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姓名:张建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靳涛
20080401
摘要
政府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对各
国政府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我国在过去20多年以政府为
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地方政府的作用无疑是
举足轻重的。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支
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地方政府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本文分六个部分来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1章导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
法和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为全文理论基础,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为系统研究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
打下理论基础:第3章对转型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作了统计分析,
为第4、第5章的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4、5章是实证研究,先构建了模型,
然后对样本数据的收集和选取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接着根据量化指标、方法及
模型,选取1995—2005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
理。特别是经济建设支出规模过大,而对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重要作用的文化、
教育、卫生和科研支出规模较小。第6章本文提出了与结论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考虑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
影响,按财政支出类别的分类进行实证研究。特别的,在研究了地方财政支出
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后,更进一步的研究了其对经济增长效率的
影响,综合两者研究得出与以往学者相比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关键词:转型期;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支出
Abstract
As for the affection of government public expentiture to economy growth,there
are lots of controversy,and the opinions on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ublic
expenditure are not coincided too.China obtained tremendous Success by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in the past,and the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undoubtedly.Alone with the economy system transform and public finance
system reform,the changes of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and the scale ha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fluence to economic growth.Therefore,the research of the
affection of scale and 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economy growth is certainly
of great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economy development rapidly of
China.
The paper was divided into six parts:the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review and comments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s,content and hypothesis.Chapter 1 is the theory of the whole paper.This
part commentated briefly on relationship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y growth
firstly,then in order to buil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expenditure of Chinese government.Chapter 2 hav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in size and structure. Chapters 3 and
4,according to the indexes,theory and model,chose data froml 995 to 2005,used the
Panel Data analysis method to insp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y growth.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scale of fiscal expendi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s too large,and the 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is irrational.
Especially the scale of the expenditur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too large.And
the scale of expenditure of culture,education,health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smaller,which pal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Finally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posal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consists in following aspects.The paper considered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fiscal expenditure’S scale and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and classified the categories of expenditure to different and diverse
types.In particular,after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on the
size and structure to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we further studied its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the research obtMned even more 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than other researches.
Key Words:Transition;Economic growth;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
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了幺
年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
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亏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第l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第1章导论
在经济改革的近30年中,中国已成为这个时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和地区。对中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把政府作用放在突出地位
来考虑。如萨克斯和胡永泰等学者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增长模式归结为政府
起主导作用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Sachs和Woo,1997),张军把目前中国形成
的经济增长特征归结为资本增长过快和过渡工业化,而这又根植于地方政府的
投资竞争(张军,2002,2004);钱颖一等通过对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研究,把中
国的经济增长归为国内的市场分割和诸侯经济竞争下的经济增长(钱颖一,
2000);此外,卢荻(2001)、陈剑波(1999)、沈坤荣(2003)、贺菊煌(1992,
1998)、李京文等(1992,1996)、谢千里等(1995)、林毅夫等(1994,2003)
学者都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做过深入的分析和揭示。从目前大量的实证研究结
论来看,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期经济增长中的突出地位是勿庸置疑的,而地方
政府地位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是靠其财政支出体现出来的。但从目前来看,仍
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弄清楚: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其发展
趋势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中
国目前高速增长下的产出一资本比下降趋势有没有直接关联;三是地方政府日益
增加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到底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这都是我们应该研究
和搞清楚的问题,本文就是在此逻辑下尝试对该问题作出揭示。
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从中国的转型经济本身来考察,现在很多学者都
把中国的经济增长归为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地方政府在转型中随着中央政府
的分权和财政包干,地方政府调节当地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大增强,
投资拉动模式的出现既是地方政府锦标竞赛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追求地方自
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Lazear和Rosen、1981;钱颖一、李稻葵等1992,1996;
周业安,2003)。如张军等学者研究认为,自上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出现资本形
成过快,投资收益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探讨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
构甚至如何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张军,
2002,贾春旺,2004)。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关系的文献综述
最早研究公共资本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是阿罗和库兹(Arrow and
Kurz,1970),20世纪70年代,阿罗和库兹把公共资本存量纳入生产函数。由
于他们在这个模型中遵循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使得外生的公共资本存量和
财政支出变化仅仅影响了经济转移动态,而对经济的稳态增长率却没有改变。
此后,巴罗(Barro,1990)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公共支出的内生经济增长
模型,和阿罗和库兹不同的是,巴罗所建立的模型是将政府支出流量而非存量
纳入宏观生产函数,其建立的生产函数形式为:
J,(,)=F(K(,),如(,))=K(,)1—4Io(t)4 (1)
其中:足(,)表示私人资本存量;厶(,)表示政府支出流量;口表示政府支出的产出
弹性。
巴罗构建的这个包含政府公共支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公共支出的
变化会显著的影响经济的稳态增长率,当政府生产性支出增加时,GDP增长率
和储蓄率最初会上升,但最终会下降;而当政府消费性支出增加时,GDP增长
率和消费率会下降。其后,许多国内外的学者沿袭巴罗所开创的这种方法,对
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在一个将政府支出内生化的生产函
数的基础上,加入人力资本、制度等控制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然而,与理论模
型普遍强调的政府支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不同,在实证分析中并没有得出
一个统一的结果。富塔噶米1993年扩展了巴罗的模型,建立了一个包含城市基
础设施在内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会带动GDP的同步
增长(Futagami,1993)。德瓦瑞金等利用43个发展中国家1970-1990年的数
据,认为政府总支出的GDP占比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而
2
第l章导论
且经常性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份额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Devarajan、Swaroop and Zou,1996)。伊思塔里和若博拉在1993年利用28个
国家1970-1988年的数据,得出结论认为,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
关关系(Easterly and Robelo,1993)。而卡珀路普等学者则对政府对教育支
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研究,并认为政府的教育支出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Capolupo,Clomm and Ravikumar 2000,2001),霍索瓦则又在卡珀路普等学
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医疗卫生支出的两部门模型,并分析认为一个
国家和地区的稳态经济增长率不仅和政府的支出大小有关,而且和政府提供这
种公共物品的正的外部性有关(Kei Hosoya,2003)。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学者开始更多的关注我国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问题,同时也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马栓友(2000)利用中国1979—1998年
的数据考察了政府消费的GDP占比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存在显
著的正相关关系。庄子银、邹薇(2003)利用中国1980—1999年的数据进行实
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付文林、沈坤荣(2006)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共支出
的GDP占比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地方政府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率呈同方向变动
关系。郭庆旺和贾俊雪(2006)利用我国1978-2004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
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时政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公共物质资本对长期经济的正影
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影响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
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①
1.2.2 国内、外学者关于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大部分的研究都
是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Zhang and Zou(1995),J.Martincz.Vazqucz and Y.Xu等人。他们建立了一个多级政
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上证明了政府间的财政分权可以影
响经济增长。同时,他们也利用数据做了实证分析。例如,Zhang and Zou(1996)
利用中国1985年以来的数据,对省级经济增长与分权情况进行了分析,他们发
国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研究》2006,7
3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现中国的分权与省级经济增长负相关;B.Qiao,J.Martinez.Vazquez,Y.Xu(’2002)同
时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对中国1985.1998年的经济
增长与分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的分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增
长,但呈非线性关系;Hehui Jin,Yingyi Qian和Barry R.Weingast从实证的角度,
利用地方财政人均支出的比重等指标,考察了中国1982.1992年期间财政分权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增长。从国内来看,
林毅夫(2000)利用边际收入分成率作为分权指标,发现分权能推动省级的经
济增长,且具有显著影响;而张晏、龚六堂通过研究则发现,分税制改革后的
分权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分税制改革前的分权状况与经济增长则呈负相
关关系等等。
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对财政支出优化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
系的研究比较丰富,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问题。特别是在实证的研究中,没有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
来进行研究。而国内的学者将长期经济增长同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
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许多对中国地方财政支出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就
财政论财政,没有同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忽视了地方财政支出在中国
经济增长中发挥的重要性。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问题上,大多
只有定性分析,而缺乏定量分析。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来阐述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它{f]--者之间
可以建立起联系。由于在发展初期,公共资本稀缺几乎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
象,公共资本的规模可能未达到边际收益迅速递减的水平,同时人均私人资本
往往也比较少,政府财政支出对私人资本不存在“挤出’’效应,反而有“挤入"
私人资本的作用,即私人资本会参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投资方向,以各种方式跟
入。这样,政府的财政活动就存在较小的挤出效应,而存在较大的互补效应。
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公共资本的规模扩大,其边际收益便会不断递
减。这时引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从两方面即总量和结构来说明财政支出与经济
4
第l章导论
增长密切相关,二者有很强的关联性,为下一部分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提供理论
基础。
其次,本文研究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的现状。本文以1995--2005年时间的
省际数据为研究范围,先研究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结构与国内生产总
值的关系,描述了各自总量和结构方面的特征或趋势,简单勾勒出它们之间的
相关性。然后再把全国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对这三个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
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它们彼此之间纵向与横向的差异性。
再次就是本文的重点——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第
一部分是从地方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视角来分析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于
仅从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来分析财政支出的效果并不能全面的反映财政支出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进一步的,从地方财政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的视
角作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从更深层次说明了转型期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
最后是结论和建议,依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合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的各
地区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提出可行和有用的建议。
1.4创新与不足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把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全国范围深入到了
地方范围,并且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的基础上分结构和区域进一步进行了
分析。同时,本文更深入的探讨了地方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更加
全面和清晰地反映了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财政分权从1994年始,年代数据较少。另外没有很全面的考虑其他变量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2.1经济增长理论:一个简单的回顾
最早的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时代,但现代经济学的增长理论
则是建立在哈罗德(1993)和多马(1946)的基础上的。20世纪40年代前后,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在力图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长期
化、动态化的过程中,几乎同一时期各自提出了两个极为相似的经济增长模型,
并被合称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若以S代表储蓄率,C代表资产一产出比,
则哈罗德——多马模型可用公式简单表述为G=s/C。因为在这一模型中C被假
定不变,所以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s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因此,这
一阶段又往往被称为“资本积累论"阶段。但是,由于哈罗德在推导他的模型
时,假定利息率即资本报酬率是常数,从而间接地假定了资本和劳动在增长过
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要满足哈罗德提出的恒等式是十
分困难的,因此,哈罗德得到了一个像“刀刃一样脆弱"的均衡增长条件,即
非常难满足的均衡增长条件。
到了20世纪50年代,索洛等人对资本决定论提出了挑战,并提出了技术
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索洛在深入研究哈罗德增长模型之后,突破了哈罗
德模型的局限性,放松了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提出了他自己的经济增
长模型。索洛模型虽然得到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均衡条件,但他的模型有两个明
显的缺陷:一方面,从索洛模型得出的均衡经济增长率是被人口自然增长率这
样一个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索洛模型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增长,在
他的这一模型中,生产的投入要素只有资本与劳动,他的模型的唯一的白变量
是人均资本。索洛的外生“余值"引起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的注意。随后的增长
理论文献都围绕如何将索洛“余值”内生化展开工作。其中以阿罗和宇泽弘文
的工作最为出色。1962年,阿罗发表了一篇名为《边干边学的经济含义》的文
章。在这篇文章中,阿罗指出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
投入,而这种生产经验的增长可以被投资或产量的积累指数化。也就是说,随
6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着经验的积累,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总量递减。这意味着,其一,边干边学或
知识是投资的副产品,提高一个厂商的资本存量会导致其知识存量相应增加。
其二,知识是公共产品,具有“溢出效应"。这一假定意味着,每一厂商的技术
变化是总资本存量的函数。因此,任一给定厂商的生产力是全行业积累的总投
资的递增函数,随着投资和生产的进行,新知识将被发现,并由此形成递增收
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阿罗建立了他的“边干边学"模型。
1986年罗默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他的论文《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
型》,标志着内生增长理论(又称新增长理论)的兴起。其后,在罗伯特·卢卡
斯、加里·贝克尔、杨小凯、博兰德等人的不断探索下新增长理论已经成为当
今西方经济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突破是把技术内生化。而且,
在90年代,新增长理论在分工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他们认为知
识或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原动力。政府公共支出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
新水平等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而奠定了政府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
理论基石。由此,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种理论中体现:
l、知识溢出效应经济增长理论.
