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姓名:陈德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娄策群
20070610
摘要
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力分析
工具。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市场交易的各个层面,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
交易成本越高,市场运行效率越低,甚至导致市场失灵。
由于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认识能力的不同,获取信息成本各异,极易引
发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状况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甚至进
一步导致市场失灵。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主要包括信号
传递机制和信息甄别机制。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实践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
度展开对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分析,具体讨论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影响
及对策。我国博士后工作自1985年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
绩,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
不对称广泛存在博士后研究人员与流动站、工作站之间,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设站
单位之间,待就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博士后研究成果与需要科技
成果的单位之间,科研流动站与科研工作站之间,设站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
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制约着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就业,阻碍了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影响了博士后政策的贯彻实施
和博士后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通过引入经济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成果,完善信
息平台,增加信息供应和更新,降低获取信息成本,加强流动站和工作站的信息
交流,积极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建立和完善博士后自我发展机制,提高博士后
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实行
合同管理等措施来解决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博士后;影响;对策
Abstract
As the cA)re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ics,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a useful tool
for analyzing the modern market activities.Information asymmetry exists in almost
every aspects of the market trading.The higher degree of the marke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the higher the cost of trade will be.At the sarne time,market efficiency
will be lowered severely,even with the OCCUlTenC,e of market failure in some extreme
situation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ill be caused since economic agents in mallets have
different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costs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On the
other hand.information asymmetry will lead up t0‘'adverse selection"and"moral
hazard'’,or even a market failure.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information economics,the
methods of reducing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imarily include the‘‘signaling'’and
“screen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oan b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actual business environments.
This disserta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the postdoctoral program in China under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o the postdoctoral program in China.China’S
postdoctoral system,founded in 1985,has gained plentiful achievements and trained
lots of talents during 20 years’implementation.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ming ofthe information age,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has
more and more effects on the postdoctoral work.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widely
existing in the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and the stations;between the stations;the
researchers and the units setting the stations;the researchers waiting for employment
and their employers;the post-doetors’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units needing the
achievements;the research station and the workstation;the units setting the stations and
their supervision department,etc.It is found that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restricts
the recruitment,employment of the post-doctors,bames the resourcag conformity and
the advantage complement,and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stdoctoral polic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the overall goal ofthe postdoctoral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n
⑧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postdoctoral works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economic fiel正perfecti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increasing the information supply and urIdate,reducing the COSt of
gaining information,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stations and
the workstations,developing the postdoctoral programs in enterprises,establishing the
self-developing mechanism in postdoctoral program,improving the service of the
postdoctoral st城setting叩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s∞ssmcnt evaiuation system and
stimulative mechanism,implementing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information asymmetry;post-doctor: effects:countermeasure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储张f车酝3 日瓤.夕年名肌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储签名.f王f秘:)
日期.吵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门
f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重迨塞埕窒厦溢厘;旦坐生;旦二生;旦三生筮查!
导师签名
日期:L

年6月,,d
1.1研究意义
1.引言
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
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实际上,信息不对称无
处不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并对人们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
响。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无效率、高成本,消除其负面影响,采取一些措
施来消除信息不对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国博士后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始于计划经济
时代的博士后事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计划经济色彩,如政府统一管理、分配招收
指标、按计划划拨研究经费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博士后
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和流动站、
工作站之间,存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设站单位之间,存在于设站单位和上级主
管部门之间⋯⋯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随处可见,制约着博
士后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博士后事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进一步转变博士后工作中的政府职能、如何构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如何
分析整理博士后工作相关信息资源、如何利用有效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博士
后工作带来的影响,成为关系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探讨信息不对称在博
士后工作中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是博士后事业发展到今天的时
代要求。
1.2研究现状
1.2.1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应用
信息不对称理论由美国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6eorge
