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与企业应对策略分析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与企业应对策略分析
姓名:王晓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王吉法
20070510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摘要
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是保护私人智力成果,因此给予权利人一定的知
识垄断权利,保证其开发知识成本得到补偿,促进技术的创新。进入知识经济时
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成为了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是决定国际
贸易竞争力的核心,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空前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维持竞争优势
的法宝。跨国公司掌握着绝大部分先进技术,并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封锁核心
技术,并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的投资环境,将我国锁定在其全球产业链
中组装加工工场,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上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利用
其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优势,战略化将知识产权作为遏制发展中国家与其竞争
的工具,设置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分析知识产
权决定国家贸易竞争力出发,突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由此引
出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权利人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
将知识产权与专利相结合,实施“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放
大了知识产权的垄断时间与范围,形成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妨碍贸易自由化
进程。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我国的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
程中,无一幸免地遭遇到了知识产权壁垒,威胁到企业、行业利益乃至国家经济
安全。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本文在总结r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了要从根本上避开知识产权壁垒就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通过围
绕跨国公司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式,与其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通过拉动效应和挤
压效应,尽可能的促使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保证我国技术创新的外在技术源泉;
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以此战略贯
穿企业技术产品研发的全过程,包括研发前期、研发过程中和研发成功阶段,总
之企业应该改变过去以往单纯依靠市场确定研发战略的做法,学会有效的利用专
利文献信息,一方面了解竞争对手的研发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技术研发,
另一方面在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专利技术信息,节省研发费用和时间。技
术研发与知识产权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指导企业在充满知识产权陷阱的国际市场
上开展竞争。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战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o protect the private knowledge and to
stimulat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by giving the oblige certain monopoly rights of
the knowledge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st.Under the condition of
knowledge economy,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become the most valuable assets
that Inake the c,orc compctance and decide the outcom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o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ceives the greatest attention.The
developed countries freely nlake use of the IP to protect their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o keep tlleir competing advantages by laying trade barriers of IP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cause great lost.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lock in their core technology through FDI to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purpose is not to help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ir technology
advancement,but to get mole@profits.Under such conditions.The trend“technology
patentization,patents standardization,and then standards authorization”becomes
mole and more popular which enlarge the monopoly of the IP and impede the
process of the trade liberation.As one of the most great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hllgc amou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our enterprises encounter the trade barriers of IP
which threaten the economy safety of the finn.industry even the whole country.What
tD do to cope with this trend?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n order to steer clear of the IP
Wade barriers,the firm have to,on oue hand,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velop
technology by cultivating industry clusters around the transnational company to form
intimate industry linkage with them;on the other hand,Our enterprises must change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based only Oil the marketing investigation.Analyzing the huge
mount of the patent documentary will help us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of the rivals,but CUt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STS,because the
documentary includes almost aⅡth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ertain industries and
products.These tWo measulags supplement each other and will become the right way
to stP圮r clear ofthe IP trade barriers.
Key Words:IP,trade barriers,IP barriers industry clusters,IP swate
2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论文作者签名:蟛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期:迦:芝!fD
山东丈学硕上学位论文
引言
20世纪末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发生着显著变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国际技术贸易的快速发展及其住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占有的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世
界各国,都注重发展本国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注重加强与外部的科学技术交
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转移。这使得各种形式的国际技术贸易,包括纯技术和知
识产权的贸易,包含技术引进内容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贸易,和具有很高技术
含量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来,世界技术贸易额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6.3%,大大超过一般商品贸易
年增长率3.3%的发展速度。并且技术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90年
代初仅占1/3,而到本世纪初,技术贸易额已超过国际贸易总额的1/2。2001年
世界专利费及许可证费收入达到720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1.4倍i比1982
年增长了7倍,远高于同期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权贸易
增长最快,1985---2000年间,世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以年均13.19%的速度增长,
高于制成品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臼前高技术产品出口已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以
多,成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这些翔实的数据表明,知识产权和高技术产品已经
成为领跑当今国际贸易的第一方阵,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有
力的发动机。
知识产权制度自诞生以来,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私人知识财产,促进了发达国
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展开,然而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客观存在着各国
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每个国家都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
得更多的利益,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既得利益,并力图不断提高世界市场占有
率,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始终都在千方百计地主导经济发展趋势。在国际贸易
领域中,南北之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利益分配始终是各国争论的焦点,南方不发
达国家主张建立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秩序,减少不公平贸易,以获得更多的发展
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发达国家却试图继续维持现有国际贸易秩
序,保证自己的贸易优势,而且利用各种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确保国家福利,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最核心和最具有
战略价值的要素,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优势所在,在国内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
度对其进行严格保护,而且还将国内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广到世界范
围,要求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其知识产权实施相同水平的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目
前普遍存在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利用TRIPS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然而后者
国内的技术水平落后,资金缺乏,急需以低成本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TRIPS协
议的达成却切断了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捷径。此外,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权利人滥
用知识产权制度赋予的合法的知识垄断权,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过程
中,采取各种不公平做法,构筑知识产权壁垒,使其为获取发展所需的技术付出
了巨大的代价。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国内研究成果
第一章理论研究回顾
在发达国家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下,遭遇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除了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比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以外,一种新形式的贸易壁垒一知
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出口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因此
国内学者开始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进行研究,试图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
识,跨越这一壁垒。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从法律角度介绍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通过具体分析国外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对我国
企业对外经济与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国内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提供战略指
导以及对策分析;知识产权专家以及学者的众多研究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郑秉
秀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一文中,对知识产权壁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
研究,给出了知识产权壁垒的概念并简要分析了其特性,并提出了一定的策略:
郑成思在《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一书中,主要从法律角度阐述了与贸易有关的
知识产权问题,并对知识产权壁垒的一些实际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论述;郑成思,
韩秀成主编的《知己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一书中,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目前的知识产权状况,并以具体实例展现了跨国公司在
中国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战术对中国企业进行“围剿”;郑春荣在其论文《略论
知识产权壁垒》中,以经济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知识产权壁垒的特性,澄清了国内
外对知识产权壁垒的一些模糊认识,给出了知识产权壁垒明确的定义,并对其表
现形式和实旌措施进行总结,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徐明华,包海波等著《知
识产权强国之路一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一书中,针对目前知识产权壁垒对
我国国际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了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介绍
了各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为中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掌握知识产权这~
新的竞争工具提供了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规
制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一书,从规制知识产权权利行使角度,从发生、理论的
研讨、制度的探寻和对策的提出四个方面对限制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进行全面的
讨论,并提出了反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几点建议。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针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研究大多是针对TRIPS协议,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
权保护水平空前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影响,Edwin L.-C.Lai和Larry D.Qiu的The
North'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andard for the soutIl?一文中通过建立数据模
型的形式分析了在南北国家采取相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准情况下,只有发达国家
降低其贸易壁垒,主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那么不发达国家遵守TRIPS
协定时有利于全球福利的增加;Keith E.Maskus,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Property Rights一文中,在阐述了知识产权定义以及保护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总
结了TRIPS对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加强
知识产权的全球保护会产生积极效果,但是利益分配将明显向发达国家倾斜,发
展中国家应该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完善国内的法律法规建设,出台相应的
措施比如竞争法以及反垄断法等规制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行使;Keith E.Maskus
和Mohamed Lahouel在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DevelopingCountries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努力在WTO框架下同发达国家达
成规制知识产权形式的协议,以竞争法促进国际范围内的公平竞争,抵制一切损
害公平竞争的做法,才能在TRIPS时代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国内技术创薪,
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作用,否则发达国家就会凭借其知识优势垄断先进技术,阻
碍落后国家的技术发展。Boldrin&Levine:Against Intellectual Monopoly书中指出
发达国家中的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研发优势以及TRIPS协议处处垄断新技
术,阻碍了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新技术的扩散,实际上已经构成知识产权垄断,
更进一步反对知识产权制度,并且论述了没有专利制度的情况下照样也可以实现
技术进步,提出以竞争代替知识产权制度促新科技研发。除此之外,国外学者在
某一领域中,就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的扩散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也作了广
泛的研究。国外学者虽然没有具体提出知识产权壁垒这一概念,但是通过对
TRI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利影响也从侧面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遭遇到了
知识产权壁垒。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研究小结
可以说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大大丰富了理论界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值得注
意的是以上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1没有明确指出知识产权壁垒形成的原因以
及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2就企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缺乏相应
的论述。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以及企业
的应对》这一研究课题,在结合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信息,运用理论与
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自嘭成原因以及危
害,并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引进以及创新的可能性建议,而且
针对目前国际经济竞争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以及研
发策略选择是应该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企业以后
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借鉴。
第二章知识产权与贸易竞争力
2.1知识产权定义及其作用
2.1.1知识产权定义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我国港、台地区多译为“智慧财产权”。
知识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知识拥有者和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
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可称为精神权利
和经济权利。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即WIPO公约)规定
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各项智力创造成果:(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
家的表演以及录音制品和广播:(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科学发现;(5)
工业品外观设计;(6)商标、服务商标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制止不正当竞争;
(8)在工业、科学、文学及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作
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即Trips协议)
从7个方面规定了对其成员保护各类知识产权的最低要求:版权及其邻接权、商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未经披露
的信息(商业秘密)。国际上通常将知识产权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两大
类。工业产权包含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版权(著作权)的内容包括
作者权与著作邻接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
获得报酬权o。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其专有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的独占
排他权,即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未经其本人许可,任何人都不得使用
和占有,知识产权只能授予一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超
过保护期限的知识产权就进入公共领域,为人类共享。
2.1.2知识产权的作用
1 对知识创造的激励作用
知识产权制度依法授予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的排他独占
权,并保护这种独占权不受侵权,就使得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拥有者可以通过转让
或实施生产取得经济利益、收回投资,继续研究开发,从而调动知识创新者的积
极性。此外,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同行或竞争对手要想得到这一知识产权或取得许
可使用的权利,往往要付出高额费用,而在很多情况下,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不同
意转让或许可。这就使得同行或竞争对手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在已有知识
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出新的创造,并依法取得自主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
制度通过确认成果属性,保障做出主要物质技术投入单位或个人充分享有由此所
产生的合法权益,通过保护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等专属
权利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投资企业的竞争优势,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有序的竞
争,使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良好社会环境和