罗默(1986)建立了知识溢出效应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知识具有外溢
效应,知识的外溢效应会使稻田条件不再满足。同时,由于知识的正外部效应,
知识的社会边际产量与私人边际产量存在差异,这样便导致了市场失灵。如果
缺少政府干预,每个竞争性厂商就不会取得社会最优水平的知识积累,结果是
经济增长率会低于帕累托最优经济增长率。
罗默的研究方法可以追溯到阿罗的思想。阿罗认为,知识取得与经验密切
相关,而经验的衡量指标投资积累额。典型企业的生产函数形式可以表述为:
】,(f)=F【K(f),4(f)三(f)】
式中,彳(,)代表知识存量,为效率参数,对在时期t雇佣的劳动力数量三(,)的影
响是正的。即知识存量一旦形成,所有工人的效率就能同等提高。此外,阿罗
认为,由于私人企业没有考虑到其投资决策的正外溢效应,所以私人边际产量
和社会边际产量不一致的。因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以使经济中的投资水平
7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趋近于社会计划者政府选定的水平。
正是由于政府考虑了对知识的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效应,而在竞争性经济中
的企业只考虑了较小的知识的私人收益。所以,罗默认为,在竞争性经济中,
在任何时点上的消费量大都高于社会最优水平。而研究数量则低于社会最优水
平。因此,罗默认为引导私人资源从消费转移到研究的各种财政政策都会提高
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即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对知识的持有、积
累和生产过程予以补贴,以鼓励研究数量的增加。
2、具有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人力资本是经济产生持续增长的主要因
素,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认为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主
要源泉,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为舒尔茨和卢卡斯(1988)。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把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认为通过教育、卫生
等方面的投资,把一般的人力资源转变为具有较高质量(包括体力、智力、技能等)
的人力资本后,能够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
人力资本能够产生递增效益,可以扭转资本和劳动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向。因
此,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使经济稳定增长的保证。新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卢
卡斯则通过两资本模型和两商品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经济
增长模型,运用更加微观化的方法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和索洛的技术进步概
念具体化为“每个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
济增长模式。卢卡斯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有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之分。所谓内部
效应是指人力资本对投资者本身生产率的贡献:而外部效应是指人的知识提高的
溢出效应。他认为,人们的人力资本水平(知识、技能)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其结果,
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率,而且也提高了物质资本的生产率:不仅提高了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的企业、部门本身的生产率,而且也可能会引起其他企业或部门生
产率的提高,从而形成了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同时,卢卡斯的增长模型表明,
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的国家会取得持续的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由于人力资本
的外部效应不能给人力资本拥有者带来收益,个人在进行人力资本决策和分配时
间决策时不会考虑其对生产率的影响。假如没有政府的干预,人力资本投资将小
于最优水平,从而经济增长均衡是一种社会次优均衡。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长
8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期增长,政府应当鼓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3、具有R&D资本的经济增长理论
罗默(1990)构建了一个基于内生技术变化的垄断竞争均衡的增长模型。在
这一模型中,罗默拓展了对外部性的研究,并将技术变化与垄断力量结合起来。
他假定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一个是产品制造部门,另一个是研究与开发部门。
劳动力中的一部分用于生产部门,另一部分用于研究与开发部门。罗默人为,
在这个经济增长模型汇总,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存量,便会克服资本边际产品递
减的趋势。同时,罗默强调,知识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的产品。如果
政府不进行干预,研究和开发部门所提供的知识存量将是次优的。因此,政府
应该向知识积累提供补贴,以及降低利率和补贴教育等。这些措施将促使研究
开发部门增加知识存量的提供,促进更多人力资本配置于研究部门。
4、包含公共支出的经济增长模型
阿罗和库兹(1970)将公共资本存量纳入宏观经济生产函数中,考察了公
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巴罗的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均消费增长率为:
1
乞=去【(1一a)A1恤引.(1一f)f圳吨’一纠

从巴罗的模型中,可以得到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为:
f=口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小于最优值时,提高财政
支出能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当大于最优值时,增加财政支出则会降低经济增长
率。,
从巴罗的这一具有生产性政府服务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可以看出,由于政府
为企业提供了具有生产性的公共服务,使经济产生了内生增长;而当政府为企
业提供的公共服务超过了最优值,则该公共服务便不具有生产性,反而会因为
扭曲税收的增加而阻碍经济增长。
此外,巴罗还对政府支出作了分类,一类是进入生产函数的政府消费,另
一类是进行家庭效用函数的政府转移支出。他认为,政府转移支付具有降低经
济增长率的作用,在最优值内,增加政府消费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9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2.2财政支出理论
财政支出的有关理论可以从规范与实证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规范的方
面来看,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主要围绕公共产品配置理论来展开,主要包括:
自愿交换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最大收益理论等。而从实证的方面来看,则可
以从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微观模型以及政治制度模型来进行分析。
2.2.1财政支出的规范理论
1、自愿交换理论
自愿交换理论①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林达尔、鲍温、约翰逊等,它们分别阐释
了公共物品配置的自愿交换理论。基本上,自愿交换理论认为个人应当通过纳
税来购买公共用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达尔的理论
林达尔假定,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分配是既定的,而且把收入分配状况看作
是“公正的和适当的"。他假定整个社会只有两个人组成,命名为A和B,在
技术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等于社会生产的私人物品X和公共物品G的价值
之和。A所消费的公共物品是E,B所消费的公共物品是%,则整个社会产
出为:
Y=xA+X B七G
在征税之前国民收入在A和B之间分配,A和B所得到的收入分别为L和
%,则国民收入为:
Y=兄+%
同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G,A和B则分别按税率f和1一f支付税收。此时,
A和B所面临的约束方程为:
匕=一+fG
%=XB+(1一t)G
消费者A和B分别按照自己的预算约束条件与私人用品、公共用品组合的
国Lindahl,E.R(1919),Just taxation:a positive solution,in Musgrave,R.A.and A.T.Peacock,eds.Classics ofpublic
finance.London:Macmillan,1 958;Bowen,H,R.Toward social economy.New York:Rinehart,1 948.Sons,lnc.,1 976
10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无差异曲线相切点来寻求自己的最佳效用水平点。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公共
物品的最佳配置点位于消费者A和B得到的效用水平相等的那个点。
继林达尔之后,约翰逊对公共支出理论进行了发展,其假设条件仍然是:
】,=匕q-%
A和B的效用函数为:
矾=乙(髟,G)
UB=z8旺B,q
假设总产出受生产可能性函数的约束而既定,B的效用固定在期望的水平
上,可以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得出使A效用最大化的理想组合,即:
U=ZA(■,G)一A(虬+%+G—y)一M乙(%,G)一%】
上式中的旯和∥为拉格朗日乘子,对上式求关于蜀、%和G的偏导,并
令其等于零,得到: 业+盟:1
UA|XA UB/x8
上式得出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资源配置的最有解,从而也决定了财
政支出的规模。
2、公共物品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①
萨缪尔森认为,纯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而不会减少
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即就纯公共物品而言,可以作如下表示:
xn+j=X:。j
上式表明,任何一个消费者i都可以支配公共用品的总量Z+,,公共用品
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一般来说,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即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物品或消费的并不会被某一个或一群人独占。非
竞争性是指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
的消费数量。
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理论①是通过把社会成员在消费公共物品中获得的边
。Johansen⋯L Public economics.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 965
ll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际效用与其向政府纳税所带来的边际负效用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来解释其理论
的。随着整个社会对公共物品消费的增加,其从中得到的效用也在逐渐减少。
而同时,其纳税的边际负效用则在增加。由此,可以得到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即消费公共物品的边际正效用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相等的那一点。边际效用理
论是通过下图来进行说明的:
公共物
品边际
正效用
纳税的
边际负
效用
L
I. A \X :
y 。\. ’\f \7 ‘\. C

MD
政府预

图2.1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
资料来源: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在上图中,横轴表示政府预算,纵轴表示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MU和MD
都向下倾斜,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随着公共物品消费的增加,全社会
从增加的公共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满足程度下降。同样,随着公共物品
消费的增加,纳税的边际负效用不断增加。在上图中,最优的公共物品供给点
为B点。在B点右边的任何一点,公共物品的提供是过度,而在B点左边的任
何一点,公共物品的供给都是不足的。
3、最大化社会收益理论
最大化社会收益原则@是由著名的财政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该理论首先提
出了三个假设:首先,假定私人部门的所有市场在理想的状态下运行,亦即不
存在外溢性、成本递减等现象。其次,假定存在某些私人部门不能生产的公共
物品,而且这些公共物品也不能在私人市场出售。最后,假定政府对提供公共
。Pigou,A,C.Astudy in public finance.London:Macmillan.1928
。Dalton,H Principles ofpublic finance.Augustus Kelley,1922;Haveman.R.H.The economics ofthe public
sector.John Wiley&Sons,inc.,1 976
12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物品的各种方案进行了评估,而且知道没种方案所产生的社会收益。
同时,道尔顿认为在讨论财政收支规模及其结构的时候要通过最大和最小
两个检验。最大检验要求,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收益,公共决策者必须全面
分析、研究和选择要实现的既定目标的各种方案。而且必须选择那种使社会收
益超过社会成本余额最大化的方案。最小检验要求,任何公共活动的议案在获
得批准前都要进行论证,其预期收益至少要超过预期成本,如果达不到这种要
求,那么即使这一领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也不应该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不
然,便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道尔顿通过下图对其理论进行了说明:
社会收益
社会成本
社会收
益、社会
成本
L 歹髑.夕./ 。
(a)
‘、\. MSB
|
\芝
财政支出
MSC
在上图中,横轴和纵轴都代表成本支出,社会总成本曲线TSC与横轴成45
度角,社会总收益曲线由TSB表示,根据社会收益最大化理论,只要财政支出
的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财政支出规模就应该不断扩大。在上图(a)中,政
府的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应该是OA,此时,社会总收益曲线与社会总成本曲线
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从图(b)中,社会边际收益曲线MSB和社会边际成本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曲线MSC对应于(a)图中的社会收益曲线和社会总成本曲线。当社会边际成
本曲线和社会边际收益曲线相等时,社会收益最大。当财政支出大于或小于这
个点,都不可能达到社会收益的最优状态。
2.2.2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理论
从各种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
象。这种趋势在80年代中期以前表现得非常的明显。这种增长趋势引发了若干
关于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理论。
l、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宏观经济理论
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宏观经济模型主要包括政府活动扩张论和梯度渐进理
论。19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通过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
国家的工业化考察后发现,一国的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和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
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例相应提高。这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①瓦格纳认
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
深入,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这就需
要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二,
由于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同时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这就更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配置,实现资源配
置的高效率。这样,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活动就不断扩大。第三、城市化以
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理。
第四,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教育、娱乐、卫生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政府为此增加财政支出。
梯度渐进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的,他们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认为在正常
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如果社会经历了激烈的变革,财政
。瓦格纳在最初并没有用“法则”这个词来表达他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财政学家伯德在阐释瓦格纳
的贡献时才将这一思想表述为“瓦格纳法则”。Bird,R.M.Wagner’s law ofexpanding state activity.Public
Finance,v0126,197 1.
。PeacocLA.T.and J.Wiseman.The growth of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
14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支出通常会激烈的上升,当激烈的变革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
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梯度渐进理论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来揭示财政支出
增长的原因。其内在因素是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可以假设政府
的意愿是财政支出越多越好,而民众的意愿是税负越低越好。如果政府的税赋
超出了民众的容忍度,那么民众就会行使手中的否决权,从而政府的税收水平
被限制,也影响到了财政支出水平。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是指社会变革时
期对财政支出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在变革时期,新的较高水平的财政支出替代
了原先较低的支出水平,在危急时期过后,这种的新的支出水平因公众税收容
忍度的提高而不会逆转,即使支出水平下降,也不会低于先前水平。同时,在
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问题,公众需要政府承当稳定社会的职责。这
样,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在危急时刻过后明显增加。中央政府便可以集中更多的
财力,甚至发行公债来满足猛增的需求,这样最终导致了政府支出规模的不断
扩大。
2、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经济理论
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经济理论主要是考察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需求
因素,以及它们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该理论主要是通过由布朗和杰克逊构
建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经济模型①来说明的。该理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
和私人产品以增加其效用。可用下式来表示其中第i个人的情况:
U‘=U‘(G,P)
上式中,G为公共部门最终产品的产出量,尸为私人部门最终产品的产出
量,U为效用函数。
假设社会对第k种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为瓯,为了生产出q数量的公共产
品,公共部门最终产出与为生产出这些公共产品的公共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下式来表达:
X沪X kUk,MA
Gk=q(鼍,Ⅳ)
o Brown,C.V.and P.M.Jackson,Public sector economics.Basil Blcakwell,Ltd.,1990
15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上式中,q为第后种公共产品的产出,以为中间产品产出,厶为投入的劳
动量,M。为投入的资本量,Ⅳ为人口规模。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的主要因素有:公共产品的最
终需求量、为生产公共产品的最终投入品组合、公共产品质量要求、投入品价
格变化以及人口规模的变化。
3、财政支出增长的政治制度模型
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外还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主
要的代表性理论有官员行为增长论和选举权扩大增长论。
官员行为增长论认为,官员也是有效用函数,①主要包括:薪水、声誉、权
力、掌握的财力等等。为了使自我的效用最大化,官员会竭力追求机构最大化。
同时,由于政府公共机构提供公共产品时缺乏竞争而导致公共部门效率低下、
政府没有利润约束,官员行为成本高、公共产品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的原因,导
致了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
选举权扩大是指选举权扩大到更多的贫穷阶层,这种选举权的扩张会导致
社会福利性支出显著增加。该理论主要通过收入再分配模型来进行说明,该模
型认为由于收入分配中最低阶层的人加入到了选民行列中,一般会拥护较大规
模的政府,以便获得更多的再分配利益。同时,中间投票者可能由于关心社会
治安等状况,从而支持再分配性财政支出的增加。最后就是特殊利益集团为赢
得选票而支持福利性支出的增加。这些因素使得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
2.3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的理论关系
从经济增长理论和财政支出理论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
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研究。比如,从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来看,由于市场
失效的存在致使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公共物品、外部性、规模收益递增、
信息不对称等。为了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而政府的财政支出则
反映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状况。从福利经济学与共选择理论来看,认为财政支
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数量
①Niskanen,W,A.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Aldine-Athenon,1971.