Akerlof)、斯彭斯(Michael Spence)和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提出,
他们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形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同时也改变了经济学家分
析市场机制的思考方式。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
和市场机制》是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最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创了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理论的先河。在这篇文章中,阿克洛夫首次提出了“柠檬
⑨⋯MASTER⋯'STHE粥
市场”的概念(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意思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现
在,“柠檬”已成为每位经济学家最为熟知的一个隐喻。柠檬市场主要是指信息
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私
人信息)。阿克洛夫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为了抵消逆
向选择带来的不利影响,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斯彭斯提出的信号传递
(signaling),即具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卖方)通过信号将信息传递给没有私人
信息的一方(买方):其二是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信息甄别(screening),即没有私
人信息的一方(买方)通过提供多个不同的合约诱使具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卖方)
披露其私人信息。
斯彭斯在1973年开创性的论文《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和1974年的著作《市
场信号传递》中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模型。在该模型中,他把教育当作劳动力市场
的信号。如果雇主雇佣靳工人时不能区分{瓯能力和高能力劳动者,劳动力市场便
可能萎缩成一个只剩下低能力劳动者以极低的工资被雇佣的市场。在劳动力模型
中,斯彭斯分析了如何利用信号传递可以避免上面的情况发生。在这个模型里,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有关雇员能力的信息不对称,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
道,但雇员的受教育程度向雇主传递了有关雇员的信息,一般来说,只有高能力
的人才能获得较高的文凭。于是文凭就成为了传递雇员能力的信号。雇主认为那
些不接受较高教育的雇员一定是低能力的,因而支付较低的工资,而对接受较高
教育的雇员愿意支付较高的工资。模型中受教育的程度传递了能力的信号,将不
同的劳动者区分开来。这里关键是我们假设了高能力的人接受同等教育的成本(如
努力、时间和费用等)低于低能力的人,正因为如此,高能力的人才能通过选择
接受教育把自己同低能力的人区分开来。如果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无关,教育
就不可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因为低能力的人会模仿高能力的人选择同样的教
育水平。
斯蒂格利茨对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为:证明了在交易过程中,信息弱势的
一方可以采取信息甄别(screening)的方式来间接地从信息强势的一方获得信息。
即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合约供信息强势的一方选择,从而使信息强势的一方选择
适合于自己的最优合约。
斯蒂格利茨与罗斯查尔德(Rothschild)1976年合写的《竞争性保险市场的
均衡》是研究逆向选择问题的经典论文之一,是对阿克洛夫和斯彭斯工作的一个
自然补充。在这篇文章中,他们以保险市场为例,研究了没有私人信息的代理商
2
硕士拳住论文
MASTER’S THE$15
(保险公司)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如何行动才能改进他们的结果(即解决逆向
选择问题)。具体说,投保人知道自己的风险状况,而保险公司并不清楚。但不具
有私人信息的保险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潜在投保人,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保
险合约(对较高的免赔额实行较低的保险费率),把客户按风险大小分成不同的类
别,这样,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特征选择一个合适的保险合约。
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对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奠定了现代微观
经济理论的基础。这一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现实市场许多经济现象的理解,而这些
经济现象不能完全地被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所解释。此外,他们提出的经济模
型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社会机构的出现,而这些社会机构的目的是消除信息不对称
带来的副作用。
现在,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
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市场现象,此类文章有陈风华的“证券市场信息不
对称下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刘跃等的“食品业营销中信息不对称闯题的分析”、
金卫中的“银行信贷中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原因及对策”、谢云英的“当前银企信息
不对称的主要表现及对策”、刘语佳等的“物流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策”等
等。
目前,人们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已基本形成共识:一是信息对市场经济有着重要
影响;二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
市场经济带来晟佳效果;三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1.2.2博士后工作研究现状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
研究工作的制度。“1985年,由原国家科委牵头组成的“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统
一组织和协调全国博士后工作。1988年至今,博士后的管理工作由人事部下设的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和科技干部管理部门的作用,
理顺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方面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解决博
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博士后工作的顺利发展,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
管委会从1990年开始,先后在吉林省等14个省市进行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
的试点工作,改变了过去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所有事情均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定
。人事部、全国博管会,博士后管理规定.2006
的模式,引入了各省市、流动站或工作站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二十多年
阃,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3000多人,出站人数已达2万多人,为国家
培养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对博士后工作的探讨从1985年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如姚
云的“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岳国锋等的“中国博士后工作的实践与思
考”、陈谷纲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评估初探”、黄飞跃等的“发展企业博士后的
理性思考”、徐静的“高校博士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王可利等的“论高等
学校博士后聘用制改革”等等。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博士后工作的某一方面,如
博士后研究人员定位、如何构建博士后制度、博士后工作运行机制、博士后日常
管理、企业博士后、博士后后勤保障社会化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社会保障等等:使
用的方法主要是:介绍工作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及产生
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1.2.3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影响及对策研究现状
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比较
深入的研究还未出现。在个别研究成果中提到了博士后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两个
方面内容:一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有意从事博士后研究的
博士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1.3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的概
念、信息不对称对经济秩序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等内容。第二、三、
四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在第二章,我们首先介绍了博士后工作中的几个主要的
主体,进一步分析了博士后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和原因,使读者明白博士后
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广泛存在性。在第三章,我们着重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对
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分析显示了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博士后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第四章,我们从加强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完善信息平台建设、
增加信息供应,积极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
工作影响的办法。
4
⑧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1.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熟悉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士后工作及
研究现状,了解信息不对称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对博士后工作的
影响及对策。
(2)经验总结法。调阅多年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试点省市博士
后管理办公室和各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的经验总结材料和相关数据信
息;阅读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影响的有关研究成果,总体上研究并撰写信息
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4论文创新点
信息不对称对房地产业、。保险业、消费信贷、股票市场等的影响与对策的探
