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姓名:耿敏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李萍;邵昱
20071115
摘要
摘要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会影
响经济增长,又会影响财富分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问的关系已经受到
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已经不容
质疑。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某种
联系?两者之间是通过什么机制产生影响?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显
著提升,但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
大的趋势。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改
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已经成为共识,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国外理论界从金融发展角度来探讨收入分配差距起于20世纪90年代,
但是在我国目前对收入差距形成的各种解释中,大多数都忽视了金融发展的
影响。因此,全面探讨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的
收入差距,并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和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首先在回顾国内外对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既
有的文献进行总结,在不同的理论假设条件下,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
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门槛效应的假设下金融发展先会扩大收入差距,但随
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穷人跨过门槛享受到金融服务,随即金融发展会缩
小收入差距。如果将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作为模型的基本假设,分剐从人力资
本投资和职业选择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变化,发现金融发展会缩小
收入差距。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看,金融发展会扩大我国的收
入差距。
接着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关系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从
经济增长、金融功能、金融危机三个主要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会融发展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阊接影响经济增长,主要通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过提高储蓄率、投资转化效率和资本产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可以
使人们更放心的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促进储蓄的积累。高效完善的金融
系统可以加速资本的形成,多种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
可以加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降低投资者的监督成本。健全的银行
机制和流动性好的证券市场可以高效的调节资金余缺,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
同时金融通过自身效益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随着金融的深化,资本市场机构逐渐趋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而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影响。金融中
介的资金动员功能可以将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使闲置资金最大效
率的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资金动员,而且
我国金融中介的资金配置功能也未将资金有效的配置到农村地区,反而将农
村地区的金融剩余都吸收到城镇,导致农村地区贷款困难,资金稀缺。金融
中介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期货避险功能有限,以及农
业保险的高损失率和高管理费用率,加上政府补贴的不足,导致分散金融风
险的功能在农业上没有起到作用。
金融危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收入分配,它不仅影响了穷人的生活标准
也影响了穷人脱贫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减少劳动需求,使公共支出减
少。并通过利率的变化带来再分配效应,对低收入者带来强烈的影响,从而
扩大收入差距,使社会环境恶化。
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金融服务功能、金融危机三个传导机制对收入
分配产生影响。从整体上说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可以健全
金融服务,同时金融的健康发展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由于金融组
织在农村地区的缺失,金融发展反而会加快城乡收入差距。
然后从实证分析角度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关系的内在机制进行分
析。金融发展具有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效率效应,金融发展产业规模效应可
以促进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手工业转移,收入差距将加大到完成
工业化才能稳定下来。金融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越
来越多贫困的人能够利用金融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普遍贫
困程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这就是余融发展的产业效率。
我国由于,£产要素分布不均衡以及现有的分配制度,使农民不能公平的
摘要
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和第
三产业转移。农业的弱质性,使资金要素难以进入农业领域,农村金融剩余
大量外流。农村正规金融的缺失导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而非正
规金融的逐利性促使贷款人在获得资本收益的同时,掠夺了借款者的部分劳
动收入,加重了借款人财务负担和社会分配不公。
在实证检验中,运用1978—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金融发展和城
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指标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
民纯收入,金融发展用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机构贷款/GDP)和金融发展
效率指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衡量。实证结
果显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导
致了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影响金融的发展。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金融结构以国有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金融中介层次单一,结构不完善。
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导致商业性金融中介并不愿意在农村开展业务,农村
地区金融中介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借鉴
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使我国金融发展不断降低服务门槛,使更多的人享受
金融服务,尤其是使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共享金融发展的成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单纯的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不足以使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由量向质转交,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质变,关键在
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金融资源必须在
帮助农村人口提高人力资本投资上发挥作用。十七大提出的增加居民财产性
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更需要金融服务的完善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完
善农村金融服务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享有多种投资手段,而农村人口素
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对投资选择判断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
高全体居民的收入,否则只会进一步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从金融发展角度系统的解释城乡收入差距,并试图较为完整的解释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将经济增长、金融服务与金融
危机作为传导机制中的中间变量进行分析。在分析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
的内在机制中,将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效率效应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
实际情况,如我国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农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村金融外流严重等特殊国情,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在
实证分析中,本文将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和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作为衡量金
融发展的主要指标,并采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金融机构贷款/GDP来表示金融
发展的规模指标,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除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表
示金融发展效率。在分析居民财产性收入时,将财产性收入分为物质性财产
收入和非物质性财产收入,分析金融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居民在物质性财产收
入和非物质性财产收入两方面都起到作用。
本文采取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一般到特
殊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定性分析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运用现有的理
论研究成果,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体现第四、五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
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再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两者之
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
4
: 塑塾坠堡
ABSTRAC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ffects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in malt+aspects in the
modem market economy.It not only influences economic growth,but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Many scholars have been concerned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does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use the income gap?
This is the focus of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modem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unbalanced finance development woald lead to changes in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fter 20 year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with
high speed.People’s income has risen to a hi曲level,but the national income gap
became wider.The widening of people's income gap has become the hot spo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in our count]ry,and it gets to a common on the
improvement to income distribution in our country.In the ang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discuss the engendering of income gap sprung up in 1990s’,whil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explanations for the form of the income gap in our country
always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In this new angle of view to
analyses income distribution of ourcountry is propitious to cognition the form of it
flIf£h瓯and in favor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income distribution,there ale three different
views.Then analyze financial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mainly from the
economic growth,financial sewices,the financial crisis.Then analyze the internal
analysis,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Finan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industrial scale effect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effect.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do
The Relations ofChina’s t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glCOme bnwccn urban and nlra]areas:
竺竺!!业型£!堡£!笪:!
the robustness test on the results.Finally,refer the foreign experience,to promot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At the same time,promote labor transfer from
agriculture to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services can lower the threshold,so that more people enjo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so that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opulation call share the fnlits of financ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Empirical analysis and standardized analysis combined.Taken
the research methods which from the general to the specific.Norm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manifested mainly in the use of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analysi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and internal mechanism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mainly embodied Chapter IV and
V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use Eviews do Empirical
Study.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Income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The rural finance
2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因本学位论文弓l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学位申请人:
2007年11月15曰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普遍得到提
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虽然收入差距历经几
次波动,但总体趋势是扩大的。从表一可以看出,从1978--1984这段时期,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1985--1993收入差距扩大,1994年--1997年又开始缩
小, 1998年至今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发布
的《中国农村经济绿皮书》,至2006年收入差距扩大到3.28倍1,达历史最高。
如果把城镇居民享受在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计算在内,我国目前的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大。
表一:
注:.IN为城镇居民町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端》
中困农村经济绿歧*中冈利会科学6^,2007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收入差距水平是否合理,判断标准取决于前因(即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否
合理)和后果(是否对经济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谋题组(2007)。’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
主要表现在: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由不合理因素(如城乡分割、地区差异、
行业垄断等),甚至是非法因素如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对社会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收入差距水平仍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3,但已经
成为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
针对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国内的学者对其原因也作出了各方面的
解释。一般认为初次分配秩序混乱和再分配调节力度不足是当前收入分配制
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要素市场分割,其中金融发展也
是被分割的要素之一。国内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多,
一些学者认为国内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
作用有限4。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证,很多这类的研究分析忽视了金融发展与收
入分配之间存在的一种间接而又微妙的关系。事实上,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
增长,金融发展迅速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是在不断的扩大的。
从分配理论出发,生产要素在城乡地区的不平均分布,决定了城乡居民
收入的不均衡。而金融服务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在城乡地区严重的不平均配
置,必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近二十年来,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均表
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尤其严重,除了利率管制、逆向选择、交易成本等信
贷市场不完善的共同根源,为了服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从上
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在农村长期进行金融管制,限制民间金融活动及
组织。正式金融机构成为输出农村储蓄的媒介和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不断转
移农户的金融资产和剩余,这导致农村金融资产严重匮乏,成为我国农户金
融抑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李锐、朱喜(2007)5运用biprobit模型和match
模型,采用3000个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柝了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及福利
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性目标及对篆.经济学动态,2@07年第3期.