16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规模。以上的这些财政支出规模决定论都是在社会资源既定
的情况下来阐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决定私人与公共部门自愿的
最佳配置。在社会产出既定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最佳资源配置点
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之点。如图1.3①中的A点:
公共部

私人部门
图2.3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最优资源配置
资料来源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根据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郭庆旺等(1999)从需求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对实现必要经济增长率、最优经济增长率中的财政政
策的作用进行说明。
假设社会实现了社会产品的总供求平衡,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社会总产品的供求平衡方程为:
Y=C+I+G
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民间消费,I代表民间投资,G代表政府购
买性支出。同时,假定税率为t,则所得税额为:
T=tY
同时有:
C+R=c(r-T)
上式表明,民间消费与销售税之和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其中,C代表边际
消费倾向。且有:
。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第二章。
17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R=影
秒代表销售税的税率。
假定政府支出占国民说如的比例为g,则有:
G=gY
同时,可以把政府支出分为政府消费支出Gc,和政府投资支出q,则有:
G=Go+Gj
其中:
Gj=肛
Gc=(1一∥)G
上式中∥是政府投资占政府支出的比例,假定该比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
变。
在财政投资和民间的产出效应相同的情况下,如果社会产品的总供求平衡,
那么,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出增量为:
ag=a(I+加)
上式中,dr表示投资的潜在社会平均生产率或潜在的社会平均产出系数。
在均衡的状态下,国民收入等于产出,即Y=g,同理,
AY=Ag
为了使上式成立,必须保证下式成立:
了AI=孝=dr【l-(,+剧一倪品
在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保证国民收入和能力产出的均衡增长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民间投资需求必须以讲1一(,+昭)卜∞兰吾为增长比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财政支出水平、财政支出结构以及税收与税制结
构来改变经济增长水平。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财政政策具有改善经济绩效的作用。例如,政府通过
财政支出提供企业必须而又无法自我提供的公共物品、进行教育科研投入、纠
18
第2章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其二者的关系
正外部性等措施,促使经济产生持续稳定的增长。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Y=F(K,L,G)
上式中,】,为产出,K为资本,该资本假设为广义资本,即不仅包括物质
资本,也包括无形资本。三为劳动力,G为财政支出,是政府部门为企业生产
提供的公共用品。我们进一步可以假设,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种类非常多,
这样,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为:
Y=F(K,L,G1,G2⋯,瓯)
其中:
G=Gl+G2+⋯+G。
这些财政项目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卫生、国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
等。
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政府必须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保
证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即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合理性,并促使
产出增长,从而使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在考虑经济增长中决定财政支出
规模与结构的依据问题时,应该依据财政支出理论中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
等的原则决定最优财政的支出规模。当然,在实际中还应当考虑到官员行为等
外部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产生的影响。即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达到相同
的经济增长率,政府支出规模会因为财政支出的膨胀而无效率。当这种膨胀超
出了一定的界限,如公众的容忍度、国家债务的承受能力等,则会阻碍甚至损
害经济的增长。
19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第3章转型期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3.1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放权让利的政策,这使得地方政府
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权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包
干,分灶吃饭”政策的实施,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
了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逐步成为了具有相
对独立经济利益和经济权力的准市场主体。1994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发展和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需要,我国对税收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
次范围较大、程度较深的改革,即税制和分税制改革。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
的基础上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中央和地
方分设税务机构,分别收税。这种逐步深入的分权化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
个重要的制度变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再是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分权化
赋予了它们一种新的关系——契约关系,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具有独
立的经济利益、经济权利和经济目标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
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说明在我国经济转型期新的利益格局已逐步形成,地方
政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
体。
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是由不同级次的政府来完成的,在政府部门提供
的公共服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占财政总支出或占GDP
的比重应该存在一个效率区域,或者说存在一个最优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伴
随着几轮财政体制改革,中央政府逐渐分权让利,将许多本来有中央政府承担
的职责逐步下放给地方政府,这使得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占总财政预算支出的比
重以及地方总财政支出占全国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3-1
第3章转型期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表3-1地方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1978—2005)
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总财政支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总财政
GDP增
支出占总预算出占全国总财支出占GDP的支出占GDP
年份长率(%)
支出的比(%) 政支出的比重比重(%) 的比重(%)
(%)
1978 52.58 16.28
1979 7.6 48. 89 15.52
1980 7.8 45.74 12.44
1981 5.3 45.04 10. 55
1982 9.0 47.Ol 55.26 10.92 20. 50
1983 10.9 46.11 53.62 10.95 20.65
1984 15.2 47.48 53.35 11.26 20.95
1985 13.5 60. 32 59.83 13.49 22.56
1986 8.9 62.07 60.95 13. 4l 22.60
1987 11.6 62.62 61.3l 11.84 21.03
1988 11.2 66.08 63.59 11. 03 19.75
1989 4.1 68.53 65.00 11.44 20.48
1990 3.8 67.43 64.73 11. 21 20.21
1991 9.2 67.79 63.67 10.62 19.08
1992 14.2 68.72 62.62 9. 65 17.38
1993 14.O 71.74 74.63 9. 62 12.84
1994 13.1 69.7l 73.62 8.64 11. 8l
1995 10.9 70.76 74. 37 8. 26 11.64
1996 10.0 72.90 72.94 8. 52 12.65
1997 9.3 72.57 77.55 9. 00 12.41
1998 7.8 71. 05 76.19 9. 79 13.34
1999 7.6 68. 51 73.55 11. 01 14.85
2000 8.4 65.25 70.48 11. 59 15.30
2l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2001 8.3 69.49 73.51 13.50 17.19
2002 9.1 69.29 72.84 14.53 17. 93
2003 9.6 69.90 83.9l 14. 69 17.97
2004 9.5 74.14 85.81 13.68 15.84
2005 10.4 75. 66 87.57 14.53 16.8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从上表中可看出,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占全国总预算支出的比重从1979年的
52.58%上升到了2005年的75.66%,地方总财政支①出占全国总财政支出的比重
从1982年的55.26%上升到了2005年的87.57%。对于地方总财政支出来讲,
地方总财政支出的迅速扩大根源于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支出的急剧膨胀。从地方
财政预算支出占GDP比重来看,呈现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地方财政预算
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6.28%下降到1995年的8.26%,之后又上升到
2005年的15.53%.而地方财政总支出占GDP比重来看,也呈现出现先下降后
上升的趋势。地方财政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82年的20.50%下降到1995
年的11.64%,之后又上升到2005年的16.82%。
根据UlrichThieben(2001)对分权程度的解释,如果以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
支出的比重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分权状况,那么也许中国的分权属于过渡分权。圆
一般认为,过渡分权对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是有阻碍效应的,尤其在不具备其
他配套制度的情况下,而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这样的状况。
3.2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主要表现为某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或者表现为某
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般来说,财政支出结构要受国家政府职能的影响,
但又与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地方财
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1、经济建设支出占地方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如图
。总财政支出包括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和预算外财政支出。
o本文将在第四章作详细分析。
22
第3章转型期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3—1)
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占地方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5年的20.48%上升
到2001年的23.98,再从2001年的23.98%下降到2005年的18.3%。由此可以
看出,地方财政经济建设支出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1994年财政分
权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经济建设投资主体
中的重要一员。特别是1997年以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促使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而从2002年开始,积极的财政政策淡
出,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支出也随之下降。但是,从总体来看,地方政府财政
建设支出在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中仍然比较高,这说明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
方面的职能仍然比较强。
图3-1地方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1995—200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2、社会文教卫费、科研费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如图3.2)
社会文教、科研支出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教育支出可以形
成人力资本,而科研支出则能形成R&D资本。这些财政支出对提高经济增长
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从地方财政支出总
的文教、科研支出的占比可以发现,该项费用占整个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在不
断的下降。这说明地方政府在文教科研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比较注重短期成效,而忽视长期发展的非科学发
展观。
图3-2地方财政文教卫、科研支出的变化情况(1995—200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3、行政管理支出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从1995年的10.87%下降到1999年的8.82%,随后
又上升至1995年的9.62。呈现出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于数据上的缺陷,
在行政管理支出上还未考虑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的支出,因此,如果将预
算外和制度外的支出也考虑在内的话,地方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要远远超出现
有的水平。行政管理支出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以及弥补公共经费
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经济增长。
图3-3地方财政行政管理支出的变化情况(1995-2005)
第3章转型期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3.3地方财政支出的区域分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也就造成了东、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关于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问题,不可否认历史
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因素和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因素等胶结在一起,构成我国东、
中、西部不同的发展起点、不同的开发难度、不同的推动力和不同的后果,但
是政府政策因素在里边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这个我们可以从国家推
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所引起的它们巨大变化可见一
般,而国家财政又是履行政府政策和职能的重要手段。故本文从它们各自财政
支出的角度出发,把、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纵横向的比较,以发现它们彼此
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我国28个省、直辖市(不含海南、西藏,重庆并入四川
计算)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北京、福建、
广东、广西、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和浙江。中部地区主要包
括: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内蒙古和山西。西部主
要包括:甘肃、贵州、宁夏、青海、陕西、四川、新疆和云南。
如图3.4,我们发现三个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都呈增长趋势,1995年东部
地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53%,到2002年达到6.36%,之后保持平衡。
1995年中部地区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为5.50%,到2002年达到8.54%,之后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略有下降。1995年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 91%,之后迅速上升,
2002年达到10.69%,2002年后略有下降。在三个地区中,西部的财政支出相
对规模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即使在2002年后西部地方财政支出已明
显呈下降趋势,但是在三大区域中还是晟大。这种情况跟目前东中西部旋展状
况相适应。因为东部受地理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迅速,GDP
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地理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综合影响,注
定国家政策因素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通过国家财政政策的
倾斜来促使中、西部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政府财政支出的依赖性较大,在
数据上也就表现为较大的比重。
图3-4区域财政支出占其GDP比重
地区财政支出r々其GDP比重甏小:::!:=.一_崩