讨已广泛开展,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的系统研究还没有出现。从信息不对
称的角度系统研究博士后工作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也是人类社会和博士后事业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5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1.HESIS
2.本研究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许多社会现象都是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试图从信息
不对称的角度研究我国博士后工作,指出我国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分析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本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理论基
础一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2.1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当市场的
一方无法观测和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亦或观测
和监督的成本高昂时,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所处的不对称状态。”o信息不对称理
论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期蒂格利茨和迈克尔·斯
彭斯提出,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有两个基本模型:一是研究事前当事人之间博弈的信息
非对称性的模型一一逆向选择模型;二是研究事后非对称的模型一一道德风险模
型。道德风险模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二是隐藏信息
或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主要涉及的是如何降低信息成本的问
题,道德风险模型主要涉及到如何降低激励成本问题。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信息
占有劣势方的“逆向选择”和信息占有优势方的“道德风险”,而这两种行为所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市场机制的扭曲,误导市场信息,造成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这种全新的经济学理论,被广
泛应用于解释许多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现象。
2.2信息不对称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2.2.1造成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
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中,卖方之问或买方之间是不可能有公平竞争的,卖方
可以通过对商品信息拥有的优势,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首先,卖方可以通过
。刘智.强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发展【玎.人民同,2∞3
6
买方对价格信息掌握不完全的情况,对买方封锁价格信息,甚至提供虚假的价格
信息,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从而牟取暴利。其次,卖方可以利用对商品熟悉、
了解的信息优势,对所售商品的质量、性能、原料构成、制作方法、用途,或者
对劳务的技术服务的质量、规格、技术标准等,进行虚假、失真的宣传,欺骗消
费者。
信息不对称还造成不公平竞争。当市场上竞争者众多,每一厂商向市场提供
的产品份额较小,并不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质量与价格水平时,那么单个厂商的
粗制溢造行为可能导致成所有厂商的集体行动,产品质量必将全面滑坡。不仅如
此,劣质品的负外部性使得名牌产品深受其害。由于名牌能够带来溢价收入和更
高的销售量,一些不法厂商往往生产仿制“名牌”产品。他们并不需要维护“名
牌”的质量信誉,生产的产品往往质量低劣,从而构成对真正名牌的严重打击。
在不法厂商“假冒”、“仿制”等不正当手段的冲击下,名牌产品就可能被完全挤
出市场,名牌企业也可能被彻底搞垮。
2.2,2造成劣货驱逐良货和市场缩小
在消费者能辨清真货与假货、优品与次品的情况下,价廉物美或价高质优是
完全能够赢得市场的。但在交易者无力分辨真货与假货、优品与次品的情况下,
所谓价廉物美或价高质优并不能赢得市场。原因在于:如果真货与假货、优品与
次品价格相同,由于真货、优品的生产花费的成本高于假货、次品,因此生产者
得到的盈利就会少于假货、次品,甚至毫无盈利。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真货、优
品显然处于劣势,真货、优品的生产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若无外力约束,
在消费者无力辨别真货与假货、优品与次品的市场上,所会出现的便是劣货驱逐
良货。
信息不对称还会造成市场缩小。由于在市场交易中,买方为了获取最大化的
经济利益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某类商品在无力辨别真货与假货、优品
与次品的情况下,就会对所有商品采取拒买行为,其结果会使这类商品的交易市
场消失。况且,消费者因担心买到假货、次品,而尽可能地减少购买量,从而导
致市场的萎缩。
2.2.3导致生产劣货的竞争和生产效率的降低
信息不对称会刺激生产者大量生产假货、次品,生产得越早、越远销,获利
7
项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
越大,从而引起生产假货、次品的竞争。这不仅会损害真货、优品的生产者的利
益,而且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且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
信息不对称造成生产下降、生产率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消费者拒买或少买,
这必然会使生产者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而
造成这些类型的产品供应过少或缺乏供应。产品的研制、生产所需投入越多,而
被假冒、仿造的可能性越大,生产者就越不愿生产这类产品,这类产品也就越可
能出现供应不足。另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在
信息对称的经济中,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会给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以正的激励,
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但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中,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行为给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的是负的激励,从而会损害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2.4造成需求与供给、消费者与生产者扭曲
在需求与供给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中,由于交易者对交易对方资信等
的信息缺乏,就往往会减少交易量。其结果是造成~些产品(包括实物产品、资
金、劳动、服务等)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些产品则又会出现供给过剩。在消
费者与生产者方面,对消费者来说,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中,却完全可能因为信
息的缺乏而买到质次价高的假冒产品、劣质产品。产品价格太低,消费者会担心
其为假货、次品而不敢购买;价格太高,消费者也不敢购买。因为价格高的产品
可能是真正的优品、真货,但也有可能是假货、次品。这样,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对生
产者来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生产者的投资、生产、销售决策也会变得无
所适从。例如产品到底是争先创优,还是生产假货、劣品,经常使企业家犹豫不
定,因为争先创优不一定就能赢得市场和利润。生产者在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
等等方面都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2.2.5产生道德风险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分工细化,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对称
部分造成对当事人行为约束的弱化,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的“机会”
增加,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当我们不能确定一个事件的结果与个人的
行为有多大直接关系的时候,就只能依赖道德来约束行为了,这就是所谓的“道
德风险”。正如企业家们常常看到“失败的经营者会有一万个理由证明亏损与自
8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TER’S THESlS
己无关”的这类事情。
2.3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2.3.1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
从社会存在的角度看,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是人们获取信息能力与多种社会因
索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因素。首先,在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本行业劳动者所掌
握的本行业信息平均多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所了解的本行业信息。不同行业劳动
者在不同的信息经域产生不同的信息优势。其次,专业化使个人在其自身的专业
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个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专业性信息优势。再
次,劳动分工愈发展、专业化程度愈高,在每个领域或行业中专业人员与非专业
人员之间的信息差别就愈大,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分布也就愈不对称。
2.3.2搜寻信息要花费成本造成的障碍
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或知识是必须花费成本的,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等经济资源的投入,这就构成了市场交易者搜寻信息的障碍。在市场交易中,许
许多多的交易者便不可能具有与交易对方同样多的信息。
2.3.3交易者的知识有限性
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最主要是所拥有和能支配的时问资源的有限性。市场
交易是由人所形成的,而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
动在时间上是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这就造成在市场交易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
象:生产者或卖方所拥有的信息要多于消费者或买方。
2.3.4交易者对信息优势的垄断
在市场交易中,交易者拥有的信息越多越有利。因此信息的优势方为获得最
大化的经济利益就会隐藏信息或者向市场提供虚假的信息,这样交易对方就无法
获取影响其经济利益的有关信息。
9
⑧ 硕士擘驻论文
MASTER’S THESIS
3.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3.1博士后工作中的几个主要主体
目前,在我国的博士后工作运行中,涉及到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用人单位、省级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国
家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等多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各个主体拥有的不同的或不对等
的信息,并依靠这些信息直接或问接的与其他主体发生着密切的工作、业务联系,
形成我国博士后工作的整体。
这里所说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有意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博士和已经
