的实际应用并物化为现实生产力之后,很容易受到
其他人的效仿和学习,从而形成广义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
研究和开发、选择和组织、掌握和获取、应用和扩散的总和就形成了模式。诸多影
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在配置方式和组合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不
同。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产业情况对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概
念界定。概括起来,主要的分类有:清华大学的傅家骥等人以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
或者来源的不同,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三种基本类
型;西安交通大学的刘洪涛和汪应洛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式和引进创新
模式;浙江大学的吴跷波、许庆瑞等人提出了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
次创新"模式。还有一些学者以技术创新内容的不同,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工艺创
新和产品创新或者以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分为渐进性创新模式和
根本性创新模式。
2.2.2对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认识
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从自身连续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技术创新
方式和类型的总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示范性和指导性,反映了企业面对和解决
10
第2章互联网经济及其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分析
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赋予了技术创新更
为丰富的内涵,使得技术创新往往以群聚的方式出现,当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和
制约并在一个系统内共存,造成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时要面临更为复杂
的影响因素。互联网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应从互联网经济给用户群、企业本身和
社会等各方面增加的价值出发,看看这种价值能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收入,从而
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互联网企业应用技术创新
来改进经营方式以取得商业利益而进行的选择。互联网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竞
争环境,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拥有超前的技术,技术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线。市场
上那些技术性强的企业会拥有更多的商业机会。互联网的历史是不断依靠技术创新
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同样,互联网的未来依然要求永不停息的技术创新。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进入新世纪之后,互联网经济从泡沫破裂的寒冬逐渐恢复理性发展,获得了复
苏、升温后的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这一章从回顾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出发,
针对目前四种主要的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与案例相结合分别介绍了其含义、特征
和作用。并在随后的章节里由特殊到一般,对影响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内外
因素做出考察和分析。
3.1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今天遍及全球用户的互联网,最初是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时期
对抗下的产物。1969年,美国军方为了研究出一种在战争状态下保持军事指挥通信
畅通的技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缩写为ARPA)组织力量,按照分布设置、分组交换、资源共享、分层网
络通信协议等原则建立了一个试验网,被称为阿帕网(ARPAnet)。之后的七十和八
十年代,在阿帕网上成功开发了文件传输(FTP)技术和现今互联网最为关键性的
两项技术: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和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的万维网(WWW)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奠定了迄今为止互联网上最通
用的网间通信传输方式和用户访问方式的基础。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是在90年代,特
别是1994年左右互联网开始商业应用之后,大量资金的注入使得相关技术不断问
世,用户规模飞速扩大。伴随着“军用一民用一商用"的过程,互联网用户数更是
在新世纪初的近几年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
3.1.1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
通向世界”,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被国际上
正式承认为有Imernet的国家是在1994年4月20日,这天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
络(NCFC)与美国NSFNET实现了直接联网。1994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建设启动。同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启动。1995
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act接入服务。1997年10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止蛰J2007年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12月,中国的上网人数已达到2.1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虽然规模增长迅
速,但是普及率仍然偏低,只有1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互联网应用较发达的
美日韩等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时,IP地址、域名数、网站和出口带宽也有显著增
长。研究证明,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网的扩散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意味着互
联网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Ⅲ。
互联网进入中国十几年来,尤其是1995年商业互联网正式起用以来,由互联网
应用而掀起的创业热潮、观念冲突、体制碰撞、财富神话直到世纪之交的“泡沫破
灭’’波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还处于其较为初期的发展
阶段,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结为下面四个阶
段‘扣:
萌芽阶段。从1987年到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这一时期的互联网主要用于教育、科研方面,NCFC等网络的规模都比较小,用户
主要是一些专家和学者。
启动阶段。1995年到2000年之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基础建设的高峰。第一家
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的出现使普通百姓开始应用互联网。在此之后的短短
几年时间里,互联网迅速成为创业主体的宠儿,在理论界更是被提升到一种新的经
济模式的高度。
融合阶段。中国互联网在2000年前后开始了网站建设的熟潮,从此,互联网在
基础设施上与计算机、电信、家电等产业的融合,在信息技术上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孕育了新的技术格局和产业秩序。
宽带应用阶段。200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行业步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由原来
传统的主要以网页浏览、收发电子邮件为主的窄带基本业务向一个基于宽带的、产
业链更为复杂的、运营模式更为多样化的综合信息娱乐产业转化。不断增长和细化
的用户需求与日趋成熟的产业融合趋势使互联网行业具有比其他行业更为广阔的发
展空间。
3.1.2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模式
3.1.2.1 搜索引擎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即提供信息。搜索引擎就是指自动从
Internet搜集信息,经过一定整理之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互联网上的信
UI资料来源:侧,cnilic.c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12月.
[21上海社会科学院l hup'J/www.sasscis.org/intemettimedi.hun
14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息浩瀚万千,而且毫无秩序,所有的信息就像汪洋上的一个个小岛,网页链接便是
这些小岛之间纵横交错的桥梁,而搜索引擎,则为用户绘制了一幅一目了然的信息
地图,以供随时查阅。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基础应用之一,
目前中国拥有的2.1亿网民中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是72.4%。搜索行业的发展将对互
联网乃至其他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搜索引擎作为当今全球互联网用户使用率极高的应用服务之一,能够提供海量
的信息检索,也因此成为广告商寻求目标客户的理想工具。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导
航服务属于用户主动“拉”(pull)的行为,和单纯的浏览行为比较起来,搜索具有
很强的目的性,用户可以快速地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例如由于时间有限,用户不
可能浏览当天的全部新闻,他可能只需要知道自己最关心的主题和内容。利用客户
定制的搜索引擎服务,用户就可以享受个性化的新闻。总之,搜索引擎作为用户获
取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决定了用户所能得到的信息,也同时决定了用户的商业行
为。
搜索引擎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从原来的被动灌
输信息转变为主动寻求信息,使人们从海量的网络资源里更加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
的信息。搜索开始出现时以网页搜索为主,之后搜索范围逐渐扩大,从图片到视频,
新闻到专业知识,几乎任何信息都能检索得到。但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搜索服务
的企业还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搜索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那些专注于
技术创新,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案例3.1]Google公司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来自于美国的Google公司,当初由两位斯坦福大学
的博士生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于1998年创立了Google。公司成立之初就以提
‘供网上最好的查询服务为使命,始终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促进全球信
息的交流。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omScore公布的最新数据,Google在全球网络搜索
市场牢牢占据着榜首宝座。来自生存和竞争的巨大压力激发了Google技术创新的潜
力,奠定了其在搜索领域的霸主地位。除了不断探索人性化搜索以外,Google在开
发视频、地图、邮箱等领域的新产品方面也遥遥领先。2007年,Google加快了在中
国市场上的本土化产品的推进速度,其业务领域遍布网络服务、移动服务和桌面客
户端。Google先后与迅雷、新浪、天涯等大流量网站或门户网站合作,形成战略联
盟。对网民而言,Google的最大变化是提供了许多新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但对其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百度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Google的四处结盟。尽管如此,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搜索的发展都还只是初级阶段,未来的搜索是更为人性化的搜索,
能够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信息提供给合适的人n1。
3.1.2.2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一种以一定的文化内涵为核心的休闲娱乐方式。第
一代的网络游戏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2006年开始,随着Web技术的发展,第四
代网络游戏“无端网游"逐渐兴起并吸引了大量玩家。正如某个游戏玩家对网络游
戏的形容:“在这个世界里面,没有老板,没有职员,有的只是城主和城民,有的只
是脱离了现实却充满了娱乐的气氛。”网络游戏的娱乐功能聚合了人气,支撑了网络
游戏公司盈利的实现。
目前中国网民中网络游戏使用率是59.3%,已经超过了电子邮件的使用率,网
络游戏的用户更是达到了1.2亿人。我国网络游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
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持续增长率。据中国
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GBC)与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开展
的调查活动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已达到4017万,比
2006年增长23%,其中付费网络游戏用户是2236万,比上年增长31.3%。预计到
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8456万,2007年到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6%,将高于互联网用户数增长率。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超
百亿。其中自主研发产品占到了65%的份额。民族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68.8
亿元人民币,占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的65.1%,比2006年的42.4亿元人民币