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使其有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智力资源投向研究
开发。美国法学家伊凡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最进步的国家,是以专利制
度鼓励发明者的三个国家(美、德、日)。
.2知识产权制度具有调节利益平衡的作用
知识产权制度虽然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但并不等于垄断。知识产权制度
。郑成恩,‘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1'54-56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两大功能:一是保护功能,这使知识创造者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护,从而调
动了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公开功能,也就是知识创造者在申请知识
产权保护的同时,要向社会公开自己创造的内容,以便公众能够利用其专利信息
进行再发明、再创造。保护与公开这两者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通过知识产
权制度以保护换取公开的调节,实现了公平、公正与合理。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
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在信息的生产、专有和使用之间达成平衡,是知识
产权制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益平衡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它
涉及到智力产品的创造、传播之间的平衡、智力产品的创造和使用之间的平衡以
及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等。知识产权制度本是一种确认
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垄断权的制度,但通过其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围绕
知识产品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得到了均衡,从而保障了这种制度宗旨的实现。
o
3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向着全球化的发展,既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又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知识成果贸易和知识含量高的产品贸易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要想使得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必须知识产权制
度作保障。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性的知识产权组织或条约,遵守共同的原则,
如,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等。不仅如此,世界贸易组织还从发展世界贸易的角

度制定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提出了在世界贸易发展中各国在知识
产权方面必须遵守的若干规定。如果没有这种规则,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知识成
果的引进、合作、交流就难以进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大力发展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同时,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仍然是
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引进知识成果和资金,国
际间双边、多边的知识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更加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知识
产权制度是现代市场机制之一,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知识本来应当具有的私
有权,承认知识是一种不容易取得的不承认重复的特殊产品。知识产权具有一个
重要特征是,不允许同样知识的重复制造和非法复制及使用,是一种具有限制性
和排他性的私有权。企业未经许可或者转让就没有权利使用他人已经具有知识产
国冯晓青,‘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载‘扛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l期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权的技术、商业标志等谋求任何商业利益。权利人就凭借这一权利从根本上以法
律的形式限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商业利益,形成了一种合法的市场垄断权利。
2.2知识产权决定贸易竞争力理论分析
企业掌握知识产权可能出于战略防御、排挤对手、商业利用等主要目的。企
业投资R&D获得先进技术只是商业竞争的开始,通过获取知识产权达到垄断市
场才是真正的商业目的。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广泛,本文以专利和商业标志为重
点来考察其对国际贸易影响机制。
2.2.1理论分析
1专利制度
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增长及其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技术进步是商业成功的重要支柱,技术进步必须通过某种保护机制为商
业服务。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已经成为日益显著的基本
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杠杆。它可以减少重复研究,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由于知
识外部性和新技术经济利益的不完全可得性,没有知识产权制度“帮助”的自由
市场可能导致私人方面R&D投资和供给的锐减。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可以
防止侵权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成为现代企业保护自己技术成果利益的重要手
段。
知识产权竞争成为现代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尤其在国际市场上,国际专利
法以及WTO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协议是企业用来保护本国市场利益的最有效的
“非关税”措施和抢占世界市场获得市场“准入证”的最有效的战略手段。企业
可以利用这种“特权”维持其垄断权利,进入并占领新的市场,阻碍竞争对手进
入。在某种条件下,已经具有专利垄断权利的企业,具有一种通过先于潜在竞争
者申请新技术专利(抢先专利战略)的方式,以维持其垄断权利的动机。为了抢先
获得专利权,企业就必须加大投资和加紧研究以便取得技术发明创造的险胜优势
和技术优先权。这是当今国际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和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
“技术成功不等于商业成功,为技术而开发技术的企业肯定是一个为喝酒而喝酒
的醉鬼!”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为国际技术转让而申请的国际专利只是极少一部分,绝
大部分专利权的申请获准都是具有战略防御意义,或者意在掌握这项技术进口权
的贸易利益,或者是为了控制研究的战略要道。世界上长期以来大量的专利没有
被许可实施,或许因为一些专利不具备实施的市场价值,但是更重要的是许多跨
国公司申请专利不是为了实施和许可应用,而是为了利用专利权确保这种技术产
品只能出口到授权国家,也就是说为了阻碍该国开发生产此产品,同时限制任何
第三国或者企业进口这类专利产品,确保了本国企业的销售市场。在世界范围内
形成了控制科技知识扩散和取得经济利益的巨大垄断权。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技
术竞争的本质。
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将新的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提高产品
质量增加产品品种,质量的提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性能各种指标的消费
需求,品种的增加可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消费各种商品不同偏好、口味、个性等差
异性需求,其带给消费者的效用超过了传统技术,留给消费者更多的剩余,激起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商场竞争的能力和优势,
决定了该企业的市场垄断优势和竞争力。
2商业标志
商业标志主要包括商标、广告语、地理标志等标志企业产品以及形象的标志。
现代市场经济是人类高度文明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企业都非常重视与
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重视其商业标志及商誉建设。因为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上,
信用或者信任关系(商业标志和商誉)是确保市场有效运作的两个重要机制。
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越来越依靠标志和信息来购买,以便节省时间和成本,
向消费者传递及时有效的信息是企业确保商业运作成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为。
单纯的产品质量和多品种并不意味着获得商业成功,必须努力把产品的质量和品
种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消费者、投资人等心目中树立本企业产品深刻而美好的
印象,即形成优良的企业或者产品标志的声誉。
商业标志是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商业大厦的基础,是信息有效传递的工具
有助于把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生产的商品区别开来,进而方便企事业通过媒体
进行传播、进行广告宣传,有助于报刊杂志进行评论、消费者进行评议交流和货
架上的选购。每个成功的企业都必有通过广告等市场营销手段将其普通产品转变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为消费者可识别的标志差异化商品。设计和建立标志就是要求吸引消费者,从
丽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简单地说,商业标志就是一种象征,体现财富观念、信
念、态度和经验。
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网络时代,企业不惜投巨资力图形成“明星
效应”,即知名企业,尽管产品质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这些标志的产品成
为身份地位、时代精神和个性价值的体现。大多数消费者对企业能够长期提供高
质量产品的优良声誉逐步确立一种认知和信任关系,并且慢慢地将这个企业转变
成崇拜的“明星”,由此企业就会形成更大的更加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从而
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力。
麦当劳标志体现在特殊的食品口感与包装设计、独特的店面设计、快餐的工
业时代特色等方面;与其不同的是,比萨标志则借助现代通讯,可以电话定做满
足在家里消费的偏好,同时也以鲜明的包装和店面设计吸引顾客;可口可乐标志
在瓶装与听装形状设计、软饮料口味与功能、名字描绘和传递青春气息等方面吸
引消费者的注目;奔驰标志体现轿车时代科技为人类交通优质服务的产品实力、
典雅优美的外观设计、显赫地位的身份和时代的风采。
所以企业精心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标志,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因为强有力
和声名远扬的标志能够长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标志声誉的高低取决于
企业整体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企业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其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
力,市场扩张业绩来加强企业及其标志的形象与声誉建设。标志是现代市场运作
的重要工具之一,市场是依靠声誉和信任建立起来而运作的。
例如美国几家大型通讯业巨头(贝尔和AT&T)的生产和销售额几乎占据全
部美国市场。世界上成千上万家计算机公司中名声和业绩最出众的只有为数不多
的几家公司:微软、mM、联想、INTER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集中了几乎全部
产出.。⋯
3其它知识产权
根据定义,知识产权除了专利商业标志以外,还包括版权及其邻接权、集
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未经披露的信息(商业秘密)等。
版权及其邻接权是企业尤其是软件和出版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和最终体现。软
‘夏先怠,‘知识论——知识产权,知识贸易与经济发展',对外经贸大学出版杜t 2000t P181-228
l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件和出版行业所创造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拥有独立版权的软件和出版作品。这也
是版权所有人进行贸易竞争的独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就是电子产品的大脑。能否在
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关键是看能否在布图设计中抢占先机,掌握市场的消费需
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的前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的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新技术,新
产品日新月异,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只能处于跟跑者的地位,或者沦为别
人的制造基地,或者直接被淘汰。
商业秘密,还可以称为“未公开的商业信息”。之所以未公开,更多的是出
于保护本公司独有秘密的需要,例如独有配方,新材料新技术等。可口可乐一个
世纪以来保持长盛不衰,从不公开的原浆配方是他永葆青春的最大秘诀。
2.2.2商业活动中的“信号传递”
美国的Akerlof,Spcnce和Sfigliz三位教授,因为‘‘对.爿}对称信息市场所做出
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非对称信息理论比新古典市场理论更真
实地刻画了现实世界,而信号传递作为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手段,在商业竞争
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信号传递”理论虽然最早是从研究劳动力市场得出的j
但是却很快在其他市场得到解释或应用。举最普遍的例子如:微软要求其员工出
差必住五星酒店,它在向社会传递信号显示公司的实力。试想,是在五星酒店约
见对方谈判容易成功?还是在一家普通的小旅馆约见对方谈判更容易成功呢可
能对于后者,对方没有理由不怀疑你没有实力。
“信号传递”在商业竞争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是树立品牌。信号传递用于解决非
对称信息问题,用于向对方显示自己的类型以促进对方与自己的交易。消费者不
清楚产品的质量,品牌就非常重要。树立品牌的一个关键涵义就在于,它使消费
者把自己的产品与同类的其他产品区别开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回知识产权之
所以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原因就在此。知识产权通过企业成功的商
业运作,最终成为企业独有的显著的竞争力保障与外在标志,不断地向消费者以
及其它相关人传递企业实力的信号,是其它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o谢康,乌家培,‘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商务印书馆,200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3结论
由此可以得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上升到决定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位置,专利、商业标志以及商业秘密等内容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构建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国际经济中尤其如此,发达国家尤其是跨国
公司,就凭借知识产权垄断先进技术,控制并瓜分全球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
绝对优势,攫取了绝大部分利益。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技术上受制于发
达国家,只能依靠货物生产中的相对优势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毫无竞争力可言。
以上论述可以简单地用以下的图表表示:
圈1知识产权与贸易力分析
第三章知识产权壁垒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在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中起关键作用,发达
国家为了维持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保证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势必充
分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进步设置障碍,形成知识产权壁
垒;
3.1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
制措施。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就广义而言,凡使正常贸易受到阻
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旌,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如进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税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捐税;商品流通的各种数量限制;在生产者之间、购买者
之间或使用者之问实行的各种歧视措施或做法(特别是关于价格或交易条件和运
费方面);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或强加的各种特殊负担;以及为划分市场范围或
谋取额外利润而实行的各种限制性做法等等。战后,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
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在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后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
调与推动下,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大地降低了,关税作为传统的贸易壁垒,其保
护作用逐渐削弱,各国所面lI缶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
使其在国际竞争中有着一席之地,贸易保护并未因世界贸易体制的完善而有所削
弱,反而在WTO的框架下有所加强,其突出表现就是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一些
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要的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反倾销措
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配额、许可证制度、劳工标准等等。
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妨碍了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自
身的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等借口,对发展中国家的货物进口实施技
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等,其实质就是保护本国市场,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
巨大的经济损失。
3.2知识产权壁垒
3.2.1知识产权壁垒的定义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生产与使用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凭借科技优势,利用知识产权设置贸易壁垒的势
头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
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
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
平贸易”。@
3.2.2表现形式
知识产权壁垒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
。郑秉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载‘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5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
限制——主要涉及有关平行进口问题@;二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凭借其拥有的知识
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主要涉及技术贸易领域。。具体到企业来说,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遭遇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条款。
1 337条款
提到知识产权壁垒,国内企业对此最直观的了解就是美国的“337条款”。这
一条款,最初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中出现,经多次修订,现规定:
进口行为若存在不正当竞争,且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美国国际
贸易委员会可根据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进行调查。所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
指侵犯美国国内有效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进口行为。337条
款因此也成为美国针对不公平贸易展开调查和救济措施的依据。2005年7月,3
家美国企业就要求对17家中国木地板企业依据337条款展开调查,称中国企业
在未经这3家企业许可的情况下,向美国市场销售某些复合木地板,侵犯了这3
家企业拥有的相关专利权。2005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29件337条款调
查中有8件涉及中国内地企业。o
2 301条款
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第301条款的简称,其主旨在于保护美
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根据这项条款,美国可以对它认为是“不公平”的其他
国家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可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最后由总统决定是否采取
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1988年,美国国会对301条
款作了修改,增加了“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超级301条款”
主要针对限制美国产品和劳务进入其市场的国家,“特别301条款”则针对那些
对知识产权没有提供充分有效保护的国家。按照两项条款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可
自行对上述国家进行认定、调查和采取报复措施。@每年三四月份,美国便会发
布“特别301评估报告”,全面评价与美有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情
·平行进口一般是指未经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的进口商,将由权利人自己或经其同意在其他国家或地
区投放市场的产品,向知识产权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所在国或地区的进口。在美国,平行进口的反对者通常
以。灰色市场商品”指称平行进口商品。根据美国判例法,“灰色市场商品”的含义为:未经美国知识产权
所有人同意而进口至美国的在美国境外制造。并包含r有效的美国知识产权的商品.具体详见王春燕‘平
行进口的含义特点表现形式),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11月1日
。郑春荣.‘略论知识产权壁垒'。http:/1202.194.11.14/wanfang
-车丕照.‘国际经济法概要’。清华大学出版,2003。P208
o季明德,‘’特别301条款4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P59-61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况,并视其程度,依次分成“重点国家”、“重点观察国家”、“一般观察国家”。
对于“重点国”,美国将与之谈判,若谈判未果,则实行高关税等报复手段。
第四章知识产权形成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知识产权制度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
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鼓励技术创新、调节公共利益、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
合作。那么它为什么构成了贸易壁垒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4.1知识产权的特性所决定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权利人一定的合法的知识垄断权利,有专有性
(又称独占性、垄断性、排他性),权利人拥有对知识产权客体的占有、使用、支
配和处分权,其他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就构成对权利人知识产
权的侵犯而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不仅如此,权利人还享有排斥其他人向授权国进
口专利产品的权利,因此知识产权就与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有可能发展成为知
识产权壁垒。专利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是一种不受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
法限制的法定的财产权力”·“专利权垄断的合理性根源于财产法对技术方法的
特殊保护模式;专利权垄断的正当性根源于专利产品垄断性市场份额”。¨实际
上,知识产权的合理垄断产生于对知识产权的合理控制产生的垄断和法律对权利
人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前者主要指权利人对符合知识产权法规定的技术依法获
得知识产权和国家行政或司法保护的权利,最明显的例子是专利技术符合新颖
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情况下形成的权利,后者则是行政和司法系统依照知
识产权法规定打击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所进行的保护。
此外,以TRIPS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起草签订
的,虽然几经谈判修订,还是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利益作出的有选
。包海波,t试析专利许可的内在机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3期.