在站的博士后工作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
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是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
织。”。设站单位即是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用人单位是指需要引进出站博
士后研究人员补充自身科研教学队伍的单位。省级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是指经人
事部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博士后管理部门(省级博士后工作管理协调委员
会),一般在人事部门设博士后管理协调工作办公室。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是
国家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负责
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
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3.2博士后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当各个主体发生联系的时
候,信息不对称便表现了出来。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很多方面,对
博士后工作开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博士后研究人员与流动站、工作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人事部,全目博管会.博士后管理规定.2006
10
博士后研究人员与流动站、工作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博士后研究
人员招收上。
我国目前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经过多年辛勤努力,
终于拿到博士学位没有单位的莘莘学子。从现实的角度说,他们拿到博士学位时,
普遍首先想到的是就业,以尽快的开始工作,脱离学生身份,并赚取养家糊口的
费用,甚至是归还学习期间所负的经济债务。在没有合适的单位,或者自己的水
平现阶段还无法找到理想单位的情况下,刚毕业的博士选择从事不仅有收入来源,
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就业的资本的博士后研究,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在职职工。这类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大致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跳槽”做准备。有些博士就业后,到单位工作一段时间才发现,单位里
有许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无法满足自己物质及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脱产两年从
事博士后研究,在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寻求新的工作单位提供了方便。
二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进一步发展傲准备。许多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
出站回单位后,很快解决了原来很难解决的职称、待遇等问题,证明了自己当初
选择做博士后的正确性,同时也鼓励着更多的人走上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道路。
不管是那一类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取物质回报,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他
们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内在动因。正因为此,博士学位获得者在申请博士后岗
位时,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工作待遇好、科研平台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口的流
动站或工作站进站。但是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这些信息并不容易得到,特别是对一
直在校读书,社会知识有限的博士生更是如此。我国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般都
设在一级学科,各一级学科涵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不同设站单位相同学科流
动站的优势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各研究领域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水平更是参差不
齐,在全国几百个流动站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信息缺乏和较高的选择成本
显然成为瓶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在企业。企业招收博士后一般都是为了解决
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或者产品开发创新,讲究实用和效益。由于技术保密,信息
渠道不畅等原因,对长期在学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生活的申请者来说,很难了解到
适合自己的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岗位。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行动指
南,在考虑投入风险的情况下,企业的一些隐性的技术需求,也不都能转化为显
性的博士后工作岗位,更使一些可能申请到博士后工作岗位的申请者失去了信息
来源。
招收流动编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帮助完成科学研究任务,是国际上通用的
做法。在发达国家, 国立科研机构常常采取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形式。
流动人员占科研人员的3 2%~8 6%不等,多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们通过
大量聘用流动人员,并给予获取相对稳定职位的机会,使其始终拥有一支充满创
新活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我国的流动站和工作站,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学术研究背
景,承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和技术攻关课题,急需招收博士后协助完成谋题
研究。但是,在全国每年10000名以上博士毕业生和更多的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
博士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且愿意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确非易事。即便是主动上
门申请的人员,每人都有不同的求学历程、学科背景、现有研究能力、发展潜力、
思想政治表现和身体状况,而这些信息招收单位都知之不祥,有些即便是经过严
格考查也很难把握。特别是在当前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普遍学术动机减少,寻找
出路、获取名利、转换工作的功利色彩加重的情况下,流动站和工作站招收博士后
研究人员更是感到信息不足。
3.2.2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设站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的研究工作在流动站或工作站进行,在合作导师的指导
与合作下实施,但同时都希望设站单位有一个好的科学研究大环境,比如科学研
究风气好,科研硬件设备齐全、先进,科研资料广博,后勤保障到位等等。在目
前的体制下,虽然国家对博士后工作有统一的基本政策和要求,但博士后工作具
体实施由设站单位操作,各设站单位条件千差万别。受经费限制和人力物力不足
等因素制约,有些设站单位实验设备陈旧、科研资料缺乏,博士后生活保障工作难
以到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及住房等一直存在问题,甚至个别设站单位为招到博
士后人员实施道德风险。这些情况博士后在进站前很难全面了解清楚。比如一位
从北方高校到华南理工大学从事计算机安全研究的博士后,发现他所需要的许多
专业书刊在整个华南地区都难以找到,为了不影响科研,只好自己或托人多次去
原来读博士的学校或北京地区查找,费力费钱。还有些设站单位许诺给进站博士
后提供两室一厅的住房,可博士后入住时才发现,房子破旧不堪,甚至连房门都
摇摇欲坠。
设站单位动用各种资源得以批准设站,并克服重重困难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筹
措经费、提供住房,解决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自然希望这些投入有
个超值产出。但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的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其学术
水平和研究工作的具体状况对设站单位的行政部门来说无法把握。特别是博士后
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是相当独立的领域,基本上是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从事延续其博士课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本身往往已经十分狭窄。有时候,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
国内研究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有几个甚至仅此一人。第二,从事一些为了完成某
种特定需求的课题研究。例如,按照社会、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学术科研机构要求
进行的研究。这些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价值是由需求方提出来的,有时候,其中的
一些研究项目在国际上已经是很落后的,有时候,虽然课题本身并不先进,但是
有可能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三,有些研究项目在当前看来没有
什么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它们具有很高的长远价值。有时候,一些
非常普通的科研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原先不在意的实验数据,后
来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人员不是专业人士,基本
不具备评价博士后们研究课题价值的能力。目前,设站单位大都对在站博士后进
行以发表论文为主的考核,但博士后在站两年,时间有限,社会上的杂志水平又
良莠不齐,难以体现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真实贡献,特剐是从事技术研究的博士
后,设站单位对其是否实现技术创新目标更是难以认定。各设站单位对博士后如
何考核、按什么标准考核、需要他们做出什么贡献才符合设站单位的投资利益等
问题一直存在困惑。
3.3.3待就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不能按期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人数呈上升趋势,以北京大学为例,
1998年应出站67人,滞留10人,占应出站人数的15%,2000年,滞留人数比例
达到20%,2005年达到21%。在延期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大多数是因为没
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而无法出站。
滞站博士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单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待就业博士后研究
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
总体上呈现出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象博士后这种层次的高尖人才,更是
有极大的需求量。但是,究竟是哪些单位、什么岗位、需求什么样的人,许多待
就业人员不甚知晓。这一方面是因为用人单位宣传不够,特别是宣传的不够详细,
使得需要信息的人员只知其大概,甚至担心用人单位无法兑现全部的承诺,无法
果断决定。另一方面因为待就业者知悉信息需要成本,比如到外地参加供需见面
会的成本以及作为博士后还要参加供需见面会找工作的精神成本等,在一定的程
度上加剧了博士后滞站问题。