增长62.3%。此外,2007年,总计有12家中国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28款网络
游戏进入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美元,比2006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1 75%。
网络游戏无疑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获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案例3.2]盛大网络
盛大网络是中国目前领先的互动娱乐传媒公司,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
多元化的娱乐服务。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公司秉承运
营网络娱乐媒体的雄厚实力,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及先进网络技术,最大限度为用户
挖掘网络娱乐产业的乐趣。盛大的服务、技术及管理团队每时每刻为用户提供优质
服务,保障用户的娱乐需要。公司在2001年进入自主研发,面对互联网异常迅速的
变化环境,盛大将自己定位于“以万变应万变”的创新型企业,随时准备应对互联
【11谷歌李开复:搜索引辇是初级阶段未来走个性化http'J/teeh.qq.eom/a/20070920/000303.htm
16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网技术和互联网用户带来的改变。在盛大的理解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始推
动力。在宏观上,盛大看到了整个行业根本的特点,3C融合的大趋势和消费者个性
化的需求,能够先于对手对行业发展情况做出预测和判断,制定出相应的市场策略:
微观上,盛大以技术作为实力基础,整合研发、运营、服务、商业等全方位的创新
思路,瞄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探索更有活力的创新模式。
3.1.2.3即时通讯即时通讯是使用者可以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类似私人聊天室的
实时通讯,是一种即时的在线信息沟通方式。在带宽允许的前提下,即时通讯的内
容可以以文字、图片或影像、视频等方式传递,满足了用户在线交流的渴望,能够
在最短的时间最方便地获取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全消除了空间距离的障碍。作为
互联网最具增长潜力的应用之一,即时通讯自然也因此成为互联网企业角逐的重要
阵地。
宽带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即时通讯的发展,未来的即时通讯应用将呈现与传统
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网络应用增值服务的深度整合趋势。随着3G的开通,即时
通讯用户的移动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尝试摆脱“有线”的束缚,追求“无线”的沟
通自由。无线上网将成为网络用户的宠儿,用手机随时随地登录互联网,接收所需
要的信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可以说,即时通讯在移动增值服务领域将
大有作为。
[案例3.3]腾讯公司
上网聊天一直都是网民们的主要活动之一。由随身携带的寻呼机引发的灵感,
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发明了网络寻呼机,从此开始了淘金之旅,1999年,腾讯
正式提供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客观上来说,电信运营商对带宽投入的大幅增长
导致了互联网的更加普及是即时通讯繁荣的物质基础。一时之间,即时通讯与搜索
引擎一起,成为了最热门的互联网领域。同时,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推动了即时通
讯增值服务的多样化。时至今日,腾讯公司的QQ软件注册用户已经过亿,同时在
线用户也有几千万。腾讯网的业务范围更是广泛,除了最基本的聊天工具以外,还
涉及电子邮件、网络游戏、视频娱乐、股市财经、在线交易等多个领域的业务,拥
有了让同行羡慕的用户忠诚度。腾讯的成功有偶然和幸运的因素,但是如果没有一
只素质优秀的技术队伍作保障是无法想象的。腾讯从不断推出新版本的QQ入手,
对软件从界面交互到内核都做了全面革新,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方位即时通讯。为了
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腾讯仍以技术创新来开拓市场,不断研发丰富多彩的增
17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值应用,试图探索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里蕴含着的无限商机。
3.1.2.4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
术、远程通信技术等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实现整个商务过程的网络化。与传统的交
易过程相比,交易双方不用再面对面、用纸质单据进行买卖,而是可以通过了解网
络上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支付系统完成交易。按照交易
双方的不同,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类: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B To B);企业与消
费者的电子商务(B To C);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 T0 C)。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从贸易活动的角度
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可以是电子贸易、电子
合同等。比较高级的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就
能完整地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部分的物流。
我国的电子商务才刚刚开始,对其盈利模式的探索也只是初级阶段,毕竟利用
网络渠道营销在国内还是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问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
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是网上交易的
软肋。互联网虽然容量巨大,但是真正落实到产品的展示上,却是相对狭小的。并
且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还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卖家和买家之外,还需要有政府机
构、认证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物流配送等中介机构的加入才能完成。由于参与
电子商务的各方在空间上是互不谋面的,因此,电子商务的流程绝对不是将传统的
商务行为简单地转移到互联网上,在线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
子签名等技术都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子商务
将对商业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目前,电子商务已在银行、证券、保险、汽车、
旅游、制造等行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案例3.4]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公司是成立于1999年的一家国内私营企业。该公司现已成为国内知名
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是全球首家拥有百万商人的电子商务
网站。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下香港股市有史以来融资的
最高纪录,已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公司现在经营着三个网上交易市场,
分别是:把中国和其他制造业国家的出口企业介绍给国外的买家的世界上最大的进
出121网络、中国国内贸易的最大在线交易平台和亚洲最大的C TO C和B T0 C交易
平台。2007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约为6亿元,同比增长74%。业绩增长的主要原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因是国际贸易和成长中的内贸市场。巨大的国内中小企业市场是阿里巴巴未来的经
济增长空间n1。良好的定位、稳固的结构和优秀的服务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基础。互
联网本身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互联网用户最大的享受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以技
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产品才能与网民进行良好的契合。未来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的变
化将会使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互有交叉,所以,如何有效整合搜索业务和现有的B T0
B业务对阿里巴巴来说至关重要。
3.2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及其模式的选择和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
影响,企业应该对相关要素进行及时的把握和正确的评判,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
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最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
3.2.1 影响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外部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互联网企业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常常不
得不对内进行调整,以寻求最佳的战略组合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奠定基础,因
此,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战略调整的直接影响因素。
3.2.1.1 国际环境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
密切和广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2005年和2006年世界经
济增长速度都为4.3%,呈平稳增长态势。同时,世界贸易量增长较快,全球贸易量
增长率分别为7.0%和7.6%。各国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增长的支撑,使得企业的获利
能力有所改善。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是美国和中国,这些主要经济体实现的较
快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其他国家对全球数字经济的参与削弱了
美国电子商务的世界领导地位。
7 近年来。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和各国的要
素禀赋,而同时由数字鸿沟引起的贫富差距亦有急剧扩大的趋势。发达国家仍然是
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众多的跨国企业努力
探索提高竞争力的新途径,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天然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都成为
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将亚洲发展中国家作为企业重要的研发、
投资的目的地,使得跨国公司本身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并降低生产风
险成为可能。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创新经验,提高国
【I】资料来源:膀讯网科技频道http://tcch.qq.com/a/20071018/000102.htm
19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应对激烈冲击的准备。
3.2.1.2政府政策技术创新政策是维系和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因素,互联网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影响,这些高新技术企
业往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来获得发展。政府需要在资金投入、税收政策、
专利技术、科研基金、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支持,为技术创新活
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对技术创新的
战略难有宏观上的把握,特别对一些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或战略性产业,政府制
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以自主创新为例,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国家实验基地、设立研究基金等手段鼓励
企业开展此项活动,保证参与基础科研项目的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福利,以宽松的政
策环境维持技术创新的动力。同时,政府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技术创新模
式,制定政策的侧重点也不同,但不是互相排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社
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引导企业对于技术创
新模式的选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相应的政策取向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技
术创新模式。
3.2.1.3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发现:跟以前相
比,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来自于客户需求和
市场方面的快速变化。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检
索效率,也间接造成了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从原来的对
单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依赖到逐渐提出细节化的“个性要求”,消费者的耐心也变得
越来越有限。与此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相应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市场竞
争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的驱动下日益激烈,市场变得快速多变且难以预测,
机遇更是稍纵即逝。可以说,时间和反应速度已经取代成本、质量而成为第一竞争
要素‘u。
面对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企业不可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技术创新模式,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管理和决策流程,及时调整战略定位,满足客户的需