第4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第4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1引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我国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然而,现代市场
经济并不完全,由于会产生市场失灵问题,它无法引导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为
了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运用许多经济手段介入市场经济的运行,其中财政支出
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1998年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问题,中央果断
的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虽然在理
论上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到底是单向关系还是双向关系,或者无相关关系并不
存在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却是无法忽视
的。二战以来许多国家的经验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的。①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存在一个最优规模的问题,当政府的财政支出超
出了这一规模,政府的财政支出便会阻碍经济增长。同时,在规模一定的情况
下,还要考虑支出的结构。既要注重支出总量,也要注意支出的微观结构。
1996年以后,中国开始更多的运用积极的财政财政。自此,政府支出呈现
出较快的上涨趋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特定的历
史时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在实施了近十年之后,这种支出规模扩大
和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是否已经在逐步递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检
验。与此同时,我国经过几轮以财政分权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最终在
1994年确立了分税制度。此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便逐
年上升。虽然地方政府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地方
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过大以及中央财政的支出逐年减少是否会阻碍经济增长?中
央过度分权的弊端是否已经显现?因此,本文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
构的角度,采用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试图对以上的问题作出一些诠释。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支出都急剧上升,政府支出占G D P的平均比重,已经从1937年的22.4%上升到
1990年的人约45%。
27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4.2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巴罗(1990b)认为,政府为企业生产提供的公共服务弥补了市场失灵,具
有很强的外部性,如果政府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经济便会产生持续的
内生增长。为了研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本文在
巴罗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设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由代表无限寿
命家庭,同质充分竞争性企业与政府所构成,家庭以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不
考虑闲暇对劳动的替代)。企业按照完全竞争条件雇佣劳动与租赁资本并进行生
产,使其利润最大化。政府实行一次性的比例总税负,并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
1、家庭部门
家庭是在家庭预算约束下最大化由人均消费c(t)产生的效用u(c(t))贴现量:
maxu似啪=翼告矿∥衍(1)
其中,0为不变替代弹性系数,P为贴现率,11为人口增长率,并设初始人口
为1(即初始的L=I),在均衡劳动力市场出清,家庭获得合意的就业数量,每
个人在每单位时间提供l单位的劳动服务,每个成人的工资收入等于W(t)。
同时,家庭进行资本出租而获利息收入,这样一个家庭所获得的总收入等于劳
动收入与资本利息收入之和。对家庭而言,其流量预算约束为:
k(D=w(t)+rk(t)一c(t)一nk(t) (2)
家庭初始及边界条件为k(o)一-与。1.im。k·{exp[一且r(V)一n】dv】)≥o,边界条
0
件保证满足这种条件——即家庭不能无限借款以至产生无限效用。
2、企业部门
经济中典型的企业从家庭租借资本,雇佣劳动进行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所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司法保障等公共物品由政府进行提供,企业按照一
定的比例缴纳税收,税率为T。
假定企业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生产,其形式为:
Y=AK2Ll”G1_口(3)
第4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其中:K为资本,L为企业雇用的劳动力数量,G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
数量。Q为资本和政府公共产品的产出弹性,满足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
通常假设,且劳动L总水平和税率T不变,每个企业投资规模收益不变,则给
定G整个经济随资本存量K增加而收益递减。但是,假设G随着K的增加而
增加,那么报酬递减将不会发生。从而,经济能实现内生经济增长。这也意味
着公共产品与私人投资是互补的。
其人均生产函数形式为:
Y=f(K,G)=AK口G卜口
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在给定的价格序列{w,r,.【>下,按照人均生产函数
Y=AK。G卜口进行生产。并使税后利润最大化, 即
max[(1一r)AK群D一口G1一口一wL一(n+8)K】。
3、政府部门
政府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企业收取税收,且政府没有他非税收入,并为企业
提供免费的公共物品。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将充分利用政府财
政支出G所提供的服务,即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等等。
在这种经济中,企业与家庭面临同样的利率和工资率,经济实现供给与需
求平衡,代表性家庭的最终债务为零,根据家庭问题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及
零利润条件,在此情况下的宏观经济均衡解如下:
maxu似,))=I告矿∽∥衍(4)oI V
受制于经济资源约束:
K=(1-r)f(K,G)-c(t)-(8+以)后(f) (5)
边界性条件为:
limk·{exp[一l【r(v)一nJdv]}≥0 (6)
t--}oo ■
O
为求解上述最大化问题经济增长率,本文建立现值汉密尔顿函数方程:

F(c,k,r,g,允)=max(cO))+五尼(r)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一阶条件为:
—OF—:O (7)

得:
g一∥c~一A:0 (8)
再根据欧拉方程:
—OF—:一旯(9)
ak
得:
2[crA(1一r)K。一G1-口一(万+行)】=一允(10)
将方程(6)两边取对数并对时间求导,得:
一要:口三+p (11)
见C

结合(7)式和(8)式,得到经济增长率:
g=詈=争刎(1叫r⋯G口刊(12)
结合方程(3)对时间求导得到的税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以及方程(9),得Ng=
詈=吉[训卜∞一r)f(G/Y)(1-a)/a_p】(13)
由方程(10)可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为正,和(1一T)负相关。
这样在G/Y的一定范围内,G对资本的边际产品的正的影响大于由于征税而造
成的税收扭曲效应,则增长率随G的增大而增加。此时财政支出体现出来得应
该就是互补效应,政府的投入引起私人资本的跟进,从而促使经济快速向前发
展,但随着G的增加,税收的扭曲效应也会相应增加,因而当经济增长率达到
一定程度时(即最大)后开始下降,此时税收的扭曲效应超过财政支出G对边
际生产力的正效应,并伴随着产生财政支出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
进一步,考虑财政支出结构的情况,假设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总量由Gl和
G2组成,①且有:
①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实际上是多种的,为了简化模型,本文假设只有两种公共物品。
30
第4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G=Gl+G2 (14)
这时,财政实行平衡预算政策,即G=拶,设第一种公共物品占总支出的份额
为q,则第一种公共物品数量Gl=qcY。第二种公共物品份额为1-q,则第二种
公共物品数量G2=(1-q)fY。
企业按照人均生产函数Y=AK窿GfG;进行生产,其中∥和厂分别为两种公
共物品的产出弹性,且∥+厂=1一口。结合GI=qrY,G2=(1-q)rY以及方程(3)
和(9),得:
g=1a!(1-广r)q即_1)7(争口一詈⋯)
再由G=拶,Gl=qrY,G2=(1-q)rY以及方程(3),得:
导嘲印-g)】丢(16)
将上式代入(12),得:
g=丁a(1-r)fil-itg‰g)三一号(17)
将(14)式对y和q分别求导,得到最优财政支出规模:
一G:1一口(18)
y
此时,第一种公共物品的最优支出规模为:
g=占=南㈣,
第二种公共物品的最优支出规模为:
1-q=.一Y口2南㈣)
由以上的模型推导可以发现,长期经济增长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增长率不仅受政府提供的不同种公共物品产出弹性的影响,而且受不同种公
共物品占总支出的比重影响,这说明财政支出不仅在规模上能影响经济增长,
其结构也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率。客观上,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存在最优支出比重。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如果第一种公共物品的产出弹性大于第二种公共物品的产出弹性,则第一种公
共物品的支出已经超过了最优值,提高第一种物品的支出比重不仅不能提高经
济增长率,反而会降低经济增长率。这时,我们应该增加那些还未达到最优规
模的财政支出的比重,减少超过最优规模的财政支出的比重,这样可以使得经
济保持持续的增长。
4.3数据与实证分析
在转型期,随着中央政府的分权和财政包干,地方政府调节当地资源配置
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而财政支出无疑是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目前大量的实证研究结论来看,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期中的突出地位是勿庸
置疑的。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的背后无时无刻地透露着地方政府的行为。因此,
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探讨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
和结构,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化方向转变有重要意义。由于在转型期地
方政府目标效用函数有其特殊性,如地方利益最大化、GDP至上主义等等。因
此,本部分倾向于将地方财政支出项目更加的细化,以便更好的研究地方政府
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本部分以我国1995.2005年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固定影响模型,
探讨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部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
《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财政年鉴2006)>。
1、样本数据说明
本部分以1995.2005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因变量,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和
结构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做如下说明:(1)总产出(K):用各省国
内生产总值(GDP,)表示。(2)各省资本存量(K,),来自张军,章元(2003)
的测算,2003年以后的数据根据其提供的计算方法计算。(3)本文根据我国现
行的支出科目,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作以下划分: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
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农支出、地质
勘探支出、农业事业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以及各种补贴);科研支出;公共教
育、文教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以及行政管理和国防
32
第4章地方财政支}fj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支出)。
按照一般生产函数的假设,在资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人口的增加能
提高产出一资本比,因此,本文把劳动人口的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同
时,由于不同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滞不同,因此在建模时考虑了时
滞因素的影响。
2、模型估计结果
从全国总体上分析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于对
全国各地数据可比性的考虑,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影响模型,对我
国28个省市(不含海南、西藏,重庆并入四川计算)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见
表6:
表4-1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变量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模型6 模型7 模型8
(全国(全国(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
省份) 省份) 省份) 省份) 省份) 省份) 省份) 省份)
RK O.88 1.02 0.74 0.94
(24.30) Oo.44) (11.23) (14.17)
RG .1.60 .1.56 .4.78 .0.95
(-5.14) (-2.76) (-4.94) (-2.54)
RP(-1) .0.65 .0.77 .O.50 .0.49
(-5.49) (-3.58) (-1.96) (-2.84)
RJ(-21 -1.13 .2.78 3.49 3.94
(-o.24) (-o.31) (0.36) (0.55)
RE(一3) 0.23 O.26 O.81 0.32
(2.17) (1.65) (2.oo) (2.oo)
RT .0.86 .O.34 .0.14 .1.00
(-3.97) (-o.80) (-3.48) (-3.48)
RC .O.21 -o.92 .0.33 0.43
33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1.05) (-2.79) (-o.89) (1.42)
H 0.54 0.75 O.85 1.08 1.24 -O.16 。0.34 0.76
(3.56) (3.08) (3.44) (1.98) (1.21) (-o.37) (1.58) (1.79)
AR(1) 1.02 1.25 1.07 O.77 O.98 1.33 0.98 1.19
(39.28) (99.94) (38.93) (81.63) 05.03) (35.03) (16.45) (46.50)
R2 O.99 0.98 O.99 0.99 O.99 0.99 0.99 0.99
DW 1.62 1.64 2.17 1.83 1.66 2.36 2.35 2.45
F 15959.9 12922.5 9418.35 8996.8 3104.8 2792.77 8153.63 3824.8
注:以上符号表示:R表示实际GDP增长率,RK表示资本存量增长率,RG表示地
方财政总支出/GDP,RP表示地方财政经济建设等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RJ表示地方财政
科研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RE表示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RT表示地方社
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RC表示地方行政管理和国防费用支
出/地方财政总支出,H表示有效劳动人口增长率。部分变量后括号内数字为滞后期。
模型1—2从全国的视角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RW
没有通过T检验,其余变量通过检验。模型3—8从不同地域的视角检验了地方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绝大多数变量在95%的置信区间内通过了参
数检验。尺z和F统计量也另人满意。考虑到模型中每个变量有足够的样本(每
个变量有308个样本),回归结果能比较好的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3、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l到模型8的回归结果,可分析如下:
(1)地方财政总支出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说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过大,且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从东、中、西三的地区的情况来看,地方预算内财政支
出规模的扩大与经济增长都呈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东部和中部。这说明目前
地方财政支出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反而阻碍了经济增长。
(2)从全国的回归结果来看,地方财政经济建设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
系,综合三个地区的数据结果,我们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建设支出
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已经过大,
而在其他配套措施以及制度没有相应跟上的情况下,阻碍了经济增长。
第4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3)地方财政科研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T检验并未通过。说明地方
财政科研支出与经济增长无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地方财政支出中有相
当大的一部分并不是用于科学研究的。从1995年到2005年间的统计数据来看,
在地方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的平均占比仅为57.96%。同
时,由于科学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外溢性,加上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
各个地方的科学研究成果很难为地方带来预期的收益,这使得地方财政科研支
出与经济增长关系性很弱。
(4)地方财政文化、教育和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自1994年
分税制实行以来,地方政府逐渐取代中央政府,在文化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
上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人力资本还非常缺乏,对文化教育的财政投入能促
进经济增长。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正如Tiebout(1956)
提出的由地方政府提供文化、教育、卫生产品在两个方面的机制上具有优势。
