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铱太孝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聿江签字日期: 为ff年莎月s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蜜极大孕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宴舷犬雩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糊黼始幸泛撇名:啤i瓤·
签字日期: 加ff年6月多日签字日期:b鲥年占月哥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妇[: 邮编:
摘要
IllJIfllIIlllllIlllIl!llllfllIIfIllIlIIrJlllfllol
Y1 975898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民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新一代领导集体明
确提出充分关注民生,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国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
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却存在着明显差距,特别是不同行业之
间的差距日趋扩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西方利益集团理论为研究政治经济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指出在政治
市场上利益集团通常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虽然不同,但近年
来社会阶层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并出现集团化倾向。收入改革正是不同群体间的
利益竞争、再调整的过程。因而本文认为收入问题是政治经济综合问题,并在国
内外垄断及垄断收入理论综述和利益集团理论介绍的基础上,以新政治经济学的
视角来研究中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说明当前存在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上缴利润比例过低的状况,并对照利益集团的定义把涉及到垄断行业收入问题的
成员划分为四个利益集团——垄断企业集团、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和规
制者集团。
其次,运用个人主义方法论分析每个利益集团的目标、成员和政治活动:垄
断企业集团成员少而精,与规制者集团关系密切,在政治市场上拥有特殊地位;
消费者集团成员多且散,个体参与政治活动的激励严重不足;非垄断企业集团内
部成员差异大,易分裂成若干子集团,难以形成统一行动;规制者集团虽然拥有
削减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目标,但政企不分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的局面,使得官
员个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垄断企业有所偏袒与保护。总而言之,我们认为:
正是消费者集团与垄断企业集团的力量悬殊,使得垄断企业拥有对其提供产品和
服务定价的话语权;而非垄断企业集团的不作为与规制者集团目标的多重性也使
得垄断局面无法打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垄断行业取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
使其行业收入居高不下。
最后,在对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
策建议。博弈分析得出:只要在垄断企业集团的政治影响力比消费者集团、非垄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断企业集团影响力大的情况下,双方博弈的结果总是垄断企业集团获得更多的收
益,并且垄断企业与政府更易结成同盟。因此,垄断行业高收入是各利益集团的
博弈结果。要推动收入改革的进程,必须缩减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与垄
断企业集团政治影响力上的差距,且政府与垄断企业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所改变。
在以上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得出整治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的对策建议,认为消费
者集团应与消费者协会联合、非垄断企业应主动表达诉求,来提高他们的政治影
响力;政策规制者要试图建立对垄断企业集团的激励监管机制,并加强对自身行
为的监督,使得垄断问题的改制法律化、制度化;此外,将第三次分配作为调节
收入的重要手段,以缩小贫富差距。总之,规制者集团作为收入改革的主导者,
要权衡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收入
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关键词:利益集团;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收入改革
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of China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people has been improved substantially.New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declared clearly that the government must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people’S livelihood,and must unite all people to struggle for the goal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However,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re exist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s income,especially the
growing gap in industrial income.Furthermore,the gap between people who engaged
in monopoly industry and others is obviously noticeable.High income of monopoly
industries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in academic circles.
Western interest group theory provides US a new way tO research o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it indicates that interest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al
market.Although China’S political regim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
our social stratum has been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 and some interest groups
occurred.The income reform is just a process of interest competing and coordination
for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In all,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blem of income
i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nopol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terest groups,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hi【gh income
in monopoly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political economy.
Firstly,the paper contrasts industry income,states that income of monopoly
industry is SO high,and the proportion of revenue handed to the state is SO low.It
divide people involved in this issue to 4 groups,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interest
groups:those are monopolists,consumers,non·monopolists,and regulators·
Secondly,the paper analyses targets,members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for every
single groups using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monopolist group is quite small,
though its members are very large which have little divergence and have good
relationship with regulators,and as a result,it has special political status;consumer
Ill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group is very large,but its members are scattered,the incentive for each individual to
make political effort is serious deficiency;non-monopolist group’S influence is weak
for its each member has great divergence,and it could be divided tO some small
groups easily,it’S difficult for these members of this group to form an unified action;
the regulation group has the target to cut off the high income of monopoly industries,
but in certain period un-distinction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still exists,
governors always take sides to monopolist for their own interests.越l in all,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wide gap between the sffength of consumers and monopolists
enhance the monopolists’power to pricing their products or services,and the
indifference of non·monopolists,the ambiguous of regulators all lead to the results for
monopolist gaining high monopoly profits and sustaining high income.
Finally,based on game analysis for those interest groups in the processing of
income distribution reform,the paper included that as long as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monopolist group is sUonger than that of consumer group and non-monopolist
group,the result of the game is monopolist gain more profits.Further more,monopoly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have the tendency to form alliances.Therefore high
income of monopoly industries is the game result among various interest group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process,the gap of political influence between
monopolist group and consumer group,non-monopolist group must be reduc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opoly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must be changed.
At the last,this paper brings up some suggestions on regulating high income of
monopoly industry.These suggestions includes the supporting the union of consumers
and consumers’association,nou-monopolists’expressing their demands actively,
establishing all incentive regulation mechanism for monopolists,supervising
regulators’OWn behavior and utilize the third distribution to balance income gap.
After all,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balance all interest for every
interest group,and ease their relations.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hat one day we
could build up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all people walk
towards a livelihood of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interest groups;monopoly industries;income gap;income reform

目录
目录
摘!耍⋯⋯⋯⋯⋯⋯.⋯⋯⋯⋯⋯⋯⋯⋯⋯⋯⋯⋯⋯⋯⋯⋯⋯⋯⋯⋯⋯⋯⋯⋯⋯⋯⋯⋯⋯⋯⋯⋯⋯⋯⋯⋯⋯⋯⋯⋯⋯.I
Abstract⋯⋯⋯⋯⋯⋯⋯⋯⋯⋯⋯⋯⋯⋯⋯⋯⋯⋯⋯⋯⋯⋯⋯⋯⋯⋯⋯⋯..⋯⋯⋯⋯⋯⋯⋯⋯⋯⋯⋯⋯⋯⋯⋯⋯⋯III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选题视角与方法⋯⋯⋯⋯⋯⋯⋯⋯⋯⋯⋯⋯⋯⋯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6
第一节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文献综述⋯⋯⋯⋯⋯⋯⋯⋯⋯⋯⋯⋯⋯⋯⋯⋯⋯⋯⋯⋯⋯。6
一、垄断及垄断利润理论综述⋯⋯⋯⋯⋯⋯⋯⋯⋯⋯⋯⋯⋯⋯⋯⋯⋯⋯⋯⋯⋯⋯⋯6
二、国内学者对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综述⋯⋯⋯⋯⋯⋯⋯⋯⋯⋯⋯⋯⋯⋯⋯⋯8
第二节利益集团:一个新政治经济学视角⋯⋯⋯⋯⋯⋯⋯⋯⋯⋯⋯⋯⋯⋯⋯⋯⋯⋯9
一、利益集团相关理论介绍
二、利益集团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第一节中国垄断行业收入现状⋯⋯⋯⋯⋯⋯⋯⋯⋯⋯⋯⋯⋯⋯⋯⋯⋯⋯⋯⋯⋯⋯..12
一、收入差距加大已成不争事实⋯⋯⋯⋯⋯⋯⋯⋯⋯⋯⋯⋯⋯⋯⋯⋯⋯⋯⋯⋯12
二、垄断行业高收入已成关注焦点⋯⋯⋯⋯⋯⋯⋯⋯⋯⋯⋯⋯⋯⋯⋯⋯⋯⋯⋯.14
三、垄断企业上缴红利比例过低⋯⋯⋯⋯⋯⋯⋯⋯⋯⋯⋯⋯⋯⋯⋯⋯⋯⋯⋯⋯.16
第二节收入问题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划分⋯⋯⋯⋯⋯⋯⋯⋯⋯⋯⋯⋯⋯⋯⋯⋯⋯⋯。17
一、垄断企业集团⋯⋯⋯⋯⋯⋯⋯⋯⋯⋯⋯⋯⋯⋯⋯⋯⋯⋯⋯⋯⋯⋯⋯⋯⋯⋯.18
二、消费者集团⋯⋯⋯⋯⋯⋯⋯⋯⋯⋯⋯⋯⋯⋯⋯⋯⋯⋯⋯⋯⋯⋯⋯⋯⋯⋯⋯⋯18
三、非垄断企业集团⋯⋯⋯⋯⋯⋯⋯⋯⋯⋯⋯⋯⋯⋯⋯⋯⋯⋯⋯⋯⋯⋯⋯⋯⋯⋯18
四、规制者集团⋯⋯⋯⋯⋯⋯⋯⋯⋯⋯⋯⋯⋯⋯⋯⋯⋯⋯⋯⋯⋯⋯⋯⋯⋯⋯⋯.19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分析⋯⋯⋯⋯⋯⋯⋯⋯⋯⋯⋯⋯⋯。20
第一节垄断企业集团地位特殊——小集团,大力量⋯⋯⋯⋯⋯⋯⋯⋯⋯⋯⋯⋯⋯⋯20
一、垄断企业集团目标分析⋯⋯⋯⋯⋯⋯⋯⋯⋯⋯⋯⋯⋯⋯⋯⋯⋯⋯⋯⋯⋯⋯。20
二、垄断企业集团成员分析⋯⋯⋯⋯⋯⋯⋯⋯⋯⋯⋯⋯⋯⋯⋯⋯⋯⋯⋯⋯⋯⋯⋯21
V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三、垄断企业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第二节消费者集团地位弱势一大集团,小力量⋯⋯⋯⋯⋯⋯⋯⋯⋯⋯⋯⋯⋯⋯⋯23
一、消费者集团目标分析⋯⋯⋯⋯⋯⋯⋯⋯⋯⋯⋯⋯⋯⋯⋯⋯⋯⋯⋯⋯⋯⋯⋯⋯23
二、消费者集团成员分析⋯⋯⋯⋯⋯⋯⋯⋯⋯⋯⋯。
三、消费者集团政治活动分析⋯⋯⋯⋯⋯⋯⋯⋯⋯⋯⋯⋯⋯⋯⋯⋯⋯⋯⋯⋯⋯⋯25
第三节非垄断企业集团的模糊态度——易分化、少行动
一、非垄断企业集团目标分析⋯⋯⋯⋯⋯⋯⋯⋯⋯⋯⋯⋯⋯⋯⋯⋯⋯⋯⋯⋯⋯⋯26
二、非垄断企业集团成员分析⋯⋯⋯⋯⋯⋯⋯⋯⋯⋯⋯⋯⋯⋯⋯⋯⋯⋯⋯⋯⋯。26
三、非垄断企业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第四节规制者集团的中庸态度——多目标,难改革⋯⋯⋯⋯⋯⋯⋯⋯
一、规制者集团目标分析⋯⋯⋯⋯⋯⋯⋯⋯⋯.