求,那么终将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应选择具有弹性和自适应性的创新模式,以
便能够形成“实时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
【Il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3页.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3.2.1.4行业竞争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的快速变化直接影响着互联网企业竞
争态势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并拓展了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广度和深度。从
竞争的范围来看,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威胁不仅有来自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有全
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强力挑战。如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竞争对手就包括
了谷歌、雅虎、搜狗等等。’
经济学中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结构有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其中,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将处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竞争
格局,而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几乎不会出现。尽管竞争形势严峻,但近几年的市场
发展表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你死
我活"的竞争目的,转而以“互利共赢”为合作理念,企业之间在寻求信誉度高、
技术支持方面具有互补性、协调性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新产品研发工作的过程中,
凭借单个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组合成产业集群,用“反木桶效应”来达到“共赢”
的目的。
3。2.2影响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内部因素
从以上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外部条件改
变时是被动的。而相比之下,企业内部条件和技术创新活动则是辩证的互动关系,
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够为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应用提供
保障,技术水平的进步也要求管理能力有相应的提高。
3.2.2.1 企业家精神根据美国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取得创新成功的企业所
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角,是技
术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企业家的根本职能体现在审时度势,抓住企业发展的机
遇,,,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潜在的利润。企业家精神是企
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也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
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
在现代互联网企业内部,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无形的特殊生产要素。
企业家精神同时也表明企业家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
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
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
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
够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办法。
2I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3.2.2.2组织结构考察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离不开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考
察,如果没有同技术创新模式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就无法顺利地贯
彻实施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划分、
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常见的组织结构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传统结构是科
层式的,主要有三种形式:职能式、事业部式和矩阵式。大多数组织一开始是职能
式结构,随着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和消费群的变化,会慢慢发展变成混
合式结构。现代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于团队的结构、项目结构、无边界组织、
学习型组织和网络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技术条件的进步,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
开始不断地涌现。同时传统组织的缺陷越发明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逐渐变成
在企业建立初期使用扁平结构,规模扩大之后使用金字塔型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
变化过程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不
断演化的有机结构。
3.2.2.3 知识管理互联网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
辩证互动关系通常体现在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进行战略调整,改变技术
创新的路线,反过来,技术的进步势必影响企业对战略的适时调整和优化发展。但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不仅是具有企业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道德准
则的综合,而且会深入普及到各个部门的企业共同的行为方式中。互联网时代对企
业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和强调知识管理,将在客观上推进技术创
新活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几个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导致企业选
择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在一定情况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引
进,因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通过有组织地学习和产品开发才
能逐步培养和获得的,是一种内生资源。所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
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学习,从而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将成为企业最终获得成功的
源泉和基础。
3.2.2.4人才构成2l世纪人才最重要,在互联网企业内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和技术人员在创新的实施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企业家是否能经营好自己的
公司,除了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之外,关键的还在于他能否建立起由一定数量的高
第3章互联网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的几种模式
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组成的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团队。世界知名的微软
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技术研发上一路领先,其秘诀就在于总裁比尔·盖茨知人善任,
在公司内部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同时拥有精明的电脑专业人才和优
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能够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我国企业中技术创新需求较强的主要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互联网企业,而70%的
研发人才集中在高校和各种科研机构;与此同时,世界性的创新人才短缺的现状相
应地加剧了我国创新人才的流失。因此,怎样构建起富有成效的创新人才管理和激
励机制,营造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氛围,成为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的保障性因素。
23
第4章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第4章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技术创新作为互联网企业获利的根本动力源泉,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会遇到
各种障碍因素,为考察此问题,这一章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互联网企
业作为一般企业所具有的共性和同时作为互联网经济主体所具有的特性出发,对前
一章介绍的四种模式进行逐个分析,从主观和客观等各个方面找出实践中影响发展
的深层次原因。
4.1 搜索引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障碍因素
搜索引擎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上网习惯,对一部分网民来说,搜索引擎是他们
上网的登录入口,未来将有更多的人使用并习惯使用搜索引擎,因此,搜索行业的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就目前来看,搜索引擎的市场潜力还并未被充分挖掘,它所蕴
含的商业价值也没有充分体现。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国内的搜索行业面临更多
的发展障碍。
4.1.1对搜索引擎营销的认识误区
搜索引擎营销是指企业将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检索工具,
抓住用户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的机会,尽可能地将营销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搜索
引擎营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效果为导向,相比其他的营销方式,搜索引擎的广告效
果更加凸显,对企业品牌优势的发挥更为有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
搜索引擎营销的精准特点。
目前搜索引擎的用户主体是中小企业和各类互联网企业,他们的营销目标是吸
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选择以购买关键字为主要的营销渠道,企业在参与竞价排名
上的费用比例较低,服务方式相对单一。而大企业大品牌凭借已有的知名度,对搜
索引擎功能的要求更高,不仅要达到引起关注的目的,还想通过搜索引擎营销带来
直接的效果转化,注重对产品的宣传、服务、销售等各个方面。然而实际上,国内
的大企业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营销的成熟思路和长期规
划。因此总体来说,搜索引擎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很小,与互联
网经济的要求和其他热点领域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4.1.2市场细分的困境
搜索引擎的发展还只是初级阶段,意味着中国搜索市场的机会还有很多。综观
近两年搜索行业的竞争格局,谷歌、百度等一线搜索品牌进行着贴身肉搏,同时,
还有数不清的二线搜索企业加入竞争的队伍。从根本上说,决定搜索引擎企业前途
的是两类人:客户和用户。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流量被用于招揽
客户,客户再把用户搜索产生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最终的利润。因此,用户的满意度
应成为搜索引擎厂商及其客户的追求目标。目前的搜索引擎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
字或网页搜索,竞争格局正从单一的网页搜索竞争向垂直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综
合竞争转变。
2007年,中国的搜索市场出现了三大动态:悄然兴起的手机搜索、需求逐渐增
长的生活搜索和颇具前景的视频搜索。新需求的出现使搜索市场更加细化,厂商之
间竞争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外来的谷歌加速了本地化产品的推出速度,动手搭建
“合作网站联盟”。本地搜索巨头也不甘示弱,百度公司继推出MP3搜索等具有中
国特色的搜索服务之后,又开发了许多社区型产品,成功留住了许多低端用户。二
线搜索企业则把特色定位在分类信息搜索上。长远来看,依靠技术起家的搜索引擎
仍然需要技术来推动自己前进Ⅲ。搜索企业若想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口碑,就必须
在跨越核心技术的壁垒和门槛的基础之上,解决为用户建立良好的搜索体验和为客
户带来良好的搜索营销效果之间的矛盾。
4.2网络游戏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障碍因素
网络游戏产业正在成长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网络游戏的发展不仅在于
游戏本身,还包括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的广告业、游戏卡、网吧业、游戏衍生品制
造等行业,可以说,网络游戏带动的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然而要使网络游戏产业
良性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2.1负面效应
近年来,随着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多,尤其是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以低年龄、低
收入、低学历为特征的网民比例的持续攀升,不断有相关的负面事件出现,暴露了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产生的负面效应。集中体现在:一些网络游戏制作水
平低劣且趣味低下,游戏内容过分追求血腥场面,掺杂了大量不健康的游戏环节,
【Il彭鹏.梁春晓.搜索革命[MI.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第213-214页.