’蕃家茇改委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对中西部地区160个县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当前社会较为公
平和非常公平的合计37%.认为当前社会很不公’P的占34.3%,说4;清的占28.8%,对社会公平的认同
度接近中件。
。J未证民.中国会融发燧ij经济增K的关系.财皇^弊.2006年第8朗
5李锐,朱喜.农户会触抑制及J‘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纷济耐}究.2007年第2期
2
1.导论
损失的大小,研究发现,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为70.9296,由于金融抑制,所
有样本农户平均所损失的纯收入、净经营性收入、消费支出和非土地性资产
分别为9.43$、15.43%、15.57%和14.58%。可见农村金融对于农户异常重要,
完善高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福利水平,而且能够减
少农村中的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
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传导机制,并
从实证分析角度系统分析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在
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期望能够找到改变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办法,缩小城乡
收入分配,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I.2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逻辑框架
I.2.I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机
制,结合理论研究,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解释我国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
在关系,并对理论研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其传导机制是什么,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金融发展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一是经
济发展,金融发展会推动经济发展,而在要素分配不均衡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二是金融服务,随着资本市场机构逐渐趋于完善,多
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而对收入分配差
距产生影响;三是金融危机,通过国际收支平衡和银行危机,它不仅影响了穷
人的生活标准也影响了穷人脱贫的能力。
其次,从理论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内在机制,
从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闯题出发,对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进行分析。
主要从我国要素分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等角度对收
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行分析。。
再次,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978--2005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
学方法证明会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定的相关性,会融发展在一定程
3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度上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最后,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我国金融发导致
的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缺失,农业发展
缺乏大量的资金,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缓慢。在借鉴国外金
融扶持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建设,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于此同时,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1.2.2本文逻辑框架
4
■吲厂盯
I文献综述l————叶回顾I l 1 l
1.导论
1。3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在我国经济金融制度历史变迁
中来解释这一作用机理,解释金融发展是否及如何影响城市收入分配差距。
本文主要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服务功能和金融危机等三个传导机
制来分析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内在的理论关系,并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
配差距之间的产业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两个内在机制来具体分析我国的情
况。主要涉及的经济学理论有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原理等,运用的金融
学理论主要有金融服务功能、金融发展论等。
本文采取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一般到特
殊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与定性分析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运用现有的理
论研究成果,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体现第四、五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
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再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两者之
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1.4论文尝试的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1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从金融发展角度系统的解释城乡收入差距,试图较为完整的解释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将经济增长、金融服务与金融
危机作为传导机制中的中间变量进行分析。
第二,将Murphy等人的产业规模效应和hghion等人的产业效率效应作
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韵实际情况,如我国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
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金融外流严重等特殊国情,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
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
第三,在实证检验中,本文将会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和会融发展的效率指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
/GDP来表示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
蓄存款余额来表示金融发展效率。
1.4.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并采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金融机构贷款
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除以城乡居民储
由于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资料、数据的获取,本人知识背
景、研究能力等限制,本文主要就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
和内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论文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的问题:
第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采取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作为指标,未将区
域之间的差距考虑其中,是否影响说服力。一
第二。计量分析模型中采用的指标是否适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环境。
2.相关文献综述
2.相关文献综述
Goldsmith于1969年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开创了金融发展
理论的先河。Mckinnon和Shawl973年分别出版了自己的著作:《经济发展中
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金融发展理论正式创立。经济
学界逐渐认识到,金融体系能够在动员储蓄、配置资本、分散风险、揭示信
息、便利交易和激励管理人员等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金融中介
体系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显然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
着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2.1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关系论
Greenwood&Jovanovic在《金融发展、增长和收入分配》(1990)在一
个动态模型中讨论中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
假设初始收入分配外生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假设利用金融市场融资需要
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且不是所有的人均能够支付这一成本。那么当金融发
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时,金融发展将会扩大收入差距。但随着收入的
增长,更多的人开始进入金融市场(由于进入成本是固定的),金融发展将逐
步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U”型的轨
迹。Aghion and Bolton(1997)、Piketty(1997)、Matsuyama(2000)等从不同
的角度分析了金融部门发展与收入分配的演化过程。他们的模型通过利率构
造了一个社会迁移陷阱,在财富稀缺、分配很不平等的环境里,贷款者稀少、
借款者众多,利率很高。高的利率反过来恶化了借款约束,因此在下~期财
富稀缺和分配不平等会持续下去。他们认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生
产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存在财富不平等现象;而到了会融市场有效和生产
率水平比较高的阶段,收入分配状况逐渐收敛于稳定的平等状态。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Townsend and Ueda(2003)在GJ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改进,以一
个动态模型讨论金融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论证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
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拓展了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空间。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关系理论建立在金融发展存在门槛效应
的假说之上,金融发展通过门槛效应机制影响了收入差距。在经济和金融发
展的早期,金融市场不发达,穷人由于自身资本积累的限制达不到享受金融
服务的门槛而得不到高收益的回报,富人则由于自身在资本积累上的优势可
以享受到高收益的回报,从而金融发展影响社会收入差距的效应,从而总体
上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穷人和富人由于财富的不同导致投资收益率也不同,
收入分配差距因而扩大,但穷人保持比富人更高的储蓄率以期在未来跨越门
槛财富水平。在经济增长的成熟期,金融中介充分发展,穷人的储蓄逐步增
多,也会逐渐积累财富超过门槛财富水平获得充分的金融中介服务,人们都
能获得同样的较高投资收益,收入分配格局最终稳定在平等水平。
2.2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论
金融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倒U关系论是建立在金融发展存在门槛效应的假
说之上。而Galor、Zeira等人将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作为模型的基本假设,分
别从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选择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变化。他们研究
金融市场,特别是信贷市场,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选择投资提供资源,
但是由于资本的门槛效应,富人总比穷人具有更多的优势。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是,信贷市场的发展减小了市场不完善程度,使得穷人也能通过信贷市场
投资人力资本或选择更好的职业,所以信贷市场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不
平等程度。实际上,这个理论与倒U关系论是一脉相承的,缩小收入差距论
是倒U论的拐点之后的补充。
Galor和Zeira(1993)、Banerjee和Newman(1993)构造的理论模型则
表明,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初始的收入差距未见得会随着经济增长
而缩小。反之,信贷市场的发展会降低收入差距。因为由于金融机构不完善,
利用会融中介的成本将会比较高昂,穷人无法支付这一成本而不能得到会融
支持,而富入则会更加方便的取得融资,从而会融抑制状态阻碍了收入差距
2.相关文献综述
的改善,这个意义上金融部门的发展能够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
Li、Squire and Zou(1997)发现金融深度以有利于降低不平等并且提
高了低收入80%人口的平均收入。更好的金融发展应该有利于缓和贫困家庭
的信用约束,允许他们做高回报的投资。他们建立了简单的回归模型显示金
融发展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为负相关,即有利于减少分配不平等。
Beck和Levine(2004)运用全球99个国家1960-1999年的数据分析金
融发展与减轻贫困之间的关系。在回归方程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分别
为POOR(贫困增长率)和GINI COEF(基尼系数),GCAP(以美元计算的每
单位资本的实际GDP增长率)、INFANTMORTALITY(婴儿死亡率)、PRIVATE
CREDIT(私人信贷/GDP)、EXPEN(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INFL(通货膨
胀率)、TRADE(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穷人是有利
的。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快于每单位资本的平均GDP
的增长,收入分配差距减少。因此,金融发展有利于减少贫富差距。
2.3金融发展扩大收入差距论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理论与暂副、收入差距论的研究主要在发
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程度、金融资源发展较为充分。因此,
金融的发展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收敛作用。在发展中国家,总体金融资源是
有限的,从而可能产生金融资源在各个地区各部门以及城乡之间金融资源的
配置不均衡,并对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Townsend and Ueda(2001)在改进的GJ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检验,他
们应用泰国1976-1996年的微观数据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模型的影
响。显示伴随着金融发展的是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收入不平等的增长。
章奇、刘明兴、陶然(2004),姚耀军(2005)对银行信贷占GDP比重所
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显
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且;金融机构在向农村和农业配置资金方面缺乏效
率。并且他们发现金融中介增长对城乡收入分配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1989
—1998年。会融中介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不依赖于经济结构特征,
即: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并不能改变会融中介增长对城乡收入差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距的负面作用,扩展的库兹涅茨效应在我国数据样本中并不成立。
杨俊、李晓羽等利用1978—2003的数据,证明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拉大三
个层面的收入不平等。在金融水平不高,并具有信用约束的环境中,进入金
融市场,享受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费用门槛,富裕收入阶层由于其具有的初
始财富和良好的信誉比贫穷阶层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获取高投资
收益。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倒-A”现象,以及消费信贷对借款人收入门
槛的高要求等都制约了贫穷阶层享受金融服务,获取金融收益及高回报投资
的能力,从而拉大了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2005)以M2/GDP、信贷比率及证券化比率所反
映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比率
和证券化比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M2/GDP的提高也
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变量。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并非是促进
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反而使农村资金大量转移和流失,成为促进城镇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张立军(2005)对以深入深化指标M2/GDP所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镇
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了我国金融发展可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分
配入差距。张立军、湛泳(2006)采用农户储蓄加上农业贷款之和除以农业
产出的比值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屐的指标,利用1978--2004年的数据发现农
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认为资本的驱利性特征使金融呈现城市化
偏好,在财政资金注入农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农村资金外流加剧了本处于
金融抑制状态的农村经济的资金更加紧张,阻碍农民收入增长。
2.4本章小结
倒u理论主要从金融发展存在门槛效应的假设出发,认为在经济和金融
发展的早期,金融市场不发达,穷人由于金融服务需要较高的门槛而无法享
受,富人则由于自身在资本积累上的优势可以享受高收益的回报,从而扩大
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成熟期,金融中介充分发展,穷人逐渐积累财富超过
门槛水平从而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穷人富人获得同样的收益,最终将缩小收
入差距。缩小差距论以发展的观点,从会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
10
2.相关文献综述
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会出现门槛效应,而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可以
缓解穷人的信用约束,使他们能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选择,从而改善
他们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由此可见,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初始的财富分配差距并不一定
随着经济增长而减少。然而,信贷市场的发展会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如果金
融发展表现为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那么受到限制的个人的比重将下降,更
多人可以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但是如果金融深化并没有使金融服务向穷人和新企
业延伸,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依然只是针对富人和具有某种政治联系
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金融中介可以动员储蓄和促进资本形成,但不
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金融深化不是增强而是减弱了金融市场的竞争,
增进高收入者的福利,牺牲低收入者的利益,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因此,
我国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否则,金融发展会进~步
扩大收入差距。
纵观现有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研究,大部分的研究样本来
自于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学者普遍都认为金融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究其原
因之一是我国具体国情存在其特殊性,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收入提高缓
馒,金融部门的非均衡发展造成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金融支持,农业难以
产业化经营,生产效率提高缓慢,导致和现代工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
扩大。原因之二是国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已经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金融发展相
对完善,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的缺陷导致金融资源
的分配不均衡。原因之三是我国学者目前研究只是涉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
个阶段,对于将来是否会出现倒u理论中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这一阶段现
在还不能有效的验证。同时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如何缩小由
金融发展引起的收入差距是本文试图想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3.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
传导机制
本章运用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关系的传导机制
进行分析。我们知道,金融发展会通过影响经济增长间接的影响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己被很多研究证实,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
而本章主要分析金融发展引起收入增长中可能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因
素。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所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而金融服务
和金融危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是直接的。金融服务由于其分布不均衡导致
收入差距的扩大,而金融危机则是由于居民掌握的资源数量和类别不同而对
收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1基本假设
一是金融体系是理性人假设。金融中介、资本市场都是理性经济人,他
们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里的金融中介不包
括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是金融总体资源有限假设。金融资源是稀缺的,所以才会出现由于稀
缺资源分配不均衡所导致的收入差距。
三是穷人获得金融资源产生的效益与富人获得金融资源产生的效益在将
来是一致的,这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如果穷人获取金融资源
后产生的效益低于富人的效益,那么合理的选择是将资源配置给富人,只有
在事实上两者之间的效益是无差异的,才能正确的判断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

性。
四是余融服务存在门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由于穷
3戒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传导机制
入无法跨越金融服务的门槛,导致其收入与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的富人的收入
差距拉大。
3.2经济增长
3.2.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传统金融发展理论认为在金融市场不完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导致大
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扭益,
稀缺的资本流向一些拥有特权而又不具备良好投资机会的阶层,资本利用效
率低下,使急需资金进行投资活动的个体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因此金融抑制
会阻碍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因此应该推进金融自由化,提高储
蓄率和投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Levine(1993)6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资
金的优化配置,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而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的方式影响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后期涌现了大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文献。其
中Ce’sat Caldero7 n和Lin Liu(2003)7在对109个发展中及工业化国
家1960-1994年的研究中。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带动经济增长,并且样本时
间间隔越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同时,金融发展通过促进产
量的增长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比通过加快资本积累推动经济的发展效果更显
著。
一还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国家的不同及其
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国民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Patrick(1966)8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引导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跟进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Felix和Neven(2004)
9按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将所研究的74个国家分为低、中、高三类,实证发
6 kine、Ross.FiII衄dalStructure,sandEconomicDevelopment.RevistadeAnalysisEOOnomic.1993.