我国博士后虽被界定为无需参加教学工作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但不同地区、
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有些重在完成课题研究,有
些则重在组合科研教学队伍,也有些重在加强某些学科领域的建设等,使得博士
后研究人员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不同的博士后,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劣势,用人
单位在选择拟聘人选时,不得不花费巨大的成本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常常还无法
达到预期效果。我校某学院前两年为引进了一个博士后人员,学校配套了一大笔
科研经费和安家费,有关领导多次出面与该博士后面谈,最后终于办理了进校手
续。一年后,学校却收到二级单位要求辞退该博士后的报告,据说是该同志上课
能力不行等等,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3.3.4博士后研究成果与需要科技成果的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
自1985年我国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培养造就了大批的优秀科研人才,在中
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博士后研究人员占13.7%,“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
博士后研究人员占17.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中,博士后研究人员
占16.7%。这些博士后研究人员极大的推进了科技社会进步,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成
果。
但是,我国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利用率差又是一个不争的实
事。博士后制度强调“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各博士后招收单
位按照这一宗旨,对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和使用同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博士后人员一般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基础研究的,也有
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还有一些具有潜在的经济利益前景。
但是博士后人员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又欠缺对瞬息万变市场的分析预测,
而设站单位对此也普遍缺乏关注,使得这些成果最大的价值体现往往变成了博士
后圆满完成工作,顺利出站。在这种情况下,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自然成为一个
难题,精明的商业者也很难抓住这些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机会。
3.3.5科研流动站与科研工作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
博士后工作站需要与挂靠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间建立密切互补的关系,利用博
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优势、管理经验等,对进入工作站的博士后在招收、考核、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出站报告的评阅、评价等方面给予支持。工作站给流动站
交纳一定的挂靠费、指导费。这样有利于高等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智力资源
与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财力资源之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的机制进行合
理配置及整合,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优势。这就需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科研工作
站之间比较充分的了解彼此的需求与优势,才能更好的开展合作。但现实是,博
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智力群体普遍认为企业缺乏进取、竞争意识,对接受高、新技术
成果有顾虑,不愿意承担开发应用的风险,或者急功近利,期望把科研成果拿来就
立即上马产生经济效益。而不愿意投入资金、花费时间引进博士后进行应用研究工
作。而科研工作站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和对博士后创新能力有怀疑,甚至认
为招收博士后成本太高。同时,企业原有研究人员未能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个人
利益的关系,当博士后介入原有的研究课题时,他们会出现心理失衡,进而给合作
交流带来各种问题,使得博士后的研究难以顺利开展。这些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致
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科研工作站之间合作常常困难重重。
3.3.6设站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随着我国博士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博士希望通过博士后阶段的
培训寻求个人新的发展。而非流动站单位和非工作站企业,则认识到通过招收博
士后的形式,可以改善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吸引,培养和使用高水平年轻
人才。因此申请设站有着自身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的要求。目前我国博士后流动站
和工作站设立由政府统一审批,集权式管理。而政府设站,一般是按照政策,根
据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论证、审核,所获得的信息单一且有限,作为拥有优
势信息一方的申请设站单位,自然可以根据申报条件,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回避不利信息。由于设站名额有限,竞争激烈,申请设站单位更是动用各种资源
进行攻关,使得政府审批部门更加难以得到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当然,个别具体
组织受理申报材料的人员,利用各申报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收受贿赂,实施
道德风险,同样加重了国家了解申报单位准确信息的难度。同时,国家博士后流
动站和工作站一般设在一级学科和重大企业,实际上,还有很多需要博士后研究
人员的地方无法招收博士后。一些实力强的研究型高校,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充
足科研经费,并承担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二级学科或新兴学科,一些经济实力
强,科研条件较好的非工作站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博士后研究人员,这些需求却无
法满足。
在博士后管理过程中,政府只负责制定博士后宏观政策,具体执行实施要靠
各设站单位。由于理解的差异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各设站单位在执行国家政策时
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这些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很难详细掌握与了解到。有些单
位,博士后的管理和考核十分松散,没有真正起到在使用中培养博士后的目的;
砺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还有些单位碍于两年内没招博士后的设站单位应予以撤站的政策规定,更是有为
招博士后而招博士后。
政府统一下达博士后招收指标,是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操作方式。
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对博士后人员的需求差异很大,国家很难找到准确的信息予
以全面指标调控。
16
⑧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4.信息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
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
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
质量,稳步扩大规模,健全完善制度。
我国自1985年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至目前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都达到一千多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四万多人,有二万多人
完成研究任务,期满出站。博士后制度的实施为我国社会建设培养了一支年轻而
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学科专业比较齐全、
地区部门分布广泛的工作体系,为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藏,发挥了要作用。在中国青年科学
家奖中,博士后研究人员占13.7%;“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博士后研究
人员占17.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中,博士后研究人员占16.7%;
已有7位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众多出站博士后研究
人员在站期间或出站后很快晋升为教授、研究员,迅速成为本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
科研骨干,有的还成为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高级管理人员。
可以说,博士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
不对称对博士后工作的影响业越来越大。
4.1对博士后招收工作的影响。
我国目前博士后招收工作正面临两大困境:一是许多刚毕业的优秀博士出国
或去国外做博士后,这些博士后更多地集中在工科、理科:二是在国外获得博士学
位回国做博士后的人数不理想。下图是创办博士后制度后1995年至2005年,我国
每年吸引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的情况。
17
⑥ 硕士擘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1995--2005年间,我国留学博士回国傲博士后人员人数
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03--2005年,留学回国做博士后的人数下降明显。
博士后招收工作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
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上级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不少设站单位博士后政策
对优秀博士,特别是留学回国博士后吸引力不够。少数流动站和工作站在涉及博
士后研究工作的实验设备、科研条件、学术交流、生活待遇及图书资料等方面严
重滞后,难以吸引优秀博士进站。有些设站单位虽然条件不错,但是没有认识到博
士后工作重要性,领导不够重视,宣传不力,使得申请进站人员缺乏及时准确的
招收信息。还有些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自身有着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学科背景,
科研大环境较好,科研设备、资料比较齐全,自己也有一支较好的科研人才队伍,
因此在给博士后人员待遇时相对比较小气,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招到最好的博士后
人员。但是,博士后人员在申请进站时,不仅考虑自己的发展,同时也会考虑经
济待遇,特别是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博士,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不能
确定这些单位对自己发展到底能提供多大的便利的优秀的博士并不选择这些单
位,结果是逆向选择出现,这些单位可能招到自己本不需要的人。
信息不对称横亘在招收单位和申请博士后岗位的人员中间。申请者们不知道
哪些单位需要他们来解决哪些科研难题;而许多苦苦寻找解决科研难题攻关人才
的单位,也抱怨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们。