第4章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对未成年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部分网络游戏本身携带的负面价值观误导游戏者;
不少缺乏自制力的低龄游戏者往往因沉迷于某款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不仅花费了
大量时间和金钱,更容易造成身体素质或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引发沟通障碍等心理疾
病的严重后果。
问题在于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并非网络游戏本身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往往跟当
前针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各项监管制度不健全有关。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比
如推出网络防沉迷系统来限制玩家每天的在线时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
游戏市场的不和谐因素的发展。
4.2.2同质化
伴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目前网络游戏主要分为角
色扮演类、休闲类等几种。由于融入了其他类型的因素,游戏产品的划分并不是最
严格的,但最主要的几类游戏产品依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各大网络游戏公
司尽管都在游戏内容上进行深度挖掘,但相对模式化的内容和固定的套路仍旧摆脱
不了玩法简单的现状,使得玩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长此以往,将阻碍整个网络游
戏市场的发展。
要知道,创新便是生命,在有技术与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出新出彩才能占领市场。
技术和创意永远是网络游戏开发中两大最重要的环节。而目前本土网游的创新题材
却乏善可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当前的网络游戏用户被局限在去体验游戏设
计者已经成型的思路和内容上,而不是从用户本身需求这一根本出发;同时,一款
游戏一旦在市场上出类拔萃立刻会被竞相效仿进而迅速同质化。网络游戏公司在面
对诱人的市场大蛋糕的同时应清醒地意识到同质化的严重性,做好持续不断技术创
新的准备,以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增强互动性为原则改进运营方式。
4.2.3人才瓶颈
创新的成功归根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尤其对于网络游戏厂商来说,人才一直
是一个瓶颈问题,无论是策划、美工、研发还是运营,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人才
缺乏的问题:市场上手机游戏用户的激增与开发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不可小觑的
人才流失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国产游戏的良性发展。据估计,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人
才缺口达数万人,现有的技术人员也存在着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状况。要解决这
一问题,除了网络游戏公司本身加强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以外,由信息产业部等部
门合作开展国家级的游戏人才培训工程将逐步帮助游戏产业和游戏企业解决因专业
27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人才紧缺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4.3即时通讯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障碍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发展迅猛,个人与企业对即时通讯的需求与日俱增,
使得多款即时通讯软件横居互联网。这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氛围,给互联网用户
提供了多样选择,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之间的沟通效率,互联互通已
经是众望所归。
4.3.1 网际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
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
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一台设备上的
第n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rl层进行通信的规则就是第11层协议。在网络的各层中
存在着许多协议,接收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
方发出的信息。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不同的计算机之间
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同理,网络与网络之间(网际)也需要统
一的协议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性能的改善和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未来即时通讯的
发展趋势是与无线网进行深度融合。即时通讯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业务范围从文本向包括语音、视频等其他形
式的多媒体扩展。但目前网际协议的不统一成为即时通讯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同的
即时通讯软件仍需要使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影响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必须将
底层通讯协议进行统一,以满足用户对文字信息、语音视频等其他功能的需求:同
时兼顾厂商利益,构建一个公平的盈利分配平台,才能真正具备互联互通的技术基
础。
4.3.2行业标准
在即时通讯的发展史上,从个人通信向企业通信的转变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
企业的即时通讯应用主要包括综合信息服务、在线呼叫、在线广告、客户支持服务、
内部即时通讯等几个方面。与个人通信相比,即时通讯用于企业最大的障碍是安全
问题。目前市场上已经发展了多种有安全保证的P2P的企业即时通讯系统。2000年
第4章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MSN、AT&T以及Yahoo等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通过联盟形式试图建立即时通讯的
业界标准,但由于AOL迟迟不肯加入而最终没有获得成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是
即时通讯软件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的根本原因。未来的即时通讯将充分利用互联
网协议基层设施来降低通信成本,同时提高生产力。实现由即时通讯向新一代统一
消息演化。
4.4 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障碍因素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使电子商务凭借在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简化交易手续等方面的显
著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商业交易量不断增长。电子商务一方面破除了买
卖双方之间的时空壁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
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可能,其所具有的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开放性和全球
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是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
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比如在规范治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
决的监管问题。互联网企业如果能够利用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将会更快地进入跨越
式发展阶段,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4.4.1传统理念与信念的转变
电子商务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但是对一些
传统企业来说,电子商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主要表现在对电子商务的普遍认识还
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一方面认为企业实行电子商务需要具备全面的技术条件,
要将包括虚拟货币、在线支付、网络安全等所有的技术问题解决之后,企业才能够
井展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对电子商务的功能认识比较单一,许多企业甚至只是简单
地将产品信息放在网上或只注重信息的收集发布功能,缺乏对电子商务更深层次的
理解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出现确实对人们消费观念影响很大,那些以往秉持“眼见
为实"理念的企业难免抱有一种观望的态度。这种主观因素成为我国当前电子商务
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实,这种思想上的束缚源于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在实际操作中,电子商务
的技术基础并不复杂,就是将经济主体之间(个人、企业或者两者之间)的交易由
传统模式向以技术为媒介的新模式转变,通过电子化的手段为交易提供便利的组织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饷硕士学位论文
内或组织间的活动。那些越先采用电子商务手段的企业就会越早积累客户资源,从
而越早地拥有竞争的有利条件u1。电子商务的优点更是多方面的:服务的全天候、
对竞争的实时响应、以客户为主导的互动、基于技术的核心战略决策等等。不仅有
效规避了传统贸易方式的低效率、高成本、多环节、长周期等缺陷,而且能够将贸
易范围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跨国界领域。在这个新的平台上,中小企业拥有与大企业
平等的参与贸易的机会。当然,风险总是与创新并存,但如果一味地因噎废食,就
永远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4.4.2现代物流体系的配套完善
目前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全方位融合出现了多种模式,其中典型的例子就
是传统的流通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实施供应链管理,重组流通渠道,广泛建立现代物
流企业。物流是电子商务系统成功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包括商品的包装、保
管、配送、运输、装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一个实现物质
实体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并创造一系列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综合经济
活动过程。现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一五’’以来,受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
环节和新兴行业等利好政策的影响,我国物流业正步入平稳增长时期。尽管我国的
物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在信息化、网
络化、自动化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化程度低;组
织管理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低;物流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程度不够:业务
附加值低,物流成本过高;物流人才缺乏,评判标准不统一等等。以上弊端在某种
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要达到电子商务的经济
规模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必须依托物流业的相应完善,积极拓展物流业的发展空
间来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
4.4.3电子商务系统安全
电子商务系统以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的网
络建设方面投入很大,但同时面临着各自为营、重复建设的问题,无法充分利用网
络资源。另外,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术缺陷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网络
病毒、恶意软件、黑客入侵、垃圾电子邮件等因素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严重威
t¨Xiaotong Li,Jatinder N.D.Gupta and JamesV Koch。Effect of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on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06,(IO),P389-404.