二,规制者集团成员分析⋯⋯⋯⋯⋯⋯⋯
三、规制者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27
第五章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改革建议⋯⋯⋯⋯⋯⋯⋯⋯⋯⋯⋯⋯.
第一节提高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影响力水平⋯⋯⋯⋯⋯⋯⋯⋯⋯⋯⋯⋯⋯.31
第二节对垄断企业集团、规制者集团自身实行有效监管⋯⋯⋯⋯⋯⋯⋯⋯⋯⋯⋯⋯34
第三节利用第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36
第六章结语⋯⋯⋯⋯⋯⋯⋯⋯⋯⋯⋯⋯⋯⋯⋯⋯⋯⋯⋯⋯⋯⋯⋯⋯⋯⋯⋯⋯⋯⋯⋯⋯⋯37
第一节研究结论⋯⋯⋯⋯⋯⋯⋯⋯⋯⋯⋯⋯⋯⋯⋯⋯⋯...⋯⋯⋯⋯
一、收入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
⋯⋯⋯37
⋯⋯37
二,垄断行业高收入是各利益集团的博弈结果⋯⋯⋯⋯⋯⋯⋯⋯⋯⋯⋯⋯⋯⋯.37
三、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的建议⋯⋯⋯⋯⋯⋯⋯⋯⋯⋯⋯⋯⋯⋯⋯⋯⋯⋯:39
第二节不足与展望⋯⋯⋯⋯⋯...⋯⋯⋯⋯⋯ 39
参考文献⋯⋯⋯⋯...⋯⋯⋯⋯⋯⋯⋯⋯⋯⋯⋯⋯⋯⋯⋯⋯⋯⋯⋯⋯⋯⋯⋯⋯⋯⋯⋯⋯⋯⋯41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VI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收入分配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管是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的考
虑,该问题都始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热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
体制模式的转变,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垄断行业
的高收入现状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把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
之内也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中国居
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在2011年两会上,收入分配
改革再成关注热点,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十二五一期间将进一步扭转收入分配
差距,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1然而,数据显示,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
且早在2009年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就已经指出,近
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
扩大。现在贫富悬殊的距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12.66:1,电力、石油、
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2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
矛盾频频成为政府会议的焦点,特别是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也正受到广泛关
注。
垄断行业指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
是进入障碍,即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
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而垄断又分为三种情形:市场垄断,即因市场力量或技术
原因导致;二是行政垄断,政府给予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
利;三是自然垄断,一个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而联系中国实
际情况,几乎很少有企业有足够经济实力或单纯因为技术领先而垄断某一行业。
1李泽民:‘收入分配改革再成“两会”关注热点>,中国财经信息网,hup://www.cfi.net.ca/p20110304000469.
html,2011年3月4日.
2常虹:<赖明常委:我国贫富悬殊不断加大收入差距12.66:1),中国政协新闻网,http:llcppcc.people.gom.cn,
GB/34961/156758/156771/9496449.html,2009年6月18日.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较常见的垄断多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而中国的自然垄断行业也几乎都基于政
府的某些行政支持。因此,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形成中国的垄断行
业。它们多是关系百姓民生的行业,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政府对于这
些行业实行直接投资、垄断经营,资金由政府拨,价格由政府定,盈亏由政府负
责,政企高度合一。这一安排在建国后的一定时期内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维持社
会稳定等都曾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完善,垄断
行业这种体制的弊端也开始凸现,其引发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垄断行业收入过
高。
根据统计,证券、电信、铁路运输等垄断行业平均职工工资是其他低收入行
业平均水平的2.3倍,如果再考虑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及工作外的灰色收入,
实际的收入差距可能高达5.10倍。1虽然收入差距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包括劳
动力素质或者称为人力资本上的差异、创造价值大小以及职业性质等等因素上的
不同,但收入差距如此之大,不难推测这与垄断行业的特性也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可以说正是由于垄断的存在,使得该行业中的企业更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市场、销
售产品,取得高于完全竞争市场时的企业利润,进而作为收入分配给其行业的职
工。
效率高低带来的收入差距尚且合理,但由于非效率因素所导致的差距,特别
是如此大的差距确是有违社会公平。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现象
与行业垄断这一制度因素密不可分,这一现象的存在从宏观看不利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不利于和谐社会下劳资关系的构建;从微观看不利于科学薪
酬管理制度的形成,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因此,垄断行业高收入问
题亟待解决。’ 。
第二节选题视角与方法
中国一直面临着效率和公平孰为先的争论。过去三十年,我们的策略是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但事实上,公平已经被很大地伤害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由
来已久,对待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早有专家提出从垄断企业入手。中央政府在
收入分配改革上屡屡发力,说明已经相当重视这个问题,只是在具体的推进上,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2006年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5月22日.
2
第一章绪论
阻力却一再显现。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
施细则》从2004年就开始启动,在2007年至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
见讨论会,直至今天,却仍是悬而未决。收入分配改革是切蛋糕的学问,牵涉到
各方利益的博弈,笔者认为脱离经济主体存在的宏观环境,单纯剥离出经济问题
本身来分析、来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只能犹如隔靴搔痒,只有紧密联系改革过程
中的综合环境、深入考察利益分配中的政治因素才能更好地解释当前问题。
本文认为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
题,或者说是政治经济综合问题,因而试图从新政治经济学1的视角来研究。改
革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各方利益调整和再均衡,可以尝试运用新政治经济学当中的
利益集团理论来分析。该理论在我国的重视程度不足,多是引进西方学者观点,
杨帆教授曾在主持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利益集团与社
会主义法治》时对利益集团理论研究做过一个跨学科的综述,我国也有一些学者
利用利益集团理论研究美国政治,如民主、国会立法等问题;研究国际关系,如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等;运用该理论研究我国现状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国有
体制改革等方面。但即便如此,国内仍鲜有学者运用该理论来解决当前我国在转
轨经济时期,面临的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当前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中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为了实现各自
的利益目标,采取各种形式的政治努力,相互博弈、相互竞争,而最后收入分配
改革政策是各方政治压力均衡的结果。本文站在利益集团的研究视角之下,具有
一定的创新。此外,就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本文有别于以往的文
献强调对垄断行业的规制,而仍是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认为重点在于政治市场
上的权力制衡,在提升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前提下,政府在其中应积极发挥利益调
和的作用,加强对垄断企业及自身的监管,并利用三次分配引导垄断企业让割一
部分利益,做到效率公平兼顾。‘
研究方法上,采用西方主流经济学个人主义方法论。对各利益集团的分析都
是从理性个人出发,探讨其集团目标、成员特征及行为。利益集团虽然是由多个
成员共同组成的,但集团的决策同样要细分到单一个体身上。个体参与行动时仍
1新政治经济学的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公共选择学派,但通常认为1996年英国Sheffield大学‘新
政治经济学》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政治经济学成为一个公认的经济学子领域.相关论述参见方福前。‘西方
新政治经济学述评),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3期.
3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会比较各自的成本与收益,当若干个体的选择或偏好趋于一致就会发生集团行
为。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集团成员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出
现共性时而做出的一种集体选择,因此本文贯彻西方经济学个人主义方法论的传
统对论题进行研究。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框架
基于上述的选题背景与视角,本研究拟将利益集团理论贯穿至我国垄断行业
的高收入问题当中,剖析隐藏在行业收入差距现象背后的利益集团活动。针对垄
断行业的高收入,已形成两股竞争性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是垄断企业集团,作为
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收入改革中的顽固力量,希望能够维持本行业高收入水平
的现状;另一股力量由消费者集团和非垄断企业集团构成,他们都有希望垄断行
业收入降低的愿望,虽然达成这一愿望要求的目标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正在以自
己的集团形式发挥着作用。在这两股力量的相持当中,政策规制者集团作为利益
的调和者,既希望着力收入公平、又由于与垄断企业集团长期以来的暧昧关系而
对改革有所顾忌,使得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持续保持。因而本文的对策研究也是从
各自利益集团的矛盾调和着手,设法能提出有别于以往研究的较为新意的建议。
本文共六部分,各部分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阐述文章研究问题的目的意义、视角方法,简要介绍全文内容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关于垄断及垄断利润的理论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起点,随后
将介绍西方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利益集团相关理论,以便于后文运用该理论进行分
析问题。
第三章通过历年的统计年鉴表明垄断行业收入现状。再基于利益集团的划分
标准,将具有同一目标的成员归为·类,划分了涉及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的
四大利益集团——垄断企业集团、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和规制者集团。
第四章通过逐个分析四大利益集团的目标、成员及政治活动探讨垄断行业高
收入的成因,说明了收入现状是各个利益集团政治博弈所达成的结果。消费者集
团的弱势与垄断企业的强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而非垄断企业集团目标不清晰、
凝聚力差的劣势使得他们收入改革过程中相对的不作为。规制者出于政治、经济
目标的双重考虑之下对待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时也处在两难的境地。
4
第一章绪论
第五章在各利益集团收入改革过程中的博弈分析基础上对于解决垄断行业
高收入问题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各方利益的调和、各方集团的共同努力最终能实
现收入分配的公正公平。
第六章总结全文,整理结论,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全文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
阐述选题的背景和视角,阐明本文研究方法、思路。
也垫
第二章文献综述
叙述了国内外当前的研究概况,并对之进行述评,说
明本研究进行的可行性。
’≤ 夕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
垄断行业高收入拉大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价格降不下探格局破不了


气≤\J7
@
第五章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改革建议
通过对收入改革过程中四大利益集团的博弈分析,从
利益集团之间关系调整的角度依次提出了治理垄断行
业高收入问题的对策建议.