11徐煊,‘专利权垄断性的法哲学分析',http://_”.blogchina.co m
山东大学硕t学位论文
择性的制度构建,更多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利益要求,满足了其
本国产业发展的利益要求,为知识产权滥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4.2权利人的非合理垄断
凡是超出知识产权法规定的权利范围j均有可能产生非合理垄断。目前我国
企业所遭受的知识产权壁垒主要是由于权利人的不合理控制所产生的。而权利人
的主体就是跨国公司。
由跨国公司引起的非合理垄断主要有:(1)利用东道国知识产权审查系统的漏
洞或不足,扩大专利权利保护范围,侵占公知领域技术:(2)以投资为引诱,动
辄诉诸速度快却并不规范的中国专利行政执法系统甚至公安系统打击本土企业
专利侵权行为;(3)吓唬警告低毁,造成本士企业对跨国公司专利的恐慌和不必
要的研发投资规避,或者利用国内企业较难承受高昂的国际知识产权诉讼费而进
行威胁或讹诈;(4)故意将包含竞争性专利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联合授权或标
准中包含有竞争性专利;(5)专利许可费用明显高于企业所得部分,如DVD专利
费已占产品售价的33.6%,明显不合理;(6)多重征收专利费,如对DVD不仅授
权后还对组装的整机收取专利费;(7)将专利与贸易挂钩,不事先通知,不断修
改以专利为基础的技术标准,故意增加对外贸易的难度,打压本土企业,进行技
术许可和提高许可价格。
对于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和商标,由于它与专利技术不同,其非合理垄断
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本身的过度垄断,具体包括:(1)许可费用明显高于企业经营
所得;(2)以次充好,甚至进行虚假许可;(3)与专利等其它知识产权结合进行转
移,以此故意抬高许可转移价格;(4)对技术转移附加过多限制:将专有技术谎
称为专利技术,谋取高价。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也是产生非合理垄断的原因之一,主
要表现在:(1)放松知识产权审查和复审标准,授予和维持跨国公司知识产权;(2)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系统为吸引和促进地方投资,不进行严格的调查,即使案件标
的较小,也对侵权嫌疑对象采取严厉的强制性行政措施,包括先行查封、扣押财
产等;(3)在知识产权审判中不以知识产权法要求进行审判,放松审判标准,维
护跨国公司知识产权;(4)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形象,加重对知识产权侵权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件的处罚,升高处罚级别,如权力部门过多参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活动。12
4.3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趋势加强
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与知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然而并不是“免费的午餐”,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
成了保护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产权化使得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牢牢地掌握在权利
人手中,并且赋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权利,因此权利人理所当然地要最大限度
地“合理”的运用这种“特权”,在全球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知识产权国
际化的含义有两个层次:
4.3.1知识产权多边国际保护体系的形成
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性条约的缔结。早在一百多年前,国
际上已开始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制度。1883年在巴黎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
公约》,建立“巴黎联盟”;1886在瑞士伯尔尼签署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一
尼公约》,建立了“伯尔尼联盟”;分别成立了两个联盟的“国际局”,以便管理
两个公约。1893年,两个国际局合并,成立“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1967
又签订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并于1970年生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成立,并取代了“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1986年之前,WIPO
是惟一一个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方面的国际组织,它所管理的条约,也构成知识
产权多边国际保护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先后签署了1891《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
协定》(1891年)、‘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1925年)、《商标注册
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1957年)、《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
斯本协定》(1958年)、《专利合作条约》(1970年)、《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
条约》(1989年)等等。1986年之后,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
判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贸易挂钩,1991年《与贸易(包括假冒贸易
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在GAIT布鲁塞尔部长会议上基本通过,
1995年WTO取代GATT后,专门下设了TRIPS理事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
12宋河发,‘知识产权垄断及其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影响',载‘科技与法律》,2006年1月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准更高,范围更广而且直接与国际贸易挂钩。1’rRIPS的诞生,知识产权的国际
保护达到新的高度,直接与国际贸易的挂钩,可以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施贸
易制裁,不仅加强了协议的执行力度,而且为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垄断贸易优
势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TRIPS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协议,倾向于
保护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持有人)的利益,给予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智力成果严
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首先,TRIPS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保护范
围最广、保护水平最高、保护力度最大的一个国际公约传统的知识产权,一般是
指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版权),TRIPS保护的范围空前地广泛,其除对传
统的知识产权继续予以保护外,还将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过的
信息等纳入其保护的范围。TRIPS在专利保护方面,要求各成员国对药品和化学
品等实行专利保护,规定专利的保护期限不得少于20年,TRIPS还要求对计算
机软件版权保护期不得少于50年,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次,TRIPS对知识
产权保护的实施程序以及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制裁措施亦作了具体、严密的规定,
甚至还规定利用刑事手段对侵权行为予以制裁,这是以往任何知识产权保护公约
(条约)所没有的,其突破了传统的民事和行政程序的制裁方式,为严厉制裁国
际间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国际法律依据。最后,TRIPS还将知识
产权保护与WTO争端解决机制联系起来,一成员国对另一成员国的知识产权立
法、执法、司法活动,认为违背TRIPS规定的义务时,可以提交WTO的争端解决
机制,无需利用单边报复手段,赋予TRIPS强制执行的效力,这也是其它保护知
识产权国际公约所不具备的。
4.3.2知识产权的国际商业化战略运用
一方面由于大型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具备强大的新技术开发创新能力,通过
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精心部署知识产权战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专利联营”垄断行业核心技术。伴随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
术集成度也越来越高,使得某一公司完全垄断一项产品全部制造技术的可能性越
来越低,更多的是几个大公司共同拥有制造一项产品的核心技术,彼此将自己的
专利技术共同“贡献”出来,进行“专利联营”(Patent P001),进而演化成技术标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920-22
18
山东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准。专利技术本身有公开的特点,获锝授权的专利,都已经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向
社会公布,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但未经专利权人的授权是不能实施该技术的。技
术标准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将有关的专利技术像专利文献一样在技术标准的
技术方案中予以公布,同时声明权利人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向任何有兴趣的人实
施该专利技术许可,在专利技术的管理上,甚至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施
专利技术的“打包”许可,一次许可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专利,这就是专利联营,这
在现代技术标准中非常普遍。比如美国Apple公司,同Compaq,Matsushita,Philips,
Sony Corp.和Toshiba六家公司在1999年建立一个“防火墙接口”的技术标准(标
准的编号mEEl394),其建立的专利联营中核心技术专利就有1394个“。
4.4“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
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紧密结合,加强了专利技术的垄断能力,是形成知识产权
壁垒的重要原因。标准与专利本来是互相排斥的”:标准追求公开性、普遍适用
性,标准技术的使用更强调行业推广应用;专利技术实施的前提是获得许可,不
允许未经授权的推广使用。因此,早期的标准化组织尽可能的避免将专利技术带
入标准中。但是,到了在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由于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
巨大,专利对标准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专利技术的产业化速度加快,产
I
品在国际间竞争加剧,使得技术标准的内容由原来的只是普通技术规范向包容一
定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标准达到技术与产品垄断的趋势日
益明显,技术标准迫切需要专利技术的加入来实现标准垄断的目的,因此专利开
始影响标准化组织的管理理念。互联网技术标准组织W3C(wbdd Wide Web
Consortium)和IETF(IntemetEngineeringTask‰e)就是明显的例子:在互联
网技术发展的前十年并不像电信技术领域那样,没有什么专利技术对这个领域有
影响,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标准(包括前期的模糊标准)是开放和合作的。但到了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由于软件技术、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
合,使得互联网相关标准在建立时无法避免的遇到一些专利技术,这一情况,迫
使W3C、IETF、WAP Forum等互联网标准化组织都不得不考虑调整政策,借鉴
“BrianFullerApple,fiveothersforml394patentpool,hnp'.//www.eet.com/story/OE019990217S0001I
”OECD,Patent and Innovation:Trends and Poficy Challenges,2006.5.http=,/www.oecd。org,
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他标准化组织的经验,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政策。以IETF为例,IETF原
来在标准化工作中对专利技术的观点是:“尽量采用那些非专利技术的优秀技术,
因为IETF的目的是使其制订的标准广为适用,如果涉及到专利权的问题,标准
的适用将涉及专利权的授权问题,从而影响人们采用该标准的兴趣”。”但现在
IETF已经完全改变观念了,专利技术是标准技术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
这些专利,标准方案就是很不完备。
技术标准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要素之一。从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
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是;国际、区域性技术标准制定的过程是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最先进技术、瓜分国际市场、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当今的时
代已经进入技术标准制约市场的时代,控制技术标准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
器,开发技术标准比开发产品更具有战略意义,甚至能够决定一个行业的盛衰,
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过公司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标准与专
利有机结合起来,.以专利技术为依托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专利化、专
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竞争战略,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
景下,技术标准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方面,由于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巨大,
专利对标准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专利技术的产业化速度加快,产品在
国际问的竞争加剧,使得技术标准的内容由原来的只是普通技术规范向包容一定
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标准达到技术与产品垄断的趋势日益
明显,技术标准迫切需要专利技术的加盟来实现标准垄断的目的。
专利技术已经成为标准技术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支撑。如果没有专利的支
撑,标准方案就没有生命力,标准与专利相辅相成,国际上有实力的大公司都非
常重视标准同专利的结合,“以标准领导市场,以专利垄断和巩固市场”,在技术
标准的背后,是成千上万项专利技术。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形
式,它是以原创性专利为主,形成一个专利群体来支撑的,通过对技术标准的控
制,促使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专利。因而发达国家都寻求将专利转变为标准并更
迸一步地将一国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设置森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封锁
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这一
16董颖,‘数字空间的反共用问题',载‘电子知识产权',2∞1年第12期
"杨华权,《滥用技术标准的对策——从思科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案说起》,http://www.blogchina.com
2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做法在高技术领域尤为明显。