30
第4章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胁着买卖双方的支付结算,也导致了社会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危机。
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多个方面,既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
规来约束和监管网络不安全因素,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也需要银行机构等系
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支付通道,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秩序,
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的健康环境,确保电子商务的机密性、
有效性和完整性。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
对策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就像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防范
网络安全、信息入侵、诚信缺失等风险。我国的互联网企业也是一样,要想乘着互
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就必须同时面对~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本章在前面两章
论述我国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发展障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
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形势作了展望,并就实践中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战略思路提出了
对策分析。
5.1 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5.1.1 创新机制与创新环境的新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历经最初的蓬勃兴起、泡沫破裂,到2003年开
始复苏升温,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在面对如今繁荣
的互联网市场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创新机制与外在环境的
改变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进步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5.1.1.1 市场呼唤健全的创新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制就是生产力。在企业
内部,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是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发动机。时代在飞速发展,谁能够
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总结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由企业来担
当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基本规律。因为企业不仅是市场的亲历者,有本能的创新动力,
而且企业能够更经济地创新,使创新成果发挥更大的效益。
7 总体来讲,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创新机制,在投融资机制、
人才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因为建设与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在创新机制方面还应该
进行深入探索,从企业内部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
5.1.1.2制度环境技术创新活动看似是企业的个体行为,但作为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在技术创新方面,近年来,国家
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对于自主创新,更是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高
度。因此,在宏观方面,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有了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巩固的政策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保障。
5.1.1.3市场环境自从有了互联网,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由此可见,
互联网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多么空前的广大。这样,即使不出国门,也同样可以开
辟国外市场。如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的亚马逊网上书店的销售范围就遍布全球一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广阔的环境,开放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这在以往没有
互联网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5.1.1.4竞争环境互联网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但对于企
业来讲,互联网经济下竞争者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缩短却反过来加剧了竞争的激烈
程度。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客观存在的空间距离不可逾越,即使~些跨国公司
的发展使竞争扩展到全球,竞争范围依旧有很大的局限。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跨越了
地理距离的障碍,全世界的经济实体面临着同样的竞争。然而此时的竞争并非彼时
的竞争,互联网经济时代的竞争可说是一种合作式竞争,企业之间进行虚拟化运营
的比例越来越高。以合作促竞争,在竞争中求合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
共识。
5.1.2我国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5.1.2,1 市场潜力巨大,创新需求较强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终端接入费用逐年
降低,人们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速度上网。网络的普及催生了人们对信息服务
的需求,市场上用户需求逐渐增大而且不断多样化。经过了前两次浪潮的洗礼,互
联网企业摆脱了狂热“烧钱”的思路,变得更为冷静,重新审视互联网自身的经济
运行规律,因为再新的企业,再好的模式,也要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任何企业都
必须具备自身的技术实力,互联网产业尤其如此。要想在互联网这个大市场上分一
杯羹,企业必须不断开发面向市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业务,否则破产、关
闭是迟早的事情。
5.1.2.2相互模仿成分较高技术创新的成功需要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有雄厚的
支持,因此大型互联网公司才有相对足够的实力。而大批中小互联网企业由于条件
有限,无法开展真正的创新。有一些网站只是在看到新的业务方式盈利时争先恐后
地模仿甚至抄袭,缺乏对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更谈不上实施长期的战略规划。市
场因此陷入低层次竞争的恶性循环。
5.1.2.3 自主研发面临窘境以网络游戏产业为例,虽然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作保
证,但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道路却异常艰难。网络游戏行业最直接的竞争武器是产品,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拥有一款好的游戏有时可以让企业迅速崛起。这个行业内的后来者要想赶超先行者,
只有两条路可走:自主研发或者引进代理。而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为了形成垄断优
势,或者大量收购好的游戏产品,或者到处寻找优秀的研发人才,造成后来者常常
因开发不出好游戏或经营不善而被淘汰出局,自主研发的道路由此中断。
5.1.2.4整合产业链带来新机遇2007年10月,国内的搜索巨头百度宣布进军C
To C领域曾经轰动一时。由这个事件不难看出,未来的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将不再
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而是互相渗透,为用户带来更加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网络
游戏产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一整合阶段,竞争日趋激烈。种种迹象表明,
产业整合已经成为大趋势。长远来看,产业整合对互联网经济发展本身将发挥催化
剂的作用,因为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面对各种考验,适者生存。可以想见,产业的
整合也将带给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以新的机会。
5.1.3我国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一般有两种: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方式的创新各有
优缺点。自主创新的优势在于以掌握业内最先进的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对核心技术
的垄断形成对后来者的进入壁垒,获取领先者的收益;缺点在于自主创新的实现需
要事先有巨额的投入;技术研发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因而创新的风险相当大。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引进、购买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进行改进再创新,
以后发优势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自主创新的高风险性,创新成本也相
对较低。但模仿创新最大的劣势在于被动性,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倍受局限,且容
易形成技术依赖,反过来抑制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致力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缩小
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互联网经济形势下技术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创新速度空前加快,创新方向众多;其次是技术创新的蝴蝶效应明显,一次
重大的技术创新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应用创新:再者生产和消费带来的双重规模经济
加大了技术创新的风险。针对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的特点,我国互联网企业在技术
创新的路径选择方面要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既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又必
须同时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才能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道路和速度的有中国特色
的模式选择。
从大局来看,我国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践方面可以先以模仿创新为
主,通过学习、引进,在一个较高的技术起点上开展我国自己的技术创新,避免资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发达国家在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后,往往仍然控
制着某些核心技术,企图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技术控制。因此,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开
展模仿创新的同时,要辅以一定程度的自主创新。不是单纯的引进和模仿,而是注
重消化和吸收,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始终以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目标,利
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项目,最终形成自主创新。
5.2 当前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若干探索方向
5,2.1互联网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互联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近几年,上
网人数急剧增多,网络普及率逐年提高,互联网经济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与此
同时,传统经济和产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与传统产业相比,互联网经济
意味着信息、资源能够更高效地在较大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种优势带
来资金和人才的支持,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
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带来强烈的冲击。互联网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与传
统产业正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对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人
们可能怀疑传统产业是否能够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或给
传统产业带来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2.1.1 广泛开展企业虚拟化运营企业虚拟化运营是指在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
网技术的支持下,将虚拟方法和企业运营相结合,表现为若干企业(市场主体)之
间通过电信结网的方式展开合作,以顾客动态需求为导向,以各自核心能力为依托,
以实现“共赢"为目的的企业间运营方式。与传统运营方式相比,虚拟化运营整合
了各个企业的优势,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和合作契约关系进行操作,以小公司大操
作的动态资源组合,因而具有最佳的市场竞争潜力,能够扬长避短,实现短时间内
高效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目标。‘
例如国际知名的C&L(Cooper&Lyb咖1d)审计公司Ⅲ就是由分布在全球13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地位独立的764家审计公司组成。当新项目来临时,他们基于
对共同业务的理解和追求结成联盟,通过协同工作获得经营优势,完成各自的任务,
工作完毕就还原到离散状态。这种虚拟化运营的方式可以帮助关联企业在短时间内
【Il林子华.跨国公司企业虚拟化运营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第25-28页.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迅速实现有效的非产权合作,单个企业拿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共同组成新的战略
联盟,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5.2.1.2 电子政务的实现采用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政府行政管理
模式的变革就是一种电子政务。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互联网企业首当其冲。
从硬件设备的采购到网络设施的建设,从应用软件的开发到配置使用,从系统维护
到升级换代,总之每个环节都对互联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作为信息化的
先行者,电子政务不仅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
长期来看,电子政务更是关系到我国四个现代化进程的最终实现。
5.2.1.3推进网络金融的发展网络金融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
金融的机构、交易、市场和监管等几个方面。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同的是,网络金融
是以虚拟化、网络化的形态存在的。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行业的结合不仅是一种金
融创新,更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宏观上,经济活动、经济机制、经济结
构都因网络金融的出现发生了改变,对传统的经济规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经济