总全
结文
’号=’、~J:7’
第六章结语
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不足并作出以后研究的展望。
图I=I内容框架图
5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第二章文献综述
本文试图利用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探讨,本章将首先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收入分配是关乎个人
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收入环节的政策安排也直接牵扯到利益的分割,它不仅是
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同的利益方在政治市场上常以团体的形式
进行活动。这便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利益集团。本章还将
对利益集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做一简单介绍,并说明用其来解释中国垄断行业高
收入问题的适用性。
第一节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文献综述
本文以国内外有关垄断行业及其利润的文献综述作为研究起点和理论基础。
中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导致了较大的行业收入差距也已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
关注,因此本研究也将国内学者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进行一次简单梳理。
一、垄断及垄断利润理论综述
马克思以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作为出发点,来论述垄断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
所造成的,认为自由竞争必然走向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就逐步转化为垄断,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存在的基础上,这种转化过程势在必行,不可阻挡。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诸多矛盾,论述了资本
主义最高阶段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资本论》等
着作中,马克思关于工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等的研究都
为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马克思的年代没有垄断,但其理论着作
中对行业间平均利润进行详尽论述,我们必须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将
他的收入分配理论和平均利润率理论进行深化和发展,为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理论
的提出汲取有益的思想成分。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各个行业的利润率有着趋于平均的趋势,等量资本在不
6
第二章文献综述
同的部门基本上可以获得等量的利润,从而各个行业的工资也会基本保持一个相
同的平均分配率。但是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之后,利润分配情况就会发生巨大的
变化,平均利润率理论就不再适合该阶段的行业发展状况了。列宁曾经强调,资
本主义“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1在
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垄断随着生产的集中而产生,大企业为了保持自己在行业中
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统治地位势必会趋向垄断,其获得的利润除了平均收益外,还
包括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这是因为“垄断地位能够提供超额利润,
即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一2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数
额巨大的超额垄断利润,使得利润率在垄断行业和非垄断性行业间出现差异,从
而各行业的利润分配也就变得不均等了。
列宁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形成了有独创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垄断理
论。他仍旧遵循马克思从生产过程入手、分析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思路,对生
产过程进行深入考察,提出垄断是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他的《帝国主义是资本
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详细描述了由生产集中转向垄断的过程。
庇古(1920)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最优收入分配理论,认为垄断破
坏了市场运行机制的,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产业和产品上分配失当。政府需要
在垄断破坏市场功能时有所作为,防止市场失灵。同时,他还认为因为企业作为
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主体只关注一己私利,较少关注社会利益。当私人、企业收益
和社会收益发生严重差距时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积极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增
进社会福利。3尽管庇古研究的是如何实现社会福利达到最大,但也在一定程度
上说明只有各行业间的收入趋于平等,才会实现整个国家福利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在1927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
完全竞争理论,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垄断理论的发展。罗宾逊夫人和张伯伦在
1933年分别发表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创立了垄断竞争
理论,开辟了西方学界关于垄断资本问题研究的主要渠道。
芝加哥学派的德姆塞茨对于垄断利润形成的原因的看法有别于上述其他学
者,他通过比较处在不同集中水平的部门中的、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利润率后发现,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8页.
2同1,第133页.
3亚瑟·庇古:‘福利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7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不同部门集中度的上升并不会带来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因而他认为实际资料并不
支持垄断利润来源于生产高度集中下的大公司垄断勾结定价,而来自大公司高效
率和低成本。1
二、国内学者对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综述
对于垄断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国比起西方起步较晚。但对于行业收入差距这
个问题,中国学者的探讨更结合我国实情,他们的不断努力使得中国这方面的学
术成果虽不及西方丰富,但也日渐成熟,并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垄断收入理论。
中国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20世纪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要成果有陈宗胜教授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
理论"假说,2他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公有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
别变动规律,并用前东欧及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别基尼系数进行了验证。1990
年代至今,随着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国内学者对于垄断收入的讨论非常热烈,
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中国
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二是评判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有“适当论捧和“失
当论一、“相对两极分化刀与“绝对两极分化"等不同观点;三是探讨了收入分配
差距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是讨论发展与公平孰轻孰重;五
是研究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并提出了政策主张。一3一
学术界对于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个说纷纭。有的认为是行业自身原因导致了
行业及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差别,从而行业间收入有差别,如吴卫平、4宗文英、5
苏雪串6等人;而傅吉奎、7王晓英、8王检贵9等认为原因是市场发育不完善;还
有一些学者如靳共元10认为行业收入差距的形成取决于国家行业政策、行业产品
短缺程度、所需脑力劳动程度等多种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业已存在行政垄断和
1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2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3参见杨蔚:‘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及政府管制政策分析',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4月,第9页.
4吴卫平:‘当前个人收入不平等的类型及其与效率的关系》,现代经济探讨,1996年第4期.
5宗文英:‘行业收入差别及其矫正》,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36期.
6苏雪串:《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第6期.
7傅吉奎:‘行业收入差距初探》,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7第2期.
o王晓英:‘我国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9王检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进展及评价》,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加靳共元:‘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8期.
8
第二章文献综述
政府监管不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够,而造成某些行业的利润率居高不下,收入
畸高。此外,陆铭1利用实证研究证明,垄断是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综上,现有文献大多重在分析垄断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对行业高收入问
题进行对策研究,但都忽略了隐藏在收入悬殊后的政治因素,几乎很少对垄断行
业收入分配改革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转型经济学理论2告
诉我们,制度的演进取决于初始状态和持续的政治上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资由市场自动调节,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工资水平的
影响因素较多,这种复杂性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我国的收入问题时,不仅要考虑经
济学上分配的效率,更要融合政治学的观点进行综合研究。
第二节利益集团g一个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政治经济学"蓬勃发展。3当前西方主流观点认为,
新政治经济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相关的政治产出,更
确切来讲,是研究经济政策。4政策背后牵扯着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导致不同
派别的经济学家在政策层面观点上的分歧。如果说新古典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中
心的经济市场为研究对象,那么新政治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以利益配置为中心的政
治市场。不同的利益方在这个市场上常常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这便引发了本
文基于利益集团视角的考虑。
一、利益集团相关理论介绍
政治学家在研究政治活动中最开始关注利益集团,Bently系统地提出了集团
的政治理论。政治学常用压力集团来指代利益集团,即本身不寻求政治地位,但
通过政治活动影响政治过程的团体。5利益集团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中的定义是“本身并不谋图组织政府但仍然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6
1陆铭:‘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解析',人民论坛,2010年第8期.
2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2页.
3方福前:《西方新政治经济学述评》,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3期.
4参见Persson.T and Tabllini.G Political Economics:explaining economics policy【M1.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0.
Drazen.A Political Economy in Macroeconomics【M1.Princeton New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5 Kimberna.and Richardson,JJ.Pressure Groups in Britain,London University,1974:p3.
6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2页.
9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自奥尔森(1965)以后经济学研究几乎都沿用政治学概念,认为利益集团具有某种
相似偏好或利益的人通过有组织的集团政治活动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群体。
利益集团产生的原因和发展,传统政治学(Bnetley,1908;Lathma,1952)认为它
们天然存在,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出于本性都会组织起来进行活动。奥尔森
不同于政治学的观点,认为从抽象的集团利益出发缺乏微观基础,他指出理性人
总是先关注个人利益,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是其成员个体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
的结果。1他分别用“副产品理论"和“特殊利益集团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利
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芝加哥学派有施蒂格勒、配兹曼、贝克尔、波斯纳等人对利益集团理论展开
研究。其中,施蒂格勒(1971)在其发表的“经济管制论”中开创性提出了国家俘
获理论,并首次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配兹曼对施蒂格勒
的理论进一步模型化,认为政策规制者将协调竞争性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而不
总是偏袒某些产业集团。贝克尔分析了政治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认
为这些竞争能纠正市场失灵并减少社会福利损失。波斯纳则深入探讨了政府重新
配置资源过程中的管制机制。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迅速,他们将利益集团归入制度
演进过程中的基本单元。而其中,诺斯、托马斯等学者在经济史研究中特别分析
了利益集团间的博弈对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认为这种博弈过程和结果影响制度
演进的方向,更具体的,制度演进由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利益集团决定方向。
二、利益集团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我国政府和主流学术界长期以来并不承认利益集团存在。作为社会主义民主
法治国家,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个体、局部利益都需服
从集体和整体。而代表狭隘利益的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并不允许存在和发展。3改
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分配方式上实行平均主义,虽然
存在如城市与农村、干部与群众等等“人民内部矛盾",但都由国家权力来决定
这些“二元”利益的调和。可见,此时利益集团的提法并不认可,“没有自为的
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42页.
2杨帆,张弛:‘利益集团理论研究:一个跨学科的综述》,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3皖河:‘利益集团、改革路径与合法性问题>,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10
第二章文献综述
利益集团,只存在自在的利益群体",1一般用“阶级’’、“阶层一等概念来区分
利益不一致的群体。
改革开放后,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逐步加快,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而在
经济方面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日益多元,社会利益结构重新分化重组;随着公
民维权意识的加强和利益意识的觉醒,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他们组织化成
本降低。“这些条件的聚合,使得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成为必然。"2皖河提
出我国当前存在权力集团、新兴资本集团与知识集团和劳动集团。3程浩等指出
我国现有社会利益集团发育不完善,缺乏完备的组织管理,且各利益集团发展不
均衡,集团间的矛盾也往往是“非对抗性"的。4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是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是经济资
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p 5改革前,国家统一掌握几乎所有的
资源,改革正是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分配。而资源总是稀缺,各利益集团又都想尽
可能多的占有,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利益冲突。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为例,这些行
业大都掌握着较别的行业更多的或者所没有的资源,从而轻而易举地凭借垄断地
位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来维持本行业职工的高收入水平。随着我国改革的日渐
深入,收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利益集团间冲突会日趋突出,政府必须作为
其中一个强有力的集团来解决各方利益集团的冲突,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
设。
1程浩,黄卫平,汪永成:‘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4期。
2史小龙:‘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第52页.
3皖河:‘利益集团、改革路径与合法性问题>,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4同1.
5同3.