7 Ce’sat Caldero’D and Lin Liu.Thc Dimclion ofCausality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Ih.Journal ofDcve]opmem Economics,2003.
sPatrlcL H 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cvelopmem Courttrl∞.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6,
9Felix Rioja and Neven Valev.Does One Size Fit All:a Reexamination ofthe Finance and Growth
13
墨里垒型茎墨兰丝兰坚尘坌墼竺茎墨!=!坌塑堡鱼
现在低水平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在中间区
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在高水平区域,这种作用
仍是积极的,但较小。
金融发展不仅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
还通过自身产值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贡献”。一般认为,一国的长期经济
增长取决于储蓄和投资,而投资量和投资效率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
素。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需要高水平的储蓄与投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以
及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无疑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另一重要的原因
就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因此,长期的经济增长既取决于
经济体中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也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即资本的投资效率。储蓄率、储蓄投资的转化比率以及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都
会影响经济增长,而这些变量却同时受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第一,金融发展对储蓄率的影响。影响储蓄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居
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实际利率水平、资本化市场的发育程度和金融资产货币
化程度等,金融机构的效率和融资机制间接也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总之取
决于金融发展的规模水平。金融发展的结果可以剑造更多的金融工具,信贷
与证券市场的规模增大,金融中介机构的增加,可以大大降低储蓄搜集成本,
克服信息不对称,使人们可以更放心地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促进储蓄的
积累,提高储蓄率。.
第二,金融发展对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影响。决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
效率主要取决于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系统的效率。高效的金融体系可
以使得金融中介低成本的获得有关企业经理人员和经营环境等信息,从而吸
引外部投资者进行投资,完成闲置储蓄资金向运营资金的转化,加速资本的
形成。成熟的金融中介体系还可以提供不同的风险项目组合,减少流行性风
险和个体风险,使人们获得更稳定满意的回报率,从而更乐意去投资。完善
的金融合同、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加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
进对公司监督和控制的途径,使外部投资者不必时刻直接监管企业,有更多
的时间关注企业的战略和决策,从而能降低投资鉴定的成本,提高资本的形
Reiatioriship.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
仲l广嫩j州℃经济中的金融I划豢发金融虫献度.经济研兜.1996年第5岍
3-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传导机制
成。
第三,金融发展对资本产出效率的影响。金融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从而提高了投资效率,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发展使得金融中介发达,金融市
场更加透明完善。再加上信贷规模的扩大,银行机制的健全和发达的具有良
好流动性的证券市场,可以更加迅速高效地调节资金的余缺,可以使得投资
者获得充分的信息来确定最有效的资产投资组合,从而使资本向优秀的企业
和项目流动,大大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还能在总体上提高社会的总回报率,
加速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所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金融部门效率的
有关指标也构成了影响资本产出效率的衡量指标。
第四,金融作为独立的产业,本身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由于金融的不
不断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2005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
达626928.5亿元。而金融业从业人数截至2005年底达340万人,金融行业
韵平均工资为32228元,远远超过全国18364元的平均水平“。而金融行业的
从业人员都是城镇居民。.
3.2.2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库兹涅茨倒u曲线”,即
随着人均收入的上升,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先扩大,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
度后,不均等程度达到最高点,然后再趋向于缩小。
经济增长所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主要有两种结果,如表二:一是
伴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得到改善:二是伴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
不断扩大,最终出现两级分化。
’数据求源}中固统计年搴,奉殳l£它教挺昧特别说}蛆豹之外.均)k臼十中围绕汁年特f再年)
!Kuzncts.Simon Economic Gqowth and llicomc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表二:

扩大
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带来社会财富和就业的增
加,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同时带来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为要素所有
者收入的增加创造了条件。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会对劳动力产生相对
较大的需求量,从而使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提高,失业率降低。随着经
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知识、信息、管理、人才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占
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通过多种要素投入获得收入,如果人们可以均
衡的获得这些收入,将会改善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扩大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增长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
中国经济几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人民群众收入也有所提高,但是却出现
了最贫困的人群在变得更加贫困,富裕人群变得更加富裕,收入差距不断扩
大的现象。主要由于我国分配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
和权利分配的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的要素和权利分配势必进一步扩大下一
期收入差距水平。
收入的增长依赖于地区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被储蓄倾向和资本生
产率所决定,当资本生产率不变,储蓄倾向取决于金融深化的程度。目前我
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逐步放缓,金融功能在农村地区缺失,决定了储蓄受到
影响。考虑到我国居民特殊的储蓄偏好,我国储蓄率偏高,但是农村金融机
构的不健全和低效率,阻碍了储蓄投资的转化,特别是储蓄向农村经济投资
的转化,农村经济发展仍难以获得所需的资金。这一作用过程表明,农村金
融体系在作用于经济的过程中,不利于发挥促进农村收入增长的作用。
16
3.我国会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传导机制
3.3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的深化,资本市场机构逐渐趋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而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影响。主板市
场具有通过股票投资所得,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具有使社会收入分配更趋
于公平的功能。而风险投资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可以为高成长性和高
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渠道。创业扳市场不仅为有风险投资意愿
和能力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还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中介之间
的竞争加剧,会迫使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并扩展其业务到以往没有提供服务
的群体,使中小企业和低收入者较过去更容易获得贷款等金融服务。
林毅夫”(2003)总结,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资金动员;
二是资金配置;三是分散风险。资金配置功能是三个功能中最为重要的,、这
是因为资金配置好,下期生产中的剩余就多,资金回报率就高,从而可动员
的资金就多,同时把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风险就小。
第一,资金动员。金融中介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将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
进行投资,使闲置资金最大效率的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但是1998年至今,
四大国有银行共撤并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银行网点在农村撤离,为农民
将资金存入银行增加了难度。而证券公司在农村基本上没有网点,加之农村
居民缺乏金融投资的资金和知识,目前除了少数购买国债,基本上没有其他
金融投资。从资金动员功能看,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正规金融服务,农村居民
和金融中介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资金动员缺乏效率,农村闲置资金
既不能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也不能通过合理投资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二,资金配置。农业分散经营,很难形成股份制农业企业,作为农村
生产单位的单个农户无法发行股票、债券等,所以他们没有享受到正规金融
提供的融资机制而求助于非正规金融。而且农村居民做了大量的储蓄,但是
这些储蓄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为这些储蓄大部分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
镇地区,从农业转移到了工业,资金配置在农村缺乏效率,从而导致农村地
区可动员的资金越来越少。
3林毅人,套融改革和农村绎济发腱.北京人学中图绛济岍究中心T作论文,2003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中国农村金融运行中一个非常突出钓现象就是,农村资金通过现有的农
村金融机构大量流出农村,根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课题组(2001)的测算,
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
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机构净流出1612亿元,这些
金融机构成为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从2001年起,“抽水机”的功能变
得更加强大,2001—2002年,邮政储蓄机构就从农村地区抽走超过8000亿元
的资金,具有强大“吸管效应”的农村金融制度,源源不断的从农村抽取资
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农业银行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于农村,80
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扶持乡镇企业,农业银行每年
将60%的信贷资金用于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而现阶段,随着农业银
行的业务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拓展,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
10%。目前,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无异,长期保持
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大大弱化。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考
虑,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严重,使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率较
高的城市或非农部门,真正需要农业贷款的农户常常难以得到贷款。同时,
农村信用社每年通过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
等方式,也导致大量资金流出农村。所以在资金配置功能上,金融资源在农
村地区的配置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第三,分散风险。农村地区用来规避风险的工具主要是农产品期货和农
业保险,但是因为现货和期货在我国几乎是相互独立运行,真正农业生产者
参与期货交易的不多,所以农产品期货没有起到农产品价格稳定的作用,也
不能保护农民利益和保护农业生产。农产品期货市场就套期保值而言,在我
国并没有发挥作用。
就农业保险来看,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2年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
务,但农业保险事业发育一直不成功。全国农业保险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
入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3.6%下降到2002年的0.6%。
由于农业保险与一般保险的规律不同,农业保险的标的大多是农作物及
饲养的家禽家畜,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自然力和人力的作用,面临的风
险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一个地区的农民生产损失具有共发性,如果发生巨灾
风险,就会导致保险人的财务经营极不稳定。再者,农业灾害发生机会多,
3.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传导机制
并非是小概率事件,期望损失与标的的价格比值大。高风险损失率和高管理
费用率决定了保险价格高居不下,加之缺乏相应政府补贴等政策支持,导致
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农业保险业务极度萎缩。2005年,中国农业保险收为7.5
亿元,仅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的0.0315%,平均每个农民缴纳的农业保险费为
26元,获得的农业保险赔款仅1.8元,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
构调整的需要。
3.4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波动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使经济生活中不断产生和积累着
爆发金融危机的能量。在金融深化过程中,由于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脆弱的金融基础结构,外资的投机性进出,以及政府过度干预借贷活动,都
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收入分配,它不仅影响
了穷人的生活标准也影响了穷人脱贫的能力。
第一,金融危机影响了劳动者的需求数量和收入。作为危机的政策反应,
紧缩的宏观政策导致总需求进而劳动者需求的减少,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
时问缩短,失业率上升的数量调整i二是劳动工资下降的价格调整。
第二,汇率的变化可能导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收入的变化,本币的贬
值导致非贸易商品相对于贸易商品的价格下跌,导致非贸易部门员工收入的
减少。如果贬值后增加了出口需求,那么出口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和收入将
增加,抵消了一部分收入损失。但如果粮食是进口的,汇率的变化将使粮食
诤消费家庭受损,从而导致收入分配的变化。
第三,.金融危机后会采取的紧缩的财政政策将导致社会公共项目的减
少,公共支出肖Ⅱ减直接导致了财政转移和公共服务的下降,进一步对依赖公
共支出增加福利的穷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低收入者在收入减少阶段
获得基本服务。
第四,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财产价格的变化对不同收入分配阶层的影响
不同。在危机期间,实物与会融资产产生的财富效益,也会影响一国的贫困
与收入分配状况。伴随危机发,七的通货膨胀对穷人的打击很大,通胀本质上
是对货币资产的强制征税,而穷人无法跨越进入非货币会融资产的门槛,货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币资产成为穷人财富持有的主要形式,难以进行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来规避
通胀风险。
第五,金融危机也通过“劳动储藏”效应使非熟练工人及早失业,而非熟
练工人大多是穷人。金融危机也会影响穷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导致贫困的增
加。’
尽管大多数的实证研究证明金融危机会扩大收入差距。但是Dollar和
Eraay(2002)“不认为金融危机对低收入者影响更大,他们认为金融危机的
定义为至少在五年内,人均GDP在一定阶段的负增长。他们发现低收入者的
收入并不比危机时的收入减少水平多,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如果社会保障
体系脆弱的话,收入按相同比例减少将对低收入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3.5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普遍意义上的研究。通过分析
发现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趋利性,经济基础好的产业和地区容易获得金融
支持,丽经济基础差的地区难以得到金融支持。而且金融发挥的效率在两种
地区也是不同的,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比经济基础差的地区更容易发挥金融的
效率。金融服务在促进城镇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从而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恰恰是这种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缺失,导致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穷人无法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只能等
待所持有货币贬值,进而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14
Dollar David and Aan Kmaay,Growth is Good for Me Poor JoumaJ of Economic Orowth.