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许多是以知识产权为支撑,
或直接以知识产权构筑的技术壁垒。如DVD、彩电、打火机、电池、手机等,
构成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双重技术壁垒。2003年初,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一思科
公司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在美国销售的路由器抄袭了思科公司的软件;加拿大
TRI-VISION电子公司要求中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彩电企业支付彩电V-chip
(童锁)功能技术的专利费,每台大约征收1.25美元或总售价0.95%的专利费;
中国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在日本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展出了自己的产品,索
尼公司随后对比亚迪提起诉讼,控告其侵犯了索尼的专利等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竞争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产品竞争
已经让位于技术和标准之争。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不发达国家来说很大程度上
没有能力来进行技术的研发,只能通过从标准体系获得许可,不仅支付高昂的技
术引进费用,关键是要服从标准的管理,其实质就是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许可。由
于知识产权有其地域性和排它性,一旦这种标准得到一定的普及,会形成一定形
式的垄断,尤其在市场准入方面,它会排斥不符合此标准的产品,从而达到排斥
异己,控制市场的目的。因此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掌握了标准制定权,就意味着
本国本企业技术就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技术标准,也就掌握了国际市场上的主动
权。为此,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始终把国际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本国技’
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核心,其中又把领导、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控制国际技术
标准制定权的主要途径和实施自身技术标准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
一般通过承担ISO,IEC的技术委员会仃O)、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和工作
组(wG)工作,来参与乃至控制国际标准化制定权。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在ISO
的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中,德国承担了148个,美
国承担11个,英国承担了121个,法国承担了104个,日本承担了23个;ⅢC.
现有77个技术委员会(1D),128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650多个工作组(wG)。
在IEC的TC和SC秘书处中,美国和法国均承担了31个,德国和英国各承担
了25个,日本承担了10个“。
¨‘加人耵0对我国水利标准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江苏水利网,http://ww.jswater.gov.cn
2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我国企业处于知识产权弱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企业知识产权获取量
不断增长;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知
识产权状况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
主知识产权,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换句话说,一大
批企业或者大部分企业既没有自己的专利,也没有自己的商标;从专利构成来看,
中国的专利是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且高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被外国企业
所占据。详见表1和表2:
表I 国内外三种专利授权状况总累计表(1985年月一2006年9月) 单位:件
按国内外合计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分组授权量构成% 授权量构成% 授权量构成% 授权量构成%
国内1424697. 85.7 105751 37.6 800940 99.2 518006 90.4
国外236844 14.3 175684 62.4 6194 0.8 54966 9.6
合计1661541 100 281435 100 807134 100 572972 100
表2发明专利中申请量居前10位的领域中
国外申请量占中国所属领域发明申请量的比例(%)(1985--1999)
行移半导电视遗传电视光学计算传输通用无线
业动体制零件工程系统记录机应设备计算传输
通造用机



国91.3 85.34 85.13 75.24 89.61 95.18 59.65 88.98 65.99 93.39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就商标现状来看,发达国家不仅申请专利数量多,而且注册商标的数量也多。
国内学者刘俊敏等在其《企业商标战略问题探析》一文给出了鲜明的数据对比:
例如美国雷诺士公司先后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1万多件商标,日本的松
下电器公司先后在180多个国家的地区注册了13000多个商标,日本的丰田公司
仅在汽车上的商标就有1000多种”;而中国,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悖‘加强商标的国外注册),中国商标信息中心网,hap:/1www.cta315.com
22
山东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少,专利拥有量少,在遭遇国外知识产权壁垒时,没有
应对的实力,缺乏谈判“筹码”,其结果要么是按照跨国公司的要求,缴纳专利
费用,要么放弃国外市场。
第五章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核心是其对知识资本的占有和使用””。跨国公司对先
进核心技术的合理与不合理垄断,直接导致了落后国家企业无法引进核心技术,
“抽掉了发展中国家攀登技术高峰的梯子”。2‘
5.1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尴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以初
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中期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
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力量,顺应世界贸易发展的总趋。
5.1.1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随着“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高技术产品出口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对外贸~
易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一方面,高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例如,与
1992年相比,2002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翻了4番,年均递增32.7%,是同
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多,在2003年出口净增425亿美元的基础上,2004年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净增552亿美元,增幅达到52%以上;另一方面,高技术
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据统计,2002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
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双双首次突破1/5,分别达到20.8%和22.8%,2004
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比重达到27.9%,在2003年提高4.4个百
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7个百分点,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也首次超过1/3。此
外,2002年到200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加额占商品出口增加额比重持续超过
∞刘海云,‘跨国公司经营优势变迁,,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l Maskus.Keith B.Lahoucl.Mohamed: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Economy,Apr2000,V01.23Issue4,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35%,高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新的增长点”(见表3和图2)。
5.1.2实际情况考察
但是,从图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约70%左右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按照来料
加式的方式生产和出口的,15%一20%是按来料加工组装方式出口,一般性的贸
易所占比重不足10%:图4则显示,外商独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比重越来
越大,由1998年的约占40%上升到2005年约为70%,而且独资倾向越来越严
重,中外合资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以上资料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外资企业,基本贸易方式是来料加工组装,中国已经成为名副
其实的“加工工厂”。
表3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颓占商品和工
业豺成品对外贸易顿的比重(1998~2005)单位:亿美元
亡=]高性术产品进出口薹一Totaltnkof蚰●·由p—岫
—卜占垒靠商品毫出口尊一的出重▲·‘—∞·岫ofm时d_函·b。■
图2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1998_一2005)
矗魏龙,李晤娟,‘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载‘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

24
裟嚣m嚣mⅫ。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图3高技术产品出口按贸易方式分布(1∞卜2005)
围4 高技术产品出口按企业类型分布(1998—2005)
资料来源:http://¨v.sts.org.en。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部
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迅速升级是伴随着FDI的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而且外
商投资的产业分布与我国出口产业分布重叠较显著,我国出口结构变化与外商直
接投资产业流向呈现跟踪性变化。具体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制成品出口增长主要
集中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面。详见表4和表5,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
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由1992年的31.2%上升到2003年的68.79%,而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由1996年58.6%上升到2003的76.97%,也就
是说,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基本成为我国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因此
产业结构优化的背后是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而并非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
贸易竞争力的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全国和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品额及比重
全国外商投资企业
年份墨专:量堂?塞翕景皇呈器鬻口纂凿嫣要燃额(亿美元)。i5⋯”一
1985 16.7 6.1 l|l
1990 1lO.9 17.8 ||l
1991 141.0 19.6 ||l
1992 195.5 23.0 61.0 35.1 31.2
1993 227.1 24.7 83.9 33.2 37.0
1994 320.0 26.4 132.8 38.3 41.5
1995 438.6 29.5 206.2 44.0 47.O
1996 482.1 31.9 269.1 43.8 55.8
1997 593.2 32.5 343.3 45.8 57.9
1998 665.4 36.2 401.2 49.6 60.3
1999 769.7 39.5 464.2 52.4 60.3
2000 1053.1 42.3 667.3 55.9 63.4
2001 1187.9 44.6 766.6 57.5 64.5
2002 1150.8 48.2 |||
2003 2274.6 51.9 1564.69 65.22 68.79
表5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地位
资料来源:吴林海,‘贸易与技术标准国际化),经济管理出版杜,2004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5.2加工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
加工贸易将是未来全球贸易的主要方式。从表6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
我国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占40%以上,而且逐年递增的。可
以预见在很长时期内,加工贸易方式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表6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耀:根据中国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得出
我国的进出口过分依赖欧盟、北美、日本三大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更
是如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5年统计资料,全部高新技术领域
高技术产品出口到美国23.8%,日本23.5%,欧盟21.4%,占全部出口额的68.5%。,
而这三大市场与中国的互动结构都是标准化制约型结构:即欧盟、日本、北美控一
制产品的设计、品牌、核心技术等一系列标准,而中国仅负责加工、装配环节和
物流配送等低附加值和薄利的劳务。这种状况使中国成为徒有虚名的制造者,其
危险性还在于欧、美、日始终处于以标准控制价值的制高点,中国则只能凭借低
廉价劳动力长期处于远离最终用户、远离标准制定的价值链低端。
5.2.1 0型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是由M.E.Porter(1990)在《国家竞争
力优势》一书中提出并运用于分析特定行业竞争力,此后被广泛运用于分析跨国
公司的国际化生产体系。一般来讲,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中
游”、“下游”三个环节,产品开发、材料供应属于上游环节,其经济活动围绕
产品、产品技术特性,在价值增值中起决定作用;加工组装属于中游环节;成品
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属于下游环节,该环节围绕消费者,营销管理技巧在
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http7/www.s[.s.org.cn/sjld/gjscy/data2006/2006-2.htm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价值链理论认为,各环节的跨国衔接形成行业内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依
据的是各环节对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例如,产品的研究开发环节要求在科研、
技术专门化教育等人力资本上有比较优势;零部件的装配环节要求在廉价的非熟
练劳动力供应以及企业管理方面有比较优势。不同的国家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