11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
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本章在利用数据说明中国垄断行业收入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应利益集团的划
分标准,将具有同一目标的成员归为一类,指出在涉及本文研究的问题时存在不
同的利益集团,从而为下一章基于利益集团视角寻求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原因做出
铺垫。
第一节中国垄断行业收入现状
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我国的社
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提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
共同富裕。"而基于我国独特的人口资源、自然禀赋与历史文化积淀的“特色"
体现至经济领域,不难看到计划经济留下的种种烙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仍
然任重而道远。中国电信、铁路、烟草、自来水等垄断行业长期存在由“国字号一
来运营、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体现至收入分配环节,这些行业的工资则远远
高于平均水平,成为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
一、收入差距加大已成不争事实
我国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从历史的角度看一直存在。在患均不患寡、“吃
大锅饭"的时代,收入水平普遍都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显得并不明显。从改
革开放以后,行业收入的鸿沟加速地扩大,不仅成为人民百姓、舆论媒体关注的
热点,在政界、学术界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讨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9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采掘业,为2378元;最
低的是农林牧渔业的1389元,二者相差1.71倍。1999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
保险业的12046元;最低的仍然是农林牧渔业的4832元,相差2.49倍。而201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3.1)2009年人员平均工资最高达到60398元,为金融
业,近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垫底的依然是农林牧渔业的14356元,二者相
差4.2倍。在收入成倍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年扩大,每十年近乎就翻了
12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一番。从表中还可看出,收入前十名当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位于第
四位,平均工资为41869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位于第六位,平均工资为
35315元,都超过了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此外,一些行业的企业还会给员工提供
名类繁多的补贴、福利,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的差距,可能更为惊人。
表3-1 2009年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单位:元
项目合计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
全国总计32244 34130 20607 31350
农、林、牧、渔业14356 14160 15392 19456
采矿业38038 38626 20075 386.40
制造业26810 31142 17620 2661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1869 42160 29369 41931
建筑业24161 27750 17565 243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5315 34976 17538 3788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8154 42379 30904 68067
批发和零售业29139 30908 14777 30717
住宿和餐饮业20860 21177 16569 21064
金融业60398 56719 37453 67574
房地产业32242 30800 22516 333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5494 30431 19276 4507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0143 4-2-1 33025 6169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3159 23161 16891 2715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5172 28874 18509 22877
教育345钙34678 Z巧15 3266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5662 36575 27618 3057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7755 38749 22177 3289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5326 35491 26039 1784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4-15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二、垄断行业高收入已成关注焦点
由于2010统计年鉴中未列明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的情况,表3.2、表
3.3均根据2009统计年鉴制成。我们通过按细行业统计得出的数据再次证明行业
之间收入差距的事实,且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对比还要更为明显。
表3.2 2008年选取的垄断行业工资状况单位:元
垄断行业名称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合计
烟草制品业66831 37714 44040 62442
航空运输业58576 23734 91800 75769
铁路运输业38仃玎16417 47994 88072
管道运输业41554 4958 55111 4595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加工业33411 195641 37539 3561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9394 27805 394Q5 3920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2706 26073 33183 32875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40327 31052 58958 48530
银行业58621 32049 91139 62254
证券业135151 22203 178062 172123
保险业30844 215440 枷6 41190
地质勘查业34144 31381 49989 35576
新闻出版业4742l 27009 蛾n明46741
邮政业29262 27126 58661 3108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铂订61 18987 46796 46763
平均值48872 36572 61164 57613
全国总计30287 18103 28552 288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年鉴,4-25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8年)。)
根据《2009年全国统计年鉴》,2009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合计)为28898
元,国有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为30287元,城镇集体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为18103
元,其他单位为28552元。而笔者选取了15个比较典型垄断行业职工(合计)
的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达到了57613元,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的平均值达到了
14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48872元,城镇集体单位的平均值达到了36572元,其他单位的平均值达到了
61164元(具体情况见表3.2)。典型垄断行业的这四个指标分别是全国的1.99倍、
1.61倍、2.02倍和2.14倍,远远超过了全国工资收入的一般水平。特别是其中
收入最高的证券业平均工资达到172123元,是全国平均值的5.96倍。这还仅是
名义工资的比较,实际收入与全国平均值间的差距可能更大。近两年来,屡有报
道称证券从业人员收入不菲,一般职工年薪都在20万元上下,甚至百万年薪也
大有人在。
再看表3.3,按照细行业分平均工资最高的前七名细分行业中,金融业占据
了三名,分别是证券业(第一名)、其他金融活动行业(第二名)和银行业(第
七名),工资额分别为172123元、87670和62254元。证券业平均工资是平均工
资最低的畜牧业的15倍。其中同样属于垄断行业的航空运输业和烟草制品业也
位于前七名行业之中。
表3-3 2008年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单位:元
收入前七位行业收入后七位行业
序号行业合计序号行业合计
1 证券业172123 1 畜牧业10803
2 其他金融活动87670 2 农业11590
3 航空运输业75769 3 林业1171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4 软件业74610 4 15663
草制品业
5 计算机服务业’74324 5 纺织业16222
6 烟草制品业6砒6 渔业16717
7 银行业62254 7 农副食品加工业1755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年年鉴,4.25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8年)。)
从统计数据中可知,具有垄断性或垄断性经营条件明显的的行业,如金融、
房地产业、电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凭借其自身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特
殊地位,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他们要么垄断生产要素,要么垄断经营范围,要
么几种兼而有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较少或者几乎不承担竞争风险。收入差距固
然由很多因素决定,但垄断的存在确是高额利润形成的重要原因。垄断行业凭借
15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高额垄断利润拉大了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岳希明(2010)1、陆铭(2010)2等都
用实证研究说明了这一观点,由于本文中收入差距仅作为区分利益集团的标准,
讨论收入差距基于利益集团理论的解释,因而对于垄断产生的原因不再赘述。
垄断企业上缴红利比例过低
2007年12月,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
办法》,该办法规定央企国有资本收益需按“适度、从低"原则上缴财政部。而
这里的央企多数也正是囊括在垄断行业中的巨头企业,其中,石油石化、烟草、
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行业的上缴税后利润的10%;军工企业、科研院所3年内
暂时不上缴;其余央企上缴5%的红利。从此,国家结束了国企13年不向政府分
红的历史,恢复了对国企红利的收缴。而在2010年11月,国务院决定从2011
年起,兼顾央企承受能力和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适当提高央企国有
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并扩大了征缴企业的范围。3
政府近年的此番举动,着力调整垄断行业企业巨额垄断利润的问题。但尽管
如此,近年来国企上缴红利所占其利润总额的比例仍然是微乎其微的。据财政部
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国企根据上年实现利润按比例上缴
财政的收入分别为547.8亿元、873.6亿元、440亿元。而2010年国有企业主要
效益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3253.7亿元,同比增长31.1%;
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4近两万亿的利润,上缴红利440亿,
约占企业利润的比重2%,如此低的比例并不适应国有企业占有巨大公共资源的
背景及良好的盈利状况。
与征缴较低比例的红利相比,垄断行业企业用于人力成本与奖金、福利上的
费用,却颇为大方。以中石油公司为例,2011年3月18日公布了其2010年年
报,该年实现净利润1399亿元,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为827.37元,约占60%的比
重。而截止2010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在职员q-552698名(不包括市场化临
时性用工人数)及离退休人员63557名。因此,把离退休人员计算在内,中石油
I岳希明、李实、史泰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陆铭:‘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解析>,人民论坛,2010年第8期.
3曲哲涵:‘国企红利,近2万亿元何处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1日.
‘数据来源:‘国资委回应“国企上交红利过低”的质疑》,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rn/content/55554。
16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职工的平均薪酬为13.43万元。1高额的垄断利润很大部分转化成了行业员工的高
收入,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密不可分。国家自1978年开始对国有企业实行
利润留存制度,后经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得企业拥有了较多的收入分配控制
权和剩余利润索取权。因而,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为其员工的高收入提供了充足
来源。
当前处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时期,既然垄断行业高收入已备受社会诟病,
那么提高上缴收益比重似乎便可以解决收入悬殊的现状。“国企利润占企业利润
一半以上,却只解决8.2%的社会就业,也只上缴20%的利润给中央,仅去年一
年就留存1万多个亿,是上缴利润的四五倍!一在2010年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团
分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入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李永忠谈
及国民收入分配时如是说,国企占尽国家优势资源,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如
果国企上缴九成利润,便可解决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四大块民生难
题。但时至2011年两会结束,收入分配改革还仍在讨论之中,没有具体政策出
台,可见收入改革的阻力非常之大,因而也引出了本文基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考
虑。
第二节收入问题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划分
收入分配实质就是“分蛋糕"的问题,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蛋糕越来
越大,但基于理性人的观点,人们总是渴望取得更多的份额,因此在效用的衡量
上,我们假设处在总效用递增的阶段,个人都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或更低的成本
作为目标。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对比已经天然地形成了天平的两
端,如果单纯因为收入差距而据此作为划分利益集团的依据未免太过武断,下文
我们就试图通过利益集团的理论来对垄断行业收入问题中牵扯到的成员进行分
析以划分出不同的利益集团。
如前所述,我国垄断行业大多实行国有、国营的形式,这种行政垄断给予的
特权使得企业获得了高额的利润成为其职工高收入的来源,清除这一根源可以采
用允许行业自由化(引入竞争)和民营化(引入其他投资方)的改革措施来推动,
但这些改革进程虽然推动了产业发展,但也造成了利益上的竞争与冲突。在收入
1李春莲:‘中石油职工平均年薪13万,销售管理费用日均3亿',证券日报,2011年3月24日.