2002.7:2348.
4最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
实证分析
第三章主要从理论研究角度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本章
主要着重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实证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4.1内在形成机制
4.1.1内在机制之一:产业规模效应
+.t Murphy,KeviaM.。Andrei Shlcifcr,andRobertVishny”(1998)认为金融部
门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融资服务,现代产业部门规模不断扩大,低收入的
传统农业部门萎缩,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等高收入的现代产业,收入
差距将加大直到完成工业化才能逐渐稳定下来,这一过程被概括为金融发展
对收入差距的产业规模效应。
我们目前传统的农业部门不管从就业人数还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都一
是下降的,从表象看,我国农业部门在逐渐萎缩。从三大产业吸纳的就业人
员绝对数来看,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比重从1978年的70.5:17.3:12.2调
整至2005年的44.8:23.8:31.4。第一产业劳动就业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开
始大幅度下降,由1991年的39098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33970万人;第二
产业绝对就业人数增长较快,由1978年的6945万人增加至2005年的18084
15
Mufph弘Kevin M.,Andrci SMcifcf,and Robert V'mhny.1ucome Distribution,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1988,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万人,增加了2.6倍,这从绝对意义上表明了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就业吸纳能
力的增加: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呈现出就业增长迅速且发展潜力
巨大的特点,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4890万人增加至2005年的
23771万人,增加了4.86倍,是整个经济转型期间就业人数增加最多的部门。
但是从劳动力配置的动态调整看,我国存在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
业,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过慢的现象,从而使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
偏差大并且趋向均衡的速度慢,造成劳动力就业困难,增加了三大产业就业
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在产业规模效应中所阐述的农业部门萎缩是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金融部门发展为农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导致对农业就业
人口的挤出,并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金融发展
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不足。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所有制歧视”、“规模歧
视”。银行业提供的金融资源规模,十年间增长了2.8倍,平均每年增加7600
亿元,近几年是以年增万亿元以上的幅度上升。这样巨额的金融投入,政府
目标和政府行为仍然起着支配作用,特别是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
债扩大内需的过程中,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
特别是电讯、交通、石化、房地产等产业获得的资金最多,资金供给相当充
足。相对来说,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的小型企业很难从银
行得到贷款,农村、农业、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也长期得不到缓解。在体制改
革中,原来寄希望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把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他
们主要的服务领域,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些商业银行同国有商业银行有
着显著的同构现象,他们同样把资金优先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有
些商业银行为了规避贷款风险,对贷款额在200万以下的贷款客户,干脆拒
之门外。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产业规模效应正处于扩张阶段,收入差距将会
加大直到完成工业化。
4.1.2内在机制之二;产业效率效应
Aghion,Philippcand and Patricnolton(1993)提出由于存在融资约束、道
德风险和财富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金融结构不完善,利用会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差系:实证分析
融中介的成本比较高昂,收入较低的人无法支付这一成本而不能得到金融支
持,相应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而收入较高的人则更加方便地取得
融资,生产效率比较高,产生“马太效应”,收入分配严重不平衡,即金融抑
制阻碍了收入差距的改善。金融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使
得越来越多贫困的人能够利用金融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普
遍贫困程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当金融市场有效和生产率水平达到比较高
的阶段,收入分配状况逐渐收敛于稳定的相对平等状态。即金融发展对收入
差距的产业效率效应。
在目前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金融结构不完善,相当一部分
人难以获得贷款等融资支持,其中又以低收入的家庭或个人受到的限制最大,
这将导致收入分配在未来进一步恶化。在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在获得金融资源方面受到限制的主要是农民,他们无法获得贷款等融资支持,
将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我国金融发展暂时并不具有产业效率效
应。
中国作为发展中转型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比较低,情
况特殊。中国的低收入人群基数过大,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从事第一产业,
人口就业转移过程漫长,收入迅速提高的可能性较低。金融中介与现在产业
部门的扩张,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低收入群体的比重及其收入和财产分配
状况。同时,金融部门的非均衡发展造成农村一定程度缺乏金融支持,农业
产业化经营和生产效率提高缓慢,这个基本格局决定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
趋势。
4.2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4.2.1我国金融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
善,我国经济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GDP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三番
以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我国
的GDP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084亿元。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从1984年开始,我
国取消了单一银行体制,逐步建立了多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发展了多
种类、多层次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引进劳设立了一些中外合
资银行和外商独资银行,逐步建立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国有独资商
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工具也日益丰
富,从简单的信贷工具发展到国债、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种
融资避险工具。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和金融资产总量不断扩大。
1978年我国M2仅为1159亿元,到2005年M2已经达到298755亿元。金
融资产总值也由1978年3048亿元到2006年已经突破44万亿元。根据金融
机构发放贷款占GDP总额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1985年贷款为6271.9亿元,
仅占GDP的0.66%,至1995年贷款总额为50544.1亿元,占GDP的0.83%,
2005年,贷款总额已经达到194690.4亿元。占GDP的I.06%。近二十年,金
融机构发放贷款一直呈上升趋势。
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比的发展变化看:1978年人民币城镇储蓄余额为
154.9亿元,而农户人民币储蓄余额为55.7亿元,二者相差2.78倍;1990
年人民币城镇储蓄余额为5278亿元,而农户人民币储蓄余额为1842亿元,
二者相差2.86倍:2005年人民币城镇储蓄余额为116445亿元,而农户人民
币储蓄余额为24606亿元,二者相差4.73倍。
‘从我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来看,农村地区并未在很大程度上享受
金融发展带来的好处。1994年贷款总额为39976亿元,而农业贷款仅为1144
亿元,仅占2.9%,至2005年,贷款总额为194690.4亿元,农业贷款为11529.9
亿元,仅占5.9%。由此可见,城镇和农村居民没有平等地分享金融发展带来
的好处,承载了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业,近十多年所获得贷款仅占百分之
四五。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资金外流严重。从1998年至2002年,以
农行为代表的四大商业银行撤并了3.1万个县级机构及网点,造成农村集资
金流向城市,惟有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扶持“三农”的任务。1978-2003年间,
仅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渠道的农村资金外流达9655.34亿元。由于农
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之间的矛盾、农民的收入水平下降与农村社会发展的落
后性,使得农民收入的持续下降、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不到重视和巩固以及城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乡差距的日益扩大。
4.2.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近27倍。但农民
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增速较慢,目前农民收入水平相当于城镇居民在1993年
的水平,比城镇落后10年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见表三),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
配收入超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10元,到1985年两者差距为341元,
到2005年两者差距扩大到7238元。在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并且在1983年一度缩小到1.82倍。
然而在随后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二十几年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没有继
续扩大,而是不断扩大。到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28倍,达历史最
高。如果把城镇居民享受在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计算在内,我国目前
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大。改革开放之初,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是由于改
革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
增长。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民增收的幅度远远
小于城市,换言之,农村地区享受的改革带来的利益远远小于城镇地区。。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表三: 1978.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情况
年镑城镇屠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收入之比
1978 343 133 2.57
1979 405 160 2.53
1980 478 191 2.50
1981 500 223 . 2.24
1982 535 270 1.98
1983 565 310 1.82
1984 . 652 355 1.84
1985 739 398 1.86
1986 ’~901 ‘424’ 2.13
1987 1002 463 2.17
1988 1180 545 2.17
1989 1374 602 2.28
1990 1510 686 2.20
1991 1701 709 2.40
1992 2027 784 2.58
1993 2577 922 2.80
1994 3496 1221 ‘ 2.86
1995 4283 1578 2.71
1996 4839 1926 2.51
1997 5160 2090 2.47
1998 5425 2162 2.51
1999 5854 2210 2.65
2000 6280 2253 2.79
2001 6860 2366 2.90
2002 7703 2476 3.11
2003 8472 2622 3.23
2004 9422 2936 3.21
2005 10493. 3255 3.22
2006 11759 3587 3.28
注: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来
收入差距扩大加速居民金融资产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加大了城乡居民金
融资产的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累积效应集中反映在金融资产的分布上,
我国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
占有城市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约为66.4%,而其余80%的家庭占有金融资产只
有33.6%,金融资产集中程度很高,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间接提高金融总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
性收入”主要指家庭所拥有的动产(如锨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
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
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
富,当前居民储蓄15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
理财热情高涨,到今年lO月初,沪深两市投资开户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
净值率总计已经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帐户数超过9000万个。与此相对的
是2005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为192.9l元,转移性收入为2650.70元,丽
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相加仅为235.87元,其中财产性收入更是
微乎其微。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为19.7%,2006年为26.5%,
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生力军。如果能够大幅提高农村居
民的财产性收入将会对缩小收入差距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目前农村居民缺
乏投资渠道,其财产性收入增长缓馒,光财产性收入一项就与城镇居民的收
入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4.3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收入上不去,巨大
的农村市场没有活跃起来。我国农村实际人口占全国入口近70%,而金融资产