第一,由于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使得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在
配置公共资源方面更具效率。第二,如果居民通过变换居住地来表达对地方政
府提供的文化、教育、卫生产品不满的话,这种以脚投票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地
方政府的土地批租收入和税收,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方的经济发展。因此,
地方财政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
(5)地方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从全国来看与经济增长
负相关。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待社会供养的人口不断增多,相应地社
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规模也将逐渐增大。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抚
恤和社会救济支出规模的增大必将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的影响。从地区层面来
看,东部和中部的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与经济增长无相关关系,
而西部地区的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
系。
(6)地方财政行政支出与国防支出和与经济增长无相关关系主要说明该类支
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弱。东部地区的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
关关系,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无相关关系。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4.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节通过对中国的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抑制了经济
增长。从结构上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效应比较耐人寻味。东、中、
西部省份的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均呈负影响。说明地方政府高举“GDP至
上主义”①旗帜的热情不减,不断扩大财政投资规模。⑦而科技研发支出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均无显著性,说明由地方政府来主持科技研发效果很差。这一点从
地方科研资金频频被挪用便可看出。另一方面,科技研究成果的外溢性很强,
在知识产权得不到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并无进行科技研究的动力。地
方文化、教育、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说明地方政府更能了解当地
的教育需求,增强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支出的有效性。最后,地方政府的财政
支出主要考虑的是本地区的利益,外部效应非常有限。加上财政分权后,各个
地方政府的竞争愈演愈烈,就更加限制了地方财政支出的外部效应的扩散。
综上所述,在如何调整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上,本文提出以下
几点政策建议:
1、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正逐渐进入效率递减区域,应当严格控制我
国的财政支出规模,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应当适当扩大中央财政
在经济建设方面和社会性方面的支出,而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在投资方面的支出。
2、在分税制的框架下,应当适当减少地方政府的事权,而不主张增强地方
政府的财力,以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力度。地方政府在运用财政支出推动本地
区经济增长时常常仅考虑支出的量,却忽视了财政支出的效率,应当进一步增
强地方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减少支出的无效率。
3、要增加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但同时要加强对文化教育支出的监管。
应当使政府文教支出真正用在培养人才上,而不是用在学校的“面子工程”上。
在科学研究方面,由于科研成果具有较大的外溢性,各个地方出于各自利益的
考虑,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由地方财政来投资科研的效果并不好。因
①1994年财政分权以来,考察各个地方经济增长主要采用GDP指标。因此,GDP指标成为地方官员“政治前途”的主要决
定冈素之一。
圆这从各个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纷纷兴建汽车城、大学城、电子城、高科技工业园区等大型投资项目。由此可以
看出地方政府在追求投资增长方面的饥渴程度。
第4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此,科研最好由国家来主持,或者鼓励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自行研究,国家给
予一定的支持。
37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第5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关系研究
5.1引言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学者主要是通过分析财政支出对边际资本产出的影
响来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当
市场达到长期的均衡时,稳态的边际资本产出就等于稳态的产出一资本比。然而,
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资本效率、资本积累等问题上,将产出一资本比作
为考察对象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压抑、二元经济结
构、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原因,产出一资本比与边际资本产出往往差异很大。另外,
在发展中国家,能观察到的经济指标一般是产出一资本比,边际资本产出是很难
算出的(赵志耘,2005)①。赵志耘等主要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
响做了分析,但我们知道,政府支出既包括生产性支出,又包括非生产性支出,
而后者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以及对资本产出效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部分
就是把地方政府支出细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揭示该问题。这样做主要达到解决两个问题
的目的。一是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中国目前高速增长下的产出一资本比下降
趋势有没有直接关联;二是地方政府日益增加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到底起到
一种什么样的作用?这都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搞清楚的问题,本部分就是在此逻
辑下尝试对该问题作出揭示。
5.2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理论分析
我们可以把巴罗等构建的含政府作用的内生增长模型扩展,把G细分为地
方政府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Gl和G2。令Y表示产出水平,K表示资本存量,假
设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则人均生产函数可以按照Shantayanna Devarajan,
国赵志耘、吕冰洋:《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薏子中国经济的研究》,《经济研究》2005
(11)。
38
第5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产出.资本比的关系研究
Vinaya Swaroop,Heng-fu Zou①的假定表示为:
J,=f(k,gl,92)=【ak伊+夕窖f’+增多】,79 (1)
其中,0<口<1,0<∥<1,0<厂<1,并且口+∥+y=1,妒为小于1正数,y表
示人均产出,k表示人均资本存量,g.和g:表示地方政府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
_R g=g。+92。对于固定的g,生产函数关于k具有递减收益。但是,当k和g
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则具有规模不变收益。
由(3)式可知产出一资本比为:
詈咄坝≯矿州秒】版
缸+∥{(马伊陋+∥(鱼)矿+y(鱼)矿】>9+y{(鱼)尹陋+∥(鱼)妒+y(鱼)9】)伊)%
y y y y Y Y
产出一资本比分别对g。/y和92/y的偏导:
丽O(y/k)=扣坝≯Ⅵ(却胗1恻秒‘端(2)
根据端=a(鱼)【口+∥(睾)妒+7(睾)妒】%
1, 庀尼
O(gl/y)
【口+∥(譬)妒+厂(譬门%+号·吉[口+∥(})伊+7(譬门胗1·励(≯妒l。蚤g舞l/ 托k v p K 咒K O\ y'
丽O(g,/k)=习簧一㈣
a(g-/J,)l一鱼.!陋+∥(譬)妒+厂(譬)伊】%~.励(粤)州
砺O(y/k)=吉陋+∥(譬)伊+y(≯伊】胗l‘励(譬广,爱彰等
。Shantayanna Devarajan,Vinaya Swaroop,Hcng—fu Zou:{The composition of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 37(1996),pp313--344。
39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 。r91、口r92、伊。吉陋+∥(譬)q7(譬门矿1·励(譬广1
啦喇渺(即‘季菇毒专焉歹y 9 K K K
砑O(y/k)=吉陋+∥(≯9+y(譬门胗l,朋(譬广1,爰彰等
, 。,蜀、p r92、舻,丢吉k+∥(≯~y(警门矿1’烨(譬广‘ 书坝渺(秒’葶爿商每高万y 9 K K K
却坝钞州印古·尚㈣
其中, 玩=鱼Y弓陋+∥(≯~y(譬门歹1。励(})一tp K K K
仍=号告陋+∥(争q7(譬门矿1。卿(≯尹l v ∞ K K K
分别为g。和g:对y的产出弹性,且有:
o<鱼Y弓陋+∥(譬)qy(争妒】矿1。励(譬广l<1 9 k 咒K
o<号弓陋+∥(譬)q7(譬门矿1,卿(刍/c矿l<l y爷K K
令(6)/(7),则有:
(7)
(8)
(9) 罢:誊◆gl 1 丑:兰竺竺! 竺:旦告.丝等..量l二器:争盟(】,o)
刁2鱼.!陋+∥(了)伊+八睾)伊一.姒譬)伊·92 7 gz"据:9
v 够K K lc
丑h ●一妒
尸1J &一七+ y

岛一七
= 口+ ∥
同理:
第5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产出.资本比的关系研究
设Pg。伊为生产性支出,而眉:伊为非生产性支出(当然,把两者假设调换也是一
样的),则77。和77:分别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对y的弹性,那么则可得
下面两个基本推论:
推论一:当一个国家处于发展中阶段时,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通常会大
于非生产性支出,此时有Psl伊>Y92矿,则根据(10)则有r/l>772,那么,此时
增加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增加地方政府对非生产
性支出的效果。
推论二:当一个国家处于后发展阶段时,地方政府的非生产性支出通常会
大于其生产性支出,此时有眉2伊>Pg,尹,则根据(10)则有r/2>刀。,那么,此
时增加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增加地方政府对生
产性支出的效果。
中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增加生产性支出会对经济增长有持
续的拉动作用,且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果要好于非生产性支出的影
响。但根据(8)和(9)式约束条件以及政府支出对其他资本的替代效用,当地
方政府支出规模较小时,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增加会提高产出一
资本比;当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超过适宜比例时,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以及非生产
性支出的增加可能会降低产出一资本比。
下面在Shantayanna Devarajan,Vinaya Swaroop,Heng—fu Zou等人研究的
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问题。假定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例的份额
为4,而非生产性支出占出占政府总支出比例的份额为最,则有4=鱼,
疋=詈。考虑拉姆齐的家庭效用最大化函数,则有max“(c(呦=≯≥叫出g ;卜。廿
(11),式中C为家庭成员消费,秒为跨期替代弹性倒数,p为时间偏好率。对
于家庭而言的预算约束为: K=(1一丁)[础伊-t-Pgf-t-珞罗】乃--C,
建立汉密尔顿函数并求解该问题的最大化人均消费增长率:
日=【告P叫】堋叫眦伊+尾f懈】纪c> (12)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g二塑垡丝±型±壁些:竺二2:鲤望f 竺兰一一】‘㈩砌一旦(13) c e 9 LP—p式一蝇J 9
从(13)式可以看出,人均增长率受到财政支出的影响,而政府生产性支出与
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均增长率变化;另外,
政府支出与其他社会资本在增长中的比例都会对增长率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由上,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两种支出的弹性大小和份额变化都会对经济增
长的结果产生影响。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生产性支出的弹性会大于非生
产性支出弹性,这说明政府支出中的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要强于非
生产性支出的作用。另外,政府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不能无限扩大,其
应该与其他社会资本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盲目扩大政府支出的效果可能会使
增长的效果变得更差。
5.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数据与实证分析
本节以我国1995-2005年间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固定影响模型,探
讨地方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数据来
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财政年鉴2006》。
1、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以1995-2005年各省的产出一资本比为因变量,地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
出比重为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这里分别对以下变量作一些说明:(1)总产出
(E):用各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2)各省资本存量(K,),来自张,
军,章元(2003)的测算,2003年以后的数据根据其提供的计算方法计算。(3)
本文根据我国现行的支出科目,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分为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
与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出。目前对于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的划分并没有
一个统一的标准。为避免争议,本文将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支出划为生产性
支出,其余的划为非生产性支出。并且采用较窄的口径来界定生产性支出的范
围。为此,作以下划分,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包括:①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
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支农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农业事业费、工交商部门
事业费以及各种补贴等。②科研支出。③文教卫生支出;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
42
第5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产出-资本比的关系研究
出包括:①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②各部门行政管理费用和国
防支出。
同时,按照一般生产函数的假设,在资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人口的
增加能提高产出一资本比,因此,本文把劳动人口的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
型。在数据处理中,资本存量和GDP都以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由于不同的财
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时滞不同,因此在建模时考虑了时滞因素的影响。
同时,在建模时,为了减少回归残差中存在的自相关,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了一
个一阶自回归项AR(1)。
2、模型估计结果
(1)、模型估计
从全国总体上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资本一产出比的影响,出于对全国各地数
据可比性的考虑,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影响模型,对我国28个省市
(不含海南、西藏,重庆并入四川计算)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表5-1基于全国视角的回归结果
模型1 RG RPI RSCI(.2) RE(.3) RT RC AR(1) 欠2--0.99
.0.137 .0.018 .4.291 0.036 .0.164 .0.069 0.801 F=16137
R
(-2.36)(-o.71)(-4.95) (2.40)(-4.26) (-1.09)(22.15) DW=1.94
模型2 RG RPI RSCI(.2)RE(.3) RT RC H AR(1)
R2=0.99
一0.1 37 —0.0 1 9 -4.333 0.036 .0.1 65 -0.072 0.000 0.80 1 F=13827
R
(-2.35)60.74)(-4.89) (2.39)(-4.29)(-1.12)(0.15)(22.10) DW=I.95
注:以上符号表示:RG为地方财政支出/GDP,RPI为地方财政经济建设等支出/地方财
政总支出,RSCI应为地方科学研究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RE为地方文化教育卫生支出/
地方财政总支出,RT为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Rc为
地方行政管理和国防费用支出/地方财政总支出。H为人口增长率。
模型l一2从全国的视角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其中
RPI和RC没有通过T检验,其余变量通过检验。
表5—2基于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
模型3 RG RPI RSCI(.2) RE(-3) RT RC AR(1)
R2=0.99
R ·0.861 0.092 —3.823 0.017 -0.128 -0.095 0.886 DW=I.52
43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6.04)(2.13)(-2.97) (0.77)(-1.30)(-1.23)(17.24) F=22232.5
模型4 RG RPI RSCI(一2) RE(-3)RT RC H AR(1) R2=0.99
.0.9l l 0.067 —4.763 0.019 .0.1 18 .O.124 0.002 0.889 DW=1.63
R
(-5.62)(1.42)(-3.30) (O.79) (-1.14)(一1.34)(o.94)d 8.97) F=7439.10