17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垄断行业也可上缴更多的红利来平衡收入差距,但这一设想
仍然没有具体施行。垄断行业的公共产品、规模经济等技术和经济特性通常成为
垄断企业为自己辩护的口实,从而也成为收入改革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恰当解决的
重要原因之一。本人认为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涉及到四大利益集团:
一、垄断企业集团
垄断企业往往数量少、规模大,获得了高额的收入,是我国垄断现象存在的
直接受益者。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往往会抵制收入改革,成为改革中的保守
势力。由于与政府的天然联系,绝对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企业集
团在与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的利益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对收入问
题的解决议程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消费者集团
垄断行业凭借其特殊地位其利润水平不受平均利润率的制约,可以在较长时
期内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为垄断行业高收入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换言之,由于
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格高,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垄断产品价格居
高不下、服务质量差、霸王条款等问题屡见不鲜。但是,仅凭单个消费者的力量,
显然无法与庞大的垄断行业的企业相抗衡。虽然消费者群体目前尚且缺乏正式的
组织形式,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较单一,但应注意到他们对产品多样化、服务更
高质的需求正不断加强,维权的意识也逐渐清醒,也开始了联合维权的尝试。基
于此,我们把他们归结为消费者集团,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降低产品价格、提高
服务质量,从而削减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来源——垄断利润。
三、非垄断企业集团
依照前文所述,由于收入悬殊把收入分配环节中天然地分割成了两块人员,
而非垄断行业的员工很多并非因为劳动者能力、职业风险的差别而得到低廉的工
资。事实上,在不同行业,劳动付出相同、收入却有天壤之别。因而将所有希望
通过打破垄断局面减少垄断者收入、增加自身收入的非垄断企业归为同一集团。
18
第三章垄断行业收入现状: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
作为收入分配问题上弱势的一方,他们一方面希望行业的垄断局面能够打破,通
过公平竞争来提高自身收入;另一方面,他们却碍于行政审批环节所产生的不小
的成本而惰于行动,反而转向其他的方式希望能够通过与垄断企业建立联系等方
式分享该行业的垄断利润。因此,他们对于收入改革的态度是模糊的、两面性的。
四、规制者集团
我国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作为政策的具体制定者和执行者,规
制者集团拥有最强的政治力量。但他们往往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目标,一方面作
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深刻意识到收入两极分化的不利影响,致力于对垄断行业的
高收入进行调整,发扬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政策规制者同样要追求自身
利益最大化,因而基于与垄断企业的长期联系,在追求政绩、财税目标等方面与
其有着利益的一致性,在具体的收入改革问题的规制政策制定中表现出某种欠缺
力度、不够果断的“中庸"特性。
垄断企业、消费者、非垄断企业和规制者四大利益集团规模不同、性质各异、
政治投入也有多有少,政治影响力有高有低。它们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相
互竞争与博弈,当前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现状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恰恰是各方政治影
响的均衡结果。
19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
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分析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是伴随着经济体制而产生的,目前我国的行业垄断可划分
为三种形式:竞争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在上一章选取的15个典型垄断
行业中,单纯意义上的竞争垄断行业其实并不存在,如果只是仅仅因为经济效率
上的悬殊造成收入的落差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有8个行业1都
属于行政垄断行业,即垄断壁垒完全由政府行政手段设置而成。而其他7个行业
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它们的进入障碍固然依靠了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如沉淀资
本巨大等),但这会随着经济发展被逐步突破。可国家为了能让这类行业能继续
延续规模经济的优势,往往采用行政手段来限制新企业的加入。因此,上文所述
7个自然垄断行业实际上也是行政垄断行业。实际上大多数垄断行业背后都可以
看到某种特许经营的存在,行政垄断如何帮助垄断企业攫取了高额利润并转为高
额收入,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利益集团的理论对中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进
行剖析,寻找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更加复杂的原因。
第一节垄断企业集团地位特殊——小集团,大力量
本文此处考察的是处于垄断行业的各个企业组成的利益集团。垄断企业集团
内各子集团追求的是本行业的利益,因此我们把诸多垄断行业的垄断企业视为具
有一定共同利益的整体进行研究。他们所得的这部分利益虽然足以支撑其行业职
工高额的薪资与丰厚的福利,但对于社会经济总量而言仍然小且特殊,所以我们
沿用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的说法,将该集团定义为“特殊利益集团"。
一、垄断企业集团目标分析
垄断企业集团的利益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限制新的竞争企业进入本行业;
第二,直接从政府那里获得各种形式的补贴;第三,不受政府管制获得高于实际
1它们是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原料加工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新闻出
版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0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解释
平均成本的价格规定。从这里我们能够得出,垄断企业集团的利益具有排他性,
即只有集团成员才能分享收益,对新成员的加入是排斥的、不友善的。实际上,
排他胜也是任意“特殊利益集团’’的目标特征。以“政府补贴"为例,由于受到
财政约束,金额总是有限,在集团内部产生竞争性,集团成员数量越多,单个企
业所获补贴就越少,原有企业不可能希望其他成员加入使得多个成员来共享这些
利益。
垄断企业集团利益的竞争性决定了其集团的排他性,对新成员的态度是不欢
迎的,而且还通常借助政府力量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限制其他新企业的竞
争。当然垄断企业集团成员较少,虽然在自身行业内的事务方面拥有强有力的影
响力,但在涉及其他关于整个国家的问题时拥有的话语权不够,其政治影响力与
其他利益集团的有时可能会相对抵消,因而会相对显得勉为其难。1
垄断企业集团成员分析
垄断企业集团的单个成员均是某一行业的生产者。而纵观我国的垄断行业,
往往每个行业都是独家经营或是仅有数家企业,而且每个企业的规模都相当的
大。这些大的个体却组成了一个相对小的集团,共同追求本集团的“特殊利益"。
垄断企业集团成员可谓少而精。严格意义上,规模经济或是范围经济的垄断
一个行业就只有一个生产者。比如我国的烟草业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管理,中
国烟草总公司进行运营,至今仍存在政企合一的格局。此外,邮政业、铁路运输
业等等也都处于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垄断行业,或是由于该产业在某个生产环
节上的具备非垄断性质,或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规制成本过大、有效规制手段缺
乏等难题,由数个厂商组成该行业。比如电信、电力等行业虽然进行了改革,仍
然都是只有几家公司垄断经营。因此,总体而言各垄断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z
垄断企业集团的成员的“精"体现在他们成员集中且个体差异小上。如果该
行业为一家垄断,那么这个作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成员,在对于本行业的定价等问
题上显然就拥有了最好的行动自由。我们只看一个行业的情况略作了解,就算该
行业是由多家垄断企业共同组成,一方面,由于成员数目少,利于协调一致;另
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78页.
2资料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http://www.tobaeco.gov.cn)、国家信息产业部网站(http://www.Illii.gov.cn)、
国家电力信息网(http://www.sp.∞m.cn)、国家铁道部网站(http://www.china-mor.gov.cn)相关资料.
21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一方面,应该注意到从完全垄断到多寡头垄断的改革过程中,国际经验都是对新
进入者往往采取更多保护、推动措施,以使得他们尽快达到与在位企业抗衡的规
模。我国近年来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实践中也体现了这一精神。所以垄
断企业集团内成员经济实力的差异正逐渐变小。再加上我国当前某个行业的多个
垄断企业在历史上也都常常同出一脉,在沿袭和所有制上的共性使它们之间存在
扯不清的联系,即使它们之间有竞争,但基于市场禁入、价格保护等方面的利益
需求仍然一致,还是能为了共同利益形成共谋来实施政治活动。
垄断企业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中国的垄断企业要么是凭借自然资源的条件形成自然垄断,要么是凭借提供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而形成垄断,一
方面他们据此要求政府提供补贴并严格的限制新企业加入,另一方面还利用成本
方面的信息优势干扰政府定价从而维持垄断利润的不断攫取,使得其行业员工高
收入、高福利得以保持。垄断企业集团由于成员少,相互间差异小、信息交流通
畅,较少有“搭便车"现象,容易协同行动,因而在集团政治活动方面占据优势。
垄断企业集团影响收入分配的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们依靠其
在各自行业内的强势地位直接游说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比如阻碍了利润上缴比
例上调的政策制定等等;第二,他们利用在相关市场很强的市场支配力倒逼调价
政策出台,比如07年全国范围闹油荒也有中石油、中石化人为操纵的成分;第
三,向政府相关部门寻租来维持其垄断地位,布坎南指出,“只要人为制造短缺,
就必然会有寻租活动:只要获得某种特权的机会不是随机的或均等的在所有人之
中分配,就必然有人为达到自力的目的通过疏通、游说等方式去试图说服主管当
局给予优惠或差别待遇”,.1由此也产生了与下文提及的规制者集团暖昧关系。只
要游说成功,相比完全竞争市场,每个企业仍然能够获得高昂的垄断利润去弥补
寻租的成本,因而他们会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持高收入的这一现状而积极地
进行政治努力。
综上,垄断企业集团利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使得集团限制了成员人数的增
多,因而基于规模大、成员集中、个体特征趋同等原因,集团的凝聚力强,政治
1布坎南,吴良健译:‘自由、市场与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22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解释
影响力大,使得在对高收入问题的改制过程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节消费者集团地位弱势——大集团,小力量
本文定义的消费者集团是购买垄断行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集合。我国
垄断行业大都提供的是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对消费者而言属
于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低的必需品。也正是由于这种性质决定了其消费者团体具
有成员多、规模大的特征,其数量非常庞大且增长迅速。以移动电话年末用户(万
户)为例,根据2010年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5年这一数据为39340.6,而到
了2009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74721.4万户,5年间几乎翻了一倍。但人
数的众多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在垄断产品的价格上拥有较多的话语权。相反,本研
究认为,消费者集团的弱势地位是导致垄断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重
要原因,而如此高的价格正是垄断行业高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消费者集团目标分析
消费者集团的目标通俗的讲,自然是“物美价廉"的产品或服务。由于质量
有时会依赖于主观感受、相对难以量化比较,本研究着眼于收入问题,与垄断行
业收入直接相关的是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此我们在这里把消费者集团的
目标或利益所在定义为较低的价格。虽然就整个消费者集团而言,低价增进总的
福利,但正如前文的分析谈到,该集团的成员人数非常之多,分摊到每个成员个
体上的利益份额非常之少,甚至让人觉得微不足道,其增减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而且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在消费者多种多样的消费总需求当中只占很小部
分。即便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往往也不会为了获得更低的价格来花费过多的时
间与精力进行集团活动。
如果不存在价格歧视,降价是会给予每一消费者个体实惠的,不会因为消费
者集团成员数目的增多而改变,因此低价的目标对于集团利益具有非竞争性。由
于利益集团的性质并不取决于集团成员,而取决于集团目标,1因此低价这一非
竞争性的目标决定了消费者集团具有非排他性,成员数目的增多对于原有成员没
有威胁,其对新成员的态度不是排斥的,而是欢迎尽可能多的成员加入进来。成
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32页.
23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员数目增多固然能加强本集团的力量,但同时也使其竞争集团——垄断企业生产
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数量增加,经济实力加大、从而使其政治力量也会相应提升。
但由于“搭便车"的存在,对于本集团的政治力量却不能等比例的增强。即意味
着成员人数的增多使得消费者集团的绝对力量得以增加,但同时带来垄断厂商绝
对力量更快的增长,因此相对于垄断企业增加的政治影响而言,在相对力量上仍
旧处于弱势地位。
二、消费者集团成员分析
尽管消费者集团成员众多,但是分布散,这种分散不仅是地理上相隔甚远,
更是集团成员之间难以进行信息沟通。尽管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都有着“价廉
物美一的追求,但消费者却往往缺少形成合力的渠道,总在单独行动。即使现代
通信技术的升级和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得消费者集团成员间的沟通日益方便,但总
的来说由于人员众多这种组织化的成本仍然存在,还是难以形成统一行动,也就
间接减弱了消费者集团的力量,此时只有依靠“货币选票一来表达消费者个人的
意愿。
西方经济学中把货币称为选票,简单的说是消费者在众多类似的商品中选择
了一种商品进行购买,所花费的货币就好像选票。单个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受
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限制非常有限,在庞大的市场规模前显得微不足道,尤其是在
消费者面对铁路运输、电力供给等这些带有垄断性质的生活必需品时,往往只能
被动的接受产品供给方的价格安排。
除了成员分散造成集团难以统一行动外,还应该考虑到其成员个体差异大。
这一差异体现在消费数量上,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管理学上著名的“--A一
定理说20%的消费者就能为企业提供80%的利润,因而要关注重点客户。而本
文强调这种差异这种情况在消费者集团内可能会出现“少数‘剥削’多数”的现
象,2从而集团整体的政治力量被进一步削弱。
1虽然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厉以宁:‘消费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低收入者总
是极力模仿、攀比高收入者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进入高收入阶层消费者集团.消费量的差异有
可能会自动趋于减少.但总体而言,垄断产品消费者集团的个体差异尤其是现阶段还是非常大.