在价值链上占据其特定的环节,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在同一价值链上进行不同环
节的分工。这时,一国的竞争优势不是体现在最终产品上,而只是体现在某个经
营环节的价值活动上。
如果加工贸易的委托方决策服从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原则上,那么,加
工贸易利益的分配轨迹呈U型(微笑)曲线。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通过外
包的形式将自己固定在高端环节以达到对技术的控制。在全球化过程中面对新的
更加扩大的市场、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推行自己的全球化战
略,跨国公司将其生产过程分解成具体的生产活动或分解成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
(如研发、设计、营销、加工组装等),并通过业务重组将资源集中于价值链中最
具竞争力的部分,即将利润率低的加工组装转移出去,把资源向价值链两端即研
究和开发、产品设计、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集中。产业结构呈现出“微笑曲
线”,即商品从研发到消费者手中的各工序附加值变化形似u形曲线。与供给链
上高附加值的上游部分(研发和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和下游部分(销售以及售后
服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游的组装在各工序中附加值最小,处于u形曲线的
底部;而且曲线随着加工成本的变化而变化。跨国公司的这一全球化战略,使其
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从而也有助于其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在发达国家专门从事附
加值最高的u形曲线两端的上游和下游工序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竞相参与中游工
序,制造工序的费用被压低,从而使得u形曲线弧度变陡,利益分配越来越有利
于发达国家。(见图5)”
2‘朱廷瑶,‘外国直接投贽的贸易效应研究),人民丈学出版社,2006
28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上游中游下游工序
图表5加工贸易价值链厦利益分配U形曲线
5.2.2具体表现
竞争
短缺
这方面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举了一个生动
的例子,中国生产的某种鼠标在美国市场大概卖到40美元,除去成本,还有大
约1l美元的利润,但这中间大概有8美元是要付给美国的技术专利费。实际上,
中国厂商从鼠标里能够得到的利润只有3美元。而八音琴,由于以前没有掌握核
心技术,必须从日本进口机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宁波的一个厂家掌握了这
个产品的核心技术,包含的专利就有41项,现在国内市场95%以上、国际市场
60%是由这家公司占有,整个定价主动权掌握在这家公司手里。两家企业形成显
明的对比,这就显示出知识产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高附加值属性。中国外贸
产品虽然销售额很高,可是利润却很薄,原因就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
一旦人民币升值或周边国家更廉价的劳动力出现使中国劳动力成本不再具有竞
争优势时,中国将处于外商转移和失去定单的危险境地。5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企业间和国际问的分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削减成本,跨国公司争相把以低附加值生产工序为中心的生产转向发展中国
家。中国以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为引力,迅速成为世界委托加工的基地之一,
在国际分工中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到2003年,加工出口贸易占全部出口贸易
的55%以上,加工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一般贸易而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方式。隆
国强(2003)主持的“加工贸易政策研究”课题组对全国611家加工贸易企业进
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5%的有效样本企业已经进入中间产品的生产阶
∞‘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创造),四川在线,http..//www.soal.comx:n
2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约20%的有效样本企业在零部件的生产阶段,近57%的有效样本企业在成品
组装阶段,如下表所示:
表7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的价值链位置
占有效样本企业
价值链位置企业数
比例
成品组装179 56.855
零部件生产72 20.41%
中间产品生产135 35.14%
瓷料来源;隆国强等‘加工贸易--T业化的新道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第六章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策略分析
6.1实现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且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的结合更加放大了其国际市场的垄断力,已经成为决定国际竞争成败的
核心因素。为应对这一趋势,我国企业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促进技术创新,
申请专利,培育商业标志,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知识产权,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竞争的手段和制胜的法宝。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仅有技术,不懂得以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更不能将其运用于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难以实现更大的发展;而如果没有技术创新,也谈不上掌握知识产权,
更谈不上应用。
知识产权的核心是专利,专利的核心是技术,因此企业要想真正避开发达国
家设置的知识产权壁垒,就必有实现有效的技术创新,针对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
际经济环境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迫切需要研究对策,寻找出路,
6.1.1技术创新发展阶段的判断
根据历史现象和理论描述,一般可以把后发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的发展过
程划分为:使用技术、改进技术和创造技术三个阶段。技术创新由使用技术阶段
起步经改进技术阶段发展到创造技术阶段。使用技术阶段:以生产中引入外来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技术为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式,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企业普遍依赖外来技术;
技术改进阶段:技术创新表现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具有改进技术的能力,引进技术
仍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主要方式;技术创新阶段:企业拥有一流的产品和工艺设计
能力,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技术自立。
美国、日本、韩国在其技术创新发展历程中,从使用技术到改进技术再到创
造技术的阶段转变都有明显的经济性和技术性标志。经济性标志:技术创新从使
用技术向改进技术转变的时期发生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的人均GNP
在300-500美元之间;技术性标志:技术性标志可用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来
反映,从使用技术阶段向改造技术阶段转变发生在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约为
1%左右时,从改进技术到创造技术转变发生在2%左右,如下表8所示:拍
表8技术创新阶段及转变标志
技术创新阶段使用技术改进技术创造技术创造技术
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人均GNP(美元) 300 2Ⅸ卜-,}咖20004750 >4750
研发经费投入<l% l%..2% 2%以上2%以上
表9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单位:亿元
注:本页表中所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数据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调整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为7.8.资料来源:http://,--.stats.gov.cn国家统计局
表9数据显示试验发展R&D投资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的68.43%上升到
2005年的76.95%,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资比基本维持不变,甚至略有下滑
趋势。据此可以判断,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方式主要是改进技术,以
26高健,‘我目所处的技术创新阶段与科技起飞',载‘科技导报',1998年第6期.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引入外来生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式,包括硬技术和
软技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引进外来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同时
具有改进技术的能力。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顺利的引进新技术对我国技术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然而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强势千方百计地阻碍我国企业先
进技术的获取。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我国技术创新就需要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
径。
6.1.2模仿创新遭遇挑战
6.1.2.1模仿创新的作用
模仿创新是相对率先创新而言的,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行为
榜样,并以其产品为示范,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率先创新者的技
术秘密,并加以改进完善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历史上,美日等当今经济强国
都在起步阶段选择了符合本国实际的模仿创新的技术进步途径,建立和发展起对
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支柱产业。譬如,汽车是19世纪戴姆勒一奔驰
公司首创的,美国将其引进后采取流水线生产方式,使其成本大大降低,汽车的
大众消费市场就此打开,并使汽车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大提升了美国国
际经济地位。又如电视和录像机是美国发明的,日本的索尼,松下公司通过模仿
掌握了其技术,并进行了改善,最后这两家公司成为世界是规模最大,质量最优
的电视和录像机的供应商。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韩国在起步阶段,也是模仿创
新,大大缩短了同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如汽车工业的现代公司,1967年建厂
到90年代初蓬勃发展阶段,模仿创新一直是公司产品开发的主导形式。正是这
种持续的模仿创新,使现代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十大汽车公
司。美、日、韩等国的历史证明,模仿创新在一国经济后来居上的转变过程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模仿创新固有的优势所决定的。由于模仿创新滞后进
入新技术领域,而且又可以对多个不同的技术先驱者进行综合横向比较,博采众
长,避免了在大量技术探索中失误和重复研究,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和风险。模
仿创新还可利用率先创新在技术和开辟新市场的“外溢效应”,包括以低于先行
者开发成本的价格买到专利技术和许可证,不必自己去开辟新市场等。
山东大学硕t学位论文
6.1.2.2模仿创新遭遇挑战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创新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
变化。美日韩国家的技术引进以及模仿创新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竞争方式与
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形势有很大的区别:半世纪以前,虽然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早
已确立并发挥作用,但并没有上升到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的层面上,更没有与国
际贸易直接挂钩,技术引进以及模仿的环境相对宽松,即使侵权也不会有严重的
惩罚,缺乏有效的制裁机制,如日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引进并模仿欧美
发达国家的技术,虽也遭遇到大量的知识产权诉讼,但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被实旌
贸易制裁。
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新的游戏规则中,技术模仿创新模式面临新挑战主要
是由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内部化、战略研发全球化以及联合化,加之东道国本身
技术吸收能力有限,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减小。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转移
市场,根据利益最大化进行权衡,输出的基本都是过时或者二流的技术,目的就
是为了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进行产业转移,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其
产业链,而核心的、前沿的、处于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初期阶段的技术绝不会轻
易输出,而且将会采取越来越多的手段加以控制和保护。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知识
产权保护的空前加强,TRIPS协议已经成为WTO贸易规则三大支柱之一,国际贸
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紧密结合,保护力度大为增强,单纯的技术“模仿”极易受到
知识产权侵权的追究,切断了后发国家赖以实现技术进步的捷径。我国近几年外
贸争端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6.1.3自主创新的提出
21世纪初期,我国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新内涵,成为技术引进的新思路。我
国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新内涵:一是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一
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
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促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实现
技术知识双向甚至是多方的沟通、交流和转移。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必
须变革技术创新的模式,整合企业内外主要科技资源,尽量引进先进技术,以此
为起点,注重消化吸收,结合我国国情和技术发展前景,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
山东大学硕:L学位论文
而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高技术,则应集中国内有限科技资源,选择重大
和关键技术,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协同自主创新,形成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6.1.4国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考察:一个例子
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以及实现途径如何?