不到3096,社会购买力不到4096。经济转轨期市场的扭曲,导致要素分配不均
衡,价格机制混乱,农民的劳动价值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城乡二元结构导
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村人均二亩耕地,户均七
八亩耕地,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的增长。农村地区
金融机构的缺失导致农村金融剩余大量外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并不能满足
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多种原因导致城乡收入差距
不断扩大。
m卜匕人撒告菏挺“创造条件n蜓多群众拥有财产惶收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6/content_6892102,htm.2007年10力16 I|20:59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4.3.1要素分配不均衡
目前,我国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人力资
本、技术和知识等。在农村地区,由于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农村居民初始
财富水平和信息传递的原因,农村居民取得收入主要依赖于土地和劳动两种
生产要素。宪法规定了中国目前土地所有制为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给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家代表行使;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集体所有;农户使用和经营的宅
基地和承包地、承包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
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碍侵占、买卖、出租或
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特别是农村,集体和农民不得私自改变土地的
用途。并买卖土地或者一其他形式转让土地。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是农民社会
保障的载体和家庭最基本的经济基础。1990年以来,我国为了加快城市化进
程,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导致农民失去赖于生存的土地。在传统的农村集体经
济体制下,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农民对土地具有集体成员权,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土地的产权,特别是部分剩余索取权;二是成
年后在土地上就业的权利。这样,土地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对农民的就业保
障、生产福利保障和伤病养老保障的功能。我国征用农村土地后,对农民的
安置方式主要采用就业安置、货币安置、农业安置、划地安置、住房安置、
社会保障安置等基本形式,但是实践中许多地方以货币安置为主要方式。国
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将安置补助费一次性的发放给农民,让其自谋
出路给农民予以直接的经济赔偿。但是现行的补偿机制的低水平、不全面的,
大多数情况下,失地农民在很长时间以后仍会处于贫困的状态。这种“要地
不要人”的城镇化模式,使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创业、住房、社会保障
等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
现有土地制度是有缺陷的,而且土地的征用程序也不规范,导致了征地
补偿分配的不规范。征地补偿对象包括集体和农民,两者之间如何分配没有
明确的规定。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了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是归农村集体,在
实践中,“农村集体”或“农民集体”是一个虚置的权利主体。正因为法律对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失地农民的安置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也没有规定明确的安置途径,因此,
在实践中政府拥有分配土地的绝对权利,土地归集体所有是虚的,集体只是
土地的经营者、管理者。由于农民并不拥有对土地的完整的产权,也不能随
意买卖,缺乏土地使用权的流通和交易市场,无法形成合理的土地价格,所
以农民不合理的获取土地上的收益。
农民不能合理享受土地这一要素带来的收益,那么劳动呢?在改革开放
之前,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个人只能凭借劳动或劳动贡献获取收入,
任何人不能凭借资本、土地等非劳动要素获取收入,个人没有资本、土地等
非劳动要素产权,而唯一拥有劳动产权。因此,劳动者不可能凭借非劳动要
素获取收入,而只能凭借劳动获取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获取收入
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在农村,农民除农业生产中的实务性收入,销售农产
品的货币性收入等形式以外,还从乡镇企业和城市务工中获取的工资性收入,
部分参与企业集资入股的农民还可以获得股息,分红等分配形式。在城市,
居民除工资性收入以外,利息、股息、红利、房租等资本和财产性收入。1985
年农村居民劳动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2.59%,到2005年这一比例变为92.75%,
而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占全部收入在1985年的时候为85.9%,到2005年这一比
例已经降为74.31%。虽然劳动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仍然很大,但是城乡居
民的比例差距显示农村居民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劳动,而城镇很多居民
的收入分配已经趋向多元化。
由于目前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现实情况下,加上土地流转的
限制,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所以农产品只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
的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价格,由于我国有8亿多农村劳动力,而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而且总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供给大于需求,所
以农村劳动力价格较低。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也比较低,农产品的价格除了
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制约之外,还受到生产资料成本的高低、运输成本的大
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和成本的差距主要和劳动力有关,中国劳动力的
供求状况决定了农村居民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不得不把自己固定在一亩三分田
上,劳动力价格决定了农产品价格,准确的说是反映了劳动力价格的农产品
价格较低。
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本、企业家/j能、技术和知识等价格较高的生产要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素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收入并不高,仅有的资金主要用于养老、防病、
婚嫁、教育等谨慎动机,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少”,更不用说用于投资在农村地
区渠道狭窄的金融部门了,而城镇居民拥有广泛的投资渠道如金融产品投资。
4.3.2城乡二元经济
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的,为了保证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依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由政府统一调配资源,以降
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并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城市
化压力。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城
乡隔离的二元经济体制。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农村储蓄流出三条
渠道,从农村获取大量的剩余。农民和农村经济剩余被剥夺殆尽,导致改革
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长期停滞不前。为了保证农村中有足够的劳动力生产
农产品,同时为了把城市里享受低价格农产品的人数降至最少,我国实现严
格的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管理体制,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N度安
排,使我国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演进受阻,刘易斯在二元经济模型中刻画的
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部门的转移受阻。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
济体制,通过从农业中提取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以及重工业的自身循环
所创造的社会需求,克服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的资本积累不足与有效需
求不足这两大难题,在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建
立起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但由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是以牺牲农业的
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这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长期低速增长,而且也使农业内
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积累,农村隐蔽性失业严重,从而使我国二元经济结构
特征更加突出。
伴随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金融也逐渐走向历史舞台。配合新中
国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财政资金大量投向城市地区以及工业部门。当
财政压力变得日益突出时,金融作为财政的替代出现了,金融被赋予了支持
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以及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使命,金融
是内生于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作为国家意图的载体,导致了广泛的机会主
7车秉地,刘晰敏中圈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分析.农村会触州宄,2005年第5炳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义行为,大量坏账出现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关注,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
警示下,金融机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改革中国金融机构,为了化解国有金
融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就要实现金融机构的商
业化和市场化,就要摆脱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国有金融改革揭开了市场的本来面目,暴露出按利润最大化行事的“嫌
贫爱富”的本性。国有金融开始大量撤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意向农村和
农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发展自然难以让农民得到实惠。中国经济是典型的
二元结构,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但比较而言,中国金融二元结构的
特点更为突出,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协调且呈逐步加剧之势,农村金融抑制现
象十分严重。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刮主要是供给型的,这表明农
村金融问题得到解决其突破口是对现存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县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导致县级金融体系严重萎缩,未撤的县级银行的贷款
权也大多被上收,无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农村的银行信
贷资金投放较少,而农村资金大量倒流城市所形成的“非农化”现象十分突
出,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县级及县以下中小企业的资金可得性
很低,实行宏观调控以来这种情况有加剧之势,以至其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不
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借贷;农业经营项目的回报本来就不高,而相对较高的
贷款利率提高了农民的经营成本,导致农民的收益率下降;资本市场的触角
没有延伸到农村,农民基本上没有条件参与证券投资,农村中数量众多的中
小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筹资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根据舒尔茨”(1987)的分析,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需要有三方面的
投入:一靠物质资本投入,二靠人力资本投入,三靠高产作物,改造传统农
业的关键是解决好这些要素足够地投入农村的机制问题。从我国农业几十年
的发展情况来看,资金投入的增长一直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都将左右这
我国农业增长的速度。为农业提供资金的最大来源就是银行信贷,事实上,
银行为农业提供的资金很少,甚至从邮政储蓄系统,农村地区每年都有大量
的资金流出。
洪银兴(2007)⋯认为农业向工业转移的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中存
佶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中|辛小)商务日j+5馆.1987
—9洪银兴.T业和城市J趸哺农帕、农村的路杼研究一长=角地区实线的理论思考.绎济形f究.2(M17年第8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在剩余劳动力不等于存在剩余人才或者说剩余的人力资本。农业中的人才、
人力资本没有剩余,恰恰是最缺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吸纳的是农村中严重
缺乏的人力资本。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强壮的劳动力首先流出,留下的是文
化低的、能力弱的、身体差的。因此建立在这种人力结构基础上的农业只能
是弱势的。
4.3.3农村金融的缺失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不高。
第一,农村金融的市场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缺乏信用机制。从经济性
质看,传统农业的货币化程度}PJ.E,难以在生产过程中自行完成产业发展所
需的资本积累,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部门中非农转化加快,农业
部门对资金尤其是金融资金投入需求强烈,但事实上却难以从金融部门信贷
供给这个巨大的“盘子”中获得足够的份额。究其原因,除受限于传统农业
的生产函数一产出效率相对较低,难以负载过多的资本投入之外,更重要的
原因在于,农业部门普遍缺乏信用工具,风险补偿机制缺乏,导致信用链条
断裂,从而造成贷款难。据调查,农户或农村民营企业因“找不到担保人”
和“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而得不到贷款支持的占60%以上。以亲情和邻里关系
为基础的农村社会关系,使中国农民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培育了中国
农村朴素的诫信文化环境”。小额信用贷款采取的信用方式,符合农民人格信
用较好的现状,但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其拥有的宅基地、房产、耕地使用
权等却无法流通和转让,即缺乏有效的财产信用,不能形成对扩大生产经营
的大额贷款的有效支撑。因此,金融信用手段缺失,是农村金融市场基础的
最大缺陷,是造成农民的资金需求无法转化为金融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完备,缺乏政策支持。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
疏导和回流的制度安排,导致大量来源于农村的资金外流。农村金融商业可
持续的政策环境尚不健全。如果利率不能覆盖风险,农村信贷的比较收益长
期低于城市信贷,就难以保证商业可持续,必然产生“挤出效应”。利益驱动
ll;j.