2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9页.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解释
消费者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消费者除了可以对产品投“货币选票’’外,还可通过政治途径表达降低这类
产品的价格水平的意愿。政治行动区别于单独的经济行为,它通常需要很多人的
共同参与。因此,消费者能够进行的政治活动就是联合起来与企业谈判,向政府
施压,争取有利改革措施或指令,为集团获取更多的利益。
集团的活动需要成员积极配合,如果集团仅仅规模大,每个成员对集团活动
漠不关心,其政治影响力也不会有多高。而消费者集团成员的积极性又是怎样
呢?奥尔森曾用最基本的成本一收益边际分析法来研究个体行动,单个个体总是
基于相对收益和成本对比来选择或拒绝参与某一行动。由于“搭便车一问题的存
在,消费者集团成员个体缺乏行动的激励,积极性不高。1正如奥尔森谈到的:“很
大的集团在没有独立或强制的外界激励条件下,一般不会为自己提供集体物品,
哪怕是最小数量也不会提供"。2
综上,消费者集团目标非排他性的存在增长了消费者集团及其竞争集团——
垄断企业集团双方的力量同时,也拉大了两方力量的悬殊;消费者集团的规模越
大,组织成本越高,“搭便车"的倾向越突出,越难以形成统一行动来增进其共
同利益。集团内部每个成员收益的比例小、数额少,个人提供集团产品的激励不
足,从而消费者集团在政治领域处于弱势地位,被动接受垄断企业的价格安排。
第三节非垄断企业集团的模糊态度——易分化、少行动
非垄断企业集团,类比于垄断企业集团,我们同样把它视为非垄断行业中的
厂商组成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样追寻的是本行业的利益。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
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国民财富的分配却始终无法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抛开个体
差异、工作性质差别不讲,仅仅因为所属行业问题,同工不同酬的状况也始终存
在。当这些非垄断企业总是抱怨政府给予垄断行业过多优惠使得垄断企业轻松地
攫取利润、享受高收入的时候,是否有分析过其自身的原因,非垄断企业在为自
己争取收入平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
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0页.
2同1,第40页.
25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一、非垄断企业集团目标分析
作为收入分配问题上弱势的一方,我们认为,这部分人也是希望增加本行业
的收入来缩小与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的。如果说消费者集团是通过降低垄断产品价
格来作为目标,从而据此降低垄断行业利润、作用于收入分配,那么非垄断企业
此处的目标似乎应设为降低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使垄断行业也变成像其他行业
一样能够自由地竞争,那么垄断企业的高收入就能回落到与其他行业相适应的一
个合理水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的是由于业已存在的行政垄断,
非垄断企业主动去突破垄断局面非常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在争取行政审批过程
中需要花费成本、争取自身合理地位过程中同样需要花费宣传游说的成本,非垄
断企业的经济实力本来就不强,这些成本负担往往使得他们在争取与垄断企业同
样机会的过程中望而却步,从而从主观上延缓了行业体制改革、进而也影响了行
业之间收入分配再调整的进程。
前文中我们提到将垄断企业集团目标视为排他性的,将消费者集团目标视为
非排他性的,而对于非垄断企业集团目标而言,笔者很难确切定义其属性。因为
完全竞争市场几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新加入者毕竟会
分走一部分的行业利润,但凡企业对新加入者都不会持有欢迎的态度;但是,相
对于垄断企业的排他性而言,非垄断企业对于新加入者的态度又并非不友善,毕
竟它们的进退与自身利益并不明显相关。因此,我们认为非垄断企业的目标是模
糊且两面性的,他们一方面希望跻身于垄断行业之列但碍于成本过高,在行动上
有所迟疑;一方面对于本行业的其他企业的进退不甚关心,使得整个集团在对于
垄断收入问题的分析中看似均有共同目标、实则很难凝聚在一起。·
二、非垄断企业集团成员分析
所有希望通过打破垄断局面减少垄断者收入、增加自身收入的非垄断企业,
我们都划分至非垄断企业集团。按照这一划分,该集团的成员应该很多,相比普
通消费者,他们接触政策规制者的机会也较多,似乎拥有了较强的政治力量来与
垄断厂商集团抗衡。但实际上,基于我们对该集团目标的分析,非垄断企业集团
在个体规模上无法与垄断企业个体相提并论,在整体数量上,也小于消费者集团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解释
成员数目,其政治力量也要大打折扣。
同时,我们还认为非垄断企业集团还是最不稳定、最易分裂的一个集团。希
望进行收入改革的大目标虽然一致,但在再分配过程中,每个成员个体出于利己
心理,必然都为自己多争取一定份额,不如前两个集团的目标那么容易统一,因
而其目标的模糊决定了其众口难调、凝聚力差。再者,非垄断企业的个体差异也
很大,极易分化成两个或若干个子集团,使得集团整体的政治力量被进一步削弱。
能够支付得起行政垄断成本的厂商会不遗余力地争取政策优惠,跻身垄断行业的
高收入人群,而弱化了收入改革的力量;另一部分群体相应的实力也较差,在群
体中若有若无,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三、非垄断企业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非垄断企业集团由于目标模糊、成员缺乏凝聚力,其政治活动几乎无法开展,
甚至不能确切地定义为一个利益集团。其集团内部的某些个体进行政治活动时也
是出于自身企业利益而非集团利益,因此其他成员毫无“搭便车"可言。这些成
员在传统的国有经济控制的部门和领域总是面临着许多市场进入的障碍,比如行
政审批制度。而个别非垄断企业迫切希望进入该行业获取企业利润必须付出相应
的行政审批制度成本,包括行政审批过程的等待成本和各种审批、执照所需支付
的费用。审批步骤越多、天数越长,等待成本也越大,因而执照审批正是许多“寻
租"活跃的地方,非垄断企业为了能进入垄断行业也与垄断企业一样进行类似的
政治活动,政府通过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设置的市场进入壁垒也在一方面滋生了
大量腐败。
总而言之,非垄断企业集团成员差异大、凝聚力差,难以协同行动,甚至统
一的目标也相当牵强,整个集团的异质性,使其政治力量更为薄弱,导致了非垄
断企业集团的不作为,而个别非垄断企业成员的政治活动也仅仅促进了本企业的
发展,对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未起到太大作用,对于宏观上收入分配问题的
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第四节规制者集团的中庸态度——多目标,难改革
与前文所述的三个处于政治市场需求方的三大利益集团相比,规制者集团在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处于供给方,拥有最大的政治力量。但是,正如经济受政治因素影响一样,政治
也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政治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同样也是相互制约,规制者们并非
能为所欲为地进行独裁,相反,他们需要通过种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赢得政治
上的肯定与支持。规制者集团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和各级官员两个层面,1但无
论哪个层面,规制者的利益目标均有具有某种共性,他们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一个
重要利益集团。
一、规制者集团目标分析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所谈到的,规制者集团目标往往具有双重性。对于收入问
题,他们当然希望能够根治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而同时他们也需要考虑国
民经济高效稳定的发展,有时势必会以牺牲一部分的公平为代价。因而作为决策
者与执行者的他们通常需要兼顾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在两者之中寻求平衡。
政府的首要目标自然是考虑政治利益,即保持或获取政治权力,这也是获取
经济利益的前提与保证。在西方学者研究者往往把政府目标设定为预期选票最大
化,我国不同于西方议会制,上述目标显然不适用于分析我国的情况。但我国政
府的首要目标仍然是要保证人民团结、政局稳定。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就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稳定挣这
一根本。当收入改革的呼声如此之大,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收入悬殊如此
之大的现在着实让人不能忍受,政府官员自然能够体察民情,把收入分配问题当
做当期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来抓,近期党内各大会议上都三令五申地强调
这一问题,也可见政府对于解决收入不公,打破垄断行业高收入现状的决心。
除政治目标外,规制者同样拥有经济目标。因为首先,任何政府运作都需要
成本。其次,“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又常常狭隘地表现为经济发展,“我国当
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衡量政绩的显赫标准,
也往往成为各国国民对政府的主要要求。
1把政治参与者在西方学界常被分为政治家和官僚两类,鉴于我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本文相应的分为政府
和官员。
2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网http:llwv州v.people.com.cnlOBl4053140746/
2994977.html.
第四章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基于利益集团的理论解释
政府制定具体政策兼顾各方利益,要考虑政治目标,也要考虑经济目标。那
么回到本文讨论的问题上,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明显侵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
进行收入分配再调整势必会得到帕累托改进,可为什么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去拉大
了贫富差距,很多垄断行业的企业均属于国有企业,资源国家所有、本该由国民
分享的垄断利润却被垄断行业员工所独占?实证研究和官僚理论表明,作为具体
政策的执行者,政府官员目标并非完全是公共利益,他们也要追求个人效用最大
化。“规制俘获"理论指出,垄断行业规制机构的官员与企业关系密切,甚至在
一定程度上结为利益共同体。我国国企改革之前很多时候都存在都存在政企不分
的局面,有些官员在国有垄断企业中兼职,或央企老总任命为相关行业规制官员,
这种工作的双重属性使得“规制俘获’’较易产生。因此套用这些理论,就不难理
解为何某些官员会蜕变成为垄断企业的利益代言人,在相关改革政策出台后执行
不力了。因此,规制者集团以公共利益作为其目标,但该目标仍旧是不纯粹的,
它总是在受到个人私欲的重重挑战。
规制者集团成员分析
规制者集团成员包括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及各级官员。相对于规模巨大的垄
断企业、数量众多的消费者以及介乎两者特征之中的非垄断企业,规制者集团的
成员数量在四者当中是最少的。涉及本文的政府部门在我国则往往就是行业主管
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等数个政府职能部门,官员数量都很少。以电信业价格管制
为例,“国家发改委与信息产业部中仅有5、6人主管全国电信价格。"1政策规制
者成员数如此之少,那么垄断企业进行寻租的目标则更清晰。垄断企业本来就依
靠政府的行政支持,与规制者的接触较其他集团而言肯定要频繁的多,甚至在很
多行业里根本仍是政企合一的局势。在前文中我们也略有提到过“寻租",中科
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谈过四种类型的腐败中,其中之一就是寻租性腐败。
所谓“寻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权钱交易’’,简而言之是指投票人尤其是其
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对某一领域
或行业的垄断,以谋求高额垄断利润的活动,政府官员或政府则可以因此而得到
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各种形式的好处。
1王学庆:‘管制垄断(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29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规制者集团政治活动分析
规制者集团的活动绝非是随意的、散漫的,政府官员的活动受到严格的法律
监管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每个政府官员执行某项政策规定时,同样会比较权衡可
能产生的成本和收益,使得他们在执行或不执行的选择上,或者执行时态度是否
积极上有所差异。江小涓(1993)对政府官员执行规制政策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见下表:
表4_l官员执行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执行政策的成本执行政策的收益
执行不力受到的批评、惩罚执行有力受到的表扬、奖励
减弱权力及各种连带利益增加权力及其连带利益
行政管理部门威信下降行政管理部门威信增加
增加工作量减少工作量
增加行政支出增拨行政费用
损害本部门、本地区利益为本部门、本地区带来利益
(资料来源:参见江小涓,中国推行产业政策中的公共选择问题【J】,经济研究,1993年第
6期:3-18,其中第14页。)
所以,在针对要不要进行打破垄断局面、削减垄断行业高收入的问题上,政
策规制者如果采取执行,那么潜在的收益会是:执行有力受到上级的表扬、奖励
更甚者获得受惠的百姓更多的拥戴;增加该机构的威信、增加权力及与权力相联
系的利益;再进一步也可能使得执行该政策的规制机构的预算规模增加,获得增
拨行政费用等等。当然,这一切总是基于执行有力的前提下,如果执行不力,上
述谈及的所有收益会不存在,取而代之是相反的成本。再加上比如涉及到电力、
水利、铁路等领域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和涉及到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
基础设施的公用事业领域,目前大多没有实行政企分开,不管是以政府主管部门
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改组的行业协会形式存在,他们大量的开支仍然来源于垄断企
业的利润,保护垄断企业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在进行管制垄断行业、调整
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势必会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不难解释为什么国家关于
收入改革的提案早已有之,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一再难产了。
我们首先利用简单的博弈论来考察收入分配改革的双方影响力水平状况:假
定潜在利益集团和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是零和博弈,一方受益则另一方必受
损,每个利益集团都在已知对方政治影响力水平下选择自己的影响力水平。
假设x、Y代表影响力水平,y>x,由于目标性质、成员组成、政治活动投入
程度等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基于我们前文所做的分析,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获得
者——垄断企业集团较之要求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一方,在政治影响力水平上要
高,在已知对方影响力水平的情况下,.垄断企业集团会选择Y,获得的收益为b,
而消费者与非垄断企业集团组成的潜在利益集团会选择X,此时获得收益为a,
a<b,如果不按此进行选择,则只能获得低于最大收益的c,且b>a>c,那么两方
的博弈就存在一个占优策略(X,Ⅵ,在此情况下,我们发现垄断企业集团获得
更多的利益,消费者集团与非垄断企业集团的利益受损,与现实情况一致。如下
表:
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40-42页.