我们可以通过吴林海博士和吴松毅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一书中对苏南
地区科技园的考察作清楚的了解。”
江苏苏南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临近上海,交通发达,区位优
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与产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
据统计,2000年苏南地区合同利用外资为45.28亿美元,占江苏省合同利用外
资总额的68.66%,并在0.18%的国土面积上创造出占全国合同利用外资总额
7.64%的奇迹。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以吸引外资为先导,以国家级科
技园区等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经济国际化程度在全国
名列前茅,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苏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
发展过程中,苏锡常三个国家科技园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三个
国家科技园区当年合同利用外资总额为18.42亿美元,分别占苏南地区、江苏全
省和全国当年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40.68%,27.93%和11%;2000年,三个国家
科技园区出口额达到37.42亿美元,分别占苏南地区、江苏省和全同出口额的
23.82%、14.52%和1.51%。经过十多年的调整发展,苏锡常三个国家科技园区
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及医药和新材料为主
体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化、智能化和轻型化的特点。目前.苏锡常
科技园区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利用外资最密集和经济同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
一, 以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为主体发展起来的江苏沿江火炬带,已成为我国规
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密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高层次创业人才密集的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带。
6.1.4.1技术创新情况考察
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主要是由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所推
27吴林海,吴松毅,‘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P106—140
3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的,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基本接近高新技术产业层次,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
海外企业大力实施产业投资的结果,技术创新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大
规模地实施技术转移的结果,是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赖以实现的基本途
径。
具体体现在:首先,外资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
园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到2001年底为止.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共有336家
高新技术企业。在3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内投资的企业为125家,占高新技
术企业总数的37.20%,而外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为211家,占所有高新技
术企业总数的62.80%。其次,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的主体是外资企业。苏锡三个
科技园区研发经费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投入是以外资企业的投入为主的。第三,
技术来源以外来为主体。三个科技园区的技术来源外生性强,主要依赖于海外,
授让方主要是外资企业,特别是独资企业和外方控股的企业。这是我国科技园区
技术创新的显著的共同特征。第四,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是外资企业。
课题研究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的主要结论是: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
主体是以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为核心的外资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路径也严重依赖外
资企业。它们已经成为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扩散
的主体、掌握重大高新技术源的主体。由此可见,苏南地区虽然是我国经济最发
达的地区之一,但与世界上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绝对市场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的
技术创新能力相比可能还是微不足道的。
6.1.4.2 原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课题组经过分析得出:首先,跨国公司所
投资的企业与当地的生产型公司、大学、科研机构等联系较为薄弱,与当地国内
公司很少有技术信息、物资的联系,没有形成较强产业关联,“根植性””差。
跨国公司投资密集的区域只有企业而没有产业,或者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产业
链,必然的结果是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比较小, “两头在外”,即技
术源主要来自海外,技术创新扩散主要也在海外(主要是通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的销售来实现的),主要原材料、关键元器件来自海外,产品也主要销往海外。
据统计,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内67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企业.生产所用的主要原
嚣王辑慈, ‘创新的空河——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材料86.57%来自于海外,58.21%的产品销往海外。这是我国国家级科技园区
乃至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理论研究表明,产业链能集聚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既替代又
配套,在市场上既竞争又结盟,互相创造需求又共同向着更高水平迈进,而且能
增强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能在整体上参与国际竞争。更重要的是形成
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这一定义出发,即使在我国最著名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能称得
上产业链的也屈指可数,许多企业的上下游联系很松散.形成不了产业效应。
其次,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行为具有特殊性。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母公司
全球化战略定位的控制下进行的。利用中国科技、人才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只是
跨国公司全球化技术创新链上的一个节点,是其技术创新全球化战略的组成部
分,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不完整的,而且这样的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技术固化硬度大、
技术源外生性强和“根值性””脆弱等三个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跨国公司投资
企业技术溢出小。
6.1.5具有后发国家特色的产业集群方式——围绕跨国公司的产业集群
经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笔者得出结论,要想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更快
更好的实现我国企业技术的创新,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必须克服目
前跨国企业“根植性”差的现状,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围绕外资企业形成完整的
产业链,利用产业集群的创新促进机制,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创造新技术。也就是
说,要想提升我国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竞争力,就必须以跨国公司为中心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或者在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情况下,积极吸引外资企业的加入。因为
跨国公司是技术源泉,在常规的技术引进方式无法获得我们需要的技术的情况
下,就要“请君入瓮”,将其牢牢地固定在产业链中,然后通过一系列地措施,
实现技术溢出。
6.1.5.1理论基础
西方产业集群理论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外
凹根值性是经济杜会学的概念,它的含义是经济行为深深嵌入当地的社会关系之中,它持别强调外国公司
与本国公司.外地公司与本地公司之问通过技术,资金,物资,信息等各种资源的非贸易的相互依赣与交
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波特的新竞争优势理论和佩鲁的
增长极理论等。
马歇尔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这种生产要素,认为产业
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
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
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
成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集群。
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具有专用性劳动力市场;二是生产
专业化而取得的中间产品;三是可获得的技术与信息。”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群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制造业工业活动倾向
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
可以是多样的。产业集聚空间格局的形成及锁定效应是经济活动收益递增和运输
成本相互作用的产物。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直观上分析制造业之间有上下游联系的产
业。一方面,企业集聚在一起则能减少中间投入品的在途损耗,缩小运输成本
从而降低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因此厂商有内在的冲动集聚在一起共同分工协作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的力量称作“价格效应”或制造业前向联系;另一方面厂商具
有内在冲动集聚在一起生产,形成产业集群,各专业化分工的工人也集聚在同-。
● 、● ‘●’

区域内,产品种类数增多,市场规模扩大,制造业产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运输
成本降低,工人的名义、实际工资均高于其他非产业集聚区,非产业集聚区的劳
动力受工资的诱惑而向集聚区内迁移,这一集聚力量称为“市场规模效应”或制
造业后向联系。.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
的高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撵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遇和
政府组成。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他在《国
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问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
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国家只是企业的外在环境,政府的目标是为
∞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期
山东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而,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
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
他强调各个要素发挥作用时是一个动态系统性机制的变化。国内竞争压力和
地理集中使得整个“钻石”构架成为一个系统,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
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进而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此地理集中
是必要条件,地理集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国内其他竞争者的创新能力。但
更为重要的是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
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继而获得国家竞争优势。
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
的产业集群理论,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
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
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
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
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
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
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
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31
增长极理论拓展了区位理论对集聚经济的解释空间。佩鲁将增长极
(growth pole)在经济意义上界定为某组推进型产业,在地理含义上界定为区位(即
核心区或中心城市)。佩鲁从抽象的经济空间出发,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中
心、力场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进而产生相互联
合的一定范围的“场”,并总是处于非平衡状况的极化过程之中。由此,佩鲁指
出,区域和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增长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极核上,而不
是各区域同时增长,在增长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
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增长极就是一组在经济中能形成动态增长的产业,彼此之间围绕推进型产业
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密切联系。这个产业及其相互依赖的部门比其他部门增长快,
因为它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创新率,产品高收入弹性,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和高外
”Porte£.M.E,aus獬and New Economics of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ⅡRcv帆1998(11)
3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溢效应与其他部门的乘数效应。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积极辐射作用称为扩散效应
(spreadeffect),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示范和扩散作用,资本的集中与输出,获取
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产生凝聚经济的效果;增长极的回浪效应(backwash
effect)lip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距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
区流动的现象。“
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具
有促进创新的能力,增加内部企业和产业的生产力。增加创新的能力,其实质是
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并因此导致生产力提升,刺激新企业的出现,
进而支援创新并扩大整个产业集群。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
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优势获得。集聚效应是区位优势的重要反映,并且也是影
响区位优势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的主体正在发生变化,从企业主体之问的竞争
发展到企业供应链,而现在更主要的竞争是在区域产业群的层面上展开∞。产业
集聚的本质是提升竞争能力主导下经济资源的配置和运行高效率在特定区位瞧
集中。经济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效益,规模经济促进生产和消费在某一区域聚
集,由于自然资源的状况有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都促进经济聚集现象的产
生。如我国上海聚集了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北京的中关村聚集着电子技术,随
着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6.1.5.2技术研发促进机制
1构建吸引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引力场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跨国公司进行了技术转移,都在努力改善本国的投资环
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等等,那么发展中国家吸
引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移的“场”,r也就是“引力场”都有哪些?具体说来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场;(2)资源(土地)场;(3)资金或投资场;(4)
商品市场;(5)技术场;.(6)环境场。.
具体来说,劳动力场就是发展中国家廉价而又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即劳动
力优势,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丰富
32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载‘经济学译丛'1998(9)
33Allan S.CaTie.From Integrated Entewrises to Regional Clusters:The Changing Basis ofCompetition.Centre
orStrategicManufacturing,DepartmentofDesign,ManufactureandEngineeringManagement,Universityof
Strathclyde,Scotland,UK.
山东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廉价的劳动力无疑对跨国公司技术投资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资源引力场,即丰
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和生产资源(如矿产品等);资金引力场分为两部分:
一是逆向的资金一技术交换,以购买许可证等方式出现;二是顺向的资金一技术
互动,技术接受国以投资市场作为引进技术的筹码;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需
要填补两个缺口:资金和技术,以独资经营形式引进技术是现在我国弥补缺口的
有效方法,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商品市场是跨国公司取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场所,
市场对其吸引力是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往往以牺牲市场为代价换取所需要的技
术和资本;技术引力场,也就是以技术吸引技术,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的技术
转让就属于这种形式,双方将各自的技术以互惠的方式交换提供,形成技术联盟,
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弱项;环境引力场,包括软环境,即技术引进方所在国家
关于技术引进的各项政策、法律等等,另一项是硬环境,即国家或地区的各项工
业基础设施等的完善程度。珥
·产业集群则很好地实现了以上“引力场”的构建。在某一产业聚集区,大量
的专业性技术和管理人员相对集中,彼此之间相互流通,相互学习,企业能够从
中获得合适的人力资源,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了高质量、高素质
的“劳动力场”;同一产业的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的竞争增强,为了
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将竞相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技术引进,而且随着中
国资本市场动作的日趋规范,“资本场”已经具备;虽然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与
跨国公司相去甚远,但是,产业集聚将使众多企业分工协作,相互竞争和学习,
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更快地发展,我国具有优势的产业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技术引力场”;而至于资源引力场,商品商场、环境市场中国是具有先天的优
势,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相比的,例如,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国内投资环境的
改善,并给予国外投资企业在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很大的优惠政策。由此可以看
出,产业集群是吸引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投资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国内企业实
现有效技术引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跨越知识产权壁垒的
有效途径之一.
2产业关联与技术诱导
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01~2002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指出,“在创新不
M刘秀玲,‘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P130--132
4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断全球化的同时,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出现了创新的区域
化”.国际上各个地区的创新特色不尽相同,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集群”成
为创新的发源地,并表现出持续的刨新能力和活力。强
熊彼得(J.A Schumpter,1935)”,认为创新并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需要企
业间的合作与竞争,需要产业集聚才得以实现。产业集聚有助于创新,创新推动
产业集聚。创新在时间和空间甚至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趋于群集,即成簇地发生,
更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
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是:企业的空间集聚和部门集中;地方经济主体之间有
社会文化联系,产生共同的行为准则;物品,服务、信息和人员基于市场和非市
场交换的垂直和水平联系;在该区内有支持众多企业的公共或私营机构网络。卯
(1)两种效应
跨国公司具有高位势技术能力,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吸引跨
国公司加入其中,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流动,实现知识资源和资雠{;
产互补、专业化分工互补。总的来说是通过以下两种效应实现的:
我国企业通过向跨国公司的模仿学习等方式来实现技术能力的跟进,消除由
于能力势差导致的产品附加值差距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拉动效应”。
在产生拉动效应的同时我国企业技术能力得到增长,实现了技术追赶,并与跨国
公司形成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持现有优势它们就通过外向型学习、自主学习和集
群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持续能力优势由此产生了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的
“挤压效应”。正是这两种效应的平行作用,一方丽导致我国企业的技术不断提
升另一方面也诱使跨外国公司不断地转移先进技术。
(2)产业关联
由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往往采取内部化的方式,如果与当地公司联系微弱,
则对当地的技术溢出效应就较低。与当地企业联系微弱,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融
入当地经济社会网络的程度差,或者讲根植性差。那么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促使
技术溢出,一个重要选择就是要与跨国公司形成有效的后向、前向关联的合作体
35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载‘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2期
拍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Rabelotti R,Is'll_Iere an Industrial District Model?Foot wⅢdistricts in Italy and Mexico compared,World
Development,1995,23(I);转引自黄旭平,‘区位与产业集聚:理论溯源与发展脉络》,‘南京政治学院学
摄',2006年第4期.