表5—3基于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
模型5 RG RPI RSCI(.2)RE(.3)RT RC AR(1) R2=0.99
—1.869 0.156一1.303 0.098 0.125 .0.303 0.948 DW--I.86
R
(-8.02)(2.42)(-o.92) (2.04) (0.74)(-1.44)(23.98) F=32926.8
模型6 RG IUI RSCI(.2)RE(.3)l玎RC H AR(1) R2;O.99
—1.860 0.158 一1.366 0.098 0.138 .0.288 .0.035 0.954 DW=I.嬲
R
(-7.98)(2.46)(-0.98) (2.02) (0.8 1) (一1.36)(-0.36)(22.75) F=28963.4
表5-4基于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
模型7 RG RPI RSO(一2)RE(一3) RT RC AR(1) R2=O.99
-0.147-0.088-5.152 O.0136 -0.227—0.435 0.793 DW=2.Ol
R
(-2.33X一2.82)(-4.89) (0.54)(-5.54)(-4.20)03.29) F=7253.嘶
模型8 RG RPI RSO(一2)RE(-3) RT RC H AR(1) R2=O.99
一0.1 69—0.078 -4.992 0.0 1 7 .0.229 .0.442 0.023 0.797 DW--2.10
R
(-2.39)(-2.07)(-4.79) (O.66)(-5.55)(-4.36) (0.56)(1 3.28) F--6581.90
模型3-_8从不同地域的视角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
其中绝大多数变量在9596的置信区间内通过了参数检验。R:和F统计量也另人
满意。考虑到模型中每个变量有足够的样本(每个变量有308个样本),回归结
果能比较好的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2)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根据表1、表2、表3和表4中模型1到模型8的回归结果,可分析如下:
①地方财政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负相关,地方财政支出增加降低了产出.资
第5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关系研究
本比,且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从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出
规模的扩大与产出一资本比都呈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东部和中部。从回归结果
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的财政支出规模增加1%,产出一资本比分别下降大约0.996
和1.896。这充分说明地方财政支出不仅没有改进增长的质量,反而有使得整个
社会投资效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充分说明中国转型期政府推动的投资拉动型经
济增长并不是一条高效的可持续之路。
②从全国的回归结果来看,地方财政经济建设等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无相关
关系。综合三个地区的数据结果,我们发现,东部和中部的财政经济建设支出
与产出一资本比呈正相关关系,而西部的经济建设等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呈负相
关关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较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如公路、电力、桥梁等,而经济建设等支出恰好发挥了
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解决市场拥挤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建设等
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说明地方财政经济建设等支出的效率在
不断的降低。
③地方财政科研支出与产出~资本比负相关,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地方财政支
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并没有真正用于科学研究。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5
年间,在地方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的平均占比仅为
57.96%。同时,由于科学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外溢性,加上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
还不够完善,各个地方的科学研究成果很难为地方带来预期的收益,这使得地
方财政科研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负相关。
④地方财政文化、教育和卫生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呈正相关关系。自1994
年分税制实行以来,地方政府逐渐取代中央政府,在文化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
供上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人力资本还非常缺乏,对文化教育的财政投入能
促进产出一资本比的提高。卫生支出与资本一产出比呈正相关关系,原因可能是
我国有关卫生的公共产品提供还很不足(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2003年发生的非
典事件)。因此,提高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有正向作用。
⑤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负相关。
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社会保障、抚恤和社会救济。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
会,待社会供养的人口不断增多,相应地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也将逐渐增大。公
45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共服务支出规模的增大必将降低产出一资本比。东部和中部的公共服务支出与产
出一资本比无相关关系,而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呈负相关关
系。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方财政在解决本地区社
会保障、抚恤和救济方面的问题比较乏力。地方财政的公共服务支出挤占了地
方财政总支出的较大部分,从而降低了西部地区的产出一资本比。
⑥地方财政行政支出与国防支出和与产出一资本比无相关关系主要说明该
类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弱。西部地区的公共消费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呈负
相关关系,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公共消费支出与产出一资本比无相关关系。
⑦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理论上,地方
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加会对产出一资本比产生正向影响,而地方政府非生产性
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可能会更负面一些。但从对全国地方政府支出结构
的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看,检验结果并不能完全与理论模型相符,特别是政府
生产性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正向拉动作用并不强,特别在一些方面还表现出了负
向拉动和不相关的一些特点,这说明了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已超出合
适的规模且效率还比较低。这也很好说明了中国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还
是一种低效率的增长。
可以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变化演变,
从图4中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后,即国家全面实行财政分权的分税制以后,
随着地方政府财政独立和各个地区“GDP竞赛"的展开,使得地方政府行为发
生了显著的变化。地方政府行为最大的变化就是干预地方经济热情和动力越来
越大,为了实现本地区更快的经济增长,在“GDP锦标竞赛中"取得优胜,地
方政府不断扩大投资水平,这从开发区热、机场热、港口热、争项目、拼招商、
拼基础设施、拼地方政府补贴的一系列恶性引资竞争中就可以明显察之。诚然,
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确实大大激励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和热情,
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高增长水平,但不可否认,这种在地方政府
干预下的投资推动型增长方式并不是一种高效、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从
这种增长模式对产出一资本比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正向改善就可以看出。
图5-1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变化趋势图
第5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产出.资本比的关系研究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5.4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一般意义上,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特别是生产性支出的增加
应该可以提高产出一资本比,但中国的情况说明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产
出一资本比的正向拉动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目前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已处
于过渡干预状态,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得产出一资本效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
呈现负向拉动作用。这个结果也很好说明了中国目前高速增长背后的低效率现
象。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只有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
地方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正向拉动才会显著表现出来,当地方公共财政支
出超出了一个合理的规模,则必然会出现负面的影响和结果。从本文实证分析
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规模,
从而对产出一资本比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结果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
相符的。虽然在一定时期,这种增长模式确实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
这是一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增长的势头很难持续。目前,人们
提出改进增长效率、提高增长质量的呼声正反映出了对这种增长模式的质疑。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在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效率。虽然财政支出
的增加,在短期内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当财政支出超出一定合理
范围后,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并不大,甚至会降低产出一资本比。所以不能将
47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的目标定位于经济的高增长,更应该重视经济增长的效率,即财政支
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应当将经济增长的效率也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主
要的依据。
2、由于科研成果具有较大的外溢性,各个地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对科
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由地方财政来投资科研的效果并不好。因此,科研最
好由国家来主持,或者鼓励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自行研究,国家给予一定的支
持。
3、要增加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但同时要加强对文化教育支出的监管。
应当使政府文教支出真正用在培养人才上,而不是用在学校的“面子工程"上。
4、在考虑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同时,要注意支出结构的优化。如财政支出
应当向科研、文化、教育等方面倾斜。
第6章总结
第6章总结
本文基于中国转型期,以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背景,首先对中国的地方财
政支出的规模现状、结构现状以及财政支出的区域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次
利用生产模型及其理论,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说明了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从理论分析的结果说明了不论是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还是结构在理论
上都存在着一个最优值。然后通过对全国区域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利用我
们所建立的模型对我国1995---2005年的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作了实证分析。进一步,本文讨论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结构对产出一资本
比的影响,从经济增长的质或者效率的视角,对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的现状作
了更深刻的分析。由此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
1、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显得过大,支出结构不合理。从实证的结果来看,
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为负。从支出结构来看,教文卫支出
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今后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努力增加教育,文化及卫生的投入,
增加地区的教育投入,完善职业教育等。同时,我们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非典期间所表现
出来的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一般来说,科研支出能促进经济增长。但
从实证结果来看,地方财政科研支出与经济增长无相关关系,说明由地方来承
担科研工作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如科研支出是否真正用在科研上、科学研究
成果的外溢性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等。
2、通过对地方财政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来看,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已
经超出了合理的规模,降低了产出.资本比。因此,从经济增长效率的视角来反
思中国转型期的经济增长非常有必要。应当注意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将重
点放在了速度上,却忽视了效率。从结构分析上来看,经济建设支出对产出-
资本比的影响为负,说明地方政府热衷于GDP竞赛,为了保持高的经济增长速
度而不惜牺牲经济增长效率。同时也从这个方面透视了我国政治体制上存在的
一些问题,特别突出的如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标准。文教卫支出则提高了经济
增长的效率,充分证明了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9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及地位。各方面的证据表明:目前阶段,我国应当将财政支出的目标定位于经
济增长的效率,而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结论,针对地方财政的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对经济增
长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在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不可忽
视经济增长的效率。甚至于在目前阶段,更应该重视的是经济增长的效率,而
非速度。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不能将财政支出的目标定位于经济的高增长,
更应该重视经济增长的效率,即财政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就我国目前的
现实情况来看,应当将经济增长的效率也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主要的依据;
从结构上来看,由于科研成果具有较大的外溢性,由地方财政来投资科研的效
果并不好。因此,科研最好由国家来主持。我国对文化、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
投入明显不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应当适度增加科研、文化、教育及卫生
等方面的投入。
最后,希望笔者的拙作能引起更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或财政行为的关
注,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一轮热潮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在平衡区
域经济增长差距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附录l 中国东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i{l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附录1 中国东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产出一政府经济建科技研文教卫社会福行政、国
资本支出设支出发支出支出占利、抚恤防支出占
东部比占GDP 占财政占财政财政支支出占财政支出
省份的比支出的支出的出的比财政支的比重
重比重比重重出的比

北京
1995 1.234 O.1 11 0.265 O.015 0.248 0.032 0.208
1996 1.050 0.116 O.321 O.016 0.187 0.024 0.208
1997 0.877 O.13l 0.298 O.016 0.286 0.024 0.222
1998 0.742 0.140 0.288 O.015 0.245 0.030 0.212
1999 0.659 0.163 0.300 O.014 0.224 0.032 0.204
2000 0.621 0.179 0.277 O.014 O.221 0.035 O.177
2001 0.567 0.151 0.294 0.013 0.209 0.037 0.207
2002 0.546 O.145 0.229 0.014 0.220 0.044 0.233
2003 0.533 0.146 0.188 0.015 0.224 0.049 0.223
2004 O.531 0.148 O.157 O.015 0.218 0.055 0.221
2005 0.514 0.154 O.149 O.015 0.224 0.054 0.234
福建
1995 0.88l 0.079 O.3l l 0.008 0.248 0.020 0.244