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微观上,网络金融使得人们的生产服务和消费方式都呈现
出崭新的面貌,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意方式获得金融服务,无论生
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明显感受到了网络金融带来的便捷。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与其说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挑战是压力,不如说是
动力。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再加上利用互联网这个成熟的技术平台,可
以获得第二次成长空间。
5.2.2 Web2.0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Web2.0是相对于Webl.0而言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随着互联网用户需
求越来越个性化和自主化,以用户“微内容’’的实现为关键词的Web2.0时代已经悄
然来临。与Webl.0时代有很大不同,在Web2.0中,个人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
是作为一种主体参与到互联网中,成为互联网上主动的传播者和生产者。这种新的
发展趋势将互联网从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的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工具性和
联系性更强的互联网模式转变,是一次由核心内容NJ'I"部应用的革命。当前,Web2.0
催生的博客、社区、网络分类、视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
且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
5.2.2.1 崛起的分类信息市场如果说“用户创造的内容"是Web2.0的核心概念,
那么“用户创业的潜力"就是互联网分类信息的魅力所在。根据互联网观察家的最
37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新发现,分类信息正成为这两年互联网产业中一个蓬勃崛起的市场,分类信息服务
商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商机。目前在国内,要想进入分类信息服务领域就必须抓住时
间和速度这两个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谁能越早越快地进入市场,谁的成功率就会
越高。
5.2.2.2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曾经有专家做出“体验经济时代到来"的预言,并指
出体验经济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来创造消费者
能够参与并回忆的活动。
实际上,信息社会的商品相对于传统商品对行销提出了新的策略要求,因为信
息商品本质上是体验型商品,消费者只有通过体验之后才能知道其中的价值。体验
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消费,并在消费过程中获得情绪、心理、智力等方面
的满足。对于商家来讲,如何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感兴趣相当重要。将日常消费
中的试用简单地搬到互联网上绝对不是体验经济的要求,一些网站已经开始走试用
路线,但在具体操作上怎样跨越互联网、移动和物流形成全营销网络还要接受时间
的检验。
5.2.2.3分众广告模式分众化现已成为一种潮流,即对受众的分众化传播。传媒
的分众化是现代广告模式上一个全新的概念,通过对广告受众进行分类,达到广告
信息直击目标受众的营销目的。传统的在线广告模式靠浏览量和点击率维持消费群
体的忠诚度,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们难以再从注意力中获得利
益。因此,分众广告以其较高的定位准确性、信息反馈的可用性对互联网广告市场
形成强烈的冲击。
5..3 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战略对策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和改进方面,宏观
上,要以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观上,要克服各种
困难和障碍,诸如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滞后、人才的短缺以
及其他一些经济体制上的制约因素等等:微观上,企业要以增强自身实力为根本出
发点,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趋利避害,通过强化企业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发展壮大的
目标。
5.3.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
自从上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进。到了世纪末,由美国掀起的互联网经济的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地。全球各主要大
国纷纷意识到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竞相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投入,
在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5.3.1.1 政府高度重视,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的支持和有效引导是互联网企
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在充分认识互联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
重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引导,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总结起
来,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注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加拿大网络事业发展较快,一方面开展
政府支持并通过各种方式资助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另一方面不断降低上网费用,
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在亚洲,韩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信息网络建设,曾推行“网络韩
国21世纪”计划,通过建立高速通信网和商业公司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扶持互联
网企业成长。
(2)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美国政府制定新的媒体和电信法、信息法,
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入有序竞争机制为企业保驾护航,明显促进了互联网
企业的技术创新。
(3)实行金融体制改革,吸引风险投资。新加坡政府在1998年划拨了10亿美
元作为风险资本n1,推动了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另据相关资料统计,美国
1999年的风险投资基金就已达到483亿美元,其中的90%被用于通讯、计算机及辅
助设备、软件信息等高科技企业口1。
5.3.1.2采取措施鼓励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互联网经济依托高度发达的信息技
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则来自于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产品的
开发。首先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保障,如美国的《研究与投资免税法》对企业
从事科研与开发活动规定了实行免税的优惠待遇;其次是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给
企业启动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方面颁布具体
条例,为企业的创新行为蓄积人力资源。
5.3.1.3利用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完善的企业制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
体制为互联网企业营造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在这里,纯粹的互联网企业一开始
就具有相对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并且在企业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侧重核心价值环
11】唐永存.新加坡网络经济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6>,第18-20页.
【2】李新家.网络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第234.235页.
39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节的建设和强化;而另一些传统企业则以完善的商业模式、严格的管理机制、较高
的品牌价值、稳健的战略联盟、良好的客户关系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搭上互联网
经济的顺风车,形成“水泥+鼠标"的新模式。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达到了进一
步的融合。
5.3.1.4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发达国家推进电子商务的一系列措施很值得引起
我们的重视。从1997年开始,欧盟陆续出台了一些方案来推动欧盟电子商务的发展,
提高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包括《欧盟电子商务行动方案》和电子商务增值税方
案等。美国政府在克林顿执政期间颁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对发展互联网和电
子商务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Ⅲ。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面对的是国际化大
市场,要与其他国家接轨,我国的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手段开展业务,增
加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5.3.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促进自主创新
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给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理论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课
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互联网企业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
引下稳步发展。
5.3.2.1 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尽管我国的网民规模以2.1亿人位居世界前列,
但从结构特征上看,互联网的普及率仍然偏低,中西部地区尤其在一些农村或偏远
山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互联
网经济的发展。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经济因素是制约互联网普及的重要因素之
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国政府适时做出战略调整,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快
等特点,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宽带接入、应用软件开发、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
加大投入,扩大互联网的覆盖面同时提高传输速度、增加带宽,满足企业等用户的
需要,争取早日消除这一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步伐的瓶颈问题。
5.3.2.2引入竞争机制,消除互联网隐形垄断我国互联网经济结构中的中介服务
层长期存在着寡头垄断,主要在一些电信运营商方面,比如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几
乎垄断了整个国内网络接入市场。同时,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又各
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彼此相互排挤,在自己的领域里形成了隐形垄断,
不仅影响了网络的使用效率,也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有必要在电信业务及
【ll葛伟民。网络效应:互联网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第350-351
页.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增值业务领域加大开放力度,支持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经营上加快三网融合
的速度,逐步打破行政垄断并对自然垄断加强管制,形成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良
性竞争格局,促进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5.3.2.3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互联网经济的虚拟性、隐匿性和国际
性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如网络税收、’版权保护方面,都需要政府利用由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装备的宏观调控体系进行监测,及时了解互联网上的跨国跨地
区经营活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应充分调动中小企业或民
营企业的积极因素,规范其行为,在资金、人才、技术支持方面进行必要的扶植,
鼓励他们成为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方面,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努力消除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壁垒,如僵化的体制,假冒伪劣等不正之风,企
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以及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5.3.2.4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
缺乏诚信。在利益驱使下,从互联网应用开始就存在着投机、作弊等不诚信的短视
行为,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的活力。针对这种现象,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
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互联网经济运行环境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应充分认
识互联网经济与我国总体战略规划之间的依存关系,强化社会的信用观念,积极创
造条件,督促建立符合经济发展的信用管理服务体系;企业要主动自我约束,提高
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共同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持续稳健运行打造
良好的环境。
5.3.3完善各项监督机制,有效保障网络安全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安全
问题因此成为关注互联网经济的一个热点。分析当前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不仅有
来自宏观层面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市场垄断、金融危机等威胁,更有微观上
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知识产权受侵等风险。
5.3.3.1 提高安全意识防范风险、确保安全是互联网企业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因
为风险只是一种可能,不管客观风险如何,主观上意识的薄弱才是最大风险。无论
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对网络安全的突发
性、隐蔽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好各项预防和准备工作,尽可能降低风险的破坏性。
5.3.3.2加强信息化立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体系我国互联网经济迫切需要一个
与其发展速度相适应的法律环境,而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
4l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应该从维护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的整体要求出发,在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