4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形成有效的关联,这种有效的关联表现为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两个方面。
①后向关联诱导
所谓后向关联,就是跨国公司的原材料、零部件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国内的企
业,逐步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企业群或产业链。形成了这种有效的后向关联
就能够提高国内厂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就可以融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链之中,
并可以逐步达到整个产业链的上端,这客观上就获得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
②前向关联诱导
所谓前向关联,就是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投资所建的研发机构与中国的企
业、科研院所形成某种战略关系,合作从事新兴技术的研发。形成这种有效的前
向关联,就可以使我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融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的网络之
中,并可以诱导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从而提升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自主技术
创新能力。这种前向关联就能够有效地诱导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并可能与跨国
公司形成某种关系的战略联盟。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产业投
资的技术滥出效应.并协同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依靠不断的制度创新,才有可
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赶超。
(3)支持系统
产业集群内企业与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构建支持体系,包括政
府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商、开发银行、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贸易公会、贸易协会、
培训中心、技术研究所和营销合作社等,它们为本地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促进企
业间的合作,以及在集群相关机构中间促进联合行动,加强集群治理,促进知识
和信息反馈等: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可以获取战略信息和资源,也可以享受政府的
优惠政策而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及时掌握技术标准、经济政策的信息,加快
创新;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知识源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
可以吸纳这些知识生产机构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
绩效。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发布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新的投资政
策所关注的焦点是“推动产业联系”,促进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联系的发
展.例如,提供产品供需的市场信息、帮助外国机构与本地企业建立供应联系、
鼓励外国机构参与提升本地供应商技术水平的技术推广项目、与外国机构合作兴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办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本地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等等。
我们的最终任务是以跨国公司对华转让先进技术为开端,通过人才流动、主
动模仿、分包零部件、科研合作等渠道,形成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科研院所等
各种相关机构之间的有效关联.促成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扩散与溢出,使我
国的内资企业在“边干边学”中不断缩小技术差距,并逐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
力。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技术创新
能力总体上还比较弱,因此,利用外资与接受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就必然成为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与重要途径。利用
外资与接受先进技术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但这种理论的假
设是建立在跨国公司与本地公司、机构等有着较强的且较为广泛的关联,并通过
这种有效关联产生出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之上的。
6.1.5.3促进标准战略制定与实施
1采用国际标准
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规模经济,专业分工协作,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增强
企业竞争力,而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使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生产技术必须达戤
国际标准,产业的积聚可以促使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才
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协作,共同打造本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制定产业标准,维护产业利益
对不发达国家来说,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
竞争,消除技术标准的垄断是符合本身利益的。本土技术标准的兴起,‘即使不是”
在全球市场取胜,也必定大大遏制跨国公司技术专利税的程度和跨国垄断的程
度,例如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MEPG2技术标准的专利税大概是每一
件产品2.5美元。而对MEPG4技术标准,我国开始制定对应的AVS技术标准,
现在它的专利税大概是每一件产品0.2美元,专利税的价格相差很大。中国联通
CDMA网络开通后,中国众多CDMA手机制造商收益一片惨淡,电信行业将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归因于高通收取技术专利费的“三重剥削”。但是,由于中国TD—SCDMA成为
相互竞争地国际技术标准,日前,WCDMA阵营为了鼓励中国使用他们的技术
标准,表示3G技术专利使用率将控制在5%以内。对后发国家而言,制定标准
不仅仅是为了把专利许可费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源头上提高了
后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集群学习、知识转移、技术创新与外溢推动技术标准化
集群内技术的优先传播与扩散对于企业技术标准战略选择有直接而重要的影
响。因为技术空间扩散模式中最基本的就是近邻扩散,即: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随距离衰减。集群内的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有利于非编码化知识
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非编码化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编码化知识的流动与
扩散,获得技术垄断和差异化等竞争优势。正是通过这种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共同
的技术标准,从而进一步扩大垄断优势。
(2)合作机制、区域创新能力和优势的培养促进技术标准化。
由于集群可利用地理接近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技术标准在集群内容易
被认同。采纳标准的企业越多,集群的外部效应就越大;卖出采用某一技术标准
的硬件设备越多,就需要编写更多的软件来支持这种设备,这又增加了该设备的
需求量,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与此同时,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由完善、发达
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
之问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其有效的扩散系统,为集群内技术标准
的发起与推广采用奠定了创新能力的源泉与机制基础。进而,对于高技术产业,
无论是集群的制度系统建设,还是互动网络的形成,都应该包含着共同制定和采
用技术标准基础的要求与条件。”
(3)技术联盟促进技术标准的制定
.技术联盟的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高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式,也是跨国公司实现技
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因为技术的复杂性和集成度越来越高,更新速度
也越来越快,某一公司已经不可能垄断一项产品的全部技术,而是由同行业几家
或多家企业为了垄断核心技术组成研发联盟,实施集约经营,各自“贡献”自己
的专利技术,组建“专利池”(patent p001),控制大部分产品市场,成为事实标
冀曾德明,孙耀吾,‘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及其发展研究',载‘湖南社会科学,,2005
年4月
4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准,或者将其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政府推动,
企业联合,形成合力,例如,欧盟积极支持成员国企业组建各种技术联盟,美国
软件、航空、工业自动化、电信、微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技术联盟盛行,其
中美国85%的电子工业结成了各种各样的战略技术联盟”,因此在这种情形下,
要想成功制定标准,必须是行业内多个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共同参与,同时召集广
大的下游厂商和科研院所等专门的研究机构,共同提供开发所需资源,各自发挥
专业知识,彼此吸收,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既可以分担技术开发过程中以及标
准化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了产业标准竞争中的失败,另一方面,多家企业联合,
易于到达较大规模的用户基础或“安装基地”,从而提高参与标准化制定成功的
可能性,实现利益共享。
技术标准研究的主体是企业,大力培育企业成为技术标准研制和实施的主
体,鼓励以相关产业链为支撑,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各中小企业按照自主、
自愿方式,组建各种形式的技术标准同盟,或进一步引导形成相关技术标准产业
联盟。目前,我国企业逐渐意识到标准规范的重要性,开始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参.
与标准规范的制定,出现了众多的“市场主导,政府参与”的产业标准联盟,并
积极参与者国际标准制定。例如,2003年7月,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牵头,联·,
想,TCL、康佳、海信、长城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品牌——“闪联”.
代表rr、通信与家电产业之问的互联互通技术,并发起成立“信息设备资源共i
享协同服务(IGRS协议)标准化工作组”,共同制定相应的协议规范。
产业积聚能够更好地实现这种技术创新联盟,因为行业内各大企业在空间上
的集合,有利于获得产业集群创新中的互补性:知识资源互补、专业化分工互补、
互补性资产、隐性知识的传播、知识外溢等等,大大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更
容易组成技术联盟和行业标准制定组织,各方资源能够更好地融合,新知识、新
技术、新创意流行更广泛,降低创新成本,而且能够产生产业集群的区域,必定
具有各方面的优势,如人力资源、区位优势、政府优惠政策等等,竞争环境良好,
这也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首选,跨国公司的加入以及转让先进技术,为本土企
业与其结成合作关系,分工协作,通过人才流动、主动模仿、分包零部件、科研
合作等渠道,形成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种相关机构之间的有效关
静《新全球主义:中国商科技标准战略研究报告',互联网实验室,http'J/www.Chinalabs.t,ctm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联。一方面,促成跨国公司技术的扩散与溢出,使我国企业“边干边学”,不断
缩小技术差距,并逐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而且有可能加入国外大公司所发
起的标准联盟,尤其是技术和标准共同开发的联盟,可以保证我国企业自己开发
的技术与随后产生的国际标准相容,显著提高我国技术标准在国际技术标准领域
中的地位,提升我国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实现若干个优势高新技
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范围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尚有许多国
际技术标准的空白地,给我们提供极好机会,可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如纳
米技术,早期介入、积极跟踪,加快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并努力争取转化为国
际标准。
6.2以专利战略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6.2.1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等,因此知识产权战略
也就相应的是一个体系,具体包括:专利战略、商业秘密战略、商标战略和版权
战略,一个好的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知识产权的核心是
专利,而专利战略就自然而然成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我国企业所遭遇的知识
产权壁垒大多都属于专利壁垒,因此本文重点关注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是研发战略和市场战略的基础。对企业来说,专利战略是企业生产
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经营方面运用专利战略,可以有力对抗和
排挤竞争对手,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也能增强自身的竞
争能力。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可使自己的发明创造及时得到法律保护,并
能及时掌握技术的最新发展,从中借鉴并寻找出自己的技术创新的出路。这样可
以有效地避免重复研究,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
6.2.2发挥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作用
知识产权战略贯穿于企业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全过程。企业要想在处处充满
专利“陷阱”的国际市场上竞争,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就要制定适合自身
柚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218页
4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知识产权战略,时刻注意避开竞争对手的“陷阱”,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
在企业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始终要做到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真正
彻底的将知识产权战略贯彻的每个环节。笔者将企业研发分为研发准备阶段、研
发过程中以及研发成功三个阶段。下面就具体分析在各个阶段中应如何贯彻知
识产权战略。
6.2.2.1研发准备阶段:制定专利地图
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前,通过对有关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对当前本行业的
技术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明确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策略,制定切合实际的研
发目标,避开知识产权陷阱,尤其是中小企业,研发资金有限,如果不预先为产
品技术研发设定一个较明确且不会触碰到别人专利“陷阱”的专利地图,就很有
可能导致重复研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侵犯他人专利。
专利信息具有提供内容最新颖、涉及领域最广泛、技术内容最准确等优于其
他普通科技信息的特点,因此,专利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实施产品开发战略的重要
依据。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制度的信息功能。
得到了强化。如果在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借助互联
网和政府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发布的各种专利信息,那么,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
起点,而且能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并且可以避免
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同时,知识产权信息还有助于促进知识产权交易的顺利进行。
41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有90%以上的知识性成果,都能够通过
查询专利信息的方式获得。”
专利地图(PatentMap)就是将专利信息“地图化”,即进行图表化归纳,企业
在进行研发之前,将其所研发领域的总申请专利获准件数、各个国家、公司、发
明人、各个专利被引用情形、技术生命周期等专利统计分析信息整理成图表,这
就是专利地图。”威尔逊·桑西尼·古奇·罗沙迪律师事务中国办事处负责人张.