1996 0.657 0.078 0.287 0.009 0.201 0.017 0.258
1997 0.524 0.075 0.285 O.010 0.270 O.018 O.261
1998 0.439 0.078 0.278 0.009 0.269 0.030 0.245
1999 O.381 0.079 0.243 0.010 0.276 0.032 0.249
2000 0.359 0.083 0.273 0.010 0.272 0.040 0.232
2001 0.447 0.092 0.264 0.008 0.270 0.037 0.239
2002 0.434 0.089 0.235 0.009 O.281 0.041 0.249
2003 0.421 0.091 0.184 0.009 0.282 0.040 0.249
2004 0.428 0.090 0.187 0.008 0.272 0.044 0.247
2005 0.412 0.090 O.188 0.008 0.264 0.046 0.248
广东
1995 1.019 0.098 O.316 O.012 0.246 O.014 0.266
1996 0.867 0.092 0.322 O.011 O.186 0.013 0.269
51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1997 O.76l 0.093 O.317 0.013 0.225 0.013 O.28l
1998 0.659 O.104 0.297 O.012 0.209 0.022 0.257
1999 0.578 O.114 0.304 0.010 O.194 0.029 0.253
2000 0.561 0.112 0.275 O.010 0.203 0.031 0.285
2001 0.598 O.110 0.258 0.009 0.203 0.036 0.284
2002 0.579 O.113 0.255 0.009 O.219 0.041 0.295
2003 O.581 0.107 0.226 0.009 0.222 0.040 0.299
2004 O.591 0.098 0.221 0.009 O.219 0.042 0.313
2005 0.592 0.102 0.198 0.007 0.202 0.035 0.303
广西
1995 1.309 0.088 0.287 0.007 0.269 0.023 0.284
1996 1.OlO 0.092 0.294 0.008 O.199 0.024 0.304
1997 0.851 0.094 0.289 0.008 0.253 0.019 0.296
1998 0.715 O.104 0.295 0.008 0.256 0.027 0.290
1999 O.610 0.115 0.289 0.008 0.253 0.037 0.291
2000 0.556 O.126 0.275 0.008 0.250 0.045 0.297
2001 0.539 0.154 0.287 0.007 0.248 0.049 0.276
2002 0.520 O.166 0.298 0.007 0.242 0.068 0.284
2003 0.501 0.157 0.186 0.008 0.256 0.075 0.308
2004 0.514 O.148 0.178 0.007 0.252 0.063 0.295
2005 0.498 0.150 0.198 0.007 0.244 0.077 0.277
河北
1995 1.235 0.067 0.302 0.007 0.297 0.035 0.285
1996 1.003 0.067 0.296 0.007 O.218 O.031 0.300
1997 0.821 0.068 0.292 0.006 0.272 0.027 0.300
1998 0.669 0.07l 0.275 0.006 0.263 0.041 0.302
1999 0.57l 0.077 0.265 0.005 0.255 0.057 0.288
2000 O.531 0.082 0.261 0.005 0.245 0.080 0.28l
2001 0.492 0.093 0.248 0.005 0.241 0.096 0.279
2002 0.467 0.096 0.224 0.004 0.260 0.091 0.293
2003 0.464 0.093 0.160 0.004 0.264 0.116 0.288
2004 O.481 0.093 0.173 0.004 0.25l 0.089 0.286
2005 0.476 0.097 O.162 0.004 0.246 0.103 0.285
江苏
1995 1.157 0.049 0.277 0.009 O.317 0.028 0.266
52
附录l 中国东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1996 0.936 0.052 O.271 0.009 0.248 0.024 0.282
1997 0.777 0.055 0.276 O.010 O.317 0.025 0.272
1998 0.653 0.059 0.264 0.009 0.312 0.034 0.262
1999 0.578 0.063 0.269 0.009 0.309 0.036 0.267
2000 0.55l 0.069 0.275 0.008 0.283 0.043 0.279
2001 0.525 0.077 0.266 0.007 0.275 0.046 0.281
2002 0.506 0.081 0.236 0.006 0.263 0.052 O.317
2003 0.484 0.084 O.182 0.005 0.248 0.058 0.326
2004 0.480 0.087 O.186 0.005 0.235 0.058 O.331
2005 0.470 0.091 O.185 0.005 0.225 0.064 0.327
辽宁
1995 1.110 0.098 0.35l 0.009 0.204 0.026 0.280
1996 0.928 O.100 O.36l 0.009 O.149 0.02l 0.283
1997 0.82l 0.095 0.379 0.009 O.196 0.023 0.290
1998 0.720 0.101 0.360 0.009 O.189 0.055 0.276
1999 0.648 0.110 0.326 0.007 O.177 0.124 0.255
2000 0.615 0.11 1 0.29l 0.006 0.180 0.170 0.244
200l 0.567 O.126 0.277 0.005 O.164 O.193 0.252
2002 0.530 0.127 0.245 0.005 O.173 0.206 0.265
2003 0.494 0.131 0.194 0.005 O.176 0.202 0.266
2004 0.448 O.140 0.202 O.004 0.177 0.178 0.270
2005 0.423 0.150 0.216 0.004 0.165 O.174 0.258
山东
1995 1.235 0.055 0.267 0.008 0.294 0.030 0.269
1996 1.071 0.060 O.271 0.008 0.222 0.025 0.286
1997 O.912 0.061 0.279 0.009 O.28l 0.027 0.289
1998 0.779 0.068 0.276 0.007 0.264 0.036 0.278
1999 0.677 0.072 0.275 0.006 0.258 0.044 0.265
2000 0.628 0.072 0.239 0.006 0.267 0.052 0.276
2001 0.571 0.082 0.247 0.006 0.25l 0.063 0.276
2002 0.532 0.084 0.22l 0.006 0.260 0.059 0.293
2003 0.497 0.084 0.169 0.006 0.247 0.062 0.299
2004 0.491 0.079 0.15l 0.006 O.241 0.063 0.305
2005 0.468 0.079 O.142 0.005 0.237 0.068 O.312
上海
53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1995 0.845 0.106 0.355 O.014 0.220 0.010 0.156
1996 0.605 0.115 0.359 O.012 0.165 0.010 O.157
1997 0.501 O.122 0.406 O.012 0.221 0.010 O.153
1998 0.432 O.127 0.405 0.012 O.219 O.018 0.151
1999 0.397 0.132 0.406 0.012 O.216 0.019 O.154
2000 O.389 0.134 O.414 0.012 O.211 0.023 0.159
2001 0.392 O.136 O.38l O.012 0.208 0.028 0.174
2002 O.382 0.150 O.385 0.011 O.187 0.032 O.186
2003 0.396 O.163 0.378 0.010 0.170 0.045 0.179
2004 0.403 O.171 0.377 0.010 0.159 0.050 0.183
2005 0.40l O.180 O.381 O.010 O.159 0.059 0.187
天津
1995 1.046 0.101 O.38l 0.008 0.228 O.017 0.220
1996 0.839 0.103 0.384 0.007 0.171 O.016 O.23l
1997 0.685 0.099 0.369 0.008 0.247 0.018 0.261
1998 0.566 O.103 0.356 0.008 0.243 0.039 0.258
1999 O.501 0.109 0.337 0.007 0.239 0.076 0.239
2000 0.478 0.114 0.324 0.007 0.236 0.108 0.224
200l 0.474 O.122 0.369 0.006 0.220 0.097 0.208
2002 0.452 0.123 0.334 0.006 0.225 O.108 0.224
2003 0.456 0.121 O.312 0.006 0.225 0.107 0.240
2004 0.467 O.121 0.302 0.006 0.220 0.106 0.264
2005 0.463 0.120 0.278 0.006 O.219 0.104 0.276
浙江
1995 1.085 0.051 0.273 0.009 0.302 0.026 0.301
1996 0.643 0.052 0.284 O.010 0.220 0.022 0.302
1997 0.566 0.052 0.285 O.OlO 0.307 0.026 O.312
1998 0.497 0.058 0.268 O.010 0.298 0.032 0.300
1999 0.441 0.064 0.265 0.010 0.289 0.030 0.313
2000 O.410 0.071 0.257 0.009 0.276 0.032 0.325
2001 O.386 0.087 0.273 0.009 0.265 0.032 0.319
2002 0.383 0.094 0.258 0.008 0.262 0.039 0.325
2003 0.389 0.092 0.196 0.008 0.265 0.045 0.337
2004 0.390 0.091 O.194 0.009 0.268 0.046 0.340
2005 0.377 0.094 0.192 0.008 0.264 0.047 0.33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计算而得
附录2中国中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附录2 中国中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产出一政府经济建科技研文教卫社会福行政、国
资本比支出设支出发支出支出占利、抚恤防支出
中部占GDP 占财政占财政财政支支出占占财政
省份的比支出的支出的出的比财政支支出的
重比重比重重出的比比重

安徽
1995 1.238 0.068 0.278 0.007 0.292 0.028 0.293
1996 1.042 0。076 0.310 0.006 O.215 0.025 0.287
1997 0.909 0.078 0.3 16 0.005 0.258 0.024 0.279
1998 0.767 0.086 0.359 0.005 0.229 0.037 0.246
1999 0。672 0,099 0.357 0.005 0.225 0.062 0.235
2000 0.601 0.106 0.319 0.004 0.228 0.084 0.237
2001 0.552 0.124 0.311 0.004 0.220 0.103 0.230
2002 O.513 O.130 0.285 0.004 0.224 0.132 0.226
2003 0.480 0.129 0.219 0.004 0.224 0.138 0.227
2004 0.478 0.126 O.187 0.004 0.236 0.114 0.236
2005 0.432 0.133 0.210 0.004 0.223 0.104 0.228
河南
1995 1.004 0.069 0.282 0.007 0.274 0.026 0.309
1996 0.844 0.070 0.273 0.007 0.216 0.023 0.316
1997 0.708 0.070 0.278 0.006 0.260 0.023 O.301
1998 0.577 0.074 0.284 0.006 0.250 0.031 0.281
1999 O.517 0.084 O.281 0.006 0.243 0.055 0.270
2000 0.490 0.087 0.277 0.005 O.238 0.084 O.261
200l 0.436 0.092 0.249 0。005 0。253 0.087 0.269
2002 0.407 0.104 O.214 0.005 0.260 0.098 0.277
2003 0.388 0.104 0.177 0.004 0.258 0.109 0.271
2004 0.392 0.103 0.181 0.004 0.247 0.101 0.261
2005 0.358 0.105 0.194 0.004 0.238 0.093 0.253
黑龙江
1995 1.273 0.087 0.402 0.010 0.229 0.019 0.256
1996 1.143 0.087 0.407 0.009 0.169 0.017 0.262
1997 1.000 0.08l 0.397 0.010 0.225 0.017 0.284
1998 0.822 0.093 0.378 O.010 0.214 0.064 0.256
1999 0.678 O.117 0.360 0.007 0.190 0.128 0.220
2000 0。656 0。117 0.363 0.007 O.186 0.142 0.228
55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2001 0.589 0.141 0.371 0.007 O.191 O.125 O.241
2002 0.550 0.146 0.322 0.005 0.200 0.133 0.247
2003 O.517 O.139 0.219 0.006 0.210 0.143 0.270
2004 0.532 O.147 0.224 0.005 O.189 0.168 0.245
2005 0.533 O.143 0.219 0.004 0.193 0.170 0.249
湖北
1995 1.193 0.068 0.247 0.005 0.289 0.026 O.281
1996 1.036 0.066 0.249 0.005 O.19l 0.026 0.267
1997 0.907 0.065 0.240 0.006 0.267 0.027 0.266
1998 0.763 0.076 0.276 0.005 0.239 0.070 0.228
1999 0.647 0.087 0.298 0.004 0.230 0.065 0.216
2000 0.604 0.086 0.235 0.004 0.235 0.101 0.236
200l 0.466 O.125 0.308 0.003 O.213 0.093 0.220
2002 0.437 O.12l 0.245 0.004 0.231 0.109 0.255
2003 0.430 0.114 0.157 0.004 0.235 0.136 0.272
2004 0.440 O.115 0.146 0.003 0.227 O.135 0.278
2005 0.435 0.119 O.144 0.003 0.217 0.135 0.282
湖南
1995 1.850 0.079 0.258 0.006 0.269 0.027 0.303
1996 1.604 0.082 0.306 0.006 O.195 0.024 0.295
1997 1.401 0.077 0.295 0.007 0.248 0.021 0.308
1998 1.194 0.088 O.317 0.006 0.212 0.044 0.266
1999 1.025 0.094 0.302 0.005 0.207 0.078 0.255
2000 0.920 0.094 0.277 0.005 0.206 0.102 0.259
2001 0.835 0.113 0.270 0.005 0.207 0.113 0.255
2002 0.772 0.128 0.275 0.004 0.208 0.120 0.252
2003 0.748 0.123 0.186 0.004 0.213 0.122 0.274
2004 0.781 0.128 0.160 0.003 0.197 0.139 0.262
2005 0.797 0.134 0.174 0.003 0.194 0.132 0.263
吉林
1995 1.217 O.107 0.320 0.011 0.279 0.029 0.263
1996 1.062 0.109 0.342 O.01l 0.209 0.025 0.274
1997 0.923 0.“6 0.366 O.01l 0.246 0.022 0.269
1998 0.799 O.122 0.335 0.009 0.218 0.077 0.285
1999 0.702 O.141 0.366 0.007 0.204 0.103 0.219
2000 0.630 O.143 0.382 0.007 0.197 0.093 O.216
200l 0.607 0.154 0.38l 0.006 0.191 O.109 0.205
2002 0.559 0.154 0.337 0.006 0.197 0.138 0.209
2003 0.530 0.154 0.254 0.005 0.196 0.160 0.227
2004 0.522 0.163 0.240 0.005 O.179 0.195 0.209
2005 0.482 O.174 0.233 0.004 O.174 0.203 O.213
附录2 中国中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江西
1995 1.316 0.092 0.307 0.006 0.271 0.029 O.281
1996 1.250 0.087 O.312 0.006 0.207 0.025 0.297
1997 1.125 0.088 0.342 0.006 0.256 0.024 0.284
1998 0.976 0.095 0.334 0.005 0.239 0.063 0.254
1999 0.842 O.106 0.378 0.005 0.225 0.058 0.235
2000 O.716 0.112 O.3l 8 0.005 O.241 0.093 0.243
200l 0.642 0.130 0.314 0.005 0.236 0.095 0.250
2002 0.578 O.139 0.282 0.005 0.235 0.123 0.246
2003 0.515 0.136 0.194 0.005 0.232 0.144 0.260
2004 0.494 0.131 O.18l 0.004 0.226 0.117 0.274
2005 0.444 0.139 0.183 0.004 0.220 O.114 0.272
内蒙古
1995 1。196 O.123 0.346 0.008 0.262 0.021 0.305
1996 1.062 0.128 0.390 0.008 0.224 0.026 0.30l
1997 0.897 0.130 0.363 0.007 0.232 0.022 0.299
1998 0.797 O.143 0.347 0.006 0.222 0.053 0.272
1999 0.710 0.158 0.348 0.005 O.211 0.065 0.265
2000 0.655 O.176 0.390 0.005 O.184 0.076 0.247
200l 0.668 O.186 0.400 0.004 O.185 0.068 0.248
2002 0.609 0.203 0.419 0.004 0.179 0.075 0.235
2003 0.562 0.187 0.302 0.004 O.183 0.079 0.257
2004 0.520 0.185 0.245 0.003 O.171 0.095 0.254
2005 0.471 0.175 0.272 0.003 0.168 0.069 0.265
山西
1995 1.316 0.103 0.236 0.007 0.294 0.032 0.311
1996 1.178 0.102 0.264 0.007 0.223 0.028 0.317
1997 1.016 0.097 0.250 0.006 0.062 0.027 O.317
1998 0.789 0.11 l 0.24l 0.008 0.269 0.048 0.307
1999 0.653 0.123 0.233 0.006 0.262 0.085 0.282
2000 0.608 0.137 0.252 0.005 0.245 O.104 0.268
2001 O.619 O.143 O.24l 0.004 0.249 O.115 0.265
2002 0.583 O.144 0.225 0.004 0.249 O.130 0.268
2003 0.577 0.146 0.176 0.004 0.239 O.145 O.251
2004 0.577 0.145 0.155 0.004 0.226 0.140 0.256
2005 0.536 0.160 O.137 0.003 0.221 O.113 0.25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计算而得
57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附录3 中国西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产出一政府经济建科技研文教卫社会福行政、国
资本支出设支出发支出支出占利、抚恤防支出占
西部比占GDP 占财政占财政财政支支出占财政支出
省份的比支出的支出的出的比财政支的比重
重比重比重重出的比

甘肃
1995 1.088 O.147 0.276 O.OlO 0.263 0.023 0.232
1996 0.942 O.127 0.284 O.011 0.204 0.023 0.282
1997 O.819 0.133 0.288 0.010 0.250 0.020 0.273
1998 0.682 O.144 0.312 0.009 O.24l 0.032 0.256
1999 0.597 O.159 0.303 0.007 0.24l 0.053 0.239