4.2对博士后培养目标的影响
18
⑨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我国实施博士后制度就是为了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培养一批勇
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造就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
人才队伍,为国家重大基础理论、重点公益型课题研究和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
项目服务,为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但是我国博士后的现状与博士后制
度的目标之间出现了差距。我国大部分学科招收博士后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现有的
研究课题。因此在招收自筹经费的博士后时主要考虑该博士以前是否从事过本单
位需要的研究工作,进站后能否迅速胜任此工作,而较少从学科的交叉、人才的培
养以及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去考虑。以至出现少数全面素质不高,甚至成为
“高级打工仔”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另外有些博士后进站的目的是将此作为寻找
“好”工作的跳板,进站后并未全力投入科研工作,其结果,必将出现博士后水平下
降的趋势。而这些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国家博士后主管部门很难及时
监管到位,并适时做出政策调整以解决问题。
4.3对博士后工作考核评估的影响。
博士后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普遍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不同学科的博
士后人员的研究领域的信息几乎是一片空白,由这些管理人员担负起的组织博士
后人员考核、评价工作难以真实评价博士后人员的水平。在现行评价、考核机制
下,博士后人员短期行为严重,对科技成果重数量、轻实用,重理论水平轻实践应用,
重评奖、轻市场需求,重论文数量、轻推广应用,以至于博士后能够进站就表明两
年后能顺利出站,似乎从博士到博士后身份的转变,只是一个时间控制问题,而不
是一个质量控制过程,如此自然难免博士后队伍鱼龙混杂,博士后质量难以保证。
博士后设站单位条件参差不齐,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变革,有些单位已经不再具备
设站条件。有些流动站水平下降,不适合再继续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但这些单
位仍然存在于博士后体系中。
4.4对地区和学科平衡发展的影响
现行的博士后制度仍然带有“中央计划”、“平均主义”、“一刀切”等计
划经济时期的浓重色彩,在流动站审批、计划招收、指标分配、统一的招收条件限
制、进出站集中上报审批等方面尤为突出。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与整个社会经济运
行市场化形成反差,而且与各设站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与竞争机制、成本收益核算、
分散决策为导向的改革不相适应。国家博士后主管部门和设站单位之间的信息不
19
⑨ 硕士擘住论文
MASTER’S THESI$
对称,促使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设站单位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攀比,盲目扩大
招收规模,竞相争取计划指标的现象愈演愈烈。一些市场竞争力弱的基础学科、传
统专业得不到扶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得不到重点资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
外流现象更加严重。
4.5对博士后成果转化的影响
我国实施博士后制度,对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
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博士后在站期间,以敏锐的科研意识积极争
取项目,充分借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良好研究平台,开展了许多前沿性的基
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发挥了博士后应有的作用。从1992年一2005年的13年间,
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25569人,基金累计资助9972人。另
据统计,“博士后在站期间平均每人参与和承担2~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级
项目占4005;平均每人在国际上发表论文1.5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4
篇,平均每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0.5项”。
博士后研究人员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果转化率很低,
对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受限,影响了博士后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许
多单位开展博士后科技行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将博士后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
结合,使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博士后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充分发挥
博士后的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才能,同时也为将来正式参加工作积累必要的实践
经验。这些活动的“流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博士后人员社会信息的缺乏,要
使自己的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需要主管部门和博士后人员做出更多的努力。
4.6对博士后就业的影响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大城市的知名院校
人员编制近乎饱和。”。单位用人普遍实行“按岗聘任”,一个岗位空下,会有很
多来自不同渠道的人来竞争,只有比其他人有更强的竞争力者才能获胜。不可否
认,博士后人员按理具有比其他一般人员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但是,这种竞争力
必须要用人单位知悉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博士后人员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
他们利用公共资源或者企业资源进行管理的积极性很高,找工作的主动性却不高,
择业对渠道的依赖性很大。有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博士后希望用人单位到学校
9衣秀侠.博士后就业问题与对策田.中国人才2006(9):41
20
硕士擘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来招聘;其次,他们更愿意通过熟人和关系来找工作:第三是通过网络来求职。
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要获取这些博士后人员的信息并做出选择,加大招人成本
成为必然,能否招到合适的人却仍未知,增加了博士后就业难度。
2006年北京博士后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九成博士后青睐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
工作。进入政府做公务员以及出国发展成为博士后们的第二选择。而仅有不到5096
的博士后有意选择进入企业。绝大多数博士后基于研究资金等问题不考虑自行创
业。这表明,博士后人员就业主要还是希望进入自己多年生活并十分熟悉的高校
和科研机构,对进入其他行业信心不足。这种信心不足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
的。由于这种择业心理的存在,博士后人员就业出路有限,大城市知名高校和科
研院所人员普遍饱和,而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急需高层次人才却无法进入博士
后人员择业视线。
2l
⑧ 硕士擘位论文
MASTIPR’S THESIS
5.解决博士后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5.1引入经济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成果,研究博士后工作信息不
对称现象
以信息不对称假设为前提进行的各种微观经济学研究成果,形成了当代最富
特色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一代理
关系、激动机制、不利选择(或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市场信号和搜寻等基本
概念,逐步融入到微观经济学经典教科书的内容中。信息不对称理论表明,市场
机制不是万能的,它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需要用非市场手段来解决市场失
灵问题。
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应该
利用和借鉴经济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成果,来研究和指导博士后工作大开展。
博士后工作中一样存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一样存在信息获取、利用、传播,
一样存在着虚假信息,一样需要上级博士后主管部门采取措施,甚至立法来规范
博士后工作秩序,打击使用虚假信息的不法行为。
5.2完善信息平台,增加信息供应和更新,降低获取信息成本
5.2.1现有博士后信息平台情况
信息技术最关键的因素是软件的开发。重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搭建
一个博士后工作的信息平台,用以发布、传播、获取信息。目前,人事部全国博
管会已经开发了一个信息平台,公布了全国博士后管理机构、博士后有关制度、
博士后基金申请、博士后评优等,设置了博士后工作试点省市、博士后设站单位、
博士后论坛、人才自荐和单位人才需求、中外博士后交流等连接,也建立并开始
实施了博士后进出站网上办公系统,并与今年第4l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时开始
了网上申请。但是,这个平台还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
(1)试点省市和博士后设站单位信息严重不全
⑧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对于博士后申请者来说,试点省市,特别是设站单位的信息对他最为重要。
目前全国在广东省、湖北省等14个博士后事业发展较好的省市进行了博士后工作
试点,由这些省市在国家制度指导下自行制定博士后政策,出台博士后激励、考
核等措旌,并自主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试点省市的博士后工作制度和状况是
这些省市博士后人员重要的外部环境。遗憾的是,博士后平台上试点省市信息严
重不全。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快速发展的广东省为例,进入页面后,“新
闻公告”、“管理机构”、“办事指南”均为空白,在最为重要的“政策法规”栏
目中,仅有区区四条规定。作为博士后人员普遍关心的博士后总体工作文件、博
士后经济待遇和后勤保障等重要信息却无法找到。做为中部大省、西部打开发桥
梁、拥有全国第三多高等学校的湖北省,页面中一共也就四条信息。
博士后人员申请进站时最需要知道的是博士后设站单位信息。设站单位博士
后人员需求状况、专业类别、合作导师情况、现有科研人员队伍情况、专业发展
水平、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情况、工作待遇、配偶安排、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
等,直接左右着申请人员的决定。特别是海外留学博士,能从全国博管会的信息
平台获取官方发布的信息,将给他们回国做博士后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但这方
面的信息在目前的信息平台上十分缺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博士后设站
单位的龙头老大,经收索点击进入连接后,发现是他们大学的主页,而博士后政
策等情况收寻好久仍没找到。“百度”是目前大家利用最多的收索网站之一,其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信息的能力不容置疑。但进入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
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界面,点击“详细信息”时,其显示居然是“对不起,暂
无信息”!