20 E边诚.礼会主义新枇村迎垃中的农村命融缺失与破舯中刚金融.2006年第12期
32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将使银行“贷农不如贷工,贷小不如贷大”,并促使机构网点向收益高的地区
转移,这是近些年银行从农村撤销机构,收紧信贷的根本原因。20世纪90
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地区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主要做法是扩大农
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以期缓解由于农户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
本高所导致的金融机构不作为问题。但由于享受利率市场化改革“甜头”的
试点机构范围过窄,并缺乏相关政策措施的跟进,受资金趋利本性驱使,客
观上导致其他金融机构被挤出,并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
农村资金缺乏回流机制和渠道。从财政投入看,1990年到2005年,我国
财政的农业投人总量从307.8亿元增加到2450.31亿元,增加了7.96倍,但
从绝对量来看,支农财政支出仅仅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2%。在造成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同时,也弱化了财政投入对信贷投入的引领作用。从金
融投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投人“本地化”的比例规定以及利率政策支
持.更重要的是,目前对商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配套政
策措施缺乏,吸弓j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农村金融机构通过资金上存、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
金融债等方式流出了大量资金。
第三,农村金融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清,
各类金额机构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定位不
清,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
各类商业银行竞争的视角和策略逐渐从农业转向城市工商业和非农产业,在
导致农村资金非农化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减少了清算等金融产品的供给;农
村邮政储蓄机构功能单一,长期“只存不贷”。上述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农村
信用社在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同时,事实上也基本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
而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价格决定权带来了效率与社会福利的很大损失。虽然
有农村信用社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增加效益尽快消化历史包袱的因素,但这在
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不但没有享受到国家投入大量成本进行改革的成果,反而
增加了利息负担的结果。并且,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外部竞争压力,
造成了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感应迟钝”,长期以来,提供给“三农”的金融产
品单一,仅仅包括传统的存货业务、结算业务和代理业务等。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4.3.4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一。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一直推行国家主导的供给先行战略,而
不是需求跟进战略。而事实证明,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既缺乏商业性和合
作性,也缺乏内生性和内发性。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供给远远滞后和脱离于农
村金融服务需求。
与农村正式规金融相对照,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和创新一直奉行需
求跟进战略。需求跟进战略使非正规金融贴近农户和企业,供求双方信息高
度对称,易于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尽管农村非正规金融一直处于抑制状
态,但是在我国农户借款中,民间金融的规模仍要远远超过正式金融。2003
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表明,20842家被调查农户平均每户借款
1414.25元,其中71.84%属于民间贷款,26.09%属于银行、信用社贷款。东、
中、西部地区户均民间借款占户均借款总额比重分别达71.2%、75.4%和57.5%,
户均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户均借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9.1%,23.6%和40.o%。
由于大量农户和小企业的分布非常广泛、分散,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多种多
样。分散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往往具有小额、多次、短期、季节性、缺乏
标准抵押品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广泛、分散、多元化的民间金融在
满足大量分散农户和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有着明显的天然优势。这是
因为,金融供给者越是贴近农户和中小企业,其与农户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利
息对称性就越高,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就越大。
但是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作为农村非正
规的民间金融对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增加农户的投资,
相当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形成了对正规金融的替代,为弱势群体提供了金融服
务,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是非常脆弱的行业,受自然条件
的制约明显,农户的还款能力很难有稳定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非正规金融市
场利率显著地高于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非正规金
融组织的高利率运行,可能会加剧一些经济落后、自然条件较差的贫困化。尤
其是一些农户家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举借高利贷成为唯一可能的选择,沉重
的债务压垮的不只是个别家庭,还有以这些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村经济。总之
民间借贷的逐利性促使贷款人在获得资本收益的同时,掠夺了借款者的部分
4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分析
劳动收入,加重了借款人财务负担和社会分配不公。
4.4小结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以及制度设计和国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公
平,没有赋予城市和农村居民平等的机会,导致初始财富存量不同,金融发
展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导致金融发展也呈现二元的特征,
金融对城乡居民的“差别”待遇进一步使城镇居民和农村享受金融带来的财
富增长的机会也不同。正规金融的缺失给非正规金融提供了发展空间,而非
正规金融由于各静原因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随着我国
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金融产业规模效应处于扩张阶段,劳动力从低收
’入的农业部门向高收入的现代产业部门转移,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到直止完
成工业化。而且由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不完善,我国金融发展目
前并没有呈现出产业效率效应。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5.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
实证检验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两者之间存在双向
关系。金融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分配,主要由于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
不均衡,金融发展一方面促进城镇居民增加收入,而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由
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收入增加缓慢,甚至由于一些原因陷入贫困,因此
导致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影响金融发展规模,
中国农村人口占半数以上,如果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那么金融发展的
资金来源和资金转化效率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金融规模难以扩大。本章将
从实证的角度对理论研究进行证实,主要衡量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与城乡
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5.1指标选取
本文对我国1978—2005年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
研究,主要采用三个指标:城乡收入差距指标、金融发展规模指标以及金融
发展效率指标。由于统计上的难度,城乡收入差距指标仍旧采用城乡居民收
入之比。关于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大量的学者构造不同的指标来衡量金融发
展水平,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麦金农(1973)年提出的反映国内市场货币
化程度的变量指标一lil2/GDP,考虑到金融市场发展,麦氏指标不能准确度量
一国金融深化程度,因此本文将采用金融机构贷款/GDP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
规模指标。很多研究往往会忽视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但是金融发展的效率也
反映了会融发展的程度,因此本文将金融发展效率也作为指标之一。
(1)城乡收入差距指标(JN)。本文采JH的城乡收入差距指标为当lj{『较
5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检验
为通用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虽然目前对这个指标来衡量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争议较大,因为我国对城市和农村实施了不同的补贴,
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公共物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不能涵盖城市居民手
享有的各种实物性补贴,比如城镇居民的公费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最低生活费救济、中小学教育补贴等,这些对农村居民来说是个奢望。但是
由于统计上的困难所导致的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还是采取该指标来衡量城乡
收入差距。
(2)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IR)。衡量金融发展规模常用麦金农提出的M2
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简称为麦氏指标。但是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
融合、渗透,各种金融资产的区别日益模糊,经济与金融的融合不再通过货
币化体现出来,而是以货币市场工具、金融机构债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股票、保险基金和退休基金等其他形式表示,一些具有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
未被计入货币供应量中。麦氏指标已经不能准确度量一国金融深化程度,考
虑到不发达国家国内信贷的作用,以及我国银行系统的规模远远超过金融市
场的规模,存在一个明显的银行导向型金融结构,因此衡量我国金融发展的
规模采用Arestis2‘等(2001)提出的金融机构贷款/GDP这一指标是比较合理
的。
(3)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以非国有经济获得银行贷款的比率表示
整个金融系统的中介效率是很多研究中的做法。但是基于国有经济在整个经
济中的地位,这种方法还是存在缺陷。本文采用王志强、孙刚22提出的用金融
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除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表示金融发展效率。
本文采用的数据都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金融年鉴》整理得
来的,时间跨度为1978-2005年。本文的检验都是使用Eviews3.1完成的。
21 Atestis P.DemetdadesP Luinte!B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conomlcgrowth:the role ofSlock
marketslJ],Journal otMOtleV Credit and Baking,2001,33(1,1.
二2 fi,占强.孙剐.中国命触踅艇,结构、设车、’0经济增艮关系的绛验分析【J1管理世界2003(7)
塑垦垒壁茎壁皇苎兰些垒坌墼竺茎墨!二尘坌堑堡垄
5.2模型设定和实证检验
5.2.1 OLS最小二乘法
设定城乡收入差距JN的函数:
JN=a+bFIR+cFE十u
首先对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与城乡收入的差距分别进
行回归。在金融发展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回归对,结果显示金融
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这个结论和之前的理论阐述一致,金融发展
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结果如下:
表四;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FIR 1.364556 0.349292 3.906639 0.0006
C 1.332175 0.307671 4.329872 0.0002
R-squared 0.369878 Mean dependent vat 2.508398
Adjusted R-squared 0.345642 S.D.dependent vat 0.414243
S,E.of regression 0.335091 Akaike info criterion 0,719918
Sum squared resid 2.919430 Schwarz criterion 0.815076
Log likelihood -8.078853 F-statistic 15.26183
Durbin-Watson stat 0.26531I Prob(F-statistic)0.000596
接着对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结果显示与
理论预期相吻合,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金融发展效率的提
高可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结果如下:
表五:.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FE -o.097839 0.034965 —2.798216 0,0095
C 2.814148.0 12973l 21.692i0 0.0000
R-squared 0.23 1452 Mean dependent var 2.508398
Adjusted R-squared 0.201892’ S.D.dependent var 0.414243
S.E.of regression 0.37007I Akaike info criterion 0.918507
Sum squared resid 3.560773 Schwarz criterion l,013665
Log 1ikel ihood —10.85910 F—statistic 7.830016
Durbin-Watson stat 0.187772 Prob(F-statistiC)0,009549
5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检验
但是把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和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同时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
城乡收入差距时,回归结果却是与理论解释和前面所做的单个回归的结果相
悖。虽然P值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可决系数为仅为0.38,因此可能存
在伪回归。回归结果如—‘+一‘
表六;
Vari曲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R—squared 0,389770 Mean dependent v” 2.508398
Adjusted R-squared 0.340951 S,D.dependent var 0.414243
S。El of regression 0.336290 Akaike info criterion 0.759269
Su,e squared resid 2.827267 Schwarz criterion 0.902005
Log iike!lihood -7.629763 F-statistic 7。984074
Durbin-Watson stat O.353972 Prob(F-statistic)0.002083
经济交量大都具有非平稳性,但是运用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时间序列必
须是平稳的,在利用该方法探讨我国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分配之问的因果关
系时,首先必须对数据平稳性进行分析。对平稳性进行检验主要采取残差序
列相关的ADF检验。
5.2.2单位根检验
考虑到几乎所有表示绝对指标的宏观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具有时间
趋势。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经验方程估计和相关检验之前,应该进行单位根
检验,以考察经济变量是否具有时间趋势,进而确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协整分
析方法。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滞后介数根据AIC最小、Dw趋近2的
原则,本文选定为滞后两期。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表七:ADF检验结果
10%显著
变检验形式
ADF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
ADF检验
1%临界
量(C,T,K) 平临界(C,T,K) 值

JH (C,T。2) -1.70202 -3,2367 △JN (C。T,2) -4.590218 —4,3942
FIR (C。0,2) 一1.79099 —2.6318 △FIR (C,0,2) -3.7452 -3.7343
FE (C.T。2) 一1.63265 -3.2367 △F£(C,T,2) -5.303197 -4.3738
后项是为了使残差为白噪声,△表示一阶差分。
检验结果显示,三个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在此情况下,继续对三
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AIC原则,选择滞后两期,结
果显示,ADF问检验值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的绝对值,一阶差分序列是一个平
稳序列。所以三个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5.2.3协整检验
虽然各指标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但是这些指标可能存在平稳的线
性组合,如果有N个内生变量,每一个都是一阶单整的(即每个变量有一个
单位根或有一个随机趋势或有一个随机游走项),则有可能0到N-1个线性独