2000 0.526 O.19l 0.342 0.007 0.220 0.090 0.22l
2001 0.472 0.209 0.380 0.006 0.223 0.059 0.216
2002 0.415 0.222 0.34l 0.006 0.223 0.090 0.216
2003 0.305 0.214 0.223 0.006 0.227 0.150 0.215
2004 O.380 0.211 0.188 0.005 0.218 0.137 0.209
2005 0.370 0.222 0.192 0.005 0.229 0.138 O.210
贵州
1995 1.290 O.135 0.290 O.010 0.276 0.024 0.302
1996 0.798 O.140 0.312 0.OlO 0.199 0.027 0.306
1997 0.703 0.141 0.297 0.009 0.262 0.023 0.319
1998 0.570 0.158 0.295 0.009 0.268 0.042 0.298
1999 0.474 0.187 0.299 0.008 0.246 0.050 0.281
2000 0.420 0.203 0.326 0.008 O.241 0.075 0.262
200l 0.373 0.243 0.327 0.006 0.239 0.076 0.253
2002 0.340 0.255 0.296 0.006 0.253 0.089 0.254
2003 0.316 0.233 0.197 0.006 0.268 0.086 0.270
2004 0.300 0.249 0.181 0.006 0.258 0.080 0.254
2005 0.285 0.263 0.165 0.006 0.264 0.078 0.256
宁夏
1995 1.160 0.135 0.363 0.010 0.274 0.015 0.202
1996 1.004 0.152 0.394 0.009 0.184 O.014 O.171
1997 0.826 0.159 0.399 0.008 0.224 0.015 0.182
1998 0.682 0.198 0.408 0.007 0.209 0.035 0.167
1999 0.572 0.205 0.399 0.007 0.214 0.052 0.169
2000 0.508 0.229 0.391 0.008 0.201 0.103 0.159
2001 0.476 0.277 0.468 0.006 0.183 0.093 O.128
58
附录3 中国西部各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情况
2002 0.446 0.304 0.405 0.005 O.169 0.182 O.123
2003 0.423 0.238 0.327 0.005 0.203 O.109 0.152
2004 0.434 0.229 0.278 0.006 0.19l 0.069 O.164
2005 0.401 0.264 0.334 0.005 O.178 0.066 O.159
青海
1995 1.161 0.174 0.346 0.008 0.258 0.028 0.310
1996 0.848 O.178 0.308 0.009 0.196 0.017 0.324
1997 0.676 0.181 0.320 0.005 0.234 O.02l 0.271
1998 0.546 0.200 0.302 0.004 0.222 0.060 0.244
1999 0.467 0.234 0.332 0.003 O.188 0.107 0.225
2000 0.408 0.259 0.349 0.003 O.168 0.141 0.200
2001 0.363 0.338 0.419 0.004 O.163 0.102 0.183
2002 O.331 0.349 0.436 0.003 O.152 0.103 0.170
2003 O.312 0.313 0.334 0.003 0.168 0.117 0.178
2004 O.313 0.295 O.243 0.003 0.180 O.118 O.190
2005 0.307 O.312 0.232 0.003 O.193 0.110 O.186
陕西
1995 1.180 O.103 O.281 0.008 O.29l 0.026 0.334
1996 1.012 O.104 0.294 0.007 0.220 0.026 0.337
1997 0.855 0.106 0.307 0.007 0.278 0.023 0.332
1998 0.687 O.120 0.320 0.007 0.248 0.039 0.305
1999 0.58l 0.139 O.314 0.007 0.236 0.062 0.289
2000 0.529 O.164 0.346 0.005 0.200 O.113 0.244
200l 0.527 0.174 0.348 0.005 0.209 O.110 0.238
2002 0.487 0.180 0.331 0.004 O.214 O.128 0.240
2003 0.453 0.162 O.218 0.004 0.228 O.136 0.272
2004 0.451 0.163 O.190 0.004 0.206 0.126 0.253
2005 0.422 O.174 0.185 0.004 O.216 0.150 0.243
四川1
1995 0.969 0.079 0.308 O.OlO 0.285 0.026 O.301
1996 0.746 0.109 0.3 lO 0.009 0.205 0.023 0.306
1997 0.637 O.113 0.329 0.009 0.367 O.03l O.318
1998 0.524 0.125 0.323 0.008 0.350 0.069 0.351
1999 0.446 O.138 0.3lO 0.007 0.339 0.094 0.364
2000 0.433 O.160 0.328 0.006 0.312 O.119 0.368
2001 0.396 O.194 0.332 0.005 0.302 O.123 0.353
2002 0.360 0.213 O-315 0.004 0.291 0.142 0.377
2003 0.355 0.20l 0.222 0.004 0.300 O.140 0.400
2004 0.419 0.202 O.19l 0.004 0.282 O.133 0.385
2005 0.402 O.213 0.202 0.004 0.283 O.134 O.383
新疆
1995 1.251 O.117 0.294 0.009 0.316 0.013 0.308
59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1996 1.112 O.126 0.306 0.009 0.225 0.018 0.298
1997 0.892 O.117 0.292 O.010 0.273 0.019 0.296
1998 0.743 O.131 O.301 0.006 0.264 0.030 0.270
1999 0.618 O.142 0.298 0.006 0.252 0.042 0.264
2000 0.528 0.140 0.284 0.005 0.247 0.058 0.260
200l 0.494 O.177 0.317 0.005 0.243 0.062 0.240
2002 0.447 0.224 0.365 0.004 0.205 0.085 0.223
2003 0.424 0.195 0.262 0.005 0.217 0.083 O.241
2004 0.430 O.19l 0.225 0.005 O.217 0.072 0.262
2005 0.413 0.199 0.237 0.005 O.216 0.067 O.241
云南
1995 1.119 0.195 0.436 O.010 0.220 0.025 0.235
1996 O.881 O.181 0.404 O.0ll O.185 0.034 0.250
1997 0.696 O.190 0.396 0.0ll 0.229 0.030 0.225
1998 0.561 0.183 0.368 O.010 0.236 0.035 0.239
1999 0.455 0.204 0.378 0.009 0.229 0.039 0.236
2000 0.394 0.212 0.360 0.008 0.230 0.060 0.233
2001 0.396 0.232 0.353 0.007 0.228 0.073 0.233
2002 0.355 0.228 0.332 0.008 0.243 0.07l 0.239
2003 0.328 0.230 0.223 0.007 O.238 O.10l 0.243
2004 O.317 O.215 0.192 0.007 0.250 0.079 0.246
2005 0.289 O.221 0.205 0.006 0.245 0.064 0.25l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计算而得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罗伯特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赵志耘、郭庆旺.财政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邹恒甫.财政、经济增长和动态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赵志耘.财政支出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的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7】卢荻. 变革性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结构与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1.
【8】靳涛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演进与理性【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9】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我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6).
【10】张军.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00).
【11】李京文,龚飞鸿,明安书. 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1996,
(12).
【12】谢千里、罗斯基、郑玉韵.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
阴,经济研究,1995,(12)
【13】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和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3,(1).
【14】马栓友.中国公共资本与私人部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6).
【15】庄子银、邹薇.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
【16】付文林、沈坤荣.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J】,经济科学,2006(1).
【17】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
【18】赵志耘,吕冰洋.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产出一资本比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研究,
经济研究,2005,(1 1).
【19】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叨,经济研究,2003(7)
【20】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2l】钱颖一. 市场与法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3).
【22】沈坤荣.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J】,经济研究,2003,(5).
61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23】陈剑波.市场经济演进中乡镇企业的技术获得与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1999(4).
【24】贺菊煌.用基本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储蓄率与收入增长率的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1998,(3).
【25】郭庆旺.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6(7).
【26]靳涛. 资本倚重、投资竞争与经济增长:中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再思索(1978--2004)
EJ],统计研究,2006,9
【27】马树才、孙长清.经济增长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统计研究,2005,(1).
【28】孙长清、赵桂芝.长期经济增长于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J】,财政问题研究,
2004,(12).
【29】马树才、孙长清.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J】,财政理论与实践,2005,
(6).
[30】吕冰洋.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阴,公共经济评论,2002,(9).
【3l】潘士远、史晋川.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7).
【32】郭庆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33】张海星.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03,(6).
【34]张建辉. 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J】,经济体制改革,2008,(1).
【35】靳涛、张建辉.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产出资本效率影响的检验[J】,世界经
济,已通过二审.
【36】Sachs and Woo,Tructuaral factors in Economic Reform of China,Esa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Economic Policy,April,1 994
【37】Arrow,Kenneth J.and Kurz,Mordecai.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M].The John Hopkins Press.Baltimore,1970
【3 8】Barrow,R.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3—125.
【39】Devarajan,S.,Swaroop,V,&Zou,H.1996“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Moneyary Economics 37(2),3 1 3-344.
【40】Futagami,Dynamic Analysis of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ublic Capital,”
Scandinavian Journal ofEconomics 95,No.4,1 993.
【4 1】Eastedy,W.and S.Rebelo,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参考文献:
Investigation.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V01.32,No.3(1993),PP.417-458
【42】Capolupo,“Output taxation,human capital and growth”[RI.The Manchester School
68,166—183.2000
[43]Glomm,G,and B Ravikumar: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ndogenous public
expenditures”【J].Canadian Joumal of Economics,34,807.826,00 1.
[44]Kei Hosoya:‘‘Tax fmanced govemment health expenditure and growth with capital
deepending externality”【R】.Economics Bulletin,V01.5,No.14pp.1—10,June 10,2003.
【45]Zhang and Zou:‘'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spending,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限】.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 608,May 1 996.
【46]B.Qiao,J.Martinez-Vazquez,Y.Xu:“Growth and equity trade off in decentralization
policy:China’sexpefience”[R】,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Working Paper 02-1 6,2002.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致谢
光阴似箭,在厦大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即将结束。在毕业论文定稿之际,
我愿借此机会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靳涛老师。本文从题目的选定、文章结构
的设计、调查资料及数据的取得到最后的修改定稿,靳老师都给予了无私的帮
助和巨大的鼓励。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靳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
宽厚的品格、博大的胸襟以及为人师表的形象,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些都将
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受益终生。在三年的求学生涯中,靳老师对我的学习、
生活等诸多方面也给予了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在我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付出
了很大的心血。本文在修改定稿时,靳老师不辞辛苦,逐词逐句地帮我修改,
并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所有这些都使我终生难忘,我将铭记在心。
同时,我要感谢李文溥教授、林金钟教授等多位老师的授课和指导,他们
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奋发向上、不断探索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
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们辛勤的付出。同时,感谢经研所其他专
业的老师:陈其林老师、踪家峰老师、胡刚老师、陈雯老师、刘龙政老师等等,
他们在我研究生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有益的教诲。我还要真诚的感谢张
玉珍老师、许敏娟老师和郑明雪老师,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鼓励和
帮助。
而同时,三年来,与诸多同窗好友的愉快相处将是我一生中永远美好的回
忆。此外,我要向我的家人表示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由于我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加上时间的仓促,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思路
和提出的观点、得出结论上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此也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
学者和同行给予批评和指正。
中国转型期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作者: 张建辉
学位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韩占府 西部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学位论文]2008
2. 甘德军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基于安徽、浙江的比较分析[学位论文]2008
3. 楼静 改进财政支出方式: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学位论文]2007
4. 韩远迎 财政支出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效应研究[学位论文]2007
5. 谢桐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天津1978-2006年数据的分析[学位论文]2009
6. 商彦昭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研究[学位论文]2009
7. 陈蜀豫 基于Panel Data的我国地区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6
8. 胡刚 广西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