31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潜在利益集团
表5-1特殊利益集团与潜在利益集团的博弈均衡
特殊利益集团
X y
X a,C a,b
y C,C c,b
由此我们看到,只要垄断企业集团的政治影响力比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
集团影响力大,双方博弈的结果总是垄断企业集团获得更多的收益,与现实情况
政治影响力大的利益集团享有高收入一致。因此,要缩小双方的收入差距,必须
使得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拥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延
留下来较多的行政垄断,使行业中的垄断政策更加倾向于垄断企业,但随着我国
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行政制度的完善,规制者集团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也开始
注重消费者及其他非垄断行业企业的利益,政府应在提供他们更多的表达自己利
益诉求的渠道上做文章。这样消费者集团与非垄断厂商为了改变自己的预期收
益,改善自身权益,从而影响力水平也会提高。
表5-2特殊利益集团与潜在利益集团新的博弈均衡
特殊利益集团
潜在利益集团
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为提高预期收益,会对政策规制者集团施压,
产生比以前更大的影响力水平Y,达到收益d,d>a,垄断企业集团的收益水平会
因此下降为e,e<b,从而原先配置的博弈均衡改变,此时达到新的纳什均衡fY,
Ⅵ,如表5·2。
在博弈分析基础上,我们得出制衡垄断企业集团、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
集团时关键,必须缩小他们之间的影响力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消费者集团应与消费者协会无缝对接。消费者集团成员多且散、个体
差异大、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在与垄断企业集团就价格制定上显然处于力量的下
锋。垄断行业提供的产品价格不降、垄断利润就总能有所保障,其行业高收入现
象还将持续。因此,消费者集团的地位亟待提高。那么如何在政策制定层面上能
第五章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改革建议
够更多的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我们认为有一个组织可以利用,即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协会是是一个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群众性社会团体。中国消费者协会和
地方各级消费协会,是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过民政部门核准登记而设立的,
因而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但我们作为社会人的普遍感受却是消费者协会仅仅
作为官方组织存在,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在各大论坛关于消
费者协会讨论里可以看到诸多类似的评价,虽然这些不能起到证据的作用,但大
致网民的观点可略见一斑。本文所提及的消费者集团是一种民间的力量,而消费
者协会我们当做一种的官方的支持,如果双方能够实现无缝的对接,那么下至上、
上至下的沟通都能够更加顺畅。遍布各地的消协组织正好解决了消费者集团成员
分散、相互之间沟通困难的问题,这样的结合使消费者协会能够真正代表消费者
发表意见。尤其是在针对垄断行业产品价格的问题上,消协可代表消费者集团进
行议价,为消费者争取更多的权利,从而也使得垄断行业的利润来源有所减少,
抑制其行业高收入的现状。
第二,非垄断企业集团应积极表达诉求。非垄断企业在与垄断企业的竞争中
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出于种种原因较易对垄断企业有所庇护,
因而非垄断企业难以拥有公平的竞争起点,也难以获得公正的竞争过程,在收入
回报上存在着巨大差异。随着打破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行政体制改革也会进一
步深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利益集团,非垄断企业集团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政府
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配合政府收入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施行。
具体措施方面,首先,非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正式渠道提交建议给国务院法制
办,或者作为或委托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反映意见。中国当前的现实制度环境已经
给利益集团影响政策提供了若干渠道,尤其是<立法法》自2000年开始颁布实
施,为行业利益集团参与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与机会平台。
其次,以经费赞助的方式委托某一家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进行行业专项课题研
究,这些课题报告也是国家发改委制定政策的参考之一,从而可以间接反映行业
利益诉求。1再次,利用社会的“第四种力量’’——大众传媒造成社会舆论压力,
要求政府在打破垄断的进程上有所加速。
1参见李秀峰,李俊:‘我国行业利益集团对规制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
第1期.
33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第二节对垄断企业集团、规制者集团自身实行有效监管
在收入问题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对垄断企业集团与规制者集团的行
为仍然使用博弈分析。作为既得利益分享者的垄断企业集团一般会主动寻求规制
者集团的帮助,发生寻租行为,向政策规制者集团支付租金。基于我们上一章的
分析,其他集团难以形成与规制者集团形成此种联系,即便非垄断企业进行寻租,
在资金实力、人员关系上都会逊于垄断企业。从经济层面考虑,规制者容易相对
的选择保护垄断企业集团的利益。
如表5-3,如果规制者集团选择保护垄断企业,从垄断企业处获得寻租的费
用,即规制者集团会获得n的收益,而垄断企业集团得到m的收益,从而也足
以支付进行寻租的成本,ITl>rl,则此时,两者的收益为(m,n);如果规制者集团
集团选择不保护,垄断企业集团就没有动力对其行寻租,而且垄断厂商集团也会
在市场上损失由消费者转移而来的剩余s(收益一s),此时规制者利益集团的收
益就为0;如果规制者集团选择保护,而垄断企业集团选择不寻租,则规制者集
团从机会成本上考虑就白白浪费了保护这一权利,因此定义其损失为v(收益一
v),而垄断企业集团也会遭受损失U(收益一u),但由于政府保护下企业的损
失会小于没有政府保护的损失,所以一U>一s:如果规制者集团与垄断企业集团
分别选择不保护、不寻租,那么规制者集团的收益为O,而垄断企业集团收益为
一s。其中,m、n、u、v、s均大于O,此矩阵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寻租,
保护)和(不寻租,不保护),但比较收益可以看出,(一s,0)显然不如(m,n),
所以,垄断企业集团与规制者集团基于理性考虑最终的博弈的结果会是(寻租,
保护),也就意味着垄断企业与政府容易结成攻守同盟,如表5.3。因此要推动收
入改革的进程,政府与垄断企业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所改变。

表5-3垄断企业集团与政策规制者集囱的博弈均衡
垄断企业集团
政策规制者集团
保护不保护
寻租m,ii —S,n
不寻租一U,一V —s,0
如何规范规制者与垄断企业的行为,改变政企不分的局面,可试图从以下几
点着手:
34
第五章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改革建议
第一,分行业试点,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对垄断行业监管工作。规制者集
团由于政治经济的双重身份易与垄断企业集团结成同盟,又加上中国计划经济时
期留下严重的政企不分的弊病,国有资产代表人与监管人常常合二为一,这种局
面一天不改,政府与企业之间特殊的利益纽带就不可能革除,制定的政策也不可
能不偏向于垄断行业的利益,也就无法对垄断行业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督管理。国
际上对于垄断行业的监管已经提出“激励性规制"的办法,即给予垄断行业内的
企业提高生产的诱因,以激励它们提高内部效率。这种办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值得借鉴,但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还有待往后的实践来考证。总之,政府对于垄断
行业的监管必须扭转直接利用行政权力制定严格行业准入的方式,而应该做到一
方面积极促进国企改革,切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一方面要制定良好的
激励措施,在降低垄断行业非合理的收入的同时,激发其自身潜力,使得垄断企
业能通过改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真正凭
借其自身实力成为行业佼佼者。
第二,加强对规制者集团自身的监管。规制者集团由政府和官员组成,是人
民利益的代表。但有时官员也无法避免其作为“经济人一的属性,没有抵挡住经
济诱惑而与提供租金的垄断企业联合在一起,过多地干预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扭
曲了政府本身与市场的关系。要消除规制者集团收取权利租金的行为,需建立对
自身——行政垄断的供给者进行管制,但长期以来,自己监管自己无法使监督有
效、透明的进行,因而有学者提出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但应该看到的是,在公
有制条件下“权利”与“权力”的不对等,自下而上的监督方式多年来始终没有
恰当的渠道,正如很多公司的“监事会"一样,仅仅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没有
任何实质上的作用,完全按照“董事会"授意去运作。监督机构仍然被“利益集
团"所操纵,治标不治本。所以,必须对规制者集团进行法律约束,使得对垄断
的治理有法可依、有理可据。中国自2008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反垄断法》,
为我们用法律手段解决垄断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虽然对法
律实行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具体效果也有待检验。法律本身也有例外条款,但
作为规制者只要坚持依法办事,并依照实践情况及时提供修改意见,通过一些列
法律法规的协同作用,规范自身的行为,切实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守夜入"
的角色。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第三节利用第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为了减小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在收入改革过程中可以将
第三次分配,即捐赠活动制度化、程序化,比如对捐赠财产实行免税等办法刺激
企业和个人有更大的捐赠动力。当然,捐赠这种行为从理性人的行为方式来思考
似乎行不通,但是从政治学的观点来看,它确是体现公民道德伦理的一个重要方
面。垄断企业集团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在保证本企业一定利润用以存续发展的前提
下,应该在政府引导下让利于民,为社会和他人,特别是为弱势群体、低收入人
群慷慨奉献,当然从近几年的公共事件当中,我国垄断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做
出了表率,这当然是一种好的现象与开始。未来垄断企业更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感
的培养,体现大企业的风范,不再让本行业高收入问题总是备受非议。
在2009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张剑星倡导建立企
业家社会责任等伦理教育体制,提议让中国企业成为“企业公民’’,企业不仅是
追逐利润的经济体,更应该成为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人。一个民营企业家尚且如
此,掌握了国家重要资源的垄断行业企业的领导们更要有所思,有所行。根据《发
改委专家表示我国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1我国仅有1%的企业家有过慈
善捐款记录。当然从近几年的公共事件当中,我国垄断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做
出了表率,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与开始。此外,垄断企业集团可以在上缴利润上有
所提升,在初次分配领域降低高收入来源;并且尝试在第三方监管的条件下设置
一笔共同基金为全民享有,让所有国民享受到公有制的“普照之光"。2
1周润健,程子龙:‘发改委专家表示我国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人民网hup://finanos.people.com.∞
|GBl3855072。html.