(2)信息过时
博士后信息平台上信息过时问题满目皆是。“求贤若渴”是设站单位需求博
士后信息,上边发布的信息居然没有2007年的,2006年的也只有3条。“项目招
标”中发布的是现有项目,希望招收博士后人员协助研究的信息,所有信息竟然
都是2005年及以前的。“中外博士后交流”栏目中有2条信息,发布时间分别2003
年2月和2003年4月。
(3)信息量太小
一是栏目不全。有些重要栏目,比如设站单位评估情况、流动站及工作站考
核情况等没有。设站单位评估和流动站、工作站考核情况反映了基层单位博士后
工作的状况,对博士后培养质量提高十分重要,也是上级博士后主管部门检查基
层单位博士后工作实施情况的有效手段。在博士后信息平台上公布设站单位评估
⑨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情况、流动站及工作站考核情况有利于博士后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申请进站
人员方便的选择进站,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二是信息供应不足。平
台上“自我推荐”、“项目招标”和“求贤若渴”是专门用以发布自荐和需求信
息的地方,可以使博士后申请者和招收单位比较便捷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是
信息量实在太少。“自我推荐”中只有137人发布了求职信息,“项目招标”中
有22条信息,而“求贤若渴”中只有区区14条。对于全年进出站几千人的博士
后发展现状来说,这些信息真正是微不足道。
5.2.2完善信息平台,增加信息供应和更新,降低获取信息成本
完善现有信息平台,增加信息供应和更新,是解决博士后工作中信息不对称
问题的关键和有效途径。当前,需要进一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将已有的分散异构的“信息孤岛”无缝地联结起来
全国各省市、各设站单位、各流动站和工作站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士后信息
收集、整理和发布方式,信息十分分散,且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全国博管会信
息平台应将这些分散异构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发布体
系和准则,必将有效提高信息的使用率并大大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2)解决好整合后的信息资源系统状态分布和运行问题
哪些信息资源是分布存在的?哪些信息资源是集中式存在的?哪些博士后工
作业务是分布式运行的?哪些博士后工作业务是集中式运行的?哪些博士后管理
权限是分布式操作的?哪些博士后管理权限是集中式操作的?比如,博士后人员
进出站在试点省市就是由试点省市自己办理,报全国博管会备案,非试点省市博
士后人员进出站就由全国博管办直接办理,而博士后证书的办理、发放均直接由
全国博管办办理。解决好这些问题,博士后信息平台在使用时,一定会给人以思
路清晰、方便快捷的好印象。
(3)解决好信息需求者不同的信息需求问题
博士后工作中的每个主体都是不同的信息需求者,他们的信息需求各不相同,
随时间推移还会发生变化。要弄清楚不同的博士后信息需求者的共性需求、交换
需求、共享需求、协同需求,并解决好信息需求的实现问题。还有些信息,存在
有限保密的必要,应该采取措施,设置可控性访问,以满足必要的信息需求者。
(4)重视信息更新。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
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像一场及时雨,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分文不值。特别
是博士后人员招聘信息和博士后申请者自荐信息,两个月过去,没有找到岗位的
硕士擘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申请者可能已经进站,而发布招收博士后人员信息的单位也己招到人。这类信息
更应动态、及时更新。
全国博士后信息平台应成为博士后工作信息的采集者、规范者、中转站,成
为博士后工作中各主体便捷获取准确、及时信息的总来源。这是解决博士后工作
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
5.3加强流动站和工作站的信息交流,积极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
加强流动站和工作站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将有效解决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
题,为联合招收企业博士后奠定基础。而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
流动站和工作站之间的合作,有利于解除流动站、工作站和博士后人员之闻的信
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
企业博士后工作要求工作站、流动站所在单位积极主动地相互联系与沟通,根
据各自的学科专业和工作特点,建立长期或单项的合作关系:同时共同做好博士后
人员的招收、培养和管理,从而形成教学科研机构与生产部门交流合作的纽带,建
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高校流动站通过与企业联合招收博士后,直接为企业经济
建设服务,从而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学科发展方向等问题。企业需要大量的研究型
人才,企业博士后不但能为企业从事急需的课题研究、出成果,企业还可通过配备
助手方式以培养自身的研究队伍。在企业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能较快地确立研
究方向,对促进学术进步和学术水平提高大有裨益。
5.3.1实施企业博士后制度对博士后工作有宣传作用
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展示了流动站研究条件好、研究力量强、学术气氛浓
厚、科研资源丰富、信息流动量大的优势,也显示出设站企业研究项目与实际结
合紧密、资金雄厚、实地培养锻炼条件好的特点。这项工作本身就是对博士后流
动站和工作站的宣传。
5.3.2实施企业博士后制度是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
难题的有效措施
博士后人员大多具备从事实验室工作的背景,对现实生产实际缺乏足够的认-
识,实验室成果往往难以产业化。企业博士后为年轻博士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机
⑨ 硕士孝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会和可能。他们在企业和流动站合作专家的共同指导下,一方面可以将原有的知识
积累和研究成果融入企业的生产实际,寻找研究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途径:另一
方面可以通过组织或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锤炼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用能力
和创新能力,促进自身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博士后制度的
实施为年轻博士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了平台。它在拓宽博士
后事业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博士后制度在科技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
面的优势,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推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企
业的经济效益;对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博士后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3.3实施企业博士后制度扩展了博士后就业空间
“企业博士后为年轻博士在企业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增进了博士后
人员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这种人才培养使用模式,一方面扩大了年轻博士的
择业空间:另一方面作为高薪聘用、技术入股等人才引进方式的补充,企业通过引
进开展阶段性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可以带动科技队伍建设,并为企业考察、引进相
对稳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新途径。
总之,实施企业博士后制度有利于解决博士后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
家应该引导博士后工作站树立技术储备的远见卓识和超前的市场意识,积极为博
士后营造宽松的学术和工作环境,让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合作专家与流动站合作
专家的关系、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关系、企业利益与博士后自身条件
和兴趣的关系,极大地调动博士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生产实际中寻找富有应用
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主动协调博士后与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消除一切
有碍于博士后研究、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耗。
5.4建立和完善博士后自我发展机制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博士后人员也因转交人才观
念,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增加自己的社会信息储备,全面提高自身素
质。
5.4.1建立和完善博士后联谊会制度及其它灵活多样的松散型群众组织
垂黄飞跃,陈晓玲.发展企业博士后的理性思考叨.高等理科教育,2005U).37.∞
26
⑨ 硕士学位论文
^lASTER’S 1IHESIS
依托博士后联谊会制度及其它灵活多样的松散型群众组织这些载体,可以开
展丰富多彩的博士后学术和文娱活动。举办“博士后论坛”,开展对外交流,组织
“东西部行”、“名校行”、“国外行”等学习考察活动,有利于博士后人员增
进相互了解,增强竞争意识,促进博士后人员自我发展和素质提高。
5.4.2组织博士后信息发布会和博士后科技行活动
博士后信息发布会是博士后人员展现水平和风采,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可以在博士后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博士后人员的信息,初步确定拟招收
的人员。博士后人员也可以在会上了解到其他博士后人员的情况,在比较中找出
差距,促进自我发展。博士后科技行活动是以组织博士后人员参加以科技交流和
咨询服务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可以使博士后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让他们的科
学知识与科研成果直接为社会服务。
建立和完善博士后自我发展机制有利于博士后人员了解社会和外部世界,增
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促使他们努力强化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按照社
会需求的要求自我完善发展、自我管理。
5.5提高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
才方面作用的发挥。“实践告诉我们,包括人才在内的所有资源都是通过管理来发
挥其最大效用的。”@建设高素质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是保证博士后事业
发展的重要前提。管理水平越高,资源的效益就发挥得越好。因此,在新的形式下,
加强博士后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博士后工作的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5.5.1加强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熟悉博士后政策,负责解释政策并加以贯彻实施,一定
程度上代表了官方的权威,拥有一定的权力。对于博士后人员来说,管理人员拥
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和心理优势。因此,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到博士后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如果博士后工作管理
人员利用权力寻租,或是利用信息优势实施道德风险,将会对博士后工作造成极
。易宣.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5
27
顽士擘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大的损害。加强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培训主要是着力提高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操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按政策、依法行政的
能力和自觉性,使他们主动为博士后事业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
5.5.2加强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信患技术能力培训
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了解、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
博士后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影响到博士后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博士后工
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可以通过会议集中培训,也可以通过网络教程个
别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观念的更新和实际操作,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各
级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理论观念,提高他们应用信息技术
的操作技能,使广大博士后工作者能够适应并把握信息时代博士后工作的新要求。
5.5.3加强道德监督,提高腐败成本
有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就有实施道德风险的可能,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有可能
出现腐败。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纪律监察部门的便利条件,
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的道德监督,努力形成良好的博士后工作道德氛围。
腐败是有成本的。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行为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制裁、谴责。
主要包括法律成本、经济成本、行为成本、道德上成本。在“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心理怂恿下,一个道德衰退的人,恰好生活在~个制度并不
十分健全、严密,法治力度又相对有限的社会中,权衡利弊的结果是,低“成本”
促使了他们选择“腐败”。对于管理人员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提高腐败
成本。
5.6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在站博士后多出科研成果。据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制
定了《博士后考核条例和奖励基金评选条例》,对考核合格的博士后追加校科研资
助,同时将博士后人员奖励金额的50%一70%反馈给联系导师,以此鼓励联系导师多
带优秀博士后,多出成果。这一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广大合作导
师、博士后和流动站的积极支持。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博士后考核评价体系非
常必要。考评体系中对于研究项目的评价,应充分考虑其刨新性、工作量、难度系
数和产业化情况,对工程类与基础研究项目应当有不同侧重的考核尺度,重视考核
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核查,杜绝博士后人员的短期行为和学术造假。
5.7实行合同管理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表明: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合同形式的调
整,“筛选”出值得合作的享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依据这一原理,博士后招收中
可以以项目聘用为主要形式,对博士后实行按岗聘任,以岗定薪,契约管理。以
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约定,明确接收单位、合作导师、博士后三者的关系和责任,
明确博士后应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的具体任务,明确项目负责人或合作导师要
对博士后在聘用期内做出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1]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马费成,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盂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潘大连,黄巍.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2002.