旭廷称专利地图就是企业的“作战”地图,有了这张地图,才能够有目标有针对
性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技术研究。
专利地图在专利信息利用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是指将检索到的
41袁涌波,‘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载‘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
8期
靶陈燕,黄迎燕等,‘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惦‘专利地瞄为知识产权战略开道),侨乡科技报网络版,hup://www.qzkj.net
4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利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综合和归纳,以数据的形式归入一张图表中,可供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用;启下是指通过对专利地图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可做
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得到可利用的技术水平、动态、发展趋势等情报,为企业制
定经营战略、专利战略、选定开发目标等服务。
台湾的资深知识产权专家沈敦仁指出,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类似
的情况,技术发展处处受制于人,最近十年里,积极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公司的经
验,致力于专利地图的制作、应用,现在已成功的制作出语音辨识、多芯片模块,
MPEG视讯、碳纳米管等诸多领域的专利地图,在这些领域,企业就可以根据专
利地图所示,针对自己的目标市场中的专利布局情状,来开发业界紧缺又不会侵
犯到别人专利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专利地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受到重视与利用,其中日本的研究程度最
深,应用范围也最广。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专利地图的研究,1968年,
日本专利办公室出版了日本第一份专利地图,该专利地图能显示出技术功能性和
应用方面的扩展方式,并能通过专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随
后,专利地图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工业。为了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发新的商机
和进一步促进对专利信息的使用,近二十年来,日本政府收集和分析了许多技术
领域的专利信息来制作专利地图,并将这些地图免费对企业提供。
制定了专利地图以后,通过专利分析,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到现有技术所处成
长阶段、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可能的应用领域、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竞争最
热的技术领域、竞争对手的研发动态、新产品的可能寿命、潜在市场和经济价值,
而且可以帮助企业激发创造新专利的新概念和发现,以及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改
进的领域;为公司制定的大研发项目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公司的技术策略迸行
技术方面的审慎调查,为技术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密切关注竞争者的研究动态并
发现新的竞争者;通过研究也可以发现在技术相对密集的领域的技术发展机会
点;帮助制定避免专利侵权的策略或可以专利诉讼的策略和打击对象。
8.2.2.2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利文献
通过专利技术文献的分析,可获得目前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获得技术发展
新创意,回避现有专利陷阱;分析每周全球最新核准专利,可以快速反映新技术
动向;了解该专利权人的技术与市场布局;以技术为主轴,时间、专利权人交叉
4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可以掌握技术趋势,对某一技术领域做出综合判断。作为收集、整理、利
用专利技术信息的专利地图在研发过程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技术开发战略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开拓型技术开发战略,其
成果多属于基本专利;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追随型技术开发战略,其成果多
属于改进专利、应用专利等外围专利,后者具有起点高、成本低、风险小等优点。
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在多数领域还是落后的,因此,紧紧跟着国外同行的
研发工作,及时了解国外同类企业的研发动态和最新成果,适时引进新技术、并
尽快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自主创新,研发出更好
的技术或者产品,这是技术落后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手段。“
6.2.2.3研发成功阶段
1及时申请专利
对于企业开发出的技术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技术秘密或其他方式取决于企
业专利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需要。一旦决定申请,应对在哪些国家申请专利进行分
析。企业应当考虑在有潜在市场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国家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在.
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益和竞争优势。一般采用“市场导向”申请战略,即优先选择·
本企业产品市场最大或人口最多的国家申请专利。发明创造属于高技术范畴,如
微电子、遗传工程等,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这种产品,在竞争对手从事生产
经营的国家申请专利。
企业专利的拥有量是其开发能力强弱的标志,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多少,代表
企业乃至国家开发实力及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是衡量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的一
项重要指标。专利申请量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指标,大量申请专利,既为
保护自己的未来市场权益不受侵害,也为减少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空间。很多企
业在一项技术发明之后,就要在该基本专利周围时申请_些外围专利,构筑=道.
道保护的专利网。据欧洲专利局调查,欧洲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中,最终只有
50%能够获得专利权,其中又只有10%最终付诸实施,其它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战
略考虑用来“圈地”进行保护专利的。舒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大型跨国公司为了
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十分重视专利申请,在一项技术发明之后,就
..‘包装企业的专利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http://m.sipo.gov.cn
.,‘中国专利面对十面埋伏),中关村在线,http://哪.z01.com.cn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是否申请专利、申请范围、申请时间、申请地点等作认真研究。这些企业由于
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专利制度实施时间较长,在专利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
的经验,在企业专利战略上主要采用基本专利战略加专利网战略,呈现出进攻型
的特点。
根据目前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攻势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技术研发水平,我国
企业要特别注意申请外围专利OI,围专利战略),外围专利又称改进专利。外围
专利战略是日本企业最擅长的战略。所谓外围专利战略,指在只依靠基本型专利
不能很好保护自己的时候,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围绕基本专利的许多不同专利来
加强自己,与基本专利权人进行对抗的战略。在核心专利周围部署改进专利、下
游专利可以帮助本企业获得核心专利权人的交互授权。例如,台湾富士康、台湾
鸿海、韩国三星跟踪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大量部署外围专利,也创造了可靠的
杀手锏。
2 战略化运用知识产权
申请了专利、商标等获得知识产权并不是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还必须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能真正将其作为竞争手段使用。
在这方面,朗科知识产权战略就很具有代表性。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
进攻与防御结合的专利战略:公司成立之初就将核心技术申请了基本专利,随后,
又将多项核心技术作为基本专利进行了申请;同时,围绕基本专利又申请了多项
其他外围专利,从而建立了在闪存盘领域较为严密的专利网;逐渐形成了高端进
攻、中端跟进、低端防守的专利战略;二是建立有效的商标体系;公司继注册“优
盘∞”商标后,又相继申请注册了其他”优”系列商标,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公司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Netac(R)”商标,现今,“优盘(R)”和
“Netac(R)”商标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围绕知识产权展开的诉讼、反诉、谈判、和解、交叉许可等各种攻守方式,
已经成为各国公司之间尤其是跨国公司商业游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日本
企业在专利战略上攻防兼备,比如,日本松下电工的知识产权部驻东京办事处代
表福富先生介绍日本企业应对外国专利的战略战术,即是包围外国在日本的核心
专利,围绕着专利筑起“铜墙铁壁”,限制其在日本的扩张应用。这种特色战术,
已经为世界所公认。日本企业削弱一项新发明专利的手段,就是对此发明进行许
山东大学硕’}学位论文
多微小的改进,在别人核心技术周围构成一圈改进专利,这项策略使核心技术发
明人在日本转让其技术的范围大大缩小。日本“围剿”外国自行车专利,就是一
个经典的案例。某个外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型自行车,想在日本转让此技术,但
他发现消息灵通的日本人已经就该自行车脚踏板的绿色、黄色和红色分别申请了
专利。如果外国人想在日本出售有这种颜色的脚踏板的白行车,那就必有向这些
各种颜色脚踏板的专利权人支付许可费,或者允许这些人生产销售自行车本身。
技术就是这样转移到日本的。日本企业密切关注专利信息,及时地进行完善,使
用以小打大,以多胜少的战术,既限制了外国专利在日本的行动,又发展了自己
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帕
结束语
我国的企业要想真正跨越知识产权壁垒,就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是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两者相辅相成,相:
}
互促进。企业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策略,还必须要充分
利用已有的有关专利文献,通过专利地图的指导,重视行业内国内外竞争对手的。
技术研发策略,单纯为了技术而研发,就无异于为了喝酒而喝酒,毫无针对性可
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复杂,单个企业很难掌握某种产品的全部技术。’掣
而且核心的技术基本都被跨国公司所掌握,专利与标准相结合,这就需要企业有
意识的进行合作研发,围绕跨国公司形成特定行业的产业集群,与其形成明确的
产业内分工,诱导其技术溢出,同时争取加入标准制定行列,学习其成熟的知识
产权运用战略,“师夷长技以制夷”
应对知识产权壁垒,企业是主体,但是行业协会以及政府有关这方面的工作
也是举足轻重的,如行业协会要加强本行业的专利预警机制建设,对企业的研发
以及对外经济贸易提供及时准确地信息指导,而政府作为企业的坚强后盾,要不
断完善国内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比如竞争法、反垄断法的制定”,积极扶持企
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培育有利
于企业公平竞争和创新的宏观环境等等。
拈王吉法,‘中日企业竞争力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Maskus,KeithE:Implicationsofreglonalandmultilaterala"㈣forimellectualpropertyrights,World
Ecollonly,Au997,V01.20Issue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成恩.知识产权论fMl.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夏先良.知识论——知识产权、知识贸易与经济发展【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0
3谢康,乌家培.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车不照.国际经济法概要【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3
5李明德.。特别301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Ⅱ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1.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刘海云.跨国公司经营优势变迁f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8朱廷瑶.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p订】.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吴林海,炅松毅,‘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0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刘秀玲.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约瑟夫·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4陈燕,黄迎燕等.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王吉法.中日企业竞争力比较口田.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16冯晓青.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7郑秉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田,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5期。
18包海波.试析专利许可的内在机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3期。
19宋河发.知识产权垄断及其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影响【J】.科技与法律,2006年1月
20董颖.数字空间的反共用问题【J】.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12期
2l魏龙,李丽娟.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田.国际贸易问题,2005
年第12期
22高健.我目所处的技术刨新阶段与科技起飞m.科技导报,1998年第6期。
23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7期
24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J】.经济学译丛,1998年第9期
25蔡铂,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2期
26黄旭平.区位与产业集聚;理论溯源与发展脉络p1.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7曾德明。孙耀吾.基于集群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及其发展研究册.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28袁涌波.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J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8期
29 Maskus,Keith E.Lahoud,Mohmncd:Competition Policy and Imellectoal Property nigh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Economy,Apr2000,V01.23 Issue 4,
30Por忙r.M.E,Cluster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
31 Allan S.CalTie.From Integrated Enterprises to Regional Clustefs:The Changing Basis of
Competition,Centre 01"Strategic Manufacturing,DeparUnant of Design,Manufactur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wathclyde,Scotland,UK.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文是在王吉法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王老师知识渊博、视
野开阔,思维敏锐,经常为我指点迷律,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
鼓励,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和大胆创新的进取
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在此我要特别
感谢他。
另外,要特别感谢商学院院长及全体老师三年来对我的不懈教诲,为我完成
这篇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也要感谢我身边的同学们和好朋友们,他们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不
少激励和指导,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支持我完成学业,并全力以赴的完成
论文的写作。。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l‘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月第5期,
P54,独立著作.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与企业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 王晓青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董霞 我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探析[学位论文]2007
2. 张晟 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2006
3. 龙禹.祝靖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中国企业应对策略[期刊论文]-价格月刊2008(8)
4. 胡玉婷 对国际贸易环境下知识产权壁垒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1(15)
5. 邢楠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09(15)
6. 孔巍燕 知识产权壁垒的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10
7. 黄晓蕾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与壁垒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10
8. 袁甄.苏春静.张凯实施知识产权壁垒的惯常措施以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10(16)
9. 冯涛.FENG Tao 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应对战略[期刊论文]-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
10. 郑树清.Zheng Shuqing 论知识产权壁垒[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2005(9)
引证文献(1条)
1.方君兰论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期刊论文]-时代经贸 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