2荣兆梓;‘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372442.html·
第六章结语
第一节研究结论
弟第八六早章结绡语诺
本文前四部分运用利益集团理论对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进行了较为粗
浅的探讨,分析了在涉及到收入问题时垄断企业集团、消费者集团、非垄断企业
集团、规制者集团各自的特征与政治活动,第五部分在各利益集团博弈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全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收入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
收入分配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除了经济、技术因素外,政治因素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国民财富的分配。垄断行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都是国家投
资、国家经营,这种政企不分的问题一直延续下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垄断
市场的结构也未能有力的打破。垄断行业的经济特性成为了在位垄断企业维持垄
断局面的借口,从而导致垄断行业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服务改进不足等等弊病,
最明显的就是垄断行业遥遥领先的不合理的工资水平。广大消费者由于分散、信
息沟通不便,政治影响力小,在与垄断企业就定价问题的讨论中处于弱势;非垄
断企业也摄于高昂的行政审批费用在向垄断行业的挑战中显得主动性不够,政治
力量也远远不足。再加上拥有最强政治力量的规制者集团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
考虑。一方面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对国有垄断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负有
责任,而加强了收入分化;另一方面,作为全体人民福利的代表又必须考虑广大
人民收入改革呼声。可见中国的收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能简单
的将政策设为外生变量,而目前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在正是此前各方利益集团在
是政治市场上博弈的均衡结果。
二、垄断行业高收入是各利益集团的博弈结果
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与市场经济上的个体行为不同,多以集团形式出现并进
行活动。本研究认为在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讨论中主要涉及了四个利益集团,它
37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们的竞争博弈导致了现状的产生也会持续影响收入改革政策的出台、实施。
(1)垄断企业集团
该集团成员数量少,信息沟通好,个体差别小,政治影响力较强,并持续凭
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其行业职工也获得了与其工作投入不相称的
高工资。他们作为既得利益集团运用其较强的政治力量阻碍了收入改革的推进。
(2)消费者集团
该集团虽然人数多,但是成员散,个体之间差异大,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激
励不足,存在严重的“搭便车一倾向,因此在政治市场上处于弱势的地位。
(3)非垄断企业集团
该集团在都希望削减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共同目标基础上,都希望最大程度的
提高自身利益,尽可能地早先别人分享垄断格局被打破或者行业准入门槛降低的
好处,因此集团内部极易分化从而使得其凝聚力不足,难以形成集团行动,对收
入改革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规制者集团
该集团的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标有时确实矛盾的、不相容的,从而使得他们
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也希望顺应大多数人的的呼声能够扭转收入两极分化的
局面,削减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另一方面鉴于与垄断行业长久建立的紧密联系形
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因而对垄断行业的规制政策的制定、实施上有所迟疑。
四大利益集团的关系在本研究的讨论当中可用下图来表示:
反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维持垄断行业高收入
图6-l四大利益集团关系图
第六章结语
如图6.1所示,四大利益集团均以矩形方框来表示,并用方框大小来区分它
们政治力量的大小,消费者集团与非垄断企业集团站在反对垄断行业高收入一
方,由于非垄断企业集团目标模糊、态度不明确,因此其与消费者集团的位置有
一小点距离的递进。在图右侧的是垄断企业集团,表示希望维持本行业高收入的
现状。现在天平的两端已经形成,政府的位置变得至关重要,而政府需要普通百
姓的政治支持以维持其政权的稳定,需要各厂商缴纳税收提供其财政收入的来
源,尤其是与垄断企业集团的关系非常微妙,两者常常暧昧地连为利益共同体,
更有寻租等行为发生加大了对政策执行者——官员的引诱而干扰其作出正确的
决策。因而,规制者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给予一般企业一定程度的优惠条
件以促进其发展,也要保证垄断行业可观的利润,因而对于收入改革的决策、进
而对于垄断行业的治理,政府总是处在左右为难、改革不力的阶段。
三、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的建议
根治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是个长期的过程,规制者集团在调整收入分配的过
程中应该注意平衡各个集团的利益。中国此前总是考虑垄断行业关系国计民生、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而对它们一再偏袒,轻视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一方面是
因为其他利益集团缺少对垄断政策发出声音的平台,另一方面是由于规制者与垄
断企业利益集团的较容易形成利益联结。因而本文认为消费者集团要利用消费者
协会来传达思想、非垄断企业集团要利用多种途径表达诉求,加强对垄断企业及
自身行为的监管,减少寻租的行为的产生,在改革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倾听来自
各个利益集团的声音,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建立一
个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全体人民朝着
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1 .
第二节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仅仅对于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限于
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限制,论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OB/4053/40746/
2994sr77.html.
39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1)在西方利益集团理论中对于利益集团有Austen.Smith(1981),
Beeker(1983),Sun and NG(1999)等人对集团行为建立了相关模型分析,本文作者
由于未深入探究这些模型,没有对本文中的各利益集团进行模型化的规范研究。
(2)在对利益集团基本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以总结集团一般规律为主,没
有列明一些主要垄断行业的典型案例用以佐证相关命题,使得利益集团分析框架
的理论解释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
(3)在对策建议部分,“规制者’’的黑箱没有完全打开,基于政治与经济双
重目标的规制者在政策的选择上往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本文提出的建议可能有
很多不当之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总体上仍以理论分析为主,各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力的变化也会随着改革
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能进一步利用模型对于中国的收入改革
问题进行定性研究,并利用实证数据和收入改革案例来验证本文的主要结论或提
出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庇古.福利经济学【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5】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爱德华·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58.
阴琼·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嗍.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8】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p哪.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
【9】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p川.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10】傅吉奎.行业收入差距初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7(2):3-7.
【11】王检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进展及评价【J】.教学与研究,2000(3):13-16.
【12】王晓英.我国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5):9-13.
【13】吴卫平.当前个人收入不平等类型及与效率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1996(4):3.5.
【14】宗文英.行业收入差别及其矫正【J】.经济研究参考,2000(36):33-37.
【15】苏雪串.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J】.现代经济探讨,2002(6):4146.
【16】靳共元.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1996(8):8-12.
【17】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方福前.西方新政治经济学述评【J1.教学与研究,1999(3):4148.
【19]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62.
【20】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一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1】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l旧.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
【22】布坎南,吴良健译.自由、市场与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3】杨帆,张弛.利益集团理论研究:一个跨学科的综述【J】.管理世界,2008(4):159·164.
[24】皖河.利益集团、改革路径与合法性问题【J】.战略与管理,2002(2):42-46.
【25】程浩,黄卫平,汪永成.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研究【J】.战略与管理,2003(4):11—13.
【26】过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一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
比较,2003(2):21-26.
41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刎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8】国家体改委分配司.差距与公平【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9】卫兴华.公平与效率的新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0】胡静波,李力.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
31.33.
【31】岳希明,李实,史泰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2010(3):7%93.
【32】陆铭.垄断行业高收入成因解析【J】.人民论坛2010(8):10-11.
【33】杨蔚.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及政府管制政策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3q史小龙.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p】.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5.
【35】李蔚.从制度层面分析自然垄断行业收入问题p】.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6】胡筱秀.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研究p】.上海j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71于华阳.中国自然垄断性行业收入规范与规制改革研究p】.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8.
【38】胡道明.中国分配制度基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9.
[39】Kimberna,Richardson.Pre豁ure Groups in Britain【M】.London:London University,1974.
[40】Persson.T and Tabllini.Q Political Economics:explaining economics policy【M】.Cambridge:
The MITPress,2000.
[41】Bentley.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08.
【42】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M】.Cambridge:H唧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421 Austen Smith.Interest Groups:Money,Information and Influence【M1.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97.
[44】Becker GPublic Policies,Pressure Groups,and Dead Weight Costs p】.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5a(98):330-377.
[451 Sun Guang-Zhen and NG Yew-Kuang.The Effect of Number and Size of Interest Groups On
social rent dissipation【J】.Public Choice,1999(101):251—265.
[46】Drazen.A Political Economy in Macroeconomics【M】.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42
致谢
致谢
时光荏苒,随着硕士学位论文的完成,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三年的学习生活
即将告一段落。这三年,过得十分充实,不仅知识上有所长进,思想上也日趋成
熟。值此硕士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在学习和生活中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师
长、同学和家人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华德亚老师。华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又平易
近人,可谓亦师亦友,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予以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我从他身
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学问,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尤其在我撰写本论文期间,
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文章相关材料的收集、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完善等等环
节,华老师都予我极大的帮助。另外,在论文修改过程中,荣兆梓教授及他的博
士生严雷也给我指导,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各位老师的悉心指点与督促使得
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出炉。
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鼓励,跟他们一起学习的时光是我
最快乐的时候。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多年来给予我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支持,是我最
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评审论文和参加答辩的专家、教授的辛勤工作。作者水
平所限,论文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也恳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1
43
章江
2011年4月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章江.关于构筑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
(7):128.129.
【2】章江,朱佳琳.浅论我国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的构筑【J】.新西部2009(16):
3.4.
【3】章江,屠彦恒.国际分工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2.】03.
利益集团视角下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研究
作者: 章江
学位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徐丙琰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分析——以云南、浙江为例[学位论文]2011
2. 詹何为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学位论文]2011
3. 曹慧 垄断行业过高收入问题分析及税收矫正[期刊论文]-经济视角2011(27)
4. 张风梅 中国垄断性行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以石油和天然气天采业为例[学位论文]2010
5. 裴志强 我国水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11
6. 陈东升.吴月我国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对社会的影响[期刊论文]-商情2011(5)
7. 曾华 抑制房地产投资的制度建设研究[学位论文]2011
8. 冀旋 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生态责任——基于首要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位论文]2011
9. 刘洁 我国城乡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11
10. 陈斌 完善城市土地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研究[学位论文]2011