立的协整向量,这个线性向量的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存在平稳的线性组合,
这个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
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表八:
Likelihood 5 Percent 1 Percent Hypothesized
Eigenvalue Rati。6篙詈1 。篙詈1 No.of CE(s)
0.615968 46.42059 29.68 35.65 None丰事
0.498203 21.53780 15.41 20.04 At most l料
0.129614 3.609271 3.76 6.65 At most 2
5俄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检验
JN FIR FE C
1.000000 —1.071197 —0.934841 1.386911
10.35620) (O.05695) 1⋯ 7
Log 96.63147 。
likelihood
注:按照AIC统计最小原则。对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Johansen检验,滞后期为两期,选用带截
距项但不带趋势的模型.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最大似然估计的值46.42>29.68,21.53>20.04,
3.6<3.76,所以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的协整参数向量
(-I.071197,一0.934811)
同时对三个时间序列生产残差序列,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
残差是平稳的,说明这三个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带常数项和趋势,滞后期为两期,检验结果如下:从表九中可以看出,残差
序列为平稳序列,该协整关系成立。也就是说,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
系,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与金额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存在长期线性关系。
表九:
ADF Test Statistic -4.47022 1% Critical Value* -4.3738
氍Critical Value -3.6027
10%Critical Value -3.2367

5.2.4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虽然证明三者之间存在某种线性关系,但是三者并非必然存在
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做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必须在平稳序列
中进行检验,在通过ADF检验后,经过一阶差分的转换,aJN、z、FIR、△FE
均为平稳序列。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关键在于对滞后期的选择,随机确定滞后
期数,会影响因果检验的效力,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采用sc评价标准
确定最优滞后期数,选取滞后两期为最优滞后期数。
检验结果如下:
4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n,pothests: ∞s卜吼:妇n卧曲?n扎
o(JN(_1))8088 7j、}“ge。caus。o.23295 0.79443
D(FE(一1))
⋯⋯ ’~
从检验结果看,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规模是互为因果的,金融发展
规模既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也是金融发展规模的原因,
即金融发展的规模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同时城乡收入分配的扩大也
会影响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是单向因果关系,金
融发展效率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是金融发展效率的
原因。
5.2.5回归分析
通过上面的检验我们发现,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对
这三个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回归分析,借此来发现三者的相关关系。回
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金融发展效率也与城乡
收入差距呈现正相关。
回归结果如下:
5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检验
表十一:
Dependent Variable:D(州(一1))
Method:Least Squares
Date:06/03/07 Time:11:29
Sample(adjusted):1980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26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0.906849 Mean dependent var-0.12488
3
Adjusted R-squared 0.898749 S.D.dependent vat 0.356582
S.E.of regression 0.113464 Akaike info 一1.40649
Sum squared resid 0.296104 Schwarz criterion 一1.26132
8
Log likelihood 21.28441 F-statistic 111.9561
DLIrbin-Watson stat I.765824 Prob(F-statistic)0.000000
5.3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扩大。本文的实
证检验表明,就长期而言,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协整关系。金
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并且两者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按照Greenwood(1990)的“倒u”理论,那么从发展规模上看,中国金融还处
于发展的初期,金融发展扩大7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倒u”理论并不完全适
合我国金融发展的情况,我国金融虽然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在改革开放近30
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正相关
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金融在城乡是非均衡发展的,中国金融系统在金融资
源的分配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wei,1997)。,在信贷配置方面也
是倾向于国有部门。
在计划经济时期,·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在资本稀缺的
”We/S.WangT.The Siamc∞twi∞do$tatc-owocd banksfavor$1ale·owned enterprisesin chinal[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7.8(1)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何
条件下内生决定了金融资源配置偏向于城市重工业,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动员
农村储蓄以提供城市工业化资金的一个渠道(林毅夫,200324)。另外,在经
济转轨期间,国家为了保证国有经济产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相对比重的缓慢
下降,实现在转轨经济中所谓的“增长衔接”(张杰,199825),从农村汲取大
量的金融剩余以便于对国有经济进行金融支持(Mckinnon,1993)。Mckinnon
(1993)认为,在中国改革开始的这段关键时期里,占总人口3/4以上的中
国农民以净贷款人的身份为其他经济部门贡献了金融剩余。麦金农的结论不
仅在中国改革开始的这段时间成立,而且更适用于来解释近年来农村金融的
境况。
中国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还表明,
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到金融发展规模。尽管刘民权、徐忠(2003)”的模型表明,
在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除非城乡经济发展以较快的速度趋同,否则
金融发展的二元性将长期存在,这是市场经济的逻辑。然而本文认为,在中国
金融受国家控制的前提下,金融具有财政功能,显然金融发展会根据城乡收入
差距的情况而相机调整。这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经济意义上讲,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导致全社会消费需求的不足,毕竟中
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政治意义上,过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将危及到社会的稳定。面对逐渐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相机调整
的力度必然加大,而这正是目前农村金融改革加快的一个基本动因。
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且金融发展效率是引起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的效率是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和城乡居
民储蓄余额之比,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一定的储蓄转化为更多的贷款。
而目前,比较容易获得贷款的主要是国有部门和城镇中的企业,农户和乡镇
企业相对而言,获得的贷款很少,资金大量的从农村地区流向城镇地区。因
此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只会提高城镇地区居民的收入,对农村地区居民收入
的提高没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只要贷款中的一小部
分投向农村地区,都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4林毅人,令融改苹和农村铧济发艘【z1北京大学中同绎济研究中心T作论文,NO,C2003026
笃搬杰.坷种余融制鹰奠钏世何利十转轨中的储蓄动受。J会触立抒fJ】.命触{叶宄.1998,(12)
26刘民权.徐忠.农村fi朋}l:改革和政府职能【J】.绎济学(子刊),2003.(2)
44
6.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政簟建议
6.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
。政策建议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金融不断发展,
降低服务门槛,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金融服务,金融的发展能够切实的提高
生产效率。从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来看,促进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
金融的发展将对收入差距产生收敛作用。很多国家都有一套完善的金融体制
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6.1外国金融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
6.1.1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很多国家农村金融体系比较健全,既有政府的金融机构又有民间合作性
质的金融机构,还有其他一些商业性金融机构及私人借贷等,它们互为补充、
互相促进,共同支持农村的发展。美国的农村金融以私营金融机构及个人的
信贷为基础,以农场主的合作农业贷款系统为骨干力量,以政府农贷机构为
辅助。私营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及个人和经销商的贷
款。其中,商业银行有比较完备的经营制度和操作规程,6主要办理农业贷款
业务;人寿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以商业信贷方式提
供不动产抵押贷款。合作农业信贷系统由联邦土地银行系统、联邦中期信用
银行系统和合作银行系统组成,这三大系统均有一套自主经营的体制和明确
的职责范围,并统一由联邦政府委托农业信用管理局领导。其中:联邦土地
银行系统由12个农业信用区的联邦土地银行及其下属的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
组成,主要为农民提供长期贷款;联邦t{t别信用银行系统由12家联邦中期信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用银行及其下属的生产信用合作社组成,联邦中期信用银行不直接向农民发
放贷款,也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只是充当信用“批发商”, 对生产信用合
作社发放贷款和贴现,生产信用合作社具体向农民发放中长期贷款并承担风
险:合作银行系统是专门为农村生产合作社提供信贷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
政府农贷机构包政府农贷机构包括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小企业管理
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这些机构属于政策性金融,提供的贷款利率低、期
限长,主要目的是稳定农产品价格,控制生产,保障农民利益。
印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心合作银行和邦合作银行
组成,主要负责提供短期贷款。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地区农村银行、
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和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地区农村银行主要为
地区范围内的小农场主、农民、手工业者和小企业主等特定对象提供贷款;
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为农业和农村工业提供短、中、长期的中间信贷,
以全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印度的民间信贷组织如钱庄、当铺及经营高
利贷的个人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可见这些不同性质的金融
机构协同运作,可以满足农村发展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推进农村的快速、健
康发展。
6.1.2发展农村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是信贷机构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
融服务方式,也是扶贫的重要手段。70年代中期,亚洲最贫困的国家孟加拉
国首创了全新的小额信贷的制度和方法。并迅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流行。目
前世界各国小额信贷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和正规金融机构等。
马来西亚的格拉米乡村银行模式是典型的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银
行。格拉米乡村银行自1998年起不再接受政府和国际机构援助资金注入,他
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户组织,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在自
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
担还贷责任。
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BRI—UD)和泰国(BAAC)是『F规会融机构从事小
额信贷的模式。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li设地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独
6.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政策建议
立营业中心。独立营业中心是基本经营单位,独立核算,可以自行决定贷款
规模、期限和抵押,执行贷款发放与回收。BRI吸收了印尼农村约3300万农
户手中的小额游资,储蓄成为其主要的贷款本金来源。它严格分离银行的社
会服务职能和盈利职能,银行不承担对农户的培训、教育等义务。BRI—UD
高利率和鼓励储蓄的政策,使金融机构实现了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社区合作银行(又称信用联盟)是完全由社员管理、自助式的金融机构。
它由特定的群体或机构组织管理。合作银行是一个民主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的金融合作社。由所有社员拥有并管理,每个社员有一票的投票权来选举合
作社的负责人。树银行是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FINCA)开创的一种提供小额信
贷的组织形式,它采用经济民主化的方式运作,提供市场利率的贷款是其主
要业务。小组会为自己提供三种基本服务:提供小额自我就业贷款来开办或扩
大自己的生意;提供一种储蓄激励和一种积累储蓄的方法;建立一个提供互
助帮助并鼓励自立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系统。村银行小组的成员相互担保彼此
的贷款并在组织内部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6.2发挥金融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6.2.1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会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劳动力转移不但是个社会问
题,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问题,应该在农业和非农业间破解。促
进劳动力转移,首先培育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吸纳,靠城镇地区的吸收和农
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其次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达到近似饱和程度以后,农业生产效率相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效率开始逐步落
后,此时,不应该在把劳动力和资金强行固定在农业上,而是发展农村的非
农产业,通过非农产业解决农村问题,非农产业的发展将会对资金产生更大
的需求,也能有效的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对
生产性资金需求缺口大,主要是非农产业的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在劳动力
供给相对稳定的自H提F,还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价格。有了供给和需求,接下来
就是扫除劳动力流动约束。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遇到双重约束。一是制度约束。长期以来,
农民受到歧视性制度和政策的不公平待遇,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
分配制度等等都对农民不利。二是人力资本约束。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又缺
少专门技能培训,因而缺乏在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的能力。尤其在科技创新
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这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更为突
出。因此非农就业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也就是农村人力
资本质量的提高。因此,无论是降低农业人口增量,还是减少农业人口存量
都离不开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
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以促
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
收入”。对财产性收入的划分一般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包括银行存款和有
价证券等,不动产包括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财产性收入还可以划
分为物质性财产和非物质性财产。物质性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