[5]朱盛镭.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汽车市场交易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0
(7):8—9.
[6]王晓云.信息不对称与信用制度研究[J].新视角,2004(5):25.
[7]刘田,牟援朝.B2C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5(12).-
16.
[8]王建军.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行为与企业营销[J].商业时代·理论,2005
(3):12~13.
[9]李明慧.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结果与治理[J].技术经济,2004(3):
62--63.
[10]汪祥春.不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3):18.
[11]袁猛.析信息不对称下的营销[J].市场营销,2003(2):20—21.
[12]吴梅兰,刘勤志.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6(6):
103—104.
[13]朱军,童夏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研究[J].杭州
师范学院学报,2006(3):162.
[14]黄修权.高校人力管理的特点、现状及对策[J].皖西学院学报,2003
(6):25.
[15]余星,蹇明.信息不对称时最优机制的设计[J].商业研究,2006(6):
50.
[16]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J].商务印书馆,
2002(8):9.
[17]聂莹.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技与经济,2006
(14):60一61.
[181妥艳贞.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观点述评[J].兰州学刊,2004(5):16.
⑨ 项士肇住论文
MASTER’S THESIS
[19]盛朝晖.不对称信息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3(12):42.
[20]万晓燕,崔浩.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
2007(8):120.
[21]全本英,张涛.关于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
2006:137~139.
[22]徐国亮.中国博士后工作建设:特色、意义及发展中的制度创新[J].山
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68—69.
[23]曹妮妮.博士后信息需求分析与服务方法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
(2):175一176.
[24]衣秀侠.博士后就业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才,2006(9):41.
[25]黄飞跃,陈晓玲.发展企业博士后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5
(5):37—40.
[26]王可利等.论新时期博士后制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2004(5):139
——140.
[27]王晓丹,张海戈,李威.关于博士后公寓管理模式几个问题的探讨[J].
高校后勤研究,2006(5):82—83.
[28]姚云.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6(5):36—38.
[29]刘丹华.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制度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0]张斯虹.我国博士后制度管理模式:问题与展望[J].高教探索,2005(4):
40—42.
[31]袁志彬,陈冬.中科院博士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J].人力资
源管理,2006(10):123—125.
[32]王云鹏,陈谷纲,刘洋.我国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及问题[J].
中国研究生,2006:61.
[33]马玉杰,贾东风.完善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
(8):83—84.
[34]陈谷纲,王云鹏,刘丹华.试论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
究,2004(11):56—58.
[35]戴仲贤,钟斌.人力资本理论在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海军院校
教育,2005(1):35—36. 一
[36]杨凯.企业博士后工作和谐发展要树立三种理念[J].理论·对策研究,
3l
顽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
2006(12):44.
[37]冯支越.博士后在站的科研管理和评价方式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
2003(11):112一115.
[38]张彦秋,沈猛,何利江.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保险管理探讨[J].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2003(2):67-68.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娄策群教授,这篇论文是在娄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下完成的。我从2000年参加工作起便跟娄老师认识,并逐渐熟悉,最终成为他的
一名学生。娄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从容大度、和蔼可亲,他的这些优秀的
品质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终生受益。
感谢王学东教授、王伟军教授、夏立新教授、李玉海教授、桂学文副教授、
王战平副教授、段尧清副教授、刘刚副教授的帮助和授课,他们朋友式的关心和
支持使我在信息管理系度过了几年愉快的工作、学习生涯。
感谢黄宁老师,她的帮助和支持是我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
感谢叶孔森书记、刘大桥副主任的培养和关心。
感谢人事处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
动力。
感谢徐水尚、许宁、范登义、陈雪、唐军荣等同学有益的讨论,感谢刘丹、
周嗣、宋稀旎、胡稀等同学的帮助。
感谢我的妻子池丽平及家人,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感谢我
的儿子陈嘉然,他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陈德均
2007年5月于武昌桂子山
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博士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 陈德均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晓琳.袁媛.孙秀升.Li Xiaolin.Yuan Yuan.Sun Xiushen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化建设历程及发
展思路[期刊论文]-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3)
2. 冯尉荣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方案介绍[会议论文]-2000
3. 安梅 博士后流动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2008
4. 何勇涛 军队医学院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学位论文]2004
5. 王云鹏.陈谷纲对完善校企合作招收博士后管理与考核制度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4(2)
6. 邢新主 从论文视角看博士后制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学位论文]2008
7. 袁彩金 博士后流动站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学位论文]2008
8. 曹妮妮.CAO Ni-ni 博士后信息需求分析与服务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图书馆论坛2005,25(2)
9. 徐静.XU Jing 高校博士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6)
10. 赵丽宁.冯慰荣.Zhao Lining.Feng Weirong 市场经济体制下博士后工作的思考[期刊论文]-高教探索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