础上,针对互联网犯罪、网上认证、电子商务中的法律盲区、虚拟支付等方面加强
信息化立法,做到既具有前瞻性,又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5.3.3.3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降低技术风险由于本身存在的联接形式多样性、终
端分布不均匀性、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互联网很容易受到恶意软件、黑客
和病毒等不轨行为的攻击,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要在反病
毒技术、加密技术、黑客防范、认证技术等其他专项技术领域加大原创力度,逐步
改变目前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关键技术的被动局面。
5.3.3.4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与国际接轨计算机技术的无国界性和互联网的
全球性,需要世界各国在开放的环境下共同构建安全模式,实现互联网的超国家治
理。虽然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有关互联网的协议,但是技术的不断发
展要求国际合作不能一劳永逸.而是有必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如成立相关的国际
委员会,对国家之间的电子商务等各种协议加以实时改进。
5.3.4适时转换经营思路,强化企业自身实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未来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使更多的管理者认识到Ⅳ游戏
规则"已经变了,以往的优势可能将不复存在,拥有再好的政策和环境,企业也要
把精力放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上,始终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
一切管理经营的根本导向。
5.3.4,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对我国企业来说,发展互联网经济不仅是高科技的
运用或者商业模式的选择问题,更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在融入世界
市场的过程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的战赂闽题。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要想
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取主动,就应该做到:第一,
改变传统的竞争观念,尝试树立以互惠互利为中心的新型“合作竞争"理念:第二,
要有正确的客户观念,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重新规划产品开发体系:第三,要有正
确的管理思路,不断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
间。
5.3.4,2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是将先进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运用在企业管理之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企业与外界的网络连接,更涉及
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架构、信息采集的网络化、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的智能化。企业信
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互联网企业对商机的响应程度。经营者应该做到对
42
第5章当前我国推进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对策思路
企业信息化实质的充分掌握,提前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规划,加大在基础设施建
设上的投入,采用适当的技术创新模式,改善决策流程,同时用好用对高素质的专
业技术人才,解决好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5.3.4.3准确进行战略定位,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演进
。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面对广阔的市场环境、众多的竞争对手,如何开
辟出属于自己的地盘,即要解决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企业初期战略定位的正确与
否对后来的发展道路能否顺畅至关重要。
准确的战略定位首先需要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做出统一规划,明确
目标,为有效配置资源指出方向,同时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具体地,我国互
联网企业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的战略定位措施有:
(1)差异化定位战略。产品设计的差异化、商标形象的差异化、营销手段的差
异化、售后服务的差异化都可以成为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主题,要出奇制胜,与众不
同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2)依附定位战略。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把自己的生产经营与行业内
某一大型企业相连结,为之提供配套服务,成为后者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中的一个环
节,弥补各自资源禀赋的不足,从而形成“大小共生”的产业结构。’’
(3)市场补缺定位战略。与依附定位战略不同,补缺战略讲究的是寻找市场中
潜在的机会,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在别人忽视或不愿意涉足的边缘领域求
生存,开辟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5.3.4.4主动变革,形成内外合力互联网企业由于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在技术
创新方面成为其他类型企业的领头羊。综合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我国的互联
网企业要以内因发展为主,从内部主动形成变革机制:同时向外借力,寻求外部支
持,以内外互动的局面推动技术进步。
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要首先向内变革生产方式,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技术
手段指导生产,使企业能够先于市场需求做出决策,及早防范风险。其次,要转变
企业的组织结构,从多层级向扁平化、网络化改进,有效保证信息传递效率。再次,
对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发一系列现代化内部管理的方法和
手段形成及时、高效、协调的机制。最后,在企业内部文化管理、信任机制和伙伴
关系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提高水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融洽的氛围,
有助于企业内部产生的各种摩擦和矛盾的解决。
43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另一方面,企业在强化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可借助外力,获得更大的支持。政府
方面,企业应主动与主管部门联系,在政策环境允许又有法律保障的情况下,争取
各种信贷担保、财政补贴等优惠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企业的项目需要出发,与
一些中介机构加强联系,如各类技术市场、咨询服务机构等,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
经验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将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
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规模,以技术创新
为本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紧密结合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在竞争策略、
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盈利目标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经济与
技术的多档次结合,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结论
结论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互联网本身是技术的产物,也正
因为有了互联网,更加速了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内核就在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思想产生到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要注重技术的原创性和独创性,
用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砝码。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学术界对这个新生事物的积极探讨,本文作者在
研读了大量互联网经济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互联网的技术核心出发提出互联网
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的研究进展有:
一是明确界定互联网经济的涵义。即互联网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
计算机软硬件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通过开放的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经济活动,
是一种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运作模式。
互联网经济主体就是以互联网经济结构为业务划分的各类企业。
二是归纳出影响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因素。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国际环境、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家精
神、组织结构、知识管理和人才构成。论文对每一个影响因素都作了较为详尽的分
析。.
三是针对几种典型的互联网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逐个探讨了发展障碍,并分析了
其成因。
四是立足互联网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方向做出展望,同
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
建议,即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以增强自身实力为主,内外结合,形成技术进
步的推动力。: 、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包括互联
网经济、网络经济、技术创新、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著作,对新世纪以
来互联网经济的新发展及其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践的发展要求理论做出回答,而理论与实践却总是存在着距离。本文对于互
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涉及面不够宽,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模
式加以探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发展障碍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
45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理论水平尚浅,并且互联网的发展
的确是日新月异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作者对于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这个
课题的研究还有诸多尚待完善之处,今后作者愿意继续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来弥
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卜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瑚].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征,李建平,郭铁民选编.《资本论》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征.《资本论》解说卜3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5]陈征,李建平,郭铁民主编.政治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韩民春.互联网经济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傅家骥,仝允恒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王明友.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9]濮小金,司志刚.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0]李新家.网络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1]逢锦聚等.知识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学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汪向东等.中国: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13]葛伟民.网络效应:互联网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14]王长胜等.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5]张小蒂,倪云虎.网络经济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6]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7]彭鹏,梁春晓.搜索革命[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7[18]董炳和.技术创新法律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9]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0]杨农.战略合作经济学:网络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1]汪涛.竞争的演进:从对抗的竞争到合作的竞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2]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3]马为公.互联网的新时代[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24]孟祥瑞.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5]王淑芬.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教程[踟.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47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26]王咏梅.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7]吕本富,张鹏.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8]James E.Katz&Ronald E.Rice.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上网、参与和互动瞰].郝
芳,刘长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9]A1 Ries&Laura Ries.互联网商规11条:摩根士丹利所推崇的商业战略思想[M].梅清
豪,周安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0]Stuart Barnes&Brian Hunt.电子商务与虚拟商业一为企业插上E的翅膀[M].常淑茶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1]大前研一.数字化商业模式[M].王小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2]Jeffrey F.Rayport&Bernard J.Jaworski.电子商务[M].武忠(译).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
[33]Tom Murphy.互联网法则:新经济时代的消费者决策[M].冯涓,古林(译).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1.
[34]林子华.从虚拟到企业虚拟化运营一对信息时代一种微观经济范式创新的阐析[J].福建,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1—18.