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非物质性财产包括人力资本、智力水平等。由
于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别,由此带来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所
受的教育越多,一般对于金融投资了解的越多,因此一般城镇居民掌握的金
融投资工具越多。而农村地区居民由于受自身教育不足和金融机构在农村地
区缺失的约束,一般很少有农村居民能够进行金融投资。因此为了缩小收入
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
第一,要在农村地区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
源的观念”。不仅广大农民要树立这种思想,各级政府部门及官员也应树立
这种思想,政府部门要为农民人力资本的提高,构筑外部环境,包括立法、
资金支持等,为培养未来的新一代农民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二,加强农村地区教育投资和教育改革。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
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把农民持续增收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
机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真正给予农民平等接受
教育的权利。同时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真币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模式,还要为农
村地区学生提供教育贷款,防』卜出现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利于农村居民跨过
人力资本门槛。
6-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政策建议
第三,提高农民投资人力资本的积极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农民首先
要在思想上重视自身及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民素质的提高才有希望,应
该加强政府对农民家庭教育支出的诱导和激励机制,提倡科教兴农,推广农
业新技术和新产品,使农村家庭自觉增加受教育年限,积极进行技术培训。
第四,提高农村人口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农民的
健康素质。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中,其中的重要一条是保健设旌与服务,即
人们的健康素质。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
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要改变陈旧的卫生观念,改善居住环境。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这是解决
农民脱贫致富,收入增加的基础。要优化农民膳食结构,增加兽禽类、蛋类、
乳类等营养素高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的身体
健康提供保障。
6.2.2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经济决定金融,农村金融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现有的需求与当地的农
业发展水平相关。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指那些能够还本付息的需求,并且这
些需求具有价值增值能力。正确识别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和名义需求之间的差
别将更有效的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
仅仅依靠农村的内部积累逐渐培育金融需求,在需求的引导下刺激金融
供给增加的思路不能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需要从外部增加
金融供给,强制性她打破金融供求矛盾的瓶颈。金融资源是稀缺的,通过市
场配置的金融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如果由政策性金融来配置,可能会产生“寻
租”问题,监督成本也比较高,而且在广阔的农村地区,谁最有资格得到稀
缺的金融资源,很难确立一个有效的标准。因此,商业性机构按“出价高者
得”的市场原则来供给金融资源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趋利
动机与农业的产业弱质性以及农户的需求特点并不吻合,商业性金融机构增
加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面临较高的机会成本,这就决定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
理性选择不是增加会融供给,而是减少舍融供给。因此,要增加金融供给就
必须对商业性会融机构进行“制度激励”,通过“补偿件”的制度安排激励商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业性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比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放宽了⋯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通过“补偿性”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商业
性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创新性的方法。
在对农村增加金融供给的同时,也要对农村金融的区域范围进行界定。
农村金融的概念不能以区域属性来界定。农村金融是以农民、农村和农业为
服务对象的金融体系。在山东、江苏、河南、黑龙江、上海等地调查中发现,
一些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的信贷资金不是投放在农村地区,也不是
由农村金融机构投入的,两是由城市金融机构投入的。如河南南阳市的西峡
市,苑西制药有限公司带动了几乎整个西峡市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而它的
资金主要由远在南阳的南阳市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支持,贷款量达到7亿
多人民币。因此应当拓宽农村金融的思路,树立农村金融大市场的观念。
鼓励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在对分散农户
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表现在四个方面:借贷关系一般嵌入于
社会网络之中,借贷双方信息对称;借贷手续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抵押、
担保、质押等,如需要抵押或质押,也可以接受一些正式放款者无法接受的、
非标准化的抵押和质押品,包括非货币性的贷款抵押,如土地使用权抵押、
劳动抵押、农户房屋抵押、田间未收割的青苗抵押、未采摘的林果抵押、活
畜抵押、首饰家电等质押等;借贷关系往往不是保持距离性借贷关系,而是
关联性借贷关系,集中在一个固定的狭小地城范围,客户群体相对固定,而
且向其成员重复放贷:借贷双方常常同时保持工作关系(商业交易关系)和金
融交易关系,这种关系的互联性使信贷交易更容易建立,这种非正式信贷交
易的条件取决于在其他市场上的交易条件,信贷风险较小。此外,民间金融
”中借贷双方往往能够充分创造、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其周围的本地知识。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可以学习日本和东亚新兴市场国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服
务的中小企业银行的设立和运作经验,在严格准入条件下。组建民间商业银行
或信用社,对现有的民间金融组织应允许其在公开、规范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
展,最终建立起适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和会融中介体
系,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的信息优势和监管优势,从而集中民间
剩余资余,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会融支持,加快就、Ik岗位创
造。
6成匡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政策建议
总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的缩
小有赖于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从帮助农
村地区改善人力资本投资上入手,从本质上帮助农村地区改变收入低的现状。
而收入差距的缩小也会对金融的健康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可以提高金融资源
转化和利用效率。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参考文献
1.Mckinnon,R.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2.Goldsmith.Raymond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Corm: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754—770.
3.Greenwood,Jeremy and Boyan Jovanovic.Finance Development 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5),1989.
4.Aghion,Philippeand and Patrienolton.ATheory ofTrick 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01.64.No.2(April),1997.
5.Matsuyama、Kiminori.Endogenous Inequality[J],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
2000v01.67,743-759. ⋯“⋯⋯’一
6.Pikelly,Thomas.The Dynamics of the Wealth Dislribution and the Intcre吼Rate
with Credit Ration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01.64,173—189,1997.
7.Galor,0.and J.Zeira.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J].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60(1):35-52.1993.
8.Banerjee,Abhijit V.Andrew ENewman,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2),274-298,1993.
9.Townsend,Roben M.And Kenichi Ueda.Financial Deepening,Inequality,and
Growth:A Model Bas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A].IMF Working
Paper,2003,V01.3,No。193。
10.Li,Squire,Zou.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and Intertemporal Variations in
Income Inequality【J1.The Economic Journal,1998,108(January).
1 1. Beck,K.and R.Levine.Finance,inequality and poverty:Cross-country
evidence[J].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Working Paper 3338,2004.
12. Baldacci,Emmanuel,Luiz de Mello and Gabriela Inchauste.Financial
Crises,Povert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IMF Working Paper WP/02/4.
Washington De: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2.
参考文献
13. Jeremy D.Foltz.Credit Market Access and Profitability in Turdsian
Agriculturem.Agriculture Economics,2004,30.
14. 章奇、刘明兴、陶然、Vincent、Yiu Por Chen.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
与城乡收入差距[z].工作论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15. 李萍、戴歌新.转型与分配协调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6. 张立军.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年
第3期.
17. 张立军、湛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中央财
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8. 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
析[J].经济科学.2006年第2期.
19. 湿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
究。2005年第9期.
20.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
究,2005年第2期.
21.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蜘.上海:三联书店,1993.
22.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
年第9期.
23.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3.
24. 李萍.建设新农村必须改造传统农业[J].改革,2006年第7期.
25. 王少国.我国的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研
究,2006年第9期.
26.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
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
27. 陈志刚.金融危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7
年第2期. 。
28. 李子奈、叶阿忠.高级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9. 张立军.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念,2005年
第3期.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30. 周建.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诊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31. 陈宗胜.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
32. 徐忠.小额信贷: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6年
第8期.
33.
34.
35.
36.
37.
38.
39.

严太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国际借鉴[J].商业时代,2007年第15
冯兴元.从民间金融视角看农村金融发展战略选择[J].银行家,2007
年第8期. ...
张立军.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年
第3期.
蔡防、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
第4期.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验
研究,2004年第6期.
王忠钦.我国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
据库,2006年9月. ⋯.。
刘敏楼.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J].上海金融,2006年第1期
后记⋯
后记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而
这篇论文的完成将会为这段学习生活画上一个体止符。内心深深的希望这是
一个完满的休止符。
在完成这篇论文的半年多时间里,伴随着烦躁、焦灼、愧疚、欣喜与感
激。
烦躁和焦灼来自于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
下为自己将来的生计奔波,另一方面又要静心思考论文,双重压力对我来说
是个严竣的考验。
而愧疚来源于对时间的不珍惜。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深深的发现很多知识我还没有掌握,很多书籍还需要好好再看,这让我深刻
体会到学术研究的艰辛。
欣喜则来源于写作过程中的收获,每次灵光闪现都让我欣喜万分,增强
了我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而感激是因为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帮助,让我得以顺利的完
成这篇论文。
在完成这篇论文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但是这篇论文仍然
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本身的知识存量不足,知识体系不完善,
致使这篇论文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进~步研究的地方。有不足才有进步,
所以这也必将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来源。
耿敏灵
2007年11月15翻
我国会触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致谢
来到成都这座城市有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有很多需要感怀
的事,也有很多需要感谢的人。,
首先要感谢我的两位导师:李萍老师和邵昱老师。李老师在我的学习生
活中给予我诸多关心和帮助,虽然工作繁忙,但总是抽出时闯与我探讨学业
上的问题,不厌其烦的帮我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远在异乡的我感
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李老师严谨的作风、谦虚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敏锐
的经济观察力使我受益匪浅。而我的另一位导师邵昱老师,一直给予我细心
的指导和帮助,当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勉励和督促,邵老师一丝不苟的学风、
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宽厚的为人使我受益终身。对两位导师的感激之情难以言
表。
其次我还要感谢在我文章中所引用资料的原作者,正是他们前瞻性的研
究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兴趣,使我最终能够落笔完成这篇论文。
此外,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很多老师都给予我学术上或者人生上的
教导和帮助。对指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们,朋友们,感谢你们对我无私
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我无私的支持和关爱,使我能够顺利
的完成这篇论文。同时他们也给于我乐观、坚强的性格,使我能够面对各种
压力和挑战,去迎接新的人生旅程。
耿敏灵
2007年11月15 F1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专著、论文、课题、教材、工具书等)
序排名情
题目刊物或出版社备注
号况
1 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财经界第一
究综述
2 近一年来国内c资本论>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
第三
综述版杜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一个分析视角
作者: 耿敏灵
学位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蒋序全 中国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8
2. 王忠钦 我国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学位论文]2006
3. 李海滨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1978-2005年的数据研究[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