[35]捷杰等.新商人:面对“裂变”的互联网一也是春秋,也是战国一中国互联网经济lO年
巨献[J].经纪人,2005,(10):10—15. ‘
[36]焦微玲.美国信息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6,(12):1874—1877.
[37]郑时,金霞.互联网经济功能的实证解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13-15.
[38]谁在制定“网络搜索”的游戏规则[J].中外企业家.2004,(5):24—25.
[39]张杭.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本[J].中国数据通信,2001,(3):83—84.
/[401张红,练绪宁.网络经济的财富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上:293—294.
[41]丁磊.别盲目拷贝美国互联网模式[J].今日科技,2001,(9):30—30.
[42]陈键飞.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J].商场现代化,2006,(8)中:175—175.
[43]朱丹.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障碍探寻[J].商业经济,2007,(12):44—46.
[44]盘点2007年搜索行业的几度风流[J].计算机与网络,2007,(23):4-5.
[45]张蕊.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J].天府新论,2002,(2):18—22.
[46]李新功.营造社会资本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06,(8):47-50.
[47]陈小洪.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机制和政策[J].中国软科学,2007,(5):22—33.
48
参考文献
[48]廖天佑.互联网经济对城市产业布局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6,(5):47-49.
[49]宋俊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5-27.
[50]刘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6):108-109.
[51]施能自.网络时代的企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0,(6):19-20.
[52]唐子才,梁雄健.我国互联网经济规制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世界电信,2006,(11):
33-36.
[53]韦柳融。王融.中国的互联网管理体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7。(18):32—35.
C54]姚伟捷.我国互联网发展逆境中喜现五大变化【J],科学咨询,2003,(9):38—38.
[55]武巧珍.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研究[J].经济管理,2006,(14):
37-42,
£56]刘虎兴,卢勃.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技术经济,2004,(3):
31-32.
[57]姜奇平.“搜索+商务”模式的归宿[J].互联网周刊,2006,(17):60-61.
C58]Patrick Finnegan,Robert D.Galliers and Philip Powell。Systems Planning in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3,(4):183—198.
[59]Kjell Hausken.Cooperation and between—group competi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nization,2000,(42):417—425.
[60]Juan D.Rogers.Creative Destruction:Business Survival Strategies in the Global
Internet Economy[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6):293—294.
[61]Nicole Mayer—Ahuja and Harald Wolf.Beyond the hype.Working in the German Internet
,industry CJ].Critical Sociology,2007,(33):73—99.
7[62]Les Hayman. ERP in the Internet Economy[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0,
(8):137—139.
[63]Behrang Rezabakhsh.Daniel Bornemann,Ursula Hansen and Ulf Schrader.Consumer
Power:A Comparison of the Old Economy and the Internet Economy[J].Journal of
Consumer Pol icy,2006,29(1):3—36.
[64]Steve Walton and Chris Galea.Greening the Supply Chain[M].Springer London,2006:
379-391.
[65]Johannes Traxler and Michael I.Luger.Businesses and the Internet:Impl ications
49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for Firm Location and Clustering[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2000。
(12):279—300.
[66]Hel i Koski and Tobias Kretschmer.Survey on Competing in Network Industry:Firm
Strategies,Market Outcomes,and Policy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2004,(3):5—31.
[67]Wolfgang Konig and Tim Weitzel.The Practical Real-Time Enterprise[M].Springer
Berl in He idelberg,2005:359—384.
[68]Xiaotong Li.Jat inder N.D.Gupta and James V.Koch.Effect of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on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06。(10):
389-404.
[69]Monika Kukar—Kinney and Dhruv Grewal.Comparison of consumer reactions to
price-matching guarantees in internet and bricks‘。and-mortar retail environments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7,(6):197—207.
[70]Andrea Howell and Mile Terziovski.Communities and Technologies 2005[M].Springer
Netherlands,2005:341—357.
[71]Ray Hackney,Janice Burn and Gurpreet S.Dhillon.Strategic Planning for E-Commerce
Systems(SPECS):Value Returns and Customer Al l iance[J].Informat 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3,(4):135—138.
[72]Jay P.Kesan and Andres A.Gallo.Why a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failing to regulate the internet efficiently?Going beyond the bottom—up and
top-down alternatives[J]。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6,(5):
,237-266..
●~

7[73]David R.Bell and Sangyoung Song.Neighborhood effects and trial on the internet:
Evidence from online grocery retailing[J].Quantitative Marketing and Economics,
2007,(12):361—400.
[74]George Korres,Constantine Tsamadias and Panagiotis Liargkovas.Regionalisation,
Growth,and Economic Integration[M].Physica—Verlag HD,2007:199—226.
[75]John Weckert.What is SO bad about Internet content regulation?[J].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0,(6):105一III.
[76]Charles H.Davis and Elaine Sun.Business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
Technology SMEs in a Regional Economy: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1):145—161.
[77]Matthew K.0.Lee and Chri sty M.K.Cheung.Internet Retai 1 ing Adopt ion by
Small-to-Medium Sized Enterprises:A Multiple-Case Study[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4,(12):385—397.
[78]Jeremy Hall and Philip Rosson.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on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ocial Norms and Ethics:Three Internet—based Case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3):231—248.
[79]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聊r.cnnic.cn/uploadfiles/doc/2008/l/17/104126.doc
[80]互联网进入中国15周年回顾与反思[EB/OL]
上海社会科学院http://www.sasscis.org/internettime/1.htm
[81]百度搜索引擎[EB/OLJhttp://www.baidu.COIn
[82]新浪网科技时代:网络经济的经典模式专题[EB/OL]
http://tech.sina.com.cn/focus/net_biz_model/
[83]腾讯科技频道:寻找互联网蓝海系列调查[EB/OL]
http://tech.qq.com/zt/2007/cic2007/lanhai.htm
[84]要以模式创新突破网络游戏同质化瓶颈[EB/OL]
http://news.17173.com/content/2008—03—10/20080310155149683.shtml
[85]2008搜索引擎行业三大看点[EB/OL]
http://www.codepub.com/info/2007/12/info一17553.html
[86]侯自强.标准是阻碍即时通讯发展的主要障碍[EB/OL]

http://vnnv.shopex.cn/news/mates/3608.html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独立完成并发表:
1.论企业虚拟化运营与中部崛起,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浅议企业虚拟化运营的商务环境,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第32期。
53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林子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师三年以来,导师以渊博
的学识、严谨的学风、谦逊的态度、敏捷的思维,指导我步入了经济学研究的殿堂。
导师宽以待人的品质和坚定乐观的人生信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将在以后的生
活和工作中时时激励和鞭策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即将毕业
之际,谨向恩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还要衷心感谢在我三年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为我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师友们。
感谢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建建教授、张华荣教授、林卿教授、吴有根教授、
蔡秀玲教授、陈少晖教授、祝健教授、杨强教授、何宇教授等对我学业上的关j心和
指点,令我开拓视野,受益匪浅。
感谢经济学院2005级研究生同班同学。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姐和所有关心、爱护
我的师长、同事和学长们。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谨向在本论文中被引用过资料的各位专家深表谢意! .
福建师范大学姚伶俐硕士学位论文
1f...,.....I.......J ■■■■■●■■■●■●‘__·___-_--.—_
个人简历
姚伶俐,女,汉族,1978年12月出生,籍贯河南省郑
州市。2001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
用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9月考入福建师范大
学经济学院,就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师从林子华教授,研究
方向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于2008年7月毕
业。在学期间独立完成并发表论文两篇。
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 姚伶俐
学位授予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
1. 杨贺盈.黄娟.YANG Heying.Huang Juan 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资源型企业发展[期刊论文]-中国矿业200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